2024-04-22 失智.非藥物治療
搜尋
音樂
共找到
802
筆 文章
-
-
2024-04-22 醫療.婦產科
準媽媽懷孕時,準爸爸也須做好的7功課!選擇自然產,5方式可減輕孕媽咪疼痛
媽媽懷孕好辛苦 準爸爸也有7項功課得做好現代人生得晚、也生得少,孩子都是寶。不僅準媽媽要迎接身心理上的變化,準爸爸也要做好「準備功課」。衛福部國健署7項建議,讓準爸爸也能從容準備迎接新生命,參與懷孕生產過程,讓另一半感受到貼心與用心。國健署表示,媽媽在280天的懷孕生產的過程中,身心會有很大的改變,多數準爸爸一開始可能無法體會另一半懷孕的辛苦,如果準爸爸若能在懷孕生產過程中全心全意投入,對每一個細節都產生好奇並積極參與,不僅對準媽媽來說意義重大,也是孩子出生後幸福感的重要地基,為加速掌握父職角色,可透過以下7點建議,讓整個家庭都快樂期待寶寶的來臨。1、一起參與產檢:政府提供公費產檢共有14次,並有其他自費產檢項目,完整內容請利用延伸閱讀來了解。鼓勵準爸爸可善用陪產檢假陪同準媽媽產檢,諮詢醫師、助產師後共同決定產檢項目。透過產檢更清楚了解不同階段的胎兒成長及母體的變化,不僅可經歷孕育孩子的過程,也讓另一半感受到貼心與呵護。2、了解懷孕及生產的資訊:現代資訊流通發達,透過像是書籍、雜誌、網站,都能獲得豐富且多元的知識資訊,國健署上的「爸爸手冊」也可以做為指南書,「孕產婦關懷網站」或「健康九九+」網站之媽咪好孕館查詢,都可以幫助準爸爸們了解及學習。3、注意孕期營養均衡:懷孕後因為荷爾蒙的影響,飲食習慣可能不同於以往,有些準媽媽因為孕吐而胃口不佳,有些準媽媽則是胃口比懷孕前更好,當食物攝取太少或過多時,都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準爸爸可以多關心另一半的營養狀況,準備合宜的食物,若需補充營養品、保健食品,建議諮詢專業醫師、藥師、營養師。4、改善不良生活習慣:菸品對孕婦及胎兒會造成危害,二手菸、三手菸也是,如果您有抽菸習慣,請為了自己和親愛的家人努力戒菸吧!讓自己更健康,也能讓另一半在無菸環境下安心孕育寶寶。另外,準爸爸也應陪伴另一半同步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例如不吃高熱量食物、少吃油炸、勾芡、加工食品,或是宵夜、含糖飲料等,多選擇天然、當季、原型的食物,一起迎接健康新生活。5、參加爸媽教室:許多產檢院所都會舉辦爸媽教室,邀請專業醫護人員、專家教授各種孕產、育兒知識,包括懷孕生產知識、生產減痛課程、哺餵母乳、新生兒照顧,請安排時間和伴侶一起去上課學習陪伴照顧的技巧,共同參與孕產過程。6、準備孕產、育兒用品:懷孕期間要準備孕期、產後、育兒等相關用品,爸爸在此過程中也能認識這些產品的用途,同時學習相關育兒技巧,為將來的育兒做準備。7、討論生產、哺乳及育兒計畫:面對新成員誕生後的生活變化,建議懷孕中後期的夫妻,雙方需要討論生產、哺乳及育兒計畫,例如生產方式、陪產、如何坐月子、哺乳方式、是否要留職停薪或請育嬰假、孩子日後如何照顧及家務勞動分擔等等,這些都必須提前安排,彼此有共識,事先做好溝通及準備。孕媽咪要生了,陪產爸爸可做好5件事要迎接新生兒來到,每個家庭都得做足準備,到了最後要出生的時刻,陪產爸爸與孕媽咪面對「生產」當下的選擇,該如何做準備。衛福部國健署表示,母體正常的情況下,通常會選擇自然產,但如果有剖腹產適應症,務必和醫師討論後決定。孕媽咪在生產時,伴侶也可以做好5件事,讓過程更加順利。生產方式除了在醫療院所進行自然產、剖腹產,還有其他生產方式,可依孕婦健康狀況,在產檢時與醫師或助產師討論安全且是伴侶雙方想要的生產計畫。「母體正常的情況下,通常會選擇自然產。」國健署表示,如有剖腹產適應症,例如:胎位不正、前胎剖腹、媽媽有重大疾病、產程遲滯等,應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是否選擇剖腹產。建議規劃合宜的生產方式,不選擇無醫療適應症之剖腹生產。同時生產前可參考醫療機構生產計畫書,討論出你們覺得安全、舒適、愉快的生產方式。國健署提醒,孕媽咪待產過程中,準爸爸除了透過正向的話語來鼓勵伴侶外,若伴侶為自然產,準爸爸可事先與醫護人員討論後,透過以下5個技巧幫助伴侶減輕疼痛。1、在未破水的情況下,先生可協助太太在床上,改變較舒服姿勢或是詢問醫護人員是否適宜下床活動。在醫護人員的許可下,準爸爸可以協助伴侶下床或利用生產球改變姿勢2、準爸爸可以利用手或按摩工具,以伴侶覺得舒適的力道按摩背部、腰部、腿部及肩頸部。3、在醫護人員許可下,準爸爸可以協助伴侶沖熱水澡或進行背部熱敷,但避免使用暖暖包以防燙傷。4、準爸爸可以準備伴侶喜歡的音樂,舒緩產痛壓力。5、媽咪可用自己舒適的呼吸方式,可盡量使用慢速且深層的呼吸。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19 養生.抗老養生
「穀雨」氣溫變化無常 中醫建議避免吃這些食物為身體養生打底
今天4月19日是「穀雨」,根據文化部網站,穀雨時間約是國曆4月20日或4月21日。農民曆稱「斗指癸為穀雨,言雨生百穀也,時必雨下降,百穀滋長之意。」,因此取名「穀雨」,係指農民佈穀後而望雨,也傳達了此時節沿續清明氣候特性,仍是多雨季節,時冷時熱,氣溫變化無常,捉摸不定,所以有「清明穀雨,寒死老虎母。」之俗諺。穀雨有哪些民俗活動?穀雨是暮春三月的中氣,這時已是春將盡夏將至,池塘裡浮萍慢慢出現,桑樹也冒出翠綠新葉,舊時農家到這時節剛好春耕完畢,水田裡嫩綠秧苗正需大量雨水滋潤,秧苗有足夠雨水才能成長茁壯。穀雨之後便開始忙著養蠶。中醫師黃裕昌曾受訪表示,穀雨後,陽氣漸長,陰氣漸消,宜早睡早起,不要過度出汗,以調養臟氣。穀雨後,降雨量增多,空氣中的濕度也逐漸加大,要防濕邪侵入人體,容易出現肩頸痛、關節疼痛、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等病症。天氣漸熱,中午氣溫較高,但早晚氣溫仍較低,諺語形容:「清明、穀雨,凍死老鼠」,就是說,天氣雖暖,仍會時寒時熱,早晚還是要適當加穿衣服,尤其要注意切勿出大汗後吹風,以防感冒;有過敏體質的人外出時還要防花粉過敏,預防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發作。黃裕昌建議,多從事怡情養志、運動方面的精神養生,有如清明節氣養生一樣,此時宜保持心情舒暢、讓心胸寬廣,例如聽音樂、釣魚、春遊、打太極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憂愁焦慮,甚至動怒肝火。穀雨該吃什麼進補養生?此時,肝臟氣伏,心氣逐漸旺盛,脾氣也處於旺盛時期,正是身體補益的大好時機,但與冬進補方式不同,建議食用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順應陰陽變化,為安然度過即將來臨的盛夏打底,但也不宜吃太冰冷食物。中醫師林恭儀曾受訪指出,穀雨之後,夏天即將到來,把握最後春季養肝的好時機。中醫建議,可多食具溫補陽氣效果的菠菜、韭菜;也可多吃山藥、薏仁、蓮子等補脾食材。過了穀雨,便意味著春季快過去了,按照中醫「春養肝」的觀點,要抓緊時機調理肝血。肝開竅於目,眼睛部位,如肝血不足,無法上注於目,會影響視力不清,或造成肝氣鬱結化熱,如上擾容易出現頭暈目眩。醫師小叮嚀1.早上出門,即使出大太陽,下午仍隨時可能變天,應攜帶防寒衣物,避免受寒。2.節氣多雨、潮濕且忽冷忽熱,過敏體質要特別防範疾病發生。3.即將進入夏季,避免吃太冰冷食物,控制情緒、怡情養性,為身體養生打底,調養身心靈。穀雨運動該注意哪些事項?穀雨之後,夏天即將到來,對有肩頸、關節疼痛困擾的人來說,受到邪濕之氣在體內不正常滯留,出現肝氣鬱結、筋骨痠痛。中醫提醒,最好避免刮痧、拍打等手法來消除不適,建議多以「汗法」進行調治。也就是說,抓緊風光明媚、氣候宜人的春天尾巴,多到戶外走動,舒展筋骨,讓自己身體多多流汗,自然緩解濕症。但要注意,痛快流汗後,應趕緊將汗水擦乾,盡速換上乾淨衣物,以免涼風一吹,反倒惹來感冒上身。雨潤穀升保收成養生操1.膝蓋微蹲,手指朝下,手腕向內繞園。2.雙手腕繞圓,慢慢向上伸展,身體跟著越來越高,整套體操左右擺動,持續來回。要領:雙膝微蹲力求平衡,腳可微踮增加擺動靈活度,手腕向內繞圓動作應輕慢,以免扭傷。動作功效:訓練手腳協調能力,強調手指手腕運動,膝蓋微蹲可強化下肢肌耐力。建議時間、次數:一日至少2次,每次3分鐘。
-
2024-04-19 養生.抗老養生
重症醫警示「常覺得愛睏疲憊」恐讓你老10歲!睡前做好3件事助抗老化
你常常覺得疲憊、愛睏嗎?當心這會使你「老得更快」!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警示,外國研究發現,從天天感到年輕元氣滿滿,到天天感覺虛累累,這樣的差距會讓人感覺年齡增加了10歲!總覺得累累睏睏,你可能會老更快?黃軒表示,感覺年輕不僅僅是一個感知問題,實際上也與客觀的健康結果有關。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刊登在《皇家學會B輯》科學雜誌的研究《Feeling sleepy can make you feel ten years older.》指出,如果天天總覺得很疲憊愛睏,可能會導致你老更快,會讓你比天天感覺年輕元氣滿滿時的年齡增加了10歲!研究發現「每多一天的睡眠不足,人們感覺的年齡,就會增加了0.23歲。」而再進一步調查,研究人員更發現:1.如果連續兩晚睡眠受到限制(每晚只睡4小時),這會讓人們感覺自己老了4.44歲。2.如果充足睡眠(每晚9小時),則會讓人感覺更年輕。3.那些天天感覺年輕元氣滿滿,實際會感到自己比自己實際年輕4歲。而那些天天感覺虛累累,感到自己比實際年齡老了6歲。「疲勞量表」評估你的疲勞程度黃軒補充,可以透過「疲勞的量表」評估你的9種嗜睡程度,是由卡羅林斯卡嗜睡量表(Karolinska sleepiness scale,KSS)給出了完整但主觀的疲勞測量。這是一個主觀倦症量表,可用於「自我評估疲勞」。從完全清醒(疲勞量表得分為1)到極度嗜睡(疲勞量表得分為9)的轉變,會讓人感覺自己老了10歲。換句話說是,從感覺天天元氣滿滿到困倦滿滿,竟然讓人感覺,年齡差距,增加了驚人的10歲!卡羅林斯卡嗜睡量表1.極度警醒2.非常警醒3.警醒4.比較警醒5.不太警醒但也無困意6.有一些困意傾向7.有困意,但是不需要努力保持清醒8.有困意,且需要一定的努力保持清醒9.非常困倦,需要極大的努力保持清醒根據疲勞量表,在「睡眠不足」情況下,容易使人天天虛累累、睏倦倦,你就會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老了很多!研究人員一再提醒,一個好的夜間睡眠,對於保持年輕感覺至關重要。如何讓自己保持年輕活力?若想要年輕抗老,平日須做好3件事情,以避免你常常感到睏倦!1.首先,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非常關鍵,盡量每天同一時間上床睡覺和起床 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確實非常關鍵,因為這有助於調整你的生物鐘,從而提高睡眠質量。當你每天在同一時間上床睡覺和起床時,你的身體會習慣於一個固定的睡眠模式。這樣做可以讓你的身體自然地預測到睡眠和醒來的時間,幫助你更快地入睡,並在早晨醒來時感到更加清醒和元氣滿滿,feeling good的一天開始。2.其次,營造一個有利於睡眠的環境也很重要,比如保持臥室安靜、黑暗和適宜的溫度 以下是一些幫助改善睡眠環境的建議: .保持安靜:降低噪音水平可以幫助你更容易入睡,且睡得更深。如果你住在一個噪音較大的環境,可以考慮使用耳塞或打開一個白噪音機來掩蓋干擾聲音。.調暗燈光:在睡前減少光線暴露,可以幫助調節你的生物鐘。使用遮光窗簾或睡眠面罩可以阻擋外部光源,創造一個更暗的睡眠環境。.適宜的溫度:保持你的臥室在一個涼爽的溫度通常有助於睡眠。根據個人偏好,大約保持在18-22攝氏度(65-72華氏度)之間通常被認為是最適宜的。.舒適的床鋪:一張舒適的床墊和枕頭對於提睡眠品質至關重要。床上用品應該適合你的偏好,既不太硬也不太軟。.創造一個放鬆的氛圍:在睡前進行放鬆的活動,如閱讀、冥想或深呼吸練習,可以幫助你的身體和大腦放鬆,為進入深層睡眠做準備。通過優化睡眠環境,我們可以顯著提高睡眠品質,這將有助於白天時更加精力充沛和集中注意力,年輕的元氣感覺很快就會回來了。3.減少咖啡因和電子產品的使用,尤其是在睡前,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進入夢鄉建議在睡前須做到3件事: (1)限制咖啡因攝入:咖啡因是一種興奮劑,能夠阻礙入睡過程並影響睡眠深度。儘管人們對咖啡因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建議避免在睡前6小時內攝入咖啡因。不僅是咖啡,茶、可樂、某些能量飲料和巧克力中也含有咖啡因,應該在傍晚時分避免攝入。(2)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晚上使用電子產品會影響我們的睡眠品質。主要是因為屏幕發出的藍光會抑制了褪黑激素的產生,褪黑激素是一種幫助我們入睡的激素。建議在睡前至少一個小時停止使用電子設備,以幫助身體準備進入睡眠狀態。(3)盡量做其他的替代活動: 為了避免晚上使用電子產品,你可以嘗試一些替代活動來幫助放鬆身心,這些活動可以促進身體放鬆,更易於入睡。如:閱讀紙質書籍、聽放鬆音樂、進行輕柔的伸展運動或冥想。通過實踐這些策略,除了可以幫助你更快地入睡、提高睡眠品質,讓你在第二天,擁有更好的精神狀態和生產力!也能讓你找回年輕的感覺,讓你整天能元氣滿滿,有助於延緩你的提早老化!看完以上日常抗老小方法,知道睡前要做好哪些事了嗎?如果你想保持年輕,記得保證充足、良好的睡眠品質,才不會睡眠不足讓你看起來老了年齡增加10歲!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做出7項改變可望降低罹癌風險、助長壽!與飲食相關占了5項之多.年輕罹癌者變多!重症醫盤點「10大罹癌警訊症狀」,你中幾項?
-
2024-04-13 醫療.巴金森病
台大攜手巴金森之友協會「協力顧腦.勇敢向前行」 伴巴友健腦緩退化
在迅速高齡化的台灣,常能在公共場合看見動作不靈活的長者,他們都是肢體肌肉退化了嗎?事實上,很多動作障礙的原因出自腦部退化,因此「顧腦」成為非常重要的健康課題。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與「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在4月13日於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露天音樂台舉辦「協力顧腦.勇敢向前行」戶外活動,帶領病友及民眾以趣味接力的健腦遊戲,鍛鍊腦部認知。認知訓練能減緩退化 提升運動效果巴金森病是一種慢性漸進式神經退化疾病,最明顯的症狀是如手抖、僵硬、小碎步等動作障礙,由於問題的根源在腦部,除了肢體症狀,隨著病程進展,患者也可能出現認知功能退化的問題,都可能影響病友的日常生活、學習與工作表現。因此,巴金森病友的抗病策略除了規則服藥及養成運動習慣,也不能忽略「顧腦、健腦」。近年愈來愈多研究證實,認知功能下降可能連帶造成行走訓練成效下降,認知功能訓練就成為病友不可偏廢的課題。「健腦遊戲」 助巴友在趣味中鍛鍊腦力今年的活動特別邀請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物理治療師黃正雅與台灣健康運動生理協會訓練團隊聯手,透過遊戲來訓練協調性及敏捷力,同步提升認知功能與肢體協調。遊戲運用多元形式來訓練判斷力與抽象思考能力,再以肢體回應,能同時練習大動作並考驗反應速度。遊戲也結合靜態繪圖,引導參加者自我覺察並繪出心中所想,練習精細動作與抽象表達。不少病友一旦得知巴金森病是無法完全治癒的疾病,便對治療失去期望,終日鬱鬱寡歡,心情低落。此次活動現場,也有活動引導病友嘗試「自我覺察」,透過感受、了解並接受自己,達到內在穩定與減壓,幫助病友提升自信,勇敢走出疾病的陰霾。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的社團成員們也展現他們罹病後所學的成果,透過舞蹈和高歌,呈現不畏疾病、樂觀積極的態度,期待能鼓勵全國巴金森病友們攜手勇敢向前,一起開展樂活人生。台大醫院聯手協會 並肩巴友對抗退化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及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透過定期舉辦健康講座,提升大眾對巴金森病的認識;每年配合4月11日世界巴金森日舉辦大型戶外活動,幫助病友們敞開心扉、走出戶外,學習積極有效地控制病情,醫院與病團共同聯手,呼籲病友們積極勇敢前行,一起從被幫助的病人,變成跟醫療團隊共濟並行的戰友。
-
2024-04-12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活出淋灕盡致的退休後人生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資深醫師的人生智慧」。一位旅居美國多年的大學醫院退休教授以個人長期對氣功的興趣,加上這幾年來與一群亞裔銀髮族結緣,透過互動與學習,開始構思在高齡化社會,應該有的養生法則,尤其應該重視如何預防失能、失智。→想看本文他也在同週的另一篇文章,以 ChatGPT 輸入關鍵字「如何預防失智」,瞬間得到十項重要的預防方法以及該注意事項,而將之整理出「預防失智症需要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想看本文另外一篇是一位資深腫瘤科醫師分享她在參觀一座非常精緻的私人博物館,巧遇一位已退休多年的同事,不覺想起過去受到她的影響,而深思自己在退休之後的生涯規劃。幾週前,意外看了一個不是很新的紀錄電影——追溯1990年波士頓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多幅名畫遭竊的經過,以及三十多年來偵查無功的故事。至今,這些名畫仍不知身首何處。隔天,我決定造訪這個離我工作處不遠,卻ㄧ直緣慳一面的藝術博物館。伊莎貝拉博物館是個私人的藝術館藏,雖然收藏品遠不如附近的波士頓美術館,卻是精緻典雅。使用手機串連的博物館導覽,除了學習每一件畫作的藝術歷史背景、成就,也彷彿透過伊莎貝拉的眼光去瞭解每個房間的燈光、自然光與畫品的擺放位置,都是在引導賞畫人對每一件作品有更深刻的印象。博物館中庭是個溫室植物園,奇花異卉與博物館相得益彰。漫步走完博物館,只不過是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心情是愜意又滿足的。那天是週日,博物館有個音樂會,我也買了票去聽賞。這個音樂廳是博物館在最近幾年延展的側翼新建築;鏤空的方形建物,表演者在中庭演奏,觀眾的座位則是在四週環繞的三個樓層;這樣的設計製造很平等的觀眾視覺與聽覺,不同於傳統音樂廳前排後排很不一樣的觀賞經驗。當天表演的是一個弦樂團,團員都很年輕,不同於一般弦樂或交響樂團團員除了幾個亞洲人之外,幾乎清一色的是白人。這個樂團有四、五個黑人,四、五個拉丁美洲人,兩個中東人,三、四個白人。 除了四個大提琴手是坐著之外,其他人則是圍成一圈站著演奏。每一首樂曲演奏前,由ㄧ位團員簡短地介紹他們的團體,以及曲子的作者及音樂背景。當天他們演奏的都是當代、而非古典樂曲。因為這個音樂廳的特殊場地設計,讓我能夠在近距離聆賞這些年輕的音樂家精湛的琴藝、以及他們演奏時陶醉忘我的神情。這真是個超乎我預期的心靈饗宴。當這個令人回味無窮的音樂會結束時,我不經意地回首巡視其他的觀眾,沒想到居然看到我的一個兩年前退休的同事。我們都很開心這樣的巧遇,就一起去到博物館的咖啡廳坐坐敘舊。瓊安一直是我很景仰的人生榜範,許多她過去照顧過的病人都非常感念她親易近人的風格。過去,瓊安休假時,常常找我幫忙「看守」她的公事信箱。我讀她與病人的電郵通訊有些是回覆病人的詢問,有些則是瓊安主動寫簡訊告知病人的檢查報告。她的文筆傳達有如朋友般的關懷,而不是冰冷的公事公辦信簡;這樣花時間用心給病人額外的安慰,不是多數醫生願意做,或做得到的事。今天的年輕醫師講求效率又很強調他們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要有「合理」的薪資報酬。花時間給病人寫很個人化、有人情味的簡訊,是沒有投資報酬價值的。他們給病人的回訊是用事先設定好的「聰明句」(smart phrases),十秒內就能傳送的像機器人操作的訊息。我自己因為喜歡寫文章,也因為受到瓊安的薰陶,每天總是花了很多時間用心用情地給病人寫簡訊。瓊安在十五年前左右,就想退休,卻ㄧ直被同事們挽留;所以她的退休模式是逐漸的減少工作時數,十多年下來,總算完全退休。英文有個辭常常用來描述一個人夢想退休後想做的事叫做「bucket list」。 當退休過程是個慢動作時,想兌現bucket list 可能永遠遙遙無期。瓊安的工作外生活是多彩多姿的。我知道她定期打網球,是個讀書會的會員,也參加一個影評課。瓊安很喜歡音樂,特別是歌劇。透過她的介紹,我也固定去電影院觀賞同步播出的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劇目,重溫我學生時代對歌劇的喜愛。剛退休的人可能會感覺生活失去重心而茫然無措。瓊安説她忙到常常連看報紙的時間都沒有。八十歲的她,身體健朗,除了打網球、讀書會、影評課之外,她也在大學選修課程。瓊安的先生在與淋巴瘤搏鬥多年後,去年去世了。他們是哈佛醫學院的同學,斐道在醫學院畢業後一直在哈佛從事癌症治療相關的研究及教學,屆臨退休年齡時,卻罹患他的太太瓊安專長的腫瘤診斷。所幸的是斐道在癌症治療期間一直保持足夠的體力,還能繼續他的研究與教學。記得有一次瓊安邀請我去戲院看歌劇,斐道也來了,精神很好,一點也無病容。我的每一位醫生同事很幸運的,都有神仙眷侶,瓊安和斐道更一直是大家欣羨的一對佳偶。瓊安説到斐道有幾篇來不及發表的研究論文,瓊安也能接手與斐道的研究生一起完成。瓊安的孩子怕她失去老伴,獨居寂莫,送給她一隻小狗。瓊安每天帶小狗出門散步兩、三次,既能排遣寂寞時光,也有益健康。難怪瓊安説她忙到沒時間看報紙!最近一兩年,我也開始想到自己該如何退休。我的 bucket list不乏瓊安在做的事,包括將多年來想做卻沒時間做的「小我」諸事付諸實現,例如把鋼琴彈好,學習書法繪畫,園藝栽培,到大學選修課程,多一些時間讀醫學以外的書籍。這些很想做的事,過去在家庭與工作之間,已經不得喘息,是只能夢想退休後才能做的事。近幾年孩子們都長大離家後,卻是孫子來了(全世界最美妙的事!),父母年邁需要幫忙照顧。這個bucket list只好再度拖延。不過,從瓊安的緩慢退休模式,讓我體會到我也可以一點一點慢慢地將我的 bucket list慢慢付諸行動。最後,我理想中的「活出淋漓盡致的退休生活」不能不包括一些「大我」的願望。我希望使用自己的專長,尋找能提升台灣人生活品質及國際聲譽的事業。聽起來有點空泛不是嗎?其實我是有一些想法的。只要我保持身體健康,就能慢慢築夢。看官們,就等待下回分解了!延伸閱讀:4/8 氣功養生——預防失能與失智4/10 預防失智之我見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12 醫療.巴金森病
411世界巴金森日 痛並快樂的活著 百位巴友熱推每周做這運動
4月11日是國際世界巴金森日,為鼓勵巴金森病友持續動起來,鼓勵巴友們走出家門,互相交流支持,與疾病共好,巴友團體聯合共同舉辦第一屆台灣巴金森桌球錦標賽「巴友接力動起來,作伙來帕球」,讓運動陪伴巴友與家屬踏出開心的每一步。根據日本Ken-ichi Inoue醫師2020年在美國神經病學學會(AAN)第72屆年會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每周打1次桌球,持續3至6個月後,巴友不只身體靈活度提高,性格、心情也因人際互動變得開朗,不再經常陷入焦慮、憂鬱,自我照顧能力及生活品質也獲得提升。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理事長黃千秀女士說,「世界巴金森日是病友與家屬對世界、對自己重要的發聲,2024年我們以桌球化身成為挑戰生命的鬥士,為自己與彼此打出一場漂亮球賽。」與先生報名參加雙人賽的巴友家屬曾太太分享,先生原本因病不愛出門,但最近有巴友相約士林活動中心打桌球,先生也積極參與,有巴友做球給他打,先生居然站起來揮拍,甚至追球移動,他開心,我跟著開心。」巴友潘中道也表示,「每次約病友打球,揮汗如雨,盡情運用四肢揮動球拍、奔跑撿球,雖然隔日全身痠痛,但這樣痛並快樂的體驗告訴我,我依然可以快樂且有活力的活著。」本次桌球賽共吸引80多位巴金森病友報名,加上家屬與團隊已有超過150人共襄盛舉,板橋捷運桌球場擠滿參加比賽的巴友與親屬。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台灣帕金森病友權益促進會、花蓮慈濟醫院巴金森研究中心、R基金會攜手推動「Move up Parkinson's 巴金森接力動起來」系列活動,未來還有線上的靜心瑜珈及音樂和語言治療工作坊,歡迎追蹤R基金會、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粉絲專頁或搜尋#巴金森接力動起來。📌RBI瑞金抗齡照護研究教育基金會粉絲專頁📌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粉絲專頁
-
2024-04-09 焦點.元氣新聞
「顫」停手抖,手部運動陪你對抗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是種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不只金曲歌后詹雅雯,許多名人,如拳王阿里、好萊塢影星米高福克斯及臺灣音樂教父李泰祥也深受其苦。帕金森氏症不僅對患者身體產生負面影響,還會對生活品質和情緒健康造成困擾。帕金森氏症症狀有哪些?惡化速度有多快?能活多久?帕金森氏症症狀因人而異, 典型動作障礙有,1.靜態性顫抖:發生在單側肢體,手指有數錢的動作。2.肢體僵硬:全身肌肉僵硬,活動困難,手腳不靈活。3動作緩慢:起始動作變慢,走路步伐變小,減少眨眼,表情僵硬。4.步態不穩:頭頸雙肩向前彎曲,重心不穩,容易跌倒和受傷。而非動作性的症狀有失眠、憂鬱、便祕、尿失禁等。到末期因為嚴重運動障礙,無法保持平衡,大多無法行走而臥床,需要專人全天照料。每位的病情發展速度不同,有人在3年內從初期惡化到末期,而有人經歷長達30年。唯有及早接受治療,有助於延緩病情惡化。帕金森氏症手抖怎麼改善?除了藥物及手術治療外,規律運動已被證實可改善帕金森氏症患者的運動和非運動的症狀及大腦功能。常見於患者手部動作障礙的症狀,對於日常生活常造成困擾,如:無法穩定拿湯匙或筷子進食、無法靈活的穿衣及扣鈕扣等。而手部運動可以提高運動神經元的興奮性,這有助於提高手部的穩定性,同時可改善關節僵硬造成的不舒服,還可增加手部的肌力。但「手部運動」該怎麼做呢?1.手指操-拇指碰指尖物理治療師會指導患者進行可以活化腦部的「手指操」,因手指的精細動作需要大腦多個部位的參與,進行手指操可以刺激神經,有助於預防腦力的退化,也能訓練協調性,是延緩手、腦退化的方法!2.手部握球運動透過反覆掐、捏、握、放的動作來增強手指、手掌與前臂的肌肉力量和靈活度,並且放鬆手部僵硬的肌肉,改善手指僵直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加強手部抓握的力量。3.手部律動運動隨著帕金森氏症進展至中後期,患者可能手抖、肌肉僵硬和姿態不穩等症狀加重,不但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難以自行進行手部運動。因此,我們需要有一個替代方法來緩解患者手部不適的症狀、增進手部和肢體活動,以增強獨立生活能力。TURTLE GYM特多勁的手部運動機,是一款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手部運動設備,以等速度開合方式進行「被動式運動」,不但輕鬆、安全且不費力。手部律動機以反覆等速開合設計,可幫助手部循環運動,減緩手部退化僵硬不適等問題,提高手部靈活度與力量,且機體斜面的設計能讓雙手與握柄緊密貼合,在使用上更為舒適,是「顫」停手抖的好選擇。▲ 手部律動運動的功能✔️ 舒緩手部僵硬帶來的生活不便。✔️ 訓練手掌穩定性與握力。✔️ 訓練帕金森氏症手部功能。✔️ 訓練手掌肌力、向心力與離心力。✔️ 手部律動能舒緩各種族群常態手部困擾。▲ 帕金森之父-陸清松教授【8題解答 | 如何對抗帕金森病?】
-
2024-04-03 失智.長期照護
留意失智3類症狀 少爭執多安撫
台灣失智者愈來愈多,許多患者不斷走失、被害妄想、罵人甚至打人。奇美醫院與失智共照中心等機構提醒,若發現長輩出現初期失智問題行為症狀時,應立即向醫療院所求助,防範未來發生讓人遺憾狀況。根據2023年衛福部對失智症者的精神問題行為(BPSD)調查,發現失智者出現問題行為症狀機率近66%,照顧者常無法負荷,因此不得已只好將失智者「外送」住宿型機構照顧。失智者發病年齡多在60歲以上,但60歲以下患者漸增。失智者三大類症狀 令照顧者身心俱疲奇美綜合長照機構督導高金盆指出,失智者的問題行為,通常有情感性、行為症狀、精神病等三大類症狀,常造成失智者與家人爭執、照顧者負荷過大身心俱疲,若照顧者不熟照顧技巧易崩潰,甚至釀成家庭悲劇。奇美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個案管理師吳淑媛說,很多失智者的問題行為,常讓人覺得「很盧」、不講道理,此時照顧者應避免與其爭執,而是採取接納、順勢而為方式,透過引導對話轉移注意力。例如:失智者認為枕頭有蟲,每天都要洗枕頭,可溝通表示會幫忙洗,再給另一個枕頭,必須避免爭辯,安撫其不安情緒。根據失智者興趣導入相關照護有助安撫也可根據失智者專長或興趣,導入相關照護措施,例如:寵物治療、電子寵物陪伴、娃娃治療,或粉彩塗鴉、手作創作等藝術治療,其他還有園藝、懷舊、活動、音樂、芳香等治療,讓他們沉浸在愉快氣氛中,有助緩解混亂、遊走、躁動不安情緒困擾。高金盆表示,失智者遊走是最常見令人擔心的問題,避免失智者走失、進入不安全環境造成意外傷害甚至生命危險,是照顧最常面臨的困難。建議照顧者除了居家環境安全外,可至警察局捺印指紋申請失智愛心手鍊或戴衛星定位(GPS)手表,以防走失。除配合醫師治療,定期運動,參與日照、據點、關懷中心等團體活動更重要,可以延緩失智進展,也降低照顧者壓力。
-
2024-03-26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症音樂療癒 家人關係潤滑劑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與「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粉絲團於4月20日舉辦「樂來樂靠近—失智症音樂療癒」講座,由音樂治療師董懿萱主講「音樂療癒在失智症照顧上的應用」,並可於現場體驗音樂療癒活動。董懿萱從事音樂治療約7年,具美國音樂治療協會合格執照,她表示,音樂療癒的應用很廣,從新生兒、發展障礙孩童、生理復健或中風腦傷病患、精神疾病復健、安寧病房、癌末病患等都在其範圍,近年她主要服務於長照領域,照顧長者與失智者等。「用音樂可以很快跟長輩產生情感連結。」一位重度失智的長輩,平時幾乎不開口說話,也迴避眼神交流,偶爾以點頭搖頭回應,一次她帶學員們唱「茉莉花」,這位長輩就像開啟情感樞紐,當場唱出整段完整歌曲,那次課後他終於開始跟長照機構的工作人員互動。董懿萱表示,許多失智長輩剛開始上課很緊張,一直想找陪伴前來的家人,但課程中用音樂減緩焦慮,漸漸地能在課堂上與老師有問有答,享受當下。對於照顧失智爸媽的子女來說,音樂像是親子關係的潤滑劑,她有一位照顧失智媽媽的學員,課後跟媽媽用音樂話題聊天,這才知道原來媽媽年輕時喜歡去戲院,電影裡的英文歌曲勾起往事情懷,之後每當生活中有摩擦,都會用英文歌曲做為緩衝。董懿萱希望,透過「樂來樂靠近—失智症音樂療癒」講座讓更多民眾、失智症照顧者了解音樂療癒如何照顧失智者,沒有任何音樂基礎的人,如果想用音樂陪伴失智者、家人,不用擔心音感、節奏感不好,都歡迎來講座聆聽體驗。「失智 好好生活」系列講座 樂來樂靠近—失智症音樂療癒時間:4月20日(六) 上午10時至12時10分地點:萬華老人服務中心教室1 台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4號A棟3樓⭐點我報名去👉https://event-health.udn.com/form/campaign/251洽詢:02-8692-5588 轉6359或2070
-
2024-03-22 失智.失智專題
衛福部公布台灣這失智類型最多,照顧者最大的壓力來源其實是「這症狀」!
相隔13年,衛福部公布最新台灣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官方版結果,全國65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達7.99%,與民國100年的8.04%相近;女多於男,年齡愈高,失智比率愈高,值得注意的是;高達六成患者伴隨情緒和行為症狀(BPSD),增加照顧者難度高,成為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的嚴峻挑戰。台灣的失智類型屬那些?男女比的差異?失智症類型以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最多,約占57%;血管型失智症近23%,巴金森氏症失智症占7.12%。女性失智症盛行率為9.36%,高於男性的6.35%,為何女高於男?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分析,女性較長壽,且阿茲海默型患者女性是男性兩倍,目前推測與女性荷爾蒙有關,但待更多實證研究。對於失智症盛行率比13年前略降,徐文俊表示,這部分需要更多研究,例如調查各年齡層發生率分布。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則認為,教育程度較低者較易患有失智症,可能與國人教育程度增加有關,還有長者人口結構變化有關。【免費報名】失智好好生活系列講座:樂來樂靠近—失智症音樂療癒失智症患者對照顧者最大的壓力來源是:情緒和行為症狀(BPSD)失智症協會祕書長陳筠靜說,協會至今服務過的最年輕失智症病人是35歲,帶來極大挑戰。北醫大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伯璋表示,他和兄長都是醫師,面對母親失智,除給予關懷,能做的事極其有限。隨著失智長者愈來愈普遍,很多中壯年人開始面對無力照顧的困境。衛福部長照司委託國衛院進行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推估今年65歲以上失智症人數約35萬人,預估130年會有近68萬人罹患。衛福部公布最新台灣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其中首次調查情緒和行為症狀(BPSD)的發生情形,失智者有任一項發生率為66%,且隨著失智程度越嚴重,發生率也越高,情緒和行為症狀(BPSD)是照顧者主要壓力來源。失智者最常出現的情緒及行為症狀(BPSD)的前五名:●第一是憂鬱及負性症狀 (33.37%):「負性」是指缺乏尋常人應該擁有的特質,如情感平淡、說話內容貧乏等。●第二是日夜顛倒/作息混亂(32.94%)。●第三是恐懼或焦慮 (27.75%)。●第四是重複行為(25.43%)。●第五是妄想(21.19%)。情緒和行為症狀(BPSD)症狀類型多元徐文俊說,BPSD的症狀有分成不同類型,外顯型(如日夜顛腦、躁動、妄想、重複行為)的會比較難照顧,讓家屬較為困擾。而憂鬱跟冷漠則偏向非外顯問題,可能表現如照顧者難帶領活動,可能拒絕配合等。我國研究跟國外不同的是,國外常見的「冷漠」型症狀並未入榜,如對事情沒有反應、不太講話、對事情不展露興趣等,可能跟文化背景有關係。「許多照顧者想到照顧嚴重BPSD的失智者,頭髮都會豎起來。」失智症協會顧問湯麗玉指出,此時需要特殊單位和機構加以照顧,尤其是許多照顧機構會「挑個案」,不願意照顧合併有情緒和行為症狀(BPSD)症狀的失智者。呼籲衛福部應研議成立及獎勵相關單位,或要求醫院組成照顧團隊,並讓照顧者家屬、照顧機構人員可以上課、受訓,透過藥物等治療方式,給予情緒和行為症狀(BPSD)病人更好的照顧。衛服部規劃如何解決失智者出現情緒和行為症狀(BPSD)的方案吳希文指出衛福部規畫與地區醫院合作,布建權責型失智據點,預計今年試辦。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提醒:計畫初期應規畫開辦費,納入精神科、家醫科、神經內科等科別醫師,共同建立照護系統,後續則由社工師、護理師、職能治療師等執行精神疾病患者的照顧,人力上更要審慎評估。因為一個醫事人員照顧至多十名精神疾病患者就很吃力,門檻相對較高。但參與的會員大多願意加入,如有明確執行計畫與進修課程,地區醫院也願意媒合會員間互相交流。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22 活動.精彩回顧
失智好好生活系列講座:樂來樂靠近—失智症音樂療癒
講座資訊◆時間:2024年4月20日(六)上午10:00-12:10(9:30開始報到)◇地點:萬華老人服務中心教室1◆報名對象對失智症音樂照顧、應用音樂創作活動有興趣的民眾;失智症病友的家屬;失智照護領域提供服務之工作人員,如醫師、護理師、社工、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心理師、長照個管師、照顧服務員等。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元氣網、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根據「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以下簡稱「失智旅人」)的粉專統計,民眾提出的問題中,家庭照顧問題占了近50%。在聯合報失智資源使用大調查中,則發現失智照顧的模式有71%是在家照顧。為了讓失智者跟照護者相伴失智症的過程中,可以用對方法,順利照顧、好好生活,因此,失智旅人打造以「失智 好好生活」為核心主軸的Podcast節目和系列講座,透過囊括失智照護眾多面向的主題―好好飲食、好好友善、好好照護、好好預防、好好守護、好好治療,幫助台灣社會和失智症家庭尋找解方,透過不同的模式取徑,期待讓更多的民眾可以參與、近用。其中,「失智 好好生活」系列講座中,將先由揭開序幕。運用存在你我生活中的音樂做非藥物照護,一步步朝向「失智 好好生活」邁進。「樂來樂靠近—失智症音樂療癒」講座介紹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難忘的旋律曲調,失智者即使忘記如何說出「雨傘」這個詞,卻可以大聲唱出「一支小雨傘」;即使不知道該怎麼撥打電話,卻可以用鼓敲出屬於自己的節奏;甚至可能因為失智的關係,認不得自己是誰,也認不得最愛的家人,但聽到自己最愛的音樂後,又記起那個喜愛音樂的自己,跟著家人一同手舞足蹈。這些真實發生的場景,不禁讓人讚嘆音樂的力量無遠弗屆,對於失智者或照顧者,都是有一項最好用的非藥物照護工具。音樂治療不僅僅是播放音樂或唱唱卡啦ok,達到放鬆或娛樂效果而已,它是由專業的音樂治療師,巧妙選擇並應用對於失智者有益處的音樂,設計出唱歌、聽音樂、或使用樂器等各式音樂活動來達到不同治療目標;不僅幫助失智者身心靈健康,還能延緩認知退化。其實,科學研究也已經證實,音樂能活化失智者的大腦,延緩失智症惡化、穩定情緒。對照護者來說,學會把音樂活動作為溝通媒介,也是跟失智者建立美好互動、重新連結的機會。所以,透過學習失智症音樂療癒,讓我們都能「樂來樂靠近―音樂來了,快樂也靠近了」吧!講師介紹董懿萱 音樂治療師 現職: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 音樂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學歷:美國費城卓克索大學音樂治療與諮商研究所畢業經歷:曾任國立新加坡中央醫院職能治療師、美國 Girard 精神專科醫院實習音樂治療師。訓練、證照:具中華民國應用音樂推廣協會專業會員資格、美國音樂治療協會合格執照、職能治療師證照、長照專業人員證照。專長:●心理動力取向音樂治療●長照職能治療●失智症●身心障礙性健康議題●精神疾病復健
-
2024-03-20 養生.抗老養生
春分養生順應「春夏養陽」!氣候不穩,多吃1食物防感冒
3/20是24節氣的「春分」,春天養生要順應「春夏養陽」原則,適時調整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多吃韭菜,菠菜、芥菜、莧菜、扁豆等食材,提升身體的免疫力和健康狀態。二十四節氣「春分」,日照、氣候、運勢分水嶺春分剛好是冬季的結束,春季的正式開始。節氣上,春分日剛好晝夜各十二小時,也是日照長短、氣候冷熱之分界。根據農委會「二十四節氣-春分」的介紹,春分白晝時間漸漸增長,氣候變化大,氣溫不穩定,人或作物極易於此時生病或感染病蟲害,如果下雨,人們才會注意到天氣的變化,增減衣物不至於生病,也會進行病蟲害防治,作物則生育良好。春天吃當令 香菜能防感冒養生方面,春天是養肝好時機,中醫師建議,春三月要順應「春夏養陽」原則,像大蔥、大蒜、韭菜、萵苣等,都屬溫陽補氣食物,含較多粗纖維,可調味殺菌、增強脾胃、健腎利尿,尤其初春的新韭嫩肥,怕冷的人可多吃,陽痿者也可常吃,但胃虛有熱或消化不良者,不宜多吃。這個時節,也可多食甜,少吃酸,唐代醫家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胃之氣。」春天當令蔬菜不少,也有食療養生價值。除了韭菜,菠菜、芥菜、莧菜、扁豆都不錯;而春天天候不穩,體質虛弱的人易罹患感冒,多吃些香菜(芫荽)能發散寒氣,防治感冒。而春天屬木 也對應到肝臟,由於肝臟布滿血管,中西醫均認為補血有益肝膽。春天補血養肝食材.西醫:鐵質補肝,補充維生素B群、維生素C。.中醫:四物湯補血,基本四味,川芎、當歸、白芍、熟地。-脾胃不佳者:加紅棗、甘草、黃耆。-心臟不好者:加桂枝、丹參、玉竹。-腎功能衰弱者:加枸杞、黑棗。-手腳冰冷者:可喝八珍湯。而日常生活上,也要注意以下幾件事,以更好地適應自然的變化。春分養生4件事1.保持情緒平穩,注重心理健康春分之際,陽氣漸盛,人體的生理功能也隨之調整,這可能對情緒和心理狀態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春分時節要格外注重心理健康,透過適量的運動、舒緩的音樂、深呼吸等方式緩解壓力,保持情緒平穩。適當的戶外活動,如散步、郊遊,也能夠讓人心情愉悅,有助於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2.適度運動,提高免疫力春分時節,氣溫逐漸回暖,正是進行運動的好時機。適度的運動有助於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同時還可以幫助促進新陳代謝,調節體內的能量平衡。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每天保持30分鐘至1小時的運動,能夠讓身體更加健康。3.均衡飲食,注重蔬果攝入春季各種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紛紛上市。在春分時節,應該注重均衡飲食,多攝取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等營養素,有助於提升免疫力,維護健康。此外,春季氣溫變化較大,適當進食一些溫性食物,如薑、蒜、山楂等,有助於調節身體的陽氣。4.注意避免寒濕侵襲春季氣候多變,寒濕容易侵襲人體,尤其是對於關節疼痛、風濕等情況的人來說更為嚴重。因此,在春分時節要避免受涼,適時添加衣物,保護好自己的頸部、腰部等易受寒濕侵襲的部位。同時,保持室內通風,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有助於避免寒濕的侵害。【資料來源】.農委會二十四節氣春分.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ChatGPT
-
2024-03-20 失智.非藥物治療
音樂治療可延緩失智者病情和照顧品質 提高失智者幸福感5方式
國內失智症患者高達30多萬人,隨著大腦功能逐步退化,常出現肢體力量衰退、意識混亂等,讓家屬照顧力不從心。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表示,為照顧失智者,基金會近年積極推廣音樂照顧模式,幫助失智者促進自我表達與認知功能,同時緩解憂鬱、焦慮,改善精神行為症狀及日常生活照顧的配合度,增加失智者整體照顧品質。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藝術作為促進健康與幸福的全面性報告」指出,不論是失智者或照顧家屬,藉由參與音樂活動能對身心產生正面效益,有效減少醫療成本,達到疾病預防目的。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昨舉辦「樂來樂靠近—音樂照顧培訓方案家屬交流會活動」,參加音樂培訓課程的失智者家屬彭文瑤說,幾年前開始,爸爸罹患失智症後,隨著病情進展,出現嚴重幻聽、幻覺,參與課程是希望爸爸有多一點活動,但因爸爸重聽嚴重,家人一直習慣用紙筆溝通,不覺得爸爸可以享受音樂,「感覺那是奢侈、遙不可及的」。然而,參加音樂培訓課程後,彭文瑤發現,爸爸可以透過耳機聽到喜歡的音樂,並會隨著哼歌,有一段和爸爸一起分享音樂的時光,音樂活動也讓爸爸心情愉快。★增加失智者幸福感輔仁大學音樂系助理教授、音樂治療師林歆敏說,研究團隊讓失智症照顧者接受12周的音樂照顧培訓,再由照顧者在家中帶領失智者進行音樂活動,相較沒有進行音樂治療的對照組,發現接受音樂治療的實驗組在正向照顧經驗獲得顯著改善,幸福量表也呈正向變化,顯示增加幸褔感有明確成效。失智者認知、肢體活動不斷退化,照顧者常感到無計可施,進而懷疑及貶低自己,引發心理壓力。林歆敏指出,音樂治療可以透過敲打樂器、聽音樂、陪唱,或是隨著音樂節拍活動身體,增加照顧者與失智者互動,體驗彼此開心的事情,以促進正向照顧品質,增加照顧者的自我認同、成就感,並延緩失智者的退化速度。★年輕時的歌易共鳴研究發現,失智者對年輕時20至35歲所接觸的音樂、歌曲特別有感,應該是這時的音樂伴隨著人生求學、出社會等階段,可以喚起失智者共鳴。「音樂彷彿是照顧者與失智者關係間的潤滑劑。」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音樂治療師董懿萱說,失智症音樂照顧培訓工作坊包括4次課程,教導家屬採用音樂聆聽、音樂律動、歌唱、樂器彈奏、即性創作等,並針對每個家庭進行2次個別訪視,提供個別化建議,介入後約6成家屬在正向照顧經驗及自覺與失智者關係品質,均有所改善。林歆敏說,照顧者在家與失智者進行音樂治療、互動時,可以利用5種不同的方式。★音樂治療5方式1.讓失智者用耳機聽音樂,選擇失智者年輕時20至35歲所接觸的音樂、歌曲,失智者會特別有感,可以喚起失智者共鳴。2.讓失智者聽不同節奏感的音樂,並隨著打節拍、活動肢體、跳舞,如快節奏的音樂,身體擺動就會比較快,而慢節奏的輕音樂,身體擺動就會比較慢,促進失智者與照顧者間的互動。3.照顧者也可以隨著音樂節拍不同,以快或慢的方式幫失智者按摩、搥背。4.失智者聽音樂、聽歌時,照顧者可以和失智者一起哼歌、陪唱、接歌,或一起敲打樂器。5.如果住家環境不適合敲打樂器,可以帶失智者到住家的中庭或附近公園敲打,讓失智者可以接受不同的刺激。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15 癌症.頭頸癌
孫耀威恩師何厚華逝!「無聲的癌症」鼻咽癌常被誤認感冒 提防6大症狀
孫耀威恩師、知名音樂人何厚華今(15)日驚傳離世,享年58歲,震驚音樂圈。據了解,何厚華在2004年就檢查出罹患鼻咽癌三期,多年來努力抗癌,接受化療、電療,忍受身心煎熬。近來出現吞嚥不適等狀況,更屢次就醫治療。何厚華曾替梁朝偉、林憶蓮、李玟、孫耀威等多位知名歌手寫歌,更被孫耀威視為恩師、摯友,堪稱台灣演藝圈的造星推手。得知恩師驟逝,孫耀威感傷表示:「厚華,你為什麼不多等我一天? 我明天一早飛機票都準備好去台灣找你了……何老師,你是我恩師、共患難的兄弟、無所不談的摯友,謝謝你,非常不捨,但我們天家再見。」Icu醫生陳志金也在臉書哀悼何厚華「如果有一天,你想回到初衷,只要轉身,就會看見」。亞洲人的癌症…眾多名人都是鼻咽癌患鼻咽癌是常見於亞洲人的癌症,如韓國男星金宇彬、《主君的太陽》韓國女星具本林、馬來西亞羽球世界球王李宗偉、三立電視董事長林崑海等,都是鼻咽癌患者。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及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曾受訪指出,鼻咽癌好發原因可能受種族、環境、飲食等影響。遺傳是重要罹病因素,一親等內家屬罹病機會是一般人的19.2倍。《聯合報》健保大數據揭露,依健保署108至110年統計資料顯示,國內鼻咽癌患者每年治療人數約兩萬多人,以61至70歲患者最多,屬於中老年民眾好發癌症,性別為男性多於女性。鼻咽癌難發現 症狀不明顯常被誤認感冒鼻咽腔位於鼻子後方和喉嚨交界之處,鼻咽癌一些症狀如鼻塞、頭痛、耳鳴等,與一般耳鼻喉科疾病相似,因此常被誤為是感冒、鼻炎等。由於症狀表現不明顯,鼻咽癌與肝癌、胰臟癌都被歸類為「無聲的癌症」。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教授黃祥富曾受訪指出,臨床上有病患病程已是第三、第四期也不覺得疼痛不適。一旦出現流鼻血及頸部腫塊等症狀,病程大都來到中晚期,其中以頸部腫塊為最大警訊,此時,癌細胞已轉移至頸部淋巴結,必須治療。鼻咽癌還是有些特殊徵兆可觀察。鼻咽癌常見症狀有以下六項。韓星金宇彬就是一直出現流鼻血,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鼻咽癌。鼻咽癌6大症狀 1.頸部腫塊2.單側的聽力障礙或閉塞感3.痰中帶血絲或鼻涕中含血4.單側鼻塞或鼻涕增多5.頭痛和臉麻6.遠看東西糢糊。鼻咽癌如何預防?1.少吃含脂肪、煙燻、鹽醃、醃製之食物,不吃含防腐劑、色素、受污染、發霉之食物,多吃富含纖維及維他命A、C之食物,烹煮食物時儘量以蒸煮方式代替油煎油炸。2.不抽菸、不吃檳榔、飲酒勿過量。3.定期接受身體健康檢查,鼻咽癌與遺傳因子有關,若家人有鼻咽癌,可以定期追蹤檢查。【了解更多】疾病百科/鼻咽癌【資料來源】.《噓新聞》資深音樂人何厚華離世享年59歲! 孫耀威悲痛發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09 退休力.社會連結
歌手林隆璇焦慮敏感,曾7年工作停擺!斜槓成為「正念導師」學會活在當下
生命裡的焦慮、困頓與迷惘,開啟了許多人的身心靈探索之門。有些人因此走進一個深刻的領域,助人助己,像是歌手林隆璇;有些人卻因而深陷詐騙,人財兩失。在焦慮世代衍生而出的療癒商機裡,我們要如何找到所需自我療癒,而不誤入騙局?林隆璇,這個五、六年級生不陌生的名字,曾在九○年代以情歌「我愛你這樣深」、「你那麼愛她」等陪伴許多人度過青澀的年少。入行卅七年,林隆璇當過歌手、詞曲創作者、製作人、歌唱選秀節目評審,近年也是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流行音樂系主任,總是「檯面上」的公眾人物,但他坦承,自小有焦慮、憂鬱傾向,面對鏡頭人群也深感壓力,這個「檯面下」的特質,讓斜槓林隆璇去年又多了一個新身分:正念導師。焦慮敏感 曾7年工作停擺成為正念導師之路,故事要從林隆璇的國中說起。青少年風暴加上升學壓力,林隆璇在國中時念放牛班、以倒數第二名畢業,敏銳善感的個性加上大環境的壓力,致使林隆璇國中時就常莫名悲傷焦慮,嚴重時甚至想要結束生命。在那個不關注心理健康的年代,他並不知道什麼是憂鬱症,但學會了去藥房買鎮定劑吃。焦慮敏感的青少年長大成為歌手林隆璇,每次面對人群、鏡頭,都帶給他很大壓力。他不知怎麼面對,只能硬著頭皮,上綜藝節目靦腆尷尬陪笑,然後告訴自己,「演藝圈就是這樣子殘酷。」卅三歲那年,林隆璇當了一年的主持人,那成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他覺得自己無法面對人群,接下來有六、七年工作幾乎停擺,讓他焦慮萬分。學習正念 安定身心更自在正在最焦慮、工作停擺的那幾年,他遇到了生命第一個重要里程,跟隨一位藏傳佛教上師學習佛法,成為佛教徒,解決了生命裡許多煩惱焦慮。身為藝術領域的創作者,林隆璇總有千百個停不下來的念頭同時運轉,縱使佛法加持,還是有許多不時跑出來的壓力與焦慮。一直到他在二○一八年,遇到了正念;這是生命第二個重要里程。那時五十三歲的他在政治大學念碩士在職專班,朋友帶他參加正念課,學習東方佛法的林隆璇一開始對西方正念不以為然,但那次老師帶著學員們做「身體掃描」,改變林隆璇對正念的看法。「身體掃描」就是閉眼睛覺察身體,把注意力放在身體每個部位、去感受每個部位的感覺。「身體掃描」進行半小時,林隆璇睜開眼,感覺幾十年的焦慮與憂鬱,在那卅分鐘被解決了,生平第一次感覺到身體可以這麼「鬆」。後來他才知道,這方法其實就是轉移大腦的焦慮憂鬱,專注於身體的感受。後來他陸續參加進階師資課程,得到安定身心的方法,也在去年取得英國牛津大學正念認知療法教師資格。林隆璇不只從事音樂工作及投入正念教課,更在大學擔任副教授,教演唱創作,有公司要經營,也是博士候選人,「還可每周追六部劇」,他笑著補充,相較十五歲或卅五歲的林隆璇,他的角色更複雜、事情更多,但生活卻更從容。怎麼做到的?「過去的我活在各種念頭中,現在的我活在當下。」林隆璇的答案很「正念」。 ※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透過呼吸練習專注 覺察+允許 2步驟撫慰焦慮是歌手也是正念導師的林隆璇表示,正念的重點在提升專注力與培養覺察力,核心精神是「活在當下」。他通常是透過呼吸練習專注、集中意識;透過覺察感受身體與情緒狀態,放鬆自己。正念幫助了他走出過去的憂鬱,也安定了現在的生命,每次壓力又來時,現在的他會透過「覺察」和「允許」兩個步驟,撫慰焦慮。「覺察」是透過呼吸與身體感受,覺察到自己正在某些壓力中,以旁觀視角如實觀看自己的各種焦慮。覺察到之後,接著是「允許」它存在。例如胸口又感到緊繃,其實反應了你長時間的壓力,此時林隆璇專注呼吸,將吸氣吐氣帶到胸口運作,呼吸是中性行為,能讓所有現象「如其所是」地存在著,接納並允許這個不舒服,當它來到緊繃的胸口,不會想要抓取或是抗拒這份緊繃,胸口自然就放鬆下來。林隆璇表示,這兩個步驟看來雖然簡單,卻需要不斷練習才做得到,其中覺察是基本功,只要能夠覺察到,所有的焦慮憂鬱都有機會放下。數位版看這裡 紓壓療癒如何不踩雷 熟齡諮商需求大增、心靈療癒書長年躍居書市排行榜、寂寞詐騙推陳出新,各種宣稱能夠撫慰內在小孩、找到生命能量,治癒難解的身體疾病與情緒憂鬱的靈魂療癒也時有耳聞。焦慮世代衍生諸多療癒商機,為何這些商機在現代特別盛行?身處療癒形式無窮、商機無限的時代,是幸運或是災難?在諸多療癒形式中,我們要如何選擇,才能達到紓壓療癒,但又不踩雷,誤入詐騙陷阱?請進數位版看看專家提出的五個建議。熟齡焦慮/長壽、退休造成焦慮也帶來商機 專家4建議:療癒未必是好生意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9 失智.大腦健康
老年人健腦宜多接觸音樂!研究:多唱歌、彈樂器可防失智
聽音樂不僅有助於減輕壓力、焦慮和降血壓,還可以提高睡眠品質、情緒等,最近1項大規模研究發現,接觸音樂可能有助於增強個人記憶力和大腦健康。音樂與降低認知障礙風險有關 研究:唱歌、彈樂器都有幫助根據1項發表在《國際老年精神病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上的研究結果發現,不論是唱歌或演奏樂器,特別是彈鋼琴,與改善大腦記憶和執行功能有關。研究人員還發現,那些在晚年時期繼續演奏樂器的人,可從中獲得更大的好處。此外,研究人員指出,在生活中保持大腦活躍與增加認知儲備有關,會降低老年認知障礙的風險;先前的研究也已經確定了音樂和認知之間的潛在關係。這個研究是由英國研究團隊Protect所執行,該團隊研究大腦如何健康老化,以及為何會罹患失智症。研究人員收集了40歲以上1000多名成年人的資料,並分析演奏樂器和參加唱詩班對大腦健康的益處,其中關於唱歌為什麼對大腦有健康益處,研究人員分析,可能是因為成為參與合唱團或群體的社交因素所致。英國艾希特大學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研究老年失智症的教授安妮.科貝特(Anne Corbett)則說,過去許多研究已探討了音樂對大腦健康的影響,這次的研究則提供了1個機會,去探索音樂與老年人認知表現之間的關係;整體而言,音樂的表現可能是利用大腦的敏捷性和彈性的1種方式,也就是認知儲備的意思。鼓勵老年人重新擁抱音樂 有助大腦健康並降低失智風險安妮.科貝特進一步說明,雖然仍須進一步研究2者之間的關係,但這次的研究結果表明,推廣音樂教育將成為公共衛生的重要關鍵,除了可促進大腦健康,還能鼓勵老年人在晚年重拾音樂。因為有大量的證據顯示,音樂團體活動對於失智症患者有益處,同時也可以作為老年人健康老化的1種方式,有助於降低失智風險,並促進大腦健康。★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資料來源:Music For Brain Health:Researchers Say Singing, Playing Instruments Linked To Better Memory In Old Age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8 養生.生活智慧王
在飛機上不舒服怎麼辦?搭機常見8種不適狀況,做6件事有助緩解
搭機容易出現暈眩或噁心的狀況,醫生建議不要持續看螢幕、應該補充水分,可緩解這些不適狀況的程度。搭機如果出現身體不適,是最不想遇到的事,但搭飛機確實會出現多種不適狀況。搭乘飛機時,有可能會出現令人難受甚至危及生命的反應,例如反胃、腹瀉、頭痛、暈眩、瘀血、血栓、鼻竇感染與耳鳴等,一旦上了飛機,這些情況就有可能出現。不過,在飛機上出現不適,仍有一些作法可以減輕這些狀況。做6件事緩解搭機不適1.避免看螢幕首先是避免看螢幕。塔夫茨醫學中心(Tufts Medical Center)醫師錢德勒(Daniel Chandler)說,「如果已經暈機,應避免使用會有視覺刺激的東西,例如手機或飛機上的電視。此時應該睡覺。如果睡不著,可以聽音樂、podcast或有聲書。」如果要讓反胃情況舒緩,應避免看座位上的噁吐袋,以免更想吐。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NYU Robert Grossman School of Medicine)胃腸科醫師德拉圖爾(Rabia De Latour)說,「如果坐在窗邊座位,就盯著地平線看,」同時避免不必要轉動頭部。感到頭暈時,可以閉上眼睛並冷敷通常可減輕症狀。2.補充水分如果感到噁心或有消化道症狀,要盡量補充水分,因為脫水可能會讓狀況惡化,但務必慢慢、小心地飲用流質,以避免再次上廁所。德拉圖爾說,「喝水補充水分,不是碳酸飲料。」3.試著吃一點東西有時候,感到不適時完全不會想吃東西,但還是盡量吃一點東西。錢德勒表示,「吃點麵包或餅乾,胃裡有少量溫和食物就不會感到那麼反胃。」4.服藥紐約西奈山醫院(Mount Sinai)助理教授秦(Danielle Qing)說,「旅行時,最好隨身攜帶額外的藥物備用,特別是患有例如糖尿病或心絞痛等慢性病。在隨身行李攜帶至少7天的藥物是很實用的預防措施,特別是托運行李一旦被弄丟了。」5.坐在位子上有些病症可能會需要頻繁上廁所,但大多數情況下,當搭機感到不適時,應該盡量保持坐著不動,特別是出現頭暈或頭痛時。秦說,「試著坐在位子上,有時候站著會讓症狀惡化。」德拉圖爾建議,「不要站立,以避免跌倒而造成頭部受傷。」6.告訴空服員在班機上嘔吐或拉肚子可能讓人感到尷尬,但如果出現身體問題,告知機組人員是很重要的。秦說,「如果出現任何這些症狀,首先要告訴空服員,讓他們在必要時提供醫療協助。尤其在脫水時,他們可以提供一些水或其他流質。許多航空公司也會在機上預備一些非處方藥物,緩減乘客身體的不適。」(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4-03-08 醫療.泌尿腎臟
陳盈潔去年腎臟病保外就醫,近日「出現奇蹟」! 醫師說明「這腎病」,妥善治療可逆轉
資深藝人陳盈潔因教唆偽造有價證券罪被判刑定讞,2023年8月入獄後,卻在10月發生急性腎損傷(過去常稱為:急性腎衰竭)、敗血症等狀況,申請保外就醫治療。近日,音樂製作人許常德透露陳盈潔病況,從原本床頭掛著病危通知,持續一周洗腎3次,目前病情已經穩定好轉,出現奇蹟曙光。慢性腎臟病末期往往有洗腎的風險!腎臟病的原因有哪些?根據統計,全台慢性腎臟病人口突破200萬,因初期症狀不明顯,約九成患者不知道自己得病。其中,又有近六成病患在確診時已是晚期,面臨「洗腎」的命運,後續造成龐大的醫療支出,患者生活品質也不佳。什麼是慢性腎臟病(CKD)?慢性腎臟病(CKD)是指腎臟功能慢慢地逐漸衰退,無法清除體內代謝物及維持水分、酸鹼、電解質平衡。若腎功能嚴重下降,出現尿毒症狀,就須洗腎或是腎臟移植治療。看更多→元氣百科 慢性腎臟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黃尚志說,腎臟病的治療首重「找出致病的原因」,包括不當使用藥物、嚴重的脫水、不良生活習慣(抽菸、喝酒、熬夜)、過油過鹹的飲食、身體發炎感染、疾病控制不佳,三高、糖尿病等許多疾病也會傷害到腎臟功能,因素多且複雜。腎臟病急性到慢性的演變過程腎臟病的急性到慢性病程:從急性腎損傷(AKI)、急性腎臟病(AKD)到慢性腎臟病(CKD),可說是腎臟病從急性到慢性的演變過程。如果急性腎損傷發生後沒有積極治療,會持續性的損害腎功能,無法進行排毒、排水、平衡身體電解質。什麼是急性腎損傷(急性腎衰竭)?腎臟突然在短時間內,因故無法正常作用,導致毒素、廢物和水份堆積在體內,腎功能在數小時至數天內迅速惡化。急性腎衰竭若能及早治療,可以恢復腎功能。但未痊癒,可能會演變成慢性腎臟病。看更多→元氣百科 急性腎衰竭急性腎損傷是指在短時間之內,腎功能急速惡化,會有水腫、噁心、頭痛、尿量減少、血壓升高、呼吸短促,甚至昏迷、休克等症狀。發生急性腎損傷時,務必把握治療黃金時間配合醫師接受治療,經緊急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清除毒素,腎功能可部分恢復或完全恢復。腎臟病治療的重點黃尚志提醒,腎臟病治療目的為「保存較多殘餘腎功能」,當症狀減輕時,不代表身體完全無恙,應控制飲食、遵照醫囑用藥、避免亂吃會對腎臟造成損害的藥物,才不會讓腎功能再惡化。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05 養生.抗老養生
驚蟄宜養肝排毒!養生注意8大法則,根據體質適當調整飲食
今天是「驚蟄」,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三個節氣。動物昆蟲在入冬後就會蟄伏冬眠,直到這天大地轉暖、春雷乍響,萬物方才甦醒,「驚蟄」即意味著上天以打雷的方式驚醒蟄伏冬眠中的動物。驚蟄雖然是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可同時也是一個疾病多發的季節。此時,陽氣如驚雷欲出,環境卻春寒料峭,陰陽鬥爭最易削弱正氣而致病,或誘發痼疾,故歷代養生家很注重驚蟄養生。飲食養生之品以輔助人體陰陽交替,實現陽長陰藏,陰平陽秘,對一年的身體健康至關重要。驚蟄養生必做8件事1.飲食清淡 養肝排毒隨著春季的到來,氣溫逐漸升高,陽氣盛行,人體的新陳代謝也加快。在驚蟄這個節氣,飲食養生尤其重要。首先,我們應該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麥食品等,避免過多攝入高脂、高糖、油膩的食物,以免造成腸胃負擔。同時,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的食物,有助於清熱解毒,幫助腸道排毒。另外,春季是養肝的好時機,應選擇一些對肝臟有益的食物,如苦瓜、菠菜、紫菜等。此外,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如豆腐、雞肉、魚類,可以幫助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增強免疫力,預防春季容易出現的乏力、食欲不振等問題。2.適度運動鍛煉 促進血液循環隨著陽氣的增長,人體的活力也隨之提升,這是進行運動的最佳時機。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肌肉力量,提升心肺功能,有助於保持健康與活力。可以選擇戶外運動,如散步、慢跑、騎自行車等,呼吸新鮮的空氣,享受陽光的照射。此外,驚蟄節氣也適合進行一些靜態的運動,如瑜伽、太極、氣功等,可以鍛煉身心,提升免疫力。3.心情易受波動 保持情緒平衡在驚蟄節氣中,陽氣漸盛,人們的情緒也容易波動。一方面,春季的陽光明媚,可以促使人們情緒愉悅,但另一方面,氣溫變化較大,容易使人感到煩躁不安。保持情緒平衡尤為重要。可以透過放鬆的方式來調節情緒,如聽音樂、閱讀、與親朋好友交流等。此外,經常保持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也有助於維護情緒的平衡。4.早晚溫差大 注意保暖和防寒雖然驚蟄節氣標誌著春季的到來,但氣溫變化仍然較大,尤其是早晚溫差較大,容易使人感到寒冷。因此,保暖和防寒仍然是養生的重要方面。白天可以選擇輕便的春季服裝,但也要隨時準備一件外套,以應對突然的氣溫下降。晚上則應該保持足夠的保暖,可以選擇穿著寬鬆的棉質睡衣,使用暖氣或電熱毯等,確保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5.避免接觸花粉源 注意呼吸道保健春季是花粉過敏高發季節之一,尤其是在一些植物開始繁花的時候。對於花粉過敏的人群來說,需要注意呼吸道保健,避免接觸花粉源。在戶外活動時,可以佩戴口罩,避免吸入過多花粉。此外,春季的空氣中容易含有塵埃和細菌等污染物,因此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經常打掃居住環境,保持整潔,是呼吸道健康的重要保障。可以經常開窗通風,使用空氣淨化器,減少室內空氣的污染。6.眼睛易受刺激 護眼與眼保健操春季氣候多變,加上陽光明媚,容易使人的眼睛受到刺激。此外,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如電腦、手機等,也容易導致眼睛疲勞。因此,護眼和眼保健操成為春季養生的重要方面。每天適當的室外活動有助於眼睛的放鬆,同時也能緩解眼睛疲勞。在使用電子產品時,注意保持適當的距離,定時休息,閃爍眼睛,減少眼睛的不適。此外,一些眼保健操,如揉搓雙手熱烈,然後輕輕地將手掌覆蓋在眼睛上,有助於緩解眼部疲勞,保護眼睛的健康。7.皮膚乾燥 注意皮膚護理隨著春季的到來,氣溫逐漸回暖,春風和陽光也成了常客。然而,春季空氣干燥,容易導致皮膚乾燥,因此皮膚護理也是春季養生的一部分。在春季,應選用保濕性能較好的護膚品,保持皮膚水分。洗臉時不宜使用過熱的水,選擇溫水洗臉,避免過度刺激皮膚。同時,要避免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以免引起皮膚曬傷。8.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驚蟄節氣是春季的重要轉折點,陽氣漸盛,是人體活力提升的時期。但要保持健康,仍然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確保充足的睡眠尤為重要。睡眠是身體恢復和修復的時間,保持足夠的睡眠可以增強免疫力,維護身體的健康。建議晚上保持固定的作息時間,避免熬夜,為身體提供充足的休息。驚蟄節氣是春季養生的重要時期,這個節氣標誌著春季的正式到來,大地生氣漸漸覺醒。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體質和狀況,適當調整飲食,進行運動,保持情緒平衡,注意保暖和防寒,護眼與眼保健操,皮膚護理,以及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來適應春季的變化,保持健康與活力。在氣候適宜的日子,跟家人朋友遠足踏青、親近大自然,更是有益身心健康。延伸閱讀:.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長壽秘訣!40歲起養成「8長壽習慣」多活24年,愈早開始培養效果愈好.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
-
2024-03-02 養生.運動健身
就是想一個人運動!6大健身房NG行為別再做,「練到一半跑來搭訕」最令人不快
近年健身風氣盛行,不少人為求身體健康與良好的體態,紛紛前往健身房運動。然而,在健身房中有些行為卻容易招人不悅,從佔用設備、大聲喧嘩,到不停拍照打卡,種種不照顧他人感受的舉動,不僅影響其他健身者的體驗,也破壞了健身房的氛圍。我們本次便針對「健身房顧人怨行為」進行觀測,一起來看看有網友最討厭在健身房遇到哪種人吧!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三個月內「健身房顧人怨行為」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健身房顧人怨行為排行。 就是想一個人運動,別再搭訕了!觀察近三個月內網友針對「健身房顧人怨行為」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許多民眾認為「練到一半跑來搭訕」最令人不快。就有網友分享自己的經驗「莫名都有同個重訓區怪人要在你在跑跑步機的時候來硬聊」,表示真的「好煩超煩爆煩」,甚至已抱著「健身房月費結束要換一家健身房了」的心態,感到十分困擾,而不少有過相同經歷的民眾建議,「有些人會因為你的禮貌性回覆,認為你並不排斥」,因此對「這種人真的需要妳冷淡強硬的拒絕」,還有人提出「找個認識的一起運動」、「耳機+假裝沒聽到」、「去跟櫃檯反應」等方式,多管齊下也許就能避免被他人搭訕打擾。 聊天、喊叫音量要拿捏以免惹人厭而「製造噪音」也是被多數網友點名的討厭行為之一。如大聲聊天、喊出聲音幫助自己出力、放出音樂或影片的聲音等,指出這些行為若沒有控制好音量,也容易令人感到厭惡,網友紛紛抱怨「講話聊天超大聲的人!很吵!」、「每舉一下都要『𠵱、哈、呼、唏、呵』的人,還要叫很大聲外加喘氣一下」、「(耳機)線沒插好還開超大聲」;不過針對運動時為出力而喊出的聲音,有網友平反道「在挑戰到一定程度的力竭的時候聲音喊出來的確可以提高訓練強度」,認為「只要不是過分的大聲亂叫,我覺得是可以被允許的」。 另外,還有不少人覺得「霸佔器材」、「顧著拍照發限時」等行為十分擾民。許多民眾上健身房時,常會順便在社群發文打卡,引來其他健身者揭露「現在上健身房的七成都在拍照打卡,沒有心在運動」,甚至有人會「佔器材滑手機拍照,卻不運動」,讓真正需要使用的健身者直呼「到底是去健身還是去擺拍的」。 你去健身房時是否也遇過這些惱人的情況呢?維持良好的健身環境是所有使用者的共同責任,透過互相尊重、遵守健身房的規則,一起打造令人愉悅、舒適的運動空間,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在健身房鍛煉身體的樂趣吧! (本文轉載自《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01 醫療.耳鼻喉
國外研究指出聽損竟是失智主因!掌握8關鍵可早期發現,聽損到這程度就需戴助聽器!
聽力好壞關乎人際社交品質,對長者來說,社交減少可能「失智」風險隨之升高。北市聯醫副總院長、耳鼻喉科醫師王懋哲表示,年長者聽力損失主要有「感覺神經性」、「傳導性」兩種類型,各自有不同發生原因與治療方式。許多聽力損失,都是年輕時用耳習慣不佳導致,與作息、噪音暴露息息相關。聽損可分為2大類,同時也會增加健康風險聽力損失不僅影響學習,也增加社交與職場工作的困難度,同時會帶來不小的健康風險。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研究顯示,影響失智成因中,聽力損失占8.2%,排名第一。目前台灣有超過31萬名失智人口,預估未來將以平均每年增加1萬人的速度持續攀升。王懋哲表示,年長者大多數聽損屬於「感覺神經性」,因為老化、噪音傷害或是耳毒性藥物等因素導致,無法透過手術改善;少數則是「傳導性」聽損,包括慢性中耳炎、珍珠瘤、耳硬化症等中耳疾病,身邊人通常只要放大音量就可以聽清楚,可以透過手術治療。年長者聽損大多數屬於感覺神經性聽損,社交漸減竟增加失智風險王懋哲解釋感覺神經性聽損大多屬於年紀因素,而非耳朵退化,主要是「大腦辨識度退化」,由於語言辨識度也變差,常常是「聽得到、聽不懂」,也就是講話的聲音聽得到,但無法理解別人的語言。因此許多長者與家人聚餐不會參與聊天話題,因為「聽不懂就懶得聽」,社交逐漸減少、不出門、不聚餐,大腦刺激減少後,失智風險就會增加。「感覺神經性聽損,親友吼再大聲都沒有用。」王懋哲說,許多個案因為聽不到,被家人帶來到門診,家人跟患者講話都又快又大聲,有位80歲的阿伯來到門診,問診時聽得一清二楚,讓一旁的太太、兒子相當困惑,因為重點應該是「慢慢講」,一個字、一個字分開來說,阿伯就統統聽懂了。60分貝以上空間盡量少待,藥物和三高都會導致聽損聽力損失常難以自覺,且受到許多因素影響,最主要是先天的遺傳基因導致,後天也得注意,不僅作息要正常,更要減少暴露在環境噪音60分貝以上的空間。一般人說話聲音約在40、50分貝左右,因此比談話聲音更大的環境就盡量少待;許多人在吵雜的環境會戴耳機聽音樂,避免噪音干擾,但要蓋過噪音就得開更大聲的音樂,建議最好別這樣做。如果本身有聽損的遺傳因子,更要注意用藥安全。王懋哲說,部分藥物具有耳毒性,建議民眾應與醫師討論用藥,避開相關藥物傷害到聽力;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對血管的危害,同樣會威脅到內耳中的血管,損及聽力,因此要控制好三高等慢性病,才能做好聽力保健。聽損30至40分貝 戴助聽器聽力師蔡鋕鑫建議,對於某些聽力損失風險較高的族群聽力檢測特別重要,例如50歲以上的成年人、長時間處於高分貝環境的工作或聽音樂者、或曾有耳疾或耳朵感染者。聽力損失和退化是不可逆的,因此助聽器的介入時機對聽損者相當重要,而聽力損失一般在30至40分貝左右時,便會逐漸影響到日常溝通與生活品質,此時便應考慮使用助聽器。「老化感覺神經性聽損」8大特色1.要放大音量才聽得到,代表聽力閾值變差2.語言辨識度變差3.在吵雜環境下會聽不清楚別人說話4.聽得到別人講話聲,但聽不懂在說什麼5.聚餐時因聽不懂而不加入談話6.出門意願降低7.講電話愈來愈大聲8.聽手機時容易聽不清資料來源/王懋哲醫師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2-29 醫療.腦部.神經
一直手麻怎麼辦?要看哪科?5大原因、自我檢測、舒緩方法一次看
手麻是許多人都會有的老毛病之一,常常認為只是手被壓到的暫時性不適,但其實很有可能是疾病警訊喔!以下為您介紹造成手麻的疾病原因,以及正確舒緩方式,馬上來看看吧~手麻5大原因根據名冠診所資料說明,引起手麻的原因很多,簡單來說,可以分為神經性及血管性的問題。手麻通常是周邊神經(peripheral nerve)受到壓迫或發生病變時,身體發出的警訊。手部神經有尺神經(ulnar nerve)、正中神經(midian nerve)、橈神經(radial nerve)和臂神經叢(brachial plexus),只要神經受到壓迫就可能產生麻木感。從手麻的不同症狀初步判斷可能的病因:.頸椎間盤突出:手麻並有痠痛感,從頸部沿著手臂至特定手指,彷彿有電流通過的感覺,轉頭或仰頭會更明顯。.腕隧道症候群: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一半會麻,按壓局部更明顯。.肘隧道症候群:無名指及一半小指會麻,按壓局部更明顯。.自律神經失調:單側或雙側從肩、上臂、肘到腕有麻感,時好時壞,與頭頸姿勢較無關係。.自律神經失調:雙側全部的手指(末端)麻,有冰冷感,手掌特別是指尖皮膚顏色暗紅或紫,與頭頸姿勢較無關。手麻原因一:頸椎間盤突出出現在頸椎的椎間盤突出,可能出現肩頸痠痛、手臂麻木無力或痛等症狀。如果懷疑有椎間盤突出,應及早諮詢專業醫生的建議,進行詳細的評估和治療,並制定適當的預防策略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手麻原因二: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的特徵是,手指內側的痠麻(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靠大拇指處)。而它的症狀多發生在晚上,可能睡到一半手被麻醒,起來甩一甩會比較舒服,若遲遲無處理,就可能在手部運動方面出現問題(如用筷子夾東西夾不起來)。.手部的痠麻.痠麻之後可能會有痛感.更嚴重可能手部運動方面就會出問題,如手指無法做精細動作手麻原因三:肘隧道症候群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說明,手指外側麻(小拇指、無名指靠小拇指處)則就可能是尺神經壓迫的「肘隧道症候群」。肘隧道症候群不像腕隧道症候群如此常見,其常見於重複用手肘、彎曲伸直者(尺神經拉緊、受力大),長久不適當的受力下,就會造成手部痠麻,如拉小提琴等音樂家的可能性相對較高。手麻原因四:自律神經失調郭育祥醫師曾於郭育祥診所網站指出,手麻患者們前往醫院就醫,經過一連串電神經學檢查,如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還有影像檢查等,還是無法確診。直到來到我的門診,才知道手麻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衡」所引起。自律神經失衡會造成手腳感覺的異常,如麻痺、感覺遲鈍、觸電痛感、疼痛等,且經常會合併呼吸困難的症狀。主要還是跟情緒、壓力有關。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通常會建議患者們進行腹式呼吸,並試著找出壓力來源,嘗試化解。手麻原因五:末梢循環不良生活習慣太偏向靜態、抽菸、本身罹患周邊動脈疾病的患者,是末稍血液循環不良常見原因。血液無法正常順流至末梢,而造成手腳冰冷、麻感。一分鐘自我檢測臺中慈濟醫院復健科李信賢醫師表示,腕隧道症候群自我檢查方式,運用法倫氏檢查(Phalen test)理學方法,雙手手指朝下與手臂呈90度,兩手背互靠並持續一分鐘,如手指出現麻木或刺痛,就可能是罹患腕隧道症候群。 他表示,通常病人手部感覺會變遲鈍,尤其大拇指、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嚴重時手部肌肉會出現魚際肌萎縮,手握力會變差。此外,王文妤物理治療師曾分享,肘隧道症候群症的自我檢查可透過輕敲肘部內側,看是否有麻痛的症狀發生;或試著完全彎曲或伸直肘部,觀察是否有麻痛感產生,這種動作可能引起肘隧道區域的壓力變化。針對頸椎間盤突出得自我檢查,動晰物理治療所說明,可將您比較不舒服的那一側的手往上抬,並往耳朵靠近。若是您的症狀因此「減緩」了,代表您很有可能有椎間盤突出。手麻舒緩方法如果長期間手腕活動量大,容易罹患腕隧道症候群。而肘隧道症侯群是長期手肘彎曲、例如長時間講電話,中午趴睡,手拿3C產品追劇、長期屈肘使用智慧型手機、晚上撐著手肘側睡、長期間手臂反覆彎曲就會造成手麻症狀。朴子醫院復健科汪珮容治療師介紹手部伸展運動,腕隧道症候群可以學習手腕伸展運動,例如手肘伸直:一手掌輔助把另一手手掌掌面後拉,直到手腕部感受到被牽拉的感覺,每次10-20秒,重覆2~3次。手掌上拉法。(圖/翻攝自朴子醫院。)另外手掌可以作伸握動作:伸直3秒、握拳3秒、重覆數次,讓不同肌腱在腕隧道內達到舒緩的壓力。手麻要看哪一科?神經內科吳禹利醫師曾受訪說明,手麻可以去看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而復健科可以透過一些運動、熱敷措施舒緩不適感,也是好的選擇。若需要開刀,或是手麻發生在關節附近,也可選擇前往骨科就診。資料來源:全民健康基金會、神經內科吳禹利醫師、朴子醫院復健科汪珮容治療師、名冠診所、郭育祥診所、臺中慈濟醫院、動晰物理治療所、王文妤物理治療師 老骨也能回春!讓你身體變「軟Q」的15個生活好習慣 「大便」很臭不是正常的!急診醫師告訴你:搭配「這2種顏色」出現,器官可能正在發炎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27 養生.人生智慧
陳俊翰告別式!竹中同學寫下「當最極致的強大就在你身邊」:他真的超屌!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被提名人、罕病律師陳俊翰於大年初二離世,享年40歲,各界惋惜。陳俊翰家屬今早(27日)在新竹市生命紀念園區舉辦告別式。陳俊翰竹中318班同學章至鈞說,希望陳俊翰激起的善意不要因時間的流失而淡化,也希望大家能持續關注身障議題,無論在法令或一般人面對身障者與病患,在心態與態度上都要更健康進步,這也是家屬希望看到的願景。章至鈞也在個人沙龍寫下他所認識的陳俊翰,字字句句令人感佩陳俊翰的精神。《元氣網》經作者同意轉載全文如下,一同與網友共同緬懷生命鬥士陳俊翰。當最極致的強大就在你身邊文/章至鈞好像我也已經習慣陳俊翰出現在一些與生命教育有關的勵志文章甚至影片裡了,在我們那個年代,這些文章的主角是鄭豐喜、劉俠,或是海倫凱勒。這些文章的結構大多相似,先敘述主人翁的身體遭受到上天多麼嚴酷的考驗,然後他們是多麼勇敢的面對先天的阻礙,用自身的才華和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創造了不凡的成就,最後勉勵讀者,如果他們可以克服這些困難,那我們有什麼逃避和自怨自艾的理由呢?這樣說法當然都是對的,大概也會是滿分作文的理想範本,也能夠讓大多數人覺得深受感動,甚至從而奮發圖強,面對逆境。我小時候也覺得就是這麼一回事,但是高中畢業之後讀到這樣的文章時,總覺得那「味道」不太對。因為此前我沒辦法親見鄭豐喜和海倫凱勒,但是我與陳俊翰同班了兩年。也就是說,如果介紹他的文章裡有「俊翰在新竹高中就讀時與同學們都相處融洽」這樣的段落,那非常榮幸的我也在那「同學們」三個字裡面被提及了。所以關於陳俊翰的故事,對我來說就不只是故事而已,而陳俊翰這個人也不就只是遙遠的典範,而就是作為一個「人」,一個高中同學,鮮活的在我美好的高中記憶中留存。那麼,如果是我來敘述這個人,大概會不太一樣。陳俊翰擁有非常優秀的大腦,這個部分通常在那些勵志文章中會這樣告訴讀者,他高中時一直是全校第一名、大學聯考不小心失常「只」考到台大會計系,後來心有未甘,挑戰雙修法律系,最後五年時間就把都非常吃重的會計、法律學分全部修完,順利畢業,還應屆考上律師榜首(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印象中上一個做到這件事的人是陳水扁)以及台大法律研究所財經法組榜首……這樣說當然沒問題,不過我自己在向別人介紹「我的高中同學陳俊翰」的時候,通常會這樣讓別人了解他的腦筋有多誇張:「他真的超屌,〔世紀帝國II〕裡面每個種族的每個兵種在每個時期的每個數值,以及經過每種科技加成之後的數值變化他都背得起來!」如果你也是像我們一樣在上個世紀末賭上前途瘋狂迷上這個遊戲的人,你就會知道這件事有多誇張,可能比陳俊翰高中數學考試都只靠心算還要誇張很多很多,或最起碼更有臨場感一點。十八個種族,每個種族都有將近二十個上下不同兵種,在四個時期的生命、近距攻擊、遠距攻擊、近戰防禦、遠程防禦數值都不同,某些兵種對上特定對象還有特殊加成,這還不提研發某些科技之後這些數值還會變動。他到底是怎麼背起來的?這件事我很肯定陳水扁絕對做不到。跟我們一樣,當時俊翰真的自己也有在玩,當然遊戲速度必須放慢,然後他使用的滑鼠也跟我們不一樣,到底使用了怎樣的黑科技我實在不懂,一方面不要要求我們文組班對這些新鮮的3C玩意兒如數家珍,二方面當時陳俊翰的種種無障礙設備已經被我們拿來開玩笑到搞不清楚到底哪些是認真的了。譬如我們可能會跟他說:「俊翰,這次陸上運動會大隊接力排你當最後一棒好了,你輪椅的火箭開一下TURBO我們就贏了。」俊翰可能會華麗地翻個白眼(喔對,附帶一提,他真是個翻白眼的高手)這樣回道:「運動會那天輪椅的火箭剛好要送回原廠保養,你們還是靠自己吧!」然後大家一起哈哈大笑。覺得我們拿俊翰的殘疾講這種爛笑話很不懂事嗎?或許是,真的,我現在這樣寫出來也覺得好像不太妥當,可是當時俊翰跟我們都那麼開心,除了「政治正確」這件事在那個世紀交替之際的遙遠從前還沒那麼張狂,我們其實可能都搞不清楚到底俊翰的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不會真正理解這樣的病會在他的心理造成什麼陰影和禁區,但他就是我們的同學,可能他每天都坐在輪椅上,跟我們不一樣,但是當時竹中的我們又有誰是全都「一樣」的呢?我們用盡青春的力量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所以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自己的關卡、自己的課題,沒有任何一種困難是別人能夠代替你去突破的,俊翰的先天限制是如此,你和我生命中所遭遇的困苦亦復如是。17歲的我們和俊翰一起若無其事地把他自己的苦難當作別人數學考零分一般的調侃,或許尺度拿捏不怎麼高明,但我們當時就是這樣把他當作普通同學,把他的缺憾當作一個不比數學考零分更難跨越的障礙。不知道,這樣的作法或許會讓一些心理諮商專家搖頭,但是我覺得,能夠被更接近地當作一般人看待,而非時時顧忌會摔碎什麼般的處處小心,或許是俊翰更樂意的相處方式;能夠把俊翰的困境視為每個人人生中都可能經歷的苦難,則該是我們這些同學在人生旅途中更具智慧的成長。面對這樣的逆天強者,身為同班同學的我們在課業上幾乎沒有人把他當成對手,就像是在球場上我不會把LeBron當成對手,情場上我也不會把金城武當作對手一樣。不是對手,因為毫無勝算。如果還要更打擊我們的信心一點,就是其實陳俊翰真正能上課的時間不多,印象中當時他脊椎的狀況讓他大概連續上兩堂課就是極限了,下課後就必須去保健室躺至少一節課的時間,緩解一下身體給予脊椎的壓力。高二上學期,也就是我們剛成為同學的那一天下午,輪到我當值日生,意思是體育課的時候我可以留在教室,名為留守,實為打混。當上課鈴響所有同學都跑去揮灑汗水時,教室裡只剩下我和俊翰及陳媽媽。陳媽媽走過來,用很自然的音調跟我說:「魚丸(這是我高中的渾號,陳媽媽稱呼我們向來都是用綽號,跟其他同學一樣),我要帶俊翰去保健室,他的脊椎要去休息一下。」我唯唯稱是,16歲的我還不知道怎麼面對那樣的場面,或許到了40歲的今天也還是不知道。我向俊翰快速的瞥了一眼,他無可奈何地翻了個白眼。我突然覺得,他們的無可奈何似乎比較像是昨天在校外抽菸倒楣被教官抓到,現在必須去教官室報到聽教官碎念那樣的感覺。僅此而已。我沒有說什麼,然後陳媽媽就推著俊翰的輪椅走出了教室。他們當然不會知道,我也一直沒有告訴他們,當下我感覺心裡被劇烈的撞擊,那樣的撞擊到接近半個甲子後的今天仍然讓我感到被震得七葷八素。如果真要敘述那種感覺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覺得是一種自知「渺小」的挫折感,一種自覺「完敗」的罪惡感。經過高一一整年的震撼教育之後,原本在各國中名列前茅的我們,所有的傲氣大概也都被消磨殆盡了,課業上輸給人雖然不能說是麻痺,但也已經不是太嚴重的問題,但對於逆境,到什麼程度都還應該要能豁達面對嗎?段考輸給你從未輸過的同學?暗戀的女校同學被看見跟學長牽著手走在一起了?爸媽離婚?家裡經濟出問題?身體傷殘?身患絕症?我並不覺得我們應該無上限的去把人生遭遇到的所有苦難都視作雲淡風輕,也並不認同那些陳述俊翰故事的文字和影片中隱隱透露的:「你看陳俊翰這種狀況他都能克服,你的苦難又算得了什麼呢?」這樣太過容易且粗糙的殷殷期盼。寫到這邊,我覺得我才真正驚覺寫這樣一篇文章對我自己來說的必要之處,這或許是二十多年來如芒刺在背的一種自我詰問:我們是不是都有必要像俊翰一樣強大?又或者是如同俊翰一般的強大,是一種獨到的天賦,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靠著自己的意志去「選擇」的呢?我想說的是,我們接受每個人在學業、藝術、音樂等方面各有天賦高低,那對於苦難的感知與承受能力是也有天生的高低不同,還是說這是一視同仁,用「抗壓性」三個字就可以統一標準去衡量的後天努力差異呢?那麼俊翰的「強大」,是一種意志的展現,是一種上天賜予的恩寵,還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拼命呢?我其實想當面問問我的同學陳俊翰,但是我找不到半個合適的語彙,這麼多年後,我成為了一個社會化處處顧忌的大人,這樣的問題益發難以出口。在所有說俊翰故事的文章或影片中,無一例外的會提到陳媽媽。當然陳媽媽在俊翰人生中的重要性無與倫比,沒有陳媽媽的一路陪伴俊翰無疑沒有辦法走到這裡。陳媽媽總是被當作「俊翰背後最重要的支撐力量」被聽故事的人們記憶。他們說的都對,但是吹毛求疵的我卻仍覺得有些可惜,陳媽媽自己在這個故事裡的角色應該遠不僅止於此。事實上,完整參與俊翰求學生涯的陳媽媽相當是以一個局外又局內的角色重新無比完整地再經歷了一次青春期,只是這次跟她自己的青春期不同,她經歷的是一個男孩的青春期。在我自己也遠離了青春期之後,有幾次我其實滿想問問陳媽媽,她是怎麼看我們的?對於有一個媽媽總是在班上,我們是那麼習慣且自在,在教室隨隨便便的打赤膊、罵髒話、聊女生,這件事現在想起來其實有點懸疑,那可是最彆扭的青春期哪!而且看起來當時陳媽媽好像也滿處之泰然的。但陳媽媽卻也並不是以一個刻意隱形的方式存在,事實上她也會順暢地與我們像朋友一樣聊天,幾乎是以同樣是臭男生的思考邏輯來跟我們對話(當然沒那麼多髒話)。這件事好像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她聽我們說話聊天的時候,會不會好像在感覺另一種以及另十幾種她的兒子沒有機會親身經驗的人生呢?那她會覺得安慰、遺憾、憤恨、羨慕、慶幸,還是怎樣我們不知道的情緒呢?我其實很想知道,如果我要寫一篇有關陳俊翰的小說,我想陳媽媽會是我最想切入的視角。十年前,某個同學要結婚,我們約好在婚宴結束後藉機開個同學會,當天因為我自己還在父喪期間,所以沒有去參加婚宴,而是直接在續攤的咖啡廳跟同學們會合。當天俊翰也有出席(他同學會出席的頻率應該是我們班同學的前幾名),那一年林書豪在NBA大殺四方,全台灣,甚至全美國都被「哈佛小子」林書豪的驚人表現而瘋狂。那次同學會我們則是在談論我們班的「哈佛小子」,記得當時陳俊翰應該是準備要啟程赴美去波士頓的前夕。然後我與他有了這樣的對話:「哇靠!你真的是要去念哈佛喔!」「欸,是啊。」「哈佛法學院……不好意思,就是瑞絲薇絲朋『金法尤物』那一間嗎?」俊翰笑了出來,「喔,對對對!」老實說,我關於哈佛法學院的全部印象大概也就僅止於此了,那太頂尖、太遙遠、甚至是太魔幻了,我居然有同學可以去讀哈佛法學院,那大概跟我說我有另一個同學生氣之後就會變大變綠然後到處砸東西我也會相信吧。今天聽說他已經取得了密西根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唉,說與有榮焉也只是純粹沾光,但是我想他也習慣給我們沾光了。在高中畢業二十幾年後的今天,我重新問自己,當那個被當作勵志教材的典範是這樣無比鮮活的真實存在於自己的生命中時,我究竟看見了什麼不太一樣的事情?我想,或許不是「不管遭遇什麼困厄艱險,我們都應該勇敢跨越」,而是一個更銳利,也更實際的詰問:「每個人生命中都可能會有不管你想盡辦法用盡努力還是無法跨越的困難,這個時候怎麼辦?」不知道,或許對俊翰來說,也就是翻個白眼,去保健室躺躺吧。【資料來源】.《章至鈞的沙龍》.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延伸閱讀】.台版「非常律師」 首位罕病SMA律師陳俊翰獲美法學博士
-
2024-02-06 焦點.健康知識+
怎麼止痛最有效?研究揭一方法無副作用,有效降低身心疼痛感
聽音樂不僅能紓壓,國外研究更發現,音樂能暫時降低生理疼痛感覺。加拿大研究發現,聽喜歡的歌曲能夠讓身體降低10%疼痛感,最有效的音樂類別為感性/苦中帶甜,該研究發表於《疼痛研究前沿》(Frontiers in Pain Research)[i]。 音樂可以撫慰靈魂 暫時安撫身體痛苦愛黛兒(Adele)療癒人心的鐵肺與嗓音,觸動了全世界歌迷的心弦。毫無疑問,音樂可以撫慰某些人的靈魂,事實也證明,它也可以暫時安撫身體的痛苦。據《CNN》報導,研究找了63名年輕人,準備2首最喜歡且長度至少3分20秒的音樂,1首是最喜歡的,另1首則是去荒島求生會想聽的。研究團隊也準備了7首受測者不熟悉的歌,讓他們選擇1首。研究過程中,受試者需要盯著螢幕,聽自己最喜歡的音樂,以及研究團隊準備的歌單,或是將2首歌打碎再重組的旋律,受試時間約長7分鐘。同時,研究人員將熱導探針貼在受試者的左前臂內側,模擬人體觸摸到熱燙咖啡的疼痛度,用以測試他們對痛覺的感受。根據研究,當人們聆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時,感受到的疼痛可以減少10%。受試者聆聽感性或是苦中帶甜的音樂,感受到的疼痛,比聽平靜或歡快的音樂更低。至於雜亂的音樂並沒有減輕疼痛,僅是分散不愉快經驗的注意力。「這是一個非常酷的結果」研究主要作者、蒙特婁大學神經科學博士達瑞斯瓦維修(Darius Valevicius)表示:「我認為我自己以及很多人都可以憑直覺理解為什麼我們會聽苦樂參半、感傷甚至帶有靈性精神的音樂。」研究人員說明,該結果也顯示了聽苦中帶甜的音樂會讓人共鳴起雞皮疙瘩,雖然這項研究沒有著重於聽音樂起雞皮疙瘩,但推測這可能是人體機制防止接受過多刺激,大腦會過濾多餘或不相關的刺激。聽苦中帶甜的音樂時,大腦會因為聽音樂過濾掉疼痛的訊息,才會發生身體雖然疼痛,意識卻沒有傳遞的狀況。專家:聽音樂止痛沒有副作用加拿大女王大學生物醫學和分子科學教授派翠克斯特曼(Patrick Stroman)表示,當人頭痛時,音樂雖然不能取代止痛藥,但可以幫助緩解疼痛。他表示,音樂與藥物不同,聽音樂沒有副作用或風險,只需將音量保持在適宜的分貝即可。大腦在聽音樂時會利用身體系統來調節疼痛,身體處理情緒和感受的能力有助於衡量當時疼痛的嚴重程度。另一項研究是使用大腦成像來捕捉當人們在聽音樂時感受到疼痛時中樞神經系統的情況,研究人員觀察到音樂改變了涉及疼痛、記憶和處理主觀情緒狀態的多個大腦區域的大腦連結[ii]。研究人員也提醒,雖然聽音樂能夠暫時止住一點痛,但仍無法取代使用藥物或醫療行為止痛。如果喜歡的話,可以選擇聆聽音樂,能夠減輕壓力與獲得良好睡眠。 【延伸閱讀】1/5男性陷親密關係暴力 如何防範「隱形暴力」?「內心不安卻裝沒事」 如何修復感情依附創傷?【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0776】【原文出處】Certain types of music could help you feel less pain, new study says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04 養生.抗老養生
「立春」養生宜養肝!多吃這一類食物清熱解毒,做好5件事不生病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个節氣,也是一年中陽氣逐漸升騰的開始。在農曆的節令中,立春代表著春天的到來,萬物復甦,陽光明媚,人們紛紛開始注重養生保健,以迎接新一年的生機勃勃。本文將探討立春節氣的養生方法與注意事項,讓您在這個美好的季節中保持健康與活力。今天是傳統節氣「立春」,立是開始,春則有春天、蠢動之意,代表春天到了,萬物萌生,開始有了生氣。依傳統醫學觀點,「春應在肝」,春天是肝臟活動旺盛的季節,人體新陳代謝也隨著春季到來而日趨旺盛。立春養生必做5件事1.養生宜養肝春天是肝臟活動旺盛的季節,人體新陳代謝也隨著春季到來而日趨旺盛。中醫認為,春天在五行中屬木,而肝屬木,由於肝臟有貯藏血液和調節全身血量的作用,在入春之後肝臟機能就會更加旺盛。此外,中醫所指的肝,還包含部分神經、精神系統,「肝主情緒」,需要疏泄,代表肝氣調節人的精神情志,因此情緒要樂觀、心情愉悅,不可急躁氣怒,以免傷肝。2.適時調整飲食立春之後,氣溫逐漸回暖,人們的飲食也需要進行調整。春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自然界的陽氣漸盛,人體的陽氣也逐漸增強。因此,在飲食方面應以清淡為主,避免過度油膩的食物。可以多食用新鮮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青椒、草莓等,這些食物不僅富含維生素和纖維,有助於清熱解毒,還能幫助腸胃排毒,保持腸道健康。此外,適當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豆腐、豆漿、雞蛋等,可以幫助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提升免疫力,防止春季容易出現的乏力、食欲不振等問題。3.適度運動鍛煉立春之後,陽氣漸長,天氣逐漸變暖,這是進行戶外運動的絕佳時機。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肌肉力量,提升心肺功能,有助於身體的健康和免疫力的提升。可以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氣功等適合春季的運動方式。此外,春季氣溫變化較大,運動前應進行充分的熱身活動,避免受傷。如果您有慢性疾病或其他健康問題,建議事先咨詢醫生的建議,確保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4.保持情緒平衡春季是萬物復甦的季節,陽氣的升騰也容易使人情緒波動。一方面,春季的陽光明媚,可以促使人們情緒愉悅,但另一方面,氣溫變化較大,容易使人感到煩躁不安。因此,保持情緒平衡尤為重要。可以通過適當的休息和放鬆,進行一些舒緩壓力的活動,如閱讀、聽音樂、打坐冥想等,來調節情緒。此外,與親朋好友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互動,也是維護情緒健康的重要途徑。5.保持充足睡眠春季陽氣逐漸升騰,白天時間變長,人們的精力也容易增加。但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確保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春季天氣變化多端,如果睡眠不足,容易影響身體的免疫功能,使人容易感冒或出現其他健康問題。建議晚上保持固定的作息時間,避免熬夜,並保持良好的睡眠環境,選擇適合的枕頭和床墊,保持房間的通風和適度的黑暗度,有助於提升睡眠質量。立春需特別注意3細節立春後,天氣逐漸回暖,但春季氣溫變化較大,早晚溫差大,很多人在此時節會生病!因此,以下3點須特別注意。1.注意適時增减衣物立春後早晚溫差較大,容易使人感冒或感到寒冷。因此,在春季穿衣方面需要注意適時增減衣物。白天可以選擇輕薄透氣的衣物,便於活動,但也要隨時準備一件外套,以應對突然的氣溫變化。晚上則應穿上保暖的衣物,避免受涼。此外,春季干燥,注意保持皮膚的水分,使用保濕霜等護膚品,避免皮膚乾燥。2.注意春季容易發生的健康問題春季是一個陽氣逐漸升騰的季節,但也是一個容易發生一些健康問題的季節。例如,春季容易出現感冒、過敏、消化不良等問題。因此,需要特別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室內通風,避免與有傳染病的人密切接觸,並適當增加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增強免疫力。2.花粉過敏者 須避免到戶外接觸花粉源對於花粉過敏等特定人群,春季需要特別注意,避免接觸過多的花粉源,適時服用過敏藥物以減輕症狀。此外,春季氣溫回暖,容易引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情況,建議飲食有規律,避免暴飲暴食,並可以適量食用一些促進消化的食物,如山楂、生薑等。4.注意環境衛生 避免病原體的傳播春季是各種生物活動的季節,也是一些疾病傳播的高峰期。為了保障健康,要特別注意環境衛生。室內室外都要保持整潔,避免積水滋生蚊蟲,定期進行清潔和通風,避免病原體的傳播。同時,春季也是昆蟲繁殖的季節,要注意防蟲。在戶外活動時,可以選擇穿著長袖長褲,使用防蚊液,減少蚊蟲叮咬的機會。同時,也要注意食品的儲存和食品衛生,避免食品中毒等問題。隨著立春的到來,春天的氣息逐漸濃郁。在這個美好的季節裡,我們應該注重身體的養生,適時調整飲食、適度運動、保持情緒平衡、注意衣物和環境衛生,保護好自己的健康。春季是萬物復甦的時節,也是我們迎接新一年的機會,讓我們保持健康活力,充滿希望地迎接春天的到來!延伸閱讀:.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長壽秘訣!40歲起養成「8長壽習慣」多活24年,愈早開始培養效果愈好.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
-
2024-02-01 失智.新手照顧
春節失智照顧必看6攻略 食衣住行困擾一次解決
即將迎接春節假期,許多使用長照服務或是居住在機構的失智症長輩們,也會在這時請假回家,把握和家人相處的時光。元氣網為失智家庭整理食、衣、住、行等失智照護方針,掌握以下六大重點,春節連假就能過得很開心,享受家人難得的相聚時光。一、【備餐準備】年夜飯如何挑選適合的食材?除夕團聚吃年夜飯,家有失智長輩,如何為長輩準備合適的年菜?如果失智長輩拒絕吃飯,又該怎麼辦?和專家一起學會如何和失智長輩一起讓這個年過得溫馨又有年味!【免費線上課程】📌失智長者吞嚥困難有解法 學會3招讓進食不卡卡📌失智者喝水常嗆到、吞東西有困難?護理師教如何為他們準備食物📌失智者牙口不好、吞嚥有問題怎麼辦?專家教你4個備餐秘訣【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Ep1. 一日三餐傷腦筋?有吞嚥困難的失智者怎麼吃?二、【穿著指南】保暖禦寒、善用防走失措施過年期間外出拜年或走春踏青時,請讓失智者穿上顏色鮮艷、易辨識衣服,年節期間是失智者走失的高峰,外出先拍下當日失智者照片,並在其衣服及背包放置聯絡資料,以利走失協尋之用。出外每上廁所時,務必有人陪伴失智者,切勿讓他單獨一人等候。【相關連結】🔍如何幫失智患者挑選衣物?🔍穿太多!如何協助失智長輩適度穿、脫衣物?🔍失智家人經常會走失該怎麼辦?預防走失3撇步【免費線上課程】📌失智長輩不會自己換衣服?「自黏式內衣」穿脫超方便三、【打掃任務】讓失智者當小幫手每逢農曆年都要經歷一年一度的家庭大掃除,日本公立諏訪東京理科大學醫療介護健康工學部教授篠原菊紀引述研究解釋,透過打掃等作家事的「輕度運動」,可期待預防認知機能下降與失智症的效果。失智者家屬不妨安排簡單的打掃任務給失智者,如:擦桌子、刷馬桶等,透過將污漬清除而反覆擦拭等反覆性質的動作,可增加血清素分泌,不僅穩定精神狀態,還可以達到放鬆效果,增加失智者的成就感。【相關新聞】🔍老人勤做家務 可降阿茲海默風險四、【娛樂時光】伴失智者健腦動一動難得的春假期間,可以陪失智家人一起唱歌,唱歌不但可以活化失智者的大腦,還能療癒身心、改善情緒,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也能跟失智者在家動起來鍛鍊肌肉,增進長輩肌力,降低照顧者負擔。【免費線上課程】📌延緩失智退化就來玩玩具!「太極球」增進手眼協調📌讓專家用一根棍子告訴你如何逆轉退化大腦📌中醫師教你健康動 八段錦及穴道按摩📌動一動 不失智!簡單的肌力訓練📌動一動 不失智!高齡有氧健康操📌來帖音樂療癒處方!有助降低憂鬱情緒,增進患者與照顧者的幸福感五、【情緒調節】給照顧者的春節療癒處方春節期間當親朋好友來家中拜年,向照顧者提出許多建議表示關心,但可能會在不經意間成為照顧者的壓力來源,照顧者該怎麼有效紓解壓力,使自己在過年期間維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免費線上課程】📌照顧者你累了嗎?長期照顧家人,如何調試自己?3招教你疼惜自己【相關新聞】🔍過年別誤觸照顧者地雷 建議要這三句好話六、【照顧備案】春節長照不間斷除了家人親友在春節期間的支援,符合長期照顧2.0服務使用者的失能身心障礙者、50歲以上失智者、55歲以上原住民或65歲以上失能長者,春節期間仍可使用長照服務資源,但須提前完成預約,請大家留意各縣市資訊。【相關新聞】🔍春節沒照顧人力,仍可使用長照2.0服務嗎?失智家庭必知年前6準備🧠想了解更多失智相關資訊,請鎖定「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
-
2024-01-31 焦點.健康你我他
退而不休投入公益志工,秉持「此心態」達到「服務別人,成長自己」
年輕時進入大公司服務,講求高效率、高水準的概念,當時目標計畫與產銷倍增所得倍增,養成了年度新企畫迄今。92年與96年,我們夫妻先後離開職場,轉入公益服務人生,不知不覺志工生涯已經20多年,感覺時光不虛度,生命不虛耗,發揮所能奉獻餘生。多年來在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南投縣政府衛生局食品科、南投市衛生所、南投市公所光明里關懷據點服務。退休後要讓生活有目標,保持愉悅的心,日復一日秉持「健康、快樂、無煩憂」心態做公益。志工不只助人,也使自己充滿正能量,讓身心覺得更年輕服務群眾。時代日新月異,為了跟上潮流努力多元化,學口琴、參加社團活動、參與志工受訓,體驗服務的重要性。服務別人,成長自己,是我從事志工最大的收穫,經年獲得獎勵,得獎不是目的,更不是終點,只是持續為公益盡些心力罷了。口琴是輕巧便於攜帶的樂器,無論何時何地,皆能輕易展現自己的才藝,自娛娛人、與眾同樂,音樂具有撫慰身心靈作用,並可舒緩緊張情緒,降低焦慮感。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與母校(台北市商)校歌不謀而合,也是我退休後座右銘。如今邁入80歲人生,今年將仍一本初衷服務,終生堅持理念,熱心公益,為社會盡些心力。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27 醫療.精神.身心
玩「這遊戲」科學實證可改善憂鬱、減老化!甚至比「學鋼琴」還有用
「你知道嗎?電玩遊戲可能不只是消磨時間那麼簡單。」安南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張俊鴻指出,事實上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有針對電玩遊戲「超級瑪利歐」對人體影響進行學術研究,得出來的結果會讓民眾大吃一驚!憂鬱症患者透過玩「超級瑪利歐」,不僅救公主還能解放心靈張俊鴻分享日本精神科同業治療憂鬱症停職一整年患者奇招:叫他去玩「超級瑪利歐」。結果這名患者竟然在拯救公主的遊戲過程中「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憂鬱症狀大幅改善,對醫師感激不盡。「沒想到一款遊戲,不僅能救公主,還能救心靈」。德國科學家的實驗找出48個志願者並分成兩組,一組天天玩30分鐘瑪利歐遊戲、持續兩個月研究觀察,發現這群勤奮的玩家大腦某些部位發生變化、右側海馬結構和右側背外側前額葉皮質灰質增加。張俊鴻說,「這是真的」,這意味這些人在持續玩遊戲後,空間導航、策略規畫、記憶力和運動能力都有提升。更有意思的是,研究指出這些變化與玩家對電玩遊戲的渴望有關。看來熱愛遊戲不僅讓人開心,還能讓大腦更健康與活躍。張俊鴻強調,藉遊戲訓練可能對抵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思覺失調、憂鬱等精神疾病有幫助,因為這些疾病都會讓大腦特定部位萎縮。長輩玩電玩也具有健腦的作用玩電玩不只年輕人有好處,長輩玩電玩也能讓大腦受益。張俊鴻表示,一個加拿大團隊2017年做的有趣研究顯示,玩3D視訊遊戲,比如「超級瑪利歐 64」,能幫助老年人保持海馬體灰質,而海馬體灰質對認知健康來說非常重要。研究人員把55到75歲的老年人分成三組:第一組進行了六個月的3D電玩訓練、第二組學習電腦音樂鋼琴、第三組則沒有參與任何活動。結果顯示,只有玩電玩的那一組,海馬灰質有顯著增長,就跟先前德國在年輕人身上觀察到的結果一樣;而學鋼琴的組別,其背外側前額葉皮質也有所增長,無論是玩電玩還是學鋼琴,參與者的小腦都呈現增長。相比之下,沒有參與任何活動的組別,海馬、小腦和DLPFC灰質都反而減少。張俊鴻說,日本經歷與德國、加拿大的研究都顯見,不管年紀多大,學習新事物對保持大腦活躍非常重要。「所以下次有人說你玩電玩遊戲浪費時間,你就告訴他,其實你在進行大腦的密集訓練啊」。當然,沉迷玩遊戲也非好事,凡事都應適量才恰當。這些研究也確實能夠讓大眾省思「玩電玩遊戲」的益處,增進自我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27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清晨4點半起床,天天健走與超慢跑!陳良娟:健康是需要努力的,要去享受努力過程
「別人不去我們去,別人不做我們做。」天主教花蓮教區台東聖母醫院院長陳良娟表示,這是台東聖母醫院創院宗旨。20年前聖母醫院面臨倒閉危機,於是從迎接新生兒專科醫院,轉型投入臨終安寧照護及長照服務,她擔任院長14年來,雖然至今仍未損益兩平,要靠社會捐款支撐,但醫院對偏遠、弱勢及貧病家庭的付出,難以金錢衡量。1961年,聖母醫療傳教會愛爾蘭修女柯淑賢及蘇蘊芳創立「聖母產院」,以產科醫療起家,後來陸續增設外科及小兒科等科別。2003年,院方面臨創立以來最艱辛挑戰,轉型台東第一間提供安寧照護的醫院。「我不擅長管理醫院,真的能做好這份工作嗎?」陳良娟出任院長時不斷自我懷疑,很擔心無法扛起轉型重責。其實陳良娟是公衛背景出身,40年前聖母醫院欠缺專業護理人力,加上後山雛妓問題嚴重,她很早就在醫院當志工,台北、台東兩地跑,年近半百才在修女說服下接掌醫院,很多親友誤以為她發生什麼事,被迫遠離舒適圈。訓練專業團隊 照顧末期病患聖母醫院訓練專業醫療團隊照顧末期病患,讓病患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旅程,同時協助病人家庭面對死亡的挑戰。陸續設置聖母健康農莊、健康會館,提供居家醫療及護理、居家安寧、居家服務、送餐服務及輔具租借,專注慢性疾病照護與關懷,規模不斷擴大,農莊正大興土木,興建住宿型失智照顧機構。台東醫院整合 不會互搶生意台東縣人口不多,醫院卻不少,陳良娟強調,急重症病患給台東馬偕醫院負責,台東基督教醫院發展癌症照顧,部東及東榮擅長精神科,聖母醫院只要專注慢性病、失智症及安寧照護,醫院整合後如同聯合醫學中心,毋須互搶生意。目前台東失智照顧與醫療仍欠缺,希望3年內建構「失智一條龍」服務,從預防至臨終照護,健康活力站、失智據點、夜間喘息、全日型住宿機構及安寧照護缺一不可。醫護關係緊密 員工流動率低「接生天國寶寶,一樣是接生。」從生孩子的醫院轉型為臨終照護,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理衝擊最大,也是最需要做好準備的一群人。陳良娟說,過去同仁每天迎接新生兒,日子充滿喜悅及歡樂,開完刀病人會痊癒,現在卻要陪伴至生命殞落,光調整心情就很難,院內員工不斷面對心情調整與制度學習,過程經驗分享很珍貴,所以大家關係很緊密,很少人離職。「年資最久員工長達54年,現在負責在園區放羊。」陳良娟說,院內員工流動率低,50歲以上員工近4成,平均年齡為48歲。長年保持運動 維持規律生活陳良娟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遠,由於長年保持運動習慣,讓她充滿活力,外表看不出年紀。她平日生活規律,每天清晨4點半起床,5點帶狗出門走路,晚上8至9點就要上床睡覺,天天健走與超慢跑,每周一至二次進快樂運動館健身。她說,磁卡輕輕一刷,智能器材會判讀運動紀錄,依據個人體能設定訓練強度,「健康是需要努力的,要去享受努力過程」。聖母健康農莊也是醫院相關機構之一,逾7公頃園區涵蓋高齡友善職訓中心、有機栽種區、香藥草花園、田園餐廳、烘焙坊及香療小舖。陳良蜎分享,她喜歡吃天然、新鮮及當季原型食物,選擇多樣化,偶爾煮養生煲湯,還愛喝「綠拿鐵」加酵素。陳良娟的另一半是牙醫師,工作也很忙碌,她隔周返回台北小聚,有時是家人來台東度假,所幸家人很支持她的工作,兒子還貼心安慰說:「以前我們出國留學、遊學,現在換媽媽去台東留學」,3個小孩早已成家立業,不用她操心。她平日靠靜默祈禱、聽音樂及走路思考紓壓,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工作壓力。陳良娟小檔案.現職:天主教台東聖母醫院院長.學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經歷: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國立臺北護理學院公共衛生教師.專長:健康促進、公共衛生、創意衛教、同伴支持、社區營造.給病人的一句話:我的健康我負責。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