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韓國
共找到
983
筆 文章
-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談台灣疫情 陳建仁:沒聚集感染、沒持續性感染鏈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公衛專家、副總統陳建仁昨接受日媒專訪時表示,現在台灣的這些個案,絕大部分都能夠追溯到感染來源,目前的狀況看起來,都還是家族內的感染。沒有像韓國的新天地教會,或是新加坡的神召會,因為宗教聚會而得到傳染,「就是沒有所謂的聚集感染」。總統府今天公布副總統接受《日本產業經濟新聞社》專訪內容,談及台灣目前疫情,陳建仁認為控制情況相當不錯,他表示,台灣到目前為止,從在國外得到感染的人數,比在國內感染的人數要來得多,而且沒有「感染以後又一直傳下去的傳染鏈」,沒有從這個家庭傳到那個家庭,「我們沒有持續性感染鏈」。陳建仁說,相對來講,「我們的感染情況算是有限的,但是卻讓我們的醫護和防疫人員投入很大的心力去做」。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議題再被關注。陳建仁表示,台灣不是沒有加入過WHO,中華民國是主張要設立WHO的國家。聯合國要設立WHO,中華民國是一個倡議者,所以我們在很早以前,就是聯合國成立WHO的時候是倡議國之一。陳建仁說,「後來,我們沒有在WHO裡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SARS來的時候,我們連中國的資料都沒有」,雖然中國說,他們一直在照顧台灣,都跟台灣分享資料,說老實話,「他跟我們分享資料就是報紙上可以看到的資料,那是沒有用的。你沒有很細節的臨床知識的時候,你沒有辦法做很好的疫情控制」。陳建仁說,假如台灣有加入WHO,「我相信一定會邀請我們的專家,像張上淳、林奏延、蘇益仁等人,去看看武漢的情況是什麼樣子」。如果能夠得到第一手的資料,「我們很有可能在1月初的時候,就會給WHO一個很好的建議」,提醒大家應該要更注意武漢的情形。也可以提供這些專家協助的角色,以做為一個會員國的身分,向WHO提供更多防疫的建議。陳建仁表示,「『假如』我們是在WHO中,我們的專家學者一定可以給WHO很多的幫忙。我們的學者也一定會坐在緊急應變的會議中提供我們的意見。但是我們沒有、我們不能」。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未發燒卻確診比率不低 學者:追蹤接觸史比量體溫有效
多所大專校院下周開學,台科大副校長兼教務長莊榮輝表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校內將實施量體溫措施。他說,確診新冠肺炎但未發燒的比率不低,如要控制疫情,更重要的是落實追蹤確診個案接觸史。莊榮輝是生物化學領域學者,他今天出席台科大記者會,會後受訪表示,全球確診個案中,沒發燒的比率不是很低,疫情很麻煩。現在草木皆兵,全球任一個地方隨時會爆出疫情,只是或然率問題,像台灣或然率很低,武漢就很高。他表示,好的做法是有人確診就趕快防堵,從個案的接觸史來追蹤,這就是公共衛生,而他對台灣的公衛有信心。他也說追蹤接觸史要搭配國安管理,才能做到一人確診時,其他人都要隔離14天,沒事再放出來。據他所知韓國有此措施,但韓國疫情也沒控制住,表示韓國做得還不夠周全。媒體問到台科大校內防疫,莊榮輝說,三大重點區域是餐廳、教室、宿舍,宿舍部分,學生維持好就可以了。而餐廳最危險,因師生進餐廳就會把口罩拿下來。校方參考他人做法,在餐桌設壓克力圍籬,效果不錯;另也推廣「餐桌勿語」運動,鼓勵學生用餐時少交談。教室部分,莊榮輝說,學生對疫情的自主意識滿好,例如研究所考試全班都戴口罩,他們相信進校園的學生都沒問題。課堂安排上,大學生行動雖難追蹤,不過實施遠距教學也比較容易。包括教材使用、報告繳交,都比中小學彈性。莊榮輝說,因為老師上課要講話,台科大也沒強迫老師戴口罩,但鼓勵老師和學生相隔三尺以上,「不要求要千里之外。」身為通識課老師的他,這學期也開設有關微生物與病毒課程,讓學生了解病毒是什麼。按指揮中心公告,目前從陸港澳韓入境者,入境後都要做14天居家檢疫。莊榮輝說,台科大有回台準備開學的陸港澳生,都已經完成檢疫出關,沒人有問題。
-
2020-02-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龍德宮直播遶境 醫療人員:「順時中該你説話了」
醫勞盟粉團今早貼文指出,針對全國大型宗教活動「防疫中心速開專家會議決定那些大型集會分階段禁止」網友留言多要求政府拿出公權力明具禁止「政府可以限制醫護出國,為何不能禁止繞境?」「順時中,該你説話了!」胸腔科及重症醫學會、感染醫學會和公共衞生學會發表聯合聲明日前呼籲暫停大型集會。一早桃園龍德宮直播繞境,引發不少民眾留言「政府還不拿出公權力?真的很....」也有醫療人員指出,台北捷運每天的人流難道就沒問題?醫療盟指出,大型集會的主辦單位們,難到真的一定要政府拿起棍子、吹起哨子才要停止讓台灣全面淪陷的跳水自殺行為嗎?! 舊金山昨宣布禁入緊急狀態、韓國瘋狂暴增昨日近300人確診感染,不要讓媽祖在天上笑我們台灣人笨,給各種預警,卻連孰輕孰重都分不清楚。台灣只有300床負壓隔離病房,醫療系統若倒,30萬醫療人員停止出國也沒有用。呼籲桃園市長鄭文燦協調速召回龍德宮繞境,全民打電話請自己的宮廟延辦大型活動。網友留言一面倒,要求政府拿出公權力停止大型群聚活動,無關色彩,暫停舉辦,以免造成台灣醫療破口。「政府直接一只行政命令就搞定的東西,幹嘛搞這麼久?」
-
2020-02-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縣巿疫情「超前部署」 葉金川:要超前什麼?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不少縣市進行「超前部署」,衛生署前署長葉金川說,他沒聽過什麼超前部署,要超前什麼東西,但要請醫院做準備,在負壓隔離病房不夠狀況下,怎麼把一般病房改成隔離病房,其實只要變成單人床就好。葉金川說,台灣31案絕大部分都可以找到源頭,但還是有24案找不到源頭,還是有少許零星社區感染的跡象,社區感染的機會還是很大,還是要做好社區感染的防護,不過他還是強調,這叫做「有限度」的社區感染。葉金川表示,台灣現在控制得很好,跟新加坡、日本、韓國、香港持續性廣泛的的社區感染是不一樣的,台灣是有限度社區感染,中國大陸武漢、韓國大邱是社區大流行,台灣指揮中心做得很好,大家應該慶幸,但不可能沒有社區感染。葉金川指出,他不懂什麼是超前部署,現在一群檢疫人員、物理師、村里長,還有地方的護士在做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隔離這些人,另外還在醫院、隔離病床、隔離負壓病床這組人,這些都是本來該部署,不需要超前。葉金川還說,現在醫院還要做準備,新冠肺炎不是空氣傳染,在負壓隔離病房不夠,要怎麼把一般病房改成隔離病房,把病床改成單人,並劃分感染區、乾淨區,但這如果叫做超前部署,那就是必要的應該趕快要做。
-
2020-02-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該不該遶境? 台大名醫這樣建議
南韓新冠肺炎疫情升高,大邱的新天地教會出現女教友確診後,造成新冠肺炎大規模群聚傳播事件。此也引發民眾議論,台灣每年三月開始的大甲媽祖遶境是否該取消?宗教活動會不會成為防疫破口,近日成為外界關注議題。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日前受訪表示,媽祖會保佑,不過仍有網友表達反對意見,認為媽祖一定能諒解。不過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日前已在臉書發文呼籲停辦。他於今日中午再度發文表示:「先賢有明示,福田在自身修行,不在遶境也不在鑽轎。」言下之意,他反對大甲媽遶境如期舉行,他並表示不只針對大甲媽祖的宗教活動,認為其他的大型宗教活動,近期都應考慮暫延。施景中擔憂的是,這次的媽祖繞境進香活動,時間九天八夜、橫跨三個縣市,共百萬人次要一起共行、同車、一起進食和打通鋪,還有使用流動廁所的問題。只要有潛在感染者,在近身接觸下若有人感染,不但難以追蹤感染源,事後防堵也非常困難。他並提到昨日新聞報導,香港有佛堂的群聚感染,韓國也有大邱的天地教會疫情大爆發。這次大甲媽祖遶境活動的規模,是韓國大邱教會聚集的百倍千倍以上,令人擔憂。「怕的是媽祖已經有給大家明示,只是蒼生仍然執迷不悟。」此文一出,短短三小時已有近5000個讚、百則留言。有網友表示「不敢相信後果」、「不要考驗神明,也不要為難神明」,也有網友表示「應該停辦,突發大量疫情,絕對不是台灣可以負荷的」、「疾管局應專業判断有所作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於今日下午記者會上也表示,站在防疫立場,確有風險,但牽涉大型民俗活動,仍要溝通,找出最適當的路。以下為施景中臉書全文:太上感應篇云: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佛教也認為: 「福田不在身外物或他人;而是在吾人的心田。」先賢有明示,福田在自身修行,不在遶境也不在鑽轎。這次的媽祖繞境進香活動,時間九天八夜、橫跨三個縣市,共有百萬人次要一起共行、同車、一起進食和打通鋪,還有使用流動廁所的問題。其中只要有潛在感染者,在近身接觸下,吃飯睡覺都不能戴著口罩,飛沫也可能藉由肢體碰觸、再接觸口鼻而感染。加上不同信徒進進出出,若有人感染,不但難以追蹤感染源,事後防堵也非常困難。一旦爆發群聚感染,馬上會造成醫療過載,可能引起醫療系統崩潰,中國武漢已經有前車之鑑。昨天新聞報導,香港有佛堂的群聚感染,韓國也有大邱的天地教會疫情大爆發。令人擔憂的是,這次大甲媽祖遶境活動的規模,是韓國大邱教會聚集的百倍千倍以上。或許有人會說,難道媽祖沒有慈悲、不會護佑眾生嗎?**我怕的是媽祖已經有給大家明示,只是蒼生仍然執迷不悟。(不只針對大甲媽祖的宗教活動,我個人認為其他的大型宗教活動,都應考慮暫延。媽祖是得道的神不是凡人,她不需要她的子民冒著感染疫疾風險來討祂的歡心)
-
2020-02-25 新聞.食安拉警報
好市多奇異果、草莓 農藥超標
奇異果賽普洛超標10倍 銷毀逾1.5萬公斤衛福部食藥署公布本周邊境查驗不合格清單,七個項目有兩個項目的進口商,是好市多股份有限公司,好市多進口的美國奇異果及韓國草莓,被檢出農藥殘留不符規定。奇異果的農藥殘留量是我國標準十倍,逾1.5萬公斤產品,已遭退運銷毀。好市多公司過去兩個多月來,有四次上榜紀錄。衛福部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高雄市前鎮區的好市多公司,1月底自美國進口奇異果,經檢出殘留農藥賽普洛0.1 ppm、芬化利0.04 ppm,這個量分別是我國標準(定量極限0.01 ppm)的十倍與四倍,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1萬5240.96公斤不符規定的產品,依法不得輸入我國市面,目前交由好市多公司自行決定要退運或銷毀。邊境查驗不合格 好市多2個月上榜4次好市多公司1月底自韓國進口草莓,經檢出殘留農藥賽派芬0.03 ppm。陳慶裕說,我國並未准許這款農藥用於草莓,因此檢出不符規定,912公斤的草莓同樣依規定退運或銷毀。衛福部食藥署每周公布一次邊境查驗不合格清單,好市多公司過去兩個多月來,有四次上榜紀錄。陳慶裕表示,根據我國規範,一般的邊境抽批檢驗所抽的比率,是2%到10%。如同個進口國的同項產品被檢出一次不合格,我國將加強抽批,所抽比率調升至20%到50%。如若同個進口國的同項產品連兩次被檢出不合格,我國會啟動逐批抽驗,也就是百分百檢驗。蔬果容易殘留農藥,衛福部食藥署上周公布去年度11月到12月國內市售農產品農藥殘留檢驗結果,其抽驗的506件農產品中,超過一成、計55件產品不符我國規定。衛福部食藥署說,民眾選購蔬菜水果時應選擇當季蔬果,購買回家後以流動清水浸泡,再依序沖洗與截切。水果以水沖洗後,應去皮食用。至於花草茶飲料,建議將第一泡茶水倒掉,有助去除殘留農藥。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表示,奇異果的殘留農藥賽普洛,是一種抑制真菌的殺菌劑,毒性低,大劑量服用可能影響甲狀腺與肝腎。芬化利是一種除蟲菊精類殺蟲劑,毒性稍高,過量使用可能導致黏膜刺激、腸胃道症狀,血壓或心跳異常,曾有報告顯示與孩子過動有關,但證據不充分。專家:這批奇異果吃10公斤才會超量楊振昌說,賽普洛與芬化利的每日容許攝入量值(ADI)均為每公斤體重0.02毫克,以50公斤的人為例,每日吃超過1毫克的賽普洛或芬化利才有超量疑慮。以超標十倍、賽普洛殘留0.1 ppm的奇異果計算,因為 0.1ppm=0.1毫克/公升,這批奇異果吃上十公斤才會超量,民眾不用過度擔憂。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 柯文哲:台灣還是處於危險狀態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25)日前往社子國小視察開學日的校園防疫工作,接受媒體訪問時他表示,台灣的疫情還沒開始,如果每天這樣一個一個都還可以應付,但不要像韓國這樣一天出現200例,這樣系統會崩潰,所以在中國大陸疫情還沒控制之前,台灣都處於危險狀態,畢竟就在旁邊。他說,台灣要維持每天一個一個這種情形,拉到中國大陸疫情有辦法真正控制,台灣才有辦法真正解除危險。到現在為止,台灣還是處於危險狀態,所以在危險狀態,辦正事要緊。記者詢問,類似大甲媽祖遶境是否認為該停辦?柯文哲認為,完全停辦影響很大,相對地照常舉辦的影響也很大,他以台北燈節為例,需要配戴口罩及不准設置小吃攤,因為如果要吃東西拿下口罩就有可能群聚感染,所以他認為,大甲媽祖遶境以台北燈節的作法,可以舉辦但需要作出很多修正,但是台北燈節也因此參加人數也大約剩下七成。記者詢問是否應該分開上下班或上下課?柯文哲回應,北市的學校上課時間有做調整為七點半與八點半,不過這個問題在於是否要每個學校切開還是每個班級自由調整,事實上如果太集中,大眾運輸恐怕也承受不了。現在日本、南韓警示等級提升,但北市的日韓遊客還是很多,該如何因應?柯文哲表示,這就是為什麼當台灣被美國列為社區感染這麼在意,因為國際上有一定的標準,如果被貼上標籤,很有可能造成航班停航或是列為旅遊危險的影響很大,而台灣既然是國際社會的一員也不能說就自己訂標準,所以就按照國際的標準,當WHO定義為旅遊危險區,就按照這個分級去處理。
-
2020-02-2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大甲媽如期遶境 通靈少女:有險不避,求神明保佑太為難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萬人參與的大甲媽遶境活動仍決定如期舉行,雖然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強調,相信「媽祖會保佑」,但民眾仍憂心活動成為防疫破口,紛紛祈求「媽祖快顯靈」建議停辦。《通靈少女》劉柏君也認為,明知有險卻不避,「要神明保佑也太為難了」。媽姐遶境是台灣每年3月最大的盛事,活動中上萬民眾共食共餐的模式,令人擔憂會重蹈韓國覆轍,增加疫情擴散的風險,台大醫生施景中及眾多網友紛紛發文,呼籲主辦單位能停辦遶境活動。現在,知名電視劇《通靈少女》主角原型劉柏君也在臉書發文寫道,「愛你的是神,控制你的是人,明知有染病風險卻不避,要神明保佑也太為難了」。劉柏君的貼文獲得近3千位網按讚認同,認為堅持辦遶境活動是「自以為是,陷媽祖於不義」、「那不是信仰,是情緒勤索」、「用庸俗的心在考慮神明與運氣」,嘆「韓國的疫情爆發不是才在眼前嗎?」、「寧宣揚神威,也不願倡導正確防疫觀念」,還有網友不捨「媽祖一直被Q,真的是很辛苦」。對於民眾憂心遶境活動對防疫的威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4日晚間表示,內政部會與相關宗教領袖及相關團體商量,找出可接受的方法。因應疫情,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活動,今年不排除將鑾轎停在廟階梯,請媽姐在戶外上轎,避免大量香客聚集在廟內。鎮瀾宮副董事長鄭銘坤表示會加強防疫措施,「如果封城就不辦遶境」。
-
2020-02-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網紅衝代購被隔離「吐舌自拍報平安」 醫師轟:醫事人員的犧牲被糟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醫事人員即日起不可出國,除非審核通過才可放行。不過近日有韓國代購賣家,不顧疫情出國代購,回國後身體不適入住負壓病房,還發文、吐舌拍照報平安,惹火醫師邱豑慶,他表示,為了國內的醫療能量,醫事人員犧牲自由、配合調配,穿著隔離衣為病人抽血都已汗流浹背,「難道犧牲是這樣被糟蹋的嗎?」疫情指揮中心23日宣佈,醫事人員除通報外不准出國,針對台商、代購等人卻沒有限制。一名韓國代購賣家日前不顧疫情出國代購,返國後身體不適,照X光發現有疑似肺炎的症狀,只好搭乘救護車到負壓病房隔離,她表示,「這次韓國連線是用生命付出直播,希望你們買得開心」,並附上吐舌的自拍照報平安。此貼文對比不得出國的醫事人員,可說是相當諷刺,醫師邱豑慶痛罵,「妳的任性妄為,是我們在負重前行」,並表示「身為醫事人員,我願意服從指揮中心的決定。為了防疫,為了國人的醫療,為了維持國內的醫療能量,我放棄憲法賦予我的自由權。我配合防疫指揮中心的調配,但我的犧牲是給這樣糟蹋的嗎?」邱豑慶表示,該名代購說是用生命付出幫大家直播,「請問是付出誰的生命?」沒穿過全套兔寶寶裝的,想不想體驗一下?全套不透氣的防護衣套緊緊,再加上隔離衣面罩鞋套。穿著兔寶寶裝,幫病人打針抽血完,汗流到連內褲都會濕掉,更別提冒著被感染的心理壓力。其他網友則留言「很離譜耶!還敢po上網,怎麼對得起照顧她的醫護人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浪費醫療資源」、「讓人很失望」、「犧牲我們沒差,可是要照顧這樣的人,心裡很不舒服」。另外有韓國代購賣家也現身說法,表示「很多賣家去採購還自認是對客人負責,其實我不認為,因為回來了只會造成別人的麻煩,甚至政府的麻煩,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該賣家也說,「其實因為疫情關係,韓國廠商比以往更認真於網路行銷,所以即使無法像現場有非常大量款式可以挑選,透過網路還是可以挑貨,雖然款式有限,但絕對沒有非去不可的必要」。
-
2020-02-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求媽祖快顯靈!台大醫憂遶境成防疫破口 網:別重蹈韓國覆轍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萬人參與的大甲媽祖遶境活動仍決定於3月如期舉行,引發外界對疫情擴散的憂慮。台大醫生施景中在臉書發文祈求媽祖顯靈,讓遶境活動負責人、主辦單位能審慎思考,取消活動。網友也紛紛集氣附和希望「媽祖快顯靈」。媽姐遶境是台灣每年3月最大的盛事,「2020年大甲媽國際觀光文化節」也於2月21日揭開序幕式。每年遶境參與者眾,沿途共餐共食的模式恐成「武漢萬家宴」,成為新冠肺炎防疫缺口,引發民眾的憂慮。針對疫情,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於日前表示,由於台灣沒有社區感染,進香活動確定不延期,強調「媽祖會保護」,大家不必過度恐慌。對此,台大醫生施景中24日凌晨在臉書PO文,「祈禱媽祖快顯靈」託夢給遶境活動的負責人及主辦單位,為免疫情擴大,希望能停辦此次遶境活動。他寫道,媽祖本身道行功深又有左右護法,不一定非要到媽祖的鑾前,才能展現信徒的虔誠,只要心存善念助人,媽祖也會感知,垂加護佑,希望「不要以凡人的意念,揣度慈悲為懷的媽祖」、那就是「真正的不敬了」。遶境活動對疫情擴大的隱憂,引發發網友附和,同聲祈願「媽祖快顯靈」、「韓國疫情大家都看不到嗎?」、「難道忘了武漢的萬家宴…」;還有網友表示「家人是這次的神職人員,我真的白眼翻到天邊去」、「爸媽還要跟著媽祖遶境,講也講不聽」、「應該要叫他們擲筊問啊」、「醫生都這麼說了,還是要聽醫生的話」,而且「媽祖繞境不止大甲,真的希望他們不要跟韓國一樣,重蹈覆轍啊」,呼籲「政府要面禁止」。對於國內大型活動或集會,疫情指揮中人表示,目前社區感染機率低,所以並未禁止。至2月23日,台灣已有28例確診、1例死亡。
-
2020-02-21 橘世代.好學橘
3歲到8旬都是她學生 黏土達人:肯學,年齡就無妨
基隆社區大學人型公仔黏土老師劉鳳珠,曾開過冰果室,當過珠寶飾品設計師、開過才藝班,她不斷自我學習,出國拿到日本、韓國捏塑證照,30多年來創作作品無數,成為人型公仔黏土達人,不管是傳統中國人物十八羅漢、濟公、西遊記,還是日韓公仔、卡通人物等都維妙維肖,活靈活現。 她常以自己的經驗教學,80多歲阿嬤也當她學生,「只要肯學習,年齡不是問題」。劉鳳珠的學生除3歲到10多歲小朋友,還有很多是退休或中老年人的「老學生」,她說,有一顆好學的心最重要,曾一名80歲阿嬤學了10年,她的作品讓家人朋友都非常驚奇,因為作品帶回家兒孫都驚呆了,她學黏土塑形是來療癒的,也讓她家客廳有了藝術的生命力,多了繽紛色彩。劉鳳珠的作品多樣,很能吸引人,有台灣傳統人物、廟會的風情,還融入日本人形雕塑、韓國捏塑的風格,經常受邀展出。因她有美術底子,各種人物、造型都信手拈來。非洲人像、中國古典造型人物,風格迥異的作品在她的工作坊都展現生命力。她在繪畫、黏土擁有多年實務經驗,除了指導學生專業有系統的繪畫課程外,致力黏土人形創作教學,學生以興趣為主而學習,或想準備各級術科考試以及各種專業證書課程,她都可幫忙訓練第二專長。「每一個感覺都不一樣,每一個我都很滿意」,她對自己作品很有信心,作品至今有數千件,數都數不清,全收藏在工作坊,每個房間都有她的創意,她說最難的就屬濟公,因為表情最豐富,十八羅漢各種喜怒哀樂表情都有,有擠眉弄眼,有面無表情。「表情一定要生動,讓人看得出喜怒哀樂!」她的工具很簡單,只有一把剪刀、一把刀子及一根塑膠棒。在她巧手之下,不管是何仙姑還是李鐵拐,都飄飄欲仙又逗趣。尤其Q版的媽祖紅紅的腮幫子及眼睛,更傳神。劉鳳珠小時候在桃園鄉下長大,田間泥土是她的玩伴,廟會活動是她的最愛,尤其歌仔戲多變的人物角色讓她著迷,每次都看到眼睛瞪得大大的,最讓她印像深刻的就是捏麵人的小攤販,無論是卡通還是動物,巧手的技藝,在她心中種下雕塑的種子。會走上美術這條路是因為老師的一句話,她說,國中有一次美術老師當著全班的面,稱讚她的作品畫得真的不錯,這句話讓她高興一整年,高中時毅然決然選了美工科。不過由於材料、畫材等花費實在太高,家境付不起,她靠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及夢想。劉鳳珠畢業後就在鶯歌當珠寶、飾物珠寶設計師,後來還開過冰果店賣熱食、冷飲,但嫁到基隆後開服飾店,每天搭配衣架模特兒的服飾也充實她的美學訓練。一路不斷學習,但真正改變她的,是有一次在台北看到老師傅做的黏土,塑形很快又千變萬化,尤其看到小叮噹真的是好巧又可愛,讓她決定改走黏土塑形這條路。沒想到,這一走就快走了30年,劉鳳珠說從年輕到現在中年,每天都不斷自我學習、充電,作品才會多樣化,她用這種觀念來教導學生,「想學東西永遠不嫌老」。【延伸閱讀 樂齡學習↘↘↘】。退休生活更好玩! 58歲黃芝蘭:我沒想過這輩子可以被叫老師。北市前體育局長鄭芳梵 對攝影「中毒」,退休不孤單!。從媒體人到「堡主」 楊基山:人生下半場,我就是個說故事的人。療癒沒有舞台的失落 退休校長陳今珍烘焙玩出成就感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致死率 韓國專家:高於A型流感低於MERS
韓國傳染病專家認為,感染新冠肺炎的死亡率高於A型流感,低於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指出,有冠狀病毒疾病救治經驗的韓國醫生參與的新型傳染病中央臨床委員會今天在國立中央醫療院召開記者會時,發布上述研究結果。韓國專家並提醒高齡或有基礎疾病的病例可能出現臨床重症,須格外留意。報導指出,中央臨床委員會研究韓國境內病例後推測,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例初期感染階段病毒複製活躍,無症狀或輕症患者在確診前的活動,可能形成社區傳播。中央臨床委員會評估,當前疫情轉入社區傳播階段,需要強化行政、防疫、醫療體系,最大限度地有效運用公共衛生資源。中央臨床委員會還呼籲政府著手研製新冠肺炎疫苗和治療藥物。
-
2020-02-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影/防疫若不升級 台大公衛示警:恐有7千人感染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全球,台灣也出現第一個死亡案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17日)也召開記者會提出相關研究與建議,副院長陳秀熙表示,在武漢封城前移出的500萬人,已經對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泰國造成嚴重影響,目前都爆發了社區感染。而在封城前約有7,500多人來台,推估其中潛在感染數為505人:根據文獻台灣現行的發燒檢疫可以排除78%的感染者,因此推估約有111名潛在感染者正是無法偵測的,這也是下一波接觸史要釐清的關鍵。陳秀熙也表示,以亞洲一至三級疫區最近1個月來台的人數計算,若政府防疫措施未升級,預估台灣可能感染人數將達7000人。此外,由於日本和香港都出現無症狀感染者,因此呼籲政府把防疫層級提高,不再只以發燒當做篩檢指標。目前醫療院所都在積極加強檢疫措施應對,相信台灣若爆發小型感染,仍可以有效控制。另外,針對台灣首起新冠肺炎死亡案例,由於他過世前並無出國旅遊,也沒有密切與患者接觸,引發社區感染恐慌,對此陳秀熙表示,過世的白牌計程車司機本身就有多重慢性疾病,且曾經載過有中港澳旅遊史的乘客,因此他認為不符合社區感染定義,希望民眾不要過度恐慌。
-
2020-02-17 癌症.肺癌
免疫療法給付癌症 他感謝健保救他一命
「感謝健保救了我的命!」60多歲張先生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第一線藥物無效之後,去年7月間幸運地通過健保免疫療法審核,迄今用藥半年多,腫瘤獲得控制,暫時無須化療,維持良好生活品質,甚至能夠工作,他說,「如果沒有這個藥,人應該早就沒了。」台灣健保制度舉世聞名,滿意度超高,最新一項調查發現,去年4月「癌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納入給付」為國人最有感的健保政策,造福許多晚期癌友,在治療成效上,以晚期肺癌患者治療效果最佳,有效反應率近四成。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北榮胸腔部部主任陳育民指出,健保統計證實,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健保免疫療法後,病症好轉或穩定比率約三成六至三成九,而給付八種癌別總平均有效比率則為兩成五。陳育民說,國內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免疫療法後的有效率近四成,這與國外研究報告差不多。國內每年新增肺癌患者超過1萬,人數眾多,台灣肺癌學會為癌友請命,希望健保給付晚期肺癌的標準可以再放寬,造福更多病友。陳育民表示,檢測方式有必要滾動檢討,臨床顯示,即使有些病人生物標記(PD-L1)檢測量偏低,但用免疫療法之後,效果卻不錯。為節省健保支出,建議健保署與藥廠協商,在擴大給付範圍後,由藥廠負擔前面幾個療程藥費,如療效不錯,再由健保給付。陳育民指出,目前共有三種免疫療法藥物核准用於治療第四期肺癌,兩種藥物在患者用藥前,並不需要先檢測生物標記,健保應回歸原本藥物的適應症標準,減少許多病人及家屬因經濟因素無法最後一搏的遺憾。他說,目前在英國、韓國、澳洲、加拿大和泰國等國,二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無需檢測PD-L1,即可使用免疫療法。泰國、韓國的患者則直接先使用免疫療法,有效者,健保再予以後續給付,藉此篩選出有效病人,並讓健保資源更精準地被運用。陳育民說,健保資源有限,建議依照治療急迫性,政府放寬晚期肺癌患者申請免疫藥物治療規定。
-
2020-02-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家長團體:應讓每個小孩都有口罩
教育部今天宣布,開學前將配發645萬片備用口罩給學校,教職員工生每人一片,但只給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緊急狀況者配戴;且口罩非每天配送,而是有需要者用完再補充。家長團體說,學校較容易造成群聚感染,希望開學後起碼讓每個小孩都有口罩可用。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彭淑燕說,買不到口罩的問題讓家長最頭痛。防疫是預防重於治療,為了人民生命安全著想,希望開學後口罩可以配到各個中小學,起碼讓每個小孩都有得用。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理事長董書攸表示,教育部發口罩給學校「備用」,勉強可以,但校園畢竟是群聚的地方,還是應該分給孩子多一些防護,口罩是最基本的。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說,每所學校、每天應該有全校師生數5%到10%的量,才足以應付。他表示,按中央防疫指揮中心規定,正常情況下,中小學生教室上課不用戴口罩,所以口罩應先給必須使用的師生。他建議發放的順序,要先給主要負責防疫工作的教職員,如校護、衛生組、學務主任等。班上如有學生出現呼吸道症狀,學生和班導師都要發給,最後才是其他有必要使用的人。【記者徐如宜、魏翊庭/連線報導】教育部宣布口罩在開學前依人數發給學校,但僅備用。高雄市教育局長吳榕峯表示,「教育部能夠調到口罩,有發我們已經很感恩了!」,高雄有17萬多名高中職國中小學生,備用屬於緊急時使用,可解燃眉之急,但接下來如果教育部還有能力,也希望能提高校園口罩備量。高雄市長韓國瑜13日列席行政院會,向中央反映,考量到未來疫情若進一步擴大、必須全面配戴口罩時,高雄的學童一天就需要20萬片口罩,一線防護人員則需要35萬片。
-
2020-02-12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WHO專家會議明零時結束 指揮中心適時說明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論壇昨天登場,台灣派2名專家線上參與,但受限於保密協定且為閉門會議,因此無法線上轉播,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表示,會議預計在台灣時間13日的零時半左右結束,雖會議內容不對外公開,但會適時說明。WHO新冠肺炎論壇於日內瓦時間昨天及今天兩天舉行,邀請全球400位專家討論新冠肺炎的篩檢、診斷、疫苗及藥物研發等,於台灣時間昨天下午2時30分將開放各國專家註冊,下午4時開幕。世衛武漢肺炎論壇首場會議落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執行官周志浩在今天下午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中表示,昨天主要聚焦重要藥物、疫苗開發,希望訂定開發優先順序。針對韓國、菲律賓的一中入境原則,周志浩表示,WHO並沒有說要對那個國家有何管制措施,韓國和菲律賓牽扯國家內部的問題,我們無法了解,但我國會表達台灣和中國是不一樣的。外交部也透過外交管道和這些國家溝通。
-
2020-02-06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台日防疫差很大?神人列「政策時間軸」揭5關鍵 網淚:給台灣讚
中國大陸武漢肺炎爆發,疫情迅速擴展全球,鄰近區域如日本、韓國、泰國、台灣等都遭受波及,相繼傳出多起確診案例。儘管政府已努力掌控疫情、制訂口罩政策,仍被一些民眾與藝人狠酸,對此,就有網友於ptt針對台灣與日本在防疫上的作為去作分析,分類曝光兩國政策的時間軸,引發熱烈討論。「在日本旅居10多年,這次看到日本政府的對應簡直瞠目結舌,對照台灣一個神一個宛若屎,還請大家對台灣防疫人員和官員少點責備多點鼓勵啦!」日前有名網友於ptt八卦板上發文,表示自己是名旅日10多年的人,對於這次日本政府針對武漢肺炎爆發的處理相當震驚。目前台灣確診武漢肺炎病例有11例,但日本已激增至35例。原po把台灣與日本的防疫政策分成「5面相」做出整理。第一,首先光是「成立中央防疫中心」時間就有差,台灣早於1月20日就成立,而日本則是2月1日。第二,「武漢包機回國」台灣以全機隔離管理14天;日本則認為「隔離會侵害人權,於法無據」為由,若有症狀才送至醫院,沒症狀者直接送回家,或派巴士送回家或旅館自主管理。第三,「武漢班機禁航」,由於湖北為疫區最為嚴重之處,台灣早在1月22日就禁止飛機航行於此;而日本則在2月1日才意識到嚴重性,宣布禁行。第四,至於「口罩荒」的應對,由於疫情爆發也讓大家瘋搶口罩自保,台灣對此就宣布「禁止口罩出口」,再來更推出限購政策,6日開始的「實名制」鞏固口罩供應量;日本中央方面,至今仍未禁止出口、寄送國外,也無限制購買。第五,「口罩價錢」,台灣方面為了防囤貨、哄抬價格都會重罰,且從春節開始就規定價格,釋出價為8元>6元>5元(實名制);日本方面,人民都有發現口罩被人10倍高價轉賣的情形,但日本經產省對此僅回應「價格是市場機制」。強大總整理一出,立刻吸引網友討論,激動直呼「與其看日本做得多糟,不如了解台灣在這次的應對是如何迅速有彈性」、「慢半拍的湖北禁航最傷,湖北病例數在這幾天都增加了80倍以上」、「台灣做的這樣還要被台灣鯛罵」、「台灣這次的防疫能力之後應該會成為國際典範」、「所有台灣防疫相關人員讚讚」、「日本佛系防疫」。
-
2020-01-27 新聞.健康知識+
常熬夜的人罹癌率高4成!日本睡眠醫師:再晚也不要超過這時間睡
晚上12點前上床,疾病不上身 自古以來,人類就一直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也就是說,我們生理時鐘的週期,早就銘刻在人類數百萬年的歷史當中。隨著文明的進步、電燈的發明,讓夜晚變得和白晝一樣明亮,也只是這百餘年來的事,所以我們的身體,根本無法應對這種急遽的改變。 若是持續過著日夜顛倒,或者是半夜二、三點還不睡覺的生活,就會打亂身體本來的節奏,而埋下疾病的禍源。其實會造成這樣的結果理所當然,因為健康的基礎就在良好的睡眠,而良好的睡眠就是配合正常的生理時鐘,在可以發揮健康機能的時段,取得適當的睡眠長度。為了有效發揮身體的修復功能,第一步就是在晚上12點之前就寢。 身體裡本來就有一套體內平衡(homeostasis,又稱恆定狀態)的機制。簡單來說,就是保持體內環境維持在舒適、安定狀態中的機制,例如維持體溫、血壓,排除病原體等異物,及修復傷口等作用,都是這個機制中的一環。在晚上12點以前就寢,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就能將這個機制發揮得更淋漓盡致,讓身體保持美好狀態,引導我們挺進健康之路。 例如,促進新陳代謝、強化免疫機能、對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生長激素,只會在睡覺期間分泌,而且是在就寢後不久到開始熟睡的這段期間。超過凌晨3點後,身體就不再製造生長激素;若未在12點之前就寢,無法在對的時間進入深層睡眠,生長激素也不再分泌。另外,半夜不睡覺、一直暴露在光線下,褪黑激素也不會分泌。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會輾轉難眠外,也無法發揮抗癌、抗氧化和解毒等作用。 生活不規律、到了深夜還不睡的不良習慣,會妨礙身體原有的功能,造成體能狀態不佳的結果。我這麼說,一點都不言過其實,只要想想,人生1/3的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但一般人通常只思考清醒時的事,卻毫不在乎睡眠的好壞。可是,只要充實這1/3的睡眠時間,就可以讓其餘的2/3有更完美的表現,也就是在睡眠時好好修復身體,就能在清醒時讓大腦的功能、身體的體能發揮得更好,進而擁有健康、充實的人生。 總而言之,隔天可以做的事情,就不要逞強在半夜做,過了半夜12點不睡覺,還在日光燈下看電視、打電腦的習慣,就阻礙身體本來具備的健康機制。 修復身體、提高免疫力,消除大腦和身體疲勞的機能,主要是在睡眠期間運作,我們要尊重身體的力量,並且讓這些力量發揮最大功效,就必須在晚上12點之前上床睡覺。 夏夜一樣睡得舒服的方法 難入睡、睡不著,再碰到夏天就更棘手了。例如,熱帶地區的夜晚,溫度、溼度都很高,漫漫長夜很容易讓人睡不著。如果一整晚都開著冷氣,就算把溫度調高一點,半夜還是會冷醒;若是設定一段時間後自動關掉冷氣,隨著室溫慢慢升高,又有可能被熱醒。所以,夏夜是最容易因為睡睡醒醒,而睡眠不足的天氣。 夏天因為平均氣溫、溼度都較高,造成睡覺時深層體溫不容易散熱,人就會輾轉難眠、不好入睡。幸好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發達的環境,可以巧妙運用電器用品,幫助我們一夜好眠。讓夏天也有優質睡眠的方法,就是睡前兩個小時先開冷氣,設定溫度為攝氏29度,降低房間裡的牆壁溫度。 大多數人在睡前都可以忍耐悶熱的天氣,上床後才會開冷氣。但是,這麼做只有房間裡的空氣是冷的,一旦定時關掉冷氣後,停滯在牆壁裡的熱氣就會釋放出來,讓房間裡的溫度急速上升,教人難以入睡。如果能夠事先降低牆壁的溫度,上床就寢後二、三個小時,定時設定再關掉冷氣,就能保持舒服的室溫,直到凌晨四點左右。 而身體在體溫最低的凌晨兩點到4點的睡意最強,之後體溫就會緩緩上升。所以凌晨4點後,為了要順利清醒,會慢慢提高體溫,不再讓身體冰冰涼涼的。也就是說,這種方法可以讓室溫在凌晨4點後才慢慢上升,不會妨礙到體溫上升,我們就能輕鬆醒來。 只要花一點點心思,我們就可以在難以入睡的夏夜擁有舒適的睡眠,徹底擺脫睡眠不足的煩惱。因此,了解人體的結構,絕對有助於取得良好的睡眠。 延伸閱讀: 5個月瘦15公斤,水腫消失、膝蓋不痛了!韓國肥胖醫師:每天一杯茶,替身體「除痰濕」●書籍簡介 修復身體的黃金7小時:養顏瘦身 × 提升免疫力 × 自癒百病, 拯救上萬人的名醫教你日日好眠,擺脫所有文明病!万病をふせぐ眠り方作者: 宮崎總一郎 譯者: 劉錦秀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8/05/29語言:繁體中文 宮崎總一郎 1954年出生於日本愛媛縣,1979年畢業於秋田大學醫學系,1985年完成秋田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課程。 現為日本睡眠學會理事、日本睡眠學會認可醫師(certified physician of sleep medicine,JSSR),並於滋賀醫科大學擔任睡眠學講座的特任教授(specially approved visiting professor),及在其附屬醫院擔任特約睡眠門診醫師。 他除了為有睡眠障礙的患者進行診察、治療外,更透過「睡眠森林」機構推廣睡眠知識,並培育專業的睡眠指導員,傳達世人睡眠的重要性。著有《對大腦有用的「睡眠學」》(角川SS溝通出版)、《成長中孩子的睡眠學》、《給快速入睡家族的建議》(皆為恒星社厚生閣出版)。
-
2020-01-24 橘世代.健康橘
出國帶長輩自助旅遊不是夢 5招教戰守則告訴你!
廉價航空興起後,國人出國自助旅行機會變多,只花少少的錢可以玩得很盡興。年輕人玩得開心,卻常忽略家中兩老哀怨眼神,因為已婚子女通常帶小孩出國,很少人邀約父母同行,無非是擔心長輩走不動、嘮叨、難搞等情況不好處理。其實帶父母出國自助旅行不難,天氣因素要納入考量、行程不能太滿、吃飯要定時、步行路程不能太遠,以及花大錢時不要讓長輩知道等「眉角」,出國一定可以開開心心。2017年歲末,初次挑戰「帶著媽媽去旅行」,首趟行程選擇日本京都,安排清水寺參拜、嵐山賞楓、近江八幡搭纜車、奈良餵鹿等大眾化路線;隔年暑假是去韓國釜山,選擇住宿傳統韓屋,安排慶州古都、機張吃螃蟹、甘川洞文化村找尋小王子等景點。日韓之旅都是住宿傳統住宅,返台後,老媽對民宿廚房能自己煮菜的印象最深刻。她說,日本白米香Q不軟爛,北國青菜的甜脆口感令人難忘,這些感受全是跟團無法獲取的珍貴回憶。2019年底,媽媽團再度挑戰日本沖繩自駕之旅,第一次租車、第一次右駕、第一次A車(擦撞)。說起自駕意外有點冤枉,因為沖繩道路比台灣狹窄,前往古宇利島跨海大橋途中,友人尚未適應車子靠左走,又在走錯車道、驚險閃過後方兩輛來車後發生意外。當時車子太接近路肩,說時遲那時快,左側車身突然擦撞整排灌木叢,此起意外讓鈑金留下大片刮傷痕跡,開車第一天就把安心險用光,後面行程一點也不安心。事故發生後,兩位老媽碎念不停,後面行程提心吊膽,沒人敢闔眼休息,所幸最後平安返台,沒有傷心又傷荷包。綜合三趟旅行可歸納出以下心得。做好功課 租車或搭車都要考量長輩體力自助旅行時間安排彈性,不必遷就其他團友意見,最辛苦之處是沒有專車接送服務,無論找尋住宿處或景點都要步行。行前要評估長輩腳力,或可考慮帶著小板凳出國,不過即使雙腿不良於行還是可以坐輪椅,抵達目的地之後租車展開行程。重點是如何說服父母親不要覺得拄拐杖、坐輪椅很丟臉,以及做好走路的心理準備。預定住宿處時,一定要考量交通距離,不能距離車站太遠。一定要記得保險、帶備用藥品長輩出遊,少則四天多則一周,不僅考驗體力也考驗身體健康,考量可能發生情況,隨身藥品務必記得帶,旅遊平安險的額度也要適度提高。每到景點記得先找廁所,叮嚀長輩先上廁所再往景點移動,以免臨時要上廁所卻找不到地方。安排長輩在電視上看過或聽人家講過的景點「我去過日本清水寺、奈良梅花鹿真的好可愛」想必出國旅行是父母與街訪鄰居重要的聊天話題,為讓長輩記住出遊地點,以及容易引起親朋好友共鳴,安排大眾化景點是不二法門,像韓劇《冬季戀歌》裡面的南怡島,《來自星星的你》的小法國村,這些地方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景點。不要堅持找尋網路名店 以免餓壞老人家出國旅行,美景與美食缺一不可,來在陌生國度一定要品嘗當地美食,很多人抱著這個想法規劃旅程,所以會把網路評價高的餐館納入口袋名單,只不過陌生城市意味不可操控因素增高,若糾結在「必吃美食」、「此生必吃」等想法上,為找餐廳迷路或耽誤用餐時間,恐怕會讓長輩不耐煩,或者因為餓肚子情緒失控。購物時要顧及長輩想法有個朋友熱衷收集星巴克城市杯,每去一個地方必去找尋戰利品,有時可能要花大把時間才能完成這個「儀式」,友人的母親大人很難理解這個舉動,甚至覺得浪費錢、浪費時間。此外,上一代生活環境艱困,很多父母捨不得子女花錢購買名牌包、人蔘、蠶絲被、保健食品等高單價商品,子女卻抱著「過了這村就沒這店」的想法購物,父母若有意見,建議子女們偷偷去買回心儀的戰利品吧!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1-21 新聞.健康知識+
自律神經可以被鍛鍊?!醫科教授教你「走路333」增強抵抗力
自律神經訓練 鍛鍊復原力隨著年齡增加,身體會老化,自律神經的機能也一樣會下降。隨著肉體老化,自律神經的機能會不可避免地跟著下降。但是,現代人錯誤的生活習慣導致的自律神經機能下降,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很不幸地,隨著追求便利、舒適、效率的科學文明日益發達,我們的自律神經機能正在明顯下降。如果覺得冷,只要開暖氣就可以了;如果覺得熱,只要按下冷氣開關就可以消解暑氣。 由於體溫會被自動調節,因此本來應該要調節體溫的自律神經會變得無事可做。如果這種狀態長時間持續下去,汗腺機能也會退化,我們會變得連短暫的寒冷或暑氣都無法忍受,還會變得很容易動不動就感冒或中暑。到最後,抗壓性會變得非常地弱。 此外,隨著交通工具的發明與普及,我們變得不需要走路、不再氣喘吁吁,自律神經也就不太需要調整心跳數或呼吸。但如果持續下去,我們最後可能會面臨「自律神經退化」這種緊急狀這時,各位可能會產生疑問。如果站在腦疲勞的角度來看,自律神經既然變得不需要做事,那就不再需要使用交感神經,這麼一來腦不是會變得更輕鬆嗎? 這麼想可就大錯特錯了。各位必須要注意,壓力引起的交感神經興奮或活化,與日常生活中交感神經占優勢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 舉例來說,身體在運動時感受到的壓力,與上司斥責我們時感受到的壓力,不管是在程度上還是品質上,都是截然不同的。相信我不用刻意說明,各位都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過,運動完後身體會放鬆,心情會變得舒暢。運動時變得興奮的交感神經會一子就得到緩解,變成副交感神經占優勢。這時,身體雖然很累,心情卻會變得很好。對腦來說,它取得了優質的休息。 相反地,如果被訓斥,就算回到座位,腦袋裡也一直都會是那件事情。最後,交感神經興奮的狀態會一直持續下去,副交感神經因此無法占優勢。而問題就出在這裡。我們擔心、探討到現在的東西就是屬於後者的壓力。由於交感神經一直處於高亢的狀態,腦會因此突然變得很疲勞。 最根本的解決之道是強化自律神經的機能,鍛鍊抗壓性。但如果只是調節自律神經、使其保持平衡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要鍛鍊、強化自律神經。只要鍛鍊自律神經,「恢復力」就會變強。 恢復力又稱為「抵抗力」,指自律神經在遇到不利的狀況後,恢復到平衡狀態的能力。雖然比鍛鍊肌力困難,但只要平常持續實踐下面的幾個訣竅,就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1. 非常輕微地活動身體讓我們不停地活動身體吧。就算是坐下、起立這種日常生活中小小的動作,自律神經也都會有反應。我們的心跳會加快,呼吸和血壓會上升等。為了調整出這些變化,自律神經會運作。但如果身體停止活動、自律神經變得安定,自律神經的機能就會停止活化。也就是說,我們會進入「自動調整狀態」。如果這種狀態長時間持續下去,自律神經就會因為沒有受到刺激而運作效率變低。自律神經的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這是因為年紀大了,活動量會變得比年輕時少的關係。因此,讓我們跟著下面的建議,改變日常看看吧。 第一,就算是坐著做事,也要盡量活動身體。改變坐姿、伸懶腰、上下左右轉動脖子、舉起腿或顛起腳尖後放下、彎下腰後把腰伸直等,光是這些輕微的動作,就能讓僵硬的身體稍微變得柔軟,能鍛鍊自律神經。心情也會變得舒暢。 第二,做家事的時候故意做得沒有效率。「輕鬆、迅速、有效率!」這是現今社會強調的生活方式。但是,一味地追求便利和效率的生活方式正在危害我們的健康。我們尤其要盡可能避免攝取只要按下微波爐按鈕,就能食用的包裝食品。包裝食品不僅使用了不健康的食材,而且因為不需要動到身體,會使自律神經的機能下降。讓我們用雙手親自做料理吧。用手清洗食材、調理、料理的過程雖然效率不高,但能強化自律神經。 第三,讀書的時候,學以前在私塾念書的學生念出來。以前在私塾讀書的學生們在念書的時候會發出聲音、念出來。而且還會一邊念,一邊左右搖晃身體。他們會用五感去讀書。雖然與現代人安靜地坐在位置上,只用眼睛迅速閱讀的讀書習慣相比,效率比較低,但這種讀書方法卻能有效地鍛鍊自律神經。 2. 細嚼慢嚥自律神經的所有活動只差在哪個神經占優勢。並不是說交感神經占優勢,就代表副交感神經停止運作。反過來也一樣。雖然吃飯的時候是副交感神經占優勢,但交感神經也在運作。細嚼慢嚥、品嘗食物時是副交感神經占優勢,咀嚼運動時則是交感神經占優勢。但如果這個時候一邊看電視或報紙,一邊吃飯,交感神經就會興奮,而2個神經之間微妙的平衡就會被打破,最後會妨礙原本的目的:吃飯。因此,我們吃飯的時候,要盡量細嚼慢嚥,並一邊和家人或朋友聊開心的事情,享受副交感神經占優勢的用餐時光。 此外,我們也要盡量避免刺激性的食物。以下是會使交感神經興奮的代表食物。咖哩裡的辣椒素會刺激交感神經泡菜裡也有很多辣椒素檸檬也是廣為人知的交感神經興奮劑咖啡的咖啡因會使交感神經興奮碳酸飲料的氣泡感會刺激交感神經 3. 穿得薄一點自律神經會根據我們外部的溫度變化調節體溫。如果天氣變冷,交感神經就會占優勢,自律神經會被刺激而提高體溫。但如果穿得太厚,自律神經就算不去調節,體溫也會維持得跟平時一樣。自律神經的調節能力會因此下降。因此,就算天氣很冷,為了健康,我們也要避免穿太厚的衣服。我們可以穿好幾件薄衣服,並視情況穿脫。相反地,如果夏天在冷氣前面待太久,應該要流汗的汗腺會變得無事可做,自律神經的機能會因此下降。熱的時候要讓身體流汗,才有助於鍛鍊自律神經。 4. 泡10分鐘的半身浴如果泡41度的熱水,交感神經會因為熱氣而變得興奮。泡熱水10分鐘左右,就能得到做輕度運動20分鐘左右的效果。雖然體內深處的體溫不會立刻上升,但隨著皮膚的體溫上升,我們將會得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變快、心跳加速等鍛鍊自律神經的效果。 5. 舒展身體早上起床、坐在辦公室、結束疲憊的一天後躺上床時,我們都會無意識地舒展身體,讓僵硬無比的身體放鬆。也就是說,我們的腦會自動下達命令給身體。如果有意識地舒展身體久一點,就會刺激到交感神經,達到鍛鍊的效果。 6. 透過運動鍛鍊自律神經如果做緩和的有氧運動,又同時進行輕度的肌肉鍛鍊運動,會使鍛鍊效果加倍。我想推薦下面2種運動給各位。第一個運動是「走路333」。重覆「快走3 分鐘,慢走3 分鐘,再快走3 分鐘」這套動作,自律神經會針對各個動作反覆調整,因此具有極佳的鍛鍊效果。第二個運動是「鍛鍊肌肉」。雖然這是無氧運動,但會刺激分布於肌肉的自律神經,同時刺激腦部的自律神經中樞,因此具有鍛鍊自律神經的效果。深蹲、腹肌運動、伏地挺身等的效果就很不錯。只不過,我們要避免勉強自己鍛鍊到感覺疲憊,因為這會超出鍛鍊範圍。除非是有什麼特別的目的,不然過度鍛鍊對我們並無益處。 延伸閱讀: 兒孫每週陪吃飯、100歲了兒媳還陪出國...他一生做對一件事贏得老年圓滿●書籍介紹腦科學權威的最高休息法:11年腦科學實證,8種簡易實踐法,改變生活小習慣,終結疲勞、提升腦力,成為高效工作者作者:李時炯出版社:高寶出版日期:2019/11/6作者簡介李時炯耶魯大學神經與精神學博士慶北大學醫學科教授韓國神經暨精神科醫學學會會長精神科醫學研究財團理事長韓國自然醫學綜合研究院院長血清素文化院(NGO)院長仙村健康療癒中心村長李博士致力於推廣腦科學與精神醫學互相配合的「增強免疫力」與「自然治癒」療法。二十多年來,他卓越的觀察力及獨特的人生觀,讓他活躍於各大電視節目及報章雜誌,不論是國人健康、自我開發、子女教育、讀書方法等各種主題,經由作者的獨到見解,都能引起每個人的共鳴。為了讓國民「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及生活環境」,李博士於2007年以75歲的高齡創辦了自然療法仙村療癒中心,接著在2009年時建立血清素療養院,直到現在仍持續研究「不看病」的創新治療方法。
-
2020-01-14 科別.精神.身心
選後失落沮喪 精神科醫師:發現身心狀況不對要就醫
2020總統、立委選舉前天落幕,選民呈現幾家歡樂幾家愁,不少在韓國瑜競選總部聚集的韓粉有人傷心落淚、有人垂頭跪地伏在椅上難以接受,醫師表示,選民長期關注選舉動態,多少會出現焦慮、失眠等症狀,面對選舉結果不如預期,沮喪、失落一定會有,但如果3、5天後還是難以恢復,最好能求助精神科診斷。前高雄榮總精神部部長、尋路身心診所院長陸悌表示,過去就遇過有選民支持的候選人敗選,原本沒有精神科相關病史,竟出現突發的躁鬱症,不但長時間睡覺,醒過來又不停講話,內容都跟選舉相關,家人趕緊帶他就醫,用藥後才逐漸穩定情緒,慢慢接受「不管誰當選、日子都還是要過下去」。阮綜合身心科主治醫師林奕萱說,今年韓粉遭遇的沮喪和失落,就跟前年高雄市長選舉的綠營支持者一樣,有好幾位患者當時治療了一段時間,最近一兩周紛紛回籠找她「取暖」。她建議,情緒波動太大者,最好能遠離電視和手機社群一段時間,並從事其他活動轉移注意力,避免再被激起負面情緒。陸悌則表示,從門診病患談論內容,高雄今年選舉狀況較特殊的,就是總統大選結束後,地方上還有罷免活動,不少患者難過「輸了還要被罷免」,情緒整個潰堤;不過從正面來看,藍營支持者有了下一個努力目標,就是「不要被罷免」,或多或少可轉移敗選後的低落情緒。陸悌也提醒,比起原本就因焦慮、憂慮情緒接受治療者,一般人較不容易覺察自己的情緒,如果覺得大腦想事情轉個不停、也難以集中精神做事,半夜東想西想睡不著,甚至有胸悶、喘不過氣、胃腸不適或發冷、發熱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應趕快就醫治療,避免演變成更嚴重的身心症狀。
-
2020-01-12 癌症.乳癌
乳房篩檢破四成 青壯仍偏低
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最新的國人乳房X光攝影篩檢成果,篩檢率首度突破四成,但明顯低於日、韓、新加坡等國。細看各年齡層篩檢率,我國乳癌發生高峰40、50歲青壯族群,篩檢率略低,45至54歲篩檢率只占該年齡層人數38%。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乳癌發生率持續上升,但篩檢率仍待提升。乳癌發生高峰青壯年篩檢率偏低,可能與青壯年工作忙碌有關,更多是自認「應該不會找上我」。國健署提供45歲至69歲女性、40歲至44歲有家族史女性,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2017至2018年篩檢結果顯示,符合資格者的受檢率創新高,達40.7%,逾170.2萬人接受篩檢。如以每五歲為一單位細看,年齡與篩檢率略呈正比。45-49歲、50-54歲的篩檢率略低,分別占該年齡層人口數的38.2%與38.1%;55-59歲與60-64歲分別為40.8%與41.3%;65-69歲最高,達47.5%。不過,國內女性乳癌發生年齡集中於較年輕族群。以2016年癌症登記資料為例,在1萬3832名新發生的女性乳癌患者中,45-49歲患者占全部患者的16.43%最高,50-54歲占15.59%居次,其他依序是55-59歲占14.76%,60-64歲占13.95%,65-69歲則降至9.43%。賴基銘說,根據文獻,篩檢率逾五成至六成,才能使發生率開始走低,鄰近韓國、日本與新加坡篩檢率均逾五成。青壯年篩檢率略低可能與工作忙碌有關,平日請假篩檢不易,下班又有家務或照顧責任,不過45-49歲是我國乳癌發生高峰,再忙也要撥空檢查,也盼企業主鼓勵符合資格員工定期受檢。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說,乳房X光攝影是目前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可偵測無症狀的零期乳癌病灶。本土實證研究顯示,大規模兩年一次篩檢能降低四成一的乳癌死亡風險,減少三成晚期乳癌發生率,符合資格民眾可多利用。
-
2020-01-10 癌症.乳癌
國人乳房篩檢率 首度突破4成
好發年齡45-54歲 篩檢率低僅3成8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最新的國人乳房X光攝影篩檢成果,篩檢率首度突破四成,但明顯低於日、韓、新加坡等國家。細看各年齡層篩檢率,我國乳癌發生高峰的四、五十歲青壯族群,篩檢率略低,45至54歲篩檢率,只占該年齡層人口數38%左右。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乳癌發生率持續上升,但篩檢率仍待提升。乳癌發生高峰青年壯篩檢率偏低,可能與青壯年工作忙碌有關,更多時候是自認「應該不會找上我」。他提醒,再忙也要撥空檢查,也盼企業主鼓勵員工定期受檢。衛福部國健署提供45歲至69歲女性、40歲至44歲有家族史女性,每兩年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攝影篩檢。近日公布2017年至2018年篩檢結果,符合資格者的受檢率創歷年新高,達40.7%,逾170.2萬人接受篩檢。以每五歲為一單位細看,年齡與篩檢率略呈正比。45-49歲、50-54歲的篩檢率略低,分別占該年齡層人口數的38.2%與38.1%;55-59歲與60-64歲分別為40.8%與41.3%;65-69歲最高,達47.5%。不過,國內女性乳癌發生個案年齡相對集中較年輕族群。以2016年癌症登記資料為例,1萬3832名新發生的女性乳癌患者中, 45-49歲患者占全部患者的16.43%最高,50-54歲占15.59%居次,其他依序是55-59歲占14.76%,60-64歲占13.95%,65-69歲則降至9.43%。賴基銘說,根據流行病學文獻,篩檢率逾五成至六成,才能使發生率開始走低,鄰近的韓國、日本與新加坡篩檢率均逾五成。青壯年篩檢率略低可能與工作忙碌有關,平日請假篩檢不易,下班又有家務或照顧責任,更多時候是自認「應該不會找上我吧」。不過45-49歲是我國乳癌發生高峰,再忙也要撥空檢查,也盼企業主鼓勵符合資格員工定期受檢。衛福部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說,乳房X光攝影是目前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可偵測無症狀的零期乳癌病灶。本土實證研究顯示,大規模兩年一次篩檢能降低四成一的乳癌死亡風險,並減少三成的晚期乳癌發生率,符合資格民眾可多利用。
-
2020-01-10 癌症.乳癌
「不會找上我吧」 45-49歲乳癌發生率最高、篩檢率最低
衛福部國健署近日公布國人乳房X光攝影篩檢成果,篩檢率首度突破四成。不過細看各年齡層篩檢率,四、五十歲青壯族群的篩檢率略低,這年齡層卻又是我國乳癌發生高峰。醫師表示,這個現象可能與青壯年工作忙碌有關,更多時候是自認「應該不會找上我吧」。衛福部國健署提供45歲至69歲女性、40歲至44歲有家族史女性每兩年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攝影篩檢。2017年至2018年符合資格者的受檢率創歷年新高、達40.7%,逾170.2萬人接受篩檢。如以每五歲為一單位細看,年齡與篩檢率略呈正比。45-49歲與50-54歲的篩檢率略低,分別占該年齡層人口數的38.2%與38.1%;55-59歲與60-64歲分別為40.8%與41.3%;65-69歲最高,達47.5%。不過,乳癌發生個案年齡相對集中在上述較年輕族群。以2016年癌症登記資料為例,1萬3832名新發生的女性乳癌患者當中, 45-49歲患者占率最高、占全部患者的16.43%,50-54歲占15.59%,55-59歲占14.76%,60-64歲占13.95%,65-69歲則降至9.43%。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說,我國乳癌篩檢率有進步,但乳癌發生率持續上升,反映篩檢率仍待提升。根據流行病學文獻,篩檢率逾五成至六成,才能使發生率開始走低,鄰近的韓國、日本與新加坡篩檢率均逾五成。他說,青壯年篩檢率略低可能與工作忙碌有關,平日請假篩檢不易,下班之餘又有家務或照顧責任,更多時候是自認「應該不會找上我吧」。不過45-49歲左右卻是我國乳癌的發生高峰,因此提醒民眾再忙也要撥空檢查,也盼企業主鼓勵符合資格員工定期受檢。衛福部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說,乳房X光攝影是目前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可偵測無症狀的零期乳癌病灶。本土實證研究顯示,大規模兩年一次篩檢能降低四成一的乳癌死亡風險,並減少三成的晚期乳癌發生率,因此符合資格民眾宜多加利用。
-
2020-01-09 癌症.其他癌症
早期鼻咽癌做放療 五年存活率80%以上
一名中年男性長年吸菸,去年洗澡時發現右頸部有一腫塊,合併鼻涕血絲,醫師確診鼻咽癌第四期。所幸經適當前導性化學治療,及後續合併化放療等療程,才讓腫瘤獲控制未擴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連銘渝指出,患者到院時安排鼻咽內視鏡及鼻咽切片檢查,再接受頭頸部之磁振造影檢查及全身正子攝影後,確診為鼻咽癌,當下全家人都難以置信。其實鼻咽癌是亞洲人特有的癌症,如韓國男星金宇彬、馬來西亞羽球世界球王李宗偉等,都是鼻咽癌患者。根據台灣國內最新統計,每年約有1600人左右發病,鼻咽癌佔男性癌症發生率之第12位,一般而言,男女比例約3比1。他說,鼻咽癌好發年齡為40至50歲,甚至有2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發生原因是多重原因構成,如家族病史包括遺傳因子、病毒感染、環境因素如小時候常食用醃漬食物或鹹魚、抽菸或工作環境之空氣汙染長期刺激等有關。不過,鼻咽癌細胞對放射線治療反應良好,屬早期的第一、二期5年存活率80%以上,而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或後遺症,也隨放射線治療儀器及技術的進步而明顯減少。台灣癌症登記報告中,新診斷的鼻咽癌病例中,有60%以上就已是第三、四期,但針對局部晚期的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療同時合併化學治療,不但可增加存活率,也可降低如肝、肺、骨骼等遠端轉移的機率。連銘渝也分享最新大型第三期臨床試驗的結果,適當的前導性化學治療搭配後續同步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復發率,三年存活率高達九成。雖然有血球降低及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但症狀大多屬於可控制的範圍,八成以上的患者都能完成前導性化學治療療程。他提醒,除了少數病人在初期就發現遠端轉移,使病情較難控制外,鼻咽癌已非不可治癒的絕症。即使是局部晚期的患者,經過正規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後,病人多數不但腫瘤病情能受到控制,甚至可以恢復原有的正常作息及工作。不過治療後少數病人仍有可能復發,故5年內仍不可掉以輕心,務必定期回診追蹤。
-
2020-01-06 橘世代.健康橘
每逢過年婆媳關係開始緊張 你有「好媳婦病」嗎?
每逢過年,網路討論區總會出現不少女性煩惱的貼文,年輕或中年的她們有著「媳婦」身分,對於身兼多職的現代女性來說,「回家過年」比達成工作業績目標,顯得還要困難許多。而不少也很善用社群的「婆婆」,也會透過網路抒發,不知道今年又該如何與媳婦好好相處,畢竟以前自己是這樣走過來的,只是照著家庭傳統規矩「教媳婦」,為什麼被抱怨連連?一個輕鬆的過年,卻年年循環著兩代、甚至三代女性的煩惱。「媳婦的每個節日,都是勞動節」、「女婿是客人,媳婦是工人」,筆名為「逆媳」的韓國作家,在《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一書中,寫出了許多現代媳婦的心聲與煩惱。本書作者分享學習以自我為優先,不再萬事討好婆家,做家事也與老公一起,點出「家事是生活在共同空間的人都應該一起分擔」,她分享凡事要先不感覺委屈,才更有力量挺身照顧好家庭的個人經驗。自從改變自己的做法與想法後,不因婆家和老公吵架,夫妻生活也因此更甜蜜。當自己的「掌上明珠」,放過自己(跟別人),有時候只是一念之間。作者也鼓勵所有感同身受的女性讀者,「逆媳」不是在慫恿大家都要變得一樣,而是提醒當妳想鼓起勇氣改變時,能夠想到作者用力為自己生活的勇氣。「所有婆婆的起點也是媳婦」,走入跨越橘世代的年齡,兒子終於娶妻生子,從少女、人妻、母親一路努力走過來,很可能當婆婆的妳還有上班族的身分,甚至自己也還有婆婆,但一輩子辛苦當個「好媳婦」,到頭來卻發現,怎麼做都被家人視為理所當然,沒人感激還被嫌煩,與新世代兒媳婦間也相處不佳,是許多熟齡女性的內心困擾。從現在起,打破婆媳關係惡性循環就從自己開始,過年要完全放假,可安排與另一半外出旅遊、走春、放空休閒,不勉強全家族共同團體行動,都很累了還要打起精神招待親戚跟晚輩。並充分理解「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當媽媽與當婆婆是完全兩種不同角色,「婆婆」們根本不用強迫自己要當她的母親,而是充分給予小倆口更大空間,放手讓他們好好生活。更重要的是,在忙碌的現代社會,許多家庭在過年前,就有許多掃除整理工作要忙碌,維持環境清潔絕對不單是女性的責任,身為家庭內的公公、老公、兄弟身份的你,可以起身動手一起幫忙,2020開始,讓老婆跟媽媽的「好媳婦病」都共同痊癒吧。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06 醫聲.肝病清除
專家領袖意見/藥價談判 盼醫師同一陣線
有限預算 達最多治療人數四年前,我有一位換腎病人有C型肝炎,擔心干擾素治療引起急性排斥,自費170萬元購買C肝口服藥物治療。蔡總統上任,指示台灣消除C肝為施政重點,在健保會支持下,106年健保總額編列31億元。當時的衛福部長林奏延指示,藥價不能高於韓國的一療程25萬元,健保署積極議價,以每療程24萬9884元,開啟我國消除C肝新紀元。以有限預算達到最多治療人數,一直是健保署談判藥價的重點。當時,有家藥廠堅持一療程50萬元,但在健保署堅持下,最後同意也以24萬9884元為給付價格。截至108年11月,已有7.4萬C肝患者獲得治療。藥廠降價 可全面供治C肝在衛福部長陳時中支持下,109年度編列C肝治療預算81.66億元。去年11月「台美肝炎防治論壇」,我方表達希望藥商提供更優惠的價錢,增加治療人數,雖未即時獲得正面回應,但去年底有藥廠願意降價至17萬9760元,因此藥物共擬會議決議,此藥可於今年起全面供所有C肝患者使用。另二家本不願意降價的藥廠獲知後,擔心失去巿場競爭優勢,馬上願意再降價,將於今年新一季提出討論。肌萎病友 新藥物納入給付最近「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ophy,簡稱SMA)」病友,積極爭取新藥Spinraza納入給付,估計每位病人一年882萬元,藥物共擬會議已通過收錄,但取得藥價共識,才能納入給付。健保的信念是,有「價值」的藥品與醫療行為要有合理給付,在財務可承擔下為病患爭取權益。健保署人員具醫藥專業,但未必是做生意的談判高手。病友的無奈可被了解,寄望各專科醫師站在醫療專業,考量健保資源有限,與健保署同一陣線,積極協助向藥廠爭取最優惠價格,也期盼藥商基於社會責任,關照病友。新藥推陳出新,但健保開源不易,今年支付新藥預算只有19點76億元,非常有限,在藥品未納入給付前,患者只能自費治療,以第三代肺癌標靶藥物為例,每月藥價高達20萬元,有些病友冒險購買未經核准的學名藥,例如孟加拉生產的「孟藥」,品質堪慮,令人憂心。免疫療法 僅2成癌患有反應健保署努力加快癌症新藥給付速度,103到105年上市癌症新藥86個,截至107年10月,健保已給付62個,比率為72%。健保投入不少資源救治癌症病人,去年四月也將癌症免疫療法納入給付,截至11月28日止,已有1285人用藥,但從治療效果來看,平均僅兩成多癌患對免疫療法有反應,不如預期。病友團體及學會爭取放寬癌症免疫療法給付條件,健保署將邀集癌症專家討論,如何讓該療法達到最大效益。台灣癌症基金會問卷調查,72%癌友願意參加藥品部分負擔政策,每月負擔5000元,五成願意每月負擔二萬元以上,顯示「使用者付費」或「部分負擔」已漸漸可在特定條件下討論。高價藥品 盼促成合理價格107年健保藥費1957億元,占醫療費用26.5%,表示有四分之一健保費以藥費給付給醫院。藥價有其市場現實面,個人認為,僅依賴雲端藥歷管控重複用藥,可保障用藥安全並減少慢性病藥費支出,但務實面對高貴藥品的藥價,應是健保管理重點。「藥品支出目標制(DET)」依每年總藥費作藥價調整,這總讓本土學名藥廠怨聲載道,影響原廠藥在台銷售的意願與醫界反彈。期待病友團體、醫師與健保署一同促成高價藥品的合理價格。
-
2020-01-06 科別.新陳代謝
連續血糖監控新利器 揪出潛在甜蜜死角
部分糖尿病患覺得指頭採血麻煩或怕痛,吃飯吃藥全憑感覺,導致血糖暴衝或低血糖危險而不自知,現在不必天天挨針的連續血糖監測儀器推出,改寫糖尿病衛教管理的觀念。日前在韓國釜山的國際糖尿病聯盟年會(IDF 2019)展場上,新一代的血糖監測儀器推陳出新是亮點之一,有新台幣50元銅板大的貼片,貼在手臂上即可連續監測14天,有的將微探頭植入皮下長達180天後再取出,共同特色是不必針刺指頭採血,可以用智慧型手機讀取糖波動數值。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指出,連續血糖監測(CGM)的原理是從組織間液來反推血糖值,每隔5分鐘檢測1次,每天288次的血糖值,揪出隱匿的高血糖或低血糖,也因為這類器材陸續上市,糖尿病學界正著手更新衛教資訊,讓病人掌握血糖波動的趨勢,適時調整控糖藥物劑量。黃建寧解釋,糖尿病患常因飲食失常、心理情緒、運動量改變而導致血糖不穩定,例如說,低血糖症狀從飢餓、頭昏、冒冷汗、發抖、意識模糊、昏迷、休克等,有時胃口不好或運動過量,降血糖藥量卻照常,對低血糖的感受遲鈍,很容易發生危險;也有病患經歷過低血糖,代償地吃更多,反而造成血糖失控飆高。糖尿病醫學界衛教病人飯前飯後血糖落差在40-60mg/dL以內;然而,個別狀況百百種,鹿港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莊武龍舉例說,有的股票族上午看盤會血糖飆高,有的人壓力大或睡眠呼吸中止引發高血糖,有的人吃到某種多醣甜味劑反而血糖降低,不同時間做同樣運動,對血糖的影響也不同。兩名醫師都指出,許多研究證實,血糖穩定有助於防範中風、心血管疾病,也能減少視網膜病變與腎臟功能退化;然而目前每天針扎指頭採血4次驗血糖,有的病患會偷懶,至於每3個月檢驗糖化血色素值是反映血糖平均值,血糖即時監控確有不足之處。最新出版的台灣糖尿病年鑑顯示,國內糖尿病患超過220萬人,國內面對許多糖尿病患回診時才問醫師「血糖這麼高,是吃到什麼地雷食物?」「怎麼會突然低血糖?」的問題。黃建寧強調,日常生活量血糖真的很重要,控糖不能憑感覺。
-
2020-01-06 養生.健康瘦身
美食外送太方便 網紅揭成為減肥者一大致命傷
一名韓國網紅分享減重血淚史,提到美食外送太方便,又忙碌沒空做運動,「少吃多動」很困難,真心希望醫療人員和社會大眾對減重者有同理心而非潑冷水。金在銀(JaEun Kim,音譯)是韓國的減重網紅,日前在韓國釜山的國際糖尿病聯盟(IDF 2019)糖尿病與肥胖對談活動,她以病人專家身分出席並告訴中央社記者在內的國際媒體,「少吃多動」老生常談,聽在過重肥胖者的耳裡卻十分刺耳,在醫院聽到更令人洩氣。她說,「尤其韓國的美食外送服務十分發達」,好吃的外食重油又重口味,手指在手機滑兩下,「螢幕上令人食指大動的韓式炸雞,30分鐘後就吃進嘴裡」。韓國對女孩子外表要求十分嚴苛,金在銀指出,胖子不會穿比基尼出現在海灘上,她第一次察覺別人嫌她胖是在16歲,那時讀高中每晚補習到8時以後甚至10時才回家,升學壓力大,哪裡有時間運動。她說,搭地鐵時會招來乘客嫌惡眼神,連媽媽都覺得她很丟臉,讓她愈來愈退縮,陷入愈宅愈胖的惡性循環,身高約170公分的她,最重曾達130公斤,健康亮紅燈,害怕自己胖到會死人。當節食愈來愈沒效時,金在銀鼓起勇氣首度求助醫師,卻得到「少吃多動」一句話,後來才遇到有耐心的醫師鼓勵她,10年來首度減重成功。她將減肥血淚史在YouTube分享,竟有一堆粉絲寧可請教她減重心得,也不願諮詢醫師,原來很多人跟她相同際遇。她覺得,奮戰肥胖要醫病同心,先撫慰過重肥胖者的受傷心靈,多點同理心而非潑冷水。現在她體重80公斤,連糖尿病前期都治好了,以前亂吃東西尋求慰藉,現在把錢花在旅遊、健康飲食和健身運動上,生活型態煥然一新。對於金在銀的就醫經驗,韓國盆唐首爾大學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教授林所(Soo Lim)在活動現場指出,許多肥胖者覺得罪惡感,是源自於「肥胖者好吃懶做不自制」的社會偏見,可是每個病人平均幾分鐘門診時間,醫師三言兩語說不完檢查與治療,更別提開導過重肥胖病患。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蕭敦仁在接受記者電訪時指出,台灣的美食外送也愈來愈普遍,食物取得太方便,連採買覓食的活動量都省了,潛在的隱憂恐怕會是懶人吃更多、動更少、胖更快。林所和蕭敦仁都說,人人嚷著減肥,跟著生酮飲食等只吃或不吃某類食物的減重方法一窩蜂流行,真正找醫師治療肥胖者只佔少數;蕭敦仁也指出,減重專科醫師不如想像多,也許有醫療人員連一碗飯的熱量都說不出來,因為在學校未必有選修營養學。但兩人還是提醒民眾注意,身體質量指數(BMI)達到25時,就該採取行動,像是營養諮詢及體能活動,不一到要醫師出馬,當BMI到30的病態肥胖時或是BMI27合併脂肪肝、糖尿病,應該要找專業醫師諮詢減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