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糖尿病患覺得指頭採血麻煩或怕痛,吃飯吃藥全憑感覺,導致血糖暴衝或低血糖危險而不自知,現在不必天天挨針的連續血糖監測儀器推出,改寫糖尿病衛教管理的觀念。
日前在韓國釜山的國際糖尿病聯盟年會(IDF 2019)展場上,新一代的血糖監測儀器推陳出新是亮點之一,有新台幣50元銅板大的貼片,貼在手臂上即可連續監測14天,有的將微探頭植入皮下長達180天後再取出,共同特色是不必針刺指頭採血,可以用智慧型手機讀取糖波動數值。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指出,連續血糖監測(CGM)的原理是從組織間液來反推血糖值,每隔5分鐘檢測1次,每天288次的血糖值,揪出隱匿的高血糖或低血糖,也因為這類器材陸續上市,糖尿病學界正著手更新衛教資訊,讓病人掌握血糖波動的趨勢,適時調整控糖藥物劑量。
黃建寧解釋,糖尿病患常因飲食失常、心理情緒、運動量改變而導致血糖不穩定,例如說,低血糖症狀從飢餓、頭昏、冒冷汗、發抖、意識模糊、昏迷、休克等,有時胃口不好或運動過量,降血糖藥量卻照常,對低血糖的感受遲鈍,很容易發生危險;也有病患經歷過低血糖,代償地吃更多,反而造成血糖失控飆高。
糖尿病醫學界衛教病人飯前飯後血糖落差在40-60mg/dL以內;然而,個別狀況百百種,鹿港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莊武龍舉例說,有的股票族上午看盤會血糖飆高,有的人壓力大或睡眠呼吸中止引發高血糖,有的人吃到某種多醣甜味劑反而血糖降低,不同時間做同樣運動,對血糖的影響也不同。
兩名醫師都指出,許多研究證實,血糖穩定有助於防範中風、心血管疾病,也能減少視網膜病變與腎臟功能退化;然而目前每天針扎指頭採血4次驗血糖,有的病患會偷懶,至於每3個月檢驗糖化血色素值是反映血糖平均值,血糖即時監控確有不足之處。
最新出版的台灣糖尿病年鑑顯示,國內糖尿病患超過220萬人,國內面對許多糖尿病患回診時才問醫師「血糖這麼高,是吃到什麼地雷食物?」「怎麼會突然低血糖?」的問題。黃建寧強調,日常生活量血糖真的很重要,控糖不能憑感覺。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