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3 醫療.心臟血管
搜尋
電子煙
共找到
75
筆 文章
-
-
2024-05-30 醫療.呼吸胸腔
5月31日「世界無菸日」 藥師籲停止謊言護童免受菸害
5月31日是「世界無菸日」,今年主題為「保護孩童,避免菸商干擾」,並倡議「停止謊言」,呼籲菸草產業應停止干涉健康政策,各國應重視並保護年輕族群免於受到菸草市場及其致命商品所導致的傷害。市面上除了傳統紙菸,電子煙、加熱菸等新興菸品陸續問世,新興菸品中含有主成分尼古丁之外,部分商品藉由添加水果、薄荷等口味,並搭配各類宣傳手法,像是宣稱電子煙、加熱菸可作為傳統紙菸的替代品,可以幫助戒菸,減少人體接觸有害物質等,以吸引民眾嘗試使用新興菸品。然而,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任何形式的菸品都是有害的,多含有尼古丁及各種有害人體的致癌物質,目前並無研究資料可證明電子煙、加熱菸是安全且有助於戒菸。菸害除了影響使用者健康,對於時常被迫曝露於二、三手菸環境的孩童來說,吸菸行為對於該類族群的健康威脅更不可輕忽。近年國內外公眾人物使用新興菸品的消息屢屢躍上媒體版面,年輕世代受到流行文化影響深遠,可能增加青少年仿效吸菸的誘因,同儕之間「呷好道相報」致使吸菸行為蔚為風氣,此外,菸品中被不當添加K他命、安非他命、搖頭丸、卡西酮、一粒眠、FM2等毒品的狀況亦屢見不鮮,除了菸害問題,更可能加劇毒品氾濫的困境。吸菸者如有戒菸需求,可尋求專業醫療協助,考慮使用尼古丁替代療法(包含尼古丁貼片、咀嚼錠、口腔吸入劑、口含錠、噴霧等多種劑型)、非尼古丁藥物(包含Varenicline、Bupropion等口服藥物),也可撥打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諮詢,了解更多正確且安全的戒菸資訊。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4-04-18 焦點.健康知識+
「山豬」38歲英年早逝令人唏噓!醫列5大短命因素,久坐、熬夜追劇都是危險生活習慣
根據內政部公布的「111年特定死因除外簡易生命表」,民國111年國人一般平均壽命為79.84歲。因此《瘋神無雙》節目班底、藝人「山豬」,在40歲不到的年紀就猝逝,令許多觀眾唏噓,更讓家人朋友們感到格外遺憾。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壽命的長短與基因、運氣、習慣等都有關係,但前二者我們無法掌控,唯有習慣得以改變。他列舉壽命減短的五大排行榜,讓大家可以避開這5大短命因素。壽命減短的5大因素排行榜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在臉書粉絲專頁《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指出,壽命長短跟基因、習慣、運氣都有關係,其中基因與運氣都不是我們能夠掌握的,他根據歷年各國不同的研究文獻歸納與排出壽命減短的五大因素排行榜,若你能盡量避開這五大短命因素,也較可能獲得更健康長壽的生命。短命因素第五名:失眠台灣失眠人口眾多,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全台有10分之一人口飽受慢性失眠症所苦。國內外許多研究都指出,失眠和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癌症、老年失智症、憂鬱症等都有關係,也讓死亡率增加。但也不是睡越久越長壽。洪永祥說,隨著年紀增長睡眠時間會減短,睡眠時間6-8小時是最長壽的睡眠時間。【洪永祥建議】盡量不要追劇與熬夜,不要把手機與3C產品帶進臥室,平時泡澡運動與靜坐冥想讓大腦學會真正放鬆。飲食方面可以多吃含有色胺酸(Tryptophan)的食物,因為色胺酸在體內能合成褪黑激素,能有效幫助睡眠。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如:全麥製品、大豆、香蕉、優酪乳等;其他有助於幫助睡眠的食物還有蛋黃、牛奶、糙米、小麥胚芽、蘿蔔、南瓜、馬鈴薯、香蕉、豆類、堅果類、全麥麵包、綠色蔬菜、芝麻、燕麥等。短命因素第四名:孤單國外研究發現,孤單、寂寞將使人身心健康衰退加速,減短壽命。孤獨的人罹患中風、心臟病及憂鬱的風險都較一般人來的高。【洪永祥建議】走出網路社交世界或加入一些興趣團體或志願服務,以擴大自己的社交圈,並與有共同愛好或價值觀的人建立聯繫;維持與家人、朋友或鄰居的親密關係,定期與他們聯絡或見面,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歷,並傾聽他們的故事和需求。另外銀髮族若小孩離家老伴過世還是可以追求自己的愛情,若還是深深覺得孤單難耐,可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了解自己的孤獨感的根源,並學習如何調整自己的思維和情緒; 除此之外,日常培養一些個人的興趣或愛好,如閱讀、寫作、繪畫、運動等,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和自我效能,並享受獨處的時光;或是養一些寵物,像是狗、貓、鳥等,以獲得陪伴和情感的滿足,並增加自己的責任感和活力。短命因素第三名:久坐大家都知道久坐對健康傷害很大,但現今許多工作者很難避免就是得一直坐著。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每天久坐超過12小時死亡風險增加38%。【洪永祥建議】想要長壽不論是辦公打電腦或是在家看電視,能站就盡量站,直到腳痠再稍微坐下來,若現實因素不能站,每隔30分鐘左右起身,並且至少稍微走動,或者甚至進行簡短的伸展運動,這也迫使你停止盯著電腦,可以避免眼睛疲勞和乾眼症風險。短命因素第二名:抽菸抽菸較容易早死是毋庸置疑的。吸菸會導致全身所有部位的癌症,包括乳癌、結腸和直腸癌、肺癌、口咽癌、食道癌、胃癌、肝癌、胰臟癌、子宮頸癌、膀胱癌、腎臟和輸尿管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等;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死亡率也會因為吸菸而增加。吸菸還會造成皮膚老化、牙齒變黃外,也可能影響睡眠品質。【洪永祥建議】沒有什麼其他的建議,為了自己跟家人的健康請馬上戒菸,電子煙一樣毒,一樣要戒掉。短命因素第一名:肥胖為何「山豬」一感冒就休克英年早逝?洪永祥指出,除了患有致命的紅斑性狼瘡外,他判斷應該也跟肥胖息息相關。有研究指出,肥胖5年會讓死亡風險加倍;肥胖長達15年的人,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3倍!洪永祥說,很多民眾沒有認知到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但事實上,長期以來國人十大死因中,高達8項都和肥胖有關,包括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洪永祥建議】減重的方式不外乎生活習慣、藥物和外科手術,通常以飲食控制和規律運動等生活習慣為主。努力過半年之後還是減不下來,病態性肥胖就務必尋求醫師的用藥物和手術方式。8種好習慣,平均壽命較長洪永祥最後指出,根據美國營養學會的建議,擁有8種良好習慣的人,平均壽命較長。1.積極鍛鍊身體2.沒有鴉片類藥物成癮3.不吸菸4.控制壓力5.良好飲食6.不酗酒7.保持良好的睡眠8.擁有積極社交關係【資料來源】.臉書粉絲專頁《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4-12 焦點.食安拉警報
黴菌毒、化學毒…生活5大隱藏毒物!洪永祥教5招自保,多吃這些高抗氧化食物排毒
一波波食安風暴來襲,從毒辣椒粉的蘇丹紅、毒性猛烈的米酵菌酸(正名為:邦克列酸)到傷腎的紅麴,讓人恐慌到底該怎麼吃才安全呢?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在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指出,五大隱藏毒物:吸入毒、霉菌毒、清潔化學毒、加熱容器毒、經皮毒,危害你我的健康。日常中,潛藏著各種「讓身體容易生病」的毒物,每個人因體質而有不同的抗毒體質與解毒能力,再加上暴露毒物的時間與劑量,同樣的中毒對每個人的傷害都不一樣。洪永祥分享抗毒五招,聰明面對無所不在的隱形殺手,降低從口食入、從鼻吸入、經皮膚接觸吸收的毒性物質。抗毒第一招:減少外食、吃垃圾食物,學會自己烹飪食安問題首要是「自己把關」,不應該把問題丟給外面的廚師及食品加工廠,建議學習採買新鮮當令食材,並學會健康的烹調方式,減少外食比例。外食除了中毒風險外,即使沒有中毒,也吃進許多含高油、高鹽、高糖、高熱量的垃圾食物。抗毒第二招:多喝水+膳食纖維如果避不掉毒物,要怎麼樣促進身體排毒?一定要攝取足夠的白開水、膳食纖維。足量的膳食纖維可以刺激腸道蠕動,把吃進去的生物毒物、化學毒物、油鹽糖包覆成有體積的大便,減少吸收進身體裡的比例。以燒烤為例,可能會吃到焦黑的致癌物,但是邊吃烤肉邊吃大量高纖蔬菜,可減少致癌物的吸收,建議每天攝取25-35公克的膳食纖維。若毒物已經進入身體,可多喝水增加代謝;建議喝足體重3%-4%的水分,讓身體平日就處在一個健康且代謝毒物快的狀態。抗毒第三招:攝取高抗氧化力食物,增加肝腎排毒能力平日好好保養二大排毒器官:肝臟與腎臟,若不幸急性食物中毒時,症狀會比較輕微。以腎絲球過濾率來說明,有些人100分、有些人只有20分,身體排出毒物的能力就不一樣。護腎食物推薦多吃魚油、藍莓、羽衣甘藍、黑木耳、豆芽菜、蘋果、橄欖油、大蒜、洋蔥、小黃瓜。護肝食物則可以選擇十字花科蔬菜、海菜類、健康脂肪、富含硫的食物等。1.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高麗菜、白菜和白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含有類黃酮、類胡蘿蔔素、蘿蔔硫素,有益肝臟進行化學物質、殺蟲劑、藥物和致癌物質的中和作用。2.海菜類:海苔、昆布、洋菜、海帶等,可防止重金屬被人體吸收。3.健康脂肪:酪梨、魚油、亞麻籽、奇亞籽、橄欖油、苦茶油等,富含多元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是護肝與抗發炎好食材。4.富含硫的食物:大蒜、洋蔥、青蔥、韭菜、舞茸、香菇和靈芝等;肝臟需要硫才能去除汞和某些食品添加物,以進行解毒。抗毒第四招:增強流汗排毒流汗對於排出重金屬與經皮毒非常有幫助,皮膚所排出的汗水和尿液中的物質很相像,例如都有尿素、乳酸等,但是身體大部分的脂溶性毒素、重金屬物質可藉由汗水排出。日本有一項研究發現,比較汗水與尿液中的重金屬含量,結果發現,汗水中的重金屬含量比尿液高出許多。推薦運動、泡澡、蒸氣浴等,不止增加代謝,也增強骨骼肌肉與心肺功能。抗毒第五招:知道生活毒物在哪,並且避開吸入毒:二手菸、廚房油煙、燒金紙、汽車香水、臥室香氛、煮沸的開水蒸氣、洗澡的水蒸氣、電子煙、傳統蚊香電蚊香、裝潢的甲醛。黴菌毒:浴廁黴斑、寵物皮屑霉菌、香港腳的襪子、潮濕劣質咖啡豆、開封久放的堅果花生、長黴斑的寢具。清潔化學毒:洗衣精、洗衣香氛球、洗碗劑、化學海綿、浴廁芳香劑、漂白水、除黴劑。加熱與容器毒:塑膠袋裝熱湯、使用不對的微波容器、燒烤油炸焦黑的食物。經皮毒:洗髮精、乳液、面膜、保養品、化妝品、酸痛貼布藥膏、提神精油、髮膠、染髮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08 醫療.心臟血管
什麼是冠狀動脈?為什麼會阻塞?冠狀動脈相關疾病有哪些?
什麼是冠狀動脈?冠狀動脈是體內的主要血管,為心臟提供血液,並且讓你的心臟能夠跳動並將血液及其中的氧氣和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冠狀動脈主要可分為右冠狀動脈(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和左主冠狀動脈(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LMCA),兩者皆包含較小的分支,深入心肌內部。冠狀動脈是哪三條?冠狀動脈中的左主冠狀動脈可再分為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及左迴旋支(Left circumflex, LCA),左前降支供應心臟左側前部血液,而左迴旋支向心臟的外側和後部供應血液。一般來說,心臟主要的三條冠狀動脈便是指右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及左迴旋支。冠狀動脈在哪裡?冠狀動脈位於心肌周圍和內部,它們從主動脈分支出來。冠狀動脈從主動脈根開始,主動脈根是從心臟左心室伸出的主動脈的第一部分。左心室是含氧血液離開心臟開始流經全身的地方。冠狀動脈分支是主動脈眾多分支中的第一個分支。冠狀動脈相關疾病有哪些?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是影響冠狀動脈最常見的疾病。冠狀動脈疾病通常是動脈粥狀硬化的結果,動脈粥狀硬化是指動脈內斑塊的增長及堆積,從而導致動脈阻塞。動脈阻塞會阻止血液進入心臟,導致心臟病發作。冠狀動脈疾病的其他名稱還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或稱冠心病,和缺血性心臟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冠狀動脈疾病也是通稱為「心臟病」的其中一種。冠狀動脈疾病有兩種主要形式:.穩定型缺血性心臟病:這是一種慢性形式。你的冠狀動脈逐年變窄,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心臟接收含氧血液會減少,你可能會感覺到有一些症狀。.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這是一種突發性醫療緊急情況。冠狀動脈中的斑塊突然破裂並形成血塊,阻止血液流向心臟。這種突然的阻塞會導致心臟病發作。其他可能影響冠狀動脈的情況還包括:.動脈瘤:血管壁的隆起。.先天性(出生時)動脈異常。.冠狀動脈痙攣:動脈肌肉突然收緊。當這些肌肉收緊或痙攣時,你的動脈會暫時阻塞。這可能會導致稱為「變異型心絞痛」的胸痛。【延伸閱讀:心絞痛是什麼感覺?與心臟病發作的差異有哪些?】冠狀動脈為什麼會阻塞?動脈粥狀硬化會導致冠狀動脈疾病。當斑塊沿著動脈積聚,你的動脈就會變得狹窄和僵硬。斑塊會阻塞或損傷你的動脈,從而限制或阻止血液流向你身體其他部位。於此同時,你的心肌將無法接收足夠的血液。因此,你的心臟無法獲得正常工作所需的氧氣和營養(例如心肌缺血)。它會導致胸部不適(例如心絞痛),並使你面臨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冠狀動脈內有斑塊積積的人通常也會在身體其他部位出現斑塊積聚,這可能導致頸動脈疾病和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等疾病。如何檢查冠狀動脈?醫師會透過體檢和測試來診斷冠狀動脈疾病,體檢可能包括:.測量你的血壓。.用聽診器聆聽你的心臟。.詢問你的症狀以及症狀持續多久時間。.詢問你的病史。.詢問你的生活方式。.詢問你的家族史。以上資訊將有助你的醫師判斷你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除了上述體檢之外,醫師也可能會建議一項或多項測試來評估你的心臟功能和診斷冠狀動脈疾病,測試可能包括:.血液檢查。.心導管檢查。.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心臟磁振造影。.冠狀動脈鈣化評估。.心臟超音波檢查。.心電圖檢查。.運動壓力測試。.胸部X光檢查。冠狀動脈阻塞會好嗎?冠狀動脈疾病的治療通常包括改變生活方式、危險因子管理和藥物治療。有些人可能還需要接受醫療處理或手術。其中,生活方式的改變在治療冠狀動脈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些改變措施包括:.不要吸菸、吸電子煙或使用任何菸草製品。.限制鈉、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糖的攝取,吃有益心臟健康的食物,例如地中海飲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降低心臟病或中風風險的方法。.目標每週5天步行(或其他運動)30分鐘。.限制飲酒。【延伸閱讀:地中海飲食是什麼?地中海飲食有哪些食物、怎麼吃及好處一次看】【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Coronary Arteries.Cleveland Clin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ohns Hopkins Medicine: Anatomy and Function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
-
2023-10-22 醫聲.醫聲要聞
想戒菸別光靠意志力 電話諮詢加藥物提升成功率
無論是一手、二手還是三手菸,菸品對人體的傷害不容小覷,不少人也有意戒菸但始終難成功。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組長羅素英表示,若想戒除煙癮,憑個人毅力再加專業協助,以階段性方式達成,成功率比採單一方法及靠意志力來得更高。國健署調查,2020年台灣18歲以上吸菸率為13.1%。每年約有2.5萬人死於吸菸,3000人死於二手菸害,相當於全台不到20分鐘,就有1人因菸害失去生命。羅素英表示,衛福部「多元戒菸服務」每年約服務平均63至70萬人次,以相關醫療單位提供藥物及衛教,戒菸成功率為26%,每4人就有1人成功戒菸。去年相關服務則為30至40萬人次,成功率約為30%。戒菸專線去年累計進線6.3萬人次,戒菸成功率為37%。羅素英說,透過個人意志力、階段性任務、藥物使用及電話諮詢等方法搭配,更可有效提高成功戒菸機率。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坊間流傳電子煙或加熱菸可用來戒菸減害屬錯誤訊息。電子煙煙油主要成份為尼古丁、丙二醇、甘油及其他化學添加物,且即便煙油標榜無尼古丁,經檢測卻有超過90%以上實有尼古丁。國外研究顯示,煙油加熱後將產生逾150種有毒物質,在菸防法修法後納管的電子煙,也與傳統紙菸相同。成分除尼古丁外,經加熱也將釋出焦油、甲醛、乙醛等有毒致癌物,恐影響免疫系統,並增加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相關肺部疾病等風險。另經科學實證,使用加熱菸與電子煙無助於戒菸,且可能會造成紙菸及其他新興菸品的「多重使用」。美國研究指出,使用紙菸及電子煙的雙重使用者,罹患肺部疾病的風險,比單使用紙菸者高出1.47倍。德國研究也顯示,加熱菸仍有二手菸及三手菸危害問題,甚至可能產生小於PM2.5的PM0.3(300奈米)之懸浮微粒,深入肺部及血管將增加呼吸及血液系統傷害,長期恐致癌。吳昭軍表示,吸菸與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有關,為鼓勵吸菸者戒菸,提供多元戒菸服務。民眾可至住家附近的醫院、診所、衛生所及社區藥局等3500家醫事機構尋求專業協助,亦可撥打免付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以安全有效的方式戒除菸癮。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3-10-20 醫聲.醫聲要聞
年輕族群較易吸食加味菸 國健署:恐影響腦部發育
台灣每10名青少年就有4人吸食加味菸品,其中女性高於男性。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組長羅素英表示,加味菸口味多,傷害性看似較低,對青少年族群來說較易入手,但實際傷害不會比較小。不過國外研究也指出,無論加味與否,菸品中含有的尼古丁對青少年腦部發育有負面影響,恐造成注意力及學習能力低落等問題。時下不少薄荷、奶油、肉桂味等「加味菸品」,除增加青少年吸食機率,不少女性也是從加味菸入手。羅素英表示,加味菸品為減緩抽菸時的嗆辣與不適感,提升菸品適口性,讓使用者不知不覺染上菸癮。2013至2014年美國菸品與健康人口評估 (Population Assessment of Tobacco and Health, PATH)研究發現,約80%12到17歲的青少年第一支嘗試的菸品就是添加香料的加味菸,包含:紙菸、電子煙、雪茄或水菸等菸品種類。女學生較愛吸加味菸 日後易對其他藥物成癮據國健署2019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每10名青少年就有4人使用加味菸品,與2018年相比略為提升。其中女性使用者比率高於男性,國中女學生吸食加味菸比率為57.2%,高於男學生20.6%,高中職女學生為60.7%,男學生則為35.8%。羅素英表示,除加味菸本身菸味較淡外,對不少年輕族來說加味菸危害看似較小,也成為該群體接觸菸品的入門款。國健署提醒,使用加味菸品產生的危害,與紙菸等菸品相同,也將增加罹患癌症、中風、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風險。國外研究指出,尼古丁對腦部發育有負面影響,若青少年族群吸食菸品,恐造成學習力、注意力及情緒控制能力降低,日後更易對其他藥物成癮。加味菸危害也逐漸為各國重視,歐盟、美國、加拿大及英國等國也著手管制。如美國在2009年9月,即禁止除薄荷口味外所有加味菸品,在2022年4月後,更進一步提議禁止薄荷口味菸品。盼相關禁令可防止更多年輕人接觸菸品。目前衛福部則為預告「菸品禁止使用花香、果香、巧克力及薄荷口味添加物」草案,持續廣納各界意見,後續再提出相關菸品管理規範,盼降低國人整體吸菸率。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3-10-05 養生.生活智慧王
急性中毒易診斷,慢性中毒難發覺!醫分享「恐怖生活五毒」, 十大排毒習慣養起來
現代人罹患癌症、慢性病等愈來愈多,生活環境的傷害可能是原因之一。有醫師分享,常有些找不到病因的懸案,很可能都是慢性中毒,醫師列舉生活中的五大毒,不自覺的錯誤習慣,導致每天一直接觸而慢性中毒。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在其臉書粉絲專頁《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發文指出,常發現很多病人跟醫師找不到病因的懸案,很可能都是慢性中毒,中了生活的五大毒。而急性中毒症狀凶猛診斷容易,比較恐怖的是生活中的毒,往往是沒有自覺的錯誤習慣,導致每天接觸不知不覺慢性中毒。年輕時可能肝腎功能排毒強,症狀還不明顯,但隨著經年累月累積毒素,輕者傷肝傷腎傷心傷大腦傷骨髓傷免疫,嚴重者就是癌症。《元氣網》以下整理來自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成大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李俊璋的提醒,讓大家知道生活毒素無所不在。生活第一毒:吸入毒包括二手煙、三手煙、廚房油煙、燒金紙、汽車香水、臥室香氛、煮沸的開水蒸氣、電子煙、傳統蚊香電蚊香、裝潢的甲醛等。短期暴露於可能會造成咳嗽、頭痛、眼睛不適、喉嚨痛、打噴嚏、噁心、呼吸不順和心律不整等症狀。長期暴露將會造成更嚴重的胸腔問題和過敏症,例如氣喘、支氣管炎和肺氣腫,肝腎衰竭、還會增加心臟病和肺癌的罹患率。電線、冷氣濾網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也曾談過生活中潛藏毒素的問題,例如打掃生活環境時,我們經常會忽略電線的清潔。曾有人將電線上的灰塵化驗,發現上面有許多有毒物質,因此常常的清潔非常必要。還有冷氣的濾網,過去有研究發現,冷氣的濾網沒有清,冷氣開啟後室內的細菌病毒量會上升四成左右,所以很多人一開冷氣便會打噴嚏就是這個原因。生活第二毒:黴菌毒浴廁黴斑、寵物皮屑霉菌、香港腳的襪子、潮濕劣質咖啡豆、開封很久的堅果花生、黴斑的枕頭被單床套與床墊。造成發霉現象的黴菌,不但會釋放出過敏物質,引發過敏、氣喘,有些毒性強的黴菌,更會引起嚴重的肺部病變,甚至死亡。生活第三毒:清潔化學毒洗衣精、洗衣香氛球、洗碗劑、化學海綿、浴廁芳香劑、漂白水、除黴劑有研究指出,洗衣劑與衣物柔軟除靜電紙洗衣,烘乾加熱時,散發出25種有機溶劑,包含了致癌物苯和乙醛,其他含有香味的洗衣產品,也揮發出有毒化學物質。百滅寧是殺蟲劑,殺塵蹣洗衣精若含百滅寧易殘留在衣服上,皮膚敏感者接觸後恐有紅疹等過敏反應,兒童長期接觸也可能注意力不集中長期接觸百滅寧恐造成肺癌及肝癌。科技海綿拿來洗碗要小心甲醛與三聚氰胺中毒,三聚氰胺對於腎臟及膀胱健康危害甚大,長期暴露下,甚至可能罹患膀胱癌或腎臟癌,甲醛則是一級致癌物,恐增加罹患鼻咽癌、白血病的風險。漂白水浴廁清潔劑是一種強氧化劑,對黏膜、皮膚及呼吸道具刺激性。一般家庭用漂白水,主要含次氯酸鈉,會刺激並腐蝕暴露的部位。皮膚或眼睛暴露時,造成刺激可能導致發炎、角膜損傷及皮膚的灼傷,若不甚吸入,則會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甚至肺水腫、呼吸衰竭。生活第四毒:加熱與容器毒塑膠袋裝熱湯、使用不對的微波容器、燒烤油炸食物到焦黑使用塑膠袋或不合格的容器裝熱食或微波如美耐皿,是以甲醛和三聚氰胺為原料縮合而成的塑膠,使用該類塑膠容器盛裝食品時,容易產生塑化劑,導致生殖系統損傷與不孕外,更是有致癌風險。另外燒烤烤焦食物含丙烯醯胺、異環胺、多環芳香氫等滿滿致癌物。含雙酚A熱感紙成大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李俊璋曾受訪指出,日常購物拿的發票、ATM領錢的收據等熱感紙,都含有致癌物質雙酚A,我們用手拿了這些東西後,如不洗手就吃東西,便會直接把毒物吃下肚。雙酚A也會對生殖系統會造成異常。生活第五毒:經皮毒洗髮精、乳液、面膜、保養品、化妝品、酸痛貼布藥膏、提神精油、髮膠、染髮劑所謂經皮毒,是透過皮膚進入體內,再經由血液和淋巴擴散、累積的化學毒素。「經皮毒和透過口腔進入的毒素完全不同!」,由於肝臟具有排毒功能,因此經由嘴巴吃進肚子裡的毒素,90%以上都能被代謝分解;但經皮毒若要排出體外,卻只有10%能排出體外。「螢光劑」、「界面活性劑」、「塑化劑」重金屬、香水或髮膠中的「香精」和「定香劑」、以及家具、衣物和其他生活用品中可能暗藏的「甲醛」等,這些化學物質雖然少量不足危害,但一旦接觸過量,輕則過敏、肝腎衰竭、不孕,重則致癌。改變個人習慣才能避免生活毒害生活從起床到睡覺,毒性物質可說是無所不在。那我們該怎麼辦?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李俊璋曾受訪指出,小心仔細看懂怎麼吃、怎麼用,了解「安全容許量」,與生活中的化學物質和平相處,其實「可以不用太擔心」,因為身體對毒物還是有一定的排除和淨化的能力。重點是要改變個人生活習慣,例如吃東西前先洗手、不要喝塑膠杯飲料、避免微波食物…等,減少毒物累積。如果不節制、不改變,等到肝臟等無法負荷時就會生病。十大排毒習慣1.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及餐盒、紙杯、美耐皿餐具、保鮮膜等,不用塑膠袋裝熱食。盡量使用陶瓷、玻璃或不鏽鋼器皿。2.盡量減少使用香氛、化學清潔劑,若有使用一定要注意環境通風。3.化妝品、洗髮精等,選擇使用天然成分的購買。4.不要常吃罐頭食品,因罐頭內部塗層的成分多含有雙酚A。5.注重均衡飲食,吃鮮新的食物、有營養的食物,少吃速食等垃圾食物,以提升肝臟代謝功能。6.選擇有品質保證的食物,不過量購買,買回來也要妥善儲藏,以避免吃到發黴食物。7.多喝水、保持腸道健康,避免便秘,讓毒素排出體內。8.多運動、常流汗,可以提高代謝能力,同時降低脂肪囤積。9.避免熬夜,注重睡眠品質,睡眠也是護肝之道。10.適當使用除濕機、空氣清淨機、空氣偵測器等,幫助室內空氣清潔。寢具要勤換洗,發黴寢具直接更換。【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
-
2023-09-07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降低密度膽固醇?詳解LDL紅字原因及低密度膽固醇過高會怎樣?
健檢報告上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有紅字是許多人會遇到的問題,不過什麼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會有問題嗎?有何方式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下為常見問題的解答。什麼是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並非膽固醇,而是血液中的一種脂蛋白。脂蛋白是由脂質(脂肪)和蛋白質組成的顆粒,可通過血液攜帶脂肪。由於脂肪的結構無法自行通過血液,因此脂蛋白充當將脂肪運送到體內各種細胞的載體。什麼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cholesterol, LDL-C)為膽固醇的一種,而膽固醇是一種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幫助你的身體的物質,它是細胞膜的組成部分,它還可以幫助你的身體產生膽汁、賀爾蒙和維生素D。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一般被視為「壞膽固醇」的原因在於,它們可以與其他物質結合並積聚在你的動脈壁上。這些脂肪沉積物形成斑塊,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大。這種斑塊的增長被稱為動脈粥狀硬化,它會增加你患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其他疾病的風險。【延伸閱讀:三酸甘油脂是膽固醇嗎?過高原因是什麼及有哪些症狀?】這種斑塊的增長還可能導致以下疾病的風險:.冠狀動脈疾病。.腦血管疾病。.周圍動脈疾病。.主動脈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正常範圍是多少?大多數成年人應將LDL控制在100毫克/分升(mg/dL) 以下。如果你有動脈粥狀硬化的病史,你的LDL應低於70mg/dL。低密度脂蛋白的不良數值是多少?LDL濃度高於100 mg/dL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醫事人員會使用以下類別來描述你的LDL膽固醇數值:.正常:低於100 mg/dL。.接近最佳:100–129 mg/dL。.臨界高:130–159 mg/dL。.高:160–189 毫克/分升。.非常高:190 mg/dL 或更高。醫事人員通常藉由一種稱為血脂檢測的簡單血液測試來檢查你的膽固醇濃度,其中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是「好膽固醇」,有助於清除血液中多餘的膽固醇。一般來說,醫事人員鼓勵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最好高於60 mg/dL)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果你的LDL過高而HDL過低,醫事人員可能會建議你改變生活方式和服用藥物,以使你的膽固醇數值保持在健康範圍內。【延伸閱讀:吃什麼可降三酸甘油脂?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飲食原則:避開4禍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的原因是什麼?許多因素都會提高你的低密度脂蛋白濃度,你可以控制的因素包括:.飲食:肥肉、全脂乳製品、麵包和速食等食物對膽固醇濃度有害。這是因為它們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在某些情況下還含有反式脂肪,這兩種類型的脂肪會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體重:肥胖會升高你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吸菸:吸菸會降低你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你需要適量的HDL才能消除血液中多餘的LDL。你無法控制的因素包括:.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膽固醇濃度自然會升高。.性別:女性在停經後通常具有較高的LDL數值。.基因:如果你的親生家庭成員膽固醇濃度較高,你也可能面臨更高的風險。哪些食物會導致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有大量飽和脂肪的食物是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最大罪魁禍首,而此類食物包括:.烘焙食品:例如甜甜圈、餅乾和蛋糕。.全脂乳製品:例如全脂牛奶、起司和奶油。.紅肉:例如牛排、排骨、豬排和牛肉。.加工肉類:例如培根、熱狗和香腸。.油炸食品:例如炸薯條和炸雞。如何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醫事人員可能會開藥來降低你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過對於許多人來說,從改變生活方式開始就可以帶來很大的改變。以下為可施行的方式:.遵循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習慣:研究表明地中海飲食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種飲食鼓勵你吃健康的脂肪(來自橄欖油和堅果等來源)並避免不健康的脂肪(如飽和脂肪)。.避免吸煙:如果你吸煙、吸電子煙或使用任何菸草製品,現在是戒菸的時候了。.多鍛煉身體:目標是每天進行30分鐘的有氧運動,每周至少進行五天。.保持健康的體重:與醫事人員討論適合你的理想體重範圍。.尋找減輕壓力的策略:長時間處於壓力下可能會升高你的LDL並降低你的HDL,瑜伽或深呼吸練習等技巧可以幫助你管理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延伸閱讀:做哪種運動有助降膽固醇?提高HDL和降低LDL是改善的關鍵】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該吃哪些食物?事實上,富含水果、蔬菜、全穀物、豆類和有益脂肪的飲食,有助於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除了降低膽固醇之外,你還可以從這些食物中獲得其他好處,像是降低血壓、增強免疫力、預防心臟病、中風和某些癌症。以下為建議可以多攝取的食物:蔬菜水果尋找五顏六色的水果和蔬菜,例如漿果、橙子、蘋果、山藥、西蘭花、菠菜和甜椒,天然不含膽固醇和低脂肪的水果和蔬菜是良好飲食的基礎。全穀物燕麥、藜麥、大麥和全麥提供纖維、複合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尋找用各種全穀物製成的麵包、義大利麵和穀類食品。但如果你不能吃麩質或者患有影響小腸的乳糜瀉,則需要避免食用某些穀物。肉和豆類選擇去皮的雞胸肉,以及瘦肉如豬里脊肉和牛後腿肉、沙朗或里脊肉,閱讀產品標籤以確保肉不含脂肪的量至少達92%。另外購買富含蛋白質的豆類,如黑豆、大豆或毛豆、腰豆或鷹嘴豆。堅果和種子以它們作為零食或用作沙拉和義大利麵的配菜。如果是要購買天然花生醬或杏仁醬時,尋找只含有堅果或只含有堅果和鹽的產品。乳製品/鈣尋找低脂或低脂產品(優格、牛奶和起司),以及鮪魚、沙丁魚和鮭魚等魚罐頭。如果你是乳糖不耐症患者或素食主義者,請嘗試富含鈣質的穀物以及綠葉蔬菜,以填補鈣質缺口。維生素D可以幫助你攝取更多的鈣,它存在於魚和蛋黃中。富含Omega-3的食物多數人在飲食中都沒有攝取足夠的這種有益脂肪酸,你會在魚中找到這些脂肪,像是鮭魚、鮪魚、大比目魚、鯡魚和鯖魚等魚的含量較高。你還可以在核桃和磨碎的亞麻籽中找到植物性Omega-3脂肪酸。「好」油有些油對你有好處,橄欖油可以幫助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其他植物油像是菜籽油、大豆油和向日葵油也是不錯的選擇。【延伸閱讀:膽固醇過高會陽痿嗎?吃降血脂藥可否改善勃起功能?】常見迷思:膽固醇高的人可以吃蛋嗎?一顆蛋的膽固醇含量約250毫克,過去飲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日膽固醇攝取上限300毫克,一般人一天吃一顆蛋是可以的。但膽固醇已經高的人,要盡量減少攝取高膽固醇的食物,由於蛋白不像蛋黃有膽固醇問題,膽固醇高的人可以只吃蛋白。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曾表示,高膽固醇的人真正該少吃的是飽和脂肪食物。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血液容易凝固,導致血管硬化、中風、心臟病等疾病,並促使肝臟產生膽固醇,造成壞膽固醇上升,其不良影響比過量進食膽固醇還大。高飽和脂肪食物像是奶油、蛋糕、糕餅、椰子油、豬油、五花肉、培根、可頌等。不過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曾提醒,有高風險的血脂異常患者,像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建議應服藥把LDL降低四、五成,數值不能高於70mg/dL,才比較安全;如果合併糖尿病要更低,LDL則不能高於55mg/dL。【參考資料】.Cleveland Clinic: LDL.Cleveland Clinic: What is Cholesterol?.WebMD:Foods to Eat and Avoid for High Cholesterol.元氣網:一般人一天可以吃幾顆蛋?膽固醇高的人可以吃蛋嗎?.元氣網:壞膽固醇控制不佳有3原因 影響血脂的這些食物少吃.元氣網:膽固醇快降下!高膽固醇 血管受不了啦
-
2023-07-03 醫聲.慢病防治
獨/加熱菸將合法輸入來台!6菸草公司送審國健署進度曝光
我國加熱菸即將合法上市,衛福部國健署日前指出,有6家菸商業者提出專案申請,包括菲利普莫里斯、傑太日煙、英美菸草、臺灣苗栗捲煙廠、精彩企業、臺灣菸酒,不過國健署表示,雖然核准部分業者專案進口,但業者文件尚未備齊,仍未召開審查會議,因此無論哪一款加熱菸菸草柱及加熱器,現在仍未合法不可販售。「菸害防制法」新修法今年3月22日上路,加熱菸須通過「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才能輸入、製造、販售。辦法規定,業者須檢附13項文件,包括已知及與其他菸品比較之健康風險研究資料、原料和添加物及其他有關成分資料、排放物資料、前二款物質檢驗方法資料、加工方法、成癮性物質研究資料、致未滿20歲之人及初始吸菸者使用資料、該產品最小單位排放物之尼古丁及焦油含量、組合元件(加熱器)樣本及使用安全性聲明書、組合元件經國家標準檢驗合格資料、產品許可販賣國家資料、菸害防制監視承諾事項及其他主管機關指定文件。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流程,業者需先提出專案申請,通過才能製造或輸入,後續需提供樣品及上述13項文件,才能進入「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截至6月27日,送審的6家業者中,菲利普莫里斯、傑太日煙、英美菸草、精彩企業4家已完成專案申請,不過前3家未備齊健康風險評估資料,因此尚未進入審查,後者則是未申請;臺灣苗栗捲煙廠、臺灣菸酒2家專案申請文件正在查核中,而健康風險評估部分,臺灣菸酒尚未備齊資料,苗栗捲煙廠則未提出。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部分業者是自國外引進加熱菸,雖有經過專案申請,加熱菸的菸草柱、加熱器可以輸入來台,但後續還沒通過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且加熱器得先經過標檢局檢驗,取得安全檢測碼後,才能再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而13項文件缺一不可,只要文件不齊全,就不會展開審查,因此即使業者獲准專案輸入,但目前只准送審用途,仍不可販售,因為加熱菸等產品仍不合法。今下午國健署針對6家菸商業者召開說明會,吳昭軍表示,因為這段期間許多業者來詢問申請流程、申請文件、審查程序等問題,憂心業者不了解相關程序,無法備齊資料,就無法進入實質審查,「為了讓業者清楚了解,不要覺得國健署刁難他們」,因此召開說明會,清楚地告訴業者申請流程,只要文件備妥,就可以交給專家審查。據了解,業者在會中並無太多意見,僅表示「會照規距來」。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表示,加熱菸與電子煙不同,加熱菸背後由跨國菸草公司主導,且8成客群都是「35歲以下年輕族」,若國健署要維護年輕人健康,應該做好防範及衛教宣導。她表示,對於國健署召開業者說明會,董氏「不予置評」,但先前了解國健署早就多次私下「個別輔導」業者,企圖扶植業者通過法規審查,讓董氏無法苟同、不能接受,呼籲政府應該站在維護國人健康立場,不需要幫忙菸商。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3-06-20 醫聲.慢病防治
新菸防法上路買不到合法加熱菸 彭華幹率上百民眾至國健署抗議
新菸害防制法3月22日上路,禁止電子煙、有條件開放加熱菸,現行尚未有任何加熱菸通過審查,有民眾至今買不到加熱菸,質疑國健署未依法行政。今資深媒體人彭華幹率百位民眾集結國健署大門,疾呼「我現在就要」,嗆政府欺騙民眾,逼民眾只能吸二手菸,剝奪民眾的選擇權,只會讓「良民逼成綠巨人浩克」發出怒吼。今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組長陳妙心代表出面接受陳情書,並表示會將意見帶回。舊法期間加熱菸屬違法產品,新法上路後,加熱菸須經審查才可上市,審查需繳交200萬元審查費,能向國健署申請審查僅有廠商、業者,民眾無法申請。彭華幹稱,3月22日之前攜帶加熱菸被海關扣關的民眾,想要取回自己花錢購買的加熱菸品,要花上200萬才能領回。他質問,哪個人有財力或意願,花這樣的錢去領回頂多幾千元的加熱菸品?現在3個月申請領回的期限將至,民眾居然只能眼睜睜看著加熱菸被銷毀!彭華幹說,3月22日之後更慘,有合理需求的民眾,因為在國內無法買到加熱菸,冒險從國外攜帶入境,導致被海關查獲,不但物品被沒收,還要被處以5萬到500萬元的罰鍰,這樣過程難道不是官逼民反,強迫人民變身浩克來發出怒吼嗎?他批國健署根本是畫大餅,且大餅還是看得到吃不到,一路以來都欺騙民眾。彭華幹稱,國健署上級機關衛福部引起眾怒,讓民眾大聲呼喊「我現在就要」已不是第一次,早從疫情期間,被質疑阻擋民間團體協助購買BNT疫苗民眾無法「我現在就要」,近來又因為健保常備藥品斷藥,引爆全民健保上路30年來最大的缺藥潮,讓民眾沒有辦法「我現在就要」、甚至一藥難求!參與陳情抗議的民眾嗆問,難道現在又要因為官員的行政怠惰,讓民眾「我現在就要」嗎?陳情過程民眾上演行動劇,先是先是看到民眾就是要BNT疫苗的需求被斬了,又看到民眾對健保藥品的需求被砍了,他只好請出一道發自民意的聖旨,希望能幫陳情民眾刀下留人,讓民眾不再冒著違法的風險,合理合法的享有選擇的權利,不要變成浩克發出「我現在就要」的怒吼,因為這樣的變身要是變不回來,怎麼辦?今北市大同警分局、萬華警分局、保安警察大隊早上派出近百名警力支援民眾陳情抗議活動,全程戒備、維安,抗議群眾最後遞交陳情書後離去,沒有脫序行為發生。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3-05-31 醫聲.慢病防治
兒少哈菸藏「2高2低」隱憂 專家:線下傳銷電子煙 進階恐成吸毒
新菸害防制法今年3月22日上路,禁止電子煙及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加熱菸,也同步將禁菸年齡從18歲提高到20歲。不過專家直言,新法上路後兒少菸害仍存在「二低二高」隱憂,「二高」包括青少年使用電子煙比率、青少女使用加味紙菸比率增加;「二低」則是新法上路後查緝量偏低,憂心變為「線下傳銷」方式吸引孩子吸菸,甚至吸毒。以及地方自治條例管制菸害力道過低,呼籲主管機關應加強。兒福聯盟政策發展處副處長李宏文表示,菸害防制法等10多年終修法,不過仍一喜一憂,兒少菸害存在「二低二高」,「二高」中第一高包括青少年使用電子煙比率快速增加中,根據國健署統計,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從103年2.1%到110年8.8%,7年內青少年使用電子煙至少增加3倍,若看統計至今年的數據或許會更高,等待新法上路期間,主管須高度關注年輕人使用率高狀況。李宏文指出,第二高則憂心,觀察108年至110年青少年使用紙菸比率雖下降,但青少女使用紙菸比率卻增加,尤其鎖定年輕族群、女性族群的加味菸,含有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各樣口味吸引青少年、年輕女性吸食。國健署近期公告加味菸修法草案,僅正面表列禁止前面4種口味,其餘口味均不限,他呼籲主管機關「應放眼未來」。李宏文說,另外「二低」第一低包括,電子煙吸食率增加,但新法上路後查緝量、查獲率偏低,擔心菸品業者轉為「線下傳銷」吸引孩子,利用免費加入「舒壓體驗坊」方式,打造煙霧彌漫、潮流感,讓青少年透過網路平台呼朋引伴,甚至起初先使用電子煙,後續慢慢加入新興毒品,這類舒壓體驗坊恐成為毒品入門磚。第二低則為,新法允許加熱菸有條件,但在新法實施前,全台僅14縣市地方自治條例有管制加熱菸,其中北市新興菸品管理自治條例規定,任何人不得於距離本市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基地境界線50公尺區域內,販賣、供應、展示或廣告加熱式菸品。李宏文說,希望其他縣市加強對於校園周邊零菸害管制,主管機關也應加強宣導,讓孩子知道吸食菸品傷害多大。國健署委託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調查,發現去年4月至10月期間,全國22縣市共663家菸品販售場所,有32%菸品販賣業者違規販售,違規場所包括檳榔攤42.4%、一般商店40.3%、連鎖超市或大賣場26.6%、連鎖便利商店18.8%。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表示,110年整體違規率仍高,接近5成,且除了便利商店以外,其餘場所皆有上升趨勢,預估今年查處金額會提高,也提醒業者應加強教育訓練、法規認知及落實執行面。吳榮達憂心,新法將禁菸年齡從18歲提升到20歲,違規狀況可能增加,整體調查來說「並不符合我們期待」,因為違規比率持續上升。他表示,我國健保對於癌症治療支出比例非常高,將近1000多億元,近年我國致力消除C肝,也希望從青少年菸害防制做起,改善肝病、肝癌問題,能讓健保減少支出。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為避免青少年吸菸危害身體健康,新法提高禁菸年齡到20歲,而吸菸是所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子,甚至會加劇新冠肺炎重症危害,國健署長期站在保護國人健康立場,雖然現行狀況仍有疏漏,但希望與各界一起努力做好菸害防制。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3-04-12 醫療.心臟血管
「心悸」會死嗎?原因是什麼?4症狀馬上就醫!一張自我檢查表看懂心臟健康
大部分人可能都有一種經驗:突然感覺胸口悶悶的、心臟一陣亂跳,伴隨頭暈、喘不過氣來的感覺。這就是心悸的表現。雖然短暫的心悸不會造成太大問題,但心悸某種程度上還是反映了身體的健康狀況。當出現心悸時,學會快速緩解的方法,心悸會死嗎?我為什麼會心悸?心臟是藉由身體細胞給予的電來跳動,同時也會調節心跳的頻率。但如果發電訊號受到干擾,就可能產生心悸的狀況。常見的心悸症狀1.心臟突然用力跳了幾下2.心跳變得混亂不規則,持續一段時間。3.心跳在沒有運動或緊張等狀況下,突然變得很快。4.心跳變得很慢會影響發電訊號的原因很多種,因此暫時性的心悸基本上不用太擔心。如果是心臟疾病造成,主要原因可能是心律不整,最嚴重會導致血液運輸出現問題,甚至休克死亡。常見的心悸原因‧情緒:壓力、焦慮、恐慌、沮喪都可能引起。‧內分泌失調:男女更年期時,或女性月經週期、懷孕時的荷爾蒙變化引起。也可能是因為其他疾病引起,例如甲狀腺亢進、甲狀腺低下等。‧自律神經問題‧電解質(例如鈣鎂)不均衡‧食物或藥物引起,例如含有咖啡因、尼古丁、可待因、偽麻黃鹼等成分的食物或藥物,像咖啡、茶、巧克力、菸、電子煙、感冒藥等。雖然造成心悸有很多原因,但也有4成的機會是心臟疾病造成。如果在心悸之外還出現心臟病常有的症狀,程度嚴重、持續時間超過好幾天建議馬上就醫,否則也要安排時間到心臟專科檢查。1.前胸骨下持續胸痛。 2.嚴重頭暈,有種快要昏倒的感覺、甚至真的昏倒。 3.呼吸急促;或是喘不過氣來,胸口好像被大石頭壓住,覺得呼吸困難。 4.全身冒冷汗。心悸的自我檢查表在就醫的時候,可以給醫師看看自己的心悸狀況,幫助醫師判斷可能的原因。例如突然不規律的跳動,可能是上心室心律不整(SVT);伴隨頭暈症狀則可能是心室早期收縮(PVC)。除了透過自我檢查表來注意之外,由於心臟疾病早期多半沒有特別症狀,也可以配合每年的健檢來了解心臟的健康狀況。例如心電圖(靜態、運動、24小時),以及心臟超音波,都是非侵入性的檢查,可以初步了解心臟的狀況。參考資料:Mayo Clinic: Heart palpitationsJohannes C.von AlvenslebenMD, Syncope and Palpitations: A Review, Ped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Vol. 67, Issue 5, Oct. 2020, Pages 801-810延伸閱讀:.痛一下、激烈的痛?胸痛8種原因,這2種最致命!魏崢:你該認識的心臟問題.未必胸痛,女性心臟病猝死前兆與男性不同!.喝咖啡、茶會心悸?美國FDA教你搞懂9個常見的咖啡因的問題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03 醫療.婦產科
未必胸痛,女性心臟病猝死前兆與男性不同!更年期心血管死亡率隨年齡大增,5招護心
衛福部國健署指出,女性進入更年期後,46至55歲相較40至45歲時,罹患高血壓、糖尿病機率高出3倍,高血脂機率也隨年齡升高;相較於男性,女生更年期間更要注意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女性心臟病猝死前兆與男性不同,未必出現胸痛,但呼吸不順、手麻、心悸、背痛,都是警訊,若心悸合併呼吸急促、頭暈、胸部不適,應盡快就醫。女性更年期 易影響心血管健康女性更年期通常在45歲至55歲之間出現,美國及歐洲心臟協會指出,更年期因卵巢功能退化,導致雌激素分泌減少,並出現生理、心理不適症狀,如熱潮紅及盜汗、憂鬱及睡眠障礙、內臟脂肪增加及罹患三高、代謝症候群等,皆會影響女性心血管健康。63歲楊小姐,經常運動也喜歡登山,身材保持良好,BMI維持在22.5,過去也沒有吸菸,但母親有糖尿病史。然而在53歲停經時,發現自己也罹患糖尿病,某一次爬山時,因為出現心悸、胸悶及呼吸喘,就醫診斷出心血管疾病。台灣更年期健康學會執行長李奇龍表示,常見更年期症狀包括心悸、腰痠背痛、情緒不穩、失去安全感、頭痛、耳鳴,以及月經異常、性交困難、異常分泌物、口乾舌燥、眼睛乾澀、皮膚搔癢、皮膚知覺減退等。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科長鍾遠芳表示,女生更年期間更要注意心血管疾病風險。馬偕醫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更年期後女性荷爾蒙濃度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每5歲增加近一倍,45歲以前停經者,心血管疾病風險顯著增加。而女性心肌梗塞會出現噁心、手麻、呼吸不順、背痛等非典型症狀,不同於男性的胸悶典型症狀。新型菸品崛起,許多年輕男女手持一支電子煙、加熱菸,3C產品酷炫外型宛若時尚潮流,葉宏一更指出,若女性吸菸,會導致停經時間提早,尤其吸菸份量越重、吸菸時間越長,更年期報到時間更早,更年期症狀也會越明顯,呼籲民眾應該及早戒除抽菸等不良生活習慣。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但心臟疾病更是女性第二大死因,尤其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三者相加,占女性當年總死亡人數23.6%,若碰到更年期女性有更高風險,呼籲民眾多關心周遭女性朋友,做好「護心」並調整生活型態。國健署提供5招「護心」1.均衡飲食:更年期婦女容易發胖,建議採取均衡飲食型態,例如:減少糖、鹽及反式脂肪的攝取量、多吃蔬菜、水果及全榖雜糧,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以蒸、煮、汆燙取代油炸食物等。2.規律運動: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週宜累積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運動),增加骨質密度、強健肌肉,預防骨質疏鬆,提高基礎代謝率,達到控制體重及BMI(身體質量指數),也可避免內臟脂肪增加。3.放鬆舒壓: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中,適度安排閱讀、旅行等休閒活動及運動,平時也可多與家人朋友談心,適時紓解壓力,心情也會跟著開朗。4.向菸說不:菸草中的尼古丁等物質,會加速動脈硬化,讓血液黏稠、血管缺乏彈性,引起中風或心肌梗塞的危險,建議有吸菸的女性可以透過醫療院所戒菸服務門診進行戒菸。5.定期健檢: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檢查如有三高異常,請定期追蹤,並遵照醫師處方用藥,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國健署表示,民眾可利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https://cdrc.hpa.gov.tw/),輸入健康檢查數據,計算未來10年罹患慢性疾病之風險,並依風險等級改善生活型態,養成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良好睡眠。(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24 醫聲.慢病防治
新興菸品恐混毒致死 專家:取代紙煙如「以羊易牛」
電子煙、加熱菸等新興菸品,打著取代傳統香菸的旗幟,化身時尚配件,流竄年輕世代的生活圈。總統府15日公告的菸害防制法修正案,採「一禁一管」,全面禁止電子煙、納管加熱菸。高醫藥學院名譽教授李志恒曾任國衛院「新興菸品健康危害研議」議題召集人,他表示,新興菸品主要有電子煙、加熱菸和混合式菸草產品等三類產品,電子煙開發的時間較早,已被發現添加不明物質,可能含有維他命E醋酸酯、四氫大麻酚等物質,造成人體危害;就成癮性而言,各類新興菸品所含的尼古丁,與傳統菸品相較,並無二致,所以用新興菸品替代傳統香菸的作法如同「以羊易牛」,無法降低成癮物質對健康的威脅。尼古丁成分產品國際管制鬆 恐造成健康危害在國衛院的研議報告序言中,李志恒寫道,同樣是成癮物質,毒品(鴉片、古柯、大麻和其相類的化學合成品,以及影響精神物質)以三個國際反毒公約管制,製造毒品的行為在許多國家會被處以極刑,相較之下,對於菸品的管制較為寬鬆。在世界衛生組織的「菸草框架公約(FCTC)」架構下,把菸品視為商品,導致菸商可以合法改良含有尼古丁的產品,新興菸品因此出現;此外,電子煙、加熱菸的添加成分有許多仍不明,且對於健康的影響尚未有完整評估。新興菸品取代傳統香菸有如「以羊易牛」李志恒用齊宣王以羊易牛的典故來比喻以新興菸品取代傳統香菸的不合理。《孟子・梁惠王上》記載,孟子見齊宣王時,有人牽著一隻牛從王面前經過,準備將其殺害用於獻祭。齊宣王於心不忍,要人以羊作為代替。李志恒說,用電子煙或加熱菸取代傳統香菸,就像齊宣王以羊易牛一樣,無法解決問題。他指出,有新興菸品業者宣稱,其產品中不含傳統菸品中的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即焦油)等致癌成分,故造成的死亡會降低。李志恒直言,此說法仍有待實證,根據研究文獻,新興菸品如電子煙和加熱菸所含的尼古丁成分,含量與成癮性並不比傳統菸品低,而電子煙導致肺部疾病、呼吸道病變卻是既定事實。此外,李志恒說,相較於電子煙,加熱菸的研究文獻有限,且多是菸商提供的研究,對於健康的影響尚待進一步評估。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的一份報告中也指出,目前並無足夠證據顯示加熱菸對人體的危害低於傳統香菸,且因為加熱菸含有與傳統香菸不同的毒性物質,對於健康的短期、長期影響仍有待研究。電子煙溶劑添加成分不明 毒性可能致死李志恒說,單純以毒理學角度來看新興菸品氾濫一事,必須注意其添加物不明和毒性尚未有長期研究,以及容易成癮兩項健康危害。他表示,電子煙的運作方式,必須添加溶媒(煙油),才能透過加熱產生含有尼古丁的煙霧。李志恒說,維他命E醋酸酯雖是營養品,但須以口服方式攝取,才能夠達到抗氧化等效果,若從呼吸道進入體內,則有可能因其脂溶性特質導致肺部阻塞。此外,他指出,外傳新興菸成分中,除了尼古丁以外,也可能被非法業者混入成分不明的新興毒品,其藥性、毒性不明,可能導致使用者因此健康嚴重受損。以古鑑今,李志恒說,清廷禁菸最早禁的是傳統菸草,鴉片是藥材,反而沒有被禁。後來英國大量傾銷鴉片至中國,鴉片癮的危害逐漸呈現,間接導致清末國力式微。李志恒表示,由清廷禁煙的例子可知,一個物質的危害程度需要時間觀察,有時最初認為危險性較低的物質,到頭來發現對健康的危害也不低,現在若認為新興菸品較傳統菸品的健康危害小,「擔心如果新興菸品普及,青少年、XYZ世代大量使用,再過20年以後,會不會看到新的問題出現?」
-
2023-02-11 焦點.元氣新聞
禁用禁賣電子煙! 未來最高罰5千萬
新型菸品猖獗,台灣已有7.9萬名國、高中生抽電子煙,1.6萬名學子抽加熱菸,「菸害防制法」今年三讀通過修法,未來將全面禁止電子煙等「類菸品」製造、輸入、販賣、供應、展示、廣告及使用,違者最高可罰5000萬元,加熱菸等指定菸品及其載具,則採有條件開放。新法上路時間,仍待行政院公布。據衛福部國健署「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顯示,國中生、高中職生電子煙使用率,由107年2.7%上升至6.6%,國、高中生超過7.9萬人正使用電子煙;而加熱菸也有1.6萬名學子正在使用。短短3年,年輕人抽菸倍增,因現行法源不足,導致新型菸品對青少年造成嚴重危害。新法修正,電子煙等各式類菸品,未來全面禁止製造、輸入、販賣、供應、展示、廣告及使用,違者最高處5000萬元。全面禁止電子煙,但加熱菸經過審查則可合法上市,陽明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加熱菸沒有傳統紙菸的菸臭,也沒有像電子煙明顯煙霧,容易讓人放鬆戒心,但加熱菸無助於戒菸,且高醫曾通報,年輕人使用加熱菸而產生急性肺炎重症,也就是俗稱「大白肺」,死亡率高達五成以上,年輕人就算僥倖存活,也會遺留肺纖維化後遺症,呼籲民眾戒除所有菸品。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總統府宣告、法律生效後,行政單位才能執法,新法預告後,國健署將同步執行相關配套,包括修改菸品申報辦法、公告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辦法等,預告後搜集各方意見,最後由衛福部公告上路時間。
-
2022-12-05 名人.精華區
賴志冠/電子煙氾濫 埋下年輕世代健康危機
最新台、美全國性調查,都反映電子煙為中學生當前最嚴重的菸害問題,導致青少年尼古丁成癮加重,併用雙重或多重菸品,政府若不及時出手遏止,勢必逆轉過往10至20年青少年吸菸率下降的趨勢,更推升成年後持續吸菸的可能性。宣稱芳香迷霧 成癮性極高衛福部國健署8月發表2021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電子煙已超越紙菸成為青少年最重要的菸品問題。根據調查,全台國中、高中職生吸菸率為2.2%與7.2%,電子煙使用率則為3.4%與8.8%,若將國中、高中職生合併計算,電子煙使用由107年2.7%上升至110年6.6%,3年內快速倍增。今年11月中,美國甫發表2022年「全國青年菸草調查(NYTS)」,同樣指出電子煙是美國中學生最嚴重的菸害課題。高中生使用率為14.1%、人數達214萬,國中生3.3%、約38萬人,每10至11名中學生就有一名正在使用,占9.4%,總人數逾250萬,使用傳統紙菸者約100萬人。美國在開放市場又缺乏管理下,每天或頻繁使用電子煙的中學生相當多,意謂電子煙的尼古丁成癮性極高,絕非廣告宣稱僅是單純的蒸汽果汁或芳香迷霧。調查顯示,正在使用電子煙的中學生裡,超過四分之一(27.6%)為每天使用,超過40%為過去30天中至少使用20天。美國調查進一步探討中學生使用的電子煙類型與口味,發現超過半數(55.3%)使用一次性的封閉裝置,用後丟棄、無法重複使用,約有四分之一(25.2%)則使用可重複填充煙油的油艙式電子煙;且毫無意外,近85%的中學生使用者偏好加味電子煙,以水果口味最受歡迎,其次是糖果、甜點口味。加味電子煙 無意間就上癮由上可知,一次性使用的加味電子煙最受中學生青睞,除了方便使用,數以千種的加味香精更是誘人嘗試,殊不知煙油中含有高濃度的尼古丁,能讓嚐鮮的中學生在短期內、無意間快速上癮;一旦成癮,便自然會升級至可重複裝填的進階產品,因其煙油容量大,滿足經常使用需求,且具可調加熱電壓,能自行提高尼古丁吸入濃度,或添加其他成癮物質。菸品併用嚴重 政府應嚴管美國2022年調查,同樣指出中學生併用多種菸品問題的嚴重性,百萬名使用傳統紙菸的學生中,竟有96萬名中學生為併用兩種或多種菸品,因此幾可斷言使用紙菸的學生必然同時使用電子煙或其他菸品,戳破新型菸品替換傳統紙菸的迷思、謊言或廣告。任何型式的菸品都不安全,青少年更不應該使用,紐約時報專文強調,政府的嚴格監管是減少和防止年輕人使用的菸草產品的關鍵。
-
2022-10-20 焦點.菸酒毒傷身
林襄抽電子菸認為「不算菸」 專家打臉揭恐怖5傷害
25歲的「樂天女孩」林襄日前被爆出抽電子菸,有違啦啦隊女孩的清新形象,過去林襄曾在IG限時動態中承認會抽電子菸,並稱這「應該不算吧」,明顯認知錯誤。醫師指出,菸商行銷電子菸等新興菸品,讓年輕人誤以為電子菸無害,只是「可以吸的果汁汽水」、「是在吸維他命棒不是吸菸」,但事實上電子菸對大腦造成嚴重危害。高雄榮總戒菸治療管理中心主任薛光傑指出,9成以上的電子菸內含有高濃度尼古丁、丙二醇、植物甘油與調味劑,這些化學合成的物質,即使部分成份核准為「食用」等級,並不表示可用於「吸入」,這就像牛奶可以喝,但若吸入肺部後果不堪設想一樣;更遑論電子菸裡面還含有大量化學物質,對呼吸道、心血管等器官都會造成危害。羅東聖母醫院副院長賴志冠表示,年輕人被電子菸「鉤癮」後,至少有5大影響,包括「加速尼古丁成癮」、「腦部發育障礙」、「提高誘發哮喘、肺部發炎等疾病的機率」、「成為吸菸者」、「物質濫用」。賴志冠表示,電子菸內含有高濃度尼古丁鹽,濃度更高、吸收更快,一但停用會產生戒斷症狀,變得焦慮、易怒、坐立難安、注意力無法集中,且影響青少年腦部發育,包括注意力、學習、情緒、衝動控制,甚至大腦的永久傷害,日前美國更爆發電子菸相關肺傷害(EVALI)。若青少年抽電子菸後,未來吸菸風險為8倍。用過電子菸的青少年,未來吸大麻風險增3.5倍,且恐成為酒精、成癮藥物等多重物質濫用者。台大醫院家醫部醫師郭斐然指出,菸商為了快速培養新客群,刻意將「尼古丁鹽」加入電子菸中,一個比指頭還小的煙彈,尼古丁含量甚至可抵30到60支傳統紙菸,讓使用者更易上癮且更難戒除。人腦發育到25歲才會完備,但菸商主要鎖定的行銷對象都是年輕族群,對大腦及健康皆有直接的危害。面對電子菸氾濫,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建議,家長可及早預防孩子抽電子煙,可注意以下狀況:• 身上偶而有無法解釋的甜味或水果味;• 經常感覺到頭痛、頭暈、噁心,或是容易氣喘吁吁;• 情緒變化大、喜怒無常、經常感到焦慮,或有無法克制的衝動行為;• 有來路不明的電池、充電器、USB隨身碟等;• 用過的煙彈或拋棄式的電子煙裝置;• 類似插入式電玩的裝置;• 課業或運動成績突然退步。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提醒,菸商刻意誤導新型菸品能減害,目的是為了行銷新興菸品,但缺乏完整科學實證,想戒菸的民眾應循正規方法戒菸,勿聽信業者謠言,應遠離電子煙、加熱菸等新興菸品。董氏基金會呼籲,吸菸民眾利用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同時下載「戒菸就贏app」找出離住家或辦公室附近的戒菸醫療院所,透過專業人員協助戒菸,擺脫菸(煙)的危害。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8-27 癌症.肺癌
做家事常吸到灰塵,這會成為肺癌高危險群嗎? 台大名醫陳晉興解惑肺癌常見7個問題
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癌症死因,肺癌已超越肝癌成為新國病。台大醫院副院長陳晉興今發表新書「肺癌的治療與預防」,他說,做為一個外科醫師,在自己專業上繼續努力,為的是能為肺癌患者提供更多幫助,因此希望患者不要輕易放棄,「我在努力,請你也別輕易放棄。」他說,但因肺癌患者愈來愈多,面對形形色色的患者問題,受限於看診時間實在太短,很難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因此藉由新書,在最短時間內解惑民眾對肺癌的疑問。陳晉興說,他22年前當主治醫師時,曾有一對年輕夫婦、帶著兩個小小孩到診間,太太一看到他就馬上跪下,流著眼淚拜託救她先生,希望讓先生能看到小孩長大,當時她先生被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而兩個孩子一個約5歲站在一旁,另一個還抱在手上,約只有幾個月大,看著他們一家四口他很無奈,已經沒辦法開刀,也沒有好的化療藥物或標靶藥可以用。 病人最後頹喪的離開再沒有出現過,但可以預料約3到6個月後可能就會離開人世。陳晉興說,現在肺癌患者愈來愈多,一整天門診平均要看200位肺癌病患,面對形形色色的患者問題,從手術相關到為什麼會得肺癌、危險因子是什麼、如何預防等,大家顯然都有不少疑問,他非常希望能給予每名病患完整答案,但可惜受限於看診時間實在太短,很難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因此藉由新書,在最短時間內解惑民眾對肺癌的疑問。「陳晉興新書中整理了門診患者常見的問題及答案,以下摘錄最常見的7題為大家眾解惑。」Q1:肺癌是「絕症」嗎?A:在醫學進步下,現在已不需要把肺癌看作是絕症。 肺癌若能藉由最初期診斷,並妥善加以治療,治癒率乎可達到將近百分之百。所謂的治癒率,一般以5年存活率估計,這並不是說患者只能活5年而是經過治療後,5年內沒復發,就可以算是根治了。當然也有少數案例,隔了6、7年後復發。通常會復發的肺癌病人,期別以二、三期以上為多,或是發現時的腫瘤就已經很大了。如此即使追蹤5年後也須謹愼監控。Q2:咳血,是肺癌的症狀嗎?A:過往年代像肺結核等疾病無藥可路,一旦感染形同絕症,但時至今日,經醫學檢驗可找出咳血問題,給予適當治療。病人會咳血,代表肺部出血,除了可能罹患肺結核,也有可能是肺癌。尤其是「中央型」肺癌患者。 但現代常見的肺癌為「周邊型」肺癌,也就是肺腺癌居多,咳血症狀相對少見。Q3:我的家人有肺癌,我會不會是下一個?A:肺癌不會傳染,但是會遺傳,有著高度「家族史」關聯性,尤其華人具有特殊基因變異,有研究發現,親等愈近在三親等內罹患肺癌的人數愈多時,其他家人得到肺癌的機率就愈高。Q4:時常咳嗽,是感冒、過敏、氣喘還是肺病?A:肺病是包含肺部發炎及長腫瘤。肺部發炎除咳嗽症狀外,常合併發燒、呼吸困難及有黃膿痰。「中央型」肺癌會引發咳嗽,但「周邊型」肺癌則較不會,因此並不是有慢性咳嗽就是有肺癌。Q5:抽電子煙會不會得肺癌?A:電子煙出現的時間還不算久,研究時間不夠長,還不足以確認它和肺癌之間有沒有關係。但依衛福部食藥署調查,隨機抽樣31件電子煙發現,百分之百含有甲醛,90%含有乙醛,80%含有尼古丁,且有成癮及中毒危險。因此,從電子煙所含的致癌物質可以推測,引起肺癌、膀胱癌等癌症機率是高的。Q6:做家事常吸到灰塵,這會成為肺癌高危險群嗎?A:在文獻中較少看到灰塵與肺癌的相關研究,但最近有人進行檢測發現,使用掃地機器人清掃會造成PM2.5狂飆,檢測掃地機器人運轉10分鐘後,揚塵的濃度是背景值的6倍,PM10和PM2.5的濃度最少也高出背景值2倍,空汙濃度達到「紅色警戒」,使用吸塵器時,後方氣旋所造成的微粒揚塵也會高達13倍,建議使用這些家電要多注意。Q7:得過肺癌的人,會是新冠肺炎高危險群嗎?A:曾有研究發現,兩者間並無相關性。原因是新冠肺炎的危險因子為飛沫和接觸感染,肺癌患者和其他人一樣,若沒做好防護都有很高的感染風險。而肺癌患者因免疫力較差,尤其正在接受化療或放療的患者,一旦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病情及併發症都會較為嚴重且死亡率較高。
-
2022-08-22 名人.精華區
賴志冠/電子煙助戒菸? 成人減害難 少年濫用快
吸菸是威脅健康的頭號殺手,每兩位吸菸者即有一位將死於吸菸所致疾病,卻因尼古丁成癮而難以戒除。1970年代,國際逐漸認知吸菸的健康危害,跨國菸商便推出低尼古丁、低焦油的「淡菸」產品,標榜「香醇依舊,健康無虞」以擄獲市場並成為熱銷菸品。然而數十年來,吸菸致死人數不減反增,才揭穿淡菸竟是菸商利用檢測漏洞所導演的世紀騙局,終在2010年嚴禁淡菸、涼菸的誤導行銷。自此全球菸品銷量一路下滑,跨國菸商只得另謀出路,祭出新型菸品救市,電子煙、加熱菸應運而生。新型菸品行銷套路師法淡菸,但更加精進,以不再燃燒為宣傳主軸,強調只有加熱、沒有菸灰,在缺乏充分醫學驗證下,便強力宣傳具「健康減害」效果。菸商同時積極分化、扭曲社會的反菸認知,強調因為菸草燃燒才危害健康,只要不燃燒的新型菸品盡速合法,就能協助無法或無意戒菸者停用傳統紙菸。然而,菸商對新型菸品的高成癮性、潛在的人體危害,以及勾引青少年入門成為最流行的菸品,一律否認或避重就輕。行銷誤導 高中生使用率飆高菸商的減害行銷手法誤導,當然也重創台灣菸害防制工作,目前新型菸品均未合法,但專賣店街頭林立,網購更是容易。過去卅年,台灣成人吸菸率逐年探低,2020年降至13.1%,但電子煙使用率卻上升至1.7%,比兩年前增加3倍,且自述為了戒菸而使用者不到兩成。更糟糕的是,前一年官方調查高中生電子煙使用率高達5.6%,國中生也有2.5%,均是成人數倍,但據老師反應,校園的真實狀況可能更加嚴峻。國內狀況徹底打臉菸商說詞,不僅絕大多數成人使用者與戒菸減害無關,反倒勾引眾多不吸菸的青少年使用。紐西蘭 發現尼古丁劑量高紐西蘭2020年吸菸率與台灣相近為13.7%,為達到2025年吸菸率降為5%的目標,紐西蘭效法英國,於2021年9月啟動「無煙紐西蘭2025行動計畫」,期待藉由鼓勵成人吸菸者轉換成電子煙,來降低吸菸率。未料實施不到一年,紐西蘭氣喘與呼吸基金會(ARFNZ)便調查發現,9至13歲少年竟高達27%在過去一周使用電子煙,且這些電子煙多是含高劑量尼古丁。大部分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只是好奇嘗試,當獲悉電子煙尼古丁濃度可能高達50毫克,等於2至3包傳統紙菸時,莫不驚嚇萬分,因為大部分的孩子參加派對時,可能在兩三小時內便吸完一支電子煙。成人減害 只是菸商宣傳糖衣紐西蘭氣喘與呼吸基金會近來呼籲,協助吸菸者戒菸需仰賴完整的行為支持,如果只是走進零售店買了電子煙,不可能成為有效的戒菸策略,只會讓吸菸者變成多重菸品使用者;相較之下,澳洲政府的電子煙只能透過醫師的戒菸處方取得。「無煙紐西蘭2025」屢被有心團體與人士作為鼓吹減害政策的範例,但實施未滿一年,便發現減害只是菸商的宣傳糖衣,成人吸菸者戒菸減害效果微乎其微,帶來青少年濫用的災難性後果。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8-10 癌症.頭頸癌
口腔癌末病人增 醫:疫情延就醫、拒脫口罩難早期揪病灶
口腔癌是台灣青壯年男性最容易看到的癌症,根據國民健康署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癌發生個案8204人中,其中9成為男性。專家提醒,新冠疫情讓許多患者畏懼就醫、篩檢,等到病情惡化到口腔癌第4期才就醫,多半為時已晚,呼籲民眾應盡快回診,並兩年一次追蹤。抽菸、喝酒、吃檳榔是導致口腔癌的致命關鍵,研究指出,嚼檳榔者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症風險,較不嚼檳榔者高5倍,若三者皆有使用習慣,較無使用者更高達10.5倍。根據國健署110年死因統計有3395人死於口腔癌。全國口腔癌篩檢資料發現,透過篩檢發現的口腔病變者,高達75%屬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只要戒除菸檳習慣搭配治療,就可降低癌前病變惡性轉化的風險,加上定期檢查,更可降低26%死亡風險,早期發現、適時治療,存活率可高達8成以上。馬偕醫院總院癌症中心主任呂宜興表示,近2年因為新冠疫情影響,民眾畏懼就醫、篩檢,等病情嚴重時才就醫,因此常見患者疾病嚴重度遠大於以往,包括癌細胞已有肺部、骨頭轉移,甚至局部腫瘤大到「超過我們想像」,即便醫療介入也很難處理。呂宜興指出,且近期發現口腔癌第四期患者比例很高,第四期中也有分4A、4B、4C期,現在很多都是4B、4C期患者,不僅花更多精神及強度治療,結果可能不盡理想,有些患者及家屬可能會因此喪氣、放棄治療,沒想到因為疫情,拖半年、一年時間就醫卻造成嚴重後果。呂宜興也發現,近期因為防疫戴口罩緣故,有些門診不一定會要求患者將口罩脫下做例行檢查,或即便醫護要求患者脫下口罩,患者及家屬憂心染疫而拒絕脫口罩,若講話不清楚、口腔或喉嚨內長異物、腫瘤,口罩遮住便很難察覺,他仍希望各科醫師恢復原先作法,盡量幫病患多些檢查,找出細小問題。近年電子煙、加熱菸等新型菸品猖獗,呂宜興認為,新型菸品上市時間短,目前國外研究證實電子煙、加熱菸造成肺部纖維化,但與口腔癌的關聯性有待研究,不過吸菸依舊從口腔進入,菸品中的精油、色素、少許尼古丁量都會經過口腔,雖研究未明但不能否定兩者的關聯。極少數不煙不酒也不吃檳榔的民眾卻罹患口腔癌,呂宜興分析,這群口腔癌患者大致與兩件事有關,第一為「長者」,包括假牙尺寸不合,長者年紀增口腔形狀改變,需要適度調整。第二則是「過度清洗舌苔」,強烈刺激造成口腔粘膜破壞。不過這兩件事導致罹癌人數僅一成,相當少見。「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師目視及觸診口腔黏膜,診斷是否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病兆,檢查過程只要三分鐘。」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口腔黏膜檢查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並加以治療、阻斷癌症發生的機會,符合政府補助對象之30歲以上有菸檳習慣的民眾,每2年可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經檢查發現,若是早期(第0-1期)病灶,又能及時接受口腔癌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如果延遲發現或治療,則晚期個案存活率通常不到4成。國健署提醒,口內只要出現「破斑硬突腫」之一的症狀,應盡速就醫,必要時應接受切片檢查,以確定診斷、及早治療。1.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2.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3.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4.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5.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
2022-08-09 焦點.菸酒毒傷身
女兒抽菸傷透爸爸心 醫曝青少年吸菸「恐提早腦霧」
「吸菸有害健康」是大眾所知,菸商近年研發新型菸品、電子煙等,還不斷誤導年輕人可以減害,造成更多年輕人吸新型菸品。董氏基金會發現,今年父親節一反常態,接到多起國高中生家長求助「女兒吸電子煙該怎麼戒?」醫師警告,青少年大腦發育未完全,吸電子煙或各類菸品,可能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腦霧」症狀。最新發表於胸腔期刊「CHEST」的研究指出,美國2019年8月起爆發「電子煙相關肺傷害(EVALI)」個案,截至2020年2月,半年來共2807個EVALI住院確診案例;研究發現,有6成的EVALI病人必須送進加護病房,其中三分之一的病人被插管,還有6.7%的病人必須用葉克膜搶救生命,最後仍有7%的EVALI病人死亡。台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憂心電子煙造成年輕人危害,菸商在網路與社群不斷洗腦行銷,讓許多年輕人誤以為新型菸品減害或無害,但根據2021年3月澳洲雪梨科技大學發表的研究,市售電子煙被驗出高達164種有毒化學物質,尤其幾乎都含有尼古丁,導致年輕人快速成癮,並易成為雙重或多重的尼古丁產品使用者。蘇一峰表示,且研究指出,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在未來2年內,成為吸菸者的可能性是未使用者的6倍,而使用大麻的機率則有3.5倍。高雄榮總戒菸治療管理中心主任薛光傑提醒,人體到25歲腦部發育才會完備,但電子煙商主要鎖定的行銷對象都是13歲到24歲的年輕族群,嚴重傷害大腦,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缺損、難以做決定等「腦霧」症狀。且菸商刻意再電子煙中加入「尼古丁鹽」,其尼古丁含量甚至可抵30到60支傳統紙菸,讓使用者更易上癮且更難戒除。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指出,美國一名19歲的YouTube網紅麥考爾・米拉貝拉(McCall Mirabella)以影片紀錄自己戒電子煙的痛苦艱難過程,沒想到尼古丁戒斷症狀來的又急又猛,她出現易怒、焦慮、暴飲暴食、失眠與嘔吐等症狀,才驚覺電子煙的危害,麥考爾覺得「戒電子煙的過程,根本就是在戒毒」。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指出,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資料顯示,全球已有超過1.6萬種市售電子煙口味配方正在「鉤癮」著全球的年輕人。雖「菸害防制法」還未完成修正,但新型菸品仍受「藥事法」及「菸害防制法」規範,尤其是雙北及臺南市皆已有防制新型菸品的自治條例,若有違規情事應向地方衛生局檢舉,或提供資料透過董氏基金會代為舉發。電子煙靠口味香氣攻陷年輕人,還有時尚科技又千奇百樣的造型,加上又狀似隨身碟、原子筆、麥克筆、橡皮擦或立可白等文具,不容易被辨識與發現,更沒有傳統紙菸濃厚的菸臭味,家長不容易察覺孩子是否吸食電子煙,董氏基金會建議家長可多注意孩子是否有以下狀況:1.孩子身上偶而有無法解釋的甜味或水果味。2.孩子經常感覺到頭痛、頭暈、噁心,或是容易氣喘吁吁。3.孩子的情緒變化大、喜怒無常、經常感到焦慮,或有無法克制的衝動行為。4.有來路不明的電池、充電器、USB隨身碟等。5.用過的煙彈或拋棄式的電子煙裝置。6.類似插入式電玩的裝置。7.學校課業或運動成績突然退步。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常務理事、台大家醫科醫師郭斐然指出,目前還沒有真正戒除電子煙的醫學方法,只能依據戒菸的「3不3要」原則—「不要留菸、不要買菸、不要伸手菸;要吃口香糖、要多喝水、要多運動」來戒除,或是下載「戒菸就贏APP」,也可撥打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尋求各種專業的戒菸協助。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5-3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長期以來的高血壓標準140/90mmHg,即將正式走入歷史。台灣高血壓學會及中華民國心臟病學會決定在2022年將高血壓標準下修至130/80mmHg。起因於一篇大型臨床試驗的發表—以華人為主要受試者的STEP研究發現,將血壓控制在130mmHg以下,可以降低26%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以下文章將分成高血壓診斷標準的歷史、美國與華人的大型臨床試驗結果、以及台灣最新指引的兩大重點,帶大家認識台灣高血壓標準下修的緣由及重要性。高血壓診斷標準演進史1950年代以前—高血壓不是一種病以前的觀念認為,血壓高是為了讓血液通過狹窄血管的一種正常現象。原發型高血壓的英文為Essential hypertension,取Essential必要、重要之意,反應了當時認為高血壓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二戰時的美國羅斯福總統,甚至曾經被記錄到高於200mmHg的血壓,但當時並沒有給予治療,最終羅斯福在1945年因腦出血而死亡。1950年代以後—心臟病研究的興起羅斯福去世三年後,繼任的杜魯門總統,簽署了國家心臟法案,成立國家心臟研究所,並撥專款展開心臟病流行病學研究。1948年,對現代醫學影響深遠的Framingham心臟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問世,研究者在美國麻州Framingham地區針對5000多位居民長期記錄生活型態與疾病史,以預測未來10年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個大型計畫對高血壓的重要性是發現「高血壓是一種疾病」,不治療就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機率,不論是收縮壓或舒張壓升高都有同樣的風險。長期以來的高血壓標準雖然發現高血壓是一種疾病,但醫學界始終對高血壓的標準有爭議。根據不同的臨床研究與治療指引,140、150、160mmHg的控制標準都有。長期以來,台灣和大部分的指引是以收縮壓、舒張壓兩者當中較高者為準。最重要的是,只要長期的血壓符合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就被定義為高血壓。美國與華人的大型臨床試驗美國的大型臨床試驗—SPRINT研究即使上述的標準已經使用許久,仍然有許多研究及大型臨床試驗在持續進行中。2015年,一篇發表在美國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的文章問世,取名為SPRINT(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的大型臨床試驗指出,收縮壓控制在120mmHg,能夠有效降低30%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因此,美國在2017年修改指引,正式將高血壓標準下修至130/80mmHg。華人的大型臨床試驗—STEP研究當時台灣並沒有跟進美國下修高血壓的標準,原因是SPRINT大型試驗的受試者大多不是華人。為了訂定華人專屬的高血壓標準,亞洲的幾家大型醫學中心也聯合起來,一起進行一項大型臨床試驗,取名為STEP研究。經過幾年的分析,終於在2021年做出類似的成果,研究發現將血壓控制在130mmHg以下,可降低26%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此項研究結果也同步刊登於美國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積極控制的組別(血壓控制在110~130mmHg)比起標準控制的組別(血壓控制在130~150mmHg),中風、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下降33%,急性心衰竭的風險下降73%,因心血管問題導致死亡的風險則下降28%。因為有科學證據支持,台灣高血壓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決定,在2022年5月跟進美國的指引,正式將高血壓標準從140/90mmHg調降至130/80mmHg。最新指引的兩大重點台灣最新的高血壓指引有兩大重點:一、不建議使用門診血壓,建議以居家血壓作為高血壓診斷、分期與治療目標的標準量測方式。二、血壓超過130/80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血壓需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居家血壓怎麼量?把握722原則在診間測到的血壓數值往往會比較高,此現象稱為白袍高血壓。由於門診血壓較不準確,新版指引建議採取居家血壓作為高血壓的診斷、治療量測方式。研究發現,病人在家裡放鬆的環境裡,量出來的血壓會比較精確。居家血壓量測方法的重要口訣是722(諧音:請量量),持續測量7天、早晚2個時段、每個時段量2次,每次間隔1分鐘取平均值。測量前休息5分鐘,在舒適平穩的環境量測。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雙腳不交叉或翹二郎腿。測量的手臂平放在桌面上,約與心臟同高,壓脈帶要綁在手臂而非手腕上。722做完,總共會有14個平均值,將此紀錄交給醫師,再由醫師判斷是否為高血壓。血壓控制標準130/80mmHg一旦確認為高血壓患者,就要開始進行治療。血壓的控制目標即是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最新指引特別提及高血壓的生活型態調整,口訣是S-ABCDE,包含限制鈉攝取(Sodium restriction)、限制酒精攝取(Alcohol limitation)、體重減輕(Body weight reduction)、戒菸(Cigarette smoke cessation)、飲食調整(Diet adaptation)和運動(Exercise adoption)。除了服用藥物,高血壓也可以透過上述生活型態的調整來改善。其中,酒精攝取量,男性每週小於100克、女性每週小於50克,酒精不耐者則是要更少;建議理想的BMI控制在20~24.9 kg/m2;一周至少五天30分鐘以上中強度有氧運動;香菸和電子煙都需要戒除。參考文獻:1.SPRINT Research Group, Wright JT Jr, Williamson JD,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Intensive versus Standard Blood-Pressure Control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N Engl J Med. 2017 Dec 21;377(25):2506]. N Engl J Med. 2015;373(22):2103-2116. 2.Zhang W, Zhang S, Deng Y, et al. Trial of Intensive Blood-Pressure Control in Olde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N Engl J Med. 2021;385(14):1268-1279. 【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彗倫醫師】高血壓診斷標準下修至130/80?降低近30%心血管風險!】
-
2022-05-23 新聞.元氣新聞
衛福部擬禁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上午開會審查《菸害防制法》等多項法案,政院版第17條將買菸的年齡門檻提高到20歲,朝野立委達到高度共識。國民黨立委林為洲、林奕華建議將「吸食器」一併入法禁止未滿20歲購買,民進黨立委蔡易餘以及衛福部則認為禁止菸品本身就足夠,最後此條文保留協商。林為洲表示,買吸食器就是為了吸菸,新興菸品載具不與菸品一併禁止陳列廣告購買,是邏輯不通,「掩耳盜鈴」。行政院擬調整《菸害防制法》第17條內容包括任何人不得供應菸品予未滿20歲之人,亦不得強迫、引誘或其他方式使孕婦或未滿20歲之人吸菸,且若販售者難以辨認消費者年齡,應要求消費者出示年齡證明文件,若無法提供或拒絕證明,則不得將菸品販售給消費者。朝野立一致認為10幾歲青少年與20歲的年齡差異,難以光憑目視外表去辨識,一致認同應出示證件,否則不應販售。林奕華表示,吸食器應被視為菸品的一部分,建議一併於條文中明訂20歲以上能夠購買。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既然菸品不能賣了,要買吸食器做什麼?「我認為按照我們的版本已經可以達成目的了。」林為洲也不同意衛福部見解,進一步表示「買加熱器就是為了要抽煙啊,大家都知道沒那麼好管理!」更何況,如果他自己買了吸食器,有人跟他分享菸品怎麼辦?日本只禁止菸品廣告,但沒有禁止吸食器廣告,就已經看到各種結合時尚派對元素的促銷宣傳方式,「我們也要這樣嗎?」林為洲表示,買吸食器回去當然就是要吸菸用的,難道買回去當裝飾品嗎?如果是說幫爸爸買,為什麼不叫爸爸自己來買?立法就是要預防漏洞,只禁止煙彈但不禁止載具,難道立法要這樣「掩耳盜鈴」嗎?新興菸品的必要元件都應該用與菸品同樣的標準去禁止。蔡易餘表示,他認為菸草和吸食器等其他元件要清楚定義並且分開,如果未來禁止購買吸食器,希望有專門條文另外去規定,「而不是在這部菸害防制法。」石崇良表示,多位委員為了保護青少年,希望給予更高規格限制,會尊重立院。然而,「如果菸品本身都禁不了,更遑論吸食器,執行面更困難」一但這一條禁止,就不只是販售,而是供應,範圍很大的。考量到「只有吸食器起不了作用」以及「立法的比例原則」和「實務執行的可行性」看,還是建議維持政院版條文比較好。針對吸食器是否一併入法禁止未滿20歲購買,無法取得共識,今日會議主席、民進黨立委賴惠員最後裁示這一條保留協商。
-
2022-05-0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新型菸品的危害——如何察覺孩子使用電子煙?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戒菸與保健」。非常感謝楊醫師的來稿提醒讀者菸害的程度無遠弗屆,影響身體各器官的健康。接著,透過長年關心國民保健的前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游麗惠的安排,邀請到關心菸害的另一位資深醫師提醒我們紙菸固然可怕,但目前「加熱菸」之類的新型菸品所隱藏的問題更不容忽視。接著民間推動戒煙運動多年的董氏基金會,深入地探討半世紀以來全球反菸團體都為「終結紙菸」而努力,但菸商為了挽救日益衰退的菸品市場,接連推出的新型菸品(電子煙、加熱菸)所帶來的災害,更需要全民提高警覺。這是「醫病平台」首次探討「預防醫學」有關的議題,這也正是醫療團隊以及社會大眾都需要彼此提醒的重要議題,是醫病雙方不容忽視的領域。半世紀以來全球反菸團體都為「終結紙菸」而努力,當逐步展現成效時,菸商接連推出新型菸品-電子煙及加熱菸,以挽救日益衰退的菸品市場。美國政府過去十年對電子煙一直抱持「成年人選擇,青少年勿用」的鴕鳥態度,最終導致網路平台的廣告行銷鋪天蓋地,實體店面林立,2019年全美竟多達530萬名青少年使用電子煙。更不幸的是,同年8月開始一連串的「電子煙相關肺傷害EVALI(electronic cigarette or vaping product use associated lung injury)」通報事件,直至隔(2020)年2月止,美國官方共通報2807位住院確診病例,半數以上住進加護病房,其中逾八成為35歲以下年輕人,最終68人死亡。後因美國爆發新冠肺炎疫情,而停止EVALI的公開通報。儘管2019年失控的EVALI疫病,讓美國政府亟思亡羊補牢,但卻陷入更大的迷思,僅禁止八成年輕人偏好的加味電子煙。其實,電子煙不只藉口味吸引年輕人,其用法、科技時尚感及包裝都是誘惑,禁止加味電子煙不過是讓年輕人改變口味喜好而已。無獨有偶,台灣也面臨新菸草戰爭,我們正結合從南到北的家長團體設法為孩子健康與菸商對抗,也與打算對新型菸品「從『雙禁』轉為『一禁一開』」的政策展開周旋。美國血淋淋的教訓歷歷在目,我們應引以為鑑,一旦如菸商所願開放規管,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不斷地「誤用」,讓人徒呼奈何。台灣政府未曾開放新型菸品,以主管機關的「函釋」禁止所有新型菸品,但亦尚未修法明文禁止下,108年已有5.7萬青少年使用電子煙、1.6萬青少年使用加熱菸,計有7.3萬名青少年身陷新型菸品癮害!孩子們在學校(與同儕交流)、在網路(購物平台與社群媒體)、在社區(實體店面林立)隨處都可接觸到電子煙、加熱菸使用與買賣的訊息,甚至從國中生到大學生,只要開始使用新型菸品,很快地就會被吸收成為賣家下線!世界衛生組織於2021年發表的「全球菸草流行報告」中指出:「當紙菸銷售下降的時候,菸草公司強力推銷新產品,例如電子煙及加熱菸,並遊說政府放寬相關的規定。菸草公司的目標很簡單:『就是使我們的下一代繼續對尼古丁成癮』,我們不能讓菸草公司得逞」。家長如何及時察覺孩子有沒有使用電子煙,美國衛生部門列11點跡象,請父母們密切注意:1.家裡、車上或孩子身上偶而出現無法解釋的甜味或水果味;2.孩子經常感覺到頭痛或噁心;3.孩子的情緒變化大、喜怒無常、經常感到焦慮,或有無法克制的衝動行為;4.家裡有來路不明的電池、充電器、USB隨身碟等;5.用過的煙彈或拋棄式的電子煙裝置;6.類似插入式電玩的裝置;7.孩子的電子煙容易藏匿在床墊下及床頭櫃縫隙間;8.學校課業或運動成績突然退步;9.飲食習慣變得重口味,要求吃更辣的食物;10.容易氣喘吁吁;11.有頭暈的狀況。同時也進一步提醒家長們,如果孩子發生以下情況,代表他們已經電子煙成癮:1.沒有電子煙就不肯出門;2.電子煙不在身邊時會感到焦慮;3.情緒難以控制,需要吸一口才能恢復平靜;4.想吸電子煙的慾望出現而容易分心;5.半夜醒來使用電子煙;6.不吸食電子煙就會感到煩躁、不適、噁心、頭痛等。目前雖還沒有戒電子煙的方法,但臺大醫院家醫部郭斐然醫師提出建議,如果已經開始吸電子煙,只能用戒紙菸的「3不3要」原則:「不要留菸、不要買菸、不要伸手菸;要吃口香糖、要多喝水、要多運動」來戒除。2011年菸草公司跨足產銷電子煙,2015年菸草公司推出加熱菸,到2020年兩大跨國菸草公司正式聯手推出「複合式」加熱菸,就是加熱菸內藏電子煙的混合型新型菸品,為的就是突破「一開(加熱菸)一禁(電子煙)」的政策,加上電子煙與加熱菸的行銷通路多數重疊,若不「雙禁」將難防菸商掛羊頭賣狗肉的行徑。菸草公司行銷新型菸品的策略,與過去行銷淡菸的手法如出一轍。1964年美國發表第一份菸害白皮書後,全球菸害研究實證接連不斷,菸商於1970年推出淡菸,當時數以千計的醫藥公衛專業人士為其背書,認同「淡菸是減害的菸品」;直至1990年代,研究接連發現吸食淡菸者尼古丁代謝物甚至更高,美國司法部門亦認定菸商「説謊、 誤導與欺騙」,才讓大家認清菸商「淡菸減害」的伎倆!菸商的「淡菸減害」行銷,讓全球菸害防制停滯二十年,如今菸商再推新型菸品亦如法炮製。台灣《菸害防制法》整整15年未修訂,面對菸商的新型菸品攻勢更是束手無策。維護國人健康,避免孩子淪為新癮害世代的關鍵,請老師家長們都要提高警覺,共同關注,監督政府,透過政策的制定與確實的執法,加上揭露菸商的本質與積極的教育宣導,讓我們的年輕世代都能遠離新型菸品的掌控。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5-04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新世代的菸草戰爭——誤信加熱菸安全,「升高健康風險,更難抗拒菸癮」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戒菸與保健」。非常感謝楊醫師的來稿提醒讀者菸害的程度無遠弗屆,影響身體各器官的健康。接著,透過長年關心國民保健的前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游麗惠的安排,邀請到關心菸害的另一位資深醫師提醒我們紙菸固然可怕,但目前「加熱菸」之類的新型菸品所隱藏的問題更不容忽視。接著民間推動戒煙運動多年的董氏基金會,深入地探討半世紀以來全球反菸團體都為「終結紙菸」而努力,但菸商為了挽救日益衰退的菸品市場,接連推出的新型菸品(電子煙、加熱菸)所帶來的災害,更需要全民提高警覺。這是「醫病平台」首次探討「預防醫學」有關的議題,這也正是醫療團隊以及社會大眾都需要彼此提醒的重要議題,是醫病雙方不容忽視的領域。今年35歲的阿娟是一位穿著優雅套裝、在廣告公司上班的女性,兩年前初到門診表示正準備結婚,期待尋求專業治療協助,在婚前戒除多年的菸癮。思路清晰、口條流利的阿娟當時說道,她在大學時開始偶爾吸菸,畢業後如願進入廣告公司,同事也以女性居多,雖然自己吸菸,但了解吸菸女性畢竟是社會少數,因此吸菸時儘量避開同事,只是沒多久便驚訝發現,公司內部女性同事吸菸頗眾,據她形容比率之高可能將近半數。在工作壓力與同仁吸菸氛圍的影響下,她從原本只是偶爾、低調吸菸,逐漸轉化為工作必備與生活日常,平時每天菸量大概維持在10支左右,忙碌時可能會增加到15至20支,雖不至於一早醒來便需急忙點菸,但進公司前若不好好吸完一根菸,可能無法順利開展一天的工作。當時一心想要戒菸的阿娟依從建議,按時返診並服用所處方的戒菸藥物,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與追蹤,很順利地戒除了菸癮。記得回診時她曾說過,戒菸後才發現原來菸臭味如此難聞,以前即使偷偷吸菸,但身上的菸味不僅直接曝露自己的吸菸身份,也會讓旁人深感不悅。菸草的成癮性極高,主要是含有高量尼古丁,與海洛因、古柯鹼堪稱是地表最強成癮物質。由於認知吸菸對健康的危害,每年有七成吸菸民眾表態該是戒菸的時候了!可惜的是,在台灣大概只有四成的吸菸者會決心採取行動,開始停止吸菸、不再買菸、丟棄打火機和煙灰缸,只是靠一己之力、默默地戒菸,即使初期戒菸信心滿滿,絕大多數人會在一週之內敗退,許多人甚至撐不過半天或是一天,即便有強烈意願想要克服菸癮,六個月後能保持不吸菸的比率相當低,通常小於5%。其實只要意志堅定,同時接受專業治療,六個月或一年後的長期戒菸率可望達到30%以上,當時阿娟靠著藥物協助,確實克服了菸癮與尼古丁依賴。但為何菸癮的治療成功率遠不如其他疾病,無法達到80%或90%的治癒率呢?原因在於成癮性疾病治療後極易復發,尼古丁成癮自然無法例外,尤其菸草產品各處販售、價格不高、輕易購買,只要戒菸決心稍有動搖,便容易再犯,至少要經過兩、三次嘗試才會真正成功。因此,嘗試戒菸後出現再度吸菸的狀況,在臨床上可視為完全戒菸前的必經「過程」,無需心灰意冷而失去自信。兩年過後,阿娟又在門診出現,我心裡大概有數了!我微笑著對她說,菸癮的確難戒,要繼續嘗試才會突破,但我也試著問她為何又再吸菸呢?她低頭表示,前次戒菸之後,工作壓力從沒少過,身邊吸菸同事依然故我,去年某日,好心友人向她展示從日本代購的加熱菸,外型有如精美3C產品,短短的菸棒不及傳統捲菸的一半長度,置入類似手持濾嘴的電池加熱器後,吸起來只聞到淡淡清香,毫無惹人嫌惡的菸臭味,且菸棒只加熱、不燃燒,使用時不冒煙,用完也沒有煙灰,頓時讓她不再吸菸的決心開始鬆動,友人見狀立刻加碼鼓動,告訴她加熱菸在歐美日韓流行多年,是一種「安全的菸、健康的菸」,阿娟聽完後好奇心與好感度大增,直覺何必辛苦戒菸,二話不說立刻下單。過去一年,阿娟重回吸菸行列,只是從傳統紙菸改成新型的加熱菸,公司同事也相互走告,紛紛轉進加熱菸。疫情期間,某天主管體恤同仁,贈送每人一台桌上型空氣清淨機,告訴大家只要是改用加熱菸者,可在自己座位上吸菸,不需離開辦公室。聽到這裡,我不斷搖頭,阿娟見狀便說,她也覺得這個作法欠妥,加上改用加熱菸後沒多久,她便察覺尼古丁成癮的症狀再度上身,早上開始工作前必須先吸完一整支菸,接著每隔一段時間還要捱著桌上的清淨機吸上幾口,辦公室內的清香讓她開始疑惑,深感「不會臭的菸,似乎更不安全」。因為規劃懷孕,阿娟最終還是決定戒掉加熱菸,但受到尼古丁控制,她知道必須回到門診找尋協助,重新走完一次戒菸療程後,她如願遠離加熱菸與尼古丁。傳統紙菸橫行百年,在20世紀為菸商創造鉅額利潤,但每兩位吸菸者就有一位死於吸菸相關疾病,意謂菸商製造的產品竟讓其半數忠實客戶提早死於非命。在國際社會的認知與共識下,傳統菸品成了嫌惡商品,只是成癮者仍然眾多,難以立即禁止,但需設法終結。近年吸菸率降低與紙菸銷量式微,市場敗象已露,國際菸商殫精竭慮,推出加熱菸之類的新型菸品,配合強力行銷策略,宣傳「戒菸不易,轉換有理」,以「安全的菸」誤導民眾,企圖取代紙菸,留住還在吸菸的人、找回已經戒菸的人,甚至吸引從未吸菸的年輕人,目的就在填補傳統紙菸流失的市場,甚至進一步擴張尼古丁版圖。新世代的菸草戰爭已經展開,絕不可輕信敵人無害與低侵略性,近幾年加熱菸不斷叩關,大量投資媒體進行認知作戰,衝高網路聲量來洗白形象,讓社會大眾以為這是解決傳統紙菸危害的一帖妙方,以取得直入台灣市場的戰略目標,繼續創造商業利潤。阿娟學經歷俱佳,是一位典型的都會中產階級女性,若非婚後準備懷孕,已經戒菸的她再次掉入菸商的陷阱後,可能不會很快從泥淖中覺醒,而工作場域裡的滿室芳香,印證了加味、加熱、不冒煙、沒有煙灰的菸,易讓人失去警戒,暴露在更大風險中。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5-0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吸菸與健康危害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戒菸與保健」。非常感謝楊醫師的來稿提醒讀者菸害的程度無遠弗屆,影響身體各器官的健康。接著,透過長年關心國民保健的前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游麗惠的安排,邀請到關心菸害的另一位資深醫師提醒我們紙菸固然可怕,但目前「加熱菸」之類的新型菸品所隱藏的問題更不容忽視。接著民間推動戒煙運動多年的董氏基金會,深入地探討半世紀以來全球反菸團體都為「終結紙菸」而努力,但菸商為了挽救日益衰退的菸品市場,接連推出的新型菸品(電子煙、加熱菸)所帶來的災害,更需要全民提高警覺。這是「醫病平台」首次探討「預防醫學」有關的議題,這也正是醫療團隊以及社會大眾都需要彼此提醒的重要議題,是醫病雙方不容忽視的領域。新鮮的空氣令人神清氣爽,但突然吸入嗆鼻的濃菸味,會讓沒有吸菸的人嗆咳,即使臺灣推行室內無菸環境,但仍不時會見到路人掩鼻繞道而過的情境,其實大家都從媒體和衛教管道,詳知吸菸的害處,但即使參與許多次戒煙的課程,還是有些民眾忍不住、戒不掉、放不下這根菸,吸菸時的高溫菸霧經鼻腔進入呼吸系統,菸霧中含有數十種致癌物(如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砷、尼古丁、和菸焦油等),直接傷害氣管、支氣管和肺泡組織,並進而引起許多疾病,本文簡單介紹一些有關吸菸對健康的影響,提醒一下還是及早戒菸才是上策。一、吸菸會引起許多慢性疾病,英國一項針對130萬婦女的前瞻研究結果顯示(Lancet 2013; 381: 133–41),與非吸菸者(對照組)相比較,吸菸者的慢性肺病相對風險為35.3倍,肺癌為21.4倍,主動脈瘤為6.32倍,腸道缺血為5.58倍,口腔、鼻、咽喉癌為4.83倍,冠心病為4.47倍,罹病風險介於3至4倍的包括肝硬化、膀胱癌、肺炎、腦血管疾病,罹病風險介於2至3倍的包括胰臟癌、腎癌和胃癌,罹病風險介於1至2倍者包括糖尿病、肺纖維化、肝癌、靜脈栓塞、白血病、大腸癌、運動神經元疾病、乳癌等,這些疾病會危害一生的健康,值得大家注意。二、吸菸會增高死亡率,以癌症病人而言,吸菸的癌病病人死亡率比對照組高,即使先前曾吸菸而目前戒菸的人,他們罹患癌症的風險或因為癌症而引起死亡的風險,也都高於未曾吸菸的人;此外,吸菸的量越大,對疾病預後的不良影響越大。以乳癌為例,研究證實,目前仍在吸菸的乳癌病人,經治療後發生乳癌的復發率仍比對照組增加四成,因為乳癌而引起的死亡率約增加六成,先前的吸菸量越大,死亡率越高;即使吸入二手煙,也會增高乳癌風險。三、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研究顯示,吸菸者的新冠肺炎病情較為嚴重,雖然有些研究並未得到一致的結果,但統合分析的研究顯示,吸菸者的死亡率比非吸菸者更高,約為1.28倍。四、吸菸會使骨折癒合和傷口癒合變慢,骨折癒合過程中,吸菸的不良影響包括減少血管的新生、抑制骨折部位的血腫塊、抑制纖維母細胞移動到骨折部位、抑制軟骨新生和分化、抑制成骨母細胞的分化和骨合成作用、促進破骨細胞的功能,結果會影響骨折癒合的速度,以及癒合後的骨骼品質。五、英國一項針對130萬婦女的前瞻研究結果顯示,吸菸者的壽命比非吸菸者短約11年(Lancet 2013; 381: 133–41)(見附圖)。吸菸還有更多的害處,包括三高症候群、代謝、末梢血管疾病等等,癮君子們應該要及早戒菸才是。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4-18 焦點.元氣新聞
禁電子煙、加熱菸 期待菸防法修訂
「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以下簡稱菸防法)」審查在即,立法院於日前召開公聽會,會中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說明最新調查結果,總計3500多位家長回覆,高達九成五贊成同時禁止電子煙及加熱菸,顯示家長非常擔憂尼古丁成癮氾濫。禁新型菸品 九成家長贊成政府以原料將各式菸品區分為「菸品」或「類菸品」,加熱菸原料為菸草,依菸防法具合法販售地位,但以「健康風險評估」把關。電子煙原料不是菸草,政府稱「類菸品」,予以禁止。這種論述已提出一段時間,我們有不同的觀點。電子煙已證實與心肌梗塞、慢性肺病、氣喘等相關,但讓政府下定決心禁止電子煙,是因為美國「電子煙肺傷害事件」。2019年以來,美國陸續發生青少年嚴重肺衰竭,須插管使用呼吸器。統計至2020年2月,共2807名個案住院,68人死亡,個案多為35歲以下,死亡者年齡較高。目前已知診斷至少有6至7種,不是單一疾病,而是一群疾病,其中有一種重要診斷為「急性嗜伊紅性白血球肺炎」。加熱菸與電子煙 有相似毒性無獨有偶,日本一名16歲青少年,使用加熱菸後也發生嚴重肺衰竭,不但插管使用呼吸器,最後還用葉克膜搶救。在鬼門關走一回以後,醫師告誡他不得使用任何菸品。這位青少年的診斷也是「急性嗜伊紅性白血球肺炎」,與電子煙肺傷害一樣。加熱菸在原料、產生煙霧原理與電子煙截然不同,為什麼會發生一樣的疾病?分析加熱菸的危害物質,包括汞、鉛等重金屬,甲醛、乙醛、亞硝胺等致癌物,都曾經在電子煙裡發現,其他如多環芳香烴、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也非常相似,表示加熱菸與電子煙有相似的毒物學性質。非燃燒、減害理論 易誤導除了毒物學,兩者都標榜「非燃燒」技術、使用「減害理論」行銷,阻礙吸菸者戒菸、都具有尼古丁成癮性、也都吸引青少年。有菸商宣稱加熱菸太貴,青少年不會使用。事實是加熱菸進入亞洲市場後,日本、韓國青少年使用率都倍增。日本15至19歲青少年使用加熱菸比率,2015年0.6%,2019年上升至4.8%,增加8倍。我們主張不應以原料區分新型態菸品,應以身體傷害、社會危害為依據,才符合菸害防制精神。依此原理,電子煙及加熱菸應歸屬同一類菸品,稱為「新型菸品」,包括未來可能發明的新類型菸品。為達到減少菸品消費、降低吸菸人口的目標,新型菸品應予以禁止。健康風險標準 未明列菸防法政府主張以「健康風險評估」來把關新型菸品,雖立意良善,但健康風險評估的標準未明示於菸防法,目前政府宣稱的標準是「危害不比傳統紙菸高」。傳統紙菸有7000多種化學物質,93種致癌物,我們找不出有甚麼菸品的危害比紙菸高,依政府標準幾乎就是放行加熱菸及未來新型菸品,沒有為民眾健康把關的功能。通過健康風險評估的菸品,菸商一定會利用認證宣傳菸品,使政府陷於兩難處境,既不能鼓勵民眾吸菸,又不能否認給菸商的認證,淪為菸商宣傳工具。我國菸防法15年未修訂,早已過時,期待新法落實新型菸品防制政策。(作者郭斐然為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
2022-04-14 新聞.元氣新聞
「菸害防制法」公聽會 全國9成家長籲雙禁電子煙加熱菸
教育部近日公布校園停課新制,標準再放寬引爆家長怒火,近日家長同樣不滿的還有「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經過全國家長會長聯盟調查,全台近9成的家長憂心新型菸品會讓子女成癮、成為吸菸者,家長認為應「禁止電子煙跟加熱菸」,而非中央版本禁電子煙、開放加熱菸。「菸害防制法」將近15年未修法,今年行政院版修正草案送交立法院審查,立法院今召開公聽會,多數專家同意禁菸年齡提高到20歲、擴大禁菸場所、菸盒警示圖文增加等修正;另外禁止菸品部分,無論電子煙或加熱菸,皆已被證實對肺部造成嚴重危害,專家認為應予以禁止。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郭斐然主張,應該雙禁電子煙及加熱菸。原因在於,根據美國統計,發生電子煙肺傷害(EVALI)事件,截至2020年2月,已造成2807名個案住院,其中68人死亡,且個案大多是小於35歲的年輕人。若使用加熱菸,恐會導致急性嗜伊紅性白血球肺炎,郭斐然舉一名16歲青少年案例,使用加熱菸導致嚴重肺傷害,需插管使用呼吸器,並用葉克膜搶救生命。經實驗發現,加熱菸中含有汞、甲醛、乙醛、亞硝胺、鉛等重金屬及致癌物質,與電子煙類似。郭斐然指出,菸商企圖用加熱菸以非燃燒技術混淆視聽,稱其可減害,但電子煙和加熱菸毒物成分相似,同樣會引起肺傷害,一樣會造成尼古丁成癮、吸引青少年使用,讓下一代成癮成為吸菸人口,是菸商的終極目標。郭斐然說,過去有菸商主張,加熱菸太貴,青少年不會使用,但日本現況是青少年加熱菸使用率,從2015年的0.6%到2019年增加到4.8%,這是日本血淋淋的教訓,台灣不能重蹈覆轍。世界和平婦女會秘書長林淑慧表示,網路發展快速,青少年容易購買到新型菸品,尤其在網路上以「果汁」、「果凍」販售,像是2021年苗栗縣議員揭露,在教室內搜出滿滿電子煙,若修法不祭出重罰,對於菸商根本不痛不癢。台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張鳳琴表示,受限法令未修正,各式新型菸品不斷挑戰教學現場,有學生反映同學戴「電子煙手錶」,甚至大專院校老師反應,沒收學生電子煙,家長竟抗議「你憑什麼法規來沒收?」在教育宣導、執行端上困難重重。張鳳琴說,新型菸品都是有毒物質,都是傷害,呼籲應儘速通過修法,禁止所有新型菸品,更談及曾有孩子在悔過書上寫下「菸品跟毒品一樣」,一時吸毒終身戒毒,不要讓所有家庭來承擔。國健署稱加熱菸需通過「健康風險評估」後方可製造、輸入,但郭斐然直言,由政府公告「指定菸品」,但沒公告者則不必做,此後續將產生爭議及訴訟風險,且健康風險評估標準未明定,無法為人民把關,其他國家也只有「禁與不禁」,我國若用健康風險評估,恐成替菸商掛保證,雖立意良善但後續製造更多問題。立達法律事務所律師杜家駒認為,若新型菸品其目前許可的菸品有顯著差異,可進一步管制,若不知道有無顯著差異存在,應授權行政機關進一步研究。對於加熱菸是否可上市,他認為仍要回歸科學證據,若無顯著差異而管制,可能違反憲法原則。至於加熱菸是否可宣稱減害,目前爭議較大,縱使開放或通過上市,也不能宣稱減害。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加熱菸歸類為菸草因此納管,非菸草類視為類菸品全面禁止。未來加熱菸等菸品將採取審查制度,以及上市後監測跟管控,會嚴格審查菸草柱及組合元件,不能分開販售,若違法則予以撤銷,未來對於嚴禁電子煙及未經審查的加熱菸,違法製造輸入罰則可高達1億,且有10年以下刑事責任。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3-28 新聞.元氣新聞
50年老菸槍陳時中宣布戒菸啦 喊口號緊張到吃螺絲
董氏基金會2022年「戒菸就贏」活動今上午宣佈開跑,在董氏基金會義工隋棠號召下,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也與太太組隊報名,太太孫婉玲在報名表親筆簽名,擔任他的「不吸菸見證人」,這是史上第一次有參賽者到現場報名,還代表衛生最高主管機關。陳時中表示,參加過這麼多活動,今天特別忐忑不安,跟著大家喊口號「報名就贏、戒菸就贏」時還頻頻吃螺絲,相當緊張。陳時中表示,張博雅過去曾經交辦他處理一個戒菸計畫,但他當時只答應要負責計畫,沒答應要戒菸。抽菸至今已約50年,沒想過要戒菸,都是為了吸菸而找理由,這次起心動念,特別要感謝董氏基金會。現在菸害防制法修法,目標是希望更多人戒菸,總是要帶頭有起頭的作用,不過「我還真的沒把握會成功。」不過陳時中表示,他相信總要行動才有成功的機會,呼籲年輕人越早開始戒菸越好,年長者只要開始行動就有機會,永遠不嫌晚。陳時中自嘲說「我們這種有抽菸的老男人看起來就會比較老」,希望自己戒菸之後可以像隋棠一樣,十幾年來始終維持凍齡的青春面貌。「怎麼偏偏有人寧願天天花錢損害健康?」前衛生署署長、董氏基金會董事長張博雅表示,「新冠病毒傷害上呼吸道,還要拿菸品來傷害自己的肺,多划不來啊!真是害了自己又害了健康,得了新冠肺炎又更無法救治。」「希望每一位看到陳部長的時候,都要協助他遠離香菸!」張博雅表示,祝福陳時中帶領的衛生福利部,帶動民眾和各個戒菸團體、治療單位,帶給全民更高的健康指標,讓今年的戒菸就贏比賽創下更高的歷史紀錄。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指出,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發現,吸菸者感染新冠病毒後,住院風險為不吸菸者的1.8倍;每日吸菸超過20支者,染疫後死亡風險更高達6.1倍。吸菸也會增加新冠病毒經由手向口傳播的可能性,病毒更會藉由傳統紙菸、電子煙與加熱菸的煙霧等氣溶膠傳播。吳昭軍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呼籲民眾遠離菸害,增強肺部抵抗力,才能預防病毒入侵,至於已經有煙癮者,也應該及早戒菸,可善用國健署提供多元的戒菸管道,贏得健康也有機會贏得獎金。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陳淑麗指出,戒菸就贏比賽從葉金川擔任衛生署署長時開辦至今已有20年,歷年比賽戒菸成效佳,一個月不吸菸率高達七成,一年以後仍追蹤成功的35%。根據活動規定,只要陳時中5月2日到29日一口菸都不抽,進而成功戒菸,就有機會抽中30萬元獎金。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