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1 橘世代.時尚橘
搜尋
零食
共找到
623
筆 文章
-
-
2020-09-01 新聞.健康知識+
中元普渡拜罐頭 外觀出現這4大狀況千萬不要買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快到中元普渡,罐頭、泡麵是應景祭拜食品,專家提醒,購買罐頭食品時,應該注意膨罐問題,如果罐身有碰撞痕跡,就不要購買。此外,打開之後,務必在1周內食用完畢,外包裝所說的1年保存期限,係指尚未打開時,可以保存的期限。 罐頭食品有滅菌過程 有利長時間室溫保存 海洋大學食品系教授蔡敏郎表示,製作罐頭食品時,會利用商業滅菌,殺死造成疾病與腐敗的微生物,達到可以於室溫下長期保存的結果,因此水果罐頭可長時間存放與防腐劑無關。不同材質的罐頭,不論金屬罐、玻璃罐、殺菌軟袋包裝都屬於罐頭食品,在食用安全性方面,不同材質的罐頭食品都具安全性,都能夠安心食用。 蔡敏郎也說,常見的金屬罐頭有鍍錫馬口鐵罐和鋁罐,常應用在腐蝕性強的食品,且罐內多會使用環氧樹脂等塗層做為保護,將食品與金屬罐身隔開,因此,不必擔心吃罐頭食品的同時也吃下重金屬。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因為體積越大,價格越划算,讓許多人買了大容量罐頭。如果買了罐頭,一時吃不完,有人放在冰箱裡,以為不會壞,但其實,罐頭打開後、沒有蓋子可覆蓋的情況下,雖然在冷藏環境中,還是可能發霉,孳生微生物。 劉怡里建議,如果打開罐頭,吃不完,應該將食物倒進保鮮盒,再存放至冰箱。或是直接選擇玻璃裝瓶身的產品,上頭有蓋子,只要旋緊,就仍有保鮮效果。 購買金屬罐頭須確認外觀 打開發現食物有異切勿食用 蔡敏郎提醒,購買水果罐頭時,務必檢查外觀,選擇外觀完整良好的罐頭,若有膨罐、生鏽、變形或腐蝕的情形,表示罐內食品可能已變質或腐敗,可透過敲擊罐身確認罐頭的內部情況,若內部變質而有產生氣體現象,敲擊聲會較為空洞。 蔡敏郎強調,開罐後可再觀察罐頭內的水果、湯汁是否有變色或不正常的沉澱現象,如果有發現任何異狀,就不建議食用。 食藥署提醒,罐頭若受到撞擊,可能會破壞罐身內部塗層的完整性,造成罐身腐蝕等變質情形,購買後若不慎碰撞造成凹罐,也建議儘速食用完畢不要持續儲放。另外,雖然罐頭的保存期限比較長,但絕對不是「萬年食品」,購買後最好儘早食用,以免不慎放到過期。 馬口鐵共有9層材質 保護食材層層把關 食藥署指出,罐頭食品是指食品封裝於密閉容器內,於封裝前或封裝後施行商業滅菌,可於室溫下長期保存的產品。常見的包材有馬口鐵、鋁罐、玻璃、殺菌袋、鋁箔包及寶特瓶等。 馬口鐵是1種由軟鋼板製成的積層物質,以電鍍或熱浸方式將錫鍍在兩面,中央為底金層,上下延伸分別為錫鐵合金層、錫層、氧化膜及油膜,共達9層,可廣泛用於各種食品包裝材料領域。 9層材質中,以錫層為主要保護層,可隔絕食品使鐵層不被侵蝕,亦可阻隔環境影響因子,使內部食品不易劣變。錫亦有還原作用,大部分馬口鐵罐使用內部塗漆,以防止脫錫,少數淡色水果及果汁罐頭會使用塑罐,因少量錫的還原作用對淡色水果、果汁的風味及色澤有很好的保存效果。 此外,錫的還原作用可抗氧化,防止果肉變色。若外觀凹陷、膨脹或生鏽的罐頭,就不要購買,因為材質已經遭受破壞。 衛生福利部「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中,錫的限量在金屬罐裝食用油脂為250mg/kg,金屬罐裝飲料為150mg/kg,金屬罐裝嬰幼兒食品為50mg/kg,其他金屬罐裝罐頭食品為250mg/kg。 食藥署建立金屬罐裝食品中重金屬錫的檢驗方法,108年度抽驗市售金屬罐頭食品,檢驗結果錫含量均未超過法規限值,民眾可安心食用。 罐頭水果放糖調味比較甜 糖尿病患者食用絕對不能喝糖水 馬上就要中元節普渡,很多民眾都會買罐頭食品祭祀,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麗娟表示,廠商生產罐頭時,都會有滅菌流程,作用在把罐頭內部細菌殺死,達到防腐作用。因此中元節選擇罐頭食品祭祀,可以避免食物在環境與陽光環境下腐敗,食用時也會比較安心。 張麗娟提醒,由於新鮮水果品質不穩定,可能有些比較甜,有些則會比較酸,食品生產商在控管品質時,會用鹽糖等調味,讓整批罐頭味道一致外,也能符合外包裝標示,例如熱量或碳水化合物含量等,所以水果罐頭相對一般水果,味道會比較甜也比較濃郁,但維生素C等營養,多會因滅菌過程流失。 張麗娟也說,大體上而言,建議一般健康民眾,每天吃差不多1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如果是糖尿病患等民眾,單日一般水果量最好不要超過半個拳頭,同時也要考慮到水果甜度,如果是罐頭水果,糖尿病患者最好避免,如果遇到普渡家裡有準備,攝取量必須小於半個拳頭,且絕對不能喝罐頭糖水,一般健康民眾則要看外包裝標示,按照標示熱量換算合適食用量,小心不要讓單日熱量攝取超標。(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鳳梨生津止渴、整腸、抗疲勞! 但5種人要小心吃 堅果當零食太涮嘴照樣胖!1份的量是多少? 一張圖看明白
-
2020-08-30 科別.腦部.神經
胸口痛、喉頭有異物感、失眠,竟是「皮質醇」惹禍!還恐致中風、失智...腦科醫師教你5招改善
最近常常發生胸口像被大石壓住一般的疼痛,喉頭也常感覺有異物感,但去了心臟科跟耳鼻喉科做了許多檢查,醫生都查不出什麼大問題?王太太的打扮雍容華貴,氣質溫柔嫻淑,講話總是輕聲細語,這天,他來診間找我,因為最近常常發生胸口像被大石壓住一般的疼痛,喉頭也常感覺有異物感,但去了心臟科跟耳鼻喉科做了許多檢查,醫生都查不出什麼大問題,於是建議他轉診到其他科尋求幫忙。他剛進診間,我就注意到從他堅強的外表下所透露出來的疲態,還有他僵硬、緊繃的肩頸,他整個人聳肩、駝背地很厲害,於是當我更深入地詢問他睡眠和平常休息的狀況,沒想到,他竟然簌簌地哭了出來,就像打開的水龍頭,眼淚一直拼命掉,他十分不好意思地一直說抱歉,覺得很難為情,我遞給他幾張衛生紙,要他別擔心,先好好地哭,我笑說:「我這診間可是有魔力的,不少人的淚腺一進診間就像被魔法啟動一樣,你不是第一個不經意大哭的,別擔心!」待他慢慢冷靜下來,他開始告訴我,其實無法好好睡眠跟休息的問題已經困擾他將近10多年了,結婚後就開始幫忙先生家裡的事業,負責公司的帳務及客戶間的聯繫,責任繁重,每天都需要接上10幾20通電話處理事務,時常只有靠咖啡及零食、飲料度過白天。晚上7、8點回到家後又必須照顧2個小孩,還要趕緊張羅小孩、先生的晚餐及隔日的便當,待小孩上床睡覺,就又要開始清潔碗盤及整理家務,結束已經是凌晨1、2點左右,好不容易到了休假日,還要陪公婆及爸媽,他說自己就像是24小時從不關機的電腦。最近開始,每天都覺得異常疲累,起床後往往還是感覺倦怠,上班開始會出錯,有時候登錯帳或記錯客戶的需求,搞得一團亂,也讓先生開始對他不諒解。偏偏晚上睡覺時,明明身體已經累壞了,眼皮都睜不開,但腦子就一直在翻攪及擔心明天的待辦事項,擔心東擔心西,往往胸悶心悸、呼吸不順、喉頭被掐住的感覺,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導致他睡前開始習慣性地焦躁不安,明明累了卻怎麼樣都睡不著。身體累了原本應該能好好入睡,但時常我們的大腦跟精神狀態已經無法順利在睡前舒緩和放鬆,導致入睡困難或睡眠不安穩,你也曾因為這樣導致白天慢性疲勞,感覺怎麼睡都充不飽電嗎?【睡眠解碼】在過去的保守時代,沒有人敢說出自己的疲勞,甚至還推崇阿信精神,好像坦承自己被疲勞所苦,是不風光的表現,但現在我們真的要好好重視疲勞的議題了,因為這可能是傷身又傷腦的「慢性病」,正在我們身上肆虐的結果!什麼叫做慢性疾病呢?慢性疾病廣義的定義,就是身體不適的問題已經持續1年以上,而且這已經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包括工作社交與人際關係,且需要醫療上的協助與照護!所以慢性疾病不只是大家熟知的糖尿病、高血壓及癌症而已,還包含了情緒及睡眠上的障礙,舉凡睡眠不足、入睡困難、淺眠頻尿、情緒低落焦躁、身體疲倦無力、容易健忘失神,都是現代文明的慢性病。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統計發現:美國有高達6成以上的人,都伴隨著慢性的疾病問題,甚至有2成的人,會同時患有2項以上的慢性病。為什麼慢性病會如此大流行呢?這和我們現今的生活、工作型態和飲食、作息,都有很大的相關性,而這些每日累積的情緒及壓力反應,會引起我們體內一個很重要荷爾蒙的分泌失調,就是俗稱「壓力荷爾蒙」的「皮質醇」。壓力荷爾蒙的分泌3階段我們可以這樣比喻,皮質醇(Cortisol)就像是在我們體內,自然分泌的天然類固醇,根據我們的日夜節律和生理時鐘,它在我們身體中的分泌曲線是動態變化的。▼皮質醇正常分泌狀態:正常的皮質醇分泌曲線,早上是濃度最高的時段,協助我們在早晨甦醒,以及讓我們有戰鬥力去面對日常活動及周邊環境的變化,到了下午,皮質醇濃度就會開始慢慢地下降,直到晚上,就會降到最低點,讓身體準備放鬆入睡。(如圖1的藍色曲線)▼皮質醇的壓力分泌狀態:在我們遇到壓力刺激時,中樞神經系統會傳遞訊息給下視丘,活化內分泌及交感神經系統,進而引發一連串的壓力生理反應,當壓力成為慢性時,也就是持續時間過久,譬如超過3到6個月都處於高張的緊繃生活,這個調控血中「內生性」類固醇的「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傳遞軸線(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將持續過度活化,就如圖中的黑色曲線,皮質醇分泌異常的結果,到了夜間,濃度無法順利下降,所以你會一直處在身體很亢奮的狀態,甚至感覺到焦躁,也會開始反覆出現晚上無法放鬆或是睡眠的障礙,進而不斷地惡性循環。 近年研究更發現,當皮質醇濃度超標時間太久,會對海馬迴(Hippocampus)產生神經毒性,產生氧化壓力及β類澱粉蛋白毒性,導致大腦記憶中樞的神經退化,這個機轉,特別是與阿茲海默症的發生息息相關。▼皮質醇的過勞衰竭分泌狀態:如果壓力狀況長期無法緩解,譬如像王太太這般積年累月的消磨和忍耐,再來皮質醇的分泌曲線就會變成圖中的白色曲線,也就是 Burn-out 的過勞衰竭狀態,這就像是蠟燭燃燒殆盡,這樣的人從早到晚,皮質醇濃度都會處在很低的狀態,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會產生慢性疲勞症候群,導致怎麼睡都睡不飽的窘境,不管在白天或是晚上,整天毫無能量、情緒憂鬱、低落,厭世、無精打采,大腦像處在濃霧中,腦霧(Brain fogging)的情況導致專注、記憶、思考力退化,體內的生理時鐘和日夜節律會大亂,晚上有時候焦躁到完全睡不著,有時候卻必須睡上一天一夜,也不見得能夠恢復精神。除了整日疲勞、睡眠障礙外,長期壓力調適不良,皮質醇 Burn-out 過勞狀態,還會引起體內代謝和腦心血管功能的失衡,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的風險增高,這都會導致未來產生中風、心臟病跟失智的機會大大地提高。這就是為什麼,慢性疲勞和睡眠障礙千萬不能忍耐的原因,因為它們正在威脅你的身心健康和預期壽命!【好眠Tips】1.調整生活型態:劃分自己的時間及空間,讓自己有專屬的放空時間,睡前至少2到3小時就要開始準備放鬆,不要讓自己到睡前最後一秒都還在忙家務或公事,睡前一直滑手機看 Line、看 Email,只會讓舒眠的情緒和褪黑激素跑光光。2.給自己一個睡眠準備黃金期:睡前可以養成固定的放鬆儀式,譬如固定聽半小時到1小時療癒舒緩的音頻廣播,搭配一些輕柔的按摩、伸展運動,或是練習放慢呼吸,幫助自己靜心。3.將睡眠列為生活第一要事:確保自己至少有7至9小時的完整睡眠,不要事事都犧牲睡眠來成全,晚睡又早起,甚至睡眠破碎分段,都是會對大腦和身心狀態產生不好影響的習慣。4.學習與壓力共處:可以試著擬定更周全的工作、生活、睡眠與飲食計畫,更好地照顧自己的身心,利用規律的時間規劃,降低預期性焦慮及情緒緊繃的情形,最重要的是,面對不合理的要求時,學會保護自己,勇敢說「不」。5.當出現整日疲憊感、無法專注、情緒低落沮喪,甚至影響到工作或生活狀況時,千萬不要用忍耐來度過,反而要開始注意生活中最基本的睡眠和飲食需求,是不是長期都被自己忽略了。避免攝取精緻甜食、加工食品、大量酒精,這些都會讓身體更疲勞,每天30分鐘的有氧運動,像是慢跑、騎單車或快走,也可以增加腦內啡、血清素濃度,讓我們對壓力的耐受性提高、焦慮感下降及愉悅感上升。書籍介紹腦科學博士的高效入眠法:結合睡眠科學+ASMR聽覺療癒,讓你心安好睡。作者:鄭淳予出版社:三采出版日期:2020/02/27作者簡介鄭淳予腦科學博士暨腦神經科臨床醫師,主治專長的項目:失眠、淺眠、頭痛/疼痛、暈眩、失智、腦霧、腦中風、頸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憂鬱/焦慮、手足麻木無力、巴金森氏症、其他神經肌肉疾病。經歷: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博士、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執行長暨主治醫師、2014年獲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頒發的年輕研究者獎、「神經很有事」醫學普及知識內容服務團隊創辦人、「鄭淳予的深夜播客」Podcast廣播主持人、前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前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專欄作家:生活報橘、風傳媒、東森新聞雲、早安健康、愛長照……等。2018著作:《健忘失神腦當機,你腦霧了嗎?:腦科醫師教你33個關鍵自救,提升專注、記憶、思考三大腦原力,大腦重置、預防失智》FB、YouTube、Blog、Podcast:請搜尋「鄭淳予醫師」鄭淳予醫師FB臉書專頁:bit.ly/2OenzVD鄭淳予醫師YouTube頻道:bit.ly/37KJ5Jl鄭淳予的深夜播客Podcast廣播:bit.ly/38RN7zS延伸閱讀: 發炎,是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醫師教你:不吃甜食,4招改善發炎體質
-
2020-08-28 養生.健康瘦身
《三十而已》提出的斷食晚餐,真的能治脂肪肝嗎?
熱播陸劇《三十而已》中的「斷食晚餐」養生計劃引起不少人的注意:許幻山體檢查出中度脂肪肝,顧佳為保證丈夫的身體健康,明令禁止許幻山吃晚飯,每天晚餐只能喝一杯蔬果汁,並稱「斷食晚餐」是目前最流行、也是最健康的飲食方式。「斷食晚餐」真的有效果嗎?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腎病內分泌Ⅰ區國際部主任醫師於國泳表示,網絡上對「斷食晚餐」的概念並不清晰,如果只是不吃晚餐,減少進食次數,而非控制和規劃總攝入量,從能量代謝的角度上講並不能達到減肥、緩解脂肪肝等效果。什麼是脂肪肝?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肝病科副主任中醫師胡洪濤介紹,脂肪肝是一種肝組織脂肪積蓄過多所致的肝臟疾病。一般來說,正常肝臟中脂肪含量約佔肝臟重量的2%~4%,在某種病因下,如果肝內脂肪含量超過肝臟重量5%或1/3以上的細胞有脂肪變性時,即為脂肪肝。脂肪肝主要分為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特殊類型脂肪肝,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最為常見,具有家族遺傳的特點。2018版《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防治指南》指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為我國第一大慢性肝病。我國脂肪肝發病人數迅速增加,且呈低齡化趨勢,可見脂肪肝不僅僅是四五十歲人群的“專利”,很多90後都有脂肪肝。輕度脂肪肝一般無特異性臨床表現,容易疲倦乏力、肝區不適,患者多於體檢時偶然發現。而中、重度脂肪肝,在驗血檢查時可發現肝功能異常,右上腹部可能出現脹痛、隱痛,患者因肥胖致腹圍增大,少數患者也會出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症狀。很多患者不了解,脂肪肝最「要命」的是它並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其還可能會引發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痛風、膽石症、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其他疾病,需時刻警惕。「斷食晚餐」科學與否?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肥胖與代謝性疾病中心余佳慧醫生表示:並不建議不吃晚餐。長期不吃晚餐,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特別是年長者和有胃部不適者。而在糖尿病人群中,還容易導致血糖波動、低血糖的發生。斷食晚餐應該是調整食物搭配和限制熱量攝入。將晚餐熱量攝入佔全天熱量攝入的佔比降低至20%,增加蔬菜攝入和適量肉類、主食的攝入,避免攝入過多油脂。但同時,余佳慧醫生強調到:這只重方法只適用於健康的人,對於換有糖尿病、痛風、胃炎、胃潰瘍、逆流性食道炎等患者,是不宜採用這種膳食模式。像《三十而已》中的許幻山之所以有脂肪肝,是因為城市人群尤其上班族,久坐不動,飲食油膩,作息不規律等都協同促進脂肪肝的發生。對於這類脂肪肝,治療基礎就是改變生活方式,包括加強運動,減少油脂攝入,增加新鮮水果蔬菜尤其是維生素E含量豐富蔬菜水果的攝入。「所以單是不吃晚飯,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效果並不明顯。」余佳慧醫生強調。於國泳提醒,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斷食」。有的脂肪肝患者可能是因為肝臟中肝醣原儲備能力差,盲目斷食可能會出現低血糖,而低血糖對全身臟器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無論是斷食晚餐、斷食午餐還是隔日斷食等方法,不同人群在選擇時應慎重。儘管「斷食晚餐」不可取,但「斷食療法」是存在的。於國泳介紹,正規的斷食療法是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通過氣功封閉胃經,同時開通人體部分大穴,使胃處於休眠狀態。當處於休眠狀態時胃不再蠕動,即使不吃任何東西,人也不會有飢餓感。脂肪肝患者日常怎麼做?胡洪濤建議脂肪肝患者,在服用藥物的同時,從控制飲食下手,根據身高體重計算出每日需攝入的熱量,合理搭配膳食。同時適當加強運動,進行體重管理。中醫認為,脂肪肝的病位在肝,但又與脾胃密切相關,患者應少食肥甘厚味及冰凍、生冷的食物,以顧護脾胃。生活作息方面,現在正處夏季,不建議患者長時間處在空調環境中,避免汗出不暢。建議平時喝溫水,養脾胃。輕度、中度脂肪肝患者需接受定期檢查,動態監測病情變化,若發現肝炎,要儘早治療干預。日常如何預防脂肪肝?對於健康的人,胡洪濤也給出了預防的建議:生活要有規律盡量不熬夜,堅持規律性運動,戒菸禁酒,早起而不貪睡,勤動而不貪坐,堅持餐後散步。調節飲食清淡飲食為主,能安脾和中。減少攝入高脂、高糖、高鹽食品,以防聚濕生痰;多吃能降糖降脂的食物,如玉米、粳米、豆類、香菇、海帶、木耳、鴨梨等;適當吃些藥食兩用的食物,如枸杞、山楂、綠茶等,皆有助於降脂化痰;少食辛辣和油炸煎烤刺激性食物,如洋蔥、辣椒、胡椒、咖哩和酒類等;忌暴飲暴食,少吃零食、宵夜。調暢情志保持情緒安和淡然,亦可培養些業餘愛好,如吟詩、書法、聽曲或垂釣、爬山等,有助於怡然自得,心情舒暢。(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8-27 新聞.私房新聞
空心菜、牛奶…為何醫院普渡拜這些東西?
中元普渡是台灣重要的民俗習俗,農曆七月被稱為鬼月,在這個月裡,許多人不搬家、不買新車,買賣房屋更不會選在鬼月,連開刀、人工生殖也能避就避,一名不孕權威醫師就說,雖然民智大開,但很多夫妻仍忌諱在鬼月做人工生殖,就怕生出「鬼小孩」。該名權威婦科醫師觀察,農曆七月為不孕治療的淡季,上門求診的不孕患者明顯減少,醫療院所執行人工生殖、試管嬰兒等案件大約少了近三成,以今年中元節為例,明明就是上班日,但當天的業績幾乎掛零。醫療院所宛如人生縮影,生老病死,一一上演,到了農曆七月,理應好好普渡好兄弟,在準備祭品時,更是不能出差錯,鳳梨、鳳梨酥及旺旺仙貝可說是拒絕往來戶,千萬不能出現在醫院普渡法會供桌上,急診及住院樓層更是放不得,以免旺起來,忙翻天。此外,依據民俗專家建議,中元普渡,千萬不能將香蕉、李子、梨子等三種水果擺在一起,否則台語諧音一念,變成「招你來」,這可是大忌。番茄、番石榴、釋迦等水果,因為有籽,所以也不能用來祭拜祖先與好兄弟。部分醫療院所在準備祭品時,別具巧思,一般高度的供桌上祭品就跟其他公司行號差不多,都是水果以及大包裝的零食、罐頭,為了祭拜嬰靈等來不及長大的小朋友,還準備了較矮的供桌,上面則有玩具、玩偶、糖果餅乾以及裝著鮮奶的奶瓶。這類場景更常出現在婦科診所、大醫院婦科部門,中元普渡時,資深護理師都會準備奶瓶、零食、布丁以及幼兒玩具,講究一點,還會擺上一整套的可愛衣服、芭比娃娃、絨毛玩偶,以及小男生最愛的車子模型,如救護車、挖土機等。至於大醫院開刀房普渡祭品則更是特別,以基隆某醫院為例,開刀房普渡時,就一定要擺上好幾顆對切的水梨,以及一大把以熱水汆燙過的空心菜,重點是整把完好,不能切開、也不能熟。對切的水梨代表「分離」,祈求好兄弟吃完之後,速速離開,不要逗留。至於整把空心菜,只稍微燙過、沒有熟,這意味著主人無心留好兄弟之意,希望它們在普渡儀式結束後,趕緊離開,讓開刀房平安順利。此外,中元普渡儀式祭品可不能隨便應付,幾年前,北部一家大醫院開刀房新主任在農曆六月上任,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求中元普渡一切從簡,不能焚香、燒金紙,也不能準備豬雞鴨等三牲,只能買罐頭、泡麵。結果命令才一公布,開刀房就狀況連連,怪事一堆,明明是小刀,病人卻在手術時中風。也有患者病情穩定,才從加護病房換至普通病房,進去不到十分鐘,警鈴大作,立即又送至開刀房。接連幾天,開刀房「旺」到不行,該名鐵齒、不信邪的主任不得不放低姿態,低調地說「又沒有說不能拜拜」,私下請總務準備超級澎湃的祭品,也准許燒香、燒紙錢,中元節熱鬧祭拜,之後開刀房順利許多。【原文刊載於2019/08/25聯合晚報,人事物多有變更,請多包涵】
-
2020-08-26 橘世代.健康橘
健身的人為什麼都吃香蕉?盤點3大好處讓你更愛它
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人開始健身之後,連帶的飲食習慣也改變,而在許多健身的人的菜單當中,香蕉幾乎是不可或缺的一個角色!台灣曾經是著名的香蕉王國,要買到香蕉可說是超級容易。而現在連便利商店都趕上這股飲食熱潮,在店內販售單根的香蕉,雖然單價較高,但仍然有其市場。香蕉的熱量其實也不高,一根從90卡上下到120幾卡左右不等,究竟為何過往毫不起眼的量產水果,如今會變成健身族群眼中的補給必備良品呢?就讓小編來為你說明!含有豐富的鉀香蕉本身就含有豐富的鉀,可以提供大量的鉀予人體,而一根普通大小的香蕉所能夠提供鉀含量,大約是每日人體需鉀量的10% – 14%左右。鉀可以幫助人體維持血糖血壓,以及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此外,對運動者而言,若沒有補充足夠的鉀,很可能會在運動的時候痙攣,這是會影響運動員安全的喔!也曾經有研究指出,在做為樣本的230位女性受試者中,曾經經歷肌肉抽痛或痙攣者,普遍鉀含量較低。人們在健身時,會消耗掉一定的鉀元素,因此在運動之前先吃一根香蕉,是可以有效避免抽筋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一根普通大小的香蕉,就含有27克的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在人體的運行中,會分解或是轉換成葡萄糖,再經由胰島素轉換成肝醣,儲存在我們的身體中。如大家所知,當有需要時,身體會再次把肝醣拿出來,重新轉換為葡萄糖,而葡萄糖就像是人體的汽油,當身體有了足夠的能量,人體才能順利地啟動每個系統的運作。對健身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在運動後,血液裡面含有足夠的葡萄糖能量,才可以好好的修復訓練過後受損的肌肉組織,刺激身體使用我們補充的高蛋白食品,達到增肌減脂的效果。提供高度的飽足感對於正在健身路上,或是正要踏入健身世界的各位而言,有時候最困難的並不是起身去運動,而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如果你正在從每天宵夜零食持續不斷的生活,轉變為少油少鹽的健康人生中,想必要克服嘴饞的壞習慣,是最為困難的!此時香蕉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代替品了,除了它低脂低卡路里的特性之外,香蕉也是一種高纖維的水果。纖維質不但可以幫助消化,還有助於提供穩定的葡萄糖流,為人體提供固定的能量來源。香蕉的好處還不只如此,高纖維的食物可以使你的飽足感up up,不會再多去攝取其他的垃圾食物外,還能減少你日常生活中,對於糖類的攝取量,對於不吃糖就渾身不舒服的人來說,是很好的代替品喔!此外,香蕉還能夠幫助促進新陳代謝,改善你的體內循環,除了有助於健身成果之外,也能帶給你一個輕盈的人生喔!本文摘自《SuperFIT極度塑身》更多精選延伸閱讀↘↘↘。吃得少就是養生? 營養師:吃的均衡才是真養身。每天跑步,你吃對了嗎? 專家:掌握關鍵4點才健康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8-22 養生.聰明飲食
堅果類當零食養生風潮正流行 但你吃的量對嗎?
堅果種子是近年很夯的養生食物,像是核桃、杏仁、芝麻、開心果、葵瓜子、花生、腰果等,也有許多人會當作零食來吃,但你知道吃的「量」是對的嗎?攝取過量還是會導致體重上升,增加身體負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高劭穎表示,國民飲食指南6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每類食物提供不同的營養素,需搭配各類食物攝取建議量,才能達到均衡。營養師說明,不少重視健康的民眾,逐漸以各種堅果類食物當成早餐、下午茶點心或零食,業者也紛紛推出多款式堅果商品,如堅果麥片或堅果種子麵包等產品。堅果類食物取得容易,但部分民眾對攝取份量不清楚或毫無節制,導致攝取過多的熱量,增加體重負擔。堅果種子類富含油脂,主要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對於降血脂及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有益。堅果類除了提供油脂,也含維生素E及磷、鎂、鉀等礦物質,以堅果取代部分食用油脂更健康。堅果類建議挑選無調味或未油炸的,如果覺得堅果太硬不好咀嚼,可以先敲碎或以粉狀食用。飲食方面,高劭穎建議每日搭配均衡飲食及攝取1份堅果食物,才能吃得健康無負擔,並配合適當的運動,讓身體更健康。★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8-21 養生.聰明飲食
五穀雜糧的熱量比白米低,可以多吃?其實是錯的!
【文、圖/摘自幸福文化《濕胖:減肥先去濕》,作者佟彤】多吃五穀雜糧,真的能減肥嗎?無論是減肥還是預防糖尿病,現在的人都首推五穀雜糧,他們的理由是:五穀雜糧的熱量比白米低,可以多吃。其實這是錯的!各種糧食作物所含的熱量很接近,甚至五穀雜糧的熱量比精製穀物還要高!以被糖尿病人寄予厚望的筱麥為例:每一百克筱麥含的熱量約為三百七十六卡,而一百克白米約是三百四十五卡,還略高一些呢!但營養學家確實推薦過用雜糧粥代替精米白麵,他們自己也已經很久不吃純白的米飯饅頭了,為什麼?因為雜糧粥、五穀飯中含的水比精米白麵要多!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五穀雜糧煮熟後,體積更大。因為雜糧沒經過加工,纖維素很多,如果要煮一碗雜糧粥,必須要放六倍左右的水才能煮爛、煮熟。但是,如果是蒸白米飯,一‧ 五倍的水足矣。也就是說,同樣的體積下,雜糧煮成粥會是很大一碗,而白米煮出來的量卻很少,所以一碗雜糧粥能吃得很飽,由此減少了食物的攝取量。如果換成精米白麵,想獲得同樣的飽腹感,就要吃得更多了。如何利用雜糧粥減肥?首要在控制量,一定不能比平時吃的白米還要多,且要減量,之後多加一些水煮成粥或者飯。這樣的雜糧粥才能真正降低熱量,符合減肥的通則:選擇含水量高的食物來飽餐一頓。就像吃葡萄不會長胖,但葡萄乾會,因為一百克葡萄的熱量只有四十三卡,但變成葡萄乾後,暴增為三百五十卡,增加了八倍之多。因此,從減肥的角度說,果乾類的零食是大忌,因脫了水,又加了糖,熱量再次被濃縮,看似沒吃進多少,但總量很容易超標。很多女孩子不吃主食,但是話梅、芒果乾依舊吃不停,這些零食的熱量,早就超過她們忌口很久的饅頭和米飯了。
-
2020-08-14 養生.聰明飲食
脂肪肝與飲食息息相關 營養師:3低1高1適量逆轉脂肪肝
隨著飲食西化與生活習慣改變,脂肪肝可說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根據統計,在我國40~69歲的人當中,約7成有「脂肪肝」問題!脂肪肝若放任不管,有可能會漸漸演變成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大多數的脂肪肝是沒有症狀的,幾乎不會被察覺,都是在健康檢查、進行腹部超音波時,才被醫生告知有脂肪肝的情形。導致脂肪肝的原因,除了長期飲酒造成酒精性脂肪肝,不喝酒也會有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與飲食息息相關!她說,許多人以為吃得太油才會有脂肪肝,其實更大的問題是,吃得太多的醣類食物,如含糖飲、甜點、麵包等使血糖升高,在胰島素作用下,會將血糖轉換成肝醣,如果肝醣量太多,肝臟便會將多餘的肝糖以三酸甘油酯儲存,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脂肪肝。而哪些人比較容易得到脂肪肝呢?高敏敏指出,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症、代謝症候群等,有較高的風險得到脂肪肝。此外,瘦的人就不會有脂肪肝嗎?實際上,有些人雖然看起來很瘦,但肝臟卻肥膩膩。逆轉脂肪肝就要這樣吃!高敏敏指出,脂肪肝是可以逆轉的,只要控制飲食、規律運動,減輕體重,脂肪肝就很有可能減少大半!建議把握5秘訣「低熱量、少油脂、低糖類、高纖維、適量蛋白質」,就可以避免脂肪堆積在身體裡。低熱量少吃零食、甜膩、油炸、油煎、油酥等高熱量食物。高敏敏說,尤其是含精緻糖類的零食,如蛋糕、冰淇淋、含糖飲料、餅乾、糖果等,內含的營養素不多,卻會提供大量的熱量、精緻糖、脂肪,可說是減重大地雷,能避就避。此外,每天飲食應以三餐為主,不可偏重任何一餐;養成不吃點心習慣,若是餐與餐之間感到飢餓了,可選擇選體積大、熱量低之食物,例如:大番茄、蒟蒻等。當然,更應該避開熱量驚人、導致啤酒肚的酒類。低油脂高敏敏表示,造成脂肪肝的另一個兇手-油脂類,分成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會呈現固體狀,如豬油。飽和脂肪酸如果攝取過多,會影響心血管健康,也會造成脂肪肝。不飽和脂肪酸則為液態,如植物油。一般認為不飽和脂肪酸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形成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其中,又以橄欖油、苦茶油、麻油及堅果油含量較多。她提到,無論是飽和脂肪酸或不飽和脂肪酸,都是人體內必需的脂肪酸,缺一不可,只要不過量,都算是有益健康的好油。低醣類醣類即是俗稱的碳水化合物、澱粉,主要分為「精緻澱粉」、「未精緻澱粉」。精緻澱粉像是白米、麵條、麵包、白土司等;未精緻澱粉則像是糙米、五穀米、燕麥、紅豆、綠豆等。高敏敏建議,攝取以「未精緻澱粉」為優先考量,因為未精緻澱粉比較難以被消化、分解以及吸收,可延長飽足感不易餓,而且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營養更充足。高纖維高敏敏提醒,纖維質會延緩食物消化、營養吸收,進而減緩醣類吸收。可多攝取蔬菜,尤其是深綠色蔬菜,除了有大量膳食纖維,還有大量的植化素,對健康有益。另外,含鉀豐富的蔬菜,如菠菜、空心菜、香菇等也可以多攝取。而膳食纖維來源之一的水果,因為富含天然果糖,若攝取過多也可能會以三酸甘油脂的形式儲存在身體裡;但因為水果含豐富維生素C,可以增強抵抗力,建議一天最多吃2~4份水果即可,一份的概念是把水果放入一般飯碗大約8分滿碗,且不要在同一餐吃,而是分在2~3餐吃。適量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人體肌肉組織、內臟器官的重要成份,體內許多生理功能也需要蛋白質參與,像是酵素、抗體、荷爾蒙都由蛋白質組成。如果攝取不足,雖然可讓身體變瘦、體重減輕,但也得擔心會有肌少症問題,導致力氣變小、活力變差,容易疲倦無力。高敏敏建議,可多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如白肉類的雞肉、魚肉、雞蛋等,或者植物性蛋白質,如黃豆、黑豆、毛豆等。盡量少吃紅肉類,如牛肉、豬肉、羊肉,若要食用,則以瘦肉為主,把肥肉跟外皮去除,避免吃進過多的飽和脂肪,造成身體負擔。
-
2020-08-12 新聞.健康知識+
在家養昆蟲自給自足?英國新創推居家食用昆蟲養殖器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以昆蟲作為蛋白質來源是近年在討論糧食短缺議題時所提出的解方之一,英國新創公司「BeoBia」在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上,就推出了一款名為「Re_」的昆蟲養殖容器,讓一般民眾在家也可以養殖「食用昆蟲」,每次可養殖出100~300公克的黃粉蟲幼蟲供食用。由於傳統農業種植面積需求廣,隨著人口增加、耕地減少、氣候變遷等因素,過去幾年,我們見識到許多鼓勵消費者在家,自己種植蔬菜的科技不斷湧現,例如美國新創公司「Agrilution」打造出名為「植物立方(Plantcube)」的室內種植箱。不過,鼓勵人們自己在家生產昆蟲作為蛋白來源?這就少見了。2020年7月,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上就出現了這樣的募資方案,來自英國的新創公司「BeoBia」推出了一款名為「Re_」的昆蟲養殖容器,每次可養殖出100~300公克的「黃粉蟲(Mealworm,又叫麵包蟲)」供你用於料理、烘焙甚至是丟進果汁機打成汁。 「Re_」的宣傳影片,注意影片2分20秒的地方,他們真的示範了如何將黃粉蟲與其他莓果打成果汁。(影片來源:BeoBia YouTube)每次能生產出蛋白質含量超過54%的可食用幼蟲以昆蟲作為蛋白質來源,是近年在討論糧食短缺議題時最常被提出的解方之一,連「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也不只一次鼓吹,認為昆蟲是解決糧食問題、環境污染甚至對抗全球暖化的最好選擇。BeoBia創辦人 Thomas Constant表示,「BeoBia在蘇格蘭蓋爾語中意為『生命之糧』」,找到可永續消費又不會傷害地球的食品,是BeoBia成立的目的,而他們最終選擇了昆蟲。昆蟲養殖容器「Re_」是由5個可堆疊的托盤容器組成,Thomas說,它可以放置在家中任何角落,只需要每天向托盤內丟棄蔬果殘渣餵食昆蟲,就可以靜待昆蟲長大。雖然BeoBia目前針對昆蟲取得方式等還沒有更多細節說明,但據了解,他們所使用的是「擬步行蟲科(Darkling beetle)」的幼蟲,從卵到幼蟲只需1~4週就可產出。Thomas表示,「Re_」一次能產出100~300公克的幼蟲,蛋白質含量超過54%,用水效率更是牛肉的2萬2000倍。此外,黃粉蟲產生的糞便也可以用於植物肥料使用,能達到永續飲食的目的。募資上線不到24小時便達120%目標金額目前,BeoBia也尚未透露「Re_」正式上市後的售價,不過Kickstarter上的募資者視方案不同,能獲得經30%折扣後的「Re_」與其他食譜、電子書、甚至線上烹飪課程。該募資方案自2020年7月7月上線後,預計進行至8月7日。不過,原定募資成功的低標為6372英鎊(約24萬新台幣),但在上線24小時內便募集到120%以上的金額。截止2020年8月3日,BeoBia共取得2萬4328英鎊(約93萬新台幣)的募資,共273名支持者。達標是達標了,但消費者預備好了嗎?食用昆蟲在全球飲食文化中,早已不是新鮮事,世界上也有許多公司致力於用昆蟲打造零食、穀物麥片等食品,如法國新創公司「JIMINI'S」就將蟋蟀粉製作蛋白棒,將蟎蟲、甲殼類或軟體等昆蟲做成早餐穀物等。不過,由於大多數人對於昆蟲有恐懼不安心理,接受度普遍不高,因此業者們往往會盡量避免讓消費者看見整隻蟲的外觀,通常都會先加工處理過。在這樣的心理普遍存在的背景下,自己養殖昆蟲並食用的「Re_」,究竟能否迎來更龐大的市場,被更多人接受?Thomas認為市場充滿希望,他說「毫無疑問,由於永續、高蛋白與可多樣化地配合各種烹飪形式,食用昆蟲越來越受歡迎。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昆蟲將成為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延伸閱讀▶未來食農關鍵字「垂直農業、創新包裝、昆蟲食品」!2020年食品科技500大領導食農新趨勢▶來份昆蟲奶油吐司吧!未來,昆蟲油脂可能會是奶油的替代品!▶【李偉文專欄】別怕!古代人早就吃蟲,糧食短缺解方:以蟲入菜!參考資料▶The Future of Home Grown Protein▶The Re_ Device Promises to Let You Grow Your Own Edible Insects at Home▶Protein Power: Insect Growing Pod Launches▶Insect growing pods: the future of the everyday kitchen?(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8-09 寵物.寵物疾病
88國際貓咪節 寵物不好「瘦」 減重用四招
8月8日是國際貓咪日,家有貓咪的飼主是不是準備用豐盛的罐頭、零食大肆慶祝一番,但準備開趴之前,先確認貓咪是否有過胖問題吧。美國寵物食品協會(PFI)8月份針對68位台灣獸醫師進行寵物肥胖臨床觀察調查,發現超過7成獸醫師門診中,四成以上的貓咪過於肥胖。獸醫師同時提醒,肥胖問題不只是發生在運動量較低的貓,養狗的飼主也別掉以輕心。美國寵物食品協會顧問獸醫師、楊動物醫院院長楊靜宇表示,多數的寵物飼主是在貓狗罹患相關疾病就醫時,才意識到寵物肥胖問題,屆時寵物早已承受因肥胖帶來的健康壓力。楊靜宇建議,寵物要成功減重,除了飼主應該要有對肥胖的認知,更要從觀察、飲食、紀錄、運動等四招下手,幫助毛小孩擁有健康的體態。寵物也有三高 全台近6成貓狗過胖楊靜宇表示,過胖寵物容易有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三高問題,其中以高血壓與高血糖居多,因此導致罹患新陳代謝症候群的脂肪肝、糖尿病發生機率。其中臨床發現肥胖貓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比正常體態的貓高出4倍;高血壓也容易引起寵物心肺、腎臟功能問題。此外,寵物體重增加會加速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接下來寵物會因疼痛而活動力下降;寵物攝取過多高脂肪飲食,也容易引發胰臟炎等問題。觀察、飲食、紀錄、運動可減肥圓滾滾的毛小孩,讓許多飼主誤以為胖胖的很可愛,卻造成寵物健康莫大的負擔。楊靜宇表示,寵物肥胖的主因可歸類於不當的寵物飲食、飼主不清楚寵物每天應攝取的熱量、運動量不足、絕育。其中以不當飲食影響最多,包含飼料選用觀念錯誤、選用不適合符合寵物年齡層的飼料、沒有熱量概念而餵食過多、以及提供過多的零食。他提醒飼主應建立正確的寵物肥胖認知,適度保持寵物的體重,才是對毛小孩健康負責的態度,從觀察、飲食、紀錄、運動等四招下手,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幫助寵物減肥,向肥胖說再見。第一招:仔細觀察飼主可以根據小動物獸醫學會(WSAVA)的體態評分系統(Body condition score, BCS),透過垂直觀察寵物身軀進行判斷。其1-4分為過瘦,透過肉眼可明顯看到肋骨;5分為理想體態,手指輕壓可以感受到肋骨;6-9分則表示過胖,手指輕壓觸摸感受不到肋骨,在此範圍的寵物需要進行減重行動。此外,針對品種狗通常會有一個正常體重的平均值,飼主能夠以此評估體重。第二招:正確飲食1.熱量計算是寵物減重最重要指標:飼主應確實計算每次餵食寵物的正確熱量,更可利用「體重(kg) X 30+70大卡」公式計算寵物每日所需最低卡路里量(RER),確保攝取適當熱量,再依據貓狗的活動量以「1~2 X RER」公式計算每日熱量需求,檢視過去餵食的份量並調整熱量攝取。此外,飼主可參考商業飼料包裝上餵食量建議及卡路里,換算每日需餵食份量。2.定時定量:飼主能夠定時定量地餵食,能夠培養寵物固定進食的時間與熱量的攝取,此外飼主要避免餵食過多的零食與拒絕人類餐桌食物,同時挑選經PFI推薦飼料才能提供寵物全面且均衡的營養。第三招:確實紀錄建議飼主養成每周定期幫寵物進行體重測量,確實記錄寵物的體重變化,透過觀察飼料餵食的份量與體重間的變化,檢視寵物的減肥狀況。第四招:嘗試運動除了戶外運動外,建議飼主可以依據寵物的習慣,採取對寵物不同的運動方式,包含游泳或是增加寵物室內的運動量。此外,由於夏季天氣炎熱,選擇戶外運動的飼主應該在清晨6點至7點或是晚上9點後,降低寵物在過熱的天氣下運動,避免增加中暑風險。至於很少外出的貓咪,則建議飼主每天撥出20分鐘和貓咪玩耍互動,不僅能夠幫助貓咪運動,還能增進彼此感情。
-
2020-08-08 養生.健康瘦身
誰讓你發胖?不太甜的零食、愛喝鮮果汁 隱形糖分變「減重陷阱」
你也常抱怨自己「喝水也會胖」嗎?有不少正在減重或想控制體重的朋友,會選擇吃「不太甜」的零食、常飲用新鮮果汁等,卻忘了了解添加的成分和攝取的熱量,還奇怪自己絲毫沒有變瘦的跡象。減重達人分享,許多食物雖吃起來口感不算太甜,但加工過程富含糖分;果汁的隱藏熱量也很驚人,就算是鮮榨也一樣要注意控制份量!這些都是減重時容易忽略的「熱量陷阱」,正在節食的你一定要留意攝取的量喔!※本文內容為作者經驗分享,僅供讀者參考,如有專業減肥問題,需洽門診專科醫生與營養師諮詢為準【吃起來不甜的零食 照樣讓人長胖】增加體重的不僅是糖,還有其中的熱量。大家都知道吃零食會長胖,所以在挑選時,會特意選擇不甜的。事實上,能增加體重的不僅是糖,還有其中的熱量。● 肉乾、肉脯肉乾被認為是高蛋白的代表,但一塊肉要變成肉乾需要複雜的醃製程序,在這個過程中放的佐料、烘烤刷的醬汁,都少不了糖。蛋白質和糖的熱量加在一起,完全可以讓你長胖。● 洋芋片之類的膨發食品洋芋片、蝦餅、雪餅、仙貝等膨發零食,雖然很多是不甜的,而且非油炸,但能膨發的東西大多富含澱粉,吃進肚子裡都會變成糖,吃多了照樣長胖。● 「零脂肪」乳酸菌飲料有一些標榜「零脂肪」的乳酸菌飲料,雖然沒有脂肪,糖卻不少,否則你絕對不會買,因為口感太差了。喝這樣一瓶味道不錯的乳酸菌飲料,含糖量非常驚人。姑且不論其中的乳酸菌是否存活,因為只要離開冷藏保存,它們就很容易死亡,但這瓶飲料中的糖,你絕對是一點都沒浪費掉全喝進去了。● 即溶咖啡大多是三合一,也就是咖啡+奶精+糖。抽空品味一杯香醇濃厚的咖啡,不知不覺中也喝進一堆糖,再加上奶精的熱量,後果可想而知。如果喜歡喝咖啡,建議喝黑咖啡,就算加糖也要自己來,這樣才能「瞎子吃湯圓」─心裡有數。● 山楂片、話梅、番茄醬山楂片、話梅、番茄醬都是酸的,但只要是你能夠接受的酸,一定是加了大量的糖,因為糖本身有抑制細菌生長、防止變質的作用,也算是食品中的另一種添加劑。在享受這些酸味的同時,並沒有少吃糖。【美女帥哥必看!大量攝取果汁的糖會讓人胖】在喝果汁的同時,邪惡的魔鬼正悄悄地糖化皮膚。某位男演員的媽媽,去年在一檔節目上亮相,談及對兒子的照顧,她說每天早上四點,就會起來幫兒子熬梨湯。一邊是舐犢情深的慈母,一邊是明顯發胖的男演員,很多人把罪歸責到那一碗梨湯上。梨湯可能是因為加多了糖而讓人發胖,那鮮榨的果汁呢?可以肯定地說,一旦水果變成果汁,不管是熬的還是鮮榨的,都比吃水果更容易發胖!因為在暢飲果汁的過程中,會忘了水果本身的熱量並不低,而且,還是好幾顆才能擠出一杯果汁。一百克蘋果有五十二卡,一百克香蕉有九十一卡,一百克米飯有一百一十六卡,如果是為了減肥,把米飯換成香蕉,熱量其實沒有減多少,換成蘋果會好一些,但是榨成蘋果汁,很可能就超標了。因為一個兩百克重的蘋果,最多只能榨半杯果汁,如果每天要喝一杯,就需要五百公克左右的蘋果,也就是兩百公克米飯的熱量。減肥的人是不可能輕易讓自己吃下那麼多米飯的,啃兩至三顆蘋果也會有明顯的飽腹感,但一杯果汁喝下去沒什麼感覺,肥胖就這樣發生了。就是這個原因,專家都會建議蔬菜的攝取量要比水果多一些。一是水果的熱量遠比蔬菜高,二是如果把水果榨成果汁,再濾掉渣滓,纖維素損失了,維生素C氧化了,剩下最多的就是糖。假使一定要喝鮮榨果汁,最好是蔬果汁,增加蔬菜的量以降低熱量,而且榨汁的殘渣也要一起喝掉,這樣才能保證纖維素的攝入,而豐富的纖維素可以抑制糖分的吸收,減少發胖的可能。例如梨或者蘋果,可以和芹菜搭配,既不影響果香,還有通便的效果。除了鮮榨果汁,很多人還會到超市購買含有「濃縮果汁」的飲料,他們覺得濃縮果汁就是水果原汁。事實上,雖然來自水果,但經過加工濃縮的環節,果汁中只剩下糖,而和水果相關的纖維素、維生素已經喪失殆盡。可以說,濃縮果汁只不過是藉水果之名上市的含糖飲料,內容物和糖水無異,比鮮榨果汁更能讓人發胖。【以上摘文選自《濕胖:減肥先去濕》、文:佟彤、圖文:幸福文化提供】
-
2020-08-05 養生.健康瘦身
日本網友票選「10大最有效減肥法」 斷食減醣不是冠軍
減肥,是許多人每天努力的課題,但減肥方法超級多,到底什麼才真的有效呢?日本網站rankingoo票選出10大最有效的減肥方式,經過超過萬名網友的票選,終於選出前10名的減肥方式,雖然許多當紅的減肥方式都上榜,但第一名還是讓大家跌破眼鏡啊。第10名、一日一餐這是所謂吃少的減肥方式,一天只吃一餐,也是有藝人號稱用了此法,瘦了超多,但總歸就是吃到基礎代謝左右,持之以恆還是有用啦!第9名、改變用餐順序就是改變進食食物的順序,一般來說,會建議先吃蛋白質、青菜、最後再吃澱粉,這樣可以吃入最多的蛋白質,另也有人會在吃飯前先喝水或喝湯,讓自己有飽足感。第8名、腹式呼吸減肥法腹式呼吸的減肥法,有陣子真的超紅,就是要好好的呼吸,訓練自己的核心肌群,就能夠變瘦,看來也是有不少人用此法瘦身。第7名、慢跑慢跑,屬於有氧運動,當達到一定的時間與心跳時,就會燃燒脂肪,許多人每天慢跑,也跑出好身材。第6名、間歇性斷食最近很紅的168斷食法,也就是一天之中,8小時可以進食、16小時不進食,蠻多藝人如頑童的瘦子、楊丞琳等都用過此法減肥。第5名、戒零食這點就不用多說了,零食熱量高,少吃自然能夠變瘦。第4名、戒澱粉、碳水化合物這是許多人推崇的減肥方法,戒吃澱粉與碳水化合物,但還是要多補充蛋白質與蔬果。第3名、健身、重量訓練這幾乎是想要減肥有成效的人,都會做的事情,重訓可以提升肌肉量,自然能消耗更多熱量來減肥。第2名、減糖有別於戒澱粉、碳水化合物,減糖就是不吃甜的東西,減少糖分攝取,真的能達到減肥的方式。第1名、步行冠軍是否跌破眼鏡,光靠步行也能奪下最有效減肥的第一名?這幾乎是每個人天天都在做,但要怎麼做才有效呢?平均來說,每天走30分鐘,可以消耗150大卡,還能加快速度走,只要每天持之以恆,而且是大家每天都會做的事期,難怪是最有效、最佳的減肥方法。
-
2020-08-04 橘世代.時尚橘
傅薇「佛系」保養,不忌口反而「膠原蛋白」吃滿滿!
49歲傅薇自認熱愛美食、不忌口,尤其熱愛吃肉,很常一人吃完22oz的戰斧牛排,甚至連buffet也不放過,而她連睡前也吃,她說:「餓會睡不著,餵飽腦袋空,比較好休息。」更曾被好友左安安吐槽「妳的胃應該沒有空過」,而完全沒有運動習慣的她,體重持續累進。她說:「我非常幸運,連三高都沒有,朋友聽了很生氣,我只能感謝父母,好險把我臉生的很小。」傅薇透露在朋友的提醒下,她會吃B群或鈣片,但也沒養成習慣、想到才吃。但她認為或許是平常很愛吃豬腳、雞腳等膠原蛋白的食物,讓她的皮膚一直很水嫩,平常僅需上一點保溼就可以。談到特殊保養撇步,她透露會一周敷臉3次,在塗精華液或面霜後,會拿刮痧板刮眼睛下方,由眼頭順刮到太陽穴,「會感覺到咕嚕咕嚕的,朋友說是氣結,因為我有過敏鼻,疏通很重要!從內往外刮、眉尾也刮,緩解自己一些眼周的脹或水腫」,平常用眼過度的她至今卻沒有老花,她認為這樣的方式似乎有助延緩老花。。延伸/嗑零食、不運動! 68歲比莉靠「個性」維持好身材。延伸/53歲美魔女陳明真曝保養祕訣 每天起床空腹喝這一杯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04 養生.聰明飲食
4NG食物讓你血壓失控 營養師教對抗高血壓10食材怎麼吃
2018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中,從40種飲食中評選出Top3最佳飲食,依序為得舒飲食(DASH Diet)、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及彈性素食飲食(The Flexitarian Diet),其中得舒飲食是預防與改善高血壓最有效的飲食法。什麼是得舒飲食?得舒飲食的特色是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降低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證實,得舒飲食可以降低血壓及血脂,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其中高鉀可以幫助鈉的排出,幫助改善血壓升高;高鎂可以改善胰島素敏感度,防止血管收縮、預防罹患高血壓;高鈣可以幫助穩定血壓;高膳食纖維能夠延緩血糖升高,改善胰島素阻抗;降低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則可以阻止飽和脂肪酸推積。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根據研究發現,進行得舒飲食2~8個星期,可以降低血壓達10%,尤其是高血壓前期及血壓稍高的病患效果最好;對於嚴重高血壓病患,也能幫助加強降血壓藥物的治療效果。得舒飲食為大量的全穀類、蔬果類、豆類、奶類、堅果類,蛋白質攝取建議以白肉為主,如魚類及雞肉;能夠有效降低血壓的關鍵,在於大量攝取魚類及植物性食物,可以達到對抗發炎的作用,而避免豬、牛、羊等紅肉,則能夠降低飽和脂肪的攝取。每天主食盡量有2/3以上選用全穀根莖類,取代精緻的白飯、白麵條、白吐司;每天需要食用10份高鉀蔬果,例如:菠菜、空心菜、奇異果、香蕉等;每天攝取1.5~2份的低脂或脫脂乳品;每天攝取5~8份豆魚肉蛋類;每天攝取1份堅果種子類;每天攝取3~5份油脂,多用橄欖油、芥花油等植物油,少用奶油、豬油。4大血壓失控NG食物除了良好的飲食習慣外,程涵宇強調,日常飲食也要避免攝取加工食品、含糖飲料、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和酒精,才能有效預防高血壓。1.加工食品高鹽、高鈉與高血壓、心臟病,有直接且密切的相關,尤其是加工食品,例如:午餐肉、罐頭湯、冷凍比薩,都是鹽分很高的隱藏高鹽食品,日常飲食最好少吃。2.含糖飲料攝取過多的糖分,尤其是含糖飲料、蛋糕點心,都容易造成體重增加,甚至肥胖,也會增加罹患高血壓的風險。3.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高飽和脂肪的食物,例如:紅肉、雞皮、全脂乳製品、牛油;反式脂肪通常存在於包裝食品、零食。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導致血壓升高、高血壓惡化,造成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的發生。高血壓病患應減少飽和脂肪、避免反式脂肪,應多吃堅果、橄欖油、酪梨等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4.酒精酒精含有大量的卡路里,容易導致體重增加,進而增加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根據研究顯示,飲酒會造成血壓升高,酒精也會使降血壓藥無法有效發揮作用。另外,即使是偶爾飲酒,也會增加罹患許多癌症的風險。 10種降血壓好食物1.香菜降血壓營養素:鉀、鈣、葉酸。降血壓效果:香菜富含葉酸,有助降低高血壓併發中風的風險。中國一項2萬多人的高血壓研究,以沒有中風及心臟病史的高血壓病患為對象,一組服用降血壓藥物10毫克,另一組額外多補充葉酸0.8mg毫克,追蹤時間長達4.5年,發現高血壓病患配合補充葉酸,中風風險下降了21%。如何吃:香菜遇熱會流失葉酸,建議料理烹調完畢,最後再加入香菜,或是利用香菜作為沾醬的主要成分,尤其濃郁的香氣,更可以減少調味料的使用,以降低鹽分的攝取。2.番茄降血壓營養素:鉀、茄紅素。降血壓效果:番茄富含鉀、茄紅素等營養素,鉀能夠加速排除血中所含的鈉,幫助降低血壓,尤其重口味飲食喜好及血壓偏高的人,更應增加鉀的攝取。研究發現,番茄可以提升食物的天然風味,更正大部分人吃太鹹的問題,有助降血壓;茄紅素則可以降低壞膽固醇,避免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預防高血壓的併發症。如何吃:番茄最適合入菜食用或是打成番茄汁。研究發現,烹煮番茄時,加醋可幫助水解切斷碳與碳之間的連結,加油能讓油溶性的茄紅素溶解,加熱把細胞壁破壞,經過加油、醋及加熱的過程,能夠釋放出多7倍的茄紅素,而橄欖油的效果比沙拉油好。3.柑橘類降血壓營養素:類黃酮。降血壓效果:檸檬、柳橙、橘子等柑橘類水果,都富含類黃酮抗氧化劑,可以增加血管彈性,保持血管暢通,有助血壓穩定,也具有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氧化作用,降低動脈粥狀硬化,預防罹患高血壓、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如何吃:柑橘類水果除了直接食用外,也可以當作提味的調味料,例如煎魚後淋上檸檬汁或柳橙汁,可以減少鹽分的攝取。4.莓果類降血壓營養素:花青素。降血壓效果:草莓、藍莓、蔓越莓等莓果類,富含花青素及水溶性多酚類成分,是一種強力抗氧化劑,能夠有效幫助血管暢通、控制血脂及血糖,降低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根據《美國臨床營養期刊》一項涵蓋15萬人的研究發現,每星期喝1杯草莓汁或藍莓汁,可以降低8%的高血壓風險。如何吃:莓果類直接吃,可以攝取到最多的花青素,也可以打成綜合莓果汁或莓果優酪乳,或是灑在沙拉或優格上。5.大蒜降血壓營養素:蒜素。降血壓效果:大蒜富含蒜素,可以預防動脈粥狀硬化,降低高血壓的風險。根據研究顯示,每天食用4公克、約有2瓣的新鮮蒜頭,可以降低收縮壓8.4毫米汞柱、降低舒張壓7.3毫米汞柱。 如何吃:大蒜經過切碎或咀嚼,才會出現蒜酶將蒜苷轉變為蒜素,可以當作涼拌菜的辛香料,例如:涼拌蒜香小黃瓜、蒜泥白肉,建議最好盡量減少大蒜的烹煮時間。6.香蕉降血壓營養素:鉀。降血壓效果:香蕉含有大量的鉀,一個中等大小的香蕉,含有大約422毫克的鉀。鉀對於控制高血壓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鉀可以減少鈉的作用,並減輕血管壁的張力,有助穩定血壓。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成年人每天應攝取4700毫克的鉀。如何吃:香蕉適合當作點心,也可以加入低脂牛奶、優格,製成香蕉低脂牛奶、香蕉優格。7.黑巧克力降血壓營養素:黃烷醇。降血壓效果:黑巧克力富含可可,可以降低高血壓及改善高血壓前期病患的血壓,黑巧克力含有的黃烷醇,能夠增加血管內皮的一氧化氮形成,促進血管舒張,有效幫助降低血壓。如何吃:每天吃28.5公克的黑巧克力,大約市售包裝巧克力的1/4,建議選擇可可含量至少70%的黑巧克力。8.奇異果降血壓營養素:鈣、鉀、維生素C。降血壓效果:奇異果富含的鈣、鉀,有助於穩定血壓,而維生素C為抗氧化劑,能夠預防血管硬化,也可以提升血中的好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根據研究發現,每天食用3顆奇異果、連續8週,可以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幫助穩定血壓,顯著降低收縮壓及舒張壓。如何吃:奇異果適合直接吃,或是打成果汁、冰沙、入菜都很適合。9.無糖優格降血壓營養素:鈣。降血壓效果:無糖優格富含鈣質,足夠的鈣可使血管平滑肌鬆弛,也有放鬆肌肉的作用,進而穩定血壓;而有益菌能夠降低膽固醇,預防血管發生硬化。美國心臟協會報告指出,無糖優格可以降低女性罹患高血壓的風險;一項長達30多年的追蹤研究,發現每星期食用5份或更多無糖優格,高血壓的風險降低了20%。如何吃:無糖優格可以搭配水果或堅果食用,當作健康的零食甜點。10.橄欖油降血壓營養素:橄欖多酚。降血壓效果:橄欖油是地中海飲食建議的油脂,也是奶油的絕佳替代品。橄欖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屬於好的膽固醇,能夠降低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幫助保持血管暢通,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而橄欖多酚為抗炎化合物,可以幫助降低血壓。如何吃:每天攝取2~3份橄欖油,建議將其作為烹調的主要用油,或是用來拌沙拉、沾麵包食用。(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49期)延伸閱讀: 運動有益降血壓 但千萬別做錯 你也是高血壓族嗎? 1張圖教你判讀血壓測量值
-
2020-08-02 養生.健康瘦身
胖千萬別胖肚子!醫師提醒:瘦小腹 水果一定要限量
「醫師,我的小腹很大,好像懷胎數月,該怎麼辦?」這是不少中年男性的困擾。健康診所醫師郭彥良表示,多食豆製品,以無糖豆漿取代牛奶,調整腸胃功能,輔以代謝所需的營養調整。最重要的是每日快走30分鐘,需要禁的食物並不多,有心實行,三個月必能看到明顯效果。郭彥良說,身上的脂肪,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成因與生理意義,如果要甩掉它們,必定要先瞭解它們的成因。不要亂減肥,如果什麼都不懂,記得,三餐規律、避甜食,水果勿過量攝取,加上運動就對了!三餐規律 好過不當節食、吃代餐「胖千萬別胖肚子!」郭彥良提到,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國際通用的肥胖指標,但無法完全反映內臟脂肪堆積的程度,例如肌肉較多的男性,可能BMI較高,但腹部卻沒有肥胖。腰圍則能反映腹部脂肪的多寡、內臟脂肪的堆積,也是判斷罹患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風險高低的一種測量,罹代謝症候群會增加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威脅。精確來說,腰圍不要超過身高的一半,例如170公分高的人,腰圍要少於85(170÷2)公分,否則,罹患慢性病的機會大增。郭彥良提醒想減肥的人,不要不當節食,也不要用代餐,否則復胖更可怕。三餐規律最重要,偶爾犯戒沒關係,但一周不要超過三次,隔天加倍奉還即可。遠離高糖、高油 減少內臟脂肪他說,避免暴飲暴食、作息紊亂,多運動之外,更要減少內臟脂肪的堆積。內臟脂肪過高會降低胰島素的敏感度,而內臟脂肪釋放出的游離脂肪酸,像是容易引起發炎的「花生油四烯酸」和脂肪細胞本身分泌的介白素-1、介白素-6等發炎物質,都會加速身體的發炎反應。避免高糖分、高油脂、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減少內臟脂肪的堆積,才可以讓自己不變成容易發胖的體質。吃太多高糖分、高油脂的食物,通常也壓縮了蔬菜攝取,而蔬菜中的抗氧化營養素正是用來減少身體的慢性發炎,改善易胖體質的利器。蔬菜中的非水溶性纖維可以增加糞便體積,加速腸胃蠕動,使排便順暢,縮短毒素通過腸道的時間。低熱量減肥 瘦得快復胖也快一個女性拳頭大的水果含有15公克的醣類,吃過量仍然會發胖,也會影響血糖或讓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偏高,所以還是建議限量攝取。蔬菜醣分低、熱量低,有飽足感,則是可多加利用的食材。利用低熱量減肥瘦身,一直是許多人推崇的方式,因為降低熱量攝取可以瘦得很快,但同時也造成蛋白質攝取不足,瘦肌肉組織快速流失,反而因為代謝率下降,在恢復正常飲食後,很容易就胖回來。相反的,吃足夠的蛋白質與其他溫熱性質的食物,是相對安全有效的方式,特別是有些人必須經常應酬,飲食或熱量很難控制時,就可以一餐高蔬菜比例飲食,來改善容易發胖的體質。把握減重7原則 要瘦不難郭彥良認為,靠著一些簡單的生理數據,就可以設計出一個適合個別體質的簡單減重方式,按部就班的實行,半年減重10%,又降低慢性病的發生率,其實相當容易。減重基本原則,首先養成習慣:1. 早上起床喝300~500cc開水,早餐盡量早點吃,吃什麼都好,但建議不要吃水果。2. 每天進食三次,即早中晚三餐。盡量定時,量以吃飽為主。3. 晚餐後可吃一點水果,但絕對不要多吃。4. 零食不要碰,甜食對代謝干擾太大,也盡可能避免。如果非要吃零食,可於正餐前後半小時內吃。5. 黑咖啡與茶可以喝,含糖市售飲料絕對禁止。6.每日運動30分鐘以上,建議快走,速度保持在每小時5-6公里左右,就是比平常走路快一點。如不方便出門,室內踏步加上伸展操即可。7.睡眠盡量充足,最晚於11-12點間就寢。禁忌比較多尋求中醫減肥 嚴守低鹽禁加工食品很多人為減肥,尋求中醫師的幫忙,中醫大部分的判斷是體內的「濕氣」引起下半身肥胖,針對「脾濕水腫」型的體質,中醫治療上以「健脾利濕」為主,選用薏仁、茯苓、豬苓、白朮、桂枝、甘草等藥材加減,還要求嚴格遵守低鹽分飲食,以免水分滯留在體內,不只做菜時添加鹽分須減少,也不要添加辣椒醬、沙茶醬、甜麵醬、豆瓣醬、番茄醬等醬料。此外,還要禁食許多加工食品,如乳酪、各式醃漬品、醬菜、榨菜、煙熏火腿、香腸、豆腐乳、魚肉鬆、魚丸、肉丸、麵線等都應該少吃。
-
2020-07-30 養生.聰明飲食
你吃的到底是哪種杏仁?這種杏仁你可不能當零食吃!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常作為零嘴的杏仁堅果(Almond)實際上屬於「扁桃仁」,屬於「薔薇科桃亞屬」,因誤譯而沿用至今。而真正的杏仁(Apricot)是屬「薔薇科李亞屬」,又可分作甜杏仁(又稱南杏)與苦杏仁(又稱北杏)。其中苦杏仁因含有高量「苦杏仁苷(Amygdalin)」,若生食,便可能引發食品中毒症狀,嚴重甚至導致死亡。「杏仁」可以説是大家最常接觸到的堅果種子類,但從做成飲品的杏仁茶、杏仁奶,到處處可見的美味甜點杏仁薄餅、杏仁豆腐,通通掛上「杏仁」兩個字,但這些食品原料並非全部都是使用「真杏仁」外,「真杏仁」實際上還有南北之分。你吃的到底是哪種杏仁?真杏仁居然還「戰南北」?其實我們最常拿來作為零嘴的杏仁堅果(Almond)、杏仁薄餅,或是近年來歐美盛行的杏仁奶所使用的杏仁,並非真的「杏仁」,而是「扁桃仁」,屬於「薔薇科桃亞屬」。一般外型狹長,呈長橢圓狀。最初在70年代由美國引進東方,但因外型與中國傳統杏仁相似,而被誤譯為「美國大杏仁」流傳至今。而真正的杏仁(Apricot Kernels)其實是屬於「薔薇科李亞屬」,主要又可分為甜杏仁(又稱南杏)與苦杏仁(又稱北杏)。二者雖外觀相似,皆呈現橢圓心型,但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也說明,甜杏仁顆粒較大,外皮則呈現淡黃色,紋路較粗,多帶有香甜味;苦杏仁的顆粒較小,皮多呈深黃色,紋路也較細,帶有較重的苦味。而在用途上,甜杏仁可藥食兼用,常作為杏仁茶、杏仁豆腐主要原料使用,而苦杏仁一般則常作為中藥使用,但其實在市售許多杏仁茶、杏仁豆腐產品中也常會加入少量苦杏仁作為提味。「苦杏仁苷」讓南、北杏仁分兩頭!但為何同樣掛上「杏仁」兩個字,又同屬「薔薇科李亞屬」,甜杏仁能藥食兼用,苦杏仁卻多只被拿來作為中藥呢?關鍵在於兩者結構中「苦杏仁苷(Amygdalin)」這類的含氰配醣體含量的多寡。根據新北市藥師公會資料顯示,苦杏仁苷一般在甜杏仁杏中含量約0.11%,苦杏仁卻約有1~3%。當含有高量苦杏仁苷的苦杏仁,在採食、咀嚼、加工的過程中,受到外力破獲,或是在我們吃下肚後,進入消化系統受腸內菌作用,便會促使苦杏仁苷被水解,產生具有高毒性的氰化氫,進一步抑制細胞呼吸作用,將導致食用者呼吸短促、頭痛、噁心、痙攣等,或甚至呼吸困難致死。徹底烹煮降低毒性,限量服用更安心!為此,若有使用苦杏仁的藥用需求,一般中醫也會囑咐將苦杏仁徹底加熱烹煮,並避免生食,以降低中毒風險。而以服用量來說,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The Federal Institute for Risk Assessment)也建議,成人每日苦杏仁的攝取上限不應超過兩顆,而孩童則應避免食用。而民眾在食用甜杏仁時,儘管其所含苦杏仁苷成分較低,但也切勿輕忽。除了注意攝取量,不管是單吃或是料理用,烹煮加熱完全,絕對是保障自身食用安全的最好辦法!延伸閱讀▶竹筍種類那麼多 最佳筍友怎麼分?▶黑米、黑糯米是一樣的東西嗎?紫米又是什麼?▶營養的堅果單吃太無聊!該如何入菜?參考資料▶「杏仁果」不是「杏仁」,海關籲請進口人正確申報貨名及稅則號別-財政部關務署▶食物中天然毒素-植物性-食品安全辦公室▶苦杏仁成人每天兩顆為限 兒童則應完全禁止-國家環境毒物研中心▶推理系作品中兇手的最愛「氰化物」,它真的有那麼致命嗎?-毒物及化學物質局▶食物中植物性天然毒素技術報告-國家衛生研究院▶苦杏仁-台灣中藥典暨圖鑒查詢系統(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7-29 科別.骨科.復健
健康保衛站/猛踩跑步機 小心跑者膝上身
喜愛踩跑步機民眾,當心出現「跑者膝」,物理治療師表示,罹患跑者膝,只要一屈膝就疼痛難耐,如果疏忽治療,容易關節退化且演成肌肉乏力等惡性循環,出現相關症狀應求醫,也採伸展、側抬腿或靠牆深蹲這三招減緩不適。一名30歲女子,前陣子因為疫情不常出門,吃太多零食體重上升,在家連續踩一周跑步機,並且啟動高強度快跑模式想快速瘦身,結果才幾天,膝蓋外側就痛到不行,就醫發現罹患「跑者膝」。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吳培瑜說,跑者膝學名叫「髂脛束症候群」,主要是後膝蓋外上側會產生疼痛。臀部肌群無力、骨盆不穩定的人走路或跑步時,大腿股四頭肌及其他協同的肌群會因為代償而承受身體力量,當地面反作用力傳到膝關節卻無法有效緩衝時,腿肌就會緊繃,造成髂脛束在股骨外上髁反覆摩擦,造成發炎疼痛。久站久走、扁平足、臀肌無力、O型腿、髕骨外翻、髂脛束緊繃及核心不穩定的人,容易出現「跑者膝」。若能及早接受物理治療或體外震波治療,可以有效舒緩,若輕忽治療,膝關節容易退化。吳培瑜也建議三招供紓緩症狀,第一招是先平躺,患肢跨越另一隻腳,以手抓住大腿後側牽拉伸展,每次維持30秒,一天3至5次,舒緩大腿外側髂脛束的緊繃感。再來是單側抬腿8至10次、每次15秒,再交換方向重複練習,強化大腿外展肌及臀中肌的肌力。最後第三招澤是雙腿夾球或毛巾靠牆深蹲1至15秒再起身,每天做三回合。
-
2020-07-26 醫療.自體免疫
減緩關節疼痛問題 營養師分享5類最糟糕和最佳食物
關節炎聽起來是一種病症,實際上關節疾病有一百多種原因,不僅止是老年人的疾病。在美國,有超過5千萬的成年人和30萬個孩子患有各種關節炎,例如炎症性關節炎(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傳染性關節炎(如C型肝炎)、變性關節炎(如骨關節炎)或代謝性關節炎(如痛風)。當關節疼痛時,就診請醫師協助是首要。但營養學家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透過食物的選擇,減緩某些關節疼痛問題,以下是5種對關節炎最糟糕和最佳的食物:讓關節炎惡化的食物1. 精緻碳水化合物白麵粉和糖之類的精緻碳水化合物,可能有助糖化終產物(AGEs)生成 ,這種產物已被證實會加劇發炎反應。研究還顯示,精緻糖和麵粉(藏在許多含糖早餐穀物和零食中)也對腸道微生物叢有重要影響,會加重炎症。2. 含糖飲料含糖飲料中的高度加工糖,與慢性發炎有很大關係。尤其是汽水,會增加女性的關節炎症狀。根據《美國臨床營養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每天喝350毫升的汽水,會使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增加63%。3. Omega-6脂肪酸限制葵花油、玉米油、大豆油和葡萄籽油的攝取,它們的Omega-6脂肪酸比例比其他油高。營養學家解釋,Omega-6會使血壓升高,觸發免疫反應,並加劇炎症。4. 加工肉品加工肉(包括培根、香腸和其他熟食肉類加工品)的糖化終產物含量更高。另外,有些食品往往鈉含量更高,導致水分滯留體內,導致關節腫脹。5. 披薩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的數據,美國典型飲食中鈉的主要來源之一「披薩」,也可能導致關節發炎。精緻碳水化物製成的餅皮,上面撒了各種加工香腸,等於一口氣就吃進兩種對關節炎不利的食物。對關節炎有利的食物1. 綠花椰菜綠花椰菜富含維生素C和K以及蘿蔔硫素。蘿蔔硫素被認為可以減緩骨關節炎的症狀和惡化。此外,綠花椰菜也是蔬菜中鈣含量的佼佼者,減緩發炎之外,也能讓骨質更強壯。2. 櫻桃色彩繽紛的蔬果多含高量植化素和抗氧化劑,與減少身體發炎有關。尤其櫻桃是首選,含豐富的花青素和抗氧化劑,可改善血液循環並減輕疼痛。關節炎基金會說,一般來說,顏色愈鮮豔,抗氧化成分愈多。3. 抹茶所有綠茶都有抗氧化效果,動物研究顯示,其所含兒茶素可對抗細胞損傷,降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嚴重性。4. Omega-3根據關節炎基金會的說法,每周吃兩次或多次富含Omega-3的魚類,可以保護心臟同時減少發炎。例如鮭魚、鯡魚、沙丁魚或鯖魚。5. 薑黃近年來的超級食物薑黃,對關節炎患者同樣有利。營養學家說,將薑黃素與脂肪和黑胡椒粉混合使用,可減少炎症性關節炎疼痛。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0-07-24 養生.更年期變化
我這麼重視養生,健檢還是一片紅字?營養師:你可能犯了更年期最常做錯的5件事
年近50的李太太體態好、氣色佳,喜歡養生更規律運動,可是健康檢查卻出現「一片紅字」,懷疑是更年期引起的。不只是她自己納悶,連營養師也頗感訝異,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她的體脂肪一直降不下來,體重52公斤卻有38%的體脂肪率。但她表示自己的飲食正常,一週還運動三次,想透過營養師來找出自己到底哪裡不健康。」 接受諮詢的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進一步了解後發現,原來李太太中午只吃冰糖蓮子白木耳,以為膠原蛋白很高,但誤會大了!白木耳不僅不含膠原蛋白,這樣的主餐反而因為只吃蓮子和甜湯,澱粉與糖比例很高,幾乎沒有蛋白質,營養並不均衡;而她的運動是只做伸展瑜伽,忽略了應該要增加肌肉負重力、肌耐力。諸此總總,難怪體脂高居不下。 有許多女性因更年期不適,來找營養師諮詢,通常不是因為營養不足,而是不均衡;或是掉入「隱形陷阱」而不自知,導致即使拼命重視養生,依然無法達到健康目標。營養均衡最重要!更年期常做錯的5件事 除了均衡飲食之外,六大食物均衡攝取是基本的條件,每天都要補充。另外我們再來看看,劉怡里營養師提出的5點建議,是否也落實在你的每日飲食裡,或是你其實做錯了呢: 1. 忘了至少一餐全穀類 三餐至少一餐的全穀類。全穀類包含胚乳、胚芽和麩皮,可用蕎麥麵、全穀麵包、全穀饅頭,或是燕麥、紅藜等代替精緻澱粉。 2. 不敢吃肉,維生素補充不足 多補充B群、葉酸。這兩類營養素可預防血管栓塞,尤其是維生素B6、B12(來自動物性食物,如:魚、肉、蛋、乳製品)需同時補充。 3. 湯總是要喝到見底 減少鹽分的攝取。一般人經常忽略,鹽分往往集中在「湯」裡,許多湯的含鹽量都很高,喜歡喝湯的朋友要戒掉這個習慣,喝一兩口就好,不要喝到碗見底。 4. 蔬菜水果攝取太少 增加維生素C。最好從水果中攝取,國民水果「芭樂」就是很好的選擇。 5. 肉食主義卻隨便吃 選擇優質蛋白質。挑選吸收率好的蛋、魚、海鮮、紅肉等瘦肉。 *六大食物: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等六類。每類食物提供不同的營養素,因此每類食物都要吃到建議量,才能達到均衡。擊退3大更年期症狀!補充植物雌激素與水分 若已經有更年期不適症狀,飲食上可以做這些調整: 1. 熱潮紅補充植物雌激素,四大類食物不可少:紅薏仁、糙米、菠菜、味噌。但要注意避免過量吃太鹹的味噌,有高血壓的風險。 2. 私密處乾燥更年期女性的荷爾蒙降低,私密處比較乾,建議要更常補充水分,可以用一次喝一杯250CC水的方式,一天喝6~8杯。 3. 晚上頻尿 雖然說要補充更多水分,但睡前一到兩小時之間,就不宜喝太多水,以及吃太多水分的水果。老人家常說睡前不吃西瓜,這是有道理的。 不知不覺吃下肚!小心「糖油酒」3大惡魔除了以上注意事項,劉怡里營養師也特別提醒,食物裡有三大惡魔:精製糖、油、酒,許多人都在不知不覺中吃下肚。多半人都會認為:沒有呀,我不愛吃這些。孰不知,它們是潛伏在飲食的其他地方。 食物裡充滿隱藏糖和隱藏油,像是義大利麵的紅醬、烤雞排的醬料;雞絲麵與泡麵等是油炸食品等等。大家不是直接吃「精製糖、油、酒」,但它們一直在我們的生活飲食裡,尤其是外食族要特別注意,因為一時的方便,不知不覺攝取過量的飲食惡魔,當然健檢一片紅字。 尤其大家嘴饞時喜歡吃的零食、餅乾,都加了不少的椰子油、棕櫚油。這些潛藏在加工食品內的植物油,飽和脂肪含量高,攝取過量也會影響心血管功能。 過去曾有出家師父腦中風的新聞,許多人訝異,都吃素了還會有心血管疾病?推測也與過量食用加工食品有關,例如:百頁豆腐、炸豆皮等,都不建議經常食用。 烹調方式很重要!正確料理才能防癌 劉怡里營養師最後提醒大家,重視營養、飲食,不能忘了最後一哩路,就是食物的烹調方式。 「不只少糖、少鹽,在烹調上更要注意溫度與時間。因為高溫與煮食太久,會導致營養素流失、吸收下降,花椰菜等蔬菜,烹煮超過4分鐘後,有50%的營養會流失。」此外,像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B、C在高溫之下會產生異變,產生有害人體的物質。 仔細來看,蛋白質類食物,容易產生致癌的「雜環胺類」物質,脂肪類則易產生「苯并芘類」致癌物,碳水化合物會因此產生較多的「丙烯醯胺類」物質等。高溫烹調的時間越久,越容易產生有害的致癌物質,尤其是食物中焦黑部分的毒素量更多,建議少食用。 「怎麼煮才健康」是最後一道學問,鎖住營養,身體更好吸收,養生、抗癌、更健康!才不會以為吃了許多健康食物,最後功虧一簣。●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不愛運動較容易有糖尿病?白雁:每天3分鐘這樣做,活絡氣血、穩定血糖.牙痛就診,竟是口腔癌第一期!醫師:6大關鍵是警訊.子女會長大,我也會衰老!台大教授:傳承生命美好,才能讓我們的生命生生不息
-
2020-07-22 科別.消化系統
腸道不健康會讓人焦慮 每天吃這種水果有助改善情緒
現代人工作忙碌,女性上班族喜歡團購珍奶等含糖飲、蛋糕當作下午茶,常吃甜食不只容易變胖,也可能使腸道不順。董氏基金會今年2月針對1068位15至69歲國人進行身體快樂指數網路調查,發現腸道順暢力和水果攝取量相關,進一步分析腸道順暢者,發現每日吃足2份水果的比率是吃不到1份者的四倍。董氏食品營養中心專員游芷欣表示,據國健署「2013至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國人普遍飲食不均、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在全穀類、蔬菜等含較多膳食纖維的食物中,19歲以上國人超過8成攝取量不足,尤其水果較難入菜,更容易忽略攝取;還有超過4成民眾天天喝含糖飲料。董氏2019年調查也發現,國小學童攝取越多零食、油炸物、含糖飲料,越容易亂發脾氣、肚子不舒服。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主治醫師王彥博表示,腸道菌叢及腸道環境的不穩定,可能引發健康問題,包括腸躁症、腹瀉、便祕等腸胃功能性障礙,同時也影響免疫力、自律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影響身心平衡。王彥博說,據加拿大2013年研究指出,腸道菌叢改變會影響類焦慮及憂鬱行為。腦與腸有著雙向影響的密切性稱為「腦腸軸」,腸道健康、飲食與身心狀況密切相關;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研究發現,每日食用兩顆黃金奇異果,對情緒有顯著的正面影響,提升31%活力感,改善負面情況。董氏營養師尤宣文提醒,民眾每日應至少攝取25至31克膳食纖維,日常飲食中要吃足2份水果,以水果取代高油、高糖點心,補充高營養密度、富含膳食纖維、酵素、植化素的水果,像是奇異果、木瓜、鳳梨、藍莓、葡萄和柳橙等,並均衡飲食,以維持身心健康。
-
2020-07-22 養生.聰明飲食
上班族腸道不順 下午茶啖珍奶配蛋糕不如吃奇異果和木瓜
現代人工作忙碌,上班族女性喜歡團購珍奶等含糖飲、蛋糕當作下午茶,但常吃不只可能變胖,也可能使腸道不順。董氏基金會今年2月對1068位15至69歲國人進行身體快樂指數網路調查,發現腸道順暢力和水果攝取量相關,進一步分析腸道順暢者,每日吃足2份水果的比率是吃不到1份者的四倍。董氏食品營養中心專員游芷欣表示,據國健署「2013至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國人飲食不均、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在全穀類、蔬菜等含較多膳食纖維的食物中,19歲以上國人只有不到2成攝取足量,尤其水果較難入菜,更容易忽略攝取;此外,有超過4成民眾天天喝含糖飲料。董氏2019年調查亦發現,國小學童攝取越多零食、油炸物、含糖飲料,越容易亂發脾氣、肚子不舒服,且呈顯著正相關。北榮胃腸肝膽科、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主治醫師王彥博表示,腸道菌叢及腸道環境的不穩定,可能引發健康問題:包括腸躁症、腹瀉、便秘等腸胃功能性障礙,同時也影響免疫力、腸道菌落多元性經由自律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影響身心平衡。王彥博說,據加拿大2013年研究指出,腸道菌叢改變會影響類焦慮及憂鬱行為。腦與腸有著雙向影響的密切性稱為「腦腸軸」,腸道健康、飲食與身心狀況密切相關;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研究發現,每日食用兩顆黃金奇異果,對情緒有顯著的正面影響,提升31%活力感;改善負面情況。董氏營養師尤宣文提醒,民眾每日應至少攝取25至31克膳食纖維,日常飲食中要吃足2份水果,以水果取代高油、高糖點心,補充高營養密度、富含膳食纖維、酵素、植化素的水果,像是奇異果、木瓜、鳳梨、藍莓、葡萄和柳橙等,並均衡飲食,來維持身心健康。
-
2020-07-21 橘世代.健康橘
「自制力高的人一定很壓抑?」 其實誤會大了!
前言:自制力高的人並非因為他們具有抗拒欲望、壓抑不利行為的超能力。其實他們根本不控制自己,他們是透過養成習慣來讓行為自動化,是習慣讓他們輕易達成目標。透過4步驟,你也可以輕鬆做到。多數研究人員假設:自制力高的人總是兢兢業業,為了長期的獎勵而放棄眼前的享樂。他們到底是如何達成生活中種種美好的成功呢?我不賣關子,因為他們有好習慣。證據來自於相關研究,這項研究要受試者評估自己的自制力,然後描述各種健康行為:運動、吃健康零食和就寢時間。如你所想,得分高的人較常運動、吃得健康、就寢和起床時間固定。得分較低的人較不常上健身房、吃許多不健康的零食、睡覺時間也不正常。這些是關於自制力的典型發現。最發人深省的是這些受試者進行這些健康行為的方式。研究人員要每個人回想最近一次的行動,例如運動,並描述他們如何進行。自制力得分較高的受試者表示他們不假思索,自動就會去運動,而且通常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這已經成為他們日常慣例的一部分。這再度證明自制力高的人不需要太費力就能成功。他們不需要兢兢業業,也能維持健康。自制力高的人可能每天帶一顆蘋果上班,當做兩餐之間的零食,或者每天晚餐後吃幾顆杏仁果。他們把吃健康零食變成慣例,每天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他們不用多想這件事,他們直接去做。為了有充足的睡眠,自制力高的人會養成有益的習慣,讓自己直接行動而不用掙扎。他們每天晚上在同一時間關掉螢幕,並且設定鬧鐘,每天早上在同一時間起床。他們表示這是不假思索自動進行,他們不會自我糾結是否再玩一局電動或繼續看推特貼文,對他們來說,睡覺並不是一場自制力大戰。那些「自制力」很高的人,他們特別能夠達成健康、富有和快樂的目標,他們的人生充滿成功的紀錄。這些人獲得這些非凡成就的方式並非我們以為的—積極發揮意志力。他們的成功並非因為他們具有抗拒欲望、壓抑不利行為的超能力。在自制力量表得分很高的人根本不控制自己,說他們自制力高,是個誤稱。他們是透過養成習慣來讓行為自動化,是習慣讓他們輕易達成目標。高自制力者的成功故事有個重要結局,它和情境有關。高自制力者的才能似乎不光是知道如何養成有益的習慣,他們還了解如何讓自己置身在有正確力量的情境中,好讓自己達成目標。四步驟,建立你想要的習慣還記得讓全家共進晚餐,一起聊天、分享、培養感情的目標嗎?現在這已經是你的習慣性日常了。你已經透過以下四個步驟,建立起習慣的基石:1.創造固定的情境(每週一次,晚上六點半準時開飯)2.降低阻力(由你擔任驅動力,一開始由你烹飪、洗碗,藉此移除約束力)3.讓這件事有獎勵(準備每個人最喜歡吃的食物,小孩想要的話,可以邀請朋友一起來)4.重複多次,直到這件事變得自動化(即使其他家庭成員強力反對你的聰明點子,也要持續下去)同樣的原理,也能讓你把改善財務狀況的目標,變成習慣性日常。為節省支出,你可以這麼做:1.創造固定的情境(找到實惠的超市,晚餐多煮一些,隔天帶便當)2.增加阻力(隨身只帶現金)3.讓這件事有獎勵(舉辦錄影帶之夜,邀請朋友一起來看你喜愛的獨立製作電影;對自己付清卡債感到驕傲)4.重複多次,直這件事到變得自動化然後,你可以多得更多:參加公司的退休金自動扣款計畫、從家裡帶咖啡去上班—你做了許多一開始需要意識決策的事情,然後就讓一切自動進行,既存了錢,又賺到穩定的利息。習慣在無規畫、不慎思的情況下比較容易形成。之後,我們就可以把控制權交給情境,讓行動自動被觸發。例如,在生活環境中建立正確的驅動力和約束力後,你可以每天不假思索地吃健康食物、準時完成工作並對家人展現關愛。本文摘自《習慣力》天下雜誌 2020/07/02出版【熟齡精選延伸閱讀↘↘↘】。讓自己更快樂!丹麥幸福研究專家秘訣公開。從運動認識一個人!你的運動習慣,透漏你的個性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20 養生.聰明飲食
高鈣牛奶更營養?無香料優格好健康?食品標示的3大地雷,你看懂了嗎?
加工品陷阱多,添加物會耗損營養素,加速老化!經常減肥的人一定都聽過,想吃零食就選蒟蒻干吧!因為廣告標榜它熱量低又高纖具有飽足感……。事實上,蒟蒻干可以做成這樣子,一定加了10項以上的添加物,我們常說化學添加物的東西就形同等於藥物,它是不能留在身體裡面的,必須透過肝臟和腎臟代謝掉,而在代謝這些東西不只是把它排出去這麼簡單,這個過程會耗損掉你很多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素,才有可能代謝成功。所以我常講的,現代人營養素沒有開源,又沒有節流,包括飲食作息,或吃很多要耗損身體僅存營養素的加工品,到最後身體負擔就會變得非常大,甚至加速老化。因此,為了避免吃下更多莫名其妙的添加物,買東西時一定要仔細看背後的成分標示,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食物含有多少熱量、蛋白質、脂肪?又含有哪些營養素?很重要嗎?不管是不是在減肥,學會看食物的營養成分標示,不僅可以遠離食安風暴,還能減少衰老、罹癌的危機!記得,不要只看總熱量,一般來說,越是垃圾食物,它所標示的每份單位越小,以洋芋片為例,通常會標示「本包裝含4份,每份含……」所以,如果一次會嗑掉一整包的餅乾,你就必須將熱量乘以4份。除了看熱量,還要記得看脂肪含量和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像是1克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皆乘以4大卡,1克的脂肪乘以9大卡,所以,如果有3克的油,就會有27大卡的熱量被吃進身體裡!總而言之,不要靠想像力,不被廣告牽著走,看成分、營養標示,懂得區分何謂加工品,比較加工品的可怕,那麼不能攝取加工品的理由已經非常清楚,大家就知道「第一不」的重要性了!不看成分標示,吃錯食品就「肥」大了!以下是大家常買的3組食品,可以自我檢視,是否會看營養成分標示,看哪一個會是相對健康的呢?CASE 1 想吃餅乾時,你會選哪一個相對健康呢?首先,比較都是100克,就算上述B海苔米果一次全吃完(因為本包裝含4份,一份20克)也吃不了100克,整包相當於多吃一碗飯(幾乎沒有油),加上一點調味料,添加物很少。A洋芋片,如果也同樣吃80公克(必需自制力很好,因為本包裝有500克)雖然總熱量多了80大卡,感覺沒有差很多,但是相當於3/4碗白飯+1杯30cc的油+多到嚇死人的添加物(就像藥物一樣,必需在肝、腎代謝)。CASE 2 鮮奶VS.高鈣鮮奶,哪一個才健康?一般民眾聽到「高鈣」鮮奶,一定誤以為比鮮奶成分好,但食品法規上,只要有添加物,政府就定義為調味奶,而不是屬鮮奶類,這樣的產品,廠商很愛製造一方面民眾因為錯誤資訊,誤以為健康所以很愛買,另一方面既然歸類調味乳,廠商不需100%鮮奶,可以加奶粉、糖、一大堆的添加物、香料等,成本降低很多,保存時間往往也比鮮奶長,但是營養價值相對鮮奶,差很多!CASE 3 真假優格,你能分得出來嗎?民眾容易受討喜漂亮的廣告包裝影響, B原味活性發酵乳瓶身印有鮮奶優酪(背景還有一個大大的純字),就會自動聯想,100%純鮮奶,加上還印有無香料、無色素又是0脂肪,就以為一定很健康,其實不然,一定要看成分標示,A原味無糖優格才是只有100%生乳、乳酸菌,值得攝取的優質蛋白質來源,和B對照, 一看成分就知道:加很大!含糖、生乳比例低,添加成本低的奶粉,還有一堆的增稠劑,以創造濃稠口感,而不是真的全靠乳酸菌發酵!烘烤類製品藏著2大惡魔,不只變胖、還會老化發炎、致癌!1. 高溫烘烤:產生大量自由基,加速身體老化!此外,烘焙食品常摻有大量的植物奶油、人造酥油,再經攝氏150度至200度以上高溫烘烤,才能有香噴噴、酥脆的效果;這一口吃下去,不僅是熱量問題,高溫烘焙除了會破壞食材的營養素,更產生很多自由基,加速身體發炎、老化。2. 釋出毒性物質:直接破壞身體機能,致癌性超高!①丙烯醯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再度建議民眾應減少攝取薯條與洋芋片,主要是這一些食物中都含毒性化學物質「丙烯醯胺」(acrylamide)。首先,在食物學原理、食品加工裡有個化學反應:「Maillard reaction(梅納反映)」,是非酵素之「褐變反應」。它指的是食物中的還原糖(碳水化合物之一種)與胺基酸/蛋白質,在常溫或加熱時發生的一系列複雜的反應,其結果是生成了棕黑色的大分子物質,包括還原酮、醛和雜環化合物,這些物質為食品提供了宜人可口的風味和誘人的色澤。②天門冬醯胺(Asparagine):20種最常見的胺基酸之一,但不是必需胺基酸,加熱到足夠高的溫度時,天門冬醯胺可與還原糖或羰基在食物中反應,生成丙烯醯胺,後者常在薯條、薯片、烤麵包等烘烤食品中出現。因此消費者要特別注意以下2點:A. 對炸的或烤的食品要金色、淺黃色,不可為棕色的,顏色愈濃丙烯醯胺愈多。B. 避免於炸烤前於食品上沾上糖粉或糖漿。③多環胺類/異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簡稱HCA或HCAs):肉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因富含胺基酸,在高溫(150度)烹煮時,蛋白質會分解或變性而產生異環胺,這正常產生的物質。只是溫度越高、加溫時間越長會導致更多異環胺的生成,甚至產生致癌性高的多環芳香烴(polyaromatic hydeocarbons, PAHs),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烹調溫度從200度升高到250度之間增加了3倍HCAs的含量。多吃糖會導致脂肪堆積與不易分解代謝!為什麼不要喝含糖飲料?首先先解釋「醣」與「糖」的不同?簡單來說,分子結構大小與複雜程度的不同!「糖」是「醣」的一種,醣=碳水化合物=多糖!醣(C6H10O5)n 的5大基本特性:①無甜味。②不溶於水。③不能直接通過細胞膜,因此不可直接被吸收,從食物來的澱粉(多醣)和雙醣,都需要經由人或動物體內的腸道酶(酵素)將其分解成單糖,才能被腸道細胞吸收,才可被細胞利用。④常見的有澱粉、肝醣(人體內儲存醣類的主要形式)、纖維素等。⑤醣類還會與身體內的蛋白質、胜肽、脂肪透過化學反應,鍵結成具備有其他重要生理功能的複合醣類。現在大家就知道,醣類很重要,不是只有熱量、能量的功能,可不是越少越好,請不要再把「醣類」視為敵人,也該知道為什麼採用「不碰澱粉」減肥法的民眾,最後會損及健康的原因吧!單糖也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其結構是醣類中最簡單的(CH2O)n,從結構就明白,醣類為什麼又稱為碳「C」、水「H2O」化合物的原因了!單糖是糖分子內含有碳原子的數量來分類。通常含有3∼7個碳原子,一般人最熟知的是六碳糖類: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單糖直接吃就具有甜味(如果把蔗糖的甜度當作1,果糖大約是1.5∼1.7倍,葡萄糖約是0.7 倍)雙糖當然也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直接吃也有甜味。是由兩個單糖經縮合反應去掉一個水分子而成。常見的雙糖有:蔗糖=1分子葡萄糖+1分子果糖組成,乳糖=1分子葡萄糖+1分子半乳糖組成,麥芽糖=1分子葡萄糖+1分子葡萄糖所組成。雙糖直接吃也有甜味所以這裡所說的不要喝含「糖」飲料,所指的糖就是吃起來直接會甜的單糖和雙糖!這些小分子的糖容易造成血糖的高低起伏,引起胰島素的過量分泌,長期產生身體組織對胰島素的阻抗、不敏感,導致脂肪的堆積與不易分解代謝的結果!一定要少吃高果糖糖漿!常見手搖飲料店,調配冷飲,加入透明液狀的糖漿,就是高果糖糖漿,製造高果糖糖漿,現在多用玉米澱粉(特別是基因改造的玉米澱粉作為原料,更大大降低成本)透過酵素轉化而來,因此又稱為高果糖玉米糖漿,大部分用做飲料調配的高果糖糖漿成分比例為55%果糖及42%葡萄糖。過去認為使用果糖代替蔗糖(砂糖),相同甜度下可以減少糖分使用,就減少熱量攝取,其升糖指數也很低,認為果糖在預防及控制糖尿病上較佳。如今已被挑戰!現代科學、醫學研究發現:果糖是不會醉的酒精(會造成脂肪肝、肥胖及成癮性),易造成代謝紊亂,更容易造成慢性疾病、糖尿病!最新的統計顯示,高果糖糖漿甚至干擾肝臟尿酸的代謝,造成血中尿酸的升高,提高果糖攝取量,痛風機率也會提高。高果糖糖漿其可能的健康傷害日漸明確。(另外,當大家聽到這邊,就會開始問我,那蜂蜜、楓糖……等有沒有比較好,我可以告訴大家,直接吃起來會甜的,對健康都沒有太好,不要再想盡辦法找理由吃糖了。)蜂蜜裡的糖(因已經由蜜蜂的唾液中的酵素分解)是直接以單糖類的葡萄糖和果糖所構成,可以為人體直接吸收,所以比砂糖(蔗糖)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另外,楓糖是由楓樹木質部汁液製成的糖漿,主要成分為蔗糖和水。延伸閱讀: 雙親失智 差點拖垮銀行經理家庭●書籍介紹頂尖營養師教你吃出瘦子體質【暢銷修訂版】:1分鐘學會「4321黃金餐盤」飲食,啟動身體的年輕基因,5週腰瘦3吋!作者: 林佳靜 出版社:蘋果屋 出版日期:2019/05/31作者簡介林佳靜/最多名人信賴的營養師!‧生化代謝暨功能性醫學、分子矯正營養學(orthomolecular nutrition)暨營養治療研究、運動營養。‧歷任聯欣/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產品研發顧問/VIP門診資深營養師‧樂活診所醫療研發顧問/資深營養師‧競技、運動團隊(台啤、兄弟象)營養執行顧問/專業講師‧中華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養師/教育訓練講師
-
2020-07-19 養生.健康瘦身
減肥到底要不要吃早餐? 營養師的答案可能跟你的不一樣
錯誤減肥觀念,當心「瘦」不了反而傷身!最常見的迷思就是「吃飯容易胖」的觀念,改吃麵條、麵包,甚至蘿蔔糕、餅乾等精製食品,這些含有更多脂肪及調味品的食物,吃多了反而造成體重上升;也有人拼命吃所謂的「超級食物」,如豆漿、山藥、酪梨或堅果等食物控制熱量,或盲目相信「不吃脂肪」的謬論,本以為能控制體重,但單調的飲食,更容易造成身體營養失衡,讓人越減越肥。 吃肉不吃澱粉減重法 當心執行不當傷身 減肥方法千奇百怪,一旦使用不當,反而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營養師趙思姿指出,如「吃肉不吃澱粉」的減重法,是最常在坊間被使用,減肥者只要大啖肉類,就能瘦得多又快,的確讓人趨之若鶩,不過,一但停止執行,會使身體將更多能量儲存下來,造成復胖。她強調,目前沒有治療肥胖的特效藥,真正解決的方法就是體重控制,唯有把體重減下來,才能改善肥胖等病症。 兼顧營養體重控制策略 四點飲食規劃建議 趙思姿說明,體重控制的目的,主要不只能減輕體重,更能改善身體健康狀況。因此,飲食除了控制熱量外,更要能兼顧營養,飲食應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多選擇天然高纖的食物,如糙米、蔬菜與豆類,且飲食需有變化,讓不同食物的組合,達到視覺、味覺與嗅覺等多重感官的刺激,提高餐食的滿足感,也能維持身體各種機能。至於,如何達到體重控制的飲食規劃,提供下列幾點建議:1.每餐控制精製澱粉的食物,多以攝取全穀食物為主。2.每餐肉類限制兩份以內,一餐只吃單種肉類,例如中餐吃雞,晚餐吃魚3.多選擇不同蔬菜,每餐至少三種蔬菜,水果要限量,且吃新鮮水果,不要喝果汁。4.選擇優質油品,少用沙拉醬、豬油、奶油或氫化油,每天油量控制在一、兩湯匙以內。 規律吃早餐有助於減肥 降低脂肪攝取 規律吃早餐對減肥很有幫助,不要以為捨棄早餐,有利於體重控制,其實這是錯誤的。趙思姿強調,早餐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餐,它像火星塞一樣,能讓休眠身體重起營養的吸收,引燃能量的代謝,讓身體持續的運作下去。研究指出,早餐對整天攝食行為有引導的作用,例如定時吃早餐的人,能有效控制晚餐攝食的量,早餐也有助於減重者降低脂肪的攝取,且避開零食。 (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這時段吃早餐最好! 不但能瘦還不怕血糖飆 減肥挑時間! 運動到底要在早餐前or早餐後?
-
2020-07-16 橘世代.時尚橘
嗑零食、不運動! 68歲比莉靠「個性」維持好身材
68歲的比莉已10年沒接戲,開心過著隨興生活,近來被賈靜雯「盧」出江湖,接演「媽,別鬧了!」,出席記者會依舊活力十足,但她卻透露前一晚根本沒睡覺,「我是過動兒,可以一整天都不睡覺。」沒有特別忌口、運動、保養,但依舊維持好體態、好精神,笑口常開或許就是她的最佳保養品。比莉透露自己經常凌晨3、4點都還在追劇,「我就是睡不著,永遠處在興奮狀態。」追劇前還會先準備好零食,包括薯條、薯片、巧克力、冰淇淋,不在乎熱量,「算熱量多累啊,人生就是要開心啊!」至於運動,比莉說自己不上健身房,「我覺得去健身房就是要先在家裡練很漂亮,再穿緊身衣去秀身材。」但很愛走路,還笑稱走路快到可以參加奧運。在家最大興趣就是走「一人時尚秀」,把行頭全都搬出來,假髮、包包、鞋子都搭配好,再「催」下音樂,沒人看也能自得其樂。比莉還形容自己愛笑到惹人生氣,有一次去醫院照超音波,護士原本很開心見到她,沒想到她抹了潤滑劑覺得癢就一直笑,無法成功照好,護士最後火大喊:「比莉姊不要再笑了!」她也很愛聽笑話,一個笑話可以笑半年到一年,忘記內容還要打給朋友追問,樂天個性成為凍齡祕訣。【凍齡女星精選專輯↘↘↘】。姐就是美!《乘風破浪的姐姐》證明歲月是把鑽石磨刀。陶晶瑩步入半百「保養之道」 寧不賺錢也要早睡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7-15 養生.健康瘦身
減肥開心吃!!營養師推薦6大減重HAPPY FOOD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但仍有多位專家認為,疫情將有很大機會於秋冬再起。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的下一波現在就開始了。他提醒,預防新冠肺炎的關鍵在於,防護要夠完整,不能有所鬆懈,必須力行防疫新生活。除此之外,提升自己身體防禦力也是非常重要。上一波疫情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張上淳就以從確診個案觀察發現,「肥胖」恐是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和導致重症的高風險因素之一,雖然目前仍未有確切的研究論文佐證兩者的相關性,但肥胖的確診者,其病程發展快速、重症機率高。根據英國媒體《Food Navigator》報導,英國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的統計顯示,截至3/19的196名確診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中,有56例的身體質量指數(BMI)為25~39.9、58例BMI指數為30~39.9、13例BMI指數為40以上,佔所有重症患者的64%。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解釋,世界衛生組織用BMI數值定義肥胖程度,超過24就已是過重。再對照英國確診統計數據,共有127例重症確診個案BMI指數皆超過24,顯示「肥胖」是染疫且導致重症的危險因素。而在經過大半年的防疫生活,迫使民眾無法外出活動,使許多人面臨肥胖危機。潘富子建議,再這個疫情趨緩的時間點,就應該好好為下一波疫情做好準備!不妨多攝取以下6大類食物,幫助舒緩焦慮心情,還可減少熱量攝取,避免肥胖問題發生,別成為疫情候選人。毛豆最常被來當下酒菜的冷凍毛豆仁,100g熱量僅135大卡。具有豐富植物性蛋白質及膳食纖維,並含有可輔助生成安定神經的GABA神經傳導物-色胺酸,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對腦部有安定作用,進而促進心情放鬆及消除緊張感。建議攝取量:若把毛豆仁當零食的話,建議50公克為1日的份量,取代部分蛋白質來源。深綠色蔬菜菠菜、芥菜、韭菜等深綠色蔬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具有降低飯後血糖及控制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其熱量極低,適合用來控制體重,對想減重的人來說,是最佳的食材選擇。此外,深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B群,可安定神經、幫助入眠、減緩壓力、撫平情緒。建議攝取量:每天應攝取3~5份,每一份約1/2~2/3碗飯的量。香蕉香蕉富含膳食纖維、果寡糖、色胺酸、維生素B6、鉀、磷、鐵等多種營養素,可促進腸道蠕動,使排便順暢;也可幫助放鬆情緒、舒緩神經;穩定血壓,降低高血壓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等。但必須提醒,香蕉屬於「中升糖指數」的水果,隨著熟度越高(表皮出現大片黑色斑點),升糖指數也會跟著上升。而高升糖指數食物含有會大量快速釋放型的碳水化合物,造成血糖急速上升,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接著血糖又突然下降,容易感覺到飢餓。建議攝取量:若想減重,建議不要選擇熟透的香蕉,且須注意水果分量的控制,即一天的份量建議吃2根小香蕉即可,當點心分餐次食用。奇異果100g的奇異果熱量約56大卡,還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奇異果蛋白酶(酵素)、多酚類、維生素A、B、C、E、鈣、鎂、鐵、鋅等營養素,除了可幫助腸胃蠕動、安定神經,其絕佳的抗氧化效果,還可幫助肌膚修復,解決減重時因缺乏部分營養所導致的肌膚問題。建議攝取量:適量且適當的食用。但兩種人須要少吃:脾胃虛寒者應慎食,消化不良者少時,且奇異果不宜空腹食用,建議飯後再吃。黑巧克力建議可挑選70~90%的「無糖」黑巧克力,富含多酚類抗氧化物質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及活化腦部細胞。另含豐富的鎂、鉀、維生素及C及可可鹼,都有不錯安定神經的效果,其中可可鹼可使人情緒興奮、抗抑鬱的作用。建議攝取量:適量攝取。燕麥含有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β-葡聚糖,是白米的膳食纖維12~15倍,可以幫助腸道蠕動。燕麥的麩醯胺酸可合成GABA使腦部放鬆。燕麥吃下去後燕麥纖維會吸收水分在腸胃裡膨漲,增加飽足感及延長排空的時間。但需提醒燕麥熱量並不低,100g的即食燕麥片熱量為406大卡。建議攝取量:若想吃燕麥減肥記得要挑選無糖及注意攝取的份量,可用燕麥粥兩碗來取代一碗白米飯。
-
2020-07-15 養生.聰明飲食
飯前吃水果助減重 「酸的」別多吃
夏天是水果盛產期,一般認為多吃水果有益健康。但水果應該飯前吃還是飯後吃?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營養師李孟穎表示,答案因人而異。不過,如果水果吃法不對,反而會帶來腸胃不適等後果。水果含有維生素、纖維素及礦物質等豐富營養,飯前或飯後吃,帶來的效益有所不同。李孟穎說,飯前吃水果可以增加飽足感,進而減少正餐的攝取,對於正在減重的人,有助於體重的控制;飯後吃水果則有利於營養素的吸收,並且促進消化、幫助腸道順暢。不過,有些水果飯前空腹吃,可能會有腸胃絞痛、脹氣等腸道不適症狀,尤其是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的民眾,空腹吃了富含水果酵素的水果,如木瓜、鳳梨、奇異果等,反而會造成腸胃黏膜的刺激,建議飯後吃,有助於消化、腸道蠕動。柿子、番茄等水果富含單寧酸,會和胃酸形成不溶解的塊狀物質,易引起胃痛、胃脹、消化不良等不適。檸檬、柳丁、橘子、山楂、草莓、蔓越莓等含果酸、有機酸的酸性水果,以及荔枝、甘蔗、釋迦等糖分高的水果,都會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胃食道逆流、加重胃潰瘍的不舒服。李孟穎提醒,根據國民飲食指南建議,水果每天攝取為2到3份,一次攝取量為1個拳頭的大小,切忌一次吃完全天的水果量,應該平均分散在3餐攝取,以減少餐間攝取零食的機會。至於糖尿病病友,吃水果最好是兩餐之間攝取,不要飯後馬上吃,以免造成血糖飆升。李孟穎說,飯前、飯後、餐間吃水果皆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及生理狀況選擇,看是想要幫助消化,還是營養素吸收,或是體重控制等,都會有不同的功效。
-
2020-07-14 養生.聰明飲食
飯前還是飯後吃水果? 營養師:因人而異
多吃水果一般認為有益健康,夏天也是水果盛產期,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營養師李孟穎在營養諮詢門診,幾乎都會被問到「水果應該飯前吃還是飯後吃」?李孟穎表示,答案因人而異,但水果如果吃法不對,反而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水果含有維生素、纖維素及礦物質等豐富營養,飯前或飯後吃,帶來的效益有所不同,李孟穎說,飯前吃水果可以增加飽足感,進而減少正餐的攝取,對於正在減重的人,能有助於體重的控制;飯後吃水果對營養素會有更好的吸收,並促進消化、腸道順暢。但有些水果飯前空腹吃,可能會有腸胃絞痛、脹氣等腸道不適症狀,尤其是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的民眾,包括富含水果酵素的水果,如木瓜、鳳梨、奇異果,因水果酵素可以分解蛋白質,空腹吃反而會造成腸胃黏膜的刺激,建議飯後吃,有助於消化、腸道蠕動。富含單寧酸水果如柿子、番茄,單寧酸會和胃酸形成不溶解的塊狀物質,引起胃痛、胃脹、消化不良;富含果酸、有機酸的酸性水果如檸檬、柳丁、橘子、山楂、草莓、蔓越莓,這些物質會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胃食道逆流、加重胃潰瘍的不舒服;糖份高的水果如荔枝、甘蔗、釋迦,也會促進胃酸分泌。李孟穎提醒,根據國民飲食指南建議,水果每天攝取為2到3份,一次攝取量為1個拳頭的大小,切忌一次吃完整天的水果量,應該平均分散在3餐攝取,可減少餐間攝取零食的機會。至於糖尿病病友,吃水果的時機點最好是兩餐之間 攝取,避免飯後馬上吃,造成血糖飆升。「水果應該什麼時候吃呢?」李孟穎說,飯前、飯後、餐間吃皆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及生理狀況選擇,看是想要幫助消化,還是營養素吸收,或是體重控制等,都會有不同的解答。
-
2020-07-12 科別.皮膚
健康醫點靈/戰痘 6招恢復雞蛋肌
新北市25歲的李小姐經常熬夜加班,一忙起來三餐不固定,還常以零食及泡麵取代正餐,加上近期長時間戴口罩,臉上長滿痘痘,下巴又持續冒新膿皰,被朋友戲稱為「痘」花妹,她趕緊到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中醫科求助,中醫師賴博政則建議盡量保持6種良好生活習慣,維持健康的肌膚狀況。賴博政說,長在臉上及胸口的痘痘稱為痤瘡,好發於面部T字部位、雙頰、下巴、胸口,尤其夏季、悶熱潮濕的環境最容易產生,通常是因為油脂腺分泌較旺盛,流汗後容易堵塞住毛孔,流汗後如果長期未清潔乾淨,更容易因皮脂腺分泌異常而出現類似症狀。不良的生活習慣也容易生出痤瘡,如吃太多油炸辛辣食物,以及熬夜、睡眠不足、吸菸、肥胖、緊張、壓力大等。賴博政表示,痤瘡病人有5成是滿臉「痘」花的青少年,其中男性比女性多,中醫會依照不同病因治療,但治本方式仍是調整作息、飲食及衛生習慣,「要有光滑雞蛋肌,要先保持乾淨肌」。他建議養成6種良好生活習慣,避免長痘:一、留意卡油出油部位的清潔,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洗面乳,針對容易出油的部位加強洗滌,也要注意容易堆積灰塵的胸口及易出汗卡油的背部。二、使用合適保養品,若過度使用含油脂豐富的保養品,再加上天氣濕熱、清潔不乾淨,容易增加毛孔堵塞引發痘痘的機率。三、保持天天排便,因長期便秘會讓腸胃積熱產生痤瘡,多吃葉菜類及蔬果,可協助正常解便。四、充足睡眠,生活作息規律,勿熬夜或晚睡。五、飲食清淡,忌辛辣、油炸、滋膩的食物。六、若發現臉上或身上長痤瘡,在手部不乾淨的情況下不要碰觸,也不能直接擠壓,減少感染及發炎擴大的機會,部位保持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