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7 醫療.皮膚
搜尋
雞眼
共找到
30
筆 文章
-
-
2024-06-17 醫療.指甲.足部
愛撕手皮容易誘發「甲溝炎」,不處理恐變蜂窩性組織炎!改穿五指襪、按摩...9方法預防
現代人愛美、重視穿搭,走在路上到處可見高跟鞋和皮鞋,走了一整天,居然發現腳趾頭腫痛,脫鞋一看腳指甲,發現不太對勁,竟然紅腫疼痛,原來是指甲嵌進肉裡了,造成「甲溝炎」。台中榮總傳統醫學科孫筱茹醫師說明,指甲嵌進肉裡,造成甲溝的發紅、腫脹,疼痛,甚至化膿,滲出組織液,是許多人難以忍受的惡夢。尤其是經常做家事,接觸水或清潔劑等化學物質的人可能會反覆的發作甲溝炎,形成慢性的疼痛。 甲溝炎症狀郭育宏皮膚專科診所說明,甲溝炎依據持續時間的長短,可以分為急性甲溝炎和慢性甲溝炎(超過6週): 急性甲溝炎症狀:臨床上會看到指甲兩側及後方的甲褶發出現紅腫熱痛情形,較嚴重者也可能出現膿皰。如果有咬手指、吸手指、撕指甲附近的皮膚、喜歡把指甲剪很短的習慣或者有箝甲情形,都很容易併發急性甲溝炎。 慢性甲溝炎症狀:甲褶會出現發紅腫脹、甲褶與指甲交界處的甲床表皮萎縮消失,甚至影響到指甲導致變型。甲溝炎的原因根據上述,我們可以知道甲溝炎有急性與慢性之分,其原因也有不同,不過較常見的是急性甲溝炎。三軍總醫院醫世代電子報以下分別介紹急性與慢性甲溝炎原因:急性甲溝炎原因●指甲修太短,導致傷到指甲週邊皮膚組織、咬指甲、吸手指、撕指頭四周翹起的乾掉的皮刺。●崁甲、穿不合腳的鞋子、由於扁平足導致大腳趾承受的力量過大。●當指頭有小傷口或接觸刺激性物質後,甲褶原有的屏障保護功能被破壞,就可能使得平常就居住在皮膚上的致病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等)進入指甲週邊的軟組織,進而造成感染發炎。●有些人平時有咬指甲或吸手指的習慣的話,也可能被口腔菌叢裡的細菌感染。慢性甲溝炎原因 原因為重複接觸刺激性物質或過敏原所導致的甲溝慢性發炎(如食物、化學藥劑、不潔淨的水…..等)。因此市場肉販、廚師、農夫、醫護人員或家庭主夫/主婦等職業特別容易罹患此疾病。患者之後也可能續發黴菌或細菌感染。 慢性甲溝炎也可能出現在罹患發炎性皮膚疾病的人身上,如: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各種濕疹,或乾癬患者。 藥物:標靶治療藥物。症狀輕微的甲溝炎是會自己好的,大約需要3-5天就會自行消腫,但是必須注意患部的照顧,如果拖著不看醫生,又沒有好好照顧,嚴重的話會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甲溝炎自救方法日本皮膚科診所大木皮膚科說明,處理向內生長的腳趾甲,最簡單與保守治療方法,是用手指支撐指甲的前部並將其向上提起,同時輕輕地將側甲的疼痛皮膚向下推。建議針對指甲還未嚴重內捲的輕微甲溝炎,可以先泡水10~20分鐘軟化指甲,再將米粒大小的棉花球塞入指甲與甲肉之間的縫隙,藉此緩和指甲對甲肉的壓迫。 甲溝炎預防9要點 甲溝炎治療後並不代表這場戰役已經勝利了,仁愛醫院說明,治療後仍需聽從醫師的指示進行指甲保養,才不會讓嵌甲、甲溝炎又再次復發,以下會介紹常見的指甲保養方式:1、避免穿不適當的鞋子(不合腳、高跟鞋、皮鞋、勃肯拖鞋等)2、避免高衝擊性的動作。3、洗完澡後,使用專用擦腳的毛巾,確實擦乾吸乾,保持足部乾爽。4、每天擦指緣油、足霜滋潤皮膚,避免皮膚「乾燥」導致硬皮增生的惡性循環。5、每天撥指肉30秒/次,3-5組。幫助柔軟並放鬆指緣邊的皮膚。6、3-4週定期磨除過厚腳底皮,避免形成硬繭、雞眼。7、穿鞋要穿襪8、建議改穿運動五趾襪,避免趾頭過度擠壓變形,還可以預防跑者選手水泡發生。9、指甲修剪要以直角狀為準,不可太長太短或過度修剪側邊。(如下圖所示)正確剪指甲方式。(圖/翻攝自仁愛醫院。) 延伸閱讀: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
2024-06-04 醫療.指甲.足部
避免赤腳在家走動!足科專家不做4件事保護雙腳健康與功能
多數人在一整天的行動中,都需要頻繁地使用雙腳,若足部有問題,尤其容易使人變得衰弱。網路媒體Buzz Feed報導稱,這就是為什麼必須盡力保護雙腳的健康與功能,包括避免某些鞋類與行為。加州足科醫生愛波妮·文森(Ebonie Vincent)表示,在目睹最糟的足部病例後,醫生會避免去做某些事。以下是文森與其他足踝健康專家分享他們為保護足部而不會去做的四件事:1.到哪都穿Crocs布希鞋近年來,Crocs布希鞋又開始流行起來,讓許多足科醫生大感頭痛。文森說,雖然Crocs 布希鞋是很好的鞋子,可以在家裡穿,也可以在做點事的時候穿;但當他看到人們穿著它去迪士尼樂園或長時間站立時,她知道他們很可能會有足部的問題。她建議,需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時穿雙好的步行鞋,如Brooks、Asics 或 New Balance等品牌。2.穿著高跟鞋文森說,穿高跟鞋的女性最終會飽受拇囊炎、雞眼、腳跟骨刺與發炎甚至跟腱炎的痛苦折磨。許多人喜歡在特殊場合穿上高跟鞋,所以穿這種鞋並非絕對不可的行為;不過,健康的平衡還是最重要的,「畢竟我們不是芭比娃娃」。佛羅里達州足科醫生高德(Jason Gold)表示,他通常會告訴病人至少80%的時間要穿著有支撐的鞋子,另外20%的時間,可以穿自己喜愛的任何鞋子。他指出,厚底鞋可以減輕腳部與腿部肌肉的壓力。3.光腳走動高德表示,新冠疫情期間,人們更常在家工作,因為不再經常穿鞋,導致更多的足部與踝關節問題。他建議在家裡走動時可穿雙有支撐力的運動鞋,尤其是在瓷磚、大理石多於在地毯上走動時。若擔心將屋外病菌帶進家裡,可買雙室內專用的運動鞋。文森說,他們總是聽到人們在家中光著腳,說這樣很舒服。但如果一直不為雙腳提供支撐,就會長出老繭,甚至脂肪墊萎縮;一旦出現這些狀況,光腳走路將不再舒適,且日後穿鞋的選擇也會受限。4.穿非跑鞋跑步亞特蘭大足科醫生史派特(Jay Spector)指出,避免穿不是跑鞋的鞋跑步。許多人會買雙便宜的鞋來跑步,這將造成足部疼痛。史派特建議每跑300至500英里或每六到八個月便換雙新的跑鞋;此外,不同的運動要穿不同的鞋,避免穿著跑鞋打網球,反之亦然。紐約足科醫學院外科教授崔帕爾(Michael J. Trepal)警告說,不要穿「零落差」(zero-drop)鞋款(腳跟與腳尖沒有高低落差)或光著腳跑步。他說,光腳不僅會使腳底皮膚受傷,還會讓堅硬的地面傷害毫無力學原理保護的足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07 焦點.杏林.診間
年紀再大都有愛美的權利!皮膚科醫師曾德朋:把握3個單純 保養可以很簡單
模特兒穿上漂亮的高跟鞋走台步,卻會面臨「凍甲」的職業病;百歲老爺爺會穿上時髦的粉色長褲去做除斑手術。這些都是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在診間看到的故事,他說,自己擅長圖像記憶,恰巧符合皮膚科「看一眼就知道病症大方向」的性質。身為皮膚科醫師,他的膚況相當好,「簡單的保養、保養可以很簡單」,關鍵就是把握步驟、品牌、成分的「3個單純」。品牌要單純,防曬保濕做好,抗老美白就成功一半。行醫22年的曾德朋笑說,自己都已經是快50歲的中年大叔,這個年紀的「帥」應該要靠內在,他每天5點多起床,讀文獻、處理行政文書,7點多送孩子上學,過程中把握難得的親子時光,且再忙碌,也堅持每天至少要有一餐正常吃。談到皮膚保養心法,曾德朋認為「簡單的保養、保養可以很簡單」,防曬保濕做得好,抗老美白就成功一半,品牌也要單純,「不要這家洗臉好、那家保濕好」,同時成分也要單純,不要想靠一罐保養品,就能抗老、保濕、防曬、去角質一次搞定。男性防曬不只防長斑等「膚淺」問題,更是預防皮膚癌。曾德朋說,因為選了這個專科,的確比較知道皮膚照護細節,例如感覺快長痘痘了,就知道要用什麼藥物,避免後續出現痘疤或色素沉澱。有些人會質疑「男生為何要防曬」,但擦防曬、撐傘等保護皮膚的細節,除了為避免長斑等「膚淺」的問題,更是為了預防過度曝曬造成皮膚癌等風險。而他在想事情時很容易皺眉頭,為了不讓患者因此感到焦慮不安,會定期打肉毒桿菌,舒展眉頭。對於圖像記憶比較上手,則是曾德朋選擇皮膚科的原因,問診不外乎望聞問切,而皮膚科大概看一眼就要有診斷方向。不過當了醫師才知道,專業能力是基本,溝通技巧更重要,要如何用病患理解的語言說、對不同年齡、種族的人要怎麼說,都是每天會面對的難題。和不同患者做有效溝通,是醫師最大的挑戰。曾德朋舉例,台安醫院屬於基督教醫院,有很多不同種族的患者,台灣人多半希望藥到病除,如果吃一星期的藥不見效,就認為沒效;美國人則希望解釋得愈清楚愈好,能不吃藥更好。有些時候,看到指甲狀態改變、落髮,就知道身體裡面有什麼故事,所以溝通非常重要,要讓患者聽得懂、不要焦慮。身為皮膚科醫師,有些親友會直接把皮膚患部照片傳給他看,但他認為一定要很熟的至親友人,他才敢給予建議,對於私訊粉絲專頁「看診」的一般民眾,還是建議到醫院診治,也是對雙方的尊重。百歲時髦爺爺來除斑,年紀再大都有愛美的權利。「希望讓自己好看一點並沒有錯」,曾德朋提到,有位打扮得相當時髦的百歲爺爺,在80多歲兒子、60多歲孫子的陪伴下,穿著粉紅色褲子走進診間作除斑手術。這個年紀的人,一般會覺得自己這麼老了不用除斑,認為是智慧象徵,而這位爺爺把自己照顧得健康、打扮得帥氣,這是個人選擇,沒有對錯。22年的白袍人生,也讓曾德朋和患者成為「一輩子的朋友」。在新冠疫情之前,人們還不那麼習慣戴口罩,當時有名女性患者,總是戴著口罩就醫,原來對方是知名模特兒,卻因為常要穿著窄頭高跟鞋,導致腳趾出現俗稱「凍甲」的甲溝炎,需要把指甲矯正。因為這樣的「職業病」需要反覆回診治療,又不好意思露臉,所以才一直戴著口罩。後來就醫的時間久了,雙方也建立好交情,讓她安心的拿下口罩回診,曾德朋認為這就是身為醫者應該給予病患的安全感。頻繁走動又久站,他堅持穿球鞋保養雙足。曾德朋和多數醫師不同的地方之一,是對鞋子的選擇。他選擇穿球鞋,面對需要頻繁走動及長時間久站的工作型態,他會挑選好走、支撐度佳的深色球鞋,而這也能與他的專業連結,例如發現長雞眼時,就是腳在抗議走路的方式錯了。曾德朋醫師小檔案.現職: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台安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經歷:雙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萬芳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給患者的一句話:不要想靠一罐保養品,一次搞定抗老、保濕、防曬、去角質。.臉書粉專:健康肌膚美妍研究室 - 曾德朋醫師.IG:jtskintseng/曾德朋醫師 Dr.Jonathan Tseng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01 醫療.皮膚
雞眼怎麼消除?繭、雞眼、病毒疣有何不同?一文看懂治療4方法及5招預防
你曾有過腳底長雞眼痛到寸步難行的經驗嗎?形成雞眼的原因是因為腳底長期摩擦、壓力負重而引起角質層增厚。雞眼病灶特徵為何?為什麼會形成雞眼?與病毒疣有何區別?一文看懂雞眼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雞眼是什麼?成因與病灶特徵雞眼(Corns)是常見於足部的皮膚良性病灶,不具傳染性。由於腳底反覆摩擦造成皮膚角質增厚而形成,通常呈現圓錐角化型,尖端朝向皮膚裡層,中心為半透明色,外圍顏色較深,外觀約黃豆大小,成型時皮膚會稍稍突起,因與雞的眼睛相似而得名。雞眼好發3部位、5原因當雞眼變大、變厚、變硬就會造成踩地時發生疼痛,根據蔡雅敏皮膚科診所衛教資料指出,雞眼好發於以下3部位:.腳底:鞋墊、鞋底太硬或走路習慣而引起,例如:穿著高跟鞋時,會造成重心往前。.腳趾縫:腳部構造異常引起,例如:長輩腳趾關節變形,造成腳趾骨擠壓,形成腳趾縫的雞眼。.腳趾側:通常因鞋子楦頭太緊,大拇趾及小趾側邊受到摩擦所致。除了鞋子因素會造成足部摩擦及壓力而形成雞眼,據杰膚美診所指出,以下5種原因為好發雞眼因素:.高弓足.扁平足.穿不合腳的鞋.長時間穿著高跟鞋.拇指外翻雞眼怎麼消除?3治療方法長雞眼可以用剪刀剪掉嗎?是許多人的疑問,也有許多長輩曾這樣做過,但是自行剪掉不僅無法將雞眼根除,還可能引起傷口感染,恐有蜂窩性組織炎的風險,建議經自行護理後,仍無法緩解疼痛、病灶無改善、患處出現紅腫熱痛或流膿、腳趾變黑/紫等周邊血液循環不佳之情形出現發燒等疑似感染症狀,或是患有糖尿病之患者,應儘速至皮膚科就醫。根據蔡雅敏皮膚科診所衛教指出,目前雞眼治療方式可分為以下4種:1.水楊酸外用藥、貼布:溶解增生的角質,療程需持續2周。2.電燒、雷射:將表層厚皮處磨去,並配合藥劑使用,傷口癒合約需3~4周。3.液態氮冷凍治療:以冷凍療法破壞或切除組織,約需3~5次治療。4.手術:採局部麻醉方式將雞眼拔除,通常是上述3種治療方式皆失敗才會考慮手術。繭、雞眼、病毒疣如何區分?除了雞眼,病毒疣、繭也是常見的足底問題,許多民眾也經常將三者搞混。繭、雞眼、病毒疣究竟該怎麼區分?以下表格整理三種皮膚病灶差異:>>>繭.成因:皮膚長期受到壓力、摩擦而產生角質增生.傳染性:無傳染性.外觀特徵、症狀:無明顯核心,面積依摩擦或受壓力情形而不同.好發位置:手足承受壓力或摩擦處.治療:通常無需治療.預防:避免皮膚過度摩擦、適度保濕>>>雞眼.成因:皮膚長期受到壓力、摩擦而產生角質增生.傳染性:無傳染性.外觀特徵、症狀:呈圓錐角化型,核心半透明色,外圍顏色較深,外觀約黃豆大小,成型時皮膚會稍稍突起,走路會痛。.好發位置:腳底或腳趾.治療:可自行護理,若有疑似感染症狀或患糖尿病等特殊疾病患者則建議就醫。.預防:避免足部壓力及摩擦>>>病毒疣.成因: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致.傳染性:有傳染性.外觀特徵、症狀:皮膚稍微突起,按壓會痛,病灶處有小黑點。.好發位置:全身皆有可能,常見於臉、手、腳底或外生殖器.治療:多以冷凍治療處理,搭配水楊酸藥物軟化角質。.預防:公共場所勿赤腳或共用鞋子、毛巾等,保持皮膚乾爽,治療期間不可泡溫水或醋以免病灶擴散。(參考資料:彭賢禮皮膚診所、仁愛醫院、全民健康基金會)如何預防雞眼形成?皮膚長期受到壓力、摩擦是雞眼主要成因,想要預防雞眼應減輕足部壓力並減少摩擦,以下分享5方法預防雞眼形成:.穿著舒適、合腳、腳趾處寬鬆不緊繃的鞋子。.避免長時間穿著高跟鞋。.運動、走路時,穿著氣墊鞋或厚襪子以增加足部緩衝空間。.以溫水適度泡腳使角質軟化後,適度磨除增生角質,避免使用刮刀類器具磨腳皮以免傷及肌膚。.適度塗抹乳液或護足霜,加強足部保濕,使角質軟化。Q1、網傳「雞眼用香蕉皮就可以治好」是真的嗎?網路曾有影片謠傳雞眼用香蕉皮就可以治好,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諮詢雙和醫院皮膚科醫師金益安表示,雖然香蕉皮含有水楊酸,但濃度非常低,不足以溶解雞眼角質;在示範影片中,是用香蕉皮和貼布以密封方式把雞眼蓋住加以治療,但這並非有效的治療方式,而且香蕉皮不是無菌的敷料,不建議民眾在家嘗試,以免增加感染風險。金益安進一步說明,雞眼的治療只要處理增生的角質就能改善,有些患者會使用熱水泡腳以軟化角質再用膠帶等器具把病灶密封起來以減少患處壓力,雞眼便會慢慢消失。另外,換穿舒適的鞋子也有助雞眼治療。參考資料:台北市政府、蔡雅敏皮膚科診所、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仁愛醫院、全民健康基金會、杰膚美診所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29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截肢死亡率高!醫發表「一條龍足部護理」降病變 5運動助復建
2023年醫界最新研究指出,糖尿病人發生足部潰瘍後,5年死亡率高達30%;足踝以上截肢後,5年死亡率高達70%,足部病變預防特別重要。奇美醫院今天發表病變案例處置與「一條龍足部護理」, 提供詳細降低病變方法。積極控制血糖 預防糖尿病足部病變第一步足部病變是糖尿病常見併發症,主因長期控制不良、病患足部循環較差,且因汗液含葡萄糖是細菌良好生存環境較易感染,若神經退化感覺遲鈍或疏忽,沒注意小傷口產生潰瘍、感染及壞疽,將不易痊癒甚至造成敗血症,可能截肢甚至危害生命。案例74歲林姓病友不在意血糖控制追蹤,直到左腳足背出現10×7公分大泡腫,疼痛發燒才就醫。診斷蜂窩性組織炎、神經退化,會診外科清創補皮治療。因血糖控制差糖化血色素9.5%(糖尿病患應控制7%以下),但補皮成效不佳,傷口護理師以新型敷料處理,衛教配合控制血糖、正確飲食、按時服藥、培養運動習慣及足部照護,8個月後傷口癒合。糖尿病衛教護理師陳明惠表示,積極控制血糖為預防足部病變第一步,按時服藥、正確飲食養成運動習慣,搭配監測血糖作為調整藥物劑量或生活習慣依據,按時回診定期做神經及循環檢查,平時注意檢視足部皮膚、清潔保養及選擇正確鞋襪保護,降低足部受傷。【延伸閱讀】疾病百科/糖尿病糖尿病患每周至少3次有氧運動健康促進護理師蔡雨宸表示,一般建議每周至少3次有氧運動,強度要達到略微呼吸喘,但還可以講話程度。且達每周150分鐘以上。再加上周週2至3次阻力訓練與伸展運動。護理部督導李穎俐表示,奇美結合專任護理師專長,發展包含血糖控制、神經檢查、足部運動、足部護理等「一條龍糖尿病足部護理」,希望幫助糖尿病患積極參與自我管理,守護足部健康。復健護理師葉玲表示,病患要經常運動,促進足部循環,她介紹幾項足部按摩法,有助促進末梢血液循環、緩解足部疲勞,簡單有效,可隨時在家中練習:糖尿病足5運動1. 足底滾球:用網球在足底滾動約20秒,雙腳重複3至5次。可刺激腳底淋巴往上回流,調整肌肉及筋膜的彈性提升下盤血液循環。2. 足部伸展:伸展腳趾及腳踝關節減少下肢腫脹、增加血液回流。再平躺後將腿部墊高,膝蓋放鬆腳底板往上翹,維持3至5秒再下壓,重複做10次。可維持肌肉彈性、增加感覺刺激,提升平衡反應。3. 腳趾按摩:用手指與對側的腳趾交叉相握,輪流夾住對方3至5秒,做5次就換邊。有助促進末梢血液循環。4. 小腿按摩:用罐頭放在小腿肚後面,滾動罐頭以放鬆小腿肌肉。5. 伯氏運動:先平躺將兩腿用枕頭墊高45至60度,靜躺3分鐘。再坐床邊兩腳前後或左右擺動3分鐘。再平躺蓋被保溫休息3分鐘。每日3回,每回重複3次,可加強腳足血液循環。糖尿病足護理10建議傷口護理師魏秀慧建議:1.每日用溫水和中性清潔產品清潔足部,足部皮膚乾燥可塗抹乳液,但趾縫間不宜塗抹要保持乾燥。2.足部厚繭可泡溫水或洗澡後用浮石輕磨除。3.每日清潔足部應檢查皮膚,尤其趾縫間有傷口、雞眼、胼胝、紅腫等須及時就醫。4.患者視力不佳或無法自己檢查,家人應協助。5.不要赤腳走路,不走健康步道。6.鞋子要合腳、透氣、低跟鞋,勿穿高跟鞋;至少兩雙交換替穿;買鞋下午或傍晚腳部較大時購買。7.選擇淺色棉質吸汗襪子,有傷口易察覺。8.穿鞋前檢查鞋內是否有異物,外出應穿可包覆足部鞋子,避免受傷。9.指甲水平修剪,前方白色部分留下1至2毫米。10.每年至少一次就醫足部檢查。足部有傷口,更要遵從指示換藥。勿亂用藥膏或藥草塗抹傷口。每日換藥觀察傷口變化,傷口擴大、周圍紅腫熱痛、發燒立即就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16 焦點.健康知識+
穿錯鞋恐腰酸背痛長雞眼!專家傳授球鞋、高跟鞋...6種鞋挑選方法
每天上下班走路、運動都要靠雙腿、雙腳,尤其一雙好的鞋子,走起路來舒服,走久了也不傷腳,但很多人挑錯鞋、穿錯鞋,不但對腳部沒有保護作用,還可能對雙腳產生傷害。不可不知挑鞋6撇步不管走路或運動,雙腳承受了身體重量,為了減輕雙腳負擔,挑雙適合的鞋子很重要。各種鞋款的選鞋方法大不同,不可不知挑鞋6撇步:1.高跟鞋:鞋跟不要太細,且後跟高度最好不要超過2吋。否則容易導致足底筋膜炎、蹠骨關節炎,也易扭傷,甚至走久了有蘿蔔腿,且還會腰酸背痛。楔形鞋:因鞋底的厚度差不多,且厚度較厚,吸震力會比高跟鞋好,但如果高度過高,仍很可能扭傷腳,挑選時盡可能挑厚度不要過厚、走起來較穩的鞋款。魚口鞋:魚口鞋前端開洞,穿起來比高跟鞋舒服,不過,盡量不要挑選楦頭太窄或尖頭,以免穿久了導致拇趾外翻。高跟涼鞋:高跟涼鞋的高度不宜過高,最好選擇後面有綁帶的鞋款,小腿肌肉力量可節省很多力量,相對對腳的健康較有益。球鞋與氣墊鞋:打籃球最好穿高筒籃球鞋保護腳踝,如果要長時間走路,可以挑選慢跑鞋,而氣墊鞋則可以分散腳掌承受的力量。一般鞋或氣墊鞋挑選,試鞋時先將腳往前伸,後端需有一根中指或食指可放的空間、此大小最適合。人字拖夾腳鞋:不建議長時間走路,人字拖會讓小腿肌肉更用力,走久了易累。此外,人字拖走路時重心往前,比較容易導致雞眼形成。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19 焦點.杏林.診間
揪出媽媽罹骨隨炎!謝景祥醫師過年不忘顧病人,病情化險為夷
我一定要在這裡好好感謝這位仁醫。剛開始,我母親只是左腳大拇趾有點腫痛,以為長了「雞眼」,看了兩家皮膚科、兩家整形外科和一家骨科醫院,非但沒有醫好且更加惡化。最後,醫師說可能要「拿掉」,當時真的無法接受。經朋友介紹來到陽明醫院,請謝景祥醫師幫忙。謝醫師是唯一親自動手、仔細看我母親腳趾頭的醫師,而且沒帶手套,他看過X光片後斬釘截鐵地說:「這是我們骨科醫師最討厭的『骨髓炎』。」接著說:「伯母,妳一定看過很多醫師對不對?治療這個很麻煩的,一定要賠錢了。沒有關係,我來幫妳,需要住院喔!至少要住一個月以上,如果會好就阿彌陀佛了。」聽了這番話,我們百感交集。隔天馬上住院開刀,第一次傷口癒合不佳,再開第二次刀清創,打抗生素打到全身起紅疹,但都在謝醫師的細心照顧下,化險為夷。這是我第一次在醫院中度過除夕夜和大年初一,也讓我看到在這麼重要的日子裡,謝醫師還在醫院照顧病人,很令人感動。我母親如期康復了,我的內心總覺得還沒好好跟他道謝。記得父親過世時,我曾經寫卡片送到醫院感謝照顧的醫師,卡片送完有種圓滿的感覺。這次我想透過此篇文章,再次表達謝意,順便彌補心中的懊悔和缺憾。
-
2023-10-06 焦點.元氣新聞
知名作家劉墉跌倒,失去意識、嘔吐,為什麼會有這些症狀?
旅美作家劉墉在臉書上提到,昨天下午在院子裡修剪樹木,不小心被花盆絆倒,雖然反應過來,靠右手撐住,沒撞傷頭,但回到房間後,突然覺得天旋地轉,四周亮得張不開眼,太太剛扶他坐下,就失去意識,醒來之後發現滿地嘔吐物。劉墉在臉書上寫道:我一路嘔吐,到急診室還吐,吐光突然覺得好多了,喊著要回家。但是醫生不放,先驗血驗尿照X光,再給我掛滿電線,整夜機器滴滴叫,四周病房的機器也在叫,護士則跑來跑去,我一夜沒能睡,早上六點又被叫起來去做超音波跟打顯影劑斷層掃描。終於下午三點多宣布「無病釋放」,還給我厚厚一本判決書(檢查報告)。劉墉在文章中也提到,再次謝謝大家的祝福,並且恭敬報告:老頑童一切OK,除了百病纏身,還是一尾活龍。奉上老頑童鬥雞眼武士照片,博大家一笑!跌倒為什麼會失去意識?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根據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的衛教文章指出,之所以會失去意識、昏厥,通常是因為短暫的腦部血液供應不足所造成。所以不管有沒有撞到頭,都有可能因為姿勢改變,造成腦部血液供血量下降,而讓病患失去意識。但為什麼腦部會血流不足呢?常見有以下幾種原因:●血管迷走性昏厥:這種神經性的昏厥是昏厥症裡最常見的原因。迷走神經從大腦分布到頭胸腹部的各個重要器官,迷走神經過度興奮,就會讓心跳變慢,而交感神經的抑制會讓全身的血管擴張。心跳慢會導致血液輸出量減少,雙腳血管擴張也會讓血液不容易回流,如此情形都會造成腦部得不到足夠血液,因此暈倒。這種神經性昏厥的情形常見於某些特定情境,比如升旗久站、拉肚子、身體疼痛、被驚悚畫面嚇到(比如有人看到打針或是手術畫面會很害怕)、心裡處於恐慌的狀態(比如在人潮眾多處或是在密閉空間的情況),或是頸部受到異常刺激,常發生於刮鬍子或按摩時壓到頸部的血壓控制中心,上述情形都可能影響迷走神經導致心跳變慢。●心因性疾病:一種是心律不整引起,不管是心跳太慢或心跳太快,都可能讓腦部血流不足。另一種是瓣膜性心臟病及心肌缺氧性病變等結構性心臟疾病,例如發生主動脈瓣狹窄時,血液也無法順利流出心臟到達腦部。●血管狹窄:例如頸動脈狹窄,也會影響血流進入腦部。●姿勢性低血壓:人體躺平時全身的血流通常流動較為順暢,一站起來,血液因為重力會集中在兩腳,此時於正常狀態,兩腳的血管會收縮以使腿部血流較容易回流心臟,但自主神經失常的人因缺乏這個機制,導致一站起來的時候腦部血流量不足,所以容易暈倒。長者該如何防跌倒?把握居家5要點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65歲以上老人自述「過去一年」曾跌倒比率為16.5%,且將近6成在住家跌倒。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長輩防止跌倒呢?其實把握5個重點就可以了!●重點1:照明一定要充足。很多長輩因為看不清楚而跌倒,因此打造防跌住宅,最基本的是要有足夠的照明。●重點2:行走動線保持淨空。長輩行走動線要保持淨空,尤其很多長者會不小心被地板上的電線絆倒,因此務必注意電線收納。●重點3:浴室加裝扶手、止滑。容易發生跌倒意外的浴室,也建議在牆面、馬桶、浴缸旁邊裝設扶手,最好要設置止滑墊,尤其是門檻前要設置止滑腳踏墊,並盡量降低地面與門檻落差。●重點4:換張支撐力好的椅子。很多老人家因為肌力、骨骼較差,常常會發生坐在沙發上就站不起來,解決方案是在周邊加裝扶手,或換一張支撐力較好的椅子。●重點5:東西不要放在高處。長者常使用的物品,應該要收納、放置在伸手可及的地方,避免放太高或是太低,尤其注意避免讓長輩需要墊椅子、爬梯子才能取得物品,也能降低跌倒機率。參考資料: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衛教文章突然暈倒原因有哪些?暈倒會有前兆嗎?該看哪一科?燈光、扶手、防滑 掌握6大居家防跌改造重點(責任編輯:林又旻)
-
2023-07-20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糖尿病傷口不易癒合怎麼辦?慢性傷口怎處理?照護8QA
常會聽到某些糖尿病的病人因為傷口,引發嚴重的傷口潰爛、皮膚潰瘍,甚至需要截肢。為什麼糖尿病病人有傷口這麼嚴重?以下元氣網整理糖尿病患常見的8QA,作為糖友們處理傷口時的指南。Q1:糖尿病傷口多久才會癒合?糖尿病病人因為血糖高,傷口癒合較正常人慢,導致傷口該癒合卻沒有癒合。事實上,正常人癒合傷口約4-5天,糖尿病患傷口經過合適處置,沒有發生感染,約在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癒合,最遲不會超過兩星期。當傷口持續不癒合達到3週以上,此時醫師會定義這種難以癒合傷口為「慢性傷口」。一般來說,慢性傷口約有7~8成來自糖尿病病人,主因是高血糖的環境容易讓周邊傷口的血液循環不佳,會導致傷口上的細胞分裂較慢、生長因子分泌較少,讓傷口隨時間變小的速度減慢,傷口難以癒合,帶給糖尿病病人很大的麻煩。目前針對糖尿病傷口也有新藥,能夠以藥膏的形式協助糖尿病病人傷口復原。Q2:糖尿病傷口的處理原則?糖尿病友發現身體上有傷口時,一定要謹慎面對。【建議糖尿病病人對於傷口處理原則如下】:1.傷口寬度小於1公分,造成傷口的器械沒有生鏽,病人可以嘗試換藥治療,如果換藥2-3 天沒改善就需要就醫,由醫師來進行更妥善的治療。目前不建議糖尿病病人使用雙氧水或優碘對傷口進行消毒治療,最好使用醫師開立的軟膏為宜,以透氣的紗布包紮傷口為宜。 2.傷口寬度大於1公分,造成的器械有生鏽或感染的疑慮時,或者傷口出現紅腫、惡臭或化膿等異常問題時,建議由新陳代謝科或糖尿病主治醫師處理傷口。如果傷口經 2-3 週住院後治療仍無法癒合,此時建議會轉往一般外科或整形外科處理傷口,醫師會評估血液循環的情況,持續換藥治療,或改用高壓氧或外科手術進行治療。3.如果是特殊的傷口類型,例如:燒燙傷、動物咬傷、電擊傷口建議需要就醫治療,尤其是傷口周圍出現非紅潤的情況,傷口出現蒼白、變黃、發黒表示傷口組織發生缺氧或壞死的問題,請立刻就醫處置。糖尿病病人如果傷口癒合時間較長,除可能是感染的問題外,必須考慮病人可能合併有其他的慢性病、年齡較長、服用特定藥物或本身營養不良等問題,此時需要整合式的治療,才能有效對症治療。Q3:糖尿病患覺得傷口癢的原因是什麼?糖尿病病人容易因為血糖控制不佳而導致高血糖,其中約有30%糖尿病病人覺得皮膚本身較為乾燥,就容易覺得搔癢,又因為糖尿病病人傷口癒合較慢,更容易讓病人搔癢難耐。Q4:糖尿病傷口會感到疼痛嗎? 糖尿病病人除了皮膚出現異常外,血管、神經多半也會發生異常,更容易對傷口沒有感覺,有時病人受傷部位都已經出現明顯的腫痛瘀血,病人卻沒有太多的感覺。更糟糕的是:傷口也因為糖分高,就更容易讓細菌孳生,讓傷口受到重覆感染,惡化潰瀾,讓傷口變得更加難以癒合。Q5:如何避免糖尿病足部傷口導致截肢?此種現象尤其容易發生在足部,早期的糖尿病病人如果稍有不慎,就會有「截肢」的風險,為避免此種情況,建議糖尿病病人可以這樣做:1.每天檢查足部一次,觀察足部是否有部位出現紅腫脹痛、破皮、水泡、膿包、雞眼、厚繭等皮膚異常。2.糖尿病病人可以穿著為糖尿病病人開發的機能襪或壓力襪,促進血液循環,但應每天換洗,破損時不可再穿。3.糖尿病病人需穿著完整包覆足部的鞋子,鞋子不可過硬,鞋子宜寬鬆,避免過度壓迫足部。4.腳步指甲不宜剪過短,腳部的雞眼或厚繭應泡水軟化,再以磨砂板處理。Q6:糖尿病傷口可以貼人工皮嗎? 為了讓傷口維持濕潤,糖尿病患可以適當使用人工皮或人工敷料,在撕除時較不會產生較大的疼痛感。同時對傷口照護、患者的日常活動都有正向協助,提升生活品質。Q7:糖尿病傷口就醫該看哪科? 糖尿病可以根據傷口情況,一般的小傷口可由平常就醫的主治醫師或新陳代謝科醫師,傷口如果經 2到3 週的住院後治療仍無法癒合,此時建議會轉往一般外科或整形外科處理傷口,少數醫院甚至有傷口特別門診或傷口照護中心等,這些特殊醫療單位或整形外科對傷口處理較一般外科更為專業,較為複雜的傷口治療可由更專業的醫師處理。Q8:糖尿病病人傷口復原該補充那些營養?糖尿病病人傷口復原,營養上可以注意以下幾點:1.攝取足夠的熱量:需要製造足夠的膠原蛋白,合成1克蛋白質需要0.9卡,一般除燒燙傷和大面積的傷口外,其餘單純性的傷口對熱量的需求並不大,但不可因為嚴格控制血糖而熱量攝取不足。2.慢性傷口的患者,每公斤體重需要1.25-1.5克蛋白質。老年人因有咀嚼困難的問題,不喜吃肉類,更容易有蛋白質攝取不足的問題。3.傷口癒合過程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C更為重要,維生素A 常在深綠色和顏色鮮豔的蔬菜水果中,維生素C主要來自新鮮的水果,尤其在番石榴、柑橘類、奇異果和鳳梨中。抽菸會影響維生素C的攝取,糖尿病病人最好戒菸。【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7-04 醫療.皮膚
腳部出現皮膚粗硬、小點嚴重嗎?3種夏日常見足部病 老繭、雞眼和病毒疣的症狀與治療
氣溫高升,偶有暴雨,又到了穿涼鞋的季節。腳ㄚ子總有些地方摸起來又粗又硬,有些有點點、有的會痛。醫師提醒,切勿貿然處理,應先就醫診斷是老繭、雞眼或是病毒疣,以免弄巧成拙。藉由腳部的皮膚症狀區分常見的三種疾病:老繭、雞眼和病毒疣皮膚由內而外可分成皮下組織、真皮、表皮這3層,表皮由內而外再細分為基底層、棘狀層、顆粒層、透明層、角質層等5層。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角質細胞會由內而外完成角質化的生命周期,當細胞來到最外層的角質層,已是沒有細胞核的死細胞,可以保護下方皮膚構造,免於外界傷害。老繭和雞眼的成因,都是「外力摩擦」導致角質層變得太厚,容易出現在摩擦得比較厲害的部位。趙昭明指出兩者的差別是:老繭可能是一片面積較大、形狀不規則的硬皮,常見於腳掌;雞眼的硬皮面積通常較小,中心點有一顆凸起的黃白色顆粒,常見於腳背或小趾側面。至於病毒疣,則是因足部皮膚感染了人類乳突病毒(HPV)所致。趙昭明說,外觀上可以看到一個或多個小顆粒聚集,病灶中間會有點黑黑的、帶點小血絲,這是因為病毒感染之後,會沿著微血管往外長,如果不處理,就會愈來愈大片,雖然不癢,卻會刺痛。「夏天去玩水的人多了,腳上長病毒疣的病人也會變多。」HPV病毒有傳染性,足部感染的主因是赤腳在戶外行走,特別是暑假很多人會去泳池戲水,剛開始感染沒感覺,漸漸走路足部有異物感、會痛才會就醫。夏日戲水又要預防病毒疣,最好方法是上岸立刻穿拖鞋,把雙腳洗乾淨、擦乾,再重新穿上鞋子。老繭、雞眼和病毒疣需要如何治療?趙昭明指出三種疾病治療方式不完全相同,雞眼可透過去角質藥劑軟化並去除硬組織,也可以和病毒疣一樣採用冷凍療法處置。低溫能破壞組織、把病毒凍死,死皮就會自行脫落。特別注意的是,冷凍療法需要分多次進行,療程總時間從一、兩個月到半年都有可能,端視病灶的大小深淺而定。老繭雖然不會痛,但摸起來粗糙、看起來不美觀,很多人也會很想去除它。如果過度去除繭皮,可能會超過角質層的範圍,導致底下另外四層表皮受損,引起發炎、紅腫、感染等問題。最常見錯誤行為,是用手撕開繭皮,結果引發甲溝炎或龜裂流血。如何安全去除繭皮?趙昭明建議,可先擦乳液軟化角質並予以保濕,再用去角質工具輕輕地磨去表層硬皮就好。如有硬皮翹起,千萬不要用手去撕,應用剪指甲刀剪去翹起的部分,也不要往更深或更大範圍去剪。糖尿病病人本身就要預防傷口感染,每天檢查足部皮膚完整性之餘,趙昭明提醒,若發現有老繭、雞眼、病毒疣,或是任何摸起來不尋常的皮膚狀況,一定要尋求皮膚科專科醫師診療,不要自己動手處理,以免造成感染等更嚴重問題。常見老繭或雞眼發生5大原因:1.鞋子不合腳(太緊、太鬆、太硬)2.穿鞋不穿襪3.穿高跟鞋4.經常運動或走路5.步態或姿勢導致足部特定位置壓力較大(資料來源/趙昭明、製表/記者邱宜君)
-
2022-08-11 醫療.皮膚
以為只是雞眼卻愈長愈多?皮膚科醫師教你如何防範病毒疣
● 病毒疣是接觸人類乳突病毒而感染● 避免感染,可攜帶個人的室內拖鞋● 治療恐需三至四個月去年台灣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禁止各項水上活動,今年終於解禁加上連日高溫,海邊和泳池到處是滿滿的戲水人潮。不過,玩水也要注意衛生,小心病毒疣上身,痛到像「穿著釘鞋進游泳池」。皮膚科醫師提醒,泳池潮濕適合病毒孳生,三溫暖、瑜伽教室、健身房也容易傳染病毒疣,因此,進出這些場所應盡量避免光腳,才不容易中獎。以為只是雞眼 卻愈長愈多許多人腳底長了硬塊,以為只是雞眼,沒想到愈長愈多,就醫才發現是病毒疣作怪。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雞眼和病毒疣常被搞混,兩者都是腳底皮膚出現的凸起腫塊。雞眼的產生,是因為走路摩擦或是重力不平均,造成腳底表皮增厚成單獨一粒,常因走路壓迫而引起疼痛,但雞眼並不會傳染,如果沒有明顯疼痛感可以不用治療。病毒疣是因為直接或間接接觸人類乳突病毒(HPV)而感染,造成皮膚角質化增生而形成節結狀腫塊,如果沒有處理,或是自行摳抓後再摸身體其他部位,則會讓病毒擴散、愈長愈多。皮膚有小傷口 就可能感染新光醫院皮膚科醫學美容中心主任唐豪悅表示,接觸傳染是病毒疣主要傳染途徑,如果接觸到附著病毒的物體,不論是毛巾、把手、地板等,只要皮膚有微小傷口或病毒量大,都可能感染。唐豪悅說,夏天常見病毒疣求診的病患,由於泳池的環境潮濕,病毒容易孳生,許多人前往游泳或戲水消暑,就容易接觸病毒而傳染。尤其兒童免疫力較低,因此,暑假常看到學游泳的小朋友就診,門診約有六、七成是小朋友。病毒疣的治療方法,分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療法,包括水楊酸貼布、手術、電燒等。唐豪悅指出,最常見的是冷凍治療,是採用液態氮的瞬間低溫將病毒殺死,並讓病灶慢慢萎縮,但療程視病毒疣的大小、數量而定,有些病患每周接受治療,必須治療三至四個月才痊癒。趙昭明表示,由於雞眼和病毒疣不易分辨,避免誤認而讓病毒疣繼續傳染,一旦發現腳底出現硬塊凸起,且伴隨疼痛感時,第一時間應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得到適當的治療。避免感染病毒疣方式,趙昭明說,出入公共場所應避免赤腳,建議到泳池可攜帶一雙個人的室內拖鞋,一上岸就穿上,以防範交叉感染。游完泳後,除了使用清水外,也要用肥皂、沐浴乳等清潔用品洗淨身體並擦乾,避免暴露在大量病毒下而感染。健身房器材 先用酒精清潔趙昭明提醒,除了泳池、三溫暖、澡堂等公共場所外,瑜伽教室、韻律教室、健身房是民眾容易忽略可能傳染的地方,因此在這些地方要留意不赤腳在地板上活動,可穿著襪子避免直接接觸,在健身房使用健身器材前,可先使用酒精清潔,使用後也要適度清洗手腳。趙昭明說,如果已經感染病毒疣,衣物雖不需要分開洗滌,但不可與家人共穿;也暫時不要游泳,以免傳染給他人。
-
2022-07-08 養生.心理學解密
為何你沒有朋友,也找不到另一半?蔡康永揭「人際關係3大錯誤」:你根本不懂挑釁對方!
康永說:把對方看在眼裡,放在心裡阿昆參照了很多「教說話的書」指示,和安珮約會的時候,阿昆很努力的,一直保持兩眼望著安珮的眼睛。 可能這樣做真的很累,過了五分鐘,阿昆就覺得自己都快變成鬥雞眼了。 不過,更累的是被看的安珮。安珮心裡其實在冒冷汗,擔心自己是不是被看出什麼破綻?是鼻頭的粉撲得不夠、被看出來毛孔有點粗大嗎?假睫毛沒黏好?魚尾紋?眼屎?安珮會這麼緊張,是因為阿昆看她的方法,太像「驗屍」了。看有很多種,「端詳」「檢驗」「審視」,跟「注意」「注視」「望著」,有分寸上的不同。 約會的時候,當然最好是三不五時的、帶著感情、望著對方,讓對方感覺到兩人之間有曖昧的電流在傳遞,而不是「兩個餓壞了的人聚在一起填飽肚子」。有的人約會時,雖然精心挑選了適合談話的法國餐廳,精心挑選了老少咸宜的法國紅酒白酒,但進了餐廳一坐下來就「認真」的研究菜單,研究完菜單就「認真」的跟侍者討論菜色。然後呢,酒來了就「認真」品酒,菜來了就「認真」吃菜。是怎樣?你以為自己是米其林餐廳指南派出來的美食密探? 約會就是約會,就是要含情脈脈,吃喝點菜都是「調情」的好機會。面對外文菜單,你可以嘲笑自己在外文上鬧過什麼笑話,讓對方覺得你好親切,也可以趁機講一個自己去旅行時見識到的小風俗,讓對方覺得你很見多識廣。在這麼做的時候,你當然要不時「望著」對方,帶著一點點「觀察」,讓對方充分感覺到,她在你眼中的「存在」。侍者建議火鍋要多辣、牛排應該帶血吃的時候,看她有沒有皺眉?看她有要起身的樣子,雖然不用誇張到一個箭步移形換位去幫她拉椅子,但起碼該停下刀叉筷子,貼心的告訴她,餐廳的化妝室在哪個方向。這些,都需要你保持「眼角觀察」,但不必「端詳審視」的。 很多人以為懂美食美酒,就是有品味的人。我一點都不同意,懂美食美酒的無聊蛋,我見多了,跟這樣的人聚會,你絕不會有「如沐春風」的感覺,因為他們沒有「以你為尊」,而是「以吃喝為尊」。 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把對方「看在眼裡、放在心裡」,就算這個狀態,只維持一頓飯的時間,也能讓對方覺得「被重視」,如沐春風。 看到沒?「被重視」是關鍵字喔,要緊的,就是那個「視」字啊。康永說:適度的挑釁,能讓談話熱絡安珮有個同學,是牆頭草的化身,不管別人說什麼,她都說好。明明是戴金鐲子的歐巴桑,發瘋穿了整套英國女王才穿的粉藍套裝加粉藍帽子,她也稱讚有品味。明明不該騎上人行道的腳踏車叮咚叫她讓路,她也乖乖讓路。明明就節奏慢到讓人以為是放映機卡在定格上的大爛片,她也說其實還不錯呀。明明就應該坐牢坐到就算頭上長出靈芝來都不夠久的大壞蛋,她也說得出其實他滿可憐。也許有人以為這種像鼻涕蟲一樣的爛好人,是很好的談話咖,因為她永遠不會唱反調、應該跟誰都聊得來。事實上呢,根本沒有人想跟她講話!跟這樣的人講話,就像對著牆壁練習揮網球拍一樣,如果你是想苦練「如何靠自己一個人完成一百場談話」,那她倒是很好的練習對象。你看每一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台下前兩排坐的全是好萊塢的風雲人物,平常一呼百諾、喊水會結凍,可是每年典禮的主持人,一定會挑當年最紅的兩三位來開點惡作劇的小玩笑,說他們整型整到這場戲跟上場都不連戲了啦、離婚付的贍養費比演過最賣的電影的票房還要高啦,這類當事人苦笑但全場大樂的玩笑話,這時主持人尺度的拿捏確實微妙,但無論如何奧斯卡是不會請一位對全場貴賓歌功頌德、唯命是從的人來主持的,因為那樣典禮一定會很沉悶的,像坐在網球場邊看一個選手跟一面牆壁對打一樣沉悶。適度的挑釁,絕對能讓談話熱絡,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見被重視、被探討,而不是被一個完全沒原則的人敷衍了事的點頭稱是、應付過去。「陌生的富豪,向一對缺錢的年輕夫妻提出條件:一千萬,丈夫把妻子讓給富豪一個夜晚,接受?還是不接受?」像這樣的電影故事,大家討論起來,就會顯現每個人不同的個性、價值觀。「世界末日來臨時,有一艘救命的大船可以搭載三十萬人,你覺得憑你該拿到一張上船的票嗎?」這些問題,如果真的要面對,實在很是考驗。還好願意花一千萬買一夜的富豪不易遇見;還好不必等到世界末日,人生也早已充滿各種三災六難,說不定拿到船票的那一刻,你馬上心肌梗塞了呢!但這類很直接的問題,很能激發大家參與。至於氣氛是否愉快,會不會演變成太劇烈的爭論,那是要走著瞧的,但比起老是聊藝人的八卦或哪家店在打折,這類話題起碼比較能夠增進對自身以及對朋友想法的進一步了解。 有個小小的提醒,如果你很堅持願意為一千萬,出讓尊夫人一夜,留神回府之後,尊夫人罰你睡沙發五夜。康永說:交談不是有獎金的競賽,別急著搶答阿昆的舅舅很愛聊天,可是老是記不得名字,每次舅舅在聊得起勁時,就會出現「跳針」: 「上次碰到那個女的,長得真是像那個明星啊,就是那個⋯⋯那個演那部⋯⋯那部電影叫⋯⋯叫什麼⋯⋯就是那部、有鬼爬出來的那部⋯⋯她長得真的很像那部有鬼的那部叫什麼的電影的女主角,那個女主角叫什麼⋯⋯唉呀想不起來,反正那個女的就簡直長得跟那個女的一模一樣⋯⋯」 阿昆已經聽習慣了舅舅這種不知所云的發言,有幾次看舅舅想不起名字來那個痛苦的樣子,也會想幫著想一想,但十次有九次幫不上,只是增加彼此的痛苦,所以後來漸漸阿昆也就不想多忙了。其實這時候,是說話者最願意被別人幫忙的時候。這種時候阿昆如果能替舅舅說出人名和片名,舅舅一定舒服得像是有人幫他掏出了大塊耳屎一樣。 但是,除了這樣的時刻,在其他時候,說話的人並不喜歡被別人「幫忙」。比方說,一個「正常」的說冷笑話的過程,應該是這樣的: 「在所有的卡通人物當中,誰最容易跟王菲借到錢?」 「誰啊?米老鼠嗎?」 「是櫻桃小丸子嗎?還是加菲貓?」 「不對不對,告訴你們吧:是小熊維尼!」 「為什麼?為什麼是小熊維尼?」 「你沒聽到王菲都這樣唱嗎?『我願意∼∼維尼,我願意∼∼維尼,⋯⋯』,她當然最願意借錢給維尼啦!」這個冷笑話,這樣算是順利講完,而且聽的人都很配合,隨便猜了些迪士尼或者其他動漫人物的名字,幫助了講笑話的氣氛。 如果有不識相的掃興鬼,就會在說冷笑話的人一開口時,就說:「我知道!是維尼!(接著唱)我願意維尼,我願意維尼⋯⋯」那就是毀了這個笑話,讓講的人下不了台。症狀比較輕微的,是有一路「很怕別人覺得自己不懂」的人,明明是他來問你問題,但你才說沒兩句,他就要自作聰明的幫你下結論: 「像國際的熱錢這樣忽然湧進股市,買股票的散戶就應該—」 「應該設定停損點!」他搶答。 其實你根本不是要說設定停損點的事,但為了他的面子,你也只好多費點力,敷衍他一下,再把話拉回正軌。但這樣的事發生三次以後,說話的人就會不耐煩了,「這人根本不懂裝懂,東拉西扯的,真麻煩!」他對你的印象,當然不可能好了。在高手面前,裝懂是沒用的,只會自曝其短。最好就是珍惜遇到高手的機會,好好把道理聽懂。生活又不是有獎金的搶答競賽,請問你一直搶答做什麼呢?書籍介紹蔡康永的說話之道作者:蔡康永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10/04/29作者簡介/蔡康永嬰兒時期跟大家一樣學說話,上學後被逼著參加各種演講和辯論比賽,終於變得厭倦靠說話去換取名氣和特權,於是在大學就沉默寡言的埋頭看書談戀愛,研究所去了美國,開始隨時說英文的生活,漸漸體會不同語文其實蘊含不同的生活態度,然後呢,奇妙的命運,讓我變成一個必須常常在電視上說話的人,也得以和無數很會說話的高手交鋒,到了現在,也該是我報答所有教過我說話的人啦,我用這本書,分享心得,謝謝他們。延伸閱讀: 中老年人最愛的「慢跑」竟是肌少症兇手?有氧運動「1錯誤觀念」,讓你減肌又減骨質
-
2022-06-24 醫療.指甲.足部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鞋底磨損在所難免,不過其實磨損的鞋底中也藏有健康的線索,原力復健科診所院長侯鐘堡醫師表示,鞋底磨損的位置不同,代表著足部出力點不同,若時常有下肢痠痛的問題,建議也可以檢視穿鞋的習慣。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常腳痛、腿痛、屁股痛要注意! 侯鐘堡醫師指出,一般正常的走路方式,鞋底磨損最多的位置會是在後外側,前側則稍有磨損。若是前側磨損多,通常代表著腳後跟較緊,平時走路時有重心前傾的情況,此族群容易有足部後側緊繃的問題,包括腳跟、後小腿、後大腿,甚至到臀部、也可能出現坐骨神經痛,建議可多作弓箭步、抬腿等動作伸展。 若是外側兩邊磨損多的族群,建議檢視是否走路有「外八足」的情況,又或者是可能有「高足弓」,兩者皆會使得鞋底兩側不斷耗損。外八足多以側躺抬腿等方式訓練臀大肌,藉此調整回腳部。高足弓建議可使用兼具彈力及硬度的按摩球按摩腳底筋膜,並鞋子是否足弓不夠需要更換。 內側磨損多通常和「內八足」及「扁平足」有關,內八足常見原因為大腿內側較緊繃,建議內八足族群可多按摩放鬆大腿內側筋膜,藉此調整回足部。而扁平足則建議可多作如快走等簡易的足底訓練、訓練足弓肌肉,並可增添鞋墊減少足底不適。 鞋子要多久換一次比較好?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了! 不少民眾避免浪費,鞋子常會穿到真的不能再穿,或是嚴重破損了才更換,這時間往往是好幾年,侯鐘堡醫師建議,鞋子是否該換可從幾點觀察。 醫師表示,耗損嚴重、變形自然就該換了,一般建議民眾通常約一年左右就該換鞋,磨損即便是在正常的位置,不斷的磨損下鞋子也會傾斜,使得足底也越來越往該處傾斜。而若像是跑者有紀錄里程數的習慣,以里程數來看約400-800公里就該換鞋。 值得注意的是,鞋子該不該換未必能從外觀看得出來,若是腳底容易長繭、大拇趾長雞眼等,也代表著鞋腳不合出現不當的摩擦。另外,人在走路時最後的出力點會是在大拇趾,若是鞋子大拇趾的位置已凹陷,代表著鞋子已經失去彈性。最簡單也最重要的一點,當發現自己常常腳痛、臀痛、膝蓋痛,特別是在走路時、走路後,這就代表該換鞋了。 避免新鞋釀足底筋膜炎,醫教買鞋、穿鞋6大要點! 換鞋、買鞋,很多人會選擇軟又舒服的鞋款,對此侯鐘堡醫師表示非常不建議,這有如踩在海綿上,腳得不斷的不當出力,自然容易引起腳痛,診間就不乏原本腳沒事,換新鞋之後出現足底筋膜炎的情況,大多就是出自於鞋底太軟,此時就算是新鞋也得換鞋。 醫師建議,買鞋時應注意幾點,首先合腳,尺寸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不能太寬也不能太窄,除了穿進去後約留有一個大拇指的空間外,腳寬也不能太緊或太鬆。而合腳也包括足弓要正確,各種鞋款足弓都有所不同,應選擇符合自己足弓的鞋子。鞋底和鞋子上方的鞋面也要有一定的硬度,讓腳在抬起、著地時都能有良好的支撐,運動鞋等膠料鞋款就會比帆布鞋等布料鞋款來得佳。平時行走時也應綁好鞋帶,並也避免老是穿同一雙,鞋子也需要休息恢復應有的彈力。 日常也有很多人腳痛、腿痛、屁股痛找不到原因,建議在前往檢查時,也可以帶著或穿著平常較常穿的、或是穿完腳就會痛的鞋子請醫師協助評估,看是否鞋款有問題。良好的穿鞋習慣及挑鞋方式,更有助足底健康! 《延伸閱讀》 .挑鞋不是越舒服越好!5觀念更助足健康、防足底筋膜炎。 .6招改善足底筋膜炎!醫:室內拖鞋支撐力也要夠。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3-0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人老腳先衰!專家教最有效的縮足運動強化足內肌
俗話說「人老腳先衰」,人體隨年齡老化,雙腿最有感,因此也有「長壽始於腳」的說法。一旦下肢衰退,發生步行疼痛、困難,失去外出自由、無法自立生活,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下肢的衰退包含足部、關節與肌力,人類的行動力靠這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雖說退化不可免,但用心保養可以讓行動力維持在最佳狀態,繼續上山下海的快意人生。每四名長者、就有一人有足部疼痛困擾,最常見角化病變。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黃晴表示,足部疼痛的盛行率隨著年齡增長,大約四名長者就有一人受其影響。過去研究顯示,女性與肥胖者為足部疼痛好發族群,可能源於女性拇指外翻的盛行率較高,以及受女性鞋類(高跟及窄楦頭)影響。而老年人新陳代謝功能下降,體重增加,步行時足底壓力負荷大,也可能造成足部疼痛。黃晴指出,根據大規模的流行病學研究,老年人足部疼痛最常見的疾病是角化病變(如雞眼、老繭),緊隨其後的是指甲疾病(如指甲真菌感染)。在物理治療臨床上,老年人尋求幫助的主要足部問題包含足底筋膜炎、足退化性關節炎、足跟脂肪墊症候群、以及足弓塌陷(扁平足),上述問題常與足部排列和足部肌肉失衡有關。足部退化也會影響關節,造成惡性循環。黃晴表示,多項研究證明,足部退化會影響關節,進而釀成足部疼痛,使步行速度降低,行動不便,日常生活的困難度就會增加。大多數年長的求診者都受足部疼痛所苦,甚至有部分長者因此變得不愛出門,活動量大減,健康也跟著受影響。另外,足部疼痛也會影響到平衡感,甚至是跌倒的危險因素。不愛動的生活型態容易造成體重增加,進而使足部問題更加嚴峻,形成惡循環。謹慎選鞋、矯正鞋墊、減重,可減輕足部負擔。保健足部的方法,除了常規的足部照護(例如保持足部衛生、剪指甲等),還能透過適合的鞋子、矯正鞋墊、減重、強化肌肉平衡等方式延緩退化的速度。選擇一雙合腳的鞋子是相當重要的事。鞋長過短,可能造成腳趾變形;鞋寬過窄,可能造成與雞眼、拇指外翻和其他足部問題。然而鞋子也不是越寬越大就好,因為前掌過緊或後跟過鬆的鞋子,都可能導致步行速度下降和重心不穩;鞋跟過高的鞋子不僅會改變足部的排列,也會影響到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以及脊椎,容易造成足部以外的肌肉骨骼問題。除了選擇合腳的鞋子,透過矯正鞋墊可改變足部負重情況,減重也能減緩足部的負荷量,也可以透過強化肌肉,增加足部的支撐力,減輕關節負擔,避免惡性循環。如何強化足部肌肉?隨時做縮足運動足部包含外在肌肉與內在肌肉,內在肌肉為足部當中的小肌肉,扮演著更能穩定足部的重要角色。當足內肌無法有效地強化時,容易使足部排列處於不利的位置,增加不穩定性,造成退化加劇。黃晴表示,「縮足運動」是在強化足內肌當中最受認可的運動,透過收縮足內肌將第一蹠趾關節拉向跟骨,並保持腳趾不彎曲,以升高內側足弓。可由坐姿練起,進展到雙足或單足站立時練習,能力更甚者,可接著進行至深蹲和單腳跳等功能性活動。如何緩解腳痛不適?試試按摩 小腿激痛點「小腿肌肉按摩是西方醫學最常見緩解腳痛不適的方法。」黃晴表示,按壓時較為疼痛的點被稱為「激痛點」,形成原因主要是長時間進行重複性高的活動(例如穿著不合適的鞋日行萬步),肌肉纖維中某區域長期處於收縮狀態,造成緊繃不適。激痛點可採用加壓的方式緩解問題,將肌肉處於延展狀態後施壓於激痛點上,以個人可忍受的疼痛程度維持,待疼痛緩解後,就可以尋找下一激痛點。不過黃晴也強調,足部是精密且複雜的部位,每位個案的問題不盡相同,若有相關醫療問題,仍建議先尋求專業諮詢。
-
2022-02-09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多數人說謊時會感到不舒服?和你的自主神經系統有關
▌感覺狀態的彩虹情緒的強度可以藉著觀察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化程度來測量。視覺刺激比聽覺刺激可能引起更大的自主神經反應。這可以在大腦解剖學中看到,相較與其他感覺皮質,視覺皮質輸入到杏仁核的神經集群更大。有件事情值得玩味,只要想到十八世紀感覺主義的創始元老,包括洛克和莫利紐茲,他們很少談其他感覺,就是把焦點放在視力和視覺知識/記憶。也許莫利紐茲、洛克及其他啟蒙運動前的哲學家都有直覺,一下就能判定「視覺-感情迴路」具有較高的關聯性,以致選擇用視覺當例子來說明感覺和記憶間的聯繫。此外視覺刺激若結合聽覺刺激,會比單一刺激激發出更大的自主神經反應。我們大多數人在說謊時都會感到不舒服──這種不適感是因為自主神經系統正在活化。我們對電影裡的測謊機總有個刻板印象,認為測謊機的指針游移不定是因為受測者在說謊,其實測謊機就是在測量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化程度,特別是受測者有沒有流汗,因為流汗是活化程度最可靠的測量指標。自主神經的情緒系統可以產生一系列相反的感覺狀態:心跳速度加快或減慢──表示緊張或放鬆;血壓升高或降低──表示緊張或昏厥;皮膚小血管擴張或收縮──臉潮紅或發白;腸道不動或過度活動──腸道脹氣或腸子咕嚕咕嚕叫。由於身體有兩個自主神經系統──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兩者都由下視丘的自主神經系統總部控制,因此可能會發生一系列相反的情緒狀態。一般來說,交感神經系統活躍會讓受神經支配的組織器官活動增加,例如心悸、肌肉緊繃、出汗、呼吸急促或血壓升高,這通常稱為「戰鬥或逃跑」系統。另一方面,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化會減慢心跳、降低血壓、減少腸道蠕動,減少流向皮膚的血流量,它通常稱為「休息和消化」系統。副交感神經或交感神經系統可以串連活化,讓身體系統一起激發產生情緒。人類最強烈的情感多半都是混雜的。在記錄人類激情的大量資料中,讓我們看看其中一個最強大、最詳盡的情緒感受。法國作家勒薩日(Alain-Rene Lesage)在一七一五到三五年間寫下小說《吉爾.布拉斯》(L’Histoire de Gil Blas de Santillane),其中人物唐.阿方索初見塞拉芬萌生愛意的描述,可說是浪漫的經典。天很黑,大雨滂沱。我穿過幾條通道,突然來到一間賓客休息廳。門沒關。我走進去,頓時感受到這裡如宮殿般華麗……我注意到大廳一側有一扇門沒關好,露出條縫。我把門推開一半,以便看到廳房的樣貌,最後一個房間亮著燈……然後我看到一張床,因為天氣熱,床帳被拉開了部分,我的注意力被一個睡著的年輕女人吸引……我湊近一點……立刻感到被震懾了……我站在那裡,看著她,狂喜而暈眩,此時她醒了。這種交集的興奮、一見鍾情的喜悅自古皆然。就算跨文化、歷時間,人類情緒都是亙古不變的,這說明感覺狀態的生物機制具有普遍性。唐.阿方索看到塞拉芬,他的注意力立刻受到吸引,他被強烈的情感所震懾,因狂喜而暈眩……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因為一見鍾情同時運作。一八一二年,才華洋溢卻看似冷靜的激情觀察者,法國作家司湯達爾(Stendhal)寫下精采好書《愛情論》(De l’amour),其中引用了《吉爾.布拉斯》書中一段話作為「愛情誕生」的例子。以下這段節錄來自書中名言,充分說明愛的羅曼蒂克。「沒有什麼比激情更有趣的了,關於激情的一切是如此無法預測,而身處激情的人也是它的受害者。」正如司湯達爾觀察到的,我們可能是一見鍾情的幸福受害者,也可能是單相思的不幸受害者。我們會變成受害者,是因為我們沒有要它發生,但它卻發生了。像一見傾心這樣壓倒性的情緒是如何產生的?為了對這個問題的答案至少有些許了解,我們必須借助記憶。早在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兒就開始研究個人記憶如何影響浪漫情愫,他自我觀察,發現他對鬥雞眼的女人特別有好感,仔細想想竟然是他還是個孩子時愛上過一個鬥雞眼女生,所以鬥雞眼女人的印象總會觸動他的情緒反應。他認知到,我們常在不知不覺中被情緒記憶拉著走。畢竟,的確有許多人嫁了「父親」或娶了「母親」。某部分來說,記憶使我們不知不覺成為激情的受害者。然而,一見鍾情的力道固然勢不可擋,仍只是一種相對簡單的感覺,是混合了各種內感受的爆炸,明顯且可立即辨認。但各種「發自內心」的情緒範圍很廣,狀況多樣,有時更模糊不清──你可能覺得心很沉重,又或者輕飄飄地;也許歡喜得要爆炸,又或許覺得心碎;彷彿被東西撞上,或時間瞬間暫停;更可能是一些有的沒的在心裡忽上忽下,一時間根本分不清楚那是什麼。或者還有些時候,我們只是感覺「好亂」,煩躁不堪,被一種不能理解的感覺壓制。我們的身體也許正告訴我們一些事,但那是什麼?當威廉.詹姆斯把情緒定義為我們對身體興起的生理感覺做出詮釋時,其實他知道,人類感情不只是身體的感覺。他認為情緒「不是對某個存在對象或想法直接興起的主要感情,而是一種間接興起的次要感情。」我來解釋一下:主要感覺是指身體感覺,也就是自主神經系統興起的反應;次要感覺是對身體感覺的詮釋,是詮釋為恐懼、愛、厭惡等校正過的情緒。例如,當你馬上要參加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面試,此時的你心跳加速、胃部抽搐,你知道自己很緊張或很興奮,但你不會詮釋為墜入愛河。心跳加速和抽搐的感覺是主要感覺,因應即將到來的面試,理解為緊張和焦慮則是詹姆斯所說的次要感覺。對面試的期待不由自主地產生生理變化,而次要感覺就是對這些生理變化的詮釋。現在我們來到破解激情的真正核心──重點不只在於形成感情,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解釋它,甚至有時無法解釋。正如在第二章中提到的,所有來自身體內部的內感受──心臟、腸道、肺、性器官、血管──都投射到隱身在大腦表面下一塊稱為「腦島」的皮質中。我們需要身體──也就是自主神經系統──來產生感覺,我們更需要腦島來解釋感覺。※ 本文摘自《記憶:我們如何形成記憶,記憶又如何塑造我們?精神病學家探索解析大腦記憶之謎》。《記憶:我們如何形成記憶,記憶又如何塑造我們?精神病學家探索解析大腦記憶之謎》作者:薇洛妮卡‧歐金譯者:潘昱均出版社:奇光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01
-
2021-11-25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尿病最可怕的併發症 衛教師:有1/4病友因此住院
●長期血糖控制不好,易衍生併發症●嚴重糖尿病會造成末梢神經血管病變●嚴控血糖,飲食攝取升糖指數低的食物糖尿病並不可怕,但怕的是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好,易衍生併發症,尤其是糖尿病足。統計發現,高達四分之一的糖友因為足部問題而住院治療。一有傷口 容易惡化到深層常見嚴重糖尿病併發症會造成末梢神經血管病變,引發糖尿病足,使腳的感覺變遲鈍,加上血液循環不好,肢體養分不夠,一旦出現傷口,很容易惡化到深層、侵襲骨頭,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其實,只要嚴格控制血糖及血壓,同時做好足部護理,可以大幅降低糖尿病足的危險。控制血糖 醣類攝取勿超量除了嚴格遵守醫囑用藥外,飲食會攝取的六大營養素中,澱粉類及水果類會直接造成血糖波動,必須視個人血糖狀況攝取。假使一天吃3碗飯或水果超過一碗的量,即是醣類攝取超量,因此,如果外食族三餐都吃便當,且把飯都吃完,就算過量攝取。糖尿病患的血糖理想目標:飯前80至130mg/dl,飯後2小時80至160mg/dl,糖化血色素7%以下。若擔心血糖太高,可留意食物的升糖指數(GI值),大部分蔬菜、糙米、燕麥等全榖雜糧,都屬於GI值低的食物,適量搭配吃蛋白質的食物,有助緩和醣類上升幅度。若是血壓及血脂控制不好,建議少吃紅肉及肥肉,以植物性蛋白,也就是豆製品為主較為適合。足部護理 依照5項目執行糖友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完整的足部檢查,以確認是否有潰瘍及截肢的危險因子。平時在家的足部護理,可依照以下5建議執行。1.每天檢查腳:拿面鏡子仔細照腳底與腳趾處,檢查有沒有傷口。2.做好足部保濕:足部龜裂容易造成不易癒合的傷口,每日洗完腳後,建議使用清爽的乳液擦拭,避免擦在腳趾間,以免滋生細菌黴菌,長成水泡。3.趾甲剪平直:一般人修剪趾甲,習慣依趾甲形狀剪成圓弧形,可是糖友們因為傷口癒合不易,建議要剪平直,以免造成甲溝炎或趾甲嵌入肉裡;若長雞眼或繭,請直接找醫師處理。4.穿適當的鞋襪:鞋子合腳舒適,避免穿涼鞋及高跟鞋等包覆性差的鞋子;買鞋建議下午時買,因為下午通常是腳最大的時候;襪子選擇白色棉質能吸汗的襪子,受傷才能很快辨識。5.保持足部循環:糖友們應該適時增加腿部運動,避免跪坐、久坐或盤腿坐,而讓血液循環降低。
-
2021-11-05 該看哪科.皮膚
腳上硬硬的一塊,是長雞眼還是病毒疣?皮膚專科醫師解答
「醫生,我腳上長這個硬硬的很痛,是不是雞眼?」、「醫生,我腳上這顆長很久了,是不是人家說的長疣?」、「醫生,病毒疣就是雞眼吧?」以上對白可說是皮膚科門診每天都會聽到的台詞。「病毒疣」和「雞眼」(正式名稱:釘胼),兩者皆是很常見到的皮膚疾病,且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包含好發部位、症狀及部分治療方式,無怪乎民眾及病患常將兩者混為一談,事實上兩者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必須教導民眾和病患,以下針對兩種疾病的成因、症狀、治療方式分別介紹。病毒疣是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表示,病毒疣是一種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致病原為人類乳突病毒,許多人聽到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想到子宮頸癌,雖然同是人類乳突病毒相關,但人類乳突病毒有100種以上病毒型,不同病毒型的好發部位和症狀有所不同。感染皮膚的病毒型,最常見感染手、腳,且不限於較易摩擦或壓迫部位,其他包含臉、頭皮、頸部、軀幹及四肢亦不少見,黏膜型病毒則可感染生殖器、肛門、口腔甚至呼吸道上皮,亦可能出現皮膚型病毒感染黏膜(或相反)的情況,簡而言之,有皮膚的地方都有機會被感染,病人常常認為病毒疣只會長在手腳,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容易得病毒疣的族群有哪些?曾奕騰指出,門診常見的病患包含習慣赤腳踩地或是穿著拖鞋、涼鞋,這類病患足部容易有可見或不可見的小傷口,讓病毒有機可乘趁虛而入(夏天於泳池畔赤腳走路亦是常見的感染途徑)。此外如從事餐飲或是清潔工作等,手部較易有傷口的情況也是可能的感染途徑。腳部多汗的病患除了較容易感染足癬(香港腳)及掌蹠蠹蝕症,亦有稍高的機會感染病毒疣。部分病患則可能因有慢性病、重大疾病、免疫疾病,或是因用藥影響其免疫功能,較易被感染,且一旦被感染,範圍及嚴重度較一般人厲害。另外衛生習慣不佳的病人也比較容易被感染,且就診時常常病況較嚴重。症狀可能無感,治療方式很多元曾奕騰進一步說明,病毒疣的症狀可以是完全無感,亦可有疼痛、壓痛、癢等表現,外觀呈現表皮增厚顆粒或結節,表面可有(或無)乳突狀凸起,如以皮膚鏡或放大鏡觀察,有時可見黑色小點或出血點,觸摸多半呈現粗糙的觸感,如果病人有摳抓病灶的習慣,則可能進一步傳播至其他部位,甚至指甲下緣或是甲床、甲溝等。治療方式多元,主要原理是去除被感染的表皮細胞及周圍可能被感染的細胞,以及誘發局部免疫反應攻擊病灶,最常見如醫師執行液態氮冷凍治療(可搭配表面刮除)、醫師處方水楊酸類溶液由病患在家自行塗抹。在此提醒民眾,上述常用方式多半需多次,療效並非一蹴可幾,尤其長在手腳的病毒疣,常因較厚或較深,冷凍治療常至少需5到10次,或更多次的治療。治療病毒疣要有耐心,別有錯誤認知和期望病患塗抹水楊酸溶液,亦需數週甚至數月的治療期,很多病患認為冷凍一次或是兩、三次就會好是不正確的認知和錯誤的期望,自行塗抹藥水者亦常因自認病灶較平坦就停藥也是不保險的做法,病毒疣是否已治癒,常需醫師使用皮膚鏡仔細觀察、觸摸甚至將部分角質刮除才能判斷,有時還要追蹤一段時間確認沒有復發才能判定為治癒。其他治療方式還包括局部塗抹三氯醋酸、病灶內注射MMR疫苗、病灶內注射或皮下注射干擾素、局部塗抹DPCP藥水、染料雷射治療、醫師處方Imiquimod病患在家塗抹,但所有方法皆不一定立即見效,仍可能需多次治療。至於汽化式雷射以及電燒灼手術,因可能產生含病毒顆粒之煙塵,威脅病患本身及醫護人員健康,且亦非保證治癒,個人較少使用且較不建議常規使用。雞眼跟病毒疣是不一樣的病曾奕騰指出,雞眼和病毒疣最大的不同,在於其形成的原因不是病毒感染,而且不具有傳染性。雞眼的根本成因,來自於發生部位反覆的受力、摩擦,人體的表皮因為反覆的刺激,增厚而形成一個向真皮層凸出的錐狀結構,如果厚皮形成一整片平鋪或向外凸的斑塊(非錐型向內凸出結構)則稱為胼胝(一般俗稱的厚繭)。雞眼的好發部位,主要位於足部易受壓或凸出易摩擦的部位,例如大腳趾關節、第五趾關節、腳掌前段與趾關節面掌側、足後跟等。相對少發生在手部(除非病人常有手部用力摩擦的動作如:拉單槓等,且手部較常見為向外凸出的厚繭),但這些部位也都可以感染病毒疣,所以病患容易混淆。雞眼的好發族群及誘發因素為何?曾奕騰說明,雞眼的好發族群及誘發因素,包含先天或後天足部骨骼或結構異常,後天最常見的就是拇趾外翻的病患,另如長期糖尿病患、或糖尿病控制不良出現足部骨骼結構異常亦屢見不鮮。此外,穿著不合適的鞋子(過鬆或過緊皆然),鞋子前段楦頭較窄,後跟較高使壓力集中於腳掌前段,鞋底較硬較薄無法平均分散足底壓力,襪子過薄等都是常見臨床情境。多數雞眼病患有疼痛或壓痛曾奕騰進一步說明,症狀上,多數病患都有疼痛或壓痛,外觀呈現圓形增厚顆粒或結節,中心有時略可見向真皮層深入之錐狀核心,表面多半有粗糙之觸感,著實與病毒疣有許多相似之處,但雞眼一般不會有乳突狀凸起或小黑點等表現。治療的部分,最重要的是「去除根本原因」,即去除「同一部位反覆受力、摩擦」的情況,這也是病患必須建立的首要觀念,否則其他的治療皆是治標不治本,病患勢必無法獲得心中期望的長期緩解或是治癒,復發也是必然。配戴適合輔具或手術切除治療曾奕騰表示,有足部結構的問題,建議至復健科或骨科門診,經專業評估使用適合的輔具(例如軟墊、綁帶、貼布等)或手術治療。鞋子的建議穿著大小適中,但前端楦頭較寬的款式,有氣墊的鞋子為佳,盡量減少穿著高跟或前端過窄的鞋子,襪子的亦建議有一定厚度,可有緩衝及減少摩擦的效果(尤其是有運動習慣的病人)。先讓病人有正確的認知,再針對表皮增厚做治療,常用治療包含醫療人員執行部分刮除、電動研磨、塗抹三氯醋酸,醫師處方的水楊酸溶液或藥膏(或其他可軟化角質的藥膏,如尿素藥膏)病患可自行塗抹,搭配適度去角質(洗澡或泡腳後,使用安全的器械研磨去除增厚角質),達到治療效果。 有症狀先就醫,讓醫師正確診斷曾奕騰指出,冷凍治療在過去亦是常規療法之一,但近年較新的研究及治療指引,認為冷凍可能誘發原病灶周圍之正常皮膚角質化及增厚,擴大厚皮的範圍,建議將其治療順位後移。手術切除雖是選項之一,但僅切除病灶而不除去病因勢必復發,且足部手術傷口有較高感染風險,個人較少採用也較不建議。綜合以上,病毒疣和雞眼雖看似相近,但有根本不同的成因,治療雖有部分重疊,但其中心思想亦完全不同,病患常無法分辨,自行使用不正確的治療,徒勞無功適得其反,建議任何疑似的病灶先尋求皮膚專科醫師正確診斷,才能接受最適當的處置。延伸閱讀:。腳長硬繭是病毒疣or雞眼? 常見感染途徑一次看!用1分鐘自我檢測 。腳底長繭、長雞眼怎麼辦? 日本醫師授「護足保養術」
-
2021-11-02 該看哪科.皮膚
長雞眼有2大病因 皮膚科醫:穿錯鞋、拇趾外翻
60多歲陳媽媽多年來飽受雞眼所苦,這對熱愛跳土風舞的她可是一大折磨,以為快要痊癒了,但上場跳上幾次,大腳趾關節又磨出厚皮,愈來愈腫,有時還會滲出血來,要是壓迫到神經,更是苦不堪言。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表示,雞眼好發於大腳趾關節、第五趾關節、腳掌前段與趾關節面掌側、足後跟等部位,也就是足部易受壓或凸出易摩擦的地方。造成雞眼的成因,為某個部位的皮膚反覆受力、摩擦,長期刺激,皮膚增厚,形成一個向真皮層凸出的錐狀結構。如果厚皮形成一整片平鋪或向外凸的斑塊,則為胼胝,也就是俗稱的厚繭。曾奕騰表示,雞眼可分為兩大成因,一為先天或後天足部骨骼或是結構異常,最常見的是拇趾外翻。另一為長期穿著不合適的鞋子,過鬆或過緊,走路或運動,磨出問題來。陳媽媽就是典型個案,兩大成因皆有,從小就拇趾外翻,鞋子與大腳趾關節容易摩擦,形成硬皮。進入職場,因為工作所需,必須穿上高跟鞋,硬皮愈來愈厚,且覺得疼痛。為此,陳媽媽經常拿著挫刀來磨平大腳趾關節上的硬皮,但效果不佳,沒多久又長厚,疼痛、滲血,有時磨得太過頭,還引起局部紅腫感染,只好至皮膚科接受治療。曾奕騰表示,雞眼不難治療,針對厚皮進行部分刮除、電動研磨、塗抹三氯醋酸或尿素藥膏,來軟化角質,減少疼痛,但只能治標,想要治本,必須找出病因。如果是拇趾外翻所致,建議至復健科、骨科尋求協助,購買類似甜甜圈的軟墊,放在雞眼上方,以減少疼痛。如果是鞋子的問題,則建議穿著大小適中、前端楦頭較寬,且有氣墊的鞋子,運動時還應搭配具有一定厚度的襪子,以緩衝及減少摩擦的效果。
-
2021-09-12 該看哪科.皮膚
長繭、雞眼消不掉?醫曝2根除關鍵 有黑點要小心!
生活中時不時會發現身體某處長繭,特別是在手、腳部位,不少人發現會用手撥、磨平的方式消除,但往往效果不盡理想,甚至過沒多久又長出來。對此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皮膚科唐豪悅醫師指出關鍵問題,從日常就可以輕鬆改善。 硬皮是繭還是雞眼?醫:小心也可能是病毒疣。 唐豪悅醫師指出,繭最主要的生成原因就是磨擦,皮下組織長期摩擦,外層角質層就容易變厚,形成硬皮,像是吉他手的手指就容易長繭,常見也包括手指、腳趾、腳根等。 和繭非常像的「雞眼」,其實也是繭的一種,常見出現在足部易摩擦之處,整隻腳都有可能出現。當原本已經形成的繭又再更進一步的反覆摩擦,就會形成雞眼這樣更深層的繭。也因這樣的繭更為深層,已破壞了皮膚內層,因此有別於一般的繭,按壓會感到疼痛,且外觀多以半透明呈現,形似雞的眼睛,因此得名。 值得注意的是,身體長出的繭,有時也未必就是「一般的繭」。唐豪悅醫師指出,當人體感染HPV病毒時也可能出現繭,也就是所謂的「病毒疣」。病毒疣是經病毒所感染,因此不同於前述兩者出現於摩擦處,身體各處皆有可能出現,四肢較為常見,患部和繭相似,但會出現極為細小如沙粒般聚集的黑點,常讓人誤以為沾到髒東西,按壓也會痛。 也提醒特別注意,病毒疣雖少部分患者可透過免疫力康復,但其為少數族群,病毒疣傳染力高,傳染途徑為接觸傳染,包括接觸患者或物品等,亦可能自己傳染給自己其他部位,若無治療,也可能逐漸增大,長在趾甲附近可能影響趾甲造成變形。提醒繭上有小黑點多留心,為避免自己反覆感染或傳染給親友建議及早就醫。繭、雞眼消不掉?醫指2關鍵:別自己亂剪。 從上述可見繭未必只是繭,這是其中一項患者再怎麼剪、怎麼磨都遲遲無法消除的原因之一。其次,若真的只是一般的繭或雞眼,回到繭生成的根本原因「摩擦」,以穿鞋舉例,若鞋子一直都是穿同一雙,同樣的部位自然會反覆的不斷繼續摩擦,繭和雞眼也就會不斷的生成。 另一方面,自行剪掉、磨平,除了會因為誤判原因和沒有解決根本原因,導致無法根除以外,唐豪悅醫師也指出此舉也容易使得患部或周邊皮膚受傷、造成細菌感染、甚至是蜂窩性組織炎等更嚴重的問題,特別是手容易接觸各種物品,腳多處於悶熱、潮濕、易有大量細菌的鞋子當中。因此若要消除繭,還是建議透過治療及生活調整為佳。繭、雞眼別亂剪,醫教2招輕鬆改善及防範! 唐豪悅醫師表示,不論是繭、雞眼或是病毒疣,治療方式其實都相當簡單、健保也有給付。繭和雞眼可透過水楊酸溶解,而病毒疣則可透過冷凍治療進行改善,醫師會以低溫的液態氮塗抹於患部徹底破壞病毒,療程視情況有所不同,一般約兩次左右。至於許多口耳相傳的民俗療法,唐豪悅醫師則不建議,先不論是否有效,多半容易誤判或越弄越糟,未必免徒增治療困難,呼籲還是交給專業醫師處理為佳。 在生活調整上,防範長繭、雞眼或復發,避免摩擦自然是最重要的,腳部建議時常更換不同的鞋款,鞋款以合腳、舒適、不咬腳、不會太緊為佳,亦可穿厚一點的襪子,如此可大幅減少同處摩擦的機會,繭或雞眼自然也就不易生成。至於病毒疣則以避免傳染機會為主,在泳池、三溫暖等戶外空間,建議避免赤腳走路,平時也建議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維持免疫力,降低病毒纏身的機會。 《延伸閱讀》 .指甲出現條紋、白斑?營養師指常見5情況從飲食作改善! .指甲倒刺拔掉、咬掉易成甲溝炎!醫教2步驟輕鬆清除!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27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尿病患足部潰瘍截肢死亡率高達4成 注意9警訊預防感染
國人十大死因中糖尿病一直是榜上有名,糖尿病會引起的許多併發症,不僅在照顧上須要特別留意,對照顧者來說也是需要額外多費心。其中最需要留意的就是足部傷口照護!根據統計,糖尿病患者一生約有12~25%的機率會有足部潰瘍,20%的患者也是因足部問題住院治療,而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十年後,平均有1%病患截肢,截肢後的死亡率在三年內高達40%。因此提醒糖尿病患者,千萬不容忽視一點傷口,患者及照顧者都須好好留意,避免日後造成截肢的遺憾以及照顧上的困難。 ▍糖友常見3種原因 導致傷口潰爛一般傷口若有適當的照顧,如沒有其他感染問題發生,大約一到兩星期內可以復原,但糖尿病患者因以下幾個原因,傷口若不細心照料與觀察,很容易演變成傷口潰爛! 1. 血管病變因代謝異常使血液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引起周邊血管病變造成血管硬化或是堵塞,以致傷口部位的血液循環不良,氧氣,營養素、藥物及免疫細胞無法到達受傷的組織來幫助傷口癒合。2. 神經病變因代謝異常使得感覺、運動神經以及自主神經受到影響,對於皮膚上的觸覺部敏銳,若足部出現傷口、紅腫也無法正常察覺。而自主神經病變也造成末梢神經無法正常控制血液供應,末梢循環無法發揮作用,進而引起組織缺血。3. 感染糖尿病患者因長期高血糖,降低白血球活性,及吞噬、殺菌的功能造成免疫功能下降,故較容易受到皮膚上的細菌感染,若是足部清潔習慣不良就容易受到黴菌侵犯影起香港腳,或是一點傷口都可能引發感染。 ▍9點警訊需注意 恐引發足部感染最後提醒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並且留意足部清潔外,若有以下症狀也需要提高警覺,並免引發感染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1) 足部的感覺異常。(2) 足部的皮膚顏色改變。(3) 足部的皮膚溫度改變。(4) 足部的傷口癒合不易。(5) 走路或休息時腿部會出現痠疼的情形。(6) 足度的脈搏微弱或摸不到。(7) 腳踝經常水腫。(8) 足部的皮膚龜裂。(9) 足部的雞眼或繭的部位周圍紅腫。 參考資料: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糖尿病中心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台大醫院林口長庚醫院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
2021-03-16 養生.運動天地
每天要走7000步辦不到 可以靠週末多走路補足嗎?
Q 不清楚訓練結果是否有效。這樣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嗎?A 若覺得活動起來沒有想像中順暢時,從第2週後也必須加強基礎鍛鍊!「享瘦步行法」四週訓練課程中,第1週所主打的訓練運動是具有高度重要性的。因此,對長年以來走路方式不正確的人來說,要達成第1週的訓練會是最先遇到的阻礙。若無法順利做到第1週的訓練運動,可以再多複習一週,或是在進行第2週訓練菜單的同時,追加第1週覺得「有點難」、「做不太到」的部分。此外,「訓練起來有難度」=「自身的弱點」,因此若有難以做到的項目時,不管目前的進度在哪一週都應該「加碼」練習,這樣才會更有效果。Q 在什麼時段進行訓練比較好?A 沒有特別的限制。重點在於找出時間持續進行下去「享瘦步行法」所安排的訓練,目的在於修正經年累月的走路壞習慣,因此最重要的就是持之以恆!請從日常作息中找出自己最容易配合的時段並持續練習。在早上進行時,能一整天提醒自己維持正確的姿勢;在晚上就寢前剛洗完澡後進行,由於此時肌肉較為柔軟,伸展操做起來就會相對順暢。訓練課程雖然只有4週,為了不讓壞習慣復發,若有自覺「做不好」的部分時,還請持續加以鍛鍊。Q 每天要走7000步根本辦不到……。可以靠週末多走路來補足嗎?A 不是用哪幾天多走路的方式補足,而是每天達到平均步數一天的基本目標步數為7000步。如果某天只走5000步,那用週末來補足是沒問題的。只不過,某天走7000步,某天卻是2000步以下……這種落差極大的做法其實是不太建議的。每天維持一定的步行量才是最理想的。徒步5~10分鐘左右的距離也要開車或騎自行車的人,應重新檢視一下生活習慣,一定能夠發現增加步數的方法,並提醒自己隨時走起來。如果真的找不出時間可以走路時,在家裡進行踏台運動也是很推薦的做法,可以藉此鍛鍊享瘦步行法所用到的肌肉。Q 我似乎有扁平足的症狀,只要走路就覺得累A 請試著積極進行活動腳趾的訓練有些人的扁平足是先天性的,不過成人後得到扁平足的原因在於腳底肌肉衰弱。首先請鍛鍊腳底足弓。有扁平足的人往往只會注意到腳踝內側的內側縱弓,其實建立起外側縱弓後,內側縱弓就會跟著變穩固。請活動腳趾,積極進行訓練運動。當腳底足弓獲得鍛鍊後,便能順利吸收來自地面的衝擊力,走起路來就不會一下子便覺得疲累。Q 我有輕微的拇趾外翻。有什麼因應對策嗎?A 請留意腳底的重心轉移方式行走時,當腳底的重心轉移方式不正確,就會形成拇趾外翻的原因。拇趾外翻者的腳底重心轉移從腳跟外側著地後,往往會不經由橫足弓便直接將重心移往大拇趾根的拇趾球。這麼做會讓大拇趾側承受過大的重量,再加上穿著不利於活動腳尖的尖頭鞋時可能就會導致拇趾外翻的情況惡化。因應對策就是透過訓練運動來活動腳趾,建立外側縱弓。如此一來腳底的重心轉移會變順暢,便能減輕大拇趾側的負擔,防止拇趾外翻的情況惡化。Q 腳有長繭或雞眼,走起路來不舒服A 請先檢查看看鞋子是否合腳長繭或雞眼的原因可根據形成位置來做判斷。如果是長在腳趾,有可能是鞋子不合腳。請檢視所穿的鞋子是不是太緊。另外,長在腳的內側或外側的人,腳底足弓不穩定也是其中一項因素。腳著地時腳趾會在鞋子裡搖來晃去,重複擦撞到同一個地方時,就很容易形成繭或雞眼。當繭或雞眼變大就會妨礙腳底的重心轉移,進而影響到走路姿勢。為避免情況惡化,請重新挑選鞋款,並進行鍛鍊腳底足弓訓練加以預防。Q 進行活動腳趾的訓練時,腳趾會抽筋!A 開始意識到此部位後,活動度就會逐漸改善由於腳趾並不是平時會特意加以活動的部位,因此剛開始訓練時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很不靈活,或是發生抽筋的情況。不過,起初會這樣是很正常的,請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內持續練習看看。「想活動腳趾」的意念會讓腦部對腳尖下達指令,腳趾便能逐漸動起來。再者,抽筋也有可能是腳趾僵硬所引起的,請試著進行「腳趾舒展操」。在進行舒展的同時活動腳尖,能鍛鍊到腳底的外側縱弓,還可預防扁平足、拇趾外翻、長繭或雞眼等毛病。※ 本文摘自《走成一個瘦子》。《走成一個瘦子》作者:森拓郎 譯者:陳姵君出版社:台灣東販 出版日期:2021/01/26
-
2021-03-13 科別.新陳代謝
糖尿病足併發症嚴重恐截肢! 1張圖教你做好居家護理
糖尿病人常會有足部併發症,其風險因子包括糖尿病神經病變、周邊血管疾病、足部變形、足部受力改變、視力不佳等。一旦潰瘍惡化、足部感染或有周邊血管疾病,將成為截肢的主要因子。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瑜忻說明,一旦病人因為糖尿病足潰瘍住院,治療需整合包括內科代謝與感染的控制、血管科對於周邊血管的診斷與治療、傷口照護、外科系的清創,以及復健科的輔具與減壓處置。這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乃至整個社會來說,都是很大的資源負擔,所以做好平時的足部護理,及早發現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減少合併症的發生。糖尿病足部潰瘍 因長期血糖控制不佳造成神經病變糖尿病足部潰瘍的原因,主要是長期血糖控制不佳,造成感覺運動神經病變,又稱糖尿病神經病變與周邊動脈血管疾病。足部容易受傷卻不自覺,造成傷口不易癒合。陳瑜忻解釋,糖尿病神經病變主要是以周邊神經症狀為主,它影響到周邊的感覺、運動與自主神經。6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超過50%都有不同程度表現的周邊神經症狀。影響最深的,就是足部感覺喪失,進而失去保護作用。糖尿病血管病變,是因為高血糖、胰島素抗性影響血管管壁的內皮細胞功能,進而引起血管收縮及粥狀硬化斑逐漸形成。而長期高血糖也會傷害內皮細胞,加速血管壁粥狀硬化形成。另一方面,由於血小板及其他凝固因子功能異常,容易吸附在血管壁上,也會造成血栓斑塊,逐漸堵塞血管壁。糖尿病足部居家護理 應牢記4要點▸足部檢查:洗澡時,檢查足部皮膚有無水泡、雞眼、厚繭、發紅或裂傷現象,視力不佳時可用鏡子輔助,或請家人協助觀察,如有發現上述情形,應請教醫護人員,請勿自行拿刀片、剪刀處理,以免出現傷口。▸足部清洗:每天以溫水及中性肥皂洗淨,水溫不可過燙,以手腕或溫度計測水溫(約40°C),需特別注意指縫間的清潔。擦乾後再以綿羊油或不含酒精成分的乳液擦拭皮膚,防止乾燥脫皮,但不可以將乳液塗抹在趾縫間,太多腳汗時也不宜用爽身粉,避免阻塞毛孔。▸鞋襪之選擇:宜選擇棉質、吸汗、柔軟及保暖的襪子,避免穿尼龍襪,襪頭不可以過緊,會壓迫腳踝影響循環。穿鞋應穿襪,並每天更換襪子,保持腳部清潔。購鞋時最好在下午或黃昏時刻,因為腳的尺寸會比早晨稍大,若左右腳尺寸不同,應以較大的為標準。盡量選擇軟內襯、厚膠底、附鞋帶或魔術貼的鞋,鞋頭硬較能保護腳,不可打赤腳、穿夾腳拖、涼鞋、拖鞋外出,高跟鞋也會導致腳底壓力受力不均,形成厚繭。穿著新鞋時不要穿太久,先試穿1至2小時,待適應後再加長時間,若穿鞋後發現有起水泡,表示不宜再穿。穿鞋前要檢查鞋內是否有異物。▸修剪指甲:先將指甲泡溫水,變軟之後再進行修剪。趾甲面勿短於甲床底部,只做平剪,勿剪入甲角處,若發生崁入性趾甲或硬厚甲勿自行處理,應找外科或皮膚科醫師治療。糖尿病足部日常照護要注意 定期檢查不能省陳瑜忻提醒,抽菸會增加糖尿病大小血管病變的風險、增加胰島素的阻抗、影響血糖控制引發脂質代謝異常、增加壞膽固醇、降低好膽固醇、誘發發炎反應,引起動脈粥狀硬化、增加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風險,因此有菸癮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率較高,最好及早戒菸。此外,糖尿病足部日常照護需要注意以下事項:1.坐時勿雙腳交叉於膝蓋上,避免影響下肢循環。2.不要用熱水泡腳。3.冬天寒冷時可穿厚襪子保暖,勿使用熱水袋、電熱毯保暖,以免燙傷。4.下肢有水泡、皮膚紅腫、感染、傷口、皮膚病等病症時,勿自行處理或敷藥草,應立即就醫。最後,建議糖尿病患者可每年安排1次至就診醫療院所檢查,以了解足部照護情形,檢查項目包含:(1)糖尿病足部結構與外觀檢查:觀察有無變形。(2)糖尿病足部感覺檢查:單股尼龍纖維檢查、震動感覺檢查。(3)糖尿病足部下肢循環檢查:足部動脈脈搏檢查、足部超音波檢查、足部血管攝影。★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2-26 科別.眼部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
一位30歲的張小姐,因為今年春節假期沒日沒夜的追劇,甚至一天可以追完一部五十多集的劇。最近,張小姐發現看東西經常閃著亮光,時不時還有黑影在眼前飄,而且感覺看東西不如以前清楚,立即到台北醫院眼科檢查,經醫師診斷為飛蚊症。台北醫院眼科主任林人傑表示,像張小姐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每逢假期過後都會出現一波就診潮,春節假期亦不例外,開春開始看診,飛蚊症的病人就接踵而來,半天的門診時間就可能看到十幾個案例,可以高達兩成的比例。主要原因是春節期間熬夜不睡覺、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和玩手機,導致眼睛過度疲勞,而產生飛蚊症。隨著生活及工作的智能化發展,上班用電腦,下班玩手機的現象很普遍,使得「飛蚊症」罹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特別是年輕族群,更應該加強保護視力。 林人傑說明,飛蚊症典型症狀會有一點兩點的黑影在眼前飛來飛去,有時看得到黑影,有時候又看不到,有些在暗處還會伴有閃光感。通常只要有適當的休息,用眼時間不要過長,每隔一小時讓眼睛休息5至10分鐘,避免眼睛過度勞累,就可以預防。但如果眼前黑影短時間會突然迅速增多,並成堆成群的出現,甚至遮住視野,可能已經造成眼睛的傷害。這時千萬不能忽視不理,應盡速就醫治療,否則嚴重可能導致視網膜脫離,甚至失明的地步。林人傑提醒,平時要多鍛鍊身體,適當的休息,避免過度用眼,關注自己眼睛的狀況。若眼睛疲勞不適,可以透過幾個簡單的眼球運動讓眼部肌肉放鬆:一、遠近調節:訓練眼部的內直肌和睫狀肌,將左或右手的食指放在眼睛平視的位置,雙眼專心注意食指,將食指從遠到近慢慢移向自己的鼻頭位置,最後眼球會向鬥雞眼一樣向內看,重複幾次動作。二、眼球轉動:兩眼依序朝向上、左上、左、左下、下、右下、右、右上的方向看,以順時鐘、逆時鐘方式轉動眼球,舒展眼球附近較少用到的肌肉,可以消除疲勞。三、配合眼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讓眼睛獲得完全的休息。
-
2021-02-24 科別.眼部
一天追劇50集 30歲女眼前飄黑影確診飛蚊症
春節期間,30歲張小姐一天追完50集韓劇,近日視覺常閃亮光,眼前不時飄黑影,就醫確診為飛蚊症。醫師提醒,若眼睛疲勞不適,可做眼球運動讓眼部肌肉放鬆,並讓眼睛充分休息。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眼科醫師林人傑今天表示,假期過後常出現就診潮,今年春節假期後,飛蚊症的病人接踵而來,甚至半天門診就可能看到10多個病例。林人傑透過新聞稿表示,春節期間熬夜不睡覺、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和玩手機,導致眼睛過度疲勞,容易產生飛蚊症。罹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病患張小姐就是一天追劇50集產生飛蚊症。林人傑說,典型的飛蚊症會有一點、兩點的黑影在眼前飛來飛去,有時看得到黑影,有時候又看不到,有些在暗處還會伴有閃光感。通常只要適當休息,用眼時間不要過長,就可以預防。但如果眼前黑影短時間突然迅速增多,並成堆成群的出現,甚至遮住視野,可能已造成眼睛傷害。這時應盡速就醫治療,否則嚴重可能導致視網膜脫離,甚至失明。林人傑提醒,隨生活及工作的智能化發展,上班使用電腦,下班玩手機的現象普遍,特別是年輕族群,更應加強保護視力避免過度用眼。若眼睛疲勞不適,可透過簡單的眼球運動讓眼部肌肉放鬆。他建議,一、遠近調節:訓練眼部的內直肌和睫狀肌,將左或右手的食指放在眼睛平視位置,雙眼專心注意食指,將食指從遠到近慢慢移向自己的鼻頭位置,最後眼球會像鬥雞眼般向內看,重複幾次動作。二、眼球轉動:兩眼依序朝向上、左上、左、左下、下、右下、右、右上的方向看,以順時鐘、逆時鐘方式轉動眼球,舒展眼球附近較少用到的肌肉,可消除疲勞。三、配合眼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讓眼睛獲得完全的休息。
-
2020-11-05 科別.腦部.神經
腳底長石頭疼痛發麻?原是「莫頓神經瘤」作祟
花蓮一名貨運司機45歲林先生經常左腳底痛,原以為是長雞眼,受不了疼痛就醫檢查才得知是「莫頓神經瘤」,必須切除。門諾醫院骨科醫師蔡傳恩提醒,此神經瘤就像石頭長在腳底,若不治療會更加疼痛,呼籲民眾應養成正確穿鞋習慣,鞋底勿過硬或長時間穿高跟鞋等,以免挨刀治療。醫師蔡傳恩表示,林先生因工作關係,穿硬底鞋經常久站及搬重物,長期腳趾神經受到腳趾根部壓迫,導致腳底疼痛、發麻等。透過觸診發現,在腳底第三第四腳趾與腳掌之間,有一個硬硬的東西,就像個小石頭,用力壓就疼痛,研判為「莫頓神經瘤」。醫師表示,莫頓神經瘤並不是真的神經腫瘤,主要是因腳掌骨韌帶長期受到鞋子的過度擠壓和衝擊,導致發炎甚至壓迫到神經,造成血管變化、神經內皮水腫及神經旁纖維化等,在腳趾與腳掌間產生如小石頭般的腫塊。莫頓神經瘤症狀包括腳部刺痛或灼痛,如果不積極處理,時間久了疼痛會更加劇烈。蔡傳恩說,若症狀不嚴重,會建議患者不要穿鞋底過硬的鞋子外,也盡量少穿高跟及尖頭鞋,可使用鞋墊減壓,或吃藥注射治療,如果無法改善,就會透過超音波檢查病灶狀況再進行手術。醫師說,長時間站立或跳躍等動作,都可能會傷害足部,建議民眾若出現任何症狀時,應盡早就醫檢查與治療,才能避免影響生活。
-
2020-08-18 科別.指甲.足部
穿「休閒鞋」竟讓他足弓塌陷!四種常見足部問題如何處置
近年類似功夫鞋的休閒鞋正流行,你也愛穿嗎?小心常穿這類鞋款穿久了,不僅會引起腳痛,還可能造成年長者的步態不穩,易發生跌倒骨折的危險。穿對適合的鞋款很重要,對於不同的足部問題,也應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一位榮民伯伯,足跟疼痛好幾年,每踩一步都像針刺般,走路時也搖搖晃晃,十分緩慢、不穩且危險。經評估發現,他長時間穿著薄底、支撐度不夠、避震差且已磨損嚴重的功夫鞋,導致足弓塌陷,又伴隨足部拇趾嚴重外翻,因而引起腳痛。後來是以量身取模製作專屬的足弓墊,建議更換避震性有支撐力的鞋子,多管齊下,榮民伯伯的疼痛明顯緩解,走起路來也明顯穩健,還能安心的走出家門。我們每天走路活動時,與地面第一接觸的是雙腳,一旦穿著不正確的鞋款或是過度的使用,長時間下來就會導致足部問題。建議不同的足部問題,應考慮不同的處理方式。扁平足足弓是人類能順利行走的重要構造,大致上可以分為內側縱弓、外側縱弓,以及橫弓等三個系統。當足弓強度無法撐起身體時就會有塌陷的現象,常見有低足弓或是扁平足。有扁平足的人在激烈運動後,較容易因足弓支撐不足,而感到腳踝部內側靠近周狀骨處疼痛。●處置:通常給予適當的足弓墊支撐後,都能獲得良好效果。大拇趾外翻腳趾的第一趾骨往第二趾骨方向偏移,當第一趾骨夾角超過15度,就是拇趾外翻,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約1:10。拇趾外翻不一定會造成足部疼痛,但若是不管它,有可能造成外翻變形越來越嚴重。常見拇趾外翻的原因,包括長時間穿著不適當的鞋子例如楦頭過窄、遺傳、足部肌力不平衡、足弓塌陷等,並非僅是鞋子因素所造成。●處置:利用足弓墊或拇趾外翻支架來避免繼續惡化,當外翻或疼痛程度採取保守治療已無法改善,才會考慮外科手術矯正方式。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連接了跟骨到趾骨的位置,支撐足部,人們能跑跳都多虧了足底筋膜強韌的彈性,但若是因為過度使用例如長跑、跳躍、小腿肚肌肉過於緊繃,或是年長者筋膜彈性變差、足弓下塌、體重過重、穿著不適當鞋款等因素,都有可能會造成足底筋膜炎。典型的症狀是早晨下床踩地第一步會感受到劇烈針刺感,足跟內下方疼痛,稍微活動後會緩和,但激烈運動後又會感到無比疼痛。●處置:急性發炎期冰敷、慢性期熱敷;更換有支撐性的鞋子,搭配量身訂製足弓墊,給予足部適當支撐;肌力訓練及筋膜放鬆;口服藥物或局部注射等。足部長繭或雞眼足部若長時間受到不正常的壓力或摩擦,可能造成局部長繭,甚至是雞眼的產生。●處置:除了泡熱水消除硬皮或水楊酸類藥物輔助外,雞眼還可利用液態氮冷凍治療處理,但根本應改善不適當的鞋子,解決足部的壓力。
-
2020-07-06 橘世代.健康橘
腳底有異物感...是雞眼嗎?!放著不管會怎樣?
年過五旬的秋雲(化名)腳底、踩高跟鞋的位置長出小塊圓形的雞眼,近來雞眼尺寸似乎變大,造成的疼痛感更明顯,經常得盡量拱起腳掌、騰出一點小空間來減少病灶壓迫帶來的痛楚。她不得不換上可減輕足底壓力的平底鞋,不過身高也矮了數公分,讓愛穿裙上班的她感到身材比例不對,很不習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兼任醫師周宗翰表示,足部長時間接觸鞋面,反覆摩擦與壓迫下,可能導致局部皮膚角質增厚,常見部位為大小腳趾外側、高跟鞋底接觸到的腳底前部,年紀愈長者也會因為皮膚角化情形嚴重,增加發病風險,由於病灶中間常見有個淺色小圓點,因此又被稱作「雞眼」。雞眼不會傳染,只是帶來不適。臨床上有些患者會依據偏方拿針刺、拿剪刀剪去病灶,然而針刺或剪刀剪可能加速角質增升,且傷口可能有遭細菌感染的風險,因此不建議自行嘗試。周宗翰表示,西醫治療方面,民眾可到藥局購買含有水楊酸的藥膏,也可就診給醫師評估。醫師通常會處方外用的水楊酸藥劑來軟化病灶角質層,再叮囑民眾以銼刀將角質去除。針對過厚的病灶,臨床上也可能會使用液態氮進行冷凍治療。中醫也有多種治療武器,像是在患處以三稜針慢慢針對患部角質層進行燒灼,使其成為焦痂。或者使用俗稱「鉛黃」的中藥密駝僧,研磨後加醋炮製,再敷於病灶以助其軟化脫落。另外,有的中醫也會使用艾條,以火燒灼後、藉其熱氣薰熱病灶,也有助軟化角質。周宗翰表示,要避免雞眼找上門,應避免選擇尖頭鞋、高跟鞋,改選底部較柔軟、足底壓力較低的鞋款。另外,平時多泡澡或泡腳來軟化角質,以利磨除增生角質。【健康精選延伸閱讀↘↘↘】。牽一「足」動全身!早上足部健康操,腳好身更好。每晚30分鐘的足部按摩 有助舒緩更年期憂鬱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3-12 橘世代.健康橘
牽一「足」動全身!早上足部健康操,腳好身更好
歐洲許多國家很早即重視足部照護保養問題,有專業學校(高職),有完整的設備、工作防護和消毒系統。這些服務普及於長者關懷據點和活動中心,讓長輩可以不必跑醫院,就近預防皮膚、趾甲、骨骼等足部衍生的身體疾病問題。從出生到死亡,我們的雙腳帶著我們前往各個地方,但是我們卻常常忽略足部的健康狀況。青少年時我們常運動負重、長時間穿鞋襪,青壯年則可能因穿高跟鞋造成擠壓病變,晚年則因免疫力降低、骨骼變形、肢體老化不便、用藥等因素,一不留神,輕者治療幾個月,重者演變成截肢或喪命。在台灣,我們常見足部養生和美甲,有的會私下協助處理灰指甲和趾甲內長等困擾,但因業者缺乏醫療知識,屢生感染等風險。為此,歐洲先進國家早已積極建立足部照顧服務,例如已有50年歷史的丹麥足療學校校長,與有20年實務教學經驗的老師媚特應衛福部邀請,來台協助建立足部照顧評估標準,並做教學示範。預防勝於治療 足部護理有待重視台灣目前雖有物理治療師等各專業職系,但沒有專門針對足部照顧的醫護專業,以往民眾多半是到皮膚科診所就醫,或被轉介至醫院動手術,這已是發生問題後的治療,無形中付出額外的社會成本與醫療成本。丹麥自1970至1980年之間,開始大力推動跨領域糖尿病控制,足部預防照顧是協同防治項目之一,根據後來統計,減少了80%的截肢。另一項統計則顯示了不重視足部照顧的後果:一個能預防卻不作為而導致的足部傷口,相當於一位護理師一年薪水的醫療代價,若傷口惡化需要截肢,花費可達新台幣500萬元,這還不算停止工作與影響生活品質的損失。簡而言之,媚特引進的足部照顧知識即是預防醫學,本篇介紹淺顯的醫療知識和技術,讓一般人、家庭照顧者和居家服務者不用花錢吃藥,也能做好足部保健。媚特首先示範足部晨操,她坐著用5根手指夾住5根腳趾,左右上下前後搖動,好像喚醒腳趾一樣。早上起床這樣做,可以讓腳趾肌肉骨骼鬆弛柔軟,增進血液循環,等一下行動時比較好協調出力,尤其足部老化僵硬的人更要這樣做。每日一早向人問安前,先向自己的腳問安。如果有拇趾外翻的情況,可先兩腿兩腳併攏,用粗橡皮筋套住雙腳大拇趾,然後腳跟合併不動,拇趾向左右兩側外展再合併,來回練習多次。雖然這不能完全改善外翻,但是可以減緩疼痛。若是槌狀趾,則可一腳前一腳後,前腳跟輕壓後腳趾,減緩症狀。這些都不需要花錢,而是了解問題機轉,自己可以減緩困擾。做完足部晨操後,照顧者先用手接觸客戶足背動脈和後脛動脈,從能否感覺到脈搏判斷循環狀況。若摸不出來,再進一步用手摸拇趾下方,用手指重壓肌膚,看看是否在5秒內恢復彈性,藉此研判是否水腫。若還有疑問,則建議就診,也做為進一步觀察足部現象的參考背景,以免誤判紅腫等因素來源。再來看皮膚、趾甲、骨骼外觀,皮膚包括摩擦、硬皮、龜裂、紅腫、雞眼、感染、濕疹、黴菌與傷口;趾甲部分要觀察是否有過長、厚硬、黴菌(灰指甲等)、往內長、扭曲、感染、龜裂現象;骨骼部分則查看是否有拇趾外翻、兩指重疊、扁平足、腳踝下塌、高弓足等現象,這些問題可能來自先天或老化,也可能是受到鞋襪影響,像走路姿勢扭曲可能是骨骼變化,若不確定原因,可能會誤以為是扭傷。除了足部晨操、觀察詢問,媚特還介紹了足部神經敏感度基本測試,包含用棉花棒碰觸常受壓的部位,詢問對方有無感覺;用10公克壓力的塑膠針測試壓力覺;將棉花棒折斷,用尖銳端測試腳底痛覺,以及用反射鎚敲擊膝蓋測試膝反射,然後用震動機器量測對震動程度的感覺。最後是溫度差異測試,這時需要使用專業用測溫筆。專業用測溫筆的兩頭,一為金屬端一為塑膠端,測試者以兩端隨機碰觸受測者的同一部位,通常先選腳背,因為這區域比較敏感,然後問客戶感覺是一樣或不同?用以判斷足部能否感覺出溫差。如果多次無法感知,表示神經傳導或血液循環可能有問題,建議就醫。儘管這些測試中,有些需要使用一些專業儀器和知識才能判斷,不過其他幾項一般人可以相互執行。我曾多次將上述檢測用於老人大學,的確曾替人找到一些潛藏的足部問題。媚特也說,在丹麥也有不少人因為測試才發現自己的腳有問題,甚至意外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穿鞋前最好先清空鞋子媚特特別介紹感覺神經系統和運動控制神經系統,用以了解糖尿病的後果,和為什麼腳有各種不正常的反應。血糖高低不穩和末梢神經被破壞,可能造成走路與站立不穩而摔跤,或者改變走路時足部重壓的位置,造成骨骼變形或硬皮,以及皮膚和趾甲容易龜裂。這些問題當然要多重保護,包括乳液保養、趾甲維護與鞋襪選擇等。媚特舉了丹麥真實故事,有個小孩喜歡玩樂高玩具,把玩具塞進祖父母的鞋子裡,祖父母因為神經受損,沒有注意到鞋子裡有異物,連流血了都不知道痛。類似的例子還有髮夾等異物,在台灣則較多發生小石頭塞在鞋內造成足部受損。所以媚特建議,長者每次穿鞋前最好倒一倒,確保鞋內清空。以上各種足部測試治療,都要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以便專心聆聽和測試,而且每一項測試都要先告知受測者,甚至請他們先用手感受、理解測試器材,讓他們安心並配合。確定他們都了解後,才開始修趾甲和護理皮膚。此外,工作時要戴手套,且每20分鐘更換1次,因為手套雖然可以隔離防護,但手指容易出汗,會影響手套的防護能力,若持續不更換,等於沒有防護,這個耗材不可以省。同時,工作要有升降椅,保護工作者背部,才能長久執業。但要注意,若對方背部無力或有背痛,不要一次把兩隻腳都升高,以避免壓力向後造成對方背痛困擾。比較現代的磨腳機會自動吸附粉塵,若無此設備,要戴口罩避免肺部傷害。這不僅適用於足部護理,也適用於家庭照顧者、居家服務人員與居家護理師。灰指甲、趾甲脆裂、硬皮 如何修剪才能避免感染?關於趾甲整理,媚特提醒,若有一隻腳趾有灰指甲,剪趾甲和磨修趾甲時,務必先處理其他的趾甲,最後才來處理有灰指甲的腳趾,以免交互感染。一般處理趾甲就是把過長的部分剪掉,很多人都知道要「平著剪」,但不見得真了解怎麼做,更何況趾甲造型人人不同。媚特先介紹所謂的「平著剪」,剪的時候趾甲要留一點長度,不宜全剪到接近甲床,不然比較胖、皮膚光滑、趾甲脆裂,或有硬皮的人,就很容易破裂感染。她還分析平著剪至少有3類,要看趾甲的厚薄、彎曲程度,較彎的趾甲反而要剪得略成弧形,以免最前緣保留不夠而容易內嵌。媚特說很多人為了省事,一次剪太多,後來兩側嵌甲,兩側尖尖的像貓耳朵,因此媚特稱之為「凱蒂貓」。因為一般人剪的時候怕嵌甲、怕痛,就將兩側剪成45度切角,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可以避免長進肉裡,實際上趾甲被這樣一剪,兩側還有一部分不容易被剪到,或者變形生長,最後看不到、剪不到的部分伸進肉裡更痛,而且可能引起感染發炎。如果長輩獨居在家,或因失智不能表達,或眼睛不好,或地面不乾淨不穿鞋四處走,都有可能讓腳步傷口惡化成各種疾病,而威脅生命。另外,因為許多銀髮族長年不剪趾甲而變長,加上老化組織改變,可能讓腳趾甲下緣連著肉往前長,或者甲床與趾甲分開,突出肉芽,若有這兩種情況,在修剪趾甲時容易以為是硬皮,或一不留神就剪下去了,結果一剪才發現是肉,可能流血感染。所以,肉芽若是連著趾甲,要慢慢剪一點點,讓它長出來乾化再處理,若肉芽不連趾甲,可以保留一些趾甲將之修薄,待乾化脫落。如果趾甲已經因為長期不剪而變長變厚,不要直接剪,因為這樣很可能使趾甲斷裂引起感染。也不要因為想省事,直接撕一些已經翹起一點點的趾甲,因為這樣不但可能因撕掉過多受傷,也使趾甲敞開更多空隙,容易引起感染。足部天天接觸地上,可能是口腔與肛門之外,最常接觸細菌的地方之一。如果用電動鑽頭磨硬皮,要注意使用方向要一致,不要來回摩擦,以免感染或速度太快導致磨傷。修整硬皮更要注意工具,有的地方可用小刀,如果用電動鑽頭要非常注意溫度,因為速度快或頻率高會增加溫度,可能加速細胞反應而導致硬皮增生,這樣反而容易繼續長厚皮。如果有空的話,儘量用小刀或用手工慢慢地磨。一般人在家可用廉價菜瓜布於洗澡後處理硬皮,不建議用指甲銼刀來磨硬皮,後果和電動鑽頭的高溫相似。硬皮不處理可能會龜裂,進而導致流血潰瘍感染風險,尤其糖尿病患者更應注意。造成因素可能是鞋不合腳,要做鞋墊,也可能是因穿夾腳拖鞋而不適,要避免穿,還有長輩足部變形,走路重壓部位與方向改變,也可能會長出硬皮。如果無法確認原因,而只是一味修硬皮,不能改善根本問題。關於嵌甲,丹麥多年前已經成熟發展鋼絲矯正,這種方式不用動手術,也不需要侵入皮膚,而是用金屬張力矯正,但要看趾甲條件。除了鋼絲,近年還有樹脂陶瓷等材料,不像鋼絲要靠趾甲兩側來固定,可以直接貼於趾甲中央,這樣可避免因鋼絲造成意外傷害。這種方式逐漸在歐洲風行,在台灣有少數醫師和部分護理師使用,費用比丹麥還要貴,而且要做很多次,可見在台灣這類保健技術和器材尚未普及。丹麥針對足部照顧設有職業學校,1年8個月循序漸進學習,從足部各種知識,到糖尿病、癌症、臥床、吸毒、酒藥癮等各種足部測試照顧,製作個別化鞋墊都有。他們參與機構服務、據點服務、日間照顧與居家服務,也被列為糖尿病病人聯合衛教一環。丹麥除了糖尿病患者有醫療給付,其他長者足部照顧在該國各行政區域有些微補助,這是街坊非常普及的預防醫療資源,另每年還舉辦足療日,於全國藥房、圖書館和人潮多的地點同步進行衛教宣導。土耳其比台灣更晚接觸丹麥足療,但已經立法設足療師,並於大學健康學院建置技職學系,教學醫院新陳代謝科隔壁設有診療間,並搭配糖尿病衛教,引進多國自動檢測足部壓力設備,可直接列印鞋墊參數製作。國內目前無任何學府開設足部照顧科系,2019年政府提出護理創新服務發展計畫,已經將足部照顧列為居家基本生活照顧給付;但是從修剪趾甲到更完整預防照顧的知識、技術等,仍待進一步強化提升。當這些都到位之時,台灣才有更多人免於截肢,更落實活躍老化。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19年10月號(NO.91)》【「動一動」這樣強化自癒力↘↘↘】。膝蓋受傷也能練翹臀? 6大動作幫你減低膝蓋負荷!。123慢鬆呼吸操 讓身體自癒,緩解感冒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18 科別.眼部
小孩常歪頭斜眼? 別錯過黃金診療期
「醫師,別人都說我小孩有鬥雞眼(或脫窗),該怎麼辦?」這是兒童眼科門診常聽到的疑問,也是常見的兒童眼睛問題。學齡前兒童 2%有斜視一般人的雙眼視軸是正而平行的,當我們看一個物體,物體的影像就會分別落在兩眼視網膜黃斑部中心凹上,再經由大腦的融像能力,使兩眼所見的影像合而為一。倘若兩眼的協調發生問題,使兩眼相對位置不正,就是斜視,3到6歲的學齡前兒童約有2%患有斜視。斜視的種類依照偏斜的方向分為內斜視(俗稱鬥雞眼)、外斜視(俗稱脫窗)及上下斜視(常合併頭部歪斜),前兩類較為常見。孩童的內斜視常見的有先天性內斜視和遠視眼引起的內斜視。弱視未矯治 恐無法挽回先天性內斜視角度較大,較易造成弱視,需要盡早進行眼肌手術矯正。遠視眼引起的調節性內斜視,治療原則是先配戴適當度數的眼鏡矯正遠視眼,若配戴眼鏡後殘餘內斜視角度仍大,依然有可能需要手術矯正。至於外斜視,有很高的比例是間歇性交替外斜視,較不會影響視力;但是斜視的角度和頻率都有可能變化,需要定期追蹤觀察。斜視除了有外觀上的問題外,還須注意是否有弱視存在,斜視性弱視因為牽扯到視覺抑制的機轉,若沒有及早發覺進行矯治,一旦錯過關鍵期,造成的影響將可能無法挽回,因此必須積極治療。3歲檢查視力 利及早治療家長若觀察到家中孩童有歪頭斜眼的狀況或懷疑有斜視,建議盡早帶孩童至兒童眼科進行檢查,當孩童年齡達到3歲時,建議做視力檢查和立體感的篩檢。若測量結果視力未達到0.6以上且立體感檢測有問題,需由眼科醫師評估和追蹤,確認是否有斜弱視等狀況影響雙眼視覺。若有因斜視造成的弱視,無論是否需要手術矯正或在手術前後,都必須依靠遮蓋療法,讓弱視眼的視覺可以發育,這部分也需家長多留心配合治療。此外,也有不少嬰幼兒從外觀上看起來像有鬥雞眼,但大部分其實是鼻梁尚未挺起,鼻子兩側眼皮比較寬,導致內側眼白被遮住,就會看起來像內斜視,但可能只是假性內斜視。因此,家長如懷疑家中幼兒斜視,建議到小兒眼科門診,請醫師仔細檢查確定病因,以免錯過早期診斷矯治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