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陳雨鑫
共找到
1980
筆 文章
-
-
2021-01-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防疫旅館有保險套包裝 莊人祥:北市已介入調查
爆發浙江台商疑似防疫旅館感染事件,引起不少疑慮,卻有媒體接獲爆料,在防疫旅館者床下、靠近床頭櫃的隙縫中發現保險套包裝,指揮中心昨以回應,很難要釐清保險套包裝是何時遺留,不排除是很久以前的一般旅客丟下,對此發言人莊人祥今再次強調,已請台北市政府調查。但莊人祥也坦言,到底是旅館清潔人員的清潔度不佳,飽享套是過去留下,還是居家檢疫者真的找外面的人進來,這些可能性都要調查,經調查後才能釐清事實。居家檢疫期間也不允許訪客,據防疫旅館設置及管理因應指引,防疫旅館需保持門禁,嚴防不相干人等入內拜訪居家檢疫或隔離者。一但發現有違反規定者,可依法處10萬至100萬元罰款。
-
2021-01-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美駐聯合國大使訪台 指揮中心:比照「美國部長模式」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宣布,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將訪問台灣,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我國已關閉多數「泡泡模式」,其來台防疫模式備受關注,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比照「美國部長模式」。莊人祥僅說,有關於該聯合國大使來台防疫事宜統一都由外交部回答。因為之前已有前例,如美國衛生部長來台,「我也不會再多說明,就會比照當時的規格來做。」自去年8月中旬日本前首相森喜朗率團來台向前總統李登輝追思哀悼,至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Alex Azar II)返台入境不用居家檢疫,我國「外交泡泡」模式也曾迎來人數最多的捷克團。過去外交泡泡模式中,境外人士需搭乘專機,附登機前陰性證明、入境機場採檢等,在台活動由專車接送,成員固定座位,有專人陪同,需全程佩戴口罩,境外人士活動地點都會事先探勘,如路線怎麼進來、搭電梯也要管控,廁所也要分流,確保不與一般民眾接觸。
-
2021-01-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旅館緊急擴增 莊人祥:確定最近可以再加2500房
「一人一戶」加強版居家檢疫下周五上路,國內防疫旅館一房難求,中央於1月4日盤點全台防疫旅宿房間數,目前共1.6萬房,確定近期可再增加2500房,希望逐步緩解春節返鄉人潮防疫旅館需求。莊人祥表示,目前為止,指揮中心、交通部與各縣市多次開會,結果應該最快會在今天由交通部發布新聞稿,何時增加2500間防疫旅館,以哪些縣市為主,都將由觀光局說明,各縣市皆在積極輔導業者中,也積極採取短期徵收房間的部分,可增加各縣市防疫旅館量能。
-
2021-01-08 新聞.健康知識+
三高患者寒冬保命三招 「不泡湯、不過飽、不喝酒」
寒流來襲,氣象局持續發布低溫特報,每年連續低溫都會增加發生心肌梗塞、急性腦中風的機率,醫師指出,三高患者特別容易在寒流來襲時,發生心肌梗塞、腦中風,三高患者除了要注意保暖以外,有三件事千萬不能碰,不泡湯、不過飽、不喝酒。輔仁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暨輔大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王宗倫表示,氣溫驟降,血管內的平滑肌會隨之收縮,對於三高患者、年紀大的民眾而言,血管收縮很容易提高血壓,若遇到血管中有斑塊,導致血管阻塞,就會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王宗倫表示,每年寒流來襲,許多民眾會選擇去泡湯,對於三高或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溫差容易變化太大,血管因泡湯而放鬆,流到周邊血管,當泡湯起身時,會散熱更快,反而器官失溫,原本血管狹窄的民眾,就會出現缺血現象,臨床也常會有泡湯後昏倒,或是泡湯後遇冷中風的案例。再來就是,寒流時,民眾也很喜歡吃火鍋,飽餐一頓後,全身熱呼呼的,其實也是血管放鬆的時刻,一旦離開火鍋店,又遇上冷空氣,血管一樣快速收縮,容易引起心肌梗塞與中風。最後則是飲酒,天冷時常會有「喝酒暖身」的想法,王宗倫說,喝酒一樣會使血管放鬆,與上述二者引發中風的原因一致。王宗倫表示,天冷一定要適當的穿衣保暖,家中若沒有暖氣等,也建議採取洋蔥式穿法,避免出入溫差過大,增加心臟血管的負擔。他提醒,若因為天冷引發心肌梗塞,最典型症狀為「心臟出現壓迫感」,就像是平躺時胸口有五公斤重的重物壓在胸前,有人患者會形容「心臟好似被捏著的」,又或者有些會以嚴重心悸、冒冷汗作為表現。但也有部分的患者是以不典型症狀作為表現,如肩膀痛、上腹部痛、牙齦疼痛導致,王宗倫提醒,若本身是三高患者,當天冷出現類似症狀時,要提高標準檢視,盡可能就醫求助。若引發的是腦血管阻塞,即腦中風,初期症狀為口歪眼斜,講話不清大舌頭,四肢中有一肢體沒力氣,若是阻塞處在小腦,則會出現「喝醉酒」的暈眩感,呼籲民眾一定要提高警覺。
-
2021-01-07 新聞.元氣新聞
病主法上路滿2年諮商費難省 衛福部將重新檢討簽署制度
病人自主權利法屆滿2周年,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為止已有2萬餘人完成預立醫療,不過病人自主研究中心認為,台灣20歲以上人口多達1900多萬人,僅2萬餘人簽署,仍有進步空間,同時也批評預立醫療之前必須先花至少3500元諮商,讓人卻步,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近期已研擬將檢討預立醫療的制度,同時也預計在今年3月納入第12類的罕病可執行病主法。衛福部統計,病主法上路至昨今天為止,已有2萬1112人完成預立醫療決定意願,其中光是今年起至今為止就有139人完成預立。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執行長楊玉欣表示,國人臨終前平均臥床8年,由於科技延命不斷精進,該數字持續成長,不想再進行「多管齊插」的自然尊嚴善終,病主法將社會最後一道安全防線,但預立醫療至今仍需先花費至少3500元諮商費,讓不少人有意預立卻無力達成。她認為,病人自主權就是人權,不應讓費用變成民眾簽署門檻。劉越萍表示,3500元為醫院固定必須要支出的成本,諮商過程需有醫師及護理人員在場,支出成本高,不過病主法也推動滿二年,對於諮商費用的配套方式,近期將全面通盤檢討,也不排除比照器捐,有意願者無需諮商直接簽署,不過這些都尚未進行討論,將待召開會議瞭解各方意見才會做一決定。楊玉欣表示,諮商已納入法源,當初入法主要是要保障民眾知的權利,安寧緩和推動至今卅年,第一線至今仍常發生家屬推翻患者意見的情況,要有尊嚴善終,諮商必須要保留,至於諮商費用如何降低民眾負擔,她認為應納入健保才得以保障民眾權益。病主法第十四條明定末期病人、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等4類病人可執行預立醫療,第5類則由主管機關另行公告;醫事司科長郭威中表示,去年病主法滿一年時,衛福部將11類罕病納入第5類患者,今年3月也預計將納入第12類罕病先天性多發性關節攣縮症,助更多有需要民眾使用。
-
2021-01-06 醫療.皮膚
冬天頭髮易毛躁 改善髮質5訣竅
● 冬天頭髮瞬間變稻草人,不只是靜電惹的禍● 保持冬天秀髮柔順度,洗、吹、飲食得兼具● 髮油護髮質有訣竅,適度塗髮尾別碰到頭皮冬季氣候寒冷乾燥,毛髮容易出現靜電,易使頭髮毛躁打結,總讓民眾梳髮時「卡卡」,外出就像頂著一頭鳥窩,專家指出,除了適度使用髮油、潤髮乳外,可以多攝取維他命C、蛋白質的食物來改善頭髮的毛躁,也可以透過正確的洗髮、吹髮方式,降低靜電導致的頭髮毛躁。台灣人多在秋季開始換髮冬季總是無法維持柔順的秀髮,台大醫院一般皮膚科主任林頌然表示,冬天頭髮毛躁除了靜電的關係外,也與秋季換髮有關。根據研究顯示,台灣受地理位置及光照時間的影響,台灣人多會在秋季開始「換髮」,此時掉髮量是平時的二倍以上,一天約掉超過300到400根頭髮,冬天迎來新髮後,就會比較毛躁。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指出,改善頭髮毛躁的問題,先得瞭解頭髮的本質,每一根頭髮都會有毛麟片,當毛麟片排列很整齊時,頭髮就會看起來柔順不打結,而頭髮本身是死的,是由角蛋白層層構成的,因此距離頭皮愈近的頭髮,毛麟片愈完整,愈遠愈容易毛躁,也就是髮尾容易乾澀、毛躁的原因。髮油抹到頭皮易毛囊炎黃毓惠說,希望頭髮能夠柔順,如何讓毛麟片排列整齊是重點,民眾可嘗試使用修復性的潤髮乳或洗完頭髮後塗抹適當的髮油改善,塗抹髮油千萬不要塗到頭皮。因為冬天頭皮油水易不平衡,常會有脂漏性皮膚炎,此時若有頭皮屑症狀,又加上髮油的刺激,就會加重頭皮屑症狀,也容易讓毛囊阻塞,引發毛囊炎。洗髮精成分愈單純愈好為要維繫秀髮,網路上有許多偏方,像是洗髮應用溫熱水,洗完頭後可再用冷水「加強頭髮韌性」。對此,林頌然表示「太誇張」,頭髮不是麵條,用熱水汆燙再用冷水泡能保有彈性,他認為髮質的好壞與洗髮的溫度無關,反而是洗髮時使用的洗髮精好壞有關係。林頌然指出,洗髮精中若有宣稱可以讓頭髮柔順或鎖水的合成化合物,反而會讓頭髮更毛躁,建議洗髮精的成分愈單純愈好,並將頭髮徹底清洗乾淨,想改善毛躁髮質,更應該從「均衡營養」做起。吹頭髮不建議用過熱的風黃毓惠則說,雖然水溫與髮質的關係不大,但使用過熱的熱水洗頭,容易傷害到頭皮,進而導致頭皮油水不平衡,傷害毛囊等,也可能增加掉髮的機率。吹頭髮時不建議用過熱的風,要避免頭皮接受過熱的溫度,應降低吹髮的時間,可先用毛巾包覆著頭髮,讓頭髮呈現半乾,再用溫熱風吹髮,才能保持頭髮及頭皮的健康。黃毓惠表示,若想要讓頭髮盡可能避免毛躁,平時可多攝取富有豐富維他命C以及蛋白質的食物,可幫助頭髮健康,也建議可減少染、燙的次數。
-
2021-01-04 養生.健康瘦身
重訓增肌減脂過度 當心蛋白質成癮症
●重訓增肌使飲食「歪樓」, 眼裡只剩下蛋白質●過量食用蛋白質,未增肌減脂先引病上身●均衡飲食搭配規律有氧重訓,健康增肌減脂二年前迷上健身的Howard(化名)短時間內練出厚實的二頭肌,讓他成就滿滿,幾乎天天都泡在健身房內,但嚴重的「脂包肌」,讓其他部位線條難以呈現。他上網尋求妙方,網友推薦健身後吃大量牛肉,蛋白質足夠可能肌肉量暴增,增肌減脂。已50歲的他,擔心肌少症,讓他更堅信自己必須多吃肉。嗑肉減脂 小心痛風上身Howard從此成為連鎖吃到飽壽喜燒店的常客,連續一年,健身後就馬上光臨,但連續一年的嗑肉減脂計畫並未見效,Howard的關節開始不適,就醫才發現「痛風」上身,健檢也有重度脂肪肝。Howard於是就醫治療,還配合營養師調整飲食,才逐漸改善症狀。北醫附醫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李佩芬表示,Howard的增肌減脂計畫,讓他幾乎成了「蛋白質成癮症」患者,除了健身後只吃牛肉,平常的點心是茶葉蛋、雞胸肉,飲料就是泡乳清蛋白來喝,為了增加肌肉量,他的眼裡只剩下蛋白質。減脂怕胖 多恐懼澱粉李佩芬說,像Howard一樣對蛋白質極度仰賴,甚至一天不吃蛋白質整個人就怪怪的案例,近年愈來愈多,且大多都是接觸重訓後,或看了一些網路減重文章,就認為重訓必須吃大量蛋白質,但反而因此吃太多,導致蛋白質成癮,出現更多問題。觀察這些蛋白質成癮的民眾,多認為吃肉不會胖,多吃有益而無害,怕胖的他們,同時會接受到「吃澱粉=變胖」的訊息,因此多數伴隨「澱粉恐懼症」。李佩芬說,不吃澱粉僅吃蛋白質,飲食攝取不均,也因為以動物性蛋白質為主,飽和油脂攝取過多,長久以來就會疾病上身。紅肉過量 易慢性發炎重訓族愛吃的牛肉屬於紅肉,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紅肉列為2A致癌物質,且紅肉的油脂多,想要增肌減脂,多吃不僅變胖,加上紅肉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長期且過量食用,人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容易增加痛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免疫系統疾病、癌症等風險。李佩芬強調,想要增肌減脂,蛋白質確實是重要的營養素,但是太過偏激,僅吃一種營養素,身體無法承受的,澱粉類食物、豆類、魚、肉、纖維等,皆需均衡攝取,搭配運動,才能達到增加肌肉的效果。
-
2021-01-03 科別.呼吸胸腔
久坐久站 當心罹睡眠呼吸中止症
久坐、久站,又常在晚上吃大餐、睡前吃消夜,當心因睡眠呼吸中止症而失眠。雙和醫院團隊分析國內上萬筆睡眠呼吸中止症資料,發現逾三分之一淺眠或失眠,其中大部分竟是因為長期久坐、久站,造成下肢水腫,平躺時水分回流,刺激上呼吸道引發,進而產生睡眠呼吸中止症而睡不好。雙和醫院睡眠中心主任劉文德指出,失眠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是臨床最普遍的睡眠障礙,團隊為釐清兩者關係,進行為期四年的研究,發現因為失眠求診的患者中,有五成合併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而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中,逾三分之一淺眠或失眠。團隊透過穿戴裝置,監測頸腰圍、體脂肪、睡眠聲音等,分析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表現型。劉文德說,淺眠型患者多體脂肪及肌肉組織少,體較瘦,上呼吸道受到過敏或先天呼吸道狹窄等影響,大腦為維持呼吸暢通,睡眠時若氣流不順,刺激上呼吸道使肌肉緊繃,就會讓人因此被刺激而警醒。深眠型患者則同樣有呼吸道狹窄問題,但大腦在睡眠時使上呼吸道肌肉放鬆,所以患者可能因此吸氣不足,在偵測時,易出現憋氣後又大吸一口氣的狀況。劉文德表示,這類患者多數較肥胖,頸圍與腰圍較寬,睡眠缺氧情形嚴重。但上呼吸道沒有問題的人,若長期久站、久坐、不運動,體內循環不佳易滯留水分,平躺時,水分回流到上呼吸道,就會造成刺激,進而產生呼吸中止,被稱為水分滯留型,表現方式與淺眠患者類似。劉文德表示,常見晚上愛吃大餐、睡前吃消夜引起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劉文德表示,若因生活習慣導致水分滯留引發睡眠呼吸中止,只要改變生活型態,如晚上運動減少體內水分,治療胃食道逆流等,即有機會逆轉症狀。
-
2021-01-03 科別.骨科.復健
骨鬆患者別怕惡化不敢運動! 物理治療師:試試這3動作
63歲的陳太太登山不慎摔跤,雙手反射性撐地,右手不慎骨折,趕緊下山治療才發現是骨質疏鬆患者,原本熱愛運動的她,自此不敢做劇烈運動,最多飯後散散步就當作「有動」,再次檢查骨質密度不升反降。物理冶療師周昭如表示,避免骨質疏鬆惡化,運動是其中一項方式,但得做對運動,且避免使用到容易骨折的關節處,才有辦法做對運動,避免骨鬆持續惡化。骨鬆患者 最好選擇重訓骨質疏鬆患者的運動方式,最好選擇「重訓」,也就是阻力運動,不過不是要比照館長或是健身網紅,拿著幾十公斤重的啞鈴狂舉,有些動作是骨鬆患者做不得的,且重訓的姿勢也得因應疾病調整。周昭如表示,根據統計,骨鬆造成的骨折最容易出現在脊椎、髖部和手腕三處,其中脊椎以胸椎第七、第八及第六節發生骨折機率更高,因此前彎以及合併旋轉的動作,對於骨鬆患者是「最危險的動作」。以深蹲的姿勢為例,初學者很容易在深蹲時,上半身沒辦法維持一直線,骨鬆患者若要接觸深蹲,鍛鍊下肢的肌肉強度,只要姿勢一不正確,就可能導致胸椎骨折。因此骨鬆患者在接觸深蹲時,可以先坐在椅子上,將腰桿挺直,再做前傾動作,先感受一下,深蹲時,脊椎維持一直線的感覺,熟悉後再嘗試深蹲;又或是可以在深蹲時,手持直線棍棒,讓頭部到腰部都緊貼在直線棍棒上,做深蹲時也不怕脊椎走位,避免骨折的風險。可以維持脊椎呈現一直線後,再學習深蹲時,呼吸到後外側背部肋骨,可增進腹橫肌收縮,訓練核心肌群。跳舞瑜伽 轉腰易傷髖關節周昭如表示,很多骨鬆患者對於重訓都有個迷思,「那是屬於健康人而且是年輕人的運動」,因此會改嘗試跳舞、瑜伽等有氧運動,但這類運動很容易會有腰部旋轉的動作,這動作很可能一轉,髖關節就裂開;骨鬆患者得知自己有骨密度的問題時,最好先尋求專業,量身訂做課程,否則任何運動都可能因為姿勢不正確,而踩到地雷。她建議骨鬆患者的最佳運動方式仍是重訓,重訓看似會增加骨骼的壓力,實際上是增加肌肉與骨骼之間的配合度、協調度,重訓是沒有辦法增加骨質生長,但當肌肉變強壯,可以降低骨骼受力,反而是保護骨骼的方式。長期久坐 骨鬆高風險群周昭如表示,台灣有許多骨鬆患者都是骨折後才發現骨鬆,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骨鬆危險因子,年齡超過50歲、女性、抽菸喝酒、曾有髖骨骨折病史、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服用類固醇或已服用3個月以上等都需要格外注意,另外,長期久坐的民眾,也是骨鬆的高風險群。周昭如表示,台灣50歲以後的女性,每2人就有1人有骨鬆或骨質缺少症,50歲後的男性每4人就有1人有骨鬆或骨質缺少症,呼籲可以定期篩檢,也建議平時就應該維持運動習慣,加強肌肉強度,一旦被診斷為骨鬆應隨時調整動作,避免受傷增加骨折的風險。
-
2021-01-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羅一鈞:英國變種病毒 不排除大流行
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報新冠病毒至今已出現四種主要變異株,英國及南非的變異株傳染力高,警示全球應採取更嚴格措施,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英變異株不排除造成下波全球大流行,專家呼籲,未來有疫苗應盡速接種,避免疫情再次爆發。羅一鈞表示,WHO整理的四種新冠病毒主要變異株,分別在英國、南非、丹麥被發現,最早於去年一、二月時,新冠病毒從原本的型態變異成D六一四G病毒株,到去年六月為止,D六一四G病毒株也是世界主要流行的病毒株。丹麥曾發現與水貂相關的新冠變種病毒株,但該病毒株未造成大規模流行。去年十二月,英國與南非皆發現新冠病毒再次各自變異,這兩種病毒株疑有傳播力優勢,目前看來有機會代替去年二、三月演化的變異株,造成下一波流行,但變異株傳播力雖強,但致死率並未增加。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英國變異株更能與上呼吸道的受體結合,即使感染者僅是流鼻水或無症狀與他人說話,都可能更有效率讓病毒傳播,也使英變異株在各年齡層的感染群體增加,其中年輕人活動力強,一旦出現無症狀或輕微症狀的年輕人,能使病毒散播得更遠、更久。施信如呼籲,目前疫苗研發結果樂觀,雖然染疫後的保護性抗體會比較好,還是應避免感染風險,未來一旦有疫苗可施打,盡可能接種,讓自身有保護力。她也說,要做好與新冠病毒共處一生的準備,隨著認識新冠愈來愈多,面對病毒無需過度害怕。
-
2021-01-02 新聞.元氣新聞
新生兒去年出生數創新低 2021年恐面臨「16萬保衛戰」
新冠疫情讓民眾減少出門,曾有婦產科醫師預估,不少夫妻因此有時間製造「愛的結晶」,去年總生產人口可望增加五千到一萬人。但內政部統計,去年1到11月新生兒僅14萬7千多名,專家推估,即使加上十二月出生人數,最多也不可能高於16萬3千名,今年更可能得面對16萬保衛戰,創史上最低記錄。台灣守住新冠肺炎疫情,但少子化問題更加嚴峻,前年台灣總新生兒數為17萬7767人,去年一到十一月僅14萬7702人,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去年平均每月出生數為1萬3千多人,推估去年總出生數最多只有16萬3千多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薛承泰更悲觀,他指出,台灣每年有半數新生兒是新婚夫妻第一年所貢獻,去年1到11月結婚人數較前年同期減少12%,預估今年新生兒人數恐陷入「16萬」保衛戰。黃閔照表示,2010年台灣經歷最慘出生數,僅16萬6886人,但去年可能打破這項紀錄。外界有人寄望「疫情寶寶」衝高出生數,但從去年10、11月出生數來看,並未明顯增加,等今年1、2月出生數出爐,才能確定有沒有疫情寶寶,但黃閔照推測並不樂觀。薛承泰表示,台灣未有疫情寶寶的趨勢,去年二、三月雖有不少企業在家上班,但情侶或夫妻相隔兩地的情況也增加。台灣受疫情影響不大,受「經濟」影響較顯著,他悲觀地說,去年前11月的新生兒,都在2019年經濟狀況較好時受孕,人數還創下新低,代表無論有沒有疫情,「不生,才是大問題」。黃閔照表示,政府對有意生育的家庭未能提供最好的環境,現行每位孕婦產檢費用平均僅二千多元,加上零星補助,最多一人也才四千元,加上職場環境惡劣,沒人願意生,政府若不再提出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人口結構已出現死亡交叉,未來少子化問題愈來愈嚴峻,明年再逢虎年,生育率將會一路降到最谷底。
-
2020-12-31 新聞.元氣新聞
努力維持兩年不再漲健保費! 陳時中提3方向配套
明天就是元旦,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元旦起健保費率調整為5.17%。下次何時調整費率?陳時中表示,除了調整費率,還有會有減少浪費、負擔公平、提升品質等相關配套,如果配套進行順利,就可以維持比較久,維持兩年不漲是努力的目標。外界質疑質疑,配套擠得出不需漲保費所需的錢嗎?陳時中篤定地說,不會。「不是每件事情會失敗,我總是會成功幾樣。」陳時中說,他認為社會是非常理智的,健康是一切、是嚴肅的議題,值得大家好好討論。至於是哪些配套可以達成兩年不漲保費的目標。陳時中說,部分負擔也在改良式檢討配套方案,至於要調哪一項?還沒有決定。「方案都算過了,需要社會的對話,才能做。」陳時中說,部分負擔都講很久了,到底要定額還是定律,譬如說重大傷病的部分負擔會被檢討,是否要考量經濟能力,這都有正反相關意見。另外,現有4到6年中長期改革計畫,跟國衛院一起討論,包括減少浪費,健保資訊化、雲端共同資料、藥歷比對提醒等,可避免重複用藥,減少浪費。至於國人海外收入相關配套措施,陳時中說,希望愈早愈好,我們下個會期就會提出修法。
-
2020-12-31 新聞.食安拉警報
明年元旦起開放萊豬 陳時中:明天絕對不會有
上周立法院通過有關含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的九項行政命令,從明天起萊豬即可輸台,大家都關心將有幾批進口來台。對此,陳時中掛保證, 「明天絕對不會有」,短期內應該也都不會有含萊劑美豬進口;就算進口也會「查得清清楚楚」,讓民眾能安心選擇。陳時中進一步表示,從進口商角度來看,現在全台都沒有人展開雙臂歡迎含萊劑美豬,「不是很不喜歡就是不太喜歡,或是有一點點不喜歡」。經詢問進口商,有無含萊劑的美豬在原產地價差也僅一塊,幾乎無利可圖,加上民眾普遍不喜歡,所以不會冒險進貨。他認為,在此情況下,短期內都不會有含萊劑的美豬進口。即是進口,政府也會查得清清楚楚,讓大家有安心的選擇。今早,行政院則宣布萊豬政策中央地方統一規範與原則相關地方食安自治條例凡定有「乙型受體素一律不得檢出」之規定者,因違反憲法並牴觸中央法規,自明年1月1日起,原訂者函告無效,新訂者不予核定」,地方自治條例不合法、不合理、不可行。▌延伸推薦:美豬吃下肚安啦?一睹官方保證與說法
-
2020-12-31 新聞.元氣新聞
明起健保費率5.17% 月薪3萬者每月增44元
明天就是元旦,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明年元旦起,健保費率調整為5.17%。陳時中表示,政府全額補助弱勢,農漁民每月增加34元,2萬4000元月薪之受雇者每月增加34元,月薪3萬者每月增加44元,月薪7萬者每月增加105元,月薪18萬者每月增加262元。根據本報掌握之試算資料,費率調整到5.17%,安全準備金明年底有1.46個月,後年底有0.73個月,不足一個月,因此可能明年會需要再次討論調漲費率。陳時中表示,未來不單是調整費率,也要檢討長期問題。健保精神是投資健康,活得久活得好,重要的社會安全制度,除了財務要維持收支平衡,減少浪費、負擔公平、提升品質,這三個面向都很重要包括近來常被談論的,所以醫療資源的有效運用,抑制不當耗用,也很重要。陳時中說,品質提升是健保核心價值,所以已訂定四到六年中長期改革計畫,對於支付制度、健康照顧體系,做一個比較長期研究要改革,好好整合公共衛生、預防、醫療、衛生照顧、安寧療護等健康個面向。
-
2020-12-28 科別.耳鼻喉
秋冬是好發季節!單側聽覺突然喪失 跟免疫力下降有關
●突發性耳聾屬於病毒感染,易發生耳鳴、耳朵悶塞、眩暈●長者免疫力下降,小心突發性耳聾上身,單耳聽覺突然喪失●治療以類固醇為主,可搭配高壓氧治療40多歲的上班族阿凱(化名)近期為了趕年終報告,連續熬夜兩天,日前終於可以好好睡一場覺,不料一起床,右耳幾乎沒聽力,原以為只是耳鳴,經過半天聽力依舊未恢復,就診才發現是「突發性耳聾」,幸好及時發現住院治療,才挽回聽力。秋冬是好發季節振興醫院耳鼻喉部聽覺科主任力博宏表示,秋冬是突發性耳聾的好發季節,突發性耳聾屬於病毒感染,該病毒類似帶狀皰疹病毒,長期潛伏在聽覺神經內,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可能發生,近期臨床上突發性耳聾的患者,大約增加了二到三成。力博宏指出,60歲以上的長者較容易發生突發性耳聾,是10到20歲年輕族群的10倍,並以「單側」聽覺突然喪失為主要症狀,突發性耳聾通常是發生在清晨,過去在3C尚未普及的年代,滴答作響的鬧鐘,常成為發現突發性耳聾的指標物品,現在大多是早起後,感覺到耳鳴、耳朵悶塞,使用耳機才發現單耳聽不見。須符合「333」條件力博宏說,大多數民眾不太知道什麼是「突發性耳聾」,多以為只是單純的耳鳴,導致延誤就醫時機,突發性耳聾必須符合「333」條件,3天內發生症狀、連續出現3個頻率、檢查後聽損達到30分貝以上,部分的患者則會合併出現「眩暈」的症狀,若是出現眩暈症狀,治療效果大多不佳。血管引起聽損是中風力博宏表示,過去談及突發性耳聾,常會稱其為「耳中風」,屬於血管型阻塞導致的聽損問題,但近年不再稱為突發性耳聾。界定突發性耳聾以病毒引起為主,血管引起的聽損就是單純的中風,發生在耳朵的部位,避免民眾被誤導以為耳中風是腦中風引起的疾病。既然是病毒引起的突發性耳聾,力博宏指出,除了增強免疫力外,並沒有太多可以預防的方式,想要避免突發性耳聾的發生,平時要有正常的作息、均衡飲食、多運動,冬天要注意保暖,是最好的方式。愈早治療效果愈好一旦被確診為突發性耳聾,目前的治療方法以類固醇為主,力博宏表示,類固醇的治療效果也是「333」,也就是三分之一患者能完全恢復、三分之一患者恢復一半、三分之一患者完全喪失聽力,突發性耳聾與所有疾病一樣,愈早發現治療效果愈好。類固醇的投藥分為耳內注射、口服、點滴注射,通常住院做點滴注射效果佳,且住院期間也強迫患者休息,增強免疫力,除類固醇治療外,還可搭配高壓氧治療,只要及早治療,大多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
2020-12-26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救命暫付款不納明年稅額 借款得明年底前還完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就診率降低,醫療院所營運受到威脅,健保署年初提出「提升暫付金額方案」,健保署今宣布,今年撥付給各醫療院所的暫付款,並非是醫療院所實際的收入,因此與財政部討論,決議由健保署提撥的暫付款不會列入明年的稅額,不過後續疫情趨緩後將會逐步規畫還款計畫,回歸正常機制。健保署醫審組科長林右鈞表示,健保一直以來的核付機制為醫療院所每個月申報給健保署後,健保署會在15天內,提撥部分暫付款,最後再給予足額款項。而今年二月起辦理「提升暫付金額方案」,醫療院所每月申報費用後,若是低於同期,將直接給予去年同期的申報量,且申報後15天內,健保署直接提撥全額的暫付款,不過該提升暫付金額方案,僅執行今年一到八月,九月後因應疫情穩定,則恢復正常申報程序。林右鈞表示,由於提升暫付金額方案等於是健保署先借款給醫療院所紓困,不算是醫療院所真正的營收,各醫療院所擔心,明年的稅務是否會納入收入扣稅,經過討論後,今年一到八月的暫付款並不會納入明年所得稅之中。林右鈞表示,國內疫情日趨穩定,今年每月暫付金額低於去年同期核定金額之差額,未來將進行補付,於結算後如有超付款,目前規畫將於明年年底前將全數收回。根據健保署統計,今年一到九月的醫院申報量呈現負成長減少0.3%,其中基層診所減少2.5%;林右鈞表示,雖然整體的申報量減少,但今年還是有醫療院所的申報量比去年同期高,而去年一到十二月核付的健保費用為6660億元。
-
2020-12-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機捷拒載空服員? 指揮中心:可能桃捷比較謹慎
長榮航空紐西蘭籍機師與女性友人染疫,引起全台關注,但昨天傳出有空服員不被允許搭乘機場捷運,被外界質疑此舉有歧視之虞,指揮中心表示,桃捷可能比較謹慎,機組人員要持健康管理聲明書才能放行,目前就沒有後續的問題。國內發生航空器染疫事件,對於未落實外站管理,指揮中心要求今天以前提出改善計畫,否則將討論延長所有航空業者檢疫期限。莊人祥表示,目前還沒拿到,會與交通部再釐清。為讓航空業維持正常飛航,在業者爭取下,指揮中心放寬空勤人員居家檢疫期間,僅需檢疫三天或五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這樣的特殊方案建立在外站的管理是好的,從出發點出去都是安全的,目前有問題的事件,主要是出在內部有標準流程,但沒有被遵循。「所以我們認為航空公司應該要做好,要有監督的體系」陳時中說,若航空公司做不到,沒辦法管道外站,只能延長檢疫期間,也有機組人員反應,七天居家檢疫,出關後續都在飛,會影響到心理平衡,對於飛航不好,希望能做好管理端,若管理不好才會建議到延長簡易的步驟。
-
2020-12-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柯文哲批機師足跡一謊要用十個掩蓋 陳時中:他在講他自己
紐西蘭染疫機師及廣明女員工確診前曾在社區區趴趴走,但指揮中心卻未公布完整足跡,引來熱議,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他會公開所有足跡,「因為講一個謊話,就要講十個謊話去掩蓋它。」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回應,「我覺得他是在講他自己。」陳時中說,每個人公開足跡透明的部分,應該是「負責的態度」在恐慌與之的平衡,「一個謊話十個謊話,他是在講他自己」。之前在安全日大解禁需本土個案後28天,但廣明女員工卻是以25日計算,有人認為時間有點短,陳時中說,即使用28天計算也只是比較安心,但也不是絕對安心,再加兩個七天也只是比較安心,即使253天零確診,不代表零本土,大家要提高警覺,心情可放鬆,但口罩要帶緊。目前網路上有網友自稱罹患新冠肺炎,還趴趴走,被他人截圖與衛福部舉報,隱藏照片,後續自稱是開玩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依法裁處,涉及散播不實訊息,最高可罰300萬元,但考量後續有認錯,是否有違反社維法要再調查。
-
2020-12-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連四天坐鎮記者會講到燒聲 陳時中:是「講不夠多」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連四天坐鎮記者會,今天一開場就有民眾發現,發現陳時中聲音有點「燒聲」,陳時中坦言,近期出現本土案例,又即將迎來跨年活動,是緊張時刻,希望即時說明,「讓大家放心一點」,聲音沙啞不是因為感冒,「也許講得不夠多,講多聲音就鬆一點。」近期又有下一屆台北市長潛在候選人民調出爐,陳時中與立委蔣萬安差距最小,對於這份結果,陳時中說,「競選是以後的事情,我們現在在忙其他的事。」除了媒體常常提醒他選舉的事情,他其實沒有想到選舉這件事,「我最近想的都是新冠疫苗的鋪陳與戰略比較多。」陳時中也進一步說明疫苗戰略,他說,疫情的控制還是一樣,透過防疫新生活態度、爭取疫苗接種及抗病毒治療「三管齊下」,三種方仿圖繩並行,對於抗疫就有信心,世界恢復就有機會。陳時中說,當然希望疫苗愈快愈好,但也不能一直把重點放在疫苗上面,即使打疫苗後,也不能鬆懈掉防疫「,現在大家都在等疫苗有效多久等,希望做出最好的保護。」
-
2020-12-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推動台商疫苗泡泡? 陳時中首鬆口未來一定會有
疫苗是解禁希望,有台商呼籲指揮中心推動台商疫苗泡泡,希望由國際組織認證後疫苗施打後,可以由部份地區試辦疫苗泡泡認證,減少隔離時間,指揮中心過去對於「疫苗護照」或「疫苗泡泡」偏向保守態度,認為還需觀察,但指揮官陳時中今首度鬆口,未來此計畫是一定會有。台企聯常務理事台商會長暨推動疫苗泡泡召集人徐正文說,對於減少時間多少可以由政府認定,在登機前可以經醫護人員做快檢,合格才能上飛機,在上飛機前14天也做好二次核酸檢測合格才能買機票,也可以用之前武漢包機上海類包機模式。陳時中說,因為目前疫苗接種者觀察期不夠,疫苗如果可以佐證已經有充足的抗體,不會有染疫疑慮,未來會以此基礎上開始規劃,考慮疫苗相關泡泡模式,「目前沒此計畫,但未來這類計畫是一定會有的。」
-
2020-12-23 科別.骨科.復健
下背痛全身僵直 體育師罹脊椎小面關節炎
「痛到令人無法動彈。」一位40歲的楊姓體育老師,長年運動、訓練,偶爾因為下背痛到睡不著,某次搭乘捷運準備起身時,下背一陣酥麻,僵直到無法動彈,險些來不及下車,他長期服用止痛藥皆沒辦法改善,最後確診為「脊椎小面關節炎」,透過熱治療才改善症狀。台北醫學大學脊椎骨科主任吳孟晃表示,脊椎小面關節炎較難診斷,需經過神經阻斷確認病灶才能正確治療,脊椎小面關節炎屬於慢性下背痛的一種,占比約15%至45%,等於是每三至五名下背痛患者,就有一名是脊椎小面關節炎患者。吳孟晃解釋,脊椎中有72個協助人體運動的小型關節,脊椎小面關節就占三分之二,主要是負責脊椎的前後運動、穩定脊椎等功能,出問題時可能導致慢性背痛,脊椎退化或脊椎滑脫,嚴重時會壓迫神經影響運動功能。針對脊椎小面關節炎疼痛的病人,可採用復健、口服藥物或注射、高頻熱凝療法等治療方式,北醫附醫引進的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MRgFUS),是先利用磁振導航超音波精準辨識出患處後,再提高超音波能量加熱患處組織,可有效降低病人疼痛,局部無侵入性且具高度安全性,療程約一小時,目前已成功治療7位病人,效果顯著。吳孟晃表示,現代人長期久坐、久站等處於不正確姿勢都有隱性的下背痛問題,等到症狀出現,往往都已經過了幾年,近年更是常發現運動型的下背痛患者,男性過度重訓,導致下背肌力出狀況。他呼籲,民眾久坐或是長時間滑手機之後,可以做簡易的復健姿勢,先是雙手抱著後腦勺,頭稍稍躺著,手部往前夾,久坐之後起身,做30秒,每天可以累計做100下,即可舒緩肩頸、腰部的肌肉。
-
2020-12-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類英國專案未來恐增加 集中檢疫所下月將增至5000房
英國傳出正在流行具高度傳染力的突變新冠病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從23日零時起所有自英國入境者以及14天內從英國入境台灣者,全數皆要入住集中檢疫所檢疫14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表示,啟動英國專案之前,就已開會評估,以兩週從英國的入境量,不會超過400人,目前我國有29處集中檢疫所、總計3250間,近期檢疫所的空間,因應印尼移工入境人數減少,原本入住集中檢疫所的民眾,也陸續完成檢疫,目前可使用的檢疫所房間數約有2200到2400間左右,因應英國專案是相當足夠的。王必勝表示,目前我國有29處集中檢疫所、總計3250間,近期檢疫所的空間,因應印尼移工入境人數減少,原本入住集中檢疫所的民眾,也陸續完成檢疫,目前可使用的檢疫所房間數約有2200到2400間左右。王必勝表示,近期指揮中心討論,在農曆春節以前,類似英國的專案會愈來愈多,加上農曆春節將近,檢疫需求增加,目前已經在積極擴充集中檢疫所,預計明年1月會從現行的3250間擴增到最多5000間。王必勝表示,防疫旅館的主責單位為交通部,不過據了解,我國目前的防疫旅館可提供檢疫的間數為1萬6000多間,現在已住了1萬2000多,不過防疫旅館若沒有空間,民眾也可以申請至集中檢疫所入住。
-
2020-12-22 新聞.元氣新聞
北市包租王補充保費破300萬 首見20餘歲包租公入榜
健保費討論調整之際,補充保費的費率也將連動受到影響;不過,根據健保署統計,108年補充保費收入475.11億元比107年增加11.19億元,而六類的補充保費排名中,台北市信義區70餘歲的包租公再次拿下第一,繳納310萬補充保費,回推租金收入高達1億6千多萬,而租金項目中首見「20餘歲包租公」,因租金收入繳納補充保費達189萬,回推收入約9千900多萬。2013年元月起,健保署開徵補充保費,針對高額獎金、兼職收入、執行業務收入、股利、利息所得、租金所得六大類,作為徵收對象,目前費率為1.9%。據健保署統計108年補充保費各項繳納金額排名,各類項目第一名中,以租金收入為各項目挹注補充保費之首,繳納金額高達310萬,同樣由台北市信義區70多歲老翁拿下;健保署承保組科長馮嘉柔表示,由於資料去識別化,難以確定是否為同一人,但一直以來都是由同樣的地區、年齡、性別者為租金類別的第一名。不過在此次排行中,首見「20餘歲」的高額補充保費的繳納者,為租金項目排行中的第三名,是一名住在北市大安區的20多歲男性,108年繳納189萬補充保費。馮嘉柔表示,20餘歲的高額補充保費繳納者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年輕,大多高額補充保費的繳納者,多是40歲以上的民眾。僅次於租金項目第一名的為「執行業務項目」,為一名住在北市大安區60餘歲男性,繳納補充保費298萬元;再者為兼職收入項目,為北市士林區80餘歲男性繳納228萬元、股利收入項目為北市中正區70餘歲女性繳納226萬元。馮嘉柔解釋,執行業務項目的徵收對象,像是專技人員,如律師、會計師,其餘如稿費收入、演藝人員的演出收入等都算是;她表示,108年六類項目健保署徵收的金額都比往年高,如股利收入為95.38億就比107年的91.06億高,應與景氣變好,公司營運可以有餘額分配有關。不過,六類項目中,唯獨利息收入是比往年低。她表示,由於從107年中旬,軍公教的優惠存款利率18%調整,107年的利息所得就受到影響,108年更是全年度的影響,108年比107年少了2億多元。截至今年9月為止,已經收到的補充保費為358億,健保署研究員唐薏文表示,推估今年的補充保費收入,應與108年相差不遠,年底推估會再有一波股利的收入,屆時將會再納入統計,不過從補充保費來看,需要繳納補充保費的對象,並未受到疫情太多的影響,但將持續觀察。馮嘉柔表示,為避免民眾漏繳補充保費,108年查核9.7萬家業者及民眾,補繳金額為24.2億元。
-
2020-12-20 退休力.健康準備
退休不只遊山玩水!陳亮恭:也要避免退休後「報復性養生」
「活得像年輕人」其實就是退休生活最好的典範,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說得容易做得難。」必須從年輕時就持續維持閱讀力、社交力、運動力才有辦法在退休後仍舊維持心靈富裕。調查分析,民眾從事各項鍛鍊心智活動比率,20到39歲的民眾較其他年齡層高,60歲後大幅降低。年齡愈長,各項接觸新知、遊戲、動腦思考等,逐漸從生活中淡出,腦力鍛鍊行為大幅下降。及早參加社團、找出興趣,等退休再準備來不及。心智活動與預防未來失智是一大重要指標,根據調查,閱讀習慣,從事複雜、思考性工作,為目前民眾鍛鍊心智活動兩大最主要行為,調查中顯示高教育程度的民眾從事鍛鍊心智行為比例較高。陳亮恭表示,應該說高教育程度的民眾,多有「終生學習」的概念,學習或閱讀已經是習慣;而低教育程度的民眾,並非都沒有終生學習的想法,而是多數提到退休的想像都不認為需要「終生學習」。分析現在已進入或即將進入退休世代的民眾,陳亮恭說,多認為退休就是要遊山玩水、含飴弄孫,希望把年輕時沒有玩到的,一併於退休後補足。想要維持與20歲時期一樣的生活,就必須在退休前準備,如同在大學時期一樣,參加社團、找尋興趣,培養不同年齡層的朋友,才有辦法持續到年長時維持理想的退休生活。他也說,多數民眾在50歲左右意識到要離開依賴已久的職場,才會想到要準備,開始準備就會發現挫折,因此選擇放棄,也常會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錯過最佳的準備時機。陳亮恭強調,唯有及早尋覓資源,未來才有展望,「未來的人生是從現在開始培養」,有了現在理想性的生活,未來才有機會維持,否則退休後,往往會讓人瞬間失去重心而陷入失能、失智的風險中。從事需複雜思考的挑戰,規畫旅遊、跳舞、打電玩都不錯。為了維持良好的心智功能,避免憂鬱、失智,建議的腦力活動包括學習新事物,積極參與各種社交活動,不要將自己侷限於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從事需要複雜思考的挑戰,例如旅遊規畫;另外,跳舞同時滿足複雜度、強度、鍛鍊記憶力和加強人際關係,運動同時也能健腦。最新研究發現,電玩也可以健腦,例如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即利用電玩健腦,陳亮恭分析他的影像結果,在考驗空間感的迷宮,和找尋物體的遊戲過程中,施振榮表現優於年輕人,且海馬迴跟小腦血流量明顯提升,代表該部位的腦細胞在活動,長期執行可有顯著成效。電玩健腦,確實可行。退休「報復性養生」 小心過猶不及根據調查,七成民眾並未罹患慢性病,若有確診慢性病的患者,絕大多數控制得宜。40歲後成為慢性疾病的分水嶺,控制得宜比率自40歲起逐年增加,65歲到69歲控制率相對較前、後年齡層降低,此階段民眾正面臨退休階段、生活節奏改變。陳亮恭表示,多數人退休後更注重養生,且有時候會在該階段出現「報復性養生」的情況,逼自己每天一定要日行萬步,或是堅持五蔬果,但反而出現過猶不及的狀況。慢性疾病的控制,建議定期做健康檢查,飲食控制、運動千萬不能少,飲食也不是大量的五蔬果就對身體最好,每個人體質不同,應有所調整,例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不建議每個人都採取同樣的方式。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20 科別.耳鼻喉
連熬二天夜趕年終報告 40餘歲男差點喪失聽力
40多歲的上班族阿凱(化名)近期為了趕年終報告,連續熬夜兩天,日前終於可以好好睡一場覺,不料一起床,右耳幾乎沒聽力,原以為只是耳鳴,經過半天聽力依舊未恢復,就診才發現是「突發性耳聾」,幸即時發現住院治療,才挽回聽力。振興醫院耳鼻喉部聽覺科主任力博宏表示,秋冬是突發性耳聾的好發季節,突發性耳聾屬於一種病毒感染,該病毒類似帶狀皰疹病毒,長期潛伏在聽覺神經內,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可能發生,近期臨床上突發性耳聾的患者,大約增加二到三成。力博宏表示,突發性耳聾大多發生在60歲以上的長者,好發率是10到20歲年輕族群的10倍,並以「單側」聽覺突然喪失為主要症狀,突發性耳聾通常是發生在清晨,過去在3C尚未普及的年代,滴答作響的鬧鐘,常成為發現突發性耳聾的指標物品,現在大多是早起後,感覺到耳鳴、耳朵悶,使用耳機才發現單耳聽不見。力博宏表示,大多數民眾不太知道什麼是「突發性耳聾」,多以為只是單純的耳鳴,導致延誤就醫時機,突發性耳鳴必須符合「333」條件,3天內發生症狀、連續出現3個頻率、檢查後聽損達到30分貝以上,部分的患者則會合併出現「眩暈」的症狀,若是出現眩暈症狀,治療效果大多不佳。力博宏表示,過去談及突發性耳聾,常會稱其為「耳中風」,屬於血管型阻塞,導致的聽損問題,但近年不再把血管型成為突發性耳聾,談到突發性耳聾仍以病毒引起為主,血管引起的就是單純的中風,發生在耳朵的部位,不然,大多的民眾會以為耳中風是腦中風引起的疾病,較容易被誤導。因此,既然是病毒引起的突發性耳聾,除了增加強免疫力以外,沒有太多可以預防的方式,曾被問及是否可以施打帶狀皰疹疫苗作為預防,力博宏表示,並未有相關的研究顯示有效果,主要是僅針對潛伏在聽覺神經中的病毒做一測試「太難做研究了」。他說,想要避免突發性耳聾的發生,除了提高警覺,平時就是要有正常的作息、飲食、多運動,秋冬注意保暖,是最好的方式。一旦被確診為突發性耳聾,目前的方法以投以類固醇為主,力博宏表示,類固醇的效果也是「333」,三分之一能完全恢復、三分之一恢復一半、三分之一完全喪失聽力,突發性耳聾與所有疾病一樣,愈早發現治療效果愈好。類固醇的投藥分為耳內注射、口服、點滴注射,通常住院做點滴注射效果佳,且住院期間也強迫患者休息,增加免疫力,除了類固醇外還可配合高壓氧做一治療,只要及早治療大多都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
2020-1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耶誕到春節期間 我防疫最嚴峻考驗
近日兩個新增境外移入案例,感染地點有待釐清。前天確診的國籍女機師,發病前十四天有在台活動史,昨新增印度籍船員,入境近兩個月後確診,指揮中心認為兩人並非在台染疫,但也不能排除有此可能。專家提醒,除非鎖國,否則很難完全防堵病毒,從耶誕節後到春節期間,防疫將是最嚴峻的考驗。感染科專家分析,昨確診的印度船員Ct值卅一,研判發病日為採檢日兩周前,可能是十二月二日,當時該船員仍在船上;而新冠病毒潛伏期平均五天,從發病日往前推算五天,可能感染日落在十一月廿七日前後。研判「和印度感染相比,在船上或飯店感染機會較大。」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台灣只要開放高危險地區民眾返台,除非鎖國,以現行邊境管制措施,不可能百分之百防堵病毒,民眾要有心理準備會有本土感染,加上在疫苗取得之前,國內疫情受到境外移入個案的影響,從耶誕節後到春節期間,將是最嚴峻時刻。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國際疫情嚴峻,從境外返台者完成居家檢疫,已把最可能傳染的期間鎖住了,後續即使仍有病毒,也是低傳染力。至於為何不強制出關前採檢?他說,「我們允許漏接,但不允許失分」,新冠病毒時陰時陽,加上國人防疫做得好,口罩戴得緊,低傳染力病毒難以擴散。黃玉成認為,台灣防守嚴謹,即使知道Ct值高的患者不具有高傳染力,仍隔離治療。他指出,專家會議中曾討論,檢驗陽性,但Ct值高,是否加採抗體,一旦有抗體,僅需居家檢疫十四天,不用住院。但部分專家認為,目前醫療量能足夠,還是以最嚴謹的方式隔離治療,後續視疫情發展再作調整。
-
2020-12-20 退休力.健康準備
緞鍊退休力/想活得像20歲 不能只遊山玩水
「活得像年輕人」其實就是退休生活最好的典範,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說得容易做得難。」必須從年輕時就持續維持閱讀力、社交力、運動力才有辦法在退休後仍舊維持心靈富裕。調查分析,民眾從事各項鍛鍊心智活動比率,20到39歲的民眾較其他年齡層高,60歲後大幅降低。年齡愈長,各項接觸新知、遊戲、動腦思考等,逐漸從生活中淡出,腦力鍛鍊行為大幅下降。心智活動與預防未來失智是重要指標,根據調查,閱讀習慣,從事複雜、思考性工作,為目前民眾鍛鍊心智活動兩大最主要行為,調查中顯示高教育程度的民眾從事鍛鍊心智行為比例較高。陳亮恭表示,應該說高教育程度的民眾,多有「終生學習」的概念,學習或閱讀已經是習慣;而低教育程度的民眾,並非都沒有終生學習的想法,而是多數提到退休的想像都不認為需要「終生學習」。分析已進入或即將進入退休世代的民眾,陳亮恭說,多認為退休就是要遊山玩水、含飴弄孫,希望把年輕時沒有玩到的,一併於退休後補足。想要維持與20歲時期一樣的生活,就必須在退休前準備,如同在大學時期一樣,參加社團、找尋興趣,培養不同年齡層的朋友,才有辦法持續到年長時維持理想的退休生活。他也說,多數民眾在50歲左右意識到要離開依賴已久的職場,才會想到要準備,開始準備就會發現挫折,因此選擇放棄,也常會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錯過最佳的準備時機。陳亮恭強調,唯有及早尋覓資源,未來才有展望,「未來的人生是從現在開始培養」,有了現在理想性的生活,未來才有機會維持,否則退休後,往往會讓人瞬間失去重心而陷入失能、失智的風險中。為了維持良好的心智功能,避免憂鬱、失智,建議的腦力活動包括學習新事物,積極參與各種社交活動,不要將自己侷限於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從事需要複雜思考的挑戰,例如旅遊規畫;另外,跳舞同時滿足複雜度、強度、鍛鍊記憶力和加強人際關係,運動同時也能健腦。最新研究發現,電玩也可以健腦,例如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即利用電玩健腦,陳亮恭分析他的影像結果,在考驗空間感的迷宮,和找尋物體的遊戲過程中,施振榮表現優於年輕人,且海馬迴跟小腦血流量明顯提升,代表該部位的腦細胞在活動,長期執行可有顯著成效。電玩健腦,確實可行。退休「報復性養生」 小心過猶不及根據調查,七成民眾並未罹患慢性病,若有確診慢性病的患者,絕大多數控制得宜。40歲後成為慢性疾病的分水嶺,控制得宜比率自40歲起逐年增加,65歲到69歲控制率相對較前、後年齡層降低,此階段民眾正面臨退休階段、生活節奏改變。陳亮恭表示,多數人退休後更注重養生,且有時候會在該階段出現「報復性養生」的情況,逼自己每天一定要日行萬步,或是堅持五蔬果,但反而出現過猶不及的狀況。慢性疾病的控制,建議定期做健康檢查,飲食控制、運動千萬不能少,飲食也不是大量的五蔬果就對身體最好,每個人體質不同,應有所調整,例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不建議每個人都採取同樣的方式。▌延伸推薦:下載【2020退休力大調查】完整成果報告【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 測驗你的退休力 【超前部署百歲人生】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孝淵來台跨年若無14+7 指揮中心:可能無法和粉絲握手
台南市政府今天在臉書上公布跨年演唱會藝人卡司,驚見少女時代成員孝淵,主辦單位表示,孝淵已抵台正隔離中。近日傳出莫斯科芭蕾舞團8人確診,十四天居家檢疫及七天自主健康管理防疫措施再受關注,指揮中心說,若無法14+7 ,需與民眾保持距離,就可能無法和粉絲握手。現在的制度就是需要落實14+7,且需附防疫計畫,沒有按計劃又違反傳染病防制法才會開罰,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需外出是否需自費採檢,莊人祥強調,採檢只是一個選項,無硬性規定,「有採檢我們比較有信心。」目前藝文團體來台十四天居家檢疫及七天自主健康管理防疫措施分為三種模式,不論可否完成14+7,主辦單位都需將防疫計畫提給文化部,再送到指揮中心審視;可完成14天但沒有後面7天者,或連14天居家檢疫都做不到,都須向主管機關申請專案,走旅遊泡泡路線。莊人祥提醒,跨年活動中民眾記得戴口罩、勤洗手、實名制。秋冬專案是針對八大類室內環境,跨年多在戶外舉辦,但在戶外還是需要每人戴口罩,受邀來賓也有外籍偶像,要特別在整個防疫安全上要注意。
-
2020-12-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外籍選手自主健康管理期跑馬拉松 不戴口罩要做這些事
莫斯科芭蕾舞團8人確診,所有國家核准入境外籍人士,須配合14天居家檢疫及七天自主健康管理防疫措施,自主健康管理不可未戴口罩進入公共場所在被審視,台北國際馬拉松即將開跑,外籍選手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可否參與,指揮中心解答,可以跑,不想全程戴口罩,要記得隨時與人群保持距離。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尚未收到台北國際馬拉松專案申請,「14+7」是一個最安全的做法,若是14天隔離後,7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赴公共場所,需要特別安排。莊人祥說,自主健康管理的期間,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需要全程配戴口罩,若外籍選手七天自主健康管理需要參加活動,最好跟主辦單位聯繫,目的主管機構可提出專案申請,或是透過諮詢的方式,提前告知選手盡量不要去接觸到其他人,且需全程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