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阿嬤
共找到
623
筆 文章
-
-
2021-08-01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眼球偏向一邊、說話不清楚 大血管阻塞型中風危險性高
Q:阿公與兒女同住,這幾天阿公常喊手沒力、頭有點脹,家人以為只是高血壓影響不以為意,某天早上阿公無法從床上起身、話講不清楚,兒女已經出門上班了,現場剩老伴和外籍看護也無法分辨是什麼症狀,這時該怎麼辦?腦中風名列國人十大死因前四名,民眾未及時警覺腦中風徵兆,可能錯失黃金救援時間。新竹縣政府消防局緊急救護教官李均祈表示,除了因民眾警覺性不足延誤送醫的情況外,救護員也常碰到長輩誤把偏方當急救,反讓患者更不適。他曾遇過一名70歲阿嬤急性腦中風,阿公竟拿針扎阿嬤手指「放血」;或是有擦綠油精、按摩人中、亂餵心臟病或降血糖藥物等錯誤行為,既無助於急救處置,還可能引發感染風險,增加救護員現場評估難度。聯合報與台灣腦中風學會共同合作急性腦中風教育課程,由神經科專科醫師至消防分隊分享,提供救護員更快速判斷腦中風祕訣。李均祈說目前使用的評量表為FAST辛辛那提,課程中醫師提供更多項到院前腦中風評量表,針對急性腦中風,較容易失能的大血管阻塞特性加以說明,包括半側肢體或面部嚴重癱瘓、眼球偏向一邊、失語症等,因為治療大血管中風有特定的治療醫院,若救護員有機會盡速辨識出來,就能提高送往正確醫院的機會。李均祈說,不少民眾曾出現小中風,沒有及早發現、健康檢查追蹤,都是到二次中風才不得已送醫,他建議民眾平時應多注意身體異狀、提高警覺,排除腦中風帶來致命風險。【教官小叮嚀】李均祈/新竹縣政府消防局緊急救護教官曾出現頭部腫脹、肢體無力等情況,民眾需自我警覺,可能有小中風危機,應定期健檢追蹤。若長輩有異常身體不適,家人應盡快撥打119,把握黃金救援時間。【醫師開講】身體異狀、提高警覺 留意腦中風帶來致命風險大血管阻塞腦中風,拖延1小時老3.6歲。國軍桃園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明華說,中風患者中以缺血性腦中風佔大宗,其中屬大血管阻塞最危險。致病原因區分二類,血管粥狀動脈硬化血栓栓塞及他處血栓栓塞(常見為心房顫動導致),根據國外學者研究,大血管阻塞若未及時處理,1分鐘將有190萬神經元壞死、12公里長神經纖維受損,拖延1小時相當於老3.6歲。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內科主任尹居浩則表示,大血管阻塞有特定的送醫治療醫院,若能於第一時間辨識出可能的中風型態,可以多爭取治療的時間。另外,中風患者有時症狀不典型,透過神經功能評估,如喊叫病患、觀察眼睛位置、嘴型是否歪斜,捏手腳是否有反應,是否有口齒不清,異常喉音或吞嚥困難等,亦可作為救護員到院前評估。他也提醒,民眾要多注意俗稱的中風前兆(暫時性腦缺血),也會出現突發性單側肢體無力、感覺異常或麻木,也有可能暈眩、步態不穩,但發生時間較短且較輕微,容易被民眾忽略,錯失及早治療避免惡化的機會。眼球偏一邊為大血管阻塞特性,需考慮取栓手術。尹居浩課程中說明,第一線救護員多使用FAST量表評估,若碰到病患如四肢無力、頭暈等不典型症狀,較難精準判別。他說,針對非典型症狀,可透過另一種評量表BEFAST評估,增加B(平衡)身體步態平衡和E(眼睛)視野缺損、複視或眼球偏向一邊等徵兆,有助於救護員二次理學檢查。陳明華說明據統計,FAST可篩出85%腦中風病患,BEFAST可增加到95%,提高急性腦中風篩選通報率。及時於黃金3-4.5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治療,有三成病患會有良好預後,如符合GFAST(眼睛邊斜一側+FAST)大血管阻塞特性,除施打血栓溶解劑治療外,應接續接受動脈血栓移除手術,可再額外增加三成病患可回復至良好預後。年長者條件允許,還是可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陳明華曾收治一個案,高齡97歲的余奶奶有高血壓、心房顫動及巴金森病,平時有輕微姿勢性頭暈症狀,但仍可自行走路不需攙扶,當日與家人外出散步時,突然頭暈發作、手腳無力難站立,家人警覺心高立刻送醫,經診斷為急性後腦循環腦梗塞,到院1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治療,入住加護病房2天後轉到普通病房後續復健治療,現在已能站立、步行到廁所,住院僅12天順利出院。他表示,余奶奶能成功救治原因是及時於發病黃金3小時內送至醫院,醫療團隊在1小時內給予治療,減少失能,大幅提升病人生活品質。陳明華強調1次中風就會增加10倍二次中風風險,民眾應保持警覺,有中風徵兆就立刻就醫,及時治療減少中風失能。透過課程,讓緊急救護員於第一時間,更能熟悉運用中風評估量表如FAST、BEFAST、GAST辨識出急性腦中風,快速通報可處置醫院,縮短就醫處置時間,及時搶救患者,減少中風失能程度,減少個人、家庭及社會經濟負擔。
-
2021-07-31 新聞.元氣新聞
讓老人不再走失!金大研究團隊開發失智長者定位系統
金門是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縣市,截至去年底,全縣老年人人口數2萬039人,佔全縣總人口數的百分之14點27,失智老人走失的案件時有所聞,金門大學研究團隊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成功開發「失智長者定位系統」,有效協助失智長者安全回家,不少民眾聽聞都表示,在該系統的協助下,希望此後阿公、阿嬤就可以安心出門、快樂回家。金大表示,這套系統由資訊工程學系趙于翔教授團隊和長期照護學系、社會工作學系師生共同參與研發,整合物聯網與GPS定位技術,將失智長者GPS座標傳回雲端資料庫,並透過雲端監控管理平台來呈現與管理這些資訊。主要開發者趙于翔指出,該系統採用LoRa的物聯網傳輸技術,可以藉由輔助裝置將相關定位資訊上傳至雲端管理平台,管理者可以在平台上設定失智長者的安全區域範圍,當長者超出安全區域時會提出相對應警示。萬一不小心走失,社工單位或家屬可以第一時間透過雲端管理平台網站找到長者的即時位置。此外,平日也可以透過平台看到長者的活動紀錄,了解其活動範圍。趙于翔說明,該系統在研發過程中,也獲得2020年戰國策全國創新創業競賽的優選銀獎,以及2020金門創新創業競賽季軍。有興趣者可至Youtube平台搜詢「以 LoRa 為基礎之失智老人定位系統」,觀看金大師生製作的介紹影片。金大校長陳建民表示,隨著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老年人口比例也將明顯提升,社會照顧問題也逐漸受到重視。而失智症是年長者常見的一種狀況,對於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完全忘記。希望此研究成果的提出,可以即時偵測年長者是否忘記回家的路,並透過GPS座標位置快速找出其位置,減少意外的發生。校方指出,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各類年長者的輔具需求急增,希望本校學生能學以致用,將所學融入日常生活中,幫助社會上更多的人。未來該校將繼續結合護理、長照及社工等專業領域,打造出跨領域整合應用之成果,以促進社福能量之發展。
-
2021-07-28 新聞.元氣新聞
郭婞淳人美心更美!當年遭槓鈴重壓卻捐救護車..那些比舉起金牌更動人的事
編按:「舉重女神」郭婞淳今天在東京奧運舉重女子59公斤級賽事,舉出抓舉103公斤、挺舉133公斤、總和236公斤的三創奧運紀錄成績,不僅幫助我國舉重隊連續4屆奧運都拿下金牌,也順利奪下她個人舉重生涯獨缺的那塊金牌,讓台灣人熱血沸騰!「我不清楚台灣需要什麼,但我知道台灣需要我們做些什麼。」「台灣英雄」郭婞淳,在距今28年前的冬天誕生。那年是1993年,婞淳的母親早年在宜蘭工作,因此就在羅東聖母醫院生產。然而,婞淳出生時體重過輕又有臍帶繞頸,還好有聖母醫院醫護人員悉心照料,終於得以「倖存」活下來。母親就將這位得來不易的「聖母寶寶」取名為「婞淳」。小小婞淳,就這麼和聖母醫院有了綿延久長的情緣。在羅東出生後,阿美族女孩婞淳在台東長大。「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好喜歡運動!」從小對運動十分熱愛,她原本最喜歡田徑,只是為了訓練需要,練習舉重,卻沒想到,人生總是充滿意外,因為一次教練「順便」幫她報名舉重比賽,卻一舉摘金,從此展開婞淳的「舉重人生」。婞淳小時候家裡環境並不好,國中之後靠著體育拿獎學金,她就再也沒拿過家裡一分錢。婞淳的舉重之路一路順遂,2013年更是登峰造極,幾乎包辦各大賽事金牌,眼看2014年亞運也可順利摘金。孰料,就在距離仁川亞運不到2個月時,婞淳在一次訓練中,右手突然手滑,140公斤的槓片瞬間重力加速度壓在她的右大腿上,那一剎那,她只想到:「完蛋了,亞運怎麼辦!」這次意外使得她右大腿外側肌肉斷了70%,一般人可能早就放棄了;婞淳卻怎麼都不願意放棄。這次意外斷了肌肉,還好骨頭沒有傷到。婞淳坐了將近一個月的輪椅,輪椅上的她用不同的高度思考人生,她相信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她更努力地配合治療以及復健。2個月後亞運登場,外界認為可能因傷退賽的郭婞淳奇蹟復出,最後雖未奪牌,卻也取得第4名的優異成績。「不管怎麼樣,我終究得克服。」婞淳繼續努力,在教練指導下,她克服一切困難,順利從傷痛中再站起來,並逐步把體能狀況調整到最顛峰。「人美,心更美!」是很多人對婞淳的印象。她受到陳樹菊阿嬤很大的啟發,婞淳認為:「靠賣菜都能幫助那麼多人,我就想,我也要靠自己的能力回饋社會,只希望可以幫助更多人。」2015年的某一天,羅東聖母醫院接到一通想要「捐贈救護車」給醫院的「愛心電話」,是婞淳拜託教練打的。醫院承辦人員好奇問為什麼選擇聖母醫院?原來是,婞淳是在聖母醫院出生的「聖母寶寶」,她很感謝,當初醫護人員的細心照顧,她才能夠「倖存」活下來。聖母醫院募款中心主任李麗秋接到這通「愛心電話」,即表示因為羅東聖母救護車還在使用期限,「是否可以捐給同屬天主教靈醫會的澎湖馬公惠民醫院?」婞淳接受提議,匯款150萬元,購置全新的救護車給惠民醫院使用。「為什麼要捐救護車?」有人好奇地問。「我受傷時躺在那,最渴望的就是聽到救護車的聲音,我也想靠自己的能力回饋社會,幫助更多人!」婞淳這麼說。「感恩最好的方式就是回饋!」2016年1月,婞淳將辛苦比賽贏得的獎金化為「愛的列車」,捐贈的全新救護車運抵澎湖,車身上寫著「天主教輔仁大學舉重隊郭婞淳敬贈」,救護車奔馳在澎湖的大街小巷,載運離島地區急難病患就醫,幫助了好多、好多人。那年里約奧運,婞淳奪得銅牌,她是「最感心」的奧運銅牌!郭婞淳自提500萬獎金均分給她的3位教練。「因為這面獎牌,不是我一個人的努力而成的。」婞淳這麼說。出身單親家庭的婞淳一路走來,儘管很艱辛,她卻總是抱持著「愛」與「感恩」。2014年那場受傷意外,讓她與亞運金牌擦身而過,在傷痛復原期間,她卻發覺到:「原來自己是一個可以幫助別人、影響別人、鼓勵別人的人。」婞淳說:「儘管不知道台灣需要什麼,但我知道台灣需要我們做些什麼!」她自己省吃儉用,一心只想為台灣社會做些事。2017年世大運,婞淳將苦練的成果化為最正面的能量,以破世界紀錄的優異成績成功奪得金牌,捍衛了台灣主場;不只婞淳喜極而泣,她的奮戰過程,更是感動鼓舞了好多台灣人。如今,2020東京奧運,婞淳為台灣拿下第一面得金牌,也為中華代表團進帳東京奧運第一面金牌,完成夢想,補上生涯獨缺的最後一場大賽冠軍拼圖。「感恩所有幫助我的人!也謝謝勇敢的自己!」婞淳用佈滿了厚繭的苦練雙手,努力舉起金牌感動人心,更動人的是她一顆善良、美麗的心,用愛與感恩的正面能量與正向力量,鼓舞了更多的人,大家都能一起為台灣努力加油,讓台灣更美好。※本文由張肇烜醫師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7-28 新聞.元氣新聞
不能只專注金牌 郭婞淳先幫別人再幫自己
小時候居無定所,誰家可住就住誰家,郭婞淳長大後拿到比賽獎金就會默默行善,10萬元、救護車,「能力有多少就捐多少」。她說,追求金牌過程中不能只專注金牌,還可以幫助更多人。2019年的最後一天,一位穿著休閒服的女孩走進台東聖母醫院,低調的向護理人員說「我要捐款」,接著還不忘再問「可以用無名氏嗎」。護理人員望了一下,認出眼前這個女孩就是最近才獲得亞洲舉重錦標賽女子59公斤量級,抓舉、挺舉、總和3項均打破世界紀錄的舉重好手、台東女孩郭婞淳。郭婞淳雖然用無名氏捐錢,但台東聖母醫院院長陳良娟忍住不住在臉書分享她默默行善,捐國光獎金助人的故事。郭婞淳早在2013年亞錦賽拿到冠軍,領到國光獎金後第一時間就跑回台東聖母醫院要捐救護車,但因台東聖母醫院沒有急診服務,所以建議她改捐贈給羅東聖母醫院。豈料羅東聖母醫院也無這項需求,轉而建議她捐贈給急需救護車的澎湖惠民醫院。捐完救護車,郭婞淳仍掛念著台東聖母醫院的需求,於是2019年的最後一天再度來到台東聖母醫院捐錢。她當時告訴護理人員說,「我在台東成長,受台東的照顧很多,我要盡自己的力量回饋台東;而我也一直關注長期照顧弱勢的台東聖母醫院的需要。」2013年亞錦賽後郭婞淳接著拿到世界錦標賽金牌,她同樣回到母校「台東大學附屬體育中學」捐贈10萬元獎學金。她勉勵學弟妹「要知恩回報,沒有體中就沒有現在的她」。2017年世大運奪金後,她回到寶桑國中,捐出應援T恤義賣所得新台幣40萬元及跑步機等器材,勉勵學弟妹堅持自己的夢想之路。她說,「很感念寶桑國中的栽培,因此提出回饋計畫,要協助偏鄉孩子發展體育。」2019年,郭婞淳在創世基金會力邀下,挑選了她最喜歡的照片,在多家廠商贊助下印製2020「婞念‧善淳」寫真月曆,所得全數捐助台東植物人安養服務。郭婞淳出生幾個月父親就離開,她從小由母親四處打零工,獨自撫養居無定所「誰家可以住,就住誰家」,依親過祖母、舅舅、阿姨,甚至連台東縣議會都住過,經常趴在燈光昏暗的地板寫作業。從小家境清苦,搬過4次家,但她有能力時,想到的是先幫助她人,直到最近才幫阿嬤和母親買了1間房子,家人總算有自己的棲身之處。郭婞淳說,追求金牌過程中不能只專注金牌,還可以幫助更多人。甚至她提到退休後想到回到台東開早餐店,「希望讓學弟妹每天的第一餐充滿活力,也希望藉此帶給學弟們能有回饋和感恩的信念」。
-
2021-07-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幼孫哭問「為什麼不理他」 確診插管嬤曾怕回不了家
家庭群聚感染,最害怕的是同住家人被迫分離,各自抵抗病毒。一名67歲的確診阿嬤需插管治療,過度害怕病情而情緒變得低落,治療過程中與家人視訊通話,也曾透露害怕回不了家,過度不舒服時無法常通話,年幼的孫子因不懂哭鬧,問「阿嬤為什麼不理他」,讓一旁的護理人員忍不住落淚。林口長庚醫院專責病房護理師曾翠虹今天分享疫情下的病房故事,今年6月長庚收治一名確診阿嬤,她的同住家人包含兒子、媳婦都染疫,與家人分隔讓阿嬤心情受到打擊。阿嬤到醫院治療後呼吸變喘,醫師準備進行插管治療。曾翠虹說:「阿嬤知道她要插氣管後,就一直沉默不語、情緒低落,我們可以感受到害怕、無助。」整個人失魂不語,只是一直緊握著自己的手機。在一旁的曾翠虹協助阿嬤和二女兒連繫,只見她難過的跟女兒說,「好害怕自己回不了家。」為了讓阿嬤與家屬放心,醫護人員在進行插管前,也利用手機視訊聯絡家人,阿嬤和孩子一起聽取醫師建議,大大減少不安感。阿嬤接受插管治療後起初的狀況不是很好,曾翠虹因而主動建議,請家人開設群組,固定每天晚上8點半一起聯合視訊,給予她鼓勵。有幾次阿嬤身體過於不舒服,沒醒來視訊,讓家人都很擔心,年幼的孫子更是不理解,一直哭著問:「阿嬤為什麼不理我。」這讓一旁的曾翠虹也忍不住眼淚,但她打起精神告訴阿嬤的家人,鼓勵與關心阿嬤都收得到。經過醫療團隊的盡力照護,和家人不斷的視訊鼓勵,阿嬤的病情終於逐漸好轉,7月17日最後一次篩檢呈現陰性,近日可望脫離紅區病房。曾翠虹說,看到阿嬤病情的轉變,自己心情也跟著上下起伏,好轉後自然也很高興。她表示,自己也是別人的女兒,將心比心,在照護病人時,「我們除了照顧確診病人,也要讓他們的家人安心才是。」
-
2021-07-22 醫療.泌尿腎臟
腳中風分四等級 醫:膝蓋以下沒感覺是警訊
●腳中風是動脈裡血栓滯留或血管阻塞,阻斷血液循環●腳中風會有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脈搏消失、蒼白症狀●適度運動可增加血液循環,可避免腳中風上身台灣多數腎友常合併有糖尿病,這類患者最怕洗腎洗到截肢、失明。導致截肢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俗稱「腳中風」。根據統計,每4位腎友就有1人有腳中風症狀,三總洗腎室護理長徐碧秀表示,其實腳中風是可以避免的,平時做好腳部保暖的保養,隨時注意腳的知覺變化,及早呼救,就能避免腳中風發生,甚至演變成需要截肢的情形。泡溫泉 腳感覺不到熱罹患糖尿病長達30年,且已洗腎近一年半的陳又菱說,她的腳就像廣告描述「阿嬤你的腳怎麼沒感覺?」的狀況,發現腳失去知覺是某次在海邊踏浪時,腳跨在石頭上日光浴,一小時回家後,整隻腳起水泡,破了好大一個洞,醫師說,「妳的腳嚴重燒燙傷」,她才驚覺腳的神經末梢都已經沒有感覺了。在此之前,她的腳早已有些異狀,像泡溫泉時,腳不太感覺到熱,得用手測水溫,原以為是洗腎或糖尿病正常的反應,卻不曉得這完全是腳中風的症狀。腳中風警訊 分四等級徐碧秀說,腳中風並不是因為腎臟不好或洗腎洗太久所致,而是台灣的腎友幾乎都有合併慢性病,最常見是糖尿病和高血壓,這兩種疾病都會造成血管硬化、彈性變差,血管被堵住,血液就無法流到末梢,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麻痛感,長期照顧不好就可能導致截肢。腳中風會出現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脈搏消失、蒼白等症狀,徐碧秀說,這些症狀都是腳中風的警訊。腳中風分四個等級,從輕到重,最輕微僅是偶爾會有腳麻、腳痛症狀,再來就是會出現間歇性跛行,即走路會麻痛,不過休息後症狀會消失,後續是有麻痛感即使休息也不會恢復,最嚴重是不小心弄出傷口,傷口難以恢復,慢慢發黑也沒有及時就醫,就可能會截肢,有些患者則是長期血液無法進到末梢,腳指頭出現潰爛,這也是重大警訊。
-
2021-07-2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高溫外出沒喝水 8旬嬤差點心肌梗塞
國內迎來「微解封」,民眾在保持通風、社交距離下可以出門,現階段出門還需佩戴口罩,外出飲水不便。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理事長葉宏一指出,日前一位80多歲有慢性病的阿嬤,早上出門運動,因疏於補充水分,運動時感到胸悶,就醫做心導管檢查發現已經血栓,這是心肌梗塞前兆,呼籲民眾多喝水,調節身體機能,若有症狀應盡速就醫。臨床上發現,夏季出現冠狀動脈阻塞或血栓,與喝水不足有關,葉宏一說,隨著氣溫升高,體表血管擴張,心臟負荷會增加,加上夏天流汗多,身體水分易蒸發,會讓血液變得濃稠,尤其老年人多半認為外出喝水容易頻尿,要找廁所不方便,就不補充水分,一旦飲水不足,就易導致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引發心肌梗塞。高溫對人體的危害不容小覷,葉宏一提醒,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惡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徵時,不要避諱就醫。身體脫水會讓心跳加速,衛福部國健署說,缺水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長者、幼童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應特別注意,建議在中午11點至下午3點應避免到戶外活動,外出時盡量穿著輕便、通風、淺色衣物,穿戴帽子及太陽眼鏡,並隨身攜帶水。防疫期間保持涼爽和補充水分尤為重要,但心血管疾病合併腎臟病病友,補充水分需與醫師討論評估。國健署指出,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也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此時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自身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補充加入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電解質飲料,在做好個人防護下,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
2021-07-19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疫情下的樂齡網購趨勢
你有多久沒外出逛街了?新冠疫情肆虐,百貨實體賣場門可羅雀,許多長者好久沒外出消費。不過,可不要以為長者就因此而不消費了,以樂齡網今年上半年的消費統計跟去年同期相比,我們發現樂齡長者有加速往電商消費移動的傾向,而且似乎年紀愈大在網路消費的成長率愈高。以往,年長者由於不擅使用科技產品,消費模式比較偏向實體門市,因此在電商消費雖有成長,但沒那麼明顯。但因為疫情,連家族聚餐都不方便,阿公阿嬤為了看兒孫,不得不使用手機或電腦與家人視訊聊天。而為了減少出門採購,長者也開始學習如何網購。以樂齡網2021上半年訂單統計資料,發現75歲以上的樂齡族群網購的筆數大幅成長了214%,而且其客單價為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高達4,398元,樂齡族群接觸電商就好像打開了潘朵拉盒子般,一發不可收拾。一般的購物網站,經常把50歲以上的客戶歸類為高齡族群,沒有細分50歲以上的各年齡層消費趨勢。樂齡網是以年長者為主要服務對象,因此消費族群跟一般網站的結構不同,落在40至65歲這一壯年區間,他們主要是幫家中的長輩購買產品,他們是消費者卻不一定是使用者,真正的使用者是65歲以上的高齡族群。若以目前50歲以上的年齡層來分析,至少可分成四個級距,每個級距會因其成長背景而有不同消費模式。50至54歲級距,在職場可能已位居中高階主管位置,在其就讀國中時,個人電腦已問世,入職場時網路漸普及,在網路消費並不困難,若以5歲為一級距,則這一族群也是樂齡網消費筆數最高,佔訂單比重達17.9%。而55歲至75歲這一年齡區間,在美國稱為嬰兒潮世代,在他們開始投入就業市場時,正逢全球經濟快速起飛,有人說他們是史上最有錢的世代。不過若以65歲為分水嶺,55歲至64歲這群人可能大部份都還在職場,累積的資產已達一定程度,其父母年齡可能在75歲以上,還需要奉養。以消費金額統計,此一年齡區間,佔樂齡網的總訂單金額達25.1%,是消費力極強的族群。65歲至74歲是這一嬰兒潮世代的前段班,就WHO的定義已進入初老領域,多數已從職場退休,但許多人身體仍強健,因此這一族群也是最不服老的族群。據統計,國內65歲的平均餘命達20歲以上,若只靠退休金過活恐坐吃山空,因此傾向理性消費,減少非必要支出,再加上此族群的父母輩多已非常年邁或不在人世,責任相對減輕,因此其佔樂齡網的訂單金額僅6.1%,算是除了年輕世代以外,在樂齡網消費佔比最少的一個年齡層。75歲以上族群多生於戰亂年代,給人克勤克儉的印象,其實消費力不容小覷,光看他們在地下電台買藥的實力可見一斑,我常開玩笑說,阿公阿嬤是台灣第一代線上直播的消費者。但若以電商來看,這群長者仍屬於相對數位弱勢。不過因為疫情,許多長輩似乎找到購物新天地,交易筆數及消費金額都大幅成長。長輩除了發現網路很好逛,在疫情當下,每個人更懂得及時寵愛自己,起身輔助椅、閱讀架、放大鏡……都是這年齡層的熱銷品。當生命的無常成為日常,善待今天的自己,才對得起明天的自己,用腳逛街不方便,用手指逛網路將成為高齡族群的新嗜好。
-
2021-07-16 養生.家庭婚姻
婚前進的水、婚後流的淚,自己的隊友自己教!逆媳一旦養成,便是頭也不回的氣魄
原PO學歷好工作薪水也高,在原生家庭中是位獨生女,自己的母親和奶奶感情要好並沒有婆媳問題。研究所畢業後選擇與老公結婚,老公的家是傳統大家庭,傳統到不收聘金還硬要給的那種、結婚有六禮三金十二版帖的那種傳統。從那時候開始,原PO家跟婆家就格格不入。從此,一連串與婆家相處的「受訓」過程,讓原PO一路逆風成長,成為一代逆媳。 婚禮只是開端,禮俗一切只能聽婆家的,他們的才是正解!討論婚禮時,未來的婆婆跟阿嬤一副結婚要照他們的規矩走,他們的禮俗是最正確、最傳統、最有禮的,我們家的都是錯的,一定要配合。我爸媽也因為不是很了解,因此就按照他們的規矩來,殊不知這只是第一個深淵,懵懂無知的我就這樣踏入傳統大家庭的禮俗中。 重男輕女觀念根深蒂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結婚不久,婆家開始催促生孩子,還弄出一堆補藥說吃了可以生兒子之類的,我這時感到不對勁,跟老公表示我還不想要有孩子。因此,老公強硬的跟公婆說我們有自己的計劃,生兒子、女兒都好。 非得強迫我回婆家坐月子,溝通無效後我決定直接拒絕溝通懷孕期的磕磕絆絆就算了,反正不跟公婆住在同一個縣市,偶而兩三個月或長假期才回去,就當作長輩好意的關心。真正出問題的是孩子出生後坐月子,婆婆一心覺得坐月子要回婆家做,強硬的要帶我回婆家,我早已定好的月子中心,婆婆覺得浪費錢,叫我去取消。此時老公神助攻,跟婆婆說取消不退錢也不退押金,她們才妥協說那只能住5天,當住院一樣。無論我老公如何積極抗議也無法改變。對此,我很生氣得跟老公說如果我坐月子沒辦法好好休息,我就離婚。老公無奈回我:「我盡力了,不然你自己跟我爸媽說。」結婚後第一次自己打電話給婆婆,對話內容如下:我:媽,那個我想討論一下坐月子的問題,你方便嗎?婆婆:行啊行啊,我也想跟你討論,啊我們習慣就是給婆家坐月子。你們有不同習慣,不過我覺得要以婆家為尊啦!我:我爸媽跟我是想說在台北生小孩坐月子都比較方便,出院就可以去月子中心,就不用在麻煩媽媽在跑一趟這樣。不是習慣不同啦,是現在這樣比較方便,而且也比較省事。婆婆:可是我們的傳統就是這樣啊,你要回來坐月子,不然你回來生好了,這樣就不會跑來跑去了。我:媽,我產檢什麼的都在台北的醫院,突然轉回去,不方便吧,而且我都快生了,醫生什麼都找好了。婆婆:醫生哪裡的不能生。我:媽,我會在台北坐月子,會去住月子中心,如果您要來就按照時間規矩來看我,如果不要來,那就等小孩出生以後我們再帶回去給您看,月子中心的錢我自己付,沒有拿您兒子的錢。(秒掛電話!)在月子中心期間,由於規定的關係,婆婆不能隨意進出,也沒有讓親戚隨意來,著實好好的休息了。再者,因為台北的房子是家裡給的嫁妝,婆家人不好意思直接來住,或是當成自己家一樣,所以育嬰假期間,還蠻舒心的。原以為事情落幕了,但是第一次帶小孩去婆家令我大吃三驚啊! 要襁褓中的嬰兒待在煙霧繚繞的神明廳、並喝香灰水,我瞬間黑人問號第一次去婆家是在小孩4個月的時候,婆家有神明廳,煙霧繚繞,我說小孩的呼吸系統還沒發育好,因此我抱小孩,請老公上炷香,然後我們就出去。老公阿嬤說,不行,還要知會天地公媽之類,要燒那種很粗很粗的香,我們全家都要!老公跟我說:才一下子,應該還可以吧!我堅決說不行。要老公去和他阿嬤溝通,這樣小孩會受不了。經過老公一番據理力爭後,我抱著小孩,請老公上炷香後手刀離開,老公待在那邊聽長輩們訓話...5分鐘後,老公的姑姑拿了一碗香灰水說可以保佑小孩好長大什麼的,我堅決不讓小孩喝,我絕對不會讓小孩碰這種不乾淨的水跟這種東西,姑姑您的心意我幫孩子謝謝您。其他親戚在旁說,小孩現在也四個月了,我們可以準備第二胎生兒子了(對,我的第一胎是女兒)。我義正嚴詞地說,不可能,我們養不起,你們要幫忙養嗎?我也沒有打算生兒子,我女兒我會好好教育,不用您們擔心!至此,壞脾氣的媳婦已經在婆家的家族內流傳。 婆家長輩喜歡爆粗口,孩子有樣學樣,從此展開我一去不復返的逆媳之路時間來到小孩3歲的現在,在語言萌發期的孩子十分愛學人家說話,偏偏公公跟大伯二伯喜歡使用不雅的用語,動不動就三字經五字經,或是問候人家媽媽跟生殖器的說法,令我十分崩潰。第一次聽到小孩學爺爺說三字經的時候,我從壞脾氣媳婦變身成逆媳本人,我直接跟小孩說不准學沒教養的字,別人沒教養是他的事情,你有媽媽教,怎麼可以這樣說話!小孩爆哭,但是我還是請小孩去反省區待20分鐘冷靜。轉身直接越過老公跟他們家的男性長輩們說,如果你們學不會好好說話、有禮貌的說話,那我這輩子都不會讓小孩接觸你們。語畢,我就上樓收拾東西,自己開車帶哭泣的小孩回台北。在路上我一面開車一面聽著女兒哭,十分揪心,回到家之後,女兒跟我說她已經反省好了,我跟女兒道歉,說對不起,媽媽反應太大了,但是我覺得這種詞不是很禮貌,尤其是跟媽媽這樣講話,更是不禮貌,我知道你只是覺得好玩,但是我不希望你因為好玩所以隨便說,有些詞不適合隨口說也不適合隨口學。孩子懞懂的點點頭,我們母女和好抱抱。(這邊想說,我第一次當媽媽,即使自己本身是對兒童發展的相關科系畢業,但是我還是不知道怎麼平衡親子關係,所以,我也還在學習。)在我跟孩子都安撫好各自的心情後,老公回來了,他自己默默坐高鐵回家,然後陪女兒玩耍了一下哄睡後,我們兩個開了一個小會,中心目標是,他覺得我那樣不太適合,我說我的底線就是孩子,我可以配合你家的傳統活動,甚至前幾年我都跟你回家過年,初二還要留在你家幫忙,我都可以配合。但是孩子的教育不能等,我不可能會因為孩子而退一步。如果你家人學不會好好說話,或是無法有禮貌的說話,那麼我不覺得在孩子成長的時候能接觸。老公靜默了一下,說好我會解決。 婚姻就是組隊打怪嘛,沒辦法挑到大神隊友就拉著隊友一起努力變正常人!目前,有接到婆家問過年要不要回去,老公表達,中午我們全家會回去,晚上我太太跟孩子要跟外公外婆出國,畢竟已經霸佔人家女兒跟外孫女多年,這次就讓他們一家團聚,初二一早,老公本人再來跟我們會合。婆家得知後,上至阿嬤下到正在讀大學的小姑小叔都傳訊息打電話罵說為什麼不回家,這是傳統。我一律回我聽老公的,以夫為天嘛!這是「傳統」。感恩隊友,讚嘆隊友!逆媳養成更多的是培養隊友的神助攻,從一開始結婚的小媽寶男,到現在硬氣的拒絕婆家來看孩子,硬氣的讓我可以跟我爸媽一起出國,是從婚後開始對隊友分析,每次都拿出在公司提案的精神跟隊友解釋,拿出跟客戶溝通的方式說服隊友,最後拿出寫論文的嚴謹舉例給隊友聽。最後得到一個天蓬元帥進化成齊天大聖的隊友。套一句隔壁婚姻版名言,早黑早享受,婚前進的水、婚後流的淚,自己的隊友自己教!祝各位婚姻幸福啊~~~~~※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7-1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影/85歲嬤打疫苗 後左腿靜脈栓塞險害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系周邊血管科主任徐中和說,85歲李姓阿嬤有高血壓、肝膿瘍病史,今年六月中旬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左腿腫脹,直到七月腹痛急診就醫發現左側髂靜脈以及股靜脈大範圍血栓,還好及時啟動溶栓小組,透過抽吸血栓機器將血栓全數移除,否則三到五成機率血栓跑到肺部,恐造成致命的肺動脈栓塞。血栓是否由疫苗引起?還要驗抗血小板第四抗體是否陽性才知相關性。徐中和說明,疫苗引發血栓的免疫性血小板過低症,是接種AstraZeneca(AZ)疫苗後發生的免疫併發症,一般在注射後5天到30天發生症狀,如有施打疫苗後發生下列不適情形應盡速就醫:1.持續性和嚴重頭痛,四肢無力,癲癇(顱內血管血栓)2.視力模糊(視網膜動靜脈血栓)3.呼吸急促或胸痛(肺栓塞或冠狀動脈栓塞)4.腹痛(門脈血栓)5.肢體腫脹,發紅,蒼白或發冷(周邊動靜脈血栓)6.皮膚出血瘀青徐中和說明,老婦人在急診發現膽結石合併膽囊發炎,以及左側髂靜脈以及股靜脈大範圍血栓, 由於老婦人血栓指數高達2118ng/mL(正常值小於500),因此在婦人接受膽結石手術後,再進行導管溶栓治療,血管攝影發現左側髂靜脈以及左股靜脈大範圍血栓,經過機械性靜脈血栓抽吸導管將血栓順利取出後,血管攝影發現左側髂靜脈以及左股靜脈血流通暢,之後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平安出院。徐中和指出,老婦人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左下肢腫脹,但卻未在第一時間就醫,之後還好有診斷出深層靜脈血栓,及時治療,其實一般來說,發生下肢深層靜脈血栓,若未能及時治療,那發生血栓往身體回流造成肺栓塞的機會就有3到5成,可能會有造成猝死的風險。徐中和說明,中國附醫在8年前設立的24小時運作的急性溶栓治療團隊,就有包含肺栓塞因應小組,到目前已經有使用超過500次的EKOS超音波震碎血栓導管治療經驗,是亞洲知名的EKOS溶栓中心,除此之外也有各種溶栓設備,全天候守護民眾的健康。
-
2021-07-14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腹痛別輕忽,嬤發燒3天膽囊破裂!一表分辨腹痛位置可能疾病
每個人都有肚子痛的經驗,如果突然發生腹痛,身體是出了什麼問題?腹部涵蓋範圍很廣,不同部位疼痛、疼痛的時間長短不一,可能罹患不同的疾病。一名80多歲阿嬤因腹痛難耐,急診就醫檢查發現罹患「肝膿瘍」、膽囊破裂,連膽汁都流到肚子裡,醫師問診才得知,阿嬤已在家發燒3天,因為疫情而不敢至醫院就診,選擇吃止痛藥舒緩腹痛的不適感,經治療後才痊癒。所謂腹痛,是指胸部以下、骨盆以上的腹部位置發生疼痛,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秉修指出,腹痛成因多元,嚴重度差異甚大,每人對疼痛的感受也有所差距。若是輕微肚子痛,可能只是腹部肌肉受損;但如果腹痛嚴重,則可能腹部內臟出現感染性問題。不同部位的疼痛,對應可能罹患的疾病不同,吳秉修說,可以右上腹、上腹、左上腹、肚臍周圍、右下腹、恥骨上方、左下腹及任一部位作區隔。其中,胰臟發炎、盲腸炎、消化性潰瘍、憩室炎等引起的腹痛,若未及時處置治療,易惡化為腹膜炎,或導致腸穿孔、膽囊破裂等,建議若發燒38℃以上、持續劇烈腹痛半小時,應盡速就醫治療。吳秉修指出,對於就醫的腹痛患者,會先詢問病史,並進行抽血及相關理學檢查,了解何時開始疼痛、發作型式、斷續性、強度、位置、與腸道功能的關係、情緒、時間或是姿勢等問題,以便進一步安排後續檢查。吳秉修說,抽血可看白血球與紅血球之數值,釐清是否有感染與出血問題,並觀察肝臟、膽囊酵素數值是否異常,藉此判斷病情;腹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腹部,則可確認是否有結石、囊泡、腫瘤等,診斷有無大腸、小腸及婦科問題。如果有「解黑便」,要慎防罹患胃癌,吳秉修指出,若有此病癥時,應進行胃鏡檢查,直接觀察胃部狀況,若發現有病變組織即切片採檢。造成腹痛的成因多元,治療需對症下藥,才有機會痊癒。吳秉修指出,平時若覺腹部不適,宜飲食清淡、避免油膩、太硬的食物及奶製品,可吃低纖維與熟食,以免促進腸道收縮,導致病況惡化。
-
2021-07-13 養生.人生智慧
50後還不隨遇而安,就是在跟自己過不去!詹慶齡卸下主播身份:只想讓自己「舒心」每一天
「我在廚房裡做喜歡的料理,雙手一邊準備著食材,一邊情不自禁地哼著歌、跳起舞來;我老公回到家看到我愣了一下,我想他一定覺得.....老婆退休後怎麼變得『怪怪的』?」 詹慶齡開玩笑地聊到現在的閒逸生活,其實她並非真正退休,手上仍有節目、要教課;但她退下主播台後,享受著慢活的從容,就像她不經意地踏著舞步,隨順著人生的河流慢慢舞動,在熟齡之前,吟唱出自己的安定與幸福。 內向害羞,卻被推上主播台 「我小時候是比較害羞、內在的人,不太擅長與陌生人說話,是那種別人多看我一眼,我就會不自在的人。能成為主播,又一做便是十多年過去,我想是我願意順著各種因緣際會,也珍惜貴人們給的每次機會,踏上從未想過的主播人生。」 詹慶齡細數著往昔種種,眼裡盡是溫柔。「想當初,我大學畢業後也跟所有年輕人一樣會感到迷惘,為了躲避現實生活,一度還『逃到』美國去。」可是「逃兵」的日子沒有太久。 欣賞她的學姊介紹她到《兄弟象雜誌》,賞識她的職棒雜誌主編陳芸英,又將她介紹給媒體老闆邱復生,展開她更加意外的旅程。 「現在我主持著閱讀節目,本來想一切都會很安穩優雅吧!可是這份工作,我要更有系統性地讀書,花很長的時間去了解作者的思想與精神,還是會有『工作壓力』,但我非常享受。一方面感受到世界的廣闊無盡,一方面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而努力學習,這是非常愉快的體驗。」 不是決斷的她,選擇接受安排 詹慶齡談到她每一個人生階段,總是不疾不徐;可是她並非人生毫無損傷,只是似乎她輕輕放下了。 她說,人生其實不難,而是取決於我們是否接受自己的選擇。 「有些人會覺得我的生命很『順遂』,那是因為我的人生,很多時候不是主動做選擇,而是被動地接受。其實『選擇』是最難的事,我不是個很決斷的人,無法義無反顧,但也因為接受被動安排,給予生命很多的恩賜,讓我有更多時間細微地觀察與體會。」 「我也曾為了自己所選擇的事,撞得頭破血流過。當下覺得很困難、很苦,但過了若干數十年來看,又會感謝自己當初的自己,因為如果沒有跌倒,就沒有蛻變。」 徬徨難免,要先肯定自己 詹慶齡說,人過中年,對未來也會有許多徬徨,回首往事,那些許多懊悔遺憾,說放下又談何容易?因此,首先要接受自己的選擇,再來,就是肯定自己。 「我認為不要用『對錯』去定義任何人,包括不要去定義自己。即使你選擇不同的路,會不會也能走到同樣的結局?人生風景不同,過程或許有點悲傷,但無論如何,這些都成就現在的你,現在的你是重要的,痛苦是有意義的,感謝一路的發生,終究成為這樣的我。」 這幾年,她從「閱讀」中得到更多啟發與滋養。 「我有太多書想分享給大家了,其中一本是楊定一博士的《不合理的快樂》。他透過腦科學分析告訴我們,當快樂來自於外界,例如買了件昂貴的衣服,或符合他人期待等等,快樂很快就會消逝掉,這跟腦部構造有關。只要我們能突破這層迷障,就能找到『永遠的快樂』。」 從閱讀中,得到滿滿滋養 「還有一本是曾寶儀推薦的《大地歡喜的感恩奇蹟》,你知道嗎?開始閱讀這些名人推薦的好書後,我得到一個又一個的驚喜。」 談起所愛之書的詹慶齡,看起來容光煥發,其實「書」,也是女人美麗的最佳保養品。 「人從中年走到熟齡,我想任何人還是會感受到壓力,有許多現實的考驗和變化要面對,環境很辛苦,不用為難自己,要怎麼隨遇而安?其實到了中年還不隨遇而安,你就是在跟自己過不去!」 「你過往名片有多顯赫,拿過多少第一名都不重要,那只是你生命的一瞬,告別主播後的我特別有感,你的過去不會照耀你的未來,只有你的心可以,你可以決定要過怎樣的熟齡生活。」 不管別人眼光,只在乎重要的人 「我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他們根本不認識我,對我重要的人,才需要我的在乎;我過好自己的日子,生活舒不舒服,其實一切都是自己的感覺。 」 詹慶齡給在退休後,即將展開第二人生的朋友們一段話: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在一路上有很多的「助緣」,那就是對的,但如果有很多的「逆緣」和「警示」,就表示要停下來了,好好想想、整理自己,再繼續向前。●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他黃斑部病變釀失明!醫師:常吃2食物,可有效延緩眼睛老化.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練健美奪牌、繞著地球跑全馬!57歲「阿嬤」心中無齡:不開美肌,愛上每階段的自己
-
2021-07-12 養生.生活智慧王
朱慧芳/蟲蟲無處躲藏的廚房
打開廚房抽屜,看到兩根黑色的長鬚在飄動,不知受驚嚇的是我還是牠。這種瀕臨崩潰的畫面,應該不少人經歷過吧!在為新家設計廚房時,第一個念頭就是,我要一個蟑螂、蚊蟲、螞蟻……所有蟲蟲都無處躲藏的空間。跟設計團隊「風中之星」討論的結果是,何不來學阿嬤灶腳,把所有的抽屜門板,都用深綠色的烤漆鐵網做成仿古紗窗,搭配原木抽屜,讓整座流理台通透開放,不但可以一目了然裡面的物件,同時保持通風透氣,沒有異味,白天和燈亮時抽屜廚櫃內光明清亮,蟲蟲無處可藏。蟲蟲不友善設計的櫥櫃,靈感來自阿嬤灶腳。像紗窗一樣透明透氣的櫥櫃,好處多多,但有朋友到我家,看到我非常滿意的櫥櫃,卻杞人憂天的問我說「這樣不會有灰塵嗎?」嗯,灰塵是難免的,就像家裡裝了紗窗,還是有灰塵飄進來一樣。對我來說,灰塵是小事,反正廚房裡的鍋碗瓢盆經常使用、常常清洗,抽屜層板有空就順手擦擦,小事一樁。儘管是「蟲蟲不友善的設計」,還是要預防白目又不長眼睛的青仔叢(台語)誤入,所以,進入夏天我還是會準備一些餌劑放在角落,也會放些防蚊片在屋角、玄關,保持室內清零狀態。餌劑的目的是讓螞蟻或小強,把藥劑帶回窩裡,減少整體的族群數量。但是,如果發現現行犯,最方便的方式是準備一瓶肥皂水,直接噴灑在蟲蟲身上,挺有效的。在疫情之前,誰會想到簡單廉價的肥皂泡泡,既可以殺死病毒,又可以對付蟲子。使用除蟲菊驅蟲,真正天然的產品並不多。除蟲菊也是蟲子的天然剋星。除蟲菊是菊花的一種,主要產地在澳洲,用於有機農業。這種菊花,外觀跟瑪格麗特菊相似,若不是學名不一樣,我真以為它們是姐妹花。以前的人把除蟲菊曬乾之後,和木頭一起燃燒,燒出來的煙讓蟲蟲不敢靠近,就達到驅蟲的效果。日本人上山英一郎把乾燥除蟲菊和木頭研磨成粉,膠合固化後做成蚊香,就是大家現在熟悉的蚊香始祖。1920年代,科學家開始研究這種防蟲植物,發現除蟲菊的花朵和種子裡含有成份複雜的異構物,昆蟲難以辨識,無法解讀也就無法解毒,最後會因神經受傷而死。對昆蟲而言的神經毒,對人真的無害嗎?由於昆蟲體積跟人體相比差距頗大,且天然除蟲菊精容易被光分解,不會累積成害。不過,天然的產量少,市面銷售的殺蟲劑很多號稱含有天然除蟲菊精,不知真正從天然萃取的成分含量多少,又有多少是仿除蟲菊精的合成物。無論真假,除蟲菊精都是針對蟲蟲,不能對著人噴灑。即使是噴灑在環境中,人還是避開比較安全。至於燃燒蚊香,雖能驅蟲,卻也帶來空氣汙染,還是少用。幫我創造幾近滿分廚房的仲仁和代賢夫妻,本來就是很天然的人,他們自己的家跟大自然融為一體,幾乎不分內外。阿嬤灶腳原本只是發想時的討論,沒想到他們真的把我的夢想做出來。經過這麼多年,效果完全跟當初期待的一樣,讓我越用越滿意。每天晚上,當我按下洗碗機的啟動鍵,要跟廚房道晚安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在心裡說聲感謝。
-
2021-07-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師請你告訴我真話,我會不會死?」我在防疫旅館的那些日子
突然接到人力資源室主任來電,由於醫院擴編COVID-19專責病房,所有內外科醫師都已投入第一線支援。外圍的社區篩檢站及檢疫所,醫院決定由其他科醫師來負責。「事出緊急,因此想請你先當第一棒,明天會安排其他醫師接替你。」頓時熱血澎湃,眼前出現四個大字:「莫忘初衷」,那是過去老師叮嚀我們的話,後來變成我們教導住院醫師與醫學生必須謹記在心的社會責任。時光拉回2003年剛升任主治醫師時,在晨間的SARS會議中,我突然被派任精神科篩檢病房接第一棒的場景。那時所有進療養院的精神病人,都先由我來接案專責,必須等兩周確認沒有感染SARS,才能後送到一般急性病房。十八年後,這感覺又回來了,還來不及反應與思考,我已被公務車載到一間旅館門口。救護車整日盤桓,旅館從遊客不來,變成一床難求。這座十幾層樓高的商旅,離捷運站不遠,曾是旅行團與自由行背包客的回憶。因疫情關係,旅店風華褪去,早已門前冷落車馬稀;而今又拜疫情之賜,突然間一床難求。許多小白救護車在旅店門口徘徊,希望能把病人安置下來,卻不得其門而入。大堂辦理報到的地方,是警察守護的安全組,負責監控進出人員與檢查家屬帶來給病人的物品。旅館辦理報到的VIP櫃台,變成醫師臨時診療處。打開電腦,飯店的名稱變成檢疫所,貴賓的房號變成病床號。只要在旅客報到櫃台開藥,一箭之遙的醫院藥局就會即時印出藥袋,百里加急的把藥包好送來,由「全副武裝」醫護送至房間。孩子還在家等,「醫師我會不會好?」這裡的病人來自北部各區,拿起旅館櫃檯電話直撥房號,就可和病人通話。護理師說XXX房的少婦,一直想找醫師,雖然看起來不是重症,但不斷給護理師壓力,可不可以請醫師按捺她一下。看來很多病人需要心理支持,一線醫護人員的壓力也到了臨界點。這位職業婦女因公司有人確診,自己雖無症狀但快篩陽性,居家隔離等待PCR結果,兩天後突然被救護車載到這裡「關起來」,留下兩個停課在家自主學習的小孩,她想回家隔離又擔心把病毒傳給小孩,問醫師可不可以在這裡住久一點。另一個房間的女大學生因為阿嬤在萬華工作,家裡有三個人染疫,都被隔離了。問我什麼時候可以讓她照X光片,她想知道肺部有沒有纖維化,以後會不會好。另一房的小姐說她現在沒有嗅覺,又一直在咳嗽。說完手機畫面轉到跟她同房的孩子,那是她侄子,一直在拉肚子。再來是三人房,父子三口同時確診,住在飯店同房間咳來咳去,老的有點發燒……等不到醫院病床,只能給他一筒氧氣,跟生命賽跑。雙北每天都有百名以上的病人確診,如果沒有這一百多床緩衝,醫院早已癱瘓崩解。但檢疫旅館的病人真的是輕症嗎?是因為醫院早已爆滿,病人才會送到檢疫旅館,有些送來時已中重症,有的是進來後繼續惡化。防疫旅館外頭,許多救護車徘徊,只要一有空房,馬上就有「新人」補進來。當較嚴重的病人房間電話沒人接時,心裡就會一陣緊張,該不會已經快樂缺氧……趕緊派人全副武裝開門闖入。有時與病人通電話,發現病人呼吸急促,只能給他一筒氧氣跟生命賽跑。我能做的只是開給患者止喘止咳化痰藥物,減輕症狀,並調整他們後送醫院的順序。「加油喔,很快就可以回家了!」這句話講得心虛。病人說:「醫師請你告訴我真話,我會不會死?」我評估他症狀輕微,年紀不大,沒有慢性病,惡化機率很低,應該不會有大問題。「醫師你不要騙我,我們看到電視,都有三、四十歲的健康人死了,我好怕……」接著是一陣啜泣與沉默。因為有很多病人要看,不得不掛電話或關掉視訊螢幕,對話的結尾總是一句「加油喔,很快就可以回家了!」講得有點心虛,不知是否我會是他一生中,最後一個在清醒時對話的醫師?視訊看診時,醫院又送來十幾筒氧氣,給幾位血氧值低下、等待後送,可能隨時要插管的病人更換。坐鎮檢疫旅館的護理督導,一直與醫院急診連繫,好不容易通知有一床空出,就準備後送病人過去,也不敢告訴病人說「你很幸運」,畢竟空出的床位代表有病人剛蒙主恩寵。支援結束,護理人員感謝我臨危受命,而她們卻沒能回家,將住在旅館奮戰兩星期。隔天早上起床,我看著防疫旅館的群組,發生了許多事。幾個昨天才開藥外加心理關懷的病人,因發燒持續,血氧降低或氣喘,已陸續轉到醫院重症病房,有幾個因沒床轉不出去的,只能繼續抱著氧氣筒等待奇蹟。這場戰役死傷慘重,每個感染者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崩解。國運與民命正在跟時間賽跑,看來只有加速疫苗接種,才能盡早結束這場浩劫。
-
2021-07-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七口確診、婆婆走了 她哭:病毒滅我全家?
六月中旬,本土疫情雖趨緩,但小慧(化名)接到小叔電話,「媽確診了」,婆婆在洗腎過程血氧降低,篩檢確診,全家人趕緊採檢,隔天報告下來,一家七口確診,唯一倖免的是九歲兒子,卻因年紀太小,只能隨爸媽住進集中檢疫所,公婆都被送進加護病房,小叔、大姑也住進另間檢疫所。本土疫情在五月底達到高峰,新北市府徵用飯店作為安置輕症及無症狀者的集中檢疫中心,由醫療、警備、飯店人員,組建成臨時任務團隊,成為衛生組、安全組、後勤組,投入防疫照護。小慧被送進泰山檢疫所,就是被徵用的麗京棧酒店。飯店將地毯改為紅色、綠色,踏上紅色地毯,就代表進入被隔離的「紅區」,只有住滿十天,PCR採檢陰性或Ct值大於卅時,才能解除隔離返家自主健康管理。在紅區的日子,她本和先生、兒子同住,先生開始燒燒退退,五天後送進輔大醫院,她天天以淚洗面,「哭完後告訴自己要振作,振作後再哭、再振作」。她提醒自己,「我是媽媽、也是太太,我還有自己的父母,我沒有退路」。天不從人願,第九天,也是她原本要解除隔離的前一天,婆婆走了,小慧不敢告訴被阿嬤帶大的兒子,全家人更不敢向公公說實話;當天她PCR採檢,報告再度顯示陽性,「那時真的是覺得,這病毒是不是要滅了我全家?」那天下午,她難過到忘記回報血氧值和體溫,檢疫所護理團隊督導長孫美華打電話來關心,她一句「抱歉,我婆婆走了...」,意外找到情緒出口。隔著電話,她向孫美華道出一家七口確診的過程後,小慧振作起來,不再倒數算日子,每晚她還有「後援部隊」會上線和兒子玩手遊,「我就可以短暫休息一下」。接著,公公清醒了,小叔、大姑也解隔離。解隔離前一天,她看見兒子的iPad,畫面是阿嬤臉書,原來他早知阿嬤走了,他在臉書留言,「阿嬤放心,好好走,我們會平安回家,妳也要好好照顧自己」。
-
2021-07-0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對不起我親愛的小孩」第一線防疫給兒子一封信感動人
屏東縣枋山鄉、枋寮鄉驗出Delta變異株確診案例,縣府啟動枋山、枋寮專案,在枋寮鄉設置三座社區篩檢站,並指派民政處科長到場與衛生局、所人員對接,掌握狀況,民政處宗教禮俗科長黃啟原負責東海國小篩檢站,防疫早出晚歸,生日當天孩子們等到他回來才用餐,他才想起「原來這天是我的生日」,防疫工作,無法兼顧照顧國小兩個兒子,他寫一封信「對不起,我親愛的小孩」,讓人感動,他將信分享在臉書社團,網友留言「謝謝,有你們真好」。黃啟原說,他負責東海國小社區篩檢站,從6月29日下午啟用到7月2日,篩檢站上午8點啟用,工作人員必須7點半就定位,從屏東市到枋寮鄉,他最晚要在6點50分出門,篩檢站下午5點結束後,還要清消,回到屏東要1個多小時,回到家都超過晚間6點,幾乎一天12小時都在篩檢站。黃啟原說,因為三級警戒,疫情停課不停學,太太白天也要上班,兩個就讀小一、小三的兒子,只能送到學校。疫情期間,身為防疫前線人員,他將這段時間歷經情況與兒子們分享,為兒子留下每個階段的回憶。屏東縣枋寮專案6月28日到7月2日,在枋寮國小、東海國小、建興國小三處篩檢站,共採檢9159人,全數都是陰性。信件全文如下:致維安兄弟:對不起,我親愛的小孩!在疫情嚴峻持續下,又面對變種病毒入侵屏東之際,我們變成了防疫的前線人員。在天微亮之前,就必須準備出發到執勤地點,這時候的你們正在甜美的夢鄉中,望著你們稚嫩的臉龐,心中有著滿滿的不捨與感動,不捨的是不能陪著你們;感動的是因為許多人的付出與犧牲,所以我們可以健康的活著,而驕傲的是,我們也是付出與犧牲的一份子,在許多年以後,你們可以很驕傲但要謙虛地說,我們曾經守護過屏東、守護過台灣。在三級警戒情況下,安親班不能去,只好把你們送去學校,偌大的學校只有你們兄弟,我們笑稱「包校」,但親愛的小孩,我們也希望能跟別人一樣,把你們留在家裡,陪伴你們長大,讓你們在安全的環境中成長。在疫情未趨緩之下,讓你們在學校是不得已的決定,但可以讓我們在前線支援無後顧之憂。望著醫護人員穿著防護衣汗如水流的情形,我深知這一仗會非常辛苦,而且不能讓步,因為,我們要給你們安全的環境,你們跟阿公阿嬤一樣都是我們的寶貝。枋寮東海國小篩檢站有辛苦的輔英醫院醫護人員、衛生局的長官及春日衛生所的醫護人員還有我們民政處的同仁,一起努力對抗新冠肺炎,力圖防堵疫情擴散,也要感謝鄉親的配合,井然有序地排隊,讓所有工作人員可以快速完成篩檢,沒有吵鬧,只有感謝;沒有謾罵,只有感恩。結束一整天的篩檢,還要進行現場清消,回到家都已超過晚上六點多,算算時間天有12小時在這裡,回到家開了門,孩子坐在餐桌前等著我,怎麼不先吃呢?我說,孩子說:祝爸爸生日快樂!我們等您一起吃。原來,今天是我生日! 謝謝你們,有你們真好!維維跟安安你們真棒!
-
2021-07-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南85歲嬤疑接種莫德納後亡 指揮中心:協助通報
台南85歲阿嬤昨下午接種莫德納疫苗後出現發燒現象,今早家屬發現她已無呼吸心跳,緊急通知衛生所清死因中,恐成全國接種莫德納疫苗以來的首起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會協助通報不良事件部分,以莫德納而言,嚴重過敏反應部分,據昨天疫苗統計日報表,中間包括AZ、莫德納不良事件統計,有說明莫德納共打15萬7000劑,不良事件57件,非嚴重31件,疑似嚴重過敏反應有2件、其他不良4件,昨天統計還沒報進來,未來會繼續統計。
-
2021-07-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南85歲阿嬤昨施打莫德納疫苗 今傳出猝死衛生所釐死因
台南市山上區85歲王姓阿嬤昨天下午3時在山上國小活動中心施打莫德納疫苗後,晚間6時出現發燒現象,今天上午6時29分家屬發現她已無呼吸心跳,經緊急通知衛生所後,將由配合醫療院所行政相驗。據調查,該名85歲阿嬤昨天甫施打莫德納疫苗,今天過世,死因是否與施打疫苗有關,衛生局配合醫療院所將行政相驗,釐清死因。台南市衛生局等相關單位也已通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協助了解,該起不良反應案件,恐為這一波莫德納疫苗接種以來的第一起死亡案例。
-
2021-07-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南長者現人龍搶打莫德納 清晨5時天未亮家屬輪流排隊
莫德納疫苗開打第3天,台南市政府今天在多個行政區設置中小型施打站,清晨5時天未亮,北區施打站即有長輩的家屬輪流來排隊,由於民眾施打踴躍,上午6、7時就出現排隊人龍,更有民眾因擔心打不到疫苗,不斷對工作人員抱怨,幸好8時15分開始發號碼牌時,現場排隊的民眾都有領到。AZ疫苗日前出現緩打潮,但莫德納疫苗一開放施打,診所、衛生所都是預約額滿。南市北區施打站今天設置中型施打站,上午和下午各有308個接種名額,上午場是8時15分發號碼牌,8時30分開打。「我們很怕打不到啊!」排在第1順位的長者家屬說,他們清晨5時就來排隊,6時多再換班輪流排,否則家中80歲長輩要是打不到該怎麼辦?況且也不能請長輩在戶外排這麼久,會撐不住。另外,也有一名5時多來排隊的家屬說,政府給的疫苗實在太少,難怪大家都要用搶的。由於排隊人潮多,將近8時才到現場的民眾看見人龍繞了好幾圈,紛紛擔心是否會打不到,有人一來就說「怎麼看不到尾巴?」、「排不到不就浪費時間」。區長李皇興連忙安撫排隊民眾的情緒,並告知領到號碼牌後,可進到活動中心2樓吹冷氣等候,或是先回家等到時間快到再過來,有阿嬤特地向他說「你們真的很辛苦」。李皇興表示,今天有部分長輩反映他們習慣就近施打,之後會改增加診所的劑量,讓他們就近施打,比較零散的民眾再開中小型施打站集中接種,避免大家大排長龍。
-
2021-07-01 養生.健康瘦身
顏寬恒3個月減重10.4公斤 父顏清標曾勸「不要再減了」
前立委顏寬恒3個月內減重10.4公斤,他今天在臉書PO出自己減重前後照片,寫著「這條路是自己決定的,就算跪著走也要走完。」他說減重過程辛苦,父親顏清標曾在旁看了心疼不忍,在旁勸說:「不要再減重了」。顏寬恒說,他從小就是阿嬤跟所有長輩的寵兒,大家都愛把好東西餵過來,高中後,幾乎都沒有瘦過,自己吃的很幸福,也胖的很幸福,但肥胖是福,也是一種負擔,去年開始的疫情,讓他重新思考,不確定未來會怎麼樣,是無常會先來,還是明天會先來?「如果一切那麼難以預料,那至少人生在世,應該掌握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所以寬恒這才決定要在3個月內減重10公斤,那是為了看到孫子孫女長大,那是為了自己的家人,也是為了證明給自己和大家看,只要下定決心,任何人都做得到!」他說減重最後5天,距離目標還剩3公斤,自己竟然摔傷,對已經減重到最後一刻的人來說,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壞的消息,他從肋骨傷到前胸的瘀青,光是呼吸都會痛,重訓推不動,跑步喘氣都會撕心裂肺的痛,差點就絕望,一天要瘦0.6公斤,身上沒傷都不一定做得到了,況且是身上有傷,「既然這條路是自己決定的,就算跪著走也要走完。」他說最後5天,父親顏清標又拿出了珍藏的藥酒給他抹,一邊嘮叨地勸他不要再減重了,雖然每一步都痛,他還是堅持在跑步機上一步一步地走,咬著牙一步一步地走,他感謝那些自始至終不相信的人,謝謝那些從頭到尾覺得做不到的人,謝謝那些每次都叫他先吃飽了再來減重的人。每天下午2點,晚上8點兩次的跑步機,中間加上或多或少的有氧和重訓,3個月沒有甚麼秘訣,少吃多動,三級警戒前他參加大甲媽繞境,也參加生日宴,他幫忙缺水的大家奔走;疫情警戒後,他跟大家一起關在家,也跟家人一起吃喝,妻子做的美食讓他差一點就破功。2021年6月25號上午9點32分,79.9公斤,再上跑步機,2021年6月25號上午11點42分,79.1公斤, 三個月的時間減了10.4公斤,他說自己做到了。他說「草爺減重失敗要請一千份雞排,寬恒雖然贏了,但眼看台灣現在一片低迷,我們太需要一場勝利了,在此宣布只要台灣能夠三級解封,解封的那一周周末,寬恒也加請兩千份雞排,總共3000份雞排,讓我們盡棉薄之力,一起活絡這一區的人心和小攤販!」他說既然都宣布要請客了那當然要更進一步挑戰,在減重成功之後總覺得自己還有不足,在年底之前加碼鍛鍊要練出腹肌,做不到就再請3000份雞排。
-
2021-06-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謝謝台灣」一覺醒來募款達標 立陶宛社福機構:有史以來最大筆捐款
立陶宛社福機構昨(29)日在透過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亞太經理張瀞仁於臉書謝致謝台灣捐款後,來自台灣的愛心仍在發生,台灣民眾一夕之間讓該機構的募款計畫達標,機構人員在二度感謝函中,以「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來形容台灣對立陶宛用新台幣表達的感謝之情。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高風險懷孕中心」,二度致謝台灣,表示在昨天的感謝文之後,原本有167名來自台灣的捐贈者,但在今天一早迅速激增為633筆捐款,直至發文的同時,總共有770筆台灣人的捐款湧進,包括4項網路募款皆已達標,讓發文者以「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來形容台灣跨國做愛心的行動。該機構非常感謝台灣,表示「台灣人民已經開始尋找感謝立陶宛的方式」,並聽到台灣人民真誠地說謝謝的聲音了。致謝函中認為「台灣與立陶宛發展出一種非常意想不到、精采的友誼,真誠關心彼此,讓彼此成為一個更好的地方💕我們非常高興,感謝支援,我們將能夠在困難時刻支援立陶宛女性。」「高風險懷孕中心」並稱,這是機構成立以來最大筆的捐款,「謝謝台灣人的善良,這些捐款會用在為辛苦懷孕的媽媽們在孕程中(還有當媽媽的第一年)提供心理與硬體上的支持,這麼大筆捐款,夠支撐我們很長一段時間了。」該慈善募款共有4項,目前已逾3500筆善款湧入,並達到募款的目標,由兒童癌症基金會發起的「幫助百餘名癌症兒童」募得8萬美元,母親聯盟發起的2項「幫助立陶宛兒童抗癌」分別募得2萬美元;而立陶宛高風險懷孕中心的募款頁面,也已募得逾10萬美元,目標金額從28日的4.3萬美元成長快5倍,目前為20萬美元(約600萬新台幣)。張瀞仁分享此感謝函後,有台灣網友認為,覺得這回台灣人的實力還沒真正發揮出來,要不要再找一個立陶宛的慈善組織來捐?也有網友認為,「台灣人應該都有一種阿嬤魂吧!」、「為他們感到高興」,並認為善款還會增加,因為很多台灣人今天才知道有這個機構,「有恩必報是多數台灣人的精神,募款不關閉,應該會繼續捐下去~破10萬,20萬,30萬。」
-
2021-06-2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確診嬤說謊」惹鼻酸 專責醫護:好想脫裝備緊抱她
新冠病毒讓死亡變得很近,一線醫護面對疫情的同時,更看盡無數的生離死別。馬偕紀念醫院新冠重症專責病房護理師江戴圓分享,一位向家人「說謊的確診嬤」,過度逞強讓人忍不住掉淚,「我當時真得好想脫下裝備,用力給阿嬤一個擁抱,但卻只能摸著她的胸口,兩人淚流。」江戴圓說,阿嬤被送進來的時候,就必須仰賴「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維持呼吸,護理團隊常常透過監控觀察狀況,「一頭白捲髮的她,三餐能夠自理,隔著螢幕能感受她很獨立,巡房時阿嬤嘴邊總是掛著謝謝,醫護團隊都很喜歡她。」HFNC一開始的效果還可以,病情進展往往急轉直下。江戴圓回憶,有天大夜班交接時,發現阿嬤呼吸無法平順,呼吸症狀讓她越來越虛弱,或許是刻苦精神、習慣忍耐,阿嬤並沒有表達她的不適。這讓江戴圓忍不住詢問:「阿嬤,妳有沒有哪邊不舒服,一定要誠實跟我說,不然我們看了會捨不得。」這時阿嬤遲疑了一下,才緩緩說出呼吸不順、胸悶,身體虛弱使她的話不多,自己當下隨即承諾,團隊絕對會好好處理不適症狀。此時電話視訊響起,江戴圓描述,電話那頭是阿嬤的兒子,「媽媽,我看到妳好開心,我很愛妳。」虛弱的阿嬤只能露出暖暖的微笑回應,接著她的兒子詢問,「媽媽有沒有不舒服?要跟護理師說。」沒想到接下來,阿嬤竟然當眾「說謊」。江戴圓說,她跟兒子說自己沒有不舒服,還安撫兒子的不安,「我在旁邊幫忙拿著手機鏡頭,止不住眼淚,又看著她兒子頻頻道謝,此時心中真是五味雜陳。」結束這通視訊後,江戴圓問阿嬤:「妳看我穿這樣會不會害怕?」她搖搖頭;自己再接著問:「阿嬤,妳會怕(病毒)嗎?」這時阿嬤的眼神說明了一切,但她回應:「我不怕,但是我好想家裡面的人。」江戴圓表示,當下真得很想脫下裝備,用力的給阿嬤一個最真實的擁抱,「但我沒有,只能手摸著她的胸口沉默許久,眼淚為彼此而流。」醫療團隊與家人討論後決定,以比較舒適的照護模式幫助阿嬤,避免在臨終前不必要的折磨,她也在與病毒對抗後一兩周離世。江戴圓說,醫護身在一線也會有情緒反應,面對病人即將離去,病情急速往下的過程,也擔任起病人與家人傳遞訊息的橋樑,「這位阿嬤讓我印象深刻,常常在休假的時候想起她。」
-
2021-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Delta病毒來襲改「密接」定義? 專家這麼說
新冠肺炎疫情5月中旬在國內爆發,近日疫情看趨緩,屏東枋山卻發生12人群聚感染,其中有6例是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但Delta變異株傳染性非常強,中國大陸專家表示,10天之內就發生5代傳播傳播,因此應改變「密切接觸者」的概念。對此,中區指揮官、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還需要看更多個案的情形,才能下此定論。中國大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近日表示,由於Delta變異株傳播力高,過去密切接處者的概念已不適用,過去是在發病前兩天的家人、同辦公室、1公尺之內同吃飯、開會,應改為在同一空間、同一單位、同一建築,在發病前四天等,列為調查對象。而屏東枋山發生的群聚,也懷疑是從秘魯回來的阿嬤只是和鄰居的另一位阿嬤在倒垃圾時短暫接觸,而造成感染擴大,其中6人是偵測到Delta病毒。因此,我國是否修改密切接觸者的定義也受外界關注。但黃高彬表示,目前看到Delta病毒株的仍不脫新冠病毒的特性,也就是發病前一天到發病後三天的傳染力最高,之後便會下降。他說,目前已知案13332的祖孫和案14407的親戚一家,房子有打通,因此是否真的只是倒垃圾時接觸,以及是否全程戴好口罩,都是調查的重點。因此Delta病毒的傳播力,還要調查非密切接觸者的感染情形,才能下定論,再進一步討論是否修改密切接觸者的定義。至於新北市長侯友宜建議中央採取全面入境普篩,解隔離也要PCR。黃高彬則表示,因為目前入境規定已要求提出PCR檢測陰性的證明,因此入境當下仍可能是在潛伏期階段,無法驗出,且目前指揮中心也已經採取期滿前採檢的措施。因此他認為,不需要入境篩一次、期滿再篩一次。
-
2021-06-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殘劑之亂!基層醫曝:為2、3劑被罵黑箱、好心肝
中央昨天開放殘劑讓成人預約候補接種,掀起全國亂象,甚至引發特權施打的疑慮。台中市快打站昨天出現年輕人排隊搶打,有的沒開放預約,有的長者晚來打不到,還有預約到但沒打到氣得開罵,忙翻快打站防疫人員。一名支援疫苗站的基層醫師說,為了每天2、3針的殘劑,是要給鄰近長者還是現場登記的年輕人很糾結?忙到人仰馬翻,還要被罵、被嗆「黑暗作業」、「好心肝」,實在很灰心,建議政府快推出一套做法,不然會吵不完。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所謂的「殘劑」指每個施打處的最後一瓶的殘餘劑量,1人到場就能開瓶,每個施打站殘劑都低於9劑。台中市依中央22日指引,24日起快打站最後一瓶需滿6人才能開瓶,在若找不到1至6類,可施打非1至6類人員,但須造冊補登;前天58處疫苗快打站共有116劑殘劑、昨天9處快打站共有18劑殘劑,平均一站2劑殘劑。這名醫師表示,以前每天最後一瓶的劑量,快打站指揮官、各區區長會找疫苗站志工等防疫人員,或者拜託里鄰長找長輩來施打,有的醫師為了等殘劑接種,忙到下午2點還沒吃飯,也有的飛奔鄰近的快打站接種,為了就是不浪費疫苗。這名醫師指出,開放殘劑後,不少年輕人來排隊,有的年輕人上午八時就來了,但現場並沒開放殘劑預約,氣的和快打站人員吵架,大罵「黑暗作業」、「口袋名單」,也有的快打站有開放,有預約登記的年輕人打不到,誤以為造冊的老人不打就是「殘劑」,也是吵翻天,還是要防疫人員安撫、解釋半天「是最後一瓶殘劑」,年輕人還不消氣。曾梓展說明,對於殘劑接種,第一優先為中央所公告新冠肺炎「7至10類公費疫苗接種對象」,第二為18歲以上民眾等其他對象;接種殘劑者的接種同意書空白處將註記「剩餘劑量使用者」,由接種單位備查。未來殘劑如何預約?尚待中央公告統一規範,若無,地方政府再來做其他規範。台中市西區區長王瑞嘉說,西區忠信國小、正中國小快打站昨天都開放預約登記,兩站都有十多人排隊,各開放9人登記,待疫苗接種完後,有殘劑再通知,忠信國小殘劑剩2劑讓前二名登記者接種。有一名阿嬤錯過打疫苗時間到場沒打到很生氣,由現場人員安撫,並協助安排下一次接種。中正國小快打站沒殘劑,登記者得知後,氣得大罵工作人員。
-
2021-06-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多重慢性病百歲阿嬤接種AZ疫苗 打完7天飲食如常能高歌
新北仁愛之家有名高齡百歲的人瑞羅阿嬤,接種AZ疫苗迄今已一周,不僅飲食如常,還能吃下午茶、高歌一曲。羅阿嬤也在佛堂前捻佛珠頻感謝佛祖的保佑,羅阿嬤的孫子也感謝仁家協助安排她施打疫苗。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高齡者染疫易亡,中央流行指揮中心安排高齡者施打疫苗後,全台各縣市卻接連傳出,有高齡者接種疫苗後死亡。不過指揮中心昨也公布,26件解剖案件死因出爐,暫無跟疫苗接種有因果關係。羅阿嬤的3名子女有2名已往生,女兒又住在台中,阿嬤記憶力、聽力衰退在家經常跌倒,家屬擔心獨居容易發生危險,2018年安排住進萬里仁愛之家,其孫子約每周前往探視1次,但疫情期間禁止訪客,祖孫就靠視訊聯絡。羅阿嬤不僅是高齡族群,又罹患有多重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及高血糖等,害怕接種疫苗後會有不良副作用和風險,不過仁家護理人員與家屬聯絡、討論,家屬和阿嬤都同意施打,希望能增強防護力。6月18日羅阿嬤接種完疫苗後,仁家護理人員關心其身體狀況和反應。平時負責照顧的照服員林素真表示,羅阿嬤迄今沒有任何副作用,每天食慾正常、情緒穩定、氣色佳,阿嬤邊看電視邊吃最愛的玉蜀黍餅乾,甚至還高歌一曲。仁愛之家主任吳欽仁說,高齡者染疫容易重症,因此鼓勵長者施打疫苗,接種前會由醫生評估,再逐一量血壓、測脈搏,確認狀況。所有住民接種率達到80.2%,迄今未有嚴重不良反應,感謝家屬的信任,讓機構形成群體免疫力。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對印度變種病毒有足夠保護力嗎?老人、孕婦、慢性病患該不該打疫苗? 專家詳解常見疫苗問題!
新冠肺炎在台灣社區感染爆發開以來病例快速增加,目前進入大規模施打疫苗階段,但疫苗施打以來產生的不良反應及死亡事件不在少數,也令多數民眾對疫苗有很多的疑問。對此亞東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乃綸整理出幾個老人與孕婦施打疫苗前常見的問題,希望能替有問題的民眾解答。Q1:現在印度變種病毒(Delta )肆虐各地,之前的疫苗主要針對英國變種病毒的,那打疫苗還有足夠的保護力嗎?A:施打疫苗,並不能保證不會染疫,但可「有效預防COVID-19重症發生的機率,以及減少住院和死亡的可能性」針對病毒的變化性,打疫苗可以讓體內產生抗體,產生一定程度的保護力,對於印度變種病毒即有一定程度的防範。除了疫苗接種外,落實三大防疫三部曲,才能有效對抗新冠肺炎。防疫三部曲:1. 戴好口罩,鼻口部分盡可能貼合臉2. 勤洗手,洗手至少30秒(內外夾攻大立腕)3. 保持社交距離(室外1.5公尺;室內2公尺)Q2:阿公/阿嬤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還有他們看到新聞報導很害怕打疫苗,該怎麼辦?還是要勸他們打疫苗嗎?A:如果心中有疑慮,也很害怕,請先暫緩打疫苗,姑且有無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當心理狀態不穩定,也會影響到生理的表現,尤其老人家的心理狀態較為敏感,需要多加留意。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在有藥物控制的情況下,且狀況穩定,是可以打疫苗的,施打前請和醫生加以確認,經醫生評估,決定是否接受疫苗接種。Q3:帶老人家去打疫苗打注意事項:A:1. 先確認有無過敏史與慢性病的控制狀況2. 近期的血壓和心跳變化是否穩定(2周內的紀錄,有高血壓的患者平常應養成血壓及心跳測量紀錄的習慣,早晚各量一次)3. 目前的身體健康狀況,最近一次(一年內)的健檢結果是否良好(建議維持身體健康檢查的習慣,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4. 打疫苗前,請補充適當的水份(人在緊張以及情緒轉換時,會使得身體產熱增加,水份散失較快,這時候可以喝一些水)Q4:可以混打疫苗嗎?A:目前台灣尚未開放混打,這其中有許多疑慮,故採取相同疫苗施打兩劑,除非第一劑有強烈的過敏反應,才改為另一家廠牌。關於新聞報導說,國外傳出疫苗混打效果佳?!關於這一點,目前混打的人數沒有像同樣的疫苗打兩劑的人來得多,在樣本數不足的情況下,實驗沒辦法有效的證實有沒有效益,故台灣CDC採取較保守的作法。實驗的設計方法會影響結果的呈現,舉一個臨床常見的問題,高壓氧對於腦部復原有沒有效果?在文獻中,有很多沒有顯著差異的結果,這表示高壓氧對於大腦的復原沒有益處嗎?由於高壓氧目前為自費,個案數目少,樣品數不足,使得實驗在最終結果呈現如此,實際上,在臨床上做高壓氧的患者,絕大多數大腦的復原情形是有進展的。(我的個案當中,有一部分的腦傷患者復健搭配高壓氧的成效都相當不錯,大腦的活化有利於肢體動作的復原,對日常生活的功能性表現也提升許多)Q5:打完疫苗可以捐血嗎?A:AZ疫苗接種者請先暫緩14天,其他疫苗則沒有影響,等副作用都消退後,再挽袖捐血。Q6:打完AZ疫苗後的血栓變化(4-28天)A:1. 嚴重持續性的的頭痛、視力變化及癲癇(可能是腦靜脈血栓)2. 嚴重持續性的腹痛一天以上(可能是腹內靜脈血栓)3. 嚴重胸痛和呼吸困難(可能是肺栓塞)4. 皮膚自發性出血,有瘀青和紫斑有發生以上症狀,請儘速就醫,症狀緩解後,將症狀的表現情形回傳到Taiwan V watch。Q7:孕婦需要打疫苗嗎?建議施打哪一種疫苗?A:目前的染疫情況,懷孕婦女染疫後的症狀較一般婦女來的嚴重,且可能危及媽媽以及胎兒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懷孕婦女生產時入院,受到院內感染的風險也相對較高,所以強烈建議懷孕婦女們都要接種疫苗。根據目前文獻的建議,懷孕婦女適合施打mRNA的疫苗,且疫苗在懷孕期間可能有效的保護嬰兒。至於打疫苗後的副作用和一般人是一樣的,沒有差別。施打疫苗的懷孕婦女與沒有打疫苗的懷孕婦女,其流產機率是相同的。台灣現有的疫苗mRNA疫苗為莫德納疫苗,施打前請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請醫生評估是否適合施打疫苗。Q8:哺乳的婦女可以打疫苗嗎?對寶寶有沒有影響?A:可以的,目前的疫苗都可以打,並沒有研究指出哪一種比較好,AZ、輝瑞及莫德納疫苗都有人接種。接種後,母乳含有抗體,可以保護新生兒,目前相關的研究並不多,有疑慮者,請和醫生再三確認。Q9:打完疫苗後的5-6天出現頭痛、體溫微高的症狀。目前聽到48小時症狀就會消失了,我還是有症狀,這樣是正常的嗎?A:在打完疫苗後,症狀多半於1-2週內可以緩解,「48小時症狀緩解」這點主要是指「持續發燒>38度」,建議在打完即多喝水,以幫助代謝。如果沒有持續性嚴重的頭痛,經休息或是服用藥物有緩解的話,不用太擔心。Q10:打完後,手臂肌肉很腫可以擦藥嗎,我覺得好痛,都不敢動。A:手臂肌肉酸痛依個人的代謝狀況,持續的時間不一定,建議多喝水,加強代謝。此外,在疼痛可以接受的程度下活動手臂,勿維持不動,會使得手臂血液循環不良,不利消腫與代謝。不建議擦藥,避免引發過敏反應,可用濕毛巾放置在施打部位,緩解紅、腫、熱、痛的症狀,15分鐘/次,2-3次/天。復健科的患者可以打疫苗嗎?Q11:老師,我中風,可以打疫苗嗎?有建議打哪一種嗎?A:可以的,若是急性期的中風患者請於急性期(1-2週)後與醫生確認是否適合施打疫苗。目前中風並不是疫苗接種的禁忌症,中風的種類會影響處置方式,施打哪一種疫苗,請與醫生討論,決定施打哪一種疫苗。Q12:心臟裝過支架,正在服用抗凝血劑,可以打疫苗嗎?A:可以,服用抗凝血劑非施打疫苗的禁忌症,在施打前,請與醫生確認服用的抗凝血劑為何,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暫緩服藥」再打疫苗,施打完加壓在施打處5-10分鐘,確認沒有血腫,再服用藥物。Q13: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肺疾病/洗腎等慢性病,可以打疫苗嗎?A:建議施打疫苗,慢性病族群為COVID-19染疫後重症的高危險群,住院率以及死亡率也較高,疫苗接種後可降低重症的風險。施打前不需停用其相關藥物,請常規服藥。Q14:膝蓋退化,醫生說我骨質疏鬆,可以打疫苗嗎?A:可以的,若有服用相關藥物,請與醫生討論服藥時間是否需要與疫苗間隔數日,來決定施打日期,平日服用的Vit D仍可繼續服用。建議此類患者可做簡易的有氧運動,循序漸進的增加肌肉耐力與有氧適能,以減緩骨質疏鬆的速度,若不清楚可以執行什麼運動,請向物理治療師諮詢。資料來源:1. 台灣腦中風學會2. 台北捐血中心3.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4. USA CDC5.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6. COVID-19疫苗-知識就是力量
-
2021-06-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桃園新增6例接種疫苗猝死 累計打疫苗身亡21人
老人施打AZ疫苗猝死事件頻傳,引起社會關切和疑慮,桃園市政府今天下午統計指出,民眾施打疫苗後死亡人數今天再新增6例,其中最年長95歲謝姓阿嬤15日接種疫苗,至前天下午往生,另有52歲洗腎病友黃姓男子也是15日接種昨天不治,也讓桃園累計接種疫苗後猝死個案達21例。桃園市政府統計,民眾施打疫苗引發不適死亡個案,根據民政系統通報疫苗接種前、後死亡人數,至昨天總共15人、今天再新增6人,新聞處長詹賀舜說,昨天死亡15人中,1人是施打疫苗前、等候醫師問診時身體不適,送醫不幸,另1人打完疫苗後,回家吃東西噎到送醫不治,其他都是打完疫苗回家後,隔天或隔2、3天出現不適送醫不治,其中1例向衛生局申請藥害救濟行政程序。今天再新增6人接種疫苗猝死個案,市府衛生局調查,包括82歲李姓阿公,在17日接種疫苗、昨天中午無心跳呼吸死亡;95歲謝姓阿嬤15日接種疫苗後並無不適,至昨天中午吃完午餐後離世;89歲詹姓阿嬤有心血管病史,也是15日接種疫苗,今天上午出現不適送醫不治。93歲施姓長者17日接種疫苗、19日發燒至昨天改善,未料今天上午失去心跳呼吸身亡;75歲蔡姓阿嬤在長照機構照護,17日接種苗至18下午發燒,隨後不適送醫延至19日不治。另一名洗腎52歲黃姓男子15接種疫苗,直到今天上午突然失去心跳呼吸,緊急送醫不治,個案將送至CDC疾管署判斷。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防打疫苗猝死有撇步 長輩3大疑問一次解答
老人家打疫苗後猝死事件頻傳,民眾擔憂,究竟哪些人不適合打疫苗、要做哪些準備,才能避免不良事件,中央社彙整老人家最常問的3大疫苗問題,讓長輩們安心打疫苗。國內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嚴峻,全台各縣市15日起正式開放75歲以上長輩、洗腎患者、長照機構住民接種疫苗,但老人接種疫苗後死亡事件頻傳,引發各界關注。在第一線替長者接種疫苗的北榮家庭醫學科研究總醫師李蕙君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這幾天很多老人家來打疫苗時,頻頻向醫護表達內心擔憂與疑問,其中以3個問題最常見。● 問題一:我有慢性病正在定期用藥,可不可以打疫苗?李蕙君說,這是老人家詢問度最高的問題,實際上,慢性病分為很多種,常見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疾病,只要控制良好,都可以安心打疫苗;但如果疾病控制不穩定,或是正在使用高劑量類固醇藥物的民眾,建議身體狀況穩定後再打疫苗。另外,民眾如果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免疫疾病,或是罹患癌症正在進行治療,就要特別當心,李蕙君提醒,這些治療藥物可能影響疫苗作用或效果,建議先回診諮詢主治醫師,掌握疾病狀況及藥物有無調整需求,再決定是否打疫苗。● 問題二:我在打疫苗前,可以先做哪些準備?李蕙君指出,根據規定,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前僅需進行健康評估,但北榮比照往年接種流感疫苗經驗,在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前,逐一替長輩量血壓、測脈搏,確認身體狀況。李蕙君說,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每個人對於不舒服的症狀感受各有不同,也擔心老人家有「錯過這次可能會打不到」的心態,刻意隱瞞不舒服的情況,這時就能透過血壓、脈搏等生命徵象看出端倪。她分享,最近就曾遇到一名前來接種的阿嬤,雖然身體有點不舒服,但還能自己走路來打疫苗,不料一量脈搏發現每分鐘只有30到40下,明顯有異,經過醫師診斷後為心臟疾病,因此建議她先用藥治療,等到身體狀況穩定一點再打疫苗。李蕙君指出,這幾天量測下來,有近1成的老人家血壓、脈搏出現異常,有些老人家因為舟車勞頓或太緊張導致血壓過高,會請他們在旁邊休息一下,等血壓穩定下來再打;另外,針對發燒或急性疾病的長輩,建議先等疾病控制好,身體狀況穩定再打,都能避免接種後的不良事件發生。由於不是每個接種點都有足夠空間或條件替民眾量測血壓、脈搏,李蕙君建議,民眾出門打疫苗前,可以先自己量過血壓、血糖,確認身體狀況穩定,再外出接種疫苗。● 問題三:打完疫苗後,我該注意哪些事、不舒服症狀會持續多久?什麼情況需要看醫生?接種疫苗後的2天內,出現肌肉痠痛、頭痛、全身倦怠、發燒都是正常的症狀,李蕙君說,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可以吃普拿疼類藥物,讓症狀稍微緩解一些。不過,李蕙君提醒,一旦出現視力模糊、胸悶、胸痛、會喘、肢體腫脹、疼痛或是意識改變,這些都不是正常現象,務必儘速到急診就醫並告知剛打完疫苗。她強調,有時候老人家身體不舒服可能無法及時警覺,也可能因昏迷、無法求援,同住家人一定要特別警覺,建議在接種疫苗後的2天內,每4到6小時確認長輩意識是否清楚,並量測血壓、脈搏有沒有異常。在心理層面上,放鬆、平常心就是維持最佳狀態的方法,李蕙君說,如果長輩平時有散步、澆花、運動習慣,都可以照常進行,但建議避免攝取咖啡因、酒精、辛辣食物,降低焦慮緊張情緒和心跳變快,其他生活習慣不用特別因打疫苗而有所改變。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基隆80歲以上長者今起開打 林右昌說2分鐘打好關鍵因素
基隆市今天進行第二波80歲以上長者施打,共有8千多人,上午各地施打情況都很順暢,施打也很踴躍,並沒有明顯受到全台發生多起施打後猝死個案影響。市長林右昌上午到暖暖了解施打情況,他說,基隆可以2分鐘打好1位,關鍵因素就是前置作業做得好。今天上午基隆天氣很好出大太陽,市長林右昌一早8點20分到暖暖區碇內街碇祥里民活動中心的施打站,了解施打站動線的規畫及醫護施打的情況。在等候區時,有一名阿嬤說,先前看電視發現其他縣市要曬太陽排隊,有點卻步,但今天來都不用曬到太陽,也很空曠,放心許多。林右昌說,現在疫情比較趨緩,這幾天確診個案都只有個位數,3個、2個、4個不等,但大家還是不能掉以輕心,打疫苗就是最好的保障,他請老人家進去只要坐定位,不用移動,由醫護移動來施打。現場醫護人員說,很多民眾來打都吃驚「怎麼快成這樣水子」,接著就是留置觀15分鐘沒事就可以回家了,關鍵就是前置作業資料都先填好。被問到是否有受到全台各地猝死案影響施打意願?林右昌表示,上一波85歲以上,有一名長者打完疫苗後,回家後身體不舒服就醫,但就醫後醫生認為和疫苗沒有直接相關,基隆目前接獲施打疫苗後有狀況者,只有這一案例,其他都還沒有聽說。基隆施打率超過六成,安養護機構部分也都打完,相對其他縣市施打情況較順利。林右昌表示,今天開始打80歲以上長者,今天醫師開始打之前,都會特別詢問有沒有相關疾病史,確認施打疫苗才會為他來施打,會持續觀察,也注意長者的健康狀況。會有一些免疫的反應,要多喝水,多休息,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長者來施打停留的時間要越短越好,基隆能夠這麼順暢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前置作業先做好」,林右昌透露關鍵因素,他說,就是先把疫苗施打意願書和評估書事先隨著里長送到家戶去,可以事先填好,來到這裡工作人員只要確認格式完成,有沒有簽名、資料是否完整,沒問題坐下來就可馬上施打,長輩都很驚訝速度怎麼會那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