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8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阿嬤
共找到
618
筆 文章
-
-
2022-02-17 養生.人生智慧
世界天翻地覆、我們怎能被框住!80歲國際牌長媳簡靜惠堅持當「好奇老人」:一直學就不怕老
洪建全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簡靜惠的行程總是排得滿滿,一早採訪才結束,下午又要趕赴華山文創園區,親領由文化部長李永得頒發的「文協獎章」。事實上這一天早上,她清晨5時許就起床,還看完了作家陳雨航的新書《時光電廠》,這爆滿行程就是年輕人也要累癱,她卻仍精神矍鑠,腳步輕快地不似80歲老人。 簡靜惠是國際牌創辦人、臺灣松下電器前董事長洪建全的長媳,1971年執掌基金會至今,創造文化界許多第1:創辦台灣第1本專業書評刊物、贊助並發行台灣第1張民歌唱片、創設台灣第1座視聽圖書館……。 基金會歡慶50歲,她決定交棒去玩 引領風騷半世紀,她在基金會歡慶50周年的此刻選擇交棒,「基金會已經有它的體制,我也已經老了,那我就玩唄!」簡靜惠俏皮地說。 老去是修練,簡靜惠20年前就開始準備,她陪伴婆婆洪游勉安度老後,也在老人家身上看到落日紅霞般的美好熟年。「婆婆將自己生活打理得清清楚楚,就算年紀大了,晚輩要帶她做什麼,她都願意。」 人稱「國際牌阿嬤」的洪游勉本是童養媳,為爭取婚姻自由,13歲便到洋裁店工作,存錢為養兄另外娶親。婚後則輔佐先生創業,還曾為了國際貿易應酬之需,打著「學插花」的名義偷偷去學跳舞。 婆婆晚年獨居、樂活成為心中典範 這位非典型婆婆晚年獨居,年逾80歲仍與企業家太太們組成的「12姐妹會」固定相聚,每月約打高爾夫球、吃飯聊天,「老了還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分享過去的盛年風華和人生經驗。」 正因有婆婆為典範,她欣然迎接老後,2年前更拿掉戴了10多年的髮片,不再掩飾一頭白髮。當下朋友愕然、驚呼,但輕輕一嘆轉瞬即過,她剎那間醒覺:「外在的美好,3秒鐘就過去了,真的沒人會在乎你的容貌,人家在乎的是你的談吐、內在的東西。 「年紀大了,讓你不怕的最大力量就是學習。」簡靜惠48歲開創讀書會,但不拘泥形式,「讀書、或不讀書、或玩耍,沒有一定要怎樣,我從來不綁自己!」 愛找年輕人互動、認識新朋友 洪建全基金會研發長曾文娟便說:「她在生活中會時時找年輕人互動,喜歡認識新的人、做不一樣的事。」 好比曾文娟10多年前去學佛朗明哥舞,簡靜惠也跟著去報名,她穿上大圓裙、舞鞋上了2~3次課,才因踩腳傷膝蓋而放棄。 她調侃自己是「好奇老人」,對改變從不抗拒,「改變在我們的人生裡頭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年紀大了,更要適時看身心各方面與外在環境來變化。」 無懼新科技,還請專家來教學 多年前她與讀書會友推動「不怕老」行動,「養心、養身、養生、踐行,是我理出的4種頭緒。」 她用學習來擴大思維與心靈,至今仍學日文、上鋼琴課,也曾為了追劇練過一陣子韓語,智慧型手機、網路社群、視訊等新科技全盤接受,不但請專家來教,還帶一眾婆媽來學習。 養心之外,她從60歲開始晨運,幾年前發現自己脊椎側彎無法久行,治療結束便找教練帶做肌力與體能訓練。簡靜惠笑言,別把健身當作年輕人練肌肉,其實熟齡者也可以透過運動練回腿力。 像她要求教練每月規劃一次戶外健行,第1次就被帶去絹絲瀑布,把同行友人都嚇壞,「但發現(我)可以耶~所以身體是可以練的!」 (圖/簡靜惠提供) 從自我束縛中解封,活得無所畏懼 至於養生,則是經濟、生活的規劃,一定要瞭解自己的資源:「要不要跟兒女住?自己財產怎麼分配?每個時代都不一樣啊,你應該去想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尤其財務規劃要及早,但也別把外在條件看得比內在力量大,「有錢人不一定人人都好,沒有錢也未必就不好,當你不在乎(錢),多就是少,少就是多。」況且有些快樂,不必靠錢也能得到。 「進入熟齡,不要被既定的框架綁住。」簡靜惠說,世界早已天翻地覆,「現在的教育不是這樣,現在的人生也不是這樣。」她企盼所有進入熟齡階段的每個人,都能從自我束縛中解封,去玩、去學習,活得無所畏懼。●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提升免疫力,笑就對了!產生笑容時腦中釋放快樂激素,有效舒緩各種疼痛、不舒服.抑鬱症真是可怕惡魔!苦苓:那時唯一念頭是要怎樣尋死,才能讓妻子拿到全部保險金.攝護腺手術容易出現低體溫!骨科、泌尿科手術特別要注意,「這樣做」避免併發症發生
-
2022-02-16 養生.家庭婚姻
「親眼見女兒過好才放心!」不識英文的台灣阿嬤,憑小抄勇闖南美只為幫女兒坐月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即便已經成家立業,還是很難放下擔憂。台灣有位阿嬤,女兒遠嫁他鄉,最近剛生下二胎,擔心沒人幫忙坐月子,縱使不認得英文,仍隻身前往女兒遠在的國家-委內瑞拉。望著飛機窗外的機翼,不斷的突破一層又一層的白雲,再過幾個小時,她,一位來自台灣的阿嬤徐鶯瑞,將見到許久未見的女兒!孩子遠嫁到他鄉是什麼感覺?這個問題問徐阿嬤最適合不過了,10幾年前,她的女兒隨著女婿一起移民至南美洲的委內瑞拉,遙遠的國度,並不是一張高鐵票即可相見的距離,她的思念與擔憂從未間斷過。女兒生二胎,怕無法兼顧育兒和調養身體得知自己的女兒生了二胎的消息,除了喜悅又添金孫外,更多的是擔心女兒無法兼顧育兒與調養身體,於是她決定起身前往委內瑞拉,只為了幫女兒坐月子。「知道女兒過得很好,但我還是想親眼看一下才安心。」徐阿嬤笑著說道。幾乎沒有出過國的徐阿嬤哪裡懂得什麼英文,但徐阿嬤並不害怕,她拿起女兒幫她準備好的過海關英文小抄和護照便出發了。長途飛機+轉機,母愛讓她無所畏懼從台灣到委內瑞拉,並無直飛的航班,意味著徐阿嬤必須先飛12個小時的長途航班,抵達美國洛杉磯後,經歷一次5個小時的轉機到中美洲轉運中心薩爾瓦多,再轉機才能到達委內瑞拉。而這段故事之所以會被我們知道,是因為徐阿嬤在洛杉磯等待轉機時,巧遇一名台灣記者,便聊起自己這趟旅程。徐阿嬤還向記者展示女兒幫她準備好搭飛機時常用的對話,並提醒徐阿嬤在包包上掛好自己的名牌,讓安排好來接機的友人可以容易辨認。一想到就快可以見到心心念念的女兒,那名記者轉述,徐阿嬤臉上邊說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想著:這就是世界上最美的笑臉吧!而那位女兒能有這麼愛她的媽媽,想必也非常幸福!最後,徐阿嬤當然也順利的落地,與女兒、女婿以及孫子們見上面。如同徐阿嬤對記者所說,當媽媽的人最關心的就是孩子,只要看到孩子好好的,一切都不重要了。而有了這一次的經驗,相信徐阿嬤以後都能較輕鬆地出國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親眼見女兒過好才放心!」不識英文嬤,憑小抄勇闖南美只為幫女兒坐月子!※更多文章請見媽媽寶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2-10 癌症.肺癌
82歲阿嬤失智症來得急又快速惡化 就醫發現肺癌轉移腦
82歲的阿婆雖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病史,不過都固定就醫按時服藥,原本生活都能自理,然而過去半年食慾越來越差,常常吃一點東西就吃不下,記憶力也變差。阿婆一直十分養生,煙酒不沾,過著早睡早起的生活,每天還會在公園與老友一起健走散步。同住的兒子表示,過去幾個月阿婆常常迷路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本來每天都會出門散步,因為這樣變得足不出戶。不僅如此,阿婆還變得不會煮飯,突然忘記怎麼刷牙、洗澡,每天都會反覆問一樣的問題。最近甚至認不出家人,每到接近太陽下山的時候,阿婆便常常出現幻聽幻視的情形,脾氣變得暴躁易怒、甚至說看到了過世的親人來找她。兒子覺得她可能失智了,於是帶到部立桃園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神經內科醫師邱詡懷為她安排檢查,抽血結果沒有明顯的異常,但是腦部電腦斷層發現1顆近兩公分的腫瘤,腫瘤附近也引起腦水腫,因此立即住院再仔細查,發現阿婆不是單純的失智症,而是肺部已經有數顆腫瘤,已經轉移到腦部,目前正針對肺癌評估治療當中。邱詡懷醫師指出,老人失智問題在台灣這個高齡化社會越發重要,失智症常是因為神經退化性疾病造成,整體的病程常長達數年的時間,症狀可能會有記憶力退化、生活功能下降、認知障礙、迷路、計算能力下降、個性改變、妄想、幻覺等等症狀。少數失智症的原因為其他疾病造成的症狀,例如藥物、憂鬱症、甲狀腺功能低下、B12或葉酸缺乏、水腦、腦傷,或像阿婆一樣是腫瘤轉移所造成。因此如果失智症狀來得又急又快,在幾個月的時間就迅速惡化的,往往是例如中風、藥物等其他因素導致,提醒民眾應盡速就醫,優先排除可逆性的失智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
2022-01-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小年夜本土+14、境外+40 飯店衍生案傳幼兒園4童
今天就是小年夜,不過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仍未降溫。國內今天新增14例本土個案、40例境外移入個案。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境外移入個案中有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新增的14例本土個案為6例男性、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其中桃園亞旭群聚有兩例於集中檢疫所採檢陽性、西堤群聚有一例為隔離期滿採檢陽性,為案17972的男友,高雄港一例也是匡列後因轉陽個案。另外,宜蘭礁溪長榮飯店衍生的高雄諾貝爾幼兒園群聚新增五名確診者,包括幼兒園新增四名幼兒確診,另有一名確診幼兒的同住家人確診。桃園錢都火鍋店衍生的加貝爾幼兒園群聚也新增五名確診,包括案18634阿嬤媳婦開設的美甲工作室,包括昨天傳出的移工女友,共新增四名確診者;另有一例為確診幼兒(案18530)的爺爺確診。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8例)、英國(5例)、中國(4例)、越南(3例)、柬埔寨(2例)、澳大利亞、香港、法國、日本、南非、菲律賓、加拿大及匈牙利(各1例)移入;另10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14日至1月2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8735例確診,分別為3633例境外移入,1萬504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27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臺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錢都群聚傳到幼兒園 十條獨立傳播鏈正在進行
春節假期即將展開,我國昨新增廿二例本土案例,包含八例與高雄港職場及家庭接觸者有關、十三例與桃園案例相關,其中有三例為不明感染源個案;加上昨天傍晚亞東醫院又再新增一名廿多歲女陪病者確診,與亞東前一案確診母子(案一八五四八、一八五六○)僅為隔壁房。春節防疫指引 避免去人潮聚集處指揮中心指出目前有十條獨立傳播鏈正在進行,但昨已將錢都涮涮鍋群聚以及加貝爾幼兒園群聚關係串起,但實際感染源頭仍待調查。指揮中心昨公布「春節生活防疫指引」,建議民眾避免前往人潮聚集處、或參加可能密集接觸不特定人的聚會或活動,但未有具體限制。指揮官陳時中強調,過年期間生活還是要過,「不要太密集就相對安全」。桃園十三例本土個案中,爆出三起不明感染源案例,為企業快篩的移工(案一八六七七)及南北桃園各有五十多歲女性至篩檢站就醫確診(案一八六八六、一八六八七)。此外再增八例為錢都涮涮鍋及加貝爾幼兒園個案,一位幼兒園學童阿嬤(案一八六三一)曾至火鍋店用餐,其孫子也感染,再傳染到幼兒園。目前錢都火鍋店內實際感染源頭仍在調查中,龍潭退休男其光顧的小吃店再增一人染疫,宜蘭鳳凰酒店相關再增一人確診,列為桃園個案。估國內已有十條獨立的傳播鏈,其中有六條感染源有待釐清,分別為桃園火鍋群聚及龍潭二條,雙北房仲及幼兒園教師一條、宜蘭礁溪酒店一條、亞東醫院一條。高雄港增8例 染Omicron BA.2此波本土案例疑似有六起與餐廳用餐有關。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從餐廳業者來看實際上染疫者比例並沒有這麼高。目前可歸納為「二大、二小」案情值得關注,分別高雄、桃園二大案及雙北、宜蘭二小案,面對疫情期間防疫,呼籲民眾仍要盡快施打疫苗,做好自身防疫。高雄港個案再增八例確診,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暫無不明感染源個案且該起群聚的病毒定序出爐,為Omicron BA.2,與桃機確診的防疫人員同病毒株,但經過比對兩者非同一起傳染鏈。遠雄園區趨緩 低風險公司可復工桃園機場疫情已受到控制,機場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昨天表示,最後一位確診者在機場的足跡已滿十四天,達到解除前進指揮所的條件,至於是否已達成清零及控制的目標?王必勝表示「應該都有」。由於遠雄園區疫情也漸漸得到控制,王必勝昨晚在臉書貼文表示,遠雄加值園區低風險公司即起有條件復工。昨日最後一批由台積電、永齡鴻海及慈濟捐贈的疫苗到貨,另首批輝瑞口服藥也抵台。境外移入新增四十三例個案,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其中落地採檢有十五例、居家檢疫有廿七例。
-
2022-01-2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6條感染源仍不明 「春節過年指引」將出爐
新冠肺炎疫情未歇,昨天新增十三名本土個案、廿五名境外移入個案;桃園、高雄疫情仍然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共有六條感染源不明傳播鏈,其中桃園三例足跡連不上讓指揮中心比較關心,目前正積極疫調防堵,這兩天會公布「春節過年指引」讓國人安心過好年。陳時中說,昨天本土個案較少是因為桃園自貿港區無新增個案,但「沒驗出不代表能掉以輕心」,因為該檢驗的人沒有全部來;遠雄自貿港區防疫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說,昨採檢二六一九人都是陰性,意味疫情沒從加值園區擴散到其他作業區,但八二八人採檢未到,已要求各公司負起責任。旗津婚宴廟會暫喊卡高雄有一名住在旗津的男學生剛參加完學測就確診,同試場接觸者二一四人被匡列,高雄市府除了加強旗津防疫措施,婚宴、廟會一律暫停,市長陳其邁還說,旗津只有三成五社區民眾前往篩檢,會請里幹事、里長挨戶通知,港區相關人員收到細胞簡訊未依指示前往採檢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處三千至一萬五千元罰鍰。昨天新增本土個案為四男九女,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七十多歲,其中桃機相關群聚增三個案,皆為解隔採檢驗出;南桃園新增三例不明感染的確診個案,包括一對三歲和六歲的幼兒園姊妹,因出現感冒症狀,就醫採檢陽性;另名龍潭五十多歲退休男性,同樣因症狀就醫而確診。境外移入傳染台南嬤 感染源不明的圓山飯店群聚再添一人,從事房仲男子(案一八三七五)的客戶確診;宜蘭礁溪長榮酒店群聚,確診員工(案一八四九五)的一名家人也染疫。台南市出現一例由境外移入個案引發的本土個案,一名阿嬤因照顧國外返台染疫的家人而染疫。另一例是住在善化的五十多歲女性,接觸高雄港群聚個案而感染;高雄港群聚事件新增四確診,包括外包商同事、家人。目前不明感染源個案可分為六條線,分別為圓山飯店員工家人群聚、宜蘭礁溪長榮酒店群聚、桃園大湳市場母女、桃園孕婦及昨天確診的桃園小姊妹、龍潭退休男子;陳時中表示,桃園三例足跡還連不上,讓指揮中心比較關心。社區陸續出現不明感染源個案,加上國際疫情嚴峻,年後防疫警戒是否升級?陳時中說,國際疫情嚴重,台灣個案相對零星,目前仍處研判期,觀察幾個群聚事件是否擴大,這一、兩天會公布「春節防疫指引」,供民眾參考遵循。帛琉旅遊升三級警告境外移入新增廿五名個案為八男十七女,年齡介於十多歲至七十多歲。前日首見帛琉返台確診個案,雖為當地住民,非旅遊團團員,但陳時中宣布,帛琉即日起升為第三級警告,比照其他國家入境管制,入境均應附航班「前兩日核酸陰性報告」及預訂「檢疫居所證明」才可搭機來台,並適用春節檢疫專案。「帛琉旅遊泡泡」形同破滅,陳時中說,已經取消一月廿九日相關航班,此後航班依照合約處理。
-
2022-01-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3 台南增確診案例 南桃園又有不明感染源個案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再起,國內今天新增13名本土個案、25名境外移入個案,無死亡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本土個案較少,主要是因為昨天採檢的是加值園區外的遠雄自貿港區人員,但並沒有所有人都前往採檢,因此呼籲廠區人員要盡快前往採檢。陳時中表示,遠雄自貿港區昨天採檢2619人,全為陰性,港區看起來是比較好,但加值園區今天還要二採,若今天情況穩定就會比較樂觀。目前針對桃園大規模移工容易出入的區域都設置採檢站,目前沒有驗出確診,但還是不能掉以輕心。本土個案中為4位男性、9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70多歲。桃機相關群聚再增三名個案,皆為解隔採檢驗出,包括原確診居服員乾妹妹的同事和家人,以及新增一名華盛頓幼兒園家長,案18118的母親。高雄港群聚事件也再新增四名確診個案,包括外包商同事、家人等。另外不明感染源的圓山飯店廚師一家三口,從事房仲的哥哥(案18375),也新增一名客戶確診;宜蘭礁溪長榮飯店群聚新增一名員工家人染疫。其中南桃園新增兩起不明感染,一對幼兒園姐妹,一個未滿5歲、一個未滿10歲,因為出現症狀而就醫採檢;另一名50多歲男性,也因為出現症狀就醫確診,感染源目前皆不明。最後台南也出現一例由境外移人個案引發的本土個案,為一名阿嬤,因照顧國外返台染疫的家人而染疫。境外移入個案為為8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加拿大、美國、泰國、印度、日本、奈及利亞、瑞典及中國移入。入境日介於今年1月11日至24日。
-
2022-01-22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厝邊健康最愛問/腦中風突發如斷電,119送醫爭取最佳治療時間
腦中風是一種急性症狀,會瞬間奪走病友的自主能力,令家屬猝不及防。「厝邊健康最愛問」特別邀請淡水馬偕社區醫學中心的醫師,解答街坊鄰居最常見的疑問。馬偕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雅如觀察,淡水地區以老年人口居多,隨著人體老化,血管會逐漸硬化,成為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且子女多在外地,腦中風發生時無法及時發現,加上郊區路程偏遠,病人送達淡水馬偕醫院通常需要更久的時間。依照院內數據顯示,馬偕醫院神經內科於時限內成功收治急性腦中風病人的數量,台北馬偕為淡水馬偕的二至三倍。曾有一名七旬老翁,某日在家突然左半側肢體無法使力、臉部歪斜、無法說話,家人驚覺有異立刻撥打119送至急診,診斷為缺血性腦中風,因老翁兩年前曾因心房顫動引發腦中風,當時雖順利康復,僅留下輕微失語症狀,但後續自覺復原狀況良好,便開始偷懶,甚至沒有規律服用醫師開立預防心房顫動病人再度中風的抗凝血藥物,不幸再次發生中風。經緊急給予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後,順利讓老翁脫險,挽回說話與雙腳行走功能,成功保命。家人警覺 黃金時間內救治林雅如說明該名老翁順利救治的原因,主要是家人夠警覺,且立刻打119送醫,才有機會搶在時效內救治。除此之外,她特別提醒曾中風過的人,有2-3成會在五年內再次中風 ,應更為謹慎;如果是本身有心房顫動的人,每20位就有1位會在一年內發生中風(約是正常人的5倍),尤其是曾經中風的心房顫動病人,一年內再次中風的風險更高,因此平日固定服用的藥物,千萬不能貿然自行減藥或停藥,應固定回診追蹤,將中風機會降至最低。腦中風來得又快又急,病人常常前一秒談笑風生、下一秒就像斷電一樣,出現半側肢體偏癱,或是意識混亂、口齒不清、視力不明等症狀。林雅如曾遇過一位阿嬤,在外運動時突然倒地不起,等到老伴發現時不知道如何處理,聯繫家人後自行前往診所,經判斷是腦中風後才緊急送醫,到院時已經超過黃金3小時治療時間,雖挽回性命,但復原程度有限,日常行動受到影響,主要是腦細胞一旦損傷便無法逆轉。加強防護 才能遠離閃電殺手林雅如解釋,急性腦中風大致可分成缺血性和出血性兩大類。缺血性中風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為及時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但必須在發病4.5小時內使用,可提升病人的神經功能恢復機會;若超過4.5小時,如果症狀是大血管阻塞,可考慮在發病8小時內接受動脈血栓移除術,協助打通阻塞血管。在黃金時間內接受靜脈血栓溶解劑或動脈血栓移除術治療,有機會減少中風失能程度,降低個人、家庭及社會經濟負擔。林雅如呼籲,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顫動、家族病史、肥胖、吸菸等,都是潛在高危險族群,其中高血壓是導致中風的重要因素,因此規律的檢測相關數值非常重要。淡水馬偕社區醫學中心除了提供北海岸淡水、三芝、石門居民連續性、整合性的醫療照護,前進在地宣導衛教,也積極加強病人和家屬的自我照顧技能。若發現不對勁應快撥打119啟動救護流程,以縮短到院時間和到院後的醫療處置,遠離閃電殺手腦中風。發現腦中風徵兆用「微笑、舉手、說你好」的口訣判別腦中風,如果有以下情形,一定要盡快送醫,通報119系統縮短送醫、到院檢查的時間。●微笑/兩邊臉是否對稱●舉手/平舉雙手,單手是否會無力下垂●說你好/說話是否清晰完整※撥打119緊急送醫資料來源/國健署
-
2022-01-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三天一輪 西堤群聚傳播快
西堤牛排桃園中壢店傳播鏈再擴大,桃園昨天新增本土十五例,其中包含西堤群聚相關就增加十四人、還有一位市民因車禍到醫院就醫採檢確診。桃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說,十日到餐廳的人目前沒有確診,八日也沒有確診者,九日再出現確診者,代表有一段的潛伏期,疫調原因人與環境的傳染應該都有。市長鄭文燦表示,西堤衍生出的傳播鏈已有卅三名確診者,包括四名員工,廿一名客人,其他八人是餐廳以外職場、學校或家庭的傳染。鄭文燦說,桃機手推車員工傳染給擔任居服員的妻子,居服員到聯邦銀行健行分行開戶,而銀行行員到西堤年終餐敘,最後傳至中壢高商,平均三天一輪傳染,至今已是第五輪傳播。王文彥指出,西堤整個危險期是從九、十、十一、十二日,九、十日如果有被傳染發病的話,應該是今天到明天會採檢出來。他說,整起群聚案比較不尋常的是,病毒傳播時間很快,例如,一月七日銀行至餐廳尾牙,還不到四十八小時就產生第二波傳染,不排除還有很多理由引發感染。鄭文燦表示,昨天新增和西堤有關的十四例,一位是西堤員工,七日有一家七口去西堤用餐,先前已有一歲和三歲小孩確診,媽媽和阿嬤昨天也確診。九日一家五口去用餐,父親陰性,母親和三名小孩都確診,分別是一歲男嬰、七歲男童與四歲女童;還有二名姊弟;一名前往參加七人尾牙的機車行男員工,均因用餐染疫。九日還有六人到西堤聚餐,其中一名貨車男司機確診。另外有三名是西堤相關確診者的職場或宿舍接觸者,其中案一七九九九是前天明新科大確診女大生的宿舍室友;案一七九七二是仁寶電腦平鎮廠確診員工的職場接觸者,案一七九七三是一家只有六人的小電子廠女員工,是被九日確診的用餐女性傳染。與西堤傳播鏈無關的案一七九七○,是桃園男子因車禍到部桃就醫採檢確診。仁寶平鎮廠先前確診的情侶檔,女生在健行科大進修部上課,也是七日到西堤用餐染疫,八、九日到校期末考,之後沒再到學校,校方十五日接到市府通報,立即造冊清消。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再爆1電子廠群聚 鄭文燦:出現2人確診
桃園今天新增15例本土,其中包含西堤牛排中壢中山店群聚相關再增14人、桃園民眾因車禍到衛福部立桃園醫院就醫採檢確診1人。桃園市長鄭文燦下午表示,今天新增案例中,有某工廠出現2人確診。鄭文燦表示,今天新增案例中有14人和西堤有關,分別為7日和9日用餐的相關人員,其中有一家五口除爸爸陰性外,媽媽和3位分別1歲、4歲、7歲的小孩都染疫;另有一間機車行在西堤辦尾牙,導致一名機車行員工確診;7日曾至西堤用餐的一家7口,除1歲及3歲幼童日前染疫,現在媽媽、阿嬤也驗出陽性;一名貨車司機和朋友聚餐,今天也確診。鄭文燦表示,曾前往西堤用餐的明新科大染疫者的室友今天也染疫,一對前往用餐情侶在仁寶電子廠工作的同事也都驗出陽性。鄭文燦表示,仁寶電子公司採1595人,其中一個員工確診,確保安全起見該工廠停工7天,星期三開始二採。而案17973為規模較小電子廠,與他一起辦公的總計有6位,其中除了案17973外,還有一位公布於9日的確診名單內,所以6位中有2位確診,4位居隔。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7 創今年新高 西堤相關群聚一夜暴增14例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並「無收斂之勢」。國內今天新增17例本土個案,創下今年新高。其中桃機衍伸社區感染案持續擴大,銀行行員一月七日曾聚餐的西堤餐廳再燒出客人、員工等14名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另外新增48例境外移入,37例為落地採檢驗出,11例為居家檢疫採檢驗出。新增本土個案為8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其中14名為西堤餐廳衍伸的個案。八名為1月9日前往西堤餐廳用餐的顧客,為一家五口前往用餐,除爸爸陰性外,媽媽和兩位小孩都染疫。另外新增一名員工(案18000),以及1月7日兩名顧客(案17971、案17996),為原先報告一家人在此用餐,先前已有兩名五歲以下幼兒染疫,現在增加媽媽、阿嬤也驗出陽性,這些人員但已先行居家隔離,因此對社區影響小。而曾前往西堤用餐的明新科大染疫者(案17932)的室友(案17999)也染疫。一對前往用餐情侶在仁寶電子廠工作的同事(案17972)也都驗出陽性。另外與桃園群聚無關的三位零星個案,分別為亞東醫院護理師,非照護專責病房,將進行基因定序確認。以及仁愛醫院護理師(案17701)的男友,以及一名因車禍就醫篩檢的個案也確診。另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8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50多歲,分別自美國(28例)、菲律賓(2例)、法國、愛爾蘭、荷蘭、哥斯大黎加、加拿大、丹麥及德國各一例移入;另11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1月2日至1月1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7885例確診,分別為3122例境外移入,1萬470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5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16 養生.人生智慧
退休生活是什麼模樣?裴偉:閱讀、種花、下廚…就是現在日常,出書傳承美味緊繫父子情
你們家用什麼方式過年? 資深媒體人裴偉說:「好好吃飯。」裴偉的兒時記憶裡,父親很重視節慶,每個節日都有應景食物,尤其是過年,爸爸會在一個月前布局—肉先抹料風乾、帶米請手藝好的社區老阿嬤蒸年糕……,每年春節前,裴偉就會想起:要張羅年菜了、要蒸年糕了,自然而然氣氛來了,年也來了。餐桌維繫了家庭,食物創造了屬於家的儀式。後來裴偉成為父親,過年的方式就是「全家團聚好好吃飯」,「我們家過年不會出國玩,一定在家裡。」新年之外的尋常日子,全家人周末也有默契地一起吃飯—每到周末,裴偉會親自下廚,外宿的兩個兒子會回家,吃爸爸的料理。嘗盡百味 才懂人間有味是清歡裴偉懂吃愛吃,從小跟著爸爸吃,初入媒體當記者跑休閒產業路線,到各飯店試菜還胖了25公斤,如今,他成為寫食譜也用饗宴記錄故事的人。從年幼至今,裴偉對食物的熱情沒有改變,但是對「味道」的體會卻不同了。年輕的裴偉追求新奇事物,喜歡嘗試各種味道,例如他的原生家庭是不吃辣的山東人,但他有段時間會刻意吃很多辣的食物,在味覺上獵豔,追求極致。「但年紀大了後,我喜歡返璞歸真,愛吃每種食物應有的、原本的味道。」裴偉想起年輕時當記者,許多仕紳宴客並不追求高級食材,但求每道食物如何發揮最好的味道。他接著舉例分享豬肉的每個部位要如何料理才會釋放最好的味道,說起新的粵菜餐廳「朧粵」的「粥水芥菜百合」如何讓米粥、芥菜與百合的味道恰到好處,還有台菜名店「明福」的「鮑魚糯米雞」的湯汁,因糯米菁華釋放而稠滑圓潤……。「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裴偉念了蘇東坡的詞來說明他的人生狀態—尋常的飲茶、時令的野菜,都是簡單且易得的尋常食材,但也似乎到了人生某個階段,才會理解這清淡的歡愉原來是人間最美味。媒體人出書 滿足一家人口味裴偉是媒體界名人,過去他以《壹週刊》前社長、《鏡週刊》創辦人身分被認識,去年他出版了《裴社長廚房手記》一書,大家開始注意裴偉不只是個強悍媒體的負責人,還可能是個願意為家人烹煮、有耐心把繁複的菜做出來的父親,「工作以外」的他因此被認識。「很多人都是這樣的,白天做著各自的工作,回到家想好好做一道菜跟家人分享,滿足也在於家人喜歡你做的菜。這和職場上的滿足不同。」裴偉一開始是為太太做月子餐、為兒子磨嬰兒泥,後來爸爸的燴海參、哥哥的滷牛腱、岳母的乾煸秋蟹、媽媽愛吃的雞粒烏魚子蛋炒飯、為愛妻料理的什錦菜、兒子點的石鍋拌飯和春捲,都是裴家餐桌菜。周周教做菜 心訣撇步全都有這些家常菜會成為食譜書,起於兩年前,兩個兒子可能要出國念書,裴偉問:「國外餐廳很貴,買食材自己做比較便宜,要不要跟爸爸學做菜?」於是開始每周六下午的「烹飪課」。單純想要傳給孩子「吃的技藝」,意外喚起了他生命裡「吃的記憶」。例如教「香煎鱸鰻」那次,裴偉聊起父親帶年幼的他去抓鱸鰻,父子在天未亮時拿手電筒照溪裡的鱸鰻洞穴,用魚叉叉起遇到強光便停住不動的鱸鰻。他想起在基隆暖暖生活的日子,那時的暖暖是青石街道,很美,又說起,「你們媽媽是那邊的老師」分享了年輕時追求太太的故事。菜裡皆故事 兒時滋味漸交棒「為人父母總是很少聊自己的事,這時就會很自然地分享這些故事。」每周的烹飪課創造了過去沒有過的父子時光,兒子也因此認識未曾謀面的祖父以及那個還是孩子的父親。後來兒子沒出國念書,但父子烹飪課卻還持續,至今已做超過150道菜,每道菜都在創造新的父子時光、創造關於味道的記憶。閱讀、種花、下廚… 退休藍圖 就是現在日常退休生活是什麼模樣?「會和現在很像。」裴偉沒有遲疑:「我是個不把工作帶回家,和家人不談工作,在家也不想工作的人。」在家,他閱讀、聽音樂,每天種花、每周下廚為家人料理。裴偉年輕時看達爾文傳記,有個段落影響他至今。達爾文喜歡拉小提琴,天分也好,年輕時曾想當小提琴家,後來他選擇投入科學,把喜愛的小提琴暫時放下。達爾文在年老接受訪問時提到,自己曾經是個喜愛拉小提琴的人,但當人生走到最後里程,功成名就時重拾小提琴,「我已經忘記怎麼拉了。」「我很年輕時讀他的傳記就提醒自己」裴偉說起達爾文的遺憾停了一秒,加重語氣:「永、遠,不要把你曾經拿起的東西放下來。」對裴偉來說,人生是繁花滿路的旅途,雖然每個人總是有某些成就要追求、某個目的地要前去,但在往目的地前進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路途上的美景。
-
2022-01-12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我的退休力/我屬好奇海豚 財務準備最不足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我測得43分,低於整體平均57分,屬於「好奇海豚」。其中財務方面準備最不足,健康方面有待加強。活躍好學方面較好,名副其實「好奇海豚」。我願意了解社會趨勢,掌握時代脈動,喜歡閱讀,汲取新知,去年5月疫情爆發宅家時,無論是追劇或看網路文章,遇到不懂的地方隨時做筆記,讓學習無所不在,努力精進自己。針對財務方面的準備不足,大環境不景氣,萬物齊漲,薪水不漲,更要開源節流。勞退除了雇主按月提撥薪資6%到個人帳戶,我今年起將自提薪資6%,多存一點退休金,為養老做準備。喜歡工作的我,也計畫將來退休後,如果身體允許,要去兼職工作,讓自己不與社會脫節,老有所用,才不會造成子女負擔。需加強的健康部分,由於忙碌,運動總是無法持之以恆,最近因為脊椎輕微滑脫,又有五十肩,常做復健,看到復健室行動不便的阿公阿嬤,深刻體會到,人生的下半場比較的不是財富和成就,而是健康。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顧好健康,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審慎理財,超前部屬,準備再買一個保險為退休做最好的準備。同時保持好奇心,加強社會連結,廣結善緣,努力經營人際關係。讓自己的晚年是健康的、活躍的、獨立而快樂,老得漂亮、精采。●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2-01-0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師要醫人,得先了解人性、體會病人的感受!
【編者按】繼上週邀請醫師以「教我人生的病人」為題,本週邀請社會大眾以「教我人生的醫師」與我們分享他們的經驗。一位病人家屬分享這位醫師教會病人與家人以正確樂觀的態度面對疾病,而提升全家人的生活品質。一位病人回顧過去的一場大病,因為醫師給他難忘的人生諍言,而在康復之後與心愛的家人注重養身保健,並遨遊四海,深覺此生無悔無憾。一位又是醫師家屬又是病人的作家以其豐富的人生經驗說出「好醫師並不是知識最好,也不是技術最好,而是醫病關係做得好,獲得病人的信賴,能關心病人,體會病人的感受」。我們期待這類醫病雙方分享的人生經驗,使醫師更重視做對病人身心有益的事,而病人也更珍惜因為生病而學到的人生經驗。2021年到了年末、冬至,2022春的腳步已悄悄的近了。歷經兩年全球性的新冠病毒(變種、變異)肆虐,國際交流受阻、經濟崩壞,各國都有失業、通膨、人際關係改變等等壓力,人類固有的規範和秩序面臨考驗,不得不重新調整。新年帶來省思遠超過歡樂。在二十一世紀初剛剛脫離「中年」的我輩,今年已然是逼近70的「老年人」了。雖說「人生七十才開始」,然而身體頻發的警訊,身不由己、時不我予的感嘆常在不經意時流露無遺。往好處想,此時不正是回顧自己的人生、反思自己生命的意義何在的時刻嗎?在我的家族裡,親近的長輩、同輩、晚輩都有非常多醫界人士,但是,無論多麼的重養生、勤鍛鍊,多麼學識淵博的醫學專家,到了這年紀還是難免要時常進出醫院,當了病人。因此,醫師、病人,病人醫師,經常有角色置換不對盤,甚至於自我認知混淆,或是角色錯亂的情事發生——有的醫師變成一個不乖的病人,有的病人自己當起醫師來,下診斷、開處方。情節輕者可以當他是「不可愛的老人」一笑置之,嚴重的卻有可能釀成人命攸關的悲劇。我年輕時就有很多陪伴長輩就醫的經驗。醫師望、聞、問、切的態度,候診室的病人百態,陪病者與醫師、與病人的互動等等,都像是一本一本可讀性很高的書。我未必能讀懂這麼多人生故事,但至少可當作人生參考,超前佈署,為自己提早做好該做的人生功課。有一位長輩,她的先生是早年很知名的醫學教授,已過世。但她念念不忘先生的豐功偉績,她以為全醫院的人都該認識他而對她另眼相看。她常常勉強她的孩子去追蹤醫師的資歷是否夠格來醫治她,也想盡辦法要拜託到院長級的主治醫師來看她。殊不知經由人情拜託才請來醫師診治,這樣好嗎?真讓人覺得她不但身體沒病,連意志力和虛榮心也一樣強!家人無奈,也無法糾正她。直到她逐漸老了,失智、也失能了,再也無法掌控任何事物,過去所計較的名望、地位和財富都化為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子女雖有孝心卻也不免如釋重負,無言的陪伴她,默默走向生命的終點。這種情況應該已經是做人處事的範疇,而非僅「醫」、「病」的關係。上述那位挑剔的老太太也曾經遇到並非「名醫」的年輕醫師,並不因為病人嫌他不夠格而不悅,反而體貼的問:「阿嬤,您會不會悶悶的?覺得呼吸不順嗎?您如果覺得痛或哪裡不舒服就要說喔,您不要忍喔,這樣,(摸摸她的頸部)有沒有覺得好一點?」這一招果然非常受用!醫生看出病人只是「討拍」而已,她需要的只是呵護和關心。這位年輕醫師的情緒管理真是超高段的。最近閱讀陳永興醫師的最新著作《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以及續集,將醫界人士分別在教育與研究領域、奉獻與人道醫療,從政與社會運動,行政、公衛、社會公益、人文藝術等等領域具有卓越成就者分篇探討,充滿了拯救生命、重建人文的情懷,令人肅然起敬,我雖非醫者也承蒙啟發。如果要我選出「那位教了我人生的醫師」,心目中倒有一位,就是畢生推動醫學人文、在擔任台大醫學院院長期間整修「醫學院二號館」,並改名為「醫學人文館」的謝博生教授。謝教授有豐富的人文涵養,一生撰寫腎臟學及醫學教育相關學術論文百篇之外,還有醫學人文及醫學科學相關專書十冊。2018年2月,台灣遭逢十年來最強也最久的寒流,謝博生醫師因腦中風突然過世。一生致力關心醫療、社會和長照,並推動「善終」——避免無效醫療、電擊、插管,減少家庭、社會及醫療成本浪費的謝教授,一如他的主張,尊嚴的走完生命旅程。「我是老師,死後也想繼續當老師。」謝博生教授實踐了他生前的主張,盼用自己的肉身,傳承醫學人文的道理,他成為台大第一位捐出自己大體的醫學院院長。醫療不止於治療器官、治療疾病,「要醫人,得先了解人性。好醫師並不是知識最好,也不是技術最好,而是醫病關係做得好,獲得病人的信賴,能關心病人,體會病人的感受,這方面能做得好才是好醫師。」
-
2022-01-03 養生.營養食譜
歲寒之友 麻油雞是家之味
冬天就是要吃麻油雞!寒冷的空氣凍不住雞酒香,光是聞到這股熟悉的氣味,就如同有道暖流從鼻腔流入心窩,進而打通任督二脈,四肢也感覺開始變暖了。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被戲稱為台灣人的「歲寒三友」,但可能受限一般市場的食材供應或傳統觀念,我們家裡從小沒有吃羊肉或鴨肉的習慣,冬令進補多以雞肉為主,因此麻油雞更有家的味道。兒時記憶裡,阿嬤會在立冬這天用大同電鍋燉上一鍋麻油雞,當外鍋的水開始滾沸,鍋蓋會被水蒸氣不定時的往上推一把,「篤...篤...」,內鍋裡的雞肉、麻油、薑片、米酒,就在這個小天地裡,成就了「大同世界」。電鍋燉出來的雞肉偏軟爛,老幼皆宜,搬到台中後,太太懷孕,我跟著岳母學煮麻油雞,才發現中南部的麻油雞叫「雞酒」,且是用「炒」,幾乎全酒、也不加鹽等調味料,因此雞肉相對Q彈,但也考驗對火候的掌握,稍有不慎,雞肉可能就顯得柴瘦,味同嚼蠟。經歷了麻油雞與雞酒的激蕩,我的作法採折衷式,主料仍是老薑、雞肉、米酒、麻油,麻油入鍋,小火煸薑,待薑收到有些乾香,入雞肉,轉大火,炒雞肉至六、七分 熟,再入米酒,將滾之際轉小火燉熟,起鍋前可加些冰糖或二號砂糖,調和酒味。也可加入高麗菜、菇類或玉米等增甜。至於放不放鹽巴,看當時胃口。為了幫不喜酒味的女兒進補,岳母加碼傳授乾式的鹹雞酒,前面步驟相同,但是米酒只下少許,再從鍋邊淋入醬油,待雞肉熟軟即可起鍋,相當下飯。數年前到馬來西亞古晉訪友,主人家是三代華僑,三天吃了兩隻烤乳豬,盛宴是在地人的熱情。其中一天在主人家裡吃家常菜,端上一碗「醬油雞」,味道竟和岳母的鹹雞酒相近,細問作法,果然差不多。華人再怎麼離鄉走自己的路,卻不分地域、族群、政治,在飲食中自然顯出傳承之味與彼此千絲萬縷的關係。台中家附近的「上海灘租界地」餐廳,老闆很有個性,店裡熱賣的菜式也很特殊,不是「濃油赤醬」的上海菜,而是很台的麻油雞,我就看過一桌四人點了三鍋麻油雞,即使大熱天亦如是,揮汗終不悔。北投捷運站附近有攤「高纖餛飩」,老闆很熱情,客人一上門就猛叫帥哥或美女,最近到新北投永興街開分店,由兒子擔綱,新增麻油雞湯菜色,上門一試,肉嫩湯甜,酒香和麻油香猶存,讓人驚喜。台諺「生贏雞酒芳、生輸四片枋(木板之意)」,說明醫學不發達時代的產婦凶險,順產可享用雞酒,難產可能進棺材,好像現實版的「魷魚遊戲」。母親真偉大!作家曹銘宗考證,台灣從荷蘭時代就開始種植、生產麻油,依清代文獻,台灣的芝麻油品質勝於大陸內地,而台灣紅標米酒以蓬萊米和甘蔗糖蜜酒精為原料,獨有風味,因此以優質麻油和台灣米酒做出的麻油雞,最具台灣味。把米酒做為烹飪必需品堪稱是台灣的獨特文化,2002年台灣加入世貿組織(WTO)後,米酒一度被要求以蒸餾酒課稅,從一瓶20元漲到180元,引發重大民怨,經政府重新談判才解決這個「國安問題」。雲林北港麻油名聲響,有次到北港,順道想買麻油,當地同事介紹到某油行,老闆指著身後整排標價不同的麻油要我挑,報出同事大名,老闆馬上改說,要我選對面那排的產品,雖未明說原因,在地人心裡有底。麻油較燥,有時在家改用苦茶油或茶仔油代替,性溫,也有不同風味。太太近年茹素,如今煮麻油雞時分成兩鍋,一鍋是葷的,另一鍋把雞肉改成杏鮑菇等,尤其在冬筍上市後,起鍋前放入切成薄片的筍片,少了脂香,多了清甜,家人分鍋同食,卻更有家的味道。
-
2022-01-02 新聞.長期照護
「服務表格化 失去溫度」 副市長變照服員不滿長照2.0
台中市前副市長林依瑩卸任公職後考取照服員,在台中的原民部落創設柏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結合長照服務與地方創生,實踐夢想。她親手為長者把屎把尿,也親身體驗長照服務現制的僵化與冷感。一直想當照服員的林依瑩,卸任後報名假日班的照服員培訓,創立合作社,結合原鄉人力在原鄉展開長照服務,不僅協助高風險家庭就業,也解決隔代教養問題、傳承族語文化,一舉數得。她說,一開始不敢讓長者和家屬知道她當過副市長,就怕對方有壓力,不讓她幫長輩擦屁股,乾脆請部落耆老替她取名,也讓她對部落更有歸屬感。不過,林依瑩對當前的長照服務頗有微詞。她說,對失能的阿嬤來說,擦拭神明桌、點燃一炷香,是她一生的信仰;阿公的狗狗是唯一陪伴的家人,牠生病,長照服務卻不能協助就診,受限政府長照二點○的規範,照服員只能「按表操課」。照顧服務不是商品,卻硬將服務「表格化、項目化」,例如陪同外出半小時要一九五元、陪伴服務半小時一七五元,失去服務溫度。她也舉例,寒流來襲,阿嬤家屬認為到浴室洗澡太冷,希望在床上洗澡,但照服員只能按表格勾選「浴室洗澡」,據此拒絕,因若被稽查員查獲就會被扣點,照顧服務一點都不彈性。儘管理解政府擔心業者浮報價格A錢,但其實壞單位沒這麼多,且要相信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
2021-12-29 新聞.元氣新聞
感謝醫師看診細心 阿嬤存老人年金捐贈居家訪視車
花蓮87歲江阿嬤因骨質疏鬆等問題,長期在花蓮慈濟醫院就診,有感於醫師看診細心,決定將自己存下的老人年金,捐贈一輛居家訪視車給醫院,用於社區緩和醫療,照護末期病患。「這是我的心願,我要自己完成。」江阿嬤說,兒女跟孫女都很支持她的決定,幫助醫療團隊去救人,就是她的夢想,所以把這些年來存下的老人年金捐出來,買一輛車,讓緩和醫療科的護理團隊,可以到個案家中做居家照護。花蓮慈濟醫院緩和醫療科主任謝至鎠醫師表示,跟江阿嬤之間的因緣,除了有門診診療之外,還有阿嬤的外孫女黃佳慧,因為佳慧從事長期照護工作,跟花蓮慈濟醫院平常就有互動,常常出車出力,借用復康巴士來幫助末期病人圓夢,雙方因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結下好因緣。花蓮慈濟醫院病房護理長江青純表示,慈濟社區緩和醫療服務北起秀林鄉富世村,南至壽豐鄉溪口及水璉村,6名護理人員每週提供120至150名末期病患1至2次的居家醫療服務,原有5輛訪視車,加入江阿嬤捐贈的新車,可以同步進行不同的訪視路線,讓更多末期病患,適時在家接受完善的緩和醫療照顧。捐贈儀式今天上午由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羅慶徽、緩和醫療科主任謝至鎠與護理部副主任王淑貞代表接受。謝至鎠醫師還特別開著江阿嬤捐贈的車,載著阿嬤與家人繞了一圈,讓江阿嬤了解這輛車是如何載著醫護團隊,深入部落社區幫助病人。
-
2021-12-28 寵物.寵物故事
毛小孩,我很想你/萊拉萌倒全家 永留媽咪心中
13年前,九個月大的你走進媽咪的生命裡。隔年姊姊赴美上大學,因為有你如影隨形跟前跟後,媽咪安然度過空巢期的寂寞惆悵;每天幫你拍萌照傳給遠方的姊姊,她也因為想念你而和媽咪視訊好久。失智的阿嬤起床便四處尋你,從前拒狗的阿公讓你放肆地睡在他的大腿上,姑姑姑丈每見你都說你是全世界最可愛的狗狗。那晚,我和老爸帶你去森林公園散步,已經兩餐沒有進食的你步伐有點慢,難得沒有走在我們的前面。走上坡時將你抱起,心想你這陣子是否又吃厭了清蒸雞胸肉,該要再換些別的食物了。未料,可怕的病毒已經在你小小的身體裡猖狂肆虐著,讓你在那個哀悽的清明節早上永遠離開媽咪了。酷暑已過、到了秋冬,心被挖空了一塊的媽咪,很努力地過著沒有你的日常。只是,經過每個我帶你去過的地方,看到走在路上的棕色小貴賓狗,總是心頭一動眼眶就熱了。廚房裡不小心碗盤碰撞出了聲響,彷彿還聽到膽小的你被嚇得爪子急促抓地的聲音;家中的每個角落,依然留存著你或坐或臥跑跳的身影,彷彿一轉身便見到你那雙深情凝視的眼眸。媽咪沖印了一張張你的照片分送給家人們,讓你永遠留在他們各自家中的角落。而親愛的萊拉,你將留在媽咪心裡深處的那個角落裡。
-
2021-12-28 醫聲.癌症防治
降肺癌死亡4/四成肺癌病患 適用免疫治療
一位七十歲男性肺癌四期患者,PD-L1檢測值為百分之四十,打三個月免疫治療就停藥,腫瘤幾乎消失,至今兩年皆未復發。另外一位現今八十幾歲阿嬤罹患肺癌,早在二〇〇七年就參加第二代標靶藥物的臨床試驗,中間曾因藥物抗藥性後轉換不同的新藥試驗,讓阿嬤一直有用到新藥機會,至今活了十餘年。治療大進展 有助降低肺癌死亡率由上述患者個案可知,肺癌治療大躍進對患者死亡率下降頗有助益,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發表二〇二〇年版癌症統計數據,十來年癌症死亡率每年下降1.5%,二〇一六至二〇一七年下降2.2%,是一九九一年來最大降幅,主因就是肺癌死亡率下降;而肺癌死亡率下降除歸功於早期篩檢早期治療外,也與肺癌治療大進展有關。台大醫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院長楊志新說,近年肺癌新藥不斷上市,四期患者開始也能看見曙光。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則說,自從免疫治療加入肺癌治療行列之後,患者之五年存活率「已經翻倍」。逾四成患者 適用免疫治療國內肺癌病患約有六成可驗出致癌基因,然而仍有超過四成無法採標靶治療,針對此族群病患,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腫瘤科主任張文震說,免疫治療是新希望。他指出,患者PD-L1免疫生物標記檢查檢測值若達百分之五十,免疫治療效果佳,且可得獲健保給付;即使檢測值較低,只要大於百分之一,免疫治療加上化療的療效仍高於單用化療。值得注意的是,張文震說,免疫治療有效的患者,復發機率較低。新式治療研發中 有望再升治療成果賴俊良說,只要不同期別的患者接受到適當治療,肺癌存活率將再有突破。他也透露,另有新型結合標靶、化療藥物之新式治療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未來投入治療,將再提升肺癌治療成果。點擊看「翻轉新國病死亡曲線 揭肺癌防治新武器」網路專頁
-
2021-12-25 養生.人生智慧
熱血爺奶尬電競,翻轉老後人生 獲得兒子崇拜的眼光,拉近親子距離!
台灣第一場爺奶電競賽在11月底舉辦,年齡平均65歲的選手在電競賽事的專業場地對戰,坐上電競椅、使用專業配備,現場有賽評、大螢幕轉播,尖叫喝采聲不斷,直播時超過10萬人觀看。對於多數從沒打過電競、僅學習3個月就能展現能力的選手,許多網友觀看直播時直呼「阿公阿嬤加油,比世界賽更讓人期待!」、「天啊,好熱血!」主辦「不老電競」的弘道基金會表示,28位總歲數高達1824歲的選手,多數沒有接觸過電競,3個月培訓下來,爺奶從連登入、進入遊戲、命名都有問題,練到可以報隊廝殺,都是認真付出、挑戰自我的成果—有人每周搭2小時車去上課,有人上課猛抄筆記下課狂練,在群組相約「今天幾點上線?」有人家中沒電腦,就每周去朋友那借電腦練習。學電競防老化 拉近親子距離3年前,鄧惟元和鄧惟文邀請爸爸鄧正堂玩「英雄聯盟」,已離家在外縣市生活的兩個大男孩希望這款稍有難度的遊戲可以排解父親的寂寞,防止老化。鄧正堂試了一次覺得太難就放棄了。今年初,鄧惟元看見「不老電競」活動大感驚喜,鼓勵父親參加,疫情期間兒子還線上教學為鄧正堂特訓。比賽當天,兩兄弟還趕到台中的比賽場地,為爸爸加油。喜歡學新事物的許靜怡以前沒玩過電競,女兒說要頒給她「最佳勇氣獎」。許靜怡說,玩線上遊戲可以刺激身體反應與手眼協調,雖然許多事物學習也有此效果,但「這很酷,別的地方學不到啊!」梁瑛芬則是想拉近和電玩迷兒子的距離而加入,現在她和兒子有說不完的話題,比賽當天還帶著兒子送的電競滑鼠應戰。讓她驚喜的是,現在孫子孫女看到阿嬤玩,還會偎到身邊請阿嬤教學。邢沛英與江亞文是對夫妻檔,喜歡玩電玩的江亞文報名後,邢沛英笑說自己是來監督老公的,實際參與後才發現電競沒有想像的簡單,開始佩服老公。這場電競賽不僅開啟了選手和家人的新故事,也促進了不同世代間的理解。曾秀玉過去是老師時,會限制學生玩遊戲以免耽誤學習,但成為電競選手後,了解學生為何如此喜愛電玩。唐訓謀過去因為兒子曾偷瞞著他打電動而對電動有不好觀感,參加不老電競後,獲得兒子崇拜的眼光,覺得自己跟得上潮流是個年輕人。青銀開啟對話 世代相互理解弘道公共事務組專員吳素芬說,弘道粉專因此湧進好多年輕人留言打氣,「好感動長輩願意理解我們的世界」、「這次過年可以一起玩了」,還有年輕粉絲在某位長輩選手的練習照下留言,覺得坐離螢幕太近,坐姿太假,接著有其他網友留言說明,「那是因為你還沒有老花」,留言串意外開啟了不同世代的對話,年輕人也理解了長輩身體的限制。數位科技為生活帶來了便利,還乘載了夢想,創造出新的人際連結。翻轉爺奶人生 玩出世界之窗「不老電競」專案負責人徐昊平是弘道基金會的企畫專員,是個有著娃娃臉、臉上堆滿笑容的28歲男孩,規畫出如此熱鬧的高齡活動,就跟爺奶在電競場上廝殺一樣,有著讓人會心一笑的反差萌。首次辦不老電競就引起關注,粉絲從年輕人到爺奶跨越好幾個世代。當初有料想會引起如此熱烈反應嗎?徐昊平搖搖頭,「當初在網路問長輩玩電競的看法,幾乎都是負評,常出現像是『打什麼電競,去打點滴啦!』的言論。」他苦笑。話說從頭。時間回到一年前,徐昊平接到任務,要為長輩企畫新的圓夢計畫,他從弘道歷年不老圓夢計畫中歸納出「圓夢精神」的3個元素:任務有挑戰、過程有挫折,而且一開始普遍不被看好。徐昊平曾在公園看見長輩玩手遊,他好奇攀談,長輩說:「我就無聊啊,這很好玩。」原來長輩和青少年一樣,會透過手遊來填補生活的無聊,後來他去網咖也遇到「世紀帝國」積分頗高的長輩,卻謙稱「玩玩而已」,徐昊平才意識到,電玩雖不是年輕人專屬,但舞台卻只屬於年輕人。經過內部討論,弘道決定要為長輩們認真辦一場電競大賽。但為何選了難度高的「英雄聯盟」?徐昊平笑說,玩英雄聯盟的確引來不少質疑,多數人不相信長輩可以組隊對戰。「但我們就是想翻轉『人老了就是不行』的想法,如果要引起討論,就要透過大家耳熟能詳的遊戲來溝通,『英雄聯盟』的討論度和熱度都是第一。」一年後,這28位長輩真的帶著所有人經歷了一場不可能的任務,他們以行動展現了何謂「永不放棄」。這場電競大賽,為不懂科技、不玩電玩的長輩開了一扇和世界交流的窗,也為本來就在玩電玩的長輩創造一個舞台。徐昊平頑皮地補充,這也是為30年後的自己而做,到時社會將對「老」的想像更多元豐富,喜歡打電玩的爺奶可以很容易找到人組隊,成績好的搞不好還可代表台灣參加世界大賽,名揚海外呢。
-
2021-12-25 養生.人生智慧
六旬「潮嬤」退休後靠手工藝創作打造事業第二春
64歲廖瑩靜因熱衷手工藝創作,開始自學,曾獲日本CRFA絲帶花藝證書;退休後,為發展事業第二春,因苦無舞台發揮,因緣際會下,參加勞動部高屏澎東分署南區銀髮人才資源中心,習得創業與行銷知識,並開始獨自開創品牌,在網路販售,不僅有曝光率,跟著也提升,成功圓夢的她,更是親友眼中的「超潮」阿嬤。笑容和藹、全身散發活力的廖瑩靜,年輕時,曾受憂鬱症所苦,但接觸到手工藝後,透過學習、創作,走出憂鬱,也趁工作空檔,主動進修各類手工藝課程,還曾向日本職人學習,取得日本CRFA絲帶花藝證書,擁有豐富的技法、經驗。退休後,廖瑩靜寄望透過手工藝,開創事業第二春,卻苦無舞台發揮,在因緣際會下,到南區銀髮人才資源中心,尋求協助築夢的管道,在輔導員鼓勵及安排下,參與創業系列培育、輔導及數位品牌行銷等課程,他也開始,懂得運用社群網路平台快速行銷自身商品,來增加產品曝光率,還能及時和顧客交流、拓展客源。廖瑩靜常會製作手作藝品送給親友,也獲肯定,還曾替孫女,編織出可愛又俏皮的小髮飾,更成她最小的忠實粉絲。起初,廖瑩靜只販售花藝禮物包裝的商品,但透過銀髮中心的輔導,和青年族群合作交流,激發出許多有趣、活潑的行銷創意,順利成立自我品牌,也開始做起網拍,呈現許多新點子,同時推出各種可愛造型的髮飾,吸引不同客群,不僅銷售業績提升,更是親友眼中的「超潮」阿嬤。廖瑩靜認為,趁自己還有體力,想延續這項興趣圓一個長久以來想做的夢,而且想做這件事,想了很久。她也鼓勵跟同齡的長輩「不論幾歲,只要願意就可以做得到」,此外,她未來還想創業,或當老師,繼續發揮自我價值。
-
2021-12-23 醫療.自體免疫
保暖別過頭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好過冬
天氣日漸轉冷,冬天正是異位性皮膚炎好發的季節,皮膚科醫師提醒,冬天雖冷,但家長千萬不要為孩子穿太多衣物、也不要用太熱的水泡澡,並且應多擦質地較滋潤的乳霜。在治療上,中重度患者可採用進階療法,尤其上個月台灣已開放6歲以上兒童可施打生物製劑,效果不錯。勤擦乳霜 一天四五次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賴柏如表示,因應天氣乾冷,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冬季最好的保養方式是勤擦身體乳霜,家長可準備比較滋潤型的乳霜為孩子塗抹,因為乳霜油脂含量高,效果會比質地較清爽的乳液來得好,而且一天應該要塗抹四到五次才夠,可增加皮膚的滋潤度。 賴柏如醫師也說,異膚的小朋友怕熱不怕冷,家長不要讓孩子穿太多,衣物也要盡量寬鬆,衣料應選擇棉質,別穿毛料,因為絨毛材質易造成皮膚的搔癢感。另要留意洗澡的水溫,千萬別因天冷而洗太熱的熱水澡,否則熱水會洗去皮膚上的油脂,「雖然洗的當下很溫暖舒服,但洗完30分鐘,皮膚就會開始癢。」阿嬤覺得冷 小心金孫得熱疹熱疹也是小朋友冬天非常容易出現的皮膚疾病。賴柏如醫師說,主要原因來自「阿嬤覺得冷」,很多老人家都擔心小孩著涼感冒,會給孩子穿很多,結果反而造成熱疹。他說,熱疹來自汗腺開口被阻塞,而汗腺開口在毛囊裡,阻塞後會在皮膚形成顆粒,最輕微的是透明的晶狀熱疹,惡化發炎後會發紅變紅色熱疹,更嚴重的會變成黃色的膿疱熱疹。不過家長不必對熱疹太擔心,只要給孩子少穿一點,讓皮膚透氣涼爽,通常半天、一天左右,熱疹就會消掉,也不太需要擦藥,除非真的發炎很嚴重,才要塗一點外用藥膏。濕敷療法 冬天不適合有些異膚的小病童一到冬天常日夜搔抓,讓家長很心疼,想試著在晚上睡覺時為孩子進行濕敷療法;但賴柏如醫師強調,冬天並不適合做濕敷,尤其不適合過夜,因為晚上氣溫低,小孩會感覺寒冷不舒服,如果非做濕敷不可,最好選在白天,每次濕敷個一兩小時即可。不過他也認為,濕敷療法畢竟會讓皮膚的溫度降低,年紀較小的孩子可能會因為感覺太冷而抗拒,所以最好還是改成多塗抹乳霜來降低孩子的不適。生物製劑 開放6歲以上可使用針對異膚病童的治療,賴柏如醫師表示,如果只是輕度的患者,一般塗抹外用藥膏即可,中重度患者則要採取進階性治療,包括光照治療和非類固醇的口服免疫調節劑,但光照治療常受限於病童白天要上學,只能利用晚上到醫院去照光,時間上不太方便,效果易打折扣。至於口服免疫調節劑,賴柏如說,長期使用可能造成肝腎負擔或白血球下降,影響孩子的發育,因此要定期抽血監測肝腎指數及白血球。賴柏如說,自11月起,生物製劑又向下開放至6歲以上的中重度患者都可使用,對小朋友的效果很不錯,而且相對安全,不會有肝腎問題等風險,但因為生物製劑的治療方式是採用針劑,有些小朋友會害怕打針,這一點必須先克服。生物製劑也可能引發結膜炎,但賴柏如強調,結膜炎的症狀多半非常輕微,通常只要擦擦藥就好。
-
2021-12-22 新聞.杏林.診間
68歲阿嬤插管治療,喉嚨發不出聲!醫護引導阿嬤一字字慢慢對兒子說出「我愛你」
花蓮一名68歲阿嬤患有神經肌肉病變而插管治療,除了吞嚥困難外,喉嚨也發不出聲音講話,感到非常無助。門諾醫院醫護討論後,利用抽痰裝置接上氣流以震動聲帶,讓阿嬤終於能開口說話,看著阿嬤緩緩地對兒子說「我愛你」,令在場的醫護動容,直呼「這一幕就是最好的回饋與肯定」。門諾醫院指出,阿嬤在9月因呼吸喘、下肢水腫等症狀就醫,經檢查後確診為神經肌肉病變,有呼吸衰竭的情形,經氣切插管後,轉到呼吸治療中心住院。不過因插管阿嬤無法正常講話,看著她渴望說話的表情,語言治療師嘗試用傳統發聲閥,讓阿嬤練習說話,但氣切管氣囊上有較多分泌物,容易因為氣囊的抽空,讓分泌物掉入氣道引發咳嗽,無法順利發聲。不忍看著阿嬤無奈又無助的表情,經語言治療師與呼吸治療師討論,並參閱國外的案例,呼吸治療師利用可抽痰式氣切上的抽痰裝置,外接氧氣氣流,再藉此氣流往上震動聲帶,達到練習發聲的目的,過程中阿嬤不僅可以開口說話,呼吸器的使用也不受影響。隨著語言治療師的引導,阿嬤看著身旁的兒子一個一個字慢慢說出「我愛你」,這一刻阿嬤眼角流下了淚水,陪在身旁的兒子則是牽起媽媽的手說「我們都愛你,全家人都等你回家」。語言治療師許原豪表示,看到阿嬤終於可以開口說話,對治療照護團隊是無比的鼓舞,尤其呼吸治療師黃梅芬善用巧思加以改裝,讓抽痰管和氧氣管成為實現阿嬤說話願望的利器。阿嬤的兒子非常感謝團隊的用心,讓愛說話的媽媽終於不再因為無法說話生悶氣。
-
2021-12-18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當心骨折風險指標7中1!如何開源節流遠離骨折?
骨折風險族群有哪些?7指標一次知! 根據國健署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族群常見慢性病第四名,隨著年齡增長,骨鬆患者人數也隨之增加。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暨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骨科病房主任戴大為醫師表示,全台約有130萬名民眾罹患骨鬆,但僅20至30萬人接受骨鬆治療。近年骨鬆治療方式越趨完善,遵循醫囑,骨質疏鬆是可以被治癒的。建議極高骨折風險族群要有開源節流概念,先促進骨質生成、提升骨質密度,再減少骨質流失,並持續回診接受治療,讓自己保有行動力自在生活,遠離骨折風險。 根據2021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若骨質疏鬆症患者符合下述其中一個條件,則為極高骨折風險族群: 骨密度T值低於-3.0 最近12個月內發生骨鬆性骨折 接受骨質疏鬆症治療中仍發生骨折 有多發性骨鬆性骨折 服用對骨骼損傷藥物發生骨折,如長期類固醇 跌倒風險高或有傷害性跌倒病史的患者 FRAX®骨折風險極高患者,如10年主要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30%、髖關節骨折風險>4.5% 骨鬆治療選擇多 雙管齊下維持骨密度 戴大為醫師提醒民眾,骨質疏鬆症是一種無聲的疾病,建議骨質疏鬆患者可根據上述條件進行比對,若有符合其中一項即為極高骨折風險族群,治療指引建議此類患者可優先選擇接受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以快速增加骨質密度、預防骨折再次發生,患者可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療程。 骨鬆藥物大致分為「減少骨質流失藥物」及「促進骨質生成藥物」2大類,前者藥物為抑制蝕骨細胞作用,以防止骨質過度流失,台灣多數骨鬆藥物屬於此類;戴大為醫師說明,過去骨鬆治療以減少骨質流失藥物治療為主,但研究顯示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以快速增加骨密度,後續再使用減少骨質流失藥物以維持骨密度,特別對於極高骨折風險患者,雙管齊下,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與醫師討論合適治療 預防骨折發生是關鍵 戴大為醫師分享,他曾收治一位72歲的阿嬤,六年前因跌倒造成髖部骨折,接受骨質疏鬆症治療後隔年中風,行動不便導致骨質流失快速,五年間脊椎接續斷了五次,今年六月初轉院進行骨密度檢查發現T值為-3.9,為極高骨折風險族群。討論後建議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目前阿嬤療程已完成半年左右,原先無法站立,至今已能靠助行器走路,並無再發生其他部位骨折。醫師也提醒阿嬤依然屬於極高骨折風險患者,應持續回診並遵從醫囑、持續接受骨鬆治療。 戴大為醫師最後提醒,對於有極高骨折風險的骨鬆患者,最重要的還是持續治療不中斷,只要遵循醫囑,骨鬆是可以被治療的;目前健保給付有不同的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可提供患者選擇,若患者無法確定自己的病況是否適用,建議與主治醫師詢問及討論。完成促進骨質生成藥物療程後,也需與主治醫師一同擬定後續治療方案並遵從醫囑持續治療,才能有良好治療效果,有效避免骨折再次發生。 《延伸閱讀》 .防骨鬆、骨折別只補鈣、喝牛奶!營養師指6關鍵有助防範。 .跌倒骨折才發現是骨鬆?防疫更要防意外!醫師教面對骨鬆三關鍵!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2-18 該看哪科.婦產科
婦女防「子宮脫垂」使用子宫托可暫免開刀
婦女產後或年齡老邁,十之八九都會出現子宮脫垂現象,有的頻尿或排便、解尿困難,也可能因陰道壁變薄磨擦破皮流血造成感染,一名37歲婦女產後受子宮脫垂之苦,經使用「子宮托」改善症狀,但另名老婦子宮脫垂,壓迫到尿道,結果尿液往上回堵導致腎水腫,最後演成腎衰竭,經子宮復位後,才解除疾患。高雄榮總婦女醫學部指子宮是利用骨盆底的肌肉支托及韌帶懸吊固定在骨盆腔內,但生產損傷或是老化過程造成荷爾蒙改變、膠原蛋白流失,喪失支托力,就可能會造成子宮脫垂,正值育齡的孕產婦,常因懷孕體重增加,產後子宮復舊不全造成子宮脫垂。子宮脫垂分為4級,第1度是脫垂到陰道一半的位置,第2度已脫垂到陰道中,但子宮頸未突出陰道外,子宮頸在陰道口隱約可見,第3度是子宮頸突出陰道口1公分。第4度是整個子宮和子宮頸都突於陰道口外。婦醫部醫師侯詠齡說,子宮脫垂會造成頻尿、急尿、夜尿、尿失禁或解尿延遲等情形,也會解便不順,導致便秘。幾乎所有婦女在停經後都有輕微子宮脫垂的可能,孕產婦或早年從事農務,常提重物的婦女是好發族群。臨床嚴重的一例是名腎衰竭阿嬤,她因子宮脫垂,壓迫尿道,尿液回堵導致腎水腫、腎衰竭。李如悅主任近期收治一名37歲首度懷孕的王小姐,生產過程順利,但生產隔天發生3到4度的子宮脫垂,產後3周仍未改善,因王小姐仍希望繼續懷胎,不適合開刀,因此建議放置子宮托協助子宮復舊,約4個月後,子宮脫垂情形復原良好。侯詠齡表示,子宮托的使用是子宮脫垂患者不想動手術的另一選擇,目前坊間種類很多,屬自費項目,使用上為每天置入,睡前取出,並需注意洗淨,以避免感染。但預防子宮脫垂,平日則可常做俗稱「提肛」的凱格爾運動,且保持適度體重,少提重物。
-
2021-12-17 新聞.杏林.診間
一生懸命,用愛推動特照牙醫學!黃明裕:唐氏症兒子是我的初心
周六中午,酷熱的豔陽直曬,馬路上的柏油彷彿要溶化,牙醫師黃明裕帶著護理人員,頂著烈日,拖著三大箱沈重的醫療器材,走進新北市新莊區一處老公寓,為一位臥床多年的阿嬤治療牙齒。涔涔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襟,家屬直說不意思,黃明裕笑著說沒關係:「老人家有需要,我們不能放著不管。」忙完治療,黃明裕收拾好器材繼續趕路,這一天,他巡迴新莊、泰山、五股、八里,到不同的失能患者家看診,家屬不停致謝,他總是說沒什麼,並不忘叮嚀如何為失能家人清潔牙齒。身為台灣少見的「到宅牙醫」,推動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二十多年,這樣的場景已是日常,更是他一生的職志,從不以為苦。父親的淚拉回差點走偏的少年五十九歲的黃明裕,從小就是個豪邁不羈的孩子,被視為鄰里間的孩子王,父親是台鐵員工,媽媽是上班族,每逢寒暑假送他到福隆的阿公家,黃明裕還會跟著阿嬤在福隆車站賣便當,熱情爽朗的個性總能招來好生意。這份豪爽的性格,後來卻讓黃明裕差點走偏。他回憶說,少年時期叛逆又愛玩,高中只考上建中夜間部,白天沒事就到處「做怪」加「鬼混」,1970-1980年代龍蛇雜處的西門町冰果室、撞球間,都常有他的身影,「還有自以為是的義氣,有空就去幫同學打打架。」他邊說邊大笑,不忘自嘲:「年輕時真的很無聊!」荒唐的青春走過,黃明裕參加大學聯考落榜,親戚家小孩考上的卻是醫學院。放榜當下,父母沒說什麼,第二天一早,爸爸卻拎著行李帶著他和弟弟,先搭飛機到高雄,再包計程車直奔屏東四重溪。黃明裕知道自己闖禍了,爸爸不想讓他面對親朋好友的不停詢問,只能帶他從台灣最北端一路「逃」到最南端,躲開一切的關切壓力。「在四重溪三天,爸爸帶我爬山、看風景,沒有一句責難,只是不停安慰我,鼓勵我重新來過。」那三天,改變了黃明裕的一生,即使事隔四十年,憶起兩年前過世的父親,年近六旬的他依然哽咽到無法言語。進醫學院路見不平俠義熱情從四重溪回台北的隔日,黃明裕跟著爸爸到補習班報名重考,從此脫胎換骨,痛改前非,苦讀一年後,考進台北醫學院(台北醫學大學前身)牙醫系。大學期間,黃明裕依然不失愛玩熱情的性格,交了很多好朋友,也交了女朋友(後來成為他的妻子),骨子裡行俠仗義的性格慢慢甦醒,很喜歡幫助別人,看到不合理的事會挺身而出。例如有一回排隊買電影票時有黃牛插隊,黃明裕完全不管對方可能有黑道撐腰,立馬一個箭步衝上去開罵趕人,嚇得女朋友在旁哭了出來。「沒辦法,我就是不能忍受不公不義,路見不平一定要拔刀相助。」他說。醫學院畢業後,黃明裕和多數牙醫系畢業生一樣,退伍不久便走上開業的路,在台北天母開設牙醫診所,還曾出國進修植牙。「坦白說,精進技術是為了以後可以多賺一點,」黃明裕說,那時他就是「普通牙醫」,目標是開業、賺錢,再簡單不過。正當一切順利發展,人生起飛之際,老天爺卻送來一份特別的禮物。兒子誕生 上天送來的特殊禮物1994年,黃明裕的兒子黃于軒誕生,滿月後接受預防接種時,醫生認為「BABY怪怪的」,進一步檢查發現,活潑可愛的于軒竟是唐氏症寶寶。醫師的宣告如晴天霹靂,黃明裕夫妻傷心欲絕,不能接受,常自問:「為什麼偏偏是我們?」尤其是每當同學同儕談論自己小孩升學或其他才藝時,更會觸動夫妻倆的遺憾,「我們會覺得格格不入,只能默默走開…」黃明裕說。然而,生命自會找到出口,樂觀堅強的父母看見兒子最珍貴的一面。黃明裕慢慢發現,于軒遠比一般孩子天真,個性格外的溫柔貼心,「更重要的是,兒子帶領我,進入一個從來沒想過的世界」。黃明裕夫婦積極尋求早療和特教資源,他說,當時台灣有家長和教練推動唐寶寶游泳訓練,于軒加入後學得非常開心,愈游愈好,十二歲時甚至和其他隊員遠征愛爾蘭參加「唐氏症國際游泳錦標賽」。身為父母,黃明裕和妻子彷彿走出幽谷看到了光,逐漸領悟出于軒的人生有著無限可能。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為特殊需求者兒童看牙那幾年,于軒就讀小學的資源班,班上有智障、腦麻、自閉症等類似狀況的孩子,家長常分享特教資源,彼此關心,也讓黃明裕發現,「原來這些孩子都無法順利看牙醫,那就我來吧!」一個個特殊的孩子走進了黃明裕的診間。一般正常兒童原本就害怕看牙,這群孩子更因為認知與溝通問題,無法配合,常常會在診療椅上哭喊到聲嘶力竭,還有些孩子死不肯張開嘴巴或一開口便吐,一般牙醫不肯收治,以致於他們的牙齒問題愈拖愈嚴重。但黃明裕不放棄,他用土法煉鋼的方式學著幫孩子看牙,先連哄帶騙讓孩子坐上診療椅,再靠著家長和護理人員幫忙,每次給他們看牙總要花上比一般小孩多兩三倍的時間和精力。「我知道這很累,但我不是用牙醫的身分,而是用做爸爸的心情去面對。」黃明裕說,同為特殊兒童的家長,他深知對待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愛心和耐心,更要去理解他們。他舉例說,牙醫師任何一個小小動作或治療中產生的燈光、聲響刺激,在自閉症兒童眼中都可能是洪水猛獸,會令他們無法承擔。因此絕不能用強制壓迫的方式壓制,而是要先了解孩子的心裡感受,溫柔的安撫,取得孩子信任,建立安全感,放鬆孩子的壓力。「每個人都有權利享有好的醫療品質,特殊需求者兒童也不例外。」這是黃明裕的堅持。黃明裕的牙醫生涯從此轉向,他愈來愈關心特殊需求者兒童的口腔健康,還前往特教機構,幫特殊需求者兒童治療和清潔牙齒,同時訓練特殊需求者口腔衛教指導員,一起改善孩子的口腔問題。(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完整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1-12-16 養生.運動健身
健力三項破百公斤!73歲「舉重阿嬤」曝健身抗老秘訣
東京奧運落幕,愈來愈多人認識舉重一項運動。舉重不分老少,家住新北市永和、今年73歲的許月寶經過一年的訓練,如今「健力三項」(深蹲、臥推、硬舉)總合,已經破了個人最佳成績的100公斤。許月寶分享,她本來與許多長者一樣,退休以後變得不愛出門,因活動力下降而漸漸與人少有接觸,甚至一度鬱鬱寡歡,陷入社交退縮的苦悶中。去年6月,僅大她6歲的姊姊在家中滑倒、骨折,歷經臥床之苦後去世,這場意外除讓她飽受親人離世的悲痛,也使她驚覺自己老了。許月寶說,雖然明白台灣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但自己以前從來沒有想過「老」這件事來得這麼快,這也讓人反思,自己以後是不是也會變成周遭因病臥床,甚至是給孩子、親友們帶來困擾的老人。她說,自己想變得更「強壯」,不要成為下一代的「負債」,這是有限的生命裡,最後一份責任與愛了。許月寶表示,自己從小就笨手笨腳,不愛運動,更排斥健身,覺得健美先生「這裡一塊、那裡一塊」的樣子很恐怖。但本著「想變強壯」的初衷,與在親身接受專業的「肌力與體能教練」指導後,發現用「自由重量」( Free weight ) 當作訓練,不僅不會如想像中「變大隻」,身體反而更輕盈,現在爬上5樓的公寓都不會喘。肌力與體能教練張喬琳說,像許月寶這樣願意走入健身房,以重量訓練抵抗老化的長輩十分稀少,但重量訓練給長輩帶來的好處卻很多。例如,可以增加骨質密度,減少骨折、骨裂的風險,更可以留住因年邁而流失的肌力,增強民眾晚年的自理能力。但長輩重訓除了需要注意其是否有慢性病史、心血管疾病等狀況外,還得有專業教練在側指導,知道為何動、如何動,才能動得有效又管用。
-
2021-12-1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影/8旬嬤靜脈栓塞腳腫難走路 血栓溶解再置放支架恢復
85歲王姓阿嬤雙腳腫脹、疼痛,到醫院腎臟科治療後右腳消腫,但左腳仍腫脹,懷疑是栓塞造成,轉診童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李志賢醫師,檢查後發現她左下肢深層靜脈血栓,確認是左腳總腸骨靜脈狹窄造成栓塞,李志賢醫師先安排血栓溶解手術,再進行總腸骨靜脈支架置放手術。手術4天後左腳已完全消腫,可以開始活動行走,住院一周出院。王阿嬤因為腎功能不佳,持續在腎臟科看診治療,她雙腳開始出現腫脹,以為是腎病造成的水腫情況,剛開始並不以為意,後來雙腳卻越來越腫痛,痛到連行走活動都困難,才到腎臟科就醫治療,治療後右腳消腫,但左腳仍是腫脹又疼痛,懷疑是左下肢深層靜脈血栓導致,立即轉診心臟外科李志賢醫師。李志賢醫師安排進一步的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患者因為左側總腸骨靜脈嚴重壓迫性狹窄,漸漸造成的深層靜脈栓塞,當血液無法順利回流才出現左腳腫脹而疼痛,進行血栓溶解手術,先解決血管栓塞問題後,再進行左側總腸骨靜脈支架置放手術,手術順利完成,術後左腳逐漸消腫,4天後左腳消腫恢復如昔,可以開始下床行走動。李志賢醫師表示,深層靜脈栓塞是指深層的靜脈裡血液回流出現問題或不良,造成肢體腫脹情況,好發在下肢,偶爾也會出現在上肢部位,若腫脹狀況沒有好好治療,嚴重可能導致動脈血液循環受阻,出現肢體腫脹部位因為缺血壞死狀況,甚至可能需要截肢,下肢或骨盆發生的深層靜脈栓塞,也可能併發肺栓塞而有致命危機,所以必須及早進行處置治療。李志賢醫師呼籲,長期坐臥、高齡、肥胖、慢性病患者等都容易出現深層靜脈栓塞,需多走動、活動腳部,增進靜脈回流來避免阻塞,尤其近期低溫,當日夜溫差大時容易造成血管收縮,要做好腳部保暖,若有單側下肢腫痛情況發生,要及早就醫診斷治療。
-
2021-12-13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阿嬤阿茲海默失智?影像檢查揭真相
80歲的林阿嬤早年在自家賣場工作,熱情好客,喜愛社交,6年前活動力大幅下降,精神委靡、頻繁如廁、情緒焦慮,甚至出現失序。家人帶她到精神科就醫,開始服用抗精神疾病藥物。3年前,阿嬤認知功能退化,推斷為「阿茲海默失智症」,開始服藥,但阿嬷狀況每下愈況,對人淡漠、妄想、打人,還隨處要脫褲大小便,家人困擾不已。退化型失智症的種類多元,有以記憶喪失為主的阿茲海默症、在個性及行為上有大幅度變化的額顳葉型失智症、易產生幻覺及行動障礙的路易氏體失智症等,年紀大的患者隨病情逐漸嚴重,各種類型失智症的症狀會逐漸相似與並存,不易判別。阿嬤就醫後,透過神經心理學檢查、心智功能評估、腦部掃描與造影,以及臨床症狀等,懷疑阿嬤並非罹患阿茲海默症,因此安排高階腦部造影檢查,幫助診斷判定。「類澱粉蛋白斑塊」是阿茲海默症最主要的病理特徵,患者大腦中會有斑塊堆積。歐美盛行的「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可利用影像「看見」腦中斑塊堆積的狀態,偵測阿茲海默症。檢查結果顯示,阿嬤腦中沒有斑塊堆積,確認她並非阿茲海默失智症。在與家屬說明病情及討論後,神經科與身心科團隊重新調整阿嬷的療程照護計畫,減輕易導致精神恍惚的藥物,幫助阿嬷有效控制異常行為,同時可維持在較清醒且穩定的狀態,這些措施提高了病人及家屬的整體生活品質,並有利於後續的照護。不同類型的失智症,引發失智的病因與病理變化不盡相同,即使臨床症狀相似,在疾病的進展及治療方式上仍會有所差異。若無精準診斷,不僅會耽誤病患的治療,不適當的藥物還可能使病情更加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