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8 癌症.胃癌
搜尋
闌尾
共找到
56
筆 文章
-
-
2024-09-17 醫聲.醫聲要聞
結褵38年夫成「無語良師」助醫學教育,妻淚眼:有緣再行人間菩薩路
16日清晨六時許,太平洋方向的雲散開,晨光照進花蓮慈濟追思堂,嗡嗡誦經聲迴盪其中,八具覆上素布的棺材正等候中。這裡是八位「無語良師」大體老師的送靈現場,前面連續幾天與「老師」進行模擬手術的白褂師生,與家屬分站兩側,師兄姊站在後方,手上拿著經文念誦,一同送上無盡的祝福與感謝。在這場疫後首場實體送靈會前幾天,幾十位師生,透過八位大體老師,學習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經陰道人工網膜修補、手腕傷口縫補等術式,一旁的螢幕除了顯示老師生前的病況、進行的術式,也包含學生事前家訪家屬,所得的人生故事。113年師鐸獎得主、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主任曾國藩表示,為讓醫學生與醫師有臨床手術的實習、精進的機會,慈濟大學在2003年建置全台唯一以人體為對象、擁有8座教學手術臺的模擬手術室,2008年全新的模擬醫學中心竣工啟用。「我們強調亡者靈安、生者心安,整個流程除了醫學教育,也結合人文關懷。」曾國藩說,在模擬手術之外,前後還有學生家訪、大體老師生平介紹、與家屬互動、啟用典禮、著衣入殮、送靈儀式、感恩追思會、入龕典禮。72歲「無語良師」林宗輝的太太蘇欣吟表示,先生進入慈濟20餘年,長期參與大體老師的相關事務,對其無私的大愛深受感動,早早簽下遺體捐贈志願書。今年年前某天,他突然肚子絞痛,就醫發現腸沾黏,開刀切去100公分,但因糖尿病舊疾,傷口難癒而併發肺炎,即使醫院全力搶救,依舊敵不過無常。根據林宗輝生前的意願,急凍其遺體,直至此次九月課程再回溫處理;特別的是,向林宗輝學習的人之一,是他生前曾接觸過的慈濟大學醫學系大五學生陳品延,他表示,先前學校練習多用模型,但透過大體模擬手術,才知道實務跟想像的不同之處,有助於往後臨床處置。陳品延也說,慈濟一直提倡視病猶親,透過事前家訪,得知老師生前除了愛他們這群學生,也熱衷於社會服務,生後還為學生付出,十分偉大,因此上課解剖時,不只把大體視作教具,而是一個人,用更虔誠、尊重的心態面對,並期盼將收穫應用於未來行醫。蘇欣吟表示,夫妻倆晚婚無子,慈濟大學的慈誠懿德制,讓他們有機會擔任學子在外的父母,而陳品延即是下一屆「孩子」;相信透過大體模擬手術,不僅幫助學生精進醫術,也能領悟生命的意義,尊重、感恩人事物。最後她對結褵38年的先生道,「你已圓滿此生,脫離身心病苦,這一世障礙已排除,相信能重生到極樂世界,跟佛祖修行,或是成為上人的弟子,繼續來人間行菩薩路。」
-
2024-03-07 醫療.消化系統
長期便祕常腹痛,當心罹「大腸憩室炎」!預防4招,這種飲食法可改善
台灣屬高齡社會年長者多,國人飲食精緻化,蔬菜吃得少、喝水不足,增加「大腸憩室炎」發病機會。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大衛說,大腸憩室炎為大腸憩室遭到感染出現急性發炎,常見左下或右下腹痛,合併發燒、畏寒、腹脹等症狀,病情嚴重時恐引發大腸腸道穿孔及腹膜炎,危及生命。大腸憩室炎反覆發作,可能使大腸結構受到破壞,或使大腸沾黏,增加排便不順的機會。為避免大腸憩室炎上身,吳大衛強調:預防方式要從改變飲食習慣著手,多喝水、多吃蔬果,多攝取纖維質及膳食纖維,但要少吃紅肉、加工食品等,並且維持良好的排便習慣,減少大腸沾黏、便祕等,才能避免硬便、糞石卡住憩室,引起發炎、出血。引起大腸憩室炎的原因有哪些?吳大衛解釋大腸憩室的發炎原因,與大腸憩室的形成密切相關。主要是大腸結構受年齡老化、缺乏彈性,合併腸道蠕動異常導致,一旦便祕、腸道壓力增大,大腸黏膜容易被擠壓出肌肉層,形成一個突起囊袋構造,就稱為大腸憩室。當大腸憩室發言就稱為大腸憩室炎,「不是所有的大腸憩室都會發炎,或出現不適症狀。」已有大腸憩室的病人中,約有10至25%會出現大腸憩室炎,好發原因為長期便祕、蔬果纖維攝取不足、喝水不足及年長族群等,腸道內常有硬便,或糞石卡入憩室後,容易引起感染、發炎、出血。一般來說,西方人大腸憩室炎好發位置在乙狀結腸,症狀為左下腹痛,亞洲人則多發生在升結腸,常見為右下腹痛,曾有研究顯示,大腸憩室炎發生在乙狀結腸或升結腸的機會相差不多。大腸憩室炎的症狀有哪些?好發族群有哪些?大腸憩室炎好發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好發比率愈來愈高。吳大衛說,常見症狀為下腹痛,包括左下或右下腹痛,同時可能合併發燒、畏寒、惡心、嘔吐、食欲下降、腹脹等,因下腹疼痛可能是闌尾炎、泌尿道感染、婦科疾病等。因此,患者仍需進一步接受問診、腹部檢查等,才能確定是否罹患大腸憩室炎。吳大衛常收治60、70歲大腸憩室炎患者,多出現下腹痛、持續發燒、吃不下東西症狀到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症狀嚴重時會住院治療。確診患大腸憩室炎後,會先請患者禁食清空腸道,以點滴提供足夠營養攝取,以防產生更多糞便,造成發炎惡化,並給予抗生素治療,降低發炎反應。大腸憩室炎如何治療?治療期間需禁食多久?大腸憩室炎不是難治的疾病,當出現腹痛時,應盡速就醫,及早治療的成功率可達8至9成,僅有少部分病人病情嚴重或延誤就醫,大腸腸道恐出現膿瘍、穿孔,更可能引發腹膜炎,導致生命危險,必要時還需引流膿瘍、切除壞死大腸等手術治療。吳大衛表示,大腸憩室炎患者就醫,會監測病人發炎指數、白血球數值、發燒等情形,當發炎、發燒較為緩解後,會讓病人攝取稀飯等流質、軟質等不易有殘渣的食物,觀察患者進食後沒有持續腹痛,就可以回家休養;返家後,對於加工、油炸、紅肉、高鹽及牛奶等高渣食品應暫時禁口,避免症狀再度惡化。大腸憩室炎的預防1高纖維飲食2多喝水,每天至少2000至2500毫升3適當運動及減重4戒菸資料來源/元氣網疾病百科了解更多疾病的資訊→請看元氣網疾病百科:大腸憩室炎
-
2024-01-12 醫療.百病漫談
別以為肚子痛只是小事 腹痛常見原因及位置讓你初步判斷嚴重程度
腹痛的經驗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有的時候可能是吃壞肚子導致,也有可能因為宿便未解而引起,不過這些肚子痛多數時候情況並不嚴重,會自行解決。腹痛,又泛稱肚子痛,有多種形式,並且可能意味著多種情況。肚子痛是一種相當主觀的症狀,你可能會感覺:.輕度或重度。.鈍的或尖銳的。.灼痛或疼痛。.痙攣或絞痛。.持續或間歇。.局部化(在一處)或普遍化(各處)。需要注意的是,腹痛可能是嚴重疾病甚至緊急情況的徵兆,千萬不可輕忽。腹痛(肚子痛)位置告訴你什麼?腹部是許多器官的所在地,所以位置是腹痛的重要線索,但不是唯一因素。它可能表明涉及哪些器官,例如腹部右側上半部疼痛可能表示你的肝臟或膽囊有問題。腹痛位置類型.上半部/下半部:上腹部疼痛位於肚臍上方,下腹部疼痛位於其下方。.右側/左側:腹部中線從胸骨穿過肚臍。腹痛(肚子痛)最常見的原因是什麼?大多數腹痛的原因都是暫時的,它們可能與消化、月經或暫時感染有關。飯後腹痛可能是消化問題.消化不良。.脹氣痛。.便秘。.腹瀉。.食物過敏和不耐受。.食物中毒。器官受刺激或感染導致的暫時性發炎.病毒性腸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泌尿道感染。女性生理期.月經來潮。.排卵痛。腹痛(肚子痛)更嚴重的原因是什麼?有時腹痛表示有嚴重的健康狀況,需要趕緊就醫治療。右側上半部右上腹部是肝臟、膽囊和膽管的所在。右腎在後方,小腸和大腸的第一部分也會穿過。可能與肝臟疾病或膽囊疾病有關,例如:肝炎、膽結石、膽囊炎、膽道結石和狹窄。可能是十二指腸、升結腸或右腎的局部問題,例如:腎臟感染、腎結石、十二指腸潰瘍、大腸阻塞。左側上半部左上腹部是胃、胰臟和脾臟的所在。左腎位於腹腔的後面,心臟和左肺位於它的正上方。來自左上腹的疼痛可能意味:胰臟炎、脾臟腫大、胃炎、胃潰瘍、膽汁逆流、腎臟感染、腎結石。來自胸部的疼痛可能意味:胃灼熱(heartburn)、心絞痛、非心源性胸痛、心臟病發作、肺炎、肺栓塞。下腹部下腹部有大部分小腸和大腸,因此下腹疼痛很可能與腸胃道疾病有關,它也可能與輸尿管、卵巢或子宮有關。來自腹部的疼痛可能意味:腸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大腸或小腸阻塞、腹主動脈瘤、腹膜炎、疝氣、腎結石。來自骨盆腔器官的疼痛可能意味: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囊腫、骨盆腔炎、子宮外孕。左側下半部憩室(腸壁上的小突出物)可能出現在整個結腸中,但通常發生在左下方部分。來自左下腹部的疼痛通常與結腸憩室症和憩室炎有關。右側下半部右下腹部的疼痛可能與闌尾有關。它可能是闌尾炎。腹痛(肚子痛)何時該去就醫?如果你的腹痛原因不明、持續或嚴重,或你受傷或懷孕,請務必去醫院就診。另外,若你的腹痛伴隨以下任何症狀,也請去就醫:.持續發燒。.持續噁心或嘔吐。.大便、尿液或嘔吐物中帶血。.腹部腫脹且觸痛。.黃疸(眼睛和皮膚發黃)。.身體其他部位疼痛。.呼吸急促或用力時症狀會加重。【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Abdominal Pain
-
2024-01-10 癌症.大腸直腸癌
「X戰警」中帥氣男星驚傳闌尾癌逝,如果有以上前兆應主動就醫釐清病情!
曾在「X戰警:未來昔日」演出「太陽黑子」,並在影集「指定倖存者」擔任要角的墨西哥男星亞當坎圖,外型帥氣,原是歌手,在墨西哥累積人氣後才進軍好萊塢,驚傳已在2024年1月8日因闌尾癌去世,享年42歲,留下妻子、一對子女。什麼是闌尾癌?主要的治療方式為何?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副院長、胃腸肝膽科教授級主治醫師蘇銘堯說,闌尾癌是大腸癌的一種,如果發生過急性闌尾炎,卻沒有經過手術或藥物治療,後續罹癌風險也會增加,因為癌症發生大多就跟炎症相關,不過闌尾癌發生比例不太高,在大腸癌總發生率中小於5%。要發現闌尾癌的病灶,有時需要藉由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大腸鏡等檢測方式。蘇銘堯說,如果位於闌尾開口處,可透過糞便潛血找到,如果腫瘤不是往盲腸方向長,就不一定能發現,平常沒有急性闌尾炎症狀,也很難被發現,因為右下腹悶痛,有時不像急性闌尾炎會疼痛到需要開刀治療。闌尾癌的存活率有多高?闌尾癌的存活率和期別仍有關係,蘇銘堯說,第一期患者只要開刀切除就能根治,第二期開始會有些往外長或變成淋巴結的可能,存活率會從90%左右下降至70%,第三期則會低到50%以下,第四期則更低。闌尾炎或闌尾癌一旦闌尾破裂,造成腹膜炎引發敗血症或癌細胞擴散進入腹腔後,致死的機率可能高達50%以上。男女性在發生率則無明顯差異。闌尾炎與闌尾癌的早期前兆有:●體重突然減輕●不明原因貧血●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食欲減退●腹部有腫塊●大便帶血或出現黑便●糞便內有膿血或粘液血絲●大便頻繁或腹瀉便秘交替●肛門潰瘍或持續性的肛門疼痛等症狀如果有上述前兆應盡速就醫釐清病情,切勿自行服藥,透過一定的醫療處置,均能獲得良好的控制。
-
2023-12-23 癌症.卵巢.子宮
國中罹卵巢癌驚覺人生太短!從吊車尾拚上台大、打格鬥,把每天當最後一天認真活!
國中時期,正是青春正起飛的時候,張郡卻因為卵巢癌飽受手術、化療煎熬;驚覺人生太短,她奮發把每天都最後一天認真活,從學習吊車尾到拚上台大,參加近20個社團、打格鬥、考潛水證照,明年更計畫到美國攻讀研究所、考獸醫證照,癌後生命散發出更璀璨的光輝。女子漾網站鼓勵人們「愛自己的每個樣子」,張郡接受女子漾專訪,分享如何從一度放棄人生,到挺過癌症精采生活的歷程。編輯推薦超自卑女孩華麗轉身!球場上最會跳popping 的啦啦隊女孩:不要因為別人說你不夠好就放棄!小一母親離家、靠學校營養午餐救濟長大 超甜飄移板女孩:如果吃飽就是最幸福的事,還有什麼挫折會苦?癌後連走路都有困難國二寒假過年時,張郡因腹腔疼痛掛急診,值班醫生判斷是急性闌尾炎要緊急開刀,但父親擔心診斷有誤堅持要再度確認,沒想到經過仔細檢查竟然發現卵巢有16公分大腫塊,從此人生變調。「罹患卵巢癌對我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兩次手術、化療讓我無法控制我的身體,不只夢想的長髮脫落,無法維持專注,副作用的嘔吐、腹痛、失眠,漫長的恢復期,以及日夜擔心癌症復發惡夢,生活所有一切都必須停擺」以前,張郡可以輕易做仰臥起坐等運動項目,後來甚至連上學走路都有困難。為了養病住在醫院,張郡幾乎國二寒假後到國三都無法正常上學,看著化療室的人一個一個離開,覺得自己應該也活不下去,很後悔人生很多事沒做。「我想去潛水、去很多國家旅遊、想戀愛、想結婚,我不能就這樣離開,人生只有一回,如果可以回下來,我什麼都想去嘗試挑戰,不留下遺憾,!」為了有體力上課開始運動剛返回學校上課時,張郡虛弱的連一堂課都沒辦法完整上完,為了有體力過正常人的生活,她開始快走和重訓,讓流失的骨質和肌肉可以再重新建立。原本學習成績不佳的她,也因為有學長姊幫忙補習、補進度,抓到讀書方法,最後考了會考滿分進入高中,之後更順利考上台大獸醫系。大學期間,張郡怕時間再次被奪走,拼了命用盡全力去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參加近20個個社團,更擔任台大潛水社社長和技擊散打校隊兩個社團社長。為了不偏廢學業,她幾乎都在圖書館過夜,讓成績依然可以維持在前三分之一,可以說是用命在珍惜時間,找遍各種各樣的實習,想向世界證明她從未浪費時間。編輯推薦不藏了!最美JKF女郎宣布當媽喜訊!高中憂鬱症差點休學,成百萬直播主、最美老闆娘,「我好喜歡現在的自己!」2年胖20公斤腫成麵包超人 甩肉成為衝浪、滑板女王 ,愛上有力量的自己她也開始嘗試格鬥、單車、自由潛水、障礙賽,後續完成單車北進武嶺、打格鬥職業規則比賽、斯巴達障礙賽10公里完賽,考取進階自由潛水和水肺潛水證照。因為癌症曾經的肌肉骨質流失,別人很輕易就能完成的目標,張郡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才能有一半的成效,尤其是格鬥領域,想打好一場比賽需要每天早晚密集訓練,更曾肋骨疲勞性骨裂、韌帶挫傷、手腕骨裂脫臼等傷勢累累,但她依然勇敢向前。「這種挫折感數度毀了我的信心和勇氣,但那又如何?遇見更好的自己無需比較,勇敢嘗試、勇敢突破就是了!」張郡認為,經歷了一回生死,更加珍惜生命的每個遇見,更堅定想站上自己夢想的擂台。喜歡上格鬥,開始面對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並且努力克服改變,讓她在人生遇到各個困難時,都有更堅強的心智和毅力去面對,更懂得用尊敬的態度面對每個職業。」珍惜來時的風景然而,為了贏回曾經錯過的人生,張郡苦苦追趕認真努力生活,卻在大五那一年因為無數幹部、實習、課業、校隊壓力壓垮了她「我就是沒辦法達成我想要的所有一切」她罹患嚴重暴食症,1小時吃20個麵包,吃完馬上開始吐,卻依然沒能減緩半分痛苦,思考是不是不要活著比較輕鬆?家人告訴張郡「我們只希望妳快樂幸福,如果可以,我們只希望你可以走慢一點,陪我們久一點」她才意識到,當初用盡全力的想活,想體驗人生,最後卻淪為慾望的囚徒。大學畢業這一天,她決定不再追求最大效益、追求完美,而是勇敢停下,勇敢面對軟弱和現實,學會懂得選擇,懂得珍惜自己,才能走的更長久。如今,張郡成功走過癌後十年,運動夢想是能成為業餘格鬥選手,明年計畫申請美國研究所,考美國臨床獸醫執照。她肯定自己所做的努力,珍惜來時的風景,以及中間支持她的親友家人,也才從別人的鼓勵和崇拜裡,發現自己來時的路上也散發了很閃耀的光輝。透過女子漾,她也鼓勵更多人「愛自己的每個樣子」:如果對現在的自己不感意,試著改變它,很多事不是本來就註定的,只要願意改變,想要的總有一天會實現。別對自己太苛刻,珍惜來時的風景,肯定自己的小進步,其實自己一定是閃閃發光的!編輯推薦可愛女孩是拳王!從小體弱被霸凌欺負,練拳找回自己價值,拳手王靖欣代表台灣參加國際賽,誓言把冠軍留在台灣!今生也請多指教!設計師太正被邀做模特兒 看透前世今生療癒情傷也療癒他人明明可以靠臉蛋、靠身材,偏偏要靠腦袋!情慾女王珍琳:靠腦袋打下根基,心靈才會富足!「考那麼多次,幹嘛不快點找人嫁了?」公職考試落榜五次,她跑步對抗酸言酸語,跑成全馬好手還高分上榜「女子漾」愛自己的每個樣子! 【女子漾】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在女子漾!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
2023-11-23 醫療.消化系統
右下腹痛怎麼辦?可輕微也恐致命!醫指3情況早檢查不要拖
右下腹痛除了腸道問題以外,也還有很多其他器官問題的可能性,也包括男性及女性的特有器官。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提醒留意,若有腹痛以外不尋常的症狀早點檢查,避免延誤。 右下腹痛常見原因?醫:小心闌尾炎,拖延恐致命! 王威傑醫師表示,右下腹不只有腸道,也有不少器官,除了大腸、小腸,也包括腸道其中一段的盲腸(闌尾)。另外女性的卵巢、泌尿道系統的輸尿管也在此處。 引發疼痛的問題,腸道可包括腸炎、便祕、脹氣、憩室炎、疝氣、腸中風等。輸尿管則可能因結石、感染、發炎形成疼痛。婦科問題可包括子宮外孕、卵巢扭結等。男性的性器官睪丸雖然不在腹部,但若是出現睪丸扭結、精索靜脈曲張等,疼痛也常延伸至右下腹。醫師也說明其中幾項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惡化的疾病, 常見卻有致命風險的「闌尾炎」:闌尾炎是右下腹常見的疾病之一,且位置主要就發生在右下腹,常被誤認吃壞肚子,延誤就醫卻有可能喪命。其他典型症狀也包括食慾不振、噁心想吐等。 形容不出疼痛的「腸中風」:缺血性腸道疾病的腸中風,患者會出現形容不出位置的腹痛,也就是感覺到腹痛,卻指不出確切位置,延誤就醫會使腸道壞死、有致命風險。其他症狀也包括脹氣,更嚴重則如發燒、血便。 肚子會凸起一塊的「疝氣」:疝氣男女都可能發生,是一種器官因腹部壓力,進而穿出肌肉層原本就有的孔洞之疾病,男性也可能發生在睪丸。器官穿出肌肉層可看見突起物,若卡在肌肉層形成「嵌入型疝氣」,延誤就醫也可能使器官壞死、有致命風險。 右下腹痛當下該怎麼辦?醫教改善,無法緩解早就醫! 禁食、按摩:王威傑醫師表示,右下腹疼痛的當下,可先嘗試停止進食約4-5小時,或是按摩腹部,看是否可以減輕腸道負擔,改善因輕微腸道疾病所引起的疼痛。 有凸起物可嘗試推回:若是發現腹部凸起一塊則可能為疝氣,可輕輕的嘗試將其推回。但如果推不回去不要硬推,這可能已是「嵌入型疝氣」。 薄荷油、消炎止痛貼布:其他改善方式也可透過薄荷油或消炎止痛藥進行,兩者皆有助緩解疼痛。不過消炎止痛藥建議使用貼布型,範圍較小、較侷限,相較透過血流藥效傳達全身的口服型,更能避免增加腸道或其他身體部位的負擔。 右下腹痛可輕微也可能致命,醫指3情況早檢查不要拖! 較嚴重症狀,盡早檢查:王威傑醫師也提醒,雖然右下腹疼痛最為常見的原因是腸道疾病,但基於常見且可能致命的闌尾炎也會發生在此處,其他也有幾項可能致命的疾病風險,因此若出現腹痛以外不尋常的症狀,例如發燒、血尿等,應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 高危族群、特殊情況,盡速就醫:若是無法辨別腹痛、腹痛超過7天、發燒達到3天,或是曾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年紀大於80歲者、曾有泌尿結石者等高危族群,以及近期有發生過車禍或做過腹腔手術,或是懷孕初期或疑似懷孕、更進一步發現陰囊有摸起來像是「小蚯蚓」、陰囊劇痛等,這些族群都應盡速就醫,不宜再繼續觀察。 危險徵兆,即刻就醫:若有發現腹壁僵直、按壓腹部會更痛的反彈性腹痛、冒冷汗、喘、意識不清、脫水、血壓降低、血便、像草莓果醬般的糞便,這些都可視為危險徵兆,應即刻就醫、不可拖延。而有別於其他部位的腹痛,右下腹痛同時又噁心想吐、食慾不振,須注意闌尾炎的可能,為避免風險,也應立即群求醫療協助。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延伸閱讀:.肚痛別忍!位置、疼痛方式...差點是致命疾病!醫教4救命關鍵自我檢測.可割可棄?割闌尾真的是割掉身體「多餘」的部位嗎?.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09 醫療.消化系統
不只男生會得!彎腰、咳嗽、提重物下面痛,小心是「這疾病」!症狀、成因、治療一文看
女性腹股溝疝氣2,345人,比例約8.23%,而且大部分為20歲以上的女性(1,651人),佔70.40%20歲林小姐,近幾個禮拜來發現右腹股溝有凸出物,偶爾會隱隱作痛,但躺下來時會消失,站太久或用力的時候又很明顯。由於問題反覆,造成生活上的不適,更擔心是否長了腫瘤,到泌尿外科就醫後,初步理學檢查發現右腹股溝疑似有一顆小雞蛋從體內往外凸,躺下去即消失的情形,經過超音波檢查後確診為「腹股溝疝氣」。後來林小姐接受了腹腔鏡疝氣修補術,由於手術傷口小又不太疼痛,當天晚上就下床活動,隔天就順利出院回家休養。一周後回診檢視手術傷口癒合良好,同時腹股溝的膨出物已不見,也不會感到不舒服,總算解了心頭之患。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指出,女性腹股溝疝氣比起男性來說的確比較少見,由於有症狀卻摸不到的腹股溝疝氣往往都很難被診斷。因此容易被忽略。終其一生,50位女性當中會有1位會有腹股溝疝氣,相反的男生則是5位當中會有1位。根據2021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統計資料顯示,腹股溝疝氣就醫人數為28,481人,其中女性2,345人,比例約8.23%,而且大部分為20歲以上的女性(1,651人),佔70.40%。什麼是腹股溝疝氣?根據博愛疝氣專科醫院衛教文章,「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是部分內臟(最多是小腸)經腹壁肌肉或筋膜的破洞或缺損向外不正常凸出的現象。腹壁肌肉的缺損若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出生前自行閉合,就會有腹股溝疝氣,大部分的腹股溝疝氣都是這樣發生的。成人疝氣有90%都是腹股溝疝氣,是最常見的一種疝氣,而且男性罹患的機率比女性高出許多。 而腹股溝疝氣依照成因及結構,分為「間接型腹股溝疝氣」及「直接型腹股溝疝氣」。一般腹股溝疝氣摸起來像個圓形的腫塊,而且有可能會疼痛或有灼熱感。疝氣需要經過好幾個禮拜或好幾個月才會形成,或突然在舉重物、咳嗽、用力或大笑之後發生。腹股溝疝氣不會自行癒合,一定要用手術治療。腹股溝疝氣的發生率?林才揚醫師表示,女性的腹股溝有圓韌帶,其功能是固定子宮,但當有一處的弱點產生時,腹腔內的結構或器官就會透過這縫隙鑽出腹壁外而造成凸起,就是所謂的「疝氣」。比起男生的腹股溝的精索來得細,所以比較不會有東西凸出去,也因此女性的腹股溝疝氣較少見,不像男生的腹股溝疝氣是因為經常提重物或長期腹內壓過高所致。女性腹股溝疝氣的危險因子目前還不明確。有些研究指出有家族史或頑固性便祕的女性會有比較高的發生率,不過多運動可以減少疝氣的發生。1、 各人種發生比例不同,黑人約10%,黃種人約7%,白人約5%。2、 在台灣,8%的70歲以上男性罹患腹股溝疝氣。3、 在台灣,嬰幼兒、青少年的發生率是7%,且男女發生的比例相近。4、 在台灣,成年人罹患腹股溝疝氣的男女比約為9:15、 屍體解剖顯示人類的腹股溝疝氣罹患率約17%,只是有人終生都不會發作。(以上數據為博愛疝氣專科醫院30年7萬例的統計結果)腹股溝疝氣的原因?間接型(先天性)腹股溝疝氣:男生在出生前,睪丸會從腹壁上的腹股溝孔道下降至陰囊定位,因此留下腹股溝環,若這管道沒有閉鎖而呈開放狀態殘留下來,將造成腹腔和腹壁、乃至陰囊間有一個相連的通道(疝氣袋),因此腹腔內的器官如腸子或網膜等可藉由這個通道進到腹壁,造成腹壁突出,甚至進到陰囊,引起陰囊腫大,這疝氣袋多與腹腔相通,腹水也會流至疝氣袋中,所以常會合併陰囊積水,嬰幼兒、兒童、青少年、青年(25歲前)絕大多數為「間接型疝氣」。女生腹股溝疝氣95%為間接型腹股溝疝氣,成因類似男性間接型腹股溝疝氣,疝氣袋由腹腔延伸到腹壁並走在圓韌帶的旁邊,造成腹股溝處鼓起。直接型(後天性)腹股溝疝氣:腹股溝區是腹壁先天性最薄弱的區域,老化更易導致腹股溝內環鬆弛、腹股溝處的腹壁薄弱或缺損,加上導致腹壓增加的狀況或疾病(如心臟衰竭及肺氣腫而長期咳嗽、攝護腺肥大須用力解小便、便秘或肝硬化引起的腹水等),使腹腔內容器官鼓突造成,多發生在中老年男性。臨床上亦有間接型和直接型同時發生者,約佔成人0.5%左右,稱pantaloon型。腹股溝疝氣有什麼症狀?1、小兒疝氣症狀:小孩不會適當表達症狀,全依賴父母的警覺性。新生兒和小孩會因出生時有先天性的疝氣袋而罹患腹股溝疝氣。有的小孩只是比較會哭鬧,但常是父母親在為小孩換尿片或洗澡時,才發現腹股溝有隆起或陰囊鼓脹造成陰囊兩邊不等大;有時是當小孩哭泣、咳嗽、劇烈運動或大便用力時,才能見到腹股溝或陰囊有明顯的鼓脹,但安靜平躺或一覺醒來後,又消失不見了,若發現以上症狀,應盡速就醫診斷。2、成人疝氣症狀:在恥骨任一邊有膨出物,在鼓起部分有灼燒、疼痛感,而且有水腫的情況。在鼠蹊部有疼痛或不適,彎腰、咳嗽或提東西時不適感會加劇,鼠蹊部有牽拉痛或沈重感。有時,當腸子下降到陰囊,男性患者會在睪丸四周的陰囊部位感到疼痛腫脹。女生的疝氣症狀較不明顯,常被忽略。大部分的疝氣鼓起都可推回去,推不回去的就可能變成嵌頓性疝氣。3、老年疝氣症狀:老年疝氣比較特殊,多由老年人體質衰弱造成,脫出的器官以小腸居多,因此摸起來感覺柔軟,退回去時常會伴有咕嚕咕嚕的雜音,而大腸、闌尾、大網膜等亦可能脫出。老年疝氣發生後,老年人還會出現腹痛、腹脹、便秘、抵抗力減弱、營養不良、消化不良等症狀。如何診斷腹股溝疝氣?透過體檢可以檢查出是否有疝氣,醫生可能會詢問症狀並檢查鼠蹊部有無突起。在站立的時候,也許看得到疝氣的腫脹部位,若不明顯時則平躺於檢查台上,以食指的掌面觸摸腹股溝,因存在疝氣袋,會有如絲質手套相摩擦的感覺。腹股溝疝氣如何治療?林才揚表示,女性的腹股溝疝氣無論有沒有症狀,一般都會建議手術治療,因為女性皮下脂肪較男性厚,時常無感,而且股疝氣的併發症也較高,時常在手術時發現。將近一半的女性會因此而接受緊急手術。手術方法不外乎是傳統手術或微創腹腔鏡手術,腹腔鏡手術又可以分成單孔或三孔的做法,加上人工網膜的固定可以讓弱點更加牢靠,減少疝氣的復發。疝氣不會自行閉合,必須手術才能根治,若沒有不適合手術的狀況存在,應盡早手術治療。治療疝氣的手術稱為「疝氣修補術」,麻醉方式可分為局部、半身或全身麻醉。小孩腹股溝疝氣在治療上較直接型疝氣單純,不需修補腹壁;傷口位於腹股溝處,靠近腹腔將這個管狀通道綁紮起來,並去除疝氣袋即可。成人腹股溝疝氣的手術方式除了剝離疝氣袋外,尚需同時做腹股溝後壁的修補手術。手術方法有「曾氏疝氣手術法」、「組織縫合法」、「人工網膜(無張力法)」、「腹腔鏡疝氣修補術」。術後提重物、激烈運動須注意林才揚建議,手術後可下床活動來促進復原及恢復體力。傷口周圍或鼠蹊部有瘀青是可能發生的正常現象。咳嗽或打噴嚏時也不必太擔心,只須用手摀著鼠蹊部和傷口就可以減少疼痛感。後續建議至少休養1個月後,才能提重物和進行一些較激烈的運動。女性疝氣真的比較少見,因此在診斷上往往都會比較困難。多數腹股溝疝氣不會有立即危險,不過一旦發生嵌頓性疝氣,就可能會造成腸子缺血性壞死,容易引發敗血症危及生命安全。有鼠蹊部不適的女性,若已排除泌尿道感染的問題後,就有必要到醫院安排超音波來排除疝氣的問題。延伸閱讀:.肚子餓胃痛、吃飽胃會痛?4招分辨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不只小男生才會得! 便秘咳嗽大笑 都得小心這個病.長期便秘肚子痛竟成腹膜炎!肚子一壓就痛 腹膜炎觸診有2特點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16 醫療.消化系統
胃也會抽筋!胃痙攣怎麼辦?可以吃什麼?胃痙攣症狀及飲食建議一次看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壓力大,胃是消化器官,易受情緒影響,一旦情緒緊張、焦慮便可能出現胃痙攣症狀。胃痙攣是什麼?胃也會抽筋?胃痙攣俗稱「胃抽筋」,指的是胃部不適的症狀表現而非一種疾病。造成胃痙攣的原因眾多,有可能是胃發炎、胃潰瘍、日常飲食、心因性壓力甚至癌症等,疼痛時間可能持續數分鐘或數天。由於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壓力大,胃是消化器官,易受情緒影響,一旦情緒緊張、焦慮便可能出現胃痙攣症狀,不可不慎。胃痙攣俗稱胃抽筋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解釋,胃痙攣(Gastrospasm)不是疾病而是形容臨床症狀或感覺的通用術語。胃痙攣是指在腹腔發生鋒利、間歇性收縮或疼痛不適的感覺,之所以胃部會有如「抽筋」般的感覺是因為迷走神經受刺激,造成腹腔平滑肌不自主收縮而產生肌肉抽蓄。 不少人工作壓力大,生活步調快速,都有胃部疼痛的情況,由於精神情緒經常處於緊繃狀態,總覺得胃痛忍一下或吃胃乳、胃藥就好。不過,有時候以為自己是胃痛,其實是胃痙攣引起的疼痛感。胃痙攣原因胃痙攣可能的原因眾多,任何腹腔器官問題或疾病,都可能有胃絞痛的狀況發生,甚至有些靠近腹腔但腹腔外器官的問題,也可能出現胃絞痛,如肺部下葉、腎臟、膀胱、子宮或卵巢等疾病。所以胃痙攣發作,不一定表示是胃的問題、消化道疾病。胃痙攣常見原因,可歸類於以下幾種:1.飲食不當生冷、油膩、酸辣食物都可能刺激胃部,造成胃部絞痛。不規律飲食、暴飲暴食,也會造成胃酸分泌增加、胃部發炎,以至於胃黏膜對疼痛忍受度降低,更容易發生胃痙攣。2.菸酒刺激長期抽菸會降低胃腸血流和前列腺素生成,導致腸胃道分泌粘液能力減弱,胃部保護力變差,只要稍微酸辣食物刺激,便導致劇烈疼痛;過度飲酒也會影響腸胃道分泌。3.藥物影響控制高血壓的鈣離子阻斷劑、治療肺氣腫的氣管擴張藥物等,可能影響腸胃道蠕動,由於胃排空能力減弱,容易造成胃部發炎,以及關節炎等長期服用止痛藥物之患者,容易破壞胃黏膜,胃痙攣發生機率便有可能提升。4.婦科疾病流產、子宮內膜異位症、經痛、卵巢囊腫、骨盆腔發炎、泌尿道感染等,也可能誘發胃痙攣。5.情緒壓力壓力大、情緒緊張、焦慮,容易引起胃部收縮,嚴重者便會引起胃痙攣。6.肝膽腸胃疾病腸胃炎、胃發炎、胃潰瘍、腸躁症、便秘、闌尾炎、腸阻塞、大腸癌、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膽結石、膽囊炎、胰臟炎等,都有可能引起胃部收縮、出現疼痛。胃痙攣症狀胃痙攣痛起來是一陣陣地疼痛,可能發生局部疼痛(如下腹部、或上腹部胃的位置)或整個腹部疼痛,並時常伴隨噁心、嘔吐等症狀。根據不同的病因,胃痙攣可能伴隨其它症狀,主要可區分為消化道症狀、非消化道症狀兩大類: .消化道症狀噁心嘔吐、打嗝腹脹、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放屁、排便習慣改變、腹瀉、腸臑動增加等。.非消化道症狀發燒及冷顫、類似感冒症狀、不尋常陰道出血、不尋常陰道分泌物或月經過期等。 胃痙攣多久會好?怎麼緩解疼痛?根據引起胃痙攣的病因不同,疼痛時間可能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甚至數天不等,如女性生理期,胃痙攣便可能持續數天。如果連續或週期性發生胃痙攣,則可能與大腸癌相關,建議至腸胃科進行檢查。如果胃痙攣伴隨下列症狀,可能危及生命,需緊急就醫:黑便或血便、呼吸困難、頭暈、意識改變、嗜睡虛弱、發高燒、吐鮮血或咖啡色物質、皮膚及眼白變黃(黃疸)、腹部有搏動性腫塊、嚴重腹痛或腹脹等。由於胃痙攣多為急發性劇烈疼痛,多半民眾會選擇掛急診,急診醫師多會先施打副交感神經抑制劑,以放鬆平滑肌舒緩症狀,並讓其臥床休息或局部熱敷,再建議至腸胃科門診進一步檢查,有需要時,腸胃科醫師會建議「胃鏡檢查」或「腹部超音波檢查」確認病因。胃痙攣發作時,建議先讓胃休息,不要進食並喝溫開水,若疼痛程度尚可忍耐,在家可先側躺並熱敷腹部,放鬆身體有助緩減疼痛感。馬偕紀念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高晧宇也表示,胃痙攣有兩個方法可以緩解疼痛:.側臥、熱敷:整個人縮起來側臥,並在疼痛處熱敷。.按壓穴道:按壓位在膝蓋外側上緣兩寸(三橫指)的梁丘穴。胃痙攣發作時,建議先側躺並熱敷腹部,放鬆身體有助緩減疼痛感。胃痙攣可以吃什麼?情緒放鬆降低發作頻率調整飲食習慣,有助降低胃痙攣發生率。刺激性食物如過酸、辛辣、油膩、冰冷、精緻糕點等食物要避免,以及糯米類如湯圓、粽子、飯糰等,因不易消化會在胃中長時間停留,會造成胃酸分泌增加建議酌量食用。以下提供減少胃痙攣發生的三種方法:1.調整飲食選擇簡單、好消化食物如蔬果類,料理方式採取清蒸汆燙,不油炸、避免大量醬料之料理。高晧宇醫師建議,胃痙攣患者平時可多吃秋葵、生薑、山藥養胃,以及細嚼慢嚥,每一口飯建議咀嚼15至20下,吃飽飯後先走10至15分鐘,有助減少胃痙攣發作。胃痙攣患者避免辛辣食物等刺激性食物,可降低胃痙攣發生頻率。2.情緒放鬆減輕壓力來源,不加班、睡眠充足,保持心情愉悅,避免情緒緊繃。戶外踏青、健行都是抒壓的好方式,心情放鬆、戒菸、戒酒,維持生活好習慣便能降低胃痙攣發作頻率。3.藥物、補品謹慎使用藥物、補品別亂吃。如果有長期服用止痛藥需求,最好諮詢腸胃科醫師,甚至安排胃鏡檢查。胃痙攣2大QAQ、胃痙攣,可以吃止痛藥緩解嗎?A:《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解釋,胃痙攣發作時,不建議吃止痛藥。若有胃炎、胃潰瘍等胃部疾病,服用止痛藥更傷胃。建議側躺休息、局部熱敷、就醫治療才有效。 Q、吃辣會吃到胃痙攣?A:辛辣食物會刺激胃部黏膜,甚至造成胃黏膜受傷。當食物或胃酸刺激傷口,會造成胃部收縮引起胃痙攣。參考資料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胃也會抽筋?胃痙攣讓你劇痛 2方法緊急緩解 延伸閱讀:.便秘按肚子!中醫教你按「14個護腸胃穴道」緩解不適、改善脾胃功能.「胃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哪些人是高危險群?有這些症狀要當心.胃食道逆流、腸躁症...7種「常見腸胃道問題NG食物」大公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7 醫聲.Podcast
🎧|老漁工慢病多 遠洋船靠岸一次燒百萬!這醫院開發儀器助判斷回港與否【慢病放大鏡Podcast-心腎糖系列2】
偏鄉醫療難解,除了山區、離島等交通困難之地,遠洋船工也身處醫療資源稀缺的「水上偏鄉」。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表示,遠洋漁業船工每次出海時間數月至一年不等,且位處廣袤海洋,醫療資源取得更困難,船工高齡化,不只罹患慢性病比例高,急性病症也須重視,曾有船工到院已失去生命跡象(OHCA);小港醫院周邊地區人口高齡化,多重慢病患者多,已落實整合醫療、與社區之間也進行垂直整合。🎧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郭昭宏表示,小港醫院鄰近有小港漁港、前鎮漁港、旗津漁港,服務相當多遠洋船工,執行的健康檢查中,很高比例是遠洋漁業公司船員健檢,過去照顧遠洋船工的經驗,發現船工普遍年齡偏高,容易出現慢性病問題。原因是船上糧食儲存不易,長期食用高糖、高鹽的食物下來,船工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及腎臟病的比例偏高,船工也常因疾病控制不佳,輕微糖尿病變成嚴重糖尿病;早期腎臟疾病演變成可能需要洗腎。郭昭宏指出,過去罹患慢性病的遠洋漁業船工,因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限制,每次回港時只能領取一個月用藥份量,無法支應在海面上作業動輒半年以上的時間,家屬領了藥寄到漁船靠岸補給的國家,船工用藥才不致斷炊;後來中央健康保險署放寬遠洋漁業船工的慢箋領藥時間,才讓船工能夠穩定用藥控制慢性疾病。此外,郭昭宏說,除了慢性病的問題,職業傷害和急性發作的疾病,亦是遠洋船工面臨的另一大醫療痛點。職業傷害如長期拉漁網等粗重工作,造成的骨關節退化;漁船輪機室噪音極大而影響聽力;作息日夜顛倒,更讓船員長期承受心理壓力,返港時容易與家人起爭執。郭昭宏說,過去疫情期間,曾有2、3位遠洋漁業船工因為腹痛,送到小港醫院時已失去生命跡象,「我們很遺憾,也好奇為什麼船工只是腹痛,就會因闌尾炎、腹膜炎而過世。」後經了解才知道,遠洋漁船若在航行期間靠岸,每次花費需要一百萬,在無法確認船工腹痛是因為便秘還是真有緊急狀況的情況下,多數船東會選擇先繼續觀察。郭昭宏分享,為解決船工在慢性和急性疾病的問題,小港醫院與民間科技公司合作開發「掌上型質譜儀」,透過扎指尖將血滴在試紙上,再放入儀器,從急性的發炎、心肌梗塞,到慢性的糖尿病、腎臟病的控制情況,都能藉由判讀數值精準掌握。他表示,目前因法規限制,雖無法作為診斷依據,但能夠協助船東更精準的判斷回港與否,盡力避免延後就醫造成的憾事再度發生。慢性病整合擴及院內、養護機構、診所 延長高齡長者健康餘命銀髮族越來越多,台灣估計在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郭昭宏說,除了服務遠洋船工,小港醫院對於周邊社區民眾醫療責無旁貸,他觀察到人口老化情況明顯,老年人口佔比超過16.7%。「高齡化社會來臨,平均餘命越來越長,多重慢性病將是未來重要議題。」郭昭宏說,民眾壽命延長,慢性病自然變多,面對高齡且罹患慢性病的個案,醫院應該從流程改變做起。過去不同慢性病疾病別有各自的個管系統,但要打破科別藩籬,強化科別之間整合與管理,就須要朝向整合式門診推動。郭昭宏表示,針對整合門診的模式,許多醫院透過家醫科、高齡科醫師協助長者進行多重慢病管理,小港醫院也是如此,但考量患者就診習慣,也鼓勵長者最常看的科別如腎臟科、神經科醫師,投入慢性病的整合照護。「醫院內做了整合,醫院與社區之間,也要進行『醫養整合』。」郭昭宏說,小港醫院成立「醫養整合中心」,高齡長者到醫院就診後回歸社區,或進入安養中心、護理之家,醫院會協助安排適合的機構,並與機構合作,由個管師持續追蹤長者健康狀況,若身體良好才會除案、停止追蹤;小港醫院也與附近80多家診所結成聯盟,進行垂直整合,長者小病到診所就診,大病可再到醫院。從醫院內部整合、醫養整合到醫院與診所間的垂直整合,郭昭宏說,一切的目的是為了落實「延緩老化、活躍老化」的目標,希望在國人平均餘命延長的同時,透過多重慢性病的整合照護,讓高齡長者活得更好、更健康,創造更好的健康餘命。郭昭宏小檔案現職: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 副院長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班博士經歷:高雄巿立旗津醫院院長高雄市健康城市推動中心執行長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王柏云主持人:林琮恩音訊剪輯:高啟書腳本撰寫:林琮恩音訊錄製:馮樹妍特別感謝: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
2023-06-12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腸癌的糞便是什麼顏色?藍莓色大便又是什麼問題?名醫教你觀察糞便
大腸有機械性作用,也有化學性作用,但機械性作用更為重要。蠕動到了大腸就從變成分節運動,目的是要把被消化吸收掉、沒有營養成分而進到大腸的原便都排出體外,因為裡頭含有食物殘渣、纖維質等所有不能吸收的物質。大腸的排遺作用本身並沒有吸收營養的功能。而大腸最重要的功能是吸收水分,一天分泌上千毫升的腸液與胰液還要再加上喝下的水量,這些水分、電解質到了大腸部位都將回收,提供糞便裡細菌的養分,最後到肛門括約肌後排出。糞便最重要的成分是許多細菌,但是不見得都是壞菌,其中還包含一些無法消化的纖維質。所以經常聽聞要多吃青菜、水果,這是為了提供腸道菌叢的平衡,這些物質在口腔、胃、小腸都不能被消化,卻是糞便最重要的堆體資本,少了這些就容易引發大腸癌。大腸呈現ㄇ字型,全長約90至150公分,分成右、上、左共三段,分別是升結腸(上行結腸)、橫結腸(橫行結腸)與降結腸(下行結腸)。在升結腸的一端是盲腸,最末是闌尾,一般所稱的盲腸炎其實不是盲腸發炎,是闌尾發炎,因此會右下腹會相當疼痛。在降結腸的末端有轉彎處是乙狀結腸,呈現S型,通過這裡後才會進入直腸,直腸是肌肉最厚的地方,此處有俗稱大腸頭的括約肌。直腸最末端是肛門口括約肌,這一段約有10公分,也是容易發生腫瘤、癌症的部位。大腸癌發生在不同段會出現不同症狀,最不容易發現的部位是在盲腸及升結腸,預後的狀況最差;最容易發現的部位則是直腸,再來是直腸上方的乙狀結腸。若要及早發現大腸癌,觀察糞便是有效方式,下列不同的糞便狀況會呈現出不同腸子部位的狀況。一、糞便有鮮紅血覆蓋或流出鮮血:可能是痔瘡出血。因為痔瘡位置在最末端的肛門口,通常糞便前段是正常的黃褐色,到最後一段通過肛門時因血管磨破,所以覆蓋在糞便末段的血是鮮紅色,血色不會與糞便混合。而且可能肛門口還有出血,所以衛生紙擦拭時會見紅色鮮血。另一種情況則是上廁所時沒有解出糞便,卻排出鮮血,有可能是肛門口附近的痔瘡磨破所導致,以衛生紙擦拭時也會見紅色鮮血。二、糞便混合鮮血或解血便:可能是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之癌症或出血病變。當腫瘤長在直腸造成直腸變狹窄時,病人會提到近兩、三個月的糞便比較細,像鉛筆一樣,有時沾血、有時沒沾血。經過檢查卻沒發現痔瘡,那麼就要懷疑可能是直腸癌。乙狀結腸癌的情況也一樣,特別是轉彎處,腸道孔徑變窄,糞便就會變細。三、藍莓色(暗紅色)糞便:可能是小腸、盲腸、升結腸的癌細胞所導致。盲腸與升結腸的管腔很大,裡頭是乳糜狀的原便浮在腫瘤上。若腫瘤出血,原便混合均勻血紅素繼續往前推進,就會變成像藍莓或是蔓越莓的顏色。糞便不會變細,但是很明顯能看出糞便顏色與平常不同。這個部位發生的癌症必須特別留意,有可能癌細胞已經長的很大,糞便也不會有任何改變,甚至出血很厲害時自己也會忽略觀察、不曾察覺,不知不覺中就貧血了。所幸仍可以透過大腸鏡的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四、烏黑色糊狀(瀝清狀)糞便:可能是上消化道(口腔、食道、胃、小腸)的癌症或出血病變。糞便表面有油性光澤,有時帶有血腥味,與瀝青相似,所以又稱為瀝青便、柏油便。上消化道出血若比較慢一些,除了解出瀝青便之外,病人口中可能會吐出黑色或咖啡色的嘔吐物;若大量出血又急又快,可能會解出血便或甚至吐出鮮血。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過去青壯年族群可能是因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造成消化道潰瘍出血,但現在檢查與及早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己經非常普及化,使這類患者數減少許多。不過銀髮族要特別注意,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或者抗凝血劑等預防中風以及心血管疾病藥物,反而成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之一。腸胃科醫師非常重視糞便的觀察,因為糞便能釋出重要警訊。除了留意自己的排便習慣之後,可以自我檢視身上有無其他病徵,像是臉上皮膚有無變黃、身上有無黴菌感染或念珠菌感染、吞嚥困難等。這些症狀可以整理後列表記下告訴醫師,都是自我診斷的小撇步。闌尾炎小知識闌尾發炎的原因是,從小腸經過迴盲瓣進入盲腸時,分節運動會一邊脫水一邊將食糜等原便推送而至盲腸。因重力關係會使部分物質如細菌掉入闌尾,若運動順暢會擠出,但如果不順暢(如有糞石或其他阻塞物),就會堆積在闌尾造成闌尾炎。另外,大腸中也有許多憩室(空間),若開口塞住了就會變成憩室炎。(本文摘錄自堡壘文化出版、林肇堂醫師著《腸保健康好胃來:台灣消化權威林肇堂教授,許你一個順暢人生》)
-
2023-06-05 醫療.消化系統
長期便秘肚子痛竟成腹膜炎!肚子一壓就痛 腹膜炎觸診有2特點
偶而會看到這樣的新聞報導:有民眾原本只是單純肚子痛,拖了幾天就醫,卻被診斷為腹膜炎,還危及生命!腹膜炎是什麼樣的情況呢?70歲的王先生因右下腹部持續疼痛數天而就醫,他感覺有點熱熱的,也有噁心感,他告知醫師平時即有便秘的問題,醫師觸診時發現腹部有明顯的壓痛與反彈痛,推論王先生不單純是便秘,還可能已經產生腹膜炎!於是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果然發現他的升結腸憩室發炎,合併有局部膿瘍產生。長期便秘、腸腔壓力大的人,大腸容易產生憩室,當糞石卡在其中就可能產生憩室發炎,一旦拖太久,憩室破裂併發廣泛性腹膜炎,甚至需要緊急手術治療!腹膜(peritoneum)是覆蓋在腹腔跟大部分內臟表面的一層薄膜,有豐富的微血管分佈;覆蓋於臟器表面的腹膜則稱為「臟層腹膜」;內襯於腹壁和橫膈下表面的腹膜稱為「壁層腹膜」;臟層與壁層之間的空腔就叫「腹膜腔」。腹膜有固定、防禦、吸收的功能腹膜對臟器具有支持固定的作用,比如腸繫膜就是將腸管連至後腹壁的雙層腹膜反摺結構,讓小腸可以懸吊在腹腔中,不會因為人類直立行走而掉入骨盆腔,也不易因為蠕動導致扭結。腸繫膜中還含有供給腸道的血管、神經等。腹膜也有防禦的功能,比如由從胃大彎和十二指腸近端,向下覆蓋到小腸前方,再反摺至橫結腸的四層腹膜稱為大網膜,內含豐富的血管和淋巴,其間有許多巨噬細胞,若細菌跑到腹腔臟器,大網膜的巨噬細胞會移動過去,把感染源包裹、吞噬及吸收,侷限住感染使無法蔓延;當腸道穿孔時,大網膜也會包裹住破孔,避免惡化。腹膜還有吸收的功能,臨床上利用這個特性做醫療用途,比如替水腦症病患進行腦室腹腔分流術,把過多的腦脊髓液引流到腹膜腔,這些液體會被腹膜吸收掉。然而當腹腔內的器官出現病變,如罹患肝硬化、腎病、癌症等,體液不正常的滲出腹膜腔,無法吸收,就形成腹水。對於需要洗腎的患者來說,腹膜還可以做為透析的半透膜,經由植入導管將透析液灌入腹腔,進行體內的毒素及水分交換,這種腹膜透析法讓洗腎可以居家執行。腹膜炎之成因腹膜藏在腹腔內,平時可說沒什麼「存在感」,一旦發炎,疼痛指數可能會「破表」。腹膜為什麼會發炎呢?可從原發性(自發性)和續發性(次發性)兩類來談,各有不同成因。(一)原發性腹膜炎常發生於肝硬化合併腹水患者找不到初始感染源或刺激來源的稱為「原發性腹膜炎」,其中最常見的叫做「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常見於肝硬化合併腹水的患者。少數腎病症候群合併蛋白尿、腹水者,也可能發生。這類患者腸子浸泡於腹水中,使腸內菌轉移至血液循環和腹水的風險增加,醫學上稱為細菌轉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又因嚴重肝病,先天免疫所需的補體製造減少,吞噬球系統無法正常發揮作用,細菌轉位帶來的細菌無法被清除,進而產生腹膜炎。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復發率很高,7成病患在一年內會復發,是肝硬化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國內研究報導,肝硬化併發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患者,第一個月死亡率有24.2%、3年內死亡率高達66.5%。反覆產生腹膜炎也反映肝病在惡化,有時需要及早考慮肝臟移植。肝硬化病人也易併發胃食道靜脈瘤,破裂時細菌可能藉由破口進入體循環。所以在腸胃道出血時,醫生也會開立預防性抗生素來避免細菌轉位造成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二)續發性腹膜炎為其他疾病引起續發性腹膜炎多半是某一疾病的併發症,也就是某初始病灶未即時處理,進展到後期引發腹膜炎。例如文中一開始提到的大腸憩室炎引發腹膜炎的案例。又如膽囊發炎患者,原本只是右上腹局部悶痛,當進展到膽囊腫脹化膿破裂,刺激到壁層腹膜時,痛感會變得明顯而劇烈;甚至發炎擴及腹部4個象限,變成廣泛性腹膜炎。續發性腹膜炎原因可歸納為以下3種:1-感染引起腹膜炎。腹膜腔理論上是無菌的狀態,但是當腹內臟器有急性穿孔與破裂,比如闌尾炎併發穿孔或大腸腫瘤破裂等,導致大量腸內細菌突破腸壁的防禦跑到腹膜腔,就會釀成發炎。細菌侵入也可能來自外在環境,比如車禍時飛濺的玻璃意外刺進腹部,細菌可能藉此突破壁層腹膜的防禦而進入腹腔。又如接受腹膜透析的病患,因為需要先植入一個永久性導管,進行灌入透析液再引流出來的動作,如果消毒不完全,也可能成為細菌侵入的管道,造成腹膜炎。2-化學性刺激腹膜引起發炎。如不應出現在腹膜腔的胃酸、膽汁、胰液、尿液、血液等體液,意外進入腹膜腔,造成的化學性刺激。例如胃潰瘍穿孔導致胃酸流出;或是女性卵巢的巧克力囊腫破裂,裡面的經血跑到腹膜腔,造成急性炎症反應。3-物理性刺激造成腹膜發炎。例如手術後紗布意外留置體內,無菌的紗布雖然不會造成細菌感染,但是個無法被人體吸收的異物,會持續性刺激腹膜。大網膜會移行過去將其包裹,逐漸纖維化。腹痛為主要症狀 觸診會有反彈痛 腹膜炎引起的症狀主要是急性腹痛和發燒,其餘腹脹、噁心想吐、食慾不振、疲憊都有可能。因不具特異性,醫師對這類患者必定會做觸診,若有兩個特點就會高度懷疑是腹膜炎:(一)觸診時,腹壁僵硬得像塊木板,不像平常軟軟的。(二)觸壓痛點後放開,會出現反彈痛,也就是手放開的一瞬間會覺得特別痛。但並非每個病患都有反彈痛等明顯的表現,比如老年人或免疫力低落的人,甚至不會出現腹膜刺激的現象,這時就有賴臨床醫師的高度懷疑和細心檢查。若懷疑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抽取腹水送生化檢查、細胞成份分析及細菌培養是必要的。若懷疑續發性腹膜炎,有顯影的腹部電腦斷層對於找出腹部感染源很有幫助,影響的範圍多廣、是否形成膿瘍或體內是否有積液等清清楚楚,對於治療的選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若病況危急,判斷為廣泛性腹膜炎者,也可能直接開刀進去探查。優先給予抗生素治療治療腹膜炎跟感染症一樣,首先要根據細菌最可能的來源,快速且及時地給予經驗性抗生素。例如腸道穿孔所引起的腹膜炎多半是有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厭氧菌等混合菌株的感染;若是腹膜透析引起,從導管外帶進來最可能是表皮菌;一開始通常先用廣效的抗生素,才能對付這些菌種。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是細菌轉位後單一菌種在腹腔內複製後導致的感染,待細菌培養結果出來後,要儘早調整成專對此一菌種的抗生素,因肝硬化患者免疫力已經很低,若還用廣效性抗生素,會連好菌也一併除掉,對健康更不利。多數續發性腹膜炎的病人還需要外科介入來進行感染源控制,如移除腫脹的闌尾、破裂的膽囊、壞死的腸子。如果病人疼痛侷限在一、兩個象限內,為局部腹膜炎,有時腹腔鏡或經皮引流膿瘍即可。但病人若呈現廣泛性腹膜刺激反應,可能就要考慮進行剖腹探查切除初始病灶,並移除腹腔內的血液、消化液、糞便、化膿物質等。腹膜炎是否致命因人而異,一般健康沒有特殊疾病的人,若是因其他病灶併發急性腹膜炎,及時就醫治療,致死率小於10%;但年紀很大或有很多共病者,或腹膜炎發生超過48小時都沒有處理,可能進展成嚴重敗血症,死亡率高達40%。避免小病拖成腹膜炎 別輕忽腹痛要如何避免小病拖成腹膜炎?首先,有腹痛不適還是要就醫檢查,不要輕忽疼痛感,或自己當醫師買止痛藥來吃,以免消化性潰瘍進展到腸胃穿孔;或急性膽囊炎進展到膽囊破裂;或普通腹壁疝氣進展到箝閉性疝氣,造成腸阻塞、腸壞死等。若是屬於腹膜炎高危險群的腹膜透析病患,決定建立管路前要和醫師好好討論,確認有辦法實施正確的換液動作和環境準備,以免這樣的洗腎選擇變成併發腹膜炎的危險因子。本身有慢性B、C型肝炎患者則要定期追蹤,每6個月進行肝指數檢驗以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在適合的時間點儘早用藥,避免肝纖維化走向肝硬化,也就能避免肝硬化併發腹水產生,成為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高危險群。【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4期(2021-04-15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19 焦點.健康知識+
20種最痛疾病堪比自然產!皮蛇像被火燒、偏頭痛被尖物刺…還有這種病異常勃起超痛苦
生病之所以辛苦,在於疾病帶來的疼痛有多巨大!多數小病可能是輕微、短暫的症狀,但有些病的疼痛程度特別高,可能使患者極度痛苦到無法執行日常事務,對生活造成影響。根據英國媒體《THE SUN》引用英國國民保健署(NHS)資料,NHS列出了被認為最痛苦的20種疼痛疾病。像是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皮蛇)、痛風、叢發性頭痛…等,都入列,有些疼痛指數堪比女性自然產,或更甚。(以下為隨機排列,並非依據疼痛強弱順序)帶狀皰疹(皮蛇)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皮膚病,初次感染症狀表現為水痘,之後該病毒長期潛伏在脊髓末根神經節,當免疫力下降時就誘發病毒再度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出現群聚呈帶狀的水泡,並伴隨不同程度的神經痛、發癢等。看詳細疾病百科〉帶狀皰疹(皮蛇)新光醫院疼痛照護中心主任陳瑞源曾受訪指出,因為帶狀疱疹病毒會破壞神經,發作初期開始感到疼痛,多數患者以「火燒、電擊或針刺」形容發作時的痛苦,研究發現,皮蛇疼痛指數比生產痛還高。痛風痛風是體內尿酸代謝異常而引起的疾病。當人體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尤其是尿酸值變化大時,容易導致尿酸鹽沉積在關節裡形成結晶,進而結石、產生痛風石。痛風痛起來,不但不良於行,還會痛得要人命。患者經常會在夜晚出現關節部位嚴重的疼痛、紅腫和炎症,疼痛感逐漸嚴重,甚至無法忍受,持續幾天或幾周不等。疼痛發作時會在半夜熟睡中痛醒,有患者描述疼痛感類似於腳趾被火燒一樣。看詳細疾病百科〉痛風心臟病發作心臟病發作有些前兆症狀,最典型的是胸痛,還有其他如上背痛、胃絞痛、腿部或腳踝腫脹、極度疲勞、感到噁心出汗…根據女性健康雜誌網《Womens Health》報導,有患者形容心臟病發作就像有一隻大象壓在胸口上或上背部,如果上背感到劇烈的壓力,可能是心臟病的症狀。看詳細疾病百科〉心臟病叢發性頭痛叢發性頭痛好發季節變換的1月到3月,根據病患描述,疼痛起來的程度不亞於生孩子,疼痛等級高達10分,教人生不如死,也稱做「自殺頭痛」。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中心主任王署君曾受訪指出,叢發性頭痛的病患常被誤以為是偏頭痛,根據研究,病患平均疼痛八年之後,才會被正確診斷為叢發性頭痛。看詳細疾病〉你是偏頭痛?還是叢發性頭痛?偏頭痛看詳細疾病百科〉偏頭痛很多人可能無法體會偏頭痛到底有多痛,台灣頭痛學會曾分享案例,患者指出,偏頭痛發作時,猶如大象在腦中奔跑或遭尖銳物穿刺,痛到想剖開腦袋。叢發性頭痛與偏頭痛經常會被混淆,腦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曾於臉書分享這二種頭痛的區別: ※偏頭痛1.好發於女性2.頭痛位置不一定侷限在一側3.搏動感的抽痛4.頭痛到需要休息5.怕光與聲音6.噁心嘔吐7.每次疼痛可持續4-72小時8.少數產生視覺障礙、聽覺障礙預兆※叢發性頭痛1.好發於男性2.疼痛位置在單側眼周及太陽穴部位3.嚴重頭部戳刺痛4.自律神經症狀:流淚、眼睛紅、眼皮腫、鼻塞、流鼻水等症狀5.是極難忍受的疼痛,又稱為自殺型頭痛6.發作週期像鬧鐘般準時固定7.每次疼痛可持續30分鐘-3小時8.頭痛時坐立難安與激動腎結石藝人胡瓜以前曾在半夜腎結石發作,痛到在地上滾不動,他形容像腰被扯裂,當時趕緊掛急診開刀。有結石的人都知道,痛起來真是要人命,有醫師指出,結石疼痛指數堪比女性自然產過程。不同位置的結石,症狀也有差異。振興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楊景偉曾接受《聯合報》訪問指出,當結石掉入輸尿管,卡在輸尿管的結石發作,會出現血尿、解尿疼痛、腎臟水腫、發燒、惡心、嘔吐等症狀,若結石在上段輸尿管則易引起腰痛,發生在中段是腹痛,結石在下段會下腹痛。看詳細疾病百科〉腎結石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是大腦中最粗的一根神經,主管顏面感覺,分別位在額頭、鼻子下巴附近。通常會在眼周、耳周、牙齒周圍及臉部引起強烈疼痛、灼熱、電擊感,與隱隱作痛、或持續性的牙痛不一樣。嘉義長庚副院長暨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楊仁宗曾受訪指出說,據統計,三叉神經痛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發作前常沒有預兆,但可由觸摸臉部、風吹、咀嚼、說話或刷牙而引發如電擊般的疼痛。看詳細疾病百科〉三叉神經痛急性胰臟炎胰臟發炎可以是急性的或慢性的,急性胰臟炎意味着胰臟因某種因素受到重大傷害而受損,其病程緊急且持續數天至數周。急性胰臟炎主要以上腹部疼痛為主,通常進食後加劇、前傾身緩解,可能轉移痛至背部,還有腹脹、惡心、嘔吐、發燒等症狀。急性胰臟發炎程度,可能從輕微至相當嚴重的併發症,嚴重時死亡率甚至可達10~20%。看詳細疾病百科〉急性胰臟炎鐮刀型貧血鐮刀型貧血是一種紅血球異常的罕見遺傳性疾病,患有此症的病人,因紅血球變型成「鐮刀型」或「新月型」,造成紅血球攜氧量減少,並容易發生紅血球破裂現象形成貧血。如果患者體內的紅血球出現大量破裂,可能造成血液濃稠而阻塞血管,使患者出現骨骼、關節、腹部劇烈疼痛。鐮刀型紅血球也可能堵塞陰莖的血管,造成陰莖異常勃起,且經常久久無法消退,令患者很痛苦。泌尿科醫師指出,病患陰莖海綿體持續充血,時間一久會疼痛,痛到根本不會想發生性行為。看詳細疾病〉他太持久她喊救命 原來有怪病、中年男子勃起持久超過4小時,原因竟是「這種貧血」引起闌尾炎(盲腸炎)闌尾炎以病程可區分為「急性闌尾炎」與「慢性闌尾炎」,急性闌尾炎發病快且嚴重。常見症狀為噁心、嘔吐、發燒及右下腹悶痛感,當手按壓患者右下腹部,再放開時,疼痛會加劇,即「反彈疼痛」,必須立刻動手術切除。看詳細疾病百科〉闌尾炎(盲腸炎)胃潰瘍胃潰瘍有部分患者有出血、胃穿孔、阻塞等併發症,出血的症狀包括吐血、吐黑色物質、解黑便、頭暈,甚至於休克等,穿孔患者症狀則包括嚴重腹痛、發燒;有阻塞併發症的患者會有嘔吐、腹脹,吃了少量的食物就飽脹、便秘等。也有患者出現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症狀。看詳細疾病百科〉胃潰瘍纖維肌痛症日前,24歲的日本知名AV女優結城莉乃才宣布自己罹患纖維肌痛症。「神祕的疼痛」纖維肌痛症是一種慢性全身疼痛,因壓力改變神經穩定性,出現全身廣泛疼痛,合併記憶力衰退、疲憊、失眠、頭痛、憂鬱和下腹痛等周邊症狀,也可能與其他疾病共存。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韋達曾受訪指出,肌痛症的疼痛感不見得是針刺、刀割,它類似深層組織疼痛,常見疼痛部位在肩頸、背部和四肢,容易讓人誤以為是身體緊繃而非疼痛,增加診斷困難。看詳細疾病〉全身痛到想輕生 小心纖維肌痛症骨折很多原因會造成肋骨骨折,如車禍、跌倒、高處墜落等造成的外傷,甚至急救時的胸部按壓等。桃園孫德金診所醫師孫德金曾在《聯合報》撰文指出,一旦受傷通常是嚴重頭頸部外傷的結果,且會傷及重要神經血管。中段肋骨骨折斷端容易刺傷肺部,下段骨折則容易刺傷脾、腎、橫膈膜。側面肋骨骨折最痛,後面次之,再來是前面。痛不只是疼痛,還會讓你不敢用力呼吸、不敢咳嗽、不容易清除痰液而造成肺炎,讓你不敢翻身、不能好好睡覺休息,傷口不容易癒合。看詳細疾病百科〉骨折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是脊椎的退化性疾病,因椎間盤脫水、失去彈性,造成上面的小神經發炎、疼痛,甚至產生肌肉緊繃、關節老化,這些都會引起下背疼痛。痛的程度要看壓迫到哪些神經,如果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到坐骨神經,疼痛會往下延伸至腿部、腳部,甚至造成患者腳麻無力,就變成坐骨神經痛。少數還可能造成脊髓腔狹窄或壓迫到膀胱神經,出現馬尾症候群,導致患者大小便失禁、肛門會陰部周圍麻木等症狀。看詳細疾病百科〉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是指疼痛感沿著坐骨神經的分佈區域,通常始於下背部與臀部,沿伸至大腿、小腿與足踝。典型坐骨神經痛的症狀為下肢刺痛、灼痛、麻木或感覺異常,患者在咳嗽、打噴嚏、舉重物等使腹壓增高的動作時,會使疼痛的症狀加劇。看詳細疾病百科〉坐骨神經痛五十肩(肩周炎)運動醫學名醫、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曾受訪指出,五十肩好發於50歲以上女性,保護身體筋骨的女性荷爾蒙減少,肌腱關節逐漸磨損老化,多重情況影響下,肌腱開始發炎疼痛,有的患者會痛到像刀割般,愈痛愈不敢動,愈不動關節就會慢慢沾黏起來,進而演變成五十肩。症狀包括肩頸部疼痛、肩膀僵硬、手舉不起來、肩關肩在某些角度的活動度受限等,患者夜間睡覺時疼痛感會更為劇烈。看詳細疾病百科〉肩旋轉肌袖病變(五十肩)關節炎關節炎是導致關節疼痛和炎症的病症,最常見的是退化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是老化過程的正常現象,但不只是年紀增長,發生挫傷、拉傷、扭傷、骨折等因素,也會引起關節炎,最終造成關節退化。主要症狀是疼痛、腫脹、畸形和功能障礙。看詳細疾病百科〉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疾病,成因複雜,可能受環境、病毒、細菌共同影響,導致免疫系統出錯,攻擊身體,病人全身的關節會出現紅、腫、熱、痛,嚴重發炎。特殊症狀是「晨僵」,即早晨出現關節劇痛而痛醒,且關節僵硬的感覺會持續一段時間,通常要等到中午左右才慢慢改善。看詳細疾病百科〉類風濕性關節炎子宮內膜異位症許多女生都會經痛,經痛可能是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等不同情況引起。原本屬於子宮裡的內膜組織,剝落後在體內到處蔓延,若跑到卵巢內生長,則形成所謂的「巧克力囊腫」;跑到子宮肌層的則稱做「子宮肌腺症」;跑到腸胃附近,就容易產生腹瀉、胃腸疼痛及腹腔內沾黏。婦科名醫劉偉民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的主要症狀就是經痛,特點為隨著時間延長,越來越痛。年紀越大,症狀越來越嚴重,且容易合併腸道炎,因為子宮內膜侵犯腸壁,甚至刺穿腸道,有人因此經常腹痛、腹瀉。看詳細疾病百科〉子宮內膜異位症複雜性疼痛症候群(CRPS)根據chatgpt解釋,複雜性疼痛症候群(CRPS)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慢性疼痛疾病。它通常發生在手臂、腿部、手腳等四肢,但也可能發生在其他部位。CRPS的疼痛程度超過了正常的傷害程度,例如,即使是輕微的刺激也可以引起強烈的疼痛。疼痛可能是持續性的、劇烈的、燒灼感、刺痛感或麻木感,且疼痛可能會向四肢的其他部位擴散。此外,CRPS還可能伴隨著局部的腫脹、皮膚變色(通常是紅色或藍紫色)、溫度變化、運動功能受限、肌肉痙攣、關節僵硬等症狀。手術後疼痛根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衛教資料指出,手術後常因組織受損引發術後急性疼痛。通常疼痛程度在術後前1-2天最強烈,之後隨著傷口癒合而減輕。病患實際感受到的疼痛強度,會因傷口大小、深度、部位、是否合併感染或發炎、及本身對疼痛的敏感度而有所差異。常見症狀包括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加速、臉色蒼白、肌肉緊繃、腸蠕動降低、皺眉冒汗等。初期疼痛劇烈時,多以強效類鴉片藥物止痛。【參考資料】.《THE SUN》PAIN THRESHOLD The 20 ‘most painful’ conditions that can affect your health according to the NHS.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衛教資料
-
2023-04-16 焦點.健康知識+
獨自就醫者愈來愈多!每個人都要面對就醫孤獨,自己顧自己更須超前部署
隨著社會變遷,「一個人」的比率愈來愈高,獨自一人就醫、甚至住院開刀,開完刀回家自己照顧自己,將逐漸成為愈來愈普遍的經歷。許多人可能覺得自己照顧生病的自己有些悲涼,其實不然,及早準備、調整心態,自己也能照顧自己。你知道自己的孤單等級嗎?網路上流傳著孤獨等級量表,從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火鍋,把孤獨分為十個等級,第十級便是一個人住院開刀。照顧許多老少病患,乳癌權威專家侯明鋒表示,一個人就醫情況日益普遍,原因在於單身獨居,或與家人分隔兩地的人口逐年增加,「每個人都要面對就醫孤獨,必須做好心理準備。」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獨居者愈來愈多,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林博樺表示,獨自就醫、住院的患者變多,從弘道對高齡者提供的服務觀察,整體來說,六成老人都有家人陪同就醫、一成左右有對應的服務社工陪同,自己一個人就醫者約占兩成,且愈來愈多。七旬癌友 回診途中分次休息侯明鋒發現,除了高齡者,許多四、五十歲乳癌患者,最近幾年來,獨自門診就醫、癌症化療、住院動刀的「超孤獨」情形變多。在詢問病人「有沒有家人或親友陪同」時,須小心翼翼,就遇過癌症病友當場嚎啕大哭,場面尷尬,讓人不忍。七十多歲乳癌晚期患者陳太太幾乎都是一個人回診、做化療,日前病情惡化,肺臟肋膜積水,稍微走路就喘,身體相當不舒服,但還是一個人開著老爺車回院接受治療,途中因為太喘、頭暈,好幾次將車停在路旁,趴在方向盤上休息;警察向前關心時,看到她胸前的引流管,嚇了一大跳,直問,「需要幫忙嗎?」侯明鋒說,這位病人是典型的「獨自就醫」個案,一開始確診罹癌時,兒子還曾陪同就醫,但幾年後北上工作,成家立業,就醫之路就剩她一人踽踽獨行,獨自回診、手術、化療,當醫護人員問起「怎麼沒有家人陪著一起來時?」總是眼眶泛紅,回說「兒子忙、沒空。」目前家庭型態多為小家庭,老後未和子女一起住的比率愈來愈多,林博樺表示,「這就是社會趨勢」。但他也發現,過去獨居可能因為經濟考量,尤其是老人不得不留在老屋慢慢變老,成為弱勢的象徵;但觀察現況,新世代老人不乏希望老後保有自己的生活空間,選擇不和子女同住,僅維持日常聯繫,當然也就自己就醫。中年獨居 自我挑戰住院六天更年輕一些的人,本來就獨立且行動力強, 做好萬全準備,能夠挑戰自己一個人住院,完成另一種人生成就解鎖。四十六歲的徐先生單身獨居,半年來因骨刺壓迫神經導致嚴重背痛,保守治療無效,今年三月他住院六天接受頸椎微創手術,從頭到尾都是自己一個人。徐先生說,不想麻煩家人、朋友或請看護,就靠自己做好萬全準備。除了因獨居而須獨自就醫、住院,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安欣瑜觀察,親子關係也是影響因素之一。有人年輕時忙於工作或曾和孩子發生衝突,導致子女不願照顧。她曾遇過一位七十多歲奶奶,住在山區,因肝功能不佳而出現腹水,經救護車緊急送醫,兒子雖陪同,但一到醫院將老奶奶「丟下就跑了」。好在透過醫院提供資金,加上社工協助,奶奶在安寧病房的最後一周,家屬終於出現 ,彼此和解並做最後的道別。安欣瑜也表示,一個人住院,若經濟許可通常會請看護、照服員,但對經濟困難的人來說,在醫院請看護行情一天約兩、三千元左右,若住院時日較久,是筆不小的負擔。心態準備篇/自己顧自己 先沙盤推演一般刻板印象可能認為一個人生病、自己照顧自己,相當悲慘和無助,其實,如果平常就獨立生活、能積極解決問題,遇上病痛時也能發揮思考力和行動力,自己照顧自己。卅八歲的田小姐,兩年前因闌尾炎開刀,在沒有家人陪同下,她事先準備好束腹帶、透過無障礙扶手幫忙,開刀隔天就能自行下床。四十六歲的徐先生三月接受頸椎微創手術,在術前就把生活流程都想了一遍,住院六天和術後照顧,從頭到尾都是自己一個人。田小姐兩年前有天夜裡上吐下瀉,到急診觀察,原以為是急性腸胃炎,沒想到檢查是闌尾炎,緊急被送進病房,辦住院、等開刀。辦手續時,院方發現她沒家人陪同,就照流程問她是否要請看護,但她知道看護有時不見得排得上,既然只是小手術,靠自己應該沒問題。辦理住院時,沒有單人病房,她知道病房沒有可上鎖的置物櫃,就打電話將錢包等重要物品託付同事,同時也列出清單,拜託同事幫忙準備住院時物品。徐先生頸椎動手術,他先找好友當緊急聯絡人,也跟醫師問清楚手術方式,確定可以自己換藥,還事先知道術後可能會有幾天吞嚥困難,先買好流質飲品;術後無法立即恢復活動度,也先和公司商量,將原本外勤工作暫改為內勤。徐先生術後必須戴護頸圈、不能低頭,為期兩個月,他術前把生活流程想了一遍,包括準備即食品、將生活用品擺在好拿的地方。還先上網看看其他人遇到什麼問題、怎麼解決,再根據自己的狀況演練、微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04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莊永鑣推動銀青共好!提醒「沒有病的人不要吃藥」,吃錯藥對身體來說是毒藥
基督教門諾醫院壽豐分院提供失智、慢性病長者住院照護。門諾醫院壽豐分院長莊永鑣說,秉持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原則,醫院設立菜園、小動物可療癒長輩,未來更將開設托兒所,以達到老幼共融目標,讓不同世代互相學習,一起成長。壽豐分院創立於2010年,主要收治失智、失能者與慢性病患者為主,提供住院照顧。院內有200床急、慢性精神科及長者失智住院照顧,日間照護200床。另設立洗腎中心,讓病友免除舟車勞頓之苦。將設托兒所 促進老幼共融莊永鑣表示,由於長者離開住了幾十年的家,除了要適應團體生活,更失去隱私,醫院為了讓長者不要有失落、被遺棄的感覺,盡可能讓長者走向戶外從事簡單活動,接觸自然、陽光與動植物,感受生命存在的價值。在園區設立長青菜園,未來規畫開設托兒所,以促進老幼共融,長者看到小朋友可以療癒,小孩也能了解長者的生活智慧。在醫院管理部分,莊永鑣以身作則要做對的事、該做的事,上下要一條心,要有願景未來,創造環境留住人才,更要有創新學習的機會,跟上時代的腳步。醫師則要有「關心、用心、愛心」三心,站在病患角度思考,多溝通互動,才能有良好醫病關係。設公費專班 補足醫護人力花東醫護人力短缺是長期存在的問題,莊永鑣表示,除了例行招募,門諾醫院與馬偕醫護專校合作護理公費專班招募,可享5年全額學雜費補助,畢業後就到醫院服務,提供弱勢家庭學生能有一技之長,同時補上護理師人力;也與各大醫學中心建教合作,互相交流推薦人才。另醫院設立員工聯誼會,有牧師關懷家庭、個人等,創造溫馨的工作環境,讓醫護能有留下來的動力。產官學合作 推全齡生活圈針對門諾壽豐分院未來的規畫,莊永鑣指出,今年轉型成為老人健康照護醫院,主攻慢性病治療,增加一般急性病床50至100床,整體長照計畫有更完整的系統發展,符合鄉親的期待。醫院結合鄉公所、東華大學與在地企業合作,也向國發會爭取地方創生經費,藉由產、官、學合作推動銀青共好創生計畫,規畫全齡共創生活圈,除了爭取周邊硬體環境改善,成為打卡景點,並創造就業機會,吸引更多人進來。養生祕訣/走路、種菜、不挑食 喝茶放輕鬆門諾醫院壽豐分院長莊永鑣養生方法很簡單,每天走路上下班,在分院的長青菜園與長輩一起種菜,飲食吃得清淡,喜愛泡茶喝,也固定買書吸收新知。腎臟科醫師的他,特別提醒「病患不要亂吃藥,沒有病的人不要吃藥」,吃錯藥對身體來說是毒藥,嚴重可能要洗腎。來自高雄的莊永鑣,1984年從台大腎臟科培訓醫師完成後,即在高雄的醫院行醫,日子相當繁忙。有一天他罹患闌尾炎,要在早上6點開刀,前一晚的半夜還在幫病人插管、洗腎,雖然醫師救人是一種使命感,但他覺得這樣忙下去不是辦法,擔心會影響健康。在某個周日,莊永鑣上網不小心點到求職網,第一個看到的就是門諾醫院徵求腎臟科醫師,剛好時任門諾醫院院長黃文雄找他說:「高雄不缺一個腎臟科醫師,但門諾醫院需要。」為了這句話,2周後他就從高雄搬到花蓮。離開高雄時,很多病人都感到不捨,他也有些於心不忍,看到病人對自己的信任很感動。莊永鑣在門諾醫院一待就是16年,8年前調任壽豐分院院長。他認為,在花蓮能接觸到更多弱勢家庭,可以專業治療社會底層病患,心裡覺得踏實許多,也較有空閒時間從事有興趣的事。莊永鑣每天會走路15分鐘到門諾醫院,再搭交通車到壽豐分院,到長青菜園種菜、拔草與施肥等,有愛心民眾送給分院雞鴨鵝等,會帶領長者一起養。他的飲食很簡單,不挑食,尤其喜歡喝茶。他愛看醫療為主的書籍,也喜歡聽演歌,最愛在冬天去日本看雪景,看著雪白世界感到很療癒,放鬆身心。在39年的行醫生涯中,莊永鑣常看到病人吃太多藥,呼籲應對症下藥,「藥用對時機是仙丹,用錯是毒藥」,多喝水、飲食營養均衡,才是維持健康的原則。莊永鑣小檔案年齡:69歲專長:腎臟內科現職:基督教門諾會資源開發管理中心副執行長、門諾醫院壽豐分院院長、門諾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經歷:台大醫院腎臟科培訓醫師、阮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高雄大千醫院副院長、門諾醫院內科系主任、門諾醫院醫務部主任給病人的一句話:生活過得平安喜樂,在人生最後階段平靜安詳。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1-20 名人.謝向堯
謝向堯/一生踩著扭曲的步伐前行…「與眾不同」的他,只想被平凡對待
看住院病患的會診,是臨床醫師在看門診、查房外的另一項工作。通常是住在其它科的患者有些問題,該科醫師請本科去提供建議或治療。在結束門診前收到會診單,外科病房有位二十歲年輕患者,前一天因腹痛而帶來急診,診斷為闌尾炎;住院後已經以手術將闌尾切除了。會診單上寫,患者全身包括臉部、肢體會不自主抖動、扭動,懷疑是癲癇發作,請我去評估及治療。進入病房,看見一位女性看著電視陷入沉思,猜想是患者的媽媽;患者則沉睡。我敲門向媽媽表明是來看會診的,她表情看來有點錯愕、繼而變得嚴肅(兇)。我直覺氛圍不太對,主治醫師不會沒事先告知她吧?趕緊轉個方式講:「主治醫師請我來瞧瞧患者情況,看能不能提供必要的協助。」於是她輕輕喚醒患者。患者小亮是個容貌清秀的大男生,醒來後坐到床邊。我注意到他全身軀體會有不自主扭動,但意識清楚;跟他打招呼時也很有禮貌的回禮,只不過臉部表情在說話時明顯有點扭曲,包括臉與舌頭;發音也會含糊。但這些症狀在安撫後,都能夠大致被抑制。媽媽也證實當小亮在入睡時,所有的扭動症狀都會消失。肌張力不全症 智力、動作協調性比同齡差我心裡有了譜,這應該不是癲癇。如果是癲癇發作是大範圍(全身性的),而且如此頻繁,患者應該早就意識不清了。而且他的症狀是在改變姿勢、或做某些動作時會更明顯,靜止時稍微緩解;絕大多數的癲癇不會被特定動作誘發。這是肌張力不全症(dystonia)。患者如果不是先天疾病(基因異常或遺傳),就可能是出生時腦部有損傷,例如早產導致腦部缺氧、或小時候有嚴重腦部感染等等,最常見的就是腦性麻痺患者。其他情況則需考慮內分泌代謝障礙、或長期使用某些藥物造成的副作用;有的人則是原因不明的。詢問母親,小亮確實在出生時難產,後來在智力發展、動作協調性都比同年齡的小孩更差些。那應該是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留下的後遺症。聽聞小亮從小到大都沒因為這些症狀看過醫師,我第一時間心裡有點狐疑 — 這次會診是家屬主動要求的嗎?還是外科醫生少見多怪?媽媽看來絲毫不會擔心啊?但還是試探性的解釋了我的專業結論,同時仔細觀察媽媽的反應。我緩緩說,依我進病房後所見到的小亮所有肌張力不全症狀,雖然顯而易見,但起床移動位置、拿杯子、講話等動作,幾乎都還能夠自理,其實不一定非得治療不可。萬一這些症狀曾經讓患者受傷,比方跌倒,或是因為顏面肌肉亂動到影響社交與工作,或者家屬很在意運動協調功能,倒是可以考慮用點藥物。假使日後隨著年紀增長,症狀更加嚴重而影響生活功能,甚至可以使用肉毒桿菌。不就醫 和別人過一樣生活媽媽聽到我的說明,起先有點驚訝,而後很平靜的告訴我說,她這些年都很細心照顧小亮,可以知道他的心裡在想甚麼;而且陪他上學、讓他學才藝,盡量讓他和別人過一樣的生活。她壓根不覺得小亮需要看醫生。她還帶他去看五月天的演唱會呢!小亮甚至會跟著大家一起揮手喔。語罷,母親突然叫他「揮手給醫生叔叔看」。在我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小亮揮著不協調的手臂,朝著我「喔~喔~」呼喊幾聲!眼神興奮。彷彿是戲劇裡,球迷或歌迷見著偶像出場的歡呼聲。我笑開了:「太好了!弟弟真幸福。醫生叔叔還從來都沒機會聽演唱會呢!」於是我們有了共識,既然媽媽對小亮目前狀況了然於胸,也認為能夠照顧好他,那就不必考慮用藥。等主治醫師判斷闌尾炎妥當之後,就可以出院。我心裡嘀咕,看來是這次照顧小亮的主治醫師多心了;這家人日子過得很滿足呢!真替他感到欣慰。最後我對媽媽說,萬一哪天需要諮詢,再來門診找我就好。我走出病室,步履輕快。「與眾不同」者 想要的是被平凡對待這使我聯想到今年討論度很高的一齣韓劇『非常律師禹英隅』,裡面講的是一位罹患自閉症的女孩,靠著天賦異稟及努力而擔任律師的故事。中文譯名以「非常」來代替「特殊」、「殘障」等字眼,我覺得很中性、且不帶歧視。儘管她能力出眾,但怪異或不可預測的行為舉止卻常常惹人側目。女主角的爸爸為了她從小的疾病而感到自責;同儕中有人對她冷漠、排斥,甚至質疑她是否有特權;她也一度因為周遭人的互動而懷疑自己是否有病、能否談戀害或適任工作?但是卻也有些人選擇以平常心面對她,只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支持。我認為這是一部非常溫暖的故事,教導觀眾如何去看待身邊「與眾不同」的人。大多數的民眾遇見一眼就知道「特殊、可能有生活障礙」的人,儘管可能不知道確切的醫療診斷,也多會選擇包容或協助。只是有時我們忽略了一點:家家戶戶的組成背景與人生理念都不同。我們貿然地伸出援手,卻不一定是別人需要的;許多時候對方根本不乞求我們幫忙,反倒希望被平凡的對待就好。臨床上我常常被會診,去回應一些「不必急著處理的問題」;相信許多醫師也都遇過。我猜想這回主治醫師是關心患者,不希望他在住院期間衍生其他變卦、或是怕家屬覺得照顧不周,這才主動照會我去提供意見。這算是當今醫病關係下的一種「防禦性醫療」吧!但沒有事先溝通的結果,讓我差點表錯情。搞不好家屬還以為我磨刀霍霍的想鼓吹患者用藥呢!那可就冤枉了。發現別人的潛在疾病,給予診治是件好事,也是醫者本份。但換個角度想,有時候默默觀之,只在對方提出請求時才適時給予協助,能讓當事人更自在些。這次故事裡我學到,以後在接到會診時,先再次向主治醫師釐清患者和家屬的意向,且在評估時更加細膩的去感受當下的氛圍,做出適當反應,才不會再次陷自己於尷尬的情境。他不是獨舞 媽媽一直都在小亮在未來的一生,都將帶著扭曲的步伐走下去,也一定得面對外界各種眼光,包括疑惑、同情、或者還有嘲笑或不諒解也說不定。現在的他。不知道能不能完全想像日後的難題,但我已經可以預見;相信媽媽一定也很清楚。不過這條路上他不是獨自一人跳舞。雖然目前生活起居看來有點小吃力,但是媽媽一直都在不遠處伴舞,時而在後面寧靜注視、時而在前面排除障礙,只不過旁人多半難以察覺罷了。從小亮的笑容與反射式的揮手,我知道他的人生迄今為止是充實的。媽媽儘管不能呵護他一輩子,但在可預期的未來,一定能庇護他更強壯、更坦然的去適應社會的互動。我如此堅信著。
-
2023-01-01 醫療.消化系統
肚子痛、腹瀉怎麼辦?痛到什麼程度該就醫?緩解方式一次看
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腹痛或腹瀉的經歷,在大多數時候,腹痛或腹瀉並不嚴重並且會自行解決。不過如果你的腹痛或腹瀉持續或變嚴重,請務必就醫。什麼是腹痛?腹痛是腹部區域任何部位的不適,位置大概在肋骨和骨盆之間。我們經常將腹痛稱為胃痛,但腹部疼痛也可能來自其他消化系統中的器官,腹部外層像是皮膚、肌肉處也可能出現疼痛。有時你感覺到的腹部疼痛可能來自其他部位,例如胸部、骨盆或背部。腹痛有幾種類型,具體取決於疼痛開始的速度和持續的時間: ‧急性疼痛會持續數小時或數天,並可能伴有其他症狀。‧慢性疼痛持續時間更長——從幾周到幾個月或更長時間——而且可能來來去去。‧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性疼痛會變得更糟,並且通常會伴有其他症狀。什麼是腹瀉?大便都是你生活中的常規部分,然而有時這種將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會發生變化。當出現稀便或水樣大便時,稱為腹瀉。當腹瀉時,你可能需要急著跑去洗手間,這可能比平時更頻繁。你可能還會感到腹脹、下腹部絞痛,有時還會感到噁心。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可以對腹瀉進行分類,這些類型的腹瀉包括:‧急性腹瀉:最常見的急性腹瀉是持續一到兩天的鬆散水樣腹瀉。這種類型不需要治療,通常幾天後就會消失。‧持續性腹瀉:這種類型的腹瀉通常會持續數週,時間大約在兩到四個星期。‧慢性腹瀉:持續超過四個星期,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有規律地來來去去的腹瀉稱為慢性腹瀉。發生腹痛的可能原因?腹痛大多數原因是暫時的,並不嚴重。它們可能與消化、月經或病毒的傳播有關。例如:消化問題,進食後腹痛可能是由於:‧消化不良。‧脹氣痛。‧便秘。‧腹瀉。‧食物過敏和不耐受。‧食物中毒。發炎,器官受到刺激或感染會導致暫時性炎症,例如:‧病毒性腸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 (GERD)。‧尿路感染 (UTI)。‧女性月經週期如果你有子宮,可能會因以下原因偶爾感到疼痛:‧月經來潮。‧排卵痛。另外,一般人出現腹痛症狀,常直覺聯想是否腹部器官出了問題,但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腹部以外的器官引起,甚至也有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下圖為腹痛位置及相關器官示意圖。發生腹瀉的可能原因?腹瀉時可能出現的症狀會有所不同,具體取決於腹瀉的輕重程度以及腹瀉的原因。嚴重的腹瀉與需要治療的疾病之間存在聯繫。腹瀉時你可能會出現所有這些症狀,也可能只會出現其中的一些症狀。腹瀉的主要症狀是稀便或水樣便。輕度腹瀉的其他症狀包括:‧腹脹或痙攣。‧強烈而迫切地需要排便。‧噁心(胃部不適)。如果有嚴重的腹瀉,你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發燒。體重下降。脫水。嚴重的疼痛。嘔吐。糞便帶血。嚴重的腹瀉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大多數自限性腹瀉的病因通常無法確定。腹瀉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腸道的病毒(病毒性腸胃炎),感染通常持續幾天,有時稱為腸道流感。其他可能導致腹瀉的原因包括:‧細菌感染。‧其他微生物和預先形成的毒素感染。‧吃擾亂消化系統的食物。‧對某些食物過敏和不耐受(乳糜瀉或乳糖不耐受)。‧藥物。‧放射治療。‧食物吸收不良。如何緩解腹痛?腹痛的原因和治療方法多種多樣。某些情況,如膽結石或闌尾炎,可能需要手術。其他的例如潰瘍或感染,可以通過藥物緩解。有時你可能正經歷一場腸胃炎或腎結石疼痛,直到它過去。如果你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您的腹痛,那麼找出原因很重要,尤其是當它不會自行消失時。請記住,即使是輕微的病例也可能很嚴重。然而,如果你非常清楚你的腹痛與消化有關,可以嘗試以下方式緩解:‧腸道休息。停止進食,或只吃餅乾或香蕉等易於消化的食物。‧補水。多喝水或補水配方。‧熱療。試試用溫水瓶或泡個澡。‧家庭療法。試試甘草補氣,生薑治消化不良,或薄荷幫助放鬆腸道肌肉。如何緩解腹瀉?當你患有急性腹瀉時,你通常可以在不需要任何藥物的情況下進行緩解,包括:‧多喝水和其他電解質平衡的液體(如稀釋和無果肉果汁、肉湯、運動飲料和不含咖啡因的蘇打水)。確保全天補充水分,每次腹瀉時,你的身體都會流失水分。通過多喝額外的液體,可以確保身體免於脫水。‧改變飲食。與其選擇油膩、高脂肪或油炸食品,不如選擇 BRAT 飲食法:B:香蕉。R:米飯(白米飯)。A:蘋果。T:吐司(白麵包)。‧減少咖啡因攝入。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和飲料可能有輕微的通便作用,這會使你的腹瀉惡化。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飲料包括咖啡、無糖汽水、濃茶/綠茶,甚至巧克力。‧避免讓你脹氣的食物和飲料。如果你因腹瀉而感到胃部痙攣,那麼減少引起脹氣的食物可能會有所幫助。這些可能包括豆類、捲心菜、抱子甘藍、啤酒和碳酸飲料。有時,乳糖不耐症也會讓你腹瀉。這通常是暫時的,這意味著在腹瀉消失之前,需要避免食用含有乳糖(乳製品)的食物。腹痛何時該就醫?如果你的疼痛無法解釋、持續或嚴重,或者你受傷或懷孕,請務必就醫。此外,如果你的疼痛伴有以下任何症狀,請立即就醫:‧持續發燒。‧持續噁心或嘔吐。‧糞便、尿液或嘔吐物中帶血。‧腹部腫脹並且碰觸會疼痛。‧黃疸(眼睛和皮膚發黃)。‧身體任何其他部位疼痛。‧呼吸急促或症狀隨著勞累而加重。腹瀉何時該就醫?在大多數情況下,你可以在家緩解輕度和無併發症的腹瀉。通過使用次水楊酸鉍等非處方產品,通常很快會好轉。然而,如果你的腹瀉是由感染或寄生蟲引起的,你需要去就醫進行治療。如果你有以下任何症狀,請立即就醫:‧腹瀉中帶血或黑色柏油樣大便‧高燒(38度以上)或持續超過24小時。‧腹瀉持續超過2天。‧噁心或嘔吐使你無法飲用液體來補充丟失的水份。‧腹部(尤其是右下腹)或後端劇烈疼痛。‧從國外回來後腹瀉。【參考資料】‧克里夫藍診所:Abdominal Pain‧WebMD:Abdominal Pain‧克里夫藍診所:Diarrhea‧WebMD:Diarrhea‧元氣網:肚子痛到底哪裡出問題?痛到什麼情況該就醫?‧元氣網:疾病百科腹瀉
-
2022-10-24 焦點.元氣新聞
12歲女童戴Apple Watch狂發嗶嗶聲 檢查發現癌症侵襲全身及時救命
Apple Watch除了有血氧、心率偵測外,現在也新增車禍偵測和體溫感測功能,讓智慧型手錶不僅只是一個配件,還能救命!一名12歲女童因Apple Watch發出心率異常通知,意外發現身體其他疾病,及時挽回一命。外媒報導,12歲的女童Imani Miles平時有佩戴蘋果Apple Watch的習慣,某天她的母親Jessica Kitchen突然發現女兒的手錶不斷發出嗶嗶聲,警告心率異常過高,讓她警覺相當奇怪,「因為它以前從未發生過(通知)」,帶了女兒去醫院後發現是闌尾炎,醫生也火速進行手術,將女童的闌尾切除。不過事情並未結束,醫生在切除完女童Imani Miles的闌尾後,此時發現該處有罕見的「闌尾腫瘤」,也是一種神經內分泌腫瘤,對於兒童來說相當少見,且當時癌細胞已擴散女童身體其他部位,需再次接受手術去除,所幸女童至今一切安好,待在家裡休養中,讓母親也鬆一口氣。Jessica Kitchen表示,所幸有Apple Watch的即時通知,讓她得知女兒的身體狀況,「如果她沒有那支手錶,情況可能會更糟。」如今女童仍持續戴著Apple Watch,她的母親也不斷在網路上以自身經驗,宣傳穿戴技術的好處。據台中慈濟醫院的資料顯示,闌尾癌在大腸直腸癌症中,僅有1至5%的發生機率,加上「闌尾腫瘤」初期幾乎沒症狀,就算出現右下腹部疼痛,也容易被當成便秘、吃壞肚子等一般問題處理。該腫瘤需長大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消化不良或食慾不振,引發急性闌尾炎(如似腹脹、腹痛等)症狀,一旦腫瘤變得更大,可能因阻塞闌尾造成感染,出現敗血等症狀,而有致死可能。
-
2022-07-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兒童重症再增5例 9歲女童接種疫苗仍罹MIS-C併闌尾炎
本土新冠肺炎新增中重症143例、死亡個案62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五例兒童重症個案,包括四例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以及一例肺炎個案。其中一例罹患MIS-C的九歲女童合併闌尾炎,正在加護病房救治中。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61例具慢性病史、38例未完整接種三劑疫苗、40人超過80歲以上。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636例,死亡7923例。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最年輕死亡個案為40多歲女性, 發病後三天死亡。個案本身有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未曾接種疫苗。7月22日快篩陽性, 隔日被家人發現意識改變、高燒41度以及呼吸急促,送往急診。因昏迷及嚴重休克經插管及緊急治療後,收治加護病房,7月24日急救無效過世,死因為肺炎併呼吸衰竭及敗血性休克 。五例兒童重症則包括四例MIS-C及一例肺炎。MIS-C個案部分,其中一例九歲女童,無慢性病史,6月1日接種過一劑疫苗,6月17日曾確診新冠肺炎。7月17日起出現腹痛、發燒、腹瀉、嘔吐等症狀,7月22日前往急診,檢查血壓偏低疑似MIS-C,且腹部電腦斷層發現急性闌尾炎,收治加護病房。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抗生素治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收治中。另外三名MIS-C個案為兩歲女童,無慢性病史,曾於7月3日確診。7月23日起出現發燒、嘔吐、腹瀉、腹痛、食慾下降等症狀,7月25日至急診,診斷為急性腸胃炎及MIS-C收治住院,目前仍在一般病房治療中。三歲男童,無慢性病史,曾於6月17日確診。7月21日起出現發燒、眼睛、浮腫、咳嗽、便秘以及食慾下降,7月24日嘔吐前往急診,疑似MIS-C住院,目前仍在一般病房治療。五歲女童,無慢性病史,曾於6月3日確診。7月19日起出現發燒、全身出疹、紅眼、嘴唇浮腫、腹痛等症狀,前往急診疑似MIS-C收治加護病房,目前病情好轉,預計今天下午轉出至一般病房。另有一例肺炎重症個案,為12歲女童,有先天性神經肌肉疾病,長期在家使用正壓呼吸器。羅一鈞表示,個案曾接種過一劑疫苗,7月22日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有痰,快篩陽性。當天至急診X光顯示為肺炎,於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並給予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病況穩定。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個案累計為128例,包含腦炎25例、肺炎20例、敗血症3例、哮吼8例、心肌炎1例、MIS-C62例、共病3例,到院前死亡6例;死亡個案維持25例。
-
2022-06-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病人休克沒床被迫躺地上CPR!急診醫吳紋綾:因染疫更能同理確診者說不出的痛
每天替上百位確診病人看病,五月中旬,新光醫院急診科臨床研究醫師吳紋綾也中鏢了,不僅咳嗽、流鼻水,還上吐下瀉、心跳飆高。經歷大病一場,她更理解確診者痛苦,提醒民眾新冠病毒不是簡單感冒,可能會再度感染,仍要做好防疫,同時呼籲政府重視醫療排擠問題。吳紋綾開始出現症狀時,快篩陰性,隔天繼續上班,但同事注意到她的精神特別不好,幫忙PCR篩檢竟檢出陽性。確診後,她的咳嗽變嚴重、上吐下瀉,喉嚨痛彷彿「刀割」的痛,吃東西、吞嚥都痛,問診也很困難,「確診後並不如大家所說是簡單的感冒。」在PCR陽性當下,吳紋綾除了胸悶、胸痛,心跳還飆到每分鐘140、150下,看診時有些微脫水,「我算是嚴重需要住院的病人」,不過她評估返家休息觀察即可,把病床讓給更需要的病人。在家休養期間,即便身體不適,她仍把握時間研讀論文,認識新冠病毒「才知如何對付它」,以及避免再度感染、出現「長新冠」後遺症。吳紋綾笑說,有時躺著突然覺得心悸、喘,會懷疑是長新冠,便開始量血壓、心跳及快篩。吳紋綾表示,先前家中已備妥感冒藥,也有準備足夠食物,唯一準備不足的是快篩試劑,家人得知她確診,送來整箱「一個月份快篩」,她瞬間成了「快篩富翁」,因此,「讀書、追劇、做快篩」是她隔離期間的三大樂趣。開箱市售的各類家用快篩,吳紋綾樂於研究各類棉棒刷毛舒適度,相較醫用PCR棉棒又硬又痛,家用快篩算很友善又好用。讓她回想起,在醫院幫病人做PCR,除了病人痛苦,醫療人員心理也不好受。她曾幫一位小朋友做檢測,棉棒一度有出血,小朋友爆哭,所幸爸媽沒有責怪醫護,但她留下不小陰影,覺得弄痛小朋友,期望未來PCR能改用唾液檢測。確診後返回職場,吳紋綾能快速用「面相」判斷出確診者,更能「同理」病人說不出口的症狀。像有一名外傷病人到急診,自述喉嚨癢,但沒有感冒,她一看病人面相就覺得「應該中了」,果真PCR檢驗出陽性;現在碰到確診者,說到確診後胸悶、吃不下、嘔吐時,她更能理解確診者,減緩病人對新冠病毒的焦慮。新冠病人不斷增加,各醫院不斷加開專責病房收治新冠病人,如此便擠壓了其他科別。吳紋綾指出,像有病人闌尾炎要開刀,但外科病床都留給新冠病人,導致無法立即開刀;還有病人剛開完刀,後續要住院幾天,但沒有足夠病房讓一般疾病病人住,只能待在急診室休息,伴隨著咳嗽聲、機器聲、呻吟聲,很難安靜休養。現在醫療量能非常緊繃,病房會滿、但急診無法拒絕病人,就算沒床也要盡量收,吳紋綾表示,先前有一個病人原本坐在輪椅上吊點滴,突然在急診室休克,卻因為沒有病床,醫護只好緊急在地上幫他做CPR等初步處置,後續才找床讓病人休息。確診者住院並不一定是好事,吳紋綾說,像90多歲阿嬤確診但無症狀,雖是高風險群但評估不用住院,在家服藥、休養較舒適,家屬也可多給予關心、注意症狀,畢竟專責病房不舒適,有許多陽性病人,且成天看戴面罩、穿防護衣的醫護走來走去,愈住恐愈不舒服。吳紋綾表示,或許要等疫情高峰過去,醫療排擠問題才能解決,期望政府評估將新冠肺炎調降傳染病等級,將醫療資源留給一般疾病病人,也提醒民眾確診後仍要做好防疫,避免再度感染。確診後她在一塊許願牌寫下「無論如何要勇敢」,期許自己也勉勵大家。吳紋綾小檔案現職:新光醫院急診科臨床研究醫師確診時間:5月15日如何感染:不明來源症狀:咳嗽、流鼻水、嘔吐、腹瀉、喉嚨痛治療:使用症狀緩解藥物給確診者一句話:沒有人會故意確診,所以確診不是你的錯,別擔心耽誤工作或家人,也不要給自己負罪感,希望大家能健康,沒有留下長新冠或產生經濟危機。鼓勵大家不要恐慌,疫情會慢慢度過,也許再撐一下就結束了。
-
2022-06-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MIS-C警訊 專家估1年恐650例
中重症及死亡案例持續維持高點,國內昨一口氣增加五例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案例,至今已累計八例,其中年紀最小僅二歲,另有一名八歲童合併闌尾炎,被視為非典型MIS-C症狀。專家據美國發生率推估,台灣未來一年內恐會有六五○例MIS-C案例。指揮中心評估,台灣發生率應會低於美國,但家長及醫院都要警覺,避免延誤就醫。昨新增五例MIS-C案例,年齡介於二歲到十歲。年僅二歲的女童,上月十三日確診後,本月三日出現持續發燒、頭痛、耳痛、腹瀉、嘔吐、腹痛、大腿疼痛、結膜發紅、草莓舌、嘴唇乾裂發紅、喉嚨發紅等症狀,六日住院,目前持續住院中。八歲的男童則是四月廿日確診後續康復,五月十九日出現MIS-C症狀,五月廿二日住院,病發的症狀包含急性闌尾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MIS-C會引發腸胃道變化,闌尾炎可能就算是一種。昨一口氣暴增五例MIS-C案例,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也提出警訊,若以美國MIS-C通報案例推算,疫情至今通報八五二五例,其中六十九例死亡。台灣一年可能會有六五○例MIS-C案例。呂俊毅提出一項紐約研究,廿一歲以下兒童MIS-C發生率為百萬分之三一六,以黑人、西班牙人、亞洲人居多,以該發生率推算,台灣今年廿歲以下有五十二萬人確診,推估可能會有一六七例MIS-C案例,且國內疫情高峰未過,數字還可能再高。羅一鈞表示,上述紐約研究中,美國亞裔發生機率遠低於其他族裔,國內專家也有共識,國內發生率會低於美國發生率。MIS-C個案需觀察六周,以今年五月初資料統計,廿歲以下有十萬人確診推算,目前通報八例MIS-C個案,發生率為百萬分之八十,雖然此數據可能低估,但也不會高過美國百萬分之三一六。呂俊毅提醒,MIS-C表現類似川崎症,MIS-C較容易好發兒童確診後二至六周,以六至十二歲,尤以男童居多,包括發燒一至三天以上,出現至少兩個器官系統異常,包括出疹、低血壓或休克、心肌功能受損、凝血功能異常、急性腸胃道症狀等,必須提高警覺。
-
2022-06-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446!國內MIS-C暴增5例 最小2歲女童耳痛大腿痛
國內今新增中重症案例446例,包括261例中症,185例重症,死亡個案新增211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年紀最輕30多歲男性,有慢性腎病,施打2劑疫苗,死因爲急性心肌梗塞、心律不整、肺炎。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211例死亡個案,年齡介於30至90多歲,有198人有慢性病史,141人沒打滿三劑,94人沒接種任何一劑疫苗,超過80歲的有105位長者。最年輕死亡個案為30多歲男性,曾接種兩劑疫苗,有慢性腎病、糖尿病,6月4日出現急性心肌梗塞,緊急送醫驗出新冠確診,病程急促,當天過世,死因急性心肌梗塞、心律不整、肺炎。另新增5例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個案,分別4女1男,年齡介於2-10歲。羅一鈞提醒,雖然公布5人,但確診日都是1個月前,約4月底到5月中旬確診,當時都是輕症,距離確診後約3至4周左右出現新症狀。羅一鈞表示,最早的個案為8歲男童,4月20日確診,5月19日出現MIS-C症狀,包括持續發燒、胸痛、腹痛、活力及食慾下降口腔黏膜乾燥、結膜發紅、扁桃腺紅腫、頸部淋巴結腫大等,較特殊有合併急性闌尾炎,不需開刀經藥物改善,經治療已於5月31日康復出院。羅一鈞表示,最年輕為2歲女童,5月13日PCR採檢陽性,6月3日MIS-C發病,症狀有發燒、頭痛、耳痛、腹瀉、嘔吐、腹痛、大腿疼痛、結膜發紅、草莓舌、嘴唇乾裂發紅、喉嚨發紅等。目前國內兒童重症49例,MIS-C佔8個。
-
2022-06-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8歲童MIS-C合併闌尾炎 解隔4周發燒肚痛眼紅急送醫
兒童感染新冠病毒除發生腦炎,近期也出現多例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國立陽明交大附設醫院小兒科主任阮建彰分享先前收治一名8歲男童個案,起初為輕症,但隔4周後再度發燒,出現胸痛、右下腹痛,經診斷為MIS-C合併闌尾炎,經過治療已出院。疾管署今上午舉行「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與案例研討會」,小兒科醫師阮建彰分享臨床個案。一名8歲男童無任何疾病、沒施打疫苗,4月20日出現發燒、咳嗽,採檢PCR陽性確診,Ct值17.2,X光檢查沒有出現肺炎,收治住院僅第1天發燒,屬於輕症個案,4月27日解除隔離返家。不過5月20日距離發病4周後,持續兩天高燒38、39度,家屬反映孩子三不五時說胸痛,但精神、活動力尚可,便至診所拿藥,返家觀察。5月22日已發燒第三天仍未退燒,家長發現孩子「紅眼睛」且腹痛、噁心,當天下午惡化,疼痛移轉到右下腹,且食慾差,晚上7點前往急診。在急診時男童明顯發高燒、心跳偏快、血壓偏低,兩側眼睛偏紅,右邊頸部淋巴結些微腫大,右下腹明顯疼痛等,醫師高度懷疑是闌尾炎,經腹部電腦斷層掃描確認,轉送加護病房。後續住院期間,小朋友抱怨腹脹、吃不下,四肢出現浮腫。阮建彰表示,原先考慮以腹腔鏡手術切除闌尾炎,不過男童4周前確診新冠病毒,後續出現發燒、腹痛,也懷疑是MIS-C,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MIS-C定義,包括發燒3天以上,出現低血壓、腹痛等,該名男童皆符合,後續給予免疫球蛋白、抗生素治療MIS-C,阮建彰說,新冠病毒確診個案發生MIS-C合併闌尾炎並非罕見、也非偶然,國外已有不少個案報告,通常新冠確診兒童染疫2-6周,出現右下腹疼痛,都要考慮相關情形。
-
2022-05-27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右下腹痛超過1天不要忍!闌尾炎初期像吃壞肚子 闌尾破裂恐嚴重感染
腹痛是相當常見的問題,右下腹疼痛也不罕見,但若痛得太久就建議盡早就醫檢查,因為很有可能是闌尾炎。國泰醫院一般外科李君豪醫師表示,民眾腹痛時大多習慣忍一下觀察,或擦個藥、休息一下,但若是闌尾炎,也就是俗稱的盲腸炎,這問題就拖不得,因為狀況往往會越來越嚴重,且恐有致命風險。 右下腹痛闌尾炎嚴重恐致命,醫籲:2種情況盡早就醫! 李君豪醫師表示,右下腹疼痛的可能原因,包括了腸道、婦疾,腎臟也有可能痛到這來,除了常見的吃壞肚子以外,也有可能是闌尾炎。醫師指出,闌尾對人體而言可說是個無用的器官,但因阻塞等原因形成發炎時,卻有著致命風險,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右下腹疼痛。 闌尾炎所形成的腹痛,在最一開始的時候大致和其他腹痛沒甚麼兩樣,其他症狀則如噁心想吐、食慾不佳等,因此也常讓民眾誤以為是吃壞肚子。不過不一樣的是,闌尾炎所形成的腹痛往往不像一般腹痛較為短暫,或是一陣一陣的,其大多會持續存在,且疼痛感和位置越來越明顯。因此醫師提醒,右下腹疼痛時可特別觀察,若有發現腹痛持續、越加明顯,就應盡早就醫檢查,若是超過一天更是別忍,盡速就醫為佳。 他右下腹疼痛忍了一周,闌尾破裂引發感染過世。 李君豪醫師表示,雖然也有情況輕微的闌尾炎,在短暫休息後得以康復,不過通常會持續進行。日前診間就有民眾右下腹疼痛覺得事小,忍了約一周左右才就醫,經檢查發現闌尾已破裂、化膿、腸道中的穢物也有部分外流至腹腔,造成細菌感染。經手術切除闌尾、清理腹腔後,患者還是因嚴重感染導致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搶救後還是不幸過世。醫師再三提醒,腹痛若超過一天就盡快就醫,即便不是闌尾炎而是其他問題,往往也已經不是小事,民眾不可大意。 右下腹痛當下怎麼辦?若是闌尾炎又可以如何治療? 對於腹痛的應對方式,除了建議民眾觀察以外,許多人也會塗抹薄荷油、小護士等一般家庭藥物,也有人會使用止痛藥、止痛貼布等。對此李君豪醫師表示,這些用途主要都是用於舒緩疼痛症狀,若是闌尾炎並沒有改善或治療的效果,因為當中發炎的原因依舊存在。不過民眾還是可以嘗試,但就是得要注意疼痛時間和感受。 治療闌尾炎李君豪醫師表示可從兩方向進行,一者是藥物治療,一者是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為基本處置,但還是會有復發的可能,因為闌尾還在。若腹痛經診斷確認為闌尾炎,手術治療會是較為建議的治療方式,一方面闌尾於體內沒有用途,留著也僅是將不定時炸彈留在體內,既然要治療大多會建議將其切除,一勞永逸。不過手術治療自然也考量著患者當前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況、意願等,因此在治療時可與醫師進行詳細討論,更有助妥善治療。 《延伸閱讀》 .右下腹疼痛、噁心想吐別大意!醫:闌尾炎可治癒但不可拖延。 .一張圖看懂腹痛位置及原因,醫:出現這些情況盡快急診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5-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衛福部號召社區醫院增開專責病房 確診採「原地收治」
國內本土確昨突破5萬例,尤其北北基桃醫療量能緊繃,空床僅剩3至4成,衛福部昨與各級醫院開會,希望社區醫院加入開設專責病房行列,未來若有住院患者後續確診,地區醫院採「就地收治」方式直接收治。南部某醫院護理師反應,受限法規無法拒絕病人接受醫療的權利,即便收治患者數已超標,仍然無法拒絕收病人,確診數暴增院內必須把量「硬扛下來」,導致專責病房爆滿,還得借用其他非專責單位病床,院內感控早已亮紅燈,且中央還要各醫院再開專責病房,速度早跟不上現行狀況。據了解,衛福部希望各層級醫院能拿出一定比例做專責病房,像是500床以上醫院,開出2成專責為原則、3成為目標;200至500床醫院,需開出1成做專責;至於200床以下醫院,則採量力而為,視各醫院需求來開設專責病房。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會議中與各醫院開會交換意見,包括病房開設、人力調度、津貼補償等,希望社區中小型醫院加入開設專責病房,收治自己本來已在照顧、後續確診的病人。也會考慮醫護人力、感控措施,因應疫情升溫做出必要調整,以免無法進行醫療照護工作。目前國內醫療量能,全國專責及負壓病床總共10784床,空床數5816床,空床率53.9%。指揮官陳時中坦言,北北基桃較為吃緊,剩下3至4成,比中南部其他地區相對低。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過去專責病房屬於集中管理,例如醫院某樓層、某病房全皆為專責病房,若有內外婦兒等其他科別的患者確診,都會往專責醫院送。因應確診數增加,若住院期間驗出確診,未來盡量以就地收治,像是產婦若再社區醫院待產,確診就原地收治。朱益宏說,社區醫院原地收治住院且確診患者,前提是在輕症、無症狀情況,如慢性病診治、闌尾炎手術或超音波檢查等,若病情有變化,可能轉為中重症情況,超過地區醫院能處理範圍,需要用到加護病房情況時,會請縣市衛生局、中央協調轉診到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原地收治」確診患者,是否代表病房需符合感控條件?朱益宏說,過去在清零觀念下,專責病房要求嚴格,有許多感控設置,包括中間過度區、洗手設備、通風設備、獨立空調、負壓等,對地區醫院來說的確是較嚴格要求,雖然會議並未有結論,但尊重中央最後決議。朱益宏指出,社區醫院除了調查開設專責病房意願,也將調查各醫院開設防疫門診意願,中央屆時也會配送抗病毒口服藥物到門診定點,提供輕症、符合資格的確診患者可以投藥;此外社區醫院也有共識投入社區採檢站、視訊門診等,也呼籲民眾可就近到診所、社區醫院就醫,都可以得到好的治療。
-
2022-05-03 新聞.健康知識+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脾臟最多人猜,也有人說是胰臟,還有人說:「心臟?」大家都被問倒,沒有人曉得造血器官在哪裡。答案是—骨頭,骨頭是主要的造血器官,確切位置是在骨髓,大多數人都認為骨頭是給狗啃的食物,但骨髓是我們的精髓。我把沒人答對這件事告訴一位血液專科醫生,他說:「天啊!不然大家以為骨髓是做什麼用的?」或許大家覺得骨頭慘白又易碎,感覺沒什麼生命力和活力,又或許大家以為體內循環的血液是現成的,從生到死都是同一批血。事實上,血液細胞會不斷死亡、不斷更新,而且汰換速度極快。人手斷了不能重生,大量失血卻能倖存。骨髓每秒鐘製造兩百萬顆紅血球細胞和可分化為各種人體細胞的多能性幹細胞,紅血球細胞在排出細胞核之後便能在最細的微血管中遊走,其影像既像填了餡的圈圈餅,又像誘人的枕頭,我每次看到紅血球的模擬圖,就巴不得跳進畫面裡找顆紅血球窩著,美國血液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則偏好將紅血球比喻為甜甜圈。三十兆顆紅血球細胞每天在我們體內循環,行經一萬兩千英里,比從我家門口走到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市(Novosibirsk)長上三倍。我們全身上下的靜脈、動脈、微血管加起來總長約六萬英里,將近地球周長的兩倍,大部分是通往全身上下細胞的微血管。人在休息時,心臟每分鐘跳動七十五下,每十秒鐘輸送出一公升的血液,和綿羊的心臟功率一樣;藍鯨的心臟則跟國民車一般大,每分鐘跳動五下,潛入深海後心跳會更慢;至於鼩鼱的心跳則是每分鐘一千下。心臟是忙碌的器官,血液也是。血液的工作繁多,除了要將氧氣運送到各個器官和組織之外,還要運送養分、熱能、荷爾蒙,其中荷爾蒙是傳導訊息的化學物質,用於調節人體機能,影響我們的體力、睡眠、心情。血液運走代謝廢物,將二氧化碳等無用的物質排出體外,同時打擊感染、抵抗外來入侵,既是組織也是器官。一位血液專科醫生告訴我:「心臟是讓人體重大器官得以循環的幫浦。」血液身兼補給、控溫、排汙、防禦等重要職務,鞠躬盡瘁,至死方休。自從第一滴血濺出之後,人類就對血液深深著迷,然而,對於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Goethe)筆下的這種「和善汁液」,我們所知依然不多。就拿血型來說吧,你聽過的ABO系統包含A、B、O、AB四種血型,獼因子(rhesus factor)則將血型分為Rh陽性和Rh陰性。當前血型系統是依據紅血球表面的抗原和血漿上的抗體來分類,所有紅血球細胞表面都有H抗原,A型血則多了A抗原,B型血多了B抗原,AB型血兼有A抗原和B抗原,抗原就像血液的信號和記號,如果輸入的血液帶有與自身不同的抗原,就會產生排斥反應,這是非常有效的警報系統。O型血、A型血、B型血都有H抗原,因此O型人可以輸血給A型人和B型人,但是A型血會排斥B型血,B型血也會排斥A型血。Rh陰性O型血不含A抗原和B抗原,也不含Rh血型系統中的D抗原,因此可以捐給任何人,是急診室冰箱中的必備血品。輸錯血型會導致凝集反應,從而引發急性溶血,輕則全身發癢,重則身亡。在血源充足的國家,輸錯血型是罕見案例,英國視之為「重大醫療疏失」(never event),這類疏失都可以事先預防,一旦不慎發生則後果嚴重。二○一五年,英國發生的重大醫療疏失包括將手術鑿刀遺留在病患體內、明明要割闌尾卻割成輸卵管、將Rh陽性B型血輸給Rh陽性A型病患,後者導致病患胸痛、發燒等明顯症狀。二○一六年,英國的輸血單位為兩百五十萬,其中共計三起輸血錯誤,幾近錯誤則有兩百六十四起。若將視野放大到全球,目前輸血導致感染的機率低於以往,舉例而言,在低收入國家的血庫中,只有○.三%的血品帶有B型肝炎病毒,在高收入國家則只有○.○三%。全世界大概有三百多種血液系統,ABO只是其中一種,國際輸血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of Blood Transfusion,簡稱ISBT)總共列出三十五種血型系統,常見的包括Lutheran、Kell、Lewis、Duffy、Kidd、Diego、Dombrock、John Milton Hagen、Indian、Globoside,大多是以發現者的名字來命名,害我好想見一見Yt、Xg、Ok系統的發現者,尤其是Ok血型,聽著多開心啊!至於Landsteiner-Wiener血型系統中的「Landsteiner」,則是一位奧地利生物學家的姓氏,全名卡爾.蘭希戴納(Karl Landsteiner),他好奇為什麼某些血液之間會產生凝集反應,因此在一九○一至一九○三年間研究出血液的差別,這才發現原來世界上有不同的血型,這些血型彼此互異,從而將血型分為A、B、C三類,這就是後來ABO系統的雛形,這項驚人的發現讓他獲得了諾貝爾獎,也讓上百萬人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的輸血,但願這項成就能讓他比照片上看起來快樂一些(這位輸血醫學之父的照片不是一本正經,就是嚴肅到嚇死人),又或許他的眉頭之所以深鎖,是來自他對血型的不解—為什麼世上要有不同的血型?這在今天仍舊是無解之謎。無解不代表血液學家都在偷懶,如今我們可以將B型血轉為O型血—只要利用咖啡豆上的酵素,就可以除去紅血球表面的B型抗原,將B型血改造成人見人愛的O型血。血液學家也發現:血型和地域、種族、染病率有關,高加索人有四成是A型人,亞洲人則只有二成七是A型人。此外,科學家在一九七七年發現O型人更容易罹患霍亂:一九九一年秘魯爆發霍亂,O型人的住院率是其他血型的八倍,再看看霍亂的故鄉—恆河三角洲,這裡的O型人口比世界各地來得少,根據最近的研究顯示,霍亂毒素在O型幹細胞分化出的腸道細胞中特別活躍,導致O型人一染上霍亂就特別嚴重。A型和AB型男性也別高興得太早,一群土耳其泌尿科醫生最近發現:比起O型男性,A型和AB型男性更容易不舉。此外,O型人對瘧疾的抵抗力比較強,B型則最差。每種血型都有優點也有缺點,這些發現都只是蛛絲馬跡,其中暗藏深意,比如說:究竟為什麼要有血型?為什麼不同的血型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發展?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只有粗淺的理論,科學界還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在大多數國家(包括英國),只有病患、士兵、生過孩子的婦女知道自己的血型。有一次,在一艘葡萄牙戰艦上,我看見護送我的海軍名牌上寫著「裴德洛,A型」,這讓我十分詫異,害我一直盯著人家的名牌不放,這件事自始至終都讓我十分過意不去,怎麼想都覺得不對,知道這些海軍的血型就像讀到他們最新檢查出來的精蟲數量,或是曉得他們的女友最愛的性愛體位,那感覺就像意淫了人家,又像窺探了人家的隱私。真是越說越離譜了,但只要一碰上血液,常識往往潰不成軍。德國納粹黨想著血統純正想到走火入魔,認為雅利安人(Aryan)的血統最高尚,連帶認為「A」型是高等血、「B」型則是劣等血。日本人則認為血型不僅是紅血球細胞表面的抗原,還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個性,例如A型是完美主義者,寬容和善,臨危不亂,搭他們的車最安全;B型則陰陽怪氣、自私自利,但很會逗人開心;O型人精力充沛、行事謹慎;至於AB型既有A又有B,光想就知道很複雜難懂。《美女的血型書》在日本大賣,作者再接再厲,又出了一本暢銷書—《血型美人的便當》。血型影響深遠,有人因此求職遭拒,有人則依此選擇約會對象。二○一一年,日本大臣松本龍到福島災區視察,因出言冒犯災民,僅就職一週便辭職下台,並將自己的不當行徑怪罪給血型。他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我是B型,所以個性衝動易怒(……)我太太稍早打電話給我,指出這一點。」血型歧視恰好符合日本矮化少數民族的觀點,例如台灣人和愛奴人(Ainu)AB型和B型的比例較高,因此被日本人認為個性暴力、殘忍、遲鈍。美國在冷戰時期認為血型很重要,不論大人還是小孩,身上一律都要用刺青標示血型,一旦空襲來臨便能派上用場,根據某位醫生預測,像芝加哥這樣大小的城市遭到轟炸,需要用上將近一百萬品脫的血品。歷史學家蘇珊.萊德勒(Susan E. Lederer)在著作中提到:在印第安納州北部,「刺青師使用Burgess Vibratool的工具箱,裡頭的刺青器材包括三十到五十根針嘴和一罐無菌墨水,在園遊會上替一千多位居民刺青,在居民的前胸刺上血型」,這個「血型刺青作戰計畫」(Operation Tat-Type)後來在五所小學試辦,然而,由於醫生認為血型刺青並非萬無一失,「血型刺青作戰計畫」就此喊停。根據美國猶他州洛根市(Logan)一位社論主筆回憶:「當地中年人的身上還可以看到這些黑糊糊的刺青,但已字跡難辨。」其實血液早就不只是生物學領域的問題,而且這問題至今依舊無解—不同國家對血液的分類互異,甚至同一國家的不同機關之間也存在矛盾。舉例來說,儘管血液是由紅血球細胞、白血球細胞等組成的結締組織,但英國的《人體組織法》(Human Tissue Act)卻將血液排除在外。美國則認為血液隸屬於「生物學」,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則於二○一三年將血液列為「基本藥物」(essential medicines),就算是貧窮國家也應該要預先儲備。場景來到倫敦一間醫院的實驗室,身穿白袍的男子從顯微鏡旁讓開要我上前觀察,血液細胞對於醫生而言早就司空見慣,而我卻是第一次看到,醫生將血液均勻塗在載玻片上,並用染液上色,好讓我能看個清楚:紅血球細胞真的是雙凹圓盤狀,既像啞鈴又像甜甜圈,感覺如此生猛鮮活,而我體內的紅血球細胞卻不斷死去、更新。人體全身上下的細胞每七年更新一輪。這樣算來我已經更新到第六輪了,但紅血球細胞的平均壽命是一百一十五天,因此我的紅血球細胞已經更新到第一百四十三輪。有個探討自我和身分的哲學問題叫「忒修斯悖論」(Theseus’s paradox),又稱「忒修斯之船」(Theseus’s ship),十分受到大眾歡迎。這個哲學問題是這樣的:如果忒修斯之船的木板一塊一塊替換掉,最後所有的木板都不再是原來的木板,那忒修斯之船還是原來的忒修斯之船嗎?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全身上下的細胞跟出生時都不一樣了,紅血球細胞也跟耶誕節時的我不一樣,我還是原來的我嗎?※ 本文摘自《九品脫:打開血液的九個神祕盒子,探索生命的未解之謎與無限可能》。《九品脫:打開血液的九個神祕盒子,探索生命的未解之謎與無限可能》作者:蘿絲.喬治 譯者:張綺容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2/03/03
-
2022-04-29 新聞.元氣新聞
全麻手術最怕術後併發症 釀心血管疾病72小時內恐喪命
國內全身麻醉手術需求量大,根據109年健保醫令申報量統計,台灣全年全身麻醉的申報量超過250萬例,換算每日平均約13秒就有1次全身麻醉。專家表示,醫療進步下手術技術純熟,手術成功關鍵在於有無出現「術後併發症」,需注意的是,臨床上常見術後出現心血管、肺部併發症,往往帶來致命風險,術後照護格外重要。台灣術後加速康復學會理事長郭書麟表示,患者進行重大手術時,最擔心手術成功率、術後恢復及併發症風險。研究數據顯示,術後心血管併發症如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致命性高且病程速度快,發生率將近5成,住院天數增加2、3周,嚴重者術後72小時內就會喪命。郭書麟指出,術後併發症第二名為術後肺部併發症(PPC),發生風險約2成以上,其住院天數恐拉長到17天,相較沒發生PPC的患者,死亡率僅0.2至0.3%,但若發生嚴重PPC的患者,約14至30%的人術後30天內死亡,因此許多醫師無法保證開刀後何時可出院,因取決於是否出現併發症,連帶影響後續治療效果。台灣術後加速康復學會積極推動「術後加速康復療程(ERAS)」,希望在重大手術前、中、後有全方位準備及照護,可減少術後併發症發生,也降低病患術後不適,據統計可減少5成術後併發症、縮短3成住院天數,適用族群包括大於65歲長者、有肺部慢性疾病及BMI大於30等高風險群。郭書麟表示,ERAS為整合醫療,採部分健保給付及自費,今年2月衛福部公告將ERAS列入手術必要安全項目中,各大醫學中心皆陸續啟動計畫,若加總自費項目,價格約落在3萬元上下。台灣心臟胸腔暨血管麻醉醫學會榮譽理事長鄒美勇表示,近5年台灣麻醉專科人力成長幅度是所有專科的第3名,僅次於急診科、泌尿科,目前麻醉專科醫師人數有1360位,他提醒病患及家屬,任何需要全身麻醉的手術,小至闌尾炎、大至心血管、神經外科手術和癌症手術,都不能輕忽可能潛在的風險,應慎選有麻醉專科醫師的醫療院所。隨著麻醉發展愈加精準及個人化,鄒美勇表示,醫師會評估患者身體狀況,使用最適合的麻醉處置,相較傳統的麻醉藥,術後20分鐘後仍有近2成的患者無法脫離肌肉無力狀態,近年新研發的處置方式,平均可在3分鐘內恢復肌力,有效降低噁心嘔吐、術後呼吸道併發症等副作用。
-
2022-03-0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延誤診斷的省思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當醫護人員犯錯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醫療工作人員犯錯時,卻有可能造成病人受到傷害,甚至喪失生命。一位資深護理人員分享同事勇於向病人認錯而獲得病人的諒解,同時也幫忙個人的成長;一位年輕主治醫師因錯誤的判斷延誤病人的診斷,而年長主治醫師以自己過去的錯誤給予安慰鼓勵;一位資深醫院院長鼓勵醫師以「死亡與併發症討論會」,由別人的錯誤學習,一起反省檢討以避免重踏覆轍,營造醫護人員犯錯時,誠實以對、誠摯道歉,共同營造醫病相互尊重與信任的環境。【延伸閱讀:醫病平台/最寶貴的一門課:寬恕與氣和】【延伸閱讀:醫病平台/醫療永遠有改進的空間!】當病人遇到自己被延誤診斷時,直覺的反應就是:這一定是醫師的錯!但真的是這樣嗎?實情往往比你想的還要複雜,有時是臨床表現不典型,有時是遇見罕見疾病,有時候可能是有隱微的線索被忽略了。醫師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病人的一輩子,因此當醫師遇到這種延遲診斷的失誤時,心裡也一定不好受的。但除了心裡難過外,在醫師的養成教育中,也會鼓勵醫師們當遇到這樣的不幸事件,要自我省思,如果再重來一遍,怎麼做才能提早診斷。這是一條醫術精湛醫師養成的必經之路,「反省中求精進」是這個過程中的不二法則。最近就有位年輕醫師遇到這樣的困擾來找我討論。某個星期五下午,接近下班時分,一位科內的年輕主治醫師在病房的走廊上遇到我,問道:「學長現在有沒有空?想跟你討論一個很棘手的臨床個案。」我說:「有啊,你遇到什麼疑難雜症呢?」於是我們隨意找了一間醫師研究室,開始了我們的臨床討論。他說:「這是一位二十幾歲女性,主訴為腹瀉三天,去南部某家醫院急診求診,因為沒有任何脫水的症狀,急診醫師開止瀉藥給她,並約三天後的消化科門診,就讓她離院。三天後,這位病人回到中部,就來我的門診求診,因腹瀉依舊沒改善,懷疑可能是感染性腸炎,於是就安排她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但住院至今已經一個禮拜,即便沒有吃任何食物,還是一樣腹瀉,不知道學長有沒有什麼看法?」聽完他的描述,很自然地會想到要考慮僞膜性腸炎或發炎性腸炎,因此我建議學弟可以考慮幫病人安排大腸鏡,再來進一步做診斷。學弟聽完建議立刻就動手幫病人開立大腸鏡的申請單,並著手清腸的步驟。經過兩天的腸道準備後,這位病人就在星期一接受了大腸鏡檢查。這天執行這個檢查的醫師在乙狀結腸的部分碰上了困難,不管換姿勢或是用腹部按壓,都無法順利讓內視鏡通過這段大腸,執行的醫師注意到乙狀結腸有從外面壓進來的痕跡,疑似骨盆腔有腫瘤,或是有膿瘍,遂在大腸鏡報告中提到這個發現,並電話通知主治醫師,學弟接到通知,馬上安排腹部與骨盆的電腦斷層來確認。很快地在次日她就接受了腹部電腦斷層檢查,果然在右側的骨盆腔看到一個腫塊,可能是卵巢的腫瘤,也有可能是大腸的腫瘤。看到這樣的影像結果,這位年輕主治醫師馬上會診婦產科,希望能夠儘快幫病人安排開刀治療。婦科醫師看完會診後,隨即安排隔天手術。術前討論時,每個看了電腦斷層的醫師都認為可能是骨盆腔的腫瘤,連放射診斷科醫師的報告也是說極有可能是婦科的腫瘤。但開刀進去後,才發現那個腫塊源自於盲腸,非常有可能是闌尾炎產生膿瘍導致的。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在術中接手後續的處理,成功地切除闌尾與衍生的膿瘍。當外科醫師跟家屬解釋這個結果後,家屬無法諒解這個延誤診斷,因此就去投訴這位主治醫師,質疑這位醫師的臨床能力非常不行,導致病人延誤診斷。醫院接到這個投訴後,管理階層很重視,隨即對這個案進行了解,並且開了內部檢討會議,會議上,這位年輕主治醫師受到外科專家的責難,檢討會後,我們又在內科部辦公室遇到,這位認真的年輕主治醫師很沮喪,問我說:「回想我們整個處理過程都非常及時,其實並沒有任何延誤,整個團隊都非常努力地在幫病人找出問題並積極處理。學長,如果再重來一次,你覺得要如何能提早診斷?」看到學弟如此的沮喪,我也跟他分享之前延誤診斷的一個經驗。「回答你的問題前,我先跟你分享一個類似經驗,有位六十幾歲的男性,因體重減輕與上腹痛來看診,抽血、腹部超音波、胃鏡、大腸鏡、腹部電腦斷層都做過了,都沒有任何確切診斷,只能先給予症狀處理的藥物,再繼續追蹤。半年後,因為症狀持續,且體重持續減輕,於是再做了一次腹部核磁共振,才發現有胰臟腫瘤,後來確認為末期胰臟癌,由腫瘤科接手後續治療。當這個病人確診後,再回去看之前的電腦斷層影像,我才發現有個小小的黑點,疑似是早期的病灶,當時被誤認為是胰臟周邊的脂肪組織,放射科醫師沒有注意,我自己也沒有看到,就這樣錯過了早期診斷的機會。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對這位病人很是愧疚,自己也一直反省要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我的心得是當病人的臨床表現與蒐集到的客觀資料不吻合時,就要小心其中必有臨床陷阱,要小心地重新審視所有的臨床線索,看看是否能夠得到其他的臨床假設,如果回頭再看你所照顧的這個病人,唯一的線索大概就是白血球的數值偏高,在一般腸胃炎的病人比較少看到……」學弟聽了我的分享後,點了點頭,跟我說:「謝謝學長的分享,我以後會更加注意。」這位學弟從醫學生時代我就認識,一路看著他從實習醫學生、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這一路走來,他就是一個這樣認真執著的好醫師。望著他離去的背影,我默默地祝福他在行醫這條路上,能夠不要因為這個單一事件讓他喪失對病人的熱情,而放棄了當初學醫的初衷。
-
2022-02-06 新聞.杏林.診間
外科醫師的浪漫與瘋狂
外科,其實是很浪漫的。需要抱著無可救藥的浪漫情懷,才能毫不在意現在是清晨還是深夜,也不在乎在刀檯上站了十多個小時,只關心能不能將躺在眼前——也許是病入膏肓,抑或是瀕臨死亡——的病人,從流向黃泉的三途川裡給搶救上岸。這一刻,對病患來說,外科醫師的雙手,是將他們繫留於人間唯一的繩索,也是還能看見翌日朝陽的唯一理由。在無影燈聚焦的戰場上,將深陷死亡流沙的病人,一點一滴拉回陽間。病人們出於各種不同病因或急症而被送到醫院動刀:顱內動脈瘤爆裂導致蜘蛛膜下腔出血、車禍造成大範圍硬腦膜下出血、撞擊創傷造成脾臟肝臟破裂而大量內出血、腸胃道穿孔破裂合併糞膿外溢、急性闌尾炎伴隨廣泛性腹膜炎、侵門踏戶恣意生長的惡性腫瘤、大範圍急性腸壞死……唯一相同的是,病人躺在刀檯上的這數小時內,外科醫師將是生命唯一的守護者,奮力對抗來自另一個世界、伸展雙臂緊勒住病患不放的死神。在無影燈聚焦的戰場上,靠著以血汗磨練出的手指,揮舞著各式各樣的器械裝置,藉著每一刀組織切割、每一次電燒止血、每一條針線縫合,將深陷死亡流沙的病人,一點一滴拉回陽間。外科,也是很瘋狂的。若沒有足夠瘋狂的熱血執著,誰會願意一接到其他醫院有遺愛的器官捐贈通知,不論是否在外縣市,都得在當天晚上十點前抵達該院,還要馬上進行器官摘除手術,直到夜半?並在短短數小時後,再回到院內進行長達十幾個小時的器官移植作業,完成橫跨夜晚與白天的馬拉松手術?縱使損傷嚴重,仍努力從血肉模糊的殘肢斷面中,盡力將斷肢縫合起來。若是沒有幾近瘋狂的完美偏執,誰會願意在深夜,為了一名斷指的七歲孩童,抱著「現在只有我能救他」的決心,徹夜未眠地睜大極度疲倦的雙眼、倚著高倍率手術顯微鏡、操作尖端比針尖還小的超顯微手術鑷子,只為了讓他的未來仍能擁有一隻完整且功能健全的手?縱使損傷嚴重,成功機率微乎其微,仍努力從血肉模糊的殘肢斷面中,分離出極其微小的神經、韌帶、血管,再用比頭髮還細的縫線,從午夜到清晨,盡力將斷肢縫合起來。然後,隔天清晨,隨便灌了杯濃縮咖啡後,也不管自己已經在刀房泡了將近二十四個小時都沒闔眼,仍繼續打起精神,面對全新一天的臨床工作。若是沒有充滿瘋狂的捨我其誰,誰會願意犧牲晚上在家中陪伴家人的時間,以及被窩裡舒服的睡眠,為了搶救升主動脈血管剝離的垂死病人,火速衝到醫院開急刀?在十萬火急的狀態下鋸開胸骨、打開胸腔、直到看見生命的源頭,接著花上好幾個小時,以上萬個小時鍛鍊出的熟練手指,切下損壞的大動脈、置換人工血管,精準地沿著血管壁運針,將新舊血管完美地吻合並縫起,讓病人的生命得以隨著再次灌流於身體各處的血液,繼續延展。外科,是既浪漫又瘋狂的存在,而能乘載這些既強烈又溫柔情懷的人,就是站在鬼門關最前線、靠自己雙手來貫徹救人信念的外科醫師。小腦解剖學小腦(cerebellum)是位於大腦後下方的獨立腦區,雖然它的個頭小,約只有一顆網球大,但功能卻一點也不微小,對人體動作訊號的整合,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小腦蒐集從脊髓和其他腦區發出的訊號,透過兩億根神經纖維纜線,如電信公司的中央集線庫房般,接收來自每一寸軀體的生理電訊號;接著,再依照訊號種類,分接至四百億個小腦顆粒細胞(cerebellum granule cell),好針對四肢軀幹的運動及移動進行微調和整合,讓人類得以擁有平衡能力、能做出精細動作,並透過姿勢動作學習,讓動作能力產生持久的改變。也因此,在臨床上,小腦受損的病人,往往會產生動作失調的症狀,比如步伐會像醉漢般不協調、難以維持肢體的平衡,或是因距離判斷失常(dysmetria),導致難以拿取放在面前的杯子或餐具。過去的我,曾在感情路上發生嚴重事故,以致受損的腦區至今仍未恢復活性,這讓身處迷茫愛戀中的我,常對眼前的感情產生嚴重的辨距不良,拿捏不好適當的距離。而妳,就像我的小腦,在無數個輾轉難眠的失眠夜裡,整合我對妳每秒四百億次盤根錯節的思念,讓踏著略顯不協調步伐的我,得以被妳那不著痕跡,卻又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叮嚀,以及那不動聲色,卻又溫暖至極的安慰和鼓勵,微調仍顯生澀的愛情平衡感,在朦朧的迷霧中,得以跌跌撞撞地,朝著妳的方向前進。
-
2022-02-04 新聞.杏林.診間
繼承恩師羅慧夫精神,用愛填補人間殘缺!羅綸洲,染上國際義診的癮
持續23年有餘,從不間斷,走過8個國家、至少15家醫院,治療過1800多個病例,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持著羅綸洲醫師如此熱中從事國際義診?甚至到了「樂此不疲」的地步?這要從羅綸洲恩師羅慧夫醫師的「用愛填補人間殘缺」說起……。1998年,羅慧夫醫師首次帶隊到越南義診,接著應台商邀請,前往柬埔寨了解當地治療唇腭裂的情形,於是從1999年起,羅綸洲醫師就跟著羅慧夫醫師帶著一個唇腭裂的外科醫療團,總共12個人,到柬埔寨首都金邊做義診。此後每年出團,差不多三到五次,義診的國家不斷增加、治療的病例數持續上升,直到2020、2021年因新冠疫情而改採線上義診……。這23年來,羅綸洲用專業、時間和愛心寫下了一段段「用愛填補人間殘缺」的故事。「我們覺得國際義診這個方式不錯、很有意義,而且做得很順利,所以從1999年開始,總共到過越南、柬埔寨、緬甸、菲律賓、中國、印尼、泰國、外蒙古等8個國家,以及更多的城市,比如越南就有胡志明市、河內,還有其他的省分……。」羅綸洲醫師認真回想、扳指盤算:「每次出團大多待一個禮拜,短的話,3至5天不等,比如到泰國義診,常常只是去教學、做個別的手術示範。」義診不是幫忙開刀 而是教他們開刀柬埔寨和外蒙古,義診團幾乎每年都去,越南間斷過兩年,原因是胡志明市的醫院吸收了太多外來的唇腭裂醫療團隊。羅綸洲強調,他們應該培養獨立自己做的能力,而不是完全仰賴外來的團隊。義診團的目的,不是幫忙開刀,而是教他們開刀。如果自己沒有打算獨立發展的話,是無法紮根的,外界的幫助是短暫不長久的,所以就放棄那兩年,後來他們回過頭來扎根做,也變成了相當不錯的團隊。人生的第一次,印象總是最深刻的;羅綸洲醫師的義診生涯,也是如此。1999年,已經退休、回美國的羅慧夫醫師,對醫療義診還是牽腸掛肚,他督促並親自帶領子弟兵到金邊義診。當時的柬埔寨很落後,羅綸洲記得很清楚,當地沒有紅綠燈,醫生月薪約150美金,為了生活,要額外兼差。此外,政治不穩定,有時甚至會聽到游擊隊與政府軍對戰的槍聲,還好有台商幫忙,確保了人身安全。當地衛生條件不好,全團拉肚子,此後學會了怎樣避免去那些食物不乾淨的餐廳,或不吃生冷食物以免腸胃不適。總之,異國水土不服,大腸菌也不一樣,不得不鼓勵團員在出團前兩個月吃路邊攤「練一練」,免得到時拉肚子。有回,一位平常在家吃得太衛生的麻醉科女醫師跟團,結果她一直拉肚子,幾乎整個禮拜都不能工作,義診團還得幫她打點滴;回國後,女醫師的媽媽就不准她再跟團了。更麻煩的是,金邊常常停電,刀開到一半,有時全黑了,初來乍到的義診團不免會緊張驚慌,但當地醫生早已習以為常,打開手電筒,繼續未完的手術。義診的金邊國家兒童醫院,是早年由俄羅斯所建立的。醫院的手術紀錄都是很簡單的清瘡或急性闌尾炎,完全沒有治療唇腭裂的經驗,義診團第一次去,就幾乎把他們手術紀錄書都寫滿了。醫院有兩間簡易開刀房,是日本慈善團體幫忙建的,義診團也和這個慈善團體合作唇腭裂治療,並得到當地病人和醫師的讚賞與支持。要幫助人家 不能只有愛心而沒有技術有位到此義診的美國骨科醫師,慕名前來看羅慧夫醫師做唇裂手術,他看出興趣來,於是問道:「能不能教我做唇裂手術?」羅慧夫醫師問他:「你學唇裂手術做什麼?」那位骨科醫師說:「希望可以幫他們做唇裂手術。」羅慧夫醫師嚴肅地拒絕。你不能夠為了這短暫的學習,就做唇裂手術,如果做不好,傷口裂開了,就害了當地的病人。你這樣做,對他們沒有幫助。「要幫助人家,不能只有愛心而沒有技術,這是讓我記憶最深刻的事!」羅綸洲有感而發地強調,後來每次出團,都會挑選有經驗的醫生、護理師、麻醉科醫師。這些年到柬埔寨義診,都是透過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連繫與安排,因為國際義診不只有醫療,還有跟當地跟政府之間溝通的文書工作跟行政流程,尤其是,柬埔寨老百姓沒錢開刀,除了醫護人員、手術材料、還得幫病患找資源,甚且醫院也沒錢。為了訓練當地醫生能幫唇腭裂的同胞患者開刀,還找了美國「微笑列車」幫忙,當地醫每做一個唇腭裂手術,相對補助250塊美金,當作醫院的行政費用,這涵蓋了開刀房外科、麻醉科、護理師以及手術材料等必要支出。從1999年到今天,一路走來,柬埔寨一步步進步,現在他們可以自己開刀了,除了一樣得到「微笑列車」的補助,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再相對補助津貼。當初柬埔寨也有英國籍的NGO組織協助尋找跟蒐集紀錄病人,長庚團隊去的時候,他們就把病人帶來,英國籍NGO的一位女士每年配合到鄉間找病人,到了合作的第五、六年,她得到英國皇后的獎賞,回英國領獎,這說明了:一個唇腭裂的治療,真的不能光靠一個醫療團隊或是基金會,還需要當地台商支援、醫院配合、政府許可及協助,甚至和不同的國際NGO組織合作,真可謂「眾志以成城」。很多對唇腭裂義診有興趣或經驗的國際NGO組織,聽到或知道要和國際有名的長庚唇腭裂治療團隊合作,都備感榮幸,不少當地醫院院長更主動接洽或歡迎長庚團隊前往。長庚顱顏義診團隊之所以能做出口碑,主要是20多年來兢兢業業的累積,既有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長期合作,更有團員的愛心付出。其中,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前執行長王金英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她對國際義診、國際事務很有概念,做好許多聯絡、協調和安排工作,還動員了很多人脈,從外交部、衛生福利部得到一些資源,以及從國際NGO找到合作夥伴等等。(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完整內容請看>>精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