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1 養生.人生智慧
搜尋
配偶
共找到
279
筆 文章
-
-
2022-03-20 養生.人生智慧
看遍無數老後照顧現場的體會!居服員楊嘉敏:50歲後該做好的3個心理準備
編按:每個人都無可避免會面對老後與病痛,如何才能讓人生最後一哩路少些顛簸,又該做那些身心準備?因緣際會下,從零經驗開始從事居服員工作4年多的楊嘉敏,由於照顧長輩的經驗,也讓她像是提前預習了自己的老後,她說:老並不可怕,只要做好心理建設、以正視而非逃避的態度面對,就能安穩地抵達。人人都嚮往充實而有尊嚴的老後生活,但也有不少人對於老有著許多不切實際的想像與恐懼,如何在人生暮年活得更好、更自由?從事文字工作的楊嘉敏,在偶然的一次因緣際會之下,做了4年多的居家服務員工作,原本她只是想將這段經驗做為寫作題材的田野調查,卻意外有了深刻的身心體會。「生老病死,是每個人生命的必經之路,但我們可以選擇用什麼心態走完它。」楊嘉敏說。母親罹癌急逝 來不及準備就面臨至親的老病死在接觸居服員工作之前,楊嘉敏才經歷母親的離世不久,「我覺得這在冥冥中好像是一個緣分,補足了我當時還沒有修完的人生學分。」楊嘉敏的母親因罹患淋巴癌,發現時已是末期,從罹癌到過世僅有短短3個月:「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快速地經歷了一個和我最親的人老、病、死的過程,對我來說這些事都很陌生,沒有人告訴過我該怎麼處理面對,就像在什麼武器都沒有的狀態下就到前線作戰,其實是很手足無措的。」楊嘉敏回憶,當時由於已經不適合做積極治療,母親選擇在家裡接受安寧照護,但若是身體有突發狀況,還是必須回醫院急診。「那是我這輩子最頻繁坐救護車的時期。」不只如此,隨著身體狀況的惡化,母親逐漸無法自理生活,唯一同住的楊嘉敏成了主要照顧者。「那時我半夜經常要攙扶母親上廁所,也曾問過她要不要穿尿布,但母親堅持不肯,後來我做居服員才理解,有時候不是照顧者方便就好,也要顧及被照顧者的心情和意願。」後來,平常經常上圖書館、也習慣坐在固定位置的楊嘉敏,因為旁邊也有一位總是坐同一個位置的中年女性,一聊之下,才知道對方是居服員。「我總覺得在照顧媽媽的時候犯了很多錯誤,或許也想藉此機會解除一些疑惑和遺憾。」照顧失智者的難題 在於同理對方而非同情實際投入居服員的工作,楊嘉敏的第一個體會是:「照顧長者絕對不是大家想像中歲月靜好的溫馨畫面,而是戰場。」在楊嘉敏所服務的個案中,有6成屬於失智症患者,輕重程度不一,「我們必須要學會安撫他們許多不知從何而來的情緒、嘗試理解各種異於常人的反應;更不要說經常與各種異味、髒亂共處,甚至有部分失智者會有暴力傾向。」「同情很容易、同理很困難。」她曾遇過一位失智阿嬤,會把所有身邊的東西拿起來咬,「一開始我無法理解為什麼,後來才想到,也許她是因為感官認知功能已經退化,用嘴巴咬可能是她僅存能認識物品的方式,就像幼兒一樣。」最後她經過家屬同意,買了一個奶嘴給阿嬤咬,才解決了這個問題。「有時候失智者因為已經無法理解眼前的狀況,有時候他們以為我是闖到家裡的小偷、或是有時和患者的配偶說話,就以為我是小三,很生氣要趕我出去。」面對無法以常理溝通的失智者,她也曾感到沮喪、甚至有點生氣,但後來她換位思考:如果自己的周遭的一切變得陌生、不認得身邊的人或是無法處理日常生活,一定也會很擔心、害怕。「所謂的關懷或照顧,並不是當濫好人,而是用理性和客觀去對待。」面對生死第一線的照顧工作 體會人生的無常悲喜雖然和照顧者相處有許多不為外人道的辛苦,還要面對病患和家屬的各種狀況,但楊嘉敏卻認為,居服員是她做過最有價值的工作。「我曾經照顧過一位低收入罹癌的阿嬤,因為申請政府的長照服務,有時會陪她去看醫生。有天因為候診的人很多而超過了規定的陪病時數,她很不好意思要掏錢給我,還要買東西給我吃,但她其實自己都沒有錢了。那份心意就讓我覺得很感動。」從事照顧工作,也讓她體會生命的悲歡無常,「很多失智者年輕時可能擁有很好的工作或是學歷,但到了人生的最後階段,他們最需要的其實都不是錢、而是陪伴與關心他的人。」楊嘉敏說,她曾經照顧過一位住在五星級病房的董娘級阿嬤,「但最後享受那些設備的其實是我,本人反而已經感受不到。」「我爸爸是在我做居服員的期間過世的。當時我雖然馬上放下工作趕了過去,但還是來不及見他最後一面。一開始我非常懊悔,甚至質疑自己:如果照顧別人卻讓我無法陪伴爸爸最後一刻,這份工作有意義嗎?」後來負責照顧父親的護理師告訴楊嘉敏:很多醫護人員都有這樣的經驗,雖然可能沒辦法親自照顧自己的家人,但同時也有別人在照顧他,她這才釋懷不少:「我想或許照顧者的價值,就是分擔起這個責任,讓家屬的生活能夠維持如常、不被拖垮,就像是一種生命共同體。」50歲後的照顧與自己未來的老後 該做好的3種心理準備50歲後的人,開始面對照顧現場與自己未來的老後,該做好哪些心理準備?1. 做好心理準備,父母隨時會有狀況「如果要說這份工作帶給我什麼體會,我覺得:家有年邁長輩的50世代,首先要做好心理建設和準備,老人家的健康隨時會有突發狀況,也許是忽然記不起你是誰了、甚至突然倒下都有可能。」楊嘉敏說。2. 不要無止境燃燒自己此外她也提醒,若家中有需要長期照顧的對象,「千萬不要無止境地燃燒自己,不管是家屬或是照顧者都不是萬能的,有時候放下一些無謂的心理障礙、設下停損點,及時尋求幫助非常重要。現在政府其實已經提供不少長照資源,但很多悲劇都是因為家屬沒有尋求外界協助,最後撐不下去而崩潰。」3. 住家附近一定要結識朋友「如果不想孤老而終,一定要建立有地緣關係的人際網路。平常多參與鄰里活動,有時候里長、鄰居甚至常跑這一帶的房仲或是保險員,可能都比遠方的子女更能提供即時協助。很多孤獨死的人,最早發現的都是房東,因為時間到了沒有繳房租。」楊嘉敏說。自己也來到50後的人生後半,目前單身的楊嘉敏,對自己的老後安排也已經有所體認:「若我到了無法獨立生活的那一天,就是去住養老院。對於老,無須過度憂慮,但也不應一無所知,但在我還有能力的時候,多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去關心周遭的人事物,那麼也許就會建立起一種善的循環。」原文:看遍無數老後照顧現場的體會!居服員楊嘉敏:50歲後該做好的3個心理準備
-
2022-03-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重症傷腦 新研究:長者出院一年後失智比例高15倍
邊境防疫措施逐步解封,但新冠肺炎併發重症風險最高的50歲以上民眾,還有1到2成一劑疫苗未打,尚未接種第三劑的比例也有3到5成。最新國外研究結果顯示,重症長輩出院一年後被診斷為失智症的比例,是輕症或未感染長輩的15倍。國內失智症權威醫師提醒,無論是新冠肺炎或其他感染症,很多發炎物質都可能干擾大腦神經傳導、促進類澱粉蛋白沉積,提高失智症風險,接種疫苗有助於保護認知功能,利遠大於弊。這份中國大陸武漢的研究3月8日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Neurology),追蹤1500名60歲以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長達一年,這些人在感染新冠肺炎之前都沒有認知問題、神經系統疾病、失智症家族史,也沒有嚴重的心、肝或腎相關疾病或癌症。這1500名長者當中,有260人為重症,研究人員以400多名沒有感染的患者配偶作為對照組,追蹤並比較重症、輕症、未感染者的認知功能。結果發現,出院一年後,輕症或未感染的長者只有不到1%被診斷為失智症,5%有輕度認知功能帳案。反觀重症長者,出院後一年高達15%被診斷為失智症,大約25%患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失智症權威、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邱銘章表示,目前可以確定新冠肺炎在急性期和亞急性期,會造成認知功能的短期傷害,至於長期是否導致失智症比例增加,還需要五到十年以上的長期追蹤,觀察整體人口失智症發生率變化,才能有定論,另外也要釐清究竟是「新冠肺炎」特有的影響,還是「免疫反應」的影響。「並不是只有新冠肺炎重症才會這樣」,邱銘章指出,過去臨床經驗中觀察到很多老人家,住院前都好好的,可能因為一個常見的肺炎、泌尿道感染而住院,就開始出現譫妄等神經症狀。出院回家之後,家人也會發現「 他變得跟以前不一樣」,特別是腦部認知功能,變得比之前差。邱銘章表示,身體面臨發炎反應時,免疫系統會作用,早成許多發炎物質的產生,很多發炎物質都有可能干擾大腦神經傳導物質、促進類澱粉蛋白沉積,長期下來就會產生阿茲海默症。新冠肺炎是否也會帶來這樣的長期影響?邱銘章表示,這也許還需要五年、十年才能得到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接種疫苗預防感染,不但可預防重症、維護生命安全,也有助於保護認知功能,利遠大於弊。
-
2022-03-12 新聞.科普好健康
老年族群必看!主動脈瓣膜狹窄嚴重恐猝死 醫:新型生物瓣膜可望突破使用年限
「主動脈瓣狹窄」好發於老年人身上,是一種退化性瓣膜疾病,常會出現昏倒、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甚至有猝死可能,一旦出現症狀,平均存活二至五年。重度狹窄 可手術改善年輕人也會因先天性的異常而得病,二瓣型主動脈瓣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約占全部人口的1%至2%,不同於正常人的三個瓣葉,病人因結構上的先天異常,會在年輕時就發生主動脈瓣狹窄。過去觀念認為,需經由心臟超音波確診為「重度瓣膜狹窄」,並有明確症狀才建議手術。而隨著治療進步,最新的研究及治療指引均建議,重度狹窄但無症狀的病人,在經過醫療團隊評估下,可以接受手術來改善存活和生活品質,但若拖延病情變嚴重,則會導致治療的困難。一位年約30歲的外籍配偶,育有一名小孩,多年前被診斷患有先天性二瓣型主動脈瓣狹窄,建議應盡快處理,但她放不下對家庭、小孩的責任,一直拖延治療。第一次在產房見到她,是她的第二個孩子將要臨盆,因拖延多年的心臟瓣膜疾病,加上懷孕造成的心臟負荷上升,心臟收縮功能只剩10%,需要葉克膜待命。金屬瓣膜、生物瓣膜比較所幸她生產順利,母子均安,在這次驚險生產之後,她才下定決心接受外科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治療,考慮可能再懷孕及生活形態後,她選擇使用「生物瓣膜」進行瓣膜的置換,雖然未來再開刀可能性高,但可保有目前正常的生活品質。術後的追蹤,她的心臟功能也回到近乎正常。針對二瓣型主動脈瓣狹窄問題,目前會優先建議進行外科主動脈瓣置換術,可選擇的瓣膜分為金屬或生物瓣膜,金屬瓣膜的好處為耐用性高,再開刀機會低,但必須終生服用抗凝血劑來預防血栓形成;生物瓣膜常以豬心瓣膜製成,好處為不用長期服用抗凝血劑,但瓣膜會退化(使用年限約10至20年)而需要再開刀置換。因此,選擇瓣膜最重要的客觀考量就是病人的年齡,目前國際治療準則建議,50歲以下的年輕病人,可以選擇金屬瓣膜,來避免未來多次開刀的風險。而在「經導管瓣中瓣技術」不斷進步下,如果瓣膜退化而需再次開刀,目前多可採用經導管瓣膜植入。因此不願意使用抗凝血劑而希望保有正常生活品質,較年輕的病人使用耐久性生物瓣膜是另一選擇。乾式瓣膜 可瓣中瓣手術最近衛福部核准進口的新型乾式生物瓣膜,以牛的心包膜製成,經過革新技術抗鈣化處理,根據國外的臨床人體試驗,期望可以突破目前的使用年限。此外,如果未來生物瓣膜到達使用年限而退化,乾式瓣膜也特別設計,方便下次進行微創經導管瓣中瓣手術。建議病人在專業心臟團隊的協助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
2022-03-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下跨國戀」入境嚴格 內行人曝已拆散數對伴侶
台灣藝人大S與韓國元祖級偶像團體「酷龍」的具俊曄結婚,表示疫情期間二人要見面須以夫妻身分來台,便決定先在韓國閃電結婚,今日飛抵台灣。而其異國婚姻也讓外界關注。內行人指出,並非所有跨國婚姻都如此幸運,她與保加利亞國的先生從結婚來台足足花上近半年之久,且過程充滿艱辛且不確定性,恐是多數伴侶將面臨的困境。對於疫情期間,外界好奇大S和具俊曄這對「台韓伴侶」如何跨國辦理結婚,外界十分好奇。駐釜山辦事處臉書就分析八步驟,首先需要線上視訊確認心意,而台籍配偶可在台申請英文版戶籍謄本和辦理單身證明,並將文件拿到「民間公證人事務所」、「外交部領事事務局」、「駐韓國台北代表處」確認效力才行。接下來若本人不克赴韓,可將文件寄至結婚對象所在地的「區廳」,取得「婚姻關係證明書」,之後便將證明書翻譯成中文,並連同正本攜至「駐韓國台北代表處」或「釜山辦事處」進行文件認證,後續韓籍配偶就可以頻「依親簽證」來台,完成在台的戶政事務所的結婚登記。而身為在台伴侶的李小姐,與住在保加利亞的男友分隔兩地,過程就不如「台韓結婚辦理」的流程順暢。兩人在去年九月台灣宣布開放外國籍配偶能返台相見,便決定許下終身大事,開始張羅文件辦理結婚,她直呼,「這段過程看不到一絲曙光之前,都相當受挫。」不少人捱不到這一刻就只能分手。由於保加利亞沒有台灣辦事處,因此保加利亞文件都需要經過「保加利亞外交部」、「駐希臘保加利亞大使館」、「駐希臘台北代表處」,三個地方驗證過後,才能在臺灣使用。光是信件往返就一波三折,遇上希臘百年難得一見的暴風雪,郵寄時間只能延宕,並且多次更改預定好的航班與旅館。李小姐與先生選擇去年9月18日於美國猶他州進行線上登記結婚,直到今年2月24四日才拿到所有需要文件,並搭乘2月25日的飛機抵台,她表示,「從老公在保加利亞為婚姻健檢、準備搭機PCR證明、落地篩檢,我很擔心會不會在哪一個環節確診了。」如今順利在宜蘭防疫旅館檢疫十四日,要多次外篩及PCR陰性才可於3月12出關。「看見大S與韓籍先生結婚,內心百感交集,疫情底下的跨國戀要見上一面真的太苦了。」李小姐表示,男友曾經想過不要來台灣了,那麼兩人多年的感情就將畫下句點,最後很幸運也衝動的許下婚姻的承諾、取得入境的簽證,但更多的是擋不住異國戀的艱辛而分開的伴侶,期盼國內兼顧防疫與人道考量能盡快鬆綁邊境。
-
2022-03-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跨國伴侶入境受阻大S閃婚「酷龍」 未來開放時機曝
國內知名藝人大S離婚之後今日宣布再婚,對象為韓國籍藝人具俊曄,具俊曄表示因疫情期間不能來台灣,唯有結婚二人才能見面。面對國內外還有很多熱戀情侶、同性伴侶和訂婚伴侶二年來都無法合法入境。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未來跨部會討論,不排除提前開放訂婚、同婚、情侶等人提前來台。去年九月指揮中心已經開放外國籍配偶和子女可以入境,但包含熱戀情侶、同性伴侶及訂婚者仍無法取得依親簽證入境,對於這些族群何時有放寬的可能。莊人祥表示,會滾動檢討訂婚、同婚伴侶措施,目前已有緊急或人道的協助處理,後續也會與邊境開放觀光客等政策進一步考量。莊人祥表示,有可能在觀光前先開放伴侶、訂婚者來台,但該議題屬於跨部會討論,仍需要進一步詢問外交部及移民署。
-
2022-03-04 養生.家庭婚姻
離婚不是悲傷的終點,是追尋幸福的開始!「家政婦」隱忍30年終離婚,流淚月餘後重啟新人生
美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與 Amazon 創辦人貝佐斯,這兩個家財萬貫的世界富豪進入熟年之 後,不約而同地選擇結束了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而比爾.蓋茲在今年五月四日星戰日宣布離婚,立刻在全球造成了轟動。日本最早出現「熟年離婚」這個詞彙,可以回溯到二○○五年由已故的演員渡哲也與演技派女星松坂慶子主演的日劇《熟年離婚》,劇情描述在花樣年華嫁給渡哲也的松坂慶子,當丈夫退休之後,她拿出了離婚同意書,打算結束三十多年的婚姻生活,重新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這部戲當時不僅引爆社會話題,也引起了許多熟年女性的共鳴。根據日本 Recruit 婚姻綜合研究所在二○一六年公布的一項調查,每年的日本離婚個案中,超過百分之六十四是由太太主動提出。另外,超過四十歲以上的熟年夫妻中,認真考慮過離婚者,先生占了百分之三十五,太太則超過百分之四十二。由此可看出,離婚的主導權幾乎都在女方手上。過去日本熟年離婚的比例並沒有那麼高,主要是受限於女人離婚之後沒有謀生能力。她們長年在家當專職主婦,能拿到的只有每個月六萬日圓左右的國民年金,但是外出工作的丈夫除了國民年金之外,還有每月固定從薪水中提存的厚生年金。為了消弭這個不公平的現象,日本政府在二○○七年更改年金制度,規定丈夫提存的厚生年金,退休之後必須要提交一半給配偶。這項「年金分割制度」即便夫妻離婚依舊有效,也讓女性在經濟上能得到更多的保障。 【延伸閱讀:活著不想麻煩人,死後不想成包袱!日本掀「生前整理」潮流,斷捨離當自己的遺物整理師】今年六十三歲的渡邊奈津子(化名),二十四歲時嫁給了在同間公司食品開發部門工作,比她大七歲的上司渡邊孝志。婚後不久她就懷孕了,因此選擇離開職場,專心在家裡照顧小孩。一晃眼,三十幾年過去了,他們的獨生女美穗成為人妻,生了個可愛的小娃,此時她覺得自己該盡的責任已了,拿出準備好的離婚同意書給孝志蓋章,令他感到十分錯愕。 奈津子說先生一直都很努力的工作賺錢,也沒有外遇的問題。但是,從美穗出生開始,他們夫妻幾乎沒有出門旅行過,每天先生從公司回到家裡之後,除了吃飯、洗澡外,兩人幾乎不說一句話。 自從美穗出生之後,奈津子覺得自己像是渡邊家找來的家政婦,每天的行程就是帶孩子、煮 飯、洗衣服、整理家務。不過,最讓奈津子不滿的是孝志有暴力傾向。 「對於任何事情,我都不能回嘴,只能聽從他的命令去做,而且只要一個不順心,他會立刻把手上的東西丟過來。」隱忍三十多年的奈津子,當女兒長大獨立後,就去找了一份與醫療業務有關的時薪工作,最後考上了醫療業務管理士資格,成為正社員。當她確定自己往後的經濟條件無虞之後,下定決定離開丈夫,結束了這段婚姻關係。 奈津子回憶剛離婚的時候,心裡有些落寞,偶爾還會想哭。本來以為離婚後會得到解放的她,卻莫名覺得悲傷。過了一個月之後,忙碌的工作才讓她重新適應了單身的生活,最近她在職場上遇到了同樣離過婚的男性,下班之後兩人會一起吃飯聊天,戀愛的感覺似乎又回來了。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從二○一七年開始,日本人每年的離婚數量大約六十萬件左右,平均每三組結婚新人當中,就有一組以離婚收場。最近幾年,結婚後不滿十年離婚的人數呈現減少的現象,反而是結婚超過十年以上的夫妻,離婚率從一九七○年代不到百分之五,成長到如今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看來,面對人生一百年時代,平均壽命比男性多六年的女性,認真考慮一下自己的第二春,似乎也不是一件壞事。※本文摘自平安文化《當我們一起活到100歲:人生百年時代,日本教我們的那些事》
-
2022-01-07 新聞.杏林.診間
掙扎於不可放棄救治的醫學教育,翻遍法條只為解除病患家屬痛苦!謝景祥不忘初衷、推動善終
「當我在台北榮總實習時,有一天晚上病房值班,有4個肝硬化老榮民、同時食道靜脈大量出血。」嘉義市陽明醫院院長謝景祥回憶道,當時他們的狀況無論採取任何醫療行為,都註定死亡。那時候我滿腔熱血,一直努力為他們做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心肺復甦術),可惜最後仍然是徒勞無功。這是謝景祥思考病人自主權利的起點,經過30餘年後,他參與催生《病人自主權利法》,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訂定專法,完整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國家,確保病人善終的意願,在意識昏迷、無法清楚表達時,仍獲法律保護,並得以貫徹,堪稱台灣醫療史的重要里程碑。出生於1958年的謝景祥,雖然提早2年入學,但在彰化高中畢業後,即應屆考進陽明醫學院(現已併入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其實,在大學聯考第一天,他發燒至38.9℃,導致數學成績不如預期,與第一志願台大醫學系失之交臂;經過思索,他決定不重考,成為陽明醫學院第一屆學生。「下鄉」後決定留在嘉義市陽明醫學院首任院長韓偉,是位虔誠的基督徒,視學生如親,亦如父親般嚴謹,但事事以身作則,學生無不心服口服,對他又敬又愛。謝景祥說,創院初期,全體醫學系學生一律住校,一絲不苟的韓偉,不僅要求學生的學業,也很在乎學生的言行、生活習慣,「耳濡目染下,我也學會如何自律,並對未來的從醫生涯,充滿使命感。」因為雙手頗為靈巧,且在手指靈活度、手眼協調程度測試,一直名列全系前1%,因此在選擇科別時,謝景祥選擇了需要精密技巧的骨科。退伍後,他回到先前實習的台北榮總任職,還曾獲台北榮總指派,前往美國哈佛大學,學習人工關節技術;謝景祥感謝地說:「這段經歷除了讓我大開眼界,也讓我認真注意先進國家的醫學觀念、趨勢。」早年,陽明醫學院醫學系只招收公費生,規定畢業生都得「下鄉」,不能一直留在台北榮總,一定得前往榮總在各縣市的分院歷練。謝景祥選擇離老家較近的嘉義榮民醫院(現為台中榮總嘉義分院簡稱嘉榮),沒想到,他就此留在嘉義市,還創辦了陽明醫院。嘉義榮總位於嘉義市南境,鄰近台一線。但謝景祥初到嘉義榮總任職時,卻驚訝地發現,發生在台一線的車禍,傷者、家屬都指定送至距離較遠的林綜合醫院,而非近在咫尺的嘉義榮總,後來才發現,「先前,榮民醫院體系的醫師有許多由非正科的軍醫轉任,醫學知識、技術較為落後。」隨著陽明醫學院畢業生陸續進駐各科,嘉義榮總業績、名聲快速提升,謝景祥更躍居嘉義地區業務量最大的骨科醫師;因此,他決定留在嘉義市發展,即使台北榮總徵召他回任,他也不為所動。謝景祥微笑地說,「留在嘉義市,我會成為當地骨科第一把交椅,但回到台北市,就只是眾多骨科醫師的其中一人,當然選擇前者。」事業發展順利,不忘從醫初衷因為醫術精良,並擁有眾多忠實病友,謝景祥著手創業,承租30床的良友醫院並改名為陽明醫院,以陽明為名,乃紀念自己的醫學生涯,起自陽明醫學院。而在7年後,更是在醫界前輩的建議下,從法院拍下了已歇業的林綜合醫院。「當時,林綜合醫院已是第八拍,在房地產市場,根本乏人問津;由於是醫院用地,連建商也興趣缺缺。幸得如此,我得以以較實惠的價格購得。」謝景祥坦承,擁有300個床位的林綜合醫院,對先前只有經營30多床位醫院經歷的他,是規模龐大的事業體,「標下林綜合醫院,其實不在當時我的職涯規劃內。」創辦陽明醫院後,謝景祥以骨科為骨幹,逐漸發展、充實其他科別;「因為到骨科求診的病友,大多是年長者」,陽明醫院逐步增設同樣以銀髮族為主要客群的心臟科、腎臟科。目前,陽明醫院共有21科,已從骨科專門醫院茁壯為中型的綜合醫院;謝景祥迄今仍堅持,「先找到好的醫師,再開設專科」,絕不為擴張而擴張。事業發展順利,但謝景祥始終未曾忘懷從醫初衷。發生在陽明醫院呼吸照護病房(Respiratory Care Ward,RCW)的一件事,讓他回想起實習醫師備受衝擊的那一晚,與持續多年的疑惑,就此加入推動制定《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行列。在陽明醫院創立初期,在政府的政策鼓勵下,增設呼吸照顧病房,安置病重但未病危,且長期需要呼吸器治療的病患。不過,若干待在呼吸照顧病房的病患,已是植物人,有些更已臥病多年,倚賴呼吸器延續生命,實生不如死,更衍生諸多家庭、社會問題。翻遍法條解除病患家屬痛苦數年前,一位呼吸照顧病房病患的家屬,因父親已成植物人2年,請求主治醫師關閉呼吸器,讓父親脫離痛苦。然而,縱使家屬再三保證,此提議乃是全家人深思熟慮後的共同決定,絕不會事後反悔、興訟,但主治醫師仍擔心沾惹官非,遲遲不肯同意。最後病人家屬找到謝景祥院長求助。「我曾幫這位病患換過人工關節,印象仍相當深刻。」謝景祥嚴肅地說,他可以體會家屬的感受,但此舉違背了他奉行多年的醫學信仰。「每位醫學生都不斷被教育,就算僅有一絲絲生機,也不可放棄救治。」「老師從來沒教過我,什麼人不要救。」內心正反意見交戰許久後,思及「如果我是那位躺在床上的病患,也不希望身上插滿各種管子」,決定應允家屬的提議。謝景祥翻遍相關法律條文,終於在《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中,找到適用的條文,「此條文規範相當嚴謹,必須病患的配偶、父母、子女全數同意,醫師才能關閉病患的維生設備」,且病患並須是「罹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之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最後,謝景祥商請該病患的配偶、四名子女簽署同意書,這些家屬即該病患的遺產繼承人,並與律師再三確認,在法律上已毫無疏漏,「因為有資格告醫師的家屬,都已在同意書上簽名」,「在配偶、四名子女的共同見證下,由我關閉呼吸器,由主治醫師拔管,讓病患善終!」(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完整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2-01-01 該看哪科.婦產科
半年2.8萬夫妻試管嬰兒求子 較2019年同期增萬人
國健署去年7月鬆綁試管嬰兒補助資格,半年來已有2萬8216人次不孕夫妻進行試管嬰兒療程,比2019年同期大增1萬341人次、成長率約58%,其中以妻40歲至44歲成長71%居冠。為解決少子女化危機,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去年7月1日起擴大試管嬰兒補助資格,只要不孕夫妻一方具國籍且妻年齡未滿45歲,都可申請最高新台幣10萬元補助,盼助不孕夫妻一圓求子夢。國健署今天上午發布新聞稿指出,補助方案上路約半年,民眾申請相當踴躍,若以人數計算,截至去年12月27日已有2萬592對不孕夫妻取得補助資格,8969對不孕夫妻已領補助金,核發金額超過7億4953萬元。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指出,經分析人工生殖機構通報資料,去年下半年共有2萬8216人次進行試管嬰兒療程,比2019年同期大增58.14%,其中以妻40歲至44歲者治療人次數成長率71.7%居冠、大增約4031人次;其次為38歲至39歲者、成長率約58.54%,增加約1855人次。陳麗娟說,補助方案上路後,單一胚胎植入的治療人次數也大幅成長146%,2019年下半年共1962人次植入單一胚胎,2021年下半年則增至4827人次,可望降低多胞胎妊娠及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發生率。想生健康寶寶,除了積極治療,年齡也相當關鍵。陳麗娟指出,根據1998年至2019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資料,35歲以下使用配偶間精卵植入週期的活產率高達47.7%,到了41歲至42歲則降至19.5%。陳麗娟說,國際文獻也顯示,35歲以上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胎兒染色體異常機會較高,罹患妊娠合併症的風險也較高,且男性生殖能力也會隨年齡增長而下降。陳麗娟呼籲,夫妻生育規劃要趁早,若夫妻有規律性生活經過1年以上仍未懷孕,應及早就醫治療,只要在特約人工生殖機構完成不孕症診斷並確認需進行試管嬰兒療程,即可由該機構代為線上申辦補助,目前能提供醫療服務之人工生殖機構也從原本19家增加至92家,大幅提升服務可近性。
-
2021-12-03 養生.人生智慧
「遺囑」是用來照顧真正想照顧的人!掌握3個關鍵,讓遺囑沒爭議
大疫之年,讓人們對無常有更深體會,面對生死,除了心理調適,更需要事前規劃,尤其是遺囑與遺產繼承,若能事先安排,就能照顧到真正想照顧的人,也能避免後代子孫為此鬧得不愉快。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陳景筠說,常見遺產紛爭當屬分配不均,尤其台灣老一輩仍有重男輕女觀念,常排除女兒繼承權,或獨厚某個子女。 其次,是被繼承人與繼承人之間財務往來不清。譬如台灣父母喜歡將不動產、股票或存款借名登記在小孩名下,親子生前對簿公堂時有所聞,身後更可能為遺產歸屬產生爭執。 第三,是找不到遺產。陳景筠指出,只要資產在國內,都可以向國稅局申請財產清單與所得資料,就算是金條金飾、古董字畫也能從買賣紀錄找到軌跡,但海外、尤其是中國資產相對難尋。 林林總總問題,或許無法全靠遺囑來解決,但至少遺囑中已載明財產清單,就能大幅減少上述第二、三項狀況。 一、什麼是應繼分、特留分?繼承順序到底怎麼排? 民法1138條規定,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其他繼承人順序分別為:直系血親卑親屬(通常為子女,若子女已經過世,則由孫輩代位繼承)、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 在沒有立遺囑的狀況下,遺產會依據「應繼分」來分配。如果立有遺囑,則按照個人意願去指定分配,但無論遺囑怎麼寫,繼承人仍保有最小比率的「特留分」。 舉例來說,喪偶的王爺爺留下600萬元遺產,若無遺囑指定,兒子A、女兒B按「應繼分」,可各得300萬遺產;如果兒子A早一步離世,就由孫子a1、a2代位繼承這300萬元。 但若王爺爺身前立下遺囑,指定將遺產交給兒子A,妹妹B仍然可以向大哥請求「特留分」,也就是應繼分300萬元÷2=150萬元。 現今有不少頂客族或壯年驟逝案例,以去年夯劇《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為例,媳婦小鷗沒有孩子,亡夫也沒留下遺囑,按應繼分,小鷗必須和婆婆彩香均分1000萬遺產。但如果婆婆已不在世,小鷗就必須和先生平日素無往來的哥哥、姊姊分遺產,頂多只能取得1/2、即500萬元。 若亡夫有立遺囑,指定將遺產都留給小鷗,則婆婆可要求應繼分的1/2,即250萬元。如果婆婆已離世,大伯、大姑們則可主張應繼分的1/3,也就是166餘萬,小鷗仍可保有剩餘的833萬元遺產。 二、繼承前2年內的贈與,是不是納入遺產分配?要不要繳遺產稅? 不少年邁長輩或重病患者,會先將財產轉移給配偶或子女,避免遺產稅或債務繼承。但依據法令,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配偶及繼承人的財產,都會在被繼承人死亡時視為遺產。 陳景筠舉例,假設A先生有1000萬的房產、2000萬債務,為了防止房子被拿去抵債,便在病重時先過戶給小孩,認為孩子只要拋棄繼承,就能保有房子、又不必償債。但如果房子是在A先生死前2年內過戶,國稅局與債權人仍可將房子視為遺產來追稅或是請求清償。 如果A先生在過世前1年把房子過戶給兒子,女兒在父親過世後得知,是否也能要求哥哥把房子拿出來分配?答案是不行。 陳景筠解釋,由於生前分配財產出於個人意願,「繼承前2年內的贈與必須繳遺產稅,但不納入遺產分配。」不過若是因為結婚、分居、營業而發生的贈與(法律上稱為「生前特種贈與」,性質屬於遺產的預付),女兒仍可主張房子屬於遺產。 A先生若有2000萬遺產,這棟價值1000萬的房子就必須先加回,變成3000萬再除以2,兒子、女兒各分得1500萬。但因為哥哥已獲得1000萬房產,所以只能再分得500萬元。 陳景筠建議,如果被繼承人想節稅,可以利用夫妻間互相贈與免稅,以及1200萬的遺產稅基本免稅額規定,另可利用每年220萬元的贈與免稅額做移轉,或是先分配、做信託等,都能合法達到節稅目的。 三、如何立遺囑才能避免爭議? 目前遺囑共有5種方式:自書遺囑、代筆遺囑、公證遺囑、口授遺囑與密封遺囑。這些方式中,以自書遺囑最簡便,但一定要親筆手寫才有法律效力。 像《我的婆婆》裡,婆婆彩香手寫遺囑,只要符合法定要件,無人見證也有效力。但劇中將遺囑影印多份再蓋手印,寄給子女留存,事實上影本只能做為附件參考,親筆正本才有效力。 而代筆遺囑與公證遺囑是較好的選擇。陳景筠表示,公證遺囑由公證人筆記,但保密性較差,若家族財產眾多,不想公諸他人,就可選擇代筆遺囑。 這兩種方式都是找3名見證者(公證遺囑見證人之一為公證人),由當事人在見證者面前口述遺囑,經代筆人或公證人筆記、宣讀、講解,確認無誤後載明日期,再全體簽名。 密封遺囑與公證遺囑相似,只是由當事人自書遺囑、簽名密封,以防止他人開閱後偽造或變造。 陳景筠建議,可委請律師計算特留分、應繼分,擬好遺囑再找公證人公證,是較推薦的方式。 至於口授遺囑,通常用在重病臥床者身上,透過錄音、見證者來確認遺囑,但效力只有3個月。彌留、失智狀態則不適用口授遺囑。 陳景筠說,其實可將遺囑視為養老規劃的一環,將資產按心意預先做好分配,可用作信託養老,剩下才做成遺囑,目的都在於避免紛爭,「讓老有所終、幼有所託。」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多囊腎不注意,會有腦動脈瘤引發中風!醫師:出現3個常見症狀,要小心.一顆10萬的植牙有人用20年、也有不到5年就壞掉!「這五點」做好,用一輩子都OK.姐弟抗壓性都很高,只有我…在比較中長大的她也想堅強:你們說的我都懂,但我做不到
-
2021-12-01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我的家人洗腎了 我可以「捐腎」給他嗎?
由於人口的老化與慢性疾病的盛行,慢性腎臟病的患者逐年增加。在慢性腎臟病照護團隊的努力之下,仍有相當多的病人,進入到第五期的腎臟病,而被主治醫師告知,需要有接受透析洗腎治療的心理準備。在這時候如果能接受腎臟移植,就有機會不用進入洗腎的階段。我想能夠不用洗腎,會是很多腎友的願望!事實上,不論是台灣或是世界各國的治療建議,都將腎臟移植列為最理想的腎臟替代療法,能夠帶給腎友最好的生活品質與治療效果。台灣的腎臟移植有兩種來源在台灣,腎臟移植包括親屬移植與大愛捐贈兩個來源。目前在法規的限定下,需要開始接受透析治療的腎友,才能登記進入大愛移植的等候名單。但是親屬移植則沒有這樣的限制,無論是透析多年的腎友、或者是還沒進入透析的慢性腎臟病患者,都能夠接受醫療團隊的評估,有機會不用洗腎而直接換腎。縱觀世界各國,對於活體捐贈的來源,具有不同的限制。有些歐美國家民情開放,同意進行親朋好友之間的腎臟移植,而不限制需要實際的血緣關係。甚至有利他大愛的腎臟捐贈者,並不在意自己捐出的腎臟是給誰,只前能夠改變他人的一生,以成就自身靈性的完整。在台灣考量風俗民情之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對捐贈者加以設限,受移植者必須為捐贈者五親等以內之血親或配偶。對於捐贈者的資格法界學界仍持續滾動檢討是否放寬,但目前在腎臟移植仍未進一步開放。縱有關係密切的姻親(公公、婆婆、岳父、岳母等),目前在台灣仍無法進行活體移植。除此之外,配偶之間的器官移植,目前要求需結婚滿兩年或是生有子女。除非是結婚滿一年後才被診斷腎衰竭需要移植,則不受到結婚滿兩年的限制。如果有意願捐腎給腎臟病的家人,為了保護捐贈者的健康福祇,需要經過醫療團隊一連串的詳細評估,才會經由醫院的臨床倫理委員會審核,以確保捐贈者不會因為移植而受到傷害。在台灣,捐贈者需要年滿二十歲,並且出具書面同意書同意捐贈,同時包括最近親屬二人以上的書面證明。在醫院由社工師與捐贈者會談,充份了解釐清捐贈者的意願,謹慎思考後再進行知情同意。台灣的腎臟移植,基本上都是無償、沒有對價關係的,因此需要仔細確認,不能有一絲勉強。捐贈者需長期進行腎功能的追蹤在保護捐贈者的前提下,對於捐贈者的健康,有著特別高的要求。兩個腎臟的功能原則上都需要正常,以確保移植後能夠獨立擔負捐贈者、受贈者的正常腎臟生理功能。尿液檢查也需要都正常,不能有血尿、糖尿、蛋白尿,也不宜有反覆泌尿道結石的病史。實務上會請捐贈者收集二十四小時小便,以計算肌酸酐廓清率與尿蛋白量。同時不能有困難控制的高血壓、不能有糖尿病,或影響健康的其他慢性疾病,心肺功能正常,因此需要由醫師詳細評估。一旦病人順利通過評估,在手術的進行上,通常使用腹腔鏡手術進行取腎,傷口小、復原快。大部份的捐贈者,長期在身體健康上並無明險影響,單側的腎臟會逐漸代償增加功能,大約在術後兩週,就可恢復到原先的70%左右,長期經過三到六個月,進一步上升到75-85%的功能。為確保捐贈者的健康,術後需長期進行腎功能的追蹤,並配合健康的生活型態,避免過度鹽份、蛋白質攝取,減輕腎臟工作負擔。不論是大愛腎臟移植或是親屬腎臟移植,都能夠給慢性腎臟病腎友,帶來全新的生活。其中親屬移植的長期預後,又比大愛移植來的更為出色。因此在慢性腎臟病的照顧歷程上,醫師與病人、病家的共享決策,一齊討論腎臟移植的可能性,相信能為腎友帶來更多的治療選擇。
-
2021-11-30 名人.莉的自由
莉的自由/大S汪小菲十年婚姻畫下休止符的啟示
十年前49天的熱情如火!溶化了如今的冰凍三尺!就如ㄧ攤死水!它動了!流向無止盡的大海!從激情甜蜜到平淡無言!每一對夫妻都來自於不同的原生家庭,何況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生長的夫妻,所要面對的溝通磨合更是困難!汪小菲在媽媽的保護之下養成王子的人格,而很早就出社會的大S,抗壓力遠超於汪小菲,因而對任何事情的看法及處理方式,兩人都會有很大的落差。在家庭生活的相處裡,如果有任何一方不想改變,那另一方只能選擇隱忍,這是最消極無奈的方式,終究會走上分離之路!獨立自主的大S49天決定自己的婚姻,用十年努力經營自己選擇的家庭,也勇敢的面對婚姻的結束!莉的解析最近媒體對大S離婚事件報導的非常多,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及想法。而我所看到的就是每一對夫妻都可能碰到同樣的問題,只是小市民的婚姻不會是媒體所關注的!異國婚姻也好,平常婚姻也一樣!雖然是配偶但本身一定要認清雙方還是個體,溝通與磨合一定要雙方都達成共識,才能白頭偕老!節節升高的離婚率,就是獨立自主的人越來越多!但試想如果兩個獨立自主的人,能多溝通磨合,互補雙方的不足而結合成為無敵!那就不再是離婚率升高,而是因為結合使彼此都更強壯!群居的社會,結合是必然!在婚姻的相處當中多加一些理性與智慧,畢竟只有愛情是無法維持一段現實中的婚姻,努力的去經營婚姻,不只能得到幸福,更能得到安定!成長!強!
-
2021-11-20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治病之道 猶如夫妻相處之道
二位好友同時得獎。王太太:「楊太太,老公得獎,妳對他有什麼獎勵?」楊太太:「我陪他吃一頓午餐,妳呢?」王太太:「我陪他睡了一個晚上!」老婆對老公體貼的方式不同,個性不同,感受不同,處理的方式也不同。同樣的,生了病,每個人病況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同。例如同樣得了癌症,以前千篇一律用某種治療方式,近代醫病的概念則是治療方法因人而異,這叫個人化醫療。以肝癌的治療為例,同樣得了肝癌,治療方法也因人而異。如果同樣是B肝帶原,平常若沒有定期做超音波檢查,等到有一天體重減輕或肚子痛了起來,這時才求醫,此時肝癌通常很大了,大都不能手術切除,只能用化療或標靶治療或免疫療法或症狀治療了。反之,如果有定期抽血驗胎兒蛋白及做超音波檢查,此時通常發現的肝癌都很小,而病人通常也沒有症狀,肝癌體積通常小於三公分,醫學上稱為小型肝癌。而同樣是小型肝癌,治療方法也依每人肝臟狀況、腫瘤位置而定。如果肝癌位置長在邊邊,又沒有肝硬化,以前傳統的方法就是手術切除,效果最好。近一、二十年來與手術效果差不多的就是栓塞療法或電燒。但如果肝癌長在深處,或肝硬化厲害,此時手術切除就不適合,栓塞或電燒是最好的選擇。如果硬化太厲害,部位也太深,腫瘤小,那改良式的放射治療如質子治療可能是最好的方法。或者肝硬化太厲害,常常有肝昏迷現象,那直接做肝臟移植可能是最佳方法。總之,治病之道猶如夫妻相處之道,依個人個性或腫瘤及肝臟特性而定,在在考驗配偶及醫師的經驗與智慧,道不同,但道理是相通的。●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1-11-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2百多間春節防疫房全被訂滿 雲林縣府暫停受理預訂
春節返國潮防疫旅館需求大增,雲林縣原規畫168間防疫旅館的房間因應春節返國潮所需,不料一推出秒殺,衛生局最近再增加68間房間,也全都被訂滿,縣府今天暫緩受理預訂,到本月24日再重新開放預訂。明年1月31日是除夕,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除「10加4」檢疫方案,昨天定案再增加「7加7 」方案,若要出關吃年夜飯,最慢得在1月12至16日就要入住防疫旅館,雲林縣衛生局選定3個鄉鎮原本設置168間防疫房間,不到幾天就全被訂滿。衛生局長曾春美表示,經與旅宿業者協商最近再增加68間防疫房,合計共238間到昨天也全被訂滿,因此,縣府今天公告暫緩受理預訂,因有人提早回國,所以以房間汰換率來算,到本月24日才可再開放預訂。張春美說,目前檢疫房每間價格是2500元到2700元,但因房間不足,在汰換使用之前務必要依規範落實消毒,尤其過年期間人力少,相對使房間清理成本大大增加,所以業者反應能調高房間價,這部分將會再與旅宿業者協調。至於防疫計程車,張春美說,回國的人從機場會自己租檢疫小黃,因檢疫房間增加,縣府也將原本2輛防疫旅館專屬的特約計程車,再增加4輛,共6輛受理防疫期間的交通需求。為保障縣藉民眾春節檢疫需求,12月15日起至明年1月16日止,防疫旅館將優先收住雲林籍縣民與外籍配偶,另家人設籍雲林的外縣市旅客及公司工廠員工,以候補方式排序房間。衛生局人員表示,雲林縣防疫旅館訂房方式採預約登記,請縣民確認機票時間後,撥打縣府服務專線1999或(05)5345811諮詢並辦理登記,登記完畢將給予旅館業者訂房專線。
-
2021-11-11 養生.家庭婚姻
醫師夫外遇年輕護理師 老婆提「天價離婚費」他全忍痛吞下
情同意合的兩人即使結了婚,但也不保證就能從此長相廝守。而若是雙方感情決裂,走向離婚一途時,彼此之間的財產分配更是非常現實的問題。最近日本媒體,就報導了一則離婚的官司案件。根據日本媒體「マネー現代」報導,一位化名沼田德子的40多歲女士,丈夫沼田義男(化名)是一位50多歲的醫生,兩人有一位剛進醫學大學的女兒。德子約在半年前,發現義男在醫院和一位30多歲的護理師出軌,因此要求該護理師賠償400萬日幣(約相當於新台幣98萬)的慰問金。沒想到對方賠償過後,卻沒有結束與義男的外遇關係。多次交涉未果下,德子只好轉向和義男離婚一途。當時義男的年收入約有2000萬日幣(約相當於新台幣493萬元),房產也是掛在他的名下,並且還剩餘3500萬左右的房貸(約相當於新台幣862萬元)尚未繳清。面對不肯放棄小三的義男,德子提出幾項要求:包括要求房貸繼續由義男負責繳清,但離婚後算起的20年間,要無條件承認德子的居住權,以及女兒的學費也必須要由義男出錢,並每個月額外給予60萬日幣(約相當於新台幣14萬)的養育費等等。由律師的觀點看來,這樣的離婚賠償金額,其實遠遠超過一般的行情。沒想到最終義男除了在部分項目的金額有極小幅度殺價以外,其他條件幾乎照單全收。律師認為,這是因為義男是法律上認定的配偶,但心態上又急著要離婚的關係,結果就必須吞下對自己不利的條件。如果能稍微放緩一點協調,說不定不用賠償那麼多錢。並指出在這樣的局面,正和「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完全符合。
-
2021-11-06 失智.失智100問
財務問題/失智者如何保護財產?專家教「這3招」避免被騙財
詐騙老人事件層出不窮,尤其是失智症患者,因認知功能出現障礙,判斷、思考退化,容易成為有心人士覬覦的肥羊。其中還包括被家人、親友移轉房產,或簽署文件變成保證人,因此背上債務。該如何保護失智的家人免於受騙上當,律師教你認識三道防火牆,做好財務安全防護。幫失智家人留住錢!長照家庭必須知道的法律常識一名住在安養機構的60多歲王先生,患有失智症、單身未婚,某天胞兄接到房仲電話,告知王先生委託賣房,簽了委託銷售也已成交,需要家人提供房屋權狀。哥哥非常驚訝,弟弟失智住在安養中心,怎麼會有房屋買賣交易紀錄?房仲特別說明如果無法辦理過戶手續,要另付一筆違約金,哥哥擔心若房產被騙走,日後安養費怎麼辦,自己還有家庭要照顧,無法負擔日後的費用,最後尋求律師的幫忙,律師給了以下建議:● 第一點:首先發出律師存證信函。● 第二點:接著再提出「準詐欺罪」。● 第三點:同時並向法院聲請「監護宣告」、「暫時處分」,最後成功守住財產。Q1:發現家人有失智症病徵時,該如何設下防火牆?失智者因為失去判斷能力,容易成為詐騙集團下手的目標,專業律師吳挺絹建議,發現家人有疑似病徵時,應立即就醫累積病歷或診斷證明,一旦遇到有心人士,才有機會證明是因心智缺陷而遭詐騙。千萬不要擔心被貼上「失智症」標籤後,在司法體制中難獲正義,失智診斷證明是財產被不當轉移、詐騙的護身符。Q2:什麼是「準詐欺罪」?什麼時候該提出告訴?以上述王先生的詐騙案件為例,吳挺絹協助家屬向法院提起準詐欺告訴,將財產過戶的手續先停下來,避免轉移成功。若詐欺對象為未滿18歲、精神障礙、心智缺陷等辨識能力不足,家屬察覺權益受到損失或有施用詐術的詐欺行為,可提出準詐欺罪。※刑法第341條(準詐欺罪),利用精神障礙、心智缺陷等辨識能力不足,故意使用惡意手法騙取金錢或財物。(➤ 別輕忽失智患者的精神行為異常,「這些症狀」都會讓照顧者身心俱疲!專家帶你認識精神行為症狀成因以及常見症狀:https://pse.is/3kq6fx)(➤ 照顧失智者,不能只關注失智症問題,更要仔細觀察是否出現其他症狀,專家教你找出問題所在儘早解決,避免小病釀大病:https://pse.is/3pynby)Q3:什麼是「監護宣告」?失智者需要「監護人」來協助守護財產。法院透過醫院的鑑定後,讓王先生的哥哥變成監護人,取得法律上可以幫忙管理財產的權利,王先生的所有不動產買賣需經由哥哥,但仍需經過法院同意。👉🏻吳挺絹說明,「監護宣告」保障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的家屬,本人、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可以向法院聲請監護宣告。Q4:聲請「暫時處分」的功能?該何時聲請保護應受監護宣告人的利益?暫時處分是一個暫時決定,而不是最終的判決。向法院聲請監護宣告程序,大約半年時間才能完成,若當事人的財產、房屋已經有被過戶的危險,透過暫時處分可以在監護宣告程序完成之前,禁止「任何人」對當事人的財產進行過戶。👉🏻吳挺絹建議,聲請監護宣告時,可同時聲請暫時處分,防止財產被移轉的危險,及未來追討不易的問題。用法律保護失智病患,設立安養信託保住老本台灣失智人口日漸增多,失智症患者除了遭到外人詐騙,也常發生親友藉機將財產轉移的糾紛。吳挺絹舉另外一個案例,三兄弟分得遺產後,哥哥住在安養中心,陸續出現重聽、健忘症狀,有時電話講很大聲,容易洩露錢財狀況,手足擔心哥哥的錢財被騙、被盜領。👉🏻吳挺絹建議到銀行辦理設定「自益信託」,失智症患者無法自由使用財產,錢財使用由銀行把關。Q1:設定「自益信託」的好處?● 將財產放在銀行信託,每個月固定開銷由銀行依約定處理生活費、安養費等,專款專用的方式是理想用錢模式。● 由法院指定監察人,除可杜絕詐騙、親友借貸,還可事先指定財產繼承人。Q2:什麼時機應該做自益信託?● 若擔心年老後會失智,可主動到銀行辦理安養自益信託,分配未來每個月的資產運用。● 家人發現長輩有失智徵兆,也可以先規劃安養信託,確保財產安全。● 另外,罹患早發性失智症的患者,本人也可親自到銀行申請辦理,安排日後生活受到照顧。Q3:如何保障失智症患者的錢財及家屬的權益?各種聲請須配合醫院鑑定,醫院的鑑定報告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法庭上證明喪失行為能力的證據。若家人出現失智警訊,應提早規劃與防範,最好的方式就是到法院聲請監護宣告,保護家人不被有心人覬覦或家屬爭產的情況。(➤ 「失智了,財產就要任人分配?」生命無常,沒有人能預測未來是否會罹患疾病而導致生活無法自理,因此,資產規劃更應及早開始,搞懂「這3種方法」不需為錢擔憂保資產!:https://pse.is/3s8te6)很多錢財糾紛都是發生在父母過世之後,尤其是失智症患者的遺囑是否有效、舉證責任困難等,為避免親人對簿公堂,提早做好法律上的預防措施,維護財產安全。吳挺絹強調,失智者遭詐時,症狀輕微、表現正常,家屬常常未發覺行為異狀,錯失舉證的機會。隨時注意家中長輩,及早預立財務規劃,避免有心人士利用受害者無法確切論述事情始末的痛點,無法獲得實質賠償。
-
2021-11-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國Delta疫情升溫 指揮中心:14天檢疫足以因應
中國Delta變異株引起的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指揮中心今天表示,目前全球主要流行Delta變異株,將會持續關注中國疫情擴散狀況,而現行14天的檢疫措施應足以因應。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肆虐全球,中國大陸此波本土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約自10月上旬始於西北,並擴散至首都北京市。媒體今天在疫情記者會詢問,中國大陸疫情是否影響邊境檢疫措施或提高規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目前針對各國入境都採14天檢疫,至於春節期間「10+4」措施,基本上仍是14天檢疫,但若採「10+4」,須於第9或10天加做PCR採檢,以確保民眾安全。莊人祥提到,Delta變異株已是全球流行病毒株,目前評估中國大陸疫情仍在擴散中,指揮中心將持續關注。至於目前入境檢疫措施,對於中國大陸疫情應足以因應。媒體也提問,仍有民眾反映即便春節期間檢疫措施放寬至「10+4」,仍有民眾訂不到防疫旅館。莊人祥回應,交通部觀光局已協調地方政府積極加速飯店業者投入防疫旅館量能,另因應14天檢疫轉為「10+4」,盼地方政府協助加速處理民眾更改防疫旅館訂房,也鼓勵民眾分批返台,交通部民航局與航空公司會協助改票。此外,先前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提及,基本上同意讓在台居留的外籍人士其配偶跟小孩入境,但目前遲未全面開放。對此,莊人祥說,目前仍處邊境嚴管時期,且截至明年春節之前,因民眾返台需求,故全面開放仍有可能有困難;但基於人道考量,只要提出指揮中心會盡量予以協助入境。此外針對移工入境議題,莊人祥說,已規劃1700間房供移工入境檢疫使用,目前可初步引進,但12月14日至明年2月14日為春節返鄉,移工引進人數會縮減,因應國人入境使用。莊人祥說,2月15日之後有較多檢疫量能可配合釋出,不只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與移工宿舍旅館,只要合乎規定都可做為防疫旅宿。媒體也再度提問,疫苗涵蓋率達多少可邊境解封,莊人祥說,目標是年底前達到2劑疫苗涵蓋率達6成以上,但達標後僅是可開始思考解封議題,如讓商務旅客入境減少檢疫措施。莊人祥以新加坡為例,2劑疫苗涵蓋率達8成以上,但每天仍新增3000至5000例確診個案。他說,未來即便2劑疫苗涵蓋率達8成,除了討論解封外,仍要有配套,如口罩、社交距離等措施,可能都要持續。
-
2021-11-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春節返鄉改10+4旅館仍缺!境外親屬入境難度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針對非重點高風險國家入境人員,前10日可入住防疫旅宿,後4天可返家在家檢疫,但仍有許多民眾依舊訂不到防疫旅館。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觀光局已協調地方政府加速旅宿業者投入量能,短期內可增加旅館數的開設。此外他也指出,返鄉規定從原先14天檢疫改成「10+4」之後,也希望各地方政府能協助跟旅館溝通說明,協助需要訂防疫旅館的民眾,此外也會鼓勵民眾分批返台,民航局航空公司都會協助改機票因應,優先補足空房問題。對於國內工作或讀書的外籍人士表示希望接家人來台,指揮中心曾於10月提到同意外籍工作者配偶子女入境。莊人祥表示,目前仍屬於邊境嚴管時候,這段期間,指揮中心針對有需要人道考量的部分都會協助讓他們入境,但是在春節期間較有困難,但有人道考量的都可提出來。
-
2021-11-04 新聞.元氣新聞
未成年人流產決定與家長協商 民團要求社政、醫政協助
本報今獨家報導,優生保健法修法在即,將取消已婚婦女人工流產須取得配偶同意權的規定,甚至優生保健法也將改名為生育保健法。令人關注的修法議題,還包括未婚未成年人要不要人工流產,應由自己決定,父母(法定代理人)不能違背當事人意願,當雙方意見衝突時須經第三方協調。專家表示,應藉由社政、醫政提供協商機制。長期關注未婚未成年人懷孕、生育,勵馨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淑芬說,該基金會2000年開始,這21年來不斷倡議,未成年人懷孕初期、生產前,應經由第三方協商,包括生育、養育及協助未婚媽媽等討論,讓青少年與父母做好溝通。國健局(現為國健署)於2010年成立青少年親善門診中心「Teens’幸福九號」,提供兩性交往、各種避孕方法等諮詢,以及事後緊急避孕與終止初期懷孕等服務,並由醫師與及其父母親詳談。不過,王淑芬說,受限於法令未明文規範下,當進行諮商時,對於已經失去家庭功能的未成年人來說,往往很難突破,如有些未成年人已找不到父母等。王淑芬說,雖然2023年民法將成年人年齡從20歲放寬為18歲後,依優生保健法對於未成年的規定也會將為18歲以下,可以解決部分的問題,但18歲以下未成年人的懷孕、生子問題還是需要被重視。王淑芬指出,依去年數據統計,全國未成年懷孕人數為2154人,該基金會目前進行全國性服務,每年輔導未成年人懷孕、生子個案約600人,其中年齡18歲以上至20歲比例約占8成,18歲已下約占2成,其中多數為生產後的未成年人,甚至也還有收出養輔導,在台灣不會讓未成年人有走頭無路的一天。王淑芬表示,整體社會對未成年懷孕、生子仍帶有污名化、標籤化,認為他們是早戀、早性、早婚的一群人,而不被社會所接受,但每個人有不同的處境及社會脈絡,不會有人想年紀輕輕就成為父母,因此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支持。王淑芬說,未成年父母生活很辛苦且可使用的資源薄弱,政府應從托育、教育著手,除特殊境遇家庭的未成年父母外,其餘未成年父母也應享有優先受託的福利,才有辦法舒緩壓力,找尋自我教育發展的機會,才有機會可以回到學校,避免陷入養育困境。王淑芬說,基金會有設有全國未成年懷孕諮詢專線或是網站服務,建議有需要的未成年人可以匿名求助與諮詢,而各縣市政府應對未成年懷孕應提供社政、醫政、勞政等方面協助。
-
2021-11-04 新聞.元氣新聞
優生保健修法/醫界:有人憂婚姻會失和
懷孕妻子可自己決定要不要這個孩子、青少女懷孕後可堅持將寶寶生下來,優生保健法大幅修法後,完全展現女性自主權,但臨床婦科醫師看法一不,有人認為,已婚懷孕婦女想不想生,這應是取決於個人意志,贊成修法;但也有醫師擔心,造成家庭、夫妻關係緊張、失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劉偉民表示,門診常遇到太太想拿掉孩子,但先生不願意簽名。醫師從事醫療行為,應尊重當事人意願,已婚孕婦如果不想生,應有個人理由,他對這次修法採正面態度。婦產科權威、總統府資政李茂盛表示,配偶沒同意權,約束力似乎也消失,有可能增加婚外情機率,如果沒有妥善溝通,婚姻恐陷入緊張態勢。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指出,在亞洲國家中,台灣在性別平權、女權等領域,愈來愈成熟,社會共識形成後,通過修法的機會相當高。
-
2021-11-04 新聞.元氣新聞
優生保健修法/已婚女性墮胎 擬不須配偶同意
國內優生保健法將出現重大變革,衛福部國健署上周邀集各界專家研議修法,除了將優生保健法改名為生育保健法,另基於維護已婚女性的生育自主權,取消已婚婦女人工流產須取得配偶同意規定,也就是妻子如欲墮胎,不必經過配偶同意,這對傳統婚姻觀念恐造成重大衝擊。此項修法草案最快明年一月預告,參與修法的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取消已婚婦女人工流產的配偶同意權,爭議較大,草案預告後還需尋求社會共識。此次修法的另一重點為未婚懷孕的少女對人工流產,若與法定代理人等意見衝突時,雙方須經諮商,而不是由家長說了算數。國健署長吳昭軍指出,未婚的未成年人想不想人工流產,應由自己決定,父母(法定代理人)意見不能違背當事人意願。至於已婚女性人工流產,無須取得配偶同意,該項修法勢必引發熱烈討論,正反意見不一。對此,吳昭軍表示,尊重性別平等及女性權利已是國際趨勢,國內也已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任何醫療處置都需尊重當事人意願。吳昭軍說,此次修法可說是大幅修正,連名字都改為生育保健法,因「優生」二字帶有歧視意味,已不符合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在此次修法討論過程中,與會專家均同意朝更開放、進步的方向修法,最快明年一月正式對外預告,蒐集各界意見,作為往後修法定案的參考依據。黃閔照說,醫學會站在尊重女性自主權及消除女性不平等條約等立場,支持取消已婚婦女人工流產須取得配偶同意的規定,因就生產事故給付案件數觀察,每年約有廿多名婦女因懷孕死亡或出現併發症,若懷孕婦女無法依自己身體狀況選擇是否人工流產,對母親或胎兒不見得是好事。
-
2021-10-17 癌症.抗癌新知
年輕型乳癌多 生育保存應納癌醫評鑑
台灣乳癌病人比歐美年輕10歲,小於40歲的乳癌病人比率為8.2%;小於35歲的年輕型乳癌病人比率為2.7%。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建議,在育齡期的乳癌病人治療前,醫療團隊的治療計畫就必須詳細說明如何保護生育能力,甚至納入癌症醫院評鑑標準中,共同提升癌友的生育能力。保護生育能力三方式,依個人需求評估。乳癌病人在臨床生育研究相較其他癌症來得多,選擇保護生育能力的方式也多樣化,尤其是年輕病人,在臨床使用之化療藥物可能影響生育功能,因此在治療前的生育保護、保存更為重要。因未來可預期的存活期更長,有生育需求的病人可以積極的選擇生育保護方式。曾令民指出,目前保護生育能力有三種方式,包括停經針、冷凍卵子或胚胎(需配偶同意)或較少見的移植卵巢,依據研究,選擇停經針生育療效活產率約二成,冷凍卵子可提高到四成。選擇不同的生育保護方式,家屬各有考量。曾令民日前遇到一名25歲的乳癌病人,由於家屬希望趕快治療,因此不選擇可能需費時兩至三周的卵子保存,而選擇停經針方式保護卵巢功能,在進行乳房保留手術後,接受化療前一周就開始打停經針,之後每個月打一針,一直到治療結束。不過,曾令民提醒,台灣年輕乳癌病人有七成是荷爾蒙陽性,須使用抗荷爾蒙藥物,有研究認為,病人必須連5年使用抗荷爾蒙加停經針,甚至使用到10年,屆時病人可能達高齡產婦階段,因此,生育計畫需事先規畫。事先規畫,不影響治癌與生育。另一名34歲病人已有男友,未來也打算生兒育女,因此選擇冷凍卵子。取卵過程需兩至三周,後來這名病人選擇先手術,利用術後休息復原期凍卵,之後再化學治療;至於是否能先凍卵再手術開刀及化療,個案都可以先詢問主治醫師。曾令民指出,以他服務的台北榮總為例,乳房醫學中心5年前成立後,會請婦產科共同看診,與生殖醫學科也密切合作,能夠針對乳癌病人治療間的等候期,同步進行取卵、凍卵,執行十分順暢,不太影響乳癌的治療。目前乳房醫學會在理監事會議已通過「乳癌病人生育能力保護共識宣言」,也同步在官網宣示。曾令民希望在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合作下,讓各界更重視此議題,甚至要建立台灣癌友生育能力保護的準則,納入癌症醫院評鑑或癌症品質診療認證的標準之一,建立癌友生育能力登入系統,追蹤癌友生育活產率,收集本土資料,都有助癌友生育能力的保護。給癌友的一句話:事前的充分溝通,能降低不預期的衝擊,化危機為轉機,才能達成圓滿人生。
-
2021-09-1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牽手半世紀! 同時病痛的考驗使他們領悟夫妻之間互相照護支持更是幸福的泉源
【編者按】最近我們發現要提高老人醫療的照顧品質,不只醫療團隊需要提供更多的資訊給社會大眾,我們更需要讓醫療團隊有機會了解老人族群身心方面的需求,因此我們陸續以「快樂幸福的老人」為主題,透過他們的筆,讓大家瞭解這些老人的生活以及他們如何追求快樂。這星期我們邀請到三位老人回顧他們幸福的婚姻:一對雙雙已過九十高齡的夫妻與大家分享他們如何在疫情壓境人人自危之際,共同維持身心健康愉快;一對八十幾歲的先生與接近八十的夫人回憶過去的戀愛、結婚,而今仍沉醉於愛情洋溢的甜蜜享受;另一對年齡相仿的夫妻回顧兩人大學時代透過基督教團契活動而認識、戀愛、結婚,分享他們的心得是宗教信仰使他們生活更充實,同時病痛的考驗使他們領悟到夫妻之間互相照護支持更是幸福的泉源。第一次注意到我未來的另一半是在羅斯福路台大附近的基督教大專英語團契Friendship Corner,當時她在聚會唱詩歌時擔任司琴。若不是我因健康及自己的疏忽,整整晚了四年才進醫學院,可能就沒有機會遇見她。因醫學院頭兩年是在羅斯福路校區上課,第三年起就改到仁愛路醫學院上課,若我沒有晚四年,她進台大念書時,我已經是實習醫師,在醫院忙得團團轉,不可能到Friendship Corner。真的感謝上帝美妙的安排。我是第一代基督徒,她最少是第四代,因她外祖父的名字一看就知道是由基督徒父母取的。我們都同屬長老教會。念初中時跟著母親第一次到教會,也學會讀寫羅馬拼音的台語。我們開始交往時,我用羅馬拼音寫台語信給她,沒想到在北部長大的她不會讀,只好請她媽媽念給她聽。她事後告訴我,用羅馬拼音寫台語信,頗獲她母親的好感。其實因我母親沒進學校念過書,只學會羅馬拼音台語,所以我都是用羅馬拼音寫台語信給我母親。我以為長老會信徒都會讀羅馬拼音台語,就這樣寫信給她,沒想到竟然有此意外收穫。後來彰基前院長蘭大闢醫師退休回英國後,我和他通信都是寫羅馬拼音台語。他常稱呼我是「用白話字寫批的醫生」(長老會稱羅馬拼音台語為白話字)。長老教會被稱為吟唱詩歌的教會,聚會時很重視唱詩歌。婚後我們也一起加入教會的聖歌隊。其實,我雖然喜歡唱教會詩歌,卻不太懂樂理,看樂譜也常是半猜的。而她是從小就有機會學琴,也到過鋼琴老師家學習。必要時,她會用鋼琴伴奏,讓我在家練唱,改正我的錯誤。我相當享受教會聚會時的詩歌,因此常不知不覺拉大嗓門吟唱。她會提醒我不要唱那麼大聲,免得唱錯了不好意思。2003年9月某日下午我在台大醫院接到她的電話,她邊哭邊說她閃到腰,痛到無法動彈。我趕緊替她在復建部的運動傷害門診掛號,醫師診斷她患了腰椎間盤脫出。除了服藥外,醫師也指示側臥睡覺可減少不適。結果在側臥時摸到左胸外側有一個腫塊。似乎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若不是因腰椎間盤脫出而側臥,她的乳癌可能會拖到更晚才發現。她生病前,我似乎認為看到她健康、快樂的樣子是理所當然的,我們一家三代能常常聚在一起也是稀鬆平常的。但她患乳癌的事實提醒我,健康、快樂並非理所當然,乃是要感恩、珍惜,更是要努力去維護的。她接受化療期間,白血球下降、掉頭髮、腸胃不適等副作用,使我們一家三代想要聚在一起,不再是稀鬆平常的事。家人及親友能聚在一起是值得慶幸,值得好好把握的。她接受治療的初期,我們商量如何安排生活與減少訪客可能帶來的感染。她的妹妹與我們的女兒、媳婦分別負責白天的陪伴與準備中、晚餐,我則擔任晚上的陪伴與準備早餐。當時我戲稱自己是在經營Bed & Breakfast。她的生病使家人凝聚在一起,讓我們看清楚人的有限及軟弱,同時也從彼此關心幫忙中,體會耶穌基督愛的訓勉。但這種認識與體會並不是一路順暢無阻的走過來。在這過程中,雖然大家都盡力了,但生病者有時仍然會出現情緒低潮、哭泣的情形。有時是芝麻小事觸發傷感,有時甚至是無來由的發生。照顧者也許會自責是不是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話。我從1989年底右眼發生嚴重視網膜剝離,到2020年10月,前後多次進出眼科病房處裡我的右眼問題。而她也長期在眼科追蹤她左右眼分別出現的視神經萎縮和黃斑部病變。我們聊天時,曾聊到一個話題,如果有一天我們雙眼都失明,會是什麼狀況。兩眼失明確實會帶來許多不方便,但想一想,我們已七老八十,如果四捨五入,她也算八十了,該看的也都看過了,還是要感恩。自今年五月武漢肺炎警戒進入三級後,餐廳只能外帶,我們家人每禮拜天晚上的聚餐只好中斷。她開始上網找餐廳好吃又打折的外帶餐食。結果這段時間可說是我們家吃外食最多的時期。我開玩笑說她已成為訂餐達人。她到餐廳取餐都走路來回,一方面避免搭公共運輸時的感染,一方面又可走路運動。感謝上帝保守我們牽手同行已超過半世紀。說到「牽手」這兩字,我早期的認識是指「妻子」。但我個人覺得雙方是彼此的牽手比較恰當。後來上網查,噶瑪蘭族稱丈夫為「牽手」,也有文獻說「牽手」是源自平埔族語。中央研究院翁佳音教授為澄清來源,深入考據研究後,以 「牽手Khan-chhiú」來看臺灣世界史--「從臺灣歷史慣用語 論大福佬文化圈概念」的論文報告其研究結果。論文指出「牽手」語源並非來自臺灣原住民語,且於南島語的可能性非常低。牽手一語,應為福建漳泉人民在海洋世界與各民族相會過程中所創出的新詞,語源是漳泉語,但並不排除源自西班牙語casar/casarse的可能性。牽手兩字開始是做動詞,指手拉手或結婚,後來演變成名詞指妻子。不論用作動詞或名詞,使用在配偶雙方都是很美的台灣話。我很喜歡一首台語歌「牽恁的手」,我在女兒結婚那天,唱這首歌祝福這對新人。也曾以這首歌做證婚賀詞。將歌詞摘錄與大家分享。牽恁的手,淋著小雨﹔牽恁的手,同齊腳步。牽恁的手,行恁的路﹔牽恁的手,不驚艱苦牽恁的手,互相照顧﹔牽恁的手,同甜同苦。牽恁的手,行恁的路﹔牽恁的手,跟主腳步。雖然路途,有風有雨﹔倚靠上帝,攏免煩惱。祝恁二人,白頭偕老﹔牽恁的手,行恁的路。「牽阮的手」于台煙:https://youtu.be/MlYShLYCAwI
-
2021-08-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獨/太太懷孕7個月「入境遭擋」 父心酸嘆不如外籍生
國內邊境管制,以專案申請方式「人道放寬」,許多跨國婚姻家庭,卻是看得到吃不到!一名孫姓男子表示,他跟泰籍老婆結婚,且太太已入籍,因懷有七個月身孕要回台灣待產,卻因為五月後停止核發簽證被阻擋在國門之外。孫先生表示,他跟太太在今年4月初就在泰國駐台北辦事處登記結婚了,太太需要返回泰國進行後續面談,原定6月飛機返台,就可憑依親簽證換取合法居留證,但台灣卻在5月疫情全面停止核發簽證,導致夫妻團圓夢碎。按照指揮中心規定,唯獨經緊急或人道考量等經專案許可者,可以允許入境,副指揮官陳宗彥也表示,自去年至今國內已核准外籍人士奔喪、陪產,甚至親屬病危等事由入境人不在少數,強調「只要個案提出申請就會盡力協助。」孫先生表示,他跟老婆早就登記結婚也已入籍桃園,是合法配偶,甚至已懷孕7個月,他早在5月提出「入境特別許可」卡關三個月。「我先找移民署,移民署說要問衛福部,衛福部又說要問外交部,外交部說要問簽證組,要遞交文件和陳情函到駐外館處。」過程不只被互踢皮球,夫妻倆也得忍受未知的煎熬。孫先生同時將結婚證書、太太胎兒超音波照、產檢證明、入籍證明一併檢附,「殊不知等了一個多禮拜,對方說很遺憾並不符合陪病、奔喪及陪產這三條件。」他很不解,指揮中心說要放寬人道考量,但外籍學生可以入境,但合法配偶卻無法團聚,這是什麼道理?他表示,「你說要人道考量,當然可以提出申請,但這標準根本一點都不人道!」簽證組也表明,通不通過要看指揮中心,就算要該案核准入境,最多也只能待180天,就必須出境後重新在申請。孫先生說,太太已經懷孕七個月,入境滿180天後就被迫返回泰國,孩子才剛出生不久,就沒媽媽在身邊餵奶照顧,「這樣哪裡人道?我太太是因為回泰國去進行結婚面談,卻就此無法入境,難道非得要讓孩子臨盆才算緊急嗎?」指揮中心過去表示,境外生依照教育部專案入境,孫先生心寒道,泰國醫院也面臨醫療崩潰,甚至有孕婦去產檢染疫,「我相信台灣醫療,希望太太跟孩子能在國內自費生產,卻比不上學生就學,人道標準讓做父親十分心寒。」實際致電外交專案人員,也表示該案尚未通過人道考量,目前也未收到指揮中心針對該案放寬等相關公文。
-
2021-08-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檢疫規定何時放寬? 陳時中:疫苗涵蓋率高才考慮
國內COVID-19疫情趨緩,但國際疫情仍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要等到疫苗人口涵蓋率較高時,才會考慮放寬邊境檢疫措施。國內出現久違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0確診個案,陳時中表示,本土疫情穩定,國內相關活動會盡量放鬆,但境外移入威脅還在,因此邊境仍要嚴守。目前邊境檢疫規定,14天檢疫期必須入住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媒體提問,檢疫費用對於經常往返國外者負擔不小,若完整接種疫苗,是否能恢復1人1室居家檢疫。陳時中表示,當然希望檢疫情況能放鬆,但重點還是台灣自身的保護力是否足夠,類似邊境或檢疫措施放寬,會到疫苗人口涵蓋率較高的情況下,才開始考慮。而國內疫情趨緩,餐廳開放有條件內用,但有民眾用餐時,被發現把頭探出隔板交談。陳時中提醒民眾,「頭不要亂伸,把自己保護好來。」針對特殊狀況開放入境,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說,自去年3月19日起針對全球疫情實施邊境管制,但對於產業需求或人道考量,會以專案協助入境,如陪病、臨終前最後探視或陪伴配偶生產等。陳宗彥說,中港澳人士是透過移民署,其他外國籍人士是透過外交部領務局申請,針對上述人道考量,會依照個案狀況盡可能予以協助。陳時中也提到,若是不同形式的伴侶仍可提出申請,外交單位會以事實認定並衡量來台必要性,但重點還是入境後要嚴守相關防疫規定。
-
2021-08-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邊境嚴管淪夾心餅乾 異國戀夭折、辭去工作來台仍遭擋
指揮中心8月21日宣布重啟境外生入境,然而來台工作者及跨國伴侶仍被阻擋在外。一位香港朱小姐表示,遇疫情因素已一年半未跟在台灣的男友見面,且多次致電至政府機關,卻表示僅限奔喪跟病危才能申請來台,另一位朱姓小姐也表示,她的男友為保加利亞籍人,現已辭去原有工作,打算台灣建立公司,卻連尋職簽證也無法取得,進退兩難。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國內目前因應邊境嚴管,皆採個案方式申請,去年疫情至今持續有個案因人道需求而允准入境,例如先生來台陪產,家人病危急需回家照顧、奔喪等個案,若對於情侶則較無緊急人道考量,若有來台創業投資需求,一樣可以提出入境申請個案,指揮中心願意給予協助。香港朱小姐表示,她每天都會一直關注台灣的新聞,關注台灣的防疫措施跟安排。去年原說在10月能解封,結果卻暫停非中華民國國籍入境,直到今年4月,台灣疫情控制得良好,原預計4月能入境,結果還沒等到又是國內5月新一輪的大爆發。她表示,她跟男友最後一次見面是2019年1月26日,當時入境的條件只限商務旅客、有台灣親屬者,有許多維持跨國伴侶還沒結婚,少了一張中華民國身分證,被攔截在外,加上異地戀維持不易,加上邊境管制條件不夠透明,多次詢問仍碰壁。除跨國伴侶受阻,另有李姓小姐表示,男友是保加利亞人,去年起就一直規畫要定居台灣計畫,並把工作辭去打算在台灣投資、建立公司,甚至進一步但除無法取得簽證外,連「尋職簽證」也尚未開放,這個狀況不知道要如何是好。陳宗彥表示,現在各國都會遇到工作簽證問題,如日本在取得工作取可後也無法入境,依舊要進行相關管制,而澳洲工作也有入境及航班配合。目前隨邊境管理措施加嚴,目前仍採個案申請,若變成通案就沒辦法嚴管邊境,「只要從個案上來提出,我們就給予協助。」李小姐表示,指揮中心因「邊境嚴管」措施,僅開放緊急人道及專案事由入境,形成外國配偶、外籍伴侶、外籍工作者、華語生等來台受阻,而外籍伴侶入境的議題也未曾被政府正視討論。在歐洲開放邊境之前,也曾推動「伴侶簽證」讓未婚伴侶有機會探視見面。指揮中心陳時中於今日記者會表示,對於有各種不同伴侶,會透過外館來以事實認定來台必要,進來一定要嚴守防疫規定。李小姐指出,另外還有僑外資將資金投入台灣新建公司,縱有勞動部發放的工作證,也無法申請工作簽證入境台灣,資金卡在台灣進退兩難,也有人從2020年3月時就開始等候,等著和自己論及婚嫁的伴侶再次聚首,共組家庭,但始終看不到等待的終點。「我們願意遵守規定,接種疫苗、隔離、PCR檢測都可以,只希望給予一個入境的機會。」她表示,身邊有入境需求者並不少,很多人在台灣5月封鎖邊境前,他們已在台灣找好新工作、辭去原來工作、退掉現有公寓,即將前往台灣開啟新生活時,卻被臨時喊卡,盼中央能重視。
-
2021-08-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跨國夫妻、伴侶「入境無門」 指揮中心:將採個案放寬
指揮中心8月21日宣布重啟境外生入境,然而來台工作者及跨國伴侶仍被阻擋在外,面對台灣國內本土案例「+0」好消息,是否對於國內及邊境管制有機會開放,陳時中指出,國內出現本土零案例,也是一絲希望,希望這兩周能將國內疫情守好守住,針對邊境管制,站在人道角度,將以個案專案來辦理,另外對於跨國伴侶等,會透過外館以事實認定來台必要,入境一定要嚴守防疫規定。目前還有很多外籍配偶家庭要來台灣整理,卻沒有居留證,指揮中心表示會由外交部成立專案,讓外配有居留權,至今還沒有管道跟明確流程。陳時中指出,有關入境會採人道角度,以個案專案心態來辦,移民單位或外交單位跟指揮中心,基於完整防疫前提下,也希望能夠放寬。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國內從去年3月19日全球疫情邊境管制開始,後來也有進入秋冬加強嚴管,並執行邊境管制。當時對於產業需求或人道需要,都會進行專案協助。而我國比較特殊,一般其他外國籍者,要透過外交部程序處裡,而中港澳需要透過移民署,皆採個案處理。他舉例,有些要來台陪病就醫、探視親屬最後病情、配偶即將生產,來台陪生產的,基於不同人道類型,都依序協助個案處理,「他們只要提出,會盡可能協助。」但目前還有部分族群,例如跨國伴侶並沒有夫妻身份,無法入境台灣,國際間例如歐洲的挪威、捷克、冰島等國,會用不同形式情侶簽證,來讓跨國伴侶也能在疫情之廈入境,未來台灣是否比照模式。陳時中表示,對於,有各種不同伴侶,會透過外館來以事實認定來台必要,進來一定要嚴守防疫規定。
-
2021-08-2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射精空包彈代表精盡人亡?泌尿科醫:當心糖尿病
小余長得精壯,今年35歲,由女友陪著來到診間。他的困擾是這兩周以來,射精時竟然都是「空包彈」。他說自己射精力道變弱,不但射程減少,力量也減弱,已有一段時間。逐漸地,整體射精量減少,甚至只有少量的精液「流」出。最令他擔憂的是這兩周竟然變「空包彈」(或稱「乾射」,dry ejaculation)。他常聽人說,所謂「精盡人亡」。小余滿心驚恐,深怕會有什麼不測。血糖嚴重超標,誘發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我請小余不必緊張,先確認他性功能狀況。小余表示,他的性慾並沒有特別改變,勃起功能也都正常。倒是最近因「空包彈」現象,心情上受到一些影響。「你有什麼慢性病或是長期服用的藥物嗎?特別是糖尿病。」「都沒有耶!」小余說。「你家人、長輩是否有糖尿病的情形?」我又問。「我母親!還有舅舅及外公他們都有糖尿病。我母親有尿毒症在定期洗腎。」「麻煩你先做個血液檢查,看看血糖、荷爾蒙狀況,小便也驗一下,我們再根據結果來討論。」等到檢驗結果出來,看了小余的數據,我向他解釋:「你的荷爾蒙指數都在正常範圍。但是血糖350(mg/dL)很高,且糖化血色素(HbA1c)高達13%。尿中糖分是4個+,表示你有糖尿病,我判斷你的『空包彈』症狀應該與糖尿病所誘發的糖尿病神經病變有關。我幫你轉診新陳代謝科作進一步鑑定,你一定要即刻開始控制血糖。」小余與女友理解了,也明白即刻妥善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但許多年輕人跟小余一樣,從沒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也沒想到高血糖會導致自己只能發射 「空包彈」甚至「禮砲」呀。空包彈能生小孩嗎?先從改善血糖做起。我了解小余的焦慮,並請他先不必擔心生育問題。我解釋:「像你這種情況,睪丸造精多半是正常的。控制血糖後,即使射精狀況無法百分之百復原,透過人工生殖技術,仍能順利懷孕。」「若血糖控制得宜,的確有機會改善射精。但完全恢復的可能性不到三分之一,你要有心理準備。」我接著說:「即使最終無法恢復射精,有兩種策略來解決生育問題。第一種是電激取精(electroejaculation),即應用直流電刺激骨盆腔肌肉,誘發收縮,使輸精管、儲精囊、攝護腺都能一起誘發蠕動及收縮,如此就可以促使精液排出。再將精液轉送到子宮腔中,以助卵子受精。這個技術以前經常用在瀕危物種收集精子的用途,例如大貓熊的取精;在人體,一般會用在脊髓損傷合併射精障礙的情況。」「第二種策略,是直接從睪丸或副睪中將精子取出,配合配偶取卵,以體外單精子卵胞質注射術(ICSI)方式的試管嬰兒技術,再將胚胎植入子宮,以完成受孕的結果。」但選擇哪種策略要考慮配偶年齡,卵巢功能、副作用、費用及風險等因素。小余與女友理解了,也明白即刻妥善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但許多年輕人跟小余一樣,從沒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也沒想到高血糖會導致自己只能發射 「空包彈」甚至「禮砲」呀。醫師講堂男性糖尿病神經病變 多從射精障礙開始要瞭解糖尿病引起射精障礙的原因,要從分析射精的機制開始。射精動作可分解成四個細節:第一個是「攝護腺收縮」,即先將膀胱頸關閉,使尿道形成一個封閉的管腔,同時使攝護腺液排泄到攝護腺尿道中。第二個動作是「輸精管的快速蠕動」,會將精子快速地從副睪尾端瞬間輸送經射精管排放到尿道中。第三個動作是「儲精囊收縮」,將儲精囊中的大量精漿經由射精管湧入尿道。最後一個動作就是球海綿體肌(bulbocavernosus muscle)間歇性的收縮,將尿道中滿滿的精漿擠壓噴出尿道。前三個動作都是藉由交感神經系統的神經所控制。從組織學上來看,交感神經是人體神經中神經鞘(nerve sheath)包覆最薄的神經。糖尿病所伴隨的神經病變常是從交感神經系統先出現障礙,其次才是副交感神經系統,再來是體神經。副交感神經主管「勃起功能」。而射精的最後一個動作(球海綿體肌收縮)是由體神經系統支配。因此男性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病,大多是從「射精障礙」開始,射精量少,力道弱,到逆行性射精及乾射(俗稱空包彈)先行表現,其次就會加上勃起功能障礙,最後才是缺乏脈衝性的排精動作。
-
2021-08-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邊緣人 36.1%青壯年上班族憂無法接種
根據1111人力銀行今(20)日公布的「上班族壓力調查」發現,在疫情籠罩之下,上班族最擔心的狀況排名第一的就是感染新冠肺炎(44.4%),其次則是無法施打疫苗(36.1%),疫苗的累計接種人次雖然有望在8月底突破千萬,但多數的青、壯年上班族卻還等不到疫苗,在這段疫苗空窗,仍然要持續通勤工作也成為上班族心中的難題,自嘲是「疫苗邊緣人」。除了擔心感染新冠肺炎、無法施打疫苗外,調查還顯示,有35.6%上班族擔心恢復三級警戒,憂放無薪假的也有32.4%,其次則是擔心被居家隔離,占29.1%。眾多壓力讓上班族的平均壓力達到48分,有二成四的上班族感覺不堪負荷瀕臨爆表,其中又以單身有子女最苦,其次是有配偶有子女,而壓力最小的則是有配偶無子女的上班族。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分析,單身卻有子女(單親家庭)的上班族,在三級警戒期間肯定是心力交瘁,除了要憂心工作因為疫情受到影響,同時還要考量子女在家上課的需求,可以說是蠟燭兩頭燒,也因為單身的關係沒有伴侶可以分擔壓力,因此會感到負擔特別重。反過來看,有配偶卻沒有子女的上班族,擁有兩份收入,在疫情的困境下不但可以互相支持,也因為不用照顧子女,可以免去一人分飾多角的狀況,是不同家庭類型中,壓力最小的一群。上述「上班族壓力調查」問卷,調查期間自2021年8月2日到8月17日,針對資料庫上班族會員,透過網路問卷進行抽樣,有效 樣本數為1,296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誤差值2.8。
-
2021-08-05 新聞.元氣新聞
不到2成爸請育嬰津貼 托盟籲育嬰假延至8歲、首月全薪
為建構友善生育環境,解決少子化問題,今年7月起,育嬰留停津貼已從原先的6成薪提高至8成薪,請假單位也彈性放寬至不低於30日、雙親可共同請育嬰假。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今召開記者會給予肯定,但也指出,這一波育嬰假修法仍搔不到癢處,建議應讓育嬰假申請時間延至小孩8歲,請假單位彈性以小時計算、育嬰留停津貼第1個月給付給足全薪。托育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指出,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從2009年開辦至今,請領的性別比例仍懸殊,2020 年請領人數中,男性占 18.6%、女性 81.4%,反映出學齡前幼兒的主要照顧安排,大多由媽媽自行照顧。她說,台灣的爸爸不敢請育嬰假,也不允許有正當理由育嬰,因此托盟在父親節前夕呼籲,要讓爸爸當爸爸,期許「請育嬰假」成為「做爸爸」的標配,因為育兒正是爸爸的權利。托盟指出,現行育嬰假請領時間是子女滿3歲前,但當孩子送托保母、上幼兒園、甚至國小低年級就讀半天課,家長每天接送小孩用「衝」的、育兒時間用「擠」的、孩子一有突發狀況就必須「喬」假「喬」時間,顯示制度支持極為不足,因托盟提出修正「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6條、「就業保險法」第11條,將家長請領育嬰假的時間修改為為子女滿8歲前,才能完整涵蓋幼兒所需照顧的年齡。其次,過去請領育嬰假以「6個月為原則」,7月雖放寬為「有需求者,可以不低於30日,且2次為限申請」,但仍是以「月」為單位,對雇主和員工仍然不夠彈性、友善。參考瑞典育嬰假制度,家長可分全時、半天、四分之一天或八分之一天請領,可連續請一段期間,也可分段請,因此,托盟提出修改就保法第19-2條,並育嬰留職停薪實施辦法第2條增訂規定,讓家長可依實際需求選擇以「小時」、「半日」、「日」或「月」為請假單位,最小單位縮至以「小時」計算,可視需求組合多元的照顧安排,讓雙親共有整整一年的有薪育嬰假,讓假變得更好用,更容易做到分工照顧共同養育。此外,托盟也呼籲增修「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補助要點」,可謂「政府加碼,挺新手爸爸」條款,讓男性於配偶分娩後第1個月請領的育嬰假給付投保薪資的全薪,用以確立國家有責鼓勵並支持父親育兒,而女性請領的第1個月育嬰假也比照辦理,收養兒童家庭家長提出共同生活之證明,同樣適用。勞動部條平司副司長王金蓉回應,現行之所以限定滿3歲前可請最常2年的育嬰留停,主要考量是超過3歲的幼童,不管是公共或私立托育,托育率至少有6成以上;至於若育嬰留職停薪以小時為計算單位,恐怕會產生中小企業、微型企業人力調配問題,其他勞工可能必須加班負擔請假者的工時,而現行勞基法規定的其他假別,也已經可以小時計算請假。對於育嬰留停津貼第1個月全薪給付,勞動保勞動保險司專委吳品霏則說,因涉政府少子化政策資源分配及政府財政問題,將視少子女化政策實施成效後,再通盤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