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邱宜君
共找到
3358
筆 文章
-
-
2022-10-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一圖看懂快篩陽性怎麼辦? BA.5延燒本土飆破5萬例,羅一鈞帶你複習
國內BA.5疫情持續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54874例本土個案,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說,雖屬於星期效應,但新增病例數相較上周增加13%,代表國內疫情仍在高原期,仍要落實防治措施。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確診人數較多,如果曾經確診、或第一次確診者,都可以按照「快篩陽性」流程走,跟今年5、6月時一樣,經過醫師評估確診後、可開立藥物,推薦民眾先用「視訊門診」方式評估,可以透過QRcode或疾管署網站查詢可提供服務的醫療院所。羅一鈞表示,透過診所視訊門診開藥後,可以請親友領藥、或送藥到宅,不一定要到醫院去看診,以免導致急診壅塞,後續達成醫病共識後,通報確診,並且依照是否有慢性病、年齡範圍等,評估是否需要開藥、及是否符合開抗病毒藥物等條件,並依照醫囑領藥、服藥。
-
2022-10-04 焦點.元氣新聞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開創古遺傳學 一解人類起源和新冠重症之謎
新科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是瑞典遺傳學家帕布(Svante Pääbo),中央研究院院士、演化生物學家李文雄表示,帕布1990年代確立古DNA萃取純化定序的高難度技術,開創了古遺傳學這塊領域。帕布的研究確立了尼安德塔人與現代人祖先有互相交配,並非互相獨立的兩個分支,他也成功定序丹尼索瓦人這個新人種的的古DNA,對於釐清人類演化歷史脈絡,作出很大貢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周成功表示,帕布近年研究發現,現代人身上留存的尼安德塔人古DNA,與感染新冠肺炎風險以及感染之後重症風險有關,有些有保護效果,有些則讓人容易受到感染,這是非常有趣的研究方向。周成功指出,帕布在2020年的研究,分析英國3200位確診者與80萬人對照組,結果發現,第3號染色體上如果有來自尼安德塔人的某些基因,比較容易被感染新冠肺炎,大約50%南亞人口有這段基因資訊,僅16%歐洲人有這段基因。帕布2021年的研究,分析2000多位新冠確診重症病危者的基因,與對照組比較發現,新冠重症病危者身上的第12號染色體缺少了某些來自於尼安德塔人的基因資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可文亞表示,帕布擅長從蛛絲馬跡建構人類的歷史,立下許多重要的里程碑,例如發現新人種。在西伯利亞南部阿爾泰山丹尼索瓦洞,這是原本已知的尼安德塔人洞穴,帕布找到一根小指頭,經過他高超的古DNA定序技術,確定這是完全不同的新人種「丹尼索瓦人」,可說是這一根小指頭勾勒出另外一個人種的全貌,非常酷的研究。「有很高比率的台灣人身上帶有丹尼索瓦人遺傳資訊!」周成功表示,歐美人種的身上有尼安德塔人的遺傳資訊、沒有丹尼索瓦人的遺傳資訊,所以現在幾乎所有與疾病嚴重度相關的研究,都只有針對尼安德塔人的基因。周成功表示,在亞洲、南洋,包括台灣,反而是有高比率人口帶有丹尼索瓦人的遺傳資訊,有機會找到很有用的資訊,找出基因與某些疾病風險的相關性,台灣擁有很好的健保資料庫、全基因資訊,放眼亞洲,周成功認為,幾乎可以說只有台灣有條件做這樣的研究。李文雄表示,這是諾貝爾生醫獎首度奬落「演化遺傳學」領域,了解人類的起源。當代社會若能正確認識人類遺傳學上的關聯和脈絡,也有助於消弭種族歧視,這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是很大的,因此,他認為這次諾貝爾生醫獎,做出了非常好的選擇。可文亞表示,精準醫學的真諦,就是去認識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每個人都有很多不同的祖先來源,所以也有不同的遺傳位置。這次的諾貝爾獎頒給古遺傳學家,科學同儕間雖感到有點意外,卻也更加深對於基礎醫學的反省,台灣的學術氣氛一直都不夠重視基礎科學的研究,但唯有打好基礎,應用上才有機會突破。
-
2022-09-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學者建議「解封前適應期」4大重點工作:無症狀接觸者免隔離、10月中有條件入境0+0
明天就是邊境解封第一階段實施首日,全面恢復免簽待遇、每周入境上限提升至6萬人次,居家檢疫也可一人一室。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指出,「解封前適應期」有四大重點工作,第一是轉型為中重症死亡監測,第二是「無症狀密切接觸者」免隔離,第三則是國境解封改為「0+0」的一般傳染病境外監視模式,「我認為台灣十月中就有條件!」第四是目標在十二月達成流感化的心理適應,完成社會對解封的適應,將新冠納入地方流行監視模型。陳秀熙表示,從流行曲線可看到,Omicron雖然有高傳播力、輕症化、免疫逃脫等特性,但BA.5只是小波流行,疫情先起的區域都已越過高峰、開始下降,其他區域疫情也將開始下降,這時疫情監測思維應改變,絕大多數確診個案僅有上呼吸道症狀,這些不需要再監測或大規模通報,要把重點擺在下呼吸道受到影響的中重症個案的預防和監測。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嚴明芳指出,上周可看到疫情先升溫的北北基、宜花東,疫情已開始走降,另外,上周重症率雖然還有上升,但絕對數字很小,65歲以上重症率大約是10萬分之1.2,50到64歲是10萬分之0.18,0到49歲是十萬分之0.04。陳秀熙說,重症率是反映前幾週疫情高峰的狀況,可預期接下來也會下降。長期目標是將50歲以上的中重症率控制在10萬分之0.1以下,50到64歲控制在10萬分之0.1以下,65歲以上控制在十萬分之1以下。這就是大流行解封前適應期的第一大重點「轉型為中重症死亡監測」,並透過脆弱族群疫苗施打次世代疫苗、有效快篩配合早期病毒投藥,有效減少重症死亡。第二步,則是醫療照護量能供需評估。陳秀熙說,現在病床是夠的,但人力夠嗎?確診導致居家檢疫,對於醫療人力的衝擊,可能犧牲了就醫民眾的權益,因此8月超額死亡率仍有21%。他提醒,「避免醫護人力短缺」是當務之急,重點措施就是「解除無症狀接觸者的隔離檢疫措施」,這不但有助於恢復充足醫護人力,也有助各行各業恢復正常經濟活動。第三步,是國境解封的防疫轉型。陳秀熙表示,這部分也是相當重要的,目前機場及居家檢疫正在退場,從3+4改為以快篩及自主防疫為主的0+7,但逐漸仍要轉為「一般傳染病境外監測模式」也就是所謂的「0+0」,「我認為台灣10月中就有條件!」第四步,是社會對解封的適應。陳秀熙說,社會對於解封的適應,重點在於「降低對大流行的恐懼」,目前觀察到很大的問題,是有「心理上的NPI(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還解不開。其實秋冬只要小心觀察、對付流感,應引導社會大眾逐漸朝向流感化的方向進行心理適應,12月應該達成正式將新冠疫情納入地方流行的監視模型。
-
2022-09-27 癌症.大腸直腸癌
將大腸癌發生率降低到趨近於零 AI助攻讓大腸瘜肉偵測率達96%
大腸鏡是台灣做最多的內視鏡檢查,每年執行高達40萬人次,但人眼難免因疲勞或經驗差異,錯過殲滅癌變的機會。台大醫院、國泰醫院、雲象科技三方合作開發之「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技術」可將偵測率提升至96%,扁平或凹陷等罕見病灶都能辨識。此技術已通過食藥署醫材許可,台大和國泰正進行價格估算,近期可望率先應用於兩院之健檢服務,另有五家醫院正在以此技術進行臨床試驗前瞻計畫。台灣大腸癌篩檢計畫主持人、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暨綜合診療部主任邱瀚模表示,50歲以上成年人當中,每千人就有大約2到3人有大腸癌,但大部分都沒有症狀,但還好大腸癌的癌前病變階段時間很長,若能透過大腸鏡檢查找出癌前病變,可望減少大腸癌的發生,如果能找出早期癌變,也能減少大腸癌死亡。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洪志聖表示,現行大腸鏡檢查仰賴醫師肉眼和臨床經驗,如果病人清腸不夠徹底,或受腸道彎曲影響,都可能導致醫師不容易判讀病灶。這次台大醫院和國泰醫院拿出五年累積大腸鏡影片,包括各種罕見病灶的壓箱寶,以每秒擷取30張影像,再從50萬張中精選20萬張來訓練AI,達成模型表現準確率96%的優異成績。「腺瘤偵測率每增加1%,病人發生癌症的機會就可以降低3%!」邱瀚模表示,臨床充分證實,腺瘤偵測率是「大腸鏡的生命線」,波蘭2010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將醫師的腺瘤偵測率分為小於11%、15至19%、大於20%比較,結果發現除非偵測率大於20%,否則病人檢查完四年內都會有大腸癌發生。美國加州大型保險資料也驗證,腺瘤偵測率低的醫師,病人大腸癌診斷比較晚期,死亡率也會提高。邱瀚模分析,台灣大腸癌篩檢計畫2004年展開,前5年資料顯示,如果一間醫院的腺瘤偵測率低於15%,病人日後發生大腸癌的機會增為2.4倍,也就是增加了140%的風險,如果大腸癌檢查範圍,沒有到達盲腸,發生大腸癌的風險也會增加75%。顯示「腺瘤偵測率」和「盲腸到達率」是影響大腸癌防治成果的重要因素。邱瀚模說,經過這麼多年,台灣醫師自行回報的盲腸到達率已經從一開始的79%進步到98%,但根據國外研究,即便是經驗豐富的醫師專家,對於5毫米以下的腺瘤,還是有23%的遺漏率,因此,透過AI技術的輔助,將偵測率提高到96%,甚至能瞬間鎖定凹陷、扁平等高度惡性卻容易被遺漏的病灶,可望幫助醫師精益求精,將大腸癌發生降低到趨近於「零」,這是所有醫師的心願。「政府和民眾願意花多少錢,去減少大腸癌的發生和死亡?這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邱瀚模說,這項即時偵測技術可在檢查同時就偵測並鎖定病灶,以能與現行各廠牌內視鏡儀器相容,不論是在醫院或診所都可應用,不需要更新現有系統或買新機器,希望政府至少能支持這項AI輔助技術應用在糞便潛血陽性者的大腸鏡回診。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此技術可減少「醫療不平權」,讓每個醫師都變成90分的醫師、縮短醫師成長和學習的時間,提供民眾品質優異的檢查,但就像新藥一樣,新的技術和更好的品質也需要更多花費,需要政府和醫療院所及廠商一起坐下來討論。國泰醫院院長李發焜表示,會優先在健檢中心導入這項技術,目前正在試算成本及費用,近期就會推出;吳明賢表示,台大健檢也會跟進,費用也應該是外加的。吳明賢說,大腸癌在日本、美國、歐洲都很受重視,台大醫院正與台大癌醫、輔大醫院、彰基、新光醫院進行跨院隨機分派臨床試驗前瞻計畫,希望未來能「打進世界盃」。
-
2022-09-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增加原住民! 10/1第六輪免費快篩,3族群可領
新冠肺炎變異株BA.5疫情正值高原期,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疫情經過連續五周上升後,上周下降3%,但下降幅度較少,推測疫情正處高原期,與原先預測相當,將持續觀察疫情是否出現明顯的向下趨勢。為了加強有症狀篩檢,王必勝今天也公布即日起,針對55至64歲原住民提供每人一份五劑免費的家用抗原快篩試劑。符合資格的原住民,只要攜帶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不限本人即可至戶籍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指定地點領取,估計約7萬人可領,預計配發約35萬劑,且免費的試劑不計入實名制的購買資格。除了原住民外,10月1日起也針對65歲以上長者和0至6歲學齡前幼兒等兩族群,免費發放快篩試劑。領取數量為每人一份五劑,可憑健保卡至全國4千5百多家實名制健保特約藥局及衛生所領取。至於未符合免費領取資格者,第六輪快篩實名制也從10月1日上路,每身分證字號可購買6份30劑,且並可分次購買。每份五劑、每劑100元,以每份共500元售出,可憑健保卡至全國4千5百多家實名制健保特約藥局及衛生所購買。
-
2022-09-26 癌症.抗癌新知
國衛院中研院聯手開發新藥 單株抗體殺癌力可望再升級
癌症治療方法日新月異,新興療法多致力精準殺癌,例如標靶藥物、單株抗體複合藥物。國衛院與中研院共組的新藥研發團隊開發出小分子isoQC抑制劑,經小鼠實驗證實,它能讓巨噬細胞辨識並吞噬癌細胞,可有效增強單株抗體藥物的療效。國衛院生藥所副研究員陳志豪希望3年內可完成臨床前試驗,若順利完成臨床試驗;生藥所所長張俊彥說,此抑制劑對現有抗體藥物都有加乘效果,也可穿過血腦障蔽,對於轉移出去的癌細胞也會有效。國衛院生藥所研究員顏婉菁補充,現有單株抗體治療的癌症包括乳癌、大腸癌、淋巴癌,未來有機會與isoQC抑制劑結合,增強療效,但需要篩選「有CD47蛋白質過度表達」的病人。過去研究發現,CD47廣泛在各種癌細胞表面大量表現,向巨噬細胞發出「別吃我」的信號,isoQC抑制劑可有效減少CD47的表現,增強巨噬細胞對癌細胞的吞噬癌細胞。顏婉菁指出,動物實驗已證實,在頭頸癌、B細胞淋巴癌,單株抗體合併isoQC抑制劑的療效,優於單獨使用單株抗體,能延長小鼠整體平均生存時間,而且副作用較低。顏婉菁說,約有50%小鼠的腫瘤在30天治療期間消失,其中75%在150天內沒有復發,單獨使用單株抗體藥物的小鼠則有38%在150天內復發。張俊彥表示,現有針對CD47的單株抗體藥物,有溶血性貧血、血小板降低等副作用,此藥物主要作用是刺激巨噬細胞去吃癌細胞,動物實驗顯示副作用比單用單株抗體小很多,現在要循序漸近進行臨床試驗。陳志豪表示,希望2到3年內完成包括動物實驗、毒理學等臨床前試驗,與國內外藥廠金行產學合作,一起完成人體臨床實驗。顏婉菁表示,一開始先用於第二線治療,如果臨床試驗結果很好,未來也可望用於第一線治療。中研院生化所博士、台灣蛋白質計畫總經理黃開發表示,蛋白質計畫致力於優化藥物,為標靶藥物設計好的蛋白質結構。國衛院生藥所副研究員葉燈光表示,這次新型的isoQC抑制劑,具有優異的藥物動力學表現,能在血中維持高濃度較久時間,給予低劑量就有很好的效果。張俊彥說,針對此藥理機轉,德國已率先開發出全世界第一個藥物,台灣這次是全球第二個,目前已向美國、歐盟、台灣、中國提出專利申請。
-
2022-09-25 醫療.感染科
獨/增購4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 50到64歲接種率最堪憂
社區流感疫情蠢蠢欲動,專家提醒連年「免疫負債」很可能讓今年成為「流感大年」。疾病管制署也不敢輕忽,8月31日再次開標進行第二次採購,9月7日公告得標結果,確定以開口合約增購最多40萬劑四價流感疫苗,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採購量最多可達670萬劑,為近4年最高採購量。增購理由主要有四。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首先是觀察到南半球2022年流感疫情比前幾年嚴峻,再者是最近邊境開放、國內專家學者提醒今年底流感和新冠可能同時流行,可能讓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的接種意願提升,因此決定加購流感疫苗。2019年公費四價流感疫苗採購數量為608萬560劑(含中央及地方代購),2020年657萬2630劑,2021年632萬8250劑,今年開口合約若買到滿,一共會買670萬5190劑,為近4年最高採購量。莊人祥說,今年加購的有20萬為開口合約,若無這20萬需求,最後也可能只買650萬劑。疾管署今年第一次採購630萬劑四價流感疫苗,分屬於三家公司。包括國光生技約327萬劑,賽諾菲約190萬劑;東洋得標約113萬劑;第二次採購為30萬賽諾菲(7080萬元)、10萬劑國光(2400萬元) 。莊人祥表示,增購40萬劑疫苗係以開口式合約採購,最低採購量20萬劑,另20萬劑則視實際需求數量請廠商供貨。雖然疫苗愈買愈多,但民眾接種流感疫苗的意識不見得有提升。根據歷年統計,在疫情第一年(2020年)65歲以上長者和機構對象的流感疫苗接種率雖然上升到52.6%,但隔年就降到45.8%。50到64歲更明顯,疫情前(2018年)接種率就只有18%,疫情第一年(2020年)升高到19.2%,但隔年(2021年)接種率就驟減至13.4%,為近5年新低。「可能大家都在賭吧,要看到有流感重症死亡,才會感覺生命受到威脅、要來打疫苗。」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今年流感疫苗的詢問度低,自費接種預約也非常冷清,雖然理論上今年非常可能流感大流行,但因為已兩年沒流行,加上現在仍強制戴口罩,民眾對於流感的意識真的不高。「大家這兩年一直在打新冠疫苗,可能打到心理上已經有點『疫苗麻痺症候群』了。」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說,除了新冠病毒,社區還有流感、腺病毒、腸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黴漿菌正在流行,加上個人防護也比較沒那麼嚴謹,最近醫院急診和診所的非新冠病人數量都在增加,已經逐漸恢復疫情前的就醫情況。吳昌騰表示,林口長庚急診都有一百多名發燒小孩,待床病人也不少,一般病床都很吃緊。醫院病床基本上分成紅黃綠三區,紅區給新冠確診,都持續有病人入住,黃區是疑似,綠區是給非新冠病人,紅區和綠區基本上都吃緊,專責和一般床位的調度上,或許還要靈活一點。吳昌騰表示,小孩、共病多的成年人,共同感染會比較麻煩。BA.5主要侵犯上呼吸道,近兩年兒童免疫系統練習接受病毒衝擊的機會變少,累積的能力不夠,如果同時感染新冠和其他病毒細菌,擔心有些孩子病情會特別嚴重,需要密切觀察。至於年長者或共病多的成年人,因為原本的疾病用藥就比較複雜,如果同時感染多種病原,治療也會比較麻煩。吳昌騰提醒家長,現在氣溫起伏變化大,個人防護還是不能鬆懈,特別是如果要去人多的地方;他也建議疾管署或許可以開始推出一些衛教影片,提醒大家,別忘了秋冬還有許多常見的病毒需要注意。林應然則提醒,今年流感疫情會如何,真的很難講,最好不要等到有重症死亡案例,才想到要打疫苗,有症狀時也要記得善用新冠家用快篩,可以幫助醫師及早鑑別診斷。
-
2022-09-25 醫療.腦部.神經
健保大數據/腦中風治療特色院所
患者人數No.1/林口長庚醫院各科團隊串聯 24小時搶救腦中風根據110年健保署統計,林口長庚腦中風門診人數達10,215人,住院2,747人,皆為全台最高。林口長庚腦中風病房主任張庭瑜表示,林口長庚腦中風中心於2006年成立,結合急診、神內、神外、放射科、復健科等團隊,24小時都有具高技術門檻的「動脈取栓術」人力,搶救患者性命,同時整合後續復健、長照安置,也是因此讓後續患者回門診及住診量高居全台第一的原因。張庭瑜表示,治療腦中風分秒必爭,且牽涉到的科別並非僅有「神經內科」,長庚醫院很早就意識到腦中風治療需要串連各科,建立標準作業流程。例如,患者從急診入院後,若評估可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從患者進入醫院到施打,必須在一個小時內完成。至於較嚴重的患者需要即時取出腦部動脈血栓,時間則掌握在患者出現腦中風後的6到24小時內,依個別病況執行,串連各科醫師,讓醫院全日全年不間斷都能執行動脈取栓術。張庭瑜表示,急性期過後,腦中風患者最需要的就是復健,部分患者會出現肢體痙攣,成為後續失能的原因之一。復健過程中,會特別觀察患者是否出現肢體痙攣,並給予客製化的處理,即時注射肉毒桿菌改善肢體痙攣,避免失能。動脈取栓術No.1/台大醫院動脈取栓手術 醫師經驗值很重要110年台大醫院執行「動脈取栓手術」126件,是醫學中心第一。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鄭建興表示,健保107年給付動脈取栓術,近兩、三年案件數較多,已逐漸超過打靜脈血栓溶解劑,部分病人光靠藥物不容易溶掉血栓,必須直接利用動脈取栓術移除血栓。不過,並不是每家醫院或醫師都能進行動脈取栓術,也不是靠一家醫院就能成功救人。鄭建興表示,緊急醫療網絡要順暢運作,將病人及時送達有能力處理的醫院,這是第一關。送到醫院急診後,多快能把血栓取出,就是第二關。台大的流程是啟動神經內科值班醫師評估,同時安排影像檢查。約10到15分鐘做完斷層掃描,若判斷可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就立刻打,如果血管阻塞程度較嚴重,就要啟動其他治療。台大醫院動脈取栓在血管攝影室進行,負責醫師必須經過多年訓練,才能獨立為病人治療,通常經驗愈豐富的醫師愈容易成功。台大醫院除收治119送來的病人,還有其他醫院的轉診病人,個案數多,醫師累積經驗也較快。腦中風治療需搶時間,每個醫院都會訂定目標值。一般來說,到院到打靜脈血栓溶解劑的時間目標是60分鐘內;動脈取栓通常在90至120分鐘內完成。區域醫院住診No.1/新北市雙和醫院三線治療腦中風 新北人力最充足健保數據顯示,110年腦中風就醫人數,新北市雙和醫院住診1,290人,居區域醫院第一名。雙和醫院神經科主任陳龍分析,治療中風最關鍵在搶救「黃金時間」,雙和醫院與消防局合作,能在患者到院10分鐘內安排斷層掃描,院內有三台機器與九名專業人員同時提供三線治療,是新北人力最充足的醫院。陳龍指出,雙和醫院去年治療缺血性中風800多人、出血性中風300多人,總數超過1000人,這還不包含自行就醫的人數。目前健保急性中風治療適應症條件為,靜脈血栓處置要在發病3小時內;而機械取栓就是以導管方式將病患腦血管中的血栓取出,分前腦循環8小時、後腦循環24小時。調查發現,僅三成中風患者是搭救護車到院。陳龍提醒,腦中風搶救時效很重要,院方積極宣導腦中風識能,並與消防局合作,只要院方接獲通知有中風患者將到院,院方便會及早安排斷層掃描準備,病患能在到院10分鐘內診察,加快治療效率。陳龍表示,雙和醫院能在同一時間提供三線治療,SOP也相當完整。且醫院人力充足,甚至有能力協助診治新北、桃園等醫療院所的腦中風病患,提供北台灣民眾更好的醫療品質。地區醫院門診No.1/彰化員林基督教醫院可做動脈取栓 總院遠距會診助搶救根據健保數據統計,110年腦中風就醫人數,彰化縣員林基督教醫院以門診3,481人、住診564人,名列地區醫院第一名。員林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君襄說,員基是彰化地區唯一可做動脈取栓治療的地區醫院,並利用遠距會診,與彰基總院團隊合作搶救病患。林君襄說,員基雖是地區醫院,但可以做到類醫學中心治療,掌握六小時搶救黃金治療期,神經團隊可以做靜脈溶栓、顱內動脈取栓等治療,也有血管攝影室。病人在照完電腦斷層後,可經由遠距AI判斷,員基和彰基醫療團隊判讀病人腦部可施救範圍,決定治療方式。員基醫療團隊也很重視後期照護,做個案追蹤。林君襄說,為了預防再次中風,患者通常得長期服藥,一般得吃抗血小板藥,而心律不整的病患再次中風的機率是五到八倍,需要長期吃抗凝血劑。個管師會定期電訪,依病患需求也提供送藥服務,藥師到宅時,會檢視患者有沒有確實吃藥,並給予用藥衛教。對於部分搶救成功的中風病患,可能因失能等情況必須送安養院或一般復健醫院,員基醫療團隊也會與合作機構和醫院配合,協助病患復健、用藥、營養諮詢等,以改善失能狀況。
-
2022-09-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蘇貞昌:10月13日解封恢復正常生活!兩階段解封措施一次看
立法院新會期今天開議,行政院長蘇貞昌上午赴立院備詢,進入議場前蘇貞昌接受媒體記者聯訪。針對防疫解封,蘇揆表示國內疫情穩定控制,這幾天確診也都連續下降,所以已經宣布要第一階段的開放;經過一周觀察後, 沒有重大變化的話,會經過2週的預告,預計於10月13日解封、恢復正常生活。【中央社/台北23日電】行政院宣布擬於10月13日推入境「0+7」措施。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受訪說,感謝民眾團結合作及醫護、防疫人員的辛苦,終於走到疫情要結束前的最後一哩路,沒重大變化就會解封。立法院新會期今天開議,邀請蘇貞昌列席施政報告並備質詢。蘇貞昌會前接受媒體聯訪,被問到10月13日之後,口罩鬆綁政策、「0+7」配套是否已準備好。蘇貞昌說,感謝民眾的團結合作,以及第一線醫護人員和防疫人員這2年多來的辛苦,大家終於走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要結束前的最後一哩路,雖然最近國外有疫情,但國內都在穩定控制及預測範圍內,這幾天確診數也連續下降。蘇貞昌指出,政府已經宣布要第一階段的開放,同時觀察1星期,如果一切如原先預判,沒有重大變化的話,會經過2個禮拜的預告,同時就會解封,就能讓民眾全部恢復正常生活、開放國境,時間大概在10月13日。不過,基於國際疫情還在變化,蘇貞昌表示,會有最基本的防疫措施,還是請民眾做好各項防疫規範所做的要求,大家配合、保護健康。此外,對於台北市長柯文哲談及台灣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論文案說,像惡霸流氓要強姦女生,這種說法是否失言;蘇貞昌說,他沒有注意到柯文哲講什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因應邊境逐步開放,為兼顧社會經濟發展及民眾生活需求,經綜合評估入境檢疫措施實施情形、國內疫情、防疫與醫療量能,指揮中心採兩階段解封。邊境解封第一階段為自9月29日零時起(航班表定抵台時間),入境檢疫措施維持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前3天居家檢疫處所調整為「1人1室」,及配合邊境取消唾液採檢,調增入境旅客家用快篩試劑檢測措施。邊境解封第二階段為10月13日零時起上路,開放措施包含每周入境人次15萬人次、入境免居隔(0+7),開放免簽證國家入境,以及取消觀光禁團令,但最終實際上路日期仍要再觀察一周才能決定。指揮中心兩階段解封措施一次看邊境解封第一階段9月29日零時起放寬以下措施,入境總人數為每周6萬人次、取消入境唾液PCR檢測、檢疫處所得全程採1人1室一、每周入境總人數:每周由現行5萬人次調增為6萬人次為原則。二、檢測措施:(一)取消入境時(第0天)於機場/港口執行的唾液PCR檢測,改由發放2歲以上旅客4劑家用快篩試劑,於居家檢疫及自主防疫期間檢測。(二)入境前14日內有疑似COVID-19症狀旅客,主動於「入境檢疫系統」申報,並於入境時由檢疫人員評估,配合於國際港埠或後送醫院採檢。三、檢疫天數及處所:入境日為第0天,維持「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開放居家檢疫及自主防疫期間得採「1人1室」。四、入境至檢疫處所交通方式:維持得搭乘防疫車輛、自駕或由親友/機關團體車輛接送,參照防疫車隊防疫規範,落實各項防疫措施。五、全面恢復免簽證待遇機制。邊境解封第二階段預計10月13日起,每周入境人次15萬人次、入境免居隔(0+7),開放免簽證國家入境,以及取消觀光禁團令一、每周入境總人數:試行每周15萬人次為原則。二、檢疫天數及處所:入境日為第0天,放寬為「7天自主防疫」,取消原3天居家檢疫;入境時取消開立「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三、檢測措施:(一)入境時2歲以上旅客發放4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於自主防疫期間進行檢測。(二)入境前14日內有疑似COVID-19症狀旅客,請主動於入境時通報疾病管制署之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依檢疫人員評估,配合於國際港埠或後送醫院採檢。四、入境旅客交通方式:無相關症狀之旅客,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五、非免簽證國家開放得以「一般性社會訪問」及「觀光」事由申請來臺簽證,且同步取消旅行團限團令。「0+7」期間陽性出門如何罰? 指揮中心給答案若民眾自主防疫期間快篩陽性,卻依舊外出,該如何處罰?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防疫指引目前以建議為主,如果有收到檢舉會請衛生局處理。指揮中心今公布9月29日起邊境唾液快篩將取消,改發放4劑快篩給入境旅客自主使用;若採陽仍外出是否會有相關罰則?莊人祥表示,不管是3+4、0+7,自主防疫期間,就是要依照指引規定,外出前採檢陰性,兩天內陰性才可外出,如果檢驗陽性外出的話,指揮中心指引仍以建議為主,但若被檢舉,會請衛生局進一步處理。7天自主防疫期間應遵守之防疫規範:(一)地點以符合1人1室(獨立衛浴)條件的自宅或親友住所或旅館為原則。(二)應儘量避免接觸重症高風險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幼童、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等)。(三)有症狀請在家休息,如無症狀且有2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結果才可外出、上班、上學。快篩檢測時機:1. 入境當天或自主防疫第1天。2. 自主防疫期間之外出時,需有2日內快篩檢測陰性結果。3. 自主防疫期間有症狀時。4.未滿2歲者,其自主防疫期間無需執行快篩檢測。(四)有用餐需要,得於餐廳內獨自或與特定對象共餐。離開座位時及餐點使用完畢後應立即佩戴口罩。外出期間有飲食需求可暫免佩戴口罩,用畢後立即佩戴。(五)禁止前往醫院陪病、探病,建議延後非急迫性需求之醫療或檢查,並避免前往長照機構。(六)確診之輕症個案可於防疫旅館或原自主防疫地點(不含一般旅館)進行居家照護。快篩陽性應儘速就醫透過遠距/視訊診療、委由親友或由衛生局安排至診所或負責居家照護責任院所(含衛生所)評估快篩結果。確診後如有就醫需求,可自行開車、騎車、步行、家人親友載送(雙方全程佩戴口罩)或依地方衛生局安排就醫,就醫時請佩戴醫用口罩且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
2022-09-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邊境解封在即,指揮中心何時退場?專家直言:「政府真的管太多了」
邊境解封,指揮中心何時退場?蘇益仁:「現在政府真的是管太多了」邊境解封在即,指揮中心將觀察接下來一周的新冠疫情變化,而新冠肺炎何時有機會常態性流感化,指揮中心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性。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說,觀察國內外新冠疫情過去2年多的發展,不論冬天、夏天都有病毒流行,且新冠病毒會重複感染,即便接種疫苗也有可能突破性感染,甚至是許多民眾接種疫苗後,疫苗效力已經失效等問題,面對未來疫情變化,「他其實沒有很樂觀,疫情可能不會消失。」不排除秋冬可能再有一波疫情,疫情將成為常態化或長期流感化。蘇益仁說,今年5月本土疫情再度爆發,原預估疫情應於8月趨緩,確診個案數可能降至數千例,但8月每天確診病例數仍維持在2萬多例,並未趨緩,現在又有BA.5疫情,每天有4萬多人確診,即使BA.5疫情趨緩,估計每天確診患者仍有1至2萬人,疫情可能不會消失,而對比流感發生在秋冬季節,高峰期為每年1至2月,感染率約為總人口的一成、200多萬人,平均每天約3萬多人感染,可以透過流感疫苗預防、克流感藥物治療,認為新冠疫情應可比照流感防疫。「面對新冠疫情,必須用長遠的眼光。」蘇益仁說,現在最重要及迫切兩件事,就是邊境解封及將新冠疫情自第五類傳染病降至第四類,如英國、美國已經解封,就是看到新冠疫情已成常態化,政府、民眾須及早面對、因應,讓防疫責任回到民眾自己身上,自行判斷為了健康去接種疫苗、戴口罩,而不是用如金鐘罩、緊箍咒的第五類傳染病強制民眾,如此只會降低民眾的判斷力及自覺,「現在政府真的是管太多了。」至於指揮中心是否應該解散?蘇益仁說,現在指揮中心每天記者會只是唸數字,到底有發揮什麼樣的角色?應立即讓新冠疫情降級,將防疫工作回歸疾管署,加強年長者等脆弱族群防疫工作,以及治療好中重度患者即可。「就整體防疫措施,目前邊境管制是最可笑的。」蘇益仁說,現在國內疫情每天確診人數高達4萬多人,但境外移入個案僅數百人,政府還擔心國際旅客引發疫情,真的是好奇怪,他已不明白邊境管制的意義何在?如果這發生在國外,民眾早已起身抗議,邊境管制應立即開放。施文儀、李秉穎看法各異【記者邱宜君、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各界呼籲已久的「邊境解封」終於進入最後倒數,下一個可望放寬就是口罩令。隨邊境和國內防疫措施走向常態、疫苗覆蓋率拉升,指揮中心是否也該裁撤了?國內專家看法有異。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建議應開始改傳染病分類、僅通報中重症,進而裁撤指揮中心,ACIP召集人李秉穎則認為,仍有必要通報確診,應由指揮中心繼續監測疫情並統籌疫苗接種等事宜。疾管署於2020年1月20日宣布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至今已滿2年又8個月。指揮官王必勝今表示,如果疫情穩定趨緩、接種疫苗等防疫措施都常態如流感,就不需要指揮中心了。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確實應朝裁撤指揮中心的方向前進,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先想清楚兩件事,首先,應研判新冠肺炎是否已不適合繼續列於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再者,是有什麼事還沒準備好,所以還需要指揮中心來指揮?施文儀說,平常就有很多傳染病,都不需要一個指揮中心,有疾管署就足以因應。如果指揮中心研判新冠疫情已弱化,致死率、嚴重度都下降,應先將傳染病改列為第四類,僅通報中重症。然後觀察一到兩周,若批次通報、病毒監測、國際旅遊都運作順暢,就可裁撤指揮中心。李秉穎抱持不同看法。他說,即使邊境開放「0+7」,指揮中心也不能降級,或將新冠肺炎移出法定傳染病,因指揮中心仍需要統計確診個案數,監測疫情概況調整防疫政策;若沒有法律規定要通報等等,防疫政策就無法即時因應疫情發展。「未來指揮中心的重心可放在預防重症上。」李秉穎指出,新冠肺炎尚未流感化,遑論感冒化,要預防重症就要將疫苗打好,特別是高風險族群還有部分人未打滿疫苗,仍待指揮中心規劃統籌。王必勝:新冠肺炎常態化、流感化後再說【記者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指揮中心宣布邊境解封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9月29日、第二階段預計10月13日上路,是否新冠肺炎也將從第五類傳染病降為第四類傳染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表示,應該還沒有到這個階段。邊境解封分兩階段實施,目前預計10月13日邊境「0+7」上路,是否同步也將新冠肺炎降為四類傳染疾病?王必勝今表示,目前應該還沒到這個階段,若降到第四類後,相關通報、免隔離等問題需要取消,這部分影響層面較廣,還要再觀察全世界各國有沒有往這個方向走。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解除新冠肺炎的全球緊急公衛事件,是否指揮中心會考慮跟進降級為四類傳染病?王必勝說,WHO應該10月中才會開會,不一定會有決議,指揮中心也不一定會跟WHO連動。那是否指揮中心將隨著邊境開放「0+7」降級開設,或解散?王必勝說,現在還不到那個階段,沒人知道10月13日的疫情會到什麼階段,即使單日確診剩2萬多人,也還是不少,沒有到不需要指揮中心,疾管署自己處理就可以的程度。王必勝說明,解封、通報、隔離、疫苗採購等等,還有與其他部會的溝通,都是指揮中心架構才能處理的;若要解散或降級開設,都要等到新冠肺炎常態化、流感化後再說。
-
2022-09-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增4萬2122例、境外+258 周志浩:較上周降6.8% 往好的方向走
今本土新增4萬2212例,境外移入258例、死亡59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與上周相比降幅6.8%,與預測方向都是往好的方向走,國人繼續一同努力。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42,212例本土病例,為19,300例男性、22,886例女性、2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9,060例),台中市(5,464例),台北市(5,067例),桃園市(4,488例),高雄市(3,506例),台南市(2,434例),彰化縣(2,079例),新竹縣(1,175例),新竹市(1,064例),屏東縣(1,024例),宜蘭縣(994例),雲林縣(989例),苗栗縣(924例),基隆市(822例),南投縣(806例),花蓮縣(660例),嘉義縣(627例),嘉義市(400例),台東縣(347例),金門縣(132例),澎湖縣(127例),連江縣(23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3男性、26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52具慢性病史、49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7至9月19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7日至9月19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25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44例男性、11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28例),德國(11例),美國(9例),菲律賓及印尼(各4例),泰國及西班牙(各3例),緬甸、韓國及荷蘭(各2例),瑞士、柬埔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新加坡、義大利、香港、英國、保加利亞、日本及中國(各1例)。另18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22日至9月2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7,401,44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261,179例排除),其中6,132,794例確診,分別為33,125例境外移入、6,099,61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0,702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0,68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246例、台北市1,198例、台中市1,078例、高雄市997例、桃園市820例、台南市814例、彰化縣627例、屏東縣426例、雲林縣337例、南投縣312例、苗栗縣277例、嘉義縣255例、基隆市230例、宜蘭縣221例、花蓮縣187例、嘉義市173例、新竹縣171例、台東縣152例、新竹市115例、澎湖縣30例、金門縣20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第二批Novavax今抵台 為COVAX配發共50.4萬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透過COVAX機制獲配的第二批Novavax疫苗50.4萬劑,已於今日上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12歲以上民眾接種基礎劑、基礎加強劑及追加劑使用。本批效期至今年12月31日。指揮中心指出,我國已於2020年9月18日與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簽署協議,承諾透過COVAX機制採購476萬劑COVID-19疫苗,並於去(2021)年到貨102萬劑AZ疫苗,預定於今年分批供應226.8萬劑Novavax疫苗,包含本批疫苗目前共有100.8萬劑到貨。根據指揮中心統計,6個月到4歲幼兒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為37.1%、第二劑為6.6%。國內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第二劑分別為93.5%、87.4%、追加劑第一劑(第三劑)73%、追加劑第二劑(第四劑)10.4%;65歲以上第四劑接種率為36.2%。
-
2022-09-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蘇揆第4劑打高端 專家:保護力不確定
本土疫情再起,莫德納BA.1雙價次世代疫苗於廿四日起優先開放第一階段、三類族群接種,北市、新北均已開放預約,台大醫院預定廿六日開打,七十五歲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再等幾天就能接種次世代疫苗,但昨一早前往台大醫院接種第四劑,選打高端疫苗。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高端疫苗有一定的保護力,也有相關證據,院長接種前已跟醫師討論過。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分為兩階段接種,第一階段開放對象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十八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蘇貞昌符合上述資格,屬於染疫高風險群,前兩劑接種AZ疫苗,後兩劑則選擇高端。蘇貞昌昨表示,只要政府合格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疫苗,政府準備的疫苗種類多,且數量也很足夠,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都請盡速打疫苗,增加保護力。對於第四劑選擇高端疫苗,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則持保留態度,他表示,高端臨床試驗第三期還沒有結果,比較不能確定保護效果,但安全性應該是不太有問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雖高端尚未發表第四劑實證資料,但「他(蘇貞昌)有他的考量,那是他的事」,第四劑有打,總比沒打好。若要針對這波變異株疫情,預防重症,打次世代疫苗比較好。至於第四劑應選哪些疫苗?黃立民表示,目前實證第四劑效果較好的還是mRNA疫苗,預防症狀感染的保護力有九成四;如果偏好次單位蛋白質疫苗,可以選擇Novavax,臨床試驗證實預防症狀感染的保護力達九成,只比mRNA疫苗差一點點。
-
2022-09-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已過高峰?王必勝:提前開國門有可能、最樂觀是10月上旬
連續兩日的本土疫情都較上周降溫,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表示,上周可能即為疫情高峰。今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也表示,確實可能高峰就在上周三,但仍要保守觀察幾天才能確定,若確定下降,提前開國門也是有可能的。今日本土新增個案4萬6673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今日較比上周三的本土4萬9540例,下降了6%;同時下降並非單一區域,而是全台北、中、南、東,上周新增病例數都有下降。莊人祥昨在疫情記者會上也表示,可能上周即為疫情高峰。對此,王必勝今說,這兩天都看到疫情數據較上周同天低,確實疫情高峰就在上周三;但上周4.9萬、本周4.6萬,數字差異不大,保守還要觀察幾天。疫情若確定出現降溫趨勢,邊境是否提前開放?王必勝說,開放邊境要先度過這波疫情,要先過高峰、確定疫情趨勢向下,「現在看來有機會」,如果達成條件,提前開國門也是有可能的。媒體追問,若國門開放提前,會在什麼時候?王必勝表示,目前仍需要觀察一到兩周,最樂觀狀況是10月上旬開放邊境,確定後會提前公告,但還是會基於對疫情的判斷,來決定公告的時間。同時,衛福部次長石崇良今透露,邊境檢疫措施可能先調整「3+4」前三天改一人一室,不會一下跳到「0+7」。王必勝則說,各種方案都在討論中,近期就會決定,是否中間有過度方案,也會一併宣布。
-
2022-09-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全台同步降溫! 周志浩:本土疫情較上周降6%
指揮中心今公布最新疫情,本土新增4萬6673例、境外229例、死亡39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今日疫情較上周三的4萬9540例下降了6%,有觀察全台北、中、南、東都有疫情下降趨勢,希望持續下去。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46,673例本土病例,為21,557例男性、25,092例女性、2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0,252例),台中市(5,913例),台北市(5,705例),桃園市(5,200例),高雄市(3,593例),台南市(2,620例),彰化縣(2,160例),新竹縣(1,416例),新竹市(1,209例),宜蘭縣(1,125例),苗栗縣(1,106例),屏東縣(1,049例),雲林縣(993例),基隆市(955例),南投縣(848例),花蓮縣(731例),嘉義縣(654例),嘉義市(432例),台東縣(394例),金門縣(162例),澎湖縣(135例),連江縣(21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3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1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7例具慢性病史、24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8月19日至9月18日,死亡日期介於9月8日至9月18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22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25例男性、10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19例),德國(10例),美國及印尼(各6例),中國(4例),日本、荷蘭及泰國(各3例),英國、韓國、菲律賓及奧地利(各2例),新加坡、柬埔寨、澳大利亞、香港及馬來西亞(各1例)。另16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21日至9月2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7,340,78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242,749例排除),其中6,090,373例確診,分別為32,877例境外移入、6,057,44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0,64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0,627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228例、台北市1,192例、台中市1,074例、高雄市992例、桃園市815例、台南市811例、彰化縣624例、屏東縣425例、雲林縣336例、南投縣311例、苗栗縣273例、嘉義縣252例、基隆市229例、宜蘭縣219例、花蓮縣186例、嘉義市172例、新竹縣171例、台東縣154例、新竹市113例、澎湖縣30例、金門縣20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3歲男童確診隔日歿 4歲女童確診隔101天現MIS-C今天中重症來到107例,包括63例中症、44重症。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新增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3歲男童,9月16出現症狀,隔日送至急診急救無效,不幸身亡。羅一鈞說,今日新增的死亡個案,最年輕的一例3歲男童,有語言發展疾患,8月6日接種過1劑疫苗;9月16日起出現發燒、流鼻涕、寒顫、頭痛等症狀,家用快篩陽性至醫院就醫確診,返家服藥進行居家照護。但該男童隔天早上被家長發現時,在床上呈現趴姿,沒有反應。羅一鈞說,在床上有發現疑似嘔吐物,叫救護車急救,但到院時已無心跳呼吸,經急救無效,不幸於9月17日死亡,司法相驗死因為呼吸衰竭、上呼吸道感染及新冠確診,歸類為家中死亡。中重症新增107例,中症63例、重症44例。羅一鈞說,特殊兒童重症有6例,3男3女,年齡分布1歲至10歲,除10歲個案有打過2劑疫苗,其餘5例皆無接種疫苗。
-
2022-09-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港台入境要求最嚴 學者:現在監測中重症才是重點
全球新冠疫情趨緩,多數國家放鬆邊境管制,近來不少民眾出國享受「新常態生活」,感嘆台灣不曉得還要「3+4」多久,網友笑稱現在是「中國式防疫」。此言並不誇張,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團隊成員蔡芳均今歸納亞太國家入境檢疫隔離規範,現僅「中國、香港、台灣」要求旅客入境後「篩檢、隔離」都要做,台港為3+4,中國大陸為7+3;其他國家多為兩者都不用,或檢測陰性即可免隔離。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居家檢疫」應走向退場,讓「自主防疫」上場,入境唾液PCR也應考慮改成快篩,他也認為應改變整體防疫政策,以監測中重症為重點,「時間已經到了」。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嚴明芳以目前空床率及中重症率推估,除非北區中重症成長逾五成、其他地區成長兩倍,醫療量能才會緊繃,但目前推估台灣10月中下旬的疫情高峰時中重症率會比現在高4成(可能每天重症60人、中症100人),醫療量能可負荷。不過陳秀熙說,過去三個月超額死亡的死因比例已經反轉,非新冠死亡貢獻七成超額死亡,新冠僅三成,顯示醫療體系對其他疾病的照顧受到影響。因此,即便推估處理新冠的醫療量能充足,仍要對其他疾病的醫療量能提高警覺,並持續致力讓醫療體系恢復正常。陳秀熙表示,應以「監測中重症」來帶動整體防疫政策的改變,而且「時間已經到了」。陳秀熙團隊成員林庭瑀指出,全球疫情趨緩下,各國對「中重症及醫療量能」的關注,已經高於對確診數的關注,最近的BA.5疫情重症死亡沒有明顯上升,歐洲、大洋洲、亞洲國家醫療量能都可負荷。嚴明芳指出,台灣目前Omicron感染率仍有微升趨勢,感染率最高為台北市、新北市和基隆市。全國中症率、重症率、死亡率皆有稍微提高,與上周相比分別高出71%、17%、42%,尤其中症率比例上升最高,必須更加預防其影響重症與死亡的發生。針對不同地區年齡分層感染率,除了20-49歲以北部地區感染率較高,其餘年齡層感染率都以東部最嚴重,在0到19歲及70歲以上脆弱族群最明顯,建議應盡速施打追加劑。全國專責及負壓病房空床率約為50至60%,北部最低只剩35%,東部最高仍有88%。●亞太區國家入境檢疫與隔離規定旅客入境時不用接受檢測與隔離:日本、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紐西蘭、澳洲入境24小時內接受PCR採檢,陰性者不用進行後續隔離:南韓未完整接種疫苗者進行入境檢測,陰性者不用進行後續隔離:印度旅客仍須接受入境時篩檢與後續隔離:台灣、中國大陸、香港註:台灣與香港隔離時間為3+4,中國大陸隔離時間為7+3,惟台灣目前開放深喉唾液採檢。
-
2022-09-20 醫療.牙科
牙齒遇缺不補影響大!醫:咀嚼功能愈好,腦部退化愈慢
● 牙齒遇缺不補,影響咀嚼功能、認知功能退化● 台灣75歲以上長者,每10人有一人全口無牙● 缺牙長者易營養失調、全身虛弱高齡長者維持健康的基本功是什麼?答案是「一口好牙」。世界衛生組織建議,80歲以上長者應至少保有20顆具功能的牙齒,但衛福部調查顯示,台灣僅4成80歲以上長者達標,每10個75歲以上長者就有一人已全口無牙。牙齒「遇缺不補」,可能會有營養失調、共病增加等負面效應,健康危機跟著來。牙醫師提醒,若補缺牙選擇植牙或做假牙時,應以「能清潔」為考量,定期回診洗牙時再由牙醫師進行評估和調整,以確保維持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表示,2016年衛福部調查顯示,65歲以上長者自然牙顆數大於20顆比率為60.3%,70歲以上長者為52.8%,75歲以上長者為48.2%,80歲以上長者為40.2%。65至74歲長者全口無牙率為4.4%,75歲以上長者全口無牙率則翻倍到9.9%,亦即每10人就有一人全口無牙。咀嚼功能愈好 腦部退化愈慢陽明交通大學牙醫學系教授許明倫說,長者維持牙齒咀嚼功能,可有效延緩認知功能的退化。陽明大學研究發現,65歲以上長者咀嚼功能愈好,腦部退化愈慢,與法國、瑞士等多國研究結果不謀而合。日本研究發現,全口牙齒達到20顆以上的長者,認知功能退化比率僅16%;若全口無牙,認知功能退化比率高達44%。如果有裝上假牙,認知功能退化比率為26%,顯示假牙有延緩認知功能退化的積極作用,因此,許明倫建議,有缺牙應該要設法處理,設法找回咀嚼力,不要任憑「遇缺不補」。牙齒咀嚼功能的維持,也有助維持各項重要身體機能,包括吞嚥、營養、體力。許明倫表示,如果牙口功能不好,吞嚥障礙比率會增加,因為口腔無法把食物嚼得夠碎,可能引起吞嚥困難或障礙,增加發生吸入性肺炎的風險。「臨床上常見老年人營養失調、全身虛弱,其實與『缺牙』有很大的關係。」黃茂栓表示,缺牙會影響咀嚼功能,導致人無法攝取足夠營養,久而久之恐引發營養失調,身體會愈來愈虛弱,各項身體機能會逐漸變差。許多研究證實,功能牙顆數與生存餘命有顯著的正相關,因為咀嚼好可帶動營養、吞嚥、攝食量,整體健康狀況、身體素質都提升,多重共病也會比較少。無論假牙植牙 都要仔細清潔「植牙或做假牙的重點是要有功能。餐後要刷牙,自然牙要清,假牙也要清。」黃茂栓說,長者口水分泌變少,更容易蛀牙,若沒做好清潔,假牙或植牙也會藏汙納垢,導致受傷、發炎、疼痛等棘手問題。曾有病人因長期疏於口腔清潔引起牙齦腫脹,導致假牙深陷、拿不下來;也遇過不菸不酒不嚼檳的老太太,因為口腔組織長期受到假牙的磨損和刺激而罹患口腔癌。黄茂栓提醒,長者的牙齒治療計畫,「清潔好操作」是首要考量,有時候植牙並不是首選,反而能取下的活動假牙更好清潔,但關鍵在於長者或照顧者要懂得做。「定期回診」也是重點,牙醫師可協助確認口腔清潔是否到位,且隨著口腔環境的改變調整假牙,讓假牙穩固貼合不晃動,才能保護口腔不受傷,同時發揮咀嚼功能。「評估口腔健康、擬定治療計畫,定期洗牙就是最好的機會。」黄茂栓提醒,一般人6個月洗牙一次,但針對5類高風險病人,健保給付3個月洗牙一次,應多加利用,讓牙醫師成為長者守護咀嚼力的好夥伴。5類高風險群3個月可洗牙一次1.腦血管疾病患者2.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3.不符合健保牙醫門診總額特殊醫療服務計畫條件的身心障礙者4.使用雙磷酸鹽類或抗骨鬆單株抗體藥物患者5.惡性腫瘤患者
-
2022-09-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新增本土2萬8210例 指揮中心:較上周增加10%左右
今新增本土2萬8210例 指揮中心:較上周增加10%左右周末二日本土個案皆未破4萬例,BA.5疫情似乎已過高點。今日本土疫情增2萬8210例,境外移入239例、死亡個案來到31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今表示,今疫情較上周一增加10%左右,疫情仍在上升中,民眾務必儘速施打疫苗。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8,210例本土病例,為13,177例男性、15,017例女性、1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6,028例),台中市(3,517例),桃園市(3,403例),台北市(3,232例),高雄市(2,166例),台南市(1,567例),彰化縣(1,488例),新竹縣(907例),苗栗縣(709例),新竹市(693例),屏東縣(687例),雲林縣(630例),宜蘭縣(569例),基隆市(566例),南投縣(560例),花蓮縣(434例),嘉義縣(357例),嘉義市(265例),台東縣(195例),澎湖縣(121例),金門縣(90例),連江縣(26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3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4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且具慢性病史、16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8月12日至9月16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6日至9月16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3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31例男性、10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20例),土耳其及菲律賓(各4例),美國、新加坡、日本、英國及泰國(各2例),中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及德國(各1例)移入。另197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9日至9月1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7,210,24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204,324例排除),其中5,998,860例確診,分別為32,421例境外移入、5,966,38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0,57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0,56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223例、台北市1,188例、台中市1,069例、高雄市988例、桃園市809例、台南市807例、彰化縣618例、屏東縣424例、雲林縣329例、南投縣309例、苗栗縣267例、嘉義縣250例、基隆市229例、宜蘭縣218例、花蓮縣185例、嘉義市171例、新竹縣168例、台東縣149例、新竹市112例、澎湖縣30例、金門縣20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中重症+99例!4旬癌男確診兩周歿 BA.5佔比逼近6成本土今增2萬8210例個案,中重症99例,包括72例中症、27例重症;死亡個案有31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一例特殊死亡個案,為40多歲男性,具癌症病史,確診2周不到便不幸在醫院過世。羅一鈞說明,今特殊死亡個案為40歲男性,曾接種過3劑疫苗,具癌症病史;9月1日因相關症狀至醫院就醫,PCR採檢陽性,收住專責病房,但因病況持續惡化,有肺炎合併呼吸衰竭症狀,9月13日不幸於醫院過世,死亡診斷為肺炎合併呼吸衰竭、癌症、新冠病毒感染。此外,指揮中心公布最新變異株分布情形,羅一鈞表示,BA.5變異株上周監測株數為106例,北部49例、中部30例、南部25例、東部2例,本周BA.5變異株已占本土59.2%,整體佔比持續上升中;BA.2、BA.4本周無新增案例。累計430例BA.5、4例BA.4,確診日介於今年7月22日至9月11日。至於美國檢出的BA.4.6變異株,羅一鈞說明,該變異株傳播力比BA.5高一點,估計增加10%,對比BA.4/5增加30%以上,不算很多;但10%傳播力增加,不代表會快速傳播,仍是警訊。指揮中心表示,針對國內境外移入之BA.4、BA.5及BA.2.75個案,為45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8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8月26日至9月10日。其中檢出BA.4個案分別自美國及奧地利(各1例);BA.5個案分別自越南(9例),美國及馬來西亞(5例),法國及泰國(4例),加拿大及韓國(3例),德國、荷蘭、澳大利亞、印尼、菲律賓及香港(2例),奧地利、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匈牙利、瑞士、英國、捷克、塞內加爾、新加坡、瑞典、柬埔寨、蒙古、帛琉、挪威及日本(各1例);BA.2.75個案分別自印度(3例),新加坡及緬甸(各1例)移入。指揮中心說明,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9月14日資料指出,BA.5變異株現為全球主流株,占比為90%,另BA.4變異株占比約為6%,迄今至少121個國家通報 BA.5變異株感染病例,已於歐美及亞太多國廣泛傳播,造成病例、住院及重症數增加;隨病毒持續演化,BA.5變異株分支(BA.5.X)病例增加,其中以BA.5.1、BA.5.2及BA.5.2.1為多,需持續追蹤監測。依現有研究顯示,接種加強劑疫苗對BA.5變異株仍具保護力,且為預防住院、重症及死亡之有效方式,呼籲符合條件對象加速完成接種疫苗。此波疫情高峰將至?王必勝:本周三或下周三達高峰5萬中秋連假已過去1周左右,指揮中心先前預估將會在近期出現新的BA.5疫情高峰。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回應,中秋過後一段時間病例數變少,但後來有反彈變多,仍預測本周三,或者延遲到下周三迎來高峰。中秋連假已過一周,上周末確診數皆在3萬上下,僅逼近4萬例,今日本土又降至2萬8219例,疫情是否受連假影響上升?對此,王必勝表示,中秋這段時間以來病例數雖變少,但後來反彈變多,有持續上升趨勢,高峰仍預測在本周三,或延遲到下周三,與先前預測一樣。依照目前疫情預測,台灣疫情高峰將在何時,是否回到先前高推估的6萬例?王必勝回應,當初預估周平均約3到6萬之間,觀察都在高、低推估之間,目前單日看來最高是4萬9千多例,或許會高一點,最高會到5萬例,還是要視明、後天疫情數據來觀察。王必勝也說,上周共確診28萬928例,比前一周增加20.8%,指揮中心解讀,疫情持續上升中,還沒到達高點,但看來增幅並沒有很快,整體說來BA.5疫情持續上升不到高點,大家還是要遵守防疫規定該打疫苗就打。指揮中心也公布最新疫苗施打情形,昨日疫苗接種,6個月到4歲幼兒,有647人接種莫德納疫苗,其中第一劑接種169人次,第二劑接種478人次;輝瑞幼兒疫苗第一劑781人接種。該年齡層疫苗接種涵蓋率第一劑36%、第二劑接種率6.1%。昨日共3.2萬人次接種新冠疫苗,國內疫苗涵蓋率第一劑93.4%、第二劑87.3%、第一次追加劑72.9%、第二次追加劑11.2%,65歲以上第二次追加劑接種率36%。王必勝表示,65歲以上民眾第四劑接種率,六都中台中、高雄、桃園施打狀況較好;6個月大至4歲幼童則是台中、台南、高雄施打狀況不錯,希望各縣市提供更好施打環境,大家踴躍接種。
-
2022-09-19 醫療.感染科
流感症狀與新冠太像 及早鑑別難
秋冬流感疫情蠢蠢欲動,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警告,「若同時染上新冠加上流感,重症風險加劇。」務必提早診斷確認以免錯失治療良機。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建議,民眾若有發燒、咳嗽、喉痛等類流感症狀,先做新冠快篩,若為陰性,看診時向醫師表明快篩結果,再由醫師判斷是否需要流感快篩。台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李建璋表示,流感與新冠都是肺部發炎疾病,症狀雷同度太高,大多數醫師診斷時,不一定想到病患可能同時染上兩種病毒,如將流感誤診為新冠肺炎,投以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不但無法改善病情,還可能讓重症高風險群步入險境。李建璋表示,流感和新冠肺炎各有疫苗、抗病毒藥可用,同時感染也能一起治療,最麻煩的是「如何及早鑑別診斷?」醫師應提高危機意識,相關部門需善用檢驗工具,發展有效診斷策略。李建璋說,大型醫院均設有一次篩檢A流、B流、新冠等病毒的檢驗儀器,急診醫師收治症狀嚴重的疑似個案,通常一次驗三種病毒,但健保僅給付新冠病毒部分,建議健保署、疾管署針對重症高風險群放寬給付,加速鑑別診斷流感和新冠肺炎,爭取治療時效。「同時感染新冠與流感的機率並不大,但仍應小心防範。」林應然建議,醫師診斷時,「流感」與「新冠」不要太快就互相排除,可同時驗兩種快篩,預防疏漏。最好是流感、新冠一起快篩,「戳一次鼻子就可用兩個試紙檢驗」。醫檢師全聯會常務監事、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檢驗科主任高智雄說,症狀較輕的病人想知道是否染流感,可自費「流感病毒抗原快篩」,費用約兩百到四百元。
-
2022-09-19 醫療.感染科
流感看診增36% 秋冬恐大爆發
流感病毒沉寂兩年多後,疾管署社區監控資料顯示,過去七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從兩萬一千多人次增加到近三萬人次,增幅三成六,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A型流感已經蠢蠢欲動」,前疾管局長蘇益仁甚至預估到了秋冬,台灣將面臨流感大爆發。蘇益仁說,全球疫情加上邊境管制鬆綁,台灣勢必迎來一波流感大流行,十月一日開打的流感疫苗就顯得非常關鍵,民眾務必盡快接種。不過,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對打氣不表樂觀,民眾認為「流感不會流行」,目前基層診所流感疫苗預約情況冷清;他說,最近兩年診所自行採購自費流感疫苗幾乎打不完,今年大都不敢多採購,若大流行一定不夠用。莊人祥表示,今年共採購六三○萬劑流感疫苗,陸續到貨,十月一日開打前將配發二○○萬劑至各縣市,若民眾有出國打算,不論有無公費資格,可考慮施打。新冠疫情發生前,台灣每年約有兩千三百多例流感併發重症,前年(疫情後第一年)僅剩四百多例,去年甚至只有一例。台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李建璋分析,病毒世界裡存有物競天擇,特定病毒居於主流,其他病毒就較難以流行。此外,這兩年民眾遵守戴口罩、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讓流感難以傳播。李建璋分析,BA.5疫情很可能在十一、十二月走下坡,屆時邊境管制放鬆,流感疫情可能比往年嚴重,主因為絕大部分國人在過去二年並未感染流感病毒,整體族群對於流感的抗體都掉下來了。疾管署監測資料則顯示,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在過去七周內從二萬一五七一人次增加到近三萬人次,增幅百分之三十六。實驗室分離的A型流感病毒數數量在半個月內翻倍兩次,從九株增加到二十六株,上周再增加到四十七株。莊人祥表示,邊境檢疫已從十四天縮短到七天,未來可能再放鬆為「○加七」,流感病毒可能從國外入境台灣,提前進入流行期。各醫療院所逐漸收治流感個案,實驗室已收到四十七例A型流感通報,所幸都屬輕症。
-
2022-09-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九合一大選在即!指揮中心指引:確診未解隔不得投票
中選會8月中表示,投票日當天的防疫指引已送到指揮中心待核定,從去年5月按照三級防疫標準所做的選務防疫,到現在都無任何改變。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表示,確診者如果還在7天未解隔離時,或居家隔離檢疫者都不能進入投票所投票,4天自主防疫可以投票,但要2天內的快篩陰性檢測結果。中選會先前發布2022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公告,本次選舉預估選舉人總數約有1930萬5千餘人,首投族(民國89年1月12日到民國91年11月26日)估算約有76萬8726人。投票日當天的防疫指引,中選會主委李進勇8月中旬時表示,今年已制定九合一選舉及修憲複決防疫計畫,已送到指揮中心待核定,從去年5月按照三級防疫標準所做的選務防疫,到現在都無任何改變。李進勇說,雖然疫情趨緩,中選會仍採取三級警戒標準,所有防疫規範都會遵守指揮中心政策,對於確診者、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者,因受到管制,今年仍無法外出投票。最新指引進度,莊人祥表示,目前確診者如果還在7天未解隔離時,或居家隔離檢疫者都不能進入投票所投票,4天自主防疫可以投票,但要2天內的快篩陰性檢測結果。
-
2022-09-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次世代疫苗明抵台80萬劑 指揮中心曝後續規畫
首批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明將抵台,預計有80萬劑,最快下周開打。行政院今表示,80萬劑明日到貨,三天後再到80萬,共160萬劑。與指揮中心首批購買的300萬劑仍有差距,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公布到貨規畫。行政院今表示,政府已採購300萬劑的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第一批80萬劑明(16)日就會到貨,3天後還會有第二批到,合計共160萬劑,該疫苗對BA.2、BA.5等變異株同樣都有很好的效果,請衛福部儘速依專家會議建議,分階段提供高風險對象施打。兩批到貨160萬劑,與300萬劑仍有差距,莊人祥表示,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第一階段65歲以上只有大約167萬人符合時間間隔,疫苗分批到貨,第一次來80萬,根據167萬人中的25%,會先分出約41萬劑,依照各縣市比例,第二次再配33萬左右,未來要看施打狀況,若有兩批、160萬劑,一個周五、一個周日到貨,有確定進來就看施打狀況加配,目前300萬可能都會在月底前陸續送抵台灣。莊人祥表示,雖是以65歲以上的人數分配推估疫苗數量,但開打之後第一階段是一起開打,不會限定只開放給65歲以上民眾先打。針對BNT採購爭議,莊人祥也再度澄清,基於保護國人健康立場,從2020年開始就積極洽購包括BNT在內的各種疫苗,並進行合約程序。他強調,沒有任何官員阻礙,也感謝3家企業慷慨捐贈,他們也都發表新聞稿,說明政府全力協助採購,外界切勿再以訛傳訛。
-
2022-09-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增4萬5269例 莊人祥:較上周上升29%
本土增4萬5269例 莊人祥:較上周上升29% 連假效應開始趨緩,今日疫情稍降,但本土仍新增4萬5269例,境外201例、死亡57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本土較上周四上升29%,可能仍是連假效應。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45,269例本土病例,為20,378例男性、24,886例女性、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9,775例),台中市(5,854例),台北市(5,401例),桃園市(4,758例),高雄市(3,704例),台南市(2,662例),彰化縣(2,091例),新竹縣(1,304例),新竹市(1,204例),屏東縣(1,140例),苗栗縣(1,089例),宜蘭縣(1,050例),基隆市(975例),雲林縣(972例),南投縣(842例),花蓮縣(689例),嘉義縣(685例),嘉義市(461例),台東縣(289例),金門縣(161例),澎湖縣(142例),連江縣(21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7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3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53例具慢性病史、34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9日至9月1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0日至9月12日。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01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11例男性、9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15例),菲律賓(6例),印尼(5例),英國、關島及泰國(各3例),馬來西亞及美國(各2例),緬甸、香港、匈牙利、日本、新加坡、印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斯洛維尼亞及希臘(各1例)移入。另153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19日至9月1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6,995,80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139,106例排除),其中5,849,748例確診,分別為31,491例境外移入,5,818,20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0,42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0,407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199例、台北市1,170例、台中市1,052例、高雄市973例、台南市797例、桃園市796例、彰化縣613例、屏東縣420例、雲林縣324例、南投縣304例、苗栗縣262例、嘉義縣244例、基隆市226例、宜蘭縣214例、花蓮縣179例、新竹縣167例、嘉義市166例、台東縣146例、新竹市106例、澎湖縣30例、金門縣19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今新增三兒童重症 10歲男童確診近三周病況惡化死亡【聯合報 記者鄒尚謙、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3例兒童重症,2例MIS-C、1例哮吼;另增一例10歲男童因新冠肺炎合併呼吸衰竭、免疫不全死亡個案。羅一鈞表示,死亡的一位10歲男童,有先天性免疫疾病、多重慢性疾病,未施打過疫苗。8月23日發燒,快篩陽性;8月27篩陰,但再度發燒到急診檢查,PCR陽性,但沒有肺炎症狀因此返家服藥;9月3日起出現腹瀉、呼吸急促、昏睡等症狀;9月5日至急診,X光檢查顯示兩側肺炎,住院使用高流量氧氣、抗生素藥物治療,不幸病況惡化,9月11日過世,死因為新冠肺炎合併呼吸衰竭、免疫不全。今日兒童重症部分新增3例特殊中症,為2例MIS-C、1例哮吼;2例的MIS-C個案皆為1歲多男童,未曾施打疫苗,沒確診過也無慢性疾病。統計目前目前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210例,31例腦炎、22例肺炎、3例敗血症、11例哮吼、131例孩童多發性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1例心肌炎、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及7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已有32人死亡。邊境解封「0+7」有譜了?莊人祥:10月有機會【聯合報 記者鄒尚謙、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指揮中心昨召開專家會議討論防疫政策,傳出與會專家建議指揮中心應趕快在一個月內著手準備「0+7」開放邊境。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0+7」實施日程,要看疫情高峰後明顯下降才有可能實施,但10月有機會。據媒體報導,昨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進行專家會議討論防疫政策時,有專家認為,境外移入陽性率僅3.69%,但東南亞、西太平洋等國確診數上周已下降20%,境外已非威脅,建議指揮中心應趕快在一個月內著手準備「0+7」開放邊境。對此,莊人祥表示,0+7的實施日程,還是要看疫情過高峰後,明顯下降才有可能實施,當然十月有機會,但還是要看這波疫情,尤其現在是高峰期,請國人配合政府防疫,經過隔離檢疫措施,把可能感染人數降低,愈早達到高峰下降趨勢,愈能提早開放。實際10月有機會開放「0+7」的時程怎麼預估?莊人祥表示,疫情要看到顯著下降才可能,所以10月初開放可能性較低。
-
2022-09-14 焦點.元氣新聞
超額死亡死因比例反轉 8月逾7成都不是死於新冠
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今年已有570萬人確診新冠肺炎,9475人死於新冠肺炎。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公布最新超額死亡統計,今年6月超額死亡率43%,7、8月以依序降低至24%、21%,整體死亡數在減少。但這3個月來,超額死亡中「新冠死亡」佔比走降,「非新冠死亡」走升,已從6比4、一半一半,到8月反轉為3比7,即新冠死亡僅貢獻超額死亡的3成,另外7成的超額死亡都是死於其他原因。陳秀熙根據疫情發生前五年的平均死亡人數,考量人口老化等多重因素後,推估今年不同月份的預期死亡人數。將今年實際死亡人數與預期死亡人數相減,可算出今年各月份的「超額死亡率」。結果顯示,今年6月超額死亡率43%,其中新冠死因占比62%,非新冠死因占比38%;7月超額死亡率24%,新冠死因和非新冠死因占比分別為52%、48%,非新冠部分已顯著上升。到了8月,超額死亡率是21%,非新冠死因占比增為72%,新冠死因占比只剩下28%。陳秀熙表示,死因比例的反轉,是醫療量能和照護方向需要調整的訊號。如果新冠肺炎中重症的醫療量能還充足,就要趕快調整一些回來照顧非新冠的病人。確診的隔離規定也或許應再放寬,解決醫療機構人力短缺和調度的問題。陳秀熙說,雖然台灣的疫情高峰都會晚其他國家大約1.5個月,現在世界各國應對疫情的思維,已經從大流行轉變為地方流行,關注重點已從確診數目,轉換到預防重症死亡。這也呼應到他最近一再分析和提醒的,基礎劑和追加劑疫苗的加強推動,不但有助於預防重症死亡,也能保存醫療量能,以免排擠其他疾病的照護。陳秀熙過去也曾多次提醒,台灣應該要開始思考,如何將境內現行的大流行防疫策略,慢慢過渡到地方流行的防疫策略,如此一來,邊境也才能逐漸跟上世界各國解封的趨勢。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無論是醫療人力短缺、前陣子非新冠的延誤就醫導致現在死亡增加,都是非新冠超額死亡比例增加的可能原因,也需要經過實際資料的分析,才能證實。掌握最完整資料的政府部門,是否應更積極探討超額死亡原因?黃立民說,沒錯,不過這次疫情台灣就是比較缺乏各種現象的原因分析,動作都會比較慢一點。
-
2022-09-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不打疫苗每日死亡將破百!王必勝:脆弱族群盡速打疫苗,BA.1次世代疫苗最快下周開放施打
次世代疫苗就要來了,先打完基礎劑的人,才能打次世代疫苗。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分析最新疫苗接種數據,台灣還有320萬人未完成基礎劑,主要是三大族群:65歲以上長者(62萬人),50到64歲(60萬人),未滿12歲兒童(163.6萬人)。另外260萬人則只打完基礎劑,50到64歲有49萬人、65歲以上有近35萬人。陳秀熙提醒,沒有完整接種者若感染BA.5,較容易發生重症、死亡、長新冠、MIS-C(兒童),如果再不加強接種基礎劑和追加劑,預估未來疫情高峰每天4.1萬人確診下,每周死亡人數可能達到176人;若能加強施打,則可降低到每周19人至53人之間。接種疫苗是減少重症死亡最重要的策略,陳秀熙分析,台灣目前還有320萬人沒完成基礎劑,260萬人沒接種追加劑,預估接下來疫情高峰每天4.1萬人確診,這些疫苗沒打滿的族群可能衍生出每周51至125人死亡,但若符合資格的人都能夠接種基礎劑、第三劑或追加劑,則可將每周死亡人數分別降低到19至53人之間。曾經感染過的人,繼續打疫苗還有好處嗎?答案是肯定的。陳秀熙指出,不論什麼年齡層,感染過都還可以再打疫苗,如此即便之後再次感染BA.5,絕大多數都是輕症,發生長新冠、MISC的機會也很低。接種追加劑發生心肌炎等副作用的機會也低於基礎劑,可以放心接種。對此,王必勝表示,目前的確診個案死亡率,從Omicron一月疫情起,死亡率為0.17%,也一直減少中,陳秀熙所說的高峰到4.1萬,每周176萬人,可能是有他自己的計算基礎,但陳副院長是要告訴大家,「脆弱族群不要等,快去打疫苗」。被問到疫苗如何催打?王必勝則說,疫苗催打似乎到了瓶頸,第一,民眾習性是疫情嚴重時施打意願較高,現在就是上升高峰中,希望可以趕快施打。第二,次世代疫苗相當有效,也要到貨了,希望能藉此提高長者施打意願。BA.1次世代疫苗周五到貨80萬 最快下周開放施打【聯合報 記者鄒尚謙、許政榆/台北即時報導】指揮中心今公布,莫德納BA.1雙價次世代疫苗9月16日將抵台,數量為80萬劑。指揮官王必勝也針對「BA.5次世代疫苗採購」進行說明,提出6大重點,強調全球僅美國通過EUA,且為創新做法,我國進度與日本、歐盟同步。王必勝今表示,莫德納BA.1雙價次世代疫苗,9月16日會有第一批抵台,數量約80萬,後續也會再到貨,強調此款疫苗是全新的,並非舊疫苗,日本這周一才通過EUA,且對於現在流行BA.2、BA.5都有很好效果,比單純打原始株疫苗效果要好,周五到貨後進行封緘檢驗,希望下周開放民眾施打。王必勝針對「BA.5次世代疫苗採購」再提出6項說明:1. 目前仍只有美國通過EUA2. 美國採認動物試驗數據即通過EUA是創新做法3. 目前提供我國審查的資料是動物試驗數據4. 9月下旬將提供何種資料給我國審查尚無法確定5. 如果能通過我國EUA,則會進行採購,推估最快要11月以後才會交貨6. 目前我國審查採購進度與日本、歐盟同步王必勝日前說,BA.5雙價次世代疫苗到貨時程則難預估,主要在於提供的文件有無完整,需待整體更加明朗時,才能向各界報告。他也說,莫德納廠商表示並未提供資料給美國以外的國家審查,九月下旬才會提供,「可說我們是和日本同步」。衛福部長薛瑞元也說,日本目前只有取得部分資料,這部分台灣進度一樣,審查條件還不夠。台灣也持續跟莫德納公司保持密切溝通,先前也已說明,他們的疫苗資料只提供給美國,等到可以釋出的時候,會第一時間提供給台灣。
-
2022-09-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秋後遺症來了 疑有BA.5烤肉團連烤三天全家多人確診
中秋連假過後,大醫院急診病人又多了起來。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表示,他今天早上一上班,遇到三個家庭都是連假全家掛病號,有腸胃炎,也有新冠肺炎,其中不乏二度確診的,推測應該就是BA.5。吳昌騰提醒,民眾應留意「中秋節後遺症」,收假後要注意自身症狀,至少密切觀察3到5天,如有症狀或連假曾與確診者團聚,都建議自行快篩。吳昌騰表示,有一家住透天厝,有院子可烤肉,就連烤三天、每天跟不同批人烤,有先生的朋友、公公的朋友。跟認識的人一起烤肉,氣氛熱絡,難免大聲聊天,邊吃邊聊也不會戴口罩。昨天收假上班第一天,媽媽喉嚨痛、全身倦怠,率先確診,今天小孩出現症狀,家人警覺帶來急診採檢,也確診。吳昌騰表示,這家人在中秋節後累計已有5人確診,其中也有二度確診的,推論這個烤肉群聚很可能是BA.5群聚。「時間長、不戴口罩、距離近」是烤肉聚餐的特色,也代表傳播風險高,所以若當中有人確診,其他參與者在聚會後確診的機會也不低,確診者應主動通知一起烤肉的各方人馬,提醒彼此提高警覺。吳昌騰今天遇到的第二個確診家庭,是中秋連假全家回南部團聚,接觸許多親友,收假北返就發現小孩確診,目前大人尚無症狀,但仍建議要快篩,也建議應該要通知在南部團聚的家人。吳昌騰說,現在社區不是只有新冠肺炎,還有腺病毒、腸病毒,都可能因佳節團聚而擴散開來,他今天遇到第三個全家病號就是「腸胃炎」。一家四口在中秋節跟親友聚餐後,結果全部的人都拉肚子、發燒。其中一個孩子還因脫水而有點意識不清、出現幻覺,說「看到窗外有東西」,還好不是腦炎,在急診吊點滴、觀察之後,就沒事了。「要小心中秋節後遺症。」吳昌騰提醒,新冠肺炎潛伏期通常介於2天到7天,建議收假後至少密切觀察自身健康3到5天,有症狀就快篩。如果得知連假團聚的親友確診,就算沒症狀,也建議要篩一下。畢竟以目前病毒的傳播力,聚餐聚會中被傳染的機會很高,就算自己是無症狀確診,也應多注意保護身邊的脆弱族群。
-
2022-09-13 養生.抗老養生
身心素質都超強!高齡醫學專家分析女王成功老化的4面向與5感受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九月八日辭世,享耆壽96歲,但女王六日接見新任首相特拉斯時、仍是精神奕奕、笑臉迎人,完全沒有病容;曾在女王離世前一周覲見的主教葛林薛爾茲也表示,女王精神矍鑠、記性驚人,實在看不出即將不久於人世。專家分析,女王活躍至最後一刻,除了注意運動及營養,保持騎馬、散步、遛狗習慣、加上96歲仍擁有一口貝齒,還有心理素質強大,一生堅守崗位不退休,是成功老化的最佳典範。女王的最後一周 家人陪伴下笑語度過根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葛林薛爾茲得知女王病篤時非常驚訝,因為周末時她看起來狀況極佳。,女王和他聊到兒時回憶、四十年前為馬兒取的名字、見過的人們的名字以及地點,女王在家人陪伴下歡聲笑語,度過最後時光。國內多位高齡醫學專家從女王的日常生活歸納出她成功老化要素,共有四個基本面向和五種感受。成功老化四面向:1. 遠離疾病與疾病造成的身心障礙2. 維持高度的身心功能3. 積極投入生活4. 正向的靈性遠離疾病 維持身心功能台大醫院老人醫學部主任詹鼎正表示,女王活到96歲,還能夠持續履行君主職務,沒有退位,一定是相對健康,才能夠做這麼多事。可能有些慢性病,但都控制得不錯,也具備行動能力,沒有失能或殘障,這些就達到「遠離疾病與疾病造成的身心障礙」。第二個面向是「維持高度的身心功能。」詹鼎正說,台灣2020年平均餘命從80.86歲上升到81.32歲,不健康存活年數則從8.47年減少到8.04年,這代表在台灣,人活得更久,健康的時間也更長。要強調的是,「不健康」存活年數的定義,是指生活上需要人協助,並不等於臨終前臥床年數,希望大家別誤傳。騎馬、散步、遛狗 保持固定運動量該怎麼遠離疾病、維持高度身心功能?長庚醫院高齡醫學科主治醫師陳英仁說,持續運動和營養均衡是最基本的。外界知道女王從年輕時就有騎馬、散步、遛狗等興趣,這些活動有一定的運動量,長年下來有助女王遠離肌少症的威脅,雖然有隨年紀逐漸減少騎馬,他相信王室應是有運動醫學專家,專門為女王設計運動處方。高齡96歲一口貝齒 咀嚼力佳營養足夠女王雖然高齡96歲仍擁有一口貝齒,沒有年長者常見的缺牙或無牙情況。陳英仁說,這是個重要線索,因為牙口健康代表一個人的整體健康。不少年長者水喝不夠,又刻意避開油脂或某些自認不健康的食物,反而導致「營養不全症」,進而引起便秘、焦慮、睡眠障礙等。王室應有專門的營養師為女王設計餐點,但女王也得有一口好牙、維持良好咀嚼力,才能享受美味、獲得充足營養。從未退休 積極投入生活伊莉莎白二世是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和英國聖公會最高領袖,女王生前曾多次談及基督信仰不但提供她生活的框架,也幫助她在困難時期得到極大的安慰。「積極投入生活」和「正向的靈性」是成功老化第三、第四個面向。詹鼎正說,女王都達到了,她從未退休、積極投入生活,靈性層面也有信仰作為基礎。振興醫院銀光學苑主任袁瑋表示,女王擁有優異的醫療系統,算是成功老化的一個特殊例子,但她保持身體和頭腦活躍運作、堅守崗位的精神和態度,是一般人可以學習和努力的方向。女王一直沒退休,堅持工作以保持頭腦靈活,常有外出行程,與人碰面或聚會吃飯,也與寵物互動,這些對於整體健康的好處都遠勝整天獨自宅在家。袁瑋分析,女王這一生遭遇過很多不順心的事情,但她都能堅持自我要求,把該盡的責任都好好做到,這份對於公務負責的精神,勢必也體現在她對於自己身心健康的照顧上,這份堅持值得學習。笑臉迎人 調適負面情緒陳英仁說,失落感、焦慮、憂鬱、被拋棄感是年長者常見情緒,需要調整,不要讓自己深陷其中。女王總是笑臉迎人、情緒穩定,顯然把負面情緒調適地很好,能以開朗和幽默的態度面對國政和家務,也有活到老學到老的好奇心,維持靈活的腦力。正向心理學五種感受:1.意義感2.使命感3.成就感4.滿足感5.愉悅感正向感受 心理素質強大正向的靈性也並非只能靠信仰才能達成。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說,女王的一生經歷過許多重大事件,也有許多極度難熬的時刻,但女王總是優雅地顯露出「正向心理學」最重要的五感:意義感、使命感、成就感、滿足感、愉悅感。林萃芬說,女王能經常展現出這五種重要的正向感受,也顯示她的心理素質強大,可以在女王、媽媽、祖母等不同的角色中間轉換自如。身心安頓 給予子女尊重與空間女王從來不喊苦、不抱怨,即便生命最後幾天身體不舒服,接見首相時也沒有任何一絲痛苦表情。黛妃因車禍逝世後,她優先支持陪伴王子。當其他國家遭遇苦難時,她即時表達支持、關懷和同理。當王室家族狀況頻頻,女王即便不認同或不願妥協,也不以情緒勒索或干涉,反而是給予尊重和空間,非常不簡單。「不分年輕人、年長者,都應該學習女王安頓身心健康的態度。」林萃芬說,女王之所以這麼令人懷念,或許就是受到她所展現的安定力量所吸引吧。
-
2022-09-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新增2萬5346例 指揮中心分析BA.5已成為主流病毒株
今本土新增2萬5346例 指揮中心:疫情仍在上升中新冠肺炎本土個案續降,今天新增2萬5346例本土個案、237例境外移入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8例死亡。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確診數較少應該是假日的關係,但較上周一上升6%,因此疫情仍在上升中。今日新增例本土病例,為1萬1833例男性、1萬3506例女性、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5,205例),台北市(3,006例),台中市(2,946例),桃園市(2,699例),高雄市(2,054例),台南市(1,549例),彰化縣(1,309例),新竹縣(823例),屏東縣(735例),新竹市(635例),宜蘭縣(602例),南投縣(594例),苗栗縣(564例),雲林縣(562例),基隆市(510例),花蓮縣(468例),嘉義縣(355例),嘉義市(234例),台東縣(206例),金門縣(147例),澎湖縣(121例),連江縣(22例)。今日新增2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8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6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4例具慢性病史、19例未接種3劑以上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7月26日至9月9日,死亡日期介於8月29日至9月9日。今日新增23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25例男性,11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11例),美國、泰國、日本、澳門及菲律賓(各2例),新加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韓國及馬來西亞(各1例)移入。另21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12日至9月1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70萬7688例確診,分別為3萬899例境外移入,567萬673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萬312例死亡病例,其中1萬29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183例、台北市1,152例、台中市1,037例、高雄市967例、台南市790例、桃園市781例、彰化縣605例、屏東縣415例、雲林縣324例、南投縣303例、苗栗縣257例、嘉義縣244例、基隆市224例、宜蘭縣211例、花蓮縣172例、嘉義市166例、新竹縣165例、台東縣146例、新竹市106例、澎湖縣29例、金門縣19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BA.5佔比已逾半 60多歲女性確診三天亡變異株BA.5本土個案全過占比逾半,上周共驗出88例BA.5,占比從37.9%上升至50.6%,還出現第二例BA.5重症死亡個案。個案是9月9日公布的死亡個案,為60多歲女性,未接種疫苗,發病到死亡僅短短三天。另昨天新增死亡個案28例、44例中重症個案。死亡個案中14例未接種疫苗, 無特殊死亡和中重症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BA.5已經超過一半,可算是成為主流病毒株,但BA.2仍有四成,取代的速度沒有預期地快。羅一鈞表示,上周檢出88例BA.5個案,占上周174例50.6%,為30名男性、58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布為北部45例、中部34例、南部8例、東部1例,確診日介於今年8月17日至9月8日。其中兒童青少年15例、成人73例,包括一例死亡個案。染BA.5死亡個案為60多歲女性、未接種疫苗,有糖尿病和中風病史且長期臥床。8月30日快篩陽性,住院後使用瑞德西韋、抗生素等藥物治療,9月1日因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死亡。此為第二例確認感染BA.5死亡的個案。羅一鈞表示,根據抽樣結果,估計國內中重症BA.5佔比應是二成五至三成左右,但因為中重症是反映稍早的感染情況,會稍微落後全國定序佔比,因此會逐周提升。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檢出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BA.4為86例、BA.5為744例、BA.2.75為11例、BA.2為981例,另累計324例BA.5、4例BA.4、2,379例BA.2本土確定病例,尚無BA.2.75本土確定病例。國內境外移入的BA.4、BA.5及BA.2.75個案,為32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8月22日至8月31日。其中檢出BA.4個案分別自索馬利亞、巴基斯坦、黎巴嫩、美國及荷蘭各1例;BA.5個案分別自越南11例,美國及泰國各5例,菲律賓、新加坡及印尼各4例,馬來西亞及法國各2例,葡萄牙、俄羅斯、日本、捷克、帛琉、英國、香港、柬埔寨、義大利、瑞士、丹麥、愛爾蘭及南非各1例;BA.2.75個案為自印度移入。次世代疫苗施打年齡下調? 羅一鈞:不排除開放50歲民眾根據國外研究,BA.5變異株免疫逃脫力較高,因此疫苗的保護效益下降更快,指揮中心是否會因此下修次世代疫苗接種對象?對次,疫情監測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FDA已核准18歲以上接種次世代疫苗,目前分兩階段進行施打,第三階段不排除開放50歲以下民眾。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美國CDC在5至11歲的第三劑疫苗施打間隔為5個月,上次ACIP通過建議,縮短追加劑間隔減少為3個月,但當時不包括5至11歲兒童,主要是12至17歲縮短為3個月,但5至11歲部分第三劑到底要不要縮短為3個月?會請ACIP參考最新文獻和各國經驗考慮要不要縮短。指揮官王必勝則說,5至11歲兒童第二劑若在六月施打,按照之前決議應該要在11月才能再打,是否要縮短可提到ACIP討論,如果根據科學證據和實際需要,會再根據決議修正縮短為3個月。有媒體詢問,有新研究指出,對抗BA.5變異株,疫苗抗體效價每個月下降兩成五個月後等於零,會因此下修第四劑接種年齡嗎?疫情監測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部分為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研究,每個月下降兩成是研究不同變異株,看到BA.4、BA.5部分確實因為免疫逃脫,接種完第三劑後中和抗體保護效果下降較快。至於是否下修第四劑年齡?羅一鈞說,次世代疫苗部分FDA核准18歲以上,ACIP第一、二階段對象是考量染疫風險高低、年長、職業或重症高風險因子等作為效益區分,希望一、二批先發揮最大保護效益。若要往下修,第三階段不排除納入50歲以下無慢性病較健康的年輕人中壯年等,會在ACIP討論等後續到貨後進一步討論。第三階段的目前規劃如何?羅一鈞說,ACIP專家會議決議後,沒有提到後面沒列入一、二階段的處理,若疫苗到貨數量和更多關於風險效益資料齊全,會提到專家會議討論,年輕族群是否要納入。王必勝也說,待專家決議後就會討論安排施打。
-
2022-09-12 醫療.精神.身心
50歲以上憂鬱症就醫率太低!當心衰弱死亡風險增3倍
歐美國家憂鬱症盛行率以45到64歲最高,但台灣憂鬱症或自殺盛行率都是65歲以上居冠。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吳其炘指出,這是部分亞洲國家特有現象,憂鬱症患者得到衰弱症機率是一般人的2.6到2.9倍,死亡率是一般人的2到3倍,有必要及早積極治療。台灣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65歲以上,但國衛院調查發現,50歲以上憂鬱症患者每3人僅1人尋求醫師治療,每10人僅1人獲得有效治療,研判最大瓶頸可能是「就醫率過低」。吳其炘研究團隊從「台灣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2015年訪問之7576位50歲以上長者,從中找到1253人符合憂鬱症定義(經「短版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抑鬱量表(CES-D)」評估符合,或2015年健保就醫紀錄曾被診斷憂鬱症),推估50歲以上台灣人憂鬱症盛行率大約是16%。深入分析這1253人資料發現,雖有高達87%認為台灣就醫便利(30分鐘內可到達醫療院所),卻只有27%曾經尋求憂鬱症醫療,最終僅11%獲得讓憂鬱症狀消失的有效治療(CES-D得分小於10分定義為無憂鬱症狀);但若以有就醫的27%去看,相當於1/3就醫者獲得有效治療,成效不輸歐美。本研究今年6月發表於國際期刊《Lancet Regi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吳其炘表示,歐美日等高收入國家,憂鬱症就醫率都超過4成,台灣就醫率明顯偏低,可能是對憂鬱症認知不足、不清楚憂鬱症需要治療,或是擔心污名化,可透過「提升精神健康識能」,幫助患者及早察覺自身症狀、尋求醫療協助。吳其炘表示,憂鬱症和心情不好的最大差別在於「症狀持續2周以上且影響生活」。常見症狀包括心情低落、沒胃口或暴食,睡眠障礙、無精打采、疲倦、負面想法、難以專心,甚至有自殺意念。有憂鬱症的人發生衰弱症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6到2.9倍、死亡率是一般人2到3倍,也容易出現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塞等其他共病。吳其炘指出,研究發現「中高齡、女性、收入低、身體狀況不好」得到憂鬱症機率高於一般人,是憂鬱症防治的重點對象。會增加就醫率的因素包括「女性、高教育程度、退休無業、有運動習慣、有參加社會團體、有社交休閒活動」,「喪偶、離婚、分居、未婚、飲酒習慣」則是未就醫危險因子,顯示可透過增加社會支持來提升50歲以上的憂鬱症就醫率。為何有2/3的憂鬱症就醫者並未獲得有效治療?吳其炘表示,近年身心科診所和心理諮商服務據點增加,有助提高可近性、降低自費門檻,包括經顱電刺激等新式療法也愈來愈普及,但通常有20到30%憂鬱症是屬於難治型,症狀可能稍有改善,但沒有完全消失。如果不是難治型,症狀通常可在1到2個月內緩解,但高危險、易再發個案的治療追蹤須需持續到3至4個月以上,以減少復發。研究指出,台灣精神醫療人力密度仍不如高收入國家,每10萬人口只有7名精神科醫師,在鄉村地區更低。然而,這篇研究調查的是50歲以上憂鬱症患者對於「整體醫療便利性」的看法,結果很可能高估了精神醫療的可近性。另外,這篇研究無法確認憂鬱症患者接受的治療是否按照國際治療準則,也沒有探討多少憂鬱症患者接受了心理治療。
-
2022-09-11 焦點.元氣新聞
為何年輕人對老人沒好感?最新研究揭改善世代衝突契機
「老人是珍寶還是負擔?」台大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比較台、中、韓、日、新的青壯年對老年人態度差異。台灣青壯年認為60歲以上長者「使用過多政治經濟資源」的平均分數最高;台灣和中國青壯年普遍對長者「又愛又恨」,生活控制感較低、社會經濟劣勢的年輕人,對年長者更缺乏好感。「未富先老」是亞洲國家普遍問題,生活控制感指的是對內在情緒、思考、生活與外在環境掌握能力,後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少子化趨勢難擋,財富分配不均,加劇年齡歧視和世代衝突。台大教授陳端容表示,要增進世代和諧,建議思考方向應包括提高年輕人生活控制感、脫離社會經濟劣勢,同時透過教育促進多元價值觀。根據台灣大學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發表於「台灣衛誌」的研究顯示,台灣青壯年認為60歲以上長者「使用過多政治經濟資源」的平均分數最高,超越中國和南韓。此外,台灣和中國青壯年都對長者明顯有「又愛又恨」的複雜情緒,又以生活控制感較低、社會經濟劣勢的年輕人,對年長者較缺乏好感。教授陳端容表示,要增進世代和諧,建議思考方向應包括提高年輕人生活控制感、脫離社會經濟劣勢,同時透過教育促進多元價值觀。台灣大學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教授陳端容與學生,以「世界價值觀調查」第六波資料之「老年人政經資源使用過多」及「對老人有好感」兩面向,比較台灣、中國、南韓、日本、新加坡之青壯年對於老年人態度的差異,台灣共一二二七名十八到八十五歲國民接受訪問。結果發現,台灣青壯年「認為老年人政經資源使用過多」得分平均值最高,中國居次,其次依序為新加坡、南韓、日本。受華人文化影響較深的國家對老年人較有好感,中國最高,新加坡居次,其次依序為台灣、南韓、日本。分析顯示,生活控制感較高、重視社會規範及合群的價值觀的台灣年輕人,對老年人較有好感,也比較不會認為老年人使用過多政經資源。陳端容表示,研究顯示中國與台灣的青壯年似乎對長者有「又愛又恨」的情節,這受到青壯年「生活控制感」及「價值觀」影響甚大。「社經劣勢」雖不會增加台灣青壯年對老年人政經資源使用過多的想法,但卻有的很高機率會影響青壯年對長者的好感。陳端容表示,讓青壯年對自身發展、安全自主等切身議題「具有控制感」,更是社會政策要著力的地方。「年輕人此時此刻過得好,對未來有希望感,就不會怪罪老年人。」諮商心理師林萃芬鼓勵年輕人多看自己的優勢、積極為自己創造機會,當未來擁有更多可能性、覺得有希望,相對剝奪感就不會這麼重。此研究在其他國家的重要發現,也帶來可能舒緩世代衝突的著力點。跨國整體樣本顯示,相較於女性,男性對於老年人較有好感;相較於未婚者,已婚者對老年人較無好感。在南韓,相較於未婚的青壯年,離婚及分居、喪偶者更傾向認同「老年人政經資源使用過多」。在新加坡,相較於四十五到六十四歲壯年,十八至卅歲青年較不認同 「老年人政經資源使用過多」,推測可能是因青年尚未經歷過嚴重代間資源衝突,壯年則正面臨與老年世代的權力爭奪。●青壯年認為老年人政經資源使用過多排名: (影響因素:自評社經劣勢、生活控制感較低、偏向個人主義成就的價值觀、教育程度較低)第一名:台灣第二名:中國第三名:新加坡第四名:南韓第五名:日本●青壯年對老年人好感排名(影響因素:自評社經較不劣勢、生活控制感較高、偏向重視社會規範及合群價值觀)第一名:中國第二名:新加坡第三名:台灣第四名:日本第五名:南韓資料來源/「老人是珍寶或是負擔?亞洲青壯世代對老年人的態度」台灣衛誌第41卷第3期,2022年整理製表/記者邱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