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1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過敏性休克
共找到
62
筆 文章
-
-
2024-06-28 養生.聰明飲食
芋頭助控血壓血糖又解便!營養師認證養生4好處一次看
芋頭營養價值高,對養生相當有幫助。劉怡里營養師介紹芋頭的對人體的好處,也提醒芋頭是屬於澱粉類,若當餐又有其他澱粉就要小心超量,像是許多民眾吃鍋習慣加芋頭,就得多加留意。 芋頭助控血壓血糖又解便!營養師指養生好處一次看。 高纖、低熱量:劉怡里營養師表示,芋頭屬於低熱量的澱粉類,同樣是100克的情況下,白飯約183大卡,芋頭僅有128大卡,有助減重。膳食纖維豐富,約2.3g,屬於中高膳食纖維,有利控制血糖、促進排便、維持腸道健康。 β-胡蘿蔔素、B群:芋頭也吃得到β-胡蘿蔔素,於身體生成維生素A,有助護眼、促進夜視力、修復肌膚、保護個器官黏膜、維持免疫等。B群方面則有維生素B2,同樣有利修復皮膚、保護各器官黏膜;葉酸有利保護腦神經及DNA;菸鹼酸有利抗發炎、保養皮膚。 鉀、鈉、鎂、鋅:另也有豐富的鉀離子,可幫助身體鈉鉀平衡、去水腫、防範高血壓。另也有些許含量的鈣、鎂、鋅,鈣有助骨骼健康,鎂有助神經穩定及維持心血管健康,鋅則幫助維持身體機能、發育、免疫等正常。 豐富蛋白質:值得一提的是,芋頭也是個蛋白質豐富的澱粉食材,約100克就含有2.5克,是吃素時、尤其全素者補充蛋白質相當好的選擇。 料理芋頭、吃芋頭時會發癢?營養師指4種人留意避免佳! 限鉀族群:芋頭雖然營養,不過也還是有部分族群需要多留意酌量或避免食用。劉怡里營養師表示,芋頭鉀含量相當高,洗腎、透析等限鉀的腎臟病友就需要注意,若要吃建議在之前先和醫師、營養師討論。 易脹氣、腸道狀態不佳:另外,芋頭膳食纖維也不少、也容易產氣,對於腸道狀態不佳或有脹氣的族群而言可能會稍有負擔,也建議避免食用為佳,待狀態良好之後再吃。 料理芋頭、吃芋頭會癢?芋頭因含「草酸鈣」和「芋頭糖蛋白凝集素」的關係,會使人接觸後出現發癢、刺痛、紅腫等症狀。芋頭自然無法生吃,在料理前可戴手套,或者直接連皮一起加熱料理再削皮,若不幸真的碰到發癢可用熱水沖或鹽水洗改善。不過若是對於每每食用芋頭之後較易過敏族群,就建議即便煮過還是避免食用為佳。 注意!芋頭也是個過敏原:值得注意的是,芋頭除了上述會引起發癢症狀外,它本身也是一種過敏原,就像有些人對海鮮過敏,少部分的人也會對芋頭產生嚴重過敏反應。對芋頭過敏者自然應避免,若發現自己吃了煮熟的芋頭還是會出現過敏,就應立即停下,若發現喉頭緊縮等過敏性休克相關症狀則應立即撥打119送醫。 芋頭有毒要少吃?至於許多長輩會說「芋頭有毒要少吃」,也是基於上述兩點,雖然和現代所稱的毒物觀點不同,但確實會對有些人體造成負面影響,不過不具有使人中毒的成分,否則應當連吃都不能吃。 芋頭雖養生但注意是澱粉類!吃鍋留意替換,別澱粉超量。 建議吃6-8塊芋頭,減少半碗飯。劉怡里營養師提醒,芋頭雖然營養,但是屬於澱粉類,別和蔬菜類混淆、誤以為是蔬菜類而多吃,以免澱粉量攝取過高,反而影響血糖不穩。建議留意澱粉替換,6-8滾刀塊的芋頭110克約等同於半碗白飯熱量。換句話說,粗算吃約6-8塊建議減少半碗飯,3-4塊芋頭就建議減少1/4碗。 吃鍋注意,這些都是澱粉類:芋頭和澱粉的替換尤其是在吃火鍋時要特別留意,許多鍋物火鍋料會芋頭、玉米、南瓜一起上,再送上一碗白飯,這四種都是相當養生的澱粉類,但需小心當餐澱粉恐怕超量。而芋頭湯也是一種澱粉類湯品,若習慣喝芋頭湯再加芋頭會更需要注意份量。 其他芋頭甜品也要留意:其他芋頭製的甜品類也要留意,例如芋頭酥、芋圓等,以芋圓為例,雖以芋頭為基底作甜品,不過視店家也會加進許多的太白粉等精緻澱粉,而且芋頭甜味較低,也會加進許多精緻糖調味。若當餐要吃飯又要吃芋圓等甜品,芋圓60克等於半碗飯的熱量,建議留意澱粉之間的替換。 《延伸閱讀》 .你以為是蔬菜,其實是澱粉。8食材別混淆,聰明吃避免變胖血糖飆! .南瓜助防癌、顧心肺、好處多!營養師指8好處,3吃法更有助養生!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30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少吃一點可減緩過敏反應?改善過敏只有一方法
一名幼兒園男童差一點因花生而死,他對花生相關製品嚴重過敏,吐司塗了一點花生醬,吃了之後,引發過敏反應,迄今就醫三次,其中一次呼吸困難,家長緊急送至急診,才救回一命。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蘇冠文表示,近年來,國內兒童對於花生過敏的比率明顯,家長務必提高警覺。林口長庚團隊昨公布最新「台灣食物過敏大調查」,不論哪個年齡層,過敏原第一名均為「帶殼海鮮」,國小學童第二至第五名為花生、雞蛋、水果、牛奶。蘇冠文表示,小朋友如對花生過敏,成年之後食用相關製品, 仍可能誘發過敏反應。食物過敏反應大不同 腹痛嘔吐、意識不佳快送醫蘇冠文指出,曾收治一名幼兒園小男童因花生過敏而三度就醫,前兩次症狀輕微,到診所就醫,簡單用藥,就緩解不適症狀。到了第三次,異常嚴重,眼睛和嘴巴腫脹,且呼吸困難,緊急被送至急診。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出現喉嚨聲音沙啞、腹痛嘔吐、意識及活力不佳等全身性嚴重過敏反應,就應緊急送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表示,在食物過敏的急診患者中,以帶殼海鮮居多,食用之後,全身發癢、冒出紅疹。有些則是對酒類過敏,讓需要頻繁應酬的中壯年男性上班族吃盡苦頭。台北榮總急診部主任侯重光指出,一般食物過敏反應的症狀較不嚴重,但曾收治過一名帶殼海鮮嚴重過敏個案,才吃了幾隻蝦子,全身冒出皮疹,合併水腫,呼吸不順,情況危急。改善過敏唯一方法:避免食用誘發過敏食物在治療食物過敏上,陳維恭表示,先施打抗過敏藥物,並多喝水代謝,約八成患者在打完針劑後,過敏反應就會代謝完畢。部分患者代謝能力較差,在打完過敏藥返家休息後,又回醫院急診,必須給予點滴輔助治療。有些家長以為,少量接觸海鮮、花生等食物過敏原,就可減輕孩子過敏症狀,對此,蘇冠文表示,這萬萬行不得,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怎能以「神農嘗百草」方式來改善過敏,唯一方法就是避免食用可能誘發過敏的食物。氣喘會遺傳 食物過敏原未必相同【記者廖靜清/台北報導】許多民眾都有過食物過敏的經驗,輕則喉嚨癢、冒出紅疹,嚴重時還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不少體質過敏的父母擔心孩子也有過敏問題。新光醫院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莊志誠表示,過敏體質確實會遺傳給下一代,例如,皮膚、氣喘等,但食物過敏原太多,親子不見得對同樣食物產生過敏反應。莊志誠表示,食物過敏成因複雜,與體內分泌免疫球蛋白E(IgE)有關,當食物某些成分進入體內,被免疫系統視為敵人,就會引發發炎反應,一般來說,食用了誘發過敏的食物後,幾分鐘內至二個小時就會出現異常反應,但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只要回想剛剛吃了什麼,應該就知自己對什麼食物過敏。過敏體質會遺傳,但每個人對食物過敏的反應不一,莊志誠表示,很少收治全家人對同一食物過敏的案例,例如,父親對甲殼類過敏,一吃就全身搔癢,但兒子卻偏好螃蟹、蝦子,毫無症狀。在治療上,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表示,過敏急性發作,可以使用類固醇、抗組織胺來緩解症狀,但目前仍沒有根本有效的預防方法。「減敏治療」為減少過敏原敏感性的一種方法,原理為直接接觸過敏原,改變患者體內的免疫反應,主要用於治療塵蟎過敏,無助於食物過敏。「過敏是無法完全治癒的,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避開引發過敏的食物。」洪育忠說,要想避免食物過敏,就是牢牢記住自己吃過哪些食物後出現不適症狀,謹記不再食用。另接受血液檢驗過敏原,測量血液中「急性過敏免疫球蛋白E」,目前可檢測二百多種過敏誘發因子,找出過敏原後,避免食用。
-
2024-04-20 焦點.健康知識+
醫生開的「抗生素」有副作用嗎?沒症狀就可停吃?忘記按時服用怎麼辦?「10抗生素QA」一次看
我們常會聽到醫生要開「抗生素」這種藥,抗生素通常會用在中耳炎、陰道炎、尿道炎、腸胃炎等被細菌感染的疾病,可以幫忙去除我們身上的壞細菌。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種類的抗生素,針對抗生素的使用方式,你的觀念正確嗎?像是抗生素可以空腹吃嗎?抗生素藥膏做什麼用?忘記按時服用抗生素時該怎麼辦?什麼叫「抗藥性」?關於「抗生素」的疑問專家一次解答!抗生素有副作用,能不碰就不要碰? 過度害怕副作用或抗藥性,能不吃就不吃,甚至認為抗生素會影響身體免疫力而拒絕醫師處方,是一大迷思。藥師王怡茹表示,適當而節制地使用抗生素,在使用者身上並不會出現抗藥性問題,例如手術或拔牙前後的預防全身感染用法,或是確定為細菌感染時的治療性使用等,並不需排斥使用。有些人用藥的前幾天會有輕微腹瀉症狀,其實是抗生素重新調整腸胃道菌叢分佈,讓壞菌透過腹瀉方式排出體外,此時多補充水分即可。透過臨床醫療人員與民眾本身於使用期間的監測與注意,可以降低副作用的發生風險。但若出現嚴重水瀉或是脫水,請儘速就醫。少部分病人使用抗生素後可能會出現局部紅腫熱痛、皮膚紅疹等過敏反應,極少數會出現過敏性休克,最嚴重甚至危急生命。所以在服用抗生素期間,需隨時注意身體反應與變化,當出現過敏症狀,請將服用藥物的藥名、成分記錄下來,症狀嚴重時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吃抗生素有什麼禁忌嗎?可分為幾類來討論:1.四環黴素類四環黴素類的抗生素是非常廣泛使用的抗生素,大家熟知的「抗生素不要跟制酸劑、牛奶或鐵劑一起吃」,指的就是四環黴素類的抗生素。因為制酸劑、牛奶、鐵劑中都含有二價、三價的金屬離子,會跟抗生素結合,減少吸收與療效,最好相隔2小時再吃。四環黴素類的抗生素應用範圍非常廣,最常見是用在青春痘的口服藥物;再來,瘧疾、鼠疫、退伍軍人症,或是一般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等,都可以使用四環黴素。但隨著抗藥性的增加,四環黴素已漸漸不是最廣泛使用的第一線抗生素。2.環丙沙星環丙沙星(ciprofloxacin)抗生素多用在治療腹部疾病,例如腸胃炎、傷寒,還有骨骼及關節感染,甚至是腦膜炎的預防性投藥等;但副作用可能引起腹部痙攣,或是肌肉不適,如果跟咖啡、茶類一起喝,會影響咖啡因的代謝,造成心悸,建議配服白開水最好。3. 甲硝唑類甲硝唑類(Metronidazole)的抗生素,對於細菌性陰道炎、白帶、骨盆腔炎、心內膜炎、阿米巴痢疾等疾病作用特別好,台灣最常見的藥物像是服立治兒(Flagyl),簡單來說,主要是拿來治療生殖道、腸道等地方的細菌感染。而甲硝唑會干擾酒精的氧化作用,導致乙醛聚集,出現戒酒樣症候群(disulfiram-like),也就是服用戒酒藥物時的症狀, 出現頭痛、流汗、潮紅、噁心嘔吐甚至嚴重低血壓、昏厥的情況;所以在服用甲硝唑的前後3天,建議不要喝酒、也不要碰含酒精的食物。4.采福適膜衣錠(Linezolid、ZYVOX)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新抗生素,針對已有抗藥性的各種細菌作為新一代可殺菌的抗生素,所以多半應用在醫院型的感染,如醫院型肺炎等;另外也會用在皮膚感染、複雜性皮膚感染、併發菌血症的疾病等。不過采福適會抑制酪胺酸代謝,酪胺酸是一種胺基酸,可到腦內產生多巴胺,給人愉快的感覺。如果代謝不良會導致頭痛、血壓上升,肌肉運動不良的問題,所以在療程中,要避免吃含有酪胺酸的食物,如紅酒、啤酒、臘肉香腸、巧克力、起士乳酪。什麼叫「抗藥性」?抗生素是人類用以對抗細菌、抑制細菌生長的化學物質,但未感染而濫用、選錯抗生素、未完成療程或藥量不足等不當使用抗生素的情形,會導致原先可以殺死的細菌變得更難被消滅,是造成抗藥性細菌的主因。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根據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最新一季監視報告,新冠疫情期間醫院加護病房檢出的抗藥性病原菌占比普遍升高,其中,又以區域醫院加護病房增幅較大。推測與抗生素新藥補給不足、替代藥物效果未達預期等有關。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邱政洵教授指出,若放任細菌抗藥性的盛行率持續惡化,估計到西元2050年,全球每年將有1千萬人死於抗藥性病原感染,相當全年因為癌症死亡的人數;台灣屆時每年也估計將有超過3.3萬人因此喪命,相當於2021年6大癌症的死亡總和目前常見的「抗藥性細菌」有哪些?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與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腸內菌屬(Enterobacter species),取其英文字首合稱為「ESKAPE」,是全球公認的6大恐面臨無藥可用的抗藥菌。抗生素和消炎藥一樣嗎?不一樣,抗生素跟一般的消炎止痛藥不同。藥師王怡茹表示,並非所有的發炎都可以用抗生素來當作消炎藥,也不是所有的發燒都一定要用它才有效。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不但會造成身體的負擔,身體內的正常菌叢還可能受到抗生素的摧殘,免疫能力變得越來越差。每一次生病需不需要吃抗生素,應該要服用那一種,都需要經過醫師根據不同病癥、化驗結果、臨床經驗來決定,千萬不可以認為抗生素「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就自行隨意服用。如何避免產生抗藥性?根據衛生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資料,為了減緩抗藥性病菌的產生,衛生署有提供「三不政策」建議:1.不自行購買抗生素抗生素是處方藥物,一定要由醫師處方才可使用。2.不主動要求抗生素是用來對付細菌的,所以要在確定細菌感染時才有療效。如果只是感冒,有90%的感冒都不是細菌感染,不用抗生素也可以自然痊癒。3.不隨便停藥抗生素治療針對不同的細菌及目的,有一定的療程,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就要按時服藥,直到藥物吃完為止,以維持藥物在體內的足夠濃度,以免製造出抗藥性細菌而讓它伺機而起。 抗生素可以空腹吃嗎?根據宏恩綜合醫院的衛教文章,一般抗生素以空腹服用(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之吸收效果較好,若會對胃部造成刺激,則可與食物一起服用。什麼時候可以用「抗生素藥膏」?皮膚表面有許多益菌定殖,藥師廖偉呈表示,若傷口沒有感染風險時,千萬不要濫用抗生素藥膏。尤其不少民眾,只要皮膚有傷口,就塗四環黴素外用膏(廣效型抗生素),將皮膚表面本來定殖的好菌全都殺光,事實上,不當的使用抗生素藥膏是有可能造成細菌抗藥性,同時也會破壞皮膚正常菌叢,造成更多皮膚問題。正確的傷口護理第一步是由內而外清洗傷口,最好以大量無菌生理食鹽水沖洗,目的是減少傷口細菌,清楚評估傷口性質。若是乾淨的傷口,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潔乾淨即可,再以適當的敷料覆蓋。若是較髒的傷口用1%水溶性的優碘由內往外將優碘擦拭乾淨,待30秒消毒,再用生理食鹽水由內往外將優碘擦拭乾淨。若是有感染或已發炎的傷口,請依專業人員指示使用適當的抗生素藥膏,千萬別自行拿藥膏亂塗。醫生說抗生素要按時吃,忘記服用時怎麼辦?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資料,如果想起時已忘記服藥,儘快服用藥物即可;若已接近下次服藥時間(超過2次服藥時間的中間點),則跳過不用,下次再恢復正常時間服藥即可(除非有醫師特別指示,否則請勿自行使用雙倍量)。感冒可以請醫生開抗生素吃嗎?不可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通常上呼吸道的感染大多數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常見的症狀如咳嗽、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水,抗生素只對細菌性感染有效,對於病毒性感冒並沒有效。一般而言,對於病毒性感冒,只需要症狀治療即可,並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若是細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則需經醫師評估後,再給予抗生素使用。延伸閱讀: 還在吃超商麵包當正餐?害你變胖又覺得累!小心吃出痰濕體質,營養師教你不踩雷的挑麵包攻略 為什麼一堆人跑步減肥都沒瘦?因為他們在減肥撞牆期時,少做了這件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01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過敏體質怎麼打疫苗?我是過敏體質嗎?搞懂過敏發作怎麼辦、皮膚過敏、鼻子過敏到底是什麼!
一到冬天或是季節交換時,身為「過敏人」就會開始大發作。無論是鼻子過敏、皮膚過敏、藥物過敏都讓人非常不舒服又煩惱。而隨著新冠肺炎疫苗開打,現在又多了一條「疫苗過敏」要注意,到底過敏人該怎麼辦?過敏體質該怎麼注意生活中的處處地雷呢?什麼樣的體質才叫過敏體質?如果討論「過敏」在醫學上的定義,是指人體免疫系統對某些物質過度敏感,因此「有過敏體質」,代表這個人容易對不同、而且常見的物質「過度敏感」。不同的物質包含塵蟎、灰塵、花粉,還有食物如海鮮、雞蛋、蠶豆,或是藥物如抗生素等,種類非常多元。每個人都可能對幾種,甚至幾十種以上的物質產生過敏反應,如果是常見物質,就可能會影響到生活。其實過敏體質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雖然過敏讓人很不舒服,但其實是免疫系統保護身體的機制,避免我們受到外來物的傷害。如果並非干擾到生活的過敏反應,通常只要避開特定過敏原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別治療。有些人會習慣性打噴嚏,但不一定是過敏在各種不同過敏反應中,最常見的就是過敏性鼻炎,特徵是會一直打噴嚏、流鼻水,甚至連眼睛周圍都紅腫癢。但有些人會習慣性打噴嚏,卻不是過敏性鼻炎,而是「溫差反應」,讓鼻腔短時間內過冷或過熱。比如頻繁進出冷氣房、暖氣房,或是風直接吹到鼻子、冰水喝太快等,都是因為身體接觸到的溫差太大,才引發打噴嚏的反應。我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過敏體質?判斷一:接觸到特定物質時會變得更嚴重發作時接觸到的物質,如果再次接觸,又會引發同樣反應。例如吸到塵蟎而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再次接觸到塵蟎又有同樣反應,很可能對塵蟎過敏。或是吃了某種食物/藥物後,半小時到兩小時內出現皮膚疹子等過敏症狀,下次又接觸到時,又有同樣反應。判斷二:沒有接觸特定物質時不會發作在沒有接觸到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前,不會產生過敏反應。比如對塵蟎過敏,家裡打掃乾淨後就不再流鼻水、打噴嚏了。判斷三:症狀多元一想到過敏,可能就會想到打噴嚏、搔癢等,但其實過敏通常不會只有一種症狀,例如過敏性鼻炎除了打噴嚏之外,還可能流鼻水、眼睛癢、頭痛;皮膚過敏除了搔癢之外,也可能起紅疹。有過敏體質可以打疫苗嗎?前面已經介紹過,通常過敏是對「特定物質」過敏,所以只要不是對疫苗成份過敏,基本上都可以施打。但如果不確定自己到底有沒有對疫苗成份過敏,可以先檢視自己是不是「高風險過敏者」。高風險過敏者是指有過敏體質,而且情況嚴重的人:1. 曾經對藥物或疫苗有全身性嚴重過敏反應。2. 多種藥物過敏。3. 合併多種過敏疾病(有兩種以上過敏疾病如藥物過敏、昆蟲叮咬過敏、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氣喘)。4. 有肥大細胞疾病。如果是高風險族群,在接種mRNA疫苗後,的確也有過敏性休克的風險,建議在打疫苗前,詳細告知過敏史,並諮詢醫師施打疫苗的意見;如果真的要施打,同時也在醫護人員監控下施打疫苗、觀察30分鐘,確認平安。過敏發作怎麼辦?過敏發作的時候,做什麼都不舒服,該怎麼辦?過敏性鼻炎怎麼辦:熱敷鼻子、眼周,或用洗鼻器清洗鼻子,平躺讓自己休息一下。皮膚過敏怎麼辦:冰敷、輕拍。(延伸閱讀:皮膚紅疹、發癢...孩子「急性過敏」怎麼辦?兒科醫師:快用家裡一定有的●●藥膏救急)食物/藥物過敏怎麼辦:輕微症狀先停止吃該食物/藥物,並註記起來。如果嚴重過敏,請立即就醫。有過敏的人該注意這些!我該做過敏原檢測嗎?如果是症狀輕微的人,「親自試一試」就是最好用的方法;但如果症狀嚴重,還是建議就醫。(延伸閱讀:花了萬元做過敏檢測,還是沒有用》過敏科醫生:不用花大錢,最好的方法是...)食療法/益生菌有用嗎?食物中也有一些會促進發炎的物質,例如加工食品、油炸物、醃漬食品等,就不建議過敏人吃。這些食物雖然不會「誘發」過敏,卻可能讓過敏症狀更嚴重。因此對於慢性過敏的人來說,如果多攝取能夠「抗發炎」的食物營養,的確能幫助減輕過敏症狀。而益生菌的效果則因人而異,目前研究顯示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會比較有效果。(延伸閱讀:9成以上的過敏患者,腸道都充滿毒素!她花3週戒「麵包、麵條」,過敏竟好轉了)吃藥要吃一輩子嗎?大部分輕微過敏的患者,藥物都是用來「減輕不舒服」,比如抗組織胺等,不一定要每天持續吃,只要發作時使用就好。但如果是慢性過敏的患者,例如氣喘,藥物就是「控制症狀」用,因為慢性過敏的過敏反應會在身體裡不斷持續,一停藥就可能讓症狀反彈、甚至造成器官損傷,按時服藥非常重要。參考資料:衛福部衛教資料:過敏是什麼?「高風險過敏族群在施打BNT疫苗的過敏研究」專家意見過敏、貧血與飲食不當 增加罹患過動症風險!中研院發現過動症與身體疾病及生活型態有關責任編輯:盧映慈核稿編輯:呂宇真延伸閱讀: 親友「心肌梗塞」送醫前,你能做什麼?「開窗、溫開水、熱巧克力...」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教你:4方法爭取黃金時間 長期讓血糖像雲霄飛車會短命!日本管理營養師:早餐沒食慾,不妨試試這兩種食物
-
2024-03-04 醫療.感染科
整理包/2024公費流感疫苗擴大全民免費施打!流感疫苗如何預約?可指定廠牌嗎?
公費流感疫苗3月5日將擴大提供全國6個月以上未施打者接種,你打流感疫苗了嗎?近期感冒的人太多,如果還沒打過,可把握此次免費施打的機會。元氣網整理以下相關訊息。流感疫苗多久打一次?打完多久有保護力?流感病毒容易變異,幾乎每年流行病毒株都有不同,每年接種一次流感疫苗是全球一致的作法。流感疫苗施打後,需約2周後才會產生足夠具保護力的抗體,建議高風險及高傳播族群盡早接種,讓整個流感季均有疫苗保護。流感疫苗哪裡打?可透過以下管道查詢哪些醫療院所可施打流感疫苗,建議提前向院所確認有疫苗後再前往接種。1. 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2.各縣市衛生局流感疫苗相關專區:各縣市衛生局網站打流感疫苗需要帶什麼證件,要付費嗎?前往接種請帶健保卡及身分證件,如兒童健康手冊、戶口名簿、嬰兒出生證明文件或居留證等,需負擔掛號費或其他醫療費用。流感疫苗有哪些廠牌?這批採購的公費疫苗共有4家廠牌,分別適用6個月以上與3歲以上年齡。適用6個月以上者:賽諾菲股份有限公司/Vaxigrip Tetra菲流達四價流感疫苗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FLUCELVAX QUAD輔流威適流感疫苗適用3歲以上者:國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dimFlu-S(QIS)「安定伏」裂解型四價流感疫苗高端疫苗生物製劑股份有限公司/MVC FLU Quadrivalent pre-filled syringe injection高端四價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可以指定廠牌嗎?疾管署表示,疫苗配送採先到貨、先鋪貨、先使用原則,民眾接種疫苗的廠牌採隨機安排,不過,若民眾偏好接種特定廠牌,可以事先打電話詢問疫苗廠牌,或至其他醫療院所施打。不同廠牌流感疫苗保護力有差異嗎?流感疫苗保護力因年齡或身體狀況不同而異,平均約可達30%至80%。對18歲以上成人感染而住院的保護力約有41%,入住加護病房的重症保護力可達82%;6個月至未滿18歲的保護力與成人相仿。疾管署表示,流感疫苗在國內外已有數十年使用經驗,國內上市的流感疫苗不論廠牌,在保護力與不良反應發生率上均無差異。接種流感疫苗可能有哪些副作用?注射部位可能出現疼痛、紅腫,少數的人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噁心、皮膚搔癢、蕁麻疹或紅疹等,一般會在發生後1至2天內恢復。嚴重副作用如立即型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等,通常在接種後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出現症狀,但發生機率非常低。若民眾發生接種後不良事件,應至接種院所或其他醫療院所就醫。流感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嗎?流感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目前肺炎鏈球菌、COVID-19 XBB疫苗持續開放接種,流感疫苗可與這2種疫苗一起接種,若同時接種1劑以上疫苗,可以打在不同手臂,或同手臂兩針間隔2.5公分以上;不過,因COVID-19疫苗較容易發生手臂腫脹等局部反應,局部反應多發生在接種1到3天內,若民眾擔心,可以過3天再接種其他疫苗。此外,北市衛生局為鼓勵長者施打疫苗,即日起至5月底設籍北市65歲以上長者至聯醫各院區及12區院外門診部接種新冠XBB疫苗除免掛號費,加碼送100元商品券,符合資格者可攜帶相關證件前往施打。
-
2024-02-07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運動竟會引起過敏反應!醫師解析3類型的「麩質過敏」,建立正確的治療觀念!
台灣常見的食物過敏原以帶殼蝦蟹最多,其餘過敏類型則以塵蟎過敏為主。歐美國家許多人有著「麩質不耐症」的問題,飲食上為此產生「無麩質飲食」,台灣近年標榜無麩質飲食也日益多見。到底什麼是麩質過敏?相較其他食物過敏有何特殊之處,聽聽專業醫師的案例分析與說明。什麼是「麩質過敏」?運動竟也會誘發麩質過敏!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子閔表示,麩質過敏的症狀較不明顯,常見腸胃道不適症狀,其餘非典型症狀有頭痛、關節痛等,而麩質過敏有一特殊之處,有些患者因為「運動」而出現麩質過敏反應。一位30多歲陳姓男子,下班後準備跑步運動,運動前先吃了一塊麵包,避免待會兒運動血糖過低,沒想到運動前吃麵包的舉動,竟讓他後來跑不到10分鐘,眼前突然一片漆黑,激似過敏性休克的反應。陳姓男子休息幾分鐘後,雖然馬上恢復正常,但他長年飽受鼻過敏困擾,直覺稍早的反應應是食物引起的過敏症狀,就醫抽血後果真被他料中,是麵包中的麩質誘發過敏。什麼是「麩質」?麩質過敏可分為哪幾類?麩質是存在於小麥、大麥、黑麥中的一種蛋白質,林子閔解釋在台灣的飲食中,幾乎難以避開麩質,舉凡麵粉製成的食物,如麵包、PIZZA、麵條、啤酒等都有麩質的存在,由於麩質具有黏著劑的效果,也被食品加工業者廣泛使用,如沙拉醬、糖果、午餐肉等,其餘還包括醬油、玉米燕麥、肉汁、能量棒、洋芋片、薯條等,甚至還有些業者會將麩質水解製成化妝品。麩質過敏可分為三大類型:●第一種是有遺傳性自體免疫失調症,患者接觸到麩質時,體內的免疫系統會攻擊小腸,導致腸黏膜發炎,小腸絨毛無法吸收養分,引起「乳糜瀉」的症狀,吃到麩質就拉肚子。第一類患者通常小時候就會被發現,同時會有嚴重骨質疏鬆,沒有及早診斷、戒斷麩質,後續也可能會出現代謝異常、神經系統病變等各類問題,不過,引起乳糜瀉的患者是少數中的少數。●第二種是「非乳糜瀉體質」,接觸到麩質不會腹瀉,但接觸後會出現頭痛、疲勞、關節痛等症狀,由於太難與其他疾病症狀辨別,患者常會先到神經內科做一系列檢查,多年後才發現是麩質過敏。●第三種是對小麥的麩質過敏,這類患者一大特色是,接觸麩質後運動,會引發蕁麻疹、嘴唇紅腫,嚴重易導致過敏性休克,相較於其他二類致命。麩質過敏飲食需如何調整?須避免「慢性發炎」的發生!麩質會導致人體過敏,主要是麩質中的兩種物質「Gliadin」及「Glutenin」,如果經檢查確認是麩質過敏的患者,可以採取無麩質飲食,症狀會明顯改善,不過無麩質飲食在台灣執行度相對高,建議可以採取只吃原型食物的方式,多可趨吉避凶。無論是麩質過敏或是國人常見的塵蟎過敏、帶殼蝦蟹過敏等都會引發身體「慢性發炎」,林子閔表示,很多過敏兒會認為過敏反應「痛不致死」,長期忍耐,但也讓原本僅是小小的發炎,演變成慢性發炎,就比較容易累、皮膚愈來愈粗、支氣管愈來愈差等。她認為,只要有過敏症狀出現,就應該好好就醫,採取長期、穩定控制的策略,避免慢性發炎影響到其他器官。如何正確解讀過敏原報告?檢測過敏原建議檢測免疫球蛋白E(IgE),不建議檢測免疫球蛋白G(IgG),IgG是檢測人體對抗過敏原後產生的抗體,林子閔說,身體已經打過一仗產生的抗體,不代表身體對該過敏原過敏,僅能證明身體與其對抗過,檢驗該項目「不具任何意義」。林子閔說,檢測過敏原後,民眾千萬不要自己判讀過敏原報告,報告中不是有紅字代表「不能碰」或「絕對不要吃」,過敏反應是有彈性的,特別是小孩免疫系統尚未完全健全,反而不斷接觸過敏原,再次檢測可能就沒有過敏的問題,因此千萬不要自行解讀報告,仍須由醫師協助判讀。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5-24 養生.聰明飲食
「大王具足蟲拉麵」你敢嘗試?近親是海蟑螂 醫提醒:這類人吃了「有休克風險」
你吃過拉麵上面加什麼配料?除了普通的叉燒、海鮮,或更高級配料的龍蝦、鮑魚,近期台北拉麵店拉麵公子推出了以「大王具足蟲」為配料的「大王具足蟲濃厚魚介雞白湯拉麵」,引來大批網友爭相朝聖;而除了拉麵,台南也有私廚將「大王具足蟲」拿來包壽司,讓這個獵奇的食材引起討論話題。究竟「大王具足蟲」可以食用嗎?吃起來是什麼口感?大王具足蟲是蟲嗎?大王具足蟲(Bathynomus giganteus)是世界體積最大的節肢動物門等足目漂水蝨科動物,生活在冰冷的大西洋深海裡,別名巨型深水蝨、巨型深水虱、巨型深海大蝨。從化石數據可知,早在1.6億年以前,具足蟲就已經存在了,又被人們稱為「深海中的活化石」,牠有著4000個平面小眼組成的複眼,頭頂還長有2對觸鬚,長相酷似放大版的海蟑螂。「大王具足蟲」主要生活在冰冷的深海,棲息於170公尺至2140公尺深、昏暗無光、攝氏4度的海域,一般在滋泥或黏土層中獨自生活。在大多數情況下表現為肉食性動物,吃掉從深海海底掉落的任何腐食,主要食用如鯨魚、魷魚等海洋動物之屍體,有「深海清道夫」之稱。它們也會主動獵食一些行動緩慢的海洋生物,如海參、海綿、線蟲、放射蟲等海底動植物,有時會捕食魚類、攻擊捕魚網等。大王具足蟲可以吃嗎?人類什麼都敢吃,長相酷似蟑螂的大王具足蟲,竟也逃不過被人類吃掉的命運。大王具足蟲是可以食用的,營養價值主要是蛋白質。普遍來說,大王具足蟲因難被捕獲且沒有很大的市場銷路,導致商業捕魚業對牠沒有很大興趣;但在香港與日本都有大王具足蟲的相關料理,多半是清蒸或油炸,肉質的口感吃起來像螃蟹和龍蝦,獨特風味讓人老饕們難忘。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知名自然老師黃邦指出,大王具足蟲又名道氏深水蝨、深海水曱甴(深海水蟑螂之意),是節肢動物門等足目漂水蝨科下的一種海洋甲殼類動物,海蟑螂也是他的親戚,再遠一點的親戚就是蝦子,味道類似蝦子、螃蟹,可以食用的肉不多,內臟苦味很重,一般不會拿來吃。在日本作為有名的可食用的甲殼類動物,靜岡縣燒津市的漁夫父子曾經將大王具足蟲加工做成煎餅食用,當時大受歡迎。根據外國研究網站《Ocean Fauna》指出,大王具足蟲的身體上有鋒利的爪子,因此在食用前要妥善的處理,把鋒利的爪子和邊緣切掉,才不會被鋒利的邊緣傷到自己。而由於大王具足蟲是以腐食維生,體內含有細菌和病菌,不建議在不烹飪的情況下食用(生吃),若在沒有正確清洗或烹飪後食用,恐會把細菌和真菌吃下肚導致嘔吐,說不定還得送醫院。醫提醒:這類人吃了「有休克風險」 對於許多民眾想嘗鮮大王具足蟲的行為,小兒科醫師林智葳在臉書「醫心葳你Wei醫師~林智葳醫師」提醒,具足蟲屬於深海甲殼類生物,這類甲殼類水產品通常含有容易讓人引起過敏反應的組胺酸(經過細菌和酵素反應後可以產生組織胺),以及原肌球蛋白,如果本身就容易對蝦蟹過敏的人,挑戰之前一定要多加注意。輕微的過敏反應可能只會造成短暫的過敏性蕁麻疹,藉由冰敷和抗組織胺藥物通常就能緩解。但嚴重的過敏反應(俗稱過敏性休克)通常會讓人嘴唇、眼皮浮腫、胸口悶痛喘不過氣,如果吃完後有以上反應請立刻到急診進行處置,否則可能會有休克風險。多數網友表示:不敢嘗試!《拉麵公子》的業主表示,此次的夢幻食材「大王具足蟲」是在東沙群島附近海域捕獲。處理起來算簡單,除去胃囊內臟,腺體可以保留做食用,採用清蒸的方式調理,「白肉的部分吃起來有龍蝦加螃蟹的食感與香氣,黃色的腺體吃起來有類似蟹黃蟹膏的口感與味道,整體的口味上是出乎意料的鮮甜,整隻大王具足蟲的殼還是作為裝飾使用為主,所以就不拿來熬湯了」。口感上比較偏粉嫩鬆散,雖然不及龍蝦與螃蟹扎實的咀嚼感,但吃來解個人生成就也是超級值得!不過目前這碗因為數量實在有限,「大王具足蟲濃厚魚介雞白湯拉麵」僅限熟客預約,售價1480元,截至23日店家表示已預約額滿。而此篇《拉麵公子》臉書粉絲專頁的「大王具足蟲濃厚魚介雞白湯拉麵」貼文一曝光引起許多網友討論,有許多人表示不敢嘗試,「雖然聽說非常鮮甜,但我想還是先不用。」、「我龍蝦螃蟹控很想,但對大蟑螂恐懼啊啊啊」、「一直想到風之谷的王蟲」、「人家就已經很努力長成不想被吃的樣子了」、「有種暗黑料理的氛圍」、「為什麼要吃蟲蟲?蟲蟲這麼可愛」、「為什麼要讓我連對拉麵都有陰影了」。也有許多網友表示想吃吃看大王具足蟲拉麵,「之前看過有Youtube影片,切塊後熱炒,像是龍蝦切塊後熱炒那樣的感覺」、「想吃,但不是熟客」、「好想吃,但價錢真的沒辦法」、「是頂級夢幻海鮮耶」、「看起來好可愛,想吃吃看」。但也有網友表示,大王具足蟲是海洋清道夫,而且必須用底拖網才抓的到,捕捉對海洋生態永續是一種傷害。「為了賺錢而破壞生態平衡。到底有沒有良心?」、「可以不要亂破壞生態嗎?人類食物的選擇已經夠多了」。參考資料:.Ocean Fauna-Can You Eat Isopods?.拉麵公子粉絲專頁「大王具足蟲濃厚魚介雞白湯拉麵」.維基百科-大王具足蟲延伸閱讀:.白蟻是蟑螂親戚!雨季想防止大水蟻入侵家中,千萬別開「這顏色」的燈.這樣點拉麵超肥!營養師傳授「日式拉麵熱量圖鑑」 教你進食順序.「10種海鮮」膽固醇比一比,這2類最高!比起膽固醇,你更要注意的是這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2-26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為什麼身體會出現過敏反應?其實跟免疫系統太過激進有關
你一生之中最喜歡的食物是螃蟹,是這些在海底爬行、看起來很滑稽的巨型蜘蛛,具有奇怪的口感而且非常美味。在注意飲食和節食一段時間的幾個月後,今天是你和朋友一起放縱的夜晚。有酒,還有很多的螃蟹。但是在咬了第一口螃蟹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身體開始感覺有點怪,有一點不舒服。你覺得很熱並開始出汗,耳朵、臉和手感覺有點怪。突然間你發現呼吸變得困難,讓你有點驚慌失措。起身後,你不得不立即坐下,因為你覺得頭暈目眩。這時候朋友問你是否還好。接著,你在一輛急速前往醫院的救護車中醒來,手臂上有一根針將化學物質一滴滴地注入你的身體,平息了幾乎殺死你的過敏反應。你突然意識到—再也不能吃螃蟹了。過敏代表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正如在本書中多次看到的,免疫系統接受的是非常嚴謹的控制。如果它反應得不夠強烈,即便是很小的感染都可能快速演變成致命的疾病,並且殺死你。但如果反應很劇烈,那麼就會造成比任何感染都更大的傷害—與任何病原體相比,免疫系統可以讓你的生存面臨更大的危險。想想伊波拉,即使是這種非常噁心可怕的疾病,也需要六天左右才能殺死你。免疫系統卻有能力在大約十五分鐘之內殺死你。患有過敏症(allergies)的人都體驗過防禦網絡黑暗面的經歷。當免疫系統失去自我鎮靜的能力時,會變得致命。每天有數千人死於過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免疫系統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過敏代表免疫系統對於可能不是那麼危險的東西產生了過度的反應。這代表調動免疫部隊並準備戰鬥,儘管沒有真正的威脅存在。在西方,大約有五分之一的人患有某種形式的過敏症—最常見的是即發性過敏(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意思是在接觸後的幾分鐘內會很快就觸發症狀產生。這有點像是在客廳裡找到一隻蟲子,然後召喚軍隊以核武消滅你居住的城市。這當然解決了蟲子的問題,但也許沒必要把你的房子變成一堆會發光的瓦礫。在已開發國家中最常見的即發性過敏反應有花粉症(hay fever)、哮喘(asthma)和食物過敏,嚴重程度各不相同。基本上,你有可能對任何東西都產生過敏反應。有些人對乳膠過敏,既不能戴乳膠手套,也不能穿全身乳膠裝(如果這是他們的喜好,這還真是一場悲劇)。其他有些是對某些昆蟲的叮咬過敏,從蜜蜂到蝨子都是。還有很多種食物過敏,當然你也可以對任何種類的藥物過敏。讓免疫系統做出這些反應的是抗原,一些無害物質的分子。在過敏的情況下,抗原被稱為過敏原(allergens),儘管它們在功能上是相同的—都是一小段的蛋白質,像是來自蟹肉。只要是被後天免疫細胞和抗體識別,並且能引起過敏的物質都是過敏原。免疫系統為什麼會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呢?嗯,它並沒有。它不會有目的地進行思考或做任何事情,而是有些機制嚴重失調。在這種情況下,引發即發性過敏反應的東西源自於血液。在這裡整個免疫系統最煩人的部分—IgE 抗體,發揮了作用。你可以感謝IgE 抗體帶來許多與過敏相關的痛苦。生產IgE 的特化B 細胞並不常駐留在淋巴結中,反而是常駐在皮膚、肺和腸道中。在這些地方,IgE 抗體可以造成最大的傷害—它們原本要對付突破防禦牆的敵人,但此時卻是針對你。IgE 抗體在你遭受過敏反應時,實際上有什麼作用呢?過敏反應是由兩個步驟所產生過敏永遠是以兩個步驟產生的—首先,需要遇到新的致命敵人。接著,必須和它們再次相遇。舉例來說,你吃了螃蟹或花生之類的食物,或者被一隻蜜蜂螫到。第一次發生時,一切都還好。過敏原注入了你的系統,但是因為某些原因,受體當中能與過敏原結合的B 細胞被活化了。它們開始製造針對過敏原(像是蟹肉蛋白)的IgE 抗體,但現在一切都很平靜,什麼也沒發生。可以將這一步想像成準備好炸彈。現在,在接觸蟹肉後,大量能夠附著到蟹肉過敏原上的IgE 抗體在你的系統中存在。但IgE 抗體本身不會造成問題,因為它們的壽命不是特別長,在幾天後就會溶解。它們需要來自皮膚、肺和腸道中特別容易接受IgE 抗體的特殊細胞—肥大細胞──的幫助,才會成為問題。之前談論發炎時,我們曾短暫接觸過肥大細胞。翻新一下記憶,肥大細胞是大而臃腫的怪物,是攜帶著充滿極強化學物質的小炸彈,像是組織胺,會導致快速且大面積的發炎。科學家仍在爭論肥大細胞的工作—一些人認為它對於早期的免疫防禦相當重要,另一些人則認為它是次要的角色。但可以肯定的是,肥大細胞可以成為發炎的超級充電器。不幸的是,在過敏反應的情況下,它對於自己的工作過度熱情。肥大細胞具有受體,可以連結並附著在IgE 抗體的屁股。因此,如果你在第一次接觸過敏原後產生IgE,肥大細胞就會像一塊大磁鐵一樣往釘子猛撲過去。所以可以把一個有「充電和武裝」功能的肥大細胞想像成一個大磁鐵,上面覆蓋著成千上萬的小刺。當過敏原經過時,肥大細胞上的IgE 抗體極輕易地就可以連結到它們。更糟糕的是,肥大細胞上的IgE 可以穩定存在數週甚至數個月,因為與肥大細胞連結可以保護它們免於衰敗。因此,在你初次接觸過敏原時,皮膚、肺部或腸道中早已準備好這些很快就可以被活化的炸彈。隨著時間過去,什麼也沒有發生。直到你終於再吃了一堆蟹肉,讓你的系統中充滿過敏原,使得被IgE覆蓋的肥大細胞能夠連結到它們。現在武裝的過敏炸彈在體內爆炸。過敏反應像是個慢性事件武裝的肥大細胞會進行去顆粒化動作,這是形容它們會吐出所有化學物質的一個美好說法。這些化學物質是發炎的超級充電器,尤其是組織胺。這會導致過敏反應期間你體驗到的所有極度不愉快的事。它告訴血液要收縮血管,讓液體流入組織,導致發紅、發熱和腫脹、瘙癢和一般的不適感。如果這種情況同時發生在身體許多的部位,會導致危險的血壓下降,而這是足以致命的。組織胺還可以刺激生產和分泌黏液的細胞加強表現,讓呼吸系統產生額外和不必要的鼻涕和黏液。但最危險的是,組織胺會導致肺部平滑肌收縮,讓呼吸困難甚至無法呼吸。你並不是無法吸入空氣,而是肺裡的空氣被困住,使得再次將氣體排出變得很困難。所有黏膜製造的多餘黏液對這種情況完全沒有幫助。因為肺裡有很多肥大細胞,在該地發生過敏反應很快就會變得危險,因為多餘的液體和黏液會填滿肺部,讓呼吸變得越發困難。最壞的情況可能是過敏性休克,它會在幾分鐘內致人於死。過敏反應可不是開玩笑的。我們在前面幾段當中給了肥大細胞一個惡名,但這有點不公平。因為它不會獨自造成這所有的混亂。肥大細胞有個同樣有害的哥兒們。一旦肥大細胞被活化並去顆粒,同時也會釋放細胞激素,要求另一個特殊細胞—嗜鹼性球(Basophil),去增強過敏反應。嗜鹼性球在血液中巡邏著身體,直到被召喚為止。它們也有連結IgE 抗體的受體,可在初次接觸抗原後進行充電。嗜鹼性球像是第二波的恐怖浪潮。一旦肥大細胞引起第一波的過敏反應,它們需要補充破壞性組織胺炸彈,但會暫時缺貨。而嗜鹼性球填補了這中間的空檔,確保過敏反應不會太快停止。它們也可能為自己感到自豪,認為自己正在做重要的事,無辜地向身體放火。於此同時,你正在抓撓著皮膚或排空發炎的腸道。這兩種細胞負責引起即發性的過敏反應。不幸的是,這還沒有結束。許多哮喘患者悲痛地知道,一些過敏反應更像是個慢性事件,而不是一次性的。讓我們認識第三種(很幸運地,這也是最後一種)將過敏反應視為好主意的細胞!嗜酸性球(Eosinophil)確保過敏反應的症狀可以維持一段時間—它們只有少數存在於身體內,多數是在骨髓裡,遠離一切熱鬧的行動。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球釋放的細胞激素會活化它們,但它們需要一點時間慢慢地增生和選殖自己,然後才姍姍來遲地抵達派對現場,然後不幸地在那裡重複著之前犯過的錯誤,引起發炎和痛苦。你可以理直氣壯地問—為什麼自己的免疫細胞會這樣做?事實是,我們還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人與某些過敏原或其他物質接觸時會產生大量的IgE 抗體。但是,雖然不確定為什麼有些人受到的影響比其他人嚴重,我們卻認為我們知道IgE 抗體最初是為了什麼而存在:它們是免疫系統的超級武器,用於對付對吞噬細胞、巨噬細胞和嗜中性球來說太大而無法吞噬的大型寄生蟲。尤其是最可怕的寄生蟲—寄生蠕蟲(Parasitic worms),一個數百萬年來人類不得不應付的威脅。讓我們學習關於IgE 抗體的真正目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它們平反惡名。※ 本文摘自《免疫:認識你的免疫系統,45個打造身體堡壘的必備知識》。《免疫:認識你的免疫系統,45個打造身體堡壘的必備知識》作者:菲利普.德特默 譯者:周序諦出版社:鷹出版出版日期:2023/02/01
-
2023-01-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70多歲男打完莫德納返家途中死亡!獲VICP救濟30萬元
最新疫苗受害救濟出爐,根據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第193次會議紀錄,此次審議90案,獲救濟共12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其中70多歲男性施打莫德納疫苗,後續於返家途中死亡,個案本身有冠心症、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梗塞及心房顫動等病史,依症狀發生時間及臨床表現,較可能致死原因為潛在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但無法排除過敏性休克的可能性,因此核予救濟金30萬元。另外,嘉義縣方○○(編號:3229)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左腋下淋巴結腫大之症狀與接種卡介苗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1萬元。高雄市胡○○(編號:3664)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局部脂肪萎縮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 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1萬元。桃園市符○○○(編號:3316)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膿瘍培養結果為表皮葡萄球菌,屬感染症,惟個案皮膚紅腫症狀仍無法確定與接種高端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1萬元。高雄市蕭○○(編號:2194-2)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於住院治療前有扁桃腺炎及腹瀉等感染情形,個案胃鏡檢查顯示十二指腸發炎,惟個案腸胃道症狀仍有可能為過敏性紫斑症所致,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之關聯性,適用行政程序法第128條第1項第2款規定「發生新事實或發現新證據者,但以如經斟酌可受較有利益之處分者為限」,爰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2萬5000元。新竹縣趙○○(編號:3535)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出現蕁麻疹之症狀與接種 AZ疫苗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1萬元。高雄市陶○○(編號:3097)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本身具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史,於接種疫苗後出現全身紅癢情形,經診斷為蕁麻疹。其症狀距離接種時間已2週,惟仍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 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5000元。高雄市徐○○(編號:3114)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23日出現視力模糊情形,經診斷為視神經炎。個案之抗磷脂抗體檢驗結果顯示為陽性。惟其症狀仍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 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2萬元。新北市林○○(編號:3022)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因持續發燒、不適等情形就醫,經診斷為肺炎合併敗血症。而AZ疫苗係屬非複製型腺病毒載體疫苗,並不具致病力,不會造成感染症。個案之相關檢驗及檢查結果並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惟其症狀仍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4萬5000 元。桃園市王○○(編號:2979)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3日因發燒、肌痛及噁心感等情形就醫,影像學檢查顯示腦皮層微小靜脈血栓。血小板檢驗結果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惟目前醫學實證顯示此年齡層於接種AZ疫苗後27日內靜脈血栓之發生率有上升 情形,且個案無血栓相關危險因子疾病史。研判個案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 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3萬元。台中市廖○○(編號:3685)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15分鐘即出現嘔吐、胸悶喘等情形,依病歷記載及處置方式無法確認是否為急性過敏反應,研判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高端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 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5000元。另個案到院後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疑似有近期梗塞,又個案本身具多重心血管疾病史,故其疑似中風情形與接種高端疫苗無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7 條第1款規定,不予救濟。台北市王○○(編號:3732)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依據申請書記載,個案接種疫苗後19日起陸續出現肩痛、呼吸喘及嘴唇、手部出血點等情形,於接種後45日就醫,血液檢驗結果顯示血小板低下及貧血,檢查結果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查個案本身有糖尿病、慢性腎病及胃潰瘍等疾病史,其下肢水腫及貧血情形與其潛在疾病有關,惟其血小板低下情形仍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3萬元。
-
2022-11-02 失智.大腦健康
顯影劑與失智症相關但「非因果」 醫強調2件事最關鍵
今有媒體報導台中榮總、中國醫藥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分析10年健保資料,發現相較於未曾使用顯影劑做檢查的146萬人,曾經使用顯影劑做做檢查的146萬人10年內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2.09倍,阿茲海默症風險為1.8倍,血管性失智症風險則是4.66倍。身為此研究的通訊作者之一,台中榮總內科部部主任、腎臟專科醫師吳明儒強調,這並不能證明顯影劑和失智症之間有因果關係,只是發現有相關性,提醒民眾勿做不必要的檢查,但必要的檢查還是得做,檢查後多喝水,就能加速代謝。吳明儒表示,顯影劑是臨床上重要的診斷和治療工具,從動脈或靜脈打入人體,能幫助醫師診斷重大疾病如腫瘤,但早年發現使用顯影劑做電腦斷層有急性腎損傷風險。由於大腦和腎臟都是血流豐沛的器官,所以想到要關注失智症的風險,研究團隊成員包括腎臟科、神經內科、公衛專家。吳明儒說,雖然結果顯示使用顯影劑組的血管性失智症風險提升,符合研究假設,但需注意,這只是「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如果要證明顯影劑使用與失智症診斷有因果關係,必須另做研究,有更多證據,才能這麼說。參與研究的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表示,這次研究健保資料庫資料,包括性別、年齡、三高、腦傷、癌症、中風、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可能導致混淆的因素都受到控制,仍在使用顯影劑這組看到失智風險上升的結果。許志成表示,由於使用健保資料庫,像是吸菸、飲食習慣、運動習慣、有無自費使用其他藥品或補品、使用顯影劑做檢查的原因、累計暴露的劑量,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失智症的罹患率,但因無資料,這次無法進一步分析,還有待更多研究去探討。未參與此研究的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世杰表示,顯影劑的應用很廣泛,這次研究從大數據發現一些共同出現的問題,但誠如研究者所述,資料仍有其限制,因此共同出現的問題之間不見得相關,更不能說是因果。此外,這次研究分析的都是因病就醫者,沒有健康人的對照組,因此在解釋研究結論要格外小心,不能外推到健康人。陳世杰表示,如果曾經因為顯影劑引起過敏性休克,就不能再次使用,但這種情況已經愈來愈少,因為多年前健保就已經有給付不容易過敏的非離子顯影劑,容易過敏的離子顯影劑已經沒有人在用了。希望民眾不要因為媒體報導產生諱疾忌醫的心理,任何疑慮都可以提出來跟醫師討論、共享決策。吳明儒提醒,如果根據醫師專業判斷,建議該做的檢查,仍要去做,才不會像新冠疫情期間拖延就醫導致疾病惡化一樣,因小失大。另外要特別呼籲年紀大、血管不好、腦部曾經受傷或中風,這些人本來就是血管性失智症的高風險群,醫師建議有必要,才使用顯影劑做檢查,不能想做就做。檢查後一定要多喝水,醫療人員也可考慮多給些輸液,這都有助加速顯影劑代謝、排出體外。
-
2022-11-01 焦點.元氣新聞
孩子發燒等一小時讓家長飆罵「算什麼急診」 醫動怒自曝修養還不夠
很多人有類似經驗,急診掛號時,明明比旁邊的人先到,可是醫生卻先幫他看診,為此和醫護人員大吵一架,這種情況在兒科急診也不例外。近日一名家長帶著發高燒的孩子到醫院就診,卻因為在急診等了一小時而抱怨「這裡算什麼急診?」,對此醫師無奈表示,通常這類家長的共同特色是孩子的病況都屬於輕症,甚至根本不需要到急診的程度。他感嘆要讓所以民眾了解急診不是門診的替代單位,而是處理急重症的單位,在廉價健保制度下根本不可能。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分享一則在急診現場的故事,讓人重新意識到不是所有人認識檢傷分類標準的重要性,以下為臉書全文:兒童急診病人多到看不完,盡全力消化新病人、同時抓緊時間隙縫處理留觀病人,結果新病人家長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卻是:「我的孩子發高燒才帶他來急診,結果等一個多小時才看診,你們這裡算什麼急診?」我壓抑火山爆發的情緒,冷冷的說:「現在全台灣兒童急診都爆滿,不管你去哪一間急診室都要等待,況且在你之前的很多病人也在發高燒,檢傷級數一樣時只能按照順序等待,現況就是這樣……」新病人家長:「醫師,你的態度怎麼這麼差?現在孩子高燒可以不可以馬上幫他打退燒針退燒?」我深吸一口氣,不帶情緒回答:「很多年前衛生署就已經明文禁止因為發燒給予兒童退燒針,有過敏性休克的風險,現在兒童退燒只能使用口服藥或肛門塞劑。」家長憤怒地說:「那我帶孩子來急診室做什麼?在家裏自己給他喝退燒藥水或塞肛門就好?」我儘量理性地說:「孩子發燒重要的是找到發燒的原因,到醫院來不是為了退燒……」對話到這個階段,我已經不想再跟家長多說什麼,對於剛發燒數小時的病人,公式化問診、身體理學檢查、診斷、衛教、開藥、預約回診時間,然後讓病人離院、結案。其實,類似上述的對話,在十多年的兒童急診生涯中遇過無數次,只是近幾年幾乎沒有,沒想到再次遇到,還是在內心引起近似火山爆發的憤怒,看來我的心性、休養還是磨練不夠。會這樣抱怨的家長,共同特色是孩子的病況都屬於輕症,甚至根本不需要到急診的程度。急診不是門診的替代單位,而是處理急重症的單位,要讓所有民眾都了解這樣的觀念,在廉價健保制度下根本不可能。因此,現況是在各種兒童感染症齊發的時期,輕症到急診只能等醫師、護理師處理完重症患者後,才能得到「門診」的服務,至於等待時間要多久,無法估算,不要認為到急診看診就能得到快速的醫療,沒有立即生命危險的病人,只能花時間等待,沒有例外。其實急診檢傷分類標準中,將病患依呼吸窘迫度、血行動力變化、意識程度、體溫、疼痛程度、受傷機轉分成五類,急診看診順序也因此而定,非先到先看。根據衛生福利部規定之五級檢傷分類如下:一級:復甦急救。病患有立即生命危險,須立刻看診處理,像是沒有呼吸,心跳等。二級:危急。病患雖沒有立即生命危險,但是不盡快處理,可能不久的將來會有生命危險,建議十分鐘內看診,像劇烈的胸痛,呼吸很喘,血壓降低等。三級:緊急。建議三十分鐘內看診,如急性腹痛,嚴重發燒等。四級:次緊急。可以一小時內看診,像沒有症狀的高血壓,感冒不舒服等。五級:非緊急。可以兩小時看診,如腳扭到,肌肉拉傷等。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急診科主任陳振德曾受訪指出,一般門診看病是號碼叫號,先掛號者先看,但是急診不是門診,看診必須依據上術的「檢傷系統」分級。例如感冒頭痛的人,會比胸悶病人較慢看診。他表示,四、五級病人基本上不必掛急診,可選擇到門診求治。醫師一定會先以有生命危險的病患優先處理,不過現場若沒有那麼多人時,醫護仍會盡快幫四、五級病人。
-
2022-05-11 養生.聰明飲食
綠豆清熱解毒,可緩解花生堅果造成的過敏?顏宗海:無稽之談,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儘速就醫
有些民眾在吃完花生、堅果後,身體會出現過敏反應,網路上卻有網友建議這些人,平常可以多吃綠豆製品,減少對花生、堅果等食物過敏。對此,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此為無稽之談,曾食物過敏者應該牢記自己不可吃哪些食物,以免影響健康。許多人都有過食物過敏經驗,吃了某些東西,全身冒出大片蕁麻疹,極少部分會出現過敏性休克,顏宗海指出,魚、蝦、貝類…等海鮮是國人最常過敏食物,而堅果、花生則是歐美國家最常見的過敏原,台灣極為少見。但不管是哪一種食物,如果食用後通常短短幾分鐘就會出現類似身體發癢、泛出紅疹…等症狀,如民眾遇到時應特別注意,往後避免食用。綠豆無法緩解過敏 網路謠言切勿相信民眾如不慎遇到食物過敏狀況該怎麼辦?顏宗海指出,若身體只是發癢、紅疹,建議先擦止癢藥膏,多喝水,但如果出現胸悶、呼吸喘、急促等嚴重過敏情形,就務必儘速至大型醫院急診就醫。針對網傳「綠豆具有清熱解毒的效果」之言論,食藥署呼籲民眾,切勿輕易相信謠言,延誤治療。對於某些人來說,食用含綠豆成分的製品,亦可能引起過敏反應。且綠豆為食品而非藥品,目前也並無治療花生、堅果過敏之科學證據。提醒民眾注意飲食 食物、藥物過敏都需小心此外,顏宗海也強調,除了食物之外,藥物過敏也相當常見,一旦引發,症狀更為強烈。對於某些藥物過敏的民眾,在就醫時,務必主動提醒醫師,讓醫師開立其他可替代的藥物。由於過敏原因複雜,民眾若有食物過敏病史,需要耐心找出過敏原並且避免接觸,平時應適當運動、健康飲食及規律作息,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才能讓免疫系統維持正常,遠離過敏。★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5-09 新聞.用藥停看聽
維生素K注射引發過敏休克 食藥署今公布修改適應症
國內有民眾施打維生素K注射劑導致過敏性休克死亡個案。食藥署今日公布,該項靜脈輸注「phytomenadione成分」藥品可能有嚴重過敏性反應風險,故修訂適應症僅限兩用途使用。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食藥署在2020年的不良反應通報中,發現有民眾因此發生過敏性休克死亡,於是收集國內外資料,重新評估該成分注射劑型藥品並調整適應症。未來修訂後僅限「預防或治療新生兒維生素K 缺乏性出血」及「預防或治療因維生素K 缺乏或干擾導致之低凝血酶原症」使用,並於111年5月9日公告再評估結果。食藥署要求有許可證持有商應於111年12月31日前完成中文仿單變更,逾期未完成者將廢止其許可證。若醫師開立含phytomenadione成分注射劑型藥品時,審慎評估其用藥的風險及效益,並應密切監測病人是否出現過敏性反應相關症狀及徵兆,並備妥相關急救設備及藥品以備不時之需。另食藥署亦提醒民眾,若於輸注phytomenadione成分藥品期間或輸注完畢後出現任何不適,如皮膚紅疹或發癢、潮紅、嘴唇或舌頭腫脹、腹痛、心跳加快、喉嚨緊縮感、呼吸急促等,請立即告知醫療人員或尋求醫療協助。
-
2022-04-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到11歲是否打疫苗?台大醫比對2數據「利大於弊」
國內5至11歲現階段尚未能施打疫苗,近日指揮中心也將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台大醫院醫師李秉穎表示,三月時的會議暫緩,沒有做出決議,主要因當時疫情沒有大規模流行,也沒被緊急授權的疫苗,很難給建議,總要有可用的疫苗,才能規畫實施接種。5至11歲兒童施打疫苗是否利大於弊?李秉穎認為,當5至11歲兒童致死率為萬分之一,現在看不出,但未來可能出現死亡情形。打過疫苗的成人過敏性休克發生率為百萬分之七十八,兒童心肌炎發生率則介於百萬分之一到十一,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相加不到百萬分之十,為萬分之〇點一。李秉穎指出,新冠感染後兒童致死率為萬分之一,但打疫苗產生嚴重發生率是萬分之零點一,且產生兩種不良反應很少致死,也都有防範措施,目前已有數百例青少年心肌炎,但無死亡,過敏性休克也是死亡率趨近於零。相較沒打疫苗死亡率萬分之一,數據對比下就可知道利大於弊。國內是否核准新冠疫苗未來用於兒童施打,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食藥署已經看過疫苗技術性資料,幾天內就會召開專家會議審查。針對新冠口服藥採購進度,陳時中表示,疫苗合約已經洽談許久,數個月以前不斷來往洽談。針對輝瑞口服藥物Paxlovid,因送件比較晚目前還在確認中,默沙東口服藥物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已經審視完畢,這2天會儘速召開專家會議,通過後即可由ACIP專家討論。
-
2022-02-28 新聞.元氣新聞
嚴重過敏救命針只能自費 醫學會擬爭取健保給付
現代社會「過敏兒」愈來愈多,若發生嚴重過敏反應,可能在短短幾秒內面臨呼吸、心跳停止等致命危險,必須在第一時間注射腎上腺素,才有機會撿回一命。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理事長李建璋表示,美國的醫療保險與亞洲各國的健保都有給付一種安全注射器,讓相關病史的大人、小孩隨身攜帶,但台灣健保尚無給付,民眾自費購買一劑就要4500元,半年就要換一支新的,負擔沈重,希望能推動健保納入給付。李建璋表示,他有一姪女住在美國德州,上幼稚園第一天,老師就請孩子們把「同學不能吃的食物」背起來,一間小小的幼兒園就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孩子有嚴重食物過敏病史。在香港和台灣的流行病學資料也看到,近10年嚴重過敏反應的兒童快速增加,可能與都市化程度高,兒童在免疫發展關鍵其缺乏大自然微生物抗原刺激有關。李建璋表示,當嚴重過敏反應發生,可能會氣喘、喉頭水腫導致呼吸困難,甚至會休克,血壓降太低、心跳停止,而且發生速度非常的快,幾秒到幾分鐘內就會昏倒,必須當場急救,注射腎上腺素,也就是俗稱的「強心針」。另外要注意的是,一部分的患者從急診回家後24小時內還會發生第二次過敏反應,會比第一次更嚴重,這時也必須急救。李建璋表示,美國的私人醫療保險和亞洲有健保的國家,都已經將這個救命針納入給付,在台灣目前要自費,一支針要價4500元,效期只有半年,家長一年要為孩子準備兩支,一年要花9000元,負擔不小。數年前曾經提案希望納入健保,但當時以「台灣急診可近性高,沒那麼緊急需要」為由遭到否決,兒童急診醫學會今年希望再試一次。台大醫院過敏免疫中心主任江伯倫表示,除了對食物藥物過敏,有些人去登山時被蜜蜂蟄到,也可能會發生過敏性休克,通常送醫才急救都來不及了,所以在美國都要求有過敏病史的大人小孩自備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這是一種安全注射針劑,不需要稀釋,大人和小孩有固定劑量,每一針只能用一次,台灣也有這個藥,會建議有相關病史的大人小孩、登山隊領隊,都要準備一支在身邊。李建璋表示,兒童急診醫學會3月12日將邀集兒童過敏氣管及風濕病醫學會、基層醫療協會、還有國內外相關專家,希望集思廣益,針對對於適應症及給付條件凝聚共識,如果有明確共識,就會再次提案申請健保新增給付。
-
2022-02-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柯文哲用「密醫」酸高端 李秉穎:不應無視台灣官方公信力
台北市長柯文哲質疑蔡英文總統、副總統賴清德打第三劑高端沒有科學證據,連日用「密醫」、「醫學生沒考到醫師執照就開業」來比喻高端。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說,高端疫苗有食藥署認證,可以緊急授權,不應該無視台灣官方單位的公信力。柯文哲的「高端密醫說」,衛福部長陳時中認為很奇怪,因高端目前正接受世界衛生組織(WHO)考試,且空過機率很高。柯文哲又再次比喻,就像醫學院學生還在當實習醫師,還沒拿到醫師執照,就開業。且高端在WHO考試中還沒過,就已施打好幾十萬民眾,「人類史上最大的免費第三期臨床實驗」。李秉穎今天接受資深媒體人周玉蔻的《新聞放鞭炮》廣播節目專訪,針對柯文哲用「密醫」暗指高端疫苗未通過國際認證,他先前在臉書發文,很多疫苗沒有獲得世衛認證,像是每年打的國光流感疫苗、小孩施打的其他疫苗,有些並沒有世衛認證,認證疫苗也並非世衛組織的本業。「高端疫苗有台灣食藥署認證可以緊急授權使用,不應該無視台灣官方單位的公信力。」李秉穎說,世衛曾說明過,列在名單上的認證疫苗,是基於全世界疫苗政策的優先性,且該疫苗有申請進行評估,「沒有列在名單上的疫苗並不表示它們不符合標準」。李秉穎今表示,大家對於「密醫」、「國際認證」有誤解。在台灣某種藥品能不能使用,不是基於國際認證,必須要經過食藥署認可,如果食藥署未許可,使用該藥品叫做「偽藥」。醫師也一樣,像美國醫師在台灣不能執業,因為沒有經過台灣醫事司的合格登記,「那才叫密醫」。副總統賴清德先前出訪宏都拉斯期間,曾與貝里斯總理布里仙紐會談,並參與宏國新總統卡斯楚的就職典禮,也同框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六世,近日卡蕬楚、布里仙紐、菲利普六世紛紛確診,賴清德則在官方臉書及IG釋出隔離期間的兩次快篩陰性照片,向網友報平安:「感謝大家關心,我一切都好,持續隔離中。」李秉穎說,賴副總統防疫應該做的滿確實,且施打三劑疫苗,即便對上Omicron,也有70至80%的保護效果,可減少發病機會,相信幾位確診的總統,應該也打過疫苗,「打疫苗不代表不會傳染病毒,病毒會黏在呼吸道表面,在你體外暫留一段時間,作為傳播工具」。李秉穎說,南非先前做過研究,沒打過疫苗的人約有30%PCR陽性,打過疫苗者也有30%PCR陽性,代表身上帶有病毒機率差不多。打疫苗還是可能會傳染病毒,但可能不會發病、不會重症,除了打疫苗,衛生習慣也會影響發病率。目前實驗數據高端抗體保護力足夠,就等世衛實際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柯文哲說打疫苗後無法百分之百保證不會染疫,但機率較低,症狀較輕,如果接種後仍染疫死亡「那是運氣不好」。李秉穎認為,這樣的形容不好,疫苗施打沒有直接致死的案例,以美國CDC的聲明,疫苗直接致死的唯一致病機制,就是過敏性休克,要在美國申請疫苗救濟需要符合條件才可申請,像是皮膚癢這類美國不受理。
-
2021-11-24 新聞.健康知識+
蜂螫恐過敏性休克 登山帶腎上腺素
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緩,登山的民眾增多,但山林也要小心蚊蟲叮咬、蜂螫造成的過敏性休克。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理事長蕭雅文提醒,過敏性休克是一種嚴重的過敏反應,若沒及時處置會導致腦部或心臟缺氧,恐在數分鐘至半小時內快速惡化而致命。除應緊急打119求救外,也可隨身攜帶型腎上腺素緊急保命。蕭雅文表示,過敏性休克常見症狀,包括皮膚紅疹發癢、嘔吐、頭暈、眼睛腫成一條縫、舌頭或咽喉發生腫脹、呼吸困難及低血壓等。最擔心的是咽喉腫脹或氣管痙攣造成呼吸道水腫,以及血管擴張造成的低血壓休克,剛開始可能會覺得喉嚨緊縮、喘不過氣,如果沒有及時處置,就會導致腦部或心臟缺氧。登山、健行可能遇到蜂螫造成過敏性休克外,一般農民在田裡進行農務時也可能因為紅火蟻的叮咬而造成過敏性休克。蕭雅文指出,民眾如遇到這樣的情形,通常是趕快到就近的醫療院所,緊急施打腎上腺素和食鹽水;如果距離較遠,高級救護技術員也會攜帶腎上腺素藥劑,趕赴現場為民眾注射。蕭雅文說,腎上腺素是一種較強的血管收縮劑,及時施打,五到十分鐘左右,就會明顯減少咽喉腫脹、讓氣管放鬆擴張,並可讓血管收縮、提升血壓,以阻斷過敏性休克迅速惡化。但若是到偏遠山區或不易停車的荒郊野外,緊急救難人員難赴現場,可隨身攜帶型的腎上腺素藥劑,直接以肌肉注射方式施打在大腿前外側救命。
-
2021-11-23 新聞.健康知識+
山林解禁上山最怕蜂螫 遇過敏性休克兩招保命
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緩,登山的民眾增多,但山林也要小心蚊蟲叮咬、蜂螫造成的過敏性休克。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理事長蕭雅文提醒,過敏性休克是一種嚴重的過敏反應,若沒及時處置會導致腦部或心臟缺氧,恐在數分鐘至半小時內快速惡化而致命。除應緊急打119求救外,也可隨身攜帶型腎上腺素緊急保命。蕭雅文表示,光桃園市的緊急救護(捕蜂捉蛇)工作大隊在2020年就接獲近萬件的蜂蛇案件通報,更曾經發生工作大隊和專業捕蜂人員,因蜂螫引起過敏性休克,而導致OHCA及急救不治的意外事件。過敏性休克是一種嚴重的過敏反應,如果沒有及時處置會導致腦部或心臟缺氧,病患可能會在數分鐘至半小時內快速惡化而有致命的危險。常見的症狀包括皮膚紅疹發癢、嘔吐、頭暈、眼睛腫成一條縫、舌頭或咽喉發生腫脹、呼吸困難及低血壓等等。她說,最擔心的是咽喉腫脹或氣管痙攣造成的呼吸道水腫,以及血管擴張造成的低血壓休克,剛開始可能會覺得喉嚨緊縮、喘不過氣,如果沒有及時處置就會導致腦部或心臟缺氧。蕭雅文表示,除了登山、健行可能因遇到蜂螫造成過敏性休克外,一般農民在田裡進行農務時也可能因為紅火蟻的叮咬而造成過敏性休克。過去,民眾如遇到這樣的情形,通常是趕快到就近的醫療院所,緊急接種腎上腺素和食鹽水;如果距離較遠,高級救護技術員也會攜帶腎上腺素藥劑,趕赴現場為民眾注射。蕭雅文說,腎上腺素是一種較強的血管收縮劑,及時施打,五到十分鐘左右,就會明顯減少咽喉腫脹、讓氣管放鬆擴張,並可讓血管收縮、提升血壓,以阻斷過敏性休克迅速惡化。但若是到偏遠山區或不易停車的荒郊野外,緊急救難人員難赴現場,或是捕蜂搜救工作人員較難攜帶過去須以空針抽取的藥劑,而隨身攜帶型的腎上腺素藥劑,可以直接以肌肉注射方式施打在大腿前外側,方便放入急救隨身包中,隨身攜帶。蕭雅文提醒,目前並無法預測哪些人被蜂螫等蚊蟲叮咬後,會引發過敏性休克。但若是曾經發生過敏性反應的人,下次再被叮咬,再次引發過敏性反應的時間會更短、症狀會更嚴重,需要特別留意;上山前,可先至門診向醫師諮詢,請醫師開立相關藥物帶上山使用。而如果在外發現身邊有人突然出現皮膚起紅疹伴隨有嘔吐、頭暈、喉嚨腫脹、聲音沙啞等症狀,就可能疑似過敏性休克,應盡快讓同伴躺下成最舒服的姿勢,打電話向119求救、告知可能是過敏性休克,並盡快施打腎上腺素。
-
2021-11-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注射疫苗後副作用,發燒休克怎麼辦?醫師詳解
根據台大醫院設立的COVID-19疫苗專區,最新資料顯示,打完疫苗後的不舒服症狀:注射部位疼痛、發燒、休克,民眾應該怎麼反應跟處理呢?Q:打完疫苗後注射的手臂很痛,我該怎麼辦?A: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見的疫苗副作用。手臂請盡量放鬆並保持活動,避免僵硬。也可以輕微冰敷,等到消腫後(約1~2天),改為間歇性溫敷。如果真的非常疼痛,合併發燒,紅腫範圍持續擴大,可以諮詢醫師。Q:打完疫苗之後發燒,要去看醫生嗎?可以預防性吃普拿疼嗎?A1:接種後2天內發燒可先使用acetaminophen退燒,其他藥物(如ibuprofen)請與醫師討論,未持續超過2天原則上無須採檢,於退燒24小時後可返回醫院或單位上班,但如為有較高暴露風險者或經評估有採檢需要者,仍應進行通報採檢。其他資訊請參考下方。若接種2天後持續發燒,甚至出現新的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改變,建議請醫師評估。A2:注射疫苗前不建議預防性使用普拿疼Acetaminophen或NSAID藥物,因為可能會影響免疫反應。Q:是否可以使用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預防嚴重的過敏性休克呢?A:美國CDC不建議,因為抗組織胺藥不能預防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如果預防性使用可能會掩蓋皮膚症狀,導致延誤診斷和處理過敏反應。莫德納約百萬分之2.5~24、BNT約百萬分之11.1~13.63、AZ約為百萬分之16.83。
-
2021-11-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流感疫苗可否和新冠疫苗一起施打?6大QA一次替你解惑
◎流感疫苗Q1:流行性感冒的流行期以及對健康的威脅為何?根據台灣歷年統計資料,流行性感冒(流感)通常在每年冬季出現流行。在2020年冬天,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疫情,戴口罩成為全球新常態,造成流感病毒不易傳播,和往年相比,罹患流感的個案數明顯減少。但是,若受到流感病毒的感染,是有可能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尤其是高風險族群,包括年長者、嬰幼兒、孕婦、體重過重以及有慢性疾病的民眾,更應提高警覺。Q2:注射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果及可能副作用有哪些?研究顯示,接種流感疫苗確實可提供保護效果,減低住院及進展成重症的機率。民眾常擔心接種的疫苗與社區流行的病毒株可能不吻合,但文獻顯示,即使疫苗株和流行病毒株不吻合,疫苗仍可提供一定保護力。因此仍建議每年均按時接種疫苗。注射疫苗和服用藥物一樣可能產生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發燒、肌肉痠痛、頭痛、皮膚紅疹等,一般而言會在發生後兩天內逐漸恢復。嚴重的過敏反應或過敏性休克,其發生機率非常低,若不幸發生,通常是接種後幾分鐘或幾小時內就出現嚴重症狀,如呼吸困難、氣喘、眼睛或嘴唇腫脹等。為了能夠立即處置嚴重過敏反應,接種流感疫苗後應在接種地點稍作休息約30分鐘左右,確定沒有不舒服的症狀再離開。Q3:流感疫苗可否和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一起施打?在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全球流行期間,除了流感疫苗以外,民眾也會考慮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流感疫苗屬於不活化疫苗,基本上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不過,為避免發生不良反應時無法釐清是何種疫苗所造成,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疫苗接種組建議流感疫苗應與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相隔七天以上施打。◎COVID-19疫苗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全球大流行,目前已有疫苗可提供保護力,降低受到感染的可能性。目前國內供應的新冠疫苗,根據其作用原理可區分為mRNA疫苗(莫德納疫苗以及BNT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AstraZeneca疫苗)以及蛋白質次單元疫苗(高端疫苗)。目前AstraZeneca疫苗及莫德納疫苗的建議接種年齡是18歲以上,而BNT疫苗是12歲以上。Q1:接種COVID-19疫苗有什麼注意事項?若有發燒或急性疾病,應等病情穩定後再接種疫苗。接種疫苗並不代表後續就不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因此,不管是否有接種疫苗,都應遵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的防疫規範。根據研究,目前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與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可能有關。整體而言因注射疫苗而產生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的機會很低,約為每百萬人2-20件左右。但注射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的民眾,仍應密切注意是否有疑似症狀,包括不明原因的皮膚紫斑或瘀青、呼吸喘、胸痛、下肢腫脹、嚴重腹痛或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發作。若有上述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向醫師說明疫苗接種時間及廠牌。另外,目前文獻顯示,有極少數個案在接種mRNA疫苗(包括莫德納疫苗和BNT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的不良反應,案例大多是男性青少年及年輕成人。通常在接種疫苗後數天內發生症狀。若接種mRNA疫苗後發生胸痛、呼吸喘或心悸等症狀,應立即就醫。Q2:可否混打不同廠牌的疫苗?如果打完第一劑後有嚴重不良反應該怎麼辦?雖然目前國際間持續有混打不同廠牌疫苗的研究在進行中,但如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第二劑「COVID-19」疫苗開放不同廠牌的疫苗注射時,民眾可自行選擇。若施打第一劑疫苗後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經醫師評估後若不適合再施打相同疫苗時,醫師會通報疫苗不良反應或開立診斷書,可根據第一劑疫苗廠牌之接種間隔時間,更換其他廠牌完成第二劑接種。Q3:若曾感染過COVID-19,還需要接種疫苗嗎?針對曾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的康復者,建議自發病起至少間隔六個月,並符合終止隔離的標準後,再接受疫苗接種。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
2021-10-22 新聞.活動快訊
疫苗與心血管研討會 歡迎10/23線上聽講
第十二輪疫苗接種即將登場,疫苗普及率提高,國人關心疫苗相關副作用,尤其是心血管問題。衛福部疾管署周六上午舉辦「疫苗與心血管疾病臨床處置研討會」,除了專家演講,還有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心臟學會理事長侯嘉殷等心臟醫學權威為民眾及醫護人員解惑,歡迎上線聆聽。研討會於周六上午九時開始,分別由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主治醫師李必昌談「COVID-19 疫苗:過敏性休克與暈針之鑑別診斷與處置」、台中榮總電氣生理科主任謝育整談「COVID-19和心律不整之診斷與處置」、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談「COVID-19患者心血管生物標記與預後」,還有台北榮總醫企部主任李偉強談疫後病人整合性康復門診的經驗。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AXmJ6P6mW0
-
2021-10-06 該看哪科.感染科
流感疫苗10月1日開打偏冷清 醫師提醒莫輕忽
新冠肺炎疫情漸趨緩,但進入秋冬之際,新一波流感疫情即將升溫,醫師表示,流感病毒極容易產生變異,因此建議民眾每年都需接種一次,但今年疑因新冠肺炎疫爆發,民眾搶打新冠肺炎疫苗,卻忽略接種流感疫苗,且人數差了好幾倍,提醒高風險民眾仍應盡早施打流感疫苗,以建立身體的保護力。高雄健仁醫院感染科醫師林偉政表示,流感疫苗10月1日起開打,第一階段對象包含衛生及禽畜相關防疫人員、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受照顧者及工作人員、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具有潛在疾病者、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國小至高中職學生, 110年11月15日起,接種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的成人。林說,據疾管署統計,截至去年11月底,公費流感疫苗總接種數約571萬劑,整體使用率約94%,但今年民眾似忽略流感疫苗接種的重要性,各地施打情況冷清,以健仁醫院為例,歷年只要流感疫苗開打,一早就有民眾來門診等候打針,多則200多人,反觀今年僅20多人來,整整差了10倍之多。歷年流感多自11月下旬開始,在年底至隔年初達到高峰,每年3月後再趨於平緩。流感病毒極容易產生變異,會造成疫苗對不同抗原型的病毒保護效果減低,接種約4至6個月後效果就會下降,因此建議每年都打。林偉政表示,台灣公費流感疫苗自2019年起已全面轉換成四價疫苗,今年採購的疫苗包括法國賽諾菲產製的巴斯德四價疫苗(供6個月以上民眾使用),台灣國光產製的安定伏裂解型四價疫苗及台灣東洋產製的輔流威適四價疫苗(供3歲以上民眾使用),3家廠牌疫苗都不含佐劑,保護效果都相同。一般流感疫苗的保護力,平均約30%到80%。對18歲以上成人預防住院的保護力約41%,重症保護力則可達82 %,即使疫苗株不吻合時保護力仍可達30%到50%。流感疫苗接種後,多數人注射部位會疼痛、紅腫,少部分有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噁心、皮膚搔癢、蕁麻疹等,但1至2天內會自然恢復;罕見的副作用包括過敏性休克,臂神經叢炎、顏面神經麻痺、腦脊髓炎等神經系統症狀和暫時性血小板低下等血液系統症狀。林偉政說,今年流感疫苗施打期程剛好碰上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的時間,兩種疫苗都是不活化疫苗,可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或間隔時間接種。但為避免合併施打時,一旦發生不良事件無法釐清原因,衛福部建議流感與新冠肺炎疫苗施打時間至少間隔7天以上。高風險及高傳播族群,建議還是應該要儘早接種。
-
2021-10-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0月1日流感疫苗開打分兩階段!新冠疫苗撞期「務必隔7日」再接種
明日起為今年首度流感疫苗開打,其中公費疫苗流感分兩階段接種,第一階段於十月一日開打,對象包含醫護、孕婦幼兒、六十五歲長者等,第二階段則於十一月十五日開打,對象為五十至六十四歲對象,此外今年遇新冠疫苗撞期,提醒兩款疫苗需要間隔至少七天後才能接種,至特約診所施打前可先行電話預約。Q:今年公費流感疫苗開打對象?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實施對象與去(109)年相同,第1階段開打對象,包括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安養、養護、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具有潛在疾病之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與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第2階段開打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Q:該如何預約流感疫苗?可以上網(https://antiflu.cdc.gov.tw/)查詢流感疫苗接種醫療院所,打電話至診所預約,並且出示健保卡、兒童健康手冊、孕婦健康手冊等相關證明文件。Q:接種注意事項?依據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專家建議,COVID-19及流感2種疫苗接種間隔應至少7天,避免發生疫苗接種不良事件無法釐清,並在前往合約院所預約或接種前,主動告知疫苗接種史。醫師於接種前可先查詢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請民眾出示全民健保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或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確認民眾是否7天內曾接種COVID-19疫苗,並於完成接種流感疫苗後,於健保卡黏貼流感疫苗接種貼紙。Q:打過新冠疫苗,可以不需要打流感嗎?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再感染流感或合併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不但是引起重症或死亡的主因,也會增加臨床治療困難度,高風險患者務必與醫師討論接種必要性。感染科專家黃立民也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未歇、流感和肺炎鏈球菌仍在社區潛伏,「只要輪到,三種疫苗都要打」且可採打新冠肺炎前後一周,同時接種流感和肺炎鏈球菌疫苗。Q:哪些人不適合接種流感疫苗?已知對疫苗的成分有過敏者、過去注射曾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經醫師評估後不予接種。另外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出生未滿6個月,因無使用效益及安全性等臨床資料,故不予接種。先前接種本疫苗6週內曾發生Guillain-Barré 症候群(GBS)者,宜請醫師評估。此外,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有嚴重過敏者,可在門/住診由熟悉處理過敏症狀之醫事人員提供接種,並於接種後觀察30分鐘,無不適症狀再離開。Q:接種完流感疫苗後需要注意的事項?接種疫苗後有相當小的機率會發生立即型過敏反應,並導致過敏性休克。為了能在事件發生後立即進行醫療處置,接種疫苗後稍做休息,並觀察至少30分鐘以上,待無不適後再離開。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2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接種後應注意有無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呼吸困難、心跳加速、意識或行為改變等異常狀況,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以做為診斷參考,並通報當地衛生局。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機率,但仍可能罹患其他呼吸道感染,故仍請注意個人衛生保健及各種預防措施,維護身體健康。疾管署也已於「季節性流感疫苗Q&A」中整理多項注意事項供接種民眾參考。
-
2021-09-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染疫不一定輕症 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嚴重恐奪命
國內129萬名國、高中生,今起陸續在校園施打BNT疫苗,根據教育部公告,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苗栗縣等今率先開打,多數縣市則於明天施打。指揮中心昨表示,雙北家長同意書已達94%,各縣市規畫2周內施打完畢。小兒科醫師提醒,青少年若感染新冠肺炎,雖大多為輕症,但仍有機率引發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嚴重可能致命,接種疫苗仍利大於弊。三軍總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張佳寧表示,青少年感染新冠肺炎大多輕症、無症狀,少數人可能有「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併發症,症狀為發高燒、腹痛、結膜炎、皮疹、唇部充血發紅等「類川崎氏症」症狀,尤其20歲以下兒童與青少年發生率約萬分之3.16,嚴重者可能休克甚至死亡。張佳寧指出,即便是輕症或無症狀,仍可能有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像是疲憊、專注力下降、頭痛、鼻塞,兒童及青少年發生率為2至13%,並持續數周至數月,可能影響生活品質。歐美各國也注意到青少年感染風險,5月份美國開始為12至17歲青少年施打新冠疫苗,法國、德國、新加坡、義大利等國家,也陸續在今年6、7月為青少年施打。學生接種BNT疫苗,張佳寧提醒,若有接種部位疼痛、紅腫反應,大多在數天內消失,可適度冰敷,請勿揉接種部位。也可能會有發燒或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等症狀,通常在48小時左右可以緩解。許多家長憂心施打BNT疫苗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張佳寧表示,心肌炎顧名思義是心臟肌肉發炎、心包膜炎是包在心臟外面的結締組織發炎,兩者可單獨或同時發生,但發生機率小於萬分之一,相當罕見。國外研究顯示,心肌炎、心包膜炎主要在接種疫苗後14天內發生,對象多為年輕男性,症狀包括胸痛、呼吸困難、心悸、暈厥,或是運動耐受不良,像是走幾步路就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等,僅極少數在接種疫苗後2至4周發生。張佳寧提醒,接種疫苗後發生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經過充分治療與休息,大多可以完全恢復健康。張佳寧表示,施打疫苗後可能發生過敏性休克,包括呼吸困難,臉部或喉嚨、眼唇腫脹,心跳加速、頭暈無力、皮膚紅疹等,建議接種後在接種區休息觀察15至30分鐘,確定沒有任何不舒服在離開現場。學生集體接種疫苗,也常出現「暈針」情況,張佳寧表示,暈針是恐懼的心理作用轉化為身體反應,通常發生在打針當下或接種後5分鐘內發生,包括頭暈、噁心等症狀,休息過後即可緩解,暈針與疫苗安全性並無關係。她提醒,接種疫苗前不要預防性使用退燒或止痛藥,接種後避免食用過於刺激、辛辣食物,要多喝水、正常飲食。張佳寧指出,根據美國CDC統計,未接種疫苗的青少年,感染新冠病毒的住院率為接種者的10倍。與感染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如呼吸衰竭、心臟衰竭相比,接種疫苗可能出現的副作用相對輕微,若12歲以上學生無疫苗接種禁忌症,皆鼓勵接種。若要施打流感疫苗應間隔至少7天,其他疫苗至少間隔14天。
-
2021-09-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五種不良事件通報值高於背景值 17件罕見血栓已獲認定
根據疾病管制署9月15日最新發布的新冠肺炎疫苗安全性監測報告,有五種不良事件的通報值高於背景值,包括心肌炎、心包膜炎、腦靜脈竇栓塞、視神經炎、過敏性休克。報告中提到部分年齡性別分層有上述現象,未指明是何年齡或性別,強調尚無法判斷與疫苗的因果關係,仍應持續監測。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提醒,若接種後發現視力變差建議前往急診,可能是視神經炎或血栓引起眼中風。截至9月8日,18到50歲民眾共接種532.3萬劑疫苗,通報3331件不良事件、50到64歲民眾接種329.4萬劑疫苗,通報1528件不良事件、65歲以上民眾接種304.4萬劑疫苗,通報1960件不良事件;上述三個年齡層的不良事件通報率都是千分之0.6。上述不良事件中,心肌炎或心包膜炎有17件,個案介於21.5到85.8歲,發生於疫苗接種後1到29天。腦靜脈竇栓塞8件,介於30.7到60歲之間,發生於接種後3到25天。視神經炎4件,介於28.3到60歲,發生於接種後1至21天。過敏性休克28件,介於18.8至73.7歲之間,發生於接種後5分鐘至1天。呂大文表示,視神經炎與免疫疾病有關,疫苗也可能引起周邊神經發炎,視神經屬於比較細的周邊神經,一旦發炎,感覺會特別明顯。主要症狀是視力模糊、有種脹感,大部分經過治療可以慢慢自行恢復,少部分比較嚴重能需要大劑量類固醇才能壓抑發炎反應。提醒民眾如果接種疫苗之後視力變差,應儘速前往急診,可能是視神經炎,也可能是血栓導致眼中風。疾管署資料顯示,台灣接種AZ或莫德納疫苗發生過敏性休克的通報率分別為每百萬劑2.8件(AZ)、每百萬劑1.9件(莫德納),高於英國之通報率每百萬劑16.6件(AZ)、每百萬劑15.2件(莫德納)。至於其他疫苗接種後出現過敏性反應之發生頻率,麻疹疫苗為每百萬劑1至10 件,破傷風疫苗為每百萬劑1至6件,季節性流感疫苗為每百萬劑1.35 件。另外有關已知AZ疫苗的罕見不良反應,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TTS) ,截至9月8日共接獲56件疑似TTS通報案,其中52件為接種AZ疫苗,4件為接種莫德納疫苗,通報率為每百萬劑7.5件,低於歐美每百萬劑10至20件。52件通報案當中有17案已在8月23日經專家會議審議確認,剩下39案也符合個案定義納入原則,但仍待專家會議審議。
-
2021-09-15 新聞.元氣新聞
龍劭華糖尿病纏12年曾暴瘦8公斤 醫研判4情況釀死因
金鐘視帝龍劭華今晚在高雄85大樓突然暈倒,送醫急救不治,享壽68歲。龍劭華曾在記者會上爆料,他在2009年確診糖尿病,雖12年來定期服藥,卻都沒有回診,後來覺得身體有異狀,檢查結果血糖值竟是正常人2倍。神經科醫師認為,龍劭華長期有慢性病,突然失去呼吸心跳,可能因血壓飆升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延伸閱讀:糖尿病有什麼症狀?預防方式是什麼?我為什麽會得糖尿病】龍劭華曾在2018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記者會擔任健康大使,他透露,罹患糖尿病期間未回診,拍戲也沒忌口,一天可吃2次蚵仔麵線,一周吃5天,甚至一天吃10餐體重還減輕8公斤,突然覺得「身體怪怪的」,一檢查才發現,空腹血糖高達200多(正常空腹血糖值為70~110 mg/dl)、飯後血糖值破300(飯後2小時血糖值應低於140mg/dl),都是正常值的2倍左右。為了身體著想,龍劭華後續積極吃藥治療、並定期回診。奇美醫院全人醫療科主任、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高章表示,龍劭華年紀大,也有糖尿病等三高疾病,會導致他腦部基底循環不好,若突然倒下且沒有呼吸心跳,有可能是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肺栓塞或基底動脈阻塞(類似腦幹中風)。他進一步解釋,心肌梗塞可能會有胸悶、胸痛、猝死,主動脈剝離會突然胸痛合併肢體無力、或意識不清,肺栓塞會突然喘不過氣、胸悶、昏厥、猝死,腦幹中風是因腦內最大的後循環突然塞住,呼吸中樞抑制而猝死。龍劭華於7月底接種第一劑AZ疫苗,當時經紀人曾透露,原訂更早時間要施打疫苗,但出現暈眩症狀,經過醫師評估、回診糖尿病門診後才去施打。林高章認為,施打疫苗主要有B細胞及T細胞2種反應,B細胞引發抗體反應,是施打疫苗30分鐘後發生「過過敏性休克」,若返家後1、2天或1周仍有頭痛等不適,就是T細胞晚發性反應。打疫苗超過2周以上沒有太多副作用,理論上與疫苗無關。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表示,68歲已算高齡長者,罹患糖尿病時間久,也可能會出現心血管問題,屬於腦中風、心肌梗塞高危險群。至於施打疫苗超過一個月,與疫苗關聯性並不大,但疫苗會讓身體產生免疫反應,也就是「讓身體加班」,若工作勞累,還有慢性病纏身,也等於讓身體承受好幾波壓力。林高章指出,當身體不舒服時,又接種疫苗,如同身體同時面對2個外敵,勢必分散體內的應付能量。也建議民眾不要聞疫苗而色變,即便有三高,平時將血壓維持在110至140以內範圍可較放心,若近期有頭痛、暈眩的狀況,也會建議他症狀改善後在注射疫苗,不用急著要施打。
-
2021-09-01 該看哪科.皮膚
婦人遭紅火蟻咬傷引過敏性休克 低溫療法救回一命
新竹一名中年婦人日前在工作時,被發現無意識倒臥在地,送醫前已失去生命跡象,經過東元綜合醫院急重症醫療團隊全力救治,奇蹟恢復生命跡象。院方表示,婦人是因紅火蟻咬傷引起過敏性休克,醫療團隊使用低溫治療等施救,成功將婦人救回,休養觀察一個月後順利出院。成人加護病房(ICU)主任謝宗鑫表示,婦人到院前已失去心跳及呼吸,急救8分鐘後恢復生命跡象,經檢傷發現左腳大拇指瘀血,已有敗血症跡象,推測她已昏迷一陣子才被發現送醫。到院後經過些許時間,婦人身上才出現被紅火蟻咬傷的病徵,主要傷勢集中在雙手手肘以下,脖子、胸前也有零星傷口,最嚴重的雙手則是出現大片密集度極高的膿皰,因為傷勢集中在手部,透過家屬問診,推測婦人疑似在工作中因搬動地面上的建築材料,雙手觸及紅火蟻巢穴,讓螞蟻從手部攀爬至手臂以及軀幹其他部位。婦人歷經低溫治療、呼吸器供給、抗生素治療後奇蹟恢復生命跡象,被咬傷的膿皰也結痂癒合,目前已出院返家。謝宗鑫說,根據國內研究資料說明,紅火蟻咬傷會造成身體不適,主要是因為紅火蟻毒蛋白中含有「類鹼性毒素」,局部被紅火蟻咬傷,大多數病人除了疼痛、騷癢以外,不會有太劇烈的不適反應,且症狀會隨著時間緩解,不會有太嚴重的後遺症。不過有兩種情況最為危急,像是被紅火蟻叮咬的範圍大,造成毒素劇烈反應,可能導致器官衰竭、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甚至有死亡的可能;或是少數對紅火蟻毒蛋白過敏的人,只要少數幾隻咬到,可能產生過敏性休克而致命,要特別小心。且紅火蟻叮咬時有旋轉及攻擊多次的習性,因此傷口比一般螞蟻更嚴重、更密集。謝宗鑫也提醒,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機率增加,行經草地、塵土多的地方務必留意,如有發現紅火蟻棲息地,應遠離土丘巢穴,切勿驚擾並通報相關單位處理。萬一不慎遭紅火蟻咬傷,第一時間以肥皂和清水清洗被叮咬的部位,暫時冰敷被叮咬的部位,被叮咬後避免將膿皰弄破,避免傷口二度感染,倘若身體出現心悸臉紅、蕁麻疹、喉嚨腫脹、胸悶、心跳加快等有過敏反應,應盡速至醫療院所就醫。
-
2021-08-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死亡病例有4例 李秉穎:「AZ與莫德納已累積600例」
高端疫苗開打,傳出有4例死亡案例,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同時也是疫苗專家李秉穎表示,國內開打AZ與莫德納疫苗,累積的死亡病例有600例,其中解剖的都已排除與疫苗相關,本來人就會因為各種原因死亡,打疫苗之後的死亡率只要與背景值相比沒有特別高,學理上無法證實是疫苗引發死亡。李秉穎昨晚在接受政論節目「年代向錢看」訪問時表示,早在高端疫苗開打之前他就已說過,開打之後一定會有一些死亡病例,但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的說明,與疫苗相關的猝死個案,唯一只有過敏性休克,也就是打了之後馬上發作死亡,如果是隔了一些時間,基本上都可以排除與疫苗相關。他表示,有人認為疫苗打下去會造成人體發炎反應,引發死亡,但這就好像是說你的身體上有一個小傷口,卻引發死亡一樣的不可能,因為打疫苗與小傷口兩者引發的發炎反應是差不多的。目前雖然高端死亡病例有4例,但是AZ與莫德納的死亡病例已有600例,其中有部分接受解剖,全部都證實與疫苗無關,如果死亡率相比沒有打疫苗的情況,沒有特別高,很難證明是疫苗的問題。而針對有些民眾打完疫苗後不舒服,可能會認為是疫苗引發,而疏忽可能是身體的重大疾病,像是打完高端死亡的作家就認為自己不舒服可能是因為打疫苗,而未就醫,李秉穎表示,通常打完疫苗一到兩天內會有發燒與倦怠的情況,而且是打完就會發生,如果隔了一天才發燒,應該就不是疫苗的問題,同時如果有不舒服就要就醫,不必認為可能是疫苗引發而輕忽。他並提供一個指標,他表示,不舒服只要影響到運動功能就應該馬上就醫,例如走幾步就會很喘、或是明顯感受到心律不整等,但是像是心肌梗塞等心血疾病引發的猝死,本來就很難預防,也是沒辦法的。
-
2021-08-16 該看哪科.兒科
女嬰肚子拉不停 原來是牛奶過敏引起
一名3個月女嬰,滿2個月開始改換配方奶粉哺育後,原本一天排便3次,卻突然暴增至8至10次,甚至曾一天腹瀉15次,解出水便、血絲便,就醫才查出是因為牛奶蛋白過敏引起。烏日林新醫院小兒及過敏氣喘科賴永清醫師表示,女嬰的父母親分別有嬰幼期腹瀉病史和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因此她有8、9成機率會遺傳過敏體質。女嬰長達一個月慢性腹瀉,體重無明顯下降或增加,理學檢查只有腹脹,以及大便細菌培養無明顯致病菌或病毒感染,再經由抽血檢查免疫球蛋白IgE特異抗體,發現數值高達4.18以上,高於正常平均值為0.6至1,因此確診為牛奶蛋白過敏。賴永清說,起初先給女嬰喝部分水解牛奶蛋白嬰兒奶粉,雖然有改善腹瀉情形,但一周後又再度腹瀉,期間有出現血絲黏便;接著改喝無乳糖止瀉奶粉,有改善腹瀉也無血絲黏便,但兩周後又再度一天排10次便。最後,當換為「無乳糖高度水解蛋白止瀉奶粉」才成功改善因牛奶蛋白過敏而引起的腹瀉情形,觀察一個月都恢復正常了,建議之後至少6至9個月後再換回一般配方奶粉。他指出,牛奶蛋白過敏的發生率為2%至5.9%,對嬰兒來講牛奶蛋白是外來的蛋白質,而牛奶有近20種會引起過敏的蛋白質,其中常見的有酪蛋白、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新生兒因為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發生過敏性腸炎機會比成人更為普遍。由於牛奶蛋白過敏的症狀為非特異性且多元,如腹脹腹痛、腹瀉、嘔吐、血便等,也可能會產生其他過敏反應,如異位性皮膚炎,打噴嚏、流鼻水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過敏性休克,因此在診斷上需要高度的警覺,否則容易漏診或誤診。 賴永清說,針對牛奶過敏的寶寶,有50%會在1歲後消失,有70%會在2歲時消失,有85%會在3歲時消失。如果家中有對牛奶蛋白過敏的新生兒,至少4至6個月都要盡量哺餵母奶或高度水解牛奶蛋白配方奶粉,母乳媽媽應該避免攝取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至於副食品,則建議滿6個月後再添加,蛋白及全蛋製品則延遲至18至24個月大時,花生、堅果、魚類、甲殼類,至少滿3歲後才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