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9 科別.精神.身心
搜尋
運動
共找到
9184
筆 文章
-
-
2019-11-19 科別.心臟血管
靜脈曲張逾10年治不好 心臟瓣膜閉鎖不全搞鬼
一名78歲爺爺腿部嚴重靜脈曲張超過10年,雙腿甚至成了深褐色,多次治療都沒有好轉,直到走路易喘到北榮求診才發現全是三尖瓣閉鎖不全搞鬼,以微創手術治療後已大大好轉。收治患者的台北榮總外科部心臟外科主治醫師郭姿廷表示,三尖瓣閉鎖不全是老人家常見的心臟疾病,好發於曾有心臟衰竭、心律不整或曾做過心臟手術者,患者可能因瓣膜關不緊,導致血液逆流、心臟擴大,最後導致更嚴重的心臟衰竭。郭姿廷解釋,心臟瓣膜就像一扇門的門板,當心臟因特定原因擴大後,門框也會跟著擴大,心臟瓣膜此後便再也關不緊,出現血液逆流的狀況,一旦血液無法進入心臟進入全身循環系統,就會淤積在腳部,出現下肢水腫、靜脈曲張等症狀。郭姿廷說,由於疾病初期,下肢水腫、靜脈曲張等症狀可能不明顯,容易被忽略,但久而久之心臟會漸漸擴大,出現喘、運動耐受性不良等狀況,此時心臟功能通常已經開始衰退,甚至可能因右心衰竭導致鬱血性肝病變、心腎症候群使肝腎功能變差,增加治療的複雜性。傳統心臟瓣膜手術必須切開胸骨,讓醫師在看得到整個心臟的狀況下進行手術,但傷口恐長達20幾公分,多數患者對於必須鋸開胸骨也相當抗拒。郭姿廷指出,如今已有胸腔內視鏡輔助微創手術,只要從右邊胸壁上開4到5公分的傷口,加上幾個輔助的小傷口,就能完成心臟瓣膜修補或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大大減少開刀後的疼痛及出血量,傷口感染的機率也降低。她表示,近期曾收治一名78歲老爺爺,雙腳腫脹超過10年,小腿和腳部也因色素沉澱變成深褐色,經診斷為靜脈曲張合併鬱滯性皮膚炎,但手術後仍未好轉,近年爺爺走路愈來愈容易喘,到北榮求診才發現全是心臟三尖瓣閉鎖不全搞的鬼,經內視鏡手術治療,出院1個月每天已可到公園散步1小時,重拾生活品質。
-
2019-11-19 科別.心臟血管
入冬溫差大要當「心」醫師:健檢有紅字要留意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都造成全球約1790萬人死亡。台南市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醫師蔡忠紘今天說,目前時序已進入秋冬季節,秋分後早晚溫差可高達10℃,導致血管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急性發作的機會。蔡忠紘說,最近就有民眾平日有三高慢性疾病未控制良好,結果天氣轉冷後,清晨就發生胸悶喘不過氣,送到急診發現為急性心肌梗塞,幸好在急診與心臟內科團隊的積極處置之下,才救回寶貴生命。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除了包括缺乏規律運動及不健康飲食所導致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過重或肥胖、吸菸、嚼食檳榔及過量飲酒之外,近年來受氣候異常影響,極熱極冷的氣候型態也是心臟病發作的誘發因子,高危險族群要多加留意。蔡忠紘說,許多民眾都有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不管是政府補助的成人健康檢查、公司補助的年度健康檢查、或自費到健檢中心做高階健康檢查,大多都會涵蓋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三高疾病檢查,但是民眾往往對於報告的紅字「有看沒有懂」,或是根本不了解檢查數據代表的意義,結果花了大錢健檢也確實檢查出問題,但卻無進一步去改善健康。為了提升民眾的健康識能,蔡忠紘表示,安南醫院周一至周五的上下午時段開設「健檢報告諮詢特別門診」,如健檢報告有紅字的民眾,都可以多多利用門診來與醫師好好討論自身健康情形,避免憾事發生悔恨都來不及了。
-
2019-11-18 科別.消化系統
喝氣泡水促進腸胃蠕動?醫師:可能加重這些疾病症狀
便利店架上滿滿一排氣泡水,不時推陳出新。除了清涼的口感,有的廠商甚至標榜喝氣泡水助消化。醫師表示,氣泡水不會增加腸胃蠕動,且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腸胃疾病者,喝氣泡水恐使症狀更加嚴重。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表示,許多人因為白開水無味,不喜歡單純喝白開水,又怕喝咖啡、茶或含糖飲料會有其他副作用,因此選擇適口性較佳的氣泡水來替代。尤其氣泡水帶有微弱的酸性,可以促進唾液分泌,因此許多餐廳會在餐前送上氣泡水,促進客人的食慾。但是氣泡水真的有促進腸胃蠕動的功效嗎?柳朋馳表示,雖然少量的氣泡水有助於讓積存於胃裡的氣體嗝出來,讓容易嗝氣的人感到比較舒服。但事實上氣泡水並不會促進腸胃蠕動,甚至可能因為氣泡的刺激,讓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腸沾黏等腸胃症狀的人,病情更加嚴重。柳朋馳說,許多人想要藉由排氣來舒緩腸胃裡積存氣體的不適感,但氣泡水的氣是往上走,反而容易導致腹脹和胃食道逆流,最好的方式是「向下」排氣。向下排氣最好的方式是讓腸胃有持續、穩定的蠕動,仍建議多吃蔬菜,攝取足夠的纖維質;並且多運動。運動的時候,腸胃也會跟著動,因此鼓勵民眾從事快走、輕微慢跑等中度運動,邊快走便按摩肚子,可以促進腸胃蠕動。
-
2019-11-18 科別.牙科
每天刷牙兩次仍得牙周病?名醫:「雙手」刷才能去除牙菌斑
【文、圖/選自遠流出版《35歲開始,牙齒決定你的後半生》,作者長谷川嘉哉】明明每天都有刷牙,為何卻依然罹患牙周病?一天刷牙兩次,刷牙可以說已經是你的習慣了吧。從小時候開始,「早上與人見面之前」與「就寢前」各刷一次已成了理所當然,只要時間一到,不知不覺就會站在洗手台前……就像這種感覺吧。然而,應該也有不少人對刷牙過於沒自覺,連刷牙原本的目的是「刷掉牙齒的汙垢」都不在意,自動自發地用一直以來的方式刷牙。這樣一來,牙刷常刷到的地方與刷不到的地方幾乎就固定下來了。牙菌斑殘留在牙刷沒刷到的地方,不久後形成牙結石,蛀牙菌與牙周病菌也逐漸累積。「講到刷牙,我一天都刷兩次,為什麼還會得牙周病?」有這種感覺的人,大多都像這樣沒有自覺要去除牙齒上的汙垢,只是機械式地動手刷牙,因此沒能去除牙菌斑。要想預防大腦老化,刷牙時養成有自覺去除牙菌斑的習慣,比什麼都重要。使用慣用手與非慣用手,一邊刷牙,同時訓練大腦那麼,該怎麼做才能確實去除牙菌斑呢?就我來說,我在刷牙時,會加上一個小技巧。那就是,用左右手來刷牙。首先,用慣用手刷全部的牙齒。接著,再換成另一隻手握牙刷,刷全部的牙齒。透過變換持牙刷的手,牙刷所刷到的角度也會有所不同,因此相較於只用單手刷牙,漏刷的地方比較少。我為什麼會開始這麼做,起因是在來我門診就診的腦血管障礙後遺症患者中,有一些是有著運動障礙的人。由於半身麻痺,他們無法順利地刷牙。倘若這樣的狀態持續下去,口腔內細菌會變得很容易增加,甚至有可能提早引發失智症。不過,只要平常就有訓練雙手刷牙,萬一有一天自己的慣用手麻痹了, 用另一隻手刷牙也沒有問題。而且,使用慣用手與非慣用手能為大腦帶來適量的負荷,也就是可以訓練大腦。徹底去除汙垢的同時,也做大腦訓練。簡直就是停止大腦老化並重返年輕的最理想方法。仔細刷牙,比肺炎鏈球菌的疫苗還有效話說,你還記得曾經在電視上紅極一時的「肺炎鏈球菌疫苗」廣告嗎?印象中廣告有宣傳是「為了預防誤嚥性肺炎」,但非常遺憾,肺炎鏈球菌疫苗是無法預防誤嚥性肺炎的。這個疫苗有效的是「社區性肺炎」,也就是只限於空氣中浮游的肺炎鏈球菌感染,對牙周病之類的口腔內細菌幾乎沒有效果。比起施打疫苗,仔細刷牙,對預防誤嚥性肺炎還遠遠來得有效果。現在,日本人死因的前三名是「癌症」、「心臟病」、「肺炎」。只是稍微改變每天的刷牙方式,注意減少漏刷的牙菌斑,就能夠預防三大死因中為首的「心臟病」、「肺炎」及各式各樣的疾病,不知道這些的話,只能說是一大損失。
-
2019-11-18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友善/每天一點小進步 融入社區一大步
當志工最大收穫 學會和母親相處一早來到位於中和的樂活心坊瑞齡社區服務據點,體能老師在前頭吆喝著阿公阿嬤們一起做運動。只見穿著黃色背心的楊菁萍穿梭其間,一會兒扶著阿公,踏出更穩的步伐;一會兒怕阿嬤動一動口渴,貼心地遞水。中和樂活心坊瑞齡社區據點主要在社區推動預防及延緩失智的方案,透過職能治療師的介入,針對衰弱老人及輕、中度失能失智者提供生活功能重建訓練,期望失智者可以更自在地在社區裡生活。楊菁萍在這裡擔任志工將近四個月了。她說,在這裡原本是「家屬」的身分,直到最近才正式加入志工的行列。楊菁萍原本在中國大陸工作,但一年多前時常接到母親越洋打來「奇怪」的電話,後來才發現母親得到了失智症。於是她與先生、小孩商量後,決定隻身回台照顧母親。一開始,對失智症不熟悉,家人之間互動極為困難。也因此,楊菁萍開始尋找各種資源和支持,包括失智課程、互助團體等,最後透過里長得知住家附近的樂活心坊。在樂活心坊,因為老師會帶失智長者做許多活動,像懷舊治療、身體球類活動等,楊菁萍的媽媽也愛上這裡,常常一早起床,東西都還沒整理好,就坐在門口「準備上學」,楊菁萍說,「這裡就像大家庭」。雖然身為家屬,看到據點有需要時,也會伸出援手幫忙,但楊菁萍總覺得「不夠理直氣壯」。因此她先接受社會局的志工訓練,再接受樂活心坊關於失智症的相關課程訓練,成為正式登錄的志工。楊菁萍提到,有個96歲的老先生,原本都得臥床,但家人帶他來樂活心坊參與活動後,不但精神狀況、胃口都變好,後來進行量表評估,還進步了3分。除了幫助他人從中獲得成就感,楊菁萍說當志工更大的收穫是面對自己罹患失智的母親,更能運用當志工學會的技巧進行照護。一開始因為對失智症狀不理解,總是覺得母親「很歡」,但是當志工後,看到其他失智長輩也有類似症狀,她從中反思自己擔任志工時,都能和顏悅色地幫助失智長輩,為什麼不能以此心態面對自己的母親呢?轉念之後,與母親的相處也更加融洽。現在,楊菁萍除了投入失智據點志工的行列,為了學習更多照護技巧,她也報名了照護服務員的訓練,希望能夠幫助更多需要的人。(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廣告)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19-11-17 名人.劉秀枝
劉秀枝/銀髮族的穿「金」戴銀生活
數月前覺得兩眼乾澀,眼球轉動時會酸痛,非常困擾,於是就醫。眼科醫師詳細檢查後,告知是眼瞼的瞼板腺因老化,導致分泌的油脂層不夠,讓淚液揮發過快,而造成乾眼症,並建議我用溫熱毛巾熱敷眼睛幾分鐘,每天數次,症狀大為改善。當我把溫熱毛巾蓋在眼皮上時,忽然覺得這動作有點眼熟,原來是當年70多歲還在開店做生意的父親,常把熱毛巾敷在臉上,幾分鐘後熱氣退了,家人立刻為他換上熱毛巾,之後他眨眨眼睛,一副很舒服的樣子。想當時父親大概也是瞼板腺退化導致乾眼症,憑著經驗想出這好法子。更想起以前與70多歲的母親出門時,催促她動作、走路要快點,她回應:「等妳若老,妳就知道。」沒想到轉眼之間,自己也邁入70大關,不再輕盈矯健,終於覺悟,我正在走父母以前走過的路。台灣已是高齡社會,2019年65歲以上人口佔14.9%,即每七位即有一位老人。平均壽命高達80歲(男77,女84),表示如沒有意外發生,我可能還有13年的餘命,相當於一個人從出生到上國中的時間,只是這段期間體能漸差,隨著老化而來的慢性病也可能逐一上身,那麼從初老到老老年的這一程要怎麼走?當然,年老並不等於衰老,不僅每個人老化的速度不同,各個器官、系統老化的程度也不一樣,受到基因、環境和生活型態等許多因素影響,因此除了從父母身上看到自己的老年未來,也可從醫學新知中學習因應之道。例如2019年10月在臺北舉行的「第11屆國際老年醫學會亞太地區」,為期五天,內容豐富,常有好幾個議題在不同會場同時進行,讓人分身乏術,而老年學(gerontology)、老年醫學(geriatrics)和老人福祉科技(gerontechnology)的進展更讓我深受鼓舞,對未來充滿希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澳洲紐卡索大學的茱莉.拜爾斯(Julie Byles)教授的演講。她主導一個從1966年開始的「澳洲婦女的健康研究」,其中一組是70至75歲的婦女,共12432位,每三年追蹤一次,評估其是否有慢性疾病以及走路、上階梯、提日用品或重物等體能,到了2011年有5928位存活者(85至90歲)。發現其中14%(839位)的體能極佳,在15年間只有少許退步。經由統計分析,發現老年時還維持極佳體能者,與其在初老時就多運動、不肥胖或過重、不抽菸、會處理收入以及高教育程度有相關,其中以運動最為顯著,因而活到了老老年縱使有慢性病,但並不失能。大會中老人福祉科技的發明,如來自丹麥簡單有趣的運動器材,激發老年人的運動動機、提供安全有效的運動方式;以及遠端科技和各種輔具的研發等,更可培養老年人獨立自主的能力,減少照顧者和社會的負擔。正如拜爾斯教授所說,戰後嬰兒潮的前段班已邁入70大關,銀髮閃閃,如能努力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健康如金,就能穿「金」戴「銀」的步入老老年。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
2019-11-17 科別.骨科.復健
台中榮總/推展20年有成 專精肩關節內視鏡
當藥物、復健等保守治療效果都不佳,關節疼痛走到非手術不可的地步,該如何選擇?健保大數據顯示,台灣北中南都有專精肩、腰手術的醫院,治療方式也略有不同,提供給民眾參考。根據健保大數據,台中榮總在肩相關手術件數,全國第二,其中肩關節鏡微創手術226件,全國最多。很多人以為年紀到了,肩膀痛、手抬不起來就是五十肩,事實上臨床上肩部疼痛常見的原因包括旋轉肌腱發炎或破裂、鈣化性肌腱炎,及俗稱五十肩的沾黏性關節囊炎。台中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陳超平說,他所治療的患者中,微創肩關節鏡手術治療,逾八成運用在旋轉肌腱斷裂修補手術,與患者肩部過度重複使用,或跌倒手撐地等劇烈拉扯肌腱有關;五十肩則以復健、藥物等保守治療為主,若保守治療三個月仍未見改善、甚至晚上痛到睡不著足以影響生活,才考慮動手術,因此手術比率不高。陳超平指出,肩關節治療分為傳統手術以及微創關節內視鏡手術。傳統手術傷口5到10公分,要切開三角肌腱,術後恢復較慢;微創手術傷口0.5到1公分,對組織創傷較小,術後恢復較快。陳超平說明,微創肩關節內視鏡手術靠的是醫師熟練的技術,門檻高、醫師養成不易。台中榮總推展微創肩關節內視鏡手術近20年,醫師從開膝關節手術入門,先熟悉使關節內視鏡使用,再進入開肩關節手術。中榮專精投入微創肩關節內視鏡,很多病患都會口碑介紹。
-
2019-11-17 科別.骨科.復健
台北榮總/五十肩治療 多採徒手鬆動關節
當藥物、復健等保守治療效果都不佳,關節疼痛走到非手術不可的地步,該如何選擇?健保大數據顯示,台灣北中南都有專精肩、腰手術的醫院,治療方式也略有不同,提供給民眾參考。健保大數據顯示,台北榮總107年進行肩關節手術者達491人,全國最多。但針對五十肩病人,台北榮總大部分以徒手關節鬆動術進行治療,一年治療約150人次。先上完麻藥,讓病人在麻醉放鬆的情況下,徒手將攣縮粘連的關節扳開來,過程大約耗費10到20分鐘,術後一周內,動作就有顯著的改善。台北榮總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蔣恩榮表示,五十肩依據病程可以分為急性疼痛期、冰凍期及解凍期,即便不做任何處置,通常在一至兩年內會自然緩解。但在急性期時,若病人活動過於受限,嚴重影響到工作與生活,或是疼痛難耐影響睡眠,便建議接受積極性治療。治療上以緩解疼痛和改善功能受限為主。台北榮總以徒手治療為主,但少部分內分泌失調如患有糖尿病,或是曾經開過刀,關節沾黏較嚴重及容易骨折的病人,無法完全使用徒手鬆動,則需要手術。蔣恩榮說,五十肩的手術治療以關節鏡鬆解術為主,在肩膀打兩個到三個洞,以微創方式把關節囊剪開、放鬆。北榮一年治療約30人次。蔣恩榮表示,治療五十肩除了徒手關節鬆動術和關節鏡手術,也可採取物理治療及局部類固醇注射等保守療法。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配合繼續做復健,才能有效舒緩和改善症狀。
-
2019-11-1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男大生感冒吃薑母鴨補身體 結果導致症狀加劇甚至失聲
近日氣溫急轉直下,19歲男大生智偉(化名)不慎感冒了,咳嗽之外還有點黃痰。「應該要補一補身體」,他心想由米酒、老薑、中藥包製成的薑母鴨似乎是滋補驅寒的好選擇,於是,他課後約了幾個同學一起到學校附近店家大快朵頤。未料薑母鴨下肚,隔天發現喉嚨更腫痛,甚至聲啞到說不出話了。「這是熱症誤用熱藥,導致症狀加劇的典型個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宛容表示,感冒可概分為風熱型與風寒型,風熱型感冒主要由細菌病毒感染所致,風寒型感冒則由身體勞累、溫差大、吹到風所引起,兩種感冒各自有適合的調理與治療方式。一般來說,風熱型感冒容易發燒出汗、喉痛、咳嗽吐黃稠痰、流黃稠鼻涕、易口乾、舌尖紅與舌苔薄白微黃等,風寒型感冒則容易出現微熱發燒但無汗、喉癢、咳嗽吐稀白痰、清鼻水、口不乾、舌苔薄白等。吳宛容表示,對治風熱型感冒,臨床上常使用金銀花、板藍根、連翹等偏涼、偏消炎的藥材;對治風寒型感冒則常使用麻黃、桂枝、防風、荊芥等較溫性的藥材。吳宛容表示,風熱型感冒患者在家,可自行沖泡桑葉菊花茶,桑葉與菊花皆性寒、入肺肝經,有疏風清熱、潤肺止咳之效。清咽利喉茶也是好選擇之一,其中的葶藶子專瀉痰火、平喘咳,魚腥草則能治療肺癰吐膿、肺熱咳嗽。另可自製川貝燉雪梨,川貝與梨都偏寒,且有止咳化痰之效。吳宛容說,風寒型感冒患者在家則適合飲用蔥豉湯,其中的淡豆豉、生薑、紫蘇葉能疏散表邪,藿香能化濕。冬花紫苑綠茶裡頭的款冬花與紫苑均性溫,前者長於止咳、後者長於化痰。吳宛容表示,風熱型感冒患者要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風寒型感冒要特別注意頭頸部的保暖。平時應避免過度勞累、熬夜晚睡,並應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藉此活絡氣血、提升抵禦疾病的能力。
-
2019-11-17 科別.骨科.復健
因為五十肩而動手術的人數其實不多 醫師建議這樣治療
工作時緊盯螢幕,手握滑鼠,下班後又常滑手機,許多年紀輕輕的上班族都有過肩膀痠痛的不適經驗。有醫師開玩笑說,隨著肩膀痠痛患者年輕化,再過幾年,或許「五十肩」一詞就可能改名「四十肩」。肩痛主因:關節沾黏、旋轉肌受傷高雄長庚醫院骨科系運動醫學科主任周文毅表示,肩膀、腰部以及膝蓋是人體中最容易痠痛的三大部位,其中造成肩膀痠痛的主因為五十肩、肌腱炎、肌腱斷裂。嘉義長庚榮譽院長徐文蔚表示,五十肩正確醫學名詞為「沾黏性關節囊發炎」,這是造成肩膀痠痛的主因,其次為旋轉肌受傷、破裂、發炎。初步檢查方式為理學檢驗,實地觀察,看看患者手臂活動是否受限,如有需要,則需進一步影像檢查確診。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謝霖芬說,復健科確診肩膀痠痛原因時,以超音波為主,範圍包括肌肉、韌帶、關節、肌腱、筋膜、關節等等,從表淺至深層,均可仔細觀察,找出問題。治療三階段:藥物→復健→手術周文毅指出,不管是骨科、復健科,想要確定痠痛病因,都必須先做X光、超音波,觀察骨頭是否病變或是受傷,如果難以確認病因,就有必要轉至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就醫,透過高解析超音波或核磁共振來確定病因,觀察肌腱等軟組織是否病變異常。周文毅解釋,五十肩病人就是肩膀關節太緊、嚴重沾黏,原因以年老退化或嚴重骨刺居多。治療一般可分為三大階段,首先以消炎藥物、復健(拉腰、電療、熱敷等)為主,如果無效,則會進階至增生療法,例如,使用體外震波或是自體血小板注射。要是持續痠痛,就必須考慮外科手術。肩關節鏡微創 鬆開沾黏組織徐文蔚指出,如果五十肩症狀輕微,通常以服用止痛藥物、持續復健,或施打類固醇。如果持續復健不見好轉,症狀嚴重則需施以「肩關節鏡微創術」,鬆開沾黏組織,並清除骨刺,術後必須持續復健。不過實際上因為五十肩接受手術的患者並不多。旋轉肌破裂:三種手術修補肩痛的原因除了五十肩,最常見的是肩旋轉肌受傷、破裂、發炎,這類病患接受手術的機率也較高。周文毅以衣服來形容肩旋轉肌腱,如果一件衣服洗了數十次,質料就會變薄,肩旋轉肌也是如此,歷經無數次使用後,就會變薄,產生破裂,必須施以「肩旋轉袖破裂修補術」,又依症狀嚴重程度,區分為「小破裂」、「大破裂」等兩種手術。「肩旋轉袖破裂修補術」屬傳統手術,一般來說,傷口約四、五公分,復原較慢。也有人選擇「肩關節鏡微創術」,只需在患部打四至五個小洞,每個洞僅約0.5公分,因傷口較小,術後恢復快也較不痛。不過,如果單從治療效果來看,拉長時間至術後二至三年,這兩種手術的治療效果差不多。周文毅說,目前健保給付「肩關節鏡微創術」,也給付金屬釘醫材,但如果病人選擇線釘則需自費。物理復健 熱敷為治療之本肩膀疼痛的物理復健部分,健保大數據統計,107年全國因肩部疾病接受物理治療的件數接近220萬件,至於中醫針傷整復則有18萬4000多件、針灸16萬5000多件。進一步分析物理治療,以冷敷、熱敷項目最高,達到186萬6千件,其次為向量干擾181萬2千件、牽拉運動88萬9千件、鬆動術85萬7千件、運動治療77萬1千件等。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謝霖芬表示,熱敷為物理復健治療的基本項目,有如運動前的暖身,透過熱敷,達到放鬆效果,拉開關節囊,讓之後其他物理治療項目效果能夠更好,並降低復健過程的疼痛感。謝霖芬指出,在復健科治療上,包括熱敷電擊等項目,均可再細分為簡單、中度、複雜、更複雜等四級,依照所需時間、病況,以及使用醫療器材或是復健師親力親為。舉例來說,接受「肩旋轉袖破裂修補術」大破裂手術之後,患者持續復健,此時物理治療師必須事先評估、擬訂計畫,復健難度相對較高,就屬於更複雜等級。
-
2019-11-17 科別.骨科.復健
肩膀痛去醫院檢查 該選擇超音波、X光還是核磁共振?
腰痠肩痛患者增加,檢查及手術件數也逐年攀升。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根據健保統計各醫院施術量,仔細觀察,發現許多社區型的醫院對骨科手術格外專精。他建議,不一定需要奔波到大型醫學中心苦苦等候,也能找到經驗豐富的醫師做手術。健保統計顯示,針對肩旋轉肌修補術及肩關節微創手術,醫學中心施術前三名為台北榮總、台中榮總、高雄長庚;區域醫院前三名為國軍桃園醫院、雙和醫院、嘉基;地區醫院前三名是桃園長庚、郵政醫院、義大癌症醫院。至於腰部相關的脊椎減壓或脊椎融合術,醫學中心手術件數最多是林口長庚、台北榮總、中國附醫;區域醫院為義大醫院、雙和醫院、童綜合醫院;地區醫院則是七賢脊椎外科醫院、中正脊椎骨科醫院、中山醫院。相關檢查 核磁共振大增手術之前,必須精確診斷。五十肩或旋轉肌傷害等肩膀疼痛的患者所接受的檢查,以X光為大宗,隨患者人數成長,平均每年增加一萬件,去年總共做了11萬8千多件;其次為超音波,近三年從1萬3千多件成長至1萬7千多件。核磁共振則從8千多件,在三年內成長到1萬1千多件,成長幅度達四成,增幅高於超音波和X光,獲得的健保給付也最多,總點數高達7283萬點,是超音波的8倍、X光的3倍。腰痛患者的檢查件數近三年成長大約二到四成,也以X光檢查最常見,近三年執行件數增加兩成,到去年已達70多萬件,核磁共振件數居次,近三年每年成長4千到7千件,去年達6萬多件;超音波較少使用,過去兩年都是2千多件。考慮開刀 需高階影像評估李伯璋表示,影像檢查有順序,以肩膀旋轉肌診斷來說,經X光檢查、超音波檢查,若醫師認為需要手術,術前可能需透過核磁共振明確知道病灶位置、範圍、嚴重性。腰部疼痛問題也是相同的程序。李伯璋表示,健保署透過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建立醫療影像上傳與調閱分享的雙向互通機制,鼓勵醫師先調閱後再判斷,以減少病患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次數,減少病患成本,也可節省健保醫療費用。高齡社會 患者應多於數據聯新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林頌凱表示,肌肉骨骼的耐用度有其年限,五十歲後會感到明顯退化,高齡社會來臨,與老化相關的肩膀、腰部疾病人數逐年增加。另外,專精於這方面服務的醫師和醫院增加,讓更多患者浮現出來。不過,林頌凱臨床觀察,罹患肩腰疾病的人口可能更多,只是很多還沒有症狀、有症狀卻沒就醫,或自行尋求按摩等非健保自費治療,未被列入統計。馬偕醫院復健科主任姜義彬分析,過去檢查技術不發達,有些病人僅被診斷為不明原因肩痛,近年復健科醫師專業養成已將超音波檢查及判讀列為必修,許多過去不明原因的患者已被做出正確診斷,也可能使診斷人數上升。肩部檢查 超音波CP值高姜義彬表示,傳統X光照不到軟組織,但是超音波影像可以,除了當檢查工具,還能作為治療引導,幫助醫師精準地將治療藥劑注射在正確部位,或幫助關節擴張術進行得更精確,在肩部疾病的治療上很有幫助。不過,在腰部疾病的檢查上,超音波很容易被骨頭擋住,所以比較少用,但小關節韌帶肌肉等軟組織,還是可以用超音波看得很清楚,所以要看醫師的目的是什麼,再決定最恰當的檢查工具。姜義彬表示,相較於電腦斷層,超音波儀器價格低廉,在專業人員判讀下,準確度也很不錯,可以避免患者接受太多不必要的檢查,在醫療經濟效益上,算是性價比(CP值)很高的檢查及治療選擇。肩、腰手術件數 逐年增加至於接受手術人數,也呈現增加狀態,近三年因五十肩或旋轉肌傷害等,接受相關手術者從105年的9459件,至107年成長為1萬2647件。107年分別是「肩旋轉肌破裂修補術─小破裂」1880件,「肩旋轉肌破裂修補術─大破裂」5770件,肩關節鏡微創手術4997件。近三年因腰椎滑脫、腰椎狹窄、椎間盤突出接受脊椎手術人數,從4萬7025人增加為5萬1千多人,107年接受脊椎融合術有4萬2千多人,脊椎減壓手術有2萬9千人,有人同時接受兩種手術。數據解讀1.超音波影像除了當檢查工具,還能作為治療引導,在肩部疾病的治療上很有幫助,因此使用件數多。2.不同於肩部,腰部疾病的檢查上,超音波很容易被骨頭擋住,所以比較少用。3.若醫師評估需進行手術,術前需透過核磁共振明確知道病灶位置、範圍、嚴重性,因此核磁共振檢查件數不低。資料來源:中央健康保險署門診╱住診清單明細檢視表。醫師提醒保守治療無效 需手術者別拖統計顯示,接受手術人數與診斷人數有不小落差,肩腰痛的病人還是以保守治療為主。林頌凱表示,許多民眾很恐懼手術,特別是脊椎手術,治療流程上也會先以非侵入的保守治療為第一線。如果工作及生活習慣需要調整的都調整了,吃藥、打針、復健也都做了,效果還是不好,經評估該做手術還是要做。林頌凱說,現在醫學技術進步很快,幾乎每隔五年就有新的療法產生,效果大多比以前更好,建議民眾不要拖延,以免越拖越嚴重,保守治療能做的少了,反而更需要開刀。
-
2019-11-17 科別.骨科.復健
痠痛常是累積傷害所引起 這歲數是腰痠肩痛高峰族群
台灣步入高齡社會,肌肉骨骼退化相關疾病患者增多,許多人都曾經歷過手舉不起來、腰怎麼動都痛的難熬歷程。有些人跑了很多科,做了很多檢查,找不到明確的診斷,也感受不到治療明顯效益;有些人比較幸運,很快找到問題,經吃藥復健甚至手術,揮別疼痛,回到正常生活。今天的「健保大數據」探討常見的兩大腰、肩問題,提供民眾就醫參考。在肩痛族群中,最常見的診斷包括沾黏性關節囊發炎,也就是俗稱的五十肩,還有旋轉肌受傷、破裂、發炎者。根據健保署統計民國105年至107年申報資料,有五十肩或旋轉肌傷害等診斷者,近三年平均每年成長一萬人,去年已達26萬5000多人。腰痛族最常見的問題則是腰椎滑脫、腰椎狹窄、椎間盤突出,健保署統計民國105年至107年申報資料,患者人數每年增加兩萬人,三年內就從44萬多人增加到48萬3千多人。中老年人宿疾 累積傷害引起痠痛常是累積傷害所引起,從健保統計也發現,腰痠肩痛明顯是中老年人的「宿疾」,患者高峰集中在50歲到69歲。分析健保統計,有五十肩或旋轉肌傷害者,女多於男,女性是男性1.3倍,年齡以50到59歲最多,其次為60到69歲、40到49歲;至於腰痛則相反,被腰痛困擾的男性多於女性,男性人數是女性的1.1到1.2倍,患者年齡明顯集中在60到69歲,其次是50到59歲。不過,從痠痛、疼痛到接受手術治療,還有一段距離,推測應與患者病情程度、主觀意願等因素有關。去年有五十肩或旋轉肌傷害等診斷者有26萬5千多人,接受相關手術如肩旋轉肌破裂修補術及肩關節鏡微創手術者,約為1萬2647人;去年因腰椎滑脫、腰椎狹窄、椎間盤突出而腰痛者48萬3千多人,接受脊椎手術人數約5萬1千多人。治療過程 考驗民眾耐心李伯璋和家人也分別經歷過肩膀或膝蓋忽然受傷疼痛的經驗,在幾次的處理過程中,李伯璋發現疼痛和動作不方便,對於病人的耐心是很大考驗。李伯璋表示,雖然都記得醫師或治療師囑咐需要暫時休息、練習某些伸展或運動,心裡也知道應該要配合一段時間才會看到效果,但有時候人就是會忍不住心急,想要更快一點。因此他能夠理解很多病人沒有耐心完成療程,或到處看診想找尋更快速療法的心情。醫病多溝通 做出最好決策李伯璋希望提醒醫療團隊,病人是最清楚自己疼痛部位和特性的,當醫師遇到詳細記錄、闡述狀況的病人,不要馬上覺得病人是在挑戰自己的專業。不妨換個角度想,其實多傾聽,就可以發現很多有意義的細節,這些或許就是有助鑑別診斷的關鍵資訊。當病人看到醫師願意翻閱自己的病歷、參酌自己提出的資訊,心情都是很欣慰的,醫病間就因為這樣多一分的理解,建立了互相支持和信賴的基礎。李伯璋也提醒病人要多點耐心,配合治療,可以多利用健康存摺的紀錄和資訊,了解自己的狀況,並且跟醫師討論。如果對於治療的效果有疑慮,可以提出來和醫師或治療師討論,共同做出最好的決策。若需開刀 大數據提供經驗參考李伯璋說,保守治療是第一線,但如果病況嚴重到一定程度,還是要考慮手術。他知道許多民眾很排斥動手術,特別是在脊椎,社會大眾對於「開龍骨」這件事格外緊張,就怕術後會癱瘓,連累家人,所以許多人即便痛苦不已也不開刀。李伯璋表示,其實絕大部分醫師都很小心,現在也有很多微創新技術,可以減少出血、加速復原,併發症也較少,民眾應有耐心,多方打聽,參考資料,尋求手術經驗較為豐富的醫師。
-
2019-11-17 科別.骨科.復健
擺脫痠痛五十肩 復健科醫師教你3招增加肩關節活動力
腰痠背痛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常見症狀就是下背痛跟肩痛。兩者雖不致命、但疼痛具延續性,因此如何預防相當重要,維持良好姿勢、運動為關鍵。五十肩愛找熟女 穿衣都辛苦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歐陽進翰表示,五十肩除伴隨疼痛,甚至無法完成日常生活如舉手、梳頭、扣內衣等動作。好發族群是中年女性,因許多家事需要用到手臂上舉的動作,肩關節使用過度而發生病變。另外像車禍等導致手臂骨折受傷上石膏的病人,長久肩關節不動也可能造成關節囊膜沾黏;肩膀因外力受過傷、糖尿病患等,都可能發生五十肩。疼痛三階段 手臂彎曲度受限歐陽進翰說,五十肩的疼痛在臨床上分為三期:發炎、沾黏、解凍期,每個患者時間長短略有差異。前三個月多為發炎期,肩膀、上臂或手肘等部位連休息時都感覺痛,活動已開始受限,如手臂無法完全舉直;沾黏期則感到疼痛度稍緩,但此時關節囊已經沾黏,疼痛跟僵硬感同時存在;解凍期則是疼痛感明顯減輕,但手臂伸展角度已明顯受限。在五十肩的預防上,歐陽進翰說,日常生活中應減少提重物,避免突然舉肩過高外,維持良好姿勢與持之以恆運動,才有預防效果。建議年長民眾在家時,可做些簡易運動來增加肩關節活動力。運動殺球 易致旋轉肌受傷肩痛的另一個原因,常來自旋轉肌受傷。旋轉肌是由棘上肌、棘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等四條肌肉包覆肱骨而成,以維持肩膀做出旋轉、外展、內轉等動作時的穩定。如何避免旋轉肌破裂?歐陽進翰表示,旋轉肌會破裂,主要與運動傷害、外力受傷如車禍、發炎、年長退化等有關。民眾應避免東西搬上搬下、較高頻率肩旋轉或長時間得舉手等動作,像是殺球、刷油漆、搬運等。平時就應鍛鍊肩部肌力,運動時則須充分熱身、放鬆、伸展,若肩膀曾受傷,應盡量避免上述動作,或過程中應適度休息。姿勢不良 造成關節受力不均至於下背痛的預防,萬芳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許安智表示,下背痛的發生原因眾多,可能與體質、遺傳、生理周期甚至年長老化有關,但不良姿勢造成肌肉力量及鬆緊度不一而發生疼痛,是最常見因素,所以無論在坐或站甚至是動態活動時,都必須保持良好的姿勢,讓每個關節能平均承受壓力。歐陽進翰說,預防下背痛應保持正確站姿、坐姿以及彎腰動作等。如取物時別突然彎曲腰椎,而是維持脊椎挺直,並利用髖關節與膝關節屈曲蹲下來取物;平時站立時,應挺直背部、胸部、縮小腹使下背變平;而坐著時,上半身應維持直立姿勢;環抱物品時,重量不可太重、物品應越靠近身體越好。強化核心 改善背部柔軟度而在運動方面,主要在改善背部柔軟度、強化肌肉,避免背痛產生。如抬臀、抬腿、抱膝靠胸、仰臥起坐等都是不錯方式,但若已發生下背痛,則重在休息,運動次數與強度應諮詢復健科醫師等醫療人員後再進行,以免傷害加劇。另外,訓練腹部前方的腹橫肌、背肌等核心肌群,或彼拉提斯(Pilates)運動,也是不錯的方式。五十肩復健運動以下動作視患者狀況增加次數、時間與幅度。1.鐘擺運動背部前傾,健側手臂扶住桌子或椅子,患側(五十肩手臂)下垂並握住啞鈴等重物,以患側肩膀為軸往前後、左右晃動。持重物的手要抓緊,但肩膀應放鬆,以達到牽引關節腔的目的。2.爬牆運動面向牆壁站立,手指觸摸牆壁,慢慢向上爬行並逐漸伸直手臂,到不能向上為止。放鬆回原位,再重複動作。3.毛巾提舉運動以毛巾在背後提舉,達到肩關節內轉、外轉等伸展。此動作可反覆數次。
-
2019-11-17 科別.骨科.復健
腰痛時好時壞卻置之不理 醫師:最怕變成慢性下背痛
下背痛是民眾生活常見的困擾,有時雖覺得忍一下就過,但時間一久仍會干擾生活品質。由於疼痛的成因與治療複雜,民眾疼痛時應找尋專科醫師,才能針對單一症狀對症下藥。麻醉科醫師表示,民眾常見疼痛包括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狹窄等,不一定非得手術治療,建議得先透過鑑別診斷,確認原因與部位,再透過藥物、復健或介入性治療,才不會拉長治療時間。萬芳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許安智表示,造成下背痛的原因很多,可能與體質、遺傳、生理周期甚至年長老化有關,包括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性關節炎、壓迫性骨折、腰椎狹窄、滑脫,但也有可能是肌肉、肌腱拉傷,甚至是腫瘤轉移等。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歐陽進翰表示,長期姿勢不良或情緒、壓力等也可能造成下背痛,但多數疼痛與不舒服,可能會因姿勢改善等因素而在幾周內好轉,因此民眾容易忽略。然而,下背痛容易復發,若多次復發,未妥善處理,恐成為慢性下背痛。椎間盤突出 占下背痛七成許安智說,最常見的下背痛為椎間盤突出,臨床上患者約佔七成,為椎間盤受到突然的重力,或經年累月壓力,使得椎間盤外圍的纖維輪慢慢突出,中心的髓核被擠出來,進而壓迫到神經而疼痛。在治療上分為保守與手術療法。1.藥物治療保守療法包含消炎止痛或肌肉鬆弛劑等口服藥物,並適時臥床休息,或透過穿緊身衣、背架等固定姿勢的復健物理治療。但藥物治療有可能效果不佳,並非每個人都能改善。2.物理治療歐陽進翰表示,椎間盤突出跟姿勢不良如久坐、彎腰、瞬間搬重物等有關,若患者症狀較為輕微,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可透過牽引治療(即拉腰、拉脖子),以及電療、熱敷等方式,來降低脊椎的壓力、止痛,並加速軟組織的復原,此三項健保都有給付。後續再諮詢復健師,來針對症狀進行運動復健。3.介入性治療倘若患者口服止痛藥的治療效果不佳、疼痛未改善時,許安智建議可使用介入性治療控制疼痛。他說介入性治療為透過超音波定位患者病灶部位,直接注射消炎止痛等藥物,使藥效更精準、降低藥物副作用,且治療過程不需住院,在門診即可完成。4.手術治療若情況較嚴重則需施以椎間盤切除術治療,以全身麻醉徹底清除椎間盤髓核突出部分。除術前評估,也得注意術後傷口感染、神經損傷等併發症。嚴重腰椎滑脫、狹窄 需做脊椎減壓與融合術腰椎滑脫為腰椎椎體往前或往後移,多發生在第四至五腰椎間;腰椎狹窄則是指腰椎骨後方與腰椎小面關節前方間的腰椎管,因病變得狹窄。因多數患者為年長退化引起,保守治療效果較差,許安智較建議直接以手術治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外科醫師曾仁河表示,脊椎減壓術主要透過切除或擠壓神經根產生疼痛的來源處,改善症狀,基本上不需放任何植入物;當脊椎滑脫時,則需透過植入骨釘、放墊片等方式將兩塊滑脫的脊柱固定,即為脊椎融合術。而就臨床經驗,他認為做融合術的患者比例並未比減壓術高出太多,可能得視當下脊椎滑脫患者多寡而定。健保給付微創 對骨骼肌肉傷害較少曾仁河表示,無論脊椎減壓或脊椎融合手術,都有傳統跟微創兩種治療方式,現行上他較為推薦微創手術,因對脊椎骨骼破壞、脊椎旁肌肉的傷害較小,同時失血量少、手術後復原也快,且健保有給付,除非使用內視鏡、導航設備等自費項目,費用才會變高。不過許安智也說,並非所有下背痛患者都需手術治療。他近期曾收治一名85歲老翁,已看過其他科並吃藥,但覺得疼痛未改善而轉到他這來,因他有三高加上腎功能不好代謝差,不適合手術外也不建議再吃大量藥物,因此採介入性治療,連續三周在病灶處注射消炎止痛藥,疼痛指數由九分降到兩分,加上後續復健,不適感明顯改善。【本文出處,更多資訊請上《每日健康》、《每日健康》粉絲團。】
-
2019-11-17 養生.聰明飲食
碳水化合物及糖份都比其他水果高 吃香蕉真的健康嗎?
雖然香蕉深受歡迎,但有人仍然不吃,因為它的碳水化合物及糖分高於其他許多水果。那麼,香蕉健康嗎?1.香蕉富含鉀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資料,一根中等香蕉含有422毫克鉀,約佔人體每日所需的12%。人的身體需要大量的鉀才能正常運作,這種電解質可幫助肌肉收縮,加強神經功能,將營養物質轉移到細胞裡,還可調節心跳及體內的鈉。當鉀攝入不足時,會增加血壓和腎結石的風險,也會讓人感到虛弱和疲勞,甚至出現肌肉痙攣。2.有助於保持水分運動後,鉀有助調節體內的水分平衡,特別是流失的電解質,例如鈉、鎂、鈣和鉀。國際運動營養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指出,在中等到劇烈運動過後,細胞內的鉀會出現變化,因此建議運動員運動後食用富含鉀的食物,可抵消這些失衡。3.對腸胃有益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含有3克纖維(約佔每日所需的10%),它還含有益生元,可幫助腸道中的益生菌蓬勃發展。這些有益的細菌會改善消化,縮短感冒的時間,甚至有助減肥。4.對心臟有好處研究表明,大量攝入鉀與大幅降低血壓水平及降低中風風險都有關係,因為鉀有助從尿液排走多餘的鈉,減少對心臟的潛在傷害。5.有助腎臟健康研究還發現,每天攝入超過4099毫克鉀的女性,較攝取低於2407毫克者,患腎結石的風險低35%,那是因為鉀有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鈣,而鈣正是腎結石的主要成份。
-
2019-11-17 橘世代.健康橘
熟齡族輕忽口腔清潔 小心惱人的牙周問題
50出頭的林大哥最近花大錢整牙齒,「牙齒比情人更可靠」是他最近的人生領悟。的確,想要過好生活,健康牙齒不可少, 牙齒負責將食物磨碎,食物磨細了才比較好消化和吸收。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如果不想「髮蒼蒼,而齒牙動搖」,口腔健康更形重要。牙醫公會全聯會口腔衛生主委黃明裕表示,年紀大了肌肉運動協調逐漸退化,牙齒容易刷不乾淨造成牙周問題,橘世代要特別注意口腔清潔。「牙周」指的是支持牙齒的組織,包括牙齦、齒槽骨、骨頭的骨質、牙周的韌帶等等,潔牙不當容易讓細菌在牙齒與牙齦接縫處漸漸堆積,產生牙菌斑,刺激牙齦造成牙齦腫脹、牙齒鬆動,刷牙時容易出血或是對冷熱敏感,進而影響咀嚼和生活品質。黃明裕表示,因為睡覺時口水分泌少,更容易孳生細菌,因此除了餐後清潔外,尤其睡前一定要做徹底的口腔清潔。1.牙刷刷牙:黃明裕表示貝式刷牙法是最推薦的清潔方式,將刷毛對準牙齒與牙齦交接處,涵蓋一點點牙齦,上排牙齒由上往下刷,下排牙齒由下往上刷,每個部份至少刷10-20下。2.牙線清潔:將線段繞在雙手中指上,拇指與食指拉緊中間線段的牙線,輕輕在牙縫中上下挪動。接著移動未使用的乾淨線段,清潔不同顆牙齒。黃明裕表示,牙線棒因為角度被固定,無法像牙線可以順著牙齒的弧度清潔;因此牙線棒雖然攜帶和使用方便,但仍建議使用牙線。3.漱口水:漱口水是不錯的輔助潔牙工具,可針對不同的口腔問題添加不同的成分。黃明裕表示,例如含氟漱口水可以增加增強牙齒抗蛀能力,添加兒茶素則能抑制牙周病菌,都是不錯的選擇。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16 養生.聰明飲食
家戶寒冬必備! 醫:薑是肌肉舒緩與痠痛恢復聖品
冬天喝碗薑湯可以驅寒暖身,是家家戶戶必備的寒冬聖品。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周佳儀表示,薑的好處不只如此,也是幫助運動後肌肉修復、緩解關節疼痛的聖品,而且取得容易、價格平易近人,民眾可以善加利用。生薑具有暖胃止嘔的作用,在中藥有「嘔家聖藥」的美譽,美國衛生研究院也將生薑列為營養補充品,認為有助緩解暈車、化療與懷孕嘔吐的作用。周佳儀指出,生薑在運動醫學方面已有廣泛運用,可以緩解關節疼痛及運動後的肌肉修復。生薑萃取物對於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具有顯著的緩解。研究顯示,服用生薑萃取物,對於站立或行走後的疼痛均有明顯改善,且降低使用止痛藥的頻率。此外,服用薑與薑黃的混合物,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具有保護關節的效果。在中醫臨床上,針對關節炎患者,除使用針灸止痛,在用藥也會酌加生薑與薑黃,來降低疼痛。國外很多運動中心建議運動訓練後補充「鎂」,不論口服或泡澡按摩經皮膚吸收,可有助於身體的恢復。周佳儀說,薑不僅同樣有效,由於薑是天然食材,對於比賽的運動員更適合,不必擔心誤服禁藥的疑慮。根據研究,每天攝取2公克的薑粉連續11天,可緩解離心訓練後的肌肉痠痛;每天服用4公克薑粉,則有助於重量訓練後肌肉力量的恢復。周佳儀表示,薑本身的芳香味能緩解運動後的食慾不振,幫助腸胃恢復正常運作,因此對於耐力型比賽的選手,是營養補充的好選擇。薑是相當普遍常見的食材,又可入藥,藥食同源,大多數食用後並不會不舒服,但是薑含有揮發油,有些腸胃敏感的人可能會腹部不適與灼熱感,建議可改用嫩薑或粉薑,避免食用老薑。另有研究指出,攝取濃縮或過量薑製品,可能會造成膽汁分泌增加,因此膽結石患者應多留意。周佳儀說,如果不以食用的方式,也可以把薑的精油添加在乳液或按摩油,塗抺在僵硬的肌肉或疼痛的關節處,進行輕柔按摩,亦能達到舒緩效果。
-
2019-11-16 橘世代.健康橘
銀行存滿積蓄卻忘記「存骨本」4大警訊別輕忽
小美的母親60歲,最近洗澡時不小心跌倒,竟然就骨折,經醫生說明,才知道媽媽為了將銀行存滿積蓄,長年努力打拚、忽略自身健康,忘了「存骨本、顧老本」。骨本沒存夠,大多沒有明顯前兆,很容易被忽略。高雄大同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林高田提醒,出現「駝背」、「無法仰睡」、「身高變矮」、「向前彎腰會感到疼痛」,這些都是警訊。許多民眾卻不以為意,把它當成老化現象,但只要跌倒,或是突然過猛外力,就可能造成骨折。除定期檢測骨密度,預防骨折應從「存骨本」開始,依國際研究證實,及早增加10%的骨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發生延緩13年。均衡飲食 多攝取鈣質蛋白質國民健康署提供3妙招,協助民眾「存骨本、顧老本」。每餐都應攝取6大類食物。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長陳妙心建議,多食用鮮奶、優格、起司高鈣豆製品、黑芝麻及深綠色蔬菜,多攝取骨骼健康所需的鈣質、維生素D及蛋白質等食物。戶外活動、負荷運動都不能少陳妙心建議,民眾可於清晨或黃昏時曬太陽,身體需要透過適當日曬來活化維生素D,促進鈣質吸收,並搭配荷重運動,如慢跑、跳舞、舉啞鈴操等,增加骨密度和肌肉強度,並避免吸菸、酗酒、熬夜。瞭解自己是否有「風險因子」若父母曾骨折,尤其是髖骨骨折,則個人骨質疏鬆風險也會提高。服用類固醇或停經後、卵巢切除或不到45歲已更年期女性,應注意骨骼健康,避免骨骼變脆弱。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
2019-11-16 橘世代.健康橘
維持大腦健康防失智 名醫們這樣做
疑心病重、口不擇言;把衣服放到冰箱裡找不到;過馬路不看紅綠燈…,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動作,其實可能是失智症的警訊。如何顧大腦健康,名醫們都怎麼做?林口長庚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是健身界網紅,強調運動「先求有再求好」,舉凡願意出門遛狗、走路10分鐘等,都是很好的開始,接著才是找到有興趣的運動項目,持之以恆。王思恒強調「運動也可以存本,有效延緩失智」,他舉2006年一項研究指出,每周運動3天、長達半年,每次50分鐘做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結果顯示可以改善認知功能。即便老了運動減少,年輕時所存的身體本可以繼續花,推遲失智症發生時間。除了運動之外,手腦並用「玩電玩」是預防失智的最新研究。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挑選「3D介面、可以進行視覺空間訓練」的遊戲,例如玩「瑪利歐360」約半年,使用者的腦部磁振造影顯示,大腦海馬迴和小腦體積都變大。可趁家人聚會時玩電玩,達到腦動又互動的好處。肝病權威、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則是運動和飲食實踐者,他表示,運動可以顧腦,促進血液循環,多開口和朋友說話、談天,到社區走動走動、參加活動,可以降低失智風險。桃園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則提醒預防跌倒,避免傷害腦部。至於怎麼吃喝?可採「地中海式飲食」。地中海花式食材有助於營養均衡,每種顏色的蔬菜都吃到、愈多顏色愈好。另外,吃堅果不要怕胖;輪流替換家中的食用油,不要固定用同種油。例如植物性油脂的葵花子油就是屬於不飽和油脂的好油;多吃魚攝取Omega3、補充蛋白質;最後是不要怕吃澱粉,不過量、什麼都吃、七分飽才好,唯一就是不要抽菸。想要獲得最新預防失智方法,請報名參加「失智友善照護開講」巡迴講座,本月23、24、30日及最終場12月1日共有9場場次;12月8日還有名醫雲集的「失智友善照護論壇」。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
2019-11-16 養生.聰明飲食
吃洋蔥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專家:補鈣應吃這些!
網路上有人分享吃洋蔥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對此,專家表示錯誤!洋蔥鈣含量其實很低,牛奶、小魚干等還是比較較豐富。洋蔥是很好的食材,不過有人傳說吃洋蔥可以補鈣、預防骨質疏鬆,根據國健署「保健闢謠」專區引用《婦女更年期健康手冊》指出,洋蔥補鈣等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其實洋蔥鈣含量很低,而且沒有一種食物只要單一攝取可以完全補充人體所需要鈣質。要避免骨質疏鬆,專家指出應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及鈣質豐富食物,例如牛奶、深黑色蔬菜、小魚干,另外很重要的是,還需要適度的曬太陽,以活化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此外,平常也需維持規律運動,並從事荷重運動如慢跑、健走、負重運動,及避免抽菸、喝酒、熬夜等行為,避免骨質流失。 而雖然洋蔥無法幫助補鈣,不過它仍是很有營養價值的食材。台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楊玲玲就曾在《聯合報》撰稿介紹,洋蔥對健康的益處在國內外都有不少實證研究,它能預防血液凝固、降低膽固醇及血壓、預防心臟病和中風,抑制類致癌物及腫瘤,煮熟的洋蔥可提升免疫、降血糖,生吃則對新生血管有益。
-
2019-11-15 科別.新陳代謝
年紀輕輕就患上糖尿病? 這項檢查近5成民眾都忽略它
據106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全球每8秒就有一個家庭因糖尿病而失去家人,衛生福利部統計,107年糖尿病排名臺灣十大死因第五位,9,374人因糖尿病而失去寶貴的性命。然而,糖尿病的病程較長,影響層面包括個人與家庭。根據文獻顯示,透過建立健康的家庭生活習慣,可以預防超過50%的第二型糖尿病發生。 依據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40歲以上國人於過去1年內曾接受空腹血糖檢查者為53.5%,近五成民眾沒有定期檢查血糖的習慣。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指出,血糖是糖尿病發現最重要的線索,定期檢查血糖,才能早期發現並治療;另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罹患糖尿病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2倍以上,更應該定期血糖檢查。國民健康署提供40歲以上民眾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提供血糖、血壓、血脂及健康體重等檢查,幫助民眾了解自身健康狀況,預防慢性病發生。罹患糖尿病除做好自我管理,更需要家人協助在飲食及生活型態的調整與支持,才能有效控糖。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說,醫師以病人為中心,提供藥物、飲食及生活型態指導,及早(Early)與即時(Timely)使用合適的口服藥物或胰島素,達到控糖成效;不過,家人支持與調整生活型態更是控糖關鍵。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杜思德理事長分享,民眾普遍有抗拒胰島素治療的迷思,但透過家庭的支持,糖友與家人一同選擇適合治療方式,及改變不健康生活型態,才能穩定有效控制血糖:1. 均衡飲食、飲料無糖最健康:依據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18歲以上糖尿病病人體重過重或肥胖比率為64.7%,建議體重過重或肥胖的糖友或民眾應減少含糖飲料或添加糖攝取,多喝白開水,維持均衡飲食型態,控制體重以維持血糖穩定。2. 身體多活動、每日運動最優良:規律運動可改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耐力的規律身體活動,有利維持血糖穩定;其可從平時生活中做起,如提早一站下車走路上班、利用住家附近公園或開放之校園健走等。3. 按時用藥,定期量血糖,善用成健最好康:依醫師處方按時用藥或使用胰島素,並與醫師討論血糖監測頻率,透過定時量血糖,了解自己血糖變化。4. 家庭支持,穩定血糖最有效:研究顯示,糖友在家庭、朋友的支持與照護協助下,可提升糖友用藥遵從性,控糖成效更佳;而糖友最擔心的低血糖症狀,也可在家人們一起注意下,給予支持與處理。延伸閱讀: 健檢的尿液檢驗 能揪出什麼病? 少吃血糖還是很高? 2種錯糖尿病友最常犯
-
2019-11-15 科別.婦科
困擾女性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高血壓糖尿病機率高
一定有很多女性朋友到了婦產科檢查後,聽說了「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簡稱PCOS)」這樣疾病。雖然多數女性是因為月經不規則及不孕等問題求診,但這病是種與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相關的疾病,還會引發許多症狀,甚至減肥失敗常常也起因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個病吧!卵巢中有數十萬顆原始濾泡,正常的狀況下,每個月其中會有幾顆濾泡發育生長,最後會有一顆濾泡成熟並排出卵子。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的卵巢裡面含有許多顆小濾泡,雄性荷爾蒙比一般女性高,當患者內分泌失調,就會干擾正常排卵。雖然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會表現許多症狀,但因為分佈範圍廣,患者常不會多做聯想,不知道這是「一個病」造成的。然而會讓大家最常求診的症狀,就是月經不規則及不孕。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的月經週期不規則,一年通常小於九次,也有人完全沒有月經。另一個惱人的事情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患者經常是體重增加,很難減下來。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會讓人容貌改變,臉上可能不斷冒出痘痘,頭髮變薄,因此容易斷,髮量愈顯稀疏。這問題是起源於雄性荷爾蒙過多。雖然頭髮稀疏,但臉部或身體的毛髮卻變多了!讓女性看來會有像長了小鬍子一般的困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還有較高的機率會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目前沒有藥物能夠完全治癒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因此患者要記得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不抽菸,多運動,注意飲食選擇,降低生活壓力,注意生活作息,如此都有助於維持荷爾蒙的平衡。接受口服避孕藥、抗糖尿病藥物、及某種利尿劑治療也能夠控制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改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帶來的症狀,記得在醫師建議下規則服藥。否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個與內分泌和新陳代謝息息相關的疾病,不好好控制的話,患者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子宮內膜癌的機會都會上升!原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懶人包)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婦產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19-11-15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腳踝翻船骨折 走路不再急驚風
身為醫師又身兼院長,講求效率,沒想到如此「快活」,竟使我不小心「翻船」,因骨折得坐上輪椅、撐著拐杖。然而受傷經驗也讓我懂得慢活,更關注輪椅族的無障礙生活,重新檢視無障礙設施,讓醫院無礙更有愛。拐一下 脛骨髕骨都斷了兩年多前的三月,我北上參加會議,傍晚會議結束後歸心似箭,那時外頭下著毛毛細雨,天色又昏暗,快步走過街頭時右腳拐了一下「翻船」了。我當時跌坐在地,想站起來卻發覺右腳踝無法施力,紅腫痛的感覺與扭傷不同,好像更嚴重。還好家人在身邊,攙扶我並在路邊攔下計程車,送我去台大醫院急診。接受檢傷分類後,一名外科住院醫師來問診。那位住院醫師一看到我便說:「院長,受傷的是你?」原來對方曾在中榮做過實習醫師。他協助我拍X光,以確認是否韌帶扭傷,若是,休息即可。但住院醫師看完片子後說:「院長,你的脛骨和髕骨都斷了,需要手術治療。」只是拐一下竟這麼嚴重,我特別把影像傳給中榮骨科主任看,他也說,「這傷勢最好開刀」。幸好,開刀說急也不是很急,24至36小時內完成即可。於是我請台大住院醫師協助我簡單打石膏,向他道謝後,就帶著X光片、坐高鐵回台中。但回程路上並不容易,我拄著家人買來的拐杖,一拐一拐難行動,撐久了還會手痠。幸好到高鐵站,站內提供輪椅,若非因為受傷,還不知道高鐵有輪椅,第七節車廂還提供四個輪椅席位置。醫師指導 拐杖省力好用回到台中榮總,醫師幫我照更清楚的片子,確定不只是骨折,連韌帶也受傷。骨科部與創傷骨科主任解釋,「那一拐」造成肌肉旋轉牽扯,加上全身重量下壓力道大,造成脛骨和髕骨骨折。他也安排我隔天開刀。這是我第一次以病人身分躺在開刀房,還好旁邊都是同仁,不過「躺」著面對同仁也是第一次,接著全身麻醉就睡著了。等醒過來時已在恢復室,腳也打上手術骨釘和石膏,住院三天後,使用輪椅及拐杖約六周。即便是坐輪椅或拄拐杖,我還是繼續上班,重要會議也到場。好友關心我的傷勢,不停問「怎麼會這樣?」甚至有人推薦健康食品讓我補骨頭,老病人也開口關心我「不要太辛苦。」我雖沒吃補品,但心裡很溫暖。比較特別的是,開刀後二周是我女兒結婚大喜之日,原本期待陪女兒走紅毯,卻因坐輪椅取消,改成雙方父母在主桌站起來致詞,只有我坐著講話。女兒沒抱怨,但被太太碎碎念:「怎麼女兒結婚前發生這種事。」這次受傷的體會之一是「用拐杖也要尊重專業」,因拐杖要支撐上半身重量,若沒有骨科醫師或治療師指導拐杖的施力方式,很有可能才撐幾下就手痠。另外,拐杖怎麼擺、擺盪幅度多大、患肢何時踏出,都有技巧。重檢視醫院無障礙空間另外一項體會是「無障礙空間」很重要,過去未注意無障礙空間在哪裡,但坐輪椅,光是遇到階梯就不方便,得繞上一大圈去找斜坡道。雖然醫院無障礙空間做得不錯,受傷後特地再請同仁重新檢視所有室內外的無障礙空間,確認並強化輪椅病人的硬體使用情形,讓無障礙空間更有愛。這次受傷也意識到「慢活」重要性,過去走路走得快,現在告訴自己稍微放慢腳步,避開濕滑地板。看到醫院地板打蠟清潔,特別請同仁走路要小心,別摔跤了!醫學辭典/腳踝扭傷腳踝扭傷又被稱為「翻船」,多發生於運動傷害。建議二到三周持續紅腫疼痛,就應到醫院接受評估和影像檢查,若只是輕微扭傷,通常四到六周就可慢慢恢復,但若傷及軟骨或韌帶,恢復時間比較長。不過,腳踝翻船當下的受傷姿勢,也可能造成骨折。腳踝屬於立體結構,一般診所照的片子只照到正面和側面,恐照不到線性骨折,可能需要進一步接受電腦斷層檢查。腳踝扭傷幾乎無法走路,就可能有骨折問題,所以,只要不太能走路,或是扭傷異常腫大、瘀血嚴重到起水泡等,都建議進一步照片子。扭傷第一時間可先冰敷,並拿彈性繃帶加壓;待紅腫消了、疼痛感下降,則可改熱敷。受傷初期吃點止痛藥,但不宜吃太久,以免影響韌帶癒合時間。需注意的是,扭傷最忌推拿,可能愈推愈腫,對韌帶癒合無幫助。扭傷難預防,但可以想辦法避免,除了走路注意路況,一旦扭傷後的腳踝不夠穩定,穿護踝是不錯選擇。運動員則可利用包紮技術,或是改穿高筒運動鞋等,降低再翻船的機會。女性少穿高跟鞋也有一定幫助。(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吳家麟 整理╱鄧桂芬)許惠恒小檔案現職:●台中榮總院長●中華民國公立醫院協會理事長●陽明大學醫學系兼任教授●中興大學生醫所合聘教授●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合聘教授年齡:62歲出生地:台南巿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台大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專長:糖尿病、高血脂症、血管硬化疾病、胰島素阻抗性、醫務管理等興趣:閱讀、游泳經歷:世界糖尿病聯盟西太平洋區主席、台中榮總副院長、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台灣醫療典範獎、世界糖尿病聯盟傑出貢獻獎。
-
2019-11-15 橘世代.健康橘
女性後半輩子幸福 50歲是關鍵
夫妻床笫間是否性福,不僅攸關技巧,生理是否健康也很重要。58歲的秀美是銀行中階主管,平常帶著部屬打仗的她,因屆臨退休,反而多了與先生相處時間。已過更年期的秀美,早已停經,下半身偶有灼熱、頻尿卻尿少等現象,但不以為意;沒想到與先生進行魚水之歡時,卻痛的草草結束,就醫後才發現更年期後陰道乾澀,導致愛愛時異常疼痛,連前戲都不想要。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宇琪表示,更年期是熟齡女性都會面對的課題,50歲左右是關鍵。女性約在48至52歲間邁入更年期,除出現熱潮紅、情緒不穩定等徵兆外,過渡期開始亂經,先是1、2個月再到6個月沒來,直到一整年月經都沒來時即為停經。張宇琪說,此時期的女性因卵巢功能退化、荷爾蒙減退,易出現情緒紊亂,加上若在職場、家中也非最需要的時候、缺少發揮「舞台」,會有惶恐、憂鬱感,容易為小事暴衝、發脾氣,難以入眠外,更有夜裡發熱、盜汗等情況。而如何改善更年期不適,張宇琪說,如陰道過於乾澀,通常會給予潤滑劑、凝膠等讓陰道潤滑;後續則以荷爾蒙藥物、口服雌激素等補充,緩解更年期熱潮紅、心悸等症狀,避免跟另一半愛愛時性致缺缺。更重要的是,女性應重新建立自信、愛自己、樹立自己的價值,同時保養、少吃油炸物、適度運動,放鬆身心、迎接一切美好事物,更是讓自己戰勝更年期的不二法門。女性戰勝更年期建議:1.建立自信:愛自己、樹立自己的價值2.飲食均衡:少吃油炸物、多攝取蔬果3.運動:適度慢跑、瑜珈來增進運動量4.放鬆:放鬆身心、迎接一切美好事物,就是最好的保養秘訣。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15 科別.心臟血管
天冷心血管易出狀況!5大要訣顧健康 醫:總之先賴床再說
受東北風增強影響,北台灣氣溫一口氣驟降七、八度,清晨體感溫度甚至不到十五度,中南部則日夜溫差大,中老年人及體弱者健康面臨威脅。醫師建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須特別留意,建議早睡晚起,適時添加衣物、被子也要保暖;因氣溫低時血管會收縮,睡前可泡腳,洗澡時間勿過長,天冷出浴室可能導致心血管過度收縮。•出門運動別趕早 做好熱身防受傷平時有早起運動習慣的長輩,建議不要太早出門,應注意保暖及運動時間,連日空氣品質欠佳,呼吸道和肺葉可能會吸入汙染物;年長者體質和免疫功能都不及青壯,要注意引發支氣管炎、肺炎、肺心病等,運動前要做好熱身,以免傷及筋骨。喪葬業者表示,很多老人家逢低溫就扛不過去,尤其在晚間和清晨,傳統認為陽氣不盛,其實就是不夠溫暖,體質稍差受不了,容易出問題。•多喝水避重口味 蔬果要選不同色氣溫驟降,飲食方面,可以多喝水,避免血液濃稠,但要注意不要一口氣喝冷水,也不要冷熱交替喝,避免血管受太大刺激。冬天很多人愛吃火鍋,尤其重口味麻辣鍋,要注意會導致血液濃稠度提高,應該多補充水分,建議盡量少吃。另外,可以吃薑等食物暖身。營養師建議,多吃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有天然的抗氧化能力,預防血管發炎,如黑木耳及秋葵等具高膳食纖維;也建議以全榖根莖類如糙米及地瓜,代替精製白飯,有助於穩定血糖和血脂肪,少碰高鈉、高糖和脂肪的加工食品。本身有在吃血壓藥的患者,如果量血壓時發現早晚變化大,可以詢問醫師看是否要調整;假設原本早上吃一顆,可改早晚各半顆,幫助穩定一整天的血壓。•慢點起床不要急 泡湯不要泡太久新北市立聯合醫院預防醫學科主任張兆宏說,天氣冷時血管收縮、氣溫低對身體是一種壓力,建議每天早晨起床,先慢慢坐起,並且緩一緩,3到5分鐘再下床,避免姿勢改變造成高低血壓起伏;也可先穿好外套,適應了再出棉被。張兆宏建議,洗澡溫差不要太大,如果要泡湯,先適應熱水再泡,不建議太久,否則血管放鬆,一瞬間起來變化太大,恐會昏倒。•室內溫度不能低 隨身多帶件衣服冬天氣溫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及長者要注意門窗是否關好,但若有氣喘、過敏還是要通風並且多穿點,若是過敏者在睡眠時更要注意房內的氣溫不能低。冬季深夜和清晨溫度最低,不但容易感冒,也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新北市71歲的張素月說,通常她都等日出1小時後才出門,那時候日照比較強烈,不會那麼寒冷,且出門會多帶一件衣服,一來出汗可以替換;二來如果覺得冷可以加穿。但太陽也不能曬太久,曬久了會頭昏。如果真的太冷,建議戴頂帽子,保持頭部溫暖。•四肢暖身體就暖 睡前泡腳更好睡74歲的張育慈建議洗澡時間不要太久,因為洗太久容易頭暈,而且冬天寒冷,走出浴室溫差太大、血管會收縮,所以冬天寒冷時,他通常三、五天才洗一次,平常以擦浴為主;有的人會故意用冷水洗臉和四肢,但他試過卻不習慣,建議視個人情況決定,如果覺得不舒服,不必勉強。「四肢暖和,身體就暖和」,冬季睡覺前,張育慈習慣邊泡腳邊看書,配合早睡晚起,而且起床時不要驟然而起,最好先賴個幾分鐘,利用時間動動全身關節,再用手支撐起床。醫師張兆宏表示,冬天氣溫驟降對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要多留意,低溫血管收縮導致血壓起伏會較大,建議要把握「維持穩定、不過度刺激」的原則。
-
2019-11-15 橘世代.好心橘
從副總到全職志工/徐金春:找出自己的價值,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57歲徐金春為照顧中風的父親,13年前辭去工作,在她全心照顧下,父親雖在2年前以80歲高齡過世,但她感到了無心憾,如今她全力投入志工行列, 她最大的願望是「希望幫助更多與孩子有隔閡的長者圓夢,見孩子一面、彼此相互諒解,放下怨恨。」徐金春原本在某知名飯店會員服務中心當副總,13年前,父親中風,為把握3個月內的黃金治療期,她隨即辭去工作,父親在她細心照顧下,恢復狀況良好,她陪伴父親到醫院時,也接觸不少弱勢族群,於是投入視障者、小腦萎縮症患者有關的公益活動,也接受訓練擔任環境教育講師工作,因緣際會加入台灣優質生命協會,從中學習如何照顧醫院、安養院等收容單位獨居或失智長者,每年約參加百場照護公益行動。對於放棄收入穩定優渥的工作投身公益,她認為錢財有數,但精神上的收穫無可計量。參加社團法人台灣優質生命協會等公益團體行動,服務弱勢長者,特別喜歡設計順口溜帶長者做體操;她認為「每個人應有盡力延緩老化的意識」,減少社會家庭負擔,而她當志工,不只助人,也是助己延緩老化。「公益應是想到的當下就去做。」徐金春說,以前拚事業時都想著以後賺大錢後要回饋社會,後來才發現,從事公益踏出第一步時最難,且捐錢與親身投入志工,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如今看到長者如孩子般天真的笑容、笑聲,是她生活最大的快樂與激勵,「精神上的收穫無可計量」。「拍拍你的手,黃金裝滿手...」徐金春在安養院帶著失智的長者跳動唱,口中唱著自己用歌曲編排的健康體操順口溜,好讓長者容易記憶、有新鮮感,也願意跳動唱一下。徐金春說,原本木訥內向的姪子也對她當志工產生興趣,陪她去安養院體驗,個性也逐漸變得開朗活潑;她父親生前還會幫她「接工作」,到處答應各公益團體辦活動可找她當志工,雖然都沒先問她就安排,但她很快樂,「代表家人支持我」。面對少子化的未來,徐金春建議,跟她同年紀的人能「盡量做到不被照顧」,避免增加下一代負擔,每個人應該要盡力延緩自己老化,可多運動及與人互動,照顧好自己就能減少兒女的麻煩,她選擇當志工照顧人,也能延緩自身老化,「其實我們這麼努力,也讓年輕一代能放心工作。」她也建議,年輕人若希望以後的人生是開心、健康的,就要積極去想規畫;想要什麼結果 就要從現在開始鋪陳,直到達成目標、讓自己更好。徐金春說,她現在靠主持活動、當企業教育訓練講師維持一定收入,對於步入秋天的人生,她認為「楓葉就是紅才好看」,以現代醫療科技60多歲仍是壯年,人生最精彩的時刻,「只要有自己的方向,找出自己的價值,然後貢獻自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未來希望推動有閒置校舍的學校能有長幼祖孫共學機制,長者上樂齡課程兼帶孫,甚至能煮菜供午餐用,教孩子種菜、掃地等。
-
2019-11-15 養生.聰明飲食
她半年瘦11公斤,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都正常!全靠8類食物排毒又抗發炎
環境荷爾蒙是大家熟知的荷爾蒙干擾物質,我們會經由許多食物以及生活物品的接觸,導致體內累積過多環境荷爾蒙。這些環境荷爾蒙又稱作內分泌干擾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包括鄰苯二甲酸酯類、對羥基苯甲酸酯類、以及酚類等。常見的環境荷爾蒙主要來源有:一切塑膠製品、化妝品、食品包裝、定型液、黏著劑、除蟲劑、油漆、醫療器材、建築裝潢材料、鞋底、塑膠玩具、防曬乳、食品添加物、塑膠水壺、清潔劑、罐頭內塗層、紙杯內塗層、寶特瓶、熱感應紙、牙科填充材料、衣服染劑、部分藥品、動物飼料等等。關於環境荷爾蒙與肥胖間的研究很多,根據2012年大陸研究發現,部分環境荷爾蒙會透過細胞訊息的傳導,誘發脂肪細胞增生,甚至母親被塑化劑污染,生出的嬰兒也會比較胖。而2015年南韓的研究證實,一些環境荷爾蒙在肥胖者身上比非肥胖者還高,甚至干擾到荷爾蒙前驅物DHEA的轉化。臨床上我也發現,肥胖的人,體內的環境荷爾蒙確實較高,像是金女士個案,環境荷爾蒙的污染,就是導致她肥胖無法有效控制的原因之一。揪出生活中干擾內分泌及荷爾蒙的飲食及習慣如果你有以下情形,就應該注意身體是否已被環境荷爾蒙污染:•經常外食,並且使用塑膠袋或是保麗龍裝盛熱食•經常喝紙杯裝的飲料•經常喝寶特瓶裝水•工作場合易接觸塑化劑或是有機化工原料•每日飲水量過低•蔬果攝取過少•從不運動如果你有以上生活、飲食習慣,建議你可以透過尿液來檢測體內環境荷爾蒙(xenoestrogens)代謝物的高低,一旦發現數值過高,就應趕緊加強排毒。一般常見的檢測項目包括:•鄰苯二甲酸酯類(phthalates):目前大多數的塑膠用品都屬於此類,許多洗髪精、香水中的定香劑都含有,其中以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最多。•對羥基苯甲酸酯類(parabens):因為具有抑菌效果,所以普遍使用在化妝品、藥品,甚至是食品添加物中。•酚類(phenols):包括著名的雙酚A以及壬基苯酚都是,許多填充劑、清潔劑、塑膠水壺、受污染的食物、衣物等,都有它的蹤跡,是一種強烈的內分泌干擾物,與肥胖、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都有關。平衡內分泌及荷爾蒙的金鑰食物及營養補充品•大豆類食品:包括豆漿、豆腐、豆干等。大豆含有「大豆異黃酮」,號稱植物雌激素,荷爾蒙失衡婦女可以多多補充,不過儘量以非基改大豆為主。因為2015年權威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載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經確認,大量使用在基改作物的農藥除草劑glyphosate 以及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都是人類可能的致癌物。•深海魚及其他海鮮:深海魚如秋刀魚、鯖魚、沙丁魚、鮭魚等,富含Ω3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並具抗發炎效果;而帶骨的魚類、蛤蜊、蝦、小魚干等,可以幫助補充鈣以及維生素D。•全穀類:包括糙米、胚芽米、燕麥等,這類食物富含豐富的維生素B群、鎂、鐵、鋅等礦物質,可提高新陳代謝,促進排便,舒緩焦慮情緒。•堅果種子類:包括芝麻、核桃、杏仁、榛果、亞麻籽等,這些食物含有必需脂肪酸、維生素E、鎂等,對於平衡荷爾蒙、保護心血管都有幫助。•海藻類:包括海帶、紫菜、海藻,富含鈣、鐵、維生素B群、碘和硒,可以平衡荷爾蒙機能,並且促進甲狀腺素合成,促進代謝。•各式蔬菜: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例如綠花椰菜、白花椰菜、高麗菜、羽衣甘藍等,不但富含纖維素,可促進排便,降低有害環境荷爾蒙的吸收,還含有促進肝臟解毒所需之吲哚化合物,幫助雌激素轉換成健康型代謝物,降低風險型雌激素代謝物的產生。•水果類:包括蘋果、櫻桃、蔓越莓、芭樂等水果,富含纖維以及維生素C,可促進排便以及抗氧化,而櫻桃、蘋果等水果也含有少量「植物雌激素」,對於女性更年期症狀的舒緩也有幫助。•各式菇類:包括香菇、杏鮑菇、金針菇、蘑菇、黑白木耳等,其中的菇類多醣體可以提升免疫力、抗癌,促進肝臟對於環境毒素的代謝,維生素D也比較多。•多喝水:喝水可以促進風險代謝毒物經由腎臟排出。•綠茶:綠茶素及多酚對於利尿及肝臟排毒也有不小幫忙,但必須小心農藥問題。•運動:運動並曬太陽,可促進排汗,促進皮膚合成活性維生素D3 ,幫助排毒以及平衡荷爾蒙。平衡內分泌及荷爾蒙的功能性營養補充品•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不含醣基的(Genistein、Daidzein、Glycitein),第二類是含醣基的(Genistin、Daidzin、Glycitin),我建議2者都具備,才是好的大豆異黃酮。•十字花科萃取物吲哚3- 甲醇(Indole-3-carbinol, I3C):I3C可以促進雌激素代謝成健康型代謝物,減少風險型代謝物的產生。•活性維生素D3:維生素D分為維生素D2(ergocalciferol),及有活性的維生素D3(cholecalciferol),補充D3才是真的有效維生素D。•其他:如益生菌、葉酸、抗氧化劑、植化素、牛磺酸、甘胺酸、鎂、硒、碘、鋅等。平衡荷爾蒙及內分泌成功減重實證金女士接受我建議,飲食儘量依照上述建議,並且每天喝水2,500毫升,每日快走至少半小時,並補充特殊功能性食品、天然魚油、大豆異黃酮、活性維生素D3,益生菌、I3C 等,半年減了11公斤,體脂率降到32%,更年期症狀,如經常流汗怕熱、睡眠障礙都已改善,情緒非常輕鬆。經抽血檢測後,總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都降到正常值,體內維生素D升至40ng/ml ,脂肪酸Ω6/Ω3降到9%,風險型雌激素代謝物16α- 羥雌酮和4 - 羥雌酮比例也減少,而且她的乳房囊腫也從原先的1.5公分減少到1公分,令人為她感到高興。延伸閱讀: 「沒有人發現我是清醒的...」12歲一場怪病,他被當作植物人困在身體裡整整11年●書籍介紹營養醫學減重奇蹟(二版):劉博仁醫師的減重案例分享作者:劉博仁出版社:新自然主義出版日期:2019/06/24作者簡介/劉博仁現任:台中市科博特診所院長、台北菁英診所功能醫學中心營運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
-
2019-11-15 科別.兒科
160公分國二男想當林書豪 就醫檢查才知「早已長完了」
一名國二男學生熱愛籃球,心願是要當林書豪第二,家人也從國小就開始培養他,目前身高160公分,最近就醫檢查才發現孩子的生長板已經幾乎要閉合了,換句話說孩子未來的身高頂多就是160幾公分,「這樣的身高要當職業籃球員幾乎是不可能的夢想」,讓家長與孩子都難過不已。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兒科主任林逸首表示,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遺傳、營養、運動與疾病等,以前要等到孩子長大才知道孩子會長多高,但現在只要觀察骨頭生長板的狀況,就能八九不離十,提醒家長如果關注孩子的身高,一定要從國小一年級就接受相關檢查。這名男學生目前就讀台南市一所籃球隊相當出名的國中,家長從小就協助找教練練球,孩子也打得很關注、開心,獲獎連連,但最近發現孩子好一陣子身高沒有變化,而且喉結長出來,就醫才發現孩子已經「長完了」林逸首表示,檢查完之後,面對家長與孩子失望的眼神,非常不忍,但身為醫師沒有辦法隱瞞,只能告訴事實「這一輩子想當職業籃球選手幾乎不太可能」。林逸首表示,雖然不是所有的運動項目都與身高有關,但不能否認在職籃的世界裡,身高非常重要,連191公分高的林書豪,在NBA裡都被嫌矮,只能當後衛,籃球世界裡現實很殘酷。他強調,「小學一年級就要評估身高」,有時不見得是生長板的閉合,也可能是隱藏未發的疾病也不一定,當父母與孩子在做生涯規畫時,也別忘記把身高納入考量中,才能避免上述的案例發生。一般生長板大約是在青春期之後就會關閉。
-
2019-11-15 新聞.健康知識+
空氣汙染微粒 恐增罹患腦癌機率
空氣汙染對腦部恐帶來嚴重影響!加拿大最新研究發現,車輛製造的廢氣中所產生的超細顆粒會入侵腦部並攜帶致癌物質。這次研究也是首度發現空氣汙染的細小微粒與腦癌有關係。據《英國衛報》報導,超細顆粒會經由燃燒燃料生成,顆粒會進入腦部並攜帶致癌物質。科學家指出,暴露在空氣汙染中,約相當於從交通不繁忙的地區搬到市區,增加罹患腦癌風險。麥基爾大學研究人員魏興塔爾表示,「諸如空氣污染之類的環境風險的規模不大,但其重要性是因為每個人都會暴露在空氣中。」這次研究是分析1991~2016年190萬民眾的就醫資料與污染暴露條件,魏興塔爾表示,從中可發現在腦癌超細顆粒關聯是一致的。2019年初,一項全面性的研究也指出,空氣污染可能會損害人體每個器官以及幾乎每個細胞。據《紐約郵報》報導,魏興塔爾也建議,民眾應避免在高污染的街上從事戶外運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也發現,2012年相較2002年,因為空氣污染程度降低後,換算約拯救了5,660位紐約民眾性命。對此,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教授蔓荷指出,交通污染引起的富含鐵超細顆粒可能具有致癌性,因此是引起腦癌的可能原因。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流行病學期刊。【更多精采內容,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