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身體不適
共找到
799
筆 文章
-
-
2021-09-13 新聞.元氣新聞
潘懷宗罹癌化學去勢治療 涉詐333萬「能站起來」就到庭
新黨台北市議員潘懷宗和辦公室主任陳玉臺涉詐領助理薪資333萬餘元,遭依貪汙治罪條例起訴。士林地方法院今天開庭,潘懷宗自曝罹患攝護腺癌,已進行「化學去勢」治療,10月已安排放射線治療,強調「只要能站起來就來開庭」,必定全力配合法官時間。【延伸閱讀:為什麼會得攝護腺癌?併發症、好發族群、預防方式一次看】潘、陳2人遭限制出境、出海將在今年10月到期,士林地院今日特別開庭詢問2人及辯護人有無意見,陳玉臺及潘懷宗接續開庭,對此都無意見;檢方則稱,依法審酌。60歲潘懷宗一進入法庭就先敬禮才入座,當庭向法官說,罹患攝護腺癌,第三期末進入第四期,從9月6日起進行化學賀爾蒙治療,也就是「化學去勢」,醫師已安排從10月6日起至11月中旬,進行6至8周的放射線治療。潘懷宗強調,先向法官報告「只要能站起來,就會來開庭!」一定全力配合法院安排的開庭時間,展現良好的態度。庭後,潘懷宗在三名委任律師李永然、徐履冰、魏憶龍陪同下步出法院,搭車離去。面對媒體提問,議員何時發現罹癌?魏律師指出,多少受到本案影響,身體不適至醫院檢查,才發現罹患癌症,魏也感嘆「民意代表真難做...」。潘、陳遭士林地檢署起訴,因爲民服務費不敷使用,涉嫌在長達11年間,假借聘任公費助理,實質詐領公費助理補助費,不法所得333萬餘元。【延伸閱讀:攝護腺癌發病率隨年齡而增長,最常見的致病危險因子有哪些?】
-
2021-09-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家長快看!BNT接種同意書明回收 施打利弊完整解惑
今年夏天全台學子歷經「史上最長暑假」,如不想繼續遠距教學,開學防疫必須做好。指揮中心規劃,校園接種BNT疫苗,12至17歲青少年23日起開打,現階段為家長簽署施打同意書,並於明天截止回收。台灣兒科醫學會呼籲,減少病毒傳播與變異株產生,青少年踴躍接種,但家長仍擔心疫苗副作用,如發生率不低的「心肌炎」,專家今完整解惑施打利弊。青少年確診新冠肺炎,其重症與死亡率比起年長者低上許多,且就指揮中心公布數據顯示,20歲以下染疫者約超過1000人,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也說,其中有嚴重肺炎者約10名左右。孩子感染新冠肺炎多為輕症,但為何學生現在仍需打疫苗?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遠距教學影響受教權,疫情底下終究還是得回歸正常教育管道。然而,才剛開學北市松山區某國中學生隨即確診、停課,學生整天膩在一起,口罩無法時時刻刻戴牢,像是吃飯就必須脫口罩,很難避免感染。一旦發生群聚,學生症狀相對較輕微,李宏昌說,有鑑於少數嬰兒或青少年感染後,仍嚴重到需住院治療;而最不可忽視的是,學童夾帶病毒返回家戶,再傳播給嬰幼兒、家長,甚至是高風險的老人,恐再次造成醫療體系崩壞;且以病毒學角度而言,接種疫苗減少病毒傳播速度,也同時可減少病毒突變,造成更危險的病毒株機會。青少疫苗接種疫苗,不僅能減少病毒傳播、變異株產生,也能維持受教權。家長最擔憂的還是,接種mRNA新冠肺炎疫苗後,可能出現罕見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等副作用。美國最新研究更顯示,在接種BNT疫苗後,健康的未成年男性因心肌炎等罕見副作用而住院的機率,比染上新冠肺炎而住院的機率還高。心肌炎成為家長簽下孩子新冠疫苗施打同意書的顧慮。黃玉成表示,未成年男性接種BNT疫苗,每10萬名的確會出現個位數心肌炎案例,「沒得新冠,卻得心肌炎」。至於接種疫苗導致心肌炎成因為何?目前仍未可得知,所幸報告指出,這些產生心肌炎的孩子,預後狀況都可控。黃玉成說,接種BNT疫苗,絕大部分的孩子不會有副作用。而心肌炎部分,通常在打完之後通常在5天之內發生,若有呼吸不順、胸痛、胸悶、呼吸急促、心律不整、昏厥就要小心,請家長在孩子接種28天內,都須特別注意。至於哪些孩子不適合接種BNT?李宏昌指出,先天有相關心臟病、慢性心臟病者,需特別回院與醫師充分做討論再接種;黃玉成則說,對疫苗有過敏、接種當日身體不適者須暫緩。教育部日前也呼籲,學生三項施打原則,首先,自由意願選擇,希望家長、學生審慎評估後作決定;其次,同學間需互相尊重,不管最後施打與否;最後,需充分了解資訊,不論接種疫苗前、後都要注意。
-
2021-09-08 癌症.大腸直腸癌
老婦持續腹脹2個月就醫 升結腸腫瘤7公分
75歲婦人持續腹脹2個月,日前因身體不適,前往衛福部台南新營新營醫院求診,經醫師斷層發現其升結腸腫瘤7公分,手術3天已能正常飲食、活動,生活作息恢復正常。據知,婦人因腹脹曾去過3間診所就診,吃藥後有緩解,但某日肚子漲成1座小山,經新營醫院透過腹部X光檢查赫然發現腸阻塞,立即安排顯影劑腹部電腦斷層,從腹部電腦斷層可以看到升結腸有6、7公分大的腫瘤,腫瘤已經擴散至升結腸外面,波及到十二指腸。新營醫院外科主任陳秉澤切除患者升結腸及暫時性的小腸人工肛門。他表示,根據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2017年大腸癌患者統計共有1萬6408人,是常見十大癌症第一名;若不計性別,大腸直腸癌已位居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陳秉澤說,大部分腹部不適症狀多半是良性問題,如果症狀一直持續,沒有緩解,仍建議至醫院就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他說,大腸癌臨床症狀和腫瘤大小、位置有關;如果腫瘤位於右側大腸(包含盲腸、升結腸、肝曲部、以及部分的近側橫結腸),由於升結腸腸道管徑較大,通常較不會產生阻塞,病人常因腫瘤表面發生出血,出現大便混著血及慢性貧血的症狀,或是出現腹痛、腹脹、體重減輕等現象到醫院檢查才被診斷出。
-
2021-09-07 新聞.元氣新聞
成功嶺替代役爆疑諾羅群聚 役政署:55人出院隔離管理
在台中成功嶺受訓的替代役第224梯次訓練班爆發疑諾羅病毒群聚,54名役男9月3日入營後,昨天陸續出現上吐下瀉、身體不適送醫狀況,另有一名軍職人員也中鏢,總計共55人送國軍台中總醫院診治。役政署副署長、發言人沈哲芳今天說,這55人經治療後全數出院返回營區,由醫師評估採隔離自主健康管理妥善安置,避免交叉感染。役政署也加強營區清消及團膳安全管控等,防杜疫情擴散。台中市衛生局說,成功嶺替代役訓練班爆發疑諾羅病毒群聚感染一案,台中市衛生局獲報後由疾管科、食安處稽查人員前往醫院與營區進行採檢送驗行動,釐清是諾羅病毒感染或是食物中毒引起,採檢環境、食餘及人體送驗中,檢驗結果最快兩周後出爐。沈哲芳說明,替代役第224梯次基礎訓練受訓役男計984人,有54名役男及一名軍職人員發生上吐下瀉、身體不適等症狀就醫,已全數出院返回營區。替代役訓練班除配合衛生局、食安處採檢調查感染源外,也加強營區環境清潔與消毒、役男個人衛生以及落實團膳食品衛生管理機制,防範病毒感染蔓延。台中市食安處說明,已採檢環境及食餘檢體,包括高麗菜粥、榨菜炒豆干、馬蹄條、特製饅頭、炒油菜、豆漿送驗;承包替代役訓練班餐食廠商依食安法規定,禁止涉案廠商進入中央廚房烹煮食物,待確實改善衛生不符規定事項,並經複查合格始得恢復供餐。
-
2021-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學生打BNT有3天疫苗假 家長也可請防疫照顧假
首批93.3萬劑BNT疫苗到貨,優先給12至17歲的學生族群造冊施打。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天出席指揮中心記者會,他指出,經勞動部與人事總處討論後,疫苗假以3天為原則,不會列入出缺勤紀錄,必要時可作延長,家長如因學生接種疫苗需請假照顧,也可以請防疫照顧假。針對接種對象和順序安排,潘文忠說,包含國中、高中五專前三年,還有9月1日前滿12歲的國小學生,大約有125萬人符合接種資格。接種對象包含特殊學校、實驗教育、自學、矯正學校、少年觀護所、境外台校、外僑學校、中正預校,大學附設七年一貫學制,預計從高中五專依序往國中施打。校園施打BNT,9月4日至16日開始就會依照意願進行造冊,之後意願書留在學校彙整後,再進行疫苗配送等準備,9月23日開始校園集中接種,中間遇到中秋連假,預計於連假後做集中接種安排。潘文忠說,接種流程部分,主要有國高中和五專前三年及相關機關學校,會發送相關須知和評估意願書,學校造冊完之後有兩種接種方式。其一是在校園集中接種為大多數,9月23日開始也會提供接種後注意事項,由地方衛生單位安排專業醫護團隊人力到校接種;另一則是,如果後續家長有意願或是評估考量,會到醫療院所接種,這會由預約平台登記預約後再到醫療院所接種。另外,針對國小滿12歲學生或自學生或境外台校目前在國內的學生,由教育局處把意願書和須知發送後,到預約平台登記再到醫療院所接種。沒有學籍的部分以專案進行,潘文忠說,請他們到預約平台登記並到醫療院所接種,由於這部分比較不容易聯繫上,青少年可以自行到CDC平台搜尋校園接種作業,可看到意願書和須知,也可以預約登記。至於接種的方式,潘文忠說,校園集中接種從9月23日開始,安排周一到周五中午過後,以利觀察後續狀況,家長不陪同為原則,讓入校人數減少的防疫考量。接種後注意事項會提供,當天課程以靜態活動為主,可觀察學生身體狀況,如果有身體不適也會即刻聯繫家長送醫,兩周內會規劃妥適課程避免激烈活動。第二部分針對到醫療院所接種,潘文忠則說,民眾請到預約平台並到院所接種,後續會再公布,預計接續在校園集中接種後進行,選擇此方式建議家長陪同。
-
2021-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市境外+2 上周本土+3
台北市昨天零本土確診個案,不過新增2例境外移入,分別為來自塞爾維亞及美國入境個案,2例均為入境採檢確診,目前已安排入住防疫旅館,北市衛生局統計,8月29日至9月4日一周,台北市新增3例本土案例,較前一周增加1例。衛生局說明,最近一周(8月29日至9月4日)的3例本土案例,2例為男性、1例為女性,年齡介於39歲至60多歲,居住地為中山、信義及中正區,其中1例因接觸確診者被安排居家隔離,居隔期滿前採檢確診,另外2例感染源不明。北市府提醒,儘管疫情趨緩,但社區仍有零星不明感染案例,為降低Delta變異株進入社區風險,中央已經宣布啟動新冠社區加強監測方案,目前仍維持二級警戒,民眾外出須配戴口罩,前往公共場所落實勤洗手、減少用手觸碰眼口鼻,平時減少不必要活動或集會,並避免出入人潮擁擠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衛生局表示,民眾如果有身體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社區安全。
-
2021-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九把刀岳母接種AZ疫苗4天猝逝 家屬今查看解剖報告
九把刀岳母7月26日打完AZ疫苗,4天後不幸猝逝,家屬對死因提出意見,要求解剖,檢驗報告上周五出爐並送至桃園地檢署,檢方表示,家屬今天查看報告,但尊重家屬意願,不公布死因。作家九把刀上月11日在臉書寫下長文,指岳母打完AZ疫苗後,相隔4天就身體不適過世,悲痛說「感激她用盡一生的愛陪伴我們」,也提到「希望提醒打疫苗的大家,如果身體有嚴重不適,一定不能輕忽」;桃園地檢署相驗後會同法醫解剖,望進一步釐清死因。九把刀上月25日也發文稱,每到晚上,妻子就無預警大哭,並說「許多醫學專家在電視上隔空發表媽媽可能的死因,我們都謹記在心,做了筆記」,希望「正在撰寫解剖報告的法醫,可以參酌一下諸方意見,驗一下免疫螢光反應,驗一下小板第四凝血因子抗體。我們遠遠不是專家,只能藉著這種方式提醒。」法醫研究所解剖報告於上周五送抵桃園地檢署,檢方表示,今天下午1時加開偵查庭,並請家屬到場了解解剖結果,由於家屬不願對外公布死因,為尊重家屬意願,將不再發布任何資訊,有待檢察官後續處理。
-
2021-09-05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肩膀痠痛自己救 按「兩」穴道立即舒緩
不管是辦公、吃飯、通勤或是追劇,你有算過你坐在椅子上的時間多長嗎?久坐是眾人的通病,也常常造成身體不適、肩頸痠痛。影片中將教大家按摩2個穴道,當發現肩頸痠痛時,在家就能靠自己的力量舒緩身體,也可以學起來幫身邊的親朋好友按摩放鬆,快跟著安妮身心靈Breathe&Flow解救硬梆梆的身體!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運動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消除身體的不適!安妮身心靈Breathe&Flow臉書:點我看安妮身心靈Breathe&Flow頻道:點我看「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9-05 新聞.用藥停看聽
吃藥配柚子「超毒」! 除了葡萄柚跟柚子,這些食品都不能跟藥一起吃
「吃藥要記得配溫開水喔!」這是藥師在發藥時常說的小叮嚀。所謂的溫水,大約是從室溫25℃到不超過體溫的37℃之間。但民眾常會忘記或求一時方便,直接以茶、果汁等飲品服藥。這不僅會影響療效,還可能提高不良反應發生的機率。食藥署提醒民眾,除非藥品有特別標示,否則服藥時仍應配服溫開水為主。服藥時,不能不知的藥品交互作用日常飲食中,很容易因一時不慎發生藥品交互作用,食藥署叮嚀民眾在服藥時應多加注意且避免以下情形 :一、酒精服藥期間應避免飲酒,因為酒精除了可能影響藥效,還可能增加副作用。例如:酒精會增加胰島素降血糖作用,導致低血糖的風險、增加止痛藥acetaminophen肝毒性風險、增強安眠藥中樞神經抑制作用,更會與抗生素、血壓藥等產生交互作用,甚至可能因嚴重低血壓、低血糖而導致休克。二、葡萄柚或柚子葡萄柚或柚子中含有抑制肝臟代謝酵素的成分,可能影響某些藥品的代謝,使其在血中濃度增加,提高不良反應發生率,甚至產生嚴重副作用。可能影響的藥品包括 : statin類降血脂藥、免疫抑制劑、鈣離子通道阻斷劑這類降血壓藥等,若正在服用上述藥品,應避免食用。三、紅麴、納豆紅麴和納豆具少量降血脂功能的成分,在服用降血脂藥品時若大量攝取,可能會使藥品在血中濃度增加而導致副作用產生,像是橫紋肌溶解,嚴重甚至會導致腎衰竭,應避免併用。四、含咖啡因的飲品咖啡、可樂、茶等含有咖啡因,會增加氣管擴張劑的作用,且降低安眠藥的效果。當服用某些種類的抗生素、避孕藥、降血壓藥或抗心律不整的藥品,會降低咖啡因的代謝,使體內咖啡因濃度增加,進而提高咖啡因副作用的發生機率。食藥署提醒,若是不知道自己的飲食是否會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除了在領藥的當下可詢問藥師,也可利用住家附近的社區藥局進一步詢問,藥師都會給予最適切的諮詢和用藥指導。這三種食品也會影響著您吃的藥除了上述介紹的四種食物可能會與我們正在服用的藥品產生交互作用外,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請郭建宏藥師再分享幾種常見的案例,也會影響您吃藥的效果!一、柚子、柑橘類水果許多服用降血壓藥的人,會避免同時食用葡萄柚,但卻不知道柚子(文旦)和葡萄柚一樣也含有抑制肝臟代謝酵素的成分「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持續大啖柚子,可能會抑制高血壓藥的代謝,導致藥品血中濃度增加,使副作用發生機率提高。郭藥師提醒,正在服用降血壓藥品的民眾,如食用柑橘類水果時應特別留意,避免同時服用。二、高濃度納豆萃取物:含有高濃度納豆萃取成分的食品,因含大量維生素K,可能會影響抗凝血藥品的作用,應避免在服藥期間食用。三、高濃度大蒜萃取物:當大蒜直接用於烹調料理的調味時,不至於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但含高濃縮大蒜成分的食品與抗凝血藥品併服時,則可能會增加出血的藥品副作用,建議於服用抗凝血藥品期間避免攝取高濃度大蒜萃取物。郭藥師建議,正在服藥治療疾病者,在食用任何保健食品、中藥,或者其他高濃度營養補充品前,都應該先諮詢醫師或藥師,避免其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影響疾病痊癒,甚至增加副作用的發生率。領取藥品時也應詳閱藥品資訊及注意事項,是否有「與乳製品間隔2小時」等與飲食相關警語,若有任何用藥相關問題,可諮詢專業醫事人員。食藥署也提醒消費者,含高濃度特定成分的食品並非健康萬靈丹,此類食品無法取代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因此,切勿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以免保健不成反而傷身,若因食用健康食品、特殊營養食品或任何膠囊錠狀類產品後,產生身體不適,皆可透過「全國健康食品、特殊營養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通報。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09-03 養生.聰明飲食
防癌之王是大蒜!橫切生吃更健康,營養師提醒4種人少吃
大蒜是不少料理當中的靈魂腳色,相信也有不少民眾聽說過吃大蒜有益身體健康,或者吃大蒜配香腸,除了對味也更對健康有利。嫚嫚營養師指出,大蒜確實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不過對身體的刺激也不小,提醒民眾適度攝取,對健康更加有利。 防癌之王:大蒜 營養多元還抑菌、抗氧化! 嫚嫚營養師表示,大蒜被譽為防癌之王,營養非常多元,包括硫、鋅、磷、鉀、硒,以及維生素B群、C。最備受矚目的就是它含有相當豐富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也就是民眾常常聽到大蒜有利於防癌等好處的關鍵,例如讓大蒜味道重的含硫化合物「大蒜素」,也有黃酮類、黃烷醇等多酚類化合物,以及木犀草素、槲皮素等。 大蒜最常被研究且已有不少研究證實的好處,就包括了直接降低致癌物生成、抑制細菌的活性、抗氧化的作用等,並有助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幫助維持人體免疫力,且也有利於保護心血管。 其中對於防癌、防癌的效果,在胃癌、腸癌更為顯著,例如因直接降低細菌活性的關係,可降下胃癌其中一項的危險因子: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生率,同樣的原理,也有助避免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說是食物界的抗菌素。 吃香腸配大蒜有助防癌? 許多民眾最常吃大蒜的場合,不外乎就是配香腸,這兩味可說是絕配,也有人認為吃香腸配大蒜可以降低癌症的發生率,畢竟香腸這類的加工食品,在製作過程、烹調過程中較多容易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而大蒜可降低致癌物生成。不過已經生成的致癌物,大蒜並無法直接抹去它的存在,因此嫚嫚營養師認為,或許可以降低癌症發生率,不過應為吃的當下也配上了大蒜這樣的蔥屬蔬菜,可以補充到多元的抗癌植化素成份,因此或多或少有些幫助。但當然也還是建議民眾,任何食物適量即可,飲食上以原型食物為主、營養多元更有助於防癌。簡單來說,會有幫助,但不代表可以肆無忌憚的大嗑香腸。 大蒜吃法不同,營養也不同?營養師:橫切生吃最佳。 值得注意的是,大蒜隨著吃法不同,對身體防癌、抗菌、抗氧化的作用也會有所不同。常見吃法如整瓣的生大蒜、切半的生大蒜、整瓣一起烹調完成的熟大蒜等,嫚嫚營養師指出,當中營養發揮最高的就是切半的生大蒜。 嫚嫚營養師解釋,大蒜素需要接觸到氧氣進行釋放,因此烹煮雖然也吃得到其他營養,不過恐怕就吃不到大蒜素。最推薦的做法為橫切或搗脆讓大蒜大面積接觸氧氣,然後後靜置十分鐘等待營養釋放後食用,如此可攝取到完整的營養,又不會讓營養揮發掉。 大蒜有利健康但不宜多食 營養師:4種人更要少吃。 任何再健康的食材都是過猶不及,大蒜也是,大蒜對身體好處雖然相當優越,但吃多對身體的負面影響也相當顯著。大蒜屬於刺激性的食材,若短時間內食用過量,恐會造成胃黏膜傷害、刺激腸道,造成胃炎、胃痛、腹脹、腹瀉等不適,過多也可能造成心跳加速、頭痛等情況。而大蒜素等營養,也會進入到血液、乳汁內,因此哺乳者也不宜多食,以避免幼兒藉由乳汁攝取過量的大蒜素造成身體不適。另外,若有服用抗凝血劑藥物者,大蒜食用過多,也可能影響到藥物作用,這點也需注意。嫚嫚營養師建議,平常吃大蒜,建議一瓣生大蒜,或兩到三瓣的熟大蒜即可,腸胃不佳者建議先吃飯,配菜時在食用大蒜,先墊墊胃,避免大蒜直接造成刺激。 大蒜口臭怎麼消?營養師:可喝綠茶等除臭。 許多民眾吃完大蒜最傷腦筋的就是殘留在口腔的味道,嫚嫚營養師建議可以配鮮乳消除臭味,主要原因並非在鮮乳可覆蓋味道,而是在蛋白質有助包覆產生氣味的大蒜素。而其他像是喝綠茶、咀茶葉、嚼薄荷口香糖也有所幫助,民眾不妨可以試試看。 《延伸閱讀》 .辛香料有利維持免疫力?營養師:好處不只這樣! .大蒜水能防武漢肺炎?營養師:這樣吃卡實在!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天前剛打AZ...空軍一聯隊補給中隊副隊長昨受測休克 今拔管不治
駐紮在空軍第一戰術戰鬥機聯隊補給中隊副隊長陳英華5天前打完AZ疫苗後,昨天下午2時多,前往岡山空軍官校參與5公里健走科目,途間身體不適休克,沒有呼吸心跳,經在場教官等發現後,緊急送往岡山醫院初步診治,後送高雄802醫院,經急救後以呼吸器維生,但狀況並不樂觀,今天中午家屬忍痛放棄急救,拔管後不治。空軍第一戰術戰鬥機聯隊指出,今天中午11時30分經國軍高雄總醫院醫師與家屬說明病況後,家屬同意於11時44分拔管,院方開立診斷證明為到院前無生命徵象、急性冠心症併心因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11時44分病逝。家屬現在該院等待警方會同檢察官相驗,待開立相驗證明及死亡證明後移靈台中殯儀館。
-
2021-09-01 該看哪科.皮膚
婦人遭紅火蟻咬傷引過敏性休克 低溫療法救回一命
新竹一名中年婦人日前在工作時,被發現無意識倒臥在地,送醫前已失去生命跡象,經過東元綜合醫院急重症醫療團隊全力救治,奇蹟恢復生命跡象。院方表示,婦人是因紅火蟻咬傷引起過敏性休克,醫療團隊使用低溫治療等施救,成功將婦人救回,休養觀察一個月後順利出院。成人加護病房(ICU)主任謝宗鑫表示,婦人到院前已失去心跳及呼吸,急救8分鐘後恢復生命跡象,經檢傷發現左腳大拇指瘀血,已有敗血症跡象,推測她已昏迷一陣子才被發現送醫。到院後經過些許時間,婦人身上才出現被紅火蟻咬傷的病徵,主要傷勢集中在雙手手肘以下,脖子、胸前也有零星傷口,最嚴重的雙手則是出現大片密集度極高的膿皰,因為傷勢集中在手部,透過家屬問診,推測婦人疑似在工作中因搬動地面上的建築材料,雙手觸及紅火蟻巢穴,讓螞蟻從手部攀爬至手臂以及軀幹其他部位。婦人歷經低溫治療、呼吸器供給、抗生素治療後奇蹟恢復生命跡象,被咬傷的膿皰也結痂癒合,目前已出院返家。謝宗鑫說,根據國內研究資料說明,紅火蟻咬傷會造成身體不適,主要是因為紅火蟻毒蛋白中含有「類鹼性毒素」,局部被紅火蟻咬傷,大多數病人除了疼痛、騷癢以外,不會有太劇烈的不適反應,且症狀會隨著時間緩解,不會有太嚴重的後遺症。不過有兩種情況最為危急,像是被紅火蟻叮咬的範圍大,造成毒素劇烈反應,可能導致器官衰竭、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甚至有死亡的可能;或是少數對紅火蟻毒蛋白過敏的人,只要少數幾隻咬到,可能產生過敏性休克而致命,要特別小心。且紅火蟻叮咬時有旋轉及攻擊多次的習性,因此傷口比一般螞蟻更嚴重、更密集。謝宗鑫也提醒,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機率增加,行經草地、塵土多的地方務必留意,如有發現紅火蟻棲息地,應遠離土丘巢穴,切勿驚擾並通報相關單位處理。萬一不慎遭紅火蟻咬傷,第一時間以肥皂和清水清洗被叮咬的部位,暫時冰敷被叮咬的部位,被叮咬後避免將膿皰弄破,避免傷口二度感染,倘若身體出現心悸臉紅、蕁麻疹、喉嚨腫脹、胸悶、心跳加快等有過敏反應,應盡速至醫療院所就醫。
-
2021-09-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學生打疫苗防集體暈針 彰化縣規畫獨立接種空間
新冠肺炎BNT疫苗將到貨,彰化縣衛生局規畫進入校園幫學生施打,但過去縣內曾傳出高中生打流感疫苗集體暈針,未來BNT疫苗施打將採取分區,以獨立空間接種,避免青少年因同儕施打反應造成心理與生理上的相互影響。依據過去縣內過去規畫校園流感疫苗接種經驗,南彰化某高職曾發生學生集體暈針不適狀況,彰化縣府衛生局長葉彥伯指出,青少年體質較為敏感,打疫苗就可能發生暈針現象,尤其青少年在高、國中生這個年紀,容易受到同儕影響,有同學打針時暈針身體不適,看見的人很可能心理也受影響,還沒打就不舒服,有的看到別人暈針吐了,也忍不住跟著嘔吐。葉彥伯說,學生BNT接種規劃比照流感疫苗,到校園為學生們施打,將安排等待區、休息區和獨立的接種區,並採分區分流的方式,將學生們距離、間隔時間拉開,避免相互影響。彰化縣長王惠美說,中央規畫優先讓12歲至17歲對象造冊接種疫苗,但18歲至22歲須至平台登記預約;彰化縣符合BNT接種造冊對象學生數約6萬多人,若學生接種後覺得不舒服須要請假休息,都可向學校提出來。
-
2021-08-31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史上最長暑假結束了 孩子「收假症候群」逾1周應就醫
明天就要開學,號稱「史上最長的暑假」也將結束,但放假放太久,有些孩子因「不想上課」出現食慾降低、睡不好、腸胃不適等情形;醫師提醒,面對「收假症候群」,家長要多陪伴鼓勵孩子,並協助調整生活作息,若相關症狀持續長達1至2周都未改善,應就醫尋求專業協助。衛福部南投醫院指出,今年5月爆發本土疫情,同月19日起各級學校停課不停學,改採線上授課至暑假,而因學生長達3個多月時間都待在家中,被稱為是「史上最長的暑假」,孩子因不想開學,情緒低落或身體不適,需重新調整身心。南投醫院身心科主任陳致遠表示,面對連續假期之後的上班日或上課日,不論大人小孩,可能會出現情緒低落、憂鬱、精神不振及睡眠失調等狀況,這都是「收假症候群」的症狀,而當假期越長,在收假後越容易出現相關症狀。而「收假症候群」雖非精神疾病,但相關症狀卻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甚至有些民眾或學童會因為焦慮,而伴隨胸悶、疲倦及身體緊繃,甚至腹痛、便秘或腹瀉等腸胃道不適症狀,不過,這些症狀通常會在壓力解除後逐漸緩解。對於如何協助孩童改善「收假症候群」,陳建議家長,開學前應多些陪伴,並協助孩子調整生活作息,避免熬夜,整理好新學期要使用的文具等用品,提前預告、規劃開學後的行程,安排適當的運動緩解焦慮。開學後,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適應情形,持續正面鼓勵,並在耐心陪伴下,可以讓孩子順利的回復到原本學習節奏,並持續觀察,倘若孩子仍難收心,情緒不佳,「收假症候群」症狀長達1至2周以上都沒有改善,建議應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
2021-08-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首例!中和中年男打2劑莫德納 1個月後不治
新北市今天接獲通報,中和區1名男子在打完2劑莫德納後1個月出現身體不適,25日請假後,28日被發現死亡,為新北首例打2劑疫苗後死亡第1例。衛生局指出,這名56歲死者有糖尿病史,6月28日先接種第1劑莫德納後無異狀,上月26日打第2劑,經過1個月後25日出現身體不舒服,請假1天回家,28日就被發現死亡,為新北首例打完2劑疫苗後死亡個案。衛生局表示,有關死亡原因是否與疫苗有關,由中央「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審議認定。
-
2021-08-30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胃脹氣不舒服?兩穴道緩解身體不適
胃脹氣日生活中常見的症狀,除了讓人感覺腹部鼓鼓的,有時還會讓人想吐、無法排氣,今天教大家改善胃脹氣的兩個穴道按摩,還你一個舒暢的身體!影片中將講解胃脹氣的三大原因,分別為吸入、食物與疾病,另外也會教你兩個穴道按摩來舒緩胃脹氣帶來的不適,不過要記得,了解自己會脹氣的原因更重要!改善原因才能真的擺脫脹氣困擾,快跟著安妮身心靈Breathe&Flow一起動一動,一起消消氣!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知識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找回健康活力! 「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8-29 養生.運動天地
安全潛水首重耳壓平衡 醫師:前中後注意事項一次看
潛水時未正確進行耳壓平衡,恐致耳膜破裂、聽力受損。夏天民眾喜歡進行水上活動,本月24日起,指揮中心開放水肺潛水、自由潛水及浮潛,今早卻有女子在基隆潮境海域進行自由潛水,出現身體不適狀況,幸同行友人及時發現,緊急送醫治療後,如今已脫險。「能否適應水中壓力變化」是潛水初學者能否潛到更深之處的關鍵,林口長庚耳鼻喉科醫師趙偉傑表示,下潛深度愈深,水壓會改變體內壓力,有賴人體調適壓力變化,避免體內組織變形或損傷。其中,「耳壓平衡」尤為重要。趙偉傑說,一般民眾下潛時,不會有身體變化的明顯感受,一旦遇到突發狀況,突然著急想要浮出水面時,就容易導致耳壓失衡,當耳外的壓力大過耳內的,耳膜會感覺到劇烈拉扯,初期倍感疼痛,引起恐懼與不適,待壓力變化更大時,會出現暈眩等更嚴重的副作用。趙偉傑進一步指出,耳壓失衡還可能導致耳膜破裂,這時將出現耳朵疼痛、上浮後耳朵感覺被水塞住或是聽力受損等症狀。若想預防潛水意外,建議潛水客事前務必先學好平衡壓力的技能,水中壓力較陸地大,在陸地上應頻繁練習,避免下潛時無法吹動平壓;咀嚼口香糖、按摩顳顎關節,可舒緩口部肌肉、預防抽筋,避免影響平壓技巧的發揮。潛水時,應把握時間,下潛上浮都勿過度匆忙,速度應放慢,平衡壓力後,才能再下潛至不同深度,可使用閥式平壓法或法蘭茲平壓法。●平衡壓力兩方式1.閥式平壓法在水中捏住鼻子,用力吹氣,約有6、7成的人會成功,而另外2、3成人可用時間換取平衡,在一定深度待久一點,讓身體慢慢平衡壓力。2.法蘭茲平壓法考慮到自由潛水是一口氣憋到底,與時間賽跑下,較不適合用時間換取平衡,這時可使用法蘭茲平壓法,以舌根肌群為主的推送口腔內空氣。上岸離開水面後,可滴生理食鹽水2至3滴,流進去耳內再流出來,有清除海水鹽分與髒污之用,再用蒸餾水沖洗耳朵外部,並擦乾或吹頭時順便將耳朵吹乾,盡快保持耳朵乾燥,避免細菌入侵。當耳朵擦乾後,若仍聽不清楚,並持續2天以上,建議就診。
-
2021-08-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釀主動脈剝離?醫:注意症狀!致死率每分鐘上升1%!
高端疫苗開打後陸續傳出死亡消息,其中最讓人注目的包括陸姓作家的死因,目前據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研判為「主動脈剝離合併心包填塞」,是否與疫苗有關尚待釐清。 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釗監提醒,主動脈剝離是極具危險性的急性心臟疾病,出現症狀應立即就醫,把握黃金救援時間。 主動脈剝離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 主動脈可試想成「三層包在一起的水管」,當最內層的水管出現裂孔,水便會流向內、中層的縫隙,使得內層和中層逐漸分離,更進一步導致剝離。 張釗監醫師表示,主動脈在健康狀況良好時,是呈現非常具有韌性的狀態,因各種風險因素導致脆弱後,就有可能形成裂縫,使得原本在內膜運輸的血液流至中膜,更進一步撕裂內膜及中膜形成剝離,最終引起所謂的「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剝離上下有別 上主動脈致死率極高! 主動脈外表呈現拐狀的形狀,依上、下分成升主動脈和降主動脈,視剝離的位置不同,對生命的威脅也會有所不同。於下的降主動脈,可能影響到各個器官或身體部位,例如影響到腎臟將引起急性腎衰竭,腸道則為急性腸缺血,下肢則形成癱瘓。而於上的升主動脈剝離,危險程度非常高,有很高的機率將直接影響心臟,例如心包膜填塞,或是壓迫到血管造成心肌梗塞,頭部則會形成腦中風。 怕高端釀主動脈剝離?醫:真正風險才更要注意! 主動脈剝離最主要的風險因素,包括了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肥胖也容易引起慢性病,也是需注意的族群之一。抽菸習慣則也容易使得動脈硬化導致脆弱。其它也包括了結締組織疾病等。因此防範的方法,也就包括了積極控制慢性病及結締組織疾病、體重、戒菸等。 近日民眾所關注的,在施打高端疫苗後猝死的陸姓作家,據了解身有高血壓,雖施打前健康狀況良好,在施打後猝死,但主動脈剝離是急性疾病,誘發因素形成就會發生,因此張釗監醫師認為和疫苗較無相關性,可能僅為時間上的巧合。 不過張釗監醫師也提醒,雖然目前以醫學的角度來看兩者關連性不高,但前述所提到的風險族群,還是時時都應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並注意任何相關的身體不適徵兆。施打疫苗利大於弊,但打疫苗前更要與醫師討論是否合宜、有哪些需要注意。其它像是正在接受治療者、用藥者也是同樣的道理,以避免憾事發生。 主動脈剝離症狀要注意,致死率每分鐘提升1%! 張釗監醫師指出,主動脈剝離的症狀有別於心肌梗塞,心肌梗塞主要為胸口悶痛,以及肩、頸、背、手臂等處的延伸性疼痛,較不明顯,主動脈剝離的疼痛則會有相當明顯的撕裂疼痛,且也會有背部疼痛的感覺,延伸性疼痛則很少出現。據了解,陸姓作家在生前就曾和朋友反映有胸痛、背痛的情況出現,遺憾的是未緊急就醫。 張釗監醫師指出,如同前述所提,主動脈剝離視發生位置危險程度會有所不同,若為升主動脈影響心臟則分秒必爭,致死率約每分鐘提升1%,時間拖越久對患者越不利。 因此再三提醒風險族群,如有發生任何身體不適都應提高警覺,特別是發生在胸腔的症狀往往急具危險性,應盡速就醫急診,不宜繼續觀察,以避免誤判。這情況不論是否施打疫苗都應注意,施打疫苗後更應留心,一般民眾也不能大意。 《延伸閱讀》 .不喝水、久站久坐比AZ更易血栓!心臟醫:留意生活地雷更有助防範! .心肌炎不是打疫苗才會有!醫指3風險,胸痛、喘、累等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8-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高端兩天後亡 三重男初判死因胰臟癌將擇日解剖
47歲患有胰臟癌的吳男24日接種高端疫苗返家後,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前天上午緊急送醫,仍於昨天宣告不治,相驗死因研判為胰臟癌,但家屬認為時機過於巧合,要求解剖釐清死因。據了解,吳男去年年初診斷出罹患胰臟癌,今年年初為防止吳男無法負荷化療副作用,停止化療,家屬說,直至注射疫苗前吳男身體均無其他疾病與症狀。24日吳男在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注射高端疫苗後,返家開始出現身體不適如發燒、盜汗等症狀,25日凌晨6時許,吳男被緊急送醫,26日晚間11時許宣告死亡。檢警相驗,發現吳男無明顯外傷、初步研判死因是胰臟癌,家屬無法接受,認為時機太巧,要求解剖釐清死因,檢警將擇日解剖。
-
2021-08-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板橋42歲女性接種高端後突無呼吸 急救後恢復意識
國內3日內傳出4起接種高端後的死亡案例,新北市一位42歲女性今天下午到板橋區某診所施打高端疫苗,但身體不適甚至失去意識,經過急救後恢復生命徵象,新北市衛生局表示,這名女性目前在醫院密切觀察治療中。據了解,救護人員下午3點55分接獲通報,指該名女性因身體不舒服需要就醫,救護人員到達現場後,該名婦人突然倒下失去意識,人員在現場急救後婦人恢復生命徵象。衛生局證實,這名女性在某診所施打高端疫苗後出現身體不適、血壓下降情形,目前在醫院密切觀察治療中。記者致電給診所,診所僅表示不便回應。衛生局表示,對於接獲疫苗施打後的不良事件通報,或民眾有疑義通報,都會將相關資料上傳疾管署通報系統,至於個案不良反應原因是否與疫苗有關,由中央「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審議認定。
-
2021-08-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彰化打高端第二天傳2人暈針 預計今天爽約率達10%
中央疫苗預約平台第六輪高端疫苗彰化有3萬3600人完成預約,衛生局連續4天安排施打,昨天排定2225人施打,今天6191人,昨天第一天施打率達97%,但這兩天隨著疫苗不良反應傳出,衛生局統計從昨天下午到今天上午施打率比昨天少5%,預計今天「爽約率」會達10%,約9成預約者完成左右。彰化縣今天早上注射高端疫苗,傳出有大學生打完疫苗全身癱軟送醫,彰化縣府衛生局長葉彥伯說,2人疑似暈針,一人是40多歲女性、另一人是20多歲男性,兩人都是到衛生所打疫苗後留下觀察身體不適,轉送到醫院評估都恢復,沒有大礙,可能當事人當時身體狀況沒那麼好,或因為體質影響,現在越往年輕人打,暈針情況相較多,暈針情況像是突然血壓過低溫、手麻、心跳加快等不適。
-
2021-08-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檢疫就醫怎麼辦?台中:急診醫師線上24小時諮詢
依中央防疫規定,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民眾6月27日起必須入住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很多民眾擔心入住後就醫問題。王小姐從英國返台入後入住台中居家檢疫替代所檢疫,當時因為高血壓、頭痛不舒服,加上長期服用高血壓的藥物吃完了,透過APP與急診醫師線上諮詢,醫師評估需要到醫院就醫,她打到衛生局專線,衛生局人員就立刻安排救護車到醫院看診,感謝衛生局細心安排就醫,在檢疫的14天特別感受到台灣的溫暖及醫療的便利。台中市衛生局今天說,台中市居家隔離、檢疫人數每月平均約3000人,衛生局與衛福部、社團法人急診醫學會合作,透過下載「健康益友」APP,結合24小時線上醫療諮詢、視訊診療及專人安排到院就醫等方式,提供安全就醫管道,保障居家隔離、檢疫民眾就醫權益,也降低社區感染的風險。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明,與確診病例接觸者,必須居家隔離14天,具國外旅遊史者,入境後需居家檢疫14天,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民眾入住台中居家檢疫替代所如遇身體不適,可先運用「健康益友」APP,如有急診醫師在身旁提供專業建議;醫師評估若需視訊診療,通知衛生局協助轉介至指定的醫療機構安排視訊診療時間,評估若需直接到院就醫,則由衛生局人員聯絡專責醫院並安排就醫往返交通工具。此外,衛生局也特別製作溫馨提醒卡放入居家隔離、檢疫民眾的關護包中,宣導民眾自行下載健康益友APP,遇有身體不適時即可透過APP與線上急診醫師進行醫療諮詢,由急診醫師就民眾狀況提供就醫或繼續居家觀察等建議。
-
2021-08-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賴清德力挺國產疫苗 明直播施打高端疫苗
在蔡總統施打高端疫苗後,不少國人也前往接種高端,但卻出現多人身體不適的情形,並有疑似施打高端疫苗後猝死的案例發生,但副總統賴清德仍力挺國產疫苗,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今(26)日表示,賴副總統已於本週一上網預約接種國產高端疫苗,預計在明(27)日上午,預約地點「台大醫學院體育館」接種高端疫苗。張惇涵表示,經維安團隊及台大醫院協調,為降低對其他民眾影響,賴副總統將於7點30分至現場,依照相關流程,報到、問診、接種疫苗,接種完畢後離開現場,交由醫療團隊後續掌握身體狀況,賴副總統也將於臉書直播。
-
2021-08-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基隆2起高端疫苗不良事件受矚目 死者待解剖 夫妻住院
新冠肺炎高端疫苗開打,基隆市傳出兩起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1名女子前天上午打疫苗,下午不適送台大醫院,晚間疑主動脈剝離死亡。家長對死因有異議,檢察官相驗後,排定下周解剖。1對夫妻打完疫苗後,三度到醫院掛急診,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昨天安排住院。基隆市衛生局今天表示,死亡的中年女子在台北上班,前天上午在基隆暖暖區一家診所施打高端疫苗,下午搭台北捷運時在西門站感覺胸悶、胸痛,被送往台大醫院急診宣告不治。台大醫師診斷死因為主動脈剝離,家屬懷疑和打疫苗有關。檢方昨天相驗後,遺體送往殯儀館,下周解剖釐清死因。基隆市另有1對30多歲夫妻23日注射高端疫苗,隔天丈夫全身癱軟,呈現半昏迷狀態。妻子也有覺得喘,手腳不自主抖動症狀,還會打冷顫,24日傍晚6點多打「119」求救,送往部基醫院掛急診。醫師安排心電圖等檢查正常,夫妻經觀察到當晚10點多,評估症狀緩解,讓夫妻離院回家。這對夫妻25日下午又覺得身體不適,症狀況前天相似。兩人搭消防局救護車前往基隆長庚醫院就醫,希望住院。醫院安排心電圖等檢查,認為未達住院需求,未同意安排兩人住院。兩人回家後,當晚又因身體不適,由救護車送往部基急診,醫師綜合評估醫學檢查數據、病患言行和陳述內容,安排住院觀察治療。衛生局表示,基隆市民施打AZ和莫德納疫苗,也有人感覺不適,通報接種後不良事件,但情況都比這兩起接種高端疫苗不良事件輕微。民眾若認為因接種疫苗產生藥物不良反應,可申請藥害救濟,衛生局會備妥相關資料,送交審議。
-
2021-08-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基隆夫妻打高端疫苗後二度救護車送醫 已住院觀察
基隆一對30多歲夫妻,前天施打高端疫苗後晚雙雙掛急診,打完點滴後返家。但昨晚7點多,消防局再度接獲2人報案,都有肢體無力等症狀,救護車再將2人送到醫院檢查。醫院說,夫妻和前一天症狀差不多,覺得肢體無力等不適症狀,抽血檢測等檢查都正常,但為求慎重,院方安排兩人住院觀察。部立基隆醫院急診室主任陳世雄醫師說,夫妻兩人昨晚7點多快又回到醫院,覺得同樣的症狀,有不舒服的狀況,初步檢查報告都正常,但因是二次轉診的案例,在急診立場來說,慎重來處理,昨晚安排住院觀察治療。這對夫妻前天注射新冠肺炎高端疫苗,衛生局疾管科說,前天傍晚兩人身體不適,全身沒有力氣,呼吸有點急促,夫妻兩人搭救護車到附近醫院急診室就醫,醫院抽血,並做心電圖及一些檢查,基本上都正常,但留置醫院打點滴,晚間10點症狀緩解後,夫妻兩人都已回家。衛生局表示,將會依照規定進行不良反應通報,至於是否和打高端疫苗有關,由CDC認定。消防局指出,昨晚7點多接獲夫妻2人報案,身體再度感到不適,有四肢無力等症狀。衛生局也進行了解,主要患者出現肢體無力等情況,兩次就醫症狀類似,是否和疫苗有關,會了解並通報處理。
-
2021-08-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基隆夫妻昨打高端後掛急診打點滴 今晚二度救護車送醫
基隆一對30多歲夫妻昨天施打高端疫苗後,昨天傍晚雙雙掛急診,由救護車送醫,昨晚10點多打完點滴後返家。沒想到今晚7點多,消防局再度接獲2人報案,都有肢體無力等症狀,救護車再將2人送到醫院檢查。院方表示,夫妻和前一天症狀差不多,都有肢體無力等不適症狀,會抽血檢測、為兩人打完點滴後再住院觀察。這對夫妻昨天注射新冠肺炎高端疫苗,衛生局疾管科說,昨天傍晚兩人身體不適,全身沒有力氣,呼吸有點急促,夫妻兩人搭救護車到附近醫院急診室就醫,醫院抽血,並做心電圖及一些檢查,基本上都正常,但留置醫院打點滴,晚間10點症狀緩解後,夫妻兩人都已回家。衛生局表示,將會依照規定進行不良反應通報,至於是否和打高端疫苗有關,由CDC認定。消防局指出,今晚7點多接獲夫妻2人報案,身體再度感到不適,有四肢無力等症狀。醫院表示,目前正在檢查中。衛生局則說,了解釐清中,目前主要患者出現肢體無力等情況,是否和疫苗有關,要再了解。(影片由讀者提供)
-
2021-08-25 新聞.科普好健康
什麼是暈針?當「暈針」發生時如何處理、如何避免暈針的發生
國產高端疫苗於8月23日開打,傳出有人接種後倒地、意識突然喪失等不良反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個案大多血壓較低、心跳較快,推估應是暈針導致。究竟什麼是暈針?該如何避免?據大鈞診所醫療百科顯示,暈針廣泛發生於於打針、抽血、輸血、捐血、疫苗注射等各方面,是指在針刺過程中,忽然感覺身體不適,而發生暈厥的現象。主要的症狀為突然感到頭暈目眩、心慌、噁心、欲嘔吐、臉色蒼白、手腳發冷,嚴重甚至血壓下降或神智昏迷…等,其實就像是有些人只要見到了鮮紅的血液,即臉色發白、噁心、欲嘔,頭暈眼花;而暈針並不是只有被打針的人才會暈針,有時候是在旁圍觀者也有可能會暈針。常看到就是有外傷處理時,醫護人員都會請家屬在外面等候,不然萬一家屬發生暈針,醫護人員會更忙碌的。 暈針(needle phobia)又稱為打針恐懼症,可能發生在打針、抽血或是中醫針灸時,是一種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生理反應,常見反應會有暈眩、想吐、全身無力…等。常發生在打針的那一剎那,但也有人只是看到針筒扎到身上(即使看到的是針扎到別人的身上),就感同身受暈倒的。也有少數人,會在過程後餘悸猶存,也許過了5~30分鐘才感到不適,這也是一種暈針反應。 暈針是因為對針具的恐懼感先刺激了交感神經系統→心跳上升→血壓升高→導致迷走神經過度矯正(vasovasgal reflex)→瞬間心跳變慢→再刺激腦部分泌鬆弛血管的激素→血壓降低→進而暈倒(自己嚇自己而暈倒)。引起暈針的原因?為什麼會暈針呢?有的人是很怕看到針,有些人很怕痛,也有些人因為過去打針有不好的經驗,還有遺傳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一個人會暈針。曾經暈針過的人很容易再次發生暈針。暈針如何處理1. 停止針刺,將針取出。2. 請平躺休息。3. 鬆開衣物腰帶,注意保暖。4. 症狀輕者,靜臥片刻,給飲溫開水或熱茶後即可恢復。 如何避免暈針1. 避免過飽、過餓如果是參加體檢一般都會要求受檢者空腹,所以過飽機會不多,過餓倒是有可能;但是遇到體檢人數眾多時難免等待,該怎麼辦?如果你真的覺得餓得受不了了,站在醫護人員的立場我也只能建議你盡量鼓起勇氣先去抽血,避免過餓讓你暈針;然後可以吃點東西,再進行其他不需要空腹的檢查。 2. 避免過度疲勞如果預知哪天要抽血、注射、針灸…等,前一日最好不要飲酒或熬夜,以免過度疲勞。3. 轉移注意力深呼吸是常用來轉移注意力的方式。4. 有暈針史應主動告知如果以前有過暈針的經驗,大川診所王祝任醫師建議:需要打針抽血時,請告知醫護人員,他們會請你躺在床上,做需要的醫療行為,以避免暈針的發生。
-
2021-08-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作家陸之駿打高端隔天猝逝 檢察官明解剖釐清死因
馬來西亞籍的專欄作家陸之駿前天施打高端疫苗後,因傳出身體不適,昨天上午被家人發現失去呼吸心跳,緊急報案送醫仍回天乏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初步掌握可能是心肌梗塞,檢方今下午相驗,為求謹慎擇定明解剖遺體,釐清確切死因。桃園地檢署外勤檢察官凌于琇今下午1點半會同法醫赴中壢殯儀館,相驗大約40分鐘後離開,桃檢表示,死者外觀初步沒有異樣,也排除外力介入等,但為求謹慎,檢察官決定將於明天解剖遺體,以釐清確切死因。
-
2021-08-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基隆30多歲夫妻打高端掛急診返家 衛生局通報不良反應
國內第6輪預約注射疫苗,周一開始施打高端疫苗,基隆30多歲夫妻打高端後昨天傍晚雙雙掛急診,由救護車送醫。基隆市衛生局今天表示,夫妻兩人昨晚10點多打完點滴後已返家,會依照規定進行不良反應通報。基隆市衛生局疾管科長郭香蘭今天表示,昨天傍晚兩人身體不適,全身沒有力氣,呼吸有點急促,夫妻兩人搭救護車到附近醫院急診室就醫,醫院抽血,並做心電圖及一些檢查,基本上都正常,但留置醫院打點滴。晚間10點症狀緩解後,夫妻兩人都已回家郭香蘭說,後續會依照規定進行不良反應通報,至於是否和打高端疫苗有關,由CDC認定。基隆市傳出疫苗不良事件,1對30多歲夫妻昨天注射新冠肺炎高端疫苗,2人昨天都出現不適症狀。丈夫全身癱軟,妻子會打冷顫,傍晚6點多向消防局求助,由救護車送醫急診;衛生局進行了解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