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退休力/ 理財準備

車禍和解一拖再拖怎麼辦?別乾等賠償金,專家教你靠保險先拿到錢撐過無法工作損失

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


示意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近年交通事故頻傳,從新聞上不難看到「騎車上班被撞」、「肇事者賠不起」的報導。對多數上班族來說,一場車禍往往不只是身體上的創傷,更是財務的沉重打擊。

醫療費、看護費、交通費、工作損失…這些支出在事故發生後立刻出現,但肇事責任的鑑定、調解過程卻可能拖上好幾個月甚至一年。當賠償金遲遲無法入帳,許多人只能先動用存款或借款度日。

在此情況下,了解自己能申請哪些保險權益,成為關鍵的一步。

看案例:小美的車禍經驗

小美是一位業務員,平日騎機車外出洽公。一日途中遭後方機車追撞,導致左側肋骨多處閉鎖性骨折、牙齒斷裂四顆。她住院10天、出院後仍需家人照顧,前後治療近半年。

這場意外讓她的收入中斷,醫療與看護相關支出高達四十多萬元。若沒有事前配置的保險,小美恐怕難以負擔這筆費用。

車禍可啟動5大理賠 第三責任險需等判決責任確定

許多人誤以為強制險「可以全額報銷醫療費」或「第三責任險能立即給付」,其實並非如此。

強制汽車責任險屬於「無過失給付」,只要交通事故發生並有醫療診斷證明,就可以直接向對方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不需等到和解或法院判決。

但強制險仍有給付上限,醫療費最高20萬元,且「各項支出需分開計算」,並非所有自費醫療都能報銷。

看護的部份,需要醫師在診斷書上註明「需要專人照顧」的時間。

至於第三責任險,則是「肇事方」的保險,必須在雙方和解成立或法院判決責任確定後,保險公司才會給付。

這也是為什麼在事故初期,受害者通常要先自付醫療與生活費用,等待法律程序結束後再申請賠償。

個人保險是最及時的防線

事故發生初期,最能發揮作用的,其實是自己投保的保險。

像小美就能透過自己的醫療險與意外險,先獲得醫療與骨折津貼給付,減輕現金壓力。勞保與團保則屬於「公務與公司層級的保障」,能彌補部分收入損失。這次的事故勞保依職業傷害傷病給付3個月,差額的部份由公司投保的職災險給付。所以小美3個月的工作損失由勞保及公司投保的團險給付。

診斷書及副本收據依需要同時開立,以免不夠時再申請,又會花較多的時間及申請費用。

此外,若傷勢嚴重達健保「重大傷病」標準(如重大創傷且創傷嚴重程度分數達16分以上),還可申請重大傷病卡或保險給付,減輕後續治療負擔。

車禍理賠時間長 3險種優先準備應急

交通事故的責任釐清往往曠日廢時。若調解過程順利,平均也需半年至一年;若進入訴訟程序,可能拖上兩到三年。在這期間,若缺乏足夠的醫療險與收入保障險,家庭經濟壓力極大。

從理財角度來看,意外險、實支實付醫療險、傷害收入保障險等,都是應優先準備的「緊急財務防線」。有了這些保障,即使肇事方尚未賠償,也能先以保險金支應開銷,讓生活穩定。

風險無所不在 別讓意外變成財務災難

意外發生時,我們無法預測責任釐清要花多久時間,但可以提前準備應變的能力。

每一份個人保險、團保、勞保,其實都是自己「本來就有的權益」,懂得如何啟動理賠、準備文件申請,就能讓保險真正發揮「風險轉嫁」的作用。

小美的經驗告訴我們,風險無所不在,唯有事先建立完善的保險與財務規劃,才能在意外發生時,穩住生活步調。當經濟有了緩衝,才有餘裕理性面對和解與求償,這才是面對意外最務實、也最有效的方式。。

作者/景肇梅

CFP® 認證國際理財規劃顧問

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長

保險金 勞保 醫療費 車禍 骨折 傷病給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