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2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搜尋
護理師
共找到
1607
筆 文章
-
-
2022-05-11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居隔怎麼伴?/當媽媽也確診時…網友急問:怎麼幫1歲嬰快篩?什麼情況該馬上送醫院?
新冠疫情直直燒,身旁確診病例一個一個出現,UDN元氣網和WaCare遠距健康共同成立「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短時之內聚集五千名民眾,群組內傳送的訊息快速到讓人眼睛跟不上,尋求支援的聲音不斷。民眾自立自強,互相陪伴給予支持之外,在與疫情共存的時刻,家有小嬰兒的陽性個案更是焦慮不已,呼喊指揮中心多宣導如何照顧嬰兒,也有護理師在群組中,呼籲將醫院資源留給重症與孩子。過去新冠疫情以中老年人為主要感染對象,Omicron肆虐下卻發生改變。根據指揮中心的處置指引也發現,隨著變異病毒株陸續出現,疾病表現與嚴重度亦明顯改變。2022年 Omicron 變異株流行期間資料顯示,感染 Omicron 變異株相較於其他變異株之症狀較輕微,無症狀者的比例也較高。疫情初期少數兒童個案大多是其他確診成人病患之接觸者,或是家庭群聚之一部分,但在隨後幾波疫情中,許多國家均觀察到兒童個案占比增加。Q:照顧者快篩陽性時,家中的小嬰兒應該快篩嗎?成人使用的快篩試劑也可以讓小嬰兒使用嗎?會不會傷害小嬰兒的鼻孔?身為父母親,一旦確診自己為陽性,第一個擔心的卻往往是家中的小嬰兒。「我篩陽性前幾天都跟家裡嬰兒密切接觸⋯」、「群裡有嬰兒確診的經驗嗎⋯⋯大概出生三個月。」「請問帶著一個嬰兒,沒有車,衛生所打不通,發現自己是快篩陽姓,要怎麼移動到醫院呢?」即使家中的孩子還沒有出現症狀,也陷入心急如焚的狀態。對於同住照顧者陽性確診,家中的小嬰兒為陰性的情況下,該怎麼辦呢?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如果能隔離,交給其他的照顧者是最好,如果真的無法隔離,即使做好清潔工作,傳染的機會仍然非常高。小嬰兒可以快篩嗎?成為家長的一大難題,且嬰兒鼻孔如此稚嫩,又該如何篩?「請問怎麼幫一歲的嬰兒快篩比較好(聽說鼻涕也可以?)」「我也想給我女兒快篩,是不是只有大醫院可以弄嬰兒,小兒科都說沒快篩。」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暨馬偕兒童醫院榮譽主治醫師李宏昌答: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暨馬偕兒童醫院榮譽主治醫師李宏昌指出,現在的社區已經進入與病毒共存階段,門診也確實出現很多兒童病患,九成都屬於輕症,就跟感冒一樣。他建議,家長不需要因為自己快篩陽性,就對小嬰兒進行快篩,一方面小嬰兒快篩並不容易,若是流鼻血更難處理,一方面病毒量在第三天最高,家長不見得能幫孩子篩出陽性,動輒快篩、戳鼻孔,實在折磨自己、折磨孩子。他強調,有症狀時才考慮快篩,例如大孩子表示喉嚨痛,或是小嬰兒不肯吃,吃了就吐,根據臨床經驗,八九不離十就是孩子喉嚨痛的表現,此時,他建議,先跟小兒科醫師進行視訊門診,讓醫師幫助判斷下一步如何做,是否需要快篩、送醫,或是持續觀察。哪些症狀要注意呢?他指出,小嬰兒很少發燒超過38度,如果發燒超過38度,活動力變差、咳嗽、喉嚨痛、食慾減少、吃東西時哇哇叫,這些症狀就可以進行視訊看診,由醫師進行判斷。兒科醫學會本想製作視訊門診地圖,方便父母親就近尋找遠距醫療資源,但是疫情來的太猛,建議家長使用衛福部醫事司公布的遠距系統,幫助孩子尋求醫療資源。目前,台北市與新北市不在距醫療的資源中,也會儘快協助醫師們加入。Q:小嬰兒快篩陽性之後,需不需要做PCR檢測呢?如果照顧者自己也是快篩陽性,還能帶著小嬰兒去就醫嗎?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答:當嬰兒快篩陽性之後,是不是還需要做PCR檢測呢?「請問有人用過車來速驗PCR嗎?會看診&症狀投藥嗎?一歲以下的嬰兒也會看?」若是要將小嬰兒送回托嬰中心,也得出具PCR陰性的證明。李宏昌指出,很多醫院都有綠色通道、親子友善就醫,住院時也需要進行PCR檢查。他強調,感染陽性的照顧者需要居家隔離,因此無法自行帶孩子就醫。應該交由其他照顧者帶孩子就醫。如果嬰兒確診了,「請問小嬰兒確診可以吃的營養品有哪一些?」黃立民指出,按照一般的營養照顧即可。Q:當小嬰兒感染新冠肺炎時,會有哪些症狀表現?是不是可以立即送醫住院呢?小嬰兒的病情變化快速,放在家裡照顧會不會很危險呢?嬰兒確診陽性後,媽媽們的心情就跟著孩子的體溫坐雲霄飛車,「真的會反覆燒,但中間有降下來吧?真的不對勁還是帶去看醫生,有網友說她家嬰兒有肺炎狀況。」此時,媽媽們也顧不得自己是否也是感染者了,群組裡的關心民眾不停殷殷叮嚀,「嬰兒咳沒聲,痛不會說。」「別管流程 嬰兒很不穩。」「嬰兒確診,先住院觀察比較安全。」李宏昌指出,住院收治的標準一直在滾動調整,能不能住院、需不需要住院,以小兒科醫師的敏銳程度,會依據診斷結果建議。黃立民與李宏昌皆表示,如果嬰兒出現發燒(38°C)、活力降低,若是有疹子、結膜炎那就更嚴重了,趕緊警覺送醫。若是沒有相關症狀,急呼呼把孩子帶到高感染風險的醫院,也不符合收治住院的標準,而且住院時,輕症者的照顧也跟在家中一樣;而有中重度風險的孩子,例如腦性麻痺的孩子若感染新冠肺炎,非常容易併發肺炎,就算沒有達到指揮中心的收治住院標準,小兒科醫師也會依據經驗判斷而收治住院。新生兒的免疫反應較為獨特,新生兒醫學會也發出治療指引,新生兒感染後可以是無症狀,若有症狀多數為非特異性表現,如發燒、哭鬧不安、嗜睡,或呼吸道與腸胃道症狀。 家長應該特別留心。在感染的嚴重度上,兒科醫學會也發文指出,在Omicron變種為主的流行時期,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人數和比率都增加,雖然症狀仍比成人輕微,不過仍有導致嚴重需住院或之後產生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PIMS-TS/MIS-C)的情況。其臨床表現類似川崎症或毒性休克症候群,症狀包括出疹、結膜炎、休克、心肌損傷或冠狀動脈血管瘤等。亞東醫院急診護理師案例分享一名心疼重症病患及兒童的護理師,也在群組中呼籲,「各位板橋民眾大家好,我是亞東醫院急診護理師,最近新冠疫情擴散,大家都辛苦了,能體諒大家擔心染疫、擔心傳染給家人的心,但是以下想跟大家分享一個遇到的個案,希望大家可以把資源留給最需要的人。一位大約一歲的小朋友被爸爸媽媽帶著搭救護車來就診,因為父母皆是陽性個案所以被引導到陽性個案等候掛號區,前面還有50多位的快篩陽性病人等待掛號,終於輪到他們掛號到時候,病人的父親告訴我「小朋友今天都很嗜睡,叫不太醒。」我拉開嬰兒車的遮陽棚叫了一下小朋友,小朋友沒有反應,後來因為要評估狀況給予小朋友疼痛刺激後小朋友才有輕微的哭聲,所以讓小朋友先進入重症區緊急先看診治療,他們等待的時間大概是一個小時才看到診,這讓我覺得很心疼這位小朋友,也心疼著急不安的父母。在為他們掛號之前,前面的好多病人都是在家快篩陽性,只有輕微的喉嚨搔癢及咳嗽症狀,並不是要告訴大家有症狀不能就醫,更不是要責怪任何人,只是希望輕症的患者能把急診資源留給真正需要急診,甚至於是重症的病人,因為護理師跟醫師只有6個人,從掛號、問診、看診、開藥、治療、採檢等等,都會需要時間,有再多的時間也不夠使用。以下整理出需要緊急就醫掛急診的陽性個案症狀供大家參考:高燒合併胸悶、呼吸急促(需要很費力呼吸)、心跳過快(大於每分鐘120次)、意識改變(與平常的意識狀況不同,正常小朋友活蹦亂跳,現在卻昏睡叫不太醒)、咳嗽嚴重合併血痰等等,有以上症狀應至急診就醫,我們一定竭盡全力協助大家。若自行快篩陽性,只是輕微的流鼻水、咳嗽、喉嚨搔癢、輕微發燒疲倦感,請在家中自行隔離,待早上可以至本院的疫病門診掛號看診。若是快篩陽性只是想要做PCR檢測者,也可以預約社區篩檢站或至醫院現場掛號。疫病門診早上下午跟夜診都有,到晚上21:00結束,假日也有加開診次,可以上醫院網站查詢。社區篩檢站也有開到晚上的19:00。請輕症病人儘量把急診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使用,也讓真正的重症病人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治療,急診人次一天比一天創新高,醫護人員再苦也會為大家賣力的付出,但希望大家不要再責備我們,我們也知道大家擔心害怕,我們真的努力了,也希望大家能夠配合,相互體諒,謝謝大家。」【延伸閱讀】>>家中孩子確診怎麼辦?症狀、建議備藥、何時送醫…注意事項一次看【加入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資料整理歸納自「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感謝眾病友及居隔者提供自己問題,歡迎有需要的朋友加入此社群。
-
2022-05-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被當「得來速」醫護抗議 護病比提高雪上加霜
「醫護人員已經被操到死!」確診人數暴增,北部醫療量能瀕於崩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北市聯醫企業工會等團體昨至疾管署抗議,醫護過勞,被當成「得來速」人力,但政府卻一再漠視;對此,指揮官陳時中回應,「醫護已經撐了兩年多,希望大家最後一戰可以撐過去,讓社會更安全是很大的貢獻。」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發言人陳亮甫表示,基層醫護多次發出求救訊號,但指揮中心卻拿以全國空床率超過五成等數據來粉飾太平,如果真有這麼多空床,為什麼還會那麼多患者在醫院外面排隊,無法順利住院,接受治療?北北基桃醫療量能緊繃,空床僅剩三至四成,第一線護理師爆料,專責病房已容納不下暴增確診病人,需借用非專責病房收治,院內感控早亮紅燈。衛福部昨與各級醫院昨天上午開會,要求地區醫院也需開設專責病房,若住院患者採檢確診,直接「就地收治」。衛福部希望各層級醫院均挪出一定比例病房做專責病房,五百床以上醫院開出二成專責為原則,三成為目標;兩百至五百床醫院,至少開出一成病房做為專責之用;至於兩百床以下醫院,則量力而為,視各醫院需求來開設專責病房。基層醫護抱怨,指揮中心非但沒有正視病床不足等問題,還下令加開專責病房,加上防疫物資不足、動線不佳,設置過程一團亂,甚至提高專責病房護病比,從原來「一比五」調升為「一比九至十六」,讓醫療問題雪上加霜。台北市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常務理事曹芸華指出,疫情爆發後,國外專責病房護病比從「一比一」調高到「一比五」,但台灣一名護理人員需同時照顧十至廿個確診者,為國外的二至三倍,平均每天加班超過二至四小時,「衛福部是要我們照顧到死嗎?」「醫護每多照顧一個病人,死亡率增加百分之七,這難道是中央要的安心環境嗎?」曹芸華說,基層護理人員相當辛苦,在人力備援計畫不清不楚的狀況下,以篩代隔,連輕、中、重症染疫醫護都可能回到醫院工作,形同確診護理師照顧確診患者。醫護工會團體聯合提出五大訴求,包含,輕重分流勿淪口號,將醫療資源還給重症患者;落實醫療降載;嚴守專責病房診照顧護病比;政府應嚴格審查並監督醫院落實「人力備援計畫」;指揮中心應聽基層心聲,與醫護工會團體共商疫情下一步對策。對此,陳時中表示,人力備援計畫係由各醫院提出,會尊重醫護人員意思,「若可以,仍盡量維持醫療供應,現在正是加倍需要人力的時候,津貼獎勵會繼續編預算執行。」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昨與各醫院開會交換意見,希望社區中小型醫院加入開設專責病房,收治本來已在照顧、後續確診的病人。另討論病房開設、人力調度、津貼補償等。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社區醫院原地收治住院患者,前提為輕症、無症狀,若病情可能轉為中重症,超過地區醫院所能處理,或需住進加護病房,將協調轉診。
-
2022-05-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衛福部號召社區醫院增開專責病房 確診採「原地收治」
國內本土確昨突破5萬例,尤其北北基桃醫療量能緊繃,空床僅剩3至4成,衛福部昨與各級醫院開會,希望社區醫院加入開設專責病房行列,未來若有住院患者後續確診,地區醫院採「就地收治」方式直接收治。南部某醫院護理師反應,受限法規無法拒絕病人接受醫療的權利,即便收治患者數已超標,仍然無法拒絕收病人,確診數暴增院內必須把量「硬扛下來」,導致專責病房爆滿,還得借用其他非專責單位病床,院內感控早已亮紅燈,且中央還要各醫院再開專責病房,速度早跟不上現行狀況。據了解,衛福部希望各層級醫院能拿出一定比例做專責病房,像是500床以上醫院,開出2成專責為原則、3成為目標;200至500床醫院,需開出1成做專責;至於200床以下醫院,則採量力而為,視各醫院需求來開設專責病房。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會議中與各醫院開會交換意見,包括病房開設、人力調度、津貼補償等,希望社區中小型醫院加入開設專責病房,收治自己本來已在照顧、後續確診的病人。也會考慮醫護人力、感控措施,因應疫情升溫做出必要調整,以免無法進行醫療照護工作。目前國內醫療量能,全國專責及負壓病床總共10784床,空床數5816床,空床率53.9%。指揮官陳時中坦言,北北基桃較為吃緊,剩下3至4成,比中南部其他地區相對低。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過去專責病房屬於集中管理,例如醫院某樓層、某病房全皆為專責病房,若有內外婦兒等其他科別的患者確診,都會往專責醫院送。因應確診數增加,若住院期間驗出確診,未來盡量以就地收治,像是產婦若再社區醫院待產,確診就原地收治。朱益宏說,社區醫院原地收治住院且確診患者,前提是在輕症、無症狀情況,如慢性病診治、闌尾炎手術或超音波檢查等,若病情有變化,可能轉為中重症情況,超過地區醫院能處理範圍,需要用到加護病房情況時,會請縣市衛生局、中央協調轉診到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原地收治」確診患者,是否代表病房需符合感控條件?朱益宏說,過去在清零觀念下,專責病房要求嚴格,有許多感控設置,包括中間過度區、洗手設備、通風設備、獨立空調、負壓等,對地區醫院來說的確是較嚴格要求,雖然會議並未有結論,但尊重中央最後決議。朱益宏指出,社區醫院除了調查開設專責病房意願,也將調查各醫院開設防疫門診意願,中央屆時也會配送抗病毒口服藥物到門診定點,提供輕症、符合資格的確診患者可以投藥;此外社區醫院也有共識投入社區採檢站、視訊門診等,也呼籲民眾可就近到診所、社區醫院就醫,都可以得到好的治療。
-
2022-05-1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家中孩子確診怎麼辦?症狀、建議備藥、何時送醫…注意事項一次看
雖然指揮中心已開放6-12歲孩童施打疫苗,但許多家長仍在觀望。而本土確診也已突破5萬人,和過去二年不同的是,此波兒童也是疫情主要的流行族群,讓人不免擔憂若家中的孩子確診了怎麼辦?《元氣網》整理兒童染疫症狀、備藥、送醫及照護等注意事項一次看。常見症狀根據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大醫院護理部暨醫學院護理學系合編的《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居家照護指引》指出,12歲以下兒童,通常在感染到新冠肺炎後的前 3-6 天會出現以下症狀:.類似感冒的上呼吸道症狀,主要是發燒、其次為咳嗽、鼻塞/流鼻涕與喉嚨症狀。.其餘疲倦、頭痛、嗅覺喪失、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皮膚出現紅色斑疹及呼吸喘。【注意】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李敏生提醒,判斷兒童患COVID-19嚴重程度,最重要的就是「呼吸急促」,每分鐘超過30次就是太快。高達6成幼童都會發燒,但如果呼吸急促就可能是病症進入中度等級。就醫警訊指揮中心公布的兒童確診病例居家照護警訊表徵與緊急送醫條件如下:一、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須視訊診療,必要時得安排外出就醫:1、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2、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3、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4、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腹痛5、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二、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請撥119或緊急時由同住親友送醫:1、抽搐2、意識不佳3、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4、唇色發白或發紫5、血氧飽和度低於94%6、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在家照護或住院?.兒童若出現上述六大症狀,可打119或自行送醫。.就算無症狀、輕症但嬰兒年齡未滿參個月且有發燒,或嬰兒年齡為3至12個月且高燒超過39度者,均收治於醫院。家庭備藥輔大家醫科主治醫師許書華在個人粉專「許書華醫師 陪妳寫日記」,整理緩解孩童症狀可準備的藥,給家長參考,讓孩子在確診當下,盡快有效緩解上呼吸道症狀。止痛退燒使用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或是NSAID(Non-Steroidal Anti-Infammatory Drg,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類藥物。.發燒超過38.5度時:小於1歲孩童:可使用Antiphen(安佳熱糖漿),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5c.c,每六小時一次,單次最大劑量不超過10c.c。1歲以上孩童:可使用lbuprofen oral susp(依普芬口服懸液),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5c.c,每六小時一次,單次最大劑量不超過10c.c。.發燒超過39度時:可使用Voren Supp(12.5mg)非炎栓劑:肛門塞劑,劑量為(體重/12.5)顆,如體重6公斤可用約0.5顆;可吞藥孩童則可使用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一顆500mg)(普拿疼:Paramol、Depyretin、Acetal、ARAN)劑量為體重/40顆,每四到六小時一次(例如 20公斤,就20/40吃半顆),單次最大劑量為一顆,一天不多於五顆。 鼻塞、流鼻水症狀可使用Antihistmine(抗組織胺類藥物)包括:1.Cypromin soln希普利敏液:第一代抗組織胺,比較嗜睡,劑量為體重x0.25cc,一天3至4次。2. Peace鼻福:第一抗組織胺+交感神經奮劑,對鼻塞很有效,建議短期用,不要超過七天,避免停藥後產生彈鼻炎。劑量為體重x0.25cc ,一天3次。3. Cetirizine Soln 勝克敏液:第二代抗組織胺,較不嗜睡,劑量為體重x0.25c.c最多不超過10c.c,一天1至2次。30公斤以上大小孩方面:1. Xyzal驅異樂:6到11歲,睡前0.5顆,12歲以上睡前1顆。2.Allegra艾來、Denosin停敏:6到11歲,一次0.5顆,一天兩次;12歲以上,一次一顆,一天兩次。咳嗽化痰咳嗽藥部分,許書華提醒必須小心使用,小孩勿用如甘草止咳水等麻醉性鎮咳劑,可使用含Butamirate Citrate成分的Mirate 米瑞液,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25c.c,一天三次。化痰可使用含Ambroxol HCI(氨溴索)成分的Soltan liquid 舒痰,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2c.c,一天三次。 【注意1】許書華醫師強調不鼓勵自己拿藥不看醫師,但非常時間以上症狀輔助藥物僅供參考,請記得在有藥師諮詢的藥局購買。【注意2】兒童用藥不是成人縮小版,劑量需依照體重或年齡精算,且應優先使用易於依照年齡或體重進行劑量調整的「兒童專用製劑」。另外,藥師公會建議家庭六項備藥如下:.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腸胃止瀉藥、電解質補充劑、葡萄糖口服電解質液(補充水分).體溫計、血氧計.維生素B、C等【注意】綜合感冒藥多為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的複方,需注意不要再重覆服用單一項目藥品。【延伸閱讀】>>可用大人的藥丸錠劑磨成粉、或剝一半給小孩吃嗎?小兒用藥的4大疑惑,藥師為你解答居家照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李敏生提醒,兒童居家照護需注意7項重點:監測體溫、計算每分鐘呼吸次數、觀察活力狀態、紀錄一天進食量、尿量。另外也須觀察呼吸時有無胸凹陷像、注意膚色、純色以及檢查肢體是否冰冷,尤其是新生兒。【延伸閱讀】>>家有確診兒能怎麼做? 醫師推7項目紀錄防重症更多資訊●孩子確診,能領到防疫補償金嗎?●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居家照護指引●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早期辨識兒童 COVID 重症病患共識聲明●COVID-19: Management in children
-
2022-05-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工會批醫護接連確診、病床加開大亂「是要把人操死?」
疫情延燒,確診及重症人數居高不下,防疫工作已壓垮醫療人員。今日上午十點各醫療工會台至疾管署抗議,「醫護人員已經被操到死!」疫情讓過去台灣嚴峻的醫護血汗問題,如今更雪上加霜。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發言人陳亮甫痛批,看到病房外外面大排長龍的民眾,病房內同事一個個被感染,疫情前後,醫護被當成「得來速」人力的情況,只是不斷加劇。當基層醫護表達病床與人力吃緊,指揮中心卻拿出全佔床率的數字,告訴民眾還有50%的空床率粉飾太平,一再受到漠視,試問「既然有這麼多空床,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民眾在外面排隊?」臺大醫院企業工會及病房護理師柴世媛更進一步表示,5月7日發出求救信號後,指揮中心仍要求以篩代隔,無法因應持續翻倍的確診數,甚至要求三天內把一般病房轉成專責病房。她直指,醫院照顧確診患者的人力不足外,防疫物資也不夠,通訊跟通風和動線都不好,加開過程雜亂無章,更直接影響醫護跟病人的安全,有誰關心基層醫護的人的身心狀況?臺北市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常務理事曹芸華表示,在護理人力重不足的狀況下,指揮中心更下令專責病房護病比,從原來「1:5」膨脹為「1:9至1:16」,要求護理人員同時照顧10至20個確診者。曹芸華說,專責病房是高依賴單位,一個病人要照顧一個小時,五個病人就是五小時,每個人平均加班二到四小時以上,「遇到疫情大爆發,護病比調到9到15人,衛福部是要我們照顧到死嗎?」她更列舉,國外專責病房過去是1:1至1:2照顧,遇到疫情則調高到1:5至1:6」,台灣卻是1:16,比別人多二至三倍,「只要每增加一個病人,死亡率會增加七%死亡率,這是醫病要的安心環境嗎?」臺灣醫療工會聯合會會員林鈺祥表示,政府長漠視醫療人力不足的情況,要求醫院開起「人力援計」試問到底人力從何而來,並強烈表示醫護不是靠共體時艱、咬牙就能撐下去的,「我們的牙已經咬斷了。」要求珍惜跟重視基層人力,地方主管機關及指揮中心傾聽基層醫護的訴求。醫護工會團體聯合提出五大訴求,一、輕重分流勿淪口號,將醫療資源還給重症患者。二、落實醫療降載,人力资源投入防疫工作。三、嚴守專責病房診照顧護病比,醫療品質不能妥協。四、政府應嚴格备查並監督醫院落實「人力備援計劃」。五、指揮中心應聽基層心聲,與醬療工會團體共商疫情下一步對策。
-
2022-05-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衛福部要醫院開病房 護理師:確診病人早已滿到專責外
國內疫情緊繃,衛福部要求500床以上醫院,需開30%急性病床作專責,衛福部次長石崇良今上午邀集各級醫院開會,要各層級醫院都有專責病房。有一線護理師反應,現在專責病房早已爆滿,甚至確診病患多到塞不下,還借用其他非專責單位的病床,院內感控動線早已亮紅燈。南部某醫院加護病房護理師L指出,因為確診病人暴增,醫院要不要收確診個案,除了主治醫師之外還有院內感染管制室共同決定,即便主治醫師收患者數已經超標,仍然無法拒絕收病人,因為法規規定醫院不能拒絕病人接受醫療的權利。由於每日不斷新增確診病人,L指出,就發生了A專責病房已滿床,但為了收確診病人,只好請鄰近、非專責的B病房單位借放確診病人,並畫紅線做區隔,放在B單位的病人一樣由A專責護理師照顧。L說,病房滿了就是滿了,護病比有一定比例,且新冠病毒有傳染風險,將確診病人放在B單位恐增加院內感染疑慮,但礙於病人太多,院內必須把量「硬扛下來」,中央現在要各醫院再加開專責病房,速度早跟不上現行狀況。除了確診病人「多到專責病房外」,還發生醫師塞確診病人到加護病房等狀況。L說,一名70多歲老先生,因為身體因素沒打疫苗,確診後有咳嗽、胸悶、呼吸喘等,但身體狀況尚可,但主治醫師稱為了近一步檢查,硬是把這名病人轉到加護病房,請ICU護理師幫忙抽動脈血。L直言,這名患者根本不需要用到加護病房資源,但不清楚專責單位把病人塞到加護病房,是否也因為「病人實在太多需幫忙消化」,不得已之下所做的決定。但這名病患狀況良好,也不適合加護病房照顧,轉到加護病房後更是大吵大鬧,讓加護病房醫護很頭痛。因加護病房多收治重症病人,病人不能隨便下床,病房內沒有設置洗手間,該名老先生不願配合加護病房規定,不僅拔掉身上全部的留置針,且還尿在病床上表達抗議,最後因為太躁動,只待了一個晚上就將病人送回專責病房照顧。L說,很不解院方為何讓確診病人隨意進出加護病房,增加加護單位的困擾,雖然老先生只來了一晚,但對老先生或是護理師來說都很痛苦,且移出確診病人後加護病房還要大清消,同時還有別的重症病人需要照顧,醫院應該正視各專業單位收治病人的標準及條件。
-
2022-05-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責病房3點現況…醫嘆「兇猛程度沒變」患者大吸3口氣就走了
本土新冠病例數仍持續升高,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指出醫療人員作戰真實的狀況 ,「專責病房有些事,跟你想的不一樣」,表示新開沒幾天的病房,到他這一班很快就塞滿了。他統整出3點,解釋專責病房不斷加開是因翻床不易、抗病毒藥物開立干擾頗多,以及病毒確實沒有想像中友善,有患者大吸三口氣就不幸離世。姜冠宇昨(8)日在臉書發文,提到專責病房加開的的背後原因:他認為追求5天採檢出院是必要手段,但會出現「請神容易送神難」的窘境。首先因患者都是70~80歲以上高齡者,本身就有內科病情,呼吸道未必有症狀,卻有容易跌倒、褥瘡需換藥、管路滑脫要更換等問題,需護理師頻繁換上三級裝備探視。即使病毒量下降,若患者本身內科問題需要治療就未必可出院,還得繼續安置隔離。醫院正在降載提供更多病床,也不會有緩衝的一般病床可轉,一旦遇上患者染疫,「就是就地轉為專責病房,是不能絲毫承擔風險的。」目前北市聯醫床位從252床瞬間拉到340張,但「進得快、出得相對難」,在高峰前這2週就是剩餘床數的迫擊vs.拉鋸戰爭。第二點,姜冠宇認為抗病毒藥物開立干擾頗多,醫師會針對患者狀況開藥,但臨床處置絕非紙上談兵能想像,已盡量疏通抗病毒藥物的流程,目前都交由院方審核,只是長者大多為慢性處方箋,很多藥物都成為輝瑞口服藥Paxlovid禁忌,也有臨床醫師認為默克口服藥Molnupiravir偏低效,評估長者有需要,寧可直接先上瑞德西韋了。姜冠宇無奈地說,有醫師認為一概預防性投藥,「公費就把它花完」;有的醫師則會評估患者病情與染疫無關,如呼吸道無症狀、泌尿道感染住院何須投藥?「在解釋上抗病毒口服藥物,你也要清楚說明這是實驗用藥,如果有藥物不良反應,需要使用者自己承擔」。第三點則是「病毒確實沒有想像中友善」,姜冠宇心有餘悸地說,猝逝案例仍會發生,去年有患者在床上起身向前彎腰,就坐著走了;他從同仁口中得知,有患者大吸三口氣就離開人世,都是因為呼吸衰竭速度過快,加速其他器官衰竭速度,造成缺氧而瞬間死亡。他感慨地說,睽違一年病情兇猛程度還是沒變。姜冠宇強調,「讓自己更配合諸多滾動政策,使輕症有效管理,才是紓解我們的醫療量能。大家一起加油,撐過去!」
-
2022-05-0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疫情下的醫病關係與溝通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新冠肺炎下的醫病關係」。一位醫師寄來的文章,引發了這系列。他敘述在疫情嚴峻之下,住院病人缺乏親友的探視,醫師也減少了與家屬的溝通,在這種情形下,一位病人病情急轉直下而喪生。他決定到離醫院有一段距離的病人家鄉,對逝者上香並與家屬見面溝通。作者語重心長地道出,在疫情之下,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較為不便,需要更用心和病人家屬溝通。另一位急診醫師認為新冠肺炎隨著Omicron傳染力轉強,但病情的嚴重度顯然較低,醫療政策不得不擔心,如果大流行之下,所有染疫病人都到大醫院的急診室就診,其他病情嚴重的病人將無法得到他們需要的緊急救治,因而呼籲醫療人員及一般民眾共體時艱,專業人員不要苛責民眾在困苦中的行為,而一般民眾也要體諒非常時期公衛系統及醫療資源的耗竭。照護癲癇病人多年的專科醫師,則應邀分享她多年來為癲癇病人所做的努力,包括「遠距醫療」,如電話、視訊可以同步做互相的溝通,並利用「社群媒體工具」提供病人在緊急時候有一窗口,醫病之間多一個互相連繫的方式。感謝她適時地分享隨著時代與科技的進步,在照護病人的方法也能與時俱進,給病人品質更好、更安全的照護。近幾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住院病人無法開放親友探病,而照顧者需要採檢確定無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才能陪病照護。有些病患因此缺乏親友的探視,甚至沒有家人陪伴住院照顧的病患也較以往常見,有的時候減少了與病人的親屬溝通的機會,所以家屬可能容易產生誤解,或是對病情急轉直下的錯愕及遺憾。兩週前,有位五十歲的中壯年男性,平常從事油漆工程,本身有慢性B型肝炎及嗜酒並肝硬化,因為住院前曾喝酒以及吃大餐,晚上劇烈腹痛、痛到無法入睡而至急診求治,抽血發現胰臟酵素達到急性胰臟炎的程度,電腦斷層檢查也顯示胰臟有發炎以及附近有積液的現象。於是,在清晨住院接受治療。起初,經過止痛以及大量輸液的治療,以及找出胰臟發炎的原因,為酒精以及高三酸甘油脂血症(數值高達1804),疼痛情況有明顯改善,還能自己在病床上滑手機以及使用平板追劇。因為一切事物都能自理,所以就獨自住院,也無家人陪同,只是偶而會打電話跟家人報告目前狀況。過了兩天之後,這位大哥突然覺得胸悶跟呼吸急促,正好有抽血驗胰臟炎48小時後的一些參數(Ranson’s criteria),發現有低血鈣及代謝酸血症(高乳酸血症),胸部X光則有少量的肋膜積水,表示胰臟發炎是比較厲害的情況,可能之後會有一些併發症的產生,也有預後不佳的可能性。因為代謝性酸血症的緣故,又再增加輸液的量,呼吸急促的情況就逐漸趨緩了,也有跟病人說這次胰臟發炎比較危險一點,有狀況要隨時向醫護反應。到了週六,早上查房時,他躺在床上滑手機,一副輕鬆的樣子,進食也沒造成腹部疼痛,我心想下週一應該可以讓他回家休養了。查完房,就一如往常地去門診看診了,下診後就搭公車悠閒地回家。在車上,卻接到護理師打來告知病人突然呼吸急促,血氧飽和度降至87%,但換了氧氣面罩之後就上升至正常範圍,當下有交代可照張胸部X光片而如果病況有變化時,先將病人轉至加護病房。回到家沒多久,就接到護理站傳來簡訊,告知病人突然心跳停止被急救30分鐘宣告不治,當下內心感到十分錯愕及傷痛,一位早上還躺在床上輕鬆地滑手機跟我有說有笑的人,現在卻被插管急救而藥石罔效。於是,打電話回護理站詢問急救時的發生經過,是因為突然更加呼吸急促,血氧一直往下掉,胸部X光雙側肺葉都變白,於是要轉入加護病房時,病人還在收拾自己的行李時,突然就失去意識沒了呼吸心跳。於是,當天的值班醫師以及在洗腎室的醫師,全都到病房幫忙急救,但是,最後還是很遺憾地沒能救回這位病患。那晚,我想著一些事情,住院期間沒遇到他的家屬也沒和家屬談及他的病況,他的家人是不是和我一樣對病情的急轉直下感到錯愕?如果我是他的家人,面對突來的親人逝去消息應該會很難過,心中也會有千百個疑問想詢問。於是,打算週一時,家屬到醫院開立死亡證明書時,再找家屬談論病患住院經過的情形。週一早上交代死亡證明開立的診斷後,就前去做檢查了,在做檢查時遲遲沒有等到家屬的前來。於是,中午休息時,打了留在病歷中的家屬電話,與其弟稍微談論了一下,覺得應該還是去跟逝者上香並與家屬見面溝通,會比較可以陳述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到了喪宅,是個傳統的鄉下三合院,有些親朋好友在幫忙折紙蓮花,也圍過來想知道為什麼正值壯年會突然就住院過世,以為我怕因為他們會追究責任而特地來致意的。跟他們說明是因為我覺得有這個義務及責任讓家屬知道他的病況,而且病人與我互動良好也很配合治療,也算是有種特殊的緣分。經過一番解釋之後,家屬也暸解他的罹病過程,對他的猝然不及的離世感到難過,和他一起當油漆工的弟弟早上才接到他的電話說目前狀況穩定,要他及80多歲的老父親不用擔心,沒想到下午就天人永隔了。最後,向逝者上完香後,與家屬道節哀後,其堂叔向我說,今天能親自那麼有誠意來向大家說明,消除他們心中的疑慮,也感謝住院期間對病人的照顧。要回醫院時,因為來程時對鄉間小路的不熟悉,導航也指引錯的方向,多騎了一大段的路程。於是,病人的堂叔就熱心地騎車在前方導引,一下子就看到醫院的建築了。突然覺得,這真的是一段很純樸的醫病關係,雙方都能感受到彼此真誠的關懷。也讓我體悟到,在疫情之下,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較為不便,需要更用心去和病人家屬溝通及了解。
-
2022-05-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嘉市+111 抗病毒藥尚充足 擴大可提供視訊看診醫院數
嘉義市今天新增111例確診個案,市府指出,目前輕症居家照護人數619人、居家隔離2932人。由於匡列居隔標準放寬,確診者也快速增加,指揮中心公布快篩陽性,可遠距視訊認定確診;衛生局表示,未來可視訊認定確診的,將不只4家專責醫院,會加入診所,總數到20家以上。市府指出,今新增111例,分布為12歲以下12例、12歲到64歲87例、65歲以上12例;嘉市目前輕症居家照護人數619人,居隔2932人,解隔318人。衛生局表示,自4月23日啟動確診者居家照護方案,目前有70人申請使用視訊診療服務,全市有提供遠距醫療服務達200家醫院及診所,即使沒申請視訊診療,專責醫院會固定打給輕症者,做健康關懷,而輝瑞口服藥物已獲配3260份,存貨充足。嘉義市先前是本島唯一單日確診數量沒破百人縣市,今天為破百人第2天,衛生局也說,經計算,嘉市確診量大約占全國千分之3,但疫情持續升溫,確診人會大增,匡列居隔標準雖然放寬,家庭同住者匡列依然會變多,且電子圍籬解除後,北部居隔者也恐會往南移,必須守住醫療量能,預計先將可以視訊認定確診的醫院,從4家專責醫院,加入診所、總數提升到20家以上。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翁成傑說,只要輕症居家照護,都會先由護理師定期關心健康、做衛教,現服務輕症146人,其中有明顯症狀轉成視訊診療39人,經研判若非嚴重,告知多喝水、吃清淡,假如是屬確診5天內、有重症危險因子例如糖尿病、BMI30等,且12歲以上,就會開抗病毒藥物,年紀相對輕的人,使用藥的機率低。市府表示,最新防疫資訊可至市府官網疫情專區查詢,嘉市衛生局製作的「J夫人疫言堂」也已依據中央調整措施修正內容,請至「嘉市A健康」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
2022-05-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今+5494! 鄭文燦:65歲以上確診率上升要注意
桃園今天新增5494本土確診,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今天確診人數比昨天6882人下降約2成,但目前還是陸續有確診個案,不代表每天都會下降,桃園65歲以上長者確診率略有上升,目前約6%,將密切注意。鄭文燦表示,桃園目前檢驗數量還很龐大,代表民眾有症狀或者快篩陽性後,正在送醫院檢驗途中;分析桃園病例,65歲以上長者確診率略有上升,雖然桃園長者疫苗接種3劑7成多是六都最高,但還是有一部分沒有打,且慢性病也是高風險族群,要特別注意。鄭文燦指出,桃園輕症居家照護的確診者採取「7+7」為原則,新版居隔規定實施以後,目前居家隔離人數1萬7449人,目前確診者採7+7方案有3萬687人,數量非常龐大。鄭文燦說,巨蛋體育館採檢站是快篩陽性綠色通道,採檢確診率超過9成5,平均每天有5000、6000件採檢量;目前醫師公會協調24診所參加基層採檢行列,已經陸續上線中,將公布衛生局網站。鄭文燦指出,目前有醫院參加線上視訊診療,也有診所參加該機制,會由第一線的醫師做線上診療,由護理師線上關懷照顧,如果開處方簽也會由附近的藥局由藥師來送藥服務,目前這類遠距醫療的方式已慢慢上線。
-
2022-05-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者隔離天數縮短不回溯 羅一鈞:擔心行政負擔
指揮中心昨天公布輕症確診者隔離天數從十天縮短為七天,並自今天開始實施。不過這項新制並未回溯,也就是5月5日確診者得等到和5月8日確診者同一天才能解隔。對於不回溯的原因,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因和地方政府溝通,操作面部分若採回溯施行,會有行政上負擔。羅一鈞表示,若採回溯可能來不及開立解格證明,且因為新制只差三天,還有先前適用的情況要完成,所以這次沒有回溯。另外,因昨天新公布5月8日起密切接觸定義匡列範圍改變,僅匡列同住親友。不過民眾關心,5月7日前被匡列居家隔離者是否使用新制?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若為「同住親友」的被匡列居隔者,繼續依「3+4」居家隔離規定完成居隔及自主防疫;若為經學校或企業等匡列為居家隔離並報衛生機關者,則自5月8日起解除居家隔離,並依企業營運指引採自主應變措施,包括一感染風險程度實施防疫假、停課等。至於「同住宿舍者」,比照「同住親友」繼續依「3+4」居家隔離規定完成居隔及自主防疫。而醫護確診、居家隔離也導致醫療人力緊缺,外界擔心弱勢確診醫護照顧確診者,是否有相關配套?羅一鈞則表示,確診者是人力召回的最後一個順位,是人力嚴重嚴重不足,報網區指揮官同意才可以執行。且如果確診醫護真的被召回,只能照顧確診者不能照顧非確診者,不過目前醫院都還沒出現此情形。不過幾個長照機構因為有群聚,有讓無症狀照服員或護理師在其同意下回來照顧住民。
-
2022-05-08 醫療.心臟血管
【肺高壓】喘、咳、血、腫、暈五症狀,原因可能是肺動脈高壓,你沒聽過的心臟癌症,嚴重恐猝死!
肺高壓的原因是肺部的血管病變,造成肺的血管產生高血壓,嚴重恐致心肺衰竭猝死;常見五個症狀包括「喘、咳、血、腫、暈」,因為不具特異性,容易被誤以為是其他疾病,提醒以上症狀中有一到兩種,就該提高警覺,越早介入治療,病情可望反轉。「一名身材微胖的40多歲年輕女性,有糖尿病和甲狀腺問題長期追蹤中,本來以為是因為胖才喘,結果近一年愈來愈喘,甚至不適到急診,雖緊急轉送加護病房,第二天就用上葉克膜,但撐了三周仍不幸離世……。」肺高壓五字訣「喘、咳、血、腫、暈」,一有症狀警鈴就要響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宋思賢說明,肺高壓患者常見五大症狀,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容易喘,若本來爬兩層樓才喘,變成爬一層樓就喘,這時應該提高警覺;咳嗽,尤其是乾咳,也是常見症狀,甚至因用力咳嗽而咳出血絲,或是咳到血管破裂而吐血,另外腿腳和脖子處的靜脈也可能水腫,或因為活動時肺壓升高,血打不出去而暈倒。五種症狀中以咳血和暈倒最為嚴重,而只要有其中一種症狀就要警覺,若喘又合併水腫、心跳快、活動時容易頭暈,更要注意,應盡早就醫確診與治療,以降低猝死風險。【延伸閱讀:喘咳血腫暈?竟是肺動脈高壓上身!】肺高壓解密:原因、分級與分類肺高壓的原因為何?肺高壓是指肺部的動脈,因病變造成壓力上升,正常的肺壓小於15mm/Hg (毫米汞柱),平均數若超過20mm/Hg以上,即是肺高壓。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宋思賢說明,一般的高血壓會危及左心,肺高壓則會危及右心,這是因為肺動脈在病變後,因血管壁增厚,血管管徑變小、血流變細,右心必須更用力擠壓把血打出去,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心肌肥厚,影響心肺功能。造成肺動脈高壓的原因,及體循環與肺循環運作的血流路徑。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全民健康基金會Infogram肺高壓會有多嚴重,如何分級?依照美國紐約心臟協會 (NYHA)心衰竭分類以及右心變大程度,可以分為四級:第一級:日常活動不會喘第二級:爬樓梯會喘第三級:輕微活動就喘第四級:連坐著都會喘肺高壓的分類有哪些?肺高壓可分成五大類,其中第一類稱為肺動脈高壓,還可再分成原發性和次發性兩種。宋思賢表示,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原因不明,僅兩成跟基因有關;次發性指的是找得出原因的肺動脈高壓,例如紅斑性狼瘡、硬皮病和混合性結締組織等免疫疾病、先天性心中膈破洞、肝硬化、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等造成。第二類是左心衰竭或瓣膜問題引起、第三類是慢性血中含氧不足或肺部疾病引起、第四類是血栓型,可能因腫瘤、慢性血栓或寄生蟲等塞住血管形成肺高壓、第五類為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的肺高壓。有肺高壓症狀該怎麼辦?跟著指引走就沒錯第一站:肺高壓症狀警示Q:我經常乾咳,而且爬2層樓就會喘,會不會是肺高壓?喘、咳、血、腫、暈是肺高壓常見症狀,只要有其中一種或合併兩種症狀以上,就要提高警覺,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宋思賢表示,肺動脈高壓好發族群包括:1.年齡20到50歲民眾2.女性3.若有家族史還可能帶有基因問題,目前已知八個常見基因,其中BMPR2基因帶原終身有1/4機會發病,而EFI2AK4基因帶原者病程進展相對快速,最終可能需要肺臟移植4.免疫疾病患者如紅斑性狼瘡、硬皮病和混和性結締組織疾病者宋思賢提醒,民眾若是肺動脈高壓好發族群,一旦出現相關症狀,應立即向相關科別醫師反應,如 心臟科、風濕免疫科或胸腔科,以便盡早確立診斷。此外,曾經有靜脈血栓或肺栓塞者,是血栓型肺高壓好發族群,這類肺高壓有機會可手術治癒,務必配合治療。第二站:到正確科別看診治療Q:我擔心自己有肺高壓,到底要看哪科?高雄榮總肺高壓專業治療中心主任黃偉春說,肺高壓症狀很容易跟其它科別混淆,例如:喘跟咳可能會找內兒科診所或胸腔科、家醫科等,容易與感冒或肺氣腫等疾病混淆;腳水腫則可能被當成腎臟疾病或女性月經周期賀爾蒙造成水腫;至於頭暈或昏厥則可能在急診處理,通常從有症狀到確診,要半年到四年時間,有的病人逛了好幾家醫院才找到病因。肺高壓症狀也因人而異,有的因身體代償作用,像溫水煮青蛙,症狀慢慢出現,或是因為感冒、腎功能變差等加劇因子,才出現急遽惡化,因為症狀不具特異型,所以不容易被發現,只能靠自己警覺,有相關症狀可以看心臟內科、胸腔科或全台有肺高壓治療團隊的醫院,及早診斷、預後較好。第三站:治療整合團隊Q:看對科別有助良好預後,哪裡有專門看肺高壓的門診或團隊呢?肺動脈高壓可能牽涉心臟、肺臟、肝臟、風濕免疫疾病、甚至可能因病況危急需要急診或肺臟移植,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心衰竭暨肺高壓團隊召集人許志新說,全台部分醫學中心設有肺高壓特別門診,集結跨科別醫師、個管師、護理師、藥師、營養師、心理師和社工師等,提供整合性疾病諮詢與衛教、跨科治療等。肺動脈高壓治療團隊全台分布,民眾若懷疑自己有相關症狀,建議尋求專門整合團隊治療。Infogram資料來源/高雄榮總肺高壓專業治療中心主任/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肺高壓暨循環委員會主任委員/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肺動脈高血壓關心協會理事長黃偉春【延伸閱讀:心肺要兼顧 肺動脈高壓患者逆轉人生】第四站:配合檢查,確診治療Q:若我懷疑有肺高壓,每項檢查都要做嗎?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兼肺高壓醫療小組召集人吳懿哲解釋,要確立診斷民眾是否為肺高壓,最重要的做心導管檢查,但因為是侵入性檢查,通常第一步會做心電圖和X光,觀察是否有特徵性表現,例如右心是否變大,肺血管是否有粗脹、擴張現象等。第二步再做心臟超音波,透過三尖瓣血流流速估算肺壓是否過高,不過因超音波的推算只是預測值,因此最終仍需以導管測得實際的肺動脈血壓才能確診。第三步進行右心導管檢查,從脖子或大腿靜脈置入導管,經過右心之後抵達肺動脈,當壓力大於20mm/Hg (毫米汞柱)就是有肺高壓現象。而為了取得健保藥物給付,當懷疑有肺高壓時,都必須做右導管檢查,才能申請藥物。第五站:肺高壓治療方法-藥物、手術Q:我被確診為肺高壓,有哪些治療方式?吳懿哲表示,第一類肺動脈高壓患者,因為血管內的平滑肌細胞像癌細胞一樣不斷增生,讓血管管徑變小,因此治療上必須抑制平滑肌細胞增生,並促進血管擴張。他解釋,目前藥物共有三大類:第一類是內皮素拮抗劑,因為內皮素會促進平滑肌細胞增生,使用拮抗劑可減少內皮素,減緩血管壁增厚速度,副作用包括貧血和肝毒性;第二類是一氧化氮作用途徑藥物,因一氧化氮可以同時抑制平滑肌細胞增生,並讓血管擴張,副作用包括頭痛、胃痛和腹瀉等,第三類則是前列腺環素,可抑制平滑肌增生,刺激血管擴張、降低血流阻力,它屬於主動式藥物、效果快,但相對副作用大,因為前列腺素會造成身體發炎疼痛,前列腺環素就是其中一種,所以不管是針劑或吸入劑型,都會造成發炎或疼痛。第二類左心衰竭或瓣膜問題及第三類肺氣腫或肺部疾病引起的肺高壓,須針對根本問題治療,才能降低肺高壓。而第四類血栓型肺高壓,可以使用第一類的藥物治療,降低整體的肺動脈壓力,也可以採用手術治療,近端的肺動脈,可以用內膜剝除術把血管內像纖維的結締組織慢慢剝離後取出;中端的肺動脈則可以利用導管做氣球擴張術,用氣球撐開血管內纖維化的內膜;至於最遠端的血管就只能使用藥物。第五類是多重病因造成的肺高壓,在治療上相對來說比較複雜,須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第六站:肺高壓健保給付條件Q: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健保藥物,該怎麼申請?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彥宏表示,一旦確診肺動脈高壓後,醫師會將患者的右心導管檢查等各種檢查數據,整理好之後向健保署申請事前審查,通過後才能給付藥物,初次只能使用一種藥物,之後每半年或一年需要再次審查,醫師會安排患者在回診時檢查以下項目:1.抽血看心衰竭指數(每3到6個月一次)2.六分鐘步行距離測試(健保給付一年兩次)3.做心臟超音波估算肺壓(病情穩定者每半年一次)4.若藥物效果不佳,視情況增加右心導管檢查林彥宏說明,醫師提供數據二次審查後,方能加上第二種藥物;若治療效果還不理想,才會加上第三種藥物。國外的用藥規定則相對寬鬆,三種藥物可同時使用。第七站:病團支持Q:肺動脈高壓被稱為心臟癌症,罹病後我該怎麼調適?高雄榮總肺高壓專業治療中心主任黃偉春表示,肺動脈高壓已經有三大類藥物可治療,存活10、20年以上的大有人在,且藥物進展持續研發中,台灣也在國際新藥臨床試驗占有一席之地,還有基因和幹細胞治療在發展中,患者可以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向。林彥宏提醒,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盡早規律服藥,有五到六成的人,指數可在安全的綠燈範圍,自體免疫疾病引起的肺動脈高壓患者,也有六到八成的達標率,好好治療五年存活率高達七至八成。另外,也有不少醫院提供個管師24小時諮詢服務,並有病友支持團體透過Line群組及時解答病友疑惑,甚至在病友到外縣市時有狀況,都可以及時幫忙轉介該地的醫療團隊緊急處理,群組內也有營養師、護理師等解答生活大小事。諮詢醫師,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Infogram病友現身說法-肺高壓治療路病友一:挺過肺高壓藥物副作用 鼓舞病友別輕易放棄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心衰竭暨肺高壓團隊召集人許志新分享,病友之間的相互鼓勵、經驗分享,也能給同病相憐的患者借鏡,曾有一名年輕媽媽,因罹患肺高壓惡化速度快,全台就醫走透透,每一到兩個月就住進加護病房。而她的丈夫是一名職業軍人,從來不懂浪漫,卻在情人節前夕,申請半夜12點進加護病房探視,只為給愛妻送上鮮花和戒指,因為不知道這會不會是最後一次情人節。命懸一線時,她想起才3歲和5歲的兩個孩子,忍不住哭求醫師,助她活著陪孩子長大。女子後來接受針劑藥物,打在皮下又痛又不適,但她有家人的愛支撐,挺過一次又一次的副作用,她也在母親節時,撐著下廚做菜,用滿滿的愛餵養孩子,現在孩子已經就讀高中,她也成為全台病友團體最活躍的代表性人物,以自己的故事,鼓舞病友別輕易放棄。病友二:放下壓力積極治療 與肺動脈高壓共存16年56歲的陳先生罹患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已有16年,他表示,自己是在40歲時確診,當時和妻子爬壽山,結果走沒多久就喘不過氣、臉色慘白,到高雄榮總就醫後,發現「身體40歲,但肺部已60歲」,因當時無藥可醫,只能等待肺臟移植,半年後他仍持續乾咳,爬樓梯半層樓就得休息,再度回診轉介到心臟內科,剛好有新藥可用。陳先生說,一開始得知這病是心臟的癌症、平均活2~3年,覺得自己就快死了而悶悶不樂,一年瘦了5公斤、意志消沉,在妻子、親友和醫師鼓勵下,再加上孩子才2歲多,他決定積極配合治療。而一系列檢查如心導管、抽動脈血、食道超音波等,都讓他吃足苦頭,甚至有次因為咳血住院三天;在使用吸入性劑型搭配口服血管擴張劑治療後,他曾打個噴嚏就流鼻血,而腹瀉、腹脹等副作用,則一直持續到現在,不過喘的症狀的確有改善,現在可以爬1層半才休息,只要不爬坡,身體並無大礙,但變換姿勢從坐姿到躺下時,仍需使用氧氣。陳先生感嘆,和他同期發病的病友大多已不在,他算是很幸運的病人,這都要感謝妻子的照顧與扶持;他呼籲病友應放寬心與病共存,不要給自己壓力,也期許政府能多照顧弱勢罕病,在申請藥物上盡量幫忙。
-
2022-05-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獨/護理師摔斷腿照上班 關懷確診者竟被譙「我居隔單咧」
國內確診數不斷飆升,造成急診壅塞,中央急加開專責病房,收治新增的確診者,但醫院人力相當緊繃,北部就有一線醫護反映,因為醫院並未降載,還要支援社區採檢站、疫苗接種站、防疫門診、施打居家照護關懷電話等,甚至還有護理師車禍摔斷腿,也被叫來醫院上班。北部某醫院護理師小琳(化名)說,她是門診護理師,平時門診量相當飽和,1周超過10個門診,中央近期要求醫院加開防疫門診,為了紓解爆量快篩陽民眾,雖然可以理解輕症民眾不應擠到急診,但1節防疫門診至少要出動3名護理師,幾乎抽光原先門診的護理師人力。除了原有門診、新開防疫門診,護理師還要支援「居家照護確診者」關懷電話服務。小琳說,縣市衛生局已無人力關心居家照護者,因此要求醫院做關懷業務,沒想到在人力吃緊下,護理師竟然還被確診民眾當出氣包,每通電話飆罵30分鐘。「你打給我關心喔?」「我的居隔單咧?防疫包咧?」「沒有居隔單我要怎麼請假?怎麼領保險?」「不給我藥是不把我當人看嗎?」每天遭遇上述激烈話語,不斷從電話另一端傳出,不是逼迫護理師給新冠抗病毒藥,就是咒罵護理師,足足成為疫情下的霸凌現場。身為醫護的小琳,可以理解確診者無助的心、被隔離的束手無策,但護理師也是人,並沒有義務要這樣被辱罵。且過去正常上班時數為8至10小時,只有過年期間才會出現俗稱「88班」的12小時班,但近日疫情爆發,「88班」天天都在上演。小琳說,很多護理師寧可確診,也不想面對爆量工作。有其他醫院同仁日前出車禍摔斷腿,無法請病假,被醫院叫回上班,要她「坐著打關懷電話」;也有同仁請育嬰假一半被叫回去上班,孩子只好請父母帶,要離職的規畫也被護理長「人情壓力」撤銷,根本無法離職。諷刺的是,過去醫院督導時常到門診、病房巡視,查看護理師服裝儀容、哪裡環境需要改善等,隨時「記點」抓毛病,近期疫情爆發,小琳說,近一個月長官們直接消失,「可能覺得我們很毒吧,待在辦公室內比較乾淨」。國外去年早因新冠肺炎上演無數醫療崩潰劇情,小琳感嘆,台灣在之前疫情趨緩時,為何不做沙盤推演,先想好配套措施,不是現在火燒屁股,什麼配套都沒有,就讓醫院自己摸索,「指揮中心這樣還叫做打仗嗎?」「現在1個人就是當3個用!」小琳說,除非醫院降載、減少門診,不然狀況難改善,且中央承諾給醫護的防疫津貼,實際上卻少得可憐,尤其防疫門診醫護拿的薪資「差8倍」,希望中央給予基層合理待遇,否則更多護理師寧可求去,「下週5月12日國際護師節,太感嘆了」。
-
2022-05-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居隔快篩陰就上班 台大苦撐「2護師顧百人」
新冠肺炎疫情緊繃,醫院第一線工作負荷沉重。台大醫院企業工會昨天表示,台大「失守」,連居隔中的醫護人員若快篩陰性,都必須回到醫院工作。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說,最嚴重的檢傷分類一級患者占比原為百分之一,現在暴增近一成,避免重症患者醫療權益受影響,醫護能做的就是盡力搶救。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秘書長王棋筠說,台大醫院是台灣醫療龍頭,人力相對較充足,過去幾周來「苦撐」,但疫情暴衝,現在也因太多醫護人員確診、醫療需求持續攀升,不得不召回正在居家隔離的同仁投入前線作戰。台大急診於疫情最嚴重時,兩名護理師須負擔一百位病人的照顧事宜。王棋筠說,包括檢體採集、抽血、留尿、撰寫護理紀錄等,此外還有各類無關醫療的工作,包含幫忙跑腿拿外送餐點、忍受病人等不到住院病床的不滿咆哮。專責病房護理師滴水未進,毫無休息照料呼吸器的確診患者及臥床長者已是家常便飯。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施景中說,同事反映,醫院收治新冠肺炎確診寶寶,但需插管或於加護病房治療比率極低,卻壓縮其他病況更危急的嬰幼兒重症醫療需求,建議指揮中心滾動式檢討特別族群收治標準。「醫學中心是醫療的最後堡壘,一定必須撐住。」邱政洵呼籲,可居家照顧或視訊診療的輕症患者,別再湧入醫院。對於「失守」之說,台大醫院否認有有兩名急診護理師照顧一百名病人情形,表示若忙不過來,值班護理長立刻調度人力支援,目前並未聽說急診反映需要求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台大醫院是否失守,以院方當局說法為準。
-
2022-05-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醫護動員建構安全接生網 北醫附醫首起確診產婦順產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孕婦染疫情形增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5月2日迎接首起確診產婦接生的案例。該名產婦懷孕40周,原本已安排住院催生,但產婦和陪產丈夫在住院前進行新冠肺炎採檢,確診為陽性,產婦有施打2劑新冠肺炎疫苗,確診時無症狀,北醫附醫隨即啟動新冠確診產婦標準作業程序,隔日順利完成剖腹手術,喜迎新生命到來。北醫附設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區慶建說,經安排產婦與丈夫於5月1日一起住進新冠肺炎專責病房待產,同時集合產科、兒科、手術室、麻醉科、護理部等團隊,評估最安全、適合的生產方式。5月2日啟用去年落成的負壓手術室,由10多名醫護穿著全套防護裝備,剖腹手術約歷經1個多小時,順利誕下一名3514克的女嬰,母女均安。北醫附醫兒科部主任張璽說,為了謹慎起見,除了正常生產醫護人力外,更比照高危險妊娠產婦,配置1組新生兒科醫護著全套隔離衣在產房外待命,為降低新生兒染疫風險,出生後進行必要的檢查後,就進到保溫箱內隔離,並轉送到負壓隔離病房內照護,目前新生兒新冠肺炎2次採檢皆為陰性。張璽指出,由於新生兒是單獨照護,由嬰兒室安排專屬護理人員,著全套隔離衣3班制、24小時照護,由於產婦目前隔離中,護理團隊也透過視訊讓爸爸媽媽觀看小寶寶的狀況,過程相當溫馨。北醫附設醫院護理部主任郭淑柳說,為照顧確診產婦調派有產科照護經驗的護理師進駐專責病房,給予關懷鼓勵,指導手擠乳技巧,有助後續母乳哺餵。北醫附設醫院長邱仲峯說,此為該院首起確診產婦接生的案例,動用跨科別超過4個部門、8個單位的醫護與病房團隊,築起最安全的「接生網」讓寶寶報到。
-
2022-05-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影/台大醫院失守工會求救 2名急診護理師硬扛百名病人
新冠肺炎疫情突破天際,每日確診數突破3萬、雙北地區染疫與重症數都急遽攀升的,台大醫院終於宣告「失守」。台大醫院企業工會表示,自5月5日起,正在居家隔離、自主防疫與自主健康管理的醫療人員,只要快篩陰性都須回到醫院工作。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秘書長王棋筠說,台大醫院是台灣醫療龍頭,人力相對較充足,過去幾周來「苦撐」面對疫情的爆衝,但到了今天也由於太多醫護人員確診、醫療需求持續攀升,不得不召回正在居家隔離的同仁投入前線作戰。「身邊的同事一個個確診返家休養、曾經接觸過的就被匡列隔離,線上能夠上班的人越來越少。」王棋筠說,雖然醫院已採降載方式營運,仍不敵嚴峻疫情,工會感嘆,病毒傳播力驚人,雖然緊盯院方採取人力應變政策,如今也只能忍痛看同仁提前復工,能及時領到院方發放的快篩試劑就已經是幸運。許多同仁在職場、社區或家庭被感染確診,但民眾就醫需求仍不斷攀升,造成醫療量能過度負荷,已經嚴重危及醫療品質。以台大醫院急診室來說,同一時間超過10名同仁確診,但來診量卻是平時的2倍以上,且完全沒有改善的跡象;專責病房當中每名護理師照護病人量更是比去年疫情最嚴重時還要爆增2至3倍,且病情嚴重度有增無減。台大醫院工會轉述現場慘況,最嚴重時的台大急診,2名護理師必須負擔100名病人的照顧事宜,包括檢體採集、抽血留尿、撰寫護理紀錄,此外還有各類無關醫療的工作,包含幫忙跑腿拿外送餐點、忍受病人等不到住院病床的不滿咆哮。專責病房護理師滴水未進、毫無休息照料呼吸器的確診患者及臥床長者已是家常便飯。近期確診死亡病例越來越多,更有許多民眾傳出因為排隊時間過長延誤就醫,種種跡象導致醫病緊張升溫,許多來診患者一有不順其意就動輒情緒勒索,醫護人員萬分無奈,只能淚訴「染疫真的不是我們害的」。王棋筠說,臨床醫護人員不滿,現行政策毫無拘束力也沒有將民眾導引到適當去處,讓民眾確診了以後還將病毒四散傳播,潛在危急的病人若「不會吵」就可能要等到天荒地老,就連救護車送進的危急個案都一路排到大馬路上不得其門而入,所謂降載、紓解急診壅塞根本只是口號。對比部份輕症到急診嚷嚷,擔心自己領不到保險金的,醫護人員接觸確診者後等不及病毒檢查結果就得上工,確診以後甚至可能無處可去,工會透漏,近幾日業界瘋傳,護理師得知確診以後,反而大喜過望,同事紛紛留言道賀,因為終於有合法理由遠離如地獄一般的工作環境。若政府再不正視與改變現有制度,立即出現的離職潮指日可待。
-
2022-05-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大量醫護確診隔離、護病比翻倍 北市聯醫工會:我們已經擋不住
北市聯醫工會在臉書發文表示,現在醫護人力已不足支應持續增加的病人與醫療需求,專責病房更要1名護理師照顧10甚至12名以上的病患,「已經不堪負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在臉書上發表聲明,表示大量醫護確診隔離,護病比翻倍,專責病房原訂護病比上限是1比5,目前實際護病比直接提升到1比10,夜班甚至1比12以上。聯醫工會表示,1比5是衛福部提出的人力規範,如今因人力不足,要求護理師做2倍的工作、照顧2倍的病人,第一線專責病房護理師,已經不堪負荷。聯醫工會指出,可上班的醫護人數遠遠不足第一線人力所需,政府與院方也沒有明確的人力調度、緊急應變計畫,各醫院只能自己想辦法硬擠出人力來維持醫療量能;還有可能有群聚感染、與確診者密切接觸,卻刻意不匡列隔離等亂象。聯醫工會表示,大量醫護確診,政策卻缺乏規劃,政府只靠壓榨基層解決問題,據傳已經下令「專責病房護病比放寬,依各醫院等級不等,最高可能達到1比12,小醫院甚至可到1比15」,批評把違法過勞就地合法化。聯醫工會指出,如果按中重症比例千分之2推估,依現在確診人數成長趨勢繼續提升,再過一陣子,無論肺炎病患或其他疾病,中重症的患者也會完全進不了醫院,醫療人員的崩潰,會擴散成全體民眾的崩潰。
-
2022-05-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連3天確診破萬人 新北警消超過300人染疫
今天全台本土確診病例3萬6168人,是繼昨天持續突破3萬人大關,其中前三名為新北市1萬2066例、北市7716例、桃園6271例,而新北市也連續3天確診染人數超過一萬人。從今年4月底,國內疫情爆發以來,新北市警局統計至今天下午5時止,目前累計確診員警人數為279人,其中已39人解除居家隔離,並恢復上班,因此實際列管確診隔離人數為240人。新北市消防局統計消防員確診人數為73人,已有18人解除隔離,目前尚有55人居家隔離,但傳出有某救災救護大隊所轄兩個消防分隊,先後共有12人染疫,目前已有3人解除隔離。消防局指出,消防人員染疫來源,多數都是小孩因在幼兒園或學校被傳染後再傳染給家長,也有消防人員因妻子是護理師,因護理師妻子染疫後被間接傳染,由於外勤分隊人員都有分流上班,雖有消防人員染疫,不影響正常救災及救護勤務運作。
-
2022-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孕婦催生前一刻確診 醫護全副武裝完成接生任務
最近有一名孕婦住院催生前意外檢出COVID-19陽性,北醫附醫動員4部門共10多名醫護,全程穿著防疫裝備替她接生,寶寶出生後立即隔離,2次採檢均陰性,母女均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天上午發布新聞稿指出,近日首次替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產婦接生,跨科別動員超過4個部門、8個單位的醫護與病房團隊。北醫附醫婦產部產科主任區慶建表示,這名孕婦因懷孕週期達40週安排住院催生,不料孕婦和陪產丈夫在住院前進行COVID-19採檢時意外確診,所幸產婦曾打2劑COVID-19疫苗,並無症狀。區慶建說,醫療團隊隨即啟動相關評估,當天就安排孕婦與丈夫一起住進專責病房待產,並集結產科、兒科、手術室、麻醉科、護理部等團隊,評估最安全且適合的生產方式,並啟用負壓手術室為產婦接生。區慶建指出,隔天10多名醫護在穿著全套防護裝備的情況下,耗時1個多小時順利完成剖腹手術,誕下1名3514克的女嬰,母女均安,術後新生兒直送負壓隔離病房,由專責團隊24小時照護。北醫附醫兒科部主任張璽表示,為了降低新生兒染疫風險,新生兒進行必要的檢查後就先進到保溫箱內隔離,並轉送到負壓隔離病房內照護,目前新生兒已採檢2次皆為陰性。張璽表示,為了確保寶寶健康,嬰兒室特別安排專屬的護理人員身著全套隔離衣,以3班制輪班、24小時照護,護理團隊也透過視訊讓爸媽觀看小寶寶的狀況,場面溫馨。北醫附醫護理部主任郭淑柳指出,為了提供確診產婦高品質的護理照護,也特別調派有產科照護經驗的護理師進駐專責病房照顧並指導手擠乳技巧,希望有助其後續母乳哺餵。北醫附設醫院院長邱仲峯說,這次接生對醫護人員來說是一次特別的經驗,希望準媽媽們都能安心待產,在疫情嚴峻之際,醫護團隊也已準備好協助迎接每個寶寶的到來。
-
2022-05-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桃急診滿載300快篩陽+急症湧入 僅2護師掛號崩潰哭了
國內昨已連續8天破萬例,不僅雙北急診被塞爆,桃園的醫院急診也湧入「快篩陽」民眾。國軍桃園總醫院急診部醫師楊大緯於臉書PO出照片,急診室外大排長龍,急診僅2名護理師協助約300個快篩陽性、新冠確診及急症患者掛號領藥,將近12小時沒喝水、沒吃飯,令人心疼。國軍桃園總醫院院長林致穎日前親自到急診現場視察,也發現急診壅塞的問題,近日積極籌備加開防疫門診,盼緩解急診壅塞狀況,分流患者以獲得醫療服務。楊大緯說,現在隔離措施分3種,包括「本土輕症確診者是居家照護」、「接觸者被匡列是居家隔離」、「入境者需做居家檢疫」,3種方案實施天數不同、解除隔離條件也不一樣,且天天都在更改,不要說對民眾,醫護要弄清楚都很不容易,的確讓大家無所適從。楊大緯說,近日嘗試著撥電話詢問,但打1922不會通、打縣市政府衛生局電話也不通,醫院急診常常滿線,即便打通電話了,接電話的人不見得清楚瞭解現行政策方案,難免出現「被踢來踢去」的負面觀感。楊大緯說,即使快篩實名制政策上路,臨床上仍觀察到很多民眾,出現了症狀也知道要做快篩,但就是買不到快篩,逼不得已跑來掛急診,就急診一線護理師同仁轉述,急診PCR採檢狀況非常混亂。楊大緯坦言,現在PCR普遍出現延遲狀況,快的話半天、1天會有結果,慢一點則要等2到3天,但PCR確診民眾要等到衛生局電話通知時,都已經是3、4天,甚至5天後的事,現在確實是一團混亂。楊大緯認為,求助無門時大家難免會恐慌,但呼籲大家把握大原則,首先要慢慢接受Omicron確診後,約九成九以上都是輕症或無症狀,大原則當作普通感冒處理、症狀治療,民眾可以準備常備藥物在家;但若病情有變化,且自己無法判斷會不會變嚴重,可以自行開車就醫或撥打119送醫。「疫情緊繃下,大家盡量避免責怪彼此!」楊大緯呼籲,民眾沒有症狀不必特別篩檢,有症狀者可以自行先快篩,若快篩陽性,再到社區篩檢站或醫院急診做PCR,希望把急診、專責病房留給中重症確診患者,包括老人、小孩、孕婦、機構住民、洗腎病人、癌症病人,「這些人比你我更需要床位」。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系統塞爆耗人工 居隔單開不完
收不到居家隔離通知書,是確診者與密切接觸者最大的焦慮,在疫情熱區辦理相關業務的衛政人員指出,法定傳染病通報系統設計呆板,無法處理大量案例,加上人力不足,每日工時長達十四至十六小時也處理不完。指揮中心認為,只要民眾留下正確電話就能解決問題,但第一線人員認為法定傳染病系統未優化,幫助不大。新北板橋衛生所社會替代役、護理師朱冠霖負責居家隔離通知書寄發前的資料統整,包括操作法定傳染病系統登錄確診者資料,和以Trace系統連接接觸者,他負責的業務銜接確診者PCR陽性報告出爐之後,必須完成,才能發送民眾殷殷期盼的居家隔離通知書。朱冠霖指出,目前法傳等相關資訊系統有四大問題,包括法傳系統只能一個欄位、一個欄位鍵入資料;隔離哪天開始、哪天結束,得靠人工在多套系統間查詢、換算;廿歲以下居隔單只能發紙本,超過十天才發出的單子也只能發紙本;處理接觸者匡列的Trace系統速度慢,但這部分如今已改善。朱冠霖指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醫院依法要在廿四小時內通報,因時間緊迫,上傳資料六到七成都不完整,衛政人員必須自行打電話、上戶政系統查詢,一欄一欄填完。因為法傳系統沒有採檢日,也不會換算隔離開始和結束日期,衛政人員要根據病人身分證字號一個個查出採檢日,人工換算成隔離日期,非常耗時。朱冠霖表示,廿歲以上居隔單都是發手機簡訊,廿歲以下只能寄紙本。現在業務量大塞車,已經隔離逾十天者,一樣只能寄紙本。紙本都要一張一張印出來、蓋章,這些都是人工流程。至於接觸者的Trace系統因之前系統延遲問題嚴重,最近終於改善,比較順暢。面對地方反映困難,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這些都是五月一日以前的問題,現在只要民眾留的電話正確,整個都會加快。」朱冠霖無奈表示,留下正確聯絡方式的幫助有限,法傳系統仍必須要優化,才有可能處理暴增的個案。指揮中心資訊組副組長龐一鳴表示,疾管署當初設計法傳系統時,沒有設想大量病例情境,一直是人工開單;這兩年因疫情終於有電子居隔單,但人數一多仍開立不及。他坦承,上述問題一定要改善,系統必須有彈性,不論個案多少、短時間流量暴衝,都能順利運作,建議研擬如何善用雲端服務。
-
2022-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照護怎麼就醫 3看診、2領藥管道一次看
COVID-19疫情延燒,全台有8.1萬人正在居家照護,近日也將陸續開放使用口服抗病毒藥。指揮中心統整3個視訊就醫管道及2個領藥方式,確保居家照護期間也能安心就醫。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近日陸續配發口服抗病毒藥到全台57家核心藥局,開放有重症風險因子的居家照護民眾用藥,降低中重症風險;據統計,目前全台有8萬1706人正在居家照護。不過,居家照護期間有緊急醫療諮詢或就醫需求該怎麼看病,許多民眾仍霧煞煞。民眾在居家照護、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期間如有緊急醫療諮詢需求,可下載「健康益友App」由急診專科醫師、專科護理師24小時即時提供緊急醫療諮詢服務,如果醫師評估有就醫需求,將調度救護車、防疫計程車或由親友接送前往醫院。遠距醫療門診方面共有3個管道,分別為「全民健保視訊診療計畫」、「縣市政府居家照護診療計畫」及「衛福部遠距醫療診療方案」。全民健保視訊診療計畫方面,民眾可上健保署「因應COVID-19疫情之視訊診療」專區(https://bit.ly/3KGjpQN),查詢指定視訊診療機構,打掛號專線或到網頁預約掛號,並依院所指示,以手機或平板視訊看診。縣市政府居家照護診療計畫方面,是由地方政府指定醫院或診所提供門診視訊診療,同時搭配主責院所、藥局或釋出處方箋方式,由藥師調劑藥品,並以通訊方式供用藥指導及諮詢。衛福部遠距醫療診療方案的部分,則是利用「健康益友App」預約視訊診療門診,由衛福部所屬醫院提供居家照護個案遠距醫療門診,看診後再開立電子處方箋。領藥方面有2種管道,都可由親友代領或由藥師送藥到府。一是使用「健康益友App」看診持有電子處方箋,可跳轉至「藥師調劑諮詢用藥到府」執行畫面、查詢鄰近藥局、聯繫藥局確認身分等資訊、向藥師索取驗證碼、在App中點選「確認藥局」並輸入驗證碼、平台就會發送密碼供藥局開啟電子處方箋。另一種是持有紙本處方箋或其他電子處方箋者,可以透過藥師公會全聯會地圖(https://bit.ly/3KJxHQL)或致電(02-2595-3856)查詢鄰近藥局,並致電藥局確認身分等資訊,最後交付處方箋。
-
2022-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獨/居隔單是怎麼煉成的?4個讓衛政抓狂的系統問題
很多人都在抱怨,知道自己確診或是密切接觸者之後,都過好多天了,還是沒收到居家隔離通知單,無從辦理請假或保險理賠。新北板橋衛生所社會替代役、護理師朱冠霖負責居家隔離通知書寄發前的資料統整,就是操作法定傳染病系統(確診者)和Trace系統(接觸者)。這兩個資訊系統有4大問題令人抓狂,資訊系統呆板、人力不足、案量太大,導致衛政人員每日工時長達14至16小時,單子還開不出去,抱怨電話爆量也排擠到需要就醫協助的民眾。問題一:法傳系統只能一個欄位、一個欄位鍵入資料。朱冠霖指出,遇到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醫院依法要在24小時內完成通報,因為時間緊迫,上傳到法傳系統的資料高達6到7成都不完整,常缺手機、缺地址,衛政必須自行打電話、上戶政系統查詢,才能填完整。衛政會從醫院端取得個案資料的excel檔,但法傳系統也沒辦法做批次上傳。衛政要一個、一個欄位去填,當姓名、電話、地址、手機、隔離開始日期、隔離結束日期、在哪裡隔離等所有欄位都填對了,才算完成。「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個案不多的時候,這套系統或許還適用,但現在量大到發不出居隔單了,還在用以前那一套。」問題二:隔離哪天開始、哪天結束,得靠人工在多套系統間查詢、換算。「我們沒辦法在一個系統完成所有的資料,系統也不會自動換算隔離開始和結束的日期。」朱冠霖說,個案資料的excel檔有確診者身分證字號,衛政要先根據身分證字號查出他的採檢日,再根據當時的隔離天數規定,從採檢日去換算哪天開始隔離、哪天解隔離,這些日期都找出來,輸入進去,才能發送通知給個案。「查PCR採檢日的系統也有個案的法傳編號,但是它就是不能直接轉換成法傳資料,也不能換算隔離日期,衛政人員得去另一個系統,一個一個用身分證字號查。」問題三:20歲以下居隔單只能發紙本,超過10天才發出的單也只能發紙本。朱冠霖表示,20歲以上的居隔單都是發手機簡訊,20歲以下只能寄紙本。如果20歲以下是在學學生,會由學校發,但如果是年紀很小還沒上學的小孩,也不能寄簡訊給他的家人,只能寄紙本。現在業務量大塞車,如果人已經隔離超過10天了,才開到他的單,一樣只能寄紙本。「不知道為什麼,一定要打上『居隔書』三個字,才能觸發系統發出簡訊。也不知道為什麼某些狀況只能發紙本通知,紙本還要一張一張印出來蓋章,都是人工流程。」問題四:處理接觸者匡列的Trace系統超lag,一個案要10到20分鐘才能完成上傳。朱冠霖肯定Trace系統比法傳系統方便很多,可以大量上傳資料、自動灌資料,有成功讓行政流程加速,但系統延遲問題很嚴重。速度快時1分鐘就完成上傳,但時常速度慢到等10分鐘還是失敗,又要重新上傳。資料灌不進去、無法正常上傳,結果就是居隔書延遲發放。「就算改善這些系統問題,人力仍不足以面對接下來疫情的更高峰,難道政府要讓公衛人員繼續加班無上限?」朱冠霖擔心,現在衛生所所有原本業務都放著不能做,加班時間幾乎無上限,結果還是會延遲10天以上才能完成流程、開出通知。「不知道中央到底有多少資訊人力可以優化法傳、Trace系統?」朱冠霖表示,「實際操做過系統,才知道問題有多大!」第一線公衛人員都迫切希望中央能了解第一線使用者遇到的困難,盡快優化資訊系統。
-
2022-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成大編寫「兒童版」疫苗與居照手冊 有注音符號與圖片
成大護理團隊最近接受全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委托,編寫「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居家照護指引」及「6-11歲兒童莫德納疫苗接種」家長篇及兒童篇,其中兒童篇特別以注音符號及圖畫讓孩子了解為什麼要打疫苗,降低孩子的恐懼,居家照護指引中,除症狀處理及感染控制外,還特別考量照護者及染疫兒童的心理壓力及需求,有需要的人都可以自行下載參考。成大指出,兒童疫苗5月2日開打,全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在4月22日委託成大醫學院護理學系及醫院護理部,由擁有感染專長的護理系主任柯乃熒、兒科專長的護理部主任張瑩如主及副主任馮瑞鶯帶領團隊,著手編寫兒童的居家照護指引及疫苗相關資訊。過程廣泛蒐集最新實證文獻、國際指引及國內專家建議,完成居家照護指引及疫苗接種的家長篇與兒童篇。馮瑞鶯表示,在製作疫苗接種說明時,特別針對6-11歲的「當事人」製作「兒童篇」,加註注音符號,全聯會設計可愛動物美編,幫助兒童閱讀,了解疫苗接種的相關知識,降低對於接種疫苗的困惑、擔憂與恐懼。馮瑞鶯指出,兒童疫苗的開打,不僅主要決定者的家長需要有相關說明以幫助自己的孩子做最好的選擇,相關的知識也應該傳遞給「當事人」的兒童們。此疫苗說明提供父母、教師與兒童一個管道,開啟對話,充分討論,共同做決定。此外,在「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居家照護指引」中,除症狀處理及感染控制外,還特別考量照護者及染疫兒童的心理壓力及需求,提出了應「隨時回應孩子的需求」說明,包括:讓孩子在精神比較好時能持續有遊戲和學習的機會;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新冠肺炎,及需要暫時和其他家人保持距離的重要性;聆聽孩子的問題與擔心;讓孩子感受到是被愛著和關心的;可透過視訊、社群網絡讓孩子跟其他家人或朋友保持聯繫。為因應疫情變化做提前部署的規劃,針對可能未來會需由成人病房照料兒科病人,成大醫院護理部小兒科護理長陳宜彣也針對成人病房護理師,製作「護童疫生」照護指引,提供照護兒童的重點,一起在疫情下守護兒童及家庭。相關資訊可上網:【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居家照護指引】https://reurl.cc/b2kxdM【6-11歲兒童莫德納疫苗接種(家長篇)】https://reurl.cc/ankzED【6-11歲兒童莫德納疫苗接種(兒童篇)】https://reurl.cc/2ZD37X
-
2022-05-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醫療崩壞禁公開?醫師聲援一線遭檢舉:到底有多怕知道
新冠疫情導致醫療量能緊繃,北市聯醫急診室仍頻傳湧入大量快篩陽及輕症患者,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時常鼓勵、聲援疲於奔命的醫護人員,公開第一線實際情況,卻慘遭檢舉、投訴,讓蘇一峰不解,到底多怕民眾知道第一線狀況?北市聯醫和平院區急診室護理師昨表示,大量快篩陽及輕症患者塞爆急診室,導致一名OHCA病患無人急救而死亡,而蘇一峰先是透露,昨日半夜11時仍有許多民眾在淒風苦雨中等待一份讓自己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的報告,醫護早已累透了。晚間再表示,難怪昨天半夜凌晨和平急診請求協助,想要轉2個重症病人過來ICU,直言大家辛苦了,戰場上的士兵哪有不挨子彈,越是英勇的士兵越是傷痕累累。蘇一峰今在臉書上傳一張台北市政府單一陳情系統陳情案件紀錄表,內容指出,蘇一峰身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近期常接受媒體訪問,甚至將院區民眾就醫、篩檢動態公諸於社群網站及媒體,質疑公務機關所屬員工接受媒體採訪的規範、將民眾就醫、篩檢動態公諸於社群網站及媒體有侵犯及違反醫師對病患動態或個資保護行為。「現在到底是多怕民眾知道第一線狀況」,對於自己遭到投訴檢舉,蘇一峰表示,居然膽小到匿名去投訴,要求不能再分享第一線醫療崩壞的情況、不要分享民眾大排長龍辛苦的樣子、不要分享醫護人員的辛勞、不要發表第一線醫護的個人意見。蘇一峰不解表示,到底在害怕什麼,第一線醫護人員的辛苦讓你不舒服嗎?同時也好奇自己會不會被罰;北市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則留言表示,公文回覆直接寫「憲法保障人民言論自由」,就可以了。
-
2022-05-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快篩陽忙翻 急診室病患無人救
疫情導致醫療量能緊繃,連限制「快篩陽性才能PCR」也無法解決問題。北市一名OHCA病患被送抵醫院,因醫護全投入在大量快篩陽性及確診輕症病患上,導致無人急救而死亡;新北一名一歲幼童等了一小時才輪到看診,但已轉為重症。雙北護理師反映急診室現況,呼籲政府正視醫護人力並調整防疫政策。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透露,半夜十一點仍有許多民眾在淒風苦雨中等待一份讓自己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的報告,醫護早已累透了;忠孝院區消化內科醫師陳昶宇也說,開放與病毒共存是全球趨勢,但台灣恐怕還沒準備好,民眾一窩蜂擠爆急診心態、壓榨醫療人員缺乏緩衝備載的健保制度,都讓台灣永遠無法真正做好準備。北市聯醫工會也指出,真的不希望再發生因民眾恐慌性及政府政策錯誤所造成的各種遺憾,第一線醫護看盡太多因政策錯誤而死的病患、太多被到處踢的人球事件,醫護身心俱疲,但對民眾、體制、政府卻無能為力。台大醫院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陳世英表示,染疫人數暴增,可預期重症個案變多,目前許多醫院爆發院內感染,急重症醫護人力明顯不足,建議加強前端篩檢及分流,指揮中心適時調整輕症隔離規定,讓想回到醫院共赴戰役的確診同仁早點回到戰場。「身為護理師,有必要將這血淋淋急診現場告訴大家…」北市聯醫一名急診護理師指出,五月一日快篩陽性病患塞爆急診,急診僅檢傷及一名護理師處理一般病患,此時通報OHCA病患,只有一名護理師可急救,醫生也淹沒在快篩陽性病人中,沒有醫師即時診治,病人過世了。這名護理師說,每天八小時單位時間要採檢看診一百多人,醫護人力不斷因確診、隔離而縮減,除增加自身染疫風險,也癱瘓整個緊急醫療網;緊急醫療系統崩盤的結果,就是重症病人包含OHCA、腦中風、心肌梗塞、嚴重創傷等病患無人可救、無人可醫,「急診現狀就是如此」。護理師呼籲民眾不要因恐慌、輕症占用緊急醫療資源,把急診留給真正需要的人,也希望政府重視醫護人力不足問題,調整防疫政策,不要拿重症病患的醫療品質及醫護人員的安全當籌碼。亞東醫院一名急診護理師也說,一名一歲幼童因父母皆是陽性個案,被引導到陽性個案等候掛號區,前面還有五十多名快篩陽性病人,等了一個多小時才看到診,此時呼叫幼童已沒反應,給予疼痛刺激後才有輕微哭聲,緊急送進重症區。護理師說,急診醫護只有六人,掛號、問診、看診、開藥、治療、採檢都需時間,並非有症狀不能就醫,只是希望輕症患者能把急診資源留給重症病人,若自行快篩陽性,症狀只是輕微流鼻水、咳嗽、喉嚨搔癢、輕微發燒疲倦感,請先在家自行隔離,待早上再至疫病門診掛號看診;快篩陽性想做PCR,可利用社區篩檢站或掛號。
-
2022-05-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單日五死個案有共通點 一表看長者疫苗接種後段班縣市有哪些
篩陽及輕症吃掉醫護人力 醫療量能拉警報國內昨日新增二萬三一○二例本土個案,其中廿五例為中重症個案,另新增五例死亡,均未接種過疫苗。單日新增染疫及死亡人數創下新高,確診數比前天多三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速度不算特別快,疫情仍在緩步上升階段,並未看到高峰期提前抵達跡象。五死亡個案均未接種疫苗新增廿五例中重症個案包含十八例中症、七例重症,本波疫情累計十二點四萬人確診,其中中重症個案已達三百例。另增五例死亡個案,均未接種疫苗,且各自合併糖尿病、中風等慢性疾病,死因分別為合併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癲癇等,累計廿三例死亡個案中十二人未曾接種疫苗,四人打過一劑、五人打過二劑,打過三劑者僅兩人。入境檢疫將縮短為七加七昨新增卅七例境外移入個案,由於本土個案已遠多於境外移入,陳時中宣布自五月九日零時起,放寬入境檢疫措施,檢疫規定從「十加七」縮短為「七加七」,屆時入境旅客只需七天居家檢疫、七天自主健康管理即可,檢疫地點維持以自宅或親友住所,以「一人一戶」為原則。如不符合檢疫條件,須入住防疫旅館完成七天檢疫。打三劑及快篩擬取代居隔外傳指揮中心將於六月起以「打滿三劑及快篩」取代居家隔離。陳時中說,確實有這類相關規畫,未來將視疫苗接種率、自然感染率及第二劑有效保護力,加上NPI(非藥物介入措施)防護,適當開放,不過,放寬口罩措施將比其他生活限制來得慢一些。大量快篩陽性及確診輕症病患導致醫療量能緊繃,排隊人潮不斷,引發民怨。台北市一名OHCA病患送抵醫院時,因為醫師淹沒在快篩病人中,只有一名護理師可急救,不幸往生。幼童等到看診已轉為重症新北市一名一歲幼童到院,但因前面還有五十多名快篩陽性病人,等了一小時才輪到看診,已轉為重症。醫護呼籲政府正視醫護人力,並調整防疫政策。陳時中表示,將讓基層診所加入PCR採檢行業,目前至少三百家耳鼻喉科診所響應此措施。指揮中心近日也兩度要求五百床以上的急救責任醫院加開專責床位,收治中度及重症感染者。未到高峰專責病床幾全滿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疫情還沒到高峰,但專責病床幾乎全滿,除了加開專責病床,雙北各大醫院均要降載醫療量能,暫停非緊急醫療。
-
2022-05-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北市聯醫護理師交班未落實 釀7人PCR驗出陽性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傳出加護病房群聚案,聯醫說明,因有護理師交班未落實,導致累計7名人員PCR驗出陽性,Ct值皆為38、39,複驗則皆為陰性,已請單位檢討改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升溫,擔起專責醫院重任的北市聯醫和平院區今天卻傳出內科加護病房群聚感染。聯醫透過新聞稿說明,和平院區加護病房一名同仁在4月26日例行性PCR採檢驗出Ct值39,當天即針對同仁及病人等風險對象採檢13人,隔天早班同仁發現1人PCR陽性,Ct值39。聯醫指出,發現第2名人員PCR陽性後,針對69人擴大預防性採檢,再有5人驗出陽性,Ct值皆為38、39,但4月30日再度召回7名同仁採檢,結果皆為陰性,其中1人有N抗體,可能為舊案。聯醫表示,整起事件起因為護理師交班未落實,未能當天發現確診者,已請單位檢討,並持續監測、加強宣導同仁分區用餐及做好自身防護措施,以確保同仁健康維持醫療量能。
-
2022-05-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甭擠醫院!士北科PCR車來速明啟用 日供1200人採檢
為提升PCR採檢量能,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天下午前往士北科「PCR採檢站車來速」視察時表示,PCR採檢站車來速明天起上午八點至晚間八點提供公費採檢服務,一天預估有1200位篩檢量能,北市府今天會建置完成預約平台。黃珊珊也提到,目前台北市每天有4000個公費採檢量能,加入車來速可以加開到6000個,甚至更多,甚至若加醫學中心,一天應該可以到8000個公費篩檢量能。黃珊珊今天下午前往PCR車來速視察,士北科PCR採檢站車來速是比照大佳河濱採檢站模式,民眾可以駕車來、或步行、騎摩托車來採檢,但還是提醒民眾先預約,快篩陽性後帶著檢體來PCR採檢。黃珊珊說,民眾不用去擠醫院急診,盼能提高效率,甚至也正規畫,是否騎車民眾不用停車,熄火推著車走過去就可以採檢。黃提到,北市「PCR採檢站車來速」是由聯合醫院、新光醫院投入人力設站,原則上,還是快篩陽性民眾才到PCR採檢站車來速採檢,目前規畫三個採檢線,每組配有一位醫師、兩位護理師,還有藥師等,總共投入12人力,希望將醫院量能,保留給重症的人。除了PCR採檢站車來速,台北榮總預計明天也會成立快篩陽採檢站、並規畫急門診站,接下來還有馬偕也正在準備。黃珊珊提到,民眾若快篩陽性有輕症,可以到急門診拿藥,不用進到急診室內。對於台北市一天需要多少採檢量能才夠?黃表示,加入車來速採檢站,目前量能可以加開到6000個,至於台北市實驗室的採檢量能可以到3萬,所以只要有需要,有足夠採檢人力,台北市量能可以到3萬,但還是要有醫師來採檢。黃珊珊也說,今天有去找耳鼻喉科醫師,但診所很多設備不符合規格,若有醫師願意,北市府可以多設置一些篩檢站,由耳鼻喉科醫師來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