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8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記憶力
共找到
734
筆 文章
-
-
2022-03-15 養生.聰明飲食
吃比不吃更傷身!營養師曝「早午餐5大陷阱」:致三高、更易胖
現代人因為工作繁忙,總想在週末假日睡到自然醒,導致早餐時間往往都超過9點,因而興起了一股早午餐(Brunch:Breakfast(早餐)+Lunch(午餐))的風潮。把吃早餐的時間往後推遲,並將早餐和午餐的份量合併著吃,加上坊間推出的美式超大份量Brunch,但這樣的飲食模式健康嗎?短時間吃大量食物 易引起胃腸道負擔從健康飲食的角度來看,營養師張麗玲表示,將兩餐的份量加在一起吃的Brunch,因為在短時間內吃下大量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胃腸道的負擔,長期下來就會引起代謝失調,加上坊間的Brunch大多都是以高油、高脂的美式餐點為主,一餐吃下來熱量破表,吃多了若又沒有運動,不但體重可能直線上升,「三高」可能會跟著來報到。(推薦閱讀:如何降三高?降三高飲食怎麼吃? 專家授「控制5招」:隱藏高危險群要注意)起床後第一餐影響身體大 早餐、午餐應分開來吃 其實,起床後的第一餐非常重要,有研究指出,一早起床若不補充足夠的能量,則易造成血糖過低、注意力變差,同時出現疲勞、記憶力衰退等現象;因此,為了健康著想,仍建議早餐與午餐應該分開來吃。(推薦閱讀:早上空腹想吐、沒食慾恐是「胃食道逆流」! 醫揪「超雷習慣」 :吃飯太快也中)2小時內吃早餐 間隔4-5小時吃午餐以吃早餐的時間點來說,張麗玲指出,不管是幾點起床,都建議在起床後的1~2小時內用完第一餐。一般來說,規律的早餐與午餐時間應間隔4~5小時,所以,吃早餐的時間應該在早晨的7~9點(辰時)之間最好。而以中醫養生的觀點來看,辰時正好處於胃經當令之時,氣血流注於胃經,因而磨化能力在此時最強,所以,早晨7~9點正是早餐進食的最佳時間。(推薦閱讀:空腹吃「5類食物」會胖、傷腸胃、血糖失控! 吐司、豆漿、香蕉都上榜)吃早午餐 這些營養前提須注意針對假日晚起型的現代人,偶爾將Brunch當作第一餐或真的很想吃Brunch的人,除了攝取量不要太多之外,在營養攝取上仍應以均衡飲食為前提,而後兩餐的用餐時間則需往後移,以下是營養師的飲食建議:1、選擇含維生素B群及複合醣類食物:如糙米飯(粥)、全麥麵包、雜糧麵包,以及全穀類食物。(推薦閱讀:前三名不是花生、巧克力!「9款抹醬吐司熱量」曝光 營養師:一片厚片等於一碗飯)2、多選擇優質蛋白質:如魚肉、各種瘦肉、家禽肉等。蛋類的攝取方面,每週均衡攝取2~3顆蛋較為適當。3、含鈣質豐富之食品:包括低脂牛奶、無糖營養強化豆奶、乳酪、起士、小魚乾等。4、以不飽和脂肪的攝取為主:少吃含油酥的麵包,並減少塗抹在吐司上的奶油使用量;最好選擇植物油、核果類等不飽和脂肪。(推薦閱讀:可頌還不是最胖!營養師揭「暴肥款麵包排行」 前3名不少人天天吃)5、多攝取新鮮蔬菜及水果:蔬果中不同的植物化合物(植化素)對人體健康各有益處。藉由足量、多樣的蔬果,補充身體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以利不同的植物化合物發揮各種有利健康的效益。防三高、肥胖上身 生活作息莫輕忽為了健康著想,不讓三高、肥胖上身,保持腸胃機能正常運作,每天的早餐一定不能少,若不得已晚起或真的想吃Brunch,張麗玲建議,偶一為之就好,或調整Brunch的飲食內容,使其盡量達到營養均衡。延伸閱讀: ·燒餅夾油條不是最肥! 營養師揭「15款中式早餐熱量」:第一名你常吃? ·減肥到底要不要吃早餐? 營養師的答案可能跟你的不一樣
-
2022-03-1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腳是第二顆心臟,練穩下肢強化心肺!專家教這樣深蹲最能達到運動強度
● 身體警訊莫輕忽,心臟衰竭致死率最高● 透過定期健檢,早發現早治療● 有氧練習肌耐力,強化第二心臟春天天氣忽冷忽熱、溫差大,容易傷「心」,尤其溫度驟降會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易引發心臟相關疾病,該如何做好日常保健,避免突如其來的心臟不適變成遺憾?WaCare專家護理師李姉穎、運動專家何宏胤分享心臟保養祕訣,透過飲食和運動來強化心臟機能、維護心血管健康。三高、糖尿病 易致心臟衰竭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血管疾病長期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幾名,其中致死率最高的就是「心臟衰竭」。李姉穎說,心臟衰竭又稱「鬱血性心衰竭」,指的是心臟無法有效把血液打出去,傳送身體新陳代謝所需的營養,最後導致引起各種併發症。除了心臟病外,三高、糖尿病、長期洗腎都是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其他還包括腺病毒、腸病毒、流感病毒、登革熱病毒等感染。李姉穎指出,心臟衰竭常表現在肺、腸胃和其他症狀,患者常會出現胸悶、咳嗽、喘不過氣、心律不整、夜間呼吸困難、食欲下降、下肢水腫、記憶力受損等。吃富含纖維素食物 助排便七成心臟衰竭是發生在65歲以上的長者身上,可透過定期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年輕族群必須及早控制三高和慢性病,才能保護心臟。心臟衰竭患者的日常飲食,應清淡簡單,減鹽、控制水分,一天勿攝取超過3至5公克的鹽,以及1000至1500毫升的水,避免加重心臟負擔。李姉穎建議,長者可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幫助排便,但若是便祕患者過度用力排便,容易造成心血量突然加劇,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加重心臟衰竭,便祕問題不容小覷!腳是第二顆心臟 練穩下肢日常照顧方面,應保持適度運動,維持理想體重,何宏胤建議,可多做有氧運動、阻力訓練、伸展運動等,進而增強心肺功能以及四肢肌耐力。俗話說「腳是第二顆心臟」,下肢練穩了,血液就能順利回流至心臟,何宏胤指出,深蹲是最好的運動,可鍛鍊腿部肌肉,還能強健心肺。居家就能自主練深蹲,運動強度要達到「感覺有點喘又不會太喘」,每天至少做30分鐘最好。想體驗更多主題運動,元氣網的「會員專屬一日課程服務」含括各種自主運動、慢病預防、身材管理、健康知識等,鼓勵民眾線上學習。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https://pse.is/438znx。
-
2022-03-04 養生.抗老養生
如何讓大腦老得慢?科學實證減緩大腦老化5方法,改變刷牙方式很關鍵!
工作一段時間後,偶爾會感覺到大腦似乎沒有之前那麼靈光,不僅學新東西的速度很慢,也開始忘東忘西,進而影響到工作的效率。雖然,人們不能避免大腦會隨著時間慢慢退化,但只要透過日常生活型態的一些小改變,或許就可以讓大腦變得更靈活,減緩大腦老化的速度。VidaOrange生活報橘編輯為你整理了5個科學實證可以延緩大腦老化的方法,如果想讓大腦一直維持在良好的狀態,你可以做的有:5方法延緩大腦老化1.試著擴大你的社交圈全球腦健康協會(Global Council on Brain Health,簡稱GCBH)執行長Sarah Lenz Lock在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指出,長期的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會提升50%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另一份刊登在國際期刊《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的研究則顯示,擁有社交生活的人大腦較為健康,在認知功能的表現上也較為優異,而這是因為經常與他人互動可以增加大腦的灰質,有助於提升記憶表現,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2.參加有氧舞蹈課程由紐約朗格尼醫學中心(NYU Langone Health)發表的研究指出,保持運動習慣能夠增加腦中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簡稱BDNF),有助於提升記憶力與認知功能。而《時代雜誌》的報導則表示,如果想透過運動延緩大腦的老化,可以選擇加入認知挑戰(Cognitive Challenge)的運動,像是一份刊登在國際期刊《Science Daily》的研究就指出,結合了有氧運動、聽音樂、記舞步、與他人社交的有氧舞蹈課程,能夠幫助刺激腦部、減緩老化,讓你的大腦越來越年輕。3.採用對大腦有益的飲食方法除了保持運動習慣之外,採用對大腦有益的飲食方法如:地中海飲食法(Mediterranean Diet)、麥得飲食法(MIND Diet)等,也能有助於減緩大腦老化。國際期刊《Neurology》曾在去年6月發表一篇論文,指出地中海飲食可預防輕度認知障礙以及失智症,而衛生福利部也鼓勵大家運用地中海飲食來預防失智;而根據一則刊登在國際期刊《ScienceDaily》的研究指出,與實行一般飲食法的人相比,遵循「麥得飲食法」的受試者在記憶力跟思考清晰度的表現上較為優良,不僅認知功能退化速度較慢,且大腦較同齡的其他人年輕了七歲半,由此可見,採用對大腦有益的飲食方法,能夠延緩大腦的老化症狀,讓你的大腦更加健康。4.多聽喜歡的音樂根據一則刊登在國際期刊《Science Daily》、由芬蘭科學院(Academy of Finland)發表的研究顯示,經常聽音樂有助於提升大腦的認知功能,該研究指出,聽音樂不僅可以刺激人類的聽覺系統,同時也會幫助刺激大腦中掌管情緒、運動和創意的區域,讓你的記憶力變得更好。而另一則由義大利帕斯卡拉大學提出的研究更指出,常常聽音樂有助於提升你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ies),幫助減緩認知功能退化以及記憶力退化,進而達到預防失智症的效果。5.改變你的刷牙方式日本失智症專科醫生長谷川嘉哉在他的書《35 歲開始,牙齒決定你的後半生》中提到,跟手指一樣只佔全身表面積不到1/10的嘴巴,卻在腦中的運動區與感覺區分別各佔據了1/3,因此,想要預防大腦老化、延長大腦的壽命,關鍵就在維持口腔與牙齒的健康。他建議,刷牙的時候可以同時使用慣用手與非慣用手,也就是左右手交替刷牙,透過變換持牙刷的手,不僅可以刷到不同的角度、讓牙齒的污垢能更徹底地被清除,同時也可以為大腦帶來適量的負荷,達到訓練大腦的效果。因此,如果想要讓大腦保持在年輕、健康的狀態,試著改變刷牙的方式也許是很不錯的方法之一。參考資料:1.《Time》:5 Ways to Keep Your Brain Sharp As You Age2.《Healthline》:Older Adults Can Reduce Brain Shrinkage by Gardening, Dancing, Walking※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如何讓大腦老得慢?科學實證5個「減緩大腦老化」的方法:享受社交生活、上有氧舞蹈課⋯⋯
-
2022-03-0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心臟停止須把握黃金4分鐘 臨危不亂才能救回瀕死患者
一名陳先生在半夜如廁時忽然倒地,好在兒子機警急救並叫救護車送醫。台北慈濟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張燕表示,腦部對缺氧的耐受力僅有4至6分鐘,超過黃金時間後便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好在陳先生兒子先做一系列急救,到醫院後再透過低溫療法及「微創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最後患者恢復健康、平安出院。一名68歲的陳先生,在腦中風後兩個月的半夜如廁時,突然感到胸悶及呼吸困難,接著喪失意識倒地,一旁兒子機警判斷出父親可能心臟停止,在兩分鐘內聯絡了救護車,同時自己幫父親進行心肺復甦術,待救護車抵達後立即以體外電擊器去顫,病人恢復生命徵象,並送往台北慈濟醫院救治。台北慈濟醫院說明,陳先生在前次中風時就已經發現兩側的顱內內頸動脈有嚴重狹窄,加上此次心臟停止的打擊,醫療團隊在接到病患時相當擔心會造成腦部更嚴重的傷害。經初步急救後病人雖心跳恢復,卻陷入深度昏迷,加護病房醫師一邊安排體外低溫療法,一邊吿知家屬,病人平安出院的機會微乎其微。幸運的是,歸功於病人心跳停止時迅速且扎實的急救加上低溫療法的輔助,病人竟在住院兩天後恢復意識,並在之後脫離呼吸器。張燕指出,腦部對缺氧的耐受力僅有4至6分鐘,這段時間即為黃金急救時間,超過之後便會造成不可逆的腦部損傷,輕者記憶力退化、反應遲鈍,重則變成植物人甚至腦死,缺氧時間越久,患者的存活率越低,因此理想狀態為4分鐘內進行心肺復甦術以維持腦功能。雖然現代人普遍對心肺復甦術都有基本的認識,但實際發生時多會因驚嚇、慌張而手足無措,甚至試圖叫醒病人而耽誤寶貴的救援時間,好在陳先生的兒子一系列急救相關流程,讓陳先生在第一時間得到救治,並順利進行後續治療。部分患者雖經急救雖然成功回復心跳,卻因缺氧太久造成腦部受損或無法恢復意識,「低溫療法」即是藉由溫控,讓病人在急救後能順利甦醒,同時減輕腦部缺氧的後遺症,增加甦醒機會。在低溫療法協助下,病人雖免除了變為植物人的噩運,但是並沒真正脫離險境,醫療團隊接著為陳先生安排心導管檢查,發現病人罹患嚴重的冠狀動脈阻塞,若不治療,隨時可能再次發生致命的心肌梗塞,但又因為冠狀動脈狹窄嚴重,無法以心導管置放支架治療,只能考慮外科手術。考量病人中風後右側肢體無力,可能影響傳統心臟手術的復健,與家屬討論後,張燕及醫師羅崇祐合力以達文西機器手臂進行「微創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術後3天即可倚杖行走,恢復良好,並在兩周後平安出院。羅崇祐補充,迅速且扎實的急救不僅有助提升患者存活率,更是影響預後的重要因素,鼓勵民眾平時即應熟悉心肺復甦術知識與技術,以利狀況發生時,將傷害減輕到最低。
-
2022-03-02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反應慢半拍是腦霧嗎?出現4症狀要當心,透過5件事可幫助清除腦霧
Omicron變異株疫情持續在台蔓延,而國外罹患Omicron,已經病癒者,發現身體雖然已恢復健康,但大腦部分似乎遭受到損傷,尤其在記憶力這部分,常容易忘記重要事情。到底什麼是腦霧?又有哪些症狀?又該如何解除?且看記者整理報導。什麼是腦霧(Brain fog)?腦霧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偶發的認知功能障礙。就像是感冒出現腦重頭昏沉,可能無法專心思考。或是調整時差,思緒會變遲鈍。或者服用一種抗組胺藥,思緒模糊了幾個小時。腦霧4症狀-專注力渙散、記憶力下降、遲鈍、倦怠1.失神:專注力散渙,平時熟練的事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完成,常常忽略事情的細節。2.健忘:記憶力下降,常忘記或很難想起重要的事。3.遲鈍:思考理解力退化,無法精準表達想法,難以理解基本概念,思緒緩慢,做決定時會有困難。4.倦怠:身心昏沉疲勞,感覺怎都睡不飽,對日常生活總是興致缺缺,而且身體也會不舒服,像是頭痛、頭暈、視力模糊、耳鳴、腦鳴、頭脹。COVID-19影響大腦也影響身體其他器官COVID-19透過多種方式損害大腦。像是腦炎、中風和大腦缺氧。除了對大腦的直接影響外,COVID-19還可能對其他器官系統產生長期影響,其中包括肺、心臟、腎臟或其他器官已造成的永久性損傷。也會出現疲勞、身體疼痛、無法運動、頭痛和睡眠困難等症狀。運動、飲食、睡眠、參加社交活動、嘗試新事物等可以幫助清除腦霧1.進行有氧運動:或許以前沒有運動習慣,但可以慢慢訓練,從一天幾次的兩到三分鐘。雖然沒有明確的運動時間來改善大腦健康,建議每週運動5天,每天運動30分鐘。2.地中海飲食:飲食中攝取,像是橄欖油、水果和蔬菜、堅果和豆類以及全穀類,已經被證實可以改善思維和記憶力及大腦健康。避免飲酒和抽菸。3.充足睡眠:睡眠可以協助大腦和身體清除毒素、自我修復。4.參加社交活動:社交活動不僅有益於我們的情緒,還有助於我們的思維和記憶。5.從事其他活動:包括以前從未接觸過的、認知刺激的活動;聽音樂可以帶來陪伴感,讓自己覺得不孤單。失眠睡不好,影響心臟健康?!.......https://bit.ly/3KGAyev
-
2022-02-26 新聞.元氣新聞
失智並不丟臉!精神科醫師變失智家屬,分享照護切身經驗
根據衛福部統計,花蓮縣失智人口推估有4400多人,門諾壽豐分院失智共照中心邀請台大精神科醫師吳佳璇,以專業醫師與失智家屬2種身分,分享親身經歷,提到失智父親因生病行為異常,在路邊撿寶特瓶的照護歷程,更讓現場聽眾感觸良多。門諾醫院與壽豐分院失智共照中心近年來積極在花蓮衛教及宣導,喚起大眾對失智症的重視。昨邀台大精神科醫師吳佳璇現場分享「當精神科醫師變失智家屬」的切身經歷。吳佳璇的母親罹癌過世,後來父親行為出現異常,方向感、判斷力,認知功能都下降,她知道「爸爸生病了」,並確診為失智症。當她分享父親受失智症所苦,行為異常在校園路邊撿寶特瓶,親身經歷更讓聽眾有許多感觸,其中一位陳爺爺,70歲的妹妹被確診為失智症,他得知門諾辦理講座,專程從宜蘭搭火車來參加。陳爺爺說,聽了吳醫師以身為病患家屬的分享,對於照護和陪伴更有心得。門諾壽豐分院失智共照中心社工師林家慧說,臨床上對失智病症常見症狀歸納有5項,包括記憶力喪失足以影響生活記能、經常做的事情卻做不好、突然斷片搞不清楚時間或忘記回家的路、物品錯置像是把鑰匙放在冰箱裡、情緒行為異常變化,若發現家人出現其中2項,就應該立刻到身心科或神經內科做檢查。林家慧說,失智症是進行性退化的疾病,期盼透過衛教與宣導,幫助患者、家屬 瞭解失智症的病程與症狀,做好相關準備。「失智並不丟臉」,林家慧強調,對於失智症,唯有家人更多關懷與察覺,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減緩病情,相關問題可電洽(03)8664620門諾壽豐分院失智聯合照護中心。
-
2022-02-22 失智.新手照顧
精神行為/失智者年後情緒不穩 當心黃昏症候群
● 失智症患者或意識混亂的長者,易出現黃昏症候群● 傍晚或夜晚來臨前,常心情沮喪、憂鬱、暴躁● 季節變換可能影響黃昏症候群發生頻率患有失智症的陳爺爺,過年見到許多親戚兒孫很高興,年後卻情緒低落、睡不好,常常在傍晚時分躁動、來回踱步,出現「黃昏症候群」。醫師指出,失智患者在長假過後,經常情緒不穩或出現黃昏症候群,家屬需更多耐心協助,或給予簡單任務讓長輩產生成就感,若情況嚴重,可尋求醫療協助。黃昏症候群又稱日落症候群(Sundown syndrome),不是一種疾病或診斷,而是一群行為的總稱。好發於阿茲海默失智症或意識混亂的長者身上,在傍晚或夜晚來臨前,患者會出現行為或意識混亂,包括躁動、踱步、攻擊、不安、焦慮、沮喪、遊走、注意力不集中、尖叫、幻覺等症狀,也可能因季節變換影響發生頻率。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邱詡懷表示,失智症是神經退化疾病,整體病程長達數年,可能出現記憶力退化、認知障礙、個性改變、妄想、幻覺,或計算能力下降、生活功能下降、容易迷路等症狀,必須維持規律生活作息,才能穩定病情。年後人減少 失智長者不習慣剛過完春節,因作息尚未調整回到正常,陳爺爺情緒起伏很大。邱詡懷指出,特殊節慶或長假結束,失智長輩常會出現情緒、精神症狀,尤其過年期間許多親戚、朋友到家中拜年,相處時間突然增加,但失智長輩記憶退化嚴重,就會認不得親戚、想不起某些事情,因此易產生挫折感,導致心情沮喪,甚至後續出現憂鬱、妄想、暴躁等症狀,此時要注意是否引發黃昏症候群。台灣失智症協會社工組長陳筠靜表示,過年期間長輩與久違親戚相聚,通常當下心情會不錯,但當親戚紛紛離開後,人減少了、沒有複雜環境,失智長輩可能會出現躁動、不習慣,家屬需協助安撫情緒、穩定正常作息,或用刮刮樂彩券轉移長輩注意力,讓長者還是可以感受到年節快樂氣氛。作息規律化 助長者穩定情緒如何穩定失智者情緒?邱詡懷強調,失智者仍需要成就感,建議家屬可以引導長輩回想舊事,讓失智者能有所掌握,沒有壓力,也盡量讓環境簡單、規律化,或設定目標性工作,在長輩能力所及範圍內,像洗碗、整理家務等,無論是讓長輩獨立完成或與家人一起完成都可以。不過,若情況持續嚴重,家屬可尋求醫療協助。
-
2022-02-17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日子平淡無奇小心會傷腦!專家列「6方式」保持大腦健康
在疫情進展這2年多來,日期、細節和日常生活等事務是否變得經常健忘、記不得?英國肯特大學認知心理學暨認知神經科學講師Amir-Homayoun Javadi表示,過去2年全球疫情大流行,迫使我們改變了生活模式,再也無法實行很多計劃,日子越來越乏味,大腦也漸漸習慣這些狀況,確實會讓大腦更難製造記憶,甚至會造成認知損害、記憶力中斷和注意力下降,因此健忘絕對不是因懶惰或喪失敏銳度這麼簡單而已。 病毒、無趣的日子都會影響記憶力 許多研究指出,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會造成腦霧,其症狀包括注意力不足、感到迷茫、思考比平時慢、想法變得模糊、健忘、精神疲勞、頭腦不清楚,就像是人走在迷霧中,但關於病毒如何影響大腦的問題,仍需要繼續調查研究,不過Javadi表示,即使沒有感染病毒,平淡無奇的日子、缺乏社交互動和運動鍛煉減少,也會使記憶力退步。Javadi建議,「長期足不出戶,此時大腦能夠定位記憶的機會就更少了。不妨去看場電影吧,如果你計劃去看一部讓你興奮的電影,你就會多一個與平凡日子不同的事件,不僅可用來打發時間、還能刺激腦袋。看完電影之後,可以和三五好友討論你對這部電影的想法和反應,透過彼此重複討論,對於幫助大腦鞏固事件、記憶而言很重要。」 保護腦袋找回記憶力 遵守「SHIELD」原則 哈佛醫學院Rudy Tanzi 表示,無論健忘的原因是病毒感染、生活單調還是壓力太大,都可藉由簡單的生活方式來改善、保持大腦健康。他使用了首字母縮寫「SHIELD」:睡眠(sleep)、處理壓力(handle stress)、社交互動(interact socially)、運動(exercise)、學習新事物(learn new things)和飲食(diet)。Tanzi 說,充足睡眠、每天至少鍛煉20分鐘、保持健康的飲食以及透過放鬆或冥想、禪定來控制壓力對於保持血液流動和減少大腦中的炎症都很重要。「即使你沒有感染新冠病毒或腦霧,平常練習SHIELD的次數越多,你的大腦炎症基線就越低,一旦不幸感染Covid-19,至少你的起始基線會更低」,Tanzi 補充,如果你已經腦霧,暫時停止飲酒有助降低使情況變得更糟的炎症。而更重要的是,要努力保持社交互動和學習新事物——無論是閱讀新書、掌握新技能,甚至只是在附近散步時多方注意到你以前從未看見的事物。Javadi也建議在家工作的人要安排好內心所期待的事情並實踐,且要懂得在工作和休閒時間之間劃清界線。另外,Tanzi表示,對於那些因 Covid-19 感染而引發腦霧的人,其症狀在感染後持續好幾個月是正常的。然而,如果腦霧、健忘的狀態在1年後仍然存在,建議找神經科醫生進行檢查治療,看看是否為其他疾病造成。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提升腦力、延緩失智! 每天只要堅持做這10件生活小事…逛街也算 ·愛吃甜食、炸物小心記憶力下降! 專家公開「10樣防呆食物」:雞蛋、蔬菜超需要
-
2022-02-15 該看哪科.耳鼻喉
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他靠懸壅垂顎咽二次整形手術獲改善
47歲陳姓男子是新竹一間公司的高階主管,十年前曾因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接受雷射懸壅垂軟顎成形術,術後鼾聲些許改善,但睡覺時反而感到窒息而不時驚醒,致白天上班精神不濟,到新竹馬偕醫院就診,發現是軟顎側緣沾黏,最後接受「懸壅垂顎咽二次整形與重建術」,終於改善睡眠品質。新竹馬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楊少槐指出,陳男有嚴重打鼾問題,到院檢查並與醫師討論,決定接受「懸壅垂顎咽二次整形與重建術」(包括沾黏解離、移除軟顎部分脂肪、側咽肌肉懸吊)。手術前陳男的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pnea Hypopnea Index, AHI)為每小時66次,最低血氧濃度75%;手術後睡眠呼吸中止指數改善至每小時18次,最低血氧濃度提升為90%。術後睡眠中斷次數明顯減少,且呼吸變得順暢,白天工作更加有活力,妻子也不再抱怨有打鼾聲。楊少槐說明,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起因是人體在睡眠時呼吸道軟組織塌陷導致氣流阻塞,使上呼吸道變得較狹窄,進而引發鼾聲與呼吸中止,盛行率在中年男性約4%、女性約2%,臨床症狀包括打鼾、白天嗜睡、夜間頻尿、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記憶力衰退、易怒等。長期缺氧會導致心血管慢性發炎,併發高血壓、糖尿病、心律不整、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因此,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會造成引發慢性病,比如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比一般人高,相反地,有高血壓的患者,同時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機率也很高。楊少槐醫示,中止症患者依照不同的呼吸道結構和個人意願,可採用輔具治療(如配戴止鼾牙套、正壓或負壓呼吸器)或是手術治療。常見的治療術式有傳統懸壅垂顎咽成形術(UPPP)和雷射懸壅軟顎成形術(LAUP),傳統懸壅垂顎咽成形術是將扁桃腺切除和口咽黏膜的縫合,缺少對軟顎和側咽肌肉的懸吊;而雷射懸壅軟顎成形術更僅將軟顎組織用二氧化碳雷射方式做部分切除,容易造成術後沾黏,呼吸道反而更為狹小。據統計,有高達84%病人在接受此類傳統手術,仍存在軟顎後空間的阻塞情形。睡眠呼吸中止症手術失敗的可能原因包括手術技術不純熟、病患本身呼吸道結構不適合手術、手術後傷口保養不佳等。手術失敗的案例經專科醫師評估後,可針對懸壅垂軟顎咽再整形和重建,改善睡眠呼吸中止指數和臨床症狀。
-
2022-02-11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心肌梗塞救回後腦力未受損 歸功平時這個習慣
還記得三年前的3月10日,一如往常的去跑馬拉松,當天是跑10公里的賽程,開始跑約2公里後,突然覺得身體不太舒服,愈來愈喘,因此跟太太及孩子說,「你們先跑,我後面跟上。」雖然身體不舒服,仍秉持著努力不懈的精神,就慢慢用走的,但總覺得這10公里非常遙遠。送醫做CPR、電擊急救其實,跑步當下心臟就已出現問題,最後花費約四個多小時走完,回家洗澡後躺在床上睡覺,印象中還接了二至三通工作上的電話就睡著了,睡得很沉,醒來後已躺在加護病房內,我並不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經歷了哪些劫難,沒有痛苦的感覺。聽家人轉述才知道,當時我睡著後太太喊了我幾聲,發現我沒回應,因此緊急將我送醫,到院時醫師不斷對我做CPR、電擊急救,我的同事比我太太還早淚流滿面,原來我是心肌梗塞發作,因此裝了2支血管支架。重生感覺「活著還真好」醒來後的第一個想法是「活著還真好」。從沒想過心肌梗塞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不過覺得自己能從鬼門關前走一遭成功回到人世間,應該要歸功於平時保持運動的習慣,因為心臟缺氧會有後遺症,腦部記憶力也可能受損或導致中風,還好有長達七至八年的運動訓練,可能身體的抗壓性足夠,比較沒有受損,否則可能在跑步當下,人就直接走了。「醫師也是人,也會怕生病。」事發至今,從未問過家人當時的心情,大概都不太好受,大家也不願意談這件事情。「真的覺得這一次重生了」,雖然現在的工作量和往常強度差不多,但也會試著提醒自己不要太過勞累。重新跑步 盡量作息正常當初身體康復後三個月,我就重新跑步,只是剛開始時容易喘,還是會擔心會不會又發生同樣的事,不過慢慢訓練,身體逐漸適應,加上之前運動多年的努力累積,感覺身體經歷生病後並未受損。現在我持續回診、照超音波追蹤心臟及血管的狀況,平時盡量讓自己作息正常,保持健康的飲食,維持適量的運動,一周至少慢跑三次,一次跑五公里。養成運動習慣 抵禦未知事我病倒時,根本完全沒感覺,有趣的是,醒來後發現對面病床是19號,自己的床號為18號,之後家裡要買新車,剛好領到的車牌就是1918,覺得相當奇妙。想跟大家分享,有句話說得很好,「人要老得慢、病得晚、走得快,平時要養成良好運動習慣,以抵禦不可預知的事情發生。」唐雲龍小檔案現職:●桃園中壢宏其婦幼醫院副院長●桃園中壢宏其國際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年齡:61歲學歷:國防醫學院畢業專長:●不孕症及試管嬰兒治療●生殖內分泌疾病●子宮內膜異位及子宮腺瘤症治療●婦科腹腔鏡手術
-
2022-02-10 癌症.肺癌
82歲阿嬤失智症來得急又快速惡化 就醫發現肺癌轉移腦
82歲的阿婆雖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病史,不過都固定就醫按時服藥,原本生活都能自理,然而過去半年食慾越來越差,常常吃一點東西就吃不下,記憶力也變差。阿婆一直十分養生,煙酒不沾,過著早睡早起的生活,每天還會在公園與老友一起健走散步。同住的兒子表示,過去幾個月阿婆常常迷路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本來每天都會出門散步,因為這樣變得足不出戶。不僅如此,阿婆還變得不會煮飯,突然忘記怎麼刷牙、洗澡,每天都會反覆問一樣的問題。最近甚至認不出家人,每到接近太陽下山的時候,阿婆便常常出現幻聽幻視的情形,脾氣變得暴躁易怒、甚至說看到了過世的親人來找她。兒子覺得她可能失智了,於是帶到部立桃園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神經內科醫師邱詡懷為她安排檢查,抽血結果沒有明顯的異常,但是腦部電腦斷層發現1顆近兩公分的腫瘤,腫瘤附近也引起腦水腫,因此立即住院再仔細查,發現阿婆不是單純的失智症,而是肺部已經有數顆腫瘤,已經轉移到腦部,目前正針對肺癌評估治療當中。邱詡懷醫師指出,老人失智問題在台灣這個高齡化社會越發重要,失智症常是因為神經退化性疾病造成,整體的病程常長達數年的時間,症狀可能會有記憶力退化、生活功能下降、認知障礙、迷路、計算能力下降、個性改變、妄想、幻覺等等症狀。少數失智症的原因為其他疾病造成的症狀,例如藥物、憂鬱症、甲狀腺功能低下、B12或葉酸缺乏、水腦、腦傷,或像阿婆一樣是腫瘤轉移所造成。因此如果失智症狀來得又急又快,在幾個月的時間就迅速惡化的,往往是例如中風、藥物等其他因素導致,提醒民眾應盡速就醫,優先排除可逆性的失智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
2022-02-07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記憶從海馬迴轉換到前額葉皮質要3年!我們是如何形成記憶,記憶產生後又儲存到哪裡?
一起激發的細胞連在一起海馬迴的神經元如何產生記憶是大量文獻的研究題材,也是記憶研究中最核心的關鍵問題。記憶的神經科學奠定在唐納德.赫布(Donald Hebb,1904-85)開天闢地的研究基業上,他為世界提供了一句響亮標語,總結記憶神經的生理過程:「一起激發的細胞接在一起」(cells 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赫布是加拿大心理學家,他和彭菲爾德極具創意的研究團隊一起工作,彭菲爾德就是畫出「體感小人」的那一位。一九四九年,赫布把自己的理論寫成《行為的組織》(The Organization ofBehavior)一書,描述神經元如何產生記憶以及這些記憶如何持續幫助組織大腦功能。他假設一束一束正處於激發狀態的神經元會相接,變成連在一起的「細胞集群」(cellassembly)。細胞因神經信號的電子化學能量激發而形成樹突(dendrites),樹突和樹突連在一起,讓細胞連接成一組依序激發的信號單位。此後,如果這個集結起來的細胞集群若有任何神經元受到刺激,所有神經元都會被激發。這個細胞集群代表一個記憶。簡言之,作為信號單位的細胞集群依序激發而構成的神經編碼,就代表一個記憶。赫布假設,細胞集群內相連的神經元會藉著神經元間樹突的物理性生長而固化,如此就能創造較長久的記憶,沒有被固化的也有可能消失。赫布假設的這套樹突生長模式:神經元被激發、依序增加與相鄰神經元的連接,樹突纖維因此生長;現已公認是記憶的細胞基礎。樹突在這個過程中非常重要,因為它們將神經信號從一個神經元傳遞到另一個神經元。樹突長得越大意味著神經元間連接性的增加。樹突以很美的方式生長,稱為「分枝」(arborizing,字根來自拉丁文arbor,意思是「樹」),因為樹突纖維就像樹一樣。神經元最多可長出一萬五千個樹突,你可能還記得,人腦有六百八十億個神經元;可以想見,樹突分枝和新突觸形成的連接數量是天文數字。這不是魔術,事實似乎就是如此,連接的可能性可以無限計。要形成記憶,即便只是短期記憶,其關鍵程序是細胞一起激發的時間必須夠長夠久才能連在一起。一起激發會形成瞬時記憶,連在一起形成更久的記憶。強化細胞集群的編碼運作就是鞏固記憶(consolidation)。訊息在人清醒的狀態下不斷進入大腦,但其中大部分並沒有固化—它就是消失了,因為這些訊號沒有關連性。在分子水平上,從點燃細胞集群到形成固化連接的記憶,這過程取決於許多因素,而這些因素在在受到傳入信號強度的影響。如果信號強度到達關鍵閾值,神經元就會產生樹突蛋白,記憶就會變得更加持久。如果信號很弱,細胞集群的激發狀態慢慢退去,就不會有連接。細胞需要能量來長樹突,而能量來自神經元的電子活動—激發越多,連線越多。赫布精確地說明了大腦中的能量如何轉化為物質,這是經由電子-化學能量轉換,從神經元激發到產生構成樹突蛋白質的過程。赫布和所有偉大發現者一樣,鉅細靡遺地觀察了他的評估對象並忠實記錄觀察結果,儘管他無法證明這些得自觀察的論點。但我最喜歡赫布的一點是,他相信理論建立的目的不是為了與另一個理論對立,而應該用來激發思考和導引後續研究。人們有時不得不藉著記錄理論框架的大量心理學文獻來了解理論和反理論背後的脈絡,外行人通常難以分辨某些形似卻實不同的並列理論。有些理論是相似的,因為新的理論是從舊有理論中產生的。赫布並沒有將他的理論與當時主流框架對立,只是把這些知識用來進一步理解他的觀察。海馬迴可塑性和記憶組織海馬迴神經元數量有限,當我們正處與外界感覺交涉的當下、正在強化或不強化記憶集群時,我們的海馬迴神經元會一直處於集結、離散或重組的狀態。海馬迴神經元在功能設計上必須特別適合讓突觸持續生長和重新組建。生理系統改變或重建的能力稱為「可塑性」(plasticity),海馬迴本質上就具有可塑性,當某些強烈記憶形成時,實際上是可以看到它「長」成一組單位的。學習可讓海馬迴成長,最明顯的例子是著名的倫敦計程車司機研究,研究發現,計程車司機經過兩年的密集學習,熟悉行車路線後,他們右側的海馬迴明顯更大。每當我搭上倫敦的計程車,這項研究就如「黏住的」記憶必定出現在我的腦海。另一方面,記憶力衰退是正常衰老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在MRI上觀察到因為大腦衰老而變小的海馬迴。我們現在知道憂鬱症患者的左側海馬迴體積較小,如果憂鬱症反覆發作或持續時間較長,縮小程度會更大。由此可知,對於不同類型的記憶似乎存在「單側效應」(laterality effect,對於某項特定功能,大腦的一側比另一側參與更多):在計程車司機研究中,漸漸發生變化的是右側海馬迴,而憂鬱症患者通常縮小的是左側海馬迴。這是因為右側海馬迴對位置記憶更重要,而左側海馬迴則對自傳式記憶較重要。因此,憂鬱症患者的記憶功能較差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且在鬱症發作期間,患者的自傳式記憶通常不完整,有時甚至會完全忘記。我的研究小組最近發表一項研究指出,左側海馬迴有一塊細胞集群是負責「編碼」的特定區域,若有憂鬱症,此區域會縮小。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首次發作憂鬱症的人海馬迴沒有變化,而長期患有憂鬱症的人海馬迴會發生變化。但令人高興的是,只要憂鬱症患者接受治療,記憶功能就會得到改善。皮質記憶是否所有的記憶都在海馬迴中?不,正如我們知道的,由於海馬迴中的神經元數量有限,記憶需要被回收以產生新的記憶。那麼海馬迴記憶都到哪兒去了呢?簡單來說,海馬迴和皮質間不斷對話,藉著對話,大部分的記憶最終都存到皮質中了。與海馬迴的神經元相比,皮質中的神經元較難改變或重組—它們的可塑性較低。皮質中的記憶地圖由細胞集群交織出的多重組合構成,相對來說不易改變,也就不易損壞。記憶有兩種系統,一種快速且具有可塑性;另一種較慢、有較高的穩定性,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相對穩定的知識系統內繼續學習和適應變化。但這並不表示皮質記憶是靜態的,狀況差遠了,皮質的「網路」不斷與具有可塑性的海馬迴相互作用,人的一生中皆是如此。事件記憶和自傳式記憶的儲存採「神經元動力模式」(neuronal dynamic),發生地點在海馬迴和大腦前方皮質區之間,特別是稱為「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的區域。前額葉區位於眼睛上方,有實驗對某人掃描,同時間讓他有意識地回想個人記憶,此時這一區便會亮起。情況似乎是海馬迴參與了事件記憶的置入,可能也參與對過去事件的回憶。雖然HM無法記住他手術之後的生活,但他可以記住從他童年時期一直到海馬迴被切除前三年的事。這是我們第一次了解到,雖然自傳式記憶是在海馬迴中產生,但並不是永遠留在那裡。而讓人疑惑的HM手術前三年的記憶空白,就是轉存需要的時間,自傳式記憶從相對較不穩定的海馬迴細胞集群轉到更穩固的前額葉皮質可能就需要三年。我們現在知道,當記憶逐漸久遠,較久的記憶會從海馬迴擴散到皮質,而轉換所需的時間從數月到數年都有可能。神經學家現在可以觀察到,如果較近期發生的事件被喚起,大腦亮起的地方主要是海馬迴;而前額葉區域參與更久遠事件的回憶。HM有完整的前額葉皮質,如果自傳式記憶已經編入「更高」層次的大腦,HM是可以觸及它們的。「更高」這個詞現已成為慣用語,特指那些具有調節自傳式記憶等複雜功能的大腦區域,就如前額葉皮質。「海馬迴-前額葉迴路」是處理人一生歷史最主要的神經元高速公路。前額葉皮質網絡是說故事的人,蒐遍大腦各部位,尋找「製作用記憶」當成故事材料。※ 本文摘自《記憶:我們如何形成記憶,記憶又如何塑造我們?精神病學家探索解析大腦記憶之謎》。《記憶:我們如何形成記憶,記憶又如何塑造我們?精神病學家探索解析大腦記憶之謎》作者:薇洛妮卡‧歐金譯者:潘昱均出版社:奇光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01
-
2022-02-07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明天開工睡不著怎麼辦?醫解析失眠問題的3大癥結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9年的調查報告,台灣每10個人中就有1人有慢性失眠的問題。長期失眠的人,不僅晚上睡不著、睡不好而痛苦,也會影響到白天的精神狀況,可能會感覺自己的記憶力和專注力下降、免疫力變差、情緒也容易焦躁。3大神經生理機制 各類型失眠的策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張琳指出,睡眠受到三個神經生理機制所調控:恆定系統、生理時鐘、清醒系統。可以藉由檢視自己平時的日常作息與睡眠習慣看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才能對症下藥,真正解決失眠困擾。1、恆定系統:主要透過腺苷酸讓人體可以維持一定量的睡眠。一般來說,如果前一天熬夜,隔天身體自然會想補眠;如果白天睡太多,晚上自然睡不著。◎白天午睡型:失眠的人晚上睡不好,往往習慣白天午睡來補足睡眠時數,或是晚上回家太累就先小睡片刻,然而這麼做會消耗掉了一天固定的睡眠量,導致晚上又睡不著。因此,建議這類型的失眠者白天盡量不要午睡(最多20分鐘),讓自己累一點,幾天之後,晚上就會好睡很多。◎早醒又過度躺床型:有些失眠者有早醒的狀況,醒來之後睡不著也會逼自己繼續躺在床上休息,可能躺了10小時最終也只斷斷續續睡了4小時。事實上,躺在床上休息也會讓自己的身體不夠累,導致晚上也不夠想睡,建議早醒的失眠者醒來之後就直接起床,雖然這麼做會使睡眠時數看起來很短,但幾天之後,身體累積足夠多的睡眠債,晚上就會開始好睡了。◎白天缺乏活動型:白天如果多從事靜態活動,甚至是沒有什麼活動,身體不夠疲勞,晚上就容易睡不著,建議這類型的失眠者可以在白天多運動、出門走走,失眠的問題就會漸漸改善。◎咖啡因型:由於咖啡因和恆定系統的腺苷酸有兢爭關係,會讓人不想睡覺,建議失眠者睡前4-8小時不要攝取咖啡因(早上9點的咖啡最晚到下午6點就代謝完畢了,所以不用擔心早上的那杯咖啡會影響晚上睡眠)。2、生理時鐘:主要透過褪黑激素來調控人體什麼時間睡著、什麼時間醒來。一般來說,我們每天晚上會在一個固定時間開始想睡覺,早上會在一個固定的時間自然的清醒。◎光照問題型:由於褪黑激素的生成與消退與眼睛接收光照有關,若白天缺乏光照或是晚上光照過多,都會導致睡眠問題,建議此類型的失眠者可以在起床後看向陽光普照之處(至少45分鐘),在睡前調暗房間燈光、減少看3C產品,都可以幫助改善睡眠問題。◎睡醒時間不規律型:若是因工作型態或生活作息導致每天晚上睡覺的時間、白天起床的時間不固定,身體自然就很難在你希望睡覺的時間有想睡覺的感覺,建議這類型的失眠者可以先固定白天起床的時間,再視情況逐步固定晚上睡覺時間,幫助穩定生理時鐘。◎週末晚睡晚起型:有些人在週末習慣比平日晚睡、隔天直接睡到中午或下午,這樣的睡眠習慣對於生理時鐘容易紊亂的人來說就可能導致平日晚上睡不著,因此還是建議這類型的失眠者在平日與週末保持一致的睡醒時間。3、清醒系統:神經生理機制過度激發,干擾睡眠。一般來說,在放鬆的情況下人會自然地入睡,在興奮、焦慮、腦中一堆想法的情況下就很難睡得著。◎夜間運動型:有些人習慣在下班後出門慢跑,或是到健身房運動,但若你是容易失眠的人,建議將運動改在傍晚前完成,避免身體因為激烈運動處於亢奮狀態,影響夜間睡眠。◎壓力型:若你的生活遇到較大的壓力,躺在床上時腦袋仍有很多煩惱和想法揮之不去,或者因為擔心自己又睡不著而感到焦慮,這都會讓身體處於較高的激發狀態,讓你更難以入睡,建議此類型的失眠者可以學習放鬆與壓力因應的方法(例如:腹式呼吸、肌肉放鬆訓練、正念減壓等),或是尋求精神科醫師或臨床/諮商心理師的協助。其他類型的睡眠困擾 應至睡眠中心評估治療張琳提醒,若有其他類型的睡眠困擾(例如:打鼾、磨牙、惡夢、夢遊、夜間腿部抽動等),或是以上的方法都嘗試過,卻仍然沒辦法解決失眠困擾,建議到睡眠中心做進一步的評估,由睡眠專業人員提供適合你的睡眠治療計畫。延伸閱讀: ·常失眠、睡不好恐致高血壓! 醫曝「自殺式睡眠」:小心也有你的份 ·失眠、睡不著...安眠藥何時吃效果最好? 藥師解答「正確時機&常見副作用」
-
2022-02-06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有效避免失智及維持腦力健康 專家教怎麼吃怎麼動讓腦袋更犀利
常覺得忘東忘西、腦力不夠用,到底是健忘還是失智?如何及早儲備腦力,科學研究證實,運動和適當飲食都可以讓腦袋更犀利。777腦力保健法 運動最重要曾文毅/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推薦理由:提升腦力健康,建議從運動、飲食、睡眠三方面著手,每天應走7千步、吃飯7分飽、睡眠7小時的「777腦力保健法」,其中又以運動最重要。運動是目前實證醫學上,最有效避免失智及維持腦力健康的活動。運動時應搭配有氧運動及肌力訓練。我今年65歲,為維持腦力健康,天氣好時,固定從住家騎40分鐘的Youbike到工作地點,每周游泳一次,時間40分鐘,每周到健身房一次進行重量訓練。長期養成運動習慣,有助全身血管健康,供應腦部的氧氣及營養充足,且運動後肌肉量增加,有助分泌肌肉酵素,此酵素可促進腦部運作,因此「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其實是錯的,愈是運動的人,大腦更健康。若沒時間運動、上健身房的人,則建議每天應走7千步。除運動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患者應按時服藥、控制病情,以防病情突然惡化,引發中風危機,造成腦部損傷。飲食應採用「健腦飲食」的地中海飲食法,攝取大量及多樣蔬果,多吃魚、蛋,獲取優質蛋白質,油脂則選擇堅果、橄欖油等,此外,如五穀雜糧等也是對腦力營養有所助益。每餐應只吃7分飽,因人在沒有吃飽、處於一點飢餓感的情形下,體內會產生自噬作用,將重新組裝及長出新的細胞。最後,要維持大腦健康,每天睡眠時間7小時,以清除及洗刷大腦運行一天的雜質、廢物及毒性蛋白等,且需進入深層睡眠,大腦才會愈來愈健康。全頭頭皮按摩 促進血液循環陳潮宗/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中醫師推薦理由:為了保養腦力,可以用梳子、刮痧板或雙手手指按摩全頭頭皮、後頸部,促進血液循環。每次按摩約10至15分鐘,每天進行4次,以促進血液循環,因頭部布滿穴道,不需特別針對何種穴道進行按摩,如此有提神醒腦功效。平時也可依個人興趣,從事打麻將、桌遊等用腦、動腦的思考活動,有助腦力健康。現代人愈來愈長壽,大腦功能退化者也愈來愈多,常見健忘與失智。健忘是一時想不起來,但隨後可以想起來;失智症則是容易迷失方向,比如出了家門卻迷路回不了家,或是心算的計算能力喪失、不靈光,或出現妄想等。民眾若有健忘相關症狀,可至中醫診所經中醫師問診使用「孔聖枕中丹」,藥方包括龜板、龍骨、遠志、菖蒲,作用為補益心腎,益智安神,緩解失眠、健忘、精神恍惚等症狀。此外,維持腦力健康,陳潮宗說,可以在食材中添加枸杞、何首烏等抗老化、抗氧化中藥材,如燉煮枸杞雞湯、何首烏雞湯等。枸杞或何首烏一人份約為10克,但因何首烏有一點氣味,有些民眾不習慣,建議可以由1000c.c.的水中放入7至10克何首烏,熬煮成300至400c.c.的湯汁,在不影響風味的前提下,酌量加入雞湯中,達到養生益腦的作用。抗發炎食物 讓腦袋更靈光許惠玉/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推薦理由:要維持腦力健康的「心智飲食」,應多攝取抗發炎食物,如鮭魚、蔬菜、水果、堅果,其中富含Omega3、植化素,以及維他命A、C、E,以對抗自由基,避免腦力衰退。心智飲食的食物須多樣化,建議每天吃15種以上食物,包括較多蔬果、未精製全榖、豆類及其製品等。國內外研究發現,飲食營養愈多樣化,可刺激腦神經活化、降低發炎反應,增進記憶力、判斷力、表達和理解等認知功能。但要維持大腦健康,一定要避免傷害腦力的食物,如香腸、臘肉等加工紅肉,以及炸雞排、鹽酥雞等油炸食物,與精緻糕點、含糖飲料等。「長壽飲食」也可以保持大腦健康,須多吃富含植物性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攝取多來自肉類,但肉類含有飽和脂肪酸,容易在體內形成膽固醇,因此以大豆、豆類、藻類、菇類等植物性蛋白質為基礎,是更好的選擇。維持腦力、長壽三餐飲食建議搭配:早餐:一條地瓜、一杯240c.c.豆漿及一份水果(如一根香蕉、一顆蘋果等)。中餐:一碗糙米飯,菜色選擇三色豆、毛豆、長豆、鷹嘴豆等,並搭配鮭魚、菠菜等。晚餐:吃一碗五穀雜糧飯,加入含豆腐、豆干等豆製品菜色及蔬菜,肉類約為三兩、150克的紅肉或白肉,建議一周不吃超過500公克紅肉或白肉。
-
2022-02-06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缺乏易致憂鬱症和成癮症 名醫教你透過天然方式提高體內多巴胺
▌增加多巴胺就是增加行動力除了血清素之外,另一個能讓身心感覺舒暢的重要神經傳導物質就是多巴胺。多巴胺主要負責人體的行動力以及強化我們的動機與積極度,如果體內缺乏這個訊息傳導物質就容易導致憂鬱症和成癮症。我們可以透過天然的方式提高體內的多巴胺合成率,你可以親身感受前後差異,當多巴胺提升之後,你的人生將會變得更有樂趣!請捨棄令人成癮的任何物質:舉凡酒精、其他毒品與碳水化合物之所以讓你欲罷不能,主因就是它們能快速提高大腦內的多巴胺濃度。這也是為什麼當人體內的多巴胺指數下降時,就越想要攝取這些成癮性物質,因為此時它們對你的身體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長期透過這種方式激發多巴胺的行為不啻是飲鴆止渴,因為藥效最強的毒品通常能夠一舉將多巴胺提升至最高濃度,這當然就是它讓人成癮的原因之一。除了毒品以外,糖分和碳水化合物同樣會使多巴胺短暫飆高,因此產生成癮的症狀。每次飆高的多巴胺反應會大幅減少人體的多巴胺接收器,導致腦細胞對接收到的訊息沒什麼反應。若要再次達到同樣興奮的程度,就必須攝取更多同類型的成癮物質,才能有相同的刺激效果使細胞釋放出相同數量的多巴胺。因此,你所需求的糖分、碳水化合物、酒精或是毒品的數量就越來越多。飲食:你的飲食習慣決定了腦神經元會製造多少多巴胺。更確切地說:是你攝取了多少好的蛋白質,也就是高品質的肉類、魚類、雞蛋、乳製品與乳清蛋白。除了高品質的蛋白質之外,身體也同時需要幾項重要的輔助元素,這些元素能幫助身體將蛋白質轉換成多巴胺。人體的胃會將所有大分子蛋白質分解為小分子的蛋白質,但只有胃酸濃度正常時才會發生。這個分解步驟還需要足夠的鋅、維他命B1與B,蛋白質藉此便能以必需胺基酸苯丙胺酸這樣的獨立分子存於人體中,苯丙胺酸於是能輕鬆地從腸道隨著血液循環一起進入細胞中。而苯丙胺酸最終會在細胞內被轉換為酪氨酸,這個轉換過程中需要輔助的營養元素有葉酸、鎂、錳、鐵、銅、鋅與維他命C。再經過兩個步驟之後,酪氨酸就會被重組為多巴,隨後轉換為多巴胺。要完成這最後兩個步驟,需要維他命B才能成功。但是當胃酸過低時,(我不得不再次提起那些經常被開立的胃酸抑制劑處方籤,那會讓胃酸過低的人完全無法分解自己攝入的蛋白質。)當然後續的產品苯丙胺酸與酪氨酸的數量也就跟著降低。腸漏症的患者也會發生同樣的問題。除了缺乏上述兩者胺基酸會影響最終產品多巴胺之外,人體內是否具有足夠的輔助營養元素也是決定能否產出足夠多巴胺的原因之一。研究結果顯示,正在閱讀此書的你們,絕大多數都有這個毛病。平均統計,百分之五十八的女性身體經常缺乏鐵質,男性缺乏鐵質的情況稍微少一點,數據顯示多數缺乏鐵元素的男性都是運動員與年長者。此外,不分性別,平均有三分之二的人體內葉酸含量過低。缺乏鐵與葉酸都會降低多巴胺的生產率。最後,碳水化合物經證實會迅速降低體內多巴胺的濃度。的確,在剛開始攝取大量碳水化合物的時候,它能讓血液裡的多巴胺急速升高,但隨後卻會快速將多巴胺分解導致消失,因此人在攝取完大量碳水化合物過後,只會感到空虛。保持正常體重:人體脂肪組織內的細胞會不停製造荷爾蒙瘦蛋白出來。瘦蛋白雖然會抑制食欲,但也會抑制多巴胺的功效,使人的行動力與積極度完全跌到谷底,那可是讓人類想要起而行、邁開步伐跑的行動力。相反地,若是人體維持在正常體重,脂肪組織便不會釋出過多的瘦蛋白,體內存在的多巴胺得以完全釋放功效。人因此感到更有積極行動的渴望,生命才會變得更有樂趣。消除壓力:多巴胺形成後,還有更多的轉換程序會接續發生。首先,多巴胺會轉變為正腎上腺素,接著再轉變為腎上腺素,亦即俗稱的壓力荷爾蒙。只要形成越多的正腎上腺素與腎上腺素,多巴胺的濃度就越低。但是你可以透過放鬆自己的情緒與身體,以降低正腎上腺素與腎上腺素的形成。如果眼前的壓力一時半刻無法解除,那麼請你攝取大量的蛋白質以及製造多巴胺所需要的礦物質和維他命,好讓身體能增加多巴胺的產量。記憶力訓練:透過認知訓練即智力訓練,你可以提高多巴胺接受器的密集度!【自我診斷】我的多巴胺足夠嗎?做完上面的自我診斷,如果你勾選「是」的次數越多,代表你體內缺乏多巴胺的可能性越高。是否缺乏多巴胺比較難以抽血檢驗的方式做出診斷,因此若你相當可能有多巴胺不足的情形時,請立刻參照書中的建議,改變你的生活習慣。※ 本文摘自《大腦不老,身體就好:德國醫生親授腦力寶典,讓你想得快、忘得慢,提升自體免疫力,遠離頭痛、憂鬱和失智》。《大腦不老,身體就好:德國醫生親授腦力寶典,讓你想得快、忘得慢,提升自體免疫力,遠離頭痛、憂鬱和失智》作者:烏里西‧史特倫茲 譯者:黃淑欣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05/06
-
2022-02-04 養生.聰明飲食
延緩大腦老化、減少發炎反應…麥得飲食法怎麼吃,才能獲得科學實證4好處
被美國《Forbes Health》評為2022年最佳飲食法之一的「麥得飲食法」(MIND Diet),是2015年由美國洛許大學醫學中心發表的一套專門針對「提升大腦健康」所設計之健康飲食法。目前已有研究證實「麥得飲食法」能延緩大腦老化且降低失智風險,而另一則刊登在國際期刊《The Journal of Gerontology》的研究更指出,「麥得飲食法」可以幫助提升大腦認知功能,是一套可以幫助保護大腦的健康飲食法。什麼是「麥得飲食法」?根據外媒《U.S.NEWS and World Report》報導,「麥得飲食法」的英文「MIND」是「Mediterranean-DASH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generative Delay」的縮寫。「麥得飲食法」結合了「地中海飲食法」(Mediterranean Diet)與「得舒飲食法」(DASH Diet)的特點,並可以幫助減緩腦部退化性疾病,由於「MIND」在英文中代表心智,因此也稱之為「心智飲食法」。「地中海飲食法」特點為多攝取新鮮蔬果、橄欖油,適量攝取發酵乳製品和紅酒;「得舒飲食法」特色是攝取高份數的蔬果與乳製品。而「麥得飲食法」則結合了兩種飲食原則的優點,將「地中海飲食法」與「得舒飲食法」中的莓果類、堅果等對大腦有益的食物作為主要飲食來源,進而達到提升大腦健康的效果。如何執行「麥得飲食法」?根據外媒《Healthline》報導,執行「麥得飲食法」的人應避免攝取紅肉、奶油、起司、甜食和油炸物等5種食物,並將以下這些食材作為主要攝取的食物來源:深色蔬菜(花椰菜、菠菜等)其他蔬菜(如茄子、胡蘿蔔、彩椒等)堅果(一次1湯匙,一週至少吃5次)莓果類(以藍莓為佳,一週至少吃2次)豆類(一週至少吃3次,以非油炸豆類如豆腐、黃豆芽等為主)全穀類(每天至少3份,包含燕麥、全麥麵包等)雞肉(一週至少吃2次)魚類(一週至少吃1次)橄欖油(每日30c.c)每天一小杯紅酒(約30c.c~40c.c,最多不超過150 c.c)「麥得飲食法」有什麼科學實證好處?1.提升大腦認知功能根據一則刊登在國際期刊《ScienceDaily》的研究指出,與實行一般飲食法的人相比,遵循「麥得飲食法」的受試者在記憶力跟思考清晰度的表現上較為優良,不僅認知功能退化速度較慢,且大腦較同齡的其他人年輕了七歲半,因此,「麥得飲食法」是一款可以幫助提升大腦認知功能並減緩大腦老化的健康飲食法。2.減少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一份由美國洛許大學醫學中心進行的研究指出,實行「麥得飲食法」有助於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該研究表示,在923位年長受試者當中,相較採用一般飲食方法,每一天都實行「麥得飲食法」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足足降低了約53%。有趣的是,即使無法完全按照「麥得飲食法」的吃法,只要在生活中1/2到3/4的時間遵循「麥得飲食法」的飲食原則,也可以降低35%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3.幫助抗氧化、減少發炎症狀由於「麥得飲食法」跟「地中海飲食法」一樣都是以含有大量纖維的蔬果、雞肉、魚類等作為主要食物來源,取代紅肉、加工食品等較容易引起身體發炎的食物,且莓果、深色蔬菜更擁有抗發炎的效果,因此,長期實行「麥得飲食法」也可以幫助減少體內的自由基,減少發炎反應產生。4.可能有助於減輕體重雖然目前尚未有科學研究證實「麥得飲食法」可以幫助減輕體重,但營養師Melina Jampolis指出,遵循結合了「地中海飲食法」和「得舒飲食法」的「麥得飲食法」能夠擁有等同於前兩者飲食法的好處,因此,推測長期執行以新鮮蔬果、瘦肉等優良食材作為主要食物來源的「麥得飲食法」,也能擁有減輕體重的好處。※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Forbes Health評為2022年最佳飲食法】麥得飲食法MIND Diet:延緩大腦老化,也幫助減少發炎反應
-
2022-01-31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與長者相處 努力傾聽有時比分享話語更重要
老年病學家伊萊恩.布羅迪在她的研究專案中,寫到傾聽的重要性:多年前,我們針對老年人日常健康問題,進行了一項研究,詳盡詢問受訪者許多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你給醫療人員的主要建議是什麼?」受訪者一再回答:「聽聽老年人真心想說什麼……不只是聽他們說話,也聽他們哭泣、低語,和沉默。真心傾聽,讓他們知道,他們的擔憂和感受得到認同。」失智患者 仍存在深層記憶她的精闢見解不僅適用於失智者,也同樣適用於其他沒有失智的老人。努力傾聽,有時候比分享話語更重要。有證據顯示,即使罹患導致失智的疾病,我們最深層的記憶仍是存在的。我們在第五章提到,老年人有不知不覺回憶起陳年往事的傾向,羅伯特.巴特勒稱為「人生回顧」。 一個合理的假設是,巴特勒觀察到的「回到過去的經歷和未解決的衝突」,也有可能發生在失智者身上。事實上,有些人,尤其是那些初期失智者,可能會發現自己很容易進入人生回顧,因為他們已因日益減少的能力,體會到個人的脆弱。鼓勵長者 談談他們的人生以巴特勒的想法為基礎,老年病學家傑姆斯.索羅森認為,鼓勵長者談談他們的人生,大有益處。「單是靜靜地坐著聽他們說話,就是恩典。這恩典不是我們求來的,也不是我們配得的,卻白白賜給我們,是它使我們的生命活得有價值。」索羅森寫道:「把我們自己的意思說清楚,並發現我們其實是好人,這就像是罪得赦免一樣;接受我們現在的模樣,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在我看來,它也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也許這種傾聽,是我們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不僅是為老年人,也是為失智者。從所在情境 找出對談話題對有些人來說,跟失智者交談和傾聽他們說話,可能不自然,但有一些方式,可以讓雙方在談話中達到有效的溝通。凱蒂.諾瑞絲的建議是,主導談話的人不要為了要達到不合理的標準,而感到有壓力。她說,環顧四周,從你們所在的情境中,找一些可以談的話題。找出你記憶中有關當事人的相關話題。拿出手機,給當事人看照片,問他(她)在照片中看到了什麼。此外,諾瑞絲補充說,覺得不自在並沒有關係。喝咖啡聊天 是她的「肌肉記憶」一位失智的會友非常喜歡上午八點崇拜之後的咖啡時間。長久以來,她一直是聖公會成員,這段咖啡時間的團契深印在她的記憶。失智症沒有影響到她對人的愛心和跟人交談的熱情。喝咖啡聊天是她的「肌肉記憶」,幾乎可以不加思索就完成這些動作。她無法做得很好的,就是直接回答那些針對她最近發生的事的問題。她一直設法要回答,但是回答得很籠統,而且有時候沒說到重點。與她親近的人很快就意識到,她需要一些線索來幫助她回想一個事件,或至少不會離題。例如,與其對她最近的加州之旅問開放式的問題,不如將問題變成:「我知道妳去加州旅行的途中住在妳女兒家。她過得好嗎?」即使她不記得那趟旅行,她也可以談談她的女兒。而她的朋友可以耐心地傾聽。與失智者的互動技巧美國的家庭照顧者聯盟(Family Caregiver Alliance)認為,增進溝通技巧可減少碰面時的壓力,改善關係的品質。他們的《認識失智症行為的照顧者指南》提供了以下的祕訣:●在互動時要營造正向的情緒,愉悅、尊重的態度和肢體語言,可以培養正向的情緒,傳達關愛之情。●降低噪音和干擾到最低限度,有助於雙方的談話。眼神交流很重要,可以吸引並維持一個人的注意力。這意味著雙方(不論是坐著,還是站著),必須在同一個「高度」。正如與任何朋友之間的談話一樣,保持前後一致的音量,會更容易讓人理解。●慢慢地說話,用簡單的字句傳達訊息,不要增加訊息的複雜度。重複字句和重新措詞,能讓失智者有時間應對問題或陳述。利用長期記憶,使用有關的人名和地名,而不是只使用代名詞,可以使訊息更明確。●避免問開放式的問題,或有太多選項的問題,這樣可以減少困惑。是非題通常效果最好。●對短期記憶力差的人來說,將活動和任務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驟,可以減輕他們的負擔。輕輕觸摸對方的手臂或背部,具有引導的作用,而且不會太突兀。●對短期記憶力差的人來說,將活動和任務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驟,可以減輕他們的負擔。輕輕觸摸對方的手臂或背部,具有引導的作用,而且不會太突兀。●如果對方覺得沮喪或躁動不安,改變話題或換到一個新的地方,可以讓談話繼續進行,並讓對方有機會心情回穩。●當失智者提到從未發生過的事情時,用關愛和安慰的態度來回應,比試圖讓他們承認他們記錯更為重要。這些取代現實的記憶,對他們來說是完全真實的。
-
2022-01-26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每晚起床尿2次」恐是夜尿症警訊! 醫示警高危險族群:全台逾450萬人不自知
夜間尿事不當一回事,小心出大事!據最新人口數推估,全台超過40歲以上恐有超過450萬人飽受夜尿症中的夜間多尿困擾而不自知。台灣人口結構日益高齡化之際,下泌尿道問題也隨年齡增加而發病率提高,卻常被當成正常現象而不常求診。超過450萬人夜尿不自知 賀爾蒙分泌不足為最大成因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廖俊厚醫師指出,「夜尿症」是很易被忽略的疾病,依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定義,若尿意強烈,中斷原來的睡眠醒來,如此情形1晚至少2次以上就可判定為夜尿。根據統計,台灣40歲以上成人夜尿症盛行率達40%,且年齡越長盛行率越高,其中近9成屬於「夜間多尿」的範疇,意即台灣目前恐至少超過450萬人飽受夜間多尿困擾而不自知。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王弘仁醫師表示,夜間多尿成因有許多,包含膀胱儲存尿液的能力變差、慢性疾病問題、睡眠或情緒問題。根據臨床觀察,最大宗的原因則來自荷爾蒙分泌不足,通常在晚上睡覺時,腦下垂體會分泌抗利尿激素(ADH),使尿量減少、尿液濃縮,隨著年紀增加,腦下垂體能力會逐漸退化,一旦使身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就會導致夜間尿量太多,不得不頻繁起來如廁,導致無法一夜好眠,將對生活帶來許多影響。夜尿不僅影響睡眠與心理 還可能引發3高上身廖俊厚醫師曾收治1名現年55歲的男性高階主管,正想為自己的事業再造巔峰,却發現自己記憶力和判斷力變差,白天無法集中精神好好開會,一開始以為只是年紀漸長加上睡不好的關係,但又擔心職場競爭力下滑無法承擔重要任務,於是積極運動想讓自己體力和專注力變好,却事倍功半,甚至思考是否該退休而煩惱。直到枕邊人抱怨他總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打擾其睡眠,才注意是因為強烈尿意中斷睡眠多次,如此狀況已持續好長一段時間,即便努力於晚上少喝水喝酒、睡前排空尿液也無改善,於是決定前往泌尿專科就醫,才發現是夜尿症中的夜間多尿,經藥物補充抗利尿激素分泌後,不管是個人工作狀態或夫妻睡眠品質都一起好轉。實際上,夜尿症是最常見的睡眠中斷原因之一,據研究,超過50%有夜尿困擾的人,認為其睡眠品質受到影響,在實際生活層面,夜間多尿帶來的不僅是影響自己也影響他人,尤其睡眠中斷、品質不佳是百病之源,生理上更提高罹患心血關疾病風險,心理上容易帶來疼痛、沮喪、焦慮以及認知、記憶和表現缺陷等問題。研究也發現,有夜尿問題的患者,超過75%同時有糖尿病、高血壓、神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在身。王弘仁醫師強調,尤其台灣是3高盛行率高的國家,也使得夜尿的問題更加嚴重,可說夜尿問題雖不致死,卻是身體出問題、腦袋部分功能失常的前哨站,一定要特別留意且展開就醫行動,以免因小失大。超過50歲或有慢性疾病者 更需注意是否有夜尿症狀至於哪一些人要特別留意?由於夜間多尿與身體機能有關,「年齡」是首要的危險因子,研究顯示,男性超過50歲,至少每4人就有1人有夜尿問題,且每增長10歲,盛行率就增加1倍,來到超過60歲後,每2人就有1人;此外,罹患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問題、心血管疾病與中風患者也是高危險族群,廖俊厚醫師提醒廣大男性,只要超過50歲或是有慢性疾病,就要特別記住、觀察「夜尿234」,夜間起床尿2次以上,且尿量超過全天尿量的1/3以上,即為夜尿多症,盛行率達4成3,中獎機率很高!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每晚總是被尿意叫醒? 專家警告「4疾病訊號」:夜間跑廁所超過2次快就醫 ·白天尿尿超過8次小心有問題! 泌尿科醫揭「3大跡象」:膀胱累壞了 
-
2022-01-23 養生.聰明飲食
高膽固醇是不是少吃油比較好?營養師詳解選油品常見疑問
Q:高血脂(膽固醇)的人,是不是少吃油比較好?油脂不僅能提供人體所需的熱量,也能協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同時也是人體合成固醇類荷爾蒙的原料。因此有高膽固醇血症的人,不必刻意減少油脂攝取比率,而是要選用適當的油品,跟常人一樣,約占每日總熱量的30%。但血中膽固醇較高的人,建議減少攝取飽和脂肪的頻率,如豬油、牛油等。大多數人的主觀認為脂肪的卡路里高「油=肥胖」,其實脂肪與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並列為三大營養素,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油脂不僅能提供人體所需的熱量,幫助體內吸收脂溶性維生素,構成細胞膜與荷爾蒙等,缺乏攝取油脂,可能會導致皮膚乾燥脫屑、掉髮,也與記憶力減退、生長緩慢、生殖障礙、憂鬱症等有關。現代人多慢性病、發炎、過敏、婦科疾病、肥胖代謝性疾病等問題,多數原因都是因為錯誤使用油引起。Q:油開封後很容易出現油耗味,要不要放冰箱?如何保存?油品只要開封後接觸到空氣便會開始氧化,因此建議選購時盡量以小包裝為主,避免開封後無法於短時間用完而發生變質,儲放時只要放在陰涼且避光的地方,不需要放在冰箱冷藏。Q:選購油品時,是否應避免塑膠瓶裝?油品跟塑膠瓶可能發生作用而釋出一些物質,以深色玻璃容器包裝的油品,有較好的遮避光性,能避免油品受到光照而產生變質現象。Q:市面上有所謂「調合油」,是什麼油?調合油一定比較差嗎?調合油是結合各種油品,依不同的比例調製而成的,品質好的調合油是可以結合各種油品的優點,提供人體所需的各種脂肪酸、增加油品的安定性,因此不一定比較差。Q:購買進口橄欖油,如何判斷是不是真的原裝進口?進口再進行分裝的油會影響品質嗎?可由EAN條碼前三碼簡單分辨是否原裝,像義大利國家代號為800-839,西班牙國家代號為840-849,希臘的條形碼是520開頭,編號的意思是在原產地直接分裝好以後進口,不是離開原產地後到台灣或第三國才分裝。通常如果條形碼是60或69開頭,很可能是大桶橄欖油進口,到國內再分裝。至於進口再分裝是否會影響油品質,一般要看包裝標貼說明,注意是否有國家食品檢驗安全認證。Q:等油冒煙才開始炒菜,是最適當的溫度?若油品加熱後冒出陣陣白煙,表示已經達到油品的發煙點,已開始變質,此時不是炒菜的好時機。因為當油品達發煙點時,會開始產生化學變化,油品的成分為三酸甘油脂,當受熱達到發煙點時,就會漸漸分解成甘油及游離脂肪酸,吃下這種油,對身體反而有害。每種油品都有它的烹調溫度,建議適時選用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品,如橄欖油、苦茶油,因為當飲食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取代飽和脂肪酸時,除了可降低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同時不影響到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的數值。此外,平時也要適量攝取堅果、奇亞籽等,這些堅果種籽類不僅富含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也富含纖維質及微量營養素、植化素,對於膽固醇高的人也有助益。諮詢/桃園市中壢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中心徐光漢醫師、營養師梁嘉麟
-
2022-01-22 活動.健康聚樂部
【元氣一日課】失眠讓你免疫弱又健忘?小心「腦霧」症狀找上你!
工作壓力大、精神耗弱,讓你健忘失神狂當機?搶救健忘、對抗「腦霧」,飲食、運動、健腦活動缺一不可📢教你7招,訓練腦力運動|提升記憶力|開發你的潛能!快跟著元氣網一起培養生活好習慣,讓大腦健康、持續升級。你注重健康嗎?還是你有健康意識,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元氣網一日課程】聚集最豐富的專家群,告訴你生活健康大小事,並透過一日健康學習表,按照自己的步調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快來元氣網,體驗獨家免費一日健康課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主題簡介】培養好習慣 大腦再升級工作、精神壓力雙夾擊,讓你健忘失神狂當機?想要對抗「腦霧」,飲食、運動、健腦活動缺一不可,快來開始跟著元氣網一起培養生活好習慣,讓大腦健康、持續升級。【專屬你的健康學習表】元氣網提供主題式影音課程、內容,可參考健康學習表自主分配個人生活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目標Get:✅ 完成 2 個自主運動 (動一動,幫助你訓練肌肉、強化記憶力)。✅ 學會 1 個生活技巧 (蔬果農藥殘留吃下去傷腦!教你如何正確洗菜)。✅ 進行 2 個健腦活動 (玩遊戲練腦力!用簡單方法抗腦退化)。✅ 閱讀 3 篇健康知識 (擺脫失眠、耳鳴問題,加強活化大腦)。★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還會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給你!★【立即開啟你的一日學習】⏰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預防失智大腦體智活動: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職能治療師 施昱廷👉課程來源👉更多WaCare全銀運動線上課程⏰ 10:00-12:00【活動】居家小活動用家中的道具活化大腦超簡單: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 職能治療師 鄭凱文⏰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吃魚補充Omega-3變聰明? 你該知道的16種魚類營養(文章來源:常春月刊)魚肉的纖維結構比較短,所以比其它肉類容易咀嚼吞咽、更容易消化吸收,供人體使用。而除了變聰明外,吃魚好處也很多,例如增強保護力、恢復體力、修補傷口、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等,都相當有幫助;建議不論是深海魚或淡水魚都有豐富的營養,可以輪流均衡攝取。👉《點此看全文》吃魚會長胖嗎?16種魚營養價值PK,熱量最低就選「它」⏰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醒腦運動】降低焦慮、舒緩情緒的伸展運動 :行動職能治療師 陳姵君⏰ 15:00-16:00 下午茶時間⏰ 16:00-18:00 【活動】放鬆活動 練習才藝⏰ 18:00-19:00 【技巧】食在美好洗菜要不要加小蘇打?譚敦慈告訴你: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 譚敦慈⏰ 19:00-20:00【閱讀】洗澡沐浴最常見的異物是棉花 醫師:常是清潔耳道過後造成(文章來源:常春月刊)外耳道異物經常發生於兒童,常見的異物為圓珠類小玩具,而成人最常見的外耳道異物,則為棉花棒末端掉落的棉花,常是清潔耳道過後造成。👉《點此看全文》找不出原因的耳鳴、耳道異物,該怎麼辦?醫師教你這樣解決就好⏰ 20:00-21:00【閱讀】一夜好眠你有失眠困擾嗎?試試耳穴貼壓助眠降壓雖然沒有醫師能幫忙解除「壓力」,但中藥有「疏肝解鬱」藥材,盡量協助患者將體內「肝氣」疏通,外加安神藥材,達到治療失眠目標,除了中藥外,耳穴貼壓療法也能促進經脈循行、並增強臟腑功能,以達調暢氣血、陰平陽秘功效。另外,耳穴貼壓也可促進末梢神經與大腦皮質相應區的聯繫,改善失眠質量,對於失眠合併高血壓病患的血壓值,也有良好調節作用。👉《點此看全文》天天頭痛、夜夜失眠?原來「這樣做」能有效舒緩!⏰ 21:00 ~準備就寢還有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 元氣網📍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
2022-01-21 養生.抗老養生
今年最後一個節氣「大寒」,養生先養腎!做好9件事,教你保陰潛陽固陽氣
今(20)日是24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同時大寒也代表最寒冷的時節已經到來,過了大寒天溫度就會逐漸溫暖,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重要時機,是冬天結束,春季到來的轉折點。過渡時期,寒暖交接,人體最易受到細菌病毒的侵害,因而大寒養生十分關鍵。「大寒小寒,防風御寒」,是老年人養生的重點,尤其是出門運動或外出時,應適當增減衣物。此節氣,在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大寒節氣的飲食,仍應遵守保陰潛陽的原則,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使腎氣堅固。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宜熱食,防止損害脾胃陽氣,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保持一定的熱量。此外,還應多食用黃綠色蔬菜,如胡蘿蔔、油菜、菠菜等。大寒養生-吃好三樣1.蝦皮燒豆腐據醫學研究證明,缺鈣會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冬季日照時間短,人們活動量減少,很容易缺鈣,因此在寒冷季節裡要注意多補充鈣質。豆腐中有著豐富的鈣質,蝦皮也是補鈣的高手,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可以滿足許多乳糖不耐的人補鈣的需求。豆腐與蝦皮這兩種食材簡單易得,蝦皮燒豆腐這道菜也十分易做,即在做普通燒豆腐的過程中加入蝦皮即可。為減少鹽的攝取量,建議選用無鹽蝦皮。豆腐濃郁的豆香加上蝦皮的鹹,吃上一口,唇齒留香,快做給家人嚐嚐吧。2、清炒山藥“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冬天要多吃一點根莖類食物。山藥味甘、性平,具有「益腎氣、健脾胃、潤毛皮」的作用。山藥中含有的營養成分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其中含有的卵磷脂還能增強人體的記憶力。此外山藥所含熱量較低,常吃具有減肥健美的作用,很適合廣大愛美女性食用。3、桂圓紅棗煲牛肉牛肉最適合體弱者食用,能夠快速補充因為寒冷消耗的能量。牛肉性溫,不僅可以暖身暖胃,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很多人冬天脾胃受寒,導致消化不良,脾胃失和。加上桂圓紅棗,不僅可以補充營養,還能補脾益氣,促進吸收。大寒養生-喝好三樣1、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生薑羊肉湯,出自古代名醫張仲景的《金匱要略》,驅散寒冷、溫中補血,被譽為「冬季暖身第一湯」。羊肉能補中益氣,開胃健力。羊肉性熱,冬天人的陽氣內斂,正好可以藉羊肉補足,可以有效改善手腳冰涼,畏寒怕冷。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羊肉,消化不良、內熱咳嗽的人,最好少吃。2、冬瓜排骨湯大寒之後要吃「三冬」,三冬即:冬棗、冬瓜、冬甘蔗。冬瓜膳食纖維豐富,對於降低人體膽固醇及血糖都有好處,還能夠防止動脈硬化。冬瓜中鈉鹽含量低,高血壓患者可以多吃。排骨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具有補血的功效。排骨進補,冬瓜解膩,二者同食,既營養又美味。3、燕麥粥大寒養生要注意養脾,燕麥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符合大寒時節養脾胃的需要。冬季天氣寒冷,心腦血管病的高發。食用燕麥可以有效降低人體中的膽固醇,對心腦血管病人大有好處。除此之外,燕麥還有通便、降血糖的作用,很適合中老年人食用。除了燕麥粥,還可以將小米與燕麥同煮,加上幾顆大棗,既營養又美味。做好三樣1、每天泡腳,堅持不懈冬天最重要的是防寒保暖,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腎經起於足部,足心的湧泉穴是其主穴。每天睡覺之前,可以用溫水泡腳,並用力揉搓足心;可以解除疲勞,補腎強身,延緩衰老。還能防止感冒、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疾病的發生。每次泡腳以20分鐘為宜,中途要適時添加熱水才有效果。2、室外活動不可起太早老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也要加強鍛煉,但室外活動的時間需要有所注意和調整。冬季作息要遵循早睡晚起的規律,室外活動鍛煉的時間最好不要過早,要等到太陽出來之後,人的身體整個甦醒後,再外出鍛煉。在空氣品質不好的霧霾天裡,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尤其是呼吸道不好的人,更要減少外出活動時間。運動前做十五分鐘準備運動,提高身體韌帶、肌肉的彈性,有效防止損傷。3、注意頭部頸部保暖冬天最重要的,還是防寒保暖。人的全身被衣物包裹,頭頸反而是散熱最多的地方,而頭部、頸部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縮,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在寒冷的天氣裡要特別注意頭部和頸部的保暖,出門帶好帽子、圍巾等保暖產品。(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2-01-20 養生.聰明飲食
怎麼吃才能提升免疫力?營養師建議彩虹飲食法,兼具防癌、抗氧化
春節將屆,疫情卻緊張,民眾都希望加強自己的免疫力。台中榮總營養室今天就建議民眾採用「彩虹飲食法」,不但能防疫,還具有抗氧化、防癌的保健效果。台中榮總營養師指出,彩虹飲食法(Rainbow Diet)是美國癌症協會推薦的飲食方式,用來鼓勵大家餐盤上要富含紅、橙、黃、綠、白、藍紫黑等如彩虹般多彩的蔬菜、水果。而不同顏色的蔬果,含有不同的植物性化合物簡稱植化素,如茄紅素、葉黃素、花青素等,以下是各種顏色食物的營養價值:●紅色食物:含番茄紅素、鞣花酸、槲皮素等植化素,具有抗發炎、抗氧化、免疫調節等保健效果,代表食物有番茄、甜菜根、紅甜椒、紅洋蔥、櫻桃、蔓越莓、石榴、草莓、西瓜等。●橙色食物:含胡蘿蔔素、生物類黃酮、類胡蘿蔔素、薑黃素等植化素,具有抗氧化、內分泌調節等保健效果,代表食物有紅蘿蔔、南瓜、紅薯、薑黃、橘子、哈密瓜、木瓜等。●黃色食物:含葉黃素、玉米黃質、鳳梨蛋白酶、薑辣素、川陳皮素、芸香甘等植化素,具有抗氧化、酵素活性、胃蠕動調節、促進腸道健康菌叢生成等保健效果,代表食物有玉米、薑、馬鈴薯、南瓜、黃甜椒、香蕉、鳳梨、楊桃等●綠色食物:含兒茶素、綠原酸、葉綠素、類黃酮、葉酸、異黃酮、單寧等植化素,具有抗氧化、保護心血管、減低黃斑退化及白內障等保健效果,代表食物有蘆筍、花椰菜、荷蘭豆、綠色蔬菜、青蘋果、橄欖、綠檸檬、綠茶等。●白色食物:含多酚、含硫化合物、植物性雌激素等植化素,具有抗氧化、保護心血管、免疫調節等保健效果,代表食物有高麗菜、白蘿蔔、白洋蔥、大蒜、菇類、水梨等。●藍紫黑色食物:含花青素、類黃酮、白藜蘆醇、酚酸等植化素,具有抗氧化、強化記憶力、平衡情緒、保護神經等保健效果,代表食物有茄子、紫高麗菜、紫薯、藍莓、紫葡萄等。營養師說,不同顏色的蔬果除了含有不同的植化素外,也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對身體有益的營養素。
-
2022-01-13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為什麼你應該多睡覺?研究曝大腦神經退化的原因
失智症是個難解的神經退化疾病,國內外科學家皆投入大量研究,希望找出病理機制以研發新藥。但人腦的神經網絡複雜程度,超出目前理解範圍,在用藥之前,需要對神經網絡有更清楚的認識。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的陳儀莊特聘研究員,帶領團隊與跨領域專家合作,除了研究神經細胞與神經膠細胞之間的影響,亦盼能以亨丁頓舞蹈症為模型,發展可沿用於其他神經退化疾病的治療藥物。▌神經退化疾病至今仍無藥可醫2016年年底,美國一間著名大藥廠宣布其研發27年的失智症藥物,在臨床研究上效果不佳。消息一出,無論是科學家、病人或投資者都一片沮喪,全美生技股票甚至大跌了8~10%。2021年6月,另一家美國藥廠發展多年的失智新藥終於獲得美國FDA有條件通過,但是否有足夠療效,仍產生許多爭議。在這個低迷的氣氛中,曾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生物學家巴爾的摩博士(Dr. David Baltimore),站出來鼓勵大家:其實我們對神經細胞還不夠了解,如果夠了解,很多問題我們會事先想到。我們應該更努力發展新的科技,並加強分享資訊和數據,才能成功。失智症治療在台灣也頗受關注,尤其近年高齡社會問題更為嚴重,報紙社會版不乏因家人無力長期照顧失智長輩而發生的悲傷故事。早在十幾年前,政府便開始推動失智藥物發展,例如NRPB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2012年立法院的臨時議案中,數十位立法委員聯合簽名,要求政府會同中研院研發改善失智的抗體與藥物。但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若只急著研究藥物的藥效,而忽略全面了解,就很容易出差錯。例如當科學家發現一種新藥可以修復退化神經細胞的功能,若在尚未確定副作用時就立刻進行開發,便會增加臨床實驗的失敗機率。因此,藥物研發需更謹慎與深入。此外,人腦神經網絡的複雜程度遠遠超出目前的理解範圍,這也是為什麼至今仍無藥物可快速根治神經退化疾病。國內外科學家尚在努力,從基礎研究了解人腦的神經網絡,中研院也投入大量心力,其中一個方向是以研究神經細胞為主體,探討神經細胞和其他腦細胞(包括神經膠細胞)之間的影響。▌記憶維持,仰賴神經網絡陳儀莊特別從基礎原理來解釋,說明科學家如何發展神經退化疾病模型,進而尋求開發藥物的可能性。人腦的神經網絡中,以負責網絡連結的「神經細胞」最為重要。神經細胞活動時會有很多電位經過,電位傳導得越快,神經網絡傳遞功能的效果越好。但在傳導電位的過程中,如何避免「短路」,就需要靠「寡突膠質細胞」將神經細胞包起來保護。而大腦中占了85%的「星形膠質細胞」也非常重要,就像支持整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工作人員,這群細胞扮演非常關鍵的支持角色。「星形膠質細胞」一腳連接神經細胞、另一腳連接血管,幫助神經細胞接收養分,並協助清理代謝廢物。個子很小的「微膠細胞」數量很少,僅占全部腦細胞的5%。它們彷彿大腦中的警察,一旦發現壞東西就會將之吞噬;而看到發炎狀況時,則釋放出細胞激素(cytokine),殺死入侵的細菌以抗發炎。目前已知幾乎所有的神經退化疾症,都和微膠細胞失控有關。但微膠細胞是個雙面刃:如果它分泌太多細胞激素,也會傷害神經細胞,這種情況在大腦老化時很容易發生。對於神經細胞而言,順利獲取能量極為重要。血液中的葡萄糖,會先經過星形膠質細胞變成乳酸,乳酸再進入神經細胞轉成能量。這個乳酸釋放、吸收與轉換能量的過程,有時候效果會變差,對長期記憶的形成及維繫造成不利影響。克莉絲蒂娜.阿爾貝里尼(Cristina M. Alberini)博士的實驗室曾證實,將大量乳酸打入老鼠負責記憶的海馬迴組織中,會讓老鼠的記憶力變好;這是因為神經細胞獲得很充足的能量、得以順利運作。這讓我們了解:記憶的形成和維持皆須依賴神經網絡順利運作;過去的記憶也許並不是消失,而是無法順利傳導。人變得健忘,可能是神經網絡的傳導效率變差了,因此若能透過增加神經細胞能量,來促進神經網絡的傳導效能,也許可以改善失智。▌神經退化原因:壞蛋白質堆積致禍便祕是因為廢物阻塞在腸道,引發極不舒服的感覺。對人腦中的神經細胞而言,若無法順利代謝壞蛋白質,則會導致其堆積成斑塊──就如便祕一般──阻礙神經傳導功能,狀況惡化時甚至會造成神經退化疾病,例如失智症、亨丁頓舞蹈症、漸凍人等等。但神經細胞如何倒垃圾呢?這就要靠「腦脊髓液」幫忙。星形膠質細胞的腳會包住血管和神經細胞,在血管和星形膠質細胞中間形成一個極小的空間,足以讓大腦中的腦脊髓液通過,把存在於神經細胞的壞蛋白質──例如造成失智症的類澱粉蛋白(Amyloid β, Aβ)──帶出腦部排除,以防堆積成斑塊。當腦脊髓液流通得越順暢,代謝效果越好。如果家裡的灰塵越積越多,形成一座土丘,你的正常生活空間和機能就會逐步壓縮、甚至喪失。這就是蛋白質斑塊對神經細胞帶來的威脅。多種神經退化疾病的神經細胞,都有蛋白質不正常堆積的情形,包含亨丁頓舞蹈症(圖A)、阿茲海默症(圖B)、帕金森氏症,以及漸凍人。年輕的時候,神經細胞會把壞蛋白質分解或排出,小小的微膠細胞也會跑來試著吞噬壞蛋白質;如果排清和吞噬的能力好,累積在腦中的壞蛋白質就越少。但壞蛋白質終究會漸漸積累,累積得越來越多,便在神經細胞周圍(或細胞中)堆成一大坨斑塊,導致神經細胞死亡、神經網絡傳導功能降低,這就是神經退化疾病產生的原因之一。▌為了神經細胞好,你有理由多睡覺內德加(Maiken Nedergaard)博士的研究室,以老鼠做了一個實驗,在腦膜打進去不同分子大小的染料,觀察染料如何隨著腦脊髓液在腦中流動擴散。紅色的染料分子比較大,綠色的染料分子比較小。他們發現腦脊髓液流動擴散的效果,和「年齡」及「睡眠」息息相關。如圖所示,年輕的老鼠(上方腦切片)腦脊髓液流通效果很好,小分子的紅色染料和大分子的綠色染料遍布腦中混成黃色,大小分子在腦中跑得差不多快。但年老老鼠(下方腦切片)就不是這樣,只有小分子的紅色染料透過腦脊髓液傳輸得比較快,大分子的綠色染料還是停在從腦膜打入的位置,沒什麼移動。無論是老鼠或人類,年紀增長之後腦中的代謝功能都會變差,進而出現神經退化,這是個殘酷的事實。先別感嘆年華已老,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好好睡覺,而且要睡飽。因為內德加博士的實驗發現,睡覺時神經膠細胞會變小,讓腦脊髓液流通的空隙變大、流速變快,是清理神經網絡中壞蛋白質的最佳時機。為了讓神經細胞順利清理廢物,每個人都需要有充足的睡眠。▌以亨丁頓舞蹈症為模型,發展神經退化疾病藥物了解神經網絡之後,下個目標是藉由神經退化疾病的動物模型,了解哪些機制會影響發病,藉以找出用藥的機會。失智症是老年最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但成因相當複雜,目前亦無完善的動物模型。而亨丁頓舞蹈症只有一個基因突變就造成疾病,現階段已經有相當好的動物模型供科學家探討。陳儀莊與研究團隊從亨丁頓舞蹈症著手研究藥物發展,原因是亨丁頓舞蹈症和其他神經退化疾病有類似的病理機制,例如神經細胞都會有壞蛋白質堆積、沒辦法正常分解的狀況。若有藥物能促進壞蛋白的分解來治療亨丁頓舞蹈症,就可進一步探討,是否也能用於治療漸凍人或失智症等其他神經疾病。只是在藥物成功開發前,很多人希望專家可以先指點什麼食物能讓病情好轉、什麼則會讓身體變得更糟?但陳儀莊提醒,神經網絡是一套相當複雜的系統,每種食物的功用也很複雜,並非只有單一的作用。大家可以從認識大腦的結構和功能開始,了解如何保護神經網絡正常運作。另外,亨丁頓舞蹈症會透過基因代代遺傳,在醫療知識比較落後的地區,人們仍然相信此種病症源於家族受到妖魔附身或詛咒,這是因為了解不夠而產生的誤會。其實神經退化疾病並不會傷害他人,反而是病人因為無法好好走路、容易跌倒,或是忘了自己有沒有吃過飯,造成自身的危險。在藥物成功開發前,我們都能做到的,就是建立正確知識,照顧好自己的神經網絡,也盡量提供病友及家屬協助。※ 本文摘自《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作者: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編輯群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21
-
2022-01-06 養生.聰明飲食
缺乏維生素B12引貧血! 營養師教你補充六大種類食物
維生素B12又稱為鈷胺素類(cobalamins)、氰鈷胺(cyanocobalamin),屬維生素B群的一員,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是唯一含有鈷的維生素,也是人體必需維生素。維他命B12又被稱為「記憶力的維生素」,具有保護神經細胞的功能,可改善健忘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此外,可與葉酸協同作用,有助於造血功能,缺少會引起貧血的問題。維生素B12體內作用1.可以幫助紅血球形成,若有B12缺乏會導致無法形成健康紅血球,影響血液攜氧量,外觀上會有皮膚蒼白的情形。2.增進神經系統健康,幫助神經元傳導,輔助神經組織的健康。缺乏時,可能會有手麻腳麻、記憶力、易怒、注意力難以集中等問題,情緒上可能也比較容易焦慮不安。維生素B12每日建議攝取量◎13-71歲:2.4 ug◎孕婦孕期:2.6 ug、哺乳期:2.8 ug常見食物中維生素B12含量維生素B12來源以動物性成分及藻類較多,詳細如下: ◎藻類:‧壽司海苔片 105.077 ug‧紫菜 65.26 ug‧乾裙帶菜 5.07 ug‧海帶梗 0.84 ug‧乾銀耳 0.37 ug‧乾木耳 0.23 ug◎菇類:‧乾香菇 0.94 ug‧姬松茸 0.3 ug‧喜來菇 0.28 ug◎肉類:‧豬肝 30.53 ug‧板腱 3.88 ug‧山羊前腿肉片 3.42 ug‧去骨牛小排 3.33 ug‧腓力牛排 3.13 ug◎魚貝類:‧文蛤 50.54 ug‧日本竹筴魚/瓜仔魚 17.84 ug‧黑次鯛(含皮) 7.31 ug‧日本銀帶鯡(加工)/丁香魚 5.68 ug‧鯔/烏頭 3.81 ug‧日本鰻鱺魚片(蒲燒) 2.54 ug◎蛋類‧雞蛋黃 2.95 ug◎乳品類‧全脂鮮乳 0.63 ug*以上數值單位均為每100g可食部分之含量
-
2022-01-01 新聞.健康知識+
跨年熬夜前後怎麼補?專家傳授體力大補帖!
2021年即將結束,今年有打算熬夜跨年嗎?大樹藥局張益誌藥師指出,偶爾的熬夜狂歡可能還在身體承受的範圍,但是熬夜畢竟會破壞原本身體的作息,對身體造成影響,因此不論事前提神的營養素補充,或者事後身體修復需要的營養素都不可少!熬夜前可以吃什麼提神?◎咖啡因:說到提神許多人第一個想到是咖啡,其內含有咖啡因是提神的成份之一,咖啡因能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增加腎上腺素分泌,使人呈現一種興奮的狀態,藉此達到提神的效果,不過若有飲用咖啡習慣者,長時間攝取大量咖啡因可能會出現慢性疲勞,提神的效果會越來越差。◎牛磺酸:則是提神界的第一把交椅,幾乎能量飲料、提神食品內都有添加牛磺酸,大樹藥局張益誌藥師說明牛磺酸是一種含硫胺基酸,也是膽汁的成份之一,同時也是維持腦部運作的重要營養素,能夠保護腦部、減少焦慮等,對於身體疲倦、記憶力下降等狀況,補充牛磺酸亦能有所改善。不過在補充牛磺酸的同時,不建議大量服用咖啡因,以免對心臟造成負擔。◎維生素B群:說到提神絕對不能少了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能夠幫助體內代謝、協助心臟和腦部運作,同時具有保護神經、維持體內神經傳導物質生成的效果,甚至有些人為了短時間強效提神,會攝取超量的B群,大樹藥局張益誌藥師解釋超量攝取B群可能會有效果,但短時間太大量攝取B群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像是傷害肝臟、神經損傷等,因此建議攝取量不要超過法定標準。而除了三大提神營養素以外,補充適量的鐵質幫助體內維持氧氣的運輸,減少缺氧帶來的疲勞,以及適當補充碳水化合物,給身體及時補充能量,也能夠有助於提神。不過在熬夜過後身體的修復非常重要,畢竟熬夜對身體還是有所損傷,大樹藥局張益誌藥師提醒,熬夜過後補充足量的維生素B、C、優質蛋白質以及胺基酸等,可以幫助身體修復,更快恢復元氣,而在熬夜後身體大量累積疲勞,許多人會藉著元旦休假長時間補眠,可能會導致作息紊亂,建議不要睡太久並起床活動一段時間,若睡意仍很重,可再補眠30分鐘至一小時,待到正常睡眠時間再好好的休息,以免日夜顛倒,影響休假後的日常生活。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大樹藥局 張益誌藥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12-27 養生.保健食品瘋
嘴破、痠痛、解酒...吃B群有用?覺得累就狂吞?吃「B群」10個正確觀念
維他命B群主要包括 B1、B2、B6、B12、菸鹼酸(B3)、泛酸、生物素及葉酸(B9)等等八種,扮演輔酶的角色,幫助促進新陳代謝,協助營養素轉換成能量,維持健康與調節生理機能。所以如果身體缺乏維生素B時,將無法有效分解營養素產生能量,而比較容易會有疲勞或焦慮的感覺。了解B群對身體的作用後,接著也透過常見的B群相關疑問整理,更正確的掌握B群的服用秘訣吧!晚上吃B群會睡不著嗎?空腹可以吃B群嗎?各種迷思一次解答1. 晚上吃B群會睡不著?維生素B6可協助合成血清素,幫助分泌褪黑激素;B3可減少失眠患者夜間醒來次數;B12則能維持神經系統健康並幫助入眠。如果因壓力或憂鬱等造成失眠,睡前補充低劑量B群,反而可以安定神經,幫助睡眠。2. 可以空腹吃B群嗎?營養師高敏敏分享,B群可在飯後1小時內或「隨餐吃」(服用後立刻吃飯)。營養師蔡怡瑄補充,有腸胃較敏感的民眾在餐前服用維生素而感到腸胃不適,所以若本身腸胃功能較差,也建議選擇餐後服用。醫師則建議剛開始服用B群的人可以先從早上飯後開始嘗試。3. 「嘴破」吃B群有用嗎?營養師蔡正亮指出,酗酒、長期使用抗生素藥物、長期純素者或者嚴重營養不良才可能缺乏維他命B2,產生典型的口角炎、舌炎,甚至嘴唇或周邊乾裂,但這與「嘴破」這種「口瘡性潰瘍」不同。以目前的科學證據來看,也無法證實補充高劑量的維他命B12可改善潰瘍。4. B群可以緩解痠痛?高單位B群對神經痛覺的掩蓋作用可以減少止痛劑的使用, 但藥師廖偉呈提醒,服用高單位B群仍是治標不治本,要請專科醫師診斷造成身體發炎的原因,而不是一味的服用高劑量B群來阻斷痛覺傳導。5. 可以用能量飲料取代B群來提神嗎能量飲料最常見的成分包括咖啡因、牛磺酸、維生素B群和電解質,又以咖啡因、牛磺酸含量特別高,食藥署建議每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以不超過300毫克為原則,因此高血壓患者、孕婦、哺乳婦女和幼童應該避免飲用。6. 吃B群尿會變黃是因為沒吸收?因B群屬於水溶性,使尿液變黃的是維生素B2(核黃素),溶於水中會呈現黃螢光綠色,屬於正常現象。所以尿變黃不是代表沒吸收,而是已經攝取足夠。7. B群+咖啡可以加強提神嗎?藥師趙順榮提醒,喝咖啡後應間隔1~2小時再補充維生素B群才會有比較好的提神效果。敏盛醫院研究副院長江坤俊進一步解釋,咖啡利尿,而維生素B群為水溶性,同時補充會加速維生素B群消耗。8. B群可以解酒嗎?酒精會快速消耗體內B群中的B1、B2及葉酸以幫助代謝,因此常喝酒的人普遍缺乏維生素B。而缺乏B群會讓肝臟代謝酒精的作用變差,所以補充B群對解酒是會有些幫助,不過醫師也說幫助並不大。9. B群劑量越高、效果越好?B群是水溶性的維生素,吃下4小時後就會被代謝掉,所以不妨選擇中或低劑量、分次補充,效果反而比較好。10. 吃B群會抗痘還是誘發長痘痘?維生素B1能幫助消炎,B2則能強化皮膚細胞的抵抗力、防治脂漏性皮膚炎;B6可抑制皮脂腺分泌過多的油脂,有效淨痘控油。營養師周佑承則特別推薦痘痘肌族群食用地瓜,富含纖維、B群及類胡蘿蔔素,可同時補充多種抗痘營養。覺得累也只顧著吞B群!均衡飲食才是根本之道B群除了調解新陳代謝、維持皮膚和肌肉健康,增進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功能、穩定情緒等好處,補充足量維生素B1、B2、B6、B12對長輩的記憶力也非常重要,且B6、B12和B9(葉酸)的充足與否也和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風險的重要指標「同半胱胺酸」有關。由於維生素B12幾乎不存在於一般植物性食物中,如果素食者連蛋奶都不吃,醫師建議適量補充綜合維他命或B群,也可考慮額外添加B12的營養強化食品像是西方常吃的早餐穀物。另外,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醫學院教授林慶順則提到,過度攝取維他命B12有危險性。研究指出除了會增加骨折風險,也與死亡率有正相關性,因此一般民眾還是要參考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醫師強調,累不一定是缺乏B群造成的,還是要找出真正的原因,而非一味補充B群,以免治標不治本。營養師趙函穎就提到,如果身體缺乏B群,吃B群可以振奮精神、補充體力,但是原本飲食就已經很均衡的話,吃B群反而不太會有感。所以藥師廖偉呈也建議,平常多吃蔬果補充所需的維生素與纖維質,更能攝取足夠B群。下肢麻木、舌頭不是粉紅色...缺乏B12警訊要注意好心肝門診中心肝膽腸胃科專任主治醫師、臺大醫院內科部兼任主治醫師蔡宛玲提到,缺乏B12的患者除了貧血,還會出現感覺異常、肢端麻木、不協調等神經學症狀,通常下肢比上肢明顯;也可能抑鬱、健忘、認知障礙、失智等。若無即時治療,可能因惡性貧血危及生命或造成不可逆的神經傷害(例如失智症)。不過一般人透過日常飲食即可攝取到足夠的B12,不需特別補充。另外,若舌頭不是粉紅色且有腫大、裂痕,甚至下陷齒痕等現象,也得當心可能是缺乏維生素B群導致。長期嚴重缺乏B群可能會出現味蕾消失,臨床上許多長者因此抱怨吃東西「沒有味道」。資料來源:舌頭不是粉紅色 恐缺乏B群導致腸胃不適 也可能是維他命B12缺乏?!喝能量飲料提神,補營養又比咖啡健康,真的嗎? 提神飲料是「藥品」嗎?素食,從海藻攝取B12?維他命B12濃度越高,死亡率越高瘦身跟失眠可以吃B群嗎?營養師的QA小教室【梭健康】擁抱青春 不痘留營養師高敏敏-保健營養品吃對時間表延伸閱讀: 「心理諮商」有用嗎?在做什麼?心理師公開:諮商前,你該了解的「11大問題」
-
2021-12-13 養生.聰明飲食
觀念不正確恐讓健康問題更嚴重 營養師教吃素進補怎麼吃
冬季、天冷民眾開始進補,除了葷食者需注意避免肉類攝取過量,素食者也需注意營養攝取,進補才能補得到位。嫚嫚營養師指出素食者常見缺乏的營養及健康問題,也建議可以在進補時留意攝取,更有助養生。 吃素好處多,防慢性病、癌症還助減肥! 嫚嫚營養師指出,吃素對人體的好處相當多,從國內外各個研究來看,吃素者與葷食者相比,缺血性心臟病發病率及死亡率約減少25%,癌症發生率約減少8%,高血壓風險減少75%,從第二型糖尿病來看也約減少47~78%,飲食轉變為素食者更是下降了53%,而總膽固醇、LDL也皆有顯著下降的情況,並且也可以控制尿酸、減少痛風發生。 除此之外,吃素對於減重也很有幫助,據統計,素食者與葷食者體重相比,約可相差5公斤,BMI以男性來看可相差約1.9 kg/m2,女性相差約1.54 kg/m2。因此嫚嫚營養師的減重班,若學員遇到停滯期,通常會建議先適度的停止吃脂肪含量較高的紅肉。順帶一題,每週一至兩天適度的吃肉、其他時間吃素的「彈性素食」飲食法,也被專家票選為第一名的最佳減重飲食法,在健康綜合排行中為第二名最佳飲食法,僅次於地中海飲食。 吃素養生觀念不正確,健康問題恐怕更嚴重! 問題1:營養缺乏不過即便素食對健康有利,也還是得留意營養缺乏及品質不佳的問題。嫚嫚營養師表示,在飲食均衡下,大多數肉類的營養在牛奶、蛋類皆可攝取得到,蛋奶素的素食者較少有營養失衡的情況,前提是營養均衡,全素者則較容易缺乏維生素B12、蛋白質、鐵、鋅等營養的情形。因此素食者較常會有指甲脆裂、貧血、記憶力變差、頭暈等問題,往往經檢查發現並非疾病,而是營養缺乏。要特別注意的是,年長者在生活上也需特別留意頭暈,若發生跌倒等意外,骨折風險相當高。 問題2:品質不佳素食要吃的健康一定要為「健康素食型態」,否則對身體的危害更高。研究發現,若素食者因認為素食健康、飲食沒有太多選擇等原因,便不忌口的食用油炸、過油的素食,或是大量的吃水果、飲用果汁、精製糖、甜點等,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一樣可上升達16%,心血管發病機率也比葷食者還來得高,且這些問題也容易形成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這些脂肪容易累積於肝臟,長期來下形成脂肪肝,因此也有不少素食者常在健檢時發現有脂肪肝問題。 吃素進補怎麼吃?營養師:準備4食材補得更到位! 進補重點在於補足身體缺乏的營養,了解素食者普遍缺乏的營養後,嫚嫚營養師建議,食材方面可多準備豆腐,以補充蛋白質等營養;雞蛋除了蛋白質,亦有助補充維生素B12;蔬菜來源可多準備紅莧菜、紫菜、紅鳳菜等,以補充植物性鐵質;餐後可以吃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水果,如芭樂、奇異果,可提升鐵的吸收率。 除此之外,食材也盡量以原型食物為主,避免加工素食,如素火腿、素雞等,這類高度加工、調味的食品,容易鈉攝取過高,湯頭、醬料也應留意,鈉超標為國人最普遍的營養問題,45歲以上三高問題中,高血壓狀況最嚴重,盛行率高達約60%,不論是素食或葷食者都須留意。而吃得過補、麻辣鍋等口味過重,也可能促進發炎,短期內亦可能看到嘴破、大量長痘。進補目的在養生,素食者營養日常就要顧! 嫚嫚營養師表示,現代人普遍營養過剩,進補的必要性並不高,可隨節日、季節、習俗等應景的進補,補埔心理,建議最多一周一次即可,而素食者營養缺乏的情況則是從日常便需留意。 日常可透過營養品、營養酵母、植物奶補充維生素B12,並留意豆類的攝取量足夠,如黃豆、紅豆、綠豆等,以確保蛋白質充足。植物性的鐵質來源可從除了前述提到的紅莧菜、紫菜、紅鳳菜等,也可以從花生、南瓜子、紅豆等攝取,至於植物性的鋅來源,則可從堅果攝取,雖然吸收率不如海鮮高,但堅果的營養可謂全面,也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養生從日常做起,並適度的進補,更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癌症、三高、糖尿病別亂進補!中醫:「先調後補」免得越補越大洞。 .進補因人而異,盲目進補恐傷身!醫:把握4觀念更養生。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2-12 養生.聰明飲食
幫助抗癌、抗衰老 你應該常吃的7類天然抗氧化食物
Q:抗氧化劑是什麼?人體衰老最大的威脅之一就是「氧化」,而自由基是身體進行氧化還原作用(各種新陳代謝)的副產物。此外,來自外界環境的壓力,如空汙、吸菸、壓力、輻射線等,也會增加自由基生成。自由基可說是老化、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免疫疾病的元凶。抗氧化劑就是能對抗氧化過程的化學物質,阻止自由基形成,或將它們分解,保護細胞免受破壞。Q:抗氧化劑從哪裡獲得?人體會製造小部分抗氧化劑,但主要來源是植物性食物。最常見來源是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以及礦物質硒和錳。另外,植化素如類黃酮、酚類、植物性雌激素等也是抗氧化劑。Q:常見的抗氧化營養素有哪些?維生素C維生素C也稱為抗壞血酸,屬於水溶性維生素,人體無法自行產生,需要從食物中攝取。被認為有助預防胃癌、肺癌和消化系統癌症。● 從哪裡攝取?綠色蔬菜、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盡量生食,因為烹飪加熱會破壞維生素C。維生素E這種抗氧化劑儲存於脂肪中,屬於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E能對抗攻擊細胞壁脂肪的自由基,還能阻止低密度膽固醇轉變為氧化型,這是導致粥狀動脈硬化的元凶。● 從哪裡攝取?全穀物、植物油(橄欖油、向日葵、油菜籽)、堅果和綠葉蔬菜。茄紅素這種類胡蘿蔔素被認為有助預防攝護腺癌、肺癌和乳腺癌。● 從哪裡攝取?煮熟和加工過的番茄是最佳來源,能讓身體更容易吸收。添加一點橄欖油等優質脂肪,更能協助身體利用茄紅素。β-胡蘿蔔素是一種脂溶性類胡蘿蔔素,身體會將其轉為視黃醇(retinol),能維持視力健康。● 從哪裡攝取?水果、胡蘿蔔、南瓜、菠菜等綠色蔬菜。硒硒能協助甲狀腺功能運作。研究顯示,它可以預防癌症,尤其是肺癌、結腸癌和攝護腺癌。不建議從營養補充劑攝取,容易過量,導致消化問題、頭髮和指甲脫落,甚至肝硬化。● 從哪裡攝取?穀物、洋蔥、大蒜、堅果、大豆、海鮮、肉類和肝臟類黃酮科學家在水果和蔬菜中發現的這類抗氧化劑多達4000多種。每種植物都含有不同的類黃酮組合,可能有助預防心臟病、癌症、關節炎、衰老、白內障、記憶力減退、中風等。● 從哪裡攝取?綠茶、葡萄、蘋果、巧克力、漿果等。Omega-3和Omega-6脂肪酸Omega-3有助預防心臟病、中風、關節炎、白內障和癌症;Omega-6有助改善濕疹和骨質疏鬆症,身體無法製造這些必需脂肪酸。多數人攝取Omega-6遠高於Omega-3,營養師建議兩者應平衡攝取。● 從哪裡攝取?Omega-3/鮭魚、鮪魚、沙丁魚、核桃Omega-6/植物油、堅果、家禽資料來源/medicinenet.com
-
2021-12-11 養生.聰明飲食
吃素進補怎麼吃? 營養師推4食材補得更到位!
冬季、天冷民眾開始進補,除了葷食者需注意避免肉類攝取過量,素食者也需注意營養攝取,進補才能補得到位。嫚嫚營養師指出素食者常見缺乏的營養及健康問題,也建議可以在進補時留意攝取,更有助養生。 吃素好處多,防慢性病、癌症還助減肥! 嫚嫚營養師指出,吃素對人體的好處相當多,從國內外各個研究來看,吃素者與葷食者相比,缺血性心臟病發病率及死亡率約減少25%,癌症發生率約減少8%,高血壓風險減少75%,從第二型糖尿病來看也約減少47~78%,飲食轉變為素食者更是下降了53%,而總膽固醇、LDL也皆有顯著下降的情況,並且也可以控制尿酸、減少痛風發生。 除此之外,吃素對於減重也很有幫助,據統計,素食者與葷食者體重相比,約可相差5公斤,BMI以男性來看可相差約1.9 kg/m2,女性相差約1.54 kg/m2。因此嫚嫚營養師的減重班,若學員遇到停滯期,通常會建議先適度的停止吃脂肪含量較高的紅肉。順帶一題,每週一至兩天適度的吃肉、其他時間吃素的「彈性素食」飲食法,也被專家票選為第一名的最佳減重飲食法,在健康綜合排行中為第二名最佳飲食法,僅次於地中海飲食。 吃素養生觀念不正確,健康問題恐怕更嚴重! 問題1:營養缺乏不過即便素食對健康有利,也還是得留意營養缺乏及品質不佳的問題。嫚嫚營養師表示,在飲食均衡下,大多數肉類的營養在牛奶、蛋類皆可攝取得到,蛋奶素的素食者較少有營養失衡的情況,前提是營養均衡,全素者則較容易缺乏維生素B12、蛋白質、鐵、鋅等營養的情形。因此素食者較常會有指甲脆裂、貧血、記憶力變差、頭暈等問題,往往經檢查發現並非疾病,而是營養缺乏。要特別注意的是,年長者在生活上也需特別留意頭暈,若發生跌倒等意外,骨折風險相當高。 問題2:品質不佳素食要吃的健康一定要為「健康素食型態」,否則對身體的危害更高。研究發現,若素食者因認為素食健康、飲食沒有太多選擇等原因,便不忌口的食用油炸、過油的素食,或是大量的吃水果、飲用果汁、精製糖、甜點等,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一樣可上升達16%,心血管發病機率也比葷食者還來得高,且這些問題也容易形成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這些脂肪容易累積於肝臟,長期來下形成脂肪肝,因此也有不少素食者常在健檢時發現有脂肪肝問題。 吃素進補怎麼吃?營養師:準備4食材補得更到位! 進補重點在於補足身體缺乏的營養,了解素食者普遍缺乏的營養後,嫚嫚營養師建議,食材方面可多準備豆腐,以補充蛋白質等營養;雞蛋除了蛋白質,亦有助補充維生素B12;蔬菜來源可多準備紅莧菜、紫菜、紅鳳菜等,以補充植物性鐵質;餐後可以吃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水果,如芭樂、奇異果,可提升鐵的吸收率。 除此之外,食材也盡量以原型食物為主,避免加工素食,如素火腿、素雞等,這類高度加工、調味的食品,容易鈉攝取過高,湯頭、醬料也應留意,鈉超標為國人最普遍的營養問題,45歲以上三高問題中,高血壓狀況最嚴重,盛行率高達約60%,不論是素食或葷食者都須留意。而吃得過補、麻辣鍋等口味過重,也可能促進發炎,短期內亦可能看到嘴破、大量長痘。 進補目的在養生,素食者營養日常就要顧! 嫚嫚營養師表示,現代人普遍營養過剩,進補的必要性並不高,可隨節日、季節、習俗等應景的進補,補埔心理,建議最多一周一次即可,而素食者營養缺乏的情況則是從日常便需留意。 日常可透過營養品、營養酵母、植物奶補充維生素B12,並留意豆類的攝取量足夠,如黃豆、紅豆、綠豆等,以確保蛋白質充足。植物性的鐵質來源可從除了前述提到的紅莧菜、紫菜、紅鳳菜等,也可以從花生、南瓜子、紅豆等攝取,至於植物性的鋅來源,則可從堅果攝取,雖然吸收率不如海鮮高,但堅果的營養可謂全面,也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養生從日常做起,並適度的進補,更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癌症、三高、糖尿病別亂進補!中醫:「先調後補」免得越補越大洞。 .進補因人而異,盲目進補恐傷身!醫:把握4觀念更養生。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