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8 新聞.元氣新聞
搜尋
處方箋
共找到
304
筆 文章
-
-
2021-04-30 新聞.用藥停看聽
藥罐乾燥劑、棉花開封後該不該丟?藥師教你正確保存藥物觀念
遵照醫囑、確實用藥,是改善病情的不二法門,不過除了正確用藥,藥品保存也相當重要,特別是台灣經常處於高溫、潮濕的氣候,對藥品保存相較不易,提醒民眾多加留意。 藥物正確保存4觀念,避免變質影響藥效! 甘誼文藥師指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會對藥物產生影響的不良保存環境,包括了潮濕、光照、高溫等。藥物和其他食物一樣,受潮容易變質、影響品質,甚至容易發霉,黴菌的黃麴毒素是各界專家公認引起肝癌的風險因子之一。因此為避免影響藥效或吃下黴菌,保存地點應盡量避免潮濕之處。高溫也容易使得藥物變質、影響藥效,而光照也同樣容易產生熱能,因此在保存的時候應特別留意避免。 除了避免影響藥效的潮濕、高溫、光照等環境外,也要特別留意避免置放於小朋友容易取得之處。許多藥物對孩子而言看似像是糖果,若讓孩童誤食藥物,恐怕會有誤食藥物、噎到等風險。 留意藥物異常情況,恐已受潮別再用! 在藥物保存妥當後,甘誼文藥師也提醒還是得留意藥物的狀態,以避免實際上保存不當卻不自知,依舊誤食了變質的藥物。例如藥粉出現凝塊、藥錠觸感濕濕粉粉的、膠囊黏在一起、藥物表面顏色產生變化等,這些情況都很有可能是有受潮、變質的情況,不建議再使用。成藥建議重新備妥即可,處方箋則建議回診取藥為佳。 藥物保存常見NG行為,乾燥劑開罐就要丟! 藥物妥善保存,也要注意4大容易忽略的行為。例如放置在浴室或廁所、藥罐中的乾燥劑和棉花持續放在裡頭、將藥物存放於冰箱、錯把使用期限當保存期限等。 NG1:把藥放浴室、廁所 如前述我們了解藥物保存應避免潮濕,但許多人依舊習慣將藥物置放在廁所、浴室的儲藏櫃當中,這樣的環境自然不易保存,受潮的機率相當高,一不注意就容易吃下變質的藥物。 NG2:乾燥劑、棉花繼續放著 許多民眾為了妥善保存藥物、避免潮濕,在藥罐打開之後,乾燥劑、棉花還是繼續放在裡頭,認為可以持續保持乾燥效果。事實上,這樣的行為更容易讓藥品受潮。乾燥劑和棉花主要使用於未開封的藥品,可以吸收藥罐當中的水氣避免潮濕,但在每次開罐之後或多或少都可能有新的水氣進入,繼續將乾燥劑和棉花放在裡面,當兩者吸收水氣量達到飽和後,反而像將吸飽水的棉花持續放在藥罐裡頭,更容易使藥品受潮。 NG3:把藥放冰箱 不少人取藥後習慣將藥物放置於冰箱內,這其實也不是個很好的習慣,甘誼文藥師指出,確實有少部分的藥物是需要冰存的,例如胰島素藥物,這種情況藥袋上都會標註,藥師、醫師也都會提醒,絕大多數的藥物都不必冰存。一般的藥物也放進冰箱內冰存,在取出與存放一來一往之間,溫差恐會在藥物上凝結成小水珠,增加藥物吸收環境水氣的風險。 NG4:誤以為保存期限=使用期限 至於藥物保存期限也得注意,藥物也會過期,過期便容易變質、影響藥效,藥罐所標註的保存期限 (Expiration Date,常簡寫為EXP)指的是開封前的期限,開封後便要注意另外標示的使用期限(Beyond Use Date,縮寫為BUD)。藥物在開封後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期限也會有所不同,保存期限和使用期限也要多加留意。 《延伸閱讀》 .忘記吃藥趕快補吃?6大用藥NG行為別再犯! .感冒藥配咖啡好更快?食藥署:小心交互作用引心悸!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28 新聞.用藥停看聽
吃藥低頭、抬頭有差別!藥師教你正確用藥不傷身
生病、身體不舒服理所當然就是要看醫生吃藥,不過在吃藥時也難免會遇到一些狀況,最常見的其中之一就是忘記吃藥,許多人會趕快補上,但這樣的做法真的是正確的嗎?又有哪些NG行為要留意? 6大用藥NG行為,輕者失效,重者傷身! 甘誼文藥師表示,用藥安全不僅是確保藥效正常發揮作用的關鍵,同時也能保障身體的健康安全,不良的用藥方式,不僅可能使藥物失去效用或藥效過強產生副作用,甚至可能造成身體的傷害。常見的不良用藥行為就包括了吃藥不喝水、以水以外的飲品搭配藥物、躺著吃藥或吃完藥就躺下、補吃藥的時間拿捏不當、自行停藥、使用上次藥物或他人藥物等。 NG1:吃藥不喝水 甘誼文藥師解釋,一般而言吃藥建議搭配200CC的溫開水為佳,藥錠碰到水後可能會有黏性,容易沾黏在食道上,特別是膠囊黏性更強。若模仿許多電影片段一般直接吞藥,這樣的行為藥物很容易卡在食道上,輕者刺激喉嚨造成不適,重者甚至可能造成灼傷、潰瘍、穿孔等。 除了應搭配200CC的溫開水,吃藥其實也有小技巧。大部分的人習慣吞口水,仰頭將藥物吞下,不過膠囊一般而言比水還要輕,建議可以先含一口水,低頭吞下藥物,如此更方便吞藥。而非膠囊藥物一般比水還要重,會下沉,這種就可以仰頭吞藥。若有吞藥困難,建議可用此方法一顆一顆吞,一般民眾可以依照個人狀況一次1~3顆為佳。 NG2:其他飲品配藥 許多民眾常會以茶、咖啡、酒、牛奶、飲料等非水飲品搭配藥物使用幫助吞藥,這是相當不好的習慣,上述這些飲品,都常見容易產生交互作用,導致藥物效果減弱、藥效不足,或是藥效過強產生副作用,不論何者都對身體健康不利。 NG3:躺著吃藥或吃完就躺下 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有很多時間是躺在床上休息,遇到吃藥的時候還是應盡量直立上半身服藥。甘誼文藥師表示,坐直身體是人體吞嚥最佳姿勢,身體不舒服時躺著吞藥,或吃完藥隨即躺下,都會不利於藥物進入胃腸道,而使藥物滯留於食道,造成負面影響,通常會建議患者吃藥後不要立刻躺下,至少應間隔20~30分鐘。 NG4:補吃藥時間拿捏不當 忘記吃藥也是相當常見的用藥問題,不過補吃藥也得抓時間,甘誼文藥師建議可以取兩次吃藥時間的中間值做評估,若時間尚未過半可盡快補吃,若時間已過半就建議別再補吃了,以免對身體而言藥效過強。 舉例來說,早晚08:00和20:00吃藥,時間相隔12小時,早上忘記吃藥便以6小時為基準,未到14:00還可以補吃,超過14:00就不建議。 一般而言藥物多是配合三餐,但還是應留意醫師、藥師提醒的時間,若像是大夜班等作息不固定,則建議以一日時間平均分配藥物,一日需吃2次藥者,建議間隔12小時,一日需吃3次則間隔8小時,依此類推。 NG5:自行停藥 停藥與否也是個常見問題,甘誼文藥師建議可視藥物種類評估。若是針對疾病治療,如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藥物,絕大多數情況都需長期治療控制病情,症狀好轉不代表康復,中斷用藥如同中斷治療,非常不利於患者,絕對不可擅自停藥。 而感冒時咳嗽、頭痛、發燒、流鼻水等,是以藥物控制症狀反應的情況,若症狀改善多數是可以停藥的。但也得進一步考量,藥物治療的若並不僅是症狀,則不建議擅自停藥,例如感冒時也可能併發病毒或細菌的感染。 一般而言還是鼓勵在吃藥之前先看醫生找出原因,並且將該次藥物用完為佳,若真要停藥也應養成與藥師、醫師先行討論的習慣。 NG6:使用上次藥物或他人藥物 停藥後最常出現的另一個壞習慣,就是留著下次繼續吃,或是「分享」給親友吃。甘誼文藥師表示,這也是非常不好的行為。 不論是自己下次身體又出問題,或是親友出現相似的問題,就算是症狀相似,原因也未必相同,例如各種原因都可能引起咳嗽、頭痛、發燒、流鼻水等,未必就是感冒。延續使用上次的藥物或亂服用他人藥物,輕者沒有幫助、浪費醫療資源,嚴重可能有出現不良反應,且也得考量到藥物保存是否得當或有無過期的風險。 因此除非是如止痛藥等緩解當前不適症狀的成藥,否則一般而言不建議使用他人藥物,特別是處方箋,而服用一般的成藥後也應留意身體狀況,並盡早前往檢查為佳。 《延伸閱讀》 .藥罐乾燥劑、棉花開灌就要丟!4觀念正確保存藥物。 .感冒藥配咖啡好更快?食藥署:小心交互作用引心悸!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25 該看哪科.婦科
健保大數據/骨盆腔發炎為何多集中在三、四十歲階段?
台灣每100個女性當中,就有8個人在一年內曾因骨盆腔發炎而透過健保就醫,比率不低。女性的骨盆腔為什麼會發炎?為何年齡層多集中在三、四十歲階段?今天「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每年近百萬患者的就醫數據,作為女性朋友相關問題的就醫參考。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從每年將近一百萬名女性的骨盆腔發炎就醫資料,可以看到女性因步入戀愛、結婚、生子等不同人生階段,開始承擔骨盆腔發炎的健康風險。也可以看出台灣衛教知識的普及、健保分級醫療制度的適切分工,有需要的女性都能獲得有效的治療。計畫生育、性生活活躍,患者以年輕女性居多。李伯璋表示,年輕女性性生活比較活躍、計畫懷孕,較容易有骨盆腔發炎的問題。不過近年少子化趨勢明顯,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避孕做得更徹底,有骨盆腔發炎的女性因此逐漸減少。李伯璋表示,女性如果下腹疼痛,有可能是骨盆腔發炎,也可能是泌尿道系統發炎,因為兩者構造很接近,因此醫師會需要進行鑑別診斷。正常的膀胱裡面是無菌的,陰道則是平常就有一些細菌,若進行尿液檢查,可以排除泌尿道系統的問題,再進一步透過內診、超音波等檢查,確認是不是骨盆腔發炎。台灣婦科診所多,就醫可近性高。李伯璋表示,這些都是基層診所就可以進行的檢查,台灣有不少診所特別專精於婦科,就醫可近性很高。女性只要稍有不舒服,通常都能及時在自己熟悉的婦產科診所,進行必要的檢查、接受恰當的治療,例如抗生素的療程。少部分病情比較嚴重的女性,也可以透過基層診所轉診,到大醫院接受腹腔鏡或是手術引流等治療。抗生素拿三天藥,記得要回診走完療程。說到抗生素療程,李伯璋表示,很多民眾在診所就醫,只拿到三天份的藥,會以爲這是健保署的規定,其實不然。抗生素的療程通常以七天到十四天為一個單位,只拿三天藥是不夠的,需要再次回診,才能走完療程。只是,如果很多人吃完三天的抗生素,自認改善而沒有回診,療程沒走完,細菌沒殺乾淨,生命力強悍就像「打不死的蟑螂」,除了可能反覆發炎,也可能會增加群體的抗藥性。那麼,為什麼診所通常一次只開三天藥呢?李伯璋表示,其實就算院所一次開七天抗生素,健保也會給付。但是,因為西醫基層的總額是固定的,如果申報越多點數,點值就會下降,基層總額為了穩定點值、進行內部管理,透過「簡表申報」的方式,藥品費用一律固定三天申報66元,不多也不少。如此不但能夠穩定點值,藉由回診,診所也能多獲得一次的掛號費。骨盆腔發炎患者,在診所就醫就能得到妥善治療。李伯璋重申,醫師可以視病人病情治療需求,決定用藥天數。依據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的規定,健保給付的處方用藥,是每次以七天份用量為原則。如果屬於慢性疾病,病情穩定,也適合長期服用相同藥品,醫師可以依照病人的病情需要,一次給予30天以內的用藥量,或開立三個月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李伯璋表示,骨盆腔發炎的病人,絕大多數都在基層就醫,就能接受到很好的治療,顯示台灣各層級醫療院所的醫療品質都是很高的。健保署也持續在部分負擔、論人計酬等改革方向上不斷努力,希望引導民眾小病到基層,大病才到大醫院。落實分級就醫、提升健康識能,成就健保永續。李伯璋說,健保署也支持各層級院所垂直整合,民眾就近到診所就醫,也有醫學中心作診所的醫療備援,希望民眾對於地區醫院和診所有信心,相信厝邊好醫師。此外,健保署也透過持續壯大健保快易通App及健康存摺,提升民眾的健康識能和醫療成本概念,選擇落實分級醫療的就醫行為,希望醫病雙方共同達成醫療人員不過勞、醫療品質提高、健保永續的美好願景。疾病小檔案骨盆腔發炎骨盆腔內器官的發炎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指的是女性生殖系統(包含陰道、子宮頸、子宮、輸卵管、卵巢等)發生細菌感染,導致發炎,是常見婦科病症之一。
-
2021-04-15 新聞.杏林.診間
醫院管理心法 許惠恒公開6張處方箋
AZ疫苗最近擴大接種,全民期待早日解封,台灣因疫情防控得宜,一直被稱為是地球上的「平行時空」,這得力於全國醫護人員的認真不懈。時間拉回到去年除夕前一天,三位來自大陸武漢的老太太跟團旅遊,因發燒不適來到台中榮總急診,因為醫護的細心與警覺,攔截了台灣第六及第七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成功守住台灣。防疫警覺 急診正確預判這段過程,首度在《AI快思你慢想:許惠恒院長給決策者的6張處方箋》一書中披露。時任台中榮總院長的許惠恒回想,因為急診護理師警覺性高,還有院內防疫應變指揮中心第一時間的正確預判,把兩位老太太「扣留」在負壓病房,他讚賞同仁當下的處置,否則從武漢「原裝進口」的新冠病毒恐怕早就到處散播,形成防疫破口。原來這三位老太太一開始不願意接受隔離篩檢,但急診值班副護理長鄒心茹覺得不對勁,通報中榮防疫執行官、主秘姚鈺。姚鈺在許惠恒指示下,立即請警方協助,安排三位老太太到負壓病房採檢,後來發現二位確診。兩位老太太在中榮治療了80天,出院時一再道謝:「台灣的醫護人員真好,照顧我就像家人一樣。」台中榮總的警覺心與應變力,得力於超前部署,不僅早在去年1月23日即成立中榮的防疫應變指揮中心,更進一步把過去對抗新興傳染病的「紙上兵棋推演」進化為實際操練,利用社群軟體成立群組橫向溝通,透過雲端日誌上傳執行進度,每周舉行防疫會議,更由「防疫秘書處」發布即時訊息,擔任大聲公,加快應變與決策。指揮中心在某個周六下達保持社交距離的要求,中榮應變神速,不用再等到下周開會,一天之內就達成任務;也碰到自大陸返台的居家隔離者要動緊急手術,中榮團隊全員實地模擬感染管制中心規畫的負壓手術室轉送動線、各感控環節,順利幫病人完成手術,病人原本眉頭緊皺,術後終於有了笑意。醫界話題人物 分享經驗新冠疫情帶來的艱難任務不少,但平日醫學中心的轉動運作更實屬不易,許惠恒執掌中榮六年,如今再到台北榮總擔任院長,成為醫界話題人物,他的醫院管理心法首度在《AI快思你慢想:許惠恒院長給決策者的6張處方箋》中公開,他分享:「沒有最完美,只有更完美的流程。」治理醫務追求卓越,堅持以病人為中心。許惠恒透過流程的重新檢視和再設計,開發資訊平台系統,以統一簽床打通總是壅塞的中榮急診室;也利用豐田精實管理手法,改革中榮手術室效能,讓手術量和醫院利潤增加,同時也能維繫病人安全。他運用危機管理思維,在大牌醫師出走時,行銷包裝接班醫師,透過社群網站打造品牌團隊,化解人才流失危機,如今中榮臉書是醫學中心最大的臉書粉絲團。強化競爭優勢 以數據為基礎許惠恒認為,醫院一定要掌握新科技和導入創新思維,才能強化競爭優勢,但所有的新方法都可能碰到專業鴻溝,特別是醫師在乎「實證」,這使他的管理決策必須以數據為基礎。例如他督促開發的雲端醫療資訊查詢系統,運作後,病人每年重複用藥比率可降6%,每季減少藥品浪費500萬至600萬元,讓他成功說服院內醫師使用新系統。主管實戰 AI快思你慢想 《AI快思你慢想:許惠恒院長給決策者的6張處方箋》,內容收錄許惠恒及15位專案主管實戰經驗,歡迎初學企業商管的上班族、正在布局專案策略的管理者,以及探勘智慧醫管的科技人,一同來閱讀分享。《AI快思你慢想:許惠恒院長給決策者的6張處方箋》博客來、金石堂、誠品等通路,即將於四月底上市udn買東西:https://reurl.cc/ynaL0a劃撥帳號:19920764戶名: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請填妥書名、姓名、電話、地址、訂量)洽詢專線:02-8692-5588轉2698、2974(平日09:00-21:00,假日09:00-17:00)定價460元,新書優惠360元
-
2021-04-04 新聞.用藥停看聽
奎寧銷庫存 食藥署免費送藥局
美國前總統川普去年自爆服用奎寧「預防」新冠肺炎,讓奎寧聲名大噪,我國治療新冠患者指引一度也把奎寧納入其中,衛福部立即採購作為防疫物資。後來證實奎寧治療新冠肺炎效果有限,但我已採購近一千五百萬顆,鑒於效期僅剩一年,食藥署決議「免費」送給社區藥局,提供持有處方箋民眾使用。全台六千六百多家社區藥局,近期陸續收到食藥署免費配送一罐共一千顆的奎寧。原來是去年傳出奎寧可治療新冠肺炎後,衛福部憂心全球斷貨,花費千萬元採購奎寧,但避免公帑隨效期跟著報廢,食藥署決議免費送給社區藥局,食藥署藥品組研究員洪秀勳指出,「這應該是史上第一次免費送藥給醫療院所及藥局」。去年因應疫情緊急採購奎寧約一千萬顆,後來旭富製藥贈送一噸的奎寧原料藥給政府,食藥署委託多家國產藥廠製成五百萬顆奎寧,總計近一千五百萬顆。去年六月,奎寧被移出治療指引,但效期最晚一批到明年五月,為有效使用藥物。洪秀勳說,去年就陸續將奎寧免費提供給有需要的醫療院所,再詢問教育單位臨床試驗是否需要奎寧,近期有醫院開出奎寧處方,但部分社區藥局無藥可給,因此發送奎寧到全台六千六百零七家社區藥局,每家配送一罐一千顆,最晚四月底完成配發。
-
2021-04-04 新聞.用藥停看聽
史上首次!食藥署砸千萬搶奎寧失策 免費配送藥局銷庫存
全台六千六百多家社區藥局,近期陸續收到食藥署免費配送一罐共一千顆的奎寧。原來是去年傳出奎寧可治療新冠肺炎後,衛福部憂心全球斷貨,花費千萬元採購奎寧,但後來奎寧被移出新肺炎治療指引,避免公帑隨效期跟著報廢,食藥署決議免費將採購奎寧送給社區藥局。食藥署藥品組研究員洪秀勳指出,「這應該是史上第一次免費送藥給醫療院所及藥局」。美國前總統川普去年自爆服用奎寧「預防」新冠肺炎,讓奎寧聲名大噪,我國治療新冠患者指引一度也把奎寧納入其中。憂心全球斷貨,衛福部當時立即採購作為防疫物資,不料,不久奎寧即被證實治療新冠效果有限,而我國花費千萬,採購近一千五百萬顆的奎寧瞬間被「打入冷宮」,近期鑒於效期剩一年,食藥署決議「免費」送社區藥局,盼能在效期內銷庫存。去年因應疫情緊急採購奎寧,約近一千萬顆,後來旭富製藥贈送一噸的奎寧原料藥給政府,食藥署委託多家國產藥廠製成五百萬顆奎寧,總計近一千五百萬顆,但去年六月奎寧被移出治療指引後,大量的奎寧不知該何去何從。洪秀勳說,食藥署當初採購奎寧時,正是價格最高之際,現在一顆奎寧的健保給付價格雖然僅有二點一八元,但當時應該是二倍的價格購入,再加上後續委託國內藥廠生產奎寧,前後費用約在三、四千萬左右,但未及五千萬元。礙於奎寧的效期最晚一批到明年五月,為有效使用藥物,洪秀勳說,從去年六月奎寧被移出治療指引後,就陸續將奎寧免費提供給有需要的醫療院所,後續再詢問教育單位在臨床試驗上是否需要使用奎寧;近期有醫院提出開出的奎寧處方,但有些社區藥局沒有藥可給,因此近一步發送奎寧到社區藥局,六千六百零七家,每家配送一罐一千顆,最晚四月底完成配發。洪秀勳說,完成配發後,還會剩下些許奎寧,預計提供給後續新設立的健保藥局,每家一定都會拿到。藥師公會全聯會社區藥局主委邱議權表示,疫情初期,奎寧幾乎是「一顆難求」,如今需求大減,突然配送對部分藥局可能是負擔,但藥品免費,不會有成本的問題,將盡力協助把剩餘的奎寧提供持處方箋的患者。
-
2021-03-15 失智.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延緩退化 音樂會也是藥方
高齡化社會引發的失智、孤獨憂鬱等疾病,需要整個社會一起面對。除了台博館加入「社會處方箋」,國家交響樂團NSO也在前年與醫院合作「音樂會處方箋」,透過醫師開立藥方,邀失智症、憂鬱症等患者及照顧家屬進入音樂廳聆賞音樂會。專家提醒,台灣需更多日照中心,幫助長輩白天有事做、晚上不失眠,家屬也能安心上班。NSO執行長郭玟岑說,醫院開立處方箋後,患者和照顧者、醫護人員憑處方箋購買音樂會票券,和一般聽眾一起欣賞音樂會,席位不會特別區隔。兩年來已收到上百張「音樂會處方箋」,患者聽完音樂會後填評量、回診,NSO也會做問卷。郭玟岑發現音樂治療效果絕佳,希望未來能夠跟更多醫療照護機構合作。紐約表演藝術殿堂林肯中心曾為失智者舉辦免費爵士音樂會,國父紀念館也舉辦過「關懷憂鬱症講座音樂會」,與台大醫院、憂鬱症防治協會合作。規畫該音樂會的梁永斐現為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梁永斐說:「藝術治療是博物館發展的重要趨勢」,國美館正規畫與中國醫藥大學洽談藝術治療活動,審慎評估加入「博物館處方箋」行列。振興醫院銀光學院主任袁瑋說,「社會處方箋」目的是幫助長輩社會參與,有助延緩退化、改善情緒困擾、增加活動量。「最重要的是要有人帶他去參觀。」
-
2021-03-15 失智.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社交處方箋 台博館將出參考書幫忙治失智
到醫院看病,醫生開的治療處方是「參觀博物館」?你沒看錯,國立台灣博物館(台博館)前年起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合辦「失智友善博物館處方箋」,醫院對失智患者開出的處方箋之一便是「上台博館」。台博館最近公告「博物館處方箋實務手冊」,免費提供下載,預計半年後蒐集完各方建議修正後,將出版台灣首份「博物館處方箋」參考書。台博館教育推廣組長黃星達說,該手冊歸納「博物館處方箋」的實踐原則、國外案例討論;以及台博館推動的經驗,包括文物展示標準、活動範例與準則等,盼讓更多博物館成為治療失智、憂鬱等疾病的重要場所。人口高齡化與醫療費用上漲的雙重壓力,英、美、紐、加等國開始推動非醫療性的治療方式。英國衛生部二○一八年率先提出「社會處方箋」,醫生針對患者的身心狀況開出藝術治療或音樂治療等處方。以台博館與北市聯醫合作的處方箋為例,醫師須先前往台博館完成參觀體驗,之後依個案需求開立處方箋,一人一張,處方內容包括參觀台博館或參加館內相關活動。患者與照顧者持處方箋至台博館服務窗口換門票、書面參觀指引,完成治療後必須回診,帶著博物館參觀紀錄與醫生討論。黃星達表示,台博館目前約有超過七十位志工與導覽人員受過失智症培訓課程,輪流在不同時段提供服務。黃星達說,「社會處方箋(Social Prescribing)」也可譯為「社交處方箋」,因為社交、社會互動被認為是減少孤獨感、避免長者罹患失智症的關鍵原因。研究顯示,高齡者多參與藝文活動,能刺激認知功能、強化身心健康,減輕照顧者壓力。博物館非正式診療空間,可讓患者感到與他人與社會的連結,也能讓患者不會因疾病被隔離,是藝術治療的絕佳場所。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王長華任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時,曾與華山基金會合作,邀長者運用博物館典藏的懷舊藏品重溫童年記憶,藉此活化腦力。王長華說,參觀博物館對獨居長者是珍貴的社交經驗;博物館成為社會處方箋,證明「博物館是為了社會而存在,不是為了典藏而存在」。
-
2021-03-11 新聞.元氣新聞
獨/藥品部分負擔新制 擬維持一定免收額度
今年健保費率已調漲,衛福部與健保署正緊鑼密鼓討論部分負擔新制草案,原本免收的藥品及檢驗檢查部分負擔,都將開始按照一定規則收取,引起診所醫師及藥師擔憂造成民眾就醫障礙。健保署署長李伯璋今透露,昨天才與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討論過,各界意見都納入考量、繼續討論。原方案藥品部分負擔最低要收40元,現研擬藥費在一定額度以下者,維持免收藥品部分負擔,另也考慮在某些部分負擔的收取規則,把地區醫院與診所放在一起,未來作法「一定會更好、讓分級醫療更到位。」李伯璋今出席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全民腹超十年計畫」記者會致詞時表示,今年健保雖然調漲費率,但仍比國際上的醫療費用低甚多。行政院院長蘇貞昌交代研議配套,衛福部最近要推出部分負擔新制,昨天他才跟部長陳時中討論過,「價格還是很低」,都是為了讓每個人都得到健保最大的照顧,希望社會大眾挺部分負擔,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健保需要永續經營。李伯璋離席前受訪表示,這次部分負擔方案,包括健保署所提的草案,以及各界踴躍表達意見,部長都很聽得下去,繼續朝務實方向討論。原方案藥品部分負擔最低要收40元,現在也考慮維持一定免收額度,至於額度是診所醫界建議的100元還是另有金額,李伯璋說,這還不能公開。另外,地區醫院其實是類似於「聯合診所」的概念,現在也考慮在一部分部分負擔新制,把地區醫院和診所放在一起考量。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理事長林應然表示,協會曾行文向健保署表達意見,認為百元以下的藥品若要收取40元部分負擔「太沒道理」,如果新制低價藥增收40元,高價藥最多只收200元,好像懲罰不浪費拿低價藥的人,縱容浪費高價藥的人。林應然樂見現有研議方向,也支持開始收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藥品部分負擔。因為慢箋藥不乏價格高昂者,應落實使用者付費,否則現在有些人為了免部分負擔而領慢箋,卻不珍惜藥品,很多都浪費掉。李伯璋說,健保總額有限,過去民眾就醫有浪費,醫界也會衝量,經費若跟不上,點值會被稀釋。核刪雖然可以穩定點值,但核定金額與申報金額之間,落差高達五百億,導致醫界需要實施「斷頭」等自主管理措施,對醫界也不公平。李伯璋表示,希望醫界、藥界、民眾都要認知到,一直衝量就是會造成這樣結果,不必要的浪費一定要控制下來,不能太理想化,否則錢從哪裡來?健保署研議新制,目標是要落實分級醫療,支持醫療體系不需要搶病人、創造病人,民眾也不會忘了醫療的價值,不再以「反正有健保就免錢」的心態去就醫。林應然提醒,如果未來部分負擔新制每一筆上限僅設在200元,還是太低了,因為有許多檢驗檢查的價格遠高於此,最高僅收200元也不合理,建議考慮依健保母法收20%部分負擔。
-
2021-02-24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部分負擔小漲方案最快三月出爐 專家籲先公布影響評估
藥品及檢驗、檢查的部分負擔調整方案討論已久,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證實有小幅調整,但低收及中低收入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維持免收。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重大傷病也繼續免收,希望新制有助調控醫病雙方行為,進而減少浪費、提升點值及醫療品質。至於外界關切的方案細節及健保財務影響,衛福部社會保險司司長商東福表示,預計三月下旬健保會開會前對外公布。媒體報導衛生福利部擬開始收取慢箋與檢驗檢查的部分負擔,金額從40元到200不等,急診部分負擔將依院所層級、檢傷分類提高50到250元,另研議取消出國停保,將要求除籍退保者等待六個月或補繳保費才能復保。陳時中未證實金額,僅表示還需詳盡討論,確定會小幅提升,但不影響低收及中低收民眾的慢箋。前健保會公正人士代表滕西華表示,今年健保、勞保、國保全部調漲,健保費率已調高到5.17%,加上未來可能開徵加熱菸的菸捐,健保兩年內不會有財務問題,所以連健保會的醫界代表也不支持同時調高部分負擔,加上疫情導致醫療利用率下降,看不出有調整部分負擔的必要性。她也提醒,要考慮結構性失業、收入不穩定等邊緣性貧窮者,他們健康風險高,卻無法被認定為貧窮,調漲部分負擔恐造成就醫障礙,長期反而對健保財務有害。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連賢明認為,開源和節流是兩個目的,漲保費與減少浪費並不衝突,台灣部分負擔偏低是事實,但要解決醫療浪費,必須調控醫病雙方的行為,得同時考慮消費者、醫療供給者、健保署、政府政策。若光是靠部分負擔處理消費者,減少浪費效果很有限,因為醫療不同於一般商品,不是越便宜越吸引人,期盼能看到政府提出更完整的方案及評估報告,才能確實評估其影響。敏盛醫療體系執行長楊弘仁表示,站在醫院經營者的立場,支持調漲部分負擔,因為台灣醫療太便宜,創造了許多道德風險。然而,他也呼籲相關單位應以實際數據說明清楚,費率和部分負擔雙漲的必要性及財務影響,給社會大眾表達意見、監督政策效益的空間。如果健保因此有財務餘裕,也應該要回歸到給付調整,給醫療院所和醫護人員更合理的報償。
-
2021-02-23 新聞.元氣新聞
陳時中證實:部分負擔會小幅提升、不影響弱勢慢箋
媒體報導衛生福利部將提高藥品部分負擔,並開始收取慢籤與檢驗之負擔部分,金額從40元到200元不等,也將要求出國除籍者等待六個月或補繳保費才能復保。對此,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下午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時,並未證實相關金額,只說「還需要詳盡討論」,部分負擔「小幅提升」和「幫助分級醫療」是未來兩大主軸。另外,低收、中低收民眾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都不會加收部分負擔。陳時中表示,過去曾經向全民報告過,健保改革會朝向三個方向,包括提升品質、負擔公平性、部分負擔改革。提升品質方面,衛福部會訂定六年工作計畫,藉由長時間的健保醫療給付安排,達到一個提升效率和品質的目的。至於負擔公平性,主要是針對停復保等海外人士的保險公平性,需要修法的部分,會在這會期提出。部分負擔部分,陳時中表示,概念是使用越多的人要共同負擔一些費用,已經有一些相關草案,還需要詳盡的討論,不過「小幅的提升、對分級醫療有幫助」,會以這樣的方向作為主軸。至於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是否要取消免部分負擔?陳時中說,這部分的免收要不要取消,還在討論,但他肯定地說,低收和中低收都不會增加分擔的費用。衛福部社會保險司司長商東福上午受訪表示,衛福部還沒收到健保署研議的方案,預計最快要到三月下旬,健保會第一次開會前夕,才會有比較確定的方案內容。據了解,健保署今天會將所有資料上簽,衛福部這一、兩天就會正式收到。
-
2021-02-05 新聞.用藥停看聽
慢性處方箋領藥日在過年怎麼辦? 千萬別斷藥!落在「此區間」先提前拿
迎接辛丑年春節,長達七天假期,應景食衣住行需求要備齊外,慢性病人藥物要準備好!配合健保署規定,慢性病人上次給藥天數最後一天,也就是藥吃完的日期,落在二月十日至二月十六日春節期間,可提前於一月廿九日起到醫院領藥備用。 擅自停藥恐影響病情 長假被藥不能忘 臺中慈濟醫院藥學部藥師謝蕙霞表示,過去經驗,常有慢性病人在農曆春節前,忙到忘記提前領藥,臨時無「藥」可吃,被迫停藥,影響病情控制。所以,健保署將二月十日小年夜到十六日年初五領藥期間的慢性處方箋,提早到一月廿九日開放領藥,家裡有慢性病人,一定要注意春節假期的備藥,吃藥千萬別放假。 外出備藥 保命急救藥物不能忽略 從假期時間長短研判,應該有許多家庭安排出遊,慢性病人長時間在外遊玩,不如居家方便,因此長備慢性病用藥外,保命急救藥物也不能忽略。謝蕙霞舉例,如心臟病人減緩心絞痛使用的硝化甘油舌下錠,或氣喘病人在發作時需要的支氣管擴張劑,務必隨身攜帶,以備緊急情況使用。 忘記吃藥 把握「時間切半」原則 萬一因為車程或行程延誤應該吃藥的時間,謝蕙霞建議,應掌握「時間切半」原則,舉例來說,醫囑指示4小時吃一次藥,萬一超過2小時沒吃藥,就建議不要補吃,在下次正常時間服用藥物即可,千萬不要為了補吃藥,而服用雙倍藥物,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喝藥配水最正確 充足睡眠過好年 出遊備藥齊全,也要注意服用細節,謝蕙霞提醒,妥善保存藥物外,也不要因為出門在外,隨意搭配茶、咖啡、牛奶等飲料服用藥品,務必謹慎搭配溫、涼開水服藥才是正確方法;只要維持正常用藥、注意均衡飲食與假期間的充足睡眠,慢性病人就能健康快樂過好年。 延伸閱讀: ·服藥時間影響藥效! 藥師告訴你「飯前」、「飯後」正確時機 ·藥放冰箱才不會壞? 藥師解析NG保存方式…分裝也不行 
-
2021-02-02 新聞.用藥停看聽
吃藥留意副作用 嗜睡恐影響開車
生病、不舒服時,需要吃藥,但有些藥物可能會影響注意力。常見服藥後恍神駕車導致車禍,或長輩半夜上廁所卻突然暈眩而跌倒重傷。農曆春節連假將至,許多民眾會安排旅遊活動,提醒大家如果要操作機器或開車前,應多留意平常服用的藥物是否會干擾注意力,以提升安全性。常見民眾出遊前會提早備妥暈車藥,但部分暈車藥可能引起嗜睡的副作用,因此服藥者如要輪流駕駛,務必仔細評估身體狀況。高血壓慢性病患者可能在睡前服用藥物,但常見民眾怕忘記吃藥或嫌麻煩就擅自改變吃藥時間,特別呼籲務必遵守醫師、藥師的用藥說明,不可輕忽服藥時間的重要性。當睡前服用這類藥物,半夜要上廁所時,可以先起身坐床邊,避免直接起身下床而發生暈眩跌倒的危險。每年過年大掃除期間,常遇到身體痠痛的民眾到社區藥局調劑藥物,處方箋常見含有肌肉鬆弛劑,此類藥物對放鬆過度緊繃的肌肉效果不錯,不過值得留意,有些肌肉鬆弛劑也可能讓少數人產生注意力減低的副作用。過年大吃大喝常會發生食物過敏或腸胃炎,治療緩解藥物也可能是含抗組織胺的藥物,其中第一代的抗組織胺藥物的嗜睡副作用較大,切勿輕忽而勉強駕車,易發生車禍意外。幫助睡眠的鎮靜安眠藥可分為短、中、長效,即便已長時間服用,只要隔天的工作或日常有調整,例如需要長途駕駛、操作機器等,建議提早與醫師、藥師討論用藥,確保能兼顧睡眠品質與隔天的精神狀況,多一分確認,少一分遺憾。
-
2021-02-01 新聞.元氣新聞
春節不怕沒門診 北市部分醫院急診24小時開設
農曆年即將到來,北市衛生局指出,今年春節自2月10日至16日共計7天,因應民眾過年期間就醫需求,針對轄內醫院進行門診及急診春節、防疫門診及新冠肺炎自費檢驗開設診次,民眾可利用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APP,查詢住家附近醫療院所開診情況。在迎接春節之際,衛生局提醒,出入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及洽公機關等8大類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時,應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以降低感染風險。因應民眾春節就醫需求,北市23家醫院及北市聯合醫院7個院區的急診將24小時開設,但北市聯醫林森院區及昆明院區僅提供部分時段門診,不提供急診。門診部分,各醫院均有調整開設診次,多數醫院於2月10日小年夜至2月16日初五,停止門診或僅提供部分門診,2月17日初六後逐步恢復正常開診。台大醫院、萬芳醫院、台北榮總醫院於春節期間,部分時段設立防疫門診;台北長庚、三軍總醫院、萬芳醫院、國泰醫院、三總松山分院、台安醫院及北市聯醫(中興、仁愛、和平、陽明)提供部份時段自費檢驗服務。衛生局提醒,慢性病患者於春節期間,若持有慢性處方箋者,請提早領藥,以免影響權益,並備足藥品、定時服藥。此外,過年期間若有就醫需求,可多利用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查詢住家附近醫療院所開診情形,就醫時出示「健康存摺」資料供醫師參考,讓醫師迅速有效掌握身體狀況。民眾也可加入「健保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會員,透過社區診所和醫院雙向轉診機制,快速獲得治療,省時省力又安心。另外,春節期間,北市衛生局緊急及災難應變指揮中心(EMOC)也會堅守崗位,監督北市轄內急救責任醫院運作情形,以利春節期間各縣市及北市轄內各急救責任醫院查詢及相互支援調度。
-
2021-01-30 養生.聰明飲食
吃年菜要注意!長年菜含維生素K 過量影響抗凝血劑效果
綠色蔬菜多含維生素K 攝取過量影響抗凝血劑藥效 時近年節,家家戶戶開始準備年菜。心血管風險族群除了規律用藥,也要注意藥物與食物的交互作用,避免過年期間病情控制不佳。藥師提醒,除夕圍爐中常見的「長年菜」(芥菜)因象徵延年益壽,是國人最常吃的年菜一。但若長期有心血管疾病,且正在服用抗凝血劑香豆素(Warfarin)者,除了要注意大魚大肉,吃蔬菜時也要小心勿過量。 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藥師邱婉君表示,過去曾有病人因心房顫動,醫師開立抗凝血劑香豆素長期使用,在規律服藥與定期回診抽血的狀況下,病況與藥物血中濃度一直保持穩定。但某次過年後回診,卻發現抽血數值異常,才知道原來是過年期間,阿嬤捨不得滿桌剩菜被丟掉,為了惜食自己陸陸續續吃完,其中一道湯品含有大量綠色蔬菜,包括當季盛產的長年菜(芥菜)、萵苣等,推估可能因此導致抽血結果異常,經過飲食習慣調整後,藥物血中濃度才趨於穩定。 許多心房顫動或曾有肺栓塞、深層靜脈栓塞者,都會服用抗凝血劑香豆素。該藥物為一種維生素K抑制劑,能藉由抑制體內維生素K的作用,進而達到延長血液凝固時間的效果,達到預防血栓產生的作用。 當歸丹蔘加強抗凝血作用 異常出血症狀要留心 年菜中常見的深綠色蔬菜,例如長年菜(芥菜)、白花椰菜、綠花椰菜、青江菜、芥藍菜、菠菜、萵苣、綠蘆筍等,因富含豐富維生素K,這些年菜吃多了可能會抵銷抗凝血劑的效果,導致藥效降低,反而造成中風風險增加。此外,火鍋中常見的當歸、丹參等含有活血功效的中藥材,則是可能會加強藥物抗凝血作用,導致出血風險增加。 邱婉君表示,國人年節普遍大魚大肉,雖然有些年菜可能與藥物會有交互作用而影響藥效,不用刻意避開完全不吃,只要拿捏份量,避免因過年聚會而攝取太多即可。但是,若出現疑似中風症狀,例如臉歪嘴斜、意識不清、單側手腳麻木等,或有出血症狀,如不明原因瘀血、尿中有血、牙齦出血,建議盡快回診就醫檢查。提醒年前領取慢性病藥品處方箋時,也可向藥師詳細詢問藥品注意事項,並遵循醫囑定期回診抽血,才能健康平安過好年。 《延伸閱讀》 .泡溫泉小心低血壓暈倒!慢性病人溫差大恐中風,看懂泡湯6大地雷 .天冷低溫是心血管疾病旺季!泡溫泉勿過久、少吃高油脂食物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1-28 新聞.元氣新聞
春節期間慢箋 明起可提前領藥
迎接辛丑年春節,長達七天假期,為避免春節假期使用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民眾用藥中斷,台大、北榮、長庚等各大醫院配合健保署規定,提醒慢性病人上次給藥天數最後一天,也就是藥吃完的日期,落在2月10日至2月16日春節期間,可提前於明(29)日起到醫院領藥備用。「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是指醫師開給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的長期用藥處方箋,目前「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效期,是依醫師實際處方給藥的日數計算,最多90天,並分次(月)調劑,每次給30天以內的用藥量。依「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的規定,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的民眾,必須在上次給藥期間屆滿前10天內,才可以憑原處方箋再次領取下一個月的用藥。因應110年春節假期,健保署援例放寬規定,提醒持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民眾,可提前領藥,避免中斷用藥,安心過好年。台中慈濟醫院藥學部藥師謝蕙霞表示,過去經驗,常有慢性病人在農曆春節前,忙到忘記提前領藥,臨時無「藥」可吃,被迫停藥,影響病情控制。所以健保署將2月10日小年夜到16日年初五領藥期間的慢性處方箋,提早到明天開放領藥,家裡有慢性病人,一定要注意春節假期的備藥,吃藥千萬別放假。謝蕙霞從假期時間長短研判,應該有許多家庭安排出遊,慢性病人長時間在外遊玩,不如居家方便,因此長備慢性病用藥外,保命急救藥物也不能忽略。謝蕙霞舉例,心臟病人減緩心絞痛使用的硝化甘油舌下錠,或氣喘病人在發作時需要的支氣管擴張劑,務必隨身攜帶,以備緊急情況使用。
-
2021-01-27 新聞.元氣新聞
春節期間慢性處方箋 提前於1月29日開放領藥
迎接春節7天假期,台中慈濟醫院藥學部藥師謝蕙霞提醒,慢性病人藥物要準備好。他指出,配合健保署規定,慢性病人上次給藥天數最後1天,也就是藥吃完的日期,落在2月10日至2月16日春節期間,可提前於1月29日起到醫院領藥備用。謝蕙霞表示,過去經驗,常有慢性病人在農曆春節前,忙到忘記提前領藥,臨時無「藥」可吃,被迫停藥,影響病情控制。所以健保署將2月10日(小年夜)到26日(年初五)領藥期間的慢性處方箋,提早到1月29日開放領藥,家裡有慢性病人,一定要注意春節假期的備藥,吃藥千萬別放假。謝藥師從假期時間長短研判,應該有許多家庭安排出遊,慢性病人長時間在外遊玩,不如居家方便,因此長備慢性病用藥外,保命急救藥物也不能忽略。例如心臟病人減緩心絞痛使用的硝化甘油舌下錠,或氣喘病人在發作時需要的支氣管擴張劑,務必隨身攜帶,以備緊急情況使用。萬一因為車程或行程延誤應該吃藥的時間,謝蕙霞建議,應掌握「時間切半」原則,舉例來說,醫囑指示4小時吃一次藥,萬一超過2小時沒吃藥,就建議不要補吃,在下次正常時間服用藥物即可,千萬不要為了補吃藥,而服用雙倍藥物,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出遊備藥齊全,也要注意服用細節,謝蕙霞提醒妥善保存藥物外,也不要因為出門在外,隨意搭配茶、咖啡、牛奶等飲料服用藥品,務必謹慎搭配溫、涼開水服藥才是正確方法。他說,只要維持正常用藥、注意均衡飲食與假期間的充足睡眠,慢性病人就能健康快樂過好年。
-
2021-01-15 新聞.杏林.診間
我的經驗/心跳高達180幾下 直奔醫院一次處理2種心病
六年前大年初三午夜,突然感覺心臟跳很快,量血壓縮收壓超過200mmHg,心跳高達180幾下,立刻搖醒太太打119叫救護車,直奔高雄長庚醫院掛急診。診斷為「心房顫動」急診室量血壓、測心電圖後,接下來是漫長的等待,期間全身一直發抖,心想醫師應該會開藥,但等到抖動都停止,仍未有醫護人員處裡。太太問護理師才知醫師有開藥,護理師忘了給藥,後來我還是把藥吃了,過了一段時間後醫師檢查,開藥後回家,隔日看到診斷為「心房顫動」,並建議看心臟科門診。原本我就有一種會心悸的沃夫巴金森懷特症候群(又稱WPW症候群),心臟科醫師曾建議以心導管燒灼手術處理,我卻一直沒能下決心,總覺得用藥控制就好,只是常心悸發作,我另掛心臟科的醫師也建議燒灼手術,評估我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太太也贊成手術一勞永逸。只有一個可報健保因此我再看原來的心臟科醫師,建議一次把二種疾病都處理,但只有一個可以申報健保,另一需自費,若都要申報健保須分兩次做,我選擇一次處理。於是安排手術及相關檢查,如抽血、電腦斷層掃描、食道心臟超音波等,手術採全身麻醉,預定住院三天兩夜。住院第一晚醫師巡房,要我們再確認並簽好同意書,雖然手術成功率很高,但還是無法保證絕對成功。天亮護士通知九點手術,不久就被推去進手術室,醫護人員在我前胸與後背貼了約20、30片的電極,讓我躺上手術台,麻醉後,我很快就睡著了。術後不再有悶壓感醒來後聽到太太及兒子叫聲,我口很渴並問兒子時間,他說三點多,原來我已睡了五、六個小時,當時感到心臟位置非常輕鬆,不像以前有悶壓感。在加護病房觀察24小時,因情況良好提早隔日中午前轉到一般病房。一般病房中再過一段時間,醫師就簽出院通知書,並開藥及預約一周後回診,辦妥出院手續回家,一切如原計畫,三天兩夜完成。回診後,醫師開長期處方箋,三個月回診一次,藥劑中有早上定時服用及心悸發作時備用藥,至今一切順利。
-
2021-01-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檢疫船員違規趴趴走 繳清百萬罰鍰解除限境
高雄何姓船員入境回國後因違反居家檢疫規定外出買早餐,還去看車,衛生局依法開罰100萬移送執行。直到何男今天繳清罰鍰,行政執行署才解除限制出境出海,讓他回去工作。法務部行政執行署高雄分署今天指出,本國籍海運公司何姓船員去年底完成菲律賓載貨任務後隨船隊在11月10日入境回國,但他因違規離開居家檢疫地點到處趴趴走,遭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重罰100萬元,移送法務部行政執行署高雄分署執行。高雄分署說明,何姓船員在入境後原應居家檢疫隔離14天,但他卻在去年11月11日起連5天,刻意不帶手機出門,每天外出購買早餐、便當及飲料,甚至擅自拿慢性處方箋藥物、到中古商看車或加油。高雄分署受理此案後啟動防疫案件調查機制,並予以限制出境、出海,經過半個多月時間,何姓船員才在今天繳清100萬元罰鍰,高雄分署隨即解除限制出境、出海,何姓船員終得以再次重返大海,繼續啟航。高雄分署也呼籲,民眾在防疫期間務必配合政府相關防疫處置,摒棄自私及輕忽心態,加強自我防護,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如因違規遭裁處罰鍰逾期拒不繳納而移送執行,行政執行署各分署必將迅速依法強力執行,以維護全體國人健康。
-
2021-01-13 新聞.健康知識+
掉髮、鼻炎好不了…這13種狀況都是鋅不足 醫師教你缺鋅吃什麼
鼻炎好不了,沒「鋅」可能是關鍵!曾經有患者向我反應,雖然外觀看不出異常,卻感覺「舌頭灼痛」。這種症狀過去稱為「口腔灼熱症候群」,被歸類在身心疾病,而現在則是屬於味覺障礙的一種,有可能是缺乏微量礦物質「鋅」的緣故。患有舌頭灼痛的患者有併發鼻炎的可能,如果是男性,還會因為前列腺肥大壓迫到膀胱而導致頻尿。有的人在下顎內側或上顎正中央有骨頭突出,或是指甲上有白色斑點,像這樣的狀況,大多也是缺鋅所導致。當體內的鋅含量不夠,會造成醣類代謝異常,以及變得會磨牙。除了攝取鋅之外,適量減少醣類的攝取,也有助於防止交感神經在睡眠期間活化,緩和磨牙的情況。此外,與外界空氣接觸的鼻黏膜也是積極進行細胞分裂,必須頻繁代謝的部位。如果因為鋅不足造成細胞分裂速度變慢的話,受到刺激而受傷的黏膜就會維持原樣繼續使用,導致鼻炎遲遲無法痊癒。雖然市面上的保健食品廣告都說男性要補鋅,但其實女性也很容易缺乏鋅。除了保健食品外,也建議透過飲食積極補充。鋅對人體來說是很重要的營養素。蛋白質是由RNA(核糖核酸)將DNA轉錄而製造出來。RNA減少,細胞分裂速度就會變慢,引起異常的話就會變成癌細胞。而製造這個RNA的,就是鋅。鋅大量存在於前列腺、骨頭及骨髓、眼睛的脈絡膜、肌肉、皮膚等部位。酵素蛋白質等高分子化合物在結合的安定性上,也與鋅息息相關。據說光是與鋅有關聯的酵素,大約就有兩百種以上。鋅的作用消除活性氧讓細胞分裂正常進行保護皮膚(抗過敏)讓視覺、味覺、嗅覺運作鋅一日的必須攝取量(60mg)牡蠣(養殖、生)約23個(1個20g)牛肉(牛肩肉、瘦肉)約1050g鯷魚乾 約150隻(1隻5g)當鋅不足……・煩躁感・容易疲憊・腸胃障礙・皮膚粗糙・掉髮・味覺異常・體力衰退・發育遲緩鋅主要的生理機能□讓細胞分裂正常進行□消除活性氧□保護皮膚(抗過敏)鋅是讓細胞正常成長、分化、增殖不可或缺的營養素。鋅進入體內之後,主要是由十二指腸吸收,吸收率約為30%。吸收後的鋅會在肝門靜脈與蛋白質結合,運送至肝臟。雖然原則上建議成人每日攝取十至十五毫克的鋅,但是因為近年來食品加工和精製越來越發達,食品中的鋅含量降低,再加上飲食中的酒精、飲料、垃圾食物,以及含有亞硝酸鹽的加工食物,都會造成鋅的流失,所以必須更積極攝取。經常在喝完酒隔天出現嘔吐反射(刷牙過程中出現噁心感)的人,正是因為鋅不足造成黏膜過度敏感或是反應變得不好。之前我有個患者深深為此感到困擾,因為他不論去哪間牙醫看診,都因為強烈的嘔吐反射而沒辦法讓醫生將器具放入口腔中。演變到最後,光是靠在診療椅上面就覺得想吐。我請這名患者服用鋅兩個月後才終於能夠順利治療牙齒。患者本人也對於狀況的改善感到非常驚訝。喉嚨容易乾燥咳嗽的人,也很有可能是因為鋅不足導致咽黏膜出問題。除此之外,鋅不足會讓醣質代謝變差,因胰島素儲存脂肪造成肥胖或內臟脂肪堆積,導致肚子變大。在充滿精神壓力的現代社會中,職場、家庭、環境、減重等各式因素造成的精神壓力,都會增加鋅從尿液中排出的量,結果導致身體變得更容易疲憊。鋅不足的症狀□容易感到疲勞、容易感冒□沒有食欲□掉髮□皮膚症狀(潰爛、水泡、乾燥、膿痂疹)□指甲裡有白色斑點□傷口痊癒速度慢□生殖能力衰退□拉肚子□敏感性牙齒□精神、神經症狀(性慾下降、情緒不穩、行動異常、發抖、記憶變差)□缺鐵性貧血□身體會氧化□血糖調節異常如果發現了這些症狀,不要單純認為一定是缺乏鋅所造成,還要參考與銅之間的比率。理想的銅鋅比例為一比一(0.85)。如果缺少銅,也會對精神狀態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書籍介紹書名: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作者: 小垣佑一郎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20/10/15作者簡介/小垣佑一郎「草加家庭牙醫‧矯正牙醫診所」院長。13年的臨床經驗,看過25000名以上的患者。自從太太因不明原因病倒後,度過9年與病魔抗戰的生活。9年來帶著太太訪遍超過100間的醫院,用過30種以上的處方箋、5500顆以上的藥物還是無法治好的疾病,卻在執行「正確分子療法」後僅僅7天,旋即恢復健康的狀態。在這之後,致力將新營養療法及分子療法導入牙科診療中,並發現口腔內的症狀與全身狀態相關聯。如今,在平均一個月要拔掉110萬顆牙齒的牙科現狀中,他的診所一年只拔10顆牙齒。延伸閱讀: 「重鹹」真的是健康頭號殺手!醫學期刊最新研究:15種NG飲食害你提早死亡,比抽菸更嚴重
-
2021-01-11 名人.李伯璋
李伯璋/負擔公平 改變不必要的醫療行為
為兼顧財務平衡及保障弱勢,衛福部長陳時中將健保費率由4.69%提高至5.17%,89萬名企業主負擔年增193億元,政府支出年增230億元,原本接受政府全額補助約126萬民眾,保費仍由政府負擔。但這樣的保費收入依然無法平衡持續成長的醫療費用支出,必須有財務管理配套,善用大家付出的健保資源。重大傷病時 就發現健保可貴健保財務概念是每年有醫療支出總額,醫療行為以點數給付,醫療院所若一味衝醫療服務量或開立藥物,當醫療點數超出總額愈多,點值就愈低,大家操作同一醫療行為,拿到的現金就變少。醫學倫理是醫療行為的基石,但唯有與醫界、民眾一起「務實面對人性」來溝通管理,才能讓醫界繼續快樂地提供優質服務。台灣健保是社會福利或保險,在學界與醫界各有論述,部分民眾沒有就醫需求時,對每月繳交的保費或補充保費覺得貴,但當自己或親人重大傷病時,就會發現健保真的幫了很大的忙。給需治療的病人 最好的藥物從107年至109年,健保署在專家協助下,收載55種癌症新藥,涵蓋16種癌別,年藥費支出128億元,預估每年逾8000名病友受益;收載罕見疾病用藥20種,年藥費支出約16億元,超過千名病友受益;B型肝炎,年藥費支出約35億元,每年約9萬名病友受益;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支出累積約202億元,超過11萬名病友受益。這些疾病對病人與家人造成身體與精神的痛,如何獲得最好醫療的財務壓力,只有當事人才刻骨銘心,讓真正需要治療的病人有最好的藥物,是健保署的態度與目標。使用者付費 避免惡性循環解構門診醫療費用,醫療人員勞務收入「診察費」只占17.7%,且占率逐年下降、「藥費」27.2%、「檢驗檢查」12.5%,占率逐年上升,顯然許多資源被不用勞力與專業知識的機器及藥品賺走,這個生態一直惡性循環,健保署和醫界必須嚴肅面對。陳時中部長提出三大改革方向,1.減少浪費:藉由雲端系統促進醫療資源分享,抑制醫療資源不當耗用。2.負擔公平:檢討就醫部分負擔與檢討旅外國人權利義務。3.提升品質:整合公共衛生體系,涵蓋預防、醫療到生命末期的安寧照護。「使用者付費」相當於「負擔公平」,應該會比較符合真正承擔健保財務的年輕世代想法。藉由以價制量來提高民眾成本意識,透過醫病溝通共同面對健保資源過度使用。藥品部分負擔 可能稍微調升藥品部分負擔的上限天花板可能從現行200元調升至讓民眾「稍微有感」的金額;檢驗檢查過去未收部分負擔,未來也可能依照級距訂定收費;納入討論的方案可能還有恢復收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藥品部分負擔、重大傷病取消免部分負擔等。「使用者付費」不是為了增加健保財務收入,而是改變民眾及醫師不必要的醫療行為,醫護人員對病人醫療照護時間寬裕了,品質自然提高,也有助醫護人員得到合理報酬,洗刷「血汗醫院」之名。保障弱勢 期待對話尋求共識健保署一定積極主動保障弱勢族群權益,也期待透過社會對話尋求共識,找出其他可能需要幫助的弱勢族群。每個人都有可能生病,如何有效保護國人健康是政府團隊的責任,我們一起為維護健保永續而努力。
-
2021-01-09 新聞.元氣新聞
中藥調劑權歸誰管 中醫界籲藥師也該中西有別
健保署日前預告僅中醫醫療院所可領中藥調劑費,因藥師團體反彈而緊急喊卡。中醫師團體今天首度表態,強調若要落實醫藥分業,藥師也該分中藥師或西藥師,而非一人通包。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近日預告「健保特約藥局不得申報中藥費及藥品調劑費」,限定中醫醫院、中醫診所及西醫附設中醫部門才能申報中藥調劑費,將社區藥局排除在外,掀起藥師界不滿,7000多名藥師連署抗議。實際上,根據「藥事法」規定,具一定資格及設備的藥師及藥局可調劑中藥處方,但健保開辦初期幾乎沒有符合資格的社區藥局,且至今少有中藥處方箋會釋出,因此始終沒有給付調劑費用。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說,全台持有藥師執照者約有10萬多人,其中3萬人可執行中藥調劑業務,6000多家健保藥局中,經衛生主管機關登錄可調劑中藥的也有4000家左右,認為衛福部應推動醫藥分業,由中醫師開立中醫處方箋,並由藥師調劑、把關。稍晚,健保署宣布考量藥師團體對於此次條文修正提出許多建議,將持續溝通凝聚共識,暫不修正該條文。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天首度對此事表態,中醫師全聯會發言人陳潮宗表示,國內雖有4000多家藥局的藥師可調劑中藥,但依法中藥、西藥須有獨立調劑室、調劑設備,社區藥局符合者微乎其微;目前雖有3、4萬名藥師具調劑中藥資格,但實際上只有大約180人在中醫醫療院所執業。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蔡三郎也強調,科學中藥光是領有藥證的就多達1萬種,而且中藥跟西藥不同,同樣是十全大補湯,不同廠牌配方都不同,「更別說中藥還有水藥、丸散膏丹,社區藥局有辦法開嗎?」陳潮宗說,中醫界完全認同醫藥分業精神,但中藥、西藥各有專業,藥師也該擇一執業、中西有別,畢竟藥師雖然修過中藥學分,但中藥並不是只有科學中藥,盼藥師不要再阻擋推動「中藥師」教考訓用,讓中藥局、西藥局各自負責其調劑專業。
-
2020-12-26 科別.眼部
戴隱形眼鏡傷視力? 眼科醫忠告「1習慣」併發症超多
22歲王小姐因貪便宜網購隱形眼鏡,白天第一次配戴六小時後越來越不舒服,不料她將隱形眼鏡拔下後,眼睛更痛到睜不開;到門診就醫時更不斷嘔吐,醫師用角膜螢光染色試紙檢查,發現其眼角膜已經整片破皮,強烈懷疑應是隱形眼鏡保存液成分或濃度異常,或是隱形眼鏡尺寸不符所致。 未獲衛生福利部核發許可證字號隱形眼鏡 易造成眼角膜損傷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醫學中心副主任林純如表示,患者配戴隱形眼鏡的時間並未過長,也沒有戴過夜,卻出現這種情形,懷疑可能買到未獲衛生福利部核發許可證字號的隱形眼鏡所致;且隱形眼鏡保存液濃度多為中性,不至於造成眼角膜嚴重破皮,但若使用來路不明的隱形眼鏡,恐因保存液成分濃度過高,導致滲透壓增加,因此戴上隱形眼鏡後,角膜當中水份被吸出,導致角膜脫水、損傷,也容易讓細菌入侵。 度數符合弧度不對也NG 嚴重恐致潰瘍性角膜炎 此外,即使配戴的隱形眼鏡度數符合,弧度卻不對時,也會造成角膜損傷,例如戴得太緊,鏡片完全不會滑動,會造成角膜缺氧,進而出現水腫,導致越戴越模糊;但若隱形眼鏡戴上後太鬆,鏡片與角膜不斷摩擦,也可能刮傷角膜,使角膜破皮,嚴重時甚至造成潰瘍性角膜炎。 隱形眼鏡屬醫療器材 配戴不當易使視力受損林純如提醒,隱形眼鏡屬於醫療器材,按規定不得於網路販售,且配戴不當恐會造成角膜潰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因此,為了維護自身安全,購買隱形眼鏡前,需先經眼科醫師檢查,確認是否適合配戴,再由驗光師驗光,確認適宜的度數,取得眼鏡處方箋或配鏡單,再前往領有藥商許可執照的商店購買隱形眼鏡,並定期接受眼科醫師追蹤檢查,千萬不可圖一時方便,危害眼睛的健康。延伸閱讀: 配戴隱形眼鏡有年限? 這些行為都是兇手! 買隱眼只看度數? 少做這1步相當於在謀殺你的雙眼 
-
2020-12-25 新聞.元氣新聞
衛福部試辦花東遠距醫療 1年服務偏鄉近2000人次
花東地形狹長、偏鄉專科醫師欠缺,隨著資通訊精進、偏鄉網路建設逐步到位,健保署試辦遠距醫療,由偏鄉衛生所醫師看診,透過即時視訊傳送到合作醫院的專科醫師判讀後,作出診斷,今年已看診近2000診次,科別包括眼科、耳鼻喉科與皮膚科,明年還有望擴大到其他鄉鎮。健保署東區業務組長李名玉說,衛福部前年5月發布通訊診察治療辦法,由部立台東醫院成功分院與高雄長庚率先啟動遠距醫療試辦計畫,部立花蓮醫院豐濱原住民分院也加入行列,接著再擴大到台東11個缺乏次專科醫療的鄉鎮,花蓮縣秀林鄉也在上個月起與花蓮慈濟醫院合作,透過五官鏡,提供糖尿病人眼底鏡檢查。李名玉說,遠距醫療打破距離限制,透過視訊方式,補足偏鄉次專科醫療不足,藉由醫院與偏鄉衛生所、分院連線,讓醫院的專科醫生透過即時影像判讀病症,並釋出處方箋,讓病患可直接在衛生所、在地藥局拿藥,不需要舟車勞頓,就能享有區域級醫院以上的醫療資源。東區藥務組今天邀集參與遠距醫療計畫的高雄長庚、花蓮慈濟、高雄醫大、台東馬偕醫院代表,及花東兩縣衛生局人員,說明今年度計畫執行狀況,並向協力醫院表達感謝。健保署統計,1到10月遠距醫療已為花東偏鄉服務1867人次。李名玉說,目前遠距醫療費用未全面納入健保給付,衛福部將明年定為「遠距醫療健保給付元年」,正研擬相關草案,一旦通過,明年有機會全面納入,且服務範圍也可望擴大,以花蓮為例,除了目前已執行的秀林、豐濱兩鄉,列入「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服務範圍的萬榮鄉、卓溪鄉,都有機會加入。
-
2020-12-17 新聞.用藥停看聽
為什麼感冒只能拿三天份的藥?藥師破解常見迷思
在藥局執業中常常遇到領處方藥民眾抱怨「為何醫生只開3天藥給我?」、「醫生好小氣喔,只給三天藥。」、「繳那麼多健保費,一次只給3天藥。」許許多多對於「3天」的迷失。針對此迷失與疑問,特別在此稍加說明。民眾因身體不適就醫後,醫師會依病情的輕重緩急需求開立處方箋,民眾可持處方在醫療院所領藥,也可以憑處方自行選擇到住家附近的健保特約藥局領藥。處方箋又分為:一般處方箋醫療院所開給民眾的處方用藥,每次以3天為原則,假如因病情需要,醫師可以最高一次開7天的藥。而對慢性病人一次開給30日以內的用藥量。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依據健保署的規定,目前有100種疾病可以領取慢性處方箋,經醫師診治,適合長期服用相同藥品時,請醫師開立3個月的健保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假如是一般的感冒(90%以上感冒是由病毒引起,醫師會依症狀開給緩解不舒服的藥物,例如頭痛、喉嚨痛、輕微發燒、打噴嚏、流鼻水等,都會給症狀治療。通常服藥2至3天就可以改善,症狀解除後,其餘就靠多休息、不熬夜、適量補充水分及營養物質、適量補充維他命C,身體的免疫機制自然會去修護而達到痊癒,因此只須開給三天藥。當然,在還沒痊癒之前,盡量別跑到人潮多或擁擠的公共場所(尤其是醫院),以免再次被他人傳染。假使3天藥服完還有一些小症狀,也可再回診讓醫師評估是否再開藥。假如是一般腸胃炎,也只需要症狀治療,補充水分及微量元素電解質,重要的是民眾本身飲食要清淡,別再讓胃腸增加負擔才是王道。這就是為何只開3天藥的原因,很多疾病好轉、症狀改善以後並不需要一直服用藥物。尤其是治療感冒流鼻水跟過敏的藥物,會用到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例如cyproheptadine、dimenhydrinate、chlorpheniramine),可能會有嗜睡、倦怠、口乾、便秘、尿滯留、心跳加速等等副作用產生,要注意不可開車或操作機器以免危險,甚至老年人很多都有攝護腺問題,可能導致排尿困難,進而併發嚴重泌尿道問題,更可能導致血壓不穩定,故不宜給太多天藥物。民眾平時應提昇自我照護能力,除了平時配合飲食、運動調節之外,適當的營養物質補充是需要的。平時也要養成與藥師做朋友的習慣,有病看醫師、不管中藥西藥、用藥問藥師,減少藥物濫用,過期藥品不隨便丟,全民一起愛地球。文章提供/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
2020-12-13 養生.聰明飲食
你的老化徵兆,竟從「口水」看得出來!不想老後臥床,日本牙醫師:你一定要知道的「蛋白質公式」
我們將吃進去的食物變成身體的血肉,用來製造能量、活動身體。甚至連腦內傳導物質、荷爾蒙、酵素等在人體運作上舉足輕重的物質,也都能從食物當中製造生成。飲食絕對是左右健康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們必須用更慎重的心態看待「吃」這件事,必須更進一步去思考「該吃什麼、食物會如何被吸收」的問題。讓細胞機能大提升的關鍵營養素為什麼要補充營養呢?從營養療法的基本角度,就是為了讓身體能正常產生ATP。ATP被視為引起所有身體反應所需能量來源的物質。在產生ATP的反應作用中,必須要有蛋白質與維生素B群,以及許多作為輔酶的礦物質,才能順利進行。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與其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B群,不如直接補充有助於提升ATP生成的牛磺酸。但從實際層面來看,牛磺酸其實無法透過這樣的方式讓身體吸收,還是必須從前驅物質的蛋白質與維生素B群來攝取。除此之外,也希望大家多攝取血基質鐵。最早在生命誕生時,地球上的氧氣濃度低,當時,鐵質以二價鐵(Fe2+)的形式存在。生物雖然利用二價鐵進行演化,但不久後氧氣濃度變高,生物體內也開始增加不易吸收的三價鐵(Fe3+)。對人類來說,這便是缺乏鐵質的開端。爭奪鐵質的戰爭時常在我們的體內展開。一些與人類共生的細菌或酵母,會附著在三價鐵與高親和性的小分子上,透過發生鐵離子還原酶來吸收鐵質而生存,瓜分體內僅存的鐵含量。鐵質擔當著將肺部吸收的氧氣運送至全身的角色,為人體產生能量。我們吃進去的鐵質,會在十二指腸、迴腸被吸收,並轉化成鐵蛋白或血鐵質的形式儲存於體內,並在人體需要時會迅速轉換並釋放。成人需要的存鐵量為1,000mg,每1ng/ml的鐵蛋白會需要8mg的鐵質,所以理論上需要125ng/ml的鐵蛋白,但一般而言,只要達到100ng/ml就會被判斷為正常值。1997年,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世界有超過20億人處於缺乏鐵質的狀態。再回溯到1982年,在當時全世界50億人口中,至少有5億人有缺鐵問題。也就是說,缺鐵的情況,在短短15年內以驚人速度成長了4倍。但弔詭的是,即便缺少鐵質已經是世界共同的困境,還是鮮少有人重視相關議題。甚至在這個「全球性貧血」的狀況下,健康檢查時被診斷出「貧血」的人,依然被歸類為罕見症狀。之所以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鐵質參與太多的體內生理作用,導致缺鐵後出現的症狀過於龐雜且看似不相干,很難被聯想到是「缺鐵」的緣故。在解毒飲食法中,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B群、血基質鐵是最重要的3大基本營養素。無法單靠食物補足的一日所需量,更需要仰賴保健食品補強。當我們習慣營養療法之後,就會漸漸知道自己缺乏哪些營養素,也能夠按照自身情況,攝取維生素D或EPA、鋅等來調節生理機能。營養素夠不夠,問身體就知道營養素左右了我們人體的運作,因此當缺乏某種物質時,便會以各種不同的症狀顯現出來,必須從各方角度去推敲,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舉例來說,造成敏感性牙齒的原因之一是法瑯質流失、牙本質外露。以前的治療方式,就是以樹脂等填充物填補磨耗的洞口。但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因為患者的牙本質並非在一夕之間突然外露,而是在很早之前,就因為某個契機開始對冷的東西感到敏感痠痛,日漸磨損所致。而這個契機合理推測,是從身體內部產生的變化,也就是和營養素有關。營養素的影響是環環相扣的,必須從各個層面仔細推敲,即便同一個症狀,也有可能是由不同原因引發。例如,敏感性牙齒有可能是因為菸鹼酸不足,至於判斷是否為菸鹼酸不足,可以從患者是否有脂肪肝做初步判斷。反過來說,由於缺乏菸鹼酸的人,有可能會出現手腳麻痺、走路困難的症狀,因此如果看到患者走進診間的姿勢沒有異常,我就會推斷也許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敏感性牙齒,例如缺乏維生素D和蛋白質。維生素D可以改善肌肉僵硬、不自然的狀況,是在治療老化衰弱等症狀時備受注目的營養素。我們時常在幫走路一跛一跛的高齡者進行血液檢查時,發現他們的維生素D濃度低於30ng/ml。而且只要多服用維生素D之後,就變得能夠正常走路。之前有一個以日本職業足球聯賽選手為對象的實驗,得到的結果顯示,攝取維生素D的選手,遠比沒攝取的選手更不容易受傷。可以輕易從口腔環境中推斷出的營養素狀態,還有蛋白質蛋白質缺乏會反應在唾液量上。一般牙醫診療時,會讓患者咀嚼無糖口香糖,藉此來測定唾液量。但此時出現的是在咀嚼狀態、活動時分泌的唾液,對整體來說只是暫時性的反應。在大多數情況下,重要的還是靜止狀態時分泌的唾液,此時的量與質都是為了維持口腔內恆常性的重要性存在。唾液就如同海綿,隨著咀嚼肌的動作擠出而產生唾液。自己在測試時的時候,可以將嘴唇翻起約1分鐘左右,看看分泌出多少唾液。如果分泌量很少,就有可能是因缺乏蛋白質造成身體脫水的情況。蛋白質缺乏會造成肌肉活動性下降,結果上,不僅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嚴重的話還可能發展成肌少症、老化、運動障礙症候群,最後導致臥床不起。若缺乏蛋白質,不僅會出現脫水現象,肌肉也會被分解。這是藉由分解肌肉進行糖質新生作用,以維持血糖值來保護大腦的機制。如果缺乏運動還是持續變瘦的話,可能就是這個原因造成。雖然現在運動的風氣越來越盛行,也經常可以看到中老年人勤勞上地區健康中心運動的光景。但其實,若運動前不先攝取蛋白質(氨基酸)的話,就無法長肌肉,再怎麼訓練也是白忙一場。再加上,運動需要比平常多消耗2倍左右的蛋白質,若在蛋白質攝取不足的情況下運動,反而容易造成身體氧化。如果帶著因缺乏蛋白質引發的肌肉痠痛去運動,受傷的可能性就會大幅提升。再加上流汗會造成鐵和鋅的流失,若是來不及補充,就會引發關節疼痛,變得更容易受傷。在缺乏蛋白質的狀態下,比起運動,先從輕鬆外出散步開始做起吧,還能一邊進行日光浴一邊讓身體產生維生素D。經常在沒有階梯的地方絆倒,或是手腳常常撞到桌子、椅子的人,有可能不只是注意力缺乏,而是脊髓小腦萎縮症,由小腦的神經功能障礙所引起。嚴重的情況,走路會如同酩酊大醉一般搖搖晃晃,說話口齒不清。每當遇到這樣的患者時,我都會在問診時聽到他們說:「我每天都吃麵包」、「我很喜歡吃義大利麵」等回答。麩質雖然也是蛋白質的一種,但攝取過量會阻礙大腦的神經傳導,也會對甲狀腺功能造成影響。有些人明明沒有運動習慣,卻會關節痠痛。關節痠痛大多是因為缺乏膠原蛋白或硫酸軟骨素等軟骨組織成分造成。這些物質都是由蛋白質與鐵質組成。而且缺乏硫酸軟骨素也會關係到視網膜的結合,因此有可能導致飛蚊症。我如果在問診的時候,發現患者有嘴巴合不起來或張開會痛等疑似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問題時,也會建議他們多攝取蛋白質和鐵質。我的母親也是,之前連站起來都很辛苦,但在攝取蛋白質與鐵質後短短2個月後,已經可以長時間跪坐。攝取構成人體6成的營養成分將食物入口的「口腔」整理乾淨之後,接下來準備進入重頭戲,開始實踐解毒飲食法!說到營養療法,就不能不提到以下3種營養素──‧蛋白質‧維生素B群‧血基質鐵蛋白質和維生素B可以合成ATP(三磷酸腺苷),使細胞發揮功能的提供在體內活動時所需的能量。而血基質鐵,則是在體內產生出能量,驅使細胞運作時必要的營養素。根據研究,如果把人體乾燥,將水分都排除之後,我們的身體有6成是由蛋白質所構成。蛋白質會形成細胞膜、細胞骨架,不僅可以製造骨骼、肌肉、皮膚,還能運輸氧氣、營養素至全身,成為酵素及激素的材料來調節代謝、成為抗體,起到人體防禦的效用。在正常的運作機制之外,若是體內有發炎症狀,也會因為蛋白質不斷被異化代謝,需要攝取更多蛋白質。肌肉疲勞造成的氧化也是,必須攝取更多蛋白質來應付異化作用。蛋白質的英文「protein」源自希臘文「proteios(最重要的物質)」,是需要最優先考慮的營養素。蛋白質攝取不足時,不僅容易造成骨頭或肌肉衰退,皮膚、毛髮、指甲也會變得粗糙,血管弱化、內臟功能下降引起代謝異常,還容易被細菌或病毒感染。因此,如果你想要透過攝取營養素改善身體,最應該先嘗試的就是蛋白質。當蛋白質的代謝回歸正常之後,體內就會產生ATP,使細胞發揮功能,所有體內組織獲得改善。蛋白質所需攝取量(g)/日體重(kg)1〜1.5倍(最大2倍)/日基本上建議每天攝取跟體重(kg)相當分量的蛋白質(g),但這是指一般標準的狀態。蛋白質沒有辦法在體內儲存起來,必須攝取足量才能發揮效用,但因為每個人的蛋白質所需量差異很大,相差1成到4成都有可能,尤其是處於成長期與懷孕哺乳期階段的人,或是高齡者,更是需要大量蛋白質。不過,雖然現在沒有數據顯示蛋白質過量會帶來負面影響,即使增量,還是控制在體重(kg)的1到1.5倍之內,最大不要超過2倍。蛋白質可以藉由肉類、魚類、雞蛋來攝取,分解成胺基酸後提供身體使用。但要小心有些人吃太多雞蛋會出現過敏症狀。此外還以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豆是植物性蛋白質,但有些胺基酸的種類只存在肉類、魚類之中,我們的體內常用的胺基酸有20種,它們要集合起來才能讓身體維持運作,因此還是建議多方攝取植物、動物性蛋白質,才能補足完善的營養素。書籍介紹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作者: 小垣佑一郎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20/10/15作者簡介小垣佑一郎「草加家庭牙醫‧矯正牙醫診所」院長。13年的臨床經驗,看過25000名以上的患者。自從太太因不明原因病倒後,度過9年與病魔抗戰的生活。9年來帶著太太訪遍超過100間的醫院,用過30種以上的處方箋、5500顆以上的藥物還是無法治好的疾病,卻在執行「正確分子療法」後僅僅7天,旋即恢復健康的狀態。在這之後,致力將新營養療法及分子療法導入牙科診療中,並發現口腔內的症狀與全身狀態相關聯。如今,在平均一個月要拔掉110萬顆牙齒的牙科現狀中,他的診所一年只拔10顆牙齒。延伸閱讀: 請看護、開刀,20萬瞬間消失...43歲女業務的長照心聲:如果當時有人告訴我這些, 就能更勇敢走過來
-
2020-12-07 醫聲.數位健康
智慧醫院/智慧醫療興起 醫療照護社區化發展
●AI智慧醫療建立健康風險預測系統,未來將走入社區,貼近民眾生活,從疾病治療轉向預防保健●即使AI影像判讀精進成熟,但未能參酌病患「人文變數」,仍無法取代醫師在社區藥局藥師指導下,透過簡易機器拍攝眼底影像,就得知眼部是否出現病變,這情景在不久之後極可能在真實生活中上演。AI智慧醫療技術快速進化,健康風險預測系統愈來愈貼近民眾生活,多名專家昨在「陽明交大智慧醫療論壇」公布研發成果,交通大學副校長、智慧醫療推動中心主任林奇宏表示,未來醫療照護將朝去集中化、家庭為導向轉型。交大陽明AI辨識眼底影像交通大學與陽明醫學大學將於明年2月1日合併,交大電子資通訊技術和陽明先進醫療照護專業緊密結合,強強聯手,打造智慧醫療,昨舉辦「陽明交大智慧醫療論壇」,擘畫未來醫療照護的願景。「AI醫療已被大量使用在醫療影像、健康風險預測系統。」交大資訊工程系教授曾新穆說,糖尿病患者眼部易病變,研究團隊結合深度機器學習和巨量分析技術研發「視網膜病變自動辨識系統」,與國內多家醫院合作,收集幾十萬張影像,用AI辨識眼底影像,平均一到兩秒完成一張眼底影像判讀,協助醫師找出潛在病患。眼底病變辨識準確率逾九成曾新穆表示,此系統判讀準確率逾九成,未來希望普遍推廣至社區,而非擺在眼科,而是可以進到家醫科,甚至連鎖社區藥局,當糖尿病人定期回診或是拿慢性處方箋時,經簡單儀器「快速照一下」,就能篩檢出早期眼底病變病患。AI智慧醫療往社區發展林奇宏說,隨著新一代通訊技術提升,連結與連續的監測系統以及健康預測系統也隨之提升,病人的自我照護意識和能力將大幅增加,連帶也改變醫療照護體系。過去需要「一大間醫院」才有足夠的經濟和服務規模,將漸漸朝向「去集中化」的方式,往社區發展。AI再聰明仍無法取代醫師隨著數位科技的蓬勃發展,AI可能全面取代醫師嗎?陽明大學醫管所教授唐高駿表示,AI在影像、病理等固定的病人資訊判斷上,已有非常顯著的成效,現在各大醫院積極將AI運用於動態的生理資訊,蒐集大量資訊發展成「數位孿生(Digital Twins)」用於疾病預測。過去醫師利用經驗來做出診斷,往往也「說不出所以然」,似乎只能靠經驗、直覺,但藉由AI蒐集到細微的資訊,讓醫師發現「判斷路徑」,未來也可能翻轉醫學訓練。唐高駿強調,AI可以輔助醫師做出正確、迅速的診斷,但患者的情緒、偏好以及言談舉止等「人文變數」,卻不是一下可交給電腦的,且醫師並不只限於判斷影像和病理資訊,因此,未來AI還是難以取代醫師。林奇宏表示,醫學從描述性醫學、分子基因醫學,數位資訊革命後轉型為數位醫學,到現在最夯的智能醫學,變化快速,在邁向超高齡社會過程中,醫療需求從急性醫療轉向慢性病管理,醫界需要深思的是「如何連結?」、「如何將疾病治療轉向預防保健?」。
-
2020-12-04 新聞.健康知識+
生病了非去醫院看診不可嗎?專家建議何時該去就診
人一定會有身體不適或生病的時候,這時候該怎麼辦呢?一股腦往醫院跑?醫院掛號處大排長龍的人群、診間人滿為患,看完診拿到藥,一趟下來肯定是花上半天以上時間,如果您是上班族還要請假,難道非去醫院不可嗎? 其實應該遵循先進國家所謂 「大病看大醫院,小病看小醫院,小小病就找藥師」原則。 台灣的健保醫療完善、超方便自由的就醫更是羨煞許多國家,民眾習慣在身體稍有些不舒服:小感冒、經痛、咳嗽、扭傷、頭痛、皮膚過敏等小病痛都會去醫院,此舉不僅是浪費醫療資源,而且使得真正需要被診治的病患時間被縮短,其實在美國、日本、英國等醫藥先進國家自我藥療已列為重要健康政策,其鼓勵民眾輕微的不適小毛病可就近到社區藥局,在藥師指導下購買不需處方箋的指示藥服用,減少民眾就醫、候診及舟車勞頓,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也可避免因出入醫院暴露在交叉感染危險環境中。 電影有分級制度藥品也有分級,我國藥品依安全性分為「成藥」、「指示藥」、「處方藥」三級: 「成藥」就好比是普通級電影,藥性緩和安全性比較高,不需經由醫藥專業人員的指示,民眾可以自行購買,但用藥前仍要看使用說明書,如綠油精、薄荷條..等; 「指示藥」是輔導級,這類藥品的安全性次高,不需要醫師診斷開處方簽,可在醫師、藥師或藥劑生指示下使用,一般常見的指示藥有綜合感冒劑、感冒糖漿、維生素、胃腸藥及皮膚外用藥等,例如:普拿疼、保力達 B、康貝特口服液、胃乳、善存等,這類藥品可在社區藥局購買;「處方藥」是限制級,醫師針對每位病人病情開處方箋,經由藥師處方調劑後交付病人,屬於個人專用藥品,不適合與他人分享。 「大病看大醫院,小病看小醫院,小小病則找藥師」,生活中身體微恙、常見小小病症及不適感、輕微而短暫的症狀其實不用急著去醫院,不妨先至鄰近社區藥局向藥師諮詢後,瞭解自身狀況後,可以購買藥師指示藥或成藥自我照顧;但是要提醒大家若病情並未因使用藥物而減緩,甚至更嚴重時,應立即就醫找醫師診療及用藥。
-
2020-12-03 科別.牙科
沒刷牙吃早餐,等同每天吃進10公克大便!牙醫:3個關於口腔你不知道的秘密
沒刷牙吃早餐,等同吃進十公克的糞便人在睡眠期間,負責放鬆的副交感神經會處於活絡的優位狀態,造成口腔唾液分泌量減少。所以如果睡覺的時候嘴巴打開,就更容易口乾舌燥。之前還曾經流行過將膠帶貼在嘴上,以確保睡眠時嘴唇能保持閉合的方法。但是白天就不一樣了,若一直張著嘴巴,口水就會多到流出來,這是因為換成負責活動的交感神經處於優勢的關係,透過增加唾液的分泌,讓口腔內保持濕潤。也就是說,身體會在必要的時候出現必要的反應。假設睡著時唾液還在不斷分泌,積在口腔內就會被嗆到,因此副交感神經才會抑制唾液的生成,跟嘴巴張不張開沒有關係。如果說睡覺時口腔乾燥是必要的機制,那麼與其努力防止口渴,不如思考在口渴的狀況下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口腔乾燥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口腔中的沖洗作用會降低,造成細菌肆意增殖。根據研究,每天晚上睡覺當中,細菌增殖的量大約會達到等同於十公克糞便的細菌量。不刷牙就直接吃早餐的人,相當於吃進了十公克的糞便。前面章節提過,細菌和人體是相互共生的關係,但在乾燥環境下不斷增殖的大多是壞菌。這些壞菌會助長胃部虛弱的問題,並隨著食物一起進入胃後,再直接抵達腸道,造成腸道菌叢平衡的惡化。若腸道菌叢平衡被打亂,就會導致免疫力下降,血清素分泌異常。早期社會因為精緻或加工技術較少,每天的飲食中多半混合一些較硬的食物,可以藉由咀嚼清除堆積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牙菌斑停留在牙齒表面時間越長,惡化程度就越高,因此需要反覆清除。但是反觀現代的飲食習慣,幾乎都是柔軟、不需要費力咀嚼的食物,不僅沒辦法清除牙菌斑,反而還助長牙菌斑堆積,完全無法達到口腔自淨作用。養成飯前飯後刷牙的習慣建議大家不論早午晚餐,最好都在吃飯前,先刷牙去除牙齒表面的牙菌斑。白天因為工作與學校帶來的壓力,我們的唾液會在交感神經的作用下變得黏稠,造成唾液的細菌沖洗作用降低,使細菌增殖。而到了傍晚,一整天又是喝咖啡又是吃巧克力,在飲食中累積的汙垢也會大量附著在牙齒上,這點從我每天下午看診的經驗中完全得到證實。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突然吃晚餐,大量的細菌就會跟著一起被吃下肚。因此,建議在吃飯前先稍微刷個牙,只靠漱口的話,沒辦法將堆積了一段時間的牙菌斑清除。不乾淨的口腔,讓你離癌症更近!在過去的認知中,便秘容易導致大腸癌,因此建議大量攝取膳食纖維。但最近卻在多數大腸癌患者的腸道內發現「具核梭桿菌」,是一種時常存在口腔中的菌種。因為沒有保持口腔清潔,導致口腔內的細菌進入腸道,大幅提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我在得知這個事實的瞬間非常震驚。如果能更輕鬆做好口腔保健就好了,只要將牙齒間的大量具核梭桿菌確實清除乾淨,就可以降低得到大腸癌的機率。在這裡強烈建議大家,必須使用牙線保持口腔清潔。很多人認為用牙線很麻煩,但就算是以「今天只清理上顎右半部,明天清理下顎左半部」,或是「深處的牙齒每天用牙線,前端的牙齒偶爾用牙線就好」的分段方式也沒關係,請開始使用牙線吧!這是養成口腔保健習慣的第一步。「只要用牙線,牙齦就會出血」說這句話的人,並非使用牙線傷到了牙齦流血,而是因為牙齦中已經有發炎症狀,血管的滲透性急遽提高,隨時處於充血狀態,才會受到牙線稍微刺激一下就出血。使用牙線不要太大力,以免將牙線深入到牙齒之間時感到疼痛。牙齒與牙齒之間的牙齦,被稱為「牙間乳頭」,對刺激的承受度較弱。若用力將牙線擠入牙齦中,可能會造成牙齦腫脹。因此,在使用牙線深入齒縫間清潔的時候要小心。注意,使用包覆蠟膜的牙線輕輕滑過齒間,就不致於造成出血。刷牙也是,稍微在牙刷上施加一點點的力道就好。有些人覺得不使勁刷沒辦法將牙齒刷乾淨,但刷牙其實不是刷地板,而是像掃地般將髒汙去除乾淨。只要用正確的方式使用牙刷,就能將髒汙清除乾淨。牙刷推薦選擇小刷頭、軟毛的款式,較容易在口腔中移動,而且即使用力也不會造成口腔受傷。若習慣的話,使用電動牙刷也無妨,我也是使用電動牙刷來潔牙。牙刷若以五隻手指緊緊握住很難靈活移動,因此如同握筆一般,用兩隻手指拿著就好。刷的時候力道很輕,即使是柔軟刷頭的刷毛尖端也不會彎曲。每次講到這個話題,大家都對刷牙力道這點感到震驚。但是,透過齒垢染色劑驗證,的確可以清楚看到牙垢轉眼間被清除乾淨。反而是使勁用力刷的情況,會因為牙刷尖端被壓平,變成只是拂過牙齒,無法將髒汙掃掉,也會傷到牙齒的琺瑯質。如果是牙齦比牙齒更凸出的人,很容易因為刷牙太大力導致牙齦受損,造成牙齦萎縮或敏感性牙齒等症狀。此外,也請確實清潔舌頭。造成口臭的原因,有25%是舌頭沒有清潔乾淨。舌頭是由肌肉組成的塊狀物,在靈活活動時是不會長苔蘚的。但是換句話說,若舌頭不動(說話減少或老化狀態),就會增加舌苔附著的機會。再加上乾燥或低營養的狀態,造成舌乳頭的皺褶加深,髒汙就更容易停留在舌頭上,導致細菌增殖、舌苔附著等結果,最後引發口臭。我指導患者們用這套方式刷牙之後,許多人在這幾年之中再也沒有過一顆蛀牙。比起花時間刷牙造成的壓力,讓口腔長期處於細菌容易繁殖的環境下造成的影響才更令人擔心。整頓口腔菌叢的刷牙方式①用拿筷子的方式握牙刷。②用刷毛尖端不會彎曲的力道,輕柔地在牙齒表面以一次移動2mm左右的小幅度刷牙。③沿著牙齒圓弧以左右→斜角→上下的方式,每面來回刷10次,將髒汙徹底清除乾淨。④刷到1/4左右時,用衛生紙將牙刷毛間的髒汙擦乾淨之後再繼續刷。書籍介紹書名: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作者:小垣佑一郎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20/10/15作者簡介/小垣佑一郎「草加家庭牙醫‧矯正牙醫診所」院長。13年的臨床經驗,看過25000名以上的患者。自從太太因不明原因病倒後,度過9年與病魔抗戰的生活。9年來帶著太太訪遍超過100間的醫院,用過30種以上的處方箋、5500顆以上的藥物還是無法治好的疾病,卻在執行「正確分子療法」後僅僅7天,旋即恢復健康的狀態。在這之後,致力將新營養療法及分子療法導入牙科診療中,並發現口腔內的症狀與全身狀態相關聯。如今,在平均一個月要拔掉110萬顆牙齒的牙科現狀中,他的診所一年只拔10顆牙齒。延伸閱讀: 從此不生病!跟日本名醫學「讓內臟變年輕」10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