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7 焦點.長期照護
搜尋
處方箋
共找到
303
筆 文章
-
-
2024-11-01 失智.名人專家
失智症早發現早治療 可延緩退化5至8年
● 全世界每年約990萬人罹患失智,平均3秒有1人● 較新診斷方式有兩種,正子斷層掃描、血液檢測● 最新研究提到視力、聽力退化會提高失智症風險2017-202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失智症行動計畫指出,全世界每年約有990萬人罹患失智症,平均每3秒就有1人。明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與年齡密切相關的失智症者人數也逐年增加,隨著阿茲海默症新藥的問世,更凸顯失智症早期診斷及介入治療的重要性,至少可以延緩失智症退化5至8年。一森診所記憶健腦中心、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醫師王培寧表示,近幾年失智症在診斷工具和治療上都有新的突破,失智症如果能提早發現,並且在病程早期就服藥,加上其他非藥物的治療,可以停留在早期階段大約5到8年,對於病人的生活品質以及減輕家人的照顧負擔有很大幫助。正子掃描 具有高準確性目前較新的診斷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類澱粉斑的「正子斷層掃描」(PET),因為類澱粉斑是屬於阿茲海默症早期的病理變化,會在大腦產生特殊病變,如果自覺已經有症狀,而且大腦影像檢查發現有類澱粉斑,後續認知功能持續退化的機率高,速度也較快,因此正子斷層掃描具有高準確性;另一種則是「血液檢測」,透過檢測血液中的類澱粉以及濤蛋白的濃度,也可診斷阿茲海默症。不只是阿茲海默症,其他類型失智症的診斷也在發展當中,主要也是利用腦部造影和血液檢測的方式來進行。新藥問世 輕度失智福音王培寧指出,以前會覺得被診斷出早期失智症,卻沒有任何有效的藥物可治療,只能提醒患者調整生活或是運用非藥物處方箋來延緩失智症退化,但近兩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經通過兩種去除類澱粉斑的藥物,這兩種藥都是針對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症做治療,也就是趁著症狀還很輕微時服藥,如果病程已是中期或晚期,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變化很明顯,例如神經細胞死亡比例太高或是發炎反應已經太嚴重,此時給藥就起不了作用。「早期篩檢、早期診斷非常重要。」王培寧強調,有些患者例如高學歷背景的病患,會想辦法掩蓋自己的失智症狀,反而錯過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期,所以還是要勇敢循著正規管道就醫。遠離失智 多動腦多活動 要遠離失智症威脅,許多失智症徵兆必須注意。王培寧說,從走路姿勢可判斷失智症風險,大腦的疾病會影響動作的功能和速度,造成步態上有些變化;最新研究也提到視力、聽力退化會提高失智症風險,因為該有的聲音或視覺的刺激不夠,而加速大腦退化,尤其中老年人常發生視力和聽力問題,過去沒有特別重視,現在應該正視,其實很容易改善,民眾不要輕忽。如何預防失智症上身?王培寧強調,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留意慢性病的控制、多動腦、多活動等。在運動方面,要結合有氧運動跟肌力運動;飲食方面,可採行地中海型飲食、麥得飲食;多參與適合自己的社交活動,趨吉避凶,遠離失智症風險。
-
2024-11-01 活動.活動最前線
獨居長者的幸福好朋友!老盟「孤獨處方箋」研討會11/23舉辦
王奶奶(化名)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離開之後,她成了名符其實的獨居老人,加上行動不方便減少外出,漸漸地跟社會脫節。幸好社區的「幸福獨居好朋友」經常來陪伴她,有一次還號召好多人到家裡包水餃,把王奶奶的客廳變成一個小型的社區據點,她的好朋友變多了,心也不再封閉,原來獨居也可以很幸福。人口老化是全球趨勢,伴隨而來的是家庭結構改變、獨居長者愈來愈多。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23年底,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429萬人,65歲以上獨居人口也隨之增長,根據估算獨老比率為15.6%,推估至少有67萬名像王奶奶這樣的獨居長者。老人福利推動聯盟長年關注「獨居長者」及「社區共好」議題,協助全國偏鄉社區老人開發照顧模組,自2022年開始推展「孤獨處方箋暨社區共好」實驗方案,今年邁入第三個年頭,至今已與全國各地共20個社區發展協會共同開發,並推動「幸福獨居好朋友」互助服務模組,不但培育在地的中高齡及高齡者成為半專業志工,更建立自助、互助與共助的安全互助型社區網絡。遠親不如近鄰,隨著人口老化與勞動力的逐漸流失,營造社區在地互助系統是重要解方。老盟祕書長張淑卿表示,孤獨處方箋就像是傳統農業社會鄰里間互相關懷,由行動能力尚佳的長者擔任幸福獨居好朋友,兩兩一組去拜訪及陪伴比較行動能力較弱的獨居長者,解決常見的日常生活問題與孤寂感,將原本掉鍊的社會連結再度串連起來。今年,老盟特別邀請本年度參與投入的全國11個社區夥伴,於11月23日辦理「2024孤獨處方箋及偏鄉共好暨高齡人才再運用」研討會暨成果分享交流會,透過論壇議題的分享以及各方專家與社區代表的共同討論,激發「高齡好人才,社區正精彩」互助服務模組的推動,更深化社區共好與孤獨處方箋的願景,盼每個社區都能成為長者在地幸福安老的好所在,更期待透過此場盛會,將此議題分享及大力推廣至全國社區,促使社會大眾共同關心此議題!時間:113年11月23日(星期六)09:30-16:30地點: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會議廳(中正區徐州路2號)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rmLV9bHNFAenjYbH9詳細資訊參考連結(老盟官方網站):https://www.oldpeople.org.tw/pop/pages/e708c344d855403a89855991586d489c(*)本場研討會報名名額上限150名:本活動以本年度老盟合作社區優先錄取,剩餘名額開放有興趣未來與本聯盟合作及進一步了解此議題之社區夥伴報名;本聯盟保有最終錄取資格審查及決定權。
-
2024-10-23 失智.Podcast
【Podcast】Ep17.失智症者與照顧者的療癒課,用音樂譜出失智症家庭的溫柔篇章
「音樂之所以能夠充滿影響力,是因為音樂可以啟動失智者未受損的腦區。」音樂治療師賴香芸受邀擔任最新一集「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來賓,談到音樂治療是以人為本的非藥物處方箋,經由專業的音樂治療師設定目標,透過一連串的活動引導來達成例如認知行為的促進、定向感的增進、情緒撫慰或是團體動力等預設的目的。主持人陳韻如分享一段真實故事,一名中度失智症者,每次的音樂治療都不願意配合,不是答非所問就是不講話、也不理人,有一次課堂上大家一起唱《酒干倘賣無》,他卻忽然眼眶含淚,當賴香芸問大家想起什麼時,他第一次打開心房說出他好想念爸爸!以人為本的音樂治療賴香芸談到,吸引長輩的歌曲一定是跟他們的生命經歷相關,通常以懷舊老歌為主,但最重要的是,音樂治療師要能夠依照長輩的身心狀態調整課程內容,當長輩引發共鳴願意開口說話時,老師也要與之互動,而不是急著進行下一個教案,「音樂治療是以長輩為主,因此最珍貴的就是長輩們的回饋。」她曾遇過一名很容易情緒躁動的學員,其他老師都束手無策,賴香芸提議用音樂搭配按摩撫觸的方式來安撫,而她也成功地讓這名學員平靜下來,賴香芸的秘訣就是「讓他有安全感」,事前清楚告知活動內容,讓學員知道即將發生的事情,同時觀察學員的反應,確定對方同意之後才開始進行,同樣的原則也可套用在失智症照顧關係裡,當失智症者情緒不穩時,必須提供安全感,藉由他熟悉的音樂以及肢體接觸來達到安撫的效果。清唱+撫觸可安撫失智症者「清唱是很好的方式。」賴香芸說,播放音樂其實是第二選擇,音樂是經過混合的聲音,對於受損的腦區來說比較無法應付,清唱則是最單純的聲音,同時演唱者還能夠自行調整節奏快慢,若是照顧者真的沒辦法清唱,可以選擇比較緩慢輕柔的音樂,但播放時一定要留在被照顧者的身邊陪伴,而不是音樂一播就走開去做其他事情,她建議可以握著被照顧者的手一起打節拍,就能逐漸緩解躁動的情緒,若是情況許可,最好是能夠陪伴被照顧者走一走,「可以牽著他的手,在他身上輕輕打節拍,然後跟著音樂一起唱,當唱到他熟悉的段落,可能就會跟著唱和。」很多時候照顧者會比較心急,覺得音樂治療活動時長輩都沒甚麼反應,賴香芸也提供許多專業建議,首先讓長輩充滿安全感,再者要尊重長輩當下的選擇,然後從互動中調整出最適合的照顧方式。許多長輩是屬於觀察型人格,他們並不是沒有反應,而是在觀察這堂課或這次活動,然後才會參與進來。擔任音樂治療師多年的賴香芸,創立「中華民國音樂輔助身心照顧專業協會」,擔任理事長一職,致力音樂照顧的研究與培訓,不但照顧陪伴過許多失智症家庭,也培育過許多有志投入音樂療癒領域的專業人士,她於節目中分享許多寶貴經驗與建議,完整內容請收聽「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第十七集《失智症者與照顧者的療癒課,用音樂譜出失智症家庭的溫柔篇章》。本集重點:✎音樂治療如何觸動失智症者的心✎失智症者情緒躁動時,可以這麼做…✎為什麼清唱比播放音樂效果好✎照顧者以音樂緩和氣氛的做法✎別心急,長輩不是對音樂沒反應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reurl.cc/ZVLXkg🎧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pveLel🎧KKBOX:https://reurl.cc/1bNeV9🎧Spotify:https://reurl.cc/Gp2e2p⭐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10-18 焦點.元氣新聞
瀑布旁的瑜珈課!在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感受森林療癒力
上過很多次瑜伽課,但是在瀑布旁絕對是第一次。課程一開始,森林療癒師蔡惠君帶大家盤坐在瑜珈墊上,嗅聞掌心的精油氣味,耳邊聽到的是不遠處傳來的瀑布聲,感覺到緊繃的身體開始放鬆,平時因為工作和生活瑣事而產生的焦慮和煩躁,似乎也跟著心靈沉澱而抒放下來。這場由林業保育署舉辦的兩天一夜森林療癒活動,把大家從台北一路帶到位於台中市和平區的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當遊覽車從台中市區開始駛進山區,放眼望去山巒堆疊,綠境中有溪流瀑布,心情也開始不同。活動前,先為每位學員進行身心狀態量測,量血壓、脈搏以及填寫POMS情緒問卷,預計活動結束後再次測量,觀察前後差距。儘管森林療癒已經有太多科學實證,但親自體驗還是很有新鮮感。專門提供森林療癒服務的「森林邦」創辦人洪志遠說,近年來多元照顧在台灣愈來愈盛行,但其他療癒活動像是園藝療癒、音樂療癒、藝術療癒等都是在室內進行,唯有森林療癒是把人從室內帶開,帶到森林裡進行,而這就是森林療癒的獨特之處。五葉松創意料理 品嘗大自然賜予的美味「森林療癒」在歐美日已行之有年,但對台灣民眾來說可能還有點陌生,森林療癒就是應用森林環境,讓人與自然連結,增進健康的自然照護方式。品嚐大自然所賜予的美味食物,也是森林療癒的重要一環,因此課程開始前,先在園區涼亭內享用森林午餐,由當地業者「泰雅原舞工坊」提供五葉松創意料理,五葉松粉末與米飯一起烹煮,散發出類似海苔的香氣,口感清爽,還有非常開胃的五葉松蜜辣椒醬,可以沾麵包或拌飯,也可以搭配蔬菜,飯後喝一瓶冰鎮五葉松汁,感到神清氣爽。森林療癒師蔡惠君:卸下科技業外衣走進大自然林業保育署自106年開始推廣,110年推動森林療癒師認證制度,至今已培訓50位認證森林療癒師投入產業發展,這次八仙山的活動分別由兩位首批獲得認證的森林療癒師來帶領。第一天下午由認證森林療癒師蔡惠君帶活動,她首先要學員們脫掉鞋襪,一開始大家都有點猶豫,但在老師帶領下,很快地大家就像回到小時候,反璞歸真,赤腳踩在草地上、土地上以及石頭上,感受不同的觸感,等大家放鬆之後,開始進行「人體照相機」遊戲。「人體照相機」是用雙眼當快門,把照片存在腦海裡。來到山林間,蔡惠君希望大家不用一直盯著手機,因此兩兩一組,一人蒙住眼睛扮演人體照相機,另一人擔任攝影師,攝影師可以帶著人體照相機在園區找景,當決定要拍照時,人體照相機才能拿下眼罩看攝影師想拍的畫面,之後互換角色,進行一段時間後,老師請大家回到涼亭,讓每個人畫下剛才自己最喜歡的畫面。當眼睛被蒙住時,其他感官會特別強烈,尤其是腳下觸覺以及聽覺,而這也是蔡惠君想要讓大家體驗的感受。第二個體驗是森林瑜珈,場地就在園區的觀溪平台,一邊聽瀑布聲一邊放鬆身心,看蔡惠君熟稔地伸展肢體,很難想像她過去在科技業擔任業務,每天穿著套裝高跟鞋衝刺事業,但她說,看似光鮮亮麗的生活,實則長期高壓忙碌,直到發現健康出問題,才決心改變生活。辭職後,原本就熱愛運動的她,轉職為健身教練,並參加荒野保護協會擔任志工老師,去年看到林業保育署的培育計畫,立刻加入森林療癒師的行列。森林療癒師宋麗柑:用「心」去看大自然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因為其主峰海拔2366公尺,約為八千日尺,因而取其日文諧音「八仙」,區內林木茂密,氣候清爽宜人,十文溪與佳保溪匯流其間,園區內的溪水源自深山的森林,水質清澈,這裡也是山鳥們的樂園,有非常豐富的鳥類生態,青背山雀、赤腹山雀等都是常見的鳥類,園區內的竹林也非常清幽美麗。經過一夜好眠,第二天由森林療癒師宋麗柑帶領大家五感重啟。「閉上雙眼,聆聽周遭聲音,慢慢把心靜下來。」宋麗柑在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擔任志工九年,平時喜歡登山及賞鳥,說話時輕聲細語,帶起活動優雅自信,很難想像她年屆六十,已經有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孫女,可見森林療癒師能夠吸納各年齡層、不同背景的人才加入。擔任生態導覽志工多年的她,認為生態旅遊和森林療癒活動大不相同,生態旅遊是比較理性、傳遞知識的,而森林療癒則是重視感覺,用「心」去看大自然,參加森林療癒活動不用知道每棵樹的種類名稱,而是要觀察所處環境,感受陽光及綠意。很多人置身山林卻不知如何感受大自然,因此森林療癒師的任務就是帶領大家去感受,例如運用教具在大自然中尋找各種不同形狀的植物,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奧妙。兩天一夜的活動,每天活動後都會再次進行身心狀態量測,看到血壓和脈搏微降,似乎開始了解何謂森林的療癒力。百場森林療癒活動現正報名中林業保育署表示,森林療癒是在優質且完善規劃的森林環境中,透過森林療癒師的引導,讓參與者運用身體的五感體驗自然,吸收芬多精,感受森林生命力,藉由療癒活動與森林環境深度結合,達到穩定血壓、提升免疫力、調節自律神經等預防保健效果,同時也讓參與者能重新認識和尊重自然環境,提高社會大眾對於森林生態系多元服務價值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認同。林業保育署正與各領域有意發展森林療癒業務之公私部門共同合作,由認證森林療癒師設計帶領一年百場以上的森林療癒活動,開放企業員工、醫護人員、樂齡長者及一般民眾報名付費體驗,有興趣者可至台灣山林悠遊網報名: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Event/ForestTherapy負離子存起來!百條步道秘笈延伸閱讀專家簡文仁推薦登山步道!走入山林享受健康生活走進山林 簡單易行的預防失智處方箋
-
2024-10-17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最愛問【旅遊準備】下個月要去越南旅遊,我該準備什麼藥物、或接受什麼疫苗預防當地的流行疾病?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副秘書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陳宥達出發前可以上疾管局旅遊醫學處方箋網站搜尋,就能得知當地的即使疫情,以及預防接種的建議。近三個月越南公佈的疫情包括登革熱、麻疹、狂犬病等,由於越南地處熱帶,氣候潮濕,使得當地的傳染病風險相對較高,會建議旅遊前2-4週,先至家醫科旅遊醫學門診諮詢,由醫師評估是否該施打A型肝炎、B型肝炎、傷寒、狂犬病等疫苗。在東南亞國家旅遊,因經常有共用餐具而感染A型肝炎的風險,目前30歲以下的國人,大部分對A肝都沒有抗體。施打A肝疫苗的CP值相對高,因為接種一劑後,過了兩週,保護力可達95%。假如希望保護力可以維持20年,也可以在第一劑接種後6-10個月,再施打第二劑疫苗。另外,B型肝炎則是透過血液傳染,我國自1986年開始實施B型肝炎預防注射政策,若是在此之前出生,或是擔心免疫力不足而有感染風險,則可以施打B型肝炎疫苗。由於東南亞國家的路邊攤美食相當盛行,若擔心飲食安全,又去比較偏僻且衛生條件較差的鄉鎮旅遊,建議可以施打傷寒疫苗。由於狂犬病疫苗屬於事後施打的疫苗,所以若在東南亞國家狂犬病疫區旅遊,不慎被蝙蝠、貓、狗抓咬到,需立即以肥皂及清水沖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 70%酒精消毒,並送醫由醫師評估是否給予破傷風類毒素及狂犬病疫苗。常用的旅行藥物包括防蚊液、止瀉藥,假如是到中越靠近柬埔寨之地區旅遊,可能會有瘧疾的風險,務必攜帶含敵避或派瑞卡丁成分的防蚊液,假如有使用防曬油,必須間隔15分鐘後再噴防蚊液,才能達到驅蚊之效。旅行另一個常見的狀況是腹瀉,通常會建議假如沒有拉得很嚴重,不需要馬上服藥,除非一天拉7-8次,才建議吃藥。若有血便情形則有可能是細菌性腸胃炎,需就醫且避免自行服用止瀉藥,反而延長病情。民眾若有腹瀉情形,切記需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避免脫水狀況發生。提醒民眾,在東南亞旅遊,建議常洗手、不吃生食和未煮熟的食物、選擇瓶裝水,才得玩得開心、吃得放心。【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致力於推動家庭醫學研究、專科醫師培訓與基層醫療發展,並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學會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動家庭醫師制度等,提升全民健康水準,並積極輔導教學醫院設立家庭醫學科,為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的醫療服務。官方網站|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0-15 醫聲.醫聲要聞
90歲阿伯發炎指數飆升,在宅醫療團隊「這招」找出禍首!
住在偏鄉台東都蘭的一名九十多歲老伯,因為行動不便而在家裡接受居家醫療照顧,這天突然發了高燒,在過去,移動困難的老伯恐怕還是需要到醫療院所就醫,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余尚儒與護理師們接獲消息,趕緊到老伯家中診斷,先快篩確認不是流感、新冠感染後,使用攜帶式超音波檢查,確認為尿液囤積所導致的攝護腺發炎,在家就可以接受抗生素治療,於是老伯終於退燒、發炎指數下降。健保署在今年7月1日將「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納入健保給付,包括「居家醫療個案」、「照護機構住民」與「急診行動不便的民眾」,且疾病為肺炎、泌尿道感染或軟組織感染者,就可以由醫護人員到宅,提供醫療服務,民眾可以在家住院。對此,余尚儒說,「這是最有效率的醫療模式」。 , 在宅醫療,讓醫療量能更有「韌性」台南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指出,美國、日本與新加坡的在宅醫療、居家照護成為重要趨勢,採取「病人不動,醫護人員動」,真正打造沒有圍牆的醫院,而在宅急症照護、在宅醫療服務是「傳統與創新的結合」,奇美醫院現在也搭配遠距醫療、遠距檢測等創新科技的輔助,使用第一台攜帶式X光機,讓醫療團隊更有能力在社區、居家場域照顧病患。事實上,在宅醫療也為疫情詭譎多變的時代帶來新解方。林宏榮表示,在宅醫療與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等,可增加醫療韌性。這點尤其重要,因為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屬於新冠重症高風險族群 , *。一旦遭遇像新冠疫情等新興傳染病侵襲,若醫院病床有限的情況下,病患可以接受在宅醫療,也就是「在家住院」的概念,醫院醫療量能較不會因病患過多而崩潰,病患在熟悉的環境中接受治療,家屬也成為照顧人力,對於醫療人力的運用,會更有效率。要篩不要猜 鑑別診斷,才能對症下藥長期投入在宅、居家醫療領域的余尚儒分享到,疫情期間到宅服務新冠快篩是必要動作,疫情社區化的現在,以他們服務的病患來說,當接受居家醫療服務的病患一出現感染症症狀,醫療團隊會協助進行新冠快篩,以及疾病鑑別診斷,以確認是否為新冠或其他感染症造成,一旦確認診斷,便盡快開立抗病毒藥物或相關藥物處方箋。若病況嚴重到需要後送醫院,也會有綠色通道可以緊急就醫。此外,不少年長者住院因為臥床束縛、發生譫妄而受苦,令人心痛。在宅急症照護計畫不僅可以讓病人在家舒適的住院,更縮短治療天數,林宏榮也發現,因為對於家中環境較熟悉,所以跌倒風險比在醫院住院來得低,對降低病患意外風險,也是有好處。醫療模式的選擇,需要專家評估余尚儒指出,病患是否適合接受在宅急症照護,與本身疾病、健康狀況、居住環境複雜程度有關,若合併有多種重大疾病,如免疫疾病等,或居住環境複雜,則較不適合接受在宅急症照護。林宏榮提醒,病患在家住院期間,若病情出現變化,或有異常症狀,可以透過綠色通道就醫、後送到醫院,並盡快展開應變措施,避免情況惡化。更多新冠衛教資訊請至Know and Go網站:https://www.knowplango.com.tw/ (本內容與資料專為提供予台灣一般民眾而準備,所提供資訊僅供教育目的,不應視為專業建議或醫療建議。若您有任何疾病相關問題,請務必尋求醫師或其他合格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若僅依照此處提供的資訊,所產生的風險須自行承擔。)PP-C1D-TWN-0112-202410
-
2024-10-08 醫聲.疫苗世代
桃竹苗聯合防疫 台南鼓勵打疫苗
面對新冠疫情,醫療院所施行團體戰,組成區域聯防。桃園市的醫療群轉介制度與桃園市、新竹縣市與苗栗縣所組成的「區域醫療網」,在攔截新冠輕症、減少重症上,就發揮很大作用。桃園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吳家淦表示,當基層診所遇到新冠確診病例,一察覺有重症跡象,便會立即為病患安排轉介。偏鄉民眾 及時獲治療吳家淦以桃園市政府衛生局推行的「桃園市醫療服務改善計畫」為例,他說,在該計畫中,透過行動門診、視訊問診、線上會診、居家醫療等方式,為觀音、大園、蘆竹等偏遠地區民眾提供醫療服務,當發現當地高風險長者、慢性病族群有疑似新冠症狀,便可在第一時間快篩、確診、開立抗病毒藥物處方箋,並協助病患、病患家人取得用藥。在吳家淦的印象之中,過去有位大溪男性糖尿病、心臟病患者,除了發燒,呼吸甚至有點喘,晚上十點做快篩確認陽性,而當地特約藥局、診所都已休息,此時這名病患的女兒只好趕緊到吳家淦診所取得抗病毒藥物,用藥兩天後,病患呼吸喘現象明顯好轉。在減少重症威脅部分,台南市政府衛生局則運用「台南打疫苗」預約平台鼓勵民眾打疫苗,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賴俊良指出,在台南市,對於新冠疫苗的推廣,之前也有針對基層診所設立獎勵制度,目前約四分之一診所、及醫院皆可提供疫苗施打服務,因此台南市疫苗施打率已高於全國平均值。同心協力 降重症風險「就醫分流很重要!」賴俊良表示,民眾出現發燒症狀,需盡快做快篩,若診所配置抗病毒藥物,民眾只需到社區診所,即可迅速用藥,降低重症風險,但一有高燒不退、呼吸困難、胸痛等症狀,透過轉診,社區診所會將病患轉至適合醫院,藉由就醫分流、社區診所與各大醫院之間轉診配合,病患可及時獲得救治。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朱光興認為,抗病毒藥物的使用,依病患洗腎、年齡等不同狀況,須選擇適合藥物,靠地方首長、衛生局與中央政府通力合作,這些資訊才得以擴散至在地基層診所,而確診、用藥、申請藥物等流程,也因團隊通力合作,才能更順暢,也更能讓病患及時得到所需治療與各項醫療服務,病患重症風險也才能大幅降低。延伸閱讀:防新冠重症 加強抗病毒藥調度
-
2024-10-08 醫聲.疫苗世代
防新冠重症 加強抗病毒藥調度
十月一日起,國內的流感疫苗與新冠(JN.1)疫苗同步開打,左手打流感、右手打新冠,「左流右新」兩種疫苗同時接種。感染新冠仍可能併發重症,醫師指出,日前才接獲一名老翁確診後三日即死亡的嚴重個案,顯見風險仍在,民眾應踴躍接種疫苗、快篩,並正確用藥。新冠、流感 兩階段開打疾管署公布,左流右新兩階段開打,第一階段自十月一日起,對象包括逾六十五歲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十一類對象;第二階段自十一月一日起,新冠疫苗為出生滿六個月以上對象(未列於第一階段者),流感疫苗對象為五十至六十四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在本土、境外病例中,主要新冠病毒株包括KP.3、KP.2、JN.1、LB.1、XDV.1等,而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在新冠併發重症族群中,占了近八成,在累積死亡病例中,則占九成。而國內新冠XBB疫苗的全國接種率不到一成二。高齡、慢病 致死率仍高桃園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吳家淦、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賴俊良均指出,新冠病毒株變異速度快,過去的疫苗已失去效力,高齡、慢性病族群應及時接種疫苗,避免受病毒襲擊。賴俊良分析,現今的新冠病毒株致死率雖較之前下降,但是傳染力卻比較強,當感染病毒後,回家後再傳染給家中長輩、慢性病家人,這些脆弱族群的重症、致死率高,仍應慎防。吳家淦表示,曾有長者在周末發燒、症狀不適就醫,三天後便往生,令家人悲慟不已。他呼籲,根據門診經驗,約有一成病患出現症狀也不想快篩,擔心會被隔離,以及避免工作請假。事實上,無症狀與輕症病患不需隔離。新冠抗病毒藥物的供應與使用,目前由各地衛生局配置於當地醫院、特約診所與特約藥局,若新冠檢驗為陽性,且為逾六十五歲或重症高風險族群,即可憑醫師處方箋在醫院、特約診所、特約藥局領藥。當務之急 鼓勵備藥充足不過目前領取新冠抗病毒藥物時,需於智慧防疫物資管理資訊系統(SMIS)登錄收支結存情形,倘有藥物庫存異動,也需於廿四小時內至SMIS登錄異動情形,另外需負擔藥物保管責任,部分診所、藥局認為流程麻煩,申請為藥物配置之機構意願不高,因此並非所有診所或藥局都有提供新冠抗病毒藥物。對此,賴俊良表示,從台南市衛生局到台南市醫師公會,皆持續鼓勵及輔導診所、藥局加入抗病毒藥物特約機構的行列,目前,該市的抗病毒特約診所、藥局,總共為一百卅六家,未來會繼續努力,讓病患若需用藥,可及時獲得藥物治療。延伸閱讀:桃竹苗聯合防疫 台南鼓勵打疫苗
-
2024-09-29 失智.像極了失智
健保大數據/失智症治療特色院所
醫學中心No.1高雄長庚醫院/失智症治療原則 讓長者在地幸福老化截至113年4月底,高雄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為530,569人,健保署資料統計,高雄長庚112年治療失智症病人41,343人,居醫學中心之冠。高雄長庚醫院腦神經內科副教授張雅婷觀察,步入超高齡社會,失智人口攀升,呼籲民眾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高雄長庚是大高雄首個成立失智共照中心的醫院,神經內科部組成「智能與老化中心團隊」,提供失智症門診照護諮詢服務,並定期與社區結合辦理失智症衛教講座、失智症病友會。就診諮詢認知障礙的病人多元,從最年輕的16歲到最年長的103歲,主要年齡層為65歲以上長者。張雅婷表示,就醫的長輩遍及高雄各行政區,最遠至茂林區、那瑪夏區和桃源區等,也有跨區域的台南、屏東及台東縣市。失智症中心的原則是讓病人回到家鄉「在地幸福老化」,在治療方面,著重跨團隊合作,包括神經內科、精神科、復健科以及牙口團隊、營養團隊、護理團隊等。在高雄長庚用藥的失智症患者約2,000人,除了藥物,還安排職能、語言和物理復健等。非藥物介入的部分,將發展園藝、健口操等,致力於維護其生活功能的獨立性,減少照護者以及家庭負擔。區域醫院No.1台北市聯醫/民眾識能、警覺性增加 診斷極輕度失智者變多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112年治療失智症患者3萬3,961人,是區域醫院第一名。聯醫2017年成立失智症中心,各院區配備醫師、個案管理師、心理師、營養師、社工師等團隊,提供失智症照護。除了藥物治療,2019年首創社會處方箋納入醫囑創新作法,跨界台博館、故宮、中研院、市立美術館等18個文化、藝術單位,幫助患者透過參與社會延緩病情,累計近800個家庭參與、服務超過5千人次。北市聯醫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指出,聯醫女性失智者占比62.57%、男性37.43%,由於女性壽命長,比率高於男性屬正常。85歲以上最多有50.72%,其次65至84歲約45%、64歲以下為3.77%,失智症從75歲後發病比率上升,隨著年齡增加,發病率提高。劉建良臨床觀察,近五年診斷極輕度症狀者增加,原因之一在於民眾識能增加,若親友出現不同日常表現,就會求診;二為家中曾有失智症病人,再出現第二人有疑似狀況,家人警覺性提高。劉建良認為,及早就醫確診固然重要,但更應該把重心放在透過多元治療介入,管控危險因子,藥物和非藥物治療雙管齊下,預防失智症發病或延緩惡化。地區醫院No.1桃園長庚醫院/跨領域團隊照護 患者以女性居多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桃園長庚112年治療失智症患者共計13,810人,為地區醫院第一名。桃園長庚失智症中心主任陳怡君表示,就診民眾逾65%為75歲以上的老人,大多為退休人士,性別比以女性居多。陳怡君說,長庚醫院於2009年10月成立失智症中心,以「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為核心,提供病人及家屬全方位的服務,減緩罹病的照護壓力。桃園長庚失智症中心因地處於桃園市、新北市交界,個案來自桃園市約65%、新北市30%、其他縣市5%。桃園長庚的診療服務多元,包括腦部磁振造影與腦部正子造影檢查、腦部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以及研究使用的Tau蛋白正子腦部掃描。陳怡君提到,失智症的診斷非常重要,這些儀器能協助疾病的判讀正確性,包含腦部是否有病理變化,這些檢查對於診斷及後續治療都有莫大幫助。桃園長庚於2017年成立「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一旦就醫民眾確診,跨領域團隊可及時介入,除了藥物與非藥物協助,並透過個案管理及追蹤來串連失智症病患個別照護。另依需求轉介跨科別診療、營養、復健、社會資源等。基層診所No.1新北市清福診所/醫師與照護團隊協力 多樣輔療協助復能三峽清福診所定期由神經內科醫師駐診,提供失智症的診斷及照護,112年治療失智症患者共計4,126人,為基層診所第一名。總治療長林淑敏表示,除了藥物治療,這裡最大的特色是「復能」,藉由多樣輔療課程幫助長輩延緩失能失智。林淑敏說,診所集結跨領域的照護團隊,醫師看完診後,評估長輩的身體狀況、能力,開立量身訂作的「運動處方箋」,再由職能治療師、復健治療人員進行日常生活功能訓練,以及結合感覺統合訓練。看診的長輩多為輕度、中度的失智症患者,又以中度居多,常合併出現精神行為症狀,照護團隊會依他們過去的生活經驗、興趣設計療程。例如:因黃昏症候群吵著要回家的阿嬤,職能治療師會買菜請他們幫忙整理、洗菜,甚至真的下廚,提供認知刺激,屬於懷舊治療的一種。醫師仔細問診、閒話家常,一位患者平均花45-60分鐘,開立用藥及運動處方箋後,也會實際到復健空間看長輩的執行進度,鼓勵把訓練課程做完。醫護人員、照護團隊的角色更像家人陪伴,與長輩緊密互動,有助於建立長久關係,讓追蹤與治療更有效益。 112年失智症患者就醫10大院所失智症早期症狀1.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一般人偶而會忘記開會時間、朋友電話,但是過一會兒或經過提醒會再想起來。但失智症患者忘記的頻率較高,而且即使經過提醒也無法想起該事件。2.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例如依照一個熟悉的食譜做菜或處理每個月的帳單時出現問題。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對於原本熟悉的事務常會忘記或遺漏既定步驟,而無法順利完成,例如數學老師對於加減算數常出錯、銀行行員數鈔票有困難等。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一般人偶而會忘記今天是幾號,在不熟的地方可能會迷路。但失智患者會搞不清楚年月、白天或晚上,不知道自己身在哪裡或如何來到這裡。5.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有困難失智患者可能在閱讀、判斷距離遠近、決定顏色或對比上會出現困難。可能會誤認鏡子中的自己是另外一個人。6.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一般人偶而會想不起某個字眼,但失智患者想不起來的機會更頻繁,甚至會用其他的說法來替代簡單的用詞,例如:「送信的人(郵差)」「用來寫字的(筆)」等,部份患者語言理解出現困難。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一般人偶而會任意放置物品,但失智患者卻更頻繁及誇張,將物品放在不合常理或不恰當的位置,例如水果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被子裡等,東西搞丟後,無法回頭尋找。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一般人偶而會做不好的抉擇,但失智症患者更頻繁或偏差更大,如聽信成藥等推銷廣告而付出大量金錢,或者買不新鮮的食物,借錢給陌生人,穿著打扮可能不適合天候、場合。9.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一般人偶而會不想上班或參與社交活動,但失智患者的生活嗜好、運動、社交活動、工作等都逐步減少,變得被動,且避免掉許多互動場合。常在電視機前坐好幾個小時,睡眠量比過去多。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一般人年紀大了,情緒及性格可能會有些許改變,但失智患者較明顯,例如:疑心病重、憂鬱、焦慮、易怒、口不擇言、隨地吐痰、過度外向、失去自我克制或沉默寡言、特別畏懼或依賴某個家庭成員等。資料來源╱台灣失智症協會
-
2024-09-29 養生.運動健身
森林療癒培養綠領人才!運用身體五感體驗自然,促進身心靈健康
走進山林,運用身體五感體驗自然,促進身心靈健康,是林業保育署近年來發展的森林療癒,至今已有五十位森林療癒師,今年除持續培育認證,更計畫自十月開始,在一年內擴大舉辦一百場森林療癒活動,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表示,發展森林療癒有兩大原因,一是台灣森林覆蓋率達六成以上,山林資源豐富,無論是生態環境或人文背景都很適合作為森林療癒的場域,再來是國外日、韓、德、澳、加等國推行成效良好,更確定可行性。林華慶說,林業保育署發展森林療癒是朝著產業化方向進行,不只是培育森林療癒師,而是希望為台灣長期培養綠領(green collar)人才,綠領工作泛指對於環境保護或永續生活有貢獻的職業,此外還希望大家善用台灣山林環境,「讓更多人獲取森林生態的惠益(Benefit),而不是提到台灣山林只有想到單純的登山郊遊。」另外也希望幫助私有林的地主創造林地價值。此外,現行的森林療癒師培訓認證採線上課程加實體的帶隊實習,不少學員卡在等待實習階段,因此十月開始的森林療癒活動,將有一部分是提供給學員的實習課。明年底森林療癒師認證制度將有改變,目前林業保育署已與勞動力發展署合作,預計於明年底併入iCAP職能課程認證,完成後可獲得國家認證,之後可從事相關工作。舉例來說,就像廚師拿到國家證書後回歸市場機制找工作。森林療癒師可以將原本的專業運用到森林療癒領域,例如去年首批森林療癒師之中有人具備太極拳、園藝、精油、藝術創作等專長,就可以發展出具備個人特質的課程活動,去年首批森林療癒師中有一位原住民青年,希望有更多原住民青年參加培訓,發揮他們對土地的熱愛。十月開始的一系列活動,串連至旅遊業、非營利組織以及私有林,打開台灣森林療癒的大門,帶動整體產業活絡起來,讓民眾走進山林,感受大自然的療癒力。森林療癒 百場活動報名林業保育署百場森林療癒活動即日起開放報名,由認證森林療癒師引導民眾,運用身體的五感體驗自然,有助減輕壓力與改善免疫力,增進身心健康。例如運用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森林療癒處方箋」、梅峰農場香氛與頌缽音療,及台中市和平區大雪山社區「森之行走─林下的身心平衡」等活動,讓參與者親身感受森林療癒的美好。亞東紀念醫院心理健康中心醫師陳俊霖表示,透過科學數據驗證,森林療癒對身心壓力有舒緩的效果,醫學研究也顯示,充足運動量對代謝症候群及糖尿病、高血壓、失智症都是保護因子。綠色照顧早已運用在醫療上,從十多年前的園藝療癒到近年來的森林療癒,不但運用在舒緩都市人壓力疾病,甚至安寧病房也透過VR裝置,讓病人感受大自然的療癒力量。他建議至少一個月從事一次森林療癒活動,維持免疫系統在相對比較好的活性。這次林業保育署與公私部門共同合作,部分場次將收集資料,分析參與者身心數據變化,為台灣的森林療癒研究提供寶貴資料。百場森林療癒活動只是開端,林業保育署將藉此媒合森林療癒師對接國民旅遊、企業活動、醫療長照相關業者,擴大森林療癒市場,發展具台灣山林特色的健康產業。首批森林療癒活動已開放報名,詳情請至台灣山林悠遊網森林療癒活動專頁查詢。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28 養生.運動健身
走進山林 簡單易行的預防失智處方箋
失智症權威劉秀枝喜歡郊遊,經常與朋友相約登山健行,徜徉在大自然懷抱,每星期定期去走不同景點,也參加社區大學走入山林或健走的課程,但她說,自己不是登高山,主要都是一千公尺以下的郊山,健行不但可以欣賞風景,也是簡單易行的預防失智處方箋。她特別推薦陽明山國家公園,像是小油坑箭竹林步道、大屯自然公園都是口袋名單,也經常從陽明山公車總站走到花鐘賞景,主因是交通方便而且好走,無論有沒有同伴都可以去,但她建議,以安全為考量最好還是要有同伴,除非是自己很熟悉的路線,「我有一次心血來潮想去大湖公園觀賞落羽松,因搭乘捷運很方便,一時找不到伴就自己去。」另外也推薦內湖翠山步道,有一點小階梯但還是很好走,也是搭公車可達,交通十分便利。登山健行要留意幾件注意事項,首先背包重量要自己能夠負擔得了,別人背得動可以帶一大瓶水,自己帶一小瓶就好以免太重,更展示自己色彩鮮亮的小背包,開玩笑說:「如果登山時不小心摔落,別人遠遠的就會看到我的背包,馬上知道位置。」還有,一定要評估自己的體力,切勿勉強,不要成為他人的負擔。此外她十分重視鞋子,以前在醫院走很多路,不但膝蓋走壞而且嚴重拇指外翻,因此必須選擇寬楦頭的鞋,健行一定要穿著適合自己的鞋子才行。現在她每周一固定跟高中同學健行,退休後開始,已連續十七年,採訪前一日才剛去過陽明山大屯自然公園,每周固定還有社區大學的樂齡郊遊趣,以及較有難度的走入山林課程,另外也安排肌力課及打高爾夫球。如果時間與體力不允許,每天在住家附近的公園或綠地走走,也有預防失智的效果。
-
2024-08-07 焦點.元氣新聞
衛福部長邱泰源:明後年都不調健保費 研擬調升補充保費修法
「健保改革勢在必行,還有很多政策可以做,不需優先調漲保費。」衛福部長邱泰源昨接受本報專訪承諾,「明後年都不需調整健保費率」,另為提升健保點值,提出三大作法,包括「增加政府預算,政府負擔健保經費三成六,擬調至三成八」、「應由公務預算,但仍由健保支出的項目,盡快處理」、「盡速研擬調升補充保費修法」。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主決議明年六月卅日,健保點值需達到每點○點九五元,衛福部需備足七○五億元。邱泰源表示,改革健保需一步一步來,他出身醫界,當然也希望點值愈高愈好,但必須思考政府財力是否有辦法承擔。如果政府不願意補助,明年年中確實無法保障健保點值每點○點九五元,若政府願意補助,明年即可先達到每點○點九元,以此為基礎,再向上提升。邱泰源說,擔任不分區立委時,他經常提及健保點值保障每點一元,當時想法單純,醫師正派經營,努力照顧病人,但健保點值每點不到一元,覺得沒有意思;擔任部長後,期待透過短、中、長期計畫,確保健保點值,首先透過公務預算撥補,讓醫界活下去。邱泰源指出,現階段政府負擔健保經費三成六,建議政府提高公務預算,依照健康台灣論壇建議,提高至三成八,醫界盼提升四成。另外,明年行政院將撥補一百多億元,專門用於提升醫師、護理師等醫事人員的薪資待遇及改善工作環境。再者,逐漸移出應由公務預算支出項目,但現在卻由健保支出的部分,例如,今年編列護理人員夜班津貼四十億元等,衛福部即積極爭取以公務預算來支應;至於百億癌藥基金,政府明年編列五十億元,相信三年內可達到百億元規模。最後為盡速研擬增收補充保費,但涉及修法,社保司正在研擬規畫,邱泰源說,「這是下一步真正需要改革的地方」。面對健保財務困境,外界建議,提升健保費率,另修法取消健保費率上限百分之六。對此,邱泰源保證,未來兩年不會調整健保費率、不會漲保費,因此,也不會討論打開健保費率上限。目前作法為只要對民眾有利、且無爭議的政策先行,研擬任何政策時,均會與專業團體溝通,了解對民眾的影響。兩年後是否會調漲保費?邱泰源坦承,未來誰都不知道,新藥、新科技如加速納健保給付,或基層醫界經營面臨困境,都可能增加健保支出。至於有關自費項目,民眾有選擇權利,健保不可能包山包海,未來將在充分告知、保障民眾權益的情況下,同意擴增自費項目空間。邱泰源:拚明年調高健保補充保費近日台灣股市暴跌暴漲,引發矚目,而攸關上千萬位股民權益的補充保費費率即將進入修法階段,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正積極溝通,研擬調升方案,盡速召開專家會議進行討論,研議後進入法定程序,希望立院下個會期就可修法討論,明年順利上路。在總統賴清德指導下,成大醫院前院長陳志鴻召開六場「健康台灣論壇」,最後提出十大建言,其中包括「受薪階級繳納的一般保費費率為百分之五點一七,補充保費僅百分之二點一一,建議提高補充保費費率」。目前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課徵範圍分為六類,包括高額獎金、兼職薪資所得、執行業務所得、利息所得、股利所得、租金收入。邱泰源表示,提高補充保費費率勢在必行,衛福部已研擬方案,預計立法院下個會期提出修正草案,提高費率。「在不調漲健保費的前提下,將爭取更多資源。」邱泰源說,醫界期待健保點值每點達到○點九五元或一元,如果調升補充保費費,就可能到達醫界所期待的每點○點九二或○點九三元,此為改革健保的重要事項。目前將與各界積極溝通,研擬相關方案,盡速舉行專家會議,取得共識後,再與健康台灣委員會、行政院等討論,確定修法內容,進入相關程序。邱泰源指出,目前補充保費單筆課徵上限為一千萬,「健康台灣論壇」決議希望提至五千萬元,是目前較具共識之處,修法重點將朝此研議。他曾與商界人士討論過,其實商界並不反對,也認為「有錢人多付一點,照顧弱勢族群」。談長照3.0 邱泰源坦承整合難度高台灣將在明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長照二點○也將邁入三點○,將借鏡日本,建立以人為中心、社區為基礎的整合照顧體系,結合醫療、長照、社服、社安等資源,並橫向統合,各層級醫療院則需垂直串接,希望老年人在社區獲得良好照顧,減輕年輕人承擔。邱泰源指出,因應高齡社會,衛福部積極推動視訊醫療、在宅急症照護,而長照三點○的主要願景為整合醫療跟長照,從醫療端做好老年人的出院後照護,延緩失能。日本於十多年前發展「老人整合性照護」概念,邱泰源表示,衛福部積極建立以人為中心、社區為基礎的整合照顧體系,不過,目前長照有長照預算,醫療則有健保費用,兩者如何整合,難度極高。「橫向」方面,希望結合社區的醫療保健、長照社福等,成為社區照護體系。「縱向」則是做好分級醫療,讓社區體系可以結合醫療、長照、社福、社安等社會資源。邱泰源說,若想落實健康台灣,就須同時做好橫向、縱向,也等於將台灣十年來分級醫療、整合照護等兩大體系,進行彙整。近年來,許多醫學中心發展高齡醫學、老人醫學,邱泰源表示,目的就是希望老人家活得長久、健康,如果在家醫療、在宅急症照護順利進入長照體系,相信就可大幅降低銀髮族失能風險,「關於這點,日本確實做的,比台灣還要好,值得學習」。處方箋改革爭議 邱泰源:尊重試辦成果衛福部分階段調整牙科診所處方箋標示,明年四月只剩下成分名,不見藥名,儘管西醫何時實施此新制,仍是未知數,但是已引發醫界及藥界之間論戰,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將尊重未來試辦成果,在試辦過程中各界充分討論,但如果政策具有爭議性,就會先擱置,不會急著推動。醫師公會全聯會等十大醫事團體表示,目前藥師法明定,藥師需依處方不得隨意更改藥品,衛福部此舉等同帶頭違法,損害民眾用藥品質,也損害醫師處方權;藥師公會全聯會則認為,一旦處方箋只開成分名,這已是國際潮流,若不希望健保制度潰堤,此次變革勢在必行。醫界、藥界看法不同,不過,邱泰源傾向支持醫界說法,他以從小罹患鼻過敏的兒子為例,長期以來,必須服用某一家廠牌的治療過敏藥物,換成其他藥物,症狀無法獲得改善,就沒有治療效果。再者,牙科常用藥物較為單純,但西醫用藥複雜,尤其是內科,因此他同意醫事團體的見解。邱泰源進一步表示,這次先從牙醫診所試辦,主因為牙醫所開立藥物幾乎都是消炎、退燒、止痛等解熱鎮痛劑,對牙科門診患者來說,還是酌量於醫師治療專業技術;內科系醫師必須不斷調整藥物,才能提供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患者最好的治療,這跟牙醫用藥目的截然不同,「如果試辦(管制)牙醫的某些材料,他們可能也跳起來」。邱泰源說,如果某政策具有一定爭議性,就會先擱置,先尋求共識,讓沒有爭議性的政策先行。這次處方箋改革是否全面推廣至所有西醫,目前沒有時間表,等牙科試辦後,觀察成效,屆時再討論、溝通,而最大原則是不可讓患者拿不到藥物。
-
2024-08-02 醫聲.Podcast
🎧|【慢性放大鏡-全人門診系列-2】30歲糖友胰島功能退化如老人,大家醫計畫協助力挽狂瀾
「為什麼要用藥、用飲食控制血糖?你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未來的自己!」一名年約三十多歲的糖尿病病患以為自己年輕,就不好好控制血糖,原本糖化血色素應控制在7%以內,卻常飆升到10%以上,平均血糖值皆在400、500 mg/dL,比起正常隨機血糖值要在200 mg/dL以下,差距甚多,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因而對這位糖尿病病患發出嚴肅提醒,黃振國說,今年所啟動的大家醫計畫,就是為了更有效地幫助像這樣的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控制病情、管理自身健康。🎧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事實上,身體血糖多由胰島素調控,而胰島素由胰臟胰島細胞所分泌,黃振國分析,這位中壯年病患的胰島功能已退化到老人程度,可能如他父母或阿公、阿嬤一樣,所幸經過勸戒,終於願意改變生活習慣、規律用藥,力求反敗為勝、逆轉頹勢。黃振國指出,像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慢性病強調定期追蹤、治療,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隨著年齡老化,疾病保養、照顧越顯重要,若五十歲出現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從此好好保養、照顧,到了六十多歲,較不會有嚴重併發症,身體便呈現健康老化趨勢,反之,身體衰老就會加速,身體健康狀況也會快速走下坡,因此疾病的管理、控制,與病患的未來人生息息相關,隨著大家醫計畫的擴展,全台慢性病個案管理也將進一步深入基層、社區,讓病患擁有更多在地資源的支持。大家醫計畫啟動,慢性病患可就近得照護今年是健保署「大家醫計畫」啟動元年,目前全台已有六千多位醫師加入計畫,這計畫的目的之一就是將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慢性病照護整合至一位主責家醫科醫師,「以病人為中心」進行疾病追蹤、治療、預防保健,並強化醫病關係,透過「健康守門員」角色,守護民眾健康。過去,黃振國也曾照顧一位女性糖尿病患者二十多年,從中壯年照顧到樂齡階段,而這位患者的糖化血色素都控制在6.5%以下,有一次因病開刀,主刀醫師看到她血糖正常,且沒有嚴重併發症,再對照病史,不禁感到驚訝,由此可知,只要慢性病好好控制,即使年齡增長,身體依然可維持健康、正常機能。此外,隨著大家醫計畫啟動,在家醫科醫師的把關下,病患重複領藥、用藥的機會也會大為減少。舉例來說,曾有一位病患因在不同醫院、不同科別看診,導致一天用藥數量達二十多種,甚至同一醫院不同科別還開了類似藥物處方箋,這不僅導致病患用藥順從性不理想,有時「挑藥吃」,造成浪費,更可能增加「不同藥物交互作用」、「同種類藥物劑量過多引發副作用」等風險,若家醫科醫師幫忙檢視病患用藥,就能有效改善這樣的情況。找尋適合「健康守門員」,可以有三管道!民眾若想知道居家附近有哪些診所加入大家醫計畫,或想多了解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照護診所等訊息,可在健保署網站、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網站查詢,在各地健康中心,也會公布執行疫苗注射、成人健檢診所名單,也可納入參考。「家醫科是講求全人、全程、全家的照護。」黃振國在基隆基層醫療深耕多年,他說,在從醫的歲月中,許多病患是從小看到步入中年,有時還會帶自己的孩子來看診,對於這樣的信任與託付,他十分感動,過往也曾幫助罕病患者、癌症患者注射藥物,病患可減少舟車勞頓、頻繁往返大醫院、長時間候診之苦,他也和病患家人建立深厚友誼,期待民眾多運用大家醫計畫與居家附近家醫科診所資源,並為自己的健康、未來而努力。【慢性放大鏡-全人門診】延伸閱讀:【系列-1】照護體系走回頭路?老人國來臨 社區醫療成照顧長輩起手式【系列-3】以為大餐引發血糖失控,奇美醫院生活型態整合門診揪出元兇黃振國小檔案現職: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基隆黃振國診所負責醫師經歷:台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新北市雙溪鄉衛生所暨群體醫療中心主任台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社區醫學實務課程指導老師學歷: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王柏云音訊剪輯:蔡嘉哲腳本撰寫:蔡怡真、王柏云音訊錄製:王柏云特別感謝: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
2024-07-29 焦點.元氣新聞
處方箋大變革改列成分名 蘇一峰:等於鼓勵藥局做這件事
處方箋新制 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恐剝奪民眾選藥權益健保署預計明年四月起,牙醫診所牙醫師開立處方箋時,從商品名改為成分名。對此,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目前臨床醫師向病人說明用藥時,常提到商品名,未來若改講成分名,這對醫師來說,有點困難,等於將現有習慣「打掉重練」。再者,此政策若全面實施,將大幅剝奪民眾選擇藥品的權益,有必要從長計議。周慶明表示,藥品成分名較為複雜,很難記住,除了升高醫病緊張態勢,也增加醫師解說時的困擾。再者,西醫診所釋出處方箋,讓患者自行到社區藥局領藥,藥師如更換藥品,患者不見得同意,為了服用原廠藥物,患者可能轉至大醫院就醫,嚴重破壞分級醫療制度。周慶明強調,如果處方箋藥品全面改列成分名,這將剝奪病人選擇藥品的權益,而服用多種藥物的慢性病患將直接受到衝擊。因此,健保署如有意將處方箋藥品改列成分名,全聯會將召開會議,討論因應對策。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江錫仁強調,民眾用藥自我意識愈來愈高,例如,藥品改了包裝、外觀,患者就擔心這是否為假藥。部分民眾對於用藥相當堅持,往往不願意換藥,如醫師所開立的藥品處於缺藥狀態,而社區藥局藥師協助換藥,如療效不佳,勢必引發抱怨,屆時責任應在醫師或藥師,這有必要先釐清。「不是每個人都是藥師,商品名仍有其存在的優勢。」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說,處方箋藥品如果改採成分名,這必須從長計議,一方面兼顧民眾「知的權利」,而醫師、藥師應充分告知民眾,自己選擇該藥物的理由,才能建立互信基礎,不再增加衝突,影響三方關係和諧。蘇一峰:等於鼓勵藥局做這事藥品處方箋大變革,目前處方箋以商品名標示,如「普拿疼」等,但缺藥時藥師恐無法調劑,影響民眾用藥。本報今天報導,衛福部健保署規畫,10月起自牙醫診所開始,針對開立藥品處方箋時,醫師於藥品後方註明不可替代字樣,必須說明原因,如果沒有說明,將視為可以替代,方便社區藥師調劑,半年後再將藥品處方箋正式改為成分名,而醫院、西醫診所何時上路,目前沒有時間表。對此,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今在臉書表示,衛福部推出處方箋大變革,本來單子上的藥名改變為成分名,並且取消「成分不可替代」的註解,除非醫師在處方箋上主動加註不可替代的理由,這等於直接鼓勵藥局,去進貨最便宜的台廠同類藥品,反正也沒有人抗議關心,「就這樣吧,健保點值下降的共業民眾一起承擔了!」藥品處方箋改採成分名標示 盼改變民眾用藥觀念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說,藥品傳出缺藥消息時,常造成民眾恐慌,但有時是只缺某一商品,其他同成份的藥品其實不缺,藥品處方箋改採成分名標示,希望改變民眾用藥觀念,解決社會問題。同時為符合新加坡、日本等國際潮流,健保署於7月11日,邀集藥師公會全聯會、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等單位進行研議。新制從牙醫診所開始實施新制自牙醫診所實施,主因是就醫病人病情單純,用藥常為消炎、止痛藥,較不複雜。龐一鳴說,作法為以往開立藥品時,於藥品名後方常註明不可替代字樣,往後牙醫師標示藥品不可替代時,必須附註說明為何不可替代的原因,間接讓藥品可以替代,同時也會給予牙醫師、藥師可替代藥品的清單,方便雙方比對、確認,確保民眾用藥安全。龐一鳴說,此計畫試辦半年後,再將牙醫診所的藥品處方箋正式改為成分名,目前電腦系統正重新設定,但由於醫院、西醫基層診所收治病人多樣性高,涉及許多慢性病,用藥品項多較為複雜,往後將視牙醫診所辦理情形再行評估,目前沒有時間表。
-
2024-07-24 焦點.元氣新聞
凱米颱風來了!全台各大醫院門診開診情況一覽
中央氣象署在23日中午發布中度颱風凱米陸上颱風警報,許多活動及航班都已宣布周三、周四取消。而以往遇颱風宣布停班,各醫院門診大多也會視情況取消或縮減門診。《元氣網》以下以下整理北部各大醫院看診情形,民眾若有相關問題可查詢醫院官網公告或洽醫院總機。台大醫院●總院、兒童醫院開設颱風門診(可上網查詢開診診次),急診及住院服務照常,健檢暫停。各項門診檢查除抽血與一般X光檢查外,其餘停止服務。.颱風停班時各科部採部分開診,如已預約病友無法到院,可於一個月內到院現場掛號看診。.牙科已預約病友,請待恢復上班後洽02-23123456轉67716、67717約診改期。.已排定檢查,若因颱風取消者,請於上班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8時至下午5時),直接致電檢查說明書(預約單)上之聯絡電話,重新安排檢查日期。.台大部分門診開診查詢:https://www.ntuh.gov.tw/ckfinder_file/OPD/files/typhoon/typhoon1130724.pdf●台大癌醫:.門診採部分開診.部分門診停診,原欲看診病友可憑掛號預約單,於一個月內至聯合服務中心櫃檯辦理加掛原醫師門診。且颱風當日門診不計爽約。榮總體系●台北榮總:停診,各項檢、查驗暫停,急診照常。●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門診暫停,急診加強服務。 三軍總醫院體系●三軍總醫院:24日各院區全面暫停門診服務,急診照常服務,如有就診疑義,請來電02-8792-3311詢問。●三總松山分院:急診正常,門診診次及門診部分檢查暫停長庚體系●台北長庚:開設颱風特別門診,其他門診服務暫停,急診及住院服務照常。●林口長庚:開設颱風特別門診,其他門診服務暫停,急診及住院服務照常。●基隆長庚:基隆市宣布若停止上班上課,則基隆及情人湖院區門診、檢查全面暫停服務。●新北市土城醫院:新北市政府宣布停止上班時,將開設天災特別門診,另入住院、手術、急診則正常服務。北醫體系●北醫附醫:24日門診、檢查、健檢暫停服務;開設颱風特別開藥門診;急診、住院照常服務。●雙和醫院:24日上午及下午開設內科、外科、家醫科及兒科各一診,夜間門診暫停,手術、洗腎、急診和住院服務照常辦理。●萬芳醫院:24日含門診、復健治療、門診手術、健檢、檢驗檢查暫停,急診、住院、洗腎及接生與緊急醫療業務正常服務。北北基其他醫院●國泰綜合醫院:7月24日門診、各項檢查暫停,急診、住院服務照常●汐止國泰綜合醫院:7月24日門診、各項檢查暫停,急診、住院服務照常●新光醫院:一般門診停診、各項門診檢查暫停。●馬偕醫院:若雙北地區已宣佈停班,僅開設少數颱風門診、夜診停診、急診及住院照常提供服務,手術、健康檢查及相關排程服務異動請上官網查詢。●亞東醫院:全天停班資訊:上午、下午開立颱風特別門診、夜間停診。若颱風遠離,新北市宣佈下午或夜間恢復正常上班資訊:該時段門診配合恢復正常開診。●振興醫院:24日開立內、外科門診,上、下午各一診,急診照常服務。●台安醫院:24日休診一日,停上所有門診、手術、健診及檢查,住院、急診及血液透析照常。於上班時間撥打02-2771 8151掛號專線及檢查單位電話,重新預約門診及排檢。●書田診所:門診照常,正常看診●和信醫院:考量癌症病人治療需求, 24日治療、檢查及住院均照常服務●台北慈濟:門診、抽血檢驗、排程檢查、門診手術、預防醫學中心健檢均暫停服務,社區長照服務機構、居家長照服務機構、長者健康檢查暫停一天。住院、急診維持正常服務(住院中心櫃台:02-66289779,分機5822~5825)。●恩主公醫院:開設颱風特別門診;住院、急診、手術室及洗腎維持正常服務,其餘門診暫停服務。。桃園縣市醫院●部立桃園醫院:門診、抽血、慢簽領藥等,暫停服務。住院、急診照常運作。預定住院病患請至急診櫃台辦理。●敏盛醫院:門診、檢查及門診手術暫停;急診、住院、手術及透析正常服務。●聯新國際醫院:全天停止門診服務,急診及住院業務照常,如有緊急醫療需求,可到該院急診室就醫。●聖保祿醫院:門診停診,急診照常;因颱風日門診停診,致已掛號病人未能到診,可於一週內加掛同醫師。●天晟醫院:門診、復健治療、健檢中心停診;急診、住院、血液透析中心照常。新竹市各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急診照常,門診停診,僅開設內科、兒科各1診,其餘疫苗施打及各項檢查停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急診照常,門診停診,僅開設內科、兒科各1診,其餘疫苗施打及各項檢查停止;生醫醫院竹東院區急診照常,門診停診,其餘疫苗施打及各項檢查停止。●新竹馬偕暨醫院:照常提供門診、急診、住院、檢查及各項醫療服務;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門診、急診、住院、檢查及各項醫療服務也照常。●新竹國泰醫院:門診、檢查、復健治療暫停一天服務,不過急診和住院服務照常。●南門綜合醫院:門診時間調整為「早診」胸腔內科醫師許安祥、外科醫師侯永基、兒科醫師吳順安;「午診」腸胃肝膽內科醫師許丁壬、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利、骨科醫師莊永清;「晚診」神經外科醫師林峻賢、兒科醫師吳順安。台中各大醫院●童綜合醫院:全天停止門診,但住院、急診、手術、洗腎與內視鏡、放射檢查等業務照常服務。慢性處方箋病患有缺藥問題,可至梧棲院區急診室掛號167診「凱米颱風特別門診」。●豐原醫院:24日上午特別門診內科、外科和婦產科,下午與夜診暫停;放射、檢驗、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限上午;住院、開刀、洗腎和腸胃鏡檢查都照常,急診24小時正常服務,交通車接駁停駛。高雄各大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24日開設天然災害彈性門診,夜間門診停診,健康管理中心及復健門診全日暫停服務;血液透析室服務,及急診、住院與手術全日照常服務。門診預約的病友如無法如期就醫時,院方可協助一個月內加掛。●高雄長庚醫院和鳳山醫院:24日設颱風特別門診,其餘門診服務均暫停,急診則24小時提供服務。原已預約之民眾不保留亦不列入未到診計算,可於颱風解除警報後一個月內,持預約單至櫃檯加號,或另於網路、APP預約掛號。●義大醫療體系醫院:採彈性開診,實際開診科別民眾可先至義大醫療財團法人官網查詢,或撥打(07)615-0911確認欲看診科別的開診狀況。原已預先排定的抽血檢驗、各項檢查、門診手術,及住院、急診、洗腎作業,照常提供服務;健診中心暫停提供服務。●高雄榮總:24日僅開設颱風特別門診,住院、急診正常服務,所有門診、約診、檢查、檢驗暫停,原預約掛號、排程皆取消。原定檢查、檢驗與門診手術,請民眾於上班時間聯繫排程單位,另行安排時間。如須回診,請於4周內持停班當日的掛號資料至掛號櫃檯加診。
-
2024-07-04 焦點.元氣新聞
出國必收藏!出入境採購、攜帶食品藥物有限制 7大QA解惑,踩1紅線最重恐罰百萬
暑假是國人出國旅遊旺季,不少民眾會從國外購入食品或非處方藥品,衛福部食藥署提醒,在總量、價格與重量上都有相關規範,生鮮蔬果或肉類產品,也要符合農業單位檢疫規定,聯合報元氣中心製作七大QA,一文看懂出國準備與入境食藥品注意事項。Q1:出國購買的錠狀或膠囊食品,可以買多少呢?A: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說,錠狀或膠囊食品僅能供個人使用,且每種至多12瓶(盒、罐、包、袋),合計不超過36瓶(盒、罐、包、袋,以原包裝為限),價值需在1000美元(約新台幣3萬2700元)以下,且總重量在6公斤以內,生鮮蔬果或肉類等產品,也應留意符合農業單位檢疫相關規定。Q2:國外買的食品吃不完,可以轉賣嗎?A:不可以。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表示,國外採購回國的食品,僅能供個人自行食用,不得在國內販售,違規者,可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7條14款,處新台幣3萬至300萬元罰鍰;此外,網路上購買的國外進口食品,自己吃不完時,也不能轉賣他人。鄭維智說,110至113年間違反相關規定有890件,其中678件已由地方衛生局裁處,總金額達1890萬元,單一事件被處罰最高20萬元,可能因為數量多,導致金額較大。Q3:國外藥妝店很好逛,攜帶藥品入境有哪些注意事項?A: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指出,返國旅客攜帶藥品入境,需注意「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限量規定,攜帶藥品屬於「非處方藥」者,每種至多12瓶(盒、罐、條、支),合計以不超過36瓶(盒、罐、條、支)為限。Q4:攜帶藥品可為處方藥嗎?A: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說,攜帶藥品屬於處方藥者,若未攜帶醫師處方箋或證明文件,攜帶藥量以2個月用量為限;有攜帶醫師處方箋或證明文件者,藥量不得超過處方箋等文件開立的合理用量,且至多以6個月用量為限。Q5:針對慢性病用藥或管制藥品,是否有特殊規定?A:自身有在使用慢性病藥或管制藥品,且有隨身攜帶出國的需求,應記得攜帶醫師處方箋或證明文件;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提醒,於國外購買當地藥品回國,要注意藥品是否含有我國管制藥品成分,且各國管制藥品規定不一,民眾出境時除需注意欲前往目的國相關規定外,也需留意回國時管制藥品攜帶入境的相關規定。Q6:入境觸犯藥品相關法規的罰則為何?A: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表示,出國後攜帶藥品入境,僅能供自用,不得販賣,違者將可依藥事法第27條及第92條規定,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鍰,也有可能涉及同法第83條刑責。Q7:出國可以準備哪些常備藥物?A: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說,可準備解熱鎮痛藥、抗組織胺藥、暈車藥、腸胃用藥和外用藥膏等5大類品項。(1)解熱鎮痛藥:如乙醯胺酚類(Acetaminophen)及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包含阿斯匹靈(Aspirin)及布洛芬(Ibuprofen),能有效緩解頭痛、牙痛、經痛、關節痛等疼痛,並具退燒功能。(2)抗組織胺藥:可用於緩解過敏症狀,如流鼻水、皮膚過敏等,短效型和長效型抗組織胺的選擇需要根據個人情況謹慎使用。(3)暈車藥:乘坐飛機、輪船、長途巴士或汽車時,動暈症狀如頭暈、腹部不適、噁心嘔吐等,暈車藥可以有效緩解這一類症狀,可在出發前30分鐘服用,但需注意可能引起的嗜睡副作用,尤其是與抗組織胺藥同時使用時,更需謹慎。(4)腸胃用藥:腹瀉、便秘等問題在旅途中並不少見,備上適量的腸胃用藥可以應對這些突發狀況。(5)外用藥膏:攜帶蚊蟲藥膏或外傷藥膏有助於減少紅熱腫痛的不適和感染風險。出國逛藥妝店狂採購攜入境 踩1紅線最重恐罰百萬暑假到了,不少民眾安排出國旅遊,日韓藥妝店更是民眾必逛行程,不過從國外購入醫材及化妝品得留意相關規定,隨化妝品不分類新制上路,針對防曬劑、染燙髮劑、止汗制臭劑和居家用牙齒美白劑等,不再有攜帶入境的數量上限,但違反自用原則,最重可處新台幣100萬元,入境時也要留意海關相關規定;符合規定品項且未超過數量上限的醫療器材,則可以便捷通關方式輸入。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妝品組簡任技正吳亭瑤表示,依據特定醫療器材專案核准製造及輸入辦法第6條第4項規定,攜帶或郵寄方式輸入專供個人自用的醫療器材,符合OK繃、液體OK繃、日拋隱形眼鏡和醫用口罩等8大類品項,且未超過數量上限者,得以便捷通關方式輸入,且以半年一次為限。吳亭瑤提醒,上述方式帶回國內或輸入的醫療器材,還是有一些規定要遵守,有些人會把多餘用不到的產品上網兜售,但這其實是違法的,針對以便捷通關方式輸入的個人自用醫療器材,「僅供個人使用」,如有販售、轉讓或轉供他用,則涉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第35條第2項,供售限制規定,依同法第70條第1項第10款,最重可處新台幣100萬元罰鍰。另外,自今年7月起,化妝品採「單一化管理」,過去被稱為「特定用途化妝品」的防曬劑、染髮劑等品項,7月起一律改稱化妝品,食藥署同日廢止「輸入特定用途化妝品供個人自用免申請查驗登記之限量」規定。吳亭瑤說,新制上路後,針對化妝品不再像過去,有每種至多12件,合計不超過36件為限,不過入境時仍要留意,海關對「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等相關規定。吳亭瑤表示,玻璃安瓿容易碎裂,不能作為化粧品容器,如需個人自用要經過申請,也可先確認要帶回的產品為化粧品,再提出申請。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提醒,國外旅行購買的個人自用化妝品,不得供應、販賣、公開陳列、提供消費者試用或轉供他用,違反規定者,依化妝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第23條,處新台幣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且國外購買的化妝品無中文標示,如果使用後導致刺激、過敏、紅腫等肌膚傷害,需自行向國外求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3 焦點.用藥停看聽
強效止痛藥中的鴉片類藥物是什麼?有那些副作用?使用注意事項有哪些?
「藥師,我家裡還有上次就診沒吃完的強效止痛藥,最近家人傷口很痛,可以給他使用嗎?」經查後發現病人家中餘藥是含有Tramadol成分的鎮痛劑,屬於鴉片類(Opioid)管制藥品,不可隨意服用,有危害健康甚至觸法的風險。什麼是鴉片類藥品?藥品有哪些?有哪些醫療用途?臨床上常見的鴉片類藥品,包括Morphine、Fentanyl、Pethidine、Codeine、Tramadol等,被應用於止痛、麻醉誘導、鎮咳等多種醫療用途,這類藥物為管制藥品,使用上會有成癮性、影響精神,其進口、製造、販賣、使用皆受到管制藥品管理條例所規範,限用於醫學治療及科學研究等正當用途。常見鴉片類藥物:藥物百科中相關資訊 Morphine類藥物Fentanyl類藥物Pethidine類藥物Codeine類藥物Tramadol類藥物病人如果經醫師診斷需使用管制藥品,需持醫師開立的處方箋至藥局領藥。醫療機構針對管制藥品應詳實將每日的收支、銷毀、減損及結存登載於簿冊,以杜絕任何不法的流用行為。管制藥品與毒品為一體兩面,當鴉片類藥物遭到非法使用時則屬於毒品,即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民眾應多加重視管制藥品使用的正當性及毒品濫用所造成的危害風險。鴉片類藥物的副作用有哪些?使用上有那些注意須知如果不當使用鴉片類藥品,可能會讓使用者產生耐受性與生理、心理性依賴,該類藥物有呼吸抑制風險,尤其與酒精、鎮靜安眠藥或其他中樞神經抑制劑併用時,更可能加劇鎮靜、呼吸抑制、昏迷和死亡的風險。如於懷孕期間長期使用鴉片類藥品,則可能造成新生兒對於鴉片類藥品產生戒斷症候群,危害生命健康。民眾如果就醫後領取鴉片類藥品,應遵照醫囑指示使用,不宜自行增減藥量,如果在用藥期間出現疑似呼吸抑制的症狀,像是呼吸變慢、變淺或感到呼吸困難,應立即就醫。且應將藥物置放在孩童碰觸不到的地方,避免孩童誤食過量而致命。如有未使用完的管制藥品,不可隨意丟棄或轉讓、轉售,否則會觸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建議可送到醫療院所回收銷毀。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7-01 醫療.眼部
健保大數據/112年青光眼手術5大院及青光眼治療特色院所
醫學中心手術No.1:台北馬偕醫院青光眼微創手術 降低三成眼壓 減少用藥根據健保署統計,112年在台北馬偕醫院進行青光眼手術患者共330人,居醫學中心第一名。馬偕醫院眼科資深主治醫師周宜德表示,青光眼患者年紀越來越輕,患者平均50多歲就得開始用藥治療,馬偕近年透過施作青光眼微創手術,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青光眼患者約九成使用藥物控制,一成的患者因為難以控制或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如眼窩凹陷、黑眼圈、乾眼症等,會選擇雷射治療。周宜德說,雷射治療屬於非侵入性治療,但是亞洲人色素較多、容易復發,因此嚴重患者仍得靠傳統手術「小樑切除術」治療。周宜德指出,傳統手術以類似繞道手術的方式,讓眼睛減壓,但是會有傷口,恢復期較長,約有三個月到半年期間視力下降;而微創手術可以給予輕中度病人減少用藥的機會。XEN微創青光眼引流手術在體內植入極細(比頭髮還細)的金屬導管,將體內液體引流,可以降低約三成的眼壓,除了減少用藥,也能延緩執行傳統手術的時間。但因為導管極細,術後約有四成患者有沾黏狀況,需要執行簡單手術,解決沾黏問題。區域醫院手術No.1:台北市聯醫隅角閉鎖長者多 肇因眼軸變短、白內障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112年青光眼手術患者238人,居區域醫院第一名。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葉師榕指出,北市聯醫青光眼手術每年平均逾200人,男女各半,超過七成為70歲以上長者。葉師榕提到,聯醫為社區型醫院,病患屬性以在地長者居多,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比率最高。隨著年紀增長,眼軸變短、眼前房狹窄,加上白內障開始成熟、增厚,壓迫到眼前房深度並使其排水功能變差,因此青光眼常見於60歲以上長者,屬於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另一種隅角開放性青光眼,眼前房深度夠,眼壓偏高,造成排水功能不佳,此與高度近視有關,好發年齡較早且惡化速度快,常見於30至50歲青壯年與中年。「青光眼是視力無聲的殺手。」葉師榕建議定期至眼科診所、醫院眼科檢查,例如有無視力模糊、視神經盤是否凹陷等,及早發現並治療,透過點眼藥水、雷射控制眼壓,只要延緩青光眼惡化速度,就有機會不用動手術;如果仍無法降低眼壓,或視野缺損範圍持續擴大,嚴重者就需動手術。地區醫院手術No.1:土城醫院傳統手術就很好 術後照顧才是重點新北市土城醫院是年輕的醫療院所,112年還只是地區醫院,今年升上區域醫院,對於青光眼手術數量位居去年地區醫院之冠,該院眼科主任李泳松表示,醫院規畫之初,長庚體系就下了重本,在手術室等相關配置上,比照林口長庚醫院規格,眼科也是如此,收治青光眼患者時,不必轉介至醫學中心,直接安排手術。李泳松指出,眼科手術顯微器械相當精細,必須打出極微小的孔洞,來降低眼壓,手術時間約需30分鐘至1.5小時,一般來說,手術之後,均能降低眼壓,病情獲得改善。不過,術後保養才是重點,土城醫院眼科團隊在患者離開醫院前,均會給予詳細衛教,除了提醒以人工淚液潤滑眼睛局部,並叮嚀患者不可用手揉眼睛,如果眼球遭受擠壓,容易提高結疤反應,以致眼壓又再升高,「眼瞼再怎麼癢,也千萬不可搔抓。」青光眼手術可分為傳統刀片手術(健保給付)、微創導管手術(自費)等兩種,李泳松指出,儘管後者的手術傷口非常小,復原時間較短,但相當挑病人,限制也多,因此,土城醫院眼科團隊慎選患者,一般還是推薦傳統手術,不會鼓勵做自費手術。基層診所手術No.1:新莊達特楊診所青光眼有失明風險 患者有病識感 回診率高據健保署資料統計,新莊達特楊診所青光眼手術患者人數,是112年基層診所第一名。新莊達特楊診所院長孫仁彬觀察,青光眼沒有好好控制,有失明風險,因此相較其他眼科疾病,青光眼患者更有病識感、較遵從醫囑,也更願意回診。孫仁彬說,青光眼、乾眼症在眼科疾病中同屬慢性病,相較乾眼症僅是影響生活品質、失明風險低,青光眼則是一種視神經退化的疾病,有失明風險,因此青光眼患者的病識感、遵從醫囑比率較高。同時,治療青光眼的藥物,只能由醫師開處方箋,沒有辦法在藥局購買。孫仁彬觀察,疫情過後,有些病患考量診所設備足夠下,就會轉往診所看診、追蹤,比起在大醫院看診速度快也方便,增加誘因。青光眼治療通常以藥水為主,孫仁彬說,除非藥物控制不好才會考慮手術,這類病人多由醫院執行。雖然診所設備不是問題,但一來診所沒有這麼多醫師做手術,二來診所做青光眼手術需考量自付費用。他也強調,青光眼只要按時用藥回診,就能與其和平共存,同時也建議患者不要太勞累、熬夜,睡眠必須充足。
-
2024-06-30 焦點.元氣新聞
整理包/病人急症在宅照護、通訊診察治療,適用對象有哪些?2新制7月上路一次看懂
衛福部醫事司為提升就醫可近性,7月1日正式新修訂「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什麼是通訊診療?適用患者有哪些?讓讀者一次看懂。整理包/通訊診察治療通訊診察治療是什麼?以往醫師診療、開藥,必須實際看到病人才可以執行,衛福部醫事司於107年通過「通訊診察治療辦法」,納入山地、離島、偏僻地區民眾,及長照機構病人、急性住院病人出院返家後的追蹤照護及在宅醫療等特殊情形,透過遠距通訊設備,即可獲得醫院醫師的診療及開藥。通訊診察治療提升醫療服務的連續性及近便性,確保醫病安全、通訊安全兼具醫療品質、分級醫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民眾就醫多有所限制,衛福部放寬「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如擴大特殊情形病人適用範圍、放寬開立處方箋、增加得通訊診察項目等,並加強資安規範;疫情過後,衛福部宣布修正辦法,並在今年7月1日上路。哪些醫療項目可以進行通訊診察治療?衛福部表示,除了原先的急性後期照顧等5類對象,新法還新增5類特殊對象,包含「慢性病照護計畫收案病人」、「疾病末期照護」、「矯正機關收容照護」、「行動不便照護」、及「災害、傳染病或其他重大變故照護」,總共有10類對象,預估受惠人數達247萬人。1. 急性後期照顧2. 長期照顧服務3. 國際醫療照護4. 疾病末期照護5. 行動不便照護6. 矯正機關收容照護7. 災害、傳染病或其他重大變故照護8. 居家醫療照護9. 家庭醫師收治照護10.慢性病照護計畫收案病人衛福部表示,新修訂「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改了可線上看診的情形,包含前七類「實施計畫經衛生局審查通過」與後三類「符合健保包裹式給付計畫」情形。通訊診察治療提供哪些醫療服務?1. 診察2. 詢問病情3. 開給方劑4. 衛生教育5. 開立處置醫囑6. 原有處方之調整或指導7. 會診8. 提供醫療諮詢9. 精神科心理治療10.開立檢查、檢驗單如何進行通訊診察治療?衛福部表示,民眾如欲通訊診察,應於看診前先詢問醫師,自己是否符合資格。看診時使用實體或虛擬健保卡,看診後如需服藥,醫師開立電子處方箋,患者持電子處方箋到社區藥局領藥、繳費;如行動不便者由醫師或藥師到宅醫療及送藥。線上看診的開藥規定,三大情形開放醫師給藥:1. 初診開藥:國際醫療、矯正機關收容照護,或災害、傳染病或其他重大變故,無法線下就醫者2. 複診開藥:所有特殊情況皆適用3. 開立管制藥品:屬於慢性病照護之精神病照護、疾病末期照護線上看病安全嗎?資安有保護嗎?衛福部表示,「通訊診察治療辦法」的資訊系統涉及病歷資料的傳輸、交換、儲存或開立處方、檢查。因此,檢驗單者須遵守四大資安規範:1. 具備個人身份驗證機制2. 具備資料傳輸加密機制3. 符合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4. 委託建置及管理資料的廠商,應具備資訊安全標準驗證通訊診察治療優點、罰則衛福部指出,如像糖尿病患,醫師就可以利用通訊診察方法,這樣可以降低病人來返醫療機構產生的舟車勞頓。但若沒有通過審查,就進行通訊診察治療,依「醫師法」處處2萬到10萬元罰鍰,並不會處罰患者。整理包/在宅急症照護整理包失能或疾病特性而造成病人外出就醫不便,衛福部健保署為提升就醫可近性,7月1日正式實施「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什麼是在宅急症照護?適用患者有哪些?可以為患者省下多少錢?讓讀者一次看懂。在宅急症照護是什麼?1. 健保署105年起推動「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透過醫院、診所等單位轉介,改善不同類型居家醫療照護片段式的服務模式,提供緊急諮詢訪視、山地離島地區遠距會診,以整合性全人照護,包括居家護理、呼吸器依賴居家照護、安寧居家療護。2. 110年,輔導建置在宅長期支援診所(急重症)試辦計畫,推動在宅長照及在宅住院。3. 111年,將遠距科技智慧照護應用急重症暨安寧病患在宅住院創新模式計畫,個案合作診所可藉由遠距生理監測,即時及延續性監測病況,並藉由iCue智慧離床感測器,即時並持續監測病人呼吸和離床情況。4. 113年7月1日起,健保署正式實施「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實施多年的「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其中未包括在宅急重症照顧,且照護機構住民的醫療需求未被滿足,為讓此類急重症病人,也能獲得良好照顧,減少不必要的住院,實施「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哪些族群、哪些症狀可以選擇在宅急症照護?「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是提供病人住院的替代服務,減少急診及住院情形,也減少照護機構住民因急症往返醫院,以強化各層級醫療院所進行垂直轉銜合作,健保署預估,受惠人數逾5000人。收案三大對象:1. 居家醫療急症患者個案2. 照護機構住民(如長照機構住民)3. 急診感染症輕症的行動不便民眾收案對象三大適應症:1. 肺炎2. 尿路感染3. 軟組織感染在宅急症照護時,醫護人員提供哪些醫療服務?「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醫療服務:1. 醫師、護理師及其他醫事人員訪視、訪談2. 視訊診療輔助3. 藥品處方調劑4. 協助連結長照資源5. 個案健康管理6. 遠端監測,如經遠距生理監測,以即時及延續性監測病況,並藉由iCue智慧離床感測器,即時並持續監測病人呼吸和離床情況如何申請在宅急症照護?參與對象須以參加醫院相關居整計畫、居家照護及安寧居家療護,或是照護機構須參與「減少照護機構住民至醫療機構就醫方案」。一般民眾:撥打1966(衛福部長照專線),以評估個案狀況,協調至鄰近醫院的居整等相關計畫,再由醫院評估收案,或至鄰近醫院詢問。照護機構住民:詢問入住的照護機構人員,在宅急症照護相關服務。參與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民眾可以省下多少錢?若是以肺炎患者療程為9天計算,以往採用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的身份參與,以111年平均每人住院費用為7萬7204元,而民眾部分負擔以10%計算為7720元,當參與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後,平均每人住院費用為6萬4197元,而民眾部分負擔為2470元,共可以省下5250元。尿路感染患者於部分負擔,可以省下3024元;軟組織感染患者可以省下2605元。在宅急症照護優點、挑戰?優點:鼓勵醫事服務機構連結社區照護網絡,提供住院替代服務,降低病人住院日數 或減少不必要的住院。此為尊重病人在家接受治療的意願、減少病人及家屬往返醫院與照顧負擔、降低住院期間交叉感染的風險。挑戰:在宅照顧須考量民眾與家屬就醫觀念,有些家屬反應,寧可待在醫院急診走廊,也比在家中治療安心,家屬就醫觀念仍須改變。
-
2024-06-22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看診,為什麼醫師都不說話?
話說,有一位醫師醫術很好,獨門絕技,病患很多,但病人常抱怨,看診時病人問醫師,醫師都不說話。有一位病人終於忍不住發難了。「再好再高明的醫師也應該視病猶親,回答病友的問題啊!」「我到底得了什麼病?」只見這位醫師,拿起印章來在空白的紙上蓋了幾個字,開了藥就將他打發回去,想不到,藥還真有效,診斷完全正確,真是神醫啊!但病人還是憤憤不平。這時醫師娘出來說話了。「你去恩主公求神拜拜,恩主公內的諸神有跟你說話嗎?」他給你的診斷就是籤詩上面的答案啊,你一次看不好,再來看,他會給你另一張籤詩治病啊!古人說:「望聞問切」,的確,厲害醫師看你一眼就知道你是什麼病,如加上聞一聞嗅覺診斷,不必開口問你,大概也就心中有譜了。話雖如此,有些疾病的正確診斷需要問診、觸診,醫師在您身上摸一摸或進一步檢查一下才能知道答案的。有些人會說話會溝通,也有些人不愛說話,惜話如金。事實上人體內的器官也類似現象。人體的各器官布滿神經系統,其中最敏感的器官就是眼角膜,「情人眼裡容不了一粒細沙!」一粒小沙子在眼睛裡任何人都受不了,會趕快求醫,此外,生殖器官也會很敏感,這是造物者為了幫助人類繁殖後代而設計的。肚子吃壞了會上吐下瀉,因為腐敗的食物會刺激胃黏膜,刺激腸黏膜,將食物吐出去或拉出去;心肌缺氧,會胸悶、胸痛,感冒會喉嚨痛、會咳嗽,都是因為心臟及呼吸道有神經。但號稱為國病─肝病,這個人體最大的器官,它的警報系統就不好了。肝臟的包膜才有痛覺神經,內部沒有什麼痛覺神經。因此肝硬化了,肝長了番石榴大的腫瘤,通常是不知不覺,不會痛的。因此,肝癌會痛,常常是長在肝表面或破掉了才會痛。這時才求醫就太晚了。因此,面對家人或朋友話不多時,我們要內修,察言觀色,碰到醫師不說話,我們把他當神像看待,拿著他給你的籤詩─處方箋,問醫師娘或診助,就可以得到真相。至於我們人體的器官,如肝臟沒有痛覺神經的,我們更要注意定期去檢查,求醫師診斷才不會誤了大事。●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06-06 養生.保健食品瘋
褪黑激素可幫助睡眠嗎?與安眠藥有何不同?哪裡可以買到?
一提起「褪黑激素」(Melatonin),大多數人認為褪黑素就是一種天然助眠劑。實際上,褪黑激素是一種天然激素,主要由大腦中的小腺體松果體所產生,而松果體是身體內分泌系統的一部分。在服用褪黑激素補充劑前諮詢醫事人員,部分原因是這類補充劑不能解決很多可能影響睡眠的潛在健康問題,例如焦慮和其他疾病都會導致失眠,包括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寧腿症候群或憂鬱症等,而這些問題可能需要就醫。什麼是褪黑激素?大多數研究表明,褪黑激素有助於同步身體不同部位的晝夜節律(或稱生理時鐘)。晝夜節律指的是遵循24小時週期的身體、精神和行為變化。你的睡眠和清醒的週期是晝夜節律中重要的環節,這些自然過程主要對光線做出反應。你的松果體在夜間分泌褪黑激素的濃度最高,而在白天分泌的濃度最低。此外,褪黑激素也可以在實驗室合成,並作為膳食補充劑販售。褪黑激素有哪些其他作用?除了對睡眠的影響之外,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還有以下三種作用:1.調節月經週期褪黑激素也與女性荷爾蒙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它有助於調節月經週期。2.防止神經病變褪黑激素還可以防止神經病變,也就是神經元功能的逐漸喪失。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氏症等疾病都會出現神經退化性病變。3.抗衰老有研究發現,接受松果體手術切除的人會經歷加速老化過程。因此,一些科學家認為褪黑激素可能具有抗衰老特性。褪黑激素可以改善睡眠嗎?褪黑激素主要對身體的晝夜節律和睡眠與清醒週期中發揮作用。當身處黑暗時,松果體會釋放高濃度的褪黑激素,而當暴露在光線下時,松果體會減少褪黑激素的產生。你的血液中褪黑激素的含量在白天較低,而在夜間則達到最高。因此,褪黑激素通常被稱為「睡眠激素」。隨著褪黑素濃度的上升,皮質醇的濃度會下降,讓人進入夜間模式。換句話說,褪黑激素的作用在於調節入睡到醒來的整個週期時間,並幫助設定生理時鐘,告訴身體現在是一天中的什麼時間,並與外部世界同步。必須留意的是,褪黑激素的作用機制和安眠藥物大不相同,安眠藥主要是用於誘導或維持睡眠,而褪黑激素並不會讓你入睡,而是告訴身體該睡覺了。台灣的褪黑激素補充劑合法嗎?由於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不監管補充劑,因此合成褪黑激素並未正式獲得FDA批准用於任何目的或條件。至於在台灣,根據《藥事法》規定,褪黑激素產品屬藥品列管,所以目前台灣沒有合法可販售的食品級褪黑激素補充劑,擅自販售未經核准之藥品,屬違法行為。切勿購買來路不明的藥品自行使用,因療效及安全性並未經過確認,可能對健康產生危害。目前台灣已有核准的藥品級褪黑激素,可在經專科醫師評估後持處方箋購買。在服用褪黑激素補充劑之前,請務必諮詢醫事人員或藥劑師。什麼人不能吃褪黑激素補充劑?研究表明,補充褪黑激素可以在特定情況下改善睡眠,但並非適合所有人。在服用褪黑激素補充劑之前,必須了解與副作用和正確劑量相關的問題。此外也有研究顯示,31種補充劑中的褪黑激素含量從比廣告宣傳少83%到比廣告宣傳高478%不等。這意味著實際褪黑激素含量可能低於產品聲稱的含量,或遠高於標籤上的聲稱,這可能會導致副作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曾指出,褪黑激素補充劑通常是安全,但並非完全沒有風險。不良反應包括頭痛、疲勞、頭暈、嘔吐、以及白天嗜睡。對於想要懷孕、懷孕中及產後哺乳的人來說,頻繁或高劑量服用褪黑激素補充劑可能不安全,最好不要在這段時間使用褪黑激素補充劑。睡前多久吃褪黑激素補充劑?褪黑激素補充劑時通常在睡前半小時服用,請搭配白開水並且不要與其他食物一起服用,在服用後將你的行動限制為準備睡覺所需的活動。有些褪黑激素補充劑可能會在吞嚥前咀嚼或溶解在口中,有些片劑或膠囊則必須整個吞服,不可切割、壓碎或咀嚼。請遵循包裝標籤上的說明,或按照醫事人員的指示服用。如果你錯過平常服用時間,請直接跳過該劑量。若快到下次服用時間,則只服用該劑量,不要服用雙倍或額外劑量。另外,褪黑素補充劑可能與某些類型的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包括:.減緩血液凝固的抗凝血劑。.癲癇發作預防藥物。.避孕藥。.高血壓藥。.糖尿病藥物。.免疫抑制劑。.由肝臟分解代謝的藥物。【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Melatonin.Cleveland Clinic: Melatonin Capsules or Tablets.Mayo Clinic: Is melatonin a helpful sleep aid — and what should I know about melatonin side effects?.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局說明含melatonin成分產品之管理原則.三軍總醫院:褪黑激素與安眠藥的使用.褪黑素不是安眠藥,如何正確使用它?.並非完全沒風險 權威期刊揭專家對褪黑激素補充劑的疑慮
-
2024-05-31 醫聲.領袖開講
防疫英雄藥師的日常/許有杉:想一輩子健康,2種醫療人員一定要認識
藥師小檔案姓名:許有杉年齡:61歲執業地點:美康藥局(新北市新莊區)最想跟民眾說的一句話:每個人都需要一位社區藥師朋友來守護健康一場百年大疫讓社區藥師價值被看見新冠疫情期間,社區藥師無役不與,全台8千多家藥局,其中健保特約藥局6千多家,一萬多名藥師為這場新興傳染病戰役中的幕後防疫英雄。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許有杉說,一場百年大疫讓社區藥師的價值被看見,藥師守護百姓健康的奉獻被肯定,社會地位、被信賴感也提升了,台灣的社區藥局、藥師是防疫尖兵。新北市藥師公會有4800多名會員,公會人數規模僅次於台北市,但新北社區藥局開業數達1300多家,家數是各縣市之最。疫情一開始,民眾搶購止痛藥、感冒藥物、退燒藥物,口罩,口罩實名制上路後,每天開門營業,就必須面對排隊人龍,此外,販售快篩試劑,部分藥師更在「視訊看診」時擔起送藥到府的重責大任。許有杉說,防疫視同作戰,在凝聚共識前,組織內難免有雜音,但全聯會頭人很有魄力推動,藥師們也願意發揮使命感,為百姓健康付出,各地都有令人感動的藥師扮演防疫英雄的故事,有人顧不得有孕在身、正在抗癌,仍挺在第一線幫忙包口罩、送抗病毒藥。許有杉回顧說,他身旁至少有三位新北藥師在工作過程遭感染,有一名公會前幹部、資深藥師染重症身故,當時公會也介入幫忙,協助幫忙移轉處方箋、管制藥品等,公會會員間充分互助,展現大家庭的情感和凝聚力。站在第一線面對眾多疑似確診者,是否擔心自己被感染?許有杉說,他不曾確診,但也可能是曾確診而未察覺,他雖然是公會理事長,但他很樂於幫忙在第一線補位,曾在颱風天、雨天等天候惡劣時刻,幫忙送藥到淡水、雙溪及瑞芳等地,照顧偏鄉、獨老長輩,他樂於帶頭做,和會員們共患難、榮辱與共。疫後醫護人員人力缺乏問題浮出水面而疫後醫護人員人力缺乏問題浮出水面,許有杉指出,藥師訓練需5至6年,剛畢業藥師的月薪可達6至7萬元,有些北部醫院找不到藥師,月薪加碼開到7萬左右;若已有處方、調劑2年以上經驗,月薪8萬起跳、年薪破百不是問題,因此雖然大環境醫護人力不足,但仍有7成藥學系畢業生從事藥師,學以致用。如今疫情結束,回歸正常生活,許有杉說,經歷疫情考驗,各行各業充分體會到全島一命,他觀察,社區藥師的社會地位在疫情後提升了,還有民眾感動地說,社區藥師守護我們健康,對社區藥局認同感增加,社區藥局有賣的商品就會在藥局買,以行動支持社區藥局。2種醫療人員一定要認識:家庭醫師及家庭藥師許有杉說,醫院、醫學中心的藥師訓練會更細膩、注重學術專業,而社區藥局較像是家醫科醫師,想一輩子健康2種醫療人員一定要認識,一是家庭醫師,二則是家庭藥師。尤其疫後社區藥師有更多臨床經驗,把關用藥安全,民眾會更願意把小病留在社區藥局,用小錢自我照顧,別去佔用健保資源,省下的健保資源用在長照,才能改善並追趕上歐美長照標準。台灣社區藥局密度高,堪稱是民眾的好鄰居。許說,從疫情便可看出,台灣社區藥局文化是很願意犧牲奉獻,且藥師被更多民眾肯定後,藥師服務需求增加,尤其高齡化社會來臨,銀髮族需求暴增,藥局應提供多元化服務,除健保處方調劑外,也可有居家長照、遠距醫療、慢性病管理、公共衛生、用藥安全宣導等,成為社區健康中心。不過在藥師供給有限,銷售商品種類又提高情況下,許認為,藥局急需整合產業,包括導入經營管理系統、處方簽調劑系統,雲端藥歷APP等,由大數據分析提高醫藥產業價值,提升用戶便利性。許也提到,台灣用藥量大,台灣人平均用藥量是美國人的7.2倍,主因是健保「吃到飽」,因此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部分負擔,透過部分負擔制度減少藥物浪費。而藥師對民眾用藥把關能發揮一定力量,執行公衛任務可以承擔更大責任,面對高齡化、少子化挑戰,社區藥師能展現更大能量,將照顧心力擴及到每個角落。「大家一起投入才有話語權!」許有杉投入藥師公會領域近30年,擔任理事長邁入第4年,他希望帶領各個世代會員一起努力,讓社會大眾對藥師這一行有更多認同及理解,擦亮藥師的光。
-
2024-05-30 醫聲.領袖開講
防疫英雄藥師的日常/沈采穎:謝謝體諒與支持,你們的一句謝謝,社區藥師就心滿意足
藥師小檔案姓名:沈采穎執業地點:鼎泰藥局(北市信義區)年齡:63歲最想跟民眾說的一句話:謝謝民眾3年疫情期間的體諒與支持,你們的一句謝謝,社區藥師就心滿意足,再怎麼辛苦,都不覺得是苦差事。疫情期間,社區藥局撐起防疫第一線新冠疫情期間,社區藥局撐起防疫第一線,過去民眾較少接觸的開業藥師,成為確診時的一線生機。在台北市基隆路經營藥局的藥師沈采穎表示,從疫情之初,民眾瘋搶感冒藥、退燒藥,到後來口罩實名制,每天面對大排長龍等著領口罩的民眾,再加上送藥到府藥師紛紛染疫,挺過三年疫情對社區藥師來說很不容易,希望藉此機會讓各界看到基層藥師在公共衛生、預防醫學扮演的角色。台灣疫情延燒沒有多久,就開始有民眾瘋搶政府發放口罩,目前擔任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的沈采穎回憶,有民眾一人到十多間超商收購口罩,自己於2020年2月6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出口罩實名制的建議,希望杜絕亂象,政府2月13日實施,藉由口罩實名制,年長移動不便的民眾,也能透過公平的機制取得口罩。沈采穎表示,疫情期間,為了讓領取口罩實名制的民眾不必等候太久,藥局提早半小時,9時30分即開始營業,並且發放號碼牌,計算當天能夠釋出的口罩數量,免得民眾撲空、操勞,「社區藥局站在第一線,最了解民眾的需求與辛苦。」實名制口罩必須由藥局分裝沈采穎說,當時有位病人,因為公司就在藥局附近,疫情期間業績不如往常,該名病人體諒藥師辛勞,自發性請公司員工在午飯後至藥局協助分裝口罩;雖有少數民眾怪罪藥師動作太慢,等太久才領到口罩,但多數民眾都是心懷感謝,不少人寫了感謝小卡,讓自己覺得在疫情前線工作別具意義。三級警戒開始後,視訊看診後的送藥到府,由社區藥師一肩扛起。沈采穎也投入,某天一位媽媽致電藥局,表示醫師處方藥物,找了好幾家藥局都缺藥,但小朋友確診症狀嚴重,亟需用藥。沈采穎當即在藥師群組詢問,得知內湖某家藥局還有存貨,便立即趕赴內湖取藥後,送至民眾家裡,緩解孩童症狀。許多民眾因確診無法外出,除醫師處方藥以外,有額外需求,藥師樂於協助,卻也陷入染疫風險中。沈采穎表示,有些民眾除了處方箋內容,希望藥局多送一些維他命C等保健食品,站在服務民眾立場,藥師當仁不讓,卻容易在交付費用時接觸民眾,不慎染疫,粗估疫情期間超過半數第一線藥師曾因此確診。沈采穎說,自己送藥到府時做了許多防疫措施,結束後都會清潔雙手,藥局內也設置噴霧消毒器,但防不勝防,仍在送藥過程中不慎染疫,出現喉嚨嚴重腫痛症狀,幾乎夜夜都要含著喉片才睡得著覺,非常不適。即使如此,自己和多數藥師一樣,在7天隔離期滿後,雖體力尚未恢復,仍回到崗位繼續服務。民眾瘋搶感冒藥備用,加上供應、調度問題,疫情期間一度出現缺藥困境。沈采穎表示,當時綜合感冒藥、乙醯氨酚成分退燒藥、喉片等,幾乎一掃而空,對於需要用藥的民眾來說,藥局愛莫能助,只能盡量調度滿足民眾需求。因進口治療藥物不足,沈采穎在2022年4月初提出,政府既然給予本土研發的中藥清冠一號緊急授權(EUA),應讓確診者公費使用,衛福部在4月底宣布實施。缺藥問題延續至今,雖然新冠疫情已經平息,但國內缺藥問題仍然嚴峻。擔任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的沈采穎難掩憂心,期盼政府正視問題、積極處理。藥師的角色是彌補醫師在疫情大流行期間的工作負荷「走過3年疫情,目前雖然仍陸續有人確診,但症狀不像過去嚴重,疫情趨緩後,樂見社區藥局回歸正常服務型態,不再像疫情期間一樣需要發口罩、快篩及協助民眾疫苗登記等。」沈采穎表示,疫情期間藥師在社區扮演輔助醫師的重任,民眾也藉此機會認識藥師工作內容,沒有人希望未來再有大規模傳染病疫情爆發,但政府應該正視社區藥局在疫病爆發時,對民眾健康的貢獻,積極發展公衛藥師制度。沈采穎表示,疫情期間看見民眾對藥師的依賴與信任,醫師雖然重要,但問診需要較長時間,藥師的角色是彌補醫師在疫情大流行期間的工作負荷,尤其社區藥局扮演重任,政府應該統籌規劃,讓社區藥局備足應對大規模傳染病的戰備品項,「預防總是勝於一切,面對疫情雖然辛苦,但社區藥師一定會陪著民眾一起度過。」
-
2024-05-30 醫聲.領袖開講
防疫英雄藥師的日常/黃彥儒:家庭藥師都會持續守護民眾一家人的健康
藥師小檔案姓名:黃彥儒年齡:39執業地點:保德明水藥局(北市中山區)最想跟民眾說的一句話:不論何時,家庭藥師都會持續守護民眾一家人的健康。藥師對民眾來說,過往只是到藥局買成藥時,交付藥品的人,但新冠疫情過後,更加融入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社區藥局開業藥師黃彥儒表示,疫情前大家來買藥都叫他「老闆」,但經過疫情期間長期陪伴,大家開始改口叫他「藥師」,民眾對藥師的信任度愈來愈高,如今藥局也成為「類社區關懷據點」。藥局成「類社區關懷據點」新冠肺炎疫情三年,台灣能夠將損害控制下來,泰半仰賴醫事人員的戮力付出,替台灣人民守在第一線,而藥師從疫情剛開始的口罩實名制,到快篩實名制,再到送藥到府服務,無不看到藥師的忙碌身影。黃彥儒表示,疫情剛爆出來的時候相當辛苦,防疫物資吃緊,藥師每天不僅要發口罩,即使發完了,藥局打烊後還是要留下來加班幫忙「包口罩」。口罩實名制規定每人每天只有二片口罩,不論下雨天還是烈日當頭,民眾都要在藥局外排隊,一旦買不到就容易產生怨氣,甚至被說「藥局私自把口罩藏起來了。」面對許多委屈,藥師都只能忍下來。黃彥儒說,剛開始確實處理了相關紛爭,但後續透過提前公告,志工也幫忙告知民眾可以排隊只到哪裡就沒有口罩,才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紛爭。疫情初期,資訊系統也成為困擾之一。黃彥儒說,口罩實名制透過健保VPN系統,起出使用量太大,光是登入健保系統都要當機三到五分鐘,不少藥局是老藥師親自執業,確實也出現科技落差,需要協助他們熟悉相關系統操作。另外則是每天疫情變化莫測,也考驗藥師們的組織動員能力。黃彥儒指出,當時國人每天都會準時收看疫情指揮中心下午二點的記者會直播,中央為了統一政策發布,許多政策都是在記者會上公布,而民眾收到資訊後就會跑到藥局,希望可以領快篩、領口罩。黃彥儒說,為了讓藥師們及時同步資訊,藥師公會全聯會平時就經營各縣市藥師公會的關係,透過LINE群組發布,再由各縣市的藥師公會理事長發布到各區的藥師群組中,一方面透過公文系統、一方面私下群組聯繫,多管齊下,才讓資訊能夠及時同步,端賴平素建立起來的多方管道。而許多人悉知的送藥到府,其實不僅在疫情期間提供這項服務,疫情前黃彥儒就在社區送藥。他表示,由於藥局的「轄區」涵蓋北市部分山區,而不少高齡長者住在山上,若沒有提供送藥服務,恐怕長者們領藥都要勞師動眾,若長輩自己來領藥,也擔心他們出現危險。為高齡長者送藥到府黃彥儒分享,曾有一對八、九十歲的老夫妻,兩人都有慢性疾病,又住在較偏遠的山上社區,每次領藥都得開車下山一趟;後來爺爺罹患失智症,記憶功能逐步退化,有次夫妻倆開車過來,只是下車領個藥,老奶奶卻始終等不到丈夫回到車上。一回到藥局詢問,原來,爺爺領藥後走出門就忘了自己是開車來的,逕自離開藥局要走路回家。經過這次事件,黃彥儒便開始著手送藥到府的服務,固定每周四到山上,替這對老夫妻,同時還有社區內其他高齡住民,甚至有許多獨居長者,直接送藥到他們手上,避免舟車勞頓。新冠疫情過後,民眾跟社區藥局的距離更加親近。黃彥儒相當有感,過往民眾都以為慢性病處方箋只能到醫院領,甚至覺得藥局的藥跟醫院不同,但疫情長期陪伴,讓民眾有機會了解,處方箋的藥品都有「健保碼」,藥局不能給不一樣的藥品,才有愈來愈多民眾就近在社區藥局領藥,不再搭車一、兩小時回醫院。同時也讓黃彥儒相當感動的,過往民眾進入藥局都是因為頭痛、感冒買成藥,都叫他「老闆」,經過疫情,民眾知道經過藥師專業確認、親自調劑,才能取得適合自己的藥品,現在民眾都叫他「藥師」。這一聲藥師,讓他覺得疫情期間的辛勤付出,有讓民眾確實感受到。甚至疫情期間來幫忙的志工,現在每天只要有空就會來藥局跟藥師們互動,藥局忙碌時,也會跟顧客聊天、幫忙轉介需求,讓藥局更加有了人情味。黃彥儒也很開心藥局能夠成為社區的關懷據點,持續陪伴住民,也提供更多元的服務。
-
2024-05-29 醫聲.領袖開講
防疫英雄藥師的日常/鄭文柏:當您需「藥」我們都在
藥師小檔案姓名:鄭文柏年齡:36歲執業地點:柏愛藥局最想跟民眾說的一句話:當您需「藥」我們都在。指揮中心去年五月正式解編,台灣走進後疫情時代,與新冠病毒持續共存,經歷疫情的三個年頭,社區藥局藥師扮演重要的角色,在面對未知的病毒傳播速率與明確方式時,肩負起發放口罩、調度酒精、送藥等責任,時至今日,最後一道強制佩戴的口罩令已於五月十九日起解除,回憶這段過往,柏愛藥局執行長、新北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鄭文柏說:「辛苦,但為了國人的健康很值得」。與民眾的距離從關係密切到被迫拉遠疫情爆發初期,國人瘋搶口罩,各通路的貨源幾乎被搶光,無力搶口罩的民眾,在這場疫情之下儼然是「防疫弱勢」,政府在2020年2月6日宣布口罩實名制上路,藥師公會全聯會一聲令下,串連全台8000多家藥局,承攬起發放口罩的重責大任。鄭文柏說,一開始全聯會替社區藥局攬下這個業務時,很多社區藥師不滿,一是擔心疫情傳染、二是發放口罩時得處理民眾複雜的情緒,甚至多次發生插隊引起的衝突事件,回憶起疫情前幾年,發放口罩不只身體感到勞累,承受極高的情緒勞務。社區藥局過去與民眾關係密切,但疫情期間「人與人的距離」被迫拉遠,特別Omicon疫情爆發時,無論是調劑處方箋或販售口罩實名制,藥局對外僅剩一塊不到30乘以30公分的窗口,其餘都用玻璃遮蔽,曾有藥局周邊的居民說「沒辦法多聊兩句的藥局,不會再來光顧了」。不過科技的力量則稍稍改善距離限制,甚至現在也幫助了調劑慢箋的便利性。鄭文柏說,與社區民眾建立LINE群組,大概是疫情期間最重要的產物,為了降低接觸,民眾看完病,拿到慢箋會立刻透過LINE傳送內容,告知醫師開立的藥物,讓藥局提早準備,久而久之藥局還延伸出「提醒功能」,幫助提醒健忘的民眾,記得準時領藥。疫情之前,柏愛藥局就有「送藥服務」,鄭文柏記得,某次幫90多歲且視力僅剩三分之一的奶奶送藥時,順道問「奶奶,妳有打疫苗嗎?」奶奶搖頭,無奈地說長照陪伴服務額度用完了,沒人帶她去打。他當天馬上抓了空檔,聯繫醫療院所,開車載奶奶打完疫苗才完成送藥程序。鄭文柏說,還好當天有帶奶奶去打,因為過幾周奶奶就確診了,如果當時沒打疫苗,可能淪為重症案例。鄭文柏:後疫情時代藥師的專業重新被看見鄭文柏說,藥局提供送藥服務幅員廣大,最遠送到貢寮,送藥之後,需花費時間與長輩說明用藥方法,有時候長輩雖然有聽,但沒有懂。但也因為疫情建立起群組,以及提供視訊或電話諮詢,可以再和長輩確認用藥方式,也讓服藥遵從性變高,很多慢性病患也懂得用LINE問藥師問題,關係變得更親近。走過為期三年的疫情,鄭文柏一度是「天選之人」,但工作繁忙使免疫力變差,前年自天選之人名單被除名,呼吸道嚴重不適,喉嚨如同刀割,休息大約二周之後,症狀才轉好。他後續重回職場開始送藥時,更能理解罹病的不舒服,解釋藥物使用時更有耐心也更仔細告訴長輩,用藥的必要性。如今已是後疫情時代,鄭文柏說,疫情前會來藥局聊天,投資自身健康的民眾不僅回籠,還帶了更多人來,不少是口罩實名制時建立的好交情,還有更多以前鮮少看見的年輕人面孔。他最高興的是以前年輕人一踏進藥局,都會稱藥師為「老闆」,把藥師當作商人,疫情之後,紛紛都改口稱「藥師」,他很高與,這是藥師專業受到肯定。
-
2024-05-29 醫聲.領袖開講
防疫英雄藥師的日常/第一線的防疫英雄!張文靜:疫情讓社會大眾看到藥師的專業,給予肯定
藥師小檔案姓名:張文靜職稱: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年齡:57歲最想跟民眾說的一句話:感謝國人在疫情期間對於藥師的信任及肯定,藥師將持續守護社區健康1000多個日子 藥局藥師接棒口罩實名制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全台人心惶惶,搶購防疫物資,頓時口罩洛陽紙貴,一開始超商店員戴起手套,分裝並販售口罩,引發不少爭議,2月6日實施口罩實名制,由6336家社區健保特約藥局藥師接棒,直到2023年疫情趨緩,5月1日降級,口罩實名制系統隨之退場,期間長達1000多個日子,當時擔任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張文靜回想起辛苦過往,對於身為藥師,有幸參與防疫,感到榮幸。2020年2020年初,新冠疫情開始席捲全球,台灣處於風雨前的寧靜,張文靜表示,當時就嗅到了不尋常,因為不少藥師會員回報,第一波春節返家的台商狂掃口罩,幾乎是有多少、買多少,全都帶回大陸。1月28日大年初四,張文靜接到通知,緊急至經濟部開會,希望短時間回報社區健保藥局的民眾口罩需求,初步統計後,藥師公會全聯會代表社區健保藥局被分配每日30萬片口罩,但當時所有銷售通路積極搶口罩,30日被告知每天只能分配到18萬片,根本供不應求,當時台北市的藥局一天只能分到2盒(100片)。指揮中心宣布2月6日實施口罩實名制,張文靜表示,販售口罩,看似簡單,但對社區藥局藥師來說可是一大挑戰,還沒開門營業,外面即有排隊人潮,但一開始7天只能買2片,引發不少抱怨,第一線藥師成為民怨宣洩的出口,經常無端被罵。再者,指揮中心於網站公布參與口罩實名制販售的藥局電話號碼,每天從早到晚接不完的電話,這讓藥師疲於奔命。除了無辜挨罵,台中市甚至出現暴力事件,一名買不到口罩的婦人氣憤不已,手持安全帽重擊藥師,消息傳出後,藥師人人自危,在網路社群平台裡相互打氣,而張文靜則代表全聯會,至台中慰問該名藥師。為了加速口罩販售速度,當時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呼籲「至藥局買口罩、至醫院領藥」,這讓藥局幾乎炸鍋,群情激奮,已忙到不行,有些人竟連「處方箋」賺錢權益也遭到剝奪。口罩實名制實施後,張文靜每天忙著開會、調度口罩、回報第一線發放資訊,天天都像是在打戰,早上7、8點就得趕到辦公室、每天中午到食藥署開口罩會議,凌晨一兩點才下班回家。她表示,回想起來,不知自己是如何撐過來。2022年2022年5月,台灣疫情進入高峰,指揮中心實施視訊看診,而部分藥師送藥到府,張文靜表示,曾在花蓮陪著當地藥師送藥,記得當天只送了2份藥物,分別在山線、海線,路程居然長達100多公里,且下著大雨,到了部落,還被狗追,相當狼狽。另有台北某藥師送藥到府,意外來到一棟著名的鬼屋大樓,搭電梯時,還發生靈異事件,膽顫心驚,但為了讓患者及時用藥,還是硬著頭皮,使命必達。實際上,送一份藥物,指揮中心僅提供200元補貼,吃力不討好,但全國仍有上千名藥師自告奮勇,參與國內首次大規模送藥任務。張文靜表示,剛開始送藥到府,大都為退燒、止痛等緩解症狀的藥物,等到指揮中心放寬抗病毒藥物時,因為該藥昂貴,一盒就要一兩萬元,當時全國各地的核心藥局負責收貨、配發,以台北市4家核心藥局為例,疾管署每次配送5000盒,價格超過千萬元,壓力沉重,就怕發生意外,根本賠不起。張文靜第一次確診是在2022年7月,因參加活動多人確診雖然無症狀仍然做了快篩,結果兩條紅線,在家隔離, 透過視訊看診,此時,從第一線提供醫療服務的藥師,變成在家休養的病人,此時更能感受到送藥到府對於患者的重要性。2020年疫情之初,張文靜時任藥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當年9月,擔任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責任更為重大,多次參與台北市政府防疫會議,她表示,經過從上到下個單位的溝通協調,因所擔任職務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不一樣,學到很多東西,視野更為寬廣,自己身為藥師的一份子,可以跟所有醫事人員共同參與防疫工作,相當驕傲,覺得非常光榮。第一線的防疫英雄:上萬名藥師協同防疫作戰張文靜指出,新冠疫情期間,上萬名藥師協同防疫作戰,身處高傳染風險場域,藥師確診機率高於一般民眾,但無人退縮,許多同業於快篩陰性、症狀解除後,旋即回到第一線繼續貢獻所學。「疫情期間藥師盡管辛苦,但也讓社會大眾看到藥師的專業,給予肯定。」張文靜說,許多同業表示,平常都是個人被稱讚,生平第一次被民眾讚許「藥師很好值得信任」,除了是社區好鄰居、健康小幫手,藥師在防疫作戰時,貢獻與付出,超出一般人所能想像。
-
2024-05-16 醫聲.醫聲要聞
永續健康論壇3/AI消弭偏鄉差距 提升照護品質
人工智慧(AI)已成為醫療領域的核心,也是促進醫療平權的重要工具。數位科技不僅能進行偏鄉遠距醫療、預測疾病風險及急重症照護,還能讓手術更精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還以生成式智能護理與交班紀錄,加速醫院的營運管理,並節省醫護人力成本。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提到,利用高科技可以讓手術更精確,減少併發症且縮短病人的康復時間,比如在胸腔外科及整型外科的合作下,進行的胸椎交感神經顯微重建手術,顯著改善了手術後的代償性出汗問題。而長庚名揚國際的顱顏重建,早已應用3D列印及電腦導航輔助系統,去年更成立「手術技能訓練暨研發中心」精進外科醫師的手術技能,利用擴增實境(AR)進行醫師的培訓並吸引國際人才前來觀摩。至於急重症的應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王照元指出,智慧醫療應用於急重症照護、加護病房、手術麻醉智能管理、生成式智能護理與醫護交班紀錄協作,不僅協助醫師快速準確地判讀氣管內管的位置,更引入AI演算模型,每十分鐘自動評估急診病患的狀態,預判準確率高達九成六,並預測三個月內病人的存活率及急重症病人死亡風險,提升照護品質。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陳相國指出,成大醫院影像緊急通報系統的運作,可讓病患影像資訊經智慧醫療精密演算、比對,及時發出腦出血、氣胸與主動脈剝離等緊急病灶警示,醫療團隊在三分鐘內就能採取行動,爭取黃金救命時機;對於銀髮族心血管疾病患者,AI技術也能進行心血管影像判讀、疾病預測。「智慧醫療的發展,是促進醫療平權的關鍵。」天晟醫院院長鄭貴麟指出,天成醫療體系已整合患者資訊,實現即時數據共享和精確的診斷支持,例如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測(LDCT)配合AI判讀技術,不僅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也減輕了醫療人員的工作負擔。長年投身偏鄉醫療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該院副院長戴嘉言指出,山地原鄉民眾的平均壽命比全體國民減少十歲之多,近年雖然差距較過去有所縮減,但還是象徵「健康權」的不平等。戴嘉言表示,高醫長期配合健保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除派專科醫師定期駐診偏鄉,也結合虛擬健保卡,與衛生所合作設立醫療遠距門診會診,傳輸資料給專科醫師判別,開立處方箋並在地取藥,衛生所與醫院亦能共享病歷;增加醫療可近性,更提升平均餘命,如台東縣民近五年增加0.97歲,增幅居全國第二。
-
2024-05-14 醫聲.高齡社會
母雞帶頭!彰化經驗躍全國 王惠美:負責鼓掌當啦啦隊
在衛生醫療政策上,「彰化經驗」成了全國標竿,無論是2025年消除C肝計畫,或新冠疫情期間的防疫策略,乃至於因應高齡社會推動的骨鬆篩檢車,都跑在全國之先。母親節前夕,媽媽縣長王惠長接受本報專訪,她謙稱自己只是幫忙找資源,當員工的啦啦隊已,她也跟所有的媽媽們說:「不要只顧別人,多愛自己,家庭才會更美好」。王惠美一見到記者,就小跑步了起來,腳底一雙便鞋看得出來是征戰一整天的利器,「我已經沒辦法穿高跟鞋了…一天走路就6千步以上。」日行萬步,縣長光跑行程都快達標了,王惠美笑說,這是勞動還不是運動,運動習慣的建立仍在努力。隨著超高齡社會來臨,彰化縣有備而來,推出有趣又接地氣的政策,「我愛我的老樣子」,找老師進鄉鎮,教長輩穿搭及走秀,舉辦老人盃電動比賽,利用Switch拼輸贏;也在15個衛生所成立不老健身房,只要長輩到衛生所接受體適能檢測,經醫師評估開立運動處方箋,再交由運動指導員提供個別化肌力指導,並鼓勵長輩自主訓練,預防肌少症。「彰化經驗」幾乎是流行病學裡的專有名詞了。王惠美指出,在醫療政策上,協助衛生局找資源,像扶輪社贊助彰化縣C肝篩檢,日前也捐贈偏鄉眼科檢查,這些都整合到鄉鎮的C級巷弄長照站等關懷聚點裡,長照站裡有運動指導員、物理和職能治療師、專業驗光人員、社區營養師以及專業社區藥師等,都能提供健康相關服務。自己的媽媽正面臨失智危機,王惠美心有所感地說,找對照護資源很重要,「去年媽媽去日照中心,跟著上課後頭腦變得靈光,失智症狀減緩,且生活有重心後也變得更愛美,這都可以減輕家人負擔。」彰化縣長照服務使用涵蓋率已達70.25%,高於全國61.97%。彰化縣也開始建構全國首創的老幼共融長照衛福大樓,全縣預計18處,將整合衛生所、日間照顧服務中心、不老健身房、公設民營托嬰中心、育兒親子館及家庭福利中心等,照顧0到100歲的民眾。至於高齡化社會的另一個重點疾病—骨質疏鬆,彰化縣早在2019年就與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合作,打造全國唯一的「骨質密度篩檢巡迴車」,至已辦理了1,021場次社區的骨鬆篩檢,篩檢總人數達11,317人,目前仍在持續進行中。身為媽媽,對縣民的照顧也應用在自己身上,每年都健康檢查的王惠美,不諱言有糖尿病及癌症家族史,早期檢查讓自己提高警覺。王惠美特地在母親節前夕,提醒媽媽們,不要永遠只忙著其他人的事,多愛自己一點,家庭也會更美好。
-
2024-05-01 性愛.性福教戰
吃壯陽藥沒效? 泌尿名醫提醒:口服壯陽藥須避免五NG行為
「我花很多錢買藍色小藥丸,也試過其他壯陽藥,為什麼都沒有效呢?是不是買到假的?」泌尿科醫師莊豐賓在臉書粉專「幸福醫師莊豐賓」分享口服壯陽藥的常見問題,常有人抱怨效果不如預期。根據統計,有7成男性使用口服壯陽藥後,都能達到滿意的性行為,但仍有部分民眾覺得藥效不如預期。莊豐賓提到,口服壯陽藥最主要的功能是延緩一氧化氮在體內代謝的時間,一氧化氮會讓海綿體及血管擴張,維持勃起狀態。目前台灣核可的口服壯陽藥,可分為二大類:短效型、長效型。所謂短效型,即進行性生活前,15分鐘至1小時要服用;長效型可維持時間比較長,大約一天左右,過去又有「周末快樂丸」之稱。短性型和長效型的藥物作用原理差不多,都是促進血流量來改善勃起功能,莊豐賓分析常見的五大NG行為,提醒民眾吃了壯陽藥不代表「一定行」,如果少了以下步驟,吃了藥也無法助性。1.過於緊張:沒有吃過且聽信藥物副作用,擔心出現鼻塞、臉潮紅、血壓升高等,心理影響生理,造成初期效果不顯著。莊豐賓鼓勵多試幾次,大約4至6次後就能了解藥性,較能得心應手。2.使用錯誤:原本預期吃完晚餐有個浪漫的夜晚,結果吃到長效型壯陽藥,等了許久都還沒發揮藥效,空等待一場。劑量錯誤也可能無效,應依身體狀況調整需要的劑量,多吃幾顆只是增加副作用,且會因副作用影響到表現。3.沒有性刺激:莊豐賓說,性刺激是開啟一氧化氮作用的重要機轉,服藥後仍要有前戲,讓大腦釋放神經物質,才能啟動後續勃起反應。4.食物影響:吃完飯後馬上吃壯陽藥,高油脂食物會影響藥效的吸收,血中濃度變得比較低,應空腹或飯後2小時服用。5.購買來源:國內已核可的口服壯陽藥需要醫師處方箋,如果購買來源不對,可能買到偽藥,應確保安全性。每一種藥物的使用,都要由醫師評估個人身體狀態,包括病情、生活習慣,尤其是口服壯陽藥可能與原本的慢性病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恐引發致命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