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1 養生.人生智慧
搜尋
薪資
共找到
341
筆 文章
-
-
2021-06-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刷簿子!紓困補助金已入帳 勞工驚訝「撥款好快」
因應疫情,今年紓困4.0自營作業者及無一定雇主勞工生活補貼發放方式大變革,紓困申辦方式變更為即時入帳及線上申請,即時又防疫,簡便又安全。去年曾領取者,撥款首日6月4日一大清早就直接現金入帳,南市民眾直呼撥款效率快,「足感心」!勞工局表示,這次紓困不僅撥款速度超快,紓困範圍也擴大,除自營業者、無一定雇主者投保薪資在新台幣2萬4千元以下,補助3萬;投保薪資在2萬4千元以上自營業者、無一定雇主者,也納入紓困對象,補助1萬,受益人數大幅增加,對紓困民眾是一大福音。勞工局局長王鑫基表示,撥款首日一大清早許多勞工互動回應「這次撥款這麼快,已經入帳了」,真好!另109年未曾領取者今年新增對象也簡化審查流程,申請者只要110年6月7日至110年7月5日期間至勞保局e化服務系統,完成線上登錄即可快速撥款。王鑫基說,符合申請自營作業者及無一定雇主勞工生活補貼者發放金額分別為3萬或1萬,110年4月份月投保薪資未超過2萬4千元之勞工,每人補貼新臺幣3萬元,此項發放標準與去年相同,惟今年擴大紓困範圍,110年4月份月投保薪資超過2萬4千元即月投保薪資等級在2萬5200元以上)之勞工,每人補貼新臺幣l萬元,受益人數大幅增加。王鑫基說明,自營作業者及無一定雇主勞工生活補貼「線上登錄操作說明」影片,勞工局局網早已提供,以供市民朋友提早上網操作練習。109年曾領取者,昨天6月4日直接現金入帳,另109年未曾領取者今年新增對象也簡化審查流程,申請者只要110年6月7日至110年7月5日期間,至勞保局e化服務系統,線上登錄本人之金融機構或郵局帳戶,以「健保卡號+戶口名簿戶號(免插卡)」或「自然人憑證(需插卡)」,完成後即可快速撥款,但110年7月5日前未完成登錄者將不予核發,請勞工朋友特別留意,以免喪失紓困權益。申請勞工生活補貼的對象及資格條件,需具中華民國國籍並符合下列4項條件:1.由職業工會參加勞工保險。2、110年4月30日已參加勞工保險。3、108年個人各類所得總額未達新臺幣40萬8千元。4、未領取交通部、文化部或其他機關所定性質相同之補助、補貼或津貼。此外,針對勞工朋友關心的「勞工紓困貸款」,王鑫基表示, 110年6月15日起開始受理申請,疫情期間請洽銀行採線上申辦或線上預約方式辦理。貸款對象為受疫情影響之本國籍,年滿20歲之勞工,有參加勞工保險者,未參加勞工保險者,可提出工作事實證明(如工作收入資料)。最高貸款10萬元,利率1.85%,貸款3年,勞動部補貼1年利息,貸款名額50萬名。諮詢專線1955及各承貸銀行及。承貸銀行可至「勞動部官網疫情協助專區」→「勞工紓困貸款」→「諮詢窗口」查詢。
-
2021-06-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紓困4.0也含運動從業人員 每人最高補助4萬
紓困4.0,教育部針對受影響而有營運困難的運動事業及相關從業人員,補貼包括室(外)運動場館經營管理行業如球類運動場館、室內(外)游泳池、拳擊館、田徑場、健身中心及賽車場等運動事業,及符合資格的運動從業人員每人最高補助4萬元,從6月7日起至8月31日止線上受理申請。台中市政府運動局說,針對運動事業紓困,若從今年5至7月任一月營業額較今年3、4月月平均或2019年同月營業額減少5成即可申請,若運動事業因受中央命令停業且給付薪資未達基本工資,補助金額包含企業一次性補貼,以全職員工數乘以1萬元計算、受雇員工補貼3萬元及就業安定基金1萬元,共4萬元,由事業一併具領轉發;若運動事業未受中央政府命令停業,則以全職員工每人4萬元計算,提供一次性營運補貼。運動局提到,針對運動從業人員紓困,申請資格為我國國民且非任一單位的全職員工,因契約或工作約定暫停或取消,導致1個月酬勞較今年3、4月月平均,或108年同月酬勞減少5成即可申請,教育部將提供酬勞減損補助,每人最高補助4萬元。「運動紓困4.0」申請期限自6月7日起至8月31日止,申請網站 https://rev.sa.gov.tw/COVID19/solution.html ,或撥打運動紓困專線02-7752-3658洽詢。
-
2021-06-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照服單位因疫情停業 雇主、員工統統有錢可以拿
行政院今通過防疫紓困特別預算,其中衛福部獲得792億,社福紓困占其中的107.7億元,負責0到2歲嬰幼兒的衛福部,負責發放該族群的防疫補貼一萬元,衛福部估計有37萬名0到2歲嬰幼兒符合資格;紓困對象首次擴及到照服單位與機構,雇主員工皆受惠,員工最高可獲得4萬元,住宿機構則可紓困人事費以及貸款優惠。衛福部社家署署長簡慧娟表示,家庭防疫補貼補助國小以下學童,未滿2歲嬰幼兒屬於衛福部負責範疇,初步統計有37萬名嬰幼兒符合資格,將發放37億,現在領有育兒津貼或托育補助的家長,衛福部會在6月15日直接匯到帳戶中,沒有領取育兒津貼或托育補助的家長,自6月15日起,家長或監護人可憑兒童健保卡號至網路(10000.gov.tw)登入匯款帳號供政府撥款,或至ATM領取現金;第三種是無法透過網路登錄或ATM領取的家長,將待疫情趨緩後,以臨櫃方式領取,衛福部將會另外公告。此次紓困擴及到照顧服務的位,衛福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表示,因應第疫情三級警戒,長照及身障日間照顧、家庭托顧、托嬰中心等照顧單位配合陸續停業,紓困情形分為二大類,一為照顧服務收入減少50%,或經中央政府通知停業,且給員工薪資未達到基本工資者,符合資格者超過3100多家。照顧服務收入減少50%的業者,今年4月底以前持續提供服務,依照員工數,每人給4萬元,給予一次性營運補貼。是經中央政府命令停業者,且其給付薪資未達基本工資,雇主的補助是按照員工數每人給予一萬元,如聘僱10位員工的雇主,給予雇主10萬元,而給予員工每人四萬元,一次性提撥。家庭托顧服務員、居家保母,不分是否為準公共化,符合收入減少達50%者或經中央政府命令停業,今年4月底以前持續提供服務,每人給予3萬元補貼,一次提撥。住宿式機構及社福事業單位紓困,則比照過去紓困模式、標準繼續辦理補貼。居家式社區式長照機構,將發出2.3億元、社福事業單位約編列9000萬元。
-
2021-06-0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圖表/紓困4.0 共7類估730萬人次可領現金紓困
行政院今通過防疫紓困特別預算案,在個人現金紓困部分,包括新增的330萬人次,現金紓困估計有730萬人次可以領取。行政院指出,新增個人現金紓困330萬人次,包括:1. 去年無雇主的自營業者,勞保額度2萬4千元以下領3萬元,這次新增超過2萬4千元以上領1萬元(新增65萬人,共186萬人);2. 農漁民排富後都可領一萬元(共113萬人);3. 加入勞保的漁民(甲類漁民),投保額度2萬4千元以下領3萬元,這次新增超過2萬4千元者也可領一萬元(共35萬人);4. 孩童家庭防疫補貼每位孩童1萬元(新增250萬人);5. 無勞保農漁保的自營業者,攤商、臨時工、接案工作等,年收入低於基本生活費者,領1至3萬元(新增10萬人,共47.5萬人);6. 計程車、遊覽車、租賃車、導遊領隊、視障按摩師、無一定雇主藝文工作者等,領3萬元 (共12萬人) 7. 中低收入戶領4500元(共90萬人)。行政院並指出,三級警戒後被政府命令停業的大部分業種(包括健身中心、電影院、補習班等)分為兩種類型,包括停業期間,如果有給員工基本薪資,一個員工補給他4萬元,由雇主領取;如果沒有給員工基本薪資以上的薪水,一個員工補助1萬元,由雇主領取,而員工則可領4萬元。針對什麼時候開始申請,行政院表示,去年申請通過的、有留存摺資料的,6月4日後會開始直接匯入戶頭;去年申請通過、沒有存摺資料的,政府6月7日後會寄發通知單;今年新申請的,6月7日起開放線上申請網站;至於孩童家庭防疫補貼與勞工紓困貸款,6月15日開始受理申請。
-
2021-06-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蘇貞昌拍板紓困4.0再擴大 新增60萬人可領補助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拍板再擴大紓困4.0補助範圍,包含自營業者、無一定雇主者投保薪資在新台幣2萬4000元以下一律補助3萬元,另外投保薪資在2萬4000元以上者也納入紓困對象,合計約60萬人受惠。行政院官員今天表示,紓困4.0將延續對自營業者、無一定雇主者的現金紓困,但擴大範圍,第1類是延續去年標準,投保薪資在2萬4000元以下,但去年沒投保任何保險,或不在去年紓困範圍、今年才開始工作的自營業者等,這類約10多萬人,每人將一律領紓困金3萬元。官員說,第2類則是投保薪資在2萬4000元以上的自營業者、無一定雇主者,包括攤商等等,這些人原受限於去年資格較嚴格無法領取補助,但蘇貞昌已裁示,放寬紓困4.0範圍,每人紓困補助將低於3萬元;總計這次擴大範圍將有近60萬人受惠。行政院會預計明天通過紓困4.0特別預算案,將送請立法院審議。官員表示,包含家庭防疫補貼新增約250億元經費,以及對自營業者、無一定雇主者的補貼預算等,總預算規模約2600億元,相關紓困細節將於明天院會後記者會說明。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日前表示,除本次新增的孩童家庭防疫補貼預計於6月15日起啟動發放外,其他的紓困措施,凡符合資格且既有帳戶者,原則上皆自6月4日統一開始發放或受理。
-
2021-05-25 名人.黃軒
社區傳播大爆發怎麼辦?醫曝降死亡率最有效方法
社區傳播大爆發時,最有效降低死亡率的政策……就是這些了!根據去年2020年的慘痛經驗,美國、加拿大和波蘭研究人員,針對198個國家的【圍堵和滅災】兩大政策方向,想要知道哪些政策,是可以有效使得COVID-19死亡率下降的。首先發現的就是【戴口罩政策】了。1.囗罩政策,這是非常肯定的政策之一,一直以來都是如此。研究人員分析198個國家發現,那些不提供囗罩的國家,每周死亡率高達54%,反觀強調戴口罩的國家,每周死亡率只有8%。而且只要提早15天開始戴口罩,其死亡率就可以下降。口罩政策,是目前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尤其是在沒有疫苗接種之下的國家)。(Countries with widespread mask wearing saw mortality rates grow 8% a week, on average, versus 54% growth in other countries.)他們更進一步分析16個政策,在161國家中,在無疫苗的提供下,是哪種政策最有效搶救人民的生命呢?2.經濟紓困,包括了薪資紓困(Income support, OR : 40.3)、貸款/契約紓困(Debt/Contract relief, OR : 4.44)……經濟紓困指標(Economic Support Index, OR : 1.07倍),都會使COVID-19的死亡率下降呢。顯然解決民生的「物資、生計、經濟問題」,都會是防疫作戰重要的策略之一。3.其他有效降低COVID-19死亡率政策,包括了關閉學校、取消公共活動、限制聚會、限制國內跨越行動、禁國際旅遊,這些都有助於COVID-19的死亡率下降趨勢。但也請大家「幫幫忙」,才能渡過難關!參考資料:Association of country-wide coronavirus mortality with demographics, testing,lockdowns, and public wearing of masks (Update June 15, 2020).Early face mask policies curbed COVID-19’s spread, according to 198-country analysis※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5-2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大院長斥住院醫師請假無情 工會籲:以溝通代替分裂
台大院長吳明賢今天再度發出公開信,對象是住院醫師,信中語氣嚴厲指出,「少數科別住院醫師,把自己當成局外人,甚至藉機放長假,這些行為不僅無情,而且傲慢,讓師長們痛心」。不過,台大醫院工會表示,建議醫院人事單位讓員工了解自己的權益仍會被確保,透過溝通和協商可達成共識,目前問題有解決,內科部允許請假。吳明賢信中強調想要在醫學生涯走的遠,必須培養團隊及體系意識,「年輕時少點功利主義、多點系統思維,你們的人生系統才可能發展的更好,醫學生涯走的更久更遠。」醫師比一般人更有專業與技能,更應該要出行動和態度,好好保護家和家人、社會大眾免於病毒威脅。吳明賢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寫信的目的是希望提醒年輕醫師,健保給付下,醫療生態都被改變,內科辛苦訓練又漫長,又要站在第一線,是重要的訓練。這次全院普篩,許多高風險接觸者檢驗是陰性,還是遵照高標準,讓他們隔離14天,但這樣可能醫療會癱瘓,所以需要各科一起來幫忙。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發言人兼台大醫院企業工會顧問陳亮甫表示,目前醫院上班需要分艙分流,排班難度高,所以最近台大醫院內科部曾經要求住院醫師近期不要排年休,引起了一些反彈。站在工會的立場,會建議醫院人事單位,應給予支持排班醫師更多支持,提出希望大家配合之餘,也要說明勞工權益的保障有哪些,如此便能透過溝通和協商,便能取得支持,創造雙贏。陳亮甫表示,比如說,根據勞動相關法規規定,如果有需要禁休,醫院可依法在24小時內通報勞工局,請勞工局核准,事後可以給予補休、加倍發給薪資。如果醫院人事單位能夠針對這些相關配套給予說明,勞工會更加放心,就有很大的機會可以透過協商達成共識,心甘情願地配合排班上班,不需要在防疫作戰的此刻,讓醫院出現分裂的氣氛。
-
2021-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北凱撒:國家有難、挺身而出「封館投入防疫備援」
台北凱撒大飯店在臉書公告「配合政府防疫,疫情期間,本飯店將作內部清潔、消毒與維護保養設備作業,此段時間將暫停營業」,事出突然,但知情人士透露,封館是為轉作防疫;記者去電,原本飯店三緘其口,希望由官方發言,剛剛發出最新聲明稿,證實「封館為防疫」。聲明稿指出,台北凱撒大飯店在疫情前為台北市住房率前三名、入住達九成以上的飯店,深受國內外旅客喜愛,去年為了提供更好的住宿品質,房間重新裝修。但此時面臨疫情日益升溫而造成醫療資源不足,故經集團飯店董事長、內部高層主管與政府團隊討論過後,台北凱撒大飯店將加入備援,一起守住台灣的醫療體系。據了解,台北凱撒留任的員工將可優先施打疫苗,薪資也加三成作為鼓勵,聲明稿中也對同仁表達感謝,「謝謝台北凱撒全體同仁願意一起守護台灣,他們是無名英雄,即日起將與醫護同仁們站在同一陣線,攜手抗疫」。台北凱撒感性指出,「飯店不只是觀光產業,在沒有疫情的時候是所有旅客的家,而此時此刻更是所有台灣人民的庇護所;國家有難,台北凱撒挺身而出,一起守護大家的健康,祈禱疫情恢復的那一天,重現觀光飯店的榮耀,大家一起加油」。
-
2021-05-1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雙北高中職以下明起停課 家長的防疫照顧假QA速讀
台灣今(17)日本土激增333人,境外移入兩人,雙北市今日上午也同步宣布,明天起高中職以下,包含國中、國小、安親班、補習班、幼兒園及托嬰中心等,將全面停課至5月28日。國九及高三學生則停課至畢業典禮前。期間,家長可請防疫照顧假,對於家長請假是否影響工作權利,面對家長各項疑問,製作QA幫大家解答。Q:什麼是防疫照顧假?係指針對家中有12歲以下學童或就讀高中(含:高中、高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國中持有身心障礙證明之子女等有照顧需求者。勞工因防疫照顧需求而申請防疫照顧假,雇主不可視作曠職或強迫勞工改請事假、扣發全勤獎金等不利處分。Q:申請對象為何?凡家中有12歲以下學童的家長,其中一人於停課期間如有照顧學童需求得請防疫照顧假。「家長」的定義包含:父母、養父母、監護人或其他日常實際照顧兒童之人,例如:爺爺、奶奶等。若有就讀高中學校(含高中、高職、五專1至3年級)或國中持有身心障礙證明之子女,有照顧需求時,家長其中1人得請防疫照顧假。Q:若雇主不給防疫照顧假,會如何處理?符合上述規定的家長若有學童照顧需求,雇主應予准假,且不得視作曠職,或強迫勞工改請事假或其他假別,也不得因此扣發全勤獎金、解僱或予不利處分。雇主如扣發全勤獎金,將依違反勞基法第22條工資未全金額給付處罰;如強制勞工改請特休假或事假,將依違反勞基法第38條或第43條規定,處罰金額落在2萬元至100萬元範圍內。Q:防疫照顧假可請多長?防疫照顧假隨學校暫停上課的日期而定,並沒有時間限制,但僅限於12歲以下的學生,已滿12歲的國一生並不適用。Q:防疫照顧假可依法領薪?「防疫照顧假」為防疫應變的特別措施,並非公假性質,雇主應配合准予符合條件者,此一特別措施並未強制雇主應付薪資,可由雙方協商。但新北市長侯友宜上午表示,雇主在防疫照顧假方面應多給予彈性,讓員工在防疫照顧假期間仍能領薪。國民黨和時代力量黨團則認為,中央政府應補貼企業,讓申請防疫照顧假者仍能領薪。Q:家長若有照顧需求,但不在防疫照顧假請假適用對象內,能請何種假別?若家中有因疫情停課、超過12歲年齡的學生,但家長並非列屬防疫照顧假可申請適用對象,得另請家庭照顧假、特別休假或事假之假別,雇主應予准假,勞雇雙方應為防疫共同努力。但家庭照顧假,時間最長只有七天,包括事假這兩種假均不強制雇主給薪。
-
2021-05-1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防疫照顧假是公假嗎?誰能申請?
雙北今天宣布明(18日)起高中職以下全面停課,但有些家長仍需上班,孩子沒人照顧該怎麼辦呢?以下整理「防疫照顧假」重要準則參考。一、全國高中職(含)以下學校及相關教育機構,於學校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停課期間,家長可以請什麼假?A:1.為校園疫情控制需要,高中職(含)以下學校及相關教育機構符合「校園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 疫情停課標準」時,家長於停課期間如有照顧學童之需求,得依下列說明請「防疫照顧假」:12歲以下學童之家長其中一人,於停課期間如有照顧學童之需求,得請防疫照顧假;前述「家長」,包括:父母、養父母、監護人或其他日常實際照顧兒童之人(如爺爺、奶奶等)。如有就讀高級中等學校(含高中、高職、五專一、二、三年級)或國民中學持有身心障礙證明之子女,有照顧需求,家長其中一人得請防疫照顧假。2.短期補習班、幼兒園及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等教育機構,如比照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規定停課者,其家長亦得比照各級學校之家長申請防疫照顧假。3.符合上述規定之家長如有學童照顧需求,雇主應予准假,且不得視為曠工、強迫勞工以事假或其他假別處理,亦不得扣發全勤獎金、解僱或予不利之處分。二、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之防疫需要,全國公私立高級中等(含)以下學校延後開學期間,家長得請「防疫照顧假」,其申請對象為何?A:1.全國公私立高級中等(含)以下學校及公立幼兒園(含專設幼兒園)延後開學期間,家長其中一人如有照顧「12歲以下之學童」,或「國民中學、高級中等學校、五專一、二、三年級持有身心障礙證明子女」之需求者,得申請「防疫照顧假」。2.私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正常運作,如幼兒園有於延後開學期間自主停課,或家長自主替幼兒請假之情形,家長其中1人得請「防疫照顧假」。3,前述「家長」,包括:父母、養父母、監護人或其他日常實際照顧兒童之人(如爺爺、奶奶等)。4.符合上述規定之家長如有照顧需求,雇主應予准假,且不得視為曠工、強迫勞工以事假或其他假別處理,亦不得扣發全勤獎金、解僱或予不利之處分。三、防疫照顧假是公假?還是家庭照顧假?A:1.「防疫照顧假」係為防疫應變的特別措施,並非公假性質,雇主應配合准予符合條件者,但此一特別措施並未強制雇主應付薪資,希望勞雇雙方共同為防疫而努力。2.此一特別措施是因應中小學延後開學或依停課標準停課期間的配套,使有12歲以下等受照顧子女之家長有多一個請假的選項,與各公私部門既有的相關請假規定(如:家庭照顧假、事假、特別休假等)併行,並沒有排他或替代的關係。四、家長如有照顧需求,惟非屬防疫照顧假請假適用對象,還可以請什麼假?A:因應停課,家長如非屬防疫照顧假請假適用對象,惟仍有照顧家人之需求,得請家庭照顧假、特別休假或事假以為運用,雇主應予准假,希望勞雇雙方共同為防疫而努力。五、如果雇主不給防疫照顧假,如何處理?A:1.勞工配合防疫照顧需求而未出勤,雇主不得視為曠工、強迫勞工以事假或扣發全勤獎金等不利之處分。2.雇主如扣發全勤獎金,將依違反勞基法22條工資未全額給付處罰;如強制勞工一定要請特別休假或事假,將依違反勞基法第38條或第43條規定處罰,處罰金額都是2萬元至100萬元。(資料來源/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
-
2021-05-07 該看哪科.婦產科
育嬰留停津貼加碼領8成薪!最高半年領43.9萬 7月上路
為解決少子化危機,行政院今推出多項催生新政,包含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產檢次數增加至14次、放寬雙親可同時申請育嬰留停、加碼育嬰留停津貼等。勞動部官員說,育嬰留停津貼薪資替代率提升至8成、有薪產檢假、申請期間可少於6個月都在7月1日上路,其餘若涉及修法,實施日程未訂。勞動部條平司司長黃維琛表示,育嬰留職停薪彈性申請部分,放寬讓雙親可以同時申請育嬰留停及津貼,配偶若未就業另一方也可以申請,申請期間可少於6個月(不低於30天),以申請2次為限。黃維琛說,申請育嬰留停可少於6個月,但配套是必須提前預告雇主,讓雇主有時間能因應,進行人力配調,現行僅規定必須事先書面告知雇主,但修法後會限定一定天數前要預告雇主,至於天數則要再研議。彈性工時部分,放寬受雇未滿30人事業單位的勞工,可經勞資協商適用性別平等工作法減少1小時工時或調整工作時間。育嬰留停津貼薪資替代率也從原本的6成投保薪資提升至8成,黃維琛說,原本6成由就保支出,另2成由政府預算編列,預計每年42億元。此外,有薪產檢假從5天增加至7天,黃維琛也說,新增的兩天薪資將由政府補貼,將編列2.4億元。若依最高投保薪資4萬5800元計算,可月領3萬6640元育嬰留停津貼,最長可領到6個月,等於雙親同時請好請滿,可領到總計43萬9680元的育嬰留停津貼。
-
2021-05-07 該看哪科.婦產科
育嬰留停新制看過來! 不用一次請到6個月
行政院今天拍板放寬育嬰留停及調整工時彈性等政策,除了育嬰留停津貼提高,請育嬰假也有部分規定變動,包含不用一次請到6個月,但若要少於6個月未來須一定天數前預告雇主。因應少子女化趨勢,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拍板,投入新台幣91億元經費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增加產檢次數至14次等,其中跟勞動部有關少子化政策,包含放寬育嬰留停、工作時間彈性調整、產檢假天數增加以及育嬰留停津貼再加碼。爸爸媽媽若有育嬰需求,依照法律規定可以申請育嬰留停,現行規定是3歲以下子女可以請最多2年的育嬰假,且可以同時請領最多6個月的育嬰留停津貼。不過,這次規定放寬,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表示,政府拍板放寬育嬰留停政策,包含雙親可以同時請領育嬰留停以及育嬰留停津貼,請育嬰假時也不需要一次就請6個月。黃維琛表示,現行法律規定,受僱者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應事先以書面向雇主提出,而育嬰留職停薪期間,每次以不少於6個月為原則,若要低於6個月必須與雇主協商。而這次則是放寬規定,申請期間可以少於6個月,但不得少於30天,且少於6個月的次數以2次為限,且必須提前預告雇主。黃維琛說,原本法條並沒有規定要多久以前告知雇主,但這次放寬後,後續會規定一定天數前須預告雇主,至於是要多久以前,之後會參考現行勞動法規中的離職、資遣及解僱等預告天數研議。在彈性工時部分,現行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受僱於僱用30人以上雇主的受僱者,為撫育未滿3歲子女,可以向雇主請求每天減少工作時間1小時並不給報酬,或是調整工作時間,且雇主不得拒絕。黃維琛表示,這條將另外訂定規定,若是受僱於未滿30人事業單位的勞工,經勞雇協商,也可適用性別工作平等法有關減少1小時工時或調整工作時間規定。至於產檢假天數增加部分,黃維琛說,產檢假從5天增加為7天,增加的2天由政府發給勞工實際薪資、雇主不須負擔;而育嬰留停津貼加碼至8成,黃維琛說,6成將由就保基金支出、2成則由政府出。
-
2021-05-06 養生.家庭婚姻
她曝房貸加開銷 夫妻月入十萬「完全不敢生小孩」
近來台灣少子化的問題越趨嚴重,美國CIA近日公布110年全球人口生育率預測報告,台灣以生育率1.07人拿下全世界「最低」的排名。然而少子化問題源自社會結構對於青年成家、生育並不友善,近日一名女網友發文,說明即便夫妻月薪合計有十萬,依舊不敢生小孩,貼文一出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原PO在Dcard發文「夫妻加起來10萬薪資,不敢生小孩」,她在文中說明目前新婚半年,夫妻當初規劃先買房再登記結婚,即便兩人買房價格合理,公婆也有金援,「買房砸下了非常多積蓄,以至於兩個人存款所剩不到40萬,暫時不辦婚宴先登記。」兩人討論後,決定預存一年再辦婚宴。但原PO最近常聽到身邊親朋好友說「可以先生個小孩再辦婚宴」之類的話,讓她相當不敢置信,因為身邊已婚朋友都說一場婚宴要準備4、50萬比較保險,「我跟先生都覺得生小孩就是開始花錢了啊,根本存不了錢辦婚宴。」婚宴之外,房貸也讓夫妻兩人喘不過氣,「所有貸款加生活開銷,有時候月底兩個人所剩不到一萬,而且我們是不買奢侈品,也幾乎不出去玩的夫妻⋯。」原PO直言「我真的覺得完完全全不敢生小孩,覺得生小孩兩個人的生活會變更吃緊更可怕⋯。」貼文引起許多網友回覆,「金錢真的是一大考量」、「10萬養小孩可能勉強可以收支平衡,但存不到錢」、「我跟老公也有揹房貸,我們的共識就是月薪15萬才生」、「真的,我跟我男友說,至少兩個人加起來要10萬才能結婚,但生小孩至少要15萬⋯」、「養孩子爆炸貴,光是懷孕期間的產檢、超音波、羊膜穿刺、高層次、營養品、生產費用,就非常驚人」、「另一半年薪跟我加起來約600萬台幣,還是不敢生小孩,因為她想要給小孩最好的資源,短期應該要等買完房再說了」。
-
2021-05-0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諾富特風暴狂掃!多人慘遭確診、列隔離 薪水和補貼如何領一次看懂
機師、諾富特飯店群聚事件仍未止歇,目前確診人數逾20人,許多接觸者因此遭列居家隔離,生活、工作都因此受到影響,然而因染疫途徑不同,勞工所能獲得的補償也有差異,未染疫卻需隔離者又有哪些權益可爭取呢?【因工作確診】勞工若因工作關係感染新冠肺炎,屬於職業災害,雇主應依法給予補償。休假:雇主需給予公傷病假。薪資:如勞工因確診無法工作,雇主應按原領薪資給予補償,若治療滿二年仍未痊癒,且經指定醫院診斷、審定為喪失原有工作能力,雇主得一次給付40個月平均薪資。如治療結束後經診斷為殘廢,則依平均薪資及失能程度,一次給予失能補償。因此死亡者,雇主除給予5個月平均薪資的喪葬費外,也應一次給予其遺屬40個月平均薪資的死亡補償。勞保補償:有參加者,可依勞工保險條例規定申請各項職業災害給付。從無法工作的第4天起,可向勞保局申請事故當月前6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70%的職業災害給付,如經一年醫療未痊癒,第二年減為平均月投保薪資50%給付,最長共給付二年。【非因工作確診】勞工染疫若與工作無關,則需自行請假,除非治療期間仍能持續工作,否則雇主可視同一般休假處理。休假:需自行向雇主請病假、事假、或特休。薪資:若勞工在此期間仍願意提供勞務,雇主應給予工資,且不得影響全勤或不利待遇。勞保補償:有參加者,可依勞工保險條例規定申請普通傷病給付。若因染疫導致無法工作、未能取得原有薪資,且正在治療者,從第4天起,可向勞保局依平均月投保薪資請領50%的傷病給付,最長可給付6個月,若事故發生前投保年資合計達一年者,則可延長給付至一年。若死亡其遺屬則可申請死亡給付,除按平均月投保薪資請領5個月的喪葬費外,依投保年資可再請領10至30個月遺屬津貼。【被衛生機關要求隔離者】若因衛生主管機關強制隔離或檢疫,勞工可請「防疫隔離假」,雇主不得視為曠職。休假:可請防疫隔離假。薪資:若因工作關係需隔離者,雇主應照常給薪,若非因工作導致,則無強制雇主給薪,但雇主不可因此扣發全勤獎金、解雇等不利處分。補償:可申請防疫補償每日1000元。
-
2021-05-01 新聞.元氣新聞
育兒不只是媽媽的事!爸爸請領育嬰留停津貼破13萬人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根據美國中情局近日報告,我國生育率更名列全球倒數第一名,經濟與育兒壓力讓人怯步。勞動部表示,育兒不是單一性別的責任,爸媽都該扮演親職與照顧者的重要角色,據統計,就業保險開辦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至今年3月底,已有80萬人受惠,其中爸爸請領狀況,從開辦時的4千多人,累計成長至13萬人。勞動部勞動保險司副司長陳文宗指出,就保法規定,就保年資只要滿1年,就可向勞保局申請最長6個月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給付標準按留職停薪當月起前6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的6成發給,減輕留停期間的經濟壓力。陳文宗說,部分民眾誤以為育嬰留停津貼必須一次請領6個月,家長可視自身許求及雇主協商安排育嬰留停方式,彈性分次請領,並沒有限縮一次領滿。根據去年資料,未領滿6個月的民眾佔25%。陳文宗指出,根據勞保局統計,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自開辦至今年3月底止,已有80萬人受惠,其中爸爸請領狀況,也從開辦時的4千多人,累計成長至13萬人,雙親都有請領育嬰津貼的佔18%,媽媽單獨請領佔73%,爸爸佔9%。勞動部提醒,新手爸媽們別忘了自身權益申請留停津貼,也鼓勵爸爸們共同承擔育兒責任。
-
2021-04-23 新聞.元氣新聞
麻護師認證考試個資外洩 20分內緊急下架
衛福部首次針對麻醉科護理師辦理考試認證,今結果出爐,總計1925人通過兩階段考試,及格率為六成二,首屆麻醉科護理師在報考階段時,曾發生個資不慎外洩事件,公告考場資訊時,不慎將近4000人報考人的個人資訊等夾帶至網站中,衛福部照護司司長蔡淑鳳表示,該案20分鐘內就被發現,總計有40人次瀏覽,已經要求委託辦理考試的公司,依照個資法通知所有當事人並報案,一旦有資料不當使用,隨時可向警方說明。蔡淑鳳表示,國內發展專科護理師制度多年,但過去僅在內科、外科、小兒科、婦產科、精神科辦理專科護理師考試,首次辦理麻醉科專科護理師,考試分二階段考試,今最終考試結果出爐,有1925人及格,及格率為6成2,與其他專科護理師的及格率相當。蔡淑鳳表示,專科護理師是一般護理師的進階,工作內容需要與醫師的工作相互配合,根據調查,專科護理師的每月薪資待遇會比一般護理師多5000到1萬元。目前正在麻醉科執業的一般護理師約有4000到5000人,目前雖然沒有規定醫院一定要聘雇專科護理師,但是相信醫院為了提高醫療品質,屆時將會陸續開缺。由於先前傳出,某醫學中心的簡報內容與此次麻醉科專科護理師的考題雷同,蔡淑鳳表示,經過比對調查,考題並未外洩,不過,報考人個資外洩的部分,當天已經緊急下架,並已經報警處理。
-
2021-04-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肺炎疫苗開打 勞團籲制定有薪接種假
部分民眾接種AZ疫苗產生身體不適情形,勞團今天發聲明指出,接種疫苗是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呼籲應立刻制定疫苗假,且可領一日的薪資,避免衍生更多勞資爭議。武漢肺炎疫苗將陸續到貨,外界關注是否有疫苗接種假,勞動部長許銘春日前表示,已建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議受僱者能有疫苗接種假,且由於疫苗接種假是配合防疫政策,不可歸責於雇主,因此送入指揮中心的版本並沒有強制雇主給薪,給假、給薪處置將尊重指揮中心研議結果。對此,勞工團體工鬥今天發布表聲明指出,根據目前疾病管制署的統計資料、國際間的接種狀況來看,各類疫苗皆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包含發燒、頭暈、肌肉疼痛等,更有一定比例的人會因接種不適而影響工作。工鬥表示,勞動部提出疫苗假構想,主張「配合防疫政策,不可歸責於勞雇雙方,勞動部未強制雇主給薪」,但以台灣的勞資關係來說,很高機率就會變成是勞工扣一日薪,而依現行勞工請假規則,接種疫苗當日或後續發生副作用,即使請病假只會扣半日薪,扣一日薪的疫苗假事實上比病假更不利。工鬥認為,接種疫苗是配合國家防疫政策,更是雇主應負責任,因為接種疫苗達到群體免疫後能減少風險,自然有助於市場活絡、刺激經濟,對高度依賴人跟人接觸的產業,更有產業復甦效果,且也可減少職場上疫情擴散風險,應視為雇主應負的職安保障和職災預防責任。工鬥呼籲,武漢肺炎疫苗已陸續開放愈來愈多勞工與公務員接種,政府應盡速制訂疫苗假,接種疫苗當日應有疫苗假,接種疫苗過後若有身體不適,也可申請至少2天疫苗假,且應有一日薪資,如此才能避免勞動權益在防疫下被犧牲、避免衍生更多勞資爭議。
-
2021-04-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打太慢?昨單日接種僅1319劑 指揮中心規畫再開放接種對象
我第二批AZ疫苗共19.9萬劑今起接種,效期僅至五月底,若希望在47天內接種完畢,一天必須接種4234劑,但4月14日單日接種人數為1319人,截至目前累計2845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進度施打速度較慢,未來會斟酌開放後續接種類別,避免有浪費之虞。莊人祥也說,昨天新增12件非嚴重不良事件,但值得注意的是,藥物不良反應中心針對先前通報的一例非嚴重事件評估進行變更,主因是後續其又再次住院,才會改列為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目前已經出院,該個案為一名40多歲女性,其接種後出現呼吸喘、心跳快症狀。民眾也關心是否可能有疫苗假,且該假是否可帶薪,莊人祥僅說,疫苗假還在研議中,目前沒有近一步的進度,中央各部會持續溝通,勞動部傾向不強制雇主應給薪資,若確定方案再由勞動相關單位說明。針對自費接種,莊人祥表示,目前還沒開放預約,本周五還會與旅遊醫學門診溝通、確認。預約方式需要民眾向各別的旅遊醫學門診預約,同一家醫院公費、自費預約方式將朝不同模式進行。
-
2021-04-04 退休力.理財準備
鍛鍊退休力/臨退才想投資 債券型優於股票型
對許多民眾來說,如何退休理財是個大哉問。在思考「如何」這個問題之前,理財專家建議,首先要克服退休理財的迷思,之後再依年齡的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工具,才能存足夠的老本,安度退休生活。許多人未考慮健康因素,生病治療後退休金大縮水。理財專家郭莉芳表示,退休理財的迷思在於不知道自己退休後需要花那麼多錢,因此錯估情勢。而會導致錯估情勢的原因,主要在沒有考慮到健康因素,只考慮到食衣住行等需求,並未想到哪一天身體出現狀況,可能會侵蝕一大筆退休準備。以癌症治療為例,郭莉芳說,衛福部統計,從發現到治癒平均要花兩百萬元,但生病又不能不治療,只能動用積蓄想辦法把身體醫好,當原本的退休準備因此縮水,就會感到焦慮。這也是多數人在退休準備時會忽略的,就是認為不需要準備那麼多錢,以及沒有想到退休後會面臨突發狀況,就像投資會遇到灰犀牛或黑天鵝,退休理財會遇到最大隻的黑天鵝,就是無法預測自己的身體狀況。年輕族群建議選股票型資產,年紀長者以債券型為優。至於退休理財工具,郭莉芳指出,對比較年輕的族群建議以股票型資產為主,像是ETF或基金,可以找自己擅長的投資工具,儘管市場有人認為這類投資工具成本相對較高,但只要選對標的,長期能幫你賺錢就好。基本上,理財工具沒有好或不好,只有合不合適的問題,近幾年ETF比較夯,但如果過去比較熟悉基金理財,有自己的心法或訣竅,就選擇熟悉的投資工具。要注意的是,年輕一點的可選擇波動度較高的市場,如果年紀相對較高才意識到要存退休金,考量目前的時間點,全世界所有資產都是貴的,不建議買股票型資產,因為十年內可能就要退休,資產禁不起任何風吹草動,建議以債券型、平衡型(股債配置)的標的為主。非典型就業者,建議備A、B帳戶,劃分家用與投資。至於隨著非典型就業(例如聘僱人員、人力派遣)日益普及,這些人退休理財要注意的面向為何?郭莉芳表示,非典就業收入可能不穩定,恐怕更難做儲蓄計畫,收支管理也會有盲點,因此一定要有風險意識,最好要準備緊急預備金(沒工作時可支應三到六個月的存款),以備不時之需。她建議,非典就業者最好有AB帳戶的概念,假設一家三口每月開銷五萬元,這筆錢就放在A帳戶,剩下的錢則放在B帳戶,用來存錢或投資理財,切勿把所有的錢放在同一個戶頭。這樣做的優點是,把家庭基本開銷存在一個帳戶,當快用完時,你就知道要緊縮開支。一旦工作或收入出現狀況,至少還有B帳戶資產可以活化變現。調查分析51.6%未規畫投資理財 近四成投報率不足有關退休理財儲蓄準備,51.6%民眾表示並未規畫。至於投入多少收入準備退休理財?投入薪資1-6%者占16.6%,投入7-14%者有9.2%,投入15-20%的有7.9%,將收入20%拿來投資者有14.7%。但高達18.6%說不知道,33%答案是「0」,表示未認真投資理財的比率達51.6%。49歲以下民眾較具準備意識,20~29歲民眾為退休準備的理財儲蓄金額占比達22.6%最高;30~49歲民眾,為退休準備的理財儲蓄金額以1~6%最多,此階段民眾多需擔負家庭責任、成家立業,生活中各項開銷下,為退休準備的儲蓄金額也可能因此調整。至於有投資理財者,專家建議,退休理財工具期望年報酬率應達2%,但未達2%者有近四成,2~4%有一成三,4~6%二成,6~8%和8%以上都不到一成。59歲以下,選擇工具的投報率不及2%者接近四成,建議應選擇更高投報率的理財工具。但專家也提醒,年齡愈大,理財應注意保本,不選擇風險太高的理財工具。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4-04 退休力.理財準備
鍛鍊退休力/搞懂退休金!勞退「自提」要趁早 未來保障加倍
勞工退休金有兩筆,勞保+勞退。調查顯示,多數勞工分不清勞保與勞退。其實,勞工只要記得,退休金有兩筆,一筆是勞保,一筆是勞退。勞保是社會保險,有生育、職災、傷病、死亡及老年給付;勞退則是純退休金制度,由雇主在工作時為勞工提撥退休金。近七成五勞工知道退休後可以領勞保,但知道可領勞退的比率則減為六成。勞動部表示,可能近幾年勞保破產問題常被報導,勞工較容易關注;勞退則因為是雇主按月提撥到帳戶,常被勞工忽略。實務上,先不談勞保破產危機,現行勞保老年年金平均請領金額不到二萬元,因此單靠勞保老年年金,退休保障不足。若加上勞退,可提升退休收入,但若能再加上自提勞退,保障加倍,對現在還年輕的上班族來說,退休後至少可月領三萬元以上,甚至可達四萬元。鼓勵年輕族群勞退自提,未來收益大翻倍。多數勞工對如何算出自己的勞保+勞退沒有概念。其實只要上勞動部及勞保局網站,都有試算系統。以勞保來說,公式較簡單,就是以自己終身投勞保的投保薪資中,用最高的60個月的平均投保薪資做基準,每一年的所得替代率是1.55%。假設最高60個月平均投保薪資是4萬元,投保35年計算,則每月可領的勞保老年年金就是4萬元×35×1.55%=2萬1700元。那麼勞退呢?很多專家都建議要自提,真的差很大嗎?勞保制度設計是社會保險,因此老年年金就是根據年資計算。但是勞退就是純退休制度,如果勞工日後想多領,有參加自提跟沒有參加自提,差距很明顯。根據勞動部的勞工退休金試算系統,假設一名勞工每月薪資4.2萬元,用最保守的每年薪資成長率1%,勞退提撥投資報酬率3%,預計工作35年後請領,該名勞工的新制勞退金含收益可達219萬元。但是如果除雇主提撥以外,勞工每月也自提6%,也就是一個月提撥薪資的12%,相同條件下,35年後帳戶總額可達438萬餘元。每月才多提6%,對勞工的確是加倍保障。年輕世代可能會認為薪資不高,還要自提嗎?別擔心,勞退新制雇主提撥,加上自提,效果仍很驚人。〈試算案例〉1.只有雇主提撥6%,沒有自己提撥每月薪3.5萬元計算,薪資成長率1%、投資收益3%、提撥6%,35年新制年資後,帳戶總額為183萬元,若以平均餘命20年計算,每月可領10,119元,但所得替代率提高到20%,若再加計勞保35年年資的所得替代率54.25%(1.55%×35=54.25%),兩筆退休金所得替代率可達74.25%。2.雇主提撥6%,加上自提6%,總計提撥12%上述相同條件下,帳戶總額變成365.8萬元,每月可領20238元,所得替代率41%。若再加上勞保35年年資的所得替代率54.25%(1.55%×35=54.25%),兩者合計95.25%。調查分析可領勞退 61.6%民眾不知道社會保險與職業退休金是退休財務的重要基石,統計發現,15.5%的民眾認知不足,65歲到69正值退休年齡,但有21.1%認知不足。74.8%民眾認知未來退休後可以領取勞保;認知可領取勞退者僅占61.6%,兩者落差達13.2%之多,顯見民眾對於勞工退休、老後生活財務保障認知仍須提升。另外,52.4%的民眾不知可領取的退休金總額,20歲到49歲不知退休金金額者占六成以上,50到59歲也有46.1%。知道可領多少,覺得退休金足夠的僅占10.7%;知道有多少退休金,但覺得不夠的,達36.9%;60到74歲以上,知道可領多少退休金,但覺得不夠的比率達四成以上。小辭典所得替代率將「退休後每月退休金」除以「在職每月月薪」的比率。維持一定的所得替代率,是退休後每月收入是否能維持生活水準的關鍵。當所得替代率越高,則退休後的生活水準也越高。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3-30 新聞.元氣新聞
醫院賺賠都無感!基層醫護及民團籲公布這三項才是重點
健保署今公布2019年223家醫療院所的整體盈餘、虧損排行榜,共有194家院所有結餘,當中有167是醫療業務本業就有結餘,不需靠股利、美食街、停車塲等非醫務收入彌補,另有29家院所虧損,其中5家虧損超過1億。不過,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及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都認為,主管機關應該分析的是「營收花去哪」、「醫療折讓」、「人事費用佔支出的比例」。醫改會也呼籲,應儘速推動醫療法修法,明文要求整體盈餘應提撥一部分比例用於改善薪資與執業環境。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廖郁雯表示,整體營收和排名,基層醫護根本無感,「盈餘分配」與「醫療折讓」,才是醫院財務真正令基層醫護有感的部分。廖郁雯表示,就算醫院營收再多,如果沒有被監督,要經營者把盈餘分配給基層醫護是非常困難的。至於「醫療折讓」,是預期點值與實際給付點值的落差,可說是醫院的帳面損失。北市聯合醫院2019年就曾經以醫療院所以醫療折讓太多為由,大幅砍了醫護人員的獎勵金,這部分的資料卻極不透明,導致健保與醫院之間、醫院與勞工之間的財務關係難以釐清,健保署應一併公布。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營運規模大到應公布財報的院所家數越來越多,醫改會過去就一再呼籲,主管機關有責任監督院所盈餘,健保署不應只公布結餘多少,而不去分析醫院把結餘花在哪裡?關鍵的資訊是,多少盈餘是真正用於提昇醫事人員薪資、用於提升執業環境,人事費用佔支出的比例為何,這些都應一起檢視。林雅惠提醒,過去醫療法僅規定醫療院所「醫務收入」達到一定金額,需提撥一定比例基金,用於改善人力,但其實非醫務收數也是本業所衍生收益,因此曾經研議修法,要改為依照「整體盈餘」來決定是否提撥,可惜的是修法已延宕已久,應盡速推動。
-
2021-03-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員工參加旅遊泡泡 無法轉內勤可註記防疫隔離
帛琉旅遊泡泡旅客回台須進行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若是外勤工作者可能須轉調內勤。勞動部今天說,若無法轉調內勤,雇主可以註記防疫隔離,薪資由勞資雙方協定,可不給薪。台灣、帛琉旅遊泡泡4月啟程,回台旅客雖免居家檢疫、可外出上班,但仍須進行5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依規定禁止到人潮擁擠的賣場、夜市、百貨公司、餐廳等場所,避免與不特定人士接觸,因此若是外勤工作者就必須轉調內勤。但依照各公司人力結構,可能有公司的員工去旅遊泡泡後,雇主無法讓員工轉調內勤。勞動部表示,此情形是因為防疫需求,使得勞工無法去履行勞務契約。勞動部指出,若雇主無法讓員工轉調內勤,使得員工無法上班,雇主可以註記防疫隔離,薪資由勞資雙方協定,雇主可不給薪。不過,若是內勤工作者,勞動部表示,現行防疫規定並無規定參與旅遊泡泡的員工返台後不能上班,僅規定禁止到人潮擁擠的場所,因此若原本就是內勤工作者的員工遭雇主要求不去上班,這是受領勞務遲延,雇主仍需要給付薪資。
-
2021-03-06 養生.家庭婚姻
夫薪資全上繳公婆 妻流產只換來一個眼神「太好了妳不用辭職」
福原愛與江宏傑驚傳婚變,有消息指稱,兩人關係生隙的原因,恐怕與江宏傑夫家對待福原的態度有關。像這樣親家問題,其實不只在跨國婚姻,而是無論台灣還是日本,都會面臨到的嚴重問題。根據日本媒體「現代ビジネス」報導,一位擔任看護士的惠里小姐,和另一位經營地方商店的敬結婚。然而兩人共組家庭後,丈夫卻一直把他自己所賺的錢,通通交給夫家,兩人的生活費則全靠惠里支付。惠里雖然嘗試溝通,但丈夫都不與理會。後來,惠里懷有身孕。考量到要以後可能帶小孩,惠里覺得有得向公司請長假,甚至辭職的可能。如此一來,就不可能再讓丈夫敬繼續把錢都轉給夫家,於是再度溝通。然而,雖然敬這次聽從妻子的建議,回老家交代此事,但在跟老家的交涉後卻被打了回票。由於夫家除了雙親以外,還有另外一個妹妹,然而惠里卻明顯感受到,這些人並不打算自力找尋其他經濟來源,就是要依靠敬過活。無力違抗夫家意志的丈夫,只好告訴惠里,在她確定辭職前會想點什麼辦法。然後最後解決一切事件的關鍵,卻是惠里的流產。因為小孩沒了,所以反而讓惠里不用向公司辭職。然而當小姑來探訪她時,明顯對惠里的流產露出「鬆一口氣」的表情,至今仍讓惠里難以忘懷,讓她明顯意識到自己在夫家眼中,絲毫沒被尊重。事後惠里雖然又懷孕,並生下兩位女兒,但是丈夫偏袒夫家的行為,卻是有增無減。甚至有次小姑骨折住院,丈夫竟然跑去跟正在念大學兼差打工的女兒要治療費用。這也讓惠里不禁懷疑,究竟丈夫、夫家這樣的行為,真的算是正常的嗎。
-
2021-03-0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消失中的「家庭醫師」及「一般內科醫師」改變了醫病關係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師談醫病關係與醫療大環境」。一位醫師談自己在習醫成長的過程中對病人死亡的不同體驗;另一位醫師從插鼻胃管的高齡病人,描述病人、家屬與醫師發人深省的對話;最後一位資深醫師則指出目前醫療迷失於「專家」、「先進科技」、「大醫院」,忽略了醫師本身的專業精神,並表達對醫療企業化與媒體介入的隱憂。一般民眾就醫,以往是單純去醫師的診所「求醫」或「就診」,這是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希望能緩和身體的病痛及得到身心的支持。因為醫學及延伸出來的醫療作業改變了,一般民眾對醫療服務的認知也跟著改變,因此追求更新的「技術」與快速的「康復」。醫療體系也更細的分類及分級,病人可以去不同層級及分級的「大」又「先進」的診所或「醫院」求診治。專科醫師的培訓,因醫療作業專科化與精密儀器的應用,而進一步「次專科」化。病人也因此可以直接依自己的認知,至次專科的門診「掛號」就醫來解決自己判斷的「病」。有一位朋友要求我介紹一位「惡性肝癌」專家幫他看病,這位朋友有一位親友因酗酒而曾經被告知得過「肝炎」。因為他有朋友也被診斷出「肝癌」而往生,所以這位「病人」想找一位「肝癌」專科醫生來確認自己有沒有肝癌。這位先生沒有任何就醫記錄,因此我安排他去掛一般內科,讓醫師先了解他的狀況。但這位醫師沒有「肝病」專科的頭銜,讓這位先生認為我「不夠朋友」,沒有介紹「名醫」去處理他的問題,因而退掛號。另外有位「名人」來門診要求做「完整的健康檢查」 ,辧理病歷登記時隨口問門診的護理師,醫院的放診科斷層掃描是用「幾切」的機器。這位護理小姐回答不出來,他因而取消登記,抱怨醫院儀器可能不像其它號稱最新的「健康檢查」中心所使用的「最高『階』多『切』」的機器,無法查出全身各部位可能的「病兆」,而諷刺該醫院診斷癌症不夠高標準。最近的新聞,報導有些尚在實驗過程,還沒有被公認的新科技的診斷及疾病篩檢的科技新知,這樣的報告的確可以給某些癌症或疾病風險的人早期發現及治療的機會,但有些民眾因沒有充分了解新聞的資訊,而被這些新聞誤導,到醫院要求做這類的特殊診治,因此造成醫病之間的誤會,相信也會延伸出糾紛。加上很多新閒報導只引述一個特別案例的診治故事,有些醫療新聞也會以個案病人的治療結果做「奇蹟式」的報導。相信這種報導會吸引病人慕名求診,但也會產生很多誤解。最近人工智慧在醫療診斷上的應用變得很熱門,人跟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醫病的互動是否也會更疏遠?醫病雙方都有責任誠實地溝通來減少誤會。很多醫師或醫療機構往往以個案的經驗,報告在醫療技術上的成績或技術的進步,在沒有公開及相關機構的確認就向外界介紹,可算是誤導一般就醫的民眾。另一方面對提供非公認的醫療資訊的相關人員醫師、護理師及所有的工作同仁,更需要定期接受倫理教育及訓練,熟悉各方面的作業細節及相關副作用,以及可能發生的風險,各方面都需要充分的溝通,讓求診的人能了解。相信這樣會增加醫病的互信及相互尊重。媒體也有責任報導要有依據的新聞。很多醫療機構工作的人員,尤其是醫師的薪資及收入往往與醫院的財務相結合。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的人員,會以整體機構的財務收入來推銷,例如使用貴重的檢查、治療或藥物,來間接的增加「比例」上較好的財務補償,因而「違背」了基本的醫病互相尊重的專業關係。台灣醫療執業環境在過去幾年中有許多改變,一般民眾對醫療的要求更開放,希望可以直接選擇醫師而接受更好的診治,因而直接要求就診於專科。「一般內科」或是「家醫科」因為給付較低及沒有「專科」的頭銜,而不被尊重。有些人甚至在用藥上推銷一些另類療法。另一方面是一般民眾有追求「專家」的迷失,以為專家診治可以減少誤診及錯誤的治療。轉診制度因此沒辦法完美的實施。當今台灣醫病關係的變化是什麼因素導致的呢?醫療執業人員、社會誤傳的迷思、就醫的權益變動、民眾對療效的看法及態度改變等等或許都有影響,希望大家有機會沉澱下來共同思考。
-
2021-02-16 新聞.長期照護
「孝順」的道德枷鎖讓你身心耗竭了嗎?一表檢核你是否過勞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照顧者,害怕做不到世人眼中的孝順,覺得必須加倍努力?害怕被說不孝,默默忍耐積壓所有情緒? 請你對自己的限制寬容,因為你是被照顧的家屬最至親的人,你們中間一定曾發生過不足為外人道的事件,讓你在照顧的時刻無法客觀地抽離去看待,眼前這個曾經善待或惡待你的親人,又無法斷了照顧關係,你的挫折與負面情緒也是因此而來。Gwen的先生因為工作關係,身在海外,她只好一個人擔起照顧婆婆、照顧孩子的責任。 婆婆未失智前,還能幫忙照顧兩個女兒,幫忙接送女兒上下課、料理餐點等等,婆婆都很樂意協助。也因此,Gwen才能在秘書工作與家庭照顧之間找到一點喘息的機會。 可是現在婆婆失智了,老公既是獨子卻不在台灣,Gwen理所當然成了照顧婆婆的不二人選。先生說自己薪資上還可以過得去,便要她把工作辭了,希望她在家全天候看護婆婆。 Gwen明白先生孝順的個性,連當初到海外工作都是不得已的結果,找看護或是送婆婆到安養院,絕對不會是先生樂見的選項,貼心的她不由分說地辭去工作,全心投入家庭。 其實剛開始一切都還好,直到最近,她開始出現失眠、情緒失控等情緒,才驚覺「事情不對了」,透過朋友轉介來到治療所。 聽Gwen的故事,我真的覺得還好她願意踏出求助的這一步。否則,演變下去,若不是傷害了自己,就可能是傷害了婆婆。▍ 照顧者易過勞,累積的身心疲倦2016年6月初,新聞報導一位男子出手打因中風而尿失禁的父親。沈政男醫師對這則新聞進行了評述,他認為虐老的問題就是長照的問題,而虐老的起因之一與照顧者過勞、身心俱疲有關。照顧者過勞的狀態,容易以身心失調的症狀表現出來,在此提供一些常見的過勞症狀提供讀者們參考。 假如你發現身旁認識的照顧者朋友開始出現這類症狀,請你告訴朋友不要一個人獨撐,協同親友一起協助,或最重要的—尋求專業支持。 【過勞症狀檢核表】 v 活動力明顯下降v 容易感冒不適v 持續地感到疲憊,即使休息也無法恢復v 忽略自己的需求v 你的生活都繞著照顧他人打轉,但照顧他人卻不能為你帶來滿足感v 想要傷害自己或所照顧的人v 容易感到心情低落、煩躁、易怒v 感覺無助無望 當我們了解照顧者的過勞症狀可能有哪些時,會發現自己無法單純地批評新聞中的兒子為不孝,而是嘗試去理解照顧關係中的糾結。 任意將照顧者貼上「不孝」這類標籤,更可能成為重軛勒住照顧者的脖子,不能表達自己的挫折、痛苦、憤怒、想休息,以及想被照顧的心理需求。 這些人們平常就覺得難以開口的感受與想法,在長照家庭中,更容易使照顧者覺得有這些感受是不對的,反而加深了內心的愧疚感與罪惡感。 ▍ 照顧者的壓力,你看見了嗎?不論是經濟考量被迫做出自行居家照顧的決定,亦或是自願承擔照顧者的責任,未曾受過專業訓練的照顧者,都只能邊摸索邊學習,可能在照顧的過程中感受到挫折,或是引發過勞症狀。 這些你都看見了嗎?能不能,我們都換個眼光,「這些隱忍的照顧者、失控出手的照顧者並非不孝,而是因為照顧者太過用力想要做到孝順,反而讓自己太快耗竭?」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照顧者,害怕做不到世人眼中的孝順,覺得必須加倍努力?害怕被說不孝,默默忍耐積壓所有情緒? 請你對自己的限制寬容,因為你是被照顧的家屬最至親的人,你們中間一定曾發生過不足為外人道的事件,讓你在照顧的時刻無法客觀地抽離去看待,眼前這個曾經善待或惡待你的親人,又無法斷了照顧關係,你的挫折與負面情緒也是因此而來。 若不能安心地述說,直接對所照顧的對象傾瀉也是必然。他們是情緒的源頭,對他們發作看似找對人,卻會讓處境更無法收拾。 偶而的失控,並非不孝,只是你忘記了「照顧者必須先照顧自己」,身心皆然。而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自我照顧、排解情緒,請你一定要記得求助於專業資源,不論是個別諮商或是支持團體,相信所有的專業都樂於在此時供給你所需。 照顧自己不單單只是要自己去泡個澡、吃好睡好、多休息這樣簡單的生理滿足。 而是,原諒自己是一個凡人、是照顧者的親人,你能做得並不多; 而是,接受自己的確會在照顧關係中,被挑起最脆弱的情感,會憤怒、會哀傷、會自責、會愧疚與罪惡; 而是,你知道過去發生的種種事件,讓你與受照顧者的關係只能停留在這,無法前進,可能也很難修復,然後為此哀悼......這類心理上的追尋,是照顧者最漫長的修煉。 一個人走這條路,是漫長且辛苦的。這是之所以專業資源必須存在的原因。 也許「孝順」並不是一個自然而然,可以被要求被期待出現的狀態,而是出自於對原生家庭經驗造成的影響有洞察能接納,卻依舊選擇對年邁孱弱的父母獻上一己之力的過程吧。
-
2021-02-09 科別.精神.身心
過年壓力大 春節症候群上身 專家提解方
農曆過年接近,中國人習俗多,不少人為了準備而出現焦慮、難以入眠的「春節症候群」求診;連日大掃除,也有民眾過勞各部位痠痛,甚至受傷上醫院治療。彰化醫院精神科主任梁孫源表示,過年親友相聚,單身者被追問何時結婚?結婚者被問何時生小孩?長輩比較晚輩薪資與事業成就等;還有婦女準備過年瑣事多,還要遭受公婆嫌動作慢、不懂傳統習俗,這些春節可能遇到的不愉快狀況,引發煩悶、焦慮、恐慌、吃睡不好甚至憂鬱,統稱為「春節症候群」。梁孫源說,有些人自己調適,但也有人無法釋懷糾結;彰化醫院精神科製作「答客問」,並提醒若無法紓解,可求助精神科醫師藉專業諮詢或藥物改善症狀。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嚴可倫也表示,最近不少因「大掃除」過勞或受傷求診案例,患者活動量比平時吃重,導致身體某些部位痠痛、受傷;醫院整理「年終拚掃護身懶人包」,包括準備梯凳減少肩膀頻繁高舉出力,避免旋轉肌袖受傷;或善用工具不需彎腰出力。嚴可倫也提醒,盡量減少彎腰出力,而是蹲下來再使力,減少腰部過勞。大掃除常使用大量水清洗,周遭環境濕滑,要慎防踩在溼滑地面導致滑倒、甚至骨折。春節也常見急性腸胃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建議,減少暴飲暴食,不要餐餐油膩,多喝水,晚上可多準備一條被子在身邊隨時保暖,以免著涼影響腸胃與上呼吸道。
-
2021-02-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護等採檢報告日扣薪500?台大醫院:絕不扣薪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與台大醫院企業工會今發布調查指出,各院近來嚴格同仁每天量體溫、回報症狀、接受評估,但當員工必須回家等待採檢報告出爐,包括台大、北榮、馬偕、萬芳等大醫院都會扣薪,每天扣五百到一千多元,影響醫護通報意願。對此,台大醫院院方澄清,都有要求主管不能為此扣薪、扣假、扣績效,同仁若有疑義,可先向主管詢問原因,或提出資料向院方反應。工會指出,台大醫院護理師請假一天就扣績效0.1點,相當於500元。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白紹煒表示,因採檢被扣掉的績效不會載明在薪資單上,但是「主管給我們看的表格就是會扣點數」。白紹煒表示,績效獎金大約佔了一個護理師的六分之一的月薪,請任何假都會被扣。如果請假會影響收入,會影響回報症狀、採檢的意願。如果不說,至少不會害同事工作量增加,也不會被扣錢,但是為了防疫,其實不應該去增加這種風險。台大院方表示,自疫情以來,院方就是隨著指揮中心所公布的條件,例如旅遊史和呼吸道症狀拉肚子等疑似症狀,要求同仁回報。疫情沒那麼緊張時要求各單位每週回報,現在則是要求每天回報,但現在全院每天因此請假的人也只有個位數,並不會造成人力調度的困難。院方強調,絕無工會所提扣發績效獎金一事。全院同仁不分行政、臨床部門,採檢期間均「不扣薪、不扣假、不扣績效」,是以「居家辦公」的名義處理,當天班表上還是會排這個同仁,只是實務上由其他人代理。以「居家辦公」取代放假名義,是希望提醒同仁,等報告期間必須待在家裡。院方表示,依照同仁表現去斟酌考績,是各部門主管的職權範圍。今天一早就已經把護理部主任、副主任找來,都說從來沒有;院方也已對內重申不能為此扣薪、扣假、扣績效。如果同仁對於被扣的原因有疑義,建議先向部門主管詢問,或提出資料向院方反應。
-
2021-01-30 養生.人生智慧
不少老人終其一身「窮的只剩下房子」 王建煊夫婦蓋天使居,盼給獨居老人終身居所
2021年伊始,位於林口無子西瓜基金會旁的老人歌唱教室,卡拉OK應景地放送著「新年快樂」,民歌手王瑞瑜才拿起吉他準備帶唱,基金會創辦人、監察院前院長王建煊突然從妻子蘇法昭身旁起身,感觸良多地對現場老人們說:「各位,你們真的快樂嗎?」老了一歲,在世上的日子又短少了,眼看著朋友故舊紛紛先自己而離世,「說沒想過死,那是騙人的!」台灣人口2020年首度負成長,根據統計,四年後每5人就有一人65歲以上,480萬個初老人口中,將有四成沒有子女,五成沒孫子。膝下無子的王建煊夫婦,這兩年身體相繼出狀況,一個攝護腺癌、一個輕度失智,對於老老照顧的不易,有著更多的理解與擔心。「要怎麼才快樂得起來呢?」為了讓孤獨無靠的老人有所依,年後即將動土的「天使居」,終於讓王建煊夫妻多年來打造的理想長照,按下夢想啟動鍵。對他們而言,天使居不是等死的養老院,「一想到這些老人住進來,會比有家人還要快樂」,這才是每年新年「快樂」的動力泉源。無私奉獻 捐薪賣屋近億元從政壇「小鋼砲」到愛心「王聖人」,今年83歲的王建煊,始終不變的是無私奉獻。未退休前,他早偕同太太投入公益不遺餘力,2014年從監察院長卸下公職,更是把六年薪資、投入選舉的選票補助款,甚至賣掉外雙溪房子,前後捐了近一億元,在海內外成立五個基金會。其中,2011年成立的「無子西瓜基金會」,就是幫助無子、獨居的老人獲得照顧,一路走來,發現不少散落各個長照機構的長者,獲得的照護品質不一,甚至看過「明明有小孩,父母大筆金錢栽培出國,老爸一過世,卻把老媽留在台灣住在兩坪不到的機構。」於是萌生成立「天使居」的念頭,打造心中理想的終身居所。「一般照服員能待他們像自己的爸媽嗎?唉,實在不放心,自己做,才能掌握。」四處演講宣導天使居理念的王建煊,正當苦無資金來源時,意外地去年獲得一筆高達3.8億元的善款。此時的他,攝護腺癌控制得不錯,但仍因攝護腺肥大頻尿,半夜得起床好幾次,也擔心復發;蘇法昭一年內跌倒五、六次,之後確診為輕度阿茲海默症,需要看顧。這些他人眼中看似的「困難」,卻成了推動天使居的「助力」,「錢」幸運到位,意味著上帝還要用他,更提醒自己日子有限,得更積極做榮神益人的事。愛心服務 福利將優於同業在王建煊夫婦的長照理想藍圖,天使居將優先提供給「死也死不掉、活也活不好」的無子老人。他特別說明,政府雖規定65歲就可以申請長照服務,但他認為,同樣是獨居無子的老人,一位90歲,另一位70歲,若90歲老人自理能力正常、70歲的這位卻已經「有這病那病」,就會讓70歲先進來,「不單比年齡,要整體來看,這才是愛心。」如何找到視這些老人如父如母、比兒子女兒還要孝順的照服員呢?王建煊的理想是,來到天使居的工作人員,除了經驗豐富,要有愛心,更重要的是待遇福利要好,底薪和年終優於同業,為了提升照護品質,「外面一個人照顧八個,我們只要顧四個。」捐房養老 有信心妥善照顧有如天使般的家,住起來一定很貴吧?否則,怎可能應付高出一倍以上的人事成本,會不會一年就倒閉?只見王建煊幽默大笑,他說自己在政壇的信用僅次於馬英九,想得到,當然也要做得到。他表示,就在去年獲得3.8億元捐款的不久,一位87歲的老太太因丈夫去世,自己癌症復發,看了報導打來說要捐出名下房產,希望天使居蓋好為她預留一戶。雖然經過實際探訪,老太太的狀況還不需要收留,王建煊並沒有接受她的房子,但他注意到,台灣房屋自有率80%,不少老人終其一身,「窮的只剩下房子。」倘若沒有小孩,男性壽命比女性短,老公走了,只剩自己,與其天天望窗看大街,死也死不掉、活也活不好,王建煊鼓勵捐房來住天使居。蓋天使居 盼全台遍地開花天使居目前有兩處,位於林口文化公園對面的預定地被王建煊聲稱示範點,建坪高達700坪,年後動土、明年落成。王建煊特別感謝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的支持,讓這棟建築導入新穎的綠色智能照明,相當符合老人健康需求。另一處天使居,則是從木柵伯大尼育幼園進行翻新,預計年內完成,以日間照顧為主要對象。但這兩間天使居,加起來只能收容近百位的長者,對比台灣好幾十萬需要長照的老人,根本不夠!王建煊拋出更大的夢想呼朋引伴,他不藏私且願意無償提供諮詢,只要認同此一理念,歡迎「蓋房子的、有旅館的、有房子的」共襄盛舉,唯有讓「天使居」走進台灣甚至世界各個角落,才能解決老無所依的嚴肅問題。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這句話倒過來,反而才是王建煊夫婦對生命真實的體現,「誰都會死,要跨出去的動力,就是人去愛留。」「各位,你們真的快樂嗎?」聽到王建煊的提問,此時的歌唱教室陷入一片沉默。王建煊聲音更低沉了,望著天花板哼起流傳自宋代的民謠:「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高樓飲美酒,幾家流落在街頭。」愛不停歇 感恩妻子陪行善唱到一半,王建煊哽咽,歌聲停歇。他沉思了一下,重新打起精神說,想到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續蔓延,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正在受苦受難,他感恩此刻有妻子陪伴無怨無悔行善,面對生命,要讓愛傳出,永不止息。
-
2021-01-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王必勝緊盯指揮中心記者會 臉書PO文曝部桃第5天現況
部立桃園醫院前進指揮所成立第五天,指揮官王必勝緊盯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會後於臉書PO文,發出五點說明,院內員工禁參加院外演講、N95口罩沒有缺、年終獎金照發、工作疲憊提出立即休息不影響薪資,不願返家影響家人者會安排住宿。王必勝表示,日前在院內曾發布一項內部公告,其中一點為「全院員工禁止參加院外會議與演講。並停止院外支援業務。」今認為有些措詞不太妥當,因此改為「全院員工禁止參加院外會議與演講」。他解釋,會有此公告主要是,院內醫師或護理人員多少會有學術研討會、醫學會會議要參加,礙於目前他們處在相對高風險的區域工作,所有員工必須採取「加強自主管理」,因此才會有此建議。目前並沒有限制員工出入外縣市,畢竟許多員工都是住在外縣市,因此不可能做此公告。王必勝表示,院內採取減壓政策,人力是相對充足的,但是若是上班很累,隨時都可以提出,隨時可以安排休息,不會讓員工勉強上班,院內許多員工都很熱血、年輕,看到醫院有難,以可以上班為榮,不過不會讓他們過度上班。目前並沒有調查,每一位員工平均的上班天數,王必勝表示,值班的部門不同,因此上班天數也會有所不同,他表示,現在上班會比較辛苦,主要是上班模式與過去不一樣,現在必須全程都穿戴全套的隔離衣,要換就是整套換掉,會比較耗體力。王必勝強調,目前大家士氣都很好,他笑說自己都胖了,愈吃愈胖,他對於各地湧入的物資,感到「很感動」,不過很多物資都有賞味期限,很謝謝各界的支援,不過心意都到了,很謝謝各位。王必勝臉書全文:前進指揮所 第五天: 各就各位、確實執行、整理戰場、回溯補強。這裡澄清幾個部份,1. 對員工內部公告,「全院員工禁止參加院外會議及演講」,先前措詞不大適切,已經修正。2. 目前部桃沒有缺N95口罩,如果需要多些,會向指揮中心申請撥補,沒有問題。3. 院內員工年終獎金都會正常發放,不會減少。4. 對於因疲憊或其他原因而無法工作的同仁,提出後會尊重其意願讓他們休息,不會影響薪水、休假。5. 對於不願回家影響家人的臨床工作人員,已安排適當場所讓他們住宿休息。謝謝蘇院長來桃園給我們打氣,謝謝鄭市長、陳指揮官充分的支援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