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科別.精神.身心
搜尋
自律神經
共找到
368
筆 文章
-
-
2020-12-21 科別.耳鼻喉
天冷、壓力大耳鳴就發作?當心自律神經失調!醫:先看這2科找病因
蕁麻疹腸躁症時好時壞?當心是自律神經失調身體警訊 身體常常出現各種老毛病,看完醫生吃完藥,卻又經常反覆發作,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造成?民生承安診所王健宇醫師指出,現代人一天當中從起床睜開眼到晚上睡眠,所有的活動都是靠自律神經進行調節,包括呼吸、心挑、饑餓、排泄都有相關,一旦打亂作息節奏,就可能出現各種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若未妥善控制,有可能引發紅斑性狼瘡、大腸急躁症、慢性蕁麻疹、甲狀腺機能亢進者等疾病。 王健宇舉例,許多人作息失調又採用錯誤解決方式,更容易導致身體平衡失調,比如為了熬夜喝咖啡,隔天照常上班為了提神繼續喝咖啡,如同一台持續運動的車子,該進廠保養卻不進廠,身體就會有「破口」而引發自律神經失調問題。以女性而言,壓力大時最常見的就是甲狀腺機能失調,甚至可能因此引發自體免疫疾病。相較之下,因壓力產生的腸躁症,則有男性多於女性的現象。 耳鳴竟是自律神經失調害的?王健宇:先看這兩科再確定 坊間常有民眾,突發性出現耳鳴卻找不出病因,恐也需要注意自律神經問題。王健宇指出,耳鳴與自律神經關係非常密切,提醒民眾如果耳鳴時好時壞,當處於天氣冷、心情低落、壓力大的時刻特別容易發生,就是身體處於壓力破口的不平衡狀態下。也可觀察自律神經失調的其他症狀,比如頭疼、頭暈、胸悶、胸痛、皮膚過敏,這些症狀都會反映身體是否處於平衡之中。 王健宇提醒,耳鳴其實是相對難處理的疾病,民眾如果不時發生耳鳴、暈眩,應先至耳鼻喉科就診。若檢查無明確病因,可再尋求神經內科諮詢。倘若耳鼻喉科與神經內科檢查皆無問題,這類耳鳴很多時候歸類在自律神經失調的範疇。醫師表示,可使用針對耳鳴、暈眩的症狀治療藥物,再搭配調節自律神經失調的藥物,有機會控制在7、8成之間。 面對自律神經失調 先求和平共存找出壓力源 王健宇表示,面對自律神經失調或時好時壞的症狀,應保持平常心配合治療,先求與症狀和平共存、日常生活不受影響。醫師提醒,有自律神經相關症狀與疾病發生時,除應就醫治療外,也建議病人找出造成壓力的源頭,用正確的方式舒解壓力,才能真正讓自律神經恢復平衡,甚至有機會可以脫離藥物。 《延伸閱讀》 .用呼吸改善耳鳴!醫:耳鳴未必是耳朵的問題,單邊耳鳴等情況盡早就醫! .失眠分3大型態 別單靠安眠藥,睡眠日記有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2-17 科別.精神.身心
壓力慢性病的邪惡聯盟 WHO認證使人傷殘的2種疾病
【文、圖/摘自方言文化《哈佛醫學院的SMART壓力管理訓練》,作者王芳】交感神經亢進,心律不整找上門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面對的壓力源(例如失業、孩子生病、夫妻失和等)皆會刺激腦心連結;大腦深處的情緒區域邊緣系統也會跟著活絡。當邊緣系統因威脅、挑戰或大量壓力反應而變得興奮之後,內側前額葉皮質會開始調節壓力反應的程度和時間,這是邊緣系統和前額葉皮質之間的一種負向回饋環路(Negative feedback loop):當邊緣系統反應過大時,前額葉皮質便會加以抑制,如同精密恆溫器的調節作用。然而,如果壓力成了持續狀態,超出前額葉皮質的抑制能力,兩者之間的關係就會失衡,使人們感到不舒服、焦慮和恐懼,這就是所謂「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失調」。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處於平衡狀態,痛苦情緒導致的壓力反應,是由交感神經增強(亢進),或副交感神經減弱引起,一旦交感神經反應過度,心臟就可能出現心律不整。在神經影像學研究中,心臟病患者的杏仁核對恐懼和焦慮過度反應,進一步造成了心血管功能的負擔。在冠心病患者中,與非壓力相關心臟病患者相比,那些壓力誘發的無痛性心臟病患者,其內側前額葉皮質部位將被刺激得更強烈,這反映了內側前額葉皮質對邊緣系統(杏仁核)的興奮抑制作用降低。那麼,心臟疼痛對大腦又有何影響?對心絞痛患者的大腦進行核磁共振攝影後發現,他們的大腦活性增加了。意即心臟所經歷的疼痛,會具體表現在視丘(Thalamus,大腦中心的雙側感覺核)被刺激,並向前傳導感覺資訊到大腦。當人感到疼痛之後,前額葉皮質區域中的腦島皮質就會被刺激。在壓力之下,心臟病患者流向前額葉皮質區域和邊緣系統區域的血液明顯增加。前文提過,邊緣系統區域和情緒、記憶以及壓力調節相關,可在疼痛訊號發出的過程中合成情緒與認知資訊。換句話說,用來調節恐懼和焦慮的大腦區域,足以影響心臟功能:沒有心臟病的大腦在認知方面更加活躍;有心臟病的大腦則是情緒中樞較活躍。憂鬱症+心臟病,壓力慢性病的邪惡聯盟憂鬱症與心臟病組成了一對邪惡聯盟,這兩種因壓力而起的慢性病,將增加人體的易感性(致病性),因此現代人經常共病。世界衛生組織更將冠心病和憂鬱症,列為使人傷殘最大的兩種疾病。身心訓練能夠增加身心彈性,提高人們處理壓力(尤其當杏仁核發生反應)的能力。當身體以健康的方式工作,腦心連結的前額區域就能有效地調節杏仁核的狀況。具體而言,冥想能改善與壓力相關的神經系統失衡、控制血壓,增加胰島素受體敏感性;減少脂質過氧化,延緩細胞衰老,藉此減少壓力相關代謝症候群,同時降低心臟疾病和心肌梗塞的易感性。壓力可透過壓力仲介物的作用,轉化成代謝過度啟動,對細胞產生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反應。氧化壓力會造成細胞粒線體代謝過度(氧氣和糖分)、引發有毒物質累積。促炎症轉錄因子(NF-kB)是壓力和氧化壓力之間的潛在重要橋梁,更是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的關鍵。在壓力的作用下,NF-kB 會產生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當這種反應的結果直接作用於冠狀動脈血管內壁時,便會增加心血管病患者的致命風險。當壓力移除後,NF-kB 通常可在六分鐘內回到正常水準。然而一些人會恢復得慢一點,出現延長的NF-kB啟動。這種對壓力刺激的不同反應,可能是每個人對壓力的感受不同所引起,也可能是不同基因導致的結果。在一項針對兩千三百二十名男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研究中發現,當這些男性有較高的生活壓力或被社會隔離時,有可能在三年內死於心肌梗塞。換句話說,當他們既有高壓力又缺乏社會支持時,就會有非常高的死亡率。這些心臟病患者通常都有嚴重抑鬱和焦慮,且容易在壓力的影響下,進一步出現更多心臟問題。但當他們學會SMART壓力管理訓練後,大部分患者都有明顯進步,這是因為身心訓練能夠抑制基因反應、增加免疫力與疾病抵抗力。時至今日,大多數人已注意到壓力對心臟有害。心臟病是壓力疾病與大腦相關最具說服力的例子,只要控制心臟病風險,大腦和心臟就能相互協調並維持健康。
-
2020-12-15 科別.精神.身心
熱水泡澡越熱越能放鬆身心?醫:超過42度有反效果
【文、圖/摘自方言文化《剛剛好的不努力》,作者井上智介】請抱持輕鬆心情嘗試這些方法,你會看到改變。如果有其他覺得不錯的方法,也請盡量去試。放鬆心靈的妙方首先,第一項是有關於洗澡。對你來說,洗澡這件事是否已變成「只是盡義務」的習慣呢?是不是「因為沒時間」、「因為嫌麻煩」,所以沒有使用浴缸泡澡,只用淋浴匆匆解決呢?妥善利用洗澡,不僅可以清潔頭髮及身體的汙垢,還能舒緩緊繃的身心,有助於放鬆心情。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其實我也是一位「溫泉療法醫師」,即對於採行溫泉療法的人提供醫療指導的醫師,此外針對日常的沐浴,也能從醫學面給予指導,進而對身心有所助益。身為溫泉療法醫師,我想要告訴大家,如何百分之兩百活用沐浴來恢復精神。就如同先前已經提過,人類具備包括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自律神經。交感神經就是當你在努力時發揮作用的神經,副交感神經則是在放鬆時會發揮作用的神經。換言之,重點在於如何透過沐浴啟動副交感神經。這件事也與夜間的睡眠品質息息相關。經過長時間的加班,搭乘擠滿人的電車搖搖晃晃地回家,在回到家之後的一段時間內,交感神經依然活躍,身心都持續處在緊張、興奮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是不可能酣然入睡。為了抑制亢奮的交感神經,讓副交感神經處於優勢,不妨積極的活用洗澡。首先,前提就是一定要在浴缸內放熱水,並確實地將身體浸泡其中。只靠淋浴也能夠去除汙垢和多餘皮脂,但是,我們需要的是藉由泡澡來提高身體的深部體溫,光靠淋浴並無法做到這件事。浸泡在熱水中讓體溫升高,促進血液循環是非常重要的事。如果血液循環變好,就能夠順暢地運送體內細胞所需要的氧氣和養分。此外,還可排出身體不需要的二氧化碳及疲勞物質,提高新陳代謝,能夠讓你有種神清氣爽、煥然一新的感覺。除了因為某些疾病無法泡澡的情況,請不要做半身浴,而是確實泡到肩膀的高度。當你泡在海水裡或進入游泳池的時候,應該有過感覺身體變輕的經驗,泡澡時也會有一樣的感覺。在浮力的作用之下,可以舒緩平常因為重力而緊繃的關節和肌肉,對於讓許多現代人苦惱的肩膀僵硬也有很好的效果。關鍵在「深部體溫」接下來說明熱水溫度和泡澡的時間長度。首先,泡澡時的熱水溫度並沒有特別規定。只要是你覺得舒服的溫度就OK。另外也有一種說法,很多人覺得41度左右是「舒適的」溫度,所以一開始先將這個溫度當成參考基準,再以0.5度為單位試著微調水溫。但是,要避免水溫超過42度。一旦水溫過高會刺激交感神經,反而會讓身體變得有精神。其次是泡澡的時間長度,為了讓身體的深部體溫能夠確實升高,大約浸泡十分鐘左右,最長不要超過十五分鐘。在泡澡時,覺得胸悶、喘不過氣來的時候,請不要忍耐,起身離開浴缸吧。雖說「浸泡約十分鐘左右」,但是不必連續浸泡十分鐘,你可以分成兩至三次,合計起來約十分鐘也行。如果長時間泡在浴缸裡會大量流汗,身體會比你想像中更容易脫水。此外,當深部體溫升高時,血管會擴張,血壓容易下降。平常站起身就會頭暈目眩的人,在離開浴缸的時候要特別小心。洗完澡後,請盡可能讓身體保持暖呼呼的狀態。雖說覺得熱,但不要因此就開電風扇或冷氣,讓身體快速降溫,這樣會使得血管收縮,也會導致血壓大幅起伏波動。確實擦乾身體之後,請用浴巾包覆身體,不讓熱氣流失。然後,在洗完澡後身體要保持溫暖,讓血液循環全身,靜靜的休息約十五分鐘。因為身體會有脫水傾向,所以不要忘記補充水分。睡前九十分鐘,一夜好眠關鍵我們已知自然的睡眠是在深部體溫慢慢下降的過程中誘發睡意。當你覺得昏昏欲睡的時候,是否也曾感覺到身體很暖和?那是因為四肢血管的血液流動使身體散熱,讓深部體溫下降。泡澡之後身體的深部體溫會比平常升高約1度,要讓升高的1度回到平時的深部體溫,大約需要九十分鐘。因此將就寢時間設定在泡澡之後約九十分鐘,可說是進入夢鄉效率最好的時間。這九十分鐘就是準備入睡的時間。這個時候請盡量避免像是看電腦或滑手機之類會讓大腦清醒的行為,稍微降低照明亮度,享受閱讀或聽聽音樂等,待在能夠讓自己放鬆的環境中度過睡前時光。不過,我想也很難一下子就要求自己每天實踐所有的方法,不妨先在休假日試著逐項挑戰看看吧。POINT安然熟睡的訣竅就是①用41度的水溫泡澡十分鐘;②泡澡之後讓身體保持溫暖十五分鐘;③洗完澡後九十分鐘再上床睡覺。
-
2020-12-13 科別.精神.身心
中醫不分科 反易揪出自律神經失調
胸悶、失眠、腸胃不適,好多地方都覺得不舒服,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中醫師廖述禮指出,自律神經控管著許多身體器官,一旦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失衡,眾多問題會一起出現,常讓患者搞不清身體到底哪裡出問題。症狀一次說清楚,反而容易看到疾病全貌。廖述禮表示,自律失調症來看中醫的人不少,但多數患者不曉得自己罹患的是自律神經失調症,因患者常同時出現多部位不舒服,經常是已經先看過其他科別,如腸胃科、心臟科、眼科等,但檢查結果卻一切正常,百思不得其解下才輾轉到中醫科就診。「中醫科沒有侷限治療某些器官或症狀,所以也較易判斷出患者有自律神經失調症。」廖述禮解釋,患者掛單一科別看診時,不會跟腸胃科醫師說自己眼睛乾澀,也不會跟眼科醫師說心臟會有悶痛感,但掛中醫科的患者通常都會滔滔不絕,一次把所有不適統統說出來。藥物和針灸同步進行,調整氣血通順。自律神經失調是怎麼產生的?廖述禮表示,人體有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在緊急時會做出應變,讓血壓變高、心跳變快,瞳孔放大,人體會呈現亢奮狀態;副交感神經則是負責舒緩及放鬆,倘若兩者無法達成平衡,導致交感神經一直維持亢奮狀態,人體易出現心悸、胸悶、失眠,且會惡性循環不斷發生。廖述禮提及,自律神經失調症的壓力來自很多方面,包括長期生病、工作壓力大、人際關係不順等都有可能,因此有不少民眾都深受其擾。不過女性患者罹患自律失調症的比例較高,原因可能在於女性對外在環境的敏感度較高,在情緒處理及接收上也較為細膩。談及中醫的治療方式,廖述禮說,中醫會用藥物和針灸同步進行治療,藥物的部分主要是調整「氣血」。舉例來說,如失眠患者很多都是氣不順,甚至會消化不良,藥方可使用逍遙散。另外,若患者還有火氣大的問題,加味逍遙散比前者多加了丹皮跟梔子,能加強清熱功效。按摩改善氣血循環,緩解各種失調症狀。針灸按摩治療方面,廖述禮表示,雙腳腳背大拇趾與第2趾趾縫間,往上至關節前的凹陷處就是太衝穴,也就是肝經的原穴。他也提醒,按壓穴位時可使用鼓棒、穴位按壓器或用指尖,按壓時需感覺到痠脹感,每個穴位可重複按壓5、6次,1次約3至5秒。若是腸胃不適、胸悶、心悸等狀況,廖述禮說,手掌握拳出力後,在手臂內會有2條筋浮現,內關穴就位於手臂內側腕橫紋以上3橫指並且位在2條筋之間,由於位置較不好按,他建議可用1顆紅豆或綠豆放在該處輔助按壓。失眠問題可按神門穴,廖述禮表示,手掌掌面小拇指和無名指中間向下延伸,在與手腕橫紋交會處的神門穴,即是心經穴位。另外,神門穴往下依序是陰郄、通里、靈道,4穴接續排列,平時可用手指順著按壓。避免復發,改善生活習慣、減壓才是重點。頭頂也有穴道可按壓,兩耳連線直至頂部交會處為百會穴,可改善氣血循環。廖述禮說,按壓時手掌握拳,以四指將大拇指握住,用大拇指的掌指關節輕輕按壓百會穴。廖述禮強調,患有自律神經失調雖可用中藥及針灸治療,但患者還是要調整帶給身體如此大壓力的外在環境,無論是工作環境、人際關係還是熬夜,要想辦法改善生活品質,讓生活作息保持正常穩定,不然就算這次治療成功後,壞習慣若沒有導正,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還是會一再復發。
-
2020-12-13 科別.精神.身心
觀察症狀 單一或多重 避免逛遍各科治不好
現代人壓力大,自律神經失調成為文明病,澄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守正說,有不明原因的暈眩、不定期心悸、呼吸不順、失眠、全身痠痛,或口乾、眼乾、皮膚乾,而且不管怎麼跑醫院都治不好,只要同時擁有上述一至兩種症狀,就可初步自我評估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當多重症狀出現,可進行自律神經檢查。葉守正說,因為所有器官的運作都是由自律神經管轄,一旦自律神經出問題,臨床症狀從頭到腳、五花八門,非常多自律神經失調的民眾,會在各大醫院的心臟科、內科、胸腔科、家醫科巡迴一次,平均換十多位醫師,花一年以上重覆折騰,仍難被確診病因。葉守正建議,懷疑出現自律神經失調問題的民眾,若出現的是多重症狀,如同時有心悸、腸躁症等問題,可直接到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進行自律神經檢查;反之僅是單一症狀,可先赴該科別檢查,排除可能的相關疾病,仍找不出疾病原因,再到神經科做自律神經檢查。舉例來說,民眾僅有心悸問題,可先赴心臟內科,當做完相關檢查,並排除可能性之後,由醫師專業判斷是否需轉診至神經科做自律神經相關檢查,病人也可以主動問醫師之後可去哪個科別求診,就可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醫院逛不停。心率變異分析技術,非侵入檢測、健保給付。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勳安說,自律神經檢查中準確度最高的是「心率變異分析技術」(HRV),採集身體微弱心電訊號,以頻譜分析方式解析出自律神經等數項指數,是目前非侵入式檢測自律神經變化的簡便工具,目前國內健保也給付,無需自掏腰包。皮膚交感神經反應、全身出汗檢查及微神經圖也是常用的自律神經檢測方法。張勳安說,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疾病,而是症候群,矯正作息可改善,藉由有氧瑜伽、心靈諮詢紓緩壓力;多接觸負離子較多的自然環境;食物攝取方面,可多吃蓮子、香蕉等安神食物。多數不需藥物介入,僅1%需專門藥物控制。張勳安也提及,自律神經失調民眾最關心是否需藥物介入,他強調,99%需要服藥的患者,服用的其實是原本就有的慢性病藥物,「只要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控制好,自律神經失調就會解決。」,但仍有1%的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或姿勢性低血壓者,需透過交感神經專門藥物控制。張勳安坦言,該藥物確實會產生心跳加速副作用,雖藥物是主流常規治療,但當常規治療反應不好時,非侵入性腦刺激術是目前輔助治療新趨勢。近年無副作用的非藥物電磁治療興起,電流、磁波治療可刺激大腦神經元,幫助大腦神經細胞恢復原有的活性。近年電磁治療興起,刺激大腦神經細胞。張勳安分享,電磁治療中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運用極低的「微安培」安全電流量刺激大腦,改變大腦異常的腦電波,促使大腦分泌「焦慮」、「憂鬱」、「失眠」、「疼痛」等疾病有關的激素和神經傳導物質,幫助大腦慢慢地回復自然的放電狀態。不僅可迅速降低壓力激素的分泌,改善生理信號,如心率、血壓、肌肉緊張度、皮電、皮溫,有效控制緊張焦慮抑鬱,調節情緒狀態,也能改善異常腦電波,讓大腦回歸到正常的狀態,改善腦功能,因自律神經失調導致失眠、憂鬱、焦慮、疼痛都可使用。另外,經顱磁刺激療法也可能成為明日之星,根據國內外研究與臨床經驗,經顱磁刺激療法對於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等身心相關問題也有不錯療效。衛福部食藥署已核准用於治療嚴重型憂鬱症,因自律神經失調產生嚴重型憂鬱症民眾就有機會使用,但健保尚未給付,需自費治療。
-
2020-12-13 科別.精神.身心
久坐不動、要求完美 自律神經易失調
案例故事:20歲的小花是一名國際舞者,年紀輕輕就是舞林常勝軍,卻在某次訓練中,因無法正常排汗昏倒。怪病纏身的小花徘徊醫院各科別,始終找不出病因,無法比賽的她變得自卑、無法社交,直到因緣際會做了自律神經檢查,確定是自律神經失調,經治療終於又回到最愛的舞台。女病患為男性兩倍,20至40歲女性常見。在台灣,像小花一樣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數目比想象中的更多,從臨床比例推估,國人恐六至七成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自律神經失調在高壓的社會中,彷彿成為文明病,其中,女性風險高出男性1.5至2倍,尤其集中在20至40歲的年輕女性。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提及,台灣30年前精神科門診患者以思覺失調症最多,15至20年前漸漸轉變成憂鬱症最多,近年焦慮症門診增加明顯。因為社會進步,小病求助精神科的民眾變多,但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是輕症,且多不會有劇烈健康危害,至今門診人數還是少數。自行運轉的神經,心跳、呼吸都歸它管。劉嘉逸解釋,自律神經屬於自行運轉的神經,不像手腳動作是可以掌控的。由自律神經管轄的包含心跳、呼吸及各內臟運作,即使睡眠中,心臟也會繼續跳、腸胃也會持續工作,不會因為睡著就停止呼吸,這都是自律神經的功勞。一旦自律神經失調,就會讓原本可以自己動的內臟,如心臟、呼吸器官、腸胃、膀胱等失控。劉嘉逸表示,自律神經失調與內在體質最有關,自律神經敏感的人,即使沒有受到刺激也會出現心悸、呼吸急促等交感神經問題,或頻尿、拉肚子、便祕等副交感神經問題。輕者耳鳴、心悸、腸躁;重者早衰、神智不清。劉嘉逸提醒,若民眾出現經常心悸、呼吸困難、失眠、頭痛、腸胃不適等,跑遍醫院也找不出原因,吃藥沒改善,就可能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劉嘉逸強調,自律神經失調不是一種疾病,更像是一種症候群,讓人產生「全組壞了了」的感覺,對全身各部位都有影響,不可輕忽。自律神經臨床症狀,輕度會有耳鳴、心悸、盜汗、暈眩、腸躁症;中度則可能出現聽力異常、內分泌失調、性機能退化或視力模糊;一旦進展到重度,不僅會有心臟肥大問題、更可能會有長期睡眠困難、早衰老化嚴重,神智不清、痴呆症等症狀。不愛運動者,自律神經缺乏訓練,不進則退。既然自律神經失調不容小覷,誰是高危險群?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勳安說明,首先是久坐、無運動習慣者,自律神經缺訓練,不進則退;再者是抽菸喝酒者,據科學證據顯示,酒精及尼古丁會造成自律神經功能退化,還有失眠及心肺功能不佳者神經遭破壞,增加風險。張勳安解釋,自律神經就像警報系統,提醒身體需休息。但高壓族或完美主義者,為追求完美,無視身體警訊,也是自律神經失調高風險群;糖尿病患則是因神經系統常年泡在糖水中易病變。另外,自律神經失調與焦慮、思覺失調都與大腦某區域功能異常有關,因此彼此常伴隨出現。氣候變化引不適,可透過鍛鍊強化功能。張勳安也說,自律神經是為了讓生物面臨挑戰得以存活,演化過程中保留的救命工具,如野外遇到黑熊,自律神經能一秒啟動,讓心跳加速以利戰鬥或逃跑。天氣、氣壓、濕度變化,對人類而言都是挑戰,因此季節、溫度變化,不論是變熱排汗、轉涼血管收縮,自律神經頻繁啟動。近期天氣逐漸轉涼,自律神經失調高危險族群,因自律神經功能不佳,面對氣候變化更可能不適。張勳安強調,自律神經可透過鍛鍊,強化功能,民眾可透過泡湯、定期做有氧運動,訓練排汗及血管收縮,保持充足睡眠,就能讓今年冬天不再受自律神經失調所苦。易自律神經失調體質1. 個性容易緊張2. 工作壓力大3. 生活步調緊繃4. 長期睡眠品質不良者5. 糖尿病、更年期、憂鬱症、焦慮症、甲狀腺功能低下6. 完美主義者7. 休閒不足者資料來源/張勳安、劉嘉逸醫師製表/陳婕翎 ■聯合報
-
2020-12-13 醫療.腦部.神經
圖表/自律神經失調怎麼辦?先弄懂自律神經是什麼
「明明全身不舒服,為什麼醫師說我沒病?」說不出哪裡有問題,但渾身就是不對勁;身體已經疲累不堪,腦袋卻無法休息;眼睛乾澀、腸胃不適、莫名疼痛……卻找不出原因。自律神經失調已成為高壓下的文明病,你可能成為其中一員而不自知。雖說自律神經失調不是一種病,卻嚴重影響生活。元氣周報今天教你如何把自律神經撥亂反正。自律神經是什麼?自律神經系統主要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組成。舉凡心跳、腸胃蠕動等「不受意識控制」的器官生理機能,之所以能自主運作、維持穩定,靠的就是自律神經系統控管。要順利調控內臟器官正常運作,須仰賴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系統間的平衡。
-
2020-12-03 科別.心臟血管
氣溫驟降好發心血管疾病 做這些事有助血壓下降
.研究發現,多親近大自然,可降低心血管壓力.氣溫驟降,收縮壓和舒張壓會上升,腦中風及缺血性心臟病的死亡風險增加.森林浴的芬多精濃度高,有抑制病毒細菌、抗發炎的效果時序進入冬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台大醫院環境職業暨醫學部主任蘇大成研究發現,森林浴、室內外園藝等親近自然活動,都有助於降低心血管壓力,但若是鄰近馬路的公園,減壓效果就沒那麼好了。心血管壓力隨氣溫變化蘇大成與台大實驗林處長蔡明哲及副研究員曹崇銘,多年來共同合作探討森林環境的健康效益,許多重要研究成果陸續發表於國際期刊,證實心血管壓力會隨著季節氣溫產生變化,可透過親近自然的活動,降低心血管壓力。研究分析72名在實驗林工作一年以上的健康成年人,冬夏兩季的心血管數據,結果發現,冬季血壓和平均動脈壓都顯著高於夏季,冬季的主動脈血管硬度及身體血管阻力也較高。冬天除了血管壓力較大,血液也比較濃稠,血中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濃度、白血球、紅血球及血小板數量,都顯著高於夏季。血壓上升增中風風險研究也發現,氣溫每增加攝氏1度,手臂動脈收縮壓平均下降0.9毫米汞柱,舒張壓平均下降0.84毫米汞柱。也就是說,若氣溫驟降10度,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會增加8到9毫米汞柱,不容小覷。根據過去研究,收縮壓每上升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每上升10毫米汞柱,腦中風及缺血性心臟病的死亡風險上升一倍。溪頭散步效果勝都會公園多親近森林,真的可降低心血管壓力。蘇大成表示,比較同一個人在溪頭散步和在台北市公園散步的差異發現,在森林裡散步,血壓會下降,但在都市的公園裡散步,血壓反而上升。研究也發現,長期駐點在溪頭的工作人員,血管彈性、厚度,膽固醇等指數都比都市上班族好,血液中的自然殺手細胞也比較多,表示免疫力較佳。蘇大成指出,城市的公園就算有綠地,仍與溪頭不同,附近的交通汙染會影響公園空氣品質。研究顯示,都會公園空氣中的PM2.5、揮發性有機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濃度顯著高於溪頭。但令人振奮的是,都市人如果在森林裡待個幾小時,自然殺手細胞也能上升,參與設計過的園藝活動,也有助於降低心跳及心臟負擔。研究人員安排30到50歲健康成年人先做體操,接著做葉拓、苔球,結果血壓下降;去台大梅峰農場採香水百合,也有同樣的效果。蘇大成說,大片綠地和大樹的附近,芬多精濃度高,能帶來清淨的空氣,也有抑制病毒細菌、抗發炎的效果,就算不能常常到山上做森林浴,還是可以從生活周遭找到健康的元素。近馬路公園小心空汙蘇大成提醒,在都會中親近綠地,特別要注意附近最好不要有大馬路。最新研究證實,「1, 3-丁二烯」這種揮發性有機的無色氣體,是頗具健康威脅的氣態汙染物,常見於汽車、大卡車、輪船、工業排放廢氣衍生的空汙中。另外,輪胎的製作原料,如人造橡膠就含有「1, 3-丁二烯」,所以輪胎轉動摩擦時也會產生相關汙染。它與心血管氧化壓力提高、頸動脈增厚、低密度膽固醇升高、自律神經失調、血栓及動脈硬化的機轉,統統有關。蘇大成擔心,如果好不容易找到綠地和大樹,卻在交通要道旁,大自然的好處恐怕會被抵銷。
-
2020-12-02 科別.腦部.神經
「呼吸方式」錯了,難怪自律神經失調!「這3種」醫師也推薦的呼吸法,一次改善你的失眠、肌力和循環
肺是呼吸系統最重要的器官,呼吸若維持正確的節律,就可以順利調節全身氣機之正常出入,因此呼吸對肺的健康來說至關重要,不僅如此,更會影響到自律神經、壓力釋放、睡眠、循環系統和肌肉鍛鍊等各方面的健康,簡直可以說是對全身從頭到腳都有影響!以下整理多種促進健康的呼吸法,你可以在家練習,找出最適合你的呼吸法!1.阻力呼吸法醫師趙哲暘在著作中提到,吐氣阻力訓練是有效提升血氧量的方法,透過此種訓練,可以有效訓練嘴唇肌力與舌頭力量。建議可以使用類似養樂多使用的小吸管吐氣,幫助增強吐氣時的肺部正壓,同時將屁股夾緊吸氣的方式來提升腹內壓,在吸氣時順利讓橫隔膜下降而增強肺部負壓,把專注力放在腰部,以腰部向後推的方式來達成有效率的呼吸。更簡單的方式是,用釘書針釘在吸管上,使吸管可流通氣量變小,以增強吸管的吐氣阻力,讓吐氣能力更加提升。2.內核心呼吸法醫師陳慕純所提倡的「內核心呼吸」則可以調整自律神經、治療失眠、強化肌肉、血管、神經、內臟及器官,做法中所包含的「踮腳」更可以有效防止內臟下垂、延伸脊椎和加強小腿力量。內核心呼吸的作法為:1.雙腿打開臀部寬度,腳掌平行,雙手在身體兩側,掌心朝上。2.先深吐氣,將內核心往內收。3.吸氣,脊椎往上延伸踮腳,雙手往上。吐氣,掌心朝下,腳跟落下。4.重複5次。3.口鼻替換呼吸法年輕時候的南雲醫師生活作息非常不正常,因為熬夜、抽菸、暴飲暴食,體重高達77公斤,還患有心律不整的問題,直到全面調整生活步調,加上活用以下4種呼吸法,讓南雲醫師即使已年近60歲,看起來卻像30多歲,體力也比從前更好了!所謂口鼻替換呼吸法,指的是南雲醫師所歸納出來的4種呼吸法的總稱,這4種呼吸法包括「鼻呼鼻吸」、「口呼鼻吸」、「鼻呼口吸」和「口呼口吸」。這4種呼吸法對身體的功效都不太一樣,以下詳細說明:鼻呼鼻吸這是指用鼻子吸氣、再從鼻子吐氣的安靜時的呼吸法,它是4種呼吸法裡,最不浪費體能、最具放鬆功效的呼吸方式。請一邊想著水波的幅度、一邊進行呼吸,具體的呼吸方法是從一數到八吐長氣,從一數到四吸飽氣。口呼鼻吸許多人平常呼吸的時候,並沒有用到深層的力量,只有用胸腔呼吸,透過「口呼鼻吸」——嘴巴吐氣、鼻子吸氣的方式,就可以達到腹式呼吸,此種呼吸法可以鍛鍊深層肌肉、改善呼吸與循環系統。作法為手放在肚子上,肚臍下三指處的丹田穴用力,腹部向內凹陷,讓所有氣從嘴巴排出。接著從鼻子吸氣,吸到肚子鼓起的程度,如此一來就完成了一次腹式呼吸。鼻呼口吸透過「鼻呼口吸」可以達到什麼樣的功效呢?南雲醫師自己就靠這個呼吸法,成功克服了花粉症(由花粉所引起的過敏症)。對於鼻子吸到花粉就會打噴嚏的人來說,當用嘴巴吸氣時,花粉會透過齒縫累積在口裡的唾液中,這麼一來,身體會漸漸習慣花粉。這是所謂的「去敏感化反應」。口呼口吸嘴巴吸氣時,交感神經會收縮,而嘴巴吐氣時,副交感神經則會舒張,因此透過口呼口吸的呼吸方式,可以有效鍛鍊自律神經,同時替身體迅速吸進氧氣、排出二氧化碳,還能提供細胞內負責分解葡萄糖的粒線體大量的熱能。延伸閱讀: 從此不生病!跟日本名醫學「讓內臟變年輕」10法則
-
2020-11-29 科別.耳鼻喉
健保大數據/眩暈患者175萬人 女性為男性兩倍
突然一陣天旋地轉,眼前畫面扭曲,瞬間找不到平衡,嘔吐感隨之襲來。不少人有這樣的經驗,健保資料庫顯示108年主診斷為「眩暈」的患者,多達175萬餘人。多數眩暈雖然不會致命,發作起來卻讓人極度不適且困擾。「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本期探討眩暈的原因與民眾就醫狀況,讓您找對方法,即時解決天旋地轉的危機。健保資料庫顯示,108年主診斷為「眩暈」的患者集中在60歲到69歲,50歲到59歲次之,女性患者的人數遠高於男性,約是男性患者的近2倍。患者隨年紀增加,60~69歲最多。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眩暈是一種症狀,並非疾病,可粗分為兩種,最常見以周邊型眩暈為主,如前庭神經發炎、耳石脫落或耳朵結構異常、梅尼爾氏症等疾病所引起的眩暈;另一種為中樞型眩暈,如腦中風、腦瘤等因素引起。上述疾病多會因為年紀的增長,罹病機率隨之增加,主診斷為眩暈的患者,多集中在60歲到69歲在預料之中。不過有更多的眩暈是不明原因造成,藝人江蕙長期飽受眩暈所苦,據悉,每當壓力襲來,江蕙的眩暈症狀就會出現。李伯璋表示,從數據來看,女性被診斷眩暈的比率,遠高過於男性,多數的女性自我要求較高,較容易緊張、給予自身壓力,恐因此導致自律神經失調,也可能增加眩暈出現的機率。容易反覆發作,嚴重時需立刻就醫。李伯璋表示,眩暈與一般的暈是截然不同的症狀,眩暈屬於「天旋地轉」的暈,瞬間出現可能讓人連站都站不穩,同時會出現耳鳴、惡心嘔吐、臉色發白等情況,每次發作可以是幾秒到幾天,嚴重的患者必須及時就醫,投以止暈藥等穩定症狀。一般的暈與眩暈最大的不同是,眩暈的患者即使發作時世界天旋地轉,意識仍舊清楚;一般的暈則會使意識模糊、昏沉想睡。造成一般頭暈的原因,如貧血、缺氧、低血糖、低血壓或女性常見的姿勢性低血壓等。眩暈還有個特色是會「反覆發作」。民眾多選擇診所就醫,家醫、耳鼻喉科最大宗。健保資料庫顯示,108年眩暈門診件數,總計476萬多件,其中基層診所多達341萬多件,占整體的七成一,其次依序為區域醫院、地區醫院、醫學中心。李伯璋表示,眩暈的症狀大多不會立即危害生命,但會非常不舒服,民眾多會選擇「就近就醫」,除非嚴重到嘔吐才可能到大醫院求診。進一步分析民眾就診科別,健保資料庫顯示108年診斷眩暈前10名就醫科別,以家醫科、耳鼻喉科為主,占比分別為21.8%、21.5%,再者為中醫科、內科、神經科。李伯璋表示,民眾對於暈的認知大多是不確定的,有些民眾會以為是感冒或是發燒引起,尋求家醫科或耳鼻喉科的幫助,這方向都是正確的。李伯璋表示,眩暈在臨床的診斷上,未能像心血管疾病這麼精確,需經過耳鼻喉科或是神經科一一確認是周邊型或中樞型眩暈,若排除上述兩類眩暈,就得懷疑是自律神經、免疫系統等疾病所致,也可能是一般的低血糖、低血壓引起。民眾要多留意,每次暈出現的情況、時間,才能逐步找出病因。任何一種暈,都應提高警覺,詳細記錄並就醫。眩暈的治療必須先找出疾病的原因後,才有辦法對症下藥。李伯璋表示,若是前庭神經發炎、嚴重暈到嘔吐才會使用藥物;耳石脫落等則是透過耳石復位術或平衡復健恢復症狀。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108年主診斷符合眩暈適應症並使用眩暈相關口服錠劑為478萬粒,相對應於175萬人被診斷為眩暈的人數,藥物平均一到二次就會見效。李伯璋提醒,無論任何一種暈都應提高警覺,他曾經與友人打球後,突然一陣暈,站不穩腳扭到,後續很留意症狀有沒有再出現。後來判斷是體內缺乏維生素D,肌肉無力又有一點低血糖所致。李伯璋說,近期身邊有位同仁時常感到暈,常喊背部不舒服,進一步就診竟是骨癌,且還是肺癌轉移所致的疾病。他呼籲,民眾若是出現暈的症狀,應記錄情況與時間,以及是否為暫時性或持續性。
-
2020-11-28 科別.腦部.神經
30年來他靠小樹枝「戳鼻孔」才能打噴嚏...原因竟是頸椎椎間盤突出!
64歲游姓男子30多年來飽受胸悶、呼吸不順之苦,更慘的是無法打噴嚏,多次就醫仍無法改善,只好採「手動式」暢通呼吸道,每隔3到4小時拿小樹枝刺激鼻腔打噴嚏,常因此造成鼻腔流血、發炎,苦不堪言;男子上個月向台中林新醫院求診,醫師查出是頸椎椎間盤嚴重突出壓迫脊髓神經所致,經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才讓他能暢快呼吸。林新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邵國寧說,患者上個月求診時,主訴胸悶、呼吸不順、無法打噴嚏,也出現雙手麻木、頸部僵硬、肩膀疼痛等問題,研判患者年輕時專職粗重的工作,致脊髓神經受壓迫所致,經檢查發現患者第3到6節頸椎椎間盤嚴重突出,壓迫脊髓神經,才會併發胸悶、呼吸不順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游姓病患說,他在本月初接受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術後不到2周,呼吸不順的情況獲緩解,原本雙手麻木、肩頸僵硬問題也消失了,現在呼吸道通暢了,暢通呼吸道的小樹枝也派不上用場了。邵國寧表示,頸椎椎間盤凸出壓迫脊髓神經的患者,臨床症狀主要以頸痛、手麻、無力等神經壓迫症狀為主,其中有20%可能會伴隨頭昏、耳鳴、胸悶、消化不良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像游姓病患主訴胸悶、呼吸不順相當少見。邵國寧提醒,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自律神經失調已是文明人常見病症,如發現頸肩疼痛、手腳麻木無力、伴隨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應就醫檢查找出病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恢復良好生活品質。
-
2020-11-25 科別.精神.身心
「我意志消沉,智力減退,是要失智了嗎」精神科醫師給答案
「我意志消沉,智力減退。我幾乎要撐不下去了。我會不會是失智症?」沈先生很擔心自己失去了工作能力,因為一家老小得靠他撐著。而除此以外,他更擔憂一種失控的感覺會不斷蔓延,最後毀了他的一生。人們處在較嚴重的情緒低落狀態時,不只有憂鬱情緒,還有有憂鬱的行為、憂鬱的想法與憂鬱的生理反應,那種欲振乏力的無助無能感,的確有可能毀了一個人。 如何帶給病人希望,同時能依病人能接受的程度傳達病情,一直都是件不容易的事。經過完整的評估與精神狀態檢查後,我嘗試從他關心的問題著手,並用尊重他的方式傳達我對治療的建議:「有時情緒的問題,會影響到你的智力。如果有方法讓保護您的腦部,減輕您智力的問題,讓您的專注力恢復,的確可考慮一些藥物。您覺得呢?」在告知可能的治療效果以及相關的副作用後,他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答應了我。 一週後,他說:「醫生,我吃你的藥太猛了,雖然只有半顆,但我第二天幾乎爬不起來。」他雖然抱怨藥物副作用,但說話的速度與神情與上週相比,倒是恢復不少。 「雖然我告訴你,一開始幾天會這樣,一週內就會慢慢適應,但您還是受不了?」我問。 「是啊。」 「如果這樣,您還願意繼續服用嗎?還是幫您更換其他種類的藥物?」 經過討論,幫他換了個藥物。當然我還是說明可能的副作用為何,並告訴他因應之法。 又過了一週,在我眼前出現的他,雖稱不上判若兩人,但神情已經輕鬆許多。此時,我再次做了些認知功能的評估,並用他可以理解的方式,說明情緒對思考記憶力的影響:「我當初預測的沒錯,放心好了,你不是失智症,只不過管記憶的那幾條神經,暫時被情緒麻痺了而已。專注力還有記憶力都改善很多了。」 後來沈先生才娓娓道出他那深層擔憂的來源,原來他的母親就是罹患失智症離世的。他曾經辛苦照顧過母親好幾年的時間,那種辛苦竟化成一種恐懼,在憂鬱時倏地冒出,且幾乎將他擊倒,還好他配合接受治療,才得以慢慢復原。 當情緒明顯影響了認知功能時,因為思考力受限,往往當下難以給予較細緻的心理治療,而暫時藥物的協助,卻可以發揮某些功用。之後也需要視個別狀況,去選擇適當的治療模式,才能更貼近病人真正的需要。
-
2020-11-24 科別.精神.身心
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精神病?專家破解3大迷思
Q1:自律神經失調又稱精神官能症,是一種精神病嗎? 有病人說他一聽到醫生談到「自律神經失調」這個詞彙,回家上網查,發現不得了,竟然又稱為「精神官能症」,問說這和電視劇中的「思覺失調症」是不是相同的疾病? 醫學上的「精神科」,現在常稱為「心理科」或「身心科」,常見的重大精神疾病包括: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妄想症、憂鬱症、雙極性情感型精神病(舊稱躁鬱症)等。在電視劇或報導中所見的患有幻覺、幻聽或被害妄想的思覺失調患者,是大腦裡的功能運作、神經傳導和結構出現極大的障礙,在治療上會比較複雜;而包括思覺失調症在內的精神疾病,常常會有「缺乏病識感」、「分不清現實和想像」的狀況。 尤其在沒有病識感的情況下,病情不穩定時,面對照護自己的人,卻不存在有被照顧的感受,如果不積極就醫治療,病情持續惡化, 可能造成自我、週遭的人或社會的傷害。經過正確的醫療處置,病情則能有效控制,病人也可以回到社會,正常社交、工作。 「精神官能症」雖然也跟上述病症被歸屬在精神科、身心科或心理科的看診範疇裡,但行為和正常人並不會有太大不同,對生活有自理能力,也多具有病識感和現實感。病患會有緊張、焦慮、鬱悶、煩躁、不安等心理症狀,主要是因為壓力而導致心理失衡,包括焦慮症、輕度恐慌症等。 而「自律神經失調」在這類心理疾病中是最輕微的一種,因此, 我們不妨把它當作一個探索精神狀態的初期生理指標,最不需要的就是擔憂、害怕或抗拒,而是要認真找出潛在病因並積極改善。 Q2:這種病會不會跟著我一輩子?有可能治好嗎?治療期需要多久? 自律神經失調雖然不是嚴重致命的疾病,但確實讓許多人感到困擾,甚至痛苦。 「我到底是什麼病?」 「我是神經病,還是精神病嗎?」 「我是該看神經科,還是精神科,或是家醫科?」 「我的病會好嗎?」 「我的病要多久才會好?」 「我的病要吃藥嗎?」 「藥要吃多久?」 「藥有什麼副作用?」 「藥吃久了,會不會老年癡呆?」…… 以「我的病」、「我的藥」、「為什麼」的一連串的提問,常讓醫師招架不住。也因為了解大家希望解除「自律神經失調」的渴望, 才有這本書的誕生。 但也請各位想想,從一個健康正常的狀況,到身體有點不舒服, 再到有明顯不適,最後終於來到醫療院所,找醫師問診,這中間經歷過多少漫長的時間?身體的神經系統從原有穩定狀況一點一滴地逐漸轉變為失調,到底已經被破壞多久了? 所以,請放慢腳步,給自己多一點時間,來聽醫生的建議吧 ! 請放慢腳步,給自己的身體多一點時間,來恢復吧 ! 談到治療成效,很重要的關鍵是病患配合的意願。 每次說到這,病人都會回答:「有哦 !王醫生,我都有照三餐吃藥耶。」但是這還不夠呀,遵循醫囑服用藥物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搭配「調整自我」的行動,包括你的生活作息和心情調適。 如果病人只是準時就診、準時吃藥,自身卻不努力自我改善,最多只能達到勉強六十分的成績,這種效果也不是大家能接受的,病人總以為吃了藥就應該有百分百效果,結果不如預期,又開始找下一個名醫。 身體是可以好轉,這些病也有根除的可能,重點在於你願意回頭檢視造成不舒服的根本原因嗎?願意針對病因去修正自己的生活型態嗎? Q3:自律神經失調該看哪一科?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既然是全身性的,從內到外,從頭到腳,都有可能發生,因此建議病人先到家醫科、一般內科、或內兒科就診, 把可能的相關疾病先做排除,最好是你最常、最習慣去看的醫生,並且是有檢查儀器與設備的基層診所。 舉例來說,病人若有胸悶或胸痛現象,雖然病因多元,通常會先擔心有心臟、肺部方面的問題,當做完相關檢查,並排除可能性之後, 醫師認為病患有需要再到心理科或身心科做諮詢時,便會開立轉診單至醫療院所轉診就醫;若是做完檢查發現指數都正常,如果醫生沒有針對病因做特別說明時,病人也可以主動詢問接下來可以去哪個科別求診。 在臨床上看到太多病人發生不適之後,一開始都選擇先到大醫院的各大內科巡迴一次,找不到病因的情況下,又到醫學中心再巡迴一次,重覆折騰一遍後,答案依舊不知,心情更鬱悶,對病情的改善完全毫無幫助。另一方面,若是在基層診所做心電圖或X光檢查,有些最快二十至三十分鐘便可知道結果;一般在大型醫院進行檢查,需要等一、兩週,才能回診看報告。 試問,這段時間內能忍受等待答案的煎熬嗎?也許有的人本來病情不嚴重的,可是當心情因為擔憂、不安而起起伏伏時,病情是不是會加重? 在門診就看過這些現象,病人因為最近一、兩個月胸悶、胸痛來就診,訴說著自己如何不舒服、全身無力,可是一等檢查做完得知身體沒有大礙後,走出診間時,卻明顯地元氣恢復一半以上;還有病人述說胸口悶悶的,先請病人伸出右手讓我量脈搏,一檢查心跳發現每分鐘已超過九十,他本來無感,還問我說「王醫師,你會把脈喔?」 當聽完我說心跳過快後,須安排心電圖檢查。檢查當下,則心跳次數上升到一百,接著再做一次,心跳又升到一百二十以上。 這說明什麼?代表這個病人對緊張、害怕等負面事物的承受度是比較低的,也就是他並不屬於神經大條、遲鈍的性格,而是「太太…… 太敏感」了,也太負面了。 基本上建議,不需要一有不適症狀,就往大醫院甚至醫學中心跑,自覺有必要到醫院做檢查的話,先向熟悉的基層醫師,也就是家庭醫師來詢問。如果症狀比較多樣化,在健保制度下,進行一系列檢查,可能橫跨不同科別,耗時又傷神,這時不如自力救濟,尋求自費的健檢中心,將基本的檢查一次做完,盡快獲得初步答案,無論病情或心情才能及時得到舒緩。 自律神經失調該看哪一科?簡單的說,尋找有設備的診所,尋找你能溝通的醫生,先排除身體問題,再進行下一步。 (文章&圖片出處/摘錄自出色文化《醫生說你根本就沒病:只是自律神經失調》)
-
2020-11-12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慢性腎臟病中醫治療 洗腎率較低
76歲的薛先生常年為慢性腎臟病所苦,經過幾個月中醫治療並搭配飲食控制,腎絲球過濾率數值從42.24mL/min/1.73m2升高到53.6mL/min/1.73m2,肌酸酐則從1.6mg/dl下降到1.3mg/dl,數值明顯進步。慢性腎臟病成因眾多,例如糖尿病、高血壓、腎毒性藥物、遺傳性疾病等。早期腎絲球過濾率大於60者,多無症狀;若小於60進入第三期後,才會有些症狀;若小於30進到第四期、第五期時,開始以蛋白尿、水腫、貧血、倦怠來表現。以中醫來看,慢性腎臟病屬於「水腫、癃閉、關格」等症候。治療上,會給予健脾藥物,透過改善腸胃道環境來減緩腎功能惡化。若精神緊繃、交感神經興奮者,給予疏肝藥物,減低其自主神經系統對腎臟的刺激。若日久入經絡者,則給予活血化瘀的藥物,來疏通腎臟的經絡,改善腎臟的血流量。此外,大小便必須通暢,讓邪氣有出入。若過於肥胖者,則給予祛濕化痰藥物並飲食控制,來逐漸減輕體重,以減緩肥胖的危害。近年研究發現,服用中藥的病人進入洗腎機會較低,死亡率也比沒有服用中藥的病人少四成。在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以下族群、長期使用中藥者,肌酸酐有下降趨勢,腎絲球過濾率則有上升趨勢。若搭配針灸治療,則能調節自律神經,並減輕倦怠、失眠、食欲不振、痠痛等症狀,並減輕止痛藥物的使用。慢性腎臟病患者輔以中藥治療外,平常飲食宜少油、少鹽、低蛋白、低磷和低鉀,務必「腎」選飲食,生活起居則應戒菸、放鬆心情、少熬夜、勿憋尿、多運動,控制三高。患者切勿服用來路不明的藥品或黑藥丸,以免造成腎功能惡化。
-
2020-11-09 科別.精神.身心
心悸、反胃、呼吸困難…恐慌症發作怎麼辦?精神科醫師建議這樣做
心悸、呼吸困難、胸痛、手麻、頭暈、反胃,快要窒息死亡的感覺,突然強烈地籠罩著她,而且越來越嚴重,越來越恐怖,「趕快送我去醫院!!!」成了當下心中唯一的吶喊。之後除了隧道以外,只要出入密閉的空間,白小姐總是與恐懼相伴,甚至連黑漆漆的電影院也是她的夢魘。終於,被友人帶去精神科求醫。 「那種恐慌發作的情形,我真的沒辦法,只好吃藥。可是好像藥效過去了,又有一種恐懼衝上來的感覺,所以我只好再吃藥。我吃那麼多藥,怎麼辦?」她無助又茫然的眼神,似乎在訴說自己陷在服藥與不服藥的矛盾與無力。 「老實說,妳現在吃的藥物比較多,如果要減藥或停藥,會比較辛苦,」我慢慢地說,「但是還是有機會。」 我拿起筆在病歷上畫出一條曲線與一條直線,標出三個地方; 然後逐一解釋:「突然來的恐慌發作,就像這條曲線。幾分鐘內焦慮恐怖快要死掉的感覺就會衝到很高,最後才會慢慢地降下來。」 然後我指著1的位置說:「很多因素都會誘發恐慌發作,可以避免它,也可以面對它。譬如很多人熬夜、抽菸、喝酒、生活不正常,就可能讓自己處在容易發作的狀態。如果可以改善這些不健康的行為,就不容易發作。但若是因為某些情境引起的,而又一直避免這些情境,可能會讓生活變得很不方便。譬如妳過雪隧就會發作,難不成去宜蘭還得走山路?以後看電影都只能在家看DVD,而不能進電影院?如果可以學會些放鬆的方法,然後漸進面對,大多能克服的。」她聽我這麼一說,好像燃起了些希望。 我又指著2的位置說:「通常這種又急又猛的恐慌發作,都不是忽然間所有的不舒服都一起出現的。通常會有個順序,譬如先感到心跳快,喘,然後手麻,然後怕自己又來了,結果焦慮感更強,心跳更快,最後變成惡性循環到快瘋掉的程度。如果可以在早期出現症狀時,適時轉移注意力,可能就不會繼續往上衝了。」 最後我指著3的位置說:「當衝到這個位置的時候,大多因為過強的焦慮感,會連轉移注意力的能力都沒有。但是仍然可以試試看。有時候會需要藥物幫忙。但這時候的藥物是救急的,長期這樣吃,是會有成癮性的,好像停也停不掉。每發作一次,就吃一次,正如像妳現在的情形。有些穩定自律神經的藥物,是可以減少神經的敏感,讓身體處於較平衡的狀態,而且這些藥物沒有成癮性。當整體狀況穩定後,所有藥物是可以逐漸減少的。」 她,聽進去了。 接受了我給她關於藥物及非藥物方面的治療建議後,在調整自律神經的藥物與鎮定劑當中慢慢找到了平衡,也學會一些認知行為治療的技巧。 白小姐在回診時告訴我:「我克服了我內在的恐懼了。我還看了幾部電影呢!」 我真替她感到高興。畢竟,治療的目的,不單只是症狀消失,而是能安排生活,享受生活,不是嗎? 【延伸閱讀】 長輩暫時性精神失常,是「瘋了」嗎?精神科醫師說:NO!可能是這疾病導致 別陷入憂鬱!憂鬱症不只表現在情緒,身體出現8變化也要警覺 睡不著吃安眠藥就好?專家提醒:仍得尋求這科醫師才有效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0-11-0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還是瘦不下來嗎? 中醫師教你「生理週期減肥法」 掌握黃金4週期輕鬆瘦!
月經來潮,總是讓女人苦不堪言,殊不知,從中醫觀點來看,善用月經週期的特點,調整飲食與運動策略,不但可有效減重,更可藉以調整虛弱體質,讓自己精氣神百倍。月經週期減重法,可將女性生理週期劃分為4階段:中醫師羅珮琳表示,所謂「月經週期減重法」,是依據女性的生理週期循環及體內荷爾蒙高低變化,來決定減重計畫的安排,如何進行階段性的飲食、運動、調理等,使減重效果倍增。第一期:行經期(瘦身停滯期)時間:月經來潮的1至7天生理狀況:子宮內膜開始剝落、經血及內膜從陰道排出,因體內黃體素的濃度未完全消退,通常會有下腹悶痛及水腫的情況,也較容易有情緒不穩、容易飢餓、想吃甜食的狀況發生。中醫認為,月經排血期間稱為「瀉」,這時子宮應將經血排淨,如瘀血未排淨恐會影響代謝,使身體經常出現水腫狀態,體重不易下降。飲食計畫:以消除水腫為主要目標,多吃活血、消腫、幫助子宮收縮的食材,如黑豆、紅豆、生薑、紅鳳菜等。※瘦身茶飲 紅豆水※材料:紅豆100克、水1000c.c.。 作法:紅豆用清水洗淨,無須浸泡。水煮滾後,將紅豆放入,待再度沸騰後關火,蓋上鍋蓋悶20至30分鐘。濾掉紅豆後,將紅豆水當水喝。注意,紅豆不煮破才有效,而剩下的紅豆粒可另外煮成紅豆湯與家人分享,不浪費。 3.功效:紅豆作用與中藥的赤小豆類似,具有利水消腫之效。運動計畫:行經期第1至3天,因經血量大,需要充足的休息;第4至7天,體力略為恢復後,可兩天做一次運動,每天散步或騎單車30分鐘,也可在睡前做伸展運動。第二期:月經結束期(減重黃金期)時間:月經來後的第7天至第14天生理狀況:月經結束後,卵巢濾泡處於發育階段,身體荷爾蒙分泌旺盛,身體代謝機能也處於最佳狀態,是減重的黃金期。中醫認為,經過行經期的「瀉」之後,子宮應要開始「藏」,這時,最需要做的是「調血補氣」為進入下個月經週期做準備。建議調養以「養陰補血」為主,若保養得宜,可讓身體狀況處於代謝旺盛狀況,有助減重。飲食計畫:因經血排出後,血海空虛,可多吃補血、補鐵的食材,如牡蠣、豬肝、牛肉、海帶、菠菜、櫻桃、葡萄乾等。可多喝水,幫助提升新陳代謝速度,尤其是在餐前30分鐘飲用,可幫助腸胃蠕動助排便,並可抑制食慾。建議可減少每日固定攝取的熱量,減重效果會加倍。※瘦身茶飲 決明子普洱茶※材料:決明子3克、普洱茶3克、水1000c.c.。 作法:水煮滾後,加入決明子、普洱茶,煮10分鐘。將茶渣濾出即可飲用。 3.功效:決明子具有清肝名目、降壓降脂的功效,還可幫助排便;普洱茶經過發酵後,產生具有分解脂肪的酵素。運動計畫:加強運動強度,維持1周3次的運動頻率,每次持續1小時。而這1小時內,必須進行10分鐘暖身運動,防止運動傷害→15分鐘無氧運動,強化肌肉→30分鐘有氧運動,消耗熱量和脂肪→5分鐘舒展拉筋與按摩,減少蘿蔔腿機會。第三期:排卵後期(瘦身快速期時間:月經來潮後的第14天到第21天生理狀況:排卵後,體內荷爾蒙開始出現變化,黃體素濃度緩慢上升,而雌激素在排卵前達到高峰。由於荷爾蒙作用,子宮內膜持續增厚,出現輕微水腫及便秘的情況。中醫認為,排卵期基礎體溫由低轉高,相對於人體陰陽變化是由陰轉為陽,若能著重「補陽」,提高身體能量,便能使代謝機能維持高點。飲食計畫:排卵後期適合多吃補陽食材,如韭菜、大蒜、青蔥、洋蔥、黑豆、羊肉、鱔魚、牡蠣、紅蘿蔔、栗子等。※瘦身茶飲 杜仲葉茶※材料:杜仲葉3克、枸杞子3克、水1000c.c.。 作法:水煮滾後,放入杜仲葉、枸杞子煮10分鐘。將茶渣濾出,可當成一日茶水飲用。 功效:杜仲葉具有強精壯骨、代謝脂肪的功效;枸杞子是補肝腎、明目的常用中藥材,也能降低血糖、抗脂肪肝等。運動計畫:持續上週的運動模式,可多搭配1至2次的游泳,或可做做SPA、蒸氣室、烤箱之類,有助於加強流汗,幫助體內水分排除。第四期:月經前期(瘦身緩慢期)時間:月經週期的第21天至第28天生理狀況:體內荷爾蒙持續變化,黃體素濃度高導致體內水分滯留產生水腫,同時使腸胃蠕動變慢造成便秘,加上不斷波動的荷爾蒙牽動身體的自律神經,會特別感到煩躁、想吃東西。飲食計畫:以抑制食慾為主。多吃高纖低熱量的食材,如黑木耳、白木耳、海帶、紫菜、燕麥、菇類、青菜、豆腐等,可增加飽足感又不攝取太多熱量。※瘦身茶飲 黑木耳露※材料:乾燥黑木耳1兩、紅棗10顆、枸杞子10克、生甘草10克、老薑片2至3片。 作法:將黑木耳泡開洗淨、去蒂頭,用果汁機打碎至小顆粒狀。將所有材料放入鍋內,用水蓋過食材,置於電鍋內,外鍋加2杯水烹煮。煮好後,撈起薑片和甘草,即完成。食用時,可依據喜好加水稀釋或加入黑糖,當作每日點心。 功效:黑木耳富含胺基酸、膳食纖維、鐵、鈣等,非常適合女性。其還具降血脂、降膽固醇、促進腸道蠕動等功效,加上熱量極低,是減重好食材。運動計畫:仍維持規律運動習慣,至月經前期時,下腹會較腫脹,可多做強化腹部、下背部等核心肌群的運動,如瑜伽、皮拉提斯等。有小腿水腫問題者,可在睡前做抬腿+腳板上抬、下壓的動作,進行5至10分鐘,利用小腿肌肉收縮如幫浦般將下肢多餘水分擠壓回心臟,改善水腫情況。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諮詢專家/璽悅中醫診所中醫師 羅珮琳
-
2020-11-01 科別.腦部.神經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專家告訴你對健康的影響是…
自律神經是屬於的身體哪部分?在人體裡的作用是什麼?想要理解自律神經失調是怎麼發生的, 就得先認識自律神經系統的運作原理。主導身體機能運作的關鍵身體的自律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簡稱ANS), 又稱自主神經,屬於中樞神經的一環,是由腦脊髓分出,分為交感神經(Sympathetic)與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其中副交感神經從迷走神經(也就是第十對腦神經)開始到頸椎再直到腳,而交感神經則是從胸椎處開始;副交感與頸椎構成副交感神經叢,交感神經與胸椎構成交感神經叢。兩者形成一個對稱且平衡的關係,掌控並調節呼吸、心跳、胃腸蠕動、睡眠、免疫反應等生理機能,就連汗腺、毛細孔也受到它們的影響。更白話一點來說,心跳快慢、呼吸深淺、腸胃蠕動、有沒有食慾、什麼時候想睡覺、什麼時候起床,基本上都是由自律神經來控制。既然稱之為「自律神經」,就代表不受自我意識控制,也不受外在因素或個人意志影響而有重大改變,身體都有自我控制與回饋的機制,舉個例子,就像人緊張或害怕時瞳孔會放大,喉嚨會乾。睡覺時,絕不會忘了呼吸,且心臟會持續跳動,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運作,也生物在演化過程中,為了生存而競爭,必須克服自然界所給予的環境考驗,否則有被消滅的危機,因此讓我們不得不處於警戒狀態。長期置身於警戒狀態時,又會過度消耗身體太多元氣和能量,最終導致健康受損,壽命縮短。所以某些時候必須休養生息、放鬆心情和腳步,才能度過日復一日的繁忙生活,憑靠的就是自律神經來維持必要的平衡。閱讀到此,是否已經了解現代人罹患自律神經失調的比例越來越高的原因?與我們身處繁忙又緊張的時代有關。從早上匆忙起床趕著出門上班打卡,一進到辦公室又得趕著晨會,接下來趕著製作報表、衝業績……,讓交感神經始終維持在極度興奮的狀態下,也等於一直在燃燒著自己的身體。另外,前面提到自律神經的功能,掌管我們能吃、能喝、能尿、能拉、能睡,凡是人每天要做的這些事,卻有人憑著堅強的意志,讓自己吃到很撐;也有人明明肚子餓,卻決定不去吃飯;該睡覺時,死撐活撐不睡;想尿尿,硬憋著不去尿;有便意,卻硬是忍住…,做出違反人體本能調節機能的事,長久下來造成的結果,就是自律神經受到嚴重影響,破壞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間的平衡,這也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由來。最後,告訴大眾一個小祕密,副交感神經掌管男性勃起功能,交感神經掌管男性射精功能。因此,在娛悅的性愛過程中,千萬不要催促男人,越緊張,越無法勃起,這就是在紅雀(Red Sparrow)電影中,女主角珍妮佛.勞倫斯劇中所用的招術,數落她的同事,激怒他,終究無法勃起而忿忿離去。同理,男性完事後,不是倒頭就睡(交感神經已消退),就是速速逃離現場(交感神經還在持續作用),也就是自律神經的功能。 電影「男女生了沒?」(The Ugly Truth,意譯:醜陋的事實,由三百壯士男主角傑瑞德.巴特勒主演)。無論是醜陋的事實或是醜陋的真相,都是自律神經在作用,無法騙別人,也無法騙自己。但有可能「你永遠不會知道。」就如同女主角最後的一句台詞。 作者/王健宇 整輯/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文章&圖片出處/摘錄自出色文化《醫生說你根本就沒病:只是自律神經失調》
-
2020-10-30 科別.消化系統
反覆腸胃炎 可能自律神經失調
日本前首相安倍身體亮紅燈,不得不辭官休養,傳言是長年罹患潰瘍性大腸炎惡化,也就是大腸黏膜發生潰瘍或糜爛,進而長期腹痛、腹瀉及血便。此疾病確切的致病機轉未明,推測與壓力、環境因素、遺傳等有關,許多患者因此處於慢性壓力及神經適應失調的惡性循環中。今年疫情爆發,新冠肺炎病毒無情肆虐,助長人類對病毒恐慌,也考驗人們的適應能力。個性比較敏感的人,自律神經超前部署,一旦失調則造成胃食道逆流、胃炎、胃潰瘍等;抗壓性較強的人,長期處在不安與焦躁,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不規則亢奮,易引發自律神經失調,導致腸道收縮紊亂,產生腹絞痛、便祕、腹瀉、排氣等症狀,生活造成極大困擾,影響工作表現、被迫離開人生中更重要的崗位。有人反覆做了胃鏡、大腸鏡,報告正常,卻找不出原因;也有人吃了特效藥,腸胃不見好轉;更嚴重的是,當神經失調,自體免疫力也會產生變化,體內的免疫細胞會轉過頭來攻擊自己的腸胃細胞,引發潰瘍性大腸炎。若不好好處理,罹癌風險大增。自律神經失調與病毒感染都是不挑身分只挑身體的,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就診,配合專家仔細了解病史並調整生活作息,必要時輔以適當藥物治療,才能找回自律神經平衡,重拾規律的生活。
-
2020-10-23 科別.耳鼻喉
鼻塞過敏睡不飽 高雄婦女長年黑眼圈像熊貓!
生活環境充滿過敏源,每到秋天氣候乾燥,日夜溫差變大,免疫力容易下降,皮膚、呼吸道等過敏問題也找上門,最頭痛就鼻鼻塞、流鼻水等過敏症狀,一名黃小姐鼻子過敏睡不好,長期黑眼圈像熊貓,檢查才發現不只鼻子過敏導致鼻肉肥厚,鼻中膈也彎曲,影響呼吸順暢,以致雪上加霜。小港醫院耳鼻喉科劉承信醫師說,黃小姐受鼻子過敏問題困擾十多年了,一開始症狀不明顯,近年每況愈下,除鼻塞無法呼吸、講話鼻音重、流鼻水,甚至還會頭昏腦脹、睡不飽。他表示,台灣約近3成民眾受過敏及非過敏性鼻炎的困擾,無論是基因、免疫功能、自律神經或空氣污染、花粉塵瞞、冷熱溫差等環境因素,都可能造成鼻塞過敏,大大降低生活品質。一般輕症可先用鼻清洗、口服抗組織胺等藥物、鼻噴劑或免疫治療,若症狀已嚴重影響到生活,傳統會使用雷射縮減下鼻甲體積,新式的「無線射頻冷凝氣化」或「動力旋轉刀」,因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疼痛較少,傷口恢復較傳統快。如果患者合併鼻中隔彎曲或結構異常,則可採用鼻中膈鼻道成型術、功能性鼻整形來矯正,像最近孫安佐、空姐報報Emily皆因鼻中膈彎曲進行手術。「遠離過敏原要從生活做起」,劉承信說,除藥物控制和手術,住家也可使用空氣清淨機、降低屋內濕度或用熱水定期清洗被單防蟎;在戶外則戴口罩避免接觸粉塵或揮發物質。也可以藉由過敏原檢測,更準確避免暴露於過敏原當中。
-
2020-10-20 科別.精神.身心
慢性壓力引發莫名焦慮 生理回饋治療協助找回身心平衡
常有胸悶、心悸、喉嚨梗塞、不定時頭痛、血壓高,容易緊張心臟怦怦跳、上班就拉肚子等症狀?柳營奇美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林紀宇今天表示,都是壓力大的表現。林紀宇表示,人體的自律神經系統,遍布在身體各個器官,調控著心率、呼吸、汗腺和肌肉收縮程度等各種生理反應,影響身心的狀態,有時這些反應很細微,難以當下覺察並立即調整,久而久之就會衍生成長期不舒服的症狀。患者阿明有一些莫名不舒服的症狀很久了,持續有胸悶、心悸、喉嚨梗塞的感覺,擔心自己是得了什麼疾病,跑遍各專科門診檢查,卻發現一切都正常,求助無門;王姓小主管有不定時頭痛困擾,且回到家身體還是很不輕鬆、睡眠品質也不好,覺得怎麼休息也沒什麼用。除了工作效率變差讓他沮喪,也發現血壓有逐漸升高的趨勢。上班族小美本身就是容易緊張的人,很容易感受到自己在流手汗、心臟怦怦跳。近期到任新工作後,上班就頻頻拉肚子,影響她的人際關係與工作,希望可以學習怎麼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態。林紀宇說,這些症狀屬於慢性壓力引起身心不舒服,可能源自於自律神經系統的不平衡,致使身體無法調整好內在情緒或生理上的緊繃,初期雖然不舒服,但還不到疾病診斷的程度,若長期置之不理,就有發展成身心疾患的可能。因此,除了使用藥物治療之外,還有許多紓解情緒與因情緒衍生而來的身體不適﹙如頭痛、腰酸背痛、心悸、手腳冰冷等﹚的治療方法,其中臨床精神科最常採用的就是生理回饋治療。所謂生理回饋治療,是透過生理回饋儀即時回饋的特性,可以立即看到自己的心率、呼吸頻率、肌肉緊繃度、汗腺分泌等生理狀態。臨床心理師在生理回饋治療中,會協助病人先能夠體會到細微的壓力反應,幫助提升覺察力,接著再依每個人症狀的不同,協助建立肌肉放鬆、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放鬆策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以「看見」自己生理狀態變化的客觀數據,讓病人不再覺得放鬆是一種模糊難以捉摸的感覺。另外臨床心理師也會探討可能影響症狀的生活模式、思考型態,輔以適當的心理治療策略,幫助病人在生活上有適當的壓力管理能力。近年歐美盛行的心跳變異率生理回饋治療(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其主要依著呼吸頻率可以調控心率的生理現象,透過學習緩慢的腹式呼吸,達到呼吸頻率與心率反應的諧振與同步。持續的練習,可以強化副交感與迷走神經的調節能力,提升心血管調節能力與心跳變異率,並透過傳入神經影響大腦,讓身體調節能力變好,較容易處於身心舒服安適的狀態。目前已有許多研究發現心跳變異率生理回饋治療,除了可以輔助治療改善焦慮症、憂鬱症、腸躁症、前期高血壓、慢性疼痛外,在提升專注力、運動與工作表現上都有不錯的效果。通常生理回饋治療在進行2至3個月後,可學習到適當的自我調節與放鬆策略。療效產生的關鍵,除了在治療室內的學習,還務必要搭配回家持續不間斷的練習,才能夠修正原有身心與大腦的慣性產生「有感」的效果。
-
2020-10-20 養生.保健食品瘋
從500元到上千都有...保健食品價差為何這麼大?藥師教你從「標示」找出好產品
微笑藥師受理民眾諮詢時,時常被問起「明明都是魚油,為什麼不同產品價差如此大,難不成又是黑心店家哄抬價格?」。事實上,保健食品的售價與許多變動因素相關,如果沒詳加詢問與觀察及求證,很難分辨黑心商品及高規格產品的區別。一、保健食品差價大 一分錢 一分貨市售各種保健食品,不管開架陳列、網路販售、直銷推廣、電視購物等,其毛利都落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相差太多(除自有品牌以外)。但保健食品的成本,不單只有產品的製作成本,更包含行銷、研發、驗證、稅務、運費等一系列嚴謹的流程,二瓶看似成分相同的產品,其製作成本可能隨著製程中的不同變數,而有極大的差異。舉個例子,不少民眾會發現大賣場魚油與專業門市或藥局販售魚油的價格有如天壤之別,價格範圍從一瓶60粒膠囊700元至3,000元,但明明都是Omega-3含量50%的魚油,為什麼價差這麼大?差別在於魚油的來源、製程及製造廠的規模、魚油的新鮮度、雜質含量及驗證等級。不少賣場魚油萃取於大型魚類,基於食物鏈累積原則,大型魚種萃取製成的魚油所含重金屬及污染物比例較高,但也不是說大型魚製成的魚油產品不能碰,而是要看產品有無合格檢驗證明。或許大家對於產品原料來源、製程、製造廠的規模會影響產品價格,並不感到意外,但不少民眾對於產品的「證驗等級」卻不太講究!事實上,各種產品送檢各種標章及認證,都須花費不少時間及經費,尤其是愈高規格的認證,更吃掉不少製作成本,所以往往售價不斐。這好比榮獲米其林三星的餐聽,正因為廚師需要耗費金錢與心力去精進自己,其細緻的做工與高超的手藝,能夠使得每份佳餚都令人驚嘆,價格亦是不斐。但回過頭看看,都決定花錢買「保健」食品來維護健康了,但卻在品質挑選上省小錢,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呢? 若這樣還不如別買!二、貴不一定好,但便宜的更要仔細看便宜的不可靠,價格昂貴的就比較好嗎?事實上也不盡然,必須釐清價格貴的原因。有的產品成本高在原料、技術、保存條件、驗證,有的貴在行銷手法、銷售架構,有的甚至貴在品牌或難以解釋。消費者必須判斷產品的價格是否合乎其品質,否則極容易成了冤大頭。市售益生菌百百種,明明都是腸道益生菌,為什麼有的配方一盒30包,售價高達1,000元,而有的配方一盒60包才賣500元。原因在於菌種類型、總菌株數量及各菌的比例,有的配方甚至僅把各種菌株表列出來,但卻沒清楚標示各種菌株的含量,如此要怎麼判斷這個配方是否符合您的需求呢?雖然一分錢一分貨,但也不是所有的保健食品都要追求高價,例如一般營養補充的B群,只要挑對所需的營養成分,便宜也是可以挑到好貨的唷!三、看清成分標示及產品訊息在食安風波連環爆情況下,民眾在購買保健食品時,必須特別謹慎,尤其在目前自有品牌崛起的世代,「看懂」成分標示變成一門顯學。 舉個鮮明的例子,市售護眼產品的劑量標示,常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如下圖主要成分標示,各成分萃取物都有標示含量,但卻未標明「濃度」。例如預防黃斑部病變的葉黃素,大多萃取自金盞花,但如果成分僅標明金盞花萃取物30毫克,根本就不知道真正含有的葉黃素含量多寡。改善眼睛乾澀及增加葉黃素吸收的魚油,如果僅標示魚油200毫克,也無法判斷實際Omega-3含量。再者,現在許多廠商提供花青素對於疲勞的改善,紛紛推出富含山桑子或黑醋栗的顧眼產品,但往往未標明花青素濃度,這更讓消費者感到茫然了,到底怎麼判斷產品是否適合自己。所以微笑藥師建議民眾,在檢視保健食品時,不僅要看成分及含量外,更要看「有效成分濃度」。舉下圖為例,明顯的標示應該為山桑子萃取物30毫克(花青素含量XX毫克,或者花青素25%等)、金盞花萃取物(含葉黃素XX毫克,或葉黃素20%),魚油 200毫克(Omega-3含量60毫克,或Omega-3含量30%),這樣民眾才能判斷出保健產品可能帶來的保健潛力。四、微笑藥師的建議所有保健食品的價格沒有絕對,而是相對的。價格的高低並不能判斷產品的好壞,消費者必須仔細詢問產品的相對價值,到底貴在哪裡,是否合乎目前的需求。倘若沒有必要,再高規格的產品對您都是多餘或浪費的。但如果高規格的產品非常切合目前的保健目的,那麼縱使價格稍高,也是值得的。最後微笑藥師建議大家可以合理分配各種保健食品的需求性,如果可以從飲食或生活中取得,何必要依賴加工製成的保健食品呢。但如果是自己迫切需求的保健成分,不妨可以好好了解一下,不同價位的差異點。本文獲廖偉呈藥師授權轉載,原文:保健食品價差大,差別究竟在哪?作者簡介_廖偉呈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延伸閱讀: 早上吃麵包、下午喝咖啡...你的精神好,其實是拿「自律神經」健康換的!做5件事讓你不吃藥就改善
-
2020-10-13 新聞.健康知識+
按壓腋下會痛?恐是自律神經失調、心肌梗塞高風險群!專家教你「10秒這樣按」幫身體排毒
現代人長時間埋首案前,長期姿勢不良讓身體、肩頸都好~緊、好痛,不僅使血液循環惡化,還會影響淋巴循環!淋巴是什麼?淋巴系統是由淋巴、淋巴管與淋巴結所組成的循環系統。淋巴為富含白血球的透明液體,白血球為免疫系統的重要一角,透過淋巴循環可清除體內老廢物質、維持身體免疫力以抵抗病原體。在肌肉的協助之下,淋巴系統可以將液體輸送通過身體。按按腋下,會痛就可能是疾病高風險群因腫瘤、發炎、感染、手術或放射治療後都會導致局部淋巴循環不順、使淋巴液不正常堆積,引起發炎反應。按按腋下,會痛?那可能就表示腋下的淋巴已經阻塞了!而且還有可能引起自律神經失調、肩頸痠痛、頭痛、肌膚狀況變差、以及心肌梗塞(特別是腋下有硬塊)等等狀況。日本經絡整體師朝井麗華在其著作寫道,99%的人都有「腋下淋巴阻塞」的問題,而腋下有著淋巴結,是肩頸淋巴液聚集的地點。若姿勢不良,造成的肩頸僵硬、肌肉緊繃就會使腋下周遭的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變差。而「腋下淋巴阻塞」使腋下,及其周邊的肩頸、手臂、背,甚至內臟部位的血液流動不順、進而導致肌肉僵硬;血液不流通,易成手腳冰冷、內臟虛寒的體質;血液循環差,讓氣色變差、皮膚暗沉等等,肌膚也大受影響;而體內多餘的水分、老廢物質無法排出、造成身體浮腫;淋巴液中的白血球阻塞,造成免疫力低下、百病叢生。朝井麗華表示,若「腋下淋巴阻塞」,可以試試以下3招,不僅可以促進排毒,還能豐胸!(1)將右手的拇指放在左邊腋下中間,其他4根手指放在腋下後(2)像是抓住腋下般,輕輕揉捏至少10秒(3)4根手指再慢慢往下移動,並一個位置至少揉捏10秒還可以改善落枕落枕時,想要試著轉轉頭、動動身體來舒緩,但有可能越動越嚴重!朝井麗華認為,落枕並不是睡姿差、或是枕頭不適合,其實可能就是因為腋下、肩頸肌肉過於僵硬,進而拉傷脖子。因此可以試試以下3招,減緩落枕不適的狀況:(1)揉:將拇指以外的4隻手指頭併攏,揉捏落枕那側的腋下(2)順:按壓穴道「手三里」後馬上用手臂畫大圓(3)動:將落枕那邊的手臂打直、拳頭往天空舉起;接著將手肘往後拉伸10秒、且重複3回合延伸閱讀: 存活率不到10%,他卻把癌末當重感冒!43歲猛男CEO:別讓負能量,養大你的癌細胞
-
2020-10-11 名人.林靜芸
林靜芸/放鬆肌肉、對抗壓力 每個人都該重新學一動作
小楊在公司跑業務,不但要解說產品,還要送貨及收款。小楊有許多困擾,產品不好自己黑臉,業績不好老闆會臭臉,薪水不好老婆更會變臉,每件事都讓他壓力很大。這天客戶抱怨產品有瑕疵要求退貨,小楊耐心解釋,客戶依然無法接受。滿頭大汗的小楊,忽然呼吸急促,一陣暈眩,他覺得自己快要不行了。後來類似的狀況常常發生,小楊白天會覺得吸不到氧氣,呼吸又急又淺,夜晚則是腰痠背痛,無法入睡。小楊去看醫師,作了很多檢查,心肺功能沒問題,醫師說他是自律神經失調。服藥後許多症狀確有改善,但是他發現藥袋上寫的藥物副作用,他全部中鏢。尤其算術能力都變差了,與客戶談話時,無法組織句子,甚至會說出不是自己想說的話。醫師說,看起來小楊不適合藥物治療,改介紹他去作「行為治療」。顧名思義,小楊原本想像需要學習很複雜的行為,沒想到第一堂課老師教他呼吸,第二堂課也是呼吸,第三堂課又是呼吸。交學費學呼吸,實在不可思議,不過在學會腹式呼吸、深呼吸、放鬆肌肉後,困擾他許久的問題,包括吸不到空氣、背痛和失眠等,居然不藥而癒了。我們總認為呼吸是與生俱備的本領,人的一天大約呼吸25000次,除非你懂得如何正確呼吸,否則你不算是健康。研究顯示呼吸方法會影響體重、運動、體力、過敏、氣喘、打鼾、情緒、壓力和專注力等等。鼻子有纖毛幫空氣保濕、調溫、過濾;但三分之一的人用嘴呼吸,尤其台灣鼻過敏的學童很多,鼻塞張嘴呼吸會蒸發水分,造成口臭、牙周病。且空氣直接進入肺部,容易感染。鼻塞的人應尋求治療,並訓練閉嘴呼吸。鼻孔呼吸讓我們能吸飽吸滿,不僅吸到較多氧氣,吸入的一氧化氮濃度也較高。一氧化氮能放鬆血管,使血液循環運送氧氣,營養效率提高,因而體重、免疫、情緒,甚至性功能都能改善。常見人緊張或頭痛時,急促呼吸想要增加氧氣。快而淺的呼吸,心臟有壓力,脖子及肩頸肌肉緊張,使人身體僵硬處於慢性的壓力狀態。呼吸是反射動作,可以學習控制。西洋的運動強調有氧,亞洲的運動包括瑜伽、氣功、太極等等,強調養身,都有一套訓練呼吸方法。所謂腹式呼吸又稱橫隔膜呼吸。一般人每次呼吸只用到10%的橫隔膜,學會腹式呼吸可以訓練自己深吸,使肺能吸入更多氧氣減少壓力。作者由於長年在手術室工作,經常腰痠背痛。2018年美國整外醫學會提供人體工學課程,號稱可讓外科醫師身體更舒適,工作更有效率,整堂課除了講解解剖結構,指導怎麼彎腰及搬重物以外,大部分時間在解釋呼吸。外科醫師手術時如果身體前傾,會壓縮肋骨到骨盆間的空間,使主要呼吸肌肉減少50%強度,結果呼吸變淺,大量使用次級的呼吸肌肉,造成腰痠背痛。所以外科醫師手術時,不應委屈身體配合手術檯,應盡可能調整燈光、手術枱,注意姿勢,只要控制呼吸就能放鬆肌肉,對抗壓力。作者身體力行之後,受益良多。所以建議每個人都該重新學習呼吸,增進健康。
-
2020-10-04 科別.精神.身心
睡前喝牛奶助眠?日本名醫告訴你這個時候喝更有效
上下樓梯會喘、睡很久還是無法消除疲勞、累到一根手指都動不了,現代人普遍有慢性疲勞問題,日本名醫提供一些簡單易行的妙招,讓緊繃的頭腦、身體鬆弛。早上喝一杯牛奶 提升睡眠品質睡眠荷爾蒙 「褪黑激素」的驚人效果「睡前喝熱牛奶有助睡眠」這句話很有名,但其實早上更應該喝牛奶。因為牛奶中含有睡眠荷爾蒙「褪黑激素(Melatonin)」源頭的色胺酸(胺基酸的一種)。要在早上喝的原因在於,色胺酸需花14~16小時,從血清素(神經傳導物質)轉換成褪黑激素。早上喝的話,到睡前剛好轉換成褪黑激素,即可打造出品質優良的睡眠。早上也建議吃納豆或香蕉這個褪黑激素源頭的色胺酸除牛奶以外,也蘊含在各種食材中。譬如魚類、肉類、大豆食品、蛋、堅果、香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材。在早上吃這些食物,也能達到和牛奶一樣的功效,有助晚上褪黑激素的生成。尤其在方便性與營養層面上,很推薦早上吃納豆。蛋白質不足會對睡眠造成不良影響,從白天就好好來補充吧!用藍色文具 提升工作效率文具用藍色 獲得血清素效果色彩心理學已證實,顏色會大大影響我們的思考、心理和行動。尤其是藍色能分泌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有效提高集中力。工作中會經常看到的文具或桌上的東西,最適合使用藍色。相對的,最好避開的顏色是紅色。紅色會令人連想到危險,會煽動不安的感覺,且有增加攻擊性的效果。紅色也會令人亢奮,脈搏或血壓上升而妨礙集中力也是原因之一。藍色盤子能抑制食欲 防止暴食看見藍色所分泌的血清素,也具有達到抑止食欲的效果。肚子太餓可能會大吃大喝的日子,使用藍色器皿能大量分泌血清素,幫助我們別吃得太多。其他還有黃綠色、紫色與紅色也具有減低食欲的效果,但這樣也可能使食物看起來不可口,所以也可以改變餐墊顏色就好。會打呼的人 建議右躺姿勢睡覺防止打呼的熟睡姿勢起床時若感到「總覺得懶懶的」、「沒有熟睡的感覺」,有可能是在睡眠中打呼的關係。打呼不僅會妨礙熟睡,這個壞習慣也會阻塞氣管,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所以必須要有因應對策。預防打呼最好的方法是「以右躺的姿勢睡覺」。側躺的話較能確保氣管暢通,不容易打呼。睡眠時無呼吸狀態的頻率也會減少,有這問題的人請務必試看看這方法。用右躺的姿勢睡覺 也能提高胃的消化能力以右躺的姿勢睡覺,比較好的原因在於,胃的位置是朝向身體右側呈弧狀。身體沿著胃的弧狀橫躺,有助於消化的流動。也能減輕對自律神經的負擔,能夠保有優質的睡眠品質。睡眠中翻身是很自然的事,半夜改變姿勢也無可奈何,但剛要睡覺時請記得刻意往右躺。活用抱枕之類的睡眠用品,更容易確保氣管的暢通。思緒糾結理不出頭緒時 試試用左手刷牙靈活運用左手來活化右腦大腦左右各負責不同的功能。左腦主要負責語言方面的資訊,右腦則是處理以影像或情感為中心的非語言方面的資訊。譬如說,為工作上的企劃案絞盡腦汁,想事情想到累時,可有意識地動一動能刺激右腦的左手,右腦活性化之後,就容易浮現新的點子,也能提高找到解決方案的機率。在專業的運動選手練習上,也會運用刻意使用左手的方法。用左手刷牙 大腦與身體也能刷新!對右撇子的人來說,用左手拿筷子、寫字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吧。我這裡建議的方法是刷牙。左手刷牙的話,右撇子的人也能輕易辦到,在公司也有很多人吃完午餐會刷牙,所以也容易實踐這方法。工作中若思緒不通時,試著用左手刷牙吧。離開辦公桌動動身體,也能刷新身體和大腦,短時間內即可活化我們的右腦。回到辦公桌時,或許會想到新的解決方案哦!
-
2020-09-26 養生.家庭婚姻
結婚25年,愛也不會消失!陳安儀:有一種夫妻的愛情,比好朋友還交心
無論再怎麼爭執與摩擦,老公終究還是會求和、求好。「我倆的婚姻,是我先生的功勞。」陳安儀說,隨著年紀增長,兩人似乎磨合得差不多了,可是沒有過去的包容,就沒有今天甜美的果實。之前有一段時間,「婚內失戀」是熱門的話題,不知輕敲著多少人敏銳的感受;那麼到底有多少人還能「婚內戀愛」呢?成家立業、結婚二、三十載,甚至邁入人生下半場,要怎麼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不是傳說?結婚近25年的資深媒體人陳安儀說,「婚後的愛情,是需要『看見』的。」 老夫老妻的愛情是...我願意滿足你 「年輕的愛情比較激情浪漫,但是隨著家庭的責任加重,愛情在婚姻中,會以不同形式存在;它不是消失了,只是換個方式呈現。在長時間的生活瑣事裡,就算感受不到愛的存在,但靜下心觀察,愛常常會回來。」 「不可否認地,我先生對我而言,偶爾會變得毫無吸引力。可是我認為喜歡一個人,跟『自己』比較有關係,你覺得不愛一個人,可能跟自己當下的狀態有關。但當他換了新髮型,或是偶然做了一個小動作,也許我那時也覺得心情輕鬆,我就會又有種愛的感覺。」 陳安儀與老公的感情能夠長長久久、愈陳愈香,她笑稱是老公鍥而不捨、功不可沒,只是在經過數十年的磨合後,她自己也改變不少。漸漸步入熟年後,她可以向老公打開所有內心的抽屜,「我與他都改變得很多,能有無話不談的另一半,是很幸福的事。」 「我先生有個很棒的優點,我提出的願望,他會盡量滿足我。前些日子的星期五,在宜蘭家的曇花快開了,但假日我們通常會待在台北的家。我想著,如果真等到星期一才回去,曇花應該就謝了吧!我先生便說,『想看就回去看吧!』我們便從台北塞了一個半小時的車回到宜蘭的家中,只因為我想看曇花花開。」 「如果說什麼是愛情,這就是了吧!」 婚姻裡勇敢做自己,老公與家人更愛你 「許多人在婚姻裡遇到的各種問題,我並非從未遇過,而是人生經歷多,我會選擇很快地處理事件,不讓它變成問題。我非常知道我要做什麼,沒有要配合別人,我界線清楚、說到做到,也非常需要有自己的空間。」 陳安儀提到自己12歲就在外面獨立求學、生活,在與先生結婚前,曾有段慘烈的愛情經驗,於是她醒悟到,「在關係裡,對方不會因為你的放軟,而有所改變;我學到教訓,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不讓自己受委屈的陳安儀,反而使得老公願意退讓與改變,無論再怎麼爭執與摩擦,老公終究還是會求和、求好。「我倆的婚姻,是我先生的功勞。」陳安儀說,隨著年紀增長,兩人似乎磨合得差不多了,可是沒有過去的包容,就沒有今天甜美的果實。 「我先生是很孝順、很重視家庭的人。他與家人間很親密,他對我的父親也很好。我知道我婆婆很黏我老公,如果老公想盡孝道,我就讓他去陪母親。」 陳安儀與她的老公,是一人勇敢、一人保守的互補關係,又是追求心靈滿足、圓滿家庭責任的好夥伴,兩人是伴侶,也是好朋友,回首初相識到現在,兩人都變了,因為彼此,變得更好。 有一種夫妻的愛情,比好朋友還更交心 「結婚二十多年,他被我『同化』很多。像是他以前不看藝術電影,他看到節奏緩慢的電影,便和我說,『你自己看。』但現在連舞台劇也願意看;有時我轉過頭看他,他比我更感動,哭得淚流滿面的人反倒是他。」 「我們家裡現在有養一隻貓,起初我要帶回家,我先生一聽到就說不同意,但現在他每天都在玩貓。之前我們去非洲旅行,一開始他也是反對,但到最後,拍最多照片的是他,最喜歡跟朋友炫耀的,也是他。」 「我自己也有很大的改變。以前他對我好,我視為理所當然。有次和好朋友們去加州玩,在精品店裡逛了4、5個鐘頭,我先生則在旁邊顧小孩。我好友提醒我,『你老公真的對你很好,一句怨言也沒有。』我才發現,我老公真的很特殊,現在我不忘對他表示感謝,謝謝他對我的付出。」 「很多事他以前會說不要,現在會說好呀!我以前會生氣的事,現在也變得不生氣。我們都知道對方的個性,每天晚上,兩人就一起顧那隻貓。我們的愛情,好像是『擴展』了。」 陳安儀說,她和先生現在什麼都可以聊,就算立場、想法不同也不影響,根本就像是「閨中密友」,能分享所有秘密。 「有天我和我先生聊天,連自己也覺得有點可怕的是......『我現在最好的朋友是你耶!』」 陳安儀說,一對伴侶在一起,要能愈來愈好,成就彼此。如果愈來愈不開心、凡事都不如意,兩人就不見得適合了。 如果真有下輩子,要體驗不結婚的人生 「如果我下輩子可以選擇的話,我不會結婚。我並非不要我的伴侶,而是我想享受另一種人生!婚姻、家庭裡有太多的責任了,雖然這份責任,也會帶來甜美的回憶,但我可以去做不一樣的事。」 人家說結髮一輩子,陳安儀理性地說,珍惜一輩子就好,愛情並非要濃得化不開,體驗生命的各種樣貌,也許才是我們活著的目的。 「有機會的話,我想去蒙古那裡做志工,我要做跟現在不一樣的事,去享受另一種挑戰,也是改變現在既有的角度與生活。」 「我心中理想的老後,是作家齊邦媛在養生村寫下巨作《巨流河》的日子,因為她決定要有自己的生活,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做出自己的選擇。等到工作慢慢告一段落,我也要繼續中斷的寫作。」 兩個人在一起很快樂,一個人獨處也很開心,陳安儀的人生下半場,肯定更精彩。一個知道自己要去哪的人,無論走向哪條路,不僅心安理得,也顯得與眾不凡。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胸痛就是心肌梗塞?她發現自律神經失調 胸悶原因多,出現「這些」症狀要小心.預留孝親房差點變不孝子!長輩同住6個觀念要改,才能讓父母自己都開心.退休後,設計你的人生清單!退休達人推薦8件事,讓空閒時間充滿興奮與滿足
-
2020-09-25 科別.心臟血管
心臟也會長腫瘤?胸悶別輕忽!醫師:出現這4個症狀快就醫
一名65歲婦人日前因頭暈跌倒,造成頭部撕裂傷緊急送醫,經急診醫師檢查,確診中風後隨即住院治療。住院期間,發現病人有心雜音,進一步檢查,發現左心房長了一顆約5公分大的「黏液瘤」,所幸手術切除後恢復良好。醫師提醒,心臟黏液瘤的症狀不典型,若有頭暈、心悸、喘等症狀,建議尋求心臟科醫師診療,切勿輕忽。婦人表示,記得當時在家準備要外出赴約,人都還沒走出家門就突然頭暈倒地,醒來時發現自己已經在急診室。原本以為是單純中風住院治療,沒想到竟然是心臟長腫瘤,自己跟家人都嚇了一跳。 心臟腫瘤釀中風,手術切除恢復良好 門諾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黃振銘表示,婦人的黏液瘤幾乎占滿了左心房,隨著心臟收縮,穿過二尖瓣、掉入左心室,可能是部分腫瘤的碎片掉出去,塞住大腦的血管才造成中風。 婦人接受術前評估,經過醫療團隊各科醫師討論後,決定採取心臟腫瘤切除手術,所幸2個小時的手術相當順利,婦人一週後出院,目前恢復良好。 發生原因不明,心臟黏液瘤恐阻塞血管 黃振銘表示,心臟的腫瘤非常罕見,其中大多是黏液瘤,雖然黏液瘤多為良性且多是偶發,但如果未能及早處理,黏液瘤在心臟內逐漸長大,恐將導致阻塞血管,引發呼吸困難甚至休克的危險。 黏液瘤發生原因不明,約百分之十和基因遺傳有關,發生率約每年百萬分之一至兩百萬分之一,治療的方法就是透過手術完全切除,術後必須每年進行心臟超音波追蹤,確認黏液瘤是否有再長出。 出現頭暈、胸悶、心悸,儘早就醫檢查 黃振銘強調,心臟黏液瘤必須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才能發現,臨床症狀也不典型,可能會有胸悶、頭暈、活動喘、心悸等像心臟衰竭的症狀,少部分病人會因此而中風,所以很難被診斷。 建議民眾如果有上述症狀,應盡快到醫院讓心臟科醫師評估與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降低生命危險。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胸痛就是心肌梗塞?她發現自律神經失調 胸悶原因多,出現「這些」症狀要小心.預留孝親房差點變不孝子!長輩同住6個觀念要改,才能讓父母自己都開心.退休後,設計你的人生清單!退休達人推薦8件事,讓空閒時間充滿興奮與滿足
-
2020-09-18 新聞.杏林.診間
專業觀點/可能自律神經失調或焦慮症
身體沒有明確病痛,但總覺得身體不適、睡不好、精神差,全身這裡痠痛,那裡也痛,甚至影響工作表現,一切都好像不太順利,但卻找不出病因,可能與自律神經失調或焦慮症有關。自律神經調節人體的「交感神經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系統」;交感神經系統能讓人在處於緊張、興奮時,心跳、呼吸變快,腸胃消化減慢,以應付緊急情況;副交感神經系統則能使心跳、呼吸減緩,促進腸胃蠕動與消化,讓人能在平靜時呈現放鬆反應,而能適時休息。人體各部位皆由自律神經調節,症狀也五花八門,包含頭痛、呼吸困難、手腳麻木或無力、便祕、腹瀉等,皆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而產生的症狀。最好休息、真正放鬆或透過運動來轉換心情,若身體疼痛持續,則須求助醫師。焦慮症是以過度擔憂、畏懼、逃避為主要症狀,過多的壓力和焦慮,是造成焦慮症的主因,其他像是遺傳、容易緊張、著急的個性,也跟焦慮症的形成有關。焦慮可以透過運動、冥想等改善,但焦慮症無法單靠個人努力痊癒,仍須就醫治療。治療焦慮症分為藥物與心理治療,前者以抗焦慮劑與抗憂鬱劑等藥物為主,必須遵從醫師指示,勿自行停藥;後者透過精神科醫師或心理治療師,透過對話了解情形並應對疾病。而讓患者改變其面對焦慮的行為和反應的認知治療,也是幫助患者的方式之一。
-
2020-09-18 科別.精神.身心
消除慢性疲勞的壓力照護 日本名醫教你輕鬆煥然一新
【文、圖/摘自高寶《遠離慢性疲勞!消除疲累大百科》,作者工藤孝文】唱歌或大聲朗讀都有絕佳的效果! 從以前人們就說女性是靠聊天紓壓,其實這是真的。女性的大腦在聆聽人說話時會產生共嗚,並做為生存的智慧輸進腦海中。而當對方能同理自己的話時,也會感到愉快。因此聊天,彼此互相同理對方對女性而言是必要的交際,心情也會愉快。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對男性反而會造成壓力。沒有女性聊天對象的人,可以唱唱歌或大聲朗讀來發洩自己的情緒,也是不錯的方法。男人盯著電視發呆的秘密男性是不是常在家盯著電視發呆,跟他說話也不理? 其實他們正處在非常放鬆的狀態下。真相是他們連電視都沒在看,放空的狀態。那時候,男性是將腦內操控左腦的語言領域關起來,讓右腦空轉,活化空間認知的領域,企圖重新建構知識。換言之,就是在整理腦中的思諸,也是接近正念的狀態。因此就算沒回應也別生氣,請在身邊守護著對方就好。催產素按摩的效果驚人!各位曉得被稱為催產素(Oxytocin)這個療癒荷爾蒙嗎?那是透過與家人、親人與寵物的接觸所分泌的荷爾蒙,具有帶來幸福感或穩定情緒、減輕壓力等作用。也被認同能有效改善疼痛或失智症的症狀,醫療機關稱之為催產素按摩療法,被大大運用在治療上。擁抱或輕輕接觸也會分泌,但「催產素按摩」效果更佳。作法是雙手貼在對方的背上,慢慢畫圓般一層一層劃大的方式進行按摩。「對他人有貢獻」是幸福之鑰具龐大人氣的阿德勒心理學中提倡「對他人有貢獻才是開啟幸福的鑰匙」。人生再怎麼不順遂,只要覺得對他人有幫助就能感覺到幸福。催產素按摩也以「想讓對方感覺到安心」的心情來進行,貢獻他人時自己也會分泌催產素產催素,而感受到幸福感與安心感。這麼說來,有家庭的女性每天都不停歇地在貢獻他人。抱持著感謝的心,替家人溫柔地按摩吧!穩定自律神經,有效對付壓力香草有消除壓力與放鬆的效果。一聞到香草的芳香,就會從鼻腔刺激嗅覺,再刺激大腦邊緣系統與下視丘。進而對人體的感情、穩定自律神經以及荷爾蒙分泌帶來很大的影響。藉由呼吸,芳香的成分吸進肺部,藥效就能從肺泡進到微血管,再隨著血流運送到全身。香草中具紓壓效果的精油有洋甘菊、檸檬香蜂草、丁香、茴香、茉莉等。用輕鬆的方法養成每天的習慣香草是光嗅聞味道就能消除壓力,且能有效對付憂鬱或女性特有的惱人問題。由於不同的香草有不同功效,尋找適合紓解個人煩惱的香草,妥善運用在生活中吧。市面上販售許多香草相關的物品,其中,也有能輕鬆使用在每日生活中的香草茶以及身體乳或護手乳等。除此之外,也很建議將精油型的香草做為按摩精油使用。將適合自己的香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好好來運用吧。
-
2020-09-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保溫瓶先生」頸椎損傷 體溫失衡疫情當頭常卡關
諮商心理師李克翰又叫「保溫瓶先生」為工作東奔西跑得搭台鐵,疫情以來,他常被測到高燒攝氏38度而被拒於門外。他因頸椎損傷,體溫調控失衡,得自行降溫才能搭車。「保溫瓶先生」李克翰因頸椎損傷以輪椅代步,平常為了服務需要個案常跨縣市工作。他靈活駕駛電動輪椅縱然頸椎以下不能自由活動,行動仍毫不受限。但在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當下卻常被拒於門外。因頸椎受傷,李克翰排汗功能受損,體溫調節很不容易。偏偏在疫情當頭,到各類場所或搭台鐵都必須量體溫,他因身體「保溫」,常常量到38度以上高溫。尤其在烈日下,如果在戶外活動超過10分鐘,李克翰體溫就會飆高。有一次他想搭台鐵但體溫太高被「退貨」;但趕時間,只好先搭計程車,拜託司機冷氣全開,讓身體降溫,才順利進站。體溫調控失衡不是李克翰的錯,背後成本卻要他承擔。他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體溫能過關,出門隨身得帶毛巾,進車站前先到廁所用冷水全身擦過一遍;或在室內冷氣送風口前狂吹一陣才能順利過關。幸運的話,李克翰可在室內吹冷氣降溫;運氣差的時候就得在炙陽下烤曬,愈曬體溫愈高。有一次,他到監理所辦事,就因為體溫老是量不過只能在室外等降溫,最後仍降溫失敗,只能改日請人代辦。在疫情最緊張時,李克翰儘管牙痛得要命,也不敢看牙醫;他擔心因體溫調控失衡,可能嚇到牙科醫護或被當成疑似個案通報,寧願忍著牙痛。一直拖到疫情趨緩後才就醫,結果牙爛得更嚴重。最讓李克翰有苦難言的是,體溫調控失衡難以對外人解釋,若說明可能會被冠上「逆時中」之名。有一次他好不容易降溫,把關的人就質疑「是不是作弊,怎麼可以去擦臉降溫。」除了「保溫瓶先生」,脊髓損傷的廣播主持人余秀芷也是「暖暖包小姐」。余秀芷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進出大樓常要量體溫,但悶熱的豔陽烤過身體,她的體溫往往都在「及格」邊緣;有時候超過標準,得在一旁等降溫。有一次,看著其他人可順利通關,她等了20分鐘才降溫。余秀芷曾經跟負責量測體溫警衛說明,因脊損損傷才會高溫;警衛也說,雖知她不可能感染新冠肺炎,但必須奉命行事。也有不少人聽了余秀芷的狀況後,建議她可買涼感衣、用濕紙巾擦,甚至是帶冰塊出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疫情期間許多機關、室內場所都需量測體溫,但原則上,量到高溫者應該是經評估風險因子後再決定是否放行。但現在多數場負責量測體溫者都非醫療人員,難有判斷基礎,可能量到高溫就一律拒絕。莊人祥說,對於特殊狀況造成體溫調節失衡,民眾可告知守門人;但因發燒仍是新冠肺炎可能的症狀之一,也不能完全排除相關可能性,實務要判斷並兼顧障礙者需求,確實有難度。也有防疫醫師建議,或許可少用發燒篩檢作為判斷手段,因只有部分確診者會發燒。但發燒可能是身體受感染或不舒服的反應,若有疑似症狀,仍應在家休息、避免外出。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林昀毅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人體排汗功能主要由自律神經系統中的交感神經控制,交感神經興奮時會促進汗腺分泌排汗、散失體熱。林昀毅說,交感神經由胸椎和腰椎脊髓發出,脊髓損傷患者在受傷部位以下神經受損失去功能。頸椎及高位胸椎脊髓損傷患者因失去大部分交感神經支配造成排汗功能受損,無法正常調降體溫,在炎熱環境下容易有持續性體溫過高。除了脊髓損傷者,林昀毅說,嚴重、大面積燒燙傷者可能因皮膚真皮層汗腺被破壞,且傷口癒合後易產生肥厚性疤痕失去受傷部位排汗功能,太過炎熱環境也可能體溫調節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