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 醫療.指甲.足部
搜尋
膿皰
共找到
39
筆 文章
-
-
2024-04-26 醫療.皮膚
頭皮長痘痘是毛囊炎嗎?會自己好嗎?毛囊炎原因及改善方法一次看
泡溫泉、刮鬍子...害你毛囊發炎的7種原因!毛囊炎與青春痘有何不同?一表看差異,教你7招預防毛囊炎(Folliculitis)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由毛髮生長處的毛囊發炎和感染所引起,細菌/黴菌感染、刮鬍子、除毛、保養品使用不當等等都有可能是引發毛囊炎原因之一。頭皮長痘痘是毛囊炎嗎?毛囊炎會自己好嗎?多久會好?毛囊炎原因與症狀、治療毛囊炎藥膏及預防毛囊炎方法,一次整理。毛囊炎是什麼?7大毛囊炎原因毛囊炎顧名思義就是毛囊發炎,頭皮長痘痘大多是頭皮出油導致毛囊堵塞,所造成的發炎反應,而糖尿病、肥胖、長期使用口服抗生素、免疫抑制/免疫功能低下或經常刮鬍子者皆有可能增加毛囊炎之機率。依毛囊發炎原因,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細菌性毛囊炎:為毛囊炎最常見的類型,依張英睿皮膚專科診所衛教說明,細菌性毛囊炎會發生在任何有毛髮的部位,以臉部、頸部、腋窩和臀部等易出油出汗、受摩擦及阻塞的皮膚區域較為常見,多是因流汗造成細菌滋生、摩擦或搔抓、油脂類保養品阻塞毛囊,或是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而引起。·黴菌性毛囊炎:好發於前胸、後背、上臂、頸部及臉部等皮脂腺豐富之部位,因皮膚悶熱導致皮屑芽孢菌過度繁殖有關。·溫泉性毛囊炎:遭綠膿桿菌感染而引起,多發生於皮膚長時間潮濕環境時,如泡溫泉泡太久、游泳後。皮膚科醫師林政賢指出,綠膿桿菌毛囊炎主要是患者先前接觸過遭病菌污染的水、沐浴用品,使病菌經由毛囊開口或是微小傷口進入皮膚造成感染,常見於洗很熱的水、酸鹼值偏鹼性的水及未加氯氣殺菌的水,或是浴池不常清洗、泡湯的人較多時。·假性鬚部毛囊炎:好發臉部及頸部,與剃除毛髮、刮鬍子有關,因除毛時造成斷裂的毛髮刺入真皮層所引起的發炎反應。·革蘭氏陰性菌毛囊炎:據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說明,革蘭氏陰性菌毛囊炎多發生在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療青春痘之患者。·嗜酸性毛囊炎:通常發生於免疫系統異常反應的患者以及嬰兒,嗜酸性毛囊炎不具傳染性,發癢的膿皰及好發肩膀、上臂、頸部和前額為其特徵。·其他原因:如施打雷射,皮膚受到雷射的光熱刺激,也有可能誘發毛囊炎。毛囊炎症狀有哪些?毛囊炎症狀表現為帶有癢感的紅疹,周圍皮膚會有點敏感刺激。據皮膚科醫師陳昱璁指出,毛囊炎為單一個毛囊受感染,初期病灶表現為沒有膿皰的紅色突起狀;若好幾個相鄰毛囊一起受感染,就會形成「癤」,也就是俗稱的「疔子」;而數個癤聚集便會形成「癰」,指的是多個毛囊同時發炎結成一大顆,並可能有紅腫、膿液及疼痛,容易因輕微外傷或摩擦而破裂,若不加以治療,就有可能併發蜂窩性組織炎等嚴重皮膚感染。毛囊炎與青春痘如何分辨?毛囊炎外觀有點類似青春痘,有些人會稱臉部的痘痘就是毛囊炎的一種型態。不過,兩者的成因、好發位置還是有些不同: 毛囊炎 青春痘 成因 肌膚潮濕悶熱導致細菌滋生或是摩擦而引起 油脂分泌旺盛造成角質堆積,導致痤瘡桿菌過度繁殖所致 好發位置 多發生於易摩擦、悶熱之皮膚區域,如頭皮、頸部。 臉部、後背及前胸等部位 毛囊炎多久會好?基本上,免疫功能正常,毛囊炎問題通常會自己痊癒,以細菌性毛囊炎為例,若細菌性毛囊炎不治療大多會在7~10天內消退,不過若相鄰的毛囊同時受感染而形成癤、癰,使皮膚出現含膿的病灶表現,就需要進一步治療,甚至有可能需要切開引流讓膿液排出。依恩主公醫院藥劑科藥師郭美淨表示,細菌性毛囊炎治療方式以fusidic acid、clindamycin等抗生素藥膏,並搭配使用抑制厭氧菌生長的藥膏,以及A酸或水楊酸製劑;黴菌性毛囊炎則可用fluconazole或 itraconazole等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以外用的ketoconazole洗劑作為起始治療。7招預防毛囊炎多數情況下,可以透過改變生活習慣來預防或控制毛囊炎。提供以下幾要點預防及緩解毛囊炎: 除毛或刮鬍子時,沿著毛髮生長方向剔除。 避免穿著緊身衣服,尤其是緊身牛仔褲或粗糙材質的衣物。 避免使用過度滋潤或過量使用油脂類保養品,以免堵塞毛孔,導致毛囊發炎及青春痘生成。 避免與他人共用刮鬍刀和毛巾等物品。 運動及大量出汗後,應以淋浴清洗身體,尤其是頭皮。 毛囊炎出現發癢或疼痛時,可適當使用熱敷方式增加血液循環,緩解不適。 定期清洗毛巾,以免細菌滋生,感染毛囊。【延伸閱讀】「毛囊炎」可能讓你掉髮、禿頭!頭皮、前胸、屁股都會出現...「這3種衣物材質」竟讓你皮膚發炎頭皮長痘痘該怎麼辦?消除頭皮毛囊炎6關鍵大公開!醫師教你看懂洗髮精成分,小心選錯,油頭又過敏參考資料:Cleveland Clinic、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Healthline、張英睿皮膚專科診所、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陳昱璁皮膚科醫師、恩主公醫訊責任編輯:林勻熙核稿編輯:曾耀儀延伸閱讀: 男人勃起不夠硬怎麼辦?勃起硬度分5級,泌尿科醫師教你靠「3種食物、2類運動」來改善 不吃肉=清淡?吃素=健康?營養師揭「吃素5地雷」:你以為的蛋白質,其實都是「澱粉」
-
2024-02-16 醫聲.Podcast
🎧|痘痘一直好不了?除了吃太油,醫提醒:兩類「食物地雷」也是痘痘肌幫兇!
有些人聽到「痘痘肌」,以為只有青春期、夏天才會長痘痘,事實上,無論是青春期或成年、老年階段,或者無論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痘痘肌困擾。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基隆長庚醫院皮膚部主任許仲瑤提醒,若有痘痘肌問題,除了避免吃太油膩的食物,平常也要「戒糖/戒高升糖負荷(GL)食物」、「戒吃乳製品」,才能避免痘痘問題一再復發。🎧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成年痘、老人痘,隱藏問題一次看許仲瑤分析,痘痘屬於一種毛囊炎,最常見的為痤瘡桿菌感染所引發的毛囊炎。根據門診觀察,不只青春期的青少年、青少女會長「青春痘」,也有許多民眾即使過了青春期,還是繼續長痘痘。「成年痘」族群分兩種,一種為青春期的延續,另一種則是成年之後才出現。至於老年人所長的「老年痘」多以沒有發炎的粉刺居多,多為長期曬太陽或抽菸有關。四大成因,都可能引發痘痘肌問題許仲瑤指出,以多數青春痘、成年痘為例,這類痘痘的成因多與「毛孔過度角化」、「皮脂腺分泌過剩」、「皮膚菌叢不平衡」、「發炎反應」有關。當毛孔塞住,加上皮脂旺盛,就會造成微小粉刺,累積久了就變成粉刺。大粉刺可分為有開口的黑頭粉刺、沒開口的白頭粉刺。一旦粉刺破掉,便可能引起發炎反應,變成紅色丘疹膿皰,再長大一點形成結節,繼續惡化則演變成囊腫型痘痘,外觀看起來就會比較嚴重。成年人若使用太油、不適合的化妝品、保養品,或常接觸油煙、空汙,便容易形成毛孔角化異常、毛孔阻塞。有些成年女性的痘痘情況會隨月經週期變化,這就是荷爾蒙影響皮脂腺分泌造成。另外,當一個人熬夜、睡眠不足,往往讓皮脂腺分泌更旺盛,痘痘問題就會惡化。而飲食也會影響皮脂腺分泌,除了過於油炸的食物,含糖食物、含糖飲料等高升糖負荷(GL)食物、乳製品等也都會促使皮脂腺分泌旺盛。以喝牛奶來說,尤其是脫脂牛乳,很容易使人體血中的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荷爾蒙上升,並促使腎上腺合成更多雄性素,還會刺激角質細胞、皮脂細胞增生,痘痘就容易越長越嚴重,因此對於有痘痘肌困擾的族群,建議「戒糖、戒高升糖負荷食物」、「戒乳製品」,盡量減少刺激,才能全方位改善問題。不要亂擠痘痘、粉刺,以免變黑、留下疤痕許仲瑤也提醒,當臉上有痘痘、粉刺,千萬不要用不乾淨的手、器具去擠痘痘、擠粉刺,因為可能本來只有一點粉紅色,從社交距離看,並不明顯。硬擠的結果,很容易引起發炎範圍擴大、變明顯,導致色素沉澱更久,外觀反而更明顯。若擠痘痘的過程出現感染,也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若整張臉整個腫起來,就會讓人非常擔心,有時甚至會留下痘疤,處理就會更棘手,治療時間也會更漫長。許仲瑤強調,若臉上、背後反覆出現痘痘困擾,以背後痘痘困擾來說,也可能是其他全身性疾病、其他原因引起,建議找專業醫師進行進一步診斷,盡快找出根本原因,從根本原因著手,才能真正解決、改善問題。許仲瑤小檔案現職:基隆長庚醫院皮膚部主任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學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士英國倫敦帝國大學醫學博士經歷: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會員長庚醫院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長庚技術學院化妝品應用系講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韋麗文、張羽萱音訊剪輯:滾宬瑋腳本撰寫:蘇湘雲音訊錄製:張羽萱特別感謝:台灣皮膚科醫學會
-
2023-10-02 醫療.皮膚
錯把膿疱當濕疹?當心恐致失能的罕見皮膚病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看護第一次看到我潰爛的皮膚,大喊好噁心…我的心都碎了。」「先生每次進來病房,都要先拿掃把,掃起我掉在地上滿滿的皮屑…」「以前從來沒想過,皮膚疾病也會讓我用上葉克膜。」33歲的佳慧是名幼教老師,非常喜歡小孩子,與先生努力多年下,終於準備迎來人生第一個寶寶,但坐月子期間進補後,身體出現類似濕疹症狀,從手肘、脖子、屁股到眼睛、嘴巴,全身皺摺、關節處無一倖免全潰爛,確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後,治療間甚至肺炎住進加護病房,還收到病危通知,最後靠著生物製劑緩解症狀,才能逃過鬼門關。初期誤認成濕疹 徘徊診間難確診首次當母親的佳慧,為了坐月子做了不少功課,還有幼兒家長、老師等「前輩建言」,一口氣訂3家月子餐,就怕單一家口味吃太膩,還刻意在前20天不進補,等到第30天才開始加酒、麻油。沒想到在第23天,手開始出現紅疹,起初認為是身為幼教老師,常消毒洗手所致,便簡單擦藥不以為意,但4、5天過去,紅疹不減反增,她才警覺有些不對勁,前往皮膚科就診。陸續看了2、3家皮膚科診所,有醫師認為像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生產後的妊娠病毒,還懷疑孕產住院是否感染疥蟲,前後用了止癢藥、止痛藥、消炎藥全沒效,皮疹的膿疱不斷發炎、破掉,各處患部滿目瘡痍,還痛到必須掛急診。但第一次去急診時,恰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佳慧即使全身紅腫,但沒有發燒、也不是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等了2、3小時好不容易看到醫生,結果做完抽血檢查、拿藥,就被安排回家觀察和門診後續就醫。醫師致力緩解 疼痛仍堆疊加劇「回家吃了2天的藥,完全沒效,又痛又癢到無法入睡。」佳慧的皮疹狀況急速惡化,連診所皮膚科醫師都建議住院治療,在第二次赴急診時,被收治住院,因皮膚狀況太差,動用了3、4位護理師,才從頸部找到可抽血處。住院的前半個月,身體膿疱不斷地乾裂、脫皮,接著長出新皮,再度裂開又破掉,痛感一次次加劇,即使止痛藥劑量再高、甚至用了嗎啡,她依舊痛不欲生。直到確診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醫師開始讓佳慧使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但類固醇讓她全身浮腫,全身的膿疱又痛又癢,且即使皮膚增生速度稍緩,但每5、6小時仍得打止癢針、止痛針。當各類藥物用過一輪,病情也無好轉,在住院1個月時醫師建議她返家養病,但返家半個月,皮疹一路蔓延至臉部,包括嘴巴口瘡、長針眼,美麗容貌全變潰爛傷口,逼迫她在今年2月二度住院治療。昏迷30日 免疫下降感染險命危「發作時,我痛到無法穿內衣,關節、皺摺全部潰爛,治療期間10多位主治醫師、實習醫師常研討我的病情,把我的手腳抬起、衣服我也脫開,雖然很不好意思,但我盡可能配合,讓醫師能對症下藥,舒緩我的病痛。」當各種藥物皆無法改善症狀,佳慧決定嘗試自費的生物製劑,雖控制住了症狀,但過去高劑量的免疫抑制劑長期使用仍影響了免疫力,後續出現發燒、咳嗽,併發嚴重肺炎,甚至嚴重到昏迷,送進加護病房救治,插管使用葉克膜,一度發出病危通知,前後歷經1個多月的生死關頭。所幸經過治療撿回一命。佳慧分享,生病期間先生不只要上班同時照料自己,面對雙方家人的關心也總是默默扛下,「大家因為擔心卻不懂這個病,反而送來更多補品,其實我的身體就是不能再進補了。」由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確、病程難掌握,又容易反覆發作,嚴重影響病人日常生活,未予以治療時,全身型膿疱性乾癬也有可能引發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她也表示,生病時間有家人陪伴很重要,要有耐心地接住病人的情緒,但照顧者也要適時釋放壓力。佳慧也鼓勵病友,要長期與疾病抗戰,信仰寄託也很重要,但別聽信偏方,應按照醫囑配合治療。佳慧也說,許多人認為乾癬就是不乾淨、會傳染的疾病,期許未來大家對全身性膿疱性乾癬病人可以更友善,不再有異樣眼光。「每天我都在害怕復發,再次經歷那場災難。GPP病人發作初期若醫療可以及早介入,立刻控制住症狀,對我們而言是最重要的事。」【什麼是GPP?,主治醫師親自來解釋】>>>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難診斷 滿身膿疱感染惡化恐致命📢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我會遇見GPP嗎?遇見GPP會怎麼樣?我想對GPP病友說...👉最完整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大公開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
-
2023-04-15 醫療.皮膚
48歲林小姐臉上長滿蟲!原來是「玫瑰斑」 吃太辣、洗澡過熱皆易誘發
玫瑰斑(Rosacea)又俗稱「酒糟」,屬於一種慢性皮膚炎,臉部會出現反覆或持續泛紅、發熱、丘疹、膿皰、搔癢、乾粗與血管擴張等症狀。醫師觀察,約8至9成玫瑰斑患者都有臉上蠕形蟎蟲超標的狀況,造成臉部發癢、毛孔粗大並且誘發丘疹膿皰, 使皮膚敏感,進而產生泛紅、血絲與膚色不均,嚴重時臉部皮膚摸起來甚至像砂紙般粗糙感。48歲林小姐臉上長滿蟲 原來是「玫瑰斑」48歲的玫瑰斑病友林小姐,從14歲開始臉就時常紅腫脹,阿嬤要她吃蘆薈、黃連、擦珍珠膏,也曾用類固醇藥膏、含酒精保養品,甚至有美容師稱紅腫是「瘀血」,用針刺幫她放血,卅年來找不出病因,上述方法也無效,且花了大把金錢,且遺憾自己不能曬太陽,從沒和兒子在太陽下拍照,只能帶兒子逛百貨、書局,近年得知自己臉部病灶為蠕形蟎蟲後,積極配合皮膚科醫師治療才好轉。玫瑰斑是種慢性皮膚炎 常見有4類型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指出,玫瑰斑是一種慢性皮膚炎,於臉部會出現反覆或持續泛紅、發熱、丘疹、膿皰、搔癢、乾粗與血管擴張等症狀,好發於女性,女性與男性比例約3:1,全世界玫瑰斑盛行率約為5.46%,會根據地區、人種不同有所差異,約在1至22%間。玫瑰斑一般有四種臨床分型:1.紅斑血管擴張型:在中臉突出部位(呈現干字型)產生短暫泛紅以及持續泛紅的狀況,可以同時伴隨或不須伴隨血管擴張。2.丘疹膿皰型:在中臉突出部位產生持續泛紅並合併發生丘疹或膿皰。3.鼻瘤型:主要在鼻部產生不規則結節、皮膚增厚與變大,也可以發生在下巴與額頭等其他部位。4.眼部型:眼睛產生異物感、灼熱或刺痛感、癢感、對光線敏感、視力模糊、鞏膜產生血管擴張、眼瞼緣產生血管擴張與眼周水腫等。吃太辣、飲酒、洗澡過熱 皆易誘發玫瑰斑曾德朋表示,玫瑰斑好發原因包含先天體質、基因,或後天外在因素刺激,像是日曬、過度清潔、保養品與彩妝品使用。其他誘發因子,像是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飲酒、喝熱飲,處於悶熱的環境或泡湯、三溫暖,都可能讓皮膚狀況惡化。玫瑰斑誘發/惡化因子-飲食、藥物相關:‧食物:起司、巧克力、辛辣食物、香草、豬肝。‧飲料:酒精飲品、熱飲。‧藥物:菸鹼酸、硝化甘油、尼古丁。‧外用產品:外用類固醇、一代A酸Retinoids、某些化粧品、丙酮、酒精。玫瑰斑誘發/惡化因子-環境相關:‧熱:三溫暖、過熱、太陽燈Sun Lamp、悶濕、洗澡過熱。‧氣候:大太陽/熱、冷/強風。‧情緒:生氣/壓力、害羞。‧生理狀況/行為:運動、更年期、咖啡因戒斷症、慢性咳嗽。玫瑰斑的居家保養照護曾德朋指出,治療玫瑰斑應盡量減少各種內外在誘因,且要選擇溫和單純的保養品、減少角質層受損、避免過度醫美處理或護膚程序,此外也要學會調整心態、放鬆心情、正念面對、好好吃、好好睡、好好過生活、好好享受人生,也是很重要的治療方向。開業皮膚科醫師周宛儀表示,門診經驗顯示,約8至9成的玫瑰斑患者,都有臉上蠕形蟎蟲超標狀況,容易讓患者臉部發癢、毛孔粗大並且誘發丘疹膿皰,而且還會造成皮膚敏感,進而產生泛紅、血絲與膚色不均的狀況,嚴重時臉部皮膚摸起來甚至會有砂紙般的粗糙感。周宛儀表示,肉眼難以看出蠕形蟎蟲是否超標,必須透過蠕形蟎蟲檢測「驗蟲」,透過顯微鏡才能準確判別臉上蠕形蟎蟲是否超標,並進一步確診。而蠕形蟎蟲其實是臉上常見的共生寄生蟲,不一定要趕盡殺絕,若蟲量超標才要使用抗蠕形蟎蟲藥膏,也能避免抗藥性的產生。周宛儀說,治療玫瑰斑需要長期抗戰,目前第一線治療以口服與外用藥物為主,如果蠕形蟎蟲超標,現在也有新型的藥膏可以使用,正確治療可以大幅改善丘疹膿皰、臉頰泛紅以及搔癢感,進而提升患者生活品質。每年四月為國際玫瑰斑月,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理事長邱品齊表示,將會於台北、台中與高雄舉辦玫瑰斑衛教巡迴講座,並邀請皮膚科醫師提供民眾正確的衛教訊息,包含玫瑰斑的常見症狀、基本治療與日常保養,以及邀請病友分享自身經驗。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21 醫療.感染科
懶人包/猴痘疫苗開放預約施打!全台6院所詳細施打時間及預約流程
猴痘今(21日)再新增本土3例個案。而猴痘疫苗登記平台也提前至今天下午3時開放登記,依據醫院的準備狀況,最早開打的是部立桃園醫院,將於明天(22日)提供接種。預約平台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https://mpox.cdc.gov.tw/ 預約時間自3/21下午3時起可開始預約。提供接種院所猴痘疫苗目前開放六都各一間醫院提供接種:.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亞東紀念醫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奇美醫院.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提供對象民眾自我風險評估「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如:性病患者、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本次提供約2500人次可接種,初估兩成爽約率,開放3000人登記,後續再視情形調整。預約流程先至意願登記平台選擇想前往的醫院完成登記,並完成高風險性行為等相關問卷。↓收到媒合確認的預約信,再至醫院網站完成掛號。↓依照預約掛號時間,攜帶身分證件至診間需出示預約信,才可接種。接種費用猴痘疫苗為公費接種,僅需負擔掛號費。猴痘症狀感染猴痘要注意六大項症狀,包括皮疹水泡、淋巴結腫大、發燒、頭痛、肌肉痛和極度倦怠等,其中以臉部、四肢和生殖器出現皮疹、膿皰、結痂等疹子症狀最為明顯,如果有這些症狀,一定要戴上口罩再就醫。疾管署今(21日)發布新增本土3例猴痘個案,分別居住於新北市、苗栗縣和宜蘭縣,症狀包括發燒、鼻塞、頭痛、疲倦、口腔潰瘍、腹瀉、紅疹、淋巴結腫大、水泡、膿皰等症狀。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16例病例(10例本土及6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均為男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間,中位數約30多歲,以性接觸感染為主。【延伸資訊】.第二類法定傳染病 猴痘Q&A
-
2023-03-01 醫療.感染科
猴痘出現2本土個案!發燒、頭痛可能不是感冒或新冠肺炎,感染猴痘注意6大項症狀
疾管署今(3/1)公布一例高雄市猴痘確診個案,為20多歲本國籍男性,高雄市衛生局經疫調並無出國旅遊史,研判可能為本土個案。累計國內新增兩例本土個案,分別為北部40多歲和南部20多歲本國籍男性;去年至今已累計7例個案。而因應本土出現猴痘個案,疾管署除持續進行疫調之外,明天也會召開專家會議,討論暴露前預防疫苗的接種對象。猴痘主要透過親密接觸傳染猴痘於去年6月23日公告列為第2類法定傳染病,潛伏期約5到21天,主要是透過親吻、按摩、擁抱、性行為等親密接觸傳染,或接觸猴痘病患使用過但未消毒的物品、接觸感染的動等,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的人際傳播為主。疾管署慢性傳染病組副組長詹珮君表示,猴痘雖與禽流感同樣是人畜共通傳染病,但自從開始出現人傳人後,其傳染力較禽流感更好,在台灣主要透過親密接觸、粘膜、呼吸道等傳播,較少因為接觸感染物或是接觸動物而感染。詹珮君指出,感染猴痘要注意六大項症狀,包括皮疹水泡、淋巴結腫大、發燒、頭痛、肌肉痛和極度倦怠等,其中以臉部、四肢和生殖器出現皮疹、膿皰、結痂等疹子症狀最為明顯,因此民眾如果有這些症狀,一定要戴上口罩再就醫。高市衛生局也提醒,如果曾到猴痘流行的地區旅遊或國內高風險場域,都應落實自我防護,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就醫時務必主動告知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關於猴痘Q&AQ:感染猴痘會出現什麼症狀?A:猴痘感染後症狀包括發燒、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發燒一至三天後出現皮膚病灶,通常自臉部蔓延致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皮膚病灶出現後會依斑疹、丘疹、水泡、膿疱階段變化,最終結痂脫落,嚴重病患疹子數目可達數千。症狀持續14至21天,致死率低於10%,大多數個案可於幾週內康復。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容易重症,併發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等。Q:一般民眾如何預防猴痘?A:一、降低人畜共通傳播風險: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時,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以及生病或死亡動物,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二、降低人際間傳播風險: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醫院照護疑似或確定病例時依循標準防護措施、接觸傳染防護措施及飛沫傳染防護措施。針對陽性個案應啟動接觸者追蹤,並隔離曾接觸之哺乳類動物寵物。三、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Q:猴痘的致死率高嗎?哪些人感染後要注意?A:猴痘對大多數人的的症狀通常輕微,症狀持續14至21天會痊癒。第二分支(II)猴痘病毒株,也就是目前全球疫情主要流行株,其致死率為1%;但第一分支(I)病毒株致死率則高達10%。免疫功能低下族群,孕婦及幼童感染後要特別當心。Q:猴痘確診個案於解除隔離後,懷孕或發生性行為,是否仍有傳染風險?A:女性個案若於痊癒後再懷孕,胎兒並無感染風險。男性個案痊癒後精液中之病毒是否具有傳染力目前仍未知,因此美國CDC與WHO建議,痊癒後一段時間內避免性行為或全程使用保險套是確保性伴侶安全之高規格做法。我國根據上述指引,建議男性個案於出現症狀後3個月內避免各種性行為,或全程使用保險套。Q:猴痘確診個案於解除隔離後,應注意事項?A:確診個案於解除隔離後,可正常生活,因研究資料指出,男性個案痊癒後精液中之病毒,是否具有傳染力目前仍未知,故建議於出現症狀後3個月內避免性行為或全程使用保險套。若出現持續或新的症狀時,應及時尋求醫療協助。>>更多QA問題請見疾管署
-
2022-11-09 醫療.皮膚
突發燒又長膿疱? 美FDA核准全球首款新藥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患者急性發作有解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 簡稱GPP)是一種罕見且嚴重的乾癬,患者急性發作時全身出現膿疱合併發燒,嚴重者甚至有致命危機,但因治療困難,患者長期以來飽受反覆發作之苦。美國FDA日前批准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旗下的spesolimab藥物,可用於治療成人GPP,這是FDA核准用於GPP症的第一款藥物,為患者帶來曙光。反覆發作 嚴重可能致命GPP是慢性發炎性的皮膚疾病,由於嗜中性白血球(neeutrophil)增多,在皮膚中聚積形成膿疱,造成皮膚出現脫皮、紅斑以及廣泛的無菌膿皰,急性發作時會出現膿疱並合併嚴重全身型反應,包括發燒、發冷、疲勞、嚴重疼痛和灼傷感等。臨床顯示,GPP好發於40至59歲的成人與孩童,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嚴重時可能引發心臟衰竭、腎衰竭及敗血症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因此必須積極治療。此外,GPP的病程難以掌握,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病人每一至五年會至少因一次以上的發作而住院,住院時間約三到八天,即使經過治療,仍可能不斷發作,或持續存在並出現間歇性發作。但目前全身型膿疱乾癬並沒有很好的藥物可控制,臨床上大多使用傳統藥物做症狀治療,根據病人狀況有不同的選擇。>>認識更多全身型膿疱性乾癬spesolimab切斷致病途徑誘發全身型膿皰性乾癬的原因,部分來自先天性的IL-36RN基因出現突變,也有一些來自後天性的環境因子誘發,包括外傷、感染、藥物等。而關鍵的病理機制,則來自免疫系統中的「介白素IL-36」發炎途徑,患者本身的介白素IL-36細胞激素分泌過多或過度活化,導致全身性發炎反應,引發膿皰性乾癬百靈佳公司表示,靜脈注射型spesolimab是一種單株體藥物,可阻斷介白素IL-36受體過度活化的訊息傳遞途徑,進而無法驅動發炎反應,達到治療作用。該公司於2021年12月提出spesolimab的臨床二期試驗EFFISAYIL數據顯示, spesolimab在為期12周的試驗中達成主要療效指標(primary efficacy endpoint),54%參與試驗的患者使用該藥物後,膿疱明顯改善,更有43%的患者皮膚恢復到接近正常的狀態。EFFISAYIL共招募53名患者進行臨床試驗,多數患者試驗開始時膿皰情形嚴重,生活品質不佳。spesolimab的靜脈注射劑量為900-mg。在EFFISAYIL的整個療程中,藥物效果長,有效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在副作用方面,兩名患者出現藥物疹合併嗜伊紅血症及全身症狀,其他較常見的包括虛弱、疲勞、噁心和頭痛、嘔吐、尿道感染、輸液部位瘀傷等。台灣曾進行恩慈療法 成效不錯這項試驗結果已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百靈佳公司表示,spesolimab是首款美國FDA批准用於成人GPP的療法,目前沒有任何其他類似藥物可以治療GPP患者。包括歐盟在內的多個國家也正進行spesolimab的新藥申請審查。spesolimab之前曾獲我國食藥署核准在長庚、成大和台大醫院等醫學中心進行恩慈療法,從臨床實驗的數據來看,病人使用後,膿疱確實在短時間內獲得緩解。尤其一些正值青壯年的病人,使用後不久即重拾正常生活,回歸職場,工作和家庭都有如撥雲見日。【GPP治療最新資訊】>>>衛福部健保署已於2024年7月起,將新藥納入暫時性給付>>>延伸閱讀:滿身膿疱 突發高燒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食藥署核准恩慈療法 急性發作可望有解📢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我會遇見GPP嗎?遇見GPP會怎麼樣?我想對GPP病友說...👉最完整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大公開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
-
2022-10-05 醫療.皮膚
痘痘貼能用來消除痘痘嗎?醫師教正確使用時機及預防痘痘方式
防疫期間民眾口罩不離口,因為悶、濕的關係就長出了痘痘,許多人會透過家中常備的痘痘貼來處置,希望隔天就能夠消除。但醫師提醒,痘痘貼妥善使用確實能夠解決部分痘痘,但即使含藥品成分的痘痘貼,面對嚴重的痘痘效果也相當有限,還是要至皮膚科就診,與醫師討論治療計畫。國泰醫院皮膚科醫師鄭煜彬表示,痘痘貼主要是成分是甲基纖維素,用來吸收傷口分泌的滲液,並且避免外界水分進入,由親水性黏膠提供黏性,外層用防水膜保護。一般痘痘貼為一等級醫材,但部份含有抑菌、藥品等成分的痘痘貼,屬於第二等級醫療器材。鄭煜彬說,有些痘痘貼會添加水楊酸溶解角質,添加氯己定殺菌,以及茶樹精油清除老廢角質兼殺菌,添加了這些藥劑,就屬於第二集等級醫材。食藥署藥粧組簡任技正吳正寧說,兩種醫材等級的痘痘貼在管理上,食藥署會針對二級痘痘貼的廠商提交添加藥品的相關檢驗報告,例如滅菌報告等等;一、二級的痘痘貼民眾都能在一般開架通路上購得,但二級醫材的痘痘貼不得通訊交易。鄭煜彬說,痘痘貼使用約12小時就應該要更換,並且使用時機要在傷口出現的狀況下,貼太久也可能出現反效果,只要痘痘貼從透明轉為乳白色,就應立即更換或撕除,便可達到修飾或是吸除膿皰的效果。「痘痘貼並非正規醫療途徑,並不能完全解決痘痘問題。」鄭煜彬說,即使是二級醫材的痘痘貼,藥品成分含量對痘痘的處理程度有限,有時候水楊酸成分對於皮膚敏感者,可能會產生脫皮、癢、痛的刺激感,甚至出現濕疹,這時就應該停用,並且至皮膚科請醫師診斷治療。鄭煜彬分享自己好友的案例,為27歲男性,皮膚的痘痘狀況嚴重,一直沒有辦法或得好的改善,這時就不會建議他使用痘痘貼,而是找皮膚科醫師就診,以口服A酸治療,同時外力用針將粉刺挑出,這才讓痘痘狀況好轉一些,因此還嚴重痘痘狀況還是要儘快就醫。痘痘的成因多元,目前仍未有定論,要如何預防痘痘產生?鄭煜彬說,飲食可能有影響,「高升糖指數」、「乳製品」食物都容易使人體冒痘痘,油炸食物本身反而不太會,主要是油炸食物多會「裹粉」,就會讓澱粉成分增加,提高致痘性。食藥署提醒民眾在自行選購痘痘貼之前,可參考「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第一,要先認識痘痘貼是醫療器材,第二,是在購買產品時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第三,則是在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依照說明書內容正確使用醫療器材。若民眾發現不良品或使用時/後發生不良反應,請至藥品醫療器材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http://qms.fda.gov.tw)通報,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進行通報。
-
2022-08-07 醫療.感染科
猴痘昨現第3例匡列2人 第2例關29天仍未出院
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第三例猴痘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為一名北部20多歲本國籍男性,自美國返台後,於居家檢疫期間發現染疫,並已匡列兩名友人為密切接觸者。原疾管署表示將調閱艙單,將返國航班左右鄰座旅客列為中風險接觸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經調閱艙單後,發現個案鄰座即為其友人,因此僅匡列二人。該名個案今年7月前往美國旅遊,8月2日返台後進行居檢,3日出現淋巴結腫大、膿疱、背痛及發燒等症狀,目前正在醫院隔離治療中。莊人祥表示,目前個案的狀況良好,僅有一些膿皰、初診、分泌物。至於第二例猴痘個案,沒有新的症狀出現,但因為痂皮仍未完全脫落,因此尚未出院。第二例境外移入猴痘個案,為北部30多歲本國籍男性,今年5至7月至美國出差,7月3日開始出現左睪丸腫脹、發燒、鼠蹊淋巴結腫脹狀況,曾於7月5日就醫服用抗生素,後續未改善且出現皮膚紅疹及腹瀉等症狀。7月10日返國入境時,自述疑似罹患猴痘,由機場檢疫人員後送就醫;目前已住院29天仍未出院。
-
2022-08-05 醫療.皮膚
玫瑰斑發作...500隻螨蟲額頭爬 她險趕不上女兒婚禮
來自台中的尤女士,去年在嫁女兒前夕,臉上突然冒出丘疹、長針眼,起初以為是青春痘,經過皮膚科醫師檢驗,才發現自己是玫瑰斑(酒糟),且額頭就有500隻蠕型螨蟲在爬,「看到差點沒嚇死!」所幸醫師耐心陪她度過黑暗期,治療3個月後終於好轉,也如願出席女兒婚禮,她將不必要的保養品「斷捨離」,並聽從醫囑正確保養,現在素顏出門也不怕。玫瑰斑(Rosacea)俗稱酒糟,為慢性反覆性的皮膚病變,主要為血管擴張(Vasodilation)所引起,患者多以女性為主,常見的致病因子包含日曬(紫外線)、天氣炎熱、基因、情緒壓力、蠕形螨蟲、免疫系統以及表皮障壁功能的缺損等。常與青春痘疾病一同被患者視為保養化妝的問題,在沒有專業醫師治療的狀況下對皮膚健康造成傷害。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祕書長許仲瑤表示,玫瑰斑國內發生率介於1至5%,女性與男性比例約3比1,女性較多,患者臉頰會紅紅的,貌似有喝酒,而有「酒糟」別名,但其實玫瑰斑英文Rosacea,意指臉頰像玫瑰紅一般的體質,與酒一詞並無直接相關,不喝酒的人也有可能會罹患玫瑰斑。玫瑰斑分為四種型態包括「紅斑血管擴張型」在兩頰、鼻翼、額頭或下巴,容易潮紅以及微血管擴張。「丘疹膿皰型」長得很像青春痘,不過不會有黑頭粉刺或白頭粉刺。一般多集中在臉的中軸線像是臉頰、人中、鼻子、鼻根下面、跟法令紋中間;有時額頭也會發生(呈現干字型)。而「鼻瘤型」出現凹凸不平的皮脂增生,以及軟組織的增生,讓鼻頭呈現紅、腫,好像一顆球或腫瘤。「眼睛型」輕微時為眼結膜發炎,眼睛灼熱感、乾燥、異物感、沙礫刺痛感、發紅、刺癢、畏光,嚴重時則可能表面破損或角膜炎。許仲瑤說,九成玫瑰斑病人的主要病因,源自於臉上蠕形蟎蟲過度增生。蠕型螨蟲是人體臉部常見的寄生蟲,以臉部油脂及皮屑維生,數量正常的狀況下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過多蠕型螨蟲會咬蝕人類的毛囊表皮,讓患者的皮膚受損,也讓皮膚變得脆弱發炎,導致玫瑰斑的出現。許仲瑤說,像是日曬、過度清潔、保養品與化妝品使用會讓玫瑰斑的狀況加劇,心情起伏大、生活作息的不正常、熬夜等等也會造成蠕型螨蟲的增生。另外其他刺激因子,像是吃太刺激性的食物(辛辣、飲酒)、熱飲,或是泡湯、三溫暖也有可能讓皮膚狀況惡化。許仲瑤建議,免疫力差時容易蠕型螨蟲增生,但平時仍要做基礎清潔、保濕及防曬,尤其一定要做清潔,可用溫和弱酸性洗面乳清洗,也要注意保濕品、凡士林等,不可添加香精,恐會讓皮膚狀況更糟。近期因防疫須戴口罩,建議民眾不要化太厚妝,避免過度悶熱潮濕讓血管擴張。為讓民眾更加了解青春痘、玫瑰斑疾病,今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TARS)正式成立,皮膚專科醫師、理事長邱品齊說,協會成立除了正名「玫瑰斑」以外,期盼讓國人更了解青春痘與玫瑰斑,別再因為臉紅,或是丘疹膿皰而缺乏自信。邱品齊說,要與玫瑰斑和平共處,除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協助,皮膚保養盡量溫和、減少不必要的保養步驟,像是抗氧化、美白、去角質等保養品,也避免使用濕性化粧品(如BB霜、CC霜、卸妝油等),最重要的是要定期回診,遵從醫師指示追蹤與治療,就有機會戰勝玫瑰斑。
-
2022-07-25 醫療.感染科
猴痘列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疾管署:全球僅五死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疾管署長周志浩今於指揮中心疫情記者會上表示,猴痘傳播對象有局限性,且目前全球只有五例死亡,皆發生於非洲,國人無須過於恐慌。周志浩表示,依據疾管署搜集的資料,7月24日已經有1萬6914例確診,以歐洲35國及美洲17國最多。國內共11通報病例,兩例境外移入確診,其中一人已出院,接觸者皆無症狀,一例住院中。周志浩說,國內已針對猴痘進行相關防治工作,目前主要傳播對象有侷限性,主要是親密肢體接觸者較可能傳染,但也不能排除飛沫和環境等。提醒國人,尤其是到國外流行地區者應該要避免和不特定人士較親密的肢體接觸,返國時如果有發燒、皮膚紅疹或水泡與膿皰等,一定要告訴檢疫人員。不過周志浩表示,目前全球僅五例死亡,皆都在非洲,其他區域症狀相對輕微,但提醒仍要注意防範。
-
2022-06-13 醫療.皮膚
口罩悶熱、磨擦可能使青春痘惡化 醫:須正確清潔皮膚
1名27歲男性,從高中開始臉上反覆長了嚴重囊腫型青春痘,因課業繁重,沒有辦法好好的規律治療,造成人際與心理壓力。最近有了心儀對象,開始在意「面子」問題,才請救醫師的協助助,經醫師診斷後請他配合口服A酸、抗生素及接受局部注射治療,狀況才獲改善。大里仁愛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江品萱說,近兩年因疫情,配戴口罩時間增加,其造成的悶熱、摩擦及壓迫可能會惡化或誘發青春痘及酒糟性皮膚炎,更需正確的清潔皮膚,以及適度拿下口罩讓肌膚休息、加強保濕維持皮膚屏障的完整。她說,青春痘又名痤瘡,顧名思義好發於青少年,在12到25歲族群中約有百分之85的比率有青春痘的困擾。然而,青春痘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層,在大於50歲的成年人中,仍有約7%男性及15%女性有痤瘡的困擾。主要致病原為賀爾蒙改變,和毛孔角化異常、皮脂腺分泌旺盛,加上臉上共生細菌痤瘡桿菌增生,造成毛孔阻塞與發炎,進而產生粉刺、丘疹與膿皰。江品萱說,青春痘可以想成是年輕人的慢性疾病,無法在短期內根治,治療的目的在於減少併發症痘疤的產生。痘疤治療並不簡單,需經過多次的複合式療程,如雷射、化學換膚、皮下剝離、填充物治療甚至手術,方能慢慢改善。另一個容易與青春痘混淆的疾病為「酒糟性皮膚炎」,或稱「玫瑰斑」其病因複雜,紫外線、熱、辛辣食物刺激、飲酒等皆可能造成玫瑰斑惡化。好發年紀較青春痘稍稍年長。江品萱說,除了和痤瘡一樣可能出現丘疹與膿皰,臉頰還可能如玫瑰花瓣般,呈現持續或暫時性泛紅,合併灼熱刺痛或眼睛症狀。嚴重者甚至出現橘皮樣的酒糟鼻瘤,嚴重影響外觀。治療根據臨床症狀及病因有相對應的口服或塗抹藥物,泛紅及血管擴張或酒糟鼻瘤可以搭配血管雷射或脈衝光等做進一步的控制。
-
2022-05-22 醫療.感染科
猴痘擴散多國!有哪些症狀?如何傳染? 詳解「感染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方式」:也有無症狀者
新冠疫情未平息,歐美近日傳出罕見的人畜共通傳染病「猴痘」(monkeypox)案例,截至目前為止,已累積100多例確診或疑似病例。猴痘動物傳播給人 二次傳播由人傳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猴痘是一種罕見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從動物傳播給人的病毒),病人癥狀與過去在天花病人身上所觀察到的相似,但臨床嚴重程度較輕。隨著在1980年消滅了天花和隨後停止接種天花疫苗,猴痘成為最嚴重的正痘病毒,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區熱帶雨林仍有猴痘散發病例。二次傳播或人際間傳播因密切接觸了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感染者的皮膚損傷或最近被病人體液或病變材料污染的物品而造成。傳播主要通過通常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呼吸道飛沫傳播,因此,活動病例的家庭成員面臨較大的感染風險。潛伏期最短6天 感染分成兩個階段猴痘的潛伏期(從感染到出現癥狀之間的時間間隔)通常為6至16天,但可為5至21天。*發病期(0-5天):發熱、劇烈頭痛、淋巴結病(淋巴結腫大)、背痛、肌痛(肌肉疼痛)、重度疲乏無力(精神不振)。*皮疹期(出現發熱後1-3天內):出現不同階段的皮疹,經常從面部開始,然後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最常見面部(95%的病例)、手掌和腳掌(75%)皮疹;皮疹的變化從斑丘疹(底部扁平的病變)到小水皰(充滿液體的小皰)、膿皰,約10天後結痂,約三周後結痂才能完全消失。此外,病變數量從幾個到幾千不等,影響口腔粘膜(70%的病例),生殖器(30%)、結膜(眼瞼)(20%)和角膜(眼球)。部分病人在出現皮疹前會發生嚴重的淋巴結病(淋巴結腫大),這可有助於識別猴痘,因為其他類似疾病都無此特徵。這些人易出現無症狀感染 兒童感染病狀嚴重猴痘通常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癥狀持續14至21天;嚴重病例較常見於兒童,且與病毒暴露程度、病人健康狀況和並發癥的嚴重程度有關。居住在森林地區或附近的人們可能間接或低水平地暴露於感染動物,可導致亞臨床(無癥狀)感染。猴痘出現流行時死亡率差異很大,在記錄病例中低於10%,主要發生於幼兒;一般來說,較年輕的年齡組似更容易發生猴痘。無有效治療方式 天花疫苗可減輕病徵尚無針對猴痘的特效藥物或疫苗,但可控制疫情暴發。雖在過去已證明,接種天花疫苗可防止猴痘,有效率為85%,但天花疫苗在全球消滅天花後已不再供一般公眾使用;以前接種過天花疫苗可能會減輕猴痘病癥。猴痘病毒 自然宿主在非洲,多種動物均有猴痘感染:繩松鼠、松鼠、岡比亞巨鼠、條紋小鼠、睡鼠和靈長類動物。對該病毒的自然史仍存有疑問,需進一步研究,以確定猴痘病毒的確切宿主及病毒在自然界的存續情況。在美國,人們認為該病毒是從非洲動物傳播給與其混養的其他易感動物(如草原犬鼠)。預防猴痘 降低人群感染風險發生猴痘疫情時,與其他病人密切接觸是猴痘病毒傳播最重要的風險因素。在沒有特效治療和疫苗的情況下,減少人群感染的唯一方式就是提高對危險因素的認識。為降低動物與人之間的傳播風險,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區,預防傳播應首先注重避免與嚙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發生任何接觸,其次應限制直接接觸動物的血和肉,必須在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處理染病動物或感染組織以及在屠宰過程中,應配戴手套及其他適當的防護服。此外,避免與猴痘感染者進行身體密切接觸,還應避免使用已被污染的材料;照看病人時,應戴上手套和防護器具,照看過病人或探視過病人後,應按規定洗手;建議在家中或在醫療機構中對病人予以隔離。延伸閱讀: ·1圖看「確診常見4大症狀如何緩解」! 咳嗽、聲音沙啞要補充維生素C ·國外爆「不明兒童急性肝炎」 最新研究揭「可能禍首」
-
2022-03-21 該看哪科.兒科
忽略控糖的重要 13歲國中女意識不清送醫救回一命
台中一名13歲國中羅姓女學生去年學校健康檢查時發現血糖過高,學校轉介到衛福部豐原醫院檢查,確診罹患第一型糖尿病,醫師開立口服及注射用降血糖藥物控制,但女學生因為無法接受患病事實不願意配合藥物治療,自行停藥,日前呼吸喘,意識不清,被急送醫才救回一命。女學生在家意識不清、呼吸喘,被家人發現緊急送急診就醫,經測量血糖值高達609(mg/dl),比正常值多了近6倍,且症狀符合糖尿病酮酸血症,為糖尿病的急症之一,經醫師緊急處理後,轉送小兒加護病房治療,後意識狀況漸趨清醒,血糖值也逐漸穩定,但檢驗糖化血色素竟高達15.7%,顯示出病人過去血糖控制情形很差。經詢問發現病人母親本身就有家族遺傳性的糖尿病,三姊也患有糖尿病沒積極治療,只有飲食控制跟大量飲水,種種因素影響病人對於疾病的認識度不足,也直接讓病人確診後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而引發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命懸一線。豐原醫院兒科資深劉護理師表示,近年來發現兒科病人罹患糖尿病的情形大增,主要也因飲食型態改變、遺傳、母親孕期有妊娠糖尿病、肥胖等因素;尤其個案正處於青少年時期,會因為擔心同儕目光而影響後續的治療情形,若血糖控制差則會影響傷口及皮膚狀況,從照護過程發現個案的個人基本衛生也是處於比較弱勢的情形,身上也有一些不明的膿皰,甚至私密部位的異味、發炎情況確實也嚴重許多,但慶幸個案經過溝通與治療後,能積極配合控制血糖,趨於穩定。豐原醫院兒科林聖哲醫師說,糖尿病治療除了醫療端的處置,更需要患者的自我調適跟飲食控制,針對返家之後的飲食選擇跟血糖的控制仍需注意及調整;兒科馬志豪主任表示,兒童罹患第一型糖尿病,通常是三多一少的表現,吃多、喝多、尿多及體重下降,如果有明顯腹痛、嗜睡、呼吸深快等情況就必須注意,這類型的患者通常是胰島素缺乏,需要長期使用胰島素注射,只要控制得當,生活也可以跟一般人一樣無異。小兒加護病房護理長吳嘉玲表示,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個案,家庭支持度是很重要的,因為罹病年齡層不均,而且依照生長發育的情形,每個年齡層的孩子應該注意的都不同,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醫師、護理師、營養師、個管師,甚至心理師的介入,這個個案比較特別的是家中也有糖尿病患者,卻沒有做好罹病後的控制。
-
2022-01-15 醫療.皮膚
屁股痘痘原因和臉部不同!屁股痘痘怎麼消及如何預防?
痘痘總讓人傷腦筋,有些不會影響外觀、長得比較隱密的痘痘,也常會影響到生活,好比屁股。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提醒,屁股上的痘痘通常和臉上的痘痘並非同一種,處理不當恐怕細菌感染的風險更高,且也有其他疑慮,建議民眾可先了解原因並從生活著手改善。 屁股痘痘別亂擠!醫:和臉上的不一樣。 曾奕騰醫師表示,關於痘痘可先從學名、形成的原因上了解,同樣是被民眾稱為痘痘,臉部的通常是醫學上稱為「痤瘡」的皮膚疾病,而屁股上的則大多是「毛囊炎」、「疔瘡」、「表皮囊腫」。 痤瘡好發於臉部、胸部、背部等處,會在毛囊角質過度增生、皮脂腺分泌、痤瘡桿菌、身體發炎四個主要因素集合下形成,起初會出現粉刺,發炎形成丘疹,嚴重時形成膿皰或囊腫,最後演變成痤瘡,也就是民眾所稱的痘痘。 至於屁股的痘痘,因此處皮脂腺分布較少,也較不容易形成粉刺,形成主因也不一樣,上頭的毛囊炎之所以會形成,和毛囊阻塞、細菌感染、黴菌感染等息息相關,較嚴重的則會形成疔瘡。另也有一部份為表皮囊腫發炎,可視為皮膚下有個囊袋,穢物在裡面堆積。 會受到感染的原因,主要與環境、衣物、習慣、體態有關,悶熱潮濕的環境容易孳生細菌、黴菌,當中包括了流汗、久坐、行車過久、褲子不透氣、洗完澡沒有擦乾身體就直接穿內褲和褲子等,而若泳池、溫泉等環境較不乾淨,感染的風險自然也會升高。另外肥胖者也相較容易有屁股長痘的問題,主要是因為體態結構上皮肉皺褶處容易摩擦、悶熱,且身體也較容易有發炎反應。 屁股痘痘因感染所起,亂擠恐增不必要風險。 面對痘痘民眾總會想自己擠掉,曾奕騰醫師表示任何痘痘其實都不大建議自行處理,除了容易留疤影響外觀,更重要的是需注意更嚴重的感染。而屁股上的痘痘之所以會成型,就是因為細菌、黴菌量較高,若自行處理又沒妥善做好消毒工作,傷口細菌感染的風險也將更高。且屁股上的痘痘往往相當難擠,硬擠往往會讓水腫情況愈加厲害。另外,皮膚下出現囊袋的表皮囊腫發炎,若沒有妥善開個開口,硬擠容易使得囊袋在表皮底下破開,也將有皮膚底層感染的風險。 屁股痘痘該怎麼辦?醫教6招有助改善! 曾奕騰醫師建議,屁股上的痘痘若真的要自行處理,輕者可使用外用的抗生素藥膏,一般而言就會有明顯的改善,而情況較嚴重者,則建議使用口服抗生素。若是出現相當大顆、已經感覺很嚴重的,自然是建議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為佳,通常在經過一般的引流手術後就可以消退,後續再遵照醫囑用藥便可改善,相較之下這些方法便利且無感染風險。也提醒民眾留意藥物取得方式,應透過藥局等合法通路取得,最好的方式當然還是先檢查,但不論如何應避免透過來路不明的管道、親友介紹等,以避免無法預期的風險。 至於在預防方面,曾奕騰醫師建議,可從生活改變做起,例如洗完澡擦乾身體、避免久坐或長途開車、騎車,坐久了就起來動一動。平時穿褲子、裙子的習慣也可以改為寬鬆、透氣的,內褲可選擇純棉的較不吸汗。平時若容易流汗的族群,外出時可多帶條內褲,特別是在外過夜者更留意更換,如此也可以降低感染風險。而肥胖者減重通常就可以有明顯的改善。保持皮膚乾淨清爽的習慣,屁股的痘痘也自然不易產生。 《延伸閱讀》 .戴口罩狂長痘痘?醫教5招預防口罩痘作祟! .痘痘不斷復活原來是粉瘤!兩者差在哪?如何根治?一張圖秒懂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0-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澎湖七旬男接種莫德納疫苗 隔天全身紅疹、脫皮就醫
澎湖縣一名70歲男子接種疫苗後疑似出現全身紅疹,紅疹處還出現膿皰、發燒至38.3度,大面積脫皮至三總澎湖分院就醫,醫師初步診斷為急性廣泛性發疹性膿皰症,經醫師診斷及用藥,一周內恢復健康。據了解,這名患者今年7月3日接種完第一劑莫德納疫苗隔天全身出現紅疹,5日紅疹處出現膿皰還發燒至38.3度,8日皮膚大面積脫皮並感到倦怠就醫,醫師初步診斷為急性廣泛性發疹性膿皰症(AGEP),無法排除史蒂芬強森症-鬆懈性表皮溶解症,住院經醫師用藥一周內痊癒,同月13日已康復出院。三總澎湖分院收治這名患者後立即通報衛福部疾管署,並提供病患申請疫苗接種受害救濟管道,照護病患的健康也積極維護病患的自身權益。三總澎湖分院提醒,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為了保護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應盡早完成疫苗接種,疫苗安全性雖高於一般藥品,但仍可能因疫苗特性或個人體質的因素,造成無法預期的不良反應甚至死亡案例。三總澎湖分院表示,疫苗接種後28天內,若出現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持續嚴重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任何一項症狀,請立即就醫並向醫師詳細說明疫苗接種史。三總澎湖分院長施宇隆表示,凡是政府提供公費疫苗或其他非公費但經衛福部食品管理署核准上市的疫苗,都在受害救濟保障範圍內,我國設有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當民眾「疫苗接種後有疑似不良反應」兩年內或受害情事發生五年內,均可洽接種地所屬地方衛生局提出申請。
-
2021-10-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澎湖老翁打莫德納皮膚潰爛 莊人祥:是舊案
隨疫苗大規模開打,國內疫苗覆蓋率達69.49%、劑次人口比為每百劑 99.09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新增139件不良事件,其中9件死亡。而針對傳出澎湖男性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皮膚潰爛,莊人祥則表示,此案為舊案,7月14日已通報不良事件,衛生所也已協助家屬申請VICP。新增九件死亡事件中,五例為AZ疫苗,為2女3男,年齡介於43歲至84歲,接種疫苗後6日至65日間發生;4例為接種莫德納疫苗,為3女1男,年齡介於69歲至76歲,接種疫苗後15日至27日間發生。至於澎湖個案,莊人祥表示,為一名70歲老翁,本身有高血壓、乾癬等免疫疾病。7月2日施打第一劑莫德納,當天未出現不舒服症狀,返家後當天雙下肢紅疹,7月5日出現發燒、輕微呼吸困難、皮膚紅疹、膿包而前往急診就醫,後續發展成急性廣泛性膿皰症,7月14日已經通報不良事件,目前衛生所協助家屬申請救濟。另有民眾陳情自己的哥哥接種疫苗後疑似出現格林巴利症候群,但健保給付住院僅42天,不知如何是好。陳時中則表示,需再與醫療院所了解,若能知道哪家醫院較能清楚狀況。但一般住院天數,健保的規定為參考值,而非「死規定」。但個案住院天數已足夠,有例外時或許需和醫院溝通。
-
2021-09-02 該看哪科.皮膚
紅火蟻咬傷引休克 低溫療法救回
一名婦人日前在工作時突然倒地,失去生命跡象,送醫研判疑搬動建築材料,觸及紅火蟻巢穴而遭到咬傷,幸經低溫治療後救回一命,新竹縣竹北、湖口、新豐、新埔及關西等地都是紅火蟻熱區,縣府指出,上半年已完成6千多公頃防治,剩餘5千公頃會在下半年完成,將會加強婦人咬傷地點施藥頻率。東元綜合醫院收治該名婦人,成人加護病房主任謝宗鑫說,婦人經檢傷發現左腳大拇指瘀血,已有敗血症跡象,推測昏迷一陣子才被發現送醫,到院後,婦人身上陸續出現被紅火蟻咬傷的病徵,雙手出現大片密集度極高的膿皰最嚴重。謝說,紅火蟻毒蛋白中含有類鹼性毒素,若被叮咬的範圍大,可能造成毒素劇烈反應,嚴重會死亡;該名婦人歷經低溫治療、呼吸器供給、抗生素治療後奇蹟恢復生命跡象,被咬傷的膿皰也結痂癒合,目前經已出院返家。縣府農業處指出,新竹縣紅火蟻防治面積約1萬1000公頃,每年都會在「熱區」如公園、行政機關周遭,全面施灑藥劑並依使用頻率定期施藥,也結合民間力量,招募紅火蟻志工參與紅火蟻巡查、投藥、宣導及案件追蹤等工作,避免紅火蟻造成危害。謝宗鑫也提醒民眾從事戶外活動,行經草地、塵土多的地方務必留意,如有發現紅火蟻棲息地,應遠離土丘巢穴,切勿驚擾並通報相關單位處理,若身體出現過敏反應,應盡速就醫。
-
2021-09-01 該看哪科.皮膚
婦人遭紅火蟻咬傷引過敏性休克 低溫療法救回一命
新竹一名中年婦人日前在工作時,被發現無意識倒臥在地,送醫前已失去生命跡象,經過東元綜合醫院急重症醫療團隊全力救治,奇蹟恢復生命跡象。院方表示,婦人是因紅火蟻咬傷引起過敏性休克,醫療團隊使用低溫治療等施救,成功將婦人救回,休養觀察一個月後順利出院。成人加護病房(ICU)主任謝宗鑫表示,婦人到院前已失去心跳及呼吸,急救8分鐘後恢復生命跡象,經檢傷發現左腳大拇指瘀血,已有敗血症跡象,推測她已昏迷一陣子才被發現送醫。到院後經過些許時間,婦人身上才出現被紅火蟻咬傷的病徵,主要傷勢集中在雙手手肘以下,脖子、胸前也有零星傷口,最嚴重的雙手則是出現大片密集度極高的膿皰,因為傷勢集中在手部,透過家屬問診,推測婦人疑似在工作中因搬動地面上的建築材料,雙手觸及紅火蟻巢穴,讓螞蟻從手部攀爬至手臂以及軀幹其他部位。婦人歷經低溫治療、呼吸器供給、抗生素治療後奇蹟恢復生命跡象,被咬傷的膿皰也結痂癒合,目前已出院返家。謝宗鑫說,根據國內研究資料說明,紅火蟻咬傷會造成身體不適,主要是因為紅火蟻毒蛋白中含有「類鹼性毒素」,局部被紅火蟻咬傷,大多數病人除了疼痛、騷癢以外,不會有太劇烈的不適反應,且症狀會隨著時間緩解,不會有太嚴重的後遺症。不過有兩種情況最為危急,像是被紅火蟻叮咬的範圍大,造成毒素劇烈反應,可能導致器官衰竭、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甚至有死亡的可能;或是少數對紅火蟻毒蛋白過敏的人,只要少數幾隻咬到,可能產生過敏性休克而致命,要特別小心。且紅火蟻叮咬時有旋轉及攻擊多次的習性,因此傷口比一般螞蟻更嚴重、更密集。謝宗鑫也提醒,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機率增加,行經草地、塵土多的地方務必留意,如有發現紅火蟻棲息地,應遠離土丘巢穴,切勿驚擾並通報相關單位處理。萬一不慎遭紅火蟻咬傷,第一時間以肥皂和清水清洗被叮咬的部位,暫時冰敷被叮咬的部位,被叮咬後避免將膿皰弄破,避免傷口二度感染,倘若身體出現心悸臉紅、蕁麻疹、喉嚨腫脹、胸悶、心跳加快等有過敏反應,應盡速至醫療院所就醫。
-
2021-08-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勤洗手卻洗出肌膚問題?皮膚科醫授緩解方法
2020年至今,COVID-19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台灣於今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全國進入3級警戒,人民配合中央防疫政策減少移動及外出,期望疫情能盡快獲得控制。在各種防疫措施中,最根本也是最普遍執行的,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勿摸眼口鼻」,然而,國泰綜合醫院、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指出,這些防疫基本功也伴隨了一些皮膚疾病的發生或惡化。戴口罩常見的皮膚問題 酒糟、痤瘡、溼疹首先來談配戴口罩相關的皮膚問題,臨床上常遇到的有酒糟(或稱酒渣、玫瑰斑)、痤瘡(即俗稱痘痘)、毛囊炎、溼疹及接觸性皮膚炎等。酒糟:是1個常見且成因複雜的皮膚疾病,症狀包含泛紅、刺癢、丘疹及膿皰等,且有多種可能的惡化因素(急遽溫溼度變化、悶熱、高溫、陽光曝曬、辛辣食物、作息、壓力、焦慮等),長時間配戴口罩可能造成酒糟因悶熱潮溼而發作或惡化。痤瘡:病患於溫溼度較高時出油量增加,容易造成痤瘡惡化,長時間口罩配戴亦可能造成此情況加劇,位置常見於下巴及下頷。悶溼的皮膚環境本為「毛囊炎」的常見原因,長時間配戴口罩同樣會因悶熱潮溼造成毛囊阻塞發炎,除常見的細菌性毛囊炎,亦可能形成較難治療的黴菌性毛囊炎,發生在臉部之外,亦可能延伸到脖子。溼疹:是皮膚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除了可能因口罩悶住生成或惡化,摩擦也是1個常見的因素,可造成「接觸性皮膚炎」,好發於口罩面容易摩擦的臉頰、下頷側緣以及束帶容易摩擦的耳後及側臉頰,患者可能出現刺癢、龜裂、組織滲液等症狀。以上情形民眾會發生,醫護人員發生的機會更高(如需護目鏡或防護面罩長時間使用,可能更容易或更嚴重)。曾奕騰說明,「戴口罩」雖可能伴隨皮膚疾病,但是為了防疫及生命安全,仍然是「必須」的措施,在此提供以下方法減少發生的機率或減輕症狀:1.環境許可時(如單獨1人1室或是家中,需符合防疫法律規範)將口罩取下讓皮膚透氣休息。 2.配戴口罩時避免化妝及使用非必要的保養品,減輕皮膚負擔。 3.選用適當的口罩(一般民眾日常使用有醫療器材核准認證的外科口罩即可,非必要不需配戴如N95等高密合高阻隔的口罩)。 4.盡量待在通風涼爽的環境(可搭配冷氣空調使用)。 5.於口罩供應量足夠時,1天至少更換1次口罩。 6.於耳後因口罩束帶摩擦造成發炎不適,可搭配市售將雙耳掛帶固定於枕部的扣帶或固定器,或改用綁帶式口罩。 如果這些方法都無法改善皮膚症狀,則需尋求皮膚專科醫師診治。勤洗手常見的皮膚問題 手部溼疹、汗皰疹、刺激性皮膚炎、慢性甲溝炎其次談到「勤洗手」可能衍伸的皮膚問題,臨床上常見包含手部溼疹或汗皰疹惡化、刺激性皮膚炎以及慢性甲溝炎等。手部溼疹、汗皰疹:兩者為常見且容易反覆發作的疾病,部分患者常在季節轉換、作息不規則、工作或課業壓力大時復發或惡化,而經常接觸水、清潔劑、酒精或其他化學物質亦常造成此類病患情況惡化或更容易復發。刺激性皮膚炎:症狀可發生在所有人(無論本身是否有手部溼疹或汗皰疹病史),只要水、清潔劑、酒精或其他化學物質接觸頻率或濃度夠高,即可於接觸部位產生發紅、刺癢、脫屑或乾裂等症狀,民眾常說的富貴手即為1種慢性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好發在常做家事且未配戴手套的患者,醫療從業人員也很常見,而防疫期間因需勤洗手,使得平時不常做家事的病患亦發生類似的症狀。慢性甲溝炎:較常見於時常「溼」洗手的病患,因清潔劑未沖洗乾淨、沖洗後未確實擦乾,造成清潔劑和水分堆積於指甲周圍甲溝,刺激甲溝發炎腫脹,且潮溼皮膚環境可能使皮膚表面念珠菌增生,讓慢性甲溝炎更惡化、更難治療,和急性甲溝炎不同,慢性甲溝炎常為多發(多指,急性通常一指)、疼痛感較急性輕微(急性常伴隨強烈疼痛)、較少化膿(急性常見有膿液堆積),也因此患者較晚就醫,使治療期變長,非疫情期間多見於經常碰水且不戴手套的病人(家管、餐飲從業人員、從事園藝者),疫情期間有人數增加的趨勢,且不限於平時常見的病人族群。曾奕騰再次說明,和戴口罩相同,「勤洗手」可能造成皮膚的問題,但仍是防疫以維護生命安全不可或缺的步驟,以下提供幾點注意事項,幫助減少發生的機會及嚴重度:1.選用正確的人體皮膚清潔劑(洗手乳、75%酒精等),避免使用次氯酸水、漂白水或其他環境清潔消毒藥劑於皮膚。 2.溼洗手時應將清潔劑確實沖洗乾淨,結束後確實將雙手擦乾或烘乾。 3.於每次乾、溼洗手完成後補擦護手乳、霜或凡士林保護皮膚。 4.減少不必要的皮膚接觸,克制或改掉喜歡用手到處摸的習慣,間接減少必須洗手的時機。 5.若以上方法仍無法改善或緩解皮膚症狀,則應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曾奕騰最後提醒大眾,全球COVID-19新冠肺炎尚未平息,防疫生活仍需執行,因此提供以上資訊與民眾參考,落實防疫措施同時也照顧皮膚健康,若民眾還是有任何疑問或難解的皮膚問題時,可找皮膚專科醫師診斷及治療。(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防疫用含酒精乾洗手液有用嗎? 美國FDA警告「4大注意事項」小心副作用 ·乾洗手、含抗菌成份肥皂預防病毒有用嗎? 美國FDA解答
-
2021-07-05 醫聲.疫苗世代
成人疫苗/防帶狀皰疹 滿50歲應打疫苗
「我媽的腰上長了好幾顆疹子且愈來愈多顆,她一直喊痛,要怎麼辦?」金門醫院家醫科醫師楊佳容表示,門診時,不少人誤以為這是皮膚濕疹,其實是帶狀皰疹,主要是病人腰上的病灶是小水泡,且分布在同一個皮節,很可能是免疫狀況出問題,治療帶狀皰疹目前已有口服抗病毒藥,若能在第一時間使用,效果倍增,國內也有疫苗,建議50歲以上民眾考慮自費接種。楊佳容說,帶狀皰疹是一種病毒感染,第一次感染時會全身起水泡,此時稱作「水痘」,當水痘好了,病毒會躲在神經節裡,等免疫力下降時再出來作怪,引起神經節發炎、沿皮節長出水泡,此時稱作帶狀皰疹,俗稱皮蛇。 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得帶狀皰疹,但好發在50歲以上或免疫力較差的人,發病時,會在身上單側皮節出現一群群紅疹,1到2天後變成小水泡,3到14天後澄清水泡會轉成膿皰再逐漸結痂。在適當照護下,大部分病人都能復元得不錯,僅2到3成病人在水泡癒合後,疼痛揮之不去,甚至長達數月或數年,叫「皰疹後神經痛」。全身皮膚都可能發生帶狀皰疹,若在眼睛部位,要擔心視神經、角膜受影響,在耳朵上要留意顏面神經、聽神經受影響,務必及早就醫。
-
2020-12-25 新聞.健康知識+
冬天也會火氣大? 常吃薑母鴨、羊肉爐小心補過頭!醫警告「5種人」要忌口
立冬過了,天氣變冷,不少人早出晚歸,進而在寒冷的來碗薑母鴨或是羊肉爐,補補身子,不過怎麼一覺醒來,嘴巴裡破了好幾個洞,有時還有口腔異味,是火氣大嗎?但是天氣這麼冷,怎麼會 火氣大呢? 冬天也會火氣大 未適當調理反傷陰、傷氣 中醫科醫師黃中瑀指出,夏天是很容易火氣大的季節,但是冬天同樣也會有火氣大的現象。因為天氣冷、環境乾燥,乾冷時人體更需要大量水分、陰液的補充,此時若未能做適當的調理,反而容易有些傷陰、傷氣的現象,例如過度的補陽,就是其中之一。尤其現代人過度的夜生活,很容易耗傷陰氣,導致 陰氣、陰液虛損虧解,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口乾、嘴破、排便不順等,即是一般人常見、常說的「火氣大」現象;若又加上大量不適當的進補,補藥過度蘊助陽氣,就會使陰氣更為虛損、更容易虧解,身體更加不舒服。 冬天火氣大分3種型態 治療因症不同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冬天火氣大,可分成三種 形態:●第1型:胃火痰熱有些人覺得冬天要進補,但進補的補品大多是高熱量、燥熱的食材,過度進補的話,許多燥熱的食物囤積在腸胃裡,現代人忙碌的生活中,又常在夜間進補,使食物積滯不消。久積不消的結果,便出現化燥化熱現象,進而出現口臭、口氣重、口 乾、嘴破、便祕等症狀,也很容易長出膿皰型的痘痘;這類患者會一直想喝水,但一直無法解渴。●第2型:肝鬱化火現代人工作忙碌、壓力大,常情緒緊張、又常熬夜,造成肝鬱化火現象,容易口乾舌燥、口氣重,但卻不會想要喝水,很容易出現焦慮煩躁、失眠、多夢、輕微耳鳴、頭暈、頭痛,容易 長粉刺、青春痘;女性則容易月經不調、經期紊亂。 ●第3型:氣血不足冬天是養腎補腎的時節,有些人先天體質比較弱,因為冬天的契機循環原本就比較衰弱,氣血虛弱的結果,在陰陽相生的觀念上,陰液推動及陽氣溫煦現象會受影響,造成陽不生陰的現象,容易導致陰液無法在體內充分運輸。所以容易口乾舌燥、皮膚乾癢、臉色白、嘴唇乾,容易失眠、多夢、頭暈,有時自己覺得身體燥熱、卻手腳四肢冰冷;女性同樣容易月經週期不調,經血變得暗沈且量少。黃中瑀表示,冬天一樣會火氣大,在治療改善上,依火氣大的形態不同,會有不同的改善藥方。黃中瑀分享,例如胃火痰熱者,可用黃連解毒湯或溫膽湯加減,來進行調理;肝鬱化火者,要疏肝、瀉火,最簡單的藥方是加味逍遙散、龍膽瀉肝湯等;氣血不足的人,則要氣血涼補,可用八珍湯、歸脾湯加減等來調理。 愈補火氣愈大 進補前先確認體質 國人一直有補冬的觀念,尤其是生活忙碌壓力大、身體比較虛弱,或常感冒、身體不舒服者,愈喜歡進補。但黃中瑀強調,不論是藥燉排骨、薑母鴨、羊肉爐等,或是其他補品,用的幾乎都是燥熱食材,尤其薑屬於熱性食材,雖然能夠使身體溫暖,卻也容易使人虛火上升,導致更加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等症狀,這種補過頭的現象,反而容易使人體氣滯氣壅,甚至引起頭痛頭暈等。所以,補冬要適合每個人的體質,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小心愈補火氣愈大;最好先排除胃火痰熱、肝鬱化火、氣血不足等三種火氣大的形態之後,再考慮要不要進補,通常這三類火氣大者,進補是要另外設計的。 腸胃弱、外感的人 不適合進補有些人在吃完補品後不久,就開始覺得頭痛、頭暈,這時老一輩的人常會說是「補得太熱 了」,雖然過幾天就會好的多,但還是不舒服了 好幾天,尤其是有輕微感冒的人,這就是氣血壅滯的結果。通常愈是虛弱的人,愈覺得自己應該補一補,冬天氣溫下降,很容易有外感,有時輕微外感而不自知,只覺得冷、虛弱等,此時若再吃薑母鴨等補品,很容易引起氣血壅滯、火氣大等,不但使感冒變得更嚴重,還加上頭痛等各種不適症狀,讓人更不舒服。此外,也有不少吃補吃到拉肚子的人,因補品大多是高熱量的食材,所以很多人並不適合,常吃完後身體的火氣更大,黃中瑀提及,對於腸胃較弱的人來說,吃太多不容易消化,很容易腹脹或拉肚子,甚至還有人吃完補品隔天就發燒,這都是因為火氣太大的關係。延伸閱讀: 吃火鍋配酒竟致眼中風! 家醫科醫師曝「冷熱飲交叉飲用」下場 老是嘴破,小心是免疫力出問題! 避免口腔潰瘍變成癌,2週內未見好轉快就醫
-
2020-11-27 新聞.元氣新聞
沒醫師執照竟替同鄉做醫美 桃園查獲29歲越南女密醫
桃園市衛生局接獲檢舉,日前會同移民署專勤隊前往桃園區1處美容工作室稽查,果然發現29歲越南籍段氏女子沒有醫師執照,正替同鄉女子塗抹麻醉藥劑準備進行醫美療程,並在場查獲多項麻醉藥物、抗生素與牙齒美白與除毛多項醫療器械,完全沒有醫療器材許可字號等,恐有醫療與傳染病風險,全案已依違反醫師法送地檢署偵辦。據衛生局了解,段氏女子稱自己在越南有執行醫學美容等醫療行為經驗,含醫美侵入性手術、針劑注射等行為,2年前從越南嫁來台灣,今年租下桃園近八德1處民宅打造個人美容工作室,提供挑除膿皰、除毛、牙齒美白及除痣等醫療侵入性服務,各項收費約500至800元不等,顧客與女同鄉居多,生意不錯,每月收入3萬到4萬元不等。衛生局日前接獲檢舉該美容工作室疑似違法從事醫療行為,18日會同移民署專勤隊上門稽查,當天獲同意後進入工作室,果然發現段女正在執行醫美行為,美容床上躺有1名女性顧客,臉上正敷著保鮮膜,疑似已塗抹麻醉藥劑,立刻被要求停止醫療行為。衛生局醫事管理科指出,從事美白除漬、麻醉等侵入性醫療行為,都須有醫師處方,執行者也要有醫師執業執照與證書,段女完全沒相關許可與證照,且現場多項牙齒美白器械及除毛儀器等醫療器具沒有許可字號,來源不明,全案已函請桃園地方檢察署進行後續偵辦。衛生局長王文彥說明,越籍民眾如有醫美需求,應於尋求醫療服務前要「停、看、聽」,「停」是指應先確認提供服務的場所是否為合法醫療院所;「看」是指選擇醫療機構時應查閱該機構的開業執照、醫師的執業執照及醫師證書;「聽」是指仔細諮詢專業醫師的醫療建議,再選擇適合的醫美療程,不應輕易接受來路不明醫療服務。民眾有醫學美容或皮膚問題,請找合格相關專科醫師,勿因價格低廉選擇密西醫,以免器械消毒不完全,增加各項傳染病風險(如C肝)及後續可能衍生醫療糾紛事件。若有發現任何不法情事,請立即向桃園市衛生局檢舉及查詢,以免造成健康危害。
-
2020-10-05 名人.黃軒
她為省錢少換胸罩惹病上身!醫:出現5種情況就該換胸罩
那天一名女主管,請教內衣怎麼清洗,我才想起:對吼!我當告知大家胸罩乾淨的重要性。我在臨床,曾經遇過一位25歲的上班族,來我的門診,說她的胸部刺痛,問她哪裡痛?右邊痛!右手舉起也痛,我聽診和檢查完了一切正常,正在百思不解,因為她的疼痛表情非常真實,我忽然靈機一動問,妳自己檢查胸部有任何紅腫,癢痛嗎?她終於點頭,於是我檢查胸部,原來她右側乳房下緣出現紅腫,小痘痘,明顯的鋼缐壓痕的接觸性皮膚炎,天啊,她的右邊乳頭,比左邊更深深,且奇癢無比...我終於明白了,這是長期穿著又緊,又髒的胸罩造成的皮膚疾病。據她說,她為了省錢,她不常買胸罩,而且也不怎麼去淸洗,反正穿著在裡面,不太會有人發現的。妳的身邊有這樣的人嗎?胸部的污垢會沾到胸罩我們胸部上的的「油脂」、「微生物」,夾雜著「污垢」全都會沾附在胸罩上,本來這些東西,跟我們接觸皮膚不會有太大的為害,但如果長時間沒有清洗胸罩、讓髒污垢在乳房周邊積越久,就可能引發一些皮膚疾病。胸罩,會藏有多少細菌?關於內衣細菌的研究, 英國發現,過1年的內衣,即使清洗乾淨,仍有83%的內衣平均還是殘存有《0.1g的糞便物質》(也就是1萬個細菌。而這些病菌,大家用肉眼都是看不到的。美國皮膚兼病理專科醫生,Dr. Gretchen Frieling引述發現,可能聚集在胸罩中的常見微生物,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 ( Staphylococcus )金黃色葡萄球菌實際上在人類皮膚上最常見。 我們的皮膚擁有自己的微生物菌落或生物種群,可以使它們保持健康和受到保護,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就是我們皮膚上細菌總數最多的細菌之一,也就會容易沾到胸罩了。棒狀桿菌 ( Corynebacteria )棒狀桿菌,其實不只生活在皮膚上,而且也是生活在,胃的微生物。 妳躺著吃東西,反胃,反酸掉了屑屑在胸口⋯⋯眾所周知,這種細菌也許會引起痤瘡。如果妳發現,胸罩接觸部位,出現粉刺,則可能需要更換新的胸罩了。酵母菌 ( Yeast )皮膚出汗,製造出胸部潮濕環境,會有一些酵母菌茲生, 常造成汗斑、脂漏性皮膚炎美國紐約皮膚科醫師Julia Tzu 提醒這些可能會造成胸部嚴重搔癢、紅色丘疹或膿皰性毛囊炎。皮屑芽孢菌 (pityrosporum ),是其特別常見的菌種之一。為什麼胸罩易藏有細菌?每次穿脫胸罩時,很多死皮膚屑都會掉落在胸罩上面。 美國皮膚科醫師,朱莉婭·祖祖(Julia Tzu)指出:“那些「死皮脫落」細胞和胸部「皮膚的油脂」,會積聚在緊身的織物上,胸罩就是其中之一。” 依據美國皮膚科醫學會稱,我們每天佔計胸部會掉損至少30,000 - 40,000 皮膚死細胞。胸罩每天都穿,穿著者身上的油脂污染,這些油脂提供了皮膚上微生物生長所需的養料,隨後細菌,就會轉移到衣物纖維上。滋養天堂三大條件:【熱】的環境,【濕】的汗水,【油】脂分泌,提供了微生物的美食天堂。胸部哪裡最髒?美國托雷多大學( University of Tolendo ) 醫學中心微生物部的專家處檢查Bra上的四個「高危」區域:左右罩杯的【鋼圈周圍】、以及靠近【左右腋窩】的部位。● 罩杯鋼圈附近● 右側腋窩附近部位● 左側腋窩附近區域什麼時候要換新的胸罩?1. 味道胸罩會散發出臭味,而且臭味還可能會沾到其他衣服上。很多女生都會把自己胸罩,懸掛著,然後隔1-2天,再聞一聞,沒有味道,又重新穿上胸罩出門去了。偷偷告訴大家,胸罩隔1-2天,又不是放「隔夜菜」,馬上會臭酸聞到的,更何況人類的鼻子又比狗差,所以妳會常常聞不到,再加上是自己身體的體味,妳的嗅覺習慣了,也分辨不出臭味了!其實,胸罩直接貼著皮膚上,沾到的汗水最多。妳不洗胸罩,愈放愈久,就愈可能發臭。別以為胸罩穿在最裡面,不洗別人也不會發現,等到妳內衣發臭、其實到一定程度,妳身邊的人都會聞到的。只是大家不太會跟你說而已。2. 顏色胸罩,會出現汙漬、甚至開始發黃,也只有妳自己看得到而已。就像我們穿白衣服,衣領䄂口,容易發黃的經驗。妳注意看看接觸皮膚的胸罩邊緣,很多細微的顏色改變。3.形狀妳的胸罩,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可能考慮換新的胸罩:● 罩杯,往上移位● 肩帶,往下滑位● 胸部,有深厚壓痕 又紅又癢● 背部,也已有勒痕 又紅又癢● 罩杯,太鬆,空空的感覺多久,洗一次胸罩?大部分的專家都建議你在穿胸罩 : 同一件內衣,最多2-3次後就應該洗一次。但是如果你「運動大量出汗」,或在「夏天季節」𥚃,那麼穿一次就應該洗一次,才乾淨。有些文章,這樣形容:大熱天重新穿上沒洗的胸罩,會跟糞池一樣髒。上面布滿了汗漬、灰塵、油脂、細菌、遮光劑、酵母菌、真菌以及數以萬計的微生物...還有一堆的死細胞的屑屑呢!一周一次,這是最起碼的,一般來說,是要更勤便才行。基本越貼身的衣物,越應該勤便換洗。紐約大學醫學院病理專家Philip Tierno認為:在穿胸罩最多三次後,就應該洗一次。然後如果你有大量出汗,那麼請穿一次,就應該洗一次,千萬不要太相信,妳的眼睛,妳的鼻子了...胸罩,不是永遠保固產品胸罩,是消耗品胸罩的使用次數壽命,大概在100次左右,假設依照2-3天穿回同一件的內衣來說,胸罩,穿近一年就應該拋棄了。記得,每一個週年慶到了,就是記得可以購買新的胸罩了!如何,淸洗胸罩?淸洗胸罩,每日一個產品,或其網站都會有寫清洗注意事項,我這裡不細説了,大概大同小異簡單如下:1. 溫水,加入不含酒精成分的清洗劑;2. 讓清洗劑,充分溶解於水中,不需要太多泡沫,否則將加重清洗難度;3. 放入要洗的胸罩,如果是棉質胸罩最好為同色,合成材料則無需擔心4. 將胸罩在肥皂水中浸泡10到15分鐘,以便清洗劑去處油污和污漬,特別髒的Bra可泡一小時5. 輕輕揉搓胸罩,洗出污漬,通常此時水已變黑6. 倒掉污水,用清水沖洗胸罩,直至水質不再變色;7. 特別骯髒的胸罩,可以重複多次以上6個步驟;8. 不可扭曲胸罩去水,可用兩塊干毛巾擠壓吸收水分;9. 自然風乾胸罩:可以懸掛(注意應該掛在聯繫兩個罩杯的帶上,避免變形);也可以放在干毛巾上等待它們自然透風。什麼時候,妳要看醫生?反覆長痘痘的時候容易流汗,長期有濕的環境。長時間的有病菌堆積,加上胸罩緊貼皮膚,摩擦之下,就可能在後背生出痤瘡、小心胸口和乳房邊緣下有丘疹。不抓也癢、抓了也癢胸罩可以保暖胸部,但也會是刺激皮膚的物品之一。尤其是穿「太小,太緊,又不乾淨」的胸罩,易於造成皮膚摩擦,尤其當胸罩上一堆細菌髒東西,摩擦之後會讓皮膚又紅又癢。癢的範圍,當然也包括奶頭囉。不管是奶頭或乳房,如果癢得要死,又不能常常抓,導致妳的生活交際出了問題,記得快點去看看醫生吧!擦爛性濕疹 ( Intertrigo )這一種濕疹,也有人叫《擦爛性濕疹》,好發於皺褶部位的皮膚。主要是皮膚皺襞處,胸罩和胸部皮膚表面密切接觸,局部濕熱散發不出,汗液滯留,導致浸漬濕濕,加上胸囗活動時,皮膚表面,會對緊貼著胸罩,不斷摩擦刺激,而引起了濕疹。妳的胸罩,髒嗎?問問妳自己,對待胸罩的生活行為,就知道妳的胸罩髒嗎 ?1.不要天天,重複一直穿同一件內衣2.記得最多重覆2-3次後,就應該洗一次3.妳的鼻子、妳的眼睛不能當作胸罩乾淨的評估工具。4.不要一直買新的化妝品,忘了添購新的胸罩。5.夏季,運動,易出汗者,可以天天換胸罩!6.反覆出現又紅又癢,記得看醫生。※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0-10-04 科別.皮膚
換季皮膚變酒糟 你的保養、用藥對了嗎?
您有酒糟性皮膚炎(又稱玫瑰斑)的煩惱嗎?防疫期間,長期戴口罩,加上換季時氣溫忽冷忽熱,導致酒糟性皮膚炎復發該怎麼辦?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具有多年經驗的新竹國泰醫院皮膚科主任陳怡安醫師,替大家解決惱人的「面子」問題。陳怡安醫師說明,罹患酒糟性皮膚炎的患者,臉部可能反覆出現膿皰、潮紅,或者是持續性血管擴張等各種型態的異狀,造成熱、癢、刺痛等不適,也會影響外觀。因為玫瑰斑容易與其他皮膚病混淆,有時會被誤以為只是一般的濕疹或青春痘,或者是皮膚過敏、脂漏性皮膚炎、紅斑性狼瘡等其他問題。造成玫瑰斑的原因主要可以分為4個內在與4個外在因素「4內」因素包含:1.個人體質2.賀爾蒙3.皮膚血管的調控異常和4.正常狀況下和皮膚共生的蠕形蟎蟲數量過度增加「4外」因素則可區分如下:1.飲食:燙熱的、刺激辛辣的或是酒類。2.環境溫度:太悶熱、太乾冷。3.不當的接觸:日曬、不適合的化妝品,或是使用過量外用類固醇。4.情緒:過於興奮或緊張。由於影響的因素眾多,要短時間內治癒玫瑰斑實屬不易,但若在生活上做好調整,加強皮膚照護保養,並依據不同的症狀搭配藥物或其他治療,仍可以獲得控制。陳怡安醫師建議,在日常保養方面要先做好防曬工作,才能確實抵禦日光對皮膚的侵害,挑選防曬乳時,必須達到理想的效果,又能避開容易悶熱且皮膚敏感的部位,需要花些心思。平時選擇溫和、不刺激且低敏感性的乳液,增加皮膚的保濕,並達到些許舒緩的作用,也有助於穩定皮膚狀態。食藥署提醒,對玫瑰斑患者的肌膚護理與保養而言,不能過度去角質,只要適當清潔即可,並且要儘量避開容易誘發自身皮膚惡化的不利因素,只要跟皮膚專科醫師一起配合,視膚質情況搭配各式治療,就可以減緩或治療酒糟性皮膚炎的困擾喔!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9-15 科別.指甲.足部
為什麼我的香港腳、灰指甲都看不好?皮膚科醫師先導正你2個NG觀念
A小姐走進診間脫下鞋襪,說道:「醫生,我腳常常會癢,有時候還會長小水泡,擦過很多香港腳藥膏,為什麼都沒有好。」B先生走進診間,把腳放到腳蹬上:「醫生,我這個指甲變色好幾年了,擦灰指甲藥擦好久,為什麼都沒有好?」以上的情境每天在皮膚科門診都會上演數次,病人都認為簡單的香港腳、灰指甲應該擦擦藥就會好,但事實卻往往不是病人想的那麼簡單。NG1:會癢的就是香港腳,不會癢就不是香港腳?「香港腳」(或稱:足癬),是一種黴菌感染足部皮膚的疾病,多數病人都抱持以下的觀念:會癢的就是香港腳,不會癢就不是香港腳。事實上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病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可能來自於電視廣告、街坊鄰居的道聽塗說或是網路流言等等,當皮膚科醫師試圖導正病人此一觀念時,病人常常無法接受,因為「癢就等於香港腳」這樣的信念在許多人腦中早已根深蒂固。然而在皮膚科醫師的角度,僅從「香港腳」單一診斷出發,也可以有許多表現,香港腳可以癢,也可以不癢,外觀的表現更是多樣化,包含趾縫間糜爛、脫皮,腳掌小水泡、脫皮、紅疹,也可以形成大水泡或是膿皰,感染較長時間的病人常會有角質增厚的表現(此時期常常不癢),有時可以合併異味產生。若是從「癢」的症狀出發,常見的鑑別診斷除了香港腳,還有像足部濕疹、汗皰疹、足蹠蠹蝕症,以及較不常見的乾癬、掌蹠膿皰症等疾病,而前面提到香港腳的其他症狀(脫皮、水泡、膿皰等)在這些鑑別診斷也可能會出現,病人多半無法正確分辨其中的差異。因此在病人探究「為什麼香港腳治療無效」之前,應該要先確認「真的是香港腳」抑或是「病人自己覺得是香港腳」,建立正確的診斷才能有正確的治療。香港腳雖是常見的疾病,要建立正確的診斷,還是需要專業的皮膚科醫師來執行,除了根據臨床症狀及詳細的病史詢問,也可以透過輔助的檢查來幫助確認,「皮屑顯微鏡檢查」是皮膚科診斷皮膚黴菌感染的常用檢查,將患者病灶處的皮屑輕輕刮下,置放於載玻片上,滴上氫氧化鉀溶液(KOH),待皮屑溶解後透過顯微鏡尋找黴菌的菌絲,是一種具有高度特異性的檢查。但是檢查有時候會受到病患先前使用的藥物(市售成藥常含部分抗黴菌成分),導致黴菌量減少以致檢查敏感度降低,因此當病患有疑似香港腳的症狀無法確認時,除了至醫療院所皮膚科看診,就診前如已有使用藥物治療,建議要先停用1至2週,減少顯微鏡檢查出現偽陰性的機會(指有黴菌感染但因菌量低以至採檢無法檢出)。確認診斷後,一般選用外用抗黴菌藥治療數週至數月不等,視情況可短期搭配口服抗黴菌藥。NG2:指甲變色就是灰指甲?「灰指甲」(或稱:甲癬),指的是黴菌感染指甲造成的疾病,常見的表現除了指甲變色(可能變黃、白、褐、灰等顏色),還有甲片增厚、彎曲、變形,甲面粗糙,甲片脆化且易碎,甲床分離(指甲及下方甲床原先應貼合處分開),嚴重者可合併甲床出血,甚至指甲彎曲成如羊角狀。但是以上表現都「不是」灰指甲專一的表現,其他疾病也可能造成相同或相似的症狀,例如反覆的甲溝炎、乾癬性指甲病變、外傷性(或原因不明)甲床分離、反覆摩擦或外傷造成的指甲增厚、外緣性指甲染色、扁平苔癬指甲病變等等。因此病人常有的「指甲變色就是灰指甲」也是一個「錯誤」的觀念,病人覺得擦藥很久治不好的常常根本就不是灰指甲。指甲的疾病在皮膚科屬於相對不容易診斷,且不容易治療的疾病,因此強烈建議病人在開始任何的治療前,先尋求皮膚專科醫師正確診斷,再開始治療。皮膚科醫師診斷灰指甲,除了臨床表現跟病史詢問,可輔以皮屑顯微鏡檢查,另外視病患情況,可搭配指甲片病理檢查或黴菌培養,但指甲的黴菌學檢查敏感度相對較低,有時一次檢查未果,若仍高度懷疑可能需重複送檢。確立了灰指甲的診斷後,除了外用藥之外(灰指甲外用藥物一般對輕至中度感染較有效,中重度感染的患者通常幫助有限,且須使用相對長的時間,數個月到數年不等),口服藥也是一個理想的選項,但需定期監測肝功能,且治療期長(手指甲建議使用6週,腳趾甲建議使用12至16週),完成口服藥物療程後仍需觀察數月,並非吃完藥就一定會立即痊癒,因此病患皆需有長期抗戰的準備。小結,台灣氣候潮濕黴菌容易生長,香港腳及灰指甲都是常見的疾病,反覆感染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就像感冒好了以後還是有可能又被傳染),但診斷及治療都需要專業皮膚科醫師執行,切勿聽信坊間流言逕自斷定或使用偏方,平時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保持雙腳清潔乾爽,有任何症狀應盡速就醫。
-
2020-08-26 科別.皮膚
手掌腳掌長滿水泡確診罕見掌蹠膿皰症 9大危險因子易釀病
40多歲陳小姐多年來飽受關節疼痛之苦,多次就醫,找不出病因,只能服用類固醇以及A酸等藥物,由於腳底腳趾長滿水泡,潰瘍化膿,又癢又痛,嚴重時無法穿上鞋襪,至皮膚科就診,經過進一步檢查,確診為罕見的「掌蹠膿皰症」。與乾癬類似 基因表現不同「掌蹠膿皰症」(Palmoplanatar Pustulosis,PPP)是一種慢性發炎疾病,成因不明,盛行率約10萬分之9,長久以來,被視為乾癬的一種類型,3%至4%乾癬患者會併發「掌蹠膿皰症」。近年研究發現,掌蹠膿皰症與乾癬在基因表現不盡相同,因此,掌蹠膿皰症獨立出來為另一種疾病,患者手掌腳掌表皮出現水泡、膿皰,反覆發作,以致皮膚發紅、增厚、搔癢、脫屑,據病人自訴,「痛起來宛如火燒般」。研究逾六成有抽菸習慣台大醫院日前完成國內首份掌蹠膿皰症臨床研究報告,分析1994至2019年間66名掌蹠膿皰症病患,發病年齡中位數為44歲,女性占59%、男性42%,整體來說,62%有抽菸習慣。除抽菸之外,掌蹠膿皰症的危險因子,還包括基因遺傳、過度日曬、扁桃腺發炎、牙科感染、鼻竇炎、壓力、鞋襪摩擦,以及皮膚與含鎳飾品接觸等。進一步觀察病灶,起初症狀僅為針頭般的細小水泡,局部發癢,病程發展迅速,沒多久水泡就大如圖釘,且為連續性病灶,變成一大片水泡、膿包,又癢又痛。症狀類似濕疹 易被誤診從外表看來,掌蹠膿皰症症狀類似於濕疹、汗皰疹、黴菌感染(香港腳),因此很容易被誤診,許多患者反覆發作,病灶愈來愈嚴重,傷口化膿,湯湯水水,手指、手掌布滿水泡,除了影響外觀,不方便工作,有時連手指敲打電腦鍵盤,都有困難。在治療上,可分為局部和全身系統性,局部治療以類固醇藥膏和照光治療為主,全身系統性治療則使用口服A酸與施打生物製劑。臨床顯示,照光治療效果有限,使用A酸皮膚則會愈來愈薄。至於塗抹類固醇藥膏,可抑制發炎,容易結痂,且有止癢效果,但長期使用,容易併發水牛肩、月亮臉。傳統藥物治療 效果有限掌蹠膿皰症是一種慢性疾病,傳統藥物治療效果有限,以致容易反覆發作,因為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就會產生記憶細胞。如果持續施打生物製劑,可以減少發炎反應,讓病情平穩,但需持續用藥,每月兩、三萬元藥費,經濟負擔不小。提醒民眾,如果手掌、腳底反覆出現水泡,且發紅化膿,異常疼痛,務必提高警覺。一旦合併不明原因關節炎,則需積極就醫找出病因,若確診為掌蹠膿皰症,需耐心接受治療,且一定要戒菸,遠離菸害。
-
2020-08-19 科別.皮膚
健身喝高蛋白 毛囊炎猛長痘痘
近年健身議題正夯,不少人為了重訓會喝高蛋白,但小心喝過量,會狂長痘痘,罹患毛囊炎。25歲的陳先生以前皮膚很好,為追求體態,近年開始健身、重訓並喝高蛋白,但最近臉頰、前胸後背卻出現大量紅疹般的痘痘,就醫檢查診斷是「細菌性毛囊炎」。原來他為追求重訓極致,近兩個月大量補充高蛋白食品,希望增加肌肉量,反使身上痘痘冒不停,後來停用並接受治療,狀況好轉。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蔡長祐表示,毛囊炎是一種皮膚常見疾病,如痘痘就是毛囊炎的一種,不論任何年紀、性別、人種,只要有毛髮生長的部位都有可能發生。主要分為細菌性毛囊炎與黴菌性毛囊炎兩種,細菌性的膿皰比較大顆,且又紅又腫,比較痛;黴菌性會出現癢的狀況,痘痘比較小顆像紅色的丘疹。常發生毛囊炎部位,在前胸、後背、肩膀、頸部、四肢以及大腿內側鼠蹊部等處。毛囊炎好發的原因,受個人體質、藥物、疾病、生活習慣、季節、外在環境而有不同影響。蔡長祐說,處於高溫、潮濕環境或有多汗症,懷孕、運動員使用雄性激素、服用大量高蛋白飲品等,都會使皮脂分泌過度旺盛;穿緊身或發熱衣會造成皮膚毛孔阻塞,使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會影響皮膚菌叢平衡藥物,或本身有糖尿病、血液淋巴腫瘤等疾病等,都會影響免疫功能,容易產生毛囊炎。目前臨床上高蛋白對於痘痘的影響還不是很明確,蔡長祐推測,可能與服用後增加胰島素及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分泌造成有關。就他臨床觀察,部分患者在使用高蛋白補充品約1至2個月後,臉上冒痘或身上出現毛囊炎的機率增加,只要停用並接受治療,約1個月症狀就會逐漸好轉。高蛋白有分動物性跟植物性,蔡長祐認為,對於有長肌肉需求的民眾,建議可選植物性蛋白補充品,或食用食物原型如雞胸肉來補充。民眾應避免皮膚長期處於濕熱環境,保持乾爽、慎選化妝護膚品,並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來預防。若症狀反覆或出現化膿、腫痛、範圍擴大時,請盡速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
2020-08-18 科別.皮膚
猛男健身補充營養狂長疹 竟是毛囊炎
民眾在健身追求體態完美同時,也要留意身體狀況。25歲陳先生從小皮膚很好,到大學時也不太長痘,近幾年為追求體態,勤跑健身房重訓、補充高蛋白,但最近後背、臉頰卻開始冒出一顆顆會癢會痛的紅色丘疹或膿皰,讓他困擾求診。醫師檢查後發現是細菌性毛囊炎,陳先生為追求重訓極致,近兩個月大量補充高蛋白食品希望增加肌肉量,反使身上痘痘冒不停,在停用並接受治療下狀況好轉。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蔡長祐表示,毛囊炎是一種皮膚常見的疾病,不論任何年紀、性別、人種,只要有毛髮生長的部位都有可能發生。毛囊炎多由細菌感染所致(細菌性毛囊炎),其次是黴菌(真菌)感染(黴菌性毛囊炎),常見於前胸、後背、肩膀、頸部、四肢以及大腿內側鼠蹊部等部位。蔡長祐表示,毛囊發炎的原因受個人體質、藥物、疾病、生活習慣、季節、外在環境而有不同的影響。如處於高溫、潮濕環境中或有多汗症,懷孕、運動員使用雄性激素、服用大量高蛋白飲品使皮脂分泌過度旺盛,穿緊身或發熱衣造成皮膚毛孔阻塞,使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影響皮膚菌叢平衡藥物,或本身有糖尿病、血液淋巴腫瘤等疾病,也會影響免疫功能。蔡長祐說,高蛋白誘發痘痘的機轉原因目前不明,但推測可能與服用後,增加胰島素及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分泌所造成有關。近年臨床觀察,部份患者在使用高蛋白補充品約1至2個月後,臉上爆痘或身上出現毛囊炎的機率增加,只要能停用並接受治療,多會在1個月左右症狀就會逐漸好轉;如果健身族仍希望補充蛋白質,可改用植物性蛋白補充品,或直接補充食物原型,如吃雞胸肉。蔡長祐說,除了細菌性毛囊炎,也有黴菌性毛囊炎。細菌性毛囊炎就是痘痘,比較大顆,也可能會痛,會有膿皰;黴菌性則是會癢,疹子比較小顆,會長一片。兩者的治療略有不同,必須交由醫師判斷。醫師提醒民眾,平時應避免讓皮膚長時間處於濕熱環境,保持乾爽、穿棉質通風衣物,慎選化妝護膚品等方式來預防,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若症狀反覆或出現化膿、腫痛、範圍擴大時,儘速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