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4 養生.運動天地
搜尋
腰痛
共找到
310
筆 文章
-
-
2021-11-2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復健科醫師談疼痛:徒手按壓檢查有時勝過影像檢查
【編者按】「疼痛」一直是醫療端非常棘手,而病人端非常痛苦的大難題。這次因為一位旅美資深復建科醫師的投稿,而有機會邀請國內麻醉科以及神經內科的資深學者,分別就三種不同醫療專業的角度寫出他們對疼痛的看法。希望可以幫忙大家了解「止痛」固然重要,但探究疼痛的原因更是不容忽視。病人需要有耐心,能夠告訴醫師詳細病史,並用心回應醫師的問診,接受醫師的身體診察,而這絕不是昂貴的儀器檢查就能找出疼痛的病因。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疼痛的治療並不只是藥物,其他非藥物或心理方面的支持也都是非常重要。多數病人的病況 其實「觸診」就能被診斷有一次我從檀香山飛往洛杉磯,機上呼叫醫師,我一向志願幫忙,便去看個究竟。一位年輕醫師捷足先登,他已把病人平躺在走道上,囑咐空服員每五分鐘量血壓。我蹲下向病人探問狀況,她才廿來歲,健康無病,也沒服藥,先前無恙,上廁時不小心,頭碰到輕薄的廁門,稍感頭暈。我在她指出的頭部碰撞處,用手指輕按,找到痛點,這就是頭暈的來源,只須輕按五分鐘即可化解。這位年輕醫師我大聲喝住,不讓我碰觸病人;我說頭暈係頭皮下的筋膜扭傷縮緊所引發,輕撫五分鐘就好了。他不加理睬,堅持我勿插手,偏要全權處理,沒查明頭暈的原因,卻說她的頸椎可能斷了,頭頸千萬動不得,會導致全身麻痺。(輕碰一下廁門會打斷頸椎嗎?頸椎斷了只會頭暈嗎?) 我多說也沒用,只好袖手退下。見他驅走乘客空出四個座位,讓病人靜躺幾小時,並要空服員繼續每五分鐘量血壓,即使每次都正常,甚至聯絡洛杉磯機場,備好救護車待命,抵達時送她去醫院急診。這事令我搖頭三嘆,他反應過度、小題大作,將輕微頭暈當成緊急大病,缺乏理智的醫療判斷,胡搞一番,簡直太離譜了!可憐的病人,平白遭受如此折騰驚嚇,無謂地浪費時間與費用,著實替她叫屈。一位跛腳的病人由神經科醫師轉診過來做復健,他身體健壯無異樣,唯跛腳走路已有幾天。我觀察他的步態,看出腳底有問題,問他痛不痛,他說腳底痛,檢查之下發現有厚繭痛,我在厚繭處貼上軟墊避開負重,走起路來隨即不痛不跛。他說神經科醫師已開處方,要他去驗血、照腦部CT scan,把跛腳當作是腦的病變。我問他該醫師知不知道你的腳底痛,他說醫師沒問,也沒檢查。我向該醫師報告實情,他才取消所有的檢驗。 一位病人頸前右側有一小硬塊,按之會痛,便知是扭傷縮緊的肌肉,我輕按十分鐘就化解消失。她的家庭醫師卻視為甲狀腺的腫瘤,藥物治療多年,甲狀腺機能一直都正常。我很納悶,硬塊不在甲狀腺上,也沒連結,而是相距2-3 cm之外;若是腫瘤,按之不痛也不消失,該醫師竟沒觸摸檢查,逕以甲狀腺腫瘤治之。難道頸前的腫塊就必是甲狀腺而不會有其他嗎?還有一位病人腰痛了數天,醫師以為是腎結石,做了很多檢驗才罷休,腎結石引起突發性劇痛而異於腰痛,難道是腰痛的首選、沒有別的考慮嗎? 躁動手 (restless hand) 一概認定為神經的問題,許多病人被誤作帕金森氏病 (Parkinson’s disease) 經年服藥。要之,前者的躁動 (特發性震顫essential tremor) 幅度甚大,動作時才發生,休息時則靜止不動,波及身體許多部位,不只手指。後者只有手指在靜止時出現微顫 (fine tremor),即所謂滾丸狀 (pill-rolling) 微顫,手一動就消失;另外,帕氏病還有運動過慢 (bradykinesia)、鉛管樣 (lead-pipe) 或齒輪樣 (cogwheel) 僵硬(rigidity)、姿勢前傾站不穩、碎步走路越走越快 (慌張步態festinating gait)、表情木訥等症狀。兩者的症狀懸殊,非常明顯,如此混淆,真是要不得。我一位病人半夜腹痛,到急診室求醫,醫師說是胃痙攣,做一大堆檢驗,搞了幾小時仍找不出病因,準備做腹腔鏡。她遲疑婉拒,翌晨來找我,我一聽就知是腹肌的筋肉傷,不是胃腸的毛病,輕按半小時就治好。事後她心有不甘,打電話去急診室痛罵一頓。我另一位病人頭暈,去急診室做了許多檢驗,還住院兩天觀察,都搞不出名堂。隔天找我看病,我輕按十五分鐘就根治,頭暈原是頭皮下的筋膜因傷縮緊之故,並非其他的問題,鬆開就是了。 疼痛的真相 徒手檢查可找出確切的傷處醫學界這類的糗事何其多!茲以我專業的「疼痛」為課題,根據親身的閱歷,再舉例略述之:首先應該把疼痛的真相弄清楚:疼痛必有根源,痛表示受傷或發炎,諸種疼痛的根源在於筋肉 (肌肉muscle、筋膜fascia) 傷,而與炎症無關,因炎症痛短期內就消失;一旦受傷,傷處長年留存累積,不治則時痛時隱,終生不癒。疼痛不可能來自沒痛神經的組織,脊椎、關節、血管無痛覺,因此腰痛與脊椎、膝痛與膝關節、偏頭痛與血管,互不相關;身體仰賴神經才有感覺,能感覺痛表示神經完好,否則神經損壞便已喪失痛覺,疼痛並非神經的問題。疼痛來自機械性扭傷的肌肉和筋膜,有如頭髮糾纏打結。徒手檢查可找出確切的傷處,X光、CT scan、MRI無以顯示。各類療法若不梳理扭纏的傷處,即屬無效,例如藥物、打針、冷熱敷、電療、推拿、矯整附件、開刀、針灸等;任何刺激傷處的動作,易致惡化,亟宜避免,包括牽引、拉筋、推拿、運動、按摩壓揉、鍛練肌肉等。若在確切的傷處施以輕按候住及輕拉候住的精準療法,筋肉傷以及急性炎症痛皆可輕易祛除,輕按或輕拉啟動自癒功能的生理反應而鬆解筋肉,候住則維持反應直到復原。醫學論述對筋肉傷略而不述,致令醫師對筋肉的傷痛所學有限,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全予忽略,沒做檢查也無從治療。事實上,所有疼痛均源自筋肉傷,醫學書在這方面卻付諸闕如,可以說助益很少也不可靠,讀者多遭訛傳誤導,落得「盡信書不如無書」。我一直懷疑那些撰寫醫學教科書的學者教授,是否依據問診檢查病人並親手治療所獲取的實際臨床經驗?究竟有幾個親自去診治病人?搞懂傷處在哪?或只沿襲傳統既有的謬誤,而對真確關鍵的病因茫然無知、視而不見、置之不理?遂致以訛傳訛延續窠臼,卻已悖離實情而不自知。結果,診斷偏差而無以「搔到癢處」,治療隨之歧誤而沒能「對症下藥」,診、療皆錯。腰酸背痛的病因,眾口皆曰椎間盤突出或骨刺,壓迫了神經引起坐骨神經痛,實則腰痛與脊椎或坐骨神經並無因果關係;脊椎的內部結構沒有痛神經,絕不致痛,壓迫神經引發的痛極其短暫,腰痛根本就是脊椎周圍的筋肉傷在作祟,按觸之下便可找出。醫師都沒檢查筋肉,只知遵照教科書,因循盲從,必然偏誤。手痛概皆認定是腕隧道症候群 (carpal tunnel syndrome) 壓迫正中神經、網球肘不外是肱骨外上髁炎 (lateral epicondylitis of the humerus) 發炎造成、肩痛都是軸轉肌袖口撕裂 (rotator cuff tear)、五十肩係黏稠性包囊炎 (adhesive capsulitis) 沾黏、膝痛即是半月板撕裂 (meniscus tear)、偏頭痛乃是腦血管的張縮所致、月經痛起因於荷爾蒙失調。這些全錯了,都是筋肉傷。 腳麻當成糖尿病性末梢神經症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連同皮蛇痛 (shingles pain)、三叉神經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都指向神經的病變。殊不知吾人依賴神經來感覺麻痛,能感覺麻痛表示神經正常,若神經損傷或病變,便就失去感覺,不麻也不痛;麻痛與神經病變,兩者不可能同時存在,有其一便無其二,所以疼痛與神經病變毫不相干,沒有神經痛 (neuropathic pain) 這回事。關節內部結構沒有痛神經,不管關節何種狀況皆無痛,即使骨磨骨、半月板撕裂、關節炎也不痛,痛在關節外具有痛神經的筋肉。膝、臀痛與關節無涉,乃是關節外的筋肉扭傷所致,觸診即可找出痛處,一、二小時就能治癒。可惜醫師都不予檢查, 卻誣賴關節,大費周章把膝關節、髖關節換掉。 呼吸困難多是胸肋、橫膈膜、腹肌的筋肉傷,致使胸式、腹式呼吸受限,比心肺的疾病更常見。乾咳來自喉嚨而非肺部,治療氣管肺臟則徒勞無功。鼻塞喉癢是胃液逆流 (acid reflux) 最顯著的症狀,甚少出於喉嚨發炎或過敏。小腿抽筋不是因為缺鉀缺水,而是筋肉傷。腳痛絕非腳底筋膜炎 (plantar fasciitis),實是筋肉 (筋膜多於肌肉) 扭傷,並沒發炎。疼痛都是筋肉傷惹的禍一般大眾以及醫療人員對疼痛的病源,因誤導而缺乏正確的認知。腰酸背痛其實來自肌肉與筋膜扭傷,並非書上所說的骨刺、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坐骨神經痛、關節炎或其他脊椎的問題。筋肉傷的診斷,只須徒手檢查,按觸疼痛的部位、肌肉的緊硬,檢測肌力的強弱、彎轉的幅度,觀察姿勢的歪扭、走路的姿態,很容易就可以準確地找出疼痛的根源,無需其他的檢驗來作診斷。認清病源並找到確切傷處之後,有了正確的診斷,腰痛即可輕易有效治之,而且節省花費;不是靠吃藥、打針、開刀,而是徒手施以輕按候住及輕拉候住的精準療法,筋肉傷很快就能治癒而不再有痛,不啻名副其實的「妙手回春」。療法不對或不足,則終久纏身無解。疼痛都是筋肉傷惹的禍。診斷若不檢查筋肉,便誤入歧途;治療若不及於筋肉,就徒勞無功。
-
2021-11-27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為何睡覺躺平背超痛,只能側躺! 名醫解析2種可能,3招自救改善
腰痛、背痛、五十肩、膝關節…等,是現代人很常見的筋骨毛病,這些看似小毛病,但如果沒有照顧治療好,卻可能影響你的日常生活大小事。《元氣網》邀請運動醫學名醫、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教大家如何改善這些惱人的問題。腰痛背痛在日常相當常見,而其中有一種痛,是患者躺平時會痛,但改成側躺後就不痛了,相當擾人睡眠。到底為什麼會這樣?運動醫學名醫、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指出,有二個可能原因,其一是椎間盤突出,就是腰椎的椎間盤跑出來壓迫到神經;第二是肌筋膜疼痛症,筋膜遍布在全身,只要你姿勢不良、肌力不足、肌力使用不當等,都會造成肌筋膜的疼痛,最常見是肩部、頸部、下背部等3部位的疼痛。肌筋膜疼痛 好發肩部、頸部、下背部肌筋膜的疼痛主要在身體靜止不動,例如睡覺時,就會感到特別痛,而且會讓你躺不住、睡不著。頸部肌筋膜最好發的就是3C低頭族,上背部痛則以完美主義的女性患者居多,他們常會不自主聳肩,長期這樣的動作讓肩膀無法放鬆。下背部痛的好發則以長時間站立、走路的服務業患者最多,尤其他們許多需穿高跟鞋,穿高跟鞋時背部需撐住呈現緊繃狀態,久了容易疼痛。椎間盤疼痛 急性疼痛指數達十分椎間盤的疼痛則有輕重度之分,輕度的可能在做彎腰、伸手等動作時會痛;較嚴重的是急性椎間盤突出,疼痛指數高達十分,突出的椎間盤會讓神經明顯腫脹發炎,令你在做任何動作,不管是睡覺、躺著、坐著都疼痛萬分,而且痠、痛、麻一起來,相當辛苦。睡得好,疼痛就好一半林頌凱指出,許多患者因為疼痛已經影響到睡眠而來求診,他會想辦法讓患者「先能睡」,因為睡眠是身體啟動自然修復的重要時刻,「只要睡得好,疼痛就好一半」,縱使醫師在病灶上做再多的治療,如果沒有患者自己的好睡眠讓身體自動修復,病也很難好。3招改善下背痛的核心肌群運動1、橋式背肌訓練肚子吸飽氣,臀部往上提收緊,維持10秒,再慢慢將臀部放下。2、腰部運動兩腳併攏,腰椎放輕鬆,雙腳左右鐘擺式擺動,先小幅度擺動30次,再大幅度擺動30次。3、矯正睡姿先側躺下來,再將身體轉正,拿一顆枕頭放在膝蓋下,若枕頭太低,可將枕頭對折後再放到膝蓋下。讓膝蓋放鬆、身體與床面貼平,就是好的睡姿。
-
2021-11-2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8旬嬤腎臟梗塞急速萎縮 醫查竟是因心房顫動沒治療
80歲阿嬤長期有高血壓及心律不整的問題,一次腹痛送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是右側腎臟梗塞,範圍已擴及整個腎臟,以抗凝血劑治療後,經過4個月做超音波追蹤,右側腎臟由原本正常的9.3公分萎縮至6.8公分,一年半後電腦斷層顯示已萎縮至6.0公分。麻豆新樓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蔡昊澐診斷出阿嬤是因「心房顫動」一直未做治療,再加上一些危險因子的多重共病,如心衰竭、高血壓、糖尿病、腦中風、周邊動脈硬化等,若發生在女性、老年人身上就更容易造成血栓。蔡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正常生理狀況下,心房收縮後會將血液灌壓至心室,心室再將血液送至肺臟或全身做氣體交換;當心房顫動發生時,心房功能就像是故障的抽水馬達,無法正常收縮來運送血液,於是部分血液留滯於心房中,這就像洋流流經暗礁受阻後產生局部渦流,當血液不流暢再加上局部渦流,就特別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如同體內藏了一把無聲的散彈槍,打到哪裡、哪裡就遭殃,一旦打到腎臟就會造成腎臟梗塞,一旦打到腦部就會造成腦中風,後果不容小覷。蔡醫師指出,心房顫動導致腎臟梗塞的案例其實並不常見,症狀表現上有腰痛、發燒、血尿等,大多數都是非典型症狀以至於在診斷上更加困難,患者也都不自覺,許多是在注射顯影劑做電腦斷層檢查時才意外發現;治療上除了使用抗凝血劑外,也可接受緊急血管攝影及血管成形術來打通血栓,但成效因人而異,需視栓塞時間長短及程度而定,情況嚴重時可能導致腎臟完全萎縮,就像這位阿嬤一樣。蔡醫師提醒,預防勝於治療,平時在家自行測量脈搏或血壓,若發現心跳忽快忽慢、或健檢被告知有心律不整時,都應立即就醫做心電圖檢查;若被診斷為心房顫動時,則可透過抗心律不整藥物以減少心悸及併發症發生,對於亞洲人而言,比起傳統抗凝血劑(Warfarin),新型抗凝血劑口服藥(NOACs)不但可大幅降低腦梗塞中風機率,也可減少出血機會,應盡速尋求心臟科醫師專業診療。
-
2021-11-26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腎結石太深 軟式輸尿管鏡可清除
48歲張先生是搬運工,長期為腎結石所苦,甚至經歷過幾次結石掉落輸尿管卡住的緊急手術,「卡管」的痛苦經驗讓他想到就不寒而慄,因此接受了體外震波治療,但因結石太硬又在腎臟深處,打不碎,令他苦惱不已,後來接受軟式輸尿管鏡碎石,終於清空腎臟內結石,揮走結石夢魘。國人常見腎結石問題,但尿路結石不一定有症狀,若腎結石只是小顆的存在腎臟裡面,可能相安無事不一定要處理;但若較大顆、很多顆、甚至掉落到細長的輸尿管造成阻塞,就可能造成腰痛、尿路感染、甚至血尿,還可能傷害腎功能,必須積極治療。若腎結石需要手術,主要有三種手術方式:一、體外震波碎石術:非侵入性,門診治療不用住院;但是結石太大超過2公分、太硬的結石就效果不佳,或是在腎臟較下方的結石,也不易擊碎排出。此外,過於肥胖者、孕婦及正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也不適合做。二、經皮腎造口取石術:從腰部打洞取石。優點是可處理較大的結石,清除也較為徹底;缺點是留有傷口,出血量較多,術後需放置引流管引流血水及壓迫傷口,術後疼痛感較強烈,恢復期較長,約需住院5天。倘若結石不只一顆,又分散不同位置,可能得多打幾個洞,增加病人不適,也可能清不乾淨。三、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傳統健保硬式輸尿管鏡只能處理輸尿管的結石及少部分腎臟輸尿管交界處的結石,在腎臟內比較深、角度比較大的腎結石就處理不到。「軟式輸尿管鏡」是前端鏡頭可彎曲大角度的內視鏡,可處理2公分上下或角度較刁鑽的腎結石。如果同時有好幾顆結石,甚至是兩側腎臟結石,都可一併處理。優點是沒有傷口、恢復快,住院2至3天就可出院;缺點是若結石過多、太硬,手術時間過長,會增加感染發燒的風險,恐怕也不敢保證完全能清乾淨,且目前健保未給付。腎結石的形成與家族史有關聯性,個人的飲食習慣也占很大因素。預防之道還是要重視平日的水分攝取,建議每日至少攝取2至3公升的水,並補充鈣質,食物選擇低鈉少鹽少加工品,注意少吃高草酸鹽的食物,如:巧克力、堅果、濃茶、啤酒等,攝取高動物性蛋白也要適可而止。
-
2021-11-24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總是腰痠背痛嗎?物理治療師教你5分鐘保養脊椎
走路常常彎腰駝背,腰又再隱隱作痛了嗎?腰痛、手麻、腳麻這些毛病都是來自脊椎問題,「啾c物理治療師」教你每天5分鐘脊椎保養運動,緩解腰痠背痛,改善脊椎側彎。根據國內外研究統計,台灣可能潛在脊椎側彎的患者至少有60萬人!「啾c物理治療師」也指出人的一生中有80%都會發生下背痛的毛病,醫學上的「下背痛」就是俗稱的腰酸背痛,所以保養脊椎變成了很重要的課題!那麼該怎麼保養脊椎呢?影片中教大家4個動作,脊椎旋轉、眼鏡蛇與貓背式、腰方肌放鬆、脊椎運動,每個動作做60秒,這些動作的重點都是讓脊椎平行於地板,減輕脊椎的負擔,能夠繞全關節角度拉筋,快跟著「啾c物理治療師」一起動動吧!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運動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伸展身體,適時紓壓!啾c物理治療師YT:點我看啾c物理治療師FB:點我看完整影片:點我看延伸閱讀越動越痛?6動作放鬆肌肉、舒緩疼痛 舒緩肩夾擠症候群 3個動作搞定!「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1-18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婦人腰痛誤以為腎結石 檢查發現竟是「腎中風」
苗栗縣65歲陳姓婦人因右腰痛到診所、醫院就診,都被告知為腎結石,但她服藥後仍未改善且有劇烈疼痛感,因此到大千綜合醫院急診,醫師判定為非結石造成的疼痛,立即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及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是右邊腎臟的血管阻塞,也就是俗稱的「腎中風」,經緊急安排放射科醫師做血管攝影,確認為血栓堵住血管,在施打血栓溶解劑將血管打通後,病人住院觀察一周出院,腎功能完全恢復正常。大千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吳亞伸表示,腎臟有1條主要的腎動脈,再分成2條大血管及3條小血管,只要任一個地方被阻塞,血流進不去腎臟,就會造成缺氧現象而產生劇痛。血管阻塞原因有2個,一為血栓阻塞,與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的道理相同;另一個則是在劇烈運動後造成血管內壁破損,也會造成阻塞。若是血栓阻塞,就需透過血管攝影及施打血栓溶解劑治療,而內壁破損只需透過血管攝影將內壁打開即可。吳亞伸表示,陳姓婦人的病例屬於血栓阻塞,進一步協助她找出形成血栓的原因,發現是病人本身有心律不整的情形而導致血栓形成,因此也會同心臟內科醫師診治心律不整的問題,以預防下次血栓造成中風的現象。腎結石是屬於阻塞性的疼痛,會造成腎臟痙攣,讓病人痛到全身冒冷汗,而腎中風是缺氧性的疼痛,會產生劇烈又有撕裂的疼痛感,但仍需透過精密檢查才能確認。吳亞伸提醒,當發生腎中風時,若能及時確診並治療,病人都能完全恢復正常且無後遺症,因此建議民眾務必把握治療黃金時機。
-
2021-11-10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有尿意就排尿對膀胱不好,可能致萎縮?醫揭憋尿傷害
憋尿不論是男性或女性對身體都不好,不僅可能造成尿道感染,甚至更進一步傷害到腎臟,特別是對於女性更是常見。星幸福美學診所院長曾郁文醫師提醒,不論再忙都應記得上廁所,以避免感染情況發生。 憋尿容易細菌感染,女性更為常見要注意! 憋尿的短期影響 曾郁文醫師表示,憋尿對身體的影響,從短期來看,容易讓細菌有機可乘,使得下泌尿道感染,引起尿道炎,進而出現尿道疼痛、灼熱等不適。而女性的尿道至膀胱僅約有3~4公分的距離,相較男性約17~18公分短了不少,因此細菌感染的風險將對來得更高。若情況沒有改善,細菌也會在體內不斷增長,甚至向上感染,引起膀胱炎,患者便可能有血尿、下腹疼痛等症狀出現。再更進一步則會形成腎盂腎炎,患者則會出現腰痛、血尿、甚至發燒等症狀,這在性別比例上來看,女性明顯比男性常見。 憋尿的長期影響 憋尿對身體的影響,若是從長期來看,有可能會使得膀胱出現不自主收縮的情況,頻尿的情況越來越明顯,且隨年齡增加愈加嚴重,形成「膀胱過動症」。曾郁文醫師提醒,若在沒有額外多喝水的情況下,排尿頻率約每一小時就上一次廁所,或甚至更多,且白天排尿超過8次,晚上超過2次,或是一有尿意就無法忍耐、漏尿等,這些都很有可能是膀胱過動症的徵兆,建議盡早檢查,以避免情況加劇。 有尿就上膀胱會萎縮?醫:並不會。 許多人認為,有尿意就排尿對膀胱不好,可能造成膀胱萎縮,對此曾郁文醫師則認為並不至於,腎臟每小時約可製造70~100c.c的水分,膀胱儲存量則約350~500c.c不等,水喝多的情況下,約一小時會上一次廁所是正常的。因此有尿意就上並無妨,反之則需留意膀胱過動症。簡單「膀胱訓練」有助改善膀胱過動症! 民眾若確診膀胱過動症,曾郁文醫師建議在檢查之後,可透過「膀胱訓練」的方式改善情況,方法很簡單,讓自己維持每日飲水量2000c.c,不過時間上分開攝取,例如分十次200c.c,如有尿意,可適度延後半小時,藉此訓練膀胱儲水能力,隨情況日益改善,可再適度調整半小時。不過也提醒注意,此訓練並非憋尿,時間調整不宜過多,且不可不喝水,否則不僅無法訓練膀胱,還可能增加尿道感染風險。 防範私密處感染,醫教4招有助保養! 防範泌尿道等私密處感染,除了本此討論的別憋尿,以及前述所提及的多喝水外,曾郁文醫師也建議,平時可適量攝取蔓越莓,其對於防範尿道感染有不少幫助,雖不在於可以殺菌,但花青素可使壞菌不易附著泌尿道黏膜,藉此有助預防細菌感染,不過畢竟是食物,因此沒有治療效果。 女性方面,曾郁文醫師也建議留意小便後的擦拭方式,以往大多鼓勵女性由前向後擦拭,避免將位於後端肛門一帶的細菌往前帶。隨醫學進步,資訊也得更新,現多提倡女性擦拭尿道時以定點吸附的方式進行,約沾3~5秒便可換一張衛生紙,如此更有助避免擦拭行為增加細菌感染風險。而女性私密處保養也包括了陰道,陰道保養可適度攝取益生菌,因為陰道一帶的好菌與乳酸菌息息相關,可補充洛德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幫助陰道維持在弱酸性,幫助益菌增長,對於防範陰道感染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延伸閱讀》 .腰痛是腎臟病嗎?會洗腎嗎?醫:留意症狀,4種人最容易洗腎! .陰道感染有異味搔癢如何分辨?醫師建議「事前清洗」更重要!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1-08 癌症.其他癌症
腎臟癌好發年齡為40至70歲 多數人未注意7個腎臟警訊
67歲的張先生於幾年前開始陸陸續續聽到身邊好友或過往同事身體健康開始出現亮紅燈,甚至是因病太晚發現救治不及失去寶貴性命,因此讓他意識到該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態。有數十年菸癮的他,自覺身體也無大礙認為不需戒菸,最大的改變就是在前幾年開始每日服用聲稱吃了可以對身體好的藥錠,可以補足身體所欠缺的營養素,還可加強體內代謝排毒。兒子得知後立刻制止父親繼續服用地下電台所販售來路不明的藥物,並隨即安排家父到醫院身體健康檢查。結果發現其左側腎臟有一處大小約4.3公分左右的腫瘤,確診為早期腎臟癌。腎臟癌40-70歲易好發 有這些症狀要當心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指出,若發生腎臟癌,可能伴隨有血尿、腰痛、腹部腫塊、體重莫名減輕、食慾不振、不明發燒、易感倦怠等,但這些症狀大多是在癌症已發展至中後期。錢政平進一步說明,腎臟癌的好發年齡為40~70歲,偶爾會發生在幼年及年輕人,為僅次於膀胱癌的泌尿道癌第二號殺手。 而吸菸者罹患腎臟癌的機率約為非吸菸者的2~4倍;不當的用藥習慣常亂服成藥,也可能直接造成腎臟傷害,增加腎病變的機率。(推薦閱讀:身體出現「6症狀」恐是腎臟快壞了! 醫示警:有三高風險暴增)定期健康檢查 避免疾病纏身腎臟是人體淨水廠,每分鐘有將近12,00CC的血液流需經由腎臟負責過濾雜質,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也由於腎臟癌或是其它腎臟疾病的發生早期不易有症狀,因此,錢政平建議,40歲開始最好為自己定期安排身體健康檢查。延伸閱讀: ·腎不好,什麼情況要洗腎?泡泡尿是前兆? 醫解答「透析條件」 ·腎不好要少吃高鉀食物! 6大飲食地雷別踩...狂吃低鉀食物也不OK
-
2021-10-27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腰痛是腎臟病嗎?醫:不可大意 4種人最容易洗腎
腰痛起來時,除了閃到腰,許多人也會擔心是否是腎臟出問題,甚至擔心是否可能需要洗腎,不少人會前往腎臟科檢查。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醫師表示,雖然腰痛多與肌肉、骨骼等結構性原因有關,但若出現相關症狀還是得要留意腎臟疾病的可能。 腰痛3大類型。腎臟病少見,但不可大意! 顏宗海醫師表示,診間不乏腰痛前來腎臟科就診的民眾,不過多數檢查發現是和肌肉拉傷有關,也就是常聽到的閃到腰,又或者是骨骼的問題,如椎間盤突出。腰痛可分成三大類型,包括和骨骼、肌肉、神經有關的結構性疼痛;與發炎、疾病、免疫疾病有關的發炎性疼痛,例如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以及臟器性疼痛,包括了民眾常聽說、常會擔心的腎臟問題。當中以結構性和發炎性最為常見,臟器性雖然較為少見,但一樣不可大意。 腰痛是腎臟病嗎?醫:留意相關合併症狀。 腎盂腎炎:顏宗海醫師表示,腎臟疾病繁多,與腰痛有關的較常見包括了急性腎盂腎炎、腎結石、腎臟腫瘤等。主要和泌尿道感染有關,腎臟屬於上泌尿道,下泌尿道受到感染若嚴重,就會侵襲到腎臟,因此此問題也較常見出現在女性族群身上。也因泌尿道感染,患者常會出現發燒、噁心、想吐等症狀,更嚴重可能出現血尿。 腎結石:腎結石則好發於男性族群,主要和飲食習慣有關,因飲食不當、飲水不足等原因,使得礦物質結晶沉積在腎臟當中,久而久之形成結石,最常見的結石為草酸鈣結石,若結石卡住輸尿管會引起腎水腫,進而造成劇烈疼痛。腎結石主要症狀包括了排尿疼痛、尿量減少、血尿,若合併泌尿道感染也可能出現發燒、噁心、想吐等症狀。 腎臟癌:至於腎臟癌,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發生,不過通常較常出現在年長族群身上,致病的原因如多數癌症,與遺傳、菸酒、肥胖、疾病有關。因是癌症的關係,腎臟癌除了腰痛、血尿等泌尿道症狀之外,患者也容易出現常見與癌症有關的症狀,如體重不明下降、食慾不振、容易貧血等症狀,若轉移到他處,則也會出現相關症狀,如骨轉移出現骨痛。 顏宗海醫師提醒,雖然腰痛多與肌肉、骨骼有關,但若出現這些不尋常的症狀,萬不可輕忽認為只是閃到腰或其他問題,應盡早就醫檢查,以避免誤判而延誤就醫。 4種人最容易洗腎!早檢查、遵照醫囑最重要 說到腎臟疾病,不論是因為腰痛而懷疑,又或者已經過檢查確診,民眾往往最擔心的就是洗腎。對此顏宗海醫師表示,上述3種與腰痛有關的腎臟疾病,僅有嚴重的腎結石所造成的雙側腎水腫才有可能進入到洗腎這個階段。常見引起洗腎的原因並不會造成腰痛,根據衛生主管機管統計資料相關病因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腎絲球腎炎、多囊性腎臟病等疾病,其中又以糖尿病最為大宗。 顏宗海醫師表示,這些疾病雖有所不同,但會走到洗腎都有個共通點,就是未妥善治療或控制原有的疾病。例如許多民眾日常出現疼痛就吃止痛藥而不就醫治療,又或者就醫治療後因各種聽來的迷思而不吃藥、自行停藥,包括認為吃藥傷身體、吃久了變藥罐子、藥吃多了會傷腎,或是聽信各種來路不明的偏方、親朋好友介紹的民俗療法,這些都可能導致延誤治療、疾病不受控制、惡化等,最終導致洗腎,舉例來說,這些情況就常見出現在糖尿病患者身上。 提醒民眾,不論是否發現的症狀為腰痛,任何疾病都應盡早檢查找出原因,找出原因後也要確實的接受治療,以避免惡化或出現合併症。 《延伸閱讀》 .睡覺躺平會背痛,側躺就沒事?醫指常見2原因,4招有助改善! .為什麼會腰痛?一張圖看懂!醫:6情況早就醫,七成易復發。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0-26 醫療.骨科.復健
躺平背痛腰痛看哪科?先學4招改善
腰痛在日常相當常見,原因也相當多,其中有一種腰痛,是患者躺平時會痛,改成側躺後便不會,相當擾人睡眠。對此輝馥診所主治醫師許嘉麟指出常見相關原因及改善方式,有助避免狀況持續。 睡覺躺平會背痛?醫指常見2原因! 許嘉麟醫師表示,平躺時會痛,但側躺就不會,這種情況常見2大原因而起,包括骨盆過度前傾以及椎旁肌疼痛。 骨盆前傾許嘉麟醫師解釋,人體在正常的情況下,骨盆會前傾約15度,這角度會使人呈現抬頭挺胸的姿態。但因故骨盆前傾斜角度過大時,腰椎便會讓身體重心前傾、胸椎往後,使得腰椎的生理弧線過大。也有不少研究指出,腰椎、骨盆區域結構不穩定而下背痛者,容易造成代償性腰椎伸展,彎曲弧度會比健康者還要更高。因此患者常見平躺時腰部懸空、越躺越不舒服,側躺時則不會。 骨盆前傾其實比想像中常見,男性約佔八成,女性則約七成,患者普遍有腹肌、臀肌無力,以及髖腰肌、豎脊肌太緊的情況,形成「下交叉症候群」,使得骨盆角度改變,進而影響整個脊椎弧度。在這情況下也使得患者在視覺上常有胸部內縮、些許駝背、小腹隆起、臀部翹起的情況。且患者因頸部需長期持續出力、頭部前傾才能保持平衡,因此也常會有肩頸痠痛的問題。 椎旁肌疼痛至於椎旁肌疼痛,指得就是前述提到的豎脊肌所發出的肌肉疼痛。椎旁肌是由髂肋肌、最長肌、棘肌所組成,主要負責身體傾斜、拱起背部、向前彎曲、扭轉軀幹。當椎旁肌因肌肉拉傷、肌肉萎縮、姿勢不良等因素引起疼痛,患者平躺時腰椎懸空、弧度較大,也較容易拉者肌肉,因此容易不適,平躺則較為舒適。 避免躺平背痛,醫教4招有助改善! 從上述可了解,平躺時會感到下背疼痛,主要和腰椎結構、肌肉有關,因此改善方面,許嘉麟醫師建議可透過簡單的方式作適度的肌力訓練,並放鬆肌肉,也適度的矯正姿勢,並可在睡覺時改善睡姿。 訓練肌肉肌力訓練如一般常見的棒式、仰臥起坐等,以腰部訓練來說,也包括簡單的「挺腰健臀運動」,平躺在地,膝蓋成90度,並將臀部抬高,使腰背成一直線,約5~10秒後放下。5次為一組,早晚各作2組即可。此動作可有效訓練臀大肌,在操作時留意切勿憋氣或用脖子頂地。 放鬆肌肉若是已經感到下背疼痛,許嘉麟醫師建議放鬆肌肉,可透過按摩、泡澡等方式進行,醫師也介紹了一組「麻花捲拉腰法」幫助舒緩,方法也很簡單。首先平躺,右腳跨至左腳膝蓋外側,並手壓跨過去的右腳膝蓋使其貼地,頭轉向右邊,並將肩膀盡量下壓,停留十秒。這樣的動作就如同麻花捲一般,有助於肌肉放鬆,改善此下背疼痛。 矯正姿勢除了肌力訓練、肌肉放鬆,此問題也和姿勢息息相關,因此也建議平常可多矯正自己的姿勢,藉此調整回脊椎弧度。方法也很簡單,背貼於牆即可,貼牆時留意肩膀、背部貼於牆上,挺直脊椎,並記住挺胸感。此動作一樣適度即可,想做時隨時都可以做。 改善睡姿針對睡姿的改善重點會著重在「保持良好腰椎弧度」,讓脊椎保持一直線。許嘉麟醫師建議,可適時地調整臥位,並用枕頭調整身體的支撐度,也注意床的軟硬度。另外也可以增添一個全身枕作為輔助工具,或是兩個小枕頭使睡姿成「辛氏臥位」,都有助於身體放鬆。 疼痛根源未必相同,及早檢查以利改善! 許嘉麟醫師也提醒,身體的結構環環相扣,同一種疼痛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所導致,又或者表現相似但實為不同。因此建議若有腰痠背痛的情況,還是建議盡早檢查找出原因為佳,以利對症治療。特別是疼痛若超過三天持未好轉,更是建議積極就醫,因為一般肌肉骨骼的問題約在三天左右就會逐漸改善,反之可能有其他的潛藏問題,應積極面對。 《延伸閱讀》 .上班族腰痠背痛常見6大原因!醫教「直線坐姿」維持平衡最省力 .為什麼會腰痛?一張圖看懂!醫:6情況早就醫,七成易復發。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0-17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沒睡好、吃錯了都中招 你正在做的5動作超虐脊椎
「脊椎健康關乎全人的健康」,這麼說 一點都不為過!脊椎從上到下掌控身體的運作,每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使其他器官、組織連帶受損;誇張的說,脊椎不健康還可能讓人美麗扣分、新陳代謝變差、頭痛、背痛、腳痛各樣病症都出現,所以好好保養脊椎才可能全身健康。脊椎結構出問題 身體容易出現病痛復健科醫師汪作良指出,當脊椎結構出了問題,身體就容易產生病痛,但這些病痛並非只靠「喬」骨頭,就能永遠擺脫,而是必須從生活著手,杜絕不良的生活型態,才能有效維持脊椎健康。汪作良表示,醫生利用手法將身體結構調正,只是幫助啟動身體的自我療癒系統,接下來,病人需要調整不良的生活型態、姿勢習慣,並配合運動,才有令人滿意的治療成效;若不運動、不改變不良習慣,即使以手法將骨骼肌肉調正了,一段時間之後,結構又會錯位,疼痛又回來了。壞習慣不改 脊椎永遠好不了那麼,生活中有那些因素會影響到脊椎的健康呢?汪作良舉出生活中有5大領域與脊椎健康息息相關:1、沒睡好:晚上睡不好,脊椎也不會好。身體有自癒修復的能力,有些痛睡一睡就好了,但若睡眠不好或是工作、應酬熬夜,就剝奪了身體的修復能力,白天生活中受損的小傷害就無法得到修復,使脊椎錯位的問題持續存在,日積月累就引發大毛病。(推薦閱讀:腰痠背痛都是睡姿不良害的! 仰睡、臥睡、趴睡哪一種好?)2、壞情緒:情緒和脊椎健康也有關連,生活的壓力、心情憂鬱都會影響身體荷爾蒙分泌,當工作忙碌、事情多時交感神經就會啟動腎上腺素分泌,讓身體可以 多承受重壓,但這也使身體肌肉持續緊繃,連帶拉歪了骨頭(一般來說,骨頭自己是不會動的,而是被肌肉帶動),使脊椎錯位而造成疼痛。3、吃錯了:好的營養對脊椎健康也有幫助,很多食物有消炎功能,但相對的有些食物就會引發發炎反應,使發炎疼痛問題惡化,例如飽和脂肪酸如豬肉、牛肉等食物在人體代謝過程中容易趨向發炎反應;魚油、植物性油脂等不飽和脂肪酸在人體代謝過程中易趨向消炎功能,所以,多吃綠色蔬菜,增加抗氧化能力,有減緩疼痛發炎的作用。4、不愛動:很多人都認為生活中要保持正確的姿勢,以確保脊椎的健康。但是,其實沒有所謂的標準姿勢,唯一的健康原則就是一直動,任何標準姿勢維持久了照樣也會出問題,所以身體不能維持在同一個姿勢過久,必須常變換姿勢,讓不同的肌肉輪流來支撐身體。(推薦閱讀:坐骨神經痛就是長骨刺?要開刀嗎? 初期症狀像腰痛!日常5個動作要少做)5、動作重複、力道過大:生活中不當的動作亦是造成脊椎傷害的原因。所謂「不當」有兩種狀況:(1)動作的力道不大,但反覆次數過多,例如和尚敲木魚的動作容易造成肩頸痠痛;(2)動作的力道很大,足以造成脊椎移位,例如搬重物。(推薦閱讀:低頭60度等於頸扛27公斤! 出現「5大症狀」小心是頸椎椎間盤突出)坐椅子 腰背要有得靠 此外,在座椅方面,一般坐墊也不建議太軟,免得骨盆會整個凹陷在椅子裡,建 議座墊厚度以不超過5公分為宜,並且座墊大小最好能把大腿都撐住,千萬不能坐得像當兵─只坐3分,身體傾斜;另外,椅子一定要有靠背,特別要能支撐到腰椎第3 節,才不致使腰椎懸空。(推薦閱讀:翹二郎腿傷腰、傷骨盆 專家曝:「這個姿勢」殺傷力更可怕)目前許多椅子設計有支撐腰椎的靠背,但要調整符合個人身材和姿勢,才能發揮支撐功效。所以最佳坐姿是身體往後靠,腰椎有靠墊支撐,才能讓脊椎處於最佳姿勢。延伸閱讀: ·現代人「1吃飯習慣」小心吃到肌肉流失! 腰痠背痛、坐下爬不起來恐已罹肌少症 ·現代人通病!腰痠背痛應冰敷還是熱敷? 復健科醫師揭「正確使用時機」
-
2021-10-15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吃太多肉、太鹹會導致腎結石? 醫師教你預防「腎結石」的6大方法
腎結石發作起來通常有劇烈腰痛、血尿、解尿困難等症狀,甚至一直嘔吐、發燒,沒有及時治療恐引發敗血症。在泌尿科門診常見病人,一手扶著腰,表情疼痛,緩緩地走進診間,要求打止痛藥,經過醫師安排檢查後,發現是結石卡在腎臟及輸尿管造成阻塞引起疼痛,而病人在接受治療並在石頭排出後,症狀才完全改善。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腎結石?是體質?還是水喝太少?其實除了上述的原因外,有些疾病也已證實容易造成腎結石的復發。腎結石常見的原因 ◎脫水長期在高溫下工作,大量流汗,無法補充適當水分,容易引發腎結石。腎結石顧名思義就是腎臟裡面長石頭,所以大量流汗時雖然有喝水,但沒有排足夠的尿液,仍然會因為尿液濃度太高而產生結晶,最終形成腎結石。◎糖尿病罹患糖尿病的病人,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會減少尿液中原本可以抵抗腎結石的蛋白,也讓尿液更酸性,都是會讓腎結石越來越多因素。◎痛風痛風患者的血液中尿酸都偏高,有些甚至從腎臟代謝到尿液中的尿酸也偏高,而尿液中的尿酸會增加腎結石的聚集,讓腎結石形成更多。◎副甲狀腺腫瘤一般有副甲狀腺腫瘤的病人多數都沒有症狀,通常是因為抽血意外發現鈣離子超標,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有副甲狀腺腫瘤。特別是反覆發生腎結石的病患及20幾歲就有腎結石的患者,須注意血液及尿液中鈣離子的濃度,如果超標,則要檢查是否有副甲狀腺腫瘤。◎反覆腎臟感染腎臟反覆感染,會因為尿液中的發炎物質及被破壞的腎盂黏膜,吸引結晶聚集,形成腎結石。◎吃太鹹、太多肉吃太鹹會吃入太多納離子,鈉離子會導致對抗結石形成的能力降低;而吃太多肉會增加草酸鈣在腎臟形成結石。預防腎結石六大原則現代醫學強調預防勝於治療,要怎樣做才能對預防腎結石再發生呢?把握以下原則即可避免腎結石發生。一、多喝水:根據泌尿科醫學會的建議,好發腎結石的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排2500毫升的尿液才能減少腎結石的復發,換算成每天飲水量至少要3,000西西以上;正常人一般也建議至少要喝2,000西西以上的水,避免結石形成。二、少吃鹽:許多研究都證實,長期吃太鹹的食物會增加腎結石的發生率;根據美國國家糖尿病消化暨腎臟疾病研究機構建議,對於腎結石好發者,每日鹽的攝取量要少於一茶匙(約2,300毫克)的量。三、足夠鈣:吃鈣不足無法讓草酸形成草酸鈣由腸道排出,反而增加草酸吸收,在腎臟形成草酸鈣結石;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建議,成人每日鈣攝取量應1000-1200毫克,約250毫升牛奶4杯所提供的鈣量,由於正常飲食已有鈣的攝取,加上牛奶1~2杯即可獲得足夠的鈣。所以要提醒腎結石者好發者,不要刻意減少鈣的攝取,反而會增加結石生成。四、少吃肉:攝取太多動物性蛋白質會增加腎結石形成,尤其是草酸鈣、尿酸結石的患者更要注意。五、減少高草酸食物攝取:高草酸食物包括菠菜、甜菜、韭菜、秋葵、黃豆、杏仁、榛果、楊桃、紅茶、巧克力...等,容易腎結石的病患應少吃。六、控制糖尿病、痛風、反覆泌尿道感染:腎結石容易發生在有糖尿病、痛風、肥胖、代謝症候群的患者身上,如果這些患者有因腎結石造成疼痛,經過專科醫師治療恢復後,應積極控制血糖、尿酸、體重,並遵守多喝水、少吃鹽、足夠鈣、少吃肉及高草酸食物等5大原則,就能避免腎結石的覆發。醫師叮嚀腎結石的診斷除了照X光、超音波外,24小時尿液的分析與腎結石相關的血液檢驗,也是對診斷腎結石形成的原因很重要的依據。建議腎結石病患尋求泌尿專科醫師的協助,診斷腎結石形成的原因,並針對原因做改善,才能減少腎結石再發生,降低腎臟受傷的風險。
-
2021-10-13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椎弓骨折「等」一下! 水介質震波「免」開刀
一位年近40歲的造船人員,近半年來總感覺腰痛而誤以為是太累,直到已無法久坐久站,甚至坐立難安,才趕緊前往「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就醫,經院長楊椒喬診斷為腰椎椎弓骨折。由於他擔心開刀治療會影響工作生計,楊院長因此建議他接受非侵入性的水介質震波治療,不僅能紓緩疼痛並促進骨癒合,且讓患者終於可以一覺到天亮,半夜不會再被痛醒,感覺輕鬆又滿意。收治病例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指出,病患因工作需搬重及彎腰,半年前開始出現腰痛,因為不是明顯劇痛,所以忍著沒有馬上就醫,但是痠痛感一直都在。直到最近或站或坐,痛到無法超過5分鐘,嚴重影響活動,甚至影響睡眠品質。楊椒喬院長指出,經X光檢查及診斷發現,病患的第五腰椎椎弓出現骨折。由於椎弓本身構造比較細的關係,很容易因外力影響而產生椎弓骨折,且骨折通常發生在末節腰椎,一但骨折容易產生反覆的背部疼痛。因椎弓骨折穩定性相對不好,支撐體重的能力會更差,漸漸的就會造成椎骨前後移位,若造成移位可能需要手術,採鋼釘固定治療。由於病患想避免開刀而維持工作生計,楊椒喬院長因此建議他接受水介質震波治療。因為水介質震波治療是非侵入性的,能避免開刀的高風險,且患者無需面對術後需花時間復原。其原理是利用機器產生的高能量震波,把壓力及能量聚焦傳遞到慢性發炎或已鈣化的骨骼或軟組織上,促使組織代謝循環、微血管新生,達到組織再生及修復的功能,能紓緩疼痛並促進骨癒合,對椎弓骨折病患是治療上的新選擇。病患的震波施打處在經專業定位後,接受每周一次約4000發的進階震波治療,共接受11次的治療、約兩個多月時間後,病患已有明顯的症狀改善。不僅不再坐立難安,並且可以一覺到天亮,半夜不會再被痛醒了。
-
2021-10-03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為何會腰痛?一張圖看懂3類腰痛 2種腰痛即刻就醫
腰痛是日常常見的問題之一,在活動時就經常出現,但也多的是沒有動就在痛,讓人不禁懷疑該不會是腎臟或某個器官出問題,而置之不理的人也大有人在。 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表示,腰痛的成因其實相當廣泛,大多預後良好,可惜的是許多人並未及時就醫,反而使得問題愈加嚴重,提醒民眾如有腰痛情況建議先檢查為佳,以利找出原因對症治療。 為什麼會腰痛?以感受區分3類型! 王威傑醫師指出,腰痛、背痛兩者位置非常接近,以民眾的感受兩者一起討論,大致可分成結構性、發炎性、以及非前述兩者的臟器性三種,三者的感受皆都會有所不同,可初步推測可能與何種原因有關。 結構性:先有個動作的腰痛。在一個姿勢或動作後開始疼痛,是民眾常見的腰痛情況之一,這是結構性疼痛常見的特徵,與身體結構有關,如骨骼、肌肉、神經異常等,醫學上稱機械性疼痛。此類型腰痛相當常見,在腰痛比例當中約佔7成,例如搬運重物肌肉拉傷閃到腰,或者是椎間盤突出壓到神經、脊椎狹窄等。 發炎性:不動比較痛的腰痛。也有一種腰痛,是在身體一段時間沒動後比較痛,例如早上剛起床時,但活動後便逐漸減緩,這種情況是發炎性疼痛的特徵,相較前者少見,約佔1~2成,多與身體發炎有關,例如發炎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或腸道的發炎性疾病等。亦有可能是因腫瘤所致,例如乳癌的骨轉移,因此若有乳癌病史後出現腰痛需多留意,特別是出現了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的症狀。 此情況通常會持續較久,往往會達3個月以上,好發於30歲上下的年輕族群,患者除了腰痛外也可能合併多處關節疼痛的情況。 臟器性:有不同症狀的腰痛。若腰痛伴隨著其他噁心、想吐、發燒等症狀,這往往是民眾最擔心與臟器有關的腰痛,與發炎性一樣較為少見,約在1~2成左右。 以腎臟來說,如腎盂腎炎,會是痛在腰的某一外側,離脊椎較遠,且幾乎都會有發燒的情況,有很高的機率出現噁心、嘔吐,通常在之前會有泌尿道等感染,進而演變成腰痛。 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臟器內的結石所引起,例如腎結石,當結石卡住了輸尿管跟腎臟交接處或整個阻塞,便會引起疼痛,有結石病史或出現血尿者需留意。 除此之外也有幾個特殊情況,例如主動脈剝離,主動脈不僅在於心臟,也會通過腹腔,若腹腔的主動脈剝離,常見會有非常劇烈的疼痛,感受如撕裂一般這種情況就相當危險,需即刻就醫。而坊間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若出現在腰部,其因病毒是順著神經蔓延,因此會以刺痛、麻痛的方式呈現。 止痛藥沒效?醫指6種腰痛盡早就醫! 許多民眾出現腰痛時多會先觀察,或先吃止痛藥、貼藥膏等方式救急,不過王威傑醫師表示,這種方式未必每種腰痛都有效,腰痛的原因相當多,止痛藥等改善症狀的藥物,一般在結構性的腰痛才會有比較明顯的效果。例如日前就有民眾就診,表示酸痛貼布怎麼貼就是沒法改善腰痛,檢查發現是帶狀皰疹,酸痛貼布自然沒有用。 為了避免誤判錯過黃金治療期,王威傑醫師特別提醒部份情況應盡早就醫。除了痛得太久達到4週以外,也包括了上述「沒動比較痛」的發炎性疼痛,以及發作年齡小於20歲;以前沒有發作過,但在50歲以後出現;睡覺、平躺時背痛會加重;曾有乳癌等癌症病史等,這些族群都應及早就醫為佳。 劇烈疼痛或尿失禁,2種腰痛即刻就醫! 王威傑醫師表示,少數幾個特殊情況的腰痛需要即刻就醫。例如前述所提到因主動脈剝離所引起的非常劇烈的疼痛,以及若患者腰痛合併出現尿失禁、排尿不乾淨,或是雙腿內側至胯下有繞一圈的感覺異常或疼痛、進展很快的下肢無力,需即刻就醫,這很有可能是「馬尾症候群」,有急性壓迫的情況,可能因嚴重的創傷或供應脊椎的血流阻塞等引起,情況非同小可,需急救,否則可能無法恢復。腰痛復發率約7成,盡早檢查以利預防! 王威傑醫師表示,腰痛的預後通常狀況都很不錯,但多的是沒檢查、讓問題愈加嚴重。曾出現過腰痛,接下來一年之內再度出現的機率非常高,約有7成左右,原因在於問題往往還在、未獲得改善,因此容易復發、甚至更加嚴重,包括結構或疾病問題,或者是生活習慣,這些風險因素若沒有去除,復發機率自然高,提醒民眾出現腰痛時,盡早檢查為佳。 《延伸閱讀》 .常常腰痛是腎臟出問題?醫:不常喝水.常吃肉要小心! .年紀輕卻下背痛、腳後跟發炎,當心僵直性脊椎炎上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28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父患多囊腎病逝 24歲女子得遺傳 憂心洗腎幸見曙光
台中24歲黃姓女子的父親患有「自體顯性多囊腎」長期洗腎,多年前病逝,由於多囊腎屬遺傳疾病,黃女發現自己也罹患多囊腎第3期,年紀輕輕就可能洗腎,心情沉重。光田綜合醫院腎臟科給她服用新的口服藥物,大幅延緩洗腎時間;更結合國衛院引進基因檢測,有助慢性腎病患者及早診斷治療。多囊腎是遺傳性疾病,只要父母親其中一人得病,兒女罹病的機率是50%,光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王家良說,多囊腎患者出生時腎臟可能就有囊腫,但初期沒有明顯症狀難以察覺,普遍在30到40歲後,因腎功能逐漸退化,才會引起高血壓、背痛、腰痛、尿路結石、血尿、泌尿道感染等症狀,而檢查確定罹病已為時已晚。王家良表示,24歲黃女長期照顧多囊腎的父親,醫師提醒她有家族史應及早檢查,不料檢查發現自己也因遺傳基因罹患多囊腎,正值花樣年華的她,難以接受年紀輕輕就可能承受洗腎之苦。還好多囊腎治療已見曙光,在符合特定多囊腎病程下,健保署許可專案使用口服藥物,可以抑制腎臟水泡增長,讓腎功能惡化速度約延緩3成,越早服用越好;臨床上慢性腎臟病分為第1期到第5期,進入第5期就需要洗腎,根據研究患者在第2期開始持續服用藥物,可延緩7年洗腎;第3期可延緩4年洗腎;第4期可延緩1年左右。黃女的腎功能已退化到第3期,目前持續服用一個月的藥物,讓腎功能維持住,她慶幸自己早發現,及早接受口服藥物治療,可以延緩慢性腎病的惡化速度。光田綜合醫院與國衛院黃道揚醫師學術合作自體顯性多囊腎基因檢測,讓有腎病家族史患者,找出是否有自體顯性多囊腎基因變異,黃道揚表示,腎臟有囊腫常見,有時與自體顯性多囊腎也難以區分,基因檢測有助於疾病的診斷,以及優生的諮詢,患者應多喝水、少吃鹽、吃降血壓的藥,並經醫師評估服用新藥治療。光田綜合醫院副院長暨腎臟內科醫師張家築呼籲,多囊腎初期並沒有特別的症狀,容易被忽略,如果父母、親戚是多囊腎患者,建議民眾可到腎臟科檢查,利用腎臟超音波、抽血、驗尿、基因檢測來評估,持續追蹤腎臟的狀態及功能。
-
2021-09-1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婦人腰痛煮菜也痛苦 微創側開腰椎融合手術解決困擾
65歲李姓婦人長期深受腰痛困擾,她後來發現下廚不到3分鐘腰部就痠痛到無法站立,連煮一道菜都困難,求診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檢查發現她腰椎關節退化嚴重,經「微創側開腰椎椎間融合手術」,術後一周已康復,解決忍受十多年的症狀。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程久俊表示,李婦曾在外院接受過兩次傳統腰椎內固定手術,對脊椎結構破壞大,造成腰部肌肉容易萎縮,使腰痛症狀又復發,這次經檢查發現腰椎狹窄、胸椎第12節與腰椎第1節鄰近關節退化嚴重,李婦因兩次開刀造成生活不便而抗拒再次手術,後續只接受藥物、復健推拿等保守治療,但半年仍沒有好轉。李婦因工作需長期久站,下班後還需照顧孫子,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還要長期忍受腰痛之苦,程久俊醫師建議她接受「微創側開腰椎椎間融合手術」,較傳統手術,風險小、手術時間短、減少術中出血,並有利於患者短時間康復,大部分患者術後當天即可下床行走。程久俊表示,以往傳統腰椎手術需要在後背開約10到15公分傷口進入,對神經直接減壓,需破壞脊椎結構才能取出損壞椎間盤,因此術後腰部肌肉容易萎縮造成痠痛,長期照護不易。微創側開腰椎融合手術經腹部側面,開一個小傷口進入脊椎,將受損椎間盤取出後,置換側位支架,再以微創骨釘固定,避開後背脊椎肌肉群,減少腰叢神經及血管損傷。李婦在術後一周康復,解決長期腰痛問題,並於短時間內返回工作崗位。程久俊醫師提醒,腰痛是許多人的困擾,特別是長時間久站久坐或腰部長期承受重力之工作族群,當腰椎椎骨退化或病變,常伴隨腰酸背痛、下肢麻痛無力等坐骨神經痛症狀,新式微創手術是安全的手術選擇,能為椎間盤突出、退化性腰椎滑脫、脊椎管狹窄症、腰椎不穩定,以及曾接受過後側脊椎手術又復發等患者,改善生活品質。
-
2021-09-06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醫病天地/下背痛險暈厥 罕見腰肌膿瘍
65歲周姓婦人長期飽受下背痛困擾,尋求各式民俗療法,日前下背痛到幾乎暈厥,送到醫院發現白血球含量高達正常值2倍,最後診斷為「腰肌膿瘍」,嚴重可能下肢癱瘓、引發敗血症,幸經清創手術後持續服用抗生素,已逐漸恢復健康。腰肌膿瘍是罕見後腹腔感染,好發於糖尿病、腎臟病等抵抗力較差者,常有下背痛、發燒、排尿困難等狀況,但發生率不高、症狀又經常與其他疾病混淆,必須仰賴醫生經驗及適當影像學檢查,才能早期診斷。周姓婦人因椎間盤滑脫備受腰痛困擾,嘗試各種民俗療法緩和不適,卻在日前出現前所未有的劇痛,送至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室診斷發現,周婦白血球含量高達正常值2倍,小便中白血球含量也偏高,且併有微燒,改由腎臟內科收治。腎臟內科主任洪思群為周婦安排磁共振,懷疑是民俗療法的治療過程中,有些針具或侵入性醫材未消毒完全,造成局部感染,進而引發菌血,細菌經血液侵犯腰肌才生成膿瘍,且膿瘍已侵犯脊椎,嚴重可能危及生命。不過周婦膿瘍未完全成形不適合引流,感染範圍卻擴及脊椎,最終腎臟內科、感染科與神經外科決定以微創手術進行清創,並連帶處理椎間盤患部,術後持續以抗生素治療並定期回診追蹤。
-
2021-09-03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專業觀點/中老年肌肉較少 常見退化性滑脫
多數人都有脊椎滑脫問題。「脊椎滑脫」是指脊椎往前或往後位移,常發生在腰椎第4至第5節。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人並未察覺,但症狀嚴重時,可能產生腰痛、足部痠麻、下肢沒力、跛行、坐骨神經痛或背痛等問題。常見脊椎滑脫發生原因,主要是退化性的滑脫。許多中老年病患肌肉量較少,沒有足夠肌肉支撐腰椎,長期以往,便會產生滑脫,尤以女性發生居多,因女性的核心肌群通常比較不強壯、韌帶較鬆弛;而工作常彎腰者,也是容易產生脊椎滑脫問題的族群。有些年輕人小時候椎弓沒有發育好,易產生「椎弓解離滑脫」,他們常因反覆活動、彎腰,導致椎弓裂掉,初期大多沒有症狀,一旦發生跌倒、車禍等意外時,照X光才知道有此現象。若出現疑似症狀,醫師會安排腰椎正面及側面站立的X光檢查,檢查滑脫的部位及程度,並請患者前傾彎腰及後仰挺腰,以了解腰薦椎的不穩定程度。當腰椎神經被壓迫嚴重時,會進一步做電腦斷層、脊椎攝影或核磁共振掃描檢查,以確認神經根受壓迫的部位及嚴重程度。治療上,會依患者症狀程度的不同,給予保守治療或手術處置。針對症狀較輕者,在從事掃地、抬椅子或做家事等活動時,建議應穿戴背架以支持身軀,限制脊椎活動度及角度,預防滑脫惡化。疼痛時,可服用藥物或復健治療,緩解痠痛;但症狀惡化,痠麻感持續、走路跛腳、下肢沒力,甚至吃藥都無法緩解時,才會考慮進行手術,術後約有9成患者自覺恢復狀況良好。
-
2021-09-02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影/急性椎間盤突出站不了坐不住 中醫治療助癒合
一名50多歲男患者嚴重下背痛多年,最近更因急性腰痛後,甚至連站5分鐘也站不了,坐也沒辦法坐很久,簡直是坐立難安,醫生診斷是第三腰椎到第一薦椎都有椎間盤突出需開刀,但病患不敢開刀,即到彰化員生醫院中醫部診療,經過3個月針灸和傷科手法治療後已獲很大改善。員榮醫療體系員生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任黃永昇說,這名病患來自北部,在友人建議下到員生中醫部求診,經診療後發現患者骨盆與第3到5腰椎骨錯縫(關節錯位),相關腰部肌肉群筋出槽(肌肉韌帶損傷),後背膀胱經與督脈處也經絡氣血不順,嚴重到走路困難,站不了、也坐不住。椎間盤突出經開刀是可獲改善,但因病患不想開刀,黃永昇說,中醫講求「通則不痛,不通則痛」,病患經過3個月針灸疏通經絡與針刀鬆解腰部深層筋膜治療後,酸痛減少許多,也不會麻,已可正常活動,不過若走路20幾分鐘後,仍會腰酸,再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椎間盤突出雖仍存在,但已獲大幅改善,建議患者平常減少搬重物,並避免不良姿勢,慢慢讓椎間盤突出復原。黃永昇說,依據研究顯示,腰椎椎間盤突出依病患情況不同是有很大機率可以修復癒合,一般病程可從2周到3個月,或持續多月,若保守治療3個月仍未緩解,仍建議手術治療。椎間盤突出好發年紀大約於20到50歲間,黃永昇說,高峰期40歲左右,8成是男性,9成患者的腰椎間盤突出發生在第4到5腰椎及第5腰椎和第1薦椎之間,主要是因為椎間盤的纖維外環包覆能力減弱,導致髓核在承受壓力後不正常的膨出或破出而壓迫後方的脊椎神經根,導致疼痛、麻木與無力感。黃永昇說,中醫會以傷科手法調整錯位減少骨架壓迫,並用針灸調整筋骨僵硬緊繃、及損傷的筋出槽,有些病人也因肝腎偏虛、脾胃不好,會影響到筋骨,會輔以穴點治療鬆筋骨讓病人獲改善。
-
2021-09-01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年輕人高血壓別輕忽!患多囊腎52歲得洗腎染新冠恐致死
年紀輕輕出現高血壓,恐是「多囊腎」來惹禍!根據統計,目前全台9.2萬洗腎人口,大多以為是糖尿病、或飲食習慣引起,不過醫師指出,有2至3%洗腎病患罹患「多囊腎」遺傳疾病,常出現高血壓、腰部疼痛、血尿等症狀,若多囊腎患者感染新冠肺炎,恐因腎功能驟降引起重症與死亡。中華民國多囊腎腎友協會理事長、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醫師高芷華表示,多囊腎正式名稱為「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又稱泡泡腎或PKD,為一種慢性腎臟病,有九成原因來自遺傳,男女遺傳機率相同,只要父母有一人患病,自己就有五成機率罹病,且未來一定會發病。高芷華指出,多囊腎患者發病後進入病程,腎臟上會長出充滿體液、無功能的囊腫,就是俗稱的「水泡」,以平均每年超過5%速度變多變大,可能膨脹到正常腎臟的20倍。她表示,一般正常腎臟約12公分,有些較小約9.5公分,多囊腎患者可能變大到20公分,造成腎功能下降,相較一般慢性腎臟病患平均67.3歲才洗腎,多囊腎病友約52歲就洗腎,足足提早了15年。國家衛生研究院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醫師黃道揚表示,多囊腎發病初期大多無症狀,但腎臟囊腫進入快速生長期後,會出現高血壓、腰部疼痛、血尿、泌尿道感染、腎結石等五大症狀,一旦腎臟受損,血壓調節功能就會降低,超過五成患者不到30歲就會出現高血壓,若沒有及時控制,有5至10%機率出現腦出血。黃道揚說,巨大如「橄欖球」的腎臟,可能壓迫腹腔器官,導致長期腰痛,若擠壓到胃會降低食慾,營養不良引發肌少症。若囊腫破掉導致血尿、泌尿道感染,囊腫甚至會阻礙排尿,引發腎結石,他強調,多囊腎不僅衝擊腎功能,還會引起全身併發症,導致腦中風或死亡。建議若出現以上五症狀,應進行影像、血液、尿液、基因等四種檢查,特別是有家族史、腎臟有囊腫者或洗腎者等三類為高風險族群,須至腎臟科進一步檢查。台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任陳呈旭指出,多囊腎患者擔心將疾病基因遺傳下一代,中斷結婚或生子計畫,若年輕就開始洗腎,也會影響工作表現及生活,更有六成的患者陷入憂鬱。他表示,目前有口服藥物可抑制腎臟囊腫增長,有助於守住腎功能,延後洗腎時機點。有些患者服藥後會頻尿,多半可在服藥2至3周後習慣,也建議可早起服藥,延長最後一次服藥與睡眠間隔,解決夜間頻尿問題。一名44歲胡先生,22歲時確診多囊腎,阿嬤與父親皆為多囊腎患者,阿嬤發病後,因當時洗腎技術不普及,40歲因腎臟衰竭過世,父親則是52歲開始洗腎,61歲出現包囊性腹膜硬化症罕見副作用,69歲離世。目前胡先生透過藥物控制,治療2年半病況穩定。高芷華提醒,感染新冠肺炎後,人體可能會發生細胞激素風暴,導致全身器官受傷害,多囊腎患者本身腎功能不佳,若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恐因腎功能驟降,引起重症或死亡,提醒患者疫務必主動打疫苗,平時也要穩定服藥、積極回診、多喝水,選擇低鹽飲食,降低血壓及腎臟負擔,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避免激烈運動或撞擊腰部。
-
2021-09-01 癌症.其他癌症
91歲嬤無痛血尿得泌尿道上皮細胞癌 達文西手術切腫瘤
91歲姚姓婦人因血尿就醫,檢查發現左側輸尿管腫瘤,診斷為泌尿道上皮細胞癌第三期,家屬很擔心阿嬤年事已高,無法承受治療。光田綜合醫院醫療團隊採以對患者傷口小、出血少、感染風險低的第四代達文西微創手術切除病灶,阿嬤術後一周即康復返家,至今將近一年未再復發,成功抗癌。光田綜合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盧智強表示,泌尿上皮癌涵蓋膀胱、腎盂、輸尿管等,是世界前十大常見的癌症之一,輸尿管腫瘤是上皮細胞癌的一種,隨著年紀越高發生機率越大,洗腎患者也是高風險族群。泌尿道上皮細胞癌初期症狀以無痛性血尿為主,其他可能包括因腫瘤阻塞而造成腎積水引起的腰痛,晚期症狀包含疲倦、貧血、體重減輕等;患者的兒子說,去年6月他開始發現媽媽食慾差,經常性頻尿且尿深,卻不以為意,因媽媽有糖尿病,同年9月到光田醫院回診時發現有血尿,立刻安排檢查。盧智強說明,患者先經腎臟科超音波發現腎臟腫脹,高度懷疑有癌細胞,電腦斷層進一步檢查後,確認左側輸尿管有腫瘤,再經內視鏡切片病理報告確定姚女士罹患泌尿道上皮細胞癌。盧智強強調,以往傳統手術切除腫瘤,傷口長達至少20到30公分,對高齡患者來說負擔風險很大,常因家屬拒絕接受手術而錯失治療良機,泌尿外科團隊輔以最新第四代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僅需4個1公分以下孔洞,即能精準切除腫瘤,10倍放大3D立體影像避免損害週遭血管神經,術後傷口小、出血少,感染風險大幅降低且復原快,對高齡者而言是相當安全的手術方式。依據衛福部公布的死因統計,台灣每年有3700人診斷出泌尿道上皮細胞癌,其中超過1400人死於這個疾病,威脅不可忽視,醫師提醒,當發現有無痛性血尿、腰痛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經專業醫療團隊評估,得到最妥善適合的治療方式。
-
2021-08-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老翁腰痛竟是肺癌 諮詢醫師也能安心打疫苗
年近80歲的呂老先生因腰痛就醫,未料竟檢出患肺癌末期。確診後他配合治療,搭配基因檢測調整治療用藥。COVID-19疫情期間也特別諮詢醫師後完成疫苗接種,迄今病況穩定。「腰痛不要掉以輕心。」收治呂老先生的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泓誌說,每年台灣約有1.3萬人罹患肺癌,肺癌更蟬聯國人10大癌症死因首位多年。而肺癌可能轉移全身,如骨頭、肝臟等處,呂老先生的腰痛就是因癌細胞轉移導致。呂老先生的孫子提到,2年前爺爺腰痛長達6個月,原以為是消化系統出問題,到肝膽腸胃科就醫檢查,未料卻發現肝臟有異狀;轉院到新光醫院,才進一步檢查出是肺癌末期癌細胞轉移。賴泓誌提到,考量呂老先生年事已高,且癌末細胞轉移嚴重,因此並未開刀,選擇標靶治療,期間透過血液基因檢測密切監測,發現病況復發惡化,一度改採免疫治療,病況控制後再改回標靶治療。不少癌症病患也關心是否能接種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賴泓誌說,相較於標靶與免疫治療,化療對於免疫系統影響較大,一般會建議疫苗接種與化療療程相隔1至2週。但賴泓誌強調,疫苗接種作用因人而異,部分癌症患者會因治療導致免疫反應較差,可能會影響接種疫苗的免疫反應效果,但癌症治療並非疫苗絕對禁忌症,若有接種疫苗需求,可諮詢醫師尋求專業意見。
-
2021-08-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癌症患者能否打疫苗?血液腫瘤科專家這樣說
我國目前開放施打AZ、莫德納、高端等疫苗,傳出8月底BNT疫苗也將到貨。許多民眾關心疫苗有無保護力,對於癌症患者來說,若正在做化療或使用標靶藥物,也關心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接種疫苗。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泓誌表示,化療會影響免疫系統,但多半是暫時性,建議可錯開時間,於化療前後一到兩周施打疫苗。賴泓誌指出,癌症病患若要接種疫苗,會觀察他注射疫苗後抗體反應是否達到預期,有些病患治療強度高、免疫反應比較大,打完疫苗後較難產生理想反應;有些病患治療不能等,但不可能冒著染疫風險,國外會建議民眾接種疫苗後續追蹤抗體反應,若抗體不夠再補打疫苗,但台灣無法人人做抗體檢查,也不一定都能打到疫苗,因此建議施打前與醫師討論評估。賴泓誌表示,許多民眾會對疫苗有錯誤認知,有些病患會問,打AZ疫苗是否會讓血小板低下造成血栓,「這不是因果關係導致」,打疫苗造成血小板消耗,而形成血栓,因此血小板才會偏低,並非本身血小板低而造成,建議民眾要有正確觀念,對任何疫苗都不要有先入為主觀念,只要有任何不舒服情況,也都要及時就醫。79歲呂先生戒菸20年,2019年因腰痛就醫,竟發現肺癌第四期併多處遠端轉移,經過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至今2年狀況趨於穩定,今年也接種莫德納疫苗,目前每週採取液態切片抽血檢測,追蹤療效也監控病情。收治個案的賴泓誌說,呂先生因為腰痛檢查出癌症,出現骨轉移、腦轉移,其實轉移是全身性疾病,不論手、背部或大腿都有可能,因此若有異常疼痛,千萬別掉以輕心。賴泓誌指出,液態切片檢測技術發展超過20年,以前常用於白血病控制,像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等,每三個月做一次檢查,但因為疾病控制時間很長,且不容易產生後續抗藥性突變,只要觀察疾病控制即可。不過肺癌惡化速度快,容易錯失治療調整機會,因此及早評估治療,若有不穩定的病人也會更密集追蹤。但癌症腫瘤多用切片觀測病理變化,透過血液檢測是否有落差?賴泓誌說,腫瘤轉移會造成質變,不同部位檢測都有不同結果,不過任何一處轉移,都會造成細胞壞死,血液中可偵測到細胞廢物,有科學家認為,液態切片可反應腫瘤特性及樣貌。至於該檢測方式適用族群,他表示,因侵入性檢查風險高,抽血相較來說風險較低,除了做基因檢測外,亦可作疾病後期選藥參考。他也呼籲癌友不要因為疫情,忽略治療權益。
-
2021-08-23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男子腰酸背疼 脊椎磁振造影意外發現罹腹主動脈瘤
1名64歲男子最近感到腰酸背痛,按摩推拿、復健治療都未明顯好轉,後來做健檢做脊椎磁振造影檢查時,卻意外發現他有腹主動脈瘤,且長軸已超過8公分,所幸及早發現,未破裂造威脅生命,目前正進一步治療。澄清醫院柏忕健康管理中心醫師李瑞文指出,腹主動脈瘤早期很難被發現,通常都是太過膨大,壓迫到周圍組織而產生症狀,例如腹痛、腰痛、背痛,患者常會因此去腸胃科或骨科就診,很難直接連想到是主動脈的疾病,因脊椎影像檢查發現腹主動脈瘤更是少見。主動脈是全身血液的主要供給管道,將血液由心臟分配送到全身,體內有主動脈瘤,猶如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會破裂,造成主動脈剝離的機率也會大增。李瑞文說,三高代謝症候群患者,或抽菸、體重過重、以及一些自體免疫疾病皆會引發血管發炎或硬化,造成血管的彈性變差,提高主動脈瘤的發生機率。這位患者本身血糖、血脂肪過高、體內組織發炎指數也異常,顯示全身的血管其實長期處於高風險的情況。他提醒,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控制三高、不抽菸都能維持血管的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心血管疾病列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建議40歲以上民眾,要定期安排健康檢查,達到預防勝於治療。
-
2021-08-14 養生.人生智慧
寫自己的故事/踏進安寧病房該怎麼道別?親愛的,我們黃泉再相遇
3C時代來臨後,彼此的交流愈來愈快速,手機打打字、幾張LINE貼圖,就可以輕鬆與遠方親友搭上線,但碎片的字句卻常難以描繪出心中真摯的心情,或是想要好好描述,卻又不知從何說起。《橘世代》邀請知名寫作專家鄭緯筌老師,展開「寫自己的故事」系列線上寫作課程,教大家從零開始學習寫作,把自己最珍貴的回憶,動手寫下來,優秀作品獲選刊登於《橘世代》周報,並將以雙周連載方式與讀者分享一系列動人故事。當生命邁向天黑之際作者/Amanda我們相識在空大修課之際,在來去匆匆的成人教育裡要建立同窗之誼似乎很難,但不知何時起,在每年的聖誕節都會接到她的賀年卡,每年的賀卡有著祝福、敘舊。一年又一年,即便是3C時代來臨依舊如此。那年收到她的賀卡,又正面臨自己與死神搏鬥時,她的問候確實讓我嚎啕大哭,說不出要與她道別的勇氣。於是我們開始了定期的書信往返,不是用LINE、E-mail而是用傳統的寫信貼上郵票,然後等候她的回信,分享彼此的生活點滴。最近的幾封信告知腰痛得厲害,好像吃補藥補過頭,醫生看了說沒問題,但腰痛好像沒減緩。心裡納悶:不是只有補過頭嗎?為什麼痛得厲害?這不對啊?在忙碌了一段時間後驚覺好久沒接到她的回信了。忍不住問:怎麼了?她說:早上做了核磁共振,醫生剛過來說腰的痛是肺腺癌第四期引起的,癌細胞已經蔓延開了,化療、標靶都來不及了,好友!要向妳道別了。我的心裡已經有準備,妳不用傷心。在驚訝、不可思議的狀況下來到榮總的安寧病房,嗎啡止住你的痛讓你安慰我,人生很多無常,雖然來得意外但這一輩子過得幸福、無憾,希望這一天能趕快來到。握著你的手,不知要如何道別?當你知道這是最後一次見面時,當生命沒有未來、沒有希望時,對不起!我說不出,一路好走!親愛的好友!面對人生天黑之際、懷抱感恩、無怨、無悔。令人感動,也謝謝你!相伴三十多年的情誼,多年後若能在黃泉相遇,希望我們還是好朋友、好姊妹。祝福了!後記:這故事發生在幾年前,在我生命中留下很深的印記,從沒想過,無常來得如此的快;無常也發生在我身邊,讓我久久無法平復。但隨著時日的過往,想到朋友說的:在生命過程中,會有無數的車站,從起站說是永恆,從終站說是短暫…。打從生下來,就是不斷的揮手道別,一路向前,也一路向死亡前進。感謝她,在我生命中曾經給了我如此美好的回憶!老師回饋本篇文章的感情非常真摯,看得出對當事人留下很深的想念,整體文章架構完整,具有很好的可讀性。文章主角的描述,若能增加更多細節,會讓人物角色有更鮮明的印象,例如:主角的生活背景、怎麼認識的,以及個性等加以描繪,可為文章更添色彩與溫度。講師介紹 專欄作家 鄭緯筌經歷:《經濟日報》專欄作家《獨立評論@天下》專欄作家「內容駭客」網站創辦人「我愛寫筆記」社群創辦人「Vista寫作陪伴計畫」主理人著作:《慢讀秒懂:Vista的數位好文案分析時間》《內容感動行銷:用FAB法則套公式,「無痛」寫出超亮點!》「寫自己的故事」6堂課教您寫生命故事,報名請洽02-7721-6909按2
-
2021-08-10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居家防疫反讓關節受傷害 復健科醫授減輕疼痛指南
居家防疫2個月以來,民眾的戶外活動減少,復健科門診的傷患卻不減反增,復健科醫師顏子訓指出,疫情爆發至今,多數上班族居家辦公,幾乎整天坐在電腦桌前,辦公結束又接著追劇或看運動賽事,長期久坐導致許多人腰痛、下背痛接踵而來因此前來診所治療,青壯年以椎間盤突出症狀居多,中老年人則多為腰椎小面關節炎。長時間久站、久坐、姿勢不良 易造成椎間盤突出顏子訓醫師表示,脊椎的結構中,前端椎體之間有避震作用的「椎間盤」,後方有上下關節凸,兩兩銜接構成的「小面關節」,兩者都是支撐身體活動的重要部分。若長時間久站、久坐、姿勢不良都很容易導致磨損,造成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或者小面關節退化發炎等狀況發生,兩者常見的症狀都是腰部和下背疼痛,若神經受到壓迫,還可能導致走路無力。於年紀稍長、閃到腰 治療以整脊術為主顏子訓醫師說明,針對椎間盤突出的患者,保守性治療有牽引治療、徒手治療和運動治療。牽引治療較適合椎間盤內層的髓核突出患者,常見於年輕人,疼痛感是逐漸增加而非急性;徒手治療適合椎間盤外層的纖維環突出患者,常見於年紀稍長或因搬重物閃到腰的人,治療時會以整脊術(manipulation)讓突出的椎間盤復位;運動治療是由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指導運動,幫助患者的椎間盤復位。而小面關節位在脊椎後方,左右各一,像是兩扇門可以開闔,當身體前彎時,小面關節打開,後仰時則閉闔。至於腰椎小面關節炎是屬於較深層的關節退化、發炎,通常會先給予這類患者深層熱療,如微波或短波治療。通常小面關節退化的病患多合併單側關節錯位(多數為某一邊的門關不上),所以需用關節鬆動術與快扳法使錯位的小面關節對位,讓小面關節逐漸恢復正常狀態。若採用保守治療,病情仍沒有緩解,則考慮以注射治療如類固醇、PRP、PLT治療或手術方式改善。保持基本運動 避免居家防疫傷害近期「居家防疫傷害」多為久站或久坐造成的,通常屬於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患者。為避免關節損傷退化,顏子訓醫師建議,目前疫情警戒已降至2級,民眾可以保持基本外出活動,在遵守防疫規範的情況下,1個星期至少保持2到3次運動,散步、騎腳踏車等,都能大幅降低疼痛發生的情況,若是正在治療的患者,則須配合復健科醫師指導,做專屬的運動治療。(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打噴嚏後腰痠小心椎弓斷裂! 簡易「1動作」自我測試是否中招 ·腰痠背痛都是睡姿不良害的! 仰睡、臥睡、趴睡哪一種好?
-
2021-08-06 醫療.骨科.復健
最命苦椎間盤是它,腰痛腿麻怎麼解?
台灣腰部疾患就醫人數約為50萬人,雖然腰痛原因百百種,但以腰椎活動度來看,最為辛苦非腰椎第五節莫屬,連帶的,介於第五節腰椎及第一節薦椎之椎間盤的命運則最為坎坷,菁英診所復健科尤稚凱醫師指出,這節椎間盤總是前傷未癒、後傷又至,使得腰痛及坐骨神經痛常陷入反覆發作的循環,此時治療要確實兼顧「穩定腰椎、修復椎間盤、解除神經根壓迫」才行,這三方面現在透過非手術的再生注射可一一達成。最命苦椎間盤非它莫屬尤稚凱醫師說明,就生物力學而言,腰椎第五節和薦椎第一節之間的椎間盤因活動度最大,再加上薦椎完全為骨性構造,因此成為壓力集中點,倘若經常彎腰轉腰、過度負重、姿勢不良、長期久坐等,就容易造成椎間盤纖維環撕裂傷,逐漸退化變性,甚至導致椎間盤中間的髓核突圍而出 (亦即椎間盤突出),隨著一再受傷更增加了治療的難度。症狀為下背痛或神經傳導痛在症狀方面,尤醫師描述,若介於腰椎第五節和薦椎第一節的椎間盤因纖維環撕裂傷而引發疼痛,範圍可能涵蓋薦椎及薦髂關節等下背部位(下圖藍色區塊),在彎腰時和久坐後疼痛會特別明顯;至於因椎間盤突出壓迫到腰椎第五節神經根,則會引發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外側、甚至到腳底的麻木感(下圖紅色區塊)。腰椎結構平衡 牽一髮動全局椎間盤無論損傷、退化、或突出,均代表腰椎已處於不穩定狀態。尤醫師解釋,在脊椎的結構中,椎間盤、小面關節、以及周圍韌帶是穩定脊椎的三大要件,只要其中一個因外力而受傷或退化變性,就會破壞平衡,拖累其他兩者,不只如此,由於腰椎、薦椎、髂骨在結構上為複合體,連薦髂關節的穩定性也會受影響,因此治療上務必面面俱到。治療環環相扣 缺一不可為了穩定腰椎、恢復腰薦髂結構的平衡,尤醫師認為,理想的對策為採行再生注射,在超音波導引之下,將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直接精準注射至所有相關病灶,包括上薦髂關節、腰椎第五節和薦椎第一節的小面關節、周圍韌帶、甚至椎間盤,如此一來可改善關節炎、強化韌帶,全面提昇腰椎穩定性,椎間盤也得以修復。此外,針對受到壓迫的腰椎第五節神經根,則採行神經解套注射,同樣在超音波導引下,將低濃度葡萄糖水注射於神經根周圍,打開神經壓迫之處,或經尾骨進行硬脊膜外注射,也可達到相似的作用。增生療法專業技術 攸關診斷與療效如同其他注射治療,再生注射的副作用常見的是短暫而輕微的注射後疼痛、僵硬或淤青。需提醒的是,此療效與醫師診斷及專業技術攸關,最好選擇受過再生注射訓練之專業醫師,以確保治療品質。護腰之道:正確姿勢、強化核心、避免久坐尤醫師最後提醒,因為姿勢錯誤與用力不當是造成大部份腰痠背痛的主因,所以經常腰痠背痛的人,在日常起居各個動作上,都要隨時注意姿勢與使力方式,也要避免久坐。同時,藉由運動強化背肌、腹肌、骨盆底肌肉等,才能給脊椎足夠的保護,但要注意的是,需要使用腰力的運動,例如高爾夫球、保齡球、仰臥起坐等,尤其應該避免,若其他運動會引起腰痛的話,也不宜從事。更多關於腰椎間盤突出的預防與治療#div-gpt-ad-1503996040247-0,.inline-ad { display: none !important; }
-
2021-08-0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膝蓋痛未必是退化性關節炎 醫教做2運動保養膝關節
●年輕族群膝蓋痛,大都不是關節炎●疫情下膝蓋痛患者增加●預防膝蓋痛,可做肌力訓練、伸展運動許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家,都有膝關節退化引起膝蓋痛困擾,最近也有不少青壯年族群因膝蓋疼痛而就醫。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渝仁表示,疫情期間很多人居家辦公,可能受限於工作空間小、坐姿不良,兩個多月下來,紛紛出現膝蓋疼痛不適。建議應及早開始保養膝關節,慎防逐漸惡化為退化性關節炎。坐地板上工作 膝蓋易不適陳渝仁指出,近期門診發現,反映會膝蓋痛的青壯年患者愈來愈多。原來是許多人居家辦公卻沒有足夠工作空間,常將筆電放在床上、人坐在地板上工作,坐姿不良,不只拉扯到腰部引起腰痛,也會影響膝蓋肌腱,導致膝蓋不適。引發膝蓋痛的原因很多,包括久坐、久站、姿勢不良、扁平足、髂脛束症候群,或是運動傷害引起膝蓋前後十字韌帶受傷、內側副韌帶扭傷等。年長者的膝蓋痛,往往是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引起的,也就是隨著年紀增長,年長者的膝蓋軟骨持續磨損,導致骨頭與骨頭直接摩擦,進一步產生發炎疼痛的現象,這是膝關節長年累月勞損而引起的疾病。長時間負重 也會膝蓋痛「年輕族群的膝蓋痛,大都不是關節炎所致。」陳渝仁說,50歲以下者且沒有長期從事粗重工作者,若膝蓋疼痛,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很低,很多是因長時間負重過度,超出肌腱所能承受的負擔而引起膝蓋疼痛。許多喜愛騎單車族群、跑步運動族群,或是盤腿坐者,容易引起「髂脛束症候群」,也就是膝蓋外側疼痛;而喜愛打籃球、羽球等競技型運動者,則常發生前後十字韌帶受傷引起膝蓋痛。疼痛反覆發生 就應就診姿勢不良、一日久站10小時以上的人,也容易讓膝蓋內側副韌帶扭傷;扁平足的人因內側足弓塌陷,較難緩解地面的衝擊力,會影響正常的走路姿勢,也走不久、跑不快,膝蓋痛、腰痛也隨之而來。陳渝仁提醒,當膝蓋疼痛1周未見好轉,反覆發生,建議應至骨科或復健科就診,以釐清是膝蓋問題,還是合併腳踝、髖部受傷等其他疾病。
-
2021-08-04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炎夏出汗多…泌尿科醫師提醒多喝水 減少尿路結石機率
炎夏時尿路結石發生機率升高,一旦發生會突然感到劇烈腰痛,痛到讓人臉色發白、冷汗直冒、坐立難安。衛福部基隆醫院泌尿科主任許汶蒼提醒民眾,夏天多喝水,少憋尿,調整飲食,多運動。如果察覺結石可就醫,現代體外震波碎石機器設計精密,可有效協助解除病症。許汶蒼表示,腎臟製造尿液後,經由輸尿管到膀胱,再經尿道排出體外,尿路結石就是在泌尿道內產生的結晶物質。引起尿路結石的主因包括尿液減少,夏季如果出汗多、喝水少,或是常腹瀉機率會提高。此外個人體質因素或經常尿滯留,長期大量飲用乳類,吃過多的肉類、動物內臟、海鮮也是危險因子。許汶蒼說,尿路結石的症狀也括腰部鈍痛或腎部絞痛,可能反射到男性睪丸,女性膀胱。有人會胃腸不適導致腹脹、下痢、反胃、嘔吐,或是出現尿急、排尿不順、發燒或發冷,嚴重者出現血尿。基隆醫院新成立泌尿科整合醫療中心,對面就是體外震波碎石中心。民眾求診經醫師評估可能是結石問題,可立即安排尿液檢查及超音波、放射診斷科檢查。必要時電腦斷層、靜脈注射泌尿道顯影檢查,診斷結石位置,當天安排震波擊碎石頭成細小沙粒。患者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術後應多喝開水,每天維持2000C.C以上,以利碎石排出。碎石經過輸尿管排出體外時,部分病人會產生腎絞痛或輕微血尿,可用藥物及大量飲水來控制。若有嚴重腎絞痛、高燒、嚴重血尿等異常現象,則要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