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7 醫療.泌尿腎臟
搜尋
腎衰竭
共找到
442
筆 文章
-
-
2024-03-21 醫療.心臟血管
有利穩定血壓、降低膽固醇 吃含鉀食物護心但一類人需要限鉀
每天「鉀離子」都在人體發揮著一場不可或缺的角色,鉀默默協助心臟有規律地將血液順利輸送至全身高達10萬次,還能協助肌肉運動、神經傳導,以及維持腎臟過濾血液的功能。鉀並非治療或預防心臟疾病的特效藥,但適量的攝取有助於心臟健康。獲取足夠鉀的最佳途徑,就是攝取水果和蔬菜,也可在乳製品、全穀類食物、肉類和魚類中找到。富含高鉀的食物,包括馬鈴薯、番茄、酪梨、新鮮水果(香蕉、柳橙和草莓)、乾果(葡萄乾、杏子、李子和無花果)、菠菜、豆類等。鉀對心血管健康3功效1.鉀能穩定血壓高血壓患者飲食中攝取豐富的蔬菜、水果、低脂或無脂乳製品,可將收縮壓降低約10毫米汞柱,相當於一顆血壓藥的功效。2.鉀有利於降低膽固醇雖然膽固醇和鉀離子兩者之間沒有直接的關聯,但許多降低膽固醇的食物,如大部分的水果和蔬菜同時都富含鉀,若成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減少。3.鉀離子維持心跳規律鉀對心臟跳動的規律性十分重要,甚至對於有心律不整問題的人來說,鉀離子不足會誘發心律不整發作。正常人每天攝取4700毫克鉀正常人應每天攝取4700毫克的鉀,最簡單的方法是將高鉀水果和蔬菜納入飲食中。然而,過多的鉀也有其害處,尤其有腎衰竭或其他腎臟問題,須與醫師討論應攝取的鉀離子分量;一些常用於降血壓、減少蛋白尿和心衰竭的藥物,包括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張力素接受器拮抗劑(ARB)及保鉀利尿劑等,可能會提高鉀離子的水平。其他種類的利尿劑則可能加速鉀離子在尿液中的流失。在使用這類藥物的同時,應定期檢查鉀離子水平,如果血中鉀離子過低,在醫師指導下,可以透過鉀離子補充劑或增加攝取富含鉀的食物來提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16 醫療.新陳代謝
血糖高有什麼症狀?輕忽身體6警訊,血糖失控恐釀糖尿病
如果經常出現頭暈、口渴、頻尿、泡泡尿、傷口癒合慢、體重下降等狀況,千萬不可輕忽,恐是糖尿病找上你。一旦血糖高嚴重超標,還會發生血管、神經、心腎等器官病變,甚至休克昏迷,有致命危險。長期血糖高 血管、神經、心腎等器官都可能病變一位中年男性日前出現頭暈、口渴、體重下降症狀,以為工作壓力大所致而不以為意,未料,竟發生昏迷緊急送醫救治。彰濱秀傳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蕭立偉表示,此名患者檢查發現血糖值高達1500mg/dL,是正常值的15倍,到院時已嚴重脫水,急性腎衰竭合併酮酸中毒,在加護病房連續注射胰島素後,才將血糖控制,脫離險境。博新小兒科家庭醫學科診所院長許惠春說,常有病人因為出現口渴、泡泡尿、傷口癒合慢、皮膚搔癢、性功能障礙、反覆感染或感冒長時間沒好等症狀求診,經檢查才發現是高血糖所導致。長期血糖高會發生血管、神經甚至心腎等器官病變,患者若出現6大症狀時,應盡速就醫,確認是否因高血糖所導致。6大高血糖警訊警訊1:口渴頻尿糖尿病患者血液糖分高,身體如同「蜜餞」泡在高濃度糖漿中,導致細胞水分流失,大腦發出「缺水」訊號,使患者口渴;也因為尿液出現糖分產生滲透性利尿,尿量因此增加。警訊2:泡泡尿高血糖會進一步產生蛋白尿,可以觀察起床第一泡尿,尿液中是否有細小綿密的小氣泡,如果氣泡沒有消散,建議就醫檢查。警訊3:傷口癒合慢高血糖會降低白血球活性,讓傷口容易受細菌感染。警訊4:皮膚搔癢皮膚沒紅疹但持續搔癢,可能是高血糖造成神經病變,讓皮膚產生麻、癢的感覺。警訊5:勃起障礙高血糖會損害血管系統,導致動脈硬化和血管狹窄,造成不可逆的勃起功能障礙。警訊6:反覆感冒感染身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提供細菌、真菌理想的繁殖環境,使得反覆感冒或容易感染。高血糖需靠胰島素控制避免高血糖危害身體的器官,蕭立偉說,必須注射胰島素快速的把血糖降下來。胰島素能幫助患者快速控制血糖、延長胰臟分泌胰島素功能,即便目前已有多元的口服抗糖尿病藥物,仍無法取代胰島素的治療。蕭立偉解釋,多數口服藥物以胰島素增敏或促進分泌胰島素為主,卻可能讓患者體內剩餘的胰島細胞過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使用胰島素治療,能快速控制血糖,也能幫助胰島細胞喘息,延長胰臟功能。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12 焦點.生死議題
斷食善終和安寧療護有何不同?醫曝最大差異是這點
台灣是高齡社會,許多人面臨家中長輩善終議題。國內有醫師以照顧家中漸凍症長者經驗,積極推廣「斷食善終」,也就是透過逐步減少餵食,讓患者慢慢走向死亡。馬偕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方俊凱說,安寧療護是依病患病情、身體條件,配合調整營養攝取,讓身體相對穩定;斷食則會讓患者與家屬過度關注身體變化,忽略臨終前心理、社會和靈性面的需求。安寧療護對象廣泛國內適用安寧療護的對象非常廣泛,方俊凱說,除熟知的癌症末期,以及重度失智症、中風、心衰竭、肝硬化、急慢腎衰竭等八大非癌症末期病人,今年更擴增衰弱老人;另依「病主法」規定,如處於不可逆轉的昏迷狀況、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症患者等,也可以進行安寧療護。方俊凱指出,「病主法」的「預立醫療決定」可事先表明,拒絕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或其他與醫療照護、善終等相關意願,但都需要搭配醫護專業判斷,依規定患者需於有意識下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後續才可接受安寧療護。斷食善終過度關注身體變化方俊凱表示,斷食善終看起來很自主,但許多時候並非病人自己決定,而是家屬決定,「這對病患來說,能不能提供最好的狀態、最好的生活品質?」特別是末期患者於心理、社會和靈性需求十分重要,不僅要讓患者平靜、減少不安,也要協助在社會上和家人、朋友好好道別,靈性則看患者是否覺得此生有意義感與幸福感,如果覺得此生該做的事都做了,就可以沒有恐懼放下一切。病患及家屬應如何面對安寧療護?方俊凱說,國內安寧療護進展快速,建議病患及家屬應多收集資訊充分了解安寧療護,或詢問醫院安寧療護團隊,評估病患是否符合相關條件,讓病患在生命末期可以尊嚴的離開。延伸閱讀:🎧|老母親被迫餓了5天後忍不住偷吃⋯專家:斷食善終有倫理問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08 醫療.泌尿腎臟
陳盈潔去年腎臟病保外就醫,近日「出現奇蹟」! 醫師說明「這腎病」,妥善治療可逆轉
資深藝人陳盈潔因教唆偽造有價證券罪被判刑定讞,2023年8月入獄後,卻在10月發生急性腎損傷(過去常稱為:急性腎衰竭)、敗血症等狀況,申請保外就醫治療。近日,音樂製作人許常德透露陳盈潔病況,從原本床頭掛著病危通知,持續一周洗腎3次,目前病情已經穩定好轉,出現奇蹟曙光。慢性腎臟病末期往往有洗腎的風險!腎臟病的原因有哪些?根據統計,全台慢性腎臟病人口突破200萬,因初期症狀不明顯,約九成患者不知道自己得病。其中,又有近六成病患在確診時已是晚期,面臨「洗腎」的命運,後續造成龐大的醫療支出,患者生活品質也不佳。什麼是慢性腎臟病(CKD)?慢性腎臟病(CKD)是指腎臟功能慢慢地逐漸衰退,無法清除體內代謝物及維持水分、酸鹼、電解質平衡。若腎功能嚴重下降,出現尿毒症狀,就須洗腎或是腎臟移植治療。看更多→元氣百科 慢性腎臟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黃尚志說,腎臟病的治療首重「找出致病的原因」,包括不當使用藥物、嚴重的脫水、不良生活習慣(抽菸、喝酒、熬夜)、過油過鹹的飲食、身體發炎感染、疾病控制不佳,三高、糖尿病等許多疾病也會傷害到腎臟功能,因素多且複雜。腎臟病急性到慢性的演變過程腎臟病的急性到慢性病程:從急性腎損傷(AKI)、急性腎臟病(AKD)到慢性腎臟病(CKD),可說是腎臟病從急性到慢性的演變過程。如果急性腎損傷發生後沒有積極治療,會持續性的損害腎功能,無法進行排毒、排水、平衡身體電解質。什麼是急性腎損傷(急性腎衰竭)?腎臟突然在短時間內,因故無法正常作用,導致毒素、廢物和水份堆積在體內,腎功能在數小時至數天內迅速惡化。急性腎衰竭若能及早治療,可以恢復腎功能。但未痊癒,可能會演變成慢性腎臟病。看更多→元氣百科 急性腎衰竭急性腎損傷是指在短時間之內,腎功能急速惡化,會有水腫、噁心、頭痛、尿量減少、血壓升高、呼吸短促,甚至昏迷、休克等症狀。發生急性腎損傷時,務必把握治療黃金時間配合醫師接受治療,經緊急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清除毒素,腎功能可部分恢復或完全恢復。腎臟病治療的重點黃尚志提醒,腎臟病治療目的為「保存較多殘餘腎功能」,當症狀減輕時,不代表身體完全無恙,應控制飲食、遵照醫囑用藥、避免亂吃會對腎臟造成損害的藥物,才不會讓腎功能再惡化。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04 醫療.泌尿腎臟
腎功能不好,身體老的快!護腎務必適度運動
隨著年紀增長,超過40歲以後,腎功能每年約下降1%,由於腎功能退化是不可逆的,因此我們要從各方面來降低腎臟老化速度。除了注意飲食、服用藥物外,運動也是保護腎臟不可或缺的一環。腎臟是沉默器官,主要工作是代謝身體中的廢物。我們從飲食、呼吸進來的物質,經過身體吸收營養並代謝,最後水溶性的物質就是由腎臟處理,以尿液形式排出體外。腎功能不好 身體老化速度快運動排汗可以促進體內各種循環,但無法取代腎臟代謝功能。腎功能不好的人,會導致身體代謝物無法完全排出,留在體內形成尿毒素,可能傷害身體並加速老化。為了增進腎功能的保護,以減少併發症發生,腎友除了做好飲食管理外,還要從事適度的運動。腎臟病友容易提早老化,腎功能不佳者因為體內尿毒素累積進而造成肌肉萎縮,常有肌力不足或肌少症問題。透過適度運動可以維持體力,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心跳上升、加速循環,增強心肺功能,有助於維持血液灌流,促使尿毒素排出,因此運動不僅對腎臟有益,更是全身性的改善。但要記得在運動中及運動後,必須補充適量水分及蛋白質。進行高強度運動前,要有妥善的準備並評估自己體能是否足夠,若沒有適度訓練就貿然從事過度運動,可能導致「橫紋肌溶解症」,造成急性腎臟衰竭,甚至危及生命。運動過量可能引起橫紋肌溶解症當運動過量時,也可能引起橫紋肌溶解症,特別是發生在平日沒有訓練或練習不夠的運動者身上。橫紋肌溶解症是指身體橫紋肌受到破壞導致肌肉細胞壞死及細胞膜破裂,使細胞內組織及肌球蛋白滲漏到血液,最終排出體外。嚴重情況可能造成結晶阻塞腎小管,引起急性腎衰竭。有氧運動或無氧運動對身體健康有益,有氧運動如慢跑或游泳,能提升心肺功能及耐力,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無氧運動如舉重或短跑,專注於增強肌肉力量和大小,有助於提升基礎代謝率,可避免年齡增長所引起的肌肉質量流失。建議腎友維持固定運動的好習慣,運動時適度補充水分,運動後著重均衡飲食,在護腎的道路上,走得更平順。(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4-03-03 養生.保健食品瘋
維他命D攝取過量真的會致死 法醫解剖吃補充劑數月卻死亡的案例這麼說
我在2024-2-2發表維他命D這匹死馬,讀者Elliot昨天留言:Man killed by vitamin D supplements, coroner rules(法醫呼籲:維他命補充劑與保健食品的包裝標示上,應加入警示標語與副作用風險)。上面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昨天發表在Business Insider的文章,標題是A man was killed by vitamin D supplements he’d been taking for months. A coroner said the risks of taking too much weren’t made clear(一名男子因服用數月的維他命 D 補充劑而死亡。驗屍官說服用過量的風險沒有被明確標識)。英國廣播公司也在同一天發表Surrey coroner calls for change after 89-year-old’s fatal vitamin D overdose(89 歲老人過量服用維他命 D 致死,薩裡驗屍官呼籲做出改變)。英國獨立報也在同一天發表Man dies of Vitamin D ‘overdose’(男子死於維他命 D「過量」)。紐約郵報也在同一天發表Man dies of vitamin D toxicity — experts warn the risk of overdose is real(男子死於維他命 D 中毒——專家警告稱,服用過量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我現在把這幾篇文章的重點整理和翻譯如下:一名服用維他命 D 補充劑至少九個月的男子死於與血液中維他命 D 含量過高有關的疾病。英國驗屍官的報告稱,包裝上沒有明確說明服用過多的風險。89 歲的英國退休商人 David Mitchener 於 5 月 10 日因高鈣血症(血液中鈣含量過高)入院。高鈣血症會削弱骨骼並導致腎臟問題,例如腎結石,以及心臟問題。 維他命 D 有助於身體吸收鈣,因此如果攝取過多,可能會導致鈣堆積。報告稱,當醫生測試米切納的維他命 D 水平時,結果顯示其處於實驗室可記錄的最高水平。據說死者體內的維他命 D 含量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屍檢顯示,他的維他命 D 水平為 380,「實驗室可記錄的最高水平」。10天後米切納去世。報告中指出,他的主要死因是心臟衰竭和腎衰竭、鈣含量過高以及維他命 D 中毒(也稱為維他命 D 過多症)。這起事件促使薩裡助理驗屍官發布一份報告,敦促監管機構強制要求在補充劑包裝上明確警告過度消費的危險。驗屍官喬納森史蒂文斯 (Jonathan Stevens) 表示,包裝上或包裝內沒有任何警告詳細說明服用維他命 D 補充劑的具體風險或副作用。「過量服用維他命補充劑可能會帶來非常嚴重的風險和副作用,」他在報告中說。史蒂文斯敦促補充劑製造商和監管機構採取更多措施,讓人們知道他們應該服用多少。「除非採取行動,否則未來死亡還會發生」他說。他已致函衛生和社會保障部以及食品標準局 (FSA)。英國食品安全局和衛生與社會安全部 (DHSC) 均表示,他們將對驗屍官的報告做出回應,該報告也已發送給銷售補充劑的公司。延伸閱讀:維他命D 會變成水溶性?中毒要非常努力?原文:維他命D過量致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24 養生.聰明飲食
10大超好吃傷腎美食正慢慢傷害你的腎,第1名揚名海內外!
洪永祥醫師去年曾公布5大高熱量包餡食物傷腎排行榜,今年他又列舉十種在在不知不覺中緩慢傷害腎臟的美食,包括燒餅油條、炸雞排…就連早餐穀物也是!而第一名更是揚名海內外的國民美食珍珠奶茶。【延伸閱讀】熱量超驚人!醫師公布5大包餡食物是傷腎大魔王 第一名大家午餐經常吃台灣人是出了名的愛吃美食,但許多小吃其實都是高油鹽糖,吃多了其實對健康不好。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在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指出,台灣人每九個就有一個慢性腎衰竭,很多人跟他說「我每天都再吃這些食物也都沒事阿?」其實不是沒事,而是緩慢破壞而不自知。傷腎食物百百種,洪永祥以下列出我們每天非常常見,容易被忽略掉的十個美食,經常吃會讓你容易口渴、水腫、變胖、小便出現泡泡,在不知不覺當中腎功能就會退化的比同年齡的快。十種超級傷腎的好吃食物第十名:早餐穀物早餐穀物,包含玉米片、小麥片等的主要成分是裹了糖的碳水化合物,主打健康的穀片,宣稱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纖;很容易讓人誤以為跟天然的糙米、燕麥、五穀米等富含高纖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是一樣健康的穀物,但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曾發現,半數市售早餐榖片,每100公克含鈉量達500毫克以上。2006年,英國的消費者雜誌檢視275款早餐麥片,發現「以兒童為銷售目標的早餐麥片中,將近90%含高糖、13%含高鹽、10%含高飽和脂肪。」這些事實上都是高油鹽糖的加工食品,因為這是每天固定的早餐,經年累月的吃務必要給小孩吃天然全穀根莖類食物,而不是這些方便的加工傷腎穀物。第九名:蔥花肉鬆捲與奶酥麵包台式蔥花肉鬆捲麵包鬆軟的口感,是因為含有豐富油脂,並且抹上了美乃滋讓質地更加柔軟,加入了美味肉鬆,整體扎實的重量讓它直接奪得麵包界熱量冠軍。蔥花肉鬆捲麵包熱量高達565大卡,約莫2碗飯的熱量,另外日式麵包無論奶酥、紅豆、芋頭、克林姆都是超高油鹽糖的食物,這些超甜傷腎日式麵包的第一名就是奶酥麵包,一個奶酥麵包高達540卡,這是因為奶酥內餡主要是由奶油、奶粉、糖混合製作而成,再加上麵包原有的熱量,一個麵包下肚,不但吃進去了高熱量其內餡更含有較多的反式脂肪、飽和脂肪酸,吃多也是會讓身體造成腎臟極大負擔。第八名:燒餅油條燒餅油條的製作過程也要加入油脂,它是將麵粉先揉成麵糰,再丟入油鍋中炸。油溫越高,風險也就越高,除了一份燒餅油條的卡路里為500到600大卡,吃掉一份熱量大約是2/3杯珍珠奶茶的熱量。高溫油炸更產生了丙烯醯胺與多環芳香烴的傷腎致癌風險。另外很多油條等食品業者為了增加酥脆口感,多會使用含有重金屬「鋁」的膨脹劑,殊不知人體若攝取過多的鋁,可能會影響腦部腎臟,誘發失智與腎衰竭。第七名:鍋貼包餡食物像是鍋貼、水餃、小籠包,都是澱粉包著五花肉,澱粉高熱量,五花肉含飽和脂肪酸與高熱量,當澱粉緊緊包著五花肉,一點油脂都不漏掉,完全吃進肚就超級傷腎了,高熱量包餡食物傷腎排行榜第1名為鍋貼,因為一份高達750大卡與超過一餐需要的熱量,包餡食物是國人三餐經常的方便選擇,經常攝取是國人造成代謝症候群的非常常見原因,卻往往無法理解他對腎臟的慢性破壞,吃著吃著就吃出肥胖、高血壓、高血脂與糖尿病,腎功能就一日一日流失。第六名:肉鬆肉乾與香腸肉鬆是很好吃的下飯食品常見於早餐飯糰,還有小孩若是生病沒胃口時,或是老人家牙齒不好咬不動肉的時候,擔心加人營養不夠,要補充蛋白質往往都會選擇稀飯加肉鬆;肉鬆事實上很多營養加工食品,會用大量的油、醬油、糖與鹽調味,加工過程中幾乎胺基酸、維生素營養耗盡,只剩下高油鹽糖調味加工食品,尤其是糖尿病人及腎臟病人,就不宜吃肉鬆。同樣的肉乾與香腸也是高油鹽糖加上高溫加工的紅肉,吃完口乾舌燥,有研究發現除了致癌風險外,會引發身體慢性發炎,例如慢性腎絲球腎炎、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性疾病、癌症等。肉鬆肉乾香腸一直以來頗有爭議性,製作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異環胺」,其實蛋白質高溫加工油炸、燒烤類過程也容易產生異環胺。第五名:鐵板麵鐵板麵是早餐店非常暢銷的明星早餐,也是我心目中所有早餐中最傷腎的食物,高油鹽糖鐵板麵全包了,鐵板麵除了高熱量每一百公克的油麵熱量就有361卡,鈉含量更是高達712毫克,鐵板面的調味包通常是預先做好的,裡面有各式各樣的調味成分跟勾芡,不僅很油也很鹹,熱量驚人,且經過鐵板上高溫烹煮的鐵板麵,容易卡上陳年焦炭,異環胺、丙烯醯胺與多環芳香烴增加罹癌風險。第四名:三寶飯一份三寶飯960大卡,這還是只有肉跟飯的熱量,加上配菜後熱量大約在1330大卡,比炸雞腿便當熱量還高,一餐就吃掉了一天兩餐的熱量,烤鴨、烤雞的脆皮是因為醃料中含糖,經過烘烤後雖然香氣十足,但熱量也是驚人。叉燒是由五花肉製成,本身為高脂肉類,,且燒臘便當的飯量很多,熱量就爆高,傷腎不只熱量最後會淋上美味高鹽高糖的醬汁,美味的三寶飯真的超傷腎。建議盡量少吃,吃的時候避開肥肉、雞皮、鴨皮。第三名:炸雞排香酥多汁的炸雞排堪稱「邪惡國民美食之最」,更是許多人的宵夜追劇聚會唱歌首選!2012年一則新聞震撼了台灣,台中市一位12歲女童,每天下課在學校附近,買雞排或鹽酥雞吃,一星期4到5次,估計1年吃超過2百份雞排,結果前陣子感冒,引發尿毒症,檢查發現腎臟已經壞死,以後都要洗腎,這位女童原本就有慢性腎臟病,加上每天吃高熱量的油炸物,導致腎臟無法負荷而整個腎功能就耗盡,裹著澱粉經過油炸的雞排,一片熱量平均可達630大卡,比吃2碗白飯還要多。「可怕的不單是熱量」,雞排的獨家調味都是有甜又鹹的高鹽糖,油品若不按時更換,回鍋油更是很多的致癌物與重金屬,經常吃炸雞排不單單是發胖更是傷肝傷腎身心傷血管提升致癌率。第二名:日式拉麵很多第一次吃道地日本拉麵只要喝上第一口湯就會喊好鹹,如果是出國日本才吃一次就算了,台灣人真的是太愛吃拉麵了,對拉麵痴狂的人超級多,甚至網路上還出現「台北捷運拉麵地圖」而且許多人氣店面不分白晝,總是大排長龍,大家一定有印象吃完拉麵超口渴,讓人擔心的是,愛拉麵的就愛拉麵的功夫熬煮湯頭,一定要把湯喝到見底才禮貌,一碗拉麵含鈉量高達2000~4000毫克,有些專業吃貨一周7天,很多人吃著吃著就習慣了拉麵的鹹度,接著血液中的鈉離子就飆高,高血鈉除了造成腎臟負荷、超級傷血管,更造成水腫、高血壓與痛風的發作,絕對是傷腎的高危險。第一名:珍珠奶茶傷腎第一名的后冠是珍珠奶茶,不僅僅是他本身傷腎的邪惡成分,比起前面九種食物她應該是台灣人攝取頻率最高的傷腎食物。一杯珍珠奶茶熱量高達 783.2 大卡;奶茶當中的「奶」是以奶精製作,不論是粉狀還是液狀都屬於油脂類、而不是奶類,雖然現在已較少見反式脂肪製成的奶精,但那一顆顆的褐色珍珠就是高熱量來源。高果糖是傷腎的另一大原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額外添加精緻糖的攝取量,不宜超過每日熱量的5%,若以成人一天所需熱量1800大卡計算,相當於精緻糖不超過90大卡(相當於22.5公克的糖),而一杯700c.c.珍珠奶茶的含糖量約50至60公克,只喝半杯就超標珍奶當中的高果糖糖漿,其果糖分子代謝會產生過多的磷酸三碳糖,促進肝臟內生性脂質合成,也會增加三酸甘油酯堆積胰島素阻抗的增加,提高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痛風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這些慢性病症是傷腎的最大元兇。偶爾吃別緊張 多喝水、多運動增代謝 洪永祥說,以上十種超級傷腎好吃的食物,大家務必放在心中就好,不要輕易放進口中,若真的偶爾嘴饞吃了,要多喝水、多運動增加代謝,任何一種千萬不要變成每天吃的常規飲食,那是非常恐怖的。人類出生約有兩百萬顆腎絲球,要使用一輩子,腎絲球不會再生,死掉一顆就少一顆,人類壽命不斷的延長,腎臟的存款一定要省著點用,將來老了才能避開洗腎的危險。為了腎臟的健康,一定要減少攝取這些食物的頻率。【資料來源】.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2-19 醫療.牙科
不只是火氣大,口臭味道藏警訊!口臭吃什麼?7食物消除口腔異味
口臭原因有85%~95%是來自於口腔,少數口臭是由呼吸道引起,主要是因口中殘留的食物經細菌腐化作用後,產生揮發性的硫化物,進而發生口臭問題。長期口臭原因有哪些?口臭要吃什麼?怎麼解決?本文一次整理口臭原因及解決辦法。口臭原因有哪些?口臭是因為口腔內的微生物在分解殘留食物時,經細菌腐化作用後,產生揮發性的硫化物,如硫化氫、甲硫醇等等,進而引起口臭。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王志堂指出,唾液含有的抗菌物質也具有沖洗作用,可幫助清除食物殘渣及清理已壞死細胞,唾液減少會造成口腔細菌滋生,進而增加口腔異味的可能。以下整理可能引起口臭的原因:·口腔疾病:蛀牙、食物殘留口腔或牙縫、牙周病、假牙清潔不當、毛狀或苔狀舌、裂溝舌、口腔潰瘍等等口腔問題皆可能引起口臭,也是導致口臭最主要的原因。·口腔乾燥:如上述說明,唾液減少會造成細菌滋生,增加口臭的可能。緊張、失眠或恐慌等等情緒壓力下,可能引起口乾現象。除此之外,王志堂表示,服用某些安眠藥或降血壓藥物、缺乏維生素B群者,以及常用嘴呼吸者也可能有口乾問題。·呼吸道疾病:呼吸道感染可能會產生呼吸異味,如慢性鼻竇炎、鼻咽發炎、喉炎、扁桃腺炎、也可能引發口臭問題。·其他疾病因素:因疾病而導致身體異常代謝物,隨著血流循環被帶至肺部,當呼氣排出體外會發現有不正常的氣味,如:糖尿病併發食物代謝異常、尿毒症、肝衰竭等等。·胃食道逆流:桃園鴻林診所腸胃科醫師鄭泓志指出,發生胃食道逆流時,胃酸會沿著食道上升滲入口腔或咽喉,而胃酸是一種強酸性液體,可以殺死細菌但也會破壞口腔內的平衡造成酸鹼度降低,提供有利於細菌生長的環境,當細菌分解食物殘渣或唾液時會產生硫化物,而且胃食道逆流還會讓唾液分泌減少,增加口臭的可能。·食物、抽菸:大蒜、洋蔥、韭菜、酒、飲用大量牛奶皆可能引起口臭,而吸菸會使尼古丁殘留口中,進而引起口腔異味。·發燒:根據奇美醫院衛教指出,發高燒時,口腔內的唾液分泌會減少且舌頭作用減低,會使得沖洗細菌產物的作用相對降低,進而發生口臭。口臭味道藏警訊想確認自己是否有口臭問題,知名中醫師王大元表示,可以用舌頭舔手背、用湯匙觸碰舌頭或刮舌苔、手指磨擦齒齦後、講電話或手機後、使用口罩後聞聞看物品有無異味殘留。口腔隨著環境與生理變化,也會使味道出現變化,以下根據王大元中醫師說明整理5種口臭味道原因: 爛蘋果味:糖尿病酮酸症阿摩尼亞味:如:洗腎患者、腎衰竭、腎病症候群等腎臟有問題者。因為無法將尿素排出體外,而出現類似阿摩尼亞味的尿騷味。垃圾腐爛味:牙周病、蛀牙臭酸味:胃食道逆流魚腥味:鼻竇炎而引起,因感染或過敏而引起鼻黏膜腫大、鼻竇阻塞,當分泌物久滯在鼻腔,進而形成黃綠膿痰,造成魚腥味。其他味道:乳癌患者口腔易有醃蘿蔔等 口臭吃什麼?7食物消除口腔異味大家都知道吃重口味食物會造成味道殘留口中,營養師余朱青表示,酒精飲料、含糖飲料、乳製品、肉類、大蒜、洋蔥及糖皆容易造成口臭問題。那口臭究竟要吃什麼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分享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之撰文整理7種食物有助降低口中氣味,包含蘋果、口香糖、維生素C食物、低脂優格、全麥麵包、肉桂及綠茶。口臭看什麼科?怎麼解決?引起口臭最常見的原因為牙周病、口腔清潔不當等口腔問題,建議有口臭問題,應先至牙科檢查,若長期口臭未改善則可至耳鼻喉科進一步確認是否為其他原因所致。以下整理幾種日常方法有助於降低口臭發生及解決口臭問題:1.定期檢查牙齒,每半年洗牙一次。2.以牙線、牙間刷清潔牙縫,刷牙後使用漱口水。3.飯後刷牙,尤其是有吃肉類、乳製品及含糖食物。4.多喝水、多吃蔬果。5.口乾或唾液分泌減少時,可吃無糖口香糖,透過咀嚼增加唾液分泌。口臭是因為火氣大?中醫消口臭辦法許多民眾認為口臭是因為火氣大,但其實口臭只是火氣大症狀之一,火氣大並非一定會引起口臭。若以中醫觀點來看,王大元中醫師表示,不同口臭屬於不同臟腑的問題,要抑制口臭問題,想要快速緩解口臭,可以按壓迎香穴、合谷穴、內關穴及勞宮穴,以及針對不同口臭,可參考以下幾種漱口消口臭方法: 肺熱:以藿香、薄荷各5克泡茶漱口 胃熱:口含生甘草片或丁香除去口腔異味 肝熱心火:菊花、金銀花各5克泡茶漱口或飲用 抽菸者:無糖的茉莉花茶或桂花綠茶漱口參考資料: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彰濱秀傳牙科部、奇美醫院、元氣中醫師 王大元、書田診所、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余朱青 營養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延伸閱讀: 天啊!原來「生癌的胃」長這樣,長期脹氣打嗝、消化不良...你還只是吃胃藥打發嗎? 大魚大肉才會「痛風」?錯!其實我們每天在喝的●●,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兇手
-
2024-02-16 醫療.皮膚
GPP放大鏡/皮膚9成潰爛 類天皰瘡、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家庭關係陷危機
「我希望兒孫圍繞在身邊聊天,可以不是一種奢侈。」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60歲陳大姐,一年前皮膚冒出大片水泡,皮膚劇癢合併傷口劇痛難忍,確診為類天皰瘡。使用類固醇後導致血糖上升,造成失眠、情緒暴躁。與家人產生嚴重衝突後,甚至一度放棄治療。直到惡化到全身超過9成大面積破皮緊急送醫,進入燒燙傷加護病房治療。除類天皰瘡,還有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GPP)等皮膚重症患者,常因疾病影響家庭和睦,不只身體承受巨大折磨、心靈上也無法獲得支持…類天疱瘡勿信偏方 傷口感染恐致命高雄榮總皮膚科主治醫師魏楷哲表示,類天皰瘡是一種自體免疫水泡病,病程易有復發可能。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但以中老年人居多,臥床或患有如腦神經疾病、中風等多重慢性病的族群,另有服用特定藥物(如:糖尿病治療的DPP-4抑制劑、利尿劑)也可能增加罹病的機會。典型症狀包括皮膚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水泡與紅色斑塊;會出現類似蕁麻疹樣的浮腫紅疹,合併皮膚搔癢,水泡可能會破裂形成傷口,嚴重發作時會引起大面積傷口與疼痛,可能導致傷口感染,甚至死亡。另外,類天皰瘡的治療藥物(例如:口服或注射的類固醇、免疫抑制劑)雖然能有效治療疾病,但也可能會增加其他身體疾病的風險(例如: 高血糖、高血壓、骨質疏鬆)以及降低免疫力,增加嚴重感染的風險。「只要治療設定好目標,多數的類天皰瘡症狀可獲得緩解。」魏楷哲說,類天疱瘡常使病患與家屬在治療上費盡心力,甚至會因為擔心治療的副作用或不願長期治療而自行停藥或尋求偏方、非傳統治療,如服用號稱能增強免疫力的保健食品、中草藥等,反而可能惡化疾病,長久下來不只增添家庭經濟壓力,也可能因照護分工等問題重創家庭關係。他也分享,陳大姐在加護病房處理好急性症狀後,透過調整類固醇劑量搭配生物製劑使用,並和新陳代謝科醫師共同改變糖尿病用藥後,類天疱瘡和血糖皆獲得控制,順利回歸家庭。GPP痛不欲生 家庭關係同樣受傷同樣屬少見重症自體發炎性皮膚病,發作後有致命風險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皮膚會出現膿疱伴隨癢感、斑塊,常被誤以為是藥物過敏;嚴重急性發作時,強烈疼痛的膿疱會合併全身發炎反應,如高燒;皮膚破損時會增加感染風險導致敗血症、心肺功能衰竭或造成體內水分、營養及電解質流失,甚至急性腎衰竭。60歲的林大哥出身特種部隊,10年前確診GPP,每年都因急性發作住院治療5-6次,只要稍微運動或曬太陽就會發作,皮膚出現刺痛膿疱後破皮潰爛。身經百戰的他,每次換藥都仍痛到大聲尖叫。家人無法理解,更難接受「鐵漢父親」形象的轉變,林大哥也因此變得整日緊張不敢運動或流汗,整日將自己關在房間或躺在床上,生怕任何動作又引起疾病復發。因此體重暴增到110公斤,肥胖、糖尿病、心衰竭等慢性病隨之而來。經過適當的診斷與溝通後,林大哥了解疾病並採用生物製劑治療,膿疱症狀獲得緩解,也開始願意下床走動運動。隨著疾病逐漸穩定,疾病雖然偶而會復發,但是住院頻率減少至1-2年一次,也逐漸修復與家人間的關係。皮膚重症治療控制 首重正常作息GPP沒有單一診斷標準,魏楷哲說,GPP診斷仰賴病患的臨床表現並輔以病理切片。隨著醫療不斷地進步,近年也已發現GPP其中一個關鍵致病機轉介白素IL-36,並且發展出相對應的生物治療製劑,研究顯示相關治療能快速消除急性期發作的膿疱,幫助病人回歸生活正軌。許多自體發炎性或自體免疫皮膚病不僅會影響生活品質,嚴重甚至可以導致死亡。魏楷哲呼籲,病患及家屬應主動認識了解疾病知識,也須體認到許多皮膚病可能是一種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般,應長期治療與追蹤,勿聽信坊間療法或偏方,且隨著醫藥發展愈趨進步,就算是無法治癒的疾病一樣可以妥善控制,目標是回歸健康、不影響日常生活與家庭關係經營。「其實,正常生活、飲食且穩定治療,就已經是重要且第一步的保養策略了」📌還有哪些皮膚重症疾病?點這裡看更多📌GPP放大鏡系列專欄,深入了解看更多▶渾身痛癢 升遷被喊停…慢性蕁麻疹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留意身心危機▶滿身潰爛…天疱瘡、全身性膿疱性乾癬 被迫放棄退休旅遊夢▶皮膚流膿飄異味 皮膚重症疾病斬斷愛情夢📢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我會遇見GPP嗎?遇見GPP會怎麼樣?我想對GPP病友說...👉最完整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大公開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
-
2024-01-15 養生.聰明飲食
巴西堅果吃一粒「硒」就超量?吃巴西堅果有可能硒中毒嗎?
我在2023-10-26發表再談「硒是抗癌之王」,指出「硒是抗癌之王」的說法是醫生/媒體編織出來的故事。讀者Gordon Chan在2023-12-24留言:「教授好 聖誔快樂。巴西堅果號稱超級食物,含硒量非常驚人,據講吃一粒已超過人體每日所需的份量,這個會有攝取過量的疑慮嗎?抑或均衡的雜食已經足夠?」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有一個專談硒的網頁。它說14歲以上的人的每日建議攝取量是55微克,而上限是400微克。它也說:「巴西堅果含有大量的硒(每個堅果 68-91 微克),如果吃太多,可能會導致您超出上限。 攝取過多的硒可能會導致以下情況:大蒜味、噁心、腹瀉、皮疹、煩躁、口腔中有金屬味、頭髮或指甲脆弱、頭髮或指甲脫落、牙齒變色、神經系統問題。攝取極高的硒會導致嚴重的問題,包括呼吸困難、顫抖、腎衰竭、心臟病和心臟衰竭。」所以,根據這個網頁,吃一粒巴西堅果就已經超出硒的每日建議攝取量,但需要吃5粒以上才會超出上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巴西堅果中的硒含量,在不同的研究裡所得到的數值可以相差好幾倍,而在同一研究裡更可以相差數十倍。請看下面這4篇論文所提供的數值:2008年:Concentrations of selenium, barium, and radium in Brazil nuts(巴西堅果中硒、鋇和鐳的濃度)。每克堅果含 2到20微克硒。2017年:Natural variation of selenium in Brazil nuts and soils from the Amazon region(巴西堅果和亞馬遜地區土壤中硒的自然變化)。每克堅果含 2.07到68.15 微克硒。2022年:Nuts as a Dietary Enrichment with Selected Minerals-Content Assessment Supported by Chemometric Analysis(堅果作為膳食強化劑,透過化學計量分析支持的選定礦物質含量評估)。每克堅果含 1.7到7.3微克硒。2023年:In Vitro Assessment of the Bioaccessibility of Zn, Ca, Mg, and Se from Various Types of Nuts(各種堅果中鋅、鈣、鎂和硒生物可利用性的體外評估)。每克堅果含 0.8到9微克硒。一粒巴西堅果的平均重量大約是5克。所以,根據2017年那篇論文,一粒巴西堅果所含的硒可以高達340微克。這個數值已經是非常接近每日攝取量的上限(400微克)。所以,如果你運氣不好,的確是有可能會吃一粒巴西堅果就超量。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那個專談硒的網頁有說:「硒缺乏症在美國和加拿大是非常罕見。大多數美國人從飲食中獲得足夠的硒,因為他們食用在許多不同地區種植或飼養的食物。」所以,讀者Gordon Chan所問的「抑或均衡的雜食已經足夠」,答案當然是「是的」。以此延伸解讀,所有那些聲稱「硒是抗癌之王,要補充」的媒體、營養師、醫生,都是害人不淺。請看硒是抗癌之王?醫師害人的胡扯。原文:巴西堅果含硒量驚人,吃一粒就超量?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22 寵物.照顧指南
天冷「高齡小型犬」最要加強保暖 獸醫示警:血壓上升恐腎衰竭
寒流來襲,近期天氣驟降,不僅民眾感到寒冷,有獸醫師觀察,近期常有犬貓因天冷導致心臟血管疾病、泌尿道感染送醫,因感冒就醫的寵物數量亦增加,建議飼主留意家中10歲以上的小型犬,可適時為其穿上衣物防寒。天冷高齡小型犬要特別注意保暖「心肺功能較弱的高齡小型犬隻飼主需要特別注意。」台北市獸醫師公會副理事長楊靜宇指出,天冷容易引發犬隻血壓上升,增加心肺負擔,甚至造成肺積水、腎臟衰竭等危機;本身已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犬隻飼主更需注意,可為毛小孩加強保暖。楊靜宇說,馬爾濟斯、博美犬、貴賓犬、約克夏等「小型玩具犬」心臟辦膜常出現問題,一旦血壓增加,產生的併發症會更嚴重。因小型犬多被飼養在室內恆溫環境,冬天有暖氣、夏天開冷氣,對於氣溫變化非常敏感,建議飼主帶10歲以上小型犬出門時,可為其穿上寵物專用衣物保暖。至於哈士奇、聖伯納等大型犬,因屬於極地犬種,適應低溫環境,飼主為其穿衣反而導致犬隻不適,或引起皮膚過敏。注意加溫設備擺放位置別灼傷飼主擔心毛小孩寒冷,常在家中擺放紅外線燈、電暖器等設備。楊靜宇提醒,飼主使用加溫設備時,應注意擺放位置,不宜太靠近寵物以免導致灼傷,最好放置於寵物無法觸及的高處平台;另需注意平均加溫,將室內整體溫度維持在20至23度,避免單點式升溫。楊靜宇表示,近期因氣溫驟降,常有小型犬隻感冒導致咳嗽、流鼻水至動物醫院看診;貓則是泌尿道問題比率增加,因天冷貓不想動,飲水量亦降低,造成尿液濃縮,容易引發細菌感染、尿道結石問題。
-
2023-12-21 醫療.泌尿腎臟
他疑染腸胃型感冒卻是重金屬中毒 如何預防重金屬危害?
彰化縣55歲洪姓男子情緒焦躁和記憶力減退,以為是上了年紀的症狀,近日錯把腹痛、呼吸急促當腸胃型感冒,就醫驗血確診為重金屬中毒,懷疑與長期從金屬表面處理工作有關,目前服藥和注射針劑緩解症狀。彰化縣二林基督教醫院腎臟科醫師江芳瑩表示,腎臟是人體重要器官,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廢物和毒素,同時調節體內的水分和電解質平衡,當人體長期或過量曝露在鉛、汞、鎘等重金屬環境裡,可能引發嚴重的腎臟傷害,近日有一名洪姓病人因腹痛、貧血、焦躁、呼吸急促及記憶力衰退等症狀求醫,抽血檢驗報告顯示金重金屬中毒。洪姓病人告訴醫護,自己從事金屬表面處理相關工作,長期接觸工業廢水,看情況戴口罩和手套。江芳瑩說,鉛會積聚在腎臟組織而損害功能,汞中毒可引起急性腎損傷,鎘是廢水和煙霧中的常見汙染物,長期接觸可能導致腎臟功能減退,甚至形成腎結石,民眾最好減少接觸汙染的材料,不得不接觸時應全程戴口罩和手套。江芳瑩說,除了盡量身處有重金屬汙染之虞的環境,飲食要確保沒重金屬汙染,平日適量飲水、控制鈉攝入、多攝取膳食纖維的食物,不過量飲酒、不吸菸,服藥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並選擇無重金屬成分的藥物,日常生活多管齊下護腎。什麼是重金屬中毒?根據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資料,一般來說會對生物體造成傷害的重金屬,主因可能是金屬離子會與生物體內的大分子結合或鍵結,這些大分子如蛋白質或遺傳因子DNA 等,一旦被鍵結,便會失去該有的功能,導致細胞死亡或不正常增生而引發癌症。各種重金屬中毒的常見症狀這些常見的重金屬,若急性大量暴露或長期累積,在臨床上會造成一些疾病或症狀:.鉛:會引發貧血、神經肌肉麻痺、兒童鉛腦症或智力較差、腎臟損傷及腹痛等消化道症狀。.汞:會引發神經、腎臟、呼吸道及皮膚炎症與壞死,以及一些早期的神經精神症狀,包括注意力渙散、失眠、易激動、幻想和躁症等。.鎘:急性症狀類似一般食物中毒,患者會嘔吐、下痢、腹痛等;若為慢性中毒則會出現腎功能障礙,導致骨骼中鈣磷的流失,引發骨軟化症,導致骨頭疼痛。.砷:雖然不是重金屬,但易污染食物或飲用水。急性中毒症狀有腹痛、血便、溶血、休克、急性肝炎、腎衰竭及抽搐;慢性中毒會有皮膚疹、胃腸症狀及末梢神經炎。如何預防重金屬中毒?鉛鉛的暴露,可能來自油漆色料或塗料、釉藥的製造使用,鉛蓄電池的製造與回收,塑膠品或塑膠安定劑的製造,錫鉛熔鑄、電線電纜、映像管與日光燈製造,電子焊錫與電容器噴錫等作業以及空氣汙染。因此, 工作時做好防護是最好的預防中毒措施。如果工作中會接觸到鉛,下班時應在工作環境洗澡及換好衣服再回家,並把自己的衣服與家人的衣服分開清洗,不把鉛粉塵帶回家,即可避免暴露在鉛汙染的環境中。汞汞的暴露主要來自河川和近海水產所受到的工業污染、牙齒補綴物、劣質中藥材和化妝品等。汞也普遍應用在電池、日光燈、螢光燈、溫度計和血壓計。因此,為了減少汞的暴露,應選購標示清楚、檢驗合格的海鮮食品、中藥材和化妝品。考慮到汞的毒性,如今在家庭中已推行盡量減少或禁止使用汞溫度計。砷砷的暴露主要是透過食物和飲水,食物中可能含有的砷以及農藥常使用的都是有機砷,毒性比較低。飲水中的砷主要為無機的形態,毒性很強,飲水會被砷污染,有可能是地層構造的自然因素,也可能是工業汙染所致。因此,受汙染地區最好不要飲用地下水,應使用乾淨的民生用水。鎘在工業上,鎘經常被用於塑膠加工業或當安定劑使用。抽菸也是鎘暴露的主要來源之一。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台灣部分地區由於受到鎘的汙染而生產出有毒鎘米,因此,購買檢驗合格的稻米食用是預防鎘暴露的重要原則。【資料來源】.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遠離重金屬中毒
-
2023-12-19 醫療.泌尿腎臟
選擇腹膜透析自由度高,省時、不綁住家人,腎友趴趴走還能奉獻族人
居住在偏遠的屏東縣來義鄉,不管去哪都依賴姐姐接送的洪小姐,是13年的資深腎友,血液透析8年期間,每週三次的洗腎通勤,不僅消耗自己的時間,也直接綁住了姊姊的生活。面臨二度洗腎人生的她,希望可以為自己和家人多想一點,尋找最適合自己與家人生活的治療方式。「若在家用腹膜透析洗腎,不僅省下通勤時間,還能減少姐姐負擔,自己的時間更多,還能到果園幫忙姊姊工作,如果真的需要再次洗腎,我想嘗試腹膜透析。」洪小姐的主治醫師、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李文欽表示,像洪小姐這樣主動思考評估自己生活,提出需求的患者不多,原因是大眾對洗腎常存在害怕或誤解,一聽到洗腎,不免先抗拒、徬徨了起來。但其實,洗腎只是生活中「多一件事」,而不是生活中「只有洗腎這一件事」。健保署末期腎臟病前期(Pre-ESRD)之病人照護與衛教計畫中,在針對處在慢性腎臟病5不同期別的腎友進行各項照護衛教。李文欽分享,在末期腎衰竭患者腎臟替代療法的選擇議題,其實沒有限定在何時啟動討論,但一般約在慢性腎臟病第五期的時候開始。李文欽說,或許這些治療模式的介紹可以藉由多元的衛教方式,讓腎友更早就開始了解。因為在沒有急迫壓力下進行衛教,除了降低緊急時刻腎友和家屬六神無主的情況,也可以讓雙方在醫病共享決策(SDM)時的知識更對等。他也建議腎友或家屬,可以從腎友本人的角度出發,針對不同生活面向多思考,如現行生活改變(食衣住行)、維持工作、未來疾病治療認識、自身原有疾病現況等,多方考量後可以做出對腎友最適合的選擇。李文欽說,洪小姐主動表明想採取腹膜透析,但多年前曾因剖腹產擔心腹膜沾黏,被當時的醫師拒絕過,面臨二度洗腎,她從居住環境、交通等因素思考,更不想增加家人負擔,再次跟醫師表達,希望使用腹膜透析。後來在長庚腹膜透析團隊的協助下,已順利腹膜透析2年多了。在專業護理師的指導下,不僅在家自行換液順暢,透析效果穩定,每月回診一次,比起過去每週三次到醫院洗血液透析,開始腹膜透析後除了省下往返時間外,每月只需回診一次,相較過去血液透析每月至少需到透析診所12次,還能享受自在的家庭生活,生活品質大幅提升。熱情的洪小姐還主動跟李文欽說到,她的家鄉還有村民需要幫助,要不要到她家走走,也因此,高雄長庚腎臟科今年在院方的支持下展開公益計畫,走進偏鄉部落照顧民眾。洪小姐受邀上台分享自身經驗,還擔任族人的翻譯人員,協助醫療人員衛教宣導。她開心地說「我那一村的老人家生病,都是我在開導的啦!洗腎哪有這麼可怕,我還會去小琉球喝喜酒,搭飛機去澎湖玩呢」。現在的她,不只是部落的超級翻譯機,協助族人與醫療團隊溝通,還過著不只是洗腎的生活。李文欽笑著說:「洪小姐才是促成這個計畫的女主角。」不僅如此,在實際走訪山區之後,李文欽也呼籲像腹膜透析這樣的居家醫療,確實能夠讓偏鄉腎友不再因天災路斷,颱風暴雨而中斷治療。這個計畫明年還會繼續努力,為偏鄉的民眾和腎病患者帶來更多人生的可能性。什麼是腹膜透析(PD)?腹膜透析是在腹部放入一條細細的導管,將透析液經由導管注入腹部,利用血液和透析液濃度差的原理,藉由腹腔微血管進行交換。最後再將「髒的透析液」引流出肚子,換上新一袋透析液至腹腔,循環以清除體內的毒素和水分。腹膜透析分成兩種,一是連續可移動腹膜透析(CAPD),另一種是全自動腹膜透析(APD),兩者都可以由腎友或家屬自行操作,也由於腹膜透析可自行操作,地點彈性,患者也不用一直跑醫院,生活、上班、出遊較不受影響。偏鄉腎友也不至於因一時天災暴雨受困而中斷治療。全自動腹膜透析(APD):由機器進行自動換液,利用晚上睡覺時間洗腎,白天可照常工作、生活、外出,不受影響。連續可移動腹膜透析(CAPD):每日手動換液三至四次,讓藥水在體內停留四到六小時後,再引流出來。延伸閱讀:雲端+醫護即時監測 在家洗腎也好安心!延伸閱讀:腎友真心話 居家透析更能自我健康管理
-
2023-12-15 醫療.心臟血管
重度「三尖瓣閉鎖不全」在65歲以上長者盛行率可達3%,嚴重會導致肝、腎衰竭,速懂相關症狀、疾病發展與治療
重度三尖瓣閉鎖不全在65歲以上長者盛行率可達3%,隨者年齡上升,盛行率亦會倍數增加。嚴重症狀會因血液逆流至肝臟、腎臟,恐導致患者發生肝、腎衰竭。台大醫院2023年12月13日公布一例82歲長者接受「異位性上下腔靜脈支架瓣膜置放術」治療,此術式可用於治療無法使用傳統開心手術的高齡患者,術後恢復時間也較傳統開心手術為短。心臟的瓣膜有哪些?什麼是「三尖瓣閉鎖不全」?病情會如何發展?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虞希禹說明:心臟有三尖瓣、肺動脈瓣、二尖瓣(僧帽瓣)和主動脈瓣等4個瓣膜。三尖瓣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心臟瓣膜,在英文以「被遺忘的瓣膜(The Forgotten Valve)」形容。「三尖瓣是右心房、右心室之間的閘門」,能夠控制心臟中血液的進出方向,當閘門無法正常的關閉時,部分血液產生逆流,此時就稱為「三尖瓣閉鎖不全」。「三尖瓣閉鎖不全」疾病發展:★輕度、中度三尖瓣閉鎖不全:患者可能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僅有下肢水腫、靜脈曲張等不明顯症狀,容易被患者所忽略。★重度三尖瓣閉鎖不全:心臟會因為頻繁的逆流而漸漸擴大,患者稍微運動就容易發生喘氣、疲累等狀況,醫師有可能以「運動耐受性不良」說明,此時心臟功能已明顯衰退。★合併右心衰竭:三尖瓣閉鎖不全嚴重且合併其他疾病會發生,血液會逆流回肝臟、腎臟,導致患者出現黃疸腹水、心腎症候群等問題,嚴重時會引起肝臟衰竭、腎衰竭,增加治療的複雜性。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江君揚指出輕度或中度的三尖瓣閉鎖不全,大部分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65歲以上的族群,重度三尖瓣閉鎖不全的盛行率可達到3%,70、80歲更上看5%、6%,隨著年齡增加而顯著提高。三尖瓣閉鎖不全的成因有哪些?能治療嗎?台大醫院心臟內科副教授林茂欣指出三尖瓣膜閉鎖不全的成因:包括先天性缺損與發育不全;此外,後天的疾病也會引起,常見的疾病或問題有:心內膜炎、外傷、慢性心房顫動、肺動脈高壓、心律調節器置放等原因導致。虞希禹指出三尖瓣閉鎖不全的治療,輕症患者通常只要通過藥物針對症狀治療改善,如治療肺病、降血壓、利尿劑,中度患者通常也不需開刀,當自然病程風險超過手術風險,才會由保守治療轉為外科手術治療。患者不只有中度三尖瓣閉鎖不全的情況外,另有其他的心臟疾病通常會一起做手術修補,以預防後續病情惡化,至於重度以上的患者就一定需要手術治療,而通常會優先考慮傳統開心手術,依據患者病況進行風險評估。傳統心臟瓣膜手術必須切開胸骨看到整個心臟情況下進行手術,傷口長達20幾公分,多數患者對於必須鋸開胸骨也會相當抗拒。目前已有胸腔內視鏡輔助微創手術,只要從右邊胸壁上開4到5公分的傷口,加上幾個輔助的小傷口,就能完成心臟瓣膜修補或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大大減少開刀後的疼痛及出血量,傷口感染的機率也降低。林茂欣提到患者如果年紀較高,或同時患有多重內科疾病,如肺動脈高壓等狀況,手術風險較高,無法使用開心手術治療,這一直是臨床上的難題與瓶頸,即使能夠先以藥物治療,「但結構問題仍須以結構方式解決。」重度「三尖瓣膜閉鎖不全」患者年齡高,合併多重疾病時,治療還有選擇?曾任職核電廠的82歲周先生,罹患重度三尖瓣膜閉鎖不全,合併右心衰竭,經藥物治療,心衰竭症狀仍未改善,每走幾步就氣喘吁吁。某天起床感到心臟劇痛,一度做好離開世界的準備,台大收治他後,首次執行創新治療方式「異位性上下腔靜脈支架瓣膜置放術」,術後他體力恢復良好,已能與朋友打桌球。「異位性上下腔靜脈支架瓣膜置放術」承襲傳統手術的好處,且傷口小、不必使用體外循環,手術時間僅需2小時,且病人恢復時間比傳統手術快上許多,根據國外研究,此術式全球已有200多例個案完成手術,手術成功率可達95%。患者經此術式治療後,心臟會比常人多出2個瓣膜。能顯著改善病人生活品質,但台灣沒有前例。台大醫院引進一項創新醫材,以鎳鈦合金金屬支架結合牛隻的心瓣膜組織構成,且有不同尺寸能夠挑選。林茂欣指出,周先生術後6個月觀察,雖然血液逆流情況仍存在,心臟衰竭程度已顯著改善,電腦斷層顯示,因瘀血變少,右心室體積明顯縮小。另外,因傷口較小,病人很快就能恢復正常活動,精神食欲也有顯著進步。目前本醫材尚未獲得衛福部食藥署許可,如果評估患者需要接受此項治療,台大醫院的程序是經跨科評估後,送至醫院臨床倫理委員會審查,符合醫學倫理就可執行,再送至食藥署申請專案進口,患者須自費約130萬元。因仍屬新型醫材,醫材使用年限尚無相關臨床證據,國外患者使用至今歷時一、二年均恢復良好。延伸閱讀:聯合新聞網:8旬翁罹三尖瓣閉鎖不全一度快翹掉 台大創新術式救命聯合新聞網:被遺忘瓣膜 長者三尖瓣閉鎖不全盛行率高 恐致肝腎衰竭元氣網:靜脈曲張逾10年治不好 心臟瓣膜閉鎖不全搞鬼
-
2023-12-1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紅斑性狼瘡讓你一身都是病!11項症狀符合4個即可能確診
你聽過「紅斑性狼瘡」這個疾病嗎?這是個容易發生在15到40歲之間的疾病,且以女性居多。男性患者不是沒有,但目前女性與男性患者的比率是9:1。紅斑性狼瘡的特點是,會影響許多器官,包括關節、皮膚、腎臟、血球、腦部、心臟、肺臟都會受到影響,也因此會與其他疾病有類似、重複的症狀,並不是那麼好診斷,甚至被稱為「偉大的模仿者」。 專看紅斑性狼瘡的醫師可能會搖搖頭,說:「我剛看了二十個病人,每個人的症狀、表現、病程進展都不一樣。有人的症狀來的急,有人是慢慢浮現;有的人一發病就很嚴重,有人發病幾年來總是很輕微。有的患者只有暫時出現症狀,有些卻持續發病。幾乎很難找到病情完全一樣的兩個人啊。」紅斑性狼瘡症狀過去台灣最早受到關注的網路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內,女主角就患有紅斑性狼瘡,患者可能會有以下的症狀:● 非常疲憊,很難恢復活力,疲憊的程度會讓人覺得連平常過日子都很累,自覺無法勝任生活● 發燒超過38.3度但找不到原因● 關節疼痛、腫脹、僵硬,或是肌肉痛● 橫跨鼻樑至兩側顴骨的蝴蝶紅斑● 對光敏感,曬到太陽後皮膚變得更差● 寒冷或有壓力時指尖腳趾會轉藍紫或轉蒼白● 喘不過氣● 深呼吸時感到胸痛● 嘴巴或鼻子的潰瘍● 頭痛● 不明原因掉髮,可能是頭皮某區域的頭髮流失,或頭髮整體變薄、量變少紅斑性狼瘡真正的致病機轉還不甚明確,但多數科學家認為這是個綜合基因、環境、與荷爾蒙變化而造成的「自體免疫疾病」。簡單來說,我們的免疫系統是用來防衛身體的,遇上外來物時會做出適當的抗體與之對抗。然而自體免疫疾病就是說,身體內產生了抗體,但這個抗體不是用來對抗外界的細菌、病毒、或外界物質,而這抗體反而會攻打自己的身體器官。就像是原本應該保家衛國的軍團,卻突然叛變化身為反抗軍似的。這些反抗軍抗體會侵犯各個器官,引起各個器官的嚴重發炎與組織損害,帶來不少危害。 紅斑性狼瘡患者發病前,可能是受到了壓力大、陽光、藥物、或某些感染的刺激,也可能是家族遺傳,被感染、藥物等刺激物誘發而發病。紅斑性狼瘡病情可能會起起伏伏,時好時壞,也不是所有患者都會出現最具特徵的臉部蝴蝶般的紅疹,因此不一定能在首次發病時就找到病因,也無法從單一檢查就能確診紅斑性狼瘡。11項診斷標準目前風濕免疫科醫師可能會依據準則。在十一個診斷標準中,至少要符合四樣,這四樣症狀不用同時出現,可能是在不同病程時依序出現:● 臉部蝴蝶斑● 盤狀紅斑● 對光敏感● 口腔潰瘍● 關節炎● 肋膜發炎或心包膜發炎● 腎臟疾病(蛋白尿、血尿)● 神經疾病(癲癇、精神錯亂)● 血液疾病(血球數目降低)● 免疫疾病(抽血看到存在某些抗體)● 抗核抗體(抽血看到存在抗核抗體)我們剛剛提過紅斑性狼瘡是個自體免疫疾病,其中身體產生最著名的一個抗體是antinuclear antibody (ANA)抗核抗體,但要提醒大家,抽血看到抗核抗體雖是個重大線索,但不能直接就診斷為紅斑性狼瘡,還有可能是其他病的。美國流行音樂小天后賽琳娜(Selena Gomez)在23歲(2015年)時,因為關節疼痛、皮膚紅疹、焦慮恐慌、及腎臟問題被診斷為紅斑性狼瘡。2017年,賽琳娜25歲,就因為紅斑性狼瘡引發嚴重腎臟病變而接受活體腎臟移植。可見,紅斑性狼瘡影響身體健康的程度可以很廣泛與嚴重。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紅斑性狼瘡會如何侵害各個器官:● 關節關節與肌肉疼痛、紅腫可能是紅斑性狼瘡侵犯身體的第一個表現,紅斑性狼瘡造成的關節僵硬與疼痛在早晨較明顯,雖然紅斑性狼瘡患者常有關節痛,但通常這樣的侵襲不會造成永久性破壞,不至於到讓患者癱瘓的程度。● 腎臟大約五成的紅斑性狼瘡患者其腎臟會受到自體抗體攻擊,而且這與關節受到的侵犯不同,其中的一成到三成患者會進展到腎衰竭,因此,腎臟問題是常見的紅斑性狼瘡的致死原因。但剛開始腎臟受到侵犯時,引起的症狀不明顯,有人會表現腳腫、噁心嘔吐、胸痛、與到處癢這些症狀,但有患者是到了驗尿時發現蛋白尿、血尿等問題才發現。● 腦部抗體攻擊腦部後,患者最常抱怨頭痛,另外也可能表現頭暈、行為改變、出現幻覺、中風、癲癇、記憶困難等問題。● 血管抗體攻擊血管,會讓血管發炎、血球數目下降、增加血栓生成或出血的可能,因此會引發不少症狀。當紅血球數目下降會引發疲憊,白血球數目下降則感染機會大增,血小板數目下降時出血與瘀青的機會都會增加。有些自體抗體的出現則增加了血栓生成的機會,患者因此會有深部靜脈血栓、肺栓塞、及腦部中風的可能性。這些症狀可能來得又快又急,因此紅斑性狼瘡患者最好定期抽血檢查。● 肺與心臟抗體會導致肋膜發炎,心包膜也會發炎,患者在呼吸時會感到胸痛。另外心臟的肌肉、血管都更容易發炎,影響血液循環,大幅提高心肌梗塞的機會。討論到如何治療時,要先看患者症狀的嚴重程度及發作部位。若症狀輕微可用減少發炎的藥物,症狀嚴重則要抑制免疫系統運作,降低抗體數目。類固醇、奎寧、化療藥物、免疫抑制劑都是選項之一。● 類固醇對付紅斑性狼瘡造成的身上紅疹時,醫師常建議先擦類固醇藥膏。當身體其他器官遭受自體免疫抗體攻擊時,較高劑量的口服或注射型類固醇能減少器官發炎反應。● 奎寧奎寧是用來治療瘧疾的老藥,同時也是風濕免疫科的用藥,能使紅斑性狼瘡的皮膚與關節問題獲得控制,有時也能預防紅斑性狼瘡復發。● 化療藥物化療藥物原本是用來殺死癌細胞的,接受化學治療後會有效地抑制免疫系統的作用,但也會帶來不少副作用。因此化療藥物多是用在嚴重到侵犯腎臟、腦部的紅斑性狼瘡患者身上● 免疫抑制劑免疫抑制劑本來是運用在降低器官移植後排斥作用的藥物,現在亦能運用在治療嚴重的紅斑性狼瘡上,降低身體的免疫系統運作。然而,現代醫學仍然無法治癒紅斑性狼瘡,患者們除了配合藥物治療之外,還要參考以下辦法,盡量增進生活品質。雖然無法治癒,但許多紅斑性狼瘡還是能過著活躍的生活的。● 定期回診,並對自己的疾病取得更多認識,與醫師建立良好溝通。● 盡量獲取足夠的休息,有些患者甚至需要一天睡8-12小時● 防曬與保護皮膚,中午時分盡量別出門在外,並用太陽眼鏡與防曬乳保護眼睛皮膚,減少陽光刺激● 規律運動,運動好處多多,並改善心情與增進骨質,預防肌肉流失● 戒菸,香菸會影響循環系統,加重紅斑性狼瘡的症狀,而且菸草對任何一個器官都不好● 吃得健康,不是暴飲暴食,但要吃得營養與均衡● 如果覺得自己「燒燒的」,要注意量體溫,並找到發燒原因,看看究竟是感染了,還是紅斑性狼瘡復發了。或許大家會想問,賽琳娜(Selena Gomez)這麼年輕就做了腎臟移植,那她的紅斑性狼瘡會不會繼續侵襲新的移植腎臟呢?嗯,這不是不可能的事,但超過九成的紅斑性狼瘡案例並不會。甚至紅斑性狼瘡患者接受腎臟移植與免疫抑制劑治療之後,還有助於改善關節腫脹等其他症狀。但現在賽琳娜除了紅斑性狼瘡外,還要注意很多其他事情,例如接受腎臟移植之後,前六個月是排斥反應發作的高峰期,而且患者開始接受免疫抑制治療後變得很容易感染,甚至增加罹患癌症的機會,實在還有許多的難關要度過呢!原文:
-
2023-12-14 焦點.元氣新聞
18年來首次境外移入的瘧疾死亡個案,出國旅行想遠離「瘧疾」,預防懶人包一次報你知!
新冠疫後國外旅遊持續復甦,時序也即將進入寒假和春節旅遊旺季,疾管署在2023年12月12日公布,18年來首次出現瘧疾境外移入的死亡病例,同時提醒民眾前往瘧疾流行地區前,建議先到「旅遊醫學門診」進行諮詢,減少瘧疾感染的機會。18年來台灣首次出現境外移入的瘧疾死亡個案,個案曾到過非洲的奈及利亞50多歲的本國籍男性在2023年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曾到奈及利亞,但並未服用瘧疾的預防用藥,發病6日後死亡。防疫醫師林詠青分析此次死亡個案病程,起初因高燒、戰慄就醫,就醫後並未改善,並且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冒冷汗等症狀而再次就醫。二次就醫後個案症狀轉趨嚴重,伴隨有發生低血壓、血小板降低、肝功能異常、黃疸等症狀,住院後病況惡化引起腦部病變,個案發生意識狀態變差、頭痛、頸部僵硬等症狀。後雖經由檢驗結果確認個案感染「惡性瘧」,使用針對瘧疾的針劑藥物進行治療,但個案狀況仍持續惡化,最終出現多重器官衰竭、腦水腫和敗血性休克等嚴重的急性問題,因此導致過世。2023年目前瘧疾境外移入的情況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瘧疾為我國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為人所熟知的疾病有:猴痘、登革熱、傷寒、痢疾和霍亂等,2023年累計5例境外移入個案(4例外國籍及1例本國籍)。5名個案發病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檢出的瘧疾病原體屬於間日瘧3例及惡性瘧2例,感染國家為衣索比亞2例、象牙海岸、印度及奈及利亞各1例,其中1例死亡。國內自2014年以來累計73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年齡以21歲到50歲為多,占整體的67%,感染地區以非洲國家為多,檢出病原體以惡性瘧為主,其次為間日瘧。什麼是瘧疾?瘧疾全球感染有多嚴重?瘧疾常見症狀有哪些?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所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透過瘧蚊叮咬感染到人,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2021年全球感染人數約2.47億,死亡人數約61.9萬人。臺灣光復初期時是瘧疾的疫區之一,約有五分之一的台灣人口感染瘧疾。1946年開始政府投入瘧疾防治工作,直到1965年WHO正式將臺灣列入瘧疾根除地區。瘧疾是由感染瘧原蟲之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的疾病,依感染人類的瘧原蟲的特性,一般可分為四種: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又稱熱帶瘧)、卵形瘧;其中尤以間日瘧及惡性瘧(又稱熱帶瘧)最常見,但在疫情嚴重區甚至會有混合感染的情況。臺灣每年境外移入病例大約10至30例,主要是在非洲、東南亞地區及大洋洲感染。感染瘧疾早期的症狀與流感類似,最主要的症狀為發燒、顫抖、畏寒和冒冷汗,其他的伴隨症狀可能有:噁心、嘔吐、疲倦、關節痛、肌肉痛和頭痛,如果沒有接受治療,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顫抖、發燒和出汗等症狀,嚴重的患者有可能導致脾臟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和昏迷等情況。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引起瘧疾病情最嚴重是惡性瘧;如果併發腦性病變未治療,死亡率幾乎100%,即使有治療恐也有15到20%死亡率。進行國際旅遊如何預防瘧疾?台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執行長盧佳文說,前往瘧疾高風險的地區旅遊,例如非洲、南亞、中南美洲等,建議在旅行前諮詢醫師意見及取得預防用藥,並在旅行前、旅途中及返國後依照醫囑使用瘧疾預防藥物,旅行期間也應採行防蚊措施,以降低感染瘧疾的風險。疾管署表示,若前往瘧疾流行地區,請至少於出國前一個月,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於出國前、出國期間及返國後持續不中斷服用瘧疾預防藥物;在旅遊途中,也應落實良好衛生習慣及個人防蚊措施,以減少感染和傳播的可能性;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提供醫師旅遊史及曾服用的瘧疾預防藥物等資訊,以做為診斷與治療參考。各旅遊醫學門診合約醫院據點及服務班表參考資料:聯合新聞網:奈及利亞染瘧疾 台商返國亡聯合新聞網:18年來首例瘧疾死亡!男從奈及利亞返台發病第6天過世 醫籲出國前做1事聯合新聞網:羅一鈞:惡性瘧疾併發腦病變未治療 死亡率直逼百分百聯合新聞網:相隔18年再現 台商赴奈及利亞旅遊染惡性瘧疾死亡疾管署衛教資料:瘧疾
-
2023-12-12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周海媚病逝!血小板低下2原因 若紅斑性狼瘡常見「全身器官毀壞」
聯合報報導,有「最美周芷若」之稱的香港女星周海媚,11日在微博上突然被傳離世消息未獲證實。12日晚間她的工作室終於發出聲明:「海媚姐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12月11日離開了我們。願天堂沒有疾病,願來生我們再相識!」證實噩耗。周海媚血小板低下老毛病 經常滿身瘀青周海媚多年被爆遭紅斑狼瘡折磨,不過周海媚早在2021年就親口駁斥罹病傳言,僅說是「血小板偏低老毛病」。醫師表示,血小板低下是紅斑性狼瘡患者中,最令人擔憂的症狀之一,可能皮膚容易瘀青,嚴重則會流鼻血、腦出血、內臟出血,患者務必積極接受治療,控制疾病。周海媚過去上節目的訪談,表示自己從10幾歲時,就有血小板低下的問題,最嚴重的情況就是昏倒被送醫,也因此自己很常滿身都是瘀青。血球低下2原因新北巿立土城醫院長、兒童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黃璟隆表示,人體中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是3個相當重要的血球,會造成低下的原因有兩種:第一種是骨髓製造不足,造成「再生不良性貧血」,導致血小板過低;第二種則是血小板破壞過多,免疫系統不明原因自我抗體攻擊血小板,即使血小板生成很多,但還是會被抗體破壞掉。紅斑性狼瘡就屬於這種。最怕免疫系統攻擊3器官「最怕免疫系統攻擊3個器官,大腦、腎臟、血小板。」黃璟隆指出,自體免疫系統若攻擊大腦,會造腦炎、腦病變,有時導致精神狀況;攻擊腎臟,最造成嚴重發炎、腎衰竭;若攻擊血小板,就會導致凝血功能異常,容易出血、皮膚瘀青,嚴重可能會流鼻血不止,甚至腦出血、內臟出血等等;有時也有蝴蝶斑、禿頭、心臟疾病問題。紅斑性狼瘡治療相當辛苦 與疾病共處很重要對紅斑性狼瘡的病友來說,與疾病共處相當重要。黃璟隆說,因為抗體過多導致的血小板低下,治療上會使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治療,近年來標靶藥物、生物製劑也愈來愈多,但對病人來說治療之路仍相當辛苦,最重要的仍是接受疾病,並尋求正確治療。黃璟隆表示,臨床上希望能夠減少病患類固醇的使用,使用過多患者容易出現水牛肩、月亮臉、白內障、骨質疏鬆等狀況,以前許多患者疾病控制不佳,許多腎衰竭的個案,但經過這幾年的努力,10年存活率已達到9成,治療上也愈加導向生物製劑,但價格較高,通常健保傳統治療無效才能夠給付,目前僅2成患者可使用。紅斑性狼瘡病症多 常見「全身器官毀壞」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由於病患的免疫功能產生異常、混亂,導致體內器官受自身免疫系統攻擊。每位病患的狀況不同,受自身免疫抗體攻擊的器官與出現的症狀、病程也各不相同,症狀千變萬化,從蛋白尿、腎臟發炎到關節疼痛、兩側股骨壞死,乃至肺出血、中風癱瘓等,都可能發生,很難早期察覺,被醫界稱為「偉大的模仿者、偽裝者」,器官受損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嚴重時可能會致命。紅斑性狼瘡常見全身併發症蝴蝶班、疲憊、發燒、關節疼痛或腫脹、口腔潰爛、腎臟問題、肺部問題(像肺出血)、心臟問題、癲癇、精神病、血液細胞疾病與免疫功能異常。資料來源:美國CDC網站、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梁培英主任【延伸閱讀】.疾病百科/紅斑性狼瘡(SLE).紅斑性狼瘡讓你一身都是病!11項症狀符合4個即可能確診
-
2023-12-07 癌症.血癌
兇猛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 標靶治療現曙光
電影主角突然罹患癌症,最常聽到的就是血癌。其實,血癌分很多種,其中約有三成是令人聞之色變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病情來得又急又猛。尤其是年紀大、有心肺等共病症的病人,無法承受化療副作用,只能做支持療法,平均存活期只有3-6個月。幸好,目前已有精準的標靶藥物,療效很好,可為這群病人帶來福音。骨髓幹細胞基因突變致癌 血球細胞減少易出血人體造血幹細胞可分為骨髓幹細胞跟淋巴幹細胞,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是骨髓幹細胞基因突變,產生惡性癌化現象。正常骨髓幹細胞會一分為二,一個是有再生能力的幹細胞,一個是往下分化成熟細胞能力。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是失去往下分化的能力,導致癌細胞過度增生。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志丞解釋,正常往下分化成熟的血球細胞,包括中性球可對付感染,紅血球會攜帶氧氣,血小板幫助止血等。細胞若失去往下分化能力,會導致正常血球數量減少,發生出血、感染、缺氧、疲倦等症狀。因為癌細胞非善類,還會在血液四處亂竄,甚至跑到肺、腦、肝臟,破壞器官的功能。疾病風險高低決定治療策略 化療是標準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依染色體及基因表現,可區分為低、中、高風險,低風險治療成功率高,高風險的成功率低,容易復發,因此是根據疾病風險來制定治療策略。目前血癌的標準治療是化療,不過要視病人的年齡、體能狀況,及共病症如心、肝、肺臟功能異常等條件,決定是否適合做積極的化療。陳志丞指出,年齡低、無共病的病人適合做化療,第一階段會先做「誘導性化療」,療程約是七天,目的是把骨髓的癌細胞盡量清空,讓殘留正常細胞慢慢恢復,造出健康的白血球、紅血球、 血小板。誘導化療成功後,骨髓中可能還有一點點殘留癌細胞,若是沒有徹底摧毀,等到春風吹又生,癌細胞大軍捲土重來會前功盡棄,所以接下來要做第二階段的「鞏固化療」,將癌細胞一舉殲滅。低風險的病人做鞏固化療即可;中風險的鞏固化療,可以選擇是否加上異體幹細胞移植;高風險復發機會很高,除了鞏固化療還要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年齡大或有共病症對化療難以承受 BCL-2標靶藥物來接手針對年齡大、體能差或有共病症等病人常難以承受化療帶來的副作用,只能接受輸血或使用低劑量化療等支持性療法,因此存活時間很短。陳志丞說,這幾年醫學突飛猛進,已有標靶藥物BCL-2抑制劑問世,可合併低劑量化療或去甲基化藥物治療,治療效果佳,為體弱的AML病人帶來曙光。陳志丞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標靶藥物,除近年廣為使用的BCL-2抑制劑外,還有針對FLT3、IDH1、IDH2等特定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帶有這些特殊基因的病人也可以考慮使用。標靶副作用在腸胃道 腫瘤溶解症候群要小心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病人化療常見的副作用,有掉髮、嘔吐、噁心、出血、感染等,另外,藥物經肝腎代謝也可能會引起肝腎功能異常。至於標靶藥物的副作用,主要是發生在腸胃道,有噁心、腹瀉等症狀,病人症狀不會太嚴重。不過,陳志丞提醒,標靶藥物效果太好,癌細胞很快死亡時會釋放毒素,這些毒素要經過腎臟代謝,若來不及代謝會形成「腫瘤溶解症候群」,發生急性腎衰竭、鉀離子升高,電解質不平衡等。因此,用藥時要很小心,要逐漸增加藥量,並適時調整及密切監測。原文連結:https://knowledge.ecancer.org.tw/knowledge/treatment_care/physiol_prescription/hug98
-
2023-12-05 醫聲.醫聲要聞
醫療團隊織成一張網 抓住走過生命幽谷的患者
醫療是需要團體合作,國內腎臟移植權威團隊林口長庚醫院及獲得醫療奉獻獎團體獎的台大愛滋病房醫療團隊,藉由團隊的力量創造了最佳的醫病平台⋯⋯●台大愛滋病房醫療團隊 為感染者張開大網抓住病人愛滋病患者小賴娓娓道來,「個管師是陪著自己成長的人,陪我走過被告知得到愛滋病的無助及恐慌,是比家人還要親密的關係⋯⋯」在談話過程,小賴偶爾望向坐在旁邊的台大醫院愛滋病房醫療團隊個管師陳伶雅,看得出來雙方充滿互信的基礎。小賴是在小年夜被告知罹患了愛滋病,在大家團聚歡欣的年節,這個消息如同一道閃電,帶來驚恐與不安,在徬徨無助的時候,若有人能即時接住自己,那結局往往會不同,而台大醫院愛滋病房醫療團隊就是這張大網,網住了搖搖欲墜的感染者。小賴及醫療團隊成員10月28日在第一屆「免疫力低下患者感染控制論壇」中,分享醫療團隊如何與病人合作,帶給愛滋感染者最大的幫助。小賴認真地說,愛滋病是許多感染者第一個慢性病,我們離不開醫院及醫師,醫療團隊的全人照顧讓我開始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實,接受它是邁開新生活的第一步,而這個關鍵就是個管師,小年夜時是個管師撐住我,當我非常痛苦不知要如何告知性伴侶時,個管師告訴我『不用糾結傳染別人或是被傳染,怎麼樣都是要面對,我們都是走在路上的人了⋯⋯』。感染者治療一週測不到病毒 心安神定有信心走未來路 這些話就像定海神針,再加上治療一週後,愛滋病毒就檢測不到,讓小賴只花一個星期的時間就接受愛滋病的存在,台大醫療感染科主治醫師劉旺達解釋,愛滋病的治療已大幅進步到U=U,就是血液中的愛滋病毒已低到測不到,即使進行無套性行為仍不具傳播力,這樣的科學數據對患者而言,就是最強的定心丸。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洪健清認為, U=U代表的意義,還包括愛滋病患者常被提醒你是「傳染者」,但當病毒低到測不到,那就不用擔心自己成了感染源,已經正常的跟一般人一樣,可以減少患者被烙印標籤或歧視。「我非常幸運遇到這麼好的醫療團隊」小賴感恩的說。陳伶雅說,愛滋病患者在確診後就像是開啟人生的第二段奇幻旅程,多數患者第一時間仍是害怕恐慌,光勸他們來醫院可能就花費很多時間,不少感染者會覺得去醫院治療,隱私會曝光,有更多人知道自己是愛滋患者,即使願意就醫,看到醫師可能連問題都沒辧法問,因此個管師就成了愛滋病患的代言人。醫療團隊營造友善環境 跨領域全人照護個管師就像是一根浮木,讓患者緊抓不放,陳伶雅說,個管師就是針對患者每個治療階段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提供最實際的解決方案,目標就是讓患者留在醫療團隊這個大家庭裡,只要患者定期追蹤服藥,病情控制穩定就能維持長久的健康人生,因此,團隊需要有更大的包容性。劉旺達醫師認為,台大團隊營造了可以讓感染者信賴的醫病關係,讓疾病回歸疾病本身,並非是誰做錯了事所以才得病,感染者除了擔心被指責、隱私曝光,還得承擔「我還可以活多久,我會不會死掉?」身心相當煎熬,台大團隊理解也支持感染者,這也是感染者被「接住」的價值體現。洪健清也提醒,看待醫療不需要批判,要減少一些行為上的傷害,讓病人接受治療才是最好的結果。劉旺達心有所感地說,感染科醫師成為病患的家庭醫師,他們會和我們合作一輩子,病毒可以很快的控制下來,但未來要面對的是老化及共病、癌症等議題,伴侶、照顧者要怎麼認識愛滋,都需要共同陪伴,「我們會是他們第一個想到的醫療夥伴。」目前台大愛滋病房醫療團隊提供跨領域、跨科別全方位的照護,除了醫療端有不同科別的醫療提供外,合作夥伴也很多元,從民間到政府單位,包括感染者團體、同志團體及官方機構,團隊成員也會參與各類組織的運作,爭取患者最大的權益。●林口長庚腎移植團隊 與病人合作創造雙贏「腎移植後,若好好保養按時吃藥,生活作息正常,移植後10年的器官存活率大約6成,我們有患者可以達到40年之久。」林口長庚一般泌尿及腎移植科主治醫師王敘涵指出,台灣腎移植成功率很高,但要持續維持器官功能就必須靠醫病間的配合了。移植後面對得來不易的新生活,腎移植患者林先生非常珍惜,「剛移植後一天要吃十多次的藥,為了怕自己忘記,還會設鬧鐘提醒自己,我也改掉自己無辣不歡的習慣,飲食上清淡許多。」病友團生命之光 LINE群解答150人的疑難雜症林先生是移植腎友病友團生命之光的會長,101年林先生腎衰竭開始洗腎,直到108年獲得大愛捐贈,從排隊登記接受器官捐贈開始,他就和林口長庚腎臟移植團隊有緊密的接觸,移植後加入生命之光團體,開始服務移植腎友。生命之光會與醫療團隊定期舉辦講座,每年有兩次的聯誼活動,還會揪大家走出家門參加器捐路跑。在150人的LINE群組裡,群組裡的成員會互相分享自己移植後遇到的問題,從如何吃到疫苗怎麼打,這些訊息看似簡單,對患者而言是解決生活困擾的好方法,讓移植者可以恢復正常的第一步。醫療團隊螺絲釘 協調師貫穿移植第一線 林口長庚除了支持病友團的成立外,本身的移植團隊成員也是國內各領域的權威專家,其中較被人忽略的就是器官移植協調師,他們就像是小小螺絲釘,卻發揮關鍵的力量,長庚團隊的協調師分為勸募端及移植端。勸募端從推廣善終的概念開始,站在捐贈者家屬的立場,與各個醫療團隊溝通協調,並同時讓捐贈者家屬了解手術,並減少家屬的焦慮,這是勸募協調師最神聖的工作。移植端則著重在整個親屬移植及大愛移植過程中,扮演貫穿整個移植的第一線人員,尤其移植手術與一般手術不同,協調師必須從術前評估開始,到登錄移植後的回診追蹤,直到順利接受移植手術後的關懷。建立醫病有效溝通平台 解決病患及家屬的需求林口長庚腎移植團隊協調師陳儷娟指出,協調師的角色是很多元的,「整體而言,我們就是照顧捐贈者及受贈者手術的前中後,及解決家屬的問題,為了讓醫病可以更有效溝通,移植後我們會給24小時的聯絡電話,讓病患及家屬可以找到詢問的窗口,像疫情期間就解決很多病患關於疫苗及抗病毒藥的問題。」而陳儷娟也提到目前腎移植的趨勢,九成為活體捐贈,也就是親屬是捐贈者,但捐贈前的評估就有三成會因為法規的問題被刪掉。王敘涵補充說明,對於親屬間的捐贈,「我們會有公正的第三方進行倫理委員會的評估,同意後才會開啟捐贈的流程。」
-
2023-12-05 焦點.元氣新聞
心肌梗塞猝死算是意外嗎?重大疾病險、意外險能不能理賠?得視幾個條件
心肌梗塞通常來的又快又急,如果急性發作死亡,到底算是意外,還是疾病?它算重大傷病嗎,能不能理賠?這都要看投保的險種及業者,而可能有不同結果。心肌梗塞是重大傷病?還是重大疾病?預防心肌梗塞發生該買哪種險?重大疾病的相關保險分為重大疾病險、重大傷病險、嚴重特定傷病險,三者都是經醫師診斷、確認罹病後申請一次性的理賠給付,但各家各自保障範圍不同。.【重大傷病險】只要被保險人初次罹患疾病,並取得健保署核發非屬除外項目的「重大傷病證明文件」,或「區域醫院」層級以上的醫療院所開立重大傷病診斷書、病歷摘要或其他足以證明符合全民健保「重大傷病」之證明文件,就能申請理賠。保障的範圍最廣,包括22大類、300多項的疾病。》看詳細項目.【重大疾病險】保障項目最明確,含七大疾病:癌症(重度)、腦中風後障礙(重度)、急性心肌梗塞(重度)、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末期腎病變、癱瘓(重度)及重大器官移植或造血幹細胞移植。.【嚴重特定傷病險】各家所推出的嚴重特定傷病險保障項目不同。「重大疾病險」依金管會規範定義的7項重大疾病,包括癌症、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腦中風、慢性腎衰竭、癱瘓、重大器官移植手術等。多數保險公司的重大疾病險根據七大疾病保障,急性心肌梗塞有包括在內,因此如果是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可選擇重大疾病險。心肌梗塞猝死,重大疾病險一定會理賠嗎?不過多數市售重大疾病險也分2類,包括只保障重度的甲型,給付內容包括「重大疾病保險金」和「身故保險金」。另一種乙型保障範圍涵蓋輕度和重度,輕度可獲「重大疾病保險金」保額10%,但沒有「身故保險金」。而二者理賠標準也不太一樣。輕度心肌梗塞須符合下列3項條件其中2項:1.典型之胸痛症狀。2.最近心電圖的異常變化,顯示有心肌梗塞者。3.心肌酶或肌鈣蛋白異常。重度心肌梗塞除須符合輕度條件外,還須俱備「發病90天(含)後,經心臟影像檢查證實左心室功能射出分率低於50%」。即罹患心肌梗塞還必須活超過90天才能獲賠「重大疾病保險金」。但突發性心肌梗塞,常在短短幾分鐘內造成死亡的意外,事前根本沒有徵兆,也來不及做任何檢測。由於重大疾病險對於心肌梗塞的認定須滿足特定條件,萬一不幸在到院前身故,便無法在發病後90日進行檢查,也無法獲取心電圖、心肌酶等檢查數據。因此即使醫師可依照臨床經驗判斷是否為心肌梗塞,也難以獲得重大疾病險的理賠。不過過去也曾有判賠部分保險金的案例,如果遇到類似情形,還是能夠試者爭取看看。心肌梗塞猝死算是意外嗎?意外險賠不賠?心肌梗塞通常都突然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的死亡率更是高。因此許多人有疑問,心肌梗塞算是意外嗎?猝死在意外保險的理賠上經常發生爭議,就是因為事故來得非常突然,死亡原因也不容易判定。根據壽險公司主管表示,突如其來的猝逝意外險不一定會理賠,須看「致死的主因」個案認定。如果保的是意外險,並假設因跌倒與心肌梗塞而猝逝,經過醫學判斷死亡主因是心肌梗塞,是心肌梗塞後才跌倒離世,就不符合意外險的啟動條件,因意外險是針對意外事故進行理賠,必須符合外來、突發、非疾病引起三大要件,心血管疾病短時間猝死就不在意外險理賠範圍內。心肌梗塞猝死 3步驟提高理賠談判籌碼若有親友不幸發生心肌梗塞猝死的狀況,也並非全然得不到意外險的理賠,只要能夠了解死者(被保險人)過去的病史(例如有無心血管疾病),再去釐清導致死者(被保險人)猝死的原因,最後則是要善用法院提出降低舉證責任的見解,透過這三個步驟,應該可以促使保險公司慎重考慮你的理賠請求。【資料來源】.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1-21 醫療.泌尿腎臟
不同階段需求不同 腎友飲食3策略公開
曾有位30歲女士身高150公分,體重卻因腎病掉到40公斤以下,連半碗飯都吃不完,氣色差、肌肉少,讓家人擔心不已,幸而透過洗腎治療,體重已回升到46公斤,活力滿滿能與家人出遊,她也靠著飲食和運動維持體力,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主任林軒任指出,腎病患者補充對的營養很重要,不僅能防止肌少症發生,患者也有體力洗腎。腎病患者由於腎臟功能低下,且通常合併其他疾病,導致貧血、疲倦、身體虛弱,林軒任說,不同病程階段的患者,所要補充的蛋白質量也不盡相同,也需注意不要踩到地雷,攝取腎臟難以代謝的含磷、鉀、鈉等營養素的食物,如優酪乳、糙米、菠菜、醃漬物、奇異果、香蕉等,並適度運動,避免肌肉減少造成體力不佳、行走困難,甚至罹患肌少症,增加摔倒、骨折、臥床的機率,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初期尚未洗腎 飲食「四低二優」慢性腎臟病依腎絲球過濾率(eGFR)分為五期,第1、2、3a期為初期慢性腎臟病(Early-CKD),患者腎功能正常或僅輕、中度腎衰竭,林軒任表示,此時患者攝取磷、鉀、鈉量比照健康人,蛋白質則最多每日每公斤1克,意即60公斤的患者每天最多攝取60公克蛋白質(三隻手指併攏面積約為7公克),否則將增加蛋白質分解後產生的含氮廢物,加快腎臟衰竭速度。 此外,六成慢性腎臟病患者是由糖尿病併發而來,洗腎者更是多達七成,凸顯維持血糖穩定的重要,因此飲食首選低GI食物,同時亦能降低疲憊感;飲食限制下,腎病患者易因熱量攝取不足,感到身體無力,也導致蛋白質被分解產生含氮廢物,建議患者記得多攝取足夠優質脂肪,如植物性油脂、魚油。末期腎臟病前期 嚴控磷、鉀、鈉第3b、4、5期為末期腎臟病前期(Pre-ESRD),患者腎臟功能嚴重衰退,更需嚴格控制磷、鉀、鈉攝取,蛋白質不可超過每日每公斤0.75克,「不過患者很難控制蛋白質攝取量,有些人索性都不吃,反而造成營養不足、肌少症。」林軒任建議,患者避開地雷食物後,可適度補充含有支鏈胺基酸(BCAA)的洗腎前特殊營養品,不僅能攝取足夠熱量,產生的含氮廢物也較低,此外,也可適度攝取B群、鐵、葉酸等微量元素,以免因長期缺乏營養素導致身體機能下降。洗腎如慢跑 患者反而須多攝取蛋白質而針對已洗腎的患者,由於洗腎時會流失蛋白質,且「洗腎就像在慢跑,對心臟來說是小運動,熱量會流失」,故應提高蛋白質攝取量至每日每公斤1.2~1.5克,其他的飲食原則一樣維持高熱量、低GI值和低磷、鉀、鈉攝取,或適度補充含有BCAA、微量元素的洗腎後特殊營養品,再搭配阻抗運動、有氧訓練等,就有機會維持肌肉量與好體力。
-
2023-11-07 醫療.泌尿腎臟
不只尿尿問題,「6題目秒測」攝護腺健不健康!醫警告恐誘發致命併發症
踏入五十歲這個門檻時,男性朋友也會慢慢發現,自己某些部位開始肥大了!這裡並不是說啤酒肚,也不是屁股,而是你的攝護腺! 攝護腺肥大 恐致多樣尿尿疾病泌尿科診所高銘鴻院長,當攝護腺細胞的出現增長,不斷向外擴張領土時,慢慢地它就會壓迫到尿道和膀胱,更會帶來一連串尷尬的尿尿問題,讓你排尿斷斷續續、睡眠被打斷必須要起床尿尿,又或者尿急難忍,甚至不受控制的發生了尿失禁!更可怕的是,攝護腺肥大還可能招致泌尿道感染、膀胱受損或膀胱結石等致命併發症;隨著歲月的增長,這個問題也像滾雪球一樣,日益嚴重,讓男性陷入困惑和煩惱的泥沼。 攝護腺健康 6個問題自測 對此,高銘鴻分享只要六個問題,就能自我檢測,初步瞭解你的攝護腺健康: 1、小便時常覺得沒有排空?2、夜晚時常醒來尋找廁所?3、排尿速度開始變慢?4、小便斷斷續續的?5、才剛尿完,過了一下子又想再去廁所?6、是否有尿失禁或者憋不住的狀況? 盡早就醫有機會根治 避免嚴重併發症 如果上述問題都不算太困擾,恭喜你,您的攝護腺還不是太狂妄!後續只要持續追蹤就可以。但如果已經對生活造成壓力,或者開始有嚴重的症狀,高銘鴻強調,請務必尋求專業醫生的建議,以獲得進一步的評估和治療方案;早期處理攝護腺肥大有助於提高生活品質,不僅可以使用藥物治療,也能透過手術根治,並預防嚴重併發症的發生,別讓攝護腺問題打亂你的節奏! 延伸閱讀: ·不只解尿慢...醫公布「攝護腺肥大6症狀」!尿不出來恐腎衰竭了 日喝2000cc的水逆轉 ·「經常吃這些東西」罹攝護腺癌風險激增!無糖飲料上榜 科學家花17年研究證實 
-
2023-11-05 醫療.骨科.復健
增肌只吃蛋白質還不夠 營養師揭長肌肉最佳飲食組合及攝取黃金時間
蛋白質是構成肌肉主要的原料,南投醫院營養師黃淑敏說,在長時間高強度的運動期間,人體肌肉組織中的蛋白質分解也會隨之增加,所以此時如果由飲食中提供足夠且完整的蛋白質,可以有效促進肌肉生長。黃淑敏指出,醣類及蛋白質食物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會促進蛋白質合成及肝醣儲存,所以正確的運動飲食方式,應該是「足夠醣類食物、適量的脂肪及蛋白質」。如果只補充高蛋白質食物,而不攝取醣類食物,可能使肝醣儲存減少,更有可能因為高蛋白食物相對油脂及熱量偏高,而使體脂肪增加,便會使運動功效減半。充足醣類可避免身體消耗蛋白質,更能合成肌肉。竹山秀傳醫院營養師賴怡伶形容,如果把身體比擬成小房子,寒冬來襲,急需生火產生能量,當肌肉不足、營養不好時,只能把屋內的家具拿去燃燒,燒著燒著,屋內就空盪盪,禁不起一點寒風,一吹就垮了。因此如何增加肌肉存款,減緩肌肉流失,怎麼吃很重要。賴怡伶說,年長者更要多注意每日飲食的補充,優質蛋白質來源主要為大豆、魚類、蛋、乳製品、瘦肉等;醣類食物最好的選擇是全榖雜糧,包括未精緻米類如糙米、胚芽米及麥類如蕎麥、燕麥等,因為長肌肉最佳組合就是「醣+蛋白質」,充足的醣類可以避免身體消耗蛋白質,讓蛋白質保留在體內不被消耗,而更能合成肌肉組織。蛋白質應分散在三餐吃,才能有效修復增生肌肉。建議每日高優質蛋白質食物3至8份,每份約半個手掌心大小,醣類食物則約為1.5碗至4碗為主;攝取蛋白質依體重每公斤乘以1至1.2,以體重60公斤的老年人來說,一天需攝取60至72克蛋白質。賴怡伶強調,以前年輕時可能只要攝取一個「掌心」大的量,隨著年紀增長,想增肌每餐至少要吃約一個「手掌大」的量,三餐若能餐餐吃到蛋白質,平均分配有助於肌肉合成,當蛋白質攝取不平均時,無法有效修復或生長肌肉。所以分散三餐平均攝取最好。另外,年長者除三餐均衡飲食,也要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固骨本延緩肌肉流失。運動後馬上吃,掌握黃金時間提高肌肉合成率。規律運動尤其有助於肌肉保留與生長,每周2至3次平衡運動或抗阻力運動,有益於增加肌肉量、強度及平衡感上升,讓跌倒風險下降。黃淑敏表示,根據2018年國際運動營養指引建議,運動後應立即飲食,若太晚進食(大於2小時)肌肉合成會降低,對高齡者沒有增加肌肉效果。應掌握運動後1小時內的黃金時間,依照運動強度與時間來補充均衡營養,最是「肌」不可失的好時機,讓肌肉生成有效率。運動後通常補充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食物,搭配組合無糖優格+水果、地瓜 + 豆漿、香蕉+茶葉蛋、燕麥+牛奶等,都是不錯的食物選擇。健康增肌食譜早餐:低脂牛奶+饅頭夾蔬菜午餐:地瓜飯+清蒸鱈魚+炒菠菜+胡蘿蔔炒蛋午後點心:花生、豆花、豆漿或堅果、水果、優格等晚餐:紫米飯+滑嫩雞丁+炒空心菜+番茄豆腐誰不宜攝取過多蛋白質?慢性腎臟病竹山秀傳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林博文指出,慢性腎臟病患者務必嚴格控制蛋白質攝取,避免加重腎臟負擔,容易有蛋白尿。但蛋白質攝取過低合併熱量攝取不足,又會造成體內組織分解、體重減輕,同時也會增加含氮廢物產生,增加腎臟負擔。攝取量應與醫師充分討論。部立南投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洪秉鴻表示,患有肝昏迷、嚴重肝硬化(有肝腦病變症狀)、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腎功能不全、急性腎絲球腎炎、尿毒症(腹膜透析除外)的病人,特別需要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取,建議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可選擇優質蛋白質來源,如蛋、魚、海鮮、肉,並攝取足夠熱量,避免體內蛋白質分解流失。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攝取蛋白質需足量不過量,並確保蛋白質與能量合成,維持正常肝細胞功能。蛋白質可挑選植物性來源或酪蛋白食物,避免攝取高產氨的食物如乳酪、臘肉、香腸等,採用限制蛋白質飲食前,務必先諮詢營養師給予個別的飲食設計。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04 醫療.泌尿腎臟
尿液混濁且深褐色需留意,小心是慢性腎絲球腎炎!醫師透過「4檢查」可早期發現這難纏的腎病!
58歲的蕭小姐,因腰背酸痛持續數週後,並在解尿時發現尿液出現混濁,並且呈現深褐色,懷疑自己發生「血尿」的情況,隨即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郭慧亮主任門診尋求診療,透過腹部超音波、尿液病理檢查、尿液常規檢驗和尿沉渣檢查,最終確定是慢性腎絲球腎炎,早期治療避免發展成慢性腎臟病。懷疑「血尿」後,可透過以下4檢查了解可能的病因醫院如果懷疑病人血尿,可安排下列幾種檢查來釐清可能的病因為何:●腹部超音波:根據中國醫藥大附設醫院的衛教資訊指出能提供腎臟、輸尿管、膀胱周圍組織的形狀和腎臟與膀胱基本大小的訊息,確定是否發生泌尿道阻塞、鈣化結石、腎水泡(囊泡)、腫瘤或其他不明物體存在。●尿液病理細胞檢查:可檢查尿液中是否有脫落的尿路上皮癌細胞,因為這項檢查的敏感度很低,醫師懷疑有癌細胞時,會不同日期不同時間重複進行取樣。●尿液常規檢驗:主要了解泌尿系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是否發生損傷、發炎,和身體是否有發生其他的功能異常,主要透過檢測生化項目,目前可透過自動化進行。●尿沉渣檢查:應用在檢測和評估泌尿系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的健康情況,以及診斷和監測與腎臟相關的疾病。傳統尿沉渣檢驗報告結果僅有六項分類(紅血球、白血球、鱗狀上皮細胞、圓柱體、結晶體、細菌),如果需增加細菌培養及病理診斷可能需等候1週時間。中國醫藥大附設醫院檢驗醫學中心薛博仁院長指出,尿沉渣結果雖較有病理意義,難以透過自動化儀器判讀,耗費大量人力與時間,並存有主觀判讀差異和人為遺漏異常細胞的問題。為克服傳統的限制,中國醫藥大附設醫院檢驗醫學中心與人工智慧中心合作開發「智形檢」,導入AI輔助辨識,至少可快速提供21項的完整報告。「智形檢」的優勢,尤其在傳統尿沉渣檢查難以辨識的細胞:●變形紅血球●尿路上皮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陰道滴蟲●癌細胞大幅提高醫師早期發現泌尿系統的損傷和異常,並可輔助醫師預測可能引起的疾病。郭慧亮主任在蕭小姐的「尿液常規檢查」中,發現潛血3+、尿蛋白2+、白血球酯酶1+等三數值異常(正常值皆為負), 需再做「腎臟穿刺檢查」,以釐清蕭小姐罹患究竟為腎炎還是泌尿道感染。郭主任也利用「智形檢」,分析病人尿沉渣圖片,10分鐘後發現:蕭小姐尿中含有細菌、紅血球、白血球、鱗狀上皮細胞、變形紅血球、尿路上皮細胞,AI預測蕭小姐罹患慢性腎絲球腎炎。隨後經由「腎臟穿刺檢查」,確診蕭小姐慢性腎絲球腎炎,後續接受治療,目前身體情況已大幅好轉。腎臟穿刺檢查:中國醫藥大附設醫院的衛教文件,根據超音波掃描下,從病人背後插入一支特殊的針管,切取一小片腎組織作病理檢查。如果是腎臟移植病人,切取部位為腹部的左或右側。過程大約重覆 3 ~ 4 次。術前會注射局部麻醉劑,病人會感覺有異物感,但不會太疼痛。什麼是慢性腎絲球腎炎?與「血尿」的關係為何?郭慧亮主任解釋「慢性腎絲球腎炎」是由人體免疫反應所引起的疾病,由抗原與抗體形成「免疫複合體」後,逐漸沉澱在腎絲球內,或抗體直接作用在腎絲球細胞的外部,與免疫相關的蛋白質產生活化反應,造成大量的吞噬性白血球進入腎絲球,大量釋放發炎反應的相關物質,引起一連串連鎖免疫反應,最終造成腎絲球持續發炎1~2年以上。慢性腎絲球腎炎常見的症狀有:●解尿疼痛●尿量減少●尿液出現異常顏色●尿液混濁此時建議盡速就醫診療,釐清相關病情。透過尿沉渣檢查鏡檢下,如果發現到尿中紅血球的型態並不完整,則屬於「腎絲球性血尿」,此狀況下表示是腎絲球發生問題,也容易早期篩檢出慢性腎絲球腎炎加以治療,避免未來日後演變成慢性腎臟病。如果腎絲球發炎無法被有效控制控制時,可能會由慢性腎絲球腎炎惡化成慢性腎衰竭(慢性腎臟病),腎功能會持續下降,最終無法控制會引起末期腎臟病或尿毒症,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貧血、食欲不振、呼吸困難和疲勞等症狀,此時可能需要進行透析治療(洗腎)。慢性腎絲球腎炎是台灣目前導致「末期腎臟病」致病因素中的第2名,已是不可輕忽的一種慢性腎臟病。
-
2023-11-04 養生.聰明飲食
熱量超驚人!醫師公布5大包餡食物是傷腎大魔王 第一名大家午餐經常吃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三高是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也可能導致三高,有腎臟科醫師公開5大高熱量包餡食物傷腎排行榜,包括鍋貼、小籠包、水餃、鮮肉大餛飩湯等都在列,這些竟然都是我們早餐午餐常吃的食物。根據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其「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粉專發文指出,慢性腎衰竭造成的原因最常見的就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這些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飲食上,高油、高鹽、高糖、高熱量的食物往往就是傷腎大魔王。澱粉高熱量、五花肉高熱量,當澱粉緊密包著五花肉,一點油脂都不漏掉完全吃進肚子裡就超級傷腎。洪永祥說在門診經常聽到腎友不小心吃到以下五大包餡食物,讓腎功能大幅往下掉,提醒腎友盡量少吃為妙。5大包餡食物傷腎大魔王第一名 鍋貼10顆約750卡第二名 小籠包8顆約 520卡第三名 水餃10顆約500卡第四名 鮮肉大餛飩湯:8顆約400卡第五名 胡椒餅1顆 約350卡(資料引用自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台灣慢性腎臟病人口多 不想洗腎需嚴加控制台灣洗腎人口近10萬人,據統計,每8位成人有1人發生腎臟病變,20歲以上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達12%。慢性腎臟病分為5期,到了第3期開始進入中重度腎臟病階段,此時腎臟已經開始明顯受損,尤其到了第5期時,腎臟無法正常代謝運作,會開始出現尿毒症狀。那是不是中重度階段就要洗腎了?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曾柏榮曾受訪指出,3到5期的病人並不是馬上就要洗腎,此時應該控制好慢性疾病,包括血壓、血糖,減少高蛋白食物和控制磷離子、鉀離子的攝取,避免內臟、湯汁等食物。另外,也要盡量避免服用不必要的藥品。護腎控三高 黃金八守則維護腎臟健康,首先要養成健康生活型態,國際腎臟醫學會與國際腎臟基金會提出「護腎黃金8守則」,包括三高控制、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避免服用不當藥物、多喝水、不抽菸及定期檢查腎功能。國健署提醒,驗尿及抽血檢查是判斷腎臟健康的重要治標,目前國健署提供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以利國人及早察覺慢性腎臟病及三高。護腎黃金8守則1.三高控制:定期健檢及早發現;有三高的更要按時服藥控制。2.健康飲食:不過度吃蛋白質;高油、高鹽、高糖、高熱量的食物少吃。3.規律運動4.體重控制5.避免服用不當藥物:非類固醇的止痛藥還有來路不明的中藥別亂吃。6.多喝水7.不抽菸8.定期檢查腎功能【資料來源】.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衛福部.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0-29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臟病照護整合方案 DKD品質獎勵金獲獎院所
收案人數前3名台南游新診所醫師、營養師、衛教師/多管齊下 掌控糖友病情游新診所統計患者資料發現,單純糖尿病或合併腎臟病變,40歲(含)以上就佔90~96%,女性略多。111年台灣腎病年報,病人洗腎前一年,近八成有高血壓、四成糖尿病、三成高血脂,因此控制三高是必要手段。游新診所院長游新表示,診所內有七位醫師、專任營養師和多名護理衛教師,病友除了和醫師討論病情,在候診廳、抽血處及衞教室都能接收到關懷與專業建議。診所還設計許多衞教單張,讓病患帶回複習,讓醫療事半功倍。坊間許多不實醫藥廣告,診所也積極幫病患釐清真相,並協助檢舉。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查指出,國人營養概念不足、活動量不夠、飲食過於精緻、飽和脂肪酸及鈉攝取過多、膳食纖維攝取過低,加上20年來含糖飲料攝取過多,營養失衡,升高肥胖、慢性病風險。因而衛教從學童開始非常必要。另外,特定基因體質易得糖尿病、腎臟易受損。三高、心腦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及腎臟病家族史,或服用腎毒性藥物,都是慢性腎病高危險群。護腎8守則:三高控制、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避免服用不當藥物、多喝水、不抽菸及定期檢查腎功能。收案人數前3名彰化員榮醫院/及早控管血糖、血壓 預防腎臟受損的關鍵彰化縣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獲健保署111年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照護品質獎勵。員榮醫院腎臟科、新陳代謝科及心臟科與個案管理師合作,進行糖尿病共病照護,包括控制糖尿病、降低血壓、控制蛋白尿等,早期控管預防,是防止腎功能受損的關鍵。員榮醫院腎臟科醫師王奕中表示,國人腎衰竭兩大原因是糖尿病和高血壓,高血壓控制不良,會造成腎功能惡化,而腎功能衰退也會造成高血壓,共病關係密切。有些病患是因為血壓高,到心臟科檢查才發現腎功能已有問題,因此腎臟科和心臟科得密切配合照護腎臟病、糖尿病患者。王奕中說,民眾也應重視健檢,如有泡(泡泡尿)、水(水腫)、高(高血壓)、貧(貧血)、倦(倦怠)極可能是腎臟病警訊。雖然糖尿病、腎臟病也和遺傳有關,但控制飲食和運動習慣仍能有效預防或減緩腎功能惡化,尤其如「限鹽」的飲食對於高血壓和腎臟病的控制非常重要。曾有病患體重130公斤,血壓很高,已是糖尿病前期,但在體重減了30公斤後,可以不必吃糖尿病藥,高血壓藥物也因此減量。預防和管理糖尿病、腎病變需要綜合的健康管理計畫,患者應與醫療人員合作,制定個人化治療計畫,減少腎臟受損風險。品質前3名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患者搭配個管師 APP協助自我管理糖尿病與腎病經常存在共病關係,高醫從2012年承接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經營以來,即針對每位到院體檢者,找出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列管,建立完整個案管理系統。大同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鈕聖文說,以111年為例,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所列管的糖尿病患者有1萬3,380人,列管的早期腎病變與慢性腎臟病患者有6,205人,每位患者都有個管師,且下載醫院APP,個管師會提供患者保健資訊,追蹤治療情況,APP則可讓患者方便查看最新檢驗報告,與衛教講座等訊息。早期腎病變多無聲無息,等到發病,可能已是末期腎病變,因此,需透過定期健檢來杜漸防微,尤其是有糖尿病、腎病家族史者,更要定期抽血了解血糖、腎功能。目前政府提供小一、小四生尿液普篩,若查覺有蛋白尿等,一定要抽血驗肌酸酐等數值,了解是否有腎絲球病變等病況。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位20歲女大生,因噁心、嘔吐掛急診,照胃鏡無異常,抽血一查竟是因尿毒症誘發,腎功能剩下不到5%。由於腎臟損傷病況已不可逆,接下來只能長期洗腎,並列入等腎臟移植名單,若她能及早做健檢,可望延緩或阻止腎衰竭速度,不致年紀輕輕就洗腎。品質前3名台南龍崎區衛生所/地方獨居長者多 加強衛教協助自我照護根據健保署111年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照護品質獎勵的資料,台南市龍崎區衛生所榮獲地方品質前三名的殊榮。龍崎衛生所所長兼任醫師王琦瑩說,衛生所是區內唯一開業的醫療院所,僅一名家醫科醫師看診。所內糖尿病就診患者共56位,有八成六加入全民健保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收案照護。其中4位同時有糖尿病及腎臟病,平均年齡62歲。王琦瑩表示,當地患者多獨居長者,最需要詳加教導疾病自我照護的技巧與用藥順從性。對於共病患者,醫師、護理師及營養師組成照護團隊,安排患者接受定期衛教追蹤、營養諮詢,更提供完整眼底及足部檢查,並鼓勵加入糖尿病病友團體課程。王琦瑩說,為幫助患者了解自我血糖監測的重要性,今年引進智慧型血糖機,醫護人員可從APP平台追蹤患者的血糖變化,照護個案每3到4個月需接受血液及尿液檢查,監測控制情形。至於如何找出隱藏的共病患者,王琦瑩說,執行社區整合性健康檢查時,都會發現蛋白尿患者,他們同時有高血糖及血壓異常,排除其他造成腎臟疾病的原因後,就診斷為糖尿病腎病患者,即可進行收案照護。若發現腎功能指數為3B分期以上,就進一步將患者轉介給腎臟病專科醫師。110-111年糖尿病及其共病之就醫人數和平均年齡
-
2023-10-29 醫療.新陳代謝
健保大數據/三分之一糖友合併腎病變共病問題 健保沉重的負擔
健保資料顯示,111年全台共有256萬名糖尿病友,最常見共病為慢性腎臟病,約36萬人,醫療費用驚人,糖尿病費用402億元,急性腎衰竭、慢性腎臟病的健保支出更達587億元。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在所有非傳染性疾病(NCD)負荷中,除了癌症,第一名就是「糖尿病」,而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疾病也與糖尿病息息相關,這三者共病問題嚴重,已成台灣健保負擔最重的疾病,有必要謹慎擬定照護政策。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深入探討國內糖尿病患者的共病照護現況。臨床顯示,如長期血糖控制不佳,約三分之一糖友合併腎臟病變。為此,健保署去年推出「糖尿病合併初期腎臟病(DKD)整合照護方案」,希望延緩糖尿病患者走入腎臟病,降低洗腎風險。DKD整合照護方案,目前只涵蓋十分之一糖友。「政府推動糖尿病共同照護網,但收案量仍未達預期。」石崇良指出,全台超過250萬名糖尿病友,但僅十分之一被涵蓋在該共照系統中,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大部分糖友僅到醫療院所就醫、拿藥,每三個月回診追蹤,無法在患者出現共病之前,介入預防。為何共照網收案人數低於預期?石崇良表示,DKD共病共照網在收案時,設有條件限制,參與共照網的醫事機構須組成照護團隊,成員包含醫師、護理人員及營養衛教人員,參與專業人員必須受訓,經過共照網認證合格,這影響醫療院所加入共照網的意願,導致收案情況不盡理想,占率偏低。獎勵積極投入共照治療的醫師,提高參與意願。收案比率偏低,這代表很多黑數個案流落在外。石崇良表示,大部分糖友三個月回診一次,監測糖化血色素,調整治療方針,但晚期糖尿病患常合併腎臟、腦血管、視神經病變等問題,「在這連續且複雜的病程中,必須提早做準備、因應。」延伸閱讀:【慢病共病防治】人、財、識能3缺 醫籲各科打破城牆石崇良說,這正突顯出「大家醫計畫」的重要性,只要符合共病條件者,就可優先納入此照護計畫,由專責醫師提供治療、健康管理。此外,醫師如果積極投入共照治療,經評比後,成效良好,將額外獲得獎勵,藉此提高參與的意願。此外,為讓醫師加強收案,主動找出更多慢性共病患者,家醫大平台提供數據雲端、個案管理、即時反饋、客製化建議等功能,不過,這需「通訊診察治療辦法」盡速完成修法。明年度「大家醫計畫」,擴大科別以照顧共病病友。健保署擴大明年度「大家醫計畫」,石崇良表示,希望所有糖尿病友都能獲得完整的照護,以糖尿病作為平台中心,納入共照計畫、個管計畫,盡力整合各計畫,蒐集糖尿病友散落在各點的就醫資料,在「主責家庭醫師」協助下,提供一站到位的醫療照護。「家醫計畫」上路迄今,已近20年,目前共有5600多家診所、7800多位醫師參與這項醫療政策,醫師科別涵蓋了內、外、婦、兒及家醫科等,至少以五家診所組成社區醫療群,共同提供全人全程醫療照護。為了讓妥善照護糖尿病友、慢性腎臟病、心臟疾病等共病患者,石崇良指出,將逐漸擴大科別,例如,糖友容易有黃斑部病變、視力變差等問題,此時,眼科醫師愈顯重要,有必要加入「大家醫計畫」醫療團隊。平台提供多項檢查數據,密切監測病人治療效果。透過家醫大平台系統,固定一位主責家庭醫師負責病友的治療、衛教,系統主動監測相關數據,如有異常,及時提醒醫師、個管師聯繫病患,提前回診追蹤;另提醒醫師有關收案追蹤管理訊息,以期找出潛在患者收案照護。石崇良表示,家醫大平台至少提供血糖、尿蛋白、血脂、視網膜、血壓、戒菸、癌篩、疫苗、BC肝篩檢、營養運動睡眠等10項數據,作為醫師監測病人治療效果,掌握未來可能發生的共病,讓共照網更加完備。延伸閱讀:【慢病共病防治】善用AI「算病」 更精準個人化
-
2023-10-19 名人.好食課
為何半夜睡到一半會抽筋?二圖看懂抽筋原因及飲食改善方式
忙碌一整天終於可好好睡一場覺,結果半夜抽筋讓人苦不堪言!到底為何會半夜抽筋?可不單單只有天氣冷這麼簡單!就讓好食課Lexie張宜臻營養師一次解析10大抽筋原因及怎麼吃+做來幫助預防抽筋!為什麼會抽筋抽筋主要是因為肌肉猛力收縮導致,但抽筋的原因很多種,有時無法單純論是哪一原因導致,以下營養師列出常見的10大抽筋原因供參考:1.運動過度:激烈運動、久站或運動超過負荷導致肌肉使用過度,除了運動當下抽筋外,因肌肉疲勞也可能導致半夜發生抽筋問題。2.長期久坐:長時間坐於椅子上,缺乏活動及伸展,下肢血液循環不順也會導致抽筋。3.睡覺姿勢不良:睡覺如果習慣腿交叉或是側睡壓到一側腿,就容易因血液循環受阻或壓到神經而抽筋。4.天氣冷:氣溫下降,使得血管收縮,末梢血液不循環導致。5.年紀大:年紀大除了新陳代謝、血液循環較不好外,因神經元減少也會導致神經傳導異常而抽筋。6.懷孕:懷孕可能因荷爾蒙分泌、體重增加而提高肌肉負擔、水腫,或是因營養需求增加,導致媽媽自身營養不足導致抽筋。7.酗酒:酒精會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導致頻尿流失更多礦物質,並且肝臟代謝酒精也需要消耗維生素與礦物質,容易造成礦物質失衡而導致抽筋。8.電解質失衡:鈣、鎂、鉀、鈉皆為人體重要的電解質,可幫助調節肌肉收縮放鬆與神經傳導,缺乏容易導致抽筋問題,有過度流汗、腹瀉、節食等問題需注意。9.藥物副作用:部分避孕藥、治癲癇、骨質疏鬆、利尿劑等藥物可能導致抽筋。10.部分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衰竭、關節炎或神經受損等情形都可能因為電解質失衡或是神經異常而有抽筋問題。怎麼預防抽筋問題飲食上多攝取鈣、鎂、鉀、維生素D食材鈣:鈣質幫助調節肌肉放鬆與神經傳導(富含食材:乳製品、芝麻、莧菜、豆乾)。*其他補鈣食物可在這篇:https://pse.is/59pete。鎂:鎂可舒緩神經焦慮與放鬆肌肉(富含食材:黑豆、堅果、深綠蔬菜)。鉀:協助神經傳導與掌控肌肉收縮(富含食材:香蕉、奇異果、地瓜葉、馬鈴薯)。維生素D:維生素D助鈣質吸收,缺乏易造成抽筋(富含食材:雞蛋、乾香菇、鮭魚、強化牛奶)。四件事改善抽筋問題1.減少飲酒:酒精會增加礦物質流失,建議戒酒,或保持男生一天不超過20克酒精(相當於兩罐啤酒)、女生則不超過10克酒精。 2.多喝水:每日喝足體重公斤數*30毫升水,幫助促進新陳代謝與維持血液循環。3.睡前做伸展運動:睡前可多按摩腿部或是做伸展運動拉拉筋,並做抬腿動作,幫助維持下肢血液循環。4.做好保暖措施:睡前可用熱水泡腳,夜晚氣溫低建議棉被整個蓋住腳,或是穿襪子保暖來預防抽筋。*備註:以上建議是針對一般健康族群,無特殊飲食限制者,如為特殊疾病者建議至醫療院所諮詢醫師、營養師。【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半夜抽筋原因多!營養師4+4帶你告別抽筋問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5 養生.聰明飲食
薑富含薑醇有助抗氧化抗發炎 速懂嫩薑、粉薑、老薑如何區分
香料(Spice)主要用於為食物增加香氣,香料植物可區分成辛香料和芳香料,前者如中式菜肴少不了的蔥、薑、蒜、八角、花椒等,又如東南亞食物常見的荳蔻、茴香、薑黃、丁香等;芳香料則如西餐常用的薄荷、蒔蘿、百里香、肉桂、薰衣草等。這些香料除了為料理提味、讓食者開胃,還有各自的營養價值,最重要的是可減少鹽等高鈉調味料的使用。薑的種類薑麻園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阿土表示,台灣常見的薑有廣東薑、竹薑、薑黃、南薑,每種特性略有不同。.老薑:又稱廣東薑,含有香辣素,具有去腥作用,冬令進補、客家料理(薑絲大腸)等常用。.竹薑:辛辣味更盛老薑,味道更重,常用來燉煮、煲煮,但相較於老薑較不好切絲,紅燒、清燉料理常見。.薑黃:在中藥材、植物染劑、咖哩、泡茶常見,取其薑黃素利用,沒有辣味,反而是苦味較多。.南薑:在台灣料理不常見,多見於南洋料理(如海鮮湯),也會拿來醃漬桃李,辣味刺激、有香氣。至於嫩薑、粉薑、老薑如何區分?阿土說,主要是依照廣東薑與竹薑的採收時間區分。中秋節前採收的為「嫩薑」,可以作為醃製、炒、煲湯使用;「粉薑」是在中秋至冬至之間採收者,因為醃漬使用太辣,煲湯味道又不夠,因此較少採收;「老薑」則是在中秋以後採收,為最後一階段採收,也會作為下一年的薑種。薑的營養價值李婉萍說,薑有「薑醇」可提升身體抗氧化、抗發炎能力,並且可降低血液黏稠,對心血管有益。此外,薑可舒緩嘔吐不適,把薑切片,用黑糖水煮,再煸薑收汁,可打造類似蜜餞口感,又保留薑的營養,可以舒緩暈車、孕期嘔吐。李婉萍說,薑會作為婦女生產後的「壓腹餐」,與黑糖、雞蛋一起煮,讓產婦暖胃;胃食道逆流者若食用大蒜等辛香料容易脹氣,可改食薑,是最安全的辛香料。薑的挑選原則在挑選上,阿土表示,要注意外觀是否有皺摺,有皺摺可能是病菌造成萎縮,也可以搭配要料理的方式作選擇,例如,要使用「拍薑」,可以買小顆的薑;要切絲、切片,則可以挑選外觀較長者。薑的食用禁忌慢性腎衰竭者應該避免用薑煮湯,若做為料理搭配則無妨。薑的保存方式阿土說,薑就算發芽也可以吃,但是發芽後纖維值會變高,稍微影響口感。保存上,薑不適合曬到陽光,需要放到陰涼處,可以用濕潤的紙包覆放入冰箱,或是洗乾淨後冷凍;甚至可以放在盆栽內,用土埋起來,等待要使用時再取出。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