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2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腎衰竭
共找到
442
筆 文章
-
-
2024-06-29 寵物.寵物疾病
毛孩健康殺手!12大貓狗常見疾病1次了解,留意家中蚊子嚴重恐致休克
隨著寵物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飼主對毛孩的健康問題也愈發關注,特別是貓狗罹患的疾病和人類有所差異,加上牠們無法主動表達身體的不適,因此對於飼主來說,了解寵物的常見疾病及其預防措施變得尤為關鍵。本次我們就針對「貓狗常見疾病」進行觀測,快來看看毛孩們常見的12種疾病有哪些!《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貓狗常見疾病」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貓狗常見疾病排行。高齡貓狗常患腎衰竭 12大貓狗常見疾病1次了解觀察近3個月網友針對「貓狗常見疾病」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慢性腎衰竭」是高齡貓狗的常見疾病。當腎臟組織損壞時,腎功能減弱會影響體內排毒,使得血液中的廢物無法順利代謝,進而引發口渴、頻尿、體重減輕、嘔吐、倦怠、食慾下降等症狀。有網友就難過表示「狗狗好幾天沒吃飼料,只喝水而且一直吐,抽血檢查後醫生說是腎衰竭」,留言區即有網友回覆「我家貓咪也是沒逃過腎衰竭」、「痊癒是不太可能,多陪伴和維持生活品質才是重點」等,提醒飼主要控制毛孩「蛋白質」與「鹽分」的攝取量,避免對腎臟造成負擔。貓咪常見的健康問題則包括「貓口炎」,是指貓咪口腔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炎反應。貓口炎通常在上下顎交界、喉頭深處會有糜爛現象,發作時貓咪可能會感到相當的疼痛,影響牠們的進食意願。因此,若是發現貓咪有食慾不佳、咀嚼困難、體重減輕、理毛次數減少、口水黏稠且有異味的情況,應該立即到動物醫院就診,找到發生原因並從根本解決。有網友在討論區請益「發現最近貓咪嘴巴很臭,帶去看醫生發現是口炎,請問可以完全痊癒嗎」,吸引熱心網友回覆「我家貓也是口炎,吃飯都會哀嚎而且吃得超級少,後來拔牙到目前都沒有復發」、「潔牙超級重要的,要好好幫貓貓刷牙」,指出日常可以多幫貓咪刷牙及預約洗牙,才能最大程度預防貓口炎發作。心絲蟲症會透過蚊子傳播給毛孩 嚴重恐導致休克對狗狗來說,「心絲蟲症」是十分致命的疾病。心絲蟲是1種血液寄生蟲,會透過蚊子進行傳播,主要寄生在狗狗的心臟中,並進行持續性的破壞。狗狗在感染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但隨著時間推移就會出現咳嗽、呼吸變喘、活動力下降等問題,嚴重甚至可能休克。有網友提到「不慎讓狗狗感染心絲蟲,開始會四肢無力、食慾不振、平路走沒幾步就很喘」,同時也列出治療心絲蟲的開銷清單,直呼「為荷包感到擔憂」,引起網友討論「狗狗生病都不便宜,能治療好就是萬幸」、「所以才說要預防甚於治療,有吃驅蟲藥才安心」,建議飼主根據狗狗的體重諮詢獸醫,選擇適合的驅蟲產品與劑量。毛小孩作為我們身邊的忠實伴侶,照顧牠們的健康是飼主最重要的責任。因此,我們應該關注並重視貓狗的健康問題,多了解寵物常見的疾病、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提供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環境,讓毛小孩們能夠健康快樂地陪伴在我們身邊。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貓狗飼料怎麼挑選?獸醫授「挑選、餵食、保存法」,放冰箱是大忌★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8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陪失智母唱歌聊天 曹汶龍用正向的心接受母親返老還童過程
神經內科權威曹汶龍從台北三總退休後,先後移居花蓮、嘉義,母親范玉蘭一路跟著他生活。然而,母親85歲時被診斷失智,他深諳陪伴失智患者要懂得互動,陪媽媽唱歌、聊天是他的日常,3年前母親平靜地在他懷裡斷氣。母子互動過程留下許多珍貴檔案,也成為他分享失智照顧的素材,感染力、說服力十足,印證「親情陪伴是最佳良藥」。「紅紅的太陽下山啦,伊呀嘿呀嘿…」曹汶龍常陪媽媽唱童謠或老歌,媽媽住院時,他在床邊說著大野狼故事,母子間也常有一些輕鬆的對話,他問母親「我是誰?」母親回「那你是誰啊?」母子常說說笑笑,曹汶龍用正向的心,接受母親返老還童的過程。陪伴要訣 順其心避爭執曹汶龍回顧,母親在失智症初期記憶力減退,會把錢包在衛生紙裡,也懷疑別人取走她的錢,他於是為母親準備一個專屬五斗櫃,給一把鑰匙,讓母親心愛的物品、現金不再亂放,想查看就隨時拉開抽屜。「陪伴失智者就是適度順著病人的心,避免爭執,也給對方安定感,照顧者可用豁達的心與失智和平共處,把心態降到和失智者同樣程度,就能發現雙方笑容都變多了。」曹汶龍是主要照顧者,曾看過有失智症長輩在3個兒子家輪流住,每個孩子家各住1個月,老人家有被丟來丟去的感覺,讓人見了有些不忍。他說,長輩要的其實不多,「看到我們笑他就笑,看到我們憂愁他也跟著憂愁」,正能量會影響家中氣氛。用同理心 對待診間病患失智症是不可逆的疾病,曹汶龍說,在歐美國家,失智不是家庭問題,很多長輩很自然地被送到機構,但台灣長輩習慣在家中安老,兒孫照顧責任加重,失智照顧消磨最大的是心力,他用同理心對待走進診間的長輩和家屬,看診時常起身關懷、親和力十足,也常在診間用手機播出長輩熟悉的歌曲,鼓舞家屬的心,解開照顧者內心深處的結。曹汶龍在嘉義民雄打造2層樓日式建築,1樓是母親和看護的大空間,從1樓上2樓沒有樓梯,只有斜坡道,可在室內牽著母親走坡道運動,若天氣好就請看護推母親到戶外曬太陽。他固定陪母親吃早餐、晚餐,午餐時段會給看護工餐費,建議她推母親到附近超商吃便當,增加人際互動機會。77歲的曹汶龍,病友暱稱「曹爸」,2011年接近屆齡退休時,從花蓮慈濟醫院到大林慈濟醫院接任神經科主任,發現雲嘉地區老年人口比率高,失智患者及家屬資源不足。他便為失智症病友及家屬成立病友會、家屬支持團體,攜手醫師、護理師、營養師、社工、志工提供多元服務,讓家屬能交流照護經驗、相互扶持,在照顧路上不孤單。醫師下鄉 成立關懷據點2012年大林慈濟醫院成立失智症中心,曹汶龍出任主任,將失智照護理念帶入社區,為讓失智照護模式與理念在各地遍地開花,近年陸續在嘉義、台南、雲林、彰化、台北等地成立14個記憶保養班(失智關懷據點),醫師下鄉的外送服務,民眾更願意把長輩帶出家門,認識、友善失智症風氣愈來愈盛。母親罹患失智症,讓曹汶龍在行醫路上更能發揮同理心,即使已屆遲暮之年,他仍充滿再前進動力,並將他與母親生前互動影片放上社群,分享照顧心得,故事被拍成大愛電視台戲劇「你好,我是誰」,療癒許多失智家庭的心。在曹汶龍悉心照料下,父母都很長壽,父親曹劍輝在85歲時得肺炎,一度病危,經搶救後回穩,在他細心照顧下又活了10年,之後經歷急性腎衰竭昏迷考驗,又搶救回來,再活6年才往生。曹汶龍說,父親的不健康餘命長達16年,在85歲前,仍可獨立自主生活。能做利他的事 活出價值曹汶龍分析,台灣人健康餘命與平均餘命差距近8年,仰賴家人或照顧者照料8年,代表陷入長期失能狀態。陪伴父母從健康到衰老,曹汶龍有許多感觸,「活多久不重要,能做利他的事,活得才有意義、才有價值。」曹汶龍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年齡:77歲●照顧對象:母親●罹患疾病:失智症●發病時間:2014年、85歲罹患失智症,3年前92歲辭世●症狀:初期出現記憶力減退、把錢用衛生紙包起來,懷疑錢被別人偷走等●治療:家屬悉心陪伴、看護工照料、失智症藥物●陪病心得:長期照顧是難以承受之重,透過服務外送到社區,在全台各地催生「記憶保養班」,給家屬更多能量去轉移壓力,也讓失智長輩能活得喜悅、有尊嚴。
-
2024-06-28 養生.保健食品瘋
到底需不需要吃?研究:吃綜合維他命並不會讓你活更久!各種維他命吃過量的副作用
到底需不需要吃維他命?根據美國一項大型研究指出,吃綜合維生素補充劑不會讓你更健康,甚至比起不吃的人,死亡風險竟還略高一些。專家指出,只要飲食均衡,健康的人基本上不建議特別補充維他命。吃維他命有病治病,沒病強身?許多人都有吃維他命保養品的習慣,認為維他命有助維持健康及預防慢性疾病,有病治病,沒病強身?但維他命到底有沒有需要吃,一直以來都有不同見解。根據近期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一項研究指出,吃綜合維他命補充劑的人,比起不吃的人死亡風險還略高。這項研究追蹤40萬名、平均年齡61.5歲、沒有慢性病史的美國成年人超過20年,與未服用綜合維他命的人相比,每天服用的人的死亡風險沒有改善,服用補充劑的人還略增加4%的死亡風險。尤其當涉及心臟病和癌症等慢性病時,綜合維他命恐怕無法為人們提供任何真正的保護作用。而對於健康的人來說,吃綜合維生素則更可能根本沒有好處。維生素雖可以透過補充劑獲得,但一般仍建議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更好。根據《Healthline》訪問史丹佛醫學院的營養師 Alyssa Kwan指出,她通常不會建議那些已有健康和均衡飲食習慣的人服用綜合維他命,只有當患者在營養不足的情況下,例如可能食欲真的很差,或無法透過正常飲食來滿足營養需求,此時才會建議他們補充維他命。【延伸閱讀】想攝取各種維生素該吃什麼?常見6種維生素功效及食物來源服用多種維他命小心過量問題此外,如果只是吃一種維他命倒還好,事實上更有人是每天都吃多種維他命,這就要當心不知不覺各種維生素重覆攝取過量的問題。例如吃綜合維他命又吃B群,導致體內B12過量,當綜合維他命都吃完時,體內已經習慣高濃度的B12,當開始沒有服用時,反而出現缺乏B12的症狀,如貧血、精神沮喪等。以下列舉大眾最常吃的維他命,若攝取過量可能產生的影響。各種維他命過量的副作用.維生素D:攝取過量可能產生全身性維生素D中毒反應,包括厭食、腹痛、嘔吐、便祕、消化性潰瘍、胰臟炎等。也可能引發高血鈣症,對心血管系統則會引起高血壓、心律異常,腎臟也會受害,嚴重甚至腎衰竭。.維他命C:導致體內草酸含量增加,提高腎結石風險。.維生素A:急性維生素A中毒會出現噁心、嘔吐、嚴重頭痛、頭暈、視力模糊等現象。每天攝食超過3萬微克的維生素A長達數年可能慢性維生素A中毒,會出現中樞神經異常、肝臟、骨骼異常或是皮膚變異等反應。另,女性懷孕期間或懷孕前期大量攝取維生素A則可能導致胎兒畸形。.維他命B3:吃多會有肝毒性,可能影響肝功能。.維他命B6:恐增加神經病變風險,導致手腳麻、感覺異常等症狀。.維生素E:過量攝取高劑量維生素E會增加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或導致腹瀉、頭痛、噁心、視力模糊、皮疹等症狀。.葉酸:攝取過多可能引起失眠、過敏及身體不適,以及鋅的減少和腸胃疾病。【資料來源】.《Healthline》Taking a Daily Multivitamin May Not Help You Live Longer..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27 醫聲.癌症防治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高齡 侵犯骨頭併發症多 醫籲療法接軌國際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而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族群為60至80歲長輩,年齡越大,發生率越高,已成隱憂。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面對多發性骨髓瘤侵襲,不少長輩病患承受骨痛之苦,甚至臥床、行走不便,隨超高齡社會到來,病患將日漸增多,若採用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四合一藥物組合,病患有望翻轉命運,不過因健保給付條件受限,導致多數長輩病患無法如願,希望未來透過更多治療選項,重新有「生活主控權」。滕傑林分析,多發性骨髓瘤為骨髓內漿細胞出現癌病變,常引發骨痛、骨折、腎衰竭,除了無法行走,還面臨洗腎風險,造成家庭照護負擔。據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副科主任王銘崇觀察,不少年長病患因骨痛、骨折臥床而無法出門回診,治療中斷,加上傳統治療效果欠佳、治療深度不足,致使病患飽受症狀、死亡陰影折磨。病情反覆發作 行動困難需照護蔡麗娟發現,多發性骨髓瘤病患多為年長者,病情反覆發作,容易失去行動力,且需更多照護人力,此時得請看護,或家人須離開職場照護,對整體家庭造成極大衝擊。「治療不只疾病控制,主要希望病人拿回原本的生活方式。」滕傑林說,曾醫治一名62歲罹患多發性骨髓瘤女老師,當時她坐輪椅進診間,因貧血、骨頭變形造成劇痛,行走困難。傳統上會先使用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及類固醇等三合一療法,再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不過多數病患約二到三年就可能復發。自費最新療法 控制病情返職場由於女老師家人希望她接受最新療法,因此雖沒有健保支持,卻選擇依最新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在第一線三合一療法額外自費加入單株抗體藥物,形成四合一療法,治療之後,她的疾病獲控制,便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骨痛、貧血好轉,原本想退休的她,又可回校園教書。目前,在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藥物上,健保給付藥物包括免疫調節劑、蛋白酶體抑制劑、類固醇、單株抗體、化療等,第一線治療以免疫調節劑、蛋白酶抑制劑與類固醇為主,單株抗體則列為第二線治療。談到相關健保給付政策,滕傑林直言,要把好的治療放第一線而非後線,才能拉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王銘崇表示,「趕快控制癌細胞,就可減少越往後期惡化,藥物使用越多窘境。」在健保給付上,可考慮依病患用藥效果作給付評估條件。跟上國際 健保署給付審議中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認為,若能跟上國際治療指引腳步,將單株抗體等藥物納入第一線選項,讓治療深度進一步優化,對年長病患的行動力、存活期提升與減少照護人力需求等,都能帶來正向好處。對此,衛福部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目前健保給付兩款單株抗體藥物,為依據藥效實證資料及病人需求列為第二線用藥,目前也已經有藥廠提出將藥物列為第一線使用申請,正在進行審議。張惠萍說,為達到癌症治療接軌國際的目標,正持續加速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除了採行暫時性支付制度、編列專款預算,也針對癌症新藥執行醫療科技評估(HTA),並追蹤藥物成效,定期檢討給付規定,以求資源合理分配。此外,在暫時性支付制度上,截至今年六月,已收載六項癌症新藥,並擴增兩項癌藥給付範圍,其中亦包含血液腫瘤用藥,原則給付兩年。健保署後續也將蒐集真實世界資料、臨床數據,以決定是否回歸健保給付。延伸閱讀:傳統療法治多發性骨髓瘤 3成5患者撐不到移植
-
2024-06-26 焦點.焦點
醫病平台/遭遇不信任的醫病關係的心路歷程
【編者按】:本週有不同主題的三篇文章。一位長年關懷病人,對醫療工作熟悉的牧師以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蘭大弼醫生在1995年彰化基督教醫院創辦110週年時,告誡台灣醫師的一句話「醫生,請多看我一眼!」來抒發他對醫師的建議:醫師的關懷眼神對不安的病人是無可取代的。→想看本文一位中生代內科醫師以自己與病人、家屬的互動遭遇到挫折的兩個案例,體驗到隨著疾病的進展,臨床症狀的多樣性,對病人、家屬、醫師及其團隊的耐性都是一大考驗,而深深領會到醫病關係需要多一點時間、耐心來經營,醫療行為才能在醫病互信下順利進行。一位長年關心社會大眾心理健康的精神科大師分享他以多年的臨床經驗,幫忙病人應對人生大小考驗,及時善用定靜的腦—精神功夫,穩住陣腳,發揮頭腦思考、判斷能力,逐步構建人生的轉折方向,並進而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療瘉的保養頭腦功夫、創造維持「腦明」的一種自我療瘉的方法。近來,在臨床照顧病人上,遇到了兩例有點挫折的案例,反思醫病關係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真的需要多一點時間來經營。隨著疾病的進展,臨床症狀的多樣性,相當考驗病人及其家屬對醫師及其團隊的耐性,醫療行為在醫病互相信任下進行才會比較順遂。第一位是一位八十多歲的阿婆,因為嚴重的心灼熱以及上腹痛來急診就醫,在急診作完胃鏡後就收住院醫治,隔天早上查房我看胃鏡的影像看起來算是輕度的胃食道逆流以及胃部有表淺性潰瘍而已,值班時也有開立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一種效果良好的胃酸抑制劑),但是症狀並無緩解的情況而且這種症狀讓她很困擾以致無法入睡,從心口到全身都很灼熱,整個人都感覺很不舒服,但無法很清楚地說是哪邊不舒服。我內心一直覺得很奇怪,胃鏡的影像無法完全符合臨床表現,當下加入制酸劑來中和胃酸,然後再思考到底還有什麼問題還沒有釐清的。然而,看到她的心跳都偏快,再檢視她所服用的自備藥物後,發現到她曾經因為甲狀腺癌做過甲狀腺全切除,有在服用甲狀腺素。於是我預計於隔天抽血檢驗甲狀腺素來證實是否甲狀腺素服用過量。當晚,病人還是因為症狀沒有改善,而坐立難安以致半夜睡不著覺,陪病的孫女其實看病人這樣不舒服也很焦慮,向護理師以及值班醫師反應,症狀也無明顯改善,於是當下脾氣也上來了,連打掃的清潔人員也受遷怒波及。早上到護理站準備要去查房訪視這位病人時,護理師就有先跟我提及清晨時所發生的事。一進去病房時,除了陪病的孫女外,又多了一位女兒,一開始口氣也有點不是很友善,我就跟她解釋,目前的症狀偏向是甲狀腺素過量,因為這些症狀幾乎是甲狀腺亢進時所常見的不適感,今早也有抽血送驗了,只是檢驗結果出來還需要等幾天的時間,目前就先把自備藥的甲狀腺素減量。病人女兒說,可是這個劑量前些日子才從某醫學中心的醫師因為抽血甲狀腺素不足所調整過了,減量會不會造成甲狀腺不足?我回答,先減個幾天也不至於造成多大的危害,而且目前的情況我認為是甲狀腺素過高造成的,密切觀察症狀的變化再做調整。經過溝通之後,他女兒就接受當下的解釋,病人經過這樣的處置之後,症狀也逐漸改善,甲狀腺素檢驗結果也顯示甲狀腺素是升高的,因為病情好轉,家屬對我們就逐漸有信任感了,也覺得我們真的有幫病人找原因解決問題。經過治療後,病人也穩定出院休養了。第二個例子是六十多歲的大哥,前次因為肺炎住院,在住院期間提及吞嚥困難又體重下降而做了胸部電腦斷層,發現食道中段處有增厚的情形,因為肺炎呼吸急促,幾近呼吸衰竭,所以沒有安排胃鏡檢查,出院後回診才由胸腔科轉來我的門診,希望能安排胃鏡確定是否有食道癌的可能性。在出院後,因持續吞嚥困難、進食量極少,家屬希望能住院打個營養針,而且做胃鏡時要以無痛麻醉的方式進行。檢視電腦斷層影像時,發現食道中段有明顯增厚及造成管腔狹窄,考慮到以一般管徑的胃鏡可能無法通過,而且怕口水分泌物會造成吸入性肺炎,於是將病人收住院治療。住院後,基本的抽血檢查發現病人有急性腎衰竭的情形,將點滴加量補充體液,家屬也希望所有的醫療行為能夠在最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我向他們提及在做胃鏡時有關呼吸道方面的風險,希望可以由麻醉科醫師協助,萬一呼吸道方面發生呼吸窘迫或是吸入性肺炎,麻醉科醫師可以立即處理呼吸道的問題以讓病人處在一個相對安全的情況之下,家屬也欣然接受。做胃鏡時,果然像預期的那樣,食道中段確實有個腫瘤造成狹窄,口水及分泌物累積在狹窄處之上。切片之後,也是盡量將分泌物抽吸掉,過程中還曾發生因分泌物嗆咳造成低血氧的狀況,還好有麻醉科醫師協助,血氧在麻醉甦醒時慢慢回升。做完胃鏡後向家屬解釋,這個食道病灶看起來九成是惡性的,如果切片病理報告確定是食道癌,將會再安排正子攝影來進行分期,之後再根據期別再進行治療計畫。傍晚查房時,家屬反應病人有吐一點血及有血尿的情況,我解釋切片會有一點流血,大出血的可能性不大。至於血尿,肉眼看起來稍微有粉紅色,不是很像血尿的樣子,我再驗個尿沉渣看看裡面有沒有紅血球來確定是不是血尿,結果顯微鏡下檢視是沒有紅血球的存在,故沒有血尿的情況。接下來幾天,也沒有吐血的情形,腎功能也明顯改善了,於是我將檢驗結果印出來給家屬,家屬也相當開心。然而,在有天清晨,病人又吐出一些血,家屬對值班同仁處置不是很滿意,在我到護理站準備查房時,護理師就先跟我告知家屬希望轉院而且已經在收拾東西了。到了病房之後,家屬說又吐血以及血尿,我看尿壺裡的尿液顏色也沒有很明顯血尿便說:「看起來還好,沒有明顯血尿。」有位家屬就立即不是很客氣地說:「哪裡還好?」另一位家屬又問:「目前是第幾期?為什麼胃鏡做完不能知道到底是第幾期?」我回答:「上次有跟你們說過,會幫你們做正子攝影,就能比較精確地看是否有轉移,但就電腦斷層的影像,可以說至少是第三期,胃鏡只能看到病灶進行切片,無法知道是否有轉移到其他地方。」之後把病理切片的初步報告印給他們看,週五早上的切片,週一下午就出爐了,其實都有一步一步地在幫病人擬定診斷的計畫。當下是個不信任的局面,我也不強求病人一定要在我這邊治療。考慮到罹癌的病人及家屬本身也很辛苦,也能體諒他們的心境,就就照他們的要求進行,準備好轉院所需的資料以及影像讓他們帶走。後來想一想,病人凌晨時,是咳嗽後才有吐出血來,倒是比較像咳血而非吐血,這樣就高度懷疑是不是食道腫瘤侵犯到氣管造成廔管,如果是這樣的話,自己醫院的團隊及設備也比較無法處理這類的情況,及時讓病人轉到有足夠設備及人力的醫院接受治療也是件美事。直到近幾年,我逐漸能體會台語所說的:先生緣,主人福。每位與病人相遇及信任是種緣分,病人能信任我在我這邊得到解決當然最好,如果超出我的能力外,只要能夠讓他病情獲得改善,我也很樂見他們能夠尋求到更好的醫療環境。延伸閱讀2024/6/24 醫生,請多看看我
-
2024-06-21 寵物.照顧指南
毛小孩誤食有毒食物怎麼辦? 專家分析多種可能情況及3處置重點
寶林中毒事件,再添1死,目前已累計5名死者。國內發生重大食安事件,令許多毛小孩的主人擔心,家中毛寶貝,如遇誤食有毒食物時,該怎麼辦?前台北市獸醫公會理事長楊靜宇表示,毛小孩誤食中毒可分為貪吃,食用不該吃的食物,以及在戶外接觸到除草劑、消毒劑等兩大類,後者屬於神經毒,風險較高,提醒飼主帶狗狗外出散步,一定要留意公園布告欄是否張貼消毒等告示。毛小孩誤食有毒食物怎麼辦?楊靜宇指出,如以機率來看,狗狗中毒場所以家裡居多,可能是飼主誤餵了巧克力、洋蔥、葡萄等狗狗不可吃的食物,也可能是狗狗貪吃,連防腐劑、保冰劑或是玩具,也吞下肚。如為這類中毒,症狀相較輕微,但如果一口氣吃了太多,也會引發風險。楊靜宇說明,如果狗狗只吃了1、2顆葡萄,還在容許範圍,但要是吞了一大串,就必須緊急就醫,予以洗胃。楊靜宇說,狗狗中毒,急診就醫,最怕的是誤觸殺蟲劑、消毒劑,這屬於神經毒,只要接觸,就可能導致癱瘓,到地不起,猛流口水,必須立即送醫,進行催吐,施打解毒劑。如果毒素劑量過重,將引發肝腎衰竭,情況嚴重。楊靜宇坦言,在擔任台北市議員時,要求教育局、公園處於校園、公園等場所噴灑殺蟲劑、除草劑及消毒藥劑之前,務必提早在網路公布訊息,並在場地附近張貼告示。飼主也應提高警覺,外出遛狗時,多留意布告欄上的訊息。一般來說,狗狗誤食時處置重點如下:1.飼主不要貿然幫寵物催吐:除非獸醫或專業人士執行,否則有害物質可能對狗狗的食道和胃部造成進一步傷害。2.立即尋求獸醫協助:獲悉狗狗可能誤食有害物質,即使還沒出現症狀,也應立即尋求獸醫協助,告知食用哪些食物?數量?時間?3.常見中毒症狀提高警覺:狗狗食物中毒後,出現了哪些症狀?常見為嘔吐、腹瀉、虛弱、困惑、發抖。「預防才是上策」,楊靜宇提醒飼主,將狗狗不可食用的食物放在高處,或是儲藏箱及櫃子裡,並維持家中環境整齊,每天提供乾淨的飲水及飼料,以確保狗狗安全及健康。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可帶貓咪出門遛貓?獸醫提醒:帶貓皇出巡只有牽繩不夠!還需注意1細節★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7 養生.聰明飲食
空腹不建議吃的幾種食物,香蕉、地瓜、番茄都上榜?專家一一解析
你可以先知道: (1)酪蛋白是一種比難分解的凝乳,雖然較難消化,但胃液就是專門用來分解蛋白質的,傳言說「酪蛋白會促進胃酸分泌,空腹喝牛奶會使蛋白質流失」為錯誤說法。 (2)地瓜富含膳食纖維,消化時易產氣、造成脹氣,但脹氣的不適感並非不消化或是不好的現象,傳言刺激胃酸、胃痛等說法為錯誤訊息。 (3)香蕉中的鉀、鎂有益人體,只有腎功能不佳的人才需要特別注意,一般人不受影響,傳言「空腹攝入鎂會導致腹瀉、消化不良和腸胃道疾病,鎂會被吸收到不必要的程度」為錯誤說法。 (4)番茄含有的單寧酸與蛋白質一起吃才有不易消化的凝塊問題,傳言「西紅柿中的果膠和單寧成分與胃酸結合,形成塊狀物消化不良」為錯誤說法。網傳「不建議空腹吃的幾種食物」影片,提到空腹不要吃牛奶、地瓜、香蕉、番茄。但專家表示,香蕉的白絲、番茄含有單寧酸,易使蛋白質形成不易消化的凝塊,但只有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才要將含有單寧酸的食物和蛋白質食物間隔開來吃,一般人並不需要過度解讀食物相剋表的禁忌,網傳影片內容多數說法錯誤且倒果為因,為錯誤訊息。 空腹不能吃牛奶、地瓜、香蕉、番茄? 原始謠傳版本: 不建議空腹吃的幾種食物主要流傳這段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查證解釋: (1)胃就是用來消化蛋白質的 傳言說法違悖醫學常識 傳言提到「空腹喝牛奶會刺激胃蠕動,蛋白質無法被吸收而流失、毫無用處」。MyGoPen 致電諮詢營養師陳俞均,她表示牛奶其實是可以空腹的時候喝的,胃本身就是負責處理蛋白質的消化,胃所分泌的胃液具有胃蛋白酶,能夠將蛋白質分解成比較小的「多肽」、讓後面的小腸能比較容易吸收,傳言說「牛奶富含蛋白質會刺激胃蠕動,使蛋白質無法被吸收而浪費」是很奇怪的說法,違悖胃腸肝膽科的醫學知識及營養學的學理。(資料來源:均一平台 國中七年級生物課程影片:消化系統)(2) 地瓜富含膳食纖維 易脹氣但不是不消化 傳言指出「地瓜的膠質和單寧成分會促進胃酸分泌、胃痛」。但陳俞均指出,地瓜的纖維比較多,所以在消化過程中會產氣、容易造成脹氣,傳言可能把那種脹氣的不舒服感,誤解成不消化或是不好的現象,但其實就只是產氣、脹氣而已,胃腸比較容易脹氣的人,才不建議空腹吃地瓜,或是每次吃少一點、分次吃,但胃腸功能正常的人則不受此限。陳俞均其掉,地瓜是高纖維食物,即便皮削掉以後還是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除了促進胃腸蠕動、能幫助便秘的人以外,也是腸道益生菌的食物來源、也就是俗稱的「益生元」。 (3)香蕉的鉀不會影響消化 白絲含單寧酸才會 傳言提到「香蕉的鎂含量高,空腹攝入鎂會導致腹瀉、消化不良和腸胃道疾病,鎂會被吸收到不必要的程度,導致鉀和鎂的不均衡」。陳俞均指出,只要是健康的一般人,在生理狀態正常運作的情況下,不但可以空腹吃香蕉法,甚至香蕉中的鎂、鉀等礦物質還可以幫助消化、讓整體的營養吸收更好一些,除非是腎功能不佳、腎臟病的病人才要考慮血鉀濃度等問題,而要注意香蕉的進食份量。MyGoPen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國健署於 2021 年 2 月公布的「香蕉是高鉀食物,多吃會傷腎,不能天天吃?」保健闢謠,提到「香蕉屬於中量鉀食物,大的 1/2 根,小的一根的『每份』香蕉約含鉀量 200 到 399 毫克。實證研究吃香蕉有以下優點:1. 潤腸通便、2. 解鬱、3. 抗氧化、4. 降血壓而促進心血管健康及防止中風等等。一般人腎臟功能正常者,多攝取來自食物中的「鉀離子」,不但能控制血壓,也能間接保護腎臟;但對於腎臟功能不全、腎衰竭者,因無法將體內鉀離子排除,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此外,陳俞均補充說明,香蕉剝皮時,皮和果肉之間一條一條的乳白色的絲,其實是香蕉的「韌皮束」、生長時用來傳輸營養的,白絲雖然營養但含有單寧酸,胃腸比較不好消化,尤其是在胃的時候,容易和蛋白質產生凝塊,胃腸消化功能較差的人最好分開吃,將含有單寧酸的食物和含有蛋白質的食物間隔開來吃,就能避免這種凝塊的問題,但如果本身胃腸功能正常的人,把絲一起吃進去是好的、得到的營養數會更完整,橘子、柳丁的白絲也是一樣的意思。 (4)番茄含單寧酸 番茄炒蛋很OK 傳言提到「西紅柿中的果膠和單寧成分與胃酸結合、形成塊狀物,會消化不良、疼痛」。但陳俞均表示,果膠並不會影響到胃酸,以上述的牛奶為例,胃酸等胃分泌的消化液就是用來分解牛奶中的蛋白質的,所以蛋白質進到胃以後、會刺激胃酸分泌的比較快、比較多,但果膠並不影響或刺激胃酸的分泌。 而有關單寧酸的問題,陳俞均指出,營養學已知單寧酸(tannic acid,也稱鞣酸)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屬多酚類的單寧酸會使蛋白質變成凝塊狀,消化變差、胃排空時間變長,但凝塊並非不能消化、只是較費時。富含單寧酸的食物包括柿子、茶葉、紅蘿蔔、番茄,以及蘋果、葡萄、番石榴芭樂、綠香蕉、青梅、山楂、覆盆子、蔓越莓、香蕉的白絲、柑橘類的白絲等,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民眾應該很熟悉,包括雞蛋、牛奶、海鮮等。 陳俞均強調,單寧酸搭配蛋白質是食物相剋禁忌排行榜的常客,排列組合之後混搭成各種傳言、且以柿子最常見,例如柿子不能和雞蛋一起吃、柿子不能和牛奶一起吃、柿子不能和螃蟹一起吃等等,但傳言說「西紅柿中的果膠和單寧成分與胃酸結合」、說番茄不能空腹吃,並不是針對番茄單寧酸和蛋白質一起吃的問題,傳言說法應是錯誤資訊。 陳俞均解釋,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儘量不要將富含單寧酸的食物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一起吃即可,而胃腸消化能力正常的人則不受影響;以最常見的番茄炒蛋為例,就是單寧酸與蛋白質的組合,但其實正常人吃是沒有什麼太大問題的,番茄炒蛋這麼常見的菜色、這麼多年也沒傳出什麼問題,可見民眾不用過度擔心。結論 傳言提到「空腹喝牛奶會刺激胃蠕動,蛋白質無法被吸收而流失」,但其實根據國健署相關衛教,酪蛋白是一種大型、堅硬、緻密、難消化分解的凝乳(curds),牛奶中高含量的酪蛋白在人胃中較難消化,但專家表示,難消化還是可以消化,胃就是用來消化蛋白質的,胃液會將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傳言說法倒果為因。 傳言說「地瓜的膠質和單寧成分會促進胃酸分泌、胃痛」,但根據國健署專文「有腸胃道發炎或是腸胃道潰瘍症狀,確實需要在急性發作期時減少膳食纖維的攝取量,如糙米、全麥、地瓜等全榖雜糧類和粗纖維含量較高的蔬菜等攝取,以減緩不適症狀,讓患者的腸道休息,有充分修復的機會」,可見是相關疾病的急性期、並非一般人的禁忌。 而根據國健署衛教,吃香蕉能潤腸通便,並非是傳言所說的「香蕉的鎂含量高,空腹攝入鎂會導致腹瀉、消化不良」,只有腎功能不佳的人才要特別注意香蕉的鉀、鎂問題。 而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衛教「一般飯時或飯後吃可助消化吸收」,而專家也表示,番茄中的單寧酸與蛋白質一起吃才有形成凝塊的問題,傳言「西紅柿中的果膠和單寧成分與胃酸結合、形成塊狀物,會消化不良、疼痛」為錯誤說法。衛教資源: 國健署 - 牛奶中的酪蛋白會致癌? 腸胃不好不能吃全穀類的食物,膳食纖維會刮傷腸道,是真的嗎? 「香蕉是高鉀食物,多吃會傷腎,不能天天吃?」 台灣癌症基金會 - 蕃茄的營養成分 諮詢專家: 營養師 - 陳俞均(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06/food.html)
-
2024-06-11 醫療.心臟血管
瘦子也會有高血壓!高血壓分2種,「8個問題」評估你是不是高風險族群
高血壓(Hypertension)是在中老年人很普遍、卻容易被忽略的疾病。目前台灣約有300多萬人患有高血壓,但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自己是高血壓患者。而且大部分高血壓患者也沒有將血壓值 控制在理想的範圍內。然而,高血壓及與其相關的併發疾病,如腦中風、 冠狀動脈心臟病、主動脈剝離、心臟衰竭及腎衰竭等,都是造成死亡或殘疾的重要原因。要預防高血壓,除了要對高血壓有充足認識,也要採行健康的生活型態。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先了解到自己是不是高血壓的高風險族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出的《高血壓防治學習手冊》,列出高血壓的危險因子,以及危險因子評估自我表,讓民眾可以透過簡單的10個問題知道自己是不是高血壓的高風險族群,進而在生活上做調整,預防高血壓帶來的嚴重併發症。血壓是血液流動衝擊血管壁引起的壓力,它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血壓只是一種使血液能夠灌流到組織中的力量。因為組織每一分鐘所需的血液量都在改變,所以 它需要的血壓也就不同。血壓可分收縮壓和舒張壓。血壓分兩種一、收縮壓:心臟收縮時,血液作用在動脈壁的力量。二、舒張壓:心臟鬆弛時,血液作用在動脈壁的力量。高血壓的標準 收縮壓持續高於140mmHg 舒張壓持續高於90mmHg收縮壓高可能表示,主動脈和其他大血管內可能發生動脈硬化改變、老化,或是失去彈性,也可能受到情緒壓力的影響。舒張壓高可能是因為,小動脈的口徑減少以及粘稠度增加,使血管阻力增加,導致小動脈內的壓力增加。高血壓的分類高血壓分成「原發性高血壓」和「續發性高血壓」兩種。一、原發性高血壓佔高血壓患者的95-99%,血壓升高的原因不明,可能是遺傳或生活型態因素導致,這類患者有許多共同特徵,例如家族性的高血壓,或是高鹽分的飲食。原發性高血壓無法根治,但可以透過服藥來控制,患者必須長期服藥。二、續發性高血壓佔高血壓患者的1-5%,通常是因為生理變化或疾病引發的高血壓,例如主動脈狹窄、懷孕、內分泌異常或腎臟疾病等。續發性高血壓經過治療病因後,可以治癒或緩解症狀。高血壓的危險因子不良的生活型態也容易使血壓升高,常見的危險因子有: 體重過重 鈉鹽量攝食過多 運動量不足 過度飲酒 吸菸習慣 心理壓力另外,95%的高血壓患者找不出明顯病因,與家族病史、遺傳體質有關,雖然肥胖的人比較容易有高血壓,但不代表瘦子就不會有高血壓,只是罹患機率比較低。高血壓危險度的自我評估表高血壓通常沒有症狀,但可以透過評估自己的生活狀況,來了解自己是否為高血壓的高危險族群。國民健康署提供「危險因子評估表」如下:1、你的家族中有55歲以下男性、或65歲以下女性患有心血管疾病嗎?2、你有抽菸的習慣嗎?3、你的膽固醇是否過高(超過200mg/dl)呢?4、你有飲酒的習慣嗎?5、你經常食用高鹽高鈉的食品嗎?6、你的體重是否過重(BMI值超過27)呢?7、你是屬於久坐型生活型態嗎?8、你每週運動次數少於三次嗎?以上8個問題,如果回答「是」項目越多,就越容易得到高血壓。如何正確量血壓?要判斷自己是否有高血壓,除了回頭檢視生活習慣外,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就是養成每天量血壓的習慣。但量血壓也是有眉角的,做好正確的準備動作,才能量出準確的血壓。一、量血壓的最佳時間林口長庚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吳家棟在〈長庚醫訊〉指出,一般建議早上起床後或晚上睡前測量,因為這兩個時段血壓較低,視同基礎血壓。此外,每天測量的時間最好固定。二、量血壓前的準備動作測量前要先將手臂上的衣物脫下,休息5分鐘。 血壓計、手臂與心臟齊高,手掌向上。第一次測量需左、右手皆測,以較高值為準。 在沐浴、飲酒、飯後半小時內不要測量。三、多久測血壓一次?國民健康署建議,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應至少量一次血壓,以下7種人則建議每月至每週測量血壓: 有高血壓家族史 40歲以上且肥胖或工作壓力較大 女性更年期過後 心血管疾病患者 中風患者 慢性腎臟病患者 已經接受降壓藥治療的患者參考資料:聖保祿醫院:認識高血壓台北市立關渡醫院:認識高血壓長庚醫訊:血壓高不是病?高起來要人命!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高血壓防治學習手冊台東基督教醫院:隱形殺手連環扣──高血壓的防治延伸閱讀: 為什麼男人無法抗拒會撒嬌的女人?諮商心理師告訴你什麼是「狐狸精心理學」
-
2024-06-07 醫聲.醫聲
13歲時生病打針竟慘遭校園霸凌 進行胰臟移植後重獲新生
13歲那年,唐玉芸被診斷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從此必須每日自行注射胰島素和監測血糖,曾多次發生低血糖昏迷送醫急救,更因糖尿病併發症引發腎衰竭得定期洗腎透析治療,長期拖著病體幾乎看不到未來,數度抗拒洗腎,萌生放棄生命的念頭。直到醫師告知可考慮進行移植手術的選項,她終於重燃對生命的盼望。中學時期,唐玉芸因需要每天自行注射胰島素,反而被誤認為在施用毒品,讓其遭受同學排擠和霸凌。她回憶道:「那段時間,我都得偷偷躲到廁所施打胰島素,卻還是無法避免同學們的誤解和嘲笑。」那段經驗讓她封閉自我,更不敢和任何人分享自己的病情。隨著時間推移,唐玉芸的病情亦逐漸惡化。她經常在半夜因低血糖昏迷被送進醫院急救。除了低血糖,糖尿病還帶來了其他如視網膜病變、聽神經受損等併發症,2022年她的腎臟功能也開始逐漸衰竭,被醫師宣告必須固定洗腎,每週三次、日復一日的療程,讓她幾乎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在唐玉芸最絕望的時候,醫師評估已可以排隊登記器官移植,2023年3月她在台北榮總醫院登記了胰臟和腎臟移植,開始等待改變命運的曙光。等待期間她甚至不敢遠行離家太遠,生怕因為錯過電話而喪失受贈機會。同年的8月25日,31歲的她,終於接到了那通期待已久的電話,獲得了胰臟移植的機會。手術後,她擺脫了每天注射胰島素的日子,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雖然她持續等待下一個腎臟移植機會,期間仍需定期洗腎,但其生活品質已獲得顯著改善。重獲新生的唐玉芸,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夢想。她甚至吃下生命中第一塊巧克力,並嘗試了以前不敢吃的美食,還計劃去許多夢想中的地方,體驗不同的風土民情。她強調「我非常感謝捐贈者和他的家人,他們的大愛讓我重獲新生。捐贈者的器官一直在我身體裡健康地運作,希望自己能用生命去感謝這份慷慨無私的禮物;而病友們也不要放棄重生的希望,好好的接受治療,等待黎明到來。我希望能分享我的經歷,幫助更多的病友,鼓勵他們不要放棄生命。」
-
2024-06-06 養生.保健食品瘋
硒8大功效:保護心血管、延緩老化...10大硒食物排行一次看!過量恐致6副作用
硒(Selenium,se)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從食物中攝取。硒(Selenium,se)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可構成人體內第21個胺基酸—硒半胱氨酸(Selenocysteine)。硒與生殖、甲狀腺功能、DNA生成及抗氧化等有關,可從日常飲食中攝取。硒何時吃?一文看懂硒功效、副作用、每日攝取量及硒食物一覽表。硒的8大功效硒具有多種功效,可以說是超級元素,體內的硒大多從食物攝取,貯存在骨骼、肌肉中。以下整理硒的功效:.維持甲狀腺機能:根據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預防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蘇珊.布魯醫師於《免疫系統全方位復原計畫》提及,硒是製造甲狀腺荷爾蒙和穀胱甘肽過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的必需元素,穀胱甘肽過氧化酶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甲狀腺濾泡損傷。如果沒有硒,甲狀腺無法製造荷爾蒙,細胞就會被自由基破壞。一般認為,自體免疫形成的過程之一是甲狀腺細胞受損且看似異常,當免疫系統發現後對其發動攻擊便會造成更多傷害和發炎。.保護心血管:硒參與人體免疫系統中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抗氧化反應,有助於預防心肌梗塞、高血壓,減緩發炎反應,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硒也是生產前列腺素必須的礦物質,而前列腺素為控制血壓的荷爾蒙之一,可使血管擴張進而預防動脈硬化。.延緩老化、維持皮膚彈性:硒具有的抗氧化特性,對於延緩皮膚老化有幫助,與維生素E共同作用可發揮更強大的抗氧化效果。.排毒、解毒:硒可與有害金屬離子結合,形成金屬─硒─蛋白質的複合物,把誘發病變或毒害的金屬離子排出體外,達到緩毒、解毒、排毒的作用。.預防癌症:PrimePlus健康設計家的品牌營養師Sean表示,硒有延緩細胞癌化進程並促進癌細胞凋亡的效果。研究發現充足的硒與大腸癌、食道癌、胃癌的發生率都有著負相關的結果。.提升免疫力:硒具有的抗氧化功能,可降低體內的氧化壓力並減輕發炎反應、增強免疫力。.改善不孕:家醫科醫師李思賢發文指出,硒是男性精子形成的必要成份,可幫助分泌性荷爾蒙以增加受孕機率,但硒會隨著精液排出體外,因此男性更需要補充;對女性而言,有助降低更年期不適症狀。.保護肝臟:硒是構成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的重要成分,有清除自由基、促進肝臟代謝的作用,有助於保護肝細胞、減少發炎反應。硒何時吃?硒的每日攝取量硒可從日常飲食中攝取。根據國民健康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硒的每日建議攝取量如下,成人每日上限攝取量應以不超過400微克為原則: 0~6個月:AI=15 μg(微克) 7個月~3歲:AI=20 μg(微克) 4歲~6歲:25 μg(微克) 7歲~9歲:30 μg(微克) 10歲~12歲:40 μg(微克) 13歲~15歲:50 μg(微克) 16歲以上:55 μg(微克)國健署建議,懷孕女性的攝取量應增加5微克,哺乳期女性應增加15微克的攝取量。缺硒6症狀!過量攝取恐致6副作用根據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檢驗醫學部檢驗宣傳單顯示,缺硒會造成以下6症狀: 心肌病 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免疫力下降 生長緩慢 甲狀腺功能失調 男性生育能力受損攝取過多的硒也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指出,攝取過量會造成以下副作用: 噁心、嘔吐或腹瀉等腸胃道症狀 皮疹 易怒 嘴裡有金屬味、呼吸有大蒜味 頭髮或指甲脆弱、脫落 牙齒變色神經系統問題攝取極高的硒則有呼吸困難、顫抖、腎衰竭、心臟病和心臟衰竭等嚴重風險。硒食物有哪些?10大硒食物含量排行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硒,需仰賴食物攝取。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衛教,以下整理10大含硒食物一覽表: 硒食物 硒含量 6~8顆 巴西堅果 約544微克 3盎司 鮪魚 約92微克 3盎司 比目魚 約47微克 3盎司 沙丁魚 約45微克 3盎司 烤火腿 約42微克 3盎司 蝦 約40微克 1杯 通心粉 約37微克 3盎司 牛排 約33微克 3盎司 火雞 約31微克 3盎司 牛肝 約28微克 其他硒食物包含雞蛋、糙米、全麥麵包等等,1顆熟雞蛋約15微克的硒含量,1杯糙米約19微克,1片全麥麵包約13微克。【延伸閱讀】10種「鎂食物」含量排行榜大公開!含鎂食物有哪些?缺鎂7症狀一次看鋅什麼時候吃?缺鋅症狀有哪些?鋅6大營養功效及10種「含鋅食物」排行榜大公開怕冷、疲倦...你可能缺碘了!缺碘可以吃什麼?10種「含碘食物」及含碘量排行一次公開參考資料: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農業知識入口網新知專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檢驗醫學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責任編輯:林勻熙核稿編輯:陳宛欣延伸閱讀: 別以為馬上逃到戶外是對的!半夜發生地震,你一定要知道這4件事 5月星座運勢排行》巨蟹偏財運旺、摩羯迎來正財!12星座「財運、職場、戀愛運勢」前3名是...
-
2024-06-01 寵物.寵物疾病
貓狗一直哈氣好可愛?獸醫提醒飼主要警覺,嚴重恐引發腎衰竭、死亡
今年夏天異常高溫,衛福部熱傷害通報個案明顯增加,各地頻傳中暑致死案例,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提醒,寵物身上披滿毛皮,如果久處高溫環境,容易熱傷害、中暑,嚴重時還可能引發腎衰竭、死亡。犬貓中暑時勿直接泡水 應採3步驟急救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毛寶貝醫療中心獸醫師陳縈語表示,中暑、熱衰竭原因為體內的調節中樞無法及時反應氣溫的變化所造成,犬貓因汗腺不發達,無法排汗散熱,多靠舌頭、唾液散熱,熱傷害風險更高。貓狗中暑主要症狀為「過度喘氣」,飼主務必提高警覺,如果發現毛小孩「哈」個不停,就應該立即幫牠補充水分,灑水降溫。如果症狀惡化,脈搏加速、大量流口水、嘔吐或四肢無力、步伐異常或昏迷,就必須立即就醫。另外,毛小孩如果食慾不振,耳朵、鼻子發熱,皮膚出現血斑,四肢冰冷,牙齦呈藍紫色或亮紅色等症狀,則可能是中暑引發脫水,也應尋求獸醫師協助。毛小孩如果中暑,飼主該如何急救?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組長謝侑達提出3大步驟:▸1.首先移至陰涼處,以電扇或冷氣來降溫。 ▸2.將毛巾浸泡在常溫水,再給予濕敷。不建議將貓狗直接放進裝滿水的浴缸,這樣可能造成毛小孩驚訝,更容易休克。▸3.等情況好一點,立即送至動物醫院,接受輸液治療,降低體溫。避免寵物中暑 民眾夏日應多注意謝侑達提醒飼主,高溫酷暑,容易造成毛寶貝中暑熱衰竭,外出散步時,應避免陽光直射,並適度休息、補充水分,切忌將毛寶貝留在密閉不通風空間,尤其是空調或通風差的車內,悶熱的車內如同烤爐一般,容易使耐熱度差的毛寶貝中暑,甚者致死。以下提供毛小孩消暑5妙招:▸1.注意室內溫度:室內保持通風,可以選擇開電風扇或是冷氣。▸2.補充水分:炙熱天氣再加上毛寶貝運動,容易因過熱導致脫水,補充水分可幫助散熱。▸3.利用水氣降溫:可用濕毛巾或是純水紙巾擦拭牠們的肉球、腹部及耳朵等容易感受到熱的部位,透過水氣蒸發帶走身體散發出的熱量,更能快速達到消暑的效果。▸4.選購消暑配備:依家中毛寶貝的喜好需求選擇合適的像是涼蓆、竹蓆、涼墊等商品。▸5.整理毛髮:梳理清除毛寶貝身上的廢毛,增加透氣。剃腳底毛讓肉球有更多涼爽的面積散熱,也能防止跑跳時打滑。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30 焦點.用藥停看聽
生理痛、偏頭痛...長期吃止痛藥會傷身嗎? 醫師提醒:小心洗腎
你有疼痛的困擾嗎?頭痛、牙痛、生理痛、肌肉拉傷、關節疼痛......民眾常自行購買消炎止痛藥,或是聽到親友要去日本,必託買藥妝店的止痛藥清單。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小宇宙大爆發」節目中分享,一名女性因長期偏頭痛,服用止痛藥10多年,不幸腎衰竭必須洗腎治療。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理事長暨台北透析診所院長李孟鴻說,過量或長期使用止痛藥確實會對腎臟造成損害,不同類型的止痛藥對腎臟影響程度不同,例如藥物會抑制前列腺素,使腎臟的血管收縮,增加腎臟負擔。 有些止痛藥雖然比較不傷胃,卻會對腎臟造成傷害,李孟鴻表示,止痛藥可分成四類: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對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鴉片類藥物(Opioids)、COX-2抑制劑,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風險: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風險:長期或高劑量使用NSAIDs會減少腎血流量,導致腎灌流減少,並可能引起腎小管間質性腎炎和急性腎功能衰竭;一般健康人短期使用大多沒問題,長期使用可能引起腎乳頭壞死和慢性腎衰竭。機制:NSAIDs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來減少炎症和疼痛,但前列腺素在維持腎臟血流中扮演重要腳色,血流減少會導致腎臟灌注不足。使用建議:避免長期或過量使用NSAIDs,這類藥物對腎臟的影響最為顯著,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宜長期使用。對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風險:相對於NSAIDs, 對乙酰氨基酚對腎臟的影響較小,但過量使用仍可能對腎臟造成損害。乙醯氨基酚經由肝臟代謝,過量使用主要會引起肝毒性,造成急性肝臟衰竭。機制:主要通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前列腺素合成來減少疼痛和發熱,過量使用時會增加代謝負擔,導致器官損傷。使用建議:對乙酰氨基酚相對安全,但需注意不超過服用劑量。鴉片類藥物(Opioids)風險:是臨床上最常用於強效止痛的止痛藥,例如嗎啡;鴉片類藥物不會直接損害腎臟,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其他副作用,如耐藥性及成癮,間接影響腎臟健康。某些鴉片類藥物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會造成代謝減慢,增加毒性風險。機制: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通過特定受體產生作用,改變對疼痛的感覺。使用建議:鴉片類藥物需醫生監控,這類藥物需嚴格按照醫生指示使用,避免成癮和其他副作用。COX-2抑制劑風險:這類藥物對胃腸道副作用較少,但仍可能對腎臟造成影響,特別是在長期或高劑量使用時。機制:選擇性抑制COX-2酶,減少炎症和疼痛,但對腎臟血流量的影響仍需謹慎考慮。使用建議:需定期監測,使用任何止痛藥時,尤其是對已有腎臟疾病的患者,應定期監測腎功能和其他相關指標。李孟鴻提醒,選擇止痛藥時需與醫生討論,包括個人病史、用藥情況,尤其是慢性腎臟病患者,避免加劇損傷。另外,對於國人喜愛購買日本藥妝店的止痛藥,李孟鴻以EVE止痛藥為例,主成分是布洛芬(ibuprofen),是一種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臨床上非常廣泛使用來解熱鎮痛。雖然是非處方藥銷售,有些成分可能會有副作用或造成腸胃不適,不要自己亂買藥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9 醫療.泌尿腎臟
想知道腎臟老化速度?掌握抽血檢測中的「關鍵數字」,降低就靠這7招!
隨著年紀增長,腎臟功能會逐漸老化,大概在40歲左右,平均每年以1%速度下降。如果沒有染上重大疾病、吃太鹹增加排鈉負擔、抽菸加速血管內皮細胞發炎......到70歲時,過濾血液、排除毒素的腎絲球大約剩下2/3或1/2。腎功能最相關的數據是「低密度膽固醇」,發生血脂異常後易讓腎臟逐漸老化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分享,腎絲球是一顆顆微血管構成的過濾小球,每顆腎臟約有一百萬顆的腎絲球,數量是固定的,一旦腎功能下降速度過快,腎絲球過濾率低於60分就嚴重拉警報,一定要定期追蹤治療,避免走上洗腎這條路。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態變遷調查顯示,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大概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脂症,估計約500萬人;高血脂又有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酐油脂症與兩者混合型。不論哪一型的高血脂症都會影響腎臟健康,洪永祥提到,與腎功能最直接相關的數據就是「低密度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當低密度膽固醇沉積在血管造成發炎堵塞、破壞血管,易導致一連串器官病變,尤其是充滿血管的腎臟。許多腎功能不佳的患者都併有糖尿病或是代謝症候群,容易出現血脂異常,隨著腎功能不全的病程愈往後,血脂異常的比例愈高,導致腎衰竭又LDL高,讓腎臟老化衰退速度雪上加霜。低密度膽固醇(LDL)是什麼?過去都認為膽固醇太高不好,但膽固醇還是有分好壞,壞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會聚集在血管壁,使血管彈性變差,造成粥狀硬化、加速血管老化,大幅升高中風、心血管疾病與腎衰竭的風險,又名「超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會對人體造成長期破壞,過去抽血檢驗報告LDL的標準值為130mg/dL,屬於非常寬鬆的標準。洪永祥表示,三軍總醫院醫學中心的標準值已經降到100mg/dL;國內六大心臟血管協會對LDL的標準,建議曾經中風、糖尿病患者應在100mg/dL以下。慢性腎衰竭、心肌梗塞、慢性冠狀動脈等患者,低密度膽固醇則應控制在70mg/dL;曾發生心肌梗塞且同時有糖尿病者,應降至55mg/dL以下。洪永祥分享降低壞膽固醇七大招1.飲食:根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2015-2020飲食指南」(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要減少攝取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並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油與植物油,同時建議多吃高膳食纖維食物、全穀雜糧類與深色蔬果。2.運動:研究顯示,運動有助降低壞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並增加好膽固醇,建議每周五天、每天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3.維持健康體重:過重或肥胖的高膽固醇患者,可藉由控制體重改善健康。研究顯示,肥胖、過重的成年人在減掉3-5%的體重後,壞膽固醇下降、同時好膽固醇上升。4.管理壓力:慢性壓力可能增加壞膽固醇並減少好膽固醇,可進行瑜伽、靜坐、冥想、唱歌、泡澡、按摩、接近大自然等各種抒壓方式。5.戒菸:抽煙不僅讓脂肪代謝惡化,更會加速血管內皮細胞發炎與粥狀動脈硬化。6.降血脂藥物:很多人都會抗拒服用降血脂藥物,研究顯示,使用他汀類藥物降低LDL能有效減緩腎功能惡化。這類藥物還有抗炎和抗氧化特性,能減少腎臟炎症和氧化壓力,進一步保護腎功能。7.雙重過濾血漿離析術(血液淨化):屬於侵入性的降膽固醇治療,用於部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類似血液透析,以大掃除般濾除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5-28 醫療.心臟血管
高血壓為何常會突然找上門?心臟醫指「關鍵」,籲守好第一道防線!
高血壓對身體的傷害往往遠超乎預期,不過對許多人來說卻常見「突然找上門」,讓人措手不及。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指出關鍵,並教大家守好第一道防線! 高血壓為何常會突然找上門?醫指關鍵,風險族群要注意! 高血壓盛行,卻好像與我無關?陳玠宇醫師表示,隨國人飲食西化,偏好重油、重鹹、重口味、高熱量甜食等,高血壓也逐漸盛行。據統計,成年人平均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其中45歲以下約佔7%。不過,高血壓對許多人而言相當有距離感,就像「其他人有,但與我無關」一般。實際情況和民眾認知會有如此落差,恐怕和「沒有測量血壓習慣」有關。 常見嚴重了才發現:陳玠宇醫師說明,影響血壓的因素可包含年齡老化、體重過重、長期抽菸、長期酗酒、情緒起伏較大、各慢性疾病等。當血管壁逐漸硬化、狹窄、緊繃,血壓會越來越高,但大部分的人不會有明顯症狀,平日若沒有測量血壓的習慣,往往無法在第一時間就察覺有高血壓的存在。然而,傷害在體內累積於無形,持續累積一段時間後便會開始產生明顯的症狀、併發症。對於民眾而言,就像是明明好好的、但高血壓突然找上門一般。 十大死因有3個和高血壓有關: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的共病危險因子,若長期處於高血壓狀態,罹患腦中風的機率可增加40%、心血管疾病可增約25%、腎衰竭機率則增約10%。而據衛福部2022年統計,因高血壓引起死亡的十大死因當中,就包含了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性疾病,分別佔第2位、第5位、第7位。提醒前述提到的風險族群,務必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 高血壓是正常老化現象?不用太嚴格?她中風、心肌梗塞後才發現血壓破表。 陳玠宇醫師也分享,日前就有一位80歲的案例,平時身體硬朗,但因天氣變化時常感覺頭暈、胸悶、肩膀僵硬痠痛、容易疲倦,某次在家中昏倒送醫後才發現血壓已飆破200/120mmHg,同時又發中風和心肌梗塞。所幸後續經治療無大礙。與家人討論了解,該案例平時會測量血壓,數值在150/90mmHg,不過因認為老人家測量血壓不用太嚴格,甚至認為高血壓是正常的老化現象。於此事件發生後,案例及家人也才了解準確觀測血壓的重要性。 防高血壓守好第一道防線!「722準則」準確測量血壓。 什麼是722準則?民眾定期居家測量血壓並非有測就好、看看數據就好,陳玠宇醫師表示,測量血壓需掌握「722準則」,各別代表著連續測量7天;一天測量2次,早上起床、晚上睡前各一次;每次測量2遍。 數值多少要看醫生?觀測數據正常值為120/80mmHg,收縮壓和舒張壓皆需達標。當居家測量血壓高於130/80 mmHg,收縮壓或舒張壓任一符合即為高血壓,台灣和美國專家皆建議以至少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為基準進行觀測,原因在於可得到臨床上更多好處,包括心血管死亡風險下降、併發症風險下降等。這也是當前多數國際準則認定的高血壓數值,起於美國在2017年修改的高血壓指引,也經台灣高血壓學會和心臟學會多次文獻分析及討論後採用。 各國研究不謀而合:據2021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跨國多中心研究(STEP trial),發現針對60-80歲的華裔族群,較常發現變動的收縮壓,若嚴格控制在110-130mmHg與130-150mmHg相比,前者可減少近3成的心血管事件風險。這項結果也和2015年美國發表的多中心研究(SPRINT trial),嚴格控制於120mmHg與140mmHg相比可減少25%心血管事件風險、27%全因死亡率的結果可說是不謀而合。各國也有不少研究,也紛紛指向相似的結果。 提醒民眾日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若是自覺已是高血壓風險族群,應養成定期居家測量血壓的習慣,若發現血壓已超過「130/80」則盡早至醫院檢查治療,以利確保健康安全。 《延伸閱讀》 .後面那個血壓變低會怎樣嗎?心臟醫教6方向改善,留意「低舒張壓」! .男生要注意硬度不足!三高恐已上身!醫籲及早治療避免不舉危機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0 醫聲.醫聲要聞
車禍腦死獻遺愛救五人性命 爸爸驕傲地說:「他是無名英雄!」
「叮昤~叮昤!」清晨6點50分,莊爸爸的床頭,總會響起熟悉的手機鬧鈴聲。他盯著那部從未解鎖的手機,彷彿聽見兒子士豪在呼喚他起床。「我總覺得那是士豪在叫我!」莊爸爸哽咽地說,自從兒子因車禍離世後,他便將車禍現場拾起的手機放在床頭,彷彿兒子未曾離去。雖然家屬已多次嘗試解鎖士豪的手機,希望透過手機中的資訊與照片,重溫與兒子的點滴記憶,卻因個資保護法而被拒絕。「我們真的很想看看他手機裡的照片,也想通知他朋友。」莊爸爸無奈說道。兒生前曾表達器捐意願 死後父代子實現承諾談起車禍的經過,莊爸爸眼眶泛紅,「出事那天是凌晨一大早,士豪走在斑馬線上,其實他只差再兩步,就可以安全抵達對面...。」但意外的到來,總是令人措手不及,凌晨天色的朦朧,讓肇事者掉以輕心,甚至撞到人後都未曾踩下煞車,「出事這兩個半月以來,肇事的年輕人,更是一通道歉的電話,都沒打來。」莊爸爸嘆氣說道,搖了搖頭,接著一言不發。莊爸爸回憶道:「士豪一直是一個善良的孩子。他曾經在家庭聚會時說過,如果有一天他發生什麼意外,願意將器官捐出來幫助別人。」車禍發生後,士豪被送到新竹國泰醫院進行搶救,醫療團隊告訴他們兒子恐怕即將離開,在得知可以器捐時,莊爸爸毫不猶豫地替兒子了了心願。「我替他實現了他的承諾,相信士豪不會怪我自作主張。」莊爸爸的首肯,讓士豪捐了心、肝、腎、眼角膜等器官,救了五個人,其中一名年僅18歲患有腎衰竭的年輕人,更因此獲得全新人生。葉俐妤社工師表示: 「 面對意外突然發生,家屬第一時間手足無措,加上病人病況不佳時,也曾發生家屬不清楚病人想法而拒絕器官捐贈之情況。器官捐贈是大家一起完成的大愛,除了捐贈者的幫忙,家屬的捨得,也需要醫師專業的病情解釋及評估、醫療團隊細心的照護,還有社工師全程陪伴及支持。 」 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器官勸募醫療團隊開院迄今,共完成 41 起器官勸募,有 145 人因獲得器官組織重獲新生。器捐賦予他人新生 更助捐贈者家人找到新意義在這段哀傷的日子裡,家屬選擇將痛苦轉化為幫助他人的力量。士豪的器官捐贈不僅延續了其他人的生命,也讓莊家感到一絲慰藉。妹妹提到:「哥哥的逝世讓我們痛不欲生,但他的器官卻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持續好好的生活著。」莊爸爸表示:「坦白說,燒掉就沒了。如果可以幫助別人延續生命,為什麼不呢?」他深信兒子會為此感到驕傲。莊士豪的妹妹也深感器官捐贈的偉大,不僅給予他人新生,也讓家人找到新的意義。「最初,我們對器官捐贈的認識,多來自電視與宣傳,知道這是一種善舉,但從沒想過真的會發生。」她堅定提到:「哥哥的離開讓我們學到,器官捐贈不僅能給予他人新生,更幫助我們家人找到新的意義。」想念哥哥時,妹妹就透過Line傳訊息給哥哥,「我們總覺得哥哥還在,只是去了不同的城市,想他的時候,就傳訊給他,這是我跟哥哥的祕密。」雖然無法再聽到士豪的聲音、看見他的笑容,但他的愛,依舊在各個角落,對家人而言,他曾來沒有離開過。
-
2024-05-18 養生.聰明飲食
沙拉醬、涼麵都NG…7種常吃的高鈉地雷食物 恐害你傷腎還得糖尿病
吃太鹹,容易增加罹患高血壓和腦中風的風險,還會傷腎、得糖尿病。根據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換算約6公克鹽,但是資料統計,國人成年男性平均每天會吃進4580毫克的鈉,超出建議攝取量的1.9倍、成年女性則超過1.5倍之多。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分享,民眾常吃進的7種高鈉食物,雖然入口感覺不是很鹹,但是吃完後嚴重口渴,而且昏昏沉沉想睡覺,這是因為吃太鹹,容易「食物性昏迷」。體內的鈉過多,會導致身體進入高滲透壓高血鈉狀態,引起水腫、頻尿。洪永祥提到,高鹽食物會讓大腦的一氧化氮濃度降低,增加失智機率,而且高血鈉也跟痛風、腎結石、骨質疏鬆、胃癌息息相關,民眾應檢視吃進的食物是不是鈉含量超標。7種吃起來不鹹鈉含量卻超高的食物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吃起來不鹹,鈉含量卻超高的食物:1.吐司:吐司在製作過程中,加鹽能加強麵團的筋度、吸水力更好、麵筋組織緊密,讓口感更有層次。每100公克的吐司含有443毫克的鈉,大約8-10片加起來就超過一天的建議攝取量,若再加上果醬或火腿、肉鬆等,鈉含量繼續往上堆疊,完全爆表。2.起司:是鈣質與蛋白質來源,但是每100公克的切片乾酪含有1594毫克的鈉,攝取高鈉會造成口渴、躁動、頻尿、夜尿等。起司本身有鈉,易讓小朋友愈吃愈上癮,不知不覺攝取過量。3.檸檬夾心餅乾:加工零食幾乎都高鈉,而且加了香甜的內餡,吃起來不覺得鹹,失去戒心。檸檬夾心餅乾名列高鈉零嘴,每100克有700多毫克的鈉;巧克力口味的夾心餅乾,也有500多毫克。4.凱薩沙拉醬:吃起來酸酸甜甜、沒有明顯鹹味的凱薩沙拉醬,每100公克竟含有1275毫克的鈉,是名符其實的隱藏版高鈉食物。原本以為吃沙拉很清爽健康,沒想到是引起水腫又傷腎的兇手。5.運動飲料、酸梅湯與楊桃汁:這三種飲料本身鈉含量就偏高,運動大量流汗後要補充電解質,運動飲料一瓶600毫升約有252毫克的鈉,容易被忽視。酸梅湯與楊桃汁因製作原料為醃漬物,楊桃汁每100毫升就有149毫克的鈉,鹹甜生津但不止渴。6.關東煮湯汁:許多人買關東煮會另外舀湯,看起來清淡的湯其實很鹹,烹煮過程加入醬油、味醂、鹽、糖調味,半碗300克的湯汁含有高達615毫克的鈉,一不小心就喝過量。7.涼麵:涼麵所用的油麵,大多會添加小蘇打增加Q度,小蘇打的鈉含量很高,另外再加上重鹹的麻醬,一盒涼麵的鈉含量高達1200毫克,跟一碗泡麵差不多。吃碗涼麵就吃進了一天鈉量的半數。多喝水有助身體排出鈉離子洪永祥提醒,除了少踩高鈉地雷,想要加速身體排出鈉離子,可以採取以下方法:1.多喝水:水分有助於排出多餘的鈉,每日要喝體重3%-4%的白開水,約2500-3000毫升。2.增加鉀的攝取量:鉀有助於調節體內鈉鉀離子的濃度,食物中豐富的鉀包括香蕉、奇異果、香瓜、菠菜等。3.適度運動與泡澡:運動、泡澡能增加體內的代謝率,促進排汗加速鈉離子的排出。但要注意,大爆汗可能導致鈉離子的過度流失,低血鈉一樣危險,記得要適量補充運動飲料或是開水加一點鹽。
-
2024-05-16 養生.營養食譜
茭白筍上的小黑點沒關係,但過多黑點會讓口感變差!專家教「這樣煮」能保留脆嫩口感
天氣漸熱,吃不下沒食欲時,不如吃一點清爽的料理。正當季的茭白筍,水分多、纖維豐富,無論是蒸、煮、炒或烤都很適合。農糧署更教一招,筊白筍連殼一起下鍋料理,更能保留脆嫩口感。「美人腿」茭白筍,其實不是筍!茭白筍是夏季重要的蔬菜,5月開始正是它的產季。但你知道,茭白筍其實不是筍嗎?它算是水稻的親戚,屬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性水生植物,種植於水田裡,又稱水筍。茭白筍除去外殼後的筍肉白皙且精緻修長,因此有「美人腿」之稱。茭白筍殼剝還是不剝?上市場買茭白筍,有的攤子賣的是已經剝好殼的,有的是連筍殼的。農糧署透露,其實筊白筍殼是天然的保鮮盒,就連料理前都「不必特別剝除」,只要以清水沖洗表面,並裁短尾端、切除底部約0.5公分處即可。連筍殼一起料理,可鎖住筍肉的水分與鮮甜,同時保留脆嫩口感。鮮嫩茭白筍怎麼挑?.筍身尾端:避免過綠或青綠部分過多.筍身中段:飽滿筆直,外殼完整.筍頭切面:無孔隙、鬆軟、水傷,切面細緻為佳茭白筍上的小黑點有關係嗎?而茭白筍上常見許多小黑點,有些人以為是發霉或壞掉?其實茭白筍肉中的黑點是共生關係的「黑穗菌」,黑穗菌會釋出生長激素,使茭白莖部膨大、形成筍狀莖,也就是我們食用的茭白筍。如果沒有黑穗菌的寄生,茭白植株則無法結筍。少許斑點對口感及健康沒有影響,但過多黑點會使口感變粗變差。腎病患先燙過再吃茭白筍水分多、熱量低且營養價值高,富含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兼臨床組組長周育如曾受訪指出,茭白筍含有維生素A跟C,鉀含量豐富,除了高血壓跟心血管疾病患者吃茭白筍,有助於控制血壓外,糖尿病患也很適合食用,但切記烹煮時要清淡,不要煮得又油又膩。唯一要留意的是,慢性腎衰竭患者食用前最好先燙過,降低茭白筍的鉀含量。若想品味茭白筍的原汁原味,推薦以蒸、煮、烤三種方式處理。帶殼川燙後除了直接鮮食,也可以做成涼拌沙拉,搭配鹽巴、沙拉醬、蒜頭醬油等沾料增甜提鮮。或是簡單加入肉絲熱炒也很美味。營養師劉怡里還曾以茭白筍設計一道減重偽麵條料理「茭白筍炒蛋」。因茭白筍高纖高蛋白,很適合作為減重晚餐。將茭白筍切絲偽裝成麵條,實際上是高纖高鉀的蔬菜,可以幫助腸道蠕動,預防水腫;且有豐富的葉酸,有助於提振精神和維護血管健康;還有優質蛋白質雞蛋,含有完整必需胺基酸,可以幫助減重時避免肌肉流失。【參考資料】.《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部農業主題館.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5-02 寵物.寵物疾病
貓咪不舒服18種徵兆!各年齡常見疾病一次看,定期健檢、早期發現並預防
貓咪個性、行為難捉摸,生病不易發現,貓咪好發疾病有哪些?該怎麼觀察貓咪生病特徵呢?根據農委會寵物登記統計,寵物貓登記數量逐年增長,犬派轉貓派現象廣見於各縣市。隨著養貓人口數增加,貓咪照護也越來越受重視,以下整理貓咪各年齡常見疾病、生病特徵、健康檢查,只要飼主悉心照顧、仔細觀察,有助預防貓咪疾病發生率。貓咪不舒服的18種徵兆貓咪身為獵食、肉食性動物,是食物鏈頂層的動物,通常會隱藏牠們生病狀態,飼主可透過貓咪行為觀察是否出現健康異常。若發現出現以下徵兆,有可能貓咪不舒服的徵兆:.嘔吐,除排毛球外,嘔吐次數增加.排便狀況,如:腹瀉、未排便.排尿狀況,如:無尿、少尿、血尿、頻尿.食慾改變、口渴,如:食量大增或驟減、大量喝水.體重變化,莫名消瘦.呼吸頻率,在休息狀態下,呼吸指數應為一分鐘小於30下.口臭、流口水或口腔出血.體溫上升,觀察鼻頭是否保持濕潤.第三眼瞼外露.身體部位出現腫脹.眼、鼻分泌物增加.嗜睡、活動力下降.頻繁抓耳朵、甩頭.異常掉毛、頻繁舔毛.走路、跳躍姿勢異常.躲在陰暗處、貓砂盆等.莫名大叫.莫名出現攻擊行為未施打疫苗、年輕貓咪常見疾病除了先天性疾病之外,未施打疫苗的貓咪和年輕貓咪要注意傳染病如貓瘟,症狀有嚴重下痢及嘔吐、血便甚至可能造成死亡風險,以及須留意上呼吸道感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三大常見病原為皰疹病毒、卡里西病毒、披衣菌:.疱疹病毒:流眼淚、眼屎、角膜炎、結膜炎等眼睛症狀及打噴嚏、咳嗽、發燒、食慾不振,嚴重恐有死亡風險。.卡里西病毒:與疱疹病毒症狀類似,但鼻症狀較輕微,不同之處為有明顯口炎、口部潰瘍,病毒有可能入侵肺部造成肺炎。.貓披衣菌:好發幼貓或免疫力低下的貓咪,老年貓也有可能得。披衣菌症狀有結膜炎、頻繁眨眼、流眼淚、鼻蓄膿、食欲不振、體重下降及發燒等。 上述三種貓咪病毒都有機率出現在多貓家庭,應定期接種三合一或五合一預防疫苗,並時常保持居家環境衛生、定期消毒打掃,才能有效預防貓咪感染傳染病。中、老年貓咪常見疾病中老年貓常見疾病為甲狀腺亢進、貓咪腎衰竭、心臟病、腫瘤、慢性疾病及關節炎等。.心臟病:貓咪最常見心臟疾病為「肥厚性心肌病」,根據《心傳動物醫院》解釋,肥厚型心肌病是左心室心肌異常肥厚的心臟病,當心肌變厚或結構異常時,心室腔室空間被壓縮,導致心室血液可能逆流到心房,導致心房擴大且壓力上升。擴大的心房中血液滯留加上心肌細胞拉扯,使細小血塊(血栓)易凝集在心房,隨時可能從心臟打出去, 造成身體各處動脈栓塞,最常見症狀就是貓咪四肢癱瘓及劇烈疼痛。緬因貓、布偶貓等特殊品種貓好發心臟疾病,可挑選含有Q10、魚油的保健食品做為日常保健。.腫瘤:貓咪常見血液性腫瘤如淋巴瘤、肥大細胞瘤等,若有白血病病毒,可能藏於淋巴結導致腫瘤,幼年施打疫苗,有機率降低淋巴瘤發生。.甲狀腺亢進:好發於8歲以上的貓咪,常見症狀為嘔吐下痢、亢奮易怒具攻擊性、毛髮零亂無光澤、多渴多尿,以及食欲好但體重持續消瘦。甲狀腺亢進、腎衰竭、心臟病、腫瘤、慢性疾病及關節炎等都是中老年貓常見疾病。定期健檢,有機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貓咪腎衰竭:由於腎功能老化及長期飲水量不足,若發現貓咪食慾不佳、暴瘦、大量喝水、多尿、嘔吐等明顯症狀出現時,可能代表腎功能已無法正常運作。慢性腎病初期症狀不明顯,不少貓咪在腎功能損失75%以上才被確診。.其它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導致高血壓的可能原因有慢性腎病、甲狀腺亢進及心臟病。糖尿病部分,肥胖的貓須特別留意!因脂肪越多,其胰島素抗性易導致第二型糖尿病,若貓咪體重莫名消瘦就要注意。.退化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易出現在肘關節和髖關節,膝蓋和腳踝則容易雙側同時出現,症狀有跳躍能力及頻率下降、整理毛髮次數減少、異常如廁行為或如廁位置改變,當發現貓咪跛行時,通常關節炎已經非常嚴重。摺耳貓、短腿貓等特殊品種貓,可能關節不好,可以葡萄糖胺、綠唇貽貝等做為日常保健。此外,貓哮喘、皮膚病也是貓咪常見疾病。貓哮喘好發春天、空汙嚴重時,其徵兆為貓咪蹲下(母雞蹲)、脖子伸直、咳嗽等。皮膚病則因台灣高溫、潮濕,就算貓咪不出門也要小心黴菌,夏季時須留意寄生蟲如跳蚤,以及由蚊子傳播的傳染病—心絲蟲,定期做好居家衛生有助減少貓咪皮膚病問題。貓咪情緒緊張也是致病原因之一貓的個性敏感、易緊張焦慮,搬家、溫差、鏟屎官換人、裝潢擺設改變、高頻音律等環境發生改變,都有可能造成貓咪緊張、焦慮甚至出現異常舔毛、自發性膀胱炎。通常貓咪皮膚病脫毛會呈現均質、塊狀掉毛,若是心因性掉毛,肚子和手等部位會呈現參差不齊、長短不一脫毛現象。自發性膀胱炎則會出現尿血、尿血塊、尿尿結晶變多等。飼主可先將環境改回原樣並以費洛蒙、貓草舒緩貓咪情緒,或是口服保健品如色胺酸,可增加多巴胺濃度,放鬆情緒,若還是無法解決貓咪情緒問題甚至出現攻擊性,最後獸醫師才會進一步採取藥物控制。當環境發生改變,可能造成貓咪緊張、焦慮甚至出現異常舔毛、自發性膀胱炎。貓咪需要做健康檢查嗎?貓咪善於忍痛,觀察日常行為僅能看出部分病症,定期施做詳細的健康檢查有助早期發現並預防,年輕貓咪平均1-2年做一次即可,老年貓則因甲狀腺亢進、腎衰竭、心臟病發生率較高,建議半年就要做一次健檢。貓健檢費用依項目不同,千元至上萬元不等,一般健檢項目如下:.基礎問診.理學檢查.血液生化檢驗.尿液檢查.糞便檢查.X光影像檢查.超音波影像檢查.內分泌檢驗.血壓測量.心電圖年輕貓健檢項目可以血液檢查為主,由於貓咪好發肥厚性心肌病,建議4歲以上的貓咪除了血檢,可加做X光片以利觀察心臟大小前後變化,老年貓則需要的項目較多,進階檢驗項目,可依據獸醫師判斷,若有需求再進行。延伸閱讀:.突大量喝水、多尿…貓腎衰竭會好嗎?腎貓症狀、飲食建議一次看.你的1年等於毛孩5~7年!貓狗定期健檢很重要!健檢項目費用一次看.貓咪亂尿尿怎麼辦?貓行為諮商師:貓亂尿原因、解決方法指南一次看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26 醫療.心臟血管
常覺胸悶氣喘?「肺動脈高壓」惡化可能右心衰竭致死
一位68歲阿姨,有紅斑性狼瘡及氣喘病史,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控制,但氣喘、咳嗽、下肢水腫反覆發作,她曾至心臟內科檢查被診斷為心臟衰竭,治療後未見顯著改善,再到醫學中心接受詳細檢查,發現竟是「肺動脈高壓(CTD-PAH)」疾病作祟,經藥物調整後,病況逐漸獲得控制,生活品質大幅提升。肺高壓惡化會造成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肺高壓疾病全球盛行率約占1%,常見胸悶、喘、咳血、水腫、暈眩、心悸與倦怠等症狀,若症狀持續惡化,則會造成右心衰竭、低血壓休克及缺氧發紺狀況發生,嚴重時甚至死亡。肺高壓依據不同成因大致分5大類型:肺高壓5大類型1.肺動脈高壓:因遺傳、風濕免疫結締組織疾病、特殊藥物、肝硬化門脈高壓、愛滋病、血吸蟲病或不明原因等,造成肺動脈管壁異常增厚、阻力上升。2.左心衰竭:因左心室收縮或舒張異常或瓣膜病變等引起。3.慢性肺部病變:因肺部或換氣異常引起,常見於肺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病、限制性肺病、睡眠呼吸中止症或高海拔缺氧。4.慢性肺動脈栓塞肺高壓:常見於肺栓塞所殘留的併發症,慢性血栓造成肺動脈阻塞或硬化導致阻力及壓力上升,另有其他肺血管腫瘤、動脈炎或寄生蟲感染等可能。5.其他多重因素:包括鐮刀型血球貧血症、類肉瘤、甲狀腺亢進、腎衰竭等問題所造成。這5型中,以第2型及第3型最常見,也最容易診斷,其他3種型態則較少,必須仰賴有相關照護經驗的專科醫師,才能有效提高疾病的診斷率以及精準治療。據台灣資料統計,紅斑性狼瘡所引起的肺動脈高壓5年內死亡率為20%,因此須謹慎面對。心臟超音波發現右心擴大等異常需警覺診斷肺動脈高壓必須使用合適的檢查工具,依據不同病況安排相關的檢查,而肺功能、心臟超音波、核醫掃描和右心導管檢查為重要的診斷工具。2022年歐洲心臟及胸腔學會下修將平均肺動脈壓力大於20毫米汞柱,即定義為肺動脈高壓;並建議若心臟超音波檢測發現右心擴大、三尖瓣膜逆流流速每秒大於2.8米或右心室收縮力下降等,須進一步判斷是否有肺動脈高壓等疾病。一旦確診肺高壓,須判斷其種類成因對應治療,且須做疾病風險分級,檢視治療前後之療效。(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4-18 焦點.健康知識+
「山豬」38歲英年早逝令人唏噓!醫列5大短命因素,久坐、熬夜追劇都是危險生活習慣
根據內政部公布的「111年特定死因除外簡易生命表」,民國111年國人一般平均壽命為79.84歲。因此《瘋神無雙》節目班底、藝人「山豬」,在40歲不到的年紀就猝逝,令許多觀眾唏噓,更讓家人朋友們感到格外遺憾。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壽命的長短與基因、運氣、習慣等都有關係,但前二者我們無法掌控,唯有習慣得以改變。他列舉壽命減短的五大排行榜,讓大家可以避開這5大短命因素。壽命減短的5大因素排行榜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在臉書粉絲專頁《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指出,壽命長短跟基因、習慣、運氣都有關係,其中基因與運氣都不是我們能夠掌握的,他根據歷年各國不同的研究文獻歸納與排出壽命減短的五大因素排行榜,若你能盡量避開這五大短命因素,也較可能獲得更健康長壽的生命。短命因素第五名:失眠台灣失眠人口眾多,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全台有10分之一人口飽受慢性失眠症所苦。國內外許多研究都指出,失眠和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癌症、老年失智症、憂鬱症等都有關係,也讓死亡率增加。但也不是睡越久越長壽。洪永祥說,隨著年紀增長睡眠時間會減短,睡眠時間6-8小時是最長壽的睡眠時間。【洪永祥建議】盡量不要追劇與熬夜,不要把手機與3C產品帶進臥室,平時泡澡運動與靜坐冥想讓大腦學會真正放鬆。飲食方面可以多吃含有色胺酸(Tryptophan)的食物,因為色胺酸在體內能合成褪黑激素,能有效幫助睡眠。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如:全麥製品、大豆、香蕉、優酪乳等;其他有助於幫助睡眠的食物還有蛋黃、牛奶、糙米、小麥胚芽、蘿蔔、南瓜、馬鈴薯、香蕉、豆類、堅果類、全麥麵包、綠色蔬菜、芝麻、燕麥等。短命因素第四名:孤單國外研究發現,孤單、寂寞將使人身心健康衰退加速,減短壽命。孤獨的人罹患中風、心臟病及憂鬱的風險都較一般人來的高。【洪永祥建議】走出網路社交世界或加入一些興趣團體或志願服務,以擴大自己的社交圈,並與有共同愛好或價值觀的人建立聯繫;維持與家人、朋友或鄰居的親密關係,定期與他們聯絡或見面,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歷,並傾聽他們的故事和需求。另外銀髮族若小孩離家老伴過世還是可以追求自己的愛情,若還是深深覺得孤單難耐,可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了解自己的孤獨感的根源,並學習如何調整自己的思維和情緒; 除此之外,日常培養一些個人的興趣或愛好,如閱讀、寫作、繪畫、運動等,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和自我效能,並享受獨處的時光;或是養一些寵物,像是狗、貓、鳥等,以獲得陪伴和情感的滿足,並增加自己的責任感和活力。短命因素第三名:久坐大家都知道久坐對健康傷害很大,但現今許多工作者很難避免就是得一直坐著。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每天久坐超過12小時死亡風險增加38%。【洪永祥建議】想要長壽不論是辦公打電腦或是在家看電視,能站就盡量站,直到腳痠再稍微坐下來,若現實因素不能站,每隔30分鐘左右起身,並且至少稍微走動,或者甚至進行簡短的伸展運動,這也迫使你停止盯著電腦,可以避免眼睛疲勞和乾眼症風險。短命因素第二名:抽菸抽菸較容易早死是毋庸置疑的。吸菸會導致全身所有部位的癌症,包括乳癌、結腸和直腸癌、肺癌、口咽癌、食道癌、胃癌、肝癌、胰臟癌、子宮頸癌、膀胱癌、腎臟和輸尿管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等;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死亡率也會因為吸菸而增加。吸菸還會造成皮膚老化、牙齒變黃外,也可能影響睡眠品質。【洪永祥建議】沒有什麼其他的建議,為了自己跟家人的健康請馬上戒菸,電子煙一樣毒,一樣要戒掉。短命因素第一名:肥胖為何「山豬」一感冒就休克英年早逝?洪永祥指出,除了患有致命的紅斑性狼瘡外,他判斷應該也跟肥胖息息相關。有研究指出,肥胖5年會讓死亡風險加倍;肥胖長達15年的人,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3倍!洪永祥說,很多民眾沒有認知到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但事實上,長期以來國人十大死因中,高達8項都和肥胖有關,包括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洪永祥建議】減重的方式不外乎生活習慣、藥物和外科手術,通常以飲食控制和規律運動等生活習慣為主。努力過半年之後還是減不下來,病態性肥胖就務必尋求醫師的用藥物和手術方式。8種好習慣,平均壽命較長洪永祥最後指出,根據美國營養學會的建議,擁有8種良好習慣的人,平均壽命較長。1.積極鍛鍊身體2.沒有鴉片類藥物成癮3.不吸菸4.控制壓力5.良好飲食6.不酗酒7.保持良好的睡眠8.擁有積極社交關係【資料來源】.臉書粉絲專頁《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4-17 寵物.寵物疾病
突然大量喝水、多尿...貓咪「腎衰竭」會好嗎?腎貓症狀、飲食建議一次看
貓咪慢性腎衰竭初期徵兆不明顯,加上貓咪善於忍痛、不太會表現生病狀態,因此不易察覺,定期給貓咪做健康檢查,有助於預防疾病問題。近年來,養貓人口逐漸成長,但貓咪照護你知多少?根據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處與台大獸醫學院調查,家貓十大死因之首為「腎衰竭」,老化和體內水份不足為兩大主因。貓咪腎衰竭分為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兩種。慢性腎衰竭初期徵兆不明顯,加上貓咪善於忍痛、不太會表現生病狀態,因此不易察覺,定期給貓咪做健康檢查,有助於預防疾病問題。本篇帶您了解貓咪腎衰竭成因、症狀,教您預防貓咪腎衰竭。貓咪腎衰竭分兩種 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1. 慢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Feline Chronic Kidney Disease,簡稱:CKD),超過七歲的熟齡貓為高危險族群,其腎功能會在數月到數年間發生不可逆性、漸進性喪失,也是老年貓最常見致死性疾病之一。據統計,15歲以上的老年貓約有20%~50%機率有一定程度的腎退化問題,身體只需要25%的腎功能,便足夠過濾體內毒素,臨床上不少貓咪在腎功能已損失75%以上才被確診慢性腎病。根據《台灣腎貓協會》指出,正常健康腎臟有6大功能:●過濾血液中的毒素●維持體內水平衡●維持鹽分平衡和其他電解質●維持體內酸性平衡●維持血壓的正常●製造荷爾蒙慢性腎衰竭雖然不會造成貓咪立即死亡,但對身體的傷害是長期且不可逆的,由於腎功能衰退,導致腎臟無法正常運作,貓咪身體便開始出現各種病狀。除了腎功能老化及長期飲水量不足之外,多囊性腎病(PKD)、腎小球腎炎、腎腫瘤、感染、毒素皆會對腎臟功能會造成腎臟傷害,然而真正導致慢性腎衰竭的原因,其實難以確定,因此貓咪定期健康檢查,非常重要!2. 急性腎衰竭嚴重且易於短時間內致命的病症,相較慢性腎衰竭,通常急性腎衰竭只要及時治療是可逆的,可能的病因為中毒、創傷、感染、極度脫水、阻塞、心衰竭造成的低血壓等。其中公貓尿道細,易產生結晶栓塞、尿道阻塞,造成下泌尿道症候群;母貓雖然尿道比較大但好發膀胱炎,其症狀為頻尿、血尿、結石等,若不及時治療,尿液無法順利排出,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貓咪慢性腎衰竭症狀透過超音波檢查、血檢肌酸酐(Creatinine)和尿素氮(BUN)的指數,可判斷貓咪腎臟健康程度,由於貓咪對忍痛耐力高,根據《台灣腎貓協會》指出,若發現貓咪食慾不佳、暴瘦、大量喝水、多尿、嘔吐等明顯症狀出現時,可能代表腎功能已無法正常運作。由於慢性腎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若發生以下10種症狀,請立即送醫治療:●嘔吐●胃酸過多●口腔潰瘍●虛弱無力●便秘●嚎叫●拒絕進食●吃貓砂或舔水泥牆(貧血症狀)●抽搐●失明(高血壓導致)若發現貓咪食慾不佳、暴瘦、大量喝水、多尿、嘔吐等明顯症狀出現時,可能代表腎功能已無法正常運作。貓咪慢性腎衰竭分四期依照國際腎臟學會(IRIS)貓咪慢性腎衰竭分4期為:腎功能不全前期、腎功能不全後期、腎衰竭 末期、腎衰竭末期:1. 第一期(stage1):腎功能不全 前期●此階段貓咪腎功能大約在33%~99%之間,難在此階段診斷出腎病。●腎病第一期不用過度恐慌,但需要在生活習慣方面做調整。●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1.6以下,其他跡象如體內電解質過低、稀釋的尿液,或發現過多蛋白質殘留尿液中,需留意腎臟畸形的可能。●無法看到典型的臨床症狀。●視貓咪病情進展而定,通常進入二期之前,第一期可能維持好幾年。第一期治療以平衡電解質、鼓勵貓多喝水、調整主食漸進式調整為高齡貓飼料和罐頭、觀察體重變化、定期檢查為主。2. 第二期(stage2):腎功能不全 後期●此階段貓咪腎功能大約在25%~33%之間,雖然腎臟很費力但仍然能過濾體內毒素及廢物。●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1.6至2.8,並有電解液失衡現象。●這個階段的貓咪喝水量、排尿量比平常多,高血壓通常在這此期出現。●貓咪越早進入第二期,往後惡化速度越快。若配合治療,二期階段可從幾個月延長到幾年。第二期治療建議主食更換腎貓飲食,如:腎臟處方飼料或罐頭,以不增加腎臟負擔為主,若在此階段貓咪出現嘔吐、食慾不佳需採取藥物治療,有助腎貓提升食慾、保持體重。3. 第三期(stage3): 腎衰竭 前期●此階段示貓咪腎功能大約剩15%~25%,腎臟已無法正常過濾體內毒素及廢物。●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2.9至5.0。●腎病症狀於此階段出現,喝水量、排尿量大幅增加、嘔吐噁心、食慾不振。●腎病第三期需積極治療並與給予藥物加以控制。●在腎病第三期,視治療成效以及貓咪對療程的接受度,若治療順利,第三階段可從幾個月延長至3-4年。第三期治療除了沿用第一、二期飲食調整,此階段貓咪通常出現更多病徵,如:貧血、尿毒症等,經醫師依病情評估後,決定是否給予輸液治療來輔助腎臟排出毒素和廢物。此階段常見治療方式有靜脈輸液、皮下輸液、鉀離子補充、胺基酸補充、貧血治療。4. 第四期(stage4):腎衰竭 末期●此階段貓咪腎功能僅剩不到15%。●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5.0以上,血磷也會升高。●主要症狀為嚴重嘔吐噁心、幾乎不進食及虛弱無力嗜睡。第四期治療建議著重在安寧照顧,視貓咪生理條件和對醫療行為接受程度繼續第三期治療方式,或是選擇更侵入性的處置。此階段治療方式有靜脈輸液、皮下輸液、鼓勵進食、磷結合劑以及飼主的陪伴。腎貓該吃什麼?腎貓飲食5建議《台灣腎貓協會》建議,家有腎貓,飲食建議五原則:低蛋白,高生物價、低磷,水份足、熱量夠。1. 低蛋白飲食蛋白質的攝取控制可以讓尿素氮下降,有助舒緩腎貓病況舒緩。若是尿素氮太高,可能會造成貓咪食慾下降,反胃嘔吐等症狀。2. 高生物價高生物價蛋白質有完整的必須氨基酸,代謝產生的含氮廢物比較少,能有效吸收利用以減少腎臟負擔。3. 低磷飲食腎功能不全的貓咪很難將身體中過多的磷排出體外,過度負荷可能導致高血磷讓腎病加速惡化,也會影響體內鈣離子平衡,讓貓咪更加不舒服。4. 水份充足貓咪一般每日每公斤需要40-60ml的水,貓咪若吃處方飼料,更需注意每日飲水量。5. 補充熱量低蛋白飲食易造成貓咪熱量不足,需要以優質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增加其它熱量來源,防止體重快速下降。腎貓通常會換成處方飼料為主,有些飼主會以為有添加藥效,所以吃了處方飼料就會好,其實是不對的!慢性腎衰竭是不可逆的,無法靠藥物痊癒,僅能透過飲食管理、日常照護減緩惡化速度。腎病處方飼料是為減少腎臟負擔,以低蛋白飲食原則設計,若以腎病處方乾糧為主食,必須注意貓咪飲水量,才能真正達到低蛋白飲食原則。如果要為貓咪補充其它營養,需根據血檢了解有沒有其它併發症,如貧血,高/低血鉀,或代謝性酸血症等,再視情況額外補充養分。腎病處方飼料是為減少貓咪腎臟負擔,以低蛋白飲食原則設計,若以腎病處方乾糧為主食,必須注意貓咪飲水量,才能真正達到低蛋白飲食原則。如何預防貓咪腎衰竭1. 多喝水 由於貓科動物是為肉食性動物,水份攝取通常來自於肉類本身,但不少家貓都以乾飼料為主,乾飼料含水量通常不超過 10%,加上貓咪舌頭呈倒刺狀,飲水效率很差,因此不太會主動喝水,喝水頻率也不高。貓科醫學會理事長 翁浚岳(伯源)醫師4建議讓貓咪多喝水:●一餐飼料,一餐濕食(罐頭+水)●流動的水如噴泉式飲水機,引起貓咪興趣●天熱時,放顆冰塊至飲水機滾動,引起貓咪好奇●定期更換新水(貓每日建議飲水量 = 貓體重(kg) x 40~60c.c)2. 飲食控制中老年貓的對蛋白質需求不如青壯年時多,過量攝取會因分解蛋白質而產生過多尿毒造成腎臟負擔。另外許多零食、罐頭甚至飼料都含鈉,過多的鈉會造成高血壓,間接造成腎的傷害,而鉀攝取不足也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此外,若貓咪長期缺乏磷,可能會造成貧血或酸鹼不平衡,但長期過量的磷會增加腎臟負擔,導致慢性腎臟疾病。正常健康貓咪磷含量攝取量需低於350mg/100kca,但若是腎貓,磷含量則必須低於250mg/100kcal,避免加速腎病惡化。3. 環境及毒物控制 吃到對貓咪有毒的物質,如清潔劑、殺蟲劑與一些植物,或是長期吃人類的食物、飼料保存不好產生黴菌毒素等,都可能會造成貓咪中毒,進而造成腎臟傷害。4. 定期健康檢查透過健康檢查可以早期發現並預防,年輕貓咪平均1-2年做一次即可,老年貓則因甲狀腺亢進、腎衰竭、心臟病發生率較高,建議半年就要做一次健檢。參考資料台灣腎貓協會延伸閱讀:貓咪沒尿尿,為何一直進去貓砂盆?專家盤點「7大症狀」,小心貓咪腎已出問題 肥胖、糖尿病、失智症...可能是「皮質醇」惹禍!哈佛醫師:這2種東西不要碰
-
2024-04-14 養生.保健食品瘋
天底下根本就不應存在保健食品!為何前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這麼說?
我在2024-3-28發表紅麴保健品→腎衰竭、死亡,8年前就警告,之後有許多讀者來討論,其中以Elliot提供了最多寶貴的資訊。他前天(2024-4-9)的留言是:日本國內正在激烈辯論的議題,功效宣稱的合理性與客觀性、市售機能性表示食品/健康食品是否與功效宣稱般加註警示標語。日本消保會調查報告裡提出市售健康食品上架前必須提出過剩攝取與長期攝取的日本人“人體臨床試驗“之安全性報告,作為健康食品標示宣稱法規的制度改善方案。Japan’s CAA urges Food with Function Claims businesses to declare health hazards、Kobayashi Pharma scandal reignites debate on ‘functional food’ labels | The Japan Times*Consumer Affairs Agency (CAA) = 消費者庁 = 消費者保護會*Foods with Function Claims (FFC) = 機能性表示食品 = 小綠人健康食品引述李龍騰醫師:「我認為,天底下根本就不應存在『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這類詞彙!顧名思義,食品就是食品,是為了供應人類每日所需各種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吃它們是為了讓我們維持必要生理機能生存下去,絕對不是為了治療疾病。生病了就是應該看醫師,並遵循醫囑用藥,而不是猛吞各種利用人工合成、又添加了各種賦形劑(讓食物成為錠劑、膠囊等形狀)等各種額外成分的保健食品……」不少人誤信保健食品是藥性相對溫和的「藥」,以致有病不看醫師,或者用藥之外,又將保健食品作為多多益善的「食補」來源,這些錯誤迷思不知害死多少人。留言裡所提到的「日本國內正在激烈辯論的議題」指的是一篇2024-4-2發表在NutraIngredients-Asia的文章Red yeast rice saga: Japan authority urges all FFC businesses to declare health hazards(紅麴歷險記:日本當局敦促所有FFC企業申報健康危害)。NutraIngredients是一家專門在報導和分析保健品的媒體,也就是說,它是保健品行業的夥伴。所以,由它來報導不利於保健品行業的新聞,就更凸顯了這個行業對民眾健康的深切危害。留言裡所提到的「引述李龍騰醫師」指的是一篇大前天(2024-4-8)發表在《新新聞》的文章小林製藥紅麴案當頭棒喝!保健食品「越吃越補」迷思 小心燒錢又傷身。文章的第一段是:前衛生署長、台大醫院家醫科兼任主治醫師李龍騰接受《風傳媒》訪問時直接了當地說:「我認為,天底下根本就不應存在『保健食品』……」這篇文章的摘要是:紅麴製成的食品、保健食品被認為有助降低血脂與膽固醇,近年紅透半邊天。不料日本小林製藥生產的紅麴原料卻被驗出青黴菌類的軟毛青黴酸(puberulic acid),且疑似因此造成5人死亡、百餘人住院,其中多人因腎功能異常洗腎。由於相關原料也有輸台,且國內已有疑似個案通報,導致人心惶惶。更甚者,依法食品不得宣稱療效,但不少人誤信保健食品是藥性相對溫和的「藥」,以致有病不看醫師,或者用藥之外,又將保健食品作為多多益善的「食補」來源,這些錯誤迷思不知害死多少人。是的,我們的政府,不管是台灣、日本或美國,都是在幫助,甚至鼓勵保健品業者從事「不知害死多少人」的勾當。那些慫恿民眾服用保健品,甚至親自販賣保健品的醫師,請捫心自問,醫德何在。後記:Elliot留言:補上內文 “Kobayashi Pharma scandal reignites debate on ‘functional food’ labels | The Japan Times". 之連結,先前留言時漏掉。日本媒體對此機能性表示食品重新審視之報導與辯論不少,英語、華語編譯報導較少。紅麴事件後,韓國媒體則是針對其相似的“건강기능식품(健康機能食品)”審查制度進行探討審視,中國媒體至今倒是尚未見到對蓝帽子保健食品(国食健字)檢討的聲音。原文:紅麴歷險記+天底下根本就不應存在保健食品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13 焦點.元氣新聞
北市溪山里水質受到大腸桿菌汙染?如何避免感染?醫師提醒發生「這現象」,飲用水加熱也不保險!
台北市士林區溪山里近山區有多名居民自設水源系統,疑因水質問題,出現上吐下瀉症狀,根據自來水處採樣結果,證實是水中大腸桿菌群偏高,市長蔣萬安已要求市政團隊快速因應,並確保里民不會使用到有疑慮的水。水中出現大腸桿菌,代表飲用水出了什麼問題?北市士林區溪山里長年飲用山泉水,近期發生疑似水質不佳,造成居民上吐下瀉,北水處淨水科長林河山指出,大腸桿菌群存在於大自然,飲用水的大腸桿菌標準為6MPN/100mL,溪山里長2024年4月8日通知民眾上吐下瀉,北水處增加檢測水質,當天結果為900MPN/100mL,直至10日略降至1700MPN/100mL。林河山也透露,大腸桿菌數值高低與氣溫、降雨等因素,溪山里去年4月最高數值曾高達14000MPN/100mL,今年同期相較低。這起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群超標的事件,是否因地震導致還有待釐清,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表示,水中檢出大腸桿菌群,說明有糞便汙染,有可能是管路被震裂而滲水,影響到飲水系統,建議民眾在飲水時,一定要煮沸可以徹底殺菌。朱光恩說,大腸桿菌的種類非常多,是人類與動物腸道中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細菌之一,在正常情況下,對人體沒有害處。某些菌種會引起腹瀉,而毒性強的則會造成嚴重病症,例如O157H7型,會導致出血性腹瀉、急性腎衰竭、凝血功能異常,嚴重甚至死亡。大腸桿菌如何影響生活?如何避免感染?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大腸桿菌是人類和其他溫血動物腸道中的正常菌種,所以食品一旦出現大腸桿菌,即意味著食品直接或間接的被糞便汙染,故常被用做飲水、食品的衛生檢定指標。大腸感染引起食品中毒的潛伏期平均為5至48小時,曾淑慧說,感染大腸桿菌主要症狀為腹瀉、腹痛、噁心、嘔吐及發燒,症狀的程度差異很大,年齡愈小,症狀愈嚴重。朱光恩提醒,大腸桿菌不耐熱,加熱超過70°C通常就能有效殺菌;更安全一點的作法,可以在1公升的水中加1滴含氯漂白水煮沸消毒。把飲用水煮開後,加蓋保存,放置冰箱的容器也可多覆蓋一層保鮮膜阻隔灰塵和細菌。曾淑慧提醒,除了注意飲用水的加熱煮沸外,食品需經適當加熱處理,食容器也應澈底清洗及消毒。被感染者切勿接觸食品之調理工作。特別是在如廁後、進食或者準備食物之前必須洗手。飲用地下水、山泉水存在什麼風險?士林區溪山里的事件被質疑是否跟飲用地下水有關,朱光恩說,不少民眾喜歡取用山泉水,但是未經過氯化消毒處理的山泉水,可能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仙人掌桿菌和寄生蟲,生飲對健康有害。每個人的體質、免疫力不同,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吃到不乾淨的食物可能腹瀉後就恢復正常,有些人因免疫功能缺失而加重病情。朱光恩說,1歲以下幼兒、65歲以上老年人以及慢性疾病(糖尿病、腎臟病、尿毒症、癌症)患者,要更加注意飲食安全,未經處理檢驗的山泉水,隱藏大風險。醫師提醒如果有嘔吐現象,有可能細菌毒素引起,加熱可能也沒用!「相關單位說要把水煮沸再飲用,但是也不見得有用。」北市聯醫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姜冠宇提醒如果水真的夠髒了,其實造成腹瀉是還好,但如果有嘔吐的症狀,就要小心,也可能是攝入了有些病原體預先形成的毒素,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腸毒素,或仙人掌桿菌的催吐毒素,而這些毒素是「耐熱」的。如仙人掌桿菌的毒素,需要在90℃以上,加熱至少5分鐘,才可能被破壞;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腸毒素則需要在80℃以上,加熱2小時才可能被破壞,這些條件顯示,一旦這些細菌的毒素產生後,通過一般家庭烹飪方法來破壞,有時可能無法達到破壞毒素的標準。參考報導:聯合新聞網 溪山里水質汙染含大腸桿菌 醫師籲:飲用水應煮沸消毒聯合新聞網 地震後釀溪山里水質不佳? 北水處曝去年大腸桿菌數值曾破萬聯合新聞網 防疫醫師介入調查北市溪山里腹瀉 北榮醫曝地震影響可能聯合新聞網 北市士林區自來水含大腸桿菌 醫直呼三大族群須多注意
-
2024-04-12 焦點.食安拉警報
黴菌毒、化學毒…生活5大隱藏毒物!洪永祥教5招自保,多吃這些高抗氧化食物排毒
一波波食安風暴來襲,從毒辣椒粉的蘇丹紅、毒性猛烈的米酵菌酸(正名為:邦克列酸)到傷腎的紅麴,讓人恐慌到底該怎麼吃才安全呢?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在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指出,五大隱藏毒物:吸入毒、霉菌毒、清潔化學毒、加熱容器毒、經皮毒,危害你我的健康。日常中,潛藏著各種「讓身體容易生病」的毒物,每個人因體質而有不同的抗毒體質與解毒能力,再加上暴露毒物的時間與劑量,同樣的中毒對每個人的傷害都不一樣。洪永祥分享抗毒五招,聰明面對無所不在的隱形殺手,降低從口食入、從鼻吸入、經皮膚接觸吸收的毒性物質。抗毒第一招:減少外食、吃垃圾食物,學會自己烹飪食安問題首要是「自己把關」,不應該把問題丟給外面的廚師及食品加工廠,建議學習採買新鮮當令食材,並學會健康的烹調方式,減少外食比例。外食除了中毒風險外,即使沒有中毒,也吃進許多含高油、高鹽、高糖、高熱量的垃圾食物。抗毒第二招:多喝水+膳食纖維如果避不掉毒物,要怎麼樣促進身體排毒?一定要攝取足夠的白開水、膳食纖維。足量的膳食纖維可以刺激腸道蠕動,把吃進去的生物毒物、化學毒物、油鹽糖包覆成有體積的大便,減少吸收進身體裡的比例。以燒烤為例,可能會吃到焦黑的致癌物,但是邊吃烤肉邊吃大量高纖蔬菜,可減少致癌物的吸收,建議每天攝取25-35公克的膳食纖維。若毒物已經進入身體,可多喝水增加代謝;建議喝足體重3%-4%的水分,讓身體平日就處在一個健康且代謝毒物快的狀態。抗毒第三招:攝取高抗氧化力食物,增加肝腎排毒能力平日好好保養二大排毒器官:肝臟與腎臟,若不幸急性食物中毒時,症狀會比較輕微。以腎絲球過濾率來說明,有些人100分、有些人只有20分,身體排出毒物的能力就不一樣。護腎食物推薦多吃魚油、藍莓、羽衣甘藍、黑木耳、豆芽菜、蘋果、橄欖油、大蒜、洋蔥、小黃瓜。護肝食物則可以選擇十字花科蔬菜、海菜類、健康脂肪、富含硫的食物等。1.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高麗菜、白菜和白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含有類黃酮、類胡蘿蔔素、蘿蔔硫素,有益肝臟進行化學物質、殺蟲劑、藥物和致癌物質的中和作用。2.海菜類:海苔、昆布、洋菜、海帶等,可防止重金屬被人體吸收。3.健康脂肪:酪梨、魚油、亞麻籽、奇亞籽、橄欖油、苦茶油等,富含多元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是護肝與抗發炎好食材。4.富含硫的食物:大蒜、洋蔥、青蔥、韭菜、舞茸、香菇和靈芝等;肝臟需要硫才能去除汞和某些食品添加物,以進行解毒。抗毒第四招:增強流汗排毒流汗對於排出重金屬與經皮毒非常有幫助,皮膚所排出的汗水和尿液中的物質很相像,例如都有尿素、乳酸等,但是身體大部分的脂溶性毒素、重金屬物質可藉由汗水排出。日本有一項研究發現,比較汗水與尿液中的重金屬含量,結果發現,汗水中的重金屬含量比尿液高出許多。推薦運動、泡澡、蒸氣浴等,不止增加代謝,也增強骨骼肌肉與心肺功能。抗毒第五招:知道生活毒物在哪,並且避開吸入毒:二手菸、廚房油煙、燒金紙、汽車香水、臥室香氛、煮沸的開水蒸氣、洗澡的水蒸氣、電子煙、傳統蚊香電蚊香、裝潢的甲醛。黴菌毒:浴廁黴斑、寵物皮屑霉菌、香港腳的襪子、潮濕劣質咖啡豆、開封久放的堅果花生、長黴斑的寢具。清潔化學毒:洗衣精、洗衣香氛球、洗碗劑、化學海綿、浴廁芳香劑、漂白水、除黴劑。加熱與容器毒:塑膠袋裝熱湯、使用不對的微波容器、燒烤油炸焦黑的食物。經皮毒:洗髮精、乳液、面膜、保養品、化妝品、酸痛貼布藥膏、提神精油、髮膠、染髮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4-03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骨折之後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當醫師變成家屬時」,由三位醫師分別寫出自己的家人生病時的心路歷程。一位醫師正在為病人進行內視鏡檢查時,父親急電告知心臟不適,但他卻無法即時回家照顧、事後陪父親看病,發現自己以家屬立場對一些「司空見慣」的醫療作業,如不同醫療的選擇以及簽同意書都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而對自己的醫療行為產生深刻的反思。→想看本文一位老人醫學的專家由祖父被發現倒地、骨折、臥床、意識混淆、到最後死亡的親身經歷,聯想到正在照顧的老病人面臨的生命末期,而感慨在高齡病房裡,照顧這些失能老病人的人生最後一段路,就如他所希望阿公能獲得的醫療照顧一樣,能走得「無病無痛」,走得有尊嚴。 一位退休的老醫師,寫出自己正面臨摯愛的胞妹罹患失智症的不捨。他深知,到目前為止,阿茲海默失智症的病程是一條走下坡的不歸路,不論做得好不好,盡量鼓勵失智者去做她還能做的。同時家人也要學會欣賞失智者仍保有的部分,不要為其失去的能力嘆氣、婉惜。在高鐵上收到爸爸的通知,阿公在凌晨於家裡仙逝。幾個月前,阿公獨居在家裡摔斷股骨頸,在地上躺了不知多久才被家人發現。因為習醫的緣故,爸爸第一時間通知我,詢問我的意見。我明白的說,不能開刀的話,半年內死亡率很高,但是多重共病和肺阻塞造成的麻醉風險太高,父執輩們討論完後,決定要保守治療。也許是本身功能保養得不錯,過一個月後,阿公慢慢可以用著助行器走一小段路,但是從那之後,他就沒有出去外面庭院走過。 骨折之後,爸爸他們不知道去哪很快找到一個協助照顧的外籍看護(之前因為阿公失智又懷疑人家偷他錢,一直沒有辦法請看護照顧),因此阿公的生活起居開始由看護來照顧。 爸爸和叔叔的送飯生涯告了個段落。兩個月前,失能且衰弱的阿公迎來一波很嚴重的肺炎,甚至在加護病房裡住了一週以上,雖然年紀很大有DNR且不插管,經過抗生素和非侵襲性正壓呼吸器(non-invasive ventilation)的治療,還是順利不帶著氧氣出院了。出院後,我回老家去看他,叔叔說阿公每天都在亂講話,譫妄後來就一直沒好過。 到這個月,功能退化越來越嚴重,出現失智症的精神與行為症狀(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BPSD),譫妄、疼痛如幽魂般圍繞著他,晚上也因為疼痛睡不著覺。兩天前,爸爸說,阿公使用嗎啡後比較可以休息了,我不知道誰幫老人家開了嗎啡,但我很感謝他。在非癌末病人身上使用嗎啡,很需要勇氣。我只跟爸爸說,如果真的症狀沒有緩解,可以帶去給緩和科看看有沒有需要住院。今早,我收到通知,阿公在家裡安靜地走完他的一生。在我的認知裡,老人家實際上是死於幾個月前的骨折,我們能做的,便是讓他在這條路上走得較不辛苦。回到我們高齡病房的病人。前幾天,我從急診挑了一個類似的高齡老病人入住。婆婆是平常獨居,非常開朗的一位偏鄉長者,只是在兩個月前某次轉身跌倒摔斷股骨,在急診讓骨科看過,會診紀錄記述家屬不能接受手術風險,所以入住到高齡病房接受後續照顧。我記得每次走進病房時,總能聽見婆婆爽朗的笑聲,她最喜歡稱讚主治醫師說把她照顧得很好。某天查房主治醫師看著她,說她狀況很好,只有慢性腎衰竭,應該要考慮接受手術。但第二次的會診,或出院後門診骨科的回診,家屬都沒同意讓她接受手術。即使如此,我們還是把長者照顧到平安出院,且據看護所說,婆婆過了一個很不錯的農曆新年。這次去急診看他,婆婆合併褥瘡、尿毒症,腸胃道出血與可能的肺炎,意識改變與多重器官衰竭,處在瀕死的狀態。跟兒子談過後,我們確立了緩和及末期照護的目標,也依照婆婆之前的預立意見,維持DNR 不插管和不洗腎。於是她入住到我們病房接受安寧共照,希望在最後一程,我們能夠幫助緩解器官衰竭帶來的不適。在高齡病房裡,疾病的角色緩緩淡去,人的角色和症狀緩解的重要性浮了出來,在這些病人最後一程,我們希望失能的長者們能走得「無病無痛」,走得有尊嚴。就如我所希望阿公能獲得的醫療照顧一樣。延伸閱讀:4/1 角色易位的體驗——由醫師身份轉變為病人家屬
-
2024-04-03 醫療.泌尿腎臟
護髮竟致腎衰竭?注意護髮、染髮產品含有「這些成分」恐造成急性腎損傷!
一名26歲的突尼西亞女子,於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間出現三次急性腎損傷,原因是美髮療程引發健康危機。根據外媒報導,該名女子每次到同一家美髮沙龍進行護髮療程後,隨時出現嘔吐、發燒、腹瀉和背痛等症狀,就醫診斷出急性腎損傷的情形。染、燙髮容易誤以為會致癌,目前已證實會傷腎不少人認為染、燙髮會傷身,因為染劑和藥水含有許多化學成分,經常被詢問是否會增加致癌風險。目前尚無人體試驗證據顯示它會引發癌症,含有「乙醛酸」的護髮、直髮產品恐有傷腎風險。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曾公開居家養生密技,其中一項就是不染髮,因為主要成分的苯二胺類化合物,已證實會傷腎。「乙醛酸」的護髮、直髮產品有傷腎的風險護髮、直髮產品的「乙醛酸」成分也有傷腎風險,以色列政府已經宣布禁用含有乙醛酸的直髮劑。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理事長暨台北透析診所院長李孟鴻表示,這幾年陸續都有美髮產品內的乙醛酸造成急性腎損傷的文獻報導,其機轉為:乙醛酸在肝臟細胞中會被代謝,再經過一連串酶的作用轉化為草酸,易造成急性腎病、腎鈣化症等腎臟病變。李孟鴻提到,以色列進一步研究因體內草酸鈣濃度過高導致腎衰竭的案例,追蹤2019至2022年全國14間醫學中心的26名腎臟病患者,在發表的文獻中,整理多起病例,在腎臟病切片中發現腎小管有大量草酸鈣沉澱、結石產生,證實草酸的確會造成的急性腎損傷。2024年,法國也呼應以色列2023年的這篇文獻,用老鼠做實驗,把美髮(直髮)產品塗在老鼠的背上,再觀察老鼠腎臟的變化。實驗證實:含有乙醛酸的直髮霜是導致草酸鈣誘導性腎病變的原因。染髮劑中多種化學成分可能會增加急性腎損傷的風險染髮劑內含多種化學成分,包括芳香胺類染料、氧化劑、鹼性劑、乳化劑和各式添加劑。染髮劑中部分成分的代謝物具有潛在的腎毒性,例如芳香胺類染料可產生芳香族胺,可能造成急性腎損傷、間質性腎炎;過氧化物可導致腎小管損傷;銨鹽可引起代謝性酸中毒;乙醛酸及其衍生物則可代謝成草酸鹽等。如果長期大劑量接觸這些化合物,勢必增加急性腎損傷的風險。李孟鴻建議,優先選擇成分天然、低風險物質的染髮劑,避免過度暴露於可能導致腎毒性的化學品。對於患有慢性腎臟病或其他腎臟疾病的人群,使用化學染髮產品時,更應格外小心謹慎,可先諮詢醫師的建議,降低潛在腎損害。預防急性腎損傷的常見6原則:●不亂服用成藥,或來路不明的藥物偏方。●每日至少須攝取2000至2500㏄左右的水分,避免憋尿。●積極治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原發病。●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提昇身體免疫力。●定期健康檢查(尿液、血液檢查)。●少吃高脂、高鹽、煙燻、醃製之食物,不吃含防腐劑、色素、受污染、發霉或加工之食物,飲食宜以清淡為主資料來源:元氣百科 想了解更多的急性腎損傷資訊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03 醫聲.癌症防治
2024癌症論壇/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完整 存活期倍增減少醫療照護負擔
血液性癌症近年的治療大有進展,多發性骨髓瘤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一名住在恆春的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因疾病併發症侵襲骨頭加上腫瘤壓迫,每次北上到台中看診,都要坐輪椅,使用了anti-BCMA類的新藥後,阻止了病況惡化,患者已經可以正常走進門診。」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興奮地說。多發性骨髓瘤是體內漿細胞出現病變所引起,以多發性病變和影響血液系統為特徵,會引起骨折、高血鈣及腎衰竭等併發症。滕傑林指出,初診斷的病人, 2/3 有骨頭疼痛,另外1/3已有腎臟併發症,病況惡化到連自主生活都很難;傳統治療病人約2到3年的存活率,但近年藥物發展快速,5成的患者存活率可延長到5年。多發性骨髓瘤難治 需配合醫療團隊、及早用藥由於99% 的漿細胞具有B 細胞成熟抗原(B-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最新的藥物就是作用在此,與 CD3 (+) T 細胞接受體結合後殺死癌細胞,目前被核准用於曾接受四線治療的難治型或復發型患者,三分之一難治型的病患可以得到完全緩解,目前仍未健保給付。實際上,多發性骨髓瘤的是一個治不好、但要好好治療的疾病。滕傑林指出,新診斷的患者,第一線用藥後只有一成的機會成為難治型;使用到第二線用藥後,難治的比例從一成升到三至四成,到了第三線用藥後,難治型增加到6成。新藥的加入可以大幅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減少後遺症產生的醫療及照護成本,但台灣健保經費有限,獲得給付的時間落後日韓一到兩年,各界應思考如何解決健保財務的困難,讓病人更早使用到藥物,達到最好的效益。在等待新藥的同時,滕傑林強調,多發性骨髓瘤雖然無法治癒,但只要病人與醫療團隊合作定期追蹤,出現復發跡象即早介入治療,病情都能獲得控制,以台中榮總為例,會由醫療團隊的個管師與病人追蹤,互相加LINE,讓患者隨時隨地可以找得到醫護人員,建立病人的安全感很重要,這也可以減少患者失聯的機會。「友善抗癌,心願大聲說」:患者要縮小治療期待的差距,必須先學會當個病人,吸收正確的知識;而政府的資源須合理分配,即使是擴大資源也要民眾配合,例如增加部份負擔可能性。更多內容請點2024癌症論壇線上策展網頁
-
2024-03-31 養生.保健食品瘋
小林紅麴產品致腎衰竭甚至死亡,紅麴保健品還能吃嗎?教授這麼說
這兩天台灣主要媒體都在報導一則紅麴保健品導致腎衰竭和死亡的新聞,例如《公視新聞網》今天發表的高雄洗腎婦長期服用紅麴膠囊 用到小林原料食藥署將釐清關聯。它的第一和最後一段是(紅色字):高雄疑似出現小林紅麴相關產品的受害者,1名婦人去(2023)年診斷出急性腎衰竭後開始洗腎,1週洗腎3次;巧的是她為了降膽固醇,3、4年前開始服用大醫生技銷售的紅麴膠囊,家屬接到生技公司通知稱產品用到小林紅麴原料要下架,懷疑腎臟惡化恐跟小林紅麴原料有關。生技公司已通知日方,後續求償都會協助。不過食藥署回應,民眾選購的膠囊不是小林紅麴產品而是原料,是否有關聯還要調查。只是台灣若只吃到原料不是藥物而無法藥害救濟,是否導致消費者申訴無門?對此,食藥署尚無回應。而在日本方面,小林製藥也宣布再新增2起死亡案例,累計到28日上午已有4人死亡、106人住院治療,小林製藥為此召開股東大會,社長當場2度道歉。 最諷刺的是《自由新聞》發表的服小林紅麴原料膠囊 女子患急性腎衰竭。它的插圖是:事實上我在8年前設立這個網站之後不久就發表營養補充品的潛在危險,而其中有這麼一句話:紅麴米補充劑被認為對降低膽固醇“可能有效”。但在一項研究中,有三分之一的產品被發現受到Citrinin腎臟毒素的污染。去年我又發表紅麴成份中的Monacolin K會傷身,美國零容忍?,其中我引用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發表的文章Red Yeast Rice: What You Need To Know(紅麴米:你需要知道的)。我把重點翻譯如下(紅色字):一些紅麴米產品含有一種叫做桔黴素(Citrinin)的污染物,它有毒並且會損害腎臟。在 2021 年對 37 种红麴米產品的分析中,只有一種產品的桔黴素含量低於歐盟目前設定的最高水平。 此外,四種被桔黴素污染的產品被標記為「不含桔黴素」。 在這8年裡我發表了至少1000篇文章,一再警告保健品非但無益反而有害,例如:2018:美國醫學會:該關注補充劑的危害了2018:補充劑摻假問題嚴重2023:保健品會殺死你嗎2024:維他命及補充劑的隱形危險,美國公視紀錄片至於小綠人認證是否就代表有效或無害,請看:2022:國家SNQ標章:認什麼證2022:Elliot留言集錦12:小綠人真的健康嗎2024:保健品危害,民眾自討的如果你沒時間看這些文章,那就簡單一句話:保健品在上市前後都不受監管,只有在發生重大事故之後才會被追究,所以,我才會說「民眾自討的」。後記:文章發表後的隔天小林製藥宣布發現出問題的產品含有puberulic acid(谷歌翻譯成青春痘酸),請看Kobayashi Pharma confirms 'puberulic acid' in beni-koji supplements。這個化學物是非常罕見,所以就更顯現保健品的危險是四面八方,無所不在。原文:紅麴保健品→腎衰竭、死亡,8年前就警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28 焦點.食安拉警報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是米酵菌酸還是炒飯症候群?台大醫:現階段避免重複加熱的米、麵
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愈來愈嚴重,目前已有2人死亡,衛福部昨召開首次專家會議,認為致病源為米酵菌酸的可能性提高。衛福部資訊處長、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昨晚在臉書表示,最重要的是在這個時刻,如何幫助大家預防避免,建議短期內對於不是新鮮烹煮,而是重複加熱的米、麵主食應該都要小心避免。李建璋:米酵菌酸可能性提高李建璋表示,愈來愈嚴重,米酵菌酸可能性提高。「雖然仙人掌細菌造成的炒飯症候群還無法完全排除,米酵菌酸的可能性在我心中卻逐漸盤旋升高」。炒飯症候群炒飯症候群(Fried rice syndrome),指煮熟米飯放在室溫超過二小時以上時,就有可能導致一種特殊細菌稱為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的生長,仙人掌桿菌有孢子耐熱,即使炒過也殺不死,等到吃入肚內適當溫度, 這些孢子萌芽就產生症狀。他說,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和仙人掌細菌的腸毒素(cereulide)都是粒線體毒素,粒線體是人體細胞能量的直接來源,粒線體急性損傷會造成猛爆性多器官衰竭,所以臨床上米酵菌酸和仙人掌細菌毒素症候群很難區辨,都有昏迷、肝、腎衰竭、休克、無發燒現象,然而,米酵菌酸比起仙人掌細菌毒更猛爆,所以當傳出死亡、重症的愈來愈多,米酵菌酸的機會就更大。極少量的米酵菌酸也可能致命「即使是極少量的1.5毫克米酵菌酸,也可能致命」。李建璋表示,過去的爆發事件潛伏期範圍為0.3–16小時,30%至100%會在短時間內導致迅速死亡。這種食物中毒在大陸報告,而且都和發酵食物有關,台灣、日本、韓國從來沒有發生過,這也是他之前推論,將仙人掌細菌放在前面考量的原因,隨著中毒規模和猛爆性程度提升,對於仙人掌桿菌而言,就極為不尋常了。李建璋表示,報告早期是偏鄉家庭自製發酵玉米粉過程汙染導致,自2018年以來,則是木耳(有3起)和濕粄條(有5起)為主。困難的是,受汙染的濕粄條在烹飪和食用的過程中未觀察到異味、顏色和性質變化,也沒有口感異常,不像一般腐敗的食物入口即知,所以很難提早察覺。另外,他表示,唐菖蒲伯克氏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廣泛分布,可以從土壤、玉米、大豆,以及乾燥和半乾燥的白木耳中被找到。在自家加工過程汙染很難管制。李建璋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陸傳出的報告都是自家製的發酵穀物產品導致,而工業化生產的穀物發酵產品尚未被發現導致中毒。暗示著自家製造過程容易受到汙染。但是台灣商家一般而言應該不會自製粄條,如果是工廠製造受汙染,那麼就要源頭管制,擴大回收。重複加熱的米、麵都要小心避免確診米酵菌酸中毒的方法,李建璋表示,是必須在患者或是食物細菌培養陽性或是蛋白質鑑定,確定米酵菌酸存在。治療部分,抗生素可以殺死細菌,然而致死最大的原因是毒素,不是細菌,光殺菌無效,如果要移除毒素,透析是一個方法卻無濟於事。因為只需要1.5 mg就足以致死,「利用器官支持期待自我康復,是目前唯一可行」。李建璋表示,無論最後結局為何,最重要的是在這個時刻如何幫助大家預防避免,建議短期內對於不是新鮮烹煮,而是重複加熱的米、麵主食應該都要小心避免。(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