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3 醫療.中醫
搜尋
腎臟發炎
共找到
35
筆 文章
-
-
2024-05-14 醫療.泌尿腎臟
有血尿和腰痛症狀是急性腎絲球腎炎還是泌尿道感染?一表看懂
28歲小薇是一名上班族,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一次泌尿道感染,出現解尿疼痛、血尿症狀,有時會伴隨發燒,曾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最近感冒一周後,她發現尿液呈深茶色,儘管遵從醫師建議多喝水勤上洗手間,但血尿未改善且愈感疲勞、無精神,到醫院進一步檢查被診斷為急性腎絲球腎炎。這次小薇沒有發燒、解尿疼痛或局部痠脹感等症狀,但有明顯血尿,經理學檢查發現,她的下肢水腫、腎臟兩側有敲擊痛,檢驗數據顯示腎絲球過濾率下降,並有血尿及蛋白尿,初步診斷為急性腎絲球腎炎或快速進展型腎炎,建議住院接受腎臟切片檢查及後續照護。「血尿和腰痛」是急性腎絲球腎炎常見症狀,但需與一般泌尿道感染作區分。腎絲球腎炎通常由腎臟免疫失調所引起,因感染症或自體免疫疾病,或原發自腎臟機能失調,臨床症狀有血尿、泡泡尿、腎絲球過濾功能下降或貧血。泌尿道感染病程較短,常伴隨發燒、畏寒及單側腎臟敲痛。急性腎絲球腎炎是腎功能在一或數周內急速下降,伴隨尿中有紅血球以「變形紅血球」型態呈現,若加上血中腎功能指數異常且有蛋白尿,應積極以血清學檢查及腎臟切片檢查,以正確診斷儘速治療保存腎功能,避免進展到需洗腎地步;泌尿道感染則需抗生素治療,並找出潛在原因,以避免再度發生。腎臟發炎在早期可能不易察覺,當發現尿液中有血尿、泡泡尿或其他異常時,請務必及時就醫進行檢查。早期發現腎絲球腎炎,充分與腎臟專科醫師討論適切的治療選擇,預防疾病進展,才能常保腎臟健康,享受快樂人生。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09 養生.聰明飲食
腎結石「6類食物」要少吃!辣椒上榜 就連大家最愛1酸甜水果也是
腎結石是一種常見的腎臟疾病,腎結石表面通常會有細菌附著,如果掉下來卡住,容易造成急性腎臟發炎。 泌尿道結石原因是什麼?泌尿科戴定恩醫師指出,主要是因為尿液中的物質,像是鈣、尿酸或是草酸太多了,而形成結石。常見的原因包括水喝太少、飲食習慣、或是家族遺傳。腎臟是製造尿液的器官,尿液裡含有很多鹽類和礦物質,當尿夜形成結晶時,會像石頭般堅硬,就稱作泌尿道結石,依據結石位置而有不同名稱,在腎臟裡的結石是「腎結石」,在輸尿管裡的結石是「輸尿管結石」。 腎結石飲食 6禁忌少碰 戴定恩提醒,腎結石飲食是有禁忌的,因為某些食物或成分會影響尿液的化學組成,可能促進結石的形成或增加結石的大小。例如,高嘌呤食物會增加尿酸、高鈉食物可能增加腎臟的負擔,而高草酸食物則能與鈣結合形成結石。避免或限制這些食物能幫助降低結石形成的風險並緩解症狀。 1、少吃高嘌呤食物:比如動物內臟、海鮮、牛肉、豬肉等。這些食物會使身體產生較多的尿酸,可能導致尿酸鹽堆積,不利於腎結石康復。2、少吃辛辣食物:像是花椒、辣椒等。辛辣食物刺激性較大,可能加速腎結石引起的局部發炎,使痛感更明顯,並對腎臟造成刺激。3、少吃高草酸食物:如菠菜、芹菜、濃茶、咖啡等。高草酸食物會與體內的鈣質結合形成草酸鈣,這是腎結石的主要成分。4、少吃高鈉食物:例如滷味、醃漬品、罐頭食品等。高鈉食物會增加腎臟負擔,影響病情康復。5、少吃草莓:草莓中的草酸對腎結石患者不利,因為草莓中含有較高的草酸。6、不要喝大量咖啡:腎結石患者可以喝咖啡,但不建議大量飲用。建議腎結石患者多喝白開水,避免飲用碳酸型飲料。 延伸閱讀: ·長期斷食、兩餐隔太久恐害膽結石!1圖秒辨胃痛or膽結石 營養師教6招避免無膽 ·「這些食物」吃多易長結石!1圖速看「腎結石飲食宜忌」 番薯、辣椒、紫葡萄上榜
-
2024-01-04 醫療.泌尿腎臟
手術後導致輸尿管損傷所引發 新型輸尿管支架可降低感染風險
30歲藍先生,青少年時罹患約六公斤的骨肉瘤,經手術、化療,病情穩定,但腫瘤長期包圍右側輸尿管,引發腎水腫,須長期放置並反覆更換「雙J導管」,不僅容易感染,也造成生活不便。台北榮總引進新型輸尿管支架,利用內視鏡無創手術置放,如無需要不用更換或移出,三年多已治療近百位患者,占全國200多名治療患者的一半。手術後輸尿管損傷引發大腸癌、子宮頸癌手術治療後,或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病人,往往造成輸尿管損傷、阻斷,引起腎水腫,需要長期放置雙J導管。台北榮總泌尿部主任黃志賢說,雙J導管是兩頭具有像J型的彎鉤狀導管,放置於腎臟和膀胱之間,但雙J導管會把輸尿管的開口撐開,當膀胱發炎時,也容易引起腎臟發炎而反覆感染。黃志賢說,雙J導管容易引發感染、腎結石,感染時會出現發燒、惡心、嘔吐等症狀,病人非常不舒服,且每三個月必須更換一次,北榮引進新型輸尿管支架,解決病人不舒服問題。台北榮總泌尿部主治醫師魏子鈞表示,如心臟血管狹窄阻塞,可經心導管做氣球擴張術置放支架,作為拓寬擴充;對於輸尿管的狹窄阻塞,需要長期置換雙J導管的病人,也能使用內視鏡,進行氣球擴張與支架置放。新型輸尿管支架支撐力較久魏子鈞說,新型輸尿管支架優點是支撐力較傳統支架久,降低肉芽、結石、贅生物形成,有別於雙J導管可以避免反覆感染,但缺點是新型支架較為光滑,須靠醫師經驗放置在適合位置,避免支架滑至腎臟,反而造成腎臟損傷,且治療費用健保並無給付,病人需自費治療。罹患骨肉瘤的藍先生,10多年經歷多次手術,為治療腎水腫置放雙J導管後,出現反覆感染。藍先生說,3年前經置放新型輸尿管支架至今都未出現感染,也不需反覆換管,但仍需長期追蹤,觀察有無出血、結石等問題。魏子鈞說,新型輸尿管支架採用內視鏡無創手術,可縮短住院時間,適用子宮內膜異位症等良性病灶患者;或是要替換雙J導管的病人;或是骨肉瘤、子宮頸癌等癌症病人,病情穩定2至5年,均可置放新型輸尿管支架。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28 焦點.用藥停看聽
淋巴瘤、腫瘤檢查用藥暫缺貨 食藥署專案輸入應急!鎵-67是什麼,用於何時?
輔助淋巴瘤及支氣管腫瘤檢查的放射性藥品,主要用於造影檢查,平均周用量為40瓶,不過因為唯一持有許可證的廠商,將在明年2至3月進行機器歲修因素,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說,在11月21日啟動公開徵求後,已有業者提出專案輸入申請。陳惠芳說,今年3月25日至12月19日,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總案件統計,已辦畢664件,4件辦理中,調查無短缺案件有201件、佔30.3%;建議使用替代品項379件、佔57.1%;無替代藥品啟動21件、佔3.1%,分別為9項藥品成分,目前已8項徵得專案進口,其餘1項就是今天公布的鎵-67(Ga-67)注射劑;短缺期短恢復供應有63件、佔9.5%。「鎵-67(Ga-67)注射劑型」原廠商暫停供應 另採專案輸入應急陳惠芳說,適應症為霍金氏病、淋巴瘤、支氣管性腫瘤等惡性腫瘤助診的「鎵-67(Ga-67)注射劑型」,目前國內有1張藥品許可證,不過廠商通報,因機器歲修因素,預計在113年2月7日至3月18日期間暫停生產而無法供應,考量部分情形無法以其他診斷方式替代,於112年11月21日啟動公開徵求專案輸入或製造,目前已有業者有意願專案輸入,將可補足缺口。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楊博文說,這款「鎵-67(Ga-67)注射劑」,每周量約40瓶,不過還是看臨床需求,但不同檢查及個別病人需要的劑量不同,藥品半衰期約70小時,所以不能存放,臨床上都是醫療端有使用需求,才向廠商下訂,後續預計採專案輸入,不過目前國外仍在國年期間,待補齊相關文件後,應可順利銜接廠商機器歲修期。鎵-67 偵測及追蹤惡性淋巴癌、黑色素瘤等腫瘤衛福部台中醫院官網指出,核醫鎵-67發炎或腫瘤掃描的主要目的,為偵測發炎感染的病灶位置,以及偵測及追蹤惡性淋巴癌、黑色素瘤、軟組織肉瘤、肺癌、肝癌、白血病的腫瘤,照影檢查時,只需靜靜躺著、並不會痛苦,照影從頭至腳約需時30分鐘,有時會因每個人情形不同,由醫師決定是否加照局部照影,每一局部照影需時約10分鐘。其他注意事項方面,如有懷孕的可能,可能暫時不宜進行該掃描;不需禁食,但少數病患,如檢查腎臟發炎者,需於照影前一天配合服用瀉劑清腸,以提高影像品質;鎵-67可經由乳腺分泌,哺乳婦女若接受檢查需停止哺乳至少2周;化學治療將減低腫瘤組織對鎵-67的攝取量,最好於治療後3周以上再進行檢查;該藥物雖具放射性,但非常微量,基本上並不會對患者或家人造成傷害,但為維護兒童與孕婦權益,基於輻射越低越好的原則,檢查3日內請儘量減少1公尺以內近距離相處。「鎵-67(Ga-67)」是什麼?核醫鎵-67發炎或腫瘤掃描主要目的:1.偵測發炎感染的病灶位置2.偵測及追蹤惡性淋巴癌、黑色素瘤、軟組織肉瘤、肺癌、肝癌、白血病的腫瘤。注意事項:1.若您有懷孕的可能,可能暫時不宜進行核醫鎵-67掃描,請先告知。2.不需禁食,檢查前並不需要特別的準備,但少數病患(如檢查腎臟發炎者)需於照影前一天配合服用瀉劑清腸,如此可以提高影像品質。3. 鎵-67可經由乳腺分泌,哺乳婦女若接受檢查需停止哺乳至少兩週。4.化學治療將減低腫瘤組織對鎵-67之攝取量,最好於治療後3週以上再進行檢查。5.在攝影的過程中應保持靜止不動。其他則無特別之注意事項,並且罕見有過敏等副作用。6. 本檢查所用藥物雖具放射性,但非常微量,基本上並不會對您或家人造成傷害;請放心。但為維護兒童與孕婦之權益,基於輻射越低越好的原則,檢查三日內請儘量減少近距離相處(一公尺以內稱近距離)。之後則無此限制。(資料來源:衛福部台中醫院衛教資訊)(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12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周海媚病逝!血小板低下2原因 若紅斑性狼瘡常見「全身器官毀壞」
聯合報報導,有「最美周芷若」之稱的香港女星周海媚,11日在微博上突然被傳離世消息未獲證實。12日晚間她的工作室終於發出聲明:「海媚姐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12月11日離開了我們。願天堂沒有疾病,願來生我們再相識!」證實噩耗。周海媚血小板低下老毛病 經常滿身瘀青周海媚多年被爆遭紅斑狼瘡折磨,不過周海媚早在2021年就親口駁斥罹病傳言,僅說是「血小板偏低老毛病」。醫師表示,血小板低下是紅斑性狼瘡患者中,最令人擔憂的症狀之一,可能皮膚容易瘀青,嚴重則會流鼻血、腦出血、內臟出血,患者務必積極接受治療,控制疾病。周海媚過去上節目的訪談,表示自己從10幾歲時,就有血小板低下的問題,最嚴重的情況就是昏倒被送醫,也因此自己很常滿身都是瘀青。血球低下2原因新北巿立土城醫院長、兒童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黃璟隆表示,人體中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是3個相當重要的血球,會造成低下的原因有兩種:第一種是骨髓製造不足,造成「再生不良性貧血」,導致血小板過低;第二種則是血小板破壞過多,免疫系統不明原因自我抗體攻擊血小板,即使血小板生成很多,但還是會被抗體破壞掉。紅斑性狼瘡就屬於這種。最怕免疫系統攻擊3器官「最怕免疫系統攻擊3個器官,大腦、腎臟、血小板。」黃璟隆指出,自體免疫系統若攻擊大腦,會造腦炎、腦病變,有時導致精神狀況;攻擊腎臟,最造成嚴重發炎、腎衰竭;若攻擊血小板,就會導致凝血功能異常,容易出血、皮膚瘀青,嚴重可能會流鼻血不止,甚至腦出血、內臟出血等等;有時也有蝴蝶斑、禿頭、心臟疾病問題。紅斑性狼瘡治療相當辛苦 與疾病共處很重要對紅斑性狼瘡的病友來說,與疾病共處相當重要。黃璟隆說,因為抗體過多導致的血小板低下,治療上會使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治療,近年來標靶藥物、生物製劑也愈來愈多,但對病人來說治療之路仍相當辛苦,最重要的仍是接受疾病,並尋求正確治療。黃璟隆表示,臨床上希望能夠減少病患類固醇的使用,使用過多患者容易出現水牛肩、月亮臉、白內障、骨質疏鬆等狀況,以前許多患者疾病控制不佳,許多腎衰竭的個案,但經過這幾年的努力,10年存活率已達到9成,治療上也愈加導向生物製劑,但價格較高,通常健保傳統治療無效才能夠給付,目前僅2成患者可使用。紅斑性狼瘡病症多 常見「全身器官毀壞」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由於病患的免疫功能產生異常、混亂,導致體內器官受自身免疫系統攻擊。每位病患的狀況不同,受自身免疫抗體攻擊的器官與出現的症狀、病程也各不相同,症狀千變萬化,從蛋白尿、腎臟發炎到關節疼痛、兩側股骨壞死,乃至肺出血、中風癱瘓等,都可能發生,很難早期察覺,被醫界稱為「偉大的模仿者、偽裝者」,器官受損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嚴重時可能會致命。紅斑性狼瘡常見全身併發症蝴蝶班、疲憊、發燒、關節疼痛或腫脹、口腔潰爛、腎臟問題、肺部問題(像肺出血)、心臟問題、癲癇、精神病、血液細胞疾病與免疫功能異常。資料來源:美國CDC網站、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梁培英主任【延伸閱讀】.疾病百科/紅斑性狼瘡(SLE).紅斑性狼瘡讓你一身都是病!11項症狀符合4個即可能確診
-
2023-09-2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紅斑性狼瘡是否發病 主要受外在環境影響
一名70多歲女性,不斷發燒、許多器官出現異常卻找不出原因,直到做過檢查,一一排除相關疾病後,才發現是紅斑性狼瘡造成。紅斑性狼瘡為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自我攻擊,身體健康的組織、器官都會成為目標,屬於全身性疾病。許多患者一輩子都不會發病,但即使發病,只要妥善控制,都能達到一般人的平均餘命。二成患者遺傳導致,其他為後天化學物質、壓力、病毒等誘發。紅斑性狼瘡中所謂的「紅斑性」,指的是皮膚症狀上的常見症狀「紅斑狀皮疹」,其影響範圍包括多項系統、器官,從皮膚、關節、心臟、肺、腎臟,甚至到全身的神經系統都可能被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臺安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杜昀真表示,紅斑性狼瘡常見的誘發因素為化學物質、壓力、病毒感染等等。雖有二成患者被認為是遺傳導致,但免疫疾病大多為後天疾病,即使身上帶有因子,若未接觸到誘發源,也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發病。杜昀真說,紅斑性狼瘡主要患者以女性為主,男女比約為1比10。疾病發病受荷爾蒙影響,女性從十幾歲到停經前為好發期,每十萬人口的盛行率為30至60位;種族也有影響,黑人較白人發病率更多一些;若為雙胞胎,一位發病,另一位則有三至五成的機率發病;基因方面,若父母任一方有紅斑性狼瘡,子女就有一成的機會罹患。症狀展現多元,確診方式複雜,也有停經才發病的罕見案例。杜昀真分享,曾在臨床上遇到停經後才發病的罕見病例。個案為70多歲女性,停經已久,但持續發燒不退,找不到原因,許多器官皆已受影響,腹部、胸部大量積水,醫師都以為是病毒感染,懷疑為「結核菌」感染,但經過檢查、診斷後,卻無法找到支持證據。一一排除相關疾病後,才確診為「紅斑性狼瘡」。紅斑性狼瘡的確診相當複雜,杜昀真表示,早前依照美國醫學會制定的11個紅斑性狼瘡標準,符合4項就確診。不過,由於近年來發現紅斑性狼瘡更多元的症狀展現,為了讓病患及早確診、及早得到治療控制,分出單純皮膚症狀,有圓盤狀紅斑、嘴破、掉髮等皮膚症狀一項2分;抽血檢驗、蛋白尿等一項4分;腎臟切片若有病變則一項8至10分,達10分就算確診。關節、身體各器官都可能受影響,最怕惡化到洗腎。「全身免疫系統失調部分與基因有關。」不過,杜昀真指出,紅斑性狼瘡患者會不會發病,主要受「外在環境」影響。例如,大量曝曬陽光,導致紫外線過量;食用過多「感光性植物」,如苜蓿芽、芹菜、香菜、九層塔等等,讓身體對陽光更加敏感;病毒誘發的種類則相當多元,臨床亦有個案因為感染新冠肺炎而發病,甚至打疫苗也可能會誘發出狼瘡抗體。杜昀真說,紅斑性狼瘡最明顯的,就是如狼抓傷的皮膚症狀。由於是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關節、器官都會受到影響,發炎反應會造成心包膜炎、脊髓發炎等等,同時「神經系統」也會受到影響,會以癲癇方式呈現。「紅斑性狼瘡最怕惡化到需要洗腎。」杜昀真指出,由於免疫反應主要都是以發炎方式呈現,最典型的內臟器官受損即為「腎臟發炎」,當蛋白尿無法透過腎臟回收,導致水分蓄積在體內,連帶影響多個器官,在心臟周圍積水造成心包膜炎,或到其他部位成為胸積水、腹積水等等。杜昀真說,患者腎臟問題、蛋白尿是最難處理的部分,若未妥善控制,可能導致洗腎,是最常見的併發症。藥物選擇/用藥複雜且個人化,效果因人而異。紅斑性狼瘡的治療相當多元,且用藥複雜,涉及高度的個人化醫療。杜昀真指出,紅斑性狼瘡治療不像傳統類風濕疾病,並沒有一用見效的治療藥物,有時急性發作,後線藥物得提早投入,且用一段時間才能見效,效果也因人而異。唯一能確定的是,患者都需要長期使用「類固醇」,幫助紅斑控制,其他藥物則是矯正免疫系統的治療。不過,近來政府開放生物製劑後,愈來愈多新藥問世,讓患者除了類固醇外,有更多的藥物選擇,避免走向洗腎之路。
-
2023-09-2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SLE紅斑性狼瘡病友 盼扭轉「全身器官毀壞」命運
「與我同期發病的一位紅斑性狼瘡病友,有一次,她突然視力不好、視力變得很模糊,然後很快就一隻眼睛失明,還有一位病友,是肺部受損傷,肺功能最慘時只剩30%、40%,後來插管撿回一命,現在動不動就會喘….」年約35歲的M小姐(化名)兩年前確診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SLE),活潑開朗的她,生活、外貌很快產生劇變,正職工作也被迫中斷,即使如此,她還是努力維持正向、樂觀,只不過看到其他病友因這種自體免疫疾病而產生器官受損的慘狀,她還是非常擔心,害怕同樣的命運有一天也會降臨到自己身上。紅斑性狼瘡一發病,患者症狀、病程各不相同。「紅斑性狼瘡可能一開始的表現,就是中風、肺部出血,每個人的表現是不同的!」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梁培英解釋,由於病患的免疫功能產生異常、混亂,導致體內器官受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因為每位病患的狀況不同,受自身免疫抗體攻擊的器官與出現的症狀、病程也各不相同,加上症狀千變萬化,從蛋白尿、腎臟發炎到關節疼痛、兩側股骨壞死,乃至肺出血、中風癱瘓等,都可能發生,很難早期察覺,被醫界稱為「偉大的模仿者、偽裝者」,器官受損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嚴重時可能會致命。中壯年、年輕病患居多,常是重要經濟支柱。根據最新健保大數據資訊,從2018年到2022年,紅斑性狼瘡病患就醫人數從37702人上升到41602人,其中女性佔多數,約3.2萬人至3.5萬人,而新發生人數,每年約8千人左右,女性則約6千到7千人。而在衛福部健保署重大傷病統計資料中,截至今(2023)年7月底,領有重大傷病卡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患人數為2萬4686人,代表每兩位紅斑性狼瘡就醫病患,就有大約一位領有重大傷病卡。最新健保大數據也顯示,從2018年至2022年,在所有住院病患當中,每年約有6千人因紅斑性狼瘡住院,其中以18-44歲族群最多,其次為45-64歲族群,這兩族群都是社會、家庭重要經濟支柱。進一步分析顯示,在紅斑性狼瘡病友中,每年因紅斑性狼瘡發作住院的病患人數為1千5百人上下,平均住院天數為4到5天,年齡越大,一旦住院,住院天數越長,以65歲以上住院病患為例,平均住院天數約9-11天,與其他年齡層病患的住院天數4-5天相比,相差一倍之多。此外,統計紅斑性狼瘡共病情形可發現,合併骨質疏鬆症的病患約為2,000至2,300人,合併腎炎診斷者約為3,200人,除了骨質疏鬆症、腎臟發炎,其他像疲憊、關節疼痛、重大器官損傷等併發症,加上當病情沒有穩定控制,病患需反覆就醫,病患的生活品質、職涯發展,也會大受影響。紅斑性狼瘡常見全身併發症蝴蝶班、疲憊、發燒、關節疼痛或腫脹、口腔潰爛、腎臟問題、肺部問題(像肺出血)、心臟問題、癲癇、精神病、血液細胞疾病與免疫功能異常。資料來源:美國CDC網站、梁培英主任新型生物製劑問世,大幅降低疾病活躍度。目前治療紅斑性狼瘡的藥物選項以免疫調節劑(也稱免疫抑制劑)、類固醇與生物製劑為主,從最新健保大數據來看,用藥人數最多的藥物品項為免疫調節劑、類固醇。對於紅斑性狼瘡的治療,M小姐和許多病患一樣,都曾接受免疫調節劑、類固醇治療,在這過程當中,M小姐因類固醇副作用在短短三個月就變胖14公斤,社交生活大受打擊。當紅斑性狼瘡病患長時間使用類固醇藥物,不只容易體重上升、影響外觀,還可能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骨質疏鬆、皮膚變薄、瘀青與感染風險增加等副作用,且這類藥物僅能讓症狀暫時緩解,治標不治本,治療效果相對很有限。類固醇常見副作用.消化不良或胃食道逆流、火燒心。.食欲大增,導致體重上升。.失眠、難以入睡。.情緒、行為產生明顯變化,像易感覺焦慮、煩躁。.感染風險增加,特別是像帶狀皰疹、水痘、麻疹等發生機率,也會上升。.高血糖、糖尿病。.高血壓。.骨頭變得比較脆弱、骨質酥鬆症。.庫欣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又稱皮質醇增多症),症狀包括皮膚變薄、容易瘀青,脂肪也容易堆積於頸部、肩膀,臉部也容易腫脹,形成水牛肩、月亮臉。.眼部疾病,像青光眼、白內障。.心理疾患,像憂鬱症或容易產生輕生念頭。資料來源:英國國家健康醫療服務NHS網站梁培英分析,治療紅斑性狼瘡,需要根據病患臨床表現、哪些器官受侵犯與嚴重程度等選擇適合療程,並非只用單一藥物,舉例來說,如果出現急性血栓,也就是有中風跡象,必須緊急注射高劑量類固醇,必要時,還要進行「血漿置換」、注射免疫球蛋白,幫助病患度過鬼門關,才能使用其他藥物做輔助治療。與傳統療程相比,許多證據顯示,生物製劑可有效幫助紅斑性狼瘡病患保護器官、減少器官遭受破壞、抑制發炎反應,並增加存活率,加上副作用較輕微而成為治療紅斑性狼瘡重要選項。近來,最新研究更發現,在紅斑性狼瘡病患的免疫系統運作上,第一型干擾素常是重要致病關鍵,隨著第一型干擾素的生成,很容易就會誘發疾病相關基因過度表現,而多達八成的中、重度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成年病患有上述現象。不少專家學者也發現,當第一型干擾素活性增加,全身許多器官便容易受到破壞,目前已有新型生物製劑可抑制第一型干擾素活性,從根本降低免疫系統的異常活化,顯著降低全面器官疾病活動度及減少復發,亦可減少類固醇的使用次數及劑量。不過這類藥物並沒有納入健保給付,病患若需要用藥,費用負擔較沉重。年輕患者穩定控制疾病,才有機會翻轉人生。M小姐觀察到,不少紅斑性狼瘡病友年紀輕輕就確診,因此領有重大傷病卡,但因而無法投保商業保險。加上傳統藥物副作用、疾病症狀影響,且需要常常跑醫院就醫、檢查,工作只能斷斷續續,收入非常微薄,若使用生物製劑等效果較好、副作用較少的藥物,常只能自費,結果就是入不敷出,生活只能陷入貧病交加困境,希望政府讓紅斑性狼瘡病患有多一點健保用藥選項,她也期待未來可以擁有正常的生活、社交,同時也可以穩定控制疾病、避免全身器官毀損命運。梁培英認為,紅斑性狼瘡病患往往很年輕就發病,若任由全身器官毀損,病患常因此失去工作、賺錢能力,原本可以有很多夢想,且可以貢獻於社會、國家,也因此被迫中斷工作,實在非常可惜,若臨床證據證實使用新型生物製劑可以有較佳治療效果,副作用也比較少,建議未來可以納入健保給付,讓病患可以有更多治療選項,人生也可以有更多發光發熱的機會。
-
2023-09-07 醫療.新陳代謝
關節疼痛又腫脹,「痛風」能預防嗎?痛風4階段 這時期最關鍵
痛風是一種急性的關節炎,症狀包括關節紅腫、發熱疼痛,原因主要是尿酸的結晶積在關節內,引起發炎疼痛。中醫師表示,痛風可依照症狀分成不同階段,若不想讓痛風發作,就要好好利用痛風「間歇期」來調整,平常也要維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的習慣,必要時可吃降尿酸藥物來預防。痛風又稱「帝王病」,會造成關節疼痛和腫脹的關節炎,發作時通常會持續1、2週,接著消退。仁安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李俊儀於臉書粉絲頁表示,痛風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治療重點,他也分享「痛風4階段」相關衛教,分別為高尿酸血症時期、痛風急性期、痛風間歇期與痛風侵蝕期,提供民眾參考。高尿酸血症時期:症狀不明顯 李俊儀表示,痛風的第一階段為「高尿酸血症時期」,初期尿酸高的人沒有明顯的症狀,少數人會出現腰痠、關節痠痛的問題;一般而言,血清尿酸值愈高,痛風愈早發作,多數人只有在健康檢查時會認知「原來自己尿酸偏高」。 他建議,痛風的第一階段要注意日常飲食,像是盡量少吃紅肉、海鮮,而且不吃動物內臟;平常也要少喝高湯、少喝酒;若搭配規律的運動,便可以預防痛風發作。 痛風急性期:關節腫脹疼痛李俊儀表示,痛風的第二階段為「痛風急性期」,此時尿酸結晶在關節造成關節炎,導致關節發腫發痛,大多為單一關節炎,通常在午夜或凌晨發病;接著關節在3天內會達到最痛,1、2週便會緩解;多數人痛風發作的間隔時間會長達1年~數年。 他建議,痛風的第二階段同樣也要注意日常飲食和規律運動,很多人可能會在這個階段疏忽照顧,但平常的保健是不能鬆懈的;另外,在關節發炎時期的藥物治療也很重要。痛風間歇期:恐形成痛風石 李俊儀表示,痛風的第三階段為「痛風間歇期」,這時痛風發作的時間會增加,通常因為身體尿酸值愈高而愈頻繁發作;侵犯的關節也會從單一關節到多個關節,尿酸不斷在關節累積,最終形成痛風石。 他建議,痛風第三階段開始便要積極治療,早期痛風石還處於「可溶解」的情況,若長期保持尿酸值正常,便有機會消除痛風石。痛風侵蝕期:嚴重恐洗腎 李俊儀表示,痛風的第四階段為「痛風侵蝕期」,這個時期痛風石已經入侵多個關節部位,關節也被痛風石侵蝕導致變形,嚴重的會造成肢體畸形,使患者生活不便。另外,痛風石也開始在腎臟累積,形成腎結石,造成腎臟發炎,腎臟組織損傷,最終引發腎臟功能衰竭,落得終身洗腎的結果。 他建議.痛風的最後階段除了飲食清淡外,三餐內容都要給營養師過濾。關節的痛風石必要時要手術切除,長期吃藥是無法避免的,這個時期的目標就是不要讓自己的腎臟壞掉,避免終身洗腎。 李俊儀呼籲,痛風是一種伴隨一生的疾病,每次痛風發作都讓人苦不堪言,不想讓痛風發作,就要好好利用痛風的「間歇期」,在沒有痛風的日子保持好好飲食、規律運動的習慣,必要時吃降尿酸藥物,便可以讓痛風的傷害降到最低。【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1413.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2-11-10 癌症.其他癌症
漏尿、頻尿、血尿皆藏危機 如何判斷是膀胱無力、膀胱炎或膀胱癌?
● 漏尿合併頻尿、一個月血尿,藏癌症危機● 避免膀胱癌復發,應維持良好作息● 調排尿、飲水鬧鐘,別等尿意滿點再衝廁所尿液顏色、排尿頻率都能反應出身體健康程度,無論是漏尿、頻尿、血尿等,背後恐潛藏泌尿道或是腎臟疾病的危機。特別是血尿,短時間持續一到二周,服用抗生素等藥物後可改善,可能是急性膀胱炎;若持續超過一個月,極有可能是膀胱癌,早期切除五年存活率可達60%,但膀胱癌屬於復發率極高的癌症,需長期追蹤觀察,維持良好生活作息,才有機會避免復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張景欣表示,漏尿與頻尿常同時發生,從症狀看疾病,可以先從患者年紀著手,再看性別。年紀愈大,尿道結構可能會鬆弛,出現老化型漏尿、頻尿,而男女的漏尿原因,除了生理結構外,背後有著不同原因。張景欣表示,男性尿道比女性長,約18到20公分,容易有殘尿,加上男性有攝護腺,泌尿道口可能因為攝護腺肥大,使尿道變狹窄,尿液排出時流得比較慢,小便過程中也可能容易中斷,要辨別是否為攝護腺肥大導致的漏尿、頻尿,可以檢視晚間睡覺時會不會因為想上廁所,起床至少三到四次。女性尿道較短,約3公分,通常女性頻尿可能與感染有關,漏尿與生產次數多、子宮肌瘤手術導致子宮脫垂、膀胱脫垂有關。血尿相對於頻尿、漏尿問題來得嚴重,張景欣指出,通常血尿難以透過「肉眼」判斷,泌尿道出血或是器官出血,血液混雜著尿液,顏色常被稀釋,難以明顯看見。如果是肉眼可辨別的血尿,可以用年紀做初步判斷,年輕女性多數是因為膀胱炎、腎臟發炎、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血尿;中年婦女大多是泌尿道結石或尿失禁導致;年長女性可能是膀胱癌或是腎臟癌所致。張景欣說,年齡僅是初步判別,如果服用抗生素等藥物,血尿在一到二周內可以改善,無需太過擔心,應該是急性膀胱炎引起,如果持續一個月以上血尿,就得懷疑是癌症。確認膀胱癌的檢查有四項:膀胱鏡、尿液細胞學檢查、腎臟超音波、泌尿道顯影劑攝影。膀胱癌常見於「老男人」,患者大多是60歲以上男性,性別比是男多於女,造成膀胱癌的危險因子為抽菸、化學染劑汙染等。張景欣表示,台灣已鮮少會接觸到化學汙染,但老一輩若曾生活在化學汙染環境,老後發生膀胱癌的機率相對於一般人高。其餘風險因子則與生活習慣有關,如憋尿、泌尿道反覆發炎、水分攝取不足、腎臟疾病等,都會增加膀胱癌的機率。想避免頻尿、漏尿、血尿、膀胱炎、膀胱過動症、膀胱癌等,張景欣指出,最基本的預防方式,不外乎是「水喝足」、「不憋尿」。臨床上有非常多的案例都是打麻將連莊憋尿,等到下莊就趕緊上廁所,尿排得又快又急,長期下來,膀胱就容易受到刺激開始漏尿、頻尿,或是想尿尿不出來。張景欣建議,現代人生活忙碌,或是因應開會等各種因素,可以嘗試訂定「排尿鬧鐘」、「飲水鬧鐘」,一到二個小時就喝一次水,並起身走動排一次尿,別等到尿意滿點時再衝廁所,此舉反而會增加感染機會。
-
2022-10-02 焦點.用藥停看聽
人工水晶體、玻尿酸、假牙黏著劑 專科醫師詳解查詢度最高的常用醫材
日常生活中使用到醫療器材的機會不少,元氣網在國內所有健康網站中,最先成立「醫材百科」,方便民眾查詢醫材名稱與使用,對於健保差額給付項目更列出各醫院收費。元氣網醫材百科自八月上線以來,超過15000人次查詢,此次挑選查詢度最高的六種常用醫材,包括人工水晶體、關節注射液/玻尿酸、人工髖關節、假牙黏著劑、傷口敷料、尿液試紙,專訪專科醫師教導大家聰明使用。人工水晶體選擇前 先問自己「喜不喜歡戴眼鏡」隨著年齡增長,眼睛水晶體逐漸老化、混濁,形成白內障,此時光線無法完全穿透混濁的水晶體,容易出現視力模糊、看不清楚。經醫師評估後,若症狀嚴重將需要置換人工水晶體,以取代原有混濁的水晶體,讓視力恢復清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說,現在醫材科技進步,人工水晶體可以附加矯正近視、老花、散光等多焦點功能。人工水晶體依功能不同,價格也不同。陳瑩山說,目前為健保給付傳統球面型水晶體,但容易有眩光、影像不清楚,眼睛疲倦等問題。而特殊功能水晶體,依健保署醫材比價網的自付差額醫材資料,於不同功能、品牌的費用不一,如非球面、單焦點價格為1至3萬不等;非球面、二焦點價格為6000至6萬不等;非球面、三焦點價格為4至8.5萬不等;而最貴的為有矯正老花、散光功能的非球面人工水晶體,要價11萬元。「民眾要問自己喜不喜歡戴眼鏡。」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師黃柔蓁說,健保給付的人工水晶體,術後通常仍搭配眼鏡,才能支應日常生活所需,因此選擇前務必與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醫材。若選擇自費人工水晶體,黃柔蓁提醒,通常醫材廠商會提供保證卡,植入後也會拍照做現場記錄,保證書內會載明度數、廠牌、型號,外殼也貼有核准字號,因此要為自己健康把關的民眾可依照保證書上的資訊,自行上網查詢。關節注射液/玻尿酸保守治療半年無效 健保才給付施打膝蓋長期使用,發生軟骨磨損、退化而出現發炎情形,此為退化性關節炎,一般50歲以上就有可能發生關節炎,如果以前膝蓋受過傷,甚至更早就會發生軟骨磨損及關節炎的情形。因發炎會導致關節液的黏彈性改變,使得關節疼痛及活動不順。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政光說,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玻尿酸的關節腔注射是臨床上常用的方法。玻尿酸就像膝關節的潤滑劑,可以改善發炎膝關節液的黏彈性,讓患者運動更滑順,同時也可降低發炎反應,減少關節的疼痛。一般關節炎的病人皆可施打玻尿酸,但病人的膝關節如有紅腫、積水等情形,則應該進一步抽關節液檢查,排除感染等情況,再施打玻尿酸,避免施打後更腫脹疼痛。陳政光說,目前健保有給付玻尿酸的治療,但關節炎患者須經藥物、物理治療半年無效後,才能健保給付,以緩解症狀。也有民眾不願等待而選擇自費施打,目前玻尿酸根據分子量的高低及在體內留存的時間,分為半年三針、半年一針及一年一針型。半年一針及一年一針型是2020年開始納入健保給付,可減少病人到醫院的次數,因應疫情的關係,也越來越多人選擇使用。據訪查,目前玻尿酸半年三針,一針費用約1000多元,而半年一針的費用約3000多元,另有一年施打一針劑型,費用約6000多元。假牙黏著劑假牙應定期修整 不能只靠黏著劑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許多長者有缺牙問題,必須製作、戴上活動假牙。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說,若活動假牙與口腔黏膜不完全密合,摩擦後可能會造成粘膜破損、疼痛,為增加密合度及穩定度,須使用假牙黏著劑。但假牙黏著劑僅為輔助性質,最重要的必須靠牙醫師精準的製作假牙,避免咬合干擾及確保穩定度。如果民眾只依靠假牙黏著劑固定假牙,那真的是本末倒置。黃茂栓說,為維持活動假牙與口腔黏膜的密合及穩定度,建議民眾應定期回診,約每3至6個月由牙醫師修整一次活動假牙,同時進行咬合調整,避免假牙、粘膜出現損傷,降低戴上假牙的不適感。而晚上使用假牙後,一定要取下,將附著在假牙內側面的黏著劑清洗乾淨,而口腔內上的假牙黏著劑及食物殘渣,也要清洗乾淨。假牙黏著劑為醫療器材,必須至藥局、藥妝店等具有醫材販售資格的地點購買。假牙黏著劑依不同品牌,價格有所不同,一條70克價格大約落在200多元至400元之間。傷口敷料適用不同類型傷口 購買前應諮詢醫師皮膚傷口分為外傷、撕裂傷、擦挫傷、手術切割縫合等急性傷口,以及褥瘡、糖尿病足等超過四周以上,或該癒合卻未癒合的慢性傷口,而慢性傷口可能從急性傷口演變而來。新光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林育賢說,不論傷口為急性或慢性,應給予保護力佳的傷口敷料,以保護傷口避免感染、發炎及疼痛。林育賢說,傷口敷料種類多元,包括紗布、薄膜敷料、泡綿敷料、含銀泡綿敷料、親水性纖維敷料、水膠敷料、人工皮等,使用時機都不同。如擦挫傷等開放性傷口,因已失去表皮,此時可以採用人工皮、泡綿敷料保護;如果是更嚴重的傷口,就應給予膠原蛋白敷料,促進傷口癒合及皮膚生長;若傷口已出現感染問題,可使用抑制細菌、控制感染醫材,如含銀的紗布、泡綿敷料、人工皮等,待感染問題解決後,再使用其他敷料促進皮膚生長。林育賢說,使用傷口敷料應諮詢醫師意見,選擇合適的敷料,讓傷口盡速復元,避免感染。而更換傷口敷料時,應注意要用食鹽水、溫開水沖洗乾淨後,再行更換。至於使用傷口敷料能不能降低產生疤痕的機會?林育賢說,傷口是否會留下疤痕,取決於傷口深度,但若使用合適傷口敷料,加速傷口癒合,確實有機會降低疤痕形成。傷口敷料費用方面,依不同傷口類型,健保給付不同的敷料。林育賢說,如褥瘡合併感染傷口,健保給付含銀敷料,若是肌腱、骨頭、關節外露等傷口,健保給付非含銀敷料。但是,約有80%至90%的傷口敷料仍需要自費,如自費含銀敷料一片約700至3000元、人工皮一片約100元、泡綿敷料一片約300至500元,可是不建議民眾自行購買,因有可能會買到不合適的敷料。人工髖關節年輕族群 可選較耐磨的陶瓷材質髖關節長期使用,將造成軟骨磨損、退化;長期喝酒、使用類固醇藥物,或是股骨頭、股骨頸骨折等,也容易導致髖關節的股骨頭出現缺血性壞死,產生提早萎縮等情形。國泰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彭孟炤說,當出現走路時髖部疼痛、長短腳、髖關節活動度不佳等症狀,甚至無法久站久走,應考慮置換人工髖關節。彭孟炤指出,置換人工髖關節分為「半人工髖關節」,僅更換股骨頭,而不更換髖臼,「全人工髖關節」則為兩者一併置換。而人工髖關節材質分為耐磨與一般型,耐磨多採用陶瓷材質,一般型為健保給付,材質為鈷鉻合金。建議年輕族群可採用耐磨的陶瓷材質。彭孟炤說,進行手術前,應經醫師詳細評估手術方式,選擇適合患者病情的人工髖關節。目前依健保署醫材比價網的自付差額醫材資料,股骨頭約為9000多元,但如全人工髖關節整組,包括複合物強化陶瓷股骨頭、添加抗氧化劑髖臼內襯、健保給付的髖臼杯及股骨柄,價格達18萬6000多元。美國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骨科教授韓偉表示,人工髖關節的選擇上大同小異,每家廠商使用的金屬大多類似,頂多是選擇台灣製或外國製的差異。若要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韓偉建議病患可以詢問三個問題,第一是醫師在替換人工髖關節手術的經驗;第二是使用哪款人工髖關節,價格、需求等等有無符合;最後則是做完手術後有無合作的物理治療師,才能夠更快速地習慣人工髖關節,也讓肌肉順利復健康復,重拾日常生活。尿液試紙潛血反應、蛋白尿……可檢驗多種疾病尿液試紙可檢測尿液有無出現潛血反應、蛋白尿、糖分、膽紅素及尿液酸鹼值等。國泰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說,檢測尿液是藉此研判腎臟、膀胱、尿道、膽道等有無出現感染、發炎、結石,或是肝臟、腎臟有無代謝異常,或患有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等。如驗出糖分時,應懷疑可能患有初期糖尿病,若檢出膽紅素則與膽道發炎有關,甚至女性懷孕過程,定期產檢時也會進行尿液檢查,一旦發現泌尿道感染,必須立即治療,避免誘發早產等狀況。此外,尿液中不應有蛋白質,如果經檢驗為蛋白尿,應是與腎功能代謝有關。酸鹼值檢測方面,如果檢測後,pH值為6.5以下,此為偏酸情形,應懷疑可能是罹患高尿酸血症,而可能有結石問題。但蔡樹衛說,不論是經由尿液進行何種檢查,均為初步檢測,如果發現異常時,必須進行更詳細的影像等檢查找出病因,給予適合的治療。部分尿液試紙還可以檢測亞硝酸鹽、酮體等,蔡樹衛說,這也是檢測尿液有無細菌感染的指標。酮體是糖類的代謝物,尿液不應該有酮體,若有應懷疑可能患有糖尿病、腎臟發炎,或是正在服用相關容易產生酮體的藥物。但糖尿病常不會以尿液檢測作為確診的依據,最後還是會利用空腹抽血加以確診。蔡樹衛說,若懷疑是泌尿道感染進行尿液檢測,尿液試紙多有健保給付,但也有基層診所或機構提供自費的尿液篩檢,若是經由網路搜尋,尿液試紙價格多為數百元左右。
-
2022-08-25 醫療.泌尿腎臟
醫界罕見 男嬰2顆腎結石手術取出
花蓮一名才11個月大男嬰,體內長出2顆約1.5公分的腎結石,造成急性腎臟發炎。因男嬰輸尿管還未發育完全,花蓮慈濟醫院採「經皮腎鏡取石手術」,用雷射打碎結石,再從背部開小孔,使用全院最小的腎臟鏡夾出碎片,男嬰已康復出院。花蓮慈濟說,這是院史上年紀最小的腎結石取出手術,查找文獻資料也相當罕見。為何小男嬰會出現腎結石?花蓮慈濟醫院小兒腎臟科主任陳明群指出,檢驗發現男嬰尿鈣指數過高,是導致易形成結石的主因,且男嬰體內還有一種細菌會使尿液鹼化,結石容易在鹼性的尿液環境裡產生。余小弟弟因發燒,上月初被家人送到花蓮慈濟醫院,當時他才11個月大,醫療團隊原本以為只是泌尿道感染,照了腎臟超音波後發現腎臟裡有兩顆結石,約1.5公分大,其中一顆堵在輸尿管與腎臟銜接處,造成堵塞與腎水腫。因余小弟弟年紀太小,輸尿管也還未發育完全,直徑僅約0.1公分,相當窄小,泌尿部病房主任李政霖決定採取「經皮腎鏡取石手術」,由小兒科先使用抗生素控制發炎感染,上月25日再由泌尿科團隊執行手術,先以雷射打碎結石,接著在男嬰背部開直徑約0.5公分的小孔,使用全院最小的腎臟鏡夾取石頭碎片,男嬰已康復出院。陳明群說,這次創下花蓮慈院腎結石取出手術個案年紀最小的紀錄,就算查找文獻資料,也很少在年紀這麼小的個案身上發現長這麼大顆腎結石,可說相當罕見。
-
2022-04-25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發燒畏寒還腰痛 25歲女上班喝水少又憋尿引發腎臟炎
1名25歲女性日前因為工作忙碌,水喝不多並憋尿,隔天早上就覺得尿尿痛痛的,到了晚上開始有發燒、右腰痛和畏寒發抖的狀況,情況越來越嚴重,只好到急診就診,檢查發現是腎臟發炎,經抗生素治療後已無大礙。長安醫院腎臟科醫師楊雅斐表示,憋尿成習慣,長久下來不只影響泌尿系統,甚至會造成腎臟傷害,因此不論再怎麼忙,有尿就要上、不要憋。楊雅斐說,這名患者因為憋尿引發泌尿道感染,進而造成腎臟發炎。泌尿道感染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名易受感染的器官,人體的泌尿道包含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尿液是腎臟從血液中過濾掉的廢物和毒素所形成,經由輸尿管匯集在膀胱後,再通過尿道排出,當泌尿道出現被微生物感染的情況時,就稱為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多由尿道炎或膀胱炎開始,叫下泌尿道感染,常見的症狀有解尿疼痛、頻尿、尿液混濁、下腹痛及血尿,嚴重時會向上發展成腎臟感染,叫上泌尿道感染,會出現發燒、畏寒、腰痛、噁心嘔吐,若沒及時處理有可能會有敗血症甚至腎臟化膿。她說,女性、衛生習慣不良、使用導尿管的人、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尿路結石或攝護腺肥大等泌尿道患者、免疫力低下、泌尿道手術、先天性泌尿道構造異常,都是泌尿道感染好發族群。治療主要以抗生素為主,時間從3至14天不等,如果病人沒有水分的禁忌,可以大量飲水加快痊癒的速度。使用抗生素治療需要遵照醫囑完成療程,避免治療不完全復發及日後產生抗藥性問題。楊雅斐指出,泌尿道感染過的患者若不改變危險因子,復發率相當高,多喝水、不憋尿、注重個人清潔衛生、避免穿過緊的褲子等是預防復發的不二法門 。另也提醒,尿道炎或膀胱炎在有症狀時,不要輕忽、盡早治療,千萬不要等到惡化到腎臟發炎才就醫,以避免影響到腎臟功能。
-
2022-04-23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勃起功能障礙影響房事,傳宗接代拉警報!中醫:陽痿早洩調理分5大類型,多吃這些食物助改善
男歡女愛的最高境界,就是雙方都能達到高潮,但如果小弟弟無法順利進入且持久度不足,就相當煞風景了!許多男性往往為了重振雄風,又礙於男人的面子難以啟齒,而選擇民間偏方或胡亂服用壯陽藥酒或藥物等,到頭來還可能傷身;中醫在治療陽痿早洩,認為應該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達到治本的效果。勃起功能障礙不僅影響「房事」 連傳宗接代也拉警報根據1項跨國研究統計顯示,40至70歲的男性,約有一半人數有不舉的困擾,多數沒有及早就醫改善,不但影響婚姻生活和家庭美滿,甚至傳宗接代也成了問題。楊永榮中醫師曾收治1名30歲的張先生,結婚5年,太太還未生育,近年來因為事業不如意壓力大,加上操勞過渡,近2年來每遇行房時,總是心有餘而力不從心,剛開始還能進得去,而小弟弟很快就微軟不堅硬,平時食慾不佳,每天覺得頭暈目眩,身心疲憊,記憶力差,容易作夢,常自覺腰酸腹脹,經常腹瀉。進一步診脈後發現脈象沈細無力,診斷為思慮傷脾、心脾兩虛型陽萎,適合調補心脾,滋腎興陽,以加味歸脾湯加巴戟天、淫羊藿、仙茅,配服蛤蚧三鞭丸,開處方調理30天後。經過1個月後複診,頭暈心悸、腹瀉、食慾不佳獲得改善,陽萎症狀也改善很多,再調理2個月後已恢復正常性生活,不久之後太太就順利懷孕。陽痿早洩成因多 中醫調理分5大類型陽痿早洩常令男人感到自卑、工作生活中缺乏自信,而陽痿發生的成因包括抽菸、飲酒過量、熬夜、缺乏運動、手淫過度、營養失調、性荷爾蒙不足、亂服成藥與壯陽藥物以及糖尿病等;而中醫理論認為造成陽痿的原因主要來自於情緒壓力、煩惱過度而磨損心脾,導致陰虛火旺及肝氣鬱結、氣虛無力引起。楊永榮強調,中醫治療陽痿對症治療可細分5大類型:1.命門火衰型:男性生殖器萎軟不硬且不舉,精水清冷稀少,臉色蒼白,精神委靡,腰膝酸軟,四肢冰冷無力,容易滑精早洩,夜間頻尿,頭昏耳孔鳴,整日感覺無精打採,畏寒怕冷,整天嗜睡。舌淡苔白,脈象沈細無力。治療需溫腎扶陽,採用壯陽起萎丸治療。2.思慮傷脾型:人若用腦過多操煩過度,不僅會影響食慾,日久還會傷腎氣,小弟弟雖可勃起,但萎軟不堅硬,精神易疲勞,夜晚睡不安寧。舌淡脈沈細,需要補益心脾。治療以歸脾湯加巴戢天、淫羊藿、蛇床子、仙茅、葫蘆巴 、沙苑蒺藜等藥治之。3.肝氣鬱結型:肝氣鬱結會引起性冷感或小弟弟舉而不堅,經常心情鬱卒,煩躁易怒,怒氣傷肝,胸悶不適,食慾減退。舌淡苔白,脈弦細。治療以加味柴胡疏肝湯配服五十味起陽丹治療。4.陰精虧損型:少年遺精夢洩沒有好好治療,造成陰精虧損引起小弟弟不舉,或有時舉而不堅,經常出現頭暈耳鳴,失眠盜汗,腰膝酸軟,時常精液自遺,排便不正常,有時乾燥便秘,小便混濁泔黃。舌紅少苔,脈細數。以龍牡固腎湯治療。5.濕熱下注型:多數是曾因腎臟發炎、膀胱炎、尿道炎服用很多藥物,引起小弟弟萎軟不舉,性冷感沒有性慾,陰囊潮濕脹痛,有時會有異味奇癢難受,尿道口不斷有白色分泌物流出,有時兼有精液流出,小便黃赤,下肢酸軟無力。舌紅苔膩,脈弦滑。宜清熱利濕養精益腎,以瀉肝固腎湯治療。中醫搭配調整飲食與生活作息 改善不舉多管齊下楊永榮提醒,陽痿經中藥調理後能獲得改善,但患者平日仍應避免熬夜或作息不正常,少菸酒,多運動,此外,飲食少油膩,應限制咖啡、甜食、乳製品,多食用優質蛋白質,以及牡蠣、蛋、瘦肉等含鋅食物。另外,有研究指出,藍莓、草莓、黑莓、黑醋栗、櫻桃、葡萄、蘋果等富含類黃酮(flavanoids)和花青素,猶如天然的威而剛,也有助改善不舉的困擾。
-
2022-04-09 養生.人生智慧
19歲花樣年華遇致命車禍…楊淑姿為愛女選擇器捐,為女兒活出雙倍精采
失去至親摯愛,最難的是什麼?除了揮之不去的想念,還有感傷的心境:從今以後,你不在我身邊。正值花樣年華的大學生陳俐蓉,在19歲那年因車禍去世,家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以器捐圓滿大愛,用另一種形式為俐蓉延續生命,也給自己時間慢慢走出來。「俐蓉如果還安在,她現在會是什麼樣子呢?」剛過50歲生日的楊淑姿不時會浮現這個念頭,心愛的二女兒驟然離世,難捨之情溢於言表。2018年11月2日半夜,一通電話改變了陳家人的生活:您的女兒正在醫院搶救。起初還以為是詐騙,後來陸續接到其他親友告知,忐忑不安從桃園趕到彰化基督教醫院,聽到院方解說病情後,心情更是沉到谷底。椎心之痛 仍為孩子圓善念楊淑姿說,陳俐蓉與同學雙載發生車禍,雖然沒有明顯外傷,但因撞擊力過大,到院前已無呼吸心跳,急救後恢復生命跡象,但變成植物人的機率極高。楊淑姿當下十分痛恨肇事者,心裡也不斷自問:「為什麼是我?為什麼老天爺要把我女兒帶走?為什麼會半夜跑出去吃消夜……」太多疑問讓思緒變得紛亂,大兒子陳彥霖提到,平時兄妹聊天曾談到器官捐贈,俐蓉表達過樂於助人的意願,是不是要幫俐蓉完成最後心願?聽到這番話,楊淑姿猛然感到一陣焦慮,也很驚訝兄妹曾彼此討論若發生意外,要幫對方捐出能用的器官。「原來孩子們對生命的態度如此坦然豁達,希望不留遺憾離開人世。」她說,欣慰孩子們的善念,但若簽下器捐同意書,是不是就真正宣判女兒的死亡。但無效醫療只是徒增痛苦拖磨,「俐蓉一定不希望我們罣礙,更不願意靠插管、氣切活著。」最後放下執念做出取捨,讓女兒安詳離開。楊淑姿感嘆世事無常,意外發生前,日子平淡幸福,意外發生後,她的世界天崩地裂,頓時失去了重心,就像心頭肉被割走一塊,再也無法被填滿。從事發到告別式,和意外後的頭一年,她常莫名掉淚,偶爾把自己隔離起來,不想面對殘酷的事實。捨得放手 從沮喪中站起來2019年,楊淑姿因腎臟發炎動手術,警覺到心理狀況影響生理健康,認真思考未來的日子該怎麼走下去。「我一直處於悲傷狀態,對大兒子和小女兒其實很不公平,他們仍需要完整的母愛和父愛。」楊淑姿心疼先生靠工作來轉移注意力,一對兒女則避而不談俐蓉的離去,她覺得自己應該要振作起來,重新擔起聯繫家人感情的重要角色。楊淑姿不再將內心的挫折、憤怒投射到他人身上,體悟人生無常,不需要一直把自己困在悲傷裡。楊淑姿學著放下、重建生活,而且要幫離去的女兒活出雙倍精采。2020年,受邀到俐蓉就讀的彰化師範大學講述生命教育,在通識課程「生命探索發展與實踐」分享女兒的真實案例。楊淑姿苦笑,面對、接受、放下是唯一能再往前邁進的方法,一直困在沮喪中,或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只會把身旁的人拉進哀傷的漩渦。走進校園,楊淑姿感受到年輕生命的光采,一方面感嘆女兒不再是人群之一,一方面也希望她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精采。「很慶幸能為她做器捐,讓我有機會演講分享經驗,撒下更多大愛的種子。」藉由器官捐贈,楊淑姿學到了重要的一課:「放手與捨得」,女兒的生命只是以不同樣貌存在,而她的小愛化為無私大愛,圓滿了數個家庭。這幾年陸續都會收到受贈者的感謝信函,知道他們過得很好,代表俐蓉仍好好地活在這個世上。
-
2022-01-17 該看哪科.兒科
女童泌尿道感染發燒畏寒 險併發敗血性休克
一名國小女童連續兩天發燒、畏寒、解尿疼痛,醫師安排電腦斷層檢查,影像顯示雙側腎臟發炎,左腎膿瘍,且血液培養出大腸桿菌,表示細菌已自泌尿系統突破進入全身循環中,若延誤治療,恐併發敗血性休克。所幸經過抗生素治療後已無大礙。長安醫院小兒科醫師韓舒萍說,泌尿道感染如果不及時治療,恐引發腎臟發炎、更嚴重者會造成腎臟膿瘍或菌血症。反覆腎臟發炎感染會使腎臟纖維化與降低腎臟功能;腎臟膿瘍如無法順利以抗生素或引流控制病情,恐將受感染的腎臟以手術切除。幸好女童積極配合檢查與治療,腎臟膿瘍也順利恢復,追蹤並未影響到腎臟功能。韓舒萍說,泌尿道感染在小兒科是相當常見的疾病,由於女性的尿道比男孩子短,所以較易患上尿道炎。受感染的兒童多半會抱怨尿急、頻尿或解尿疼痛,若嚴重感染可能會有發燒症狀,好發於憋尿或有泌尿道結構異常的孩童。嬰兒期的泌尿道感染不易察覺,多半只有發燒症狀,家長可能會聞到尿液有異味的情形,經常需要配合尿液檢查才有辦法診斷。兒童泌尿道感染治療首重多喝水,抗生素治療需要一個療程,若高燒不退或併有腹痛噁心嘔吐或口服水分與藥物困難,則建議靜脈輸液與針劑治療。韓舒萍提醒,泌尿道感染是預防重於治療,建議多喝水、勿憋尿。也建議孩童想上廁所就勇敢去排尿,千萬不要害羞或害怕,同時呼籲家長提醒女孩子如廁後,使用衛生紙擦拭方向要由前往後擦,勿將糞便帶往尿道口,以減少感染風險。
-
2021-11-1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慢性腎臟病」常用的治療藥物有哪些? 醫師詳解告訴你
因腎臟問題來腎臟科就診的患者中,大多已有數種慢性疾病並服用多種藥物,他們不但擔心腎臟衰退,也煩惱藥越吃越多是否會造成身體負擔,在這篇文章裡,將會簡單介紹腎臟科醫師較常開立的幾種藥物。如果腎臟病尚在早期階段,醫師可能只會囑咐患者調整飲食、轉介營養師、積極控制三高等等,但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能逐漸需要服用下述各類藥物,所以一旦有腎臟病,依據醫囑定期回診追蹤,才是保護腎臟的正確方法。【延伸閱讀】>>為何林杰樑需終身洗腎?一表看懂腎臟發炎如何從急性變慢性控制三高的藥物三高就是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三高不但是腎臟疾病的高危險因子,很多研究已顯示,控制血糖及血壓,有助於延緩腎功能衰退,而在醫學上,慢性腎臟病患者等同於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用較嚴格的標準控制血脂。所以初次腎臟科門診時,醫師會檢視患者的三高狀況,予以適當的醫囑及建議。延緩腎能惡化的藥物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及第二型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這類藥物在慢性腎臟病合併蛋白尿的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尿蛋白並延緩腎功能的惡化,但是這類藥物會使血壓降低,在腎功能較差的患者也有引發高血鉀及急性腎衰竭的風險,所以醫師必須依據個別患者的狀況開立相關處方。鈉、葡萄糖共同輸送器2 抑制劑新型降血糖藥,又稱排糖藥,這類藥物會促進糖份從尿中排出而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排糖藥在糖尿病腎病變合併蛋白尿患者,已證實可以延緩腎功能惡化並降低日後需接受長期透析(洗腎)的風險,有些研究顯示排糖藥對非糖尿病患者也有類似的效果。但這類藥物可能增加生殖、泌尿道感染及酮酸血症的風險,使用上也有腎功能的限制,目前健保僅給付腎絲球廓清率30-45 ml/min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使用。酮酸胺基酸低蛋白飲食已證實可延緩腎功能的惡化,有些研究顯示,較之單純低蛋白飲食,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對延緩腎臟衰退可能效果更佳,目前健保僅給付腎臟病第五期的患者使用,而且此類藥物需搭配低蛋白飲食才能發揮保護腎臟的效果。治療貧血的藥物腎臟是分泌紅血球生成素的主要器官,其製造分泌會隨著腎功能衰退而減少,而腎衰竭累積的尿毒素亦會使紅血球壽命縮短,故隨著慢性腎臟病進入第三期之後,患者會逐漸出現貧血的現象。腎臟科醫師會定期檢測患者的貧血狀況、血中鐵質、葉酸、維生素B12的濃度等,並予以適當補充。鐵質可以口服或靜脈注射給予,口服鐵劑主要副作用為便祕、腸胃不適及黑色糞便(鐵質顏色),無法耐受者可改用靜脈注射鐵劑,每月一次或兩次給予,惟初次注射時要注意是否有過敏的現象。對於慢性腎臟病第五期合併嚴重貧血者,健保有給付紅血球生成素治療,可以皮下或靜脈注射,門診病人主要使用皮下注射,頻率依劑型及貧血程度、由每週三次至每月一次不等,來院或居家自行注射。控制鉀的藥物鉀散見於各種食物,蔬菜水果尤其含有豐富的鉀,腎臟是排除鉀的主要器官,隨著腎功能衰退,可能會出現高血鉀的現象,血鉀過高會導致肌肉無力,嚴重時可引發心律不整而有生命危險。控制血鉀除了調整飲食,有時還需要服用降鉀藥物,陽離子交換樹脂為常用口服降鉀藥物,粉狀,泡水服用,於腸胃道中吸附鉀離子而達到降低血鉀的效果,需和其他藥物間隔至少3小時服用。環狀利尿劑可促進鉀從尿中排出,但是利尿劑中有一種保鉀型利尿劑,反而會減少尿鉀排除,就不適合血鉀高的患者服用。控制鈣、磷的藥物磷廣泛存在於各類食品,慢性血磷過高,會導致肌肉、神經、皮膚及骨骼病變。當腎臟病進入第四期之後,會逐漸出現血鈣下降、血磷上升及骨骼病變的情形,這時醫師可能會開立維他命D、鈣片或磷結合劑,如碳酸鈣、醋酸鈣、氫氧化鋁等,磷結合劑可減少磷在腸胃道的吸收,降低血磷濃度。控制代謝性酸血症的藥物隨著腎功能衰退產生的酸血症不僅影響營養狀態,也和預後息息相關。已有不少研究顯示,矯正酸血症有助於改善營養狀況及延緩腎功衰退,所以醫師會定期檢測並開立如碳酸氫鈉(口服鹼)等藥物,須注意碳酸氫鈉有鈉的成分,在嚴重高血壓、水腫及心臟衰竭患者須謹慎使用。利尿劑腎臟退化、排除水分的能力下降,患者可能會出現水腫、喘,甚至肺水腫及心臟衰竭的狀況,在飲食上除了限制水分及鹽分的攝取,醫師還會依據患者的需要開立利尿劑,利尿劑有許多種類,不當使用可能導致電解質失衡及脫水現象,避免擅自增減劑量。其他Pentoxifylline (小型研究有助於降低尿蛋白及延緩腎功能退化)及克裡美淨(Kremezin, AST-120),於腸道中吸附尿毒素,減緩尿毒症狀等等。
-
2021-11-04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罕見案例 換腎後成功生下雙胞胎
39歲的高小姐,21年前因為雙側腎衰竭,導致內分泌失調,被醫師宣告僅有2.4%機會可以懷上孩子。11年前,終於等到換腎的機會,只是術後肚皮還是沒消息,多次嘗試試管嬰兒,去年終於成功懷孕,且一舉懷上雙胞胎,懷孕對高小姐的腎臟負擔仍舊龐大,在林口長庚生殖中心醫療團隊的照顧下,雖然提早生產,仍生下健康的寶寶。而洗腎患者順利產下雙胞胎的案例,全球僅有18例。高小姐從小常因血尿就醫,18歲時,因為長期腎臟發炎引發雙側腎臟衰竭,必須終身洗腎。林口長庚腎臟科主任田亞中表示,高小姐是長庚的「老患者」,當她結婚後,就提出想要懷孕生子的願望,醫療團隊非常鼓勵她完成夢想。林口長庚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吳憲銘表示,無論是洗腎或是腎移植的患者懷孕的風險都非常高,以高小姐為例,長期服用抗排斥藥,加上本身內分泌失調,都會導致排卵功能降低,懷孕機率大幅降低。團隊協助她做試管嬰兒,多次嘗試後成功懷孕,而且是雙胞胎。但懷孕後,考驗才要開始。高小姐必須要先停用抗排斥藥物,以及小孩非常可能早產,腎臟負擔增加,一旦腎臟功能又再次亮紅燈,就必須馬上終止懷孕。吳憲銘表示,每一位媽媽在懷孕的過程中,器官的負擔都會大幅提升,腎臟負荷將增加75%以上,洗腎患者或是腎移植的孕婦也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及貧血。這些都會危害到胎兒的健康。高小姐懷孕23周時,發生早期破水和宮縮,住進高危險妊娠病房安胎長達6周,29周時她宮縮愈來愈頻繁,即使給予高濃度的安胎藥也沒有效果,最後決定安排剖腹生產,順利產下兩名女嬰,但因早產體重都偏輕,只有855克和945克,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照護。經過新生兒醫療團隊三個月照顧,女嬰體重增加到2870克和3690克,終於順利出院。高小姐說,「真的很謝謝林口長庚團隊給我這個機會當媽媽」,希望其他想懷孕的換腎鬥士不要氣餒。根據文獻調查,洗腎或腎移植患者成功懷上單胞胎,台灣一年大約有10到20例,但雙胞胎極為罕見,全球能夠查到的案例也僅有18例。
-
2021-11-03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洗腎患者懷孕率僅2.4% 她順利產雙胞胎 全球罕見案例
39歲的高小姐,21年前因為雙側腎衰竭,導致內分泌失調,渴求懷孕的她,被醫師宣告僅有2.4%機會可以懷上孩子。11年前,終於等到換腎的機會,只是術後肚皮還是沒消息,透過林口長庚生殖中心團隊多次嘗試試管嬰兒,去年終於成功懷孕,且一舉懷上雙胞胎,懷孕對高小姐的腎臟負擔仍舊龐大,在醫療團隊的照顧下,雖然提早生產,但仍生下健康的寶寶。而洗腎患者順利產下雙胞胎的案例,全球也僅有18例。高小姐從小時常因為血尿就醫,她18歲時,因為長期腎臟發炎引發雙側腎臟衰竭必須終身洗腎。林口長庚腎臟科主任田亞中表示,高小姐是長庚的「老患者」,當她結婚後,就提出想要懷孕生子的願望,醫療團隊當然非常鼓勵她完成夢想。林口長庚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吳憲銘表示,無論是洗腎或是腎移植的患者懷孕的風險都非常高,以高小姐為例,長期服用抗排斥藥,加上本身內分泌失調,都會導致排卵功能降低,懷孕機率會大幅降低。團隊協助她做試管嬰兒,多次嘗試後成功懷孕,而且是雙胞胎。但懷孕後,考驗才要開始。高小姐必須要先停用抗排斥藥物,以及小孩非常可能早產,腎臟負擔增加,一旦腎臟功能又再次亮紅燈就必須要馬上終止懷孕。吳憲銘表示,每一位媽媽在懷孕的過程中,器官的負擔都會大幅提升,腎臟負荷也將增加75%以上,洗腎患者或是腎移植的孕婦也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以及貧血。這些都會危害到胎兒的健康。高小姐懷孕23周時,發生早期破水和宮縮,住進高危險妊娠病房安胎,安胎長達6個禮拜,到了29周時,高小姐宮縮愈來愈頻繁,即使給予高濃度的安胎藥也沒有效果,最後決定安排剖腹生產,術後,順利產下兩名女嬰,但因早產加上體重都偏輕,只有855克和945克,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照護。經過新生兒醫療團隊三個月的努力下,女嬰終於順利出院,出院時體重增加到2870克和3690克。高小姐跟先生今出席林口長庚記者會,她說「真的很謝謝林口長庚團隊給我這個機會當媽媽」,希望其他想懷孕的換腎鬥士不要氣餒。根據文獻調查,洗腎或腎移植患者成功懷上單胞胎,台灣一年大約有10到20例,但雙胞胎極為罕見,全球能夠查到的案例也僅有18例。
-
2021-10-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疫苗誘發紅斑性狼瘡?教授:並非沒相關研究
我在前天(2021-10-5)發表新冠疫苗會引發痛風嗎,提出新冠疫苗會引發痛風的證據。隔天讀者CHEN在回應欄裡留言:林教授您好,想請問有相關研究新冠疫苗會誘發紅斑性狼瘡嗎?剛剛看到一則新聞報導:像一般青壯年族群不像高齡族群會定期做健檢,沒症狀一般也不會去做檢查。林教授是否會建議施打新冠疫苗前先去做免疫系統、三高相關的驗血檢查?這位讀者提供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台灣時間2021-10-7發表在中時新聞網的文章,標題是:女高中生打BNT 誘發紅斑性狼瘡 媽媽後悔簽同意書。這篇文章的最後兩段是:【報告出爐,女高中生確診罹患「紅斑性狼瘡」,同時導致腎炎,緊急入院治療。由於病患以往無相關病史,醫師判斷「八九不離十與疫苗有關」。醫師進一步指出,這名學生應該是本身有潛在免疫系統疾病,之前並不明顯,不料打了疫苗反而誘發相關反應,才會變得這麼嚴重。目前先以類固醇、藥物控制病情,持續觀察。】《NOW健康》也在同一天發表今明BNT陸續抵台 誘發紅斑性狼瘡?張上淳:找無報告,其中兩段是:「另一方面,新北市傳出1名女高中生,校園集中接種輝瑞BNT後,出現臉頰與雙腿嚴重水腫,就醫檢查確診紅斑性狼瘡,導致腎臟發炎住院治療中,陳時中強調不能斷言疫苗誘發,目前僅能說時間序上有關連。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說,接種疫苗會引起免疫反應,確實有人關心是否會連帶影響其他免疫系統,但新冠疫苗與紅斑性狼瘡是否有關,國際上沒有特別提到有關連,也沒有相關報告。」從這兩篇新聞報導可以看出,醫師判斷「八九不離十與疫苗有關」,但指揮中心則說「沒有相關報告」。但是,「沒有相關報告」是真的嗎?今年8月,紐約大學及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30位研究人員發表Evaluation of Immune Response and Disease Status in SLE Patients Following SARS-CoV-2 Vaccination(SARS-CoV-2 疫苗接種後紅斑性狼瘡患者的免疫反應和疾病狀態評估)。他們調查79位接種新冠疫苗(輝瑞、莫德納、或嬌生)的紅斑性狼瘡患者,發現其中9位出現中低程度的發作,1位出現嚴重的發作。今年9月,一個國際團隊發表Tolerance of COVID-19 vacc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the international VACOLUP study(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對 COVID-19 疫苗的耐受性:國際 VACOLUP 研究)。他們調查了世界各國696位接種新冠疫苗(輝瑞、莫德納、科興、AZ或嬌生)的紅斑性狼瘡患者,發現其中21位在接種後3天左右出現紅斑性狼瘡症狀,其中4位需要住院。所以,毫無疑問的,是有「新冠疫苗誘發紅斑性狼瘡」的研究報告,只不過這兩篇研究報告的調查對象是已知的紅斑性狼瘡患者,而不是像台灣這位不曾患過紅斑性狼瘡的女學生。但是,就如中時新聞網那篇文章所說,「這名學生應該是本身有潛在免疫系統疾病,之前並不明顯,不料打了疫苗反而誘發相關反應,才會變得這麼嚴重」。我在新冠疫苗會引發痛風嗎也有說,「雖然他在打疫苗之前沒有患過痛風,但也許他已經是有高尿酸。所以,誠如足病學醫生Richard Blake所說,接種疫苗是會導致新陳代謝產生劇烈變化,而這個劇烈變化才會最終促使林先生首次發生痛風」。也就是說,我同意「八九不離十與疫苗有關」的說法。至於讀者所問的「林教授是否會建議施打新冠疫苗前先去做免疫系統、三高相關的驗血檢查?」,我只會建議「個人自行評估」,畢竟利弊得失是因人而異。原文:新冠疫苗誘發紅斑性狼瘡,並非沒有相關報告
-
2021-10-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女高中生打完BNT後患紅斑性狼瘡 衛生局未接獲
新北市從上月22日至月底替國高中生安排接種BNT疫苗,傳出1名女高中生疑似打完BNT後,出現紅斑性狼瘡,還引起腎臟發炎目前正在住院治療。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衛生局尚未接獲此個案,從過去調查還沒有發現疫苗跟紅斑性狼瘡有相關。據了解,這名女高中生上月29日在學校打完BNT後,近期出現水腫,尤其是雙腿與臉頰,到醫院診斷後發現罹患紅斑性狼瘡,同時引發腎臟發炎必須住院觀察。陳潤秋表示,衛生局沒有接獲這起不良反應通報,依照過往國外研究,沒有資料顯示打疫苗會跟紅斑性狼瘡有關,至於最終認定,還是要交由中央審議小組判定,看是否是因打疫苗而引發。
-
2021-06-25 醫療.泌尿腎臟
醫師解析「腎絲球過濾率(GFR)」幫助慢腎病友了解腎功能狀況!
醫師,我上次去檢查,結果腎功能指數有一個什麼過濾率的只有58分,說是慢性腎臟病第三期,是不是很嚴重阿,我需要洗腎嗎?踏進腎臟科門診,大家心裡最擔心的,大概就是自己腎功能如何?是否會需要接受洗腎治療? 腎功能到底是什麼呢?什麼是腎絲球過濾率(GFR)?廣義來說,腎臟的功能是指人體內腎臟透過排除尿液與內分泌調節,達成體內水分、酸鹼、與電解質平衡的狀況。臨床上,可以用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來代表腎功能的好壞;簡單來說,腎絲球過濾率越低越不好。正常年輕人腎絲球過濾率大約是100分,隨著年紀增長腎功能會有逐年退化現象,但通常60分以上仍可以視為正常,若腎絲球過濾率低於60分,就可稱為腎功能不全,如果腎功能不全的情況持續超過三個月,就可以稱為「慢性腎臟病」。【延伸閱讀】腎臟發炎如何從急性變慢性?一表看懂當腎功能太差時,會因為無法正常維持體內水分、酸鹼、與電解質衡定,而導致水腫、代謝性酸中毒、血鉀濃度過高、與尿毒症等併發症;這些併發症症的產生與腎功能不全的嚴重程度有關,通常腎功能越差時,越容易出現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可能導致死亡。當腎功能不全的狀況輕微時,可以先用藥物控制與緩解併發症;但當腎功能不全嚴重時,如果連諸多藥物都無法適當控制併發症與症狀時,就需要考慮腎臟替代療法也就是俗稱的洗腎與換腎。洗腎(或稱為透析)包含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換腎即為腎臟移植,因為腎臟移植需要有器官捐贈普及率較低,本文以介紹透析治療。回到一開始的案例,如果腎絲球過濾率(腎功能指數)只有58分,是否需要接受洗腎治療?我們前面提到,「嚴重腎功能不良」而且有「藥物無法控制併發症」時才需要考慮透析治療。腎絲球過濾率58分是否算是嚴重腎功能不良呢?可以依腎絲球過濾率把腎功能概分為四種情況:●正常(腎絲球過濾率>60分)●輕微不良(腎絲球過濾率45-60分)●中度不良(腎絲球過濾率15-45分)●嚴重不良(腎絲球過濾率<15分)通常只有當腎絲球過濾率<15分時才需要接受透析治療。根據衛福部、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灣腎臟醫學會所發行的台灣腎病年報,在台灣進行首次透析治療時,平均腎功能大約是5分左右。因此,如果腎絲球過濾率58分,是屬於輕微腎功能不良,不需要考慮透析治療。另外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符合嚴重腎功能不良的病患都一定需要接受透析治療,通常需要合併有「藥物無法控制併發症」時才需要開始透析治療;因此,有些病患即使腎絲球過濾率已經低於5分,如果相關併發症可以藥物妥善控制,不一定需要馬上開始透析治療;反過來說,如果病患有明顯藥物無法適當控制的併發症,即使腎絲球過濾率還在5分以上,也有可能需要馬上開始透析治療以免有生命危險。
-
2021-05-11 醫療.自體免疫
紅斑性狼瘡好發年輕女性 小心這8個症狀
今日是世界狼瘡日,在台灣,每10萬人就有64人罹患紅斑性狼瘡,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表示,紅斑性狼瘡好發於20、30歲年輕女性,但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得到,當臉上出現紅斑、關節痛、腎臟發炎、蛋白尿、血管炎、走路會喘、四肢水腫或雷諾式現象,如手腳冰冷、變白、變黑等,一旦持續一周以上,建議至醫療院所檢查。5月10日是「世界狼瘡日」,紅斑性狼瘡疾病屬自體免疫性疾病,在台灣,每10萬人就有64人罹患紅斑性狼瘡,其盛行率約為歐美國家兩倍。李信興表示,紅斑性狼瘡患者女多男,由於是全身性慢性發炎疾病,可能侵犯全身器官,如皮膚、肌肉、骨骼、心、肺、肝、脾、腎等,均可出現病變。紅斑性狼瘡病程具高度變化且複雜,治療亦更顯困難,規則服藥是穩定病況的關鍵,李信興說,之前有患者原本都按時服藥,但因為準備懷孕,擔心服藥傷到胎兒,因此停藥,導致病況控制不佳,反而影響胎兒發展。李信興說,治療紅斑性狼瘡的主要藥物有奎寧、類固醇等,均不會影響胎兒發育,建議應規則服藥,穩定病況後,母體才能有較佳狀態孕育新生兒。中華民國思樂醫之友協會常務理事龔麗娟本身就是紅斑性狼瘡病友,民國70年患病至今,她表示,培養良好生活型態,不熬夜、定期運動、不挑食、飲食清淡、少油少鹽、少吃炸物烤物、烹調方式多以蒸或燉、少吃加工食品以及多吃原形食物等,能降低紅斑性狼瘡發作機率。有的病友關節不適,不建議進行爬山等較為激烈的運動,龔麗娟指出,每日走路走一萬步也能達到運動效果。因多數紅斑性狼瘡病友的皮膚對紫外線都很敏感,若要外出運動,清晨空氣品質較佳,適合至戶外運動,但須做好防曬,可佩戴帽子、撐傘或穿長裙、長褲等,白天太陽較大,可以進行室內運動,晚上則可進行戶外運動。龔麗娟進一步表示,希望政府衛生單位,比照其他的自體免疫性疾病,開放對紅斑性狼瘡的用藥以及總額制度下的限制,避免讓病友們看病掛不到號,而延誤病情,加重健保負擔。
-
2021-03-01 科別.泌尿腎臟
塞車憋尿小心泌尿道感染!醫揭危險族群你是嗎?
連續假期,返鄉、出遊塞車,加上疫情之故,室內休閒活動也成選項之一,但這些都容易誘發泌尿道感染,特別是熟齡女性,除先天尿道較短外,許多女性對於在外如廁也多所為難,選擇憋尿,應特別當心。泌尿道感染 解尿灼熱、頻尿是常見症狀安南醫院泌尿科林育緯醫師表示,泌尿道就如下水道一樣,若沒有保持水流通暢就很容易滋生細菌而引發泌尿道感染。泌尿道主分下泌尿道與上泌尿道,常見下泌尿道感染又稱膀胱炎,其特徵為解尿灼熱感、頻尿與急尿、下腹部悶痛,臨床治療以口服抗生素跟症狀治療為主。膀胱炎不治療 嚴重恐至敗血性休克林育緯補充,膀胱炎如沒好好治療,進而會引發細菌侵犯上泌尿道而造成急性腎臟發炎,輕則發燒、腰痛,重則造成敗血性休克、生命徵象不穩定,甚至還需進入加護病房加強治療,不能輕視之。泌尿道感染原因多 多喝水降低風險多喝水非但可降低泌尿道感染發生,也能減少尿路結石發作。林育緯提及,若須久待在工作崗位者,除不能隨時喝水外,也必須長時間憋尿,這些都是造成泌尿道感染主因;此外,若如廁衛生習慣不好或常熬夜都會讓免疫力下降,因此會更容易罹患泌尿道感染。不憋尿、養成良好作息 預防泌尿道感染上身林育緯特別提醒,適當的補充水分跟休息及養成良好解尿習慣,或多吃蔓越莓類食物,皆可以減少泌尿道感染發生,如發現自身一有小便不舒服症狀時,最好趕緊到醫院就醫接受治療,以免尿路感染一發不可收拾。延伸閱讀: ·塞車擦撞意外風險爆增! 開長途車防「度估」這樣做 ·明明有尿意卻還是憋尿? 3習慣都NG!醫師完整剖析不同泌尿道感染會出現哪些症狀
-
2021-02-22 癌症.其他癌症
別以為不痛代表不嚴重 無痛性血尿3%至6%為癌症
●頻繁出現無痛性血尿,泌尿道罹癌風險高●疼痛性血尿,可能是尿道炎、膀胱炎、腎臟發炎或尿路結石●泌尿道癌症,常見泌尿上皮癌、攝護腺癌及腎臟癌67歲金先生(化名)是熱愛工作的媒體人,平時喜歡找朋友遊山玩水,參加飯局把酒言歡,偶爾叼根菸,緩解高壓工作。金先生退休後仍到處參與公益活動,在一次活動結束後,回家呼呼大睡,隔日起床解尿發現尿液顏色變紅,接連幾次尿中都帶有血,因沒有不適,就不以為意,後來一連幾天都是這樣,他才開始擔心到泌尿科檢查。檢查發現膀胱惡性腫瘤金先生排尿時並不感覺疼痛,也無灼熱現象,也沒有服用抗凝血劑或攝護腺肥大用藥,尿液檢查顯示,尿中有明顯多量紅血球,卻沒有白血球過多發炎現象;靜脈尿路攝影檢查卻發現,膀胱裡有個不正常陰影,進一步內視鏡檢查顯示,有一個直徑約三公分的膀胱腫塊。經膀胱腫瘤刮除手術治療,病理報告顯示為惡性腫瘤,還好腫瘤尚在初期,沒有轉移到身體其他淋巴結或器官,金先生恢復正常,解尿也不再有血尿情形。血尿就是尿中有血的意思,排除女性經期引起的出血和因吃含紅色色素蔬菜水果產生紅色尿液後,如果實質性驗到尿中有血,需考慮泌尿道出血的情形。注意是否有用抗凝血劑血尿分疼痛性和無痛性二種,疼痛性血尿通常代表泌尿系統有發炎或阻塞情形,可能是尿道炎、膀胱炎、腎臟發炎或尿路結石阻塞等狀況。無痛性血尿首要考慮是否有使用抗凝血劑,尤其心血管疾病患者大部分有服用類似阿斯匹林類藥物,有時劇烈運動後也會產生血尿情況。無痛性的出血還可能隱藏大問題,臨床上特別要注意,例如攝護腺肥大出血或自體免疫疾病攻擊腎臟造成腎絲球腎炎血尿,其他則要考量是否有泌尿道罹癌可能性,常見有泌尿上皮癌、攝護腺癌及腎臟癌,大多數不會有疼痛情形,有些只會偶爾發生一次就停止,因此多不以為意延遲就醫。無痛性血尿3%至6%為癌症無痛性肉眼可見血尿,約有3%至6%會被診斷為癌症,年紀愈大比率愈高。如果合併反覆性血尿、男性、癌症家族史,長期抽菸環境、暴露於化學染劑、有慢性泌尿道感染或腎病變者,要更加留意泌尿上皮癌可能性。血尿是身體警訊,別以為不痛就代表不嚴重,有血尿情形一定要就醫,接受進一步檢查。
-
2020-12-02 科別.泌尿腎臟
如何避免腎衰退而洗腎?專家教你14個養腎、固腎方法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3期文∕郭岳潭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調查指出,國內有超過200萬慢性腎臟病患,根據健保署統計,國人洗腎人口已突破7萬人大關;但自知患有慢性腎臟病的比例,卻僅有3.5%。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藥學碩士趙順榮藥師指出,根據美國腎臟資料系統(USRDS)統計,國人洗腎成長率平均每年約有5~6%,洗腎發生率及盛行率已是世界第一。導致腎衰竭的原因許多疾病常會引起腎衰竭,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痛風、心血管疾病、腎絲球腎炎、急性腎衰竭,以及泌尿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當造成腎臟細胞損傷,無法有效清除體內代謝廢物及水分時,就會導致腎功能衰竭的症狀,例如:肺水腫、呼吸喘、噁心、嘔吐、食慾差、皮膚癢、過度疲憊、嗜睡等,每個人的症狀表現可能不同。趙順榮強調,當腎功能無法正常代謝及維持體液平衡,會出現尿毒症的症狀,就可能必須洗腎,利用血液透析機器及人工腎臟,將血液經由血液透析機器過濾血液中的廢物以及多餘的水分,以維持身體的正常機能。12招西醫養腎1.控制血糖高血糖會損害血管,造成腎絲球過濾速率增加,導致腎絲球肥大及增生,是腎功能惡化的重要危險因子;糖尿病也會增加患心臟病及腎衰竭的風險,糖尿病引起腎病變,已成為末期腎衰竭重要病因。早期糖尿病的介入治療,可大幅減少及延緩糖尿病腎病變發生及惡化,建議控制血糖在安全範圍內,餐前血糖控制在90~130mg/dl,糖化血色素<7.0%,可以降低糖尿病腎病變的危險。若患有糖尿病,控制血糖建議藉由運動、飲食、藥物等三方面來著手,採用對糖尿病及腎臟有益的飲食,並遵從醫囑服用糖尿病藥物,有助減緩慢性腎臟疾病的進程。2.控制血壓許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高血壓與腎臟病惡化密切相關,血壓較高會導致腎功能衰退速度加快,高血壓也是慢性腎衰竭最常見的併發症,而通常高血壓腎病變已是末期腎病最重要原因之一。 正常腎臟可倚賴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以及抗尿鈉因子等荷爾蒙,維持血壓恆定,長期高血壓會使腎臟的血管結構發生硬化,進而使的腎功能惡化,高血壓也會隨著腎功能衰退而逐漸增加,而高血壓也早已被證實為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理想的血壓應維持在130/80mmHg範圍內,有助於減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以及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如果是高血壓病患,建議每天定期測量血壓,且勿擅自或隨意停止服用降血壓藥,因為高低起伏的血壓會加速破壞腎臟的血管,一定要由醫師決定是否可以停藥或減藥。3.控制血脂高血脂及異常血脂與慢性腎臟病相關,高血脂會加速慢性腎臟病的進行,且高血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增加;而血脂異常是指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或二者合併,都是血管硬化的主因,而慢性腎臟病患者常合併高血脂症。根據研究發現,總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偏高,以及高密度膽固醇偏低,腎功能下降風險較大,且低密度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比值越高,腎功能下降速度也越快;相對來說,較高的高密度膽固醇會減少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理想血脂範圍總膽固醇≦200mg/dl,三酸甘油酯≦160mg/dl;若是高血脂症患者,控制目標為總膽固醇<200mg/dl,三酸甘油酯<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55mg/dl、女性≧60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 mg/dl。4.控制尿酸高尿酸會直接傷害腎臟內的腎絲球及腎間質,造成腎功能下降,且高尿酸血症也會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腎臟病的發生與病情惡化,而進入末期腎衰竭需要洗腎的階段。由於血中尿酸大部分是由腎臟排出,一旦尿酸升高,在腎臟的濃度也會升高,容易產生尿酸結晶沉澱在泌尿道及腎臟,就會造成尿路阻塞,進而傷害腎臟的功能,理想的尿酸範圍為男性3.0~7.0mg/dl、女性2.5~6.5mg/dl。如果是高尿酸血症病患,降尿酸藥物治療的目標為血中尿酸長期控制在小於6.0 mg/dL;已有痛風結石患者,則應將血中尿酸值控制在5.0mg/dL以下。5.預防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為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血管疾病也是腎臟功能惡化的獨立危險因子,罹患慢性腎臟病會增加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是,心血管疾病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相當容易被忽略,也因此喪失治療的最好時機。根據許多大型研究調查結果,慢性腎臟病患者更容易出現各種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心律不整、週邊血管疾病及中風等,而出現心血管疾病,也更容易導致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末期腎衰竭病患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0~30倍。6.預防感染疾病 泌尿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都會影響腎功能。飲水過少、長時間憋尿,都容易把病菌帶入尿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等泌尿道感染,即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腎衰竭,也會加速傷害腎功能。 感染流行性感冒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當喉部、扁桃腺等受到鏈球菌感染時,也容易引起腎臟發炎,造成腎功能受損,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7.保持健康體重肥胖會造成腎臟血流增加、腎絲球超過濾,以及腎絲球高壓,加速慢性腎臟病的進展。一項為期10年的研究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越高,腎絲球濾過率以每年3%的速度快速下降,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越高,即使沒有糖尿病或高血壓也是如此。另一方面,代謝症候群與慢性腎臟病發展有密切關係,擁有的代謝症候群因子越多,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越高。肥胖會提高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的發生率,與增加慢性腎臟病死亡率;如果BMI≧24,或是男性腰圍大>90公分或女性腰圍>80公分,則會建議適當飲食控制及減重,因為減重會使血壓下降,也會降低蛋白尿,有益於慢性腎臟病的控制。8.定期運動定期運動有助保持健康體重,以及減輕壓力、焦慮,可以降低血壓,對腎臟有益,也是幫助控制慢性腎臟病進展的有效方法。建議每星期至少運動5天,中等至激烈程度的運動,例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舞蹈、跑步機等,每天累積達30分鐘以上,運動後心跳達到130下左右,能夠增進心肺功能的運動尤佳。對於老年人、體重過重、心臟疾病患者,或是平常缺乏運動的人,建議開始運動前,可以先到醫療院所接受醫師或專業人員評估及運動測試,才能選擇最安全又有效的運動方式。9.限制飲酒過量飲酒會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也會造成肥胖,都是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長期酗酒更可能導致全身肌肉大量收縮,造成肌肉損傷,釋出大量的肌球蛋白至血液中,嚴重甚至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當肌球蛋白在腎小管沉積形成結晶,進而阻塞腎小管,最終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的情況。每日的酒精攝取量應限制為20~40克,可以降低慢性腎臟病惡化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10.避免吸菸吸菸是重要的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與較嚴重的蛋白尿及腎衰竭有關。根據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男性增加2.4倍、女性增加2.9倍;也有研究發現,每天抽一包菸者比不抽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高出4倍,戒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則高3倍。吸菸會活化交感神經,導致血壓升高,破壞血管內膜細胞,增加腎臟血管阻力,減少流向腎臟的血液,加速腎功能惡化造成腎衰竭;且香菸含有多種重金屬物質,產生腎毒性的氧化壓力,導致腎臟血管收縮,就會造成腎臟損傷,戒菸可以減緩腎功能惡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11.限制鹽鈉攝取量腎臟是負責調節血壓,以及水分、電解質、酸鹼平衡的重要器官,飲食中的鹽分由腎臟排出體外,如果攝取過量的鹽分,就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根據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成人每日鈉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換算下來約是6克的鹽。除了控制鹽分的攝取外,日常飲食中也要減少食用鈉含量高的食品,例如:麵包、吐司、麥片、餅乾、零食、果凍、布丁、肉乾、火腿、香腸、臘肉、起司、泡菜、蔬果汁、罐頭食品。另外,番茄醬、沙拉醬等醬料,以及湯品也要注意。12.避免自行使用藥物避免未經醫師或藥師指示自行使用止痛藥、抗生素或來路不明的藥物,濫用藥物可能會導致腎臟損害,尤其使用大劑量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會減少流向腎臟的血液量,從而損害腎臟,長期服用的結果,有可能會造成下肢水腫、腎臟急性衰竭。在大多數情況下,NSAID需要花費數年時間,才會引起慢性腎臟病;若是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NSAID,就可能加速病程進展,造成腎臟功能惡化得更快。另外,研究已證實,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會造成慢性腎臟病,並加速慢性腎臟病惡化為末期腎衰竭,來路不明的中草藥仍未知是否含有馬兜鈴酸,所以也不可以隨意使用。2招中醫固腎中醫師吳宛容指出,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看,「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中醫認為,腎臟與冬季相應,此時補養腎氣最為適宜。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就是保養腎臟,不讓陽氣外泄,西醫則認為,冬天天氣寒冷容易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進而減少腎臟的血流量,而且感冒病毒更容易感染腎臟,因此,冬天也要做好保暖。1.護足保腎吳宛容表示,腎經起於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暖,睡覺時千萬不要將雙腳正對冷氣或電風扇,怕冷的人最好穿著襪子睡覺,以免受寒。建議每晚睡覺前,按揉腳掌正中凹陷的「湧泉穴」,有引火下行助眠、引氣血歸腎的作用,是護足保腎的重要方式。湧泉穴位置:湧泉穴位於腳底中線前1/3交點處,當腳屈趾時,腳底前凹陷之處。方法:將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於足心湧泉穴處,來回按揉,每天揉100次為宜。效果:可以激發腎經的經氣,疏通腎經的經絡,調和腎臟的氣血,使人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2.通便護腎中醫認為,「腎司二便」,腎主管大小便的排出。吳宛容表示,一旦大便不暢,宿便停積,濁氣上攻,不僅使人心煩悶脹,也會傷及腎臟,導致腰酸疲乏,噁心嘔吐;而腎氣虧虛,也會引起排便無力或大便稀溏,伴有腰酸膝軟,頭昏耳鳴。因此,保持大便暢通,也是護腎的法寶。 腎俞穴位置: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2指寬處。方法:把雙掌摩擦至熱後,將掌心貼於腎俞穴,如此反覆3~5分鐘;或是直接用手指慢慢按揉腎俞穴,直到出現酸脹感,且腰部微微發熱。效果:按揉腎俞穴對治療腰膝酸軟及大便難解,都有不錯的效果。延伸閱讀: 全面守護腎功能 多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 這5種深綠色蔬菜吃多小心患上腎結石
-
2020-10-14 新聞.杏林.診間
只是個嬰兒怎麼會中風?一次如常的洗澡、餵奶後…卻是母親「人生噩夢的開始」
洗澡,是她們親子間最美好的快樂時光。她看過不少育兒書籍,有些寶寶並不喜歡洗澡,甚至會為此大吵大鬧;但是,蓉蓉不會。她總是笑著一張臉,享受溫暖的水流,猶如還在她肚子裡那般,不時揮舞著手腳,輕輕地打出小水花;那是她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唯一能靠自己的能力所創造的小世界。可是,這幾天,蓉蓉的媽媽細心地發現,她不時會握緊雙拳。這個年紀的孩子握拳不是一件很值得注意的事;有時餵她喝奶,她也會伸出一隻小手緊抓著她的大拇指,似乎這樣就可以讓她感到安心。但是,蓉蓉握拳時的模樣貌似是一種最輕微的痙攣;她逼自己不要多想,有了小孩的母親總是會有點恐慌症。不過,蓉蓉另一個症狀就不容小覷了:她常常會嗆奶,甚至在喝完奶沉沉睡去時,突然因為吐奶而嗆醒。不對勁?一定是哪裡出了錯!她必須要帶女兒去就醫。帶她來到這個世界上的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要安然地照顧她健康成長。病發 蓉蓉是這個家的第二個女兒,出生時有兩千八百九十五公克,三十八週又過三天以足月的姿態誕生;雖然不是在預期內所誕生的孩子,她的到來依舊讓整個家族開懷不已。她的成長隨順著老人家琅琅上口的七坐八爬,一刻也沒有落下;快要五個月大的她,早早就學會了翻身,也能坐得很穩了。「她一向都是那麼健康,所以我們都沒想過,她竟然會在七個多月大的時候癱掉。」蓉蓉到花蓮慈院就醫時已經六歲了,看到她的人都知道這個孩子正在受苦;她的病讓她沒有辦法像一般孩子那樣活潑大叫,只能像個植物人般躺在床上任由醫療無情介入。蓉蓉出事的時候,還不滿週歲;「五個月大時,她嗆奶嚴重,怕會有吸入性肺炎的風險,醫生幫她裝上鼻胃管。七、八個月大回診時,她因為打針而哭鬧,竟然哭著哭著就癱掉了。」蓉蓉媽回憶過往,仍覺心酸。就醫 緊急地帶著女兒先到臨近某醫院就診。經過檢查後,醫生告訴他們,蓉蓉確定是罹患了罕見的「毛毛樣腦血管病變」。將電腦螢幕微微調整方向,醫生貼心地讓他們可以看得更清楚;「這一條大條的血管承擔供給血液的要務,可是它卻閉塞了,導致後方的小血管雜亂的生長;因為血流量不夠,這些小血管長得又細又小。」這些醫學解釋往往令聽者頭痛;緊接著,醫師以最簡單又容易聽明白的話語給他們最沉痛的打擊:「說白一點,這就是一種缺血性腦中風。」其實,蓉蓉在洗澡時的握拳、嚴重嗆奶都是一記記的警鐘,他們並非渾然未覺,只是不曾往最壞的方向思考;「中風?她還只是個嬰兒怎麼會中風?」蓉蓉的媽媽幾乎驚叫出聲,這個解釋雖清楚明白,卻像一個謎團,她糾纏其中,解不明白。直到日後心情稍微平靜下來,在閱讀大量資料之後她才知道,「毛毛樣腦血管病變」原來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疾病,發病年齡從六個月到六十幾歲都有可能,尤其好發於十五歲以下的兒童,或是三十到四十歲之間的年輕人。面對這種罕見疾病,並非無法可解。醫生建議,蓉蓉可以做腦血管繞道手術;他有信心地說,院內曾替一個跟蓉蓉年紀相仿的孩子做過一樣的手術,手術非常成功,癒後狀況相當良好。他們動了手術,在蓉蓉媽媽生日的前一天;手術後,她失去了過生日的興致。因為,一樣的疾病,一樣的手術,預後狀況卻往極端的方向發展:蓉蓉沒有那個孩子的幸運,做完右邊的腦血管繞道手術後,她不僅腦部塌陷,還出現大量的腦積水;醫師緊急再次動刀,為她放置引流管,但是奇蹟並沒有降臨。「那是我人生噩夢的開始。」蓉蓉的媽媽自言,在蓉蓉發病之前,她是一個快樂的女人。早早就從美容師、專櫃櫃姐的身分退下,生活無憂無慮,生活中最常做的娛樂就是跟姊姊一起逛百貨公司、做臉洗頭;從蓉蓉倒下那一刻起,她卻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看護。腦積水、胃出血、吸入性肺炎、癲癇反覆發作,至花蓮慈院之前,整整快要六年的時光,蓉蓉飽受折磨;不僅連左邊也緊急做了腦血管繞道手術,為了保命,甚至還做了胃造廔口與氣切。蓉蓉媽媽學會操作呼吸器、甦醒球,連抽痰的動作都比剛到院實習的護理師還要熟稔快速;每一個動作都像是演練過數千萬回的教官,完美優雅,沒有一絲遲疑。有人曾問她:「抽痰這件事情,很多家屬都做不來,因為過程中患者會很不舒服,家屬會不忍心,妳怎麼可以做得這麼好?」「為了守住她那一口氣!我告訴自己我不是媽媽,我是護理師。」她平靜的雙眼中沒有一絲波瀾;多年來,照顧蓉蓉的生活早已將她的情緒消磨殆盡。「每次要去接大女兒放學時,我推著蓉蓉前往學校的路上,有時見她一口痰卡著,顧不得旁邊那麼多雙眼睛,我還是得在路邊替她抽痰。」那段路程才短短十五分鐘,她經常要走上半個小時,往往是邊抽痰邊等著大女兒放學。她的心思全放在蓉蓉身上。有一回,她發燒到四十度,緊急送醫;醫生告訴她是腎臟發炎,必須住院幾天。但是,只要點滴打完一拔針,她就會偷偷溜下床、騎上機車,回家看孩子;「因為全家只有我敢替她抽痰。」慈院團隊的診治 即使她奮鬥多年,蓉蓉雖然活著,但就只是了無聲息地躺著,只有在抽痰或是極度不舒服才有大幅度的動作。她不願放棄,轉診各院,並試圖在網路上尋求解方。最終,她帶著女兒來到我的門診。她當時走入我診間的那一幕,我始終無法忘懷:她推著一臺推車,車上除了幾乎接近全癱的蓉蓉,還有一大疊的病歷資料,六年來的就診紀錄無一遺漏。我花了一些時間,仔細閱讀這些病歷,心中充滿著惋惜,卻不敢出聲,只能在心裡喃喃自語:「怎麼會開刀開到腦部萎縮了呢……」然而,醫生的本分並非打擊患者與家屬的信心,而是要幫助他們迎向希望。「她罹患的確實是毛毛樣腦血管病變,日本人又稱這個病為『煙霧病』,因為小血管細如煙霧。」我告訴她,這個病好發在兒童時期,顱內內頸動脈到中大腦動脈交界處為何會萎縮狹窄,至今仍舊是個謎,也因此讓她發病的症狀像中風一樣;蓉蓉發病得早,有些人拖到成年甚至會引起腦溢血。「當時選擇做腦血管繞道手術是正確的。」我知道,蓉蓉的母親始終認為那是個錯誤的決定,因此才害了孩子的一生;五年多來。她一直將自己關在自責之中,難受得像是溺水般。「只是,問題在於,接血管的切口只有零點三公分而已;以我的經驗標準,必須要零點六公分才能夠引接足夠的血流。因為血流量不夠多,她後續的恢復就不盡理想,再加上其他的併發症狀,蓉蓉才會這樣持續惡化下去。」「那麼,我們要再動一次刀嗎?把切口弄大一點?」她眼底湧現的不再是淚水,而是希望。我的想法並非如此:「開腦是大刀,更何況她小小年紀就已經動過四、五次的腦部手術了,其中的風險不可不謹慎。既然這個手術已經完成,雖然血量不夠多,但我們可以運用其他方式幫助蓉蓉恢復。」首先,我們必須先解決她水腦的問題跟癲癇的情況。根據蓉蓉媽媽說,她兩歲半發生過一次大癲癇後,癲癇的狀況就像開關被啟動,從此不再受控;尤其夜裡更加頻繁,嚴重時甚至連呼吸都停止了。她苦笑著對我們說:「因為她的癲癇,我已經好多年夜裡沒有好好睡過了。」聽到我們要為蓉蓉做引流手術,媽媽當下就拒絕了,她的字句間充滿著譴責:「以前蓉蓉做過兩次,這兩次卻讓她的病情愈來愈嚴重,甚至造成慢性顱內積水的狀況。」「以前的醫院做法是傳統的引流手術,跟我們要做的腰椎腹腔引流手術不同;我們的手術,管線短,不用開腦,傷口小,風險也小。」我以為這番話可以動搖她的堅定,但過往的不快回憶猶如一張黑網將她包得密不通風,她最後仍拒絕了我的提議。我請她務必三思,解決蓉蓉腦積水的狀況是首要之務,之後的其他治療方法才能有更好的效果顯現。她在思考的同時,我緊接著告訴她我們第二項治療:「蓉蓉癲癇的狀況,之前一直以藥物控制,我看她的藥量愈吃愈重……蓉蓉現在睡著的時間是不是比醒來的時間長?」她嘆口氣,間接給予肯定的回答。「我們神經外科的蔡昇宗醫師在迷走神經電刺激手術治療方面是頂尖的高手。」我告訴她,這個手術可以有效控制蓉蓉癲癇的狀況;蓉蓉的癲癇若能緩和,我們才能接著談論她的未來。這個手術並不困難,但要價昂貴;日後還要更換電池,電池費用也是不斐。不過,對於這個提議,蓉蓉母親卻眼也不眨地點頭同意。後來我們才知道,她為了要讓蓉蓉做這個手術而四處奔走,向各大社福單位與基金會請求援助,最後才終於湊到足夠的手術費用。緊抓著希望,是這近六年來她最虔誠的信念。手術過後,我們再搭配輕微的抗癲癇藥物,蓉蓉清醒的時間愈來愈長。在癲癇控制之下,原本眼神難以對焦的她,漸漸地可以與我們四目交接;有一次,她看著我好一會兒,甚至還對我微笑呢!當美好的光灑進窗來,無害的塵埃漂浮其中,也會讓人覺得浪漫,我於是又向蓉蓉的母親提議引流手術。我告訴她,解決蓉蓉水腦的問題是根本;水腦問題解決之後,才可以真正看見蓉蓉身上奇蹟能有多大。這一回,她點頭同意了;引流手術後的成果,也讓她興奮不已。蓉蓉開始有了各式各樣的表情,變得逐漸有力氣。媽媽笑說:「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她現在竟然可以跟姊姊搶玩具了!」她那開懷的神情就像一朵花,無畏寒冬凜冽地慢慢綻放;這是她這麼多年來,真正打從心底發出的笑靨。「我的手是不是很醜?」蓉蓉的媽媽攤開十指,纖細的指頭上佈滿著死皮以及裂痕。她的問題沒有得到任何肯定的回應,沒有人捨得嫌厭一位悉心照料病兒的母親那雙滿目瘡痍的手,也沒有人會不捨地別開眼;反之,心裡是盈滿著動容,因為那是一種印記,名為母愛。此時的蓉蓉,在病床裡正在自個兒玩;今天,她靠自己的力量,已經坐起來整整一個多小時,破了她自己這七年來的紀錄,也顯示蓉蓉愈來愈有力氣,正朝著復原的方向緩慢前行。看著小生命的強韌,我們也堅信,蓉蓉絕非是那個被算命師預言活不過六歲的孩子。再過幾天,她就要過七歲的生日,而我們相信,我們會看著她長大;終有一日,她會從女童成為女孩,再從女孩成為女人,傳承著她母親的堅強與勇敢。林院長的大腦小教室:迷走神經電刺激晶片植入癲癇是腦部神經細胞不正常放電所致,發病時不僅會影響到意識、動作、感覺,許多幼童因此產生口語表達能力遲緩、動作不協調等病癥。一般而言,癲癇可以藉由抗癲癇藥物獲得有效控制,但有一部分患者無法藉由藥物控制癲癇病情。因此,二○○七年,衛生署通過以迷走神經刺激器做為新的癲癇輔助治療方法;此手術是將電極晶片植入視丘的前核或是將線圈圈在頸部的迷走神經,以適當的電流刺激,調節患者腦內的不正常放電以改善癲癇狀況。(本文摘自經典雜誌《能醒能走:林欣榮教授的腦醫學救命筆記》)
-
2020-10-12 科別.百病漫談
很多病症都在50歲後被發現!男性健檢指南告訴你必做哪些項目
惡名昭彰榜上有名 心肺檢查萬萬不可少2019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中就有四項與心血管相關,可見心血管健康是萬萬不容忽視的。最基本的檢測,如心臟超音波、頸動脈超音波、運動心電圖、動脈硬化儀等檢查皆須定期進行;若有進一步的異常,再運用高階的影像醫學作為輔助,如心臟動脈鈣化指數分析,可了解心肌梗塞的風險。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強調,肺癌則是另一大隱形殺手,位列十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二位、死亡率第一位,且最新資料統計,台灣罹患肺癌者有一半以上都沒有抽菸,所以並不是抽菸者才要注意,加上空氣污染日漸惡化需嚴正重視,肺癌也不一定有明顯症狀,又進展較快,發現時可能已對治療反應比較差了,建議即早安排第一次的肺部電腦斷層,掌握健康。腸癌年輕化 逆流性食道炎居冠然而,腸癌年輕化現象已成趨勢。大腸癌是整體來說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也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它的發生與愛吃油炸、速食、肉食,及運動量不足等生活型態有關,尤其男性大多喜歡吃紅肉,應酬、外食機會又多,且普遍較不愛吃蔬果,很容易使飲食不均衡、纖維質攝取不足。加上時常熬夜、壓力大,或有抽菸喝酒等習慣,更會使得腸道功能紊亂,增加腸癌罹患率。因此,洪育忠建議25歲開始,就可以作第一次的「大腸鏡檢查」,提早瞭解自身的健康狀況。此外,台灣逆流性食道炎盛行率居亞洲之冠,超過6成民眾無症狀感,透過檢查才驚覺自己有逆流性食道炎,讓食道被胃酸長期侵蝕,也是慢性咳嗽、胸痛、喉嚨不舒服的主因,因此也需多多留意。上廁所老是滴答答 泌尿系統問題不可漏40歲以上男性常見攝護腺肥大問題,夜裡頻尿、不易解尿、尿流速慢等,影響生活品質,還可能引起尿液滯留,併發腎臟發炎、腎功能衰竭等。洪育忠建議,攝護腺超音波、尿流速檢測、攝護腺腫瘤標記PSA等檢查,可瞭解攝護腺健康,也是篩檢男性泌尿系統最多人罹患的-攝護腺癌。另外,也可注意血液中的「鋅」含量,因其有助於維護男性攝護腺功能和生育力,也與活力相關。性荷爾蒙威力大 牽一髮動全身多數人不清楚,男性最頭痛的攝護腺疾病,其實和自身荷爾蒙代謝異常也有極大關聯。洪育忠指出,愛吃油炸物、肥胖者,會導致男性荷爾蒙在新陳代謝的轉化過程中轉為更活躍且具傷害性的二氫睪固酮DHT於體內堆積過多,易引發攝護腺肥大,且經常攝取高油脂食物罹患攝護腺癌症風險也可能會相對提高,必須留意。近年來也有發現男性荷爾蒙分泌提早減少的趨勢,有不少40歲、甚至30多歲的男性沒有顯著症狀,但檢查發現男性荷爾蒙失衡,長期下來容易影響事業表現,也影響情緒、精神及自信心、影響事業決策力,甚至影響與另一半的親密關係。洪育忠建議,男性朋友若想要建構完善的健康防禦力,可安排一套完整全身健檢,另可進一步安排功能性醫學檢查,如: 男性荷爾蒙、環境荷爾蒙、抗氧化營養檢測等,從代謝功能上找健康。   50歲以下年輕爸爸  50歲以上熟齡爸爸除左邊檢項還建議加下方檢項 心肺  心血管病變危險因子檢驗、 動脈硬化、靜止心電圖、 心頸超音波、頸動脈超音波、 肺部電腦斷層 64切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攝影、腦血管磁振造影等高階影影像檢査、 肝膽腸胃 肝臟功能檢驗、胃鏡、大腸鏡、糞便潛血 泌尿 攝護腺超音波、自動尿流速檢測 攝護腺抗原腫瘤標記PSA 功能醫學 全套男性荷爾蒙併腎上腺皮質壓力分析檢測 延伸閱讀: 30後是女人健康分水嶺! 5大必做檢查一次搞懂 三餐亂吃很要命! 醫師忠告:40歲後這3飲食習慣一定要改
-
2020-09-20 科別.泌尿腎臟
女性怕公廁髒常半蹲排尿 泌尿科醫:恐頻尿又易發炎
不少女性怕坐式公廁髒亂,常半蹲解尿。泌尿科醫師說,解尿時半蹲,骨盆底肌肉收緊,影響尿道肌肉放鬆,久而久之可能排尿障礙甚至合併發炎,建議解尿應坐姿或蹲姿,別半蹲。不少人常擔心外面公共廁所髒亂,可能感染傳染病,如廁時無不想方設法避免碰觸座墊,如選用蹲式馬桶,或採半蹲姿態(屁股懸在座墊上方)使用坐式馬桶。不過,用半蹲姿勢尿尿,在泌尿科醫師眼裡,可能是危險行為。排尿是將膀胱所儲存的尿液向外排出,良好的排尿是可以較為快速的尿流速將尿液排出,且膀胱在排尿後只剩下極少的殘尿量。良好的尿液排空必須具備持續的逼尿肌收縮力,此收縮力必須持續到膀胱完全排空為止,另外必須要有放鬆良好的尿道外括約肌及骨盆底肌肉群。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臨床常見罹患骨盆底肌肉筋膜炎患者,有一部分與健身、重訓、過度使用骨盆底肌肉有關;但另一類高危險群則是喜歡翹腳、半蹲尿尿的女性。張雲筑說,排尿時尿道應該放鬆,但半蹲會導致骨盆底肌肉夾緊,尿道就「束起來」,導致排尿停頓、尿速較慢,也比較容易尿不乾淨,膀胱殘尿多、容易頻尿。當殘尿比例愈高,膀胱壓力大,髒東西沒辦法順利排出,也增加泌尿道感染風險,嚴重者還會腎臟發炎、水腫。泌尿科醫師張美玉也說,排尿時逼尿肌收縮、尿道括約肌要放鬆,但半蹲姿勢排尿會讓尿道沒辦法完全放鬆,尤其若長期習慣半蹲排尿,骨盆底肌肉緊繃、痙攣,久而久之尿道括約肌和逼尿肌不協調,會造成女性解尿尿速慢、解尿遲疑、殘尿多、解尿困難等。張美玉表示,女性如果不想使用坐式馬桶,可找蹲式馬桶;若沒有選擇,只要用紙巾將馬桶墊擦拭乾淨,再撲上紙巾坐下,其實生殖器官不太容易碰到馬桶墊。臨床上倒是常見男性使用坐式馬桶排便,因生殖器官容易碰到馬桶墊,引發心理焦慮,擔心染病。張雲筑建議,女性解尿應選擇「全坐」或「全蹲」,不要半蹲,若也可選擇幫助女性站立尿尿的工具。如果真的非得半蹲解尿,可使用按摩球按摩髂腰肌前後兩端,幫助修復。年輕女性可能不覺得半蹲解尿會造成困擾,但隨年齡增長,骨盆底肌過度使用的風險會增加。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院長、泌尿科醫師盧星華則說,女性使用坐式馬桶可能要擔心皮膚、大腿、會陰部位因接觸座墊導致的感染問題;另外臨床也常見女性排便後不知道擦拭應該由前往後,就算用水沖洗,也應該由前往後沖,導致常復發感染。
-
2020-09-11 新聞.杏林.診間
醫學辭典/女性尿道炎這樣預防
女性尿道炎發生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年輕女性衛生習慣不佳、性生活頻繁、上班族憋尿或攝取太少水分,都是危險因子;另外,更年期女性也是尿道炎好發族群之一,因為缺乏雌激素刺激,陰道上皮萎縮、泌尿道黏膜乾澀使細菌較容易生長,增加感染機率。若排便後,沒有將糞便擦拭乾淨就使用免治馬桶沖洗,確實可能使腸道細菌感染尿道或陰道,導致陰道發炎後合併尿道炎,另外還有一種可能是,過度頻繁沖洗下體,影響酸鹼值,使細菌較容易生長、增加感染風險。尿道炎常見症狀包含小便灼熱、尿柱變細、頻尿、血尿,若併陰道炎下腹會疼痛、陰道出血,合併骨盆發炎會產生過多分泌物,許多女性害羞看診,會到藥房買抗生素,若未完成療程,反覆發炎,進一步便誘發腎臟發炎。另外,吃蔓越莓雖有助預防尿路感染,但無法治療尿道炎。其他預防尿道炎的方法,還有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結束後立即排尿或淋浴,降低細菌停留體內機會;如廁後擦拭應由前往後擦拭,每日攝取2000㏄左右水分,避免憋尿,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增強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