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31 癌症.肺癌
搜尋
肺癌
共找到
1049
筆 文章
-
-
2023-12-29 醫聲.Podcast
🎧|不同體質冬令如何吃?中醫教你「養生3招」提高進補效果
「為什麼天氣一變就偏頭痛、乾咳不斷?」近年氣候極端變化,隨著季節的更迭,不少人的舊疾就跟著發作,在寒冷的冬季,國人也習慣利用傳統中醫來養生、進補,國家考試用書《中醫養生學》作者、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醫師指出,冬季是進行中醫養生的關鍵時刻,容易手腳冰冷且體質惡寒者,可適度進補像是燒酒雞、羊肉爐和麻油雞等養生鍋物來增強體質,提高對寒冷的抵抗力,一般人可以選擇平性藥材,例如四神湯即可。🎧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寒冬養生密技公開 懂進補才能過好年國人習慣冬令進補,利用溫補滋養的藥材袪除寒氣暖身,陳麒方強調,補養方式要正確才安全,冬令進補要根據個人的體質和需求,挑選合適的補品建議先尋求中醫師的專業意見,確認適合自己的進補食材。而進補可依據體質分為涼補與溫補。熱底的人應該多食用涼補的食材,像蓮藕、銀耳或木耳等比較平性、有膠質的食材,儘量不要喝四物湯、八珍湯和十全大補湯,可改喝平性的四神湯;涼底的人則可適度攝入溫補性食物,如:羊肉和薑。至於呼吸道比較敏感的人,有寒熱體質之分,在辨別身體狀況後,可喝薑茶保養,或食用枇杷膏、梨膏和水梨燉貝母。陳麒方也引用《黃帝內經》內容提到,除了借助中藥材的滋補,養生3招依舊不脫離「少吃多動、睡眠充足和攝取足夠水分」,才能達到內外兼治,提高進補效果,而任何的食療輔助皆是適量即可。中醫強調「以人為本」 客製化調理是主流除了民眾會利用冬令進補來養身外,像是呼吸道感染和關節炎等冬季常見疾病該如何利用中醫來治療,陳麒方指出,民眾可透過服用處方、針灸和推拿等醫療方式,改善自身血液循環,減輕關節痛等症狀,這些方法不僅能提升身體的抵抗力,還能有效預防冬季常見的疾病。陳麒方強調,中醫治療是以人為本,針對個體的狀況進行調理,包括患者的生活習慣、飲食和情緒狀況,能提供了客製化的治療選項,追求身心的和諧與平衡;他自己,在工作疲累的時候,會採用針灸,並搭配中藥材進行調理。照護自己的身與心,就是養生。陳麒方小檔案現職: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第10屆)理事長國際東洋醫學會(第20屆)學術顧問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醫學士、碩士、博士日本國立京都大學博士後訪問學者經歷:中華民國考選部中醫典試命審題委員中華民國教育部定助理教授、副教授馬偕紀念醫院肺癌團隊、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西整合醫學雜誌》總編輯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黃琬淑音訊剪輯:黃琬淑腳本撰寫:蔡怡真、黃琬淑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
-
2023-12-29 癌症.癌友故事
北市議員王欣儀自曝罹癌,一個人入院動刀「好像有點孤單?」公費5癌篩早期揪出癌症
台北市議員王欣儀今(28日)在臉書自曝,「我罹癌了!」她說平日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很健康,也常參加支持癌友的活動、記者會,卻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也成了癌症患者,成了癌友的一份子!王欣儀選在今天住院檢查,明天就要手術開刀。王欣儀自曝罹癌 一個人入院動刀「好像有點孤單?」王欣儀說,當她拿健檢報告給醫生看,馬上就安排穿刺切片檢驗時,醫生還問她:「有人陪妳來嗎?」王欣儀愣了一下,回說沒有!出了診間,觀察了一下候診的人,發現好像大多數的人都是有人陪伴的,頓時突然覺得,「單身只能靠自己的我,好像有點孤單?」而最近忙著台北市總預算審查及選舉事務、行程的王欣儀,為了怕大家擔心,也為了不耽誤民代及輔選的職責,因此一直不敢公布消息。手術時間也安排在議會休會後,跨年的假期間。然而明天就要開刀了,雖然她說很信任醫生的專業,不過不怕一萬 就怕萬一,心情還是難免緊張,「如果有萬一,我要先跟大家說聲:我愛你們!」感謝大家對她一路相挺與支持。預防癌症該做哪些檢查?癌症視不同癌別,檢查項目、對象都有所不同。為早期發現癌症或癌前病變,目前國健署還提供「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肺癌」五項癌症公費篩檢,篩檢陽性個案只要能早期治療,有機會阻斷癌前病變進展成癌症、降低死亡率。公費5癌篩一、大腸癌篩檢: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者,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二、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習慣者,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原住民則提前至18歲以上)三、乳癌篩檢:45歲以上女性,或母親、女兒、姊妹、祖母或外祖母曾患有乳癌的40~44歲女性,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四、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五、肺癌篩檢:下列對象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1. 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2. 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包-年:每天吸菸包數╳吸菸年數。例如每天1包吸30年就是30包-年)、有意願戒菸或戒菸不到15年的重度吸菸者。衛福部位國健署長吳昭軍之前曾在「2022年癌症高峰論壇」針對癌症預防篩檢發表演講,列出八大致癌因子預防重點,包括:8大致癌因子預防重點1.戒除菸、檳、酒2.肥胖防治3.促進健康飲食4.提升運動5.疫苗注射:B型肝炎、HPV疫苗6.避免接觸空汙及其他化學致癌物7.避免接觸輻射線8.感染性疾病防治:B、C 肝炎、胃幽門螺旋菌還是要再度呼籲,很多癌症初期都沒有明顯症狀易讓人忽略,等到身體發生警訊可能為時已晚,只有透過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可阻斷已經發生變異的細胞發展為癌症。【資料來源】.《王欣儀 台北市議員》臉書粉絲專頁 .衛福部衛教資訊.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2-28 焦點.用藥停看聽
淋巴瘤、腫瘤檢查用藥暫缺貨 食藥署專案輸入應急!鎵-67是什麼,用於何時?
輔助淋巴瘤及支氣管腫瘤檢查的放射性藥品,主要用於造影檢查,平均周用量為40瓶,不過因為唯一持有許可證的廠商,將在明年2至3月進行機器歲修因素,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說,在11月21日啟動公開徵求後,已有業者提出專案輸入申請。陳惠芳說,今年3月25日至12月19日,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總案件統計,已辦畢664件,4件辦理中,調查無短缺案件有201件、佔30.3%;建議使用替代品項379件、佔57.1%;無替代藥品啟動21件、佔3.1%,分別為9項藥品成分,目前已8項徵得專案進口,其餘1項就是今天公布的鎵-67(Ga-67)注射劑;短缺期短恢復供應有63件、佔9.5%。「鎵-67(Ga-67)注射劑型」原廠商暫停供應 另採專案輸入應急陳惠芳說,適應症為霍金氏病、淋巴瘤、支氣管性腫瘤等惡性腫瘤助診的「鎵-67(Ga-67)注射劑型」,目前國內有1張藥品許可證,不過廠商通報,因機器歲修因素,預計在113年2月7日至3月18日期間暫停生產而無法供應,考量部分情形無法以其他診斷方式替代,於112年11月21日啟動公開徵求專案輸入或製造,目前已有業者有意願專案輸入,將可補足缺口。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楊博文說,這款「鎵-67(Ga-67)注射劑」,每周量約40瓶,不過還是看臨床需求,但不同檢查及個別病人需要的劑量不同,藥品半衰期約70小時,所以不能存放,臨床上都是醫療端有使用需求,才向廠商下訂,後續預計採專案輸入,不過目前國外仍在國年期間,待補齊相關文件後,應可順利銜接廠商機器歲修期。鎵-67 偵測及追蹤惡性淋巴癌、黑色素瘤等腫瘤衛福部台中醫院官網指出,核醫鎵-67發炎或腫瘤掃描的主要目的,為偵測發炎感染的病灶位置,以及偵測及追蹤惡性淋巴癌、黑色素瘤、軟組織肉瘤、肺癌、肝癌、白血病的腫瘤,照影檢查時,只需靜靜躺著、並不會痛苦,照影從頭至腳約需時30分鐘,有時會因每個人情形不同,由醫師決定是否加照局部照影,每一局部照影需時約10分鐘。其他注意事項方面,如有懷孕的可能,可能暫時不宜進行該掃描;不需禁食,但少數病患,如檢查腎臟發炎者,需於照影前一天配合服用瀉劑清腸,以提高影像品質;鎵-67可經由乳腺分泌,哺乳婦女若接受檢查需停止哺乳至少2周;化學治療將減低腫瘤組織對鎵-67的攝取量,最好於治療後3周以上再進行檢查;該藥物雖具放射性,但非常微量,基本上並不會對患者或家人造成傷害,但為維護兒童與孕婦權益,基於輻射越低越好的原則,檢查3日內請儘量減少1公尺以內近距離相處。「鎵-67(Ga-67)」是什麼?核醫鎵-67發炎或腫瘤掃描主要目的:1.偵測發炎感染的病灶位置2.偵測及追蹤惡性淋巴癌、黑色素瘤、軟組織肉瘤、肺癌、肝癌、白血病的腫瘤。注意事項:1.若您有懷孕的可能,可能暫時不宜進行核醫鎵-67掃描,請先告知。2.不需禁食,檢查前並不需要特別的準備,但少數病患(如檢查腎臟發炎者)需於照影前一天配合服用瀉劑清腸,如此可以提高影像品質。3. 鎵-67可經由乳腺分泌,哺乳婦女若接受檢查需停止哺乳至少兩週。4.化學治療將減低腫瘤組織對鎵-67之攝取量,最好於治療後3週以上再進行檢查。5.在攝影的過程中應保持靜止不動。其他則無特別之注意事項,並且罕見有過敏等副作用。6. 本檢查所用藥物雖具放射性,但非常微量,基本上並不會對您或家人造成傷害;請放心。但為維護兒童與孕婦之權益,基於輻射越低越好的原則,檢查三日內請儘量減少近距離相處(一公尺以內稱近距離)。之後則無此限制。(資料來源:衛福部台中醫院衛教資訊)(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24 癌症.飲食與癌症
癌症其實是可以預防的 美國癌症研究中心最推薦的6種食物
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指出,美國民眾平均每三人當中,就有一人在人生當中某個時刻將出現癌症,但許多癌症病例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包括改變飲食。位於華府的美國癌症研究中心(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研究部副總監布洛克登說,沒有任何食物具有單獨的防癌效果,但民眾如果保持健康飲食習慣,則可降低罹癌風險。專家建議,以下種類的食物非常值得納入日常飲食:花椰菜與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賀勤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Center)癌症防治研究員蘭普說,十字花科蔬菜含有豐富的異硫氰酸鹽(isothiocyanates),有助於細胞排毒與修復,對於預防癌症具有重要影響。舉例來說,青花菜芽含有大量異硫氰酸鹽硫代蘿蔔硫素(isothiocyanate sulforaphane),可以讓細胞面對日常損害時提高自然免疫力。研究發現,異硫氰酸鹽硫代蘿蔔硫素對攝護腺癌、乳癌、膀胱癌、大腸癌都有防護效果。研究結果顯示,每周食用四、五份以上的十字花科蔬菜有助於降低癌症與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常見的十字花科蔬菜有:綠、白花椰菜、高麗菜、大白菜、小白菜、大頭菜、青江菜、油菜、芥菜、白蘿蔔等。番茄及番茄製品過去多項研究已經證實茄紅素(lycopene)有助於降低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但少數研究還發現茄紅素可能有助於預防乳癌、肺癌及大腸癌。番茄烹煮之後能讓茄紅素獲得更好的吸收。豆類及豆科植物布洛克登說,豆類與豆科植物不但富含蛋白質,也是極佳的纖維來源,纖維對腸道健康及免疫系統非常重要,有助於預防大腸癌;每天食用30公克豆類,大約等於兩杯份量的黑豆,將可讓身體獲得纖維的抗癌好處。堅果,特別是核桃堅果含有豐富的健康脂肪、蛋白質、纖維,研究發現食用堅果有助於降低癌症風險,尤其是消化系統方面的癌症。核桃含有大量的鞣花丹寧(ellagitannins),能讓腸道細菌轉化為代謝物,如此一來便降低了癌症滋生、繁殖的能力。研究顯示,每天吃一把堅果有益健康。莓果草莓、藍莓、蔓越莓、石榴等都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類黃酮,能保護細胞免於受到容易增加罹癌風險的壓力及DNA損壞。花青素(anthocyanins)讓莓果擁有不同顏色,還有消炎效果。布洛克登說,減少發炎對於防癌相當重要,因為發炎是癌症的重要肇因。如果要獲得減少發炎的最大效果,專家建議每天食用半杯到一杯份量的新鮮或冷凍莓果,最好選擇有機產品。大蒜蒜素(allicin)具有抗癌功能。在一項長期研究中,住在中國發生胃癌機率較高地點的3000名民眾,一年食用蒜頭,每2.2磅得胃癌機率就降低17%。研究人員說,這個食用量相當於每周吃五顆蒜瓣,吃生蒜有助保存風味和其所含的化學物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21 醫療.呼吸胸腔
「慢性咳嗽」常見10原因!咳嗽持續超過8周 要警惕可能隱藏重大疾病
咳嗽是一種人體自然的防禦機制,是呼吸道受到刺激時常見的一種反應,可以清除支氣管分泌物並消除吸入的異物。但是反覆且持續性的咳嗽除了影響生活品質外,嚴重甚至會影響患者的人際關係,因此也是胸腔科門診病患求診常見的原因之一。咳嗽原因盡不相同 具生理與病理意義不同問題所引起的咳嗽,是由不同的原因刺激咳嗽神經所產生,它代表著不同的生理或病理意義,不可以把所有咳嗽都等同視之,要有效治療咳嗽,必須找出問題的根源才能確實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胸腔內科醫師施俞寧建議患者應及早就醫,作詳細的評估及檢查,找出可能引起的原因,方能對症下藥。咳嗽持續超過8周 「慢性咳嗽」常見十大原因慢性咳嗽定義為咳嗽的時間持續超過8周,一項分析估計,全球成人的慢性咳嗽罹病率約為10%,主要以中年人為主,女性比男性更常見,有研究報導66%-73%的患者為女性,最常見的就診年齡為60-69歲。造成咳嗽的原因很多,也可能隱藏著其他重大的疾病,其中一些常見的包括: 1.吸煙:長期吸煙是導致慢性咳嗽的主要因素之一。吸入煙霧會引起氣道炎症,導致咳嗽成為常見症狀。 2.空氣污染:暴露在污染的空氣中,如顆粒物、化學物質和有害氣體,可能刺激呼吸道,引發慢性咳嗽。 3.過敏:對空氣中的過敏原(如花粉、塵蟎、動物皮毛等)過敏可能導致慢性咳嗽。過敏性哮喘也是一個常見的原因。 4.氣喘:氣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症狀包括咳嗽、氣促和胸悶。慢性咳嗽可能是氣喘的表現之一。 5.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可能是慢性支氣管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6.胃酸倒流:胃酸倒流到食道和喉部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特別是在夜間或飲食後。 7.藥物副作用: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包括咳嗽,例如ACE抑制劑(用於高血壓治療的藥物)。 8.肺部疾病:肺部疾病如肺結核、肺纖維化或肺癌等也可能導致慢性咳嗽。 9.氣候和環境因素:寒冷、乾燥或污染嚴重的氣候條件,以及暴露於化學物質或有毒氣體中,都可能引發慢性咳嗽。 10.心血管問題:心臟疾病、心力衰竭或其他心血管問題也可能導致慢性咳嗽。 【延伸閱讀】冷氣團報到!台北馬拉松清晨開跑 運動掌握3訣竅減少心臟病、中風風險亞洲第一!中醫大附醫、Google Cloud合作 引進最新模型AI智慧醫療再升級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02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
2023-12-18 癌症.飲食與癌症
6種癌症是吃出來的!盤點5種防癌天菜,每天要吃到多少量才有效?
癌症是造成台灣人死亡的第一殺手,每年都有超過五萬人死於癌症。但其實透過改變飲食跟攝取正確的營養,就可能改變罹患癌症的結果。你害怕癌症嗎?那你知道自己每天都可能吃下致癌食物嗎?六種吃出來的癌症根據一篇系統文獻回顧,有幾種癌症跟飲食的確高度相關。包含台灣人發生率第一名的大腸癌、死亡率前三名的肝癌,還有近幾年人數增加的胃癌。1. 大腸癌:紅肉、加工肉。2. 肝癌:酒精。3. 胃癌:鹽。除此之外,台灣人死亡率第一名的肺癌,以及仍排在前十大癌症中的口腔癌,還有無聲殺手胰臟癌,根據台灣的本土研究,也是禍從口入的癌症。4. 肺癌:抽菸、煙燻食品。5. 口腔癌:菸、酒精、檳榔。6. 胰臟癌:含糖飲料。為什麼?這六種食物竟然會致癌1. 紅肉、加工肉2. 酒精3. 高鹽4. 精緻糖(含糖飲料、糖果、糕點等)5. 煙燻食物6. 檳榔研究顯示,紅肉在經過高溫烹調之後,會含有高量的雜環胺(HAAs),雜環胺是強力的致癌物質,會誘發DNA突變、促進癌細胞增生;加工肉品同樣也會刺激大腸,造成腫瘤產生。不只是大腸,跟大部分癌症的發生率都有關。煙燻食物雖然也是加工食品,但跟肺癌有比較明確的關聯。除了食品本身就可能會增加肺癌機率之外,有菸癮的人吃下煙燻食品,得到肺癌的機率則會加乘。酒精則是在B型肝炎、C型肝炎病毒逐漸被滅絕之後,造成肝癌的最大因子。在代謝酒精的過程中,肝臟會逐漸變成脂肪肝,下一步就是轉成肝癌,因此每日攝取超過10克酒精以上,就有可能影響健康。過高的鹽分則有可能會傷害胃黏膜,或是造成幽門桿菌的生長,這兩種都會誘發胃癌,應該要遵守每天攝取鹽分不超過6小匙的份量,也不吃太多高鹽高油的醬料。精緻糖在國外的研究中,跟胰臟癌的關聯比較小,但根據台灣的本土研究,喝越多含糖飲料的年輕人,得到胰臟癌的比例越高,可能是台灣遍地飲料店造成的地區性現象。這五種防癌天菜,每天要吃到多少量才有效?目前防癌證據最充足的飲食法就是「地中海飲食」,也就是包含蔬果、全穀類、健康油脂、魚、堅果的飲食習慣。1. 蔬菜水果:12歲以下每天要吃5份、女性要吃7份、男性要吃9份蔬果。一份蔬菜約生食100公克,熟食標準碗的半碗;水果一份約一個拳頭大。2. 全穀類:選擇非精緻糖的米飯、全麥、五穀雜糧來補充所需的碳水化合物。3. 健康的油脂:屬於不飽和脂肪,以橄欖油為主,一天一湯匙。4. 魚:一週內至少要攝取兩份魚,最好是鮭魚或鯖魚。5. 堅果:每天吃一小碗堅果,大約半個拳頭大小。堅果熱量很高,要注意份量別吃太多。當然,地中海飲食也不完全適合每個人,不過針對飲食習慣與癌症的相關研究都顯示,想要防癌,最重要的是「均衡飲食」,只吃一種食物容易營養攝取不足,但透過足夠、健康的營養素,的確是目前最有效預防癌症的方式。想要打造抗癌體質,就從改變飲食開始吧!延伸閱讀:癌症其實是種發炎疾病!長庚名醫江坤俊:吃這個預防16種癌症,降60%癌症風險參考資料:Enrique Contreras García, Ana Zaragoza-Martí, Influence of food or food groups intake on the occurrence and/or prote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Nutr Hosp. 2020 Feb 17;37(1):169-192.Katie M Di Sebastiano et al., Nutrition and Cancer Prevention: Why is the Evidence Lost in Translation? Adv Nutr. 2019 May; 10(3): 410–418.Chien Hua Chen et al.,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rom Pancreatic Cancer: Based on Half a Million Asian Cohort Followed for 25 Years. Front Oncol. 2022 Apr 7;12:835901.延伸閱讀: 段純貞、林東芳排不到第一...第1名還被譽為「神級牛肉麵」!網友熱議「雙北牛肉麵」TOP 10店家大公開
-
2023-12-16 癌症.抗癌新知
比閃電擊中機率更低百倍!弱勢癌「華氏巨球蛋白血症」新一代 BTKi藥物12月起健保給付
患者人數稀少且治療選擇相當有限的弱勢癌「華氏巨球蛋白血症 」(以下簡稱 WM) ,終於迎來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 BTK抑制劑 (BTKi) 12月起正式納入健保給付的好消息!台灣WM每年新發病例不足 50人,盛行率僅約百萬分之四,比一個人一輩子被閃電擊中的機率還低百倍以上,高風險族群5年存活率僅有36%。由於初期症狀捉摸不定,患者在求診過程中有如身陷迷宮,輾轉於不同科別間又找不出病因,還容易發生漏診、誤診,錯過對症下藥的時機,身心承受極大壓力。患者陳女士十分感慨,回溯 30多年前的初次確診,她經歷了多個階段的治療,也曾因經濟負擔讓她放棄治療,一身的病痛與被宣判絕症的絕望,讓她從未想過有天竟能健康迎接 70歲生日。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黃泰中表示,巨球蛋白指的是患者體內免疫球蛋白 (IgM) 過度增生,導致血液黏稠而發生多處黏膜不正常出血,或神經系統病變如視力模糊或喪失、頭痛、暈眩、眼球震顫、耳鳴或突發性聽力喪失;嚴重者甚至引起混亂、失智、中風或昏迷。透過 IgM基因檢查、骨髓穿刺和切片檢查,可以在早期鑑別惡性淋巴瘤或其他血液疾病,呼籲民眾勿因抽龍骨水的迷思而錯失儘早診斷與治療的機會。秀傳醫療體系彰化院區癌症醫院院長張正雄指出,年滿 65 歲以上且有生化指標異常的高風險患者,其病情惡化速度快於一般 WM 患者。加上年長者多患有心血管等共病症,治療策略應積極處置,注重用藥安全性。目前國際間,華氏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療方針以新型標靶藥物為主,台灣在 WM治療已經趕上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 (NCCN)及英國國家健康暨照護卓越研究院 (NICE) 的準則。社團法人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吳卉汝表示,111年各類癌症健保前10大醫療支出統計顯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NHL) 人均醫療費用佔十大癌症中第四位,藥費更是超過癌症死因之首肺癌。新一代 BTKi的申請至給付生效僅花費 519天,短於抗癌藥平均生效天數 726天,表示 WM患者的需求得到更廣泛的重視。黃泰中表示,淋巴瘤是由全身性的淋巴球癌化生成。此一特性使患者初期可能在全身不同位置發現病變,增加了早期診斷的難度。他呼籲,當民眾出現發燒、夜間盜汗、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疲勞、淋巴結腫大、皮膚搔癢等淋巴瘤常見症狀,持續約二至三周時,應盡快至血液腫瘤科就診。
-
2023-12-15 癌症.其他癌症
比閃電擊中機率還低!7旬婦不明出血月餘、血液黏稠, 最後發現竟是「罕見癌症」!
73歲陳女士,35歲起眼睛粘膜、牙齦及子宮,出現不明原因出血,先後在眼科、牙科、婦產科就醫均找不出病因,服用藥物成效有限,必須固定輸血維持生命。後北上就醫,確診罕見癌症「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使用新型標靶治療,至今控制良好。醫師表示,此疾病在淋巴癌中相當罕見,罹病機率甚至比被閃電擊中還低(閃電擊中率約60萬分之一)。華氏巨球蛋白血症與「血液高度黏稠症」的關係陳女士的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張正雄表示,華氏巨球蛋白血症每年新發病例不足50人,盛行率為百萬分之4,高風險族群的5年存活率僅36%。年長者容易有心血管等共病,用藥時必須謹慎,曾有患者因使用化療併發肺部感染,差點因此離世。張正雄表示,此疾病會導致「血液高度黏稠症」,病人體內免疫球蛋白(IgM)過度增生,導致血液更黏稠,進而引發患者貧血、異常出血或因神經病變導致麻木。臨床上,2至3成患者會出現神經系統病變,如視力模糊喪失、頭痛、暈眩、眼球震顫、耳鳴或突發性聽力,嚴重時甚至會引發混亂、失智、中風或昏迷。華氏巨球蛋白血症好發族群與目前治療的處境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黃泰中表示,華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多為65歲以上長者,身體狀態不佳,在社會參與、經濟活動也相對弱勢,病友權益常被忽視,較難接受積極治療,過去10年患者整體存活率不足百分之五十。健保今年12月將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BTK抑制劑納入給付,依目前指引,患者對一線用藥反應不佳時,即應評估用藥。「我常跟病人說,使用新藥讓他們『禁得起』車禍。」張正雄表示,新型標靶藥物用於治療後,病友不會再因車禍導致感染,甚至必須截肢。不過,依現行健保條件評估,每年應只有10人能接受治療。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吳卉汝也對新藥納保感到振奮。她表示,根據111年各類癌症健保前10大醫療支出統計顯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人均醫療費用占十大癌症第四位,藥費更超過癌症死因之首肺癌。此藥物申請至給付生效僅花費519天,低於抗癌藥平均生效天數726天,這是對罕見癌友的照顧,也是對醫療權的堅守。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2-12 癌症.抗癌新知
化療一定會掉髮嗎?什麼癌會掉頭髮?癌症治療頭髮頭皮護理5策略
癌症病友在接受放療或化療的過程中常出現許多副作用,其中掉髮影響外貌、自尊,著實令人困擾,甚至有些患者還可以因此產生憂鬱症狀。但每一種癌症治療都會掉髮嗎?血液腫瘤科醫師指出,其實並不是每種癌症治療都會有掉髮後遺症!而且毛髮脫落也是短暫的過程,完成治療後大約2~3個月就會重新長出來。癌症掉髮原因掉髮主要是化學治療的後遺症,主要是受某些抗癌藥物的影響,對毛囊快速分裂細胞直接毒性損傷的結果。放射治療也可能讓被治療的身體部位掉毛髮。毛髮脫落指的也不止是頭髮,身上有毛髮的地方,如眉毛、腋毛、腿毛等,都可能脫落。不過通常治療引起的落髮是短暫的副作用,最重要還是先配合醫師進行治療,同時對頭髮和頭皮進行適當的護理和保養,或暫時戴上假髮,都是適當的治療應對。什麼癌會掉頭髮?多數人的刻版印象就是所有癌症治療都會掉髮?其實是與所選擇的化學藥劑和治療方案有關。癌患接受化療時若有用到紫杉醇類藥物就可能會有大量掉髮的副作用,所以像是乳癌、卵巢癌、子宮頸癌需要用到全身性藥物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常見掉髮問題。肺癌患者也是歐洲紫杉醇或太平洋紫杉類藥物比較容易掉髮。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以乳癌為例,俗稱小紅莓的化療藥品(doxorubicin)打1至2個療程後,掉髮的發生率幾乎100%,但使用另一個化療藥品vinorelbine(如:溫諾平、威若賓),其不良反應主要為白血球低下及腸胃症狀,但幾乎不會嚴重掉髮。化療多久後開始掉髮通常掉髮會在治療後的2至3週開始,此期間頭皮也可能會較容易發癢或敏感,因此要注意在梳理和洗頭時要輕柔些。可在治療前先詢問醫師所使用的藥物會不會有掉髮副作用,如有可以事前做準備,如頭巾及帽子等。或者也有人事先就把頭髮剃掉,會先掉頭髮剪下來製作假髮。完成治療後大約2至3個月,最遲3至6個月後就會再重新長出。不過新長出的新頭髮,髮質及髮色可能跟原本的不太一樣,可能較捲或較直一點,也可能與原本不同顏色,不過時間愈久,頭髮會慢慢回到原本治療前的樣態。化療掉髮飲食既然癌症治療掉髮是短暫的副作用,因此頭髮的問題真的無需太擔心,只要在治療期間對頭髮和頭皮進行適當的護理和保養,也不需太頻髮的洗頭髮,注意使用溫和的洗髮精或洗髮乳進行頭皮的清潔,加強頭髮的滋潤與保濕即可。在飲食方面不太需要特別針對掉髮調整,但在重新長出頭髮的期間,可多補充一些幫助頭髮生長、維持頭皮毛囊健康的營養素。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衛教資料指出,例如吃富含蛋白質、銅、維生素E及卵磷脂的食物,如豆製品、魚類、雞蛋、芝麻、腰果等。但不要只吃特定某類食物,而是要多樣化食物來源,營養均衡,就能讓頭髮及毛囊健康。治療期間頭髮頭皮護理5策略1.避免物理性處置或化學性藥物所導致的頭髮損傷(例如漂白、染色、燙髮、使用捲髮器或燙髮捲)。2.化療期間應持續實施溫和護髮的策略,加強頭髮的滋潤與保濕。3.使用不太會吸附或抓住脆弱頭髮的緞面枕頭套,使用柔軟的刷子,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洗頭髮而不需經常性的洗頭髮,並且使用溫和的洗髮精或洗髮乳進行頭皮的清潔。4.把頭髮剪短或打薄,短髮比長髮更能減緩因重力或拉扯及梳髮所導致的落髮。當頭髮開始脫落時,短髮的時候比較不會那麼明顯。5.嘗試戴假髮,假髮製作技術愈來愈進步,外觀看上去和真髮沒兩樣。將頭髮剃掉也更容易固定假髮或髮型。【資料來源】.台中榮總--心理調適~女性癌患面對掉髮的心理調適.台灣癌症防治網--化療引起落髮之治療與預防.台灣癌症基金會.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2-0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為什麼照相時不要站在中間?
每次照相,某位大老總不要站在中間,雖然他輩分最高。大夥問他:「以前上課時老師總是指著相片說,站在中間這個已經走了!」為什麼站在中間的總是走得早?因為通常中間的就是年紀比較大。可能是老師,可能是老闆,也可能是某某長輩。然而,可以站在中間卻比較晚走嗎?從醫學上而言,當然是可能的。雖然年老者,通常走得比較早是常態。但也有例外,古人有言:「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大概是年輕人罵老賊的話語,但也有表示老者不一定走得早的時候。那麼如何不要站在中間而不會早走呢?第一個就是要有養生之道。生活起居正常、飲食清淡、規律運動,但這樣還不夠,也是不少人的誤解,以為自己很養生,就一定可以長壽。平日養生的確是可以延壽,但不一定會長壽,就好比車子小心開,但不代表不會拋錨,還要定期檢查,車子如此,人更是如此。平時養生,勤於運動,呼吸新鮮空氣,可以減少動脈硬化,減少心臟病的危機。平時運動有助於鍛鍊心血管系統,呼吸新鮮空氣可以避免老化,保護肺臟。但人是肉身打造的,而構成肉身的基本單位是細胞,而細胞的生命是其細胞核中的基因決定的。年紀大,受外來的影響或遺傳的因素,基因容易發生突變,長出癌症。通常基因會遺傳給下一代,因此有家族性癌症者需要定期追蹤檢查,及早抓出癌症及早治療。例如家中有人得肺癌、有人得乳癌、有人得大腸癌,其他家人都要定期檢查以保安全。此外,有些感染,例如B型肝炎或C型肝炎,通常感染後大多不知不覺,等到有感覺可能到肝硬化吐血了,或人瘦了,或肚子大了起來,才知道演變為肝癌了。此時才去求醫通常來不及了,這時即使照相不在中間也會早走一步。因此,要能心安理得,照相時站在中間,就要有自知之明,除了平時的養生之外,就是要像保養車子一樣,定期去體檢一下,防患於未然,屆時站在中間也就不用怕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12-08 癌症.攝護腺癌
尿尿出現「紅色小蟲子」以為是寄生蟲!初診即確診攝護腺癌末期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110年攝護腺癌成為男性十大好發癌症中第五名。醫師表示,攝護腺癌早期症狀難發現,病患踏入診間就醫時,已有三成患者為末期患者,存活率偏低。60歲的鄭先生某日尿尿出現「紅色小蟲子」以為是寄生蟲但其實是血尿,直到半夜頻尿才到泌尿科報到,沒想到直接確診攝護腺癌末期。排尿異常、背痛才就診 可能已攝護腺癌骨轉移台灣泌尿科醫學會今日舉行「守護前腺 掌握自由關鍵」衛教記者會。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表示,攝護腺癌多數患者常在「排尿異常、雙腿無力、背痛」後才踏入診間,但此時可能已為晚期骨轉移,臨床觀察病患進入診間約有三成患者被診斷為轉移性攝護腺癌,若家中有親人曾罹患癌症、有家族病史,罹癌風險更高應小心預防。找出BRCA致病性基因缺陷 突破被宣告的存活期60歲的鄭先生今年已經和攝護腺癌共處4年,當初因為血尿、半夜頻尿而至泌尿科就診,起初還以為不是大事,卻被醫師診斷時已是攝護腺癌第四期,且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系統及骨頭,可能僅剩不到2年的存活期,但他早已突破一開始被宣告的存活期。「我沒有感覺我在抗癌,我就是每天過正常的生活。」鄭先生今日出席記者會,他相當樂觀,得知確診時的第一反應是「要趕快留下照片」,他說,生病這件事情不可逆,既然遇到了就是要面對;也相當感謝高雄榮總泌尿科醫師郭威廷替他進行基因檢測,找出BRCA致病性的基因缺陷,並調整使用PARP抑制劑進行治療。鄭先生具有癌症家族病史,父親因肺癌過世,二哥及爺爺皆為胃癌。郭威廷表示,鄭先生確診時已是第四期,治療上只能採取「圍城策略」,讓病情不要再惡化,並維持患者的基本生活,11月起健保擴大給付的PRAP抑制劑治療,一年約有210人符合使用資格,鄭先生是治療成效相當好的個案。具BRCA基因突變者 罹患攝護腺癌死亡率較高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泌尿腫瘤委員會主委黃昭淵表示,具有BRCA基因突變的人罹患攝護腺癌後,死亡率則為一般人的2.5倍,主要因為病程進展較快、對傳統治療的反應比較差,因此預後也比較不好;在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中,約12%具有BRCA基因突變,若使用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則可讓具有受損BRCA基因的癌細胞無法被修復,導致癌細胞死亡進而可延緩或停止腫瘤生長,因此PARP抑制劑是精準對抗BRCA基因突變相關癌症的利器。攝護腺癌如何預防?.定期健康檢查、直腸指診、抽血篩檢(前列腺特異抗原 PSA),以期早期發現及早診斷治療,尤其是老年人在健康檢查時,應特別注意前列腺情況。.控制飲食中蛋白質、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多食用豆類食品和蔬菜,尤其是番茄、橘子等,可以降低發生前列腺癌的風險。.食物中攝入足量的硒,人體血液中硒濃度高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機率會低至4~5倍。.規律性行為,能減低前列腺癌風險。》看完整百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7 養生.生活智慧王
熱鍋沖水洗鍋的煙霧最毒?這動作最傷的是鍋具不是人!顏宗海教變通方法清洗減煙霧
你可以先知道: (1)熱鍋沖冷水的煙霧是什麼物質,目前能查到的文獻記載中、都並沒有任何研究或分析,因為成分不明、所以無法得知煙霧的危害,因此不能說煙霧是肺腺癌最毒污染物,甚至比我們所知道的第一危險因子抽菸還毒。 (2)不管是哪一種材質的鍋具,都應避免起鍋後直接拿熱鍋去沖冷水清洗,溫差恐減損鍋具使用壽命,尤其是不沾鍋、因為帶有塗層,在高溫狀態下塗層更易受損。網傳「熱鍋洗鍋煙霧是肺腺癌最毒污染物」的相關截圖及內容,提到大家都知道二手菸、油煙、空污的危害,但其實最毒的是熱鍋洗鍋的煙霧。專家表示,不管哪種材質的鍋具,不要直接把熱鍋拿到冷水底下沖洗,這樣的建議是對的,但是說煙霧是導致肺腺癌最毒的污染物這個部分就是沒有實證的錯誤說法。洗鍋煙霧是肺腺癌最毒的污染物? 原始謠傳版本: 親愛的主婦朋友請注意 去聽了一場衛生講座,由中興醫院的衛教護理師講課⋯⋯提到肺腺癌,大家都知道是二手煙、廚房油煙、空氣污染⋯等的危害 但,另提到最毒的是-剛起鍋,熱熱的鍋,就洗鍋,所發出的煙霧-是肺腺癌最毒的污染物。 分享給妳,以後等鍋子涼ㄧ點後,再洗鍋子。 另外,要等涼了再洗鍋子,否則有些平底鍋 熱脹冷縮 會變凹凸 不平。 並在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流傳:查證解釋: 剛起鍋的煙霧最毒?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醫師顏宗海表示,網傳訊息提到醫院的衛教師在講座時說「剛起鍋的熱鍋就拿去洗鍋,所發出的煙霧是肺腺癌最毒污染物」,但醫學已證實肺腺癌的危險因子依序是(1)抽菸、二手菸(2)廚房的油煙,所以說熱鍋沖冷水是導致肺腺癌最毒的污染物,依據學理、這樣的說法「一定是不對的」。顏宗海指出,很多主婦因為油冷掉會變得比較黏膩不好洗、所以趁熱鍋趕快洗,還有就是為了搶時間趕快做下一道菜,而有將熱鍋直接拿去沖冷水清洗的習慣,但不管是鐵鍋或是不鏽鋼鍋、甚至不沾鍋或是玻璃、陶瓷等等任何材質的鍋具,這樣的動作會因為溫差過大、材質易受損,而減少鍋具的使用壽命,鍋具比較容易壞掉,所以不建議主婦這樣做,但是說熱鍋沖冷水的煙霧是肺腺癌最毒污染物,這就必須要加以澄清。 顏宗海強調,炒菜會增加肺癌風險是因為油煙會產生「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PM 2.5 的「懸浮微粒」或甚至「細懸浮微粒」也會增加,但起鍋後熱鍋沖冷水會沖出什麼物質,目前查證文獻並沒有任何研究或分析,在醫學上也沒有這樣的討論。 所以比較公平的說法是除了鍋子的壽命以外,這個動作所產生的煙霧,因為成分不明,因為沒有任何研究而無法回答,在不能過度推理的情況下,不能說這樣的煙霧是肺腺癌最毒污染物,甚至比我們所知道的第一危險因子抽菸還毒,這是傳言必須被澄清的錯誤部分,至於傳言呼籲不要把熱鍋拿到冷水底下沖,這樣的建議則是對的。要怎麼減少煙霧的狀況? 顏宗海建議主婦等鍋子涼了一點再去做清洗的動作,也比較不會因為熱鍋移來移去而燙傷,而且在家裡不像在餐廳搶快搶時間,家裡比較可以有充裕的時間處理;此外還有一個變通的做法就是空的熱鍋不要移動,降溫到接一碗冷水放進鍋裡也不會起煙霧,等鍋子溫度又更低了才開始洗鍋,這樣既可以降溫也因為不移動熱的鍋子而比較安全,而且抽油煙機全程都是保持運轉的狀態,最好主婦這時候也能離開廚房的現場,這樣會是一個比較可行、比較好的變通方式,至於鍋子要多久才能降溫到放水下去也不起煙霧,就視個別情況嘗試、經驗累積。鐵氟龍的鍋具有害? 顏宗海強調,雖然傳言並沒有提到鍋子的材質,但熱鍋沖冷水要特別注意的另一個問題是不沾鍋,不沾鍋塗層是俗稱為「鐵氟龍」(Teflon)的 PTFE(聚四氟乙烯),最近美國田納西州環境及自然保育局(DEC)在官網上公開資料,提到 PFAS 家族(全氟 / 多氟烷基化合物)化合物高達 3000 多種,最常被提到的就是與鐵氟龍製程有關的 PFOA(全氟辛酸),以及 PFOS(全氟辛烷磺酸)、PFBS(全氟丁烷磺酸)等,相關研究發現 PFAS 化合物不管是河川中、飲用水中、人體血液中都能驗出,生活中會用的包括除鏽劑、不沾鍋、防油紙袋、滅火材質、家具、布料衣物等,PFAS 透過各種管道進入人體,該網站也詳列 PFAS 對人體的健康影響包括 6 大項:(1)增加人體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 (2)讓人體對疫苗反應不佳 (3)引起甲狀腺疾病 (4)增加婦女不孕風險(5)懷孕婦女容易發生子癲前症高血壓 (6)增加孕婦早產生下低體重兒的風險而美國毒物領域最權威的單位「毒性物質及疾病登記署」(ATSDR)的資料顯示,除了上述類似的項目外,還提醒了肝臟酵素酶的變化及腎癌、睪丸癌的風險。 顏宗海表示,PFAS 的很多問題都與懷孕有關,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環境荷爾蒙,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的表現,醫學界當然也知道 PFAS 不好,但是 DEC 的資料所講的 6 大問題並沒有提到癌症風險,ATSDR 雖有提到的癌症風險,但根據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分級,則是將 PFOA 列為人類的可能致癌物,等級為 2B,並非一級的人類致癌物,這也是最近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退休教授林順慶投書媒體「現在的不沾鍋比以前毒七倍?含鐵氟龍的鍋具對人體有害嗎?」的觀點及立場,科學界都知道 PFAS不好、應該管制,但傳言不能把它講得很聳動,造成群眾的誤解及恐懼。 顏宗海指出,食藥署曾宣導,不沾鍋的塗層怕高溫,應避免長時間高溫烹煮,避免尖銳的鍋鏟、夾子刺傷,或是清潔刷具刮傷,不沾鍋在高溫的時候本來就比較不穩定,高溫時沖冷水也可能會造成塗層裂開剝落而受損,這是不沾鍋雖然方便好用但一定要注意的地方。結論 傳言指起鍋後,熱的鍋子就洗鍋,所發出的煙霧是肺腺癌最毒污染物的說法為錯誤訊息,目前並無實證;但不管是哪種材質的鍋子,都應避免熱鍋就沖冷水,以免影響鍋具使用壽命,至於洗鍋的煙霧是哪些成份、有何危害,目前並無研究或實驗能證實。(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3/04/pot.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7 焦點.杏林.診間
北榮重粒子治療助百名癌症患者!院長感動:一切付出都值得了
北榮重粒子治療今年5月15日啟用,截至今天(12/5)為止,半年內完成百例病人治療。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指出,原本被認為無法治療的胰臟癌,經化療及重粒子治療後,可以透過手術切除,其他如攝護腺癌、肺癌、肝癌、骨肉癌、頭頸癌、婦科癌症等患者也都獲得治療。北榮重粒子治療助百名癌症患者台北榮總今天舉行重粒子治癌百例、達文西手術5000例感恩會,並為國內首座負壓科技加護病房及「北榮一號雲」超級電腦剪綵啟用,退輔會主委馮世寛今天也出席,並肯定陳威明帶領的北榮團隊,在癌症治療、重症防疫及智慧醫療上優異成果,嘉惠病人,期許榮總醫療體系共同努力,繼續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院長陳威明:一切付出都值得了「病人的生命是無價,看到重症病人康復,一切都值得了」。陳威明說,北榮不惜營運虧損籌建重粒子治療,目前治療過程順利,病人復原良好,均持續追蹤治療成效,目前仍有多人在等候治療,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營運後,來自各國的參訪更是絡繹於途。陳威明也感謝北榮全體同仁上下一心、團結合作,在歲末年終時展示成果。除了重粒子治療,台北榮總完成達文西手術5000例,包括胰臟癌、壺腹周圍癌及腎臟癌部份腎臟切除等困難癌症治療,目前此三項疾病的達文西手術病例數,北榮案例數為全國最多,退輔會整體醫療體系合計已完成近1萬2千例達文西手術。今天也是首座專為醫院設計的叢集式超級運算平台「北榮一號雲」啟用。「北榮一號雲」超級電腦為新一代超級運算平台,具強大人工智慧(AI)計算能力,包括全方位的資料中心、創新的運算架構及多功能的軟體工具,推動生成式AI及大型語言模型LLM在醫學領域的創新應用。「北榮一號雲」可大幅提升整體運算能力,加速北榮精準醫療、智慧醫療、疾病預後預測、基因序列資料分析、數位病理精準診斷、智能藥物開發的發展,並且提供AI應用程式最佳發展平台。陳威明說,這不僅提升診斷精確性,更加快針對各種疾病的個人化治療策略制定,不僅是北榮資訊發展重要的里程碑,更代表台灣在高速計算醫學領域中,邁出了重要一步,也為國際醫學合作開闢了新途徑,進一步推動醫學AI的創新與發展。因應未來新興傳染病,國內首座智慧科技加護病房在台北榮總啟用,北榮投資逾一億元,興建15間智慧負壓隔離加護病床,位於科技大樓,與主要的住院大樓分艙分流,且引進或自行研發多項最新科技包括AI防護衣穿脫魔鏡、溼洗手監測系統,已獲得國家醫療品質獎肯定。另衛星護理站進行影像監視與呼吸器遠端調控;設置智慧電視與三方視訊系統等,同時導入機器人協助護理師傳送物資,減少人員暴觸風險。在流行病疫情發生時,可提供最高防疫標準的負壓隔離重症治療,平時則可作為一般呼吸系統重症加護病房使用,達到「病毒擋得住、訊號出得來、治療進得去、夥伴找得到、家屬看得見」的目標,大幅提升重症醫療照護品質。智慧機器人在內的多項科技產品,提升照顧的品質及防疫安全。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07 癌症.肺癌
撞球名將楊清順45歲肺癌離世「確實有點早」 醫:年輕患者要釐清2問題
台灣撞球名將楊清順今天上午因肺癌過世,享年45歲。醫師提醒,年輕肺癌患者要釐清家族史與空氣汙染問題,就算自己不抽菸,暴露在二手菸、三手菸中也會增加罹癌風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唯一方法。曾兩度奪得亞運金牌的「撞球之子」楊清順在今天上午病逝,享年45歲。撞壇人士透露,楊清順去年中因身體不適看病,發現肺部腫瘤,因當時癌細胞已擴散至動脈,只能採取保守治療,而第1次化療的經驗讓楊清順覺得太痛苦,因此過去1年改以放射線治療為主。今年病情曾一度好轉,在與病魔對抗1年多後於今天上午病逝。楊清順45歲就因肺癌病逝 「確實有點早」肺癌是無聲殺手,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民國110年癌症登記報告,自台灣發布癌症登記報告28年來,肺癌今年首度登上榜首,確診年齡中位數為67歲,發生率每10萬人口39.7人。楊清順年僅45歲就因肺癌病逝,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周百謙告訴中央社記者,「確實有點早」,越年輕的患者要釐清家族史,還有空氣汙染問題。周百謙指出,家族史包括2大層面,一個是基因的問題,包括家中有多少人在比較年輕就罹癌等,第2是家族共同存在的汙染問題,如地下水、重金屬等。早期肺癌風險因子:空汙、菸害不過,周百謙表示,40幾歲確診,可能30幾歲就已有早期肺癌,所以最大問題還是空氣汙染等風險因子,尤其是否曝露在抽菸環境中,就算自己不抽菸,二手菸、三手菸所造成風險也須注意。他以楊清順為例說明,撞球場是室內,若空氣不夠對流,致癌物的濃度會高很多,加上二手菸等空氣汙染源沒有解決,都會使得致癌物暴露比例大增。另外,居家是否有空氣汙染也要留意。周百謙重申,重點是好好篩檢,很多人以為肺癌初期會胸痛、咳血跟喘,其實並不是,根據肺癌的位置,會在不同地方造成不同症狀,往往有症狀都已是晚期,早期發現診斷早期治療是唯一方法。周百謙提醒,台灣抽菸人口一直下降,近期更多患者是基因突變的肺腺癌女性,當不抽菸卻罹患肺癌的族群增加,就要考慮到空氣汙染問題,無論是火力發電廠、工業區、霧霾,或是工作接觸等,都可能使風險增加。衛生福利部去年7月1日起將肺癌篩檢納入台灣第5癌篩檢,補助高風險族群,包含具肺癌家族史者,為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重度吸菸史,為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30包年,如每天1包,共吸菸30年、每天1.5包菸,共吸菸20年,或戒菸未達15年。肺癌如何預防?1.不吸菸與戒菸:菸為致癌物,吸菸尤其會引起肺癌。2.杜絕二手菸:將二手菸吸入肺部,因其分子微小,容易積在肺部周邊的小氣道內,會危害肺部健康,二手菸也較容易危害女性的肺部健康。3.為避免空氣污染,危害呼吸道的健康,應做好自我呼吸道的保護,例如:外出戴口罩。4.避免過度暴露於致癌環境:礦業、合成塑膠業、石綿接觸者、油漆製造業、金屬業及過度曝露於有放射線的環境,將提高罹患肺癌的風險,如因工作需要難以避免,也需加強工作時的自我保護(衣著、口罩等)以避免身體接觸過多的致癌物質。5.多吃各種綠葉蔬菜和蕃茄對預防肺癌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看完整百科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5 醫聲.癌症防治
打擊新國病!肺鱗癌喜迎健保給付國際標準治療 醫界提醒:肺腺癌才是「重中之重」
肺癌為目前國內發生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成了威脅民眾健康最大的「新國病」,其中,肺鱗癌過去大多只能選擇20年前的傳統化療,晚期病人通常活不過一年,所幸在醫界、病友團體極力呼籲下,健保署宣布本月起放寬給付晚期肺鱗癌患者的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一線給付,讓弱勢癌友看見「生」機,醫病均肯定健保署的有感施政。然而,改善肺鱗癌治療只是打擊肺癌的一小步,病人數最多的肺腺癌才是肺癌中的「大魔王」,特別是無基因突變的患者,治療權益長期以來未受重視,相較於健保投入大量資源引進一代接一代的標靶藥物,這群不適用標靶治療的病人,最需要的第一線治療是符合國際標準的免疫藥物合併化療,醫病期盼健保給付下的肺腺癌也能盡速跟上肺鱗癌的腳步,讓這群人數最多的弱勢肺腺癌家庭不再被遺落。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吳教恩指出,大多數的肺鱗癌患者沒有腫瘤基因突變,因此沒有標靶藥物可使用,所幸他們對癌症免疫藥物的反應還不錯。他進一步分享,自己就曾遇過一名第四期的肺鱗癌患者,腫瘤太大無法手術摘除,透過加入臨床試驗的機會,接受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後腫瘤縮小,再由外科手術切除腫瘤,目前已維持2到3年都沒復發。「病人如果沒加入臨床試驗,過去要第一線使用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光是免疫藥物的費用一年就高達上百萬元!」吳強調,晚期肺鱗癌患者因治療落後許久,常活不過一年,醫界和病友團體一再替癌友發聲,健保署也從善如流,本月起給付第一線的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值得肯定。對此,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指出,健保署理解病友迫切期待,考量肺鱗癌尚無有效的標靶藥物可以使用,相對於有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病人,整體治療效果及存活落後很多,傳統的化學治療效果也有限。而第一線使用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相較於化療單用,可延長存活期約5.6個月,也因此,該署針對肺鱗癌患者放寬給付條件,預估年約300名患者受益。一個治療一個希望,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強調,健保財務困境大家都知道,今年肺鱗癌健保署願意給付用癌症免疫藥物合併治療於第一線治療實屬不易,基金會曾進行1,255個癌友家庭照護調查,有6成5癌友自費使用新藥,2成會超過百萬元,3成5的癌友要放棄工作,也有不少家屬得調整工作型態,因此,病團非常感謝政府對癌友家庭的支持,也盼政府不能止步於此。面對肺癌的兇猛威脅,中研院院士楊泮池日前皆同各大肺癌相關醫學會代表,提出政府應成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楊院士強調,要提高肺癌存活率,除低劑量電腦斷層公費篩檢找出更多早期肺癌患者外,精進晚期肺癌的治療勢在必行。肺腺癌是肺癌當中病人數最多的型別,這群患者能否得到妥適治療,對提高肺癌存活率非常關鍵。根據美國癌症治療指引,沒有驅動基因的肺腺癌,第一線首選治療為癌症免疫藥物或癌症免疫藥物加化學治療,但目前健保對晚期肺腺癌,絕大多資源仍投注於「有腫瘤基因突變者」的標靶治療上,「無腫瘤基因突變者」的治療仍舊在原地停滯不前,這群病人得忍受連續化療失敗的折磨,才有機會第三線治療單用免疫藥物,遠遠落後國際治療指引。台大醫院癌醫分院院長楊志新指出,化療效果因人而異,病情控制率約五成,不過,這群沒有驅動基因的晚期肺腺癌患者,根據國際治療趨勢,就是第一線使用免疫藥物加上化療,才有機會提高存活率。對此,蔡麗娟憂心指出,癌症治療因健保限縮給付或晚給付而未符合國際治療指引,這不只是病人用藥可近性的問題,長期下來,更將導致我們沒有國際臨床試驗的標準病人,現在新藥研發速度飛快,台灣未來加入臨床試驗的機會將逐漸減少。蔡淑鈴指出,提高新藥可近性及照顧更多病患,一直是健保署努力的方向,癌症治療資源雖然多以標靶藥物為主,但若沒有驅動基因患者的新藥治療,只要有科學實驗的數據可以證明,都可向健保署提出申請,健保署會努力在有限的資源下,做最大效益分配,朝藥品給付能與國際指引接軌之方向辦理,希望在有限費用下照顧更多的人。
-
2023-12-05 癌症.癌友故事
病友訴求新藥審查公開透明 健保署認同將盡速開會研議
癌症希望基金會、台灣病友聯盟、罕見疾病基金會今呼籲,新藥審查應「公開透明、可被追蹤監督」。衛福部健保署表示,對病友團體訴求表示認同,已規畫明年起推動健保數位轉型,藥品給付審查導入數位化管理,提供廠商可即時掌握案件審查進度及時程,提高審查效率及資訊透明度。至於審查案件進度開放民眾查詢,考量涉及各別廠商權益,目前將先函文、電子郵件方式蒐集廠商、團體代表意見,並盡速開會研議。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黃育文說,健保署致力加速審查新藥或擴增給付範圍申請案,今年已公告新給付新藥共31件,包括癌藥8件、罕藥10件及其他新藥13件;擴增給付則共24件,含癌藥11件、罕藥1件及其他新藥12件。另有6件待公告生效,包括癌藥4件、罕藥1件及其他新藥1件。黃育文指出,今年新藥收載件數較去年成長82%,預計受惠約22萬人,整體藥費支出約113億元。以癌症新藥為例,約可替每位病友每年節省約351萬元。健保署規劃五點加速收載癌症新藥健保署為加速收載新藥,共規劃五點精進作為。黃育文說,首先,針對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但具臨床急迫性藥品,於今年針對已獲食藥署加速核准上市藥品,屬臨床迫切需求,實施「暫時性支付制度」收載,提升民眾用藥可近性。健保署目前已收載4項新藥及擴增2項,共計6項,含肺癌、膽管癌、神經母細胞瘤、白血病、NTRK基因融合腫瘤及最新細胞治療產品CAR-T。其次,健保署於明年1月1日成立「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辦公室」專責辦理醫療科技評估,計畫招募110人協助健保加速新藥收載審查,目前約已招募至80人;同時會與國際專責組織如英國NICE,建立交流合作,接軌國際臨床指引,深化我國醫療科技評估實力,未來朝向設立行政法人為目標,。第三,健保署將於明年1月起,推動「平行送審」新措施,廠商申請新藥查驗登記時,即可同時向健保署申請建議給付,縮短等待許可證審查及健保核准給付時間,預估藥品於取得許可證後6個月內公告生效。目前規畫適用五大藥品項目,包括經食藥署查驗登記審查認定優先審查、加速核准、小兒或少數嚴重疾病藥品或藥品突破性治療,以及在我國申請查驗登記時,尚未在國際上市的藥品,或是國際上市許可二年內在台製造新藥。另包含在我國申請查驗登記時,已在十大醫藥先進國核准上市滿五年,但屬在台研發製造的新成分新藥,及新科技比既有健保已收載品項相對療效佳且價格低的藥品。第四、健保署已爭取於明年健保總額「擴大編列新藥新科技」,含新藥、新特材、新增診療項目-NGS及暫時性支付預算,達70.93億元,相較於今年新醫療科技預算增加38.19億元,成長率為116%。第五、未來健保署將參考明年健保基金使用狀況,爭取額外預算,規劃設立獨立於健保總額外的「新藥癌藥基金」。黃育文說,健保署關心病友醫療權益,持續傾聽病友心聲,但健保資源有限,健保署除積極爭取預算外,也努力與藥商協議,對新藥物、新療法如具臨床實證及給付效益,加速積極納入給付,為病友及家屬爭取最大權益。
-
2023-11-29 癌症.癌友故事
沒有抽菸史、以為只是痔瘡出血…常發生的十大癌症類型讓人掉以輕心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2年台人十大死因中第一位為「癌症」,蟬聯多年國人死亡原因冠軍,讓人聞之喪膽,因此我們就針對「癌症」相關話題進行觀測,一起了解網友熱議的癌症類型有哪些。《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一年內「癌症」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癌症類型排行。「肺癌」成新一代「癌王」奪命於無形 觀察近一年內網友針對「癌症」相關話題的討論,發現「肺癌」成為最多網友熱議的焦點,且從2021年開始,肺癌就擠下「大腸癌」成為癌症死因中的第一位。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近期就表示「三分之二的肺癌患者沒有抽菸史」、「呼籲政府成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盼能25年內肺癌死亡率減半」,認為肺癌在台發生率極高,且多數患者並無抽菸等不良習慣,希望能夠透過機構的成立,幫助降低肺癌發生機率。就有網友提到家人罹患肺癌的經驗,說道「我爸爸也是上個月檢查出肺腺癌四期,他不菸不酒,甚至每個禮拜都去爬山騎腳踏車」,表示「怎麼想都想不通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他身上」,可見肺癌並非只會發生在長年有不良習慣的民眾身上,即使生活規律、健康,也需要時時留意身體狀況,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女性需定期檢查乳房避免「乳癌」而「乳癌」也是許多人議論的癌症類型。乳癌已經連續多年蟬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醫師指出,若出現「乳房腫塊」、「腋下淋巴腺腫大」、「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乳房皮膚變化」、「乳房左右不對稱、大小形狀改變」等異常症狀,就需要即時就醫檢查,了解發生的原因,避免小病拖成大病。討論區則有人分享道「(我)32歲做了全身健康檢查,檢查到乳房有鈣化點,化驗後發現是惡性細胞」、「醫生建議就開刀切除+放療、定期追蹤」,提到自己年紀尚輕就罹患了乳癌,同時也建議「身為女性不管有沒有摸到什麼,都建議定期做乳房檢查」,認為定期接受專業檢查能夠較安心地排除罹癌的可能性,若檢查出異常也能即時介入治療。大腸直腸癌常被以為只是「吃壞肚子、痔瘡出血」此外,「大腸直腸癌」也是國人常見的癌症類型,曾經連續15年為台灣的「癌王」。醫師點出,出現「腹痛、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型態改變、貧血、裹急後重(有便意卻無法順利排便)、血便、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等症狀,千萬別大意,應儘速安排檢查。同時也提到,許多人會認為自己是「吃壞肚子、痔瘡出血」等輕症導致以上症狀而延遲就醫,造成難以想像的後果,提醒民眾對身體發出警訊謹慎看待,別掉以輕心。雖然癌症一詞讓人聞風喪膽,甚至不敢面對,但現代醫療已相當進步,相信只要即時就醫,並且配合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定期健康檢查,就能有效降低罹癌的機率,安心過生活!(本文轉載自《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
2023-11-23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台中市】代謝症候群收案率全台第一 曾梓展:盼中央提高民眾參與各項篩檢誘因
台中市的高齡政策在媒體評比中常位居六都第一,市府衛生局近年積極提升長照服務的質與量,不但整合資源成立單一窗口更加便民,還導入數位科技,首創全國第一個長照APP,同時開辦全台第一個年輕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為64歲以下的失智者設計課程,延緩失智惡化,減輕家庭與社會的負擔。台中衛生局局長曾梓展表示,長照服務是台中市的重點政策,市府投入的經費 與服務據點數都是全國第一,2020年率先全國推動「長照服務大躍進」專案,整合社政、衛政長照服務,成立長照單一窗口,並優化各項長照作業流程,大幅提升行政效率,也因此奪得當年行政院頒發的「政府服務獎」。全國首創長照APP 預約服務更方便因應高齡社會,台中市不斷擴大長照服務能量,今年預計的服務量高達8.9萬人。在質的方面,曾梓展說,台中市2020年領先全國推出「台中市長照即時通APP」,民眾可透過APP清楚了解申請長照服務的進度、補助額度及剩餘額度,有效運用長照服務的四包錢:「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等四項補助。去年「台中市長照即時通APP」2.0版新增交通接送服務,方便民眾用APP預約長照交通車。曾梓展表示,未來希望讓長照服務再擴充,把退休的健康長者也納入服務範圍,而數位工具、人工智慧是未來的大趨勢,也將積極運用於長照,台中市府將累積大數據,做為未來更新參考,減輕失能者與照顧家屬的負擔。全台第一家年輕型失智症服務據點 助病友重返職場由於長照對象中有相當比率的失智症患者,台中市的長照服務特別對失智者規劃設置失智據點、共照中心與照顧者喘息服務等。曾梓展表示,失智症照護是台中市健康政策的重點,中央提出2025年前要達到失智友善777的目標(即7成以上患者獲得診斷及服務、7成以上照顧者獲得支持訓練、7%以上民眾對失智症有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台中市都已提前達標。更特別的是,針對65歲以下的失智症患者,台中市於2020年8月設置全台第一家公辦的年輕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向上清活小屋」,為極輕度或輕度年輕型失智症者及家屬,量身訂做專屬課程,提供照顧服務,延緩退化。曾梓展表示,年輕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目前收治約20人,成效很不錯,據點服務包括了職能評估,對適合投入職場的輕度失智者,衛生局會結合勞工局展開職業訓練和就職轉介。 代謝症候群檢測收案逾8000例 除了長照之外,代謝症候群防治也是台中市衛生局關注的重點。曾梓展說,配合健保署推動的「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截至今年6月,台中市已有281家診所辦理代謝症候群檢測,服務超過8000位市民,診所的家數與收案件數都是全國之冠。 曾梓展指出,依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64歲民眾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24.8%,但目前成人健康檢查是針對40 歲至64歲民眾,20-39歲青壯年不太會主動去做健檢,因此他們若出現代謝症候群也很難被發現。台中市衛生局建議中央政策規畫配套政策,讓學校的學生健檢和企業的勞工健檢,都包含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的檢查項目,再把教育部和勞動部藉由成更完整嚴密的資料整合、串接、提醒,建置慢性病照護網絡,即可提早篩出年輕的病人,盡快轉介到醫療院所,展開追蹤與治療,以免未來惡化。肺健康政策 多管齊下揪早期肺病患者肺癌防治是台中市衛生局的另一項重要政策。曾梓展說,肺癌是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首位,之所以死亡率高,主要與肺癌被診斷出來的期別有關係,以前的肺癌患者都是有症狀才就醫檢查,以致發現得太晚,有五成受檢者檢測時已發現是第四期,第一期者還不到一成。所幸近年隨著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簡稱LDCT)的普遍,很多民眾會在早期檢測,較易找出肺癌零期患者,第一期的患者也從一成提高到三成,可以提早治療。曾梓展表示,配合國健署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的免費LDCT篩檢計畫,台中市已篩驗8011名高風險族群,共檢出80人確罹患肺癌,檢出率 1.2%。另外,台中市政府為體恤警消人員辛勞,2019年起啟動補助警消人員LDCT篩檢計畫,後來再增加環保清潔與下水道工程人員。曾梓展說,至今已篩檢近5586人,為免出現偽陽性問題,衛生局會邀請專家對異常者進行二次判讀及確認,發現確診肺癌人數計36人。除肺癌篩檢,因應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功能健康問題,台中市更在2019年連續五年,針對40歲以上市民推行肺功能檢查,目前已累計7236人。雖然篩檢成效不錯,但曾梓展認為,不論是LDCT篩檢或代謝症候群等檢測,受檢者都是被動參與,也就是在衛生單位與醫療院所頻頻呼籲和催促之下,才肯做檢查,建議中央透過減免健保費的方式,提高民眾主動參與各種健康篩檢的意願,才能盡早發現疾病,在輕症時展開治療,也有助於降低未來健保對重症的高額給付,減少健保支出。【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1-20 癌症.肺癌
肺癌成為台灣最新癌王!9大篩檢步驟教你預防肺癌
11月是肺癌篩檢月,衛福部國健署上周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新發個案人數超過大腸癌,成為台灣新癌王。去年起,國健署針對肺癌高危險群,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免費篩檢(LDCT)計畫,台灣是全球第一個針對不抽菸肺癌進行篩檢的國家。誰是肺癌高危險群?誰符合免費篩檢條件?以下帶您了解LDCT檢查怎麼做,以及發現早期肺癌的重要性。第1站 高危險群Q:我是肺癌高危險群嗎?若不是高危險群,也需要做篩檢嗎?111年起,國健署對特定族群提供「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LDCT)」補助,免費篩檢對象包括:1.具有肺癌家族史:50歲到74歲的男性或45歲到74歲的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2.有重度吸菸史者:50歲到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的重度吸菸者。不符合LDCT篩檢的民眾,若有健檢計畫,建議自費加做LDCT,頻率二年一次即可,費用約為5千元。一旦自費民眾檢出異常,後續治療費用則會由健保接手,民眾不必擔心。第2站 早期發現Q:國內的LDCT篩檢,為什麼特別針對有肺癌家族史者?目前篩檢成效如何?衛福部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提供重度菸癮者(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及有肺癌家族病史的民眾LDCT篩檢至今超過一年。截至今年6月30日,已完成篩檢4萬9千餘人,找出531位肺癌病人,其中85%都是第0期、第1期患者,這些患者經過手術切除,就能恢復正常,因為篩檢,得以治癒疾病。台灣肺癌特性與國際不同,只有三分之一患者有抽菸。台灣在1990年代就開始施行菸害防制法,成人吸菸比率顯著下降,但肺癌發生情況卻不減反升,尤其肺腺癌更是直線上升,與抽菸關聯性較高的肺鱗癌,罹癌人數則有下降,所以國健署肺癌篩檢策略,一定要針對不抽菸高危險族群進行篩檢,其中最明確的危險因子就是家族史。根據研究,若家族中有直系血親罹患肺癌,其後代累積10年內罹患肺癌的比率是4.5%。LDCT篩檢推動是奠基於肺癌家族史研究,除上述追蹤研究以外,亦根據「台灣肺癌篩檢計畫(TALENT)」,2015年起針對不抽菸,但有家族史、環境暴露、廚房油煙者進行篩檢,結果發現家族史是導致肺癌的重要原因,故將重度吸菸、肺癌家族史列為兩大篩檢對象。肺癌已知的環境致癌因子,包括空氣汙染、石棉等裝潢材料、二手菸、廚房油煙等,但就國內而言,環境因素導致肺癌的機會,仍不如家族史高。目前已知20至30個基因與不抽菸肺癌有關,然而,因為肺癌是多基因影響,個別基因貢獻度並不高,只是累積起來很高,足見肺癌是多基因影響的癌症,具有基因變異的患者,比較容易受到環境致癌因子影響,導致癌症發生。觀察一年後,確實發現LDCT列入癌症篩檢後,找出的家族史肺癌病人,遠比吸菸者高。LDCT篩檢篩出肺癌患者的比率是1.1%,但具家族史的病人比率為1.5%,重度吸菸者比率僅為0.6%,同時具有重度菸癮、肺癌家族史雙重危險因子者,檢出肺癌比率為0.9%,可見家族史仍是肺癌最重要的風險因子。由於罹癌者逐年上升,國家透過健保預算編列,支應肺癌治療的費用占比也逐漸提升,用掉國家最多資源。細究原因,是因為半數以上肺癌患者,診斷確立時,期別已是第四期,晚期肺癌存活率更是剩下12.6%。若能翻轉肺癌罹癌期別分布曲線,讓多數比人在第一期就被診斷出來,因早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可達八成以上,治療效果較佳。新藥新科技引進雖能改善晚期病人存活率,但早期診斷是翻轉肺癌死亡曲線的重要方式,能夠減少醫療資源浪費,病人也不必活得痛苦。備註:包-年:每天吸菸包數╳吸菸年數(例如每天1包,吸30年,則為30包-年)第3站 認識LDCTQ:什麼是低劑量電腦斷層?跟肺功能檢查一樣嗎?肺癌篩檢方式,早年靠X光,但人體胸腔不只有肺臟,尚有肌肉、肋骨、心臟、大血管、氣管等組織,在重疊投影下,病灶易被遮蔽;LDCT可偵測小到0.3公分的肺部病變,據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LDCT對早期肺癌篩檢是有效的,X光只能在有明顯病兆的病人或晚期才看得到,無法取代LDCT。以肺癌第四期病患一年一百萬元的醫療費計算,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醫療經濟效益是划算的。低劑量電腦斷層只能用於肺部檢查,由於肺部內都是肺泡,空氣較多、穿透性佳,低劑量的放射線就能取得足夠清晰的影像,找出肺部結節或其他異常病變。另外,隨著台灣人口高齡化、吸菸、氣候潮濕及空汙等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阻塞)、氣喘、間質性肺病、肺纖維化等肺部疾病也逐漸受國人重視,若民眾出現喘、咳等呼吸道症狀,鼓勵進行肺功能檢查,以利及早發現肺阻塞、氣喘、肺纖維化及肺炎等肺病。第4站 到哪篩檢Q:我要去哪裡做肺癌篩檢?政府有補助嗎?什麼層級的醫療院所可以做肺癌篩檢?國健署未限定篩檢醫院層級,民眾符合受檢資格,可至網站查詢「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排檢。自去年7月至今年9月底,已補助約6.4萬人受檢。若有家族史者,應攜帶肺癌家屬診斷證明及親屬關係證明文件,若無證明可備罹患肺癌家屬之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填列聲明書。如受檢者目前有吸菸,則檢查前須接受戒菸治療或衛教。符合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補助資格者,無需支付任何費用。如受檢者使用戒菸服務或篩檢結果疑似異常須回診,須支付掛號費等費用,自費篩檢費用依各醫院規範收取。第5站 篩檢風險Q:肺癌篩檢會有輻射或其他風險嗎?有沒有可能發生過度診斷的情形?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有其好處,同時也有風險。就吸菸高風險族群來說,肺癌篩檢的好處和風險如下:肺癌篩檢好處1.降低死亡率:美國試驗結果顯示,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可降低肺癌死亡率達20%;歐洲試驗結果顯示,男性肺癌死亡率降低達24%,女性降低更多。2.早期發現肺癌:肺癌篩檢能減少晚期肺癌的比例,連帶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3.早期診斷其他疾病:可同時發現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冠狀動脈鈣化等。4.輻射量暴露較低:低劑量電腦斷層輻射量暴露低於常規的斷層掃描。肺癌篩檢風險1.過度診斷:少數惡化緩慢的肺癌,就算不接受篩檢,可能終其一生不會出現症狀或提早死亡,因此會有少數的比例屬於多診斷、多治療。2.產生焦慮:若篩檢出陽性,於確認後續檢查結果前,會帶來等待的焦慮。3.陽性率結果:約95%篩檢出的肺部結節是良性,陽性率問題會造成心理壓力,衍生後續追蹤、侵入性診斷,與相關併發症。4.偽陰性結果:並非所有肺癌都可以藉由肺癌篩檢而及早診斷。5.仍有低輻射量暴露: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平均一次的輻射線暴露約為1.5毫西弗,約為在台灣一年的天然背景輻射量。第6站 報告異常Q:篩檢後多久可看到報告?顯示異常怎麼做?怎麼避免偽陽性問題?推動肺癌普篩,陽性率問題曾引發專家擔憂。LDCT看到結節,未必是惡性腫瘤,要視結節是否會成長。若LDCT檢測出肺部結節,放射科訂有判讀條件,會依照結節大小判斷,加上醫師雙重確認,就能降低偽陽性率。篩檢後約一周後可以收到檢查報告,重點是拿到報告後,若顯示異常,建議回到受檢醫院找胸腔內外科醫師依病兆態樣專業判讀、診斷、期別判定等。若檢查無異常,建議多久追蹤一次?國內研究發現,具肺癌家族史罹肺癌機率約為一般人的3倍,多發性(一次長很多地方)高達17%,女性遺傳機率更高。因此建議,具肺癌家族史可依衛福部建議,每兩年做一次LDCT篩檢。第7站 結節追蹤Q:什麼是結節?結節怎麼分辨好壞?需要多久追蹤一次?根據「台灣肺結節處置共識」指引,小於0.6公分的結節不需要馬上手術,建議可6至12個月追蹤1次,而0.6至0.8公分建議3至6個月要追蹤1次,0.8公分視為惡性處置。常聽到「小結節定期追蹤就好」,但有的受檢者想開刀一勞永逸,又擔心挨了不必要的刀,怎麼辦?目前臨床上會以AI輔助檢視毛玻璃樣病灶的腫瘤密度、亂度,對於非常焦慮的受檢者3個月回診追蹤,清楚判斷結節有無形態變化,若無變化可拉長到半年追蹤一次,再來就可拉長到一年一次。第8站 公費篩檢追蹤Q:符合國健署補助肺癌篩檢對象,檢查結果有小結節後續要如何追蹤?衛福部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篩檢。而健保署依「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醫院執行LDCT篩檢後,後續檢查追蹤或確診程序,相關費用由健保給付。今年度醫院總額也新增「因應肺癌篩檢疑似陽性個案後續健保費用擴增」專款項目10億元,用於支應肺癌篩檢後,疑似陽性個案後續確診費用。依健保署統計,罹患肺癌人數自107年6.6萬人,上升至111年8.7萬人,醫療費用也從107年149.81億點,上升至111年223.73億點。依國健署資料顯示,肺癌個案存活率低,主要與診斷期別有關,109年肺癌確診個案,高達51.1%被診斷為4期,若延誤治療到第四期才就醫,5年存活率就僅剩1成。健保署與國健署共同合作推動「全民健保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並於今年6月1日開啟主動追陽模式。自6月至7月止,參與醫療院所數及服務人數分別為137家、3194人。至於自費進行LDCT篩檢的民眾,雖然健保署鼓勵各醫院即時上傳醫療影像包括電腦斷層攝影(CT)、核磁共振造影(MRI)、胃鏡等,提供其他院所調閱,但目前並未強制規定醫院一定要上傳,若醫院主動將自費檢查結果上傳,或是民眾主動請醫事機構上傳自費健檢資料,有需要時就可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第9站 自費篩檢追蹤Q:我是自費篩檢陽性,沒有政府協助追蹤,後續該怎麼辦?符合國健署免費LDCT篩檢對象,若篩檢出腫瘤,個管師將介入;自費篩檢若檢查出腫瘤,醫師就是患者的個管師,會協助治療並給予方針。一般而言,自費做LDCT可以分兩種,一是到門診,自訴有高風險病史,可自費做LDCT,等待檢查報告出爐後,回診看報告;另一種是自費做健康檢查,其中包含LDCT的項目,同樣會在一定時間內提供檢查報告,如果自費篩檢醫院沒有給予肺癌篩檢標準化報告(Lung-RADS),也會有建議治療的報告,可主動向醫院詢問。肺癌篩檢標準化報告(Lung-RADS)該檢測分為0到4級,其中第4級又分為4A、4B、4X,如果報告結果在3級以上,顯示需要緊急追蹤與介入治療,民眾可持健康檢查報告到任一醫院就醫,醫療費用則是依健保規定支付。【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
-
2023-11-19 癌症.肺癌
至親陸續罹肺癌,她從家屬變癌友!鍾沛君相信醫療團隊勇敢迎戰肺癌
坐在會議室裡,台北市議員鍾沛君談著她3年前發現肺癌的情形,嘻笑聲傳遍整個室內。問她,天性就這麼樂觀嗎?「應該算是吧!十幾年前經歷過媽媽、阿姨因肺癌過世,24歲時開始認知到自己是高危險者,因此,發現罹癌後,自己的信念就是相信醫療團隊,趕快回歸生活,加上家人給予的支持,讓自己能從低谷爬起來……」鍾沛君認真地說。媽媽、阿姨接連因肺癌過世,她心有準備卻仍難以接受。親人們接二連三罹患肺癌,讓鍾沛君警鈴大響,自從知道成為肺癌候選人後,就開始定期檢查。2019年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時,發現肺部有一個0.5-0.6公分的結節。「當時醫師認為先進行追蹤,但一年後結節開始有了變化,心裡知道肺癌可能找上門,原以為自己做好準備了,但確診的那一刻還是崩潰了……」鍾沛君說,當天她開了好幾小時的車才從北投回到民生社區的家。發現異常到確診的一年,漫長不確定的等待,最是折磨。談到過程中讓她最煎熬的是什麼事?鍾沛君直說,就是2019年發現異常到2020年確診的那一年,漫長的等待真是折磨人,心情的起伏就隨著回診起起落落。「尤其醫師盯著電腦螢幕,看著影像畫面隨著滑鼠滾動不斷地變化,還沒給出答案前的那30秒,空氣瞬間凝結,是壓力最大的時候,時至今日一年回診一次,這種心臟要爆開的感受還是偶爾存在。」鍾沛君學著醫師看診的模樣,又是哈哈大笑。相信醫療團隊能化解焦慮,心態改變讓自己好過一點。過往的經驗讓鍾沛君理解到,相信醫療團隊就是了,在擬定治療計畫後,也讓她靜心了。與肺癌這個疾病交手多次,讓她把經歷的過程化為黑色幽默劇本的一環。其實,鍾沛君對於等到結果的那一刻並沒有比較豁達,有的只是她的信念。鍾沛君認為,要化解這份焦慮的方式就是相信你的醫療團隊,不要那麼緊張,若有需要可以尋求第二意見,讓自己比較知道未來可能面臨的狀況,心態改變可以讓自己好過一點。若不幸確診為肺癌,鍾沛君認為現在醫療技術很進步,她進行微創手術6天就出院了,重點在早期發現,治癒的機會就相當高。心理調適報告異常別憂心 遵醫囑、配合追蹤最重要報告結果異常、等待的過程最煎熬,面對LDCT篩檢肺癌可能帶來的偽陽性,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指出,經過統計,LDCT肺癌篩檢發現異常的陽性率約9%,其中確診為肺癌的比率約1.1%,這與國健署現行肺癌篩檢政策的1.6%差不多,這代表陽性率不等於偵測率,多數檢查異常的人都是正常的狀況。民眾可能認為拿到異常的報告,就代表自己是高風險者,憂心不已,有些人可能想說乾脆開刀算了,但若是正常,不就白挨一刀嗎?王正旭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聽醫師的話,需要定期追蹤者就要記得回診,隨時注意變化。王正旭建議,病友可以藉由科技幫自己的忙,癌症希望基金會利用APP、LINE推出實用「肺癌攻略」,對疾病的治療及照護有更多的介紹,還有「就醫問診單」,協助病友有條理的與醫師溝通;「希望照護」則是自己記錄治療的細節,隨身攜帶跨科別跨區域的與治療團隊溝通。至於癌後該如何保養?王正旭認為運動很重要,可以阻止復發的可能,減少疲憊感及更好的心理狀態,也能改善心血管健康。癌症希望基金會近年在北中南推出癌友運動專班,結果有八成的癌友課程結束後仍可維持運動習慣,這不只能控制病情,還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
2023-11-16 醫聲.醫聲要聞
抗生素缺藥+抗藥菌增,恐年奪3萬人命,政府推3措施因應
一名癌症病人花了上百萬元進行CAR-T治療,卻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指出,2050年後,若抗生素抗藥性無法改善,每年將造成我國3萬3千人死亡,等同每5個死亡者就有一人死於抗生素抗藥性,是2021年肺癌死亡人數三倍之多,已成台灣隱形疫情!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呼籲政府,加速引進新藥、給予合理核價並支持國產藥物研發,以解決日益嚴重的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對此,健保署及食藥署承諾,明年將進行新藥平行審查,盼縮短半年的審查期;另外,未來「國際上市許可二年內」、「已在十大醫藥先進國上市滿五年,但屬國內新成分」(NCE-2)的國產新藥可能採成本計價,希望鼓勵國藥國造。每年11月中是「世界抗生素週」,今年遇疫情解封,秋冬病菌來勢洶洶,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日前共同舉辦「疫後新威脅 抗生素缺藥解方」專家會議。台大醫院教學部主任盛望徽表示,近年台灣醫院加護病房檢驗出抗藥性細菌的比率正逐年升高,例如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鮑氏不動桿菌,抗藥性從2014年六成三,成長到今年第一季八成,代表現在多數加護病房病患一旦感染這隻細菌,上述抗生素已失去治療效果,而感染重症病患每晚一小時給藥,致死率便提高一成,更凸顯對後線抗生素的迫切性需求。近年全球約有12張抗生素的新藥證,據食藥署統計資料,來台申請上市的卻不多,僅核准3張,高雄榮民總醫院感染科主任林錫勳表示,「在台灣同步上市的『抗生素新藥』,佔全球比率不到一半!」,抗生素研發困難,且臨床使用時間短,國際藥廠投入的意願很低。另一部份是,台灣對抗生素引進或製造,缺少審查及核價上的誘因。王復德及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莊銀清都認為,台灣應有優先審查、綠色通道機制,可以拯救更多感染重症病人。對此,食藥署署長吳秀梅、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均指出,兩署所攜手推動的平行審查機制,明年即將上路,屆時,新藥審查時間將可縮短約6個月,希望整體流程更順暢、更有效率。林錫勳也建議,應建立合理藥價,像有些在國外上市已久、卻沒在台灣上市的抗生素,現以十國中位數計價,價格明顯偏低,藥廠可能不願引入台灣,建議健保署應盤點具臨床急迫性的抗生素新藥,參考成本核價。此外,為避免藥品地板價讓藥廠退出市場,蔡淑鈴指出,不敷成本的廠商可向健保署提出調高申請,健保署三個月內將召開專家及共擬會議,若缺藥具急迫性會儘快生效,但調高價格後廠商也必須確保供貨無虞。專家也齊聲呼籲,國藥國造的重要性。台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崇僖提醒,國產新藥送件申請數越趨減少,呼籲政府應正視國內藥廠生產新藥的困難,給予協助,例如延長NCE-2行政保護期、查登審查列為「優先審查」、縮小臨床試驗等。蔡淑鈴表示,健保署規劃擴大在台首發新藥定義,目前修法中,預計明年生效;未來「國際上市許可二年內」、NCE-2的在台製造新藥,將比照台灣首發新藥,有機會採成本計價。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諮詢顧問陳尚斌進一步建議,在台首發新藥定義應擴增至新給藥途徑、新劑型,更能鼓勵本土藥廠;甚至可編列專款鼓勵使用國內新藥。莊銀清也表示,優先使用的概念才能讓國產新藥發揚光大。新藥研發困難,老藥新用成為另一取得藥物的途徑,林錫勳指出,國外有不少舊成分經改良,降低副作用,並移除有害成分後,再次上市,像是抗生素Polymyxin B比傳統藥物降低三成七的腎毒性,但若要引進國內,又要重新申請藥證及臨床試驗,增加引進成本與障礙。王復德建議,老藥新用可以上市後追蹤臨床療效及副作用,取代臨床試驗,以減少生產成本與加速引進。
-
2023-11-11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退潮了,才知誰沒穿褲子」這句話真義如何?
股神巴菲特名言:「退潮了,才知誰沒有穿褲子?」這句話有很多解讀。中國古語說:「疾風知勁草!」「歲寒,而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大概是同樣的意義。事實上,在醫學上,它有更深刻的意義。例如,平常外表看起來很健康的人,跑起步來會氣喘如牛,去醫院檢查才知道心臟出了問題,體型魁梧,像運動選手,怎麼有一天腹痛了去檢查,才知肝臟長了一顆大腫瘤,破裂出血了。有些人平常看似很健康,怎麼突然劇烈頭痛倒地不省人事,一檢查才知道腦袋長了血管瘤,破掉了。有些人平時都好好的,出國旅遊,吃了大魚大肉,腹痛厲害去醫院檢查才知膽結石發作了。這些都是你我親友之間信手拈來的故事,換句話說,平常看起來好好的,不代表五臟六腑都沒有問題,除非有做詳細的檢查。好比在海上游泳的人,除非「退潮」,否則你不知道他有沒有穿褲子一樣。這就是平時定期檢查身體的重要性。但是,醫學知識在學校裡未教,醫學又進步神速,出了社會每人忙於工作,忙於家庭、事業,常忘了人體是肉身打造的,不是金剛不壞之身。中年以上,慢性疾病慢慢浮現,例如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高是健康的隱形殺手,不注意,可能會埋下將來心臟病、腦中風的因子。中年以上,癌症的機率慢慢增加,尤其肺癌是新國病,有抽菸者、有家族史者,中獎機率更高。如果沒有家族史也沒抽菸,最好還是自費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確定它沒找上你,就可安心隔5年再檢查一次。大腸癌是近一、二十年來,國人發生率增加最多的癌症,如果等到大便不順、腹脹、血便出來,再去檢查,通常都不是早期了,治療上會很辛苦,因此平常就做大便潛血檢查,可初步篩檢,最好是直接做大腸鏡檢查最精確。至於40歲以上的國人,大多數人皆受到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雖然不一定成為帶原者,但肝臟或多或少有變化,可能有了纖維化或肝硬化,甚至有了肝癌,因此最好每年超一下——腹部超音波檢查一下,全民超起來,你今年超了沒?總之,千萬要記得,人體不是金剛不壞之身,千萬不要等海水退潮了,才想到自己還沒穿褲子,阿門。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 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11-11 醫聲.健保改革
9項新藥擴增給付!健保未來5年花費23億 罕病、癌友受惠
9項新藥納入及擴增健保給付。衛福部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說,10月19日召開「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經過醫藥界、付費者代表及病友團體努力,為提升癌藥可近性,同意通過擴增5項癌藥給付規定及收載1項新癌藥,包括治療頭頸癌及鱗狀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乳癌等藥物,並擴增給付於兒童氣喘及異位性皮膚炎,以及治療β型海洋性貧血的罕藥、擴增給付於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等。蔡淑鈴說,今年12月起陸續擴增給付,預估未來5年,將增加藥費支出約22億到23億元。這次納入及擴增健保給付的藥物,最大宗的就是癌藥,占了滿大的一部分。擴增項目:(1)含pembrolizumab成分藥品,用於治療頭頸癌及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頭頸癌部分,療效優於現行標準治療,可延長整體存活期約4.1個月,反應持續時間延長約19.2個月,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相較於化療,延長整體存活期約5.6個月。(2)含atezolizumab成分藥品用於治療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為一高侵襲性且預後差,現行治療方式僅有化療,本品可延長整體存活期約2個約,降低死亡風險30%,為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優先使用藥品。(3)含palbociclib成分藥品及含ribociclib成分藥品用於治療停經前/正在停經婦女之轉移性乳癌,相較於現行標準治療,可延長整體存活期;另為讓病人有更多用藥選擇。(4)含larotrectinib成分藥品用於治療有NTRK基因融合之實體腫瘤。(5)含blinatumomab成分藥品用於治療急性淋巴芽細胞白血病,以及新收載治療被套細胞淋巴瘤及華氏巨球蛋白血症之含zanubrutinib成分新藥,預估約2090名病人受惠,挹注藥費約20.5億元,財務影響約12.75億元。另考量兒童在氣喘治療上的醫療迫切需求,及顧及患有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的日常生活品質,健保署同意擴增含dupilumab成分藥品,用於治療12歲以上氣喘及6歲至12歲異位性皮膚炎病人,人年藥費約30萬元至42萬元,預估約1280名病人受惠。蔡淑玲指出,除了照顧癌友,為照顧罕病病友,這次也通過含luspatercept成分新藥,用於治療β型重型海洋性貧血,該疾病現有治療為終生輸血合併排鐵劑,無其他替代治療選擇,此藥品能顯著降低輸血負擔,人年藥費約109萬元,預估約299名病人受惠。至於,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會影響肺功能,導致病人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蔡淑玲說,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品,影響日常生活品質,同意擴增含nintedanib成分藥品至該類病人使用,能顯著降低肺功能惡化,人年藥費約64萬元,預估約1300名病人受惠。蔡淑玲表示,本次共擬會議通過多項用藥,受益族群包含兒童、癌症病患、罕病病患等,而在有限的資源下,做最大效益分配,未來將持續與藥物共擬會議代表一起努力,讓更多病患受益。
-
2023-11-10 癌症.抗癌新知
2021年十大癌症/1原因讓癌王變「肺癌」!胰臟癌首進前10
國健署今公布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依序為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胰臟癌。另外,癌症時鐘和2020年相同,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2021年十大癌症依照發生人數依序為:2021年十大癌症1.肺癌2.大腸癌3.女性乳癌4.肝癌5.口腔癌(含口咽、下咽)6.攝護腺癌7.甲狀腺癌8.胃癌9.皮膚癌10.胰臟癌2021年十大癌症 肺癌躍升至首位2021年的十大癌症排序,肺癌從2020年的第二位躍升從首位;而大腸癌則從2020年首位降到2021年的第二位,脫離蟬聯15年癌王 ;胰臟癌則成擠進前十名,其餘排名不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 762人,較2020年減少217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06.5人,較2020年下降4.8人。2021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2020年相同;各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除了女性乳癌及肝癌延後1歲,其餘與2020年相同。部分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較全癌症年齡中位數早的癌別,分別為口腔癌為59歲、乳癌為57歲、甲狀腺癌為50歲。男大腸癌居首 女乳癌2021年十大癌症排序若依男女來看,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3723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30.8人,較2020年減少5.4人;2021年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8039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88.4人,較2020年減少4.4人。男性十大癌症排序排序與前一年統序位相同。而女性十大癌症排序排序中,皮膚癌與胃癌順序互換、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序位往前,其餘與前一年序位相同。男性十大癌症排序1.大腸癌2.肺癌3.口腔癌(含口咽、下咽)4.肝癌5.攝護腺癌6.食道癌7.胃癌8.皮膚癌9.白血病10.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女性十大癌症排序1.乳癌2.肺癌3.大腸癌4.甲狀腺癌5.子宮體癌6.肝癌7.卵巢癌8.皮膚癌9.胃癌10.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分析男性及女性十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性別比差異較大的癌症別,其中男性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與食道癌標準化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10.4倍與11.4倍。研究指出,嚼檳榔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嚼者的28倍,吸菸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吸菸者的18倍,嚼檳榔者罹患上消化道(口腔、咽、喉、食道)癌症風險,較不嚼檳榔者之風險增加5倍,若檳榔、菸、酒三者皆有使用習慣,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之風險更高達10.5倍。民眾健康意識提升主動篩檢 反讓肺癌發生數竄升至第一 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其中癌王換肺癌,大腸癌擺脫蟬聯15年榜,首居次位。國建署長吳昭軍分析主因,為大腸癌下降趨勢以及民眾自發肺癌篩檢。林莉茹也說,大腸癌標準化發生率連續2年下降,危險因子包含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肥胖及菸酒、老化。而肺癌近5年新發個案數約1萬多人,但是早期發現比率高,推測是民眾健康意識提升,危險因子包括菸害及二手菸、家族史、肺部疾病、空氣污染等。吳昭軍表示,大腸癌有下降趨勢,加上民眾自發性健檢檢查肺癌,健康意識提升讓肺癌超越大腸癌成為發生人數首位。希望繼續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讓肺癌發生率早點達到高峰並反轉,同時也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加入。肺癌的低劑電腦斷層檢查,針對50至74歲重度吸菸者,以及肺癌家族史者(男性50至74歲、女性45至74歲),可以降低重度吸菸者兩成肺癌死亡率。胰臟癌首度進入發生數前10名 尚無篩檢工具 另外,林莉茹也說,今年首度進入發生數前10名的胰臟癌,目前國際間尚無實證建議對胰臟癌進行篩檢,呼籲若察覺自身有異常症狀,請儘早就醫。其餘常見癌症如,攝護腺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及子宮體癌等目前沒有效篩檢工具,民眾可留意相關症狀,如下:攝護腺癌:小便無力、頻尿、急尿及夜尿等排尿症狀或不明原因骨頭疼痛。胰臟癌:40歲以上沒有糖尿病家族史,惟近期有糖尿病、上腹痛或背痛,疑似來自後腹腔,且上腸胃檢查卻無特殊發現、體重明顯減輕、黃疸、茶色尿合併灰白便的膽道阻塞、不明原因性胰臟炎、脂肪便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不明原因發燒發燒38°C以上、6個月內體重減輕達10%、夜間盜汗、局部或全身如頸部、腋下、鼠蹊等表淺淋巴腺無痛性腫大。子宮體癌:不正常的出血,包括:月經週期紊亂、長期持續性出血、月經長久不來後突然大量出血或者停經後的出血。【延伸閱讀】.疾病百科/癌症腫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07 癌症.飲食與癌症
薑黃素能抑制癌症腫瘤生長,吃薑也有同樣效果嗎?醫師解答
大家都吃過咖哩烹調的食品,有咖哩雞肉飯、咖哩牛腩… 等。但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咖哩是什麼做成的。 其實咖哩是從一種植物叫薑黃的根莖部分磨成粉末,再加一些香料調製而成。『薑黃素』是早在 1870 年從「薑黃屬」植物的薑黃首次分離出來的植化素,「薑黃屬」包括:中藥的薑黃、鬱金、莪朮。植物學:界、門、綱、目、科、屬、種薑屬≠薑黃屬≠蝴蝶薑屬我們吃的嫩薑、老薑、薑母是「屬」植物,與「薑黃屬」不同種,僅含少量的薑黃素。 「薑黃屬」植物包括:薑黄、鬱金香、莪术。薑黃素是在根莖部份研磨而成。大家熟知野薑花,很多人喜歡它的清香白色花朵,是「蝴蝶薑屬」,盛開時像一群翩翩起舞白蝴蝶。薑黃素具抗氧化、抗發炎、抗癌等活性2007 年在「 實驗醫學與生物學的進展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Biology」期刊發表了一篇『薑黃素:印度純金Curcumin : the Indian solid gold』,說明薑黃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抗病毒、抗細菌、抗真菌及抗癌等活性,有潛力對抗各種的癌症、糖尿病、過敏、關節炎、阿茲海默症及其他慢性疾病。因此被認為是一種理想的「生命的香料Spice for Life」。 在癌症基礎研究方面,已知藥理作用的分子靶點有 EGFR、IGF-1R、AKT、NF-kB、Bcl-2、COX-2、ERK、AP-1、 Sp、VEGR、VEGFR1、MMP-2/9、p53、p21、Bax、STAT3/5。 總結來說,薑黃素可以調控這些分子靶點的訊息傳遞,對肺癌、乳癌、T 細胞急性淋巴癌、肝癌、攝護腺癌、大腸癌、鼻咽癌等,能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在癌症臨床研究方面,美國有許多醫療研究機構進行各種癌症的臨床試驗,其中以腸道及胰臟的惡性腫瘤為最多。 薑黃素與患者免疫功能增強與腫瘤縮小有關聯2008 年美國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發表了一篇臨床試驗研究報告 NCT00094445:「薑黃素治療晚期胰臟癌之二期臨床試驗」。24 位先前接受手術、化療、放療或標靶治療失敗的胰臟癌患者,每天給予 8 公克薑黃素錠,連續 2 個月。結果發現患者血液的「免疫指標」包括:介白素-6, 8, 10、介白素 -1 受體拮抗劑,以及「訊息傳遞物質」包括:單核球的 NF-kB 及 COX-2 等,都有明顯增加。論文總結:患者免疫功能增強與腫瘤縮小可能有些關聯。『薑黃素』有清楚的抑癌理論基礎及美國臨床試驗實證,對癌友們在接受正規治療的同時,考慮合併使用正確的植化素,期待它有加乘的療效出現。(本文出自《腫瘤科賴易成醫師手札》粉絲團,非經同意請勿轉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04 焦點.健康知識+
了解疾病預防的「三段五級」,從癌症和三高了解疾病預防的基本概念!
我們一般認為,所謂的疾病預防,就是在沒有生病前做好預防,如果一旦罹患疾病,那就不需要有預防的概念。但這樣想法對嗎? 答案是:錯的!吃藥也是預防?什麼是公共衛生的「三段五級」概念?公共衛生學者為預防疾病的進展,將預防的概念分成「三段五級」,作為推行疾病預防的準則。希望能夠在進入疾病之前,就能做好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降低日後醫療成本,除了減輕健康保險重擔,還能達到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健康。三段五級將疾病分成三段,第一段是疾病前的預防,第二段是疾病發生時的早期預防,第三段則是疾病進入臨床期,探討的就是如何在疾病中預防疾病惡化。詳細的工作項目則分成5級,包括:促進健康、特殊保護、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限制失能或殘障與復健。接下來用癌症預防,來說明三段五級的概念小明是一個健康的男性,目前並沒有罹患癌症,那他要如何進行三段五級的預防呢? 第一段第一級:建議小明在身體健康時,要進行第一段疾病前的預防,做好健康促進活動,包括養成良好運動習慣、飲食均衡、補充足夠的營養來增強免疫力等。第一段第二級:如果小明發現自己家族有癌症病史,此時小明就需要進行加強預防,包括多攝取含抗癌成分的蔬果、注射HPV疫苗預防子宮頸癌或鼻癌癌、積極治療胃部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問題。 第二段第三級:這個階段預防主要是「疾病篩檢」,不讓疾病持續發展。以小明來說,他可以透過早期癌症篩檢,找出身體可能出現的腫瘤。例如:●使用低劑量斷層掃描(LDCT)進行肺部檢查,提早找出可能惡性的肺結節。 ●使用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是否有大腸瘜肉的發生。 ●檢測血液中的攝護腺特異抗原(PSA,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濃度,早期偵測是否有攝護腺癌的可能。 透過早期篩檢,提早篩出可能的腫瘤或癌細胞,這是三段五級中的第二段、第三級。因為此時癌症屬於早期,大多可以使用外科手術移除不大的惡性腫瘤。第三段第四級:此時疾病的預防主要是「疾病照護」,其中第四級主要是限制失能與殘障:癌症早期手術後需要定期追蹤,減少日後復發可能造成引起的身體失能危機。使用輔具維持日常的活動,例如善用拐杖與輪椅維持病人的活動力。第三段第五級:主要透過復健,維持病人的生活與工作,例如肺癌切除肺葉的病人,進行肺部復健後,可養成正確的呼氣和吸氣技巧,可維持病人日常工作與處理生活事務。許多中後期癌症治療的病人,在治療初期多半都還有體力維持日常的工作,維持日常的生活。如果小明年紀已高,可能就需要轉送到適合的照護機構進行安置,設法讓小明保有基本生活的能力,減輕家庭的負擔。三段五級預防常用於慢性病,特別是三高病患!經常聽到一些三高病患,他們已經有高血壓、高血脂或高血糖,但是卻總是拒絕承認,想要用運動、飲食控制來讓三高下降。但經常發生的狀況是:三高指數沒有下降,也有可能是微幅下降,但是相關疾病的風險卻激增,最後導致中風或發生心臟病等狀況。其實,很多人沒想過:吃藥也是一種預防。在《宇平診所》網站中有一篇文章《您想要初級預防還是次級預防呢?》中提到:有許多人慢性藥吃的瀝瀝拉拉,三個月的藥,吃了五個月還沒吃完。很多患者被問起來,也是理直氣壯地回答說:「藥還沒吃完呀,就沒有回診囉」這個時候劉醫師常常會回一句話說:「您是想是讓疾病不要發生呢,還是想等生病之後再來治療呢?」其實,這位醫師提到的情形就是:沒有做好第二段預防的狀況,這也是很多醫師呼籲的事情。新光醫院心臟內科洪惠風醫師曾經撰文指出:當我們控制了LDL,就控制了動脈硬化的速度,也就減緩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這說明了,如果可以使用藥物順利控制膽固醇,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能有效地預防更嚴重的疾病。所以,當你無法只靠運動與飲食讓三高下降時,就需要考慮服用藥物來進行預防,千萬不要等到疾病惡化到無法拯救時才來後悔。三段五級來說明三高的預防:第一段 健康促進:希望讓民眾能夠健康的生活、並且針對三高的危險族群完成特殊保護的措施第一級促進健康:目的在於讓國人身心健全,維持健康面對三高,減少三高的發生。具體的作法:●良好的衛生教育和注重健康的營養觀念●良好的婚前規劃與性教育,並進行遺傳優生,減少因遺傳導致三高的可能性。●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定期體檢了解身體健康狀態●注意個性發展,維持心理健康第二級特殊保護:針對的三高的高危險族群進行保護,預期減低疾病的發生。具體的作法:●腰圍過粗的族群,應定時體檢與透過飲食與運動設法改善腰圍過粗的問題。 ●體重過重的族群,避免吃下過多的糖分,不喝含糖飲料,養成定時運動的習慣,維持良好的作息 第二段 疾病篩檢:疾病剛開始發生的早期,甚至是「無症狀」期,就能透過篩檢而得到早期診斷,而能達到早期治療的目的。第三級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篩出早期的三高病人,避免三高併發更嚴重的併發症,減少失能的機會。具體的作法:●透過定時體檢進行篩檢,在三高數值異常時就提醒民眾早點進行各種治療。●早期服藥治療三高,病人避免日後因三高併發腎病變,最終導致洗腎一途,病人會發生失能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三高如果不控制好,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例如發生中風,有可能會導致病人發生失能或殘障的問題。第三段 慢性病照護:透過臨床指導來避免現在病人的殘障或失能程度,並透過復健讓病人能夠有自立自主可能。第四級限制失能或殘障:避免三高進一步惡化或併發嚴重的疾病,所需要採取的措施與相關照護設備。具體的作法:●三高病人應該定時追蹤三高數據,同時也要檢查腎功能、心電圖等檢驗數據,早期篩檢出併發症加以治療,避免病人惡化成更嚴重的疾病。●三高病人可使用特定的照顧輔具,避免未來併發更嚴重的後遺症。第五級復健:提高三高病人的生活能力與獨立性具體做法:●透過良好的復健讓三高病人維持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夠維持自己的生活品質。例如腎病變的病人透過定期洗腎,維持部份工作能力和生活品質。●設置良好的照護機構或措施,來照護年齡較大、病情較為嚴重的三高病人或家庭,減輕負擔。參考資料:您想要初級預防還是次級預防呢?洪惠風/23世紀的醫療
-
2023-11-03 活動.精彩回顧
屈臣氏推動女性肺癌防治十年有成 啟動應援箱成癌友後盾
肺癌蟬聯十大癌症死因之首長達19年,根據「全球癌症總覽(GLOBOCAN)2020」資料觀察,台灣女性肺癌發生率不停上升,已高居世界排名前三。屈臣氏自2014年起,即透過「愛妳不肺力」公益計畫致力推動女性肺癌防治,2023正式邁入第十年,11月2日舉辦「愛妳不肺力」10週年記者會,活動現場邀請台灣屈臣氏總經理黃艾知、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副執行長蔡麗娟,以及公益大使王子邱勝翊出席,共同迎來「愛妳不肺力」公益計畫10週年。台灣屈臣氏總經理黃艾知表示:「屈臣氏持續思考如何進一步為肺癌防治帶來有效幫助,發揮藥妝龍頭堅強的通路力量,今年首度集結7大供應商夥伴,打造『抗癌不肺力應援箱』,提供病友最有感的暖心支持。」於活動現場宣布正式啟動「抗癌不肺力應援箱」募集計畫,攜手供應商代表盛大揭幕。癌症中的「三冠王」肺癌,不僅死亡率最高,晚期發現比例以及醫療費用支出皆居冠,而根據國健署統計數據顯示,相較於男性發生率趨緩,女性肺癌發生率近幾年仍不斷攀升。屈臣氏串聯企業內外推廣「永續健康」,為喚起民眾對女性肺癌的重視,連續10年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合作推動「愛妳不肺力」公益計畫,累計投入超過兩千萬推廣費用,助清寒婦女肺癌早期篩檢,多達900個弱勢家庭受益。屈臣氏自2014年啟動「愛妳不肺力」計畫,10年來與知名插畫家、科學知識社群等共同創作趣味宣傳影片、打造社群互動遊戲,也邀請病友感性分享抗癌心路歷程,期望透過多元又暖心的社群宣傳,提高大眾對女性肺癌防治的重視,鼓勵高危險族群及早進行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長期努力之下,成功提升大眾對肺癌防治關注。「愛妳不肺力」公益計畫進入第十年,屈臣氏今年亦捐贈新台幣100萬元,推廣女性肺癌防治愛心不間斷。而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數據調查,最讓肺癌病友們擔心害怕的事包括治療副作用及後遺症、心理困擾、經濟問題等,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癌症治療的副作用會影響病人決定是否願意持續治療。有時治療會有不可預期的副作用,所以生活中的支援很重要。」屈臣氏今年攜手台灣癌症基金會打造「抗癌不肺力應援箱」,集結弱勢的肺癌病友生活中需要的日常用品,並拋磚引玉率先捐出500份應援箱,鼓勵民眾一同提供病友支持。台灣屈臣氏總經理黃艾知表示:「希望發揮屈臣氏健康美麗領導品牌的力量,投入幫助肺癌病友,給予最直接且溫暖的支持與陪伴,歡迎大家加入我們的行列,成為病友們最可靠的後盾。」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肺癌篩檢已納入公費第5癌篩檢,呼籲具有肺癌家族史或重度吸菸史等肺癌高風險族群善用資源,以利及早發現病徵並妥善治療。除了公益援助,屈臣氏也持續於線上、線下提供專業藥師諮詢服務,民眾可透過官方APP「行動藥師」線上服務,或至全台各門市向專業藥師諮詢肺部保健知識,透過即時且全面的宣導,建議長期處於高空汙環境或曾有肺癌家族史的高風險族群自主定期進行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幫助民眾為自己的健康把關,希望每一位消費者都能由內而外「美麗從健康開始」!
-
2023-11-01 養生.保健食品瘋
抗氧化劑的黑暗面:維生素C和E補充劑恐加速腫瘤生長和轉移?
讀者Rick張在2023-9-25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您好:我在【健康2.0】看到2023.09.23 發佈的文章【維生素C和E加速腫瘤生長和轉移?最新研究揭示:可能惡化肺癌】。我在您的網站中只查到,維生素C對腫瘤治療似乎是沒甚麼作用,而且;美國FDA根本沒有核准此一療法。但是,網路上還是流傳著高單位維生素C治療癌症的說法。如果只是沒有作用就算了,但是,如果還加速腫瘤生長和轉移,這豈不是害人匪淺?可否請您撥冗釋疑,感謝!」有關「維他命C和E加速腫瘤生長和轉移」的新聞,美國和台灣的主流媒體都有報導,而原因是一篇在2023-8-31發表的研究論文Antioxidants stimulate BACH1-dependent tumor angiogenesis.(抗氧化劑刺激 BACH1 依賴性腫瘤血管生成)。這篇論文共有20位作者,而通訊作者(也就是研究團隊的領導)是現任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副院長Martin Bergo博士。20多年前他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做博士後研究的時候,我是UCSF 的副教授。早在2014年,他領導的一個六人團隊就已經發表了Antioxidants accelerate lung cancer progression in mice(抗氧化劑在小鼠加速肺癌進展)。這篇論文在一開始就說:「在食品補充劑產業的推動下,抗氧化劑有助於抗癌的概念已在一般人群中根深蒂固。」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論文有一個伴隨的評論,而標題是The Dark Side of Antioxidants(抗氧化劑的黑暗面)。它的第一段是:「抗氧化劑或防止其他分子氧化的化合物,被廣泛銷售為具有各種健康聲稱的膳食補充劑。這通常歸因於抗氧化劑的一個特徵,那就是能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然而,近年來,許多研究對這一說法提出了質疑,因為新的證據表明抗氧化劑實際上可能會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其實,我在2016年成立這個網站後不久就發表了兩篇關於「抗氧化劑黑暗面」(也可叫做「抗氧化劑悖論」)的文章。請看:抗氧化劑不可大量攝取抗氧化劑能抗老抗病?但是,沒辦法,直至今日,「抗氧化劑」仍然是「被廣泛銷售為具有各種健康聲稱的膳食補充劑」。不管如何,Martin Bergo博士今年這篇論文裡所說的「抗氧化劑」其實不只是維他命C和E而已,而是還包括了N-acetylcysteine(簡稱NAC,中文是N-乙酰半胱氨酸)。但是,媒體卻都沒有報導NAC也可能加速腫瘤生長和轉移,而這顯然是因為它沒有像維他命C和E那樣出名。更好笑的是,媒體曾報導過NAC可以治癌,例如元氣網在2018-1-26發表的胰臟癌轉移腹膜差點「餓死」 感冒藥救他一命。(詳情請看我發表的化痰藥治癌:平價化療?)至於讀者Rick張提問裡所說的「網路上還是流傳著高單位維生素C治療癌症的說法」,的確是個事實。台灣就有好幾個「名醫」公開廣告招攬生意,而我也曾經發表文章予以譴責,例如:2019年:維他命C抗癌?:總之,「細胞分子矯正醫學」就只是一個唬人的名字,而它所提倡的另類療法,包括靜脈注射大劑量維他命C,非但不具任何療效,而且可能有反效果。2020年:維他命C能抗武漢肺炎/流感,治療癌症?:沒有足夠的數據表明維他命C狀況與患特定類型癌症的風險之間存在關聯性。目前有關靜脈注射維他命C治療癌症的證據只限於觀察性研究。2021年:維他命C治癌?脂質性?高劑量靜脈注射?:英國的癌症研究所甚至還說:「一些研究甚至認為維他命C會干擾一些抗癌藥物,一項研究表明它甚至會保護乳癌細胞免受藥物三苯氧胺的影響。」2023年:維他命的實話與胡說:雖然維他命D是當紅炸子雞,但其實維他命C也曾獨領風騷近40年,更何況它現在仍是所有水溶性維他命補充劑裡的一哥。尤其是在癌症的另類療法中,靜脈注射維他命C可真是黑心醫生的搖錢樹。請注意,Martin Bergo博士的那兩篇論文都是用老鼠和細胞模型做出來的研究,所以其結果還不可以直接套用到人的癌症。更重要的是,論文裡所說的抗氧化劑(包括維他命C和E),指的是大劑量(來自補充劑),而不是微劑量(來自食物)。我在2019年發表的維他命:定義,發現,種類有說,維他命的定義是「來自食物的微量營養素」,但很不幸的是,市面上販售的維他命已經背離了這個定義。原文:維他命C和E加速腫瘤生長和轉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31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放大鏡【腦中風】搶救腦中風!放寬溶栓、取栓健保給付時間
秋冬季節來臨,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易導致血管收縮劇烈而引發腦中風。10月29日在一場「2023世界中風日在桃園」活動中,健保署長石崇良說,台灣每年約4萬人中風,健保署已放寬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健保給付條件,10月1日起血栓溶解劑自3小時內調整為4.5小時內,11月1日起取栓手術自8小時內改為24小時內,為病患爭取更多治療時間,降低中風後失能的發生。這場活動是由桃園市衛生局、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與聯新國際醫院共同舉辦,於聯新國際醫院旁舉行,活動以「預防中風、減少失能」為主軸,結合園遊會、衛教講座,宣導腦中風防治觀念,現場超過千名民眾參與。石崇良表示,腦中風是造成國人死亡及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台灣每年約4萬人中風,等於有4萬個家庭深陷生活經濟或長照負擔,因此健保署參考國際實證和臨床指引建議,放寬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兩項健保給付條件。在腦中風初期及早介入治療,可大幅改善預後。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連立明說,透過中風日宣導,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黃金治療時間延長,預估一年能讓268個家庭受惠。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理事長周中興呼籲,民眾若有臉部不對稱(微笑)、雙手一邊較無力(舉手)、說話口齒不清(說你好),有任一症狀就可能是腦中風徵兆,應盡速撥打119,送到可以治療腦中風的醫院,爭取黃金治療時間。桃園市衛生局長劉宜亷表示,國人10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一直都是桃園市民死因的第3或4位,平均每年奪走近千條寶貴性命。為加強腦中風預防,該局積極推動「頸動脈超音波篩檢」,此檢測可清楚看見腦部血流狀況,判斷血管是否狹窄、阻塞,是初步判斷中風很好的工具。篩檢對象則是市府補助肺癌篩檢者中,腦中風高風險族群的市民。【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