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5 新聞.元氣新聞
搜尋
老人
共找到
2504
筆 文章
-
-
2021-09-1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人生下來都是殘缺的一半,直到找到另一半才算完整!
【編者按】最近我們發現要提高老人醫療的照顧品質,不只醫療團隊需要提供更多的資訊給社會大眾,我們更需要讓醫療團隊有機會了解老人族群身心方面的需求,因此我們陸續以「快樂幸福的老人」為主題,透過他們的筆,讓大家瞭解這些老人的生活以及他們如何追求快樂。這星期我們邀請到三位老人回顧他們幸福的婚姻:一對雙雙已過九十高齡的夫妻與大家分享他們如何在疫情壓境人人自危之際,共同維持身心健康愉快;一對八十幾歲的先生與接近八十的夫人回憶過去的戀愛、結婚,而今仍沉醉於愛情洋溢的甜蜜享受;另一對年齡相仿的夫妻回顧兩人大學時代透過基督教團契活動而認識、戀愛、結婚,分享他們的心得是宗教信仰使他們生活更充實,同時病痛的考驗使他們領悟到夫妻之間互相照護支持更是幸福的泉源。有言「人生下來都是殘缺的一半,直到找到另一半才算是完整」。我何其幸運找到的是比較好的那一半。我與內人是在私人的小班制美語補習班認識的,當年我們在「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校園風氣下為著留美去補習英文,她剛好坐在我的鄰座。她是典型的「白富美」,我雖然「不矮、不窮、不醜」,但離開「高富帥」有一大段距離。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上天不負苦心人,就憑著一股愚誠贏得了她的芳心。我們的英文老師眼看這兩個學生上課心不在焉,私下跑去找她父親說:「你不是要你的女兒都嫁給醫生嗎?你的寶貝么女,好像跟學物理的,不是學醫的在來電喔!」她父親是在大稻埕人人皆知的小兒科名醫,他希望他的下一代都是學醫也是人之常情。我的父母親是在日本神戶相識相戀,返台後徵得父母同意而結婚的,在大稻埕也是一對有名的恩愛夫妻。就憑著父母的盛譽,讓她父親認為來自美滿家庭的孩子,應該懂得如何給他女兒幸福,雖然不是學醫的,他樂意讓一切順其自然發展,而讓他的女兒繼續心不在焉地補習英文。我拿到的全額獎學金相當優厚,但有嚴格的報到期限,因為急著出國,我們從第一次單獨的約會到訂婚僅僅花了四個月。我們的女兒說不可思議,我告訴她當年我很清楚我在做什麼,是妳媽媽很勇敢。讓女兒更無法了解的是一年後我們在美國結婚,雙方家長在台北國賓飯店舉行盛大的婚宴竟然沒有新郎新娘出席,只按當時的慣例在各大報刊登我們在美國結婚的啟事。當年帶著簡單行李,手拿一個近一公尺的長筒內放健康證明的肺部X光照片,從台北松山機場趕到遙遠的美國,換了四、五次飛機,足足花了三天兩夜才抵達學校完成報到手續。其中艱辛不是現代的兒女所能了解的。婚後五十年我們在當年雙方家長為我們舉行婚宴的同一個地點—台北國賓飯店—舉行金婚紀念宴會,邀請百餘親朋好友。我們在請帖上特別註明婉謝任何形式的賀禮,但是我們還是收到了許多盛情難卻的禮物,因為禮物上都已刻上我們的名字。讓我們更感動的是百餘賓客全員準時到齊無一缺席。宴會由我們的長子擔任司儀,他有多次主持大型國際會議的經驗。宴會前我問他:「當司儀最重要的是什麼?」他說:「控制時間!」。我說:「錯了!最重要的是要讓你媽媽高興!」 。他果真不負所望,主持整個宴會過程非常順暢,歡欣的氣氛在司儀的幽默引導下,由身為主角的我們身上擴展,突發的笑聲、不斷的掌聲,令全場賓主盡歡,充分達成任務,讓他媽媽非常開心。我們有二男一女,會中我很慎重地感謝內人將兒女都培育得跟她一模一樣地活潑、健康、開朗、勤奮、善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攜手共同面對諸多喜怒哀樂已渡過了七老八十而步入八老九十了,所幸尚能興之所至相伴到處遊覽。我每次看到悲情故事的電影,或聽到纏綿悱惻的戀曲,對自己選對了另一半深感無比的幸福。 結婚不是愛情的墳墓,是相依為命的歸宿。
-
2021-09-15 養生.聰明飲食
龍劭華糖尿病纏身12年!3種飲食方法預防糖尿病
編按:「金鐘視帝」龍劭華驚爆今晚6點多在高雄85大樓突然昏倒,到院前已無生命跡象,享壽68歲。他3年前在2018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記者會表示以往拍戲不忌口,長年疏忽飲食問題,某天突然發現自己常常飢餓、1天要吃10餐,不過體重卻反常地暴瘦8公斤,就醫確診得到糖尿病。不過他去年出席活動坦言2009年就知道罹患糖尿病,11年來靠藥物控制,抗拒回診看病,直到因疫情緣故有了空檔,加上家人耳提面命需要回診,一就醫發現指數全面飆高,空腹血糖高達200多、飯後血糖衝破300,嚇到他積極回診。【疾病百科】>>糖尿病分四型 你是哪一種?控制糖尿病情,不需要極端的飲食控制,只要注意食物成分與食用順序就能達成!國外知名健康網站預防(Prevention)提到,減少血糖驟升、導致胰島素急遽增加是第一要務。當您攝取澱粉與精製糖,這些食物吸收進入血液的速度相當快,迅速引發血糖上升,這時您的身體會透過分泌胰島素,將血糖從血液中儲存進細胞中。時間一久,高水平的胰島素會導致肌肉細胞喪失對賀爾蒙調控的敏感度,導致第二型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延伸閱讀:糖尿病有什麼症狀?預防方式是什麼?我為什麽會得糖尿病】3種飲食技巧,透過正常飲食預防糖尿病1. 生菜沙拉來自植物的可溶性纖維能夠吸收澱粉與糖份,就像是海綿一樣在腸胃道中膨脹、吸住澱粉與糖份。但可溶性纖維最終還是會溶解且釋出葡萄糖,然而,這讓葡萄糖滲透進血液中的速度變慢,所以您的身體只需要較少的胰島素來處理糖分調控。而確保您攝取足夠可溶性纖維的方法就是食用生菜沙拉,而且記住,要在攝取澱粉之前哦!2. 吃一點醋任何一種醋都可以,原因是醋可以減緩澱粉分解,醋的高含量乙酸能夠讓分解澱粉的酵素(澱粉酶)去活化、讓澱粉暫時不能分解成糖份。由於醋只作用於澱粉酶,如果您吃麵包或米飯就有效,吃糖果就沒有幫助。另外一個好處是,醋可以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所以您應該在飯前先吃點醋,而用醋當生菜沙拉的醬料是相當棒的方法,醋可以像鹽一樣帶出食物的風味呢! 3. 添加蛋白質這樣您不會分泌過多胰島素。很特別的是,我們不希望身體在短時間內分泌太多胰島素,但為了做到這點,我們需要在進食時早一點刺激身體開始分泌胰島素,這就像消防隊應付火災,警報越早響起,就只需要較少的消防員就能將火撲滅。即使蛋白質中不含葡萄糖,它依然能夠引發第一階段的胰島素反應,並防止血糖驟升,並且讓身體使用的總胰島素量下降。 【延伸閱讀:全台一半老人患有三種慢性病,與這件事情沒做好關係很大】
-
2021-09-15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全台一半老人患有三種慢性病,與這件事情沒做好關係很大
隨台灣人口邁入高齡化的社會,老年人口比例逐漸攀升,慢性病與功能障礙的盛行率急遽上升,根據果國健署最新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有超過86%的老人至少罹患一項慢性病,69%老人罹患二項慢性病,47%老人同時罹患三項或更多的慢性病,常見慢性病主要類型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類型。而根據研究顯示,睡眠與慢性病息息相關,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未治療,增加心臟血管疾病風險提升高血壓罹病機率達 2.9倍。慢性病患者對於睡眠問題更應該提高警覺,建立正確的認知、檢測及治療睡眠問題的觀念。睡眠問題,檢測與就醫的行動意願偏低日前有一項「台灣民眾睡眠呼吸中止症與慢性病認知調查」訪問發現,民眾對於睡眠與慢性病關連雖有一定認知,但採取行動檢測與就醫的行動意願偏低,明顯病識感不足。已有慢性疾病的受訪者中,超過8成無意願檢測睡眠狀況;問及改善睡眠有助慢性病疾病控制時,仍有超過76%的慢性病受訪者表示不願意治療。探究其中原因,有過半自評睡眠問題不嚴重,僅有自覺睡覺打呼很大聲的受訪者,有較高的疾病治療意願。 睡眠影響共病治療,不可忽視睡眠呼吸中止症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邱國樑醫師表示,在台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超過數十萬人,根據學會調查推估僅有1成的病患確診,還有9成患者身受疾病影響不自知,與調查發現的低檢測意願、病識感不足結果相符,惟有高民眾的疾病意識、提升檢測行動率,才有機會及早發現病灶及早治療。邱國樑提醒,如發現睡覺時可以聽到自己的打鼾、每晚都會起床如廁兩次以上、睡眠時間足夠還是感覺疲憊、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打瞌睡等,都有可能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纏身所導致,最好能安排睡眠檢測。 藥物若無法控制慢性病,要注意是疾病發出的警訊慢性病患者若是長期服藥都無法穩定的控制病情,或是起床後量測數值甚至高於入睡前,可能是身體在睡眠時的修復不足,或有新陳代謝受影響的狀況,建議要正視疾病發出的警訊,長期慢性病控制不佳可能延伸更多共病,耽誤疾病治療進程。邱國樑建議,慢性病患者較一般人更需要注重自己的睡眠狀況。多項研究發現高血壓控制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高度相關,臨床上更有多位病患的慢性病控制在搭配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後疾病獲得改善。延伸閱讀: 。睡眠不佳對人體有何影響? 美研究發現:癡呆症和早逝機率增 。你睡對了嗎? 研究:每天睡不足「這時數」恐害心血管疾病風險飆
-
2021-09-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提高疫苗覆蓋第一劑還第二劑?李秉穎:兩者差別不大
針對疫苗接種政策,國內專家建議,高風險族群需拉高第二劑接種,而指揮中心則傾向提高一劑疫苗覆蓋率。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認為,以台灣現況拚一劑、或少數打二劑,對於疫情的控制不是那麼重要,還是要強調戴口罩等防疫政策。提高疫苗一劑或二劑施打率,近期引發討論。李秉穎今在記者會以英國為例,他說,英國先是採拚第一劑施打,事後去回顧對於疫情控制,覺得是很有效的,只打一劑AZ或 BNT發揮效果有達到七、八成左右,比起打兩劑少數人得到保護更有效,但沒有對照組;英國在當時到處都是疫情,所有的人都有感染風險,因此把焦點放在老人、高暴露族群打兩劑,其他暴露風險較低的打一劑。疫情相對不嚴峻的台灣,李秉穎說,提高第一劑保護效力不是那麼好,但跟第二劑施打一半的人沒有很大差別,因為國內沒有大流行狀況。「如果像上次疫情爆發,每天幾百人確診,就可以考慮熱區流行地區的重症高風險者如老人家,或醫護人員高暴露風險施打兩劑,其他一般人則趕快打一劑。」至於國內相關接種規畫,指揮官陳時中說,現已經開始針對接種AZ滿10周的長者,拉高第二劑施打,往後莫德納到貨,也會從高齡開始施打第二劑,BNT看進貨量,一部分可能混打使用,目前規畫以第一劑為主。校園接種BNT部分,即便同意接種疫苗施打,但接種之前都可以改變心意,陳時中說,中央都尊重個人選擇,相關殘劑當然可以給學校人員施打,但殘劑不會很多。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認為,指揮中心採購BNT說詞反覆。陳時中強調,從來沒有因為簡體字延宕疫苗近來,鄭重呼籲不要曲解,絕對沒有拖延之說。
-
2021-09-1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結婚68周年的91歲幸福夫妻 先生唸婚前寫給太太的信給她聽,把承諾用一生時間去實現
【編者按】最近我們發現要提高老人醫療的照顧品質,不只醫療團隊需要提供更多的資訊給社會大眾,我們更需要讓醫療團隊有機會了解老人族群身心方面的需求,因此我們陸續以「快樂幸福的老人」為主題,透過他們的筆,讓大家瞭解這些老人的生活以及他們如何追求快樂。這星期我們邀請到三位老人回顧他們幸福的婚姻:一對雙雙已過九十高齡的夫妻與大家分享他們如何在疫情壓境人人自危之際,共同維持身心健康愉快;一對八十幾歲的先生與接近八十的夫人回憶過去的戀愛、結婚,而今仍沉醉於愛情洋溢的甜蜜享受;另一對年齡相仿的夫妻回顧兩人大學時代透過基督教團契活動而認識、戀愛、結婚,分享他們的心得是宗教信仰使他們生活更充實,同時病痛的考驗使他們領悟到夫妻之間互相照護支持更是幸福的泉源。自從COVID-19疫情三級警戒開始,公司不能去,扶輪社的例會、社交活動全部暫停後,我突然發現,當一個宅男也很不錯,完全不會無聊,每天有很多做不完的事情填滿一整天。每天早晨六點,我跟太太、管家一起出門,走路到前台大法商學院,本來疫情嚴重時,我們改到頂樓陽台運動,一陣子就覺得無趣了,還是回到台大較習慣。因為疫情校園不能開放,我們只能沿著圍牆外圈走路運動。清晨散步很涼快,又可以聽到蟲鳴鳥叫的聲音,季節對了還可以賞花,令人身心舒暢。我每天大約走6、7000步,太太3000步,趁她走完休息的時候,我會選在空氣新鮮的地方做體操,才算是完成每天的自我要求。走回家已是滿身大汗,趕快洗澡換上乾淨舒爽的衣服後,再享用管家幫我們準備的營養早餐。其實每天早上最困難的事,是如何讓太太起床。我太太喜歡賴床,我就要動腦筋讓她甘願起床,例如拉開窗簾讓光線照進來讓她慢慢甦醒,我自己躺在床上先做二十分鐘的運動,這樣才有讓她賴床的時間。接著打開音樂,開始跟她講話,因為她很怕我親她,如果她都不動作時,我就會作勢要過去親她,這樣她就會乖乖的起床了。我跟太太同齡快91歲了,我很感恩我們身體都很健康,每天可以一起做喜歡做的事。我以前很喜歡拍照,家裡滿滿的相簿,我跟太太一邊整理,一邊回憶曾經去過那些國家旅遊、參加什麼樣的活動、跟那幾個朋友一起……這麼多的美好回憶,值得一再的回味。我在家裡會播放我們兒時小學、中學時期,1945年戰前的日語歌曲,因為我跟太太都是受日本教育,習慣聽日語歌,15歲以前學到的歌到現在仍然可以朗朗上口,很自然就會一起吟唱。我們每天看日本NHK的節目,最近剛好是東京奧運,我們守在電視機前幫台灣的選手們加油,看到台灣選手的拼勁,今年能在奧運場上大放異彩,真的太令人振奮與感動了。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跟太太到現在還在學習日文的俳句、短歌,每個月一次上課前,都要繳交作業;我們一起做詩,一方面也要想辦法讓太太動動腦,雖然我幫她寫功課可能比較快,但是我還是希望她可以自己創作一點東西出來,只是常常握著筆就開始打瞌睡了。老師幫我們批改好的作業,每個月都要挑一首投稿到台灣歌壇,讓大家選出心中最喜歡的一首,不僅如此,還要寫下喜歡的原因與感想;有時候自己的作品得到高票,還覺得挺高興的。在家裡當然不能只做我喜歡的事,我也會陪太太下跳棋、玩撲克牌,這方面就不是我擅長的領域,常常是太太的手下敗將,看到太太勝利的表情,我也輸的開心。自從太太得到健忘症以來,很多以前的興趣都慢慢消失。以前她們姊妹很喜歡打電話聊天,話閘子一開就捨不得掛電話,現在她連打電話都懶了,變成省話一姊,聊沒幾句就想掛電話。我就會幫她打電話給姊妹們,讓她們跟她聊聊天,增加生活上的樂趣。明年我們就要迎接結婚68周年了,我把結婚前一天寫給太太的信拿出來唸給太太聽,我把對太太的承諾,用一生的時間去實現了。回想當初我去當兵沒多久家業破產,退伍後又失業。想起那時,太太抱著孩子,肚子裡也有個孩子,還要做衣服幫忙家計。很多人看不起她,我很感謝她並未退縮,我們才能堅持到今日。
-
2021-09-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家長快看!BNT接種同意書明回收 施打利弊完整解惑
今年夏天全台學子歷經「史上最長暑假」,如不想繼續遠距教學,開學防疫必須做好。指揮中心規劃,校園接種BNT疫苗,12至17歲青少年23日起開打,現階段為家長簽署施打同意書,並於明天截止回收。台灣兒科醫學會呼籲,減少病毒傳播與變異株產生,青少年踴躍接種,但家長仍擔心疫苗副作用,如發生率不低的「心肌炎」,專家今完整解惑施打利弊。青少年確診新冠肺炎,其重症與死亡率比起年長者低上許多,且就指揮中心公布數據顯示,20歲以下染疫者約超過1000人,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也說,其中有嚴重肺炎者約10名左右。孩子感染新冠肺炎多為輕症,但為何學生現在仍需打疫苗?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遠距教學影響受教權,疫情底下終究還是得回歸正常教育管道。然而,才剛開學北市松山區某國中學生隨即確診、停課,學生整天膩在一起,口罩無法時時刻刻戴牢,像是吃飯就必須脫口罩,很難避免感染。一旦發生群聚,學生症狀相對較輕微,李宏昌說,有鑑於少數嬰兒或青少年感染後,仍嚴重到需住院治療;而最不可忽視的是,學童夾帶病毒返回家戶,再傳播給嬰幼兒、家長,甚至是高風險的老人,恐再次造成醫療體系崩壞;且以病毒學角度而言,接種疫苗減少病毒傳播速度,也同時可減少病毒突變,造成更危險的病毒株機會。青少疫苗接種疫苗,不僅能減少病毒傳播、變異株產生,也能維持受教權。家長最擔憂的還是,接種mRNA新冠肺炎疫苗後,可能出現罕見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等副作用。美國最新研究更顯示,在接種BNT疫苗後,健康的未成年男性因心肌炎等罕見副作用而住院的機率,比染上新冠肺炎而住院的機率還高。心肌炎成為家長簽下孩子新冠疫苗施打同意書的顧慮。黃玉成表示,未成年男性接種BNT疫苗,每10萬名的確會出現個位數心肌炎案例,「沒得新冠,卻得心肌炎」。至於接種疫苗導致心肌炎成因為何?目前仍未可得知,所幸報告指出,這些產生心肌炎的孩子,預後狀況都可控。黃玉成說,接種BNT疫苗,絕大部分的孩子不會有副作用。而心肌炎部分,通常在打完之後通常在5天之內發生,若有呼吸不順、胸痛、胸悶、呼吸急促、心律不整、昏厥就要小心,請家長在孩子接種28天內,都須特別注意。至於哪些孩子不適合接種BNT?李宏昌指出,先天有相關心臟病、慢性心臟病者,需特別回院與醫師充分做討論再接種;黃玉成則說,對疫苗有過敏、接種當日身體不適者須暫緩。教育部日前也呼籲,學生三項施打原則,首先,自由意願選擇,希望家長、學生審慎評估後作決定;其次,同學間需互相尊重,不管最後施打與否;最後,需充分了解資訊,不論接種疫苗前、後都要注意。
-
2021-09-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8輪AZ搶打潮 中彰各加1萬劑
Delta變異株疫情引發民眾恐慌,1922疫苗平台第8輪AZ疫苗前天開放預約大爆滿,台中9萬劑、彰化5.1萬劑、南投2.3萬劑預約一空。不少年輕人跨縣預約,搶不到名額抱怨連連,台中市、彰化縣政府積極向中央爭取,昨下午各再釋出1萬劑,供民眾預約。台中市衛生局統計,除了第8輪AZ搶預約,年輕人也搶打第7輪AZ、高端,第7輪AZ統計到昨天,到打人數加上院所候補名單,疫苗使用率超過100%;高端從8月29日起,開放滿20歲預約接種到前天共7790人接種,近日平均日打千劑。台中市衛生局表示,這次AZ疫苗採雙軌制,台中扣除給長者造冊接種第二劑,平台共開出9萬劑,供民眾預約第二劑,以及18至22歲年輕人預約第一劑,前天10時預約平台一開放,出現系統變慢、當機,尤其在彰化、南投、雲林縣預約全滿後,很多人跨縣市灌進台中,9萬劑全數額滿,連偏遠山區梨山開出180劑也是秒殺。彰化縣長王惠美說,許多彰化民眾預約不到AZ疫苗,引來抱怨,經彰化縣積極爭取,中央同意再多給彰化1萬劑AZ疫苗,昨天在平台開放民眾預約。許多年輕人成為疫苗孤兒,被迫到其他縣市施打,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說,跨縣市預約很早就有了,包括南投、雲林、台中等縣市搭火車來彰化接種,並沒有排擠年輕人,不同年齡層預約到的比率都一樣。南投縣第8輪AZ疫苗平台前天開出2.3萬劑,也是全數額滿,預約不到民眾打電話向衛生局抱怨。南投縣衛生局副局長吳美玲說,會向中央爭取增加名額。另外,長者造冊接種第二劑外,南投縣尚有8000多名65歲老人未打疫苗,這次造冊打第一劑,也盼中央如數補齊第二劑。
-
2021-09-11 養生.人生智慧
張曼娟:那一天我帶著爸媽上車,被小黃司機罵了,我卻覺得一片暖意!
你以後也會老那一天,我被小黃司機罵了,他很生氣,我卻覺得心中一片暖意。事情是這樣的,自從父母親老邁,行動愈來愈緩慢之後,我們出門都搭小黃。為了不讓司機等太久,覺得不耐煩,我總在開車門的一瞬間,對司機說:「老人家動作慢,可以先按錶喔。」有些司機就按了錶開始計費;有些司機很客氣,笑笑的說不用先按啦,慢慢來。對於前者,我覺得心安;對於後者,則有更多的感激。那一天,我攔下一輛小黃,像往常一樣請司機先按錶,那位頭髮花白的司機先生轉頭看了看正努力上車的父母親,突然大聲嚷著:「為什麼要先按錶?人都還沒有上車是要按什麼錶?老人家慢慢上車有什麼關係?真的是很奇怪ㄟ……」直到我們全體上車,車子開了一小段,他還是持續碎念。雖然對我凶巴巴,卻很貼心的幫前座的父親繫安全帶,還轉頭問後座的母親冷氣會不會太冷?我的心中湧起一陣暖意,彷彿是不明所以的被撫慰了。前2年父親摔斷了腿,出門需要坐輪椅,卻又堅持搭公車,所幸家門口就有低底盤公車。我們遇見的公車司機都很好,願意降下車身、架好坡道,幫忙輪椅上車,全程差不多要耗費2到3分鐘,所幸車上乘客也都耐心等候。我聽說有公車司機拒載輪椅族,還用廣播器大聲廣播:「全車乘客一致性意見不能等你!」公車揚長而去,而那位被拋下的輪椅族已經等了30分鐘,還得再等30分鐘。這分明是「一致性的霸凌」,一種野蠻的傷害。3年前的某一天,因為要上課,我無法陪父親出門,於是外籍看護推著輪椅帶父親搭公車,公車司機看見了父親,也聽見了他要上車的請求,卻關上了車門。趕時間去醫院就醫的父親爆炸了,看護說父親大聲怒吼:「你以後也會老!你以後也會老!」車子都已經開走了,還在喊,你以後也會老。我想著父親的憤怒與無助,甚或還有屈辱,感到非常悲傷。我知道他的怒吼是想喚起司機的同理心,可惜,「老」這件事,是許多人想都不願意想的未來。如果連想都不願意想,又怎麼能夠面對呢?4年多以前,我曾在電梯裡遇見一位鄰居少年,他問:「那2位很老很老的爺爺奶奶,是你們家的,對吧?」我還沒回答,少年已經走出電梯。當時的父母行動自如、頭腦清晰,一切生活皆可自理,我知道他們老了,卻沒意識到他們已經「很老很老」了,父母親真的有那麼老嗎?少年離開之後,我還在想。1個月後父親進了急診室,老,鋪天蓋地席捲而來,總在猝不及防的時刻。何必很震驚其實我不反對醫美,也不是沒想過醫美,只是遇見過幾位年長的朋友,他們迷人的風采和雋永的談吐,深深吸引我。雖然容貌確實不再青春美麗,我卻覺得他們連皺紋都那麼好看,令人移不開目光。我想和他們一樣,想要對自己的老去更安然若素。我們的社會對「老」充滿歧視與醜化,每隔幾天,就能在網路上看見某位資深明星的近況報導,有圖有文,可能是和朋友吃飯、去市場買菜、在街上行走,標題通常都是這樣下的:「多年不見,○○○的近照令人震驚!」感覺相當聳動。點進去看看圖片有多令人震驚,才發現當年的青春玉女或是魅力帥哥變成了中年人。只是中年人,距離老年都還有一段相當的歲月呢。他們的身形不復當年纖細,腰變粗了,或許還生出了小腹,頭髮有些花白,臉型圓潤或是瘦削了,衣著當然也不像當年的光鮮亮麗。從幕前退下之後,成為一個尋常的中年人,到底有什麼「令人震驚」之處?還是因為我天天看著自己的中年容顏,早已見怪不怪了?有一次,報導中出現的是一位20年前的當紅玉女,在她30歲之前,為了結婚生子,毅然決然退出娛樂圈,銷聲匿跡一段時間。20年後,被狗仔拍到的她,正在健身房裡做運動,標題依然是「20年未見,如今的容貌令人震驚。」我感到「震驚」的是,年近50歲的她依然保持著纖細的身材,穿著緊身運動衣,繃出了完美線條,化著淺淺淡妝的臉龐與當紅時沒有太大差異,反而是因為此刻的自在生活而更放鬆,笑容可掬,看起來更美了。記者敘述時也寫道:「如果不說的話,沒人相信她已經半百了,因為她各方面都維持得很不錯。」然而,這篇報導是這樣結束的:「話雖如此,但是,現年50歲的她,與25年前相比,依然顯出了歲月的痕跡,令人唏噓。」50歲的人與25歲當然不能比,這是最普通的常識吧!狀態保持如此完美的女星都被奚落,我認為這些報導中隱藏的是一種「恐老情結」,只要不再年輕就會「令人震驚」。悲哀的是,人活著活著就老了,無人可以倖免。有些明星與名人為了不「令人震驚」,於是選擇了醫美,結果如何?更多的嘲諷與惡意訕笑四面八方湧來,好像不能以「真實面目」示人,就是一種欺瞞的罪行。女人的老,比起男人的老,似乎是更嚴重的「錯誤」。最近的例子就是好萊塢偶像明星基努.李維和他的銀髮女友,終於公開戀情,攜手曬恩愛。基努.李維被稱為「全世界最寂寞的男神」,20年前,他的前女友意外過世,他似乎封閉了心靈,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他常常都是獨來獨往,獨自搭乘地鐵,坐在路邊喝可樂,過著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而後,他遇見了Alexandra Grant 這位女性朋友,兩人有相同的愛好與興趣,都喜歡藝術和慈善活動,還一起創辦出版社,成為合夥人。經過10年時間,兩人才從朋友變為戀人。因了解而相愛,不是最令人安心的關係嗎?他們追求的不是彼此的美貌、錢財、名聲,只是想要在往後的人生成為伴侶。這是心靈能量旗鼓相當的伴侶啊。消息曝光之後,當然有許多人為基努.李維感到高興,卻也必定會有媒體和網友,對Alexandra Grant 的銀白髮色與未經醫美的天然樣貌訕笑嘲諷。人們已經習慣了媒體上不斷醫美、不肯老去的容顏了,這樣毫不介意的呈現真實年齡,彷彿是一種冒犯。然而,巨星級的基努.李維見過多少傾國傾城的年輕美女?完美無瑕的臉蛋、傲人的身材,舉手投足都是女神風範,可惜,那些女子都沒能打動他。他願意把愛情與靈魂交託給Alexandra Grant,正因為這才是他真正渴望的女子;他不是用視覺審美,而是用靈魂審美。其實,Alexandra Grant 並不是「老女人」,她比基努.李維還小九歲呢。她只是沒有努力的維持或加強自己的青春外貌而已,她加強的是別的部分,那可能是這對戀人覺得最重要也最可貴的。因此,在基努.李維眼中,她的美麗無可取代。當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活到8、90歲的人只會愈來愈多,看見媒體一面倒的「恐老情結」,我才覺得真是「令人震驚」呢。人為什麼要老?老,是我們從未學習、也避免思考的事,當它赫然降臨時,只能驚惶無措、困惑惱怒。父親剛過80歲時,聽力明顯下降,加上不明所以的罹患了罕見疾病紫斑症,天天服用大量的類固醇藥物,心情很低落。有一天早晨,我從睡夢中驚醒,聽見他號啕的哭聲,痛徹心扉的問:「人為什麼要老?老了為什麼這麼悲哀?」他是家裡最老的,沒人能回答他的問題,也沒人知道他還會比老更老。從那時開始,我就在思考老的意義。人從小到大,學習規矩、辨別是非、努力向上,爭取更多的資源與社會地位。當我們老的時候,應該要活得更自然,而不是更成功。明白了生老病死亦如春夏秋冬,一片欣欣向榮的葉子,到了最後的季節,便是要枯萎、要凋落的,一陣風過,輕輕的飄落在土地上,永遠的睡去了。在永遠睡去之前,我們還有機會可以回溯自己的人生,那些該道謝的、該和解的、該承擔的、該放下的,都能好好去做,無所畏懼。孔子曾經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段對於老的論述,我是頗為同意的。孔子勇於面對老年身體機能只會變得衰弱的事實,於是,需要戒斷的是還想獲得的心態。想要得到更多錢財、更多注意力、更多主控權、更多晚輩的關心……往往成為痛苦的來源,也讓照顧者感到困擾。既然血氣已衰,就該心平氣和,對身邊的人多些體諒與同理心,對天地萬物有更多感謝,不要再想著獲取什麼,而是願意多付出一些。當我們離開世界的時候,原本就是什麼都帶不走的,為何不在可以作主的時候,主動給予和付出呢?不求回報的付出是真正的快樂,一次又一次付出,愈來愈多的快樂,臉部的線條柔和了,自然散發出令人想要親近的氣場。走過年輕與壯年,在情感的糾結纏繞與職場的明爭暗鬥之後,終於來到老年,從焦躁煩悶走到清涼之地,不是上天的恩賜嗎?讓我們可以放下許多重擔,整理出一個更和諧美好的世界,而後好好告別。如此想來,老年真是人生不可缺乏的一個重要階段,讓我們有機會漂亮退場,留下善意與溫情。作者簡介/張曼娟在出版業最蓬勃的年代,張曼娟的《海水正藍》與其他作品,影響了許多世代的人。當物換星移,張曼娟體會自己的中年變化,真誠探究內心感受,思索並想像未來,她寫下《我輩中人》,引爆中年話題,並與照顧者們相濡以沫。她發現「我輩中人」的幸福或不幸,可以由自己掌握,只要認清了自身的獨特與價值,便可「以我之名」,開創一個完滿的小宇宙。延伸閱讀: 為何結婚久了,就會變得無話可談!從薩提爾模式看見「這習慣」,如何毀掉你的婚姻
-
2021-09-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第二劑覆蓋率僅4.1% 藍委:第二類官員卻高達44%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在記者會被問到何時要接種第二劑疫苗時表示,當他打第二劑疫苗時,代表台灣那時候疫苗很夠了。國民黨立委鄭正鈐說,蘇貞昌至今仍未施打第二劑,便是親自認證台灣的疫苗還不夠。目前台灣除了第二類政府官員第二劑的覆蓋率高達44%,全台第二劑覆蓋率僅4.1%。鄭正鈐指出,蔡政府總共採購2981萬劑疫苗,但實際到貨量僅22.36%,國際與國內民間團體捐贈728.4萬劑,比政府採購的到貨量666.65萬劑還多。蘇貞昌應展現「衝衝衝」的精神,積極催貨,而非只是在推託「全世界都在搶疫苗」。鄭正鈐表示,Delta病毒攻進社區,許多專家認為,多數人只打一劑疫苗難以抵擋Delta威脅,而且老人家只打第一劑「等於白打了」,面對Delta仍可能發展成重症。全台有近200萬65歲以上打完第一劑莫德納的長者,苦等了兩個月,第二劑仍不見蹤影。他批評,指揮官陳時中每天下午2點開記者會念稿子,面對幼兒園群聚感染擴大,本土疫情逐漸升溫,蔡英文只會在臉書發文,呼籲民眾要高度戒備,守護孩子。反觀南韓,積極派遣代表團飛往美國向莫德納總部催貨後,不但獲對方致歉、短短2周就收到815.2萬劑。鄭正鈐質疑,台灣疫苗不足,蔡政府只拚第一劑覆蓋率,圖一個好看的數字,但不顧第二劑毫無蹤影的疫苗政策,面對Delta病毒,根本就是拿人民的命去賭。
-
2021-09-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籲陳時中放下面子問題 蔡壁如:BNT先給50歲以上長者
面對Delta變種病毒來襲,國內許多民眾卻仍苦無疫苗可打,民眾黨立委蔡壁如今呼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應「放下執念和面子問題」,調整疫苗施打策略,優先針對50歲以上還沒有施打第一劑的長者施打疫苗。蔡壁如指出,第二批91萬劑的BNT疫苗今天又將抵達台灣,累計到貨的BNT疫苗總數達184.2萬劑,在Delta變種病毒疑似到來的時候,給台灣社會很大的安全感,但她也質疑,這批得來不易的疫苗的使用,政府到底有沒有好好參詳?蔡壁如表示,全世界第一個使用mRNA疫苗的英國,主管疫苗與免疫施打的JCVI(英國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會)目前雖批准16到17歲青少年施打BNT疫苗,但針對16歲以下的青少年施打還在觀望中,我國決策應如JCVI提出專業的數據評估或參考重要研究結果,集合各方面的專家做清楚的決定,「而不是草率地跟著美國的腳步就急促地開放青少年施打」。蔡壁如強調,「青少年是台灣非常重要而且珍貴的戰略資源,涉及到青少年的政策能夠不小心嗎?」12至18歲的青少年目前不到150萬人,佔台灣人口比例很小,然而Covid-19是越高齡越致命,「面對Covid-19病毒,小孩是比大人、老人更強的強者,這是事實!」蔡壁如呼籲,珍貴的疫苗應先針對50歲以上還沒有施打第一劑的長者拉出保護網,目前連幼兒園的孩子都染疫,孩子們的家長正好是台灣奇怪疫苗施打順序下的犧牲者,正好是怎麼樣都打不到的「疫苗孤兒」,陳時中應放下執念和面子問題,因應疫情的變化持續的滾動式修正,「民眾需要比疫苗到貨更真切的安心感」。
-
2021-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逾900萬人苦等第2劑疫苗 施文儀批混打成特權
昨有兩批AZ疫苗到貨,分別是波蘭贈予四十萬劑,以及透過COVAX採購獲分配的第三批四十一點零四萬劑,兩者效期皆到今年十一月卅日。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八輪提供AZ疫苗,主要保留給施打第一劑AZ、已滿十周的第五、六類民眾接種第二劑,也就是維持治安憲警、維持機構及社福人員、七十五歲以上長者優先。廿三日起在校園接種BNT至於首批到貨的九十三萬劑BNT疫苗,莊人祥表示,預定於九月廿三日起在校園接種,從高中生開始往下施打至國中生。國內專家警告「對付Delta病毒,只打一劑等於沒打」,據統計,全台仍有九百多萬人苦等第二劑,整體完整(打兩劑)接種率為百分之四點一七,七十五歲以上長者僅百分之一點五,但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第二類「官員」(中央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完整接種率竟達百分之四十五,足足是高風險銀髮族的卅倍。施嘆根本沒那麼多防疫官員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感嘆說,「第二類實在搞得亂七八糟,中央地方根本沒那麼多防疫官員,這些疫苗如果打在老人重病者身上該有多好。」雖然不少專家建議,盡快提高第二劑覆蓋率,但指揮官陳時中仍堅持接種政策以擴大第一劑人口覆蓋率為主。莊人祥表示,第七輪AZ疫苗已開放廿三歲以上接種,廿二歲以下族群則可打BNT疫苗。因此,第七輪開打後剩下的疫苗,以及昨到貨的兩批AZ,都將保留至第八輪,開放預約時程仍在規畫中。波蘭贈送的四十萬劑AZ疫苗清晨六時十五分,由長榮航空BR-66班機從奧地利維也納運到;下午三時四十分從COVAX獲分配的第三批AZ疫苗四十一點零四萬劑,由長榮航空公司BR-78班機從荷蘭阿姆斯特丹運到。蔡英文總統和行政院長蘇貞昌都對於波蘭的慷慨義舉,表達最深的感謝。「救命疫苗變成人情疫苗」施文儀指出,現階段有兩派整備邏輯正在拉鋸,一是追求第一劑覆蓋率的「同島一命」思維,另一是盡速讓脆弱族群完整接種的「先救命」思維。前者重點在於圍堵,希望維持社會安定,但第二劑覆蓋率如此低,一旦Delta病毒入侵社區,恐怕難以「救命」。施文儀抨擊,第二類亂七八糟,好幾次都從一、二類開始施打,救命疫苗變成「人情疫苗」,最近BNT疫苗到貨,又忽然決定先讓年輕人開打,「整個邏輯又不一致了」,呼籲政府盡速開放長者及脆弱族群混打,「不該讓混打變成特權」。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建議,若每周均有數十萬劑企業捐贈BNT疫苗抵台,應該開放高風險族群混打第二劑,實證顯示AZ混打BNT抗體反應佳,為兩劑皆AZ的十倍以上,如此一來,也可拉高整體完整接種比率。
-
2021-09-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八輪疫苗揭曉! 指揮中心透露將接種AZ第二劑
第八輪疫苗揭曉!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八輪疫苗將提供AZ疫苗給第二劑接種者施打,今天抵台的波蘭捐贈40萬和購自COVAX的41.04萬劑AZ疫苗,都將暫時留下來給第二劑施打。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應盡快對老人接種第二劑疫苗。對此,指揮官陳時中於疫情記者會上表示,希望全民都盡快接種,第一劑打到一定程度會讓第二劑盡快打,但這都要視進貨量而定,而今天抵台的AZ疫苗可能會用於施打第二劑使用。莊人祥於會後表示,由於目前AZ已開放接種至23歲,22歲以下的族群則可以打BNT疫苗,因此陸續到貨的AZ疫苗則都將保留給第二劑。他表示,波蘭捐贈和購自COVAX的疫苗共81萬多劑疫苗,加上第七輪開打後剩下的些許疫苗,都將保留至第八輪給第二劑接種者;至於開放開放預約則還在規畫中。第七輪AZ疫苗加開昨收單,指揮官陳時中說,第七輪預約近124萬人預約接種AZ,這兩天的AZ接種率部分,3日89.1%、4日84%,陸續更新報告。截至今天下午1時,BNT最新意願登記有351萬人。
-
2021-09-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第2類45%打2劑、長者卻
近來境外移入個案多為感染傳播力超強的Delta病毒,隨著多名染疫機師足跡進入社區,傳染家人,指揮中心雖遲未公布基因定序結果,已人心惶惶。國內專家示警「對付Delta病毒只打一劑等於沒打」,然根據指揮中心統計資料,第二類(中央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完整接種比率已達45%,反觀75歲以上長者僅1.5%、65至74歲長者僅1.3%,機構住民及洗腎患者也僅6.7%。「這麼低嗎?」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對脆弱族群完整接種率之低感到驚訝,同時感嘆,「根本沒有那麼多防疫官員,這些疫苗如果打在老人重病者身上有多好。」隨著BNT疫苗到貨,若實證支持副作用不增,保護力佳,政府應開放長者及脆弱族群混打,「不該讓混打變成特權。」施文儀分析,台灣手上還有一些疫苗,因此問題源頭是否為「供不應求」、「搭配有困難」,他還抱持質疑。從防疫角度看,台灣雖疫情趨緩,但「加零」都只是假象,連續幾天都不足以令人放心,因為台灣不可能永遠死守、防疫必有破口,Delta虎視眈眈下,破口只會更大,只能把握時間、儘速整備。施文儀指出,現在社會上有兩派整備邏輯在拉鋸,一是追求第一劑覆蓋率的「同島一命」思維,另一是儘速讓脆弱族群完整接種的「先救命」思維。「同島一命」思維是為了圍堵,希望維持社會安定,但是如果第二劑差距這麼遠,恐怕不足以「救命」。施文儀表示,或許有些人認為老年人已無社會產值,青壯年更值得救,每個人有各自能說或不能說的盤算,生命的取捨也沒有對錯。但他個人基於對生命的珍惜,仍認為應該先「救命」,即很有可能會喪命的人先救。就算需要花很多心力去化解這些人對疫苗的遲疑,依然得去做,而年輕力壯重症死亡風險低的,不用這麼急。「應該要開放大家混打」,施文儀建議,隨著BNT批次到貨,如果只開放醫護人員混打,混打變成是一種特權。長者及脆弱族群第一劑大部分是AZ,如果國際上都已有實證支持AZ混打BNT副作用不增加、保護力甚至更佳,那應該要以此為基礎,儘速規劃脆弱族群混打第二劑。施文儀感嘆,第二類實在是搞得亂七八糟,中央地方根本沒那麼多防疫官員。雖然疫苗打在人身上都是好事,但打在哪裡、目的為何,都應該要有邏輯。好幾次都從第二類開始打,變成「人情疫苗」,但「如果能打在老人、重病者身上,會有多好」,要開學,又忽然決定年輕人開打,「整個邏輯又不一致了。」
-
2021-09-05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健保大數據/調整相關給付 防肺炎病患呼吸器依賴
肺炎是個「從搖籃到墳墓」都會發生的疾病,不論是嬰幼兒或老人家,都有可能發生。除了新冠病毒,還有很多病毒和細菌會造成肺炎。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全國一般肺炎就醫數據,也提供預防方式,讓民眾遠離肺炎致命威脅。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肺炎病患不論年齡,都會走過診斷層面的臨床診察、影像檢查、實驗室檢驗,還有門診及住院藥物治療;一定比例的重症病人則需要加護病房、呼吸治療,及出院後追蹤。李伯璋指出,不論在醫院或診所,每一步都有健保支持的服務在其中,根據健保署統計,每個肺炎病人年均醫療費用少則數千元,多則數十萬元,這些錢都來自於全民貢獻的保費,蘊含著社會保險的互助精神,需要審慎運用。氣管內插管給付,17年來首次調高。當肺炎病人病況危重時,急重症醫療適時介入,可以讓一個家庭免於心碎,但醫療技術與時俱進,健保署也持續搜集專業意見。以今年為例,李伯璋表示,給付調高的次數特別多且密集,健保署分別在今年三月、六月、七月調高醫療給付,前兩次調整門診及住院診察費、急診診察費,大約投入82億,七月起則調高急重難症的醫療處置項目,大約投入21億。七月調整的處置項目達到400多項,有10項調幅近八成,肺炎重症病患的醫療需求也在其中。例如氣管內插管的給付,就是17年來首次調高;葉克膜也是八年來首度調整,這次調高將近九千點;心肺復甦數也調高800點,急救去顫術則調高200多點。編列調整給付,高流量鼻導管和俯臥治療都列入排程。李伯璋表示,109年共編列了103億元用於調整給付,將陸續在共同擬訂會議中討論、決議。特別是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受矚目的高流量鼻導管(HFNC)和俯臥治療,既然對新冠肺炎病人有很好療效,對其他肺炎病人的益處也是很大的,因此這兩項都在排程中。李伯璋指出,九月九日即將召開的共同擬訂會議,就會討論將HFNC納入正式給付項目的適應症。至於俯臥治療,健保署也正與相關醫學會討論、搜集資料和意見,也將陸續列入共擬會的討論議程中。呼吸照護團隊專業指導,對病人幫助極大。李伯璋去年也因病住院開刀,術後住進加護病房,因為傷口疼痛而影響呼吸和心肺功能,親身體驗了呼吸照護團隊的專業指導,帶來極大的幫助,經過循序漸進的呼吸運動,恢復心肺功能如昔。這次經歷讓李伯璋想到,健保給付肺部呼吸運動每次只有85點,一天只能計價一次,但若加護病房的病人可以多做幾次,好處很多,例如增加活動能力、減少急重難症住院天數,反而節省整體醫療費用,應透過較合理醫療給付予以鼓勵。李伯璋表示,健保每年總額定下來之後,給付的調整就會牽動總額的分配和排擠,因此醫界內部也需要進行意見整合。願意走重症的醫師越來越少,但疫情提高了各界對於重症醫療的肯定和重視,為許多醫界長久認為不合理的給付,或是希望健保採納的治療或新儀器,帶來了好的契機。爭取調高加護病房呼吸照護給付,提高呼吸器脫離率。年邁體弱的肺炎病人,有一定比率不易脫離呼吸器。李伯璋表示,這是一個倫理的難題,涉及病人的人權,特別是有些人神智清楚但呼吸困難,另外有些人則是神智不清,就算繼續治療,預後也不好,但要家屬做出拔管的決定,難免會不捨,陷入天人交戰。李伯璋表示,為了預防呼吸器的依賴,健保明年預算預計爭取調高加護病房的呼吸照護給付,希望及早提供優質照護,提高呼吸器的脫離率,期盼能幫助更多病人及家屬,擁有生命的品質和人性的尊嚴。這部分也需要靠更前端的醫學教育,支持醫護人員以良好的溝通方式與病人家屬討論預立醫囑,社會上也持續推廣善終的概念,更多民眾在健康的時候就提前思考、與家人或伴侶好好討論。
-
2021-09-05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不只新冠肺炎是大敵 3大類型肺炎名列死亡主因之一
「肺炎」是指某些病原入侵肺臟所引起的發炎反應,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肺炎,其中又以小於5歲的兒童和65歲以上的年長者,以及免疫系統較差的民眾容易罹病。至目前為止,肺炎仍是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竹馬偕醫院胸腔外科醫師陳百璽指出,肺炎依照病原可分為三類,分別為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及吸入性肺炎。1.細菌性肺炎「細菌性肺炎」指的是肺臟受細菌感染所引起的肺炎。臨床上根據病患染病的地點,還可區分為「社區型肺炎」及「醫院型肺炎」。社區型肺炎 常見肺炎鏈球菌 長者易感染社區型肺炎指的是未住院或住院未滿48小時的病人發生之肺臟細菌感染。常見的感染菌種有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黴漿菌等,其中以肺炎鏈球菌最常見,且最易感染65歲以上的民眾,年輕的病患較常見黴漿菌感染。「細菌感染而演變成肺炎的病患,大多代表身體狀況較差或是免疫功能較低下。」陳百璽解釋,身體健康、免疫力良好的民眾,對於細菌的感染應該都有一定的抵抗力,絕大多數的細菌集中在鼻、口、咽喉等上呼吸道感染;然而老人家或是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因抵抗力較差,容易併發下呼吸道的感染,造成肺炎。醫院型肺炎 常有抗藥性 嚴重度較高醫院型肺炎指的是在住院48小時後所引發的肺炎。常見的感染菌種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甚至醫院內特有「抗藥性細菌」引起感染。陳百璽說明,一般來說,由於病患本身因外傷、手術、腫瘤治療、器官嚴重疾病等原因安排住院治療,在治療期間身體抵抗力較為低下,甚至有些病患需要使用呼吸器幫助呼吸,皆容易在住院期間感染肺炎。他表示,院內感染的病菌,多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因此患者染病之後的嚴重度較高,抗生素不容易有效控制。2.病毒性肺炎由病毒所引起的肺炎稱為「病毒性肺炎」,主要由A型流感與B型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多年前爆發的SARS及現在的COVID-19新冠病毒,都會引起病毒性的肺炎。陳百璽表示,一般成人若發生病毒性肺炎,通常可自行痊癒,老人及慢性病患者不只容易感染,且容易引發重症甚至死亡,每年造成全球高達50萬以上的患者死亡,需要透過注射疫苗來預防。3.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指的是因食物嗆到、吸入胃部逆流的食物或分泌物及嘔吐物,所造成的肺部感染。臨床上常見年長者因吞嚥功能退化,或是曾經中風過,導致意識狀態不佳以及吞嚥功能不良,因此成為吸入性肺炎的高危險族群。另外,酒醉者也常因酒醉後嘔吐且意識不清,而導致吸入性肺炎。陳百璽指出,由於人體口腔及腸胃道裡面,存有許多種類的細菌,因此食物或是胃部逆流的液體、嘔吐物進到肺部後,常常會導致很嚴重的肺炎問題,加上感染的菌種常常不只一種,因此在治療上相對困難。COVID-19引發肺炎 重症患者後遺症多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感染後引發的肺部發炎問題。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容易和人體細胞上的ACE2接受體結合而感染人體細胞,而肺臟裡面的第二型肺泡細胞也因富含ACE2接受體而容易被病毒感染,因此和流感病毒比較起來,新冠病毒造成的肺炎比例較高。醫師提醒,有些感染新冠病毒且造成肺炎問題的病患,即使在疾病痊癒後,仍然遺留了一定的後遺症。例如越是重症的病患,儘管肺臟裡病毒量減少、發炎物質減少,但卻出現了肺部纖維化的現象,進而導致無法恢復的肺功能損害,這也是新冠病毒感染可怕的地方。
-
2021-09-04 新聞.長期照護
65歲照顧45歲 雙老家庭增多 各國都在找解方
心智障礙者身體機能的退化比一般人提早約20年,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65歲之人,表示心智障礙者約45歲開始邁入老年期。高齡化社會使得家中65歲以上長輩需照顧45歲以上心智障礙者的「雙老家庭」比例逐年升高。這是世界各國都在面對的問題,也都尚在找尋解決方案。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曾經研究先進國家如何面對自閉孩子離開學校之後的生活,驚訝地發現,超高齡化的日本沒有這樣的官方系統或民間組織:美國雖有民間組織,但成功模式卻難以維持;北歐國家雖有不錯例子,18歲成年後卻完全由國家負責,不像台灣,親子間的依存那麼深不可分。他認為,肯納雙老家園是台灣歷史上的新里程,也是人類歷史上重新學習互助互信的重要行動。
-
2021-09-03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肌少症日常預防3】練重訓預防肌少症?專家建議日常生活這樣吃、這樣動
到了一定年紀大家都知道要預防肌少症,但到底怎麼預防?《元氣網》幫大家詢問桃園長庚體適能中心主任、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瀛洲,讓你從日常生活就能落實預防肌少症。Q:預防肌少症,日常保養怎麼做?A:肌少症就是要注意預防肌肉流失,除了做肌力訓練,營養也很重要。營養的部份就是蛋白質的攝取要足夠,有些老人家不太喜歡吃肉類,那就用一些植物性蛋白質取代,也就是蛋奶豆類食物。【延伸閱讀:14種優秀植物性蛋白質 蔬食者福音】Q:有沒有什麼東西比較不建議吃?A:每個人每天攝取的熱量會有排擠,如果你攝取太多脂肪,那可能蛋白質的部份就比較沒辦法攝取足夠,所以脂肪攝取的比例還是要控制。Q:如何在家自己測試肌力年長者用保特瓶、椅子 在家簡單自行測試肌力年紀漸長後,會擔心有「肌少症」,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老人的行為,若有走路越來越慢、無法轉開保特瓶蓋的情況發生,都要特別留心,這些都是肌少症的線索。若家中有長輩的話,可以在家找一張簡單的椅子,用椅子來測試是否有「肌少症」潛在的危險。一張椅子怎麼做肌力測試步驟一:先找一張坐起來與膝蓋同高度的椅子。步驟二:手不要去扶椅子,靠身體的力量撐起來;計時「連續從坐到站5次」的時間。若12妙內可完成的話,就達標過關;若超過12秒,則要當心有肌少症的警訊出現。【延伸閱讀:運動需不需要戴護膝?肌少症能預防嗎?護國神醫林瀛洲直播教解方】Q:肌力訓練有較建議的時段嗎?A:沒有特定時段,重點是要固定,很多人是想到就做,但常就忘了,所以建議每天固定一個時段空下來專門做運動,尤其是阻力訓練的部份。Q:重訓是可以達到增加肌力的方式之一,一般人如何入門重訓?A:想做重訓,要先做一些簡單的評估,這個評估可能沒辦法自己做。例如體適能檢測,這個檢測就是要知道你基本的能力到什麼程度,我們再根據這個檢測去做一些運動處方。而一般人如果沒辦法做這檢測,我們會建議從比較輕鬆的方式開始,例如找一些比較輕鬆的阻力訓練,先試一試,如果沒有問題,我們再慢慢增加強度跟份量,這樣會比較安全。例如滑牆運動,就是比較輕鬆,自己比較能控制力量跟強度的一個運動。滑牆運動怎麼做步驟一:把身體往牆壁靠。步驟二:腳張開與肩同寬,且腳跟要距離牆壁30公分左右。步驟三:慢慢往下蹲,蹲到有點吃力的地方就可以停止一下。步驟四:身體再慢慢往上移動。Q:為重訓吃高蛋白好嗎?A:高蛋白最大的問題是,蛋白攝取過多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所以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年輕人若腎臟沒問題他可以這樣吃,可是很多年長者可能有糖尿病、高血壓,腎功能也開始走下坡了,吃太多蛋白質可能會造成腎臟負擔,甚至造成腎臟衰竭,所以一定要適量就好。【延伸閱讀:連王子維都好奇「落枕」該怎麼辦?護國神醫教你在家做謢頸運動】一表幫你評估是否有「肌少症」:SARC-F肌少症風險評估表Q1. 拿起或搬動5公斤重的物品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2. 走過一個房子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3. 從床或從椅子上起身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4. 走上10個臺階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5. 過去一年中跌倒過幾次?沒有跌倒,0分;1-3次,1分;4次以上,2分評估完後若總得分為4分以上(包含4分),則有可能罹患肌少症。
-
2021-09-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流感疫苗撞期新冠疫苗 指揮中心建議「前後隔7天再打」
國內10月1日要打流感疫苗,但加上今年遇到新冠疫苗施打,如果撞期後要間隔多久施打?疾管署副署長及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國內規定要打完兩劑COVID-19疫苗才能施打流感疫苗,但也會參考其他國家做法,ACIP委員要建議兩劑不同疫苗施打時間,需要前後間隔七天才行。另外像孕婦、65歲以上老人都是公費接種對象,對於尚未施打第一劑新冠肺炎者,或是等不到第二劑新冠疫苗的人,到底要不要打流感疫苗。疾管署署長周志浩表示,只要目前輪到公費流感對象施打,或者只要適合打,有輪到就打疫苗,可以先有保護力。莊人祥指出,避免出現搶打潮而分配不均,今年將依對象分階段接種,優先提供醫事人員、65歲以上民眾、機構醫療人員及機構對象; 其次是學齡前幼兒、孕婦、潛在疾病者,第三是國中小學生,最後再開放50歲至64歲一般民眾。他指出,目前沒有規劃讓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共同施打,是因為有兩款疫苗一起打,就是擔心不容易釐清不良事件歸屬,所以採行間隔七天,除了避免交叉反應也是為了評估不良事件。至於BNT疫苗抵台後,將優先施打於青少年。若施打特定廠牌疫苗後,萬一出現不良反應,特定疾病者可改打其他牌疫苗。莊人祥表示,目前是陸續搜集不同醫學會看法,但沒有任何一個疾病特別不適合的疫苗,會給衛生局參考。
-
2021-09-01 新聞.長期照護
長輩不愛刷牙竟患肺炎!語言治療師吐口腔保健要點
秋冬是肺炎好發時節,長者尤需注意。70多歲的陳爺爺使用鼻胃管進食,以為就此不需清潔口腔,導致口內滋生細菌,某次吞嚥導致嗆咳,罹患吸入性肺炎,久咳、高燒不退、意識不清、身體無力等症狀接踵而至,令家人心疼不已。肺炎為老人常見的疾病,且為老人住院或死亡的常見原因,其發生率隨年龄而增加;致病原有細菌、病毒等,當長輩口腔衛生習慣不佳,滋生細菌,免疫力低下時,不小心嗆咳,口內的細菌侵入下呼吸道時,就會引起肺急性感染。此外,老人肺炎死亡率高,與患者身體功能狀況有關,死因多為急性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多器官衰竭,因此,提升長輩免疫力,預防細菌、病毒感染相當重要。「許多細菌常由口入,平時做好口腔清潔,是預防肺炎發生的關鍵之一」,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語言治療師王心宜表示,有些長輩行為能力較弱,可請家屬協助,每日早晚各刷牙1次,三餐飯後使用漱口水,清潔口腔死角。使用假牙的長輩,每天務必要將假牙拿下來清潔,如假牙不合,食物容易掉到牙齦隙縫,難以清潔,容易滋生細菌,增加罹患肺炎的危險因子,應及早至牙科醫療院所調整。除了自身做好口腔衛生,王心宜建議,長輩每半年至少要至牙科醫療院所洗牙1次,其中,有使用抗凝血劑、服用心血管疾病相關藥物、中風藥物等規則服藥者或是有吞嚥功能障礙的長者,建議預約牙科特殊需求門診,或於就診時攜帶藥單,並告知醫師自身身體狀況,以做完善的治療規劃。
-
2021-09-01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吃冰消暑...易致經痛?害氣管爛? 醫曝「7類人別碰」:小心水腫、變老
夏天一到,各式美味的冰品齊出市場,大汗淋漓下,誰不想來點冰的?可是很多長輩一定會告誡:「不能吃冰!」說是吃冰會傷身,還說年輕時愛吃冰,老了就會敗壞健康,為什麼那麼美味的冰品,會被視為傷身的食物?難道真的不能吃冰嗎? 能不能吃冰要看體質 這些人最好不要吃冰中醫內科部楊賢鴻說,其實吃冰並沒有那麼「十惡不赦」,事實上若是熱性體質的人,吃點冰還有退火的作用,所以冰不是不能吃,重點是在吃冰的人的體質對不對。  (推薦閱讀:天熱喝冰水、洗冷水澡易中風? 專家揭「爆血管真相」:2類人要注意)  通常老一輩的人特別會對女性吃冰品有較大的限制,楊賢鴻表示,這是因為中醫 認為女性體質多為偏虛,且因女性有月事,因此過量攝取冰品容易造成身體的不 適。通常女性常見體質可歸納為數種如: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濕熱及血瘀等 型,而「虛症」和「瘀症」及「鬱症」都是很容易被冰品傷害的體質。 1、血瘀體質(如經期不定、會經痛) 經期不穩定、容易經痛等有子宮內膜異位體質者多屬於血瘀體質,例如經血少而 有塊狀及行經不順的氣滯血瘀型、經期易提前且量多色紅的血瘀濕熱型、經量多而有紫色血塊的氣虛血瘀型、行房疼痛且有白帶及腰腹寒冷的陽虛血瘀型、行房疼痛合併行經低熱且頭暈耳嗚的陰虛血瘀型等,一般較寒涼的食物都可能會使症狀惡化了,若再貪食冰涼,將使血瘀症狀更嚴重,血液更不通行而經痛惡化。 2、氣虛體質(如鼻過敏、氣喘) 與氣虛體質有關的最常見疾病,如:起床聞到冷空氣就容易打噴嚏、眼睛流淚的過敏性鼻炎及氣喘患者,多屬於氣虛及寒性體質。這類患者動輒氣喘吁吁、易冒虛汗、呼吸氣短,遇冷則易鼻塞、流鼻水、咳嗽、氣喘且容易感冒,平時容易頭暈目眩、疲倦乏力,這類型的患者也不宜吃冰涼,以免損傷脾腎之陽。 3、陽虛體質(如怕冷、手腳易冰冷) 精神萎靡容易畏寒四肢冰冷、臉色蒼白及胃寒胃痛的陰虛體質者,更是冰品止步的族群,若是夏日貪食冰涼,可能引起肌肉及筋骨痠冷,甚至引起嚴重脫髮,顯得更加蒼老。 4、血虛體質(如臉色及指甲無血色) 這類型患者臉色蒼白、萎黃,皮膚乾澀,嘴唇及指甲無血色而淡白,貪食冰品將更容易頭暈、心悸、健忘、失眠,經痛更甚。 5、痰濕體質(如糖尿病患) 一般濕熱體質多可食較涼的食物改善過熱體質,但是糖尿病等屬痰濕體質者,雖然體中有熱,但濕性卻易致水分過多及身體浮腫,貪食冰品易使水腫更惡化。  (推薦閱讀:愛喝奶茶小心喝進的全是油! 營養師曝「手搖飲陷阱」:無糖也可能糖分爆表) 6、嬰幼兒及老人 嬰兒及老年人由於腸胃嬌弱,冰品過量易降低消化能力,甚至還會影響免疫作用,因此,也是忌食冰品的族群,而患有腸胃疾病的患者,自然也應避免冰品直接刺激。 7、筋骨痠痛、夜咳 即使是一般人也不要吃太多冰品,很多人常覺筋骨痠痛,或是夜咳嚴重,其實有不少人都是因為過食冰冷積存導致。 還是好想吃冰 掌握日常小技巧 但是烈日當頭,氣溫屢創高溫下,誰能真的冰品止步?楊賢鴻認為,不必忍得這麼辛苦,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間,天氣最熱的正午時分可以吃點冰品,高溫下體溫也升高,可以緩和吃進冰品時對身體的影響。 (推薦閱讀:天熱吃冰消暑小心誘發鼻過敏! 吃完冰品出現「2症狀」要節制)  不過,對於氣喘病患,無論是什麼時間也都不適合吃冰的,如果真要吃冰品,最 好等冰逐漸化掉時再舀起冰水,吃的時候先含在口中,待冰溫稍降時再吞進去,對氣管及腸胃道的影響較小。 有人建議吃冰時,可以加一些較熱性的冰品配料來中和剉冰的寒涼性,但楊賢鴻 強調,這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數學題目,熱性的冰品配料無法中和冰的寒涼, 因此,吃冰還是要適可而止,健康沒有捷徑。 延伸閱讀: ·吃冰塊、喝冰水可以消暑嗎? 醫列「解暑&上火食物」:吃錯中暑風險反增 ·愛吃涼拌食物?熱菜放涼再冰? 專家警告「9NG行為」:食物中毒風險暴增 
-
2021-08-31 癌症.頭頸癌
喝水嘴角流出被當顏面神經麻痺 轉診檢出下頷腺癌四期
彰化縣75歲張姓男子10個月前喝水時,無法控制水從右嘴角流出,求醫診斷罹患顏面神經麻痺,治療8個月卻聲音沙啞、吞嚥困難,轉介到衛福部彰化醫院,確診為下頷腺癌,因腫瘤小,摸不出來,癌細胞早已擴散,已經第四期,無法手術清除,只能透過化療和放射線治療減緩惡化速度。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今天表示,下頷腺是眾多唾液腺之一,下頷腺癌雖然少見,但是惡性比例高,一般顏面腫瘤只要夠大就摸得出來,張先生的腫瘤卻較小,無法從嘴巴下面的下頷處摸出來,癌細胞順著腫瘤四周的綿密神經路徑流竄轉移,這種腫瘤小卻已擴散的情況較罕見,顯見癌細胞相當惡性。張姓男子告訴醫師,10個月前右嘴角麻痺,喝水時不自覺的從右嘴角流出水,連家人都覺得奇怪,就醫時被當作「貝爾氏麻痺」治療,那位醫師告知那是一種很常見的顏面神經急性發炎,應該很快痊癒好,可是他一直沒復原,進行顏面復健仍不見改善,直到兩個月前聲音沙啞、嗆咳,連吞嚥都有困難,轉介到彰化醫院檢查,沒想到是癌症。許嘉方說,若顏面神經麻痺治療無效,就要警覺可能是癌細胞作祟,內視鏡檢查發現張先生的右側聲帶麻痺,只有左側會動,這種聲帶麻痺的狀況在臨床上常是癌症引起,肺癌、甲狀腺癌、食道癌或顏面方面的癌症都有可能發;彰化醫院耳鼻喉科安排頸部電腦斷層及正子攝影,發現張先生下頷腺有一個約2.5公分大的腫瘤,觸診摸不出來,切片確定是惡性腫瘤,已經往外擴散侵犯到顏面神經導致嘴角麻痺,無法控制飲水時水從嘴巴流出,也造成聲帶痲痺及聲音沙啞。許嘉方又說,顏面神經麻痺造成嘴歪眼斜,經藥物治療後,大部分3個月內痊癒,但如果好不了,就要警覺可能是其它問題造成,顏面某部位有癌細胞的可能性很大;過去臨床病例出現老人的下頷腺腫瘤很大,但患者較胖,以為那是雙下巴,太晚發現已難治療,大部分的顏面腫瘤只要比較大一點就可摸得到,民眾如果摸到下巴處摸到腫塊,一定要馬上就醫,沒摸到什麼卻顏面神經麻痺,那就是警訊,應趕快找耳鼻喉科檢查。
-
2021-08-30 新聞.元氣新聞
9月仍持續飆高溫 醫籲慎防熱衰竭
即將進入9月天,各地白晝動輒飆破30度高溫,令人在烈日下難耐,日前台南麻豆甫傳出一對祖孫不幸悶死車內,更引起外界震驚,醫師提醒炎熱高溫,特別要留意熱衰竭,避免類似不幸事件發生。台南佳里奇美醫院急室主任朱逢源說,熱衰竭通常是指身體逐漸過熱狀態,常見症狀有極度口渴、頭痛、頭暈或意識混亂、食慾不振或噁心想吐、過度流汗且皮膚濕冷蒼白、手腳抽筋且容易胃痙攣、呼吸及脈搏都會加速、以及體溫可能會上升超過38度,都要特別留意。他指出,一般來說,嬰兒、小孩、老人、糖尿病、心臟病、慢性病患者及正在服用藥物治療者,都較容易產生熱衰竭。而心血管患者,在高溫血液易變得較黏稠,交感神經也會過度興奮,刺激血管收縮,可能誘發心肌梗塞或嚴重心律不整。預防熱衰竭,除氣溫高時盡量不要外出,避免穿著會妨礙熱量散出衣物外,最重要的是,適時補充水分與鹽分,減少不幸憾事發生。朱逢源說,當事人若發生熱衰竭症狀,務必迅速將病患移動到陰涼處,除去身上過多或是有束縛衣物,給予身上噴灑水霧及以風扇降溫,可加強頸部及腋下部位加強散熱,若意識清楚,可協助飲用大量加鹽水或是運動飲料,若症狀嚴重者,務必盡速送醫治療。
-
2021-08-30 新聞.長期照護
失蹤老人協尋中心20周年/愛的手鍊再升級 幫他找到回家的路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創立失蹤老人協尋中心20年來推動「愛的手鍊」協尋輔具,幫助許多家庭找回迷途親友。今年時逢協尋中心20周年,在老盟與衛福部及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之下,越來越為社會大眾重視,如今進入數位時代,老盟期望未來除了科技輔具的導入可能,失蹤老人的議題能更深化於國人心中持續發酵。20年來總計發放32,614條愛的手鍊,成功尋回7,441人。老盟在本月21日舉辦20周年記者會暨線上論壇,全程在元氣網線上直播,副總統賴清德親自錄製影片,祝賀失蹤老人協尋中心20歲生日。賴清德提及,台灣已經邁向高齡社會,政府需與更多民間單位攜手合作,建構失蹤長者的協尋系統,讓長者順利找到回家的路。老盟秘書長張淑卿在論壇專題演講,回首失蹤協尋中心過往20年,總計發放32,614條愛的手鍊,成功尋回7,441人,透過愛的手鍊個案尋回率更高達100%。張淑卿說,適當的運用走失預防輔具,鼓勵長輩自由行動,才能有健康、快樂、有尊嚴的生活。屏東科技大學教授趙善如說,不管對家屬還是使用者而言,愛心手鍊的效果是可見的。她舉例,曾有使用者在走失後,因路人看到手鍊知道手鍊的功能,進而協助使用者順利返家,可見愛心手鍊所發揮的效應。優化手鍊功能,導入科技輔具概念,擴大協尋網絡。但現今時代變遷,該如何再優化手鍊本身的功能,是否導入科技輔具概念,警政單位與民間團體該如何合作,強化協尋脈絡,是接下來要面對的議題。警政署科長林大為表示,家屬發現家人走失,不要等到24小時後才與警政單位聯繫,最好第一時間通報。另外警政單位目前在各面向積極推廣協尋網路的完善。民眾透過直播在線上提問,台灣大車隊在偏鄉地區是否像在都市,可在車隊職勤時間有效發現及協助失蹤者?台灣大車隊經理梅耀宇表示,台灣大車隊重視司機員的訓練,會觀察乘客或行人有無異狀,由於系統完善,在偏鄉仍能發揮協尋效果。台灣大哥大副處長黃文華則認為手表體積小,電池效能高,有望成為協尋手鍊的新載具,提高協尋效能。疫情之下壓力增,失智症照護者身心更應被關注。台北市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舉例,以人為中心的失智症照護發展,在照護患者方面,需更關注照護的態度和方法,而非照護本身,不論是否處在疫情下的艱困,都能把握此一原則,更去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郭慈安表示,在疫情的影響下,許多照護家庭壓力日增,卻未被關心,可以利用網路線上打造e日照的友善社區,如嘉義基督教醫院成立的線上日照平台,便有效的運用網路與需要被關懷的照護家庭聯繫,取得現況與送上溫暖及紓解的管道。台北市社會局副局長鄭文惠說,台北市政府也因應疫情,各長照中心推出如強化電話關懷訪視、線上辦理心理協談及紓壓活動,同時給家庭照顧者回饋等措施,幫助患者及其家屬減少心理壓力。亞洲大學醫學暨健康學院副院長孫旻暐提出幾項疫情下照護者家庭該注意的事項,如善用居家時間建立良好互動、選擇適合的失智輔具來減少因汙名化產生的抗拒、一同建立規律的飲食與生活及養成運動習慣,並隨時注意過多疫情新聞或不當防疫消息的影響、注意相關藥物的存量。而對於民眾線上提問,不知如何讓長者願意攜帶愛心手鍊,孫旻暐也建議可以把配戴手鍊做為一種儀式性禮品贈與,讓手鍊在長者心中更有其意義。
-
2021-08-29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呷飽未
以前人講「吃飯皇帝大」,能夠坐下來好好吃一餐,就好像當皇帝一樣。但是對於許多長者而言,這樣平凡的幸福,卻可能千金也買不到。隨著年紀增長,不少長者都有因吞嚥困難,在進食過程發生噎到或嗆咳的經驗。此外,由於牙口及咀嚼能力的退化,只能進食軟質食物或因咬不碎食物而消化不良。味覺退化也會造成食欲變差,導致營養攝取不足。種種的問題,讓原本吃飯這麼基本的事變得困難重重。在心理層面上,有些獨居長者因為一個人吃飯感到寂寞,而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偏鄉的獨居老人甚至可能一天只吃一餐由公益團體送的餐盒。也有些長者因中風或退化而需要他人餵食,因此萌生「老了沒用」的自我否定感,放棄積極生活的意志。其實針對以上的問題,目前都有相關的產品及商業模式開發出來,若能適時引進,當能協助解決高齡者用餐的問題。首先在嗆咳及噎到的預防方面,日本已發展出所謂「介護食品」,讓身體開始退化的長輩,能在維持原有生活習慣、口味喜好、甚至是用餐尊嚴的情況下進食。根據日本介護食品協會UDF(Universal Design Food)的分類,將食品依軟硬程度分成「輕鬆咬」、「牙齦磨」、「舌可碎」及「好吞嚥」四個等級,日本很多食品廠商即依據此標準開發出不同口味的即食包,民眾可依據長者的牙口狀況選擇,而且兼顧美味及營養均衡。目前國內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正在台灣推動「銀髮友善食品Eatender」標章認證,將銀髮友善食品質地區分為類似日本UDF的「容易咀嚼」、「牙齦咀嚼」、「舌頭壓碎」及「無須咀嚼」四等級,希望未來可以看到更多本土口味的「銀髮友善食品」。長輩喝流質飲料常會遇到嗆咳問題,市面上已有增稠劑用以提高飲料的濃稠度;也有業者引進增稠飲料,照護者不用自行調配,其均勻的增稠質地可有效降低液體流動速度,避免液體進入氣管,預防嗆咳發生,同時保有飲品的原始風味。而在心理方面,疫情前很多社區舉辦銀髮共餐活動,老人家聚在一起聊天用餐可活化身心,可惜因疫情,多數共餐活動已暫停。國外針對高齡者餐食準備,出現新的商業模式。美國幅員廣濶,老人共餐不易,有網站提供預約「廚師到高齡者家中」的服務,一次幫老人家準備10-12道菜餚,可供長者好幾天用餐,而廚師到家中時還可順便跟長者聊天及觀察其身體狀況記錄給子女。另外,日本有名的連鎖居酒屋-和民集團則發展老人送餐服務,由其分布於全日本的據點準備便當,再由當地的老人協助配送給訂餐老人,送餐也送關懷,而負責送餐的老人還有薪資可領,是一個很有社會意義的營運模式。對於需要餵食的長者,目前也有很多進食輔具,有左手可握持的筷子,方便慣用手為右手的中風者自行進食;為失智長者開發的彩色餐具可提高食欲;也有專門針對巴金森患者設計的防手震餐具。這些都是要讓長者「自食其力」,找回用餐的尊嚴。用餐過程是口感、消化、視覺、味覺及嗅覺等感官的綜合享受,千萬不要忽視其重要性,在兼顧營養同時,做到色香味俱全,幫長輩找回用餐的期待與熱情。
-
2021-08-29 養生.運動天地
【肌少症日常預防2】連王子維都好奇「落枕」該怎麼辦?護國神醫教你在家做謢頸運動
元氣網粉絲團本月請到剛結束東京奧運任務,完成隔離的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副主席林瀛洲,跟大家傳授避免運動傷害及處置方法;說明如何自我肌力檢測、避免肌少症,同時示範居家復健運動,讓護國神醫教您如何緩解惱人的肩頸痠痛。【延伸閱讀:運動需不需要戴護膝?肌少症能預防嗎?護國神醫林瀛洲直播教解方】脖子老是痠痛 小心你的頸椎已經老化!現代人愛長時間使用3C產品,常常在姿勢不良的情況下低頭跟駝背打電腦、滑手機,對此,林瀛洲醫師說不良的姿勢會易導致肩頸僵硬、痠痛,可以在家透過簡單的判斷看看你的姿勢正不正確。如何判斷你的「頸椎姿勢」正不正確?要看一個人健不健康、看起來年不年輕,可以從頸椎去判斷,若脖子長時間呈現往前傾的姿勢,很容易造成脖子的肌肉疲勞。林瀛洲醫師說,良好的頸椎姿勢是,從側面看過去,耳朵的孔與肩峰鎖骨關節(位於肩胛骨上緣肩峰與鎖骨頂端之相連處),是在一條直線上;若兩個位置無法在同一直線上,差距在一到兩個指腹,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若差距超過兩個指腹,則要當心你的頸椎姿勢有不良的情況,要趕快做調整才不會造成頸椎肌肉的傷害。(小提醒:詳細步驟及正確姿勢請參照直播的影片(影片時間23:43),照著影片教的姿勢做較不會受傷!)林醫生也舉例,像有些人使用電腦久了後脖子會慢慢往前傾,變成「烏龜脖」,這樣的體態遠看會像老人,老態就出現。林醫師提醒,想預防肩頸痠痛、落枕,就必須從「調整白天的姿勢」做起,去做一些相關的預防;除了注意不要時常將脖子伸出去,也要隨時提醒自己「收下巴」,讓肩頸保持良好的姿勢習慣。利用毛巾做縮下巴運動 在家簡易鍛鍊頸椎對於頸椎肌肉的鍛鍊,林瀛洲醫師建議平常沒事可多做縮下巴運動來訓練後頸肌群的肌力,將脖子往後收,撐一下後放鬆,再將脖子推出去;若做這個訓練時可以在床上或靠著牆壁會更好,建議放一個毛巾在後腦勺當輔具(毛巾放於頸椎跟後腦勺交界處),用下巴的力量往後收(不是往後仰)去壓毛巾,可用手摸下巴輔助往後收的施力,幫助自己做後頸肌群的訓練。步驟一:將脖子(下巴)往後收,用力撐一下。步驟二:脖子肌肉放鬆。步驟三:將脖子往前推出去。(小提醒:詳細步驟及正確姿勢請參照直播的影片(影片時間26:15),照著影片教的姿勢做較不會受傷!)林瀛洲醫師也提到另一種訓練頸椎肌肉的方法,他建議在家看電視時,用毛巾包著0.5公斤的鹽巴,中間按凹一點,放於頭頂上,練習收下巴;若脖子前傾,鹽巴則會滑落。家中沒有鹽巴的民眾也別擔心,可用0.5公斤的綠豆、米代替,可藉此來判斷肩頸姿勢正不正確,訓練後頸肌群的肌力。【延伸閱讀:練重訓預防肌少症?專家建議日常生活這樣吃、這樣動】落枕怎麼辦?在直播中,林瀛洲醫師有提到與羽球王子王子維感情很好,平日會相約打羽球;而王子維也來留言問道:「若落枕當天還有比賽要怎麼辦?」對於王子維的提問,他解釋說明,落枕不一定是睡覺造成,也有可能是白天的姿勢不好造成肌肉疲勞,晚上睡覺一直肌肉僵硬緊繃,造成早上起來脖子沒辦法動。他說最好解決的方式是讓肌肉放鬆,一般會先用熱敷的方式(或用吹風機、熱敷墊、熱水袋、照紅外線)讓肌肉先鬆開來,再做些伸展的運動。但若是落枕到脖子無法轉動,則要去醫院找專業的醫師來做處理。醫師也在直播中吐槽王子維的姿勢不良是打電動造成,子維也立馬澄清說:「我應該是球打太多緊繃吧!」常當低頭族、駝背 年輕人也會頸椎老化林瀛洲醫師說,頸椎最不好的姿勢是脖子伸出去跟低頭,他強調不要常做「頭前傾、低頭、聳肩」三個動作,這些動作都很傷頸椎。若要長時間看手機或電腦,他建議利用調整環境,讓環境來配合自己,例如看平板或書時,準備一個斜斜的架子或板子(支撐架),把它撐起來;若鍵盤、書桌等檯面太高,可調整椅子的高度,才不會聳肩導致姿勢不良;若在戶外沒有支撐架,則建議將手機拿起,以平視的角度、用最佳的姿勢看手機,以避免姿勢不良造成頸椎傷害。一表幫你評估是否有「肌少症」:SARC-F肌少症風險評估表Q1. 拿起或搬動5公斤重的物品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2. 走過一個房子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3. 從床或從椅子上起身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4. 走上10個臺階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5. 過去一年中跌倒過幾次?沒有跌倒,0分;1-3次,1分;4次以上,2分評估完後若總得分為4分以上(包含4分),則有可能罹患肌少症。
-
2021-08-28 養生.人生智慧
保健植物、辛香料… 黃盛璘的宅家園藝,從陽台一方種起
什麼樣的植物,最能療癒?如果只有一方陽台,想種些療癒植物,黃盛璘說,好種又能增加生活風味、甚至照護身體的「保健植物」最適合,像是艾草、魚腥草、紫蘇等;此外,能用於廚房的辛香料也很推薦,蔥薑蒜或是辣椒、九層塔,經過等待、照顧的過程,再剪下料理的感受,與過去經驗大不相同,值得一試。若是居家不只陽台,還有一片土地。黃盛璘建議,可在植物群間穿插幾棵果樹,其中又以柑橘類最為適合,除了創造人與植物的連結,也能增加自家食物的風味。宅老人愈來愈多,宅家時間也多了,透過家人合力照顧、觀察,或者採菜蔬共煮共食,甚至一起手作,像是將艾草乾燥作成艾草包,種菜、採菜再成為盤中美食,讓生命中有著滿滿的植物元素,宅家時光可以更美好。黃盛璘說,她的園藝治療其實只有一個關鍵,「只要把植物照顧好,接下來,就是植物照顧人了」。
-
2021-08-28 養生.人生智慧
中年轉行走出舒適城堡! 園藝治療師黃盛璘隻身赴美投入植物世界,用植物開啟生命力
黃盛璘是台灣第一位赴美取得專業證照的園藝治療師,在台灣推廣花草療癒已17年。專訪時她說,自己只是植物與人的橋梁,最後結果如何,還須這兩個生命體相互碰撞;她上完課,最常說的一句話,也就是摸摸植物,默默地說「交給你們了。」這股療癒的力量,陪伴許多老人、病友,也曾療癒中年轉身的她。中年轉行 走出舒適城堡黃盛璘是在編輯工作20年後,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當時有個聲音不斷地問自己,妳要做編輯到老死嗎?還有沒有想做的事?」這個聲音愈來愈大,讓她不得不停下來,好好思考這個問題。離開工作,朋友們的友情邀約也不外是編輯工作,她才驚覺,「原來我幫自己築了一個城堡,人脈朋友全在出版界」。為了徹底脫離舒適圈,她選擇飛往當時認為最遠的美國。她說,那時的自己並不討厭出版,只是覺得夠了,若離得太近,她怕又被框回那個圈子裡。隻身赴美 投入植物世界隻身赴美,沒有任何想法的她,形容當下就像「被丟到大海,茫然無界,不知何去何從。」後來拿到一張園藝治療的宣傳單,她好奇地到處問,十之八九的美國人告訴她「就是治療植物吧」。她喜歡植栽,報名後才知道「原來興趣也可以發展成治療人的方法」,一頭栽進去就是兩年。再回台灣,從零開始。第一年她努力尋找「在台灣可用什麼植物療癒台灣人」,接著到處推廣這個大家都陌生的領域,從安養中心到精神科,她的學員愈來愈多,「園藝治療」成了一門被廣泛認同的理念。療癒能量 勾起遺忘記憶黃盛璘說,療癒的能量完全來自植物,它可以調整人的身心靈。舉例來說,曾有位90多歲的失智阿姨來上課,當天她摸著魚腥草陷入沉思,黃盛璘問她想到什麼,原本沉默癡呆的阿姨突然眼神發亮,她想起自己的產婆經驗,某次接生,新生兒有點發燒,她請人煮魚腥草來為孩子洗澡,高燒即退,「她的生命經驗被魚腥草打開了」,從此,黃盛璘常常找她聊些產婆的故事,「會發現阿姨多了一股驕傲感」,「一個人日子過得開心、可以自我肯定,也比較能面對生活的挫折」。精神科常有思覺失調的病患,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對外界無感,黃盛璘就用植物打開他們的心,慢慢接受外在環境的訊息。黃盛璘說,透過植物的陪伴、人與植物生命的碰撞,加上五感的刺激,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連結與能量,「這個連結彷彿幫她找到了生命的鑰匙,原本遺忘的記憶,又再次啟動了新的生命」。
-
2021-08-28 失智.照顧喘息
照護選擇/該送失智父母到安養機構嗎?評估重點一次認識
當長輩失智狀況越來越嚴重,家人也逐漸超過照顧負擔時,到底該不該送安養機構?審視病情程度,待在家不一定好,若長輩出現較複雜的照護需求或失能時,失智安養照護還是讓專業的來,好的照護機構反而能重拾生活品質。別被孝順綁架,請先放下「對與錯」週末假日,林先生經常抽空到安養院探望失智母親,看著八十歲的媽媽跟其他「住民」專心地畫畫、玩桌遊,下午還有治療師進行復健,臉上偶爾出現一抹微笑。用餐時刻,護理人員從旁協助長輩進食,包括鼻胃管灌食之照護,由營養管理師調配多元的飲食計劃。午休後還有其他娛樂活動或復健課程,維持身體機能不退化,林先生把握難得且寶貴的相處時光,期待下次的回訪。當父母老了,子女年紀也大了,孝順並不是把彼此綁在一起,而是安排最適切的照護。剛開始送到安養院,難免有罪惡感,以及承擔親友之間的責難眼光,但往返探視後,完善的養護及照顧讓人放心,協助子女在工作、責任感與年邁父母之間找到平衡。安養機構是解決家庭的困境,真正的孝順是有品質的陪伴!如何與家人取得共識?許多人認為照顧失智失能父母,最好家人親力親為,照顧重擔常落到長子、長媳或未婚嫁的子女身上。游純瑜認為,照顧工作不必一個人硬撐,適時發出求救訊號,家人才知道你需要幫助。對於「照顧責任」,人人都有意見,一定要達成照護共識,屏除「送父母到照護機構就是不孝」的想法。Q1:該不該送父母到安養機構?建議評估自身狀況,包括照顧者的體力、工作模式、家人經濟狀況,選擇居家照顧、安養中心、養護中心、日間照顧等。(推薦課程:爸媽中重度失智,該入住長照機構嗎? 專家教你如何展開第一步)Q2:如何跟家人有共識?兄弟姊妹和另一半共同討論,列出選擇清單,考量地點和距離,方便家人探視。再來是費用支出,照護費用盡量由父母的年金與存款支應,或彼此均攤並善用政府資源,避免主要照護者「一同倒下」。另外,分配探望時間,讓手足維持良善的關係。Q3:如何選擇安養機構?首先認識機構類型,失智、失能者可選擇護理之家、長照機構、安養中心。經由醫生評估長輩的健康狀況後,家人一起討論,挑選最合適的照顧方式。透過多方管道蒐集機構資訊,包括有經驗的親友、相關團體機構、政府單位評鑑的合法立案機構等。失智症程度發展為中重度時,除了記憶力嚴重衰退,也喪失自主活動的能力,無法言語表達,日常生活大小事都需要他人協助。超過九成的患者會出現精神行為症狀,妄想、幻覺、激躁、漫遊、攻擊行為等,令家屬非常困擾,也是照顧者主要壓力來源。決定安養機構前,有哪些前置準備?選擇安養機構後,還有入住的前置工作,可以列下來參考,讓長輩感受到尊重、被關愛。●一起參觀機構,請社工、護理師到家訪視,雙方完善理解。●告知即將更換住宿環境,安撫長輩情緒。●短期試住安養機構,循序漸近熟悉陌生環境。●準備玩偶、照片等個人物品,布置床邊環境降低不安。●購買常用的尿布、復健品等備品,避免銜接落差。(推薦課程:送失智父母到安養機構的預先準備,別人怎麼做?)選擇安養機構後,還有哪些政府資源可以申請?當家人需要長期照顧時,可使用衛福部的長期照顧服務計畫,或是聘僱外籍看護進行居家照護,另外還有住宿式照顧機構。各縣市政府也提供失能老人機構公費安置、傷病住院醫療及看護補助,以及身心障礙住宿式照顧機構補助方案。游純瑜提醒,長照2.0的「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入住天數累計超過90天可申請補助,台北市的老人收容安置補助、新北市的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可多加利用,或洽詢各縣市的社會局、衛福部長照專區(1966專線)。游純瑜社工以自身經驗分享失智症的照護問題涉及認知障礙,尤其當患者出現異常行為時,照顧者其實非常恐懼,長期承擔龐大的壓力,自責無助甚至積累成憂鬱症。失智照護是一條漫長且辛苦的路,送生病的長輩去機構,沒有必然對錯問題,唯有家人達成共識,協力合作多了解、多使用照顧資源,給予最適切的疾病照護。
-
2021-08-28 養生.運動天地
【肌少症日常預防1】運動需不需要戴護膝?肌少症能預防嗎?護國神醫林瀛洲直播教解方
東京奧運剛結束,你有沒有發現東奧賽場上,除了拼搏的選手及教練還有一群人?這群人是運動員需要跨領域專業的協助,在場上觀察著選手一舉一動,想著選手的身體狀況,在腦中沙盤推演可能需要的醫療措施,他們是「運動醫學團隊」,包括隊醫、防護員、治療師、營養心理專長、科技相關人員,這些人是奧運選手最重要的後盾。元氣網粉絲團本月請到剛結束東京奧運任務,完成隔離的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副主席林瀛洲,跟大家傳授避免運動傷害及處置方法;分析常見運動傷害發生原因,說明如何自我肌力檢測、避免肌少症,同時示範居家復健運動,讓護國神醫教您如何緩解惱人的腰痠背痛。【延伸閱讀:連王子維都好奇「落枕」該怎麼辦?護國神醫教你在家做謢頸運動】醫師眼中的五項長壽運動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布一項持續做了15年的調查,列出前五名最有助於長壽的運動,以及其降低的死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前5名分為:持拍運動、游泳、瑜珈、跑步、球類運動。第一名:持拍運動羽球、網球、桌球、壁球都是此類運動,可以訓練眼手的協調。林瀛洲醫師讚揚羽球是非常好的運動,除了老少咸宜之外,運動強度可以自己決定,間歇性的運動讓心跳可以提升,達到心肺耐力訓練的效果,腳步的移動可達到肌力平衡,而揮拍的動作需要手眼協調跟神經反射;這些加起來可以讓運動得到全面的發展,達到長壽養生的效果。第二名:游泳游泳是全身性的運動,對肌力訓練有很大的幫助。林瀛洲醫師說,游泳對關節的衝擊比較小,水可以帶給身體一些阻力的訓練,也可以達到有氧燃脂的功效,游泳相較其他運動的運動傷害比較小。適合中高齡的人選擇這項運動。第三名:瑜珈許多運動無法肌力訓練跟伸展兼顧,但瑜珈能把肌力訓練跟伸展整合在一起,是相當好的運動,在運動緊繃肌肉的同時,也可同時達到舒展的效果。第四名:跑步跑步是現在大家最風行的運動,路跑、線上路跑都有許多人響應,但跑步運動最常遇到膝蓋的問題,林瀛洲醫師說,跑步不一定會傷膝蓋,但運動都有受傷的風險,他建議在運動之前要做的是想辦法提升自我的肌耐力,讓身體的結構夠強壯,身體的結構跟從事的運動要達到平衡,才可以比較不容易產生運動傷害。第五名:球類運動球類運動有很多種,林瀛洲醫師建議年長者者適合高爾夫球、槌球、木球...等較緩和的運動。他也提到,最怕的是「假日運動」,因為一周七天,身體一直處於休息狀態,身體的機能或運動能力在減退,若只有在假日運動,偶爾才運動一下的人最容易造成運動傷害;相較之下,規律運動的人反而較不容易受傷。運動需不需要戴護膝?林瀛洲醫師說,護膝是被動的保護跟外力的支撐,可以達到一點保謢效果;但由於運動於是多方向的施力,護膝還是很難全面的保謢關節。他建議,最好的保謢是「把大腿的肌力鍛鍊起來」;若膝關節有受過傷跟對關節的施力比較沒有把握者,短時間去戴護膝是可以保護膝蓋;但長期的話,把膝蓋的肌力訓練起來,對膝蓋的關節才會是最好的保謢。【延伸閱讀:練重訓預防肌少症?專家建議日常生活這樣吃、這樣動】一表幫你評估是否有「肌少症」:SARC-F肌少症風險評估表Q1. 拿起或搬動5公斤重的物品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2. 走過一個房子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3. 從床或從椅子上起身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4. 走上10個臺階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5. 過去一年中跌倒過幾次?沒有跌倒,0分;1-3次,1分;4次以上,2分評估完後若總得分為4分以上(包含4分),則有可能罹患肌少症。年長者用保特瓶、椅子 在家簡單自行測試肌力年紀漸長後,會擔心有「肌少症」,林瀛洲說明,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老人的行為,若有走路越來越慢、無法轉開保特瓶蓋的情況發生,都要特別留心,這些都是肌少症的線索。對此,林瀛洲醫師教大家做肌力測試,家裡有長輩的話,可以在家找一張簡單的椅子,用椅子來測試是否有「肌少症」潛在的危險。步驟一:先找一張坐起來與膝蓋同高度的椅子。步驟二:手不要去扶椅子,靠身體的力量撐起來;計時「連續從坐到站5次」的時間。→若12妙內可完成的話,就達標過關;若超過12秒,則要當心有「肌少症」的警訊出現。(小提醒:詳細步驟及正確姿勢請參照直播的影片(影片時間13:20),照著影片教的姿勢做較不會受傷!)肌少症有辦法解決嗎?以現在醫學觀點來講,肌少症跟骨質疏鬆幾乎是同一件事情,常聽人家說,預防骨質疏鬆在年輕的時候要累積骨本,多做一些阻力訓練;阻力訓練可以刺激骨頭裡面的長骨細胞,讓骨頭變得更強壯,讓骨頭不容易骨質疏鬆。同樣地,肌肉在年輕時也要累積肌肉的本錢,透過年輕時做一些阻力訓練,例如重訓,讓肌肉量比較高,變得更結實,這樣年紀大後會比較有本錢去流失,年輕時先存起來放。但這樣的運動,年紀大後再來做會太遲嗎?林瀛洲醫師說,其實也不會,至少有預防的功效;可以維持肌力,讓肌力不要一直流失。逆齡在家靠自己 防疫在家也可以訓練肌力平常在家肌力該如何鍛鍊?林瀛洲醫師建議在家可以做「滑牆」的運動。靠牆壁的原因是因為牆壁有摩擦力,若年長者本身肌肉沒有那麼有力,可以靠牆壁的支撐不容易滑倒,也可靠自己的力量來決定運動的強度。步驟一:把身體往牆壁靠。步驟二:腳張開與肩同寬,且腳跟要距離牆壁30公分左右。步驟三:慢慢往下蹲,蹲到有點吃力的地方就可以停止一下。步驟四:身體再慢慢往上移動。→若完成二十下後剛好有點累,身體有一點痠痠的,就可以停止。林醫師提醒,即使在家裡做運動,也要在室內穿上室內運動鞋,不要穿拖鞋做運動,才可止滑並防止運動傷害的發生。(小提醒:詳細步驟及正確姿勢請參照直播的影片(影片時間16:25),照著影片教的姿勢做較不會受傷!)年輕人深蹲撇步大公開非長輩的年輕人的深蹲運動該怎麼做?林瀛洲醫師說,深蹲要特別注意的重點動作是,蹲下去時「膝關節不要超過你的腳尖」,腰的核心不能垮掉,肚子要ㄍㄧㄥ住,手伸直往上蹲,腿部的正確姿勢是蹲到大腿與地面平行即可;若沒有把握能直接深蹲的人,可在身後放張椅子,若撐不住時就坐在椅子上。林醫師建議,平日在家防疫就可做深蹲運動,多多訓練肌力,趁年輕時多做深蹲把肌力存起來放。(小提醒:詳細步驟及正確姿勢請參照直播的影片(影片時間20:32),照著影片教的姿勢做較不會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