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7 醫療.心臟血管
搜尋
缺氧
共找到
627
筆 文章
-
-
2024-04-15 焦點.元氣新聞
《瘋神無雙》山豬38歲猝逝!與2難纏疾病奮戰多年,曾「一個晚上斷氣19次」
《瘋神無雙》節目班底「山豬」驚傳猝逝,享年38歲。經紀人已發聲明證實,山豬因為感冒未癒,入院診斷為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最後無力回天。根據聯合報報導,山豬過去就有一些健康問題,包括他2012年就發現罹患紅斑性狼瘡,還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長期有在服藥。原本他一直覺得打呼很正常,但因為實在太大聲,檢查後才知道自己一個晚上竟會斷氣19次,情況相當嚴重。好友閃亮亮心痛受訪指出,山豬身體一直都不好,他也曾苦口婆心勸山豬要減肥,但他勸不聽,如今傳出憾事。以下為經紀人聲明全文:致親愛的媒體朋友們,山豬陳俊甫已於4/15上午約11點離世。親友表示上週感冒未癒,經入院診斷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不死的癌症」紅斑性狼瘡 僅能控制無法治癒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SLE)為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自我攻擊,身體健康的組織、器官都會成為目標,屬於全身性疾病。如果沒有妥善控制免疫系統,免疫細胞可能會胡亂攻擊健康的組織。紅斑性狼瘡被外界稱為「不死的癌症」。高醫大附設中和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顧問醫師蔡文展指出,近年醫學進步,紅斑性狼瘡從過去的「發病5年內死亡率9成」演變為「發病10年內存活率9成」的疾病,成為長期的慢性病,只要妥善控制,患者都能正常生活。蔡文展表示,基因雖是罹病關鍵之一,但通常要加上環境因素的誘發,像紫外線及壓力等,而山豬這類男性的個案相對少見,大多數患者發病時都在「生育年齡」20至40歲左右,部分患者幼時就發病。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表示,患者得特別小心細菌感染,疾病加上藥物控制,會讓患者免疫力降低,小感冒都可能演變成敗血性休克。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常見的細菌,一般人輕微感染可能僅是拉肚子,但紅斑性狼瘡患者一旦被細菌感染,容易侵犯到「血液」,導致全身多重器官衰竭,因此,患者一旦發燒送醫,首要施打抗生素治療。蔡文展說,紅斑性狼瘡會導致患者免疫系統無差別攻擊自體器官,8成會攻擊腎臟,必須使用類固醇用來壓制免疫活動,會出現月亮臉、發胖等副作用,而類固醇是第一線用藥,呼籲患者得「按時吃藥」;夏天即將到來,則要注意防曬,不要日夜顛倒,減少生活壓力,避免誘發。蔡文展提醒,紅斑性狼瘡並非帶有基因就會發病,但民眾家中親戚若有自體免疫疾病,自己務必提高警覺,建議到醫院免疫風濕科檢驗,確認是否帶有自體抗體,並且注意日常生活,才能降低疾病對健康造成的威脅。》看詳細疾病百科/紅斑性狼瘡睡眠呼吸中止症 肥胖易讓呼吸道狹窄而睡眠呼吸中止症是睡眠時上呼吸道塌陷堵住呼吸道,使呼吸變淺且費力,嚴重恐造成患者吸不到空氣或窒息。多數患者因為肥胖引起呼吸道狹窄,其餘因素如下巴後縮、扁桃線缺陷、顱顏缺陷等,導致氣管狹小。根據臨床研究顯示,體重每上升10公斤,約增加2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發生率,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2到8倍。睡眠呼吸中止症容易造成白天嗜睡,睡覺時缺氧,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記憶力衰退、夜尿、夢遊、性功能障礙、焦慮等。不少患者覺得打呼沒大礙,但若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則應接受治療,若同時也是肥胖患者更應積極減肥。》看詳細疾病百科/睡眠呼吸中止症山豬生死豁達 身後事早交待親友根據聯合報報導,山豬看待生死非常豁達,先前也因病疾發生,身後事也早交待親友,他希望觀眾記得他帶來的歡樂,同時也希望媒體朋友能給家人多一些空間,讓家人能夠平靜圓滿。【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噓新聞
-
2024-04-15 醫療.心臟血管
愛爬山、重養生,他卻心臟衰竭,心功能剩一半!醫指出關鍵問題
隨健康意識抬頭,許多民眾注重養生,卻也常讓人在異常症狀出現時,誤以為只是單純的老化。日前就有一名67歲案例平常注重身體保養、平常喜歡到郊區爬爬淺山,但時不時感覺喘、體力大不如前,原以為是年紀大,拖一段時間才檢查。 檢查時發現,他的心功能只剩一半,左心室收縮分率僅剩30%,診斷為心臟衰竭。這讓案例匪夷所思,更進一步檢查下發現膽固醇和血糖都偏高,還有3條冠狀動脈阻塞,另也有缺血性心臟病變,併發心室早發性收縮的心律不整。所幸問題都不大,案例病識感還算高、發現的算早,經治療及控制病情,約半年後恢復健康。 平常有運動、養生卻心衰竭?醫指主要3關鍵,不容忽視。 長者、慢性病好發的「心房顫動」: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表示,一般而言人體靜止未活動的狀態下,心跳頻率約介於每分鐘60-100下,不規律、太快或太慢等不正常的模式稱為心律不整,常見出自於心臟的心房或心室,慢性三高者、年長者最常好發的就是「心房顫動」,死亡率會比同年齡層的正常人高2倍,中風率則高5倍,卻有75%的患者沒什麼嚴重症狀而輕忽。 心房顫動逐漸常見? 陳玠宇醫師指出,據統計,60歲以上的族群約每100人就有4人有心房顫動;80歲以上則約每10位就有一位。台灣逐漸邁向老年化社會,心房顫動也會越來越常見。 心跳快也可能是:另一方面,心跳比平常來得快、甚至容易喘,這除了和交感神經較興奮有關以外,也很可能暗示其他問題,例如心律不整、心臟衰竭、脫水、發炎感染、貧血、甲狀腺亢進等,需近一步檢查釐清原因。而心跳過慢則可能引起頭暈、暈厥、癲癇發作等情形。 心臟疾病族群:若有心臟衰竭等心臟疾病的族群,心跳速率越快對心臟的負荷也就越大,可能加重心臟缺氧。據國外研究,心衰竭的患者若每分鐘心跳超過80下,和平均小於65下相比,會增加將近4成的一年內死亡率。而歐洲心臟衰竭指引,更建議將此警示數據下修到70下。 因此提醒,有慢性疾病、心臟病,或是年長族群,日常都需要注意,像前述提到的案例三種情況都符合,即便日常有在運動、有在養生。 簡單觀察心跳速率是否異常,超過最大值的一半盡早檢查! 220-歲數=100%最大值:為了能在生活中就察覺心臟是否有所異樣,陳玠宇醫師表示可透過觀察心率進行初步了解。方法很簡單,以220減掉年紀約為100%的最大運動心率,例如50歲的最大運動心率就是170,也就是每分鐘會到170下。 再依各狀態百分比觀察:算出最大值後,再依百分比評估其他情境下的心律。最低強度的等級一在50-60%,例如慢走。低強度的等級二在60-70%,例如快走。中等強度的等級三在70-80%,例如慢跑。高強度的等級四在80-90%,例如快跑。最高強度的等級五則在90-100%,例如衝刺。當靜止、放鬆時,心跳速率超過最大心率一半以上,就得懷疑有潛在問題存在。 養成測量血壓、觀察心跳習慣,更有利醫師精確評估和處置! 基於前述,陳玠宇醫師平時門診都會建議心臟不佳的患者,心跳控制在50-70下,並視個人情況予以調整。像是平常有在運動的族群,心臟也會較為有力,尤其是年輕的運動員,有時就會出現心臟較慢,屬正常現象,但對一般人而言就會需要留意是否心臟提早退化。 心跳過快或過慢都可能代表著異常的生理意義,建議平時養成測量血壓、觀察心跳並記錄的習慣,會比端看症狀來得更加保險,尤其是有慢性病、心臟病、年長族群,也更能提供給醫師參考,更有利精確的判讀和處置。 《延伸閱讀》 .護心也能防腦中風!?如何避開心房顫動地雷? .常常胸悶、心悸?留意心房顫動!醫:可控制,盡早檢查慎防腦中風!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4-04-14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前期就要學穩糖 血糖波動劇烈對全身器官傷害大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監控血糖是例行重要工作,除了注意血糖是否飆高,偶發的低血糖危害也不能輕忽。醫師提醒,如果是需要施打胰島素的患者,就要每天測血糖;服用藥物控制的,建議周測1至2次,最重要的是要每3個月定期回診,也要一併檢查血脂、血壓等數值,平常要記錄飲食內容、避免晚睡或不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空腹血糖值+糖化血色素,兩大糖尿病判定指標。「要控制好血糖,就要先掌握各項數值代表的意義。」台大醫院副院長、家庭醫學科教授黃國晉說,空腹8小時抽血測量的,叫做「空腹血糖值」,一般人的空腹血糖值不超過100mg/dL是安全的;如果介於100至126mg/dL就屬於空腹血糖值異常、接近糖尿病狀態;至於飯後血糖值,是餐後2小時測,但會受到食物內容影響,較少用來作為檢測標準。「糖化血色素」能反映一段時間的血糖濃度平均值,一般會用來觀察3個月內血糖控制的狀況。黃國晉指出,臨床主要觀察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色素2大指標,正常的糖化血色素值應小於5.6%;若在5.7-6.4%之間,屬於偏高,有罹患糖尿病風險;數值大於(含)6.5%則確診為糖尿病。黃國晉表示,如果患者空腹血糖值正常、糖化血色素異常,就會透過逐餐測量血糖,找出造成血糖波動的是哪餐,所以患者平常也要養成記錄用餐內容的習慣。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最好就診接受檢查。黃國晉說,如果出現血糖值大於200mg/dL,且有吃多、喝多、尿多等「三多」的高血糖症狀,或是尿液滴到地上引來螞蟻、體重減輕、脫水等情形,加上糖化血色素數值,都可以用來判斷糖尿病。但通常初次診斷後,會請患者透過調整生活方式控制血糖,一段時間後再回診確認。黃國晉說,通常男性糖尿病患者人數較多,不過隨年齡層增長,女性比例會愈高,這和平均壽命相關。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飯前血糖正常但糖化血色素高等情形,會建議到醫院做「葡萄糖耐受測驗」。 糖尿病前期患者,先從飲食、運動、減重調整。針對還沒被診斷糖尿病,但已經有高血糖的患者,會先從調整飲食著手。黃國晉表示,除了減少澱粉類、甜食攝取,同時也要搭配有氧運動消耗血糖,並且評估有無服用其他藥物,因為類固醇或中藥添加的甘草都會影響血糖,會建議調整用藥,非得使用的話,建議使用最低有效劑量。另外,過重的患者要減重,如經上面調整,血糖仍降不下來,就要吃藥控制。黃國晉說,糖友可藉由餐前130mg/dL、餐後180mg/dL的「38原則」監測血糖,糖化血色素則建議控制在7%以下,年長患者如80歲以上,可以跟醫師討論是否採較寬鬆的認定數值。服藥患者每周測1至2次,打胰島素者每天都要量。至於血糖的檢查次數和時間,黃國晉指出,患者要每3個月定期回診,如屬於診斷初期,可以透過調整生活型態改善。經過3個月改善,相關數值卻沒有進步,可能就是遺傳性的糖尿病,需要透過吃藥控制,這類服藥控制的患者,建議每周量1至2次血糖,打胰島素的則要每天測。黃國晉表示,第二型糖尿病因為潛伏期長,診斷糖尿病前期,就會對眼睛、心臟、腎臟等器官和血管產生傷害,所以除了血糖外,回診時還要測三高、膽固醇、血壓等數值,因為吃的藥多,需要驗肝功能;心臟如果有缺氧,要進行心肌評估、需不需要做心電圖;冠狀動脈攝影、血管鈣化指數,則用來檢測血管狀況。「糖尿病就是生活型態病。」黃國晉說,血糖跟生活作息有關,晚睡、睡眠不足、少運動、抽菸、喝酒、吃檳榔等不良生活習慣,都可能讓你成為糖友候選人。發抖、心慌、冒冷汗 糖友別輕忽低血糖糖尿病患或糖尿病前期,容易受胰島素波動影響。黃國晉指出,有些病人會出現發抖、交感神經亢奮、心慌、冒冷汗、坐立不安等精神症狀和頭暈等,像是「餓過頭」的低血糖症狀,醫師會詢問有無家族史、血糖狀況、用藥情形等資訊,因為忘記吃東西、吃得少、藥物干擾等,也都可能影響血糖。黃國晉提醒,糖尿病前期血糖變化大,進食會增加胰島素分泌,但消化完胰島素仍高,就會造成低血糖,「只要血糖低於70mg/dL就屬於低血糖」,當下如果有血糖機就先測血糖值,並透過甜食、運動飲料、汽水、巧克力等食物穩住血糖,再到醫院就診。 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08 醫療.心臟血管
心絞痛有哪些藥物能治療?硝化甘油能用於急性心絞痛的病人?有哪些注意事項?
「心絞痛」是因心臟暫時性缺氧或缺血所導致的胸悶、胸痛情形,許多疾病和因素均可能導致胸口痛的症狀,心絞痛目前已有藥物可預防心絞痛的發生與改善急性心絞痛的症狀,元氣網整理相關資訊供民眾參考。心絞痛的分類有哪些?心絞痛一般可分為三大類:●穩定性心絞痛:心絞痛中最常見的類型,並且有規律。病人發作前往往有明顯的誘發原因,例如運動。一般來說,休息和藥物通常能緩解徵狀。●不穩定性心絞痛:較難預測和最危險。發作沒有明顯的誘發原因,休息和服藥後仍夠持續,通常是心臟病發的前兆。如果病人平常心絞痛的模式有所改變,發作的持續時間超出預期,此時有可能轉為不穩定型心絞痛,屬於緊急的醫療情況,需要入醫院接受護理。●變異型心絞痛:較為罕見的心絞痛,病人通常在休息時發作,藥物能緩解症狀。心絞痛如何進行治療?有那些藥物可以預防心絞痛的發生使用藥物治療心絞痛時,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即時舒緩急性心絞痛症狀★短效性的硝酸鹽藥物,主要是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預防心絞痛發作:目前使用的藥物類型較多,改善引起心絞痛的因素。第二類:常用於預防心絞痛的藥物★長效型硝酸鹽藥物:與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類似,鬆弛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擴張。夠改善急性心絞痛的症狀,只是藥物作用時間更長,能夠較長時間讓病人不會發生心絞痛。★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β-blocker):可減緩心跳,降低血壓,減少心臟負荷。★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channel Blockers):可以讓動脈壁的肌肉放鬆,因此增加心臟的血液供應。★抗血小板藥物:避免血管發生阻塞。★奇特電流通道的抑制劑(If channel inhibitor),可減緩心跳,增加心肌血流的作用,是新機轉的預防心絞痛藥物,雖然台灣上市不久,但在歐美地區已使用數十年。「硝化甘油」是心絞痛發作的救命藥物?硝化甘油具有嚴重副作用,只有特定族群才能適用!硝酸鹽類藥物是抗心絞痛藥物的其中一類,可以擴張血管,令心臟更容易將血液輸送到身體各處,包含的心臟肌肉。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屬於短效的硝酸鹽類藥品,適用於心絞痛發作,主要可以讓血管快速擴張,目前有速效舌下含片、速效或長效型的貼片、噴劑等劑型。這類藥物是治療急性心絞痛的醫師處方藥物,需經由醫師診斷開立處方箋,處方箋就是一般常稱的藥單,病人須遵守醫囑隨身攜帶及服用。當病人出現胸悶、胸痛症狀時,一般將含硝化甘油舌下片置於舌下,約30秒內溶解,不可吞服。如果發生吞服或咬下的情況,則需要再放入第2顆藥品。藥品可從靜脈處的內皮細胞可迅速吸收,擴張心臟的冠狀動脈、靜脈,即刻改善流入心臟的血流量,增加心臟的氧氣供應,所以能夠緩解心絞痛。硝化甘油類藥物使用更好的時機,預期心絞痛會發作前5~10分鐘就先使用。當症狀沒有明顯緩解,請等待5分鐘後再服用第2片。如果症狀依舊明顯緩解,請等待5分鐘後再服用第3片。如果服用完3片仍感覺非常不適,代表冠狀動脈堵塞情況嚴重,此時應立即撥打119就醫。此類急救藥物具有血壓急速下降、心跳過快等致命危險性,只適用因心臟冠狀動脈狹窄引起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等患者在發病時急救用,民眾如果自行服用硝化甘油舌下錠,反而可能因藥物作用,使血壓下降而發生休克猝死等意外。病人使用硝化甘油類藥物如果出現頭痛、 頭暈和面部潮紅等症狀,一般在數分鐘後逐漸消退。如果副作用加劇或沒有減退,請立即求醫。如果使用藥物後出現過敏反應如皮膚紅疹、面部或手部腫脹、呼吸困難等,請立即求醫。就醫時須告訴醫師所服用的藥物,協助醫師診斷。沒有經過醫生開立處方箋的患者,千萬不要自行購買硝化甘油類的藥物使用。參考資料衛福部衛教文章:心絞痛藥物,出門必備?香港衛生署藥物辦公室:口服抗心絞痛藥
-
2024-04-08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氣功養生——預防失能與失智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資深醫師的人生智慧」。一位旅居美國多年的大學醫院退休教授以個人長期對氣功的興趣,加上這幾年來與一群亞裔銀髮族結緣,透過互動與學習,開始構思在高齡化社會,應該有的養生法則,尤其應該重視如何預防失能、失智。他也在同週的另一篇文章,以 ChatGPT 輸入關鍵字「如何預防失智」,瞬間得到十項重要的預防方法以及該注意事項,而將之整理出「預防失智症需要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一篇是一位資深腫瘤科醫師分享她在參觀一座非常精緻的私人博物館,巧遇一位已退休多年的同事,不覺想起過去受到她的影響,而深思自己在退休之後的生涯規劃。1989 年,一句話:「站樁抱球是練氣功最好的方法」,開始了我對氣功的探索。站在西洋醫學的角度看,氣功一詞是不存在的,而在我探索的過程中,我試圖用西洋醫學的生理學、神經生物學等知識,來闡述一些練氣功所產生的覺知變化,例如:酸麻、腫脹、脈動及溫熱等感覺;同時想藉此打破氣功的神秘面紗。當然,既然稱為「氣」功,脫離不了空氣的吸呼,或更通俗的說法,就是呼吸吐納!經過個人的體驗,覺得把呼吸的次數訂於在一分鐘吸呼六次以內,就是進入了「氣功」的範疇,這是很主觀的認定。同時在探索體驗中,提出了四種呼吸法:吸滿呼盡法、灌頂法、氣注丹田法及氣血暢流法,完全是以呼吸生理學以及解剖學為思考的基礎。為了配合這些呼吸法,找出六個式子,藉肢體動作來達到「抻筋拔骨治百病」 以及「骨正筋柔,氣血暢流」,來達到養生的目的,這第一代的MBC養生功法,就此誕生,適用於30至55歲工作繁忙又家務繁重的族群,提供快速簡易的養生功法,同時宣稱能延緩老化!十多年後(來到了2015 年)筆者搬到西雅圖,有幸與亞裔銀髮族結緣,開始了互動與學習,也開始構思,在高齡化、高齡、超高齡社會下,應該有的養生法則,尤其應該重視預防失能以及預防失智上。為了預防失能,美國國家衛生院倡議老年人(壯年族)的運動一定要包含下述四個重要元素:強化心肺功能、肌力/重力訓練、平衡功能的強化、靈活伸展筋骨。顯然,我原有的六式養生功法,有所欠缺不足。除此之外,如何預防失智,若能一併考慮,豈不一舉兩得。可是困難來了,若要能預防失智,一定得對發生失智的機轉有充分的了解。縱觀失智的發生機轉共有七種(如附註),眾說紛紜,沒有定論,而且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大腦血流不順暢(因阻塞或微小出血),還不包含在內。這個可麻煩了。分區灌溉理論:心臟的收縮,一次可送出大約80cc的血液,其中15%(大約12cc) 分給大腦,這 15cc 的血並無法分佈到所有的腦血管,我們至今仍不明暸大腦的血管管控機制,只能由功能性核磁共振或正子攝影,來暸解血液的分佈;只要是功能運作,該區域就會因血流增加,而在fMRI或PET的影像顯露出來,例如:看單字,視覺中樞會亮起來(表示含氧血液量較多),聽到單字,聽覺中樞 (W 區)亮起來,而說出單字,腦前額與語言中樞 (B-區),會亮起來。我們把這概念吸收後,推展應用,似乎養生功法有了新的方向。假設把大腦想像成一大片田地,「田無溝,水沒流」,若要讓所有的區塊得到水分的灌溉,要把溝渠保持通暢,同時要建立分區灌溉的系統,最後變成全部的田地,都得到水的滋潤。若應用在大腦上,血液要有足夠的營養物以及最重要的足夠的氧分子,使缺氧區很快得到延續生命力所需的養分,能繼續發揮大腦的功能。筆者就以這個觀念為主軸,延續當初呼吸吐納的原則,在單位時間內吸入更多的氧分子,同時把這些含氧血,藉不同的功法,使大腦的每個區塊,儘可能的在40分鐘的運動中,得到血流的灌溉。因此,在養生功法內,增加了許多元素,來強化各個部位的功能:包括腦皮質運動區、感覺區、基底核、小腦平衡區、腦神經核分布區,視覺/聽覺/說話/文字語意等區,同時對工作記憶、語義記憶、執行中樞、專注中樞等的強化與刺激。這裡有前大腦動脈,中大腦動脈與後大腦動脈的分別強化。如果每天灌溉一次,腦細胞一定活得更好,若無法每天做,至少也要一星期四次以上,長久下來,失智的概率應該會降低的。就這樣,筆者在2020年於我們的社區推展,已經三年多了,看起來效果還算不錯。附註:Beta-amyloid hypothesis 澱粉樣蛋白假說Tau hypothesis Tau 假說Cholinergic hypothesis 膽鹼能假說Neural inflammation 神經發炎假說Oxidative Stress Hypothesis 氧化壓力假說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hypothesis 粒線體功能障礙假說Synaptic dysfunction hypothesis 突觸功能障礙假說
-
2024-04-07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我們控制的不是LDL 而是動脈硬化的速度
這次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春季會演講,我把題目定為「我怎麼跟病人解釋高血脂治療的重要性?」。演講的重點只有兩個:「我們控制的不是LDL,而是動脈硬化的速度。」「放支架的三大時機:1.急性心臟病 2.大面積缺氧 3.用藥後仍然有症狀。」20世紀下半葉開始,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稱壞膽固醇)的數值就被發現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但我第一張圖片秀的不是LDL與疾病的關係,而是LDL與動脈硬化速度的關係。這是1998年刊登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的經典圖片,縱軸是動脈硬化速度,橫軸是LDL數值。圖中密密麻麻標了很多點,每個點都代表一個研究,把許多不同研究中的血中LDL數值,跟動脈硬化的速度標上去後,就算是外行人,也很容易看到顯而易見的結論,就是LDL越高,動脈硬化的速度就越快,LDL越低,動脈硬化的速度就越慢,而且還成線性關係。之後更多新的研究產生的新數值加上去後,答案還是一模一樣。血管壁像是年輪,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都在逐漸變厚,從十幾歲開始,逐漸長成大樹,有人快、有人慢,因為LDL與動脈硬化的速度線性相關,降低LDL,就可以減緩動脈硬化速度;所以「我們控制的不是LDL,而是動脈硬化的速度。」至於放支架的三大時機是怎麼一回事呢?近年全世界冠心病治療指引大同小異,都說血管不是塞到大於70%就要放支架,而是建議只有出現三種狀況:1.急性心臟病 2.大面積缺氧 3.用藥後仍然有症狀時,才要支架或開刀。2020年初COVID剛開始時,美國裝支架的病人數突然下降了38%,有人歸因於COVID,但疫情剛開始時美國人根本毫不在意,甚至戴口罩還會被嘲笑,那怎麼會跟它有關?有沒有其他的解釋呢?追溯歷史,美國心導管的數量也曾有一次突然減少約40%,幅度與速度跟這次都很類似,所以也許這兩次是類似的事件?2007年3月時,美國心臟學會年會中發表了一篇轟動全世界,佔據許多頭版版面叫做COURAGE的研究(自由時報2007年3月28日頭版是這麼寫的「心臟裝支架,不能更長壽」),那篇研究說在穩定型心絞痛的病人身上,放支架不能減少心肌梗塞、中風、與死亡,那篇研究一發表後,美國心導管數量就大幅下降。依據那次的歷史,我們可以合理懷疑,2020年初心導管數量的突然下滑,是受到另一篇新研究發表的影響?那是發表於2019年11月美國心臟學會,花費一億美金37個國家、320個導管中心、5179位缺血面積都已經達到中到大(大於10%)程度,慢性冠心症病人的研究,所有病患皆使用正規的藥物治療(幾乎每位患者都使用他汀類Statins降血脂藥物,2/3使用高劑量),實驗設計是一組只吃藥,另一組加上血管支架或開刀,追蹤時間平均超過四年。結果發現這些慢性冠心症的患者,就算已經中到大面積缺血,放支架或開刀並不能讓他們活更久,也無法預防心臟病發作,但可以減少症狀。特別強調如果最近症狀加劇,就屬於急性心臟病,不屬於此,應緊急處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05 醫療.兒科
賈永婕與曾馨瑩提醒:新生兒如果發現呼吸不足,保握「這時間內」進行搶救!
每年約有5至10%新生兒會發生呼吸不足,搶救不即時恐會造成腦部受損為加強新生兒健康,新生兒科醫學會攜手防疫女神賈永婕、早產兒防護大使曾馨瑩推廣「黃金一分鐘」觀念。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生湳指出,台灣每年約5至10%新生兒,一出生不會呼吸或呼吸不足,若沒有適當處理恐造成腦部受損。許媽媽分享,生第二胎時遇上「羊水栓塞」,生產時呼吸急促,生命徵象不穩定,腹中胎兒呼吸窘迫。婦產科醫師緊急聯絡新生兒科醫師、麻醉師,剖腹取出胎兒後,立即給寶寶正壓呼吸,再分別將母子送至產科與新兒科加護病房。她感嘆,那一刻才體會生與死原來是最近的距離。賈永婕大血崩險失兩命 老公手拿相機、錄影機傻眼被拒賈永婕為新生兒醫學會記者會站台,聊到她是自然產的擁護者,前兩胎非常順利,生老么的時候突然大失血,「我沒有意識到危險性,老公甚至要拿相機跟錄影機進來拍,但是護士看了大驚失色,緊急推往剖腹開刀。」她說年輕的時候生小孩覺得很自然,也從來沒有想過會有難產這種事情,前兩胎極為順利,第3胎到了醫院還談笑風生,覺得自己是老手,「沒想到在病床上突然大失血,護士一進來看到我就衝出去大叫醫生,我還沒有摸清楚狀況,說自然產我OK,醫生說如果沒有弄好小孩會缺氧,不是腦性麻痺就是腦死,連我都會有危險,緊急開刀動手術。」她說老公的反應最好笑,前兩胎都沒有拍到照片,所以在家裡練習許久,躍躍欲試左手拿相機右手拿錄影機,還說要左右開弓記錄一切,「沒想到他就被護士擋在門外,因為是非常緊急的狀況,所以我很呼籲,所有的產婦在生產之前,都要選擇有良好的新生兒救護設備的醫院,尤其是那些選擇在家裡或者是小診所生產的,都要特別小心。」當發生呼吸不足時應如何處置,處置時間應把握黃金時間台灣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張瑞幸表示,5至10%的新生兒在出生時不會呼吸或呼吸不足,尤其是早產兒,但大部分程度輕微,只需要輕拍等刺激或呼吸道清潔一下就可以順利呼吸;僅1%新生兒需要正壓呼吸器、急救、插呼吸管等處置。因此出生後的黃金60秒會由醫療團隊的處置能力決定孩子的一生。「黃金一分鐘是指小孩出生一分鐘內可自行呼吸,否則就要醫療幫助。」張瑞幸說,須評估新生兒狀況,若沒有正常呼吸,要透過新生兒高級救命術「NRP」幫助孩子,意即黃金60秒的處置能力將決定孩子的一生。台灣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張瑞幸表示,雖然不會自行呼吸的新生兒症狀大多輕微,只需要輕拍等刺激或是呼吸道清潔一下就可以自行呼吸,但仍有約1%的新生兒需要正壓呼吸器、急救、插呼吸管等處置然而,NRP並非硬性規定,張瑞幸表示,仍有遇到少數個案晚上在診所出生,但因為晚上沒有小兒科醫師,婦產科醫師也沒有受過NRP訓練,因此產生危機。她提醒,高危險妊娠者應優先選擇有新生兒加護病房的醫療院所生產,才能即時面對生產可能發生的變數。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表示,國際上間約在2010年推行黃金一分鐘的概念,我國則是近期才開始推動。根據回溯資料發現,周產期窒息與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二大主因,因此新生兒窒息性缺氧造成腦傷威脅不可輕忽。醫學會因此響應國際「Helping Babies Breathe運動」(HBB)後,至今已拯救上千位周產期窒息嬰兒。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03 焦點.元氣新聞
前立委沈富雄早上健身前未做「這些事」竟昏倒瀕死! 運動名醫建議這樣做補充體力
已高齡84歲的前立委沈富雄,日前分享瀕死經驗,驚吐「感覺很好,像死了一樣完全沒有感覺。」這番談話嚇壞不少人,而他這起意外事故發生在健身房,主因是沒吃早餐也沒帶水,爆汗1.5公升後,突然就不省人事,昏倒過去,整個過程大約不超過2分鐘,很幸運沒有受傷。剛睡醒身體處於脫水狀態,容易昏厥失去意識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表示,經過一夜睡眠,早上剛起床時,身體是呈現脫水的狀態,如果沒有吃早餐、沒有補充水分就進行中高強度的運動,可能導致大腦缺血、缺氧。因為運動加速血液集中流到四肢,連帶影響心臟循環系統,很容易發生「昏厥」,突然短暫失去意識,並在短時間內恢復過來。運動昏倒的情況也有可能是低血糖,但血糖過低時,通常會出現冒汗、心悸、發抖、四肢無力等飢餓感的症狀,有徵兆可循,本人可意識到即將發生暈眩不適。運動前到底該不該進食呢?林頌凱以沈富雄的案例分享,很多熟齡族群習慣清晨出門運動,應先補充能量飲、粥等好消化的食物,接著熱身,再進行輕度、中度的有氧運動。如果是到健身房,應避免一開始就挑戰需要閉氣用力的重訓項目,一早身體機能還沒完全甦醒,重訓、深蹲會讓血壓瞬間上升,輕者頭暈目眩,嚴重則會影響血液回流。林頌凱建議,運動前先飲用200cc的水,運動過程中,每30分鐘補充水分;如果運動完有頭暈症狀、尿液變黃,代表補水不夠。運動時,身體肌肉會消耗肝醣,可另補充香蕉、牛奶,幫助修補肌肉組織。這族群清晨運動需容易身體狀況早晨空氣好、日照舒適,林頌凱特別提醒高齡族群,清晨溫差大,慢性病族群要特別注意身體狀況,不要暴露在較冷的環境中,避免血管收縮。清晨運動注意事項1.攝取能量飲或粥,避開包子饅頭等不好消化的食物,容易脹氣不舒服。2.進行輕度、中度有氧運動,不要一大早就做重訓、深蹲訓練。3.運動前中後都要補充水分,易流汗者可選擇運動飲料。4.運動前一定要暖身,減少運動傷害,也讓血液溫度升高,身體熱起來。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22 醫療.心臟血管
急性心肌梗塞引發心衰竭與休克,台北慈濟醫院使用「這方式」續命!8招可預防心肌梗塞
76歲許先生日前因急性心肌梗塞合併嚴重心臟衰竭與休克,緊急送至台北慈濟醫院救治,診斷為3條血管阻塞的嚴重冠狀動脈心臟病,必須施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先裝置主動脈內氣球幫浦輔助心臟跳動,但患者急性心肌缺血導致心臟功能很差手術風險高,因此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在術中裝置「微型心室輔助器(Impella)」,讓手術順利完成,術後心臟功能逐漸恢復。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徐展陽表示,術後許先生的心臟在微型心室輔助下獲得充分支持,缺血的心肌得以在良好氧合供應下逐步恢復功能,術後第三天就移除呼吸器,積極進行床邊復健,第七天心臟功能恢復順利移除輔助器,轉至普通病房復健後出院。什麼是「微型心室輔助器(Impella)」?常用在哪些情況?微型心室輔助器(Impella)是目前體積最小的心臟幫浦,可經皮穿刺股動脈或透過右鎖骨下的微小切口,由右鎖骨下動脈植入,可提供急性心臟衰竭患者的心室輔助、高風險心導管治療、心臟手術後的短暫心臟衰竭穩定的血液循環支持。徐展陽說,目前臨床運用在心因性休克患者的機械輔助灌流裝置,包括短期的主動脈幫浦、葉克膜體外心肺支持系統以及中長期置入體內的心室輔助器等。微型心室輔助器的角色和葉克膜一樣,定位為暫時的心室輔助系統,若因心臟衰竭嚴重、心肌無法恢復,仍需考慮進一步裝置中長期體內心室輔助器,邁向移植之路。葉克膜適合哪種病人?「微型心室輔助器(Impella)與葉克膜相比優點在哪?有哪些病人不適用?葉克膜常用於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急性心衰休克患者,可在最危急時迅速裝機並建立體外支持心肺循環。徐展陽說,傳統葉克膜系統是經由鼠蹊部逆向灌流,若病人心臟功能非常差,很可能造成心臟腫大、嚴重肺水腫、泡沫血痰、下肢缺血壞死等全身併發症。微型心室輔助器(Impella)系統裝置因避免從鼠蹊部介入,病患能在心臟手術後迅速拔除呼吸管、在心室輔助下積極下床復健,慢慢調降支持力度直至拔除,可避免長期臥床插管帶來的併發症。徐展陽強調,並非所有病人都能使用微型心室輔助器(Impella),凡心臟換過金屬瓣膜、存在心室內血栓、或同時併有呼吸窘迫、缺氧的患者均不宜使用。心肌梗塞預防8重點?●飲食應採低脂低鹽,減少高膽固醇食物攝取。●避免三高(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疾病,有相關病史者應定期至醫院追蹤檢查。●避免抽菸及過度飲酒。●多吃富含纖維質的蔬菜水果,少吃精緻醣類食品。●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保持充足睡眠。●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情緒激烈起伏,適時抒發壓力。●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平時應多注意身體健康警訊。資料來源:元氣百科 心肌梗塞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12 醫療.呼吸胸腔
6到7成的民眾睡覺會打呼,多嚴重該到醫院檢查?「這2族群」打呼易得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個好覺很重要,倒頭呼呼大睡未必是好事!不少人睡覺時會打呼或打鼾,恐是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前兆。汐止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尹丹桂表示,約6、7成的人會有睡覺打呼問題,如果是肥胖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特定族群,容易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睡覺打呼是睡眠中止症的前兆!引起打呼的原因有哪些?睡覺時會打呼或打鼾,有些人可能會出現夜尿、淺眠、睡眠品質不好等症狀,有人會難以呼吸、感到窒息,「枕邊人」被吵到引起糾紛等狀況。尹丹桂指出,打呼只是症狀,代表上呼吸道的鼻腔到喉部聲帶一段較為狹窄,可能是扁桃腺肥厚、舌頭往後掉、肥胖,或是女性更年期後肌肉鬆弛引起。打呼嚴重到何種程度需要睡眠檢查或治療?依照打呼的嚴重程度不一,患者不一定需要處理,重點在於是否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或打呼是否造成缺氧。尹丹桂說,打呼與否往往需要靠旁人發現提醒,自身平常較難觀察到。依據國外調查睡眠呼吸中止症盛行率,約2~4%民眾受此所苦。睡眠呼吸中止症男性比女性多,更好發於肥胖、脖子粗、身體質量指數(BMI)27以上、年齡40歲以上,或是有心血管疾病、缺血性中風等慢性病患者。尹丹桂建議民眾如果有疑慮,可到醫院做「睡眠檢查」來確認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如果一個小時打呼沒有超過5次,對身體負擔並沒有那麼大,就不一定需要治療。睡眠檢查需要民眾來醫院睡一晚,透過身上貼偵測儀器、心電圖、腦波等多項生理檢查的綜合參數,來評估缺氧狀況、打呼次數等,得出「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HI」,依照分數分成輕度、中度及重度。有哪些疾病或狀況會讓睡眠呼吸中止症更嚴重?尹丹桂說,頸動脈狹窄者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比率較高,可能跟中樞型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是否跟血管硬化有關,仍未有明確定論。部分心臟科病人如果是年輕患者、血壓控制不好或是有肥胖等問題,會轉介到耳鼻喉科針對上呼吸道進行評估,透過睡眠檢查確診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如果有的話,心臟疾病和睡眠呼吸中止症必須一起治療,心臟科會進一步確認血壓、頸動脈等狀況,否則血壓會愈來愈難控制。一名20多歲男子BMI已達33(屬於中度肥胖),來到門診接受睡眠檢查,睡眠呼吸中止指數已達53,屬於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尹丹桂說,患者先接受上呼吸道檢查,沒有上呼吸道肥厚問題,因此建議該患者積極減重並控制過敏,避免肥胖造成未來手術成功率降低。患者減重10公斤後,缺氧指數也下修到47,雖然離標準仍有距離,但已讓睡眠品質獲得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選擇有哪些?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尹丹桂指出,常見使用呼吸器治療,但會有額外管線在體外,不是每個患者都可以接受;或是施行懸壅垂顎咽整型手術(UPPP),也並非每個人都適用,尤其會考量太胖會降低手術成功率,因此建議先減重再手術。睡眠呼吸中止症沒有有效藥物可解決,服用助眠藥物會使得呼吸道肌肉更鬆弛,誘發睡眠呼吸中止症,反而睡不好。尹丹桂表示,有時因為鼻過敏鼻塞會使用鼻塞劑或抗組織胺,或是肌肉痠痛使用助眠效果的肌肉鬆弛藥物,亦或是喝酒讓肌肉放鬆等,都容易引起睡眠呼吸中止。建議民眾求診要回歸問題本身,例如身心科解決焦慮睡眠問題等。預防睡眠呼吸中止症7招●睡前不要做激烈活動,不要看書及電視。●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在床上不做睡眠以外的任何活動。●維他命B6和鉀離子多的食物有助睡眠,例如鮭魚、鮪魚、香蕉。●養成運動習慣,避免肥胖。●厚窗簾阻絕光線,有助入睡。●側睡睡姿,較不會引起呼吸道阻塞。●睡前避免喝酒及服用安眠藥。資料來源/元氣網疾病百科想看更多→元氣百科:睡眠呼吸中止症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09 新冠肺炎.新冠肺炎
張學友被傳進加護病房?本人自揭「真實病況」,已服藥、自我隔離中
62歲香港男歌手「歌神」張學友,去年8月在馬來西亞開唱,唱到一半時突然跌坐在舞台上,雖有爬起來敬業完成表演,但也讓歌迷擔心起他的健康狀況。而在今年3/7被中國網友謠傳病重住進加護病房?被他本人證實確診新冠肺炎,目前在自我隔離中,等待康復和恢復體力。張學友被傳進加護病房 本人證實「得新冠肺炎」今年原訂3/8在上海舉行一連三天的演唱會,卻在3/7突然緊急喊卡取消。根據主辦單位透露,張學友因身體不適需要靜養。消息一出,各種病因瞬間在中國網路四起,網上更傳出張學友住進加護病房病危的消息,最終院方出面否認。而為了不讓外界擔心,張學友本人也在昨天(8日)發出聲明,證實自己得了新冠肺炎,已服藥、自我隔離中。張學友親自回應:「大家好,我是學友。十分感謝大家對我健康的關心,也感到非常抱歉要取消上海3月8、9、10日三場演唱會,讓很多上海及專程前來上海支持我的歌迷朋友失望了,也讓我們的團隊夥伴們擔心,對各方帶來的不便和困擾,深表歉意,對不起!在完成了3月3日上海演唱會回港後出現連續兩天的腹瀉,經醫生診斷確認Covid-19陽性,對,我失守了。目前正服用針對Covid的特效藥,感覺還可以,腹瀉停止了,輕微發燒,輕微咳嗽,少許肌肉和筋骨痠痛,目前正在家中進行自我隔籬,唯今天的快測仍是兩條線,顯示繼續呈陽性反應。我會做好自我衛生,確保病毒不會由我繼續擴散,好好休息,乖乖按時服藥,多喝溫水,開始做少許運動,盡快康復和恢復體力,希望能在下週以正常表演狀態再在上海的舞台和大家見面。張學友,加油!」目前仍是疫情高峰 外出仍要做好防疫措施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雖然大家已對新冠肺炎的相關疫情麻痺,還是陸續有許多民眾確診,只要有人流的聚集,預期會導致呼吸道疫情上升,民眾如果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務必盡速就醫。元氣網提醒您,上海、香港疫情跟台灣一樣病毒株也是以JN.1為主流,疫情仍處在相對高點,若是民眾去香港旅遊,民眾仍要做好防疫措施。延伸閱讀:.老翁送醫大白肺、需插管!台大醫示警:新冠重症頻繁出現「1症狀」須留意.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
-
2024-03-08 醫療.心臟血管
氣溫變化大注意血壓變動 保暖5字訣預防心肌梗塞
近日天氣變化劇烈,心血管敏感族群務必注意自身健康狀況。家醫科醫師提醒,喜歡從事運動,特別是愛跑馬拉松的民眾,若自知有心血管疾病,應先到醫院做「運動心電圖」確認心臟狀況允許後,在醫師指示下備妥舌下口含錠等藥品,避免突發狀況不及應變產生憾事。氣溫變化大 心肌梗塞頻傳近日氣溫變化大,時有名人發生心肌梗塞事件,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民眾應加強禦寒保暖措施,帽子、圍巾及保暖衣物不可少。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為遲緩,晚上睡覺時,可先將保暖衣物放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謹記「慢、熱、起、穿、行」保暖5字訣,並建議等天亮氣溫稍微回溫後,再出門運動或改為室內簡單運動。心血管敏感族群 天冷運動應先檢查心臟狀況振興醫院家醫科主任陳怡君提醒,天氣冷要注意「血壓變動太大」,心血管疾病患者務必早晚量測血壓,避免激烈運動,如果民眾愛爬山、馬拉松等「耗氧性運動」,建議先至醫院進行運動心電圖量測,確認心臟在壓力環境下是否會有缺氧等異常情形;支氣管敏感民眾則要備妥擴張噴劑等藥物,出門在外感到胸悶時,趕緊服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口含錠。民眾在家也要注意,陳怡君說,起床後不要馬上出門,在室內先做些暖身活動,長輩心血管彈性比較不好,要多注意末梢神經、血液循環,帽子、圍巾、圍脖、襪子等保暖衣物要穿戴妥當;此外,近日臨床上流感民眾增加,建議外出戴好口罩、盡快打疫苗。記住心臟病徵兆 辨認中風動作國健署提醒,如果自己或身旁的人出現心臟病徵兆,如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或做不到「微笑、舉手、說你好」任一項辨認中風的動作,應立刻撥打119送醫,並記下發作時間,把握黃金治療期,避免造成遺憾。慢.熱.起.穿.行 保暖5字訣慢:早晨醒來時,先在床上緩慢活動一下熱:伸展四肢或進行簡單熱身起:慢慢起身,避免瞬間起床有頭暈的現象穿:坐在床邊,添加事先備妥的衣物或外套禦寒保暖行:待腳步踏穩且手扶好固定物後再站起來走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02 醫療.耳鼻喉
打呼不代表睡得好!醫師曝經常打呼一定要留意是否有這疾病
「那是一個五十幾歲的男士,長期有失眠的問題,導致情緒不穩定,而且在駕車經過高架橋時都會感到很恐慌。」馬偕紀念醫院胸腔內科劉景隆醫師指出,「進一步檢查發現,原來他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晚上都會嚴重缺氧。」 確定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後,便建議患者在睡覺時使用呼吸器。劉景隆醫師說,使用呼吸器改善缺氧之後,患者的睡眠品質大幅改善,整個人變得神采奕奕,安眠藥的劑量也可以減量使用。 失眠是國人相當常見的狀況,造成失眠的原因也相當複雜,常見的有環境因素,例如太冷、太熱、太吵、太亮而影響睡眠;有心理因素,例如緊張、焦慮、擔憂等;有生理時鐘改變,例如時差、輪班等;有飲食因素,例如在睡前攝取刺激性食物、飲料;有精神疾病,例如憂鬱症、焦慮症、思覺失調等;有身體疾病,例如咳嗽、鼻塞、疼痛、夜尿、睡眠呼吸中止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由於失眠的成因相當複雜,所以在遭遇失眠的狀況時,必須仔細尋找原因,才能採取適當的解決方式。眾多失眠的原因中,有些原因造成入睡困難,有些原因導致睡著之後容易醒來而影響睡眠品質。劉景隆醫師說,睡眠呼吸中止症便是會嚴重干擾睡眠的因素之一。 大家可能會以為,一個人睡到打呼代表睡得很好,其實並非如此。劉景隆醫師說,如果經常打呼,一定要留意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的患者往往打呼聲有大有小,而且睡覺時的呼吸聲會中斷。當呼吸中止導致血中氧氣濃度過低時,患者就會驚醒,一個晚上會發生數十次、甚至數百次,早上起床的時候會覺得頭痛、口乾舌燥等症狀。 因為晚上的睡眠一直被打斷,所以白天就容易打瞌睡、工作不能專心、記憶力衰退、暴躁易怒、心情低落。劉景隆醫師說,由於精神不繼,患者駕駛的安全性也須受到重視。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險因子包括肥胖、男性、老年、家族病史、使用酒精或鎮靜劑等。部分患者的呼吸道肌肉較鬆弛,睡著之後便可能造成呼吸道塌陷,導致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從盛行率推估,台灣至少有100-200萬人患有呼吸中止症,但大多數患者都不曉得自己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劉景隆醫師說,通常是身邊的人發現患者打呼很大聲、呼吸聲明顯中斷,才會提醒患者就醫。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會發生在成人,兒童也有機會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而在夜間哭鬧、翻來覆去。」劉景隆醫師說,「因為睡眠品質很差,兒童可能常打瞌睡、活動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憂鬱、夜尿等,對小朋友的發育也有負面影響。」 經過檢查確認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時,建議要根據病因接受治療,或是在睡覺時使用陽壓呼吸器,改善缺氧以及睡眠品質。劉景隆醫師說,部分患者在初期配戴陽壓呼吸器時,會因不習慣而影響睡眠品質,所以可以使用安眠藥物來輔助。 慢性阻塞性肺病也容易影響睡眠。劉景隆醫師說,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因為支氣管有慢性發炎的狀況,患者白天就容易喘,睡著之後換氣減少,缺氧會更加嚴重,所以很容易醒過來,相當痛苦。 謹慎使用安眠藥物 如果有失眠的狀況,請務必就醫檢查,千萬不能擅自服用安眠藥。劉景隆醫師說,因為部分安眠藥具有抑制呼吸的作用,可能會讓呼吸中止的狀況更嚴重,或讓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體內堆積更多二氧化碳。 劉景隆醫師說,由於苯二氮平類安眠藥物會改變睡眠結構,長期使用後,部分患者會覺得記憶力受到影響。另外,部分苯二氮平類藥物具有呼吸抑制的作用,呼吸中止症患者也需特別留意使用此類藥物。 目前較新的機轉安眠藥是透過節抗食慾素受體改善失眠症(Orexin receptor antagonist),劉景隆醫師解釋,因為透過不同的機轉發揮作用,較不會影響睡眠結構,較符合生理需求,對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有助益。相較於傳統安眠藥物,食慾素受體拮抗劑比較不會有生理依賴性,也不會造成呼吸抑制,因此臨床上讓呼吸中止症病人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多一個選擇。 失眠的成因很複雜,患者一定要跟醫師詳細討論,選擇合適治療與安眠藥物。 筆記重點整理 1、如果經常打呼,一定要留意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往往打呼聲有大有小,而且睡覺時的呼吸聲可能會中斷。呼吸中止會導致血中氧氣濃度過低,患者就會頻繁驚醒。 2、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白天容易打瞌睡、工作不能專心、記憶力衰退、暴躁易怒、心情低落。由於精神不繼,患者駕駛的安全性也須受到重視。確認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時,建議要根據病因接受治療,改善睡眠品質。 3、如果有失眠的狀況,請務必就醫檢查,千萬不能擅自服用安眠藥。因為部分安眠藥具有呼吸抑制的作用,可能會讓會讓呼吸中止的狀況更嚴重,或讓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堆積更多二氧化碳。 4、苯二氮平類藥物是常見的安眠藥物,有呼吸抑制的作用,呼吸中止症患者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也需特別留意使用此類藥物。 5、食慾素受體拮抗劑透過不同的機轉發揮作用,對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有助益。相較於傳統的安眠藥物,比較不會有生理依賴性,也不會造成呼吸抑制,因此臨床上讓呼吸中止症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多一個選擇。原文:
-
2024-03-01 焦點.健康知識+
喝水比賽一口氣灌6千C.C.,他竟水中毒抽搐送急診!醫揭每日安全喝水量
多喝水反而出大事變水中毒!一名國三男生在父母公司的春酒聚餐上參加喝水比賽,短時間灌了6000c.c.冷泡茶,雖然拿到6000元現金,但是晚上回家後卻出現頭暈、嘔吐、抽搐,因此送至馬偕兒童醫院急診時意識模糊,經緊急處置並轉至加護病房治療後才化險為夷,並未造成腦部永久性傷害。一口氣灌6000C.C.茶水 頭暈、嘔吐急性水中毒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任丁瑋信表示,男孩一下子喝6000C.C.的冷泡茶,但是開水與清淡的茶水中缺乏電解質,短時間內大量飲用,身體水分無法即時排出,導致電解質不平衡。雖然沒立即產生不適,但是餐敘結束後不到5小時,急性低血鈉導致男孩引發神經學症狀,凌晨就因為頭暈、嘔吐等神經學症狀送醫,急診抽血報告結果鈉離子偏低,屬於急性水中毒個案。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加護病房主任趙彥鈞用溺水類比,嚴重急性低血鈉可能造成病人腦部傷害的後遺症,若缺氧時間過久,對腦部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這名男孩經過加護病房的緊急處置與密切觀察,住院一天半後,意識才漸漸恢復。3小時內不要喝超過2公升的水成人腎臟一天最多可排出18公升尿液,因此,3小時內最好不要飲用超過2公升的水。趙彥鈞表示,急性水中毒的臨床表現為呼吸心跳減慢、體溫降低、嗜睡、頭痛、嘔吐,煩躁不安、腦內壓增高等,國外更曾發生過家長逼迫孩喝水造成水中毒死亡的案例。丁瑋信提醒,寶寶在4-6個月接受副食品之前不建議另外喝水,慢慢接觸副食品後,建議以寶寶體重每公斤一天攝取量約20C.C.為標準,由於水分也會來自於食物,仍應掌握「補水而非灌水」的原則,以免導致體內鈉離子快速變化而造成水中毒。
-
2024-03-01 醫聲.Podcast
🎧|打呼、嗜睡是猝死前兆?8成國人打呼不自知,嚴重恐演變成睡眠呼吸中止症
有位身高163公分、體重破百公斤的31歲男性在夜市賣雞排時突然中風倒地,經過急救後幸運脫險,後續除了需用藥、減重外,更因睡眠期間有70餘次長時間的呼吸中止,而需配戴呼吸器入睡,避免器官反覆缺氧受損。專家表示,台灣約200多萬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它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猝死風險,疾病前期會出現打呼現象,但高達八成國人不知道自己睡覺會打呼。🎧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執行長周昆達表示,做惡夢、夢遊、磨牙、夜間不寧腿症等皆屬睡眠障礙,其中最常見的是失眠症及睡眠呼吸中止症。一旦民眾睡不好,不僅影響隔天表現,長期下來也會出現憂鬱、暴躁等情緒障礙,或增加高血壓、腦中風、心臟衰竭等心血管疾病風險,睡眠呼吸中止症更可能導致猝死。全台約200萬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民眾可至睡眠門診檢查「打呼越來越嚴重,就會變成睡眠呼吸中止症。」周昆達說,嗜睡、夜尿、睡眠中嗆醒、記憶力及性功能減低等也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好發於中年以後的男性,因其神經控制能力、肌肉鬆弛度隨年紀退化,若再加上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衰竭等高風險因子,將容易造成睡眠時舌頭塌陷,氣流阻滯而呼吸中止,通常是患者枕邊人最先發現異常,當患者自行察覺時,病況多已中重度。周昆達推估,全台約200多萬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卻不到1%獲得診斷,如果民眾擔心,除了請枕邊人留意自己的睡眠狀況,也可填寫愛普沃斯嗜睡量表,透過檢測八大情境下嗜睡程度,判定睡眠品質以及是否需要醫療介入,「民眾可至睡眠門診接受健保給付的睡眠檢查,疾病越早診斷、治療越好。」睡眠呼吸中止症如何治療?老化不可逆,需持續治療依照熟睡期間呼吸暫停的次數得來的呼吸中止指數,可將睡眠呼吸中止症分為輕、中、重度,輕度患者可藉由側睡、手術切除扁桃腺或整形懸雍垂、戴止鼾牙套或口內負壓儀器等方式改善症狀;中重度患者則需配戴單相正壓呼吸器(CPAP),「雖然國際指引建議一確診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就需配戴呼吸器,但目前台灣健保尚未給付,需先由醫師開立處方箋,民眾再自費購買儀器。」周昆達也提醒,即使呼吸中止指數偏低,若出現心血管疾病、情緒障礙等,得更積極接受治療;而身體功能老化不可逆,「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可能治癒,只能延緩惡化。」失眠需找病因 這幾種方法幫助入眠另一個常見的睡眠障礙是失眠,好發於年輕女性、個性神經質、壓力大者,短期可靠安眠藥幫助入睡,但長期失眠患者需找到病因解決,如因攝護腺肥大而夜尿多、關節疼痛或憂鬱症而難以睡著等。睡前環境營造也很重要,周昆達建議,白天需適當活動,減少午睡時間,下午五點後就不運動、不喝提神飲品,睡前燈光昏暗、不使用3C用品,都有助於入眠;20分鐘內沒睡著不須強迫自己,可直接起來做事,等睡意來襲再睡也行。周昆達小檔案現職: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執行長台北榮民總醫院 胸腔部臨床呼吸生理科主任學歷: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士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一般胸腔科主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重症加護專責醫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周佩怡音訊剪輯:周佩怡腳本撰寫:周佩怡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台北榮民總醫院、台灣睡眠醫學學會
-
2024-03-01 醫療.耳鼻喉
枕邊人打鼾快崩潰!改善打鼾6方法 研究建議「這種」飲食法
根據一項新研究指出,吃健康的植物性食物可能是停止打鼾的有效方法,但如果吃下不健康的植物性飲食,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的風險反而增加。健康植物性飲食有助減少打鼾打鼾真是很令人困擾的問題。晚上如果想睡個好覺,但身邊有人一直打鼾你一定覺得很崩潰!根據近期發表在ERJ Open Research一項新研究指出,採用健康的植物性飲食有助減少打鼾的情況,多吃抗發炎的蔬菜、水果、全穀物和堅果類食物,較不會出現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OSA),吃素食的人風險也較低。不過研究尚未對健康的肉類飲食是否有同效提出建議。但食物品質是關鍵,食用不健康的植物性飲食、精製碳水化合物、含糖飲料、高糖和高鹽食物的人,反而罹患OSA的風險更高。為什麼吃健康植物性飲食可以減少打鼾?根據《healthline》訪問睡眠科學家、SleepSpace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Dan Gartenberg博士分析,精製碳水化合物、含糖飲料以及高糖和高鹽食物的不健康植物性飲食易使喉嚨發炎,高糖和高鹽飲食也會破壞體內的體液平衡,可能導致身體許多部位腫脹,包括頭部和頸部,這可能會增加睡眠期間氣道阻塞、打鼾惡化和呼吸困難的可能性。此外,吃健康食物比較有機會消除肥胖,肥胖也是睡眠呼吸中止的最大風險因素之一。改善打鼾6方法1.食用抗發炎食物,包括大量的水果、蔬菜、全穀物、堅果、種子和豆類等,多吃富含 omega-3 脂肪酸、鎂和瘦肉蛋白的食物。2.多補充水分。3.不要太晚進食。盡量不要在睡前兩小時內吃大餐。4.側睡,也可考慮使用鼻貼。5.解決環境中的過敏原。6.避免吸菸。打鼾又睡眠呼吸中止症 心血管疾病風險飆台北榮民總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執行長周昆達曾受訪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常有打鼾、白天昏昏欲睡、短暫噎住或睡眠中倒吸一口氣而清醒過來等症狀。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主因為睡覺時上呼吸道反覆塌陷,導致呼吸道阻塞無法呼吸。如果長時間沒有治療,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根據研究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加快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發生速度,打鼾又患睡止症者,高血壓風險為2.4倍、心血管疾病風險為3.7倍。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年長、男性、肥胖、呼吸道狹小、慢性鼻塞、氣喘、吸菸者,患者猝死風險是一般人2.5倍,如果打鼾聲音極不規律、音量忽高忽低,建議到醫院進行睡眠檢查。疾病百科/睡眠呼吸中止症指在睡眠當中,上呼吸道重複地發生阻塞,使口鼻的呼吸氣流減少或停止10秒鐘以上,有時會缺氧或在睡夢中驚醒。若一個小時中止5至10次為輕度、15至30次為中度,30次以上則為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看完整疾病百科【資料來源】.《healthline》Eating a Plant-Based Diet May Help Reduce Snoring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2-26 醫療.心臟血管
心臟衰竭初期會有什麼症狀?如何從呼吸症狀判別?嚴重度可分幾級?
根據心臟基金會的資料,全球心臟衰竭的盛行率約1~3%,亞洲地區與全球盛行率相差不大,依最高的心臟衰竭盛行率3%推估,國內患者可能高達70萬人。根據衛福部109年(2020年)的統計,實際診斷出心臟衰竭患者僅24萬人,也就是說,可能約有46萬人未被診斷和接受治療,因此仍有必要加強民眾認知,早期篩檢出心臟衰竭的患者。心臟衰竭一開始有什麼感覺?如何區分老化與心臟衰竭?心臟是全身血液循環的動力馬達,可以讓全身所有細胞得到充足氧氣的關鍵。心臟科醫師所說的「心臟衰竭」,白話就是「心臟無力」。人會感受到心臟無力時,通常是進行激烈活動或情緒激動時,身體對氧氣的需求增加,如果心臟無力,無法正常增加氧氣供應就容易感受到吃力,身體會出現劇烈喘氣或無力疲累的狀況。此外,人體長時間處於缺氧、血液循環不夠好的情況下,體內廢物無法順利排出,也會導致人體的代謝廢物累積過多,人就會很容易感到疲勞和倦怠。一般說來,人過30歲後身體機能開始下滑,和同年齡人相比,身體功能如果衰退得過快,或自己原本能做或擅長的事情忽然變得吃力、難以執行,此時就無法單用「老化」來解釋。醫師建議也可以從觀察自身體能進行觀察,如果以前可以輕鬆跑步100公尺,現在連走50公尺就開始喘氣;以前可以一口氣登上5樓,現在光爬到3樓就要休息2次,這樣顯著的落差就是身體有問題。此外,如果50歲的民眾走路爬樓梯速度,與一般70歲長者一樣慢,或40歲以下的人,6分鐘卻走不到500公尺,這些是都不能輕忽的情況,建議就醫好好檢查心肺功能。心臟衰竭分幾級?可以上班嗎?嚴重度差異有多大?心臟衰竭的分級,目前主要依照美國紐約心臟協會(NYHA)進行分類: ●第一級:患者不會在身體活動上有所限制,此時對上班影響不大。日常活動時不會引起疲倦、呼吸困難、胸悶(心悸或心絞痛)的症狀。●第二級:身體活動輕度受到限制,仍可從事日常的簡易活動,上班活動可能會受到影響,例如爬樓梯一樓仍可達成,中間需要休息。如果進行劇烈運動時,就會有疲倦、呼吸困難、胸悶(心悸或心絞痛)。●第三級:身體活動明顯受到限制,會影響到日常活動的進行,上班交辦的事情也難以執行,但休息時都會緩解改善。從事輕微的活動,例如爬樓梯無法超過一樓,也會有疲倦、呼吸困難、胸悶(心悸或心絞痛)。●第四級:執行任何身體活動都會感受到不舒服,甚至躺在床上或站著不動時也會出現疲倦、呼吸困難、胸悶(心悸或心絞痛)。心臟衰竭常見的症狀有哪些?為什麼會引起呼吸困難?會肺積水?醫界常呼籲民眾若如果持續感覺累、喘、腫三大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以下針對這3大症狀進行說明,讓一般民眾可以更容易檢測自己是否有可能是心臟衰竭?1.容易喘:嚴重時會出現端坐呼吸,主因是肺積水(肺水腫)心臟衰竭時,血液流經肺部,水份容易水份停留在肺部,最終導致肺部出現明顯水腫情況,侵占其中空氣的容積,此時就稱為肺水腫或肺積水。想看更多→疾病百科:肺積水(肺水腫)因為肺部空氣容積減少,所以在運動或工作時,肺臟需要更賣力的工作,容易引發喘氣,嚴重時就會導致呼吸困難。雖著心臟衰竭持續嚴重,患者甚至躺在床上或站著不動,也會感覺呼吸困難。端坐呼吸(orthopnea):心臟衰竭已經處於嚴重階段的症狀描述,患者必須需要常常保持坐姿才能改善呼吸品質。尤其當患者進行睡眠等姿勢平躺時,大約30~60分鐘左右,下肢水份會回流經過心臟,導致心臟的負擔增加,會讓心臟出現沒力的情況。此時患者往往伴隨肺積水(肺水腫)的問題,心臟沒力會影響到患者肺部的氣體交換,容易讓人喘不過氣。當患者端坐起來後,呼吸就會逐漸改善恢復正常的呼吸頻率,因為水份逐漸回歸到下肢,心臟的負擔減輕,連到肺部負擔也減輕。部分患者為避免這種情況,也會使用越來越高的枕頭,減輕或減少端坐呼吸的發生。2.容易累:心臟衰竭患者很容易感到累、疲倦,最主要是因為心臟衰竭後會導致心臟輸出量偏低,打出來的血液量不夠,導致全身循環的血液量也會不足,身體各處的組織相對就會缺血,病患就容易感到疲倦,無法進行激烈運動,所以走一走就容易喘。患者在放鬆、休息的狀態下,還會不自覺地打瞌睡,沙發看電視睡著,非睡覺時間躺在床上很快睡著。患者如果合併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會加速心臟衰竭惡化,睡眠中止症候群容易導致患者發生缺氧的問題,長期處在缺氧狀態會讓心臟功能變差。缺氧時也會容易引起刺激交感神經,患者容易在睡夢中驚醒、心跳加快,讓心臟缺血的問題更加明顯,長期下來會讓心臟衰竭更加嚴重。3.下肢水腫:心臟衰竭持續惡化,會影響到正常的血液循環,水份會更容易積累在下肢、小腿處,形成明顯的水腫。這類的水腫醫學稱為「凹陷性水腫」,患者能出現小腿內側有襪子勒痕,久久難消;按壓下肢肌肉需要很解時間的才會反彈,容易出現凹陷的現象。患者因為代謝變差,尿量的排出也可能變少、顏色變深,水份也會堆積在人體中,導致患者出現體重增加的現象。年輕人會心臟衰竭嗎?年輕族群也會得到心臟衰竭,只是風險相對比老年人少,臨床造成的現象是年輕人可能會認為他不易得到心臟衰竭,往往等到非常嚴重才就醫發現。過去年輕族群罹患的心臟衰竭,多半是感冒等感染後引發心肌炎、血管阻塞有關,因此導致心臟衰竭。現在部分的年輕人往往很早就出現代謝症候群,合併有肥胖、不運動和生活作息不正常,導致比較容易在老年人發生的心臟衰竭也提早發生在年輕人身上。總之,心臟衰竭雖然是不可逆的疾病,透過「喘、累、腫」來長期觀察自己的身體健康強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還是能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
2024-02-26 焦點.元氣新聞
網紅企鵝妹衝鹽水蜂炮遭炸傷,若用「左手香」有引發「這病」的風險!蜂炮炸傷「這兩處」時最棘手!
南韓網紅企鵝妹衝鹽水蜂炮炸傷 醫提醒「這些燒燙傷雷點」勿踩企鵝妹去年來台進行徒步環島之旅而爆紅,昨天適逢元宵節,她再度來台,並到台南體驗傳統慶典「鹽水蜂炮」,不過即便做好安全帽、護目鏡、外套等「全副武裝」,仍被少量鞭炮炸傷瘀青。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說:蜂炮炸傷事實上就是一種灼傷、燙到會痛,患者可能會起水泡,一旦起水泡就是深度灼傷、會留疤,在蜂炮炸傷那一剎那就要趕快沖水自救,讓皮膚表面降溫以減少熱的傷害,且要沖水至少30分鐘,做好「沖脫泡蓋送」的原則,如果沖完水還覺得很痛,或燒燙傷面積大,就要趕快送醫。如果被炸傷又拖著不處理,只要微微起水泡,或者皮膚很紅,擔心後續水泡破掉,可能有感染風險,建議擦燒燙傷藥膏,並照顧好患處,不要接觸到外界不乾淨環境。坊間傳聞能夠治療皮膚灼傷的各種偏方,容易引發「接觸性皮膚炎」,嚴重的燒燙傷會出現「腔室症候群」和色素沉澱坊間傳聞的蘆薈、麵粉、香灰、蛋清、左手香,甚至牙膏等偏方,「當然要避免」。以左手香為例,坊間很常用來處理燒燙傷,黃毓惠說,很多病人用了,反而出現接觸性皮膚炎,本來燒燙傷還好,後來開始因為過敏起水泡,臨床上偶爾會看到這類病人,沖水是為了減少熱傷害降低損傷,這些偏方只是短暫涼感,對減緩熱傷害沒有幫助,甚至可能因此延誤後續治療。名詞解釋:接觸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分兩大類,外來物質的刺激占8成,過敏體質引起的則占其餘2成。外來的刺激物相當多,年輕女性或家庭主婦最常碰到的是化妝品、保養品、項鍊、耳環及清潔劑。塗敷來路不明的中草藥膏,或是在皮膚傷口上貼了OK繃或膠帶,也常會引起接觸性皮膚炎。更嚴重情形如2015年的八仙塵暴,黃毓惠說,以當時粉塵在空中飄散,皮膚全部被覆蓋並灼傷,傷燙傷程度深重且面積大,就可能出現「腔室症候群」,患者的皮膚會腫脹,並且壓迫神經及血管等,不能夠輕忽。名詞解釋:腔室症候群肢體常因肌膜內急性累積液體,進而缺血、缺氧,此一組織壓力上升,導致肌肉神經等組織缺血傷害的狀況及臨床變化,稱為「腔室症候群(Compartment syndromes)」。一旦罹患腔室症候群,稍有延誤輕則組織孿縮,重則截肢甚至喪命。燒燙傷也可能留疤,黃毓惠表示,比較常看到的是熱水燙傷,如果已經到了二度灼傷的嚴重程度,會起水泡,一但水泡破掉,可能會出現皮膚淺層潰爛,癒合後就會出現色素沈澱,往往半年、一年才會慢慢消退。元宵蜂炮、焰火、炸寒單 他們卻血流如注 醫:這2處受傷最棘手元宵節不少地方舉行慶典活動,台北市內湖有「夜弄土地公」、台南則有著名的「鹽水蜂炮」、鹿耳門聖母歐「元宵花火迎春牛」、台東則有「炸寒單」,多少傳出傷情。台南市鹿耳門聖母廟昨晚舉辦「元宵花火迎春牛」活動,施放數萬發高空焰火,吸引約70萬人次民眾觀賞,也發生未爆彈掉落炸傷人事件。媒體報導,一對夫妻被炸傷,地板上多處出現血跡外;而知名南韓職播主「企鵝妹」體驗鹽水蜂炮,則在全副武裝的情況下,同樣被鑽入衣服的蜂炮炸傷。成大醫院災難醫學科主任林志豪說,以鹿耳門、鹽水蜂炮等狀況受傷的民眾,患處大部分出現在四肢,其中鹽水蜂炮比較特別,因為炮火會鑽來鑽去,如果衣服跟安全帽沒有密合,蜂炮鑽到衣服立面就會有燒燙傷的情形,且炮台設置在四面八方,自己也親身體驗過,即便包得再緊密,只要有縫隙就可能鑽入。林志豪說,過去也曾碰過較特殊的個案,例如高空煙火的未爆彈或餘彈等掉落後砸傷人。整體而言,手指或顏面炸傷最難處理,因為手指的神經與血管等非常細緻,除了炸傷外還可能合併其他外傷,在清創時需要比較小心;顏面最需要注意的是,受傷部位如在眼睛附近,可能影響角膜甚至眼球本身;至於其他皮肉傷就按照一般「沖脫泡蓋送」原則處置。林志豪指出,以地緣關係來說,通常會將傷者送到鄰近醫院就近處理,如果傷勢太過嚴重,則會進一步轉送至大醫院,需要特別留意的是,手指跟眼睛周圍被炸傷時,送醫時間要愈快愈好。台南鹽水、鹿耳門鬧元宵 一夜垃圾近50公噸元宵夜台南鹽水蜂炮及安南區鹿耳門聖母廟高空焰火秀,湧入大批人潮體驗蜂炮「槍林彈雨」快感及欣賞璀璨焰火,經一夜激情,留下大量炮屑和垃圾。台南市環保局昨天調派300名清潔人員及車輛機具進駐熱區清理,也有居民拿起掃把幫忙,共清出近50公噸垃圾。今年鹽水蜂炮遶境活動是疫後規模最大,逾400座炮城分2天施放,其中7成集中元宵夜施放。除了遶境沿途蜂炮此起彼落,鹽水國中操場集中施放區,高空焰火齊發,4座各60萬支蜂炮城先後炸射,遊客驚呼連連,活動結束後也留下不少炮屑與垃圾。台南環保局指出,今年鹽水蜂炮擴大規模,參與人數也較往年更熱絡,昨天調派鹽水及鄰近11區的清潔隊,出動好幾輛垃圾車、回收車、掃街車、洗街車、水車及山貓等,在最短時間內清理炮屑和垃圾,不少居民也拿起掃把協助清理,至昨上午10時多共清出28公噸多垃圾,恢復鹽水小鎮乾淨面貌。環保局表示,去年鹽水蜂炮活動後清理出23公噸的炮屑與垃圾,今年規模較大,23日活動後清出6公噸,元宵夜後又清出28公噸,兩天合計共34公噸垃圾。此外,鹿耳門聖母廟元宵夜高空焰火活動,數萬發焰火、12座炮城連炸2小時,湧入大量人潮觀賞、拍照,活動結束後也留下許多垃圾與炮屑,安南區清潔隊昨清晨調派120名清潔人員和12輛機具清理環境,共清理出21公噸餘垃圾。有清潔隊員說,蜂炮以沖天炮居多,有些掉落在人行道磚頭間細縫,有些因地上有水沾附在地上,也無法掃,只能用撿的或是用夾子夾,增加清除難度。鹽水區隊陳姓隊員表示,今年鹽水蜂炮比往年更加熱鬧,要清運的炮屑、炮枝及垃圾明顯增加。參考資料:聯合新聞網:企鵝妹衝鹽水蜂炮炸傷 醫提醒「這些燒燙傷雷點」勿踩聯合新聞網:元宵蜂炮、焰火、炸寒單 他們卻血流如注 醫:這2處受傷最棘手聯合新聞網:台南鹽水、鹿耳門鬧元宵 一夜垃圾近50公噸元氣網:酒醉路倒竟罹「腔室症候群」小腿腫兩倍險截肢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2-19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女星19歲病逝 醫提醒這病未及早治療恐侵犯全身器官
印度媒體報導,曾在2016年的印度賣座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飾演二女兒「芭碧塔」的印度知名女星蘇哈尼.巴特納加(Suhani Bhatnagar)已病逝,得年19歲。根據相關內容指出,她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皮肌炎」(dermatomyositis),但在接受類固醇治療後,她的免疫力急遽下降,又在醫院感染病毒,導致肺部功能減弱,於2月16日晚間宣告不治。什麼是皮肌炎?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黃光永曾受訪表示,皮肌炎是自體免疫疾病,發病機率只有百萬分之五,病因不明,女性發生機率又比男性多一倍,常在20至40歲出現,症狀從輕微四肢肌肉無力到嚴重四肢癱瘓、吞嚥困難、肺纖維化等,常因吸入性肺炎或呼吸衰竭而致死。皮肌炎可能的致病因素.遺傳因素:一些研究顯示皮肌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自體免疫問題:皮肌炎與許多自體免疫疾病類似,這些疾病會使身體的免疫系統攻擊健康組織。.病毒感染:有一些證據表明,病毒感染可能會引發某些人的皮肌炎,即使感染本身已被治癒。.環境因素:研究發現,生活在汙染較高或空氣品質較低的地區可能會更容易罹患皮肌炎。皮膚科醫師陳志斌曾受訪指出,皮肌炎主要侵犯皮膚和肌肉;若侵犯到皮膚,會造成上眼皮、臉頰兩側、頸部、前胸範圍及手背指關節出現紅紫色皮疹的情形。若侵犯到肌肉,較典型的症狀為近端肢體無力,易導致手抬不起來、無法爬樓梯等情況,嚴重者甚至可能侵犯肺臟、心臟、食道等器官。陳志斌說,皮肌炎無法根治,需終身服藥。急性期發作時必須使用全身性類固醇予以治療,當症狀和緩後,則以免疫調節劑來控制病情。另外,皮肌炎具光敏感性,患者需注意防曬,防止患部惡化,且因有合併癌症的可能性,建議確診病患定期健檢,防患未然。皮肌炎患者可能罹患的癌症.卵巢癌。.肺癌。.淋巴瘤。.乳癌。.結腸癌。黃光永提醒,很多人會以為自體免疫疾病是免疫力不夠,自作主張多吃提升免疫力的食物,結果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延伸了解】:自體免疫疾病與肺纖維化的關係.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肌炎、硬皮症等要留意急性肺纖維化.「既難、又重、且罕」1疾病9科室共同診治 中榮首揭肺纖維化台灣本土研究數據如何預防皮肌炎?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指出,皮肌炎初始症狀不明顯,最好的辨識方式是雷諾氏現象。一般人天冷時因血管收縮,手部皮膚變白,接著因血管缺氧而變成青藍,最後血管恢復正常又轉紅。但如果是短時間內白、青、紅輪流出現,就要提高警覺,盡快至風濕免疫科就診,醫師會透過病理檢測,查出背後的自體免疫統問題。其他警訊還有莫名的關節痛、肌肉無力以及皮疹,患者常會先於神經科和皮膚科就診,但有經驗的醫師會找出背後可能隱藏著皮肌炎和多發性肌炎。【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Dermatomyositis.47歲女眼皮長紅紫斑還擴到脖胸 罹皮肌炎常誤為濕疹.小學生皮肌炎肌肉無力卻誤認過敏 溜滑梯一直撞到頭.元氣網疾病百科:皮肌炎【延伸閱讀】肺纖維化的相關內容.沉默的重症 自體免疫病人更要留意肺部健康.健保擴增給付於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了解更多肺纖維化,疾病百科:肺纖維化
-
2024-02-19 醫療.心臟血管
為什麼會主動脈剝離?主動脈剝離前兆是什麼?與高血壓、高血脂和遺傳有關?
近年有許多名人因為主動脈剝離離世,像是藝人小鬼、唱紅《外婆的澎湖灣》的歌手潘安邦、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等,都是因主動脈剝離猝逝。這些名人的離世,讓民眾更關注「主動脈剝離」的議題。根據統計,近十年內主動脈剝離有年輕化的趨勢,30~40歲的病人增加,在過去20年前都屬於少見案例,現在卻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主動脈剝離是怎樣的疾病?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血管,管壁結構可分為三層:內、中、外三層,承接心臟每天所輸出的血液,因為主動脈受到衝擊的力道很大,所以管腔堅韌柔軟並且富含彈性。然而,當年紀漸長,加上動脈出現硬化時,主動脈的管壁就會如同經年使用的橡皮水管一樣,出現變硬和易脆裂的問題時,如果主動脈出現受損和血管壁中的內層有破裂,就會讓血液大量進入中層及外層間,就會形成「假腔」,壓迫原來的管腔。如果血液大量流入假腔,假腔就會壓迫主動脈腔,導致主動脈的供血量減少,產生局部區域缺血,缺血則會讓周邊地區產生缺氧的問題。但假腔的血管壁薄弱,也有可能再次導致血管破裂出血,造成嚴重出血的問題。發生主動脈剝離救治有多緊急?根據診斷出的時間,主動脈剝離可以分為「急性」與「慢性」,從有症狀到診斷出主動脈剝離在14天內就稱為急性,反之超過14天則稱為慢性。依據統計,急性主動脈剝離如果不處理:●超過50%的病人在發生後48小時內會死亡。●約71%的人會在2個月內死亡。●約89%的人在3個月內死亡。●約91%會在6個月內死亡。基本上,多數的主動脈剝離是一種急性重症,醫師必須要很快診斷出該疾病,給予及時的手術治療,這是搶救病人的關鍵所在。主動脈剝離有前兆嗎?主動脈剝離發生時又快又急,病人會描述自己有強烈的胸悶不適,背部肌肉會感覺到瞬間被撕裂的強烈疼痛,甚至可以用痛到快昏倒來形容。當發生這種強烈的不適感時,很有可能是主動脈剝離所引起,建議最好就醫釐清病情。必須要說明的是,主動脈剝離的症狀並不是只有背部撕裂感,還有很多症狀都有可能是主動脈剝離,有時會伴隨有下肢無力、肚子痛、胃脹氣等不典型症狀時,容易讓醫師判斷為其他的疾病,增加醫師判斷的難度。主動脈剝離與高血壓、高血脂的關係?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20的衛教資料:時任心臟基金會黃瑞仁執行長指出,主動脈剝離9成都是高血壓引起,對主動脈最大的危險就是造成主動脈剝離。建議有高血壓的病人一定要嚴格控制血壓。此外,使用毒品古柯鹼也容易導致血壓偏高,尤其在美國地區濫用問題較嚴重,也是主動脈剝離的高危險因子之一。高血脂容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粥狀硬化不僅會影響血管彈性,也會讓血管的管徑變小,增加主動脈內部的壓力,增加主動脈剝離的機率。尤其合併高血壓的情況下,更容易讓血管受傷,引起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剝離跟遺傳有關?近年的研究已發現,多個遺傳性疾病與主動脈剝離有關,這些遺傳性疾病的相關基因也解密出一些,所以部分疾病目前可透過基因檢測篩選出來。可能引起主動脈剝離的遺傳疾病如下:1.結締組織相關疾病: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埃勒斯-丹洛斯症候群(Vascular Ehlers-Danlos syndrome)和L-D症候群(Loeys-Dietz aneurysm syndrome),這類型結締組織的病變,會讓血管容易受損,增加主動脈剝離的機會。2.二瓣式主動脈瓣(Bicuspid aortic valve):這是一種心臟瓣膜的異常,增加的風險是一般人5~10倍,相比其他的遺傳疾病風險最高。3.家族性胸主動脈瘤或剝離(Familial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dissection),容易導致主動脈瘤或種動脈夾層的發生率,也會增加主動脈剝離的發生率。 所以,如果家族有相關的遺傳疾病病史,有懷疑自身是否罹病,可用基因檢測確認是否罹病。參考資料:衛福部國健署衛教資料:及早控制高血壓 降低主動脈剝離新竹台大分院衛教資料:主動脈剝離
-
2024-02-08 養生.運動健身
過年期間也要動!研究:每天進行2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有助提高認知能力
最近1項研究發現,即使在缺乏睡眠的情況下,進行2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騎腳踏車,可能有助於提高大腦功能,這一發現加深了我們對運動與睡眠不足之間關係的理解。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 可望提高認知功能這項研究主要是由樸茨茅斯大學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的研究人員進行,他們評估了睡眠、含氧量和運動,對個人認知能力的影響,而此研究結果發表在《生理與行為》(Physiology and Behaviour)期刊上。研究指出,在完全或部分缺乏睡眠以及含氧量降低的情況下,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提高認知能力。研究作者喬·科斯特洛(Joe Costello)表示,從現有的研究中得知,即使含氧量降低,運動也能改善或保持我們的認知表現,但第1項研究表明,在完全或部分睡眠不足以及缺氧的情況下,運動也能提高認知表現。該研究團隊進行2個實驗,每個實驗包括12名參與者,在剛開始的測試中,研究人員評估了部分睡眠不足,對個人認知表現的影響,實驗中參與者每晚只能睡5小時,且持續3天。第2個測試則評估了完全睡眠不足和缺氧的影響,參與者在1個晚上都沒有睡覺,並處於缺氧的環境中。每天早上,參與者在2個實驗中,都需要在休息和騎自行車時,完成7項任務,而在完成任務之前,他們還需要評估嗜睡程度和情緒狀態。運動如何提高認知表現? 關鍵原因曝光最後,2個實驗結果都顯示,在騎自行車後的20分鐘,認知表現皆有所改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會選擇中等強度的運動,是因為劇烈運動,可能會變成1種壓力,進而產生負面效果。喬·科斯特洛表示,因為我們將運動視為1種積極的干預手段,所以我們決定使用現有文獻中建議的中等強度運動,如果運動時間更長或更強,可能會增加負面效果,甚至成為壓力。研究的共同主筆托馬斯·威廉姆斯(Thomas Williams)表示,運動可以改善認知表現的假設,可能與大腦血流量和氧化增加有關,然而,上述的研究結果證明,即使在低氧環境中進行運動,參與者仍能比在相同條件下休息時,完成認知任務。此外,研究人員也研究了在人類缺乏睡眠且氧氣含量低的情況下,運動如何提高認知表現,他們歸因於運動後大腦調節荷爾蒙、大腦血流量、覺醒和動機的變化。該研究還發現,1個人的認知表現並不完全依賴大腦的前額皮質(PFC)區域。研究的共同主筆Juan Ignacio Badariotti解釋,研究結果表明,認知表現的機制可能不僅局限於這一區域,也應考慮它是分佈在不同皮質和皮質下區域一系列協調過程的產物。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運動可防癌降低死亡風險!專家曝每周運動這時間助抗癌,散步慢跑都算.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資料來源:Include 3 Servings Of Whole Grains In Diet Daily To Slow Cognitive Decline, Study Says★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8 焦點.元氣新聞
腸胃炎、噎到、魚刺卡喉怎麼辦?過年常見10類疾病緊急處理方式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每年過年醫院常見的急診傷病類別大同小異,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胃腸炎、泌尿道感染等都是常見問題。此外,如吃東西噎到、嗆咳,大魚大肉導致痛風、胃食道逆流等,也很常發生。《元氣網》以下整理過年可能遇到的常見疾病,有些問題可透過事先備藥服用緩解,不過也有一些較嚴重情況,仍需盡速送至急診處理。急性腸胃炎過年聚餐通常吃得較多、較油膩,最常出現的急性健康問題就是急性腸胃炎。大吃大喝,人流往來頻繁注意衛生亞東醫院肝膽腸胃科呂貞燕醫師:腸胃炎患者最常見症狀為上吐下瀉,所以水分電解質的攝取補充非常重要。對於病情較輕的病毒型腸胃炎,建議前一到兩天需禁食僅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可以喝一比一稀釋的運動飲料或是電解水,讓腸胃道先得到充分休息,如果嘔吐及腹瀉有比較改善,也可以開始試喝米湯,然後循序漸進再慢慢吃白粥等清淡飲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食物,如果支持性療法兩天都完全沒有改善再就醫。噎到、嗆咳春節零食常見果凍、堅果、瓜子等核果類食物,要注意別給5歲以下孩童及吞嚥能力差的年長者吃,這類食物很容易讓他們噎到、嗆咳。若被大體積異物噎到,可能會馬上臉發黑,還比較容易發現;如是小體積異物則可能掉進支氣管,導致久咳不癒,甚至慢性肺部感染。台中慈濟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莊浩凌曾受訪提醒,異物梗塞時千萬別拍背,因為可能使異物完全堵塞氣管,導致難以挽救的後果。「異物梗塞的國際求救姿勢是,兩手抓住喉嚨並做嘔吐狀。」莊說,身邊有人做這個動作時,先鼓勵他咳嗽排出異物,若無法咳嗽表示氣管完全堵塞,就要馬上做哈姆立克急救。》哈姆立克急救操作方式魚刺卡喉年節菜幾乎都會有魚,吃魚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魚刺魚骨,應細嚼慢嚥以避免不慎吞下魚刺。若是不幸被異物哽塞到食道,不建議使用喝醋或是吃米飯再吞入的坊間作法,建議先暫停飲食,稍微嘗試能否咳出,若咳出困難,可能還是要就醫尋找專業協助。骨折過年走春時,小朋友會跑跳地嬉鬧,稍一不慎會發生扭傷或骨折狀況,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蔡光超說,骨折要先想辦法固定,可以就地取材,使用雜誌或簡單的木板,把患部固定後再送醫;扭傷可初步用「R.I.C.E原則」處置,也就是休息、冰敷、加壓、患部抬高,讓受傷部位止痛且不進一步惡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類流感、新冠肺炎…)根據疾管署預警,流感、類流感疫情及新冠肺炎將在過年前達到高峰。而過年南北往來人際互動多,大家出去拜年、走春,又會互相傳染,不得不慎。如果過年期間感染流感或新冠,可前往衛福部所屬醫院,於農曆春節期間(113年2月8日-2月14日)有提供便捷門診及急診服務,可開立公費口服流感及新冠抗病毒藥劑。》看113年衛福部立醫院春節期間門診時刻表或可在年前先去診所備好一般感冒藥、發燒藥水等,如果感冒但病況輕微,直接吃藥減輕症狀,就不用跑醫院。氣喘過年走春拜拜,廟宇煙霧繚繞,氣喘患者要小心氣喘急性發作。氣喘患者需注意遠離誘發氣喘發作的危險因子,建議外出時戴口罩降低發作風險,並隨身攜帶吸入性類固醇藥物或支氣管擴張劑,以備不時之需。胃食道逆流過年就是不斷的吃吃喝喝。但有胃食道逆流症狀或有胃潰瘍病史者,還是要節制適量飲酒、咖啡和茶類,避免辛辣、酸性、甜食及巧克力的大量食用,而且睡前兩小時內避免吃宵夜以及水果甜點,以免在過年期間飽受胃食道逆流症狀的困擾。胃食道逆流典型的症狀為胸口灼熱、胃酸逆流,胸痛、吞嚥困難、咽喉有異物感、咳嗽、清喉嚨等症狀也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症狀。除了吃胃乳片、制酸劑等胃藥外,因每位患者引發的「地雷食物」不同,想防範的話還是注意避免吃到自己的「地雷食物」。痛風高油、高蛋白、高普林、酒精都是引起急性痛風的危險因子,但要人在過年期間這也別吃那也別吃,也太不人性!不過至少做到不要吃過量,多喝水,最重要是不要喝酒,過量的啤酒易使尿酸升高,導致急性痛風。有痛風的人應減少海鮮、內臟等食物,避免攝取過多蛋白與脂肪;養成喝水的好習慣,切記不可喝啤酒來取代開水,因為過量的啤酒反而會使尿酸升高。適度運動、避免過度飢餓都是預防痛風發作與控制尿酸的良方。最好事先準備一些消炎止痛藥,在急性發作時服用緩解症狀,同時避免過度活動、壓迫患部,通常在3、4天就會改善。若沒改善應立刻就醫。心肌梗塞、中風台北醫學大學急診學科教授高偉峰說,天氣冷要特別注意腦中風、心臟衰竭和肺部症狀,也要留意腸胃道出血的情形,一般急診常見胃潰瘍、胃出血,以及部分的肝硬化,喝酒和飲食辛辣可能是引發的原因。高偉峰提醒,過年期間不要吃得太鹹,心臟功能不好的人,水不要喝太多。過年前後忽冷忽熱,也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期。一旦發現身邊家人或朋友發生胸痛、胸悶冒冷汗、呼吸困難等疑似心肌梗塞症狀,最重要的是先打119求救。然後依據119指示檢查病患的意識和呼吸,如果沒有呼吸,再依指示操作 CPR(心肺復甦術),以降低腦部缺氧時間,等待救護車來臨盡快送醫。》心肺復甦術(CPR+AED)操作方式燒燙傷洗熱水澡也要留意可能的危機,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蔡光超說,有時會出現一氧化碳中毒的個案,如果出現頭痛、頭暈、想睡覺等警訊,尤其有叫不醒的情形,都應該緊急就醫,這類個案往往都是整個家族一起來。爆竹一聲除舊歲,有些民眾會玩煙火、放鞭炮等,如果被炸傷多為燒燙傷,最怕是炸到眼睛,有些傷口會出血,燒燙傷部分要把握沖脫泡蓋送的準則,出血處要加壓止血,但不論何種狀況都要就醫。過年期間生病會讓人焦慮,不過在「人手一機」時代,突發疾病可透過「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找到解方,透過「就醫院所查詢」,可知道附近有哪些醫療院所,可依縣市、鄉鎮、地址、診療科別、診療時段、服務項目等不同需求進行查詢。附表-108年農曆春節十大「急診」傷病1.腸胃炎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3.表面傷或挫創傷4.不明熱5.流行性感冒6.眩暈7.傷害8.過敏9.皮膚或皮下組織感染10.泌尿道感染(資料來源/健保署【資料來源】.衛福部健保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1-29 醫療.心臟血管
國光客運司機國道昏迷不治!如何確認患者是心肌梗塞?救護車來之前可以做什麼處理
【2024/01/29編註】根據聯合報報導,國光客運司機黃福能,昨晚(28日)從台北載客回台中途中身體不適,仍忍痛苦開到路肩後昏迷;乘客還為他做CPR,可惜送醫後仍不治。國光客運台中站長鄭秀菊說,黃能福疑心肌梗塞,為了確保乘客安全「已用盡最後一分力氣」,黃福能是位優良的司機,身體健康也一向良好,看不出有何異樣,沒想到會有此意外。近日天氣冷,心腦疾病急性發作的病例大增,而如果遇到身邊的人心肌梗塞突然發作,我們該如何處理呢?【記者江慧珺/報導】Q如何確認患者是心肌梗塞發作?A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重症醫學部主任高偉峰說,美國統計,跨年與耶誕節是猝死的高峰,台灣雖無正式統計,但每到跨年至春節期間,心肌梗塞發生率都較夏天倍數成長。「出現這些症狀,一定要當心肌梗塞來處理。」高偉峰說,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就是胸悶與壓迫緊縮感,猶如大石壓胸,沉重壓迫感常讓患者喘不過氣來;上腹痛也被美國心臟學會列為典型症狀,因吃完東西後血流到腸胃,心臟血流相對較少,心肌梗塞容易發作。不少40歲以上民眾吃完尾牙聚餐後腸胃道不適就醫,才發現是心肌梗塞。新光醫院內科部主任徐國基指出,若是右冠狀動脈阻塞,造成下壁心肌梗塞缺氧,易刺激神經胃腸道作用,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症狀。徐國基說,心肌梗塞引起的上腹痛與胃潰瘍疼痛不同,前者輕壓肚子,痛感不會增加,也非飢餓造成腹痛,或合併惡心想吐情況;若運動時會胸悶,休息後好轉,就可能是心肌梗塞前兆。Q心肌梗塞有哪些非典型症狀?A高偉峰也說,部分心肌梗塞症狀會從胸部、左手到下巴不適悶痛。此外,年長女性或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出現胸前灼熱感等非典型症狀。徐國基表示,秋冬氣溫低,交感神經作用旺盛,導致血管收縮,容易造成阻塞。雖然心肌梗塞好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但年輕人也會心肌梗塞,臨床上曾有20多歲民眾抽菸,導致心肌梗塞案例。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建議,男性年齡45歲、女性55歲後,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有家族病史或抽菸,6項危險因子符合2項,就屬高危險群。建議在劇烈運動前要做心肺功能檢測與運動心電圖,運動時感覺悶喘或累的時候,別以為是自己體力不好忍一下就過去,一定要馬上休息,必要時要緊急送醫,以免憾事發生。Q心肌梗塞發生時,要叫救護車還是把握時間自行送醫?A王宗道說,心血管疾病症狀不明顯,血管堵塞程度沒有到70%以上,幾乎沒有症狀,即便堵塞程度達到90%,可能也只是在運動中容易喘、感覺體力不好而已。因此,在馬拉松或長時間運動發生心肌梗塞的案例很常見。若出現胸悶、上腹痛等症狀,懷疑突發心肌梗塞,高偉峰建議,最好先坐下或躺下休息,盡量不要走路或拿重物,以免增加心臟氧氣消耗,並且盡快就醫。高偉峰說,臨床統計逾半數心肌梗塞患者到院前已停止心跳,因此建議,有相關症狀最好第一時間直接打119坐救護車就醫。台灣救護車上通常有電擊器與熟悉CPR的救護人員,可即時搶救患者,切勿乘坐自家車甚至自行開車。Q叫救護車之後,可以做什麼處理?A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本身就是心肌梗塞高危險群,衛福部國健署提醒,這類患者平時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並應隨身攜帶醫師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服用硝化甘油 有禁忌先前燒肉粽歌王郭金發心肌梗塞猝逝,讓不少高齡長輩心驚驚,希望備有俗稱舌下錠的「硝化甘油」急救。但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哲明說,硝化甘油只針對穩定型心絞痛急救,且屬於冠狀動脈血管擴張劑,會造成全身血壓下降,若是右心室梗塞或服用威而鋼,更是禁忌症。高偉峰也提醒,硝化甘油會使血壓降低,最好坐著或躺著服用以免突然昏厥,而本身血壓低的患者不建議使用。硝化甘油正確使用方式,是將含片或噴劑放在舌下,每隔3到5分鐘用1次,連續3次若症狀仍未改善就要就醫。●意識不清 可進行心臟按壓此外若是患者心肌梗塞達到意識不清、沒有呼吸脈搏的程度,可遵循「叫叫C」原則,即呼叫患者若沒有反應,馬上叫119急救,並進行胸部心臟按壓,可讓患者預後較佳。
-
2024-01-27 醫療.腦部.神經
有睡飽卻一直想睡覺怎麼辦?9大原因、7種穴道、5類食物助提神醒腦,一次看懂
明明前一晚都有睡足時數,為什麼隔天身體總是很容易累、一直想睡覺呢?現代人上班久坐不動、壓力過大都是罪魁禍首。除此之外,如果長期感到睡不飽,可能是疾病警訊!以下為您介紹一直想睡覺的9種原因,以及能夠幫助提振精神的7種穴道與5類食物,讓我們一起戰勝嗜睡感吧!一直想睡覺9大原因杯蓋營養師曾於粉專「營養初 Nutrue - 營養師杯蓋」發文指出,如果平常一直覺得很累,提不起精神的話,可以先試著了解自己,是不是有中以下這九點原因其中一項,若有,再慢慢來調整:.久坐少運動現代人坐式生活,很有可能會出現慢性疲勞綜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反而會越來越累,記得要站起來活動一下筋骨。.餐間吃太多甜食甜食對血糖影響太大,容易造成反應性低血糖,除了會越吃越多以外,也可能會因血糖波動造成疲勞。.睡眠不足這聽起來很像廢話,但是卻是最常見的原因,一定要盡量睡滿七小時。.熱量攝取不足很多人為了體重控制,都不吃東西,導致熱量攝取不足,造成身體疲勞,建議至少要吃到基礎代謝率。.過度依賴能量飲或咖啡這些提神飲品雖然有效,但卻都是短時間的效用,有研究發現,短時間內提高警覺性,但在隔日會產生嗜睡症狀。.蛋白質攝取不足蛋白質可提高代謝率,有研究發現提高蛋白質攝取,除了運動員外,對於學生族群也可以延緩疲勞。.水分攝取不足水分若不夠,即使是輕微脫水症狀,也會提高身體疲勞程度,並且注意力集中力下降。.生活壓力生活壓力是比較難改善的部分,這牽扯的因素非常廣泛,大家可以參以下方法試著調整。.疾病引起若生活作息以及飲食都正常,卻還是一直感到疲勞,建議可以到醫院與醫生討論,找尋原因,也許是疾病所引起。一直想睡覺怎麼辦?梳頭+7穴道提神醒腦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說明,以中醫的觀點,頭部是身體所有陽經交會之處,身體五臟六腑經絡之陽氣會聚於頭面部,所以每當遇到神情委靡、食不下嚥、脾氣暴躁,會建議透過按摩頭皮的穴道,讓頭皮上的經絡氣血獲得通暢,以達提神醒腦之用。可透過簡單的梳頭動作消除疲勞,用梳子緩慢而規律的由前向後梳理,藉由梳子按摩頭皮各區域,有利於整個大腦皮層運動或感覺功能的活化,能幫助民眾神清氣爽、恢復體力;也可局部按摩百會、四神聰、印堂、睛明、攢竹、太陽、風池等穴位來提神醒腦,增強記憶力及緩解眼睛痠澀疲勞的狀況。想睡覺可以吃什麼?除了上述穴道按摩外,可以靠哪些飲食來提振精神呢?臺大醫院新竹分院介紹以下5種有效的提神食物:.燕麥:含有維生素B群,有助於維持大腦的思考靈敏度,身體面對壓力的能力也更強。.蛋黃:蛋黃是很好的鐵質來源,是體內血紅素重要的組成物,人體一旦缺氧,就會昏昏欲睡、提不起幹勁,甚至會影響大腦運作,使得反應更加遲鈍。.黑巧克力:挑可可含量在75%以上的為佳,因為糖分低,而且含有可以提神並改善心情的咖啡及可可鹼(theobromine)。.薄荷:薄荷中的薄荷油屬於揮發油,裡面主要的成分有薄荷醇、薄荷腦、薄荷酮等,散發的香氣會刺激中樞神經,而達到讓人提高警覺、降低疲勞的作用。頭腦昏沉沉的下午,不妨泡一杯薄荷茶醒醒腦、促進血液循環,同時也可使口氣清新,或是來一顆薄荷口香糖,也是不錯的提神紓壓方法。.堅果:杏仁、核桃等堅果含有豐富的油脂和蛋白質,有助於穩定血糖,和咖啡因提升血糖的作用相反,所以效用消失後也不會出現疲勞、情緒起伏大的情況。而且堅果富含的礦物質如鎂、鋅等,是能量代謝的關鍵。想睡覺可以喝什麼?翰醫堂中醫診所過去曾於粉專分享一款提神茶飲,無論是上班疲倦想睡、開長途車防打瞌睡都相當適合飲用,提神茶飲作法如下:.茶飲配方:薑黃10克、甘草2片、紅棗3顆(需剪碎).使用方式:將紅棗剪碎置入保溫杯、加入薑黃、甘草,接著以700c.c.的沸水沖泡悶20分鐘,去渣即可飲用。.配方功效:有助提升專注力,精神不濟者使用此外,許多人精神不振,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喝能量飲料,來快速提振精神。不過食藥好文網提醒,市售能量飲多會添加糖來增加適口性,糖會在身體裡轉化成葡萄糖提供能量,也會平衡能量飲中維生素B群的苦澀味。一般市售能量飲一瓶的含糖量約在25~28g之間,建議一天攝取不超過一瓶(約200~350毫升),可避免過量攝取糖分。雖然能量飲能在短期間讓人保持專注,但無法解決長期的身體疲憊!睡飽還是很累?什麼情況該去就醫?不過若日常作息或者飲食上都正常,明明有睡覺卻還是感到精神不濟,對此,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徐尉芳中醫師表示,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引起,建議至醫院就醫,可藉由中藥與針灸等方式來改善症狀。如果有下列至少三項症狀,而且不明原因的疲倦無法因休息改善長達六個月以上,就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記憶力或注意力下降.喉嚨痛.頸部或腋下淋巴結壓痛.肌肉疼痛.多發性關節疼痛.新發作的頭痛.睡眠後無法改善疲倦.勞累後不適長達24小時.直立不耐參考資料: Energy Drinks : Psychological Effects and Impact on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A Literature Review資料來源:營養初 Nutrue - 營養師杯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翰醫堂中醫診所、食藥好文網、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5 醫療.精神.身心
導致銀髮族失眠的原因有哪些?何時該就醫治療?醫師分享「168口訣」助好眠!
國內老年人口增加,許多銀髮族有失眠困擾,長期失眠恐影響健康,因此有睡眠障礙的老人家,應如何解決改善?以防原有疾病惡化,維持身體健康。銀髮族失眠的原因有哪些?隨著國內老年人口增加,銀髮族失眠問題備受重視,長期失眠恐會影響健康,因此有睡眠障礙的長者,應如何解決改善?以防原有疾病惡化,保持健康。根據研究統計,成年人失眠盛行率約10至20%,長者盛行率為20至40%,較成年人增加約2倍。新光醫院精神科主任詹佳達指出長者失眠分為三大原因,約各占三分之一:1.生活習慣不良改變:許多長者退休後,白天沒有工作待在家裡,常坐在沙發打瞌睡,下午睡了過長的午覺,晚上又有睡滿8小時的迷思,9點必須入寢,白天沒有好好放電,「晚上一定睡不好」,這是「難以入睡」失眠類型。2.患焦慮、憂慮等身心疾病:憂鬱或焦慮可能是大腦內血清素、褪黑激素不足,造成「早醒」失眠類型,原本上午8點起床,但患者凌晨約3、4點就會醒來。3.慢性病患者易出現睡眠問題:像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晚上睡覺時,大腦易缺氧,出現「睡睡醒醒、睡睡醒醒」失眠症狀,晚上睡不好、白天嗜睡。其他包括胃食道逆流、慢性下背痛、不寧腿症候群等也會影響睡眠。也有長者失眠,可能是罹患失智症等中樞性退化性疾病。詹佳達說,失智症初期會出現睡眠改變,或隨著病情引起莫名焦慮、憂鬱也會影響睡眠,與年輕人、中年人失眠不同,應多加注意。如何找出引起失眠的真正原因?何時需要就醫加以治療?國泰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單家祁說,因失眠到精神科就醫的患者非常多,患者常說「不好睡」,此時須詢問病人失眠多久了,而失眠的背後原因,可能是身體疾病、心理壓力或憂鬱等各層面的影響。失眠在性別方面的影響,總的來說,男女差別不大。詹佳達提醒,如果從引起原因加以細分,則憂鬱、焦慮引發失眠,女性為男性的2倍;阿茲海默症引起的失眠,女性也是男性的1.5至2倍。季節方面,冬天氣溫較低,一般來說會比較好睡,即便在夏天天熱,但多數人家中都有冷氣,也不至於會睡不好。可是,如果是憂鬱引起的失眠,好發在冬天;躁鬱引起的失眠,則好發在春、秋兩季。詹佳達說,如果一周有3天以上睡不好,出現難以入睡、早醒等症狀,或是出現白天嗜睡、精神不繼等,時間長達3個月,此時已達慢性失眠的情況,應速就醫檢查,找出原因加以治療。失眠如不解決,確實可能讓自身的慢性病問題惡化,因睡覺時心臟收縮力、血壓降低,如果沒有睡好,心血管會一直處於高壓工作的狀況,容易造成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等病情惡化。長者失眠是否一定要使用安眠藥治療?如何有效避免失眠?要不要使用安眠藥治療,必須根據引起的失眠原因詹佳達說,失眠為生活習慣不佳所致,不需用安眠藥,可讓長者白天上午參與社區大學課程,下午安排散步等運動,謹記「168口訣」,白天活動16小時,把精力用完,晚上睡8小時就會好睡。慢性病問題則需尋求治療,不明原因的不寧腿症候群則可服用安眠藥。憂鬱等身心症狀引起失眠,醫師會依病情,除給予抗憂鬱劑等藥物外,還可搭配安眠藥幫助入睡。運動時,詹佳達建議長者不要一大早運動,避免上午過於勞累,下午容易有睡午覺的習慣,應利用下午至傍晚運動較佳;飲食部分,應多吃深綠色蔬菜,保持鈣、鎂、鉀離子穩定幫助睡眠。單家祁提醒許多長者為幫助晚上好睡,常有錯誤行為,包括晚上外出從事激烈運動,睡前泡熱水澡等,這些行為都會影響睡眠,長者要做的事,應於白天多曬點太陽,晚上從事散步等和緩的運動,並多訓練腹式呼吸、穩定心情,睡前看些軟性的雜誌、書籍,不要「吾日三醒吾身」想太多,保持正常生活作息,均有助於調整睡眠。詹佳達說,失眠患者也多進行認知行為治療,核心概念包括養成正確睡眠認知,必須知道自己夠累了,才能好好休息,並利用睡眠療法,每天限制睡覺8小時,再利用刺激控制,認知到床是用來睡覺的,不要在床上做任何事,如此治療後,約有8成患者都會得有很好的改善。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24 醫療.心臟血管
胸悶一定是心肌梗塞?醫教分辨2種悶痛,單一點位的刺痛感不是心肌梗塞
寒流來襲,全國各地寒冷,心肌梗塞發生情形增加,其症狀常見為胸悶、胸痛,但心肌梗塞的胸悶與一般胸悶,民眾常弄不清楚。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說,心肌梗塞常見症狀為胸悶、胸痛,但最近各公司正在舉辦尾牙,很多人可能吃多了、喝多了,造成腸胃不適、胃食道逆流,或年關將近,生活、工作壓力大等都會引起胸悶等不適,心肌梗塞的胸悶到底有何不同?肌肉、神經引起的胸悶單一點位 像尖銳物刺痛感天冷時,民眾出現胸悶症狀,往往會特別擔心是不是罹患心肌梗塞?林謂文說,心臟在胸腔深處的位置,外面是摸不到的,如果胸口的悶痛感是接近皮膚,且是單一點位,或感覺像是尖銳物的刺痛感,或一般的抽痛,通常不是心肌梗塞引起的胸悶,而是肌肉、神經所引起的疼痛。心肌梗塞的胸悶範圍大 且有合併症狀林謂文指出,真正心肌梗塞的胸悶,常是胸口出現一大片、大範圍、無法指出正確位置的悶痛感,胸口感覺有如被一顆大石壓住,有著掐縮、壓縮的擠壓感,這種就是內臟缺氧的疼痛,但這時並非只有胸悶或胸痛症狀,還需合併呼吸喘、呼吸困難、心悸、暈眩、頭暈、反射性頭痛、冒冷汗等上述任一症狀,此時應懷疑是心肌梗塞所致,務必提高警覺立刻就醫。林謂文說,當民眾抵達醫院後,醫師會經詳細問診,若診斷為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都會再進一步檢查確認。另若天氣冷、低溫、運動後、爬樓梯、情緒壓力大所引起的胸口不適,應注意是否為心絞痛等心臟血管方面的問題,也應盡速就醫檢查。林謂文提醒,65歲以上長者、三高患者、曾有心腦血管疾病病史者,均為心肌梗塞高風險族群,寒流來襲,一定要注意身體保暖,減輕壓力、遠離菸酒,慢性病人切記按時吃藥,保護心腦血管健康。心肌梗塞如何預防?飲食應採低脂低鹽,以清淡為主,並減少高膽固醇食物攝取。避免三高(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疾病,有相關病史者應定期至醫院追蹤檢查。避免抽菸及過度飲酒。多吃富含纖維質的蔬菜水果,少吃精緻醣類食品。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保持充足睡眠。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情緒激烈起伏,適時抒發壓力。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平時應多注意身體健康警訊。》看完整疾病百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3 焦點.健康知識+
寒流懶人包/最強寒流來襲,這些地方可能降雪!低溫保暖8重點,務必「藏」好4部位!
入冬最強寒流來襲,中央氣象署今天(22日)上午發布低溫特報,各地天氣都會非常寒冷,各地愈晚愈冷,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元氣網》整理寒流來襲懶人包,高危險族群務必做好保暖。而如果想趁此波最強寒流賞雪,中部高山如太平山、合歡山等降雪機率高;北部地區則以高度1079公尺的大屯山機率高一點,降雪或冰霰機率相對陽明山高一點。寒流什麼時候來?影響時間:1月22日(一)至24日(三)。依據中央氣象署預估此波寒流最冷時間點落於1月23日(二)晚間至1月24日(三)清晨。可能降雪區域的最佳賞雪時間在22日晚上10時至23日早上10時之間。低溫區域橙色燈號(非常寒冷)●新北市、基隆市、臺北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金門縣有6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臺中市、彰化縣、宜蘭縣、花蓮縣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連江縣有持續6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黃色燈號(寒冷)●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註】黃色燈號:平地最低氣溫攝氏10度以下橙色燈號:平地最低氣溫攝氏6度以下或平地最低氣溫攝氏10度以下且連續24小時平地氣溫攝氏12度以下紅色燈號:平地連續24小時氣溫攝氏6度以下降雪預估根據氣象署表示,由於中層水氣條件較好,今晚起至周二,北部、宜蘭1000至1500公尺以上山區,及周二中南部、花東2500至3000公尺以上高山有降雪機率,並有路面結冰、霧淞發生的機率,山區活動務必留意安全。至於陽明山有無可能降雪?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表示,由於陽明山高度600多公尺,如果水氣充足、溫度更低一點的話,陽明山可能會有冰霰機率,「雪的話可遇不可求」。大屯山的高度1079公尺左右,降雪或冰霰機率相對陽明山高一點。可能降雪地區●中部高山:太平山、拉拉山、合歡山、雪霸公園等地,降雪機率高●北部高山:七星山、大屯山(1079米)也有降雪機率;陽明山公園(607米)海拔不夠高,可期待固態降水(雨夾雪、冰霰、霧淞)。●南橫3000公尺高山;台東段埡口海拔逾2700公尺,高雄段檜谷海拔約2400公尺。【注意】下雪區域將依中央氣象署宣布下雪時同時啟動交通管制機制,限制車輛附掛雪鏈通行,台20線南橫公路路段如結冰嚴重的話,不排除實施預警性封閉。上山前應提前確認天氣與路況,備妥保暖衣物,隨車攜帶雪鏈因應。低溫對健康危害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三大關鍵指標氣溫驟降好發猝死,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分析,天冷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會心肌梗塞、腦中風,這些患者具有三大關鍵指標:1.患者本身心血管、腦血管已不好,可能有硬化、斑塊、阻塞而不自知,或已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但可能沒有按時服藥、控制病情。2.冬天天冷、氣溫低,此為「導火線」造成血管收縮、血壓飆升、心跳變快。3.若心腦血管已有斑塊,斑塊不慎破裂、剝落,引發血栓堵注血管,將導致心肌梗塞、腦中風、猝死等意外。因此,避免天冷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當血管健康時,幾乎不會出現心肌梗塞,機率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低」。如果第一點做好,就不須害怕第二、第三點。而如果不知道自己血管好不好的人,天冷時還是要做好保暖工作,特別是頭頸部一定要多注意,包括毛帽、口罩、耳罩、圍巾等都可以使用,尤其是65歲以上年長者、三高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是高風險族群。【延伸閱讀】不幸發生腦中風時,謹記「微笑、舉手、說你好」,快打119搶黃金治療時間寒流猝死防範●好發時間:清晨●室內2好發地點:客廳、浴室●高危險族群:三高患者、中風、心腦疾病者、心衰竭、放置心臟支架、65歲以上或獨居長者、家中沒有保暖工具的人。●5大症狀:胸悶、胸痛、喘、呼吸急促、心悸●引發結果:中風、心肌梗塞、猝死。●三方面著手防範1.首先應維持血管的健康2.平時要注意均衡飲食、運動3.有三高問題應定期回診、按時服藥低溫保暖重點保暖「藏」好4部位身體保暖,最重要是把4個部位:頭部、背部、腰部、腳部「藏好」包緊,身體就會暖和,包括毛帽、口罩、耳罩、圍巾等都可以使用。保暖NG行為1.在密閉空間下燒炭、點蠟燭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也容易引起火災。2.電暖器應使用專用插座,也別在密閉空間使用,應維持室內適當之通風,以免室內缺氧。3.電毯、暖爐、暖暖包、暖暖蛋,長時間接觸皮膚可能燙傷。4.泡澡機、泡腳機泡太久,可能會有「溫水煮青蛙」的情況。5.喝酒暖身,反而會讓身體核心體溫下降,甚至造成低體溫,尤其是在外喝酒宿醉更危險。低溫保健8要點1.保暖: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要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處在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及多層次保暖衣物等,方便穿脫。2.暖身:剛起床後的活動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3.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勤喝溫開水,避免血液過度黏稠;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節制飲酒,並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突然的激烈運動等。4.避免飯後或喝酒後立即泡澡:如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泡湯或泡澡,如經醫師囑咐為高危險群,要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泡湯溫度勿超過40度;飯後2小時後再進行為宜!5.避免加重身體壓力:上述高危險群,需要規律運動,但最好避開酷寒與早晚的高風險時段,例如避免在寒冬大清早外出運動,晚餐後不要立即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6.妥善控制病情,規律服藥: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數據;戒菸、控制體重、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不酗酒。7.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應隨身攜帶。8.有症狀立即就醫:一旦發生疑似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急性發作時,須牢記保命兩要訣—(1)搶時間,(2)打119正確就醫。當出現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等心肌梗塞症狀,或發生臉部不對稱、雙手一邊較無力、說話不順的中風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且,一旦懷疑是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急性發作,應該打119,由專業救護人員提供緊急送醫。【資料來源】.國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1-18 醫療.心臟血管
殷正洋密集運動血氧狂掉掛急診 醫:運動不會掉血氧,恐為其他疾病
62歲「三金歌王」殷正洋今自曝,「因為我運動過度,連續5天的強度運動,體力用完發高燒,血氧掉到89。」更掛了急診救治。不過,醫師提醒,連續高強度運動不會造成發燒,應注意是否有「感染的情況」,建議趕緊到胸腔科就醫。殷正洋密集強度運動 發高燒、血氧掉殷正洋近期為了準備演唱會相當努力,不過他今天表示,自己上周才掛急診,「因為我運動過度,連續5天的強度運動,體力用完發高燒,血氧掉到89吧,但現在已經生龍活虎!」不過,殷正洋的狀況恐怕並非高強度運動所致。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建龍表示,運動並不會導致血氧降低,通常和「呼吸系統」較為相關,若非口罩運動造成換氣量不足,否則血氧掉通常是其他疾病的徵兆。醫:運動並不會導致血氧降低,恐為其他疾病黃建龍指出,通常肺功能異常,例如氣喘、肺部慢性纖維化、氣管發炎等肺部疾病,才會導致運動後血氧降低,大部分患者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也可以運動,甚至可以從事打球等高強度運動,主要還是看病況是否穩定。「若沒特殊情況就掉血氧,得趕緊就醫。」黃建龍說,連續高強度運動並不會讓人體發燒,若有出現發燒情形應是有肺部感染的情形,持續發燒便可能導致血氧降低,要特別注意,民眾若遇到類似情形,應儘早就醫尋求胸腔科醫師的協助,避免誤判自身病情。血氧濃度正常值是多少?血氧濃度(又稱為血氧飽和度oxygen saturation)指的是血液中含氧血紅素與總血紅素(含氧血紅素與缺氧血紅素加總)的比例,正常人體動脈的血氧濃度為95-100%,如果數值低於90%則視為低氧血症,再低到80%以下將會損害大腦與心臟等器官功能,因此當持續處於低氧狀態時,則需施以氧氣療法。當血氧濃度長期都在相對較低的狀態下,可能會比較容易出現容易疲倦、常打哈欠、精神不集中等慢性缺氧的狀況,很容易與睡不飽、工作太累等狀態混淆,而忽視尋找疲倦的真正原因,甚至錯失治療良機。資料來源:NAR Labs國家實驗研究院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4 醫療.心臟血管
「易喘易累」是否需進行心臟檢查?心臟科醫師帶你了解心臟檢查的眉角
如果聽到長輩說:「最近心臟不好!」就要懷疑可能有心臟問題,應盡快做心臟檢查。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浩維表示,心臟是人體的引擎,所有血液都靠它輸送,若血管不通暢就易產生全身性問題,易喘易累可能都與心臟不好有關,建議可做心電圖、X光、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心肌灌注掃描、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等檢查。心臟病與三高密切相關許多長者具有慢性疾病,尤其台灣人口已有高齡化的趨勢,高達700萬人有兩種以上慢性疾病。其中慢性心臟病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皆密切相關,監控好自身健康狀況,成為台灣老年化社會下每個人的課題。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浩維表示,民眾常因為胸痛、喘、心悸等因素來到醫院就診,大部分是3種因素所引起:1.心臟缺氧的問題導致心律不整,讓供應至血管內的氧氣不足。2.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嚴重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塞。3.心臟瓣膜有異常,導致胸悶的狀況。心臟病要如何檢查?常見的檢查流程有哪些?如果心臟缺氧會導致心律不整,讓供應至血管內的氧氣不足;冠狀動脈狹窄嚴重,可能引發急性心肌梗塞;倘若心臟瓣膜異常,易出現胸悶狀況。李浩維說,除非急診,常見心臟方面的相關檢查如下:1.靜態心電圖:一般民眾如果出現心律不整問題,首先會檢查靜態心電圖,確認心跳速率,當心臟有心肌缺氧、心肌梗塞都可看出差異。2.X光檢查:X光檢查可以輔助診斷,部分民眾易喘是因為心臟衰竭擴大到肺部機能,導致肺水腫,X光便可以診斷心臟有無擴大、主動脈弓有無變寬等徵兆。3.運動心電圖:當靜態心電圖檢查無異常,患者仍有臨床症狀,則會安排運動心電圖檢查,加上壓力環境,看缺氧反應是否更加明顯,觀察患者在跑步時心臟耗氧量增加時,從心電圖變化判斷是否心肌缺氧。4.4小時心電圖:主要用來檢測心律不整的狀況。心律不整多半是心臟瓣膜問題,如果常覺得心臟收縮有刺痛感,或有心悸問題,就會安排這樣的檢查。5.心臟超音波檢查:主要可以看到心臟結構與收縮功能、瓣膜情況等,像二尖瓣膜脫垂或血管阻塞造成心臟運動情況異常,可藉由心臟超音波看出心臟是否健康的端倪。6.心肌灌注掃描:如果長者無法跑步做運動心電圖檢查,會安排心肌灌注掃描,透過注射微量放射性同位素,而後拍攝心臟的血流影像,藉以觀察心臟血液是否有供應不足、受阻等問題7.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血管攝影:利用多偵測器電腦斷層掃描儀掃描心臟冠狀動脈結合心電圖同步的造影技術,能清楚呈現冠狀動脈的詳細解剖構造和狹窄病變,可惜是該檢查屬於自費項目。8.心導管檢查:如果以上檢查都沒有辦法排除患者症狀的來源,就會使用心導管檢查的方式。心導管就像是直接進入心血管去照相,通常是非侵入性的檢查做完後,仍懷疑有心臟缺氧問題,藥物控制無法改善,就會安排心導管檢查,並且常會合併氣球擴張術、心臟支架置放手術一併進行。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