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2 失智.新手照顧
搜尋
線上講座
共找到
12
筆 文章
-
-
2023-07-18 活動.活動
「心臟血管疾病系列講座」第45講——健康飲食從【心】出發
「心臟血管疾病系列講座」第45講主題健康飲食從「心」出發講師振興醫院營養治療師 陳韻婷 營養師主講活動時間112年7月26日星期三 下午5點整活動地點振興醫院第二醫療大樓五樓 討論室線上講座觀看連結點擊前往▶報名方法:有興趣者需要事先報名(02)2826-4400 轉3479。現場有免費量血壓及心臟病健康防治衛教。本場活動由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財團法人新生命基金會、喜大人群組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
-
2021-12-21 癌症.肺癌
晚期肺癌 精準治療延長生命
一名40多歲的年輕女性因嚴重喘、咳嗽、身體虛弱而就醫,進入診間時,坐在輪椅,戴著氧氣面罩,進一步檢查確診為第四期肺腺癌。起初化療反應不佳,與醫師討論後,接受切片基因檢查,改用相對應標靶藥物治療,服藥短短2周,幾乎快恢復正常,回診時,自己走進診間。肺癌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如能早期確診,可以透過手術切除,但愈晚確診,愈難切除,且術後容易復發,需考慮後續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所幸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問世後,增加抗癌武器,有機會延長存活期,給予癌友一線生機。掌握治療先機 肺癌晚期也能治聯合報健康事業部12月4日舉辦「抗癌不肺力、掌握肺癌治療先機」線上講座,邀請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徐偉勛、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肺腫瘤科醫師柯皓文,分享標靶治療及免疫療法在肺癌的治療新趨勢。徐偉勛指出,相較過往晚期肺癌患者術後只有化療一途,現在進入精準醫療,透過基因檢測,了解癌友是否有特定基因突變,找出適用的標靶藥物,以往第四期肺癌可能無法存活超過一年,透過精準治療,延長許多病人的生命。肺癌基因突變形式多樣,徐偉勛指出,台灣晚期肺腺癌患者中帶有EGFR基因突變者約占55%,可使用相對應的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然而,並非所有肺癌患者都帶有特定基因突變,可能無對應的標靶藥物,這時則可選擇免疫治療。免疫治療逾年 癌友狀況良好柯皓文說明,免疫治療就是阻止癌細胞「PD-L1」與T細胞「PD-1」結合,並啟動身體免疫系統辨識、殺死癌細胞。藉此延緩復發、提高生存機率,甚至有機會根治。一名66歲盧先生罹患肺腺癌,經CCRT治療(同步化學與放射線治療)後腫瘤縮小,但腫瘤位置於主動脈上不適合開刀,透過免疫療法鞏固治療,至今已超過一年,狀況良好。柯皓文表示,過往免疫治療都用於第四期,近年往前推至第三期,持續使用一年,可減少復發機率。免疫療法藥物給付條件,符合條件者有健保給付,另外則需自費、或參與醫學中心臨床試驗計畫。老菸槍、有家族史 定期LDCT如何留意肺癌警訊?徐偉勛說,有些人沒抽菸、生活習慣良好,卻罹患肺癌,可能與環境致癌因子有關,如PM2.5空氣汙染、致癌物質亞硝酸鹽或暴露輻射、化學藥劑等,都可能讓細胞突變導致癌症。柯皓文指出,老菸槍、有肺癌家族史者,應在醫師建議下,定期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及早發現治療,遠離癌症。想了解更多肺癌標靶治療以及免疫治療新趨勢,請參考「抗癌不肺力 掌握肺癌治療先機」肺癌講座:
-
2021-12-12 慢病好日子.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沉默的重症 小心肺纖維化
提到肺病,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是肺癌或慢性肺阻塞等,但還有另一種肺部殺手----肺纖維化。患者的肺部因間質性肺病逐漸侵犯而引發肺纖維化,最後整個肺惡化如菜瓜布,奪走患者生命,是醫師眼中沉默的重症。Q:間質性肺病是什麼?與肺纖維化的關係?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一般人對間質性肺病比較陌生,所謂「間質」,就是肺泡間的結締組織,是人體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區域,肺纖維化即是肺泡病變。把肺的結構想成一棵被風吹成橫倒的大樹,樹幹到樹枝是呼吸道,樹葉是肺泡,肺泡(葉子)生病了,即為肺纖維化。部分肺纖維化的原因不明,五成以上患者是特發性肺纖維化。「特發性」就是成因不明,治療非常棘手,而且是不可逆的疾病,只能盡量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延緩肺部惡化。另外肺纖維化部分成因來自自體免疫疾病,目前已證實容易引發肺纖維化的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乾燥症、皮肌炎、多發性肌炎與紅斑性狼瘡。Q:為什麼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容易引發肺纖維化?臺灣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長祐:這是因為失控的免疫細胞會攻擊自體組織和器官,一旦攻擊到肺部間質,阻擋氧氣進入血管,患者呼吸愈來愈困難,整個肺部也逐漸纖維化。但偏偏肺纖維化初期症狀不明顯,多半只是容易喘、乾咳和疲累,常被病人當成是感冒,不是以為「多喝水多休息就會好」,就是隨便吃感冒藥或咳嗽藥,結果延誤了治療。Q:該怎麼確認自己有沒有罹患肺纖維化呢?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臨床上判讀肺纖維化有三大口訣:「喘、咳、累」,若咳嗽兩周以上,或是以前快走爬樓梯沒問題、現在卻氣喘如牛,就要小心,盡快就醫檢查。臺灣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長祐: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是高風險族群,更要提高警覺;相對地,醫師的警覺性也很重要,一定要定期為病人進行肺功能檢測和影像檢查,若確實發生肺纖維化,醫病一起努力,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更有效的控制疾病,預後的生活品質也大幅改善。聯合報將於12月12日下午兩點在元氣網粉絲團舉辦「沉默的重症─肺纖維化」線上直播講座,邀請九大專家分享精彩解析,並首映十位病友及家屬與病共處的生活點滴。肺纖維化線上講座,詳細訊息看更多>>>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7755/5892408【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12-08 醫療.慢病好日子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喘、咳、累逾兩周 自體免疫病患者當心
肺是人體重要的器官,醫師提醒,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容易引發「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PF-ILD),致死率高,患者應提高警覺,一旦出現喘、咳、累超過兩周的狀況,要立刻就醫,盡早搶救肺部健康。失控的免疫細胞 會攻擊肺台灣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長祐表示,肺部有如海綿,為人體進行氣體交換,滿布微血管和肺泡,血管和肺泡間的地帶是間質,並讓氧氣進入血管和紅血球結合,運送到全身。但人體罹患免疫系統疾病時,失控的免疫細胞有時會攻擊肺部,使肺臟中的纖維母細胞活化,修補受傷的部位,導致氧氣難以進入血管,產生「間質性肺病」(ILD),患者愈來愈難吸收氧氣,整個肺部逐漸纖維化,成為「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PF-ILD)。蔡長祐說,容易引發間質性肺病的自體免疫疾病包括: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乾燥症、硬皮病、皮肌炎與多發性皮肌炎,而且「一旦罹患間質性肺病,死亡率都會很高。」尤其硬皮病患者最易併發間質性肺病,要特別當心。早期發現治療 可延緩惡化患者在發病初期常會輕忽「咳」和「喘」,以為只是小毛病不去就醫,錯過早期治療的時機。蔡長祐強調,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對任何輕微症狀都不應輕忽,例如以前快走、爬樓梯沒問題,但現在快走幾步或一點斜坡卻很喘,就要警覺極可能是肺部出問題。一旦確診肺纖維化很難治癒,所幸現在有新藥推出,蔡長祐表示,新藥可抑制發炎纖維母細胞,防堵新纖維再生,因此只要能早期發現、治療,就可延緩病情惡化,病人可享有較好的生活品質。醫師警覺 定期為病人肺檢測另一方面,蔡長祐指出,醫師的警覺也很重要,風免科每半年會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進行肺功能檢測,最常見的測試是DLCO(一氧化碳擴散試驗),還要做VC(功能性肺活量)、FEV-1(一秒鐘吐氣量)和FVC(用力肺活量)等檢測。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為高危險群之外,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副研究員洪粕宸指出,部分職場也是肺纖維化高風險環境,雇主與勞工應先認知作業場所的危害發生源,盡可能地降低肺部傷害。每年應進行包含肺功能測試和X光的特殊勞工健康檢查。聯合報將於12月12日下午兩點在元氣網粉絲團舉辦「沉默的重症─肺纖維化」線上直播講座,邀請九大專家分享精彩解析,並首映十位病友及家屬與病共處的生活點滴。肺纖維化線上講座,詳細訊息看更多>>>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7755/5892408【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1-12-06 慢病好日子.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肺纖維化致死率高 初期喘咳易被誤為感冒
肺纖維化致死率高,但初期症狀輕微不明顯,容易輕忽。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表示,多年前曾收治過一位特發性肺纖維化的中年婦女患者,當時她咳得非常嚴重,甚至咳到鄰居來敲門抗議,但當時無藥可醫,最後不治離世。間質性肺病 引發纖維化間質性肺病(ILD)引發的肺纖維化近年引起醫界重視,因為該病初期症狀的喘和咳,常被誤認為感冒而輕忽,以致延誤治療,堪稱隱形殺手。王鶴健說,肺的主要功能是進行氣體交換,如果把肺的結構想成一棵倒下的大樹來看,樹幹到樹枝是呼吸道,樹葉是肺泡,肺泡(葉子)生病了,病變發生在肺泡之間的結締組織─間質,即為間質性肺病。王鶴健提到,部分間質性肺病會嚴重到肺部纖維化,五成以上患者是特發性肺纖維化(IPF)。他解釋,所謂「特發性」,就是找不到原因,最為棘手,國外醫界研究認為可能的關聯性包括:胃食道逆流或金屬粉塵的環境曝露、家族性遺傳等,但至今都不是百分之百明確。職場粉塵多 也是高風險另外,包括硬皮病、乾燥症、皮肌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也是發生ILD的高風險族群。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副研究員洪粕宸也指出,部分職場是肺纖維化高風險環境,主要與粉塵暴露有關,運輸及搬運業及農牧業皆是高危險群,因此勞工健康保護規則也針對特別危害性工作場所之勞工,要求應每年進行特殊勞工健康檢查,例如肺功能測試和X光。另近年興起的外送快遞及美容美髮產業工作者,也應特別留意自身肺部健康狀況。部分自體免疫疾病 先從肺開始台灣目前未全民推廣肺功能檢測,王鶴健建議,成年人至少做一次,吸菸者更要主動追蹤。而部分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先從肺開始,引發肺纖維化,卻沒有關節、皮膚等表徵性症狀,建議醫師也要警覺,定期為自體免疫疾病病人進行肺功能檢測(DLCO)、胸部高解析度電腦掃描HRCT及肺部聽診;也期許病人主動詢問醫師,目前已有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藥物,可減緩肺功能下降的速度,早期發現介入,可有效延長生命,提高生活品質。聯合報將於12月12日下午兩點在元氣網粉絲團舉辦「沉默的重症─肺纖維化」線上直播講座,邀請九大專家分享精采解析,並首映十位病友及家屬與病共處的生活點滴。肺纖維化線上講座,詳細訊息看更多>>>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7755/5892408【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12-02 癌症.肺癌
三期肺癌難開刀 免疫療法燃生機
自己跟家人均不抽菸,也無肺癌家族史,50多歲陳女士確診第三期肺癌時,在診間近乎崩潰,在先生及孩子的鼓勵,以及醫師指示下,完成化療、放療,並嘗試免疫療法,確診迄今已經三年多,目前定期回診,身體狀況良好。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柯皓文表示,許多人常將標靶藥物與癌症治療聯想在一起,但許多癌友因為基因並無突變,而無法使用標靶藥物,所幸在免疫療法問世後,讓這群癌友燃起一線生機。許多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無法手術,如又少了抗癌利器標靶藥物可用,就只剩化療、放療等傳統治療可選擇,甚至面臨著復發轉移的這一天到來。以陳女士為例,2018年接受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肺部腫瘤,進一步確診為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影像檢查顯示,癌細胞已經侵犯局部淋巴結,無法手術,而標準治療即為同步化療、放療。柯皓文表示,陳女士經過評估後、接受為期一年的免疫療法,以鞏固治療效果,目前情況穩定,並未復發。近年來,國際大型臨床研究證實,三期肺癌患者在同步完成化放療後,如能接受免疫療法,作為鞏固治療,可延長整體存活期、降低惡化風險,五年無疾病惡化率存活期可達三成,死亡風險也能降低三成。柯皓文指出,三期肺癌患者如能開刀,還是盡量手術切除腫瘤,但如果無法動刀,或是手術仍無法取出所有腫瘤,可考慮免疫療法,以提高存活率、無疾病惡化存活期。聯合報舉辦「抗癌不肺力 掌握肺癌治療先機」線上講座,邀請到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徐偉勛、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柯皓文,分享標靶治療及免疫療法在肺癌的治療新趨勢,豐富又實用的內容,記得準時收看!線上直播時間:2021/12/4(六)14:00了解更多直播資訊:https://reurl.cc/Yja8G0
-
2021-11-30 癌症.肺癌
肺癌導致昏迷 標靶治療後行動自如
60多歲婦人被送至急診時四肢癱瘓、失去意識,原先家人焦急以為是腦中風,沒想到影像檢查發現腦部、肺部、腹腔等處均有腫瘤陰影,證實婦人已罹患肺癌,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腦部,才造成昏迷、神智不清。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徐偉勛表示,台灣肺癌盛行率高居不下,因早期症狀不明顯,不少患者等到轉移至腦部、腹腔,出現頭痛、疑似腦中風狀況,或腹部劇烈疼痛,就醫診斷才發現已到肺癌晚期。肺癌治療講究精準用藥,一般建議透過切片確認肺癌的基因型別,並選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以達到抑制腫瘤的效果。以這位確診為EGFR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的婦人為例,醫師評估後給予第三代標靶藥物,並輔以腦部放療,在短時間內腫瘤明顯縮小,恢復意識,目前行動自如,回診時也不需家人攙扶,與剛發現生病時判若兩人。國外大型研究臨床證實,治療EGFR突變型晚期肺癌的第三代標靶藥物效果明顯較好,且副作用較少,但因費用昂貴,我國健保雖已給付,仍標準較為嚴格。徐偉勛建議,病人及家屬應與醫師討論治療策略,若符合條件可使用第三代作為一線治療,未符合條件者,若經濟狀況許可或有醫療保險,仍可選擇自費第三代標靶藥物。應如何及早發現肺癌呢?徐偉勛表示,50歲以上老菸槍、有肺癌家族史者,以及罹患肺阻塞、肺結核等病友,應在醫師評估下,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以便及早發現肺癌、掌握治療時機。徐偉勛強調,「罹患晚期癌症,不再是世界末日!」在基因檢測及癌症用藥的進步下,癌症治療講究精準用藥,大幅提高存活率,鼓勵癌友堅持下去、不放棄,積極面對治療。●聯合報舉辦「抗癌不肺力 掌握肺癌治療先機」線上講座,邀請到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徐偉勛、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柯皓文,分享標靶治療及免疫療法在肺癌的治療新趨勢,豐富又實用的內容,記得準時收看!線上直播時間:2021/12/4(六)14:00了解更多直播資訊:https://reurl.cc/Yja8G0
-
2021-11-20 醫療.自體免疫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沉默的重症 早期「喘、咳、累」竟比肺癌更致命
肺是人體重要的器官,受損嚴重可能致命。肺纖維化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常會因為出現咳、喘等症狀,而誤認是支氣管炎、氣喘或是心臟相關疾病,若延誤治療,其死亡風險甚至比肺癌還高,發生急性惡化的病人,平均存活率不到一年,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提醒,有些間質性肺病的原因不明,五成以上患者是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所謂「特發性」,就是找不到原因,最為棘手,國外醫界研究發現可能的關連性,包括胃食道逆流或金屬粉塵的環境曝露,家族性遺傳也可能有關,但至今都不是百分之百明確。特發性肺纖維化的病情會無情地不斷惡化,肺部逐漸纖維化。王鶴健說,有些人是慢慢惡化,如溫水煮青蛙,病程七到十年;但也有人快速惡化,兩三年即不治死亡。有相關症狀或為間質性肺病高風險族群者,應該要有肺部健康意識,及早檢查、及早治療。>>>>【病友暖心訪談完整系列影音專區,看更多】Q:什麼是肺纖維化?A:王鶴健說,肺纖維化主要病變發生在肺泡間的結締組織,該處即是間質,是人體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區域,把肺的結構和肺泡比喻成一棵被颱風吹倒的大樹來看,樹幹到樹枝是呼吸道,樹葉是肺泡,肺泡(葉子)生病了,即為間質性肺炎。當肺泡和血管當中及之間的組織持續發炎,就會變厚、變硬、和出現疤痕,而肺纖維化就是出現疤痕的醫學名稱,隨時間而惡化,疤痕亦會變得更厚,受影響的位置更廣泛。同時,肺部會無法將氧氣輸送到血液。肺纖維化是一種高度威脅生命的肺部疾病,但一開始因為症狀輕微不明顯,多數患者容易輕忽。王鶴健提醒,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屬於間質性肺病高風險族群,極易惡化至肺纖維化,定期檢查與病患自身的疾病意識非常重要。>>【延伸閱讀】肺纖維化致死率高 初期喘咳易被誤為感冒Q:為什麼會發生肺纖維化?A: 有些間質性肺病的原因不明,五成以上患者是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他王鶴健解釋,所謂「特發性」,就是找不到原因,最為棘手,國外醫界研究發現可能的關連性,包括胃食道逆流或金屬粉塵的環境曝露,家族性遺傳也可能有關,但至今都不是百分之百明確,以50至60歲年長者為好發族群。目前已知恐誘發肺纖維化之成因:・長期吸入有害化學氣體或溶劑・吸入石綿、矽、煤灰・服用藥物或接受腫瘤化學治療、接受放射線治療・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疾病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是間質性肺病的高風險族群,因他們產生的自體抗體會攻擊人體的結締組織,也會攻擊肺部肺泡,引發發炎和病變,甚至惡化成「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PF-IDL)。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長祐表示,當人體罹患免疫系統疾病時,失控的免疫細胞會攻擊自體組織和器官,有些更攻擊到肺部間質,產生間質性肺病而造成肺纖維化,目前證實容易引發間質性肺病的自體免疫疾病包括:・硬皮症(SSc)・類風濕關節炎(RA)・乾燥症(SJS)・皮肌炎與多發性皮肌炎・紅斑性狼瘡(SLE)近年胸腔科很重視間質性肺病和自體免疫疾病的關係,當患者到胸腔科就診時,醫師會盡量先查出患者是否有自體免疫疾病的病史,因為有些自體免疫疾病病人的症狀會先從肺開始,卻沒有一般常以為的關節、皮膚等表徵性症狀。>>【延伸閱讀】喘、咳、累逾兩周 自體免疫病患者當心Q:肺纖維化初期症狀是什麼?A: 在臨床上判讀間質性肺炎的主要症狀有三大口訣: 喘、(乾)咳、累,因為患者肺部由軟變硬,肺泡變硬後要交換氣體很費力,呼吸就會很辛苦,非常容易累。王鶴健形容,間質性肺炎病人的呼吸特徵是淺而快,速率快,但無法深呼吸,因為這樣耗能最少,但很多人會輕忽平時的咳和喘,以為只是小毛病。更棘手的是有些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只出現關節,皮膚,黏膜等外顯症狀,還有些忍受力較高的患者根本不去就醫,錯過了早期治療的時機。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長祐強調,自體免疫疾病的病人對任何輕微小症狀都不應錯過,例如以前走路、爬樓梯都沒問題,但現在走個幾步或走一點斜坡都會喘,就要警覺極可能是間質性肺病的症狀,應盡速就醫,避免肺纖維化持續惡化。Q:自體免疫患者都會發生肺纖維化嗎?A:蔡長祐指出,在自體免疫疾病中,硬皮症最易併發間質性肺病,幾乎九成硬皮症患者都會發生,再惡化成漸進性纖維化的機會也很大;乾燥症發生間質性肺病的機率也不小。「整體來說,一旦罹患間質性肺病,死亡率都會很高。」不同的自體免疫疾病,病程從間質性肺病,發展至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的時間長短也不一定,有快有慢,有人可能一兩二年,才逐步肺纖維化,目前臨床上確定硬皮症最快,他個人經驗發現很多發性肌炎跟皮肌炎也很快,其次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乾燥症也不能輕忽。>>【延伸閱讀】咳嗽、走路喘 自體免疫患者小心肺纖維化Q:該如何盡早發現肺纖維化?A:王鶴健指出,目前造成肺纖維化的風險因子尚未完全確認,不過呼籲民眾應理解及辨識出相關症狀,及早尋求醫師建議,相關症狀如:・快走、爬坡時呼吸吃力・出現持續咳嗽狀況・呼吸困難、易喘・容易疲勞等症狀不過,部份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很少出現肺部症狀,例如紅斑性狼瘡,只需要醫師建議定期每半年請醫師聽診後下背肺葉音及肺功能檢查,而乾燥症和硬皮症患者就一定要留意,一旦出現乾咳、喘、累,就應盡快請醫師診斷。王鶴健也說,台灣目前未全面推廣全民肺功能檢測,他建議每人成年時要做一次,吸菸者更提高警覺,隔幾年要做一次 。Q:哪些檢測能確認是否罹患肺纖維化?王鶴健說,特發性肺纖維化的初期症狀也是咳,但有時病人不以為意,尤其吸菸者晨起會「菸嗽」(台語),更缺警覺性,讓肺部逐漸硬化有如「菜瓜布肺」。而間質性肺病近年引起醫界重視,因為該病初期症狀的喘和咳,常被病人以為 感冒而輕忽,以致延誤治療,風免科醫師也開始留心患者出現間質性肺病的可能,醫界近年更積極倡議要善用工具,為自體免疫疾病病人進行肺部聽診、肺功能檢測、以及肺部影像判讀(X光、HRCT高解析度電腦斷層)。蔡長祐表示,處於高風險族群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在疾病診斷初期,至少要做一次肺部檢測,接著長期追蹤,一般風濕免疫科每半年會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進行肺功能檢測,最常見的肺功能檢查是FVC (用力肺活量)。另外,也會安排DLCO檢查來檢視患者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能力,以評估患者疾病嚴重度,即是透過一氧化碳,測量出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能力,進而看出病況嚴重性。如果發現肺功能有異常,會進一步進行HRCT(高解析度電腦斷層),透過影像判讀來確認肺部是否已發生纖維化的狀況。Q:一旦確定罹患肺纖維化,該怎麼辦?蔡長祐表示,間質性肺病很難治癒,但現在有新藥推出,可抑制纖維母細胞,防堵新纖維再生,因此有助於放慢病情惡化的速度,例如硬皮病的病人已納入健保給付,應充分與醫師討論並積極治療,已確診肺纖維化較輕微的病友,應定期檢視肺功能狀況,並依醫師建議每年接受HRCT(高解析度斷層掃描),透過影像判讀來確認肺部健康狀況。>>【知道更多】認識失控的肺纖維化聯合報與元氣網粉絲團合辦「沉默的重症─肺纖維化」線上直播講座,邀請九大專家分享精采解析,並分享十位病友及家屬與病共處的生活點滴。>>「沉默的重症─肺纖維化」線上講座精彩內容完整收錄【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1-10-02 養生.生活智慧王
疫情改變熟齡族的生活形態! 專家教你不出門的數位生活,擁抱數位不求人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大幅改變我們的生活形態,過去習以為常到實體店面消費購物,如今在防疫需求下,至少一半的生活需求必須透過線上完成,這樣的轉變對年輕人不難,但對長輩來說不免焦慮。「像去年疫情剛爆發的時候,很多學員都來問我們說,想用手機買口罩要怎麼做?」專教熟齡族手機教學課程的團隊「智樂活樂齡活動社群」就觀察到,很多以 前對數位無感的大人們,在這波疫情來襲後,對於學習數位技能的動機比往常更強烈。初期沒信心 上完課變講師「智樂活」團隊共同創辦人畢偉功與陳麟說,儘管想要「數位自主」的人變多,但多半對學習數位仍存著「好難」刻板印象。陳麟說,對3、4年級來說,他們學習力最好的時期,網路可能還沒出現或才剛發展,所以很多人對網路運作邏輯不熟悉,加上視力退化、手抖等老化現象,用起手機本來就比年輕人來得吃力。智樂活團隊表示曾聽過一些來上課的學員分享,因為過去受挫經驗對自己很沒信心。而智樂活成立近4年來,成功地讓至少5位原本不是資訊背景的熟齡退休者,因為對手機數位課程有興趣,上完智樂活的培訓課程後,現在變成可以教學的手機課程講師。熟齡族專屬 步驟簡化易學畢偉功與陳麟說:「長輩不是學不會數位技能,只是需要比較長的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則是需要把步驟簡化並且拆解得更詳細。」最懂熟齡族的《橘世代》與「智樂活」攜手,推出專屬熟齡族「不出門的數位生活課: 訂餐、買菜、手機爆滿不求人」課程,針對疫情下的生活情境,用易懂的教學語言,學會用手機外送平台訂餐、買日用品、整理手機裡爆滿的照片,以及學會照片修圖等。在疫情不方便出門的此刻,把握時間增進數位技能,讓疫情解封後的生活更豐富。報名請點擊連結或洽02-7721-6909按2。
-
2021-08-19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皮膚癢抓到破皮潰爛 竟是骨髓纖維化作祟
●皮膚劇癢破皮,恐與血液疾病有關●九成患者脾臟腫大●好發於65歲長者身上「皮膚癢到痛不欲生!」一位資深內科醫師的外公,四肢常抓到破皮潰爛,長期於皮膚科就診卻毫無效果,某次抽血檢查發現血小板數量異常,轉至血液科,就診發現竟是「骨髓纖維化」。台大醫院血液科主治醫師林建嶔指出,骨髓纖維化共有10大症狀,若症狀逐年惡化,應提高警覺。造血功能轉嫁脾臟或肝臟骨髓纖維化是「骨髓增生性腫瘤」的一種,骨髓增生性腫瘤是指骨髓造血幹細胞中造血母細胞發生不正常增生,如真性紅血球增生、原發性血小板增多,屬於最常見的骨髓增生性腫瘤,如果未妥善控制,將惡化為「骨髓纖維化」或是「急性血癌」。骨髓纖維化會使骨髓原本造血功能轉嫁至脾臟或肝臟,約九成骨髓纖維化患者脾臟腫大。初期症狀不明顯常被忽略研究顯示,真性紅血球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經過10到15年,最高會有11%到14%的機率轉變成骨髓纖維化。不過,多數的骨髓增生性腫瘤初期不是無症狀,就是症狀不明顯被忽略,就醫時往往已形成骨髓纖維化。研究發現,骨髓增生性腫瘤10大常見的症狀為疲勞、易有飽足感、腹部不適、活動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搔癢、發燒、夜間盜汗、骨頭疼痛、體重減輕。林建嶔表示,這些症狀幾乎每個人都有,但是這些症狀如果持續發生且逐年愈來愈嚴重,就要懷疑是血液疾病。需定期輸血或服藥物改善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主治醫師陳睿哲指出,骨髓增生性腫瘤是少見可以找得到驅動基因突變的疾病,出現症狀後抽血確認血球數量,基因檢測也是很重要的工具,常見的突變基因包含JAK2、CALR、MPL、BCR-ABL1融合基因。無論是血小板或紅血球增生,最擔心血栓發生,骨髓纖維化必須接受骨髓幹細胞移植治癒,而骨髓纖維化因造血功能異常,需定期輸血或使用口服抗骨髓纖維化藥物改善。林建嶔表示,骨髓纖維化好發於長者身上,多數是在65歲左右發病,但也有二成左右在55歲以前甚至更早發病,治療上會依照年齡作調整,年長的患者移植前恐需要化療,因此治療計畫多採取避免疾病惡化,加上可使用口服抗骨髓纖維化藥物改善,搭配骨髓纖維化自我檢查量表(MPN10量表),調整處方維持患者生活品質。【線上講座】戰勝骨髓纖維化
-
2020-07-30 新聞.資訊找查
失智症新手照顧難題 聯合報與WaCare四堂線上課程解惑
台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ATLife)今天起一連四天在南港展覽館登場,除聚焦長照與輔具之外,專業的復健、復能人員參與成為特色。今年,長期關注失智、長照議題的聯合報與WaCare遠距健康平台攜手,在輔具展推廣live線上講座 (攤位:J1026),主題包括癌症、失智症等,特別針對失智症新手照顧最苦惱的18項問題,邀請專業醫師、心理諮商師、社工師開闢共四堂免費體驗課程,提供最具體的解方。聯合報系與WaCare還規劃四場進階課程,只要於輔具展期間預約,享有獨家優惠,原價300元的課程可現折200元。WaCare執行長潘人豪教授以自身照顧經驗表示,失智症照顧在前三年是最為焦急、無助的階段,新手照顧者會遇到各種問題,例如失智者不愛喝水,導致泌尿道感染,經常出入醫院;不愛洗澡,該如何sop引導;夏天穿冬衣、一到傍晚鬧情緒等問題。這些真實的疑問,家屬都可以透過線上課程,諮詢專業人士,且因應新冠病毒疫情的變化,也能減少外出群聚的風險。此外,攤位現場加入聯合報會員,可獲得聯合報暢銷書「癌症真的能預防」乙本以及精美小物乙份,會員還可以75折優惠價,購得聯合報最新出版書籍「我是醫師,我得癌症」。展覽時間:7月30日至8月2日 10:00-18:00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一樓攤位:J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