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1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紫外線
共找到
394
筆 文章
-
-
2023-06-19 養生.聰明飲食
預防癌症、有益心血管!該怎麼吃番茄才能提高茄紅素吸收率?
茄紅素因為有很好的抗氧化力,所以有很多健康效果,但是在這眾多功效裡,男生、女生期待的效果可能很不同,因為男生吃了茄紅素對攝護腺有益,女生吃了可以預防肌膚老化、保持美白。當然其他如保護心血管、預防癌症的功效對男女都有益處。茄紅素是一種天然的植物色素,與beta胡蘿蔔素、葉黃素、蝦紅素一樣同屬類胡蘿蔔素家族的成員,許多天然的蔬果例如番茄、西瓜、紅肉葡萄柚、甜椒、木鱉果等都含有豐富的茄紅素。茄紅素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化劑,它的抗氧化力高達同一家族的beta胡蘿蔔素的2倍,以及維生素E的100倍,因此具有很多種的健康功效。義大利的俚語說「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就是在形容番茄因為含有茄紅素、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C、礦物質、纖維等成分,所以有很好的健康養生效果,但是在眾多成分中,茄紅素絕對要占很大的功勞。研究分析顯示,義大利人平均每日從飲食裡攝取高達7.4毫克的茄紅素,遠高於英國的1.1毫克,西班牙的1.8毫克,這跟義大利菜這種地中海型飲食裡充滿了番茄丁、番茄泥、番茄糊、番茄醬等等有很大的關係。茄紅素的功效茄紅素展現了非常好的抗氧化性,可以有效抵抗身體中自由基的影響。自由基是一種有害的化學物質,會對細胞造成損傷,加速細胞老化和疾病的發生,甚至會誘導癌細胞的發生。壓力、吸煙、紫外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原因都可能導致自由基過度增加,因此自由基就會損害體內的蛋白質、脂質、DNA,而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因為茄紅素可以中和自由基,所以可以保護細胞免受損傷,展現許多健康功效。幫助心血管系統研究顯示,茄紅素可以降低心臟病風險。此外,也有許多研究認為茄紅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LDL(壞膽固醇),同時提高血液中的HDL(好膽固醇)。這些因子都有助於降低動脈硬化與心臟病的風險。預防癌症茄紅對於預防癌症的效果受到各界學者的重視,而許多研究顯示,茄紅素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同時還可以刺激免疫系統的功能,增強身體對抗癌症的能力,因此對特定癌症如肺癌、胃癌、前列腺癌、乳癌等具有降低風險的效果。改善眼睛健康茄紅素的抗氧化力對眼睛健康很有益處,研究顯示,茄紅素可以對抗紫外線與藍光的氧化作用,因此預防視力退化。此外,茄紅素還可以減少白內障的發生。保護皮膚茄紅素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UV)的傷害,紫外線是皮膚老化和皮膚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研究,茄紅素可以對抗日曬對皮膚的傷害,減少皮膚受損傷產生曬傷、紅腫、膠原蛋白流失的現象。所以可以視為是皮膚內部的防曬劑,因此也有美白的效果。保護攝護腺體外實驗顯示,茄紅素有助於預防攝護腺上皮細胞的過度增生。同時也有研究顯示,茄紅素也有助於降低攝護腺癌的風險。茄紅素安全嗎?有什麼禁忌?茄紅素是食用歷史很長的食用成分,安全性很高。只是茄紅素屬於脂溶性成分,代謝速度較慢,容易累積在體內,所以如果長期攝取大量的茄紅素或是富含茄紅素的食物,會讓皮膚呈現黃橙色的現象,對此現象還有個專有名詞形容,叫做「茄紅素血症(lycopenemia)」。這時候需要暫時停止食用,讓身體慢慢代謝,即可恢復正常。如何從天然食物攝取茄紅素?茄紅素屬於黃橙色的天然色素,所以在黃橙色的水果或是深綠色蔬菜都可以見得到它的蹤影,而以下蔬果是含有茄紅素較高者:提高茄紅素攝取率的飲食技巧因為茄紅素屬於脂溶性的成分,不容易溶於水,在植物體內又被纖維所控制,所以只要掌握它的特性,就可以藉由一些飲食小技巧,提升珍貴茄紅素的攝取率。與油一同攝取由於茄紅素易溶於油中,因此料理時加入橄欖油等優質食用油脂,再一起攝取,可有效提高人體的吸收率。經過加熱食用學者曾經實驗,番茄經過熟食如煮成番茄醬或燉煮等方式進行加熱調理後食用,可以提高茄紅素的攝取率,因為加熱可以破壞蔬果的纖維細胞,釋放出茄紅素,有利於人體吸收。此外將蔬果打汁也可以破壞纖維細胞,有助於茄紅素的吸收。不過要注意,過度加熱茄紅素反倒會造成茄紅素的破壞,所以建議以蒸、煮為優先,避免高溫的煎、炸。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09 醫療.眼部
眼睛不防曬,恐致2種眼部疾病!醫師教4招挑對護眼的太陽眼鏡
炎炎夏日,除了皮膚要防曬,眼睛也要防曬!台灣的夏天紫外線很強,如果眼睛常曬太陽,易罹患白內障或黃斑部病變,嚴重者會失明。醫師提醒,挑選護眼又不傷眼的太陽眼鏡,可守護明亮雙眼健康,除了防範紫外線以外,現代人愈來愈長時間使用3C產品,因此挑選抗藍光鏡片也格外重要。皮膚要防曬,眼睛也需要!不防曬這些眼科疾病都會找上你眼睛除了受到紫外線照射可能產生危害,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顏敏芳表示,眼皮與身體其他部位皮膚相同,受到紫外線照射,會產生色素沈澱、斑點;若長期在外的工作者,原先透明的角膜,會因為風吹、日曬因素,在角結膜間會生成眼翳,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纖維血管組織的增生,隨著時間拉長,眼翳逐漸從眼白往瞳孔方向生長,恐影響視力、增加角膜不透明感,即使用手術刮除,仍難恢復角膜清澈。顏敏芳表示,且紫外線過強時,會造成角膜灼傷,也容易引起乾眼症,甚至紫外線透過角膜進入水晶體,會增加罹患白內障、黃斑部病變。加上民眾現在長時間使用手機、平板等3C產品,相較於太陽光內的藍光,3C產品的藍光強度更高,因此無論任何年齡層,都應注意內、外光線對於眼部的傷害,尤其老年人更應注意黃斑部病變的發生。保護靈魂之窗,你該這樣挑太陽眼鏡!挑選太陽眼鏡首要條件是能抗紫外線UV,顏敏芳表示,無論白天、艷陽天或陰天,紫外線一直都存在,因此建議民眾外出就要配戴太陽眼鏡,且顏色「不是愈深愈好」。最佳太陽眼鏡選擇是灰色鏡片,因為能將所有光線過濾掉,而墨綠色、棕色、黃色也有不錯過濾效果,但要注意部分顏色可能失真;最不適合挑選的就是藍色鏡片,因為反讓有害藍光進入眼睛。(blockquote)根據國家標準(CNS)規範,合格的太陽眼鏡,需通過透光率、穿透平面角度及偏光效率、折射能力、結構、濾光鏡材料及表面品質等檢驗,其中濾光鏡分為0至4級共5類。最好選擇透光率8至40%,適合多數情況使用。若透光率大於40%且鏡片無抗UV400,時髦性大於功能性;而第4級透光率僅3至8%,比較適合用在登山、滑雪等強光環境,不適合開車。顏敏芳提醒,市售太陽眼鏡品質不一,有些深色但毫無抗紫外線效果,民眾戴上後瞳孔會擴張,光線大量進入眼睛,反而造成傷害;部分造型眼鏡鏡面弧度過大,不僅增加光線折射,民眾為了適應光線,可能會產生頭暈、增加眼睛疲勞度;若鏡面尺寸僅瞳孔大小,外部光線會從鏡片旁進入眼睛,完全沒有保護功能。醫師建議,民眾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太陽眼鏡,盡量挑有品牌、經檢驗合格、附有保證卡較有保障。現代人有近視、老花眼情況多,顏敏芳建議,購買漂亮的太陽眼鏡但沒度數,佩戴上可能增加生活上不便,例如開車時會看路況、儀表板或手錶,隨著遠、中、近距離改變,若又要遮陽光,很難立刻從一般眼鏡換太陽眼鏡,因此像是老花眼民眾,除了平時選用多焦點鏡片以外,也可以同時選擇變色鏡片,於室內是透明狀態,於室外則自動變色、抗紫外線,又或是從外鏡框以吸盤、夾式加上抗UV鏡片,較符合生活需求。4招挑對太陽眼鏡1.最佳太陽眼鏡選擇是灰色鏡片 ,最不適合的就是藍色鏡片。2.選擇透光率8至40%,適合多數情況使用。3.不要挑眼鏡鏡面弧度過大的造型眼鏡,或鏡面尺寸僅瞳孔大小的。4.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太陽眼鏡,盡量挑有品牌、經檢驗合格、附有保證卡較有保障。
-
2023-06-08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前兆有哪些?8早期症狀是警訊,做好7事可遠離癌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癌症佔據第一超過40年,110年的報告指出,台灣有5萬人因癌症而死亡,發現癌症時鐘再度撥快,平均每4分20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因此預防癌症是人人都該關心的事。但癌症是一種慢性病,癌症發生之前通常會有一些徵兆來敲門,有一些症狀一直治不好,或是反覆發生,時間持續1至2個月,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哦! 癌症前兆通常讓大家意想不到,那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癌症前兆總是出乎意料可能因為基因、長期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與環境的差別,而身體每個部位都會有產生癌細胞的可能,早期發生的症狀也大多有所不同,不過根據癌細胞的特性,仍可找出許多癌症共通的早期症狀,以利及早治療。 1.身體長出不明原因的腫塊可能正在產生發炎反應,長出硬塊腫塊,以此發出求救訊號。腫塊出現於脖子兩側、腋下、鼠蹊部或是鎖骨上方等等淋巴結的位置,是癌細胞在轉移時使淋巴結腫大而容易被察覺的地方。在此提醒大家,感冒、蛀牙或身體受到其他感染時,脖子淋巴結也可能因對抗病菌的免疫反應增加而腫大,不要太過惶恐。 2.不明原因發熱發燒、夜間盜汗、異常疲勞的頻繁感冒感冒或是異常疲憊似乎只是免疫力不好,但其實免疫力下降也是癌症前期的症狀之一,可能是免疫系統遭到破壞,身體無法抵抗病菌,尤其是肺癌。因為肺部除了提供身體氧氣之外,還會維持身體的免疫。又或者是淋巴癌,因淋巴系統受癌細胞攻擊造成損傷,所以人體防禦功能漸漸失效,引發虛弱、發炎的徵兆。如果在1個月內感冒2~3次以上,每次感冒會維持1星期,初期很容易被忽略,如有以上情況發生,建議盡早至大醫院檢查。 3.大便、小便不正常 想大便卻大不出來,肚子裡面充滿便意、很急迫的想要上廁所,但卻有種大便堵在肛門口的感覺,如果大便帶有血,可能是大腸息肉或是大腸癌的機率很高。 另外,如果年齡已經超過50歲,才出現排便拉肚子、便秘交替等症狀,那也要注意可能是大腸癌,建議及早去做檢查。有很多人會以為拉肚子、便祕、常常放屁、大便很臭,可能就是大腸癌,不過其實通常是其他的腸道疾病。小便如果有血尿,則要留意泌尿道上皮癌,包含膀胱癌、輸尿管癌、腎盂癌、尿道癌、腎臟癌或是男性攝護腺癌的風險。 4.皮膚不明原因出現搔癢、紅疹 皮膚某些部位止不住癢,而且持續數週以上,超過3個月出現不明搔癢、紅疹,但是近日並沒有觸摸到過敏物質或被蚊蟲叮咬,則需要留意可能有皮膚癌或淋巴癌風險。淋巴癌細胞會釋放特殊化學物質,引發病患皮膚癢。肝癌、腎癌的患者,也可能因為有毒物質累積在體內,造成皮膚癢。不過,肝腎癌症造成的癢,通常會是全身性的,而非局部性的。 5.皮膚上的黑痣外觀有變化赫然發現自己身上有某顆痣,越看越奇怪而感到焦慮嗎?如有形狀不對稱、邊緣不平滑甚至突起或凹陷、痣的顏色不勻稱、黑痣大小直徑超過0.6公分且持續長大、黑痣發生出血、潰瘍等,很有可能是皮膚癌的跡象。 6.食慾不振、噁心想吐、體重在1個月內快速下降癌細胞是一個不正常且快速分裂的細胞,因此需要非常多的血液、氧氣及營養素,迅速帶走身體所有的養分,因為這樣體重會非常明顯的下降。若沒有刻意減肥,1個月內減少超過原本體重的10%,就要當心留意了。在腸胃道、肺部下方、肝臟、胰臟等腹部的腫瘤,因容易壓迫到中樞神經或是腸胃道系統,導致噁心想吐、胃口不佳,食量甚至比以前少很多很多,所以持續性的食慾不振或是吞嚥困難都是需要注意的前兆。 7.不正常的出血、瘀血腫瘤在體內增長時,會生成新的血管,是不成熟且脆弱的,所以輕輕碰撞就會瘀血、流鼻血不止、刷牙出血明顯。如果是更年期停經女性,要特別當心陰道出血,延續好幾週甚至幾個月的話,這很可能是子宮內膜癌造成的,建議到婦產科評估檢查。血癌(白血病)可能會導致身上憑空出現許多紫斑、紅點,或許是血小板、凝血功能不好的徵兆,如發生在小孩子身上,要特別留意。8.乾咳、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如果最近沒有長時間說話、大聲講話或感冒失聲,但聲音突然變沙啞,時間持續兩個星期以上未恢復時須多加注意,要小心可能腫瘤組織侵犯到喉部神經或是壓迫聲帶,導致沙啞情況發生,形成咽喉部位的癌症,例如喉癌、甲狀腺癌、食道癌等。 ▎日常生活7件事遠離癌細胞 已有許多研究報告顯示,腫瘤的發生是可以預防的,癌症也是可以藉由早期發現治療而治癒的,因此除了隨時觀測自己的身體狀況,想要預防癌細胞崛起也要從日常生活做起,以下介紹幾種生活方式,如果能確實做到,就可以幫助降低6~7成因癌症死亡的機率,趕快掌握訣竅,你也能打造出不罹癌的體質。 1.正確的飲食正確的飲食是營養均衡,並且要低脂、高纖、多蔬果,避免煎炸、燒烤、煙燻、醃漬、發黴的食物,多吃高纖全麥、糙米或是新鮮蔬菜、水果,遵循蔬果579,兒童一天要攝取5份、女性7份、男性9份,除了攝取足量份數,也要搭配多種顏色的多樣化的蔬菜及水果,因為蔬果中抗癌分子們植化素,存在於五顏六色的蔬果中,藉此攝取到不同作用的植化素,大幅減少癌症發生的機率。2.天天運動30分運動是抗老防癌第一道防線,每天運動30分鐘,讓身體的呼吸頻率變快,吸氧量增多,使體內氣體交換加速,並且大量流汗,提升新陳代謝,降低癌症的發生,如爬山或有氧跑步、游泳等等任何類型的運動,將有助於防止乳癌與大腸癌的發生。只要每週5天,每次運動流汗30分鐘或以上,就能降低罹癌的發生。3.維持健康體重維持身體質量指數-BMI值介於18~24之間,避免過重或過輕。肥胖是癌症的危險因子之一,研究顯示大量的脂肪細胞會製造並釋放過多的荷爾蒙,有可能會促使大腸直腸癌或是乳癌發生,肥胖及體重過重都將是提高癌症罹患的風險。4.注意酒精過量攝取避免酒精含量過高的飲料,但如果想要喝酒,建議男性每天不超過2份酒精當量(如:750c.c啤酒、60c.c威士忌),女性不超過1份(如:375c.c啤酒、110c.c紅酒)。有證據顯示飲酒會增加各種癌症風險,如口腔癌、食道癌、咽喉癌、肝癌、大腸直腸癌等。雖然飲酒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但仍要適量為宜,如果酗酒又過度抽菸,可能會增加頸部癌症的發生。5.避免吸菸及二手菸的環境吸菸更是致癌的主因之一,所有癌症的死亡約有25%與抽菸相關,因為香菸中含有很多已知的致癌物,可能會直接引發肺癌、口腔癌、頭頸癌、食道癌等等,而間接引發的癌症包含血癌、胃癌、肝癌、大腸癌、子宮頸癌等。而且不只吸菸者本身有風險,吸到二手菸的人同樣也暴露風險之中。戒絕香菸、避免接觸二手菸,開始抽菸者應及早戒除。6.避免過度日曬日光中的紫外線不只會造成曬傷、加速皮膚老化,更是皮膚癌最大的危險因子,應該避免過度日曬。通常早上十一點至下午三點,是一天中陽光最炙熱的時候,記得使用防曬乳並穿著保護衣物做好防曬準備。7.早期篩檢及治療建議定期健康檢查以及做防癌篩檢,尤其是高危險族群的民眾,則必須針對可能罹患的癌症做例行必要的防癌篩檢。此外,女性朋友也應該學會如何做乳房自我檢查,年輕男性則必須注意如何做睪丸定期健康檢查,所有人都要必須留意做好自己的全身皮膚檢查。如果自我檢查時有發現任何癌症早期徵兆或警訊時,要儘早諮詢專科醫生,以免耽誤治療時機。 心中隨時要自我提醒:多吃蔬果、多喝水、多運動、保持愉快的心情,指引身體的每個細胞找到正確的新陳代謝路線,打造健康的生活型態,將癌細胞拒於門外,減少讓腫瘤趁虛而入。(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27 焦點.健康知識+
「螢光蝦壽司」與「螢光劑」有關嗎?螢光劑有沒有毒?螢光劑知識一次看
「螢光劑」,又名螢光增白劑,是一種螢光染料,也可稱為白色染料,是一種複雜的有機化合物。螢光劑的特性是能吸收入射光線產生螢光,使所染物質獲得類似熒石閃閃發光的效應,讓肉眼看到的物質很白,達到增白的效果。近日有網友到知名連鎖壽司品牌「爭鮮」外帶壽司,帶回家吃時卻發現,蝦壽司在關燈的室內竟然發出藍綠色光芒,擔心壽司受到細菌感染,或是有添加螢光劑等食安疑慮。在過去,其實也有發生過粉紅湯圓、紅龜粿、白蘿蔔等食物,為了美觀而添加螢光劑的食安事件。到底螢光劑有沒有毒?對健康會有什麼影響?螢光劑可以如何檢測出來?日常生活中螢光劑又有哪些用途?關於螢光劑的知識一次看!螢光劑有哪些用途?根據衛生署第267期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資料,螢光增白劑是一種合成染料,具有增白的效果,因此常被用於紡織、製紙、肥皂及清潔劑中。螢光劑是利用化學物質的螢光反應來改變物質的顏色觀感,例如加在洗衣精中的螢光增白劑是一些經由紫外線照射後會放出藍光的物質,由於藍光跟黃光是成互補色,會讓原來偏黃的衣服或紙張纖維呈現潔白及鮮豔的視覺感。自然界中,有螢光反應的物質其實處處可見,包括各種螢光染料、植物中的葉綠素、蝦蟹的甲殼素、維生素A、E、B2及B12、天然洗潔劑、部分從石油提煉出的化合物、螢火蟲、螢光魚、人體蛋白質、酚醛樹脂、含丁二烯的橡膠和塑膠、尿醛樹脂、紙鈔等都有螢光反應。只要是使用含有螢光反應的天然原料製成的各種民生商品,都可能被檢測出螢光反應。蝦蟹的甲殼素也可能有螢光反應。螢光劑對人有什麼影響?螢光物質主要可分成兩種,一種是含「非遷移性螢光劑」的螢光物質,另一種則是含「可遷移性螢光劑」的螢光物質。「非遷移性螢光劑」沒有遷移性,就算有螢光反應,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使用有螢光反應的樹脂或原料製成的商品即是屬於此類。至於「可遷移性螢光劑」,如添加螢光增白劑,由於可能會透過人體皮膚吸收,因此有危害健康的疑慮。臺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治醫師兼部主任楊振昌指出,螢光劑對人體危害討論最多的是「致癌性」及「致敏性」問題,多份研究報告及文獻指出,螢光劑有不少是由二苯乙烯(stilbene)衍生而來,因此被懷疑可能具有致癌性,但目前仍沒有明確證據顯示螢光劑含有致癌性。螢光劑是否對眼睛或皮膚產生敏感症狀也仍有爭議;而在環境荷爾蒙的研究上,雖然在少數的體外細胞研究顯示可能會有此種作用,但後續的動物實驗上,同樣沒有證據顯示螢光劑具有環境荷爾蒙作用。楊振昌建議,雖然螢光劑對人體沒有明確毒性,但由於相關的研究仍不夠充分,無法完全排除對較敏感的人(如嬰幼兒)有沒有產生傷害的風險,建議有疑慮或是皮膚特別敏感的人,還是要盡量避免接觸相關物品。至於螢光劑可能造成什麼健康上的影響?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如果是發育未完全、較脆弱的嬰幼兒觸碰,有可能會造成腸胃不適、皮膚過敏,甚至溶血現象。除了傷腸胃與皮膚外,過量的螢光劑被人體吸收,不像一般化學成分容易被分解,一旦與人體的蛋白質結合,想將其去除就相當不容易,除非透過肝臟的酵素分解,才能將它排出體外,但也無異加重了肝臟的負擔。螢光劑可以如何檢測?依衛福部公告的檢驗方法,可先以波長365nm之紫外燈做測試,若檢體表面發出紫到藍白色的螢光時,只能初步檢出是否含螢光反應,但無法辨別出是非遷移性或可遷移性,須進一步以無螢光反應之紗布進行染色法,以確認是否有可遷移性螢光劑檢出。為維護國人消費健康與權益,衛福部有公告,以紙或不織布為材質的面膜化粧品,材質中不得含有可遷移性螢光劑;食品方面,對於食品及和食品接觸的紙製品,如器具、容器及包裝等,則是規定都不得使用螢光增白劑。如何預防螢光劑的危害風險?雖然目前沒有研究證明螢光劑對人體有明確毒性,但對部分民眾來說仍有健康上的疑慮,生活中我們可以怎麼做,來避免螢光劑的危害?專家建議以下幾個方式:1.新衣服可用驗鈔筆等紫外燈照射,觀察是否有使用螢光劑;另外,可搓揉白色系或花色部分,觀察是否有螢光劑遷移的現象。2.使用一般的洗衣精或肥皂洗衣,不要購買有「增艷潔白」功能的洗衣精。3.避免購買特別白淨或過於鮮豔花色的衣物,建議可改選米白色、象牙白等白色系服飾較不容易有螢光劑成分。4.新衣服(尤其是嬰幼兒的衣物),穿之前先用溫水浸泡及清洗,可有效去除可遷移性螢光劑。將衣物浸泡於小蘇打粉溫水溶劑中,也可快速去除螢光劑。5.越貼身的衣物,越要小心檢查清潔,避免螢光劑直接接觸肌膚的風險。米白色、象牙白等白色系服飾較不容易有螢光劑成分。最後,美之道皮膚科診所院長邱品齊醫師提醒,不是所有會產生「螢光反應」的物品都等於有添加螢光劑,當物質受到紫外線照射時,其中某些特殊的化學鍵被紫外線激發,被激化的能量如果轉換成肉眼可見的可見光釋出,這就稱為「螢光反應」。像是日常常喝的綠茶,或是調味用的醬油,在照射到紫外線後都有可能產生螢光反應,但這是屬於天然螢光反應(Natural fluorescence),是物質本身的特性且對健康無害,提醒大家要區分清楚,不要自己嚇自己!延伸閱讀: 腐蝕小強骨骼、毒死整窩蟑螂...台大化工博士家中都用這個:成功殺死蟑螂(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11 癌症.飲食與癌症
研究顯示喝這種茶確實能防癌!尤其對乳癌、攝護腺癌最顯著
植化素防癌系列之一:茶多酚有人說『植化素(phytochemicals)』是 21 世紀的維他命, 是植物本身「量身訂做」的一種化學物質,不同植物製造不同植化素。它提供植物自我保護功能 --- 抵抗昆蟲、細菌、紫外線等種種傷害。例如:「大蒜硫化物」味道可以驅蟲、「花青素」顏色可以招蜂引蝶 …。科學研究發現這些『植化素』還可以保護人類對抗疾病。 「植化素防癌系列」我們先談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茶』, 相傳古代神農氏嚐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老祖宗早就發現茶有解毒功效。依製茶方法的不同,可分成:「不發酵」綠茶、「半發酵」烏龍茶及包種茶、「全發酵」紅茶。發酵愈多所含『茶多酚』就愈少,『兒茶素』是茶多酚最主要的活性成份,也是茶苦澀味來源。『EGCG』是兒茶素 4 種成份中,含量最高且生物活性最強的植化素。關於『EGCG』癌症基礎研究以及美國國家臨床試驗(NCT00516243):『EGCG』癌症基礎研究.『EGCG』作用的分子靶點:p53,p73,p21,Bax,EGFR, AKT, NF-KB, Bcl-2, cyclin D1, COX-2, VEGF,MMP-2/9, STAT3, ERK1/2, IL-12, CD8 T-cell o.『EGCG』可以調控這些分子靶點訊息傳遞,能抑制大腸直腸癌、胃癌、攝護腺癌.非小細胞肺癌、胰臟癌、乳癌、膀胱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等腫瘤細胞的生長;同時對於抗藥性的攝護腺癌細胞亦有增敏效果。.『EGCG』也具有免疫調飾功能,調控毒殺性T細胞、介白素12,有利於預防癌症及自體免疫疾病。哥倫比亞大學綜合癌症中心2014年發表一篇多中心臨床試驗:實驗組分為茶多酚E膠囊,每天 EGCG 800毫克(4顆,早晚各2顆,約4~6杯綠茶)、1200毫克(6顆,早晚各3顆,約6~9杯綠茶)、1600毫克(8顆,早晚各4顆,約8~12杯綠茶)。【結論】茶多酚E膠囊都能降低血中 HGF 及 VEGF 濃度。前者指標顯示乳癌患者治療的預後較佳,後者指標顯示乳癌患者轉移的機會較低(見下表):另有一篇國外研究報告指出,早期攝護腺癌和乳癌患者只要每天 EGCG 800 毫克,連續 2 ∼ 6 週,可以降低血中 HGF 及 VEGF 濃度。若以防癌、抗癌、保健為目的,每天 2~3 杯綠茶,從不間斷,就能維持茶多酚在血中一定的濃度。(本文出自《腫瘤科賴易成醫師手札》粉絲團,非經同意請勿轉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07 醫療.整形美容
滿足各年齡層媽媽變美的願望 一表看懂母親節送醫美最佳選項
【本文重點】新光醫院皮膚科醫師唐豪悅表示,適度的醫學美容治療可以增加自信心;例如,20至30歲的女性傾向於關注皮膚護理,而30至40歲的女性則關心如何處理肝斑和其他色素問題。唐豪悅鼓勵人們與他們的醫師溝通他們的目標以獲得最佳效果。此外,一些人正在尋求傳統中醫療法進行小顏術手術。雖然這種手術以前用於幫助人們恢復癱瘓後的運動控制,但現在這種手術可以重新塑造一些骨骼,以獲得更對稱的外觀。--by ChatGPT適度的醫學美容可以增加自信,新光醫院皮膚科醫學美容中心主任唐豪悅表示,不同年齡層會有不同醫美需求,20至30歲女性多以皮膚管理,包括清潔毛孔、粉刺、出油或痘疤為主,較常選擇水飛梭等保養清潔課程;而年輕女性也追求「瘦小臉」,或墊下巴、鼻子讓臉型比例更完美,但又不敢做手術,因此在下巴、鼻子施打玻尿酸,也能達到立體效果。台灣女性黃褐斑盛行率高,30至40歲在意膚色管理。根據臨床統計,台灣35至45歲女性出現黃褐斑(肝斑)盛行率偏高,形成原因包括遺傳、疾病影響、紫外線刺激、濫用化妝品、睡眠不足、飲食不規律、荷爾蒙變化等,尤其女性懷孕時、更年期前後,臉上的黃褐斑顏色還會加深、面積增加。唐豪悅表示,30至40歲女性會特別注重膚色管理、雷射除斑,抬頭紋、皺眉紋、眼周細紋等會施打肉毒做處理,而黑眼圈、淚溝等問題,亦可於眼下部位施打玻尿酸。近年醫美可近性增加,價格也愈加親民,唐豪悅指出,首度嘗試醫美的民眾,初次預算約落在5000至10000元間,不太敢嘗試太侵入性項目,大多選擇單點改善為主,後續才會嘗試5000元左右的肉毒,甚至12萬元的鳳凰電波等。40至50歲女性,部分會出現法令紋、木偶紋,或有些微下垂、鬆弛等狀況,也會選擇微整形填充,或打鳳凰電波進行調整。與醫師充分溝通,最忌一窩蜂趕流行、買醫美團購券。即使高齡女性依舊愛美,70多歲的林小姐,長期住在美國,因為仍在職場工作,希望保持年輕外貌,才是對客戶、自己的尊重,每年會定期返台打電音波保養,透過拉提、緊緻,改善鬆弛肌膚,讓自己維持最佳狀態。唐豪悅表示,每個人老化程度不一,而非侵入性項目仍有其局限性,像眼袋、眼皮下垂或皮鬆,目前還是得透過外科手術改善。母親節將至,醫美也成為母親節禮物熱門選項,唐豪悅表示,包括皮秒、肉毒等項目,價格約數千元不等,作為母親節禮物也不會太傷荷包,還能讓媽媽變漂亮。不過醫美並不是打一次一勞永逸,而是需要定期保養,才能維持美麗狀態,呼籲民眾做醫美要有合理期望值,應與專業醫師充分溝通、了解可能副作用,不要一窩蜂趕流行,或買不適合自己的醫美團購券,才能減少爭議發生。透過手技調整,改善雙頰、下巴線條。除了西醫醫美,以中醫經絡理論出發的傳統整復,也能「靠手回春」。專長施行「整復小顏術」的傳統整復推拿師郭唐佑表示,人頭部結構由23個骨塊組成,當年紀增長至21歲,顱骨縫隙會不斷增大,左右臉會不對稱,若平時趴睡、手托下顎或外力撞擊,骨間縫隙還會加大。另外,嬰兒若沒注意翻身造成扁頭,顴骨看起來也會很大,小顏術是以徒手撥筋、調整結構,將臉部骨塊壓合、緊密,移位矯正達到小顏效果。談起小顏術起源,郭唐佑表示,因顏面神經麻痺、眼歪嘴斜患者肌肉麻木、氣血循環不佳,「精氣淤滯」導致面癱,透過手技按壓風池穴、攢竹穴、四白穴、迎香穴、頰車穴、顴顟穴等,加速患者血液循環,放鬆臉部線條,避免肌肉過於緊繃。後續發現該術式有小顏效果,因而進階應用於醫美層面,讓雙頰、下巴線條更加明顯,也能將骨骼調正。放鬆額頭、眉部肌肉,同步改善法令紋。一位70多歲女性,因耳朵內長帶狀疱疹,導致右半臉面癱,笑起來右嘴角無法上揚,右眼也無法完全閉合,導致睡覺時仍無法避光,經過小顏術調整,症狀大幅改善。郭唐佑指出,部分40至50歲女性自覺臉部鬆垂,透過小顏術可放鬆額頭、眉部肌肉,搭配精油按摩、拉提,同步改善法令紋、放大雙眼。而許多上班族女性感覺頭部腫脹、思緒不清、偏頭痛,皆可透過手技消除疲勞、頭部脹麻的不適。基於安全性,不建議臉部結構曾受傷者、正在戴牙套者施作;若臉部有假體包括墊下巴、鼻子者應提前告知;若有施打肉毒者建議一周後施作,打玻尿酸建議一個月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07 養生.聰明飲食
一口氣灌1公升牛奶沒用!營養師教如何正確補鈣:還要曬太陽
【本文重點】衛福部指出,國人每日攝取鈣質不到建議量的60%,導致骨質疏鬆成為健康隱憂,温翎安建議從飲食中攝取各種高含鈣食物,如牛奶、豆干、芥藍菜等,並均衡攝取維生素C、維生素K、膠原蛋白與鎂等營養素。若飲食中無法獲得足夠鈣質,鈣片可以補充,但不建議依賴,過量容易造成便祕與高血鈣。尤其是維生素D,80%透過曬太陽獲取,每天花10到15分鐘曬太陽,穿著短袖,不使用防曬乳液。--by ChatGPT衛生福利部統計,106到109年全國成年人每日攝取鈣質不到建議量的60%,骨質疏鬆成為國人健康隱憂。羅東博愛醫院營養師温翎安說,骨質疏鬆初期通常沒有什麼跡象,許多人跌倒骨折之後才發現,女性由於更年期雌激素分泌減少,更容易出現骨鬆問題。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調查,國內50歲以上女性,每10人就有4人骨質疏鬆。温翎安指出,面對骨質疏鬆與缺乏鈣質等問題,預防勝於治療,最好還是從日常飲食與生活中,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避免疾病發生。豆干含鈣高於豆腐、黃豆,不同食物搭配吃最好。温翎安說,國人常見飲食中,牛奶、起司、小魚乾、豆干、芥藍菜、莧菜、乾木耳、黑芝麻等食物含鈣量較高,考量到大多數人飲食習慣,不會一次食用大量高含鈣食物,建議從上述食物中均衡攝取。舉例來說,衛福部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攝取1000毫克鈣質,一杯300c.c.牛奶約含300毫克鈣質,人體一次吸收鈣質上限約為500毫克,因此即使一口氣灌下1公升牛奶,也無法滿足每日所需攝取量,最好搭配不同食物,比如一杯牛奶、一碟豆干、一小碗莧菜等。許多人好奇板豆腐、嫩豆腐、豆干等豆類製品中,哪一種最適合補鈣,又或者直接吃黃豆更好?温翎安說,小方豆乾及大黑豆干的鈣質含量比嫩豆腐和直接吃黃豆來得高,同重量小方豆干的鈣質含量,是大黑豆干的2倍、黃豆的3倍多,更是嫩豆腐的20倍以上,主要原因是豆乾由豆腐脫水再製成,所以鈣含量較高。鈣片補充飲食不足,碳酸鈣易脹氣,腸胃差者不適用。温翎安說,雖然較建議民眾從日常飲食補鈣,但飲食中無法獲得足夠鈣質的族群,可以使用鈣片補充。市面上常見鈣片分為碳酸鈣、檸檬酸鈣、海藻鈣、珊瑚鈣、乳酸鈣與胺基酸螯合鈣。每種鈣片的特質與作用不同,舉例來說,碳酸鈣最便宜,但吃進肚子後,與胃酸起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容易造成脹氣,腸胃不好的人不建議使用;胺基酸螯合鈣吸收率最高,但價格高昂,買之前得看看自己的荷包。事實上,只要腸胃道吸收功能正常,吃哪種鈣質都差不多。此外,一些鈣片含有維生素D等其他成分,也能提高吸收率。鈣片不能取代日常飲食,過量會導致便祕、高血鈣。但温翎安不建議完全依賴鈣片補鈣,從飲食中攝取鈣質能補充更均衡的營養,而且鈣片吃多了,可能攝取過量。衛福部建議成年人一天的鈣質攝取上限是2500毫克,過量會導致便祕,也可能會造成高血鈣,增加腎臟疾病的風險。鈣片等保健食品只是做為日常飲食攝取不足的補充,不可能取代。温翎安說,民眾若擔心鈣質攝取不足,最好還是前往門診或營養諮詢,請專業人士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再依照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或保健食品。80%維生素D透過曬太陽獲取,維生素C、維生素K也要均衡。除了飲食,其實還有一個簡單便宜的方法避免骨質疏鬆:曬太陽。影響骨密度的兩大要素是鈣質和維生素D,前者主要靠飲食攝取,後者則有80%都是透過曬太陽,由身體自行合成。現代人多在室內工作,尤其是上班族,一整天無法曬到太陽,體內維生素D嚴重不足。根據衛福部調查,106到109年台灣成年人平均只攝取不到一半的建議量。温翎安建議,每天可以花10到15分鐘曬太陽,並且要保證足夠的照射面積,最好是穿著短袖,且不宜使用防曬乳液阻擋紫外線。温翎安補充,除了鈣質與維生素D,維生素C、維生素K、膠原蛋白與鎂等其他營養素也會影響骨密度,因此均衡飲食、攝取各種營養素是根本之道。另外,適量的運動也可以促進體內造骨細胞活性,簡單的走路、游泳或是打太極拳,都能幫助骨質「凍齡」。
-
2023-04-25 醫聲.癌症防治
癌症的秘密就在「這件事」,NGS基因檢測已獲美核准,精準治療仍需政府合作
未來,無論是基因檢測或基因治療,都是醫學重大發展。日前國內技公司自行研發440個癌症基因檢測套組,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體外診斷醫療器材許可,林口長庚醫院免疫腫瘤學卓越中心主任張文震認為,這實屬不易,不只實驗室要符合國際標準,檢測出來的品質也得跟上國際水準,這對台灣產業界帶來一劑強心針,也代表台灣實力不容小覷,希望政府能挹注更多資源在基因治療的相關領域,快步跟上國際趨勢。惡性腫瘤的秘密來自於基因突變,如何檢測癌症突變點至關重要「基因是上帝創造人類的秘密。」張文震說,DNA上的基因透過轉錄、轉譯成蛋白質去執行特定功能或影響性狀,如果是不正常突變的基因加上後天環境作用,可能轉變成惡性腫瘤。看似揭開了基因內藏的密碼,面紗底下卻又是繁雜的網絡,基因多點觸發下產生不同結果,成了另一道難題。他說,人體內有2萬5千到3萬個基因,排列組合後的數據非常龐大,即便人類的知識量足夠,仍需要儀器技術到位才能解答基因調控等問題,這也是各個基因檢測公司相繼研發出不同檢測癌症突變點設備原因,「人類如同螞蟻,走在漆黑的螢幕上試著自己維修。」台灣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NGS)檢驗套組通過FDA,精準醫療發展起飛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NGS)協助癌症診斷確立用藥,檢測的套組從幾十個基因到數百個基因,以國內生技公司獲得美國體外診斷醫療器材許可的檢測套組,一次可驗440個基因,同時間把已知或與癌症相關的基因全都露,但費用相對較高。張文震指出,真正可觀的花費是當基因檢後找出相對應的對物後,若沒有健保給付,一年可能動輒幾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因此,會建議病人先與醫師討論治療方針,再來決定基因檢測要驗哪些項目。醫學界打開了基因密碼,也確實有罕見疾病開始利用基因療法進行醫治,改造免疫細胞的CAR-T也被核准用在部份的血癌患者身上。未來,基因檢測及治療一定是醫學上最重要的發展,也是真正的精準醫療新世代。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早在2015年便看準基因與醫療效益,大舉投入資金研究,鄰近的南韓同樣以政府為首扶植,跑得速度非常快。張文震覺得,台灣政府高層也提及精準醫療的重要性,但是追隨歐巴馬的談話,目前設有《特管法》也開始有相關的法律,但都是以「管理」及「避免出錯」的角度出發,這從醫學治病的角度來看很重要,但對於基因相關的產業是否有規畫,覺得整合的腳步應該要快一點,讓產業單打獨鬥,難打國際杯。建設國際標準的基因檢測實驗?建立本土的基因資料庫刻不容緩!張文震舉例他在黑色素瘤領域專研30多年的經驗指出,澳洲黑色素瘤的風險因子之一為紫外線,因此診斷的方式就是看身上痣的數量及外觀來判斷,但亞洲國家沒人以這樣的標準來判斷,而台灣黑色素瘤患病者多為務農且病兆長在鮮少曝曬陽光的手掌腳底,疾病特性與澳洲完全不同,「顯見是完全是不一樣的疾病」,除了外在環境帶有差異外,或許所有答案是在基因。而民眾最關心的未來是否可以利用基因檢測來預防疾疾病,張文震認為,目前基因檢測仍停留在癌症患者或家族史的民眾,多數學者專家認為,對健康人擅自揭開未知的領域會徒增恐懼,但從人類醫療史來看,對人類健康有助益,都有走下去的意義,未來基因測將會更廣泛。
-
2023-04-19 醫療.皮膚
臉部3大問題讓人不想脫口罩 皮膚科醫師提解方
口罩令解封,民眾生活幾乎回到過往常態,大家開始用真面目示人,美麗商機發熱。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美容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黃志宏表示,許多人因長期配戴口罩出現痘痘、膚色不均、雙下巴等問題,甚至容貌焦慮症上身,紛紛就醫改善。針對長時間配戴口罩常見3大臉部問題,黃志宏提出改善方法。1.痘痘肌因為長時間配戴口罩,長期摩擦下容易刺激肌膚,引發肌膚不適,加上口罩會悶住臉部肌膚,呼吸時會讓口罩內環境變濕熱,使皮膚油脂阻塞毛孔,「口罩痘」因此生成。改善方法:●許多民眾為了改善痘痘與毛孔問題,會在日常保養品加入酸類來幫助肌膚代謝,建議使用酸類產品務必注意劑量濃度與酸鹼值肌膚是否能夠承受。●痘痘生成代謝後的肌膚會留下傷口黑色素沉澱疤痕,可利用皮秒雷射保養改善,同時縮小毛孔並抑制油性肌的分泌,改善痘痘問題。2.肌膚局部色差大長期配戴口罩雖然有減少紫外線的接觸,但由於口罩遮蔽為臉部局部範圍,可能會造成膚色不均。改善方法:不妨考慮採用皮秒雷射保養,輔助快速處理膚色不均問題。3.臉部輪廓曲線問題過去為了防疫,有不少人認真防疫卻造成另類災害「雙下巴」。疫情期間因居家時間拉長,使用手機時間也拉長,低頭次數變多頻繁擠壓下巴,於是雙下巴生成。改善方法:●若屬肥胖型的雙下巴,可透過皮下減脂針(消脂針),改善嘴邊肉、雙下巴這些局部脂肪與淺層脂肪的部位。●若是因老化或熬夜等肌膚鬆弛,造成雙下巴或下顎線輪廓不明顯,可利用電波或音波幫助肌膚組織收縮拉提、促進膠原蛋白的增生,同時改善兩頰鬆弛下垂的老化型大臉問題。●若無雙下巴問題,但脫了口罩後不滿意下顎輪廓者,不妨利用微整注射玻尿酸改善短下巴、 打造V字下顎線條,可使整體臉型看起來較精緻、纖瘦;也可利用微創埋線拉提,幫助臉型線條更加俐落、立體。(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9 醫療.皮膚
一次了解老人斑、雀斑、曬斑和肝斑成因!雷射除斑這樣做避免「皮膚反黑」
● 日曬、體質以及年紀 助長老人斑生成● 老人斑不會癌變 長在真皮層的痣才會● 汽化雷射能徹底除斑 但難防老人斑再生鴻海創辦人郭台銘3年前投入國民黨初選時,被發現進場「修修臉」,臉上大小不一的老人斑消失,鏡頭上的他瞬間回春。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部長張雅菁說,老人斑的正式名稱為「脂漏性角化症」,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可能會出現,其成因與體質、年紀、日曬有關,而體質因素占最大宗,不過,老人斑並不會造成癌變,它唯一惱人的只有外觀上會令患者引起主觀上的困擾。臉上斑點知多少?老人斑、雀斑、曬斑、肝斑都不同不是上了年紀,臉上的斑點就是老人斑,老人斑、雀斑、曬斑與肝斑完全不同。張雅菁說,老人斑為脂漏性角化症,表皮角化往外增生,摸起來質地粗糙且突起,老人斑除了長在臉上,四肢、軀幹也是常見的部位,有人形容,老人斑就像是「溶掉的蠟燭」黏在臉上,一塊又粗粗的。雀斑則是因基因引起,即使沒有曬太陽,臉部表皮也會出現黃褐色的小斑點,雀斑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慢慢淡化;曬斑則是因為過度日曬,讓表皮出現光老化,隨年紀增加顏色會加深,斑點大小類似雀斑,一般民眾難自行辨別。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表示,肝斑呈現暗紅色類似豬肝色,分布在臉頰、額頭,臉頰會「對稱」出現,大小多是一整片,不是小斑點。肝斑成因受荷爾蒙影響,老人斑成因多帶有特殊體質老人斑好發於50歲以上民眾,不過,老人斑生成最大的因素仍以「體質」為主,張雅菁說,臨床上不少20多歲的民眾就出現大面積的老人斑。老人斑對人最大的影響就是「美觀」,很多患者都是伴侶看不順眼,被要求治療改善,還有一位患者因為孫子太愛摳他的老人斑,不勝其擾而求診。臨床上,碰到一些患者憂心突起的老人斑會癌變。張雅菁表示,老人斑生長在表皮,並不會引起癌變,生長在真皮層上的痣才有機會癌變,而有些突起的黑點,也可能是黑色素癌,提高警覺盡速就醫。黃毓惠表示,肝斑的好發原因則受到體質以及荷爾蒙影響,尤其時女性懷孕後,荷爾蒙變化,或是情緒壓力影響,肝斑就可能長出來。通常好發於25歲以後的女性,隨著年紀增長,肝斑長出來的機率會愈來愈高。治療老人斑、肝斑,「這種雷射」最有效老人斑治療的方式,主流以「汽化雷射」為主,汽化雷射可以分為鉺雅鉻雷射、二氧化碳雷射,依照老人斑面積分次治療,雷射後會形成傷口,約二周內傷口會癒合恢復,不過雷射後,老人斑的顏色恢復需幾個月時間,恢復期間需做好防曬,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其餘的治療方式還有冷凍治療、電燒治療以及手術治療,冷凍與電燒治療幾乎沒有醫師在執行,手術治療則是處理較大面積的老人斑,且該老人斑的位置還剛好被發現有黑色素癌的發生,才建議手術。張雅菁表示,皮膚上的斑點,可能同時存在,如老人斑上也可能同時存在雀斑,也可能同時長痣,老人斑本身則是不會癌變的。黃毓惠表示,肝斑、雀斑、曬斑都能透過皮秒、脈衝光改善,不過有些患者原本沒有肝斑,會因為過度打雷射而跑出來,肝斑主要長在基底層,開始冒出來時,外觀還看不到,如果過度雷射,有可能會把原本潛伏的肝斑誘發上來,不過如果是誘發性的肝斑,後續透過雷射治療,並搭配防曬,以及使用傳明酸約4個月,即可改善。除斑的雷射手術後,避免「皮膚反黑」需要這樣做!根據統計,雷射手術後約有三分之一機率反黑。黃毓惠表示,這屬於自然現象,只要好好照顧都會恢復。張雅菁也說,雷射後常被詬病會「反黑」,雷射後防曬一定要做足,否則日曬過度就會反黑,不過反黑後續也會慢慢消退,只是患者也會因此遇上美觀上的困擾。張雅菁表示,雷射後避免化妝或擦拭保養品,雷射後得優先讓傷口癒合,等待癒合後才建議保濕保養。黃毓惠表示,雷射過後的保養,盡量避免使用含有熊果素、麴酸、左旋C的保養品,盡量使用無色素成分,需要格外注意。預防皮膚斑點產生,防曬產品要如何選擇?預防各種斑點的發生,唯一能透過「行為」改善的僅有防曬,防曬的方式包含物理性與化學性,擦拭防曬乳、外出戴帽子、太陽眼鏡、陽傘等。黃毓惠表示,防曬成分主要是阻絕紫外線UVA以及UVB,選擇防曬產品,以台灣的狀況來說,建議兩種阻絕的成分都要有,因為UVA會使皮膚老化、UVB容易曬傷皮膚變黑。UVA係數建議可選PA+++以上,歐系產品會以PPD呈現對抗UVA係數,建議選擇10以上;抗UVB則是用SPF係數呈現,建議選擇30以上。使用防曬乳的方式,是在還沒流汗之前擦拭,下班前補一次。勞動者只要流汗就要補擦一次。平時外出則建議戴墨鏡、陽傘,陽傘建議以內外都是黑色的陽傘為優先選擇,如果傘內的顏色是銀色,反而會反射陽光,增加曬傷的機率。(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7 養生.聰明飲食
預防老化、三高及慢性病 一次看懂巧克力及可可有什麼功效
要說世界第一名的心靈食物comfort food的話,絕對非巧克力莫屬。只要是心情不好就特別想讓人來點巧克力,女生在周期來前也特別會想要吃點巧克力,巧克力到底為什麼有這種令人幾乎上癮的魔力呢?大家都知道巧克力是可可來的,而可可的學名為Theobroma cacao,Theobroma這個字來自希臘語的神theo與食物broma,意思就是「神的食物」,而cacao就是為什麼我們翻叫做可可,至於為何可可又有寫作cocoa的呢? 理由眾說紛紜,推論竟然可能是因為之前的歐洲人把cacao寫錯字?!。可可食用的歷史將近有3000年,在可可原產地的阿茲特克帝國或是鄰近的馬雅帝國,可可是非常珍貴稀有的食物,特別是作為奢侈品或是藥用,也通常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享用,而且可可豆還可以當作貨幣或可以拿來支付稅金使用。如今可可或是製成的巧克力當然不再那麼珍稀,已被推廣到世界每個角落,但是受到更多人的熱愛,而且精緻的手工巧克力依然要價不斐。對可可的主要出產國象牙海岸、迦納、印尼來說,可可都是該國很重要的財政收入,全球每年可可豆產量約400萬噸,市值高達100億美金,加工成巧克力後,金額更高達1000億美金以上,所以「黑金」之名當之無愧。經過歐美長期研究,可可與巧克力固然風味迷人,但是人們愛吃可可與巧克力還為了它的功效,自古的說法有可可或巧克力具有催情的作用,它們也被女性們作為對抗經痛的祕方,心情不好時更讓人會想大吃巧克力,而新的研究也肯定可可或巧克力具有預防老化、幫助記憶力、預防三高等慢性病等等的作用。什麼是可可、怎麼做成巧克力?可可豆是可可果實的種子,從採收果實、從果莢中取出可可豆後,要經過繁複的手工加工,才能成為可可豆以及進行後續加工,製成各式各樣的可可、巧克力產品。可可發酵可可豆的加工中,影響風味最大的就是發酵這個步驟。可可豆如果不發酵,味道既苦且澀,難以入口,根本不是我們所認知的可可或是巧克力味。可可豆從果莢取出之後,最常見的做法是將可可豆以香蕉葉包起來平鋪,然後成堆放在籃子裡或箱子裡靜置發酵。因為可可的果肉含糖量豐富,所以發酵作用很快,並且產生高溫殺死胚芽,防止豆子發芽。發酵的過程中果肉逐步分解,產生有機酸或是酒精等成分,這些成分也會滲入豆子裡,形成可可風味的一部分。同時,一些酵素也會在豆子裡開始作用,如蛋白分解酵素有助於形成一些游離胺基酸與胜肽,這些酵素分解出來的小分子也幫助可可形成複雜風味。烘焙就像咖啡一樣,可可豆也要經過烘焙乾燥,才利於保存。烘焙的時間與溫度也大大地決定了可可的風味。研磨加工可可豆乾燥後,就可以運輸去世界各地進行後段加工,比如說再經過壓碎、研磨成為可可膏、可可脂、可可泥、可可粉等產品,最後去做成各種食品或令人喜愛的巧克力。可可有哪些成分?可可之所以風味迷人,就是因為它是植化素與多種成分的寶庫,在可可豆裡已經找到超過300種以上的功效成分,這遠遠超越了大多數其他植物。可可含有蛋白質、脂肪、多酚、黃酮類化合物、可可鹼、咖啡因、磷、銅、鐵、鋅、鎂、維生素A、維生素B6等。多酚可可含有很豐富的多酚,可可多酚包含了兒茶素、前花青素、花青素、黃烷醇等分子。多酚有很高的抗氧化性,因此讓可可或是黑巧克力可以保護心血管、維護記憶力、預防失智、保護免疫系統。前花青素尤其是可可多酚抗氧化力的主力,也是可可主要的苦味來源。而可可黃烷醇是對皮膚特別有功效的分子,可以幫助皮膚微血管的流通。可可鹼可可含有植物界裡少見的甲基黃嘌呤類物質,甲基黃嘌呤類包含了咖啡因與可可鹼。可可鹼具有提神作用,也可以保護腦神經與心血管,而且還可以促進脂肪燃燒,提升新陳代謝,而且還可以改善情緒、對抗憂鬱。礦物質可可具有多種礦物質,其中最豐富的是鎂,鎂是多種酵素反應中的重要因子,包括蛋白質合成和新陳代謝。此外,鎂也可以對抗心律不整和舒張血壓,缺乏鎂與新陳代謝症候群、胰島素阻抗和糖尿病有關。此外,可可還含有鈣、銅以及鐵,都是對人體很重要的微量礦物質。更多鎂的功效,參考鎂有什麼功效?幫助睡眠、放鬆身心、提升運動效果,為何又被稱為「舒壓礦物質」?補充鎂有副作用嗎?含有鎂的天然食物有哪些?胺基酸可可發酵後含有豐富的精胺酸,精胺酸可以幫助人體產生一氧化氮,缺乏精胺酸與性功能失調有關,所以或許這也是可可或黑巧克力被當作催情劑的原因之一。可可也含有豐富色胺酸,色胺酸是血清素以及褪黑激素的前驅物,血清素以及褪黑激素與維持生理時鐘、幫助入睡、對抗心理壓力、降低憂鬱有關。可可或是黑巧克力具有哪些功效?可可或是純度高的巧克力具有非常多樣的功效,經過科學證實的有:舒緩壓力、對抗憂鬱、改善心情可可含有特殊的苯乙胺(PEA)成分,苯乙胺可以促進血清素與腦內啡的分泌,任人產生放鬆愉悅的感覺,也可以提高性慾,產生一種幸福感。或許腦內啡就是許多人對於巧克力近乎成癮的原因之一。也有研究發現,飲用高多酚可可能夠提升平靜的感覺以及滿足感。此外可可的色胺酸也有助血清素與褪黑激素的形成,所以也能幫助對抗壓力、放鬆心情、幫助入睡。而可可裡的維生素B6也是合成褪黑激素與多巴胺時的必要因子。幫助腦部健康曾有學者分別做過實驗,發現吃巧克力可以提升α (alpha)腦波以及δ(delta) 腦波,α 波是人在清醒專注時發出的腦波,而δ 波是人在放鬆時發出的腦波,對人的腦部運作都有益處。有針對年輕成人的研究指出,食用可可能夠立即提升認知功能以及神經可塑性,這是因為食用可可之後可以立即提升腦部血液流速與腦部血氧濃度。研究指出,可可鹼也有刺激振奮心情的作用,以及提升腦力,幫助專注集中的作用。預防老化與失智研究指出,可可黃酮可能有助於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維持認知功能,並減少認知退化、預防失智的風險。也有挪威研究探討富有黃酮的三種食物:巧克力、葡萄酒和茶,攝取後對認知的影響,研究對象包含了2031名參與者(年齡在70至74歲之間),結果發現攝入這三種食品的參與者在認知測試中表現顯著優於未攝取的參與者,而且他們的認知退化的的罹患率也更低。對於巧克力的攝取量約為每日10克時,影響最明顯。預防三高與慢性病可可有助預防三高等慢性病,有研究指出可可能夠降低血壓,這可能與可可多酚以及精胺酸有助於身體產生一氧化氮有關。因此可可對心血管健康有多種益處,其抗氧化力可以避免動脈硬化,也有助於預防中風,可可多酚也對血糖穩定有幫助,可以提高胰島素的敏感度,因此可以預防第二型糖尿病。此外,實驗也證明,攝取可可能夠明顯降低血脂與膽固醇。女性健康女性經期的不適感與缺乏多巴胺與鎂有關,因為可可能夠補充身體的多巴胺,也含有豐富的鎂,所以有助於舒緩經期的不適。國民健康署也說如果攝取黑巧克力 (約30克),再搭配一杯富含鈣質的熱牛奶,效果會更好。也有實驗指出,食用黑巧克力可以明顯降低經痛。巧克力也含有豐富的鐵,可以幫助女性補充因為經期而流失的鐵質。此外,有一項有關孕婦食用巧克力量與壓力的研究發現,比較頻繁攝取巧克力的孕婦,其嬰兒在六個月時有比較低的壓力值和也有比較好的情緒。腸道健康可可含有豐富的木質素,木質素就是一種優秀的膳食纖維,木質素同樣存在芝麻裡,芝麻素就是來自於木質素。而可可豆含有木質素竟高達30%以上,而木質素這種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道益生菌的生長,也有助於預防便祕、幫助腸道蠕動、也可以幫助排除膽固醇。肌膚健康研究證實,可可黃烷酮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所以可以對抗紫外線產生的自由基對真皮的破壞。同時可可黃烷酮也經實驗證實,可以幫助皮膚底層微血管流速提升。甚至也有研究顯示,外用塗抹可可多酚也有助於提升皮膚的彈力、提高膠原蛋白與彈力蛋白的含量,以上效果都有助於肌膚老化產生細紋或皺紋。可可或巧克力的注意事項選擇可可或巧克力最好選擇無糖或低糖的可可或是黑巧克力,以免攝取過多熱量,糖也會造成體內容易發炎,抵銷可可的眾多抗發炎益處。此外還有一些該注意的。可可脂與可可代用脂因為可可脂熔點接近人的體溫,所以入口即化,因此價格很高,用途很廣。因此許多巧克力風味的甜點改用其他熔點相近、但是價格便宜很多的植物油如棕櫚油代替,這些油脂吃起來就是沒辦法像可可脂一樣入口即化,感覺比較硬,而且是飽和脂肪酸,吃對了對心血管是一種負擔。白巧克力白巧克力只有可可脂加上牛奶或是糖的成分,並不含可可多酚的成分,因此抗氧化力比黑巧克力弱了很多,而且含糖量高,比較不健康。巧克力命名標示新規定,要叫巧克力要達一定的含量之前市面上有許多巧克力製品,加入大量棕櫚油或是糖,造成巧克力含量其實不高,為避免消費者混淆,食藥署陸續修訂巧克力命名標示的新規定。巧克力為以可可製品為原料,並可添加糖、乳製品或食品添加物等製成,為固體型態不含內餡之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及白巧克力。巧克力之品名應依下列規定標示:品名標示為「黑巧克力」者,其應以可可脂混合可可粉、可可膏為原料,且其總可可固形物含量至少百分之三十五、可可脂至少百分之十八、非脂可可固形物至少百分之十四。品名標示為「白巧克力」者,其應以可可脂及乳粉為原料,且其可可脂含量至少百分之二十、牛乳固形物至少百分之十四。品名標示為「牛奶巧克力」者,其應以可可脂及乳粉混合可可粉、可可膏為原料,且其總可可固形物含量至少百分之二十五、非脂可可固形物至少百分之二點五、牛乳固形物至少百分之十二。以「巧克力」為品名標示者,其原料及含量應以前三款為限。添加植物油取代可可脂之巧克力,其添加量未超過該產品總重量之百分之五者:應於品名附近標示「可可脂中添加植物油」或等同字義。含餡巧克力產品其巧克力含量至少百分之二十五,並應於品名前加標示「含餡」或「加工」或等同之字義。巧克力抹醬、巧克力糖漿,其總可可固形物含量至少百分之五或可可脂至少百分之二。添加植物油超過該產品總重量百分之五的產品,不得以「巧克力」為品名。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3-04-02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維他命D補充劑對改善乾癬有用嗎?JAMA最新研究有答案
銀屑病也叫做乾癬或牛皮癬,是一種慢性皮膚病,主要特色是身上會長出一塊塊異常的皮膚。昨天(2023-3-29)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發表Effect of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on Psoriasis Severity in Patients With Lower-Range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補充維他命 D 對血清 25-羥基維他命 D 水平較低患者的銀屑病嚴重程度的影響)。研究動機:維他命 D (vitD) 具有多種跟銀屑病相關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對免疫系統和角質形成細胞增殖和成熟的調節作用,而這些作用在銀屑病中都受到干擾。塗抹 vitD 類似物是常規的銀屑病日常臨床管理。但是,由於紫外線 B (UV-B) 會增加皮膚中 vitD 的產生,因此有人質疑 vitD 效應是否部分解釋了 UV-B 對銀屑病的治療效果。目前還沒有已經確定口服 vitD 對銀屑病有治療效果的研究。公開試驗和病例報告中描述了補充 vitD 後的良好結果,但之前 3 項隨機臨床試驗的結果不一致。這些隨機對照試驗沒有考慮可能因季節而改變的影響,而且只有 1 項包括了血清 25-羥基維他命 D (25[OH]D) 水平較低的參與者。本研究是在挪威北部的冬季進行的;因此,我們能夠將 vitD 的影響與紫外線照射的影響區分開來。此外,我們還納入了 25(OH)D 水平較低的參與者,他們最有可能從補充劑中獲益。我們假設將 25(OH)D 水平升高會降低冬季銀屑病的嚴重程度。我們通過銀屑病面積嚴重程度指數 (PASI)、醫師全面評估 (PGA)、自我管理的 PASI (SAPASI) 和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 (DLQI) 評分來衡量補充 vitD 對銀屑病嚴重程度的影響。研究對象:共有 122 名參與者(46 名女性),平均年齡53.6 歲,平均 PASI 評分3.1 ;平均 血清 25(OH)D 14.9 ng/mL。其中,60 人被隨機分配到維他命 D 組,62 人被隨機分配到安慰劑組。共有 120 名參與者(59 名維他命 D,61 名安慰劑)完成實驗。研究方法:維他命 D組一開始服用10萬單位的vitD,隨後每週服用兩萬單位,為期4 個月。主要成果是測量銀屑病面積嚴重程度指數 (PASI)、次要成果則是醫師全面評估、自我管理的 PASI 和皮膚科生活質量指數評分。研究結果:實驗完成時,維他命 D組的平均25(OH)D 水平為 29.7 ng/mL,而安慰劑組則為 12.0 ng/mL。兩組間 PASI 評分的變化無顯著差異。 醫師整體評估分數的變化、自我管理的 PASI,或皮膚科的生活質量指數,也都沒有顯著差異。結論:這項隨機臨床試驗的結果表明補充維他命 D 不會影響銀屑病的嚴重程度。原文:銀屑病:吃維他命D補充劑有用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病友群像/罹血癌免疫功能低下 「單株抗體」成為37歲業務新冠疫情中的浮木
新冠肺炎流感化時代來臨,正當多數民眾計畫來一場「報復性」旅遊,37歲的血癌病友丁先生眼神中卻充滿憂慮。造血系統異常的疾病特性,讓他體內的白血球嚴重不足,治療過程中多次感染,甚至差點喪命。為避免血癌復發,丁先生接受骨髓移植,導致免疫系統歸零重建,疫情期間,社區頂樓的空中花園,是他唯一能放鬆行走的地方。【延伸閱讀:防疫病友群像/罹癌免疫低下又遇疫情 抗癌鬥士被迫擱置留學夢】5次化療2次感染 明顯感受免疫功能低下罹癌前,丁先生是一家工業級標籤機廠商的「超級業務」,幾家南部知名科技大廠,都是他一人的客戶。事業取得成就,與妻子過著恩愛生活,寶貝兒子也剛出生。丁先生本以為理想的人生藍圖,會這樣持續下去。然而,2年前,年僅35歲的他卻在國內新冠疫情高峰期,被宣告確診血癌。「跟其他癌別不同,我們的血球數量會降得很低,低到完全沒有保護力。」丁先生說,罹病後,他明顯感受到免疫功能低下對生活、健康帶來的威脅。5次化療中,他就兩度發生感染。首次化療時,丁先生十二指腸發生感染,一度痛到休克,所幸經抗生素治療後迅速恢復。丁先生說,第五次化療時,他差點感染敗血症,「那是治療過程中離生死關頭最近的一次。」化療療程結束後,為降低癌症復發的機率,丁先生準備接受骨髓移植。經過配對,由符合移植條件的妹妹捐贈骨髓。「移植期間,還是要非常小心感染問題。」丁先生說,一次從移植病房前往接受放射治療的路上,為了避免接觸到空氣中的病菌引發感染,醫護人員把坐在輪椅上的他,用床單團團包裹。丁先生治療期間,正值國內新冠疫情高峰。在醫師的建議下,他在化療完成後接種了兩劑新冠疫苗。「骨髓移植完,相當於免疫系統歸零、重建,兩劑疫苗可說幾乎失去效用。」丁先生說,移植後為避免排斥反應,他持續服用免疫抑制劑,直到最近才停藥。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形,讓他時時暴露在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之中。家中擺滿消毒設備 關在房中足不出戶丁先生家中,消毒設備一應俱全,從常見的酒精噴霧槍,到日本進口的紫外線殺菌燈,他如數家珍。「最瘋狂的時候,我們每天都消毒家裡。」丁先生回憶,去年9月離開移植病房回到家中,一直到年底,他和妻子幾乎每天都要拿漂白水消毒家中所有會碰觸到的東西,他本人也足不出戶,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中,只在下午到社區大樓的頂樓花園走路運動;如果有家人來探望,也是全副武裝,進門後拿噴槍全身消毒,洗手更是不可避免。為了減少可能的感染源,原先從事保險業務員的妻子,也在丁先生治療期間辭去工作。施打單株抗體 病友:較安心出門接小孩在醫師的建議下,丁先生在去年11月,施打指揮中心專案採購的長效單株抗體,希望彌補移植後免疫功能低下的空缺,避免感染新冠肺炎。目前施打單株抗體將滿6個月,加上極其謹慎的防疫生活習慣,至今並未染疫。只是單株抗體施打6個月後保護力需要再補強,是否能再施打第二劑目前政府未有明確公告,丁先生說,現在他至少可以到幼稚園去接兒子,也能到公園走走,生活逐漸回歸正軌,在未知能否續打單株抗體前,已先規劃近期在醫師評估後施打第3劑新冠疫苗。癌團:3成5病友擔心接種疫苗保護力不足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過去三年台灣面臨新冠疫情威脅,對於免疫功能低下的病友,確實會比一般民眾擔心,許多癌友不敢外出,由於新冠疫苗機制是藉自體免疫產生抗體,進而形成保護力,對於治療中或免疫功能低下的癌友來說,是否施打疫苗是困難的抉擇。台灣癌症基金會與台灣病友聯盟曾針對病友進行一份「疫情困境調查」,其結果顯示,雖然近8成病友已完成3劑新冠疫苗接種,但仍有3成5病友擔心完成接種後,仍會有保護力不足的問題;此外,更有超過7成病友認為,疫苗保護力與自身免疫力高低有關。然而,並非每位病友都像丁先生一樣,知道自己符合指揮中心公告的單株抗體公費接種資格,補強免疫保護力。建立「被動免疫」保護力 助癌友回歸生活蔡麗娟表示,去年政府採購抗新冠病毒的長效型單株抗體,目前公費適用條件共有六項:1.曾在一年內接受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2.接受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後任何時間有急性排斥現象3.曾在一年內接受 CAR-T 治療或 B 細胞清除治療4.具有效重大傷病卡之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病患5.具有效重大傷病卡之血液腫瘤病患(淋巴肉瘤、何杰金氏、淋巴及組織其他惡性瘤、白血病)6.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且最近一次 CD4 < 200 cells/mm3 者。蔡麗娟說,長效單株抗體對免疫低下病人來說,是很好的支持,不必藉由自身免疫系統生成抗體,透過被動免疫直接給身體抗體的方式,提升疫苗之外多一層保護力,也化解病友心中的擔心和焦慮。在大環境朝向與病毒共存的情況下,她建議符合資格的病友與醫師討論後施打單株抗體,配合適當的防護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儘早恢復正常生活。至於未符合公費條件的病友,蔡麗娟建議可就個別情況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施打單株抗體,治療中的患者則應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施打時機。
-
2023-03-14 醫療.皮膚
5種皮膚常見小肉芽如何治療?快速增加且有這些症狀,當心可能是癌
許多人的眼皮、頸部、腋下等皮膚皺摺處,常會莫名的出現小肉芽,不僅有礙美觀,也會擔心是否身體發生病變,令人困擾。其實,多數小肉芽不用太擔心,除非肉芽持續變大或流血,就要特別留意。小肉芽是良性「軟性纖維瘤」 好發體型肥胖及糖尿病友1. 軟性纖維瘤皮膚小肉芽俗稱「息肉」,正式學名是「軟性纖維瘤」,為皮膚表皮與真皮層間出現纖維組織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肉芽,好發於女性,多為後天才會生長。治療多利用電燒、雷射等方式,但有可能復發,因此應及早預防改善。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羅陽說,小肉芽好發於體型肥胖及糖尿病患者,這類族群體內會出現胰島素阻抗,血液中胰島素濃度高,會影響皮膚生長因子而長出小肉芽,發生機率比一般人高,其他包括家族史或體質因素等。此外,女性在懷孕期間,小肉芽生長也會變多,可能與懷孕時體內荷爾蒙變化有關。皮膚皺摺處如頸部、腋下、眼皮周圍,易長出小肉芽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黃毓惠表示,常見許多人的頸部、腋下、腹股溝、女性胸部下緣、眼皮周圍等皮膚皺摺處,因為長時間摩擦而出現小肉芽。建議應避免肥胖,平時少吃高油高糖飲食、多運動,糖尿病患者應按時服藥控制病情。治療:電燒、雷射方式去除皮膚小肉芽依不同病因,將採用不同治療方式。黃毓惠及羅陽說,軟性纖維瘤可採電燒、雷射方式去除。如果纖維瘤體積約0.1至0.2公分,也可以攝氏零下196度的液態氮冷凍治療,但顆粒較大時,冷凍治療無法達到治療效果。四種小肉芽並不是軟性纖維瘤2.汗管瘤不過,身上出現肉芽也可能不是軟性纖維瘤。羅陽說,如果眼眶周遭或下眼瞼出現偏膚色或透明色的肉芽,則是汗管瘤,為真皮層汗管組織增生所致,建議不要擠眼眶四周的痘痘,勿過度塗抹含水楊酸等酸性成分的藥劑,以防眼眶周遭皮膚受傷。治療:二氧化碳等雷射治療3.粟粒腫另一種是粟粒腫,常被誤以為是白色粉刺,因皮脂腺油脂代謝異常,或眼眶四周皮膚曾受傷、過度摩擦,形成小肉芽。治療:粟粒腫小顆時,可用手擠出或雷射治療4.老人斑俗稱「老人斑」的脂漏性角化也會長出肉芽,隨著年齡增長,皮膚容易出現凸起的角化組織,此類肉芽為全身皮膚都可能會長,生成原因與體質、日曬接觸紫外線等有關,好發於臉部、頸部,容易與軟性纖維瘤混淆,建議要多注意防曬,降低臉部、頸部、手臂長出老人斑的機會。【疾病百科】老人斑治療:液態氮冷凍治療5.扁平疣扁平疣也是一種肉芽,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所致,天生免疫力不佳、有自體免疫疾病、重大傷病等患者容易發生,症狀為扁扁的小顆粒,好發於兩側太陽穴、額頭等,平時應避免接觸健身房的公共用品,如毛巾、枕頭,以及共用的美容儀器等,多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感染。【疾病百科】扁平疣治療:液態氮冷凍治療非好發部位出現肉芽 慎防癌症轉移症狀羅陽提醒,如果皮膚增生組織是硬硬的角化組織,或短期內數目增加很多,應懷疑可能是身體出現警訊,甚至是出現疼痛、流血、顏色變黑或腫脹、腫痛等症狀,應速就醫檢查,可能是基底細胞癌等異常組織,且若非好發部位出現肉芽,當有癌症病史或家族史等患者應要檢查,慎防是癌症轉移症狀,須經醫師診斷找出真正病因。(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2 醫療.眼部
ChatGPT提供飛蚊症與眼中風有哪些資訊錯誤?長庚眼科部詳解
【本文重點】ChatGPT曾被測試對眼科疾病的回答,需經眼科醫師校正後才可信。以飛蚊症和眼中風為例,飛蚊症需避免戶外強光,治療方案包括雷射治療和藥物治療,以及適當調整眼睛保養。眼中風的治療因病情而異,需接受全面評估,注意生活方式和營養攝入。眼中風可造成眼內出血或視網膜剝離,需進行心血管危險評估。視網膜細胞恢復需數月甚至數年。--by ChatGPTChatGPT實測:ChatGPT到底有多強大?我們以眼睛疾病實測,請眼科醫師審查ChatGPT的答案。醫師認為,有些部分確實回答得不錯,頗具水準,但也有不少錯漏。以下用飛蚊症和眼中風兩個眼疾為例,請眼科醫師針對其中的錯誤進行校正。飛蚊症症狀ChatGPT說:有時可能會出現眼睛疼痛或紅腫等症狀。醫師說:飛蚊症的症狀包括視野中出現閃光或閃爍、視力模糊或減弱,感覺到眼中有物體或黑點,但眼睛疼痛或紅腫並非飛蚊症的症狀。多數情況下,飛蚊症症狀輕微,但如果出現了新的、突發的或嚴重的飛蚊症症狀,應盡快諮詢眼科醫師,以排除其他眼科疾病。》什麼是飛蚊症?飛蚊症預防ChatGPT說:定期進行眼部保健操和按摩,減少眼部疲勞。醫師說:眼部按摩和保健操無法預防飛蚊症,建議應避免戶外強光,例如在戶外建議戴帽子或配戴太陽眼鏡,減少紫外線的傷害。飛蚊症治療ChatGPT說:如果飛蚊症是由於近視、遠視等視力問題引起的,可以通過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來改善。瞳孔擴張劑可暫時減少飛蚊症症狀,但不建議長期使用。還有神經反射治療,可以激發身體自身治療能力,減輕飛蚊症的症狀。醫師說:飛蚊症的治療方法,建議如下:視網膜雷射治療:對於眼底疾病或者視網膜破洞脫落引起的飛蚊症,可以考慮視網膜雷射治療或手術。藥物治療:對於某些特定原因引起的飛蚊症,例如青光眼、糖尿病等,可以透過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手術治療:若飛蚊症非常嚴重到影響視力與生活,可以玻璃體切除手術來做治療,但手術治療不常被用於飛蚊症。飛蚊症保養ChatGPT說:保持眼部清潔,避免刺激眼睛,如化妝品、粉塵等;定期進行眼部保健操和按摩,減少眼部疲勞。醫師說:調整用眼環境,避免長時間注視螢幕、閱讀等活動;適當運動、均衡飲食、適當休息,減少過度疲勞對眼睛的影響。定期到眼科檢查和治療,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的併發症。【延伸閱讀:ChatGPT內容是真的?還是假的?】眼中風症狀ChatGPT說:眼睛周圍出現過敏反應,例如出現紅斑、搔癢等;視力模糊,半邊閃光。醫師說:視力模糊或失焦,可能伴隨有線條扭曲或黑暗,但通常不會看見閃光。少數眼中風也可能造成眼睛疼痛或眼球轉動異常。》什麼是眼中風?眼中風治療ChatGPT說:康復訓練是促進患者康復的重要方法,包括視覺訓練、語言訓練等。康復訓練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症狀,提高生活質量。醫師說:眼中風的治療通常不包括「視覺訓練」與「語言訓練」。治療方法因病情而異,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評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在治療期間,患者應該順從醫師建議,定期追蹤病情,並注意生活方式和營養攝入等。眼中風併發症ChatGPT說:眼中風能對患者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造成影響,例如患者可能會感到沮喪、焦慮、失望等負面情緒。醫師說:眼中風的確令人沮喪,但有些更要留心的併發症,包括:眼內出血或視網膜剝離:眼中風患者可能會以眼內出血來表現,嚴重者也可能會造成視網膜剝離。其他系統性心血管疾病:眼中風可能也是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的前兆,需要進行心血管危險評估。眼中風發展階段ChatGPT說:在治療和恢復期間,眼部組織可能會逐漸重新生長和重建。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需要進行一些康復治療以幫助患者恢復視力和眼部功能。醫師說:視網膜細胞沒有幹細胞,需要長時間的恢復讓存活的視網膜細胞逐漸取代死亡細胞的功能,恢復的過程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
-
2023-03-12 養生.營養食譜
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臟病!胡蘿蔔的10種功效一次看:如何吃進最多植化素?
【本文重點】胡蘿蔔具多重功效:1.預防動脈硬化 2.改善高血壓 3.預防癌症 4.舒緩眼睛疲勞 5.改善皮膚粗糙 6.有益於糖尿病 7.對抗不孕症 8.改善便祕、腹瀉 9.改善貧血及促進血液循環 10.強健骨骼及牙齒。其中β胡蘿蔔素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可去除萬病之源的活性氧,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臟病。胡蘿蔔中還含有維生素A、C、E、礦物質及膳食纖維,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改善消化系統等。--by ChatGPT胡蘿蔔的10種功效【延伸資訊】胡蘿蔔營養成分一覽預防動脈硬化β胡蘿蔔素具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可去除萬病之源的活性氧,抑制造成動脈硬化的脂質過氧化現象,亦可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臓病的功效亦備受矚目。改善高血壓胡蘿蔔中所含琥珀酸鉀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正常、降低血壓,亦有望改善浮腫或手腳冰冷。此外,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E可預防動脈硬化,保持血管健康。預防癌症胡蘿蔔含有可在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的β胡蘿蔔素,以及維生素C及E等「抗氧化維生素」,可有效去除活性氧、增強免疫力。近年來,β胡蘿蔔素及α胡蘿蔔素等抑制癌症的效果亦備受關注。舒緩眼睛疲勞維生素A可維護眼球表面黏膜健康,避免眼睛乾澀,同時也是構成視網膜上感光物質「視紫質」的原料。對常看電腦等用眼過度的現代人來說,可說是非常重要的食材。改善皮膚粗糙維生素A可強健黏膜、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未轉換成維生素A的胡蘿蔔素亦可去除因紫外線或衰老而產生的活性氧,有助於改善皮膚粗糙及皮膚疾病。有益於糖尿病以前胡蘿蔔被列為高GI食品,但已獲得修正,胡蘿蔔並不會導致血糖快速上升。中國醫科大學的研究還顯示,胡蘿蔔含有降血糖成分。對抗不孕症胡蘿蔔有暖身的作用,因此亦有助於改善體寒導致不孕的情況。改善便祕、腹瀉胡蘿蔔中所含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改善腸道環境,有助於緩解便祕。此外,胡蘿蔔具暖身作用,可促進胃腸道管壁的血液循環,對於胃腸虛弱、容易腹瀉者,十分推薦。改善貧血及促進血液循環據說胡蘿蔔可改善貧血、手腳冰冷、虛弱體質等症狀,推測是因為胡蘿蔔的鐵質可幫助造血,改善血液循環。中醫亦認為胡蘿蔔具暖身、補血之功效。強健骨骼及牙齒胡蘿蔔含有鉀、磷、鈣等多種礦物質,有助於內臟功能,強健骨骼及牙齒,對於預防未來骨質疏鬆症,亦是值得多加食用的好食材。香烤胡蘿蔔材料(2人份):胡蘿蔔2條、迷迭香1枝、橄欖油適量、粗鹽適量作法:1. 胡蘿蔔連皮對半縱剖,排放在鋪鋁箔紙的烤盤上,撒迷迭香,淋橄欖油。2. 以220~230℃烤箱烘烤約30分鐘,可用竹籤輕鬆穿透,表示烤熟。3. 切成易入口大小後盛盤,撒粗鹽,淋上橄欖油,即可享用。胡蘿蔔巧達濃湯材料(2人份):胡蘿蔔1條、馬鈴薯1/2顆、水煮蛤蜊罐頭1罐、牛奶1杯、奶油1大匙、麵粉1又1/2大匙、顆粒高湯粉1小匙、鹽少許、粗黑胡椒粉適量、巴西利末少許作法:1. 胡蘿蔔連皮切成方形片,馬鈴薯也切成方形片。將蛤蜊與湯汁分開。2. 步驟1之湯汁兌水至1又1/2杯,再混入牛奶。3. 於鍋中加奶油,拌炒胡蘿蔔、馬鈴薯,撒麵粉進一步拌勻。將2慢慢倒入鍋中攪拌,讓湯底變濃稠,加顆粒高湯粉,煮約十分鐘至胡蘿蔔熟軟。4. 加入蛤蜊,以少許鹽及粗黑胡椒粉調味。盛盤時撒上巴西利及適量的粗黑胡椒粉。胡蘿蔔吻仔魚炊飯材料(4人份):胡蘿蔔1條、吻仔魚30g、米2米杯、酒1大匙、醬油1/2~1大匙、鹽1/2小匙、山芹菜切碎適量作法:1. 胡蘿蔔先連皮切成1cm厚的圓切片,再切成薄片後,將薄片疊一起切成略粗的胡蘿蔔絲。吻仔魚快速沖洗,以濾網瀝乾水分備用。2. 洗米放入電子鍋中,加兩杯水,浸泡30分鐘。3. 從2的電子鍋中取出2大匙的水,放入步驟1,加酒、醬油及鹽,快速拌勻後,依一般程序煮飯。4. 飯煮熟後大致混拌後即可盛盤,佐以山芹菜裝飾。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6 癌症.皮膚癌
以為長痣、濕疹…基底細胞癌樣態多元 皮膚這些狀況是警訊
美國總統拜登2月時接受手術,從胸口切除癌性皮膚組織,經診斷確定為基底細胞癌。台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光化學治療科主任吳貞宜表示,「基底細胞癌是皮膚癌中最常見的癌症。」通常好發於人體經常曬到太陽的部位,建議平常出門時注意防曬,避免過度曝曬在紫外線之下。吳貞宜說,基底皮膚癌患者以白人居多,通常可見局部增生,常出現在頭、胸等部位。曾有個相當嚴重的個案,是一名老婆婆,病灶位於額頭,大小已經跟「一顆鵝蛋」相當,一問才知道增生長達10年,後來經過門診手術切除。【延伸閱讀】疾病百科/皮膚癌:最常見三種皮膚癌: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細胞癌。皮膚不明腫塊、痣變大、痣變色、傷口久不癒合為常見症狀。》看詳細吳貞宜表示,基底細胞癌樣態十分多元,可能突起也可能是平的,許多人誤以為是長痣、濕疹,就忽略了可能是癌細胞,一旦經醫師診斷並切片後,才發現是早期的基底細胞癌。吳貞宜建議民眾每3個月可以自我檢查身體,看皮膚是否有異常增生物;若黑色表皮容易流血、破皮留下傷口,應立即就醫。紫外線是基底細胞癌最主要誘發因子,農夫、漁民、軍人等長期在紫外線下工作職業屬於高風險族群,務必做好防曬。手術是最直接的治療方式,吳貞宜表示,基底細胞癌屬於較良性的癌症,與其他癌症相比較不易轉移,但患者治療後還是需定期追蹤。白宮醫師歐康納表示,拜登所有癌組織都已經成功切除,不需進一步治療,但將持續接受監測。歐康納指出,基底細胞癌不像黑色素瘤等更嚴重的皮膚癌那樣容易擴散或轉移,這類型癌症是在美國常診斷出的癌症之一。(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04 癌症.其他癌症
拜登罹基底細胞癌!醫:誘發因子是紫外線,3職業高風險須做好防曬
【本文重點】美國總統拜登的皮膚組織移除手術證實是基底細胞癌。皮膚科醫師提醒,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的職業人群,如農夫、漁民、軍人等屬於高風險族群,應該注意防曬。高雄榮總皮膚科主治醫師吳介山表示,基底細胞癌是一種潛在威脅,民眾應定期接受皮膚檢查,發現任何異常應及早就醫。此外,適當的日曬是沒有問題的,但在曝曬紫外線前務必做好防護措施。--by Notion AI美國總統拜登於2月16日從胸口切除的癌性皮膚組織,經檢測確定為「基底細胞癌」。白宮醫師表示,所有癌組織都已經成功切除,毋須進一步治療。台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光化學治療科主任吳貞宜表示,基底細胞癌的樣態十分多元,不一定都是黑色增生物,也可能是皮膚色,建議民眾每3個月自我檢查一次。基底細胞癌是皮膚癌中最常見的癌症 務必做好防曬「基底細胞癌是皮膚癌中最常見的癌症。」吳貞宜說,基底皮膚癌通常好發於人體常曬到太陽的部位,其中白人又相較亞洲人更容易罹患;不過,雖然屬於癌症,但「不會擴散」,通常就在局部增生,常出現在頭、胸等部位上。吳貞宜分享,曾有個相當嚴重的個案,是一名老婆婆,患部位於額頭上,大小已經跟「一顆鵝蛋」相當,一問才知道增生狀況已經長達10年了,後來經過門診手術進行切除,基本上後續不會擴散。基底細胞癌的呈現形式相當多元,吳貞宜指出,確實許多人會誤以為是長痣、濕疹就忽略了是癌細胞的可能,一旦經過醫師診斷並進行切片後,常常就是早期的基底細胞癌。基底細胞癌在治療上,吳貞宜說,其他色素細胞癌多呈現扁平狀,且容易擴散,需要接受放射性或免疫治療,但基底細胞癌不算重大傷病,是較為良性的癌症,通常不需要化療,僅需3個小時左右的門診手術即可處理,若在臉部需花一周時間照顧傷口,病患的預後基本上都相當良好。高雄榮總皮膚科主治醫師吳介山今天上午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基底細胞癌最重要誘發因子是紫外線,尤其白種人對紫外線防護力差,很容易會曬傷、癌化,再加上白種人愛做日光浴,就會加重癌化現象生成。吳介山說,黃種人也可能有類似現象,如農夫、漁民、軍人等,因為常在大量紫外線下工作,長期累積就會增加風險。民眾對於日常生活得曬太陽無需太恐慌,適當日曬沒問題,但一定要適當做好防曬。曬太陽有助維他命D合成 卻因沒防曬罹基底細胞癌吳介山表示,人體皮膚對於紫外線有防禦性及代謝作用,如去墾丁海邊玩耍,沒有做好防曬,1、2天曬成短期嚴重曬傷,並不會一次就釀成罹癌風險,基底細胞癌生成都是需要長期曝曬在紫外線下,日積月累,超過身體修復極限,才會產生癌化作用。吳介山提醒,民眾不要在沒有任何防護前提下,刻意長時間曬太陽,他以診間遇過的一對農民老夫妻做例子,這對夫妻因為聽到電視上的健康節目提到,曬太陽有助維他命D合成,可以減少軟骨病發生風險,兩人竟然大中午搬著小板凳到中庭曬太陽,長期下來,2人臉上都長了基底細胞癌。臉上出現黑痣且有幾種症狀 盡速就醫診斷吳介山說,基底細胞癌是一個非常沈默的癌症,很多時候都是從小黑點慢慢生長,這些都需要專業皮膚科醫師評估,一般科醫師都分別不出來,更何況是民眾幾乎無法自行判斷。若黑痣出現大小變化、色素分布不均、形狀改變、疼痛、搔癢、流血,就應該儘速至有皮膚科專業醫師的院所診斷。吳貞宜表示,由於基底細胞癌呈現形式多元,可能突起也可能是平的,容易就被忽略。建議民眾每3個月就可以自我檢查身體,看皮膚是否有異常增生物;若黑色表皮容易流血、破皮留下傷口,通常就不是痣,應立即就醫,請醫師詳細診斷,平常出門時也要注意防曬,避免過度曝曬在紫外線底下。以基底細胞癌而言,手術處理是直接了當、最好的治療方式,基底細胞癌切乾淨就沒事,與其他癌症相比較不易轉移,至於無法進行手術切除的地方,就會以冷凍治療或使用特殊藥物等,吳介山強調,切乾淨不代表沒事,患者還是需定期追蹤,才能夠得到最好的預後效果。延伸閱讀:.皮膚長痣是皮膚癌嗎?常見症狀,簡單3招自我檢測.紫外線超毒!陽光曝曬皮膚3部位最易長出癌.最常見的皮膚癌是它!醫師詳解基底細胞癌不同成因與治療方式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1-09 焦點.元氣新聞
回首2022/向他們說聲再見 追悼英女王、倪匡、顧寶明等名人
2023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回首2022年世界殞落了許多曾經引領風騷的一代人物,包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中共領導人江澤民、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巴西球王比利、作家倪匡等人。國內也有不少知名人士離世,像因癌症病逝的蔡頭、巴戈、朱俐靜、余苑綺等人,或是疾病過世或猝逝的顧寶明、明金成、張念慈等人,《元氣網》回顧有哪些名人在2022年離開世人。引領世代的代表人物伊麗莎白二世 96歲/英女王 史上在位最久女君主英國前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9月8日駕崩,享耆壽96歲。她1953年加冕至今在位70年,成為英國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全球史上視事時間最長的女性君主及女性國家元首,畢生服務公眾,鞠躬盡瘁。》看更多戈巴契夫 91歲/改革蘇聯終結冷戰蘇聯末代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久病纏身,8月30日辭世,享耆壽91歲。他執政期間推動開放與改革力圖復興,最終導致蘇聯解體與冷戰終結,西方世界奉他為「可以打交道的改革者」,蘇聯共產國家則視他為「民族罪人」。》看更多江澤民 96歲/勇於探索兩岸關係前中共領導人江澤民因患白血病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11月30日在上海病逝,享年96歲。六四事件之後趙紫陽遭罷黜,江澤民匆匆登上中共總書記大位,是中國新經濟崛起、兩岸關係翻轉的關鍵時期。》看更多球王比利 82歲/巴西足球傳奇 世足賽3度奪冠唯一一位三度贏得世界盃足球賽冠軍、被封為「球王」(O Rei)的巴西足球傳奇人物比利(Pelé,又譯貝利),12月29日在巴西醫院因大腸癌去世,享年82歲。比利逝世讓整個足球世界,尤其是培養和崇拜他的巴西陷入哀傷,因為它們永遠失去了「國寶」。》看更多安倍晉三 67歲╱最長政權日相 推動安倍經濟學安倍晉三是二戰後最年輕的日本首相,也被視為二戰後最重要的日本國家領導人。安倍曾任首相長達三一八八天,是史上任期最長的日本首相。安倍在7月8日奈良市街頭輔選演說時,遭槍手持改造槍枝伏擊身亡,終年67歲,留下戰後日本政治史上最無言的結局。》看更多2022年因癌症離世的華語圈名人倪匡 87歲/皮膚癌名作家倪匡以衛斯理為筆名寫的小說「鑽石花」,開啟了華文世界科幻小說的時代。據倪匡生前朋友透露,倪匡生前患有皮膚癌,已在港島防癌會「賽馬會癌症康復中心」住院一段時間,身形也明顯消瘦。他離世前對朋友表明,「唔怕死」(不怕死),又形容離開人世「早日解脫」。倪匡於7月3日逝世,享年87歲。》看更多【疾病百科】皮膚癌大部分的皮膚癌都發生在臉部、頸部、前臂和手背等暴露於陽光的部位,陽光中的紫外線是導致皮膚癌最主要的原因,另外人工紫外線如太陽燈及日光浴中心,或將皮膚曬成古銅色的燈具,也可能導致皮膚癌。最常見的三種為: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細胞癌。巴戈 67歲/胰臟癌巴戈8歲就以童星身分出道,參與過不少台語電影,國立藝專畢業後,他成為華視基本演員,80年代他和鄒美儀主持的華視「雙星報喜」紅極一時,兩人還以該節目拿下金鐘獎最佳主持人獎,這也成了他的主持代表作。曾自曝一年只休假5天,半退休後生活過得怡然自得,不料2月16日傳出胰臟癌過世,享壽67歲。》看更多【疾病百科】胰臟癌是一個高度惡性的疾病,約90%的病人無法以手術根除治療,因爲胰腺位於腹膜後,惡性腫瘤藏在體内,通常在晚期才被發現以致患者存活率極低。好發60歲以上男性、家族病史者、吸菸者、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及長年接觸化學藥品者。蔡頭 71歲/肝癌資深藝人蔡頭在2021年11月傳出肝癌末期,不料2022年1月26日傳出病逝消息,據報導蔡頭早在消息傳出1個月前就病逝雙和醫院,享壽71歲。蔡頭個性率直,生前曾表示若有天走了也不會告訴大家,此外,他生前也拒絕上節目聊過世友人,表示不願賺死人財。》看更多肝癌小辭典台灣肝癌的患者以「病毒性肝炎」為最大宗,大多是B、C肝的帶原者,其次為酒精性肝炎,第三位為脂肪性肝炎。肝癌初期幾乎無明顯症狀,但是若是已經出現黃疸、腹脹、疲倦、右上腹疼痛、發燒、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又或是肝衰竭、肝昏迷,恐怕都已經是晚期肝癌。朱俐靜 40歲/乳癌從選秀節目《超級偶像》出道,纖瘦的身軀卻能唱出極具爆發力的歌聲,這巨大的反差,是朱俐靜給人的第一印象,從超偶出道12年、出過多張專輯的她,在2021年發片記者會上宣布罹患乳癌,於7月3日逝世,享年40歲。》看更多【疾病百科】乳癌乳癌是從乳腺的上皮細胞或小葉生長出來的一種惡性腫瘤,因癌細胞的生長失去控制,會侵入並破壞鄰近的組織及器官,或經由血液或淋巴系統轉移到其它器官。乳癌真正的病因尚待研究,下列幾項可能有關:輻射線、病毒、女性荷爾蒙、飲食(高脂肪食物)、酗酒及遺傳基因。余苑綺 39歲/大腸癌藝人余天的二女兒余苑綺自2014年發現直腸癌第3期後,積極接受治療,抗癌長達8年,但在2019年再度復發持續化療,接著癌細胞擴散到肝臟及淋巴,2022年病情每下愈況,癌細胞擴散到全身,於8月21日病逝,享年39歲。》看更多【疾病百科】大腸癌一般所說的大腸直腸癌是屬於腺癌,也就是從腸黏膜上的細胞所演變出來的癌症,其確切的病因仍然不明。90%以上的大腸直腸癌是由息肉轉移而來,會演變成癌症的息肉一般稱為腺瘤性息肉。而到底有哪些因素會造成腺瘤性息肉的惡性變化呢?除了家族病史等遺傳因素外,大腸直腸癌的發生主要仍與生活習慣有關。2022年因心血管疾病逝世的名人顧寶明 72歲/心肺衰竭從綜藝節目演短劇走紅,再以舞台劇《暗戀桃花源》中的「袁老闆」奠定喜劇一哥地位,人稱「寶哥」的顧寶明舞台上搞笑逗趣,讓丑角散發人生不同層次、笑聲中帶著喜怒哀樂。3月19日因腸胃道出血導致心肺衰竭,不敵病魔病逝,享壽72歲。》看更多明金成 51歲/心因性休克中年得子、喜迎龍鳳胎的知名戲劇導演兼演員明金成,擅長拍攝偶像劇,以執導《我的秘密花園2》嶄露頭角,於1月20日才和妻子歡喜迎接龍鳳雙胞胎,未料寶寶還沒滿月,他卻於2月8日猝死,原因為心因性休克,年僅51歲。》看更多張念慈 72歲/心臟病台灣浩鼎生技創辦人暨董事長兼執行長張念慈博士,12月29日傳出在美國聖地牙哥家中因突發心臟病猝逝,享壽72歲。據了解當天上午九點,張念慈還和台灣幾位主管通電話討論事情,沒想到半小時後台灣端就接獲美國傳來的噩耗,令浩鼎員工都感到震驚。》看更多楊碧雲 84歲/腦中風淡水老街阿婆鐵蛋創立於1980年,是淡水最早賣鐵蛋的老店,當初阿婆鐵蛋創辦人楊碧雲經營小吃店,滷蛋經過多次滷製,滷蛋越滷越小,味道越來越好,意外成為現在的「鐵蛋」。楊碧雲不僅事業有成,對於回饋地方公益更是不遺餘力。7月12日因腦中風突然倒下,送醫後搶救不治,享壽84歲。》看更多柯賜海 66歲/心因性休克因經常在媒體採訪新聞現場站在受訪人背後高舉抗議牌,因而被封「抗議天王」的柯賜海,近年因罹患帕金森氏症已顯少露面,11月21日被發現陳屍於北投區建國街前山公園籃球場旁的車內,法醫相驗後證實死因為心因性休克自然死亡。》看更多
-
2022-12-31 醫療.皮膚
新年連假安排醫美修修臉 醫籲把握「三要三不要原則」
這次農曆春節連續假期將長達10天,不少民眾趁機進行醫美手術修修臉。有醫師提醒,術後掌握「三要、三不要」原則,包括要生活規律、不要抽菸喝酒等,避免感染才能安心過好年。醫美後皮膚變得較薄 須強化保溼與防曬開業整形外科醫師陳建鼎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這次新年10天長假,醫美消費需求爆增,觀察這波醫美熱潮,不少民眾趁著長假進行醫美整形可以有充分的修護期。陳建鼎舉微整形保養光電雷射類為例指出,肌膚在接受治療後,皮膚受到輕重不一的破壞,變得較薄也較脆弱,此時必須強化保溼與防曬,忌烈日下紫外線曝曬。至於注射型的保養,陳建鼎表示,無論是接受肉毒桿菌素、玻尿酸注射或埋線,7天內不建議在高溫場所久待,例如泡溫泉或三溫暖,也暫時不可接受臉部按摩,或進行過於激烈的運動。術後修護務必掌握三要、三不要原則除修護靜養,最怕的就是感染。陳建鼎提醒,醫美術後修護務必掌握三要、三不要原則,才能安心過好年,包括「要」遵守醫囑、「要」生活規律、若有異狀「要」儘速就醫,「不要」在溫度過熱處久待、「不要」抽菸喝酒、「不要」過度激烈運動。
-
2022-12-28 癌症.淋巴癌
冰壺運動員王一博27歲淋巴癌逝 為何他從不適到離世僅半年?
曾獲中國大陸全國冠軍的冰壺運動員王一博,因患中樞淋巴瘤於25日病逝,得年27歲。據陸媒報導,他在7月就因身體不適就醫,然而病情惡化快速,不到半年就病重離世。由於他的年紀輕,加上運動員給人身體強健的印象,他的死訊引起中國大陸網友熱議。中樞神經淋巴瘤是什麼樣的疾病?根據白血病和淋巴瘤協會(LLS)網站,中樞神經淋巴瘤是一種罕見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其中來自淋巴組織的惡性(癌)細胞在大腦和/或脊髓(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中形成,或從身體的其他部位擴散到大腦和/或脊髓(二級中樞神經系統),原發性和繼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都是罕見疾病,為惡性淋巴瘤(俗稱淋巴癌)的一種。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政毅曾表示,淋巴癌的病理表現及組織型態複雜,有些病人一經確診,可能在3至6個月過世,但有病人即使是第四期,卻照樣趴趴走,主要差別在於病人罹患的淋巴癌究竟屬於高度惡性,或中度惡性、還是低度惡性的淋巴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成因是什麼?根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林寰澤表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確切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但近年病人增加的原因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包括愛滋病毒、EB病毒、肝炎病毒等,另外,自體免疫不全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紅斑性狼瘡等或使用免疫抑制製治療的患者,都可能增加患病的風險。另外,暴露在放射線治療污染者,如癌症患者,或是核事故、核試驗或地下輻射洩漏的接觸者;經常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包括殺蟲劑和除草劑,以及農林、焊接等行業中使用的一些化學物質都容易導致淋巴細胞癌化。有研究也認為,飲用水中發現高濃度的硝酸鹽、高脂肪和肉製品的飲食、紫外線照射也會提高發生風險。【疾病百科】>>該如何預防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為何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難發現?據癌症登記報告統計,惡性淋巴瘤每年新診斷病例超過3000人,其中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占四分之三,相較十年前新發生個案數大增五成,卻僅不到半數病人可以早期發現。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李啟誠曾指出,淋巴癌典型的六大症狀為「燒、腫、癢、汗、咳、瘦」,當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淋巴結腫大、莫名發燒、咳嗽、全身發癢、盜汗或是體重莫名減少超過10%並感覺疲倦等,都是淋巴癌的疑似症狀,這些症狀不易察覺,加上民眾輕忽身體異常警訊,以致延誤就醫,僅不到半數的病人可早期發現。‧燒:突發性不明原因發燒‧腫:頸、腋窩或鼠蹊部淋巴結出現2公分以上無痛感的異常腫塊‧癢:持續性全身發癢‧汗:夜間不正常排汗‧咳:喘不過氣或咳嗽‧瘦: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超過10%,並合併疲倦感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血液腫瘤科醫師賴基銘曾提醒,淋巴瘤有不同種類、期別,其中早期治癒率平均能達7、8成,晚期治癒率極低,若有發現頭頸部、腋下或鼠蹊部出現無痛感的不明腫塊,甚至合併發燒、全身疲累等徵狀,應及早至血液腫瘤科就診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治癒率。
-
2022-12-15 醫療.皮膚
天冷吃辣喝熱湯容易臉紅紅?醫提醒出現這些症狀恐是酒糟發作
周末將迎來今年入冬首波寒流,不少民眾吃辛辣食物、喝熱湯暖和身子,不過雙頰出現紅潤時,小心可能是「紅臉症候群」上身。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部主治醫師陳奕先指出,常見「酒糟體質」患者,碰上氣溫驟降、吃冷熱食物時,臉部會漲紅、灼熱,冒出丘疹、膿疱,可能影響美觀與社交。●酒糟好發於30至60多歲女性●吃辣、溫度驟降使酒糟惡化●酒糟紅退不掉可考慮自費打肉毒陳奕先表示,臉部泛紅發生可能是不同疾病造成,包括酒糟、脂漏性皮膚炎、臉部濕疹,或使用類固醇藥劑突然調整劑量或停用,使患者臉部出現發紅、漲紅、濕疹等狀況,皆俗稱是「紅臉症候群」。酒糟又稱「玫瑰斑」,發生原因與基因、免疫系統異常活化、皮膚屏障受損、血管異常活化等有關。陳奕先指出,人臉上多少會有蠕形蟎蟲存在,差別在於數量多寡,酒糟肌患者的肌膚環境適合蠕形蟎蟲生存,因此數量較多也較活躍,都是使臉部泛紅的原因之一。酒糟常與脂漏性皮膚炎、長痘痘混淆。陳奕先說,三類型病灶型態不太一樣,酒糟會出現丘疹、膿疱,且基底性全臉泛紅,會感覺熱漲紅、刺痛、灼熱感;脂漏性皮膚炎則會出現典型的脫皮、脫屑、發紅及癢感,分佈在T字部位、中臉皮脂腺旺盛處,於特定部位出現濕疹病灶。陳奕先指出,酒糟肌較多好發於30至60多歲女性,尤其是皮膚白皙、白裡透紅的女性更容易臉部漲紅、發作酒糟。另外女性停經後也可能出現熱潮紅,若已排除停經症候群因素,少部分女性可能屬於晚發型酒糟。陳奕先表示,若患者不屬於酒糟的好發年齡,但又出現類似症狀,醫師會評估是否長期暴露藥物,包括長期服用類固醇、擦類固醇藥膏而突然暫停使用,造成皮膚屏障缺損;或是長時間使用類固醇導致微血管擴張,皮膚變薄較敏感,也會出現類似酒糟症狀。一名28歲空姐長期在高空飛行,處在空調環境中難以保濕,也無法定期洗臉,加上疫情期間須戴口罩,導致臉部悶熱、潮濕,使酒糟肌逐漸惡化,出現濕疹及刺痛感,起初她使用類固醇藥膏有效,但用了3至4個月後竟惡化成毛囊炎,經皮膚科醫師治療、調整用藥後才改善。陳奕先表示,部分因素恐讓酒糟病友病情惡化,像紫外線、吃辛辣刺激、過冷或過熱食物如拉麵、熱湯等,或強風吹拂、寒冷環境,溫度驟降也會造成酒糟惡化。此外,作息不正常、常熬夜、輪班工作者,更容易造成膚質不穩定。陳奕先建議,酒糟病友外出應做好防曬,避免早上10點至下午3點期間於戶外長時間曝曬;平時保養不要使用刺激性、含酒精類成分用品,挑選洗面乳、化妝品、保濕乳液、防曬乳等皆要小心,尤其面膜成分多,若不小心使用含有酒精成分,恐讓酒糟惡化。陳奕先指出,若是酒糟急性發炎期,多半搭配口服、外用藥;若丘疹、膿疱已消除但基底紅退不掉,可採取肉毒桿菌注射,抑制血管活化促使退紅,目前健保無給付需自費。口服A酸可用於治療酒糟、痘痘,若是蠕形蟎蟲過度增生也可用殺蟲藥膏,也需自費。
-
2022-12-11 醫療.眼部
抗藍光眼鏡真的可以護眼嗎?眼科名醫呂大文曝最實際做法
Q:太陽眼鏡的顏色愈深,防曬效果愈好?一名男大生因為眼睛容易酸澀,而且看東西暗暗的,於是到醫院求診。檢查後發現他的水晶體混濁,已經罹患早發性白內障。他覺得疑惑,為什麼自己還年輕,卻會得到白內障呢?醫師細問之後,得知男大生熱愛海釣,雖然每次都有戴太陽眼鏡防曬,但是卻選用藍色的鏡片,導致陽光中能量最強的藍光大量進入眼底。時間一久,水晶體好像被加熱煮熟了一樣,才造成白內障的問題。太陽眼鏡不只能為造型加分,更是避免眼睛曬傷的重要工具。但是你知道嗎?鏡片顏色一挑錯,反而會提高白內障、視網膜黃斑部病變等問題的發生率。Q:鏡片顏色只會讓光線減弱,真正的防曬效果來自抗UV功能。很多人以為太陽眼鏡的鏡片愈黑,防曬效果愈好。事實上,鏡片顏色只會讓光線減弱,真正的防曬效果來自抗UV功能。若沒有抗UV功能,當鏡片顏色愈深,光線被擋住得愈多,瞳孔為了看清楚就會放得更大,於是讓過多紫外線進入眼中,更容易傷眼。市面上有許多便宜的染色太陽眼鏡,不一定有抗UV功能,假如小孩子接受假性近視治療,點散瞳劑後眼睛會畏光,家長卻在路邊隨便買了染色太陽眼鏡,結果不但無法保護眼睛,反而帶來更大的傷害。Q:藍色會吸引有害的藍光,最不建議使用。為避免類似情況,消費者選購太陽眼鏡時,應檢查是否有經濟部認證的合格標章,最好標註「UV 400」才能有效阻絕紫外線(包括UVA、UVB、UVC)。鏡片顏色方面,灰色、墨綠色可以均勻吸收各種顏色波長,最不會改變物體的原色。茶色、黃棕色因為是藍色的對比色,濾藍光效果最好。相反地,藍色會吸引有害的藍光,最不建議使用。Q:抗藍光眼鏡真的可以護眼嗎?太陽光包含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光線,其中,波長小於400奈米的紫外線,雖然肉眼感受不到,卻會對眼睛造成最大的傷害。其次則是可見光之中能量最高的藍光,波長約400~500奈米(光的波長愈短,能量愈高)。藍光是光線,和紫外線一樣一直存在自然界,而且是光的三原色之一,如果沒有藍光,我們所見的世界就會像舊照片一樣泛黃失真。但是,不同於紫外線照到眼睛後,有一部分會被角膜反射,藍光可以直接穿透角膜、水晶體,直射視網膜黃斑部。其實,對於處在正常環境的一般人來說,藍光通常不會造成傷害,但是對於患有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的長輩,以及眼睛仍在發育階段的幼童來說,過度且長時間接觸藍光就會有風險,可能引發視網膜色素細胞凋亡、黃斑部病變等眼部疾病。Q:挑選經國家檢驗認證的抗藍光產品。除了自然光源,3C產品的液晶螢幕也大量使用藍光作為背光源,好讓畫面更加鮮豔。所以,想要降低藍光進入眼睛的量,減少藍光傷害,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眼睛的防曬工作,並在生活中使用防藍光的防護品,例如抗藍光的螢幕保護貼和抗藍光眼鏡。抗藍光的眼鏡有染色式鏡片和鍍膜式鏡片兩種,染色式是用染劑改變鏡片的顏色,依顏色深淺有不同的遮光率,最高藍光阻絕率可達60%~70%,但是鏡片顏色深,可能影響視線。鍍膜式是在鏡片塗一層反射光膜,將部分藍光過濾掉,遮光率只有10%~20%,雖然效果較差,但鏡片看起來仍是透明的,不會影響視線。多數抗藍光鏡片也能防紫外線,建議選購藍光眼鏡時,挑選經過抗藍光鏡片檢驗的商品,國內認證機構包括:工研院、SGS、Intertek及CNS標檢局等。至於市面上常見的手機、電腦螢幕保護貼,雖然也有抗藍光的效果,但是貼膜後螢幕亮度會降低,反而讓眼睛看得更吃力、更容易疲勞,建議還是減少觀看螢幕的時間,更能有效保護眼睛。事實上,想要保護眼睛遠離藍光的傷害,最實際的做法還是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看手機或3C螢幕,尤其忌諱在黑暗中滑手機,因為瞳孔在黑暗中會放大,使眼睛因而承受更多光害。醫師小叮嚀LED護眼檯燈也是藍光 醫師:非直視無大礙許多家長為了保護孩童視力,會幫小朋友選購LED護眼檯燈,它強調的護眼功能在於低眩光(減少閱讀時的反光效果)、不閃爍(LED燈採直流電,沒有傳統燈泡的閃爍問題),但是藍光問題呢?一般認為,LED燈的發光光源雖屬藍光,但因使用時並非直視LED燈源,因此不用太過擔心,不過仍建議在選購時,挑選通過CNS標檢局「光生物安全性」測試的護眼檯燈,或是自行換上檢驗合格的LED燈泡。
-
2022-12-11 焦點.元氣新聞
鬆獅蜥、鴨子、黃金鼠也是寵物,養後讓我提早體會父母照顧小孩的辛苦
養寵物是目前正持續成長的趨勢,許多人會透過領養或購買來將寵物帶回家。《聯合報健康版》十一月徵文主題「我的寵物小孩」,徵稿你是如何寵愛自家毛小孩?徵文獲得許多讀者迴響來信分享養寵物的點滴故事,根據讀者的來稿,多數人養的寵物是貓跟狗,也有人養黃金鼠、小兔子、白文鳥、鴨子、鬆獅蜥。而除了分享自己養的寵物種類,很多讀者也分享領養的心路歷程、自己與寵物的生活點滴、如何寵溺照顧寵物小孩、寵物的疾病的對抗與照護....,以下摘錄其他可愛寵物,黃金鼠、小兔子、白文鳥、鴨子、鬆獅蜥的精華篇章,來看看你也會這樣寵愛你的「寵物小孩」嗎?延伸閱讀: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除了貓跟狗,許多人也會飼養黃金鼠、小兔子、白文鳥、鴨子、鬆獅蜥...來當作寵物陪伴自己,來看看以下讀者分享跟寵物的成長故事。1.鬆獅蜥.當年小兒子從學校畢業,帶回一隻「鬆獅蜥」,屬兩棲爬蟲類,飼養並不困難,只要一個大小適中的飼育箱,裡頭布置一些底材和流木,冬天箱底加裝加熱墊,箱子上端裝設紫外線燈和太陽燈即可。不同階段的鬆獅蜥要餵食不一樣的飼料,大抵而言,以小昆蟲和蔬菜為大宗。後來兒子工作後,照料工作就落在我身上,因退休後邁入空巢期,加上朝夕相處,慢慢體會到「寵物家人」的感覺。不幸的是,不知道是我照料不周,還是其他因素,我接手飼養一段時間後某一天,鬆獅蜥竟然無預警辭世,與家人商議後,決定將鬆獅蜥製成標本,外貌就跟活著時一模一樣,感覺還是跟我們住在一起,少了生離死別的哀傷情緒。2.黃金鼠.「短腿」是隻黃金鼠,我們家的第一隻寵物。黃金鼠是夜行性動物,所以女兒白天上學時幾乎不用費心,等女兒回到家用完晚餐,也剛好是短腿開始活躍的時刻。我們最喜歡看她用小小雙手梳理臉頰或是身體,以及牠把食物塞進自己頰囊時那胖嘟嘟的臉部表情,更是討人歡喜。女兒每天會把短腿的萌樣拍照後,傳給遠在高雄娘家的媽媽欣賞。母女倆還能用電話聊上許久,主題除了大學生活外,當然更少不了短腿。女兒從幼稚園開始到高中畢業,都跟著老婆在高雄生活,今年因為考上大學才搬回台北的家,和爸爸的我一同生活。本來還擔心她會不適應,但因為短腿的加入,讓一家人之間增加了更多的話題和樂趣。3.白文鳥.我曾養過一黑一白兩隻文鳥。每天早上我會到陽台為牠們換上最新鮮的食物,那時候可愛的鳥兒是我生活的點綴。後來發現白文鳥一直蹲在窩裡,偶爾才出來吃飼料,一陣子後,從窩裡傳出細微的聲音,原來是有了愛情的結晶。一隻隻羽翼未豐的「小朋友」跑出來了,四隻有黑有白,樣子真是可愛。小小的鳥窩裡瞬間熱鬧起來,每天吱吱喳喳,像菜市場一樣充滿了活力。後來發現白文鳥一直蹲在窩裡,偶爾才出來吃飼料,一陣子後,從窩裡傳出細微的聲音,原來是有了愛情的結晶。一隻隻羽翼未豐的「小朋友」跑出來了,四隻有黑有白,樣子真是可愛。小小的鳥窩裡瞬間熱鬧起來,每天吱吱喳喳,像菜市場一樣充滿了活力。4.小兔子.三年前從高雄愛兔協會領養一隻流浪兔開始,便成了照顧上無微不至的全職保母。所有關於飼養的食物、器具與寵物籠、背包,都以動物福祉為出發點精挑細選,連尿盆都換過好幾個,就是希望有充足的活動空間與舒適性,平時除了飼料、專用牧草、新鮮蔬果外,並搭配酵素納豆菌來幫助消化,每年還帶去醫院做健康檢查,這流浪母兔真好命,遇到好心主人後,活像一隻養尊處優的皇家貴族。.那年,兩個女兒吵著要養寵物,一次到夜市逛了一趟後,家裡就多了兩隻小兔子。小姊妹把牠們養在主臥室的陽台外,當激情過後,我這個媽媽自然成了照顧的老媽子,還好每天打開落地窗就能看見小可愛們自在玩耍,心情隨之愉悅,也甘之如飴。一次放飼料時發現黃白混色兔子身上的毛被扯下,散落四處,以為牠受到霸凌,於是立即將另一隻關回籠裡,算是給牠的懲罰。第二天早上,我在角落看見一大坨聚集的兔毛,翻開一看,竟有六個粉紅色蠕動的小肉丸,這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讓我喜出望外,與新生命相逢的機緣,讓母性噴發的我,瞬間感到責任重大。當時我的心情和毫無經驗的新手兔媽媽一樣,驚喜又錯愕,還好用手機搜尋找到附近一家寵物店,詢問照顧方式,也購買「媽媽補品」幫兔媽媽補補身子,又把牠的籠子蓋上布毯,以免吹風感冒,擔心會無聊,還會播放清音樂穩定牠的心情。5.鴨子.我擁有一個很快樂的童年。因為我家養了一對鴨子。黃茸茸的小小身軀,扁嘴鑽動模樣真可愛。以切碎的青菜或搗碎的蝸牛餵食,教牠們飲水,感到責任重大。牠們的羽毛逐漸從稀軟的黃毛轉為灰黑參雜,體型愈漸壯碩,長大為全黑成鴨,可愛的醜小鴨終於蛻變成美麗的天鵝,我們小小的心靈中很有成就感,也讓我提早體會父母照顧小孩的辛苦,更願意主動幫忙家務。.我退伍後做志工,將學校垃圾場附近荒地開墾成菜園,供學生課餘休憩,後來買塊農地自耕自食。剛好碰到飼料大漲,禽流感盛行,農民不堪負荷下棄養鴨子,我就領養幾隻放在農地自由活動,吃無農藥的菜,想不到換毛後竟然會飛。飛天鴨飛來飛去,野狗來襲就是飛,聽到主人摩托車聲音,就成群跑到路邊,麻袋剛卸下,憑嗅覺找到喜歡吃的大陸妹,咬破麻袋嘴巴鑽進去吃;農婦坐小板凳整理鴨食,飛天鴨臨空突襲,驚喜鴨子飛飛飛。用飛天鴨療癒退休身心,促使努力奮鬥健康的動力,每天跟著鴨子走,滿好的。
-
2022-12-08 養生.聰明飲食
柳丁降血壓、改善糖尿病!專家讚「6大驚人好處」,還能讓便便順到爆
現在正是柳丁的盛產季,台灣柳丁的特別之處,在於柳丁產區集中在台南、嘉義、雲林、南投等中南部地區,柑桔類在較寒涼產地完全成熟時,果皮外層的葉綠素會逐漸分解而呈現橙黃色,就像台灣產的檸檬多為綠色,而外國檸檬(萊姆)會呈現黃色。 台灣南部在冬季柳丁成熟期間天氣還是很熱,葉綠素無法順利分解,所以初期會以「青皮柳丁」供應,等到天氣真正轉涼,柳丁才會變黃,所以,產季初期的成熟柳丁外觀上有點青黃青黃的樣子,是正常的。 柳丁營養價值高 有6大好處 蔡雅藍牙醫師在《蔡雅藍醫師 恆悅美學牙醫 醫療長|台中西區南區 南屯烏日 矯正 美白 假牙 植牙專業推薦》分享,吃柳丁有什麼好處:1、解便秘:一顆柳丁含有3.5克的膳食纖維,再吃一兩盤青菜一天需要的量就已經足夠,加上柳丁還有豐富的膠質,可以潤滑腸道讓排便更順利。 2、預防癌症:人體新陳代謝會產生「自由基」,若自由基過多會破壞體內正常細胞,而柳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抗氧化,代謝多餘的自由基。 3、降血壓:柳丁富含鉀離子,能與造成高血壓的鈉離子平衡,並讓緊繃的血管鬆弛。 4、維持心臟健康:鉀離子也可以調節心臟跳動,另外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也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負擔。 5、改善糖尿病:膳食纖維能改善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胰島負擔,此外膳食纖維也能增加飽足感,減少吃零食的慾望。 6、維持皮膚健康:維生素C能幫助身體產生膠原蛋白,進而幫助皮膚代謝老化的細胞、讓傷口癒合、改善皮膚的強度,撫平皺紋。但如果維生素C過多,會讓皮膚黑色素不容易沈澱,造成「光敏感性皮膚」,對紫外線特別敏感,因此每天2顆柳丁就差不多了。 延伸閱讀: ·柳丁保存1動作恐害爛更快!「正確保鮮方法」曝 吃到苦味和1成分有關 ·身體缺C恐害疲勞、壓力胖! 1圖看「蔬果維生素C排行」:柳丁、檸檬都輸了
-
2022-11-30 癌症.攝護腺癌
常常陰莖癢?小心陰莖癌! 醫指男人最常見問題,恐增罹癌風險
陰莖時常發癢、腫塊、異味、分泌物,應加強清潔,若反覆發生或無改善,則建議泌尿科檢查。同喬泌尿科診所杜章安院長提醒陰莖癌的風險,留意日常,以免陰莖癌找上門。 常常陰莖癢?小心陰莖癌!醫指男人最常見問題。 發現陰莖癌往往已非早期?杜章安院長指出,幾乎身體各個器官或部位都有可能長出惡性腫瘤,所謂陰莖癌就是長在陰莖的惡性腫瘤。陰莖癌的發生率並不高,不到10萬分之1,但往往都不是在早期被診斷出來,延誤了治療時機。 陰莖癌大多會長在…就腫瘤發展的模式而言,絕大多數的陰莖癌是從龜頭處或前端柔嫩的表皮長出,而逐漸的侵犯深入,可能穿透表皮層、皮下組織、海綿體、尿道,也可能侵犯到膀胱、陰囊或直腸,隨淋巴與血液散播到腹股溝、骨盆腔,或遠端轉移。 陰莖癌有哪些型態?就腫瘤型態而言,最常見的種類為源生於表皮的扁平上皮細胞癌,約占所有陰莖癌的95%,少數皮膚病變的癌症,如黑色素細胞癌、基底細胞癌。其他類的癌症,如源自肌肉、血管、脂肪的惡性軟組織腫瘤,或由泌尿上皮長出的移形上皮細胞癌。 男人的常見問題:陰莖癌明確的機轉、風險尚有待更多研究,目前研究大多認為與慢性發炎、刺激有關,例如包莖、未割包皮、陰莖長期藏汙納垢,使得陰莖反覆發炎,進而形成陰莖癌。因此若有包莖、包皮過長、不喜私處清潔或不易清除包皮垢者要留意,雖未必立即影響到健康,但已經暴露在陰莖癌的風險之下。 因此若常常感覺到陰莖癢癢的、有異味、刺痛感、自覺沒有特別注重清潔者,雖未必就是陰莖癌,但通常可能已經符合上述的風險因素,建議盡早改善習慣,若狀況遲遲沒有好轉,及早就醫檢查為佳。 其他風險也包括菜花、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愛滋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紫外線照射、60歲以上,及抽菸者風險性增高。 陰莖出現小小硬塊是什麼?醫指6大症狀小心陰莖癌! 杜章安院長表示,陰莖癌的初期症狀隱晦,或是與局部發炎症狀相似,所以極容易被忽視,民眾應該重視陰莖龜頭的清潔,並且對於某些症狀有警覺性,例如包皮顏色改變、硬塊、刺癢感、不舒服異味、傷口癒合不良、出血、長期結痂、包皮浮腫等皮膚表徵,有懷疑病灶不要忌諱就醫,不管是良性或惡性疾病,早期治療效果越好!如果在鼠蹊處觸摸到硬塊,或是下肢無法消除的浮腫,更不能等閒視之,因為陰莖有豐富的淋巴微循環,上述症狀很可能是鼠蹊、腹股溝、骨盆腔淋巴結節及循環阻塞,必須去鑑別診斷感染症、淋巴腫瘤或是轉移癌。 陰莖癌有哪些治療方式?杜章安院長同時也說明,癌症的治療依照臨床期別而有諸多選擇,例如0期1期陰莖癌通常只要確定消除皮膚病灶,就能獲得很好控制或治癒,例如割包皮、莫式手術、雷射、冷凍療法、局部性藥物(5FU、imiquimod)等。2期可能需要部分切除龜頭或陰莖。3期須手術切除之外,也需要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4期已經侵犯鄰近器官,可能需要更複雜的重建手術來維持必要的生理功能。由此可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可貴! 日常基本6觀念防範陰莖癌,提醒:男人真的也要注意清潔! 男性民眾日常生活大多不拘小節,衛生清潔也常未特別注意,陰莖若也是如此對待,日久恐增加罹癌風險,呼籲應多留意清潔習慣、注意身體症狀,若有疑慮盡早檢查。包皮較長也考慮是否割除,以降低藏汙納垢、引起發炎的風險。性生活也注意安全,盡量避免多重性伴侶、配戴保險套等,如此更有利避免性病或陰莖癌發生。 《延伸閱讀》 .預防HPV相關癌症,男女一起打疫苗是趨勢。 .勃起硬度分等級!來看自己有多硬,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1-28 醫療.皮膚
你是皮膚過敏還是敏感肌?醫告訴你敏感肌成因及3招舒緩方式
敏感肌該怎樣判斷?想要從根本徹底改善敏感肌,首先要確定為什麼會出現敏感肌?也就是造成敏感肌的原因為何?其實敏感肌不是一種皮膚疾病,而是一種不健康的皮膚型態。但是敏感肌一旦形成,修護起來需要耗費許多的時間、精神,並且要持之以恆,才能夠得到適度的改善。敏感肌膚的臨床表現當皮膚受到物理、化學等因素刺激時,患者皮膚容易出現灼熱、刺痛、搔癢及緊繃感等症狀,通常也會伴隨皮膚紅斑(或泛紅)、脫屑、微細血管擴張等。敏感肌的造成原因?過敏與敏感肌的原因是什麼?多數的敏感肌是後天形成的,比較常見的原因包括【過度清潔】、【刺激性化妝保養品】、【過度去角質】、 【醫美術後保濕修護不足】、【不當的醫美處置】等等,而上述這些因素都與【皮膚屏障的損傷】有關。敏感肌和過敏如何區分?敏感肌症狀有哪些?敏感肌一個主要的表現是臉部肌膚容易泛紅,這是因為皮膚屏障受損後,皮膚神經末梢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造成神經源性的炎症反應以及血管擴張。另外,當角質層的屏障被損傷後,皮膚內的水分會大量流失,外界環境中的刺激性物質也可以長驅直入的進入皮膚,於是皮膚就容易對某些成分物質過敏。皮膚屏障修護與皮膚保濕,重點保養習慣有哪些?皮膚保濕能力降低會導致皮膚屏障功能下降,而皮膚屏障功能下降又會進一步導致皮膚保濕能力降低,因此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如何判斷你的皮膚是否出現了屏障功能受損呢?敏感肌保養1.解決皮膚乾燥:皮膚屏障受損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乾】,【乾】到兩頰脫屑,甚至塗抹任何乳液乳霜都鎖不住水分。敏感肌保養2.修護外油內乾:早上起來肌膚像蒙上了一層油,甚至長期下來導致毛孔阻塞而生成閉鎖性粉刺和痤瘡(痘痘)。實際上,肌膚內部的乾燥緊繃感絲毫不輸乾性肌膚狀況。敏感肌保養3.預防紅血絲:皮膚屏障受損導致皮膚耐受性和防禦力下降,風吹、日曬和環境溫度過冷過熱都會導致皮膚充血,時間久了,毛細血管失去彈性,就形成了永久性的紅血絲。敏感肌保養4.調理敏感刺痛:外界的刺激因子透過支離破碎的角質層,甚至深入到真皮層,導致皮膚的敏感刺痛,最後造成皮膚的炎性症狀發生。敏感肌如何改善提前預防?對於敏感肌的朋友們來說,最重要的改善關鍵就是【皮膚屏障的修護】。皮膚屏障除了大家熟知的角質層雙層脂質結構外,皮膚最外層的皮脂膜也是很重要的部分。皮脂膜是由汗液與皮脂混合形成,呈弱酸性,主要的組成成分包括神經醯胺、脂肪酸、膽固醇、甘油、角鯊烯等。敏感肌膚常常也會伴隨皮脂膜的破壞,所以皮脂膜的修護也是必要的。皮脂膜的修護一方面要選用適當的皮脂膜修護成分,例如神經醯胺、角鯊烯、角鯊烷等;另一方面要避免過度清潔與過度去脂造成的二度損傷,洗臉產品一定要選用以溫和界面活性劑為主的弱酸性產品,以維持皮膚表面的弱酸性環境。皮膚的保濕是一個基礎而又相當系統化的工作,敏感肌患者對於足夠的皮膚保溼需求更是重要。做好皮膚保濕可降低肌膚敏感問題的嚴重程度,提高皮膚屏障修護的效果,加速皮膚敏感問題的改善。敏感肌患者在嘗試使用新的化妝保養品前,建議先進行皮膚【斑貼測試】。測試方法是將少量產品塗抹在手腕、前臂內側或者耳後小範圍皮膚上,持續24-48小時後,觀察有沒有皮膚泛紅、搔癢、或出現皮疹。敏感肌的患者在防曬方面也要特別留意,盡量避免使用會造成皮膚刺激的防曬產品,而以能夠大量防禦紫外線的抗UV傘、防曬面罩、大尺寸防曬帽及太陽眼鏡等。敏弱、敏感保養成份有哪些?【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謝銘峻醫師】敏感肌、過敏如何分辨?3招舒緩敏感肌!】
-
2022-11-24 養生.生活智慧王
大S汪小菲床墊銷毀直播…你家的床墊多久沒換了?一睡十幾年恐睡出病
大S、汪小菲的離婚生活費爭討戲碼,昨天發展到全台觀賞床墊銷毀過程的直播(》看詳細)。先別管別人睡的床墊到底是來自瑞典有170年品牌歷史、要價近千萬的Hästens,還是市價約10萬的英國SLEEPEEZEE,反正都不會是尋常人家買的床墊。看完熱鬧,不如來關心你家的床墊是否很久沒換了?再好睡的床墊也有壽命,業者建議至少每五年更換一次,以免在潮濕氣候下長黴危及健康。床墊一睡十幾年,睡出病不自知幾年前有一個病例是這樣:一名40多歲男性接受健康檢查時,被醫師強烈懷疑罹癌,X光檢驗發現肺葉有一塊桌球大小的腫瘤,立即安排開刀,但開胸後,醫師當場呆了,因為那不是腫瘤,竟是成塊的黴菌,問題就出在十幾年沒換的床墊。原來是患者居家環境潮濕,未做好除濕的結果,除了恐怖的壁癌之外,床墊底下竟然佈滿了一大片的黴菌斑點……》看詳細雖然上述是極端案例,但如果剛好是免疫力較差的人,難保被黴菌趁虛而入。許多人家裡床墊一用十幾二十年,可能是很平常的事。但台灣環境潮溼悶熱,居家很多物品易長黴,因此一定要勤於除濕及清潔替換。家居品牌HOLA特力和樂曾受訪表示,床墊應至少一個月清潔一次,可使用除螨機清潔表布,將孳生的細菌清除。並建議最好加上全包式保潔墊,每五年更換一次,才是正確的使用方式。睡眠品質的好壞,撇除自身可能的疾病之外,適合的床墊與枕頭絕對也是不可或缺的原因。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部長詹益聖曾受訪建議,挑選床墊或枕頭時,務必要實際試躺至少3分鐘以上,才比較能夠感受床墊受力後的變化,尤其要觀察脖子、腰部的支撐度是否足夠,床墊是否會陷下去很多,以及腰椎部位是否舒適,並且應選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枕頭。業者也建議,注意床墊表布與邊布的透氣性,才能有效散熱,具有抗菌防螨效果的表布尤佳。寢具清潔 定期清洗+紫外線殺菌不可少枕頭、床包等寢具也是一樣,不要用到壞用到爛才要換!寢具專家郭永興曾受訪指出,當棉花製作的枕頭出現硬化、乳膠枕有脆化、發黃等情況,就是使用年限到了,如果繼續使用,頸部懸空反而有礙身體健康。一般來說,棉花心的枕頭壽命最短,因為長期吸附人體的汗水和皮屑,較易卡塵蟎;乳膠枕最為天然、抗菌,密度越高,支撐力越好,使用年限約8到10年。清潔方面,床包、枕套、被套最好每7到10天清洗一次,如做不到至少一個月也要清洗一次。醫師還建議多多利用太陽的紫外線殺菌,棉被約15天曬一次太陽,每次約曬1小時,每半小時翻一次面。常見的天絲、純棉材質可適度曬太陽,但是蠶絲和羊毛被只能陰曬,不能直接曝曬陽光。【資料來源】.床墊怎防潮?業者:建議5年換一次.你家多久沒換?床墊發霉讓他肺長滿黴菌.睡姿不良、床墊不對,讓你睡到腰痠背痛!挑對床墊這個指標很重要
-
2022-11-21 醫療.自體免疫
異位性皮膚炎病程至少20載 影響生活恐致憂鬱
異位性皮膚炎是病長相當漫長的慢性疾病,全台約有30萬名病友,常因皮膚癢痛難耐,抓到紅腫、破皮。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表示,8成的患者發病都在5歲前,不要去責怪他們為什麼一直抓,因為真的非常癢,若可以從小好好治療,有一半以上的孩童青春期後都可獲得改善。全台約有30萬名疫位性皮膚炎病友,最大病徵就是皮膚乾燥、搔癢,或因為抓癢造成的紅腫、脫屑,且好發於小朋友的身上。朱家瑜說明,異位性皮膚炎就是「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同時也有找到引起的基因,包括絲聚蛋白基因、皮膚表皮障蔽功能有關的基因發生突變,因此產生過敏及免疫反應,亦即異位性皮膚炎。朱家瑜表示,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發病的主因,是生活中的看不見的「塵蹣、黴菌」,以及貓毛、狗毛、花粉等等,若沒有做好相關的環境控管,都可能導致發病。「8成的病患小時候就會發病。」朱家瑜指出,因為異位性皮膚炎屬於先天表皮障蔽功能不佳,大多數孩童在1、2歲的時候就會接觸到過敏原並發病,但也有2成是5歲後發病,甚至遇過70歲發病的個案,不過僅是少數中的少數。異位性皮膚炎的併發症相當多元,朱家瑜說明,由於病友皮膚癢、粗糙,急性發病時會出現流湯、流水、紅腫、熱等症狀;但皮膚破損後就容易產生感染,如金黃葡萄球菌等黴菌、病毒感染,若遭細菌感染也會產生蜂窩性組織炎風險,甚至敗血症。「異位性皮膚炎是不會根治的病。」朱家瑜說,病友若能從小好好照顧皮膚,有一半的個案青春期後會不藥而癒,其餘則轉變為成人型的異位性皮膚炎,慢性反覆發作,最少都會持續20年以上;也因此,長期發病下也伴隨著眼睛結膜過敏、氣喘、鼻子過敏等共病可能,若長期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產生失眠、精神不濟甚至憂鬱等精神疾病。在治療與預防上,朱家瑜建議,第一線治療即為止癢,避免病友過度撩抓,因此會透過抗組織胺止癢、擦藥膏控制發炎,若皮膚乾燥保護力不佳,就要擦好的乳液;若效果不佳,病況一旦惡化,投入第二線的治療則為抗生素、強類固醇藥物塗抹,或是透過光療,以局部紫外線照射,抑制過敏反應。若一、二線治療都未見起效,朱家瑜則說,這時候就會考慮使用全身性的免疫抑制劑,包括低劑量的化療藥物、免疫調節劑,或新一代的生物製劑、標靶治療、小分子抑制劑,都可以調節免疫系統,讓過敏反應緩和一些。異位性皮膚炎病友日常生活中也需要特別注意。朱家瑜提醒,注意皮膚保濕以及做好環境控制,不要接觸到過多抗敏原,使用抗菌防蹣的枕頭、棉被,使用空氣清淨機,但這些都是基本的工作,難免還是會發病,因此重點工作仍是發病期要遵從醫囑規律服藥、擦藥,才能夠避免病況惡化,重拾正常生活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