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0 科別.骨科.復健
搜尋
紅腫
共找到
724
筆 文章
-
-
2020-09-19 科別.感染科
被寵物咬傷小腿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有這些症狀應先就醫
1名中年婦女,日前被寵物貓咬傷小腿肚,造成皮膚有傷口,起初不以為意,但過幾日發現傷口周圍出現紅、腫、熱、痛等情形,並逐漸蔓延至整個小腿,且越來越嚴重。由家人陪同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感染科求診,經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給予抗生素治療並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膿瘍產生,緊急照會外科協助開刀清創處理。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感染科邊建榮醫師表示,一般常見的皮膚感染如「蜂窩性組織炎」,是細菌侵入真皮及皮下組織,較常侵犯的部位為下肢及臉部。最初的症狀通常先以感染部位發紅表現,再漸漸開始腫脹、發熱、疼痛,形成界線不明顯的皮膚病灶。部分病人會伴隨發燒、畏寒等症狀;若細菌穿過皮膚表層,深入皮膚深層的軟組織及筋膜,並沿著筋膜及皮下脂肪層間隙向周圍快速擴展,就會進展成「壞死性筋膜炎」,有皮膚變紫、出現出血性水泡,短時間內有可能發展成敗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的危險因子有許多,包括外傷傷口、手術術後、下肢循環不良、肥胖、香港腳或其他黴菌感染、免疫缺損病人、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癌症等。而動物咬傷可能感染多種混合的病源菌,包括:巴斯德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鏈球菌等。蜂窩性組織炎的治療以抗生素為主,若病況變嚴重、紅腫擴大或疼痛增加,可安排影像檢查確認筋膜骨頭是否受到感染。若傷口出現化膿、壞死,則需由外科手術介入進行清創等治療。邊建榮醫師呼籲,若不幸被動物咬傷,千萬別輕忽,傷口要小心照顧,並且徹底消毒,若出現傷口周圍紅、腫、熱、痛情形,建議立即前往醫院就醫治療。★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9-11 科別.新陳代謝
放任痛風不管反覆發作 這種疾病會跟著來!
你知道嗎?放著痛風不去治療,會提高罹患腎臟疾病的風險。就有一位60多歲的男性,最近身體檢查顯示腎絲球過濾率58 mL/min/1.73m²,被告知恐怕已經罹患慢性腎臟病第三期。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這名男性自述沒有高血壓、糖尿病,但是這半年來經常痛風發作,1個月就有2、3次關節腫痛,但他沒有就醫,僅在發作時自行吃止痛藥,也並未做持續預防的治療,痛風反反覆覆發作。痛風是指尿酸代謝異常,體內產生過量的尿酸檢查發現,他的血液檢測尿酸值為 9.3 (正常值2.6-7.2 mg/dl),超音波顯示腎臟有許多結石,尿中蛋白質未過量,尿中紅血球稍微增加,於是開始使用降尿酸藥物預防痛風。1個月後痛風未再發作,血液尿酸值為4.8 (2.6-7.2 mg/dl),腎絲球過濾率63 mL/min/1.73m²。何一成指出,痛風是指尿酸代謝異常,體內產生過量的尿酸,或者尿酸的排泄受阻,使得血中尿酸濃度上升,尿酸鈉鹽沈積在關節的滑囊液中,引起急性或慢性關節腫脹疼痛及變形。尿酸鹽晶體沉積於組織或關節腔內所引起的病變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尿路結石和痛風性腎病變。痛風發作的部位,常在腳大拇指近端關節處,突然發生嚴重的紅腫熱痛,也可能發生在腳踝、膝關節、手關節等,發作常在數天到一週緩解,可能一個月會發生數次,但也有數年才發作一次。痛風自行吃止痛藥,小心腎臟損傷!何一成指出,國人罹患慢性腎臟病的原因多為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痛風造成腎功能下降可能有2個原因,尿酸沉澱在腎臟組職造成傷害,以及痛風發作時過量服用止痛藥也會造成腎臟的負擔。何一成進一步說明,人體超過60%的尿酸是由腎臟排泄到尿液中,會使尿液偏酸,容易形成尿酸結石,小的結石可隨尿液排出,大的結石會阻塞腎小管或輸尿管。此外,尿酸鈉鹽結晶會沈澱在腎臟毛細血管壁與間質組織,引起發炎反應,會使腎臟萎縮、硬化,導致腎功能異常。痛風反覆發作,腎功能可能出問題治療方面,初期的治療目標為紓解急性痛風的症狀,急性痛風的處方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但腎功能不佳者不適用,另外還有秋水仙素、類固醇。若血中尿酸值仍高,可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或促進尿酸排泄藥物(有腎結石不適用尿酸排泄藥物),由於這些藥物可能會使急性發作的症狀更加惡化,用藥宜在急性發作症狀緩解之後的一到兩週之後才開始。一般而言,痛風患者要有兩次以上的發作才會建議使用預防性用藥,但如果關節已經出現損傷、痛風石、尿酸性腎病變也會考慮用藥。最後,何一成提醒,痛風發作是由於尿酸鹽晶體沉積於關節腔內所引起的關節發炎腫痛,造成身體很大的不適,尿酸鹽晶體也可能沉積於腎臟、造成尿路結石、痛風性腎病變、腎衰竭。痛風患者,要注意均衡飲食,勿過多食用含普林食物,每日喝足量水分,並評估使用藥物預防,不僅減少了發作的痛苦,也保護了珍貴的腎功能。延伸閱讀: 愛吃海鮮易致痛風? 醫師說最大原因是「這些」 店都打烊了還不走?吃霸王餐?原來是這個原因走不動  
-
2020-09-10 新聞.用藥停看聽
痛風亂吃止痛藥 小心腎損傷
一名60多歲男性,沒有高血壓與糖尿病,半年來經常痛風發作,關節腫痛又自行吃藥解痛,健檢時,被告知可能罹患慢性腎臟病。檢查發現,血液檢測尿酸值超標,超音波顯示腎臟有許多結石,尿中蛋白質未過量,尿中紅血球稍微增加,醫師使用降尿酸藥物預防,一個月後患者痛風未再發作。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提醒,痛風患者若自行吃止痛藥,很可能會添加腎臟負擔,進而引發慢性腎臟病。何一成表示,痛風是指尿酸代謝異常,當體內產生過量的尿酸,或尿酸的排泄受阻,使血中尿酸濃度上升,就容易沉積在關節的滑囊液中,引發急性或慢性的關節腫脹疼痛與變形,演變成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尿路結石和痛風性腎病變等。他說,痛風發作的部位,常在腳大拇指近端關節處,會突然感到嚴重的紅腫熱痛,也可能發生在腳踝、膝關節、手關節等,發作常在數天到一周緩解,可能一個月會發生數次,但也有數年才發作一次。何一成說,痛風造成腎功能下降的可能原因有兩個,尿酸沉澱在腎臟組織造成傷害,以及痛風發作時過量服用止痛藥,也會造成腎臟的負擔。人體超過60%的尿酸是由腎臟排泄到尿液中,會使尿液偏酸,容易形成尿酸結石,小的結石可隨尿液排出,大的結石會阻塞腎小管或輸尿管。尿酸鈉鹽結晶會沉澱在腎臟毛細血管壁與間質組織,引起發炎反應,會使腎臟萎縮、硬化,導致腎功能異常。何一成提醒,痛風患者要注意均衡飲食,不要吃太多含普林食物,每日多喝水,少攝取酒精,並就醫評估使用藥物預防,來減少發作的痛苦,保護腎功能。
-
2020-09-10 科別.眼部
乾眼症、過敏性結膜炎 療法不同
時序漸入秋季,氣溫變化大,不少人出現眼睛乾澀、發癢、紅腫等不適,可能是乾眼症或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症狀類似,但治療方式不盡相同。聯新國際醫院眼科主任張文瑞表示,乾眼症一年四季都有,秋冬天氣乾燥會較明顯,或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暖氣房濕度低、看手機、電腦而減少眨眼頻次,都可能造成眼球無法獲得淚液濕潤而乾澀。過敏性結膜炎主要是接觸到過敏原引發過敏反應,可分季節性與常年性。季節性的過敏原與四季更迭有關,如花粉;常年性的過敏原以塵蟎、灰塵最常見。過敏性結膜炎與乾眼症都是眼表面的疾病,大多不至於造成視力損害。張文瑞指出,乾眼症與過敏性結膜炎在症狀上有些類似,眼睛皆感覺乾澀發癢。治療上以症狀緩解為主;針對過敏反應,會開立抗組織胺藥物,必要時以類固醇藥物治療。人工淚液對乾眼症有效,對過敏性結膜炎也有一些效果,因為可以沖淡眼表面的過敏原。張文瑞提醒,眼睛癢也可能是兩者合併發生。熱敷對乾眼症有幫助,對過敏性結膜炎卻適得其反,恐加重癢與發炎反應。民眾如不確定,最好還是到醫院檢查。
-
2020-09-01 科別.骨科.復健
高壓氧治療慢性骨髓炎 七旬婦告別輪椅騎機車代步
彰化縣二林鎮76歲張姓婦人兩年前發生車禍,右小腿腿骨斷好幾節而且有開放性傷口,手術沒接好腿骨還併發慢性骨髓炎,走路需靠輪椅和助行器,她因此意志消沈,家人帶她到衛福部立彰化醫院,申請健保給付高壓氧治療10多次,已能行走自如,恢復往日神采。部立彰化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兼骨科醫師陳柏辰今天表示,慢性骨髓炎是開放性骨折或骨科手術後常見的併發症,主要原因是細菌深入骨髓,未能及時清除,導致細菌在骨髓的巢狀結構內建立根據地,破壞骨骼血流循環,引發局部缺氧和長出疤痕組織,所以正常免疫細胞與抗生素無法深入感染核心,只能暫時壓抑,無法根除,是很棘手的併發症。張姓婦人兩年多前騎機車撞上電線桿,右小腿開放性粉碎性骨折,好不容易熬過清創、皮瓣移植、髓內骨釘等手術,卻併發慢性骨髓炎和骨折不癒合,為了治療骨髓炎,她吃了一年抗生素,吃到胃腸不適、精神倦怠及全身消瘦,還需要靠輪椅與助行器才能行走。陳柏辰說,一旦罹患慢性骨髓炎,傷口不癒合、流膿、紅腫熱痛,甚至造成肢體失能,高壓氧能加強側肢循環生成,加速傷口癒合、帶入更多抗生素到達感染周邊,高濃度氧氣也能直接殺菌、加強白血球的殺菌功能,加強抗生素的殺菌力;他為張婦申請健保的高壓氧治療,每周3次、每次1小時,10多次之後,張婦不需步行輔助器,已經可以騎機車到院高壓氧治療,生活自理能力大幅提升。張婦「歡頭喜面」到院治療,她說,原本沒胃口,吃不下,自從病情好轉,她的食量增加,每餐半碗飯變1碗飯,體重從55公斤增到60公斤,不再整天疲軟無力,精神和體力都變好,雖然還沒健步如飛但已經可以騎機車,最重要的是健保給付高壓氧治療,她不用擔心醫療費。
-
2020-08-3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乾癬」不是「癬」! 中醫師詳解兩者不同之處
一般人常會把乾癬與癬混淆,皮膚癬是由真菌感染的皮膚病,常出現小水泡,在悶熱潮溼的天氣特別容易感染,常見的如香港腳、灰指甲,但較容易治療,只要鞋子輪替穿、保持患部乾爽、多曬太陽殺菌,即可改善症狀。中醫師鄭愛蓮表示,乾癬則是免疫反應失調所致,不具傳染性,通常與遺傳有關,發作時紅腫、脫屑,病灶處會有一層又厚又硬的皮,因此乾癬又稱「牛皮癬」或「銀屑病」。 乾癬:常分布於頭皮、腹部、背部、四肢關節處鄭愛蓮進一步解釋,乾癬常分布於頭皮、腹部、背部、四肢關節處,嚴重者甚至會關節腫痛,患者的皮膚會增生,造成一搔抓就皮屑滿地的現象,因此常給人觀感不佳,進而影響自信心,療程通常以「年」來計算,需要極大的耐心。「中醫治療乾癬,有一定的規律。」鄭愛蓮指出,乾癬患者通常轉介中醫時,都已有1至2年的病史,已使用過西藥如類固醇治療,尤其像上述患者,因乾癬病史久,嘗試過各式西醫療法,故病症變得較為複雜,治療更棘手。中醫治療時一定會先經歷反彈期,此時症狀會加劇,患者務必要耐心撐過,之後病情就會慢慢好轉。乾癬症狀通常在夏季會改善 多曬太陽、多運動出汗助代謝鄭愛蓮說明,中醫用藥主要以調理肝氣,再加以藥性清、溫之用藥,如:三黃、茯苓、白茯,來健脾利溼,促進代謝。此外,由於乾癬患者的皮膚乾燥,故會選用質地較油的外抹中藥膏,清熱解毒,能幫助止癢。曾有1位病人Henry(化名),乾癬病史長達10年之久,過去都以西醫治療,也使用過生物製劑治療2年,卻不見成效,後來轉由中醫治療,聽從醫師遵囑,為了多曬太陽,不惜從台北搬至南部居住,每半個月回診拿藥1次,如此持續治療3年,病情終獲大幅改善。鄭愛蓮提醒,乾癬症狀通常在夏季會改善,因此建議患者要多曬太陽、多運動出汗,才能幫助體內代謝。飲食方面以豬肉、雞肉為主,病情改善後可酌量食用牛、羊、海鮮,但切忌螃蟹和飲酒。也要減少抽菸及糖份攝取,不熬夜,盡量在12點前上床睡覺,並適時舒壓,壓力也有可能會引發乾癬的潛在因子。(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連滑手機都困難! 乾癬性關節炎5病徵別小看 乾癬性關節炎早期有3大警訊! 亂吃補恐加重病情惡化
-
2020-08-27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眼睛紅腫痛不是結膜炎,竟是「皮蛇」!醫師:注意是否還有這些症狀
55歲的林女士,因為左眼紅且有異物感而就醫。她表示,自己從事地方基層防疫工作,因工作繁忙使得睡眠不足,起初以為是結膜炎,但3天後左眼四周皮膚冒出腫痛的紅疹和水泡,左眼不僅出現灼熱刺痛感,視力也模糊。經嘉義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吳沛倫診斷,林女士罹患的是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所幸在接受一周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後,症狀逐漸改善,也沒影響到視力。「帶狀疱疹」因初期症狀表現變化多端容易被忽略,加上老一輩對皮蛇多有迷思,認為只要沿著神經分布繞成一圈後就有致命危機,因此,常不願意尋求正規醫療,而選擇錯誤偏方。吳沛倫指出,帶狀疱疹發生率約10~20%,最常發生於年長者(60歲以上)或免疫力不全的人。隨著年齡漸增,帶狀疱疹的發生率愈高,據統計,80歲以上的銀髮族群中,甚至有高達一半的人曾得過帶狀疱疹。帶狀疱疹和水痘是由同樣的病毒所引發!大多數的帶狀泡疹,是因為幼時感染的水痘病毒潛藏於脊髓神經節中,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再度活化,病毒會順著神經控制的皮節分布,長出叢聚性的疼痛水泡和皮疹。她進一步說明,在皮膚上長出水泡前,會先出現不明原因刺痛和麻脹感,這是神經發炎產生的疼痛,即使水泡消失仍可持續超過三個月,是為疱疹後神經痛。吳沛倫指出,神經是雙側分布,但各管轄一邊,因此帶狀疱疹只會感染一側神經,幾乎不會有繞圈情形。皮蛇可能出現在任何部位,若長在額頭、頭皮、眼皮或鼻子時,可能會波及眼睛,因病毒已侵犯顏面三叉神經的眼分支神經。眼睛一旦受到病毒感染,輕則出現頭痛、結膜炎、角膜炎、虹彩炎等;嚴重則會有角膜潰爛、角膜混濁、視神經炎、動眼神經麻痺、青光眼、急性視網膜壞死,並留下視力受損的後遺症,最嚴重可導致失明。她提醒,只要發現眼睛周圍長出水泡,務必儘早尋求眼科醫師作進一步的檢查,而治療上則遵循3大重點為:「抑制病毒」、「照顧膿疱傷口」、「舒緩疼痛」。吳沛倫表示,服用抗病毒藥的黃金期是發疹的三天內,可減少發疹數量,減少疼痛。皮膚患部可以塗抹抗生素藥膏,但千萬不能戳破水泡以免次發性感染,也可穿著寬鬆衣服避免磨擦水泡引起疼痛。若侵犯到眼睛時,則須視病情給予局部抗發炎和抗病毒的藥物等,有時還需加抗青光眼降眼壓藥物,以免青光眼造成視力下降,充足的休息、水分及營養的補充都有助提升免疫力。
-
2020-08-26 科別.皮膚
獨木舟戲水雙腿曬成紫芋 醫:曬傷程度已達真皮層
夏日出遊,從事水上活動要小心。45歲陳先生,日前與家人安排熱門的獨木舟戲水之旅,但未防曬、穿輕便上衣短褲就上場,沒想到,一趟4小時獨木舟之旅,雙腿嚴重曬傷,皮膚起水泡,還出現「紫芋」色,嚇得趕緊就醫,曬傷程度已達真皮層。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表示,該名患者未作任何防曬措施,從上午8點划到中午12點,過程中也忽略刺痛感、不知曬傷,隔天又參加步道行程,由於沒有休息,加上褲子不斷摩擦雙腳,曬傷部位受損更嚴重,就醫時下肢腫脹、疼痛不已,腿部布滿大小水泡。經治療後,患者腿部曬傷發炎狀況改善許多,建議恢復期要多抬腳、多休息,不要讓雙腳皮膚受外力摩擦,以免水泡發炎惡化。黃季怡說,皮膚過度接觸紫外線,容易曬傷,產生紅腫、刺痛及發熱症狀,曬傷範圍若達真皮層,皮膚發炎反應會更嚴重,出現水泡、滲出液,甚至脫水。當曬後皮膚出現刺痛感,即是曬傷的警訊,當下可以流動冷水沖或濕敷患部降溫,並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降低曝曬的傷害。曬後恢復期也很重要,黃季怡指出,曬後治療首要鎮定舒緩,如果有水泡或傷口,必須就醫治療;適時補充維生素C及蛋白質,可幫助傷口癒合。曬傷後的10至14天是恢復期,此時皮膚還很脆弱,盡量讓患部休息,不要外出曝曬,注意衣著材質,不要摩擦皮膚,避免傷口再度感染。此外,黃季怡強調,防曬措施一定要確實,耳朵及頸後是容易被忽略的防曬部位,除了勤擦防曬品,可搭配物理性遮蔽方式,如穿著長袖或防曬衣物保護皮膚,適時補充水分,才能降低曬傷的發生。
-
2020-08-25 科別.皮膚
夏日獨木舟之旅 熟男雙腿竟曬爆成「紫芋」
夏日出遊水上活動時要小心。45歲陳先生,日前把握暑假尾聲,與家人安排熱門的獨木舟戲水之旅,但未防曬、僅穿輕便上衣短褲就上場,沒想到一趟4小時獨木舟之旅下來,雙腿嚴重曬傷、起水泡,呈現「紫芋」般顏色,嚇得趕緊就醫,曬傷程度已達真皮層。收治該男子的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表示,患者就醫時表示從上午8點划到中午12點,一時大意未作任何防曬措施,過程中也忽略刺痛感、不知已曬傷,隔天又參加步道行程,由於沒有休息加上褲子不斷摩擦雙腳,曬傷部位受損更嚴重,就醫時下肢腫脹、疼痛不已,腿部佈滿大小水泡。所幸患者經治療後,腿部曬傷發炎狀況改善許多,已叮囑該男恢復期要多抬腳休息,不要讓雙腳皮膚受外力磨擦,以免水泡發炎惡化。黃季怡說,曬傷是由於皮膚過度接觸紫外線,產生紅腫、刺痛及發熱的症狀,曬傷範圍若達真皮層,皮膚發炎反應會更嚴重,出現水泡、滲出液,甚至有脫水的危機。當曬後皮膚出現刺痛感,即是曬傷的警訊,當下可以流動冷水沖或溼敷患部降溫,並補充水份及電解質,讓曝曬的傷害降低。而曬後恢復期也很重要,她說過去曾遇過曬傷患者治療後不到幾天,以為沒事又外出運動,結果水泡惡化又趕緊回診。她說,曬後治療首要鎮定舒緩,如果有水泡或傷口須就醫治療,適時補充維生素C及蛋白質幫助傷口癒合,曬傷後的10至14天是恢復期,此時皮膚還很脆弱,盡量讓患部休息,不要外出曝曬,注意衣著材質,不要磨擦皮膚,避免傷口再度感染。此外,她表示,防曬措施一定要確實,臨床上以耳朵及頸後是容易被忽略的防曬部位,除了勤擦防曬品,可搭配物理性遮蔽方式如穿著長袖或防曬衣物保護皮膚,適時補充水份,才能降低曬傷的機會。
-
2020-08-23 科別.泌尿腎臟
尿尿顏色太黃可能是水喝太少! 當心下一秒「這病」就來襲
夏季天氣很多人都想要躲在冷氣房中,晚上找三五好友聚餐,來上幾杯冰冰涼涼啤酒消暑,沒想到一不小心就陷入痛風危機!國泰醫院風溼免疫學科主任醫師陳堃宏提醒,身體水份減少尿酸結晶發生機率就會上升,啤酒又特別會增加尿酸結晶生成,如果沒有適時讓尿酸排出體外,痛風就很容易發作。人體與飲食都會出現尿酸 汗水蒸發快恐增加尿酸濃度陳堃宏表示,人體本身就會產生尿酸,飲食也會攝入普林而代謝成尿酸,必須由尿液才能排出體外;但夏天氣溫高室外容易流汗,冷氣房內汗水容易因室內乾燥蒸發,如果沒有適當補充水份,血液含水量降低,身體就會降低產尿量,尿酸就沒辦法排出,而當血液尿酸濃度增加,體內出現尿酸結晶的風險就會上升。陳堃宏強調,一定要排尿,血液尿酸濃度才會降低。但當身體因流汗而失去水份時,尿酸就沒辦法代謝,因此在夏天不管在室內外流汗時,如果不能隨即補充水份,當尿酸結晶出現時,就很可能痛風發作。許多痛風高風險的民眾,就是在夏天不知不覺流汗過多,也沒有適當飲水,才導致痛風突然發作,其中又以足部關節疼痛最常見。夏日三五朋友啤酒饗宴 恐身陷痛風發作危機另一方面,夏天經常是三五好友聚餐喝啤酒的好時機,然而陳堃宏也說,會搭配啤酒的「大餐」,就有許多是高普林食物。啤酒尤其更是痛風「高危險」的飲料,相對其他酒類,啤酒內的啤酒花在研究發現中,很容易誘發痛風發作,再加上酒精作用下,就有可能讓血液水量下降,1場大餐下來就容易痛風發作。小便黃不黃 觀察身體濃縮尿液的程度陳堃宏特別說明,每天一定要喝水至少1,500c.c.,同時也要隨時提醒自己,是不是喝了水卻沒有尿?如果喝了水卻遲遲沒有尿液,身體水份很有可能就是因汗水流失,假使尿液顏色越來越黃,也代表身體在濃縮尿液,血液水份不足;因此必須讓自己補充水份,提高血液水份增加排尿量,降低尿酸濃度。尿酸平時維持正常數值 才不擔心偶爾瞬間升高陳堃宏提醒,抽血檢查尿酸,如果數值在4至6會判定正常,如果高出6以上,甚至達到8或9就要特別小心,尿酸濃度並非穩定,而是會隨著飲食、血液水份量、身體狀況等因素上下變動。如果平時能夠維持在正常數值,偶爾因吃大餐或喝少了水,雖然尿酸濃度升高,但引發痛風的機會就沒有那麼高。陳堃宏持續說,如果平時血液尿酸濃度就高於正常值,不一定會馬上引發病症,但假使突然排汗量增加、水喝少了、吃了大餐、或喝了啤酒,尿酸濃度快速上升,就很容易形成尿酸結晶,累積在大腳指關節、腳背、膝蓋、手腕、手指關節等處,當發生紅腫熱劇痛之時,就很可能是尿酸結晶而導致痛風。 ※ 提醒您: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痛風關鍵不在高嘌呤! 你每天喝的這2種飲品才是元兇 酒後嘔吐是正常現象? 太天真!食道破裂死亡率幾近100%
-
2020-08-20 醫療.自體免疫
乾癬性關節炎早期有3大警訊! 亂吃補恐加重病情惡化
乾癬不只皮膚有狀況 3成患者發展成乾癬性關節炎手指、手腕關節腫脹,皮膚紅腫、脫屑,當心這不是普通的關節炎,而是乾癬性關節炎。乾癬除了紅色斑塊、皮屑脫落的皮膚症狀外,還會合併其他部位的共病,根據統計,約有3成患者會發展出乾癬性關節炎。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蔡秉翰主任指出,乾癬性關節炎是一個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除了手部會受到關節炎影響外,也容易在周邊出現小關節病變、不對稱關節病變、遠端關節病變,甚至可能侵犯到脊椎,症狀表現相當多樣化。 免疫不正常活化 吃補恐加重病情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乾癬是因為壓力、環境等因素刺激,造成免疫系統不正常活化所致,許多患者一聽是免疫出問題,就想透過保健品或食補增強免疫力,不過小心吃補反而使病情更加嚴重。蔡秉翰主任表示,這類患者屬於免疫系統失調,並非缺乏免疫力,若是服用補品或保健食品,反而會刺激免疫系統,導致病情惡化,所以一般不建議患者額外補充保健食品或者食補,維持正常、均衡、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才是避免疾病惡化的關鍵。 避免關節變形 生物製劑精準阻斷發炎訊號乾癬性關節炎患者若沒有接受妥善治療,關節有高風險發生無法復原的變形。除了透過物理治療及照光治療等非藥物治療改善症狀,第一線用藥會選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減少發炎腫痛,通常還會搭配疾病修飾藥物合併治療,療效不理想的患者,經醫師評估後,可以選擇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標靶藥物治療。蔡秉翰主任進一步說明,生物製劑可以精準鎖定發炎因子,阻斷發炎訊號,不僅可以改善皮膚症狀,也有助於延緩關節破壞,減少關節變形的風險。乾癬性關節炎早期有警訊 熟記336法則及早治療提醒乾癬患者留意早期症狀,熟記336防禦法則:頭皮、指甲、私密皺褶處3處是否有皮膚病變;以及關節出現僵、腫、痛等3大警訊;一定要把握6個月乾癬性關節炎黃金治療。此外,患者也應注意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不隨意吃補或保健食品,多與醫師溝通,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都有助於改善病情,恢復良好的生活品質。(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僅傷關節! 細數6大恐怖併發症 連滑手機都困難! 乾癬性關節炎5病徵別小看
-
2020-08-15 科別.眼部
眼藥水保養眼睛? 千萬別亂點 購買前必了解的3個眼藥水小知識!
當您眼睛突然發癢時怎麼辦?食藥署提醒,民眾若要自行購買眼藥水緩解不適,一定要先看以下3點眼藥水知識喔!一、眼藥水種類多,您適合哪一種? 在藥局或藥粧店購買屬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或成藥,不必經醫師處方的眼藥水時,除了要詳讀產品藥品標示,及說明書所刊載的適應症、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等相關資訊,也要遵照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用藥,若病情未獲得改善或加重時,就要立刻就診。一般市售眼藥水的用途大多為緩解眼睛疲勞、乾澀及紅腫發癢等症狀,常見成分有:1.緩解眼睛乾澀的氯化鈉,帶來清涼感的氯化鉀。2.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消除眼睛疲勞的維生素A及維生素B群。3.Naphazoline、Tetrahydrozoline、Phenylephrine為血管收縮劑,能減緩結膜充血的狀況。二、眼「藥」水是藥不是水!有些人習慣點眼藥水來緩解眼睛的不適症狀,卻忽略過度依賴眼藥水只能治標而不治本,因為眼藥水仍屬於藥品,若平時用得太頻繁,可能會讓雙眼無法自然分泌淚液,進而演變為乾眼症。對於已有白內障、青光眼及乾眼症等眼疾患者,請務必使用眼科醫師開立的眼藥水,不宜自行選購。三、正確用藥保有健康雙眼!充足睡眠、均衡飲食、不過度使用3C產品,並讓雙眼充分休息,才能常保眼睛水亮健康。若要使用眼藥水,請務必向醫師、藥師或藥劑生諮詢,並遵照藥品說明書中的使用方式、注意事項及保存方法。若眼睛不適許久未緩解,甚至已影響作息,就要及時就醫喔。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8-15 新聞.科普好健康
「退化性關節炎」不是老人專利!換人工膝關節,不需荷包大失血
「陳醫師,真的不用兩萬嗎?真的可以用微創手術開嗎?真的可以讓我再正常走路嗎?」86歲的阿公,顫抖著一雙變形的膝蓋,已呈現O型的腿很激動的問我。阿公一輩子都在田園農作或到海邊打零工,早在十多年前就被告知膝蓋軟骨磨損,而且嚴重變形,需要動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只是考量到術後復健與照顧問題,以及從電台聽到的微創手術費用都相當昂貴,所以阿公一直不敢開刀。退化性關節炎 不是老人專利據統計,每十個70歲以上老人,就有七個飽受退化性關節炎之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998年報告,到西元2025年,世界上有近25%的人口,由於骨關節的問題而導致行動不便,而65歲以上罹患比率更高達74%。退化性關節炎不完全是老人家專利,過度使用、受傷、肥胖、慢性病、體質虛弱或缺乏運動、基因遺傳等,會讓關節軟骨磨損提前到二、三十歲,導致人未老關節先衰。軟骨是襯於骨頭關節面的結締組織,它就像個有緩衝功能的軟墊子。當軟骨退化,磨損趕不上修復速度,厚度變薄失去彈性,關節腔變窄,會刺激硬骨邊緣增生長出骨刺;當軟骨損耗到硬骨摩擦硬骨,骨頭就會受傷,引起疼痛。且軟骨磨損時會產生碎屑,身體的白血球會趕過來吞噬,引發關節腔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病人行動於是愈來愈受限,久而久之,雙腿膝蓋變形,變成O型腿。人工膝關節置換 成功率9成人工膝關節置換為半世紀來骨科最成功的手術之一,高達九成的患者可以經由這個手術清除關節積液、移除增生骨刺、矯正膝蓋變形,大大提升生活的品質。而其中材質更從傳統的聚乙烯墊片(polyethylene),到交鏈型墊片(cross link)、維他命E墊片、陶瓷,甚至手法也從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到微創人工膝關置換、機械手臂關節置換;手術住院費用則從兩萬到五十萬,可以從生活型態與經濟能力做考量。便宜有好墊片 平均可用逾10年目前在健保制度下,依然可採取微創的手術技術,減少對膝蓋組織的破壞;手術中亦可採多層面的雞尾酒式止痛藥物注射,降低術後疼痛的天數;手術後隔天也有專門的復健團隊介入,協助下床行走。所採用的膝蓋墊片是傳統的聚乙烯墊片,即便是最傳統、健保給付最便宜的墊片,平均使用年限亦有十至十五年,對年長、活動需求沒有這麼強烈的患者,已屬足夠。在三個月內,我階段性的幫王老先生進行了兩腳的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後隔天可以下床,生活幾乎可以自理;而手術費用則是兩萬有找。阿公的膝蓋和人生就此截彎取直,阿公也很海派地用台語說:「陳醫師,真多謝!你真的是賣我俗!但不是賣我歹!」健保真的是台灣醫療奇蹟,先不論這制度有多少醫護人員的血汗,至少在這裡,它造福了這濱海城鎮,世代定居的一群海口人:「賣你俗,毋是賣你歹!人工膝關節置換,便宜也有好貨!」
-
2020-08-14 科別.皮膚
異位性皮膚炎最癢的時候,為何總在下班後?醫師:你的過敏,其實是這問題害的
壓力會讓皮膚癢一發不可收拾「心情一煩躁,皮膚就跟著癢!」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經驗?也有些人的狀況是:「忙了整天回到家、一放鬆反而全身癢起來!」以上2種狀況,都與前面提過的「自律神經」運作有著密切關係。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會分別在人體緊張興奮以及放鬆休息時進入活動模式,但問題同時也出在這裡。也就是說,兩者只要其中一方運作過度造成失衡,就有可能誘發搔癢。以交感神經為例,當人體處於持續精神緊繃、煩躁不安的狀態,自律神經運作將一面倒向交感神經,造成腎上腺素分泌過多。當腎上腺素過量,就會讓身體製造更多引起抗敏反應的免疫球蛋白「IgE抗體」,並活化肥大細胞運作、釋放更多組織胺,致使皮膚奇癢難耐。而IgE抗體還會觸發其他過敏反應、引起肌膚發炎。另一方面,當我們卸下壓力、進入放鬆狀態,就輪到副交感神經上場了。一旦副交感神經運作居於上位,血管便會舒張、加速血流,讓體溫升高。在這樣的狀況下,便會壓迫到血管周圍的癢感知覺神經、活化肥大細胞,產生陣陣搔癢。我對上百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做過簡單的調查,問他們一天當中皮膚最癢的是什麼時候?結果,比例最高的答案是「下班回到家換衣服的時候」。也有不少人回答:「一坐上馬桶大腿就開始劇烈發癢,只能一直去抓。」顯然,與壓力釋放有著相當程度的關係。由此可見,造成搔癢的背後因素千奇百怪,想要仔細釐清並不容易。這也正是我之所以會不斷強調「掌握搔癢的問題癥結比什麼都重要」的原因。光過敏每百人之中就有4個人接觸光照會引起過敏反應「小時候都曬得黑黑的,但現在只要曬到一點太陽就會皮膚癢,甚至出現紅腫……」如果你也有相同困擾,可能是「光過敏」,也就是「光敏感性皮膚炎」所致。對於光過敏患者來說,即使是正常的紫外線曝曬量,也會導致皮膚過敏、搔癢紅腫的現象,甚至誘發濕疹、蕁麻疹、水疱等症狀。在日本,每百人就有4人罹患這種紫外線光敏感,而我也是其中之一。只要紫外線高峰季節4~9月一到、一旦被日光照射又沒擦防曬用品,皮膚就會冒出一顆顆米粒大小、又紅又癢的疹子。光過敏的發病特徵因人而異,有的人只要曬太陽短短幾分鐘就出現症狀,也有人是持續接觸紫外線好幾天才會發作。此外,有些食物、化妝保養品、維他命劑、外用或內服藥物等,也都會加重皮膚光敏感的問題。當患者接觸這些來源並於體內進行代謝之後,就會轉化成光毒物質;若再加上日光曝曬,就會在皮膚日曬處顯現出敏感症狀,也因此,這種皮膚病症又被稱作「光過敏性藥物疹」。使用柑橘香氛精油需特別注意【食物】在容易誘發光過敏的食物中,常見的水果類有:檸檬、柳橙、萊姆等柑橘類及無花果;蔬菜類則有芹菜、西洋芹等繖形科植物或小黃瓜等。這些食物都含有一種名為「補骨脂素(Psoralen)」的「光毒性」成分。光毒性是指在接觸含感光成分的物質後,再加上經由紫外線曝曬,就會對皮膚造成發炎紅腫症狀,亦常伴隨劇癢或起水疱,甚至也可能在皮膚表面留下程度不一的色素沉澱與斑點。有些人在飲用這類食材製成的果汁後,只要一遇日曬,皮膚就會起疹子,所以千萬不能輕忽大意。【化妝品或香水類】化妝品或香氛產品常見的佛手柑精油成分,其中也含有「呋喃香豆素(Furocoumarin)」這種具光毒性的有機化合物。此外,一般芳療常用的柑橘系精油也多含有呋喃香豆素,包括佛手柑、苦橙(塞維亞柑橘)、檸檬、歐白芷根與馬鞭草精油等。由於這類精油具感光性成分,所以建議在使用後的12~48小時內要盡量避免直接曝曬日光。擦對防曬,就能避免肌膚問題【維他命劑】維他命劑也容易引起光過敏。其中尤以維生素B2、B6為最,有的人攝取後一經日光曝曬就會引起過敏反應。也因此,如果一接觸紫外線皮膚就莫名發癢,就要懷疑是否為保健食品所含的維生素所致。【藥物】有些藥物也會添加引發光過敏的成分,例如含鎮痛消炎成分「可多普洛菲(Ketoprofen)」的貼布、抗生素、降血壓血糖藥,或部分抗組織胺藥物,這些都有可能會造成「光敏感性皮膚炎」。因此,長期使用這類藥物的患者,務必與醫師詳細確認。而在臨床上,皮膚科也會採用光敏感試驗或光貼布試驗來為病患進行過敏原檢測。須提醒的是,不管是哪種情況所致,光過敏症狀幾乎都是突如其來、讓人措手不及。要預防光過敏,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紫外線曝曬並塗上足夠的防曬用品,包括衣袖遮不到、容易被曬到的地方都不能遺漏,下巴下方或掌心等部位也要記得補擦。同時,也要搭配陽傘與遮陽帽,讓防曬效果加倍。另外,也應盡量避免在早上10點~下午2點這段紫外線輻射最強的時間外出。書籍介紹書名:自己的皮膚自己救!:1分鐘活化肌膚!全球臨床與研究冠軍名醫的「救膚養肌術」,教你改變膚況、根除皮膚問題!作者:豊田雅彦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19/11/15作者簡介/豊田雅彦 (TOYODA MASAHIKO)截至目前已發表1800餘篇醫學論文、為眾多醫療書籍執筆。一年最多可達兩百五十場以上的學術發表、衛生單位講座及專題演講等,遍及國內外。不但是日本皮膚疾病、搔癢治療與漢方醫學先驅,並對相關領域學術發展及啟蒙教育有極大貢獻。日本皮膚科學會認可之皮膚專科醫師、日本過敏學會認定之專科醫師、日本和漢藥學會理事、日本研究皮膚科學會理事、日本型態研究學會理事。亦為日本美容皮膚科學會、日本乾癬學會、日本皮膚免疫過敏學會、日本皮膚病理組織學會、日本皮膚惡性腫瘤學會、The Society for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Federation of Clinical Immunology Societies等單位之會員。合著及共同編寫書籍包括《透析東洋醫學!帶你認識九位漢方名醫》(現代書林)等多部著作。延伸閱讀: 陳文茜:11歲時,家對面的麵攤老闆,用一碗陽春麵讓我記了一輩子
-
2020-08-11 科別.骨科.復健
緊張焦慮竟也可能引發頸椎問題 專家提醒注意這些典型症狀
提到頸椎病,很多人會想到頸部慢性損傷、咽部及頸部感染、局部感受風寒濕之邪與急性外傷等原因,其實情志、情緒因素也可能引起頸椎病,即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受各種因素影響,人們或多或少會出現緊張焦慮,有些人就會激發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出現各種症狀。因此,我們需要瞭解這種疾病,也要清楚這類患者的治療與傳統頸椎病治療稍有不同。什麼是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交感型頸椎病是由於椎間盤退變和節段性不穩定等因素,進而對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末梢造成刺激,產生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的一類頸椎病。交感型頸椎病症狀繁多,多數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少數為交感神經抑制症狀。典型症狀有哪些?頭部症狀:頭痛或偏頭痛、頭沉、頭昏、枕部痛或頸後痛。面部症狀:眼裂增大、視物模糊、眼窩脹痛、眼目乾澀等症狀。心臟病症狀:心跳加快、心律失常、心前區疼痛和血壓升高。周圍血管症狀:表現為肢體發涼怕冷,局部溫度偏低,或肢體遇冷時有刺癢感,或出現紅腫、疼痛加重現象。還可見頸部、面部和肢體麻木症狀。出汗障礙:表現為多汗。這種現象可局限於頭部、頸部、雙手、雙足、四肢遠端或半側身體。其他:肢體發涼怕冷,還可有一側肢體少汗,頭頸、顏面或肢體麻木等現象。情緒不良如何加重頸椎病情緒是心理反應的重要表現形式,與疾病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係。不良的精神情緒可誘發頸椎病,臨床發現很多頸椎病患者心情好時症狀減輕,心情不好時症狀多加重。當我們情緒緊張時,頸部肌肉發生不自主的收縮,甚至痙攣,這時頸椎的力學平衡發生改變,造成骨性結構和關節位置發生變化,從而引發或加重頸椎病。因此,情緒的確與頸椎病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情緒不佳本身並不會直接導致頸椎病。通常情況下,患者機體已經具備頸椎病的發病條件,如頸椎增生、椎間孔狹窄、橫突孔狹窄、頸椎不穩等,只是還未獲得發病機會。這時只要機體有一定的抵抗力,仍然不會出現頸椎病的臨床症狀。但若由於意外事情致使情緒大幅波動,就可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失去阻止疾病發生能力,也就是我們中醫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進而刺激人體交感神經而引起頸椎病發作。中醫學認為,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如果外界對情感方面的刺激超過了承受能力,情緒就會產生過分的應激反應而影響相應臟腑功能,使人體全身氣血運行不暢,肌肉筋骨則失去正常的溫煦及濡養而失去其正常功能,從而引起骨不正、筋不柔,氣血不能自流的病理狀態。此時不僅頸椎病容易發生,還會因此給頸椎病患者的治療恢復帶來不利的影響。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如何治療頸椎病的治療主要分為三種,保守治療、微創治療和手術治療。90%以上的頸椎病通過保守治療都可以緩解或治癒,臨床只有極少數的頸椎病需要手術治療。保守治療中最有效的有針灸、推拿、整脊、針刀、中藥等,優秀的醫生在針對筋骨治療的同時,還會通過聊天等方法幫患者進行情緒治療。就像古希臘醫學家蘇格拉底所說的“醫生治病有三件法寶——語言、藥物和手術刀。”這裡,語言被放在了首位。最後的重點提示。作為頸椎病患者,除了聽醫生的話,按時、按點接受治療外,調節情緒、避免緊張也是積極治療的重要環節。
-
2020-08-07 科別.耳鼻喉
專業觀點/影響聽力或中耳炎 才需清耳朵
常有人問「耳垢真的不用掏嗎?」分享一個有點惡心的例子,聽音樂,拔出耳機時,耳屎有時也會一起被拉出來,這表示耳垢真的會自動排出。自己掏耳垢是危險動作,把耳道清潔得太乾淨,反而會導致耳內自動防護機制降低。台灣醫療便宜又方便,有些民眾沒症狀也到醫院掏耳朵,其實影響聽力或中耳炎,才真的需要就醫「清耳朵」。耳垢與外耳道腺體分泌物有關,分泌物會將感染源或寄生蟲黏在耳道,避免入侵耳部深處造成感染。耳垢有乾、濕之分,這樣的差異與基因遺傳有關,耳垢也是身體健康與否的指標,若耳朵分泌過多分泌物,可能出現感染問題。「耳疾患者有九成是自己亂挖才來看診。」自己挖耳朵,除了不慎可能造成耳道出血,門診也常遇到想挖出耳垢,卻把耳垢愈推愈裡面的患者,耳垢塞住中耳,影響了聽力,更導致耳內壓力過大,影響平衡、頭暈,甚至演變成中耳炎。亂挖耳朵最怕耳膜受傷,一旦耳膜出現嚴重破洞,恐怕只能依靠移植耳膜才能回復聽力,即使耳膜只是輕微刮傷,但反覆受傷發炎會使耳膜變硬,耳膜硬化後,未來聽到的聲音都像隔著一堵牆。理論上,一般情形不需要去醫院挖耳朵,但有些人就是偏好掏耳朵,建議「寧願選擇醫療專業人士清潔耳朵,也千萬不要到理髮店或由家人清耳朵」,醫院耳鏡視野清晰,一般店家掏耳器具無法做到醫療級消毒,可能增加感染風險。突然耳朵癢是難免的,建議可先嘗試冰鎮外耳或按摩外耳,緩解搔癢感。若耳朵持續搔癢、紅腫熱痛,應及早至家醫科或耳鼻喉科診所就診,即早鑑別診斷才能對症下藥。(諮詢╱書田診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柏臣)
-
2020-08-07 科別.耳鼻喉
自己挖耳朵好舒服?因為這件事醫師說「母湯」
常有民眾問:「耳垢真的不用掏嗎?」書田診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柏臣分享一個可能有點噁心的例子。他說,有時聽音樂,拔出耳機時,耳屎有時也會一起被拉出來,這表示耳垢真的會自動排出。陳柏臣指出,自己掏耳垢是危險動作,把耳道清潔得太乾淨,反而導致耳內自動防護機制降低。台灣醫療便宜又方便,有些民眾沒症狀也到醫院掏耳朵,其實影響聽力或中耳炎,才真的需要就醫「清耳朵」。耳垢與外耳道腺體分泌物有關,分泌物會將感染源或寄生蟲黏在耳道,避免入侵耳部深處造成感染。一般而言,耳垢有乾、濕之分,這樣的差異與基因遺傳有關,另外,耳垢也是身體健康與否的指標,若耳朵分泌過多可能出現感染問題,就像感冒會產生很多痰。「耳疾患者有九成是自己亂挖才來診所。」陳柏臣指出,自己挖耳朵,除了不慎可能造成耳道出血,在門診常遇到想挖出耳垢,卻把耳垢愈推愈裡面,耳垢塞住中耳,不僅影響聽力,更導致耳內壓力過大,影響平衡、頭暈,甚至演變成中耳炎。亂挖耳朵最怕耳膜受傷,一旦耳膜出現嚴重破洞,恐怕只能依靠移植耳膜才能回復聽力,即使耳膜只是輕微刮傷,但反覆受傷發炎會使耳膜變硬,「就像打鼓膜過硬的鼓,震動效果打折,聲音也會變差」耳膜硬化後,未來聽到的聲音都像隔著一堵牆。理論上,一般情形不需要去醫院挖耳朵,但有些民眾就是偏好掏耳朵,陳柏臣建議大家,「寧願選擇醫療專業人士清潔耳朵,也千萬不要到理髮店或由家人清耳朵」,醫院耳鏡視野清晰,一般店家掏耳器具無法做到醫療級消毒,也可能增加感染風險。突然耳朵癢是難免的,建議民眾可先嘗試冰鎮外耳或按摩外耳,解緩騷癢感。若耳朵持續搔癢、紅腫熱痛,應及早至家醫科或耳鼻喉科診所就診,耳道發癢原因非常多,除較常見的耳內發炎,有時濕疹也會長到耳朵中,即早鑑別診斷才能對症下藥,
-
2020-08-06 科別.耳鼻喉
口腔反覆潰瘍 小心病變快就醫
不少人因口腔反覆潰瘍且疼痛難耐就醫,擔心為口腔癌前兆;醫師指出,口腔潰瘍及口腔癌並無確切關聯,但如果潰瘍狀況有異時,仍需經醫師檢查確認是否為口腔癌。苗栗大千醫療體系舒康診所耳鼻喉科醫師黃山崧指出,口腔潰瘍多發生在夾黏膜、唇黏膜或舌下等處,每次發生部位不一樣;透過口腔檢查可發現大多為直徑小於1公分的淺層潰瘍,周圍稍有紅腫,潰瘍底部為黃色或灰色,數量1或多個,觸診潰瘍底部沒有硬塊。口腔潰瘍原因包括創傷、情緒壓力、病毒或細菌感染、遺傳基因、食物過敏和免疫不協調等,如出現持續3周不癒合的潰瘍或不會痛、底部摸起來有硬塊或潰瘍周圍突起等,就需找耳鼻喉科醫師診察,必要時切片檢查。口腔潰瘍治療大多使用有消毒作用的漱口水或含有類固醇的口內膏幫助傷口癒合,也會視情況使用硝酸銀溶液局部治療,促進傷口新生、加快癒合速度;如出現面積較大或底部纖維化較嚴重,會建議手術切除再縫合,嚴重的復發性口腔潰瘍有時也會使用口服類固醇治療。建議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多補充維他命B、C或多吃蔬果、維持正常作息、減少壓力和勞累,降低發作機會,戴假牙者需考慮是否為假牙佩戴不合造成反覆潰瘍;常有嚴重復發性潰瘍,且身上有其他潰瘍性病灶或多發性紅疹的病人,可能有自體免疫性疾病,建議抽血檢查找出病灶給予正確治療。
-
2020-08-04 科別.眼部
婦人眼睛紅原來睫毛長蟎蟲 醫用茶樹精油治療奏效
一名50歲家庭主婦近兩年來眼睛紅腫、癢、分泌物變多,也有乾眼症狀,眼睛總是紅通通的,只得戴著墨鏡遮掩,赴多家眼科診所用藥治療均不見效,經透過顯微鏡檢查睫毛,才發現睫毛根部竟有許多蠕形蟎蟲,醫師用茶樹精油、乾眼藥物並溫敷治療兩周後,婦人終於順利治癒,不再紅眼見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醫師李宥伶指出,患者長期飽受雙眼發炎所擾,雖曾使用多種眼藥水、眼藥膏,甚至口服藥治療,卻遲遲無法根治,經檢查發現其眼瞼邊緣紅腫,且有明顯皮屑堆積,並可見袖套狀油脂分泌物包圍睫毛根部;透過顯微鏡確診為蠕形蟎蟲引起的眼瞼炎,在針對蠕形蟎蟲眼瞼炎治療後,張媽媽才擺脫蟲蟲危機。李宥伶說,蠕形蟎蟲有兩種,毛囊蠕形蟎蟲寄生於毛囊中、皮脂蠕形蟎蟲則寄生於瞼板腺與皮脂腺周圍,皆屬於無害的寄生蟲,多數人並不會因此產生疾病,但對於油性膚質、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因毛囊蠕形蟎蟲吞食人體皮膚細胞,造成毛囊腫大發炎,刺激上皮增生及角質化,使睫毛皮屑聚集,亦可能導致睫毛容易脫落或稀疏。皮脂蠕形蟎蟲則是造成瞼板腺體阻塞、萎縮,導至腺體無法順利分泌淚液中的油脂成分,進而演變成缺油性的乾眼症。她說,因蠕形蟎蟲並非細菌、病毒,若使用一般眼科藥物、抗生素或日常清潔方式,都無法殺死藏在毛囊深處的蟎蟲,只能以茶樹精油治療,然而茶樹精油對眼睛有刺激性,不適合一般民眾自行調配使用,可透過稀釋後的茶樹精油特製成的眼瞼清潔棉片,每天早晚洗臉後擦拭眼緣,並搭配乾眼藥物、溫敷,約兩周後即可有效驅除蟎蟲,並改善乾眼症狀。李宥伶提醒,平時除了徹底清潔眼部,也要定期換洗床單、枕頭套、毛巾等可能接觸眼部的衣物,若有接睫毛、畫眼妝習慣的民眾,更要注意清潔,平時逛藥妝店時,避免試用開架式眼妝,才能避免瞼板腺與毛囊感染。若早上起床後,當發現睫毛根部有白色屑屑、睫毛容易脫落,或眼睛長期乾、癢等症狀,則應盡早至眼科檢查,才能避免眼瞼炎與乾眼症的惡性循環。
-
2020-08-03 科別.耳鼻喉
美國病童罹乳突炎 跨國遠距醫療微創內視鏡手術治療
一名7歲的孩童從小就有反覆性中耳炎及聽力損失的問題,去年發生嚴重的抗藥性細菌感染,在美國接受治療以為病情已獲得控制,隨後跟隨父母來台居住,沒想到耳朵繼續流膿、耳後部分紅腫熱痛,頭痛甚至聽損加劇,就醫後透過純音聽力檢查,耳咽管功能檢查及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反覆性中耳炎合併難治性乳突炎」,經醫師施以「中耳微創內視鏡併上隱窩乳突鑿開手術」及「耳咽管微創內視鏡手術」,病童耳朵已沒有流膿紅腫等問題,聽力也從原本的中重度聽損提升到輕度聽損。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堂權表示,由於此病童在美國長期就診,為了更深入了解病童的病史,在家屬的同意下,利用「聽覺輔具之智慧遠距系統」平台,同步掌握病童在美國的病史、處置、檢查參數、助聽器的數據等,透過跨國會議以及會同感染科討論後,進行精準的微創手術。王堂權指出,乳突炎屬於中耳炎的併發症之一,中耳炎治療未果、中耳腔感染化膿、耳咽管長期功能不良,都是促使發病的原因,因乳突腔與腦組織只有薄薄的一層骨板分開,一旦發生乳突炎,若沒有立即治療,細菌就有機會進入腦部引起腦膜炎、腦膿瘍或腦靜脈竇栓塞等,嚴重者甚至可能死亡。「中耳暨乳突腔微創內視鏡手術」是經由外耳道自然孔進行手術,清除乳突腔發炎性肉芽及壞死組織,不像過去傳統手術需要剃頭髮及耳後切開6公分傷口,此手術利用內視鏡克服外耳道狹窄彎曲容易遮蔽視野的問題,也無外在傷口,術後不必頭部壓迫包紮,大幅降低術後頭部悶脹不適,耳後也不會出現麻木及疼痛感;「耳咽管微創內視鏡手術」,也是經由鼻腔自然孔手術,進行耳咽管功能重建,改善中耳腔及乳突腔的壓力調節機制,以及引流中耳腔積膿等問題。王堂權說,在合併以上兩種手術,讓病童沾黏阻塞的耳咽管得以暢通,也清除中耳及乳突腔的肉芽和壞死組織,重建耳朵的正常通氣機制及同步改善乳突腔的引流功能,目前病童聽力慢慢改善中。
-
2020-08-02 新聞.健康知識+
天然手工皂對肌膚好? 揭開你必須知道的4真相
近幾年來,標榜「天然」、「手作」的產品很夯,坊間也推出不少宣稱「溫和、不乾燥、不刺激」肌膚的各式各樣手工皂,不過,所有的手工皂真的都適合每個人使用?手工皂並非無風險 可能誘發皮膚過敏反應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在他的門診中,每個月都有2、3例因使用手工皂出問題的人就醫,尤其不少有異位性皮膚炎的人,在使用了標榜天然的手工皂沒多久之後,異位性皮膚炎就可能變得更為嚴重,常會出現嚴重脫皮、紅腫等症狀,必須給予口服抗組織胺、塗抹凡士林、保濕劑等治療,紅腫才告逐漸消退。手工皂都是偏鹼性的,但只要不過鹼且接觸皮膚時間不要太久,手工皂對於皮膚的傷害並不大;然而,手工皂原料標榜使用天然油脂、鹼劑或香料色素等成分,其實這些都屬於化學成分,所以並非宣稱「手工皂」,就表示完全無風險。手工皂 常見4種挑選問題1. 不同膚質挑選不同油脂的「皂」手工皂的溫和度與選用的油脂有關,若是使用含脂肪酸鏈長較短的油脂做出來的「皂」,清潔力較強,刺激性也較大,長期使用的話,恐造成皮膚乾燥、脫皮、緊繃,甚至還可能引起皮膚炎;而鏈長較長的油脂做出來的「皂」,則清潔力較弱,但也較為溫和。所以,選擇手工皂時,根據不同的膚質耐受性,也需要挑選不同的產品。2. 品管參差不齊易變質孳生細菌製造手工皂時會需要加入多種油脂,甚至有些製作過程中還會添加蔬菜、水果及萃取液,這時候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防腐,成分很容易變質、孳生細菌或黴菌。當皮膚有傷口時,如果遭受病菌入侵,就容易引發感染。3. 成分愈複雜傷害皮膚風險愈大為了強調自家手工皂的特殊性,不少人會在手工皂中加入各種精油與植萃,但添加的成分越多種,對於皮膚來說,反而風險越高。如果有過敏體質的人,使用這些產品容易發生過敏反應,根本就很難搞得清楚是對哪一種成分過敏。4. 添加香精太香恐會致過敏有些手工皂聞起來特別香,很有可能加了香精,因此,可能引發皮膚過敏。尤其有異位性皮膚炎問題或容易過敏的人,建議購買任何手工皂、清潔用品時應注意,在使用前不妨先做皮膚過敏測試,以免誘發過敏反應。盡量挑選弱鹼性手工皂 成分簡單為宜趙昭明建議,最好挑選有信譽的品牌,並且盡量選擇弱鹼性的手工皂。他解釋,因為人的皮膚屬於弱酸性,最好不要再用過鹼的產品,一般來說,選擇pH值9以內的產品較適當;此外,購買時看清楚成分,盡量不要挑選成分太複雜的產品,以免增加過敏的機會。
-
2020-08-01 養生.營養食譜
芒果真的有毒嗎?護眼、豐富維生素C...還是腸道的推進器
在夏季時期,吃個芒果消消暑,真是讓人難以抗拒。不論是榨成汁喝、做成冰沙消暑,或是直接剝開現吃,都能夠讓我們藉此從高溫的午後中得到救贖。而台灣作為世界十大芒果生產地區之一,台灣人對於它的喜愛程度更是不遑多讓。今天我們要來製作「芒果冰沙優格」,用這美味的水果,加上幾個簡單的材料,製作出適合各年齡的夏日甜點。芒果的熱量很低,而且是可以被快速消化的果糖、葡萄糖。100公克的芒果僅僅只有40大卡,作為甜點又能取代我們平時吃的精製糖。大家都說「芒果有毒」?「芒果有毒」、「芒果會讓人過敏」你是否也聽過類似的傳言?雖然芒果有「毒」這件事絕非空穴來風,但卻也不是因為芒果本身有毒。事實是芒果的果皮上有著一種叫作「漆酚」的酚類物質,當接觸到人體皮膚時會導致過敏、紅腫發癢、起小水泡等等症狀,才會讓人誤以為芒果就是有毒的水果。其實只要在食用前將芒果的表皮沖洗乾淨,並將芒果皮附近的果肉一起消除掉就沒問題了。如果你又想吃芒果,又怕過敏的話,就直接叫別人幫你切好吧!吃芒果的好處?作為水果家族的一員,芒果的營養價值也沒辜負大家的期待,富含了各種營養素,對身體健康有著很大的幫助。1. 天然護眼專家——維生素A芒果中含有的維生素A,對於眼睛及皮膚等有著保護的作用,不僅可以幫助維持夜間視力,還有助於上皮組織的修復,更能夠提升免疫力。2. 橘黃色的功臣——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的抗氧化力強,能夠抵抗來自自由基的傷害,常出現在紅橘色的蔬果當中。芒果吃得太多,皮膚會變成橘黃色,就是它的「功勞」!3. 女性好朋友——維生素C芒果中含有豐富維生素C,可以幫助膠原蛋白的合成,同時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對女性來說,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4. 造血小幫手——葉酸芒果中的葉酸有助於人體的造血功能,對於備孕期間的女性也非常重要。5. 腸道的推進器——膳食纖維大家最熟悉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祕。但還是要記得補充水份,膳食纖維才能發揮作用。自己動手做「芒果冰沙優格」材料:-芒果 100公克-希臘優格(無糖) 50公克-冰塊 2顆-白開水 適量這次製作的「芒果冰沙優格」,一碗的熱量僅有80大卡!芒果加無糖希臘優格的搭配,讓酸甜的口感更加突出,味道更有層次,冰冰涼涼的感觸,釋放你那被夏天折磨的身體。除了美味,這樣的甜點也被營養師認可為低卡的瘦身甜點,讓你不怕吃太多而變胖!步驟一:芒果切塊&冷凍100公克的芒果切塊,如果你家裡沒有秤,100公克大約就是半顆的芒果。然後將切好的芒果放到冰箱冷凍2小時。步驟二:放入攪拌器攪拌將芒果、希臘優格、冰塊放入果汁機中,加入適量的水,可以攪拌的更加均勻。材料都放進去後,只要動一動你的手指就能開始攪拌了。步驟三:完成倒出果汁器,一道清爽的夏日甜點就完成了!簡單的幾個步驟,就能吃到當季水果的美味,那還在等什麼?趕快動手來做吧!※本文經SuperFIT授權提供,原文請點此
-
2020-07-31 新聞.用藥停看聽
類固醇擦了,皮膚一定變薄、泛紅?專科醫師「7大用藥原則」一次搞懂
將類固醇副作用降至最低的終極絕招類固醇並沒有想像中的邪惡「皮膚消炎後還一直塗類固醇,這樣會不會有副作用?」許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聽過預防式療法的詳細說明後,仍會忐忑不安地問我這個問題。不得不說類固醇「副作用多、最好少用」的觀念早已深植民眾心中。然而,我要澄清的是,類固醇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恐怖。其實人體腎上腺每天都會自行分泌製造「類固醇」,也就是所謂的「腎上腺皮質荷爾蒙」。這種天然荷爾蒙具有良好的消炎、調節免疫力等作用,而人工合成的類固醇用藥,也能達到相同的療效。有別於注射、外用、眼藥水等,臨床上異位性皮膚炎大多使用塗抹藥膏等外用藥。我在開立處方時,也會考量多數人對類固醇的疑慮,所以,會秉持以下7大原則,向患者做詳細的說明:①用藥務必遵從醫師指示,定時定量、不隨便停藥或濫用。②聽取醫師建議定期回診。平時多留意症狀變化,不妨順手做筆記,回診時就能讓醫師更快掌握病情。③務必先請醫師或藥劑師確認類固醇藥物的強度。調整用藥或變更處方時,也一定要再請醫師確認。很多人會自行上網查類固醇強度的相關資料,但我希望大家不要太依賴網路訊息。我自己就曾被網路上大量的錯誤資訊嚇壞過,更何況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更不該只憑片面資訊就自行處置。因為網路提供的訊息充其量只能做為輔助,最安全的方式還是應該要直接諮詢醫師或藥劑師。④即使搔癢的症狀緩和,也不能任意停藥。⑤除了發炎處,只要出現症狀的部位,無論程度輕重都要擦藥。⑥切勿亂塗他人的類固醇用藥,也不要把自己的藥給別人使用。⑦使用市售類固醇時,除藥劑師外,也一定要遵循主治醫師指示。塗在臉上的類固醇,要格外小心大家在使用類固醇時,請遵守以上7大原則,千萬不要自行判斷、自行用藥。曾經有患者滿臉通紅跑來求診,因為他每天都把市售類固醇當底妝在擦。而這樣「自作主張」的行為,真的令人擔慮。的確,使用外用類固醇可以緩和肌膚乾燥與發炎,也可以讓膚況穩定下來,但它畢竟屬於治療用藥,沒有醫師診斷便妄加亂用,當然會出問題。尤其,擦在臉上的類固醇更不可不慎。因為臉部肌膚是人體皮膚最薄的部分,通常微血管清晰可見、一泛紅就很明顯,所以,皮膚泛紅時很容易就被診斷為濕疹發作。一旦塗上市售的強效類固醇,雖然能讓血管收縮、泛紅消退,但也會導致肌膚變得更薄、更脆弱,長期下來,只會造成反效果。替嬰幼兒塗抹類固醇時,也需特別注意。由於嬰幼兒容易患濕疹,很多媽媽會認為孩子患有異位性皮膚炎,也因而聯想到要使用類固醇。但家長若任意使用強效類固醇在孩子身上,反而會讓孩子太早產生肌膚泛紅的副作用。因為新生兒的肌膚還在成長階段,這個時期如果接觸到不適合的類固醇用藥,會嚴重妨礙肌膚正常生長,導致肌膚脆弱不堪、症狀更加惡化,並大幅提高治療的難度。建議外用藥劑量為一個指尖關於前述7大原則的第③點,可對照強度分級表,了解自己現在所使用的類固醇強度大約落在何種等級。若要改用其他強度的類固醇,或有其他任何疑慮,都請務必先向醫師諮詢。日本外用類固醇的強度共分為5級,由強到弱依序為最強效(Strongest)、強效(Very Strong)、中效(Strong)、中弱效(Medium)以及弱效(Weak)。關於用藥原則第④與第⑤點,我再稍加補充說明如下。一般來說,一條5克的藥膏擠滿食指指尖(指尖關節長約2公分),這樣的劑量約為0.5公克,也就是所謂的「一個指尖單位」(FTU,Fingertip unit)。而1FTU可以塗滿的面積約為成人雙手的手掌,相當於體表面積的2%。雖然這個標準也會因患部範圍或症狀輕重而異,但我們仍可以「1FTU=0.5g=2個手掌面積」來做為參考基準。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藥膏的總容量也會影響指尖劑量的多寡。上述是以一條5克藥膏為例,但若藥膏容量有30克,那麼,軟管口徑相對會較大,一個指尖單位就會變成近2倍的0.9克。有了這樣的基本概念之後,在使用外用藥時就不容易抓錯劑量了。外用類固醇強度分級表(日本)「一開始先厚塗」,能節省用量又有效雖然大量使用外用藥有一定風險,但若擔心藥膏塗太多會沾到衣服就只擦一點點或薄薄塗上一層,反而會讓藥效大打折扣。塗抹保濕產品亦然,最好還是以「厚塗」為原則,讓肌膚表面呈現水潤感。塗抹完畢若衛生紙能輕輕貼合在肌膚上,就是標準用量。另外,若只在紅腫部位擦藥,藥效也無法完全發揮。換言之,只要是有發炎跡象的地方,都應徹底塗上外用藥,以便加速療程、全面舒緩發炎症狀,並預防反覆發作。接下來說明7大原則中的第⑥點,不要亂吃或亂擦別人的藥。很多人家裡會有存放家人用剩處方藥的習慣,或收著朋友說很好用的處方藥品以備不時之需。但是異位性皮膚炎適用的處方藥,會視每個人的病情、體質和身體狀況而不同。一旦用了不適合自己的藥物,只會適得其反。所以,務必只使用主治醫師為自己開立的處方藥。前面提到的第⑦點原則,也是一樣。目前市面上除了具備藥師執照的藥局,消費者也可以在很多通路輕鬆購得含類固醇的止癢藥品。若真的不得不使用這類藥品,請先向藥劑師確認正確的用藥方式與療效,也最好先諮詢過主治醫師再使用,以保障自己的用藥安全。外用類固醇的建議劑量以一條5克的藥膏為例,於食指第一節(長度約2公分)的位置擠上藥膏。此劑量約為0.5公克,也就是1FTU,可塗滿雙手的手掌。雙手手掌面積約佔人體表面積的2%。藥膏的正確塗法肌膚表面所見的患部,通常只是發炎區域的局部,藏在肌底的發炎範圍,可能比想像中更廣。若只在表面輕輕點上藥膏,將無法讓藥效充分發揮。擦藥時要將藥膏完整覆蓋住患部,並延伸帶到周圍肌膚,才能加快消炎速度,並預防反覆發炎。書籍介紹書名:自己的皮膚自己救!:1分鐘活化肌膚!全球臨床與研究冠軍名醫的「救膚養肌術」,教你改變膚況、根除皮膚問題!作者:豊田雅彦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19/11/15作者簡介/豊田雅彦 (TOYODA MASAHIKO)截至目前已發表1800餘篇醫學論文、為眾多醫療書籍執筆。一年最多可達兩百五十場以上的學術發表、衛生單位講座及專題演講等,遍及國內外。不但是日本皮膚疾病、搔癢治療與漢方醫學先驅,並對相關領域學術發展及啟蒙教育有極大貢獻。日本皮膚科學會認可之皮膚專科醫師、日本過敏學會認定之專科醫師、日本和漢藥學會理事、日本研究皮膚科學會理事、日本型態研究學會理事。亦為日本美容皮膚科學會、日本乾癬學會、日本皮膚免疫過敏學會、日本皮膚病理組織學會、日本皮膚惡性腫瘤學會、The Society for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Federation of Clinical Immunology Societies等單位之會員。合著及共同編寫書籍包括《透析東洋醫學!帶你認識九位漢方名醫》(現代書林)等多部著作。延伸閱讀: 全美首席腸胃科醫師:每天喝優酪乳是「錯誤健康法」
-
2020-07-3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消暑吃冰反而更熱!中醫教你10招超有感降溫解熱秘訣
夏季炎熱的天氣,不只容易食不下嚥、心情煩躁,更嚴重的是會造成許多熱病發作,一不留意可能影響健康!而錯誤的消暑、降溫方法更會傷害身,甚至加重慢性疾病的病情。中醫師賴睿昕提供10招杜絕熱浪威脅的良方,適合全家大小一起做,有效幫助改善暑熱的不適,還具有預防保健的效果。第1招:早晨散步運動是最好的身心調節方法,夏季可選擇上午7至9時氣溫較低的早晨,此時太陽才剛出來,依循太陽的運行,能增長陽氣、養心氣;從事適度的有氧運動,不僅能鍛練身體,也能調節脾胃功能及穩定自律神經,幫助夜間安穩入眠。第2招:靜坐30分鐘夏季炎熱的高溫,容易令人心煩氣燥,不只情緒受到影響,也會加重心臟的負擔。 中醫認為「靜則神安」,建議可在晚飯後靜坐30分鐘,並配合腹式呼吸法,不僅可以幫助心平靜下來,同時藉由呼吸能夠穩定自律神經、調整心跳及血壓,以及調節大腦神經傳導物質,讓心腦徹底休息。第3招:喝白開水炎熱的高溫,容易過度流汗,一定要充分補充水分,千萬不能等到很渴時才喝水,建議每小時喝一杯白開水,大約是250c.c.,一日水分攝取至少達到2000c.c.;若是在戶外活動更容易大量流汗,最好每20分鐘喝水一次,一日喝水量建議達到3000c.c.。第4招:多吃蔬果蔬果是很強的抗氧化食物,尤其深色的蔬菜及水果,富含大量的多酚類抗氧化劑,可防止自由基產生、降低膽固醇,並修復受損的心肌細胞,有助改善血管健康、穩定心律。夏天水分攝取不足,很容易造成便秘,建議多吃粗纖維的蔬果,例如:芹菜、香蕉等,有利於通便。另外,大蒜、洋蔥可幫助調節血脂、穩定血糖,減少血栓的形成,有益心臟健康;秋葵、茄子、海帶及燕麥等黏稠食物,不但可防止血栓及血液黏性增加,也能增加血管彈性,預防動脈硬化、心臟疾病。第5招:減少攝取刺激性食物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皮膚防護力不佳的族群,最好盡量少碰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咖哩、竹筍、酒,以及油炸食物等,都屬於中醫所稱的「發物」,攝取過多的話,容易引發過敏,甚至加重皮膚炎的病情。第6招:避免生冷飲食夏天高溫、悶熱的環境,不少人嗜吃冰品、冷飲降溫,但生冷飲食反而會造成體內濕熱氣不容易排出,同時也會影響脾胃正常機能,造成脾胃運化功能失調,讓原本虛弱的脾胃功能更加低落,更容易出現食慾不佳、疲倦等症狀。第7招:多吃點堅果類堅果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纖維及不飽和脂肪酸,包括:杏仁、腰果、榛子、核桃、松子、板栗、開心果、夏威夷果等,具有改善心臟機能的效果,建議每天吃10~20克,有助提高好的膽固醇,防止壞的膽固醇更高,避免損害血管健康。第8招:適量喝綠茶由於綠茶屬於未發酵茶,具抗氧化作用的兒茶多酚,以及有抑制血栓形成的綠茶素,可防止細胞及組織被氧化破壞,同時具有抗發炎的作用,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中醫認為,喝綠茶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化痰、清心除煩、降火明目、止痢除濕等功效;不過,胃腸功能不佳者要注意不能空腹喝茶,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另外,有便秘及心血管疾病者,則不適合喝濃茶,以免加重腸胃及心臟的負擔。第9招:喝綠豆湯夏季天氣濕熱,容易感到倦怠、沒有食慾,甚至容易火氣大,造成身體出現紅腫熱痛等發炎現象,例如:口臭、口苦、冒痘痘、便秘等問題,且夏季細菌繁殖快,容易傳染腸道疾病。此時,喝綠豆湯是最佳的消暑、解毒良藥,有清心利尿、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等功效,能調節胃腸功能、提高免疫力。第10招:喝紅豆水赤小豆性偏寒,具有去濕、利水、解熱等功效,同時能夠減少細菌及病毒滋生,改善小便黃赤、頻尿的困擾,達到預防泌尿道感染、發炎的效果。延伸閱讀: 熱火氣大? 多吃4類食物幫身體消暑、退火 熱到快中暑 刮痧解暑人人都適合嗎?
-
2020-07-28 該看哪科.皮膚
天然手工皂溫和、不刺激對肌膚較好?4個你必須知道的真相
近幾年來,標榜「天然」、「手作」的產品很夯,坊間也推出不少宣稱「溫和、不乾燥、不刺激」肌膚的各式各樣手工皂,不過,所有的手工皂真的都適合每個人使用?手工皂並非無風險 可能誘發皮膚過敏反應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在他的門診中,每個月都有2、3例因使用手工皂出問題的人就醫,尤其不少有異位性皮膚炎的人,在使用了標榜天然的手工皂沒多久之後,異位性皮膚炎就可能變得更為嚴重,常會出現嚴重脫皮、紅腫等症狀,必須給予口服抗組織胺、塗抹凡士林、保濕劑等治療,紅腫才告逐漸消退。手工皂都是偏鹼性的,但只要不過鹼且接觸皮膚時間不要太久,手工皂對於皮膚的傷害並不大;然而,手工皂原料標榜使用天然油脂、鹼劑或香料色素等成分,其實這些都屬於化學成分,所以並非宣稱「手工皂」,就表示完全無風險。手工皂 常見4種挑選問題 ❶不同膚質挑選不同油脂的「皂」手工皂的溫和度與選用的油脂有關,若是使用含脂肪酸鏈長較短的油脂做出來的「皂」,清潔力較強,刺激性也較大,長期使用的話,恐造成皮膚乾燥、脫皮、緊繃,甚至還可能引起皮膚炎;而鏈長較長的油脂做出來的「皂」,則清潔力較弱,但也較為溫和。所以,選擇手工皂時,根據不同的膚質耐受性,也需要挑選不同的產品。❷品管參差不齊易變質孳生細菌製造手工皂時會需要加入多種油脂,甚至有些製作過程中還會添加蔬菜、水果及萃取液,這時候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防腐,成分很容易變質、孳生細菌或黴菌。當皮膚有傷口時,如果遭受病菌入侵,就容易引發感染。❸成分愈複雜傷害皮膚風險愈大為了強調自家手工皂的特殊性,不少人會在手工皂中加入各種精油與植萃,但添加的成分越多種,對於皮膚來說,反而風險越高。如果有過敏體質的人,使用這些產品容易發生過敏反應,根本就很難搞得清楚是對哪一種成分過敏。❹添加香精太香恐會致過敏有些手工皂聞起來特別香,很有可能加了香精,因此,可能引發皮膚過敏。尤其有異位性皮膚炎問題或容易過敏的人,建議購買任何手工皂、清潔用品時應注意,在使用前不妨先做皮膚過敏測試,以免誘發過敏反應。盡量挑選弱鹼性手工皂 成分簡單為宜趙昭明建議,最好挑選有信譽的品牌,並且盡量選擇弱鹼性的手工皂。他解釋,因為人的皮膚屬於弱酸性,最好不要再用過鹼的產品,一般來說,選擇pH值9以內的產品較適當;此外,購買時看清楚成分,盡量不要挑選成分太複雜的產品,以免增加過敏的機會。延伸閱讀: 洗澡用香皂or沐浴乳好? 專家分析各別特性及風險 洗髮精含矽靈害禿頭? 其實是你洗髮時犯了4個錯誤 
-
2020-07-26 科別.皮膚
用的是止汗劑還是體香劑?醫師:2者使用時機大不同
全台飆高溫,只要一走出門就大汗淋漓,不免也出現可怕的汗臭味,因此許多人會選擇使用止汗制臭劑。但有人出門前使用卻沒效,腋下還是溼兩塊,好不尷尬。醫師表示,首先要認明買的到底是「止汗劑」還是「體香劑」,且使用時機也大有學問。開業醫師趙昭明表示,止汗劑和制臭劑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止汗劑主要成分為鋁鹽,與汗腋作用後,會在汗孔頂部形成凝膠,將汗腺填滿以達到止汗效果。由於須等待鋁鹽作用,使用後約六至八小時才會見效,因此最好的使用時機為洗完澡、睡前將身體擦乾使用。目前衛生福利部核准於特定用途化粧品的止汗制臭劑共五種,其中四種可止汗,均為鋁鹽。趙昭明表示,止汗劑分為滾筒、塗抹或是噴霧,可選擇自己方便的產品類型。而止汗劑雖然是透過將汗腺阻塞來達到阻塞效果,但因為通常屬於局部使用,且一天使用一次即可,也不影響中樞神經,不至於造成中暑。但他提醒,止汗劑濃度在10%至25%左右,濃度越高效果越好,但也越容易刺激皮膚,造成過敏。至於制臭、體香劑,趙昭明表示,通常這類產品毫無止汗效果,主要是添加殺菌成分,抑制皮膚表面細菌使其無法發酵產生異味,並添加酒精、香精等來改善體味。也因為制臭劑毫無止汗效果,民眾一天可能會使用多次,且因其成分較複雜,趙昭明說,診間常看到因使用制臭劑導致皮膚發炎、過敏的民眾,一個月約有二到三的個案。趙昭明提醒,若是因止汗制臭劑造成皮膚紅腫、發癢等,要盡快停用並就醫;且止汗制臭劑雖能抑制出汗或減少體臭,但僅有局部效果,如果有大量出汗或嚴重體臭,還是必須應就醫治療。
-
2020-07-26 科別.皮膚
健康醫點靈/防皮膚腫癢 夏日防曬要做足
炎炎夏日,水上活動正夯。28歲陳姓女子與好友相約體驗泛舟行程,不料當晚雙手紅腫刺痛、皮膚發癢等,就醫確認是曬傷。門諾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凱淇呼籲,高溫炎熱的夏季,紫外線動輒破表,為避免曬傷,防曬不能輕忽,尤其長時間曝曬在紫外線底下,可能導致皮膚細胞病變。蔡凱淇表示,曬傷可分為輕、中和重度三等級,輕度曬傷時皮膚會發紅、發熱,中度曬傷會出現紅腫、刺痛等現象,而重度曬傷除了脫皮,還可能起水泡,民眾夏天出遊,做足防曬功課很重要。蔡醫師指出,紫外線波長主要分為UVA及UVB兩種,UVB會造成皮膚曬傷,UVA則會使皮膚曬黑及老化。輕度曬傷可用冰水沖,或以毛巾包著冰塊冷敷,也可選擇市面上具有清涼、鎮定效果的乳液舒緩皮膚。若曬傷情況較嚴重,建議搭配消炎止痛藥或抗組織胺,並局部塗抺類固醇藥膏,減緩皮膚受傷狀況。蔡凱淇建議,夏天避免早上10時至下午2時最熱的時候出門,若要外出,除了陽傘、帽子及防曬外套等,別忘了防曬乳也很重要,一張臉使用約10元硬幣大小的防曬乳。一般來說,SPF係數愈高,就代表愈不容易曬傷,民眾選購時可留意。另外,醫師建議,也可戴墨鏡、戴口罩防曬,防曬衣物挑選,以深色為主,顏色愈深防護性能愈高,尤以織法密、不透光為主,效果更加分。
-
2020-07-23 科別.皮膚
愛咬指甲、剪指甲常流血? 除了不美觀,這後果比你想的還要更嚴重
喜歡咬指甲不只是小孩子的專利,不少成年人也有這個習慣,不分公共場合,肆意的啃咬,不過此舉動也造成指甲頂端常常凹凸不平,不能覆蓋指端,而且手指甲周圍皮膚也經常被咬出血,進而罹患甲溝炎! 甲溝炎因指甲感染細菌發生 腳拇趾、手指甲都有發生機會 萬芳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愉真表示,甲溝炎(Paronychia)是指兩側甲肉組織感染細菌而發炎。根據臨床觀察發現,甲溝炎的發生部位以腳拇趾較多,外側比內側常見,也比較容易復發;而手指甲的發生機會較少,其實兩者的成因也有所不同。 發生在手指部位的甲溝炎,大部分的原因是病患喜歡用手撕、用手摳肉刺,或是用牙齒咬除指甲下緣翹起的脫皮,造成皮膚出現傷口,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罹患甲溝炎;另外,不少癌症病患使用標靶藥物治療,也容易出現甲溝炎的副作用。 甲溝炎不會遺傳 、傳染 有傷口或共餐才應有疑慮 不過,甲溝炎疾病並不會遺傳,但有些人的指甲天生比較大片、指甲形狀為扇形,甚至是捲甲,比一般人容易罹患甲溝炎,但只要正確修剪甲指、做好保養,也能夠避免發生;而甲溝炎通常也不會傳染,除非是其他手指、趾頭的甲肉存有傷口,與病患共餐、共同生活,才要擔心衛生疑慮。 臨床上,以急性甲溝炎較常見,依輕重程度區分,輕度者趾甲兩側會出現局部紅腫、發炎症狀,擠壓時伴隨疼痛感覺;嚴重者會引起肉芽腫組織增生,合併化膿、血水滲出。若是反覆感染發作,嚴重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指甲出現3大情況 立即就醫避免蜂窩性組織炎上身 黃愉真提醒,出現3大情況,就應立即就醫: ❶剪趾甲時,時常會剪到流血:代表趾甲已經嵌得相當深,甲溝炎很容易經常復發,若是因為甲床一再受傷而造成甲床萎縮,將會導致更加難以治療的捲甲發生。 ❷出現肉芽腫組織,逾1週仍未改善:這也是指甲深嵌的表徵之一,而且通常是有倒鉤的趾甲嵌入造成;如果不移除崁入趾甲,一旦持續惡化,趾甲甚至會刺穿皮膚。 ❸紅腫範圍擴大,按壓有膿:如果不及早處理甲溝炎,容易形成蜂窩組織炎。延伸閱讀: 手指邊緣頻冒「肉刺」超煩! 你常做的5件事情都是幫兇 肝不好易疲勞? 指緣長肉刺可能也是警訊
-
2020-07-21 科別.眼部
海邊玩水 皮膚防曬、眼睛更要防曬
暑假國旅正夯,夏天豔陽高照,出遊時不僅皮膚要防曬,眼睛更要「防曬」。到海邊、高山遊玩踏青,醫師建議,最好戴上「抗UV太陽眼鏡」,抵擋陽光直射或反射到眼睛裡,避免眼角膜受到傷害,進而容易導致白內障或黃斑部病變。為響應國旅,小花(化名)最近到馬祖「報復性出遊」,沒想到一整天騎車、看海,晚上眼睛痛到眼淚直流。原來是暴露在過量的紫外線,加上海水反射,造成強光性角膜炎,也就是眼睛最外層的角膜受損,發生紅腫、疼痛、流淚等症狀,嚴重可能影響視力。開業眼科醫師李怡萱表示,強光性角膜炎最常見於長時間待在海邊、雪地活動的民眾,因為海水和雪地會將光線集中反射,若是未戴太陽眼鏡,角膜容易被灼傷。除此之外,電銲工因為常要直視強光,也容易出現相同的眼睛傷害。李怡萱說,角膜受損當下,視力會下降,雖然經過閉眼、休息後,角膜便有可能再生恢復,也不影響視力;然而若是反覆發生,則可能產生疤痕,且疤痕過大或是位於眼睛中間,就可能影響視力。有些民眾眼睛痛,會直接到藥局購買人工淚液或生理食鹽水來點,李怡萱強調,雖然人工淚液和生理食鹽水可以稍微舒緩眼睛因為強光而太乾燥的不適,但角膜已經破皮、損傷,因此最好還是要就診,由醫師開立抗菌、消炎的眼藥水。另外,多閉眼、休息、冰敷等,也能減少受傷的角膜感染,有助角膜再生恢復健康。但李怡萱認為,最好的方式仍然是預防,尤其是到高山沒有遮蔽處,或是雪地、海邊時,最好戴上合格抗UV的太陽眼鏡。至於鏡片顏色,李怡萱建議,不是愈黑愈好,可選擇灰色或褐色鏡片,一方面避免瞳孔因鏡片太黑反而張得更大,一方面也避免太黑時,移動到照明不佳的地方,容易發生看不清、跌倒等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