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3 科別.皮膚
搜尋
紅腫
共找到
725
筆 文章
-
-
2020-11-23 科別.眼部
醫病天地/右眼反覆感染 淚小管異常
70多歲楊姓女子因右眼結膜紅腫和大量的眼分泌物四處求醫,都以結膜炎治療,無法根治,她日前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部檢查,發現除了眼部感染外,還合併輕度發燒與尿道感染,經會診眼科醫師,發現她的右眼下內眥有淚小管先天異常的結構,導致眼部易堵塞而細菌感染,經把淚小管內多顆結石沖出,才終結她右眼反覆感染情形,免於眼球被摘除的危機。慈濟眼科部醫師沈姵妤指出,正常情況下,眼瞼靠近內眼角處有個小洞,此為淚點,哭泣時淚水會經由淚點通到淚小管、淚囊、鼻淚管,最後從鼻腔排出,因此才會說「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但是楊女的淚小管旁多了1個廔管,其未連接到鼻子,而是直接通到眼睛表皮,形成一個肉眼難以觀察到的小洞,眼表面的淚水與排泄物本應從淚小管排出,但因廔管形成的結構異常導致無法排出雜物,經年累月下易感染及發炎。沈姵妤檢查發現,造成楊女右眼周邊性角膜潰瘍的是克氏檸檬酸桿菌,感染後,蛋白與鈣質等物質在管內累積成數顆如硬乳酪般的小塊結石,讓病情更惡化,經以鼻淚管沖洗探針頭沖出結石,再請楊女定期使用抗生素沖洗簍管,避免再次感染眼角膜。沈姵妤提醒,若罹患周邊性角膜潰瘍,經醫師診斷與藥物治療仍無法根治,除考慮是否為急性自體免疫因素外,也可考慮是否為先天性結構異常造成。
-
2020-11-19 科別.皮膚
冬天讓乾燥肌脫屑發癢?學櫻花妹保養4招,從卸妝開始
已經過了立冬,近期天氣忽冷忽熱,肌膚開始出現各種煩惱,不僅容易乾澀紅腫,甚至還出現脫皮屑。整天塗保養品,但感覺症狀也沒有舒緩,到底問題出在哪?面對換季,日本櫻花妹特別有經驗,統整櫻花妹如何對付寒冷的冬季,也適合台灣人學習的保養撇步。一、卸妝要溫柔日本的保養文化中,日本女生比較愛使用卸妝油,由於卸妝油的清潔能力強、可以乳化並代謝掉臉部多餘髒污,不會造成乾燥肌膚的不適感,更有保濕的感覺。但許多乾燥肌膚的人、或害怕油狀質地的人,會改用卸妝水、卸妝乳取代,這類的卸妝產品,並非不好用或卸除妝感不乾淨,日本女生追求的是對肌膚的溫柔,避免臉部被帶走過多的水分,因而讓肌膚更缺乏水分。二、油敷的護膚之道許多臉部肌膚乾燥的人,常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皮膚缺水,就該不停給予水分,然而不停補充水分,皮膚沒有得到相對的好回應,時間一長就開始出現脫皮、脫屑。補水並沒有錯,主要是皮膚角質層,在水合的程度不足時,即使給予再多的水分,吸收程度也會大幅下降,當角質細胞無法有效的吸收水分,就浪費掉保養品。所以日本女生喜歡在使用補水產品前,先用含有油質的護膚產品,濕潤角質讓後續的補水動作能夠更有效。三、真正的深層補水挑選保養品時,要特別用小分子的產品,在補水前也先軟化臉部的角質、並且給制定去角質的周期,讓臉部的肌膚生態,能更正常且穩定的運作,這樣補水才能真正讓肌膚保持水嫩。四、強力鎖水不間斷補水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但許多人往往忘了最後一個鎖水的步驟,有時候偷懶只想要擦上精華液,漸漸會發現臉部不論怎麼塗抹,都彷彿水分不夠。日本女孩習慣補水後,立即塗上面霜,讓剛剛補充的水分立即被鎖在肌膚細胞內,但每周會間隔挑幾天,將面霜厚敷,讓水分不只被鎖住,在鎖水面霜上同時也不斷給予水分,舒緩臉部乾燥緊繃感。
-
2020-11-16 科別.皮膚
醫病天地/加強保濕 告別秋冬乾燥肌膚
秋冬氣溫下降,人體血管收縮造成皮膚的水分供給和皮脂腺分泌油脂減少,加上天氣乾燥,皮膚角質層的水分散發較高,容易引發龜裂、發癢、紅腫,如果不當搔抓或是裂傷未妥善照護,恐造成皮膚發炎或感染。聯新國際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文惠指出,肌膚在秋冬季節的最大課題就是對抗乾燥,建議4大重點要訣「減少破壞、溫和清潔、加強保濕、注重防曬」,要避免無謂與過度的去角質,搭配溫和的清潔,以減少對皮膚的破壞。清潔肌膚應盡量使用中性及弱酸性用品,避免皂鹼或去汙去油太強的洗劑;清洗時不可用力搓洗,水溫不宜太高。加強保濕包括,增加肌膚角質層下的深層滋潤含水及角質層表面的鎖水鎮水。甘油和玻尿酸成分有助於角質層抓水,增加濕潤。皮膚表層保養可以用質地偏油的植物油、礦物油或磷脂質類來加強保濕,凡士林是不錯的選擇。擦乳液的最好時機是在洗澡洗臉後,以毛巾將水分稍微拍乾,在表皮層微濕的時候,馬上擦乳液和保養品,能達到滋潤與鎖水效果。秋冬陰沉的天氣容易讓人誤認為陽光較弱而未做好防曬,輕忽紫外線對皮膚的威脅。陳文惠表示,紫外線的UVA穿透性較強,是光老化的重要因子,讓肌膚不知不覺變黑、產生皺紋,造成老化。陳文惠也提醒,有三高慢性病、心血管疾病與年長者,更應留意皮膚乾裂之傷口照護,避免惡化與感染。
-
2020-11-14 科別.耳鼻喉
耳鳴也是胃食道逆流症狀之一! 耳鼻喉科醫師教你幾個日常簡易緩解方式
現代人工作忙碌,往往一不留神就過了用餐時間,導致三餐不定時,或是一整天下來吃到晚餐的時間已經9、10點,太接近睡眠時間,讓不少人因此衍生胃食道逆流問題,進而引發焦慮、緊張、情緒不穩,及併發慢性中耳病症,或內耳疾病如耳鳴、眩暈等,如果沒有正視這個病症,耳鳴問題很可能伴隨而來,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提醒,如果長期耳鳴卻不願主動治療,嚴重恐導致聽力退化。 4分之1台灣人有胃食道逆流 耳鳴也是症狀之一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台灣有4分之1的人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近20年來,罹患人數快速成長中。然而很多人不曉得「胃食道逆流」也可能引起耳鳴,主要是因為當賁門關閉不緊,致使胃酸或氣體跑到食道裡,容易引起喉嚨紅腫發炎,進而刺激耳咽管,引起喉咽返流,造成無菌性中耳炎或中耳積水,因此有些人常在大餐之後,出現胃脹胸悶,併發耳鳴、頭昏現象。通常在治療完胃食道逆流之後,耳鳴現象也可望獲得改善。若不及早治療,可能引發中耳及內耳組織的症狀惡化,日久易成不可逆的病變,耳鳴的治療特別頑強而困難,因此從早期耐心治療才有痊癒的機會。 耳鳴多因5大因素所致 及早正確診斷治療病因 臨床上的耳鳴患者多源於年齡增長、耳朵老化,以及噪音損傷或病毒感染、中耳發炎等因素,其他像是過度疲勞、緊張、情緒不穩及用腦過度,抑或是罹患高血壓、心臟病或鼻竇炎等影響,此外,飲食偏好油膩、高膽固醇等三高患者,也容易造成血管阻塞,血液不通暢,影響到內耳循環,進而導致耳鳴、眩暈。耳鳴初期的檢查以患者自述為主,一般是焦慮、緊張、失眠等,最易發生各種不同程度的耳鳴,李宏信說明,包括耳鳴的型態、持續時間、聲音大小等,醫師也會詢問患者病史,因此患者一旦有耳鳴症狀出現,應紀錄發作時間、每次發作時間長短、音頻高低,或者是否會因某種姿勢減緩或更劇烈等,這樣有助於醫師釐清病因,及早正確診斷治療。 避免壓力過大、飲食清淡 減緩耳鳴現象李宏信指出,針對初期症狀輕微的患者,聲音不大且低頻,試著規律作息、飲食清淡,不熬夜及減少暴露於噪音環境中,3個月內多半能不藥而癒。若是耳鳴現象已超過半年以上,嗡嗡聲響已嚴重干擾生活,治療上會使用清血藥物,來打通內耳血液循環,給予修護神經的營養劑,活化再生已受損的內耳神經,協助恢復正常功能,並阻止血管過度收縮,以免內耳缺血、營養失調。患者需有耐心持續治療,建議至少服藥3至6個月,多數都能逐漸好轉,勿因稍微改善就自行中斷服藥,將影響整體的治療時間及效果,病人必須有耐心服藥的決心,方能達到治療目的。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生活中面臨過度的壓力、經常失眠、過勞及過油、過鹹等飲食型態,都是誘發耳鳴的高風險因子。平日飲食應秉持清淡及營養均衡為原則,不熬夜、適度運動等,有助增強自身免疫力,若有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應控制好病情,才不致影響耳鳴病情。(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咖啡、甜食不是「火燒心」唯一凶手! 飯後2行為也NG 7飲食習慣都是在折磨你的胃! 防胃食道逆流要改掉
-
2020-11-11 科別.皮膚
「濕敷」保養當道!3種化妝水不適合濕敷,太稠要注意
喜愛保養的女孩們都知道,對於肌膚有利,又能膚質透亮的方式,不外乎就是「加強保濕」。很多時候偷懶幾天不用面膜時,會用化妝水來替代面膜濕敷,但不是所有化妝水,都適合濕敷。一、黏稠質地的化妝水質地較為滋潤濃稠的化妝水,通常富含有玻尿酸、油脂,這樣的化妝水比較不建議濕敷,也不建議在炎熱天氣時使用,相對想要用來濕敷就不這麼建議了,因為黏稠質地可能會停留在臉上的時間比較長,依照天氣的變化,更換不同的化妝水,才能讓肌膚適時補充到足夠水分。二、含有酒精成分的化妝水許多喜愛保養的人,對於含有酒精成分就會排斥,感覺用了會出現敏感、紅腫。然而酒精成分是保養品中,廣泛被使用的原料之一,酒精可以是好的溶劑、幫助滲透讓肌膚更好吸收、防腐等作用。不用太過擔心含有酒精成分的保養品,因為都是在政府核可量下使用,酒精不僅能帶走臉部過多的油脂、消炎殺菌、控油等多種效用,但也要注意購買時產品內容,若真的對酒精過敏的人也不要輕易嘗試,特別是乾性肌膚的人。三、含有水楊酸的化妝水水楊酸放在化妝水中,主要功效為「疏通毛孔中的髒污」。但有些在化妝水的水楊酸濃度不同,購買時要多注意,太高的水楊酸含量比,對肌膚來說,也許會有過度刺激的可能性,嚴重可能會泛紅,更別提敏感肌是否該使用,請直接略過添加水楊酸類的保養品。
-
2020-11-08 科別.皮膚
換季掉髮好困擾,是用錯洗髮精惹的禍?! 醫師告訴你洗髮精怎麼選及使用
「這個月頭髮又掉好多,是不是本來吃的藥(雄性禿患者的口服藥Finasteride非那雄胺)沒效了?」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澤林毛髮診所皮膚科謝宗廷醫師指出,入秋後患者增加,原本控制穩定的病人也回籠了。根據國外研究顯示,3月是一年中毛髮最多的月份,9月和10月則是最少,所以有些人在秋天會發現掉髮量變多,這種因為季節變化造成的落髮為暫時性,毛囊沒有萎縮,只是進入休眠狀態,毛髮之後就會再次生長。換季洗髮精怎麼挑?由於季節交替時溫度、濕度改變,年底又是工作的忙碌期,在龐大的工作壓力之下,除了生理性的落髮增加之外,容易出現頭皮屑、頭皮癢的「脂漏性皮膚炎」症狀。生活作息不規律、壓力、熬夜等因素會影響頭皮油脂分泌,當油脂分泌多的時候,皮膚上之「皮屑芽孢菌」就會開始大量孳生,導致皮膚發炎、發癢,伴隨著搔抓,使得落髮問題加劇。市面上許多宣稱有抗屑、止癢效果的洗髮精,食藥署叮嚀:其實有些屬於藥品,有些則屬於化粧品,民眾使用時要注意。謝宗廷醫師指出,可治療脂漏性皮膚炎的藥品成分如下:▶第一類:抗黴菌成分,可以去除皮屑芽孢菌,包含酮康唑(ketoconazole)、環吡酮胺(ciclopirox olamine)。▶第二類:消炎成分,可抑制頭皮發炎、減少紅腫發癢,此類成分包含、焦油(tar)及含類固醇的洗髮精。含藥品成分洗髮精的正確使用方式為:1.先把適量洗髮精擠在手掌,搓揉起泡後壓在頭皮上,再輕輕按摩。2.停留在頭皮5分鐘後再洗掉,讓有效成分在頭皮充分作用。3.建議約2~3天使用一次,隔天用一般的洗髮精洗頭即可。食藥署提醒,民眾如果有相關困擾,可以先求診皮膚科醫師,再根據醫師指示選擇含有上述藥品成分洗髮精使用。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11-07 科別.眼部
(已有) 結膜炎眼睛紅癢怎麼辦? 千萬不要揉!眼科名醫教你應急作法
!--@IMAGE_9021657_CENTER_0@--> 「化粧可能會讓眼睛又紅、又癢?」沒錯!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莫名雙眼紅通通的,布滿血絲,加上搔癢感,讓人揉啊揉的想藉此緩解不適,殊不知卻愈揉愈癢、愈揉愈紅;究竟造成眼睛紅癢的原因是什麼?正確的緩解方式又該怎麼做呢? 眼睛紅癢 眼白處結膜發炎最常見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說明,眼睛紅癢是病患最常見的問題,主要是眼球表面的眼白處結膜發炎所致,大部分是因眼結膜碰到空氣污染、花粉、二手菸、化粧品,或者空氣中PM2.5的懸浮粒子等過敏原,引起的過敏性結膜炎。 此外,過敏性結膜炎也可能因配戴隱形眼鏡導致眼睛乾燥,或隱形鏡片的慢性刺激、清潔保養液,引起眼睛癢、灼熱感、大量流眼淚、出現分泌物;陳瑩山提及,全身疾病或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合併造成結膜發炎,不過,此類過敏性的慢性結膜炎,並沒有傳染性。 急性結膜炎傳染力強 雙眼會同時感染 陳瑩山指出,有一種因細菌或濾過性病毒感染的結膜炎,屬於急性結膜炎,傳染力極強,通常是雙眼同時感染,並可經由手部接觸、揉眼睛所致;若以孩童感染的結膜炎來說,大多是與腺病毒的感冒,可能透過上呼吸道感染者打噴嚏、咳嗽時而傳染。 緩解眼睛紅癢 閉眼休息、冰敷和眼藥水 萬一眼睛紅癢該怎麼辦?陳瑩山建議,首先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已有過敏性結膜炎的眼睛紅腫、發炎更不舒服,至於急性病毒性的結膜炎、揉了眼睛也會造成傳染。此時,最重要的應該是閉眼休息、冰敷雙眼,也可以點用人工淚液或消炎止癢的眼藥水,藉此舒緩不適;如果症狀還是無法緩解,就要儘速就醫,由專業的眼科醫師診斷評估。 合併視力模糊、疼痛 小心引發眼角膜炎 要注意的是,如果眼睛紅癢,又合併視力模糊或者異物感、疼痛,就要更加小心,可能是病菌感染波及到角膜,一旦引發角膜炎會影響視力,一定要多留意。 食藥署也提醒,一旦眼睛出現紅癢症狀時,最好儘快就醫以判斷病因,並搭配正確用藥、改善個人衛生習慣,才能確保雙眸晶亮健康。延伸閱讀: 過敏讓眼睛發癢卻不能揉? 別忍了!2動作也能緩解 眼睛乾點眼藥水就好? 一點也不OK!眼睛乾澀真正該做的事有這些
-
2020-11-04 新聞.健康知識+
打完針後,頭昏暈針怎麼辦?專家教正確3處理方式
流感疫苗開打以來,出現部分頭暈案例,有家長反應孩子在學校打完針後頭暈暈的,被質疑是否因流感疫苗引起的不良反應,台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主任林明志對此表示,目前尚未接收到有相關不良反應案例,門診中施打也沒出現問題,推測應該是暈針。「建議打針後頭暈者,可以平躺避免跌倒,或休息30分鐘後再移動。」同儕間互相影響 情緒傳染造成暈針兒科門診中施打多為學齡前兒童,因小學會安排集體施打,林明志主任說,同儕間容易互相影響,原本不緊張的同學,看到前面同學哇哇大哭,心情可能因此焦慮、害怕。暈針主要是心理因素造成,恐懼感刺激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先心跳上升、血壓升高,再因為迷走神經過度矯正,瞬間心跳變慢、血壓降低,進而昏倒。頭暈休息30分鐘 多喝溫開水「情緒起伏過大都會刺激神經,就像突然中樂透,也會因為過度興奮昏倒,但通常一下下就會恢復了。」林明志主任解釋,通常發生在打針或看到針頭的瞬間,如果頭暈,最好立刻平躺休息,避免碰撞跌倒,或是多喝溫開水、休息30分鐘,基本上都會恢復。而近幾年來都沒收到流感疫苗造成的過敏性休克、類過敏性休克的通報,不用太過緊張。疫苗保護力降低重症機率 醫仍建議施打疾管署說明,疫苗有可能造成的副作用,包括接種後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少數的人則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噁心、皮膚搔癢、蕁麻疹或紅疹等,一般會在發生後1-2天內自然恢復。嚴重的副作用,如立即性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等不適情況,發生機率非常低,若不幸發生,通常於接種後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即出現症狀。林明志主任表示,在兒醫中心看過太多因流感造成的兒童重症,如心肌炎、肺炎,危險性都很高,而且他本身有一年疏忽未打疫苗,即被傳染A型流感,一週病程苦不堪言,建議兒童還是要施打流感疫苗,避免嚴重併發症。
-
2020-11-03 該看哪科.婦產科
住月子中心女寶滿臉痘化膿引熱議 醫:出現4異狀請就醫
有網友爆出生才20天的女兒住月子中心滿臉疹子還化膿破掉非常痛心,擔憂女兒會留下後遺症,質疑月子中心有疏忽,引起熱議。台中還有一名廖媽媽看到二寶全身起紅疹還拚命往身上抓,簡直嚇壞了,連忙就醫,發現是過敏引起的蕁麻疹。童綜合醫院兒童醫學部醫師李春銘說,新生兒常見疹子大致四種,第一種是新生兒毒性紅斑,又稱胎毒斑,通常在一個月內消失;第二種是熱疹,也就是長痱子,通常是悶熱造成,第三種是皮脂腺分泌旺盛造成脂漏性皮膚炎,甚至會出現結痂或皮屑,第四種是過敏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等。另新生兒出生一、二個月內會有脫屑、脫皮現象。他建議家長可觀察疹子變化,若發現疹子一直沒好,長膿惡化、範圍擴大,或孩子不舒服拚命抓等4種異狀,請就醫診治。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部部長林鴻志教授認為,新生兒臉上長俗稱「嬰兒青春痘」痤瘡,出現丘疹或粉刺,通常是暫時性的,寶寶出生後2至4周是好發高峰期。正常狀況下並不需要治療,只要做好日常清潔工作,透過清水搭配溫和的嬰兒沐浴用品清潔孩子肌膚,數周後至4個月內症狀就會慢慢消退;但若孩子臉部狀況仍未見改善,或範圍有擴大,需要赴醫檢查,以找出其他可能的病因。林鴻志解釋,目前新生兒痤瘡成因不明,可能是受到母體或自身荷爾蒙暫時影響,亦可能受到皮屑芽孢菌感染,提醒當新生兒出現痤瘡,應避免孩子抓破皮膚,清潔臉部後,更不可替寶寶塗抹乳液,否則油脂阻塞寶寶皮膚表面,可能使症狀惡化,只要保持皮膚乾燥、定期清潔衣服,寶寶臉部紅腫就會自動消退。
-
2020-10-29 科別.消化系統
喝完臉紅紅致命警訊 我有酒精不耐症? ok蹦+酒就能測
「啤酒再苦也沒人生苦。」很多人憑藉這句話夜夜與酒精相伴,卻很少人知道喝完臉紅紅是致命警訊,台灣人酒精代謝基因缺陷率高居世界第一,又稱為「酒精不耐症」,飲酒恐大幅提高罹患癌症的機率,專家籲這類民眾別碰酒,只有把飲酒量降到0,才能避免酒精對身體的危害。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亞洲人健康研究及教育中心教授陳哲宏表示,台灣近半的人因先天遺傳缺乏一種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一無法正常代謝酒精轉化的乙醛,即使只是飲用少量酒精,乙醛累積在身上除了引起臉紅、心跳加快、頭暈、噁吐,喝酒後累積大量乙醛。陳哲宏介紹一個非常輕鬆的自我檢測自己是否也是「酒精不耐症」者,首先只要找出一張OK蹦及40度以上烈酒,在OK蹦的棉片上沾上烈酒,再將OK蹦貼在手臂上,靜置20分鐘後撕下OK蹦,觀察原黏貼處若有紅腫現象,則屬於「酒精不耐症」高風險族群。陳哲宏說,台灣是全球帶有酒精不耐症人口比例國家,在台灣每兩人就有一人有酒精不耐症。據衛福部國健署歷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我國18歲以上人口飲酒率從98年的46.2%降至106年的43%,推估約有843萬飲酒人口,包括喝保力達B、維士比與藥酒。過去一個月暴飲率則維持為5%左右,推估約有100萬民眾有暴飲情形,單次喝酒超過60克,約4至5罐啤酒、0.8瓶紅酒或1.3瓶保力達B/維士比,陳哲宏提醒,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飲酒並沒有安全量,即使少量也會有致癌風險,且健康風險會隨著飲酒量的增加而上升。國健署菸害防制組陳妙心表示,如有非喝不可的場合,請盡量減少飲酒量來降低風險,建議男性每日喝酒不超過2罐330毫升啤酒(約20g純酒精),女性則不超過1罐啤酒(約10g純酒精),如果是準備懷孕、懷孕期間或正在哺乳的女性,為了新生兒的健康,請千萬不要喝酒。陳妙心表示,酒精在肝臟代謝後,代謝物除了會造成肝臟發炎、引發異常免疫反應之外,還會造成脂肪堆積而形成脂肪肝,此時如能戒酒,因肝臟具有再生能力,若能及早戒酒,除可以恢復正常功能,還可降低惡化的風險,但如果繼續喝酒造成肝臟反覆發炎受損,便會提高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10-29 新聞.健康知識+
不是每一種針打完都可以揉! 醫師教你分辨原則
打完針到底要不要揉?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其實需要依照針劑的類型來決定是否需要揉壓,一般來說,預防針、抽血、靜脈注射、胰島素皮下注射等這類針劑,打完之後都不建議搓揉注射處,但抽血、靜脈注射後建議可加壓注射處約5分鐘以幫助止血;但若是施打肌肉注射的針劑(預防針除外)則可能需要在打針後輕揉注射處以幫助藥物吸收。然而,吳醫師也提醒,由於注射藥物的種類眾多,建議打完針還是要仔細聽一下醫師、護理師的建議較佳唷。 打完針到底要不要揉?吳書毅醫師表示,針劑的種類眾多,常見的針劑注射大致有以下幾類: 1.抽血、靜脈注射:輕壓注射處,不可揉推若是抽血或採用靜脈注射時,因針頭戳入血管內所以會有局部些微出血的狀況,因此,建議打完針後在注射處加壓約5分鐘幫助止血即可。吳書毅醫師叮嚀,這類針劑打完後最好避免揉推,以免出血點擴大而出現瘀血的情況。 2.皮下注射:輕壓注射處,不可揉推若需固定施打胰島素等皮下注射時,建議打完針後輕壓注射處即可,不要揉推以免拉扯到血管而出現皮下出血或瘀血狀況。3.預防針:不可揉推舉凡幼兒經常接種的預防注射,或是每年10月開打的流感疫苗,這類針劑大多是打在肌肉位置,但打完針只要用棉球、膠帶貼住止血即可,不需要、也不建議揉壓打針處。吳書毅醫師表示,預防針注射入體內其藥效會緩緩被身體吸收,誘導身體產生抗體,若過度搓揉可能會加速藥品吸收,也可能會引發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等不適反應。然而,若是具有凝血異常問題、服用特殊藥物或體況者建議依照醫療人員指示處置。 4.肌肉注射:可輕揉注射處肌肉注射的藥物是藉由肌肉吸收而發揮藥效,常見的藥物如退燒針劑,吳書毅醫師說明,這類的藥物在注射後應先加壓1分鐘止血後,再用手掌揉推注射處約3至5分鐘以幫助藥物吸收。然而,吳書毅醫師也叮嚀,上述僅為針劑注射的大原則,但由於針劑種類眾多,建議打完針之後仔細留意醫師或護理師告知的處理做法,且打針後最好在原處休息觀察約30分鐘,無出現不適症狀再離開;此外,若有特殊疾病、病史、過敏體質、用藥習慣等,最好主動告知醫師,以利醫師給予診斷與處置建議。 針劑注射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專科醫師、藥師、護理師」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弘森診所 吳書毅醫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10-26 科別.皮膚
長期穿膠鞋工作 工人香港腳引發敗血症險喪命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皮膚科主任柯偉立指出,在台灣至少有二百萬人罹患足癬(香港腳),看起來好像不是嚴重的疾病,很多人都「與它同行」,一名建築工人因為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且細菌容易侵入血液,進一步引起敗血症,差一點因而影響生命。柯偉立說,這位45歲的建築工人,因工作關係經常穿著短統膠鞋,即使膠鞋進了髒水也只好忍受,頂多利用工作空檔脫鞋沖沖水後,又穿回膠鞋繼續工作,剛開始在右腳趾的縫間出現白色的皮膚小小裂縫,以為是泡水造成皮膚發白,沒想到竟然演變成疼痛紅腫,實在難以忍受,只好向工地請假看皮膚科門診。他說,事實上建築工人早已長期罹患香港腳未好好治療,加上天氣炎熱與腳部衛生不佳,香港腳進一步惡化,使得腳趾縫處的皮膚出現破損,讓細菌有可趁之機,侵入傷口造成蜂窩性組織炎。更嚴重的是,他的右鼠蹊部淋巴結已腫大疼痛,顯示細菌侵犯至淋巴組織,這樣的蜂窩性組織炎,如再延誤就醫,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而危及生命。柯偉立說,蜂窩性組織炎是一種皮膚傷口的細菌感染,當細菌感染已經侵犯到皮膚皮下脂肪層,因為皮下脂肪本身的排列方式有點像蜂窩,所以這類的症狀又稱為蜂窩性組織炎。他提醒,台灣氣候高溫溼熱,黴菌無所不在,很多人都有香港腳的經驗,常見的症狀除了癢、足部脫皮、生出小水泡,由於皮屑會掉到沙發、床舖或洗澡間,很容易感染給家人。感染香港腳的人,即使治好了,也很容易復發。因為很容易再從環境中感染到黴菌,這也是香港腳被認為較頑強的原因,必須耐心接受藥物治療。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香港腳出現小傷口,不處理任其惡化,是有可能引起其他細菌的感染,而引發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該建築工人的蜂窩性組織炎,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後順利治癒,其嚴重足癬也在口服抗黴菌藥物數周後明顯改善。柯主任提醒,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力不是很好,若有香港腳卻未好好治療,常因此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對於這個常見的疾病,仍不可不慎。
-
2020-10-25 癌症.飲食與癌症
避免發炎轉癌 專家提供抗癌餐盤
癌症為我國十大死因第一位,為陪伴民眾防癌抗癌,滄洲教育基金會今年再度與聯合報合辦「癌知識360度」講座,邀請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蔣鋒帆、北醫公衛系教授韓柏檉與滄洲教育基金會健康顧問林楷雄,同台分享全面性的抗癌新知。首次移師台中舉辦,吸引逾200名中部民眾報名參與。長期忽視身體的發炎警訊,小心癌症來敲門。醫師指出,發炎與癌化的機轉路徑相通,以發炎性腸道疾病(IBD)為例,有研究證實腸道黏膜終年處於「爛爛的」狀態,轉為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逾六成。想降低發炎機會,專家認為從飲食改變著手相對容易,找回均衡營養,就有機會遠離癌症。腸道長期發炎 恐刺激細胞癌化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蔣鋒帆說,發炎與癌化的機轉具共通路徑,所以長期發炎很可能刺激細胞癌化。以大腸直腸癌為例,致癌主要風險因子除了家族史及不良生活型態以外,另有一群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若發病8到10年都沒好的治療,也可能癌變。發炎性腸道疾病包含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蔣鋒帆說,前者為大腸與直腸紅腫發炎,後者則是從口腔開始,整個腸胃道至肛門口都潰瀾,均可能躲藏癌症。丹麥研究發現,發炎性腸道疾病轉化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多66%。「發炎性腸道疾病最知名的病人,就是最近剛因病辭職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蔣鋒帆說,目前發炎性腸道疾病有不錯的藥物可好好控制、降低發炎,只要好好治療,有助提升生活品質並且免於癌化的威脅。糞便潛血+大腸鏡 定期檢查不可少想要免於大腸癌的威脅,蔣鋒帆強調要定期檢查,50歲至70歲者應每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有家族史則提前至40歲。大腸鏡檢查可每三到五年做一次,雖然大腸鏡做起來不舒服,「但可提供完美診斷,是值得做的檢查。」該如何降低身體發炎的機會,以防癌抗癌呢?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韓柏檉以自身的抗癌經驗,分享他專屬的健康五字訣「心、動、吃、睡、靈」,也就是保持愉悅心、適量運動、均衡飲食、優質睡眠、和安頓靈魂。「堅守五字訣不只是要做,還要做得久。」韓柏檉舉例,對現代人而言,每天均衡補充人體五大營養素並不容易,包括醣類、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及維生素。所以他建議「加減吃」,也就是精緻食物吃少一點,原形食物吃多一點。謹守健康五字訣 多吃原形食物攝取原形食物的方式,韓柏檉建議可以打「蔬果汁」,把蔬菜、水果、穀類、堅果類統統丟進果汁機攪打。他認為,一杯飲品就能把好東西都吃進肚,所以他每天早餐必喝一杯蔬果汁。「吃好東西,舌頭味覺就會改變,接著就會愈吃愈健康。」若是正在抗癌的民眾,也千萬別輕忽營養補充的重要性。滄洲教育基金會健康顧問副理林楷雄說,癌症病人有「早飽」現象,不太想吃東西,但營養素不足除了免疫力降低,也會出現癌因性疲憊。因此,應比平時多20%的熱量攝取。補充關鍵營養素 增強免疫力林楷雄表示,臨床證實維生素B12和葉酸能促進紅血球合成,維生素D則能維持免疫系統的均衡並促進癌細胞死亡,高蛋白則能增強免疫力,輔助癌症化放療更順利。如何補充上述營養素?林楷雄說,最好的方式是吃原形食物,萬不得已要使用營養補充品,建議選擇使用天然型態營養素的補充品較佳,比較容易被身體吸收利用。但他提醒,使用前都應與醫師討論,避免與化療藥物衝突。滄洲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宜琳說,該會去年成立「癌知識」網站,從預防照顧到治療調養,全方位提供「引經據典」的正確癌知識。今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讓更多人願意關注健康,歡迎上癌知識網站學習如何活得更快樂健康。
-
2020-10-24 科別.眼部
眼睛紅癢怎麼辦? 眼科醫師教你應對結膜炎
化粧可能會讓眼睛又紅、又癢?沒錯!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說明。眼睛紅癢是病患最常見的問題,主要是眼球表面的眼白處結膜發炎所致,大部分是因眼結膜碰到空氣污染、花粉、二手菸、化粧品,或者空氣中PM2.5的懸浮粒子等過敏原,引起的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結膜炎也可能因配戴隱形眼鏡導致眼睛乾燥,或隱形鏡片的慢性刺激、清潔保養液,引起眼睛癢、灼熱感、大量流眼淚、出現分泌物。此外,因全身疾病或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合併造成結膜發炎,此類過敏性的慢性結膜炎,並沒有傳染性喔!陳瑩山指出,另外有一種因細菌或濾過性病毒感染的結膜炎,屬於急性結膜炎,傳染力極強,通常是雙眼同時感染,並可經由手部接觸、揉眼睛所致。若以孩童感染的結膜炎來說,大多是與腺病毒的感冒,可能透過上呼吸道感染者打噴嚏、咳嗽時而傳染。萬一眼睛紅癢該怎麼辦?陳瑩山建議,首先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已有過敏性結膜炎的眼睛紅腫、發炎更不舒服。至於急性病毒性的結膜炎、揉了眼睛也會造成傳染!此時最重要的應該是閉眼休息、冰敷雙眼,也可以點用人工淚液或消炎止癢的眼藥水,藉此舒緩不適。如果症狀還是無法緩解,就要儘速就醫,由專業的眼科醫師診斷評估。要注意的是,如果眼睛紅癢,又合併視力模糊或者異物感、疼痛,就要更加小心,此時可能是病菌感染波及到角膜,一旦引發角膜炎會影響視力,一定要多留意。食藥署提醒您,一旦眼睛出現紅癢症狀時,最好儘快就醫以判斷病因,並搭配正確用藥、改善個人衛生習慣,才能確保雙眸晶亮健康喔!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10-22 科別.兒科
扁臉、黑眼圈、眼無神 過敏兒3特徵
早晚打噴嚏、流鼻水是常見的鼻過敏症狀,容易診斷確診。但以鼻塞來表現的過敏或非過敏鼻炎,不可輕忽,可能是慢性腺樣體肥大過敏性鼻炎。有過敏性鼻炎的小孩,從面部特徵可看到,比較無神的雙眼、黑眼圈、平坦的中臉、突出的門牙、乾燥脫皮的嘴唇、後縮的下巴及前傾的頭頸,還有明顯的呼吸聲、呼吸時很淺的胸廓擴張,但很多父母會輕忽,以為小孩只是比較文靜或憨厚。由於鼻子慢性塞住,小孩大多會慢慢習慣這種狀態。檢查鼻竇X光片顯示,慢性鼻子發炎的孩子,多有鼻甲肥厚、紅腫,兩側扁桃腺肥大等症狀,其實他們整個上呼吸道腺體都是肥大的,才會經口腔呼吸。為使口腔呼吸順利,鼻過敏兒的舌頭勢必下壓,會造成上顎的面積及體積減小、牙齒咬合不正、門牙突出、高拱形硬顎、下巴後縮等臉部特徵。也因為慢性鼻塞造成鼻竇發育阻礙而形成臉上蘋果肌的位置平坦。鼻子是呼吸道免疫的第一道防線,但經口呼吸並不好,除了影響顏面的發育、頭頸的前傾,肺動脈的收縮血壓也比較高,一旦感冒,也增加併發鼻竇炎、中耳炎的風險。慢性鼻塞及經口呼吸對健康影響既深且廣。對於鼻過敏治療,除了環境及生活型態調整,藥物有助肥大腺體的萎縮及控制後續的環境過敏反應,2至3個月後,孩子的鼻子健康通暢了,改回鼻腔呼吸的型態,臉上的發育就能明顯改善。
-
2020-10-17 新聞.健康知識+
接種流感疫苗後需注意什麼? 家醫科醫師:3類情況宜留心
每年10月是流感疫苗開打的季節,尤其適逢新冠肺炎攪局,儘早接種流感疫苗更顯重要。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流感疫苗的安全性雖高,但仍建議民眾在接種後48小時內密切觀察身體是否出現異狀,少數人接種疫苗後可能會有輕微發燒、頭痛、紅疹等症狀,正常來說約1至2天就有恢復,若不適症狀持續超過2天,最好回診檢查為佳唷!流感疫苗開打,接種完流感疫苗之後身體居然有些感冒症狀,這樣算正常嗎?有過敏體質、對雞蛋過敏者,接種流感疫苗會誘發過敏症狀嗎?接種完該注意哪些照護重點?柳朋馳醫師表示,流感疫苗的安全性高,目前根據疾病管制署建議,僅將「已知對疫苗成分有過敏者」以及「過去注射曾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列為接種禁忌症,其餘民眾經醫師諮詢後即可安心接種,但仍建議注意以下三類狀況:1.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接種後應加壓注射處至少2分鐘。柳朋馳醫師補充,這類民眾接種流感疫苗時建議主動告知醫師個人病史與用藥狀況(如使用Aspirin、Warfarin、Clopidogrel、Ticlopidine等藥物),經醫師評估後可採用較細的針頭注射流感疫苗以減少出血狀況;此外,建議使用抗凝血藥物及凝血異常患者在接種後應加壓至少2分鐘,並觀察注射處是否有出血或血腫狀況,若皆無不適反應再離開。然而,柳醫師也叮嚀,一般民眾若無特殊狀況,基本上不建議搔抓或揉壓打針處,只要確認注射後5至10分鐘後沒持續出血或出現血腫即可安心。2.對雞蛋過敏、有過敏體質者,接種後建議休息觀察30分鐘,無不適再離開。參考英、美等國之做法,疾管署今(109)年已正式將「對雞蛋嚴重過敏者」自接種禁忌症中移除。然而,柳朋馳醫師補充,絕大多數民眾皆能安心接種流感疫苗,但有鑒於仍有相當小的機率可能出現立即性的過敏反應,包括皮膚搔癢、出疹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症狀包括氣喘、呼吸困難、聲音沙啞、眼唇腫脹等),因此提醒有過敏病史者在接種流感疫苗後最好主動留院觀察30分鐘以上,若無不適症狀再離開更安心。3.疫苗與其他藥品皆可能出現副作用,若症狀持續逾48小時應主動回診檢查。打完流感疫苗後在注射處可能會有局部疼痛、紅腫狀況,皆屬於正常反應,有少數人可能會出現疫苗副作用,包括頭痛、發燒、肌肉痠痛、噁心、皮膚搔癢或出疹等狀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大約持續1至2天身體即可自然恢復。然而,柳朋馳醫師叮嚀,若持續發燒逾48小時,或出現呼吸困難、意識改變等都屬於接種的異常反應,建議應儘速回診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與醫療處置。柳朋馳醫師也補充,打完流感疫苗約需2週才能發揮保護力,但並非完全對流感免疫,也就是接種流感疫苗仍有感染流感的可能,但會降低感染機率且症狀也會相對輕微;因此,提醒民眾在秋冬病毒肆虐時,仍應注意做好個人衛生,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以保護自己免受病毒威脅。 流感疫苗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小兒科、家醫科」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 柳朋馳醫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10-11 醫聲.疫苗世代
肺炎鏈球菌疫苗/除了流感疫苗 專家提醒:成人也要接種的9種疫苗!
公費流感疫苗10/5開打,今(2020)年民眾因為COVID-19疫情防疫意識提升,預期接種狀況更為踴躍,為節省等候排隊的時間,鼓勵民眾於10月5日開打後,可先向合約院所預約;若院所僅提供現場掛號,請民眾可先電話詢問合約院所疫苗剩餘情形後再前往,合約院所名單可透過疾病管制署流感防治一網通、疾管家或1922防疫專線查詢。也請醫療院所預先安排預約接種及現場掛號動線,做好人潮分流,避免排隊動線混亂,並讓預約者優先接種疫苗。衛生福利部指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實施對象與去年相同,包括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國小至高中(職)學生、50歲以上成人、具有潛在疾病之高風險慢性病與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安養、養護、長期照顧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醫事及衛生等單位之防疫相關人員及禽畜養殖等相關行業工作人員、動物園工作人員及動物防疫人員等,除學生於校園集中接種外,其餘公費對象可於10月5日開打後,攜帶健保卡及相關證明文件(如:兒童健康手冊、孕婦健康手冊等)前往合約院所接種。衛生福利部進一步表示,今年提供的公費四價流感疫苗共有3家廠牌,其中2家為雞胚胎蛋培養,1家為細胞培養,均經食品藥物管理署檢驗合格,品質安全有保障。民眾於接種前應由醫師進行評估,已知對疫苗成份過敏者或過去注射曾經發生嚴重不反應者,不予接種;發燒或有急性中重疾病者,請待病情穩定再接種。為落實防疫新生活運動,民眾前往醫療院所或接種站接種時,應佩戴口罩、適度保持安全距離及落實手部衛生等措施;接種流感疫苗後,應於接種單位或附近休息觀察至少30分鐘,待無不適再離開,另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等,一般會在發生後1至2天恢復,若有持續發燒、意識或行為改變、呼吸困難、心跳加速等異常狀況,應儘速就醫並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管署。因為擔心感染流感再加上新冠肺炎會讓自己和家人置身危險內,本來只有家有年長者或幼兒的成人才會主動自費打的流感疫苗,今年則是疫苗還未開打,很多診所就已經被預約一空。除了流感疫苗以外,還有什麼疫苗是成人應該接種的嗎?很多人都以為我們小時候所有傳染病的疫苗全都打完了,但其實疫苗有它的時效性,有些有二十年,有些則只有十年,流感因為病毒變異性很強,所以一年要打一劑針對當年預測會流行的幾種病毒株的疫苗。也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除了萬眾齊待的新冠肺炎疫苗以外,很多過去大家忽略的疫苗重新受到重視,以下我們來為大家介紹還有哪些疫苗,是成人應該要趕快去打的。流感會引起全身症狀,第一個必打疫苗因為感染流感,會引起從呼吸道,到全身痠痛等全身性影響,加上從過去的經驗得知,感染流感再併發肺炎雙球菌會讓病情更嚴重,因此在目前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到開打仍遙遙無期的情況下,所有醫師都建議先預防流感,避免兩種病毒夾擊而引發重症,因此現在世界各國都在搶流感疫苗。所以在新冠肺炎疫情捲土重來前,大家絕對不要錯過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上呼吸道感染後,很容易併發肺炎,這不只好發在兒童,根據疾管署統計,每年的嚴重性可能致命的「侵襲性肺炎」,約有六到七成是發生在五十歲以上,若是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感染肺炎鏈球菌,死亡率超過25%,若併發腦膜炎或敗血症,死亡率更超過30%以上。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提醒,雖然目前國內針對75歲上以有公費23價肺炎疫苗,但是它是以23種肺炎雙球菌血清的「莢膜多醣體」當抗原,這種抗原只能留在血液,無法預防血外感染,研究顯示多醣體疫苗無法引起免疫記憶,保護期只有2到4年,兩年內的保護效果不到一半,即使連續接種也無法提高抗體反應,而且容易引起敏感反應。因此目前多鼓勵接種13價肺炎結合型疫苗,可以將肺炎鏈球菌莢膜多醣體跟載體蛋白質接合在一起,改進T淋巴細胞依賴型反應,吸引B細胞產生免疫記憶高的IgG。50歲以上、合併糖尿病、心臟病及癌症等肺炎鏈球菌感染高危險群,最好接種13價肺炎疫苗。帶狀疱疹疫苗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大家注意到個人免疫問題,帶狀疱疹被認為和流感和肺炎併列為「秋冬三大流行病」。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提醒,秋冬季因為天冷、壓力大,是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好發的季節,尤其五十歲以上、六、七十歲的長者特別好發,約有二、三成的人一生中至少會得到一次帶狀疱疹,而更要注意的是,年紀愈大的帶狀疱疹症狀較嚴重,而且更容易留下神經痛後遺症。神經痛後遺症不只一般的止痛藥無效,患者甚至得服用到抗癲癇藥物止痛,止痛效果還有限,因此目前建議五十歲以上接種帶狀疱疹疫苗,五十歲到五十九歲施打的預防發病的效果高達七成,六十歲以上則是五成。施打疫苗者即使發病,水泡發疹數大幅減少,疱疹後神經痛的預防效果高達近七成,特別是年齡愈大者的預防效果愈好。水痘疫苗日前成功嶺爆發役男群聚感染水痘,由於成人感染水痘後容易併發嚴重病情,多數發病者發病後都住院療養。黃玉成提醒,成年人才感染水痘,包括皮膚易併發細菌感染、指數上升、併發水痘性肺炎、易引發血小板低下的出血性水痘,死亡率是兒童患者的數十倍。台灣是2004年才全面施打水痘疫苗,所以17歲以上沒接種過疫苗,如果這些人過去未得過水痘,由於水痘傳染力高達九成,未來若不小心接觸水痘病患,或是帶狀疱疹病人(帶狀疱疹為水痘病毒引起),很容易併發嚴重的水痘病情。因此建議沒得過水痘又沒打過疫苗的成人,建議要接種水痘疫苗。成人最好要補接種的疫苗1.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由於非自然感染,而是由疫苗產生的抗體,有效抗力過了十年效價減半、二十年幾乎失效,因此目前對於許多幼時曾接種過的疫苗,疾病管制署建議成人某些疫苗應該補接種疫苗,增強抗病效力。其中麻疹是近年來各國好發的傳染病,尤其包括歐洲和日本等許多國家的麻疹接種率低,抗體不足者接觸到麻疹病人發病率幾乎百分之百,病毒傳染力超強以外,成人感染後併發中耳炎、肺炎與腦炎的機率高,因此建議若需出國到麻疹疫區前宜補接種疫苗,19歲以後到65歲間建議宜補打2劑。2.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相關疫苗建議每10年接種一劑。3.日本腦炎疫苗日本腦炎易併發後遺症,因此建議在十九到六十四歲成人宜接種一劑,六十五歲以上再補接種一到二劑。4.B肝疫苗、A肝疫苗雖然台灣自民國87年起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但是三十四歲以上成人仍有部份民眾無B型肝炎抗體,為預防B型肝炎,建議沒有抗體的成人宜接種3劑疫苗。另外部份新生兒接種過疫苗的民眾,年過二十歲就驗不出抗體,針對這些族群,建議宜再補接種疫苗增強抗體。現在的國人多無A型肝炎抗體,倘若要出國到A肝疫區,或是國內有小型群聚感染時,建議接種二劑A肝疫苗。5.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十九到四十五歲三劑108年國內在女性十二到十五歲有公費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接種政策,可預防子宮頸癌等多項癌症,一般建議女性十九到四十五歲的女性可以自費接種。
-
2020-10-05 名人.黃軒
她為省錢少換胸罩惹病上身!醫:出現5種情況就該換胸罩
那天一名女主管,請教內衣怎麼清洗,我才想起:對吼!我當告知大家胸罩乾淨的重要性。我在臨床,曾經遇過一位25歲的上班族,來我的門診,說她的胸部刺痛,問她哪裡痛?右邊痛!右手舉起也痛,我聽診和檢查完了一切正常,正在百思不解,因為她的疼痛表情非常真實,我忽然靈機一動問,妳自己檢查胸部有任何紅腫,癢痛嗎?她終於點頭,於是我檢查胸部,原來她右側乳房下緣出現紅腫,小痘痘,明顯的鋼缐壓痕的接觸性皮膚炎,天啊,她的右邊乳頭,比左邊更深深,且奇癢無比...我終於明白了,這是長期穿著又緊,又髒的胸罩造成的皮膚疾病。據她說,她為了省錢,她不常買胸罩,而且也不怎麼去淸洗,反正穿著在裡面,不太會有人發現的。妳的身邊有這樣的人嗎?胸部的污垢會沾到胸罩我們胸部上的的「油脂」、「微生物」,夾雜著「污垢」全都會沾附在胸罩上,本來這些東西,跟我們接觸皮膚不會有太大的為害,但如果長時間沒有清洗胸罩、讓髒污垢在乳房周邊積越久,就可能引發一些皮膚疾病。胸罩,會藏有多少細菌?關於內衣細菌的研究, 英國發現,過1年的內衣,即使清洗乾淨,仍有83%的內衣平均還是殘存有《0.1g的糞便物質》(也就是1萬個細菌。而這些病菌,大家用肉眼都是看不到的。美國皮膚兼病理專科醫生,Dr. Gretchen Frieling引述發現,可能聚集在胸罩中的常見微生物,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 ( Staphylococcus )金黃色葡萄球菌實際上在人類皮膚上最常見。 我們的皮膚擁有自己的微生物菌落或生物種群,可以使它們保持健康和受到保護,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就是我們皮膚上細菌總數最多的細菌之一,也就會容易沾到胸罩了。棒狀桿菌 ( Corynebacteria )棒狀桿菌,其實不只生活在皮膚上,而且也是生活在,胃的微生物。 妳躺著吃東西,反胃,反酸掉了屑屑在胸口⋯⋯眾所周知,這種細菌也許會引起痤瘡。如果妳發現,胸罩接觸部位,出現粉刺,則可能需要更換新的胸罩了。酵母菌 ( Yeast )皮膚出汗,製造出胸部潮濕環境,會有一些酵母菌茲生, 常造成汗斑、脂漏性皮膚炎美國紐約皮膚科醫師Julia Tzu 提醒這些可能會造成胸部嚴重搔癢、紅色丘疹或膿皰性毛囊炎。皮屑芽孢菌 (pityrosporum ),是其特別常見的菌種之一。為什麼胸罩易藏有細菌?每次穿脫胸罩時,很多死皮膚屑都會掉落在胸罩上面。 美國皮膚科醫師,朱莉婭·祖祖(Julia Tzu)指出:“那些「死皮脫落」細胞和胸部「皮膚的油脂」,會積聚在緊身的織物上,胸罩就是其中之一。” 依據美國皮膚科醫學會稱,我們每天佔計胸部會掉損至少30,000 - 40,000 皮膚死細胞。胸罩每天都穿,穿著者身上的油脂污染,這些油脂提供了皮膚上微生物生長所需的養料,隨後細菌,就會轉移到衣物纖維上。滋養天堂三大條件:【熱】的環境,【濕】的汗水,【油】脂分泌,提供了微生物的美食天堂。胸部哪裡最髒?美國托雷多大學( University of Tolendo ) 醫學中心微生物部的專家處檢查Bra上的四個「高危」區域:左右罩杯的【鋼圈周圍】、以及靠近【左右腋窩】的部位。● 罩杯鋼圈附近● 右側腋窩附近部位● 左側腋窩附近區域什麼時候要換新的胸罩?1. 味道胸罩會散發出臭味,而且臭味還可能會沾到其他衣服上。很多女生都會把自己胸罩,懸掛著,然後隔1-2天,再聞一聞,沒有味道,又重新穿上胸罩出門去了。偷偷告訴大家,胸罩隔1-2天,又不是放「隔夜菜」,馬上會臭酸聞到的,更何況人類的鼻子又比狗差,所以妳會常常聞不到,再加上是自己身體的體味,妳的嗅覺習慣了,也分辨不出臭味了!其實,胸罩直接貼著皮膚上,沾到的汗水最多。妳不洗胸罩,愈放愈久,就愈可能發臭。別以為胸罩穿在最裡面,不洗別人也不會發現,等到妳內衣發臭、其實到一定程度,妳身邊的人都會聞到的。只是大家不太會跟你說而已。2. 顏色胸罩,會出現汙漬、甚至開始發黃,也只有妳自己看得到而已。就像我們穿白衣服,衣領䄂口,容易發黃的經驗。妳注意看看接觸皮膚的胸罩邊緣,很多細微的顏色改變。3.形狀妳的胸罩,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可能考慮換新的胸罩:● 罩杯,往上移位● 肩帶,往下滑位● 胸部,有深厚壓痕 又紅又癢● 背部,也已有勒痕 又紅又癢● 罩杯,太鬆,空空的感覺多久,洗一次胸罩?大部分的專家都建議你在穿胸罩 : 同一件內衣,最多2-3次後就應該洗一次。但是如果你「運動大量出汗」,或在「夏天季節」𥚃,那麼穿一次就應該洗一次,才乾淨。有些文章,這樣形容:大熱天重新穿上沒洗的胸罩,會跟糞池一樣髒。上面布滿了汗漬、灰塵、油脂、細菌、遮光劑、酵母菌、真菌以及數以萬計的微生物...還有一堆的死細胞的屑屑呢!一周一次,這是最起碼的,一般來說,是要更勤便才行。基本越貼身的衣物,越應該勤便換洗。紐約大學醫學院病理專家Philip Tierno認為:在穿胸罩最多三次後,就應該洗一次。然後如果你有大量出汗,那麼請穿一次,就應該洗一次,千萬不要太相信,妳的眼睛,妳的鼻子了...胸罩,不是永遠保固產品胸罩,是消耗品胸罩的使用次數壽命,大概在100次左右,假設依照2-3天穿回同一件的內衣來說,胸罩,穿近一年就應該拋棄了。記得,每一個週年慶到了,就是記得可以購買新的胸罩了!如何,淸洗胸罩?淸洗胸罩,每日一個產品,或其網站都會有寫清洗注意事項,我這裡不細説了,大概大同小異簡單如下:1. 溫水,加入不含酒精成分的清洗劑;2. 讓清洗劑,充分溶解於水中,不需要太多泡沫,否則將加重清洗難度;3. 放入要洗的胸罩,如果是棉質胸罩最好為同色,合成材料則無需擔心4. 將胸罩在肥皂水中浸泡10到15分鐘,以便清洗劑去處油污和污漬,特別髒的Bra可泡一小時5. 輕輕揉搓胸罩,洗出污漬,通常此時水已變黑6. 倒掉污水,用清水沖洗胸罩,直至水質不再變色;7. 特別骯髒的胸罩,可以重複多次以上6個步驟;8. 不可扭曲胸罩去水,可用兩塊干毛巾擠壓吸收水分;9. 自然風乾胸罩:可以懸掛(注意應該掛在聯繫兩個罩杯的帶上,避免變形);也可以放在干毛巾上等待它們自然透風。什麼時候,妳要看醫生?反覆長痘痘的時候容易流汗,長期有濕的環境。長時間的有病菌堆積,加上胸罩緊貼皮膚,摩擦之下,就可能在後背生出痤瘡、小心胸口和乳房邊緣下有丘疹。不抓也癢、抓了也癢胸罩可以保暖胸部,但也會是刺激皮膚的物品之一。尤其是穿「太小,太緊,又不乾淨」的胸罩,易於造成皮膚摩擦,尤其當胸罩上一堆細菌髒東西,摩擦之後會讓皮膚又紅又癢。癢的範圍,當然也包括奶頭囉。不管是奶頭或乳房,如果癢得要死,又不能常常抓,導致妳的生活交際出了問題,記得快點去看看醫生吧!擦爛性濕疹 ( Intertrigo )這一種濕疹,也有人叫《擦爛性濕疹》,好發於皺褶部位的皮膚。主要是皮膚皺襞處,胸罩和胸部皮膚表面密切接觸,局部濕熱散發不出,汗液滯留,導致浸漬濕濕,加上胸囗活動時,皮膚表面,會對緊貼著胸罩,不斷摩擦刺激,而引起了濕疹。妳的胸罩,髒嗎?問問妳自己,對待胸罩的生活行為,就知道妳的胸罩髒嗎 ?1.不要天天,重複一直穿同一件內衣2.記得最多重覆2-3次後,就應該洗一次3.妳的鼻子、妳的眼睛不能當作胸罩乾淨的評估工具。4.不要一直買新的化妝品,忘了添購新的胸罩。5.夏季,運動,易出汗者,可以天天換胸罩!6.反覆出現又紅又癢,記得看醫生。※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0-10-05 醫聲.疫苗世代
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防禦力要升級 胸腔病院建議流感肺炎疫苗同時打
天氣轉涼醫界預期流感及肺炎疫情將升溫,今年多了新冠肺炎威脅,如何提早準備且有完善防禦力成為重要課題。衛福部胸腔病今天呼籲高風險族群同時接種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可降低肺炎感染死亡風險。兩種不同疫苗可同時、不同部位接種。今年流感疫苗符合公費施打族群今天同步開打,胸腔病院提供服務。院長黃紹宗表示,細菌性肺炎為流感病毒引起重症或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細胞免疫相關研究也證實,流感病毒感染後所造成的免疫失衡,會讓呼吸道細菌有機可乘,進而引起繼發性的細菌感染。黃紹宗說,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若感染流感,會造成醫師診斷困難,建議民眾應盡早施打疫苗,讓醫師能更快診斷。藥劑科藥師黃俞甄指出,今年政府提供的三種四價公費流感疫苗都不含硫柳汞成分及佐劑,也請民眾安心。黃紹宗提醒,發燒或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再接種。接種疫苗後應觀察至少30分鐘以上,待無不適後再離開醫院或診所。少數人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反應,一般2天內恢復。接種後應注意有無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呼吸困難、心跳加速、意識或行為改變等異常狀況,如有不適,應盡速就醫。衛福部疾管署建議,18歲以上未滿65歲高危險群未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者,先接種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PCV13),間隔至少8周接種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間隔至少5年再接種第2劑。65歲以上長者未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者,可接種1劑PPV23或PCV13,或先接種1劑 PCV13,間隔1年以上再接種1劑 PPV23。65歲後接種過1劑或以上PPV23者,間隔1年以上可再接種1劑PCV13。
-
2020-10-01 科別.婦科
連假出遊別憋尿 護理師提醒小心妹妹悶癢
中秋連假到來,許多民眾會來上一趟旅遊,不過出遊車潮眾多易塞車,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廖曉嵐提醒,長坐悶熱及憋尿都要小心「妹妹」會悶癢。廖曉嵐表示,「妹妹」會悶癢是很多女性相當難以啟齒的問題,常因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免疫功能降低、生理期長時間使用衛生棉、潮濕悶熱、長時間憋尿等而感染,並非不注意生活衛生。桃園醫院婦產科醫師劉政賢說,女性陰道內有很多種菌,正常情況下,陰道內以乳酸菌為主,這類細菌會使陰道呈現酸性(約pH值4至4.5),維持陰道健康。劉政賢解釋,女性常見的陰道感染可分為3種,分別為黴菌、細菌以及陰道滴蟲感染。黴菌感染時,分泌物會呈白色或黃白色混濁的乳酪塊狀,氣味較不明顯。細菌引起的感染,分泌物較薄,呈灰白色或黃色,且有較重的魚腥味,性行為後的臭味會更加明顯。陰道滴蟲感染,分泌物通常呈黃綠色且較濃綢、有時合併泡沫,且有難聞的氣味。劉政賢提醒,不管哪種感染,都有可能出現陰部搔癢、灼熱的現象,其中又以黴菌感染時最明顯,很多患者會因為搔癢難耐而難以入眠,用手去抓破皮,導致外陰部表皮流血,使外陰部變得紅腫。劉政賢強調,私密處感染從日常照護上可以預防,要調整良好作息、少吃甜食、酒類,以免助長念珠菌大量繁殖、多吃乳酸菌,如無糖優格等。另外,在穿著方面也要選擇寬鬆的褲子,並盡量選擇棉質褲子,讓身體保持涼爽舒適,還有內褲不可以跟襪子一起洗,以免黴菌由襪子轉移到衣褲,而造成胯下或身體感染。劉政賢表示,發炎期間更要避免性行為,而平日記得要在性行為之前喝一杯水,性愛後一定要排尿,這樣能有效預防感染。
-
2020-09-30 科別.皮膚
癢到不行以為過敏!指縫驚見「蟲穴道」才發現是疥瘡
許多皮膚病都會讓人很癢,「疥瘡」更是讓你全身癢透、傳染力極高,連醫護人員聽到都不禁要往後退的一種皮膚疾病。有醫師分享一病例指出,孩童全身癢初期以為過敏,後來才發現是「疥瘡」,更在孩童指縫找到「蟲穴道」,令人頭皮發麻。大部份皮膚病不是紅腫痛,就是很癢,小兒科「柚子醫師」陳木榮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一個「癢到不行」的疥瘡病例。一位母親帶其1歲小孩就診,孩子全身癢到東抓西抓,一開始醫師認為是過敏,開了抗過敏的藥給他吃,結果一周後回診,孩子更紅更癢。醫師仔細觀察,後來在他的手指指縫發現紅紅小小的點,驚覺應是疥蟲鑽進表皮的「蟲穴道」,開了藥膏藥水,並提醒媽媽回去要幫孩子每個隙縫都要塗,包括肛門縫都不能放過。而孩子在擦了二周的藥之後就好得差不多了,不過再過一個星期,果然家中的爸爸、媽媽、姊姊都被傳染了。疥瘡是由疥蟲引起,經由皮膚接觸、人傳人的疾病,傳染性極高,因此群聚的團體生活者,例如軍隊、安養中心、護理之家等是高風險族群。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游懿聖醫師指出,疥蟲會在人體皮膚打洞、鑽到人的皮膚裡面,靠吃我們的皮膚組織維生,因為疥蟲本身以及他的卵、排泄物,會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因而造成奇癢無比的紅疹。疥蟲不會跳、不會飛,只會爬,爬行的速度一分鐘大約爬兩公分,因此如果只有短暫的握手,被傳染的機率不高。少部份的疥瘡可以經由間接接觸而傳染,患者身上疥蟲的皮屑如果掉在床單、枕套這些布料上,有可能會因此而間接傳染給下一個接觸的人。游懿聖醫師指出,疥瘡治療並不難,不論是外用或是口服,一二周持續用藥很快會好。難在環境消毒。家中如果有一個人確定診斷是疥瘡,家中成員無論有沒有症狀,都會建議預防性擦藥,家中的衣物、床單、枕套,也會建議用熱水浸泡(超過60度,持續十分鐘);無法用熱水浸泡的衣物或用品,則用塑膠袋包封好,放在炎熱乾燥的地方曬兩週,並且減少家中雜物堆積,地板、桌面、椅面可以用稀釋的漂白水擦拭。
-
2020-09-29 科別.眼部
她戴隱形眼鏡到海邊玩水 竟造成角膜潰瘍
嘉義縣陳小姐趁暑假期間到屏東墾丁旅遊,帶了日拋隱形眼鏡就到沙灘玩水,隔天上班卻發現雙眼紅腫刺痛、畏光流淚,到診所就醫發現角膜潰瘍,緊急轉診嘉義長庚醫院眼科治療,醫生吳沛倫表示,所幸陳小姐及時治療,未造成嚴重視力傷害,提醒民眾面對接下來的連假出遊,需遵守正確隱形眼鏡配戴方式。嘉義長庚醫院表示,隨著電子產品的普遍使用,近視和老花人口逐年增加,配戴隱形眼鏡的人數也急速成長,但隱形眼鏡是需要眼科專業人員處方的醫療物品,且配戴隱形眼鏡的衛生教育也愈來愈重要,但許多錯誤的使用習慣造成眼睛的併發症,如乾眼症、巨大乳頭性結膜炎、藥水過敏灼傷等。吳沛倫提醒,切勿配戴隱形眼鏡從事泡湯、游泳,或任何會讓水跑進眼睛的活動,配戴時間不宜超過8到10小時,也嚴禁過夜配戴睡覺,需注意清潔、保養及消毒,並使用符合醫療規定的保養液(藥水)搓洗,配戴前再以生理食鹽水沖洗,另外,眼鏡盒和夾子也要記得沖洗並晾乾定期更換。吳沛倫表示,配戴隱形眼鏡一旦出現任何不適,必須馬上將鏡片取出,並立即就醫,千萬不能輕忽症狀,繼續勉強配戴,因為受傷的眼表面往往就是微生物的溫床,若耽誤治療時機,就有機會發展成嚴重的角膜潰瘍,造成不可逆的視力損傷。吳沛倫說,配戴隱形眼鏡前應先尋求專業醫療人員諮詢,並依醫師、驗光師及產品商指示,遵守更替和清潔的時間,嚴禁延長配戴,日拋當月拋使用,另隱形眼鏡會因長期配戴而扭曲變形,角膜的弧度和屈光度數也會改變,應定期預約眼科檢查,讓醫師評估眼睛狀況,提供適當建議。
-
2020-09-28 科別.牙科
牙周病無明顯症狀 醫師:半年定期檢查才是不二法門
牙周病或稱牙周炎是國人極為常見的口腔疾病,主要影響範圍涵蓋了青壯年、中年與老年族群。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牙醫師王碩提醒,牙周初期發生問題,患者常自覺沒有不舒服也無明顯症狀,定期口腔檢查才能擺脫牙周問題纏身。王碩表示,輕微的牙齦炎到重度牙周病感染與牙齒動搖脫落,皆屬於牙周相關疾病的範疇,他解釋,牙周疾病最主要的原因為口腔清潔不良所致,若口腔衛生欠佳,牙齒表面形成富含細菌的牙菌斑將不斷累積。牙菌斑裡的牙周致病菌會分泌毒素,刺激牙齒周圍的組織,引起牙齒周圍的牙齦、齒槽骨、牙周韌帶與牙堊質產生發炎反應、感染,甚至組織破壞,最終導致牙周病。王碩指出,臨床上常見的牙周病症狀包含,牙齦容易流血或刷牙時牙齦出血、牙齦紅腫、牙齦疼痛、牙齦萎縮、牙根敏感、牙縫逐漸變大、牙齦溝有膿流出、牙齒鬆動、咀嚼無力感、持續性口臭等。王碩提醒,要著重於口腔清潔,以正確的方式如牙刷、牙線、牙間刷等工具,在飯後與睡前確實將牙齒表面牙菌斑清除乾淨,此外,平常須少吃甜食,避免不當的咀嚼習慣,維持良好的口腔照護,而牙周問題較嚴重的患者則需接受牙周病治療。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院長盧星華說,接受完整的專業牙周病療程,加上患者平日良好的自我口腔維護,避免抽菸,控制好血糖等身體狀況,並養成至少每半年牙科定期檢查的習慣,才是戰勝牙周病的不二法門。
-
2020-09-28 科別.兒科
影/一人發燒後 檢查出兄妹都罹患川崎氏症
川崎氏症一直以來是兒科棘手病症,常好發在3個月到5歲幼童,一年四季都有,衛福部豐原醫院內約有50名川崎症病童定期追蹤,還有一對兄妹雙雙患有川崎氏症,醫師說,統計指出若哥哥姊姊患川崎氏症,弟弟妹妹也罹患的機率比一般人高約3倍。患病小妹妹在豐原醫院定期追蹤,媽媽表示,哥哥在3個月大的時候發燒多天,出現「川崎氏症」典型症狀,眼睛紅、嘴唇乾燥舌頭鮮紅、皮膚起紅疹、手指末梢紅腫脫屑、頸部淋巴腫大。妹妹在1歲半時也發燒多日,身上雖然沒有哥哥當年「川崎氏症」典型的症狀,但媽媽仍擔心會不會也得到川崎氏症,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妹妹有心血管發炎狀況,也確診「川崎氏症」,目前哥哥已經10歲,妹妹也6歲,兩兄妹每年都定期追蹤。豐原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林聖哲表示,哥哥姊姊罹患川崎氏症,弟弟妹妹罹患的機率會高3倍左右,以目前流行病學資料統計,在「台灣」每10萬人中約有69位罹患川崎氏症;以鄰近的日本每10萬人中約有240位罹患川崎氏症。醫師林聖哲表示,兒科界號稱棘手病症之一「川崎氏症」,因病因不明,又常造成5歲以下孩童持續發燒,如果孩子身上沒有5項明顯症狀,往往容易被忽略,所以若孩童持續發燒多天建議仍要帶往醫院檢查。「川崎氏症」冠狀動脈周圍會有發炎反應、血管擴大或產生動脈瘤的狀況,也可能出現二尖瓣逆流或是心包膜積水情形,甚至造成心臟收縮功能不良,家長一但發現孩子有身體不適都應盡早就醫。
-
2020-09-25 科別.心臟血管
預防靜脈曲張有辦法?醫師傳授生活6處方
季節猛然進入秋天,但仍免不了白天的高溫襲擊!這時,待在家中休息避暑氣、吹冷氣避陽光曝晒,來度過假日悠閒時光多幸福;還能減少因為報復性出遊造成的人潮聚集,可以有效避免病毒傳播。 林口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柯博仁提醒,若長時間久坐、久臥或久站,都有可能增加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嚴重者可能需要截肢,甚至危及性命。 導致下肢靜脈血栓栓塞症的原因 血栓為一種凝結的血塊,其發生原因是因為日常的不良生活習慣,導致血管因慢性粥狀硬化造成狹窄,而在此粥狀硬化斑塊破裂處形成的血塊,就稱為血栓;另一種是血栓碎掉後形成的血栓子,會隨著血液循環在血管內到處行走。 若把身體裡的血管看成是一條條的高速公路,血栓就像路上的障礙物,造成血液堵塞,影響健康。 柯博仁指出,下肢靜脈血栓可分為兩種,一為常見的「靜脈曲張」,即是淺層的靜脈性栓塞炎;二為深層靜脈血栓,又稱「經濟艙症候群」或「空服員症」。部分病患發病初期無任何病徵,有些則會出現紅腫、疼痛、發熱等症狀。 他進一步說明,上述症狀時常發生於四肢,又以下肢較常見,由於無明顯表徵,常容易被忽視,等發現時已錯失黃金治療期。 深部靜脈血栓的典型症狀為單側下肢腫脹,部分患者有兩側下肢靜脈栓塞的症狀。 而長期久站或久坐者、中老年人、孕婦、血管受過傷者、腫瘤患者等,皆為深部靜脈血栓的好發族群。 若是下肢異常明顯腫脹,甚至出現胸悶、心跳加快、呼吸困難等合併症狀,表示血栓經由身體血液流至各器官,極有可能誘發肺栓塞、永久性血管阻塞,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治療下肢靜脈血栓栓塞症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任光指出,擔心自己患有靜脈曲張者,建議可至醫院進行血管超音波檢查或靜脈血流檢查。若症狀較輕微者,可用抗凝血藥物搭配彈性襪來治療。 他分享,由於大眾對靜脈栓塞疾病的意識薄弱,門診臨床常有急性下肢靜脈血栓患者,送至醫院時,下肢已嚴重腫脹,甚至發紫疼痛,嚴重者更會因腫脹壓力過大,導致動脈受阻、肌肉壞死。 李任光表示,對於症狀較嚴重之患者,除了常規的抗凝療程外,也有更積極的治療方式。目前,治療栓塞的方式主要分成三種。 1.傳統導管溶栓術:以導管進行藥物溶栓,治療時間較長且較多出血併發症。 2.超音波震盪導管溶栓術:局部麻醉的方式,以超音波的能量配合溶栓藥物來震碎血栓,住院天數較長。 3.PMT血栓清除導管:以機械性導管抽吸血栓,有效保護瓣膜,住院時間短,且術後併發症少。 預防下肢靜脈血栓栓塞症 李任光提醒,預防下肢靜脈血栓栓塞症,應謹記六大要點: 1. 增加日常活動量,適時起身走動。 2. 多喝水,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3. 穿著舒適輕鬆的衣服,避免太緊的衣服阻礙血液循環。 4. 穿著醫療等級之彈性襪,減少靜脈擴張。 5. 平時保持運動習慣。 6. 控制體重,減輕下半身負擔。 (諮詢專家/林口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柯博仁、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李任光)
-
2020-09-25 癌症.乳癌
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乳癌」排第四 7種高危險群要當心
隨著飲食西化影響,肥胖比例增高、民眾在飲食中的賀爾蒙暴露也增加,加重了乳癌的風險,2019年女性的十大癌症死因中,乳癌排名第四,讓我們不得不重視乳癌這個隱形的殺手。女性的乳房是由乳腺管、乳小葉、脂肪結締組織所組成,小葉的後段含有許多乳腺囊,負責分泌乳汁。乳房裡面還有很多的淋巴管,負責駐守防衛細胞跟吸收廢物,其中大部分會流至腋下淋巴結,這也使淋巴管成為癌細胞默默侵犯的路線之一。癌細胞大多是由正常細胞變異而來的,其中乳癌就是由乳腺管的上皮細胞或乳腺小葉生長出來的惡性腫瘤,其中,乳腺管癌與乳小葉癌為大宗。以乳癌的轉移與否來區分原位癌顧名思義就是還侷限在乳房的腫瘤,但倘若癌細胞離開乳房開始侵犯,除了可以到附近的淋巴結,也有很大部分會轉移到骨骼、肝臟、肺臟,甚至腦部。如果轉移到肝臟大多份都無症狀,有的人會有右上腹疼痛的症狀;如果轉移到骨骼,最主要症狀是骨頭的疼痛,例如脊柱、骨盆、肋骨等。倘若轉移到肺臟,可能會有呼吸疼痛、咳嗽或喘的現象。而如果轉移到腦部,可能會出現意識改變、頭痛、癲癇、中風等症狀。乳癌常見症狀有哪些?外觀看到的部分包含:1.乳房有局部且形狀不規則的硬塊。2.乳房的皮膚或胸壁上出現固定沒消退的腫塊。3.乳房表面的皮膚有凹陷或橘子皮樣的變化、紅腫熱痛、甚至潰爛的情形。4.乳頭處出現凹陷且或不正常的分泌物,例如化膿或出血等。5.乳房表面的靜脈血管擴張及突起。6.腋下淋巴結腫大等等。倘若有以上症狀,建議儘速至一般外科(乳房外科)就醫。哪些女性朋友可能是高危險群,要特別留意呢?●有乳癌的家族病史,特別是母親或親姊妹曾患有乳癌者●未曾生育或三十歲以上才生第一胎者●初經較早(11歲前)或停經較晚(55歲以後)者●任一側乳房曾經得過乳癌●飲食偏愛高脂肪食物●愛酗酒者●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者上述這些都須特別留意,每天洗澡時為自己做乳房的觸診。倘若仍不幸罹患乳癌,千萬別灰心,遵從醫師的醫囑,配合治療,且不要誤信偏方,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乳房能保留下來的機會就越大。隨著醫學的進步,乳癌的治療日新月異,舉凡手術、化療、放療、標靶治療等都提高了乳癌的存活率,以第一期乳癌來說,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可以說是各項癌症中預後最好的之一。最後,提醒各位女性朋友必須做乳癌定期檢查●20到40歲高危險群的婦女,應每年接受一次乳房外科的理學檢查,若有必要,須進一步做超音波檢查。●40到45歲的婦女,應每兩年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或超音波檢查。國民健康署針對45到69歲的婦女,或40到44歲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婦女,每兩年提供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攝影,可以到本院一樓的預防保健中心登記施作。
-
2020-09-24 科別.皮膚
蕁麻疹一變天就發作!7種含有組織胺的食物別再吃了
每當天氣開始變濕、變熱,或是氣溫不穩定,身體就像一台「警報器」一樣開始啟動,冒出許多許多的小疹子,又癢、又刺痛,抓也不是、不抓也不是,甚至會在晚上的時候癢醒。而每次發作的時候,擦藥只能暫時舒緩,只要生活作息一沒有注意,馬上又會癢起來,疹子也越長越多,令人非常難受。在這種時候,可能常常會聽到「這些食物不要吃」、「那些食物可以多吃」,但每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其實對於過敏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要避開太多「組織胺」的食物,因為組織胺就是會刺激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的「災害」。面對過敏該避開的是「組織胺」!什麼是組織胺?在皮膚過敏的時候,醫師第一步通常會開「抗組織胺」,而通常抗組織胺對於蕁麻疹的效果很好,因為蕁麻疹的發作原因中,就有大量的抗組織胺。組織胺是一種身體的「保護機制」,在組織受到傷害的時候,比如有花粉、灰塵、或是吃了容易過敏的食物,或是因為燙傷、咬傷等皮膚的受傷,就會分泌,來召喚免疫細胞的作用。而過敏就是一種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所以藉由「抗組織胺」,就能來緩解紅腫熱痛癢等不舒服的症狀。而除了使用藥物之外,其實食物也有分成「富含抗組織胺」跟「低抗組織胺」的食物,所以在觀察到「改變飲食就可以讓某些人好轉」的現象之後,研究人員也開始對於組織胺的食物跟過敏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不含組織胺的飲食可以協助治療蕁麻疹」。2018年韓國皮膚科協會、韓國皮膚病研究協會共同發表一篇研究,表示「儘管食品過敏測試結果為陰性,但所謂的食品過敏還是很普遍的一種現象」,只是那些症狀可能很輕微,像是打噴嚏、臉潮紅、頭痛、腹瀉,有些人可能會呼吸急促,但蕁麻疹的患者症狀特別多、特別嚴重。但其實這些症狀不只是一種免疫系統反應過度的「過敏」,在皮膚肥大細胞釋放出組織胺之後,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血液在皮膚上聚集,才導致了疹子,可以說那是身體代謝、身體環境不平衡造成的一種結果,而這個結果跟飲食很有關係。研究團隊針對22名患有蕁麻疹的受試者(11位男性、11位女性)進行研究,讓他們進行4週的「無組織胺飲食」,他們在接受測試之前,平均用抗組織胺治療了2年左右,在接受測試之後,這些患者的藥物劑量並沒有減少,但「症狀明顯改善」。●瘙癢程度:明顯降低。●出現疹子的天數:明顯減少。●出現疹子時,面積的大小:明顯減少。●腫脹的天數:有減少。●對睡眠的干擾:減少。●對工作/學校的干擾:有改善。研究團隊提供的「無組織胺菜單」研究團隊推測,減少食品中所含化學成分、組織胺,可以讓腸道的屏障維持穩定,不容易讓身體產生對食品的「偽過敏反應」,自然就能改善蕁麻疹的狀況,不過因為測試的時間沒有很長,所以還沒辦法看到明顯的效果,「但如果配合營養師的合作,其實要維持無組織胺飲食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不過如果沒有營養師,什麼東西該吃、什麼不該吃,研究團隊也提到有一個大方向,就是「下列的東西都不要吃」。這些富含組織胺的食物不要吃!1.魚類:鮪魚、鯖魚、秋刀魚2.肉類:豬肉、雞肉3.發酵食品:①醃漬食品如醃白菜、醃蘿蔔②醬料如辣椒醬、蛋黃醬、番茄醬③奶類製品如優格、優酪乳④酒類如葡萄酒和啤酒4.速食食品5.水果:葡萄、香蕉、草莓、柑橘類水果、鳳梨、番茄6.堅果(包括花生)7.咖啡因:包含咖啡、綠茶、巧克力參考資料A Histamine-Free Diet Is Helpful for Treatment of Adult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延伸閱讀:一張圖看十二經絡養生時間表,依循作息養生事半功倍!
-
2020-09-23 醫療.感染科
流感疫苗比一比!雞胚胎或細胞培養哪種好?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將於十月五日開打,不少診所自費疫苗早在九月中旬就被預約一空,甚至有一人一次預約十支自費疫苗。臨床醫師認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疫情接種人數恐創新高,加上新型四價流感疫苗首次在台,臨床施打狀況值得觀察。大台中診所協會理事長林釗尚指出,今年自費流感疫苗預約狀況非常搶手,目前預約量已比往年多一倍以上;開業診所醫師林應然指出,往年十月開打時,通常還有半數自費疫苗可供臨時到診所的民眾接種,今年九月中旬之後,自費疫苗全被訂光,預約電話還是一通通打來。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共有605萬劑,其中有55萬劑是透過細胞培養的新型四價流感疫苗,台灣是亞太第一個接種該新型流感疫苗的國家,不同於一般雞蛋培養疫苗,細胞培養疫苗的病毒株更接近人體病毒,降低疫苗無效率,提升三成保護力,自費市場也有十萬劑。細胞培養四價流感疫苗首度在台開打,部分醫師認為,細胞培養疫苗是否優於雞蛋培養疫苗,仍須更多大型研究才能證實。林應然指出,細胞培養流感疫苗價位較高,除非保護效果相當卓越,目前大環境因疫情不景氣,短期內願意多花錢接種的民眾有限。林釗尚認為,民眾對於細胞培養流感疫苗還不認識,但過去公費疫苗為三價疫苗時,不少民眾願意自費接種四價疫苗,不排除民眾還是會自掏腰包取得更好的保護力。今年兩種製程疫苗,有一支的A型病毒株不同,台灣東洋藥品重症醫療事業群資深經理林盈秀指出,細胞培養病毒株是選擇效果最好的病毒株。但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委員、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強調,流感疫苗病毒株皆依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保護效果一樣好。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雞胚胎或細胞培養製程,略有不同,但所含病毒抗原性相似,防疫效果及扮演的角色是一樣的。莊人祥表示,細胞培養流感疫苗在美國、德國、英國、義大利及西班牙等都有使用經驗;黃玉成也說,該疫苗已上市多年,無安全疑慮,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紅腫、發燒等,一般兩天內恢復。
-
2020-09-22 科別.指甲.足部
鞋子磨腳怎麼辦?皮膚科醫師列3實用方法避免起水泡
許多人買鞋雖然有試穿,回去後卻發現鞋子會磨腳,選鞋有什麼注意事項?快來看看日本皮膚科醫生永井真知子解析,如何選擇不會磨腳的鞋子、導致情形惡化的人有什麼特徵、以及該如何保養照護。鞋子磨腳大多尺寸不合 肥胖、糖友難立刻察覺永井真知子醫師表示,鞋子磨腳的最大原因,就是腳的大小和鞋子的尺寸不合,因為反覆受到外在刺激,而呈現像擦傷一樣的狀態。嚴重的話,傷口有可能會流膿,症狀也會惡化。此外,如果有肥胖的問題或是糖尿病患者,鞋子磨腳的情形會更嚴重。症狀通常包括足部末梢的血液循環不佳、神經傳遞能力下降,因此不容易感受到疼痛。當有鞋子磨腳的情況發生時,也沒辦法立刻查覺,這是因為血液循環不良,容易進入難痊癒的狀態。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穿上不會磨腳的鞋子和學習足部護理的方法最重要!選鞋關鍵:小心易受擠壓部位 傍晚過後再試穿!永井真知子醫師說,選鞋子時的關鍵是「要找出容易受到擠壓的地方」以及「留意試穿時腳的狀態」,穿著鞋子走路時想著腳後跟、阿基里斯腱、腳尖、腳內側等部位,可以找出有沒有哪裡受到強力擠壓和摩擦。此外,大部分情況下,在一天之中比起早上,腳在傍晚會變得比較大且浮腫,因此選擇在傍晚過後,腳更容易受到擠壓時試穿鞋子,可以減少挑到磨腳的鞋的風險。預防鞋子磨腳 把鞋子折一折更有效果想預防鞋子磨腳,除了貼上具有緩衝性的保護膠帶和更換鞋墊外,若是穿上硬梆梆的鞋前,先把鞋子折一折,讓鞋子變軟一點,這麼做會更有效果。「平常在生活中就要注意自己的皮膚有沒變硬、出現紅腫或受傷,讓皮膚保持柔軟的對策,就是要做足保濕工作和按摩。想要避免鞋子磨腳,並減少水泡和各種皮膚問題的產生,就以健康的飲食習慣、護膚用品,來提高肌膚屏障機能為首要任務吧!」永井真知子醫師如此表示。打造不容易磨腳的環境小tips1.傍晚過後再試穿準備要選購新鞋子之前,可以試著挑腳腫脹的時候,也就是腳變大的時候來試穿,就很容易發現哪個地方最會受到擠壓,建議選擇傍晚最適當。2. 肥胖者必須注意肥胖和患有糖尿病的人,因為腳的血液循環不佳,神經較為遲鈍,就算有磨腳的情況也不容易察覺,記得平時就要確認腳部的狀態。資料來源:https://www.albagolf.com.tw/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