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科別.腦部.神經
搜尋
簡浩正
共找到
614
筆 文章
-
-
2020-07-13 新聞.健康知識+
影/國衛院發現 幹細胞「外泌體」可修復受損神經細胞
幹細胞治療有新突破。腦損傷與神經退化疾病,就目前科學所知是不可逆的症狀,而多數神經退化疾病與腦損傷會引起失智,在台灣估計已經有超過27萬的失智人口。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發現,使用幹細胞的「外泌體」,可修復受損神經細胞,找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新方法。研究團隊指出,外泌體不具有細胞,不會有異體排斥的問題,可說是再生醫療的一大新希望。國衛院院長梁賡義表示,近年來民眾因為高齡、慢性病外,各種程度的碰撞、不正常的生活習慣、高血壓、糖尿病、長期的壓力及心理疾病等,都是造成腦損傷或退化的可能因素。雖近年來多項臨床研究已顯示,幹細胞有望修復神經系統損傷,但因需以手術植入幹細胞,故仍須面臨細胞植入造成的併發症和形成異位組織的隱憂。國衛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華容,與其研究團隊歷經七年研究,發現利用特殊技術刺激間質幹細胞,可分離出具有修復細胞功能的「幹細胞外泌體」(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並從中鑑定出促使腦神經再生及腦部功能恢復的活性物質。李華容說,細胞外泌體是細胞用來和外界溝通的一種工具,在不同環境下所裝載的訊息也不同,以特殊技術刺激廣泛存在於骨髓、脂肪裡的間質幹細胞,可分離出具有修復不正常細胞缺失功能的「幹細胞外泌體」。過去以為是外泌體只是細胞代謝的廢棄物,但後來發現外泌體有分子小、再生修復、傳遞細胞間訊息等好處。李華容說,團隊研究對大腦受損的小鼠進行實驗,注射幹細胞的「外泌體」,觀察到受損的神經細胞可以長出突觸,神經細胞的數量可以恢復到原本的6成,顛覆以前神經受損無法再生的困境。此系列研究已分別於2019、2020年發表於國際再生醫學權威期刊《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並獲得國外媒體專欄報導。李華容表示,目前幹細胞外泌體的研究範圍雖僅限於治療神經相關疾病,但未來可望用於治療退化性疾病、組織或器官損傷、細胞缺陷、神經退化性疾病、腦與脊髓創傷、中風、學習障礙、巴金森氏症、心肌梗塞、肌肉萎縮症等疾病。
-
2020-07-13 科別.皮膚
新冠疫情解封仍憂感染 2成乾癬患者惡化或斷藥
新冠肺炎至今已逾半年,全球疫情未歇,即便台灣抗疫成效佳,國內疫情也解封,但仍有其他病友擔心感染而減少就醫。台灣乾癬協會表示,據近期一項國際合作計畫所蒐集資料發現,在感染新冠肺炎後,約25%病友的乾癬有惡化的情況;而台灣不少病友也因新冠而焦慮、少回診、情況惡化而求助協會。台灣乾癬協會秘書長王雅馨表示,就她所掌握,台灣目前雖沒病友確診新冠肺炎,但在與臨床醫師了解下,近三個月病友因擔憂感染而減少就醫情形增,約有2成病友因此減少回診、也沒拿藥;另外,也有使用生物製劑的重度乾癬病友,在新冠期間被斷藥,希望政府能重視病友需求。王雅馨說,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台灣乾癬患者約20萬人,每年約新增3000人,治療上並分輕中重度。其實在新冠疫情趨緩後,多數乾癬病友有正常規律的回診,但因顧慮疫情的關係,仍有少數患者擔心而沒回診,近期前來協會詢求幫忙的人也比較多;需求上包括有些因丟工作需經濟上資助、有生物製劑被核退的抱怨、也有的是因症狀反覆惡化,想自我放棄的年輕人。她說,目前對重度乾癬患者來說,最好的治療方式為使用生物製劑,政府雖通過健保給付,但得符合病灶持續六個月以上,照光、口服藥兩種治療無效後等條件由醫師申請、一次最長僅2年。協會遇到有患者因新冠而減少回診接受照光、藥物等治療,使症狀復發的情形;雖然新冠並非遭拒因素,但患者卻因此顧慮而減少就醫,因此是否考量以慢性處方箋、讓患者就近至藥局拿藥,或許是可考慮因素。協會也發現,近期因重度乾癬符條件獲准使用生物製劑的病友,在新冠肺炎期間申請繼續用藥未獲准而下車,除病灶又變得嚴重外,也讓患者更焦慮。經與皮膚科醫學會討論後,由學會醫師、台大皮膚科教授蔡呈芳向健保署提相關擴大給付案,主要是申請生物製劑已斷藥1至2次的病友,之後申請就不要再被斷藥、甚至可攜在家注射。但可惜的是,至今仍未有下文、也不知是否已到會議討論階段,希望能有明確的進度,或針對病灶嚴重患者能有其他方案協助。
-
2020-07-12 性愛.性病防治
愛滋除罪連署達標 提案者:推倒歧視高牆避免獵巫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21條,20年前成立至今爭議多,民團日前認為U=U「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已是國際共識,愛滋條例恐淪為恐嚇病患籌碼;日前有提案者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愛滋除罪化,在近兩個月連署、及聯合報記者一個月前專題報導下,此提案於五天前達標。對此,提案者對連署達標表示感動,除靜待疾管署正式回應外,並希望推倒歧視高牆、感染者人權獲得保障,避免獵巫。該提案於昨日截止時,通過5000份門檻,共獲得5220份民眾附議,相關機關得於9月7日前回應。疾管署日前初步表示,在7月已行文向法務及司法單位人員宣達說明「感染者維持病毒量測不到可預防透過性行為傳染HIV」內涵。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希望法官了解病毒測不到即不會透過性行為傳播,非蓄意傳染行為,應納為其審查或裁量愛滋相關案件參考。記者專訪該連署的提案者,愛滋工作網絡社群經營者、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研究員葉柏岑,他表示,不論何種疾病,汙名、獵巫是造就疾病治療與防疫不易的重要因素,而愛滋傳染條例第21條部分條文:「明知自己為感染者,隱瞞而與他人進行危險性行為,致傳染於人者,處5年以上、12年以下有期徒刑。未遂犯罰之。」其中未遂而罰之就是一個汙名疾病、獵巫病人的典型,沒有造成任何傷害,證據不足的狀況,就可將人定罪,更是侵害人權。葉柏岑說,只要有人出面說自己曾跟感染者交往或發生過性行為,訴訟就會成案、罪刑就會推定,法律成為脅迫病患的工具,其所造成的冰山效應,加深隱匿病情與不願就診,因爲未確診者不在「第21條」的規範範圍內,只要不去確診就能避免法律規範,如此恐導致延誤治療、錯失治療與照護機會、更造成疾病防治的困難。他說,透過這次公共連署,也向社會大眾傳答愛滋醫療現況,隨著治療技術的進步、雞尾酒療法的誕生、單顆藥物的普及,現今研究已指出: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病患穩定服藥將有效防堵疾病擴散。而從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來看,也讓民眾知道疾病回歸一般、去除污名的重要性。唯有眾人齊心,推倒歧視高牆,讓病患願意積極接受治療,對於疾病治療與防治才有真正幫助、對整體社會才是最大的福祉。
-
2020-07-10 癌症.癌友加油站
畫出美麗天空 向臨終癌患告別
生命雖有終點,但罹癌患者有尊嚴的臨終與生命奮戰精神,也會影響周遭的人。亞東醫院家醫科心理師林欣怡,長期陪伴安寧病患走向生命盡頭,她回想起李大哥,臨終前在花園賞景的眼底世界是多麽美麗,以畫筆繪成「生命中最後美麗的天空」向他告別,獲得第8屆「彩繪希望」繪畫比賽醫療團隊組第三名。得到「彩繪希望」繪畫比賽的肯定,讓林欣怡驚喜,她決定將獎金全數捐出給院內的「馨寧花園」添購花草,讓更多患者在花園看看世界時,能夠減壓,得到療癒。林欣怡原本就有繪畫基礎,學生時期曾因車禍損傷脊椎及腰椎,她每天復健、臥床就看著天花板,加上當時有同學因血癌離世,讓她決定成為心理治療師,在亞東醫院家醫科與安寧(馨寧)病房任職,陪伴安寧病人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欣怡畫中的李大哥,大腸癌末期,陷入經常昏睡、偶爾短暫甦醒的階段,但他說,臨終前想再到花園看看世界。或許冥冥之中有定數,臨終前一天,李大哥清醒了且精神很好,家人推著他到馨寧花園,看著藍天白雲、陽光和煦,一旁花草繁盛,李大哥心情很好。當下她看見李大哥眼睛反射著藍天白雲,於是她拍下照片。隔天一早,李大哥離世。畫作得獎後,欣怡非常驚喜,立即與李大哥的女兒聯繫,大家都相當高興。欣怡說,誰說患者臨終前只能一直躺在病床看著天花板?住在安寧病房也可以做其他事,只要患者想要或有意義的,醫護人員都願意努力嘗試。她感謝畫作獲得肯定,對她也是一種療癒。癌症希望基金會表示,第8屆彩繪希望共選出癌症病友、親友、醫療團隊及兒童特別組共31幅得獎作品,即日起線上展出。今天(10日)中午12點30分,更在臉書粉絲團進行直播,邀得獎者線上座談並透過其日常生活的記錄,讓大眾能一窺藏在畫作背後的故事,觀看內容請上臉書搜尋「癌症希望基金會」。
-
2020-07-10 癌症.癌友加油站
旅法得獎藝術家 在病房紀錄自己消失的乳頭
醫療進步,癌症不等於絕症,除了治療,正向態度也被證實可有效延長癌症患者壽命,讓患者拿起畫筆紀錄生命「彩繪希望」比賽,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已是第八屆。喜愛藝術並留法進修的陳怡君,以素描將乳房全切手術的身體模樣,以「自畫像」為名投稿參賽,獲得癌症病友組第一名肯定。因喜愛藝術而在台藝大在職專班畢業後留法進修的怡君,坦言直到現在,都在適應「癌友」身分,尤其是自己作品才獲法國布洛涅比揚古市公立優秀藝術人才獎第二名肯定,但第三期乳癌卻搶先「藝術家簽證」一步來敲門,讓她必須返國治療、不敢奢望歸程、做任何事提不起勁,還想寫遺書。本來擔心被貼標籤,不想參加彩繪希望繪畫比賽,直到朋友鼓勵與說服,怡君才以素描將自己乳房全切手術的身體模樣,以「自畫像」呈現,怡君說,「透過素描將我的身體展示給別人看,除了是學習放下與接受,也是一個與自己和解的過程。」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指出:「完成治療不容易,尤其結果不確定與不如預期,癌友、家屬及醫療團隊都需更多的支持,才能維持強健的心理素質以抵抗癌症威脅」。本屆彩繪希望由癌症希望基金會與美商默沙東藥廠攜手合作,盼透過活動,將彩繪希望激勵人心的故事,持續傳播正面能量給更多人。本屆彩繪希望共選出癌症病友、病患親友、醫療團隊及兒童特別組共31幅得獎作品,並於即日起線上展出,想欣賞更多的畫與話,可上癌症希望基金會官網,搜尋「希望藝廊」;明天(10日)中午12點半,繪畫比賽得主將暢談生命故事,觀看內容請上臉書搜尋「癌症希望基金會」。
-
2020-07-10 癌症.癌友加油站
眼中閃耀的陽光成為力量 心理師用畫筆向安寧患者告別
生命雖有終點,但罹癌患者有尊嚴的臨終與生命奮戰精神,也會影響周遭的人。亞東醫院家醫科心理師林欣怡,長期陪伴安寧病患走向生命盡頭,她回想起李大哥,臨終前在花園賞景的眼底世界是多麽美麗,以畫筆繪成「生命中最後美麗的天空」向他告別,獲得第8屆「彩繪希望」繪畫比賽醫療團隊組第三名。得到「彩繪希望」繪畫比賽的肯定,讓林欣怡驚喜,她決定將獎金全數捐出給院內的「馨寧花園」添購花草,讓更多患者在花園看看世界時,能夠減壓,得到療癒。林欣怡原本就有繪畫基礎,學生時期曾因車禍損傷脊椎及腰椎,她每天復健、臥床就看著天花板,加上當時有同學因血癌離世,讓她決定成為心理治療師,在亞東醫院家醫科與安寧(馨寧)病房任職,陪伴安寧病人走完最後一哩路。欣怡畫中的李大哥,大腸癌末期,陷入經常昏睡、偶爾短暫甦醒的階段,但他說,臨終前想再到花園看看世界。或許冥冥之中有定數,臨終前一天,李大哥清醒了且精神很好,家人推著他到馨寧花園,看著藍天白雲、陽光和煦,一旁花草繁盛,李大哥心情很好。當下她看見李大哥眼睛反射著藍天白雲,於是她拍下照片。隔天一早,李大哥離世。畫作得獎後,欣怡非常驚喜,立即與李大哥的女兒聯繫,大家都相當高興。欣怡說,誰說患者臨終前只能一直躺在病床看著天花板?住在安寧病房也可以做其他事,只要患者想要或有意義的,醫護人員都願意努力嘗試。她感謝畫作獲得肯定,對她也是一種療癒。癌症希望基金會表示,第8屆彩繪希望共選出癌症病友、親友、醫療團隊及兒童特別組共31幅得獎作品,即日起線上展出。明天(10日)中午12點30分,更在臉書粉絲團進行直播,邀得獎者線上座談並透過其日常生活的紀錄,讓大眾能一窺藏在畫作背後的故事,觀看內容請上臉書搜尋「癌症希望基金會」。
-
2020-07-09 醫療.整形美容
宅在家滑手機 小心養出雙下巴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少民眾減少出門頻率或在家上班,但也出現另一種職災。24歲許小姐疫情期間在家工作快兩個月,常以手機處理公事外,也常追劇、玩遊戲,回公司上班後,發覺聚會拍照下巴總擠出一團肉讓她大驚,趕緊求助醫師改善。皮膚科醫師彭賢禮指出,雙下巴是下巴的局部脂肪堆積,嚴重影響臉部線條,甚至看起來像臉和脖子連在一起,造成臉大、脖子粗的醜態,除了顯胖,垂垮的肉也顯老。近期新冠疫情趨緩後,進行雙下巴消脂療程的民眾增加了3成。門診觀察,許多患者其實並不胖、身體看起來很纖細,但雙下巴卻讓他們視覺年齡顯老,臉部線條不俐落。彭賢禮說,造成雙下巴的原因,除了肥胖外,還包括遺傳、老化等因素;此外,現代人常低頭滑手機,長時間不良姿勢累積下,也會養出鬆垮的雙下巴。如何才能消掉雙下巴?有國外網站及網路針對雙下巴議題,整理出不少改善方法,包括透過按摩滾輪按摩下顎、拉伸頸部肌肉、嘟嘴等方式,可以幫助下巴緊實,讓女性趨之若鶩。彭賢禮指出,上述方式都沒有科學實證證明可消除雙下巴,頂多能增加下巴皮膚血流,只是讓女性「做心安」的。不過,若是透過減重方法,卻是可以消除下巴脂肪的,但同時需注意的是,如果極短時間內快速減重,反而可能讓皮膚鬆弛,得搭配運動或向醫師諮詢改善。彭賢禮提醒,愛美是人的天性,不過市面上充斥許多非法醫美針劑、且非法醫美產品事件頻傳,消費者應重視自身權益。
-
2020-07-08 科別.泌尿腎臟
6旬男全身水腫瀕腎衰竭 竟是攝護腺肥大惹禍
68歲林先生因夜間經常不自覺尿床,加上白天不時有漏尿情形,進而就醫,經檢查發現全身水腫、下腹凸出,餘尿超音波顯示餘尿量超過999毫升,且攝護腺也腫到正常人3倍大,因反覆尿液滯留,造成腎臟感染,已瀕臨腎衰竭階段。收治林先生的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一般男性膀胱容量約420毫升,但此個案竟導出2公升尿液,是常人的5倍,顯示攝護腺肥大問題相當嚴重,且膀胱已失去功能;進一步檢查發現他不僅有攝護腺肥大,又因糖尿病長期未追蹤治療,導致膀胱神經受損進而傷腎。周固說,攝護腺肥大的發生率與年齡有關,年過30歲每增加10歲、發生率上升15%,年過90歲的高齡族群幾乎100%有攝護腺肥大;臨床上因攝護腺肥大導致尿滯留,每千人有4.5至18人。而全身水腫也常與攝護腺肥大有關。周固說,攝護腺肥大會阻塞尿路,導致排尿不順,出現排尿困難、或使頻尿、夜尿、急尿次數增多,或有餘尿感、血尿、尿滯留等症狀,一旦有大量尿液滯留在膀胱中,恐不自覺漏尿,甚至出現尿液逆流,造成腎水腫、腎功能受損而全身水腫。而在治療上,約4成攝護腺肥大患者只要使用藥物就能逐漸改善,約10%至27%病情惡化者須以手術治療;不過,當攝護腺肥大出現腎衰竭、重複尿滯留、重複泌尿道感染、血尿、膀胱憩室膀胱結石,或藥物治療持續超過一年沒改善,則建議考慮手術治療。
-
2020-07-08 該看哪科.婦產科
產後愈早下床愈好 避免肺栓塞
孕產婦要小心肺栓塞,且產後愈早下床愈好。生第二胎的39歲李小姐,一個半月前就在鬼門關前走一遭,為給寶寶最好養分,她懷孕期間沒有節食,體重高達112.5公斤,由於是剖腹產,因疼痛而第一天沒有下床,第二天下床由老公協助如廁解尿後,竟一陣暈眩、兩分鐘後癱軟在地,更在半小時內心跳停止,還好醫師及時處理置撿回一命。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昨天提出警訊,據台灣生產事故救濟年報分析,孕產婦肺部靜脈栓塞僅次於羊水栓塞及產後大出血外之重要死亡原因。不少人都是長時間臥床後,才一起身想上廁所就休克倒地,因此建議自然產產婦在6到8小時內、剖腹產24小時內就要盡早下床。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從2016年6月以來,已有14名產婦因肺部靜脈栓塞喪命,上述李小姐的例子是典型的肺栓塞,當孕產婦長時間臥床時,血液循環會比較差,當一起來活動,末端血液往肺部、腦部跑,而肺部循環沒辦法獲得氧氣時,就會出現栓塞,導致產婦在床邊或如廁時倒地,甚至逾五成到院前死亡,急救都來不及。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林芯伃說,孕婦懷孕期間血流較慢,加上生產會有傷口,癒合時凝血功能被活化,產生血栓風險為非懷孕期間的8至10倍。所有準媽媽應認知此風險,只要有家族史、體重較重(孕後BMI值大於30)、超過35歲以上高齡產婦、做過試管嬰兒、多胞胎、抽菸及長期臥床者,皆是高危險族群。建議生產前就可以穿彈性襪,產後愈早下床愈好,不要因為怕痛而一直臥床。黃閔照說,肺栓塞跟羊水栓塞一樣危險,死亡率高達三成。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正推動ROPE(Reduce Obstetric Pulmonary Embolism)救命繩計畫,發送「安產御守」小卡,提醒孕婦產後不要一直臥床,建議自然產6到8小時內、剖腹產24小時內就要盡早下床,若因傷口疼痛不便下床者,也要勤翻身;高風險者要穿著彈性襪,避免血栓形成。
-
2020-07-08 科別.感染科
新增5例日本腦炎 1患者不認得家人
日本腦炎正值流行高峰期。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新增5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患者分別出現發燒、頭痛、倦怠、步態不穩、口齒不清等症狀,還有人頸部僵硬、躁動不安及意識改變;其中一例50多歲女性病情較嚴重,甚至認不得家人,目前所有個案都在住院治療中。新增5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年齡落在48歲至58歲間,分別在桃園、彰化、嘉義、高雄等4縣市發病,發病日介於6月16日至7月2日間。他們平時活動地點以住家或工作地為主,衛生單位在5人活動地周邊發現有豬舍、鴿舍或水稻田等高風險場所,研判患者於活動地附近感染的可能性較高。衛生單位已前往個案活動地周邊,進行捕蚊燈懸掛及誘捕病媒蚊等防治措施,同時加強對當地民眾衛教宣導。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國內今年目前共9例日本腦炎確診病例,分別為桃園市、高雄市及屏東縣各2例,彰化縣、嘉義縣及台南市各1例,個案活動地附近多有高風險環境;2016至2019年全國同期病例數分別為9、16、31及13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不過日本腦炎在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林詠青說,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嚴重者甚至可能昏迷或死亡。林詠青表示,國內正值日本腦炎流行高峰,台灣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籲請民眾盡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林詠青提醒,記得帶家中滿15個月以上的幼兒接種日本腦炎疫苗,以避免感染風險。
-
2020-07-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吸菸恐致新冠肺炎重症 研究:引重症風險比未吸菸高2倍
新冠肺炎國際疫情仍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也表示,全球疫情已連幾天新增個案數在20萬例以上,顯示疫情仍持續上升中。不過有研究指出,「吸菸是新冠肺炎重症的危險因子」,而據最新研究發現,相較於非吸菸者,吸菸者罹患新冠肺炎引發重症風險提高2倍;使用電子煙會也增加新冠肺炎感染及死亡風險。台大醫院家醫部醫師郭斐然表示,據發表於「鄉村健康雜誌(Journal of Rural Health)」的最新研究,分析美國2020年4月間的新冠肺炎盛行率,結果發現吸菸、非裔人士、肥胖及年齡介於25至49歲之間比率較高的地區,新冠肺炎的盛行率較高,且吸菸率每增加1%,10萬人盛行率增加0.59人。顯示吸菸及其他影響因素,與新冠肺炎感染明顯相關。而有關電子煙的影響,郭斐然則以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在論文網站「medRxiv」所發表的論文指出,美國各州的電子煙使用率介於2.86%至6.42%之間,每增加1%的電子煙使用率,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增加為2.06倍,死亡人數增加為2.35倍,顯示使用電子煙會增加新冠肺炎感染及死亡風險。台北榮總家醫部醫師賴志冠也表示,尼古丁與海洛因、古柯鹼同屬第一級成癮物質,新型菸品中尼古丁濃度不僅已超過傳統紙菸且愈來愈高,尼古丁成癮者容易出現暴躁、坐立不安、情緒失控,長期造成焦慮、失眠與憂鬱,引發各種癌症與重大疾病。郭斐然強調,吸菸和使用電子煙都會增加新冠肺炎感染、重症、惡化與死亡的風險,吸菸者改用電子煙不僅無法戒除菸癮,更無法免於新冠肺炎威脅。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林清麗主任表示,國際研究顯示,相較於非吸菸者,吸菸者罹患新冠肺炎引發重症風險提高2倍、住院治療兩周後持續惡化風險增加14倍。過去有不少人開始接觸電子煙,但世界衛生組織已嚴正提醒,吸菸或吸食電子煙會減弱肺部功能,提高感染肺炎風險外,而在吸菸室吸菸恐無法維持社交距離,也是防疫缺口。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0-07-08 科別.消化系統
今年首起!4個月大嬰肉毒桿菌中毒 創2007以來最小個案
國內發生今年首起嬰兒肉毒桿菌中毒事件。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公布一名北部4個月大男嬰,日前食用自製副食品後,陸續出現便秘、食慾差,甚至就醫後有心跳加速、肢體無力等情形,經採檢確認是肉毒桿菌中毒。此也創下2007年肉毒桿菌成為公告法定傳染病後,通報個案中年紀最小。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表示,該名男嬰於6月中旬起食用自製副食品,6月23日起陸續出現便秘、食慾差等情形,25日出現呼吸急促及發燒症狀,家人同日送醫並住院治療,期間陸續出現心跳加速、肢體無力、深部肌腱反射下降及眼皮下垂等情形,由醫院採檢確診為肉毒桿菌中毒。郭宏偉指出,目前個案雖仍住院中,但狀況已有改善;為釐清可能感染源,衛生單位已採集個案食物檢體,目前檢驗中。而據監測資料顯示,2015至2019年國內肉毒桿菌中毒確定病例數分別為2、6、0、0、0例,均為散發性病例、近三年未有個案,發病年齡介於5個月至70多歲間。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1歲以下嬰兒因免疫系統尚未健全,且腸道菌叢亦未發展完全,若不慎食入含肉毒桿菌孢子的食品後,恐在腸道內增殖成菌並產生毒素而致病。嬰兒中毒從2周至1歲間均有可能發生,6個月以內者占94%,中間值為13周,症狀包括便秘、昏睡、倦怠、食慾不振、眼瞼下垂、吞嚥困難、肌肉張力低下及全身性虛弱,有時會發展至呼吸無力衰竭而死亡。林詠青建議,民眾與新手爸媽為小朋友烹調食品時,應將食物煮沸至少10分鐘並攪拌,若罐頭製品外觀膨脹、或開罐後發覺有異味時勿食用。此外,1歲以下嬰兒應避免餵食蜂蜜;帶皮蔬果可能沾染泥土,應徹底清洗及去皮後,再進行食品製作。
-
2020-07-07 科別.婦科
剖腹產肺栓塞風險較高 醫推御守籲孕婦產後速下床活動
孕產婦要小心肺栓塞,且產後越早下床越好,一個半月前生第二胎的39歲李小姐,就在鬼門關走一遭。為給寶寶最好養分,她懷孕期間沒有節食,體重高達112.5公斤,但因是剖腹產,因疼痛而第一天沒有下床,第二天下床由老公協助如廁所解尿後,竟一陣暈眩、兩分鐘後癱軟在地,更在半小時內心跳停止,還好醫師及時處理才撿回一命。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今提出警訊,據台灣生產事故救濟年報分析,孕產婦肺部靜脈栓塞僅次於羊水栓塞及產後大出血外之重要死亡原因。不少人都是長時間臥床後才一起身想上廁所就休克倒地。醫學會提醒,自然產建議6到8小時內、剖腹產則建議24小時內就要盡早下床。理事長黃閔照表示,從2016年6月以來,已有14名產婦因肺部靜脈栓塞喪命,上述李小姐的例子是典型的肺栓塞,當孕產婦長時間臥床時,血液循環會比較差,當一起來活動,末端血液往肺部、腦部跑,而肺部循環沒辦法獲得氧氣時,就會出現栓篩,導致產婦在床邊或如廁時倒地,甚至逾五成到院前死亡,急救都來不及。台大醫院婦產部醫師林芯伃說,孕婦懷孕期間血流較慢,加上生產會有傷口,癒合時凝血功能被活化,產生血栓風險為非懷孕期間的8至10倍。故所有準媽媽應認知此風險,只要是家族史、體重較重(孕後BMI值大於30)、超過35歲以上高齡產婦、做過試管嬰兒、多胞胎、抽菸及長期臥床者,皆是高危險族群。建議生產前就可穿彈性襪、產後越早下床越好,不要因為怕痛而一直臥床。黃閔照說,肺栓塞跟羊水栓塞一樣危險,死亡率可高達三成,不過這是可以預防的。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正推動ROPE(Reduce Obstetric Pulmonary Embolism)救命繩計畫,發送「安產御守」小卡,提醒孕婦產後盡早下床,自然產建議6到8小時內、剖腹產建議24小時內就要盡早下床,若因傷口疼痛不便下床者,也要勤翻身;高風險者也要穿著彈性襪,避免長時間不活動,來減少血栓形成。
-
2020-07-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醫治療新冠有成效 三總與中醫藥研究所簽MOU
除了用西醫來治療新冠肺炎,中醫在臨床上治療新冠肺炎也有成效。三軍總醫院感染科、熱帶醫學科與中醫部建立「新冠肺炎患者中西醫共治模式」,採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之《新型冠狀病毒病中醫臨床分期治療指引》治療所收治的11名輕重度患者,發覺成效頗佳,可縮短病毒轉陰與住院時間。三總今下午與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院長蔡建松說,未來將合作建置「建立中西醫結合精準醫學平台」,除現有新冠肺炎治療外,致力於突破癌症、腦神經退化、心腦血管、過敏免疫風濕、代謝性及感染性疾病的治療瓶頸,期許台灣成為全台中西醫整合的領導者。三總中醫部主任黃怡嘉表示,團隊以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新冠肺炎病毒中醫臨床分期治療指引」作為治療,由院內感染科、熱帶醫學科及中醫部合作建立「新冠肺炎中西醫共照模式」對院內所收治的11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會診。由於患者分為危重、中、輕症,個案接受西醫治療日程與改善狀況不同,故經徵詢同意後,11名患者4、5月份陸續加入中醫指引治療。在成效上,發現患者服中藥後症狀改善,不論住院多久,服中藥至連續三採陰解隔離天數約8天,且無藥物不良反應。黃怡嘉說,在驗證臨床療效後,國家中醫藥研究所著手探討中藥複方水煎劑「台灣清冠一號」作用機轉,證實複方中成分能與新冠病毒之棘蛋白結合,阻斷病毒感染,並抑制細胞激素風暴出現,有如類疫苗的效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益彰表示,中醫藥研究所同仁研發效能,比起大學研究單位來得快,因此才會與三總合作進行試驗;希望以新冠肺炎為引信,讓台灣成為全球整合醫學的領導者,三總也能成為全球中醫藥界的前鋒。
-
2020-07-03 癌症.癌友加油站
一家三口罹癌 家人在她畫的全家福中團聚
罹癌不是生命的終點,抗癌要成功,強大的心理支持很重要,而透過一支畫筆的畫作,過程中竟也能給予病友強大力量。53歲的雅紛育有一子,原是一家三口的和樂家庭,沒想到兒子在四歲時罹患腦癌,而後先生發現肺癌末期。陪著先生、兒子四處治療的她,在先生罹癌一年多後,竟發現自己盲腸旁長了腫瘤,罹患大腸癌等癌症,一家三口全成為癌症病人,讓雅紛感到青晴天霹靂。在雅紛接受化療過程中,先生撒手人寰,但雅紛並未因此被打倒。她母兼父職,陪著孩子一起抗癌至今,同時也重拾畫筆,透過畫作抒發心情,也重拾自信。這次雅紛更以「全家得癌」的一幅畫作,獲癌症希望基金會主辦第8屆「彩繪希望」繪畫比賽病患親友組第一名,畫中復刻一家三口的全家福。雅紛表示,一家三口罹癌的故事聽來不可思議,卻是她的真實人生。她是瑜珈老師與游泳教練,30歲時與先生結婚後,兩年後生下兒子,生活幸福快樂;而在歷經兒子腦癌、先生肺腺癌且離世,自己又陸續罹患盲腸、大腸、卵巢及去年子宮內膜癌,治療過程中因體虛讓她無法工作,但龐大的醫藥費讓家庭陷入困境。雅紛並未被打倒,看著孩子還小,她不願放棄,「送報紙、牛奶、工地臨時工等工作我都做過!」壓力大時也曾有想不開的念頭,但孩子的一句「媽媽,我不想你離開我」,讓她轉念。七年前,雅紛開始用畫筆抒發心情,更投稿參賽希望爭取獎金做為生活費,除了參加癌症希望基金會「彩繪希望」比賽,媒體報導也讓善款湧入,更受邀開過兩次畫展,讓她有信心持續創作,迄今累積逾百幅畫作。此次雅紛以油畫作品參加「彩繪希望」比賽,她復刻十五年前的全家福,依兒子罹癌後拍攝的全家福而畫出,現在雖不可能全員到齊,但在她心中,一家三人還是緊密相繫,兒子已成為廿一歲的青年,英氣勃發有信,如果先生還在,應該是她畫中為發福的模樣。雅紛用這張全家福,想對在天上的先生說:「孩子今年已21歲,平安長大,我也沒有遺憾,你就一路好走。」而癌症希望基金會更將於明(3)日中午12點半在基金會粉專邀請雅紛暢談生命故事,連結請看:https://reurl.cc/d0oWq6
-
2020-07-02 科別.精神.身心
職場霸凌「吞下去」? 精神科醫師教你4招自救
小心霸凌,在職場、校園都有可能出現。就讀國一的小玲(化名)剛升上國中,覺得一切新奇,未發覺與同儕的交談少,後才發現被同學忽視孤立,她開始悶悶不樂、睡不好、寡言、變瘦,精神狀況極差而被家人發現並就醫;經醫師開給抗憂鬱、助眠藥物,加上心理治療下情況改善,加上父母幫她辦轉學,小玲在新環境重獲新生。收治小玲的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孔繁錦表示,不只校園霸凌,許多人與同事、上司相處的時間比家人還長,若職場關係不健康甚至發生霸凌,對身心影響不可輕忽。孔繁錦說,常見職場霸凌類型有4類,如語言暴力、性騷擾、肢體暴力、精神暴力。根據門診觀察,約1成的人有被職場霸凌經驗。他們為了生活、為了經濟,主管掌握加薪升遷,在職場員工通常是弱勢,有苦不敢說,只有忍耐,最後導致精神創傷。如他也曾收治過一名28歲女性,主管有時會以了解工作業務為由約喝咖啡,幾次後發現主管會毛手毛腳讓她很不舒服,但礙於主管權勢,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能找理由躲避,但久而久之心理受創,更因此罹患憂鬱症。若遇到霸凌該怎麼辦?孔繁錦說,遇到霸凌要正面回應,忍讓可能會換來更多霸凌,讓加害者更加囂張,讓自己處於任人宰割的狀態。若遇到霸凌時,可透過錄音、通聯來積極蒐證、讓該知道的人知道、找加害者面質、出現身心症狀需求助諮詢等四方式自救,不要獨自面對。孔繁錦呼籲民眾面對職場霸凌不可強忍,除了透過公司或政府申訴管道之外,出現身心症狀或陰影無法擺脫時,務必尋求精神或身心科醫師協助;而親友若發現家中成員突然出現哭泣、食慾差、寡言、變瘦等情形,應提高警覺,並協助就醫諮詢。
-
2020-07-02 該看哪科.婦產科
懷孕憂食物汙染影響胎兒 孕媽咪瘦成38公斤紙片人
準媽媽別因過度擔心吃到不安全食物而恐懼進食。32歲的婷婷(化名)本身就瘦,懷孕前僅41公斤,懷孕後為了寶寶健康,變得過度注重食物安全,只要對食材有疑慮或添加化學成分的食品都不敢吃,僅只吃白飯和少量蔬果。結果懷孕24周產檢時,婷婷體重反瘦到38公斤,成「紙片人孕婦」,且胎兒體重也過低,恐造成營養不良與胎兒早產風險。經婦產科醫師溝通後,調整飲食方式跟補充營養素,婷婷體重增至50公斤,也順利產下2600公克重健康寶寶。 收治婷婷的台北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中心負責人李世明表示,以往有準媽媽是擔心體重過重而偏食,但據自己臨床門診發現,近來約2成孕婦因食安疑慮而有「懼食」現象,卻影響胎兒發育。李世明說,懷孕期間胎兒營養成分完全來自母體,若媽媽營養不良也會影響胎兒發展,早產比例偏高、神經系統發育、骨骼系統發育、整個發展會遲緩。如擔憂所攝取食物有農藥殘留或重金屬,可與醫師跟營養師討論,來攝取有機食物、奶粉、營養補充品。高師大生科系副教授許惇偉表示,研究發現,一般食物中的化學物質殘留物或重金屬,的確已證實不利胎兒健康。因動物和農作物會接觸到環境中的塑化劑、殺蟲劑、戴奧辛等化學物質,其環境荷爾蒙長期累積下,恐對影響胎兒的生殖系統發育異常,如出現尿道下裂等情形。建議孕期間,可盡量選擇有機食品,尤其是乳製品與蔬菜,相對可避免攝取環境荷爾蒙污染物。李世明建議,準媽媽懷孕期間,體重增加的幅度最好是原來體重的1/4、約10到12公斤,懷孕期間應避免過胖或過重、也不懼食或偏食,並充足攝取鐵、維生素C、D、DHA等營養素,才有適合胎兒發育的受孕環境。
-
2020-07-02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實名制口罩 逾期未領將可補領
口罩實施實名制後,約有十二萬人付錢卻逾期未領,因不能退費而累積逾四百萬元。指揮中心原有意全數充公列為歲入,但引起外界批評,陳時中昨天表示,將併在口罩實名制二點○/三點○第十三期預購期程,希望之前忘記領取的民眾補領。陳時中表示,口罩實名制三月十二日上線時,服務條款明確註明「逾期未領口罩喪失領取資格」,但考量民眾可能因為很多原因未能及時取貨,在防疫優先前提下,朝讓這些民眾至原上網預定取貨的超商門市補領口罩。指揮中心將於下周邀集各超商通路及關貿公司,商討執行細節及費用計算等相關機制,如果順利,預計可併口罩實名制二點○/三點○第十三期預購期程。
-
2020-07-02 醫聲.慢病防治
無菸世界/台菸盒警示圖今起改更寫實 但面積小民團盼改進
今天起,台灣與新加坡的菸品容器警示圖文新制上路,圖片走恐怖訴求,更強調菸害寫實;不過民團仍質疑,台灣警示圖文面積仍太小,在全球排名倒數,難達成預防青少年吸菸、促成戒菸目的。董氏基金會今發布新聞稿指出,從今年7月1日起,台灣與新加坡同時更換全新「菸品容器警示圖文」,但新加坡政府不但將新式警圖面積擴大為75%、內容更加寫實,且全面執行「素面包裝」,成為全球第15個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倡議的菸盒包裝須印製大幅警圖與使用素面包裝國家。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同樣都是更新,台灣雖在新式警圖內容加強菸害寫實,但印製面積仍維持只有35%,在執行「菸品容器印製警示圖文」政策的119個國家中吊車尾,排名全球倒數第四。姚思遠說,民間團體肯定政府新公告的菸害防制修法版本中,擬將菸盒警示圖文印製面積加大到80%的努力,但未將「菸品容器素面包裝」一併納入修法,顯有不足。姚思遠說,所謂的菸品容器素面包裝,是指所有菸品容器底色只能素色,且菸品品牌印製都必須統一字體、字級、顏色與位置;菸品包裝不再有品牌標幟、色彩及推銷性文字來凸顯品牌形象。全球包括加拿大、英國、愛爾蘭、泰國及新加坡等15個國家都實施「菸品容器素面包裝」,讓吸菸者與下一代不再受菸品精美包裝與品牌所迷惑。北榮家醫部主治醫師賴志冠表示,鄰近的韓國對菸害也有更嚴格措施,如2015年時實施更嚴格的室內公共場所禁菸,同時一口氣調漲菸稅80%;最近更宣布,今年12月23日起菸盒警圖內容將全面更新,更強調喉癌、性功能障礙、電子菸危害、心臟病、中風、早死、肺癌、口腔癌、二手菸及孕婦危害等。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台灣菸品容器警圖比例太小,無法明確顯示菸害,也不符合WHO「可預防青少年吸菸、促成吸菸者戒菸」的要求,應盡快亡羊補牢。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0-07-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前衛生署長憂防疫四大隱憂 陳時中說明下半場規劃
歐盟7月起開放邊境後旅客可入境國家名單,沒有包含台灣,各國解封名單不見台灣,前衛生署長葉金川憂心指出,檢驗能量偏低、防疫旅館不足、醫療能量整備,無法第一時間取得疫苗,這是四大隱憂。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下午例行記者會說明防疫下半場規劃。檢疫量能部分,陳時中強調,從國內爆發新肺炎疫情至今,國內檢驗量能從一日500件,如今已擴充至單日6000件,目前每天檢驗約100多件,因此,指揮中心也鼓勵醫療院所如遇有感染新冠肺炎疑慮者都可採檢。隨著我國邊境鬆綁,外籍人士除觀光理由外,皆可來台,國內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數量再次引起熱議,陳時中說,集中檢疫所空床率達86%,檢疫旅館也都沒有滿,使用率約為六七成,強調考量外籍人士來台勢必要住防疫旅館,「入境還有多少空房,才會放多少人入境。」陳時中說,我國疫苗政策目前分為兩大策略,國內廠商目前有三到四家執行中,其中有一家這個月將展開人體試驗,需要的病人數、醫療機構等協助,政府已有FDA、國衛院能進到廠商即時協助檢驗文件結果,降低收集所需花的時間,強化國內疫苗的生產「我們要快、但不能錯。」對於國外疫苗,陳時中表示,「我們也不放棄」,對國外進展、研發疫苗比較快的廠商,經由專家等諮詢小組提供建議,進行採購,讓國內有可能使用得到;陳時中強調,醫療量能我國是最強的部分,「沒有問題,現也只剩兩個病人。」
-
2020-07-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開放中國大陸人士入境 陳時中首鬆口「應該不久了」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台灣邊境禁令從上周開始鬆綁,但無論是商務人士、境外生和轉機客,來自中國大陸的人士一直被拒於門外。無我國國籍的陸配子女「小明」們、陸生引頸期盼來台,針對何時可開放陸籍人士來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首度鬆口,「應該不久了。」因應中國大陸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確診個案涵蓋全部省市自治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2月6日宣布,中國大陸各省人士暫時禁止入境。至今該禁令有望鬆綁,陳時中甚至首度鬆口「應該不會太久」。陳時中表示,目前有點猶疑是因為北京疫情,希望我方可掌握更多情報,因為陸方疫情情報,我們並不清楚,甚至近日上海又傳出有疑似個案,所以大家都還有些擔憂。「雖然他們(中國大陸)的確診數字大家都不相信,但想必不會拿性命開玩笑。」陳時中說,目前有能可用陸方當局近期的防疫作為,作為釐清中國大陸這一波疫情指標,如果對方可做到如台灣境內及境外解禁,可判斷中國大陸境內疫情「沒有什麼大問題」;反之,若出現小區管理等不合人性的強制防疫作為,當地疫情可能就很嚴重。
-
2020-07-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境全篩取代居家檢疫? 陳時中:只找出65%確診者
後疫情時代,國內專家建議以入境全篩取代居家檢疫,吸引更多外籍商務人士來台,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以我國340名境外移入個案(不含5名無狀感染者)分析,機場入境全篩可找出65%確診者,仍有119名個案入境兩天後被發現,需透過居家檢疫,降低感染風險。目前新冠肺炎檢驗上最準確仍是PCR檢測,陳時中說明,新冠肺炎患者感染、發病到痊癒,並非所有時段時間都能驗出病毒,大概從發病前兩天可驗到,再來是有症狀後七到十天,才能驗得出病毒。「不是得病就會驗出來,沒有驗出來不代表以後不發病。」被號稱「最毒班機」的CI011,當時採全機採檢結果,共採驗340人,有症狀85人中,共12名確診個案;無症狀225人中,沒有確診個案。陳時中說,若當時入境當日全採僅能驗出五個人,換句話說,會漏掉七個人,讓這些確診者在社區趴趴走,「所以我們不可以驗完就放手。」陳時中又舉出我國各項包機專案全面篩檢1635人,包含武漢、鑽石公主號、上海、印度包機等等,結果僅檢出1名陽性個案,未發現無症狀感染者。我國新冠肺炎確診這中,境外案例有356位,本土55位、敦睦36位,陳時中說,機場入境全篩可以找出65%確診者,但仍有119名(35%)個案在入境兩天後才發病,無法在入境篩檢時被找出來,所以透過居家檢疫,來讓感染風險降更低。因發病前兩日能篩檢出病例,入境後第五天篩檢可找出93%個案。而往前越縮,就會放掉更多的人,入境後第七天篩檢,則可找出96%的個案。14名(4%)個案在入境九天後才發病冰島6月15日起,採全面入境檢測,檢測陰性後,陰性者不須居家檢疫,但開始實施入境全篩不居家檢疫期間6月15日至6月28日共確診30例,其中5名為本土感染個案,3名感染源不明,冰島實施入境普篩措施仍造成2個月來的首起社區群聚感染。陳時中提到,因應群聚事件發生,冰島原先預計7月鬆綁國內大型聚會和夜生活及預計7月對國際旅客開放邊界可能要重新討論。「我們認為邊境管理還是要嚴謹,若入境採檢陰性入境者的自主健康管理沒做好,對社區風險就會很大。」
-
2020-07-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歐開放名單沒台灣 陳時中:成績符合但「這原因」吃虧
歐盟7月起開放邊境後旅客可入境國家名單,沒有包含台灣,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稍微檢視歐盟評斷標準,我國的流行病學條件、防疫措施、疫情控制結果等,台灣成績都符合歐盟提出的要求。但因為我國非WHO會員國,因此沒有IHR分數,「才會吃虧。」陳時中表示,在歐盟評估的開放條件中,流行病學條件上,我國最近14天新病例發生數跟每10萬人口確診數低於歐盟平均,呈現穩定或下降的趨勢。整體新冠肺炎的應變作為,包含檢驗、監測、接觸者追蹤、疫情控制、治療與通報等。陳時中說,而由於各國間對疫情控制與看法不同,故我們會再跟歐盟國家溝通,來進行互惠、溝通等精進作為,放是否能有適度的開放。在這樣的前提裡,「我們願意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積極的來辦理,但前提是在台灣可承受風險的情況下,來做後續事務。」
-
2020-07-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可縮短居檢國家名單增三國 開放至今10名外籍人士入境
指揮中心歷經上月17日宣布,自6月22日起,短期商務來台者將以國家風險分級,縮短居家檢疫,入境後五至七天採檢,只要一次陰性結果,即可有限度外出,該管道申請短期商務人士至今共十人入境,指揮中心今宣布寮國、柬埔寨增為低風險國,斯里蘭卡增列中低風險國家名單。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公布,我國列為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為紐西蘭、澳洲、澳門、帛琉、斐濟、汶萊、越南、香港、泰國、蒙古、不丹、寮國、柬埔寨;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則是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目前澳洲列為觀察名單,有望次波開放。我國低/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名單,將以每兩周滾動式檢討,視各國疫情趨勢、檢驗量能、資訊透明度及鄰近國家疫情適時調整。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持續分析國際疫情變化,澳洲本來低風險,因此密切注意未來兩周變化,但疫情每1、2天變化很大,故不多評論。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自6月22日開放低/中低風險國家地區短期商務人士,可申請縮短居家檢疫,至今透過該管道入境外籍人士共十人;6月25日至今教育部開放外籍學生入境為21位;外籍人士非在低風險與中低風險以外者,有232位入境。
-
2020-07-01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腸癌陽性回診數降 醫:不回診形同自殺
台灣大腸癌的發生人數,已連續12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2017年約1萬6000人罹患大腸癌。但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篩檢意願降低外,目前仍有約1萬名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尚未接受大腸鏡確診。國健署副署長吳昭軍表示,研究發現,若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為陽性者,未進一步接受大腸鏡確診,大腸癌的死亡風險增加6成4;而台大醫師也提醒,只要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就會有很高的罹癌風險,提醒民眾在後疫情時代下,仍應定期到院檢查、及早掌握癌前病變。國健署今上午舉行大腸癌篩檢記者會,邀請台大內科醫師講解,同時,也與科技業者HTC合作,以VR穿戴裝置方式展現大腸路徑。吳昭軍說,每年國人進行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篩檢人數約130多萬,上半年約70萬;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半年人數僅50多萬,比去年同期少約2成左右。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大腸癌危險因子很多,包括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肥胖、菸酒、老化等;而男性不論在發生率或死亡率上,都是女性的1.5倍,而相較去年,今年上半年全台糞便潛血檢查3萬1000名篩檢陽性個案當中,只有2萬1000人回診進行大腸鏡檢查,還有1萬人至今尚未回診。台大醫院健檢中心主任、內科部主治醫師邱瀚模表示,大腸癌患者雖有年輕化趨勢,但平均中位數仍在70歲左右。而在一般人口當中,每1000人中約有2至3人罹患大腸癌,但糞便潛血篩檢陽性者每20人就有1人;即便是父母都罹患大腸癌,其兒女罹患大腸癌風險,也比常人增加5至6倍。目前仍有約1萬名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尚未接受大腸鏡確診。邱瀚模說,因根據發生率來推估,1萬名糞便潛血陽性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者中,約會有500人罹患大腸癌,且當中更有一半的人為早期(0至1期);但這是可以早期根治的,也可直接透過內視鏡切除,5年存活率高達95%;一旦變成2、3期時,不僅治療費用貴、存活率降低,也更難根治;到了晚期存活率僅剩13%,「性命就在一念之間」。吳昭軍呼籲,防疫固然重要,但民眾保持身體健康也一樣重要,有鑒於88%的大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民眾,國健署已補助50歲以上至74歲民眾,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而檢出後的陽性個案,必須及早到醫院做大腸鏡來確認是否陽性,以便後續治療。【中央社台北1日電】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大腸癌篩檢、確診人數直直落,至今仍有1萬名篩檢陽性個案未回診。台大醫師邱瀚模今天呼籲別再拖,陽性個案每20人就有1人是大腸癌,不回診真是自殺行為。根據「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已連續12年高居10大癌症發生人數之首,2017年有多達1萬6408人確診大腸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大腸癌危險因子很多,包括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肥胖、菸酒、老化等,男性不論在發生率或死亡率都是女性的1.5倍,由於多達88%大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中高齡族群,因此國健署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不僅早期癌5年存活率超過90%,還能降低35%死亡率。不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爆發逾半年,民眾外出、就醫意願都降低,癌症篩檢及回診人數也直直落,恐錯失早期發現及治療的最佳時機,尤其大腸癌篩檢衝擊最為明顯。林莉茹說,相較去年,全台上半年大腸癌篩檢率掉了20%,3.1萬名篩檢陽性個案當中,只有2.1萬人回診進行大腸鏡檢查,還有1萬人至今尚未回診。大腸癌權威、台大醫院內科部臨床教授邱瀚模表示,受到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大腸癌篩檢陽性個案回診率明顯降低,尤其3到4月間,每逢有疫情傳出,回診個案就猛掉,令人擔憂。邱瀚模強調,在一般人口當中,每1000人中約有2至3人罹患大腸癌,但篩檢陽性者每20人就有1人;即便是父母都罹患大腸癌,兒女罹患大腸癌風險也僅比常人增加5至6倍,但篩檢陽性個案則是常人的20至30倍,風險之大可見一斑,「篩檢陽性不做大腸鏡,真的是自殺行為。」
-
2020-06-30 養生.健康瘦身
影/成人肥胖創新高 王英偉:應從幼兒就要注意
成人肥胖創新高,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所公布的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15至2018),結果顯示,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為47.1%,其中男性為55.7%、女性為38.7%,較過往三次調查相比,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均呈現增加的趨勢。國健署署長王英偉,今在新版孕婦手冊上路記者會後受訪表示,體重過重及肥胖是因為熱量攝取過多、消耗太少,導致熱量累積,以脂肪的形式堆積在體內;而現在如外送方便,民眾包括食物攝取、運動型態等改變,也影響肥胖程度;此外,長輩覺得嬰兒越胖越好的觀點也須改變,肥胖問題應從幼兒時期就要注意。會以各場域全面合作、建構健康資訊環境等來改善、推動肥胖防治。依衛福部公布之體位定義,18歲以上成人區分為四種體位,以BMI值來說分別是過輕 (BMI小於18.5)、正常 (18.5至24)、過重 (24至27),及肥胖 (大於27)。王英偉說,造成肥胖的主因,除遺傳外,主要為熱量攝取高於熱量消耗,其他影響因素包括:飲食、身體活動、生活型態、社會環境因素等。依近年國健署健康年報來看,民眾的平均體重是有增加,不過進一步檢視後發現,40歲後的增加率是平穩的,在18歲到20幾歲年輕人間增加速率較快,所以國健署未來在營造健康城市及健康促進策略上要重新訂定,如從不同場域裡像是醫院、大專校院、職場、社區裡來接觸民眾,做不同健康建議模式。王英偉說,肥胖的原因很多,目前全世界趨勢肥胖比率都是增加,但有些健康促進較好的國家,是不會讓民眾肥胖增加率上升太多;以目前的全球行動計畫,也設定2025年實現 「遏止肥胖上升趨勢」,學齡兒童青少年及成人之過重及肥胖盛行率不上升。故怎樣去從職場裡增進員工健康促進,如改變環境、增加活動空間,或從飲食習慣下手,選擇相對健康食材等;另外像壓力也會使民眾大量增加食物攝取,也會影響肥胖。王英偉也呼籲,對肥胖的掌握應從嬰兒開始,因阿公阿嬤都會覺得嬰兒越胖越好,肥胖會影響慢性疾病,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都跟肥胖有關,應透過衛教讓公嬤爸媽知道這並非健康趨勢。
-
2020-06-30 該看哪科.婦產科
新版孕婦手冊上路 加強準爸爸參與感
新手媽媽們的年紀越來越高齡。據內政部人口資料最新統計,國人女性平均生育年齡再創新高,2019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1歲、35歲以上占30.9%,較10年前增加一倍。為了讓準媽媽掌握自身健康與胎兒情況,國健署今年改版孕婦手冊,除了重新編排外,並有方便性提升、閱讀流暢、週期紀錄、方便互動連結等四大亮點,也提供QR CODE讓查找資料更方便;更重要的是,手冊在封面裡終於出現「爸爸」角色,跳脫過去封面只有媽媽。今天的記者會上,更找來劇團演出新手爸媽可能會遇到的狀況,及孕婦常見的問題。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宜靜表示,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容易提高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流產、早產、低體重兒等風險,較35歲以下產婦風險高約1.5倍;而孕婦手冊1995年創立至今,陪伴每一世代懷孕媽媽健康走過25年,隨著我國婦女生育齡的提高,經歷五次改版,如增加衛教資訊、互動式孕婦自我檢核表、分為健康及衛教手冊等;這次手冊改版,則是從醫療人員及準媽媽的觀點,來調整手冊內容及編排,同時衛教手冊封面也加入先生,著重準爸爸角色的導入。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新竹馬偕醫院婦產部主任黃閔照表示,這次手冊如上次改版,也將衛教手冊、健康手冊分開,資訊重新編排外,增加更多插畫、圖片,如健保補助的10次產檢就以精簡的圖文說明,讓準媽媽用手機一掃,就能得到正確的衛教資訊;而手冊也增加非正式常規檢查的介紹,包含高層次超音波等,提供準媽咪們參考。黃閔照說,準媽咪懷孕過程中,準爸爸的參與非常重要,他指出準媽咪懷孕過程常因為身體不適,容易忘卻產檢時想提問等問題,透過準爸爸的協助,問的問題也能更全面;他笑說他在新竹看診時,多半都是準爸爸陪準媽媽來,且是「有備而來」,準備的問題往往比準媽媽更多。他強調,懷孕不是只是準媽媽的事,整個家庭都要一起投入,過去手冊雖也有提醒準爸爸的注意事項、但未特別強化;今年改版時,特別在封面加入準爸爸角色,也是期待準爸爸在太太懷孕過程裡能更積極參與。
-
2020-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日生染疫 非我出錯」入境篩檢堵漏... 各國入境採檢隔離措施比一比!
我國近期逐步放寬邊境管制,卻傳出日籍學生在台染疫,我是否應比照日本,針對入境者篩檢,引發討論。目前亞洲地區疫情趨緩,日、韓等實施入境篩檢,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認為,隨著開放更多外籍人士來台,落實居家檢疫的同時也應進行入境篩檢,避免受無症狀或非典型症狀境外移入者造成防疫破口。陳秀熙說,「台灣無症狀感染者比例不多,應趁現在調整邊境策略。」他說,日生在台染疫,並不表示我國防疫出錯,但社區應有極少數無症狀感染者,建議針對所有入境者篩檢,為社區多設一層保護罩,避免無症狀感染者成社區零星感染源。最近日生在台染疫,使指揮中心防疫策略遭質疑。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該個案屬灰色地帶,若社區有無症狀感染者,勢必出現一定比率的有症狀者,我現行入境及境內防疫措施並未失效,目前應觀察,縮短居家檢疫天數是否使確診者走入社區。據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公布世界各國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措施,亞太卅九個國家及地區,其中有五國已開始執行入境全篩,日本境內新冠肺炎篩檢條件與台灣相似,須先排除其他疾症,疑為新冠肺炎者才進行篩檢,但入境採檢政策與我不同,曾停留包括台灣在內的八十七個具感染風險國家地區者,入境均須篩檢。南韓五月起對所有入境人士進行採檢,菲律賓、柬埔寨、汶萊也規定入境必須接受病毒檢測;厄瓜多是中南美洲少數開放外籍人士入境的國家,自六月起,所有入境者需進行快篩,若為陽性,則需再次進行核酸檢測,並須於入境後隔離十四天。即使沒有在入境時要求全面篩檢,紐西蘭要求入境者,隔離十四天期間進行兩次病毒檢測;新加玻所有入境人士須於十四天居家檢疫結束前,以自費檢測病毒。歐美則大多維持隔離策略,大規模普篩的德國採取十四天隔離檢疫。陳秀熙分析說,並非歐美國家認為入境篩檢不重要,而是歐美許多國家疫情一直未中斷,邊境未完全解封,防疫策略還沒走到這一步。開放邊境多為恢復經貿往來,降低經濟衝擊,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認為,實施入境採檢後,有助於近一步討論縮短入境者檢驗流程,未來可透過機場快篩等自費檢驗,交叉比對排除偽陰性,「最好在一天內解禁」,入境陰性者自主健康管理即可,以吸引商務人士來台。
-
2020-06-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繼磐石艦後再驗日本學生8堂課師生抗體 莊人祥曝原因
日本出現一名自台返日無症狀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密切接觸者123人採檢結果全陰性,指揮中心預計將於下周一起進一步針對這123名的師生檢驗抗體,釐清感染源。這是繼磐石艦後,再次大規模執行抗體檢驗,若全員抗體是陰性,指揮中心不排除向日方爭取再次採樣該生檢體。這次執行抗體檢驗是為做最後確認,加驗抗體以求謹慎,莊人祥說,若123名密切接觸者抗體皆為陰性,偽陽性可能性就會更高。記者會後媒體進一步詢問,若研判偽陽性可能性高是否會要求日政府「還我們清白」,莊人祥僅說,不排除向日方反應此事,爭取再次採樣檢體。莊人祥說,「我們從來沒有說日籍女學生就是偽陽性」,只是說有弱陽性及偽陽性兩種可能,若一口咬死是偽陽性,就不用做抗體檢驗等後續作為。目前有商用檢驗快篩試劑,透過疾管署實驗室與研究機構合作,兩套篩檢比對有望盡快進行完畢,若有疑慮會再找尋其他單位協助。而針對中國附醫感染科王任賢醫師提出,應採「精準式廣篩」即針對接觸者要再擴大感染區域的廣篩。莊人祥表示,他並沒有特別聽到王的說法,不過就以此來說「我們已是廣篩」,並反問這名日籍個案「我們驗了123名接觸者」,不認為驗的很多嗎?而目前驗的對象就是最密切接觸的八堂課的老師、同學,以及宿舍室友等,他說,我們有調查過,該女的生活真的很「Peace」。目前並不須擴大採檢其接觸者的親友,因接觸者都是陰性情況下,應不需驗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