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1 該看哪科.中醫
搜尋
節氣
共找到
264
筆 文章
-
-
2022-05-21 養生.抗老養生
「小滿」天氣漸炎熱 這樣吃這樣動幫你除溼又除熱
時間來到5月21、22左右,這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為何取名小滿呢?此時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取名之。此時天氣逐漸炎熱、雨水增多,意味著暑氣與濕氣一起來到,我們經常會感到體內充滿熱氣、濕氣而散不出去,甚至有時候覺得疲勞、身體沉重、頭暈、食慾不振;這些狀況如何改善呢?那就一起跟著下方步驟做吧!您可以這樣吃:飲食選擇清爽、清淡的,也可以適量補充偏寒涼的食物。.水果類:瓜類、番茄.青菜類:苦瓜、大頭菜、芹菜、冬瓜、絲瓜、秋葵.點心料理:綠豆湯、紅豆薏仁湯、酸梅湯.烹煮方式:清蒸、涼拌、少油炸、少醬料您可以這樣泡:以下四種茶飲幫助排除體內濕氣、熱氣,搭配300-500c.c.水煮沸10分鐘後即可飲用,一星期可以選擇3-4天並擇一飲用:.除溼茶:茯苓1.5錢、薏仁3錢、生薑0.5錢、陳皮0.5錢、黃耆1錢.菊花茶:菊花1.5錢、枸杞1錢.決明大麥茶:炒決明子2錢、大麥4錢.玉米鬚茶:玉米鬚3錢您可以這樣做:每天按摩穴位3-5分鐘,幫助排除體內濕氣、幫助血液循環:.腳部-足三里穴:從膝蓋的外膝窩往下四指手指寬的距離即是.腳部-豐隆穴:腳掌的外腳踝處到膝蓋兩者中間的位置.手部-內關穴:將一手的中間三指併攏,沿著另一手的手腕手掌交界處放置,食指所在位置即是.手部-曲池穴:在手肘關節中間處您可以這樣動:一星期選擇3-4天從事以下運動,幫助身體水分代謝出來:.室外:慢跑、快走、騎腳踏車.室內:腿部、臀部肌力訓練、瑜珈
-
2022-05-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夏後如遇梅雨季遲來,天氣濕熱食慾不振!中醫建議蓮藕食療 生藕、熟藕各具有不同功效
天氣潮濕又悶熱,已能感受到夏天的腳步。中醫師賴睿昕指出,時序進入「立夏」後,也象徵進入夏季,但是今年梅雨比較慢來,所以今年是個潮濕悶熱的立夏,這時立夏飲食建議以清淡為主,立夏時節飲食上如果偏愛辛辣、味重,還有甜的口味,這些肥甘厚膩食物過多攝取,容易導致腸胃濕熱影響運化功能。立夏時期如遇梅雨季節遲來 易導致身體水分代謝出問題當脾胃沒有辦法把所有東西都轉化為人體能夠利用的營養成分的時候,那些沒有被轉化的東西,就變成中醫認為的濕熱邪,留在體內,導致渾身發沉無力、頭髮油,臉上油以及腹部凸出、水腫肥胖、免疫力下降等症狀的發生,這時因為低下的免疫力就很容易被新冠肺炎所侵襲。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而綠豆薏芢湯有消暑祛濕的效果,可以多多食用,有助於去除身體的濕熱。賴睿昕解釋,立夏時期如果碰上梅雨季節遲來很容易導致身體水分代謝出現問題,通常人會變得口渴,喝水也常常不容易解渴,身體容易水腫,常覺得早上小腿比較細,但是到了下午或傍晚就覺得小腿變脹,早上起來發現自己兩頰或眼下浮腫,常常容易覺得疲倦,頭昏沉像戴了帽子或裹了濕毛巾,大便稀軟,有時不成形或者黏黏的難沖掉。天氣濕熱就會常常覺得沒胃口 改善食慾不振建議吃飯前適量喝點湯甚至很容易得腸胃炎拉肚子,女生分泌物多,甚至時常感染,有異味及搔癢,以上都是立夏節氣常常出現的症狀,這時太甜的熱性水果如菠蘿蜜、榴槤、芒果都屬於助濕之物不宜多吃,特別是當明顯感到環境濕氣帶來的不適時。而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也不宜無限量食用。建議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寒涼性質。天氣濕熱就會常常覺得沒胃口,若想改善食慾不振的狀態,賴睿昕建議吃飯前適量喝點湯,如菜湯、魚湯、肉湯等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有助於促進食慾,吃飯時可以搭配一些涼的粥類如綠豆薏仁湯、絲瓜湯等一起吃,既可以補充鈉、鉀等電解質和水分,又能增加食慾。立夏養生推薦蓮藕食療 生藕、熟藕各具有不同功效立夏養生食療可以推薦蓮藕杏鮑菇湯安神潤肺養胃,可以有效的促進食慾,蓮藕就是食療養生聖品。賴睿昕進一步說明,以中醫觀點來看,生藕、熟藕各具有不同的功效。生藕性味甘寒,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散瘀,適用於口乾舌燥及火氣大的人;蓮藕煮熟後,性由寒轉溫,有健脾養胃、補氣養血、止瀉的效果,適合胃腸虛弱、消化不良的人食用。也可自製蓮藕汁,做法很簡單,就是把蓮藕煮熟(或蒸熟),再加水、冰糖,用打果汁機打成汁即可馬上喝了。【養生食補】自製蓮藕汁▸材料:蓮藕、冰糖▸快鍋做法(用電鍋蒸熟亦可):(1)蓮藕連皮洗淨、切段(連皮一起吃)。(2)置入鍋內,加水蓋過蓮藕。(3)蓋上快鍋蓋,中大火加熱到快鍋指示器上升到第2條紅線,轉小火煮30分後關火。(4)快鍋洩壓完成,取出蓮藕,就有煮的軟綿不爛的蓮藕了。(5)煮好的蓮藕塊冰在冰箱,想喝熱的蓮藕汁,就可以用熱水和冰糖一起下去打果汁機打,馬上就有1杯溫熱的蓮藕汁了。
-
2022-05-06 養生.人生智慧
心臟病發讓他頓悟人生!賣掉千萬宅上山種菜:不能當首富,就當全台最會享受生活的人
疫情爆發前,時尚設計師林國基砸近億現金購入300坪山上別墅,閉門種花種菜,甚至盤算退休,淡出時尚界,起因是有一天被緊急送醫,檢查出左心室肥大。一向自認健康的他,與死亡近距接觸後,開始思考未來,「我在時裝業能做都做了,要成為首富已經不可能,但我可以當個時尚農夫,當個全台灣最會享受生活的人!」 在綜藝節目上,時尚設計師林國基總是穿著花俏、兩手鑽石亮晶晶,他的事業橫跨貴婦圈與演藝圈,累積上億財富。然而,4年前第一次坐救護車,改變了他的人生路。 「那天我在公司畫圖,突然覺得呼吸困難、快昏倒,緊急送醫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以及左心室肥大。我最注重健康,不抽菸不熬夜,人生第一次坐救護車真的把我嚇到了!我很愛健身,那時候把胸肌練好大,練得比瑪麗蓮夢露還大,我懷疑心肌肥大和高強度重量訓練有關,從此不敢再練。」 醫師告訴他,左心室負責收縮送血到全身,若有擴大或肥厚情況,可能導致呼吸急促、心悸、胸痛,嚴重時會引發心臟衰竭與猝死。 這些年演藝圈猝死新聞頻傳,林國基感嘆,自己躺在醫院時真的很恐慌,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不能再這樣忙碌下去,因此決定賣掉信義區3千萬公寓,砸近億購入300坪北投庭院別墅。 「我在時裝業能做都做了,要成為首富已經不可能,但我可以當個時尚農夫,當個全台灣最會享受生活的人!」 上山種菜,打造自給自足退休生活 他搬到山上打造自給自足的退休生活,庭園裡依循四季節氣種花種菜,包括杜鵑花、海芋、多肉、蘭花等,果樹一種上千棵,「我是農家子弟出身,偶有青竹絲也不怕,反覺挺美,不過我怕死,全都有機種植,有蟲自己抓,我的芝麻葉長得超好,多到吃不完!」 林國基是1962年出生,自認黃昏之年最怕虛耗,果樹不買小樹只種「老欉」,果園裡有李子、柚子等各式水果,阿拉比卡咖啡豆第一次收成時,他特意送回雲林古坑請人代烘,變成親友間的搶手貨。 但也有失算時,釋迦樹是熱帶果樹,北部難活,「跟大自然學習是人生重要的一課。」 「疫情爆發這些年,我慶幸自己能夠整天待在山上,不用噴酒精,不用掃QR Code,我的QR Code就是我的水蜜桃,回歸自然生活後,呼吸也順暢了!」 黑手變身設計師,開公司營收破億 林國基出生雲林農家,年輕時北漂當黑手討生活,因為喜歡藝術,晚上去補習班學服裝設計,後來參加比賽得名,獲成衣公司聘用擔任設計師,好景不常,一年後老闆因為投資失利想收掉公司,25歲的林國基趁機接手當老闆。 在成衣業的黃金年代,林國基的公司一年營業額破億,30歲景氣走下坡後,他前往美國遊學、英國進修服裝設計碩士學位,回台轉做高級訂製服生意,以清明上河圖等時裝秀闖出名氣,成了明星指定設計師。 窮怕了的林國基很早開始學投資,當黑手時存錢買中鋼股票嘗到甜頭,成為設計師後,一度誤信朋友買未上市股票踩雷,聽貴婦介紹飆股慘賠,從此遠離台股,只定期定額購買美國和台灣的指數型基金。 從2008年投資至今,遇上股市大多頭,加上錢進房地產,買進安和路、信義路房子,以及美國紐約及舊金山的公寓出租,退休無後顧之憂。 50後人際斷捨離,舞台讓給年輕人 為了養生,他展開人際斷捨離,不喜歡的人不見、太麻煩的投資生意退股,遇到網路霸凌不反擊。 「我收藏許多藝品珠寶,有一陣子製作單位常找我當救火來賓,網友點名翡翠鑽石暴漲都是我害的!那些不是我賣的更不是我炒作,我的人生哲學很簡單,真的是我錯我認,不是的話,從不把批評放心上。」 人生下半場,林國基預告將在這兩年結束公司,不再參加台北時裝周,把舞台讓給年輕人,「我做過100多場服裝秀,去過60多國,鄉下小孩這輩子能有這樣的閱歷應該也夠了。」 未來他將投入公益,除了認養家鄉50多位孤老,還要在雲林籌備娃娃博物館,「這座博物館會放我收藏的上千個芭比娃娃,提供美學教育,盼啓發家鄉孩子天份,讓他們的人生有更多的發展可能性。」●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年紀愈大後才發現:過去曾奮不顧身投入、在乎、重視,一廂情願付出,終將失衡,不會有好結果.夫逝三年想再婚,子女怕分不到財產堅決反對!媽媽怒撕贈與契約:我會把錢花光,房子誰也不給.打個噴嚏啟動過敏開關,眼淚、鼻涕流不停?3分鐘顫掌改善體循環,減少感冒、鼻子過敏
-
2022-05-05 養生.抗老養生
今天「立夏」生活有禁忌?專家報四字秘訣給你知
今天的晚上8時26分,節氣會進入「立夏」,民俗專家楊登嵙說,「立夏」後氣溫漸熱,心臟的工作強度日漸增大,不論做任何事情,有四字秘訣「養心為上」,做任何事都依此秘訣,即可人順、氣和,任何動作不急不緩,呼吸均勻有序,氣自然就和,即可平安、順心的度過此節氣。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說,進入立夏之後,有食、衣、住、行、育、樂六大面向要注意,分述如下:一、食:「立夏」時節屬於肝氣漸弱、心氣漸強,飲食應以偏酸為原則,補腎來助肝,強化胃腸功能,以抵禦接下來的暑氣的侵害,民眾也可在家自製醃嫩薑,既可暖胃且不會上火。在此時節多吃些節令時蔬鮮果,以涼性、溫性的水果例如蘋果、檸檬和番茄,避免吃冰鎮水果,不是時令的蔬果更不宜多食,才能顧好腸胃。飲食方面,盡量以清淡、少鹽、少油的烹調方式為主,減輕身體負擔。「立夏」之後血熱會給人帶來很多不適,氣虛血熱會影響人的消化功能。因此,每頓飯不要過飽,給胃留下足夠的蠕動空間。二、衣:「立夏」代表夏天的到來,但因早晚氣溫仍較低,日夜溫差大,穿衣上宜採「洋蔥式穿法」,方便早晚添衣。三、住:進入「立夏」後,天亮得早、暗得晚,晝長夜短,人們順著天地,相對想要早起、晚睡。然而因為醒著的時間加長,適當的「子午覺」尤其重要,子時指晚上23點至01點,午時指中午11點至13點(午睡)。更要注意天氣變熱後的「濕氣」引發皮膚疾病、香港腳等疾患發生,可藉由保持乾燥、乾爽的衛生習慣保健預防。人們常常衣單被薄,即使體健之人也要謹防感冒。四、行:黃帝內經針對夏天的養生方式提到「夜臥早起,無厭於日」。可以晚一點睡,但要早起,不要因為太陽太強烈而不去戶外,只要做好防曬,應該趁此時多多吸收陽光的能量,能夠涵養陽氣。五、育:「立夏」養心正當時「汗為心之液」:在夏天若過度發汗,精神、體力會更感疲勞,所以多補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立夏」養生還要「能動能靜」,「動」是為了將秋冬所累積在體內的陰氣排出,建議可以多到山邊海邊運動流汗,應適時做些運動,讓身體能排汗為原則;「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汗」出傷陽。六、樂:「立夏」時因為天氣燥熱,要適時調整心情,避免抑鬱或暴怒,因此養生若能做到「戒怒戒躁」,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靜,情志開懷,心情愉快,安閑自樂,笑口常開;如果心情煩悶時,也要適時的疏泄,體內紊亂的氣機宣洩平和,就好像身體在外感受大自然般舒暢。氣順轉化成能量,身心舒展,自然能入靜,夏天養心入靜也等於入了佳境。
-
2022-05-0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坐車上山就會有影響 台大醫揭高山一日遊的心血管風險
在出國旅遊不易的抗疫年代,許多國人轉而投入台灣山林。但「高山一日遊的風險」,請喜登山者務必參考,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三高及氣喘患者等高風險群。這篇論文是我跟台大實驗林管理處長蔡明哲,以及曹崇銘副研究員所帶領的台大森林醫學團隊,花了一年完成的研究,對於高山症的預防提供相當重要的實證醫學資料。三高未管控好,貿然參加高山一日遊,心血管負擔大。實驗方式是,在兩個小時內,從水里台大實驗林木工廠300公尺的海拔高度,坐車到海拔2600公尺的塔塔加遊客中心,之後直接坐車爬升到2729公尺的鹿林山莊。第一次是在冬至節氣--------2017年的1月1日,第二次是夏至節氣--------2017年6月23日。我們發現在冬至節氣,爬山者的心血管變化特別明顯,收縮血壓可以上升20亳米汞柱,心臟的輸出量(即心臟的負擔)增加30%,手指血氧濃度從98%下降到81%,意思就是2400公尺的海拔改變,竟然可以對心血管造成如此巨大明顯的影響。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未得到良好的控制的三高病人,如果參加高山一日遊,突然帶來的心臟血管負擔,都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須特別注意。一位喜好登山的同學問:「曾聽說爬山當天早上不要服用降血壓藥物,不知是否正確?」我回答,應該是錯的,必須要吃藥控制好,才可以上山。我們從平地坐遊覽車,或是開車兩個小時內就到8000英尺(2438.4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是模擬快速從低海拔上升至高海拔情境,在面對快速缺氧的環境,人體究竟會發生怎麼樣的心血管效應?就是這一篇論文想要回答的問題。面對缺氧、低溫環境,血管收縮,心臟負擔更大。面對缺氧時,人類心血管系統的應對方式,就是增加心跳、增加心臟的輸出量,所以為了更高的心搏量,血壓就上升了,這篇研究發現,血壓從120毫米汞柱變成141毫米汞柱,心跳增加了28%。冬天為何風險比較大?主要是環境溫度比較低,和人體溫度的梯度更大,所以體溫散失快,會造成血管收縮、血管阻力更大,心臟必須用更大的力量,來應對環境溫度所造成的血管效應,所以心臟血管的負擔就更重了。有趣的是,在研究中,我們也用停留兩個小時跟一個小時來做比對,在2500多公尺的塔塔加休息兩個小時,那麼高海拔缺氧對心血管的效應就明顯的減少了。所以在登高山的途中,必須休息兩個小時,再往上爬升,那麼發生急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可以降低。階梯式往上爬適應環境,更需充足的熱量與營養。面對高山寒冷又缺氧的環境,人體要怎麼適應呢?除了必須階梯式地往上爬,適應高海拔的缺氧環境,在缺氧以及寒冷的天氣下,人體需要更多的熱量及維生素,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水分,也需要有補氣補血的食物,以及幫助消化的食物,才能應付低溫缺氧的環境。這個從平地到高海拔的研究,也是相當於研究從夏天到冬天,人類適應環境所需要面對、解決的問題。黃帝內經所謂的「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我們才能夠順時而保健康。閱讀論文:Seasonal Effects of High-Altitude Forest Travel on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 Overlooked Cardiovascular Risk of Forest Activity
-
2022-04-30 新聞.科普好健康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
疫情險峻,但打了疫苗兩劑甚至三劑仍然無法阻擋病毒傳播,根本原因在新冠病毒大小約100個奈米,經由空氣傳染及環境傳播,才是疫情難以控制的主因。針對密閉空間的氣膠傳染來阻隔病毒傳染,才有辦法阻擋病毒繼續擴散,控制疫情。空汙影響免疫功能 易感染環境傳播因素,包括室內通風換氣不足、空汙影響、廁所及下水道系統及氣候因素等。目前學界發現新冠隔離病房的空氣採樣中出現病毒蹤跡,也發現氣膠中的病毒可存活及保有感染力一段時間。氣膠懸浮停滯時間會在通風排氣不佳的空間中10倍增加,因此必須注重密閉空間的通風換氣。在實證上,二氧化氮(NO2,為交通空汙指標)和PM2.5濃度,與新冠病毒基礎再生數(R0)、發生率、重症率、死亡率等都呈正相關。其次,病毒進入人體細胞需經「ACE-2受體」,研究顯示空汙可能增加ACE-2受體表現,並影響免疫功能,讓感染機率增加、使感染者病情更嚴重。上完廁所 蓋上馬桶蓋再沖當感染者帶有病毒的糞便由馬桶進入下水道系統,在汙水被排放時,也會製造帶有病毒的氣膠或微小水滴,並可能從久未使用或功能不佳而乾涸的U型存水彎(U-trap)傳播至樓上公寓,或在打開浴室抽風扇時,由氣流帶進樓上公寓及其他鄰近建築。建議上完廁所,要蓋上馬桶蓋再沖水。原木材質 取代不鏽鋼、塑膠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在光滑的不鏽鋼和塑膠固體表面能穩定存活最久,如能以原木材質的物品取代,會有較好的防疫功效。另外,溫濕度提高,包含日光曝曬,也可能會破壞病毒及減少其存活的穩定性。如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建議如下:1.改善密閉空間的通風換氣:要有效對抗空氣傳播,就必須帶動有方向性的空氣流動。最有效的方式,是在通風排氣專家的規畫下,使用排風扇將室內空氣引出,並監控室內二氧化碳濃度。2.室內環境勤加打掃整理:減少室內懸浮微粒,減少生物性氣膠賴以存留的室內環境,所謂「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確實」,就是後疫情時代最簡易的室內抗病毒清潔法則。3.減少室內塑膠椅及不鏽鋼用品,建構芬多精的室內木質環境:建議使用含抑制微生物的芬多精原木來做室內建材,不要加熱處理,不要用化學品塗裝,而是用天然植物油塗裝。4.種植可抑制病毒的植栽及樹木:例如室外植栽薄荷,種植榕樹或樟樹等;室內盆栽可以放置蘭花、窗台則可以有薄荷或菊花,除了居家變得美觀又清香外,這些植物已被證明有抗病毒、細菌能力。5.善用空氣清淨機:使用具有HEPA及能夠殺病毒的分子微粒功能,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尤其是密閉空間中,存活三個小時以上,可藉由此產生負離子功能的空氣清淨機,減少密閉空間當中的病毒量。6.抗病毒的飲食習慣:多攝取含單寧酸的水果跟蔬菜,還有唇形科香草植物,如薄荷、紫蘇、九層塔等。7.提倡森林浴及森林旅遊、保護及增加森林覆蓋率,建構防疫健康宅及健康社區:台大實驗林及台大醫院、日本學者皆研究發現,長期在森林環境工作或旅遊可增加自然殺手細胞,進而增加抗癌能力。義大利研究也發現,義大利森林地區新冠死亡率低,可能是與地中海沿岸植物的免疫保護力有關。跟著節氣 食補抗疫1.穀雨剛過,天氣變得又濕又熱,適合農作物生長,但也適合昆蟲,細菌及黴菌滋長。建議除攝取適當的肉類及蛋白質,瓜藤類及綠色蔬菜有助清涼解熱抗發炎。2.蔥薑蒜辣是華人常用主菜配料,建議將辣椒、大蔥、香菜、小黃瓜切絲,用白醋、香油、糖、鹽調味,做成「老虎菜」,有助抑菌及胃口大開。3.清涼湯品可考膚冬瓜茶、青草茶,以及綠豆蓮子、石花菜、白木耳湯,可自己搭配,注意不要太甜。4.疫精期間,預防及輕症患者可每天泡一杯薄荷或薄荷紫蘇茶。家裡也可以準備一些薄荷醇,清涼解熱抗發炎,又可提升血氧量及抗病毒。
-
2022-04-26 該看哪科.中醫
春末乾眼症患者增多 中醫教以茶飲、按摩減緩不適
● 氣候乾燥、空汙、熬夜,眼睛易乾澀不適● 起床後熱毛巾敷眼,緩解眼睛乾澀● 眼睛問題忌吃辛辣食物和冰品,可多吃蔬果食療春天氣溫變化大,四月天漸熱,氣候乾燥、紫外線強,空氣品質不好,易使眼睛分泌淚水不足,乾眼症患者激增。許多人常熬夜追劇、玩線上遊戲,導致睡眠不足而虛火、肝火上升,紛紛出現乾澀、癢、疲勞等乾眼症症狀。在春末時節,中醫門診因乾眼症求診患者增加。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指出,此時節氣候乾燥,陽光紫外線強,加上空汙影響、眼睛過敏,常滑手機藍光刺激傷眼,又睡眠不足、體內缺水,容易使眼睛乾澀、疲勞。因此,應避免過度用眼外,春天宜養肝,可以透過茶飲、按摩護眼穴位等方式,緩解改善乾眼症狀。熬夜肝腎陰虛 眼睛易不適隨著每個人體質不同,乾眼症會眼睛乾澀,也常出現眼睛紅、癢、畏光、流淚、刺痛、眼皮重、流眼油等症狀。黃中瑀認為,眼睛問題受肝經和腎經影響最多,肝腎陰虛都會出現乾眼症。肝陰虛,多半是熬夜失眠造成,「肝開竅於目」,「肝受血,目能視」,肝血充足,眼睛會明亮才看得清楚;體液、淚液受腎臟控制,常熬夜,腎陰虛、腎水不充足,尤其更年期的人因腎氣匱乏而肝陰不足,眼睛易乾澀不適。熱毛巾或手搓熱 熱敷眼睛中醫改善乾眼症有方法,眼睛穴位按摩是重要方式之一。黃中瑀建議,早晨起床後,可先以40℃熱毛巾熱敷眼睛三分鐘,或是用雙手掌心搓熱再摀住眼睛熱敷,之後再輕按壓眼周的睛明、攢竹、魚腰、絲竹空、四白、太陽等穴位,可以讓眼皮鬆弛,血液循環更好,幫助淚液代謝,緩解眼睛乾澀、恢復疲勞。菊花枸杞決明子茶 可改善飲食上,眼睛問題最忌吃辛辣食物和冰品,黃中瑀建議,可以多吃蔬果食療,例如柑橘類水果、檸檬、葡萄及深綠色蔬菜等,多吃魚和雞蛋,更要多喝水補充水分。中藥茶飲也可以改善乾眼症狀,黃中瑀推薦,可以飲用「菊花枸杞決明子茶」,以適量菊花、枸杞和決明子沖泡熱水五分鐘後即可飲用,對改善眼睛乾澀、口乾舌燥、降血壓及眼壓有效,由於這是輕熱茶飲,傍晚後就不建議飲用,避免影響睡眠。
-
2022-04-02 養生.生活智慧王
清明養生宜溫胃去濕、護肝養肺!專家教你用精油自製防蚊噴劑,外出防蚊蟲叮咬
清明,二十四節氣中第五個節氣,著名的八大節氣之一。古云:「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生氣旺盛,草木繁茂,陰氣衰退,大地呈現春和景明,適合郊外踏青、春遊和春祭。清明養生動起來 飲食宜溫清明時節飲食宜溫,除了時令蔬菜水果外,也適合進食像是地瓜、白菜、蘿蔔、芋頭這類溫胃去濕的食物,亦可多吃護肝養肺,像是菠菜、山藥等食物。此外,清明時節陽氣升發快,養陽關鍵在於「動」,可多參與戶外運動,加強體力的鍛鍊,古時候在這時節安排祭祖和春遊,也是為了讓身體開始動起來。春季氣候易忽冷忽熱,建議遵行「春捂」之說,不要過早脫下厚外套,或維持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則,因陽氣需要從底部往上升發,寧願下身熱也不能冷到。這個季節身體容易積濕氣,盡量選穿純棉寬鬆的衣服,避免濕疹情況發生。精油防護罩 驅逐負能量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日子,可能需要往墳場或陰氣盛處祭祖,提供「驅逐負能量」的精油配方,將葡萄柚、杜松、秘魯聖木,以上3種精油各5滴,滴入裝有50ml純水或礦泉水的噴瓶容器中搖勻,製作成淨化噴霧,可清理濁氣、消除負能量、讓心情變好,一掃陰霾。祭祖前,將淨化噴霧往頭上方的空間噴,讓噴霧自然灑落到身上,形成正能量防護罩;祭祖後,使用同方法再噴一次,幫助淨化磁場。自製防蚊膏 消腫又止癢清明節又稱踏青節,祭祖或春遊時會到蚊蟲較多的地方,可自製「防蚊蟲叮咬噴劑」和「消腫止癢膏」,使用檸檬香茅、天竺葵、茶樹、薰衣草、薄荷、尤加利,6支精油各3滴,共18滴,等比例與50ml純水或礦泉水調和製作噴劑,噴在衣服上,防小黑蚊和蚊蟲叮咬,或於叮咬後噴,幫助止痛和消腫。也可使用此6種精油配方各2滴,調和5ml的基底油製作消炎止癢膏,幫助消炎止痛、退紅止癢,若本身很怕癢,可將薄荷精油多加2滴,提升止癢效果。
-
2022-03-20 養生.生活智慧王
今晚春分養生開運禁忌 民俗專家報六大面向要注意
今天深夜的11時34分,是農曆節氣進入「春分」的時刻,屬於春天的中分點,民俗專家楊登嵙說,今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忽熱忽冷的氣候,人們常常昨天熱到想吃冰、今天又冷到穿上羽絨衣,導致身體總是不時出現一些小狀況,提醒有食衣住行育樂六大面向的開運養生與禁忌。民俗專家楊登嵙提醒的六大開運養生禁忌說明如下:一、食:多吃食令蔬菜水果、豆芽、豆苗、萵苣等食材,有助於活化身體生長機能。可以多吃韭菜等等,其有養陽功效,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適當吃些其他辛甘發散之品,比如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少食辛辣。注意養肝,協調肝的陰陽平衡。多食用一些甘味食物,如枸杞子、核桃、花生、大棗、桂圓等,這些能補肝益腎。還可以泡點菊花茶、薄荷水,能清除肝熱。但最好不要喝酒,因為春季易傷肝,建議減少飲酒。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必佐以蔥、薑、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涼,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腹部不舒之弊。二、衣:溫度變化比較大,溫差也大,早晚比較冷,中午相對比較熱。如果過早脫掉冬裝,穿上春裝,容易受到溫度冷熱變化的影響,會發生一些感冒、關節炎或者氣管炎等疾病。因此,春分時節,要隨時了解氣溫變化情況,根據溫度變化,靈活增減衣物。三、住:選擇在上午8時左右開窗,這時候,一般氣溫比較回溫,空氣品質也比較好,是開窗通風的好時機。另外,在午睡以後,可以適當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四、行:春分前後,萬物復甦,是花草樹木生長萌芽期,這時人體血液也正處於旺盛時期,而且激素水平也處於相對高峰期。風木剋脾土,容易出現腹痛腹瀉。而且風多風大,也容易感冒流鼻涕、咳嗽。因此,風多風大時,避免到戶外受風,以免造成腹痛。此時,易發生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壓、過敏性疾病等。五、育:伸伸懶腰通經絡,深呼吸,趕走疲倦,運動宜緩,微出汗,春遊慢跑去登山。六、樂:養肝為先,戒怒鬱,樂觀開朗想開點。
-
2022-03-20 該看哪科.婦產科
天氣濕熱分泌物變豆腐渣 當心陰道炎找上身
春分時節氣候潮濕悶熱,女性陰道感染黴菌患者也大增,可能出現類似豆腐渣狀分泌物、搔癢難耐,婦產科醫師王呈瑋除呼籲儘快就醫,也建議多運動並用溫熱水泡腳,增進體內循環。時序進入春天,不僅氣候不穩定,時不時下雨也會讓環境變得潮濕悶熱,女性婦科疾病恐上身。婦產科診所醫師王呈瑋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根據以往經驗,每到這時節,因陰道感染黴菌而就診的女性平均增2到3成,多數都是念珠菌感染導致發炎、搔癢難耐。王呈瑋解釋,正常女性陰道的分泌物是無色、無味且清澈的,一旦感染白色念珠菌引起發炎,分泌物就會呈現白色濃稠狀,有些甚至會像塊狀的豆腐渣或起司狀。不只如此,王呈瑋指出,除了分泌物異常、出現惡臭,外陰部也可能搔癢或紅腫出血,尤其排尿或性行為時感到疼痛,呼籲有類似症狀女性務必儘速就醫。想預防黴菌感染,平時提升免疫力最重要,王呈瑋說,經常熬夜、處於高壓環境,身體的免疫力容易遭到破壞,增加陰道感染發生風險,平時也應維持運動習慣,運動時穿著寬鬆、通風的衣服,避免太貼身,增加私密部位摩擦。王呈瑋表示,若女性經常月經失調、經痛、分泌物多,也可能和子宮怕寒冷有關,不妨試試以溫熱水泡腳,藉以活絡、增進體內循環,幫助排出體內毒素,達到暖宮目的。
-
2022-03-14 該看哪科.中醫
中藥食補3大原則 藥師教如何怎麼補達到最佳效果
對傳統國人來說,碰到季節交替或是覺得身體虛弱時,總喜歡買些中藥材配合食物一起烹調食用,以求改善身體機能狀況,及保持內臟功能平衡,達到長命百歲的目的。而中藥食補是依據個人體質,配合藥材及食物的四氣五味特性,順應四時氣候來進行調節飲食,若隨便亂補會有許多後遺症。四季養生:春夏秋冬的飲食原則許多中藥材具藥食同源可作為藥膳的材料,配合四季節氣人體所需要補充的方向也不同,春宜甘少酸、夏宜酸宜苦、秋少辛多酸、冬宜辛宜肉。養生四氣:食物的寒熱溫涼蔬菜水果等食物如同藥物一樣也有寒熱溫涼性質,例如「顏色」,綠色多寒涼,如綠豆、綠色蔬菜;紅色多溫熱,如辣椒、紅棗。其次「味道」,酸、苦多寒涼,如苦瓜、梅子;甘、辛多溫熱,如龍眼、大蒜。還有「生長環境」,水生、背陽多寒涼,如菱角、蘑菇;陸生、向陽多溫熱,如薑、向日葵。以及「活動力」,活動少、水生多寒涼,如豬、蛤蜊;活動多、陸生多溫熱,如牛、蝦。體質與選擇:我偏哪種體質?熱證者宜涼補、寒證者宜溫補。1. 「寒性體質」症狀包含:手腳冰涼、怕冷怕風,喜歡喝熱飲,臉色和唇色發白,小便清,大便不成形,易疲倦。2. 「熱性體質」症狀包含:體溫高,怕熱,口乾舌燥,喜歡喝冷飲,面色紅赤,常長痘痘或疔瘡,小便色黃、腥,大便臭穢,容易便祕,愛動,易煩躁。進補食需要注意事項,若同時服用西藥者,最好間隔一小時以上且不宜與茶併用。如何知道自己適和哪一種進補方式 ? 最好詢問合格中醫師或藥師後再選擇自己適合的方式進補,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
2022-03-12 癌症.癌友加油站
2022癌症高峰論壇/王建煊罹癌不害怕:把治療交給醫師、把心交給信仰 !
二月廿一日是節氣裡的「雨水」,雨霧飄渺中,來到前監察院長王建煊位於林口社會住宅一樓的「無子西瓜社會福利基金會」,行動略不便的王建煊夫人蘇法昭坐在輪椅上,由看護推著來到辦公室等候,「歡迎蘇老師,來!來坐這個大寶座!」 聲音宏亮的王建煊一邊說著,一邊幫忙攙扶太太坐到沙發上,王建煊有如陽光般的溫煦,蘇法昭則像是圍繞著太陽的月亮,兩人在生命的宇宙裡永恆存在。 八十四歲的王建煊和八十三歲的蘇法昭,從成功大學相識、相戀到結婚,已六十多載,基金會人稱「蘇老師」的蘇法昭是中文老師,王建煊從政後,蘇法昭打理先生生活上大小事項,甚至開車載王建煊跑行程,是王建煊最得力的左右手。直到三、四年前,蘇法昭沒由來的跌倒七、八次,王建煊覺得不對勁帶著妻子就醫,才知道她罹患輕度失智症。 王建煊說到自己八十一歲時罹患攝護腺癌,笑稱:「我幾乎快要忘記了,為了正確回答你們,我還特別去問了我的主治醫師。」王建煊指出,自己如同其他老年人一樣,有攝護腺肥大問題,常一個晚上要醒來好幾次上廁所,他一度想把肥大部位割掉!醫生說,年歲大了,開刀有風險,不建議動刀子。 直到他二0一八年的一次回診,醫師跟王建煊說:「你攝護腺癌的PSA指數超過正常數值很多,還是切片檢查一下比較好。」然而那時王建煊已答應那年的三月要去美國洛杉磯演講,他還是飛去美國五十五天,演講了一百零八場。 王建煊一回台北,趕緊到醫院做攝護腺切片檢查,確認格里森分數達七分,相當於攝護腺癌第三期,「醫師就跟我說,你是非常高風險族群!」王建煊說,其實剛聽到醫師宣布病情的當下,「我好像有點糊裡糊塗的樣子,一點都不緊張!」醫師也為他訂定治療策略,先做放射線治療,不用開刀手術,他就一周接受五次放射線治療,「就像上班一樣,一星期五天到醫院放射線室的治療床躺廿分鐘,連續做了一個月。」 王建煊談起治癌經歷似雲淡風輕,實際上他在做放射線治療時,也出現意外的插曲。因為照射時,膀胱必須要有足夠尿液,否則照不清楚,但是尿液一多,就想小便,「我有兩次照到一半時,就尿在治療床上。」還好治療室工作人員也很有經驗,為他鋪上護墊才解決窘況。 之後,醫師繼續為王建煊施打男性荷爾蒙抑制劑,一開始一個月打一針,後來三個月打一針,就這樣打了兩年,每次定期回診驗PSA指數都過關,只有0.01,治療甚為成功。「攝護線癌細胞喜歡吃男性荷爾蒙,男性荷爾蒙減少,讓癌細胞餓死,現在我好像變得像女人一樣。」王建煊笑說,蘇法昭在一旁補充:「你們不覺得他很溫柔嗎?」夫妻倆笑語如珠,引起眾人哈哈大笑。 如同過去擔任政府首長時的理性,王建煊自我分析,他擔任公職時一年會健檢一次,雖然有時忙碌到兩、三年才檢查一次,但後來養成了健檢習慣,才能和醫師維持暢通管道,瞭解身體狀況,並且得以及早治療因應。現在的王建煊,每天早上七點起床到基金會及各地忙公益事,晚上十點就寢,生活正常。除了把治療交給醫師,王建煊以曾為癌友身分,特別舉聖經箴言所曰:「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這節聖經對癌症病友最重要的是後半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因為罹患癌症,病人常驚慌失措,認為完了,憂傷的靈立刻出現,最後使你骨頭都枯乾,癌症當然不易痊癒。王建煊說他的攝護腺癌,雖然是「非常高風險群」但感謝神,他一點都沒放在心上,自己好像有點傻呼呼的樣子,所以他從未因癌而生憂傷的靈。因此面臨癌症,絕對不要驚慌失措,多禱告,方法總比困難多。那麼要如何才能有喜樂的心呢?那就是要多做愛心的事,有愛走遍天下,多獻愛心,人走到哪裡都受歡迎,心情自然愉悅。這種喜樂的心,是治癌的最佳良藥,全世界的醫師,幾乎都這麼說。 王建煊和基金會的夥伴們,卅多年來在世界各地,共創辦六個慈善基金會和長照法人。他和蘇老師前後捐出約一億元。另外單單二0一五年就在世界各地做了兩百七十六場公益演講,「人去愛留」是王建煊演講時常說的一句話,他說:「做公益的事,常會讓我喜樂到流下眼淚。」付出與信仰,伴隨他順利抗癌。王建煊說現在他已八十四歲,他希望成為上帝手中的一隻小鉛筆,能畫出更多造福人群的美麗圖案來。這種盼望,使他能堅毅的活下去,打敗癌細胞,自然力量多多。【癌症心聲大調查】填問卷抽好禮.【2022癌症高峰論壇】免費報名 https://pse.is/423qsw電話報名:(02)8692-5588 #26982022癌症高峰論壇/無畏・癌症教會我的事 精彩活動內容
-
2022-03-05 養生.抗老養生
「驚蟄」必知5保健關鍵! 養生以「肝」為先,宜多吃清淡食物
今天(5日)是「驚蟄」,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三個節氣。動物昆蟲在入冬後就會蟄伏冬眠,直到這天大地轉暖、春雷乍響,萬物方才甦醒,「驚蟄」即意味著上天以打雷的方式驚醒蟄伏冬眠中的動物。驚蟄雖然是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可同時也是一個疾病多發的季節。此時,陽氣如驚雷欲出,環境卻春寒料峭,陰陽鬥爭最易削弱正氣而致病,或誘發痼疾,故歷代養生家很注重驚蟄養生。飲食養生之品以輔助人體陰陽交替,實現陽長陰藏,陰平陽秘,對一年的身體健康至關重要。乍暖還寒,春捂秋凍俗話說:「三月的天,娃娃的臉。」驚蟄節氣處於乍暖還寒之際,是全年氣溫回升較快的節氣,日照時數明顯增加。但因為冷暖空氣交替,氣溫波動較大,同時早晚溫差也大。古人根據這一氣候特點總結出了春季的養生原則,即是「春捂秋凍」。所謂「春捂」,就是到了春日不要急著脫去厚外套衣。由於人體皮膚腠理已經變得相對疏鬆,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減弱,再加上春季細菌、病毒盛行,使得人體很容易受風邪侵襲而致病。乍暖還寒最應保暖,應根據天氣變化,適時、適度增減衣物,適當“春捂”。對於老年人和其他抵抗能力較弱的人群,須謹防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驚蟄養生做好五件事一、養生以「肝」為先,多吃清淡食物肝與四時之春相應,春季養生重點在於養肝護肝。中醫認為,肝屬木,肝藏血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鬱。調情志、養肝血是養肝護肝的重點。保持心胸開闊,情緒樂觀,以使肝氣順達,氣血調暢,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驚蟄時節飲食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平和。此時可多食用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如大棗、山藥等;多食用新鮮蔬菜,如菠菜、芹菜、萵筍、香椿、茼蒿等。飲食少酸澀、油膩、辛辣、刺激,忌酒及傷肝食物,如醃、熏的食物,被黃曲霉素污染的食品等。二、天氣明顯變暖,預防「春燥」應及時補充人體水分,多飲水,食用多汁水果和一些生津潤燥的食物,如甘蔗、蓮藕、銀耳等。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因梨性寒味甘,有清熱養陰、利咽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且富含果酸、鐵質、維生素等,特別適合這一季節食用。但素體脾胃虛寒的人不可過量食用。另外,驚蟄時的天氣會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並應順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和新鮮蔬菜,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鴨血、蘆薈、水蘿蔔、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三、預防季節性傳染病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麻疹、水痘、流感、流腦等傳染性疾病易於流行。應注意科學的飲食和起居,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以減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盡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區域長期逗留。重視傳染病的預防,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飲食調養原則是保陰潛陽,多吃清淡食物。四、防範蛇蟲出沒驚蟄這一天正是萬蟲甦醒的時候。「平地一聲雷」喚醒冬眠中的蛇蟲,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及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現代居家也應做好打掃清理工作。驚蟄過後,人們在戶外活動時應加強自我保護,防範蛇蟲侵害。五、運動舒經活絡常言道:「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正是萬物萌生,草長花開的好時光,也是開展體育鍛鍊,強身健體的黃金季節。體育鍛鍊前應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暖身),運動時也要注意時間和強度,調節好自身節奏,循序漸進。散步、慢跑、太極拳等均是很好的活動方式,可增強身體素質和抗病能力。在氣候適宜的日子,跟家人朋友遠足踏青、親近大自然,更是有益身心健康。
-
2022-03-02 該看哪科.中醫
經前不適易煩躁 中醫建議3茶飲5穴位溫和調理
不少女性在月經來之前,會感覺身體不舒服,包含胸腹悶、頭痛、冒痘痘等,衛福部台北醫院中醫科醫師鄭伊倫表示,高達8成的女性會有經前症候群,建議可飲用3種茶飲跟按摩5個穴位溫和調理,改善症狀。鄭伊倫表示,會不舒服的原因是「肝」、「脾」、「腎」氣血調節失常,尤其是25至35歲年齡階段的女性,若作息不規律、生活壓力大,容易產生「肝鬱」體質而在經前感到特別不適,例如胸腹悶、頭痛、冒痘痘、健忘、便祕、易怒與煩躁,有些人則會呈現低氣壓、憂鬱、敏感、沮喪掉淚的狀態。鄭伊倫指出,這些症狀通常在月經來3天內緩解,但下次可能更加嚴重,不一定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少,仍有少數人與經前不適症狀長期奮戰直到更年期。平日透過可調節氣血的中草藥茶飲與穴道按摩,加上保持充足的睡眠,能疏通氣血,協助經血排出,還能消水腫、舒緩心情,增亮氣色,對於女性好處多多。3種茶飲包含:舒肝美顏茶適合容易胸悶不適、心情緊繃者,玫瑰、薄荷、茉莉、檸檬草、菊花可協助行氣解鬱、除煩舒壓;健脾消腫茶:腸胃脹氣,水腫身重者,茯苓、薏仁、陳皮、赤小豆或黑豆來利濕健脾,加強消腫;補腎滋養茶適合常熬夜、口乾皮膚乾燥者,枸杞子、百合、麥門冬、桑葚、覆盆子都有養陰生津、滋補肝腎的效果。穴道可用點按的方式按摩,按壓膝蓋內側上方的「血海穴」、膝蓋內側下方「陰陵泉穴」、腳踝內側上3寸(4個指頭寬度)的「三陰交穴」,或沿著脛骨內側推按整條脾經,皆可以有效舒緩經前不適,若配合熱敷肚臍下3寸的「關元穴」;以及位於背部,與肚臍水平同高的脊椎兩側約2個指頭寬度的「腎俞穴」,可減輕經前腹痛腰痠及改善手腳冰冷。鄭伊倫提醒,食補及茶飲要視個人體質進行調配,若身體處於高度敏感、發炎狀態,或是服用多重藥物者,不適合自行調配茶飲,可至中醫門診進行諮詢。另外,中草藥材若不是真空包裝,可簡單沖洗後再沖泡,或是將第一泡水倒掉再沖服。
-
2022-02-19 養生.抗老養生
節氣「雨水」宜養肝護胃 養生做好4件事增強抵抗力!
今天(19日)是「雨水」,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30度時,就是雨水節氣的開始,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是雨量變化的節令,農夫開始播種。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雨水的到來,提醒人們該為一年的好收成謀劃了。雨水落在枯木上得以逢春,落在乾裂的黃土地上,種子得以發芽;萬物都渴望著這一場甘霖,等待新生;此時不少花卉、草木開始冒新芽,大地欣欣向榮。雨水之後,雖然草木萌動,天氣回暖,正所謂「春回大地挾濕氣,脾胃最易受侵襲。」因此,雨水的養生,重在「防濕邪、調脾胃」。一、春季多雨,防濕邪、調脾胃防濕邪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避」。雨水節氣降雨多,出門最好帶把傘,這樣就可以避免冒雨涉水。濕衣裹身而感受寒濕會引發疾病,若不小心感受了濕邪,應及時祛除。感受外濕,邪未深入,可從表而解。例如,喝杯溫熱的紅糖薑棗茶,泡個熱水腳,微微出汗即可祛除外濕。同時,還要注意防止內濕。說到內濕,就離不開脾胃。因此我們強調,雨水養生,重調脾胃。雨水節氣多雨、多濕。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脾五行屬土,喜燥惡濕,最易為濕所困。中醫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雨水節氣一是因為氣候多雨多濕易傷脾胃,二是因為春季肝臟當令,易克脾土而傷脾胃。因此,雨水養生,當以調養脾胃為主。調理脾胃既要食補,還要調暢情志,配合適量運動。二、藥膳食補,宜「少酸多甘」五行學說,肝屬木,與春相應,春主發,所以中醫認為春季養生,在養肝。建議日常飲食宜「少酸多甘」一則酸味入肝,會使得肝氣更旺;二則酸性收澀,不適合春天的生發之氣。飲食上可多吃百合、荸薺或桂圓等口感微甜的甘潤食物。三、調暢情志,形神皆養除了飲食,「精神調攝」在雨水節氣也顯得非常重要。雨水,時值早春,陽氣生發。春季肝臟當令,肝氣較旺,人們一方面精神煥發;另一方面又可因肝氣生發太過,覺得自己脾氣暴躁、性急易怒、煩躁不安;還有一些人則因肝氣不疏,而鬱鬱寡歡、心情抑鬱。從臟腑五行生剋的角度,肝木旺會克脾土,使人變得「沒有胃口」。所以,雨水養生強調形神皆養,不但要養身體,還要心境平和,使肝氣不橫逆,脾胃自安寧。四、適當運動,生陽排濕初春,人體陽氣開始生發,氣血偏於外行,體內供應相對不足;加之雨水時節,自然界濕氣重,人體的脾胃被濕邪所困,易導致中氣不足,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出現疲勞、乏力、頭昏腦漲等不適症狀;不少人到了春天就呵欠連天、昏昏沉沉沒精神,這就是民間常說的「春睏」。這時最好的解決方法不是多睡覺,而是應當適當的運動,一則動能生陽,二則汗能排濕。同時,運動也順應了春季陽氣生發的特點;但經過一冬的蟄伏,早春時節不宜做劇烈運動。初春,乍暖還寒,日夜溫差仍大,作息最好早睡早起,清晨出門運動,最好穿上外套,加強頸部與四肢保暖。
-
2022-02-01 新聞.食安拉警報
2月為食物中毒高峰 食藥署揭食物保存最安心溫度
春節圍爐聚餐,食安問題要留意。衛福部食藥署統計,2月是食物中毒案件量高峰,籲民眾盡量熟食,保存食物冷藏要攝氏7度以下、保溫60度以上,且加熱達70度以上才可食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民國108年食品中毒案件共502件,其中以2月為案件數最多,達68件。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李婉媜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說,2月正值春節前後,有許多圍爐團圓及尾牙春酒活動,需要大量備餐,若食材加熱處理不足、室溫下放太久或生熟食交叉污染,都可能導致食物中毒。李婉媜也提到,春節前後餐飲業繁忙,可能聘僱不具備食安專業知識的臨時人力,如未受過充分訓練的人員管理不當時,極易引起食品中毒事件。食藥署分析,2月正值農曆春節前後,有許多圍爐團圓及聚餐宴席等活動,由於須製備大量餐食,餐飲業的正職人員可能不足,此時可能聘僱不具備食品衛生安全專業知識的臨時人力,如未受過充分訓練的人員管理不當時,極易引起食品中毒事件。若從病源物質判明的案件分析,李婉媜說,以感染諾羅病毒導致食物中毒最多,多半是因處理餐食人員衛生習慣不佳,導致交叉感染,或者食物未徹底加熱,如生蠔等貝類,吃下肚可能染上諾羅病毒。李婉媜表示,金黃色葡萄球菌與仙人掌桿菌則是細菌類食物中毒病原的大宗,前者多因人員衛生習慣不佳,後者則常是米飯等五穀雜糧類保存溫度不當,導致細菌滋生。過年因食物中毒跑急診,破壞年節氣氛又掃興,李婉媜提醒,年節食物務必要注意保存狀況,冷藏要在7度以下、保溫要在60度以上,存放逾2天則要冷凍;食用前食物要加熱至中心溫度達70度以上才可食用。李婉媜說,採購食材要注意新鮮衛生,儲放食物也要把握「先進先出」原則,以免萬年食材塞在冰箱深處;若選擇外食聚餐,不妨留意環境狀況,盡量選擇較整潔衛生的餐廳。
-
2022-02-01 養生.聰明飲食
過年最好的零食是水果?營養師提醒:過量攝取仍會血糖飆升
新年是家人團圓的時刻,除了大魚大肉之外,各式各樣零嘴增添不少年節氣氛,可是零食多半暗藏高油、高糖、高鹽,過完一個年假,不僅體重攀升,氣色也不佳;年節零食怎麼選,該怎麼健康吃?原則1:水果取代零食最好的零食是水果。水果含植化素、礦物質、維生素及膳食纖維,有助平衡過年大魚大肉吃進肚的油脂、鹽分及糖分;但水果終究是醣類,其果糖很快會被身體吸收,過量攝取會造成血糖飆升,儲存成脂肪,讓人發胖。建議一天水果的攝取量最多3份,每份約一個拳頭大小。推薦吃水果小技巧:可將水果切成小塊分盤裝,除了增加視覺的量,也可以減慢進食的速度。原則2:無調味、無添加的零食零食解嘴饞在所難免,但零食多半是高油、高糖、高鹽,過量食用不僅身材走樣,也會讓人臉色不佳。較健康的零食,應選擇非經油炸、低烘焙的原味堅果,堅果類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適量攝取有助脂肪代謝,注意堅果為油脂類,多吃仍會發胖,建議一天以2湯匙為限。經烘焙的原味果乾也可以吃,可是果乾體積小,容易讓人一把接一把,也是一天兩湯匙為限。海苔紫菜類有豐富的碘、鈣,以及水溶性纖維,適量攝取對身體有好處。原則3:無糖飲料取代含糖飲料含糖飲料的主成分為砂糖、果糖、玉米糖漿等精緻醣類,這類醣類會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讓血糖容易起伏過大,容易生成脂肪囤積。建議民眾應喝無糖的飲料,像有助解膩的檸檬茶、無糖綠茶、麥茶、洛神花茶;有助禦寒的桂圓紅棗茶、薑茶;或當成點心的無糖豆漿或牛奶,若覺得口味平淡,也可加香蕉、黑芝麻、腰果打成奶昔,健康又營養。
-
2022-01-21 養生.抗老養生
今年最後一個節氣「大寒」,養生先養腎!做好9件事,教你保陰潛陽固陽氣
今(20)日是24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同時大寒也代表最寒冷的時節已經到來,過了大寒天溫度就會逐漸溫暖,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重要時機,是冬天結束,春季到來的轉折點。過渡時期,寒暖交接,人體最易受到細菌病毒的侵害,因而大寒養生十分關鍵。「大寒小寒,防風御寒」,是老年人養生的重點,尤其是出門運動或外出時,應適當增減衣物。此節氣,在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大寒節氣的飲食,仍應遵守保陰潛陽的原則,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使腎氣堅固。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宜熱食,防止損害脾胃陽氣,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保持一定的熱量。此外,還應多食用黃綠色蔬菜,如胡蘿蔔、油菜、菠菜等。大寒養生-吃好三樣1.蝦皮燒豆腐據醫學研究證明,缺鈣會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冬季日照時間短,人們活動量減少,很容易缺鈣,因此在寒冷季節裡要注意多補充鈣質。豆腐中有著豐富的鈣質,蝦皮也是補鈣的高手,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可以滿足許多乳糖不耐的人補鈣的需求。豆腐與蝦皮這兩種食材簡單易得,蝦皮燒豆腐這道菜也十分易做,即在做普通燒豆腐的過程中加入蝦皮即可。為減少鹽的攝取量,建議選用無鹽蝦皮。豆腐濃郁的豆香加上蝦皮的鹹,吃上一口,唇齒留香,快做給家人嚐嚐吧。2、清炒山藥“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冬天要多吃一點根莖類食物。山藥味甘、性平,具有「益腎氣、健脾胃、潤毛皮」的作用。山藥中含有的營養成分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其中含有的卵磷脂還能增強人體的記憶力。此外山藥所含熱量較低,常吃具有減肥健美的作用,很適合廣大愛美女性食用。3、桂圓紅棗煲牛肉牛肉最適合體弱者食用,能夠快速補充因為寒冷消耗的能量。牛肉性溫,不僅可以暖身暖胃,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很多人冬天脾胃受寒,導致消化不良,脾胃失和。加上桂圓紅棗,不僅可以補充營養,還能補脾益氣,促進吸收。大寒養生-喝好三樣1、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生薑羊肉湯,出自古代名醫張仲景的《金匱要略》,驅散寒冷、溫中補血,被譽為「冬季暖身第一湯」。羊肉能補中益氣,開胃健力。羊肉性熱,冬天人的陽氣內斂,正好可以藉羊肉補足,可以有效改善手腳冰涼,畏寒怕冷。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羊肉,消化不良、內熱咳嗽的人,最好少吃。2、冬瓜排骨湯大寒之後要吃「三冬」,三冬即:冬棗、冬瓜、冬甘蔗。冬瓜膳食纖維豐富,對於降低人體膽固醇及血糖都有好處,還能夠防止動脈硬化。冬瓜中鈉鹽含量低,高血壓患者可以多吃。排骨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具有補血的功效。排骨進補,冬瓜解膩,二者同食,既營養又美味。3、燕麥粥大寒養生要注意養脾,燕麥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符合大寒時節養脾胃的需要。冬季天氣寒冷,心腦血管病的高發。食用燕麥可以有效降低人體中的膽固醇,對心腦血管病人大有好處。除此之外,燕麥還有通便、降血糖的作用,很適合中老年人食用。除了燕麥粥,還可以將小米與燕麥同煮,加上幾顆大棗,既營養又美味。做好三樣1、每天泡腳,堅持不懈冬天最重要的是防寒保暖,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腎經起於足部,足心的湧泉穴是其主穴。每天睡覺之前,可以用溫水泡腳,並用力揉搓足心;可以解除疲勞,補腎強身,延緩衰老。還能防止感冒、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疾病的發生。每次泡腳以20分鐘為宜,中途要適時添加熱水才有效果。2、室外活動不可起太早老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也要加強鍛煉,但室外活動的時間需要有所注意和調整。冬季作息要遵循早睡晚起的規律,室外活動鍛煉的時間最好不要過早,要等到太陽出來之後,人的身體整個甦醒後,再外出鍛煉。在空氣品質不好的霧霾天裡,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尤其是呼吸道不好的人,更要減少外出活動時間。運動前做十五分鐘準備運動,提高身體韌帶、肌肉的彈性,有效防止損傷。3、注意頭部頸部保暖冬天最重要的,還是防寒保暖。人的全身被衣物包裹,頭頸反而是散熱最多的地方,而頭部、頸部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縮,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在寒冷的天氣裡要特別注意頭部和頸部的保暖,出門帶好帽子、圍巾等保暖產品。(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2-01-20 養生.抗老養生
元氣一日線上課程 教你增加抗寒力與免疫力
24節氣來到大寒,古云:「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又濕又冷的天氣提醒大家做好保暖準備。元氣網於新年度新增會員專屬一日課程服務,首周以「循環好,有元氣,增加抗寒力」為主題,提供影音課程及教學,可依生活作息彈性規劃個人健康學習表。精彩的獨家內容包含自主運動、生活技巧、健腦活動、健康知識,藉由每天的小小動作養成健康好習慣,達到預防疾病效果。跟著動一動 改善血液循環、讓腦袋更靈光冬天總是手腳冰冷,手麻、腳麻屬於末梢血液循環不好的症狀,若不加以改善,小心可能會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不適。該如何促進血液循環,避免引發更嚴重的病症?不妨跟著運動專家做活力晨操,透過簡單的動作伸展全身肌肉、舒緩關節筋骨。接著由專業的職能治療師逐步帶領體驗桌遊樂趣,從遊戲中活化腦力、訓練手眼協調能力,達到預防和延緩失智。➤護心又顧腦,推薦這7招對身體最好:https://user88696.psee.io/3vs9cb良好健康習慣 遠離心血管疾病●飲食:用餐時間,注意天氣轉涼要多吃什麼,線上「食在美好」單元分享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食物,以及會干擾慢性病處方箋的抗凝血劑。另由毒物專家、腎臟科名醫顏宗海教導如何安全飲食,避開各種塑膠製品遠離生活毒害;平日多吃蔬果多喝水,幫助身體排除毒素。●沐浴:冬天洗澡沐浴是一大學問,注意冷熱溫差大易致心血管疾病發作,包括常見的NG洗澡習慣,冬天洗澡也有雷區,快來看看你有沒有做對!●睡眠:夜晚就寢,頻繁「夜尿」以為是泌尿系統出了問題,其實胃食道逆流、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是導致失眠的元兇。長期失眠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失智症與巴金森病、精神焦慮等;想要睡得好不能只靠「自然療法」,積極就醫治療才能斷根睡眠問題。元氣健康課程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元氣網用戶專屬一日課程服務鼓勵民眾線上學習,完成2個自主運動、學會1個生活技巧、進行2個健腦活動、閱讀3篇健康知識,訂定目標Get執行健康監測計畫。新的一年,展望新年目標,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自由選擇運動方法來改善各項體能要素,在學習、閱讀、遊戲中達到復能的功用。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元氣網:https://pse.is/3ye5qq●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https://pse.is/3smsvb●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https://pse.is/3ypbtm
-
2022-01-18 養生.聰明飲食
健康年菜 掌握5大要點
農曆春節將至,過年期間免不了準備一桌子年菜,然而許多年菜高油、高鹽、高糖、高熱量,恐增加身體負擔。北市衛生局與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營養科團隊指出,製備或選購年菜應注意五大要點,也可利用年節剩餘材料,製作清爽美味的「團圓石頭湯鍋」,惜食又健康。年節面對滿滿年菜,常會不自覺攝取過量,造成營養失衡,建議民眾年菜的製作可掌握五大要點。一、六大類食物兼具:每餐適量攝取全穀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魚蛋肉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和乳品類等食物,來達到均衡飲食目的。二、澱粉替換更營養:年菜主食選擇高纖維的全穀雜糧類,可以用糙米、五穀米、地瓜、金瓜(南瓜)、藜麥等來替代白米飯。三、少油少鹽更健康:年菜烹調以蒸、煮、烤、燉、滷和涼拌等取代油炸方式,食材可選擇低脂肉類,如海鮮、雞肉或豆製品取代蹄膀、臘肉、香腸等高油、高鹽肉類。四、高纖蔬果好消化:根據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應攝取蔬菜類3至5份、水果類2至4份,準備年菜時,可選擇白蘿蔔、菇類、茼蒿、鳳梨等蔬果入菜,飯後或下午茶也可吃橘子、蘋果、棗子及蓮霧等當季水果,不僅增添年節氣氛又可攝取高纖維食物,避免消化不良。五、剩食利用多惜食:一般人吃剩的菜餚常會復熱處理,但多次復熱容易改變風味、營養價值變差,為確保菜餚新鮮度與減少營養素流失,提醒菜餚吃不完,務必冷藏或冷凍,或可做成「團圓石頭湯鍋」,亦即利用年菜剩餘的雞湯、大蝦、菇類製成,熱量僅350大卡,鈉鹽及油脂含量較低,膳食纖維充足。
-
2022-01-05 養生.抗老養生
最冷節氣「小寒」宜溫補!養生注意三細節,教你不同體質如何進補
今天是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冬季的第五個節氣;此時北半球太陽光斜射最厲害的時侯,意味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但寒至極時,便是即將回暖之時,生物界開始萌動,大雁開始北歸;古諺有云:小寒大寒,準備過年。在凜冽的寒風中,農曆新年即將到來,遊子紛紛開始歸家,年味也日濃一日。小寒的民俗:吃臘八粥小寒往往相伴臘八節。臘八節就在臘月初八這一天,這是中國民間一個重要的節日。這個節日源於中國的祭祀活動,據說這一天是釋迦牟尼的成佛日,所以在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另外老百姓還有醃製臘八蒜、吃臘八豆腐、吃臘八麵的習俗。中國各地臘八粥的做法各有不同,所用的食材也五花八門。人們在蓬萊米中添加各種穀物、果子,如紅豆、花生、核桃仁、桂圓、紅棗、蓮子、栗子、葡萄乾等,以微火燉煮,全家圍坐在桌前享用以歡慶豐收,同時也能透過吃熱粥來取暖禦寒。臘八粥的做法材料:蓬萊米80克、糯米80克、小米30克、薏仁30克,紅豆、綠豆、花生、核桃仁、桂圓、紅棗、葡萄乾各適量。做法:1.將上述穀物以清水淘洗乾淨,除小米之外的其他穀物用水泡2.將各類穀物一同倒入鍋中,加適量清水以大火燒沸。3.將各類乾果輔料倒入鍋中,改文火邊攪動邊熬煮30分鐘待粥稠糯香時即可。小寒的養生1.冬練三九:小寒至大寒的這段時間,正值三九;所謂的「三九天」,就是從冬至隔日算起,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第一個九日為一九、第二個九日為二九、第三個九日就是所謂的三九,稱作「三九天」。正所謂「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小寒是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適當的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能夠增強身體禦寒能力。由於離過年越來越近,有些地方還會保留年味十足的鍛煉方式,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鬥雞等。但要注意的是,冬季運動也很容易出汗,不及時脫衣容易導致皮膚發疹,但過度脫衣很容易感冒,所以在運動的時候注意出汗情況,適量增減衣物很重要。2.注意保暖、衣服不是越厚越暖和:在此節氣裡,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在著裝方面保暖為主,尤其注意頭頸、背部、手腳等部位的保暖。很多人認為衣服穿得越厚越暖和,其實不然,因為衣服的保暖性與衣服內空氣層的厚度有關,衣服太厚且緊貼身體,空氣層厚度為零,反而保暖性降低。因此著衣應選用分量輕、膨鬆、保暖性強的羊毛、絲棉、羽絨等製品。3.適宜進補: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節氣十分寒冷,所以在飲食上,暖身活血補氣為小寒進補方針。羊肉、牛肉、栗子、紅薯、杏仁、瓜子、花生、葡萄乾等食物皆是小寒飲食之選,尤其是燉湯的烹飪方法最適合寒冷節氣,正所謂“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三高」人群要勤監測小寒時節,心血管、腦血管、呼吸系統疾病最為常見;除此以外,“三高”人群的血壓、血糖、血脂水平在此寒冷季節容易變化,需要加強自我監測,防止疾病加重。①防血壓波動:氣溫下降,季節變化,會引起血管收縮血壓波動,高血壓患者在嚴寒季節需要加強對血壓的自我監測,如有頭暈、頭痛症狀,或者血壓較平時水平升高的情況,需至醫院門診就診,及時調整降血壓藥,穩定血壓水平。②防血糖變化:天氣寒冷,戶外活動減少,糖尿病患者可能因飲食增加及運動量減少,而導致血糖水平升高,因此一方面要保持活動量,可適當增加室內活動,同時注意監測血糖水平,控制血糖。③防血脂異常:冬令時節是進補的好時機,然而食補過度如進食過多牛羊肉、動物內臟,血脂代謝異常的人群可能出現血脂進一步升高,因此血脂異常人群仍需注意飲食有節,不宜過度進補。不同體質怎樣進補,小寒飲食應以「溫補」為主小寒時節是冬季進補的最佳時節,但進補並非一味地大量食用滋補品,而需要有針對性,並且要補而有度。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①補氣:針對氣虛體質,宜用紅棗、白朮、黃芪、淮山藥等。②補血:針對血虛體質,可用當歸、熟地、白芍、阿膠等。③補陰:針對陰虛體質,宜用生地、麥冬、沙參、天冬、枸杞等。④補陽:針對陽虛體質,可選用鹿茸、杜仲、肉蓯蓉、巴戟天等。小寒飲食應以溫補為主,這個節氣補腎可提高人體生命原動力,幫助機體適應嚴冬氣候的變化。羊肉是小寒節氣溫補的首選食物。《本草經集注》曰:羊肉入脾、胃、腎經,其性味甘熱,可溫中健脾、補腎壯陽、益氣養血。
-
2021-12-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三劑該打什麼疫苗抗Omicron變異株?醫教最佳接種策略
再過一個月,就要迎接一年一度的農曆春節,春節假期是民眾南來北往的時候,甚至連遠在異國的親人也回國團聚,雖瀰漫著濃濃的過節氣氛,但肆虐全球兩年的病毒並未因此停歇。根據國外的經驗,感恩節、聖誕節這類團聚的節日,往往更容易增加COVID-19病毒流動與傳染的機會。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翁資閔表示,連續假期及年節將至,一定要預防COVID-19疫情再度擴大與擴散,除了維持好勤洗手、戴口罩的防疫措施,不外乎就是應儘快取得完整疫苗接種的額外保護,才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率,抑制疫情升溫。疫苗對Omicron變種病毒仍然有效在疫苗充足供應與醫療人員的努力下,目前台灣已有8成人口完成第一劑疫苗接種,第二劑的接種率也緊追在後;但隨著距離接種時間越來越久、病毒持續變異,持續維持與更新保護力是必須的。許多人擔心疫苗對於變種病毒是否沒效,翁資閔舉例,Omicron表示雖變種病毒比起前幾代的COVID-19病毒傳播力更強,但目前死亡案例幾乎都是沒有完整接種疫苗的民眾,顯見疫苗仍有預防重症與死亡的保護力。接種完整疫苗,才能獲得最佳保護力翁資閔指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已全面開放兩劑接種不同廠牌疫苗的混打、已完成基礎劑五個月以上民眾之追加劑疫苗,以及針對免疫力低下族群的第三劑基礎加強劑接種,民眾可依據自身健康狀況挑選合適的疫苗接種策略:1.針對第二劑混打不同廠牌疫苗的建議,第一劑接種高端者,第二劑可選擇高端或mRNA疫苗(Moderna、BNT);而第一劑施打AZ或mRNA疫苗者,第二劑可選擇AZ、Moderna、BNT、高端。2.免疫力低下或免疫不全者,且為12歲以上之民眾,應在接種第二劑的28天後,優先以mRNA疫苗(Moderna、BNT)或次單位蛋白質疫苗(如高端)作為第三劑之基礎加強劑(Additional dose)。3.已完成所有基礎劑接種(一般民眾為兩劑、免疫不全或低下者為三劑)之18歲以上民眾,應於最後之基礎劑五個月以上,接種追加劑(Booster dose)。建議可選擇mRNA疫苗(Moderna、BNT)或次單位蛋白質疫苗(如高端)。追加劑副作用不大,安心施打翁資閔特別說明,以上所述之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是指有特定疾病或治療的對象,若不確定自己是否屬於免疫力低下者,建議可諮詢平時看診的主治醫師。目前接種追加劑(Booster dose)之大部分民眾,接種後副作用較小,呼籲勇於施打追加劑,只要符合以上條件可儘速接種,好讓團聚的時光沒有病毒侵擾。延伸閱讀: ·對抗變異株!第三劑疫苗選哪款? 圖解「中和抗體、保護力」 ·第三劑疫苗「保護力效果排列」曝光! mRNA疫苗、蛋白疫苗、腺病毒疫苗比一比
-
2021-12-21 養生.聰明飲食
劉怡里/從午餐、晚餐調整!4個技巧讓你冬至吃湯圓不發胖
冬至是節氣中夜最長,日最短的日子,也是古代的過年,所以有吃湯圓的習慣,代表全家團圓過冬的溫馨。提醒大家,要吃湯圓的朋友,我們從中午就可以開始計畫聰明吃,過一個享受美食而不發胖的冬至。各種湯圓熱量● 包餡湯圓4顆約等於一碗飯的熱量(280大卡)● 紅白小湯圓15顆約等於半碗飯的熱量(140大卡)● 芋圓地瓜圓類的,15顆約等於半碗飯的熱量(140大卡)● 紅豆湯底,紅豆4湯匙(60克)約半碗飯的熱量(140大卡)● 酒釀一匙(15克)約30大卡,4湯匙接近半碗飯的熱量(120大卡)冬至當天,午餐技巧:➢ 飯量減半,留著澱粉量可以晚上吃湯圓➢ 燙青菜一碗,先補足膳食纖維,增加飽足感冬至當天,晚餐技巧:➢ 湯圓控制在一碗飯的熱量,大包餡湯圓4顆,小湯圓50顆以內,此時晚餐就不要吃其他的澱粉了➢ 補足蛋白質跟蔬菜量,蛋白質建議選擇白肉類(雞肉🍗魚類🐟)降低油脂,蔬菜選擇🥬綠色系,增加維生素B群幫助熱量代謝,膳食纖維也可以延緩吃完湯圓後血糖快速上升。當然,你可以有更健康的選擇,湯圓湯底用薑茶、龍眼乾、紅棗、白木耳來提味,減少糖的添加!!記得,如果吃過量了~明天不要忘記規劃有氧運動來消耗多餘的熱量喔!(本文由劉怡里粉絲團提供)
-
2021-12-02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全台3-5%的人因天氣感到憂鬱! 常按「5穴位」紓解壓力、安神定志
小雪時節 心情保持平和不躁動 冬季萬物生機減少,易對人的情緒產生影響,憂鬱症患者可能會在這段時間情緒惡化。特別是在小雪節氣後,氣溫繼續下降,此時心情易受影響,變得情緒低落或感覺煩躁。 因為日照時間變短,體內血清素含量不足,容易讓人感覺到沮喪和情緒低落。根據統計,全台約有3至5%的人,會因為天氣感到憂鬱。從中醫角度來說,抑鬱發生多由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激所致,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因此冬天在精神上就該順應「冬藏」特性,心情上盡量保持平和、不躁動生氣,讓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治醫師瞿瑞瑩建議可以按壓太衝、合谷、內關、百會、耳神門等穴位,達到紓解壓力、身心平靜的功效,讓身體能順應冬季時節,安神定志、精神內守以養五臟。 1.太衝穴:腳的大拇趾和第2趾縫間,往上1個拇指寬處,有助於疏理肝氣、清熱明目。 2.合谷穴:手的大拇指和第2指縫間,虎口凹窩處,有助於和胃通腸、疏風止痛。 3.內關穴:手腕橫紋中間往上3指寬處,可寧心安神,有助於緩解心悸、心慌。 4.百會穴: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處,有助於安神定志、調整自律神經。 5.耳神門穴:於耳朵三角窩內尖端處,有助於鎮靜安神、改善焦慮失眠。 加強保暖 預防中風和心肌梗塞 小雪之後,要特別注意保暖、避免受寒。瞿瑞瑩提醒,有氣喘病史的民眾與小孩也要多留意季節變化,避免毛料等過敏材質,嚴重氣喘者也要記得隨身攜帶相關藥品。 衣著上著重保暖透氣、不要太緊,建議可採洋蔥式穿法,內層透氣排汗、中層保暖舒適、外層防風防水,或可搭配帽子、圍巾、手套加強保暖。室內如需使用暖爐、暖氣,建議時間不要過長,也可以在室內放一盆水,保持空氣濕潤,避免身體水分流失、造成皮膚乾癢。 因為冬天比較不容易流汗,天氣如果太過寒冷也建議家中長輩可以不用天天洗澡,簡單梳洗即可;建議太陽下山前先洗澡,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的發生,水溫避免過燙、洗後塗抹乳液,減少冬季皮膚癢的發生。 冬天因為天氣冷、溫差大容易使血管收縮,是心肌梗塞和中風的好發季節,提醒心血管疾病和三高患者要注意保暖、控制三高、起身活動促進血液循環。中醫認為黑色食物入腎經,適合冬天服用,建議可多吃黑豆、黑木耳、海帶等黑色食物;且黑豆種皮含花青素,有助於保護血管彈性,預防動脈硬化;黑木耳和海帶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以增加排便,對腸胃蠕動差的民眾相當適合,並且減少糖分和油脂吸收,穩定血糖和血脂肪。(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當憂鬱症患者告訴你想輕生,該怎麼辦? 4句話千萬不要脫口而出 ·心悸、胃痛竟是自律神經失調? 醫揭「7高危險群」小心變憂鬱症
-
2021-11-10 該看哪科.皮膚
天氣冷讓肌膚乾燥出問題? 掌握5大因素養出雞蛋肌
隨著節氣立冬已過,氣溫也變低,肌膚會容易出現問題,是大家所熟知的氣候轉換時期,但肌膚出現乾燥問題,不僅僅是因為氣候轉變的關係,引起脫皮、起屑,只要對症下藥,對肌膚持之以恆的保養,也能有效地緩解這些現象。一、氣候變化天氣開始轉涼時,皮膚的血管收縮、毛孔緊閉、汗腺、皮脂腺的活動力減弱,因此皮脂分泌相對地減少,肌膚就會變得乾燥起來。而乾燥的皮膚,會讓表面沒有水分、表面粗燥,對於在外的抵禦能力也會相同的降低。建議可以多喝些牛奶、豆漿,多吃些蔬菜水果來補充水分,並減少紫外線的曝曬。二、紫外線的曝曬陽光中的紫外線,其實對於肌膚的傷害極大,間接影響到肌膚的細胞,本就乾燥缺水的肌膚,在紫外線的照射之下,更加速缺水,肌膚缺水的時間久了,就會加速老化並帶來細紋。建議可以外出的時候擦上防曬,並且讓生活作息正常不要熬夜,保持睡眠足夠6至8個小時。三、過度清潔天氣冷時,皮脂、汗腺會逐漸地減弱強度,若還是沿用著夏天的清潔用品,過度的清潔把保護臉部的角質層都洗掉了,水分就容易在臉上過度的蒸發。大家都待在空調裡的辦公室,脫皮跟流失水分的現象更為明顯。建議在洗臉時,可使用保濕度或抗敏感溫和的洗面乳來取代,當然後續保養的程序一樣也不能缺少,多喝開水,即可降低水分流失的可能性。四、血液循環不佳容易手腳冰冷、身體變冷之後,血液的回流速度變慢,肌膚就會進入惡性循環的狀態,皮膚也會變得跟著粗燥。建議可以使用熱敷臉部的方式促進臉部的血液循環,但要提醒各位,熱敷之前必須要把臉部卸妝、清潔乾淨,避免沒清潔乾淨的髒污再次阻塞毛孔。五、年齡增長其實水分的缺失,保水力下降,跟年齡也有著密切的關係。如年齡增長後,新陳代謝不如過往,再加上季節變換、氣候乾燥,更加重了皮膚的流失跟失衡。建議可以多食用一些維生素如蔬菜、水果,來提升免疫力,最後一提,還是要多喝開水來補充水分。
-
2021-11-10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從臉色變化看身體健康!知名中醫師教你用「五色食物」養五臟
● 從臉色改變,可看出身體健康狀況●要特別留意短期內臉部顏色的變化●不同臉色的人,可對應食用五色食物整天戴著口罩,但別忘了關心自己的「臉色」。知名中醫師陳旺全提醒,臉部的顏色改變透露身體內臟病理變化,一旦出現徵兆,應及時調整與治療。例如,臉部出現青、黑兩色可能意謂有疼痛症,如有黃、紅兩色可能是熱症,如果顯得蒼白則可能是寒症。從臉色改變看健康陳旺全目前也是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名譽理事長,他說,傳統中醫運用五行五色的原理,將人體與自然環境與四季更迭、二十四節氣變化環環相扣,形成身體機能代謝的規律,這也就是五臟的運行法則。在五色中,「赤紅紫色屬火,是心之苗;青色屬木,是苗;黃色屬土,是脾之苗;白色屬金,是肺之苗;黑色屬水,是腎之苗」,這五種正常與異常的氣色,同時也是人體內五臟六腑正常生理,或生病時的外顯狀況,可說是五臟六腑精微的外象。所以,大家可觀察一下自己的臉色偏向。臉色發黑、無光澤,可能是腎功能障礙的問題。臉色發白,可能有肺虛及呼吸道較弱的問題。臉色發黃,有可能是脾胃消化道的問題。臉色過度發紅,多半有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的問題。如是臉色發青,可能有肝臟或疼痛的問題。當然,有些人是天生皮膚偏白晰,有人則天生黑黃皮。陳旺全提醒,要特別注意的是短期內臉部顏色的變化。不同臉色,用對應「五色食物」養五臟陳旺全建議,不同臉色的人,可考慮對應傳統中醫對五色食物的各自不同的屬性與功效,來攝取天然蔬果及五榖來養生。例如,臉色發青的人,如想養肝,宜多吃綠豆、松子、碗豆芽、韭菜、木瓜、奇異果;但宜少食栗子、竹筍、包心菜、荔枝、桃子、甘蔗。◎臉色發紅者:可能是熱症及心腦血管疾病,宜食蕎麥、黃豆、蘆筍、茄子、楊桃、蘋果;但要慎食少吃山藥、桃子、椰子和櫻桃。◎臉色發白者:可能是寒症、肺虛、呼吸道虛弱,可以考慮多吃糯米、黑豆、胡蘿蔔、地瓜、梨子、柿子;但宜少吃綠豆、百合、椰子。◎臉色發黃者:可能是脾胃消化道較弱,宜多食大麥、玉米、南瓜、四季豆、紅棗、奇異果;少吃香菇、小黃瓜、番茄、甘蔗、香蕉。◎臉色發黑者:可能有腎臟問題,宜多食小米、核桃、冬瓜、海帶、鳳梨、西瓜;少吃紅豆、空心菜、金針菇、紫菜、香蕉。
-
2021-11-07 養生.聰明飲食
冬令進補吃羊肉爐、薑母鴨?記得加蘿蔔、大白菜防口破、便祕
今天是24節氣中的立冬,也是冬天的開始,民間習俗會在此時進補,作為一年辛勞給身體的犒賞,以恢復元氣。但現代人平時就大魚大肉,營養過剩,有必要再進補嗎?入冬的保養,不應只在飲食方面,生活作息、正確運動、勤於保暖,都是讓身體平安過冬的要件。天氣漸漸轉涼,轉眼又到了24節氣中的「立冬」。在台灣,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但究竟該怎麼補?中醫師表示,台灣民眾體質普遍偏濕熱,建議以涼補為主;且如果有出現便祕口乾舌燥睡不好的問題,代表補過頭上火,可以適量添加白蘿蔔、大白菜等滋陰通氣高纖的食材,幫助身體平衡。台灣濕熱,常見「痰濕」體質,過度吃補徒增負擔。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古代中醫理論主要發展於黃河流域一帶的中原地區,當地氣候偏乾冷,居民普遍屬於「陽虛」體質,常見症狀包含手腳冰冷、臉色蒼白、有氣無力等,體質虛弱因此較需要進補,也才有補冬的傳統。不過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氣候較為濕熱,加上現代人大多營養充足甚至過剩,不但沒有進補的需求,還常見「痰濕」體質,代表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問題,身體代謝能力不佳,無法順利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過度吃補反而增加身體負擔。現代人虛寒者少,羊肉爐、麻油雞易吃到口破、便祕。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也指出,近日天氣轉涼,許多人開始大啖羊肉爐,結果來到門診表示自己口破、便祕,且整晚沒睡。這些前來門診的多屬於體質較熱的人,吃了藥燉排骨、薑母鴨、羊肉爐等,反而傷身。常見的補品如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都屬於溫補。她說,養生進補原則應是「虛者補虛、寒者補溫陽」,但現代人營養好、穿得多,也大多待在室內,身體虛寒較少,除非真的出現手腳冰冷或是剛生完病,否則一味吃補氣血、溫陽的食物,只會熱上加熱,而未補到缺乏的部分。白蘿蔔能行氣、通氣,天麻可調理大腦,都是涼補食材。不過,冬天難免會有想吃鍋、羊肉爐的時候,若真的想吃,瞿瑞瑩建議可添加蘿蔔、大白菜、豆腐、木耳等較滋陰潤燥的食物。尤其白蘿蔔有行氣、通氣的效果,古語也說「冬吃蘿蔔、夏吃薑」,添加蘿蔔可以健胃消食,減少因寒冬包緊緊,氣血不通的現象。周宗翰也表示,中醫有「腎藏志,肝主謀慮」的說法,認為肝和腎可直接主宰大腦的思維和智力。而現代人工作壓力大,腦力使用的反而比體力多,適度使用中藥補益肝腎、充養骨髓,維持腦髓的正常功能,也是很不錯的補冬方向。因此他建議,常用腦過度的人也可多吃「天麻」料理,不僅可調理肝腎,也是很好的涼補食療。另外,除了以食療方式補身之外,也要維持早睡早起的起居作息,且盡量不要吃生冷食物,如此一來才能潛藏陽氣,符合中醫所說立冬後「養藏」的原則。中醫推薦補冬料理天麻什錦飯材料:天麻10克、白米100克、雞肉30克、胡蘿蔔50克、香菇1朵;醬油、黃酒、白糖,各適量。作法:將天麻浸泡1小時左右,使其柔軟。接著,把雞肉切成碎塊,胡蘿蔔洗淨後切片,香菇泡軟後切絲。最後,將備妥食材與洗淨的米一起入鍋,放入醬油、黃酒、白糖和清水,加熱煮成軟飯即可。●每日吃一次,午飯或晚飯皆可。天麻燉烏雞材料:天麻15克、烏骨雞1隻;薑、鹽、黃酒、味精,適量。作法:烏骨雞洗淨,在鍋中加入適量的薑、鹽、黃酒和清水,開大火煮滾,轉文火將雞肉燉至熟爛,關火保溫,最後放入天麻續燜20分鐘即可食用。另可酌加香菇和枸杞增添滋味。●天麻需先浸水30分鐘,待質地柔軟後再加入湯中。不過天麻不宜久煮,以免得不到應有療效。四神湯材料:蓮子、淮山、芡實、茯苓,依1:1:1:1比例酌量添加;醬油、黃酒適量;排骨(或豬腸)適量。作法:將藥材沖洗泡水後瀝掉。排骨稍微沖洗掉血水,加冷水煮到微滾,將所有材料加入鍋中煮滾,轉小火再煮約10分鐘。●四神湯屬於平穩進補的食療,可調補脾胃;若脾胃功能好,也可提振精、氣、神。
-
2021-10-21 養生.抗老養生
秋天重滋陰潤肺! 中醫師告訴你「該做什麼、該吃什麼」
寒露是中國24節氣的第17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5個節氣。寒露的意思是露水日多,氣温比白露時更低。氣候變化上可明顯感覺到雨水漸少、天氣乾燥、白天仍熱但夜晚涼爽。 滋陰潤肺食物忌食生冷冰品 粥品熱湯食補暖身防病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理論,此時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飲食上以「滋陰潤肺」的食物做為首選。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治醫師瞿瑞瑩表示,像是能祛風潤燥的芝麻、潤腸通便的蜂蜜、滋陰養胃的蓮藕、生津潤肺的山藥,以及能滋潤清熱的菊花和當令盛產的秋蟹,都是適合此節氣的飲食內容。不過瞿瑞瑩也特別提醒,秋蟹雖然肥美但性寒,皮膚容易過敏和腸胃功能不好的人,還是少吃為宜。雖然秋老虎餘威未消,但飲食上建議不要貪食生冷食物和冰品冷飲,早餐可以溫熱粥品或包子饅頭等熱食作為選擇,特別是老人、小孩和體弱者。瞿瑞瑩也提到,像是山藥薏仁芡實粥、四神湯等,具有加強營養、強健脾胃功能,也適合此時節進食,烹煮上可以加入些許米酒調味,但如果是給小孩吃,則建議不要添加米酒。早睡早起注意足部保暖 戶外活動抒發抑鬱情緒所謂「秋收」、「冬藏」,進入秋冬就要轉為收斂,調養生息。瞿瑞瑩也建議,生活作息上,寒露起宜早睡早起,早睡以避免陰寒之氣、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則有助舒展肺氣。秋天開始容易感到昏昏欲睡,早上起不來,午後也特別提不起勁,建議可以調整睡眠時間、提早入睡,先從提早15分鐘開始,慢慢增加至30分鐘、45分鐘、再到1小時;中午也可小憩片刻,除了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也能減輕壓力,趕走此時節容易發生的抑鬱情緒。早起則是因為秋天日照時間漸短而黑夜時間變長,早上外出活動曬曬太陽吸收陽氣,但要提醒有心血管疾病的長輩,記得慢慢起床,不可急速起身,外出活動時別忘了加強頭頸口部的保暖。所謂「寒從足生」,寒露時節要特別注意腿部的保暖,記得穿襪子或是溫水泡腳,以免受到感冒等疾病的侵襲。寒露後日照時間漸漸變短,也會影響心情,容易出現情緒不佳、多愁善感的憂鬱心情。建議可多到戶外散步、快走或爬山,藉此調節精神和鍛鍊身體,舒展抑鬱。(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吃秋蟹不忌口小心誘發蕁麻疹! 皮膚科醫曝「常見症狀」:嚴重恐無法呼吸 ·吃粥整腸健胃? 4種狀況會愈吃愈慘
-
2021-10-17 養生.聰明飲食
朱慧芳/脆柿脫澀
白露前後柚子上市,宣告季節已進入秋天,但現在的氣候是不甩傳統節氣的,管你中秋、立秋還是秋分,白天的溫度硬是跟夏天一樣炙熱。「人無照天理、天不照甲子」,身為人類,實在沒理由責怪老天爺。好在附近的老柿樹,還是遵照天地約定似的,按時讓滿樹柿子轉色,透過成熟的水果,驗證季節轉變。秋天的樹梢就該是黃澄澄、油亮亮的,畢竟是收成的季節,是時候享用豐盛的收穫了。出家人院子裡的柿子似乎也粒粒慈悲,獻出肉身供養果蠅和蟲鳥。這幾株柿樹種在出家人的院子裡,跟著法師們做早晚課,每日的誦經聲化作養分,結出的柿子似乎也粒粒慈悲,獻出肉身供養果蠅和蟲鳥。在光滑的果皮上點點的叮咬痕跡,像是法師頭頂上虔誠的戒疤。法師說:「蟲咬到的地方切掉就好,還是可以吃的。」對早已經習慣跟眾生一起分食的我,只要還沒腐壞發酵,都是可以入口的。在產地,瑕疵品是農人專屬的真食物,完好無缺的叫做產品,是要換錢用的。這幾株柿子看起來像是石柿,個頭不大,幾乎沒有籽,也少了牛心柿的尖點尾巴。石柿在新竹、苗栗一帶種得多,大多拿來做成柿餅,少部分浸泡脫澀後當作鮮果食用。那天,法師教我用柿子本身的天然澀,去脫褪柿子的澀,聽起來飽含化學知識,是以毒攻毒的概念嗎?實際操作一遍才知行易知難。讀者可趁柿子盛產的現在,到產地採果,再利用這套方式自行漬製,短短幾日,就可以吃到甜脆新鮮的季節秋果。需要的原料除了新鮮柿子外,還有鹽、溫水、龍眼樹葉,道具則是煮水用大鍋、刨絲刀、浸漬柿子用的容器一只,陶缸、玻璃罐或是水桶皆可。方式:大鍋添水煮龍眼葉,待水降溫取出龍眼葉放一旁備用。取兩顆柿子刨絲,裝入紗網或棉布袋封住,再擠出柿汁,和鹽一起放入溫水中攪拌,直到起泡後,把新鮮柿子放入水中,水蓋過柿子即可。封蓋前把龍眼葉放在柿子上方,蓋上蓋子,三天後或72小時再開蓋取出柿子,清洗後就可削皮食用。浸泡期間,容器最好能放在陽光下曝曬,以保持溫度。備註:鹽的份量大約是水量的2%,裝有柿絲的袋子可投入水中一起浸泡。柿子是寒性高的水果,龍眼葉的作用是中和寒性,若不容易取得不放無妨。脫澀是把可溶性單寧轉為不可溶性,單寧還是存在,只是吃不出來了。法師教的簡易脫澀法是傳統家庭用版本,沒有精準份量,抓住大原則,其他差不多即可。我用家裡現成的陶缸,看起來不大,卻也醃製了百來顆柿子,分送親朋好友不亦樂乎。其實柿子脫澀方法很多,就算掛在樹上也會自然軟熟無澀。只是柿子紅時不耐放,包裝、保存、運輸都是問題,所以大多是在硬脆程度時採收,以石灰水浸泡脫澀,所以脆柿外皮上常粘著乾掉的石灰粉。將外皮洗淨,削皮食用,並無損口感。畢竟水果好不好吃,還是由品種、養分、土壤、氣候等等因素決定,跟脫澀方式關係不大。柿子的澀味來自豐富的可溶性單寧,因為可溶所以入口後會跟唾液融合,使口腔黏膜乾稠,產生強烈的澀感難以吞嚥。而脫澀,是把可溶性單寧轉為不可溶性,單寧還是存在,只是我們已經吃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