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4 癌症.癌友故事
搜尋
第二人生
共找到
713
筆 文章
-
-
2022-01-22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我的退休力/提早規畫退休藍圖!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還能有時間補強
去年11月中旬我離開位高、薪水高、權力高的人人稱羨三高工作,原因無他,金錢很可愛,健康卻無價,家庭更是無可取代;日前我投身另份新工作,薪水是前份工作的一半。在待業期間做了「2021退休力大調查」。果然不出所料,五項核心能力中,財務最弱,夫妻倆的薪水繳完房貸、生活開銷與子女的教育費,結餘下來的金錢薄得可以,「青吃都不夠,哪能曬乾。」所幸奮鬥了20多年房貸已清,子女已經濟獨立,終於可以為老後做準備。老本、老伴、老友是老後生活的亮點之處,不只要存錢保健康,人際關係更要常常耕耘,有來有往感情才不會散。50歲之後的人生,ABC絕對要重新調整,不能因熱愛工作忘了朋友的聯繫,也不能將工作繁忙當藉口忘了適當運動,最重要的是得開始培養退休後的興趣,畢竟有學習力的人生老得慢,懂得精進自己的老人不顯老。待業期間提早了解自己的退休五力,讓預計60歲退休的我有了規畫的藍圖,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且還能有時間補強。以前將全部的心力給了家庭與工作,育兒與維持家計是生命的全部,留給自己的甚少,半百之後的人生,應該好好善待自己。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說話、好好理財、認真學習,活出銀閃閃的第二人生。●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1-11-13 養生.人生智慧
50歲轉換人生跑道找到自己的路!陳茂雄:「從認識自己開始,規畫人生藍圖和個人使命」
過去100年間,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了30歲,該如何善用這30年活出新生命?愛爾蘭成人教育學家愛德華.凱利提出「第三人生(Third Act)」概念,她認為人生有三個時期,第一人生依賴他人成長;第二人生發展獨立自主;到了第三人生,是獨立又能彼此依靠,能助人、傳承、貢獻自己的人生階段。第三人生不會自然發生,要自己去開創,也要提早準備。接下來幾周的《橘世代》,將帶您走進台灣企業教練的先驅陳茂雄、作家李偉文,以及中時開卷歷年三位主編的生命,看他們如何經營自己的第三人生。「抱歉遲到了,我早上臨時去出『阿公任務』。」採訪當天,陳茂雄一趕到採訪約定點就致歉,66歲的陳茂雄有著樸實誠懇的微笑,相較於網路上年輕時的照片,眼前的他臉部線條更柔和,溫潤和煦像電影裡充滿人生智慧的智者。陳茂雄是台灣企業教練的先驅,兩岸三地知名的企業主管教練,輔導過台積電、HP、Dell、3M、輝瑞藥廠等知名企業的高階主管,是國內少數擁有高階主管經驗的諮商心理師,出版了兩本書,在企業教練領域有著被認可的專業和自我品牌,卻沒有自己的辦公室,一直是自由工作者。「有想過成立公司嗎?」記者問。「有人建議過,但我覺得目前這樣很好,人生很自由。」陳茂雄這樣說。職涯一度迷惘 努力找天命開創出自由自主自我實現的第三人生,陳茂雄花了許多時間。50歲之前的陳茂雄,是他人眼中人生勝利組——台大經濟系畢業後到美國取得MBA學位,回台灣後在IBM工作,33歲就當到高階主管;工作表現優異、升遷快速、薪水優渥。但困惑也跟著陳茂雄的職涯一路攀升——40幾歲開始,他發現自己對工作的熱情消褪了,年輕時談起工作的眉飛色舞不再,他不喜歡失去方向的自己,因此離開原本的公司,但是輾轉換了兩個工作場域,仍尋不回昔日熱情。他一邊工作一邊尋找「天命」,他問人、看書、上課,甚至到處算命,直到上了自我探索的課程才明白,他一直不夠認識自己。於是在50歲那年,他重回校園當全職學生,念諮商心理學士,並取得諮商心理師的資格。接觸諮商領域 當企業教練進到諮商領域後,陳茂雄驚喜發現教練(Coaching)這個領域,巧妙結合了他心理諮商專業與高階經理人經驗,他因而在企業教練尚未盛行年代走出了自己獨特的專業之路,成為台灣第一個同時擁有高階經理人資歷與諮商心理師證照的企業教練。50歲轉換人生跑道,何時才要退休呢?陳茂雄笑著說:「我會一直做到不能做為止。」他太喜歡自己的工作了——當案主經過諮商後找到面對情感的慣性,調整後終於不在情感裡受苦;當上市公司副總經過會談後發現工作盲點、改變溝通模式,進而發揮潛能,提升自信與領導效能。這些協助他人轉變與成長的時刻帶給陳茂雄莫大滿足。現在回頭看,陳茂雄終於懂了,原來他真正喜歡的是與人有關,可以和人產生深刻連結的工作,年輕時的他從事的並非最喜歡的工作、最擅長的事。重新認識自己 享受帶孫樂而也是到這個年紀他才領悟到,人生沒有所謂已定的天命,與其去「尋找天命」,不如投入每一天去「活出意義」。他建議中年感到困惑的讀者,從認識自己開始,並且從父母、子女、朋友、主管等各種人生角色出發,「以終為始」為每個角色找到目標,規畫自己的人生藍圖和個人使命。但所有改變,也要顧及現實與經濟考量。陳茂雄轉換跑道前曾和太太溝通過,兩人也盤點家中財務狀況才下定決心。「現在是人生最快樂的一段時光。」現在的陳茂雄,是3歲及1歲可愛小孩的外公,用專業做著喜歡的工作,享受著「助人最樂」的人生。超前部署 儲備健康能量理想的第三人生應該是什麼模樣?陳茂雄引用「正向心理學」的觀點,認為能夠擁有正向情緒、有全心投入的任務、深刻的人際連結、感受到生命意義及成就感時,就擁有幸福人生。但這樣的人生必須預先做準備,不要等退休才思考,愈早開始愈好。陳茂雄同意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的想法,認為人會害怕死亡,是因為人生有遺憾,他鼓勵大家去完成未竟之事,讓人生遺憾減到最低,但追尋過程必須保持自我覺察,找出阻礙自我的慣性,學會減法與放下,聚焦生命真正想完成的事。最後,他笑著提醒,無論計畫是什麼,都別忽略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我不怕死,我怕死不了。」擁有健康的身體,才是發展第三人生的地基。疫情下的退休應變力調查載入中…
-
2021-11-07 名人.李偉文
李偉文/設計自己的第三人生
最近聯合報橘世代周報來訪,主題是「設計你的第三人生」。第三人生是近年很流行的概念,因為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人類壽命普遍增長,除了各國要面臨高齡化社會的挑戰之外,對於個人來說,這多出來的歲月是上天給我們的生命大禮。所謂第三人生的第三,大概是指,我們從出生,然後求學是第一階段,必須依賴別人的照顧;接著進入社會工作,成家立業承擔責任,是第二人生;最後六十來歲,從職場退休,大概還有二十多年可以自由選擇揮灑的時間,就稱為第三人生。二十一世紀前,多數人沒有所謂第三人生,因為退休後沒多少年,就臥病在床或離開人世,好命的就待在家裡「含飴弄孫,安養天年」,沒有多少可以發光發熱的舞台。現代人雖然多出這沒有工作負擔的第三人生,但是要快樂自在,甚至活得精采,卻不是那麼容易。別認為時間到了,自然就會邁入「第三人生」,必須要提前規畫,有意識地重新探索自我,找到最在乎、最看重的價值,然後把時間,也就是自己的生命,花在那些事物上,如此才能活出滿意的人生。或許世界上第一次有這麼一大批熟齡者進入第三人生,剛巧這些人又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成長,所謂的戰後嬰兒潮,這些人進入社會工作也恰好趕上世界經濟的快速成長期,相信這批人只要不揮霍,把工作賺來的錢安家立業,大概都會有點資產或餘裕。因此,這些受過教育,身體健康,又擁有資源的人,面對這多出來的時間,不免仍會如同在職場上養成的習慣,競相比賽,拚出一個亮麗的清單,以為這才是值得的第三人生。但我覺得事實上剛好相反,當我們不再追求別人羨慕的眼光,反而能安靜下來,回到自己內心真實感受,探索什麼是自己最在乎、最看重的事物,不再去跟別人比較,才能獲得真正的喜悅。我覺得退休最棒的事情,就是從此不必再開不想開的會,做不想做的事,參加不想去的活動,跟不想見的人碰面。不必再為五斗米折腰,無所求的人最大,所有時間都可以自己運用,只做自己想做的事。不過,這種看似美好的生活其實有個陷阱,因為在職時那些想做的事是有別於工作日常中的「非日常」,也就是難得的休閒活動。如今一旦當年的非日常變成時時刻刻都在做的「日常」之後,似乎就沒有那麼吸引人了。而且一旦我們每天都是做自己喜歡自在舒服的事,待在這「舒適圈」久了之後,往往就會懶下來,換句話說,就是會失去活力。如果想兼顧舒適與活力,首先還是要維持一種「日常」的節奏,找一點不太忙、但還是有個可以追尋的目標,區隔出「非日常」的享受,才能繼續維持生活的滿意度。同時,給自己一個挑戰,每周勉強自己「去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或者參加一個從來沒有參加過的活動與課程,或者體驗一個從來沒有體驗過的經驗。」以周為單位,只要三類做一種即可(以免太刺激或太累),當我們面對陌生情境(跳出舒適圈),我們會好奇,會緊張,會重新去感受這個世界,也就會激發出自己的活力。就像跟老朋友相處很自在很開心,但是也須要認識新朋友,這除了可以擴展見聞,也是增加活力的另一種方法,相信在燃起熱情及與社會頻繁互動中,就能設計出自己滿意的第三人生。
-
2021-10-23 養生.生活智慧王
要幫父母買車嗎?替長輩購車3件事先注意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買車這件事情絕對是需要慎重考量的決定,對於即將開展第二人生的樂齡族群而言,更應該謹慎思考,畢竟退休生活的用車需求及目的都不同於以往,加上一輛車代表著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支出,因此該做的功課絕對不能少。真的需要買車嗎?對於樂齡族群而言,要不要買一台車是最先應該考慮的問題,有些人可能選擇繼續開著駕駛多年的老車,但這些車款往往缺乏先進的安全科技輔助,並無法有效減輕高齡駕駛的負擔。另外對於熟齡族群而言,開車的時間可能愈來愈少,因此是否有必要買新車抑或是提早轉變生活型態,改以大眾交通工具搭配租車,都是可以考慮的方式。畢竟車只要一落地,殘值至少要打上8折,而且台灣汽車售價一年比一年高,加上後續的定期保養支出、停車費、稅金及油費等,如果不是絕對必要,不要貿然跳入一個錢坑裡頭。需要什麼樣的車款?如果決定要買車後,接下來就是考慮現階段生活適合的車款。其中第一個就是駕駛習慣部分,以目前市場上最夯的休旅車為例,對於熟齡族群而言雖然有空間大、視野好等優勢,但重心過高加上車身尺碼較大,不論是開起來的感覺或是日常生活停車、會車,都可能造成負擔。另外,開車的用途是什麼,也會左右購買車款的選擇,對於喜歡開著車四處旅遊的老司機而言,可能需要一台擁有優異後車廂空間、並搭配有四輪傳動的車子;有接送孫子需求的祖父母,則可能要選擇一台方便小孩上下車、並適合日常使用的車子;如果只是做為平時購物採買的買菜車,那或許就可以買一台靈巧方便的小車即可。何時買車最能撿便宜?對於精打細算的熟齡族而言,購車也希望能夠搶到最好下手時機,一般來說民俗月前的夏季競賽及封關前的農曆年前,此時業代為了爭取獎金,讓利空間較多,加上車商也提供更好的促銷專案,相對而言有較多的談價空間。另外,如果持有時間會在10年以上的買家,也可以等待年式轉換後,購買舊年式車款,價錢也會比較便宜。此外,如果不在乎後續二手價或是預計將會持有不短的時間,也可以考慮購買新古車。新古車又稱為績效車,就是車商以公司或是業代名義先掛牌,雖然領過牌卻沒有正式上路,車況和新車沒有兩樣,但是轉手賣給消費者,已經是第二任車主,多少會影響到未來的二手價格。另外,要提醒樂齡族,近期因為車用晶片短缺,全球都面臨缺車問題,台灣市場也不例外,在熱銷車輛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目前呈現賣方市場局面,不只買車要等,優惠也可能縮水,除了遇到合適價格及車款下手要快狠準,或是等待這一波缺車潮緩解再入場。載入中…
-
2021-10-17 癌症.抗癌新知
治癌後,才發現失去生育能力 癌友生育保存應及早規畫
新婚的傳勇發現罹患白血病,多虧當時醫護提醒,化學治療可能導致生育能力喪失,他決定在治療前進行生育保存,時隔八年後,他喜獲麟兒。癌症希望基金會致力推動「癌友生育健康」議題,提醒病人在治療之外,也該有為自己選擇生育保存的權利。過去癌症病人的醫療較專注在治療疾病,可能忽略關注「生育」議題,因而錯失決策良機,康復後留下遺憾。癌症希望基金會自2013年即開始推動「癌友生育健康」議題,希望透過醫病共同把關,落實自主生育決策,在搶救癌友生命之外,同時考慮到未來「生」機。每年新診斷癌症病人中,約有18%處於育齡期。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政毅說,一年新診斷癌症病人中約有18%處於育齡期,人數近2萬人,加上晚婚遲育現象普遍,面臨生育問題的癌友人數逐漸上升。癌症希望基金會分別從「醫」「病」雙方推廣生育健康概念。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在2018年大會上也提出癌症病人的生育健康權議題,與來自全球的醫師共同討論,更顯見其重要。設立「癌友生育健康資訊平台」,提供衛教資訊。2020年,癌症希望基金會力促國內七大醫學會攜手擬定癌症病人生育能力保護共識宣言,更期盼政府未來能將癌友生育保護也納入癌症照護關注重點,敦促醫院正視癌友的生育保護。另一方面,為了提供癌友及家屬完整的生育資訊,基金會亦於去年架設了「癌友生育健康資訊平台」,提供衛教資訊、癌友經驗、決策輔助,以三大功能協助癌友及家屬完整了解癌症與生育。參與平台建置的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副教授邱秀渝初步分析72位考慮或關注生育的癌友自我評估,發現雖然有高度生育意願,但也高度擔憂「生育與保存對癌症的影響」,明確生育規畫的比率也隨著自我評估的過程在26.4%至48.6%中變化著。自我評估結束後,18.1%確定不生育,但仍有33.3%的癌友仍在觀望中,亦即,罹癌後生育的顧慮很多,癌友其實很「糾結」。現實中,謝政毅的確看到許多癌症病人對於生育保護的「糾結」,他遇過病人因為罹癌,經過醫師提醒後,仍確定要孕育後代,「我不相信我就這樣而已,因為我生病了,更要傳承我的生命。」謝政毅強調,生育是重大決定,所以更需要癌友自我探索、反覆辯證。謝政毅回想起他曾治療過的一位年輕大腸癌病人,當癌症治療結束後,因背負夫家生子的期望,展開幾近十年的求子之路,這背後的辛苦曾讓這位病人在他面前情緒潰堤。謝政毅說:「就怕當癌症不再復發,病人迎來第二人生,想要生育後代,延續人生目標,卻發現已失去生育能力。」他指出,現今生殖醫學發達,若在治療開始之前,就能讓病人了解生育保護並決定是否要進行凍卵、凍精等生育保存措施,待病人康復後即可提供生育所用,幫助降低不孕的風險。日本今年通過「補助育齡期癌友生殖保存費用」。相較台灣癌友生育保護現況,日本在這方面的表現則遙遙領先。日本在2013年先啟動相關生育諮詢服務,邀請各方專家出版臨床診療指引,以及在各城市設置諮詢平台。2021年更通過法案,補助育齡期(15-39歲)癌友生殖保存費用,讓有生育打算的病人能安心接受治療。謝政毅表示,日本這些做法值得台灣做為未來推動政策的參考,也是癌症希望基金會持續推動癌友生育保護的努力方向。〈他山之石〉日本癌友生育保存大事紀2013年岐阜大學為日本境內第一個提出「癌症與生育諮商服務」的附設醫院,並邀岐阜縣內23間醫院與診所響應。2017年日本癌治療學會(JSCO)編著「兒童、青少年與年輕癌症病人的生育能力保護臨床診療指引」,內容包括女性生殖器、乳房、泌尿器官、兒童、造血器官、骨髓軟組織、腦以及消化器官等癌症。2018年「育齡癌友生育保護」納入日本政府第三階段癌症控制計畫:●建立學術合作系統,鼓勵癌症專科醫師提供病人癌症與生育相關訊息,並將病人轉介給生殖機構。●為AYA一代(青春期與年輕成人,15-39歲)癌症病人在47個地區設生育能力保護諮詢平台。2021年厚生勞動省副部長三原順子大力推動:在曾罹患子宮頸癌的三原順子推動下,日本政府自2021年4月起,以2017年的生育能力保護臨床診療指引為標準,對可能會因治療而影響生育能力的癌友,於治療前即提供生殖治療補助,補助總預算達22億日圓(約為新台幣5億7千萬元)。資料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資料提供/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明哲
-
2021-10-16 養生.人生智慧
台灣繪本教父郝廣才/60歲心境改變更懂人生取捨,認清未來已比過去少了
出版才子郝廣才60歲了!郝廣才往年生日總遇上童書界盛事「義大利波隆那童書展」,都在義大利和做童書的國際友人慶生,今年因為疫情在台灣,反而沒有特別過生日。60歲生日那天過的是尋常生活,但是跨越這個人生里程,許多改變已悄然發生。心境改變 認清未來已比過去少了最大改變是清楚什麼是生命最重要的事。相較於年輕時候的自己,郝廣才認為現在的他更懂得有限的人生如何取捨,更不在意他人想法。於是他的應酬少了,愈來愈多工作下放給同事執行,他也知道,人生很多事沒關係,寧願後悔做了什麼,也不要後悔沒做什麼。「這並非我的修為讓我更自由,我只是沒辦法,因為,你人生的未來已經比過去少了!」他強調,人生這個當口,不做的事和做的事一樣重要。第二個清楚的改變是專業的成熟度。郝廣才32歲創辦格林文化,多年來累積的經驗,使他身為一個出版社的負責人仍能一年創作5、6本書籍。年輕時他寫作靠靈感,現在他懂得,除了靈感還要方法,這些方法除了協助他創作,還能傳承給編輯們,「愈晚進格林的同事,可以比早期進來的學得更快,因為我將know how整理出來了。」日新月異 「你要強迫自己創新」問郝廣才是否想像過自己80歲時的模樣?「想不出來,那時跟現在一定完全不同啊!」一直在業界第一線的郝廣才感觸很深,過去一本梁實秋辭典可以賣40年、一檔包青天電視劇可以做200多集,但現在,過去科幻小說裡幾百年後發生的場景,人類幾十年就實現了,「到了我們這個世代,就是剛做完一件事,還來不及享受,時代又變了。壞的,是像倉鼠一樣一直往前跑;好的呢,你要強迫自己創新!」訪談最後,郝廣才聊到近年人類搶發人造衛星上太空的趨勢,屆時人造的星星將改變星空樣貌,這也是2年前難以想像的光景,「你知道嗎,我們可能是能夠看見真實星空的最後人類。」談到未知的未來,他下了這個浪漫的結語。
-
2021-08-17 養生.人生智慧
小心活愈久保費愈貴!財經專家:看懂投資型保單利弊,退休理財商品這樣買才划算
編按:不少民眾看中投資型保單結合保險和投資的特質,選擇以此作為退休理財的工具。然而,根據統計,這類保單也是爭議最多的理財商品之一。特別是中高齡者,更要小心壽險型保單的危險保費隨年齡攀升。萬一投資失利,保單不只沒能賺錢,還會成為保費的無底洞。投資型保單有哪些利弊?適合哪些族群?投資型保單既有保險的保障,又有投資的獲益,好划算?小心投資失利,不僅沒賺到錢,年年增加的保費卻要照繳以免保單失效,賠了夫人又折兵!根據壽險公會統計資料顯示,受惠於近期美、台股指數創新高、金融市場活絡,民眾投資意願增加等因素,光是在2021年1月,投資型保單的保費就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13.6%。可以說,這是在儲蓄險陸續停賣後,最熱門的收益型保險商品之一。然而,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指出,在過往的申訴案件中,爭議最常見的原因是業者未向消費者充分說明商品資訊,特別是投資型商品和衍生性商品。過去就曾有70、80歲的民眾在不了解的情況下,聽信理專招攬買下投資型保單,事後才因虧損而悔不當初。為了因應這類糾紛,金管會規定從2020年9月開始,65歲以上的保戶在購買投資型保單時必須錄音、錄影,以確保消費者的權益。如何避免投資型保單變成虧錢的無底洞?《50+》專訪本身擁有保險業務員證照的財經專家李雪雯,一次看懂投資型保單是什麼、利弊為何,以及你該不該買。投資型保單分3種 小心壽險型保單活愈久繳愈多李雪雯指出,從保險的性質來看,市面上的投資型保單可以粗略分成3種:變額壽險、變額萬能壽險、變額年金險。投資連結的標的,則可能是股票、共同基金、債券、外幣等,非常多元。她觀察,很多人認為投資型保單是「保險加投資」,無法理解為何投資失利會影響保單淨值。其實,究其本質,投資型保單就是保險。它和傳統保單的差別在於,過往保戶繳交保費後是由壽險公司操作投資。保戶發生事故時,保險公司會以投資所得做為部分理賠金。而不管投資績效如何,保戶的保額都一樣。然而,投資型保單是保戶自行選擇投資標的。當投資失利時,保單的價值就會下降,保戶所能拿到的理賠也會減少。保戶必須自負投資盈虧的風險,保險公司不會保證獲利或理賠金額。她特別提醒,50歲以上的保戶購買壽險型的投資型保單,最好謹慎考慮。因為壽險的保費是根據「經驗生命表」計算。年紀愈大,繳交的「危險保費」費率愈高。例如,一位60歲男性投保100萬元保額的壽險,目前每萬元費率為127.422,每年須繳交1萬2,700元的保費。活得愈久,繳得愈多。重點是,這筆保費會從保單帳戶中扣取。假使當年度投資表現不佳,帳戶內所剩的金額不到1萬2,700元,保費就必須補繳近8千元的保費,才能維持這張保單100萬元的保額。如果不繼續繳錢,保單就會失效,即使身故也無法獲得原本希望的理賠金額。「壽險型的投資型保單,比較適合危險保費低、投資預算又不多的年輕人,而不是50歲以上的中年人。」李雪雯說。她看過不少70歲以上的保戶,因為危險保費陡升,幾乎年年都要補繳高額保費。她建議,如果真的繳不下手,不如忍痛解約,也好過硬撐。另一種變額年金型的投資型保單,基本上領回機制和傳統年金險相同。保費扣掉業務員的佣金、管銷成本等相關手續費用後,就是投資的本金。若投資有獲利,到了年金給付開始日之後,保戶即可分期領回年金。對中年人而言,不失為一種累積退休金的工具。只是保戶仍要考慮投資成本、風險、預期投資報酬率,評估哪種投資工具對自己最有利。投資型保單好在哪?這3種人適合買儘管投資型保單未必適合所有人,李雪雯指出,相較於其他投資型商品,它仍有幾項優點。首先,投資型保單的標的選擇分為2種。一是「類全委」保單,由專家代操、選擇投資標的,每年會扣掉一筆代操費用,通常是帳戶價值的1.7%左右。另一種則是由保戶自行選擇標的。以投資基金為例,投資型保單的優勢在於轉換標的的成本較低,一年可以免費轉換4~6次。不像一般共同基金申購、贖回都要付手續費,頻繁交易的話會吃掉不少獲利。再者,對於預算較低的投資人而言,投資型保單是進入門檻較低的選擇。例如,定期定額買國內共同基金,每月投入金額至少要3千元、海外基金則是最少5千元。若是透過投資型保單,則可以用每月2千元的保費投資至少10支基金。此外,從節稅的觀點來看,每年申報綜所稅時,保費享有2萬4千元的扣除額、投資型保單的資本利得也不用課證所稅。此外,除非是重病期間或生前最後2年投保等國稅局認定有刻意隱匿或虛報疑慮的情況,一般而言,保險理賠金通常不會列入個人遺產中課稅。最重要的是,回歸保險本質,壽險的死亡給付是其他投資工具所欠缺的。投保變額壽險或變額萬能壽險的保戶,身故或全殘時可領取理賠。不過需注意,壽險型的投資型保單又分甲型和乙型2種,甲型的理賠金額是「保額和保單價值金,取其高者」,乙型則是「保額加上保單價值金」,投保時就要事先留意。什麼樣的人適合買投資型保單?李雪雯認為,以下3種情況可以考慮:1. 只有一筆錢,但同時需要保險又想投資的年輕小資族此一族群在購買保單時,最好選擇手續費用低、主約能掛醫療險附約的產品。保單的危險保費計算方式,則至少要採取2012年公布之「第五回合生命表」,費率較低。2. 非常熟悉基金投資、會在一年內多次轉換投資標的的人此一族群一樣需留意保單的手續費用,並盡量選擇可免費轉換標的次數多的保單。3. 有退休規劃,但又不善理財投資的人此一族群可選擇由專家代操的「類全委」保單,但最好先試算扣除代操費用和其他手續費後,實際上的預期報酬率有多少。此外,某些保單會主打「按月配息」或「高配息」等字眼,吸引消費者購買。但李雪雯提醒,在低利率時代,不合理的高配息很可能來自保戶所繳交的保費。她也看過很多人將每月配息當作額外收入,很容易把錢隨手花掉,長久下來反而存不到錢。正式退休前不選擇按月配息,才能強迫儲蓄,確實累積退休金。真正適合50後的理財規劃 退休前拉高投報率、退休後降低風險希望擁有財務自主的老後生活,該如何挑選理財商品?李雪雯建議,應掌握2大重點。退休前,可以用投資報酬率較高的工具,例如個股、共同基金、ETF、變額年金險等,盡量累積資產。這個時期因為還在工作,對風險有一定的承受力,理財決策可更積極。退休後,則要降低風險、確保每月有固定的現金流。她推薦可善用即期年金險,先把退休金「鎖住」,開始年金化後即按月領回。雖然利率不高,但仍優於定存,且無須擔心大幅虧損的風險。此外,在保險部分,她則建議優先補足醫療、長照保單。若擔心50歲後購買醫療險的保費太高,可選擇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或重大疾病醫療險,保費會較終生型醫療保單稍低。她也提醒,購買任何理財商品前一定要做功課,千萬不要只聽理專或保險業務員的推薦。畢竟,業務每天要賣的商品非常多,他們推薦的未必就是最適合你的。自己的錢自己顧,才能為老後的財務計畫做出最佳選擇!原文:小心活愈久保費愈貴!財經專家:看懂投資型保單利弊,退休理財商品這樣買才划算
-
2021-08-12 新聞.元氣新聞
父母和丈夫相繼過世…孤身一人的她靠這隻小可愛找回人生色彩
人進入老年後,終將面臨伴在身邊親人離世的事實,這時如果有寵物來當新的家人,能盡快把生活拉回正軌,重新找回活著的意義。まいどなニュース報導,住在日本大阪的56歲E女士長期照護父母,雙親離世後,E女士終於可以和丈夫過悠哉的兩人生活,但丈夫突然猝逝,留下E女士孤身一人,世界的顏色瞬間消失,變成黑白一片。E女周遭的人很擔心她,希望她能寄情於其他事物轉移悲傷,E女依然有持續幫忙社區照顧流浪貓,但只是協助的角色,她希望有貓能到家裡來,但一直未能如願。某天E女士接到親戚小孩的來電,表示要帶兩隻在棒球場撿到的流浪幼貓過來,E女相當興奮,期待牠們的到來。這兩隻貓才一個月大,可惜其中的公貓才來一週就往生了,E女將心力都放在倖存的母貓身上,取名為小麥。小麥相當活潑,愛在家裡跑來跑去,用壁紙磨爪,明明不久之前家裡還非常安靜、一片死寂,如今能一直聽到小麥到處走動的聲音。也因為小麥的到來,E女士恢復正常規律的生活,早上六點會被小麥叫起床,即使還想睡一會兒,小麥已經在呼喚媽媽準備早餐了。給小麥餵食完,玄關已有許多流浪貓也在嗷嗷待哺,E女接著準備牠們的伙食、並打掃浪貓的便溺處。E女士的一天,從做家事、洗衣服到中午小憩看電視,小麥都陪在身邊。晚上10點小麥已在被窩stand by等著媽媽一起就寢,如果沒有準時過來牠還會跑去呼叫,如果沒有把床鋪好,也會被小麥拍肩膀催促。過著如此充實規律生活的E女士,人生不再是黑白,再次點綴上了色彩,而原本全身都是白色皮毛的小麥,隨著年齡增長,也開始長出雜色的毛髮。E女士和小麥在一起生活已過了兩年,丈夫離世後,E女的寵物第二人生也正幸福圓滿地進行中。⭐️「寵物健康我守護」徵文邀稿中 賺獎金6000元幫毛孩加菜!陪你在家度過苦悶疫情的毛小孩,歡迎來分享牠的健康小故事!來信需附上寵物簡歷與照片,不僅有高額獎金,還有udn文創精美授權贈品等著你喔!(點擊上圖瞭解更多活動詳情)活動截止日為8/24(二),歡迎踴躍投稿!
-
2021-08-07 養生.人生智慧
作家、編劇、校長…全心投入 歡樂阿公小野任何領域都不猶豫
說起小野,有人想到小說「蛹之生」那懷抱理想的熱血青年,有人認識的是「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的催生者,有人記得的是陪伴一雙兒女成長的企鵝爸爸,也有人說,他是「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校長。出版了一百多本書、參與超過30部台灣電影編劇的小野,長年參與社會運動,也是「千里步道運動」的發起人之一。很少有人的一生如此「斜槓」,以那麼多不同身分被認識。問小野此生是否還有未竟之事?「沒有,因為我的人生從來沒有規畫,規畫了也都會變。」念了生物系卻從事電影工作、人生事業衝刺期卻回家陪孩子、50歲的人生「中點」轉入電視圈,現在又做起了教育。小野的人生,每個階段都勇敢選擇了真正想做的領域,在每個領域中都全心全意投入。「想做什麼就趕快做。」他推動千里步道運動時常說,步道與步道最近的距離就是「起身出發」,「美的、好的事物就在身邊,想做什麼就去,不要猶豫。陪小孩也是。」他知道,人生遺憾在所難免,但是還好你做了,遺憾可以減到最低。現在,小野的日記裡畫了一個鐘,提醒自己人生有時,要好好把握,珍貴時光就是要體驗最美好的事——再看一次喜愛的電影、重聽很美的音樂,參與重要的活動。
-
2021-08-07 養生.人生智慧
「人生第二階段的父親節」歡樂阿公小野珍惜陪伴時光
父親節將至,對於每個「阿公」來說,「人生第二階段的父親節」的滋味鐵定和當爸爸時不同。擁有4個孫子的「資深阿公」小野,今年將度過第9個以「阿公」身分過的父親節。小野近期臉書貼文都是和孫子相處的趣事,有時鬥智有時鬥勇,在疫情延燒的日子,祖孫日記深受喜愛,「歡樂阿公」的形象深植人心。但小野說,這不是他意料中的生活。小野的人生里程和一般人不太相同,37歲就從中影退休回家陪小孩,大量時間和青少年兒女相處,那個時期創作出許多童話和親子散文。50歲重返職場的小野,有好多想做的事,希望啟航到全世界,和許多人想要退休含飴弄孫的心情大不相同。收心當阿公 帶孫玩樂更瘋狂60歲的小野更忙了,大孫子和大外孫出生時他正在美國郵輪上旅行,接到當阿公的消息,「好像在作夢,好不真實。」當阿公的前兩年,他依舊投入重要議題、參與運動,「我兒子覺得我很好笑,他的小孩都見不到阿公。」一直到小孫女報到,他才驚覺:「我有4個孫子了!」那時太太協助照顧孫子們也需要幫手,曾經遠颺流浪的他,終於「回家」成為真正的阿公。生物學背景的小野相信大自然,喜歡帶孫子到大自然裡散步、遊戲;他為孫子說自編的故事,寫、畫日記;他玩起來比孫子更瘋狂。孫子會在玩了一整天要回家前問他:「阿公,明天我們從早玩到下午好不好?太好玩了。」孫女曾在日記上寫:「今天我好幸福,阿公和我們玩打打殺殺的遊戲。我好開心。」看孫像自己 但又完全不相同生命第二次陪伴孩子,阿公身分更從容、有更多觀察。例如同樣的對待方式,但4個孩子的反應卻大不同,讓他更相信人出生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帶著某些本性而來。聊起孫子經,小野總說大孫子熱情、好奇又衝動,個性和他最像,但又補充,「小外孫也像我,像另一個我,敏感卻愛哭」。成為阿公的小野,同時也在面對自己的老去,對人生的了解愈來愈深刻,更清楚看見人生的道路、自己的模樣,所以會在孫子身上看見不同的自己,那個未經雕琢的、沒有社會化的本性。「你會在他身上看見一點點自己,但他又完全和你不同,這對阿公來說是很奇特的經驗。」昔醉心工作 今享受爺孫互動好久以前,太太鄭麗貞曾提醒為人父的小野:「你再不陪兒子女兒,他們就再也不需要你了。他們會長大,你的人生會錯過。」後來他選擇在家工作,陪伴兒子最困難的青少年階段、女兒想休學的高中時光,為彼此生命寫下許多故事。幾年前,鄭麗貞對著還在雲遊四海、醉心工作的小野說:「你會錯過最好的時光。」鄭麗貞認為,為人爺奶,能和孫子親密互動、提供生活照顧的時光只有短短幾年。這次,小野同樣選擇了陪伴。
-
2021-07-13 養生.人生智慧
50後還不隨遇而安,就是在跟自己過不去!詹慶齡卸下主播身份:只想讓自己「舒心」每一天
「我在廚房裡做喜歡的料理,雙手一邊準備著食材,一邊情不自禁地哼著歌、跳起舞來;我老公回到家看到我愣了一下,我想他一定覺得.....老婆退休後怎麼變得『怪怪的』?」 詹慶齡開玩笑地聊到現在的閒逸生活,其實她並非真正退休,手上仍有節目、要教課;但她退下主播台後,享受著慢活的從容,就像她不經意地踏著舞步,隨順著人生的河流慢慢舞動,在熟齡之前,吟唱出自己的安定與幸福。 內向害羞,卻被推上主播台 「我小時候是比較害羞、內在的人,不太擅長與陌生人說話,是那種別人多看我一眼,我就會不自在的人。能成為主播,又一做便是十多年過去,我想是我願意順著各種因緣際會,也珍惜貴人們給的每次機會,踏上從未想過的主播人生。」 詹慶齡細數著往昔種種,眼裡盡是溫柔。「想當初,我大學畢業後也跟所有年輕人一樣會感到迷惘,為了躲避現實生活,一度還『逃到』美國去。」可是「逃兵」的日子沒有太久。 欣賞她的學姊介紹她到《兄弟象雜誌》,賞識她的職棒雜誌主編陳芸英,又將她介紹給媒體老闆邱復生,展開她更加意外的旅程。 「現在我主持著閱讀節目,本來想一切都會很安穩優雅吧!可是這份工作,我要更有系統性地讀書,花很長的時間去了解作者的思想與精神,還是會有『工作壓力』,但我非常享受。一方面感受到世界的廣闊無盡,一方面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而努力學習,這是非常愉快的體驗。」 不是決斷的她,選擇接受安排 詹慶齡談到她每一個人生階段,總是不疾不徐;可是她並非人生毫無損傷,只是似乎她輕輕放下了。 她說,人生其實不難,而是取決於我們是否接受自己的選擇。 「有些人會覺得我的生命很『順遂』,那是因為我的人生,很多時候不是主動做選擇,而是被動地接受。其實『選擇』是最難的事,我不是個很決斷的人,無法義無反顧,但也因為接受被動安排,給予生命很多的恩賜,讓我有更多時間細微地觀察與體會。」 「我也曾為了自己所選擇的事,撞得頭破血流過。當下覺得很困難、很苦,但過了若干數十年來看,又會感謝自己當初的自己,因為如果沒有跌倒,就沒有蛻變。」 徬徨難免,要先肯定自己 詹慶齡說,人過中年,對未來也會有許多徬徨,回首往事,那些許多懊悔遺憾,說放下又談何容易?因此,首先要接受自己的選擇,再來,就是肯定自己。 「我認為不要用『對錯』去定義任何人,包括不要去定義自己。即使你選擇不同的路,會不會也能走到同樣的結局?人生風景不同,過程或許有點悲傷,但無論如何,這些都成就現在的你,現在的你是重要的,痛苦是有意義的,感謝一路的發生,終究成為這樣的我。」 這幾年,她從「閱讀」中得到更多啟發與滋養。 「我有太多書想分享給大家了,其中一本是楊定一博士的《不合理的快樂》。他透過腦科學分析告訴我們,當快樂來自於外界,例如買了件昂貴的衣服,或符合他人期待等等,快樂很快就會消逝掉,這跟腦部構造有關。只要我們能突破這層迷障,就能找到『永遠的快樂』。」 從閱讀中,得到滿滿滋養 「還有一本是曾寶儀推薦的《大地歡喜的感恩奇蹟》,你知道嗎?開始閱讀這些名人推薦的好書後,我得到一個又一個的驚喜。」 談起所愛之書的詹慶齡,看起來容光煥發,其實「書」,也是女人美麗的最佳保養品。 「人從中年走到熟齡,我想任何人還是會感受到壓力,有許多現實的考驗和變化要面對,環境很辛苦,不用為難自己,要怎麼隨遇而安?其實到了中年還不隨遇而安,你就是在跟自己過不去!」 「你過往名片有多顯赫,拿過多少第一名都不重要,那只是你生命的一瞬,告別主播後的我特別有感,你的過去不會照耀你的未來,只有你的心可以,你可以決定要過怎樣的熟齡生活。」 不管別人眼光,只在乎重要的人 「我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他們根本不認識我,對我重要的人,才需要我的在乎;我過好自己的日子,生活舒不舒服,其實一切都是自己的感覺。 」 詹慶齡給在退休後,即將展開第二人生的朋友們一段話: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在一路上有很多的「助緣」,那就是對的,但如果有很多的「逆緣」和「警示」,就表示要停下來了,好好想想、整理自己,再繼續向前。●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他黃斑部病變釀失明!醫師:常吃2食物,可有效延緩眼睛老化.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練健美奪牌、繞著地球跑全馬!57歲「阿嬤」心中無齡:不開美肌,愛上每階段的自己
-
2021-05-14 養生.抗老養生
每個階段都要動,更年期更是為運動存摺存肌力!婦產科醫師給熟齡女性的4運動建議
如果更年期前與後,都很少運動或不運動,那麼骨質疏鬆、五十肩、退化性關節炎,就可能找上身。有時是身體的一些不方便,長期下來也造成生活很大的不便,如果生病了,有運動的人也會有較佳的體力,好得更快。「運動讓我的人生有了很多的改變,我的外觀與生活都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說話的烏恩慈,是禾馨醫療的婦產科醫師,大家都叫她烏烏醫師(註一),面目清秀的她,卻有運動員般的體格與絕佳的氣色。她身體力行地告訴你,如何活得健康又快樂。祕訣其實很簡單,作法呢?現在就來分享給你。 許多人都說:「等我退休後,我就要四處自在地去旅遊。」可是又會有另句話出來:「但等你出退休,體力還跟得上嗎?」 退休到處旅行,體力肌力也要跟上 退休要準備好幾本存摺,其中一本就是健康存摺了,在更年期前後培養運動習慣、儲備健康存摺,當肌肉愈來愈強壯且有彈性,可以預防關節炎、五十肩、骨質疏鬆等。 因為運動能維持關節的靈活,使得肌力、體能、平衡感於良好狀態,隨著年紀增長,還能避免摔倒而骨折,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 更年期是關鍵,女人輕鬆動起來 「我觀察許多姊姊妹妹很少運動,非常可惜,可能是有很多誤解的觀念,像是以為會變成『金剛芭比』,或是擔心被以為是『野丫頭』,不夠有氣質。」 「現在通通把這些觀念拿掉,用適當、安全的運動與肌力訓練,會讓你身體線條更漂亮,人有精神、氣色更好,變美麗也變健康!尤其是更年期前後的你,這是影響未來身心健康的關鍵時期。」 烏烏醫師拿自己舉例,前幾年歷經新婚、升任主治醫師後,體態從「略顯豐腴」到「很顯豐腴」,還以為是穿了「顯胖」的衣服來自我安慰,直到朋友「推坑」她加入路跑的行列,有研究精神的她,開始涉獵更多運動、飲食相關的知識與文獻。 不到多久時間,她的體脂肪從33%降到了26%,人更光彩,雙眼炯炯有神。(註二)她不僅鼓勵女人在人生每個階段都需要運動,懷孕、更年期、熟齡後也不例外,不只為了美麗,最重要的是為了健康。 運動存摺存肌力,第二人生活得久也要活得好 「只要有合格運動教練協助,注重安全,運動會讓你非常『順』。反之,如果更年期前與後,都很少運動或不運動,那麼骨質疏鬆、五十肩、退化性關節炎,就可能找上身。有時是身體的一些不方便,長期下來也造成生活很大的不便,如果生病了,有運動的人也會有較佳的體力,好得更快。」 烏烏醫師談到,許多女性的肌肉量比較少,可是有一定肌肉才能穩定身體,且肌力足夠時,肢體的運作順暢,才不容易受傷,且運動還能提升代謝,有效調節身體機能,所以她鼓勵各個年齡層的女人都要運動! 不過,姊姊妹妹更年期想運動,還是有幾點要特別注意。 烏烏醫師給更年期女性的運動建議: 1. 運動不能心急,循序漸進 許多人覺得運動很困難、很累,有時候是一開始就訂了太高的目標,反而容易因為達不到目標而放棄。可以由淺而深、由少到多,否則久沒運動的身體要一下達到期待,不僅不可能,還會累積很多挫折。 像是想開始跑步,可以由快走到慢跑,再逐漸增加跑步的時間與頻率。 2. 找朋友一起運動更好玩,有伴還有支持跟關懷 無論是跳舞、登山或其他休閒運動,除了能感受身心的活力與愉悅,和朋友相聚一刻,也是很棒的事! 熟年後要找到一起運動的好朋友,大家一起變得更好、更正向,而且身心還會更健康,真是划得來的好主意。 而這些運動,如果有肌力訓練「加持」,能避免運動傷害又能持續擁有更佳的體力。烏烏醫師就看過有登山好友們,一起來做重量訓練!大夥聚在一起運動的感覺,真的很開心。 3. 讓「專業的來」,預防運動傷害、運動效率高 雖然坊間有不少運動自學影片,但若想要有系統、有計畫性,且安全的肌力訓練,烏烏醫師還是建議找專業教練指導。例如「深蹲」動作,許多人做不來,是因為動作錯了,有為你量身定做的教練協助,就能做得到。 4. 將運動當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中年後的日子更有趣 每個人喜歡或擅長的運動不一樣,可是總是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不管你現在喜歡的是瑜珈、舞蹈、跑步,還是球類運動,最好能找到一個人可以、一群人也很好玩的運動。 讓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又認識三五好友,它不會是難事,而是新鮮事、趣事。 設定運動目標,度過中年危機 「人到了中年之後,事業、家庭已經穩固,但接下來的人生該怎麼走?健康是否有關卡、家庭婚姻有沒有危機?難免會徬徨不定,大家不妨可以利用設定『運動目標』的方式來度過,讓身體充滿能量,心靈也能漸漸沈澱。」 最後烏烏醫師提到,運動是度過中年危機很好的方式,像是許多人就參加半馬、全馬得到滿足感──原來我還是很不錯。要是覺得目標不想訂太高,跳舞、登山,和大家一起參與運動的社團,也可以多多參加,身體舒服了,心情也會好很多,許多「危機」也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了。 烏烏最懂女人生命大小事,想了解她的運動過程,一起提振信心與健康生活,也可以去她的「烏烏醫師」粉絲團逛逛。 更年期的安全運動建議「階梯踏板運動」: 註一:臉書請搜尋「烏烏醫師」 註二:成年男女的理想體脂肪率範圍,男生體脂率正常在14~23%之間,女生約在17~27%之間;成年男子的體脂肪率超過25%,成年女子超過30%,就是所謂的「肥胖」。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經歷2段婚姻,發現自己一個人剛剛好!若為了有伴,待在名存實亡的婚姻裡很無奈.血壓多少才OK?有什麼症狀?高血壓最基礎知識:想真正改善該有的7個態度!.食道癌9成患者是50歲至70歲男性!國健署提6大遠離致癌因子,落實生活中避免罹癌
-
2021-03-04 養生.無退休時代
女人要主動投資,不要想靠老公…理財教母林奇芬48歲漸進式退休:學會「4要」,老後才輕鬆
「人生勝利組」對你而言是什麼?出色的學經歷、令人稱羨的財富,三子具足(房子、車子、孩子)?或是有另一個答案:不僅在做自己喜歡的事,還靠此累積富足的財富、提升人生的格局,又能自在地活出自己的本性!而「活出自己」的代表,就是理財教母林奇芬。 她48歲那年開始漸進式退休,過著自由自在的筆耕生活,而且永遠在做自己熱愛的事:向每個人推廣理財知識,讓每個人能成為自己的「人生勝利組」。 將焦點放回自己,擁有好日子 「離開職場後,我每星期固定3天運動,像是TRX、氣功、游泳;1天學插花,其他時間就寫稿、錄影、演講。這樣10年以來,每個人看到我後,都跟我說,『你的氣色變得很好耶,比以前看起來更年輕,人也看起來好放鬆。』因為我在這10年來,不斷告訴自己,我做了最正確的選擇,從工作中釋放出來,將焦點放回自己身上。」 從光鮮亮麗的理財媒體社長退休後,林奇芬轉為自由的專欄作家,生活多采多姿,不僅讀了政大EMBA,屢行她不間斷學習的人生原則;也能用理財專業、撰寫文章累積收入,堅持做對社會大眾有益的事。能在第二人生活得更加自在愜意,林奇芬說,要感謝48歲前的自己。 「我覺得人要持續工作,才不會跟社會脫節。我現在走『個人經濟』,自由撰稿是我很喜歡的工作,我開始擁有更多的『自我』,但要不要工作,選擇權操之在我;過去我有儲蓄資產,才能接受現在的不穩定收入。女人要有錢,未來才可以無後顧之憂。」女人要主動投資,不要想靠老公 被稱為理財教母的她,看過高樓起、看過樓塌了,股市的「12682」傳奇數字到跌到只有2000多點,台股的興起、勃發、震盪與低谷,林奇芬全都經歷過,要說她是台灣股票基金投資的「第一代」,一點也不為過。 「我是比較積極的職業婦女,從年輕時就很有理財觀念,認為經濟上不需要靠老公,很早就決定我要有自己的事業,在工作上非常賣力。我第一次跨入職場時,台灣只有4家基金公司,我就展開了第一波採訪;當時出版的環境很好,我們還出版了第一本理財專刊、第一本基金總覽。」 林奇芬用自己數十年的投資經驗分享給大家,雖說投資雖然愈早愈好,但無論何時開始都不嫌遲;最重要的是要自己主動吸取理財資訊、內化後成為理財知識,再形成自己的判斷能力,千萬不要聽信明牌,要主動投資而不要被動推銷。 「如果跟著別人買、聽理專買,到時候連自己怎麼賠錢都不知道,所以買股票的人,80%會賠錢;不敢投資的人,把錢放銀行,最後,財富總集中在少數人手上。」 中年後投資心法:選能降低風險的 林奇芬說:「我建議學習投資,可以的話,愈早開始好,因為當你年紀愈來愈大,就會較難承擔風險,甚至很難願意賠錢學功課。」 主動積極的林奇芬,透過長期的市場分析與投資眼光,讓自己漸進式退休之路,每天過得豐盛又愉悅,對於跟她一樣的漸進式退休族群,她也有簡單又有效的投資方法。 「我一再分享給大家的投資方法,就是買定期定額股票基金。」 「可是有個前提是,不要聽理專的行銷話術。如果你已經是退休族,你需要有現金流,就是要思考,你需要單利還是要複利?可以挑選台股、美股、亞洲股,長期追蹤績效,真的沒時間,就買定期定額3支ETF。」 「隨著年齡改變 你可以加一點債券。中年債券就可以增加到3成,退休後增加到7成;因為債券波動小,它會還本,屬於防禦性理財;但若想要資產成長,就要用股票長線,因為大部分股市,每過幾年就會創新高,長線是成長的。」 人生最重要5件事,立下目標往前走 林奇芬在熱情、專業、職志、使命,找到人生美好的交會點,不只擁有老伴,也格外珍惜老朋友,與讀EMBA的「學姊社」好朋友們一起陪伴彼此,旅遊、爬山、辦活動,也持續推動理財知識普及化。 「人生最重要5件事:事業、財富、人際關係、健康、生活,我都已經擁有,下一個10年,我也是一樣延續,再往下走。」 立下目標便勇往直前的她,無論在哪個時代都能成為標竿。投資理財無關性別,而是關於對自己人生責任有多在乎,在喜愛的事情上努力不懈、絕不讓步,就是她愛自己的方法。 林奇芬的中年「4要」投資學:1、要主動投資而不要被動推銷、不要聽信明牌。2、學習投資、要自己學會思考,自己挑選基金。3、沒時間研究,就買定期定額3支ETF。4、年齡越長,投資要加點債券,中年時比重3成,退休後增至7成。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營養師教你擬定「減糖4計畫」,讓瘦身更給力!.比起健美線條,中年後更需著重「功能肌力」訓練!對抗肌少症,4種居家運動最有效.57歲小三難忍7年地下情,想爆料逼情夫給錢分手!當激情變調,小心反被咬一口
-
2021-02-27 養生.無退休時代
你想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 27年志工徐爸上山下海護生態
你想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還是四處遊山玩水?這一題,人稱「徐爸」的荒野保護協會宜蘭分會分會長徐朝強早在退休前12年就思考過了。徐爸因偶然讀到《思源埡口歲時記》書中的一席話:「21世紀最好的消遣活動是當志工」,讓他在尚未退休前,就決定展開自己的志工人生。70歲徐爸 退休比上班更忙70歲的徐爸至今已有27年的志工經驗,從搶救生命到環境保育的志願服務項目,他無一不涉獵,這使他在宜蘭小有名氣,卻也使退休生活變得比工作時還要忙碌。但他一點也不在意,反而笑著說道:「我很享受,而且忙得很痛快!」到底是什麼樣的契機,讓徐爸如此熱愛當志工,而且願意無償投入環境保育工作,再忙也不說累呢?這就要從他到空中大學上課談起了。喜歡嘗新的徐爸原本在學校當公務行政人員,秉持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他向空中大學申請進修。「當時的老師說,如果想讓人生像彩虹一樣的繽紛,就應該有第二人生,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做不同的事。」偶然一句話 開啟第二人生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激發他規畫起第二人生,想找到工作以外的興趣。好巧不巧,他在翻書時又瞧見一句話:「21世紀最好的消遣活動是當志工。」這句話出自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徐仁修的著作《思源埡口歲時記》。徐爸前後被這兩句話深深影響,於是主動報名成為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那時是民國82年,他還沒從工作崗位退休。此外,他也同時報名擔任太平山的國家森林解說宣導志工,以及生命線協會的協談志工。換句話說,他不只要學習與求助的民眾對談,還要了解太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人文歷史,同時跟著荒野保護協會一起關注自然生態及環境保育的相關議題。怕錯過傻勁 退休前就投入人都還沒退休,要顧及工作,又要兼顧志工服務,不累嗎?徐爸坦言不簡單,但他也相當幽默地比喻道:「如果想結婚卻不趕快結,會錯過那股傻勁;如果想當志工卻等退休後才投入,也可能因為無法即時轉換心態而放棄。」憑著這股傻勁,徐爸再陸續加入不同的單位當志工,包括:宜蘭監獄、宜蘭縣政府警察局與少年隊、冬山河生態綠舟森林公園、仁山植物園、羅東水資源回收中心、羅東運動公園等。這讓徐爸在94年退休後,很快就習慣四處跑的全志工生活。當時的他只有52歲,算是退休族裡的「年輕人」,常常戴上一頂漁夫帽、披上一件防風衣、套上一雙防水登山鞋,再帶著一台相機,就「出任務」去了。也因為他對志願服務有極大的熱愛,不只得過多項獎章,民國101年更獲得「全國志願服務績優金牌獎」,算是志工界的最高榮譽。荒野保護協會 影響他最深不過,影響徐爸最深遠的志願服務,還是在荒野保護協會當志工。荒野保護協會民國91年成立宜蘭分會,徐爸是分會的重要幹部,近年則接下分會長一職。為什麼影響最深?徐爸說,人們對所處的環境本就應當善盡關懷責任,例如他前陣子才和夥伴們沿著北橫公路,一路從桃園拉拉山行腳回到宜蘭,一邊走一邊淨山,同時向路過的當地居民和遊客宣導「無痕山林運動(Leave No Trace)」的概念,降低環境迫害。什麼是「無痕山林運動」?徐爸解釋,這是林務局的政策,呼籲人們以減少衝擊的活動和行為,達成親近山林的體驗,愛護台灣這塊美麗寶島。維護無痕山林 記住七準則無痕山林有七大準則,包括:事前充分的規畫與準備、在可承受地點行走宿營、適當處理垃圾維護環境、保持環境原有的風貌、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尊重野生動植物、考量其他的使用者。由於一般人到山上健行多是一天來回,徐爸又將七大準則簡化為8個字:輕裝、簡食、慢行、寂靜。徐爸舉例,想帶午餐上山吃,午餐就應使用最簡單的包裝,最好是可再利用的塑膠盒,下山帶回家清洗再用;若用塑膠袋則應帶回家丟棄。另健行應安靜不喧嘩,別干擾到動物的作息。「而且到野外首重安全,可別穿著高跟鞋上山。」憾山間垃圾 籲培養生態心「可惜的是,百姓需要更多的教育來培養『生態心』。」徐爸感慨,山路邊坡或懸崖下方常見被遊客隨手亂丟的垃圾,例如去拉拉山一趟就撿了10大袋垃圾回來。「最常看到的垃圾就是飲料瓶和菸蒂。」如何培養「生態心」?徐爸說,他們習慣在上山行腳後的回程路上,在車上做分享會,回想當天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與所學,最後進行反省與檢討。此外,荒野保護協會也會主動向國中小學接洽,派志工前往校園授課,讓「生態心」能從小培育。徐爸不只是與荒野保護協會的夥伴倡導無痕山林,也相當關注全台各地的保育議題,例如他們曾經響應全國環保團體,反對國光石化在彰化大城濕地開發;或發起桃園大潭藻礁的公投,拒絕中油新建天然氣接收站,目前還在連署中。為倡導環保 不惜跟監抗爭「我們對環境保育的倡導是非常認真的,比政府更積極而且出力更多。」徐爸很直白地表示,如果道德勸說無法阻止業者開發,他們就會發動連署抗爭、跟監查察或向民代陳情,「我們時常笑稱自己是荒唐野蠻的一群人。」這也代表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為了宣導環境保育,必須上山下海,不像一般志工待在同一地點就好。「幸虧我們很有熱忱,否則真的又耗時又花錢。」徐爸目前的生活是一周七天都當志工,雖然忙碌,但也忙得精彩。「鐘鼎山林,各有天性。」他強調,退休後做什麼都好,日子開心最重要。他也會偶爾排假,暫時放下志工工作去旅遊,放鬆身心,也能發現更多環境保育的好教材。聊天互動健行 當志工養生徐爸會當志工到什麼時候呢?他笑道:「等到有人叫我這位阿伯別再出現為止。」他說,其實當志工也是一種養生方法,因為心有歸屬就有固定的生活節奏,又能常常與他人聊天互動、爬山健行,有助熟齡族保持身心健康。面對自己的退休生活,徐爸可是給自己打了高分。他認為,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只要沒有財務困難,建議在經濟許可下早點退休,開展第二人生,「心態上比較能笑話由他,也不用再過於在意別人的評價,人生更瀟灑自在!」
-
2021-02-04 養生.無退休時代
女人40更有自信美!明星藝人指定彩妝師:做4件事扔4樣東西,讓第二人生有新生命!
經常在各個國家分享流行彩妝的游絲棋,從去年開始放緩了奔波的腳步,把生活重心從工作轉移到自己的身心靈,像是意外地從疫情裡得到珍貴的禮物:與自己好好相處。外在無論如何保養,內在也要同步滋養,讓人無法忘懷的魅力,總是從內而外。 「我覺得人累的時候就要休息,不需要不勉強自己,現在就是讓自己暫緩腳步,沉澱自己。但是你問我退休計畫?我完全沒有退休計畫;其實,不需要等到某個歲數才是『退休』,更何況我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彩妝),會做到完全不想做的時候,才會停下來。」游絲棋說。 眾多明星藝人指定彩妝師的游絲棋,私下喜歡氣功、瑜珈、爬山,在動靜之間舒展身體、自我覺察。暫別過去汲汲營營的日子,現在的她用行動去體驗自己想要的幸福。 一、把自己顧好,擁有正能量 現在的她,看起來內外透亮,她說,關鍵不在於你做了什麼,而是跟你的「意念」有關。「有次聚會,我遇到一位很久沒碰面的朋友,她與我聊到一些身心靈療癒的方法,也帶著我嘗試體驗,因此開始對自我探索有了興趣,展開自己的療癒旅程。」 游絲棋多年來在臉書上分享勵志箴言、傳遞正能量,但她也說,唯有自己走過一遭,才知道箇中滋味。 「我在臉書上的分享,都是我生活上的感觸,人為何要經常彼此鼓勵,因為最難的就是『轉念』了。念頭沒有轉,就會重複一樣的行為,困在同樣的負面情緒裡。」 二、相信自己,從現在開始改變 在物質世界闖蕩太久,有時會忘了回到自己的心。游絲棋說,自己常聽到很多人說要改變,但光用嘴巴講是沒有用的,而是自己願意真正相信,變成自己意志的一部分。 她認為,人到了中年,是檢視人生「到底要什麼的」的好時機,未來熟齡後要走向哪條路,就看你現在決定要過什麼樣的人生。「相信,就會實現;如果還沒實現,就要問自己,你是真的相信嗎?」 三、丟掉不合宜保養品,每天勤按摩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後,也要用行動來實現自己夢想中的人生!游絲棋分享,熟齡後要有晶亮嫩滑的肌膚,就要用雙手呵護出來。「不管你有沒有醫美、上沙龍保養,仍是要天天勤於居家保養。」游絲棋說,中年肌膚保養秘笈,第一點就是:先丟到不合時宜的保養品。 「我們現在還在用20歲用的保養品,就是不合時宜了。像我的皮膚也會乾燥、脫皮,就要使用高滋潤度產品,若使用過去的保養品,擦了就是沒效。」適合熟齡肌的保養產品被研發出來,是有意義的,「上了年紀容易暗沉與蠟黃,除非你有超強基因,不然我們還是要丟掉年輕時使用的保養品。」 再來,身體要運動促進代謝,臉部當然也需要「促進」一下。 「我會按摩臉部、刺激代謝,用平常的2到3倍保養品,按摩臉部超過5分鐘,之後多餘的保養品,再擦掉就好。現在許多人在網路上都有在分享『臉部按摩』法,有人用精油按摩或使用小工具,我覺得找到自己喜歡、習慣的方式最重要。」 四、掌握彩妝重點,勾勒輪廓、點亮氣色 「我建議熟齡朋友們,在選擇粉底上要接近自己的膚色,挑選具有滋潤配分、粉底很細緻的粉底,讓臉色自然好看,滋潤度夠又細緻,才不會有『卡粉』的尷尬狀況。最好的粉底是讓人看不出來,從臉上消失,越接近自然膚色的粉底,才能打造你的好氣色,臉部五官也會更立體。」 另外,盡量避免大濃妝,簡單的畫眉毛、擦點眼影、淡淡口紅,讓人感到清爽又有魅力。如果當天氣色沒那麼好時,再選擇用偏紅色的口紅,來轉移視覺注意力。 熟齡彩妝,重點在於點亮五官,下手要輕,反而不要過於濃豔;善用彩妝來凸顯內在氣質,表現自信風采。因為隨著年紀增長,女人最美的,莫過於舉手投足的魅力。 擁有4樣東西和扔掉4樣東西 擁有了自信,游絲棋說到了一定年齡,必須扔掉四樣東西還有必須擁有四樣東西,期待每個熟齡女人都能創造自己的新生命。 必須扔掉四樣東西:1.沒意義的酒局。2.不愛你的人。3.看不起你的親戚。4.虛情假義的朋友。 必須擁有四樣東西:1.揚在臉上的自信。2.長在心裡的善良。3.融進血液的骨氣。4.刻在生命裡的堅強。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她花半輩子照顧罹癌夫,卻不如一個外籍看護!一件事告訴我們:在這世上,最重要的是自己.晚上睡得很好,白天卻總是想睡、精神欠佳?善用4招,改善這5種睡眠障礙症狀.妳不把錢給弟弟,就別回娘家!她被情緒勒索半輩子,面對「不孝」兩字,只能這麼做
-
2021-01-23 養生.抗老養生
最簡單的抗老祕訣!葉金川走遍世界, 靠「登山」玩出快樂第二人生
登上尼泊爾海拔超過4100公尺高山,腳踩皚皚白雪,抬頭望去群山環繞,遠處的魚尾峰閃耀著迷人光彩,流連忘返於眼前的壯麗山景;又或是踏上秘魯馬丘比丘小徑,一步一腳印登上2400公尺的「天空之城」,遙想古印加帝國的輝煌歷史……葉金川的旅行總和別人不一樣,山,是他的不老泉。20歲迷上爬山、60歲前征服台灣百岳,每次出國旅遊都要搭配一座山才過癮!登山健行足跡遍及亞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的他,最高紀錄是征服海拔5137公尺的土耳其第一高峰阿拉拉山,為人生留下精彩回憶!70歲的前衛生署長、中華民國登山健行會副理事長葉金川是出了名的愛爬山。當年就讀台大醫學系時,他加入登山社,不是因為興趣,只是社團選擇不多。 沒想到,大二首次參加登山活動,花了1星期從玉山主峰走到中央山脈主峰秀姑巒山,就讓他深深著迷於山岳的美麗及攻頂的成就感,從此上癮! 洗滌心靈、排解壓力,登山成終身興趣 自大四開始,課業繁重,畢業後更是為了工作忙得不可開交,葉金川有好一段時間沒登山,「一直到35歲發現體力走下坡,才開始重新爬山。」 只要有長假他就往山裡跑,除夕夜吃完年夜飯,別人守歲他登山,起初太太張媚無法理解這股「狂熱」,卻在50歲後也加入登高山的行列,成了老公的最佳隊友!退休前,登山之於葉金川,是洗滌心靈、排解都會壓力的最佳解方。「環境改變了,你的想法就不一樣了,不會再去執著誰說你壞話、誰背後捅你,都不重要啦!」踩著山徑、調整呼吸,雜亂的思緒逐漸澄明;山,為大腦充飽了電,人生又有力量繼續前行。長年登山、運動,葉金川練就了一身好體力。60歲後,工作量減少,長途旅行機會多了,每次出國都有「山」相伴。 日本北阿爾卑斯山、馬來西亞神山、紐西蘭米佛步道、非洲吉利馬札羅山、秘魯馬丘比丘及彩虹山等地都有葉金川和張媚攜手走過的足跡。 夜宿帳篷!徒步四天三夜登上馬丘比丘 63歲時,葉金川秉持「退休,就是要做一些瘋狂的事」的精神,寫下想要自我挑戰的8件事,其中之一就是造訪通往印加帝國遺跡「馬丘比丘」的印加古道,最後也真的實現了! 有趣的是,葉金川不像多數遊客搭火車和巴士登頂,而是在嚮導帶領下徒步4天3夜上山,每晚夜宿帳篷、沒得洗澡,在雲霧繚繞的安地斯山脈中,越過海拔4200公尺的隘口,最後抵達2400公尺的馬丘比丘城,親自揭開絕美天空之城的神秘面紗!當地規定,每名登山客需有2名工作人員隨行,一路上的吃住及行李搬運全仰賴他們。「我們團員12個人,他們就要有24個人,要搬帳篷、睡袋、地墊、餐桌、廚房、廁所還有食物啊!你自己背你的水、雨衣,還可以寄放7公斤行李在他們那裡。」 工作人員各個身懷「絕技」,每人至少扛著30公斤行李上山,連煮飯用的瓦斯桶、鍋碗瓢盆都是這樣背上去,時間一到立刻變出「帳篷餐廳」供應熱騰騰的三餐,連炒飯都吃得到! 走在人為破壞不多的印加古道,可見高聳蒼鬱的群山、石階建造的梯田、自然放牧的羊駝,旖旎風光令人驚艷。 每天6~8小時的路程,對葉金川來說不難,倒是徜徉在這數百年歷史的古道,親眼見識建築工法、天文成就卓越卻仍有許多謎團待解的馬丘比丘城,是前所未有的體驗與感動!尼泊爾高山朝聖!享受群山環繞的冰雪世界 葉金川的海外登山經驗豐富,雪中健行也難不倒他。 位於尼泊爾境內、喜馬拉雅山脈的安納普娜基地營(Annapurna Base Camp),四周盡是動輒6、7千公尺高山環繞,壯麗群峰吸引無數旅人,但來這裡不是為了登山,反而是「看山」,尤其是尼泊爾文化的神聖象徵、從未有人攻頂的「魚尾峰」。 葉金川曾在夏、冬兩季造訪,第二次旅途中遇上大雪紛飛,和張媚身穿橘黃色雪衣雪褲,開心高舉登山杖,在一片銀白世界中見證了大自然的雄偉磅礴。 他回憶,那兒的清晨,有流星雨劃過蒼穹;日出時,渲染得魚尾峰從閃耀金黃幻化為潔白無瑕,都是人生前所未見的綺麗。白天,坐下來喝杯啤酒或咖啡,一邊眺望四周由白雪覆蓋的山頭,也是一大樂事!東亞三山好選擇!新手也能挑戰登山樂趣 事實上,葉金川的海外登山旅行不見得都跑遠,去得最多的反而是日本,尤其推薦北阿爾卑斯山(飛驒山脈),其中的立山、劍岳、槍岳、穗高岳、上高地等都是享受登山樂趣及美麗風光的好所在。登山族若想嘗試有點挑戰性,又能兼顧安全及預算的行程,葉金川建議,不妨來一趟「東亞三山」─台灣玉山、日本富士山、馬來西亞神山之旅! 三者景觀特色不同,富士山富有日本文化意義,神山則是東南亞第一高峰,都值得走一趟。他曾經帶著親友一行人組成「老弱婦孺團」攻頂富士山,相當有趣。不過,今年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出國行程受阻,葉金川推薦10條適合一般民眾挑戰的國內登山路線,也能輕鬆享受山林之美。與山結緣半世紀,葉金川的第二人生因山而遇見更多美好驚奇,而他追尋的每一個與山有關的夢想,也讓生命更有價值。他認為,體能巔峰在25歲、事業巔峰是50歲,但人生最高峰卻是在75歲。熟齡之後仍能追求夢想,留下令自己感動的回憶! 此外,他強調,隨著年紀增長,老化不可避免,但可以延緩,尤其要延遲衰弱,縮短老年失能的時間。爬山,就是他活化體能、對抗失能的抗老秘訣,也是樂活的真正實踐。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人際關係的矛盾都是從「我以為」來的!要讓自己變得更可愛,多些體貼、少點自以為.獨立的人,能專注有興趣的事,感受氣定神閒!50後的成熟,是一個人更能承載住自己.熟齡媽媽:我不圖子女養我,只求他們以後過得比我好
-
2021-01-13 名人.施昇輝
施昇輝/「破產上天堂」是第三人生花錢最高境界 但花完還沒上天堂怎麼辦?
從電影看第三人生12:《媽媽咪呀》第三人生的花費都是打九折這部將瑞典最知名合唱團ABBA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串連成一部歌舞劇的《媽媽咪呀》,成功地把希臘小島的浪漫與歡樂深植於觀眾的腦海中。2014年,我決定和太太一起去地中海搭郵輪,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行程裡包括了希臘的密克諾斯島。太太雖然很興奮,但也有點擔心旅費太貴了,因為一個人要25萬8000元,兩個人的花費就超過50萬元。我提出兩個理由,終於讓她安心跟我去搭郵輪:第一、我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財經專家,而且幾年來靠著投資「元大台灣50」(0050),真的都能輕鬆賺到不錯的報酬,因此就算花了50萬元,以後一定可以賺得回來。她聽完這個理由,無異議同意了。第二、其實這一次的旅行只要「花」45萬元。她問我是不是已經和旅行社談過,然後他們同意給我們九折價?我說:「並沒有,我們還是要『付』50萬元。」她很困惑地接著問:「那你為什麼說只要『花』45萬元?」我回答她:「如果我們不去搭郵輪,當然可以省下50萬元,但這筆錢就會成為子女未來繼承的遺產,到時候會被課10%的遺產稅,也就是說,他們要拿5萬元繳給國家。」她還是不懂,接著問:「這是什麼意思?」我接著做了結論:「換句話說,這5萬元不管我們要不要去搭郵輪,都不再屬於我們,因此雖然我們『付』了50萬元,但其實只『花』了45萬元,另外5萬元是國家幫我們出的。」她終於聽懂了,這才有了後來這趟我們畢生難忘的郵輪之旅。從上面這個例子,我相信大家都能認同,第三人生的所有花費其實都是打九折。前幾年,遺產稅率還做了修訂,更有錢的人甚至要繳到20%,所以他們的花費就是打八折了。既然打九折、甚至打八折,我們到了第三人生,當然要開心花錢啦!我曾經買過一本教讀者如何規劃遺產稅的書。我看了二十幾頁就決定不看了,因為我根本沒有那麼多錢,何必費神去規劃。對一般人來說,開心把錢花掉,就是最好的遺產稅規劃。在第二人生,我們辛苦工作賺來的錢,有很大一部分要拿去繳稅,任誰都很心痛,尤其是薪水階級,毫無節稅的空間。退休之後,進入第三人生,就可以透過花錢,把稅拿回來。花得愈多,拿得就愈多。這個時候,「節儉」不該再是一種美德。以往的節儉,是為了讓自己能夠過一個經濟無虞的第三人生,現在當然該來好好享受這種成果了。我並不是要大家亂花錢,而是說你如果認為這筆錢值得花,就應該放手去花。除了搭郵輪之外,我有兩次浪擲千金的經驗。一次是2012年在尼泊爾玩飛行傘,花了199美元,另一次是2015年在阿拉斯加搭直升機到冰原上漫步,花了300美元。這種人生可能只有一次的經驗,錯過就不會再來,當然要義無反顧地去花。父母把子女教養成人,已經仁至義盡。到了第三人生,該把剩下來的錢用在自己的身上,不要成天還想為子女多賺一點錢,或多留一點錢,甚至要做到「不留遺產給子女」。「破產上天堂」是第三人生花錢的最高境界,當然很難做到,而且萬一花光了,還沒上天堂,怎麼辦?能夠避免發生此一窘境的方法,就是讓自己每年都有確定的收入能夠入帳,例如去買每年都有5%以上股息殖利率,而且絕對不可能下市的股票,這樣至少能打敗通貨膨脹率,就能毫無後顧之憂地去花錢了。
-
2021-01-09 養生.心理學解密
整理衣櫥是在整理人生!「衣櫥醫生」指點3步驟7技能:中年後也可以很美麗
「我那時是衣櫃『爆炸』了,我被自己購買的衣服壓傷,才會有所覺悟,這樣下去不行!」訴說自己要給外界形象是白色、清新的賴庭荷,其實是在經歷「慘痛」的經驗後,開始鑽研衣著、色彩、形象,現在還有一個稱號叫「衣櫥醫生」,想要活出精彩絢爛的第二人生,打開自己的衣櫃,好好地看一看。 女人的衣櫥永遠少一件,就是找不到喜歡的那一件 「我的客戶比較少有衣櫃爆炸的問題,大部分是不知道要穿哪一件好。所以『女人衣櫥永遠少一件』不是不滿足,而是找不到自己想穿的衣服,找不到自己的『型』。」 賴庭荷說,這幾年「斷捨離」的概念很流行,但這不是口號,也不該淪為習慣;重點不是你要丟掉什麼,而是你想留下什麼,衣服要讓你覺得──「我看起來很美」。 有些人到了50、60歲後,累積了大量的衣服,多少都會有點『囤積』。「我們談的不是衣服多跟少,可以穿一輩子的衣服,本身是不存在的,我們要談的是,這樣的生活品質你是否滿意。」 過去到現在,一定會有捨不得丟、有紀念意義的衣物,但真的會再穿嗎?現在穿出去的衣服,真的可以代表你嗎? 中年之後,無論體態、心態都跟過去有些不同,正是整理人生的大好機會,問問自己,是否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而你所呈現的形象,是否也跟外界接收的一致。不了解自己想要什麼,斷捨離幾次也沒用通常在衣櫥、鏡子前猶豫再三,卻總是找不到喜歡的衣服時,就是該整理自己的時候了。否則如果搭配起來覺得不好看,我們容易懷疑自己,「是不是臉的問題?還是身材問題?我想這是亞洲女性很容易遇到的課題,我們很習慣先攻擊自己。」 所以,整理衣櫥,卻是將人生一起整理進去。 「有次我協助個案整理衣櫥,一層層搬開後,發現裡面有好多攝影、藝術的書,我和她一起進入回憶裡。」 她說,她的男友、老爸認為讀這些會餓死,不斷勸她要看商業管理的書,她也屈服了,但堆疊在那些衣服和書底下,是她的熱情。她拚命買東西,填滿自己的生活,但最終,她只想找回人生真正的路。 許多人斷捨離後,反而感到惆悵;或是過了不久,又需要再度斷捨離。延伸到生命裡其他面向也是,要知道自己要什麼,才能和喜歡的人事物產生連結。 賴庭荷說,許多請她協助的個案會有點感嘆:「為何我以前會這樣呢?」彷彿大夢初醒,也許我們所有問題,內心早已有答案,只是要有個人推我們一把。「所以我說,找到對的衣服,就是走進對的人生;整理衣櫥,也是在整理人生。」 那要怎麼建立自己的風格與定位,走進期待中的美好人生呢? 透過三步驟與七技能,50歲後留下美麗印記 要讓人印象深刻,不妨做以下實驗: 3個步驟:1. 找到跟你有關聯的物件來穿搭。2. 這個物件有沒有辦法重複。3.能不能一直一直地重複它。賴庭荷以賈伯斯為例,「他很清楚自己是蘋果創辦人,他不穿任何有鈕扣的衣服,因為蘋果是第一個沒有Button的手機,他讓自己成為最佳的品牌代言人。他會固定穿高領黑色毛衣現身,看起來不會過於單薄,又有清楚的記憶點。」 7個技能練習,可以循序漸進地天天紀錄與修正:1.身形2.角色風格3. 定色4. 髮型5. 穿著6. 表情7. 姿勢 「我現在有在教學如何自拍,記錄下自己的樣子,以及有意識地改變後的樣子。例如表情的微笑好了,有人適合淺淺的微笑,有人則是和開懷大笑。」 「髮型來說,有人適合短髮,有人適合中短髮......透過這7個練習,來找到適合自己定位,以及要把重點放在哪個部分。」 找到自己喜歡的定位後,不適合你的自然會淘汰,也不用特意去斷捨離了!經常檢視自己,會愈來愈出色。 賴庭荷笑著說,「許多人誤以為青春是最美的年紀,或是以為美是天生的,天生麗質是不可逆的;但以我接觸將近400個故事的經驗分享給大家,『美』是自己給的,只要能為自己負起責任來,我很確定,中年後也會很美。」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不當下流老人!45歲前一定要做對5件事,才能好命過日子.更年期睡眠障礙、婦科問題多,白雁教你3動作促進出汗排濕氣,重拾優雅生活.人際關係的矛盾都是從「我以為」來的!要讓自己變得更可愛,多些體貼、少點自以為
-
2021-01-08 養生.無退休時代
熱愛毛小孩、結緣守護導盲犬!余湘第二人生「利他」擺第一,目標做到90歲
「哇!你們來了啊!你們都好乖喔……」。還沒進屋,就聽到一陣雀躍的聲音,再往前一看,原來智邦投資董事長余湘已經坐在地上,緊抱著導盲犬們笑得燦爛。「我從小在台東就養狗啊,會這麼喜歡拉布拉多,是有次我們去英國坐捷運,看到一隻導盲犬正在工作,牠領著視障朋友坐車、找到座位後,把下巴放在主人大腿上,認真工作又暖心,而且牠們還會自主去繞過障礙物,不只是聽指令而已,讓我感覺導盲犬真的很厲害、很偉大」。余湘難忘的那一幕,正是她與導盲犬的第一次邂逅,也牽起了10多年來的濃厚情緣。 這些年,余湘如願陸續養了三隻拉布拉多,第一隻她視為家人的「弟弟」,就像那隻英國導盲犬,用一生守護著余湘。 2008年余湘腦血管動脈瘤破裂,在鬼門關繞一圈後救了回來,她住院3個多月回家休養,余湘的先生「吳哥哥」,深怕自己打呼會影響太太,提議讓「弟弟」陪著余湘睡覺。40多公斤的「弟弟」漢草好、聰明又貼心,每天繞著她轉、給了余湘滿滿安全感。 「有次我好像是耳石脫落,不誇張,整個天旋地轉,然後弟弟聽到我驚呼,就把牠的兩隻前腳放在床頭、看著我,好像在對我說不要怕,有我守護你……」。弟弟真的一路守護著余湘,直到14歲離世前一天都沒有懈怠過,牠將余湘視為本命,余湘也十足寵溺牠,「毛小孩真的就像家人啊!」 不會因離別就不再養狗 之後,余湘再養了黑拉拉「安安」,卻因為腫瘤7歲就走了。「安安本來可能就沒這麼健康,眼睛有點病變、有時候跑步會歪歪的,但牠很黏人,每次都把全身最大面積靠在我身上……,就算牠有點小缺陷,但我還是很愛牠」。余湘說,比起弟弟高壽離開,安安更讓她揪心。 養狗的人,最怕狗狗離開自己,余湘雖然難過,但卻坦然面對。「弟弟、安安走,很多人會問說要不要繼續養,我說會、一定會,而且一定要,當然會怕離別,但不會因為離別就不再養狗。」 現在家裡的另一隻「弟弟」,上個月意外因牽繩的金屬環脫落、被公車撞到,至今還住在狗醫院。余湘說自己一向理性、不容易動情,但有幾個夜深人靜的晚上,想到弟弟就忍不住心疼落淚。 「我想說我已經很會照顧狗狗,沒想到讓牠被撞」。還好遇到名人維東尼動物醫院的貴人蔡坤龍醫師,讓弟弟能撿回一命,雖然尾巴被迫剪得短短的,但雙腿保住、現在也能站起來了。 把愛投放到導盲犬身上 不只愛自家的狗,余湘也將愛,投放到導盲犬身上。 聊起和台灣導盲犬協會的緣分,余湘說是星星王子牽線,介紹了協會秘書長陳長青(William)給她認識。「William放棄進入法律領域,卻跑去紐西蘭導盲犬學校取得指導員證照、投入導盲犬培育訓練,讓我很感動。」余湘出錢出力,也是導盲犬守護天使。 「每次去協會都覺得這些狗狗好窩心、好想好好照顧牠們,牠們療癒我很多,而視障朋友真的很需要導盲犬,牠們的意義不只是陪伴、提供安全感,更是能讓視障朋友的生活過得更好、更自在」。 儲備訓練師鄭宇恩說,目前協會導盲犬有37隻,培訓1隻合格導盲犬至少要花2年,每隻成本約100萬。在2個多月到1歲半時,於寄養家庭進行社會化訓練,後續再交由訓練師24小時貼身訓練,到了2.5-3歲,開始進行導盲犬與視障朋友的配對過程。 視障者免費申請導盲犬 鄭宇恩提到,只要有身心障礙手冊之法定視障朋友,都可以免費來協會申請,但要能通過第一關「心靈地圖」,也就是由定向老師對申請者進行定向訓練,必須能自己在外面,拿著白手杖行走、不會迷失方向,清楚知道自己走到哪裡去。另外,協會還會評估申請者與狗狗間的個性、步調能否一致,比如說女生牽狗,如果狗顯得比較頑皮,那就要配給男生,才能相輔相成。 配對通過後,就會展開為期1-3個月時間的共同生活,這階段主要是教導怎麼照顧狗狗、如何互動,以及指令訓練等,協會才能安心將合格導盲犬,交給視障朋友帶回去一起生活。 在導盲犬訓練過程中,也會遇到有不合適當導盲犬的。鄭宇恩說,台灣導盲犬協會已取得國際導盲犬聯盟,以及國際輔助犬組織正式會員資格,是台灣第1個擁有雙國際認證的工作犬培訓機構,所以如果狗狗個性太溫和、工作不夠積極,就會讓牠去轉當輔助犬(陪伴犬),如果個性很活潑、急躁,就會轉去保三,當緝毒犬或海關犬。 60後貢獻己力轉向「利他」 余湘近年創立2家新公司,一家是請來業界前輩,傳授產業經驗的「知行者」;另一家則是行銷顧問公司「領航者」。她轉向投入教育工作,余湘的先生大讚她做得好:「妳以前做的都是利己,現在是利他,所以要給妳按個讚!」 「我想跟《空中英文教室》創辦人彭蒙惠老師一樣,做到90幾歲才退休,不管是什麼型態,就是不能讓自己閒下來,搞不好哪天當導盲犬志工也說不定……」。 余湘曾說,年過60了,賺錢已經不是最主要考量,覺得應該要對社會做出一些回饋。現在她把「利他」,放在第二人生中的第一順位。 一路以來,她支持培訓導盲犬、與亞都麗緻前董事長嚴長壽在自己的故鄉台東,合作「余水知歡」民宿,提供原住民返鄉就業的舞台;還有長期關懷弱勢、協助罕見疾病基金會,甚至2014年信主後,她頻做見證,又成立了學院進行教育傳承。 余湘相信,老天讓她大病後重生,給了人生第二次機會,這一定有祂的旨意,她會貢獻己力、一路做到不能做為止。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不當下流老人!45歲前一定要做對5件事,才能好命過日子.更年期睡眠障礙、婦科問題多,白雁教你3動作促進出汗排濕氣,重拾優雅生活.人際關係的矛盾都是從「我以為」來的!要讓自己變得更可愛,多些體貼、少點自以為
-
2020-12-17 退休力.自在獨立
規畫下半場/人生有苦有樂規畫和愛最重要
專為銀髮族設計人生規畫的美國公益組織「Encore.org」創辦人馬克.費德門形容,五十歲以後的日子,雖然充滿矛盾和掙扎,卻也是個「獨特又完整的時期」,每一步都是新的嘗試。不論培養興趣、投身公益,甚至再創事業第二春,退而不休已成時代新趨勢,我們如何演出精彩人生下半場?政大商學院特聘教授別蓮蒂認為,迎接年老人生時,財務和健康雖是兩個基本支柱,若想追求生活好品質,更需要注重「心靈層面」的完整性。她舉例,有錢人因身體狀況不佳需頻跑醫院,因病痛行動受限,或是缺乏親友而成為厭世老人,生活也不會愉快。登上熱門Podcasst頻道開講,頓時成為時下文藝青年眼中最酷老人的麥可周,靠著「減法」規畫老年生活,捨棄多餘欲望,用手中資源走一步算一步。從銀行退休後,他便接手經營一間老漫畫店,不求賺錢只為興趣,也讓自己有個生活目標。豈知當了幾年店長,偶然幫一位學者尋找老漫畫時,麥可周心底逐漸湧現傳承租書店文化的使命感,接著又認識許多對創作及出版有興趣的年輕人。從賺錢到健康,再釀出心靈收穫,「我覺得可以和年輕人一起繼續成長,無憾了。」如今小店成為忘年之交的培養皿。今年六十九歲的張台勝則以「騎重機」兜風紓解壓力,妻子罹患慢性病,姊姊因失智症住進安養機構,退休生活等著他的並非悠閒,而是一連串長照責任。「我偶爾會後悔年輕忽略了家庭。」張台勝在台灣電力公司做到中階主管,負責設備採購及檢測工作,半輩子都處於忙碌職涯中。雖然自己也有輕微糖尿病,前年更騎單車出車禍,但他告訴自己「這條命必須留給家人。」帶領長者走向海洋的「不老水手」行動策畫人王梅當了卅年記者,離開媒體後投身公益領域,再考上博士班研究成人教育,迄今已成功培訓兩百餘名中高齡水手,最年長者達八十六歲。王梅還在跑新聞時就覺得,有關「老」的報導面向非常單一,明明初老、中老、老老是完全不同的狀態,但常被大眾混淆,「提到老人就是長照」,高齡議題等於醫療議題。她認為,這是對老的岐視。於是不老水手力抗舊思維,他們愛上戶外運動及海洋保育,替當代銀髮族創造新路。回憶起離職報社當下,王梅說「我當時唯一想做的事情是寫作,並跟隨自己心中的聲音,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種田是許多人心中退休規畫,說不定可排上退休願望前三名。曾被商業周刊列為全台三大最老直播主的王星威,人生第二春目標便是「王老先生有塊地」,沒想到在田裡卻是各種曬傷、咬傷,扭傷等著他。從總經理職位退休的王星威職涯順遂,種田時卻意外出包,他自嘲,還好颱風吹壞了農作,讓他有理由逃回台北。但畢竟曾是高階主管,王星威事後痛定思痛得出一結論「退休一定要用第二人生想像,才能找到答案。」找到自己的角色還不夠,更要考量演出未必成功,王星威認為,必須「多思考幾個劇本,才能夠找到跟你比較搭的。」當過白領、農夫、講師,王星威決定接下來要當YouTuber,更已在積極籌畫中,這是他的人生第四次揭幕。延伸閱讀.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14 養生.無退休時代
中堅世代:實現夢想 別等退休
人均壽命延長、勞保可能倒閉等,面對無法想像的未來,退休的定義正在改寫中。身為台灣中堅世代的林以涵認為,退休不再是實現夢想的代名詞,因為無法確定未來的退休年齡和退休的可行性,青壯年人更懂得及時行樂,嘗試在工作和夢想間取得平衡;有人選擇創業、有人兼職當YouTuber,以備走更長遠的人生路。一九八五年出生的社企流創辦人林以涵,是被夾在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的中堅世代,最近更成為新手媽媽。周旋於工作和育兒,林以涵表示,對青壯年人來說,退休不僅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隨著工作價值觀轉變,在同一間公司工作數十年直到退休的現象,日漸少見,有人開始斜槓,甚至從大公司出走,成為自由接案者,工作形態愈趨多元,連帶影響退休的定義。她觀察,老一輩大多信奉「先苦後甘」的人生哲學,會選擇將夢想擱置到退休後才實踐;而像她這樣的中堅世代,有些人會延續上一代的做法,也有人發現未來可能無法退休,與其繼續忍耐當下的工作,不如嘗試創新的道路,更勇於實現夢想,因此退休不再是夢想的寄託。林以涵說,年輕時不斷被恐嚇勞保會倒閉,中堅世代已不對退休抱持不切實際的幻想,反而會更務實看待現況、調適心態。這群人大多較不會煩惱退休後如何充實生活,最缺乏的通常是財務和健康。像她對口譯和寫程式有興趣,未來若從社企流一線崗位退下來,將會學習這些事物開展第二人生。延伸閱讀.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14 退休力.理財準備
中堅世代未來可能無法退休 林以涵:「與其繼續忍耐當下的工作,不如嘗試創新的道路」
人均壽命延長、勞保即將倒閉等,面對無法想像的未來,退休的定義正在改寫中。身為台灣中堅世代的林以涵表示,退休不再是實現夢想的代名詞,因為無法確定未來的退休年齡和退休的可行性,青壯年人更懂得及時行樂,嘗試在工作和夢想間取得平衡;有人選擇創業、有人兼職當youtuber,以備走更長遠的人生路。1985年出生,現年35歲的社企流創辦人林以涵,是被夾在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的中堅世代。她在填寫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退休準備指標」獲得62分,屬於「安老族」,但理財和健康分數遠低於平均,有待加強。林以涵八年來忙於創業,沒時間鑽研理財工具。唯一跟理財及健康相關的是規畫保單。兩年前懷孕準備生產時發現,過去購買的醫療險沒有包含實支實付,導致剖腹產須全數自費,花費至少超過六萬元。記取教訓後,她找來保險經紀人為孩子和家人一同規劃醫療、長照類保單,避免重蹈覆轍。周旋於工作和育兒之間,林以涵表示,對青壯年人來說,退休不僅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隨著工作價值觀的轉變,在同一間公司工作數十年,直到退休的現象越來越少見,有人開始斜槓,甚至從大公司出走,成為自由接案者,市場上的工作形態越趨多元,連帶影響了退休的定義。她觀察,老一輩大多信奉「先苦後甘」的人生哲學,會選擇將夢想擱置到退休後才實踐;而像她這樣的中堅世代,有些人會延續上一代的做法,也有人發現未來可能無法退休,與其繼續忍耐當下的工作,不如嘗試創新的道路,更勇於實現夢想,因此退休不再是夢想的寄託。林以涵說,年輕時不斷被恐嚇勞保會倒閉,中堅世代已經不會對退休抱持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反而會更務實看待現況、調適心態。這群人大多比較不會煩惱退休後如何充實生活,最缺乏的通常就是財務和健康。像她對口譯和寫程式有興趣,未來若從社企流一線崗位退下來,學習這些事物將會是開展她第二人生的選項之一。延伸閱讀.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0-30 養生.樂活人生
是爺爺也是校長、是作家也是編劇!小野斜槓第二人生「我是個有機會就不放棄的人」
穿著藍色襯衫、衣襬隨意拉出,戴著眼鏡,小野(本名李遠)從容地穿梭於工作室。既是作家、編劇、校長,也是爺爺的他,談起孫子,臉上滿是笑容;談起擁有多重角色的斜槓人生,小野以「幸運」概括,並認為比起斜槓,「其實我是一個有機會就不放棄的人。」從小對人生沒志向 第一本書竟熱銷到出現盜版 甫出版人生第102本書籍《編劇魂》的小野,有別於一般人對未來的憧憬,他說,自己從小就沒有立志要成為什麼角色、對人生沒有太多想像,大學就讀師大生物系,就以為將來是個科學家,在換過家教等多種工作後,發覺自己擅長寫作,而寫文章投稿對他來說是最簡單、又能存活下來的一種能力。 「我不是那種文藝青年,一輩子用電影或寫作當理想,我們那年代不太一樣,有什麼能力就能存活下來。」大學畢業後,小野以自身喜愛的生物為背景,出版第一本書《蛹之生》,在書市停滯不前的當時竟意外暢銷,甚至紅到遭人盜版,讓他得在書籍出貨前,親自到出版社一本一本蓋上自己的印章,證明正版。 適逢電影蓬勃發展的70年代,第一本書的成功,不僅讓小野一夕間成了暢銷作家,更有劇本邀約找上門,小野一邊任教於陽明醫學院,一邊開始接案寫劇本,其所撰寫的劇本《成功嶺上》,在當時掀起一陣轟動、成了賣座電影。 同時期,嚮往生物領域的小野,選擇赴美攻讀分子生物博士,放棄撰寫小說、劇本,然而,才短短半年,小野發現自己不該走上科學之路,索性返台。回到台灣後,面臨失業,曾有報社邀他成為副刊編輯,但在那一刻,小野下定決心成為創作者,拒絕了邀約,在家中埋首創作。 1980年,小野進入了中央電影公司,一待就是10年,經手了約100部電影、撰寫約30部劇本,被金馬獎提名過5次,讓小野笑說「最好的時光全給了電影」。離開電影界時,小野37歲,他回頭一想,人生順利做過了許多事後,突然不曉得要做什麼,就又回家寫作、陪伴孩子長大。 50歲後開始上班 自曝機會來時從沒準備好 在家寫作的10年內,小野寫下66本與青少年有關的書籍,也接過電視主持、紀錄片主持、台灣歌謠製作人等工作,與音樂紀錄片相關等職業,他都做過了。但,小野陪伴孩子的時間從沒少過,甚至多到孩子問他可以出去工作了嗎?「我的人生實在很好笑,人家覺得父母陪孩子時間太少,我是太多。所以我真正開始上班是50歲以後。」 ▲小野離開電影圈後回歸寫作,10年內出版15本童話、親子散文等66本與青少年相關的書籍,50歲後轉戰電視圈開始上班。 一次偶然,小野進入台視任職,開啟電視人生,一度離開電視圈,後又考進華視,待了2 年,再次回到自身喜愛的寫作,外界眼中的不穩定、斜槓,「其實是我一直在做人生的試探,並沒有選擇最安全的路,一直做下去。」甚至,每一次跨領域的角色、職業轉換,小野自曝幾乎是每個機會來臨時「都還沒準備好」。 就連升格當阿公,小野也坦言心裡沒有準備、沒想到會那麼快,他原以為人生能悠哉地環遊世界,孫子出生時人在美國探親旅遊,透過手機看到孫子照片,內心感到很不真實,但仍嘗試像個阿公,在回台灣前買了一堆嬰兒用品,但帶回來後卻沒幾樣能用得上。 曾不甘心當阿公 卻陪伴孫子理出人生最珍貴事物 「我以為阿公是這樣做,沒想到一天一天就陷進去了。」小野笑說,原本當了阿公很不甘心也不用帶孫,但太太曾因獨自開車去接孫子,車子差點被拖吊,以此來提醒小野該幫忙帶孫了。 久了,小野竟也從中找到樂趣,開始享受當阿公,每當孫子因爸媽太忙,住在小野家中,睡前爺孫總會一同躺平在床上,小野躺在孫子中間說故事,邊說邊想,讓故事像連續劇一樣發展,不時穿插有趣的點子,交棒給孫子說故事,增加互動。此外,小野也會幫孫子畫圖畫日記,2019年並將與孫子相處的日常點滴出版成書。 ▲小野曾對當阿公感到不甘心,沒想到與孫子相處後,體認到當阿公的樂趣,以圖畫日記方式記錄生活,更出版書籍談論爺孫點滴。 對小野來說,與孫子相處和與兒女相處感受不同,陪伴兒女長大時,父母會想像未來的樣貌;陪伴孫子則完全猜不到能陪孫子到幾歲,會很珍惜共處的時光,陪伴就是全部,沒有期待與想像,這也是小野為何要努力當阿公的原因。 「其實後來,我的人生反而會覺得,最珍貴的是人與人的關係。」小野說,自己長期會帶上布偶到幼稚園講故事,把布偶丟向小朋友互動、玩樂,最後小朋友常捨不得讓他離開,全數衝上前抱住他;擔任台北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校長幫學生寫推薦函,碰上不熟悉的學生,會要求學生提供背景等資料,重新認識,為每位學生量身打造推薦函內容,建立校長與學生的關係,同時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真假小野」問題難解 全因他角色多重 不過,看似人生一帆風順的小野,近年來,面臨「角色認知」的狀況,起因來自某一次有人告知他,買了一本「小野」撰寫的書籍,發現風格大不相同,細看才曉得該本書籍作者也叫做「小野」,但對方卻是名旅居日本的中國設計師,氣到要小野去檢舉。 起初小野認為對方應是「代打」,向律師詢問是否有解決方法,律師說,若小野真要走上法律途徑,可能會吃虧,對方說不定已有準備等著被告,建議小野不要有任何動作。 然而,小野於2016年出版了第100本著作《一直撒野》後,暫停出書近4年,另一位小野在這期間不斷出書,「真假小野」難分,書店甚至會將兩位小野的書籍包裝在一起販售,讓小野覺得「看到有點惡意。」也不曉得對方的意圖為何。 「我打個比方,就好像病毒不會製造東西,寄生在你身上一直生長。」小野很無奈地說:「那不是我,也許有讀者真的看了,也搞不清楚、模模糊糊,因我本身角色也多。」 ▲小野透露,哪天退休後最想扮演說故事給小孩或老人聽的角色,也建議若是想在退休後培養興趣的人,不妨可從簡單的攝影、畫畫、寫作開始嘗試。 目前,小野是名作家、編劇、校長,唯獨沒做過導演,未來是否有想當導演?「若有人願意出資,腦海中有很多劇本可拍攝!」今年69歲,人生來到花甲之年,小野認為,儘管身體愈來愈老,但當一個人的心情一直對某件事保有好奇心,就會覺得自己年輕。比如說,每當小野外出騎腳踏車、到幼稚園講故事「我就覺得蠻年輕,我自己變成小孩,在過程中自得其樂。」哪天退休後,他最想扮演的,就是拉著行李去講故事給小孩或老人聽的角色。 他也建議,許多人都是在退休後,才發現或是想培養自身興趣,最簡單的,就是從旅行中學習攝影、畫畫、寫作,這三項興趣都是隨身攜帶工具就可做的事,若對樂器或烹調有嘗試意願,也可進一步去學習,鼓勵大家把握機會試探人生。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是我不夠好,老公才選了別人?拿掉自卑,要知道,人生的主導權永遠在自己手上.面對乳癌不要怕!導演王小棣走過風暴低潮,催生微電影《小豬撲滿計畫》撐病友家庭.燥熱失眠又憂鬱,更年期20個症狀恐讓家庭失和!4撇步,讓彼此共度生命轉捩點
-
2020-10-23 養生.樂活人生
悠遊卡前老董開啟田園退休生活:忘記過去的豐功偉業,人生另個三十年才可能開始
人生上半場征戰世界,到了下半場,舞台漸次讓位給年輕人,留給自己的時間終於變多。他們靠「自處力」開啟人生潛能,為行事曆裡的空白格重添色彩,過放膽熟齡新生活!從台北轉運站搭上往宜蘭的巴士,經過雪山隧道,約一小時車程到了宜蘭市中心轉運站,再換搭計程車到永美路三段路口,這裡是礁溪、壯圍與宜蘭市區三地的交界,往裡走約莫百公尺距離的路邊,有一棟三層樓高的屋舍,這裡正是悠遊卡公司前董事長林向愷下一個三十年的居所。 從台北溫州街台大教授住宿處到宜蘭壯圍自家農舍,林向愷夫妻倆為了退休居所整整準備了五年時間。 「我一定要在台灣買一塊地!」身為外省二代的他,有一股濃濃的落地生根思想,退休成了加速推力。夫妻倆在二○一四年時,一眼看中此三地交會處、約四百坪土地,找設計師設計藍圖、自己監工,終於在一九年一月「落地生根」,開啟田園退休生活。 坐在被CD、黑膠唱片與書籍包圍的客廳,前面是一組古董級的真空管音響,玻璃窗外則是他與太太徐光蓉從溫州街宿舍搬移過來或新種植的花草樹木,林向愷坐在客廳沙發上眺望遠處的雪山山脈,這位經濟學領域專家,也曾任職於公部門與各路人馬打交道,這時,宛如坐鎮在自己一方天地的國王,悠然自得。 「看得到高速公路表示交通便利,但恰好又遠離市區帶著一份安靜。位在宜蘭、壯圍與礁溪交界處,買東西也方便。」林向愷解釋當初選中此地的理由。 這裡住屋的格局與陳設,都與夫妻倆過去的興趣息息相關。年輕時,林向愷就喜歡園藝生活,種樹養花對他們來說,在過去是怡情養性,現在滿目林園成了每日勞動力來源,也是少了規律工作生活後,退休的日常生活重心。 職場繁華已落幕 卸下光環、轉換心境 樂觀迎向第二人生 喜歡聽古典音樂的林向愷,客廳擺放CD的牆面上,從浪漫樂派、古典音樂、現代樂派到巴洛克樂派依次排列,且在每層樓都放有一台真空管音響;為了讓樂音原味真實地流瀉,窗戶還加厚兩層,不讓外面一絲嘈雜影響聽覺享受。更遑論,他還喜愛泡茶、抽菸斗與做菜的興趣了。走上二樓,滿面都是藏書與一套音響外,中間有一張泡茶桌,正是他與夫人品茗、聊天之處。愛好收藏菸斗的他,還想慢慢雕刻出自己專屬之物。 至於閱讀呢?「我只看我想看的書,最近讀的書是因為疫情,太太介紹的《鼠疫》。」林向愷說,迥異於一般人的習慣,自己看書很務實,因為寫專欄需要自我觀點,所以會找需要的主題閱讀,「腦筋不轉動,很容易加速衰老。」為了讓腦袋不閒置,林向愷還接了定期專欄,約束自己與社會不脫節。 相較於過去每天被事情填滿的生活,現在自己分配時間的彈性變大了,這也是一種學問。「充實,但要不一樣。」他解釋,自己與太太會有共同話題,像是早上在花園看到一隻鳥,在餐桌上與太太分享,太太就上網找相關資料,彼此有話題,便不會面面相覷。 從生活作息來看,林向愷的退休生活井然有序,興趣、勞動、工作⋯⋯一樣一樣服服貼貼地安置在他的時間表裡。但外人看不到的,是退休生活心境的轉變,這部分,林向愷認為需要花一些時間去調整。 「退休那天,忘記過去的豐功偉業,人生另個三十年才可能開始!」他提醒。 林向愷以自己當年出任高雄市政府財政局長到卸任為例,花了一年時間才調整心態。「太太當時說,(退職後)我只剩下一張嘴。」對許多曾有過豐功偉業的男性而言,要開始過著沒有名片的日子,還真是一件難事,但也因為有過去的經驗,對他來說,從搬到宜蘭之後,就決定放下。 他引用熟悉日文的母親曾說過的一句話:「退休的男人就像秋天掃不掉的落葉,又溼又髒。」不想成為那樣的景況,他除了調整心態外,也真正與未來三十年生活招手,積極行動著。 獨處不等於寂寞 懂得找樂子 學習安放情緒與心靈對話 從都市移居到鄉下生活,不僅是住處的改變,還包括習慣與內心世界的調整。從林向愷居住處到宜蘭市中心車程約二十分鐘,僅有全聯與家樂福可逛;離住家最近的超商也要走二十分鐘,最近的鄰居遠在二百公尺外。 「外出交通要進行規畫」,這是過去生活在台北的他無法想像的。出門前先開好單子,把該領的郵件、該辦的事一次辦好,也許下次出門是幾天之後。他也「戒掉」逛百貨公司的習慣,「在台北最喜歡逛百貨公司、買東西紓壓,一星期至少要逛兩次。」但在鄉下哪來的百貨公司,所以改去往返要四十分鐘的便利商店。 即使夫妻倆一起過著退休生活,但自己獨處的時間仍然很長。林向愷說,「要懂得自己找樂子」、「時間多了,跟自己常對話也是一種樂趣」。就像許多退休專家所說,退休無非就是找回「自處力」,從原本四處征戰的喧譁世界,逐漸退出鎂光燈後,剩下的就是自己與自己相處的能力。 日本社會學者上野千鶴子,是名關注老後退休的專家,在她破百萬冊的暢銷書《一個人的老後》中,就開宗明義指出,「結婚也好,不結婚也好,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對多數人來說,出生、就學、工作,多數時間活在人群裡,直到退休,時間變多了,才赫然發現獨處的時間好長。 「若一個人一生重心僅是工作與家庭,從未建構自我主體,從未學會獨處,當這兩根大柱移開,老年生活猶如汪洋孤舟,不知何去何從?空虛與寂寞,慢慢對一名老人削骨蝕肉,終於墜入毫無生活品質與品味的老年黑淵。」《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作者簡媜提醒。 然而「自處」,不是強迫自己進入個人獨處狀態就能慢慢習慣,如果沒有好好與自己對話,多數人反而是感到不安、恐懼的。 拿回人生發球權 視退休為禮物 別沉溺手機與日夜追劇中 諮商心理師莊博安表示,人們要面對的,從來都不只是自處的寂寞,而是無法找到與外界的連結,所以才會產生恐懼;當洞悉這層意思時,那麼自處就不再那麼困難,反而如前述所提,會在自處中抽絲剝繭得到一股清明。只是,如果能夠,可以怎麼準備呢? 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醫師吳佳璇給予的第一個建議是:每天給自己一段時間,即使十分鐘也行。「靜下來寫一下今天的想法、日記或靜坐都好。」寫下來就是與自己對話,有時候負面情緒會透過一筆一畫慢慢梳理出源頭,慢慢整合紛亂的思緒。吳佳璇更建議,如果真的寫不出來,可從條列式寫出感恩的對象或事情做起,並保持正面思惟。 目前正在「練習退休」的富士達保險經紀人公司董事長廖學茂也分享,工作四十年遇到的挫折不斷,創業時還曾面臨年虧兩千萬元的壓力,但就是靠著正面思考度過難關,「一直喊累,或覺得老年過不好,那只會愈來愈糟。」他提醒。 其次,即使退休也要讓作息正常。不論早睡早起或晚睡晚起,盡量讓時間固定,如此一來,才可能將勞動力、體力或腦力,甚至自處時間安排妥當,維持規律的生活節奏。林向愷更提醒,要遠離手機與日夜追劇。他認為,退休是人生下半場的禮物,好不容易自己拿回時間的發球權,但若沉溺於片段、娛樂資訊裡,不僅影響睡眠也浪費時間。 英國精神科醫師安東尼.史脫爾(Anthony Storr)在其著作《孤獨,是一種能力》中,亦有相同見解。他指出,自處可培養想像力,有助於大腦整合與潛能的發揮。 飲食生活作家韓良憶自剖,從自處閱讀與欣賞藝術中得到快樂,而這些事情多半是她獨處時完成的。「閱讀可以讓思緒愈來愈清晰,欣賞藝術也是一種思考。」這也成為她寫作的養分。 最後,則是別太在乎別人的眼光。一個人居住的練習,可以從一個人的旅行、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上餐廳吃飯嘗試做起,看自己是否能自在與自己相處,練習不受別人眼光干擾。 生活,是自己的,尤其是人生後半場,就算是加油聲,也可以來自自己的內心!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退休後,別讓另一半成了「濡濕落葉」!善用這招,找回往日戀愛時的親密感.昔生死與共,今相敬如「冰」變室友!夫妻避免走上外遇路,應該重溫如何好好愛.忍一忍就過了,中年後何必離婚?分手也是生命禮物,放生對方,才能放自己自由
-
2020-10-15 養生.聰明飲食
膽固醇過高,最好別吃肉、只吃青菜水果?醫師破解3大迷思
膽固醇超標是許多現代人的健康隱憂,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有效控制膽固醇?一旦膽固醇過高,是不是肉類、油脂類食物完全都不能吃,只能吃青菜、水果?膽固醇愈低愈好嗎?以下由家醫科醫師說分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鄭玠豪針對以下3個常見迷思,為大家解說澄清。 迷思1:膽固醇是壞東西,愈低愈好? 膽固醇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除了提供能量外,它是體內荷爾蒙、酵素、膽酸的重要原料,也是合成維生素D、細胞膜、修復血管壁、大腦組成的重要成份。 如果沒有膽固醇,人無法存活。因此,膽固醇並不是愈低愈好。 迷思2:膽固醇有分好壞?好膽固醇(HDL)、壞膽固醇(LDL)差在哪裡? 膽固醇在人體內的運送要靠「脂蛋白」來幫忙,而這些脂蛋白有各種大小。 俗稱「好膽固醇」的HDL其實是高密度脂蛋白,負責運送血中的膽固醇回到肝臟;而俗稱「壞膽固醇」的LDL是低密度脂蛋白,將膽固醇由肝臟運出,藉血液循環運送到各個組織。 它們都是蛋白質而非膽固醇,扮演的角色就像是運送膽固醇的貨車,「貨車」的數量,是取決於「貨物」的運輸量,並不是因為這些「蛋白」導致膽固醇高。 檢查報告中的HDL、LDL的數值,是反映體內的膽固醇運輸狀況,而這些數值的高低,與個人體質、飲食、運動、壓力、遺傳性高膽固醇血症、內分泌疾病等多種原因有關聯性。 俗稱「壞膽固醇」的LDL之所以被冠上惡名,是因為許多大型研究都顯示,過高的LDL會大幅升高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俗稱「好膽固醇」的HDL能降低風險,因此才會有好與壞的說法。 至於超標的膽固醇是否需要治療或使用何種方式治療,醫師在評估後會依據每個人的不同狀況而有不同的建議。 迷思3:膽固醇過高,所以肉類、油脂類都不能吃,只能吃青菜和水果? 一個成年人平均一天的膽固醇代謝量約為1000毫克,而人體內的膽固醇70%-80%是由肝臟製造,由每日飲食攝取佔的比率僅20%-30%。 只要不是過度超量攝取膽固醇,人體是可以自行調節的,如果攝取的量不足,反而會迫使身體自行製造的量增加,增加肝臟的負擔。 因此,飲食建議還是老話一句,「均衡飲食」最重要,應均衡攝取全穀類、豆類、堅果、奶蛋、魚、蔬果…等食物,避免過多的澱粉類(飯、麵、麵包、蕃薯等)和糖的攝取,甜度高的水果也要注意,勿過量食用。 鄭玠豪提醒,任何營養素都需要適量,過多過少都會對身體有害,膽固醇也是一樣。 醫師再次強調,平日應維持均衡飲食,搭配良好的生活作息,不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或保健品。如有任何疑問,可以請教家庭醫師,由醫師提供正確的資訊,才是健康的不二法門。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頭暈目眩又胸悶心悸,恐是高血脂症頭!中醫給6+1招,快速降數值.一家人住,也有一家人的熱鬧!女兒對母親告白:一起生活,想有天你老了做菜給你吃.沒有跨不過的關卡,只有跨不過去的自己!一個人可以很好,只要我好一切都會好起來
-
2020-10-14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當「大愛」與「己私」揪心拉扯,你如何選擇?蘇上豪細數從醫印象最深3器捐故事
當孩子被宣告,即將到另一個世界當天使了…身為家屬,面臨「大愛」與「己私」的揪心拉扯,如果是你,會如何選擇?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蘇上豪接受媽媽經專訪,語帶感性的說:「我常講,我們這個科是『攔虎科』,在鬼門關前攔虎,攔得過就過,攔不過就走了,所以對生死的概念,也不是說看得很開,應該說看得很多。」他平靜地敘述從醫數10年以來,印象最深刻的3個器捐故事。一、【女國中生與爺爺】救不了自己孩子,救别人的孩子「我還記得,那時候小孩子坐在腳踏車後面吃冰棒,所以被撞的時候,沒有辦法好好抓住爺爺,她不是我的病人,但那時候是在同一家醫院,我都會去幫他們念經。」一名國中女學生,出身隔代教養家庭,跟爺爺兩人相依為命,過著雖然貧苦但是很幸福的生活。有一天,爺爺騎腳踏車載孫女出去玩,突然被汽車追撞,爺爺全身骨頭都斷了好幾根,開刀搶救撿回一條命;女國中生沒這麼幸運,被醫師宣判腦死。於是,器官捐贈的勸募社工前來詢問爺爺,是否有意願讓孩子當器官捐贈者?對家屬而言,當然希望能夠保留完整遺體,而且通常詢問家屬器捐意願時,仍處於搶救病患的狀態下,回頭想想,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醫師側面了解,爺爺擔負著巨大的痛苦,站在人道立場,他也覺得要捐,另一方面更令人難過的是——他窮到沒有辦法幫小孩辦喪事,若同意器官捐贈,就會有喪葬補助費。講到這裡,醫師停頓、嘆了一口氣,「所以後來就是這樣子(同意器捐),真的很窮,所以你看人家帶小孩去遊樂園,她只有爺爺載她騎腳踏車去玩。」二、【器官衰竭的患者】命懸一線仍不放棄等待不只是捐贈者的家屬,那些正在等待器捐的人,分秒都在承受著與死神拔河的痛苦,2020年3月22日,國標舞女王劉真,就因為等不到換心,辨膜狹窄搶救不治,病逝台北榮總。蘇醫師透露,「像我書裡面寫的那些主角,不是說你要接受移植,器官就從天上掉下來,他們在等待的過程中也需要勇氣,等不到器官,在我面前痛苦死去的很多。」醫師坦言,沒有人想寫痛苦的故事,但事實是每次寫出一個等到心臟的勵志故事,背後其實有更多等不到心臟,或等到不好心臟的人。蘇醫師回朔,曾有一個病人裝了葉克膜,狀況危急,在團隊評估與家屬同意的狀態下,接受一顆品質不是很好的心臟。結果做完心臟移植手術後,2個禮拜內開了13次刀,最後在虛弱崩壞中哀嚎死去。回想那陣子,每天來來回回送手術室開刀,家屬從焦慮、不安到絕望、心碎的臉龐,醫師永遠難以忘懷。蘇醫師透露,大部分病人最後往往等不到適合的器官,有人裝了葉克膜,放久了造成血球破壞、七孔滲血,整個人形容枯槁。有些家屬不忍心孩子「苟延殘喘、活著受苦」,就會忍痛放棄治療;但大部分的家屬只要裝了機器,都會堅持救到最後。因此,蘇上豪醫師才會在新書序中提到,無論是器捐者、器捐家屬、等待器官的患者—他們都需要勇氣。三、【受贈者的生命旅程】一段有時效性的父女情梁永斌是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的成功案例。多年前,梁永斌的身體狀況不是很樂觀,幾乎已經呈現半放棄的狀態,後被弟弟梁永漢押著送進醫院,裝了一些體外體外維生器材,幸運地等了幾個禮拜之後,就等到合適的心臟,他完成「心臟移植」手術,開啟第二人生。2013年某天,蘇醫師接到梁永斌的電話,電話那頭認真地詢問,他和女友在討論結婚的事情,像他這種狀況,會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醫師翻閱相關文獻後表示,接受器官捐贈者的患者,術後恢復只要沒有影響生育能力,一樣可以有小孩。梁永斌的難題在於,根據統計數據,接受這類心臟移植手術後的人,10年內的存活率約6成。當時,懷孕的女友不顧家中父母勸阻,堅決替梁永斌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蘇醫師告訴我們,「這就是真愛,明明知道你的枕邊人可能比你早離世,但你還是願意幫他懷小孩。」梁永斌的女兒現在6歲,當了爸爸的梁永斌,像完全變了個人似的,一掃過去病痛纏身、形容枯槁的陰霾。醫師笑稱,梁永斌現在看起來發福了,這是吃免疫藥變肥的緣故;但在我們看來,也許他是為了珍惜這一段「有時效性的父女情」,每天都有好好吃飯、認真生活,不肯錯過爸爸陪女兒長大的每個時刻吧!台灣器官捐贈的概況,急需分享給更多人見證過這些生死交關的高山低谷,蘇上豪醫師一手執刀、另一手提筆,致力讓更多人了解「器官捐贈與移植」的制度與現況,他指出目前台灣人對器捐的認識,尚停留在粗淺的階段。以器官捐贈的數量而言,全世界是以每百萬人口、每年捐幾次器捐為標的,台灣號稱每年有3、40例器捐,事實上大概10例左右而已,其他大多是遺體捐皮、捐骨頭,並不能算是狹義的器捐範疇。器捐制度有兩種:知情同意與預設默許一、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意即身體是你的私有財,像美國、香港、台灣都是使用這個制度,只要你不同意,你死後的器官就不能被用作器捐用途。二、預設默許(presumed consent),你的身體是公共財,簡言之,若你生前沒有表明不願意捐贈,那死後就視為默許,歐洲國家如西班牙、葡萄牙都是採「預設默許」制。從實務上來說,西班牙每年器捐人數都在50人左右,是台灣的5倍。蘇上豪醫師認為,第二種想法比較有利於勸募,因為無論採行哪種制度,器捐小組還是要經過亡者家屬的同意才可以施行,因此,若全民普遍有「預設默許」的觀念,提前簽署(或考慮)勸募卡,在經歷生死交關後,就不會如此難以釋懷。生命無常,蘇上豪醫師認為,無論是器捐或接受器捐,這都是上天的賜予,並非人為可以決定的。對於那些有在考慮器捐的人,蘇醫師想說,如果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卡,能宣洩掉家屬、勸募社工、等待者的壓力,這份福報是老天爺奉獻給你的;至於仍在那些等待器官的人,蘇醫師更不忘勉勵,只要繼續懷抱勇氣與希望,老天爺自然也會給你勇氣。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相信,只要活著,一切都還有機會。
-
2020-10-10 養生.樂活人生
退休重返校園圓夢!施昇輝與年輕同學激盪火花,熟齡人生注入新生命
「啊!對對對,我要講一件事。有一次我們班有個聚會,同學騎重機載我過去,哇!騎重機多威風啊!在高架橋上跟很多車輛一起,真的是乘風破浪、御風前行啊!我交年輕朋友,才有機會坐在重機後面啊!」回顧第一次乘坐重機的驚奇,施昇輝兩眼發光,興奮地比劃,60歲的他散發青春活力,絲毫不輸給碩專班上年輕他30歲的同學。年近六旬才讀研究所,收穫最大的不是專業知識,反而是一顆年輕的心;「虛無」的退休生活,也終於踏實了!以理財專家著稱、「樂活大叔」自詡的施昇輝,經常透過媒體和演講分享自己第三人生的經營之道,但他坦言,打造充實的退休生活並不容易。「很多人出國旅行,但我每次回來都有點空虛。『生活』本身是很虛的,需要你耐心、仔細經營。」 施昇輝育有2女1子,都已就業,不再需要老爸操煩。原本負責子女教養的他,現在的生活除了投資、寫作,還有個持續了大半輩子的嗜好─看電影。 去年12月,他特別選了與已婚的大女兒英文名字相同的《茱蒂》(Judy)作為第5千部觀賞的電影,別具紀念價值。為了這個意義非凡的時刻,他好不容易把平時各自忙碌的全家人聚在一塊兒,一家六口難得一起進電影院看電影,留下珍貴回憶! 為家庭打拼淡忘電影夢,時隔35年重返校園 學生時代的他就是個影癡,每看完一部電影都要寫心得筆記,考大學時本想唸電影系,父母強烈反對。最後,他讀了商學系,但對電影熱情不減,「常常翹課,都跑去看電影。」畢業後,施昇輝就像多數四、五年級生一樣,全力為家庭打拼,尤其在子女陸續出生後,更是身兼數職賺奶粉錢,早就淡忘電影夢。 直到58歲,也就是2018年初的某一天,他靈光一閃,「反正也沒事。」乾脆去唸個電影系吧?「太太說我怎麼可能考得上,我還特別在臉書公告周知,逼自己不能反悔,她說我太高調了!」施昇輝直率地說,「大不了考不上嘛!沒有任何損失。考不上是正常的,但是你不做,永遠機會是零啊!」 決定之後,馬上行動。他鎖定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的碩士在職專班,申請用的備審資料,當編輯的大女兒還主動幫忙美編。通過資料審查及面試後,施昇輝順利考取,睽違35載,再次踏進校園! 與年輕同學激盪火花,熟齡人生注入新生命 回憶重返校園上課的第一天,施昇輝的心情忐忑不安。班上只有8名同學,年紀落在三、四十歲之間,大多是業界人士,「有廣告片導演、做配樂的、電影行銷的、剪接的。」雖然有年齡和實務經驗上的差距,施昇輝和年輕同學們卻沒有代溝。 他修習的課程包含:劇本寫作與分析、電影美學專題、電影風格研究等,上課方式以討論為主。「常常講老片,現在年輕人都沒聽過,我就很有感覺啊!教授很開心,同學也發現我好像『活Google』啊!」他幽默補充,「我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讓老師不要尷尬。」 「老」有「老」的優勢,施昇輝不安的心終於放下,但新世代的前衛開放,也著實讓他嚇了一跳! 在性別與影像研究課上,老師帶領大家討論「劈腿」、「第三者」等議題,令他大開眼界,「年輕人對感情的開放程度遠遠超過我的想像,哈哈!」「他們認為愛是很重要的,婚姻制度是違反人性的,對第三者比較是站在接受的立場。但我們這一代,愛不是重點啊!我們的重點是責任啊!」 課堂討論激發思辨,與年輕人互動更拓展眼界。保守觀念受到衝擊,卻能讓自己換個角度看世界,無形中也為熟齡人生注入新生命,不怕與社會搭不上線。 親眼見識同學熱忱,深受鼓舞堅持完成學業 不過,施昇輝坦言,這個年紀上學,還是挺累的。他以一年級為例,每周4堂課,從家裡到學校需1小時,上課從晚上6點半到9點半,「來回5個鐘頭,體力耗費很大,回到家什麼事都不想做,只想滑手機。」 「我一直懷疑自己為什麼要唸下去,但是我喜歡跟年輕同學一起上課,很開心啊!課堂討論激發很多新的想法。」 施昇輝也在學校交到朋友,和年約50的法國人尚若白最談得來,還在對方的畢業作品中擔任臨時演員,留下難忘回憶。研究所2年讀下來,同學們的吸引力早已超越課程本身。「我在他們身上得到最大的啟發,是他們(對電影工作)的熱情,一直鼓勵著我把它唸完。」 例如,他與擔任電影製片的同學聊天,不但瞭解業界如何運作,還學到VR電影如何拍攝。台灣電影市場小,發展不易,同學們仍堅持在電影產業打拼,令施昇輝相當感動。 事實上,2年前他報考碩專班時,本打算畢業後利用自己的理財專長,替有志拍片卻苦無經費的導演與投資人牽線,現在他坦言,機會不大。「導演想的是理想,出錢的人想的是賺錢,這兩個很難match(結合),所以我已經冷卻了。」 他也想過在拍片前推動群眾募資,但如何吸引民眾支持,仍是難題。改變電影市場不容易,拿到學位後,有其他想做的事嗎?「沒有!哈哈哈!我就直說。」他開朗大笑,「就是圓個人的夢吧!」 挑戰畢業論文持續圓夢,退休生活充實有趣 其實,修課壓力不大,倒是畢業論文讓他傷透腦筋。他說,系所規定必須先在期刊發表小論文,才有資格進行碩士論文,而他的小論文以「廈語片」為主題,因可蒐集的文獻不多,已被退稿4次;接下來可能會調整題目,繼續努力。 儘管尚未拿到學位,施昇輝開心地說,碩專班讓他的退休生活「變充實了!這2年有一件很實際的事情,你必須去把它完成。」 重返校園不需鼓起勇氣!付諸實行,就對了 針對也有興趣重返校園的退休族,施昇輝的建議很簡單,「just do it!(就去做吧)就去報考啊,不用怕丟臉,大不了就沒錄取嘛!」若順利考取,「就努力地去上學,努力地交年輕朋友吧!」 他分享,身邊有些同齡朋友也考上了文學系、美術系、國樂系的碩專班,純粹為了興趣而學習。重拾夢想、擺脫一成不變的退休生活,其實不難。「我覺得不需要鼓起勇氣,就do it吧!」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人到最後,終究是一個人!「孤獨離世」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選擇想要的方式告別.離死亡越近,愛得就越深!50後的2種浪漫:越是接近終點,越是讓人奮不顧身.心理健康,才是身體健康的根本!養心的6原則,讓第二人生不怒不憂,悠活過日
-
2020-10-09 養生.樂活人生
當無常變日常、3度和至親死別…韓良憶領悟要為「一個人老後」作準備
作家韓良憶的父母和姐姐,在這10多年來相繼離世,讓她感覺到生命無常。荷蘭籍先生又年長她10歲,兩人沒有小孩,她坦言:「我勢必要面對一個人的老後。」於是,她結交年輕的朋友、尋覓未來居住的養老院、寫好遺囑,她強調:「我不要拖累別人。」歷經親人的死別,她發現自己變得更成熟了,「我比較活在當下。」而在父母走後,她也轉變寫作方向,以「日常」為主題,「我寫飲食、季節,因我們擁的是日常,它多麼珍貴,怎麼可以不好好面對每一天?」 她出生在一個幸福家庭。父親做砂石生意、母親是老師,「他經常帶我們去餐廳吃飯,他很會吃,一邊指著菜說它如何好吃、如何做。」再加上有個很會做菜的外婆,她和姐姐韓良露在耳濡目染下,對吃也頗有研究。 婚前就簽協議書、遺囑 韓良憶的英文很好,為持續練習英文,1998年透過網路,認識在大學任教的荷蘭籍老公,「我們很談得來,一次相約見面後發現彼此很適合,討論是否可以從筆友變成遠距離交往的情侶。」 當時,她從事翻譯和寫作工作,時間自由,「交往時一年飛到荷蘭3次,一次待1個月。」飛行生活疲累,她想安定下來,兩人討論結婚。 「面對婚姻,我很實際,我們是熟男熟女,先寫協議書、財產的分配和遺囑。她說明:「雖然我不想要離婚,但人生很難講,有些事先講清楚比較好。」 「結婚是找個談得來,價值觀不要差太大,能相處的伴侶。」就這樣,韓良憶在荷蘭住了10多年。2013年先生退休後,他們搬回台灣定居,回到人親土親的家鄉,她繼續寫作、主持廣播節目等工作。 喪母之痛多年難以走出 兒時的韓良憶是個胖妹,在校曾被霸凌。因此,她認為,人生很難求得十全十美,但自己的成長過程也算平順,直到40歲那年母親被檢查出罹患癌症、忽然過世,讓她對生命有許多感悟。 「這是我第一次碰到很強烈的生離死別,尤其是她走得很突然。」當時她旅居荷蘭,聽到母親罹癌的消息後,立刻返台照顧,「醫生說她還有半年生命。」沒想到,在一次例行檢查中,母親就這樣走了,「那時我完全不能接受。」 「那是我生命中最憂傷的時候。」她落寞道,「那是2003年,那年發生的SARS已經夠讓人傷心,又遇這件事。」她花很長時間才走出喪母之痛,「最近我想,可能是她的靈魂不想要受苦,才這麼快走。」 連父親也來不及說再見 然而,女兒心中最大的遺憾是,沒能和母親好好告別,「我沒有在她臨終時,在她耳邊說什麼;她的走讓我學會告別,我要彌補!」 2011年夏天,高齡87歲的父親心臟病發作,她再度返台、陪在父親身邊。「當時醫生說,父親可以再支撐半年到1年。」沒想到,隔年元月在例行檢查當天出了狀況,他也走了。 她依然沒能好好告別,「這是我一直覺得很可惜的事。」後來,一位親戚告訴她,父親「連尿都尿不出來、要導尿,走路很困難。」親戚轉述父親的話:「如果活成這樣,那不如不要活了。」 聽到這番話,她知道這是父親的選擇,「我釋懷了。」 姐姐早逝讓她了解無常 姐姐韓良露的過世卻讓她難以接受,「她真的太早走了,才56歲!」當時她已經回台定居,姐姐生病時每天陪伴,「我知道她已經準備好,接受自己的狀況,只是對先生不好意思,無法陪伴他走未來的人生。」 3度和親人的死別,韓良憶學會接受人生無常,「母親過世時,我知道人生無常,但沒有接受;爸爸走了,是因為他不想活了,我好像可以接受,但不太確定;姐姐的走,我了解無常,因此,更接受日常。」 於是,她的書寫更貼近生活,像最近出版的新書《好吃不過家常菜》,依照台灣農諺做料理,像1月是大白菜的季節,就做大白菜料理,「夏天有很多瓜,我就寫瓜,也寫麻辣豆腐,吃辣開胃、還可以去濕、流汗。」 她強調:「這些都是老祖先留下來的節氣養生,我只是依照時令去吃而已,這是一種自然之道。」她引用美國料理大師費雪的話說:「既然活著就要吃,還要吃得優雅,吃得津津有味。」 身為作家,韓良憶認為自己在社會上不是功成名就的人,「為什麼人要分成魯蛇和贏家,人生不應該分輸贏。」年逾50,她很滿意現在的自己和生活,「我們要先愛自己,自己快樂,身邊的人才會快樂!」 (協力場地/TAKE FIVE五方食藏)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人到最後,終究是一個人!「孤獨離世」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選擇想要的方式告別.離死亡越近,愛得就越深!50後的2種浪漫:越是接近終點,越是讓人奮不顧身.心理健康,才是身體健康的根本!養心的6原則,讓第二人生不怒不憂,悠活過日
-
2020-10-03 橘世代.健康橘
跑步不再累又喘! 馬拉松治療師的「慢慢跑」秘訣
跑步看似門檻很低,只要換上運動鞋、舒服的衣服,就可以起跑了,但如果沒有做好暖身,注意跑步姿勢、速度等,容易造成運動傷害。您想享受一直跑下去的樂趣嗎?擁有物理治療師資格,擅長幫運動員優化跑步的「馬拉松治療師」林世奇與橘世代分享,一種跟走路差不多的跑步方式,俗稱「慢慢跑」,慢到可以用鼻子呼吸、心跳不會感到加速,也不容易累,仍能有效鍛鍊自己的心肺功能與肌耐力,適合初接觸慢跑的人。 「慢慢跑」是強度低、速度慢、步幅小的慢跑,藉由比跑步更小的步幅及能量消耗,讓跑者能跑更長時間,較不容易感到疲累、痠痛,來達到燃燒脂肪、改善心肺功能。林世奇分享起初接觸慢慢跑,是透過親友認識一位章旭輝老師,看他示範慢慢跑,深受吸引,這項運動很適合家庭主婦練習,培養運動習慣,進而擁有健康身體,也是一種預防勝於治療,因此他決定推廣慢慢跑。他觀察常做慢慢跑的族群,比起一般在健身房運動的年齡層還要高,他們隨年紀增長,體力下滑,以前輕鬆跑五公里,現在卻僅能跑五百公尺,倍感挫折,於是跑得更賣力,超出肌力負擔,造成運動傷害。慢慢跑便適合這群有傷在身,想恢復跑步的人,像林世奇86歲的姨婆,患有退化性關節炎,雙腿膝蓋都置換過人工關節,但她喜歡快走,偏偏膝蓋打直,容易傷膝,此時嘗試慢慢跑,動作中膝蓋微彎,讓肌肉支撐關節,保持彈性。由於慢慢跑跟走路一樣不容易累,但運動量更大,也不容易傷膝,非常適合熟齡族嘗試。慢慢跑步驟:1.膝微彎,保持彈性:讓肌肉去支撐保護我們的關節。2.頭頂天,身形正直:不駝背、不後仰,想像拉高時,全身核心自然用力。3.鼻吸吐,兩吸兩吐:初嘗試跑步喘不過氣,往往因為呼吸與腳步沒有搭配。透過鼻子吸吐,引導腳步速度。4.腳平落,輕盈無聲:將腳穩穩抬起、輕輕踩下,像貓咪一樣安靜向前,此時腿部肌肉保持控制力道,讓下肢衝擊變得最小。5.心不爭,不貪自在:原地練習甚至坐著,向前慢慢跑時,甚至能控制得比走路還慢。不在意跟身旁行人比速度,專心在自己身心,跟自己約定22天持續進行。 為何以22天為持續時間?林世奇說,這是培養規律訓練,尤其很多人想從慢跑進階到馬拉松,可以養成每周2次跑步習慣,每隔兩周增加1到5次,時間從20分拉長到70分鐘,若想有效燃燒脂肪,建議超過60分鐘,啟動身體後燃效應,增加基礎代謝率。他特別提醒跑者,注意跑前動態伸展和跑後靜態伸展,很多人跑完身體累了,或太在意跑步強度,忽略跑後伸展放鬆,長期導致肌肉失去彈性,影響關節行動,需要花更多時間修復,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另外,安排間歇式的訓練菜單,例如每趟200至800公尺距離,中間安插1至3分鐘的休息時間,由教練量身打造課程,讓身體適應不同強度。馬拉松賽事上,林世奇建議,首次參加者選15公里以下的賽事,全馬不是一蹴可及,透過運動網站蒐集資料,瞭解過去活動評價,注意衣物保管、活動路線與沿途補給,讓跑步變得有趣又安全。更多精選延伸閱讀↘↘↘。【告別初老感01】核心無力老3歲!在家喚醒三大肌群。【告別初老感02】教練親授實用三動作 維持體態不顯老!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