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確診
共找到
9733
筆 文章
-
-
2020-02-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冠肺炎死前「逐漸窒息」超痛苦!醫曝:全程清醒慘叫、肺大量黏液
新冠肺炎疫仍持續延燒,截至18日,中國累計共確診74227例、2004死亡。微博日前流傳一則「一線醫生的話」的資訊,內文讓人毛骨悚然,直言因疫情無藥可醫,目前治療新冠肺炎都是採「安慰治療」的方式,死亡感受還超痛苦,「像淹死一樣」。文中吐露,「國家派了幾萬醫護人員去武漢,說明這個病不好治。」這位一線醫生還仔細的描述了死亡的病患「死前的感受」,「一直呼吸困難,直到最後幾分鐘,病人全程清醒,病人會呼救,會哭著喊著說醫生你救救我……,伴隨著劇烈地掙扎,直到呼出最後一口氣。」醫生表示,新冠肺炎死因本質上像淹死一樣,「大量的水,進到了肺裡面之後,氧進不去,肺被病毒導致的果凍狀的分泌物給占滿了,換氣功能完全喪失,再濃的氧也進不去血裡面;而吸痰也沒用,因為靠氣管鏡到達不了那個終末端的地方。」文內也強調,由於新冠肺炎目前無特效藥,只能把純氧輸送給病人,不經口插管,維持大概三至五天後,如果他的血氧飽和度能上升到正常範圍,他也就挺過了呼吸衰竭這一關,但如果挺不過,就可能要切開氣管,或插管等醫療行為。」該名醫生最後總結,新冠肺炎患者治療分為4個步驟,「包括高流氧治療、無創呼吸機、上無創呼吸機2個小時後無效,就要氣管插管、最後就上ECMO(葉克膜)。」他最後提醒,新冠肺炎就厲害在高傳染性和容易成為重症。與此同時,大陸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8日就曾透露了新冠肺炎病患的屍檢細節,「並不像我們想像的嚴重纖維化,現在還沒有結果,看起來有一部分肺泡還存在,但是炎症很厲害,有大量非常黏的黏液,這將導致病人的通氣不通順。」
-
2020-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用數字看新冠肺炎 醫師樂觀喊「台灣不會有事」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大陸爆發,並延燒他國,國際關注恐全球大流行,但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根據各地疫情數據,推論「疫情是往樂觀的方向走」,並信心喊話「台灣不會有事的」,但仍要政府和民眾做好萬全準備。沈政男今指出,新冠肺炎會不會全球大流行,牽涉兩個數字,一是R0,另一是致死率。而R0值代表疫情傳染速率及峯值等因素,通常用來反映傳染病爆發的潛力和嚴重程度,R0值越高表示疫情越嚴重。以中國湖北來說,去年12月1日發生第1個案例,至今約80天,而新冠病毒的潛伏期平均為5天,並假設人傳人即時發生,沒有時間差,那麼從第1例傳染到現在有7萬多例,大約等於2的16(天數/潛伏期)次方,所以說R0值約為2。以鑽石公主號為例,第1例發生在今年元月20日的香港阿公,傳染至今會1個月有500多例,約是2.8的6次方,R0約2.8;而台灣確診第1例同樣也在今年元月20日,不過到今凌晨0時僅有22例,約是1.7的6次方,R0值約等於1.7。若用上述數字來推論,如果鑽石公主號不處理,一直傳染下去,那到距第1例的80天後,恐有1400萬乘客感染;而台灣要是爆發社區傳播,卻沒有即時處理,那麼到距第1例的80天以後,也就是今年4月中旬就可能產生4000多起案例。由此可知,不妥善處理的傳染速度驚人,沈表示,疾管署準備2萬多間隔離房,就是擔心大流行;至於致死率,湖北是2.5%,其他地區約0.5%代表多數被感染者能存活,但繼續傳染,還好大陸疫情已漸掌握,應不至於讓病毒大量往外擴散。而台灣,防疫做得比別人嚴謹周延,應繼續將R0值降低,不讓疫情擴散,甚至可以早一點結束,因此家長可以不用擔心開學,疫情是往樂觀的方向走。沈政男不僅樂觀推論,也信心喊話稱「台灣不會有事的」,但還是要做好萬全準備。大家相互扶持,聽從領導單位指揮,並集思廣益,找出最聰明有效的防疫方法,而非相互猜疑指責。
-
2020-02-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吃一頓飯案19全家五人確診新冠肺炎 陳時中這麼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新增我國第23名新冠肺炎確診案例,為我國確診的第19名案例白牌車司機的妹妹,案19到案23都是同一家人,皆是同桌聚餐後出現新冠肺炎症狀,被問及聚餐的風險是否相對提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無須那麼恐慌」。陳時中表示,案19為我國首例新冠肺炎死亡案例,初步在疫調時,案23也有出現新冠肺炎的症狀,2月17日住院今天確診。對於案19到案23皆是家族群聚感染,且五案皆在同桌吃飯,陳時中表示,呼籲民眾無需對於聚餐感到恐慌,畢竟目前不是很多聚餐對象都是確診個案。根據指揮中心通報,昨日國內新增44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通報個案,目前累計通報1913名個案,含23名確診、1812名排除,餘隔離檢驗中(30名初驗陰性、其餘待檢驗)。23名確診個案中,1名死亡,其餘個案病況穩定。目前個案接觸者尚有167人持續居家隔離,其中5人有症狀已通報(4人排除、1人檢驗中)。另針對中部家庭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已採檢217名接觸者,其中4人確診(新增案19妹妹,60歲),189人陰性,24人檢驗中。
-
2020-02-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隔離檢疫不能性行為的原因 防疫醫師:和體液無關
居家檢疫者不能外出也不能性行為。防疫醫師詹珮君說,新冠肺炎非體液傳染的性傳染病,但性行為是親密接觸,可能沾染飛沫。並建議民眾無須搶口罩,社交距離逾一公尺以策安全。台灣目前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俗稱新冠肺炎)病例仍以境外、有中國旅遊史或接觸史居多,有3個本土家庭群聚感染,包含兩對夫妻及白牌計程車司機一家共4人染病,風險因子除了同住,也可能與生活起居的親密接觸有關。根據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醫師發布的個案報告顯示,台灣一對確診新冠肺炎的夫妻,其中丈夫只接觸了從中國返台的太太,在家共用一間臥室和一起吃飯,也顯示家庭內的親密接觸是感染的高風險因子。疾管署防疫醫師詹珮君日前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已知導致新冠肺炎的冠狀病毒是飛沫傳染或接觸到帶有病毒的分泌物,但許多民眾對防範病毒的觀念理解有誤,或不太清楚親密接觸的定義。為了釐清民眾觀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發布多支衛教影片。其中一支由詹珮君拍攝的影片,解釋居家隔離和居家檢疫的異同。台灣目前約有2至3萬人必須居家檢疫,不得隨意外出。詹珮君說,居家隔離和居家檢疫主要是對象不同,前者是確診者的接觸者;後者是有中港澳旅遊史者。但兩者應該遵循的事項一模一樣。包含要留在住家或處所,不要外出;每天紀錄體溫跟身體狀況;家人和隔離者要勤洗手,不要觸摸眼、口鼻;且最好有獨立房間,與家人避免一公尺以內的接觸。此外,居家隔離和檢疫者,不可搭大眾交通工具,也不應該跟家人同桌吃飯、擁抱、親吻、發生性行為。如果要共用房間衛浴,每天必須以漂白水消毒環境3次。為什麼不能性行為?詹珮君說,新冠肺炎不是性傳染病,並非因體液(精液、陰道分泌物、母乳)帶有病毒而禁止性行為;而是因飛沫,或碰觸沾有飛沫的地方,又去碰了眼口鼻導致染病。性行為是親密的接觸,不只是體液的交換,還會有前戲,可能會親吻、愛撫,都增加感染風險。詹珮君表示,民眾對「親密接觸」的認識可能比較侷限,一直搶口罩想防範,但只是為了應付別人或撫慰自身內心恐懼;卻忽略「共食」、「性行為」等風險因子。面對台灣當前的狀況,詹珮君說,社區有零星的病例,民眾應有清楚的認知和危機意識,不需改變生活太多,但任何「相濡以沫」的行為應避免,且與人的社交距離,應相距一公尺以上。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目前對新冠肺炎病毒的了解,此病並不是透過性行為傳播,而是因與病患親密、長時間接觸而感染。台灣近日雖新增與聚餐有關的確診個案,但共食可能有多種樣態,且同桌目前也僅有一人確診,關鍵應還是與確診者的近距離接觸有關。
-
2020-02-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疫情趨穩? 專家:不宜過度樂觀
取消封城或復工是指標中國大陸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數下降,但國內醫師表示不宜過度樂觀,應將大陸復工與取消封城作為觀察大陸疫情是否趨緩的指標。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日公布的新冠肺炎病例數據,2月12日中國境內新增確診病例數為1萬5153例,13日降為5093例,14日降至2644例,15日至17日自2009例降至1891例。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院長、高醫敗血症研究中心主任陳彥旭表示,中國大陸新增病例忽高忽低的走勢,很可能與政治因素有關,就在病例數激增前兩日,湖北省開始針對疫情問責,衛健委會黨組書記與主任雙雙遭到免職,因此當時的官員可能將過去所有沒有經過病原篩檢、但電腦斷層檢出異常的病例一次清出,造成疫情陡升。疫情陡升後又驟降,是否意味疫情趨緩,外界仍應有所保留。「(大陸抗SARS專家)鍾南山的說法似乎太樂觀」,台大小兒部主任暨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大陸雖陸續採取停市、停工、停課、封區、封城等措施,但疫情擴散並沒有就此獲得控制。盡管相對增加幅度看似趨緩,但大陸疫情資訊不透明,若檢疫方式、個案認定方式改變等,都會影響統計數字,且大陸日後取消封城、開始上工上學等,疫情仍可能持續升溫。陳彥旭表示,大陸現在面臨兩難,圍堵疫情需要封城或停工,但不復工經濟將會崩垮。取消封城與復工將帶來大量人潮流動以及人與人的密集接觸,因此日後可將各地區取消封城或復工兩周內的疫情變化作為初步觀察指標,如若新增病例有下降趨勢,疫情就有望持續走低。
-
2020-02-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SARS和季節性流感 誰才是頭號殺手
流行性感冒、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以及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爆發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究竟哪個比較致命呢?光從數據看,武漢病毒2.3%致死率比流感的0.1%高出20倍。但美聯社報導,這個問題要從不同面向來探討,「致死」(deadly)和「殺傷力」(lethal)不盡相同,但有時連學問淵博的人也可能詞不達意。疾病的「殺傷力」(lethality)意味著引發死亡的能力或致命的頻率。中國科學家研究近4萬5000起確診病例後得出的結論是,新冠肺炎死亡率為2.3%。然而,問題在於中國科學家研究所用的4萬5000起病例真的是所有病例嗎?這個數字有可能沒有納入症狀輕微的感染者,若是如此,實際死亡率可能更低。而疾病「致死」(deadly)程度則是一個較為廣泛的概念,其中涵蓋病毒傳播的廣度和難易度。2003年爆發的SARS,感染患者約10%死亡,但疫情很快就獲得控制,共約8000人受到感染。比較之下,流感的致死率為0.1%,每年卻奪走數十萬條人命,因為感染人數高達數百萬人。因此,當論及一種疾病的致死程度,疫情規模的大小和殺傷力一樣重要。
-
2020-02-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鑽石公主542確診…台灣5移民官全身而退 他爆救命三關鍵
鑽石公主號郵輪目前已知共有542例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美國國家過敏症與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弗契(Anthony Fauci)認為,這艘郵輪如同病毒「培養皿」,顯示新冠病毒在封閉空間具有高度傳染力。曾經待在該船4天的台灣5移民官幸好都沒事,何姓移民官爆救命三關鍵,戴口罩,勤洗手,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鑽石公主號1月31日要靠港基隆港,因有2600人要下船入境,為了方便旅客遊玩,基隆港國境事務隊循例派遣5位移民官去執行「前站查驗」。他們到鑽石公主的前一個停靠港下龍灣,直接登上鑽石公主號,從下龍灣到基隆港的航行中,在船上逐一檢驗申請入台旅客的證件。沒想到船進基隆港後,2月5日下午,5人分別接到通知,說香港陳姓老翁確診,曾待在船上4天的他們,與多人接觸,必須居家隔離到2月14日,最近5人都平安出關了。何姓移民官受訪指出,當時上船不知道有確診問題,上級很明確命令大陸旅客不能上船,但港澳旅客未禁,船上有200多位港澳旅客,他看到幾位港澳旅客咳嗽,沒刻意去閃,當時心想老人家咳也算正常。回到基隆港,看到鑽石公主疫情大爆發,也不能說自己慶幸,鑽石公主病毒傳染途徑他不敢臆測,船上有很多設施,會有人潮,他都沒去,工作完,吃飽飯,到舺板運動一下,他就回房。他認為防疫不難,戴口罩,勤洗手,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他上船就盡量不讓自己曝露在危險的狀況下,這是他的工作,如果不幸被感染就接受治療。
-
2020-02-19 癌症.淋巴癌
男大生脖子突起一串葡萄 竟是惡性淋巴瘤入侵
21歲陳姓男大生,一年多前脖子出現不明腫塊,由於沒有痛感並不在意,直到脖子的腫塊愈來愈大,整片像是「葡萄串」時才趕緊就醫,確診為惡性的何杰金氏淋巴瘤,原本準備大學畢業後赴日留學,也因病而夢碎,不過在醫師的照顧下,接受標靶治療,緩解疾病發展。千萬別以為腫瘤不會痛就沒事,和信醫院血液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譚傳德表示,淋巴瘤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何杰金氏淋巴瘤屬於惡性,但發生個案相對少,每年新增案例約2500人,男女性患者各半,患者主要分佈在20歲到30歲以及50歲到60歲之間;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屬於良性,案例較多,並以男性居多,年紀愈大罹患機率愈高。譚傳德表示,何杰金氏淋巴瘤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成因不明,主要出現的位置為淋巴所在之處,常見的部位有頸部、腋下、中膈腔、腹部等,出現在不同的地方時就會有不同的症狀,以長胸腔的淋巴瘤為例,會壓迫到呼吸道,患者會反應呼吸困難,咳嗽等,常被誤以為是感冒。何杰金氏淋巴瘤主要的治療方式以化療為主,開刀難以將所有的淋巴瘤切除,何杰金氏淋巴瘤雖為惡性,但預後算是治癒率高的腫瘤,早期發現治療,治癒率可達九成至九成五,晚期發現也有六到七成的治癒率。不過,何杰金氏淋巴瘤最怕的就是「復發」。譚傳德說,該名21歲的男大生,確診後立刻接受化療,但化療的副作用讓他相當難受,口腔到胃腸道嚴重潰瘍,全身痛到無法入睡,平時連喝水都像是幾時把刀在喉嚨裡割,但經歷化療的痛苦後,疾病終於緩解。卻不料準備赴日留學時,何杰金氏淋巴瘤又復發,又得接受一次化療等,譚傳德建議他接受二線治療,高劑量化療合併自體幹細胞移植,但經過評估,陳姓男大生屬於「高復發的風險群」,建議接受標靶治療,作為鞏固治療,時至今日終於未再復發。譚傳德說,過去標靶治療給付條件嚴苛,從今年2月起放寬條件,也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李啟誠醫師表示,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105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多為「年輕族群」,逾四成患者年齡介於15歲至34歲。症狀多為不明原因反覆發燒、頸部出現腫塊、莫名變瘦、夜間盜汗、皮膚癢及咳嗽,若出現上述症狀,建議儘速找血液腫瘤科醫師求診。
-
2020-02-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陸導一家4人死於新冠肺炎 包括武昌醫院護士胞姊
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罹患新冠肺炎昨天病逝,此前同是武昌醫院的59歲護士柳帆也因此身故,而武漢市官方微博「武漢發布」證實,不只柳帆,她的父母與胞弟,全因罹患新冠肺炎致死。根據北京日報官網京報網18日報導,網友@王星WX於16日提問:「請問武漢市武昌醫院的護士柳帆,是在一線抗擊肺炎的工作中感染的嗎?網傳她的父母和弟弟都因這次疫情去世,是真的嗎?她還有家人在嗎?在武昌醫院,和其他武漢醫院,醫護人員防護服、口罩夠用嗎?」武漢發布在18日答覆此提問指出,59歲的柳帆是副主任護師,她在2月2日之前一直正常上班,3日至5日輪休3天,6日發燒不適,7日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當天就住院治療。武漢發布指出,由於柳帆「基礎性疾病較多,病情呈進行性加重」,14日晚上經搶救無效逝世。武漢發布說,在她去世前,其父母和弟弟也先後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丈夫和女兒目前正在隔離觀察中,尚未發現感染新冠肺炎。中國官方微博發布的這項消息,證實網路盛傳許久,湖北電影製片廠導演常凱一家4人相繼染病去世的不幸,而柳帆與常凱是親姊弟。根據先前財新網報導,1月25日大年初一,常凱的父親出現新冠肺炎感染症狀,因多家醫院沒有床位無奈回家自救,數天後就撒手人寰,母親2月4日被武昌醫院收治,2月8日去世。常凱與柳帆一起照顧父母,也雙雙染病。常凱2月4日身體不適,2月9日傍晚7時5分入住黃陂區人民醫院,2月14日凌晨常凱不治,當天下午,柳帆也病逝。報導引述常凱的大學同學說,常凱在去世前寫下遺言講述求醫難,並稱他與妻子都感染新冠肺炎,「輾轉諸家醫院哀求哭拜,怎奈位卑言輕,床位難覓,直至病入膏肓,錯失醫治良機,奄奄氣息之中,廣告親朋好友及遠在英倫吾兒:我一生為子盡孝,為父盡責,為夫愛妻,為人盡誠!永別了!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常凱身故後,目前妻子躺在加護病房,兒子在英國留學,常凱的姊夫也就是柳帆的丈夫,還有柳帆的女兒目前則是隔離觀察中。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家有4口因罹患新冠肺炎致命,撰寫武漢封城日記的當地作家方方發文說:「常凱的絕命書,極盡克制。但讀過的人,無不有錐心之痛。醫生朋友告訴我,他們姐弟一個隨母姓,一個隨父姓。父母都在醫界工作…這個悲慘的家庭,武漢人永遠不會忘記。」
-
2020-02-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國病例數陡升一日又驟降 國內專家分析疫情趨勢
新冠肺炎(COVID-19)蔓延全球,其中近九成九病例都在中國,因此中國疫情控制受高度關注。中國官方日前調整湖北省病例的定義,使境內病例數於2月12日一夕暴增,不過翌日新增數剩三分之一、隔日再砍半,連續五日走低。國內醫師表示不宜過度樂觀,日後可將復工與取消封城作為初步觀察指標。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日公布的新冠肺炎病例數據,2月12日中國境內新增確診病例數為1萬5153例,13日降為5093例,14日降至2644例,15日至17日自2009例降至1891例。就上述圖表資訊而言,中國疫情明顯趨緩。據中外媒體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近日估計疫情可能在2月達到高峰,並可能在4月結束。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院長、高醫敗血症研究中心主任陳彥旭表示,中國新增病例忽高忽低的走勢,很可能與政治因素有關,就在病例數激增前兩日,湖北省開始針對疫情問責,衛健委會黨組書記與主任雙雙遭到免職,因此當時的官員可能將過去所有沒有經過病原篩檢、但電腦斷層檢出異常的病例一次清出,造成疫情陡升。疫情陡升後又驟降,是否意味疫情趨緩,外界仍應有所保留。「鍾南山的說法似乎太樂觀」,台大小兒部主任暨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中國雖陸續採取停市、停工、停課、封區、封城等措施,但疫情擴散並沒有就此獲得控制。盡管相對增加幅度看似趨緩,但中國疫情資訊不透明,若檢疫方式、個案認定方式改變等,都會影響統計數字,且中國日後取消封城、開始上工上學等,疫情仍可能持續升溫。陳彥旭表示,中國現在面臨兩難,圍堵疫情需要封城或停工,但不復工經濟將會崩垮。取消封城與復工將帶來大量人潮流動以及人與人的密集接觸,因此日後可將各地區取消封城或復工兩周內的疫情變化作為初步觀察指標,如若新增病例有下降趨勢,疫情就有望持續走低。
-
2020-02-19 名人.蘇一峰
新冠肺炎最新研究:傳染基數、死亡率、死亡高風險群一次看
由中國與美國雙方研究合作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武漢肺炎)的案例分析結果出來了!! (論文連結)研究中總共包含有全國8866例武漢肺炎的分析,其中包含4021例確診個案與4845例懷疑個案。中國提供數據,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公衛學院的Yang Yang副教授團隊進行分析!此篇研究主要是從2020/1/26之前的全國數據資料中,探討目前武漢肺炎的傳染基數R0與死亡率是多少?結論:傳染基數R0 = 3.77 (非常高)! 整體死亡率(預估): 3.06%!重點整理:有503位醫療人員被感染重點整理:研究中發現的死亡高風險族群是:年紀大、男性、嚴重肺炎、還有住在武漢!死亡風險:當你是年紀70歲以上時提升為33倍,嚴重肺炎時提升為64倍,男性時2.6倍,生病時住在武漢時提升3.5倍!PS: 此外第一作者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公衛學院的Yang Yang副教授,名字一看就是很華人,一看個人資歷是一位傑出優秀出身於中國的學者,在中國完成大學學歷後,轉而到美國完成博士學位,之後留在美國一路努力到成為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公衛學院公衛流病的教授。希望Yang Yang教授能幫助他的祖國,能早日解決這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的世紀大風暴!原文:蘇一峰醫師部落格[持續更新]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的診斷與治療懶人包
-
2020-02-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流行病學者吳錦祥推斷 新型肺炎罪首是武漢本地老鼠
新型肺炎(COVID-19)的病毒源頭與中間宿主為何,迄今仍無定論,有研究指是穿山甲、或是蝙蝠。但曾於2003年参與香港政府對SARS的調查研究的流行病學家吳錦祥,在最新出刊的ResearchGate網上專文指出,新型肺炎(COVID-19)的最大可疑中間宿主是老鼠,更明確的說,是武漢本地老鼠。吳錦祥教授的論點是,一般認為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是新型肺炎的病毒源頭。但是在隨後的研究調查中顯示最初的四名確診病例患者中,其中三個確診病例患者並沒有去過這家市場,也沒有與這家海鮮市場的工作人員有過接觸。而且這三位患者在病發前,也都沒有任何相互接觸。他指出同時,根據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等在1月24日「柳葉刀」線上發表的論文指,最初的41名確診病例裡,34%患者沒有去過這家海鮮市場。吳錦祥認為,這可以排除這家海鮮市場是病毒唯一源頭。其次,在該市場的地板、桌面及其他器皿等處,的確檢查到有新型肺炎病毒。同時至今沒有在其他野生動物身上分離出來CONVID-19病毒。穿山甲可能是中間宿主之一,但也是至今沒有在穿山甲身上找到新型肺炎病毒。吳錦祥推斷,這顯示一定還有另外一種小型哺乳類動物是嫌疑人。吳錦祥是小兒科專科醫生及流行病學專家,1972年在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1981年取得美國兒科學㑹專業文憑,1986年獲纽約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至1993年回港。他在1999年2010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榮譽副教授。他在同時專長傳染病起因和傳播途徑研究,2003年参與香港政府對非典型肺炎(SARS)的調查研究,並在「柳葉刀」期刊發表論文,首次提出老鼠可能是當時香淘大花園爆發感染的重要原因。吳錦祥在最新的文章仍將最大嫌疑的中間宿主指向老鼠。他指出目前都在尋找「零號病人」(第一個受感染者),中間宿主是老鼠的傳播途徑可提供合理解釋。有兩種可能性:被找到的「零號病人」,並非正牌,新型肺炎癥症「暗蔵不露」的帶源者才是「正牌零號病人」。第二可能是「零號病人」並不住在這家海鮮市場附近,他是受到其他帶病毒哺乳動物接觸感染到。吳錦祥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存在著「零號病人」之前的隱形潛伏期患者,也沒有證據顯示,其他沒有去過海鮮市場的三名確診病例曾經各自獨立的接觸過這名隱形潛伏期患者。他表示如果沒有住在這家海鮮市場附近的「零號病人」的確是因為被其他動物感染到,那麼這種動物,有可能蝙蝠就是最大的嫌犯,但也可能會是老鼠。但是這家武漢海鮮市場當時不賣蝙蝠,而且蝙蝠通常冬天不太活動,常人接觸到蝙蝠的機會也不大。退休住在夏威夷的吳錦祥在文章中指出,老鼠是最大可能的中間宿主。一方面老鼠在各處竄來竄去,結果在海鮮市場裡的老鼠,被帶有COVID-19病毒的野生動物所傳染到,這就在老鼠之間傳染開來。一旦老鼠之間傳染上這種新型肺炎病毒,數量多到一定程度,開始傳染到人身上。另外一個可能,就是老鼠本就是中間宿主,老鼠是被蝙蝠傳染到。而這些帶病蝙蝠可能是來自附近的設施。他同時認為,武漢地區的老鼠可能特別容易感染這種新型肺炎,而且很早就在鼠群中爆發疫情。儘管武漢當下採取最嚴格的封鎖與嚴禁外人出入的防疫措施,但老鼠繼續在住家樓宇小區內外,竄來竄去,傳播病毒。吳錦祥最後建議,立即檢測武漢的老鼠,如果真的驗出身上帶有COVID-19病毒,那武漢當局刻不容緩展開全面滅鼠行動。
共
32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