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科別.消化系統
搜尋
確診
共找到
9876
筆 文章
-
-
2020-12-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衛福部認定彰化萬人血清調查違法 最高可罰百萬
彰化萬人血清抗體調查被質疑未經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查,衛生福利部調查確認彰化縣衛生局與台大公衛學院均違反人體研究法,將開罰,可以對研究機構處以十萬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兩周後公布行政處分及詳細內容。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此案未寫研究計畫送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查,違反「人體研究法」第五條第一項規定;台大公衛學院將由教育部處分,彰化縣衛生局由醫事司處分,處分金額還未定,內部仍在簽核,完成程序後會公布懲處結果。台大公衛學院表示尊重和遺憾;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收到公文後再對外說明;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長林綠紅表示,此案涉及頂尖國立大學及公務機關,應是人體研究法一○○年十二月九日三讀通過以來,首宗大規模並具代表性的開罰案。人體研究法第五條規定,研究主持人實施研究前應擬定計畫,經倫理審查委員會(IRB)審查通過始得為之,除非屬主管機關公告得免審查之研究案件。衛福部認定彰化萬人血清抗體調查未經IRB審查,違反法令。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鄭守夏表示,計畫主持人詹長權教授覺得自己只是做後端分析,前端(衛生局)是執行公務,這部分與調查委員認知不同,以完整IRB概念來看,公衛學院仍尊重主管機關調查結果,但感到相當遺憾。鄭守夏說,教書廿幾年從沒聽過有人因IRB有問題被罰錢,因此不熟悉處理流程,看到衛福部公文後才能夠做回應。學校收到公文後將先徵詢詹教授意見,若詹不接受,就會了解有無申覆可能,若詹願意接受,就看所罰對象是學校、機構或計畫主持人,再決定如何負擔費用。教育部表示,台大的研究倫理委員會已對該計畫案啟動臨時稽核程序,並決議終止該計畫執行;教育部將盡速召開審議會議,研議裁處學校及計畫主持人罰鍰,或與共同補助此計畫案的科技部研議扣減研究計畫補助經費。科技部表示,若此計畫有不符合之處將不予核銷經費。彰化縣府曾強調,這個計畫是由台大公衛學院主導,衛生局只在人力上配合,計畫所用試劑也由台大公衛學院提供國際大藥廠試劑來檢測,若彰化衛生局被依違反倫理審查裁處,將提行政訴願。彰化萬人抗體血清檢測主要是針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及接觸者、居家檢疫、醫療照護防疫人員、居家關懷、長照據點長者及工作人員等五大高風險族群,八月廿七日公布期中報告,證明當地社區安全。
-
2020-12-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血清抗體調查違倫理審查將裁處 彰縣衛生局長:未收到公文
衛福部調查彰化縣衛生局與台灣大學公衛學院研究團隊合作執行的萬人抗體,確定彰化縣衛生局及台大公衛研究團隊均違反人體研究法,可罰10萬到100萬元,對此,彰化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目前還未收到相關公文,等收到公文後再對外說明。衛生福利部醫事司證實,衛福部專案調查委員會已完成調查並作出建議,認為彰縣衛生局與台大公衛均違反人體研究法,未寫研究計畫送倫理審查委員會IRB(研究倫理審查)審查,依法可由事業主管機關處該機構10萬以上、100以下罰鍰,醫事司兩周後就會公佈衛生局之裁處結果,台大公衛研究團隊則是由教育部去開罰。早在萬人抗體血清檢測期中報告公布前後,各界開始關切這項計畫事前有沒有無通過IRB,但彰化縣府過去曾強調,這個計畫是由台大公衛學院主導,衛生局只在人力上進行配合進行,計畫所用的試劑也是由台大公衛學院提供國際大藥廠的試劑來進行新冠肺炎血清抗體檢測。若彰化衛生局真被依違反倫理審查裁處,將會提出行政訴願。萬人抗體血清檢測主要是針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及接觸者、居家檢疫、醫療照護防疫人員、居家關懷、長照據點長者及工作人員等5大高風險族群,今年8月27日公佈期中報告,證明當地社區安全,但輿論仍沸沸揚揚,可能又因衛福部這次的裁罰動作,讓風波一時難平息。
-
2020-12-07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指腕腫痛推拿還不好 小心類風濕性關節炎上身
早上起床,發現雙手手指關節僵硬持續超過一小時,小心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60歲的王奶奶最近手指關節處常出現輕微疼痛,但她以為只是一般的關節退化,到國術館推拿都無效。沒想到關節益發腫脹疼痛,連騎機車催油門都困難,嚴重時連衣服都無法好好穿,確診後才發現王奶奶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已長達四年,經過藥物治療病情才獲得改善。收治個案的恩主公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主任郭孝齡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為全身的發炎性自體免疫疾病,包括基因、環境都可能誘發疾病發生,好發在40至50歲的中年女性,女性患者約是男性的五倍。初期診斷不易,常見症狀為疲倦感、全身痠痛及食慾不振,進而造成患者體重下滑,若無妥善治療,會逐漸發展為多關節發炎及腫脹。知名女作家劉俠(杏林子)便是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終其一生殘疾以輪椅代步。郭孝齡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不可逆的疾病,關節一旦被破壞就無法復原;所以必須早期發現,及早治療。但許多民眾會把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痛風或是退化性關節炎搞混。痛風九成以上發生在腳、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停經後女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則有95%的患者好發部位為手部,第三指節及手腕常會出現腫脹,且多為對稱性關節的疼痛。因此如果早晨起來發現手指關節僵硬超過一個小時,最好到醫療院所,透過抽血測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進一步診斷。郭孝齡表示,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過去沒有好的用藥,只能以止痛藥緩解疼痛,但現在有口服免疫調節劑、免疫抑制劑和生物製劑,讓誘使發炎的因子不那麼活躍,藉以改善病程。醫師會依照患者個別情況配置用藥,希望讓患者在三個月內疾病獲得緩解或是達到低疾病活動度。但郭孝齡也坦言,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不可逆的疾病,需要一輩子用藥,不過如能早期治療,可以逐步減少用藥,或是得以拉長用藥間隔。郭孝齡也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切勿聽信偏方,不可亂停藥,生活上也要避免抽菸等容易引發發炎的因子,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
2020-12-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印尼移工每人治療費80萬全民買單 莊人祥:他們是產業重要人力
因應印尼確診個案大增,指揮中心強化印尼移工採檢,今天再增20例印尼境外移入個案,病例數達133人,首度超越美國115例,躍升境外移入個案最多的國家,那治療費用也超過美國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一般而言,綜合輕症、重症確診個案,一名確診個案治療費用平均高達新台幣210萬元,由防疫預算支應。然據指揮中心統計,印尼移工大多症狀輕微或無症狀,多不需治療,加上追蹤接觸者的成本也較低,治療費用每人約80萬元,治療費用恐近億元。據指揮中心指出,目前印尼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包括國人、來台就學的印尼學生,還有108位移工。針對我國支付移工治療費用合理與否,莊人祥表示,新冠肺炎是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傳染流行可能對國民健康造成影響,移工也是長照及產業的重要人力,移工病癒後就是「一條好漢」,能繼續投入工作。
-
2020-12-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加強防疫堵破口!移工住防疫旅館 出房門8秒被罰10萬
移工染疫跟移工宿舍內跟確診者接觸可能成防疫破口,高雄市衛生局加強移工入境居家檢疫14天的管理與稽查,一名移工前幾天在防疫旅館被走道監視器錄到曾出房門8秒鐘,衛生局決定開罰10萬元。12月起遠洋漁船陸續返回高雄前鎮漁港,多艘實施全船在船隔離檢疫14天,防疫團隊加強監控。高雄市衛生局表示,為了加強居家檢疫民眾,稽查人員也會要求調閱防疫旅館走道間的監視器,前幾天稽查時,看到有一名在檢疫期的移工,打開房門到走道逗留了8秒鐘。雖然只有8秒鐘,但其實應該是「一步都不行」(踏出房門),且出房門並非是為了求救等緊急原因。防疫人員擔心今天是8秒,之後可能有8分鐘、80分鐘,若不處罰可能難以遏阻違規行為,所以衛生局還是決定對這名移工開罰10萬元。高雄是遠洋漁船母港,12月起有許多秋刀魚遠洋漁船陸續返港。衛生局長黃志中表示,原本在遠洋漁船防疫管制部分,是請船上最多留8人,其他到防疫旅館居家檢疫14天,但現在也同意可以全船在船檢疫隔離14天。因為港口泊席問題,因此會有併船停靠現象,過去曾有移工有時在船隻間移動,或是有移工上岸偷買菸的情形,這些都要嚴加稽查。高雄市勞工局主祕皮忠謀表示,對於移工宿舍管理,會加強稽查與抽查。家有印尼藉看護工的林太太表示,申請移工來照顧家中長輩,最近移工染疫狀況也讓家人很憂心,因為看護休假時,也會與其他的移工聚會聊天,這是人家的權益,也不能剝奪。但看護照顧的是抵抗力弱的老人,所以就只能提醒看護出去時,一定要戴口罩,顧好自己的健康,回家後一定要勤洗手。
-
2020-12-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檢討自主健康管理機制 陳時中:勞動部週三報告進度
印尼移工確診個案於自主健康管理時睡大通舖一事惹議,究竟是否違規亦或是需要修法,對此,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組長薛鑑忠表示,已經找地方政府專家學者討論,有初步分項,需要完成法規預告60天的流程等,最快明年第一季完成。薛鑑忠表示,外界了解有多少醫管公司不是重點,這是受委任關係,雇主可以委任其他人去接送移工,同時帶去醫院做健康檢查,再給他一定的報酬,規範的重點是要予雇主和仲介法定義務,相對的委託時,就會注意到他要符合勞動部的規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源頭該怎麼管,有待法規的修定,會需要一點時間,至於自主健康管理的檢討,將於星期一開會,星期三勞動部可以報告進度。
-
2020-12-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移工宿舍防疫誰責任? 勞動部:生活管理為雇主的責任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月4日公布一例印尼籍女移工(案688)檢疫期滿後、在移工宿舍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確診,昨晚公布再增一例案695,兩人在12月29日都在移工宿舍,但移工宿舍為大通鋪、非一人一室,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更直指移工宿舍環境長年很糟。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組長薛鑑忠則表示,生活管理為雇主的責任,將自主健康管理地點要通報給勞動部掌握。薛鑑忠表示,案688、695以及越南失聯移工,在11月28、29日陸續出集中檢疫所後,依照實務由仲介委託醫管公司接機和帶到指定醫院健康檢查。他說,由於出集中檢疫所二日剛好為周末,無醫院做健檢,因此由醫療管公司留宿於宿舍,等12月1日再到醫院健康檢查。醫管公司的宿舍在11月30日後都沒有入住移工,主要是因為遇上週末才有使用需要;若是周間出集中檢疫所,就直接到指定醫院辦理健康檢查。有關外界關切醫管公司住宿品質,薛鑑忠則說,「生活管理是雇主責任」,委任仲介招募移工,仲介再委託給醫管公司,故責任都在雇主。薛鑑忠表示,過去沒有掌握名單,勞動部會立即請地方政府清查醫管公司宿舍,也須將自主健康管理的地點通報給勞動部掌握,並將持續與指揮中心加強管理。未來也會提醒僱主多注意,了解移工居住的品質。至於處罰對象,則為雇主和仲介公司,薛鑑忠表示,過去沒有掌握名單,初步了解是與各大醫院配合,除了少部分縣市沒有醫管公司,大部分縣市都有。現在會請地方政府趕快清查。希望未來自主健康管理七天內仲介公司要通報地點,地方政府也要前往了解,以確保防疫安全。未來也會提醒僱主多注意,了解移工居住的品質。至於處罰對象,法定上是雇主責任,處罰的對象就是雇主和仲介,如果沒有按照規定執行,處新台幣6至30萬元。但醫管公司則無法可管?薛鑑忠表示,目前在勞動部的法規是無法可罰,現行規定是移工入住雇主處的時候找一天去檢查,通知雇主限期改善。過去也注意到一入境就在醫管公司住宿品質不好的情況,給予限期改善,未來針對情節重大會限期改善,不給予限期改善。這次事件勞動部則會先請地方政府釐清有沒有違反規定。但自主健康管理是否允許通舖或混居?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47人通鋪共用衛浴情況不好,自主健康管理要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居住環境不宜密閉擁擠,自主健康管理的規定如何落實在某些不得已的規定中,掌握人員動向,朝這方面努力,週一將會開會討論SOP。他也說,疫情期間醫院安排不易,會和勞動部討論如何管理。指揮中心和集中檢疫所也研議未來在週六週日暫緩出所,費用不另收。
-
2020-12-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海外就醫健保核退案銳減 確診新冠僅1人獲退4萬元
全球疫情嚴峻,邊境管制加嚴導致出入境人數銳減,向健保署申請境外就醫費用核退的案件量也比去年少一半。健保署統計,今年共有5萬3400件核退案,常見樣態與往年類似,以呼吸道感染和腎衰竭最多。核退案有大約1%(520件)是新冠肺炎疑似症狀者,共核退314.1萬元,其中2件來自一名新冠肺炎確診女性,她在菲律賓急診和住院,健保署共核退4萬425元。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副組長吳科屏表示,去年1到10月境外就醫核退案件量有9.97萬件,今年同期間僅5.34萬件,銳減五成。常見樣態與往年近似,今年案件量前五名依序為急性呼吸道感染(4500件,核退465.9萬元)、腎衰竭(4200件,454.9萬元)、急性支氣管炎(1600件,核退205.8萬元)、不明熱(1400件,核退219.1萬元)、傷害(1300件,核退609.1萬元)。其中金額最高是一民眾在香港心臟病住院,共核付42萬元。健保署資料顯示,今年的案件中有520件與新冠肺炎疑似症狀有關,接近半數是發燒,還有肺炎、胸痛、呼吸道症狀等,共核付314.1萬元。其中僅兩件申請案是確診新冠肺炎,都來自同一名女性,她在菲律賓急診就醫並且住院,健保署核付其急診1099元,住院3萬9326元。這520件當中有六成來自中國(320件),共核付160萬元,平均一件核付5000元。美國、越南、日本等國件數也比較多。吳科屏表示,不可預期之緊急傷病,在國外就醫後六個月內都可以申請核退,不論是本人或郵寄資料和委託書,請家人代為申請也可以,健保署會進行審查,核付金額以就醫日或出院日當季國內醫院或診所平均費用為上限值。今年最近一季(10月至12月)門診上限為每次1053元、急診上限每次3160元、住院上限每日6042元。申請辦法可上網查詢。
-
2020-12-06 醫療.慢病好日子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高音飆不上、蠟燭吹不熄 留意肺功能出問題
自體免疫疾病共病多,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指出,自體免疫疾病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多發性肌炎、皮肌炎、乾燥症、硬皮症等,患者均容易出現共病,其中又以肺纖維化最需提高警覺。>>延伸閱讀/認識失控的肺纖維化全身性疾病,可能隱藏多處「內傷」,應定期檢測。在自體免疫共病中,最多患者為類風濕關節炎,其次為乾燥症,臨床顯示,約30%至50%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會合併肺纖維化,至於硬皮症合併肺纖維化的比率最高,且70%至80%肺部功能會變差。李信興提醒,自體免疫共病絕非只限於單一器官或是單一表現,因為這是全身性的疾病,可能引發看不見的「內傷」,例如,不可能只有關節出現問題,包括眼睛、肺部都可能異常。李信興強調,除了表徵病症之外,任何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均會侵襲內部器官,一旦侵襲肺部,就可能造成肺纖維化,建議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務必定期回診,接受肺功能檢查,包括胸部X光,另以吹氣來檢測肺活量。另外,從日常生活中的肺活量變化,也可看出端倪,例如,至KTV唱歌,習慣飆高音,但最近卻飆不上去;慶生時,連蠟燭都無法吹熄,這就代表肺功能異常。走路爬梯喘不停,可安排「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描」。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佑指出,肺部就像是乾的海綿,一旦處於發炎狀態,就如同浸泡在水中會逐漸變重,且沒有彈性,此時容易喘,一走路或是爬樓梯就會喘不停,建議定期三個月做一次肺功能檢查,如有異常,可安排高解析電腦斷層掃描(HRCT),有助確診。由於傳統X光檢查,無法掃描肺葉末梢微細構造,因而無法診斷瀰漫性肺疾病,但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描是用1至1.5mm厚度掃描,瞭解肺間質或氣道結構,在診斷瀰漫性肺疾病上出現顯著進展。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描因解析度超高,目前用來診斷肺間質疾病或是瀰散性肺部疾病,例如,肺部是否呈網狀、類似蜂窩形狀、結構扭曲及體積減少等。此外,高解析電腦斷層掃描也屬可診斷早期肺癌的必要檢查。因為喘就窩著不動,會讓肺功能變更差。自體免疫患者如何保護肺部?李信興強烈建議,老菸槍首先務必戒菸,以及避免二手菸,因為香菸裡充滿許多有毒物質,吸進肺部組織,就會讓細胞凋亡。第二為遠離空汙,外出時,應該戴口罩,如果空汙嚴重,應避免外出。不過,留在室內時,最好使用空氣清淨器,去除空氣中的懸浮微粒以及有毒物質。第三為不要因為容易喘,就整天窩在家裡,不走動、不運動,這樣反而會讓肺部功能變得更差,建議一步一步增加運動量,例如在校園操場或是公園快走,等到體力充沛再試著爬山。運動過程中,也需要瞭解自己的呼吸狀況,如突然覺得喘或累就應回診,請醫師評估肺功能。蔡長祐則強調,「身體是一體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身體各處都可能出現病變,如出現異常症狀,建議先至家醫科就診,再由醫師視情況轉介至其他科別。【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0-12-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獨/宿舍宛如集中營 移工:想起那個地方就掉眼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月4日公布一例印尼籍女移工(案688)檢疫期滿後、在移工宿舍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確診,昨晚公布再增一例案695,兩人在12月29日都在移工宿舍。指揮官陳時中坦言,移工宿舍48人同睡大通舖、共用衛浴,衛生條件欠佳。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拿出照片,直指移工宿舍環境長年很糟,許多移工光回想就會掉眼淚,呼籲勞動部立即撤查、全面改善。為何需要移工宿舍?TIWA工作人員吳靜如說,即便是沒有疫情時,不論社福或產業移工,入境後都不會馬上去公司、工廠或雇主家,都要先待在仲介安排的移工宿舍,大約兩天。期間要去一趟醫院做體檢,確認沒有任何傳染病,也要去一趟去警察局,留下十根手指頭的指紋,才算完成報到。吳靜如表示,因為僅短暫停留一兩天,移工會努力忍耐,結果這麼多年來,宿舍環境都很糟糕,勞動部卻坐視不管。在TIWA和台灣移工聯盟(MENT)共同出版的《移工的仲介故事書》當中,每個移工都提到這個恐怖的地方,花了一大筆仲介費,飄洋過海來到台灣,第一個棲身之所竟給他們貓狗不如的對待。吳靜如表示,移工宿舍通常是一間空房子,數十個移工與他們大包小包的行李,全部擠在同一個空間,睡在地上、沒有棉被,數十人共用一間又髒又臭的廁所。有的仲介會發麵包,但也有人根本沒有東西吃,入夜後屋裡就陷入漆黑,沒有足夠的照明。這段際遇在很多移工心裡留下創傷陰影,日後再想起、經過那間「宿舍」,都會掉下眼淚。吳靜如質疑,這麼多年來,移工入境到工作之間這段時間,人在哪裡、被如何對待,勞動部難道都不知道?呼籲勞動部應立即徹查、全面改善這些移工宿舍。有關同時期身在該宿舍後來失聯、今凌晨被警政找到的越南籍女性移工,吳靜如提醒,失聯移工被找到就會被遣返,都花了那麼高時間金錢成本來台灣,理論上不會才剛到雇主家就鋌而走險。建議應先詳細了解她失聯的原因,或許是被要求做非約定範圍的工作、遇到什麼狀況因語言不通而急著找朋友幫忙、被非法仲介又管等等原因,不該妄加定論。
-
2020-12-06 醫療.自體免疫
慢病放大鏡【肺纖維化】為了多吸一口氣 肺纖維化及早治療
人活著就是憑著一口氣,如果氣虛、容易喘,甚至喘不過氣,無法吸到一口氣,就可能沒了,這對肺纖維化病友來說,可是極為深刻的人生寫照。>>延伸閱讀/認識失控的肺纖維化肺纖維化患者預後差,存活率低,比癌症可怕。值得注意的是,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為肺纖維化高風險族群,台大醫院免疫風濕過敏科主任謝松洲指出,紅斑性狼瘡、多發性肌炎、皮肌炎均為自體免疫疾病,病友罹患「菜瓜布肺」的比率遠高於一般民眾。謝松洲以紅斑性狼瘡為例,該疾病以關節疼痛、皮膚斑疹為主,病友容易合併身心症狀、乾燥症與嚴重危及呼吸功能的肺部纖維化。但病友常忽略肺功能變差的狀況,即使一動就喘,也常以為是變胖或缺乏運動導致。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指出,除了大眾熟知俗稱「菜瓜布肺」的特發性肺纖維化之外,因自體免疫疾病導致的肺纖維化,也屬於一種少見的間質性肺炎,肺部會逐漸纖維化,使肺葉組織出現間質性肺炎現象,患者預後相當差,存活率之低,比一般癌症還要可怕。傳統治療效果有限,呼吸衰竭須仰賴氧氣瓶。肺纖維化的傳統治療效果相當有限,以往在確診後,如同宣判死刑,患者呼吸功能逐漸惡化,進而呼吸衰竭必須仰賴氧氣瓶,最後因吸不到空氣而死亡。其早期病變以肺泡壁發炎為主,病徵為容易喘、胸悶、呼吸不順、呼吸急促及乾咳,患者常被誤診為氣喘、心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到了中期肺部組織纖維化,患者明顯消瘦、食欲不振、呼吸困難,有病人半年內瘦了十多公斤,喘到無法爬樓梯才就醫,但許多醫師對此疾病不夠瞭解,導致許多病人到處求診,掛了急診、家醫科、胸腔科、心臟內科後最終才確診,卻幾乎都已經到了晚期。晚期肺泡壁失去彈性,質地有如菜瓜布。到了晚期,肺泡壁如混凝土般堅硬、失去彈性,透過內視鏡觀察,質地有如菜瓜布,因此被稱為「菜瓜布肺」。在治療上,肺纖維化患者肺功能會在數年內逐漸惡化,傳統使用類固醇、化痰藥、抗凝血劑及免疫抑制劑,或許可能暫時緩解症狀,但此疾病為不可逆的,傳統治療效果極為有限。新藥問世,延緩惡化速度,提高生活品質。所幸最近幾年肺纖維化治療上出現突破進展,新藥問世,臨床研究發現被用來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可降低五成肺功能受損速度,更能減少六成八急性惡化機率,雖然無法治癒,但能延緩惡化速度,且提高病人生活品質,死亡風險則降低四成三,部分患者用藥1至2周,可改善咳嗽症狀。美國、歐盟幾年前就已陸續核准新藥上市,台灣則在2017年3月給付新型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呼吸道藥物。林孟志表示,由於該藥物價格昂貴,給付條件嚴格,肺功能太好或太差都不符合規定。不過,今年藥物已獲健保核准,除治療過去已取得適應症的特發性肺纖維化外,不論造成肺部纖維化的原因為何,只要纖維化會持續進展,均可使用藥物延緩病程,為長年無藥可醫的自體免疫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患者帶來一線曙光。謝松洲說,自體免疫疾病治療以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免疫抑制劑為主,在醫師指示下規律用藥,免疫系統就會逐漸恢復正常,但如果肺部纖維化,就須積極治療。一般民眾如何預防肺纖維化1.積極治療胃食道逆流林孟志指出,由於多數的「菜瓜布肺」致病原因仍不明,一般認為與基因遺傳、抽菸、胃食道逆流有關,建議民眾戒菸,並積極治療胃食道逆流。2.危險環境從業人員木工、美髮業、裝潢工人等長期暴露在粉塵、化學物質危險環境的從業人員,屬於高風險族群,務必提高警覺。3.注意症狀積極就醫如乾咳超過2個月,合併易喘、呼吸困難等症狀就應積極就醫。【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0-12-06 慢病好日子.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自體免疫5大風險族群 嚴防肺纖維化
國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超過12萬人,深陷肺纖維化風險,尤其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皮肌炎和硬皮症患者更是五大高風險族群。醫師指出,除治療疾病本身之外,建議定期接受肺功能檢測,有望在間質性肺病階段就開始治療,避免肺纖維化擴大蔓延。>>延伸閱讀/認識失控的肺纖維化自體免疫疾病患者,近10年人數成長73%。根據衛福部相關數據顯示,國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年增四千例,近10年患者人數成長73%。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長祐指出,自體免疫疾病位居十大傷病第三名,僅次於癌症、精神疾患。蔡長祐解釋,自體免疫疾病會被列為重大傷病,是因原本負責對抗外來疾病、存在於自體免疫系統中的抗體和細胞基數,因未知的原因開始攻擊自身,同時也會侵犯到重要器官造成傷害,尤其肺部是人體關鍵的呼吸器官,不得不慎。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指出,自體免疫疾病包含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皮肌炎和硬皮症等,除表面皮膚症狀外,很容易會有「內傷」,看不見的傷害潛藏在內臟器官,近來引發肺部共病的間質性肺病受到關注。間質性肺病長期缺氧、肺功能惡化恐致死。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解釋,所謂的間質性肺病,是因肺間質產生大量異常纖維,也就是疤痕組織,當疤痕組織愈變愈厚將影響肺部功能,而這種疤痕的醫學術語稱為肺纖維化。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劉志偉說,肺纖維化會使得肺泡無法正常膨脹縮小,導致肺部無法行使氣體交換功能,患者最終會因長期缺氧而引發肺功能惡化相關併發症,增加死亡風險。李信興說,自體免疫疾病引發的間質性肺病中,有三成機會將發展成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且肺纖維化是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死亡主因,尤其是硬皮症患者。合併肺纖維化,硬皮症患者比率最高。據統計資料顯示,硬皮症患者中有70%至80%會合併肺纖維化,比率最高;其次是皮肌炎及多發性肌炎,近50%的患者會合併間質性肺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則有10%會合併間質性肺病,十年存活率僅剩一般患者的一半。蔡長祐說,由於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表現多樣,有些患者甚至還沒出現表面皮膚及肌肉發炎、關節腫脹等症狀,就先出現容易喘、累、乾咳的情形,輾轉在各科別就醫才確診,肺部纖維化已到某種程度。肺纖維化早期症狀其實有跡可循。林孟志說,若患者發現長達兩個月以上,持續「乾咳、容易喘、容易疲累」就需進一步就醫檢查、接受治療。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測,後下背聽診趁早抓漏。不過,由於現代人缺少運動或自體免疫疾病患者身體不便,李信興說:「一般人如果不運動,一半的肺功能就夠用。」以家庭主婦或運動量少、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肌炎等患者來說,由於關節或肌肉症狀影響,平常就很少活動,而且人其實用不到太多肺功能,因而難以發現早期症狀。李信興建議,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每三至六個月可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測,若需要進一步檢查,可一年進行一次高解析電腦斷層掃描(HRCT)確認肺纖維化的進展範圍。林孟志說,常見的肺功能檢查,會以聽診器聽診後背下肺葉,也會照胸部X光片檢查是否有出現毛陰影,其餘包含肺功能的吹氣檢查等,來判斷肺功能是否異常。台大醫院免疫風溼過敏科主任謝松洲則說,自體免疫病若存在與肺纖維化有關的抗體,可預期在未來三至五年內免疫系統會侵犯肺部。因此,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愈早診斷用藥治療,可校正免疫失衡,避免器官併發症。【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0-12-06 醫療.自體免疫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硬皮症患者面無表情 想笑卻笑不出來
自體免疫疾病是國內十大重大傷病第3名,包含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硬皮症、皮肌炎、紅斑性狼瘡等,全台病人超過12萬名。>>延伸閱讀/認識失控的肺纖維化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關節會變形,甚至可能失能;硬皮症病人皮膚會變硬、面無表情;乾燥症病人容易眼乾口乾;皮肌炎病人肌肉會發炎、無力;紅斑性狼瘡病人關節會疼痛、皮膚出現斑疹。不過,這些病人都存在著一種「共病」風險,就是肺纖維化。硬皮症:開口說話,臉皮像拉橡皮筋,檢查發現肺功能只剩70%。「別人是飯後一根菸,我是飯後一根牙籤。」罹患硬皮症超過十年,幽默風趣的林炳煌,面無表情地分享飯後雜談。他說每次吃完三餐,總得用牙籤清理卡在牙齒與臉皮之間的菜渣,這樣的不方便,變得不愛外食與朋友聚餐。由於皮膚僵硬,使得臉部面無表情,肌肉硬的像鐵鎚。林炳煌說,「有時即使想笑也笑不出來。」步入中年之後,五官逐漸產生變化,嘴巴變小、鼻子越來越尖,嘴唇變薄,每每想用手接東西時,因為手掌伸不直、無法施力,都得併用雙手。隨著天氣變冷,皮膚乾燥僵硬,「每次說話,臉的皮膚就像在拉橡皮筋」,變得愈來愈不愛說話。今年63歲的林炳煌,十多年前因全身莫名水腫,四處求醫。曾誤以為癌症,做遍了全身檢查卻沒有獲得任何結果。直到最後一項免疫系統檢查結果出爐,確診罹患硬皮症。當下,又聽到另一項噩耗。因免疫系統的失控開始攻擊自身的內臟器官,肺部首當其衝,造成肺纖維化,當時肺功能僅剩下70%,走路容易喘也容易疲累,一累說話就會沒聲音,伴隨著乾咳。林炳煌說,現階段就專心治療硬皮症,規律用藥,連帶也能控制肺纖維化,配合定期的肺功能檢測追蹤,避免病情惡化。人生曾經一度黑白,失去工作、房子與車子的林炳煌,罹病後依然樂觀。為了找出自我的人生狀態開始學習看相、卜卦命理。他說,自己這樣走了一遭後認清現實,想要助人,透過替人免費看面相、卜卦引導他人人生方向,偶爾上課教人命理,積極面對生活。紅斑性狼瘡:18歲摘除脾臟、23歲確診。不間斷服藥,病情穩定控制。今年55歲的李湘君是兩名孩子的媽,也是紅斑性狼瘡病友。18歲那年,下肢突然出現莫名的瘀青,以為是不小心撞傷,隔沒多久瘀青又再出現,卻不會痛。直到有一天,因齲齒至牙醫診所治療,異常的出血雖讓她感到不對勁,卻也不以為意。後來,因頭皮冒出血絲就診,血液檢查發現,血小板數值異常低下。李湘君說,「當時醫師建議摘除脾臟,年紀小的我不懂事,也不覺得有什麼不一樣,但問題根本沒有解決。」原以為沒了脾臟,血小板就會恢復正常,未料好景不常。23歲那年,因連續兩周的低燒不退再度就醫,確診罹患紅斑性狼瘡,開始使用類固醇治療。回想治療初期,李湘君說,「一天要吃六顆藥,感覺每天都在吃毒藥」,曾經非常灰心。藥物副作用的影響,開始出現後遺症,不僅體態變形、臉部發圓,更引發水牛肩、月亮臉,也容易感到疲憊,由於不能曬太陽,無法經常外出。所幸後來結婚,身邊有了丈夫的陪伴與支持,兩人有了新的期待,希望能擁有小孩,迎接新生命。為了控制病情準備受孕,李湘君積極接受治療,一有新藥物就去嘗試,配合醫囑不間斷用藥,穩定控制。經過兩年後,終於在28歲懷孕生下寶寶。李湘君說,先前透過定期追蹤已發現疾病侵犯腎臟,目前十分擔心肺部健康,為了避免肺纖維化,已定期做肺功能檢查。目前病情穩定控制,李湘君分享秘訣正是定時定量吃藥。由於身邊不少病友會自行減少藥量或停藥,提醒病友們「千萬不要自己當醫師,以免病情急速惡化。」→延伸閱讀:元氣百科 肺纖維化【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0-12-05 醫聲.疫苗世代
HPV疫苗/HPV可能引發6癌1病! 醫師建議:男女一起打疫苗是預防趨勢
預防HPV感染 接種疫苗是根本之道 衛福部最新10大死因統計報告顯示,子宮頸癌名列女性癌症第八,人類乳突病毒(HPV)為誘發子宮頸癌的主因,只要發生過性行為,就有可能被感染HPV,專家提醒,發生性行為時,應使用保險套,而最根本預防之道就是接種HPV疫苗。 台灣癌症基金會「2020 HPV認知及態度調查」報告顯示,33%受訪男女曾在毫無感情基礎下,與人進行性行為,其中以19至35歲族群的比率最高,如果發生性行為時,並未全程使用保險套,可能讓自己及性伴侶陷入HPV致癌風險中。 HPV與六種癌症有關 16型與18型最常見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在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個案中,每5人中就有一人是34歲以下的年輕女性,如果持續感染,一旦免疫力低下,就可能出現癌化的風險。 除了引發子宮頸癌,HPV還可能引發口咽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以及菜花,蔡麗娟強調,別以為只有女生必須預防HPV,男生也必須謹慎預防,減少罹癌及菜花風險。 HPV型別高達100多種,研究證實,第16、18、31、33、45、52及58型HPV屬於高危險型別,具有以高致癌風險,其中第16和18型最為常見,七成子宮頸癌患者就是感染這兩型病毒。如果感染其他高危險型別HPV,可能誘發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 男女共同施打HPV疫苗 防治成效更好 WHO最近公佈2030年消除子宮頸癌的願景目標,以中低收入國家為宣導對象,而篩檢和疫苗接種對象皆鎖定在女性。但依照歐美先進國家防治經驗,男女施打疫苗,共同防治HPV,成效更好。 越來越多國家實施HPV疫苗男女共同施打防治計畫,蔡麗娟指出,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已有40個國家男女皆打,其中澳洲自2013年起,分階段實施男女公費施打HPV疫苗,成效卓越,預計2028年就能提前達到WHO清除子宮頸癌的目標。 蔡麗娟表示,台灣目前每十萬人口有7.9名女性被確診為子宮頸癌,距離清除子宮頸癌要小於4名的發生率,仍有一大段距離,政府、醫界與民眾均應加把勁。 此外,我國自2018年起,提供國一女生公費子宮頸癌疫苗接種,與歐美國家相較,起步較晚,且受限於經費預算,迄今公費接種對象只限於小女生,建議讓小男生也能列入公費接種範圍,免於HPV相關癌症及菜花等威脅,如此一來,才能加速達成2030年WHO清除子宮頸癌的目標。 《延伸閱讀》 .子宮頸癌地雷另一半也在其中?醫:非不可逆,早期發現存活率可達9成。 .HPV感染是口咽癌元兇?醫師建議:男女都要打疫苗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2-0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冬天吃補看體質 燥熱別亂補
立冬後,天氣變冷,國人特重食補,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等紛紛出籠。有些人是可以補的,但有些人則不行,端看體質。例如虛寒體質者可補,燥熱體質若妄用補藥,則易產生反效果,人沒補到,卻補到病邪。在補的同時,更要注意是否有心臟病、高血壓、感冒、尿道炎、化膿性皮膚炎、火氣大等現象,如果有的話,則要小心應對。所謂「虛寒」是陽氣虛衰的一種表現,大多因為先天稟賦不足、飲食勞倦、久病虛損等原因造成,常見四肢冰冷、倦怠、面白神倦、腰膝痠軟、脈虛弱等症。台灣地處亞熱帶,天氣炎熱潮濕,許多人喜食冰冷瓜果、常吹冷氣,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飲食不節,日夜不分,使得許多人都有虛寒體質。女性易手腳冰冷、老人血壓較低,多屬虛寒體質。若屬腎陽虛者,可食用桂附地黃湯、右歸丸、人參芝麻粥、枸杞首烏粥,老年人則可用杜仲、菟絲子、肉蓯蓉等藥搭配使用。屬脾陽虛者,可食用理中湯、人參山藥粥,四肢冰冷可用四逆湯。若為氣血兩虛,可用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以上方劑藥物,要經醫師確診後,方可隨症加減用藥,不可擅自作主服用。
-
2020-12-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哈薩克22日起生產俄國新冠疫苗 明年大規模施打
路透報導,當西方國家為即將到來的輝瑞疫苗興奮不已的同時,全球其他國家也正準備推出俄羅斯的「史普尼克V」疫苗。中亞國家哈薩克將在本月開始生產該疫苗,並於明年展開大規模接種。哈國總統托卡葉夫的辦公室4日表示,將在22日開始生產「史普尼克V」疫苗,並透過給醫生、教師與警察施打疫苗來啟動這項疫苗接種工作。這個中亞國家今年實施兩次防疫封鎖措施,並通報13萬4706人確診,1990人染疫死亡。
-
2020-12-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莊人祥:新冠肺炎法籍確診者 感染跟毒蜘蛛無關
今天新增四例境外移入,包括一名法國籍40多歲確診者,因被毒蜘蛛咬傷在美國就醫而確診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此案是因為在美國期間急診就醫兩次,暴露醫院本身風險相對就高,該案回國後再由衛生局安排就醫安排住院隔離並採檢才確診,毒蜘蛛咬傷不會傳播,兩者沒有關係。
-
2020-12-04 科別.心臟血管
輕忽下肢周邊血管疾病 小心嚴重併發症找上門
根據統計,超過55歲的成人20%都有潛藏的下肢周邊血管疾病問題,發生率高卻容易被忽略,尤其糖尿病及洗腎病患,每3至5人就有1人合併下肢周邊血管狹窄或阻塞問題;另外,下肢周邊血管疾病除嚴重時會併發感染、截肢之外,發生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的風險也比一般人高出6倍,因此針對高風險族群的篩檢與早期診斷治療非常重要。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楊智鈞表示,下肢周邊血管疾病包括慢性動脈阻塞性疾病與慢性靜脈阻塞性疾病2種。動脈阻塞會造成下肢血流不足,導致下肢缺血;靜脈阻塞則是血液回流不順,造成腿部腫脹。此外,這2種疾病的臨床症狀、治療方式、好發族群都不同,因此需要醫師專業診療。他指出,過去診斷下肢周邊血管疾病必須進行侵入性的血管攝影,檢查需要血管穿刺及打顯影劑,過程較不舒適,現行非侵入性下肢周邊血管檢查非常簡單,不需禁食或其他特殊準備,只要躺在診療床上接受機器測量即可,快速又無不適感。因此,只要臨床有疑似下肢周邊血管疾病,可先透過非侵入性的檢查確認,如果沒有,可後續定期追蹤,如檢查確診,再以侵入性血管攝影治療,視病況植入支架或手術處理,可以避免病人一開始時就要接受侵入性檢查的不適。楊智鈞提醒,55歲以上且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或腎衰竭等高風險族群,應該盡早接受檢查及進一步治療,以預防下肢周邊血管疾病帶來更嚴重的狀況。
-
2020-12-04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身體出現不明紅疹且四肢無力 小心可能是被這種疾病纏上
皮膚的狀況經常是疾病的警訊,例如皮膚上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紅疹,身體又感覺相當無力,蹲下後又站不起來,小心!你可能得了皮肌炎。 皮膚出現紅疹合併身體無力亞東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吳建陞表示,他從近來的門診或住院中發現,一些病人身上出現不痛不癢或微痛微癢,但分布不尋常的紅疹,有些人在同時間會出現無力症狀,有些人則是過了幾個月後,才慢慢合併出現無力症狀。而且這類病人無力的位置多出現在靠近軀幹的大肌肉群,進而影響患者無力去爬樓梯或者是蹲下之後站不起來,甚至有些人會出現喘、乾咳的情況。這些人在抽血後發現,自身肌肉被破壞而產生肌肉酵素過高的狀況,且透過血清免疫學檢查、神經電學檢查,甚至肌肉切片生檢,才被診斷為皮肌炎。皮肌炎為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相當罕見皮肌炎屬於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中相對少見的疾病,遠少於常聽到的全身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的皮膚表現症狀非常多,有許多病人的紅疹看來不起眼,有些卻很有特色,像是貓熊眼位置的眼瞼紅暈,指節的變色與指甲周遭的紅疹、關節外側的皮膚潰瘍、脖子領口附近的紅疹等,甚至皮下鈣化突起都有可能發生。 部分皮肌炎患者會出現皮膚與肌肉之外的症狀,例如因皮肌炎而引起間質性肺炎的患者,會有明顯的乾咳、喘現;甚至可能在確診皮肌炎的一兩年內發現腫瘤。注意自身皮膚、肌肉變化,即時就醫吳建陞呼籲,如果自己或家人朋友有發生皮膚或肌肉類似前述的狀況,可以先找醫師諮詢評估;若是皮膚先出現病變,可以先看皮膚科,皮膚科醫師對於特殊的皮疹可能伴隨內科病變時,如果是以肌肉無力為主的症狀,建議可以向神經內科,復健科或風濕免疫科尋求協助。 如果被診斷為皮肌炎,患者會接受免疫藥物的治療,如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治療期間切勿任意進補或使用偏方。另外,由於皮肌炎所需的治療時間長,為避免藥物使用期間的感染,建議患者應常戴口罩且遠離咳嗽者,不憋尿、不吃生食或衛生清潔有疑慮的食物。若是擔心罹癌風險,醫師也會提供適合的檢查請患者配合,協助釐清以避免患者過度焦慮,現今對於皮肌炎患者的風險分級,已能從血清免疫學檢查獲取一些線索,依據一些特異性的指標,可以讓臨床醫師提高警覺,注意到可能的肺部病變與癌症風險。延伸閱讀: 皮膚癢、紅疹、水泡是類天皰瘡? 每年新增破百例!抓破皮小心細菌感染 皮膚出現紫斑、瘀青小心體內早已出血! 血液腫瘤科完整說明紫斑症症狀、治療方式  
-
2020-12-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法國疫苗盼1月上路 分階段全民免費接種
法國總理卡斯特克斯3日晚召開記者會,宣布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施打計畫與時程表。法國將從1月開始分3階段全民免費施打,劑量預計達2億劑,供1億人施打。卡斯特克斯(Jean Castex)3日晚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記者會上宣佈,法國已向6間藥廠訂購疫苗,「將會有2億劑疫苗,供1億人施打,因為疫苗接種需在間隔數週後施打第2次」。他解釋,此數量高於需求,「但這是我們採取的安全緩衝」。卡斯特克斯表示,疫苗將是全民免費施打,預估將花費15億歐元的社保預算。預計未來幾天後,歐盟藥品管理局(EMA)便會準備宣布美國輝瑞藥廠(Pfizer)與美國莫德納公司(Moderna)的疫苗正式上市,之後法國便可開始在境內施打疫苗。法國疫苗施打將分為3階段,並從1月開始施打,優先對象是醫療或社福機構內的年長者及高風險工作人員,預計約100萬人,也剛好是第一批疫苗抵達的數量。第2階段則是從明年2月開始至春天,施打對象將擴及1400萬名因年齡或病史而引起的高風險族群。第3階段則在春天之後,施打對象是50歲到64歲民眾,接著是衛生、教育從業人員以及健康高風險者,最後逐步擴大到一般民眾。卡斯特克斯在記者會中強調,「疫苗上市是共同對抗疫情戰役中非常重要的步驟,是額外的武器」,並希望在病毒爆發即將滿1年後開始疫苗接種計畫。「這是全球科學界為回應疫情史無前例動員的成果」。然而,卡斯特克斯也表示,不能因疫苗到來而鬆懈,尤其是在聖誕節期間。他呼籲聖誕與新年假期聚會人數勿逾6名成年人,小孩不計。但衛生部之後會宣布更確切人數與措施。衛生部長維宏(Olivier Véran)也在記者會中強調,「未來幾個月內,疫情發展不會因疫苗而有根本的改變,我們還是必須保持現實。」維宏說,疫苗施打計畫的三大原則,是「自由選擇、免費、安全」。卡斯特克斯在記者會結論時重申,不會強制施打疫苗,「因為政府相信民眾的選擇」,但也呼籲民眾盡可能接種,「施打疫苗也是保護他人,是一個無私的舉動」。法國疫情近日出現好轉跡象,卡斯特克斯今晚指出「確診人數下降,很快會降到每日新增1萬名以下病例。醫院壓力也逐漸緩解」。法國是歐洲國家中疫情指數下降最多也最快的國家。
-
2020-12-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情居高不下 土耳其將開始接種中國疫苗
土耳其武漢肺炎確診和病故數持續激增,衛生部長克扎宣布,採購的中國試驗性疫苗將於11日開始出貨,土耳其將成為最早對公民接種武漢肺炎疫苗的國家之一。克扎(Fahrettin Koca)11月25日宣布已簽約向中國的北京科興生物技術公司(Sinovac Biotech)採購5000萬劑俗稱武漢肺炎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苗。此一疫苗正進行最後階段的第3期人體試驗。他2日深夜在推特發文指出,向中國採購的疫苗將於11日開始出貨。克扎指出,一旦土耳其實驗室確認疫苗安全無虞,並且針對最新試驗完成初步評估後,就會核發早期使用授權。他表示:「若一如我們所預期地繼續呈現正面進展,土耳其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在早期階段就開始進行疫苗接種的國家之一。」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11月間認為北京科興生物技術公司疫苗保護力「有待確認」。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夥伴BioNTech,以及美國莫德納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都表示,其研發的疫苗保護效力逾90%;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則表示,其疫苗保護效力達70%至90%。克扎指出,土耳其將會分4階段進行疫苗接種,其中第一階段先以醫護人員、65歲以上公民、安養機構長者、殘障或其他照護機構服務對象為主;接下來輪到提供必要服務的工人、至少有一種慢性病的50歲以上公民;第3階段則是至少有一種慢性病的50歲以下公民;其他公民將於第4階段施打疫苗。土耳其人口總數有8300萬。他表示,藥局也會販售其他疫苗。克扎說:「12月會出貨至少1000萬劑疫苗,2021年1月2000萬劑,2月再1000萬劑。」克扎先前指出,輝瑞─BioNTech疫苗12月將對土耳其出貨100萬劑。土耳其同時參與北京科興生物技術公司、輝瑞─BioNTech兩種疫苗臨床試驗,並且正在研發本土疫苗。根據衛生部3日晚間疫情通報,過去24小時新增3萬2381起武漢肺炎病例,187例喪生;累計52萬167例確診、1萬3216人病故。土耳其武漢肺炎新增病例居高不下,當局宣布週末全面封鎖56小時,週間自深夜至清晨宵禁等措施。
-
2020-12-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升溫醫院恢復門禁管制 北醫附醫推零接觸管制措施
秋冬專案12月啟動,各醫院近期陸續恢復設置的戶外篩檢站、門禁管制等措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為降低人員的負擔,在防疫緊縮政策前成功研發「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入院看診的民眾,僅需插卡,即可完成量體溫、實名制、確認旅遊史、戴口罩等,降低人員之間的接觸。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瑞杰表示,疫情初期,避免院內感染的發生,各家醫院限制民眾進出醫院的出入口,並派員在有限的出入口中,協助量測體溫,確認旅遊史,隨著指揮中心後續下達於邊境的禁令,社區的風險也逐漸將到最低,門禁管制措施也隨之調整。不過,疫情持續至今「零接觸」已在這場防疫戰中成為關鍵字,陳瑞杰表示,門禁管制大致確認體溫、口罩、旅遊史等,行政人員長時間在醫院內工作,接觸到確診者的機率比一般民眾高,如何能兼顧門禁管制又能降低接觸比例,人工智慧則是最好的解方。陳瑞杰表示,「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的研發其實源自於自動報到機,自動報到機插入健保卡後,診間就能得知患者已到診,叫號看診會更加順暢,既然自動報到機可以取得健保資料,表示直接插卡也能落實實名制的登載。其餘門禁管制項目的偵測,都已經各自有儀器,只要把多種儀器整合,就能降低行政人員的負擔。陳瑞杰表示,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目前已經上線使用,不少醫院都已經表達有採購的意願,他也提到未來疫情結束,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也能直接改為自動報到機,增加的功能也能作為加強院內感控的能力。
-
2020-12-03 科別.新陳代謝
紓壓猛嗑鍋 關節腫大 痛風發作
50歲許先生為房屋仲介,由於近期房地產正夯,工作量暴增,加上時序進入冬季,與朋友相約吃鍋暖身,成了舒緩工作壓力的最佳方式,日前右腳大拇趾產生劇痛、關節腫大,根本無法穿鞋,赴醫檢查確診為「痛風石」所致,經手術治療後,才能重新穿鞋,也嚇得他再也不敢肆無忌憚嗑鍋。許先生有痛風家族史,加上飲食沒控制、缺乏運動,年輕時就經常痛風發作,只要吃藥就能緩解症狀,但隨著年紀增加,生活及工作壓力大,痛風發作頻率日益頻繁,右腳大拇趾甚至長出結晶石,不但影響外觀,也導致行走困難、穿不下鞋,令他苦不堪言。痛風石是高尿酸造成的結晶現象,容易發生在痛風控制不佳的患者身上,痛風石可能出現在皮下、關節、軟骨、耳朵、內臟器官等處,從皮膚表層可看到顆粒物突起,摸起來堅硬如石頭,若沒有接受治療,可能造成關節和內臟器官損害,若不慎磨破皮膚,更有細菌感染的風險。根據臨床經驗發現,有痛風石的患者,如果等到關節變形、腫脹至皮膚破皮才決定開刀治療時,手術中容易破壞表面皮膚的血液循環,造成術後關節周圍皮膚壞死、關節暴露,影響傷口癒合,嚴重時可能面臨截肢,因此會建議在痛風石初期結晶階段,已影響到關節活動,且無法透過藥物溶解時,應尋求開刀治療。對於痛風石初期結晶階段的患者,建議可採用旋轉刮刀清除痛風石,也就是使用高速水震動來震碎結石,手術時間短、傷口小,能降低皮膚組織破壞的機會。如果痛風石既大且硬,則必須以傳統手術治療,但因容易破壞皮膚表面血液循環、骨頭、韌帶及肌肉組織,因此恢復的時間長,也較難癒合。痛風是全身的代謝性疾病,且痛風石手術治標不治本,術後若沒有調整飲食習慣、適度運動、多喝水,並搭配長期口服降尿酸藥物治療,仍有可能再次引起結晶堆積關節,而需要再次動刀,不可不慎。
-
2020-12-03 科別.骨科.復健
婦人罹患五十肩 穿衣、睡覺都疼痛
一名65歲婦人近半年左側肩膀疼痛,穿衣,睡覺都得避開左肩疼痛處,甚至揮手角度幾乎只能平舉,醫師檢查發現她罹患關節沾黏及滑囊炎合併五十肩,所幸透過「關節囊擴張合併關節鬆動術」 才獲改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醫師林琮凱指出,患者最初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旋轉肌袖受損、鈣化,雖接受復健、中醫、體外震波等保守治療半年,但改善程度並不明顯,尤其手臂活動角度有限,如手臂朝前平舉向上僅稍微超過90度、前臂內轉60度、外轉30度,使左手活動度嚴重受限,幾乎無法自理生活。他說,婦人輾轉到骨科門診檢查後,確診為五十肩合併滑囊炎;五十肩又稱冰凍肩,醫學上稱「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好發於長期需使用肩關節勞力、反覆肩部疼痛發炎、肩部骨折或曾接受肩部手術後的病人。另外,甲狀腺機能異常、帕金森氏症及糖尿病,也有可能引起五十肩。五十肩主要是因肩關節囊內沾黏,使得原本可以活動自如的關節,猶如被膠水黏住一般,進而出現手臂向前向上舉角度有限、睡覺壓到肩膀會痛、天冷時肩膀不舒服、女性穿脫內衣有困難等,使得許多患者愈怕痛,愈不敢活動,導致肩部沾黏更嚴重。林琮凱建議,五十肩患者若接受復健、藥物、中醫等保守治療後卻無明顯改善時,可考慮藉由非傳統開刀且無傷口的「關節囊擴張合併新式關節鬆動術」治療,醫師會先讓患者熟睡,經局部施打藥液將肩關節囊沾黏處撐開,再以特殊手法鬆動肩關節,拉開沾黏的軟組織,術後配合復健治療維持括動度。
-
2020-12-03 醫聲.慢病防治
無菸世界/增肺癌存活率:專家疾呼,成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將空汙視為「新菸害」,綜觀國內肺癌資料,近年非吸菸罹患肺癌比率明顯高於吸菸者,控制空汙為首要之急。專家呼籲,儘速制定國家級肺癌防治政策,將健康指標納入空汙防制政策,並鏈結空汙費,擴大肺癌公費篩檢高風險對象,加速健保新藥給付,達成肺癌存活率倍增目標。肺癌常年居國內十大癌症死因之首,成為「新國病」,台灣癌症基金會攜手專家主辦「肺癌存活率倍增倡議平台專家論壇」,提倡成立國家級肺癌防治政策辦公室。衛福部長陳時中應邀出席表示,肺癌存活率倍增不是夢,但肺癌防治從預防、篩檢到治療,各項規則及政策、研究方向、藥物給付等,仍待詳細討論後逐步落實。綜觀肺癌流行病學資料,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指出,菸害防制法施行後國內男性肺癌發病率下降,但更多不抽菸的女性卻罹患肺癌,人數直線上升,空汙可能是重要危險因子。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肺癌居二○一九年健保醫療支出十大癌症之冠,逾一百六十四億,但五年存活率是十大癌症中最低,僅百分之二九‧七九,低於日本的百分之卅三、韓國的百分之卅。台大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陳晉興解釋,是因逾半的患者確診時已第四期,揭示肺癌早期篩檢的重要性。在治療上,當前癌症新藥通過健保給付曠日耗時,從新藥拿到證照到健保給付,平均須等七百多天。專家一致認為,健保給付肺癌新藥的速度應加快,且部分僅給付「晚期、後線」治療的藥物建議往「早期、前線」調整,提高患者與藥物的可近性,降低藥費經濟負擔。肺癌公費篩檢成本高,且癌症新藥給付受全民健保總額的限制,再加上空汙問題棘手,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說,這事涉衛福部、環保署、交通部等部會,但跨部會溝通較困難。因此,中研院院士吳成文表示,肺癌與空汙相關,牽涉到多部會,要存活率倍增需有突破性措施及跨部會國家防治計畫。中研院院士、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說,對抗肺癌新國病必須靠預防、早期篩檢與早期治療,將肺癌存活率倍增與行動方案納入國家級政策。
-
2020-12-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入境有陰性證明卻確診 張上淳說明2種可能性
台灣今天新增6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其中4人有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專家張上淳說,可能境外檢驗時處潛伏期或正處於感染後期陰陰陽陽階段,顯示持陰性證明還需搭配檢疫才保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記者會宣布,台灣新增6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分別有3例印尼、2例美國和1例法國。其中4人備有登機前3天核酸檢驗陰性證明、1人有抗體陰性證明。媒體質疑,近日常見確診者入境時持有陰性證明;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記者會表示,這種情形有2種可能狀況,包含感染初期可能是檢驗陰性,入境時過了潛伏期出現症狀,經核酸檢測後被驗出來;另一個可能性是處在感染末期,呈現陰陰陽陽狀況,因此入境前單次檢驗陰性,入境再次檢驗又變成陽性。張上淳說,這也顯示單靠登機前篩檢陰性,無法保證後續不變陽性,因此入境後續還是要居家檢疫。但多數在登機前感染,登機前提供檢驗報告有相當機率抓到陽性,若能避免入境,可減少防疫負擔跟壓力。張上淳表示,當國外疫情較不嚴峻時,這類個案不多,國內量能還可承受;但如今國外疫情嚴峻,希望減少造成國內防疫負擔跟壓力,才會祭出手段篩掉一部分確診者,但不保證百分之百不會有帶病毒入境的人。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外界也有質疑,入境提出核酸檢驗報告和入境全面篩檢有何不同;雖然入境核酸檢驗報告無法盡信,但仍有一定準確度,可減少航程移動時的風險,沒有證明的話把區域隔開,可降低所有人的感染風險,避免確診時前後兩排乘客都必須隔離。也有媒體詢問,未來是否可能檢疫期滿後自費採檢;陳時中說,檢疫政策會根據狀況滾動式檢討,目前仍對高風險族群採取檢疫期滿前採檢的措施。正如過去報告,確診者發病10天後病毒再製性低,會根據科學證據隨時檢討。
-
2020-12-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印尼尊重台灣暫緩輸入移工 嚴防仲介篩檢造假
台灣因防疫需求將暫停引進印尼籍移工2週。印尼政府今天表示,尊重台灣的決定,印尼將調查目前輸出確診移工的仲介是否有疏失,未來如有仲介假造核酸檢驗,將面臨被吊銷執照的處分。近來印尼移工抵台後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的人數持續增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決定,自4日起全面暫停引進印尼籍移工2週,之後視印尼疫情,再滾動檢討,做進一步評估。印尼海外移工安置暨保護局局長本尼(BennyRhamdani)今早與駐印尼代表處就此議題開會。本尼在會後召開記者會,回應台灣將實施的新措施。本尼指出,根據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統計,近來共有85名移工抵台後確診,其中13人已康復,72人仍在接受治療,這85名移工赴台工作案件由14家仲介承辦。本尼表示,他今天早上與台灣駐印尼代表處就此議題開會討論2個小時。雙方認為,印尼非常認真防疫,印尼尊重台灣的措施。印尼海外移工安置暨保護局將制訂辦法,要求仲介輸出移工前必須讓移工接受核酸檢驗。台灣已陸續暫緩這14家仲介輸出移工。本尼說,印尼海外移工安置暨保護局將會調查這14家公司,以了解是否有造假篩檢結果。同時,也將行文給印尼勞動部等相關部會,未來如有仲介造假篩檢結果,將會被吊銷執照。此外,印尼海外移工安置暨保護局預計明年初實施移工赴海外工作「零成本」的政策,要求海外雇主與印尼共同負擔移工的安置成本。這項政策引發台灣雇主反彈。中央社記者詢問,今天是否有討論到安置費議題以及印尼未來何時與台灣協商?本尼指出,今天的會議主要討論防疫的議題,這兩項議題也沒有關聯;目前印尼尚未與台灣就安置費議題協商,也還不知道未來何時會討論。
-
2020-12-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日本明定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是義務 費用國家付
日本國會參議院今天一致通過「預防接種法」修正案,明定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是國民的「義務」,疫苗費用則由國家全額負擔。日本放送協會(NHK)、讀賣新聞等媒體報導,修正案中明定,國民對於接種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有「努力的義務」,由市町村執行接種工作,費用則由國家全額負擔。不過若是無法確認疫苗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時,這項國民的努力義務即不適用。修正案也規定,若因接種疫苗而發生副作用、損害健康,導致藥廠須賠償受害人時,由國家補償藥廠損失。另外,參議院今天也通過修正檢疫法,規定入境時對確診病患進行隔離的措施,在明年2月的實施期限到期後,可再延長一年。
-
2020-12-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香港本土新冠疫情飆升 即起自中低風險國家除名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表示,香港近期本土疫情大幅增加,2週內報告近700例本土確診,其中144例感染源不明,均較前期大幅上升。考量近期香港疫情持續升溫,故即日起自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移除,恢復短期商務也要入境14天居家檢疫。陳時中指出,各國感染風險級別最新名單如下: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紐西蘭、澳門、帛琉、斐濟、汶萊、泰國、不丹、寮國、諾魯、東帝汶、模里西斯、越南、馬紹爾群島、新加坡、柬埔寨。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澳洲。全球累計63876680例確診,分布於191個國家/地區;病例數以美國1390萬231例、印度946萬2809例、巴西638萬6787例、俄羅斯232萬2056例及法國223萬571例為多;病例中148萬2628例死亡,以美國27萬5051例、巴西17萬3817例、印度13萬7658例、墨西哥10萬5940例及英國5萬9051例為多。國內新增6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截至目前累計11萬104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0萬9231例排除),其中685例確診,分別為593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及1例不明;另1例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570人解除隔離、108人住院隔離中。陳時中呼籲,民眾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返國後應落實居家檢疫,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即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陳時中也提醒,民眾出入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及洽公機關(構)等八大類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因不易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且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對象,請務必佩戴口罩,落實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習慣,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