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3 醫療.皮膚
搜尋
皮膚炎
共找到
446
筆 文章
-
-
2022-06-09 醫療.中醫
梅雨季手掌長出「西米露」,當心汗皰疹作怪!中醫師教茶飲、按摩穴位2方法助袪濕
近日進入梅雨季,一波波滯留鋒面讓全台連日有雨,不只導致房間濕氣重,連帶人體內也「潮濕」,甚至觸發皮膚搔癢的困擾!恩主公醫院中醫內科醫師林姿婷提醒,濕熱環境與體質可能導致濕疹、汗皰疹,可觀察手指、手掌、腳趾與腳掌的兩側,若長出數顆比「西米露」小的水泡,就可能是汗皰疹在作怪。 林姿婷說,在中醫觀點裡,外濕引動內濕,濕疹、汗皰疹及異位性皮膚炎往往在此時復發或加重,在潮濕悶熱的梅雨季裡,皮膚搔癢不只令人難受,也讓人心浮氣燥。 日前門診就有一位80歲奶奶因手掌奇癢無比來就醫,她平日就有皮膚乾癢問題,通常擦了乳液就能緩解,但最近實在癢得受不了,乳液越擦越多還是難以舒緩。翻開手掌觀察,發現掌根處有一連串的小水泡,才發現並非乾癢舊疾,而是長了汗皰疹。 降環境濕度、規律生活習慣 林姿婷提醒,汗皰疹的形成與體質及濕熱環境有關,有些水泡可能會埋在皮膚深層較難顯露,當下除了藥物治療外,更要注意避免環境及體內的濕氣過重。她說,民眾可以在環境及生活習慣改變上,去除人體內過多的濕氣。 譬如,維持居住環境乾燥通風,必要時使用除濕機來降低空間中的濕度。生活習慣上保持規律運動及作息,尤其現代人經常待在冷氣房裡,缺乏運動排汗,加上飲食習慣吃重油重鹹、喝含糖冷飲,這些都會傷害脾胃正常運化水濕的功能,讓體內濕邪更加猖獗。 茶飲、按摩穴道可緩解 此外,茶飲及按摩穴位也能幫助袪濕。她建議可飲用含有佛手、藿香、薄荷等藥材的春荷茶,佛手有疏肝解鬱的效果,藿香、薄荷一涼一溫,可以去除體內的濕氣,但仍需要由醫師判斷使用。 再來,可以按摩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後緣凹陷處的三陰交穴;或是以順時針方式按揉腹部肚臍旁邊約三指幅寬的天樞穴,腹部無不適感即可。 林姿婷說,中醫追求陰陽氣血平衡,維持良好運動及飲食習慣是保有健康的不二法門,如果需要用藥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依據個人體質調配適合的袪濕藥方,讓體內不潮濕,避免惱人汗皰疹,清爽度過梅雨季。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有一天我走了,千萬別把我放靈骨塔,放你心裡!林志玲:阿嬤活到97歲還很健朗,是最堅韌女人.家裡有人確診COVID-19,我該怎麼照顧?哪些症狀要送醫?事先該準備哪些藥品?.夫逝三年想再婚,子女怕分不到財產堅決反對!媽媽怒撕贈與契約:我會把錢花光,房子誰也不給
-
2022-06-09 焦點.健康知識+
蚊子喜歡咬愛吃肉的人?皮膚科醫師教如何有效止癢及防蚊
蚊子日常相當常見,雖然事小,但耳邊的嗡嗡聲、叮咬後皮膚搔癢紅腫,總是讓人心煩意亂。而不少民眾認為「蚊子喜歡找愛吃肉的人」,被叮咬時也有人認為「在包包上釘個十字可以止癢」,不過事實上好像又不是這麼一回事。究竟蚊子喜歡哪種人?被咬後又要怎麼止癢?如何防範蚊子?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醫師一一解惑。 為什麼常被蚊子咬?被針對?蚊子喜歡愛吃肉的人? 曾奕騰醫師表示,關於蚊子叮咬的對象有不少相關研究,當中包括了人體的表面溫度、二氧化碳排放量、氣味、生物體積、活動程度等,但對於蚊子是否真的特別喜歡愛吃肉的人,這點則尚無可信的研究定論,推測為以訛傳訛。 不過許多人確實總覺得常被蚊子咬,明明在同一個空間內,就只有自己被針對。對此曾奕騰醫師表示,除了上述的因素外,也有一種可能是「感受較明顯,感覺被針對。」醫師解釋,人對蚊蟲叮咬的反應強弱因人而異,有人較強,有人較弱,蚊蟲確實可能選擇性叮咬,但更常見的情形是同個空間大家都有被咬,只是因為反應較強較明顯,所以覺得一直被咬,這和個體對蟲咬免疫反應有關。 醫師更進一步解釋,越常被同一種蚊子咬的人,身體的免疫系統也會日漸習慣,被蚊蟲叮咬的感受也會越來越不明顯,反之,較少接觸的就可能相當強烈明顯。例如嬰兒被蚊子咬到,因為免疫系統尚未成熟、還沒習慣該品種的蚊子唾液,通常就會腫很大一包;隨年紀增長,就少有這種情況,或被咬時一小包。許多人在國內被蚊咬一小包,在國外或出遊被咬就一大包,這也是同樣的道理。而被蚊子咬也未必會當下就出現反應,很多情況是被咬後約1-3天才出現延遲症狀。 被蚊子咬如何有效止癢?用指甲釘十字真的有用? 民眾被蚊蟲叮咬時,大多就是抓癢,曾奕騰醫師提醒盡可能避免。抓癢雖然較直接較舒服,可以暫時舒緩癢感,但往往會陷入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也就容易抓破傷口,若形成傷口有細菌感染的可能,嚴重也可能形成蜂窩性組織炎,這聽起來誇張,但蜂窩性組織炎常見就是因各種小傷細菌感染所致。 醫師建議,被蚊蟲叮咬時,最好的改善方式就是消炎止癢,方式可包括冰敷、輕拍、塗薄荷油等,若有抗組織胺藥物也可遵照仿單使用。而民眾口耳相傳的「釘十字」其實也是有用的,原理和輕拍一樣,是藉由小幅度的刺痛轉移發癢的注意力,不過要注意的是避免太用力,以免指甲抓破形成傷口。 防蚊、驅蚊養成習慣別用手打,醫:小心打到「隱翅蟲」! 防範蚊蟲叮咬,曾奕騰醫師建議,日常可以準備蚊香、電子蚊香、電蚊拍等防蚊道具,並定期清除積水容器、檢查居家環境、維持清潔。戶外場合則可穿淺色長袖長褲,備著防蚊液,可塗抹外露部位,而防蚊液應循合法、正常通路購買,避免買到來路不明的,防蚊不成反倒引起不可預期的皮膚疾病。 曾奕騰醫師也提醒,民眾日常驅趕蚊蟲時,應養成揮趕驅逐的習慣,原因在於很多蚊蟲其實長的大同小異,打下去的未必就是蚊子,又或者即便知道不是蚊子也照打,若打到不明的昆蟲很有可能引起急性皮膚疾病,例如「隱翅蟲」就是個常見例子,打下去會破裂、蟲體會釋出名為「隱翅蟲毒素」的毒液,將會帶來強烈的接觸性皮膚炎,稱「隱翅蟲皮膚炎」,會出現紅、腫、熱、痛、嚴重時潰爛甚至留下傷疤。因此醫師建議日常養成習慣,看到蚊蟲應以雙手揮舞驅趕,或直接使用電蚊拍為佳。 《延伸閱讀》 .看到蟲別亂打,小心被報復!隱翅蟲易皮膚爛,醫教3情境應對。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醫指好不了4關鍵,6招防範!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5-31 醫療.自體免疫
異位性皮膚炎大多數與食物過敏相關性不高
很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很常問,「我是不是對什麼食物過敏,才讓病情一直好不了?」有些患者甚至花錢去做食物過敏檢測,一旦發現自己的過敏指數偏高,就直觀認為很多食物不能吃。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詹智傑指出,食物很少是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元兇,誘發原因多數還是外在環境因素造成,而接受正規治療,才能讓病情穩定。目前常聽到的抽血過敏原檢測會有兩個指數,分別是IgE(免疫球蛋白E)及IgG(免疫球蛋白G)。詹智傑認為,IgE偏向急性發炎性的反應,檢測以呼吸道為主的過敏原,例如,塵蟎、灰塵、花粉等等,食物類相對少,這個品項的檢測比較適合氣喘或鼻炎的患者。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發炎機制複雜,除急性惡化外,大多為慢性發炎,IgE的指數對患者的皮膚嚴重度並沒有直接相關。詹智傑解釋,異位性皮膚炎依IgE的指數高低可以分成兩大類,分別是IgE指數偏高的外因性以及IgE指數正常的內因性,以台大醫院本身的臨床個案統計,台灣個案中,外因性超過八成,而內因性個案不到兩成。內因性異位性皮膚炎是個體皮膚障蔽缺損合併皮膚發炎,容易接觸環境刺激物而產生症狀,它的發炎機制並不會造成IgE反應,也因此IgE指數正常;相對的,外因性則是會有過高的IgE反應,誘發原因多數都是外在環境造成,例如潮濕、空污、黴菌孢子、粉塵、塵螨等。至於過敏檢測還有一項就是IgG,它是一種保護抗體,處於長期慢性的表現,看似與慢性發炎的異位性皮膚炎有關連,實際上,兩者關連並不大,詹智傑指出,IgG檢測雖然可以檢查很多不同食物,但與食物過敏及皮膚炎沒有絕對關係,是與吃的內容物多寡有關,民眾可能會發現,怎麼愈常吃的食物,IgG的指數愈高,就是這個原理。曾經有個案拿著一疊過敏原測試報告跟詹智傑醫師討論,患者抱怨:「我有上百種的食物IgG偏高都不能吃,那我的生活還要過嗎?」診間確實有不少患者為此困擾,患者會花錢去檢測過敏原,很大的原因是希望可以找出更進一步的解決方式,但這反而讓病人非常自責,會以為病情嚴重是自己無法控制口慾而造成。寫食物日記,紀錄每次病情惡化時的食物其實,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若真的想要了解自己的皮膚炎是否真是食物相關,不是去驗過敏指數,反而是寫食物日記,紀錄每次病情惡化時的食物,前後數次比對,找出真正可能惡化皮膚炎的特定食物,用自身的經驗值找出原因,觀察某種食物進食前後對身體的反應,才能抓出哪個食物會惡化皮膚炎,減少誘發機會。詹智傑都會告訴病人,皮膚嚴重度跟過敏指數沒有直接關係,不要盯著指數來增加自己壓力,更不需要因其指數高低來決定是否更改治療的藥物,新型的治療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發炎的源頭壓制,可以達到大幅度的進步,成功治療後,除了患者自身經驗中確認容易誘發癢疹的特定食物外,飲食上沒有什麼限制。加上現今治療精準化,新療法可以改善異位性皮膚炎大部份的症狀,患者的人生也從不想抬頭看世界,到邁開步伐向前走的彩色人生。
-
2022-05-31 該看哪科.皮膚
下雨天鞋襪濕引腳臭怎麼辦?皮膚科醫曝防臭關鍵
陰雨綿綿的天氣,下不完的雨,不僅讓人心情好憂鬱,最討厭的還有鞋子被淋濕這件事,對通勤的上班族和學生來說更是苦不堪言,腳被悶在濕鞋裡一整天,味道瀰漫讓人非常尷尬。腳臭原因多 「腳潮濕+密閉鞋款」最常見腳臭的原因,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和1.腳潮濕+密閉鞋款、2.鞋子材質、3.發炎:如細菌、黴菌感染等、4.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患併發甲溝炎等。 其中,以「腳潮濕+密閉鞋款」最常見,由於四肢汗腺分布多且發達,當汗液接觸到空氣、環境或是被細菌感染後,就會出現異味。鞋子材質要慎選 這類恐致接觸性皮膚炎其次,鞋子材質也很重要,像是牛、羊皮或是合成皮製的鞋子較不透氣,腳悶在裡面容易發臭,需要穿能吸汗的棉質襪來加以改善。尤其合成皮的鞋類更可能因為上膠或上漆,含有一些化學物質,除了可能造成接觸性皮膚炎外,一旦遇到汗水,兩相混合,就可能會有皮革化學味冒出來。許多人常穿的布、球鞋,雖然能吸汗,但也容易因此變得潮濕,使用後必須加以風乾,其效果比塞報紙或使用除濕用品為佳,並且最好能準備兩到三雙鞋交替穿。(推薦閱讀:襪子穿到鬆垮、破損才汰換? 小心細菌滋生釀4大足部問題)香港腳不一定會臭 未治療恐致蜂窩性組織炎一般人常誤以為是香港腳造成的臭味,其實不然。趙昭明說,香港腳會有味道,但不一定會臭。香港腳是黴菌感染造成角質增生、腳皮變厚,在趾間出現糜爛及水泡的症狀,會發臭主要還是因為腳汗分泌,衍生臭味,如果沒有好好治療,嚴重的話,可能造成蜂窩性組織炎。(推薦閱讀:沒傷口卻蜂窩性組織炎? 醫解謎「關鍵病因」:皮膚乾燥、腳跟龜裂要小心)除腳臭秘方 有傷口小心感染至於網路上流傳許多「除腳臭秘方」,趙昭明表示,如果只是想以「浸泡」方式除臭,即使可行,效果也很短暫,可能泡完隔天早上就沒效了,不僅完全沒有滅菌效果,如果腳上有傷口的話,更要小心造成感染。1、睡前以酒精擦拭腳部:酒精具有消毒效果,是可行的方式,但須使用濃度75%的酒精,因會揮發,所以每天使用無虞。2、以茶葉包煮水泡腳:茶葉雖有除臭效果,但用在腳上頂多只能幫助洗淨而已,效果有限。3、用粗鹽溶於水泡腳:鹽巴可消毒,但泡完腳後必須擦乾。4、蘿蔔切薄片加水熬煮洗腳:中醫認為蘿蔔可以「去熱」,但用以洗腳除臭效果應有限。5、海邊踩沙吸熱氣:主觀感覺居多,頂多只有短暫性效果。6、冷熱交替泡腳:只有清潔效果,不能除去病灶。7、硼酸、白醋等溶於水泡腳:不建議,恐刺激皮膚。此外,若有腳臭的人,穿在腳上的襪子也一定很臭,則可以使用弱鹼性的小蘇打粉中和臭酸的襪子異味,發揮除臭效果。(推薦閱讀:臭襪子洗過仍有味道? 這樣洗才能保持彈性又不臭)延伸閱讀: ·灰指甲不是灰色的! 皮膚科醫曝「最常見顏色」:8種人易罹患 ·每天穿同雙鞋小心得香港腳! 一張圖認識「香港腳4大型態」:水泡、厚皮也在內
-
2022-05-28 養生.抗老養生
連日大雨下到快發霉!濕氣致病三階段…除濕NG行為、不同體質怎麼吃,大補帖完整收錄
空氣太過潮濕,魚都能從門口游進來,游過房間的半空中,再從窗戶游出去。」這是馬奎斯在「百年孤寂」裡的句子。最近梅雨不停,可能很多人也覺得空氣中充滿濕氣,可以養魚。環境潮濕,而端午將至,時序入夏,又到了體內容易產生濕氣的季節,元氣網為您整理對抗內外潮濕的注意事項,希望大家舒爽一夏。中醫指的濕氣是什麼?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由於脾主運化水濕,因此若脾腎陽虛,運化水液功能障礙就會生痰濕;而「濕」也就是循環代謝不順暢,積聚在體內的廢棄物和多餘水分。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濕氣簡單來說,可說是身體代謝產物,若無法好好排出體外,就會儲存在體內。而濕氣可分為外濕和內濕,與先天體質、居住環境、飲食和生活習慣等都有關係。康禾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楊宗翰解釋,「外濕」主要是環境潮濕,因此若是居住在海邊、深山或地下室等濕氣重的地方,也會讓體內濕氣變重。而台灣屬亞熱帶海島型氣候,潮濕悶熱,更使得民眾體質偏濕。「內濕」則是體內水分無法被好好利用,或代謝廢物無法順利排泄。而中醫裡說「脾主運化」,濕氣代謝跟脾胃有關,若是常吃重油、重鹽、重糖等重口味的食物,對脾胃消化功能形成很大的負擔,連帶使得代謝變差,累積久了造成「濕氣過重」。何時容易產生濕氣夏天是身體最容易產生濕氣的季節呢?柯富揚說,除了外在環境潮濕悶熱,夏天暑氣重,民眾喜歡待在冷氣房裡,加上喜歡吃冰冷食物,無疑是將水分「冰在冰箱」無法化掉,濕氣也就無法順利代謝。中醫師吳正一指出,倘若空氣中的濕氣重,就容易透過體表滲入體內,尤其是夏天跟雨季時,濕氣特別重。當濕氣滲入體內,就可能會感到頭重腳輕、倦怠乏力、難以專注、食欲不振、容易脹氣等。濕氣致病三階段楊宗翰說,濕氣致病可分為三階段:濕氣、痰濕、痰瘀。一開始是循環代謝不順暢,「濕氣」無法排出;接著是體內廢物持續堆積,形成黏稠的「痰濕」,開始出現濃痰、白帶、三高等狀況;最後則是形成「痰瘀」,此時循環受到阻礙,可能出現血栓、脂肪肝等症狀。★身體濕氣重常見症狀●起床時四肢沉重無力。●吞口水痰多,舌苔較厚。●關節痠痛。●排便稀軟黏滯,不易在沖馬桶時沖洗乾淨。●容易感到頭腦昏沉、頭重腳輕、倦怠乏力。●女性可能有分泌物、白帶較多的問題。●腸胃消化功能不好,常覺得脹氣。●常長濕疹、汗皰疹,異位性皮膚炎除濕怎麼做?1.居住環境最好保持通風、陽光可照進屋內,若是環境過於潮濕,最好使用除濕機,消除「外濕」。2.體內也要「除濕」。每天一定要有充足睡眠,不要熬夜。3.多運動、多流汗是排出濕氣最好的方式,但額頭一層薄汗、微微發汗最好,若是變成汗流不止,則可能氣太虛,反需使用補氣藥將水分收束在體內。4.不要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睡覺時若真的太熱,可開一兩個小時冷氣,讓自己入睡,但不要開太久,也不要將風口對著自己吹。除濕NG行為1.油炸食物不容易消化,也容易導致發炎,使得循環代謝不佳,因而容易引發濕邪生痰。2.常吃冰冷食物,循環變差,積聚在體內不容易排出。尤其許多人夏天口渴會一直灌冰開水,但這只是嘴巴感到冰涼,卻讓身體的濕氣無法排除,代謝變差,喝進體內的水反而無法好好被吸收、利用,無法真正「解身體的渴」。如何排濕先了解自己的體質屬於「寒濕」還是「濕熱」。濕在體內放久也會夾雜寒、夾雜熱,形成「寒濕」和「濕熱」兩種。通常「寒濕」的表現,同樣是舌苔厚,但舌苔會偏白色,也容易怕冷或感到手腳冰冷,女性則白帶較多;「濕熱」的表現則是舌苔偏黃色,大便偏軟、質黏,皮膚容易長痘痘、濕疹,容易出油,女性白帶多但偏黃。濕氣除了本身造成的症狀外,柯富揚說,還會加重體質的「寒」、「熱」表現,而濕氣只要去除,體內的「寒熱」自然就會減輕。寒濕體質避免吃瓜類、椰子、筍子、白蘿蔔等屬於寒性的食物,也要盡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喝啤酒,避免濕氣凍在體內。天氣熱,有些人想吃些瓜果類清熱消暑無可厚非,且水果富含許多維生素,是人體不可或缺,難道寒濕之人就得完全禁止嗎?楊宗翰表示,一天當中也有陰陽之分,如果要吃水果,可以選擇白天食用,避免晚上(陰)的時候又吃偏冷的水果,使濕氣無法散發。寒濕者可用生薑泡壺薑茶,由於生薑屬性辛溫,加些紅茶或是搭配黑糖,可以發汗又能溫脾胃。若是氣比較虛的人,下午容易感到疲累,則可以加入一些黃耆,溫中補虛,幫助體內濕氣排出。●少吃瓜類、椰子、筍子、白蘿蔔等寒性食物。●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喝啤酒。●如果要吃水果,建議白天食用。●以生薑泡薑茶,加些紅茶或是搭配黑糖,可發汗、溫脾胃。下午易感疲累的氣虛者,可加入黃耆,溫中補虛,幫助體內濕氣排出。濕熱體質●避免食用油炸類食物、炒花生、麻油、辣椒、花椒、芥末、龍眼等熱性食物。●以綠豆湯、冬瓜茶或冬瓜蛤蜊湯清熱解毒,若怕太寒,可加點生薑中和。(勿使用過於強烈的乾薑)「濕熱者」則不適合再吃溫熱的食物,反讓身體發炎狀況更嚴重,使得代謝循環更差,因此要避免食用油炸類食物、炒花生、麻油、辣椒、花椒、芥末、龍眼等。建議可以煮碗綠豆湯、冬瓜茶或是冬瓜蛤蜊湯來清熱解毒,若怕太寒,可加點生薑作為中和,但盡量不要使用過於強烈的乾薑,且若有冒痘痘或是出油的狀況,則減少生薑使用量。若不確定自己體質偏寒還是偏熱●可飲薏仁湯、黑豆茶,幫助排濕。四神湯是排濕利器,不論寒濕、濕熱都適合。●煮菜時適當加些辛香料,能幫助利尿、利濕。可以煮些薏仁湯或是黑豆茶,幫助排濕。四神湯裡頭的山藥、芡實、薏仁、蓮子都能健脾利濕,不論寒濕、濕熱都適合。脾主運化,脾健則不生濕,而茯苓藥性平和,能利水又能健脾,不但能治標也能標本。芡實、蓮子和山藥則是都能「甘味入脾」,因此可以幫助運化,去除濕邪,因此四神湯可以加強腸胃的消化功能外,也能改善夏日濕重導致的沉重無力。另外,有些辛香料,如豆蔻、黑胡椒、白胡椒、薑黃等,也可以幫助發汗,有助於除濕。因此煮菜時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辛香料,一方面幫助調味,一方面也能幫助利尿、利濕。飲食調整袪濕★茶飲袪濕決明子:利濕清熱果,在炎熱潮濕的夏季可用水壺泡決明子茶隨身帶著走;另外,菊花、玫瑰花不但聞起來芳香,也有利濕的效果。但清熱的食物吃多了,可能讓身體變寒,可以在茶飲中加兩、三片薑,或是加些紅棗中和,且最好溫熱喝、不要加糖,排濕效果比做成冰涼的冷飲更佳。★排濕食譜●玉米鬚茶作法:選擇無毒玉米筍,取適量玉米鬚剝下、稍微清洗,接著鍋裡裝水,將玉米鬚入鍋煮開,煮滾後悶一下。濃淡皆宜,不需加糖。●冬瓜生薑湯作法:1. 冬瓜洗乾淨,去皮去籽,切塊備用。2. 將薑切成薑絲備用。3. 薑絲放入沸水中滾5分鐘後,再將切塊的冬瓜放入,滾至熟爛後熄火。4. 加入適量的鹽,健康美味的冬瓜薑絲湯即完成。綠豆薏仁湯作法:15克綠豆、15克薏仁洗淨,加水煮成湯。夏天可酌加冰糖(性味微涼),寒性體質或經期可酌加黑糖(溫性)。(資料提供/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排濕方法大補貼:中醫師吳正一指出,排濕除了靠外力調理,改善生活習慣更是重要,例如熬夜容易造成新陳代謝變慢,進而使體內濕氣難以排出。以下是他建議幾種可在家自我調理的方式:●穴位按摩:手部、腹部、腳及頭部 四部位穴道早晚各一次方式:以拇指腹進行,只須持續輕微按壓即可,感受穴位有痠、脹、麻即可收手,不要按壓過度導致疼痛。頻率:每天早晚皆可按摩一次,每次持續約3至5分鐘。腹部中脘穴:當腹部感到脹氣不適時,可從肚臍位置上三指找到「中脘穴」,有助於緩解腸胃不適,更能夠促進吸收與腸胃蠕動。腳部足三里穴:可從膝蓋的外膝窩往下四指手指寬的距離,找出「足三里穴」,不僅能保健腸胃,更是除濕第一大穴。豐隆穴:從腳掌的外踝到膝蓋中間的位置,找出「豐隆穴」,經常按摩有助於去濕化痰。頭部百會穴:頭部有許多穴位匯集,可從頭頂正中央找出「百會穴」,倘若感到頭部沉重,或頭皮有腫脹感的人,可透過按壓此穴位提神、防暈、促進新陳代謝。濕氣較重的人,按壓時的痠度也會特別明顯。手部合谷穴:手部穴位位於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虎口,又稱「合谷穴」,按壓有助於緩解濕氣造成的精神不濟,同時也能解決頭痛等相關問題。曲池穴:手肘關節中間的「曲池穴」,也有助於身體洩熱。●運動排濕許多人會將運動視為排除濕氣的解方,甚至以提升運動強度、大量排汗來加速去除體內濕氣,但此舉反而容易因為汗液分泌出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等阻塞毛細孔,若沒有即時擦乾,就容易引發皮膚問題。尤其是體內濕氣重的人,容易因濕氣而難以散熱,皮膚大量排汗所形成的分泌物,反而會加速毛囊阻塞而引發皮膚過敏、毛囊炎、紅疹以及濕疹等皮膚病症。有類似問題的民眾,吳正一建議,夏天運動少許出汗即可,不需要做到暴汗,除了引發皮膚問題之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還可能引發心衰竭的危險。另一個隱形的皮膚殺手,就是當民眾在有冷氣房的室內運動空間時,流出來的汗,可能伴隨著冷氣或電扇的風自然風乾,會讓人有種沒流汗的錯覺,但此舉反而容易造成更多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阻塞毛細孔。吳正一表示,無論運動或勞動,只要告一段落,就馬上將汗擦乾,最好能換衣服保持皮膚乾爽。此外,也呼籲運動流汗排濕之餘,別忘了喝水或適時補充等滲透壓的運動飲料。現代人工作生活多是久坐的型態,也容易造成濕氣難以排除。不僅運動量減少,下肢肌肉也會退化,進而導致身體基礎代謝率降低。因此,中醫師建議,可透過強化下肢與核心肌群的運動,提升基礎代謝率,進而加快體內濕氣的排除。●泡腳:消除水腫 比體溫稍高即可泡腳與泡澡的方式,其實概念上相同,主要透過外在溫度讓身體稍微出汗,加快血液循環,同時間去除體內濕氣。以泡腳為例,度過忙碌的一天後,血液容易集中在末梢導致雙腿水腫,透過適當溫度的水泡腳,能夠促進雙腳血液循環,自然有助於消水腫,以及出汗排濕。泡腳與泡澡的水溫該如何拿捏?中醫師建議,只需要比人體體溫高一點,大約維持在40度左右即可,水溫無須太燙,太燙不僅傷身體,也不舒服。●刮痧 睡前進行 幫助身體循環每當感到頭或身體沉重時,可利用刮痧板自行在手臂的內(陰面)、外(陽面)側的中間位置,進行輕微刮痧直到出痧,就能將累積在皮表的毒素、淤積物去除。但中醫師叮嚀,必須拿捏好刮痧的力道,如果太用力,反而會造成皮膚受損或發炎。另一種刮痧方式,需透過他人幫忙,在背部中央的位置進行刮痧,但須注意避開脊椎,刮痧的力道也只要輕微出痧即可。背部的刮痧時間,中醫師建議盡量選在每天工作完、準備休息前進行,透過刮痧去處皮表的毒素後,經過睡眠更有助於身體循環。(資料整理自元氣周報2020-07-05封面Story)
-
2022-05-23 醫療.自體免疫
春夏交替異位性皮膚炎奇癢難耐 醫:潤膚保濕有助改善
春夏季節交替,1名21歲女子雙手的肘窩處因奇癢難耐,反覆抓癢造成大片紅疹,自行買藥膏擦效果並不理想,讓她困擾不已。最後經醫師診斷,確認她罹患異位性皮膚炎,並給予抗生素及藥膏處治,以及請她每天使用潤膚劑保濕皮膚後,病情才獲改善。大里仁愛醫院皮膚科醫師顏璽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並非只看病人當下身上的病灶就能快速回答,而是需要詳細詢問個人病史、家族病史並詳細皮膚理學檢查才能正確診斷。除了皮膚搔癢,還需有典型的皮疹型態與分佈。另外皮疹一般會有慢性或是復發性的特徵,且病人本身或是家人同時有其他的異位性體質病史,例如過敏性鼻炎或氣喘。其他常見的次要條件包含眼眶暗沉、皮膚乾燥、乳頭濕疹、唇炎等,都是可以用來協助診斷的症狀。他說,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理機轉牽涉許多因素,包含基因、環境,還有免疫系統的失調等。皮膚屏障功能的受損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為會造成水分流失與屏障脂質減少,若還加上異常發炎的免疫系統,則會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症狀與搔癢;治療必須針對皮膚屏障受損做修復與發炎的控制。顏璽說,市面上有許多皮膚的潤膚劑 可選擇,但必須要有足夠的保濕效果、不刺激皮膚、並且好使用,方便病人納入日常的護膚保養流程。除此,了解不同潤膚劑產品的特色也很重要,其中需注意有油膏 (ointment)、乳霜 (cream)、乳液 (lotion)3種分類。油膏油的成份比較多、通常保濕效果強但用起來較黏膩,乳液以水的成份為主,擦起來好推不油膩但是保濕效果較短,乳霜則介於油膏與乳液兩者之間。他表示,局部類固醇藥膏停止使用後很容易癢疹復發,必須按照醫師指示,慢慢減少使用次數,且需要搭配潤膚劑的使用才能達到較長久的療效,也可選擇不含類固醇的局部鈣調磷酸酶壓制劑藥膏合併使用。至於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可能會需要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口服抗生素、照光療法、或是全身性的免疫調節劑來治療。現在也可透過生物製劑或是濕敷療法以達到更好的疾病控制。
-
2022-05-19 醫療.自體免疫
異位性皮膚炎用藥穩定 才不會「疫」起搗亂
近來,Omicron疫情蔓延,不少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可能也呈現快篩陽性或因親友染疫需接受居家隔離。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台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李政源提醒,研究顯示,異膚病友若染疫,感染情況和一般民眾並無顯著不同。普遍不會加重、惡化,因此病友可以安心,不用太過緊張、驚惶失措,在這時刻,生物製劑、免疫調節藥物等用藥更要持續,異膚症狀較不會「疫」起搗亂,病友面臨雙病夾攻的機率也會大幅降低。李政源表示,門診中,常有異膚病友擔心「如果染疫,異膚病情會不會惡化、加重?」。事實上,國外研究統計,異膚病友若不小心染疫,剛出現感染症狀時,的確有大約4成的人面臨惡化情況,不過到了後來,多數皆能改善且無需系統性治療。甚至少數病人,感染後異膚狀況是改善的。由此可知,異膚病友染疫時,異膚病程並無顯著變化,且其異膚的嚴重度也不會顯著改變新冠重症的風險,病友可放寬心。不管是染疫或需要接受匡列、隔離,平常做的皮膚保濕工作都要繼續,用藥也不要自行中斷,生活才不會受太大影響。平常備好該用的藥、保養品,以免突遭隔離為了避免突然確診需要隔離,或臨時受到匡列導致出入家門採買、拿藥不方便,李政源也提醒,在這段疫情比較起伏不定的時刻,異膚病友可先準備好足夠的保濕乳液、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必要時,像免疫調節等藥物也可與醫師商量是否需以慢性處方箋方式開藥,減少出入醫院頻率,當接受隔離、匡列時,也可透過視訊和醫師討論用藥與各項疑惑,才不會一有狀況就無藥可用而增加異膚失控風險。如果異膚病友因染疫、遭匡列而需居家隔離,身邊藥物剛好用完,皮膚又癢到很難受,此時該怎麼辦?李政源建議,此時,異膚病友更需做好保濕,也要避免搔抓、過度清潔,洗手後,記得擦點護手霜、保濕乳液,若需要使用消毒水、清潔劑,也要記得戴上手套,以免皮膚受刺激,進而增加接觸性皮膚炎風險。此外,舒壓也是很重要,病友可以在家適度運動、伸展,或與家人、親友視訊聊天、互動,或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幫助身心平衡、壓力釋放。藥用完又癢到難受,可試試「濕敷療法」當遇到上述情況,且皮膚狀況很差,病友也可採用「濕敷療法」提升皮膚保溼能力,並減少搔癢、不適。「濕敷療法」做法如下:第一步潤濕:先使用微溫水或室溫水泡澡五到十分鐘,水溫微溫,不宜過燙,泡澡後,讓水分進入皮膚,然後稍微擦乾。第二步塗抹:在皮膚表層先薄擦上一層的醫師指導的藥膏後,再擦乳液。第三步濕敷:將束套或布料浸泡溫水後稍微擰乾,套在患部,對濕疹患部進行濕敷。重點在於「浸濕」,以及「完整包覆」。第四步乾敷:套上乾的束套或布料,強化固定效果,避免搔抓,讓濕敷效果延長。記得每隔半個到一小時,檢查敷料與皮膚是否過乾,過乾就要補水補乳液。居家使用溼膚療法,一次大約三小時,依病況調整治療總天數、頻率、藥物,可與醫師討論後調整。疫苗注射後,少部分藥物需停藥一到兩周另外,李政源也鼓勵異膚病友注射Covid-19疫苗,不過他提醒,注射Covid-19疫苗後,少部分全身性免疫調節劑(如methotrexate)與小分子JAK抑制劑等藥物因可能干擾疫苗效果而需暫停用藥一到兩周,而使用生物製劑則不需停藥或減少藥物劑量,建議病友根據自身用藥、治療狀況和醫師進行討論,才能在治療與疫苗效果間取得平衡。
-
2022-05-10 該看哪科.兒科
4歲女童突然肚子痛和呼吸急促 檢查竟是嚴重氣喘
新竹一名4歲女童因突然肚子痛和呼吸急促到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急診,經胸部X光未發現肺炎的浸潤,但女童的呼吸異常費力且血氧下降,經診斷為嚴重氣喘急性發作,進入加護病房戴上非侵入性呼吸器並用上全身性類固醇與密集的吸入性氣管擴張劑治療,終於在一周內順利出院,氣喘狀況也在吸入性類固醇的使用下控制良好。新竹台大分院小兒部醫師徐瑋襄指出,該名女童曾有過異位性皮膚炎,就診照胸部X光時沒看到肺炎的浸潤,但其他檢查發現,女童呼吸異常費力且血氧下降,血中二氧化碳濃度也過高,經評估後診斷為嚴重的氣喘急性發作,經治療兩天終於得以拿掉非侵入性呼吸器,從加護病房轉到一般病房。徐瑋襄說,氣喘是台灣兒童常見的疾病,常發生在兩歲以上有過敏體質的兒童 ,比如曾有異位性皮膚炎、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或爸媽有氣喘的家族病史等。最常見的發作時間是春秋天氣冷熱變化大且容易感冒的季節,很多孩童第一次發作的時候都因為太突然、太嚴重而嚇到爸媽。氣喘常見的表現除了咳嗽、呼吸聲很大有咻咻聲、呼吸急促、胸悶外,也會伴隨肚子痛,主要是因為呼吸費力需要用到肚子的肌肉輔助,進而造成肚子肌肉的痠痛,這時就是比較嚴重的氣喘發作,建議盡快到醫療院所做評估與治療。徐瑋襄提醒,若家中的孩童已被醫師診斷為氣喘而需要「吸入型」類固醇控制,請不要因害怕類固醇的副作用而自行停止用藥,許多研究指出現在的「吸入型」類固醇是經過改良後的劑型,大多只會在肺部作用,跑到全身的劑量是小於吸入劑量的百分之一,較難造成全身副作用。反而,若是因為未妥善控制氣喘而導致經常性的氣喘急性發作,急性發作時需要使用「全身性」類固醇才能抑制氣管的發炎反應,這一次「全身性」類固醇的劑量就遠比平常規則吸入的劑量高出許多,這也是為什麼控制不佳的氣喘本身更容易造成孩童生長發育的問題,在此呼籲家長好好控制氣喘、減少急性發作是每個氣喘兒最首要的課題。另外,為更優化對氣喘與過敏體質孩童們的照顧,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生醫醫院與台大總院同步,提供台灣常見過敏原篩檢,希望能幫助更多氣喘、過敏兒童找出正確的過敏原,在日常生活中以避開過敏原,幫助氣喘與過敏疾病的有效控制。生醫醫院竹北院區從今年起也開始提供呼氣一氧化氮濃度(FeNO)的檢測,藉由監測呼氣中一氧化碳的濃度變化,可以更精準的評估肺部過敏性發炎的嚴重程度,進而輔助醫師調整氣喘控制藥物的劑量。
-
2022-05-0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背痛是日常相當常見的毛病,但未必是閃到腰等肌肉筋膜問題,嚴重也有可能是危及生命安全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或是臟器感染等。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指出背痛主要可能,並提供一般情況可應對方法,也提醒若有察覺不對應盡早就醫,以維護生命安全。 為什麼會背痛?醫指主要3大原因。 結構性背痛:王威傑醫師表示,背痛主要可分成結構性、發炎性、臟器性三大類。結構性包括肌肉、筋膜、韌帶、脊椎等,各結構關係密不可分,一個結構出問題,其他也可能受到影響。肌肉、筋膜、韌帶常見如扭傷、拉傷、發炎等。脊椎相關如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椎間盤退化、癌症骨轉移、骨質疏鬆造成的壓迫性骨折等,其中前二者則可能背部某處脊椎呈現明顯突出,後三者可能造成脊椎塌陷,出現「矮、駝、痛」的情況。脊椎相關問題也容易有椎體敲痛的情形,也就是敲擊患部會有明顯疼痛感。 發炎性背痛:發炎性則由各類發炎性疾病所引起,如僵直性脊椎炎容易晨間僵硬,疼痛在活動之後會減緩。乾癬性關節炎患者除了出現乾癬以外,也會影響到脊椎等關節。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大腸炎等,除了腹瀉、血便以外,也會出現脊椎疼痛。骨結核則易有低燒、半夜發燒盜汗的情況。 臟器性背痛:臟器性常聽到、也常被聯想到的如腎盂腎炎,容易有發燒、噁心、嘔吐、泌尿道感染等,疼痛常見於腰部兩側。除此之外也包括泌尿道結石,疼痛於腰的兩側或轉移到腹股溝,容易出現血尿。 特別注意劇烈疼痛!要特別注意的是,主動脈剝離和心肌梗塞也可能出現背痛。主動脈從胸腔至腹腔皆有經過,不單只在胸腔,出現主動脈剝離時,會產生劇烈的疼痛,甚至嚴重到冒冷汗,疼痛在背部也有可能出現。心肌梗塞則在發生時除了胸悶胸痛外,常見也會出現心臟周圍各處的延伸性疼痛,或稱轉移性疼痛,如左肩、左臂、頸部、下巴等,背部疼痛也可能出現,和主動脈剝離一樣,痛到冒冷汗是嚴重的警訊。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8種情況盡速就醫不要拖! 綜合上述,王威傑醫師提醒,出現背痛時可先觀察有無其他症狀出現,若出現脊椎敲擊時會痛、半夜平躺特別痛、身高變矮或駝背、晨間僵硬、單側麻木或抽痛、噁心想吐、發燒等,這類問題通常恐怕不單純是出自於肌肉或筋膜,應盡早就醫檢查。而若是出現劇烈疼痛,甚至冒冷汗,更應即刻就醫。 肌肉筋膜背痛通常一週好轉,超過四週、4種情況早檢查。 觀察背痛,民眾也常會以時間計算,對此王威傑醫師表示,症狀感受以外的觀察方向,若以時間來看,一般而言小傷通常1周就會好轉,但視情況也會有較久的時候,最久別觀察超過4週,超過建議盡早檢查為佳,包括「內科治療無效」藥物遲遲無法改善。其他像是第一次出現不明背痛但小於20歲或是大於50歲者,以及長期使用類固醇、有骨質疏鬆症、癌症病史等也都不能大意,盡早就醫為佳。 背痛怎麼辦?4招助改善!醫:貼布別超過4小時。 民眾出現背痛,最常見優先使用的如痠痛貼布,不過有時效果相當有限,對此王威傑醫師表示,痠痛貼布主要對淺層肌肉筋膜效果較佳,對於較深層或是肌肉筋膜以外的問題效果有限,甚至沒用。因此背痛出現時,民眾可先嘗試使用痠痛貼布改善,但不宜過久,視藥物有所不同,應詳細了解包裝上用藥說明,一般約4小時左右就得取下,以避免接觸性皮膚炎或過敏,若未改善也可以適度使用消炎止痛藥,藥效可透過血液傳到全身。酸痛貼布和消炎止痛藥也可以兩者一起使用,適量使用鮮少有藥物過量疑慮。另外背痛剛出現時也可以使用冰敷降低發炎反應,後幾天則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復原,並適度休息。上述為推斷是肌肉筋膜疼痛等一般疼痛的處理方式,因此建議若狀況較輕可多觀察其他症狀,較嚴重應先檢查確認,若遲未改善則盡早檢查。 《延伸閱讀》 .睡覺躺平會背痛,側躺就沒事?醫指常見2原因,4招有助改善! .閃到腰未必是扭傷!醫:3情況速就醫,5姿勢搬物避免受傷。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4-30 醫療.自體免疫
保養達人柳燕與兒子的異位性皮膚炎奮戰記:為了讓他舒服度過這階段,自創品牌研發適合解方
孩子若有異位性皮膚炎,媽媽都應該哭過幾回了吧!柳燕以過來人經歷分享:那些自責擔心,都會過去的......保養達人柳燕,雖已經是40多歲的媽媽,但保養得宜的臉蛋,還有身上散發的那股少女感,讓她看起來,還像是個有玩心的女孩一般。尤其近來看她在社群網站裡分享運動、做菜的照片,育兒這件苦差事,在她身上,好似雲淡風輕了一般。卻不知,她也曾經歷照顧孩子異位性皮膚炎的那段天堂路。就像每個媽媽一樣,孩子大了再說起新手媽媽的那段苦,都好像失憶了。然而那段日子,卻為柳燕留下了一點什麼。她為自己,也為孩子創立的品牌沐恩,就是獻給那段新手媽媽的回憶,也是給為異位性皮膚炎所苦的媽媽,一個安心的支持。回首新手媽媽時期,誰沒哭過幾回呢?在41歲時,忍痛19個小時,才終於迎來兒子小咖哩。柳燕當初滿懷期待,也在腦中構思了許多完美甜蜜的景像:寶寶乖乖躺在她懷中,餓了就餵飽飽喝ㄋㄟㄋㄟ,睡醒了陪他玩一玩。但真實生活,還是跟想像中的不太一樣……「當媽媽的擔心是一刻都無法停止的。我記得小咖哩剛生出來的時候,不像一般嬰兒,從肚子出來就哇哇大哭。他出生的時候是沒有聲音的!醫生、護士給他拍屁屁也不哭,揉揉捏捏也沒哭,直到他被抱到我身邊,小小唉了幾聲後,醫生說OK了,我懸著的心才稍微安定下來。」後來,因為發現小咖哩有一些感染,醫師建議要施打預防性抗生素。他才來到世界第二天,就得在小小手背上扎針,還得連打三天。一直告訴自己要堅強的柳燕,看到這景象,也不禁心疼地哭了,自責自己沒能給小咖哩健康的身體。後來,她才知道,媽媽的擔心是一場漫長的旅程。小咖哩滿月時感冒了,醫生無心一句:小孩這麼小應該是還有媽媽的抗體呀,怎麼這麼不小心就感冒了呢?玻璃心的新手媽媽,又因為自責而難過。後來孩子大了一點,又發現有媽媽最煩惱的異位性皮膚炎,那又是另一段與兒子皮膚狀況纏鬥的故事了!保養達人,兒子卻有異位性皮膚炎身為美肌專家,自己的肌膚也吹彈可破,兒子小咖哩出生後,皮膚狀況卻讓她也沒轍。「照理說,新生兒嬰兒應該Q彈柔嫩呀!但是小咖哩的皮膚卻到這邊紅一塊、那邊粗糙一塊,皮膚上佈著一粒一粒的小疹子,尤其發癢起來,小手不停地抓啊抓,真的讓我很心疼!心想: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這時柳燕成天最擔心、花最多心思的,就是:怎麼讓孩子舒服度過這一個階段。柳燕說:「相信很多家有異位性皮膚炎寶寶的媽媽都是這樣,我們會打聽所有產品和方法,千方百計地嘗試,就算能改善一點點也好!我和兒子小咖哩也嘗試了許多產品,也研究了很多產品使用的時機。有的有效、有的沒效。最後才找出最適合孩子的解方。」分享異位性皮膚炎奮戰經歷這樣尋尋覓覓的旅程,加上自己的保養專業,讓柳燕興起了創業的念頭。「在孩子三歲。也比較聽得懂人話之後,我能花多一點心思做想做的事。這時我回想育兒前兩年辛酸,覺得我應該把這段難得的經歷、經驗分享出來。看看我自己的專業,是否能幫爸媽解決皮膚問題。因此開始有了做品牌的想法。」沐恩MoonCare,就是母親恩惠的縮寫,蘊含著柳燕濃濃的母愛。「創業初期那段時間,小咖哩就像是我的實驗品,我們嘗試了許多成分。我們還為小北鼻創造了一款叫『乖乖霜』的產品,不僅可以舒緩修護,還能隔絕外在環境對皮膚的傷害。」柳燕用母愛,為孩子支出了一張綿密溫柔的防護網。再怎麼忙,都不犧牲家庭因為高齡生子,希望有更多的時間跟孩子相處,自己與先生的長輩又在南部,沒有後援。因此柳燕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如今孩子漸漸大了,柳燕也二次創業(第一次在2014年),現在的她,找到了更多生活、工作與孩子間的平衡。她開始運動、做料理,除了享受與孩子談天說地的甜蜜,也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手媽媽時期,不管是身體或心理,都有很多煎熬與困惑,育兒之路也遇到蠻多困難。現在孩子大了一點,我可以把精力分享到其他地方,也把重心回放到自己身上。找到生活中其他有趣的事情。」那些自責擔心,都會過去的從前柳燕在小咖哩還是新生兒時,她留下對自己打氣的話語:「媽媽這項工作真的不是天生就會,是需要學習的,而我正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一定會有許多挫折跟挑戰,但只要有心,我想我會愈來愈順手。」現在在回頭看新手媽媽時期,那些自責擔心,其實,都會過去的。柳燕在臉書分享一件趣事:她跟咖哩爸接咖哩下課,「因為下雨撐著傘,我把咖哩送上車後關了門。誰知道,後車廂的門都還沒開,車就開走了……我趕緊追上去,爸爸很訝異我沒上車,兒子則是顧著跟爸爸在聊天……」柳燕苦笑中卻也有欣慰。身為媽媽,你也許會覺得,現在懷中的嫩嬰太黏人,孩子不舒服,真的就像天塌下來一樣,任何小事都會令你崩潰。這真的是所有媽媽必經的過程,但在一次一次的學習中,我們會變得更自在、更游刃有餘。媽媽,從來不是一天養成的!※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保養達人柳燕,與兒子的異位性皮膚炎奮戰記:那些自責擔心,都會過去的......※更多文章請見媽媽寶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4-30 該看哪科.眼部
長針眼怎麼辦?醫:同處反覆出現小心惡性腫瘤,6招有助改善
針眼雖然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但總讓人不適又心煩,且往往影響外觀。面對針眼有人會建議用冰敷,也有人會建議熱敷,有人說是眼睛感染,也有人說會傳染。到底該怎麼作?針眼又是什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部謝昀臻醫師一一說明,並提供改善方法。 為什麼會長針眼?會傳染嗎?醫指常見易長針眼族群 謝昀臻醫師表示,針眼在醫學上稱「麥粒腫」,是一種眼皮的皮脂腺油脂分泌不正常、細菌孳生所產生的眼疾,可視為眼皮上的痘痘,於眼皮內外都有可能出現,稱「內麥粒腫」或「外麥粒腫」,視情況也會出現不同的症狀,例如較輕微的會感到有異物感,較嚴重的則能摸到腫塊、或間接使得眼睛紅腫、流眼淚等。而雖為細菌感染,但不是傳染疾病,並不會傳染,就像一般的痘痘一樣不會傳染。 基於上述成因,針眼常會出現在皮脂腺油性膚質、酒糟性皮膚炎等皮脂腺容易分泌較旺盛、異常的族群身上,另外像是生活作息較不正常、免疫力較為低弱者,或是習慣高油、高糖飲食者,也會有較高的機率得到。而許多民眾愛美,會有畫眼睫毛習慣,若卸妝沒有妥善清潔也有可能引起,同樣的道理,接睫毛也會有較高的機率引起阻塞形成針眼。若有發現自己較容易長針眼,可熱敷促進循環,降低針眼發生機會。不過雖然針眼可視為眼部的痘痘,但也並非容易長痘痘的人就容易長針眼,痘痘的成因繁多,兩者並無法直接劃上等號。 針眼2種情況不能大意,同處反覆出現小心惡性腫瘤! 謝昀臻醫師表示,針眼雖是一種常見的一般眼疾,也像一般痘痘一樣有可能自行好轉,但也不宜因此就置之不理,畢竟是細菌感染,還是有形成蜂窩性組織炎的疑慮,建議多留意觀察症狀發展,若紅腫熱痛加劇、合併發燒或眼球轉動時眼窩疼痛,便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而雖然針眼通常不會引起其他眼疾,但若是反覆出現在同一處,不論是否嚴重,都建議盡早檢查、檢體化驗為佳,因為皮脂腺也有可能出現惡性腫瘤,也有會像針眼這般的症狀呈現,使得同一處反覆的發炎。換句話說,當前反覆同處出現的針眼,可能為惡性腫瘤,而非一般的麥粒腫。 長針眼該怎麼辦?要冰敷?熱敷?醫教6招改善! 坊間有許多消除針眼的說法,有得可行、有得則未必行得通,謝昀臻醫師指出,像許多民眾或許聽過「長針眼就拉拉眼皮」這樣的說法,這就確實可能有所幫助,目的在於促進皮脂腺循環,不過畢竟僅是促進循環,而各式各樣的坊間作法或許多出自傳統的智慧,但未必有效,因此還是建議以一般較簡單無虞的方式進行,或盡早尋求醫師協助為佳。 謝昀臻醫師表示,較簡單且常見的作法,可以使用乾淨的毛巾等物品進行熱敷,讓循環變好、緩解針眼,腫脹較嚴重時則以冰敷的方式進行,以消緩發炎情況。不過因為是細菌感染,絕大多數的患者還是會需要抗生素等藥物介入協助治療,較嚴重者則會作個引流手術,將針眼切開或擠破,讓分泌物流出藉此消除。不過擠破或切破的方式自己動手當然有風險,因此這樣的方式自然是不宜自行操作,以免誤傷眼睛或形成更嚴重的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等不可預期的結果,應由專業醫師執行。 在經過藥物或手術治療後,經過良好的靜養,通常一周左右便會康復,在這之間也可以前述的方式進行熱敷,並維持良好生活作息、飲食營養均衡維持免疫力、避免高油、高糖等,所謂容易上火的飲食,也有利加速復原。 《延伸閱讀》 .一張圖看懂蜂窩性組織炎、破傷風!傷口再小也不能輕忽。 .眼痛前中後代表什麼?如何改善?眼醫詳解:3情況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4-26 醫療.自體免疫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 易合併失眠、焦慮、憂鬱
一名9歲男孩出生後,皮膚常泛紅脫皮,上小學後「身上好像千萬隻螞蟻爬不停」,奇癢無比,全身抓傷、流湯流血,傷口痛到無法行走,類固醇愈吃愈重,乳液擦遍了也沒用。媽媽帶他四處求醫,心痛告訴醫師「能不能讓他至少不要那麼痛、可以走路就好?」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楊靜宜表示,皮膚是身體的障蔽,如果皮膚障蔽受損,加上免疫系統過度活化、環境有過敏原刺激,會引起異位性皮膚炎。而讓瘋狂活化的免疫系統穩定下來,表皮細胞不再反覆受到刺激,障蔽就能慢慢修復,因此男孩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皮膚終於慢慢恢復正常。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指出,80%異位性皮膚炎發生於6歲之前,延續到成年期,2020年就有37萬人因為異位性皮膚炎就醫。中重度患者就占了25%,相當可觀。楊靜宜表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光靠口服類固醇達到短期症狀控制還不夠,且類固醇副作用多、減量易復發,不宜長期使用。唯有「長期而安全地調控過度活化的免疫系統」才是關鍵,但傳統免疫調節抑制劑對於中重度患者來說,療效還是不夠,許多患者仍一再復發。楊靜宜建議,中重度病友應考慮使用屬於「人工製造的蛋白抗體」生物製劑,讓受損的皮膚角質細胞有機會再長好、提升屏障功能,達到長期安全緩解症狀的目標。健保2019年已有條件納入給付。「異位性皮膚炎不只是一個會癢的皮膚病!」朱家瑜表示,他的孩子也是患者,半夜還要起來換床單,換衣服,全家生活品質都受影響。調查發現,患者家屬每天平均比一般人少睡1至2小時,92.5%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影響、88.5%工作能力受影響、33.3%曾因病情而必須請假。患者睡眠失調風險是一般人2倍,焦慮症風險1.7倍,憂鬱症風險1.83倍,自殺意念增加風險1.67倍。
-
2022-04-25 醫療.自體免疫
擺脫千萬螞蟻爬膚酷刑 9歲異位性皮膚炎男孩重生
一名9歲小男孩從出生2、3個月起,皮膚就時常泛紅脫皮,上小學後更是奇癢無比的酷刑,孩子自陳「好像千萬隻螞蟻24小時不停爬」。孩子抓到全身是傷、流湯流血,傷口痛到無法行走,類固醇劑量愈吃愈重,各種乳液都擦遍了也沒用。媽媽帶他到處求醫,心痛告訴醫師「能不能讓他至少不要那麼痛、可以走路就好?」考量到長期使用安全性,短期使用口服免疫製劑,高劑量效果仍不好,醫師建議嘗試生物製劑治療。男孩的皮膚終於慢慢恢復正常,臉上也多了笑容,可以跟朋友一起揮汗打球、也能安穩睡到天亮。收治這名孩子的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楊靜宜表示,讓瘋狂活化的免疫系統穩定下來,表皮細胞不再反覆受到刺激,障蔽就能慢慢修復了。楊靜宜表示,皮膚是身體的城牆障蔽,如果皮膚障蔽受損,加上免疫系統過度活化、環境有過敏原刺激,就會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表示,80%異位性皮膚炎發生於6歲之前,延續到成年期,2020年就有37萬人因為異位性皮膚炎就醫。楊靜宜指出,健保資料庫顯示,中重度患者就佔了25%,相當可觀,中重度絕對不僅是輕微發炎過敏而已。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為何這麼難治療?楊靜宜表示,光靠口服類固醇達到短期症狀控制還不夠,而且類固醇有副作用多、減量就容易復發等問題,不宜長期使用。患者即便在病情穩定期,病人仍有肉眼看不到的免疫反應在發生,唯有「長期而安全地調控過度活化的免疫系統」才是最關鍵的,但傳統免疫調節抑制劑對於中重度患者來說,療效還是不太夠,許多患者仍一再復發,令人沮喪。楊靜宜表示,目前健保給付的治療藥物種類多,除了類固醇、口服免疫抑制劑,健保2019年已通過生物製劑有條件納入給付。生物製劑屬於「人工製造的蛋白抗體」,可以抓住發炎因子,提供更精準的治療;生物製劑也不需要經過肝腎代謝,安全性佳。臨床試驗顯示,用藥4周後病情改善程度近8成,臨床療效可持續一年甚至更久。楊靜宜建議中重度病友應考慮使用生物製劑,讓受損的皮膚角質細胞有機會再長好、提升屏障功能,達到長期安全緩解症狀的目標。「異位性皮膚炎不只是一個會癢的皮膚病!」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表示,因為他自己的孩子也是患者,半夜還要起來換床單,換衣服,全家生活品質都受影響。許多帶孩子求診的媽媽最後辭職,就是因為白天上班精神實在太差,小孩整晚搔癢抓癢,睡不好,隔天上課也打瞌睡,影響課業及人際關係,嚴重者甚至有社會退縮,甚至有國三畢業就沒有工作,每次門診還是要媽媽帶他來。朱家瑜指出,調查發現,患者家屬每天平均比一般人少睡1至2小時,92.5%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因為病情而受到影響、88.5%工作能力受到病情影響、33.3%近期曾因病情而必須請假,粗估生產力損失高達68億元。患者睡眠失調風險是一般人2倍,焦慮症風險1.7倍,憂鬱症風險1.83倍,自殺意念增加風險增加1.67倍。朱家瑜呼籲,異位性皮膚炎病友若能早期診斷和治療,有機會降低對社會與經濟的衝擊,讓病友發揮所長,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希望病友耐心地接受治療,政府也可以多給予關懷和照顧。
-
2022-04-14 醫療.自體免疫
找對好醫師 異膚治療別三心二意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是一場長期抗戰,但部分病人常因短期不見療效或拿不定主意,而不斷更換醫師,反而徒勞無功。醫師建議,病人就醫前可先搜尋正確的疾病知識,看診時詳述自身病況,並留意醫師是否能專注傾聽,當醫病雙方和諧地達成共識一起努力時,就已為治療效果打下了最好的基礎。善用ADCT 先建立治療目標 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邱足滿表示,穩定治療對異膚患者非常重要,病人要先建立自己的治療目標;可妥善運用「ADCT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工具」,詢問病人過去一週的困擾程度、睡眠狀況等六個生活問題,來幫助病人及醫師由不同面向去瞭解病人感知的疾病負擔,並依分數變化提供治療建議,目標是達到六分以下,病人也可根據ADCT的結果,確定自己的目標──讓異膚被治療到不干擾生活。「當有了非常明確的目標之後,才是穩定治療的開始,病人才不會三心二意,在不同的醫師之間換來換去。」邱足滿強調。至於如何尋求適合的皮膚科醫師? 她建議,青少年和成年病人的異膚需要長年累月的治療,因此盡量不要選擇離住家太遠的醫療院所,其次是醫師的看診時段可以配合,例如學生和上班族需要夜間或週六門診,以免常請假。願意傾聽的醫師 才有同理心現在網路資訊發達,邱足滿表示,異膚病人可搜尋相關社群網站,很多病友會在社群分享就醫經驗,可做為選擇醫師時參考。當然,有時醫病之間的「緣份」很重要,她說,醫病關係是經過多次的溝通和會談後,建立起對彼此的信任,「看了幾次之後,會知道自己和眼前醫師的磁場合不合。」邱足滿建議病人不妨以三個月為觀察期,來確認醫師是否適合你,以及是否顯現治療成效。「在三個月裡的治療期間,仔細觀察醫師是否詳細回答你的問題,是否願意傾聽疾病給你帶來的困擾。」她強調,傾聽是一種治療,願意傾聽的醫師才能有同理心,去理解病人的痛苦,如果醫師不想同理這份痛苦,病人就該試試別的醫師。她也認為,要建立穩定的醫病關係中,異膚病人也有責仼做個「好病人」,要能仔細覺察自己的狀況,看診時清楚具體的說明,讓醫師可以量化。而且好病人不但配合醫囑,更會知道自己在生活中該注意哪些細節,面對病情波動時,會主動學習自己該如何照護。優質社群平台 幫病人做功課尤其在治療異膚的過程中,當病人的治療選項不只一種的時候,醫病需要共決。邱足滿提醒,醫病共決的前提是患者及家屬必須對疾病有基本的認識,醫師和病人(或家屬)才能一起進行最充分的討論和決定。邱足滿建議,異膚病人要多吸收相關的醫學知識,做一個用功的病人,現在很多皮膚科醫師和病友團體的社群平台都經營得很好,常提供正確的衛教訊息,當病人學習了正確的疾病衛教,就診時便能理解醫師說的內容,醫病溝通會更順暢。她說,例如有些中重度患者使用免抑調節藥物,因為對疾病的了解夠深入,都非常配合定期抽血檢測,一旦長期治療效果穩定了,即可停藥,這時她都會恭喜病人「畢業了」,成為一段美好的醫病關係。皮膚科醫師在臨床上也常遇到常常半途而廢、更換醫師的新病人。邱足滿表示,這些病人多半是抱怨療效不好或擔心副作用,所以她會盡力請患者配合醫囑才能提升療效,或是詳細說明副作用,請病人不要胡思亂想,當醫師展現高度誠意時,病人給醫師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
-
2022-04-11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變天、沒碰過敏原也過敏!醫:很常見,2觀念助降過敏性鼻炎
每當變天的時候,許多過敏族群總是相當難熬,且有時候還會納悶明明沒有接觸到過敏原,光是氣候改變就開始鼻癢、打噴嚏、流鼻水。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劉承信醫師指出,過敏性鼻炎確實有較大宗的人口,會是在沒有接觸到任何過敏物質的情況下引起過敏,建議過敏族群可從內外控制,減少過敏性鼻炎發生機會。 過敏性鼻炎普及率高,醫指3大影響因素。 劉承信醫師表示,過敏相當普遍,台灣學齡前兒童約有10%有過敏性鼻炎,國小時期約每3個就有1個,盛行率很高。其實不只是台灣,美國、歐洲等各國主流研究都發現,孩童過敏人口皆約落在1/3左右,甚至更高一些,成年後因後天因素部分逐漸改善。而過敏性鼻炎也常會合併出現其他如氣喘、過敏性結膜炎、異位性皮膚炎等問題,不單只在過敏性鼻炎。 醫師更進一步表示,影響過敏的因素主要可略分3大類,包括基因遺傳、免疫系統、環境影響。父母若其中一人過敏,小孩約有3成機會過敏;兩人都過敏,則約有5成機會。而過敏是一種身體免疫系統運作之下的反應,免疫系統較低落的族群也較容易出現過敏。至於環境影響範圍就相當廣泛,包括常聽到的灰塵、塵螨等過敏原,或是其他「無形的過敏原」。 變天、沒碰過敏原也過敏?醫:過敏可分3類型。 劉承信醫師指出,過敏性鼻炎主要可分成3大類型,一個就是「過敏性鼻炎」,也就是接觸到有形體的過敏物質所引起的過敏,常見如灰塵、塵螨、貓毛、狗毛、堅果、海鮮等。 另一種則是「非過敏性鼻炎」,非過敏卻又出現過敏,這聽起來或許很奇怪,但確實存在,且比率還不低,或許是為了避免民眾混淆,醫師普遍較少和民眾提到,不過於此也可初步了解,有助避免這無形的過敏原。 劉承信醫師解釋,「非過敏性鼻炎」與前者相反,可理解為「不是實體的過敏原,所引起的過敏反應」。舉例來說如溫度、濕度、運動、情緒變化、懷孕後期等荷爾蒙改變,也有人會因為飲食而引起過敏,但原因不在於吃到海鮮等實體過敏原,而是在於飲食這個行為,迷走神經、交感神經在這類無形的變化刺激下產生反應、出現過敏,因此不論是吃甚麼都會鼻癢、流鼻水等。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若往民眾普遍知道的「天氣好壞也可能影響身心健康」方向想,也就不難理解。 劉承信醫師表示,其實台灣過敏人口約有3成就屬於非過敏性鼻炎,或是綜合兩者的混合型態,約佔44-87%,比例相當高。雖然過敏原因因人而異,但這或許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只是天氣改變、沒接觸到過敏原,就出現過敏症狀的原因之一。但當然也有可能是天氣改變時,過敏原增加,確實碰到了,只是肉眼看不見。 2觀念助降過敏發生,醫:內外控制有助避免! 從上述可了解過敏從何而來,也就有助於避免過敏發生。劉承信醫師表示,基因無法改變,但外在的環境影響和內在的免疫系統是可控的。 醫師建議,有過敏問題的民眾,發生過敏時可觀察當時的情境,並盡量避免。例如在懷孕後期遇到氣候改變的時候和貓玩出現過敏,這情境就有3種可能的過敏原,包括荷爾蒙影響、貓毛、氣候,日後就可以再觀察,若後續和貓玩沒有再出現過敏,就可以多關注在其他的可能,以此類推。 平時也應定期清潔環境、用溫熱水清洗衣物、被單等,及控制濕度在人類適合的50-60%左右,並可考慮使用高效能空氣清淨機,這些都有助減少塵螨、灰塵等環境過敏原產生。 而免疫系統運作正常,也有助降低過敏發生率,因此除了上述環境控制外,也建議可以培養運動、飲食均衡,並可攝取有助防範過敏的食物及營養,例如蘋果、綠色蔬菜、葵花油、蜂蜜、番茄紅素、藻類、維他命C、維他命D、益生菌等。這些雖然不是藥物,無法立即改善,但有助培養出「抗過敏體質」,以長久來看是個良好的保養方式。 《延伸閱讀》 .過敏可以吃什麼舒緩?13種實證天然抗過敏食物大整理! .貓毛過敏怎麼辦?醫教4招逆轉:關鍵未必是貓毛!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4-09 醫療.自體免疫
換季誘發異位性皮膚炎,搔癢抓不停?醫提醒:7類禁忌食物少吃,這樣做有效防復發
入春氣溫劇烈變化,氣候晴雨不定,很容易引發皮膚過敏。尤其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對季節轉換特別敏感,常因嚴重搔癢感讓人抓不停,甚至可能把皮膚抓到出血。萬芳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醫師林鼎智表示,異位性皮膚炎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其實可從日常調整做起,包括飲食、保濕、衣物與居家生活等,就能大幅提升療效。 少吃禁忌食物,降低過敏可能性 輕度病人應避免罐頭、零食等加工食品,原型食物則視過去病史決定,如果曾經吃過後數小時內發生明確過敏,才需要限制食用。 中重度患者若經藥物治療仍有搔癢感等症狀,除了加工食品以外,還需考慮避開以下組織胺含量高的食物。 1、醃漬類食物:泡菜、醬瓜等2、煙燻類:火腿、香腸等3、發酵類:酒、醋、乳酪等4、帶殼海鮮5、堅果類6、微波食品7、小麥製品 最怕搔癢感刺激,冷敷可止癢救急 林鼎智解釋,異位性皮膚炎病人因皮膚保濕因子缺失,導致屏障受損,所以外來刺激物、過敏原、細菌、病毒、黴菌等容易入侵,大幅提高皮膚發炎的機率。 也因屏障功能缺損,導致更嚴重的發炎,讓「癢」的感覺更強烈,加深患者想「抓」的慾望,一抓之下,又導致皮膚完整性被破壞得更嚴重,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積極止癢對病人特別重要,除了依照醫囑擦藥,醫師也會視情況給予口服止癢藥物。如果搔癢感發生,可用乾淨濕毛巾冷敷止癢,取代搔抓。 浴後5分鐘內擦乳液,維持皮膚鎖水量 另外研究顯示,每天擦乳液、乳霜或油膏等保濕劑兩次以上,也能顯著提升皮膚鎖水量,加強皮膚屏障。 尤其在洗澡之後5分鐘之內擦上乳液,更能幫助皮膚維持最高含水量,有效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發作。不過即便皮膚情況已經好轉,仍需勤擦保濕,預防復發。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對溫度敏感,過度乾冷與濕熱都不好,建議室內溫度應維持在攝氏22-24度之間;濕度則維持在50-60 %。 穿棉質衣物避化學品,流汗隨時按乾 日常衣著方面,建議穿棉質,避免毛衣或合成衣物;也要避免接觸塑化劑、清潔劑、香料、化學物品,且避免使用羊脂膏、綿羊油。 另外,游泳池的氯水也會刺激皮膚,每次游泳完一定要馬上用清水淋浴,沖去身上的氯水。汗水則是最常見的刺激物,夏天外出時,建議攜帶濕毛巾隨時按乾汗水,禁用濕紙巾。 林鼎智說,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失敗最常見的原因,往往是擔心藥物副作用而中斷治療。事實上新一代類固醇藥膏問世,藥物只有極微量會透過皮膚進入血液循環,不容易造成副作用。 而且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師對於病人會精準選藥並調整劑量,用最少的暴露量來達到最大的療效。所以遵照醫囑,不自行改藥、停藥,就能恢復皮膚健康、擺脫搔抓人生。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健保部分負擔新制5月上路/門診最高付1300元,一表幫你試算變貴多少.50後膝蓋不舒服,一點都不想動、疼痛反而更嚴重!9招改善膝蓋痛、老後走更長的路.「愛自己」就是對自己說到做到!絕不輕易把自己交給不好的人,也不允許被不珍惜對待
-
2022-04-06 該看哪科.兒科
高二生打完疫苗突「鬼剃頭」 醫師檢查皮膚過敏惹得禍
新竹1名健康高二男學生,最近一個月掉髮嚴重出現「鬼剃頭」,父母原懷疑是打疫苗惹的禍,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過敏引起的皮膚炎導致落髮,醫師建議改變洗頭方式與使用溫和洗髮精,加上藥膏和口服藥治療,一周後原本鬼剃頭的地方也慢慢長出頭髮,男學生也恢復自信笑容。高二男學生最近落髮嚴重,父母因懷疑與2周前打BNT疫苗有關,而帶他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兒童過敏免疫風濕專科求診,醫師楊晶安對男學生抽血檢驗全身性自體免疫相關因子,結果正常。不過卻發現男學生頭皮紅疹、頭皮癢,研判是過敏引起的皮膚炎。醫師建議男學生改變洗頭方式及使用溫和洗髮精,再加上類固醇藥膏及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後,經過一周後,原本鬼剃頭掉髮的地方,已經慢慢長出小平頭高度的頭髮。楊晶安醫師指出,圓禿和基因以及環境有關,高二生的父母親沒有禿頭或其他自體免疫等風濕性疾病史,經過抽血檢驗全身性自體免疫相關因子皆落在正常範圍,但高二生頭皮上出現會癢的紅疹,臉上與背部也有與青春痘混雜的紅疹,初步研判,可能也與過敏及個人體質有關,在外界環境刺激下,引起發炎反應,造成皮膚發紅和發癢,甚至掉髮,與一般圓禿的症狀不同。因此建議可以使用溫和洗髮精,例如嬰兒異位性皮膚炎或脂漏性皮膚炎專用洗髮精,先將頭皮清潔,協助維持頭皮生理與共生菌叢的平衡,再輔以類固醇藥膏抗發炎。在日常飲食方面,皮膚炎患者要少吃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喝酒、抽菸更應避免。楊晶安指出,青少年出現鬼剃頭狀況,將會受到同儕另眼相看的壓力,影響自信心及未來身心發展,建議青少年如果出現異常掉髮狀況,一定要盡速就醫,找出原因來根治。
-
2022-04-02 該看哪科.皮膚
敷完面膜精華液往身上抹 醫籲2類產品別這麼做!
許多人習慣用面膜剩餘精華液來幫身體保養,卻忽略不是所有面膜都適合。醫師表示,具收斂、抗痘效果的面膜成分恐相對刺激,除了不建議抹身上,敷完面膜也應洗臉再做後續保濕。面膜是許多愛美女性必備的保養品,衛福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近期邀開業皮膚科醫師蔡逸姍分享面膜使用小撇步。蔡逸姍表示,市售面膜依使用形式分為2種,一種是布膜材質的「片狀」,也有泥膏、凝膠、乳霜的「塗抹狀」面膜,原理是將精華液覆蓋在臉部皮膚上並和空氣隔絕,以加速成分吸收。蔡逸姍說,敷面膜可以在短時間內增加保濕力,再搭配保濕、抗老、抗痘等特色,作為快速保養的一環,但補水效果並不持久。她強調,儘管面膜能夠快速補水,仍不建議天天使用,平時保養程序應以清潔、保濕、防曬為主;敷完面膜以後,建議搭配乳液與按摩來延續保濕效果。許多人敷完面膜後會將剩下的精華液用來塗抹身體,蔡逸姍認為,保濕面膜的精華液可以這樣用,但如果是具收斂、抗痘效果的面膜,可能含有相對刺激成分,不建議再將精華液塗抹身體,也建議敷完這類面膜,應將臉部清洗乾淨再接著保濕步驟。蔡逸姍表示,挑選面膜時,應注意外包裝上是否有完整標示,包括全成分名稱與業者資訊等,使用前可先沾取面膜精華液,塗抹在耳後、手腕內側,確定沒有敏感跡象再敷在臉上。蔡逸姍提醒,每次敷面膜建議敷15到20分鐘即可,敏感肌、異位性皮膚炎或長痘痘的民眾建議先不要敷面膜,避免造成刺激。
-
2022-03-25 該看哪科.皮膚
皮膚反映全身情緒、身體問題!膚色黃中帶黑,腎、肝出問題
我的經驗/皮膚顏色 解讀健康密碼【文/陳雯莉(北市北投)】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喜歡觀察自己皮膚?總覺得皮膚也有自己的心情。有時皮膚是蒼白的顏色,偶爾會帶有紅通通的色澤,有時還會變成黃黃的顏色,會令人懷疑是否有黃疸。看著皮膚的色彩,我好似可以和內在的自己交談。運動之後 氣色紅潤最美自從知道自己貧血,開始觀察皮膚,會慣性地看看自己今天的唇色如何?皮膚有血色嗎?這樣的習慣從每日早晨照著鏡子時便開始了。覺得這好像是一個觀察「變色龍」的儀式,又彷彿是自我的健康檢查,也因為有這樣的習慣,我開始運動了。每一次運動過後,皮膚都會變得紅潤通透,汗水鑽過了皮膚表面,來到另一個世界呼吸,在運動過後,我覺得皮膚的顏色最漂亮。至於美麗色彩的認定,大概是後天認知的美感所造成的,因為我明白擁有紅潤的氣色,那是健康的表現。皮膚情緒 得察「顏」觀「色」 許多人說心情也有一個代表色,藍色表示憂鬱;紅色則是熱情,皮膚也有自己的情緒吧!只是我太習以為常於它的貼近,而沒有察覺到皮膚的情緒,漂亮的皮膚色是身體感官開心地回覆我對身體的照顧。請再多問問自己:「今天的皮膚是什麼顏色呢?」我得學習一隻變色龍察「顏」觀「色」,方能更有利於好好生存。專業觀點/皮膚如鏡子 反映身體問題【諮詢/中醫師鄒瑋倫,整理/記者黃妙雲】皮膚是身體的一面鏡子,反映全身情緒,影響人的「喜、怒、哀、樂、悲、苦、驚」,也影響體內五臟六腑健康。中醫看病從臉色開始看起,臉色顯現身體健康狀況,只要身體有任何不對勁,從臉色就可以觀察出來。如果睡不好,臉色就會暗沉、氣色差、沒精神,人會顯得憔悴。當身體不好、抵抗力下降時,肝火旺,皮膚易出現濕疹、脂漏性皮膚炎、長痘痘等皮膚問題。一個人的臉色蒼白,可能有貧血問題或大病過後,若是睡不好、工作量太大時,也易氣血不足而臉色發白;印堂發紅,心火旺,可能有偏頭痛、血壓高等心血管問題。臉色發黃時,脾胃濕氣重,影響水分代謝,可能腸胃不好;臉部的人中、眼眶下、唇邊、印堂額頭發青,則有氣喘、鼻過敏等問題;皮膚如果黃中帶黑,可能與腎、肝有關,洗腎、肝硬化患者的印堂大多會發黑。唇色也會影響整體臉色好壞,從中醫來看,不同的唇色,可以看出身體狀況好不好,若唇色過紅,是因為體內上熱下寒的關係,多婦科問題,也可能感冒、發燒、腸胃炎;唇色白,血液循環不好,血氧量不足,大多有貧血問題;若唇色青紫色,常是氣喘病人發作而呼吸不順,或是心臟不好的人,都會使唇色變成青紫色。
-
2022-03-20 該看哪科.兒科
邊境漸開、急診氣喘兒增 專家:做好兩件事保護兒童
時序入春,日夜溫差大,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說,到急診就醫的呼吸道症狀兒童變多,以細菌感染誘發氣喘最常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應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台灣呼吸道過敏兒童多,過敏兒的呼吸道比一般小孩易受病毒感染,症狀也比較嚴重,公共場所口罩令尚未完全解除,家中大人都接種新冠疫苗,做好這兩件事,對兒童也有保護效果。謝宗學臉書發文指出,3月起兒童急診病人數量明顯增加,月初以病毒型腸胃炎為主,但3月中開始,病毒型腸胃炎減少,呼吸道症狀病人漸增。經觀察急診檢驗結果,謝宗學歸納這些兒童急診個案最多為黴漿菌感染導致急性氣喘發作,其次為鼻病毒引起的發燒、流鼻水、咳嗽,感染腺病毒而發高燒的較少。黃高彬表示,現在是季節交替時節,早晚溫差較大,呼吸道過敏的孩子容易有症狀發作,這些孩子的上呼吸道,也會比一般沒有過敏的小孩更容易受到病毒或細菌的感染,感染後的症狀通常也會比較嚴重。黃高彬表示,目前口罩令尚未完全解除,對這些孩子仍有保護效果。此外,病毒或細菌感染的症狀仍與過敏症狀不同,前者可以持續整天,後者則集中發生於早晚,父母可以仔細觀察,幫助醫師釐清症狀。謝宗學文中指出,隨著逐步鬆綁口罩政策、回歸正常生活,過程可預期急診會觀察到上述現象,但還是要提醒家長,仍要注意孩子呼吸道防護措施是否確實,特別是有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病史的孩子,容易因為黴漿菌感染而誘發急性氣喘發作。黃高彬表示,BNT這款mRNA疫苗是目前唯一可用於兒童的的新冠疫苗,其原理是用脂肪顆粒包覆mRNA,打進人體後脂肪被代謝掉,mRNA裸露出來,可以產生棘突蛋白,刺激身體產生抗體,將來如有真的新冠病毒進來,身體就能辨識病毒表面的棘突,免疫系統快速反應,把病毒中和、破壞掉。黃高彬表示,兒童是否接種新冠疫苗,這是個兩難,疫苗所帶來的棘突蛋白,對於小孩的血管是一種刺激,有可能導致血管炎、心肌炎、心包膜炎。台灣疫苗接種資料顯示,台灣青少年發生心肌炎的比例初步看來是有高於國外。黃高彬表示,兒童到底要不要接種,是一個兩難,下周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就要討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兒童通常是受到一起生活的成年人所感染,若同住家人都有完整種,可望減少兒童感染的風險。
-
2022-03-16 養生.聰明飲食
預防春天過敏發作 營養師授4多2少原則提振免疫力
●益生菌有助營養吸收、排便順暢,提升免疫力●防過敏,多吃優質蛋白質、膳食纖維●地瓜、南瓜、胡蘿蔔、小番茄,減少誘發過敏春天是過敏疾病好發季節,鼻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患者就診人數暴增,而腸道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因此,想預防過敏,可先從調理腸道開始。營養師表示,掌握「四多二少」六大飲食原則、吃對食物,就能提振免疫力,讓病菌、病毒不易入侵,減少過敏疾病的發作。如何預防過敏、抗過敏?腸道健康的關鍵就在於飲食,應注意「四多二少」六大飲食原則:多吃優質蛋白質、膳食纖維、含維生素A與C的蔬果、富含Omega-3魚類及堅果;少吃蛋糕、甜點、糖果等加工食品,以及麻辣鍋等刺激性食物。●多優質蛋白質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指出,若腸道充滿益生菌,可促進身體吸收營養、排便順暢,進而提升免疫力。過敏屬輕度發炎反應,若能提升腸道健康,就可降低發炎反應,建議應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例如瘦肉、雞蛋、豆漿、豆乾、牛奶、深海魚等食物。但提醒肉類、雞蛋的烹調,不宜油炸,應以涼拌、蒸、滷、煎等為主,以促進體內免疫球蛋白生成,減少發炎及過敏機會。●多膳食纖維膳食纖維食物,可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順暢,劉怡里建議,可多攝取地瓜、五穀飯、紫米飯,以及綠花椰菜、地瓜葉、芥藍菜等,如此可讓腸道益生菌存活時間長,達到腸道菌種平衡。●多維生素A與C的蔬果鼻過敏患者常有鼻子、喉嚨癢等過敏症狀。劉怡里說,平時可多吃含維生素A及C的蔬果,如地瓜、南瓜、胡蘿蔔、蛋黃、小番茄、甜椒、芭樂、木瓜、奇異果、柑橘類等,以強韌粘膜細胞的防護罩功能,降低外來病毒、細菌引起過敏情形。●多魚類及堅果魚類及堅果富含Omega-3脂肪酸,具抗氧化、抗發炎、抗過敏作用,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說,可以多吃鱈魚、秋刀魚、鮭魚等深海魚,以及核桃、杏仁等堅果;也可多攝取亞麻仁油、海帶、海藻等食物,吃進體內後,可轉換成少許的Omega-3,有助抗過敏。●少吃甜點、加工食品很多人愛吃以棕櫚油、玉米油、大豆油等製成的糕餅類,攝取Omega-6過多,張斯蘭說,如此會造成Omega-6及Omega-3攝取比率失衡,為10比1或15比1,容易引起過敏的Omega-6太多,抗發炎的Omega-3太少,進而出現慢性發炎及過敏反應,提醒平時應多吃魚,少吃蛋糕等精緻澱粉類。劉怡里說,減少過敏須少吃加工食品,因其中可能含有防腐劑、香精、色素等易誘發過敏物質,特別是紅色及黃色的色素,將加重孩童過敏反應。平時更要搭配多運動、多喝水,才能遠離過敏。●少吃刺激性食物不少人吃帶殼海鮮或雞蛋會引起過敏,張斯蘭提醒,首先食材一定要新鮮,降低過敏發生機率,平時少吃麻辣鍋、喝酒等,避免血管擴張引起過敏反應。但如果過敏症狀持續復發,可進行過敏原檢測,不接觸過敏原,飲食可用雞肉取代雞蛋,食用魚類取代帶殼海鮮。
-
2022-03-10 該看哪科.皮膚
混打疫苗別擔心 異膚患者應打好打滿
新冠肺炎的陰影未散,許多人正陸續施打第三劑,且多為混打,但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卻心存疑慮,擔心混打疫苗會不會引發過敏反應、病情加重、或是引發的抗體保護力差別等問題。皮膚科醫師建議,混打並不會造成太大的風險,不打反而風險更高,異膚患者對於新冠肺炎疫苗的施打,最好還是打好、打滿,才能有效對抗新冠病毒。新冠疫苗與過敏反應 無直接關係 高雄長庚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李志宏教授表示,異膚患者如果在施打疫苗後出現反應,第一步要先確認是只有打針的部位出現紅腫癢?還是施打完後不久全身就有過敏反應、支氣管水腫導致呼吸困難?以上是極少真正對疫苗過敏的反應,日後疫苗施打時,一定要告知醫師。另外,特別要注意的是,異膚病友的紅疹原本就會反覆發作,可能在施打疫苗後正好皮膚的紅疹症狀發作,形成時間上的巧合,絕大多數不是因為疫苗與產生的皮膚紅疹的過敏有直接關係。因此,李志宏建議異膚患者應施打新冠疫苗。他說,目前的證據顯示,打疫苗絕大多數並不會直接引發皮膚過敏反應,少數約1-2%只是打針部位出現腫、痛的反應,而一般人其實也都會有這種輕微的局部腫痛的反應。不打疫苗 一旦染疫 治療較棘手李志宏表示,接種疫苗是為人體增加對付病毒的抵抗力,在體內形成保護,整體來說絕對是好處大於風險,建議異膚病友最好完整接種三劑疫苗。相對的,如果病友不施打新冠疫苗,不但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較高,如果真的染病,異膚患者的新冠肺炎的治療上也比一般新冠肺炎的患者來得棘手。李志宏解釋說,這是因為異膚患者有時候會長期使用某些免疫調節藥物,萬一不幸染疫,醫師將會把使用這些免疫調節藥列入作治療決定的參考,而非採用一般染疫者的治療模式,另外找出對異膚患者得到新冠肺炎適合的處置方法。 三劑疫苗混打沒問題 最近衛福部開放新冠疫苗混打,李志宏說,異膚患者和一般人一樣,如果前兩劑是施打AZ疫苗,第三劑較不建議再打AZ。醫界研究顯示,如果三劑都打,AZ綜合抗體的生成會較低。而台灣民眾前兩劑施打AZ較多,因此第三劑最好還是改打 mRNA疫苗(包括莫德納和BNT)較佳,這樣的疫苗混打模式也適用於異膚患者。至於前兩劑施打莫德納和BNT的病友,李志宏建議第三劑可以不混打,或混打莫德納和BNT。如果異膚患者接種第一、二劑疫苗後真的出現皮膚反應,李志宏建議患者,先觀察這些反應是否過了兩三天便恢復正常,如果沒有太大問題,就不必擔心第三劑混打其他疫苗會有嚴重反應。接種疫苗前 部份異膚藥物先停用兩週另要注意的是,異位性皮膚炎友的治療方式多元,輕度患者只需塗抹外用藥膏,中重度患需使用口服免疫抑制劑和光照療法,更進階的療法則採用生物製劑和口服小分子藥物。李志宏特別提醒,疫苗雖不會引發過敏反應,但某些異膚的治療方式,反而可能影響新冠疫苗的效力。他解釋說,異膚患者如果正在進行某些治療,可能導致新冠疫苗產生的體內的抗體濃度較低,尤其是中重度異膚患者使用的某些藥物,恐會影響新冠疫苗抗體生成的能力。這是根據以往接種流感疫苗的經驗,醫界發現流感疫苗接種後的效力,會受到某些口服免疫調節藥物(例如MTX,JAK抑制劑,中高劑量口服類固醇)影響,新冠疫苗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異膚患者如果有使用上述的藥物,最好先停藥兩週再打新冠疫苗,或直接向皮膚科醫師諮商,了解自己的用藥類型和治療模式。 另有異膚患者認為打完新冠疫苗後,最好多吃魚油、維他C等,但李志宏表示,目前沒有科學證據顯示哪些食物可以對抗Covid-19病毒,不論是一般人或異膚病友打完疫苗後只要多喝水、多休息即可。
-
2022-03-05 新聞.健康知識+
洗碗精能拿來當洗手乳使用嗎?專家指出這樣做的下場恐害慘你
洗碗精能拿來當洗手乳使用嗎?你曾經在洗完碗後,順便拿洗碗精來洗掉手中的油膩嗎?究竟日常生活用來清潔碗盤的洗碗精,能有效去除油汙,是否可以用來作為手部的清潔使用呢?食藥署提醒,洗碗精主要用來清潔碗盤,為了洗掉油汙,所添加的界面活性劑具有較強的清潔力,對於手部屬於刺激性化學物質,頻繁用於手部容易損傷皮膚屏障,尤其原本皮膚有病灶者、乾燥皮膚或皮膚較薄者,更容易引起接觸性皮膚炎。皮膚科趙昭明醫師指出,洗碗精的洗淨能力越強,代表界面活性劑成分、皂化程度較高,而pH值可以達到11,幾乎為強鹼,皮膚接觸後問題接踵而來,容易造成皮膚乾燥、脫皮、皸裂、搔癢等情形。趙昭明醫師進一步說明,這是因為皮膚酸鹼值為弱酸,如果清潔效果過強,很可能傷及天然屏障「皮脂膜」,一旦皮脂膜被破壞,就會引發許多問題,例如:乾燥皮膚或皮膚較薄的民眾可能引起接觸性皮膚炎。食藥署強調,民眾洗手時,應選擇較溫和的洗手乳或肥皂製品清潔手部,並注意保濕。冬季皮膚較乾者,可以選擇偏油性乳液保護皮膚,若有皮膚不適,應尋求醫師協助。★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2-27 醫療.中醫
體內濕氣過重怎麼辦?中醫師建議少吃生菜沙拉,多吃10種食物消腫排濕
近日各地低溫且下雨,潮濕寒冷的天氣,讓許多人因體內「濕氣過重」健康亮紅燈。中醫師表示,近日門診中常見患者症狀,如頭重頭暈、氣喘、慢性咳嗽、異位性皮膚炎、濕疹等。建議體內濕氣重的民眾要減少吃「寒冷蔬果」,可選擇具有去濕氣、促進水分代謝功效的食物或中藥,有助體內排除濕氣。雨季保健 生菜沙拉少吃中醫師莊雅惠表示,每當進入潮濕寒冷的雨季,門診中就會增加因濕氣過重致身體不適的患者,常見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食慾不振、腹瀉、異位性皮膚炎、濕疹、身體沉重、水腫、女性白帶分泌多等,她表示,驅除體內寒濕氣、促進水分代謝,是雨季保健法則。莊雅惠指出,在飲食方面,中醫角度認為,常吃寒冷食品,會影響正常水分的代謝,使濕氣殘留不易排出,建議盡量少吃生菜沙拉或太寒的蔬果,例如西瓜、水梨、苦瓜、牛蒡等,中藥成分像決明子、七葉膽、菊花、黃連、板藍根、大黃、珍珠粉、牛樟芝等都是寒冷成分,平時飲食宜均衡。一般而言,多數蔬果都是寒冷,尤以素食者容易產生濕氣過重病症,民眾在烹調寒冷蔬菜時,不妨加入紅棗、黃耆片、生薑或胡椒一同煎煮,溫暖腸胃,降低寒濕之氣。她提醒,常見綜合性體質病人,患有四肢末梢水腫、便秘、體質燥熱、口乾舌燥等問題,此時以生冷食物加入溫暖食材,可有效中和身體不適感。莊雅惠表示,寒濕氣嚴重時,可選擇具有去濕氣、促進水分代謝功效的食物或中藥,如佩蘭、紫蘇、藿香、冬瓜、茯苓、薏仁、芡實、紅豆、綠豆、黑豆等,讓這些小兵成為體內的除濕大功臣;若居住在潮濕地區,則應使用除濕機,以免過潮。除濕藥浴包中醫師莊雅惠特別提供適合去濕養生的「除濕藥浴包」,相當適合濕冷季節保健,不妨在家試試看!材料:佩蘭、紫蘇、藿香、薰衣草各3錢方法:放入浴缸,加入適量熱水,即可泡澡
-
2022-02-25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吃素20年血壓、血糖仍偏高!原因出在常吃這類食物,改變飲食習慣後減重改善
口述╱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20多年前,在台大醫院擔任實習醫師時,自行用血壓計測量血壓,竟發現收縮壓高達160毫米汞柱,就醫確診罹患高血壓,發病原因不明,可能與壓力、體質有關。當時不以為意,想透過飲食、運動改善,但血壓還是失控,血壓從此沒有降低過,最後不得已,三年後開始吃藥控制。血糖漸高 有罹糖尿病風險未料,近年發現血糖值慢慢增加,糖化血色素已達5.7%,對比正常值4到5.6%已屬偏高,更比之前的5.2%增加許多,驚覺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自我分析血糖偏高的原因,應是看診、治療患者工作忙碌,早餐及中餐幾乎都是吃麵包、三明治解決,且吃素已20多年,沒有吃肉,長期下來,麵類、白飯等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不僅影響血糖,更讓體重上升。疫情期間 下決心控制飲食身為皮膚科醫師,門診中有不少是乾癬、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有些患者體重過重或肥胖,會建議要控制體重,降低體內發炎反應,有助控制病情。但我卻沒有運動,加上患有慢性疾病,「如此對患者的說服力很低」,因此希望能以身作則,藉由調整飲食、生活習慣、多運動,控制血糖及血壓。五年前,我開始運動,每天回家後,利用跑步機跑步30分鐘,每周跑步三到五天,但發現血糖值沒有明顯下降,才了解減重只靠運動是不夠的,還必須配合飲食控制。開始下定決心控制飲食,是在疫情期間,因無法外出用餐,且身為醫護人員,很怕被民眾說「醫護人員還趴趴走」,當時活動範圍只有醫院和住家,因而選擇在家中烹調食物,方便調整飲食習慣。烹調多清淡 飲料喝無糖現在我的早餐,是吐司夾起司、一顆水煮蛋,搭配喝豆漿或奶茶,取代紅茶;中餐是優格加茶葉蛋;晚餐則多吃清蒸青菜、沙拉與豆腐等,取代以往的便當、炒飯或炒麵,以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增加攝取蛋白質與蔬菜的比例。所有食物的烹調,都採清蒸或水煮方式,也很少放鹽,減少鈉含量攝取,飲料也都是無糖。在減重期間,我還是會參加聚餐,難免大吃大喝,但就會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及蔬菜,如果吃不完就打包回家,分散多天吃完,回家後會立刻運動,隔天飲食也會控制,避免體重增加。最重要的是,每天睡醒要量體重,隨時監測體重變化,進而調整飲食。飲食+運動 減重四公斤兩年多來的減重過程,尤其是開始減重後的兩周,常覺得很餓,靠意志力撐過,因為這是一個長時間的生活型態改變,一定要堅持,健康就是要簡單,同時增加深蹲、仰臥起坐等運動,以防肌少症產生。經飲食及運動控制,我成功減重約三至四公斤,約為減重前體重的10%,減重後,感覺精神變好,也不容易累,肩頸痠痛也有好轉,糖化血色素已降到5.5%,血壓的收縮壓也多維持在110、120毫米汞柱,血糖、血壓控制良好。「最高興的是,以往體重增加時穿不下的衣服,減重後都可以穿得下,還可以省錢。」常吃炒飯、炒麵 容易發胖雖然吃素已有20多年,但這次是真的有感而發,吃素並不一定健康,因為吃素的人常吃炒飯、炒麵等,不只是容易發胖,血糖也不易控制,務必要減少攝取麵類、白飯等碳水化合物,才可以維持健康。黃毓惠小檔案現職:●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專長:●乾癬及異位性皮膚炎●青春痘及青春痘疤治療●腋下狐臭及多汗症治療●抗老除皺拉提治療●皮膚腫瘤外科經歷:●台北林口長庚皮膚科住院醫師●日本東京虎之門醫院皮膚外科研究員●日本國際醫療中心皮膚幹細胞研究員
-
2022-02-24 該看哪科.皮膚
天冷容易皮膚癢?醫師詳解好發原因、部位及常見症狀
●皮膚癢好發部位:手指末端、背部、小腿●常見皮膚搔癢、脫皮、龜裂、疼痛等症狀●好發族群:家庭主婦、美髮業者、市場攤販近日氣溫下降,很多民眾皮膚發癢嚴重而不斷搔抓,冬季搔癢症及濕疹患者明顯增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說,天冷皮膚容易乾癢,常見手指末端、背部及小腿等三個部位發生搔癢症,這些部位的汗腺、皮脂腺分布密度較低,年齡增長皮膚老化,易導致皮膚出現乾燥、搔癢、脫皮、龜裂、疼痛等症狀。抓到破皮 小心細菌感染天氣寒冷,冬季搔癢症及濕疹的患者約增加二成。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年長者、易皮膚過敏者,以及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洗腎、乾癬、魚鱗癬等患者,或異位性皮膚炎、免疫功能不佳等患者,都容易皮膚乾癢。一名50多歲的女性皮膚嚴重搔癢就醫,兩側小腿皮膚因為不斷搔抓,出現龜裂、抓破皮出血等情形,甚至發生細菌感染。趙昭明研判,天冷、溫度低,造成皮膚過度乾燥而引發搔癢症,所幸經藥物治療後,皮膚搔癢症狀緩解。頻用酒精消毒手 也易惡化潘企岳指出,家庭主婦、美髮業者、市場攤販等,因為常洗手、洗碗,必須碰水,因此容易發生皮膚乾癢問題;為了防疫,許多民眾勤洗手、頻繁用酒精消毒雙手,也使雙手油脂、水分快速流失,造成乾癢症狀惡化,特別是醫護人員雙手發紅、乾裂、脫皮特別明顯,且今年冬天比往年冷,患者增多。如何預防皮膚乾癢?趙昭明強調,首要多喝水,避免水分流失後,皮膚角質層更加乾裂;其次,洗澡水溫不要太高,不要過度搔抓;要多穿棉質衣物,少穿麻質、尼龍材質等貼身衣褲,以免刺激皮膚。當出現皮膚搔癢時,切記不可用力搔抓,慎防細菌感染,避免引起蜂窩性組織炎。保養多擦凡士林、護手霜「避免皮膚乾癢,保養最重要。」潘企岳指出,若輕忽保養,當皮膚嚴重乾燥時,雙手皮膚容易發炎、罹患濕疹,背部、小腿則出現冬季癢症狀。建議多使用凡士林、護手霜等油脂成分較高的產品護手,背部、小腿也要多補充水分,可塗抹乳液保濕。保濕產品如何選擇?趙昭明建議,如果是皮膚較為乾燥族群,可以選擇油脂比例較高的產品,如凡士林、乳液等;若非皮膚乾燥者,則使用油脂、水分較為平衡的產品,但使用前應先諮詢皮膚科醫師意見。天冷少泡澡 避免水分流失在治療上,潘企岳指出,一般使用口服抗組織胺、塗抹抗生素、濕疹及保濕藥膏治療。若症狀嚴重,睡覺時背部、小腿嚴重搔癢,則應盡速就醫治療。「天冷時,沖澡比泡澡好。」潘企岳說,天冷時最好不要泡澡,避免身體油脂、水分流失加速,沖澡時間也不宜過長,最好在15至20分鐘完成,洗澡後應立即使用乳液塗抹身體各部位,避免油脂、水分流失。洗澡水溫則因人而異,如果要洗熱一點,沒有太大關係,「洗澡時間就短一點。」
-
2022-02-24 該看哪科.眼部
年紀輕輕眼睛模糊誤以為近視 竟是早發性白內障!
白內障過去都被認為與老化有關,台中市新陽明聯合診所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早發性白內障案例愈來愈多,其中更有患者14歲時右眼就被診斷出罹患先天性白內障。新陽明聯合診所眼科醫師謝宏義表示,台灣地區白內障平均年齡落在60歲,但年輕型白內障患者逐漸增加,除了跟3C產品使用有關外,也有部分案例是因為先天性或藥物服用不當而誘發,許多年輕患者因為誤以為是近視,而沒有做進一步檢查,延誤了最佳的黃金治療期。謝宏義指出,一名35歲男性於童年時期一直以為自己是近視,直到14歲才診斷出右眼竟是先天性白內障,同時左眼也於33歲時被診斷出早發型白內障,於今年2月剛完成手術;另一名男性則因長期服用類固醇,在31歲即誘發早發型白內障,手術後視力已恢復到1.0。謝宏義認為,其中一名患者從14歲至33歲期間,雙眼陸續因先天性及早發性白內障造成視力問題,同時左右眼也曾因高度近視造成視差極大,過程中除了植入微型晶片屈光矯正手術及置換人工水晶體外,患者也積極配合各項治療,目前已無大礙。從事餐飲業的患者表示,在14歲被確診白內障以前,一直以為是近視,因此家人也只帶他去驗光並配戴近視眼鏡,不料視力模糊的狀況一直未改善,才到眼科就診,右眼診斷為先天型白內障,也進行了手術。謝宏義說,至於另一名在31歲時就誘發早發型白內障的患者,是因嚴重型異位性皮膚炎,長期服用類固醇(1年以上)所致,提醒民眾早發型白內障除了先天性遺傳、染色體異常之外,後天也會因常暴露於紫外線中、高血壓、糖尿病、眼睛曾受傷、長期口服或外用類固醇、過度使用3C產品造成。
-
2022-02-18 新聞.用藥停看聽
3藥品出包!關節炎用藥不純物高 食藥署回收85萬顆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一口氣公布三款藥品下架回收,包括兩款皮膚用藥「仙台衛膚龍軟膏」和「易麗膚泡沫液」,以及一款治療關節炎用藥「永勝飛佳膜衣錠」。食藥署監管組科長傅淑卿表示,廠商應針對同樣產品、不同批號進行延伸性調查,於一個月內調查完畢;並於兩個月內回收完畢。仙台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仙台衛膚龍軟膏」主成份為DIPHENHYDRAMINE HCL, PREDNISOLONE,主要治療濕疹、過敏性皮膚炎、蕁麻疹。傅淑卿表示,「仙台衛膚龍軟膏」的主成份含量合格範圍為90%至110%,但經抽樣檢驗主成份僅約80%,回收一批(批號:9600701)至於科華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易麗膚泡沫液」主成份為BETAMETHASONE VALERATE,主要治療急慢性濕疹、接觸性皮膚炎、過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等。主成份含量合格範圍為95%至115%,但經抽樣檢驗,主成份連70%都不到,遠低於合格標準;回收一批(批號:9300201)。傅淑卿表示,這兩款藥物分別回收1200瓶和2900支,皆為自費用藥,無健保申報量。另外,永勝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永勝飛佳膜衣錠100毫克」,主成份為ACECLOFENAC,主要治療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所引起疼痛及發炎症狀。傅淑卿表示,「永勝飛佳膜衣錠」在一年效期內發現總不純物達上限1.3%,因此啟動回收兩批(批號:S0505702、S0505803)、共85萬顆。傅淑卿說,目前推測是因為濕度太高造成藥品降解太快所致,廠商已針對包裝做改進。「永勝飛佳膜衣錠」市占率約10%,健保一年申報量330萬至350萬顆。 不過食藥署提醒,若對用藥有疑慮者,應儘速回診與醫師討論,處方其他適當藥品,切勿自行任意停藥。傅淑卿表示,廠商應針對同樣產品、不同批號產品進行延伸性調查,於一個月內調查完畢;並於兩個月內回收完畢。
-
2022-02-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疑打高端疫苗後皮膚搔癢 嘉義男獲救濟金5000元
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會議結果中,嘉義市有名68歲男子疑因接種第2劑高端疫苗後,出現皮膚癢症狀,男子過去有異位性皮膚炎,去年接種高端疫苗後,出現皮膚搔癢症狀,案經嘉義市生衛生協助該民眾申請受害救濟送件,獲救濟金5000元。嘉義市府衛生局長廖育瑋表示,該案編號3184為嘉義市68歲男子,去年8月24日及10月2日接種高端疫苗第一劑及第二劑,之後出現皮膚搔癢症狀,衛生局11月中協助該民眾申請受害救濟的送件,疾病管制署公布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會議記錄,認為其皮膚癢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高端疫苗的關聯性,目前判定5000元的救濟金,惟此案衛生局尚未接獲衛福部正式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