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5 醫療.婦產科
搜尋
白帶
共找到
78
筆 文章
-
-
2023-04-03 養生.抗老養生
春季調養重點在養肝 中醫教你如何透過食物、中藥材和花草茶養生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春暖花開讓人容易產生「春睏」,又加上常常覺得連假後上班上課覺得生理不適嗎?這有可能就是所謂的「收假症候群」。一起看看怎麼從飲食、生活與中藥食補來擺脫令人憂鬱的「收假症候群」,並且掌握春季養生的重點吧!今年難得遇到春節年假10天加上疫情管制鬆綁,接連著228連假、以及後續的清明和勞動節連假,大部分人都重回疫情前的聚餐、旅遊等外出活動。但連續多日的聚餐應酬或旅遊難免造成身體負荷,當開工重返崗位則精神疲憊,身體倦怠而提不起勁,連假結束卻沒辦法將放假時的心情或作息順利轉換回工作或學習的狀態嗎?想到要工作或上學便感到身體無力、頭暈目眩、噁心想吐等生理不適。小心!這有可能是所謂的「收假症候群」找上門,想擺脫這種類似憂鬱的情緒,不妨從飲食、生活與中藥食補來擺脫「收假症候群」吧!你知道自己什麼體質嗎?哪種體質比較容易有「收假症候群」除了工作特性之外,如果您有下列體質,不妨多注意是否有收假症候群:1、肝火型:平常容易性情急躁、動怒,兼有目斥、頭痛、煩躁不安、口乾口苦的。2、氣滯型:常常情緒不寧,伴有胸口悶、月經不調,容易嘆息。3、血瘀型:以身體化(自覺身體多處疼痛)為主要表現,兼有咽喉不適、胸脅脹悶,痰多咳嗽。4、腎虛型:以失眠為主要表現,兼有健忘、月經不調、陽痿、腰背酸痛的現象。所謂「體質」是指每個人受先天遺傳以及後天環境(飲食、起居作息、運動習慣、服藥形式)所交互影響,而產生具有「寒、熱、虛、實」四種特性的身體特質。1、寒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面色較蒼白、嘴巴不容易乾、怕冷且喜歡喝熱水、四肢容易冰冷、婦女多有白帶、月經常遲來且多有血塊、小便多而且顏色淡、脈象多遲緊。那你是屬於寒性體質 。2、熱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面色黃赤、嘴巴容易乾且喜歡喝水、四肢溫熱、婦女月經常提早來、小便少且顏色深黃、脈象浮數,那你是屬於熱性體質。3、虛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聲音不宏亮、不喜歡說話、說話的尾音低糜且常常聽不到、每次生病都會拖上一陣子、手心腳心常常呈現微熱、甚至午後自覺臉上有一陣陣烘熱感、脈象無力,那你是屬於虛性體質。4、實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聲音宏亮、喜歡說話、說話尾音中氣十足、精神飽滿甚至興奮、常常自覺悶熱、天冷不喜歡穿過多衣服、脈象有力。那你是屬於實性體質。什麼運動能讓開工後的生活更快步入正軌?阿利博士也建議多做這些事來幫助擺脫收假症候群這種帶點憂鬱的情緒:1、做點熱愛的小事:例如喜歡種種花或者打打電動。2、每天運動15分鐘也好:要活就要動,到健身房鍛鍊、在家做瑜珈,或到熟悉的公園快走、跑步,只要運動,就能激發身體釋放腦內啡(endorphin),這能幫助擊退憂鬱。3、冥想一下:放空、打坐一下、想一下、靜一下。4、腹式呼吸、每天15分鐘:阿利博士在Podcast《博士療聊天第55集》教過如何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以調節自主神經系統,有助於放鬆壓力。春季調養重點在「養肝」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而脾胃受害則易使腎氣耗損,年節的大魚大肉造成脾胃負荷,容易出現胃腸悶脹不適或便祕,甚至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或痔瘡等舊疾復發。旅遊時外食又3餐不正常,兼之早起晚睡甚至熬夜則耗傷腎氣,出現精神不濟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所以中醫養身的重點在於:「顧護脾腎」。一、進入春季要養肝以中醫五行五臟五色來看,肝主「春」、「青色」 , 「春三月,此為發陳生長。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且「肝主疏泄,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故養肝最重要的是保持情緒平和,少發怒或煩躁,多食綠色食材,好好養護肝,則身體健康。二、選對食材很重要春天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少生冷、少辛辣,因「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可食用甘甜味及少量的酸味食材。 食材上選取春天當季綠色食材,如菠菜、芹菜、碗豆、萵苣、油菜、花棷菜、洋蔥、韭菜、蔥等;亦可選取雞、鴨、魚、牛奶、蛋、豆漿、蜂蜜、紅豆、橘子、蘋果、核桃等;藥膳材料則有粉光蔘或花旗蔘、枸杞、首鳥、黃耆、菊花、山藥、薄荷、香蜂草等。三、食補來養生收假後容易疲倦、有一個很大原因是因為新冠確診後、肌肉力量減少所導致,如何用食物來增加肌肉力量?有3個重點:1、3餐均衡攝取優質蛋白質:建議每天蛋白質攝取量,最好達到每公斤體重1公克,若是有在運動的朋友,蛋白質攝取量要再高一點。盡量不要一次性的進補,建議每天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並將蛋白質平均分配於3餐中攝取,增肌效果最佳。2、多補充白胺酸:由於身體無法自行合成白胺酸,必須由食物中攝取,白胺酸是刺激肌肉生成效果最強的支鏈胺基酸,例如:海鮮、魚、雞、牛、起司等。但若是有痛風病史的患者,海鮮湯、高湯或補湯則不宜過量,以免痛風發作。3、留意維生素D的攝取:日常飲食可選擇鮭魚、鯡魚及鯖魚當做主菜,必要時可額外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是維持肌肉骨骼健康的關鍵營養素,同時具有抗發炎作用,可以協同白胺酸及胰島素刺激肌肉的合成。平日也需要適量的曬太陽。四、花草茶來養生搭配適合的茶飲:若要減少油膩食物造成腸胃負擔可以選用決明子、陳皮、山楂、薰衣草等或者薰衣草香茶,若要和緩情緒放鬆心情可以選用茉莉花、洋甘菊、百合等或者茉莉氣巡茶,養生茶也慢慢成為養生的主流方式之一,這次阿利博士在東京發表台灣醫生養生茶,原本預計只有30名參加,結果超過70名滿席,之所以大受歡迎的原因大概有幾個:1、養生茶、終於沒有中藥味道2、好喝又同時能養生3、醫生與得獎的加持,所以各位如果要喝養生茶、不用擔心會有中藥苦味了。五、藥補來養生藥補、阿利博士最推薦「四神湯」,因為四神湯可補脾胃又可補氣血,四神湯原本是乾隆下江南時水土不服、上吐下瀉,當時治好乾隆的藥方,「四臣子」中藥藥材:蓮子、淮山、芡實、茯苓,等量比例1:1:1:1,加上豬肚熬煮(傳統以形補形的概念),中醫認為有利濕、健脾胃、顧腎補肺、養心安神、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原本叫做四臣湯,因為「臣」跟「神」的台語發音是一樣的,所以慢慢變成四神湯了。四神湯的正規料理:需準備的食材有,芡實、蓮子、淮山(山藥)和茯苓,四者均量,豬小腸和米酒適量。 做法是先將豬小腸處理乾淨,整條川燙後不要剪開備用;在將芡實、蓮子、淮山(山藥)及茯苓用水洗淨後,加水浸泡20分鐘,然後把主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大火煮滾後,撈掉浮沫後改為小火,煮至豬小腸熟爛,再放入當歸煮出香味即完成,在食用前,再將豬小腸剪成一小段、一小段,再滴幾點米酒提香即可。作法:1、薏仁、芡實、蓮子先浸泡約半小時。2、豬肉片燙熟備用。3、將茯苓、芡實、山藥、薏仁、蓮子放入水中,加米酒燉煮 1 個小時。4、起鍋前10 分鐘放進瘦肉再滾過、加適量的鹽調味。5、食用之前,如果有當歸米酒(一片當歸泡150cc 米酒),淋上一些風味更佳。素食者、春天要如何補?現代吃素的人口越來越多,阿利博士建議春天進補時可多攝取豆腐、毛豆、鷹嘴豆等富含蛋白質的豆類食物,加強蛋白質補充。中草藥、則建議是多以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為主、加上木耳、豆腐、黑豆等平補食材,可以幫助補氣活血,是素食者不錯的進補選擇。如果有長期便祕、口乾舌燥等容易上火體質的人,補湯中藥方則建議改採沙參、玉竹、麥門冬等性比較甘涼的藥膳來取代。2023年已經開始!新年新氣象,熬過了近3年的疫情煩悶感,世界終於開始恢復交流,阿利博士也是近3年第一次出國,這次日本演講也把台灣醫生的養生茶、登陸日本,從日本觀眾的反應,知道大眾重視預防甚於治療,像這次的收假症候群、未來的一年、也常常因為調整上班而有放長假的機會,建議大家、多從食療、花草茶、運動或者生活習慣,來預防收假症候群的發生。新的一年、阿利博士也在此祝大家身體健康、平平安安、萬事如意。延伸閱讀▶失眠不用再數羊!中醫師推7類食物、5種飲品助好眠▶秋天養元氣中醫師推薦這樣吃!「寒、熱、虛、實」4種體質怎麼分?▶除了新冠還有流感!這些食物可以保養喉嚨、提升免疫力 幫助你對抗冬天病毒!(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2-04 焦點.元氣新聞
只有長輩才會吃?他點名「1食物」年輕人不愛!老饕崩潰:真外行
隨著年齡增長,喜歡吃的食物或口味會有所改變。近日一名網友PO文表示,某些食物一聽就覺得只有長輩愛吃,例如大黃瓜、雪裡紅、秋葵、菱角等,其中原PO更點名年輕人不喜歡吃「大黃瓜」,引發網友熱烈討論。該名網友在PTT八卦版發文表示,「大黃瓜、雪裡紅、秋葵、菱角、白帶魚、麵輪,光聽這些食物就覺得只有老人愛吃」,尤其是大黃瓜,他從沒有聽過哪一個年輕人喜歡吃,因此好奇詢問「還有哪些食物一聽就滿滿老人味?」貼文一出,網友紛紛點名老人食物名單,「草仔粿、柿餅」、「麵茶、發糕、紅龜粿」、「破布子,真的老人吃的,搞不好沒年輕人會做」、「刈菜又稱長年菜,絕對是長輩愛吃的」、「拜拜會給一種很像綠豆糕,但吃起來超乾的,吃一小口就吞不下去」。此外,還有網友表示「今天晚餐就有大黃瓜,直接倒掉」;但也有老饕指出,「大黃瓜就是莿瓜啊,煮湯很好喝啊」、「大黃瓜煮排骨超好喝,真外行」、「大黃瓜煮魚丸湯啊,常常點來吃」、「大黃瓜鑲肉超好吃,食材只有會不會煮的問題吧」。
-
2022-12-17 醫療.婦產科
性愛太過頻繁會變鬆? 醫師盤點私密處鬆弛的5大原因
一直以來流傳著某個都市傳說,認為女性的陰道鬆弛程度與性行為的頻繁程度呈正相關,性行為愈頻繁,陰道就會變得愈鬆弛....不過事實上並非如此。無論性行為頻繁與否,當女性在性行為過程中出現排氣聲,或者打噴嚏、大笑、提重物時,出現漏尿的情況,這才是真正陰道鬆弛危機,代表該諮詢專業醫師進行檢查和治療。雅丰時尚診所醫師許源津更指出,當女性在性行為時出現排氣聲,可能潛藏陰道鬆弛的問題,建議諮詢專業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臨床上常見造成陰道鬆弛的原因有5種:▸1.天生陰道彈性差異:每個人的基因不同,如同外表差異,有些人的陰道天生較緊緻,但也有些人天生陰道彈性較差。▸2.生產過的女性:在生產前,約懷孕第9個月左右,胎頭會往下降,此時陰道就容易有鬆弛狀況,而生產過程中,若時間拖比較久或生產困難,也會影響陰道的鬆弛程度。▸3.老化:隨著年齡的增長,雌性荷爾蒙也會逐漸下降,造成陰道乾燥鬆弛,更年期停經後會更明顯。▸4.過度減重:當女性在短時間內快速減重時,身體與私密處都會流失大量膠原蛋白,因此使得私密處失去彈性,變得鬆弛。▸5.婦科疾病提早停經:有些人因為婦科疾病被迫提早停經,也會造成陰道鬆弛。陰道鬆弛除了影響性生活品質,對於健康會有影響嗎?許源津醫師表示,陰道鬆弛其實會對婦科健康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因為會降低自我潔淨的能力,使得病菌容易殘留在陰道的皺褶裡,進而容易引發陰道搔癢、濃稠的白帶與分泌物、產生異味或發炎等各種婦科疾病,且容易漏尿也會影響生活品質,因此只要有徵兆就應該尋求專業醫師的治療。一旦出現了陰道鬆弛的跡象,最常被提及的改善方式莫過於凱格爾運動,許源津醫師說明,凱格爾運動主要是透過骨盆底肌的訓練,幫助肌肉變得緊實,進而改善私密處的鬆弛問題,且必須每天做2到3次,每次進行5到10分鐘,並至少持續2個月,才能逐漸看到效果。★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11-20 醫療.泌尿腎臟
尿尿出現紅色是血尿嗎?醫師提醒出現這些顏色尿液要留意
尿液不只是排出身體多餘的水分而已,健康狀態也能從尿液顏色略知一二。醫師建議民眾解尿後,可多留意幾眼,觀察尿液的顏色、氣味、泡泡等,可初步了解身體狀況。正常的尿液狀態屏東基督教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謝晉文說,腎臟主要功能是從血液中排除毒素和身體代謝後所產生的廢物,因此尿液是由身體多餘的液體、鹽分、尿素、尿酸和其他代謝廢物組成;顏色來自尿膽素外,還受食物中所含色素、水分不足、服用藥物或罹病等因素影響。謝晉文說,一般而言,正常尿液顏色接近淺黃色,若是飲水較多,或喝茶、咖啡等利尿飲品之後,尿量增多,會使顏色較清淡甚至無色透明。另外,運動出汗後若未補充水分,尿量減少會使顏色變深。尿尿的顏色密碼● 鮮黃色或橘色飲食因素:食物中天然色素如維生素B群,會使尿液呈亮黃綠色。攝取較多β-胡蘿蔔素(胡蘿蔔、地瓜等)與維生素 C(柑橘類植物、番茄、草莓、綠花椰菜),會呈深黃或橘色。疾病因素:可能代表身體正在缺水、脫水甚至中暑;過深的顏色也可能是肝、膽出現問題,會讓尿液呈深黃或橘色。● 粉紅色或暗紅色飲食因素:可回想是否有吃色素糖果、火龍果、甜菜、黑莓等色素較高食物,排除食物因素後,就要考慮血尿。疾病因素:血尿的原因包括尿路感染、腎絲球腎炎及癌症,例如腎臟癌、膀胱癌、攝護腺癌等。此外,藥物也可能使尿液偏紅,例如化療藥、瀉藥、治療肺結核用藥等。● 藍、綠或紫色有可能是藥物、腎臟和膀胱功能檢測所使用的染色劑或食物顏色所致。細菌感染也可能使尿液顏色出現綠、紫色或藍色,例如插尿管族群常出現的紫色尿袋症候群,就是因為尿袋中的細菌產生紫色的代謝物質。● 灰色或暗灰色通常是食物的影響及尿液中含少部分血液,或女性懷孕期間因白帶增加等,都會使尿液呈灰色。如果加上在排尿時身體有疼痛感及頻尿狀況,要小心可能是膀胱感染、尿道感染或腎結石。● 混濁或乳白色可能代表沉積物變多,可能是體內含有過多鈣和磷酸鹽(例如肉吃太多),輕微脫水,或是膿尿所致。舉凡生殖泌尿系統感染,都可能引起膿尿,例如陰道感染、膀胱炎、淋病或披衣菌感染等。反之,如果水喝不多,尿液卻一直是透明狀態,且合併尿量變多及頻尿,應就醫檢查是否有尿崩症或腎功能問題。Q:尿液聞起來有水果味,可能有糖尿病?剛排出的尿液通常沒有味道,但若尿液存放一段時間後,細菌會將尿素分解並產生臭味。另外,某些食物及某些藥丸外層化學物質,也可能會改變尿液的味道。若尿液有臭味,表示身體可能有狀況,如尿道感染、第2型糖尿病、膀胱炎、新陳代謝或肝系統疾病等;若聞來像氨(俗稱阿摩尼亞),可能是脫水(要記得補充水分)或肝病所引起;若出現惡臭,可能和尿道感染或性傳染病有關。如果常跑廁所,且尿液聞起來有水果味,可能有第2型糖尿病;另孕婦體內的荷爾蒙也會改變尿液味道,且孕婦有較高風險發生尿道感染,都會導致尿味濃重。Q:尿尿有泡泡就是蛋白尿?正常情況下,尿液因含有雜質而導致些許泡泡出現,特別是距離馬桶較遠、小便較急較快或男性尿道殘留精液,都會讓小便出現泡泡,屬常見現象,不一定代表身體出現狀況。但若泡泡過多且3分鐘不散,或馬通沖水後仍出現泡泡,可能是蛋白尿。蛋白尿原因很多,包括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原發腎絲球腎炎或細菌感染等。據統計,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人數約占總人口十分之一,潛在慢性腎臟病患的初期表現就是蛋白尿,目前高血壓、糖尿患者人數日益增加,若蛋白尿持續出現一段時間,需就醫檢查腎功能和是否有慢性疾病。Q:馬桶邊出現螞蟻,代表尿糖?若小便後沒多久,馬桶邊出現不少螞蟻,在血糖偏高情況下,有可能出現尿糖並引來螞蟻,但也可能是螞蟻正剛好路過尋找食物或水源,以螞蟻來看血糖並不精準,需要就醫進一步檢查。
-
2022-11-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冬後陽氣收陰氣盛!冬季熬夜更傷身 建議每天睡滿*小時
今天是「立冬」,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立冬之後,陽氣收、陰氣盛,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蘇柏璇表示,節氣與陰陽相關,人的生活作息調養受到節氣影響,中醫講求順應自然,立冬後適合早睡晚起、維持平穩情緒,作息的調整非常重要,可透過飲食、按摩,逐步適應。● 身體隨節氣變化 立冬後建議每天至少睡八小時蘇柏璇表示,節氣演變,人體代謝也會跟著變化,立冬後,氣溫較冷,白天的時間變得比較短、黑夜較長,人類睡眠的時間也跟著拉長,過去一天平均睡七小時,冬季一天平均會拉到八小時,冬季熬夜對於身體的影響更勝其他季節,如情緒浮躁、內分泌失調、經期紊亂、容易失眠等,建議冬季要相對於其他季節早睡,建議最好睡到八小時。冬季時氣血循環相對會受到影響,冬季精神也比較容易變差,特別是長者更為明顯,夜尿多、手腳冰冷。蘇柏璇表示,年紀大的人容易手腳冰冷,因此不建議劇烈運動,但白天可曬太陽或熱敷,晚上建議可以泡腳,但不要加重上半身熱敷,晚間腦部氣血循環太好,反而容易失眠,晚上應讓氣血循環往下走,不僅睡得好,也能加強末梢循環。● 立冬別亂補 手腳冰冷才「溫補」吃薑母鴨、燒酒雞立冬進補,許多人首選薑母鴨、燒酒雞,蘇柏璇表示,進補分為平補、溫補、涼補,立冬時常聽到溫補,溫補適合虛寒體質的民眾,女性大多屬虛寒體質,特徵如手腳冰冷、精神差,女性白帶呈水狀,進補時可多吃「薑」,比較熱性的食物,但不建議天天補,一周一次或二周一次,過度進補反而燥熱,導致便秘等。蘇柏璇表示,除了虛寒體質,還有一種「陽虛體質」,四肢掌心溫度低,如果一路涼到手肘、膝蓋,同時也相對於一般人怕冷,不只可以溫補,還建議平時可以多吃補氣、補血的飲品或食材,如黑芝麻、紅棗、桂圓等。平補適合所有人,只要均衡飲食即可;涼補則適合燥熱體質者,如頻長痘痘、口乾舌燥、便秘、女性白帶稠且有味道,可多吃白木耳蓮子湯、麥門冬等。蘇柏璇表示,冬天調理身體不是只有溫補一條路,應該要針對不同體質作調整。● 立冬按摩穴位 加速體質調整速度相較於年輕人,年長者調整體質速度較慢,立冬後可以強化腎經及任脈,按摩腎經的穴位包含太谿穴、湧泉穴,太谿穴位於腳踝的位置、湧泉穴則是位於腳底前三分之一的凹陷處;任脈穴位可加強關元穴、氣海穴,關元穴位於肚臍下方的三寸位置、氣海穴位於肚臍下方一寸半的位置。蘇柏璇表示,按摩穴位的時機,避免飯後或疲憊睡不好之際,應在精神好的時候,如一早起床,或中午休息時間,每次按摩大約3到5分鐘,使用指腹輕輕按壓,不要用力按到瘀青,輕壓就會有效果。他也提醒,按摩最好的時刻也是在精神好的時候,疲憊時按摩,身體反而無法承受外力,按完會更累。
-
2022-11-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冬」進補,不是每個人都可補!中醫師:3種體質的人當心反效果
立冬補冬的由來立冬,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通常是國曆11月7日或11月8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因此,時節適逢萬物避寒,農作物秋收後到冬日收藏以利來年。而民間也有「立冬補冬,補嘴空」的俚語,就是提醒民眾透過食補來補充營養恢復體力,養精蓄銳為年後做準備。可是現今已非傳統農業社會,需要依靠大量勞力,滿街的薑母鴨、羊肉爐、藥膳排骨,讓人隨時食指大動,卻又時常聽到民眾吃補後產生許多不適症狀。青少年吃補結果冒痘痘,青壯年吃補口乾舌燥甚至咽痛失聲或者月經不來,銀髮族吃補失眠便秘或痔瘡出血等,皆是提醒民眾補錯了更傷身,失去了進補養生的初衷。到底該怎麼進補才是正確的呢?如何正確進補1.了解自身體質與藥膳種類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清補(涼補)三種,依素體體質區分:「虛寒則溫補,不虛則平補,燥熱則清補。」我們可以先將民眾分為兩大類,一是「虛寒體質」,另一部分則為「燥熱體質」。• 虛寒體質常見症狀有:怕冷、手腳冰冷、畏寒、臉色蒼白、精神萎靡、大便稀溏、或白帶多清澈水狀。• 燥熱體質常見症狀有:怕熱、口乾舌燥、易嘴破、情緒煩躁、便祕、白帶多稠且黃綠色。但提醒民眾,體質偏寒或偏熱性,主要是由身體表現而論,但實際狀況還是需要由中醫師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而定。中醫的「溫」補「涼」補,指的是食物的屬性,而非溫度。例如常見的羊肉牛肉桂圓就是偏溫性的食物,而螃蟹瓜果就是偏涼性,但經過烹調煮食方法或加入辛香佐料或米酒,食物屬性也有可能改變。2.哪些情況要小心進補提醒民眾如果處於身體不穩定的狀況,例如①感冒、發燒、喉嚨痛、咳嗽有黃痰;②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或③燥熱體質(陰虛內熱)等,則需要避免進補或詢問醫師調整食材種類,以免造成身體不適。進補吃過頭,腸胃不適怎麼辦面對美食佳餚,一不小心吃多引發胃腸不適,腹脹、腹痛、腹重沉墜感,抑或是噁心,這時候可以按摩穴位和搭配茶飲來改善症狀。1.按摩腹部穴位建議每次3到5分鐘,用指腹指尖輕壓點按穴位。可以找肚臍上下左右附近穴位為按壓點,局部點按輕柔,或是以肚臍為圓心順時鐘按摩腹部也行。① 天樞:肚臍左右2寸(三指幅)② 大橫:肚臍左右左右4寸③ 水份:肚臍上方1寸(拇指寬)④ 下脘:肚臍上方上方2寸⑤ 中脘:肚臍上方上方4寸⑥ 氣海:肚臍下方1.5寸⑦ 關元:肚臍下方下方3寸2.按摩肢體穴位能助消化解不適建議每次3到5分鐘,用指腹指尖輕壓點按穴位。① 合谷穴:在手掌橈第一掌骨之中點處。當拇指、食指兩指併合時,虎口部肌肉隆起最高處,往食指側按壓則有感。② 內關穴:位於腕關節內側,腕橫紋上量三指寬(2寸),兩筋之間。內關穴位可以處理胸滿脹痛、噁心嘔吐。③ 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向下3大約四指寬處。3.茶飲將所有藥材用過濾袋裝好,放進茶壺中。第1泡,先用少量的水沖洗藥材倒出;第2泡,用600毫升的溫熱水,悶泡10~15分鐘,藥材可重覆加水回沖,直到沒有味道為止。① 山楂陳皮茶山楂健脾開胃、陳皮理氣燥濕化痰化痰、甘草調和藥性。② 玫瑰花茶玫瑰花芳香疏泄,有疏肝解鬱、醒脾和胃、行氣止痛之功。當有胸脅脘腹脹痛或嘔噁食少症狀,可以使用泡茶消除不適。民眾雖可嘗試以上茶飲來緩解腸胃不適症狀,不過每個人的體質有所不同,建議還是由您的中醫師為您把關最安心。
-
2022-08-30 養生.保健食品瘋
長期吃維生素D反增失智死亡風險 這3種方式自然合成最好
維生素D當紅,許多人額外購買產品補充,但國衛院發表最新研究,年長者長期補充高劑量維生素D反增加失智風險1.8倍,失智長者長期補充高劑量維生素D更增加死亡風險2.17倍(>>詳細新聞)。專家建議,補充維生素D,應從年輕時就開始,不一定要口服,飲食、運動、日曬等自然方式都能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也比較不會衍生高劑量的問題。什麼是維生素D維生素D是唯一人體能夠自行製造的維他命,一般我們說的維生素D指的是D2以及D3,D3轉換利用率較高。當日曬充足時,人體便能自行合成維生素D3,但如果日曬不足則需從食物攝取,維生素D2的食物來源以植物類為主,如香菇、木耳等;而D3食物來源以肉類為主,如魚類或海鮮等,D3還有一種來源就是人體經過曬太陽自行合成。維他命D可以幫助腸道吸收鈣、增加骨質密度,缺乏時可能會造成骨質疏鬆、影響生殖功能、容易受病毒和細菌感染。攝取過量則會造成高血鈣,導致鈣質囤積血管或其他軟組織的硬化。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的建議,50歲以下族群每日需攝取 10 微克(400IU)的維生素D;51 歲以上的族群需要攝取到 14 微克(400IU)的維他命D;而在懷孕或哺乳期間可以再增加 5 微克或 200IU。哪些食物有維生素D那些食物富含維生素D?肉類、魚類、雞蛋都是維生素D首選食物。根據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肉類食品的維生素D,豬軟骨每100克有3.852微克、豬油渣有4.761微克、無骨牛小排有4.88微克、鴨翅有12.66微克、鴨頭有22.89微克、鴨舌有24.73微克、去骨鴨掌有45.82。另外,雞蛋每100克有2.11微克;魚貝類,魩仔魚(加工)有9.66微克、魚漿(旗魚)16.8微克、白帶魚29.97微克、醃漬鮭魚卵則屬該類最高,有35.55微克。表格/想攝取維生素該吃那些食物日曬自行生成維生素D可透過日曬生成,連續曬太陽5至10分鐘,就能夠自行合成充足的維生素D。民眾平時可多曬太陽,怕臉曬黑者可臉塗防曬,四肢改穿七分褲與短袖,來增加皮膚的曝曬面積,幫助生成維他命D。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副所長莊志立表示,根據研究,曬太陽才是補充維生素D最好的方式,也是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有效方法,但一天曬15至30分鐘就非常足夠。不建議長者額外補充維生素D莊志立表示,維生素D在大腦中同時有好路和歹路可走,但走歹路的比率可能會隨年紀增長而逐年增加,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建議,長者和失智患者不要為防止失智大量長期補充維生素D,若有其他疾病需要補充,又擔心增加失智風險,建議與主治醫師討論,以權衡利弊得失。如果是小孩或有失智症家族史的年輕人,可以長期補充維生素D嗎?許志成表示,兒童大腦還在發育,與年長者不同,目前也有比較多的實證支持兒童攝取足夠適量的維生素D和鈣質可預防佝僂症、維持正常生長發育。至於有失智症家族史的年輕人,長期補充維生素是否有害,則有待進一步研究。
-
2022-08-12 焦點.健康知識+
4大關鍵因素吸引蚊子叮咬 中醫師教你製作無毒防蚊包
我們都有被蚊子叮的經驗,也聽過各種有關蚊子叮人的都市傳說,像是體溫偏高、酸性體質、只愛吃肉,不喜歡吃菜、O型血的人比較容易被叮等等,究竟蚊子「叮」上的獵物,都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呢? 吸引蚊子叮咬的4大關鍵因素:二氧化碳、體溫、體味和顏色那麼,就要從蚊子觸鬚的構造說起啦!蚊子的觸鬚附有感覺毛,毛上化學感受器的神經細胞,能偵測空氣中分子濃度的細微變化。2015年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研究團隊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論文中提到:蚊子遠在100公尺外,就能偵測到人體產生的二氧化碳,人類呼出二氧化碳的濃度約為4%,比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高出一百多倍。經由感受器,蚊子很容易能夠找到發出二氧化碳的位置。一旦與目標距離拉近到20公分,牠們則會主動接近攝氏37度、具有體味,像是汗液成分中有乳酸、尿酸、胺基酸,腳臭會散發出戊酸,甚至是芳香劑、香水,以及顏色深色的物體。因此「新陳代謝高的兒童、體溫高的孕婦,易出汗、愛喝酒或碳酸飲料,有腳臭以及有特殊氣味的人」較容易成為蚊子的「獵物」。 破解迷思:愛吃肉,真的比較容易被蚊子叮嗎?「體質酸鹼理論」捏造者Robert O. Young,已在2018年被美國法院判賠1.05億元美金,宣告終結這場十多年來的騙局。事實是:只要你的腎臟和肺臟功能正常,血液pH值就會永遠恆定在7.35~7.45,飲食並不會改變人體酸鹼質的恆定,所以下次別再說被蚊子叮,是因為體質太酸啦! 從中醫角度來看,「濕熱體質」和「陰虛內熱」體質,最容易招蚊子叮。愛吃辛辣、油膩、重口味,以及常喝手搖飲、菸酒過多的人,體內容易生濕、鬱而化熱,濕和熱結合在脾胃中,會阻礙氣機運行,形成濕熱體質。• 濕熱體質的人大多怕熱、易出汗、舌苔黃膩,常口苦口乾、口臭、眼乾目赤、四肢常感沉重,睡多久都感覺不夠,而小便量少偏黃、大便偏軟,容易黏馬桶,便後肛門有灼熱感。另外,濕熱體質的女性,臉部出油較多,容易長暗瘡及粉刺,私密處白帶則偏黃、味道重。有上述濕熱情況的人,飲食宜清淡,少吃燒烤炸辣、重口味、甜膩、滋補及偏熱型食物,如奶茶、咖啡、冰啤酒等,水果類亦要避免荔枝、芒果及榴槤,以免加重濕熱症狀,增加被蚊叮的機會。若要加強清熱利濕方面,則可食用具清熱祛濕功效的食物,如薏苡仁、綠豆、赤小豆、土茯苓及冬瓜等。 • 陰虛內熱體質的人容易流汗、體溫相對偏高,面部時常有烘熱感、咽乾頰紅,並有手腳掌心、胸口煩熱等,潮熱盜汗症狀,平時不喜歡喝水、長期熬夜,且容易緊張、思慮多,偶爾伴隨頭暈耳鳴、失眠多夢,而且尿少色黃、大便乾結。 出現陰虛內熱症狀者,飲食亦宜清淡,尤其切忌晚睡熬夜,平時則可補充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百合、雪梨及蜂蜜等,有助清熱滋陰,讓體質變得平和,減少被蚊子叮咬的機會。O型血的人,最容易被蚊蟲叮咬對此,日本與歐美都有相關實驗與統計,其中《醫學昆蟲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Entomology)》刊登過一項研究,比較O、B、AB、A等4種血型的受試者,哪一種人的血液較為吸引白線斑蚊?結果顯示,O型人的血液較受蚊子的青睞,其次是B型和AB型,最少被咬的則是A型。不過,究竟蚊子為何更愛O型血,詳細原因至今仍不明確。 動手自製天然無毒的驅蚊中藥香包為了避免成為蚊子的盤中飧,採取防蚊措施,除了把汗擦乾,保持身體乾爽、無異味,穿著淺色長袖衣物、避免噴香味太濃的香水之外,也可動手製做天然驅蚊的中藥香包。 • 材料:丁香、艾葉、白芷、紫蘇葉、石菖蒲、藿香、金銀花、薄荷、薄荷腦、檸檬草,各5公克。• 製作方式:將藥材打碎、混合,放進紗袋或布包中,可以掛在包包、室內、門窗等通風處,讓草本植物的天然味道散發出來,也可以利用自然風或電風扇,將自然系的味道傳遞得更遠,驅蚊的效果會更好唷! ※使用中藥包的注意事項:1.藥材新鮮:藥材若放置太久,導致精油揮發,便失去驅蚊效果,選購時應避免購買受潮、發黴,或腐爛的藥材。2. 打碎藥材:製作時才把藥材打碎,讓精油釋放出來,達到驅蚊蟲效果。3. 製做防蚊液:一旦藥材沒味道,就要更換。建議把汰換下來的藥材,製成防蚊液,利用75%酒精與水1:1浸泡藥材後,就可拿來噴灑,天然無毒又好用。不過,不建議當成藥浴浸泡身體使用,因為性辛的藥材,對孕婦、小孩都會造成刺激。4. 內容物含薄荷腦,孕婦及嬰幼兒慎用,過敏體質避免使用。 參考文獻:Kripena, K. (2020, May 13). How Do Mosquitoes Bite? INSECT COP. van Breugel et al., Mosquitoes Use Vision to Associate Odor Plumes with Thermal Targets, Current Biology (2015)郭世文,〈關於蚊子的一些事〉,《科學發展》,2011 年 5 月。
-
2022-08-08 醫療.中醫
肩頸痠痛當心可能跟吃冰有關 6個吃冰NG時機一次看:飯後、吃火鍋皆是
走在炎炎日頭下,汗就像是泉水一般湧出,相信任誰都會想來上一杯冰涼飲料暢飲一番,雖然心裡也知道有「吃冰有害健康」這一說,但還是忍不住想要吃冰解熱的欲望,不過大口暢飲的快感之後,恐怕頭痛就會隨之而來,且連肩頸痠痛、經痛,都逃不過。什麼都要冰的 當心變成凍凍腦中醫科醫師田莒昌表示,很多人常會以為中醫觀念古老且不科學,或是舉出反證 「外國人吃冰當家常便飯,還有冷湯料理,也沒吃出毛病」,其實這是個人體質的問題,每個人對冰的耐受力不同,事實上據他臨床所見,因為痛經而就診的患者之中,血瘀型痛經患者,十之八九都和吃冰有關。中醫建議少吃冰並非沒科學概念,事實上之前就有做過一個研究,請自願者喝冰水,喝完馬上做胃鏡,從鏡頭下就發現食道胃壁黏膜都是蒼白的色澤,這就是缺血的現象。貪吃冷飲容易生濕,有些人會經常腹瀉,有些人則是胸悶、胃口變差,而內濕盛而形成外濕,就可能出現像是風濕痠痛的症狀; 除了腸胃功能不好之外,冰品也會直接影響各個器官,像是女性子宮就很容易受影響,除了白帶會變多外,還會形成子宮血瘀,而且會引發痛經。其實,不只是中醫師認為一口灌冷飲或是猛吃剉冰不好,西醫也認同這個觀念,國外有一種頭痛名稱叫「凍凍腦(brainfreeze)」,或稱為「冰淇淋頭痛(ice cream headache)」,其實就是指快速大量喝冰水、吃冰所引起的。肩頸痠痛 當心是吃冰害釀禍冰品會影響痠痛症是有科學根據的,因為冰水順著食道而下,經過附近的肌肉及週邊組織,都會從正常體溫變冷,進而影響局部的血流,減少的血液循環無法帶走累積的組織廢物,因此造成附近軟組織的疼痛。和吃冰最有關係的痠痛,包括頸部、肩膀,喜歡吃冰的女性不妨自我評估一下,痠痛是不是常常從肩頸痛到肩胛骨附近的「膏肓」點?另外,還有胸前鎖骨內側的前鋸肌、中鋸肌等,因此做SPA被按壓到前胸時,常會有痠脹感,還有現在愈來愈常見的筋肌膜疼痛症候群,這些症狀都和吃冰脫不了關係。用對方法吃冰 5招不怕傷健康1、冰先含口中再吞下:吃冰的時候,先把吃下的冰含在口中,別急著吞下去,等到冰溶化後再慢慢吞入。2、含冰位置靠近嘴唇:吃冰會引起頭痛,主要是因為口咽接近腦部和頭部的神經節,因此可能引起鼻內神經節刺激,引起局部血管水腫而造成肌肉的緊繃,或是因為刺激到顎咽部附近的三叉神經,而引起像是偏頭痛般的抽痛,嚴重者甚至會引起眩暈。所以含冰的位置要在口腔較前面的地方,就是接近嘴唇的那一邊,而不要含在口腔中間及後面的上顎,也就是靠近喉嚨的地方,這樣可以避免冰直接刺激上顎上方的蝶神經節和附近的三叉神經,而引發疼痛了。3、吃冰不如吃冰紅豆湯:愛吃冰的人不妨把水果或是將加在剉冰上的紅豆、綠豆、蜜豆等材料冰在冰箱,吃冰涼的水果或是紅豆湯、綠豆湯,而不要直接吃冰,同樣可以達到清涼解暑的功效,也不會太冰。4、先吃料再吃冰:若真的很喜歡吃剉冰,最好也是先吃料,冰等化掉一些再吃,也可以降低傷害。5、中午時間吃冰:在高溫下不吃冰確實很難,建議吃冰的時間可選擇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因陽氣盛時吃冰的傷害最小。這些時候吃冰 恐影響身體機能即使已經有5個招式,讓大家可以比較安心的吃冰,但是有些情況下,還是不要吃冰來得好:1、月經前後1週:女性不管有沒有痛經,建議月經前後1週,最好不要吃冰。2、空腹的時候:很多人早上一起來就喝冰涼的精力湯,以為可以清腸很健康,但因為精力湯材料多是生冷的蔬果,有加冰或是沒加冰,空腹喝都不好。3、用完餐的時候:飯後胃部正需要大量的血流來消化食物,因此飯後不宜馬上吃冰,最好飯後半小時再吃。4、吃火鍋的時候:多數人都認為冰飲是火鍋最佳「涼伴」,其實腸胃忽冷忽熱傷害很大,所以,吃火鍋的時候,還是不要吃冰比較好,要吃就等吃完火鍋後半小時再吃。5、身體很熱的時候:身體很熱時吃冰,會讓身體組織急凍,不只引起痠痛、腸胃不適,也可能引起冠狀動脈暫時性痙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甚至可能因此發病。6、呼吸道不適的時候:有氣喘、咳嗽等呼吸道不適的時候,吃冰會更加刺激,讓症狀更嚴重。延伸閱讀: ·「15款手搖飲」熱量公開!愛喝正常冰、酸小心胖 第一名要快走85分鐘才能消耗 ·吃冰消暑不想變胖!選「冰淇淋or霜淇淋」? 1圖揭「各類冰品陷阱」
-
2022-08-02 焦點.元氣新聞
2022上半年十大熱搜疾病!新冠肺炎、猴痘無懸念 最讓女性困擾的這疾病也入榜
上網「搜尋」已是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查資料、看餐廳評價,當然也包括搜尋健康知識或認識疾病。元氣網是國內最早建置「疾病百科」的健康網站,透過強大的編採團隊收集整理,並將艱澀的專業用語正確轉譯,且所有內容皆經國內權威專家審閱。元氣網自八月改版,擴大充實疾病百科內容,並請十位名醫分析上半年十大搜尋疾病:1. 新冠肺炎審稿專家:長庚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今年上半年元氣網搜尋疾病第一名是新冠肺炎,這一點兒也不意外。自2020年新冠病毒自大陸武漢擴散,全球即壟罩在疫情之下,國內2021年雖面臨社區感染,但真正帶來全面衝擊是今年的Omicron變異株造成的大流行。截至七月底,全台累計染疫人數逾四百萬人。從聞之色變到全台近五分之一染疫,新冠肺炎是大家最想了解的傳染病。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新冠肺炎」,從冠狀病毒家族開始介紹,到最新診斷與治療,由感染科權威、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審閱。黃玉成表示,新冠病毒一開始來勢洶洶,但隨著病毒演化和大家透過疫苗接種建立防護力,病毒致死率持續下降,甚至可望低於流感病毒,如同其他冠狀病毒感染後引發一般上呼吸道感染,例如感冒。也因此,防堵思維漸漸轉為與病毒共存,可預見各項防疫措施將漸放寬或取消。至於疫苗,年底可能會有次世代疫苗可供選擇,不同於目前疫苗針對原始武漢株設計,次世代疫苗有助預防Omicron;未來是否會如同預防流感,需要每年預測病毒株設計疫苗?需持續監測病毒演化,如果只是引發輕症,或許連接種疫苗都不必。不過,如今我們仍不能掉以輕心,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於七月廿九日表示,全球疫情下降,但日本、韓國病例屢創新高,預估台灣未來也可能單日新增五萬例,須觀察鄰國死亡率、重症比例、醫療量能等,八月暫時維持現行防疫措施,並持續監測國內BA.4、BA.5個案。>>看詳細2. 猴痘審稿專家:高醫小兒感染科主任李敏生全球對抗新冠病毒的戰爭尚未停歇,又出現新的傳染病威脅──猴痘,猴痘病例多發生在歐美,但國內也出現境外移入病例,讓國人大為緊張。「猴痘」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二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猴痘」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李敏生審閱。李敏生請大家不要太過憂心,猴痘目前在歐美案例較多,國內雖有境外移入案例,但在醫師警覺下,很快被攔截,並未擴散。天花和水痘皆經由空氣傳播,目前認為猴痘傳播力有限,大多透過特定接觸或同住親密家人飛沫傳播,且國內尚無本土病例,有歐美等猴痘病例較多地區旅遊史者,若出現症狀,必須特別留意。猴痘初期症狀並不典型,若有相關旅遊史,一旦生殖器和會陰部出現皮疹,就要提高警覺,猴痘的皮疹和手足口病的疹子有點類似,但手足口病通常只出現在四肢,與猴痘不同,可作為鑑別診斷參考。>>看詳細3. MIS-C審稿專家: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隨幼兒感染新冠病毒比率增加,臨床「MIS-C」患者也有增加趨勢,「MIS-C」來勢洶洶,台大兒童醫院曾收治兩名因此出現中風症狀的案例,特別舉行記者會呼籲大家不可輕忽。在此之前,大家從未聽過「MIS-C」,「MIS-C」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三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MIS-C」由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審閱。黃立民表示,兒童感染比率升高,代表Omicron對孩子殺傷力不容小覷。台大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則指出,新冠病毒進入家庭後,兒童被感染機率高達九成,而成人感染率大約七成七。兒童症狀大多是發燒,最高溫度達39.2度,平均發燒2到3天,也有相當比率出現喉嚨痛,其他還有腹痛、胃口減少、活力變差等症狀。確診者多12歲以下,男比女多,幾乎都沒有打過疫苗。指揮中心已將六個月至五歲兒童納入疫苗接種對象,黃立民表示,目前預防MIS-C最好的辦法仍是接種疫苗;由於MIS-C經常出現在感染後二到六周,也請家長提高警覺,如果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帶孩子就醫。>>看詳細4. 痔瘡審稿醫師:郵政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洪樹玉痔瘡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第四名疾病,也是前五名中唯一和「疫情」較無關聯的疾病。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痔瘡」,由郵政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洪樹玉審閱。根據健保統計全台醫院所執行痔瘡手術數量,洪樹玉可說是全台灣看過最多「人體菊花」的醫師,他也特別在元氣網分享保養肛門、痔瘡的獨門見解。洪樹玉建議,不管男女,如廁用衛生紙擦拭肛門後,可將衛生紙摺成一小塊,放在會陰附近,以手指按壓20次,可有效舒緩局部充血的肛門組織。如果經濟能力許可,不妨設置免治馬桶,解便時先沖水,且選擇水量較大的水柱來沖洗肛門,同時可以濕潤肛門及大便,讓糞便不乾不硬,容易滑出體外,無需用力擠便。有痔瘡的人如何選擇運動?洪樹玉表示,對痔瘡有益的運動包括快步走、慢跑、輕鬆運動、韻律體操、游泳等;有些運動則不宜,例如舉重、高爾夫、溜冰、滑雪、拳擊、角力、橄欖球、足球等。>>看詳細5. 心肌炎審稿專家:台中榮總院長、心律不整權威陳適安為了對抗新冠病毒,去年全民大規模接種mRNA疫苗,但接種後是否容易引發心肌炎,大家都很關切,「心肌炎」也因此成為元氣網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五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心肌炎」由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負責審稿。身為國際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多次協助指揮中心舉辦COVID-19疫苗與心血管疾病臨床處置研討會,並擔任主持人,透過研討會進行學術討論與衛教宣導。根據研討會討論,國內、外研究顯示,接種疫苗後僅極少數人,小於萬分之一會發生心肌炎,心肌炎好發於年輕、男性及第二劑疫苗注射後,症狀大多發生於疫苗施打後一周內,治療後大部分是輕症、短時間可恢復,死亡率約1%,低於病毒性心肌炎的死亡率5%到30%。台中榮總副院長、兒童心臟權威傅雲慶也提醒民眾心肌炎早期症狀,一旦出現,及早就醫:1、胸痛、胸口壓迫感、胸悶2、心悸、心跳過快或過慢、不規則3、呼吸急促或困難4、運動耐受不良、體力變差5、暈厥、昏厥>>看詳細 6. 大腸癌審稿醫師: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台大醫院癌醫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姿君大腸癌連續多年盤踞10大癌症發生率之首,根據110年死因統計,位居癌症 死因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肝癌;雖然各年齡層都有大腸癌患者,但40歲以下大腸癌患者約占6%,比率不低。「大腸癌」是元氣網上半年搜尋疾病第六名,「疾病百科」中的「大腸癌」由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台大醫院癌醫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姿君審稿。梁金銅曾受訪指出,大腸癌治療進步,副作用低,但愈年輕的患者愈容易復發。年輕人免疫力強,卻出現沒能殺死的癌細胞,代表癌細胞特別「厲害」,攻擊可能又快又猛。但大腸癌是最可能預防的癌症之一,有五成大腸癌可透過調整飲食、運動與避免肥胖來預防,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二至三成。一般民眾50歲以上,建議每兩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有家族史者可於45歲起,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看詳細 7. 胃潰瘍審稿專家: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胃潰瘍」是元氣網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七名,「疾病百科」中的「胃潰瘍」由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審稿。台大院長吳明賢是國內腸胃科權威,他曾帶領團隊和台灣幽門桿菌及胃腸疾病聯盟,發表幽門螺旋桿菌除菌的最佳一線療法及二、三線救援治療,且臨床應用收到極好成效,過去數十年,台灣消化性潰瘍發生減少七成以上,馬祖經驗更發現胃癌減少了五成以上。消化性潰瘍已非慢性病,若能正確診斷,依病因做適當診治,大多數患者都能痊癒。若沒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也沒有服用導致潰瘍藥物的患者,應進一步檢查是否有糖尿病、罕見的免疫疾病,或是胃癌、胃泌素瘤等可能導致潰瘍不易痊癒的疾病。另外,建議採取清淡且規律的飲食,少吃刺激、辛辣、太油、太甜、糯米製品、飲用咖啡及柳橙汁,避免菸酒,讓腸胃道不適症狀減少。>>看詳細8. 白帶審稿專家: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海芙刀治療中心執行長鄭丞傑白帶是女性陰道分泌物的俗稱,許多女性為白帶的顏色和氣味苦惱,白帶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八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白帶」,由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海芙刀治療中心執行長鄭丞傑審閱。鄭丞傑說明,很多人認為有白帶就不好,其實正常陰道分泌物具有清潔及保護陰道功能,只是正常白帶應該是乳白到透明無色、稍具黏性、無異味,如果聞起來臭臭的,像魚腥味,或是呈現黃綠色、綠色、血色、且呈乳酪狀、泡沫狀、濃液狀等,建議就醫治療。白帶透露不少女性的健康訊息,鄭丞傑說,透過白帶診治疾病是婦產科醫師的基本功。至於女性要避免陰道感染,有個簡單卻常被忽略的動作,那就是如廁後擦拭及沖洗方向,應該由前往後,避免把肛門細菌帶到陰道。>>看詳細9. 不寧腿症候群審稿醫師:花蓮慈濟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許晉譯「不寧腿症候群」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九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不寧腿症候群」由花蓮慈濟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許晉譯審閱。不寧腿症候群帶來的困擾可能非患者難以想像,有人每晚至少得起床三次,有人在睡前必須按摩雙腿一、兩個小時,以減輕疼痛。門診中不少夫妻一起就診,患者被另一半抱怨,雙腿不停亂動、亂踢被,吵得自己不能睡。不寧腿症候群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影響部位以下肢為主,肢體在處於靜止狀態時,會出現如蟲爬或燒灼刺痛等不適感,症狀卻在活動時改善。如何避免? 缺鐵患者應考慮適度補充鐵劑、 盡可能避免多重藥物使用(超過5種藥物需要醫師評估是否有可移除之藥物),以減少藥物副作用、 糖尿病患者盡可能控制好糖化血色素,避免神經病變、再來就是咖啡、酒精攝取適量。另外,減少不寧腿症候群發作,除了不要在晚上攝取會讓人興奮的物品,像咖啡因、酒精、避免可能誘發的藥物,例如抗組織胺、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藥物、止吐藥等。許多人認為運動有助改善,許晉譯提醒,規律運動很重要,但不要選擇在睡前進行運動。>>看詳細10. 肺腺癌審稿專家: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肺腺癌」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十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肺腺癌」,由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審閱。肺癌蟬聯癌症死因榜首超過十年以上,發生率也居高不下。肺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女性得肺腺癌機率比男性高。在臺灣有50%以上的肺癌病患並不吸菸,超過九成得肺癌的女性都不抽菸,而且近十年有年輕化的趨勢。LDCT對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敏感性高,衛福部於2022年7月起,提供有肺癌家族史和重度吸菸史者,每2年一次免費補助篩檢,對象包括:具肺癌家族史:50~74歲男性或45~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重度吸菸史:50~74歲吸菸史30年以上,且1天1包以上,或1天吸菸3包,持續10年,並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的重度吸菸者。陳育民也提醒,預防肺腺癌,應該戒菸並拒吸二手煙、注意減少接觸廚房油煙、避免化學物質毒害、出門戴口罩預防空汙。>>看詳細>>想要瞭解更多的疾病訊息,請見元氣網疾病百科https://health.udn.com/health/disease_list
-
2022-07-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澳門又驗出芒果新冠病毒 專家:應只是病毒殘骸、無傳染性
澳門政府表示,7月1日又再度從台灣進口的芒果外包裝驗出新冠病毒陽性,將暫緩品牌商入口申請一周。不過難道外包裝上驗到新冠病毒真的會致病嗎?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新冠病毒主要仍是從呼吸道進入體內,而且包裝上驗到陽性,通常只是核酸反應,是「病毒的殘骸」,病毒無法繼續培養、複製,不具傳染性。日前中國大陸才因陸續驗出我國出口的白帶魚、竹莢魚包裝樣本檢出新冠病毒,禁止產品輸入。澳門6月29日也因我出口的芒果驗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將20箱100公斤芒果全數封存銷毀;今天又再傳出7月1日驗到我國芒果外包裝驗出新冠病毒陽性。黃高彬表示,芒果的外包裝通常是紙包裝,而新冠病毒在紙上存活時間不長。經過運輸的時間,基本上病毒已無法複製、培養,因此就算驗到陽性,不代表有傳染力。而人體主要是在呼吸道、腸胃道有新冠病毒的受體,因此病毒主要還是從呼吸道進入體內,透過外包裝接觸傳染的可能性非常低。黃高彬表示,除非是冷凍、冷藏食品,因為病毒在低溫下繼續存活的可能性較高,因此有些國家會針對冷藏、冷凍包裝進行檢驗,但國際上也沒有報告顯示因外包裝驗到病毒,導致民眾被感染或致病。而針對之前網傳網購物品,收到包裹後需靜置24小時後再拆封,以避免染疫。黃高彬說,由於透過包裝染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如果民眾真的擔心,接收包裹或是採買物品後,可以戴一次性塑膠手套拆外包裝,再連手套一起丟棄。對於中國大陸不斷驗出我國出口產品新冠病毒陽性,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表示,目前只由中國大陸對他國的食品或是魚品外包裝有驗出新冠病毒陽性。我國食藥署也有在驗,但並沒有驗出任何國家有新冠病毒陽性的產品。
-
2022-07-01 焦點.食安拉警報
台灣芒果在澳門驗出新冠病毒 食藥署長:很不合理
繼日前台灣白帶魚、竹莢魚外包裝被大陸驗出新冠病毒樣性,今澳門發布訊息,一批由台灣輸往澳門的芒果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對此,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若真有危害,全世界就會發布警訊,但如今只有中國大陸單方面發布,影響我國產品輸出,「這是不合理的」。據澳門日報報導,一批台灣的芒果樣本,6月29日晚間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澳門市政署隨即啟動應急預案,將20箱共重100公斤的涉事貨物全數封存銷毀,沒有流入市面。澳門市政署自6月30日起,也暫緩涉事廠商相同來源產品的進口一周。吳秀梅今上午接受本報電訪時表示,新冠疫情正在全世界流行,若新冠疫情會透過此方式傳播,那全世界早已發布警訊,但各國皆未發布相關訊息,也僅大陸單方面發布訊息,影響到台灣水產品、水果外銷大陸,「這是不合理的」。先前台灣白帶魚、竹莢魚接連被大陸驗出新冠病毒,讓神隱多日的衛福部長陳時中露面,說明國內捕撈白帶魚、竹莢魚等水產檢驗情況,食藥署與地方衛生局查察採驗34支塗抹檢體,皆為陰性,強調我國出口沒問題,呼籲大陸沒有證據前,應加強管控,而非採取無端的貿易障礙。台灣芒果再度面臨被檢驗新冠陽性問題,是否會再度自我檢驗?吳秀梅說,先前會做檢驗,是因為中國無端指控,我國才進行,至今根本沒有其他國家針對外包裝檢驗新冠病毒。她指出,產品外銷輸出主管機關仍屬農委會,不過食藥署針對輸入我國產品,持續進行相關檢驗。食藥署公關郭旭棋說,食藥署針對國內流通食品做管理,像是自2020年11月6日起,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示,在邊境採樣檢驗進口冷凍食品之內外包裝,至今超過1200多個樣本皆為陰性。郭旭棋表示,最近中國針對白帶魚及竹莢魚案件,經指揮官陳時中指示,食藥署已派員赴宜蘭縣東和食品公司與基隆市北都食品公司,採樣8件水產品內外包裝共34支塗抹拭子檢體,經食藥署國家實驗室檢驗,結果皆為新冠肺炎病毒核酸陰性。至於台灣芒果是否也會如同白帶魚、竹莢魚做檢驗?郭旭棋表示,仍需要中國或是澳門提供更明確的資料及科學證據,依據風險評估資料,食藥署會配合指揮中心指示執行檢驗芒果。
-
2022-06-28 焦點.食安拉警報
不合格食品又見中國大陸猴頭菇 食藥署:中方尚未說明回應
食藥署今日公布最新邊境採驗不合格食品,先前多次上榜的中國大陸出口「猴頭菇」,又再度被驗出農藥超標,總量約1.2公噸;同時,中國大陸出口農產品中不合格的還有2批「薄荷」約1.5公噸、1批「鮮人參」2公噸,食藥署目前已全數依規退運或銷燬。乾猴頭菇部分先前食藥署已要求輸出中國大陸提交相關調查報告,目前尚未獲得回應,期限到8月3日。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此次檢出農藥超標的乾猴頭菇,是食藥署自5月2日起對中國大陸輸入的猴頭菇項目採取「全面抽檢」後,查出的案例,未來也會持續逐批查驗措施,直到個別進口商連續5次查驗合格後才會考量個別放寬。陳慶裕表示,這批中國大陸不合格猴頭菇由「利登貿易有限公司」進口,為初犯廠商,共進口1,248公斤,查驗檢出殘留農藥克美素0.49 ppm,超出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規定,全數依規退運或銷燬。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蕭惠文表示,在前次驗出中國大陸輸台的猴頭菇農藥超標後,食藥署就已要求中國大陸提交相關調查報告,包含不合格原因、預防、改善措施,限期45天內回覆,但目前仍未得到答覆以及相關進度。蕭惠文指出,由於本周也驗出中國大陸猴頭菇超標,食藥署將要求出口國,把此批併同說明到報告之中,若期限內都未提交報告,食藥署將停止受理中國大陸進口猴頭菇的查驗申請,等同禁止輸入。至於禁止輸入期長是否如中國大陸禁台灣冷凍白帶魚、竹筴魚一樣是一周?蕭惠文表示,時長目前無法斷定,會依據這段時間的進口狀況來評估,若情形仍嚴重,像這周還是有查驗到農藥超標的中國大陸猴頭菇;會以消費者保護為原則,考量停止受理查驗申請的期長。同時,中國大陸出口的農產品本周不合格上榜的還有,「森富生物科技事業有限公司」進口的2,000公斤「鮮人蔘(PANAX GINSENG FRESH ROOT)」;「椿樺貿易有限公司」、「三興貿易有限公司」進口的「薄荷(薄荷)」分別為1,465公斤、93公斤,皆為農藥超標,全數依規定退運或銷燬。
-
2022-06-27 養生.抗老養生
夏季吃冰消暑退火 濕氣反而更排不出!?中醫師教祛濕3招自我保健
又到了炎炎夏日,你是否常常會覺得悶熱、潮濕,疲倦、沒胃口、提不起勁呢?那你可能是身體的濕氣太重了!台灣是熱帶海島型氣候,本來濕度就很高,到夏天,高溫加上潮濕,更容易產生許多濕氣造成的病症,比如胃脹悶、消化不良、皮膚濕疹、汗皰疹,白帶、腹瀉,頭暈、倦怠等。除了找專業中醫師針對體質開立中藥來治療之外,平常我們也可以自我保健祛濕喔!自我保健祛濕3招1.善用除濕機:平常不管有沒有下雨都可以開除濕機,讓室內濕度保持在60%以下。睡前開除濕機2小時,睡覺會感覺清爽很多。平常就算有開冷氣,也可以加開除濕機,濕度降低會更有感,冷氣比較不會越吹越冷。2.運動曬太陽流汗:運動流汗是最佳的排濕方法,也可以促進心血管循環,讓體內堆積的痰濕廢物排掉,但要夏天高溫記得做好防曬準備,運動後擦乾汗水,不要馬上喝冷飲、吹冷氣,以免「中暑」喔。3.少吃生冷甜食:天熱大家都想喝涼的吃點冰的,吃西瓜、香瓜等來消暑退火,但要記得適量,還是因為吃冰的會讓腸胃功能下降,濕氣反而會更不好排出。祛濕穴道保健足三里:是保健第一要穴。常常按摩刺激,可以增強脾胃消化功能,增強免疫力。•位置:膝蓋外側下方3寸。 膝蓋下約四橫指。脛骨往外一指寬處。•按摩方式:可直接按壓刺激5-10分鐘。陰陵泉:本穴屬脾經,有很好的祛濕利水的功效,對腹痛腹瀉、小便不利都有幫助。•位置: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 •按摩方式:可直接按壓刺激5-10分鐘。
-
2022-05-28 養生.抗老養生
連日大雨下到快發霉!濕氣致病三階段…除濕NG行為、不同體質怎麼吃,大補帖完整收錄
空氣太過潮濕,魚都能從門口游進來,游過房間的半空中,再從窗戶游出去。」這是馬奎斯在「百年孤寂」裡的句子。最近梅雨不停,可能很多人也覺得空氣中充滿濕氣,可以養魚。環境潮濕,而端午將至,時序入夏,又到了體內容易產生濕氣的季節,元氣網為您整理對抗內外潮濕的注意事項,希望大家舒爽一夏。中醫指的濕氣是什麼?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由於脾主運化水濕,因此若脾腎陽虛,運化水液功能障礙就會生痰濕;而「濕」也就是循環代謝不順暢,積聚在體內的廢棄物和多餘水分。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濕氣簡單來說,可說是身體代謝產物,若無法好好排出體外,就會儲存在體內。而濕氣可分為外濕和內濕,與先天體質、居住環境、飲食和生活習慣等都有關係。康禾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楊宗翰解釋,「外濕」主要是環境潮濕,因此若是居住在海邊、深山或地下室等濕氣重的地方,也會讓體內濕氣變重。而台灣屬亞熱帶海島型氣候,潮濕悶熱,更使得民眾體質偏濕。「內濕」則是體內水分無法被好好利用,或代謝廢物無法順利排泄。而中醫裡說「脾主運化」,濕氣代謝跟脾胃有關,若是常吃重油、重鹽、重糖等重口味的食物,對脾胃消化功能形成很大的負擔,連帶使得代謝變差,累積久了造成「濕氣過重」。何時容易產生濕氣夏天是身體最容易產生濕氣的季節呢?柯富揚說,除了外在環境潮濕悶熱,夏天暑氣重,民眾喜歡待在冷氣房裡,加上喜歡吃冰冷食物,無疑是將水分「冰在冰箱」無法化掉,濕氣也就無法順利代謝。中醫師吳正一指出,倘若空氣中的濕氣重,就容易透過體表滲入體內,尤其是夏天跟雨季時,濕氣特別重。當濕氣滲入體內,就可能會感到頭重腳輕、倦怠乏力、難以專注、食欲不振、容易脹氣等。濕氣致病三階段楊宗翰說,濕氣致病可分為三階段:濕氣、痰濕、痰瘀。一開始是循環代謝不順暢,「濕氣」無法排出;接著是體內廢物持續堆積,形成黏稠的「痰濕」,開始出現濃痰、白帶、三高等狀況;最後則是形成「痰瘀」,此時循環受到阻礙,可能出現血栓、脂肪肝等症狀。★身體濕氣重常見症狀●起床時四肢沉重無力。●吞口水痰多,舌苔較厚。●關節痠痛。●排便稀軟黏滯,不易在沖馬桶時沖洗乾淨。●容易感到頭腦昏沉、頭重腳輕、倦怠乏力。●女性可能有分泌物、白帶較多的問題。●腸胃消化功能不好,常覺得脹氣。●常長濕疹、汗皰疹,異位性皮膚炎除濕怎麼做?1.居住環境最好保持通風、陽光可照進屋內,若是環境過於潮濕,最好使用除濕機,消除「外濕」。2.體內也要「除濕」。每天一定要有充足睡眠,不要熬夜。3.多運動、多流汗是排出濕氣最好的方式,但額頭一層薄汗、微微發汗最好,若是變成汗流不止,則可能氣太虛,反需使用補氣藥將水分收束在體內。4.不要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睡覺時若真的太熱,可開一兩個小時冷氣,讓自己入睡,但不要開太久,也不要將風口對著自己吹。除濕NG行為1.油炸食物不容易消化,也容易導致發炎,使得循環代謝不佳,因而容易引發濕邪生痰。2.常吃冰冷食物,循環變差,積聚在體內不容易排出。尤其許多人夏天口渴會一直灌冰開水,但這只是嘴巴感到冰涼,卻讓身體的濕氣無法排除,代謝變差,喝進體內的水反而無法好好被吸收、利用,無法真正「解身體的渴」。如何排濕先了解自己的體質屬於「寒濕」還是「濕熱」。濕在體內放久也會夾雜寒、夾雜熱,形成「寒濕」和「濕熱」兩種。通常「寒濕」的表現,同樣是舌苔厚,但舌苔會偏白色,也容易怕冷或感到手腳冰冷,女性則白帶較多;「濕熱」的表現則是舌苔偏黃色,大便偏軟、質黏,皮膚容易長痘痘、濕疹,容易出油,女性白帶多但偏黃。濕氣除了本身造成的症狀外,柯富揚說,還會加重體質的「寒」、「熱」表現,而濕氣只要去除,體內的「寒熱」自然就會減輕。寒濕體質避免吃瓜類、椰子、筍子、白蘿蔔等屬於寒性的食物,也要盡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喝啤酒,避免濕氣凍在體內。天氣熱,有些人想吃些瓜果類清熱消暑無可厚非,且水果富含許多維生素,是人體不可或缺,難道寒濕之人就得完全禁止嗎?楊宗翰表示,一天當中也有陰陽之分,如果要吃水果,可以選擇白天食用,避免晚上(陰)的時候又吃偏冷的水果,使濕氣無法散發。寒濕者可用生薑泡壺薑茶,由於生薑屬性辛溫,加些紅茶或是搭配黑糖,可以發汗又能溫脾胃。若是氣比較虛的人,下午容易感到疲累,則可以加入一些黃耆,溫中補虛,幫助體內濕氣排出。●少吃瓜類、椰子、筍子、白蘿蔔等寒性食物。●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喝啤酒。●如果要吃水果,建議白天食用。●以生薑泡薑茶,加些紅茶或是搭配黑糖,可發汗、溫脾胃。下午易感疲累的氣虛者,可加入黃耆,溫中補虛,幫助體內濕氣排出。濕熱體質●避免食用油炸類食物、炒花生、麻油、辣椒、花椒、芥末、龍眼等熱性食物。●以綠豆湯、冬瓜茶或冬瓜蛤蜊湯清熱解毒,若怕太寒,可加點生薑中和。(勿使用過於強烈的乾薑)「濕熱者」則不適合再吃溫熱的食物,反讓身體發炎狀況更嚴重,使得代謝循環更差,因此要避免食用油炸類食物、炒花生、麻油、辣椒、花椒、芥末、龍眼等。建議可以煮碗綠豆湯、冬瓜茶或是冬瓜蛤蜊湯來清熱解毒,若怕太寒,可加點生薑作為中和,但盡量不要使用過於強烈的乾薑,且若有冒痘痘或是出油的狀況,則減少生薑使用量。若不確定自己體質偏寒還是偏熱●可飲薏仁湯、黑豆茶,幫助排濕。四神湯是排濕利器,不論寒濕、濕熱都適合。●煮菜時適當加些辛香料,能幫助利尿、利濕。可以煮些薏仁湯或是黑豆茶,幫助排濕。四神湯裡頭的山藥、芡實、薏仁、蓮子都能健脾利濕,不論寒濕、濕熱都適合。脾主運化,脾健則不生濕,而茯苓藥性平和,能利水又能健脾,不但能治標也能標本。芡實、蓮子和山藥則是都能「甘味入脾」,因此可以幫助運化,去除濕邪,因此四神湯可以加強腸胃的消化功能外,也能改善夏日濕重導致的沉重無力。另外,有些辛香料,如豆蔻、黑胡椒、白胡椒、薑黃等,也可以幫助發汗,有助於除濕。因此煮菜時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辛香料,一方面幫助調味,一方面也能幫助利尿、利濕。飲食調整袪濕★茶飲袪濕決明子:利濕清熱果,在炎熱潮濕的夏季可用水壺泡決明子茶隨身帶著走;另外,菊花、玫瑰花不但聞起來芳香,也有利濕的效果。但清熱的食物吃多了,可能讓身體變寒,可以在茶飲中加兩、三片薑,或是加些紅棗中和,且最好溫熱喝、不要加糖,排濕效果比做成冰涼的冷飲更佳。★排濕食譜●玉米鬚茶作法:選擇無毒玉米筍,取適量玉米鬚剝下、稍微清洗,接著鍋裡裝水,將玉米鬚入鍋煮開,煮滾後悶一下。濃淡皆宜,不需加糖。●冬瓜生薑湯作法:1. 冬瓜洗乾淨,去皮去籽,切塊備用。2. 將薑切成薑絲備用。3. 薑絲放入沸水中滾5分鐘後,再將切塊的冬瓜放入,滾至熟爛後熄火。4. 加入適量的鹽,健康美味的冬瓜薑絲湯即完成。綠豆薏仁湯作法:15克綠豆、15克薏仁洗淨,加水煮成湯。夏天可酌加冰糖(性味微涼),寒性體質或經期可酌加黑糖(溫性)。(資料提供/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排濕方法大補貼:中醫師吳正一指出,排濕除了靠外力調理,改善生活習慣更是重要,例如熬夜容易造成新陳代謝變慢,進而使體內濕氣難以排出。以下是他建議幾種可在家自我調理的方式:●穴位按摩:手部、腹部、腳及頭部 四部位穴道早晚各一次方式:以拇指腹進行,只須持續輕微按壓即可,感受穴位有痠、脹、麻即可收手,不要按壓過度導致疼痛。頻率:每天早晚皆可按摩一次,每次持續約3至5分鐘。腹部中脘穴:當腹部感到脹氣不適時,可從肚臍位置上三指找到「中脘穴」,有助於緩解腸胃不適,更能夠促進吸收與腸胃蠕動。腳部足三里穴:可從膝蓋的外膝窩往下四指手指寬的距離,找出「足三里穴」,不僅能保健腸胃,更是除濕第一大穴。豐隆穴:從腳掌的外踝到膝蓋中間的位置,找出「豐隆穴」,經常按摩有助於去濕化痰。頭部百會穴:頭部有許多穴位匯集,可從頭頂正中央找出「百會穴」,倘若感到頭部沉重,或頭皮有腫脹感的人,可透過按壓此穴位提神、防暈、促進新陳代謝。濕氣較重的人,按壓時的痠度也會特別明顯。手部合谷穴:手部穴位位於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虎口,又稱「合谷穴」,按壓有助於緩解濕氣造成的精神不濟,同時也能解決頭痛等相關問題。曲池穴:手肘關節中間的「曲池穴」,也有助於身體洩熱。●運動排濕許多人會將運動視為排除濕氣的解方,甚至以提升運動強度、大量排汗來加速去除體內濕氣,但此舉反而容易因為汗液分泌出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等阻塞毛細孔,若沒有即時擦乾,就容易引發皮膚問題。尤其是體內濕氣重的人,容易因濕氣而難以散熱,皮膚大量排汗所形成的分泌物,反而會加速毛囊阻塞而引發皮膚過敏、毛囊炎、紅疹以及濕疹等皮膚病症。有類似問題的民眾,吳正一建議,夏天運動少許出汗即可,不需要做到暴汗,除了引發皮膚問題之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還可能引發心衰竭的危險。另一個隱形的皮膚殺手,就是當民眾在有冷氣房的室內運動空間時,流出來的汗,可能伴隨著冷氣或電扇的風自然風乾,會讓人有種沒流汗的錯覺,但此舉反而容易造成更多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阻塞毛細孔。吳正一表示,無論運動或勞動,只要告一段落,就馬上將汗擦乾,最好能換衣服保持皮膚乾爽。此外,也呼籲運動流汗排濕之餘,別忘了喝水或適時補充等滲透壓的運動飲料。現代人工作生活多是久坐的型態,也容易造成濕氣難以排除。不僅運動量減少,下肢肌肉也會退化,進而導致身體基礎代謝率降低。因此,中醫師建議,可透過強化下肢與核心肌群的運動,提升基礎代謝率,進而加快體內濕氣的排除。●泡腳:消除水腫 比體溫稍高即可泡腳與泡澡的方式,其實概念上相同,主要透過外在溫度讓身體稍微出汗,加快血液循環,同時間去除體內濕氣。以泡腳為例,度過忙碌的一天後,血液容易集中在末梢導致雙腿水腫,透過適當溫度的水泡腳,能夠促進雙腳血液循環,自然有助於消水腫,以及出汗排濕。泡腳與泡澡的水溫該如何拿捏?中醫師建議,只需要比人體體溫高一點,大約維持在40度左右即可,水溫無須太燙,太燙不僅傷身體,也不舒服。●刮痧 睡前進行 幫助身體循環每當感到頭或身體沉重時,可利用刮痧板自行在手臂的內(陰面)、外(陽面)側的中間位置,進行輕微刮痧直到出痧,就能將累積在皮表的毒素、淤積物去除。但中醫師叮嚀,必須拿捏好刮痧的力道,如果太用力,反而會造成皮膚受損或發炎。另一種刮痧方式,需透過他人幫忙,在背部中央的位置進行刮痧,但須注意避開脊椎,刮痧的力道也只要輕微出痧即可。背部的刮痧時間,中醫師建議盡量選在每天工作完、準備休息前進行,透過刮痧去處皮表的毒素後,經過睡眠更有助於身體循環。(資料整理自元氣周報2020-07-05封面Story)
-
2022-05-21 該看哪科.中醫
體內濕氣是什麼?中醫師教你三焦排毒除濕,吃這些活血利水食物可緩解
進入梅雨季後,大小雨不斷,不但造成居住環境潮濕,人體也容易生病。中醫師表示,近期遇到許多濕氣重求診的病患,男女皆有,性別不同症狀也不盡相同,女性會暈眩、男性會頭痛,主要從「上、中、下焦」對症下藥,透過「三焦」排毒趕走濕氣。體內濕氣是什麼? 影響免疫機能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媒宣主委、中醫師陳潮宗表示,對於「濕氣重」必須先定義什麼是濕?中醫講究五行的分類,五行可歸納成五種體質,叫做「木火土金水」,對應五臟「肝心脾肺腎」。脾對應到土,傳統中醫講「脾土」,是指脾土有潮濕,土喜乾燥不喜潮濕,潮濕的土容易發霉,引申為「免疫機能的異常」,因此才有脾濕、濕氣重一說。陳潮宗進一步指出,潮濕是不正常現象,換言之即是免疫機能不好,又可表現在上、中、下焦三部分,不同區域的器官進而辨識、治療緩解。從中醫的角度看,上焦位於橫膈膜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中焦位於橫膈膜以下,臍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下焦位於臍以下的部位,包括肝、腎、小腸、大腸及膀胱。他說明,上焦是頭暈、頭脹、眩暈、整天頭目昏沉,再細分男性症狀為習慣性頭痛,女性會眩暈、流鼻水、眼瞼浮腫;中焦則是脾胃功能弱,導致腹瀉、脾胃功能異常、胃悶等,男生會胃痛,女生腸痛、腹瀉,假設是肝膽經濕熱,就會口乾舌燥、有黃疸,腹瀉手腳冰冷;下焦則會水腫,女性會出現白帶分泌等症狀。濕氣重困擾 活血利水食物可緩解如何緩解?陳潮宗說,如果是上焦頭痛,建議要多吃一點辛香料,像是辣椒、胡椒、蔥、薑、蒜;中焦症狀可以食用山藥、薏仁,或是四神湯等;下焦水腫則服以茯苓、白木耳、車前草、綠豆、紅豆、澤瀉,或是活血利水藥物益母草、澤蘭等,黑豆水、紅豆水、薏仁水也都有利水的功能。陳潮宗說明,受節氣因素影響,近期不少民眾有濕氣重的困擾,除了體內濕,對應外在會造成皮膚過敏、濕疹等症狀,民眾都要多加留意,若有不適,建議盡速就醫。除了除濕機 2招DIY簡易除濕隨著梅雨季來臨,總是下雨下不停,整天開啟除濕機又覺得傷荷包,省錢達人張偉明建議,可以參考2個簡單方法。第一個方法是,利用「報紙配竹炭」來幫助除濕,先在報紙上面放竹炭,再將竹炭敲小塊,若擔心沾到其他地方變黑,建議先使用較大張的面紙包裹,外層再用報紙;第二個方法是,可以收集食品裡的防潮劑,放在較潮濕的地方,這兩種方式都能除濕。
-
2022-02-27 醫療.中醫
體內濕氣過重怎麼辦?中醫師建議少吃生菜沙拉,多吃10種食物消腫排濕
近日各地低溫且下雨,潮濕寒冷的天氣,讓許多人因體內「濕氣過重」健康亮紅燈。中醫師表示,近日門診中常見患者症狀,如頭重頭暈、氣喘、慢性咳嗽、異位性皮膚炎、濕疹等。建議體內濕氣重的民眾要減少吃「寒冷蔬果」,可選擇具有去濕氣、促進水分代謝功效的食物或中藥,有助體內排除濕氣。雨季保健 生菜沙拉少吃中醫師莊雅惠表示,每當進入潮濕寒冷的雨季,門診中就會增加因濕氣過重致身體不適的患者,常見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食慾不振、腹瀉、異位性皮膚炎、濕疹、身體沉重、水腫、女性白帶分泌多等,她表示,驅除體內寒濕氣、促進水分代謝,是雨季保健法則。莊雅惠指出,在飲食方面,中醫角度認為,常吃寒冷食品,會影響正常水分的代謝,使濕氣殘留不易排出,建議盡量少吃生菜沙拉或太寒的蔬果,例如西瓜、水梨、苦瓜、牛蒡等,中藥成分像決明子、七葉膽、菊花、黃連、板藍根、大黃、珍珠粉、牛樟芝等都是寒冷成分,平時飲食宜均衡。一般而言,多數蔬果都是寒冷,尤以素食者容易產生濕氣過重病症,民眾在烹調寒冷蔬菜時,不妨加入紅棗、黃耆片、生薑或胡椒一同煎煮,溫暖腸胃,降低寒濕之氣。她提醒,常見綜合性體質病人,患有四肢末梢水腫、便秘、體質燥熱、口乾舌燥等問題,此時以生冷食物加入溫暖食材,可有效中和身體不適感。莊雅惠表示,寒濕氣嚴重時,可選擇具有去濕氣、促進水分代謝功效的食物或中藥,如佩蘭、紫蘇、藿香、冬瓜、茯苓、薏仁、芡實、紅豆、綠豆、黑豆等,讓這些小兵成為體內的除濕大功臣;若居住在潮濕地區,則應使用除濕機,以免過潮。除濕藥浴包中醫師莊雅惠特別提供適合去濕養生的「除濕藥浴包」,相當適合濕冷季節保健,不妨在家試試看!材料:佩蘭、紫蘇、藿香、薰衣草各3錢方法:放入浴缸,加入適量熱水,即可泡澡
-
2022-02-10 該看哪科.婦產科
打完疫苗月經異常?婦醫教6招應對,超過一次異常才檢查!
近日有女性民眾在網路上表示,自己在打完新冠疫苗後,出現月經沒來等亂經的情況,貼文一出發現原來不只是自己,也有許多人有相似的情形。對此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婦產科蔡明珠醫師表示,確實有可能發生,也提醒若出現異常情況應盡早檢查。 打完疫苗月經大亂?怎樣算是正常的月經? 蔡明珠醫師表示,女性月經在一般情況下週期為28天,正負7天都算正常,也就是21天~35天都是在合理範圍內。血量在前兩天會比較多,出血量因不便測量,可從換衛生棉的頻率及身體狀況評估,若每兩個小時就得換一次夜用型衛生棉就算較多,而若和平常身體情況比較,明顯感受到頭暈、劇烈疼痛等不適,往往代表出血量已過多進而出現貧血,或因疾病因素出現劇烈疼痛。 從白帶、血塊、味道來看,一般而言出現些許、少量的白帶及血塊是正常的,但若與平常比較發現量變多,就須提高警覺,而經血也多會有血味,但若出現魚腥味等明顯異味就可能有感染的疑慮。 打完疫苗月經異常?醫指診間常見情況。 施打新冠疫苗出現月經異常的情況,有不少學者認為可能和疫苗影響免疫有關,對此蔡明珠醫師表示,雖以現有的醫學報告來說,疫苗與經期兩者之間的關係還有待更多的研究作更進一步的確認,但診間確實也有不少民眾發現經血變多、變少、提前或延後等情況,不過即便疫苗真的會對月經有所影響,以診間來看也都是短暫性的,民眾不必太過擔心,若只有出現一次,多作觀察即可,但若不止一次,或出現其他異常情況,就應提高警覺。 打完疫苗月經異常?婦醫6招應對,超過一次速就醫 蔡明珠醫師表示,即便疫苗和經期的關聯性還有待研究,影響也應為短暫,若出現不止一次、影響時間過長,可能意味著身體也正有其他狀況,只是剛好在同一個時間點施打了疫苗,也就是說,是疫苗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可能性較大。常見的因素包括了懷孕、飲食不當、作息不良、壓力過大、疾病因素等,疾病相關問題包括了卵巢、子宮等,例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也如前述所提到,若出現魚腥味等異味,可能為感染,原因繁多。 因此建議,若施打疫苗後,月經受到影響不只一次、血量過多、異常疼痛、出現異味等,可先自行驗孕、檢視自己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是否過度減肥、或有無作息不良、壓力過大等,若有疑慮或不放心之處,就應盡早前往婦產科檢查,以利釐清是否有疾病在身。 《延伸閱讀》 .打完疫苗月經沒來正常嗎?第三劑副作用會變強嗎?重症醫解說! .月經沒來怎麼辦?醫:28天正負7天算正常,這些情況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1-26 癌症.其他癌症
陰道異常出血?白帶異常增加?出現這些症狀恐怕已罹患子宮頸癌
國內女性癌症死因在第7、第8名徘徊的癌症-子宮頸癌,是現在少數可以以疫苗預防的癌症之一,研究發現子宮頸癌與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有關,其中以HPV 16和HPV 18這二種病毒株為主要元凶。什麼是子宮頸癌?子宮頸是子宮底部與陰道相接的狹窄開口處,形狀大多是圓柱或圓錐形,子宮頸癌發生在子宮頸細胞。根據顯微鏡下的外觀分類,子宮頸癌主要可分為:①鱗狀細胞癌、②腺癌,鱗狀細胞癌佔子宮頸癌的80%~90%,腺癌是從子宮頸內負責產生粘液的腺體發展成的癌症,近年發現,腺癌的比例有上升的趨勢。研究發現,並非一感染HPV就會發展成癌症,細胞的癌性變化通常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子宮頸癌有那些症狀?早期子宮頸癌很少有明顯症狀,當子宮頸細胞出現癌變,就有可能出現下列症狀。1. 陰道異常出血2. 白帶增多3. 性愛過程異常疼痛4. 停經多年後突然出血《提醒!女性若出現上述症狀,請盡速就醫檢查》子宮頸癌篩檢方式除了定期抹片,還有其他篩檢方法嗎?子宮頸抹片檢查可檢測子宮頸及其周圍是否出現異常細胞,可以檢測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癌前狀態(而這些細胞變化很有可能發展為癌症)的唯一方法,子宮頸抹片檢查簡單又快速,但在採集檢體時可能會產生些許不適。採檢過程,醫師會利用鴨嘴器具,撐開陰道,使醫師能清楚看見子宮頸位置,利用特殊採檢刷子或刮棒,取下部分子宮頸細胞,置於玻片或保存液中,送至實驗室檢查是否有異常。HPV DNA檢查可以直接檢查是否有受到HPV的感染,若檢查結果為陽性,也不要過度驚慌,因為HPV分成許多亞型,HPV 16和HPV 18才是導致子宮頸癌的高風險病毒株,建議30~65歲之間的女性,至少每5年進行一次HPV DNA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檢測到可見的細胞異常,而HPV DNA檢查則可以檢測高危險性HPV DNA的存在,HPV DNA檢查與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採檢方式相同,但是此檢查法可以分析是否存在高危險性HPV感染的細胞進行了不同的測試,與任何醫學檢測一樣,HPV檢測也不是100%準確的,應定期追蹤並安排檢查,以確保安全無虞。
-
2021-09-25 養生.聰明飲食
吃當季/釋迦營養成分高,3種人慎食!專家教6招正確吃法
中國大陸日前宣布禁止台灣釋迦、蓮霧輸入,釋迦目前為產期,消息一出引發農民擔憂。釋迦其實是營養成分很高的水果,大家不妨適量吃,但甜度高,慢性病患仍需慎食。釋迦原產熱帶美洲,因幼果外表很像荔枝,又自稱「番夷」引入,所以稱為「番荔枝」;因果實很像釋迦牟尼佛頭飾物,因此又被慣稱為「釋迦」。台東縣是台灣釋迦的主要產地,約一年兩收,每年7月起至翌年3月都有供應上市。營養成分高 3種人慎食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釋迦營養成分很高,有豐富的鉀、鈣、鎂、磷等礦物質,尤其鎂離子更約是蘋果的7倍,有助於心血管與神經系統的運作。富含維生素C與B2,都是蘋果的10倍以上,是最佳抗氧化、抗老化水果,特別有助於皮膚的保健。粗蛋白是蘋果的4倍,是細胞健康的重要成分。膳食纖維約為蘋果的2倍,能有效地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除宿便。但釋迦極甜、熱量高,慢性病患尤其糖尿病患者不可多吃,過量易使血糖飆;減重者也要顧慮其高熱量;另鉀含量高,腎功能不佳及限鉀的患者也不宜。【延伸閱讀】>>台灣水果太甜啦 釋迦糖度高達26度根據台東地區農會網頁介紹,挑選釋迦應以果粒大,果實鱗溝呈乳黃色,果鱗綠中透白帶有果粉,果型圓整,無病蟲害或機械傷害斑痕者為優。此外,其實許多人不知道怎麼吃釋迦。農會也教大家以下6個方法品嘗美味釋迦:釋迦食用6方法1、釋迦果實對低溫敏感,在果實硬,尚未軟化前,不可置於冰箱中,否則會發生後熟障礙,使果實不能正常後熟軟化(俗稱啞吧果)無法食用。2、食用釋迦請輕輕的捏看看釋迦是否已經軟熟了,如果軟的話就可以食用囉。3、一般釋迦(軟枝種及大目種)在夏季約1~3天就會軟熟,冬季約3~5天軟熟。鳳梨釋迦冬季約3~5天軟熟。4、如果想要快快吃到釋迦的話,可以使用報紙包覆保暖,加速軟熟,若想要慢慢吃的話,只需存放在通風處保存即可。5、一般釋迦剝開即可食用、鳳梨釋迦請用水果刀切開食用。6、將軟熟的釋迦果肉挖出放置容器內,置於冰箱冷藏可存放5天,冷凍庫可存放一個月,取出食用時冰涼香甜又不沾手,風味像冰淇淋般美味喔!資料來源:.台東地區農會.行政院農委會
-
2021-09-01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吃冰消暑...易致經痛?害氣管爛? 醫曝「7類人別碰」:小心水腫、變老
夏天一到,各式美味的冰品齊出市場,大汗淋漓下,誰不想來點冰的?可是很多長輩一定會告誡:「不能吃冰!」說是吃冰會傷身,還說年輕時愛吃冰,老了就會敗壞健康,為什麼那麼美味的冰品,會被視為傷身的食物?難道真的不能吃冰嗎? 能不能吃冰要看體質 這些人最好不要吃冰中醫內科部楊賢鴻說,其實吃冰並沒有那麼「十惡不赦」,事實上若是熱性體質的人,吃點冰還有退火的作用,所以冰不是不能吃,重點是在吃冰的人的體質對不對。  (推薦閱讀:天熱喝冰水、洗冷水澡易中風? 專家揭「爆血管真相」:2類人要注意)  通常老一輩的人特別會對女性吃冰品有較大的限制,楊賢鴻表示,這是因為中醫 認為女性體質多為偏虛,且因女性有月事,因此過量攝取冰品容易造成身體的不 適。通常女性常見體質可歸納為數種如: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濕熱及血瘀等 型,而「虛症」和「瘀症」及「鬱症」都是很容易被冰品傷害的體質。 1、血瘀體質(如經期不定、會經痛) 經期不穩定、容易經痛等有子宮內膜異位體質者多屬於血瘀體質,例如經血少而 有塊狀及行經不順的氣滯血瘀型、經期易提前且量多色紅的血瘀濕熱型、經量多而有紫色血塊的氣虛血瘀型、行房疼痛且有白帶及腰腹寒冷的陽虛血瘀型、行房疼痛合併行經低熱且頭暈耳嗚的陰虛血瘀型等,一般較寒涼的食物都可能會使症狀惡化了,若再貪食冰涼,將使血瘀症狀更嚴重,血液更不通行而經痛惡化。 2、氣虛體質(如鼻過敏、氣喘) 與氣虛體質有關的最常見疾病,如:起床聞到冷空氣就容易打噴嚏、眼睛流淚的過敏性鼻炎及氣喘患者,多屬於氣虛及寒性體質。這類患者動輒氣喘吁吁、易冒虛汗、呼吸氣短,遇冷則易鼻塞、流鼻水、咳嗽、氣喘且容易感冒,平時容易頭暈目眩、疲倦乏力,這類型的患者也不宜吃冰涼,以免損傷脾腎之陽。 3、陽虛體質(如怕冷、手腳易冰冷) 精神萎靡容易畏寒四肢冰冷、臉色蒼白及胃寒胃痛的陰虛體質者,更是冰品止步的族群,若是夏日貪食冰涼,可能引起肌肉及筋骨痠冷,甚至引起嚴重脫髮,顯得更加蒼老。 4、血虛體質(如臉色及指甲無血色) 這類型患者臉色蒼白、萎黃,皮膚乾澀,嘴唇及指甲無血色而淡白,貪食冰品將更容易頭暈、心悸、健忘、失眠,經痛更甚。 5、痰濕體質(如糖尿病患) 一般濕熱體質多可食較涼的食物改善過熱體質,但是糖尿病等屬痰濕體質者,雖然體中有熱,但濕性卻易致水分過多及身體浮腫,貪食冰品易使水腫更惡化。  (推薦閱讀:愛喝奶茶小心喝進的全是油! 營養師曝「手搖飲陷阱」:無糖也可能糖分爆表) 6、嬰幼兒及老人 嬰兒及老年人由於腸胃嬌弱,冰品過量易降低消化能力,甚至還會影響免疫作用,因此,也是忌食冰品的族群,而患有腸胃疾病的患者,自然也應避免冰品直接刺激。 7、筋骨痠痛、夜咳 即使是一般人也不要吃太多冰品,很多人常覺筋骨痠痛,或是夜咳嚴重,其實有不少人都是因為過食冰冷積存導致。 還是好想吃冰 掌握日常小技巧 但是烈日當頭,氣溫屢創高溫下,誰能真的冰品止步?楊賢鴻認為,不必忍得這麼辛苦,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間,天氣最熱的正午時分可以吃點冰品,高溫下體溫也升高,可以緩和吃進冰品時對身體的影響。 (推薦閱讀:天熱吃冰消暑小心誘發鼻過敏! 吃完冰品出現「2症狀」要節制)  不過,對於氣喘病患,無論是什麼時間也都不適合吃冰的,如果真要吃冰品,最 好等冰逐漸化掉時再舀起冰水,吃的時候先含在口中,待冰溫稍降時再吞進去,對氣管及腸胃道的影響較小。 有人建議吃冰時,可以加一些較熱性的冰品配料來中和剉冰的寒涼性,但楊賢鴻 強調,這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數學題目,熱性的冰品配料無法中和冰的寒涼, 因此,吃冰還是要適可而止,健康沒有捷徑。 延伸閱讀: ·吃冰塊、喝冰水可以消暑嗎? 醫列「解暑&上火食物」:吃錯中暑風險反增 ·愛吃涼拌食物?熱菜放涼再冰? 專家警告「9NG行為」:食物中毒風險暴增 
-
2021-08-07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整天提不起精神,是「濕氣重」還是「氣虛」?中醫師提醒7大關鍵:排除體內濕氣,這樣流汗才有用
提不起精神有可能是氣虛,也有可能是濕氣重,必須再看看其他伴隨的症狀才可以判定。編按: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楊淑媚醫師建議,除了可以吃芒果、鳳梨等酸性水果,及4款去濕茶飲改善外,你也該知道濕氣常見7大問題:Q1.濕氣重的人都比較胖?有的人覺得自己的體重莫名其妙就增加很多,明明沒有吃很多,體重卻一直上升,甚至感覺連喝水都會胖。其實身體大約70%都是水做的,所以有時候體重是水液的代謝出現問題,輕則造成體重增加,重則會形成水腫。身體痰濕重會使水液運行速度減慢,所以較容易形成易胖體質。人體內脾主運化水濕,是津液代謝的樞紐,一旦脾虛不運化,就會產生痰濕,脾虛的人因此容易浮腫,顯得肥胖。但是也有例外的,有些脾虛的人由於消化能力較差,所以營養吸收不良,反而造成手腳瘦瘦的,只有肚子脹脹的。Q2.身體濕氣重的人不能喝太多水?有的人認為身體濕氣重是因為喝太多水造成的,其實不然,如果喝太多冰飲是會造成身體代謝變慢,但如果喝溫飲就不一樣了。想要「排濕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喝溫水,讓水分稀釋並加強循環代謝,如此一來,體內的代謝廢物、食物殘渣、多餘水分等,就可以透過流汗、大小便等方式排出體外,濕氣再也不殘留。「喝溫水」是促進體內代謝循環的最簡單方法,溫開水可以活化內臟,當內臟溫度升高1℃,基礎代謝率也跟著提高10%∼12%,燃燒脂肪的效率更佳;攝取充足水分也能促進體內循環,幫助消水腫、排廢物、促進排便。Q3.冬天因為天氣乾燥,所以濕氣會自動改善?夏天外界酷熱,在這個季節本應該出出汗,將體內的毒素以及廢棄物代謝出來。但我們往往選擇吹空調冷氣,這一吹,體內的廢棄物被堵在體內出不來了,另外,屋內吹冷氣,一旦到了屋外太陽又太大,忽冷忽熱的環境更容易使濕氣趁虛而入。夏季潮濕悶熱,容易導致人體濕熱,又由於環境的因素,海島型的氣候容易侵入人體,這是所謂的「外濕」,在夏天濕氣重的症狀的確較容易發生,如濕疹或香港腳。但是還有一種濕氣是「內濕」,可能是自己代謝濕的能力較弱,有可能是脾虛,脾虛的人由於消化能力較差,代謝水液的能力也較差,所以會形成濕性體質,這種人就不侷限在夏天才表現出症狀,冬天天氣乾燥,濕氣重的人在冬天症狀有可能會比較不明顯,但是濕氣還是存在體內,所以很容易又會被誘發出來。Q4.整天都提不起精神到底是「濕氣重」還是「氣虛」?氣虛體質的人是「虛證」,症狀有呼吸氣短,神疲乏力,懶得講話,講話的聲音比較小聲,臉色白沒有光澤,東西吃得少且消化差,容易流汗。痰濕體質的人是「實證」,症狀有全身無力,肥胖,易胖體質,兩腿很重,小腿腫脹感,口水多,不口渴,痰多,大便粘馬桶,皮膚濕疹,婦女白帶多,健康檢查有脂肪肝,或高脂血症的問題,舌苔很厚。所以提不起精神有可能是氣虛,也有可能是濕氣重,必須再看看其他伴隨的症狀才可以判定。也有些人他是「本虛標實」,那是因為脾氣虛而導致濕氣產生,這時就兩者兼具了。由於體質的判定有時很複雜,必須尋求專業的中醫師來判斷,有時必須結合舌診與脈診才可以判斷準確。Q5.哪些食物可以幫助排濕?● 紅豆:可以補血,亦可以除濕。中醫角度來說,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 大蒜:大蒜能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 金針花: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 黃瓜:1. 含有丙醇二酸,可抑制糖轉化為脂肪,因而可以減肥。2. 所含的纖維能促進腸道對有害物質的排泄,抑制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因此有降低血液中脂質和膽固醇的作用,有利於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綠豆芽:對膽固醇過高有幫助。● 茄子:1. 含有皂草甙、葫蘆巴鹼、水蘇鹼、茄素及紫色的多酚,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2. 熱量低、不含澱粉、含有大量水分,能有飽腹感,適合欲瘦身者食用。● 香菇:含核酸類物質、豐富的胺基酸及礦物質,可降低膽固醇,預防血管硬化。● 蘑菇:對降低血脂有幫助。● 杏鮑菇:改善高血脂、高膽固醇。● 金針菇:對降低膽固醇及預防高血壓有幫助。● 黑木耳:為膠質菇類,能吸附油脂,刺激腸道蠕動,對於降低膽固醇及肥胖症極有幫助。● 海帶:海帶的褐藻酸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 紫菜:對高血壓、高血脂及冠心病有幫助。● 竹笙:1.常食竹笙對消除腹壁多餘的油脂有幫助。2.對高血壓、高血脂有幫助。● 蘆筍:1.可利尿。糖尿病、肥胖症者可食用。2.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的患者適合吃。● 油菜:適合老年人高血壓、冠心病及肥胖症者食用。● 洋蔥:可降脂、降血糖,能減輕糖尿病人的不適症狀,如口渴、尿多等症。● 竹筍:具有低糖、低脂及豐富的纖維等特性,能降低體內對油脂的吸收,因此成為想要瘦身的人最好的選擇。● 地瓜:可抑制高膽固醇,保持血管的彈性。● 白蘿蔔:可促進脂肪代謝,避免肥胖,防止膽結石形成。● 冬瓜:1.可利水消腫,對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浮腫、肥胖有幫助。2.冬瓜不含脂肪,且含有丙醇二酸成分,可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能防止人體的脂肪堆積。● 苦瓜:氣味苦、無毒、性寒,具有清熱祛暑、明目解毒、降壓降糖、利尿涼血、解勞清心、益氣之功效。由於苦瓜內含奎寧,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癤瘡、痱子、濕疹等病症。此外,苦瓜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具有預防壞血病、保護細胞膜、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提高機體應激能力、保護心臟等作用,多吃無妨。● 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Q6.有「除濕機」身體就不會濕氣重了?天氣乾燥及陽光普照時多開窗,使空氣流通。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乾,免得濕氣滯留。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除濕機,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除濕機可以改善外來的濕氣讓體表乾爽,的確對身體有幫助,但濕氣有「外濕」和「內濕」,單單處理了外濕,沒有完全解決問題。內濕也要一併處理才可獲得改善。身體的內濕和飲食不節制,喜歡吃冰冷食物、重口味或油炸食物,坐鬱過久,運動量不足,及睡眠不正常有關。唯有外濕和內濕都解決了,才能改善身體濕氣重的問題。Q7.流汗可以排濕?流汗的確可以幫助排濕,不過流汗是微微汗出,不可大汗淋漓,不要以為排愈多汗就對身體愈好。像是夏季烈日酷暑,毛細孔開洩,汗液外洩,而「汗為心之液」,心氣最易耗傷,而且「心主神志」,從而會產生許多精神方面的症狀,如心煩、譫語、神昏等等。毛細孔開而多汗,汗出過多,此為傷津,傷津會見到口渴、唇乾口燥、大便乾硬、尿黃、心煩、躁亂等症。流汗太過,則傷津進一步發展,必然將耗傷元氣,此時會出現身倦乏力、短氣懶言等一系列的症狀。另外要注意的是,流汗後不可以喝冰飲,只能喝溫水,否則冰飲入體內,又會讓身體排濕的功能下降了。書籍介紹飲食決定去濕力:去濕中藥茶湯,補脾不生病作者:楊淑媚、蔡昆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6/30作者簡介楊淑媚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講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雲林縣社區大學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蔡昆道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醫學碩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內科專科指導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職業醫學醫師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延伸閱讀: 高端疫苗是最落後的技術?AZ可能致癌?「4大疫苗傳言」專家一次解析
-
2021-07-23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你的「濕氣」重不重?一張表自我檢測!口水多、舌苔厚...中醫師:有超過6項,你就是重度濕氣!
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你的身體濕氣重?哪一些症狀代表你濕氣很重?身體濕氣檢測表1.全身無力常有人覺得自己全身提不起勁,頭整天昏昏沉沉的,腰好像背了一個大包袱,很沉重的感覺,兩條腿也好像綁了鉛條,上下樓梯都很困難。這些症狀和濕的關連很大,因為「濕性重著」,濕的特性會讓人覺得很有沉重的感覺,如果身體濕氣重,那可能是脾被濕給困住了,脾原本可以升發人體的清陽,一旦被濕困住了,清陽不升,人體就會產生全身乏力而且有沉重的感覺。有的人覺得自己明明睡很多,但是卻總是睡不飽,甚至愈睡愈累,這也是身體濕氣太重的緣故,濕容易讓人覺得困倦,睡更久反而會更累,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中醫講「濕重如裹」,這種被緊緊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下雨天被淋了個渾身濕透似的那麼難受。2.肥胖,易胖體質有的人覺得自己的體重莫名其妙就增加很多,肚子也變大了,平時飲食都有在注意,明明沒有吃很多,體重卻一直上升,甚至感覺連喝水都會胖。其實身體大約70%都是水做的,所以有時候體重的增加並不是脂肪的增加,而是水分的代謝出了問題,一旦水液的代謝出現問題,輕則造成體重增加,重則會形成水腫。中醫文獻有「肥人多痰」的論點,不是我們所認識的感冒咳嗽有痰的「痰」,這裡所指的「痰濕」更廣泛,包括痰、水、組織液,還包括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過高等。所以肥人多痰導致高血脂的基本原因,就是「痰濕中阻」,使血液運行速度減慢而造成,所以這種體質就容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病。中醫認為水液的代謝與肺脾腎這三個臟腑最有關係,其中脾的運化水濕出了問題,就會造成肥胖。人體內脾主運化水濕,是津液代謝的樞紐,一旦脾虛不運化,就會產生痰濕,因此,有「脾為生痰之源」的說法。3.兩腿很重,小腿腫脹感常常有人會覺得自已的兩條腿好像灌了鉛一樣,沉重無比,但是按下去又沒有水腫的現象。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如果我們把毛巾弄濕掛起來,過了幾個小時,毛巾的上半部已經乾了,但是下半部卻還是濕的,這就是水往低處流的現象,在中醫來講就是「濕性趨下」的意思,人體也像毛巾一樣,當身體濕氣偏重時,白天站久了,水濕會往下,就會覺得兩條腿很累、很重。那如果是晚上,我們躺平睡覺,一到早上起床時,如果覺得腰背很酸重,那也有可能是濕在作怪,因為我們躺平的時候身體最下端的部位是腰,而不是兩條腿,所以濕氣重的人,才會一早睡醒就腰痠。若心臟、腎臟及其他檢查都正常,卻常常在下午過後水腫是什麼原因?一種可能是特發性(體質性)水腫,多發生在比較容易緊張的女性,下肢水腫早上不明顯,下午或晚上嚴重,上下午體重可相差一公斤以上,這時需限制鹽分及水分的攝取,穿彈性襪、常運動、抬高下肢,則可改善水腫情況。另一種是長時間坐或站立,例如長時間坐辦公桌,血液循環不良,體液較易滯留在下肢,造成水腫。中醫怎麼看水腫?水腫與中醫的肺、脾、腎三個臟腑最有關係。脾不僅可以運化水穀精微,也可以運化水液,把水液運輸到身體各處,供人體使用,也可以轉輸到肺和腎,再進一步排出體外。肺主通調水道,通調是輸通、調節的意思,水道是水液運行和排泄的道路,肺的宣發和肅降的功能,對水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起著輸通和調節的作用。腎氣的蒸騰和氣化作用可主導水液的代謝運輸,人體多餘的水,可藉由腎化為尿液排除體外,腎這方面的功能與西醫泌尿系統的功能相似。所以水腫在中醫看來有可能是肺脾或腎的臟腑功能失常,需進一步辨證治療。4.口水多,不口渴人有五液,五液指的是五種液體,這包括淚液、汗液、口水、鼻涕、唾液(較黏稠的口水),這五液分別由肝、心、脾、肺、腎五臟來控管。五臟中的「脾」是在管理口水的,如果脾虛,濕邪過盛,就容易出現口水過多的現象,這時只要調理好脾的功能,讓脾可以好好運化水濕,就可以改善口水過多的問題了。口水多的人有的也會有不喜歡喝水的現象,這類濕氣重的人喝的水往往比較少,比較不容易覺得口渴。5.痰多有些人長期咳嗽有痰,被西醫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實痰多是和本身的體質有關係的,所以有時單純使用止咳化痰藥效果不佳,如果單純使用化痰藥無法解決慢性咳痰,就必須調理身體的痰濕狀況,才能獲得根本解決,這時就必須調理脾胃功能了。為什麼痰濕和脾有關係呢?因為在中醫的認知裡,認為「肺為儲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所以急性期的咳嗽有痰,可以從肺來著手,慢性的咳嗽有痰,就必須從脾來下手了。唯有調理脾胃,健脾祛濕,才有辦法搞定棘手的咳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簡稱為COPD,COPD的人主要的表現是咳嗽,他們的咳嗽是慢性咳嗽,很難痊癒。追溯起來,大都有抽菸的病史,年輕的時候喜歡抽菸,一抽就是20年、30年、40年,抽煙時不覺得會怎樣,只是時間一久,幾年後才知道,抽菸其實對氣管及肺部的傷害很大。COPD的病人長期咳喘,嚴重者一走動就喘,有的人必須依賴氧氣來輔助呼吸。為避免呼吸道的傷害,吸菸者及早戒菸是很重要的一件事。6.大便粘馬桶每個人一天可以排便1∼2次是最理想的狀態,如果三天以上才排一次便,那就是便秘了。但是有的人的大便就是比較軟、不成形,甚至會很粘,容易粘馬桶。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廁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淨,也說明體內有濕了。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淨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疾病也就離你不遠了。中醫的脾與消化功能有關,脾虛造成運化水穀的功能下降,這時水濕容易形成,一旦消化道較濕,排便就會較軟,較不成形,甚至會粘馬桶。另外,由於脾的運化水穀功能下降,造成消化能力變差,就算吃很少東西肚子也容易脹。7.濕疹濕疹發生的原因還不十分明確,它與皮膚過敏和遺傳有關。有少部分的人對奶類製品會過敏,也有人對羽毛、灰塵等物質敏感而引發濕疹。濕疹初起容易侵犯頭頸部及肘關節皮膚皺摺處,以群集的小水泡、丘疹皰為主,針尖到粟米大小。濕疹搔抓破皮,形成點狀的糜爛,滲出液體,乾燥後皮膚變成黃色的結痂斑片,若不治療容易反覆發作,範圍亦會逐漸擴大。濕疹在中醫與「脾」這個臟腑最有關係,由於脾主運化,脾可運化水穀亦可運化水液,一旦脾的運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在皮膚上就可能有濕疹的產生。夏季氣候炎熱、暑氣重,容易形成濕熱環境,當體內的濕氣過多,無法排出體外,濕熱蒸於皮膚之間,就形成了濕疹,所以夏季是好發的季節。8.婦女白帶多由於陰道需要一些津液的滋潤,所以有白帶的產生。一般正常的生理性白帶量不多,質清無色無味,唯獨在排卵期或月經來潮前量會稍多。而不正常的白帶,其質、量、顏色及氣味會有所變化,多數患者會感到底褲濕濕,且有分泌物以及不乾爽之感,白帶的顏色或白或黃,呈水或黏稠狀,或有腥臭味,有時也會伴隨著外陰部搔癢的症狀。民間有一句俗話:「十女九帶。」這說明了白帶常見於婦女,也頗受其困擾。根據白帶的顏色或品質可推測疾病的成因,大部分是感染所引起。如泡沫狀白帶有可能感染滴蟲性陰道炎,豆腐渣樣白帶通常是黴菌陰道炎,而成黃白色黏稠乳酪狀可能是念珠菌感染,黃色白帶有帶膿則有可能是細菌感染,白帶帶紅色在排除月經即將來潮的可能性之後,則必須懷疑是否為惡性腫瘤。因此若有白帶不正常的現象,最好還是至婦產科尋求診治。白帶與中醫的「濕」是最有關係的,中醫的理論認為濕流下焦,影響帶脈(中醫的經脈,通常與婦女疾病有關),而致帶下。中醫的「濕」有纏綿不易去除的特質,導致白帶在治療上無法快速根治,而且容易反覆發作,所以病患必須有恆心,並且設法改善體質因素,才可獲得療效。9.健康檢查有脂肪肝,或高脂血症的問題一般而言,大部分的高脂血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表現,大多數的人是接受抽血檢驗後,才知道自己血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高於正常標準。研究發現,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絕對的關係,還會引起繼發性的其他全身疾病,如動脈硬化、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等。而血脂肪主要指的是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其中膽固醇正常值為130∼200mg/dl,三酸甘油脂正常值為男性50∼200mg/dl、女性35∼165mg/dl,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家醫院或檢驗所的數值會有些微的差異,這是因為每家醫院用的試劑不同,如果數值在該家醫院的標準值內,就沒問題了。其實,人體血脂的增高,主要原因是攝取過多的含脂肪或含高膽固醇食物,或營養不均衡,都會讓血脂無法正常的代謝或排出。此外,高血壓、肥胖、嗜煙酒、糖尿病及有家族遺傳的人都是高脂血症的危險群。脂肪肝也是不正常的脂肪囤積在肝臟,造成肝臟無法正常發揮其正常生理功能,人就會容易疲勞倦怠。古代中醫並沒有「高脂血症」的名稱,中醫對高脂血症的看法屬於「痰濕」的範圍,認為是不正常的代謝產物沒有正常排出,囤積在身體,造成身體的負擔。10.舌苔厚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淨,乾濕適中,中醫會藉由舌診的判讀來觀察身體的狀態,舌苔指的是覆蓋在舌面上的一層薄垢,一般來說會是一層薄薄白色的舌苔,正常的舌苔是薄白苔,如果舌苔變厚了,可能代表的是身體的濕氣很重。除濕穴道介紹:豐隆穴•穴位找法: 位於膝蓋外側與腳外踝連線正中間點處。•治療功效:健脾化濕、促進代謝,紓解腸胃脹氣、打嗝。書籍介紹飲食決定去濕力:去濕中藥茶湯,補脾不生病作者:楊淑媚、蔡昆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6/30延伸閱讀: 高端疫苗是最落後的技術?AZ可能致癌?「4大疫苗傳言」專家一次解析
-
2021-07-07 養生.抗老養生
冷氣吹多產生濕氣,讓你病多難痊癒!中醫師教「去濕2招」:夏吃酸性水果、喝排濕茶飲
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楊淑媚醫師建議,可以吃芒果、鳳梨等酸性水果,及4款去濕茶飲改善。什麼是外來的濕氣?風、寒、暑、濕、燥、火在正常的情況下,稱「六氣」,是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六氣」是萬物生長的條件,對於人體是無害的。如春天應溫而反寒,秋天應涼而反熱等,以及氣候變化過於急驟,如過劇的暴熱、暴冷等,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六氣才能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發生疾病。如果外來的濕邪侵犯人體,會造成身體濕氣過重,進而影響正常身體生理功能。台灣氣候多濕夏末秋初還有一個時期稱為長夏,濕為長夏之主氣,在台灣地區,夏季多有颱風,既炎熱又多雨,這時濕氣就很重。如果我們的生活環境很潮濕,或居住的地區常下雨,又或者是住在海邊,那我們就很容易會因為外在環境的濕氣,這就是所謂的「外濕」,而造成身體的濕氣很重。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濕邪又容易傷脾陽,而脾性喜燥而惡濕,一旦脾陽為濕邪所遏,則可能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氣機不暢,形成了「內濕」,這是所謂的脾虛濕盛,可見到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狀。濕邪只有夏季才會有嗎?夏天外界酷熱,在這個季節本應該出出汗,將體內的毒素以及廢棄物代謝出來。但我們往往選擇吹空調冷氣,這一吹,體內的廢棄物被堵在體內出不來了,另外,屋內吹冷氣,一旦到了屋外太陽又太大,忽冷忽熱的環境更容易使濕氣趁虛而入。夏季潮濕悶熱,容易導致人體濕熱。夏天是濕邪好發的季節,又由於環境的因素,海島型的氣候容易侵入人體,進而寄居在體內,或者原本體內就有濕氣,外濕會引發內濕,造成了濕性體質。可能夏天濕氣重的症狀會嚴重一點,如濕疹或香港腳容易在夏天發作,但是四季都可能會有濕性表現,不侷限在夏天。濕度是什麼?濕度,是指空氣中的含水量,物體潮濕的程度。空氣的濕度是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對人體有直接的影響。對人體適宜的濕度是40%∼60%,當氣溫高於25℃時,適宜的相關濕度為30%。夏季三伏時節,由於高溫、低壓、高濕度的作用,人體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後不易被蒸發掉,因而會使人煩躁、疲倦、食慾不振,易發生胃腸炎、痢疾等。外在的濕度(外濕)會間接影響身體的濕氣(內濕),所以濕度高時也要注意排濕。中醫濕邪的特性1. 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濕邪易阻遏氣機,從而使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阻滯不暢;脾為運化水濕的主要之臟,性喜乾燥而惡潮濕,濕邪常先困脾,而使脾陽不振,運化不正常,進而水濕停聚。2. 濕性重濁:濕邪外襲肌表,則清陽不升,頭昏而沈;濕邪留滯經絡關節,陽氣布達受礙,關節有疼痛沉重感。3. 濕性粘滯:濕邪粘膩停滯,症狀多粘滯而不爽,病多纏綿難癒,病程較長或反覆發作。4. 濕性趨下,易襲陰位(陰位即身體下半身或腹面):濕邪為病多見身體下部的症狀,如水腫多以下肢較為明顯,小便白濁、婦女白帶、腹瀉等病證,多由濕邪下注所致。對症除濕湯品及茶飲.消食潤喉茶飲中藥材:❶山楂、❷炒麥芽、❸大棗、❹生甘草、❺荷葉功效:1. 幫助腸胃消化,可生津止渴助消化。2. 滋潤喉嚨,治療聲音沙啞,保護聲帶,改善咽乾、慢性咽喉炎。說明:1. 山楂可幫助消化,改善食積。2. 炒麥芽可改善食積、消化不良。3. 荷葉性升散,可改善夏日暑濕腹瀉,心煩口渴。材料:山楂10克(3錢),炒麥芽6克(2錢),大棗3枚,生甘草3克(1錢),烏梅3枚,荷葉6克(2錢)。作法:【方法一】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8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方法二】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放入泡茶或泡花茶的壺中,加入熱開水,熱開水以蓋過藥面並超過1公分為宜,泡5分鐘後即可倒出當茶飲用,一壺可沖泡2∼3次。.除濕去脂茶飲:利濕消脂茶中藥材:❶鬱金、❷山楂、❸陳皮功效:去濕消脂。說明:1. 鬱金是薑黃的一個品種,有降血脂的作用。2. 山楂則可以減少膽固醇生成,不過胃不好的人要減去這項材料也無妨。3. 陳皮可理氣健脾,亦有燥濕化痰的效果。材料:鬱金10克(3錢),山楂10克(3錢),陳皮6克(2錢)。作法:【方法一】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6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方法二】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放入泡茶或泡花茶的壺中,加入熱開水,熱開水以蓋過藥面並超過1公分為宜,泡5分鐘後即可倒出當茶飲用,一壺可沖泡2∼3次。.除濕去脂茶飲:檸檬梅子綠茶中藥材:❶烏梅、❷山楂、❸陳皮提醒:胃酸過多,胃痛不適的人不適合大量飲用。功效:1. 改善夏天消化不良,食慾不振。2. 去油膩,降油脂,生津止渴。說明:1. 山楂可消食化積,改善脘腹滿悶。2.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3. 夏季出汗多而最易丟失津液,所以適當吃些酸味食物, 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鳳梨、芒果、奇異果之類,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材料:檸檬3片,烏梅3枚,山楂10克(3錢),陳皮6克(2錢),綠茶3克,冰糖適量。作法:【方法一】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6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方法二】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放入泡茶或泡花茶的壺中,加入熱開水,熱開水以蓋過藥面並超過1公分為宜,泡5分鐘後即可倒出當茶飲用,一壺可沖泡2~3次。.除濕去脂茶飲:輕身去濕茶中藥材:❶薏苡仁、❷荷葉、❸陳皮、❹山楂、❺厚朴、❻決明子功效:消食去濕,減脂去油。說明:1. 荷葉可改善暑濕腹瀉,心煩口渴。2. 陳皮可改善腸胃氣滯。3. 厚朴為除脹氣、燥濕、治腹瀉和消痰平喘的重要中藥。4. 決明子可清肝益腎,明目,通便。材料:薏苡仁15克(5錢),荷葉6克(2錢),陳皮6克(2錢),山楂6克(2錢),厚朴6克(2錢),決明子10克(3錢)。作法: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8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書籍介紹書名:飲食決定去濕力:去濕中藥茶湯,補脾不生病作者:楊淑媚, 蔡昆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6/30作者簡介/楊淑媚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講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雲林縣社區大學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著作:人體神奇食補術(柿子文化出版、食療大全(時報出版)、食在好粥(快樂文化)、水果看人吃(時報出版)、蔬菜看人吃(時報出版)蔡昆道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醫學碩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內科專科指導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職業醫學醫師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著作:人體神奇食補術(柿子文化出版)、食療大全(時報出版)、食在好粥(快樂文化)、水果看人吃(時報出版)、蔬菜看人吃(時報出版)延伸閱讀: 電梯病毒群魔亂舞,最恐怖的不是「按鈕」而是「它」!重症醫師黃軒:4關鍵避開病毒
-
2021-07-02 該看哪科.婦科
月經不順、白帶異常...中醫師教婦科救星4穴位!看電視時,就可緩解子宮問題
婦科疾病的穴位剋星身為女人,要學會時常和自己的身體對話,懂得一些重要的氣血按摩穴位,調氣養血,才能真正地從裡到外的漂亮、健康。和男人相比,女人要經歷初潮、生育、絕經等特殊時期,哪一個時期呵護不好,都會給身體造成困擾,像月經不調、白帶異常、子宮肌瘤等疾病。前段時間,我接觸過一位患者,是一位三十多歲的單身女性,外表優雅,工作是高級程式設計師的工作,有房、有車,就是沒有男朋友。幾個月前,她無意摸到自己的下腹部有一個雞蛋大的腫塊,剛開始她還沒有放在心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總感覺肚子變大了,以為自己發福了,就拚命地減肥。結果,不僅沒有減掉肚子上的肉,腹部反而愈來愈大,排尿的次數也增多了,就連月經週期都發生了變化。周圍的人都對她產生了懷疑的目光,一個連男朋友都沒有的人,怎麼可能這麼像孕婦呢?她自己也覺得有些奇怪,就到醫院去檢查,結果嚇一跳,原來是卵巢囊腫。卵巢是女人身體裡重要的器官,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同時也是腫瘤的好發部位。引起卵巢囊腫的原因除了一些疾病因素,跟外界環境、工作壓力、家庭紛爭以及身體素質、心理調節能力等都有關係。她害怕做手術會在腹部留下一道難看的疤痕,就拿著化驗單找到我,希望我用中醫的方法為她治療。我一邊看著她的化驗單,一邊從各方面瞭解情況,最後判斷她是「氣滯型」囊腫。這類女性看上去從不生氣,但心裡卻常嫉妒、憂鬱、敏感多疑、性格孤僻。我讓她每天下午五~七點(腎經當令之時),練習抱腿壓湧泉穴(腳底中間凹陷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二十分鐘,可以坐在床上或沙發上,右腿向後屈起。用鼻子深深吸氣,同時左腿往頭面方向抬起,伸出雙手,將雙手的四指併攏壓在腳底的湧泉穴上。抬起的腿一定要伸直,不能彎曲。雙手壓住湧泉時,吸進的氣要快速到達卵巢部位,並從卵巢中央向湧泉的方向衝擊。持續一分鐘再吐氣,吐氣時猛然鬆開壓著湧泉的雙手,想像卵巢囊腫從湧泉猛然彈出。練完左腿,再練右腿。如此反覆練習二十分鐘為宜。年紀比較大,平衡性較差,或者初次練習的女性,可以躺在床上。一條腿伸直放於床上,緩緩抬起另一條腿,伸出雙手,四指合抱按壓在湧泉穴上,這樣就非常安全了。有人會問,這是什麼歪道?一個囊腫可以用按摩湧泉穴治好?中醫認為,卵巢囊腫五行屬水。湧泉是腎經的井木穴,五行屬木,為腎經之子穴。母親(腎)有難了,兒子(湧泉)肯定要來救助。因此,《黃帝內經‧本輸》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練習抱腿按壓湧泉穴,湧泉的衝擊、繃腿、收腿的互換動作,能按摩腎經,把腎裡的卵巢囊腫塊化散開來,然後從經脈排出去,所以,湧泉穴絕對是不二之選。這位女患者,按照了我告訴她按摩湧泉穴的方法,每天下班回家後堅持按摩,一個月之後,她下腹部雞蛋大小的腫塊已經明顯變小了,和蒜瓣一般。我又讓她繼續按摩,又過了半個月左右,她告訴我,下腹部的腫塊完全消失了,而且還去醫院進行檢查,發現卵巢囊腫的情況也得到有效改善,卵巢基本上恢復了健康。其實,我們身上還有很多類似湧泉穴這樣以一敵百的穴位。例如八鏀穴(邊按:注音ㄌㄨˇ),八鏀位於鷑椎,又稱上鏀、次鏀、中鏀和下鏀,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鷑後孔中,合稱「八穴」。八鏀這個區域,正是盆腔所在之處,鄰近胞宮(子宮、卵巢、附件的統稱)。這個區域的皮肉應該是很鬆軟,能捏起來的。如果不鬆軟,說明經絡肌膚之間有粘連,這種粘連正是體內,尤其是胞宮有問題的外在表現。而婦科的一切疾病,都與胞宮緊密相連。搓八鏀,可以調治女性的月經不調、月經過多或過少、閉經、白帶異常、子宮病、卵巢病、盆腔病、附件炎、泌尿系統疾病、腎系統疾病、乳腺病,而且操作方法簡單,沒有任何副作用。早在《黃帝內經‧骨空論》中就有明確記載八鏀調治婦科疾病的功效:「腰痛不可以轉搖,急引陰卵,刺八鏀與痛上,八鏀在腰尻分間」。這裡的腰痛包括了腎部疾病,因為腰為腎之府。「陰卵」在女人指的就是盆腔、子宮、卵巢、陰部、泌尿系統。另外,八鏀五行屬水,擅長調節全身的水液,疏通氣血。因此,每天晚上看電視、聽音樂,或臨睡前都可以搓八鏀,可以自己搓,但最好是請人幫忙,這樣能調和陰陽,協調臟腑,通經活絡的效果更好。以一敵百的穴位除了八鏀穴,還有前面說過的三陰交、三焦經穴,對婦科都有幫助。婦科疾病中的盆腔炎是一種複雜的病,它從來都不是單獨出現,而且反覆發作的機率非常大。但盆腔炎可以不吃藥,也可以不打針,只要天天堅持「髖部按摩」,持續幾個月就可以治癒。髖部按摩法很簡單,雙手叉腰,雙腳呈外八字站立,儘量踮起腳尖,然後後腳跟自由落下,讓腰髖部重重地顫兩下。腰髖部在身體的中間,是氣血上下通行的必經之處。若一天總是坐著,腰髖部一整天基本處於靜止狀態,氣血很容易阻塞不通,為濕熱、寒邪提供了容身之所。每天多進行髖部按摩,那麼這一區域,特別是任沖二脈的氣血就會流通起來,也就能治癒盆腔炎等婦科疾病。總之,人之所以會生病,主要是氣血不通。上面不通,堵在乳房,乳房就會出問題;下面不通,堵在髖部,婦科就會出問題。書籍介紹書名:養生從養氣血開始:女生的排寒祛溼暖身書作者:趙蓉出版社:世茂出版日期:2020/04/01作者簡介/趙蓉 中西醫師《中華中西醫結合》雜誌常務編委,美國抗衰老醫學會(A4M)會員,中國醫師協會美容抗衰老分會會員。現任重慶藝星醫療美容醫院院長、副主任醫師。延伸閱讀: 講好1人1棟房,媽媽過世哥哥就不認帳...遺產面前,「明明說好的」有多脆弱?
-
2021-06-18 養生.聰明飲食
豌豆除腰痛、綠豆解暑熱...夏天必吃這5豆!補腎健胃又解身體的濕
豆類,補益脾胃的大咖夏天的天氣往往比較潮濕,容易誘發脾胃病,這個時候可以多吃一些豆類食物,因為豆類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這些豆類食物包括黃豆、綠豆、白扁豆、四季豆、紅豆、蠶豆、荷蘭豆、豌豆、綠豆、黑豆等,這些豆與白米一起熬粥有非常好的健脾作用。從中醫角度來看,豆類食物具有化濕補脾的共性,非常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但是,根據不同種類,食療作用也有一定的差異。.黃豆豆類食物中,黃豆可以說是一個主角。中醫認為,黃豆性味甘平,歸脾經和胃經,具有清熱利尿和解毒的功效,對於胃中積熱、厭惡油膩都有非常好的療效。與此同時,黃豆是素食主義者的蛋白質主要來源。平時可以多喝一些豆漿、吃點豆類食物,這樣不僅可以滋養脾胃,對女性朋友尤其具有美容養顏的作用。黃豆製成豆漿之後更有利於脾胃的消化和運輸,能夠有效排解脾胃當中的脹氣、解熱潤肺。除此之外,用適量的黃豆與牛肉一起燉煮至熟爛後食用,能夠補脾壯骨,是兒童「轉骨」的好食物,更是全家日常保健的優質菜肴。.扁豆扁豆性味甘平,歸脾經和胃經,具有健脾、和中、益氣、化濕、消暑的功效。對於因為脾胃虛弱而導致的食欲不振、腹瀉、嘔吐、女性白帶多等症狀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糖尿病患者由於脾胃虛弱,經常會感覺到口乾舌燥,平時最好多吃一些扁豆。可以將白扁豆十五克,白米三十克,山藥三十克一起煮粥,等粥快熟的時候加入適量的紅糖攪勻即可食用。具有補益脾胃、調中固腸的功效,非常適用於脾胃氣虛引起的便溏,以及消瘦的人食用。女性朋友可以將扁豆炒熟研成末,每次六到十二克,用糯米酒或溫水送服,能夠緩解白帶多的症狀。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扁豆一定要燒熟煮透,否則會食物中毒,在日常生活中最好經常吃燜、燉扁豆。.豇豆豇豆,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長豆角。中醫認為,豇豆性平,味甘、鹹,歸脾經和胃經,具有理中益氣、補腎健胃、養顏調身的功效,能夠治嘔吐、痢疾、尿頻等症。《滇南本草》中記載:豇豆「治脾土虛弱,開胃健脾」。李時珍也曾稱讚它有「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營衛,生精髓」的功效。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大便乾結的人最好慎食豇豆。.綠豆綠豆性味甘寒,歸心經和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止渴解煩、明目降壓、利咽潤膚、消脂保肝的功效,能夠用於防治暑熱煩渴、瘡瘍腫毒、腸胃炎、咽喉炎、腎炎水腫等病。當然,不是什麼體質的人都可以吃綠豆,綠豆吃多了,有的時候反而會造成脾胃損傷,因此要適可而止。每當天氣太熱,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沒胃口、噁心欲嘔,這個時候喝一些綠豆湯會有所改善。但是需要注意,綠豆湯不宜喝太涼的,因為綠豆本身性寒涼,若再飲冰的綠豆湯,會更加影響脾胃功能,容易造成脾胃失衡、腹瀉。所以脾胃虛寒者千萬不宜多吃。.豌豆豌豆性味甘平,歸脾胃二經,經常食用能夠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利小便,非常適用於氣滯、打嗝、胸悶不適、腰痛等症狀。用豌豆熬成粥,適於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食少、腹脹等症狀。書籍介紹書名:養好脾胃不生病:從運動、飲食、穴道入手,直接又簡單的健運脾胃養命法作者:王淼出版社:世茂出版日期:2020/09/30作者簡介/王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專業。曾先後跟原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佘繼林主任醫師,及老中醫王煥祿主任醫師學習,對中醫保健養生有豐富的經驗。著有《防癌怎麼吃,抗癌怎麼養》《很簡單實用的經絡調理方法》《五行無色潤五臟》《中華傳世老偏方治病一本通》《醫生不外傳的養腎秘籍》《祛除濕熱,一身輕鬆》《脊椎好,病就少:正脊知識、自我檢測、改善NG姿勢,終結腰酸背痛自救書》(世茂出版)《養肝就是養壽》等作品。延伸閱讀: 陷人生低潮、至親過世...曾寶儀花了十年才懂的人生醒悟:「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
2021-06-18 新聞.元氣新聞
注意!陰道滴蟲感染藥傳變色 食藥署緊急回收9萬顆
治療女性陰道滴蟲感染藥物,傳出顏色異常緊急回收。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布最新藥品回收訊息,由福元化學製藥製造「"福元" 得利根糖衣錠 TRICON S.C. TABLETS "F.Y."」,醫療院所開封後發現顏色異常,研判是製造過程瑕疵,食藥署要求廠商於7月9日前回收9萬顆。食藥署公告,「"福元" 得利根糖衣錠」藥品主成份為METRONIDAZOLE,主要用於治療陰道滴蟲感染所引起之陰道炎、白帶、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膿腫及對METRONIDAZOLE具有感受性之厭氧菌所引起之嚴重感染。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有醫院開封後,發現成品顏色異常、外觀不平衡,推測製造藥錠糖衣製程有問題,不影響藥品。該藥品市佔率1%,目前僅1家醫療院所使用,此次回收約9萬顆,民眾若有此批號藥品,可返回醫院診所換藥,該藥品回收後民眾不會受影響,仍有其他藥品可使用。食藥署已要求廠商應於7月9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應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也提醒民眾對用藥有疑慮,應儘速回診與醫師討論,處方其他適當藥品。各醫療院所、藥商、藥局配合辦理回收作業,立即停止調劑、供應。
-
2021-05-11 醫療.婦產科
月經走了又來正常嗎?排卵期出血觀察2重點
黃千毓表示,以中醫觀點來看,中醫的古籍中將排卵期稱為氤氳期,若有臟腑氣血失調,導致虛熱瘀的體況,使得衝任脈損傷令經血失去制約,造成經間期出血。為何月經結束以後,隔了一兩周後,竟有少量經血及咖啡色分泌物,究竟是怎麼了?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黃千毓表示,排卵性出血發生在兩次月經中間,大多對身體沒有傷害,如果偶爾發生通常不需治療,但有計畫生育的女性應該要多加留意異常出血的情況,提醒有排卵期出血的女性,回顧生活的作息是否太忙碌,強調調整生活習慣更是關鍵。排卵期出血 咖啡色分泌物黃千毓指出,排卵期出血發生在兩次月經中間,通常在月經週期的第12-16天,大部份會以少量出血、淡淡的咖啡色分泌物,或是白帶中夾帶血絲來表現,出血時間可能持續數小時至數天,基本上不超過三天。排卵期出血又稱為經間期出血,這是常見的排卵期症狀,通常無需特別治療,但若是出血量過多、伴隨嚴重腹痛時,此時需要就醫檢查。排卵出血原因 臟腑氣血失調 黃千毓表示,以中醫觀點來看,中醫的古籍中將排卵期稱為氤氳期,若有臟腑氣血失調,導致虛熱瘀的體況,使得衝任脈損傷令經血失去制約,造成經間期出血。以西醫觀點來看,正常經期結束後雌激素會增加,當卵巢慢慢成熟排出卵子後,雌激素會下降,黃體素會升高,以維持子宮內膜的穩定直到黃體退化。然而,正因排卵時會出現雌激素減弱的狀況,若此時黃體素分泌量不足以支撐內膜厚度,就可能造成子宮內膜一點點剝落,故會出現少量出血的情況。偶爾不用太擔心 頻繁出血需注意 黃千毓說,排卵期出血大多對身體沒有傷害,如果是偶爾發生通常不需要治療,但若是有計畫生育的女性,出血量多很可能會干擾到受孕,此時建議積極治療。此外,許多民眾會將排卵性出血與陰道出血混淆,醫師說,陰道出血可能的原因更多,初步可由女性的年齡層開始排除,像是更年期已停經卻又出血會需要先排除腫瘤的可能、而剛進入青春期的女孩,所以起初一段時間月經週期不太穩定,是因為卵巢功能發育未完全的關係、育齡女性則是會先懷疑排卵性出血。假如有陰道頻繁出血或疼痛問題,又不知道處於何種狀況,請尋求醫師幫忙。黃千毓提醒,排卵期出血的女性,很可能要回顧一下,生活的作息是否太忙碌、睡不好、嗜吃重口味、炸辣冷飲等,如果有觀察到生活有相關現象需要調整,平日應養成運動習慣,活絡氣血,心情愉悅,調整生活習慣更是改善體質、迎向人生健康的重要關鍵。
-
2021-04-03 性愛.性愛後遺症
性交出血正常嗎?專家分析6大可能原因,熟女更應當心婦科疾病
有些女性在性生活時或在性生活後會出現少量的陰道出血。這種出血通常是淡粉色或者鮮紅色的,有時表現為白帶中夾雜著血絲,個別人會持續數日後才乾淨,或者反復出現。性生活出血是許多女性羞於啟齒的困擾,還會令人惶恐不安,擔心出現嚴重疾病。現在就來列一列性生活出血的常見原因。性交出血6個可能原因1.性交不當:粗暴性交行為,頻繁的性生活,都會導致女性內、外生殖器損傷而出血。這類出血常伴有陰部疼痛,嚴重者傷口可長達幾釐米甚至穿透腹膜到達腹腔,同時因出血量的不同有時為淡紅色,有時為鮮紅色。一旦性生活中或者之後出血,尤其是出血量多、無法止血時,千萬不要心存僥倖當作月經血去護理,應立即去醫院檢查損傷情況,採取恰當的治療措施。如陰道內填塞紗布止血或者縫合止血。一般男性是性行為的主動方,要注意性交過程不可過於激烈,要在身體承受範圍內享受魚水之歡。2.子宮頸癌:性生活時接觸性出血常常是子宮頸癌變的早期表現。子宮頸分佈有豐富的小血管,受到癌細胞的浸潤後會導致周圍組織變脆、毛細血管增生,有的人可出現菜花樣贅生物或者組織壞死脫落而導致出血。在性交的過程中,宮頸更容易受到損傷而出血。發現不明原因的性生活出血後,尤其是35歲以上的女性,應儘早到婦科門診行TCT(薄層液基製片細胞學檢測)和HPV(人乳頭瘤病毒檢測)檢查,必要時還需要進行陰道鏡下取病理活檢,確定病變類型,及時治療。人乳頭瘤病毒(HPV)是一種DNA病毒,目前已分離出130多種,不同型別的病毒侵犯的部位不同,會有多種臨床表現。如低危型HPV感染可造成尋常疣、趾疣、扁平疣、生殖器疣等,高危型的HPV持續感染可導致宮頸癌。據文獻報導99%的宮頸癌患者檢測出高危型HPV陽性,但HPV陽性並一定都會患宮頸癌。TCT檢查是宮頸癌的“哨兵”,對宮頸癌細胞的檢出率為100%,同時還能發現部分癌前病變及微生物感染。TCT和HPV聯合檢查更有利於早期發現宮頸病變,減少漏診。3.宮頸糜爛:八成以上女性會在婚後患有此“病”。這裡要說明一下,宮頸糜爛不是一種病,現在這個稱呼已被“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所取代,且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變化。它與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發生毫無關係。子宮頸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並受到炎症長期刺激,導致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細胞外移,使宮頸外口看上去紅腫,像是糜爛的樣子,或者宮頸外口的上皮細胞剝落,形成糜爛面。性交時由於男方龜頭的摩擦容易損傷造成出血。這類出血量比較少,可能僅表現為擦血或帶下裡夾有血絲。可通過婦科檢查確診,採用陰道上藥、物理治療或者手術治療。4.子宮頸息肉:在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下,子宮頸口會出現單個或多個帶蒂的小肉芽組織,這就是宮頸息肉。宮頸息肉質地較脆,在與陰莖摩擦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擠壓出血,一般出血量較少,可行手術切除治療。5.生殖器官炎症:當有陰道炎時,陰道黏膜會充血水腫,在性交時容易損傷陰道黏膜而出血。女性的尿道和陰道相距很近,患有尿道炎的女性也容易在性交時受到擠壓損傷而出血。此外,女性患外陰炎、子宮內膜炎或者宮內節育環放置不當均可導致性交出血。避免生殖器官炎症的發生,就要注意個人衛生,尤其在性生活前後要做好清潔工作。如出現陰道分泌物有異味、顏色質地有變化,或者外陰瘙癢、陰道灼熱不適等症狀時要及時就醫。這裡需要提醒的是,若在陰道分泌物檢查中發現滴蟲,或者陰道炎反復發作者,需要性伴侶同時接受治療,並且在炎症未治癒前不要有性行為。6.子宮內膜異位:這類疾病是育齡期女性的常見病、多發病,常伴有痛經。它是由於具有活性的子宮內膜細胞,轉移種植到了宮腔以外的地方。有的子宮內膜異位到了子宮頸上,呈現出藍紫色結節狀,會出現性交疼痛伴有出血,一般出血量少,在婦科檢查後可進一步確診。性交出血會影響性生活的品質,也會由此暴露出女性身體尤其是婦科方面的隱患。因此如果在性生活中出現了出血的症狀,尤其是35歲以上的女性,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婦科做相應的檢查,明確病因,大多數情況是可以治癒的。不要擅自止血而不去醫院檢查,等到病情嚴重了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