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5 醫聲.癌症防治
搜尋
癌症新藥
共找到
130
筆 文章
-
-
2024-12-03 焦點.元氣新聞
AI新藥開發/外泌體抗癌重大突破 中國醫大附醫與聖安生醫研發「靶向性外泌體」 突破腦血屏障 治癌具雙重優勢
外泌體被認為有濳力成為台灣生技產業的另一座護國神山,但目前仍在研發階段,僅開放用於醫美,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與聖安生醫產學合作,研發可用於抗癌的「靶向性外泌體」,透過此載體可突破腦血屏障、腫瘤微環境障礙,而靶頭又能與癌細胞免疫檢查點結合,若研發成功,用於治療癌症將具有雙重優勢。聖安生醫副總何慧君表示,坊間許多生技公司將外泌體運用醫美、養生、調理身體功能,但與新藥研發相較,兩者在技術、法規上的層次截然不同,如能運用於癌藥遞送載體,有機會提升現有癌藥的療效及安全性,造福更多癌友。聖安生醫研發出「SOB100 HLA-G靶向性外泌體」,HLA-G是專一表現在胎盤的抗原,具有保護胎兒不被母體免疫細胞攻擊的特性,HLA-G也大量表現在癌細胞上,SOB100是帶有辨識HLA-G的奈米級抗體(VHH) ,對HLA-G具有靶向性及高度專一性。此外,研究團隊在外泌體內另添加了抗癌藥物,讓此外泌體跳脫醫美、養生等現有領域,成為抗癌藥物新希望。何慧君指出,研究團隊透過母細胞基因改植,研發出奈米級抗體,在外泌體表面產生針對癌細胞的抗原,而這是一般組織所沒有的抗原,比如HLA-G,這也是「靶向性外泌體」,具有特高的專一性,可以精準地打中癌細胞,直接命中免疫檢查點,有機會運用於乳癌、肺癌、腦癌、胰臟癌、大腸直腸癌等腫瘤治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周德陽表示,這個靶向HLA-G的外泌體,臨床研究證實,精準靶向治療不會造成腦毒性、腎毒性或是心臟毒性,可說是精準醫療最佳範例。再者,大部分藥物均可比照辦理,毒性較強的藥物放進此載體,均可精準送至某個目標,劑量變少,副作用隨之降低。何慧君說,「SOB100 HLA-G靶向性外泌體」可視為抗癌藥物的載體,因為幾乎所有腫瘤都會大量表現HLA-G,而外泌體因具有穿越腦血屏障的能力,除了腦癌,對於乳癌、肺癌等容易轉移至腦部的癌症來說,也深具研發潛力。周德陽表示,問世多年的微脂體也具有靶向治療特色,相較之下,缺點不少,例如容易產生抗體,部分患者用藥後,可能出現過敏反應、肝毒性。周德陽強調,外泌體為人體細胞產物,比較不會引發排斥、過敏反應,且降低抗癌藥物副作用,讓更多癌友得以接受完整治療,提高療效。這一兩年來,聖安生醫進一步研發「奈米三特異性抗體抗癌藥物(SOA101)」,以AI運算進行結構設計的抗體藥物,何慧君以「左三、右三」來描述此新藥精準能力,除了一處T細胞,還有兩處癌細胞免疫檢查點,左右開弓,一次抓到三個靶心,初步研究發現,對於乳癌、肺癌、頭頸癌、大腸癌、卵巢癌等實體腫瘤,具有不錯治療效果。更將SOA101上其中一個HLA-G抗體應用在外泌體的改質上,成為靶向性外泌體。何慧君說,「靶向性外泌體」既是可以裝填任何抗癌藥物的載體,而外層具有奈米特異性抗體等特性,擁有良好的穿透性,細胞研究發現,利用此特性,可使用更少化療藥物、標靶藥物、免疫療法,降低毒性,在有效性及安全性之間取得最佳的平衡點。周德陽表示,小紅莓(艾黴素、Doxorubicin)雖是傳統化療藥物,早已過了專利期,但抗癌效果不錯,缺點在於心臟毒性較高,不少癌友因此心臟心肌受損,或感覺神經異常,因副作用偏高,以致不少癌友聞之色變,明明是很好的抗癌藥物,卻無法使用。研究證實,利用「靶向性外泌體」載體,裝載Doxorubicin,可能使乳癌患者接受傳統化療藥物「小紅莓」治療時,只需原本的四分之一劑量,大幅降低此藥物對於心臟及神經等毒性,減少副作用。周德陽說,「只需要一點點就可以達到更好的療效,這就是外泌體厲害的地方。」何慧君指出,以此載體裝入核酸藥物,可有機會降低現有抗癌藥物的復發機率,甚至賦予抗癌藥物新生命,提高治療效果。目前相關癌症新藥試驗正在送審中,預計明年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等醫學中心進行一期、二期臨床試驗。延伸閱讀殺癌新技術 新CAR-T動物試驗上國際期刊 這三癌治療現曙光腦神經退化治療有解?「外泌體」可望瞄準病灶「神救援」
-
2024-11-29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權促會/蔡輔仁:病患對人類進化有貢獻,罕病專款不應挪出健保
「政府對罕病的照顧其實是不錯的,從立法到推動新生兒篩檢都是國際優等生,罕病雖是小眾,但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我們因為罕病患才能更了解基因的變化,他們對社會的貢獻極大,從預防到治療都應獲得法規保護,罕病預算沒道理要挪出健保。」罕病基金會董事長、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蔡輔仁持平地說。蔡輔仁指出,政府要照顧全民,很多疾病的人數也比罕見疾病多,罕病沒有要獨佔資源,這幾年各種疾病的新藥紛紛進入健保體制,但大家繳的健保費並沒有增加多少,捉襟見肘下,資源就互相排擠。罕藥改善疾病還是生物指標?仍須更多研究蔡輔仁表示,醫病都很感謝政府對於罕病的照顧,但罕見疾病有「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保障,任何的決定都可以理性討論,包括近年也在討論藥物的退場機制,無非希望用科學數據來看罕病的治療是真的發揮效果,還是只改善生物指標而已。把錢用在刀口上就須要科學數據的累積,長年鑽研罕見疾病領域的蔡輔仁說,法規幫患者開了藥物綠色通道,在預防端上也進行全國性的新生兒篩檢,但科技帶來的醫學進步,也改變科學界對罕病的看法;以往是因病找因,現在是利用篩檢先找出原因再來確診疾病,醫界了解疾病本身的歷程,但對於健康帶因者的疾病發展並不夠了解,有時只是生物指標的變化,終身不發病,但接受治療後,到底是改善了疾病還是改善了生物指標,須要投入更多的資源研究。「只要科學證據愈來愈清楚,不必要的醫療浪費就能愈來愈少。」蔡輔仁認為,這是政府須要再加強投入研究的部份,同時也須要建立本土資料庫,尤其是具台灣特色的罕病,自己的罕病自己救,才有開發新藥的機會。罕病患承擔生命傳承的隨機風險 蔡輔仁認為,研究罕見疾病雖然是孤單的路但不會永遠是孤獨者,因為你正在做的事大家都看在眼裡,最後會反饋回來,當你幫一名跑遍全台灣或跨國的患者確立診斷,會發現所有的努力都得到回報,也獲得滿滿的成就感。「罕見疾病在社會上的存在是偉大的,患者沒有犯法做壞事,生病只是機率的問題,只是今天不是發生在你身上,而是發生在別人身上,基因缺陷造成的疾病,幫助人類找到基因有可能的變異點,幫助人類進化的一小步,大家應該一起幫忙他們。」蔡輔仁衷心期盼大家能多了解罕見疾病。
-
2024-11-29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權促會/陳柏同:照顧罕病是基本的人權
立法院厚生會於今(28)日成立罕見疾病權益促進委員會,立法院厚生會執行長陳柏同指出,目前等待納入健保給付的罕藥共有20種,其中有12類疾病患者更是在等待唯一的用藥。罕見疾病患者與家庭等待藥物的艱辛、生活照顧的不易。盼將從罕病種類的認定、藥物給付的範圍、藥物給付的速度,關懷病友的權利,並與國際並駕齊驅。立法院厚生會是立法院歷史最悠久,參與立委人數最多,並且以民生議題為問政核心的跨黨派問政次團。1990年由秀傳體系黃明和總裁創立,賴清德總統、盧秀燕市長、蔣萬安市長等在立法委員任內也都擔任過厚生會會長。成立罕病權促會 定期、有系統關心罕病陳柏同指出,1995年開辦全民健康保險,2000 年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三讀立法,一路走來,逐步為罕見疾病患者與家庭撐起照顧的大傘。然而在2012年二代健保上路後,罕見疾病新藥收載數量明顯減少、給付時程卻拉長。在厚生會下成立罕見疾病權益促進委員會,將定期且有系統的關心罕病權益。 罕病病友雖然人數不多,但基於人權的立場上社會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與協助。 厚生會希望能促進對話,集思廣益,讓罕病病友的權益在台灣也能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並駕齊驅。陳柏同指出,罕見疾病發生是基因異常的結果,也是人類演化必然會發生在少數人身上的病變。 每一個國家都會有少部分的人需要承擔人類演化過程的不完美。 也因此多數國家把照顧罕見疾病當作基本人權的議題在面對。厚生會推動法案倡議 提升國人生活品質厚生會曾經協助推動很多法案的提案與倡議,全民健康保險法,厚生會版本比行政院版本更早提出,因而加速了立法的時程。近年來很多重要的議題如廣設AED、民眾急救賦能訓練、吞嚥賦能鼻胃管移除、失智症倡議、癌症新藥基金設立、擴大癌症篩檢等等,厚生會結集產、官、學及相關利害關係人共同商議如何使政策更完善,讓更多的民眾可以因為好的政策而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此外立法院厚生會每年舉辦醫療奉獻獎,鼓勵恪守在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地區奉獻的醫事人員。這個獎項不只在醫界,一般社會大眾也給予高度的肯定,因為這個獎項彰顯了醫療最崇高的精神就是不求名利的奉獻與服務。
-
2024-11-12 癌症.肺癌
健保擴大給付肺癌第三代標靶 提升晚期病人存活率
「為什麼是我?」42歲的小寧與丈夫是頂客族,婚後幾乎不下廚,也不抽菸,沒有喝酒或熬夜的習慣,一次嘴角莫名抽搐、無法正常控制口水,就醫檢查竟發現第四期肺癌合併腦轉移,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治療,幾周後腫瘤縮小,幾乎無副作用,治療後的生活與過往無異。肺癌是「發生人數最多、晚期確診比例最高、死亡率最高」的三冠癌王,據統計,台灣肺腺癌病患約55%帶有EGFR基因突變。今年10月1日起,健保給付擴大到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涵蓋第3B、3C及第4期肺腺癌患者,並不限腦轉移病患。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此擴大給付政策,近9成晚期肺癌EGFR基因突變患者可受惠,預計每年約4000名新增患者有更好的治療選擇。石崇良說,過去只有一成患者可獲得給付,此次肺癌第三代標靶給付擴增的政策改革,被視為台灣癌症治療接軌國際的重要一步,期望達成「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目標。未來將持續在健保財務可負擔下,將新藥或新科技納入給付,明年已編列公務預算50億元,用於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石崇良強調,每年約18000人新診斷肺癌,但有超過五成患者已是第三、四期。肺癌晚期藥物給付的費用不便宜,但是適用的病人數多,擴大健保給付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單年最高總藥費支出超過90億元,是健保史上給付單一藥品年度費用最高的藥品。但是第三代標靶是各大國際治療指引建議的晚期一線治療首選,台灣一定要跟上國際腳步。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表示,晚期肺癌患者如果能第一線就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可有效預防腦轉移、延長存活期,包括保有較好的認知功能、提升生活品質。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表示,第四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僅一成,肺癌第三代標靶給付擴增,有望提升晚期病人的存活率至二成以上,並大幅減輕經濟負擔,平均每位病友每年節省約 115萬元藥費。另外,肺癌標靶藥物比起傳統的化療藥物副作用小,病人接受度較高,無法接受化學治療的高齡族群,可經由標靶藥得到更多的治療效益。肺癌防治除了「早期篩檢、早期用藥」,更要從篩檢做起,國健署自111年7月1日起,將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納入我國第五癌篩檢。明年公費篩檢再放寬,下修為45至74歲男性或40至74歲女性、吸菸史下修為20包/年以上,若預算核定順利,最快明年元旦上路。預計受惠人數將從現行每年60萬人提高至100萬人。
-
2024-10-28 名人.張金堅
三箭齊發 才能降低癌症死亡率
降低癌症死亡率有三「箭」,分別是「擴增癌篩」、「早期痊癒」、「晚期延壽」,三者並進。歐美近年整體癌症死亡率穩定下降,台灣癌症死亡率及發生率仍居高不下,比鄰近韓、日更高,且國人整體平均餘命也比韓、日短。賴總統就任提出「健康台灣」願景,表示將「強化癌症篩檢」、「聚焦基因檢測及精準醫療」、「成立癌症新藥基金」,承諾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雖有難度,但我們樂見其成。明年擴大癌症篩檢政府已積極規畫與推動,國健署正式公布從明年元月起,增列40億元擴大乳癌、大腸直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乃至肺癌的篩檢年限及適用範圍。以乳癌為例,下修降至40歲,上修至74歲,必可篩出更多早期乳癌患者,相信其他癌症亦有同樣成效,算是篩檢政策重大進展。健保署也積極推動「癌症新藥基金」,預定從民國114年起,以公務預算挹注50億元用於全民健保基金,擬定用於「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案」,並逐年增加達到百億元。確實近兩年來,健保署已將更多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目前除了晚期癌症新藥快速納入給付,早期癌症亦加速納入,但到目前為止,仍有67%給付條件不符國際標準治療指引,另還有三大缺陷,包括「限縮療程」、「限縮適用對象」及「不得替換或併用」,乳癌有8項新藥,就有5項被限縮用藥資格,其他癌症新藥亦有同樣情形。從事乳癌診治多年,近20年來癌症醫療進步快速。台灣已是開發的先進國家,在2000至2019年,對健康的投資占GDP比重及年成長率,比「OECD(世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的平均值1.55%仍低,只占1.09%,南韓年成長3.96%,日本年成長2.26%,皆高於我國。及早引進癌症新藥目前台灣健康支出只占GDP 6.2%,為美國的三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基於「健康人權」的普世價值,政府投入健康的預算應大幅度增加,癌症新藥基金上限100億元,其實上達千億元亦不為過。過去癌症新藥引進都從晚期癌症先核給,但晚期癌症只能延長生命,早期癌症新藥的核可使用才有完全痊癒的機會。過去的癌症篩檢年限及適用範圍也有很多限制,但期待癌症死亡率降低,應多管齊下方能落實。「擴大癌篩範圍,揪出早期癌症」、「早期癌症治療要完整,癌症新藥及早引進,增加痊癒機會」、「晚期癌症永不放棄,積極治療,亦可延命而且可以提高生活品質」,如此三箭並行,才能真正降低死亡率,達到增加活存率的目標。誠摯希望在賴總統呼籲「健康台灣」的願景下,相關單位積極整合、規畫並執行癌症防治各項計畫。另外,提升民眾健康識能(health literacy),亦是防治工作重要一環,政府要勇於承擔,如此才能讓台灣的癌友在身心靈得到優質照顧,不僅能夠活命,更要活出尊嚴與精彩。
-
2024-10-01 癌症.肺癌
有藥延命無力負擔 肺癌中的罕病奪命
50多歲李先生於確診肺癌後接受「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得知自己屬於EGFR突變基因中的「exon 20」變異,人數極少,雖有相對應特異性抗體標靶藥物,但因藥費昂貴,且需自費,他無力支付醫療費用,只能接受傳統化療,僅一年多,就撒手人寰。台灣每年新增近1萬7000名肺癌患者,肺癌種類眾多,以EGFR突變基因中的exon 20變異為例,在接受NGS基因檢測後,約近1成屬於此變異型別,人數僅約數百人,常被喻為「肺癌中的罕病」。李先生為exon 20變異的肺癌患者,確診罹癌時,為了找出是否有相對應的抗癌藥物,接受NGS基因檢測,從精準治療角度來看,他算是幸運癌友,目前已有可有效延長存活期的抗體標靶藥物。但因藥費昂貴,他無力籌措龐大金額,只能依照現有健保給付用藥,未能於第一時間使用到「更適合」的藥物,幾個月後不幸病故。林口長庚肺腫瘤科主任暨肺癌團隊召集人柯皓文表示,政府給付肺癌用藥金額之多,已是所有癌症之冠,例如,今年10月起擴大給付肺癌晚期第3代標靶藥物,1年約4000人受惠,每人每年可省115萬元藥費,健保藥費支出80億。但醫界仍希望健保持續適度地給付新藥,減少這類悲劇一再發生。柯皓文表示,健保財務有限,在癌症新藥給付上,確實很難一步到位,與先進國家同步給付,但盼望未來能夠適度給付新藥,讓少數特定基因變異的癌友也能有活下去的機會。
-
2024-09-16 名人.精華區
百億仍無法解決?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揭癌症新藥基金的困境
我錯了!而且錯得有點離譜,簡單地說,少了一個零。去年我出了那本健保的書,其中對於許多癌症新藥要被「限縮給付範圍」以專章分析,並以肺癌標靶治療「泰格莎」為例,說健保財源不足,所以限縮給付,只給已經腦轉移的病人才能使用,這個「用生命」來省錢的做法。寫書過程中,我提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構想。定稿前我請台大癌醫醫院院長楊志新給我意見,結果他說,光泰格莎一個藥,未來可能就要一百億!所以我在複印前一刻,把百億改成「幾百億」,當時,我雖然也問了其他藥界與病友團體,但沒想到缺口會高達「千億」。所以我說「錯得離譜」,因為少了一個零。除了癌症新藥之外(其實很多是上市多年療效明確的老藥,只是專利尚未過期),其他科別的新一代用藥,我們與國際間的差別愈來愈大。一位心臟科朋友說,連癌症病友的「求救聲」,政府都聽不到,其他科別更不必談了。最近南部醫界好友王宏育分享孔明河醫師的演講,題目是「心臟衰竭的治療與挑戰」,副標題是「淡淡的哀愁」。為什麼?他語重心長:「現在有這麼好的藥(指的是健安心『Entresto』),卻限制得這麼嚴苛,台灣是富裕的社會,卻無法讓民眾願意多繳一點保費…」。糖尿病新藥 難納入健保給付另一位好友,也是內科醫師告訴我,糖尿病的新一代藥物,例如福適佳和恩排醣,都可減緩糖尿病人發生慢性腎衰竭的病程,而剛上市的可申達,更是直接挑戰糖尿病的腎衰竭,因為可改善腎功能被美國FDA核准。這些療效極佳,有明確成本效益的藥物,都因健保財務困難,常常很難被納入給付,或一旦納入就限制重重。孔醫師說「淡淡的哀愁」,原因是他的父親當年走的時候就是因為心臟衰竭,那時「Entresto」尚未開發出來,今天他以一個醫師的心情發問,現在藥有了,台灣社會富裕了,為什麼大家不肯出錢?「百億癌症基金」在政府左支右絀,勉強擠出50億元後,看起來應該3年可以達成。據了解採用模式就是英國的癌症新藥基金,英國在2011年,因為許多「新藥」,尤其用美國「快速通道」核准的癌症新藥與孤兒藥,常常因藥價太高或臨床試驗療效不夠明確,通不過NICE的成本效益門檻,但這些藥在歐美其他國家,病人都可以用。財源不足 癌症患者困境無解英國政府在輿論壓力下,成立癌症新藥基金,以暫行支付解病人燃眉之急,每年預算大約新台幣百億。不過,幾年下來,年年預算超支,又被批評不具成本效益,浪費納稅人的錢。但英國政府還是必須支持,同時又加了另外一金,「創新藥物基金」來處理癌症以外的新藥,年度預算加倍,大約每年300億台幣。我們的「癌症新藥基金」會面臨什麼問題?簡單地說,如果我們的目標和英國一樣(目前看起來的確是),只為了解決「成本效益」不夠明確的新藥,那麼百億應該是夠的。只是這個百億,不論是每年或每3年達成,大家要了解這不是一次性支出,而是經常性支出。「暫時」支付期滿後,證明符合療效指標及成本效益,健保就要給付。如果我們希望用這個癌症新藥基金,補足因健保限縮給付而造成保護力逐漸侵蝕,新政府打錯算盤了。不過,我不得不說新政府的確非常努力,只是癌症病人困境還是無解,要怪誰呢?只怪我也後知後覺,因為一年半前,我也以為百億就夠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21 焦點.元氣新聞
新藥一瓶21萬,癌友:「要放棄什麼才能繼續治療?」病團盼癌藥基金快上路
新藥新科技研發快速,提升癌友存活率,但根據調查,近7成癌症病友必須自掏腰包,才能使用符合國際治療指引的用藥。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癌症負擔程度,台灣排名前20名,亟須健保制度以外的癌症新藥基金挹注,提升癌友存活率與生活品質。自費新藥一瓶21萬元 癌友苦思「要放棄什麼才能繼續治療?」一位在台灣癌症基金會服務的乳癌病友,大學時期因樂團與男友相戀,畢業後結婚步入禮堂,幸福生活卻因女方罹癌戛然而止,歷經2年不斷復發、轉移,逐漸對健保給付藥品產生抗藥性,一瓶要價21萬元的自費新藥成為最後希望,夫妻二人思考,「要放棄什麼才能繼續治療?」另一位癌友和陪伴10餘年形同家人的寵物犬同時罹病,為陪伴愛犬走向生命的盡頭,決定自費用藥續命。蔡麗娟指出,即時且適當的治療,對癌友與家屬來說相當重要,台灣癌症基金會倡議成立「癌症新藥基金」,以病人為中心理念,減輕癌症家庭負擔,不再因高額自費而失去對生命的期待;新藥突破,讓癌症治療慢性病化,提升病友存活率,但需要癌症新藥基金與健保合作,才能讓每位癌友都取得有效的治療。癌藥基金設立還差最後一哩路癌藥基金面臨財源、法源問題,距基金設立還差最後一哩路。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表示,台灣癌症基金會2019年起投入癌症新藥基金政策研究,歷經6年努力,執行2次台灣首見、逾千人以上規模癌友家庭大調查,訪談逾40名專家、舉辦議題工作坊,倡議行動才獲得跨黨派支持,成為政府健康台灣推動方針之一。台灣癌症基金會8月起在高雄市、台北市舉辦「『可不可以,不放棄?』台灣癌症新藥基金TmCDF貨櫃主題展」,張文震表示,該展覽集結基金會服務的病友故事,尤其是罹病過程中,因自費費用高昂「不得不放棄」的遺憾,藉由故事發聲,希望每位癌友、民眾享有平等的醫療權益,「盼全民一同為成立癌藥基金集氣,讓癌友不再抱憾。」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14 醫聲.癌症防治
肺癌圓桌會議/翻轉2030肺癌死亡率 衛福部啟動三箭政策
為了達成賴清德總統宣示二O三O「癌症死亡率下降三分之一」目標,衛生福利部已規劃、執行「癌症治療三箭策略,「提升早期癌症篩檢」、「聚焦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與「建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等三支箭策略,衛生福利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期待透過這些策略,可讓癌症死亡率進一步降低。在台灣癌症基金會與聯合報所主辦的「肺癌治療接軌國際,迎戰台灣國病新策略」圓桌會議中,石崇良表示,衛福部原編列二十八億預算進行早期癌篩,二O二五年,多增加四十億元,並擴大癌篩服務對象年齡,以肺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檢查為例,二O二五年,篩檢對象將放寬至每年抽菸量超過二十包,以及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有肺癌家族史族群。「東方人的肺癌和西方人不太一樣!」石崇良認為,NGS(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已納健保給付,而像台灣肺癌病患中,不少為非吸菸者,因此須建立屬於東方人的「研究生態系」,並收集、分析台灣人的肺癌基因表現形態,醫院將這些NGS報告上傳健保署指定資料庫,當資料進一步整合,未來便可作為研究、研發新藥之用。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箭在弦上,應符合健保框架下進行規劃談到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石崇良表示,該基金來源為行政院公務預算,二O二五年已編列預算50億元,現行健保署與藥廠進行藥品給付協議(Managed Entry Agreement,MEA)時,所談折扣費用均回歸健保總額,若是百億癌症新藥基金,這筆費用將持續用於基金提升癌症新藥可近性,若經兩至三年追蹤、分析用藥效益,經「醫療科技再評估」(Health Technology Re-assessment,HTR)評估核可,即可進入健保,再進行第二次MEA議價協商。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認為,雖然在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當中,MEA所協議藥價折扣費用可重新回基金,這部分值得肯定,但在健保架構下,這筆費用除了回歸健保總額,也應該要有更透明、合理、細緻的分配與協商,並讓癌友也能受惠,較符合公平、醫療平權原則。此外,與會專家也指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應有多樣化財源支持,像第三方捐贈等,癌症新藥基金才可能延續。至於「百億癌症新藥基金預計收載哪些新藥品項?」石崇良說,目前預計收載藥品包括病人有醫療急需,卻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癌症新藥,或其他經評估具治療潛力但臨床效益、財務衝擊評估不確定的癌症新藥、新適應症等,期待透過這些政策兼顧健保、醫藥產業、被保險人、病友與醫療機構等各方需求,期待制度可永續運作,並朝「健康台灣」目標前進。對此,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目前有不少癌症新藥為通過國際三期臨床試驗,且國外都已核准上市,且用藥方式與國際醫療指引接軌,但台灣沒有納入健保給付,這些藥品需納入整體給付考量,讓癌友有機會使用到這些藥品,才是真正符合所需。
-
2024-08-14 醫聲.癌症防治
肺癌圓桌會議/晚期肺癌治療缺口共同找解方 健保署:明年五十億暫時性支性可彈性討論
賴清德總統宣示二0三0年要降低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肺癌是十大癌症死因之首,約半數患者發現時已屬晚期,「如何減少晚期肺癌的死亡率成」了重中之重,醫界指出,由於目前健保給付未能接軌國際,病人自費情形大幅增加,造成臨床上用藥困境,專家們也希望與政府攜手找出肺癌治療接軌國際,且更積極策略解方。晚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僅一成,日前台灣癌症基金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肺癌治療接軌國際,迎戰台彎國病新策略」圓桌會議,與會專家提出多方建議,期待醫界、病團與官方共同努力,依醫療平權精神,達成總統宣示目標。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指出,要降低癌症死亡率必須得先降低晚期患者的死亡,這與早期患者的長期存活概念是不同,以死亡人數最多的肺癌為例,目前一年約一萬多人辭世,第四期患者又佔了一半以上,若要減少三分之一,須挽救三千人生命,因此補足晚期治療缺口是第一重要任務。談到晚期肺癌治療缺口,新竹臺大分院院長余忠仁指出,以人數佔比最多的EGFR基因突變為例,標準治療是第一線就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相較於過去傳統化療時代,病患平均存活期可從八到十個月延長至三年半到四年,但目前健保給付只有十分之一的病人可用藥;至於沒有驅動基因者要用免疫藥物,給付上也有條件限制,若無法獲得給付病人就得自費。新藥使用階級化隱憂與會者分享一名律師在疫情期間罹患肺腺癌,且帶有EGFR突變基因、已腦轉移,雖然國際治療指引建議,晚期肺癌、帶EGFR基因突變患者應以第三代標靶藥物為一線用藥,但當時台灣仍未給付,由於患者沒錢可自費用藥,採取其他治療方式後不久即過世,賴俊良也提到自己曾自掏腰包,幫職場同僚付自費藥物經驗。站在第一線面對病人,臨床醫師還是希望政府可以有更積極的作為,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直言,讓帶有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可及時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是非常急迫的問題,當病人沒有接受國際標準治療,不僅無法參與後續新的臨床試驗、失去使用新藥機會,未來新藥適應症皆要銜接標準療法,病人過去未接受標準治療,等於從適應症就被排除在外,勢必影響病人往後使用新藥權益。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指出,台灣肺癌病人的五年存活率皆低於日韓,依該基金會調查,六成五的患者有自費醫療經驗,當越來越多病人自費用藥,而經濟能力較差病人無力負擔自費藥物,治療權益就會受影響,並帶來醫療平權階級化隱憂。此外,若第一線治療沒有接軌國際,也影響醫師臨床用藥經驗,且無法累積更多本土真實世界數據,這樣的結果,恐造成研究報告無法投稿至國際期刊,不僅削弱醫界研究量能,對台灣整體生醫產業競爭力、新藥使用經驗傳承等都將帶來巨大衝擊。余忠仁也提醒,除了當下最迫切的晚期治療缺口需要補足,目前也觀察到,許多先進國家的給付趨勢已提前至第三期,這群患者術後復發、轉移的風險很高,五年存活率只有三成。有EGFR驅動基因者若及早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復發風險可降低八成,這群患者約佔一成,財務衝擊相對較小,可惜目前仍面臨新藥給付空窗,其治療急迫性不容忽視,建議政府超前部署,逐步編列財源,並往前期治療給付邁進。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也建議,政府在評估新藥給付時,應跳脫健保總額框架限制,比照國際治療指引,並檢視實證醫學證據,作為癌症新藥引入、給付規劃的參考。對於因財物衝擊大、健保未能給付而療效明確,且已經被國際治療指引列為標準治療,並能有效降低復發、延長存活的新藥,應優先考慮列為癌症新藥基金適用項目,才能及時貼近癌友急迫性用藥需求。盼政府投入更多資源對此,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針對肺癌第一線用藥是否接軌國際治療,明年預計有五十億的暫時性支付專款,預算上會有彈性,對於有臨床迫切需求的藥品,將與專家討論出優先順序,希望把錢花在刀口上。實際上,癌藥花費已佔健保醫療支出六分之一,平均成長率百分之九,皆高於同期健保醫療總額成長率,新藥新科技預算也達歷史最高。在會議上,與會專家皆肯定目前政府的用心,特別是針對癌症新藥的引進、給付,也已逐步規劃相關制度,以補足癌症新藥財源缺口。專家們認為,若要達成總統的宣示目標,也期待政府可以投入更多預算,包括拉高醫療健康投資佔比,讓抗癌戰役可以有更多的彈藥、資源。另外,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對於癌症新藥,部分民眾願意平均每月付二到三萬元自費額度。不過,石崇良也指出,由於癌症病患屬重大傷病,治療無法部份負擔,因此,這部份須要修法。與會專家們也認為,民眾須建立使用者付費觀念,若需要修法,也希望可以凝聚共識,逐步規畫。
-
2024-07-24 焦點.元氣新聞
癌藥基金衛福部承諾3年達百億 病團盼快增新藥給付
總統賴清德宣示二○三○年減少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為此先成立癌症新藥基金(簡稱癌藥基金)增加民眾用藥可近性,衛福部承諾三年內逐步達百億規模。對此,癌症病團認為,基金應成立專家委員審核監理,且應納入包括病友在內的各界聲音。政府也應該盤點健保新藥給付與國際治療指引落差,以癌藥基金協助,逐步趕上。蔡麗娟:七成癌友須自費用藥 衝擊家庭經濟癌友生命與時間賽跑,但平均卻得花兩年等待新藥納人健保給付,即使獲得給付也限縮給藥條件,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據調查僅三成癌友有藥可用,七成癌友必須自費用藥。癌症希望基金會則於二○二二年針對癌友調查,發現逾過二成癌友自費超過百萬元。嚴必文:健保署因財務縮減用藥對象,對病人不公這對家庭經濟造成的衝擊不言可喻,更存在醫療階級化的隱憂。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指出,曾有肺癌病友家屬分享,母親接受基因檢測後,確定有符合使用某新藥的基因,經醫師建議自費用藥迄今三年多,腫瘤幾乎消失,但藥費已快要耗盡家產。嚴必文說,健保署設置的藥物給付條件,部分並非基於科學實證,純粹因財務衝擊過大,於是縮減用藥對象,節省健保開支,「這對病人十分不公平。」台灣癌症基金會自二○一九年起,提出癌症新藥基金構想,今年總統大選前,有十多個病友團體共同提出訴求,終成衛生政策,並參考英國制度,規畫以尚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的新藥為主,已上市藥物不在此限。蔡麗娟表示,癌藥基金可作為過渡型機制,但為確保基金永續運作,必須經過法制化流程,目前已有九十二位立委、十二項修法版本,包括癌症防治法修法、另設健全醫療發展條例等解方,且必須設置專家審議委員會監理,除藥物經濟學、倫理專家外,也應該納入病友團體角色,政府也應協助病團賦能,增加與專家交流。癌藥基金年底將公布作業要點,嚴必文表示,該作業要點應明確訂出納入藥品範疇,並確保財源穩定性,否則可能會重蹈英國第一代藥品基金,因財務規模不斷膨脹後破產的經驗,且新藥兩到三年後得評估是否回歸健保,因此,必須了解新藥所需預算後,適度增加新藥預算以確保藥品可以納入健保給付。 王正旭:朝野立委共識 先撥款再立法【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衛福部指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需時三年才逐步到位,與外界期待有落差。立法委員、血液腫瘤科醫師王正旭指出,基金愈快到位,愈能直接幫助癌友,雖牽涉癌症防治法修法,但因是民生法案,討論上不至於受影響;至於在健保總額內的新藥新科技預算,未來也期待可以寬列,讓更多民眾受惠。百億癌症新藥基金難得讓朝野立委有共同目標,立法院厚生會還成立「提升台灣癌症新藥可近性委員會」定期開會,更期待可以「先撥款再立法」,擔任法制研究組共同召集人的王正旭認為,修法是要符合財政紀律法要求,且必須尋覓適當財源才能讓基金永續。癌症患者已有對應的基金,其他疾病新藥也大幅進步,健保署今年在「新醫療科技」與「新藥暫時性支付」項下編列七十億元。王正旭表示,目前很多國際上已經屬於標準用藥,進到健保體制時的財務衝擊沒辦法順利銜接,期待未來寬列相關預算,讓更多民眾受惠。針對新藥政策走向,王正旭認為,百億基金的概念源於英國,台灣剛開始有這樣的基金的制度出現,期待未來穩定後,可將這個經驗逐步擴大或另立基金。石崇良:納創新藥物 下周討論要點【記者沈能元/台北報導】行政院明年將編列公務預算五十億元,正式成立癌藥基金,計畫於後年達百億規模。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年底前將制定「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作業要點」,健保署已開始研議相關機制,目前規畫參與人員包括專家、病友及付費者代表等,下周邀請國外學者說明作業要點與病患參與,爲了健保永續經營,他對癌藥基金期待很深。癌藥基金針對具醫療迫切需求及治療潛力,但臨床效益、財務衝擊評估不確定的藥品或新適應症,討論是否暫時性支付。希望公正、客觀預估受惠人數,避免收載新藥後造成健保點值下降。石崇良說,並非每個國家都成立癌藥基金,例如南韓就並未設置,因為他們的健保收取高額部分負擔,且保費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成長。相較之下,我國健保部分負擔較低,藥費支出負擔重;新藥藥價昂貴,且要評估對病人的效益才能決定是否給付,設癌藥基金,希望解決這兩個問題,盡快引進新藥。「我了解癌症病人的心急及痛苦,如果藥物可延長生命,大家都希望得到機會。」石崇良指出,癌藥基金將納入有治療潛力的新藥,但藥物可能只通過第一期、第二期臨床試驗,且藥費昂貴,若立即納入健保,恐衝擊健保財務,所以計畫先以癌藥基金支付。癌藥基金成立後,目前規畫收納藥物可得到三年給付,透過真實數據進行療效評估,如療效良好將直接納入健保給付;如經三年評估,認為療效不足或廠商不願降價,就「死了這條心」剔除該藥品,其他新藥才有機會納入。
-
2024-07-19 醫聲.醫聲
肺癌治療缺口系列/肺癌死亡率要降1/3,醫提關鍵解方
賴清德總統上台後,提「2030癌症死亡減3分之1」願景,在所有癌症種類中,肺癌的發生率、死亡率都名列第一,扮演「牽一髮而動全身」關鍵角色。臺大醫院新竹臺大分院院長余忠仁指出,想盡快達到上述目標,必須從「擴大肺癌篩檢」、「補足晚期肺癌藥物缺口」與「第二、三期病患及時用藥」三方向做起,治療用藥必須接軌國際治療指引,讓該用藥的人都可以用到藥,才是真解方。針對早期肺癌的篩檢,國健署第於2022年7月起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至今篩檢約10萬人,余忠仁分析,國健署篩檢目標人數推估為60萬人,肺癌篩檢只能侷限於醫院與健檢中心,政策上路後,實際篩檢人數與60萬人目標相比,還需要很大努力,必須更全面推廣肺癌篩檢政策,才能讓民眾早點發現病灶、以期減少晚期肺癌。晚期用對藥,有效延長存活期「晚期肺癌病患中,目前有很大比例無法取得適合藥物!」余忠仁分析,晚期肺癌病患多仰賴全身性藥物治療,其中六成有EGFR基因突變,在過去傳統化療時代,病患平均存活期只有八到十個月,隨著第三代標靶藥物的問世,病患平均存活期可延長至三年半到四年,國際治療指引已將第三代標靶藥物列為治療晚期肺癌EGFR突變病患第一線首選。不過由於健保給付條件限縮只有部分腦轉移病患可以用藥,導致真正可用藥的比例只有一成到一成五,多數病患無法根據國際治療指引用藥,抗癌之路也就格外坎坷、崎嶇。第三期復發風險大增,用藥更是急迫當肺癌進入第三期,即使開刀,五年存活率也只有三成,不少病患在開刀後一、兩年就復發,研究顯示,當病患有EGFR基因突變,術後接受第三代標靶藥物的治療,術後復發風險下降八成之多,沒有基因突變的病患,術後可採免疫治療,復發風險也可下降約五成。不過無論是哪種藥,在這階段都沒有納入健保,病患只能自求多福。余忠仁直言,第三期人數只占肺癌病患的百分之十,如果使用適合藥物避免復發,病患存活期也就延長,第二期情況也是類似,這也是目前國際治療新趨勢,病患因健保限制而無法及時用藥,實在非常可惜。無法參與新藥試驗,病患權益受影響不只如此,醫師、專家也發現,越來越多肺癌新藥臨床試驗是根據國際治療指引設計,以針對EGFR基因變異的新藥研究為例,不少臨床試驗的收案條件往往是患者須接受過第一線第三代標靶藥物治療,才能參加後續臨床試驗。不過,台灣的健保給付條件嚴格限縮第三代標靶藥物之第一線治療使用,所以多數病患第一線治療並非第三代標靶藥物,自然也無法參與後續臨床試驗,當病患遭隔絕於多數新藥試驗,新藥引進腳步也會拖慢,這對整體醫療發展極為不利,對此,余忠仁也深感憂心。精準用藥刻不容緩,及時治療才能救命他認為,癌症藥物的健保給付原則,應該是讓病患都能得到適合藥物,透過精準用藥,可延長疾病控制時間、提升病患存活率,病患也可持續對社會、家庭產生貢獻。另一方面,癌症新藥基金也應納入符合國際治療指引新藥,病患也才能更快使用到新藥,治療腳步也才能跟上國際趨勢。「健保財務很難包山包海!」余忠仁語重心長指出,政府應考慮規劃第二層、第三層保險,讓不同層級族群可以有不同的保險架構,民眾也要了解醫療保險的投資是絕對必要,未來健保才能永續運作,並讓病患獲得更穩定的支持與最有效的藥物治療。
-
2024-07-19 醫聲.醫聲
肺癌治療缺口系列/晚期治療給付限縮,癌友深陷三大困境
肺癌是台灣新國病,大約每兩名確診病患中,就有一人已是晚期,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觀察到,不少晚期肺癌病患除了面臨「疾病本身煎熬」,同時也承受「有藥卻用不起、沒能力用」與「無法參與後續新藥國際臨床試驗」等困境,若政府可以盤點癌症新藥、新科技缺口、對癌症新藥給付有更明確的規劃,並增加對醫療、保健的投資,將更能幫助癌友獲得所需治療、提升存活率,對於達到賴政府「2030年降低癌症死亡率1/3」目標,也能產生助益。蔡麗娟指出,目前,癌症新藥審查平均達782天,病患真正用到新藥時間,需等待3、4年以上。即使健保有給付,可能因財務衝擊而限制使用,往往也是後線治療,或限制療程及期程,,有些藥物甚至已列為國際治療指引的標準治療,病患還是無法順利使用。舉例來說,像國際治療指引中,晚期肺癌病患若有EGFR基因變異,標準治療用藥為第三代標靶藥物,但因健保給付限縮,現在只有腦轉移病患可獲給付,在所有晚期病患中,只佔一成,其他病患與新藥的距離非常遙遠,治療權益也受到影響,存活面臨很大挑戰。晚期病患和時間賽跑,壓力十分沉重「健保的初衷在於避免病患因病而貧、因貧而失去治療機會,這樣的情況,與健保初衷背道而馳!」蔡麗娟直言,晚期病患等於是在和時間賽跑,當多數病患被迫自費用藥,且無力負擔合乎國際標準治療療程,也會造成「醫療階級化」隱憂,病患有藥卻用不到,無論是病患或病患家人,身心壓力都會更沉重。一旦晚期癌症病患無法接受國際標準療程,還會面臨更大、更全面性的挑戰。蔡麗娟分析,由於多數癌症新藥臨床試驗以國際標準治療為基礎,當健保給付速度延遲、臨床試驗較難找到適合、接受標準治療的病人,國際藥廠未來進行新藥臨床試驗,可能就會跳過台灣,這對台灣的生技、醫療產業,都會帶來衝擊,無論是國際競爭力的累積或新藥使用經驗的傳承等,也都會產生不利影響。癌症新藥給付,財源需多方支持對於如何改善上述困境,蔡麗娟認為,現在的健保總額成長率只有不到5%,而癌症新藥的成長率為10%,只仰賴健保總額,等於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觀察國內生產毛額(GDP)可發現,2023的整體醫療保健支出只佔6%,健保總額則只占GPD約3.5%,與韓國、日本相比,都有落差,這代表在醫療保健支出上,政府的投入並不足夠,須投入更多資源,才能把餅做大。目前,針對癌症新藥的引進、運用,政府正在逐步規劃癌症新藥基金、暫時性支付等制度,以補足癌症新藥財源缺口。對此,蔡麗娟表示,由於健保總額的限制,導致許多已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已上市,且列為國際標準治療療程的新藥無法跟隨國際腳步納入給付,而這類藥物對癌症病患可提供立即幫助,應優先考慮列為癌症新藥基金適用項目,以補足癌友急迫性治療需求。蔡麗娟也建議,政府應積極盤點癌症新藥給付缺口、整體預算,分析哪些治療、用藥與國際治療指引有落差,盡快補足,並檢視實證醫學證據,以作為癌症新藥引入、給付規劃參考,如此才能真正符合癌症病患所需,資源才能獲得有效運用。
-
2024-07-18 醫聲.癌症防治
總統希望降癌症1/3死亡率 醫籲:「救命錢」不能省
日前衛福部部長邱泰源指出,3年內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將逐步到位,引發各界討論,認為時間拖太長了,尤其「健康台灣」是賴清德總統的施政方針,新政府還宣示降低癌症1/3死亡率,新藥政策已然成為醫療體系的轉捩點。病團與醫界皆認為,科技的進步都會大幅增加健保支出,「省錢」不能當成施政方針,存活率會和經濟能力相關,期待政府可以投入更多新藥資源,達到健康平權的目的。年花百萬壓垮經濟 中斷治療回去賺錢「病人治療中斷的情形很常見,有人消失一段時間去賺錢之後又出現,現在肺癌治療藥物日新月益,各種臨床試驗都在進行中,但好的治療結果,可能讓病人家庭陷入困境,要不要每個月自費十萬治病,病人及家屬有時候考量不同,治療難題成了家庭紛擾的來源..」這是台大癌症醫院院長楊志新在門診的日常。尤其常擔任國際臨床試驗主持人的身份,楊志新很了解癌患治療上的難題。他說,以肺癌治療為例,藥物大幅進步,有非常多新加入的藥物標準療法,能大幅增加一到兩成病人五年無疾病惡化的可能,但患者為了要長期存活,一年花一百餘萬已是常態。這些數據背後的象徵是能多救活一到兩成的病人,你要不要救呢?在台灣治療上的費用多依賴健保,一旦無法獲得健保給付,賣房、借錢都有可能,因此,當新政府上台後,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就希望能解燃眉之急?但解得了這個「急症」嗎?百億癌症新藥基金 以創新藥物為主軸政府參考了英國的制度,成立了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目前是針對療效及財務不確定的創新藥物為主,在使用2到3年後收集更多真實世界的數據後,再評估是否納入健保給付;對於已獲得藥證、有療效的已上市藥物,因健保財務困境限縮給付或未給付者不在此限。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楊銘欽認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包括法源、主責單位、財源都須要對外說明,費用是怎麼計算出來、什麼新藥可以納入、支付細節等都須要公告周知,審慎前行。楊志新也認為,「百億」應該只是形容詞而已,意即須要花很多很多錢的意思,治療癌症的費用何止百億元。這個過渡的新藥政策,終究得面臨回歸健保常規給付的問題,楊銘欽強調,依據英國2016年新藥基金執行的情形,有研究指出約有87%的新藥會回到英格蘭的公醫制度裡,若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執行後,依英國經驗,多數藥物都可能回到健保常規給付,那麼錢從哪裡來?且每年使用這些新藥的人數,將逐年倍數成長,健保總額裡要增加多少預算,才能支應新藥回歸常態化呢?在政策執行前都得詳細評估。台大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柯博升則建議,縱然新藥在基金支持下通過,兩年後仍需回到健保體制,所以應由同個審議委員會,來處理藥品審查和基金分配,而不是獨立於外的第三方,以確保審查的一致性。新藥新科技預算 病團呼籲不低於總額成長率在新藥政策裡,除了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外,每年健保總額裡也會討論新藥新科技預算,2024年政府「新醫療科技」預算新增46.63億元;「暫時性支付」也新增24.299億元,達70.93億元,用來支應所有疾病的新醫療技術發展,相較於112年新醫療科技預算增加38.19億元,成長率為116%。不過,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指出,113年的預算是「特例」,預算比以往還要高,但很擔心這樣的預算,明年可能又沒了,前幾年在討論協商經費分配時,曾有委員認為新藥新科技不須要編列費用,因此病友團體還是希望健保署在編列新藥新科技的預算上,至少不低於總額成長率,而不是一下爆增,一下又要擔心沒錢可用,而且執行率也須要落實,才能增加民眾用藥可近性。由於新醫療科技或是擴增藥物給付範圍的預算不足,會讓已獲療效實證的新藥被限縮給付或被中斷給付。吳鴻來指出,像自體免疫的患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等,近年生物製劑的發展,已讓患者可以獲得很好的疾病控制,這類慢性病患者只能在疾病惡化時才能獲得健保給付,一旦病情穩定就可能失去健保條件,得自費治療,這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嚴重性不容小覷。HTA醫療科技評估新藥 應有獨立的法人機構執行目前政府也設立HTA醫療科技評估新藥機制,楊銘欽肯定健保署加速審查的流程,但也提醒,無論是新藥新科技預算,或是政府正要成立的百億癌藥基金,都希望有獨立於健保署的獨立機構,應規劃成為行政法人的「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中心」。楊銘欽也強調,不能只評估由健保給付的成本效益,還須從社會觀點來評估,包括民眾自付的部份負擔、差額給付,家人照顧成本等。柯博升也希望能收集更多本土資料,讓其成為衛生政策幕僚單位之一,並在法制和財務上給予更多支持,以確保新藥評估的科學性和公正性。醫療支出一定是隨著病人存活率增加而增加,楊志新也提醒,「健保省錢」不應是執政目標,若想要節省健保費而達成上述目標是不可能,至於健保總額中新藥新科技的佔比是否應該增加,但是當一項費用增加,就會壓擠到五十萬醫護及醫院的給付點值,政府須要同步思考,如何讓醫護不要成了血汗工作者,大家也要有增加健康投資的概念,民眾更應該支持增加健保費用或部份負擔,才能讓健保永續經營。柯博升也認同,政府應該建立更多使用者付費機制和監督機制,來控制醫療資源浪費,例如:部分負擔和第二層健保等模式。吳鴻來則期待,政府在參考英國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也是經過不斷的修正後,現今成了創新藥物基金,也希望未來政府,可以擴及照顧更多非癌友患者,這些患者同等重要。
-
2024-07-15 名人.精華區
張鴻仁/健保「保小不保大」 賴總統的「健康台灣」只是口號?
新上任的衛福部長邱泰源日前在朝野協商「健保法第六十二條修正案」,商討如何保障健保點值時,公開表示,「為不增加民眾負擔,明年不調漲保費」,但承諾一年內讓各界滿意。在此同時,醫藥界在討論「癌症新藥基金」時,許多與會者突然間發現「百億新藥基金」,光肺癌一項就不夠支付。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現任立法委員)估計,肺癌所有新藥納入給付就需要七百億。而日前邱部長才表示「三年內」才可以達到「癌症新藥基金」百億的規模。新政府低估健保問題從這幾則新聞觀察,新政府完全低估了全民健保的問題所需要的財務規模。首先,根據衛福部估計,全民健保如果保障點值每點0.95元,每年需要七百億,保障每點一元則超過一千億,所以衛福部認為不可行。但邱部長公開說,他一年內保證點值會讓各界都滿意。所以,衛福部已經有錦囊妙計,在不調漲保費的情況下,讓點值可以至少保持在「一定的水準」。剛好前幾天,國內兩大公立醫院院長,台大吳明賢與台北榮總陳威明共同呼籲,雖然不贊成保障「每點一元」,但是至少也要有0.9元,最好能達到0.92或0.95元,這兩大龍頭醫院院長的意見通常上達天聽,且讓我們拭目以待。救命新藥仍無法納保但是不論邱部長口袋裡有何妙招,且明年點值讓大家都滿意了,還是沒有解決台灣許多「不太新」的新藥,在國際間上市好幾年,療效也非常明確,甚至可以把癌症變成慢性病,或過去無法治療的疾病變成可以治癒,前者如第三代肺癌標靶療法的泰格莎,自費一個月高達十二萬。但健保財源不足,兩年前開始限縮給付,只給付「轉移到腦部」的病患。如今,台灣的腫瘤科醫師看病時都要「私下了解」病人是否「付得起一個月十二萬的藥費」,如果很明確知道病人家庭環境是負擔不起的,那就「乾脆不要跟家屬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反正醫師說沒藥醫了,大家平平靜靜地跟病人說再見,家屬怎麼會知道「只要我付得起,我們的家人可以多活多少年?」另一個例子,是可以治療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Kerendia(可申達)、Forxiga(福適佳)和Jardiance(恩排醣),健保都因為財源不足而不納入給付。新醫療科技是大缺口但是我們不是說慢性腎臟病如果可以預防或延緩洗腎,不但病人的健康水準及生活品質更佳,還可以減少洗腎的費用,一舉兩得? 所以,比全民健保點值更大的財務缺口,是新藥與新醫療科技(其實很多已經不新)。所以,不論邱部長有什麼「魔法」,如果維持現在「所有國際間已經明確療效的藥品,我們全民健保還是限縮給付(根據癌症基金會的統計,癌症要平均只給付了30%)」,那麼我們的健保就繼續朝「保小不保大」前進;然後再本末倒置,希望用商業保險來補全民健保,試問:有哪種商業保險可以負擔全民健保這麼大的風險,而還可以用這麼低的保費?我們怎麼會認為廿幾年來增加了這麼多新藥,許多疾病,B肝、C肝、癌症都變成慢性病,而保費不需要漲?新政府如果還是這麼想,賴總統的「健康台灣」,應該只是口號而已。
-
2024-07-05 醫聲.醫聲
免疫、化療合併治療跟上國際指引 癌友權益才不會遭犧牲
「別人的性命,是框金又包銀,阮的性命不值錢…」在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所舉辦的「2024癌症免疫治療論壇」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重症醫學中心主任夏德椿表示,在肺癌治療上,當癌友有腫瘤基因突變,便有許多治療選項可健保給付,不過若是「無腫瘤基因變異的肺腺癌」病患,命運就大不相同。上述族群約佔晚期肺癌病患的三成,雖然有免疫治療合併化療選項,但因未納入健保給付,多數只能選傳統化療,不僅造成病患痛苦,也大幅落後國際醫療指引建議,「難道這些病患的性命就比較不值錢嗎?」夏德椿為此發出沉重感慨。肺癌無腫瘤基因突變,病患需更多救命選項夏德椿期盼政府可讓罹患晚期肺腺癌,且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患者多一點選擇,目前不少研究顯示,若將免疫合併化療治療列為一線治療,這群病患的存活中位數可從10.6個月提高到22個月,相當於多增加一年生命。此外,若健保給付條件可依循國際標準化治療模式,台灣病患就更有機會參與國際新藥臨床實驗,無論是對台灣醫藥發展或病患生存權益,都能帶來正面影響。夏德椿表示,很期待健保給付可加速接軌國際治療指引,讓病友獲得更多治療選項,台灣參與國際新藥臨床試驗的機會也能增加。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指出,美國總統拜登將免疫治療發展列為重要政策,而賴清德總統希望癌症死亡率可降低三分之一,更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並將免疫治療列入整體戰略規劃、考量。免疫治療給付接軌國際,台灣還要再加油!劉桓睿直言,與國際社會相比,台灣對於癌症免疫治療的資源投入,實在過少,導致許多疾病治療無法跟上「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治療指引(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Guideline - NCCN Guideline),期間更存有三到五年落差,且經常為了財務考量,而非基於實證證據,設置與國際指引不符合的給付規範,如生物標記限制、免疫與化療合併使用限制,或者像免疫治療與標靶藥物只能擇一,不可互換等限制,都只是為了限縮使用人數,與實證證據無關。劉桓睿呼籲,如果要達成「2030年降低三分之一癌症死亡率」目標,癌症免疫治療是不可或缺環節,政府應儘速增列癌症新藥預算、加速引進國際治療指引建議藥物、並解除不符合國際治療指引限制,給予癌症病患最適合的癌症用藥。希望未來無論是透過新藥新醫療科技的預算,或是癌症新藥基金的導入,都能有效提升癌症病患接受免疫治療的可近性,癌症病患也比較不會「因病而窮」,治療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
2024-07-03 名人.黃達夫
黃達夫/為國中男女生施打HPV疫苗的重要性
連續43年,癌症位居台灣死因首位,賴清德總統誓言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希望在2030年時,台灣癌症的死亡率能夠減少1/3。使癌症病人適時獲得新藥治療,而無財務憂慮,固然是提升癌症治癒率的重要措施。但是,抗癌疫苗的接種更不容忽視。HPV(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力很強,人的一生被HPV感染的機率高達80%,而HPV與女性子宮頸癌關係密切,9成以上子宮頸癌與HPV有關,研究更發現愈來愈多男性的頭頸癌也是HPV病毒引起。此外,HPV病毒也與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和陰莖癌等有相關性。愈年輕施打疫苗 效果會愈好根據近年研究,證實愈年輕時施打HPV疫苗,效果愈好。最近在蘇格蘭的調查發現,14歲以前施打疫苗的女性,沒有人罹患子宮頸癌。記得2018年,台灣政府開始為國中女生免費施打HPV疫苗時,我就主張應該同時為男生施打。女打疫苗 罹子宮頸癌減少36%所以,2024年5月7日,當我看到台北市長蔣萬安宣布9月1日起,提供北市112年入學國中男生免費接種HPV疫苗的訊息,我要為他喝采!也希望其他的縣市長能很快地跟進。因為,這是非常有效的癌症預防措施。我一直相信HPV疫苗預防癌症的效用及重要性。過去35年在我台灣從事癌症臨床工作,主要用心於醫學教育以及癌症病人的照護。而還沒有專注在HPV疫苗相關的流行病學的研究,去證實我的想法。今天,很高興在推行HPV疫苗接種政策約20年後,看到一則回溯性的研究報告。美國的研究人員根據上百萬筆病歷資料,比較40歲以下男性及女性,施打HPV疫苗者與沒有施打疫苗者,兩組人的防癌效果有明顯的差別。這個研究發現男性施打疫苗的這組,罹患頭頸癌的機率減少56%,女性施打疫苗的一組,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則減少36%,這證實了我當初樂觀看待HPV疫苗的預測。同醫院工作 無緣認識發明者多年前,HPV病毒的發現者及疫苗發明者,也是2008年諾貝爾獎的得主Harald zur Hausen博士曾受邀到台灣學術演講,在那個場合,我有機會與他交談,這才發現,我們都在1960年代到美國進修,他來自德國,我來自台灣。後來,我們都回到各自的家鄉工作。1965年,我們同時間在費城兒童醫院(Philadelphia Children's Hospital)工作,他在實驗室從事病毒的研究,我則正在接受內科的住院醫師訓練。可惜在那時候,我沒有機會認識他,但我一直很欽慕他的學術研究,更佩服他對人類的偉大貢獻。我常跟我的同事說,我非常敬佩zur Hausen博士非凡的成就,HPV病毒及疫苗的研發,讓全世界無以數計的人口免於癌症的威脅!而相較之下,我們所能照顧的病人相對就有限。他在EB病毒相關的鼻咽癌和淋巴癌的發現,也具有同樣的價值。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27 醫聲.癌症防治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高齡 侵犯骨頭併發症多 醫籲療法接軌國際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而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族群為60至80歲長輩,年齡越大,發生率越高,已成隱憂。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面對多發性骨髓瘤侵襲,不少長輩病患承受骨痛之苦,甚至臥床、行走不便,隨超高齡社會到來,病患將日漸增多,若採用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四合一藥物組合,病患有望翻轉命運,不過因健保給付條件受限,導致多數長輩病患無法如願,希望未來透過更多治療選項,重新有「生活主控權」。滕傑林分析,多發性骨髓瘤為骨髓內漿細胞出現癌病變,常引發骨痛、骨折、腎衰竭,除了無法行走,還面臨洗腎風險,造成家庭照護負擔。據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副科主任王銘崇觀察,不少年長病患因骨痛、骨折臥床而無法出門回診,治療中斷,加上傳統治療效果欠佳、治療深度不足,致使病患飽受症狀、死亡陰影折磨。病情反覆發作 行動困難需照護蔡麗娟發現,多發性骨髓瘤病患多為年長者,病情反覆發作,容易失去行動力,且需更多照護人力,此時得請看護,或家人須離開職場照護,對整體家庭造成極大衝擊。「治療不只疾病控制,主要希望病人拿回原本的生活方式。」滕傑林說,曾醫治一名62歲罹患多發性骨髓瘤女老師,當時她坐輪椅進診間,因貧血、骨頭變形造成劇痛,行走困難。傳統上會先使用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及類固醇等三合一療法,再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不過多數病患約二到三年就可能復發。自費最新療法 控制病情返職場由於女老師家人希望她接受最新療法,因此雖沒有健保支持,卻選擇依最新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在第一線三合一療法額外自費加入單株抗體藥物,形成四合一療法,治療之後,她的疾病獲控制,便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骨痛、貧血好轉,原本想退休的她,又可回校園教書。目前,在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藥物上,健保給付藥物包括免疫調節劑、蛋白酶體抑制劑、類固醇、單株抗體、化療等,第一線治療以免疫調節劑、蛋白酶抑制劑與類固醇為主,單株抗體則列為第二線治療。談到相關健保給付政策,滕傑林直言,要把好的治療放第一線而非後線,才能拉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王銘崇表示,「趕快控制癌細胞,就可減少越往後期惡化,藥物使用越多窘境。」在健保給付上,可考慮依病患用藥效果作給付評估條件。跟上國際 健保署給付審議中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認為,若能跟上國際治療指引腳步,將單株抗體等藥物納入第一線選項,讓治療深度進一步優化,對年長病患的行動力、存活期提升與減少照護人力需求等,都能帶來正向好處。對此,衛福部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目前健保給付兩款單株抗體藥物,為依據藥效實證資料及病人需求列為第二線用藥,目前也已經有藥廠提出將藥物列為第一線使用申請,正在進行審議。張惠萍說,為達到癌症治療接軌國際的目標,正持續加速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除了採行暫時性支付制度、編列專款預算,也針對癌症新藥執行醫療科技評估(HTA),並追蹤藥物成效,定期檢討給付規定,以求資源合理分配。此外,在暫時性支付制度上,截至今年六月,已收載六項癌症新藥,並擴增兩項癌藥給付範圍,其中亦包含血液腫瘤用藥,原則給付兩年。健保署後續也將蒐集真實世界資料、臨床數據,以決定是否回歸健保給付。延伸閱讀:傳統療法治多發性骨髓瘤 3成5患者撐不到移植
-
2024-06-24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癌症死亡率不減 應積極面對解決
自從2023年11月30日舉行聯合氣候大會(COP28),124個國家共同簽署「氣候與健康宣言」,賴總統亦積極提出「健康台灣」願景,且在就任滿月親自宣布成立以氣候變遷、健康台灣、全民防衛為定位的三大諮詢委員會,可見氣候變遷與促進國人健康已是政府與國人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COP28宣言中,特別宣示將健康放在氣候行動的核心,大家都強調共同發展氣候韌性、強化醫療建設、建立低碳、永續、公平且能使未來世代也受益的衛生體系。我癌症死亡率 高於日、韓無獨有偶,最近衛福部發布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分析,癌症蟬聯42年為十大死因之冠,死亡人數較比2022年增加,去年共53216人死亡,每四位往生者就有一位是癌患,每九分五十三秒就有一位癌患離世,比2022年撥快14秒,我國癌症死亡率高於鄰近的韓、日兩國。雖然我們有令人驕傲與滿意的全民健保,但降低癌症死亡率已刻不容緩。賴總統是台灣第一位白袍總統,他特別重視國人健康,令人讚佩與鼓舞,他提出健康台灣的願景,特別提到癌症死亡率要在2030年減少三分之一。賴總統三支箭 達標挑戰大賴總統射出癌症三支箭,分別是「提升早期癌症篩檢」、「聚焦基因檢測及精準醫療」、「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這三支箭確實非常重要,但要在短短六年內達標,必須面對很多挑戰與因應,有其難度,但我們仍樂觀其成。癌症的成因、致癌機轉、生物特性非常複雜,仍有很多努力空間,除了醫療相關因素力求改善,環境相關因素也不容忽視,像氣候變遷、空氣汙染物與癌症的發生與死亡亦有密切相關。加上國人的生活習慣,諸如不當飲食、體重控制不佳、缺少規律運動,也是癌症死亡人數增加及死亡率不降的原因。空氣汙染問題 應跨部協調針對空氣汙染與氣候變遷,國家更有責任面對與提出具體方案,包括環境部、衛福部、經濟部甚至其他部會都應設法整合,成立跨部會的協調單位,如何淨零碳排、降低空汙染是非常重要的策略;對個人而言,落實日常生活的防護措施以外,政府更應該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嚴格把關。檢視今年四月底預告的空氣品質修正草案,應盡量依循WHO指引,PM2.5要在5μg/m3以下,加嚴升級。也要鼓勵民間企業特別碳排大戶,落實淨零減碳與環境保護,因為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溫室氣體及空氣汙染已是屬於健康危機的一環。醫院也是排碳大戶,尤其全台醫院用電量占服務業百分之十六,位居服務業第一名,更是責無旁貸。 在國家層次,應該透過跨部會協調與溝通,全面展開氣候變遷及空氣汙染的健康管理,並落實執行,才能期待癌症的活存率升高、死亡率的降低,如能達標,將是全民之福。
-
2024-06-03 名人.精華區
張鴻仁/健保會不會倒?健保如何永續?
許多人擔心「全民健保會不會倒」,擔心等到老了需要健保時,這高達90%支持率的制度會不會就「破產了」。但是這個問題對多年前領導第三波健保改革的黃煌雄(時任監察委員)而言,有一個更高的理想,他希望下一代都可以享受這麼好的健保制度,很認真問「健保如何永續」?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釐清一個重要觀念,首先,全民健保是「隨收隨付」,且「當期結算」,所以沒有「寅吃卯糧,債留子孫」的問題,這和國民年金、勞保不同,最壞的情況和台電相同,政府不敢漲價,一年虧了幾千億。哪個政府會讓健保倒?假設真的發生了,依健保法必須調漲費率,但是我們都知道,政府很怕漲價,非不得已不漲,所以最後還是會漲。因此,執政黨有下台危機,但健保沒有會倒的問題,因為健保是一個制度,不是「營利事業」,可以被改革,甚至廢除,但沒有破產(倒)的問題。而九成的滿意度,哪個民選政府會讓健保「倒」?更進一步思考,大家擔心少子化,以目前「薪資稅」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健保無法「永續」。這要有一個前提,就是我們大家心中想永續的健保到底是什麼? 是政府以及許多嘗過歐美大陸高價醫療苦頭的海外人士眼中的健保,還是等不到癌症新藥和急診室病床,以及因為血汗低薪讓醫院找不到護理人員的健保?如果我們相信健保世界第一,以現在的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水準(大約7%GDP,含長照),當然沒有永續的問題,只有政治問題。假設有一天健保支出破兩兆,會發生什麼事?首先在往每年「兩兆」這個天文數字前進的途中,有許多衛福部長,甚至行政院長下台。您一定會說怎麼可能會到兩兆?我們來算一下,目前我國GDP大約22兆,大家應該同意AI時代,加上台商回流,我們已進入經濟成長另一個階段,也正式跨過高所得國家的門檻。健保永續 問題不在錢不夠推估台灣2030年GDP會超過30兆,維持GDP占比7%,醫療保健支出(包括長照)在2.25兆左右。其中全民健保如占總醫療保健支出55%,到了2030年,全民健保支出1年約1兆2千億左右,預估每年健保成長率5%,持續維持這個水準即可達成每年健保支出2兆元,遑論若國民所得4萬美金左右,大多數醫療保健GDP占比在10%左右。從以上分析,台灣健保的現況,當然可以千秋萬世,除非發生戰爭或經濟體系垮了。健保永續的問題,不是錢不夠,是大家不願意替別人出錢,但保險就是8成只生小病的人,替2成重病和複雜慢性病人出錢。健保的品質才是問題健保當然可以永續,只是以現狀永續,下一代的醫護人員是不贊成的,那時候健保會長什麼樣子,讓我們拭目以待。全民健保會不會倒,能不能永續?這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希望下一代的子孫有什麼樣的健保?這個答案很大部分在於我們願意花多少錢在健康照護上。
-
2024-05-29 癌症.抗癌新知
秀傳攜手BeiGene 提升癌症新藥可近性
在台灣各鄉村、小鎮角落,不少肺癌及頭頸部癌症的病友,不只飽受癌症所苦,還得忍受就醫方便性不如都會型城市、無力負擔新藥藥費、新藥可近性不足等困擾,為了改善治療品質,以病人福祉為優先考量,秀傳醫療體系與全球腫瘤治療創新公司BeiGene(百濟神州)強強聯手,近日簽署臨床試驗合作備忘錄(MOU),拉近中南部癌友新藥可近性的距離。「希望透過雙方合作,以病人為主,創造癌症病患、醫院與產業三贏局面。」BeiGene總經理陳益雅表示,與秀傳醫療體系簽署MOU,期盼能讓更多癌症病患受益,醫院也獲得更多國際資源的協助,創新藥物的臨床試驗效率可以提升,雙方未來將以提升癌症治療品質為目標,共同攜手努力。「我們希望能讓病患獲得最大效益!」秀傳醫療體系營運長陳秀珠表示,簽訂MOU是一個起點,未來將聚焦於秀傳醫療體系下的彰化、台南等地院區,並且以國人好發癌別,如肺癌與頭頸部癌症等為重點,積極引入癌症臨床試驗,進一步提升癌友未來使用創新藥物的可近性、可負擔性。陳秀珠指出,去年秀傳醫療體系成立「臨床研究與試驗資源辦公室」(CRRO),並迅速成立「人體試驗委員會」(IRB)、設置單一窗口,體系內外的合作也有共同遵循原則,加上公開透明的合作機制、標準化作業流程,雙方合作將更有效率,也更有方向、架構可依循。日前成立「試驗研究受試者保護中心」(HRPC),則可進一步確保受試者在參與新藥臨床試驗的過程中獲得完善、嚴謹的保護。陳益雅表示, BeiGene為全球前四十大藥廠,主要聚焦於腫瘤創新藥物的研發,為提升新藥的可近性,致力將國際資源導入在地醫療,透過與秀傳醫療體系的合作,在標準化、有架構、有方向可依循的作業流程下,可望降低臨床試驗成本、縮短新藥研發時間,讓癌症病友更有機會獲得創新治療新選項。秀傳彰化院區癌症醫院院長張正雄指出,若將新藥臨床實驗比喻成駕訓課程,該院的專業團隊就好像駕訓教練,持續陪伴、保護病友,提供全方位的照護與治療,守護當地癌友的健康。
-
2024-05-03 醫療.醫療
病人支持服務 PatientsForce 獲遠見ESG企業永續社會創新獎
采照策略顧問的PatientsForce病人支持計畫數位管理平台服務,今日獲頒第20屆遠見ESG企業永續獎的社會創新組中小企業獎,表彰該公司在社會創新的影響力價值。PatientsForce病人支持計畫主要在提供自費新藥的病人支持方案,降低病人的財務負擔,並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伴隨照顧,透過數位管理平台進行個案管理,每年服務上萬名癌症及特殊用藥病人。癌症新藥財務負擔成社會重大議題 癌症新藥財務負擔問題,已成為台灣急需解決的重大社會議題之一。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調查,高達66%的癌症患者自費醫療費用超過30萬元,其中更有20%的患者自費金額高達100萬元以上。這樣的財務壓力,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品質,也直接影響了治療效果,甚至可能導致患者無法獲得完整的治療。采照策略總經理張向昕表示:「PatientsForce建立醫病共利的醫藥福利計畫平台,並非藥品採購平台,而是以個別病人為中心的用藥申請管理,透過藥廠或第三方支持的藥品福利方案,幫助癌症或特殊用藥病人輕減財務毒性」,PatientsForce代表的是支持病人的原力,以病人為原點,用市場供需去補足健保給付的缺口。近年由於醫藥科技的跳躍式進步,新藥或醫材上市的速度加快,新藥對醫師及病人固然是新選擇,但如果沒有保險給付,也可能是個沉重的經濟負擔。尤其近期上市的新藥價格,隨著研發及市場成本不斷攀升,除了公私保險協力,建立更完整的社會醫療保護網外,利用市場自由契約機制的病人支持計畫(Patient Assistance Program) 由藥廠基金會或第三方提供的用藥支持模式,亦是全球市場發展趨勢,也是製藥企業ESG的重要議題。PatientsForce創新解方 提供可負擔的新藥支持管理采照策略於2015年即投入病人支持計畫系統開發,2021年曾獲得醫策會頒發國家醫療品質獎數位醫療產業應用標章,目前已提供近60個國際性藥廠的新藥支持服務,所創造的病人藥費負擔減輕超過50億元。此外,透過照顧團隊及智慧醫療系統,已有超過4萬名以上的癌症病人受惠。采照策略營運總監王怡文說:「我們希望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和數位工具,讓資源的提供者,如藥廠企業及其他利益關係者,能更有效率的轉換給病人,當新藥進入健保給付,我們的階段性任務就完成,並轉換成下一階段的伴隨照護服務」。她形容,PatientsForce扮演的是集線器(Hub)的角色,病人面對艱困的治療已經夠辛苦了,更需要實際的資源幫助。創新服務獲國際肯定 持續探索更多可能PatientsForce病人支持管理平台不僅只是一個數位系統,還包括了采照策略在ESG面向的公司企業責任實踐。采照策略不但加入國際性的碳中和目標協議,不斷投入研發優化管理流程,利用數位工具降低碳排,並取得病人支持計畫系統相關的ISO 9001、27001、 27701 驗證,對於病人安全的管理系統投資亦不遺餘力,首次參與評審,即獲得了台灣遠見雜誌ESG企業永續獎評審的肯定。張向昕表示:「我們不希望看見人們因病而貧,更期盼醫療平等是能兼顧不同負擔能力的病人,並鼓勵創新追求更好的醫療及健康品質,這些都是聯合國17項永續目標的價值。」
-
2024-04-29 名人.精華區
羅盛典/第2層「補位健康險」 醫療更有保障
個人化精準治療已成癌症治療顯學,提升癌症病人存活希望,但伴隨令人詫異的高價,健保資源有限,近幾年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速度是一般新藥的一倍。根據立委陳昭姿今年3月最新統計,健保給付癌症新藥的中位數約為555天、平均數782天,即便苦等納入健保,也被限縮給付條件。三箭齊發促進癌症治療少子化、老齡化社會來臨,預期將來健保費基萎縮、醫療使用增加,健保財務不會太樂觀。癌症希望基金會自2017年即不斷倡議,促進癌症治療可近性必須三箭齊發,分別是「健保改革、資源合理分配」、「創設新(癌)藥基金」、「商保補位健保」,其中商保補位健保,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有些令人期待的展望。台灣商業保險蓬勃發展,但成本居高不下,原因何在?台灣民眾並不缺乏以商業保險轉嫁醫療自費風險的概念,平均每人擁有健康險保單三到四張、保險滲透率長年位居世界前三名。健康險跟不上醫療發展但台灣商業保險多為長年期保單,常見須以壽險為主約,才能添購健康險附約,導致長年期保單理賠無法跟上醫療科技發展,又主、附約讓保費疊加、保障卻破碎。癌症希望基金會調查中,有近一半的癌友認為商業保險轉嫁醫療自費風險的量能不足。商業保險在自由市場運作,與社會保險本質截然不同,有些商業保險蓬勃發展的國家,常見政府以不同程度的政策介入市場,以達到保護消費者、促進公平性、可負擔性、獲得醫療服務的公共衛生目標。澳洲、香港,為了疏解公立醫院壅塞人潮,以政策鼓勵民眾購買商業保險來轉嫁私立醫院費用;新加坡在其健保(Medishield Life)的基礎上外推IP計畫(Integrated Shield Plans),民眾可額外選購私人綜合健保計畫,以覆蓋健保以外的範圍。商保補位健保政策可期商保補位健保年底政策經過癌症希望基金會七年多來的倡議,在各界響應、立委協助問政下,終促使健保署正式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發動研究論壇,以「強化醫療保障─探討全民健保協同商保的可行性」,展開為期一年研究,以期梳理出最適合台灣的商保補位健保模式,預定在2024年底發表政策建言書,說明相關政策建議。政策建言若發表後,如何執行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即將於五二○上任的準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長期指導癌症希望基金會討論商保健保協作議題,期盼彭教授以其金融與保險的學識與經驗,帶領金管會積極與外部溝通。更期待行政院成立專責辦公室或委員,並責成衛福部健保署與金管會保險局進行跨部門協作,透過政策介入,加速規畫建置「第二層補位健康險」,讓商保補位健保不再只是理想口號,能夠具體實現。倘若該政策能夠付諸實現,相信能帶給台灣民眾更周全的醫療保障,朝「健康台灣」邁進。
-
2024-04-19 醫聲.癌症防治
2024癌症論壇/癌症新藥愈來越貴 準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公私協力第二層健保
癌症新藥愈來愈貴,健保總額年成長率跟不上藥費成長,商業保險成為癌症治療重要資源,準金管會主委、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彭金隆在癌症論壇中發表「未來第二層健保的藍圖規畫」。彭金隆說,第二層健保須藉「公私協力」才能進行,目前商業保險36%費用花在核保、行政及管理上,實際用於理賠比率僅五成,而政策險常只有「純保費」,無「附加費用」概念,且多是公辦且強制,政府吸收多數附加費用,僅向民眾收取保費「成本價」,這是商業保險無法做到。若能讓商業醫療保險行政成本交由行政機關負責,以公辦民營方式邀集保險公司成立共保組織,提供民眾加保選項,加上健保署的醫療費用管控、藥價議價能力等,能讓民眾保費費率下降,並達到不排除病弱體的目標,形成大數法則,讓商保普及,成為類似學保、汽機車強制險,以政策引導的第二層健保。彭金隆表示,健保署最能掌握國民健康,可透過資料分析算出精準費率,提供不同方案,讓不同健康狀況的民眾自由選擇,除民眾獲得理賠保障、保險公司得到合理報酬,形成多贏局面。
-
2024-04-15 名人.黃達夫
黃達夫/醫界應讓民眾相信 提高健保費值得投資
欣聞民進黨主席、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啟動黨務革新三大任務,籌畫在五二○上任前,完成國家希望工程議題論壇,其中以「健康台灣」及「投資未來世代」最為迫切,要透過論壇為新政府的重點執政方針做好準備,來回應社會。準總統主張通過原則性「健康憲章」設計不同年齡、性別、族群的健康照護政策,投資癌症新藥基金、改善醫護人員工作環境、確保醫療品質,全方位推動「健康促進」政策。個人非常認同上述針對台灣當前醫療問題所提出的改革方向。相較歐美日 台灣健保投資不足近年來,台灣醫界及公衛學者討論最多的是,台灣醫療保健的投資相較美國健保支出占GDP的18%,歐洲多數國家約12%,而鄰近的日本及韓國約10%,台灣的健保投資則只有6.4%,顯然相對不足。根據過去經驗,要人民繳更多健保費,並不容易。因此,要提升健保費率,須要政府的魄力及說服力去取得人民的認同。固然,錢不夠,醫護血汗,甚至出走,就不容易把照護的工作做得完善,全民就不會健康。可是,花了錢也不能保證人民就會更健康。要提升國人的健康餘命及癌症存活率等健康指數,則須要健保支付制度的重新規畫。台灣健保支付制度,最嚴重的謬誤是「論量不論質」,譬如,慢性疾病的預防及控制,最重要的是,健康的飲食及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而不是抽血、檢查及吃藥。可是,台灣的健保支付制度,卻完全忽視醫護專業的重要性以及醫師腦力、心力與時間的投入,只有檢驗、檢查、用藥及手術等有形的醫療處置才付費,而且,不論有沒有必要,做好或做不好,都照樣埋單。結果,很少醫師願意做白工,花時間在病醫溝通,費心去了解病人飲食生活習慣的偏差,耐心衛教,也無法幫助病人改變他們的生活,病情就不容易好轉。國人頻看病 醫療結果沒比較好所以,儘管健保提供台灣人民便宜又方便的就醫機會,台灣人民平均一年看15次病。歐美國家人民看病沒有台灣容易,平均一年看三到五次門診,醫療結果卻沒有比台灣差。台灣健保實施已近卅年,台灣人民的不健康餘年愈來愈長,洗腎人口也沒有減少,仍然號稱「洗腎王國」。美國癌症死亡率自1991年逐年下降,台灣仍舊增加中。很值得台灣政府、醫界及人民省思。因此,我建議賴總統賴醫師此次「健康台灣」推動,一定要把重點放在如何「確保醫療品質」,確保醫療品質不應是空泛口號,要有具體、科學的方法,更要有執行結果的評量。當醫界要求人民投資健保的同時,相對的醫界也要向人民承諾,醫界會以可測量的方法確保醫療品質,用數字讓人民看到國人健康提升。唯有如此,才可能讓人民相信,提高健保費率是一項值得的投資。
-
2024-04-13 醫聲.癌症防治
2024癌症論壇/治療權、工作權、心靈支持 癌後三支好箭
隨著精準醫療的治療趨勢,癌症已成為慢病化,但新藥、新科技費用昂貴,健保財源有限情形,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彭金隆提出第二層健保的可能性,期待公私保共營解決醫療負擔;另外,針對困難癌症治療,國衛院癌研所帶來「癌王」胰臟癌最新治療方式;癌友如何保留工作權、運動防癌及社區癌友關懷啟動,都希望讓癌友的第二人生可以活好活久。聯合連續六年與國衛院攜手舉行癌症論壇活動,今年論壇主題是「Love & Care友善抗癌行動」,於4月13、14日於政大公企中心A2國際會議廳隆重登場,兩天活動中,超過20位重磅級專家、學者登台分享最新癌症相關政策、治療趨勢等最新資訊,現場三百多位民眾也熱情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蔡慧珍以「國衛院推動癌症治療的核心-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TCOG)」為題進行演講,她指出,TCOG推動跨院際癌症治療方法的臨床試驗、開發新抗癌藥物、合併藥物新組合及免疫療法等新療法,目前持續進行多種癌別的精準醫療計畫。蔡慧珍帶來最新晚期胰臟癌與膽道癌治療計畫,以膽道癌為例,以免疫藥物nivolumab加 gemcitabine、口服S-1的藥物組合,總體反應率可達45.9%,整體療效明顯提升,副作用降低、也不需住院治療,可以讓癌症病患治療品質提升。癌症新藥愈來愈貴,健保總額年成長率年跟不上藥費成長,商業保險成為癌症治療重要資源。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彭金隆勾勒出「第二層健保」想像,未來民眾在繳交健保費時,可能同時收到衛福部通知,可選擇第二層健康保險,並有不同計畫,行政程序由健保署來負責,但由商業保險協助民眾支付健保無法納入的醫療項目。彭金隆說,第二層健保必須「公私協力」,目前商業保險36%的費用花在核保、行政及管理,實際用於理賠比率僅五成,若能讓使行政機關負責醫療保險行政成本,以公辦民營方式邀集保險公司成立共保組織,提供民眾加保選項,加上健保署管控醫療費用與藥價議價能力等,能讓民眾保費費率下降,在不排除病弱體的情況下,形成大數法則,讓商保普及成第二層健保。第二層健保未來或許可解決政府財務難題,但癌友更擔心工作權受影響,台灣癌症基金會癌友服務組主任游懿群表示,隨著癌症醫療科技進步,罹癌後存活率逐年上升,青壯年癌友與癌症共存也成為趨勢,但對比身心障礙勞工,癌友在職場上受到的保障相對薄弱。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癌症病友職能評估」、「第二職業技能培力訓練」與「癌家職力學堂」服務,希望進一步提升癌友就業機會,創造癌友就業友善環境。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方俊凱指出,近年癌症病人自殺率並沒未隨著癌症治療進步減緩,每十萬人仍有一百一十人,分析院內資料發現,一年內有六名患者輕生,其中只有一人看過身心科,半數是早期患者,多數輕生時間是離開醫院,回歸社區或家庭之後,如何在社區進行關懷,至關重要。衛福部國健署今年四月推動「發展慈悲關懷社區暨以癌友家庭為中心之照護模式」試辦計畫,主動找尋癌友的蹤跡,目前全台有6家醫院參與,希望主動解決癌友心理層面的問題。運動更是在國家癌症防治政策健康促進的一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癌症希望基金會運動處方計畫負責人謝政毅表示,缺乏運動易導致慢性病、肌少症、骨鬆,增加失能、死亡機率,因此鼓勵民眾、尤其癌友,應盡早養成運動習慣。謝政毅表示,癌友仍應以抗老化為目標進行肌力訓練,定期並逐漸增加活動量,每次10分鐘從事中度以上會喘的運動,每周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或75到150分鐘高強度活動;基金會也與健身房合作,制定訓練不同身體部位的運動處方,協助癌友遠離靜態生活,讓常訓代替長照,恢復癌後健康體能。作家H分享罹癌經驗,他不改幽默大砲風格,被診斷為攝護腺癌的他,提到罹癌前進行性行為已有「遲射」狀態,當時不以為意,甚至認為「持久」是幸福象徵,回想才發現早有徵兆。談到論壇前幾日才回診,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PSA)又從0ng/mL升回0.07ng/mL,犀利的他自己沒在怕,還說「醫師說我很厲害,不服藥也可以撐到0.07,看來我要繼續吃藥了!」但也因藥物副用導致男性女乳症,作家H特地以一襲俐落西裝,內搭女性束胸衣,開胸坦乳明示自己的副作用,他鼓勵癌症病患,「我們無法控制疾病的到來,也無法改變治療副作用;卻可以改變自己心態與生活作息。」
-
2024-04-13 醫聲.癌症防治
2024癌症論壇/癌症治療多元化 健保署:給付NGS加速用藥
癌症連續逾40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新興癌症治療快速發展,在「2024癌症高峰論壇」中,國衛院院長司徒惠康指出,癌症治療從手術、放療到化療、標靶腫瘤治療,發展至基因、細胞治療等,癌友有機會選擇專一性治療方式;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則表示,癌症藥費成長幅度超過健保總額成長率,健保署將在5月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打造精準醫療生態系讓病友盡早用藥。聯合報已連續六年與國衛院攜手舉行癌症論壇活動,今年論壇主題是「Love & Care友善抗癌行動」,於4月13、14日於政大公企中心A2國際會議廳隆重登場,兩天活動中,超過20位重磅級專家、學者登台分享最新癌症相關政策、治療趨勢等最新資訊,現場三百多位民眾也熱情參與。司徒惠康說,去年美國癌症醫學會進行統計發現,在2020年,癌症死亡率超過54%,預估到2040年,可能還是有成千上萬的癌症病友面臨死亡命運,代表癌症的治療,除了醫療工具、提早預防,還需要找尋更精準、更全方位的照護模式,才能真正幫助提升生活品質、延長病友壽命。「去年癌症醫療花費1399億元,藥費支出達394億元。」石崇良表示,健保總額成長率不足4%,癌藥費用平均成長率達超過9%,可見癌藥負擔非常重。近年精準醫療發展快速,新藥多在第二期臨床試驗時取得藥證,但療效證據仍待釐清,健保署為此成立專責單位,由「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中心」進行醫療科技評估,並透過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盼形成精準醫療生態系。健保署將在5月1日開始給付NGS,擬給付19種癌別,依基因片段大小分為BRCA、小套組、大套組三種模式,分別給付1萬、3萬點。石崇良表示,目前健保已有對應用藥的基因位點僅30多種,健保給付的大套組可給付檢測超過100個基因,是希望病人未來若有新藥研發時,可及早用藥或參與臨床試驗。另NGS檢測結果將上傳健保資料庫,有利癌友跨院治療,或轉介臨床試驗新藥,並讓藥界加速研發,多管齊下加速病人早期用藥。立法委員王正旭表示,在友善抗癌行動中,「建立無縫接軌的癌症照護網路」是重要關鍵,政府、醫療機構到民間組織的整合,透過完整的癌症照護系統,才能真正降低死亡率、提高癌友、癌友家人生活品質。從2003年癌症防治法的施行,台灣癌症防治就有很大的進展。王正旭表示,他於1990年擔任腫瘤專科醫師,對於癌症對家庭、個人的影響,有很深刻的了解、體會,後來進入癌症希望基金會服務,觀察到國衛院團隊努力提升較佳完整診療選項、實質落實癌症防治計畫,更是深深感覺到癌症防治、群策群力的重要性。當整合政府、醫療機構、民間組織資源,王正旭說,就可以建立系統性的合作與轉介網絡,並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系統。也希望透過媒體,可以推廣更多癌症相關教育、知識,並帶來更多正向抗癌力量。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則點出台灣醫療體系潛在危機,醫療支出成本愈來愈高,不只電費上漲,目前政府解決護理人力不足,補貼夜班薪資,院內更多基層醫療人員的薪資也須討論,醫學中心又負責重症患者的照顧及國家政策研究,單靠醫院各自支撐是不夠,都須要國家財政來支持。陳建宗也提醒,台灣醫療支出占比不到GDP7%,鄰近的韓國是9%,日本及歐美更高,這都顯示台灣花在醫療上的費用是不夠的,政府提到癌症百億基金協助解決癌症治療困境,但實際上,財務來源如何籌措?是否獨立於健保,需要更明確的政策,希望大家可以共同面對財源不足的問題。「每一個人,只要願意,都有能力降低癌症對健康的威脅,只要你願意!」聯合報社長游美月表示,談到癌症,癌症目前為十大死因之首,病例數增加,死亡率也高居五成以上,聯合報已第六年與國衛院舉辦癌症論壇,期待透過論壇,民眾對癌症治療、防治有更多的理解。游美月也期待透過癌症論壇平台,將各方意見納入,從精準醫療、新科技運用,到身心靈解方、加速癌症新藥核准、第二層健保的施行可能性等,都可以納入討論,希望根據各方的探索、討論,找到解方、方向,並透過聯合報、元氣網帶給癌友、民眾更多協助,讓正向影響力持續擴展、壯大。
-
2024-01-11 醫聲.健保改革
健保署設立新藥審查專責辦公室 拚申請後6個月內給付
衛福部應對健保給付新藥審查速度不濟的問題,近期宣布編列近2億元成立「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中心」(CHPTA),以加速新藥平行送審作業,並於元旦正式運作,將縮減健保署對新藥納保的審查時間,由過去平均13個月縮短至僅6個月;另CHPTA未來將朝行政法人化,有助穩定人力及財源。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健保是最重要的社會安定力量,不贊成重新大翻修,這將製造社會恐慌,因此未來不會有「三代健保」;健保可以小翻修,健保藥價政策需要改革,啟動CHPTA就是重點項目,往後將會持續推動「暫時性支付,主要針對尚未完成三期人體臨床試驗,或對健保財務衝擊較大、療效不確定的新藥,支付期限原則上為2年,往後CHPTA會蒐集真實世界資料(RWE)及臨床試驗結果進行健保給付效益評估,由專家進行健保給付效益評估,以確保新藥的安全性和效果,並再評估是否繼續給付、調降給付價格或不再給付。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過去新藥在經過食藥署核發的藥證後,還需向健保署提出給付申請,整個流程平均需要13個月。然而,新的平行送審機制將允許新藥在向食藥署申請查驗登記的同時,同步提出給付申請,預估取得藥品許可證後6個月內獲得給付;未走平行送審機制一般新藥則於健保受理後10個月可獲得給付,有望提高新藥進入市場的速度。明年納「平行送審快速通關」的五大新藥種類,包括經食藥署查驗登記審查認定,需優先審查、加速核准、小兒或少數嚴重疾病藥品等,或於國內申請查驗登記時,尚未在國際上市的新藥,另於國內申請查驗登記時,已在十大醫藥先進國上市許可,並於2年內在台製造新藥;國內申請查驗登記時,已在十大醫藥先進國核准上市滿五年,屬在台研發製造的新成份新藥,最後是比既有健保已收載品項相對療效佳且價格低的藥品。 健保署截至去年12月1日生效,通過新藥給付項目,包括8種癌症新藥,其中4種為暫行性支付,另有14種罕病新藥,其餘13種新藥;至於擴充給付範圍新藥有24種,包含罕藥、癌藥等新藥共生效近60種,往後還有10種新藥於今年一、二月陸續生效。目前仍有30、40種藥物正在審查,往後CHPTA將承接專家會議等新藥醫療效益評估的工作,加速新藥納入健保的審查程序。CHPTA將朝行政法人化 癌藥基金有機會擴增至百億 CHPTA未來將朝向行政法人化,預估2028年上路。但石崇良表示,CHPTA法人化規畫「希望加速、更快」,行政法人立法相關組織法草案,期望明年可以送至立法院審查,最快2026年上路,較原先計畫提早2年。主要是成立行政法人後,相關預算編列期程需要提前一年,因此需要及早準備。石崇良表示,CHPTA目前人力約60多人,因需要長期且專業人力,未來成為行政法人後,將不再屬於計畫型編制,有助人力培育和留用,估計人力可增加至160至180人,讓相關編制、財源更穩定,且其涉及健保給付、執行國家政策,需低度執行公權力,成為法人後,更能加快新藥審查流程,對於提升效率更有幫助。薛瑞元也表示,「癌症新藥基金(CDF)」為英國用語,處理的就是暫時性支付,並不是所有癌藥經費都由基金負責。明年健保總額已編列癌症新藥預算約20多億元,為處理新藥暫時性支付,未來有機會擴增至百億規模,其餘新藥預算則約40億元,共計約60多億元,期望相關預算往後還會增加。(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4-01-10 癌症.胃癌
上消化道癌治療困境/癌團留觀床護病友 盼健保商保協力
根據癌團調查,食道癌、胃癌等上消化道癌患者不僅面臨健保治療選擇有限,降低存活率,生活品質也大打折扣,其中又以經濟負擔最為嚴重,加上去年健保署盤查癌患健保住院資格影響商保理賠,雖已暫緩實施,癌患仍深陷可能重啟稽查的壓力中;癌團呼籲,醫院或許可採留觀床的方式,避免健保浪費,並藉健保以外的癌症新藥基金,減輕癌症家庭的負擔。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吳卉汝表示,依據全癌連「癌友醫療需求意見調查」,無論何種期別,癌症患者最擔心經濟壓力,尤其治療方式若沒有健保給付,近六成患者無法自費負擔用藥,只能消極治療,而這也會影響到存活率。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也引用「一一二年台灣癌症家庭照護負擔大調查」表示,癌患自費醫療比例高達六成四,六成六自費藥物超過卅萬元,逾兩成百萬元以上,嚴重影響癌症家庭經濟,得靠商保或借貸度難關。調查中也發現,近二成患者放棄原本工作、四成改變工作型態,身為主要照顧者的子女、配偶,大多每日需花費十二小時以上照顧癌患,導致原有工作受影響,將癌症家庭推向崩潰邊緣。為減輕病家負擔,吳卉汝說,健保與商保必須協力,先前傳出健保署稽查不需住院卻使用健保給付住院者,須改自費住院,影響癌患申請商保實支實付理賠,雖後健保署暫緩實施,但患者壓力仍在,有保險從業人員建議,或可採用留觀床方式,讓患者留院觀察治療,當天即可出院,保全健保、又可能獲得商保給付,保護癌患權益。蔡麗娟說,既有健保制度趕不上醫療新科技發展,癌患有藥用不起,或被排除新藥臨床試驗之外,且調漲保費須考量各利益關係,故可先透過癌症新藥基金解決燃眉之急,並盼有病團參與討論,並設置期程進度,「醫療是國防,要由總統層級推動,縮短病人跟新藥間的距離,維持台灣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