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9 醫療.感染科
搜尋
甲狀腺
共找到
677
筆 文章
-
-
2022-08-08 養生.人生智慧
獨/67歲歌仔戲天王6病纏身 悲癱瘓:下半身只剩骨頭
67歲女星黃香蓮過去憑著螢幕中的俊美扮相,擄獲當代不少少女心,被譽為「歌仔戲天王」,近期她因演出「媽,別鬧了!」的比莉昔日同窗「巫雅菊」一角,瞬間勾起網友滿滿回憶殺,近日她接受本報專訪,吐露當年打拚辛酸,因長年沒日沒夜拍戲,導致甲狀腺腫、頸椎痛、腦膜瘤、肺結核、白喉、幽閉恐懼症等6病纏身,一度還癱瘓躺床半年,「瘦到下半身只剩骨頭」。黃香蓮在當紅年代,不僅演歌仔戲,還參與8點檔、電影演出,為了趕拍戲,一天只睡1小時,結果因操勞過度,拍攝一場「空中一字馬」戲,雙腿一劈,竟是坐骨神經歪掉,當場動彈不得,之後還拍摔馬戲,重挫脊椎、頸椎,儘管如此,為了不耽誤拍攝,她咬牙苦撐,天天到醫院打類固醇,後來醫生警告她再不開刀就會癱瘓,但她仍為了拍戲,病急亂投醫誤信偏方,找來推拿師,雙腿一壓痛到她閃尿,最後還是開刀治療,病床一躺就是半年。黃香蓮形容自己是「九命怪貓」,22年前她發現罹患腦膜瘤,為休養生息,她淡出演藝圈,但從小到大.她劫難不斷,孩童時期就有肺結核、白喉等病,5歲時還曾不慎掉入魚池,在人煙稀少處,突然有人路過救了她,撿回一條命,還因拍戲頸椎受傷,「完全無法當低頭族」,她平日也愛登山健行,但前陣子爬山竟意外摔傷、膝蓋骨裂,幸虧無大礙,但每當眾人誇她凍齡、身材依舊窈窕時,她總苦笑:「五臟六腑都壞了」。在「媽,別鬧了!」中,黃香蓮飾演兩性作家,女強人形象最終在被拆穿遭家暴真相後瓦解,而真實的婚姻中,她2006年與大16歲中研院院士吳成文結婚,因為陪丈夫到世界各地開會,人生到了50歲才第一次出國,「我們到美國,我完全看不懂地圖,英文路名、街道也不知道,他就敢叫我開車,我也不想問,就自己學」,儘管彼此學歷、年紀相差大,但2人有共同興趣「看歌仔戲」,老公也是自己的粉絲,婚姻生活幸福美滿。
-
2022-08-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失眠、焦慮皆為長新冠症狀?中醫:氣虛、陰虛、痰瘀體質,對症治療新冠後遺症效果佳!
中醫治病會加入體質的概念,不同的體質容易得到不一樣的疾病並產生不同的表現,區分體質治療「長新冠」效果最佳。45的陳小姐確診新冠肺炎時,出現發燒、喉嚨劇痛,痛如刀割的症狀,經治療解隔後,雖已為陰性,但仍反覆咳嗽不止、咽中有痰無法咳出,及常常會突然感覺鼻腔深處有搔癢感,影響生活品質也引起旁人異樣的眼光,令她十分憂鬱及焦慮,且睡不安穩常驚醒,影響隔天精神體力,透過中醫治療、調理,已完全康復,且睡眠充足、元氣飽滿。賴博政醫師表示,新冠確診康復後,有中長期的症狀皆統稱「新冠後遺症」或「長新冠」,這些病人多以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腹瀉、肌肉痠痛為主要表現。3種體質病人易出現「長新冠」3種體質的病人最容易出現「長新冠」分別為氣虛、陰虛、痰瘀,區分體質對症治療的效果最佳。1.氣虛體質:容易出現氣短、呼吸時需大力呼吸,隱隱胸悶,倦怠疲勞,稍微活動後就容易喘促。此類心肺功能通常比較弱,一旦受感染後自我恢復力都較慢,病程也比較久,且因容易耗氣,造成肺部功能得消耗,因此會用如北沙參、西洋參、山藥、晉耆、桑葉等補氣、加強肺部功能的藥物,幫助受損組織的修復。2.陰虛體質:容易化熱、局部化火發炎,也就是指染疫後期在病毒尚未完全被消滅時,在身體局部較容易產生輕微發炎反應,容易心情煩躁、夜間怕熱,、頭暈耳鳴、口乾舌燥、咽中隱隱作痛、失眠健忘、記憶力減退、腰膝痠軟,用甘寒滋陰的藥物,如玉竹、生地黃、天門冬、女媜子、百合等滋陰潤燥的藥物,清除體內多餘的發炎物質。3.痰瘀體質:常見胸悶咳嗽,痰聲重濁,疼痛長時間不癒,刺痛固定,常感麻木、容易造成循環不順,這類患者容易產生血栓,造成繼發性的疾病,因此多會使用如丹參、赤芍、栝蔞實、絲瓜絡等除痰化瘀的藥物,幫助體內代謝廢物移除,強化循環,幫助身體恢復。長新冠5大症狀類別中醫區分長新冠5大症狀類別為上呼吸道症狀、精神情志症狀、皮膚症狀、肌肉關節症狀及其他。若「長新冠」反覆發作未痊癒,應盡快就醫治療詢問專業的意見,切勿自行服用來路不明的處方或偏方補品,以免延誤病情。1.上吸道症狀:久咳不癒、鼻塞流鼻水、呼吸困難、胸悶緊痛、心悸易喘等。2.精神情志症狀:睡眠障礙、情緒緊張、憂鬱焦慮、專注力下降、記憶力減退(腦霧)、體力變差、疲勞容易倦怠。3.皮膚症狀:紅疹、斑塊、皮膚搔癢、掉髮。4.肌肉關節症狀:肌肉痠痛、關節疼痛、腰酸背痛。5.其他:糖尿病、甲狀腺炎、代謝異常、腎臟損傷。
-
2022-08-05 醫療.新陳代謝
不是新冠 疲倦容易喘「人變腫」 小心甲狀腺機能減退
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民眾容易喘、疲倦、體力變差等,常誤以為是新冠肺炎,但可能是其他慢性病作祟。一名60多歲女性,本身有高血脂,長期使用藥物治控制,近月持續疲倦、且體力變差,走路變快就容易喘,且高血脂控制較不好,經過檢查發現是甲狀腺機能減退及輕度貧血。收治個案的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甲狀腺機能減退導致新陳代謝降低,會常感到疲倦、身形變腫、心跳變慢、體溫變低、反應遲鈍,也可能使胃蠕動減緩,造成便秘,或者頭髮變少、皮膚乾燥、血脂數值上升或是貧血。何一成說,甲狀腺素會影響造血機能,當甲狀腺素機能減退時,甲狀腺素分泌減少,可能形成貧血,血液攜帶氧氣的能力降低,身體組織獲得的氧氣減少,加重疲倦感及運動時易喘的症狀。後天引起甲狀腺機能減退的原因很多,高危險族群要多注意,如曾接受甲狀腺手術或接受放射碘治療者、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者、60歲以上的年長者、女性(特別是在懷孕期或是產後)、有甲狀腺相關疾病家族史者。何一成說,甲狀腺機能減退除了先判斷發生的可能原因,針對原因治療外,一般就是口服藥物直接補充甲狀腺素,調節相關的新陳代謝功能。上述案例在補充甲狀腺素後,疲倦易喘等症狀逐漸改善,併發的貧血問題,在甲狀腺檢驗數值正常後,也逐漸恢復正常。何一成表示,疫情期間,許多民眾出現會喘、體力變差、呼吸道不適等症狀,都會以為是確診或是疫苗引起,其實可能與原本就有的慢性病有關,須透過快篩及醫師診斷鑑別。他說,甲狀腺機能減退者平日應注意飲食均衡,規律作息,適當運動,並遵照醫囑治療,由於甲狀腺的分泌是會變動的,因此即使數值正常,也應定期回診追蹤,以免甲狀腺功能出現變化影響代謝而不知。
-
2022-08-04 醫療.泌尿腎臟
男性有「勃起功能障礙」及「早洩」問題怎麼辦?泌尿科醫師告訴你成因及最新的治療方式
父親節快到了,各位辛苦的爸爸們努力在父親節前「付清家裡的帳單,想要好好享受幸福的兩人時刻,卻有可能碰到因為過於辛勞而突然「軟今天」!這篇文章來簡單介紹男性性功能障礙最常見為「勃起功能障礙」及「早洩」兩大種類以及目前較新的治療方式,讓爸爸們能夠有更深入的了解。勃起功能障礙男性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縮寫ED)又稱不舉、陽痿,指的是性刺激以後陰莖海綿體充血不理想,無法達到足夠的硬度或無法維持硬度直到完成射精。男性在40歲以後發生勃起功能障礙的盛行率大約為25%,且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若具備一些危險因子(如糖尿病、高血壓、抽菸、肥胖、睪固酮低下等)發生的機率會更高。勃起功能障礙若依發生成因來區分,主要可分為「心理因素造成」以及「生理病變造成」兩大類。但大部分人都不會是單一因素造成的,可能是合併不同的成因所造成的結果。‧心理因素:所造成勃起功能障礙有一些特性如:勃起狀況時好時壞、晨間勃起正常。一般年輕人(40歲以下)大部分屬於這一類。常因睡眠不足、工作壓力大、疲累、來自伴侶的壓力等所造成。有時因為一兩次行房時狀況不佳,造成往後行房時因害怕失敗而心理壓力更大,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治療方式除了改善生活方式減少壓力來源、增加睡眠、與伴侶進行溝通以外,也可嘗試使用PDE5抑制劑藥物(如威而鋼、犀利士)增加行房的舒適度及成功率,打破惡性循環。‧生理病變:所造成勃起功能障礙指的是因某生理機轉的問題而影響海綿體充血,包括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睪固酮低下等因素。特性是勃起功能隨著時間持續退化、晨間勃起發生減少。一般可從病人的年紀以及慢性疾病史來了解是否屬於此類。診斷性的檢查一般只能靠抽血得知是否為睪固酮低下,其他較侵入性的檢查如陰莖督卜勒超音波(用以評估陰莖動脈血流)只有少數情形會建議使用。勃起功能障礙的治療方式‧PDE5抑制劑藥物治療勃起功能障礙除了對患者衛教一些內容如培養運動習慣、戒菸、控制原有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外,一般建議可使用PDE5抑制劑藥物(如威而鋼、犀利士)治療,此類藥物能增加海綿體充血的效率讓患者達到滿意的勃起功能,70%以上患者使用後能有所改善。一般使用方式為行房前1-2小時服用,威而鋼須空腹時服用效果較佳。犀利士因屬較長效型藥物,可更提早服用而較無時間壓力,低劑量劑型5毫克犀利士也可以每天固定服用以增強效果。若有心血管疾病須服用硝酸鹽類藥物,則絕對不可與PDE5抑制劑藥物同時使用。另外某些降血壓藥物也有可能在併用時造成血壓過低的副作用,建議先諮詢醫師。‧低能量陰莖體外震波透過低能量體外震波施打在陰莖海綿體以及會陰部上,促使血管增生,改善血管病變造成的勃起功能障礙。此治療方式極為安全,過程不需麻醉,即使使用抗凝血劑中也能安全施打。一般完整療程為6-8次治療,每次間隔一週。但因血管增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反映在勃起功能的改善上,療效不像服用PDE5抑制劑那樣快速明顯,因此是比較偏保養的一種治療,建議合併藥物治療使用效果更佳。‧睪固酮補充治療睪固酮由睪丸製造,影響男性性功能及性慾、肌肉增長、造血功能等。勃起功能障礙患者若合併睪固酮低下(可由抽血診斷),可同時接受睪固酮補充治療。目前睪固酮補充方式為針劑、皮膚凝膠、以及最新的鼻內凝膠製劑。‧PRP海綿體注射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目前已廣泛使用在肌腱、筋膜、關節等軟組織的注射治療,具有組織修復的效果。目前已有最新的小型研究證實可注射在海綿體達到改善勃起功能的效果。患者若是藥物治療或低能量震波治療效果不理想時,可考慮嘗試這項新治療方式。早洩的問題早洩(Premature Ejaculation,縮寫PE)廣泛指的是性交時間從進入陰道至射精小於三分鐘,無法讓意志力延長時間,並且造成本人或伴侶心理上的困擾。盛行率大約為15-30%。可分為「原發性早洩(Lifelong PE)」「續發性早洩(Acquired PE)」兩大類。原發性早洩患者從第一次性行為開始都一直無法延長射精時間超過一分鐘,屬於較嚴重的類型。續發性早洩患者原本可正常維持足夠的性交時間,但某一天漸漸發現開始無法延長到大於三分鐘的時間。早洩的成因一般是多重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焦慮、缺乏經驗等等)、神經性因素(龜頭過度敏感、5-HT受體異常)、基因因素、內分泌因素(甲狀腺亢進)等。此外,高達50%的早洩患者也合併勃起功能障礙,這兩種性功能障礙會互相影響讓問題變得更嚴重,需同時一起治療。早洩的問題的治療方式目前早洩的治療是以藥物治療為主。現有FDA核准藥物包括必利勁(Priligy)以及最新的賦久勁(Fortacin)外用噴劑。必利勁(Priligy,學名為Dapoxetine)是一種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SSRI藥物種類眾多,屬於抗憂鬱藥物且兼具延長射精時間的效果。其中必利勁因為作用時間短、代謝快的藥性,較不會發生其他抗憂鬱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因此被核准為早洩的專用藥物。使用方式為行房前一小時服用。賦久勁(Fortacin)是一種局部麻醉藥物噴劑,可降低龜頭的敏感度達到延長射精時間的效果。因特殊的藥物調配,讓藥物能附著在龜頭上形成薄膜,於一小時內持續產生作用。使用方式為行房前在龜頭上噴三下,等待五分鐘後可把藥物擦拭掉,不須為了讓藥物留在龜頭上而特別使用保險套即可行房。根據研究結果,原發性早洩(較嚴重的早洩類型)患者在經過賦久勁治療三個月以後,平均射精時間可由原本的「小於一分鐘延長到「大於三分鐘,且持續治療5-9個月可讓平均射精時間延長到六分鐘。治療效果十分顯著,且使用方便,副作用非常少。
-
2022-08-02 醫療.骨科.復健
「大釣哥」以為坐骨神經痛 經診是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
高雄53歲漁民蔡先生半年來坐立難安,自己當「大釣哥(台語諧音貼藥膏)」加民俗推拿都沒用,接受脊椎微創手術也沒改善。81歲周姓婦人則是半年前閃到腰後,開始背痛、臀部疼痛。兩人都以為是坐骨神經痛,這兩個個案經檢查診斷,是髖關節病變、股骨頭壞死,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後得到改善。阮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洪誠聰指出,蔡先生雖有糖尿病及三高,平常仍愛呼朋引伴喝兩杯,半年前來有著坐立難安的疼痛,無法工作,自己貼膏藥和民俗推拿都沒改善,以為坐骨神經痛,就接受脊椎微創手術,但術後仍依然疼痛難耐。轉診來檢查發現病患無法翹腳坐,移動身體時也會因牽動髖關節痛到發抖,經X光檢查確診右側髖關節病變、股骨頭壞死,在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一周後就活動自如,兩個月後已回到漁場。有高血壓及低甲狀腺疾患的81歲婦人,半年前閃到腰後開始背痛、臀部疼痛,後來一路痛到膝蓋去,原也以為腰椎受傷導致坐骨神經痛,但害怕開刀遲未就醫,尋求藥浴及推拿等民俗療法,沒改善還更痛。經X光檢查發現是髖關節病變、股骨頭壞死,接受人工關節置換後,症狀在三個月內逐漸改善,洪誠聰仍建議她拄小四腳拐杖走路維持平衡。洪誠聰表示,髖關節病變症狀和坐骨神經痛類似,差別是坐骨神經痛者躺著或維持站姿時會感到疼痛,但髖關節病變是久坐後起身、或騎車跨坐等動作時會劇烈疼痛。由於髖關節和腰椎相近,患者常混淆,就醫檢查時也不易被發現是髖關節的問題。洪誠聰強調,髖關節病變常容易被誤認腰椎疾患,高危險群是長期酗酒、長期服用類固醇者,及曾隱形股骨骨折卻未發現者。髖關節疾患的治療需依照個人病變程度,決定服藥、復健或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民眾出現疼痛應該到醫院檢查,找出疼痛源對症治療,才能輕鬆自在過生活。
-
2022-08-01 醫療.新陳代謝
醫病天地/甲狀腺結節難察覺 多人健檢才知
新竹市張姓女子參加公司健檢,發現甲狀腺有結節,就醫檢查確認有甲狀腺乳突癌的可能,手術切除後不再復發。新竹馬偕醫院內分泌科醫師陳智帆指出,乳突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癌,患者以女性居多,但起初症狀不明顯,由於近年健檢盛行,許多患者才因此發現。陳智帆表示,甲狀腺結節通常一開始並無不適症狀,許多人是在健檢時意外發現,否則通常要等向外突出或壓迫食道、氣管,造成吞嚥困難、呼吸困難、聲音沙啞才會發現,可掛號內分泌科門診,安排甲狀腺超音波,很容易被確認出來且無侵入性或疼痛感。陳智帆說,甲狀腺結節或腫瘤若有細微鈣化點、邊緣不規則、低迴音、高大於寬等特徵,可考慮自費的電腦輔助軟體來協助診斷,甲狀腺惡性腫瘤以乳頭狀癌最多,其次為濾泡癌,少數還有髓質癌、淋巴癌等。治療以手術為優先,評估進行全甲狀腺切除手術與周邊淋巴結廓清術,後續需放射碘治療的比率約占一半左右,若病患無法忍受甲狀腺素停藥時的不適,可考慮注射人工合成甲狀腺促進素,再進行甲狀腺球蛋白的腫瘤指標追蹤,與全身放射碘掃描。相較於其他癌症,甲狀腺癌的治療後無復發存活率高達九成以上,早期發現,積極治療,成效都相當不錯。
-
2022-07-30 養生.人生智慧
曹文娟健康出現警訊,面臨人生十字路口! 生病後體悟:敲金鐘、開畫展,人生轉彎看到更美麗風景
「面對黑暗時,往往忘了只要一轉身,光就在你背後。」7年前,國小主任曹文娟面臨人生十字路口,健康出現警訊,更大挫折是三度考校長落選,50歲的她選擇退休放下,受邀主持廣播節目,初試啼聲就獲金鐘獎肯定,退休後還專心學畫,並且舉辦了人生第一場水墨個展。曹文娟出身員林農家子弟,從小要幫忙家裡剝龍眼、採荔枝,「真的是做到怕。」她說,小時候最怕放假,只要一放假,就是要幫忙家裡的農務,當初要念大學時,親友認為女孩子不必念太多書,唯有父親獨排眾議,堅持讓她升學,她很感謝父親的栽培。口試沒過關 考校長三次落第從事教職時,曹文娟是個拚命三郎,她說,一直很熱愛教學,對教育也有自己的藍圖與理想,所以有志於考校長。不過,從小就很會考試的她,卻在考校長這關頻頻受挫,尤其是第三次考校長時,口才極好的她認為只要筆試過了,口試就有絕對把握,不料最後竟以0.09分落選,而且是扣分在她最有把握的口試上。「世界上最長的距離就是那0.09。」曹文娟說,當年很挺她的長官安慰說,「也好,妳這種個性如果當上校長只有做死,乾脆不要當好了」。曹文娟說,考不上校長這關,應是菩薩在點化她,要她離開了。隔年她選擇退休後,檢查才發現甲狀腺腫瘤已經很大,治療期間,因女兒想學水墨畫,她也陪著女兒開始學畫,自此展開與水墨創作難解的情緣。生病後體悟 練書法賺到健康有一天到醫院做完檢查,她覺得心裡很悶,在先生陪同下,兩人開車上合歡山散心,途中心裡不斷吶喊「為何是我?」,等上了山,看著山頭,突然豁達了,心想著「為何不是我?」曹文娟說,「老天爺是要用這個疾病來教會我」,以前的自己個性太急,也許老天爺要讓她學會放慢腳步。「退休7年,我也賺到健康」,曹文娟說,除了畫畫,也抄經練書法,寫書法對她而言是一種放鬆,她大多站著練書法,寫起字來有時甚至會動到全身,很像練太極拳、練氣功,有時一站就是1、2個小時,寫到冒汗,覺得自己練書法,練到身體都變健康了。曹文娟認為,退休後「儀式感」很重要,像她每天固定抄經、畫畫,也建議退休族不要懶散過日子,以為就自己看看書就好,最好能找老師再學習,因為老師會給功課,讓你學到你不知道的東西。跨界再學習 看到更美麗風景退休後的曹文娟,也應警廣台中分台邀請,和主持人鄭晴共同主持少年節目「小太陽的天空」,兩人從在地飲食出發,介紹當地農特產,一舉拿下廣播金鐘獎最佳少年節目和主持人雙料金鐘獎。讓她最感動的是,自己的父親曾是芭樂農,節目還曾請父親介紹,後來父親因舌癌開刀,無法再正常發聲,這段廣播節目父親的錄音成為她的珍藏。日前曹文娟在彰化員林演藝廳舉辦個人首度水墨畫展。她說,從沒想過有一天會開畫展,並嘗試在每幅畫作配上自己創作的詩,以前她也不曾想過會有源源不絕的靈感寫詩,她常想,退休後的轉彎「一定是老天爺要讓我學會什麼」,讓她看到更多美麗的風景。為何想退休?脫離考試 畫出新舞台曹文娟退休是因為考校長差0.09分,加上甲狀腺腫瘤連續幾年增大,讓她陷入長考,是否繼續再考或回歸單純的教學工作。當時丈夫提醒她,如果當了校長,退休後便失去舞台和掌聲,什麼都沒了,但若現在開始學畫畫,至少可以再畫30年,加上覺得教育環境日益惡化,不想再被考試引導生活,希望重新開始,尋找自己另一個發揮的舞台。
-
2022-07-23 醫療.懷孕育兒
我為什麼不能懷孕?專家分析4大不孕原因,女性與男性生育力檢查一次看懂
什麼是不孕?不孕的定義通常是指夫妻在沒有避孕的情況下,經過一年依然沒有懷孕,就稱為不孕症。不孕症並不代表不能懷孕,只是比較不容易懷孕,有時候懷孕是機率的問題,不孕的夫婦多數仍然有機會自然懷孕,但是如果想懷孕且經過一年沒能順利懷孕,就需要進一步檢查,女性如果超過 35 歲,更要積極檢查及治療。女生每個月來一次月經,每次月經週期有可能是懷孕的機會,不孕不是只有女性的問題,夫妻雙方都有責任,因此不孕的檢查男女雙方都需要做。人類懷孕的過程是由先生的精子進入太太的體內孕育出一個新生兒,由媽媽的子宮產出,這整個過程有無數關鍵的步驟,只要有一個地方出了問題就會導致懷孕失敗。【延伸閱讀:凍卵年紀幾歲前較適合?男生可凍精嗎?「凍卵/捐卵、凍精/捐精」你不可不知的資訊一次看懂!】不孕的原因不孕的原因也有很多,以下簡單分為四類來說明:(一) 女性因素1. 排卵功能異常及荷爾蒙失調。2. 子宮頸黏液分泌異常,使精子無法順利進入子宮腔內。3. 子宮腔結構異常,子宮內膜沾黏或功能異常。4. 輸卵管因發炎或感染(感染一定發炎、發炎不一定有感染)造成沾黏或阻塞。5. 腹腔內因素(如子宮內膜異位症,或骨盆腔、卵巢、輸卵管感染沾黏)。(二) 男性因素 1. 精液異常:精子數目減少、型態異常或活動力減弱。2. 睪丸製造精子障礙:有先天性異常、染色體異常、荷爾蒙異常、感染性疾病、精索靜脈曲張、慢性疾病、外傷、環境毒素、睪丸腫瘤、藥物影響等病因。3. 精子運輸系統異常:包括先天性無輸精管症或後天輸精管阻塞。4. 性功能障礙:如陽萎、早洩或無法射精、尿道下裂等。(三) 混合因素即男女雙方皆有一些問題。(四) 不明原因不孕夫妻在接受一定範圍的檢查評估後,仍然找不到特定病因,則可歸類為不明原因的不孕,亦即用現有醫學技術無法輕易診斷的不孕症。找不到原因,並非代表正常。高齡婦女生育能力下降的情況一般也驗不出來,因此 35 歲以上的婦女即使找不到原因,也應積極面對不孕問題。不明原因的不孕症,多數病例經過適當治療仍可成功受孕。不孕的檢查懷孕關鍵的部分就是精子、卵子、及子宮,想懷孕的夫妻要知道為什麼不孕,當然就是圍繞這些問題檢查;精子的部分就是檢查男生的精液,看看精子的數量、活動力、和型態。卵子的部分就是要檢查卵巢的功能、排卵的狀況,這可以經由問診及抽血檢查 AMH 值,而子宮檢查比較複雜,要檢查輸卵管是否正常、子宮有沒有肌瘤、子宮內膜是否異常,因此需要影像學方面包含超音波、子宮鏡、及輸卵管攝影等檢查。另外對於感染、免疫、或者基因染色體等,也在不孕的問題扮演重要角色,可以依照每對夫妻的狀況分析建議做進一步的檢查。女性生育力檢查雖然造成不孕的原因很多,但許多不孕症的檢查可能費用很高或重要性不顯著,因此在臨床上通常會選擇部分較重要的檢驗做為第一線檢查,再依據檢查結果,決定直接進入治療或做進一步檢驗,最基本的檢驗有:1. 詳細的婦產科病史、月經與排卵狀況、同房情況、生育能力及不孕治療的紀錄。2. 理學檢查:子宮、陰道、子宮頸及生殖器官之檢查。3. 超音波檢查:子宮形態、子宮內膜檢查、子宮肌瘤、卵巢及排卵檢查,近來超音波除了用於檢查外,陰道取卵、植入時對子宮的觀察都很有幫助。4. 卵巢功能的檢查:卵巢卵子儲備的判斷不只是女性生育能力的指標,在誘導排卵中對藥物的種類,劑量與給藥時機都與卵巢反應有關係。 許多檢驗卵巢卵子儲備量是提供不孕治療的第一步訊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月經期間利用超音波檢查卵巢內有腔濾泡數目(Antral Follicle Counts; 簡稱 AFC)及抽血檢驗抗穆勒氏賀爾蒙(Anti-Mullerian Hormone)。5. 子宮鏡(Hysteroscopy)檢查:子宮鏡的檢查是利用內視鏡經由陰道經過子宮頸進入子宮腔來探索子宮內的情況,可以看到子宮內是否有子宮內瘜肉,子宮肌瘤,或者子宮內膜沾黏等病灶,目前利用軟式子宮鏡可以不需要麻醉在門診直接施行,如果需要手術可以另外安排。6. 感染:梅毒、AIDS 與肝炎要事先檢查,而披衣菌與淋病是最常見的性傳染病。披衣菌在臨床上可能無症狀也可能急性骨盆腔發炎。披衣菌感染會造成慢性子宮內膜發炎,因而降低受孕率也會提高流產率,因此披衣菌的診斷在不孕症中特別被重視。披衣菌的診斷除了傳統用培養的方式檢查外,現在可利用子宮頸及尿道的樣本做檢查,最近還有用尿液來檢查。7. 子宮及輸卵管攝影術(HSG):月經結束後排卵前,將顯影劑注入子宮,利用 X 光放射線攝影,檢查輸卵管的通透性及子宮腔的完整性,並檢查是否有子宮的先天異常。8. 排卵的檢查:利用 LH 的試劑、基礎體溫、子宮頸黏液、黃體素、子宮內膜切片、超音波追蹤等方式來檢驗排卵的狀況。9. 荷爾蒙檢查:AMH、FSH、LH、泌乳激素、TSH、甲狀腺功能。10. 免疫學的檢查:對於女性血清中抗精子抗體的檢查,或檢驗子宮頸黏液與精子的抗體。曾有報告指出,有 29% 的重複性流產有自體免疫的問題。11. 同房後試驗(PCT,Postcoital test):禁慾 2 天,排卵前盡量接近排卵時檢查,檢查前夜與丈夫同房,子宮頸黏液必須在性行為後 9-24 小時檢查。觀察其量、形狀及粘液粘性(spinnbarkeit),並在高倍鏡下觀察可動精子。12. 腹腔鏡(Laparoscopy)檢查:以腹腔鏡進入觀察子宮、輸卵管、卵巢,並同時以藥劑打入子宮,觀察輸卵管的通透性,並觀察腹腔是否有沾黏,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延伸閱讀:如何提高人工生殖的成功率?專家告訴你高懷孕率的密技】男性生育力檢查不孕的檢查,男女都一樣重要,然而與女性相較,男性的檢查單純許多,除了基本理學檢查外,大多數的男性都可以透過精液檢查來判斷生育能力。男性不孕則以不明原因的精子數量不足為主,有部分可能因為陰囊靜脈曲張、感染、服用藥物或物理性傷害,部分可能是先天的缺陷。男生的生育能力雖然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但是下降的程度不如女性明顯,因此經常可以看到,50 歲以後的男性依然很容易可以當爸爸。男性不孕問題,大部分可處理近年來生殖技術進步,即便射精後沒有精子,只要睪丸仍在製造精子,經由睪丸取精再利用單一精蟲顯微注射的方式,依然可以達成受精懷孕的目的。因此男性不孕的問題除非完全沒有製造精子,否則大部分都可以處理。如果要能正常受孕,在男性的評估項目,包含基本精液檢查、精子染色體、精子功能、精液射出功能,男性不孕的診斷,絕大多數都是經由精液檢查發現不正常。檢查項目繁瑣,就不在這裡贅述。我們有許多位被判無精症的男性,藉由手術,在副睪或睪丸找到精子,最後懷孕成功的案例。所以,男性的不孕問題處理起來簡單,大致可獲得解決!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輕鬆自在.凍齡懷孕:想孕、不孕、懷孕》
-
2022-07-20 醫療.新陳代謝
呼吸困難、咳嗽未染疫 甲狀腺結節作怪
新冠肺炎確診依然頻傳,人心惶惶之際,不少人害怕下一個中獎的是自己,一有呼吸道症狀就很緊張,趕忙到醫院掛號就醫,這種「又愛求真相又怕受傷害」的行動,讓一些人證實自己沒中獎,卻也因此發現其他疾病。最近胸腔內、外科轉來六位病人,五位女性、一位男性,他們都出現咳嗽、夜咳、喉嚨卡卡、異物感、呼吸不順、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自訴以為中了新冠肺炎,但快篩卻是一條線陰性,他們不確定自己做的快篩是否準確,因此掛胸腔科找病因,結果醫師診斷是甲狀腺結節問題,並非得了COVID-19。甲狀腺位在脖子喉結下方,是一個蝴蝶形狀的分泌腺體貼在氣管上,有左右兩葉,如果甲狀腺長了結節,通常在吞嚥動作時從脖子外觀看得到上下活動的腫塊,但卻常常沒有症狀,對健康也不會有太大影響,除非結節長得太大而壓迫到氣管、食道或是喉返神經,就可能導致吞嚥不順或聲音沙啞,甚至呼吸困難。這六位病人都確診有甲狀腺結節,五位女性的結節分別在3至8 顆,顆粒約0.8至5公分,建議持續追蹤或迷你切口手術即可;但唯一的53歲男性病人雖脖子外觀凸出腫塊不太明顯,超音波一檢查卻發現,甲狀腺有好幾顆大小不一的結節,其中一顆約7公分的大結節壓迫氣管,甚至延伸到前縱膈腔內,造成他呼吸困難、胸悶。這名男性病人是某工廠員工,一直以為抽菸及工廠空氣不好、胃食道逆流造成他喉嚨卡卡、呼吸不順、夜咳、睡不好等症狀。經確診是甲狀腺結節後,接受迷你切口手術取出多顆甲狀腺結節,病理報告竟發現,大結節是良性,一顆1公分小結節反而為惡性腫瘤。所幸及早發現、及早手術治療,術後並做原子碘治療和追蹤。為什麼需要定期檢查追蹤?現在健康檢查常包括頸部超音波檢查,所以甲狀腺結節很容易被發現,國人有大小不等的甲狀腺結節,比率可能超過30%,只要有甲狀腺結節,需要半年至一年定期追蹤,追蹤其大小、形狀,是否有不規則,鈣化或血流增加等情況,可以早發現是否病變,及早治療。
-
2022-07-19 醫療.婦產科
9月起超貴安胎藥健保埋單!滿足5條件準媽媽可省1.8萬
台灣用量最大的安胎藥「ritodrine(妳得寶)」因會引發肺水腫、心律不整等嚴重副作用,已被歐盟禁用;安全性較高但非常昂貴的安胎針劑「Atosiban(孕保寧)」,過去沒健保給付,產婦經濟負擔不小。健保署今宣布9月1日起將有條件給付上述針劑,完全符合5項條件的產婦,健保將給付一個療程48小時的藥費18556元,預估5年內有2370到4270名產婦受惠,健保多負擔4349到7838萬元。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Atosiban屬於競爭性催產素受體拮抗劑(oxytocin receptor antagonist),安胎效果與現行健保給付ritodrine注射劑(屬乙型受體拮抗劑)相當,但比較不會造成產婦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因此6月16日共同擬定會議通過核價,5c.c.是2017元、0.9cc是403元,一個療程48小時大約是18556元,由健保給付。需要全部符合的5項條件包括:(1)18歲以上之婦女且妊娠週數在24週至33週。(2)規律宮縮至少持續30秒,頻率大於等於每30分鐘4次。(3)子宮頸擴張1至3公分(初產婦0至3公分)和子宮頸展平(cervical effacement) ≥50%。(4)胎兒心律正常。(5)經使用ritodrine療效不彰及無法耐受其副作用、或是屬易出現嚴重副作用的高危險群孕婦,無安胎禁忌症者。易出現嚴重副作用的高危險群孕婦,是指符合下列10項中任1項高風險條件者:多胞胎妊娠、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疾患、糖尿病與需藥物治療的妊娠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肺部功能異常或氣喘、腎功能異常、自體免疫疾病、孕前肥胖(BMI≧30)、電解質失調。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乙型受體拮抗劑用於安胎的副作用較大,發生過因肺水腫、心律不整、血糖過高、酮酸中毒等送加護病房或死亡的個案,所以第一線用藥量都在持續減少。然而,9月1日納入健保後,產婦還是得先用過乙型受體拮抗劑,發現耐受不良或有嚴重副作用,才能享有健保給付的較安全針劑。黃閔照說,這次納入健保並非給付第一線使用,是有點可惜,對產婦來說還是有風險。現在少子化嚴重,婦產科醫學會將繼續爭取,希望以後健保署能通過第一線就給產婦更好的藥。不過,健保僅給付48小時的療程是有實證根據。張惠萍表示,根據臨床試驗結果所定出的藥品仿單,Atosiban治療時間不能超過48小時,整個療程總劑量最好不要超過330毫克。黃閔照也說,國外安胎都是爭取48小時,目的是爭取到注射類固醇、增加胎兒肺部成熟度的時間,安排好新生兒照護量能,評估孩子存活率夠好,就讓孩子出來。因為在高風險的產婦,有時候早點讓孩子出生,對於母嬰來說反而比較安全,也能避免長期臥床的諸多副作用。但在台灣,卻因為病房費便宜、民眾期待等兩大因素,實務上的安胎時間常常高於國外。黃閔照表示,臨床醫師都會盡力向產家解釋,但有時候解釋半天,產家還是會堅持一定要安到一定週數才願意拔掉點滴,最後藥費總金額上看數十萬都有可能;但要是醫師強勢停藥,萬一之後有什麼問題,就會衍生出糾紛。黃閔照表示,此藥非常昂貴,健保要是完全按照民眾期待,提供無上限給付,成本是難以評估的。如果要按照台灣民情做適度的放寬,需要更多搜集並分析台灣長期使用該藥的資料,才有實證可茲證明是否真的有長期使用的必要。在此同時,則必須繼續加強衛教,讓產家對於安胎有正確的期待和認知。
-
2022-07-19 醫療.新陳代謝
聽說可以減肥?醫師詳解第二型糖尿病用藥腸泌素GLP-1
前言目前全美國估計約有兩千九百萬人,約9.3%的人罹患糖尿病,可想而知造成龐大的醫療支出。自從人類發明合成胰島素開始,醫學研究也從末放棄尋找一樣能控制血糖的激素,來幫助第二型糖尿病病患控制血糖。目前機轉已被醫學應用的,便是腸泌素(incretin)系統了,其中本文要介紹的主角:GLP-1便是其中一種腸泌素。藉由透過控制人體GLP-1的濃度,科學家已證實可有效控制血糖的高低,甚至因為GLP-1有減少食慾的作用,確實有論文證實可在肥胖族群中減少體重。腸泌素的發現1902年生理學家Bayliss及Starling 等人,發現進食過程中,食物會刺激腸道黏膜釋出一種化學物質,此物質會刺激分泌胰島素,便將此激素命名為腸泌素。在1960年代時,人類對胰島素的研究已相當透徹,在有能力精準測量體內胰島素濃度時,便發現直接在身體內打葡萄糖所刺激的胰島素分泌濃度,只有口服葡萄糖的1/4,這種口服及注射葡萄糖,所產生不同胰島素濃度的狀況,科學家推測與該葡萄糖是否有經過腸道,讓胰臟受到腸泌素刺激差異所導致,並將此現象稱之為「腸泌素效應」。到了1970年代,胃抑素(GIP)被成功分離定序,並且展現出刺激胰島素分泌的效果,然而科學家卻發現,即便把腸粘膜萃取液中所有胃抑素去除,萃取液仍然有刺激胰島素的效果。科學研究因此卡關,直到1983年,哺乳類的基因定序技術被發展出來,才透過基因選殖技術,成功分離出GLP-1,也是今天討論的主角!GLP-1機轉現今腸泌素,或GLP-1,主要是由比較遠端的腸道,像迴腸及升結腸的L細胞所分泌。L細胞是所謂的開放式內分泌細胞,上與腸壁內的食物營養素等接觸,下則與身體內部其他神經血管接觸,並接收神經傳導物質,如乙醯膽鹼控制。當鄰近細胞或血液送來賀爾蒙,如受到食物刺激後由胃壁細胞分泌的胃泌素釋放胜肽(gastrin-releasing peptide)、瘦素(leptin),都會刺激GLP-1分泌。而胰島素、體抑素則會抑制其分泌。遠端腸道分泌GLP-1以後,主要有兩處具備該激素的接受器可以接受刺激,一處是胰臟的貝它細胞(β cells),會刺激胰島素分泌,也會增加很多貝它細胞上葡萄糖載體、葡萄糖激酶的表現,會讓身體對於葡萄糖的調控更為精細,較不會發生胰島素分泌過度產生的低血糖。二是中樞系統中的下視丘,會增加飽足感與減低食慾。作用在周邊神經時,也證實可以延緩正常人的胃部排空。因為研究顯示,大部分第二型糖尿病的病患,其胃排空的時間會比一般正常人的60-90分鐘,減少到30分鐘。食物停留在胃部的時間更短,相對的二型糖尿病的病患容易感到飢餓,導致攝入過量食物。GLP-1則藉由抑制胃部排空,使食物在胃停留的時間拉長,使得第二型糖尿病病患比較不會感到飢餓,加上在中樞又有飽足感的刺激,以及飢餓感的意志,可以有效減少食物總量,長期下來證實可以造成體重減輕。糖尿病的藥物治療策略目前糖尿病的診斷須符合至少下列一項定義就是糖尿病。1.空腹血糖 FPG>=126mg/dl2.接受OGTT壓力測試後,血糖>=200mg/dl3.糖化血色素HbA1c>=6.5%4.有高血糖症狀(如多尿、頻渴或體重減輕)且隨機血糖>=200mg/dl根據2020年修訂的糖尿病學會-高血糖藥物處理流程。一位糖尿病病患進到醫師診間,首先要判斷病患是否有高血糖症狀,包括:是否有多尿、頻渴或體重減輕;如果有,則病患應該立即使用胰島素治療。如果沒有,那先測量糖化血色素(HbA1c),並以7.5%為切點。1.糖化血色素小於7.5%者,第一線首選metformin,並在3-6個月後未達療效時,開始合併其他藥物使用。2.糖化血色素大於7.5%者,一開始就建議兩種藥物同時併用。若單一治療未達控制標準時,應該要評估心腎風險或其他器官的共病,嘗試其他機轉藥物來控制糖尿病,其中GLP-1 就是在這個環節擔綱重責大任。研究證實,SGLT2 抑制劑、TZD、GLP-1對心血管疾病是有幫助的。美國的標準流程甚至認為有動脈粥樣心血管疾病者,第一線治療可以使用注射型GLP-1來控制。短效GLP-1 vs. 長效GLP-1小結前面所提,我們身體自然產生的GLP-1容易被身體的酵素代謝(DPP-4),因此半衰期非常短,沒辦法直接被人類利用作為藥物使用,所以科學家用了各種辦法解決GLP-1半衰期短這個缺點,成功製造出可以被當作藥物使用的GLP-1。其中,又可以依據作用時間分為:短效型GLP-1及長效型GLP-1。兩者在臨床使用有目標上的差異。短效型主要用在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餐後血糖,用於糖化血色素HbA1c略為上升的病患中。長效型的GLP-1則對空腹血糖有較好的控制,主要目標客群是HbA1c較高的人,會有比較顯著的控制效果。GLP-1的安全性GLP-1在臨床研究中,比較特別的是,將其與胰臟炎的發生提出討論。雖然最後討論出,使用GLP-1的病患發生胰臟炎的機率與控制組沒有統計上的差異,但目前科學界對於GLP-1藥物是否會產生胰臟炎仍持保守態度,有待第四期臨床試驗,也就是上市後的追蹤研究來證實。另外一個罕見的副作用是甲狀腺C細胞腫瘤,雖然臨床試驗中發生該癌症的病患無法直接證明與使用GLP-1有直接關係,但目前仍建議有類似家族史的病患禁止使用GLP-1。參考資料:1.內科學誌:腸泌素在第二型糖尿病治療的角色2.藥物學誌:短效與長效GLP-1致效劑的比較【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彗倫醫師】第二型糖尿病用藥-昇糖素類似胜肽(GLP-1),聽說可以減肥!?】
-
2022-07-17 養生.聰明飲食
養腦、護心及支持免疫系統 專家解析每周吃兩次鮭魚有哪些好處
如果你特別注重自己的心臟健康,或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群,美國心臟學會(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建議,每周吃兩次魚,尤其是鮭魚。以下是營養師分析鮭魚的健康益處。●富含Omega-3脂肪酸鮭魚是Omega-3脂肪酸的極佳來源,隸屬美國國衛院的膳食補充劑辦公室(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指出,研究證實Omega-3有多種健康益處,包括緩解乾眼症、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以及改善認知功能。● 重要蛋白質來源根據美國農業部說法,100克鮭魚可提供近20克蛋白質。足夠的蛋白質攝取,才能避免肌肉流失。● 含色胺酸,可調節睡眠紐約註冊營養師Keri Gans說,鮭魚含有一種稱為色胺酸的胺基酸,它是一種必須胺基酸,身體不會自行合成,要從食物中獲取。色胺酸會製造褪黑激素和血清素,與情緒控管和睡眠周期有重要關聯。● 含維生素A,幫助護眼鮭魚富含維生素A,不僅對增強免疫功能很重要,對生殖和視力保健也很重要。● 維生素D,支持免疫系統鮭魚是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除了是增強免疫力的重要營養素,也可協助身體吸收鈣質、有效利用。● 含維生素B12,可提振精神克利福蘭診所人類營養中心的營養師Maxine Smith說,B12缺乏會導致虛弱、疲倦、便祕、食欲不振,而鮭魚是B12的良好來源之一。● 是維生素B3(菸鹼酸)的良好來源Smith說,維生素B3將吃進的食物,轉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B3在保護細胞維持重要功能上也很重要。● 調節甲狀腺素除了維生素D和A,硒是鮭魚中另一種增強免疫力的營養素。含硒食物與甲狀腺素代謝、生殖、DNA合成等方面相關。● 含鋅,與免疫功能相關礦物質鋅是讓細胞、酵素正常作用的重要元素,但人體並沒有儲存鋅的系統,因此必須固定從食物中攝取,維持恆定。● 富含麩醯胺酸麩醯胺酸(Glutamine)是一種胺基酸,有助人體產生能量。● 含鐵,保持身體組織活力鮭魚是鐵質的良好來源,有助將氧氣從肺部轉移到身體其他組織,並支持肌肉的新陳代謝。● 含抗氧化劑名為「蝦紅素(astaxanthin)」的抗氧化劑,在野生鮭魚的身上特別豐富,抗氧化劑能使身體免受疾病侵害。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2-07-08 養生.保健食品瘋
「綜合維他命」真有效?其實就像「魯肉飯、刨冰、珍珠奶茶」混著吃!台大化工博士3招破解保健食品迷思
綜合維他命到底該怎麼吃?以下幾件事你得先知道!最近鬧哄哄的太空人維他命,引起熱烈討論,很多專家學者都給了大家建議~ 「謝博不要打太極拳!你的看法是什麼???」 我喔?我自己是有在吃營養補充品的,我個人看法,不論是常見的綜合維他命、維他命B群葉黃素,或是女生常吃的補鈣、補鐵等營養補給品,適當的劑量下對身體肯定會有相對程度的輔助,特別是因為生活節奏緊張,沒空注意均衡飲食的現代都會生活,營養補充品的確是方便、省時的方式。但如果產品本身行銷文字,會讓大家對功效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或是在劑量上有所疑慮,就值得來好好探討了! 「不切實際的幻想?我覺得看起來真的超厲害耶!」什麼是合理劑量?首先強調,理性消費!理性消費!讓我們試著用理工人的角度去看這件事情!第一步先想想:到底各類營養素每天補充多少才能達到預期的輔助效果?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網站其實有充分的資訊給大家參考,例如維生素B1、B2建議攝取量(RDA)落在1.3mg~0.9mg之間,B12建議攝取量2.4µg。購買營養補充劑之前,可以參考這些資料,判斷商品的劑量是否合適。千萬不要求好心切,覺得劑量高就一定比較好喔~ 但反過來說,既然是「營養補充品」,營養素含量也要在一定的值以上,才會達到效果。台灣本地生產的維生素類膠囊,其每日攝取量在下表的「認定基準值範圍」,是必須經過查驗登記的。 「查驗登記?什麼意思啊」 簡單說,「認定基準值範圍」都大於建議攝取量(RDA),其實就是一般市售的維生素類膠囊所使用的常見劑量。只要在範圍內,按照建議量服用,都可以補充到RDA。但如果你發現你買的維他命,劑量比「認定基準值範圍」還要低,無須經過查驗登記的話,與其說是「營養補充品」,倒不如定義為「食品」比較合適。 「可以說白話文嗎?」 嗯,比「認定基準值範圍」還低,含量就嫌低了啦!衛生福利部/應辦理查驗登記之國產維生素類錠狀膠囊狀食品認定基準表。每個營養素的吸收途徑不一,放在一起不見得通通都好「謝博!那如果我想要吃營養補給品,一次吃很多種類一起是可以的嗎?」 嗯,你會同時把魯肉飯、刨冰、珍珠奶茶有果汁機打在一起喝下肚子嗎?營養補充品要良好吸收,要根據各自的特性,不是一口氣吃下去就OK的。 「為什麼不行?」 第一、有些成分會互相打架,最簡單的例子就像是鐵跟鈣,使用鐵劑的缺鐵性貧血患者,或是服用含鐵保健產品,通常不建議搭配牛奶,且最好隔2小時以上再吃高鈣的食材、補充品。此外,有些上班族為了提神,每天早上一定要來杯咖啡,沒喝就全身不對勁;或是從事長跑、三鐵、重量訓練的運動愛好者,也會選擇在健身前補充高劑量的咖啡因錠,幫助在訓練過程中有更好的爆發及專注力。但咖啡因會加速鈣質代謝,增加尿液中鈣質排出可能。所以如果鈣片跟咖啡因同時吃,等於就是白吃了~ 第二、脂溶性成分,最好配飯吃/飯後吃。維生素A、D、E、K、魚油、Q10、葉黃素.......等脂溶性的營養素,隨著消化系統運作,跟脂肪一起吸收效果比較好,空腹吃吸收率就比較差了。 「嘎!那早上起床吞維他命,不就浪費了?」 如果你早上吃的是B群,因為是水溶性為主,是OK的;如果是綜合維他命、葉黃素,那最好是跟早餐一起吃效果比較好唷。基本營養素都是純物質:貴不見得就一定比較好以常見的維他命A、B、C、D、E,鈣、鐵、鋅、鎂、葉黃素來說,不同來源的效果差異其實並不大,能作為補充劑販售,純度也有一定水準。所以千萬不要迷信「貴就是好」,確認每種成分的劑量是否足夠,才是最重要的。營養補充只是補助,均衡飲食才是根本「營養補充品」顧名思義就是補充原本不足的營養素,如果本來就很注意飲食均衡,有做到每日五蔬果「3蔬2果」的飲食原則,搭配「營養補充品」,就是事半功倍;但如果你是餐餐都是高油高糖,也不吃蔬菜水果,那就算是火星人、宇宙人的營養品,都只能算是事倍功半的亡羊補牢。規律作息、均衡飲食、良好的運動習慣,才是健康之本,才能從源頭改善營養素不足的狀況。 總歸來說,世界上不可能有一顆「萬靈丹」型的綜合維他命可以適合每一個人:因為每個人的體質、生活習慣都不一樣,所以可能欠缺的營養素也會不一樣。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與其盲目相信單一顆綜合型態的「營養補充品」,不如花點時間去釐清自己需要的營養素是甚麼,再去補充。如果身體發出異常的警訊,建議還是要找醫生診斷「但我常常會感受到疲倦或精神不濟,怎麼辦啊?」 如果身體長期感到疲倦無力或是精神不濟,拜託千萬不要以為吃吃營養補給品就可以徹底解決。營養補充品只是輔助,如果身體都已經發出警示訊號,還是要盡早尋求醫師協助,找出問題所在!像是病毒性肝炎、憂鬱症、甲狀腺機能低下、貧血等等病症,都會導致身體有容易疲勞、精神不濟的狀況,如果長期感到身體疲累,盡早尋求醫師協助才是上策! 參考資料:衛福部公告有關業者申辦國產維生素類錠狀膠囊狀食品查驗登記及相關作業規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作者簡介_謝玠揚 博士謝玠揚,台大化工博士,在30歲那年創辦醫美保養品牌Neogence霓凈思。近年來成功打入東南亞及歐美數十國市場,努力為台灣品牌走上國際。「謝玠揚的長化短說」專欄文章列表【新書推薦】謝玠揚的長化短說:化工博士教你一定要知道的餐桌、美容保養、居家清潔的58個化學常識作者: 謝玠揚 出版日期:2017/08/01化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基礎學科,於日常生活也有不少應用,所有需要購買「含化學成分」產品的讀者,身為明智的消費者,請務必記得,懂得越多,在閱讀關於科學、健康、食品的報導時,擁有良好的化學常識可以減少受誤導的機會,而不會再被似是而非的恐嚇行銷所欺瞞了。延伸閱讀: 誰才有資格決定生死》親弟腦中風 兄阻醫開刀:我養不起他
-
2022-07-05 醫療.新陳代謝
甲狀腺風暴致死率高 病人按時就醫服藥很重要
作家楊渡的女兒、時尚雜誌總編輯楊茵絜日前因「甲狀腺風暴」引發心臟衰竭辭世,引發各界關注;花蓮慈濟醫院指出,甲狀腺風暴致死率高,病人應注意按時就醫服藥。花蓮慈濟醫院今天發布訊息表示,「甲狀腺風暴」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最嚴重的急性併發症,也是相當罕見的急症,預防方式就是要好好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花蓮慈濟醫院新陳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謝明蓁指出,「甲狀腺風暴」讓身體新陳代謝非常旺盛,造成心肌衰竭、意識模糊,死亡率非常高,可達到50%。謝明蓁表示,甲狀腺風暴等於「甲狀腺危象」,是甲狀腺功能極度反應的表現,通常激發交感神經的腎上腺素,導致心跳異常得快,高心輸出量下導致心臟衰竭,並產生其他生命危象,包括呼吸問題、意識狀態問題,最後可能危及生命。「甲狀腺風暴」常見的症狀包括高燒(38-40℃)、心血管系統可能症狀包括心跳過快(每分鐘140次以上)、心律不整、心衰竭;中樞神經系統可能的症狀為易焦慮、躁動、精神混亂、譫妄與昏迷;肝膽腸胃系統則可能出現腹瀉、噁心、嘔吐或黃疸。其他不典型的症狀則包括橫紋肌溶解、肝衰竭、休克、癲癇、急性腹痛或多重器官衰竭等臨床表現。誘發甲狀腺風暴常見原因,主要是病人甲狀腺功能紊亂,也可能是不規則用藥、外傷、感染、顯影劑或壓力過大進而誘發大量分泌甲狀腺素引起。謝明蓁說,預防方式還是要好好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辨認出需要就醫的不穩定現象。
-
2022-06-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MIS-C兒童重症一口氣增8例 7個月大嬰兒創年紀最小紀錄
單日死亡人數又回升至百例,國內今天新增118例死亡個案;另新增291例中重症,其中一口氣新增八例兒童重症個案,皆為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當中出現七個月大男嬰,為年紀最小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個案都是台大通報的個案,其中四例為昨天公布原列為中症的個案,另有四例為昨天通報,統統列為重症。中重症包括186例中症、105例重症,包括八例兒童重症個案。而昨天台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表示,光台大就收治15例MIC-C個案,再加上其他醫療院所,指揮中心恐嚴重低估。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的兒童重症個案皆為台大收治通報的個案。個案年齡介於七個月到11歲,為三男五女, 新冠檢驗陽性日介於5月2日到6月22日,MIS-C發病日介於5月29日到6月20日,六人已出院;而其中三位有慢性病史,包括先天甲狀腺疾病、白血病、川崎病,兩位已出院。羅一鈞表示,其中一例為七個月大男嬰,為目前最小的個案。個案未曾新冠肺炎確診,其6月20日出現發燒、嘔吐、咳嗽、流鼻水、結膜炎、紅疹等症狀,6月22日至急診才經PCR檢驗陽性。但Ct值33.1,因此研判非新冠肺炎急性感染,而懷疑是MIS-C,經住院檢查治療至6月27日已出院。另外兩位仍在住院的個案為兩例一歲多女童。一例有先天甲狀腺疾病,5月6日確診新冠肺炎,經過一個月後6月15日又出現咳嗽症狀,後續又出現腹瀉、血便、皮疹、發燒、呼吸費力,有胸凹現象,因此懷疑是MIS-C。6月22日收治於一般病房,使用免疫球蛋白及類固醇,目前仍在住院治療中。另一例個案則無慢性病史,5月29日確診新冠肺炎,到6月23日又出現發燒、食慾下降、結膜炎、全身紅疹等症狀。6月26日至急診,發現有血壓偏低情形,懷疑是MIS-C收治於加護病房。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後經心臟超音波檢視有冠狀動脈擴大情形,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78例,包括腦炎21例、肺炎15例、敗血症3例、哮吼8例、MIS-C2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2例及6例到院前死亡;維持20例死亡。今天新增的死亡個案年齡介於20歲至90歲以上,115例具慢性病史、75人未打滿三劑疫苗,67人年齡超過80歲;死亡病例中最年輕的是一名20多歲男性。羅一鈞表示,個案具慢性神經系統疾病、長期臥床,6月21日發燒診所做快篩陽確診,當天便給予口服抗病毒藥Paclovid,6月24日因呼吸喘、發燒前往急診就醫住院,檢驗發現兩側肺炎、血氧降低,診斷為肺炎合併呼吸窘迫、呼吸衰竭,使用瑞德西韋治療,但仍於當天過世。
-
2022-06-30 醫療.骨科.復健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骨質疏鬆症是台灣常見的年長者慢性病,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資料顯示,高達近四成50歲以上女性有骨鬆問題,但大多因沒有症狀而毫無警覺,一不小心就發生骨鬆性骨折,常見發生在髖關節、脊椎和手腕等三部位,其中髖關節骨折易造成下半身行動困難,長期臥床易引起併發症,死亡風險最高。林口長庚醫院骨部脊椎科主治醫師游家偉表示,人體的骨骼生成來自成骨細胞與蝕骨細胞的交互作用,25至30歲是骨質生成的巔峰,之後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代謝趨緩,骨質生成減慢,女性停經後更會因雌激素缺乏,導致骨質快速流失,成為骨鬆高危險群。逾65歲女性 6成已骨鬆「女性超過65歲時,有60%已發生骨鬆;65歲以上男性,骨鬆比率也有三分之一。」游家偉表示,骨鬆的其他危險因子,還包括體重過輕、遺傳、父母或自己曾發生骨折,以及病患有糖尿病、甲狀腺與肝腎等疾病。游家偉指出,骨鬆可說是一種隱形殺手,因為骨鬆病患的骨質脆弱,極容易發生「骨鬆性骨折」,其中以髖關節骨折的死亡風險最高,因為病患骨折後下半身行動困難,須長期臥床,容易發生褥瘡和肺部感染等併發症,嚴重時會威脅生命。游家偉呼籲,民眾要留意自身可能的骨鬆風險,注意居家安全,慎防發生跌倒等意外,避免發生骨折。建議50歲以上的中高齡者,以及高危險族群,應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DXA)。骨鬆徵兆 生活中要注意游家偉說,一旦骨質密度測出的T值小於-2.5,即為骨鬆,可給予藥物治療,包括雙磷酸鹽類、副甲狀腺素與類保骨素等藥物,分別對蝕骨與成骨細胞各有不同作用,醫師會視病患的情況評估用藥,但最重要的是,病患一定要配合醫囑,絕不能任意中斷用藥與治療。游家偉提醒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留意骨鬆的一些徵兆。例如:發現身高比年輕時矮了4公分或更多,或是因駝背導致頭頸部與牆面間距超過3公分,即可能是骨鬆引發的脊椎軟骨退化或隱性脊椎壓迫式骨折,身體的長期慢性痠痛也可能是骨鬆的警訊,應至骨科進一步檢查。
-
2022-06-30 養生.保健食品瘋
魚油清血管、魚肝油顧眼睛,放冰箱比較不會壞?最好的保存方式其實是...
你或許聽人家說魚油和魚肝油因怕熱、怕光、怕氧,所以需要以棕色瓶儲放並放置在冰箱儲存。這是真的嗎?答案是不一定,這要看產品的包裝方式。 認識光熱氧對營養素的破壞!在講到營養素保存時常會提到「光」、「熱」、「氧」的破壞: ●「光」指的是暴露在陽光中,陽光中的紫外線會產生自由基,造成氧化破壞; ●「熱」指的是溫度,有些營養素不耐高溫,例如水溶性維生素B1若超過100°C可能就會被破壞,故烹調就會導致食物中維生素B1的流失。但魚油、魚肝油或一般營養品因為並不會拿去烹調,而室溫的溫度並不夠高到足以破壞營養素,故一般營養品只要儲放在陰涼處即可。 ●「氧」指的是暴露在空氣中,空氣中含約21%的氧,由於氧的化性活潑,幾乎大部分的元素都能和它產生反應。而油脂接觸到氧氣會氧化酸敗,所以很多油脂中都會添加維生素E做為抗氧化保護。 膠囊形式的魚油或魚肝油因為多半用塑膠瓶包裝,塑膠瓶不管什麼顏色的都可以隔離陽光,所以瓶子是否為棕色或暗色其實沒差;而由於膠囊可作為屏障隔離氧氣,所以即使開封,若儲存得當(不要直接放在太陽下或暴露於高熱狀態下,而是放在陰暗處),是可以儲放在室溫的,其品質仍可維持到產品上所標示的保存期限。 p.s. 一般營養品都是這樣,只要存放在陰涼乾燥處即可,並不須儲放在冰箱喔! 但若買的是液態魚油或魚肝油產品,因這類液態產品習慣用玻璃瓶裝,由於玻璃會透光,故最好是買棕色瓶或暗色瓶裝的產品以降低陽光通透過玻璃接觸到油脂的機會。另外,由於液態魚油/魚肝油外層並沒有膠囊阻隔空氣,所以一旦打開,裡面的油脂就會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會因接觸到氧氣而導致氧化酸敗。 雖然魚油類產品多半會添加維生素E做為抗氧化劑,但對超級不飽和脂肪酸ω-3脂肪酸來說,單單使用維生素E的抗氧化能力,並不足以達到完全的抗氧化保護的作用,故液態魚油/魚肝油開封後需儲放在冰箱中,利用低溫來降低氧化的發生,以避免油脂的氧化酸敗;另外,開封後最好還是盡快用完。 結論:如果是膠囊型式的魚油或魚肝油並不需要儲放在冰箱,液態型式的魚油或魚肝油開封後才需要放冰箱。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知道「甲狀腺亢進」,但你聽過「甲狀腺風暴」嗎?恐讓你心臟衰竭...家醫科醫師提醒:出現2症狀就要注意
-
2022-06-29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骨質疏鬆】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骨質疏鬆症是台灣常見的年長者慢性病,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指引資料顯示,高達近四成以上的50歲以上女性有骨鬆問題,但許多人因為平常沒有症狀而毫無警覺,一不小心就發生骨鬆性骨折,發生部位常見於髖關節、脊椎和手腕,其中因髖關節骨折易造成下半身行動困難,長期臥床易引發併發症,死亡風險最高。林口長庚醫院骨部脊椎科主治醫師游家偉表示,人體的骨骼生成來自成骨細胞與蝕骨細胞的交互作用,25-30歲是骨質生成的巔峰,之後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代謝趨緩,骨質生成減慢,女性停經後更會因雌激素缺乏導致骨質快速流失,成為骨鬆高危險群。「女性超過65歲時,有60%已發生骨鬆,65歲以上男性,骨鬆比率也有三分之一。」游家偉表示,骨鬆的其他危險因子還包括體重過輕、遺傳、父母或自己曾發生骨折,以及病患有糖尿病、甲狀腺與肝腎等疾病。游家偉指出,骨鬆可說是一種隱形殺手,因為骨鬆病患的骨質脆弱,極容易發生「骨鬆性骨折」,其中又以髖關節骨折的死亡風險最高,因為病患骨折後下半身行動困難,須長期臥床,且易發生褥瘡和肺部感染等併發症,嚴重時會威脅生命。如果是脊椎性骨折也很棘手。游家偉解釋,因為脊椎是人體中樞,一旦骨折惡化會造成行動不便,但常有病患不以為意,只當成是腰痛背痛,臨床上就曾遇到骨折後延誤太久才治療的病患,幾乎危及生命。因此,游家偉呼籲民眾要留意自身可能的骨鬆風險,同時加強注意居家安全, 慎防發生跌倒等意外而引發骨折。他也建議50歲以上的中高年齡者,以及前述的高危險群民眾,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DXA)。他說,一旦骨質密度測出的T值小於-2.5,即為骨鬆,醫師會展開藥物治療,包括雙磷酸鹽類、副甲狀腺素與類保骨素等藥物,分別對蝕骨與成骨細胞各有不同作用,醫師會視病患的情況評估用藥,但最重要的是病患一定要配合醫囑,絕不能任意中斷用藥與治療。游家偉並提醒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骨鬆的一些癥兆。例如:發現身高比年輕時矮了4公分,甚至更多,或是因駝背導致頭頸部與牆面間距超過3公分,即可能是骨鬆引發的脊椎軟骨退化或隱性脊椎壓迫式骨折,身體的長期慢性痠痛也可能是骨鬆的警訊,應至骨科檢查。最後,游家偉呼籲骨鬆患者平時多運動和曬太陽,日常飲食中也要多多補充鈣質,例如小魚干、堅果類與深綠色蔬菜,都是豐富的含鈣食物。【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2-06-28 醫療.泌尿腎臟
女子健身後肌肉痠痛噁心嘔吐 竟是橫紋肌溶解症找上身
30歲林姓女子因疫情暫停平日的運動習慣已有一陣子,近來又回健身房運動且時間超過1小時,但隔天出現大腿痠痛、噁心嘔吐、全身無力症狀,急診發現她的肌酸磷化酶指數明顯上升、輕度肝腎功能受損及電解質不平衡,醫師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經輸液和電解質補充,症狀漸緩解。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李明彰表示,橫紋肌溶解症是指當骨骼橫紋肌細胞的肌纖維受到傷害,造成肌肉細胞內的物質對身體組織產生毒性,並且產生有毒的生化反應,有時甚至會造成致命性的急性腎衰竭。他指出,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很多,常見的就是運動過度造成肌肉損傷;另外,也曾遇過服用statin類降膽固醇藥物治療的病人出現橫紋肌溶解症,因此需特別留意。其他發生的可能原因包括外傷、中暑、感染、先天性遺傳代謝疾病、電解質異常、甲狀腺功能異常等。輕度的橫紋肌溶解症會出現肌肉痠痛或尿液呈深褐色的症狀,只需多喝水及打點滴就能緩解;但若肌肉細胞受損嚴重,就需給予大量輸液及利尿劑,以減少肌球蛋白對腎臟的損害。另外,嚴重的橫紋肌溶解症如造成急性腎衰竭且併發水分滯留、高血鉀、代謝性酸中毒時,就必須緊急接受透析治療,才能有效改善狀況。李明彰提醒,現正值夏天,是橫紋肌溶解症好發季節,民眾運動要量力而為,並記得補充足夠水分,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時,務必盡快就醫治療。
-
2022-06-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染疫3個月後仍感不適 長新冠綜合症快就醫
COVID-19確診後會逐漸好轉,但有些病人會出現行動力下降、全身疲倦、呼吸困難、長期咳嗽等症狀,甚至出現慢性腎疾病等後遺症,若感染3個月後,症狀仍持續,就是長新冠綜合症。花蓮慈濟醫院今天發布訊息表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至今,台灣已累計364萬1900多例確診案例,在台灣仍為廣泛社區流行,疫情在近期雖呈現下降趨勢,但部分確診者在康復後,可能才是惡夢的開始。主責「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診整合門診」的感染科主任黃妙慧說,確診者在4週後仍持續有症狀,建議可視需求就醫治療。黃妙慧說,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援引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新冠肺炎病人感染SARS-CoV-2病毒3個月後,仍有無法以其他診斷解釋,持續至少2個月,且通常對日常生活或身體活動功能造成影響的症狀,為COVID-19急性感染後徵候群,也就是一般俗稱的「長新冠」。COVID-19急性感染後徵候群可能出現的症狀,在皮膚上的表現,包括掉髮、皮膚紅疹,都是常見的狀況;中樞神經的部分,有一些人可能會出現失眠、睡眠時間變長、焦慮、憂鬱或是認知功能障礙,就是俗稱的腦霧等症狀。在心血管系統上,可能會有胸痛、心悸,或者是心肌發炎;在肺部上,不少人有長期呼吸困難、運動耐受力差,只要稍微動一下就會咳嗽或是喘的狀況。黃妙慧說,這個病毒也有可能會破壞內分泌的器官,造成糖尿病、甲狀腺炎等,或是造成腎臟損傷。另外也有可能會出現肌肉關節的疼痛,或者是多發性疲勞與發炎的症候群。什麼類型的人,確診康復後會有嚴重的後遺症?黃妙慧指出,根據研究指出,在感染急性期的嚴重度,會影響病人後遺症的輕重程度,像是輕症或無症狀的病人,產生後遺症的機率比較低;染疫時曾進加護病房,甚至使用到呼吸器的族群,後遺症的狀況就會比較嚴重。另一個後遺症高風險族群為女性,相較於男性有2倍的風險。染疫康復者在自我照護上,黃妙慧提出3項注意,分別為了解自身狀況、良好的自我壓力調適、自我復健。應保持規律的生活、放鬆心情,以及恢復日常活動,包含做家務事、適量的運動。黃妙慧特別提醒,若是在感染4週,度過了急性期之後,仍持續有症狀發生,可視需要就醫。花蓮慈院配合衛福部開設「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診整合門診」,只要在解除隔離日後6個月內,仍有多種COVID-19急性感染後徵候群症狀,都可以掛號就診。
-
2022-06-26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骨質疏鬆】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疾病,醫師提醒,女性停經之後的骨質會快速流失,老年時的骨質可能失去一半,而糖尿病、慢性腎病,自體免疫等疾病患者,也是骨鬆高危險群,不可不慎。失去雌激素保護,停經後婦女骨質快速流失。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馮尚文表示,人體的骨質由造骨細胞及蝕骨細胞調控,骨鬆是因骨骼的質或量變差,易發生骨折。人體骨量從青春期開始快速成長累積,30歲左右達到巔峰,據國健署資料統計,中年以後骨質每年約減少0.3%至0.5%,而女性的雌激素會抑制蝕骨細胞的活性,降低骨質破壞與吸收,因此女性停經後失去雌激素保護,骨質流失的速度會加劇,故停經後婦女須更加留意骨鬆的發生。第一型糖尿病、腎臟病、紅斑性狼瘡等,都是高危險群。另外,部分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腎臟病也會帶來次發性骨鬆。馮尚文說,第一型糖尿病人因為胰島素和IGF-1等荷爾蒙缺乏,導致造骨細胞功能受損,造成骨鬆。再加上第一型糖尿病在青少年時期發病,來不及累積足夠骨量。內科學誌顯示,30至40歲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骨質不足和骨鬆的比例是對照組的兩倍。慢性腎臟病也會導致骨鬆,主要因為鈣和磷的代謝異常、維生素D缺乏、繼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腎臟國際醫學期刊指出,洗腎病人的骨折風險約為正常人的四倍。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因有多項共病,且長期使用類固醇,也易發生骨鬆。紅斑性狼瘡及類風濕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發炎性細胞激素上升,引起蝕骨細胞活性增加,也會造成骨質流失,骨密下降;再加上使用類固醇藥物,同樣會造成骨鬆。次發性骨鬆患者,先治療好慢性病,才能改善骨鬆。針對以上這些慢性病衍生的次發性骨鬆患者,馮尚文表示,應轉介至次專科,如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風濕免疫科等,先治療原本的病因,才能大幅改善後續引發的骨鬆,但仍不能忽略骨鬆可能帶來的風險。針對已有骨鬆風險因子者,馮尚文建議可主動去醫院做骨密度檢測(DXA),並利用FRAX(骨折風險評估工具)計算未來十年之髖骨骨折或主要骨鬆性骨折風險。若為高風險者,就要直接以藥物預防及治療。目前骨鬆藥物包含口服和針劑,一旦確診骨鬆,病患應積極接受治療,不可隨意停藥,避免發生骨鬆性骨折後造成的併發症風險,甚至可能導致死亡。而在生活習慣上,建議民眾自年輕時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同時戒菸酒,飲食上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提前存好骨本,降低骨鬆風險。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X)https://www.sheffield.ac.uk/FRAX/tool.aspx?lang=cht【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2-06-26 醫療.骨科.復健
女性過了更年期後,每3位就有1位可能因骨鬆而骨折 骨鬆中斷用藥骨折風險更高!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指出女性過了更年期後,每3位就有1位可能因骨鬆而骨折;根據健保資料庫論文資料顯示,發生骨折後,第一年死亡率高達20%。骨鬆須長期治療及追蹤,若期間中斷治療,病患恐暴露於更高的骨折風險中。北榮內科部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君睿表示,即便數據顯示「骨鬆性骨折」的嚴重性,民眾對骨鬆的危險意識仍然十分缺乏。黃君睿補充,骨鬆初期幾乎無明顯症狀,民眾難警覺,除非病患曾發生骨折、有步行問題或比較有警覺性的驚覺身高變矮、駝背或有下背痛等警訊,才會進一步就醫。除了症狀不易警覺外,醫師們也在臨床上遇到另一項難題,就是病患即使確診,但因幾乎感受不到症狀,加上健保給付藥物條件較嚴格等原因,使得服藥遵從度不佳,進而有中斷用藥等現象發生。黃君睿說明,一旦骨鬆確診,即應開始治療,骨鬆藥物分為抑制骨質流失及促進骨質新生兩大類,常見口服藥或注射雙磷酸鹽類、副甲狀腺荷爾蒙藥物與類保骨素皮下注射。無論採取何種藥物治療方式,病患的醫囑遵從性及對腎功能的限制都是必須考量的因素。她建議,治療前都應與醫療團隊好好討論。「沒有穩定的用藥持續治療,當藥效過了,骨質繼續流失缺乏保護,發生骨折或二次骨折風險大大提高。」黃君睿提醒,骨鬆是一種慢性病,就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一樣,需要長期治療和追蹤。在治療持續兩年後,應該再進行骨質密度檢查追蹤和重新評估骨折風險,以決定是否維持現行治療或者轉換治療方式。骨鬆治療目標是為了預防骨折發生,只要治療期間沒有新發生的骨折,骨密度也無明顯下降,就算達到成功治療的目的。也有不少病患治療穩定,骨密度數值進步。為顧好骨本,邁入50歲後的熟齡族和停經後婦女,黃君睿建議於定期健檢時,進行骨密度檢測,以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作為檢測的標準,當骨質密度標準差(T值)小於-2.5為骨質疏鬆症,須就醫治療。骨質缺少者(T值)於-1至-2.5間也可搭配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X),運算出未來十年內骨折的機率,如綜合評估後主要骨折風險較高,也可考慮先進行治療。至於日常生活的飲食與型態,建議多攝取牛奶、豆製品等鈣質來源豐富的食物、負重運動訓練骨骼強度,每天外出曬太陽讓身體生成維生素D,並戒菸戒酒、預防跌倒等,及早預防遠離骨鬆。
-
2022-06-25 醫療.骨科.復健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指出女性過了更年期後,每3位就有1位可能因骨鬆而骨折;根據健保資料庫論文資料顯示,發生骨折後,第一年死亡率高達20%。骨鬆須長期治療及追蹤,若期間中斷治療,病患恐暴露於更高的骨折風險中。北榮內科部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君睿表示,即便數據顯示「骨鬆性骨折」的嚴重性,民眾對骨鬆的危險意識仍然十分缺乏。黃君睿補充,骨鬆初期幾乎無明顯症狀,民眾難警覺,除非病患曾發生骨折、有步行問題或比較有警覺性的驚覺身高變矮、駝背或有下背痛等警訊,才會進一步就醫。除了症狀不易警覺外,醫師們也在臨床上遇到另一項難題,就是病患即使確診,但因幾乎感受不到症狀,加上健保給付藥物條件較嚴格等原因,使得服藥遵從度不佳,進而有中斷用藥等現象發生。黃君睿說明,一旦骨鬆確診,即應開始治療,骨鬆藥物分為抑制骨質流失及促進骨質新生兩大類,常見口服藥或注射雙磷酸鹽類、副甲狀腺荷爾蒙藥物與類保骨素皮下注射。無論採取何種藥物治療方式,病患的醫囑遵從性及對腎功能的限制都是必須考量的因素。她建議,治療前都應與醫療團隊好好討論。「沒有穩定的用藥持續治療,當藥效過了,骨質繼續流失缺乏保護,發生骨折或二次骨折風險大大提高。」黃君睿提醒,骨疏是一種慢性病,就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一樣,需要長期治療和追蹤。在治療持續兩年後,應該再進行骨質密度檢查追蹤和重新評估骨折風險,以決定是否維持現行治療或者轉換治療方式。骨鬆治療目標是為了預防骨折發生,只要治療期間沒有新發生的骨折,骨密度也無明顯下降,就算達到成功治療的目的。也有不少病患治療穩定,骨密度數值進步。為顧好骨本,邁入50歲後的熟齡族和停經後婦女,黃君睿建議於定期健檢時,進行骨密度檢測,以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作為檢測的標準,當骨質密度標準差(T值)小於-2.5為骨質疏鬆症,須就醫治療。骨質缺少者(T值)於-1至-2.5間也可搭配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X),運算出未來十年內骨折的機率,如綜合評估後主要骨折風險較高,也可考慮先進行治療。 至於日常生活的飲食與型態,建議多攝取牛奶、豆製品等鈣質來源豐富的食物、負重運動訓練骨骼強度,每天外出曬太陽讓身體生成維生素D,並戒菸戒酒、預防跌倒等,及早預防遠離骨鬆。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X)https://www.sheffield.ac.uk/FRAX/tool.aspx?lang=cht
-
2022-06-23 醫療.新陳代謝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時尚雜誌ELLE總編輯楊茵絜於6月21日凌晨因心臟衰竭過世,她的父親、作家楊渡在臉書發文表示「大慟!痛徹!」。而據媒體報導,楊茵絜弟弟楊書恆在臉書表示,姐姐楊茵絜是因為甲狀腺風暴引發心臟衰竭病逝。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資料指出,甲狀腺風暴主要是因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的罕見急重症,過去較常發生在切除甲狀腺後,現在則多出現在未治療或突然停藥的甲狀腺亢進患者身上。或因壓力、過度疲勞、各種手術、細菌感染、或其他疾病併發症、懷孕生產等因素,引發嚴重的甲狀腺風暴。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江珠影曾受訪指出,心悸、手抖、體重減輕、怕熱、會喘、上廁所頻率高,排便較稀等,都是甲狀腺亢進會出現的症狀,女性還會出現經期不規律。江珠影表示,常常有病患不知道自己有甲亢,因為甲狀腺亢進的症狀不太典型,像是「怕熱」,近年夏天氣溫高,怕熱很合理。但甲亢若不治療,最怕就是發生「甲狀腺風暴」,病患會高燒、腹瀉、噁心、嘔吐、心律不整、昏迷休克等,最嚴重會死亡。因此絕不能以為症狀不影響生活就不理,不治療恐釀危險致命風暴。【疾病百科】>>甲狀腺風暴【延伸閱讀】>>手抖、體重減輕、怕熱…甲狀腺亢進別輕忽 嚴重會致命
-
2022-06-23 醫療.骨科.復健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韓國溫馨催淚神作「有你真好」影片中,77歲嚴重駝背的阿嬤為了省下車錢,幫孫子買東西,步履蹣跚地從市場走回家,讓許多人為之鼻酸。從醫學角度來看,該韓國阿嬤骨鬆嚴重,以致彎腰駝背,除了下背或頸椎疼痛,還容易脊椎骨折。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矯正科主任陳衍仁分享,73歲陳姓婦人多年來同樣飽受駝背之苦,睡覺時只能側躺,無法正面躺睡,認為只是老化所致,直到半年前腰部疼痛,就醫發現為脊椎骨折,才知自己骨質疏鬆,骨密度T值(T-score)為-3.3,但她並未聽從醫師建議積極治療骨鬆。日前再度骨折,症狀更為嚴重,確診為多重脊椎骨折,合併嚴重背痛,接受椎體成形手術治療,沒想到,術後一個月再度骨折,脊椎骨折多達十處,分布在胸椎跟腰椎,以致駝背加劇,甚至變形,需長期臥床,幾無生活品質可言。臨床顯示,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包括女性、老年人、有家族骨鬆病史、骨骼架構較小、性荷爾蒙低下、甲狀腺功能亢進、副甲狀腺素亢進及皮質類固醇較高等患者,其中以停經後女性最為常見。「骨鬆為沉默疾病,幾無症狀。」陳衍仁說,許多患者都是在骨折後就醫,才發現嚴重骨質疏鬆,事實上,駝背、身高變矮、背痛均為骨鬆跡象,但常誤認為老化、退化而被忽略,未能及時接受治療。陳衍仁表示,當懷疑自己有骨鬆症狀,建議要到醫院做骨質密度檢查(DXA),當T值大於-1,代表正常骨質,介於-1與-2.5為骨質缺乏,如果小於-2.5,即為骨質疏鬆,應該考慮用藥,而陳姓婦人T值為-3.3,顯示骨鬆嚴重,應該積極接受治療。目前治療骨鬆的藥物包含口服及針劑,各有其優缺點,在用藥上須考量病患的牙齒狀況、腎臟功能以及骨鬆的嚴重程度,無論使用哪一種藥物,病患都應尋求醫師的專業建議。「預防勝於治療」,陳衍仁強調,如果已經骨質疏鬆才來治療,就稍微慢了一點,應從年輕時就開始存骨本,要戒菸戒酒,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維他命D跟鈣,避免飲用過量的咖啡,配合適度的運動,且不要因為想美白,而拒曬太陽。
-
2022-06-21 失智.像極了失智
重複問題、情緒轉變、頻問你是誰...家屬從這些行為發現失智前兆
「從爸爸看著我問妳是誰?那刻起...」、「重複詢問同一個問題,如今天星期幾?問完又再問」、「熟悉的客廳燈是三段式開關,媽媽反覆的按壓,就是關不了燈!」、「脾氣突然變得暴躁,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管周遭發生什麼事情,基本的算數也開始不會。」上述是「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照顧家屬的真實經歷,從中也不難看出大部分的家屬往往都是長輩出現明顯的行為異常時,才驚覺不對勁,或誤以為這些症狀都是老化現象而忽略,錯過黃金治療期。事實上,失智症為大腦功能漸進退化的一種疾病,因此不只是記憶力,日常生活功能、自我控制能力也會逐漸喪失,甚至伴隨精神與情緒等行為問題。 一、「忘記」事情就是罹患失智症嗎?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非正常老化現象。該怎麼分辨是失智症還是老化?可以從長輩的日常生活中進行初步判斷,如忘記事物的發生頻率高且嚴重,即使經由他人提醒,也只能想起小部分,甚至完全無法回憶,就要警覺可能罹患失智症;正常老化的長輩同樣可能會忘記自己剛剛在廚房燒開水,但是走回廚房看到水壺就可以自己回想起來,也就是說失智症患者的記憶力,會隨著時間逐漸變差,而大腦智能也會逐漸受影響、退化。 失智症v.s老化哪裡不一樣?除了老化現象容易與失智症混淆,憂鬱症或焦慮情緒引發的認知功能障礙,稱為「假性失智」,不定時發生陰霾般的低潮情緒籠罩,連日常生活瑣事都受到影響。其症狀常伴隨記憶力變差、無法專心、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憂鬱症難以察覺,因為表現狀況跟失智症非常相似,但透過藥物及非藥物治療,就能明顯改善症狀,甚至完全治癒、康復。失智症v.s假性失智症又有什麼差別?現代人生活步調快,憂鬱症也會因壓力因素造成假性失智症,若家人身上有疑似失智症狀及憂鬱症狀時,多花時間觀察並求診精神科醫師,找出可矯正因素。建議平常務必落實病例跟藥物控管,以及多運動、均衡飲食和正常作息,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假性失智症危險因子1、憂鬱症2、長期睡眠障礙3、藥物副作用4、甲狀腺功能異常(低下)5、缺乏維生素B二、失智症前兆有哪些?失智症症狀因人而異、每一位失智者的腦部受損部位也不盡相同,會經歷什麼樣的病程,有什麼樣的症狀行為、情況等,無法一概論之,不同類型的失智症會出現略為不同的前兆。 (一)從失智症類型看前兆1.阿茲海默症:(1)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患者忘記頻率較高,且可能完全忘記該事件。(2)計畫或解決事情有困難:失智症患者會無法計畫,做出錯誤或和以前不同的決斷。(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失智症患者會對完成每天的日常工作或生活有困難。(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患者可能忘記或弄錯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或是在熟悉的地方迷路。(5)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關係:對空間影像判斷出現困難例如,經過一面鏡子前,無法了解自己就是鏡子裡的那個人。(6)言語表達或書寫有困難:無法了解複雜的字句,說話也變得簡短,可能會重複自己說過的話,或是很難找到正確的詞彙。(7)不適當行為:失智症患者容易掉東西卻無法回頭去找,甚至懷疑是別人偷走了,就刻意把物品藏在不尋常的地方。(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失智症患者會出現判斷力或做決斷的能力減退。(9)不參與社交活動:患者可能不再保有嗜好,退出原本喜愛的社交活動或運動, 變得不愛出門,不想與人交談。(10)情緒與個性的改變:患者的情緒和個性常會改變。只要遇到無法處理的事務或弄錯事情,便會感到心煩意亂,甚至勃然大怒。2.額顳葉型失智症:腦部障礙以侵犯額葉及顳葉為主,退化性失智症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額顳葉型失智症,其早期症狀包含言語及人格變化、不合常理行為(拾荒癖)或重複動作,如不停開關抽屜等。 3.路易氏體失智症:是退化性失智症中第二常見的類型,和常見的阿茲海默症比較,路易氏體失智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即會出現鮮明的視幻覺,且還可能出現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重複地無法解釋的跌倒,情緒時好時壞起伏變化大、對抗精神藥物十分敏感。4.血管性失智:血管性失智症為腦血管疾病引起,較危險的病理發展是患者大腦可能持續萎縮,進一步引發腦部病變、二次中風、腦梗塞,致死率相當高,早期可能出現動作緩慢、反應遲緩、步伐不穩等情況。(二)從失智症病程看行為症狀失智症從輕度時期的輕微症狀,會逐漸進入中度、重度、末期症狀,疾病退化的時間不一定,依不同罹病原因,病程有個別差異。1.輕度認知障礙:為正常老化到確定失智症診斷之間的過渡期,可能會自覺記憶減退,理解力、判斷力、語言等認知功能也可能受到影響。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約每年有15%會轉變成失智症,比一般老年人的1%的機會高許多,因此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2.輕度失智(初期):近期出現記憶困難,定向力、判斷力及語言的退化已影響到社交及工作能力,面臨較為複雜的工作任務或社交情境可能出現困難,日常生活功能常出現障礙。情緒及行為出現改變,大部份日常生活尚可自理。3.中度失智(中期):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明顯退化,家人易於此時期發現異狀,因為失智者可能出現分不清季節、認不得熟識的朋友、走失等情況。日常生活需要依賴他人協助完成,如洗澡需協助備水、衣服及確認清潔度。除此之外,精神行為症狀也會日益增加,如妄想、幻覺、情緒失控、不合作、藏東西、吃壞掉食物及日夜顛倒等。4.重度失智(晚期):認知及日常生活功能嚴重退化,出現大小便在衣服上等情況,幾乎需要仰賴他人照顧。大多時間認不得家人及自己,語言僅剩簡單字句。 雖然大多數的失智症無法治癒,但家屬能共同為失智者努力的事,是將輕度失智的時間延長,進而延緩退化的速度,並鼓勵失智者維持、自理日常生活,減輕照顧負擔。 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2-06-16 養生.聰明飲食
吃素或乳糖不耐症該怎麼補鈣?營養師解答
鈣質是構成骨頭、牙齒的必要物質外,也是傳遞神經訊息、維持血壓的重要營養物質。可是對於茹素或乳糖不耐的人來說,該如何補鈣?選吃哪些高鈣食物?補充鈣質五來源:❶黃豆製品豆製品是優質蛋白質來源,對茹素者更是補鈣的重要途徑。三餐的蛋白質,盡量選擇板豆腐(傳統豆腐)、豆干、干絲等使用硫酸鈣製成的豆製品,但雞蛋豆腐、百頁豆腐等不是用含鈣凝固劑製成,因此鈣含量不多。黃豆本身鈣含量豐富,不過很可惜現代人喝豆漿都會濾掉豆渣,把重要的營養素包含鈣也濾掉了,建議豆漿應該連同豆渣一起喝,營養較全面;直接吃毛豆(黃豆的前身),也可以攝取豐富的鈣質。❷蔬菜類蔬菜的鈣質是鈣吸收率最高的來源,高達50至60%,不過,除了選擇吃高鈣蔬菜外,也要留意蔬菜的草酸及植酸含量。因為草酸會抑制鈣質的吸收,建議可選擇吃芥藍菜、青江菜、羽衣甘藍、油菜等高鈣低草酸的蔬菜,而菠菜、地瓜葉雖然鈣含量也豐富,但草酸含量也高,人體能吸收的鈣質有限。❸堅果種子類堅果種子類的黑芝麻鈣含量最高,每一湯匙大約可以補充140克的鈣質,不過,要將黑芝麻咬碎,才能釋放其中的鈣質,建議可以購買黑芝麻粉、黑芝麻醬,或用果汁機攪拌過才好吸收;奇亞籽也是鈣含量高的堅果類,一樣建議要咬碎,鈣質才能釋放。堅果種子類屬於油脂類,若要將黑芝麻或奇亞籽當成鈣來源,注意要控制整體油脂的攝取量。❹藻類海藻類是豐富的補鈣食物,含量最高的是髮菜,每100克有1187毫克的鈣質,不過,因為髮菜不是常見的食物,建議可以選擇像海帶、紫菜、海帶芽類的藻類,鈣含量也豐富,但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民眾,則不建議攝取這類藻類,否則攝取過量碘,恐會加重病情。❺多曬太陽多曬太陽可幫助補鈣,太陽光的紫外線,有助皮膚生成維生素D3,而維生素D3是幫助鈣質吸收的重要營養素。換言之,即使攝取高量鈣質,沒有活性維生素D3的幫忙,身體仍然無法有效的吸收鈣。研究發現,能夠激發皮膚生成維生素D3的紫外線,是接近中午的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太陽光,建議此時可露出手臂曬15分鐘,激發皮膚生成維生素D3。
-
2022-06-10 焦點.長期照護
用Line問長者量六力 檢測防失能
台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預估國內將有470萬的65歲以上長者,為預防長者衰弱與失能,衛福部國健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長者整合性照顧指引」,設計「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讓長者在防疫期間可透過簡單居家評估,及早發現功能異常、及早就醫。長輩延緩失能六大功能指標,包括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奇美醫院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蔡孟修表示,雖然台灣人壽命不斷延長,但國際上更重視「未失能的健康餘命」,若老人家要健康老化,就要在活動功能出現異常時,及早介入。「長者量六力」是針對延緩失能的六大功能指標進行評估,蔡孟修說,「六力」都相互牽連,像有長者出現認知衰退,進而影響食欲吃不下、體力下降,經過醫師評估後,發現是甲狀腺問題,透過醫療介入改善病況後,連帶食欲、體力也恢復。蔡孟修指出,過往醫療院所針對慢性病長者回診時,多用複雜的延緩失能評估量表追蹤長者疾病變化,但受疫情影響,許多長輩不敢來醫院回診,甚至家人也久久才回家一次,難以精準掌握長者的健康狀況,雖然現在有視訊門診可以使用,但也很難及早發現問題。「長者健康不是只在醫療院所,應提前回到個人或家庭來關心。」蔡孟修說,許多長者因疫情延後就醫,大多為時已晚,國健署研發「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讓長者在家自我評量,也提醒家屬應該多協助幫忙注意長者健康。不過,此功能並不代表醫療上檢測數據,若檢測異常,建議應轉介醫院幫忙評估。老化造成的功能衰退常被忽視,許多民眾將聽不清楚、走路變慢、健忘、無力等現象視為正常又合理。蔡孟修表示,長者整合性照顧評估,除了65歲以上高齡者,55至60歲長者也可提前做,建議每三個月進行一次檢查,若幾次檢測都沒問題,也可以半年或一年再做檢查。「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設計有五亮點,包括「介面簡單操作」14題評估題目、「多元語音評估」國語、台語、客語及英語4種語言語音功能、「健康資訊分類」、「資源地圖運用」查詢居家附近提供運動及營養課程據點資訊、「健康資料連結管理」若自我評估異常,可查詢居家附近提供長者功能評估的醫療院所。
-
2022-06-06 該看哪科.感染科
不明原因發燒是感染或罹癌?感染科醫師教你區別關鍵指標
最近,曉薇常常沒有來由的發燒,他擔心自己是不是得到了癌症?便前往就醫進行檢查,結果發現身體健康正常,讓她不禁疑惑,為何沒事卻會發燒?發燒的原因相當多種,但是找不到原因的,稱之為「不明熱」,林口長庚醫院感染醫學科鄭鈞文醫師表示,臨床上這樣的病人不少見,幾乎每個月都會碰到,在還沒找到病因之前,通常以症狀治療為主,不過醫師提醒,通常輕微感冒大約1-2天就會退燒,但若持續發燒2-3天仍未退燒,應儘速就醫。3天內未退燒,請找這些科別的醫師看診鄭鈞文醫師表示,發燒最常見的原因是受到感染,其次則是腫瘤、自體免疫系、中樞神經疾病導致體溫調節出問題、藥物、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皆會引起發燒。所謂的「不明熱」,定義則有二大條件: 足夠長的發燒時間,體溫超過38.3度以上並持續三週。 住院一個禮拜,接受相關檢查,如抽血、影像檢查,或門診評估三次後仍找不到原因。通常針對不明熱的患者,以症狀治療為主,輔以藥物退燒,或請患者多補充水分、使用冰枕等,待發燒原因找到後,再進行相關治療。鄭鈞文醫師提醒,一般民眾感冒時若發燒,約1-2天就會退燒,若2-3天仍未退燒,或反反覆覆退了又燒,建議要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查;建議患者可直接到醫院尋求感染科,如果醫院沒有設置感染科,可看一般內科、風濕免疫科;若有體重減輕、癌症家族史,也就是癌症風險較高的族群,則可選擇腫瘤科。癌症、感染、免疫系統的發燒 怎麼區分?鄭鈞文醫師指出,若是因癌症或免疫系統疾病等引起的發燒,沒有很特定的發燒型態,但是跟受到感染所引起的發燒不太一樣,一般因癌症或免疫系統引起的發燒並不會伴隨很厲害畏寒,受到感染的患者發燒,通常會相當畏寒甚至發抖。且癌症發燒,通常會伴隨體重減輕,一般的感染較少見到體重改變,至於免疫系統的發燒,常會伴隨皮膚、關節發炎、口腔潰瘍,是較常見的表現。發燒了怎麼辦?「室內溫濕度調解」很重要發燒時,身體體溫變高,患者會流汗,此時水分散失比較多,鄭鈞文醫師說明,此時室內溫度盡量維持在25度上下;濕度不宜過高,影響身體散熱,以不超過60%為原則;建議穿著易吸汗或寬鬆衣服,協助散熱。患者應多補充水分、適當休息、不要從事劇烈運動,若體溫超過38度以上,可考慮以冰枕協助降溫,若家中有基本的退燒藥,如普拿疼,可服用以協助降溫,但不宜過量服用,一天已不超過4顆為原則。(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什麼症狀都沒有」卻罹癌? 「身體6大意想不到警訊」曝:盜汗、皮膚癢上榜 ·發燒何時該服退燒藥?發燒就吃or不舒服? 醫破解「給藥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