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7 該看哪科.婦產科
搜尋
產檢
共找到
150
筆 文章
-
-
2021-05-06 養生.家庭婚姻
她曝房貸加開銷 夫妻月入十萬「完全不敢生小孩」
近來台灣少子化的問題越趨嚴重,美國CIA近日公布110年全球人口生育率預測報告,台灣以生育率1.07人拿下全世界「最低」的排名。然而少子化問題源自社會結構對於青年成家、生育並不友善,近日一名女網友發文,說明即便夫妻月薪合計有十萬,依舊不敢生小孩,貼文一出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原PO在Dcard發文「夫妻加起來10萬薪資,不敢生小孩」,她在文中說明目前新婚半年,夫妻當初規劃先買房再登記結婚,即便兩人買房價格合理,公婆也有金援,「買房砸下了非常多積蓄,以至於兩個人存款所剩不到40萬,暫時不辦婚宴先登記。」兩人討論後,決定預存一年再辦婚宴。但原PO最近常聽到身邊親朋好友說「可以先生個小孩再辦婚宴」之類的話,讓她相當不敢置信,因為身邊已婚朋友都說一場婚宴要準備4、50萬比較保險,「我跟先生都覺得生小孩就是開始花錢了啊,根本存不了錢辦婚宴。」婚宴之外,房貸也讓夫妻兩人喘不過氣,「所有貸款加生活開銷,有時候月底兩個人所剩不到一萬,而且我們是不買奢侈品,也幾乎不出去玩的夫妻⋯。」原PO直言「我真的覺得完完全全不敢生小孩,覺得生小孩兩個人的生活會變更吃緊更可怕⋯。」貼文引起許多網友回覆,「金錢真的是一大考量」、「10萬養小孩可能勉強可以收支平衡,但存不到錢」、「我跟老公也有揹房貸,我們的共識就是月薪15萬才生」、「真的,我跟我男友說,至少兩個人加起來要10萬才能結婚,但生小孩至少要15萬⋯」、「養孩子爆炸貴,光是懷孕期間的產檢、超音波、羊膜穿刺、高層次、營養品、生產費用,就非常驚人」、「另一半年薪跟我加起來約600萬台幣,還是不敢生小孩,因為她想要給小孩最好的資源,短期應該要等買完房再說了」。
-
2021-05-05 新聞.元氣新聞
女星懷胎十週寶寶「沒有鼻骨、腸外露」 患愛德華氏症忍痛引產
香港模特兒、演員符曉薇與歌手陳柏宇於2017年結婚,隔年順利生下大女兒,2020年則因子宮外孕大出血,切除一邊輸卵管。期盼能再多個孩子的她,今(5)日,她於Instagram透露前陣子發現自己又懷孕了,但卻在產檢時被診斷出胎兒有愛德華氏症,忍痛引產。符曉薇5日在IG寫下從知道懷孕到痛別寶寶的過程,一直嘗試想再生的她,在等來驗孕棒上的「+」號時,以感恩的心期待的寶寶的出生,還常在晚上想著寶寶會像誰?抑或幻想著寶寶與大女兒玩耍的樣子,並說道:「去產檢時聽到你的心跳,把我反胃嘔吐的感覺通通都忘記,只剩下滿滿的幸福。」不過符曉薇接下來透露,當她懷孕10週5天去產檢時,被告知寶寶可能有唐氏症或心臟問題,符曉薇坦言「聽完之後我整個人迷失了。等報告的一星期每日除了哭,就是上網看其他媽媽的經歷」,不過她與老公商量後決定,假如真的是唐氏症,也會生下寶寶。但最終等來的通知不是唐氏症,而是愛德華氏症!符曉薇上網搜了關於愛德華氏症的資料,直言:「愛德華氏症根本是沒有希望的病。很大部份胎死腹中,就算可以出世,都是得幾分鐘或者幾個鐘或者幾個月。」後來她再做檢查,更透露「醫生一路解釋我BB的問題,左右腦沒有分左右,心有嚴重的問題,沒有鼻骨,腸外露,手少了一隻骨,腳也是彎的。」,「雖然已經好肯定是愛德華氏,就算不是,也是一個畸胎,有非常嚴重的問題」,最終只能忍痛引產。符曉薇寫出這篇文,配圖還是懷孕時與老公、大女兒「一家四口」的合照,歷經痛失寶寶打擊的她還對寶寶說對不起,坦言:「我相信這一次會是我最後一次懷孕,我已經沒有勇氣去承受再一次的打擊。」
-
2021-04-27 該看哪科.婦產科
不孕症擬放寬補助、公費產檢14次
行政院昨天召開性平會,行政院長蘇貞昌承諾,政府將研擬提高產檢次數、擴大不孕症補助對象,以及放寬育嬰留職停薪等項目,讓媽媽和孩子更能確保健康。根據婦產科學會提出的版本,公費產檢補助將增到十四次,不孕補助則不再僅限中低收入戶,將擴大補助對象,但會設下排富條款。蘇貞昌表示,為讓願意生育的家庭減輕負擔,讓夫妻共同分擔育兒責任,全力幫助女性在家庭及工作中取得平衡,是政府在性平會上的承諾。蘇貞昌指出,為了提高生育率,除了學齡前幼兒扣除額已增加超過四倍、公托準公托據點增加、學費降低,育兒津貼明年八月提升到每月五千元外,政府還可做更多;台灣每年有一點八萬個婦女接受不孕症治療,費用高、療程更辛苦,因此政府將會研議擴大不孕症補助對象,用國家的力量,讓願意生育的父母減輕負擔。蘇貞昌說,養兒育女,需要另一半共同分擔,夫妻一起育兒,也希望彼此都能夠在家庭與工作中取得平衡,政府將會參考國外作法,研擬放寬育嬰留職停薪,以及彈性工作制度,讓隊友多出點力、女性也更能在職場中自我實現。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說,現行產檢公費補助十次,未來將增加至十四次,首次補助提早至懷孕第八周,由醫師給予完整衛教,另在懷孕第廿四周、卅周及卅七周再各增加一次產檢,大幅降低孕婦自費負擔。至於不孕補助,目前僅限於中低收入戶,黃閔照認為,意義不大,這次擬放寬補助門檻,擴大補助對象,設下排富條款,規定家庭年收入在多少萬以下者均可申請,採收入分級制度,年收入低者,補助金額就較高。
-
2021-04-02 該看哪科.婦產科
發現懷孕多久該去婦產科?孕婦可以注射疫苗嗎?6個懷孕媽咪最常見的狀況,一次分析給你聽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肚子裡有了小生命,原本是件可喜的事,若這是一個美麗的意外,該怎麼辦?吃藥、打疫苗……做這些事對胎兒會有影響嗎?原訂的計畫還能繼續進行嗎?針對六大常見狀況,請婦產科醫師提供完整解答。月經晚一週沒來要驗孕很多女性生平第一次到婦產科診所,大部分原因都跟「好朋友」沒來有關。最快什麼時候驗孕才準確?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君堯表示,從受孕那天開始算起,最快10至14天,就能從尿液驗到是否懷孕。由於每個女性排卵的時間點都不相同,且無法得知自己是在哪一天排卵及受孕,通常會建議只要月經比平常晚一周沒來報到,就可以用驗孕棒自行驗孕。若尿液中的絨毛膜激素上升,驗孕棒會出現兩條線,這就表示懷孕了。到婦產科報到時機驗孕棒能測試出尿液中的絨毛膜激素,張君堯醫師表示,當女性受孕後,體內的絨毛膜激素會顯著提高,但並不會因為補充較多的水分或飲料而有所影響,只要尿液中含有絨毛膜激素,即使流產兩週內驗孕,驗孕棒還是有可能出現兩條線。因此,從驗孕棒並無法確認懷孕狀況,而早期懷孕最擔心子宮外孕,自行驗孕後就必須到婦產科做超音波檢查。通常確認懷孕後約已是懷孕第5週,這時還不需要急著到婦產科去報到,可以再等一至兩周再到婦產科檢查,約在懷孕第6週時,從超音波就可以看到胚囊,確認著床位置。萬一胚囊著床在子宮角、子宮頸、或輸卵管等位置,就是子宮外孕,需要當下處理。若是正常懷孕,則在懷孕第7週就可以從超音波看到胎兒心跳。萬一第7週還沒看到心跳也別太緊張,張君堯醫師表示,可以再等一週,不過,如果第8週以後還是沒有看到胎兒心跳,那麼,意味著這次懷孕成功的機率就非常渺茫了。Q什麼時候該去婦產科檢查呢?A.月經沒來一週,可自行用驗孕棒驗孕。驗孕棒出現兩條線之後,再等一週就可到婦產科報到確認著床位置;若是正常懷孕,則須再等一至兩週,再到婦產科確認胎兒有沒有心跳。領孕婦手冊後即開始例行產檢看到胎兒心跳之後,有些醫療院所就會發給孕婦手冊,不過,張君堯醫師表示,由於懷孕早期不確定性高,以雙和醫院為例,通常會等到懷孕12週進入穩定期之後再發孕婦手冊。領到孕婦手冊之後,就意味著具備準媽媽的身分了,接下來,記得依照孕婦手冊的產檢時程,一步步完成各項產前檢查。其實,從驗孕棒上出現兩條直線到確認胎兒心跳,雖然只有短短不到兩個月時間,每個女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會出現極大的變化,不免開始擔心在發現懷孕之前,做了哪些事,會不會影響胎兒健康?發現懷孕之後,原訂計畫還能如期進行嗎?以下根據六大常見狀況,提供準媽咪具體的做法與建議,幫助準媽咪輕鬆度過這個美麗的人生意外。狀況一:發現懷孕後,用藥有影響嗎?懷孕6週前,大部分藥物對胎兒影響不大發現懷孕之後,再仔細回想這一個月來自己因為感冒吃過感冒藥、本來想避孕而吃了避孕藥……,這些藥物成分會不會影響肚子裡小北鼻的發育呢?張君堯醫師表示:「有在吃避孕藥的女性卻會懷孕,通常是因為吃藥的頻率不規律,因此吃的劑量也不會太多,對正在發育中的胚胎不會有傷害,發現懷孕後立刻停藥就好。」他進一步解釋說,一般感冒藥物對胎兒也不會有不良影響。「感冒藥物通常是最安全的藥物,多數屬於B級安全用藥,孕婦也可以使用,除非本身對藥物有過敏情形,則需要特別留意。」長期使用之藥物,應遵照醫囑勿擅自停藥其實,在懷孕6週以前,只要不是常規在吃的藥物,對發育中的胚胎都不會有不良影響。不過,張君堯醫師提醒,若是因為正在治療癌症、有使用調節免疫系統方面的藥物,或是有慢性病史的女性,就要特別留意用藥方式。他說:「發現懷孕之後,應儘速到婦產科及原就醫科別檢查。因為長期服用的藥物,其劑量對胎兒可能會有影響,但孕婦也不可擅自停藥,以免停藥後導致病情惡化,反而危及母胎健康。」懷孕初期用藥Point1. 有服用避孕藥者,發現懷孕後應立即停藥。2. 有治療癌症、免疫相關疾病者,應盡速到婦產科檢查,也必須回原科別看診並主動告知醫師懷孕的事實。3. 有慢性病史者,例如氣喘、癲癇、服用甲狀腺機能藥物者,不可擅自停藥,但應請原科別醫師評估是否需要調整劑量及服藥頻率。4. 有些特殊疾病患者,須改變服藥方式,例如心臟病和糖尿病者,其中糖尿病患者因口服藥物會有致畸胎的風險,懷孕後須改為注射胰島素的方式用藥。狀況二:發現懷孕後,還能補打疫苗嗎?注射後宜間隔一個月再懷孕如果有懷孕的計畫,建議在注射疫苗之後間隔一個月後再懷孕。萬一注射之後就懷孕了,例如打了德國麻疹疫苗之後就懷孕,會不會造成畸胎?還能保住胎兒嗎?張君堯醫師表示,注射德國麻疹疫苗之後,只要有來過一次月經再懷孕,就不需要太擔心。但就算是注射當月就懷孕,根據國外文獻和相關研究指出,也沒有因而造成畸胎的案例。不過,他還是建議有計畫懷孕的女性,完成疫苗注射後至少間隔一個月再懷孕,不要刻意去打了疫苗又立刻懷孕,以免徒增困擾。另一方面,張君堯醫師指出,孕婦感染流感容易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在流感高峰期,計畫懷孕前不妨先完成流感疫苗接種,不過,即使懷孕了也應該考量接種疫苗對自己和胎兒的利與弊,與醫師討論再決定是否接種流感疫苗。此外,未完成接種的疫苗,例如B型肝炎、子宮頸癌疫苗等,應與產科醫師討論或待產後再完成接種。狀況三:發現懷孕後,婚禮能如期舉行嗎?若有出血徵兆要提高警覺每個女人都希望自己是最美的新娘,但是,婚禮即將舉行卻發現自己懷孕了,難免擔心喜沖喜或是籌備婚禮太忙碌,會影響胎兒。張君堯醫師表示,其實早期懷孕就與一般人無異,除非準媽媽有流產疑慮,例如有出血徵兆,這就需要特別做一些處理,可能要安胎或多休息。不過,懷孕後還是有些生活細節要注意,包括過於激烈的運動要避免,例如騎馬、滑雪等。此外,婚禮上因社交禮儀喝一杯酒,少量小酌對胎兒不會有影響。香菸則是百害無一利,建議準父母一定要戒菸。(推薦閱讀:奶嘴、玩具、嬰兒床…三手菸無所不在!只要吸菸.就會危害寶寶!)狀況四:發現懷孕後,還能搭飛機嗎?懷孕中期可搭飛機旅行機票行程都訂好卻發現懷孕了,該怎麼做?張君堯醫師表示,如果沒有早期懷孕的出血徵兆,搭飛機並不是禁忌,不過,建議出國前先到婦產科檢查,以免萬一是子宮外孕或胚胎發育不正常的異常情況發生,所以,確定是否正常懷孕後再出國,比較安心。孕婦旅行最好的時間點是在懷孕第12週以後到28週之間,他表示,因為已經過了懷孕初期噁心、嘔吐的害喜階段,而肚子也還沒大到行動不便的狀況,不妨利用這段時間規畫一趟旅行,好好享受兩人世界,也能幫助紓解懷孕的不適和壓力。但是,懷孕7個月以後要避免長途旅行,因為子宮越來越大,會提高孕婦搭飛機時發生下肢深部靜脈栓塞的機率,不可不慎。狀況五:流產不久又發現懷孕,該怎麼做?染色體異常是機率問題原因就在於統計上的或然率問題。他解釋說:如果早期懷孕卻流產,最常見原因是因為染色體異常,發生染色體異常通常是機率問題,與遺傳無關,但跟女性的年紀有關。因此,高齡女性流產後,更要積極「做人」。既然是或然率問題,相關研究也證實,因染色體異常流產的婦女,流產後越快懷孕,再次流產的機率會大大降低,但如果兩次懷孕間隔的時間較久,再次懷孕發生染色體異常的機率又會提高,以至於可能又會再次流產。他形容說:「這就好比一個人走在路上,同一天撞到同一根電線桿三次的機率是非常低的,但如果隔了三年,就很可能再撞到同一根電線桿。」不過,如果一個人在短時間內連續撞到同一根電線桿,這就要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其他方面的異常了。因此,對於短時間內連續懷孕卻連續發生流產的夫妻,則流產的原因可能與父母親一方的染色體或是基因異常有關,而非與母親年齡的或然率有關,需要進一步檢查是否有這方面的問題。狀況六:產後半年又發現懷孕,該怎麼做?能受孕表示身體機能已恢復產後間隔9個月再受孕是最理想的情況,張君堯醫師表示,因為這意味著至少前胎哺乳已超過半年,子宮也得到充分休息,所以,間隔9個月再懷孕對媽媽和寶寶都好。但若產後不到半年又發現懷孕,也不要太緊張。他說:「不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如果子宮能受孕,意味著身體機能已恢復。」就算懷孕了還是可以繼續哺乳,但懷孕中後期要避免抱小孩、提重物等會增加腹部壓力的行為。哺餵母乳也要好好避孕此外,他提醒,產後如果不想很快又懷孕,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哺乳期間也要避孕,全母乳哺餵的媽媽,因泌乳素會抑制排卵,產後半年內只要密集哺乳,可達到較好的避孕效果。產後六個月因寶寶對母乳的需求減少,泌乳素降低後會開始排卵,若沒有避孕有可能很快又懷孕。另一方面,如果哺乳的頻率不是很密集,則泌乳激素抑制排卵的效果也會受影響,因此,不是全母乳哺餵及完全親餵的母親,不想太快又帶球走的話,產後還是要好好避孕為上策。 採訪諮詢/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君堯※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3-27 新聞.元氣新聞
2孕媽基隆旅遊探親寶寶等不及 醫為10新生兒吹薩克斯風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在面對少子化、將近4年的時間裡,久未有新生兒在院內誕生,去年10月婦產科主任陳致宇醫師到任後,喜迎睽違已久的第1位寶寶,到今天為止,共有6名女寶寶、4名男寶寶在醫院出生,今天醫院為10位新生兒祝福。其中2位孕媽來自屏東、台南,因旅遊、探親到基隆,在預產期未到的情形下出現落紅、破水等產兆緊急到院生產。院長林慶豐今天特別吹奏薩克斯風,一曲「想你」贈送與祝福寶寶們,來紀念這樣特別的日子與機緣,他表示,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身為區域醫院,歡迎懷孕媽咪們多加利用婦科門診進行諮詢、產檢或安排生產等,兒科主任謝王虎帶領的兒科團隊,可提供完善的婦幼醫療服務。婦產科陳致宇主任說,10位新生兒的媽媽來自台灣及世界各地,並非固定於基隆醫院產檢,卻具有這樣特殊的緣分到基隆醫院生產。第1位、第10位媽咪分別來自屏東、台南,因旅遊、探親因素到基隆,卻在預產期未到的情形下,出現落紅、破水等產兆而緊急到院。所幸2位媽咪都有隨身攜帶孕婦健康手冊,幫助醫護人員迅速掌握媽媽與胎兒的狀況,得以順利生產。陳致宇提醒,尤其是屬於高風險妊娠的媽咪,週數越大或接近預產期時,儘量避免過勞或是出遠門,務必多加注意自己身體狀況及寶寶的胎動;遇到身體不適時,也不必過於驚慌,盡速攜帶孕婦健康手冊就醫。
-
2021-03-18 養生.家庭婚姻
以愛之名的壓力更難逃脫! 媳婦產後憂鬱症大爆發,全因婆婆好到讓她壓力山大
婆婆對她的好,不是她想要的,讓媳婦很痛苦。以愛為名的壓力,讓三寶媽陷入產後憂鬱。第一胎婆婆盡心盡力幫忙做月子,媳婦卻產後憂鬱如果做一份街訪市調,相信大部分婆婆都會認為自己是好婆婆,大部分媳婦也不會認為婆婆有多不好,但為何講到給婆婆做月子、帶小孩,許多媳婦卻有苦難言呢?PTT媽寶版一位生三胎的媽媽,說出很多媳婦的心聲,這是「以愛之名的壓力和關心」。三寶媽提到,「先說,我婆婆對我非常好,關心我、照顧我;我的小姑對孩子們也很好,對我也不錯;我老公是神隊友,對我體諒有加,很會照顧孩子們。」但就是因為這些「好」,「我總覺得我只要說出口抱怨,我就是一個很壞的媳婦、弟媳。」生完第一胎時,她給婆婆做月子,婆婆給寶寶抹八寶粉、喝水、近距離看母奶秀、硬闖進房看小孩抱小孩搶小孩;生產前在待產室陣痛時,婆婆問隔壁待產室的小朋友:「阿姨肚子裡的寶寶是不是弟弟?」事實上產檢時就知道是女兒了。這些事讓她想到就落淚,但是她捫心自問:「婆婆有對我不好嗎?」其實並沒有,她說:「第一胎月子她盡心盡力煮飯給我吃,買很好很貴的水果給我補;雖然我吃不下很想睡覺,總是一直叫我吃吃吃。怕我吃不夠。婆婆的手還因為家事做太多一度龜裂破皮。」因為這樣,她不敢抱怨,只能憂鬱地在房間默默掉眼淚,卻壓力大到破表,甚至夢到「把小孩壓到水裡淹死」。第二胎依然是女兒,她毅然決然選擇月子婆,因此比較沒有來自長輩的壓力,也漸漸地學會把不喜歡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請老公轉達,所以算是平安度過。婆婆一句要把三寶弟帶回南部顧,讓媳婦再度陷入焦慮三寶的到來是計畫之外的意外,剛好是個男孩,她在生產前一個月,已經隱隱然地焦慮,於是選擇到月子中心坐月子,她希望「隔絕一切關心和以愛之名的壓力」。沒想到假期時婆婆和小姑來看寶寶,婆婆開玩笑要把寶寶帶回南部照顧,她尷尬道:「不可以,媽媽會想寶寶!」婆婆聽後回答:「這是我孫子你不給我帶回去,你要付我錢。」之後三寶媽越來越焦慮,在家看著兒子竟會心悸胃痛噁心,忍不住哭了出來。她說:「我忽然好後悔生第三胎,即使三寶好可愛好可愛。但我只要想到要面對婆婆和小姑我就好害怕。害怕面對衝突面對不想聽的,面對搶寶寶的這一切。」她知道,自己的產後憂鬱再度大爆發了。三寶媽強調,「婆婆不是警世婆婆,她任勞任怨在我們回南部為我們洗衣煮飯、不要求我幫忙,總是問我愛吃什麼煮給我吃,對我的好真的還是很多。」但是她也說:「我討厭把孩子當作孝親的工具,我討厭以愛之名綁架我,我討厭我生的孩子被搶來抱去,我討厭你們對我好,我什麼都不能說不敢說的自己。」婆婆對她的好,不是她想要的,讓她很痛苦,雖然不常相處可以淡化,但三寶弟的出生,這種痛苦的情緒再度浮現。老公雖然有發覺她的產後憂鬱,卻如同所有的老公都會說:「媽那樣說也不會真的那樣做,妳不要想太多。」讓她好累好憂鬱。每10位產後媽媽,就有一名罹患產後憂鬱症根據國健署統計,平均每10位產婦,就有1位罹患產後憂鬱症,發生的原因包含生理性(如:荷爾蒙的紊亂)、心理性(如:過高的自我要求或完美傾向)與社會性原因(如:家人的期待或社會的傳統價值觀),發生的時間可能從寶寶誕生後6個月至產後1年間都有機會發生。林口長庚精神科主治醫師黃智婉醫師表示,要幫忙判斷自己或家人有沒有產後憂鬱症的可能,目前最常使用的是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可做為一種自我偵測的工具。假設若情緒困擾若真的達到可能有產後憂鬱症的程度,強烈建議一定要找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的專業幫助,和醫師討論合適的藥物與非藥物治療方法。4方法幫助媽媽克服產後憂鬱衛福部雙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佳霈提醒,成為媽媽後,許多挑戰也接踵而來,容易讓產後憂鬱找上門。媽媽首先要照顧自己的身體,並尋求外援以分擔生心理壓力,才能一步步復原,克服產後憂鬱。1.透過運動、規律作息維持情緒穩定當媽媽有產後憂鬱時,需要透過運動、規律生活作息維持情緒的平穩。產婦可評估自己的體力、生產完後的狀況,從事瑜珈、伸展、散步等輕度活動即可,重點是讓身體維持「動」的感覺。2.育兒適時求助,讓身心靈休息當媽媽已經有中重度憂鬱的情形,切忌將壓力全扛在自己身上,應尋求不同管道分擔勞務。例如:請保母、到月子中心休養,或請求家人幫忙照顧孩子或分擔家事,以獲得時間調節自己的情緒。如果媽媽的睡眠時間已經嚴重不足,要把握時間睡覺,但若已經有足夠睡眠時間,也要注重「心靈」上的休息,每天至少預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從事喜歡的休閒娛樂,也可利用空閒時間和丈夫獨處,和另一半聊天、出門散心,都有助於媽媽維持較放鬆的狀態。3.練習將鬱悶講出來向家人、朋友傾訴煩惱,通常得以釋放壓力,讓心裡好過一些。但是,許多媽媽難以啟齒自己有產後憂鬱,或擔心他人無法理解自己的煩惱、被否定而將難過悶在心中。另一半可一併練習分享情緒,由自身做起,協助太太將煩惱說出口。4.尋求專業人士症狀較輕微的患者,可藉由心理支持、維持生活規律作息,慢慢克服憂鬱的情緒。但若是產後重度憂鬱的患者,有時需要借助藥物治療,以防止疾病嚴重影響生活。媽媽除了藉由藥物調節情緒,也可搭配心理諮商,與專業人士對談,為情緒找到出口,或利用張老師專線、生命線,以匿名的方式傾訴自己的心情。※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3-14 該看哪科.婦產科
政府催生 婦產科女醫師:關鍵並非補助
根據國發會推估,明年年台灣總生育率將再度低於一,生育率低迷,投入婦產科的女醫師卻變多。婦產科女醫師指出,提高生育率的關鍵不在補助產檢、發育兒津貼,而是社會觀念必須翻轉,不再弱化孕婦、別讓孕婦為風險負責、努力追求性別分工平等。統計顯示,一九九九年西醫男醫師有兩萬二千六百五十八名、女醫師僅二千四百九十名,到今年二月,男醫師人數增為五萬一千一百七十八人,女醫師人數大增四倍,達一萬零八百廿七人。女醫師執業比率以小兒科最高,成長三成,其次是婦產科。根據健保署委託報告,一九九九年到二○一三年,取得婦產科專科醫師執照的女醫師比率逐年增加,從百分之八點六增加到十九點七;執業婦產科女醫師比率,也從百分之十一點五增加到百分之廿三點六。此外,二○一六年到二○一九年,女性婦產科醫師增加九十六,是男醫師三點五倍。此外,婦產科女醫師大都比男醫師年輕,二○一九年,卅一到五十歲的婦產科女醫師占七成,五十一歲以上占三成,但同年度婦產科男醫師逾五十一歲占八成六,卅一到五十歲的婦產科男醫師只有一成四。對於生育率低落,女性婦產科醫師也提出建議。烏恩慈表示,孕產婦風險提升與高齡懷孕確實有關,但政府部門並未基於科學、站在女性立場進行衛教宣導,一方面強調風險、強調懷孕不能運動,導致女性心生恐懼、弱化自我;一方面又怪女性怕痛、怪醫師愛開刀剖腹。烏恩慈建議,應有一筆金額指定用於補助孕產照護,支持女性可以選擇減痛分娩、找助產師、甚至剖腹產。新竹國泰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張瑜芹表示,每個人養育孩子的計畫都不一樣,需要更多元的觀點來支持女性。
-
2021-03-10 科別.婦科
嚇!喘咳下體掉出10cm肌瘤 42歲女教師這樣做不再慘白
一名42歲在中學執教的陳姓女老師,未婚外型清瘦,臉色卻經常一片慘白,每個月月經報到時,常因頭暈無法久站得跟學生請假,半年前因重感冒肺炎住進國泰綜合醫院,某晚如廁一陣猛咳,下體竟掉出一團約10公分的組織「以為子宮脫垂」當場嚇到,經婦產科超音波檢查確診為黏膜下大肌瘤,隨即安排微創子宮鏡順利切除,出院後的陳小姐,血紅素逐漸恢復正常,氣色由白轉紅,感謝治療肺炎的同時找到彩色人生。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蔡亞倫提醒,子宮肌瘤為女性常見疾病,好發於30歲以上育齡婦女,發生率約20%,40至50歲女性發病率更是高達30至40%,個案先前以為自己只是貧血體質,經痛也不以為意,還好因肺炎住院找到真相,臨床上,10公分的子宮肌瘤相當罕見。子宮肌瘤發生原因目前尚未明確,可能與遺傳基因、荷爾蒙變化、個人體質、肥胖等因素有關;蔡亞倫表示,一般依生長位置可分為子宮肌肉層肌瘤:肌瘤生長於肌肉層中;黏膜下肌瘤:肌瘤生長在子宮腔並常出現經血量增加症狀,因為有時會塞住子宮頸甚至陰道口,相對較危險;另有漿膜下肌瘤:肌瘤生長在子宮最外層往腹腔內生長,太大可能會壓迫膀胱、直腸導致頻尿及便秘。常見子宮肌瘤頂多2至3公分,如果不大且位置没有壓迫子宮腔,通常没有症狀,隨著肌瘤變大,臨床常見症狀包括:血塊增加或月經量過多導致貧血,蔡亞倫表示,個案血紅素只有3.9,與正常12g/dL的數值相比,明顯偏低。治療子宮肌瘤,初期可嘗試藥物治療,隨著肌瘤變大可進行手術治療,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會診評估後,透過「硬式子宮鏡」為陳小姐切除子宮腔内肌瘤,因為是自然孔洞,術後無傷口、疼痛少、恢復快,住院一天清醒後即可恢復正常生活。蔡亞倫提醒,子宮肌瘤多為良性腫瘤,惡性率雖僅0.5%,但症狀輕則影響日常生活,嚴重時造成經血量大、貧血及不孕,現代女性不婚、不生小孩比例逐漸升高,少了產檢可提早發現婦科相關疾病的機會,反而更要提高警覺,近期門診就出現未婚女性經痛確診為子宮內膜癌的案例,凡月經不正常出血、貧血、腹痛、頻尿、便秘,都是女性疾病重要警訊,盡早就醫勿輕忽。
-
2021-03-08 科別.婦科
生育率怎麼救? 婦產科女醫剖析現代女性需要的是這些
根據國發會推估,2022年台灣總生育率將再度低於1,儘管生育率如此低迷,投入婦產科的女醫師卻越來越多。兩位女性婦產科醫師指出,提高生育率的關鍵並不在補助產檢、發育兒津貼這些「給寶寶」的事,而是整個社會的觀念必須翻轉:別再弱化孕婦、別再強求孕婦為某些難以預期的風險負責、努力追求性別分工平等,並認知到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女人的成就也不該被限縮在母職。禾馨婦產科主治醫師烏恩慈表示,孕產婦風險提升與高齡懷孕確實有關,但政府部門並未基於科學、站在女性立場進行衛教宣導,一方面不斷強調風險、強調懷孕不能運動,導致女性心生恐懼、弱化自我;一方面又怪女性怕痛、怪醫師愛開刀剖腹。社會迷思則把孕婦評價為「病人」,任何人都可以對她指指點點、管東管西。就算懷孕本身既有許多無可避免的風險,但人們常會自行歸因到不相干的事物,堅信一定是產婦或醫師做錯了什麼,才會「保不住」。烏恩慈指出,目前政府對於懷孕的補助集中在產檢,著重於胎兒的部分,建議應有一筆實際金額指定用於補助孕產照護,支持女性可以自由選擇打減痛分娩、找助產師、甚至是剖腹產。建議政府應該要從國民教育就好好傳達備孕、懷孕的知識,別再讓大家透過誇大的影劇情節學習錯誤的觀念。新竹國泰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張瑜芹表示,每個人養育孩子的計畫都不一樣,需要更多元的觀點來支持女性。「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媽媽也不是只有育兒一件事要做,」張瑜芹表示,女性生育需要很多支持,比如育兒時,有沒有足夠的經濟支持、精神支持?孩子年紀可以上幼稚園了,可負擔的幼稚園數量、容額是否足夠?有沒有管道讓女性可以再就業?烏恩慈表示,近十年來,好像要當全職媽媽才算愛小孩、不會錯過孩子成長,但現代女性事業表現越來越好,生育代價太高。社會制度應該要支持女性不因生育而喪失選擇,就算回到職場也不會受到指責,就像沒有人會因為爸爸不放棄工作而指責他。他也呼籲政府要多推廣男性請產假和陪產假,促進投入共同育兒、促進男女平權、性別分工平等,「讓每個人都能開心舒服地在各場域貢獻自己的能力,豈不是全體社會共贏的局面?」
-
2021-03-08 科別.婦科
女力當道!婦產科女醫比例增逾兩倍 優勢不只是同性別
三月八日婦女節是為了紀念婦權運動而設立的國際性節日,「婦產科」則是最女性的科別,台灣女醫師取得婦產科專科和執業的比例穩定攀升,整體年齡也比男醫師年輕得多。兩位女性婦產科醫師分析,女醫師在婦產科的優勢並非是僅止於「與服務對象同性別」這麼表淺,而是在對孕產有誤解或偏見的社會環境中,她們能重視個體差異、支持現代女性探索並發揮自己的力量。根據2015年健保署委託研究報告,1999年到2013年,取得婦產科專科醫師執照的女醫師比例逐年穩定增加,已從8.6%增加到19.7%,僅次於小兒科及檢查科。有執業的婦產科女醫師比例,也從11.5%增加到23.6%,論佔比僅次於小兒科,論增幅則是各科之冠。雖然生育率逐年降,但內政部性別統計顯示,2009年到2019年間,都是女性的助產師,接生數從40人增加到148人。此外,2016年到2019年,男性婦產科醫師只增加27人(增幅1.4%)。女性婦產科醫師則增加96人(增幅18.5%),女醫師增加人數是男醫師的3.5倍。此外,婦產科女醫師大都比男醫師年輕得多,2019年婦產科女醫師以31到50歲佔70%最多,51歲以上僅佔30%,同年度婦產科男醫師則以51歲以上佔86%最多,31到50歲只有14%。禾馨婦產科主治醫師烏恩慈表示,考上醫科的女生越來越多,選科時會覺得婦產科比較吃香有兩個原因。首先服務對象都是女性,內診或討論私密的事比較不會尷尬,再者是婦產科出路多元,可專攻婦癌、不孕、婦科門診、產科接生。在醫療場域中,女醫師也會面臨刻板印象,認為女生一定比較溫柔、女生都是護理師;不過當醫師變資深,同性別優勢和刻板印象都會淡化,個案看重醫師的專長和特質,更勝於性別。新竹國泰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張瑜芹表示,婦產科屬於外科,住院醫師養成蠻辛苦,白天要跟刀,婦癌長刀視野小而且得站好幾個小時,不過時間仍比其他大外科短一些。晚上值班接生、守急診、開婦科急刀,都是挑戰。一般會認為婦產科醫師生活品質不佳,但若不接生,只看門診和做產檢,或在採取值班接生制的醫療集團工作,休息時間還是受保障,張瑜芹則是受新生兒出生的喜悅吸引,依然投入產科工作。烏恩慈和張瑜芹都熱衷照顧孕產婦、有在接生,但自己沒有生孩子。烏恩慈表示,孕婦壓力很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周遭的人很習慣用自己的經驗去評價她的身心變化,包括親近的家人和朋友,要是跟大部分人不一樣,產婦會被認為「有問題」,徒增很多焦慮。烏恩慈特別注重個體差異,虛心理解每個女性、支持她們用健康的方式備孕、懷孕,就算她自己沒有生育,信賴關係的建立不受影響。張瑜芹表示,很多人熱心以過來人經驗給孕婦建議和指教,不是惡意,卻常讓孕婦很傷心、覺得自己不夠好,甚至讓旁人期望凌駕她自己的想法。現代女性希望被溫柔對待,孕期的身心不適可以被理解、可以和醫師討論自己的生產期望和計畫;至於醫師的性別、有沒有生產經驗,反而不是那麼重要。
-
2021-03-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身障婦難上產台被冷眼 障盟推首本身障懷孕手冊助好孕
幾乎沒有醫院可以協助身障孕婦產檢,育有二子的身障者陳青琪回想起多年前懷上老大時,赴台北某醫學中心就診,難上產台產檢,竟被醫師冷眼甚至勸退「別生」,不捨體內的生命因自身的殘疾被勸退,向障友打探友善醫院轉至基隆看診,在醫師的悉心協助下,前後生下大寶與二寶。礙於許多障友懷孕後皆遇到類似的問題,身心障礙者聯盟推出國內第一本「身障者懷孕手冊」,助障友也能與一般民眾一樣能享有最基本的生兒育女的權利。身障盟秘書長洪心平表示,根據統計,18歲以上的身障者超過七成生養子女。他們面臨與一般產婦都需要的產檢、孕期、生產、育兒的過程,但國內極大多數的醫院,幾乎不願協助懷孕障友,即使家裡附近就有婦產科,也沒辦法就診,得千里迢迢到願意協助身障產婦的醫院就診。她說,有些身障產婦為了孩子,每次產檢搭車至少4小時才抵達願意產檢的醫院,來回時間就耗掉一天,她批評,身障者也有人權,她們一樣正面臨生兒育女的過程,但面對的路卻比一般人艱難。根據身障盟於101年至103年執行的「女性母職角色支持研究計畫」,其結果顯示,對於肢體障礙、視覺障礙者而言,高達六成以上表示,對於受孕準備、孕後產檢、育兒等資訊與服務不足,或表明不便使用。視障者張維純說,一般人可能難以想像,她連確認懷孕這件事都難倒了她,買了驗孕棒,但尿液如何準確沾濕試紙,試紙上呈現到底是一條線還是兩條線,她完全看不到,即使到了醫院,也沒有太多的醫院,可以協助她取尿液驗孕,光是確認懷孕這件事,就耗費了極大的功夫。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每一位身障者的狀況不同,像是維純的需求是給予詳細的說明,包含產檢報告、育兒注意事項等,聽障的產婦則需要花多點時間筆談,肢體障礙者雖可以坐輪椅進醫院,但是產檢椅幾乎是上不去,導致產檢難度增加。黃建霈表示,目前全台各家醫院幾乎都有硬體,像是幫忙身障者上產檢椅的抬升機,但醫師可能因為經驗不足等,轉由其他醫院協助患者。衛福部目前希望可以透過建立示範醫院,建置身障孕婦的特別門診,會同不同的科別,協助身障孕婦能獲得更好的服務。衛福部次長李麗芬表示,示範醫院希望先從馬偕醫院開始,後續將會擴大試辦,進而讓所有的婦產科都能協助身障者。洪心平表示,身障懷孕手冊為友善身障孕婦的第一步,內容針對四大障別協助障友如何成為父母、懷孕、生產、產後等四大階段,視障者也能透過電子檔聽取手冊內容。
-
2021-03-02 該看哪科.婦產科
陳鎮川生子/非商業代孕立法 今年有譜
為推動代理孕母,歷經長年討論,衛福部國健署預計今年提出草案。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目前以「非商業代孕」為共識,另有關親權的保障、保障代孕者健康、承接孩子的責任等,都有初步共識。但同志婚姻是否適用代孕,因為爭議較大,婦產科醫學會建議,傳統夫妻代孕制度上路後,再逐步擴展到同志婚姻。衛福部國健署婦幼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說,民國一○五年人工生殖法代理孕母部分,即已報行政院審議,但各團體意見不一,行政院退回重議。國健署多次邀集專家學者及各方代表開會討論,希望尋求最大共識,若有共識,將擬定草案,再召開專家會議,討論條文內容。黃閔照說,美國將代孕商業化,台灣則希望朝向利他無償方式,提供產檢、營養、保險等費用,避免弱勢年輕女性遭剝削。為保障代孕者健康,每人限制代孕一到兩次,且代孕者本身應具有「無併發症自然產經驗」。此外,為了避免委託方反悔、倒債等問題,規定全額經費信託,孩子出生後的親權立即歸於委託方,萬一孩子早產或出生後有問題,委託方必須負責。此外,如果委託方在代理孕母懷孕期間忽然死亡,或是拒絕承擔親權,孩子由誰承接,這也必須明文規定。代理孕母解禁推動人陳昭姿說,反對代孕制的人士常認為,「不能生,但可以收養」,但收養流程出錯、發生糾紛的機率更高;不孕者有權利在代孕和收養兩者間做選擇,而不該被限定只能走收養一途。民調顯示,社會大眾支持度高達八成以上,希望盡速通過立院三讀,上路後繼續爭取同志的代孕。
-
2021-02-26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健保給付/罕病不罕見 國健署:全球罕病患破3億相當於1個美國
每年2月最後一天為國際罕見疾病日,衛福部國健署呼籲,每一種罕病的盛行率雖然極低,但全球罹患罕病總人數已突破3億,相當於人口排名第3位的美國人口數,罕病,其實並不罕見,號召民眾一起響應「我支持罕病、我驕傲」。國健署表示,歐洲罕見疾病組織(EURORDIS)於2008年2月29日發起第一個國際罕見疾病日,以這4年一次的日子及2月獨特的月份天數,呼應罕見疾病極其罕見的特別意涵,若當年沒有2/29,即落在最後一天,今年該組織延續去年罕病不罕見、罕病不孤單、罕病有尊嚴(Rare is many ‧ Rare is strong ‧ Rare is proud)主題精神,再次強調罕見疾病家庭,身心都需要照護。C先生夫妻原本甜蜜期待家中第一個寶寶誕生,懷孕過程接受完整例行產檢都平安,沒想到寶寶出生時卻發生呼吸困難、唇裂等症狀,轉院到罕病照護團隊的醫院詳細檢查,才發現寶寶罹患了罕見疾病「CHARGE 」症候群,未來恐怕得面對寶寶雙側後鼻孔閉鎖、小腦發育不良、心臟與眼器官先天性等多重器官缺損,以及後續看不到盡頭的醫療與復健之路及醫療支出,夫妻感覺到生命無助及擔憂,C太太甚至出現了嚴重自殺傾向。國健署表示,C先生夫妻的案例,正是許多罕病家庭身心困境的縮影,後來夫妻在政府與罕病治療醫院的合作下,立即透過跨院內科部組成的照護團隊啟動機制,並經同意量身制定符合C先生家的照護計畫,包括寶寶的治療及申請身心障礙與健保重大傷病身分及相關補助,同時在家庭支持下提供解說疾病對寶寶未來的生長、日常生活、就學等可能產生影響,並提供醫療補助、社會福利及有關民間團體資訊,還加入罕病基金會汲取其他家長照顧經驗。隨著國內政府2000年通過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施行至今超過20年,國健署積極建置罕病照護網絡,推動「罕見疾病照護服務計畫」,目前全省共有14家罕病照護團隊的醫院,施行至今,已通報1萬8千多位罕病個案。
-
2021-02-25 科別.泌尿腎臟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許多男性可能礙於面子,即使私處不舒服也會硬著頭皮不就醫,但往往拖成重病釀成大禍。一名泌尿科醫師透露自己看過數不清的陰莖,有5種讓他印象非常深刻,其中陰莖癌更是讓醫師無奈表示治療方法只能「剁下來」。一名網友在PTT發問「為何體檢脫下褲子,醫生會露出驚訝表情?」,想不到釣出泌尿科醫師顧芳瑜回文,他表示從業以來看過數不清的陰莖,對於各種各樣的形狀早已見怪不怪,不過他回憶剛執業時仍有5種陰莖讓他十分驚訝。1.臭包莖,驚奇指數:2顆星他表示,只要勃起不會自動露出龜頭就算包莖,如果清洗時沒有翻開包皮,裡頭會充滿白色的包皮垢並且伴隨尿騷與惡臭。不過只要做好清潔或割包皮就能解決,他表示最難以理解的便是「為何病人能夠忍受」。2.糖尿病包皮炎,驚奇指數:1顆星糖尿病患者是包皮炎的高危險族群,其中大約8到20%的病人是因為包皮炎才發現糖尿病。該醫師表示,常見包皮會有環狀的裂痕而且反覆發生,他提醒民眾若自己的包皮反覆發炎,建議就醫檢查。3.陰莖彎曲,驚奇指數:3顆星陰莖彎曲常見的原因是海綿體外的白膜分布不均導致,雖然未勃起時外觀和一般陰莖無異,一旦勃起後就會往上下左右等不同地方彎曲。他表示這類問題都能透過手術矯正,最讓他驚奇的點在於即使彎曲程度超乎想像仍能正常使用。4.尿道下裂,驚奇指數:4顆星這類症狀通常發生在小孩身上,因為胚胎發育的問題,導致尿道口不在龜頭前端,可能會在陰莖甚至會在睪丸上。他提醒有這類症狀患者千萬不能亂割包皮,因為需要留包皮來重建尿道,不過現在因產檢盛行,已經很少見到這種疾病。5.陰莖癌,驚奇指數:5顆星他直呼這類症狀比尿道下裂還罕見,而且包莖會提高罹癌風險。他表示陰莖癌各種形狀的腫瘤令人驚奇,但最讓他不能理解的是為何病人能隱忍到重病才就醫,病況嚴重到治療方式「只能剁下來」。
-
2021-02-22 新聞.元氣新聞
罔腰再曝「流血」引熱議! 高市衛生局今發函通知說明
變性網紅罔腰自曝懷孕3個月,引發熱議,如今又被疑似冒用妹妹2018年po出的產檢超音波照片,移花接木。高市衛生局表示今天將發函通知他一周內親到衛生局、或以書面陳述意見,如果查出違反醫療法或人體試驗管理辦法,就會開罰,亦將調查結果函覆給中央。「罔腰」鬧出軒然大波,今天凌晨在IG仍發布「流血」的限時動態,被網友在爆廢公社諷刺可能是「流產的前奏」。鈞安醫院院長林克臻表示,罔腰PO圖所示的超音波儀器,高雄僅三家醫院有,其中一家醫院與罔腰的居住地有地緣關係。高雄市衛生局表示,針對罔腰自曝懷孕一事,今會發函通知他說明,進一步了解他相關的網路言論是否有觸法之虞。
-
2021-02-20 科別.婦科
男變性女可以懷孕、生小孩嗎? 婦產科醫曝:有4種可能
網紅「罔腰」於2017年接受變性手術變成女兒身,原為生理男性的她於昨日(18日)在IG宣布懷孕12週,更貼出超音波照大方報喜,對此網友們震驚不已。她的男友回應是接受「人體試驗」,兩人鼓起勇氣嘗試,「風險高又貴」。新光醫院婦產科醫師李毅評在臉書粉專「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發文表示,「生殖技術不斷突破,未來的確是有可能」。 染色體XY男性想懷孕 四種可能方式關於在男變女的變性手術後,是否能夠懷孕?李毅評醫師說,針對此個案,因為沒有看診過,不會發表對她的任何看法。不過現在生殖技術一直有劃世代的突破,染色體結構XY的男性有可能懷孕的方式有:腹腔內懷孕、子宮移植、XY男性體內不明原因存在的女性生殖系統、代理孕母,代理孕母在台灣尚未合法,但在醫學上是最有可能達成的方式。 腹腔內懷孕、子宮移植 目前尚未有男性成功案例 腹腔內懷孕,李毅評醫師解釋,是指受精卵著床於腹腔內或大網膜上,這類型的子宮外孕已經存在地球上許久,目前醫學上也確實有腹腔內懷孕到活產的例子。另外子宮移植,在國外已經有許多人在進行,也有移植後順利活產的案例;而醫學上也有子宮移植到男性體內的案例,畢竟男女體內的血管分布並沒有非常不同,不過異性子宮移植是否有順利活產?李毅評醫師表示自己目前尚未查到相關資料,當然也不排除罔腰就是第一人的可能性。 XY染色體有女性生殖器官 罕見但並非不存在 XY男性體內不明原因存在的女性生殖系統,是指個案發生染色體鑲嵌,體內以XY染色體為主,但有一定比例的XX染色體存在,造成外觀上的男性,體內仍有類似子宮的女性生殖器官,或者有人是同時擁有兩種性別的器官,這種情況雖然罕見,但並非不存在。 代理孕母最有可能 台灣推動合法化中 而代理孕母是目前醫學上最常見也最可能達成的方式,借卵後與先生的精子合成受精卵,再借用代孕的子宮。台灣生殖醫學會目前也持續努力推動代孕合法化,李毅評醫師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代孕能在台灣實現。對於變性人懷孕一事,李毅評醫師回應:「妳問我這件事真的有可能嗎?我會認為是有可能的。無論是什麼情況,一對父母積極想要小孩的心,我都一定是給予支持以及最大的祝福。」現代生殖技術持續進步,對於LGBT族群懷孕問題,他也曾幫助過女女伴侶備孕諮詢及產檢接生經驗,男性懷孕未來的確是有可能發生的。 參考資料:1.Term Abdominal Pregnancy with Healthy Newborn: A Case Report . P Baffoe, C Fofie, and B N Gandau. Ghana Med J. 2011 Jun; 45(2): 81–83.2.Livebirth after uterus transplantation from a deceased donor in a recipient with uterine infertility. DOI: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8)31766-53. Uterine transplantation in transgender women DOI: https://doi.org/10.1111/1471-0528.154384.Pregnancy in a hermaphrodite with a male-predominant mosaic karyotype.Samantha A. Schoenhaus, DOI:https://doi.org/10.1016/j.fertnstert.2008.01.104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老婆懷孕做什麼都錯? 準爸爸做對4件事秒變神隊友 ·事後避孕藥傷身體?體外射精不會懷孕? 別再誤解了!快看婦產醫怎麼說
-
2021-02-19 該看哪科.婦產科
變性網紅懷孕網友驚呆 婦科醫學會籲:產檢醫師請加油
28歲變性網紅「罔腰」在IG曬出12周孕肚宣布有喜,網友驚呆熱烈討論,還被醫生打臉不要鬼扯。對此,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最有可能是在國外找代理孕母受精後植入腹腔回台生產,但腹腔懷孕有極大的出血風險,胚胎可能因腹腔空間不足無法長大,幫罔腰產檢的醫師「請多加油」。黃建霈表示,男變女的變性人想懷孕,最單純的情況是雙性人,也就是陰陽人,只要拿掉陽性性徵,保留子宮就是真女人,想懷孕不是不可能;然而,若是男變女的情況,通常只會讓變性者者裝上陰道有正常的性生活,子宮移植等於器官移植,需長期吃抗排斥藥,全世界醫療先進國家的子宮移植案例仍少,台灣還在人體臨床實驗階段,日本也剛起步,這也是為什麼罔腰在泰國變性三年來一直求問哪國可以裝子宮還找不到門路的原因。面對罔腰說是接受台灣醫學中心的人體試驗成功懷孕,黃建霈只表示,在台灣無論子宮移植、代理孕母都不尚未合法,若罔腰真的懷孕,比較可能的情況是在國外找代理孕母,受精後植入腹腔著床再回台生產。但他提醒,腹腔懷孕是子宮外孕的一種,跟著床在輸卵管一樣都有極大危險,胚胎靠著大腸、小腸、肝臟等外膜血管汲取養分,隨著胎兒長大恐怕超過腹膜可以吸收的程度。在開發中國家,腹腔懷孕常常導致孕婦死亡,已開發國家雖可藉由超音波掃描監控孕程,但臨床上能足月順產的腹腔懷孕案例實在很少,「曾有一位孕婦足月開刀剖腹才發現胎兒長在媽媽的腹腔,但幾乎是奇蹟」,黃建霈因此呼籲幫幫罔腰產檢的醫師要多加油,比正常產檢得多更多的注意跟小心。
-
2021-02-19 該看哪科.婦產科
網紅罔腰變性後宣布懷孕喜訊 名醫一句話打臉「不要鬼扯」
網紅「罔腰」變性後昨(18日)在她的IG宣布懷孕喜訊,引起網友質疑,她沒有子宮和卵子如何能懷孕?她的男友稱是接受某醫師的「人體測試」,但仍有風險。對此,名醫蘇怡寧看到報導則只有一句評論:「我祝福你但不要鬼扯」。罔腰昨天在IG上PO出男友環抱她的露肚照,開心宣布懷孕了,寶寶已經12週,還附上一張超音波照寫道:「最近不太跟朋友出門的原因,準備閉關。」男友也寫著:「終於到了可以公開的時間了了!」但這一PO文馬上引來網友質疑,主要是不解她沒有子宮和卵子,為何還能懷孕?面對眾人的質疑,罔腰男友解釋,他們是剛好有機會接觸到一位在做相關醫學研究的醫師,是用試管方式植入,小孩的確是他的。他們了解到成功機率並不是百分之百,過程也有風險,但仍想嘗試看看,才接受了這個「人體測試」。他說更詳細內容無法公開,只說了費用是天價。對此,經常在自己臉書《蘇怡寧醫師愛碎念》匡正網友各種謠言的婦產科名醫蘇怡寧今也在臉書指出,基於醫學常識,他只有一句話要說:「我祝福你但不要鬼扯」。而同樣也是婦產科名醫的鄭丞傑也呼應蘇怡寧指出,「有關醫療的東西最好講實話,編造故事很容易穿幫的。」他並提出以下5點醫學知識幫助大家了解事實:1. 腹腔懷孕(子宮外孕的一種)著床不易且母子均亡的機率高不可能有人做這種人工生殖療法行醫卅多年來我只見過一例懷孕足月生產母子均安的腹腔懷孕她因為當年沒有做產檢足月才到大醫院才會到上了開刀枱才被發現懷孕不在子宮內大約在1985、1986左右我發表在醫學學術期刊上相信全球99.99%的婦產科醫師2.子宮移植手術在瑞典有高手美國和中國也有零星的成功懷孕案例報告巴西甚至有死者子宮捐贈且成功懷孕生產的病例台灣有極少數醫學中心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不過目前為止可能都只是在動物實驗階段由於高醫有亞洲首屈一指的異體手臂移植高手郭耀仁教授同時也獲得衛福部許可進行臉部移植(俗稱變臉手術)的人體試驗因此院方鼔勵發展各個領域的器官移植造福有需求的病患婦產部的確也曾討論過發展子宮移植並且指派了一位年輕的主治醫師負責不過她目前正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所以不可能在高醫進行人體臨床試驗3.早期懷孕尤其是兩個月之內通常使用經陰道超音波檢查會比經腹部的超音波檢查清晰許多準確性也較高在醫院內開出的檢查單「腹部超音波」通常指的是肝膽腸胃內科的檢查婦產科開出的單子不論是經陰道或是經腹部一律都是「婦產科超音波」所以亮出「腹超」時內行人就可以看出那不是婦產科的檢查單了那怎麼會是產前檢查呢4.依照衛福部的規定所有的人體臨床試驗都是免費的而且人體試驗有十分嚴謹的法令限制沒有一家醫院會違法收費更遑論「天價」以高醫背負台灣第一個醫學博士杜聰明創校以及南臺灣重症醫療責任六七十年的輝煌歷史對醫學倫理的堅持聞名遐爾怎麼可能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去違法5.同性伴侶或變性伴侶生育下一代的方法男男需要借卵及代理孕母女女需要借精不過都必須已婚才能合法用子宮移植目前臺灣還做不到用腹腔懷孕是不可行的
-
2021-02-09 該看哪科.婦產科
增免費產檢補助妊娠糖尿病篩檢 最快111年上路
國健署今天證實,孕婦產檢將有變革,現行10次免費產檢可能增為14次,超音波檢查也從1次增為3次;並補助妊娠糖尿病篩檢及加做貧血檢查。但還需爭取預算,最快明年才會上路。國健署副署長吳昭軍晚間受訪時表示,國健署在今年1月底邀集專家及醫學會召開「產檢項目及支付費用檢討專家諮詢會議」,會中達到5點共識,將增加多項產檢項目,在少子女化情況下,減輕孕婦迎接新生的負擔。吳昭軍表示,現行孕婦免費產檢為10次,根據美國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產檢應8次以上,但品質較好的先進國家,如日本產檢有16次、芬蘭也有17次。台灣僅10次確實次數偏少,因此決定提高到14次,讓孕婦不用擔心產檢還要自費。此外,妊娠糖尿病是孕婦應注意的狀況,但現行篩檢必須自費;國健署和專家會議也決定,將補助妊娠糖尿病篩檢,且將現行1次的抽血驗貧血增加為2次,更有利追蹤孕婦的身體狀況。吳昭軍表示,超音波檢查也將從1次增為3次,且將產檢醫師診察費及檢驗費用支付額度,調高到與健保給付一致。吳昭軍說,這5大共識還需提報衛福部、行政院,並爭取預算支持,估計如果順利,最快明年可以上路。
-
2021-01-31 該看哪科.婦產科
長庚、馬偕、禾馨...全台接生特色醫療院所
台南安安婦幼診所 剖腹產率25%剖腹費用南北差異大 選擇自然產省很多健保大數據顯示,基層診所剖腹產率明顯高於醫學中心、區域醫院,但位於台南市的安安婦幼診所卻剛好相反,108年剖腹產率僅25%,甚至低於同在台南的成大醫學中心48%。該院院長潘咸安說,「台灣少子化嚴重,只要想生,不管用哪種方式生產,相信婦產科醫師都願意配合。」「自費剖腹產費用南北大不同。」潘咸安說,台北號稱貴族尊榮婦科診所,平均剖腹產費用五萬起跳,有些高達七萬元。相較下南部診所平價得多,以安安婦幼診所為例,不到一萬五。儘管北部費用高,但剖腹產比率卻比南部高。潘咸安分析,北部民眾多半較捨得花,自費剖腹產費用連同坐月子,差不多得花二十幾萬,南部則比較「踏實」,如果沒有必要,「能省就省」。潘咸安指出,安安婦幼診所遵守健保給付規定,一切照標準行事。另外,在孕婦回診接受產檢時,也會提供正確衛教訊息,讓孕婦瞭解自然產的優點。如果孕婦採取自然產,生產順利,且選擇健保房,住院兩天,出院結帳可能只需自付幾百元。潘咸安說,年輕孕婦多會上網瞭解自然產、剖腹產的優缺點,不太聽老一輩的建議,挑時辰生產的比率愈來愈低。台北馬偕醫院 剖腹產率28%降低剖腹產率 鎖定新手媽媽溝通根據健保署108年統計,馬偕醫院剖腹率28%,遠低於其他醫學中心。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部主任王有利表示,醫院長期以來就以低於30%的剖腹率為目標,更以新手準媽媽為率先溝通對象,透過精準管控達成此一目標。王有利說,各大醫學中心婦產科多有每月一次的「周產期罹病及死亡討論會」,馬偕這個會議至少已經運作27年,主要透過統計報表,由主治醫師指導住院醫師,針對每月剖腹產病例的原因進行檢討及討論。王有利表示,婦產科每個月也有全院剖腹產適應症排行,並公布自願、非自願剖腹的當月人次,在不影響醫學指引下,若這個月剖腹產比率高出三成,就會依照適應症排行,檢視醫師對孕婦的處置原因。結果發現,多年來,非自願剖腹產的適應症第一名為「前一胎剖腹」,還占一半,王有利說,這個現象讓科內醫師達成共識,花更多時間讓第一胎產婦了解剖腹產是否必要。「最重要的就是溝通,有些執意要剖腹,我們會尊重,但也會讓病患了解兩種生產方式的好處及問題。」王有利說,大部分第一胎自願剖腹的原因是「怕痛」,醫師多會透過產檢建立互信醫病關係,本來要求剖腹的媽媽,多會改變心意。林口長庚醫院 剖腹產率38%避免倡議剖腹 接手高危險產婦健保署統計,108年度全台剖腹產人數5萬8669人,林口長庚居全台之冠,剖腹產數1885人,剖腹產率為38%。林口長庚醫院產房主任詹耀龍指出,林口長庚有全台最多的產科醫師,接生人數也最多,因此接受剖腹產的產婦也多,但主動要求且沒有剖腹產適應症者,估計僅3%到4%。詹耀龍表示,林口長庚每月接生人數約300到330名,但並非所有來院生產的產婦,都在林口長庚產檢。林口長庚是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當周邊診所遇上高危險懷孕或胎兒異常,多會轉來。他估計,林口長庚每接生一百名新生兒,有33名是高危險狀況,需要進到新生兒加護病房。詹耀龍表示,除了情況特殊的產婦,林口長庚不提倡剖腹產。許多孕婦主動詢問,「可不可以協助剖腹產?」甚至要求擇吉時剖腹,通常會被勸退。主要是剖腹產多了麻醉風險,如腹腔沾黏,可能會有產婦臟器及新生兒受傷風險,若產婦有潛在心臟疾病,麻醉也可能出現意外。詹耀龍表示,院內也避免讓醫師向孕婦倡議剖腹產,剖腹自費約二萬元,直接納入醫院營收,不會進到醫師口袋,也讓醫師較能秉持客觀的立場,協助孕婦分析,哪一種產程較合適。台中茂盛醫院 剖腹產率44%專精不孕症治療 雙胞胎多 剖腹率高在這次健保大數據調查中,茂盛醫院剖腹產率為44%,在地區醫院位居第一。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表示,該院專精於不孕治療,許多不孕患者接受人工生殖,胚胎順利著床,約一半比率屬於雙胞胎,生產風險較高,為此,許多孕婦選擇剖腹產。不孕症治療權威李茂盛表示,與一、二十年前相較,現在剖腹產率明顯較低,以前自願剖腹產主要原因是希望寶寶「好命」,但最近幾年則是因為孕婦怕痛。李茂盛說,許多孕婦怕痛,有些人是痛了好久生不出來而選擇剖腹產。其實現在無痛分娩技術進步,大幅降低自然產疼痛感,如果只因怕痛,倒可不必多挨一刀,在醫師評估下選擇無痛分娩。另一個讓孕婦選擇剖腹產的原因是高齡懷孕。李茂盛表示,晚婚晚孕已成趨勢,許多孕婦年齡都超過四十歲,身體狀況相對較差,為了安全會選擇剖腹產。茂盛醫院剖腹產率為何偏高?李茂盛解釋,醫院收治眾多不孕症患者,接受人工受孕時,雙胞胎比率高達一半,依現行健保給付條件,適用於剖腹產給付。再者,不孕症患者在接受不孕治療後,後續產檢及生產多在同一家醫療院所,只要收治較多不孕症,剖腹產率也一定跟著提高。禾馨新生婦幼診所 剖腹產率44% 腹膜外剖腹產 需有團隊技術配合健保數據顯示,108年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剖腹產以981人次居基層診所第一名,剖腹產率則是44%。禾馨醫療執行長蘇怡寧強調,禾馨診所不是「剖腹產」特色醫院,而是「生產」特色醫院,給予媽媽全人照護。蘇怡寧說,多數產婦以自然產為主,但因生產有風險,剖腹產提供一個「救贖」。他解釋,自然產風險最常見胎位不正,另外還有胎盤位置不對的「前置胎盤」、胎兒相對媽媽骨盆還大的「胎頭骨盆不對稱」,或是媽媽身體狀況不佳。剖腹產的方式,除了需打開腹膜的傳統剖腹產外,現在也有許多媽媽選擇「腹膜外剖腹產」,避開腹膜腔再切開子宮,將胎兒娩出。蘇怡寧表示,腹膜外剖腹產並不是新手術,在過去抗生素不發達時就有,因為不用進到腹腔,較不易引起感染。但因手術方式複雜,且隨著抗生素發展,許多醫師改採傳統剖腹產。但近幾年發現,腹膜外剖腹產仍有其優點,包括減少感染、術後恢復快等,因此又開始興起。不過仍需有團隊和技術的配合,才能應付如此複雜的手術,也非人人適合。蘇怡寧說,禾馨採雙主治醫師開刀,並配合產科麻醉專科醫師,以經驗值和技術來說,面對腹膜外剖腹更有把握。木生婦產科診所 剖腹產率80%剖腹原因多元 院內產婦多高齡根據健保署統計,108年度各層級院所剖腹產人次,基層診所排名中,木生婦產科診所以907人次位居第二,但以剖腹產率80%來看,則為整體最高。木生婦產科診所院長李木生表示,應該沒有80%這麼多,不過來院要求要剖腹產的產婦與過去相比確實大幅增加。產婦要求剖腹產原因大概有幾種,擔心難產最後導致「吃全餐」、擔心胎兒受傷、怕痛、有時辰的迷思、擔心產後陰道鬆弛影響性功能、網路資訊影響產婦決定等。李木生表示,不僅上述原因,曾有對夫妻,因先生準備外派,搶在出國前,太太滿足月的時間剖腹生產,讓先生能看見孩子。近年則因高齡產婦增加,顧慮的原因更多,院內近年協助的產婦約落在35歲,皆具高齡生產風險,臨床已少見20幾歲孕產婦。院內多採腹膜外剖腹,減少感染。當孕婦主動要求剖腹時,一定會給予衛教,由孕婦選擇,日前也有39歲的孕婦選擇自然產。院內的麻醉方式,使用多模式自控式硬脊膜外止痛法,以超前部署的概念進行先前止痛,產婦亦可依自己需求加強給藥。目前可達到術後不痛、可動、宮縮無感的良好狀態,產婦可盡早下床活動、哺餵母乳、加快恢復。※完整專題》健保大數據/自然產或剖腹產 準媽媽準備好了嗎?※剖腹產人次10大醫療院所排行,請點此
-
2021-01-31 該看哪科.婦產科
需經麻醉、傷口恢復過程 剖腹產具短期和長期風險
自然產是胎兒經由陰道娩出,剖腹產則以手術方式切開孕婦腹部,從子宮裡取出嬰兒,侵入性較高、具有一定風險,風險隨剖腹次數增加而提高。理論上,若產婦未具備絕對的剖腹產適應症,醫師都會支持鼓勵產婦朝著自然產計畫努力,經適當評估,即便曾經剖腹產,下次也有機會安全順利地自然產。自然產導致母胎罹病、致命率,都低於剖腹產母胎醫學會創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婦產部教授主治醫師鄭博仁表示,站在健康促進和恢復觀點,都要謹慎考慮短期風險和長期風險。自然產導致母胎罹病、致命機率都比剖腹產低,剖腹產需要經過麻醉、等待創傷恢復的過程,具短期和長期風險。鄭博仁表示,短期風險例如併發症、感染,傷及其他正常器官或組織,長期除了提高下一胎懷孕生產風險,也會留下一些後遺症,例如有些人剖腹後月經型態改變,因為經血可能滯留在子宮下段的疤痕裂隙,影響經血排出。若無絕對適應症,醫師和產家都值得為自然分娩努力;但若出現胎位不正、有危及產婦的高風險因素,例如子癲前症等,合乎剖腹產適應症,還是得接受剖腹產,兩害相權取其輕。併發症機率雖較高,但高齡產婦也有機會自然產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黃建霈表示,許多人誤以為「剖腹安全、自然產不安全」,其實這是迷思,主要是考量適應症,不必要的剖腹產,就不應該開。很多人以為高齡產婦剖腹較安全,這也是迷思,他曾接生49歲生第一胎的自然產案例。黃建霈表示,高齡產婦出現孕期併發症的比率較高,例如妊娠毒血症,因此而需要剖腹,也使高齡產婦剖腹比率變高,但這不代表高齡就一定要開刀。前置胎盤分四等級,輕等級仍可試試自然產此外,前置胎盤是剖腹產適應症之一,乍聽很危險,其實分四個等級。黃建霈表示,最嚴重的兩個等級必須剖腹,但較輕等級仍可試試自然產,醫師通常會提醒產婦,如果胎盤位置較低,有可能需要臨時剖腹,產後大出血機率也會提高一些。2019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建議指出,若曾出現前置胎盤,每次剖腹產發生植入性胎盤(胎盤不正常緊密附著子宮肌肉層)的比率倍增,第二次懷孕增為1.3倍,第三次懷孕2.4倍,第四次懷孕9倍,第五次懷孕9.8倍,第六次以上29.8倍,如果有產婦有意願剖腹,醫師務必要與她討論未來的生育計畫,包括不預期懷孕的可能性。第一胎剖腹,第二胎想自然產,先評估子宮破裂風險黃建霈表示,現在漸漸有愈來愈多產婦第一胎剖腹,第二胎想嘗試自然生產,臨床上叫做剖腹產後的經陰道生產(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簡稱VBAC),兩胎懷孕時間相隔半年以上,便可考慮。但黃建霈也提醒,仍要看上一胎剖腹的原因。如果是因為骨盆狹窄等原因剖腹,這胎VBAC成功率只有一半;如果前一胎胎位不正,這次胎位正常,VBAC成功率高達80%。黃建霈提醒,VBAC有子宮破裂風險,若上胎剖腹的傷口是橫開,這胎VBAC子宮破裂機率0.5%,若是直開,風險高達25%,一旦破裂,母嬰都有生命危險,所以雖然機率低,產婦大多仍會卻步。鄭博仁表示,接受VBAC之前,可評估子宮破裂風險,以超音波觀察子宮條件、胎頭大小等,評估和溝通的過程相當花費時間,加上去有風險,即便「推廣VBAC」是各國努力降低剖腹產率的重要策略,在台灣接受度仍低。前置胎盤分四級1. 低位性前置胎盤是胎盤未蓋住子宮頸內口,但位於子宮下段。2. 邊緣性前置胎盤指胎盤蓋住子宮頸內口的邊緣。3. 部分性前置胎盤指胎盤蓋住部分子宮頸內口。4. 完全性前置胎盤為胎盤完全蓋住子宮頸內口。●等級1、2可嘗試自然產,等級3、4建議剖腹產。不管怎麼生 想要生得順 體重控制最重要黃建霈表示,無論自然產或剖腹產,現在臨床上都會跟產婦說「要生得順,體重控制最重要。」1. 體重控制得宜產婦和胎兒的體重若能控制得宜,不要過重,可減少很多生產併發症和風險。2. 要吃對不是吃多很多人以為孕婦要多吃才有營養,但其實重點不在吃多,而是吃對。黃建霈提醒,葉酸、鐵等微量元素,孕婦務必均衡攝取。3. 適當運動很重要運動量少不但提高合併症風險,產後憂鬱發生率也會上升。4. 產檢要做,但不是愈多愈好如果聽到有人推銷各種自費檢查或產品服務,應保持客觀,詳細了解其目的、評估必要性、費用,再做決定。※完整專題》健保大數據/自然產或剖腹產 準媽媽準備好了嗎?※剖腹產人次10大醫療院所排行,請點此
-
2021-01-31 該看哪科.婦產科
為什麼政府要鼓勵自然產?健保給付與剖腹產相同
迎接新生的喜悅之際,準媽媽也要面臨生產的忐忑。自然產或剖腹產?哪一個對產婦有利?只有醫病良好的溝通,才能做出最好的選擇。本期「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從全國孕婦生產數據統計,探討近年的生產趨勢,提供即將迎接新生兒的家庭參考。經過數個月的孕育,小寶寶終於來到母親懷抱,這動人的一刻,是許多醫師不畏辛勞投入產科的原動力,身為移植外科專科醫師的健保署署長李伯璋也曾經親身體驗。李伯璋在實習醫師受訓時期,前幾個月在八堵礦工醫院實習,當時也接生了好幾次,自然產、剖腹產都有。當時帶他學習的婦產科醫師還曾經力勸他留下來擔任婦產科住院醫師,只是李伯璋當時已屬意走外科。現代人生育少、更看重生產品質、捨得花錢。「婦產科和移植外科有個相似之處,是願意把兩個生命都交在醫師的手中。」李伯璋說,這樣的醫病關係特別的緊密,個案都期望看到醫師的行醫態度是慎重、負責的。生孩子這件事,對於整個家族來說都是很大的生命轉變,加上現代人越生越少,對於生產經驗的要求提高,通常也會更加捨得花錢。李伯璋分析,為了滿足產家的期待和需求,現在有很多診所從產檢、生產到坐月子,都設計了一條龍的服務,也有高規格的設備、親切的服務、專長的技術,會到這些診所生產的人,大多數經濟能力也比較好。李伯璋也聽說自己的朋友抱孫子,從生產到坐月子的花費都不便宜,但是大家都捨得花。自然產優於剖腹產,醫病溝通更顯重要。李伯璋表示,理想上,自然產是比剖腹產更好,但現實上卻看到剖腹產還是會以一定比率發生。理論和現實的落差,可能就是與這些社會經濟因素有關,或許也有受到某些社會風潮的影響,現在的產婦意見比較多,但醫師與產婦之間就和所有醫病關係一樣,也有資訊不對等的問題,所以很難說剖腹產的結果是出於哪一方的主動或意願。為了鼓勵自然產,健保給付上已將自然產的給付調高到與剖腹產相同,為了不鼓勵自行要求剖腹產,非自行要求剖腹產的給付也比自行要求的高。非自行要求剖腹產給付三萬六千到三萬七千點,自行要求剖腹產僅給付一萬五千多點,其餘的差額,是民眾要根據各縣市衛生局核定的收費標準去自行負擔,以兼顧健保負擔公平和使用者付費的精神。生產的健保給付雖是包裹式給付,以避免做越多給付越多的現象,但如果是多胞胎,或產婦有其他健康照顧需要,也可以另外向健保署申請給付。生產安全性提升,多元產科專業人員投入。李伯璋表示,雖然每個生產過程都有很多風險和不確定性,不過在現代醫學的進步之下,無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相關風險都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可控,產前檢查也能越來越準確地了解胎兒狀況,生產的安全性一直在提升。生產的人力也從過去年代有助產士接生,到後來助產士漸漸失去傳承,轉變為由醫師接生。但最近也開始有一些年輕助產士投入接生,未來不論是在都會或偏鄉,對民眾的生產服務上,都期待有更多元的產科專業人員投入。產婦的產檢是由國健署支應,生產則是由健保署給付,醫界常提到給付不合理,但產婦也搞不清楚哪一塊是誰給付。對此,李伯璋表示,以人為中心的整合服務、給予專業人員合理的給付,一直是他在健保署努力推動的方向,比較好的技術和藥物,例如更安全的安胎藥或催生藥,健保署都抱持很願意評估和討論的態度;給需要的人最好的治療,也是健保署一貫的目標。年輕世代多能接受「使用者付費」和「負擔公平」李伯璋表示,現在年輕世代是主要承擔健保財務的族群,對於「使用者付費」和「負擔公平」都很能接受。年輕世代資訊使用能力較高,透過廣泛使用健康存摺,對於自己所使用的醫療服務也越來越具有成本意識。加上年輕人自主意識更強,有更高的意願參與醫病共享決策的過程,不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相信都有助於朝向減少不必要醫療行為、促進合理報償、提升服務品質等好的方向前進。※完整專題》健保大數據/自然產或剖腹產 準媽媽準備好了嗎?※剖腹產人次10大醫療院所排行,請點此
-
2021-01-09 新聞.生命智慧
人類的生命力比你想像的還要堅強 台大醫施景中分享7個生命的奇蹟故事
人類很脆弱嗎?不,人類的生命力比你想像的還要堅強!台大婦產科主治醫師施景中時常在臉書上分享他的行醫經歷及所見所聞,其中不乏許多暖心的故事。他與他的孕婦病患說:「人類沒那麼脆弱」,並且分享至今諸多行醫的奇蹟經歷,但礙於以前沒有臉書、也沒寫日記的習慣,導致自己並沒有把所的案例都記錄下來,只能簡單憑回憶分享一些還有印象的(包括聽來的)故事。這些例子讓施景中讚嘆造物者的神異大能,感動人類生命的奇蹟。 1.擋不掉的緣分:大約20年前,一個孕婦吃了RU486,結果也出血了,她以為已經流掉了。結果一直到20週有胎動了,才發覺糟了。但胎動的強烈心理聯結,讓她也不想把小孩拿掉,於是到我這裡來檢查。到足月時,我幫她生下這個寶寶,起碼產後回診時她告訴我小孩都健健康康的。現在小孩可能已經上大學了吧。2.產婦的奇蹟:台中一位前輩,曾處理過一個非常棘手的廣泛侵襲性植入性胎盤。開了很一整天,血根本無法止住,最後跟家屬解釋生還機會渺茫,送入加護病房做輸血及其它支持性治療,準備在ICU宣告。第二天先生請了禮儀公司社和道士來了,準備和太太道別。這位前輩陪同去看了產婦一眼,產婦握著他的手,前輩從產婦手中的熱力,覺得不能就這樣放棄她,於是又進刀房,一奮戰又是開到當天的傍晚。孕婦終於救回來了,前後輸血大約7萬西西。但圓滿了三個家庭。3.胎兒胼胝體缺損長大變天才:我有許多孕婦因為胎兒胼胝體缺損轉來,但也有許多家庭選擇將這類胎兒中止妊娠。但美國有一個人名叫Kim Peek,他不但是完全型胼胝體缺損,還合併很多腦部異常。但他的頭腦比我們大家都好的多。根據維基百科,「他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他讀書時每頁只需要約10秒鐘,然後將看到的東西全記下來,其內容從歷史、文學、地理、數字到體育、音樂和年代。在他的記憶中存儲著約1.2萬本書。他對125年內的文獻資料瞭如指掌。他還有非常高的心算能力。」因他的故事啟發,美國導演拍出的奧斯卡金像獎電影「雨人 rain man」,就是以他為藍本寫的劇本。4.透明中隔缺失兒健康成長:透明中隔缺失的胎兒也常被轉來,也有許多因此被中止妊娠。我碰過的一個透明中隔缺失的胎兒,解釋了各種可能性之後,媽媽留下了他。一直到他唸幼稚園,我和母親聯絡,知道他是一個健康聰明的小孩。5.天性心臟病者平安長大:一個先天心臟病、極端法洛四重症的孕婦,小時在中部,無法開全矯正,醫師當時只做了血管分流的治標手術。從此孕婦一路平安順利成長到結婚懷孕才出狀況。當來我們這裡檢查時,當時的分流血管(B-T shunt)差不多已經完全阻塞了。當然現在也讓我們的醫龍黃書健醫師做了全矯正。6.重度水腦者也能跟正常人一樣:大約20年前看的國外新聞,一個數學和物理的雙料博士,擁有高超的智力,結果接受CT檢查意外發現,他是個嚴重水腦,腦部皮質根本所剩無幾。無獨有偶,根據外電報導,一個法國的政府公務員,結了婚生了三個小孩,生活功能全部正常,有一次生病,做了腦部CT,發現也是重度水腦,腦部空空的,只剩下薄薄一層皮質。7.羊水栓塞孕婦搶救成功:一個孕婦羊水栓塞轉來,沒有自發心跳,前後加起來總共歷經一個小時20分鐘CPR,經我們團隊奮力救回,最後孕婦順利出院。還常常會回來探望我。而網友也紛紛在施景中臉書貼文下留言,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感謝醫師激勵人心的分享、讚嘆生命的奇蹟。貼文也釣出當時接受醫師治療的案例3(胎兒胼胝體缺損)母親親自回覆:「我是3!(舉手)當時被轉診至台大,凌晨4點半站在常德街門口,當時您看一下超音波照片說:這依我看,沒事啦!為了安心起見還在下診後幫忙再確認一次,隔一個月也再次約診追蹤。之後的產檢您一直鼓勵我,寶寶以後會很聰明,在孩子出生後也是一直鼓勵安慰我。哥哥如您說的很聰明,兩歲認國字單字,現在三歲已可閱讀短篇文章。謝謝您那堅定溫和的語氣,給我無比的勇氣去相信。」施景中說道,至於自己的行醫記錄,還有太多太多的事,當年碰到只是驚訝,覺得人的生命力怎麼這麼強,可惜沒有全部記下來。只能讚嘆造物者的神異大能,或人類演化臻萬物之靈的巧妙結果。
-
2021-01-02 新聞.元氣新聞
新生兒去年出生數創新低 2021年恐面臨「16萬保衛戰」
新冠疫情讓民眾減少出門,曾有婦產科醫師預估,不少夫妻因此有時間製造「愛的結晶」,去年總生產人口可望增加五千到一萬人。但內政部統計,去年1到11月新生兒僅14萬7千多名,專家推估,即使加上十二月出生人數,最多也不可能高於16萬3千名,今年更可能得面對16萬保衛戰,創史上最低記錄。台灣守住新冠肺炎疫情,但少子化問題更加嚴峻,前年台灣總新生兒數為17萬7767人,去年一到十一月僅14萬7702人,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去年平均每月出生數為1萬3千多人,推估去年總出生數最多只有16萬3千多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薛承泰更悲觀,他指出,台灣每年有半數新生兒是新婚夫妻第一年所貢獻,去年1到11月結婚人數較前年同期減少12%,預估今年新生兒人數恐陷入「16萬」保衛戰。黃閔照表示,2010年台灣經歷最慘出生數,僅16萬6886人,但去年可能打破這項紀錄。外界有人寄望「疫情寶寶」衝高出生數,但從去年10、11月出生數來看,並未明顯增加,等今年1、2月出生數出爐,才能確定有沒有疫情寶寶,但黃閔照推測並不樂觀。薛承泰表示,台灣未有疫情寶寶的趨勢,去年二、三月雖有不少企業在家上班,但情侶或夫妻相隔兩地的情況也增加。台灣受疫情影響不大,受「經濟」影響較顯著,他悲觀地說,去年前11月的新生兒,都在2019年經濟狀況較好時受孕,人數還創下新低,代表無論有沒有疫情,「不生,才是大問題」。黃閔照表示,政府對有意生育的家庭未能提供最好的環境,現行每位孕婦產檢費用平均僅二千多元,加上零星補助,最多一人也才四千元,加上職場環境惡劣,沒人願意生,政府若不再提出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人口結構已出現死亡交叉,未來少子化問題愈來愈嚴峻,明年再逢虎年,生育率將會一路降到最谷底。
-
2021-01-01 新聞.元氣新聞
新冠肺炎減少外出 2021國泰元旦寶寶數增加
2021年第一天全新開始,元旦寶寶迎來好活力。截至中午為止,國泰醫院(含總院丶汐止國泰、新竹國泰醫院)目前生了6名元旦寶寶,2男4女,3名寶寶為自然產,3名寶寶為剖腹產,其中1對是雙胞胎,比起去年上午只有一名元旦寶寶生出,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蔡亞倫觀察,新冠肺炎無法出國、外出活動減少,可能是生產意願提升的原因。蔡亞倫表示,今年光上午就接生六個,數字明顯變多,臨床上也感覺來院產檢預計今年生產的準媽媽變多,應該是新冠肺炎無法出國,有些新婚夫妻原本打算先念一、兩年的書再生寶寶,疫情重新思考計畫。也有人刻意選元旦生產,生日好記又能休假,上午在國泰總院出生的一對女雙胞胎,就是夫妻計畫生產下的結晶。國泰2020年元旦出生的寶寶共8名,2021年上午生了6名,目前還有5名待產的元旦寶寶。
-
2020-12-23 性愛.性福教戰
懷孕還是忍不住想「愛愛」 就請老公這麼做
編按:得知妻子懷孕,就快當爸爸的阿雄可是欣喜若狂,但一兩個月後,就開始不開心,因為另一半擔心性行為影響胎兒,因此掛起了「免戰牌」,不讓阿雄越雷池一步,性慾超強的他只能自己解決,心想一想到還要忍七八個月,就覺得鬱悶。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表示,門診常有孕婦詢問「能跟老公做愛嗎?」「老公的小弟弟如果太長,做愛時太用力,會不會讓胎兒受傷?」,不少孕婦擔心胎兒受到影響,乾脆不給老公碰。「到底孕期中可以愛愛嗎?」國健署專家表示,不需完全禁欲,但孕婦曾有過早產或流產,建議懷孕最初三個月及最後兩個月先停止性行為,以免影響胎兒著床。此外,孕婦如有子宮閉鎖不全,或前置胎盤,或尚未足月,但有陰道出血及陣痛等情形者,也應禁止做愛。在性行為的過程中,若孕婦產生子宮強烈收縮、不正常出血、嚴重下腹痛等,應停止性行為,盡快就醫。李茂盛醫師表示,懷孕期間沒有必要禁慾,只要夫妻間溝通良好,採用適宜的性姿勢,仍可保有美滿的性生活。但如果性行為時,孕婦子宮強烈收縮、不正常出血、嚴重下腹痛等,應停止性行為,立即就醫。許多人認為,懷孕未滿三個月,最好不要有性生活,原因是此時胚胎著床仍不穩,如有差錯,就可能前功盡棄。事實上,對此說法,目前醫學界尚無定論。李茂盛醫師說,如果孕媽咪懷孕情況良好,沒有異常出血,也沒有嚴重的害喜、孕吐,在懷孕前三個月,還是可以跟另一半維持親密行為,但建議不要太激烈。至於懷孕中期,如果肚子還沒有太大,只要選擇適合的做愛體位,還是可以有性行為。但到了晚期,孕婦的肚子已經很大,幾乎不方便做愛,建議老公先忍一下。此外,曾流產、早產以及懷有多胞胎的孕婦,比較容易出現胚胎著床不穩等問題,在孕期間最好先「停機」,等到產檢時,諮詢醫師意見後,再決定是否做愛。值得注意的是,在孕期中做愛,雖然不用擔心懷孕一事,但仍建議戴上保險套,李茂盛醫師表示,精液裡的前列腺素可能誘發子宮收縮,此外,孕期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較差,容易泌尿道感染或陰道感染,因此,先生戴了再上,才能保護妻子及胎兒。※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原文:啊~~懷孕還是忍不住想「愛愛」,那就請老公「戴了再上」!
-
2020-12-14 該看哪科.婦產科
男性必知,怎樣的精液才算正常?醫師教判斷難孕問題出在誰身上
針對女性朋友對於男性因素不孕症的疑問時,我總是這麼說:「先生的問題比較好解決!」因為只要少數活著、會動的精蟲,我們就有辦法協助你懷孕。除了少數非常嚴重的寡精症、無精症以外,人工授精、試管嬰兒、顯微注射幾乎解決了九成九以上的男性不孕症問題,剩下的百分之一的患者也可以藉由精子捐贈而得到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的成功療效。(我十幾年前也捐贈過一次,確定有活產,但是男是女,身在何方就不得而知了。)怎樣的精液才算正常?我們今天暫且不提只有少數研究才使用「特殊精液檢查項目」,僅討論WHO二○一○年所提出的「必要項目」以及正常的標準值給各位參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二○一○年定下的標準,此標準是以最後第百分之九十五的精蟲狀況作為正常值的「最低標」。也就是說,一百個男人裡面,有九十五個都超過這個水準。如果你先生的精蟲檢查剛好在及格邊緣的話,表示你先生是一百個男人裡面,倒數五名的人。WHO的精液檢查標準包括:1. 「精蟲濃度」:最少每毫升中要有一千五百萬隻。2. 「活動力」:最少要有百分之四十會動(包含會向前衝的和原地打轉的)。3. 「型態」:至少要有百分之四是正常的。當然WHO還有其他細項,包括:一次射精總量至少一點五毫升、一次射精最少精蟲量至少三千九百萬隻、存活的精蟲比例至少有百分之五十八、衝刺型精蟲比例至少百分之三十二是向前衝刺的等等。精蟲異常還能懷孕嗎?從檢測判斷治療方式而決定能夠接受何種治療的關鍵,在於「所有會動的精蟲總數」!也就是說,要把「精液總量」乘以「精蟲濃度」乘以「精蟲活動比例」。以我當年捐精時的精液分析報告為例:精液總量約三毫升、精蟲濃度為八千萬、活動比例為百分之六十五,所以會動的精蟲總數等於三乘以八千萬乘以百分之六十五, 大約是一億五千萬隻會動的精蟲。如果不考慮活動力,單純討論總數量的話就是三乘以八千萬,等於兩億四千萬。(所以賭神電影裡面說,男人有兩億是沒錯的。)對於男性問題引起的不孕症,最簡單的方法是做人工授精(IUI)。而人工授精的較理想數量為:所有會動的精蟲總數超過「一千萬」;最低標準為所有會動的精蟲總數超過「五百萬」。對於所有會動精蟲總數低於五百萬隻的男生來說,人工授精幾乎不可能成功!所有會動的精蟲總數低於一百萬的「百萬精先生」,只有顯微注射才有辦法讓卵子受精,不然幾乎沒有懷孕的可能。如果你真的這樣還能順利懷孕,那請不要怪我懷疑你是跟了隔壁老李才懷的。不過就算這樣,我也是會真心誠意的恭喜你,也歡迎來找我產檢、接生。我一定會幫你保密的!對於以下幾種情況,也是建議顯微注射:1. 所有會動的精蟲總數小於一百萬。2. 所有會動的精蟲總數小於五百萬,且正常型態小於百分之四。3. 副睪或睪丸手術取精者。4. 冷凍卵子解凍者。5. 不成熟卵子於體外培養成熟者(In vitro maturation, IVM)。6. 需要進行胚胎切片(PGS②/PGD③)者。精子顯微注射,能解決九成以上男性蟲蟲危機我一再強調,先生的問題真的很好解決。世界衛生組織有著明確的標準,也有明確的治療準則。所以請不要再來問我「威廉醫生,我先生這樣是不是一定要做試管」、「威廉醫生,我先生這樣有需要做顯微注射嗎」、「威廉醫生,我先生……。」小姐,我不知道你先生的精蟲狀況為什麼這麼差,但請放心,這些都是有辦法治療的。男生的問題再怎麼嚴重,顯微注射幾乎可以解決「九成九」的患者了。拜託一下,不要再問我先生的問題怎麼解決,請打開你的手機或電腦,打開「計算機」或「小算盤」,輸入你先生的精液分析報告中的「總量」乘以「濃度」乘以「活動力」,得到的數字就是你先生「所有會動的精蟲總數」。如果是精液分析異常且所有會動的精蟲總數超過五百萬,可以考慮人工授精;如果是所有會動的精蟲總數少於五百萬,請考慮試管嬰兒;如果是所有會動的精蟲總數少於一百萬,請考慮試管嬰兒加上顯微注射。再重申一次,在不孕症的門診裡,男性不孕症真的是相對比較好解決的部分了。【參考資料】世界衛生組織二○一○年精液分析標準及人工生殖教科書。【補充說明】1. PGS=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指「胚胎著床前基因篩檢」。2. PGD=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指「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本文選自三采文化《威廉氏後人的好孕課》)
-
2020-12-12 新聞.元氣新聞
疫情衝出730萬次下載量 健保APP奪年度排行冠軍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全民瘋搶口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透過健保系統以實名制販售口罩,也讓健保署的健保快易通APP衝出近730萬次下載量,勇奪今年度下載排行冠軍。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天以新聞稿宣布這項消息,根據蘋果公司(Apple)12月2日公布台灣2020年度熱門APP排行榜,健保署的「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以308萬次位居下載排行冠軍,在Googleplay應用程式商店醫療類別熱門排行榜中,也以418萬次下載量高居第一。健保署指出,去年健保快易通APP在兩大通路全年下載量不超過82萬次,今年受到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影響,健保署協助推動口罩實名制2.0政策,利用健保快易通APP與跨單位合作串聯,方便無法前往藥局排隊購買口罩的民眾,透過網路預購口罩,下載量也一口氣暴增逾9倍。健保署表示,很多民眾一開始雖然是為了預購口罩才下載健保快易通APP,但在國內口罩供應恢復正常後,仍有不少人開始使用健康存摺的各種功能,像是查詢就醫、檢驗檢查紀錄等,登入綁定人數也從165萬成長至512萬人。健康存摺不只可看自己的就醫紀錄,也能透過「眷屬管理」功能,在本人授權使用後,由家人等代管者查閱、下載健康存摺資料,關心家人健康;此外,健康存摺提供孕婦產檢、幼兒預防保健提醒功能,還能連結衛教相關資訊,盼拓展全方位醫療照護體系。
-
2020-12-06 科別.婦科
懷有身孕能否做重量訓練?醫師:多動致流產觀念已過時
新竹一名29歲詹姓孕婦平時有重訓習慣,有身孕後擔心繼續重訓恐流產,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產檢,並詢問醫師是否可持續運動,經醫師問診與檢查,詹女無孕期運動禁忌症,若沒有身體不適,懷孕期間仍可規律運動,維持重量訓練與骨盆底肌訓練。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醫師黃冠穎指出,一般認為孕婦要多休息、少動,以免流產的觀念已過時,懷孕期間若減少運動量且增重過度,即為孕期肥胖,容易導致併發症,如妊娠糖尿病。過去認為懷孕期間運動與流產、胎兒過小、孕婦骨骼肌肉損傷、早產有關,但目前並無相關文獻證實此說法。近期有文獻指出,孕期運動的好處,包含有較高機會可以成功陰道生產、較不容易孕期體重過度增重、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早產等。黃冠穎說,孕期的重心改變,導致腰椎前凸、骨盆前傾、膝蓋內夾及荷爾蒙改變造成韌帶彈性改變,都可能造成孕期骨盆帶疼痛,包含下背疼痛、恥骨聯合疼痛。根據文獻指出,孕期骨盆帶疼痛可透過孕期運動改善疼痛情形。黃冠穎指出,2018年美國首次發表全民運動指南,建議孕期及產褥期應維持每周150分鐘中強度有氧運動,且建議原本就有運動習慣的孕婦,可持續維持。2019年加拿大婦產科醫學會與2020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針對孕期及產褥期運動彙整最新文獻與專家意見,建議婦產科醫師應該鼓勵沒有禁忌症的孕婦於孕期及產褥期持續運動。黃冠穎提醒,設計孕期及產褥期運動課程時,必須針對個別孕婦調整內容,考慮核心肌群是否會出力、骨盆是否有前傾或歪斜及脊椎是否有腰椎前凸情況。運動強度也必須考慮到孕婦原本是否有運動習慣、工作型態、工作時所耗費的體力。最重要的是,婦產科醫師應告知孕婦本身是否有相關禁忌症,並熟知相關孕期運動指引所建議與不建議的運動類型,及提醒孕婦哪些情況是警訊,必須停止運動;若有運動傷害或相關不適症狀發生時,必須回診讓婦產科醫師判斷狀況,以利提供相關檢查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