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2 醫療.精神.身心
搜尋
生命
共找到
4181
筆 文章
-
-
2024-09-01 焦點.長期照護
張慶光/健康台灣 不能只做一半
台灣正面臨人口老化、慢性病盛行等公共衛生挑戰,為了提升國民健康、延長健康壽命,並降低醫療支出,新政府上台後積極推動「健康台灣」政策,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由賴總統親任召集人,委員會的成員則多為醫界大老。最近召開第一次委員會,由媒體公布的照片,背景看板寫著「健康台灣‧樂齡幸福社會」。我想說的是,「健康台灣」若只有聽到醫界的聲音是不足的。雖然委員會強調會廣納建言,多元對話,但是以目前所定的目標及相關計畫,如:實現醫療平權、健保永續經營,長照3.0或慢性病防治等,多是從醫療的角度著眼,由衛福部主導,而不是從更高的生活層次去思考如何建構一個真正的「樂齡幸福社會」。不生病,延長健康餘命當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健康餘命延長後,是否有幸福旳人生可以享受?若我們的社會仍充斥著年齡歧視,若年長者無法有意義的參與社會,或缺乏經濟安全與社會保障,那麼延長壽命是否有意義?「健康台灣‧樂齡幸福社會」這個口號很好,應該包含兩個目標:健康與幸福,但是兩個要同時推動,不能做一半,只重視健康而忽略幸福,人生沒有重心,也失去了盼望。事實上,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WHO在2002年之前已對高齡社會來臨提出一個「活力老化(Active Ageing)」的政策框架,強調:「身心健康(Health)」環境的形成,如:施行預防檢測;建立無障礙空間、創造親老而安全的社會氛圍;降低造成疾病的危險因子,如:煙、酒等;各類照顧體系的建立及照顧者的專業訓練等。「社會參與(Participation)」管道的建立,如:終身學習系統的建立;肯定並促成年長者參與正式或非正式工作及義工活動;鼓勵年長者積極參與家庭活動;重塑高齡者的社會形象;支援高齡者互動組織的活動需求等。「社會、經濟及生命安全的確保(Security)」,如:社會安全體系的建立;老年消費者的保護;老年虐待行為的預防;確保退休財務無虞等。WHO的政策框架較目前「健康台灣」的計畫其實涵蓋層面更廣,若能落實執行,應該有助於達成建立「樂齡幸福社會」的另一目標。最近看到一則新聞,美國有一名高齡長者多年前罹患肺癌末期,被宣告僅剩幾個月的壽命;為度過餘生,他選擇從美國回到故鄉希臘,定居在伊卡利亞島(Ikaria)。結果他竟奇跡地多活30多年,以102歲高齡離世。在此期間他從未接受過化療、沒吃過藥,也沒尋求過任何治療法。據了解,這名長者離世前,身上沒有癌細胞,肺癌早已痊癒。有研究分析伊卡利亞島居民的平均壽命比一般人更長,是因為伊卡利亞人常吃的食品大多未經加工,像是橄欖油、山羊奶和葡萄酒。不過當地人認為,「吃了什麼」並不完全是人們長壽的原因,重點是島上的生活方式,自給自足不愁吃穿,還能跟親友們快樂地生活。或許就是島上的飲食與生活、社交習慣,對島民的健康產生了淺移默化的作用。我們很高興政府推動「健康台灣」政策,希望能扭轉因高齡化所帶來的長照困境,但是我們更希望政府能多聽聽不同角度的聲音,讓「幸福台灣」成為全球高齡化的典範。
-
2024-09-01 名人.林思偕
林思偕/寫作是我的充電器
我剛剛結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這一天充滿了病人五花八門的症狀,千奇百怪的抱怨,離奇的檢驗數據。我的大腦感覺像是一顆煎過頭的雞蛋。當病人拿著「谷歌搜尋」的診斷來質疑我,當無盡的文件堆滿桌面,一種疲憊感悄然上身,像是一個賴著不走的不速之客,在夜深人靜的暗夜,漸次蔓延。面對衰老,我有點提不起勁。 身體的折磨告訴我,人終必一死。這一切終將消失。我還要在這樣的意識下繼續工作多久?我需要放鬆。但喝下第三杯咖啡也無濟於事,去加勒比海度假也不切實際,不如拿起一支筆。經年累月,寫作對我來說是一種解藥,健保不給付,卻神奇有效。沒錯,僅僅是將我對這一天的想法寫在紙上,就能成為抵禦倦怠的最佳武器。我最需要的就是一些真實的句子。一旦寫出來,所有的笨拙都無傷大雅,所有的過去都被原諒,隔天醒來,倦怠就像晨霧一樣消失了。寫作讓我戴上一副魔法眼鏡,回放這一天並仔細觀察。我看到憂心的父母不滿意我的診治時微微挑起的眉毛;與難纏小病人的搏鬥使我莞爾一笑;全身穿著「蜘蛛人」行當的小男孩又來了,我告訴他:「打完疫苗後,你會變成超級英雄!」寫作有點像重拾記憶的碎片, 省略令人洩氣的成份,去建構一個新而美麗的世界。某些人生的 微弱聲響,放大成令人振奮前行的樂音。某些孩子,因我的診療少受一點苦;某些家長,因我的安慰而多一點笑容;某些傷口,因為我的撫觸,而不那麼痛;曾經某些話被當真,曾經某些朋友相信你,作了一些小小的決定……這些細節,在我腦中嘰嘰喳喳。這是上帝給我的明顯訊息,應該把它寫下來。我試圖把我的人生經歷,交融於與病人的對話。彷彿親臨現場,我就站在那個房間裡,和那些孩子在一起,親密而熟稔。我要捕捉一種醫師專業之外的溫暖感動。寫作讓我能從醫學世界的混亂中抽離出來,在傷痛中找到幽默,減輕挫折的刺痛感,化瞬間為永恆。我記錄自己,彰顯病人,增添生命的柴火。我也利用社群,吸引相同頻率的新朋友過來,讓更多素昧平生的人出現在圍爐旁邊,他們讀到我的文字立刻會辨識出來,我們是同一掛的。作為一名醫師,我把每天一劑的寫作,當作心靈的處方,對抗倦怠,重新點燃對醫學的熱情。寫作就是每天一個小時的甜蜜分神。不是為了成為作家,不是為了出版,是為了救自己。我要狠狠操練我的大腦,繼續書寫,趁我還可以。寫作的快樂是一條緩緩上升的曲線,我甚至迫不及待的等待老年的來到,我有更多東西可以寫。只是有一點美中不足的地方:每一點小小的病痛,都像是世界末日的開始。就像通緝犯一樣,聽到的每個敲門聲,都是臨檢。日子不斷在縮減之中。寫作對我,是對衰老的抗議,讓時間靜止的咒語,一個躲避歲月無情流逝的庇護所。我相信創造力永不過期。只要坐下來提筆,老化的憂慮便消融在紙上。寫下的每一個字都像一滴青春之泉,讓我在自己的故事中一直年輕起來。
-
2024-09-01 養生.聰明飲食
烤焦千萬不要吃!營養師告訴你烤肉6祕訣,健康吃降低致癌機率
每年中秋節大家除了賞月、吃月餅、殺柚子,與親朋好友烤肉也是不可或缺的活動之一!不過,烤肉雖然總是讓人垂涎三尺,但近年來隨著大眾健康意識逐漸上升,烤肉時的眉眉角角也越來越多。今天《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告訴大家烤肉的6個祕訣,讓你也能健康吃烤肉、歡慶中秋佳節喔!一、選擇較低脂的肉品及部位烤肉的肉品在炭火上滋滋作響,油脂跟鮮美多汁的肉總讓人難以抗拒!但是在享受這些美味的同時,豐富的脂肪也讓你的這一餐即將要「爆卡」囉~因此建議可以選擇低脂的肉品,會吃的比較沒有負擔喔!像是里肌肉、雞腿肉、腰內肉都是好吃又低卡的肉品,除此之外像蝦子、蛤蠣、花枝、魚肉等低脂的海鮮,都是可以兼具美味又低負擔的選擇唷!而五花肉、梅花肉、香腸等都是屬於脂肪含量較高的肉類,大家烤肉時要注意食用的量,才不會攝取過多的油脂。二、均衡多樣多原型當我們大啖烤肉時,也別忘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喔!蔬果裡面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增加飽足感、降低我們過度攝食的行為,還能夠維持腸胃道的健康,避免吃完一堆肉之後排便不順暢。建議大家可以試試看「韓式燒烤」的吃法,將烤好的肉用生菜包裹起來一起食用,既能清爽解膩,又能兼顧蔬菜的攝取!另外也可以將各種不同顏色的蔬菜切塊製作成蔬菜串燒,像是香菇、彩椒、青椒、茭白筍、玉米筍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而絲瓜、金針菇、洋蔥也可以調味後放在鋁鉑烤碗內悶烤,就變成一道好吃又健康的料理。而食材的選擇建議盡量以天然新鮮的「原型食物」為主,減少加工類食品的攝取,像甜不辣、豬血糕、香腸、熱狗、貢丸等都是加工過的食物,不但流失了很多營養價值,也容易吃進許多添加物,建議控制食用的量喔!三、生熟食分開每年中秋節過後都會有很多人去掛腸胃科…,很常是因為沒有注意好將生熟食分開,導致誤食了生食而造成腸胃不適。其實烤肉時無論是烤盤、肉盤、刀具、烤肉夾、餐具等等,都應該要區分為生食用及熟食用避免交叉污染,如果必須混用也一定要清洗過後確認無虞才可以喔!而肉品也要確認是否有烤熟再食用以避免寄生蟲及細菌的感染,例如誤食沒有全熟的豬肉,可能會把有鉤絛蟲(Taenia solium)及旋毛蟲(Trichinella spiralis)吃下肚,嚴重的話會影響生命安全喔!四、烤盤勝於烤網傳統的烤肉形式通常是架設烤網,下面用炭火燃燒將肉烤熟後食用。這樣的方式能讓食物都裹上一層濃厚的炭香,別具一番風味~但吃進身體卻會有健康的疑慮喔!因為肉品在受熱後會逼出油脂,這些油脂透過烤網的縫隙會滴到炭火上,所產生的煙含有大量的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會直接吸附在食物上,或是透過鼻子和皮膚吸收進身體;另外,高溫烹煮或將肉類直接接觸火焰燒烤,也容易使蛋白質變性產生雜環胺類(Heterocyclic Amines,HCAs),PAHs及HCAs都是目前已被證實的致癌物,進入人體之後都會造成危害。想要避免吃進PAHs及HCAs,但又想要吃烤肉過中秋該怎麼辦呢?大家可以選擇使用「電烤盤」來烤肉,取代傳統的炭火直燒烤網,也可以使用鋁鉑紙將食物包裹起來,避免直接接觸火焰,如此一來就能大幅降低吃進這些致癌物的機率了。五、烤焦千萬不要吃烤肉時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把肉烤焦了,有些人會覺得可以吃一點點無傷大雅,但其實烤焦以及過度燒烤的肉品都會產生前面所提到的PAHs及HCAs等致癌物,吃下肚之後容易增加身體自由基的產生,讓身體容易發炎、老化,並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喔!這邊建議大家可以先將食材預煮過後再烤,縮短在炭火上燒烤的時間,如若真的不小心烤焦了,也一定要將烤焦的部分切下來丟棄喔!六、少鹽少醬,原味更棒在許多人心中,烤肉醬已是烤肉必不可少的部分,但你知道烤肉醬的鈉(Na)含量有多高嗎?以一湯匙大約15公克的量為例,就含有高達500多毫克的鈉,而烤肉過程中來回涮醬的用量一定遠遠超過一湯匙!根據國健署的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6公克鹽),如果過量攝取容易增加罹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進一步可能導致腎衰竭、中風。而烤肉醬就是很容易鈉超標的醬料喔!因此建議大家如果能接受食物的原味就不要再額外添加調味醬料,若想要多一點味道也可以將食物烤熟後沾一點點海鹽搭配食用,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用一些天然的蔥、薑、蒜及少許醬油等來自製健康低鈉的烤肉醬,為自己的健康把關。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有沒有把這6個烤肉秘訣記起來呢?今年烤肉時,你就可以用這些秘訣照顧自己以及親朋好友的健康囉!當然,吃完烤肉之後也要加緊運動,趕快把這些熱量消耗掉吧~大家歡慶中秋佳節的同時,也要注意這些小細節,才能過得開心又安心《健康設計家》也在這裡預祝大家中秋佳節愉快!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30 醫療.婦產科
月經週期與月亮週期有關?外國研究曝「關聯性」真相
民間謠傳月亮週期與女性月經週期的時間相近,卻一直沒有研究能證實,如今國際期刊《科學》(Science)日前發表1篇研究,發現月經週期主要受到生物時鐘調控,但月亮的陰晴圓缺、月球遶行地球的週期,和女性月經週期有微弱且顯著關聯,不同時區產生的關聯性也不同,例如歐洲女性的月經常於上弦月(約農曆25日)開始;北美女性則於滿月(約農曆15日)開始。月亮週期影響女性月經? 研究:有關聯但非主因國際期刊《科學》(Science)於台灣時間4月11日凌晨2時發表1篇法國里昂大學、美國猶他大學與馬凱特大學合作的研究〈Evidence that the woman’s ovarian cycle is driven by an internal circamonthly timing system〉,分析北美(美國猶他州與威斯康辛州、加拿大)與歐洲(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比利時)共3,024位、多為35以下女性的月經週期紀錄,而這些資料分別來自義大利帕多瓦大學及過往其他團隊的2篇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女性月經週期是受到自我體內的生物時鐘的主調控,但月亮的陰晴圓缺、月球遶行地球的週期,和女性月經週期有微弱仍顯著的關聯,且不同時區產生的關聯不同,如歐洲的數據顯示,上弦月與月經週期起始時間有關,北美則顯示滿月與月經週期起始時間有關。雖然該研究無法得知為何月亮週期和月經週期有關,但作者根據文獻推測較可能的機制是,生命起源於海洋,潮汐會是影響生物繁衍週期的因素,而類似的系統在生物演化的過程中,仍被保留在不是生活於海洋的生物體內。作者認為研究結果有助於了解生理時鐘與排卵異常或障礙的關係,未來可進一步研究如何評估排卵週期,並找到治療不孕症的有效方法。影響生理週期因子多 除了外在環境還有人為因素根據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報導,慈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謝坤叡對於該研究的想法及解析,他指出這篇研究很難得的收集了相對較大規模的數據,分別有1960年到1997年歐洲女性的月經週期紀錄,包括了2,303名女性的26,912個週期;及1990年到2013年北美涵蓋多個不同群體的研究資料,包括了721名女性的4,786個週期。研究者將懷孕或月經週期超過60天者的資料予以剔除,盡可能在眾多干擾因子的情況下研究出結果。謝坤叡說明,研究證實女性月經週期的確與月亮週期有關,但月亮週期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調控月經週期的是女性體內的生理時鐘,生理時鐘與地球自轉相關,但並非一分一秒不差,月經週期約略與陰曆或月曆相似的天數而來,也不一定很精準。再加上人種、氣溫、緯度、營養等因素,都有可能會影響初經與月經週期,因此如同研究作者所述,還需要更大規模的族群研究,例如與亞洲、非洲等不同區域合作研究,才能更進一步知道是否在其他地區、國家的女性月經週期也與月亮週期有關,但也有可能在更廣泛的收集資料後,發現女性月經週期與月亮週期無關,或是關聯性更多、更顯著。針對研究所述,女性月經週期在歐洲更常於眉月(大約是農曆25日左右)開始,而在北美則在滿月(大約是農曆15日左右)開始,謝坤叡也認為,其代表著人種相近、緯度相近,但不同大陸的環境下,月經週期卻有差異,顯示還有未知或是尚未納入此研究的因素,與人體是否會受自然或環境的影響有關,例如飲食、文化、宗教、社會的不同,甚至因2個大陸的數據橫跨不同年代,所以還無法得知年代的不同,是否會影響研究結果。謝坤叡提到,現今有越來越多的人為干擾,例如夜晚過度光照暴露、輪班工作、跨洲旅行,甚至環境污染等等,都可能影響到人體生理時鐘、女性月經週期,因此除了自然環境的週期,還有許多新的人為因素影響,但目前還不知道仍需要累積研究,才能更認識女性生理,也才可能發展各種協助或醫療。★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9 焦點.元氣新聞
麻醉醫趁病患昏迷疑用手性侵!女患者難受壓力服藥輕生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爆麻醉科醫師疑性侵女病患,林姓麻醉科醫師趁患者在恢復室意識模糊時,掀開被子,搓揉女患者私處,以手指侵入陰道。女子後續在訴訟過程中,飽受壓力,一度輕生留下遺書,指出不想再面對不堪的一切。對此,北醫附醫回應,已對當事醫師予以記過及停權等懲處,院內全力配合司法調查。據媒體報導,北醫附醫該起性侵事件,發生於2022年11月25日,該名女患者當時接受麻醉,並在恢復室等待甦醒,她指出當時她的意識雖然模糊,但感覺到有人觸摸下體,用力睜開眼睛查看異狀,發現林姓麻醉科醫師就站床邊,感到驚恐害怕。事發後女病患事後向院方檢舉並提告,林姓麻醉科醫師一度坦承犯行,並同意賠償。女病患認為林姓麻醉科醫師有悔意,加上不想面對冗長耗時的訴訟程序,決定先以調解方式處理,卻沒想到林姓麻醉科醫師委任的江姓律師與女病患的委任律師協商時,改口主張沒有猥褻性侵。事件發展變成被告者對女病患提出恐嚇取財告訴,江姓律師在妨害性自主案件審理開庭時,不斷對女病患提出羞辱式的詰問。當事人不堪精神壓力,今年8月4日凌晨選擇輕生,在家服用大量藥物,所幸被家人及時發現,報警送醫挽回一命。但甦醒後情緒激動,崩潰大哭,不想再面對不堪的一切。女病患在輕生前留下遺言,提及:「729出庭後,我的身心非常痛苦,彷彿又回到最初發生的時候。漫長的訴訟是必然的,狼醫的否認也是預料中的事,那天江律師的提問讓我覺得自己是個犯人,冒犯我隱私的部分難以釋懷,我沒辦法這樣生活下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發出聲明指出,院內接獲申訴人反映遭性騷擾後,隨即展開調查,經人評會決議,對當事醫師予以記過及停權等懲處,並要求完成性別平等相關教育訓練。後因申訴人另有陳述,院內已依法通報,全案已進入司法程序,將全力配合司法調查,並依調查結果,由人評會進行相關處置。北醫附醫指出,對於此次事件深感遺憾,同時積極強化病人就醫安全,持續在工作環境、內部文化等多面向加強性平文化宣導,致力打造兩性平等及民眾安心的就醫環境。台灣麻醉醫學會前理事長謝宜哲表示,對此案不清楚,但醫療院所的看診流程一定要有護理師跟診,不論是看診或對話,如果沒有護理師跟診,可能會發生性騷擾糾紛。醫院許多地方都設有攝影機,但手術後的恢復室為了保護病患隱私,並沒有攝影設備。謝宜哲說,恢復室是由一位護理師負責二位病患,若有異狀才會通知醫師,但進行體檢、理學檢查,護理師一定會在旁協助。不過,手術後的恢復室有簾子隔著,導致護理師沒有即時注意到狀況,而該醫師的行為已經觸法。謝宜哲表示,醫師要自律,民眾也要多注意醫院的護病比,可要求護理師協助陪伴每個看診流程。★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8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別讓擔憂限制了我們的人生
【編者按】本週三篇文章的共同點是「醫療溫馨的一面」。一位長照營養師分享一位病人的女兒在她的指導下成功地加入照護母親的表現。一位童年時感染腦炎,引起頑固型癲癇與重度智障病人的母親分享她如何在醫師的鼓勵下,全家人首次一起出國旅遊,成功地走出陰霾,而領悟了一位心理諮商師說的一句話:「別讓擔憂限制了我們的人生。」一位台灣醫學院醫學人文老師敘述她到北印度公立醫院所見所聞,分享在地知識與跨文化理解的心得,並親眼見證台灣年輕學生參加海外服務的熱忱。我的腦傷孩子長大了,小時候因為病毒性腦炎後遺頑固型癲癇重度智障,一晃眼今年來到了29歲,小時候因為過度擔心孩子無法學習未來怎麼辦,強迫孩子學習壓力太大導致親子關係極度緊繃,後因醫師的治療指導,孩子健康長大了,也在政府妥善的長照政策照顧之下,目前在機構日托得到多元的學習環境與良好的身心發展。孩子29歲了,意味著我與孩子的爸也老了,此時我們想的不再是孩子要如何學習,而是孩子要如何安置。當父母離世後,她需要的是什麼,她與手足之間未來的影響是什麼,我們要如何了無牽掛的放下孩子。人生是什麼呢?其實人生就是不斷的體驗,人生一趟無失亦無得,回頭看每個階段的課題與經歷都是讓我們從中得到成熟的養分,看清生命的真相,無論是完美還是缺憾,終究不能永恆不變,最終都要進火葬場一切歸零,誰也避不了。我們能做的就是做我們現在能做的。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幫助孩子體驗生命的美好。今年5月底,我們勇敢規劃了一趟泰國之旅,帶著頑固型癲癇重度智障的孩子去泰國自由行,為何選擇泰國,是因為有親戚住在泰國可以協助我們在泰國自由行。這是孩子第一次出國,也是我35年來新婚旅遊後的第二次出國。在作此安排之前,我內心極度不安與猶豫,我非常擔憂孩子在密閉的飛機艙上癲癇發作,會發作到甚麼程度,是否會有生命危險,是否會影響飛機上的其他人,以及是否會感染什麼抵抗不了的疾病,還有抗癲癇管制藥要如何隨身證明過海關。雖然有諮詢醫師與協助開立證明,我還是反覆擔憂做不了決定。後來我在網路上看到一位心理諮商師說的一句話:「別讓擔憂限制了我們的人生。」因為這句話,我做了決定,我們開心的成行,一路上孩子沒有癲癇發作、沒有不配合、很享受異國風情與美食,還會自我照顧,真的太感恩一路上所有的人。返國後,孩子至今仍念念不忘泰國的人事物,這趟泰國之旅真的太美好了,豐富了孩子的人生體驗,也豐富了我的視野與價值觀。備註:孩子的抗癲癇藥屬於第四級管制藥,後來有收到衛福部的通知不需要申請入出境聲明書,只要有藥袋說明即可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8 養生.運動健身
如果你的肌肉痠痛還該運動嗎?專家曝何時該停止及改善5方法
運動的好處無須多言,但運動後隔日肌肉仍痠痛,還應該繼續運動嗎?或者,這是正常的嗎?專家指出,當你努力訓練或以新的方式挑戰肌肉時,一定程度的酸痛是正常的。這是一種被稱為延遲性肌肉痠痛 (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DOMS) 的自然效應,通常不適感在運動後48小時內達到頂峰,然後在72小時內消失。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運動對我們的肌肉施加與平時不同或更高的要求可能會導致組織分解,從而引發發炎反應。不過,接下來的身體自我修復,反而是肌肉變得更強壯的過程。何時該留意痠痛?專家提醒,需要注意的關鍵是你的疼痛程度。如果你的疼痛程度不高,可能只需要根據痠痛程度調整你的鍛煉計畫,例如舉起較輕的重量或少跑一些路程。然而,如果你的痠痛不僅僅是輕微疼痛,則需將其視為停止運動的跡象。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給你的身體時間恢復。若你嘗試拖著痠痛的身體繼續運動,可能會擾亂身體恢復的過程,進而削弱你投入鍛鍊的努力,無法獲得想要的益處。更重要的是,對極度痠痛的肌肉進行鍛鍊沒有多大好處。專家指出,痠痛的肌肉無法產生足夠的力量,通常會更快疲勞,甚至還可能會受傷。 除此之外,還可能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當你運動過度並對肌肉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害時,肌肉快速分解會導致腎臟損傷,在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危及生命。肌肉痠痛就不該運動嗎?事實上,運動後的休息並不意味你需要保持靜止不動,你可以做一些輕度運動,例如走路或低強度騎自行車都會對身體恢復有幫助。如果你仍渴望進行高強度鍛煉,則可以專注於不會受傷的肌肉,例如你的痠痛在手臂,可以進行腿部訓練,也就是鍛煉身體不同部位。5招改善肌肉痠痛1.休息並抬高痠痛部位。2.冰敷可減少發炎,從而改善血液流動。3.洗個熱水澡。4.如果有需要,服用非處方止痛藥。5.按摩。【資料來源】.Should You Work Out if Your Muscles Are Sore?.Cleveland Clinic: Muscle Pain
-
2024-08-27 失智.照顧喘息
透過分工、信任和情理 完成照顧的生命課程
莉亞的爸爸民國104年過世,台灣就剩下媽媽一個人。由於姐姐和弟弟都有家庭,已經在國外落地生根。而她是單親,機動性大。加上女兒已經長大獨立,有自己的生活。她隔年提前在59歲從美國的工作退休,回台灣陪伴母親。她回顧說返台之後,就和大多數人犯類似的毛病,覺得一定要好好照顧媽媽。所以忙裡忙外,管東管西,影響了母女的生活品質。雖然姊弟3人都遊說長輩,聘僱外籍看護來幫忙,卻被強烈拒絕。直到莉亞因為必須手術,置換髖關節,才得以請專人照顧和分擔日常生活。莉亞和媽媽共度了8年,是一段為自己老年準備的寶貴學習,以下是她的心得:1.相聚容易相處難:她大學畢業後就去美國讀書,然後輾轉在世界各地工作。即使曾經有一年的時間派任回國,和父母生活的時間還是相當有限。所以當她實際和85歲的母親相處後,常常因為處理事情的方式或觀點,彼此爭執和生氣。2.照顧的核心就是喜樂陪伴: 後來她逐漸在意見相左後,嘗試沉澱、調整和解套。她手機裡有一個記事本會儲存有趣的所見所聞,然後和媽媽分享。當老人家高興時,她也變得快樂。另外,設法不漏接媽媽的來電,更是安心的重點。3.為外傭設定好生活規範: 前後上手的有2位,都在開始就訂高標準的配合事項,尤其是道德和操守上雇主的堅持,薪資也依政府的規定。等到彼此磨合一段時間,建立起互信後,再依表現給予放寬和鼓勵,千萬不要為小事斤斤計較。若有裝設監視設備,一定要在他們到職前完成並告知。4.手足同心才是長輩之福: 除了姊弟3人,姐夫和弟妹也都對父母很孝順。當莉亞有事必須出國或旅遊時,姐姐或弟妹都會安排時間替補。她也感念弟妹,這些年把休假的時間都分配到回台陪伴爸爸或媽媽。5.臨終前的醫療抉擇: 她母親曾經是護士,非常注重養生,身體很健康,一直持續交友和打麻將。112年9月之後,有時吃飯或洗澡時就會睡著,也失去食慾和對外的活動。聖誕節後因感染、血氧偏低而送急診。當醫師要進行積極的治療時,她想起媽媽對臨終的交待: 決不做侵入性的治療,所以只允許了高壓氧。但是,當老人家呼吸停止時,莉亞卻在同意是否電擊和插管中掙扎了。因為一切來得太快,她捨不得放手。還好,已經回台的姐姐在電話中提醒了她。 莉亞說父母留給子女的最大財富就是家庭和睦,所以他們能夠彼此支持,平和圓滿的送別93歲的媽媽。此外,由於她長期擔任管理階層,所以強調不論是外傭或親人間的照顧責任,唯有透過分工、信任和情理,才能讓所有參與的人,在這良性的循環中,攜手完成生命課程。
-
2024-08-27 醫聲.高齡社會
台灣將迎超高齡社會 老盟秘書長張淑卿:長者5權不平等
台灣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老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長者在行動權、交通安全、就業權、社會參與權、終生教育權、健康權和居住權等「五權」仍面臨諸多不平等,政府應多鼓勵支持高齡者學習第二或第三專長,並積極規畫退休後的「第三人生」。隨著平均壽命延長,活到百歲已不是難事,意味著長者退休後,應重新思考和設計屬於自己的「第三人生」,積極規畫健康、財務、人際關係和娛樂等生活。張淑卿強調,今年是老盟成立30周年,並聚焦「安全、安心、安養、安定、安居」五安,呼籲社會共同關注長者的權益與生活品質。大眾運輸設計 不符需求張淑卿指出,長者在「五權」方面仍面臨許多不平等。例如,在行動權、交通權上,現有的大眾交通工具設計常見不符合高齡者的需求或數量規劃上明顯不足,例如低底盤設計公車有利於長輩,但卻有數量不足的問題;在社會參與上,雖然鼓勵長者擔任志工,但許多志工計畫的意外保險設有年齡限制,使得高齡者參與受限;就業權方面,憲法雖保障每個人的工作權,但高齡者往往在求職市場上被忽視,難以獲得工作機會。應支持學習第二專長教育權也是未來的重要課題,張淑卿呼籲,政府應設立針對高齡者的入學管道,支持他們學習第二或第三專長,並積極參與終身學習。在居住權方面,老盟將持續關注高齡者的居住安全問題,並推動適合高齡者的友善住宅政策。張淑卿提到,當前社會對高齡者認知需轉變,長者不應被視為社會負擔,而是潛在的資產。尤其65歲以上的長者已高達438萬人,若他們能積極參與社會、發揮第二或第三技能,將為社會帶來新的動能和價值。「退休後 才是最美好開始」77歲的林玉燕,現為新北市社會局關懷據點的講師,她表示,「變老不代表變弱」,年長者需要家人和社會的關心,哪怕只是一句關懷的話語,也能帶來很大安慰,與長者溝通需要耐心,對於不熟悉3C產品的長輩,年輕人的指導和陪伴非常重要。她以自身經驗為例,在公共場合有時因聽力問題感到不便,這些困難需要更多包容與理解,社會應多提供讓長者參與的活動,並鼓勵長者多出門,參加社交活動,有助於增進健康和心理的舒適感。「退休後才是生命最美好的開始。」林玉燕說,因為可以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夢想,追求更豐富人生。她60歲退休,先到美國探親,之後前往法國與小女兒同住,但她並未止步於此,回台後,積極學習並考取證照,成為衛福部延緩失智失能的講師。這些經歷讓生活變得充實而有意義,健康狀況也隨之改善。保障長者權益 迎長壽時代林玉燕在關懷據點帶動長者學習與互動,並鼓勵大家培養興趣與休閒,從而延續活力與熱情。她堅信,退休依然可以充滿活力和樂趣,她以「幫助別人,可以成就自己」鼓勵長者,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夠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張淑卿強調,老盟將繼續倡議建立無齡社會,呼籲政府、社會及家屬共同努力,創造一個自主、自立及共融的健康長壽時代,讓每位長者都能在第三人生活得精彩,成為國家的資產,而非負擔。
-
2024-08-26 焦點.杏林.診間
在救與不救之間!為何在愛女病後40天提出器捐意願?心碎父母說出緣由
七歲的露露因流感、意識不清與全身抽搐入住加護病房,腦神經和心臟功能也已嚴重受損,經過一連串評估與緊急治療後,我語氣沈重的向團隊說:「我們必須要把最壞的狀況告知父母。」信仰給予信心流感病毒侵襲的速度讓人恐懼,正當我走出加護病房解釋病情時,我看見爸爸雙膝跪地,臉埋在椅子上,我隨即與爸爸並肩而坐,看著他泛紅的雙眼說:「腦幹和心臟都嚴重受損,這幾天可能會發生很多緊急狀況,若是撐過,腦神經受損也不一定會復原,你們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眼神徬徨的他突然堅定地打斷我接下來要做的病情解釋:「醫師,你有信仰嗎?」因為這個轉變實在突然,我一時之間愣住,完全語塞!露露的父親說:「我是基督徒,我的信仰告訴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說信心的話語:我宣告我女兒的疾病會完全得到醫治!」在救與不救之間病情的變化總是出乎意料。第二天,露露的腦幹功能已完全喪失,瞳孔放大且陷入深度昏迷,腦波檢查也毫無動靜,隨之而來的猛爆性心肌炎需要高劑量的強心劑才能勉強維持生命徵象。當天夜裡,發生心跳過緩並接受CPR,當我趕到醫院時雖然已經恢復心跳,但小女孩的嘴角與氣管內管內都流出鮮血。再微小的希望任誰都不想放棄,爸媽和醫護人員都是這樣的心情,但遇到腦幹嚴重受損的孩子,再多的急救也難以挽回,反而會造成孩子肉體的痛苦與照護者心靈的創傷。我和爸媽提到不壓胸不電擊(DNR)的可能,但我能感受到爸媽的抗拒,我想是這一切都來得太突然了……。「為什麼?為什麼不急救?」「我不希望再看到露露因為急救受到更多的痛苦,我自己也是一個父親,我知道這些壓胸跟電擊是多麼痛苦。」我有些哽咽。「我們相信你以一個父親的心情所做出來的任何決定。」會談後,我們首次一起禱告做結束,後來比較正式的會談,我們也都一起禱告。病後40天提出器捐意願露露的腦神經沒有任何恢復的跡象,會客時我總是聽到爸媽的歌聲和讚美,解釋病情時時常用「讚美神!」來回應。在加護病房外也總是聚集許多人一起唱詩禱告,沒想到在住院40天後,我開始聽到父母的哭泣聲,幾天後,我終於忍不住問:「爸爸媽媽還好嗎?我看到你們每天都在哭。」「我們也是會有情緒的時候,而且已經過了煎熬的40天了!」我才恍然大悟,在基督教的信仰中「40」是個很重要的數字,40天代表苦難和試煉日子的終結,但是露露卻不見好轉,等待的期間會診了不同的神經科醫師,得到的結論卻都是:「腦部不會再恢復了」。爸媽提出器官捐贈的意願後,團隊開始緊鑼密鼓開會、抽血、配對和腦死判定,在討論器官捐贈的過程中媽媽始終表現的溫柔堅定,但當露露送進手術室的那一剎那,媽媽淒厲的哭喊,更是讓大家的心如撕裂般的劇痛。悲傷五階段 醫病之間取得信仰共識1969年就被提出的悲傷五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與接受)被廣為流傳至今,實際陪伴露露爸媽走過才領略其中奧秘:不需強硬灌輸知識去改變這些階段,當醫病間有共同的信仰和方向時,會讓我們更願意陪伴彼此。父母的信仰帶來的信心與力量是家長的支持,團隊能盡的微薄之力是將加護病房的會客時間延長、為露露舉行受洗與告別禮拜,讓家人有充分的時間道愛、道謝與道別。對於醫療的極限,往往充滿無力與挫敗,但憑著共同的信仰、願意多走一哩路的團隊,我想這才是最應該投注心血的醫療,也是促成器官捐贈「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的關鍵。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26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急性中風救命時間拉長 溶栓治療使用率提升
為爭取急性腦中風患者治療關鍵時機,健保署於去年10月、11月陸續放寬急性腦中風治療健保給付,靜脈血栓溶解劑rt-PA從原先發病3小時延長為4.5小時內使用,動脈取栓移除手術放寬至24小時。據健保資料顯示,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在rt-PA的使用率,112年10月放寬給付後的三個月皆超過6%,高於111年同時期平均使用率5.3%,顯示這項政策讓能治療的病人變多、過去無法治療的患者有更多機會擺脫輪椅。受惠健保政策 搶命黃金時間拉長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蔡力凱表示,腦血管疾病位居112年國人10大死因第4位,台灣每年約4萬人因急性腦中風住院,血液循環障礙或腦血管破裂而造成腦損害的腦中風,可怕之處除了致死率,還有高致殘率。急性中風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其中占比約7成5的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治療方式為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以及動脈血栓移除手術。蔡力凱分享,曾有病患從發病到上救護車、送至急診室、注射靜脈血栓溶解劑,並執行動脈血栓移除手術,從發病到血管打通過程不到100分鐘,順利搶救一命且康復走出醫院。雖然健保給付放寬,但提醒民眾仍要搶在最快時間內打119送醫,切勿認為允許治療的時間延長就能慢慢就醫,若腦部缺血太久,一旦不可逆的傷害會造成身體殘障,可能留下永久的後遺症。時間延長也切勿輕忽 119速送醫避免後遺症救治腦中風病患,除了跟時間賽跑,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陳右緯表示,第一線的EMT(救護技術員)判斷極為重要,EMT要在短時間內辨識病患是否為腦中風,並將病患送至可處置的急救責任醫院。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自110年起,連續3年合作急性腦中風到院前處置課程,而健保署資料數據亦顯示,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在rt-PA的使用率近年略有成長,年均使用率從111年5.2%,增至112年5.9%,實際數據更說明長期合作下,成功搶救了更多國人的生命。針對急性腦中風救治,除了給付放寬外,健保署還訂定「重症照護跨院合作」分配項目,強化醫院跨院照護合作。陳右緯表示,區域聯防有助於救治資訊的雙向即時溝通,包括病患到院前的治療準備,透過平台可大幅縮短轉診時間,爭取最大的治癒機會。今年5月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進行為期一個月「為你擋風-腦中風救護線上測驗」,全台消防局響應測驗人數突破5000人。根據測驗數據成果,關於急性腦中風到院前處置的知識題,EMT答對率高達9成5以上,接近百分百,顯示第一線急救人員的專業度足夠。但在關於給付政策調整急性中風用藥時間變化的題目,整體答對率僅86.8%,顯示部分第一線人員在資訊更新上有落差,仍有進步的空間。民眾認知不足 腦中風就醫慢半拍「送醫時間」是搶救腦中風的關鍵,為什麼許多患者到院還是超過可以治療的黃金時間?蔡力凱認為,部分國人對腦中風症狀認知不足、不了解第一時間就醫的重要性,因此提高了失能與死亡的風險。曾有患者半側手腳沒辦法動,以為是太累、短暫肢體無力,只要休息就好,睡一覺起來卻錯過治療時機;還有民眾太晚就醫,竟是因為「隔天剛好有掛號,一併看診不用多跑一趟。」陳右緯強調,腦中風救治不只需政府和專業醫療及緊急救護端的努力,更需要全民一起提高警覺。腦中風辨識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只要發現自己或身旁的親友無法順利執行其中一項,切勿遲疑,立即撥打119送醫,為自己或家人搶下治療黃金時間,恢復最好的健康狀態。
-
2024-08-26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怪醫黑傑克2024〉畸胎瘤皮諾可 真的存在嗎?
還記得當年進入大學,有一堂課老師請我們上台,分享為什麼報考醫學系。前幾位同學都說,想效法史懷哲,為偏鄉窮苦的民眾服務;有個同學很隨興說,從小功課不錯,阿嬤說當醫師好,就考醫學系了……全班哄堂大笑;另一位同學很認真地說,因為從小看漫畫《怪醫黑傑克》,覺得醫師實在太酷了,以後想當外科醫師。全班聽了大笑後,有好幾個附和:「對耶,想當醫師多少受了這部漫畫的影響。」手塚治虫是日本著名漫畫家、醫學博士,被譽為「日本漫畫之父」。《怪醫黑傑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自1973年開始連載,至1983年結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總銷量達到數千萬部的黑傑克醫師是一個傳奇,小時候遭遇可怕的爆炸意外,幸虧一位醫術高超的外科醫師將他從鬼門關救了回來。拼湊的皮膚有不同顏色,臉上、身上滿是疤痕,連頭髮都是一半黑一半白,特殊的外型讓他從小被霸凌嘲笑。他奮發向上,並成為一位卓越外科醫師。黑傑克醫師有著超能力的手術技巧,卻拒絕墨守成規,有時收取天價的手術費,也經常無償地為有需要的患者治病。在漫畫問世50周年之際,日本推出真人版的《怪醫黑傑克2024》,由日劇天王高橋一生主演,將孤傲又富有人性的黑傑克演得入木三分。吸引觀眾注意的,還有年僅7歲的童星飾演的助手「皮諾可」。漫畫中,她原本是寄生於一位18歲富家千金身體裡的畸胎瘤,具有心臟、肝臟等一切器官,但是不具有身體。黑傑克將畸胎瘤取出來,為這個18歲的女孩以人造纖維創造出一個身體,使得皮諾可有著18歲的心靈,卻只有6歲兒童的身體。什麼是畸胎瘤呢?畸胎瘤(英語:teratoma)源自於原始生殖細胞或胚胎幹細胞,可能出現在卵巢、睪丸或身體其他部位。卵巢畸胎瘤是一種常見的畸胎瘤,占全部卵巢原發性腫瘤的15%,腫瘤中可以看到類似正常的器官組織,比如毛髮、軟骨、牙齒、肌肉等。卵巢畸胎瘤可能為良性或惡性,治療的方法是手術切除。雖然畸胎瘤的原始細胞可能演化出不同組織,不過發展出完整的器官並不常見,因此像漫畫中於卵巢腫瘤出現一個有思想、有心跳的皮諾可,這樣的機會微乎其微。短短兩個小時的電影如何呈現《怪醫黑傑克》的精華?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任務。劇中重現了手塚治虫在50年前漫畫中讓人嘆為觀止的斷肢重接,以及器官移植手術。一位婦人罹患「獅面症」,臉部骨頭腫脹,看似一頭獅子。失去美麗容顏與丈夫歡心的女人徹底絕望,找上死神「奇利柯醫師」,他準備以溫柔設計,讓婦人在較少痛苦下安樂死。面對疾病,究竟應積極求生,或求死?最後黑傑克成功治癒美婦,恢復她的容貌。電影末尾卻讓這對重拾歡樂的夫妻深陷在突發的山崩災難當中,生死未卜。醫師的職責是什麼呢?讓病人從疾患中重生,更有尊嚴、更有價值地活著。但人並不是神,生命有其極限,醫學也有極限,如何拿捏,是醫學界長久追尋的問題。《怪醫黑傑克》問世50年了,在2024的今天,我仍然推薦年輕的醫學生讀這部漫畫。Facebook請搜尋:鄒頡龍醫師聊生活,談健康
-
2024-08-26 名人.楊定一
楊定一/從壓力和情緒的風暴接住自己
現代社會對速度和效能的要求非常高。所謂充實的生活,已經不光是要專注工作,而且要比人更快、更好、更有效率。許多人有多重角色,要一心多用,要同時處理不同領域的事情。可以說,我們只要醒著,幾乎都處於一種「動」的狀態,除了身體的動,更多是念頭的動。忙了一整天,我們在腦海與身體的忙碌裡不停打轉,隨時擔心跟不上變化,說忘了自己是誰,都不為過。這種時候,再面對突發的狀況、剛聽來的資訊、刺激情緒的事件,我們毫無抵抗力,完全被腦海的風暴帶著走,跟著緊張,跟著焦慮,跟著興奮,跟著忿忿不平,跟著忐忑難眠……這就是大多數人日常生活的寫照。身心對這樣的緊湊步調早就習以為常,如果哪一天不是如此,還可能感覺沉悶乏味。甚至不需要一整天,光是五分鐘、十分鐘什麼事也不做、只是靜靜坐著,就會感覺無聊,昏昏欲睡。這反映了現代人對生命的體會是失衡的。身心常態性處在緊繃的高張力狀態,隨時覺得受到壓迫、焦躁不安,不能享受安靜和休息,就算做事,也無法專心面對眼前的問題。我會提醒追求身心療癒的朋友,意識到自己失去完整的注意力,沒有辦法專注在眼前的任務和舒暢時,可以用三個問題先把自己帶回來,確認自己的情況:我意識得到自己現在的感受嗎?我可以接受自己現在的樣子嗎?我清楚自己現在能做些什麼嗎?不要急,一個一個問題慢慢來。確定自己聽進去了,然後,停下來,沉澱一下,讓答案從心底深處自己浮出來。如果答案是反射性的,好像在說氣話或跟誰頂嘴,先別理會這個反彈。再等一下,讓心底真正的體會慢慢出來。其實,無論答案是什麼,光是意識到自己不對勁,改變已經開始了。要改變,我們不是催促自己採取更多行動,也不是馬上定出下一個目標。要得到本質性的轉變,不是靠更多的「做」,而是回到自己本來就是的生命,本來就是的存在。這三個問題,為我們在腦海無止境的變化拓展出一點空間,消融念頭的起伏,而讓身心得到一種保護──可以放鬆下來,修復,充電。身心恢復一致,頭腦也重新獲得清明。接下來,眼前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也許是專心洗手,感受水流過指尖的感覺;也許是將手機關掉,一口一口吃完眼前這一餐;也許是為自己倒杯水,坐下來,領受水帶來的滋潤。回到眼前,換一個步調,我們從腦海和身心的壓力風暴接住了自己。面對待處理的問題,不再受制於情緒和壓力的反射行動,而是只解決事情,完成任務。我從《真原醫》開始,提醒許多朋友透過飲食、呼吸、運動和靜坐,為自己打開一個足以伸展和成長的內心空間,活化自律神經系統,面對日常壓力,坦然接受生命所帶來的挑戰。身心的療癒是很好的,但真正的療癒不只是如此。我透過「全部生命系列」開啟對生命真相、人生本質的探討,療癒我們對生命和人生的錯覺。是站在這樣的基礎上,身心層面的療癒才足以穿透眼前浮動而短暫的現象,讓我們找回本來就有的健康、圓滿、快樂與愛。接住自己,從眼前的狀況開始,我們都有機會得到深入而徹底的療癒。
-
2024-08-25 退休力.社會連結
重男輕女家庭沒人能健康長大!心理師建議:建立邊界不必硬當好女兒
七十歲的秀菊(化名)多年未和原生家庭聯繫。她和媽媽住得近,曾經一手打理老人家的所有事—大至報稅、小至剪指甲,只要媽媽一通電話就回家。重男輕女的母親把房子和財產都給哥哥弟弟,疼愛老么的母親有事情先找妹妹商量;但所有勞務都歸她。重男輕女家庭 沒人能健康長大秀菊在某次騎機車回娘家的途中車禍住院,媽媽沒有來看她,只是叨念著事情都沒人處理,問她何時會出院回家幫忙。一直為娘家付出的秀菊,覺得自己在那個家裡只是工具人,不平、怒恨,就再也沒有回去了。現在她不只和母親斷絕往來,和手足也形同陌路。鈺璽診所副院長蔡佳芬指出,傳統重男輕女的文化,使許多女性在傷痛成長,但她提醒,在扭曲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沒有人夠毫髮無傷,只是每個人的傷不相同。例如被溺愛的兒子,可能人生的自我、獨立自主的能力因此被抹煞,一輩子都無法成為他自己,溺愛從來都不是愛,而是傷害。而和媽媽關係比較好的妹妹,也很可能是從小學習到,迴避衝突、照顧哥哥弟弟、討好媽媽,是女兒在這個家唯一的生存策略。拿父母的錯誤行為恨手足,這不合理。更多的故事是,這樣家庭下的姊姊,因為不被重視、沒有資源,因此很努力,反而為自己掙得好的人生。「但也不能用結局來看待重男輕女這件事。」蔡佳芬強調,被忽視的女兒無論後來的人生如何,的確都被傷害了,若生命中沒有遇到其他的挫折,這個傷被藏得很好,可能就平安無事,一旦生命某一刻,不管是婚姻、工作、財務或其他面向,遇到了打擊,就會暴露出內在創傷。她會安慰個案,把創傷視為生命給的挑戰,雖然很苦,但仍值得努力面對,這是機會,處理深藏的困境,讓生命有所跨越。母親角色錯置 女兒成了假想敵小時候你塗鴉,媽媽說:「畫這什麼東西?我隨便畫都比你好。」青少女時對自己的外表沒自信,媽媽說:「怎麼有人長那麼醜!」在無人可以倚靠的家好不容易長大,成年後找到不錯的工作,替自己買了車,媽媽說:「我都沒買過這麼貴的東西。」找到好的伴侶,媽媽患得患失,覺得自己比女兒好,為什麼嫁得比女兒差?有些女性的成長過程裡,不但是女兒,也是媽媽的假想敵。母親角色不總是如傳頌中的慈愛包容充滿愛,媽媽嫉妒女兒,女兒不敢幸福,彷彿擁有幸福人生是對母親的背叛。「那些母親不只嫉妒女兒,」長期關注女性心理議題的臨床心理師黃惠萱指出,這樣的母親本身就有嫉妒的議題,內在的匱乏感,讓她覺得自己總是少了什麼,讓她看見別人的好會感到不公平,嫉妒的情緒會出現在各種人際關係裡,其中,需要母親呵護照顧的孩子最為脆弱,無力回擊也無法逃走,在親子關係裡會吸收承擔最多。黃惠萱補充,嫉妒女兒的母親把自己放錯位置,已經是成人的她,還用小孩子的位置跟女兒較勁。這樣的位置錯置不限於母親,也有父親會在和年幼兒子遊戲時很認真爭個輸贏。他們沒有過渡到大人的位置,卻成為了父母。她說,每個人都會有嫉妒的情緒、競爭的議題,人生早期如何看待競爭、以什麼方式回應並生存,會形成一個人對應各種人際關係的藍圖。而母女又加上性別議題,不成熟的母親會把女兒視為自己的延伸,或是競爭對象。女兒因母親的嫉妒受苦,有的從嬰幼兒就開始、有的是青春期,有的是前面都很好,到了成年期才有,純粹是看母親自己生命是哪一關過不去。這樣的母親多數不會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因為她只是用被母親對待的方式,來對待她的女兒。心理師建議 建立邊界 不必硬當好女兒母親是我們在世界第一個建立關係的人,女性受母親影響至深,對於成長過程因母親而傷痕累累的女兒,臨床心理師黃惠萱第一人稱建議如下:請想像你和母親的是兩個圓,母女關係就是兩個圓的重疊處。重疊面積多大、內涵是什麼,是兩個人共同決定的。成人親子的關係裡,常常是女兒想重疊的,和母親不同,每個人對關係的期待不一樣。如果你已努力但是關係沒有改善,我建議,人生不要花那麼多時間在重疊處,不要一直用媽媽認可的方式,企圖做個「好女兒」。我認識一些長者,決心拉開和母親的距離,不要讓自己因為不健康的關係而受傷,這樣已經很棒了。更積極的做法是,看重和母親沒有交集的其他部分,了解人生不只有媽媽給的這張考卷,不需要以畢生之力想在母女關係拿高分,去開展更多可能、發展更多關係。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5 焦點.元氣新聞
家裡風水影響運勢,可透過簡單調整帶來改變?命理大師分享化解困境方法
透過古老的八字命理,可以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在簡少年的著作《簡少年現代生活改運書》中,他介紹了一種驚人的「八字換命」技術。這種做法允許雙方同意後,一方將其生命中的最後兩個字轉移給另一方。這不僅象徵著命運的重塑,也暗示著某種生命能量的轉移。按照古代的理念,「年」代表一個人的早期運氣,而「時」則關乎晚年,通常是五十或六十歲之後的生活。這種由年到時的排序不僅描繪了一個人生命的時間軸,還反映了運氣的流動和變化。當一方在協議下放棄其生命的「時」部分,即放棄了晚年的部分運氣,這看似是一種慷慨的行為,得到的那方變成有「十個字」字越多,整體運勢平衡的概率越高,因此能量就會越強。但在做完之後,大概是半年時間,少兩個字的那方就會過世了。親戚換命,命運如切斷般中斷聽起來這個案例真是不可思議,但我的一位客人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她被自己的親戚換命。當她來找我時,她拉下衣服向我展示了胸口上一個巨大的疤痕,並說最近半夜總是莫名想要把自己的心臟挖出來,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她一開始有去找位老師父,老師父問說,你小時候是不是有去什麼地方,然後遇到什麼什麼事情,一一講中她所經歷的流程,便推斷她是被親戚換命了。她回憶小時候曾被親戚帶至一處祭壇,經歷不明的血脈交換儀式。那位親戚的女兒後續就是大好,她的運氣就像被切斷一樣,陷入了困境。老師父解釋說,這種換命的方式很狡猾,不是立即換,而是慢慢換,直到某個年齡後,因為缺失了後面的兩個字,她的整體運勢便突然「喀拉」斷掉。風水轉變帶來希望,持續拜拜抽籤尋解答從我的角度來看,透過看家中的風水局,一定找得出對應的困境。首先請她改變家中風水局,的確在改變家裡風水後,她的狀況就明顯好非常多,但真正能解決的方式,還是得去廟裡抽籤。這方法其實就是去廟裡拜拜,然後誠心抽籤請神明給予指示,持續每個禮拜都去,直到她恢復為止。我們在算命圈有一句話是「願力大於業,神通法術不敵業力,業力不敵願力」,一旦你夠誠心祈求,就會有人幫助你。這也是為什麼古代會奉勸大家,千萬不要隨便給別人你的生辰八字,會發生很嚴重的事,原因就是這樣。但我老實講,你生辰八字拿完,還要定位錨點對你做這些事情,難度都非常大。不用太在意這件事。遭符咒急尋神明問解,記得懺悔展現誠心萬一不幸真的遭人下符咒,該怎麼即時發現去化解呢?我還是會建議大家,最直接方法就是去廟裡問神。你一旦察覺,最近怎麼好像精神狀況不佳,感覺腦神經迴路反常,還是整個人健康狀況不好,明顯出問題的時候,記得去廟裡拜拜問事。通常要問事時,第一個就是先懺悔。因為懺悔就有機會獲得原諒,如果你可能做了白痴事,你還不懺悔,就沒有機會原諒你,改善你的狀況,甚至可能會讓你死,這些都是很可怕的。先懺悔,接著展現你願意付出的心意,才有機會平息這個災,避免災害越來越大。改名不一定改運,選擇老師需謹慎很多人在想要改運時,都會尋找老師幫忙改名字。但事實上,大多數人的情況是越改名字越慘。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人們在運氣較差的時候去找老師,卻不知道該找誰才是合適的。即便找到了老師,也不一定是好的選擇。老師的好壞、功力和水準,都會直接影響到你能獲得多大的幫助。有時候,即使老師平時很不錯,但如果你的福報只有一點點,他也可能無能為力。例如,我有個客人,運氣極好,提前得到了神明的指示。她本來只是代替丈夫諮詢,但我建議她一起去參拜,結果神明指示她抽到了下籤,並警告她要多行善事,以避免未來的不幸。她之所以能得到如此指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平時善良,積德行善。積德行善塑造命運,關鍵時刻尋求神明指引因此,平時要多做好事是很重要的。除了日常善行,我們也可以去廟裡拜拜求神問事。畢竟,即使老師的法力再高,神明仍然是地位更高的存在。通過平時的積德,在關鍵時刻,我們可能就會獲得神明的建議和指引。在選擇廟宇時,可以選擇自己常去的,或者是家中的家神。我個人習慣去城隍廟,那裡就像是去找警察報案一樣。但如果你做了一些白痴的事情而又不懺悔,恐怕警察也無法幫到你。假如是因為貪婪而做了錯事,最終連錢都沒了,那都是你自己要承擔的。所以我們可以經常去廟裡為祖先和父母祈福,關鍵時刻這些積德行為就可能會給予你意想不到的幫助,幫你渡過難關,避免劫難。只要保持善心,相信神明自有安排。誠摯懺悔可化解劫難,神明指引防不幸如果你能以誠摯的心態去懺悔,一些劫難其實是有機會化小化無的。因為神明都願意給予機會,願意幫助你,除非你已經犯下了無法挽回的過錯。當人處於思維混亂的時候,可能會產生各種奇怪的想法。因此,我會建議,如果遇到一些倒霉的事情,就應該立即去向神明懺悔。別小看每一個你覺得「好倒霉」的瞬間,因為現實中沒有這麼巧,當一個人連續遭遇不幸,一定有其中的原因。例如,有些人可能是因為最近幾天睡眠不足,導致精神不濟而做出了錯誤決定。為什麼會連續失眠呢?很可能是被某些干擾因素影響了。又或者,你身邊的某些朋友,平時都很正常,突然性情大變,這種情況也值得注意觀察。我會建議,如果發現有這種情況,不妨帶他們一起去廟裡拜拜,以免發生什麼無法挽回的事情。 ☛此為民俗說法,不代表元氣網立場,切勿過度迷信。 延伸閱讀:.你的行為決定你的命運!專家提供「改寫命運」的實用建議.鬼月應做祭祖?命理師:農曆七月祭祖增好運,人生路更順.哪種面相天生有理財天分?專家:「這面相」者財運亨通,是因為這原因本文節錄:【簡少年現代生活算命書:讓神祕玄學輕鬆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一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4 養生.家庭婚姻
新婚夫妻赴歐蜜月60天、回台灣竟秒離婚!原因曝光震驚全網
新婚夫妻常會出國度蜜月,享受專屬的兩人時光。對此,一名網友分享,公司一位女同事和老公去歐洲度蜜月60天,結果回台灣就立刻離婚,讓他超級錯愕。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這名網友在社群平台「Threads」表示,公司一位女同事,婚後和老公去歐洲度蜜月60天,近期回台灣竟然就離婚了,因女同事認為「旅遊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弄不好,不必浪費時間一起走下去」,讓他聽了超錯愕,同時又覺得如此果斷非常帥氣。貼文一出後,不少網友也認同該名女同事作法,紛紛表示「其實是真的,兩個人的小旅行專案都執行不來,人生太多其它地方都不能依賴」、「出國能脫離彼此舒適圈,看出經歷疲倦困乏後的本性,適不適合繼續走下去」、「其實我覺得這樣很好,因為馬上發現問題,也沒有新的生命誕生,及時止損」、「這樣很好,不合就不勉強」。此外,也有不少網友認為,旅行真的是感情照妖鏡,指出「我覺得60天就算是結婚很久的夫妻也可能會吵到離婚」、「突然覺得婚前應該先跟伴侶去海外長期旅行,能更快分辨出對方是否適合相伴一生」、「蜜月60天算是修行的程度了」、「不論跟誰出國旅遊60天,難免都會吵架」、「60天連神仙都會吵架哈哈」。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4 退休力.社會連結
母女情仇未解影響三代人!等不到母親道歉遷怒女兒,年過7旬「允許自己恨媽媽」
與母親的關係深深影響女性生命,但它不總是愛與支持。理應是你避風港的母親,卻是人生沒有自信、價值低落的原因,是生命一直隱隱作痛的源頭。母女關係,比我們理解得更複雜難懂。「你好像搞錯生氣的對象了。你最大的困擾是,無法好好表達你恨媽媽。」當鈺璽診所副院長、振興醫院特約醫師蔡佳芬對A這樣說時,年逾七十的A大哭,哭得像個無助的小孩:「可是我媽媽死了,永遠不會跟我道歉了。」A成長於重男輕女的家,她從年輕時就很努力,憑己力買了房結了婚,有兩個女兒,家庭幸福。幾年前,哥哥經商失敗,她數次拿錢幫哥哥,最後一次是癌末的媽媽在她面前跪下,求她一定要救哥哥,否則她死也不會瞑目。A答應了,瞞著家人,抵押了房子,幫哥哥還債。背負沉重房貸的A邀請女兒同住,一起付貸款,女兒在多年之後才知道,A早就把房子拿去抵押了,她們覺得被欺騙。每次母女衝突,女兒怪A把一切都給了別人,沒有顧慮她們。A怪女兒無情:「我辛苦一輩子,你們這樣對我!」甚至說:「我就是沒有兒子,今天才會這個下場。」在A自組的家庭中,看似沒有重男輕女的議題,卻因為她內化了這個價值,每有親子衝突,就常常拿投射出來的、不存在的兒子,來打擊女兒。複製重男輕女 傷害下一代重男輕女釀的痛,幾乎嬰兒潮世代女性的集體創傷。蔡佳芬觀察,許多人到了六、七十歲才第一次到精神科報導到,處理的卻是親子議題,其中很大部分是重男輕女創傷的世襲—承受重男輕女創傷的母親,將這樣的創傷帶給女兒。在A的故事中,憑自己的努力掙下的房子,是她的自信來源,當房子被抵押,她再度感覺自己一無所有、沒有價值,從兒時就累積的內在創傷再度顯現,逐漸引爆家庭的戰爭。不是媽媽最愛 學習接受它治療末了,A在好好述說自己的故事後,內心有過梳理,情緒也得釋放,她知道,天底下就是存在著不那麼愛子女的父母,而她就是遇到了,這不是她的錯。她也體認到,不要用母親犯的錯來處罰自己,甚至處罰女兒。面對再也不能罵媽媽、恨媽媽的不甘心,蔡佳芬說:「你可以恨你的母親,就算她死了。」怎麼恨?或許寫封信,燒給她;也可以仰天罵她。總之,在接納「媽媽這麼糟我還渴望她的愛」的自己之後,也放過自己,允許自己恨媽媽,透過一些儀式感的行動,表達這些情緒。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4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醫師是為病人或老婆而存在的?
已故的台灣肝病醫學的鼻祖宋瑞樓教授教學生的一句名言就是:「醫師是為病人而存在的!」許多年輕的醫師把這句話回去告訴老婆,通常老婆會不太高興,「你明明是為我而存在的!」醫師常處於兩難之間,常會感嘆忠孝不能兩全。從事社會工作的行業,而醫師本來就是為病人而存在的,例如消防隊員是為滅火而存在的,傘是為遮雨而存在的,問題是有些行業可以有時間上區隔,一下班就可以放下工作,而天晴了,雨傘也可以收起來,但有些工作,例如醫療,例如消防,就沒有時間的差異了。例如產婦半夜要生小孩,醫師也要從床上爬起來,拋開溫暖的被窩,拋開老婆的懷抱,趕緊到醫院為病人接生,又如腦神經外科醫師,又如心臟科醫師,病人生命通常在旦夕之間,一耽誤可能一條人命就沒有了。或者半夜起火了,打火兄弟也要劍及履及趕去滅火。由此觀之,有些職業是與家庭生活衝突的,奮不顧身為了救出火坑的人,可能會犧牲自己的生命。同樣的,醫師為了救人,日夜顛倒或疏忽了自己或家人的健康,也可能犧牲了自己及家人。醫師有沒有用心看病人,打火兄弟有沒有盡力救火坑中的災民,基本上是同樣的,都是攸關人命的。俗語說:「視病猶親」,在醫師年輕的時候,可能不容易體會,但當醫師自己本人或家人生病時就慢慢能體會箇中意義了。好友是好醫師,常常感嘆忠孝不能兩全,後來一位國學老師勸他,萬一老婆不高興,就告訴她自己是「移孝作忠」。但除了每年過年「安太歲」外,平常也要做好「安太座」的工作,如此,即使夜晚或假日去救人,老婆就比較不會抱怨,也就是比較能「忠孝兩全」了。問題是目前的健保制度,健保是不給付溫情費的,對病人的好與壞,病人感受得到,醫師自己也心知肚明,可是這點是無法用健保計量給付的,只能存乎個人的良知良能了。●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08-23 退休力.活躍好學
老夫帶老妻練壺鈴 執子之手健康到老
「帶太太來運動,就是希望她陪我一起健康到老。」73歲錢睿煌帶著太太張麗莉一起參加壺鈴課程,不僅是為了彼此健康,更深知太太平日照顧老母親,缺乏足夠的運動,而壺鈴的基本訓練動作能幫助年長者建立正確的體態,預防腰椎受傷。「只要每天運動,就會愈活愈年輕。」更讓錢睿煌感到安心的是,課程環境輕鬆有趣,適合初學者。老師在上課前會根據每個人健康狀況,與運動習慣調整壺鈴重量,確保大家能安全地享受運動樂趣。恩愛夫妻 互助完成動作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開辦的「強肌運動系列─增肌減脂抗老減齡」初階班,吸引不少熱愛健身的年長者參加,其中有兩對攜手同行的夫妻,特別引人注目。他們的互動充滿溫馨與甜蜜,不時相互協助完成各種伸展動作、散發出的恩愛氣氛,讓人不禁為之動容。73歲錢睿煌與70歲張麗莉更是課堂中的焦點。張麗莉提到,上課的第一天,錢睿煌還很神祕,不願透露要帶她去哪裡,直到上車後,才知道先生為了她的健康著想,報名上壺鈴課。錢睿煌透露,因為張麗莉一個人不願意去運動,健身無疑是他能送出最好的禮物,「帶太太來運動,不僅能增進她的健康,對我們未來也有很大幫助」。學習正確運動 保護自己錢睿煌退休後熱心公益,先在台北市生命線擔任義工,目前則是幫助國小生進行心理輔導。他提到,年長者需要注意正確的運動姿勢,尤其是提菜籃或重物,壺鈴課程幫助他們學會如何保護自己,減少運動或生活中的意外傷害。69歲王先生和55歲太太是聯合報課程的老學員,曾參加拳擊課,這次參加壺鈴課程。王先生表示,肌力訓練和反應能力對年長者來說十分重要,尤其是他退休後,擔心如果不定期運動,可能會變得怠惰。太太也提到,參加這樣的課程,不僅能增加活動量,還能結交新朋友,「我們兩個一起來上課,就是為了互相糾察。」壺鈴運動不僅能訓練下半身的力量,還有助於保持身體的穩定性,這對年長者行動力至關重要。保持肌力 85歲嬤來上課課堂中還有位85歲的孫奶奶,她是一位熱愛古典文學、繪畫和電影的長輩。她來上課就是為了保持肌力,防止衰退。她相信,適度的運動和伸展對年長者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常動腦,就不怕失智。」對她來說,身體的健康和大腦的活躍同樣重要。隨著初階課程即將結束,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計畫在9月4日推出進階版的「強肌運動系列─增肌減脂抗老減齡」課程。運動教練田玉笛指出,進階課程將根據學員的熟練程度和體能狀況,逐步增加訓練強度及難度。學員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全面提升自己的體能,在課程中嘗試不同的動作組合,例如:土耳其式站立、盪壺等,這些挑戰性動作,不僅能帶來體能上的突破,還充滿趣味性,適合想保持身體健康的人。強肌運動系列增肌減脂抗老減齡壺鈴課進階班:●周三課程:日期:9/4、9/11、9/18、9/25、10/2、10/9時間:下午3時至4時30分●周四課程:日期:9/5、9/12、9/19、9/26、10/3、10/10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地點: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4樓舞蹈教室(台北市仁愛路一段17號4樓洽詢:02-8692-5588轉5869線上報名:網址
-
2024-08-23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網路媒體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媒體對精神健康的影響」。這次很榮幸能邀請到「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教授就這重要的議題,由他邀請關心這議題的學者分別寫出他們的看法。胡董事長本身以「精神病理學」的專長點出沈浸於「數位網路媒體的資訊大海」對精神健康的影響,並提出個人「精神樂活」的觀點。→想看本文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楊聰財醫師肯定媒體在健康和精神健康報導的關鍵角色,但更強調其責任不僅僅是提供信息,更是要以負責任和倫理的方式來影響和引導公眾的健康行為和態度。大學通識中心的張松年教授以從事教學與輔導的觀察,點出網路媒體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他語重心長地指出:「停止嘲諷批評,結合有志之士,同道中人,找到這些需要幫助的學子,提供真實、安全與溫暖的連結機會,使他們重新擁有自信、人際與目標,自然能抵擋網路的負面誘惑,進而再影響更多需要幫助的年輕生命。」在現代網路科技創造的自媒體時代,媒體結合手機、網路科技的力量,影響力已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隨時隨地取得想要的資訊,看似是方便的事,但我們常忘了人類的慾望是個無底洞,當面對網路透過演算法為你量身打造的海量資訊世界,很難有理性選擇的招架之力。以筆者在大學的教學經驗就發現,網路沉迷的學生,往往在「線下」真實的課堂教室沉默寡言,缺乏反應,甚至連分組討論時間,也發現全班靜悄悄,因為即便坐在同張桌子,也用Line文字溝通,放棄語言交流。這樣奇異的現象不禁令人憂心。 青少年期是自我概念發展的關鍵,克服成長問題的成功經驗,將會有助於發展出良好的自我,為心理健康打下基礎。台大醫學院胡海國名譽教授提出的「精健道」中有精闢的見解,他認為「自我,內含心理與腦兩個成分」,「人與環境之連結,推動腦與心境之互動」,這樣的互動歷程就會得到所謂的成長經驗。「融入越多的環境元素,經驗就越多,腦細胞連結愈多,思考愈多元,自我就愈豐富。」而負面的環境元素,如課業成績不佳,同學的排擠、父母的叨唸、身材外貌的比較、缺乏興趣或專長等壓力,引發的情緒需要紓解,問題更需要時間思考、學習、試誤練習與反思,心與腦有如此理性的互動歷程,問題才能獲得改善,自我才能獲得成長,更能適應社會環境。然而青春期的大腦正是情緒發展最豐富,但掌管理性思考的前額葉皮質尚未成熟無法對其有效控制的階段。網路媒體的優勢,就在於它能以豐沛的資源,快速的回應青春期大腦多變情緒的需要,以虛擬的環境取代了真實環境的連結,使腦與心境互動的歷程經驗,與真實的社會環境元素有很大差異。這些差異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產生的影響有:一、從網路媒體看到的世界相對窄化與膚淺,青少年易沉溺於片段的資訊洪流無法自拔:網媒透過演算法程式不斷推播相類似的資訊,看似豐富的資訊,卻並非多元,甚至是窄化的,且資訊量太多,無法細看,更別說思考判斷,因此資訊長度往往愈來愈短,短視頻當道,也就無法談深入的議題,只能追求趣味。青少年不斷追求趣味,卻不思考,或精準地說無法思考,變成反應機器。結果就是花了一大堆時間,接收了一些光怪陸離的資訊,卻不知意義在哪裡?網路世界下線後,失落感、罪惡感更嚴重,若在真實世界又缺乏有意義的連結(如追求生涯目標、良好的人際關係等),就會又退縮回網路世界,繼續飲鴆止渴。因此,筆者認為網媒透過演算法的「餵養行為」應該要立法加以約束。二、從網路媒體看到的世界相對虛假與誇大,社會比較效應下更覺得自己真實生活無趣:本來網路媒體就一切以「吸引眼球」衝高流量為最高宗旨,虛假與誇大成為常態,有了AI以後,許多訊息更難辨真偽,於是現實生活中不曾出現的帥哥美女,在網路上層出不窮;從未體驗過的奢華生活,在網路上比比皆是;奇蹟式的成功經驗,在網路上四處傳播,讓青少年在社會比較的效應下更是自慚形穢,自信低落。故個人認為網路媒體的AI濾鏡或影像生成功能,如果無法管理至少要有標示才能區辨。三、從網路媒體獲得的肯定相對簡單又快速,真實環境自尊低落的青少年更易依賴其中:課業成績不佳的挫敗,需要花費許多心力思考,付出努力累積實力,才能有一點的進步。但在虛擬的網路世界,只要多花一些功夫的在電玩中練功即可獲得勝利,失敗還可輕易滿血復活;貼張美美自拍照就能得到許多的愛心;甚至在網路上誇張的酸言酸語或譁眾取寵的故事,也可以獲得許多大拇指按讚。這使得其線上與線下的自我意象,有很大落差。如果青少年更喜歡網路上的自己,自然就不會願意在真實世界付出更多的心力來努力創造更好的自我。雖然,有些人際關係不佳,性格孤僻,處於團體邊緣的青少年,可透過網路媒體與社群,找到歸屬、支持與肯定,重新點燃其對生命的熱情。但也可能因社群媒體傳遞的負能量,同病相憐,相互取暖,更難走出自我封閉的世界。如果香菸可以課徵菸品健康福利捐,手遊或社群媒體APP,或許也可以課徵心理健康福利捐,增加網媒之社會責任。以筆者從事教學與輔導的觀察,網路媒體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對於那些本來就已具備有高自信、有與自信匹配的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與生涯目標的學生而言,影響尚輕,但對不具前述條件的學生,網路媒體正好擴大了負面影響。如胡教授所言:「不用心汲取環境元素,經驗就貧乏。」 「不用心汲取環境元素,是由於:不關心、不專注生活,忽略環境元素或者對環境場景,只是反應它,而不汲取它。」現在我們的確看到許多缺乏自信、人際關係與生涯目標的年輕學子只關心網路環境,不在意實體環境,只是反應,而不汲取,無怪乎有某大學教授形容大學生上課有如「人形墓碑」。可惜的是嘲諷無法激勵他們放棄與虛擬世界的連結,甚至適得其反。我們能做的事是,停止嘲諷批評,結合有志之士,同道中人,找到這些需要幫助的學子,提供真實、安全與溫暖的連結機會,「三五成群、溫暖人心」,使他們重新擁有自信、人際與目標,自然能抵擋網路的負面誘惑,進而再影響更多需要幫助的年輕生命。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3 養生.運動健身
立委鍾佳濱服務處助理遭虎頭蜂攻擊亡!登山遇虎頭蜂怎麼辦?千萬別用力揮舞,3要點保命
【記者潘奕言/屏東即時報導】《聯合報》報導,屏東立委鍾佳濱服務處主辦的青年志工團橫越浸水營古道活動,22日下午在台東遭虎頭蜂攻擊,其中41歲的洪姓男子是服務處助理,為保護團員遭到虎頭蜂瘋狂攻擊,經搶救後仍不幸過世。台東縣消防局指出,這支20人登山團走浸水營古道從屏東到台東,到台東端加羅板部落出口附近時突遇虎頭蜂攻擊,團員紛紛逃離躲避,但有3人遭螫傷,2人意識清楚自行脫困。受傷最重的洪男緊急施打3支強心針,昨日晚上11時送至台東馬偕醫院急診,當時已呈現昏迷血壓低狀況,後經急救後仍未恢復生命,於今日凌晨2時42分宣告不治。【記者彭宣雅、葉德正、游明煌報導】遇虎頭蜂千萬別用力揮舞 保命三要點在山區遇到蜂群該怎麼辦?農委會引述「戶外作業虎頭蜂攻擊預防手冊」提出三要點,包括安靜閃避、衣物護頸、以及迅速離開,千萬別用力揮舞,以免引來更多蜂群,保護自身安全。農委會表示,涼爽的天氣,吸引許多登山愛好者,去欣賞森林之美,每年7到11月正是虎頭蜂活動高峰季節,很多人看到虎頭蜂,非常害怕於是瘋狂的揮牠,虎頭蜂其實是一種社會性昆蟲,具備完整的社會組織與蜂巢結構,因此,當蜂群遭受驚擾時,會因強烈的護巢行為而群起攻擊外來入侵者,所以遇到虎頭蜂,民眾千萬別大力揮舞。農委會建議,遇到虎頭蜂應該記得三要點:1、低身體,安靜地離開,勿揮打,以免引發蜂群的攻擊;2、遇攻擊時,應以衣物護住頭部,壓低身體,快速離開,儘量向順風方向離開,減輕引發氣流、殘留被螫者的費洛蒙訊息。3、若蜂群在追擊,附近的人很多, 應分散人群,迅速離開現場,被攻擊的人要快跑,沒被攻擊的人也要大步慢跑,盡量減少毒蜂的注意力,切勿邊跑邊揮動衣物,揮動衣物會造成強大氣流,使得在空中追擊的毒蜂更能認清目標,招來更多毒蜂追擊。秋季登山活動時 勿進入森林或小徑活動捕蜂達人陳耀基表示,秋季是虎頭蜂最凶惡的時候,蜂后此刻產下最後一批卵,即將進入冬季前,是虎頭蜂進入「生死存亡之秋」的關鍵階段,民眾若靠近,極可能引發蜂群傾巢而出防衛攻擊。遇到虎頭蜂攻擊,目前通常使用腎上腺素治療,但須醫院端或救護車上使用,一般民眾無法取得;建議事先噴灑含DEET(敵避)防蚊防蜂液防範。新北市動保處長楊淑方建議,民眾在秋季登山活動時,勿進入森林或小徑活動,避免喧譁。遇到1、2隻警戒虎頭蜂旋繞時,就要趕緊遠離,以衣服或手肘保護頭部,低身退出或繞路而行,以免引起蜂群圍攻,切勿試圖驅散,以免引來蜂群大軍。「要穿著淺色衣物並戴淺色帽子保護頭部」,楊淑方說,虎頭蜂攻擊目標多為黑色、具絨毛、正在移動的動物,人類受攻擊時,最嚴重的部位多為有頭髮覆蓋的頭部;因虎頭蜂喜歡吸食味道濃郁的樹汁及腐敗的果實汁液,登山千萬不要擦香水、化妝品,減少氣味吸引虎頭蜂覓食。新北瑞芳山區蜂螫最多 這些步道危險新北市消防局統計,蜂螫事件多發生於三芝、金山、烏來、瑞芳、深坑等地山區步道,其中又以瑞芳山區較多,像三貂嶺步道、幼坑瀑布步道、大粗坑步道、八分寮登山步道等。虎頭蜂範圍在平地至大約1500公尺山地以下,在步道沿線蜂巢最容易遭受到驚擾,蜂巢多在樹枝上、地窟內。被虎頭蜂螫咬該如何處理?若是不小心被虎頭蜂螫咬該如何處理,農委會表示,若被咬到傷口會有水泡、潰爛等,需小心避免感染;被蜂螫傷,會劇烈疼痛感、腫脹、搔癢,若要消除症狀,可冰敷患部減輕疼痛與腫脹症狀,暫時緩解疼痛感,同時,也需特別注意是否出現急性過敏症狀,如出現暈眩、心悸、呼吸困難、意識不清等症狀,就必須立刻送醫急救。農委會說,傷患處腫脹疼痛時,除了先「冰敷」,也可以使用抗組織胺藥膏,再到醫院請醫師詳細檢查,同時提醒,進入山區時,最好穿戴表面光滑及淺色衣帽, 避免深色、毛織品或表面粗糙的衣帽,才能好好保護自己。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2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由精神健康的觀點論台灣媒體的影響和責任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媒體對精神健康的影響」。這次很榮幸能邀請到「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教授就這重要的議題,由他邀請關心這議題的學者分別寫出他們的看法。胡董事長本身以「精神病理學」的專長點出沈浸於「數位網路媒體的資訊大海」對精神健康的影響,並提出個人「精神樂活」的觀點。→想看本文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楊聰財醫師肯定媒體在健康和精神健康報導的關鍵角色,但更強調其責任不僅僅是提供信息,更是要以負責任和倫理的方式來影響和引導公眾的健康行為和態度。大學通識中心的張松年教授以從事教學與輔導的觀察,點出網路媒體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他語重心長地指出:「停止嘲諷批評,結合有志之士,同道中人,找到這些需要幫助的學子,提供真實、安全與溫暖的連結機會,使他們重新擁有自信、人際與目標,自然能抵擋網路的負面誘惑,進而再影響更多需要幫助的年輕生命。」媒體對一個人健康或精神健康的影響媒體對個人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面且複雜的,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A=正面影響1. 教育與信息:媒體可以提供有關健康和疾病預防的教育信息,例如健康飲食、運動和預防疾病的方法。2. 支持和社區:社交媒體平台可以幫助人們找到支持群體,分享經驗和感受,這對於那些面臨健康挑戰或心理問題的人來說尤為重要。3. 心理健康支持:通過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媒體可以減少心理健康問題的污名化,鼓勵更多人尋求幫助。4. 娛樂和放鬆:娛樂節目和電影可以幫助人們放鬆和減壓,提供一種逃避現實壓力的方法。B=負面影響1. 身體形象和自尊心:媒體經常展示理想化和不切實際的身體形象,這可能導致觀眾(尤其是年輕人)對自己的身體感到不滿意,進而影響自尊心和心理健康。2. 焦慮和抑鬱:持續接收負面新聞或暴力內容可能增加焦慮和抑鬱的風險。此外,社交媒體上的虛假信息和霸凌行為也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3. 睡眠質量:過度使用電子設備和媒體(特別是在晚上)會干擾睡眠,影響身體和心理健康。4. 成癮:媒體和數字設備的過度使用可能導致成癮,這會影響工作、學習和人際關係,進而影響整體健康。C=綜合考量1. 信息過載:過多的信息(尤其是矛盾或不一致的信息)可能導致心理壓力和信息疲勞,影響決策能力和心理健康。2. 行為影響:媒體中的廣告和內容可能影響個人的飲食、消費和生活方式選擇,這些選擇可能對健康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了解這些影響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管理媒體使用,並減少其潛在的負面影響。同時,促進正面的媒體內容和使用習慣可以幫助我們改善整體健康和幸福感。媒體對一個人或者是社會整體身心情緒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媒體在現代社會中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對個人及整體社會的身心情緒和精神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首先,媒體作為信息的主要傳播途徑,能夠快速廣泛地影響公眾的思想和情緒。正面報導可以提升人們的士氣和信心,而負面新聞則可能引發恐慌、焦慮和抑鬱。媒體對個人精神健康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信息過載與焦慮:隨著社交媒體和24小時新聞頻道的普及,人們無時無刻不在接收大量信息。這種信息過載常常讓人感到疲憊和焦慮,尤其是當信息中包含大量負面或衝突性的內容時。持續暴露在這些信息中,容易讓人產生焦慮、無助感和抑鬱情緒。2.社交比較與自尊心:社交媒體上的完美形象展示,往往讓人們不自覺地進行社交比較,這可能會降低自尊心和自信心。看到他人的成功和快樂,可能讓一些人感到自己的生活黯淡無光,進而引發抑鬱和焦慮。3.資訊可信度與心理安全感:媒體傳播的信息是否真實、可信,直接關係到公眾的心理安全感。假新聞和誤導性報導不僅會誤導公眾,還會破壞社會信任,造成社會恐慌和不安。4.正能量的傳播:儘管媒體常常被批評過度報導負面新聞,但它也有能力傳播正能量和希望。積極向上的報導可以激勵人們,鼓勵他們面對挑戰和困難,從而提升整體社會的精神面貌。5. 對於整體社會來說,媒體的影響更為深遠。媒體報導可以塑造公眾輿論,影響政策制定,進而改變社會結構和運作。例如,關於公共衛生、環境保護和社會公正的報導,可以喚起公眾意識,促使政府和相關機構採取行動。另一方面,媒體也可能因不負責任的報導而加劇社會分裂和對立,破壞社會和諧。因此,媒體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雙刃劍的角色。媒體對一個人健康或精神健康應有的責任媒體對於個人健康或精神健康的責任是一個複雜而重要的議題。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1. 準確報導媒體應確保所傳遞的健康信息是準確且經過驗證的。這包括引用可信的來源和專家的意見,避免傳播未經證實的謠言或錯誤信息。2. 避免誇大其詞媒體在報導健康議題時應避免誇大其詞或引發不必要的恐慌。誇大的標題和內容可能導致公眾過度焦慮或錯誤行為,從而影響其健康和精神健康。3. 平衡報導在報導健康議題時,媒體應該提供平衡的觀點,不僅展示問題的一面,也應該展示解決方案和正面的例子。這有助於公眾全面了解問題並積極應對。4. 隱私保護在涉及個人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報導中,媒體應尊重個人的隱私,避免披露敏感信息或進行不必要的曝光,這可能對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5. 教育和提高認識媒體應利用其影響力來教育公眾,增進他們對健康和精神健康的認識。這包括傳遞正確的健康習慣、提供心理健康支持的資源和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6. 支持弱勢群體媒體應特別關注並報導那些在健康和精神健康方面處於弱勢地位的群體,幫助他們發聲,並推動相關政策和社會支持系統的改善。7. 鼓勵尋求專業幫助在報導涉及精神健康問題時,媒體應強調尋求專業幫助的重要性,並提供相關的資源和支持信息,幫助受眾找到合適的幫助途徑。結論媒體在健康和精神健康報導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其責任不僅僅是提供信息,更是要以負責任和倫理的方式來影響和引導公眾的健康行為和態度。延伸閱讀2024/8/19 尋尋覓覓媒體資訊大海中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8-21 焦點.元氣新聞
新藥一瓶21萬,癌友:「要放棄什麼才能繼續治療?」病團盼癌藥基金快上路
新藥新科技研發快速,提升癌友存活率,但根據調查,近7成癌症病友必須自掏腰包,才能使用符合國際治療指引的用藥。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癌症負擔程度,台灣排名前20名,亟須健保制度以外的癌症新藥基金挹注,提升癌友存活率與生活品質。自費新藥一瓶21萬元 癌友苦思「要放棄什麼才能繼續治療?」一位在台灣癌症基金會服務的乳癌病友,大學時期因樂團與男友相戀,畢業後結婚步入禮堂,幸福生活卻因女方罹癌戛然而止,歷經2年不斷復發、轉移,逐漸對健保給付藥品產生抗藥性,一瓶要價21萬元的自費新藥成為最後希望,夫妻二人思考,「要放棄什麼才能繼續治療?」另一位癌友和陪伴10餘年形同家人的寵物犬同時罹病,為陪伴愛犬走向生命的盡頭,決定自費用藥續命。蔡麗娟指出,即時且適當的治療,對癌友與家屬來說相當重要,台灣癌症基金會倡議成立「癌症新藥基金」,以病人為中心理念,減輕癌症家庭負擔,不再因高額自費而失去對生命的期待;新藥突破,讓癌症治療慢性病化,提升病友存活率,但需要癌症新藥基金與健保合作,才能讓每位癌友都取得有效的治療。癌藥基金設立還差最後一哩路癌藥基金面臨財源、法源問題,距基金設立還差最後一哩路。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表示,台灣癌症基金會2019年起投入癌症新藥基金政策研究,歷經6年努力,執行2次台灣首見、逾千人以上規模癌友家庭大調查,訪談逾40名專家、舉辦議題工作坊,倡議行動才獲得跨黨派支持,成為政府健康台灣推動方針之一。台灣癌症基金會8月起在高雄市、台北市舉辦「『可不可以,不放棄?』台灣癌症新藥基金TmCDF貨櫃主題展」,張文震表示,該展覽集結基金會服務的病友故事,尤其是罹病過程中,因自費費用高昂「不得不放棄」的遺憾,藉由故事發聲,希望每位癌友、民眾享有平等的醫療權益,「盼全民一同為成立癌藥基金集氣,讓癌友不再抱憾。」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21 焦點.健康知識+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肺結核」潛伏多久沒人知道,待「一時機」發病!
「醫生驚治嗽!做土水驚抓漏。」門診常常會遇到很多慢性咳嗽的病患,動輒咳上一兩個月以上,原因五花八門,細細數起來就可能有20種以上,本系列文章,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和疾病簡單的做一些介紹,讓久咳不癒的患者可以掛對科,看對人!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之八:肺結核【建議掛號科別】胸腔內科、感染內科肺結核歷史久遠 治療進展卻緩慢 談到歷史上與人類共存最久的疾病,絕不能跳過肺結核,早在九千年前地中海海底城市的遺骸中,就已經有結核菌的蹤跡。三千多年前,印度的文獻就開始描述相關的症狀,中國過去以癆病來稱呼這個疾病。在明清小說中,大量相關的疾病描述,像西遊記中,孫悟空被老者罵癆病鬼,就是骨瘦如柴的意思。紅樓夢裡,黛玉臉色慘白,虛弱久咳,時不時還來一口血,病程符合結核病後期的表現。王夫人說晴雯得了女兒癆,屍體要燒掉不能留,也表明了那時候有癆病是會傳染的概念。對於歷史這麼久遠的疾病,其實人類也是到近幾年來才逐漸發展出對抗的武器。 一直到不久之前,不到一百年內,肺結核的治療還是沒有什麼武器。治療的方式就是像龍貓卡通裡畫的生病媽媽一樣,隔離病人,讓病人到比較溫暖的地方休養。蓋很多療養院讓病人住,遠離人群,真的是孤單寂寞的孤疾了。這些治療方式,代表人們很清楚肺結核是可能會傳染的。1950年以前,肺結核都是需要隔離治療的,一直到印度研究證實在家裡也可以治療後,居家治療搭配公衛端探訪患者,也就是像臺灣的都治計畫,每天送藥監測,才逐漸成為主流。肺結核發病緩慢漸進 從不知不覺到虛弱、咳血 肺結核的發病是緩慢漸進的,從一開始不知不覺,可能只是咳嗽有痰,食慾不佳,慢慢進展到消瘦、虛弱、體力下降,沒走幾步就喘,甚至合併咳血的現象。這過程中,前中期很多人還是可以繼續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但可預期會逐漸走向死亡。在還未迎向老年之前,這樣逐漸凋零緩慢的停止在最燦爛的時刻的疾病,歷史上成為許多小說家和劇作家描述病態美感的方式。 1943年,抗結核治療終於有了劃時代的發現,抗結核藥物的出現,讓結核患者不再英年早逝,出現被治癒的可能。雖然還有許多嚴重的患者,需要手術協助。直到今日,還可以偶爾看到一些過去用乒乓球塞滿肺腔的手術病患,隨著藥物和手術方式的進展,近年來已逐漸看不太到這樣的老病人。越來越多藥物的組合被研究和應用,結核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和過去相比顯著在下降。以往得了肺結核,大概就只能等著生命逐漸流逝了。現在,病人被診斷肺結核,最擔心就是,這個病會不會好?好消息是,大部分的肺結核在目前的醫療發展下是可以治癒的。「潛伏性結核」可以潛伏很久 如何早期偵測很重要 肺結核治療突飛猛進後,人們開始逐漸發現,肺結核的傳染不是立即馬上的,他會潛伏,而且不知道會潛伏多久。有不少個案詳細詢問病史後發現,家裡的長輩過去是有肺結核的,但可能已經過世好幾年,甚至是孩提時期接觸的了。潛伏性結核討厭的點就在這裡,在抵抗力好的人身上,不會發病,沒有症狀,也不會傳染給別人。但不知道會潛伏多久,結核菌就是躲到身體免疫不佳的時候才冒出頭來,跟帶狀皰疹有點像,不一樣的是,皮蛇皰疹痛完大部分會自己消退,結核冒出頭來,就回不去了。病程就會慢慢進展,一定要治療才行,因此怎麼樣早期偵測這些有潛伏性結核的個案,就變成現在另一個重要的新興議題。在結核病防治已逐漸穩定的國家,潛伏性結核的防治逐漸變成公衛首要任務,台灣目前對於接觸傳染性結核的接觸者會安排接觸潛伏性結核篩檢,篩檢陽性的個案會建議接受預防性投藥治療,投藥可以減少九成的未來發病風險,減少個案發展成肺結核的可能,就可以減少未來對同住家人的傳染風險,從潛伏期就開始預防肺結核傳播。參考文獻:1.History of World TB Day, CDC, https://www.cdc.gov/tb/worldtbday/history.htm2.衛生福利部:接觸者檢查及潛伏結核感染評估與治療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QAPage/uw1IOseqbnBZMT7JcNufqQ(本文經作者授權,原文部落格連結、作者臉書專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19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尋尋覓覓媒體資訊大海中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媒體對精神健康的影響」。這次很榮幸能邀請到「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教授就這重要的議題,由他邀請關心這議題的學者分別寫出他們的看法。胡董事長本身以「精神病理學」的專長點出沈浸於「數位網路媒體的資訊大海」對精神健康的影響,並提出個人「精神樂活」的觀點。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楊聰財醫師肯定媒體在健康和精神健康報導的關鍵角色,但更強調其責任不僅僅是提供信息,更是要以負責任和倫理的方式來影響和引導公眾的健康行為和態度。大學通識中心的張松年教授以從事教學與輔導的觀察,點出網路媒體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他語重心長地指出:「停止嘲諷批評,結合有志之士,同道中人,找到這些需要幫助的學子,提供真實、安全與溫暖的連結機會,使他們重新擁有自信、人際與目標,自然能抵擋網路的負面誘惑,進而再影響更多需要幫助的年輕生命。」早期到日本旅行,看到日本人人手上一本書,當時有人說台灣人不如日本人用功。事隔幾年,在日本旅行發現日本人人低頭看手機,時至今日的台灣,不管男女老少,不管是在飯局中或坐捷運、搭公車,人手一機,低頭看手機是非常普遍,不輸日本人了。精神病理的觀點:看來當代數位、網路媒體訊息的流通通暢,資訊跨時空,在寰宇裡通行無阻,時時刻刻抓住人的注意力。連走在斑馬線上,走在馬路上,也都專注且認真看手機的資訊,甚至邊看邊聽耳機,阻斷對外界危險信息的警覺,把自己陷入意外事件的高危險群,也不自知。更有甚者,晚上捨不得睡覺,而拼命看手機,尋覓於媒體資訊大海中,使自己陷入無止境的忙碌狀態,剝奪應有的休息與睡眠時間,腦力耗竭,腦的精神功能受損而不自知。正如抽煙喝酒一樣,這種專注重複行為,俱有好奇心滿足感,也會有愉快感受。這種專注的行為,主要是觸動腦內的酬賞系統,在腦神經細胞與神經廻路的可塑性塑造下,會形成一道強而有力、具固執性的酬賞性、追求快速愉快的神經迴路。這種強化的神經迴路,包含「愉快反應中心」的活性。這種愉快感受易與消退,所以要趕快再加碼刺激(繼續專注看手機,尋覓資訊),才能得到原來所期待的愉快感受。為維持這種煙火般,一見即逝的愉快,就得花長長的時間,才能維持那所期待的愉快。這就是網路成癮了。這是在數位媒體資訊大海中尋尋覓覓,最不友善的後果了。在數位網路媒體上資訊大海中尋尋覓覓的時間增長了,容易在尋覓的過程中,碰到動心的訊息,而容易受詐騙廣告或詐騙投資或其他詐騙訊息的誘惑、恐嚇,造成無可挽回的金錢損失。有些人在人生失意,心情低落,對人生充滿負性思考,若在網路上花太多時間尋尋覓覓的當下,就可能會碰到同樣俱負面思考的訊息,觸發負性思考的共鳴,而相約集體行動,不但無法獲取溫暖而正向的導引,反而增強負性思考的強度,而無法自拔呢!時而有所聞的集體結束生命的聚會,大概就是這種情況的後果了。在網路上尋尋覓覓時,對有長期身體不適或精神困擾如失眠,則最容易被一些健康食品那「似是而非」的廣告說詞所吸引而不得不去多加注意,最後付諸行動,損失不少錢財。服用所謂的許多健康食品,不只病情沒有好轉,甚至失去早期就醫、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機。在數位網路媒體的資訊大海中尋尋覓覓時,很難避免受假訊息的迷惑、吸引,因而特別注意這些訊息,進而吸收、相信,然後運用這些假訊息於日常生活中,而隨假信息起舞,不只害己也害人。例如,在COVID-19爆發時,接受新冠病毒疫苗注射相關的假訊息,致使不少人不打疫苗,而失去身體保護力。也有政治或社會活動相關的假訊息,例如台灣COVID-19初爆發時在國際上購買疫苗,在網路上流傳官員行賄的似是而非的網路假訊息,在廣為傳遞之下,造成社會攪擾不安的社會事件。這些也常常在假信息的洗禮中,引導一個人表現出盲從的行徑,事後造成無限遺憾。據研究(Science科學雜誌,2024年384期,p959到960、p978到979)顯示「似是而非地錯誤引導他人思考與判斷」的假信息比「完全捏造」的假訊息,更具有影響力。在數位網路資訊大海中尋尋覓覓時,那些似是而非的信息,值得我們更加小心,以免被誤導。這也是數位網路時代的當代人,要多多加強心智操練,以標認普遍的「似是而非」的信息,這是當代人為求明智生活,求得平安幸福,避免被假訊息所騙或傷害的新挑戰囉。根據衛福部2024年7月16日公布「數位網路性別暴力狀況調查報告」有驚人的發現。近六成以上的上網民眾,有過性別暴力的受害經驗,其中又以「騷擾、羞辱、攻擊、跟蹤或肉搜」等樣態最普遍。其中八成受害網民的身心狀況,因此受到不良影響。這也是花太多時間,在數位網路媒體資訊大海中尋尋覓覓的可能傷害呢!人生有限,一天可資知運用的時間也有限。一個人一天要工作8小時,睡眠8小時,其他8小時要有多樣的人生活動,包括做工作的準備與家人、朋友聚會、身體照顧和健康活動以及適當休息,另外當然也要有上網尋求媒體資訊的時間。因此實際上可資用在數位網路媒體尋覓資訊的時間也是有限的。但我們常常聽到一般人說每天上網幾個小時甚至5到6小時。可見因為上網在數位媒體資訊中尋覓尋尋覓覓,會佔用平常生活中太多的時間,因而減少了人生中與家人、朋友互動,功課的準備,小說的閱讀,個人衛生健康照顧,運動等等的時間。這大概是生活中一直感到時間不夠用,每天匆忙過日,行事匆忙,製造性急反應、過度壓力感受,凡事不能從容,易於不耐煩,人際互動容易不協調,甚至在人際互動中失落,精神功能失調,精神不集中,工作表現不如預期,喪失信心,情緒低落。或許這就是當代社會,甚至青少年,好發憂鬱現象的潛在原因吧!精神樂活的觀點:出生在網路媒體時代的人,擁有豐富的網路資訊,好似散步在滿滿果實的森林中,口渴了、飢餓了,隨時伸手可得到可以解渴、可以充飢的果實,真是實質的富有。然而一個人面對這種富有,可以有兩種反應。其一、是對這種滿滿的富有感到十分的滿足,靜靜的享有這種滿足,而人生止步,虛度歲月,停滯不前。其二、是把這種資訊的富有,看作人生發展的資源與工具,他因而一生中裝備齊全,構建人生道路(可能是曲曲折折的道路),開疆闢土,資源豐富,勇往直前走出自我的一片天。最近在媒體資訊裡很轟動的「范斯」先生,他出生於網路時代,頂著悲苦的年幼歲月,但是他抬頭挺胸,踏實地走出人生的每一步,現在更是美國副總統候選人之一。顯然,他出生在網路資訊豐富的時代,而他能善用豐富媒體資訊,在煙花似的網路媒體時代,沒有迷失,而能把持自我人生方向,走出堅實人生道路的典型案例。以我的經驗來說,難免我也和所有人一樣好奇於多元豐富的數位網路媒體資訊,它既豐富又方便。我使用的機會也很多。我在生活步調上,一直順從自然法則,也就是每一天生命有24小時可用,一年就是365天(精健道第6道)。我也深深體會在有限的生命裡,要構建一個有節奏的生活(精健道第3道),每天生活有充實的各種項目的活動,但是維持在從容不忙的生活腳步中。為要每天生活的節奏是美妙的,除了「定時上床起床」外,也要能隨時體會時時刻刻當下的「定與靜」,使我的心境能「寧靜致遠」而心境不亂。為了要每天生活的節奏是豐富的,我努力用心生活,對週遭也多加專注關懷,能把自己和週邊生活環境建立連結,豐富自我的人生內涵和意義(精健道第9道)(參考資料 1)。下面是依我的人生態度與看法,面對數位/網路媒體豐富的資訊環境,我所採取的「要與不要」的做法,或許可以給讀者做一些參考的切入點。畢竟有這麼豐富的資訊,我們身在其中,如何善加利用也是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的生活技巧。如果沒有良好的生活技巧,我也建議讀者或許要,多加思考,並進行行為的改變,來適應於現代資訊豐富的時代。這種「思考與行為改變」,也就是我常常在提倡的精神健壯之道(精健道)的心腦操練(參考資料 2)了。面對資訊大海時,我的「要與不要」如下:一、我每天要看一份報紙(放棄娛樂版)。在文字報導中,細細思索,與撰文記者的心聲產生互動,對種種社會事件多加體會,我偶爾會把心得放在我的fb上和朋友們分享,一起討論。報紙的文字報導,也可以和網路上所獲得的相對應訊息互作印證。二、我安排每天中午、下午和晚上三個大約30分鐘左右的時段,利用手機或iPad上網進行下列幾項活動。(一),社交群組信息的互動,在fb上發表一些生活點滴的經驗和感想,作為提升精神正向發展的見證,也提供網路上有緣認識的朋友們參考和討論,助益精神生活豐富性與精彩度。(二),在網路資訊大海中尋覓一些世間的新鮮事,盡可能地了解網路媒體上關注的社會或世界事件,和某些有趣逸事,地方采風⋯等等。(三) 另外,在工作的時候,會碰到一些資訊的需求,我也會隨時上網,查一下所需資訊的內容,達到隨時解惑的目標。心情也因而感到通暢呢!三、我會在晚間電視媒體看一段世界與台灣的新聞報導,使自己和週遭的社會與世界有心境上的連結(避免新聞的單一來源)。四、晚間我也會看一段(不必看完整片)電影影片,尤其喜歡拍片場景有地景風光的電影(而不只是在房間裡面拍攝的電影),也喜歡故事內容是有關人文風情、家庭故事或傳記類型的內容,讓心境多一些影音藝術的激發,使生活不落入現實生活的庸俗性。五、在一天充實的活動安排中,若在活動的轉接空檔有較長時間,或者在有空閒的時候,我會喜歡閱讀一些書籍來的資訊,包括宗教的、人文化的、哲學的、腦與人生相關的、文學的、傳記的、甚至於武俠小說的篇章,也是很有趣的資訊上之體會。六、我會嚴格的要求自己不要用手機的時段是:在平時與家人用餐的時間、出外聚會或者和朋友聚餐。我盡量全神貫注在當下的餐飲風味與當下的話題。我會專注在家人間、朋友間相互的情感交流,享有那一份溫暖與互相的給予,盡量體會家人、朋友相聚時,話題上的互動,達到生活上經驗的分享和情感的交流。如此,可以有效地豐富自我人生內在的感受,這是在數位網路媒體資訊大海中尋尋覓覓,所得不到的。當然,為安全起見,我絕不在走路中,看手機。七、我也絕不想經由數位網路媒體資訊出現的方便性與誘惑性去追求財富。要的話,就要找銀行裡的投資理財專業人員。八、我對數位網路媒體資訊所提供的有關種種報導(包括種種社會事件),我不會單線性的接納,我不會直接轉傳朋友或家人。我會以多元性的分析、整合,再做整體性的了解,避免陷入「似是而非」假信息的中毒陷阱。綜合上述,在數位網路媒體資訊很豐富的時代,我們每天生活在這樣的場景裡,我一直認為,每一個人要保持著鮮明的自我人生生活態度與方向,才可以發揮善用媒體資訊的方法,不只擁有資訊的豐富性,更可以把資訊轉為自己人生的資產與人生發展的工具。我一向的生活態度是,在有限人生中,每天生活有節奏,生活充實而不忙;在節奏生活裡的片片刻刻,均可以隨時感受定與靜,而心思不亂。在節奏的生活裡,隨時關心周遭環境人事物,建立與工作環境,社會和大自然環境的心境連結,拓展人生的寛廣度。在這樣的人生架構裡,當代數位網路豐富的資訊,是我經營豐富人生的資本,是我經營精彩生活的工具。我也建議讀者們,可以試著以這種正向的態度,來面對眼前數位網路媒體時代的多元、豐富資訊之海。参考資料1:胡海國,精健道。精神健康基金會,2022年5刷。2:胡海國,心腦操練-人生新主張。精神健康基金會,2012年07 初版。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8-18 養生.營養食譜
鴻時代/重見後山日先照
再次拜訪花蓮,少了遊覽車團,褪去了吵雜與窮忙,總算可以靜下心來慢慢享受一趟山海戀。跟藝術留白的意境一樣,留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人生態度。花蓮市在都市更新後去蕪存菁的香謝大道,入夜後像時空走廊,邊走邊聊很是浪漫,周遭凝聚人文咖啡館及高端聚會場所,我挺喜歡現在重新洗滌過靈魂的花蓮印象。將軍府重現往日美好,a2水岸環繞異國風情。迴繞在大山大海間的聚落,充滿日式風味的木造建築,讓人彷彿漫步在日本京都。位在美崙溪畔的日式建築群,為建於1930年代的軍官眷舍,在日治時期隸屬於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第三大隊,二戰後作為中華民國國軍眷舍。這個日式建築群耗費多年修繕後,終於在今年得以重現昔日美好。被賦予新生命的老社區,臨近美崙溪的出海口,向晚時分在地人常常來這裡散步。此宿舍群又被在地民眾稱為「將軍府」,結合園內的百年老樹,移步易景,姿態萬千,有一秒到京都的感覺。走訪將軍府內的「定置漁場三代目」餐廳,木結構房子工法繁複,都是匠心獨具的心血結晶。建議在有天光的時候,來此品茗或用餐,更能感受木造房舍光影之美。這家餐廳以海鮮聞名,「龍蝦西施泡飯」湯鮮味美,夾帶米香,每天都有新鮮的魚獲送到主廚手中,是名符其實的產地即餐桌的美味料理。另一個新的花蓮網美景點,是位在壽豐鄉的a2水岸景觀園區。園區可乘船遊湖,遊艇在湖中央如一葉扁舟,寧靜致遠,河道兩旁植滿落羽松森林,湖面倒映遠山近林,很有異國風情,坐落其間猶如童話小屋的星巴克咖啡館,引眾人朝聖。社區媽媽的魔法料理,鮮食不必濃妝豔抹。太平洋是花蓮人的冰箱,除了平常少見的原住民料理,也有符合大眾口味、隱藏在巷弄裡面的美食據點。開店超過20年的「莊太太家常現炒小吃店」,是花蓮吉安鄉在地人公認最紅的私廚,由莊太太親自掌廚煮炒,兩個兒子默契十足成為最得利的助手,遞上一道道滿滿媽媽味道的料理。這裡的菜色強調不需用濃油赤醬濃妝豔抹,嚴選食材、新鮮誠食的品質是唯一口碑。連原住民喜歡的巴吉魯(麵包果)和情人的眼淚(雨後菇),平常大城市難得一見的在地食材都吃得到,煮湯或清炒都野味十足,不吃肉也可以很享受。紅喉和白斬閹雞是要預訂的必點限量人氣招牌菜,紅喉蒸破布子肉質鮮嫩媲美豆腐;炒海瓜子不用太多醬油奪味,只用點糖色讓貝類的鮮甜呈現純甜然的味之素;鮮蚵仔湯用的是雞湯。每一道菜都是同中求異,簡單卻又不尋常。在這裡,還有最經濟的五星級什錦麵,一人食也可以不寂寞。飯後沿著溪流慢步,很有在日本福岡博多運河旁怡情自然的感覺,到花蓮跟當地人學著過優質的慢生活,自在又快活。花東縱谷打造友善耕作環境,為土地重新把脈。「東豐拾穗」是由返鄉十大傑出青年曾國旗與太太王宜蕾為地方創生的食農作物品牌,玉里鎮是花蓮地區種植水稻面積最大的鄉鎮,由於鎮內無工業及人為汙染,氣候條件適宜,所生產稻米廣受全國各地民眾喜愛。玉里鎮稻米(有機米)產銷班第一班是該區唯一生產有機米的產銷班,配合良好的環境、優良的栽培技術及嚴謹的生產履歷制度,稻米品質一直名列前茅。以完全的友善耕作,為土地重新把脈、養生調息。除了有機稻米,還有黃豆、黑豆、黑麥等雜糧,將花東縱谷打造成有機生產的第一品牌。有趣的是,很多年輕人都是因為喜歡他們家生產、獲獎無數的柚香黑麥啤酒,才重新開始認識這個品牌。旅行中喚醒五感,在濃濃檜木香中入睡。出外旅遊認床導致睡眠品質不佳是很多人有過的經驗。位在吉安的「檜木居」,負責人王幸麗與夫婿因緣際會從嘉義移居花蓮,從木材工廠二代轉型的精緻民宿,因為懷念從小熟悉的扁柏精油氣味,以台灣檜木打造房間,走進室內就被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檜木精油包覆,充滿香氣。最讓我驚訝的是,洗沐是自有品牌,也充滿濃濃檜木香,成分單純台灣製造。民宿主人深知睡眠品質的重要性,選用比照五星級酒店高品質床墊、純棉質料的寢具,難得一覺到被鬧鐘叫醒。檜木居讓我體驗五感喚醒的重要性,主人擅於園藝,在庭院廊道種滿鹿角蕨,如置身森林。
-
2024-08-18 退休力.自在獨立
長女的代價!故事到我這一代應該有所不同 彭蕙仙過來人建議:3大關鍵改善母女關係
作家彭蕙仙的女兒羅晴是長女也是獨生女,羅晴曾跟媽媽說,她很訝異,媽媽在高壓嚴厲打罵教育下長大,成為母親後,竟然用尊重孩子身心、自由發展的蒙特梭利教育法對待她。彭蕙仙在中年之後開始閱讀與母女關係有關的書,在讀到「長女情結」時,有被理解、不孤單的感覺,心想著,如果早一點讀到就好了!以前的她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倒楣的人,在和母親的糾葛中痛苦不堪,後來才知道,原來這世上有許多女性因為長女身分,上演著相仿的人生,她並不是唯一因此受苦的人。媽媽對待方式帶來的痛苦,讓她有意識地在對女兒時不要重蹈覆轍。因為她相信,「故事到我這一代應該有所不同」。這個信念來自於一本北歐的小說。故事的原型是作家及她的媽媽、外婆三代的故事,在這部三代女人的故事裡,彭蕙仙看到作者擁有很多與她類似的情結。小說的主角,也就是身為三代的孫女,是個大學生,她說:「可是,故事到了我這一代,應該有所不同了。因為我是一個有知識,而且有能力改變的人。」這段話成了彭蕙仙思想的啟蒙—她的媽媽因為生命經驗的局限,成為和母親相似的媽媽,但她是受過教育、有能力的世代,故事應該從她開始不同。改變並沒有像是揮舞魔法棒瞬間發生,但卻讓她從被逼迫的、受害者的設定中解放,轉換成為一個有能力扭轉局勢的角色。爾後人生在每個可以改變的微時刻,她沒有馬上拒絕,願意停頓、思考,做一些不一樣的事。和媽媽和好並不表示認同媽媽做法,母親造成的負面影響仍然存在,但她已經長出能量面對這些傷痛,甚至能夠超越,不再被捆綁。療癒長女情結 多愛自己一點心理學的研究中,長女是所有孩子中最容易過度認同母親,忘記自己的需求和發展的孩子,也比較容易焦慮、得到憂鬱症,而且長女情結會世代遺傳,對此沒有意識的長女,成為母親之後,也會用同樣到方式對待孩子,造成長女情結的世襲。鈺璽診所副院長、振興醫院特約醫師蔡佳芬,專長是老人精神醫學。她觀察,許多沒有兒子,卻重男輕女的家庭,媽媽會對長女說:「我把你當兒子栽培。」但卻沒有把長女當兒子愛,甚至把沒有生兒子的失落,與對兒子的期待,加諸長女身上,造成母女間的糾葛。她建議為此所苦的長女們,不要過度付出,多留點餘裕愛自己。同時不要期待父母改變,唯一能夠改變的,只有自己。她提醒,不控訴父母加諸身上的苦、不為此掙扎,並不表示同意這些是對的,而是我們已經大到足以明白,無論原生家庭給的是對是錯,我們都已經不是得仰賴父母才得以存活的孩子,我們已經長大,有能力為自己努力,走上新的人生。過來人建議 3大關鍵改善母女關係彭蕙仙身邊有許多長女朋友,每次聚會,都免不了吐槽起自己的媽媽,相互取暖。前幾年,朋友們發現彭蕙仙不太一樣了,有時好奇,彭蕙仙就會分享自己做了哪些事,但她深知,母女關係如何解只有自己知道,每個人的故事與處境不同,人際關係並不存在「有為者亦若是」的道理。對她來說,做到以下三件事,才讓她有機會和母親和好:拉開物理空間:彭蕙仙建議不要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即便母親生活無法自理,也要想辦法找人來照顧,在外面租個小套房,用最少的代價,換取每日自己的時間與空間,撐出空間給自己,才有空間對媽媽。拉開心理空間:心理上告訴自己,媽媽只是你所有人際關係「之一」,不是全部。若遇到掌控欲很強的媽媽,你也有很大決定權,從她的掌控感中逃出,有意識去調整自己的人際關係。換個框架看媽媽:其實人是很立體的,如果媽媽只是方法不好,不是打從心裡不愛這個孩子,換個框架之後會發現,媽媽其實做了許多愛你的事,只是方法拙劣。彭蕙仙分享,她在改變看媽媽的框架後,發現媽媽喜歡潑冷水不是針對她,比較不會敏感於媽媽的冷言冷語,還願意讚美媽媽、牽媽媽手、抱媽媽、嘗試跟媽媽聊天。自己先改變,就有機會改變兩人的關係。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責任編輯:陳學梅★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2024-08-17 退休力.自在獨立
作家彭蕙仙身為長女,與母親從相殺到相愛!靠第三代點醒化解母女情仇
「你們不是同一個媽吧?」作家彭蕙仙是家中四姊妹的長女,與同是作家的小妹彭菊仙有許多共同朋友,朋友們常常在認識彭家姊妹許久後驚覺,原來兩人同一個媽媽!她們描述的母親是那麼的不同—彭蕙仙的媽媽嚴厲、不假辭色,對孩子要求極高;彭菊仙筆下的媽媽則慈愛、憨厚可愛,是個對女兒寵愛信任的母親。彭蕙仙苦笑,不止小妹,其他妹妹都曾經不諒解她對媽媽的負面情緒。說起與母親的愛恨情仇,彭蕙仙血淚斑斑。兒時常被揍不說,大學畢業後,媽媽強迫她考公務員,第一年落榜,大罵她是故意的,第二年沒上,言詞更激烈:「你可以去死了!」她真的想不開差點輕生。離婚後回家 與母親衝突加劇好不容易長大了,彭蕙仙早早結了婚離開家,沒想到兩年後又離了婚回了家。她帶著未滿一歲的女兒,和剛喪偶的媽媽同住,初衷是彼此照顧,但是交錯著離婚、喪偶、更年期這些生命的失落,讓原本就高張力的母女關係,衝突加溫。媽媽對女兒離婚的失望,變成難聽的話,她跟鄰居說:「我怎麼命那麼苦,生一個女兒來離婚。」生活裡的每件小事都能引起軒然大波,彭蕙仙幾度從家裡衝出來,淚流滿面走在馬路上,想著若被車撞死,人生一了百了有多好。那些年,彭蕙仙無數次想搬出去住,好幾次已經找好房子,付了訂金。媽媽得知後便軟硬兼施要她留下來,承諾會改脾氣,若彭蕙仙不為所動就以死相逼:「你搬出去我就死給你看。」母女「相殺」的日子維持了廿幾年。和媽媽和解的契機,起於二妹搬回家與媽媽同住,彭蕙仙順理成章搬離家,拉開母女的距離。在家裡住了一陣子的二妹也感受到母女同住的不易,有次跟彭蕙仙說:「大姊對不起,我以前真的不知道原來媽媽這樣。」妹妹的歉意,讓她第一次感覺被理解,軟化了她的防衛。女兒一句話 她看到媽媽的愛也是差不多的時間點,女兒羅晴某次聊天說到:「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數十年來照顧家人的三餐,從來沒有漏掉一餐,你有沒有覺得(外婆)很了不起?」原是話家常,卻像當頭棒喝敲醒彭蕙仙,她自問:為何我未曾從這個角度看母親?她發現,即便媽媽做了許多好的事,她卻只選擇看見她的壞。女兒的話改變了她看媽媽的框架。例如以前媽媽嫌她不會打扮,會到傳統市場買衣服給她,過去她覺得這是羞辱、是媽媽看不起她。換了視角之後,她想著七十幾歲的老太太會在市場買菜時,惦記要幫五十幾歲的女兒買衣服,點滴都是疼愛。她變得願意跟媽媽拉手、抱抱;她願意跟媽媽談心,即便媽媽不一定完全聽得懂;她會在媽媽穿新衣時讚美媽媽好漂亮。媽媽感受到這個從年輕時就很難駕馭、脾氣很大的長女變得可親可近,母女間流動的,不再是劍拔弩張的暴戾之氣,而是溫暖輕柔的母女之情。成年之後的彭蕙仙和媽媽同住了廿幾年,是待在家裡、陪伴媽媽最久的孩子,「表示跟媽媽的關係是我人生的功課」,對她來說這一切彷彿是上帝的安排,她非常感謝,在媽媽離世前,完成了與媽媽的和解,她們擁有好幾年的美好回憶,母女關係不只有相殺,還有相愛。她的人生因此迎來前所未有的輕盈與明亮。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責任編輯:陳學梅★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2024-08-17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請幫我把褲子脫下來!」到底怎麼回事?
「請幫我把褲子脫下來!」只聽到年輕女子的嬌滴滴的聲音,原來是隔壁診間新來的護理人員,講話很客氣,有口頭禪,說話常在請字後加了「幫我」兩個字,好像日本女性說話,總加個敬語。是泌尿科門診。病人愣在那邊,「是誰的褲子要脫掉?」有些話語,前面或後面或中間多加了幾個字,就容易讓人誤解。這種訊息傳遞讓人產生誤解的狀況,在人體上也是很常見的。例如人的正常基因,如果前面或中間或尾巴多加了一些基因密碼,這些基因事實上都是由ACTG四個不同核苷酸組成的,少或多了一個核苷酸,或突變變成另一個核苷酸,其所製造的蛋白質就不一樣。基因變異所造成的蛋白質不一樣,也許不會對生命有影響,但也可能形成基因缺陷,造成先天性遺傳疾病、甚至癌症。例如喝酒會不會臉紅,酒量好不好取決於二種酵素,即乙醛去氫酶(ALDH2)及乙醇去氫酶,尤其是前者影響最大。西方人酒量較好,喝酒不易臉紅,因為他們的解酒酵素大都是屬於好的那一種,反之,台灣約有45%的人喝酒容易臉紅,因為酒精不易代謝,乙醛貯留在血液中,容易造成臉紅,而乙醛是一種致癌物質,解酒能力不好的人容易有食道癌及咽喉癌,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說話很重要,如何說好話,說對話,讓別人高興,自己也高興,尤其不要讓別人誤解更為重要。解酒酵素的好壞是天生的,但有些疾病的發生是後天的,例如感染B型肝炎,病毒會嵌入到人體染色體中的DNA內,如果嵌入的地方剛好是與細胞生長發育有關的基因,就可能會引起癌症。當然,基因密碼改變對身體的影響還有很多目前還未了解的祕密。總之,話語的改變,人腦會感覺,但基因的改變,我們通常不知不覺,等到病發了才知道,常造成遺憾,就好像「請幫我」用錯地方,也會引起誤會一樣。●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