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4 退休力.理財準備
搜尋
王儷玲
共找到
38
筆 文章
-
-
2020-12-28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力大調查回響/王儷玲長照經驗談 應作預防式退休準備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政大教授王儷玲,這兩年也成為照顧三明治世代,母親因病導致失能需全天候照護,王儷玲與兄弟共同撐起照顧長輩的經濟責任與陪伴,但她堅持孝順是不可背棄的倫理,也分出時間南北奔波照顧母親,親自陪伴,並透過音樂療癒自我,因家人切身的照顧經歷,更感受到財務、健康與心靈獨立必須兼顧,讓王儷玲更急欲推廣全方位的退休準備要及早。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推出退休力大調查,超過萬人自我檢視退休準備,身為參與的主要專家,王儷玲更是感受深刻,不忍見母親長期臥床,而外籍看護原本就人力短缺,今年在疫情下要尋找適當照護人力更為艱困,且醫院嚴格的探視管制也讓王儷玲與家人心力都備感煎熬。當家人面臨長期醫療照護時,照護人力短缺難尋、環境不佳、照顧責任分工與龐大費用支出等,都是許多三明治世代的照顧難題,而這些同時需要財務、心理等共同支持,考驗著多數民眾的照顧資本。王儷玲表示,不同世代對退休的心境不同,準備重點也不相同。但有三大通則,首先應該建立退休準備的基礎知識,例如理想的退休老本計算、勞退、勞保、年金各是什麼?第二個觀念是退休準備金專款專用,不被其他用途花費吞蝕退休本;第三道則是定期定額投資、並及早購買適合的保險。以40歲三明治族群舉例,雖然在財務已累積基礎,但可能背負購屋貸款以及上有老、下有小,照顧壓力不輕,因此先健檢自己在「制度」內的退休金資本有多少?這當中包括勞退、勞保。其次是計算理想老本,維持一定的所得替代率,通常是以現有月薪資的七至八成作為計算基準。也就是說,以月薪六萬元的三明治世代來說,退休後若希望享有同樣的生活品質,至少每月需要四萬二千元的退休金可以使用。另外,除了醫療保險,最好能將長照險納入清單。王儷玲自身便是退休及早準備的實踐者,她從30多歲就規畫保險、定期定額投資,且儘管身兼教職、四處傳講退休觀念,她更開心找到心靈慰藉依靠,常常開口唱歌、將欣賞古典音樂作為終身興趣,唱得還是難度頗高的女高音,也和台大校友合唱團登上國家交響樂團(NSO)舞台。談到古典歌劇或歌劇魅影等名歌劇,王儷玲眼神放光,笑稱唱歌、記歌詞是預防失智的絕佳方法。此外,她積極投身在退休基金協會事務,除了持續支持聯合報系退休力大調查,退休協會正推廣「退休理財規劃顧問」認證,培育退休理財專業顧問RFA,預計明年推出退休金計算機,協助民眾自行計算勞保、勞退、國民年金等退休給付,算出退休金準備缺口。她強調,退休準備要有「預防」的觀念,才能事半功倍,不只要在財務面預作準備,還應該持續注意健康和培養心靈志趣,例如透過穿戴裝置科技裝置,監測健康變化,協助管控飲食,別等到疾病發生後備受煎熬,而是從預防端開始準備,為自己賺進更長遠、快活、更有品質的退休生活。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18 養生.無退休時代
首份退休力指標 逾萬人填答
二○二○年台灣人口負成長,逐漸成為「生不如死」超高齡國家。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關注銀髮族議題,展開「退休力大調查」年度計畫,本周連續四天刊出分析報導,搭配數位專題、線上評量,助國人測出自己的退休力。截至昨天逾萬民眾填答,平均分數為五十六分。本評量經願景工程一年籌畫與執行,邀請多名專家,共同和擅長高齡人口調查的典通公司合作,研擬「本土化」退休指標,最終整理出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自在獨立等五大面向。在廿題自我評量中,所有受試者都可看見他人作答數據、改善方法,藉此衡量退休準備是否周全。最終分為零至五十分的「困老族」、五十至八十分「安老族」、八十分以上為「優老族」三級。雖然目前統計顯示,萬人總平均五十六分,皆為「安老族」;但僅高於困老族六分,皆是「安老族」後段班,只要稍有意外,很容易向下淪為「困老族」,顯示國人若要保障安穩晚年生活,仍須在五大面向各自加強。開放全民填答「二○二○退休力大調查」的首周數據,和事前民調相差不遠,「難以退休」已成台灣社會未來難題。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表示,國人退休準備啟動太慢,更低估退休生活支出。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也提到多數民眾對退休缺乏概念。本調查將繼續開放民眾作答。願景工程會追蹤數據,長期觀測台灣人退休準備與變化,建立起退休議題的第一手資料,打下「國民退休準備工程」的地基。歡迎各界申請授權引用,也邀請讀者積極回饋,共同加入打造理想百歲人生的行列。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18 養生.無退休時代
規畫下半場/台灣首份退休力指標 三天逾萬人搶答
二○二○年台灣人口負成長,正逐漸成為「生不如死」的超高齡國家。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長期關注銀髮族議題,並展開「退休力大調查」年度計畫,本周連續四天刊出分析報導,同步搭配數位專題、線上評量,助國人測出你的退休力。截至今日,已有逾萬民眾填答,平均分數為五十六分。本評量經一年籌畫與執行,願景工程邀請多名專家,共同和擅長高齡人口調查的典通公司合作,研擬「本土化」退休指標,最終整理出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自在獨立五大面向。在廿題自我評量中,所有受試者都可看見他人作答數據、改善方法,藉此衡量你的退休準備是否周全。最終分為零至五十分的「困老族」、五十至八十分「安老族」、八十分以上為「優老族」三級。雖然目前統計顯示,萬人總平均五十六分,皆為「安老族」;但僅高於困老族六分,都是「安老族」後段班,若稍有意外,很容易向下愈淪為「困老族」,顯示國人若要保障安穩晚年生活,仍須在五大面向各自加強。本報於今年九月底,先行邀請一千位廿歲到七十五歲以上民眾參與測試,也發現結果僅有「自在獨立」分數較高,財務及社會連結皆不及格。開放全民填答「二○二○退休力大調查」的首周數據,和事前民調相差不遠,「難以退休」已成台灣社會未來一大難題。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表示,國人退休準備啟動太慢,更低估退休生活支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說,「多數民眾對退休缺乏概念。」本調查將繼續開放民眾作答,為國人測出自我退休力。願景工程會追蹤數據,長期觀測台灣人退休準備與變化,建立起退休議題的第一手資料,打下「國民退休準備工程」的地基。歡迎各界申請授權引用,也邀請讀者積極回饋,共同加入打造理想百歲人生的行列。延伸閱讀.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15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力大調查2020/「養老防兒」 46%熟齡族:退休金不夠
「養兒防老」已是歷史名詞,剛步入老年的嬰兒潮世代大半已覺悟,「新世代老人」老後絕不跟子女住,圖個老後清閒,孩子也別來啃老。「養老防兒」是翻轉文字的戲謔,也有幾分警醒。根據勞動部二○一八年調查,勞工退休生活費用來源以「自己儲蓄」比率最高,接近八成,靠子女奉養只有百分之五點一,即使六十五歲以上,由子女供養比率也僅占一成。5成沒理財或儲蓄退休生活得靠自己,但根據願景工程退休力大調查,逾五成民眾未做退休理財儲蓄規畫,更有四成民眾認為退休金不夠用;退休資金缺口需要填補,但四成的人選擇退休理財工具的投報率不及百分之二;有二成六完全沒有購買任何保險。調查顯示,想要晚年安穩度日不靠他人,令人擔心。調查顯示,百分之五十一點六的人沒固定理財或儲蓄;而有固定規畫投資的人,逾三成投入的資金額度僅占收入的百分一至六,比率偏低。值得注意的是,六十歲以上熟齡族知道可領多少退休金,但自覺得不夠的比率達百分之四十六點五,很可能處於只靠退休金已無法因應生活的狀況。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建議,各項年金改革持續,要靠自己存錢養老,利率又太低,資金缺口擺在眼前,所以準備退休理財愈早愈好,建議卅歲就開始,至少也要從退休前十年就準備,如果預估退休後還有廿年的生活時間,理財準備一定要超過廿年,避免太晚開始負擔太重。年輕人理財較積極不過,年輕世代的財務準備普遍優於年長者。廿歲世代投入理財儲蓄金額占收入二成以上者,是所有年齡層最高;在購買保險也有類似發現,年輕人擁有保險的比率高於年長者。可見愈年輕,愈知道「退休財務靠自己」。背負學貸使年輕人未出社會就負債,加上低薪、非典型雇用型態使自由工作者變多等,使年輕人對財務準備更未雨綢繆。台灣人口協會監事林佳瑩認為,現在理財資訊發達,也讓年輕人對理財比長輩積極。王儷玲建議,薪資停滯的年輕世代應選擇較積極的投資工具,賺取較好的投報率,長期投資應選擇投報率百分之四到六的商品;但愈趨近退休,甚至已退休,理財就應保守。保障晚年挑3保險曾有統計指出,國人平均每人有九點七張保單,政大國際產學聯盟總監姜漢中說,真正能讓晚年有保障的險種,應該是年金保險、健康醫療保險和長期看護或失能殘扶保險,可說是晚年的三根支柱。調查顯示,購買年金保險者有百分之十一,有長期看護失能險和失能殘扶險達百分之十九點六;有健康醫療保險的比率最高,達百分之六十二。醫療險可提供就醫經濟保障,長照險則避免失能落入貧窮或無人照顧,年金保險能對抗長壽風險,因為活愈久領愈多。▌延伸推薦:下載【2020退休力大調查】完整成果報告【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 測驗你的退休力 【超前部署百歲人生】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14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五大指標說明/退休準備指標 建立國人退休力基本線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長期關注台灣如何因應高齡社會,今年進行國民退休力大調查,與學者合作,以「退休準備指標」探測台灣人民對於退休準備的輪廓,以這份兼具學術與實用價值的調查,提醒大家超前部署百歲人生。國內缺乏本土退休準備指標成立於一九五八年的「美國退休人協會(AARP)是全球最大的退休非營利組織,退休需要規畫是他們的重要主張之一,AARP網站上即列出退休後值得投注心力的十二個項目,例如再工作、擔任志工及終身學習等,並提供相關試算評估,協助會員了解自身需要,據此準備。但在台灣,一直沒有準備退休的客觀評估指標。上網搜尋退休準備,「退休金」、「老了需要多少錢?」是一定會出現的關鍵字,但退休只存錢,夠嗎?台灣首個跨足三大主軸指標人生不能窮得只剩下錢。若要替百年生命超前部署,擁有健康才能夠享受生活,需要朋友、家人或其他被需要的關係與社會連結;還需要學習等帶來心靈能量為生命增添活水。理想的生活樣態必須達成財務、健康、社會心靈三方均衡。「願景工程」與學者首度共同打造,專屬台灣民眾跨足三大主軸的退休準備指標。各領域專家參與 調查方法嚴謹為期許指標具公信力、可行性與持續性,從研究設計、指標方向與題目設計、調查解讀,「願景工程」邀請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政大商學院特聘教授別蓮蒂、台灣人口學會監事林佳瑩與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分別就財務準備、人口變遷及未來家庭及生活型態、健康等領域,提供前曕性建議;再委託具多年老年人口調查經驗的典通公司執行指標建立與調查。適合全年齡層的五項核心能力過去退休準備針對五十歲以上民眾對話,我們認為應該更早開始。經過多次專家會議及討論修正,「退休準備指標」由個人填答,以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為五個核心能力,發展出廿個子題,提供自我檢視,也是重點提醒,導引大家朝向重視或開始準備退休,改變行為。調查將滾動式修正 逐年調整廿題盡量涵括所有面向,但部分指標只能評估能力的「有」或「無」,無法測量準備強度與程度;部分指標評估當下狀況,但卅歲取得高分,不代表可維持到六十歲;而理財、健康準備及社會心靈促進,都必須持之以恆。指標有其侷限,並不完美,本調查會持續滾動式修正,逐年調整,期待指標不斷進化。跨世代調查 全台千人參與確立退休準備指標後,「願景工程」據此進行首次台灣人退休力大調查,以全台千位民眾,年齡從廿歲到七十五歲以上,設立國人退休準備分數的基本線。未來也將定期追蹤調查,長期觀測國人退休準備與行為變化。每位不同年齡層的讀者,也可利用線上問卷自我檢測,了解自己的「退休力」。歡迎各界引用 並加入調查因應超高齡巨浪來襲,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抛磚引玉,先為國內退休建立第一筆基礎資料,替「國民退休準備工程」邁出第一步;退休準備是每個人都無可迴避的議題,願景工程歡迎各界經得授權後引用,更歡迎回饋意見,共同加入打造理想退休人生的行列。延伸閱讀.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14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力大調查2020/退休後還想工作嗎?專家建議這4件事
國民阿嬤陳淑芳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八十一歲的她上台領獎的畫面,是典禮最動人的時刻;全球矚目的美國大選告一段落,兩位候選人選情激烈,網路流傳哏圖讓人莞爾「看到七十四歲和七十七歲兩個老人為了競爭一份工作這麼拚,你難道不汗顏?」終身工作將成常態七十七歲的拜登將成為美國最年長的總統,戲齡超過一甲子的陳淑芳說會演到不能演為止。雖然一個是演員,一個是總統,但終身工作,很可能成為未來的常態。願景工程退休力大調查第一題:「請問在你退休後,有沒打算要繼續工作?」調查顯示,六十四歲以下,逾四成退休後有繼續工作的打算,年齡愈輕,想繼續工作比率愈高;即使是六十五歲至七十四歲,目前應該已退休的族群,有工作意願的接近三成,顯見退休與不工作未必是等號。財務是重要考量但退休後必須工作,財務是主要的考量之一。調查顯示,「財務準備」是卅到六十四歲國人退休準備分數最低的一環,近三成低估退休後每月花費,雖然八成五知道自己有勞保或公保,但半數不清楚自己可領取的退休金有多少;知道自己可領多少退休金,且覺得足夠者,僅有一成。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指出,延後退休是世界趨勢,尤其近年年金改革,退撫基金也被砍了很多,連大學老師都開玩笑,是不是得去找兼職。台灣已不是靠政府就可以退休的國家,應該要靠自己及早準備。主計總處公布,去年國人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為兩萬二八八一元。調查顯示,四成三的民眾認為退休後每月個人生活費需二至三萬元,與主計處調查相符,但認為兩萬元以下就足夠者也有近三成。若退休年齡不變,長壽意味著在沒有工作和儲蓄有限的情況下,花錢的時間變長。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已開發國家的退休人士平均十到十二年就會遭遇財務問題,過去個人和政府規畫退休時,退休後平均壽命大約只有十年,但現在平均壽命已到八十多歲,未來的人只會更長壽,挑戰更艱鉅。高齡仍必須為生計勞動,這是長壽的「副作用」;人口結構老化,年輕人變少,勞動力出現缺口,年金改革已無可迴避;再加上,研究顯示退休後加速身心衰竭,英國人平均退休兩年後,生病、憂鬱、失能等風險上升;法國研究也發現,每晚一年退休,失智風險下降百分之三。退休樣態即將改變,「退休是工業社會才有的概念。」文化社福系教授陳正芬分析,過去農業社會,農夫就是做到做不動為止。現在主張延後退休,甚至不要退休,除了財務壓力與勞動缺口,還要考慮離開工作就可能失去社會連結。延後退休已成必然,漸進式退休是新的嘗試,一輩子工作甚至是「祝福」。延伸閱讀.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09-03 橘世代.好野橘
勞保年改讓退休金變少了!專家建議2方法自救
勞保年金改革,2021年起調降月退休金,影響了廣大的勞工權益,專家建議勞保年金已經不足讓退休族樂退了,該怎麼規劃自己的退休財務金流,已經是不可或缺的顯學!退休金準備第一步:先把缺口算出來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說,退休金準備的第一步,是從了解自己的退休金需求與不足缺口開始。根據統計,2026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很多人憂心勞保基金恐會破產,疑惑領得到退休金嗎?王儷玲說,衛福部調查逾65歲老人主要的經濟來源,其中政府的勞保與勞退給付僅占來源的31%,「因此存退休金不能靠政府,要有更完善的退休理財規畫」。了解退休金3大組成 自主理財提早規劃國人退休金由3大支柱組成,第1層是社會保險,包含國民年金、公教人員保險、勞工保險、軍人保險,是最基本的退休保障;第2層是職業退休金,由雇主與受雇者共同提撥,包含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度、私校退撫基金、勞退新舊制;第3層是退休理財,依個人需求自主理財。王儷玲說,大部分人嚴重低估自主理財跟退休需求。她試算勞退金,假設1名勞工起薪3萬元、25歲開始工作、60歲退休,若只有雇主提撥勞退金,在報酬率為3%的情況下,每月只有6700元退休金,因此她鼓勵勞工自願提繳退休金,可強迫儲蓄自己的退休金又能抵稅。王儷玲建議退休準備愈早愈好,定期定額存退休金,找到好的投資標的長期投資,不要短進短出。她計算,若25歲開始每月穩定存5000元,選擇有6%報酬的投資商品,經過時間複利累積,退休就有1000萬。而愈靠近退休期的人,理財就要趨向保守保本,王儷玲推薦目標日期基金,會依個人退休的年限,自動導航不同風險的基金;她建議,若有2張以上壽險,可做保單活化(壽險變現金系列報導,快速認識「保單活化」),把壽險的保險價值準備金轉化成長照、年金、老人醫療。買民生消費股 長抱勝短期理財專家華倫老師則在聯合報〈橘學校〉好野講堂曾分享他15年的投資成功經驗,他偏好投資民生消費股,也因此賺足了退休金,他認為,大部分股票波動都很大,但民生消費股會因國人消費水準提升,公司產品價格也會隨通貨膨脹持續上漲,整體的營收、獲利就會增加。選擇每天要消費的民生消費股,或是具有護城河體質的壟斷寡占事業,一般起伏較小、長期來看上漲機率高,對想存退休金的族群來說,選擇抱股不賣,不受股價漲跌短期進出,較為穩健。【更多理財精選特輯↘↘↘】邊工作、邊領退休金!你是「勞退新制」嗎?60歲還不能退休?退休金不足國人好勞碌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 【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