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4 寵物.寵物長照
搜尋
獸醫
共找到
191
筆 文章
-
-
2022-11-23 焦點.元氣新聞
豬不只能當豬排,還可成為科普老師?台灣醫界創新、推廣科普的幕後英雄,就是他們!
豬不是只能做豬排!像「豬博士」培育的「豬隊友」搭配完整實驗平台,成為不少醫藥研究創新動力,並成為國衛院科普教育教材,啟發學子興趣。如果深入了解台灣目前的醫學研究、醫材與醫藥創新發明就會發現,許多創新研究的背後,是由優質「豬隊友」率先投入,搭配專業的一條龍實驗平台、研究團隊的付出,才有漂亮成果,這些歷程,豬博士動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豬博士)不僅參與其中,更與國衛院團隊攜手,將研究結晶化為科普知識,傳遞給許多學子,期待科普種子進一步扎根、茁壯。上述豬隊友是指優質試驗用豬隻,牠們由豬博士團隊培育、照顧,不只如此,豬博士團隊也作為研究人員的後援,負責執行動物試驗、紀錄,110年4月進駐國衛院創新育成中心後,該團隊曾多次參與國衛院相關研究、活動,自111年,更積極與國衛院團隊攜手投入科普教育推廣,協助更多小朋友建立科普基礎概念。豬博士創辦人王耀宏、董事長同時也是獸醫師的王子瑄除了參與國衛院科普Podcast錄製,也預計參與112年4月舉辦的「生技醫療的魔法學堂─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國衛院科普日)活動,他們不約而同表示,透過國衛院科普教育推廣計畫,學生可「學中做,做中學」,對台灣科學教育發展,絕對有正面影響。此外,針對科學研究、動物實驗的重要性,王耀宏舉例,過去曾幫某醫學中心執行腹腔鏡腸移植手術豬隻試驗,雖然研究數據很漂亮,但豬隻不幸喪命,經解剖發現,移植後的腸道出現缺血性壞死,研判可能是移植腸道過多,擠壓到血流、神經,造成腸道缺血壞死。之後減少腸移植數量,豬隻腹腔有較多血流空間,終於存活,後來研究應用於臨床治療,造福許多腸壞死病患,這項專案令他更體會科學研究、動物實驗的珍貴價值。同時,王耀宏、王子瑄也分享道,藉由國衛院的協助與舉薦,國內多家藥廠、醫材廠與豬博士實驗平台合作,展開各項研究計畫,並將推展觸角延伸至美國、荷、澳、紐、以色列等國,這讓台灣的研究軟實力躍登國際舞台,在提升台灣研究能見度上,也產生極大助益。「我們事實上是『豬的醫院』!」王耀宏指出,由於長時間耕耘動物試驗、研究領域、提升動物照護品質,同時也擔任動物試驗顧問角色,有時根據過去經驗,他們會向研究人員提醒一些細節,或建議納入部分重要數據,即使需要直播觀察實驗豬隻反應,也全力以赴,因此得到許多研究人員的肯定、信賴。王耀宏、王子瑄期盼,未來研究成果可獲得更多國內外研發團隊的認可,並成為科普教育素材,啟發更多學子學習興趣。
-
2022-11-19 焦點.元氣新聞
大貓熊團團沒有痛苦了!動物園:團團於下午1點48分心跳停止
北市立動物園今天表示,大貓熊團團病情出現惡化趨勢,醫療照管團隊在討論後,決定盡速幫團團進行CT斷層掃描及相關生理指數檢查。根據CT及生理指數研判,團團的病況已不可逆,即便想辦法讓牠從深度麻醉中甦醒,團團也難再有品質地自主生活,因此,醫療照管團隊在百般不捨的痛苦中,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再繼續痛苦,稍早動物園已確定團團在下午1點48分心跳停止。園方稍早表示,很抱歉讓大家如此焦急的等待,剛剛醫療照管團隊已經確定「團團」在下午1點48分心跳停止,相關細節我們將會在記者會上說明,謝謝大家!台北動物園表示,大貓熊團團今天凌晨1點5分、1點56分及3點54分癲癇再度發作,醫療照管團隊雖為團團施打抗癲癇藥物,但團團發作的症狀仍持續間歇性地發生,在獸醫師數度補強抗癲癇及鎮定藥物後,直到早上7點3分癲癇症狀才暫歇。台北動物園表示,隨著團團癲癇發作的密度和頻率明顯增加,醫療照管團隊發現短效型的抗癲癇藥物已無法有效抑制團團癲癇發作的狀況。團團每一次癲癇發作時,雖然獸醫師都會立即給予抗癲癇藥物可暫時舒緩牠不適的症狀,但團團進食量早已降低,隨著癲癇發作的頻率增加,團團的生理和精神狀況都每況愈下,其他重要指標如血液檢查結果,也顯示牠的健康情況一直在走下坡。台北動物園表示,今天早上團團好不容易甦醒後,一直趴著休息,顯示身體非常虛弱,更完全無法進食。台北動物園表示,面對最不希望團團出現的病情惡化趨勢,醫療照管團隊在討論後,決定盡速幫團團進行CT斷層掃描及相關生理指數檢查。根據CT及生理指數研判,團團的病況已不可逆,即便想辦法讓牠從深度麻醉中甦醒,團團也難再有品質地自主生活,因此,醫療照管團隊在百般不捨的痛苦中,仍共同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要再繼續痛苦了。
-
2022-11-18 醫聲.醫聲要聞
專題|超級細菌逼近 臨床缺抗生素彈藥 醫療支出年增10億元
免疫負債上門,好發於秋冬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大爆發,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暨台大感染症醫學會前理事長黃立民表示,新冠防疫措施鬆綁後,沒有受過免疫訓練的兒童們感染病例暴增,小病患擠在急診,門診肺炎的病患也住不進醫院,病房都已爆滿。繼發性感染也在蠢蠢欲動,突顯出長期以來抗生素選項的貧乏,增加治療難度。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每年11月18日到24日為世界抗生素認知宣傳周(World Antibiotic Awareness Week,WAAW)強調謹慎對待抗生素,呼籲展開跨部門合作,包含加強衛生設施、農場和食品行業相關場所的感染預防和控制;確保清潔飲用水、環境衛生及個人衛生以及疫苗的可及性;在食品和農業生產中推行最佳作法;盡量減少污染,確保妥善管理廢棄物和環境衛生。呼應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個國家應有各自的抗生素使用監測系統,國家衛生研究院自1998年建立台灣微生物抗藥性監測計畫(TSAR),國衛院感染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郭書辰表示,根據長年追蹤發現,國內抗藥性細菌比例趨勢明顯上升,導致每年醫療支出增加10億元,增加5萬住院人日,死亡率也提高1.66倍。鮑氏不動桿菌抗藥性達九成 幾乎無藥可用郭書辰指出,目前最令醫界頭痛的細菌,是引發菌血症、泌尿道及皮膚感染的鮑氏不動桿菌,對後線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的抗藥性已近九成,臨床上可使用的藥物寥寥無幾,嚴重影響病人預後。造成傷口感染、肺炎或骨髓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則對甲氧苯青黴素有五成的抗藥性,其餘還有腸球菌、綠膿桿菌、腸桿菌科等棘手細菌,造成臨床極大壓力。抗生素是對付細菌感染最有效的武器,幾乎不可避免產生抗藥性,若病人感染具全抗藥性細菌,恐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黃立民曾接治一名奮力抗癌的病童,因中央靜脈導管切口反覆感染,「皮膚上好殺的細菌都殺光了,留下最難對付的全抗細菌。」臨床上完全無抗生素可用,只能從一天注射四次抗生素,變成24小時打點滴,以維持體內抗生素濃度,奮鬥了數周後,病童最終仍因敗血症過世。抗藥性前哨戰:避免感染、慎用抗生素疾管署長周志浩說,抗藥性問題首重避免感染,導致細菌在人體突變產生抗藥性,最好的方法是做好防護措施,經歷過SARS、新冠疫情後,民眾勤洗手、接種疫苗、戴口罩的比例上升,有效減少微生物感染。醫院因多人聚集、病人身體弱,容易成為細菌繁殖、變種的溫床,郭書辰說,經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洗禮,國內十分重視感染管制,不僅遵循疾管署訂定的品質指標,各醫療院所也增加感染科醫師。若因預防或治療細菌感染,也須妥善使用抗生素。周志浩說,很多醫院規定處方某些抗生素時,須經感染科醫師評估,確保使用的必須性及正確性,「若不能對症下藥,容易培養出抗藥性細菌。」他以結核病為例,指出若抗生素處方不當,或病人沒有服用確實,將產生多重抗藥性結核病,治療時間從6個月延長至2年,花費也從11萬增加到200萬,「個人和社會都要付出很沈重的代價。」健保署長李伯璋也表示,為避免醫師重複開立抗生素,健保署先以雲端藥歷共享機制、診間重複處方提示,方便醫師掌握病患用藥史,開藥後,健保署藉由大數據定期監測處方箋內容,精準審查不符規定的異常案件,讓抗生素使用回歸合理範圍。疾管署將推感控認證 醫籲加收感控成本目前給付規定需使用第一線抗生素72小時,使臨床感染醫師們呼籲,抗生素降階使用可以減緩抗藥性發生,當病患發生感染會先投予廣效抗生素,檢測出對應細菌時,再改用窄效抗生素,並將多重用藥改為單一藥物。李伯璋則認為,合理使用是控管抗藥性的關鍵,相關醫學會應整理共識,儘快提出治療指引,以利後續討論。有鑒於每個醫院感染控制水準不一,周志浩表示,疾管署實施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卓越計畫,透過母雞帶小雞的概念,由醫學中心建立制度典範,邀請中小型醫療院所參加訓練、輔導及稽核,藉此提升感染管制與抗生素抗藥性管理品質。他也透露,疾管署正考慮對於感染控制和抗生素管理良好的醫療院所給予認證,不僅鼓勵醫療院所,亦讓民眾知曉在哪間醫療院所感染到抗藥性細菌的機會低,選擇時更放心。感染管控成本是由醫院吸收,縱然感染科醫師在疫情期間大力協助防疫,感染科卻是前景黯淡,今年全國竟只有二十名醫學生選擇感染科。黃立民建議,比照韓國對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病患加收感染管控成本,「每人只加收十幾二十元,對整個醫院感染管控會有大幫助。」對決超級細菌 抗生素球路要多變台灣輝瑞總裁葉素秋提到抗藥性議題格外感慨,「我的爸爸就是因為多重抗藥性而辭世。」她以棒球比喻細菌與抗生素的對抗,她說,抗生素對付細菌的球路若沒有任何變化,球路將被細菌摸透,因此解決抗藥性的問題,變化多端的球路是必須的,彰顯抗生素多樣性的必要。根據統計,1950年代是抗生素研發的黃金年代,共有9種新機制抗生素問世,但1987年後,新藥運作機制與老藥大同小異,進入千禧年連改良老藥也沒有,導致細菌快速跟上改良速度,「現在抗生素使用一年就會出現抗藥性,10年後大部分抗生素效果明顯衰退。」近幾年,美國核可的9種抗生素,台灣僅引進其中2種,影響細菌性肺炎、成人複雜性腹腔內感染、囊狀纖維化等感染的治療。郭書辰分析,細菌感染不似高血壓、糖尿病終身使用同一種藥,須不斷換新藥,也不比癌症、免疫使用藥物人數多且久,加上抗生素的研發耗時又花錢,臨床用藥時間卻僅一到二周,新藥上市也會保留其作為後線使用,待專利期一過,學名藥上市競爭,因抗生素藥物的特殊生態,將導致藥廠不願研發新藥,逐漸造成抗生素新藥貧乏。不堪舊藥賠本賣 藥廠退出台灣市場另一方面,如何留住既有抗生素也是考驗。第一個被發現的抗生素盤尼西林,因廣泛使用而產生抗藥性,臨床僅剩治療梅毒的價值,再加上不堪健保價格連年調降,成本不敷進口,早已悄悄地退出台灣市場。1940年世界第一種抗生素便是輝瑞所研製,從研發到量產,幫助所有人都能使用,葉素秋說,輝瑞藥廠秉持使命至今,從未放棄研發抗生素。因抗生素研製的「無利可圖」,全世界的大型藥廠紛紛退出抗生素市場,突顯出鼓勵抗生素多樣性的層層困境。「藥廠再不採取行動,未來將無藥可醫。」葉素秋說,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調查,1960年至2000年間,足足40年沒有任何新型抗生素問世;投入抗生素研發的藥廠,從1990年代的18家到2016年僅剩6家,少了三分之二。葉素秋說,抗生素必須要維持多樣性,才能幫助臨床醫師有多種武器可使用,故輝瑞積極「保住」15種生產的抗生素於台灣市場,「只要工廠願意供貨,就算在台灣賠錢,輝瑞也會保住抗生素的數目,因為這些藥物至少能拯救100多萬人的性命。」保障抗生素價格 新、舊藥缺一不可抗生素舊藥會逐年降低健保給付,黃立民認為,舊有抗生素應該保證價格,「不要砍太狠」,否則在管銷成本壓力下,藥廠不願在台灣上市,國內的抗生素藥物選項將越來越少。為了保持球路變化,葉素秋也指出,新抗生素好用,舊抗生素有最多的臨床經驗,「武器愈多,勝算愈大。」期望藉由新藥、舊藥輪番上陣,有效控制抗藥性。由於抗生素濫用將大幅增加抗藥性發生機率,葉素秋說,輝瑞除了持續研發抗生素外,也推廣抗生素的正確使用,繼續與相關醫學會合作,十二年間幫忙訓練三千多位醫師,推廣對抗藥性的認知。 鼓勵抗生素多樣性 健保參考國際核價面對感染病患的臨床需求,以及抗生素抗藥性管控的拉鋸,健保署透過鼓勵與管制措施雙管齊下,以維持國內抗生素藥物多樣性。李伯璋表示,過去新抗生素會參考舊抗生素價格,也就是以療程劑量比例法進行核價,但抗生素屬於老藥,過了專利期後,價格偏低,若新藥核價再依此為基準,將無法反應新藥價值,也不利新藥研發,故現在改參考國際藥價進行核價。「我們希望讓國內研發的藥品更具競爭力,能在國內、外取得好價錢。」李伯璋補充,經過初步計算後,若該藥在國內進行一定規模的臨床實驗,並進行藥物經濟學研究,最高可加算百分之十的健保核價;如果比核價參考品的療效更好、安全性高、更方便、研發兒童製劑,最高可加算百分之十五的健保核價。憂步上盤尼西林後塵 2策略留舊藥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連恆榮指出,對於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因匯率或成本變動而不敷成本,影響民眾用藥權益的抗生素,衛福部有對應的藥價調升機制,廠商可以依照支付標準第三十五條,提出調高健保支付價格的建議,並進入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擬訂會議討論。健保在調整已給付藥品的價格時,除了參考市場交易價格,亦會考量藥品的合理成本,保留一定比例不予調整,並且給予下限價格和整體調幅的保障,以確保民眾用藥品質及合理定價。跨部門合作 監測醫療、畜牧、食品抗藥性除了醫療用抗生素,畜牧用抗生素也是世界衛生組織關注的焦點之一。周志浩說,有時獸醫、農畜業會使用抗生素治療、預防疾病,或促進動物生長,因此疾管署跟農委會合作,推廣無抗飼養,研發非抗生素之飼料添加物、抗生素代替物質與動物疫苗,並推動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管制動物用抗生素販售量措施。目前國家衛生研究院針對醫院及社區、農委會針對動物、食藥署針對食品進行抗生素與抗藥性監測,「台灣比起其他國家算不錯。」周志浩說明,疾管署要求各醫院回報監測資料,並回饋其在相似等級醫院的排名,也會安排醫院評鑑、感染查核等,時時掌握抗藥性現況。根據健保署品質監測結果趨勢,2017年到2021的門診抗生素使用率,從10.03%下降至9.52%,其中常用抗生素喹諾酮及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於基層診所的使用率,也由0.82%下降至0.58%,顯示整體門診抗生素使用獲得良好控制。在手術過程中不容易遭到感染的單純疝氣、甲狀腺手術、乳房切除手術等,原則上免用抗生素,但是近兩年此類清淨手術術後使用抗生素,超過三天的比例上升不少,李伯璋推測,應該與新冠疫情有關,因疫情導致非急迫性清淨手術案件減少,急迫性清淨手術案例比例就顯得上升。此外,葉素秋表示,全球已是地球村,不只病毒會跨國傳播,細菌也不會只在單一國家發生抗藥性,所以輝瑞二〇〇四年推出的「擎天神即時監測系統」,是這場細菌與人類的保衛戰中的利器。系統名字取自希臘扛宇宙重責的神話人物,其串連全球七十多國大型醫療院所,彙整菌株抗藥性消長情形,若監測到抗藥性趨勢,將能提早示警,讓台灣預先做準備。對於今年抗生素認知宣導週,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展開跨部門合作,周志浩表示,「全球都在面臨抗藥性問題的挑戰,重點是如何落實。」期望能透過醫院、藥局、畜牧業、藥廠各方努力,加速研發新抗生素、減少感染、謹慎使用抗生素、監測抗藥性趨勢,以保障病人安全。
-
2022-11-12 寵物.寵物長照
無論做了多少心理準備,沒人能真正面對寵物離世這天!學會「放手」和寵物好好說再見
「無論做了多少離世或臨終的心理準備,都沒有人能真的準備好面對這天。」動物溝通師黃孟寅遇到不少飼主,在毛小孩過世後,好久的時間在傷痛裡走不出來;有人再也不願意養寵物,也有人養隻一模一樣的,藉以緬懷、消除傷痛。她說,這些悲傷思念都是正常的,除非發現悲傷已到憂鬱症傾向,她會建議飼主就醫,否則「人生低谷還是需要靠自己走過來。」在進行寵物離世溝通時,除了讓飼主知道離世寵物的近況外,她也會在溝通中帶飼主回顧,彼此陪伴的生命歷程。傷痛是深刻愛過的痕跡,多數飼主回顧整個歷程後會明白,就算早知道失去會這麼難受,但如果時光倒回,他還是會選擇與親愛的孩子相遇。「畢竟這段路程不只有失去或悲傷,還有更多喜悅。」她想試圖傳遞給失去毛孩的悲傷飼主的是:「生命不是悲傷的事情,遇到死亡,應該要為牠祝福,因為牠會往更好的地方去。」‧愛犬哈利:哈利已經離開3年了,飼主爸爸至今還在埋怨媽媽當初的不小心,才讓牠往屋外衝而被車撞;其實媽媽這3年也很自責。「姊姊我有去妳的婚禮,人很多,大家快樂地玩遊戲,在戶外,很漂亮。」黃孟寅轉達了她從哈利的靈魂視角所見,不久前姊姊婚禮的場景與氛圍,全家人聽了都流下眼淚,驚喜之餘有更多感動,婚禮那天,家人將哈利照片做的抱枕帶到現場,心裡邀請了最愛的狗狗哈利;原來那天哈利真的在。「哈利說,雖然離開人世很遺憾,但牠現在狀態很好。」知道哈利很好、靈魂仍在,這家人的遺憾被釋放:「他最愛誰?」溝通師說:「爸爸。」然後描述了哈利生前陪爸爸做的事,看見爸爸總愛吃什麼食物。大家彷彿哈利在面前開始閒聊:「那我呢?牠喜歡我嗎?」、「哈利覺得媽媽怎麼樣?」‧愛犬多麗:50多歲的陳先生的愛犬多麗年邁即將離世,多麗跟溝通師說:長久以來都是她陪伴著爸爸,她擔心自己離開後爸爸孤單,希望爸爸另外找個伴陪他;還叮囑內向的爸爸多出去走走,敞開心胸認識新朋友。‧愛貓琪琪:貓咪琪琪要離世前,透過動物溝通師告訴媽媽,她好想吃小時候常吃的零食,仔細說出了零食的包裝與形狀,媽媽聽了浮現幼小時的琪琪看見魷魚絲總是開心雀躍,掉下了眼淚。動物溝通師 像毛孩在人間轉譯者許多人在兒女離家自立後, 因為有了貓狗等毛孩的陪伴,找回了生命的活力和情感的歸屬。對飼主而言,毛孩是人生下半場最親密的伴侶,牠們如兒女般親暱,短短幾年的相伴,直接從萌寵可愛的小小孩進到了長照期。即便覺得和毛孩心靈相通,但也會有許多時刻希望能與牠們對談,動物溝通師便扮演了這樣的角色。台灣動物溝通關懷協會創會理事長黃孟寅說,飼主來尋求動物溝通,因為毛孩拚命抓癢、大量掉毛,看了好多獸醫都找不出原因,他們想知道是否有心理問題;或是當牠們生命最後一刻,飼主想問問牠有什麼遺願?醫療急救會不會帶給牠更大痛苦?也有毛孩離世後,飼主走不出傷痛,來問牠現在身處何處?過得好不好?當然也有很多人純粹是好奇,想了解毛孩在想什麼?喜不喜歡照顧方式?因為多數動物溝通師只需看照片或用電話,就能連線毛孩對話,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找回感受能力 也能學與動物溝通黃孟寅笑說,她一開始也覺得動物溝通根本是胡扯。某天黃孟寅在靜坐時,隱約感受到陽台外的麻雀在表達:「來了來了,有好東西吃了!」當下以為是幻聽,但那感覺深刻又直接,開啟了她鑽研動物溝通之路。原本擔任諮商心理師,專研青少年、兒童和家庭領域的黃孟寅說明,動物溝通是運用超感官的知覺,更趨近於潛意識、直覺、靈性來和動物做交流,很像心理學裡的「超心理學」範疇。其實直覺與感受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只是日常太常使用理性邏輯思考,掩蓋了這個能力。因此在給動物溝通師的課程裡,有很多訓練專注力、喚回感受能力的訓練。只要願意練習,每個人都可以和動物溝通。但每個人的溝通方式不同,也不會100%精確。例如黃孟寅就是影像型,可以從動物的靈魂視角看見一個家的成員、擺飾,以及動物的生活感受。在進行溝通前,她會先和飼主核對這些訊息,一來確認自己的狀態、二來也取得飼主信任,才進行溝通。動物溝通師就像毛孩們在人間的轉譯者,不需語言、跨越物種,直達心靈的感受。
-
2022-11-05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在那多子多孫的年代,生七個小孩是什麼原因?
同學聚會。兩位女同學都生七個。男同學:「為什麼妳願意生七個?」女同學甲:「沒辦法,老公是獸醫,他習慣有許多小動物。」男同學問另一位女生:「那妳老公不是獸醫,為什麼也生七個?」女同學乙:「沒辦法,因為我老公有獸性!」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因此在古代多子多孫是司空見慣的事,近幾十年來,醫學進步,避孕方式多起來,性與繁殖子孫終於可以切割,是好事也是壞事。在那多子多孫的年代,許多女生一結婚成了傳宗接待的工具,與現代多家庭只有一、二位小孩的情況大異其趣。那個年代,母親有B型肝炎,生產時,B型肝炎病毒很容易經由胎盤或產道傳給下一代,也因此發生許多家族性肝癌的病例。目前孩子生得少,同時民國75年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對新生兒施行B肝疫苗注射的國家,因此下一代通常不會感染到B肝,也因此目前40歲以下的「新台灣人」肝癌已極為少見。但也因孩子生得少,夫妻一旦老了臥病在床,父母的照顧成了下一代極大的負擔,尤其許多年輕一代家境好,在國外留學也留在國外,可憐年邁的雙親只能找瑪麗亞照顧或住安養院,小孩也有自己的家庭,也只能偶爾抽空回來探視而已。因此,為今之計,現代的中老年人應該未雨綢繆,好好照顧保養自己的健康,才能老而健康,才不會連累唯一或唯二的小孩,自己也能像長青樹,一樣過著彩色的人生,有快樂的晚年。●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9-24 焦點.元氣新聞
18歲「團團」腦病變 臥龍基地不排除派專家來台
台北市立動物園人氣明星、大貓熊「團團」上月底出現癲癇症狀,食欲不振,經接受MRI檢查發現,牠腦部左右腦半球,出現局部液化壞死病變,送台大附設動物醫院治療,目前食欲、行動已恢復,持續觀察。大陸四川省「臥龍貓熊基地」過去少有貓熊腦部病變症狀,也高度關注,不排除派專家來台觀察。台北市長柯文哲昨說,團團、圓圓從小小貓熊時代,那黑白分明、軟萌呆的溫暖形象就療癒了很多人的心,是大家到動物園一定要看的明星,一定會盡力給團團最好的治療。十八歲的大貓熊團團今年八月時行為出現異常,食欲不佳,八月廿三日出現疑癲癇症狀,園方安排牠九月中到台大附設動物醫院接受MRI(磁振造影)檢查,結果顯示左大腦半球有局部液化壞死病變,右大腦半球也有類似病變,獸醫師將採團團腦脊髓液後續化驗,也會整體生理檢查。台北動物園大貓熊館館長陳玉燕說,MRI的結果讓他們很意外,有這麼大的病程變化,團團的照養將視後續檢查結果安排,在不影響安全的情況下希望給團團比較好的環境,不要因生病就限制牠。臥龍基地的大貓熊過去沒有太多腦部病變的病症,陸方專家密切關注團團情況,國境開放後有極高可能飛來台灣觀察,也希望能將相關資料和數據帶回參考,不過陸方尚未有明確醫療指引。園方昨開記者會說明,記者會也有大陸記者出席,關切園方是否和陸方溝通討論。獸醫師鄭秋虹說,他們和臥龍都保持專業溝通管道,如用藥、病程或數值分析,都有密切聯繫。鄭秋虹說,團團左腦的枕葉和顳葉有大範圍壞死,右大腦的壞死範圍較小,會讓團團服用抗癲癇藥物,持續密切觀察,臥龍的貓熊發生過這樣的狀況,但不多,原因、最終結果都不同,後續病程如何進行要看腦脊髓液檢驗結果而定。動物組長王怡敏說,園方目前以線上方式和中國大陸專家聯繫,相關影像都會傳給陸方專家了解。陳玉燕說,團團八月卅和卅一日還有出現輕微癲癇狀況,持續約一、兩分鐘,現在食欲和行動都恢復得不錯,食欲已回到生病前的九成,還是有些差距,目前仍安排團團在大貓熊館後場休息,等後續結果再作安排。園方指出,大貓熊十八歲約等於人類五、六十歲,大貓熊平均壽命,生活在野外的大貓熊約廿幾歲,人工圈養的大貓熊約廿八至卅歲,圈養的大貓熊最長壽命有到卅八歲左右。圓圓是否也要安排MRI檢查?鄭秋虹說,MRI不是例行性檢查,園方每年都會讓團團圓圓進行生理檢查,是否要做MRI會視圓圓身體狀況討論評估。
-
2022-08-26 寵物.寵物疾病
42項人用抗生素開放寵物使用 其中6項須專案申請
國內寵物專用抗生素不足,為讓寵物使用抗生素治療,農委會防檢局經專家會議評估後,提出42項人用抗生素提供寵物使用,經數次協商後與食藥署達成開放使用共識,但其中有6項屬人用後線抗生素,必須向防檢局專案申請。防檢局表示,目前抗生素及專案申請流程、申請書等已公布在防檢局網頁/主題專區/獸醫師專區/「獸醫師專案申請人用藥品治療動物之暫行替代品項」,防檢局表示,獸醫師使用抗生素治療動物,將秉持專業審慎使用。目前共有593項衛福部核准的人藥部分供動物使用,至於抗生素部分,過去使用一直有疑義,這次達成42項抗生素使用,增加毛小孩診治用藥的品項、管道及方式。防檢局表示,目前也修正動物用藥品檢驗登記審查準則第12條附件5,簡化晶體輸液產品檢驗登記應檢附文件,同時縮短參考國外已上市產品的年限,將上市10年以上的藥品可檢附科學文獻替代,改為5年,放寬動物用藥品檢驗登記門檻。防檢局說,另外,因應國內動物用輸液(例如生理食鹽水等)不足問題,選定動物體液中已存在、活性成分造成毒性有限,且無藥物殘留疑慮的物質,修正動物用藥品檢驗登記審查準則,簡化晶體輸液產品檢驗登記應檢附的文件,鼓勵人用藥品業者及動物用藥品業者皆能登記動物用輸液產品。
-
2022-08-20 寵物.寵物疾病
毛小孩也怕熱傷害!如何避免寵物中暑? 獸醫師提解方
高溫濕熱,毛小孩也可能受到熱傷害,獸醫師呂信彰提醒,巴哥犬、法國鬥牛犬、北京狗、扁臉貓等口鼻短小寵物容易中暑,如有異常喘氣、精神萎靡、黏膜潮紅、流黏稠口水等症狀,就應立即就醫。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副處長黃嘉文表示,最近豔陽高照、高溫頻破紀錄,許多人受不了,當然動物也難以承受高溫,就接獲不少毛小孩中暑案例,飼主務必提高警覺。黃嘉文指出,犬隻體溫高於人體1至2度,且無法以皮膚來調控體溫,僅能靠腳掌及吐舌頭來降溫,如果沒有喝水,又處於高溫環境下,中暑風險偏高。毛小孩中暑怎麼辦?不少飼主在大熱天牽著狗狗外出散步,發現毛小孩突然大口喘氣、口吐唾沫、走路搖擺、失去平衡及異常虛弱,奄奄一息,此時該怎麼辦呢?呂信彰指出,與人中暑的急救相似,毛小孩中暑後,第一時間移至蔭涼通風處,讓毛寶貝補充水分,並採取降溫措施,可以用水將全身澆濕,迅速降溫。如果寵物已經昏厥,不可以強灌喝水,以免嗆傷,並儘快送到動物醫院搶救。至於貓咪,則多半在屋內中暑,如果室溫過高、空調太弱或換氣不充分,貓咪無處可躲,也無法控制體溫,以致出現熱傷害,等到主人回到家,發現不對勁,此時就醫,可能已經來不及。如何避免毛小孩中暑、熱傷害?呂信彰提出3大建議:▸給予充足、乾淨的飲用水。▸室內開啟空調冷氣,或使用風扇來降低溫度。▸避免在中午帶寵物外出散步,在戶外活動時,應攜帶飲水器具,讓狗狗適時補充水分。呂信彰表示,毛小孩中暑症狀為心跳加快、體溫升高、異常喘氣、萎靡虛弱、活動力變差、走路搖擺、牙齦黏膜潮紅、流黏稠口水,嚴重時可能腹瀉、嘔吐、休克或昏迷。若毛寶貝出現嚴重症狀,務必趕緊送到動物醫院急救。★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8-10 寵物.照顧指南
貓咪忍耐強烈痛苦會露出這樣的表情!網瘋傳1照片惹心疼 獸醫解釋原因
貓咪是一種擅長忍痛的生物,因此看到牠們有異常表情的時候要特別小心。一名獸醫在社群網站上貼文並PO出一張照片,呼籲貓奴們如果看到自家貓咪經常露出這樣的表情,要特別注意是不是生病了,建議盡早帶去給獸醫治療。網友「獣医にゃんとす🐾ねこの教科書発売中!」本身是日本相當有名的網紅獸醫師,曾經出過關於貓咪教養相關的書籍,在日本大受歡迎。日前他在個人推特上發表一篇文章,表示當貓咪露出眼睛變細、耳朵翻平朝外、嘴巴周遭用力、鬍鬚伸直等狀態時要特別注意,「這是當貓咪感受到強烈痛苦時會露出的表情」。獸醫說,貓咪如果正在承受手術、拔牙、胰臟炎、癌症、潰瘍、骨折等病痛時會露出這樣的表情,儘管貓咪相當會忍痛,但還是可以從表情看出端倪,請各位飼主隨時注意自家貓咪有沒有這樣的情況。「獣医にゃんとす」經常在個人推特上發表關於貓咪表情與動作的一些解讀,像是肚子痛的貓咪會有怎樣的動作跟表情等等,吸引不少網友追蹤。這篇關於貓咪忍痛時表情的貼文也被台灣知名網紅「魚漿夫婦」張貼在臉書粉專上,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我家貓咪扭到腳的時候,是很安靜的趴在椅子上,眼睛瞇瞇的,因為太詭異了,很緊張的帶去看醫生,醫生檢查後說:腳扭到,所以只要不舒服都是這種臉」、「真的看不出來,這是已經很痛時的表情,真的好乖的貓貓」。貓咪不像狗狗天生動作表情豐富,因此不好判斷貓咪是否處在忍痛、驚恐或是不安的狀況,本報曾經報導過「哀怨的叫聲=貓咪很害怕!從5個地方看喵星人「怕爆指數」 貼著身體是關鍵」一文,內文提到貓咪如果非常害怕的時候耳朵會完全往下壓、眼睛也會完全睜開等,從一些小地方其實是可以觀察到貓咪情緒。これが強い痛みを感じた時の猫の顔です。目を細め、耳を寝かせて外側に向けます。また口周りに力が入り、ヒゲがピンっと伸びるのが特徴です。例えば手術、抜歯、膵炎、がん、膿瘍、骨折など耐え難い痛みを感じた時にこの顔をします。猫は痛みを隠す達人ですが、顔に出ます。覚えておきましょう👨⚕️ pic.twitter.com/TIHp7se3xJ— 獣医にゃんとす🐾ねこの教科書発売中! (@nyantostos) August 4, 2022
-
2022-07-24 焦點.元氣新聞
新手貓奴看過來!元氣網推線上「貓奴小學堂」 搞懂喵星人的行為和情緒
國內養寵物的人口愈來愈多,「犬貓登記數」於2021年已正式超越「新生兒登記數」,其中,養貓風氣興盛速度最快。可愛的喵星人憑著超萌臉蛋和傲嬌個性擄獲了飼主,甘願成為「鏟屎官」,養貓似乎成為一股風潮,但真正照顧過程其實很費心思,不少新手貓奴可能因為行為問題而退養,或是結婚、搬遷、家人反對等原因而棄養。長期致力貓中途的「拼圖喵」,創辦人「燒賣」認為,每一位飼主都有感到無能為力的時候,他希望能協助養貓人跳脫考慮棄養的困境。拼圖喵也致力銜接毛孩回家的最後一哩路,解決各種疑難雜症,在把貓咪帶回家的前中後階段,確保做好人貓共伴的準備,「只有人好,貓才會好」。延續聯合報70周年許願活動,元氣網與拼圖喵合作規畫一系列線上課程,讓飼主了解喵星人的生理構造與心理徵狀,貼心加入民眾特別感興趣的小叮嚀,隨時都能找到實用資訊。燒賣說,養貓過程出現想放棄的念頭是正常的,課程重點即是讓新手主人做好充足知識迎接新成員,適合喜愛貓咪以及即將成為貓咪主人的讀者。養貓最常見的三大困難,分別是排泄物處理、攻擊亂咬、叫不停,這些都有對應的解方。燒賣與拼圖喵的團隊夥伴分享第一線的照顧經驗跟獨門祕技,打破棄養或是退養的循環,唯有建立正確的知識,才能避免遇到問題時手忙腳亂。平常不好意思詢問獸醫師的,線上課程幫你打破砂鍋問到底!預備貓奴、新手貓奴一定要先修,資深貓奴也可以讓相處時光更加美好。
-
2022-07-19 活動.精彩回顧
課程回顧/3堂課讓你從養貓新手變達人:給新手認養人的線上課程
**【得獎公告】**感謝熱情參與【3堂課讓你從養貓新手變達人:給新手認養人的線上課程】課後問卷回饋活動,恭喜以下得獎者:🎁【木入森】貓咪活菌寶 - 益生菌30包/盒(10名)蔡X珍、李X弘、黃X芮、何X玫、陳X瑋、阮X敏、吳X娟、毛X妮、葉X惠、陳X梅你是否也曾懷疑,養了家裡的毛小孩是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還是剛認養了貓咪卻搞不懂如何正確照顧呢?別擔心,元氣網X拼圖喵中途之家聯合打造了3堂專屬新手養貓人的線上課程,從認養前的準備➜飲食指南➜外出就醫建議,將照顧貓咪的大小事不藏私地傳授給你📢由資深貓奴拼圖喵創辦人-燒賣與獸醫師-王詩梅手把手教學,陪伴新手認養人克服所有阻礙。【貓仔速成班】將於08/01、08/03、08/05 上午10:00準時開課!⭐此免費課程登入會員後等同報名完成,即可免費觀看課程⭐⭐登入後可隨時隨地回放觀看⭐敬請期待!|課程資訊|📍第一堂:2022/08/01(一)10:00▶資深貓奴告訴你,養貓之前一定要知道的事📍第二堂:2022/08/03(三)10:00▶超實用貓咪讀心術,0失敗養出健康貓孩📍第三堂:2022/08/05(五)10:00▶從就醫到護理,教你成為貓咪健康守門員|如果你有這些困擾|●對領養貓咪有興趣,卻不知道從何開始做準備。●剛領養貓咪,養得挫折又痛苦,很想放棄。●跟家中貓咪磨合了一陣子,感情依舊不好。|適合對象|➡️準備領養貓咪的準認養人。➡️剛剛領養貓咪的新手認養人。➡️貓咪生病,開始面對許多醫療行為的飼主。|上完這系列課程,你的收穫是...|🕒第一堂:2022/08/01(一) 10:00【一學就會!資深貓奴告訴你,養貓之前一定要知道的事】●在收養貓咪之前,該帶貓咪去獸醫院做哪一些基本的健康檢查?●在帶貓咪回家之前,準備好一個完美的必要道具購物清單。●對各種貓砂與貓砂盆特性瞭若指掌,知道哪種適合你家的貓咪。👉08/01 上午10:00準時開課!點此進入課程頁▶🕒第二堂:2022/08/03(三) 10:00【超實用貓咪讀心術!從飲食到貓玩具挑選指南,0失敗養出健康貓孩】●乾飼料、罐頭?怎麼選擇對貓咪才是對好的?●學會這些小撇步,不用再擔心貓咪只吃乾飼料不吃濕食了。●變成罐頭達人,學會分辨罐頭的種類以及主食罐跟零食罐的差異。●學會用精挑細選的貓玩具,取代你的手成為貓咪的獵物。●重新思考家中環境真的適合養貓嗎? 不適合的話你該怎麼做?👉08/03 上午10:00準時開課!點此進入課程頁▶🕒第三堂:2022/08/05(五) 10:00【你不知道的外出危機?從就醫到護理,成為貓咪健康守門員】●成為外出籠專家,選出那個連醫生都稱讚的專業外出籠。●對醫療行為有初步概念,知道需要準備多少費用來幫貓咪治病。●就醫小道具,讓你跟你的貓咪緊張時再也不會手忙腳亂。●獨門秘技傳授給你,從此之後餵藥再也不用連哄帶騙半強迫。👉08/05 上午10:00準時開課!點此進入課程頁▶|講師資訊|🐈拼圖喵中途之家創辦人 燒賣(陳人祥)致力推廣動物生命平權的拼圖喵創辦人-燒賣,在34歲那年決定追尋內心理想,毅然決然放棄工程師高薪,成立了另類的浪貓中途之家。在拼圖喵中途之家,除了收治健康的貓咪,也包含罹患貓愛滋、身體殘缺的三腳貓,在這裡都能得到良好的照顧。拼圖喵成立迄今,已經幫助超過400隻貓找到一輩子的家,也幫飼主解決各種照顧問題,完成接浪浪回家的最後一哩路。🐈⬛慈恩動物醫院獸醫師 王詩梅因喜愛動物與關心流浪動物議題,而選擇獸醫師為志業的王詩梅,從事獸醫臨床工作將近二十年。六年前因一隻愛滋浪貓與拼圖喵中途之家結緣,成為拼圖喵中途之家固定合作的獸醫師,雙方已攜手救助無數隻的中途貓咪,期待透過努力讓台灣動保的未來更美好。|如何報名課程|●步驟一:開課當天,請先到健康聚樂部頁面。●步驟二:在健康生活找解方將看到最新的影音課程,請點選單一影片進到課程頁。●步驟三:請點選「登入會員瀏覽」,登入後填寫報名資料,即可免費觀看課程內容。※若你未曾加入元氣網會員,請立即點此加入▶|課程特色|✅課程內容涵蓋養貓的各種面向,包含飲食醫療與寵物訓練。✅照顧上百隻貓咪的中途之家負責人指導教學,來自第一線的照顧經驗跟獨門秘技分享。✅飼養貓咪第一線會遇到問題,真正解決觀眾的新手焦慮。✅不只是希望你養得更好,更希望可以改善社會風氣,降低棄養或退養的機率。|問卷好康回饋|8/1課程上線後,登入課程頁面回填課後問卷,即可參加【木入森】貓咪活菌寶 - 益生菌30包/盒(市價 550元)抽獎活動,共10個名額。【木入森】貓咪活菌寶貓咪專屬LB2綜合益生菌與美國專業綜合酵素、水溶性膳食纖維,全方位的營養搭配,增進貓咪腸胃菌叢品質,幫助貓咪改善消化問題,使排便穩定正常,養出健康貓孩。●活動結束後統一進行抽獎,由系統程式自動隨機抽出,並於2022/08/31於元氣網活動專區公佈得獎名單。●本問卷蒐集來的資訊,僅會作為內部課程改善使用。絕不外洩也不會作為其他用途使用,敬請放心填寫。●主辦單位保有隨時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如有任何變更內容或詳細注意事項將公布於本網頁,恕不另行通知。|你還可以了解更多|●「新北市拼圖喵生命平權推廣協會」一同改善台灣流浪街貓問題:https://www.puzzlecat.org.tw/●「貓你老師|一個幫助人與貓的中途之家」中途募資計畫:https://yourteachermeow.com.tw/** 以上對於課程有任何問題,如有疑問請洽課程小組udnhealthservice@gmail.com 詢問 **
-
2022-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比PCR更準!研究發現狗狗經過訓練 可揪出100%新冠肺炎無症狀確診者
目前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依然延燒,儘管世界各地逐漸解封,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依然甚劇,也因此篩檢量能一直都是討論的話題。近期一項突破性研究顯示,接受訓練成為嗅探犬的狗,偵測出感染新冠肺炎患者的能力相當強,可以成功找出97%有症狀患者、更能找出100%的無症狀患者。綜合外媒報導,法國研究團隊在法國新冠肺炎篩檢中心招募335位受測者,其中143人有類似感冒症狀、192人無症狀,新冠肺炎陽性患者有109人,31人無症狀,研究團隊帶來法國與阿聯酋的嗅探犬,讓狗狗進行氣味偵測訓練。經過研究團隊訓練過的嗅探犬,經過五到六週時間,牠們在嗅聞人類的汗水氣味後,若發現該人確診新冠肺炎,狗狗就會坐在地上,表示此人已受到感染。經過試驗後,研究團隊驚訝的發現這些嗅探犬幾乎能找出近100%準確率的無症狀感染者,還找出2名偽陽性個案,比PCR檢測還更加準確,這項研究被刊登在科學期刊《PLOS One》上。主導這個研究團隊的阿福爾特國家獸醫學校(Alfort School of Veterinary Medicine)教授格蘭德吉恩(Dominique Grandjean)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這項研究讓團隊大為振奮,經過訓練的嗅探犬可以在很快的速度內辨識樣本,平均15秒內就可以分析20個樣本,這對無法接受鼻咽拭子檢測的人來說是一大福音,他們希望能夠早日運用在各大篩檢站上,讓狗狗嗅出更多確診者。但這樣的研究同時也引來質疑,美國賓州大學工作犬獸醫中心(Penn Vet Working Dog Cen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負責人奧圖(Cynthia Otto)說,其實讓狗狗去偵測病患是否感染新冠肺炎,這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在篩檢過程中必須確保安全性及檢測品質,且綜合近日英美學者的研究,發現訓練過後的狗檢測新冠肺炎確診者的準確率約為82%至94%(英國檢測)及73%至93%(美國檢測)之間,因此要讓嗅探犬加入篩檢新冠肺炎確診者的行列,仍有努力空間。
-
2022-06-03 該看哪科.皮膚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台灣氣候潮濕,也常出現連續下雨的日子,梅雨季節更是濕到不行,家中許多物品常會出現發霉的情況。不過需要留意的不只物品,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醫師提醒,也要小心「身體發霉」。 台灣悶熱潮濕不只物品發霉,常皮膚癢留意「身體發霉」。 曾奕騰醫師表示,常常皮膚癢的原因繁多,當中就包括受氣候潮濕、黴菌感染影響,使得「身體發霉」,像是民眾較熟悉的香港腳,就是其中一種,醫學稱足癬,也常會合併俗稱灰指甲的甲癬。另外其他身體部位也可能出現感染,例如出現於胯下、股溝的股癬,於身體軀幹、四肢出現的體癬,頭皮、頭髮的頭癬等。而皮膚皺褶處除了皮癬菌感染以外,也可能會有念珠菌感染的情況。除此之外,民眾並不陌生的汗斑,其致病原馬拉色菌屬,也就是舊稱的皮屑芽孢菌,不過廣義而言也是一種黴菌所造成的感染疾病。 身體發霉、黴菌感染,不只發癢影響生活品質。 曾奕騰醫師指出,人體受到黴菌感染,常見會出現皮膚發癢難耐,不過也會視患者的感染嚴重程度、急慢性期、病人免疫反應而有所不同,情況嚴重影響也不僅如此。通常感染程度較嚴重、急性期、免疫反應強的族群,發癢的感受、難耐就會較為明顯,以香港腳為例,就有不少患者出現的不只皮膚癢,甚至皮膚龜裂、滲血等,或更嚴重的引起細菌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當中所需要注意的也包括因為不適不當的抓癢、搓腳使得病情惡化。 黴菌感染好不了4關鍵,醫指常見方法多無治療效果。 面對黴菌感染,民眾大多自行處理,常見如沖熱水、擦小護士、自行買成藥等等,但沖熱水不僅無助殺菌,反而容易額外增加不必要的燙傷,而小護士則對黴菌感染沒用,自行買成藥常見僅達部分效果但無法治癒,許多民眾黴菌感染遲遲好不了,不外乎就是這幾個原因。另外也包括未改善患部及環境,個人習慣依舊不佳等。例如放任潮濕環境不管;有人會覺得穿濕的鞋子無所謂;香港腳正接受治療,卻又繼續穿著有黴菌的鞋子,這樣自然也難好。 醫師建議,民眾若出現黴菌感染,應盡早就醫檢查,尋求醫師協助,多數使用外用抗黴菌藥物就可以有效治療,療程視病況而定,通常約2-4周就會康復。若是較為嚴重、免疫功能不佳的族群,則可能以口服抗黴菌藥治療,一般約2-4周,但療程仍須依據病情進展調整。 治療難易度也會因部位有所不同,若為甲癬或頭癬等,往往相較不易治療,視情況療程約數月或是更久,輕者以外用抗黴菌藥物即可,不過兩者大多皆會需要外用及口服抗黴菌藥物合併治療。而極度嚴重者,則會考慮使用指甲研磨或手術治療。提醒民眾,即便較嚴重的病況以正規治療也會需要一段療程,但換言之以一般自行處理的方式更不容易好轉,因此若受感染還是應盡早請醫師協助為佳,以利早日康復。 保持清潔乾爽、個人衛生,6招防黴菌感染釀皮膚癢! 防範黴菌感染的侵擾,曾奕騰醫師建議,平時也應注意清潔乾爽、個人衛生。除了發現感染應盡早就醫外,原本正在使用的物品也應妥善清潔。容易出汗者貼身衣物可穿著純棉,濕了就更換。運動者也建議穿純棉的三角褲,如此可作為身體部位的防範。而肥胖者則建議減重,並留意皮膚皺摺處濕悶。 足部防範,可穿著毛巾底的襪子或五趾襪,濕了就換或半天就換。並日常準備約三雙鞋作更換,若是出門遇到雨天鞋子濕就應曬乾,隔日不可再穿。也可以準備通風且較不吸汗的拖鞋或涼鞋。 另外也提醒,若有養「有毛的寵物」,如貓、狗、兔子、天竺鼠等,發現掉毛情況或皮膚疾病也應盡早帶至獸醫檢查,以避免被寵物傳染。在注意環境及衛生、留意皮膚狀況、尋求醫師協助下,可有效降低受黴菌感染的困擾。 《延伸閱讀》 .夏季皮膚癢、燒襠怎麼辦?皮膚科醫師推1法寶超止癢! .冬季癢別亂沖水!他痛到開不了口。醫教4招助改善,常見NG別再犯!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6-02 新聞.元氣新聞
猴痘會傳染毛孩!專家急示警:飼主染疫至少3週不能接觸「這類型寵物」
目前猴痘病毒已席捲超過25個國家,除了最早爆發疫情的非洲國家外,歐洲也陸續出現上百個疑似的確診個案。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日前發出聲明建議,天竺鼠、倉鼠和其他囓齒動物特別容易感染這種疾病,所有確診飼養鼠類的猴痘的患者都需要與寵物隔離至少3週,避免傳染範圍再擴大。根據英國衛生安全局的報告顯示,猴痘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囓齒動物和猴子在內的動物以及人類都是高風險感染族群。其中囓齒動物則包含倉鼠、沙鼠、天竺鼠等常見的家庭寵物。病毒一開始出現在在非洲中部和西部,但最近幾週人類病例卻在病毒尚未流行的國家不斷激增。根據《BBC》報導,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病毒學教授「勞倫斯」(Lawrence Young)受訪時表示,儘管目前還沒在寵物身上發現病毒,「但一不小心變很可能為猴痘病毒創造新的宿主,可能導致再次傳播回人類身上,到時大家都會身處在感染風險中。」英國衛生安全局建議,家中有養鼠類的猴痘患者必須與寵物隔離至少3週以避免擴大感染。而其他家庭寵物如貓、狗等,也應進行隔離,並定期帶往獸醫檢查、追蹤,以確保沒有出現任何類似症狀。
-
2022-05-12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飼主確診了毛小孩怎麼辦?我會將新冠病毒傳給貓狗嗎?美國CDC給寵物家庭的5個防疫建議
做完快篩,認為應該沒事,只是戳來安心,收拾筆電,準備上班,不料,20分鐘後,試劑上兩條血紅槓,紋路清晰可見。震驚之際,轉頭看到愛犬「白白」就窩在沙發上,咬著我剛剛擤過鼻,沾滿噴嚏、黏答答的衛生紙。確診的飼主會將新冠病毒傳給毛小孩嗎?這應該是眾多毛爸毛媽在得知自身染疫後,閃過腦海的問題之一。疫情嚴峻,元氣網和WaCare共同成立「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成為熱門社群,已有5000名確診在家照護或居家隔離的人們,提問、互相打氣、交換經驗和訊息。整理其中眾多確診飼主的疑問,首先為「寵物會不會感染新冠病毒?」,其次為「居隔期間,無法帶狗狗外出散步,這該怎麼解決?」、「病毒會殘留在貓狗身上,再傳給同住家人嗎?」、「可以在毛小孩身上噴酒精、消毒液嗎?」【加入Line社群】「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以上資料整理歸納自「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感謝眾病友及居隔者提供自己的真實經驗及感受。也歡迎有需要的朋友,一起加入。確診的飼主會將新冠病毒傳給毛小孩嗎?飼主確診後,鼻水直流,咳嗽濃痰,不免耗用許多衛生紙,如果一個不小心,毛小孩咬到沾有鼻涕、痰液的衛生紙,這感染機率應該不低吧?萬一感染病毒,又會出現哪些症狀呢?感染科權威、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審視國外相關研究報告,寵物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相當少見,只有零星個案,症狀也相對輕微,不會發燒及咳嗽,飼主不用擔心,先照顧好自己身體比較重要。英國、香港、南韓等地曾出現與確診者同住的毛孩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但就統計上來說,比例仍微乎其微,且多半無明顯症狀。國外研究顯示,目前全球染疫人數已經超過1.7億人,但貓狗等毛小孩染疫個案則不到100例。過去兩年多來,大陸出現不少陽性確診者所飼養的寵物遭到撲殺的恐怖事件,例如,上海一名身著白色防護衣的防疫人員在街上三棒敲死了一隻柯基犬,只是因為狗主人確診陽性後,被帶去隔離,工作人員擔心狗狗傳散病毒,而痛下殺手。新冠病毒真的會殘留在貓狗毛髮身上,再傳染給其他人嗎?答案是「不會的!」。黃立民表示,貓狗毛髮上可能殘留著確診者病毒顆粒,但還不致於會再傳給其他人,一來病毒量過低且活性不足,再者病毒還必須剛好接觸到人體的黏膜組織,機率極低。美國疾管局(CDC)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均表示,目前尚無足夠證據證明病毒會透過寵物的毛髮或皮膚傳染給人類,飼主不用過於害怕而把寵物送走。疫情期間,美國疾管局對寵物家庭提出多項建議:1.讓貓咪待在室內避免他們自由外出散步。2.遛狗時使用牽繩且至少距離他人6英尺以上,防止他們與非自身家庭以外的人接觸。3.遛狗時,避免前往大量人群聚集的地方。4.不要幫寵物戴口罩。5.請不要用化學藥劑或酒精擦拭貓狗,或是洗澡。獸醫提醒,人類消毒用品(酒精、漂白水),這對於毛小孩來說,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直接噴在毛小孩身上,可能刺激呼吸道,引發急喘、咳嗽,以及皮膚過敏紅腫。居隔期間,無法帶狗狗外出散步,狗狗不拉不尿,這該怎麼辦?這也是確診者常問的問題之一。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副處長黃嘉文表示,最近一個月來,每天都會接受這類的求助電話,確診後,當然不可外出,但毛小孩不肯在家裡便便、尿尿。再者,自己持續高燒、咳個不停,無力照顧寵物,這又該怎麼辦?對於前一個問題,新店動物之家訓犬師陳冠霖建議,飼主應觀察毛寶貝排便習慣及時間,在狗狗大小便之前,先關在廁所內,耐心等待,如果順利如廁,就給些小點心,作為鼓勵。一般來說,狗狗在剛睡醒或是吃完飯、口渴喝水後,會尿尿或大便,建議飼主,在這些上廁所時段之前,將狗狗圍在在室內(如廁所)。如狗狗習慣在室外如廁,主人應耐心等待。要是狗狗在不對的位置尿尿或大便,不要打罵。確診飼主住院或移往檢疫所、防疫旅館,無法照顧寵物,該如何安置?如確診飼主因病情嚴重,必須住院或移往檢疫所、防疫旅館,無法照顧寵物,該如何安置?黃嘉文表示,可以請親友代為協助,或是送至寵物旅館,目前新北市動保處提供優良寵物旅館名單,市民可上網搜尋。在暫養寵物的過程中,需降低感染風險,例如,寵物籃務必徹底清潔消毒,將毛小孩放進後,再次清潔,並將寵物籃放在住家大門附近,方便親友或寵物旅館員工接走。居家照護期間,該如何與毛小孩互動?確診後,居家照護期間,該如何與毛小孩互動呢?黃嘉文提出五大建議。1.最好與毛小孩分房睡2.為毛小孩準備食物、保健品,至少7天份。如果貓狗正在 接受藥物治療,應計算藥物是否夠用。3.列出可協助照顧毛小孩的親友名單,或尋找合適的寵物旅館。4.準備好貓狗的外出籠,裡面可以先置放她們常咬的玩具或 是帶有飼主氣味的衣物。如果自己身體不適,無法照顧,方便讓親友或寵物旅館帶回照護。5.毛孩如容易緊張、吠叫,準備好零食、貓草等輔助工具。
-
2022-05-06 寵物.寵物疾病
動物用藥不足 將申請放寬人藥
動物用藥不足,是否可使用人藥近期又掀爭議。農委會昨宣布短中長期計畫,將先簡化國外專案申請動物用藥流程,讓國內犬貓治療不會無藥可用,可由獸醫師公會統籌申請並備藥,供獸醫師緊急使用;至於目前雖有五九三項人藥供動物使用,但關鍵的抗生素、癌症用藥均未被允許,將再與衛福部研議新增;中長期則將推動物用藥登錄制度。動物用人藥過去會卡關,主要是國內市場規模小,業者申請檢驗登記動物用藥意願低;另牽涉藥事法第五十條規定「需由醫師處方之藥品,非經醫師處方,不得調劑供應」,因此過去屢出現爭議。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理事長譚大倫說,現在動物用人藥抗生素一項都沒被允許,但很多犬貓疾病需要抗生素治療,其他還包括特殊的癌症用藥。譚大倫說,比如有些具抗藥性感染,一線動物用抗生素已沒效果,需使用高階抗生素,但一般的動物用抗生素國外有,可透過樣品、贈品方式進口,但高階抗生素國外也沒有動物用藥,癌症用藥又更不可能。譚大倫說,由於寵物市場較小,用人藥轉動物用藥相對經濟實惠。譚大倫還說,過去緊急用藥平台是獸醫先通知全聯會,全聯會再通知各單位才能取得藥物,未來希望取得藥物能再簡化。農委會前天已與相關專家、獸醫師團體及動物用藥品商業團體開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開記者會公布共識,除了核准登記的動物用藥,針對專案申請自國外輸入的動物用藥,將修法簡化輸入時所需檢附文件等規定;並與衛福部討論增加抗生素等人藥暫行替代品項。陳吉仲也說,若根據動物保護法第四條第三項規範,針對犬貓等非經濟動物用藥、種類、品項,授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辦法,人用藥品可給予犬貓使用,就可避免藥事法爭議,兩者可分開,讓動物用藥單純由農委會負責。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會再看農委會計畫討論的內容,才會清楚如何配合。
-
2022-04-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輕症確診者數量漸增 新北推居家寵物照護指引
國內疫情延燒,隨著確診人數漸增,新北市動保處因應居家照護者飼養寵物的「醫療」及「安置」需求兩大面向,制定「COVID-19居家照護者居家寵物照護指引」,讓居家照護民眾在隔離時也能兼顧寵物生活品質,在落實防疫同時,兼顧動物福利。楊先生於家中飼養一隻可愛的邊境牧羊犬胖胖,胖胖從小就有愛迪生氏症病史,需要定期回診監控及拿藥,補充類固醇,因為家中有親戚被匡列需要居家照護,楊先生擔心若被隔離,胖胖臨時有狀況時,無法及時帶至動物醫院就診及拿藥,趕緊電詢動保處,動保處人員解釋,可以透過跟獸醫師以視訊方式看診,並以宅配及外送等方式取得藥物,這才解除心中擔憂。動保處表示,考慮到居家照護者共居寵物醫療需求,新北市讓居家照護者的共居寵物,可採用線上看診模式,由獸醫師以視訊方式了解寵物情況,給予飼主診斷開立處方,並以郵寄、宅配、外送等方式送達藥物,以減少獸醫相關從業人員接觸風險。若經獸醫師判斷需至動物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及治療,卻無親友接送,飼主也可聯繫寵物友善計程車協助載運寵物至動物醫院就診,並載運寵物及藥物回府。針對輕症轉重症飼養的共居犬貓安置,動保處獸醫師林蔡祿表示,倘若須隔離或確診需住院治療時,家中毛寶貝首推由親友照料,熟悉親友照顧能避免寵物到新環境,產生焦慮及緊迫,進而影響身體健康。如果飼主住院或至防疫所無親友可照護犬貓時,飼主可以聯繫寵物友善計程車,請司機協助將寵物安置在寵物旅館。若家中飼養攻擊性犬隻,可連絡動保處協助安置,助載運寵物至該動物醫院就診,並載運寵物及藥物回府。
-
2022-03-27 寵物.照顧指南
餵寵物吃巧克力、海鮮很母湯!獸醫師:吃「1食物」就夠了
許多人家中都有養寵物,其中以貓、狗是大家最常飼養的,人們飼養寵物多半是為了興趣和陪伴,但是往往因為忙碌與一時的疏忽影響了寵物健康安全問題,像是拿巧克力給狗吃、讓貓咪吃生肉等,都會造成貓狗腹瀉。開業動物診所獸醫師楊孝柏表示,給寵物吃專屬的飼料是最好的。寵物腸胃疾病7成由飲食不良引起一般民眾帶寵物來就診,有7成的原因是飲食不良所引起的腸胃疾病,這些都與飼主習慣給寵物餵食人類吃的食物有關;獸醫師楊孝柏表示,貓咪與狗都要盡量避免給牠吃巧克力、洋蔥、蒜頭、海鮮、葡萄、檸檬等,因為這會引發腹瀉、甚至死亡,更要避免多油多鹽的食物,餵食蘋果則沒問題。另外像是晚餐後,常有飼主將剩菜剩飯給寵物食用,獸醫師說這是不正確的,因為貓狗的腸胃與人類不同,而人類的食物經過烹調後,對寵物來說都太油膩,且會造成貓狗攝取太多鹽份,嚴重的話還會引發中毒。只要給貓狗吃飼料就行至於民間有些說法,認為給狗吃雞胸肉後能使毛色更亮,給狗吃生肉能長得更健壯等說法,獸醫師楊孝柏建議,其實只要給貓狗吃飼料就行,如果飼主想要讓貓狗更健康,市面上有許多配方飼料,專門為特殊貓狗設計。比方針對新生小狗小貓均衡發展的配方飼料,或是幫助熟齡貓狗維持心臟健康的配方飼料,還有許多關於體重控制、口腔保養、敏感腸胃、敏感皮膚、均衡發展等配方飼料的選擇。(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為:想讓寵物更健康 獸醫師:別餵食巧克力、海鮮)(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為:想讓寵物更健康 獸醫師:別餵食巧克力、海鮮)延伸閱讀: 。別以為貓咪沒情緒,家裡多一隻小貓爭寵,老貓越來越瘦得了這種病 。給狗狗啃骨頭小心造成嚴重便秘! 飼主常犯的「餵食NG觀念」...你中了嗎? 。太忙沒空遛狗 在家玩「你丟我撿」也OK 。主人吃太油太鹹 寵物也跟著罹患高血壓 
-
2022-03-22 新聞.食安拉警報
台灣金針菇被檢出李斯特菌!4族群需注意,最嚴重可能引發腦膜炎
台灣外銷金針菇被驗出李斯特菌污染。腎臟專科王介立醫師今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美國FDA公告(https://reurl.cc/OpK4xX),台灣外銷美國的金針菇,被加州衛生機關檢驗出李斯特菌而必須回收,而這批被回收的台灣金針菇,出口公司名稱為「彰化縣香菇合作社」(Changhua County Mushrooms Production Cooperative),條碼為UPC 8 51084 00835 8,批號為#3322”。李斯特菌感染途徑,主要是透過食用被李斯特菌汙染的食物或水,國外案例調查報告曾發現生菜、哈密瓜、未經殺菌程序的乳製品、未經充分加熱的熱狗及火腿等即時肉品及煙燻鮭魚等食品造成李斯特菌感染,國內則曾於生魚片、即食生鮮蔬果、即時肉品等檢出李斯特菌。4族群感染恐引發敗血症或腦膜炎4族群注意:年長者、免疫力低下族群、孕婦、新生兒依衛福部疾管署歸類,李斯特菌引發的疾病為第四類傳染病,民眾接觸到李斯特菌後,免疫力正常者不易遭受感染,即使感染也僅有腹瀉、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但年長者、免疫力低下族群感染後,主要呈現敗血症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侵襲性感染的相關症狀,其中以腦膜炎、腦膜腦炎較為常見,症狀有發燒、頭痛、頸部僵硬、意識混淆、失去平衡感、痙攣等。而孕婦多僅呈現類流感症狀,但感染後可導致流產、死胎或早產。至於新生兒感染後,容易引發敗血症或腦膜炎,可能出現發燒、皮膚紅疹、活動力變差等症狀。此外,李斯特菌症是人畜共通傳染病,少數病例是經由直接接觸李斯特菌而感染,如獸醫或畜產工作者經接觸帶菌動物或家畜排泄物而感染。而人與人間的直接傳染仍是相當罕見,除孕婦可經由胎盤傳染給胎兒,或新生兒於產婦分娩,經過產道時感染外,目前尚無人傳人的案例。7招避免感染李斯特菌症李斯特菌症目前無疫苗可預防,此菌於冷藏室的4℃條件下可持續生長繁殖,需加熱至72°C以上才可殺死,因此,熟食及謹慎處理食品、避免汙染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及相關注意事項。1. 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污染。2. 處理生食後須徹底洗雙手及器具3. 牛肉、豬肉、禽肉或魚肉等肉類應澈底煮熟。4. 分切瓜果後應盡早食用,避免置於室溫超過4小時或冷藏超過保存期限5. 避免食用未經殺菌的生乳及其乳製品6. 對於易腐敗的食品,如海鮮、禽及畜肉類等,以及即食性食品,如分切的生鮮蔬果、涼拌蔬菜及肉類等,宜盡早食用完畢。7. 高風險族群應避免食用低溫保存的肉醬、即食肉類加工品,如熱狗、煙燻海鮮等,即食食品為先行製成並存放供人即食的生菜沙拉、三明治或壽司、剩菜及未經殺菌程序的乳製品,若要食用,請於食用前充分加熱。處理食物時,應避免熱狗等即食肉類加工品的汁液接觸到其他食品,並於處理後澈底洗淨雙手及器具。
-
2022-03-18 寵物.照顧指南
毛孩爸媽注意!這9種食物絕對不能給毛孩吃,嚴重恐喪命
現代人真的很多家庭都有養寵物,毛小孩就跟自己小孩般,需要細心呵護。你知道嗎?毛小孩的營養攝取跟人類一樣,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呢,特別邀請營養師莊昕悅來談談,關於寵物不能吃的食物。莊昕悅表示,剛成為營養師時,對好多東西都覺得很新鮮,於是去了學校上了寵物營養課程,只可惜台灣目前並沒有寵物營養師執照,所有寵物飲食與健康相關的議題,都是由獸醫負責,印象中,韓國真的有寵物營養師這個職業!許多家有毛小孩的人時常討論,狗狗什麼不能吃、貓咪什麼不能吃…,誤食了又會出什麼大事。因此,莊昕悅就特別分享,關於寵物不能吃的食物,供給毛小孩新手家長們參考。No Eat 1 洋蔥、大蒜、韭菜對人類很健康的辛香料:洋蔥、大蒜、韭菜,竟然會造成毛小孩血尿!莊昕悅解釋,洋蔥、大蒜、韭菜含有機硫化合物,食用過量時,會破壞紅血球,導致紅血球極速氧化,引發氧化溶血作用,產生血尿,嚴重時更會造成死亡。她進一步說明,各種形式的洋蔥都可能造成寵物的健康問題,包括脫水、生的或煮熟的洋蔥,甚至洋蔥粉等,而許多寶寶副食品都有加入洋蔥粉、大蒜粉等,建議毛家長別讓毛小孩吃。No Eat 2 葡萄、葡萄乾莊昕悅指出,葡萄和葡萄乾因為含有「酚類物質」,狗兒如果誤食,在6~12小時內會出現腹瀉、腹痛、厭食、嗜睡、無力等,還會導致急性腎衰竭,造成腎臟無法產生尿液,這時多數狗兒就會死亡或被安樂死,死亡率高達50~75%。 No Eat 3 酪梨過去曾有愛吃酪梨的狗狗死於急性心肌病變的病例報導,莊昕悅說,因為酪梨含有一種殺真菌毒素叫Persin,症狀包括胃腸道刺激、嘔吐、腹瀉、呼吸窘迫;還會造成肺部、胸部、心臟組織周圍的積液,因缺氧而導致呼吸困難、死亡;其高脂肪含量,也可能會導致胰腺炎。 No Eat 4 巧克力、可可許多人都知道狗狗吃下巧克力會生病,其實,巧克力也會嚴重危害貓咪的健康,甚至可能致命。莊昕悅表示,巧克力跟可可含有甲基黃嘌呤,內有如咖啡因、可可鹼、茶鹼等興奮劑物質,會影響毛小孩的中樞神經、肌肉等。 No Eat 5 啤酒花釀製啤酒時,為增加啤酒風味及泡沫穩定性而加入的啤酒花,不管是新鮮的還是用過的,對狗狗都是劇毒。莊昕悅說,狗狗誤食後會產生惡性高熱的現象,出現發高燒、焦慮、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氣喘、嘔吐、腹痛、痙攣等症狀。 No Eat 6 夏威夷豆很多餅乾、蛋糕等都會添加夏威夷豆,但如果你把點心分享給毛小孩,可就糟糕了!莊昕悅提到,狗狗誤食夏威夷豆的12小時內,會發生無力、虛弱、嘔吐、抑鬱、發燒、僵直、仰臥等中毒症狀。因為夏威夷豆含有未知的毒素,會影響寵物的肌肉,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並可能導致運動困難、虛弱、呼吸困難、震顫和四肢腫脹,還可能引發胰腺炎和致命的過敏反應。 No Eat 7 未烘烤的麵包莊昕悅指出,麵包是靠酵母發酵,但是活酵母吃進狗狗體內會產氣造成胃脹氣;麵包發酵食會產生乙醇(酒精),更可能導致狗狗中毒。所以製作麵包時,一定要小心讓狗狗與生麵糰保持距離。 No Eat 8 木糖醇糖果、口香糖、牙膏、減重食品等都會添加木糖醇。木糖醇是種人工甜味劑,會導致寵物體內胰島素增加使血糖快速降低,當血糖突然下降後,會導致嘔吐、嗜睡、失去協調控制,最後可能產生癲癇,而肝衰竭往往發生短時間內。 No Eat 9 酒精酒精對人的健康影響深遠,對寵物也是一樣。只要攝取一點點就可能導致嘔吐、腹瀉等,嚴重時甚至呼吸困難、昏迷、死亡。除了生麵團、腐爛水果等會產生酒精,生活中包括油漆、藥物、香水、漱口水、消毒劑等含乙醇的產品。莊昕悅提醒,盡量避免讓寵物吃到上述食物,請將這些食物放在他們接觸不到的地方,特別是愛偷吃東西的毛孩子。而造成毛小孩中毒跟攝取的劑量有關,每種動物的耐受劑量不同,若不小心食用到且有症狀產生須儘速就醫治療。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諮詢專家/營養師 莊昕悅、文章出處/莊昕悅營養師) 延伸閱讀: ·「貓抓病」秋冬最盛行,嚴重會造成全身性疾病! 6大族群小心被貓抓咬 ·多年來都錯了!毛小孩中暑非毛太長 獸醫師曝真相 
-
2022-02-10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為手術爭取更多時間的腦部冷卻技術 其實源自於嘗試大腦移植的外科醫師之手
2015年,義大利神經外科醫生卡納維羅(Sergio Canavero)表示自己將會是首位做到「大腦移植」的醫生。事實上,他不是第一個有這樣想法並致力落實執行的人,卡納維羅的偶像──羅伯.懷特醫生也說過同樣的話。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傳記和醫學發展史,探究羅伯.懷特(Robert J. White,1926-2010)這位美國最知名、最傑出也是最古怪的外科醫生如何追尋頭顱移植的醫學技術,將一個人的靈魂移植到另一個人的身體。這聽來簡直是天方夜譚,或只會出現在科幻小說。但在真實世界可以怎麼樣辦到呢?懷特的博士論文研究並未從加上第二顆頭著手,而是專注在腦半球,更精確來說,是移除動物的一側腦半球,然後觀察結果。這類手術稱為大腦半球切除術(hemispherectomy),自一九二八年起,偶爾在人體上實施,通常應用在癌症和腫瘤的特例,或治療嚴重癲癎。結果好壞參半:有時候病人會完全康復;有些時候會帶來不尋常的後果,最常見的是失去語言能力或局部麻痺。即使到現在,我們仍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雖然可能的原因不一,或許與神經可塑性(大腦的適應能力)及患者年齡(愈年輕狀況愈好)有關。在某些病例只把左右大腦半球之間的連結切斷,而非完全移除某側大腦半球,一般是為了讓無法以藥物治療的癲癇停止發作。這種方式的復原率往往還更好,雖然會有輕微程度的不適……然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會現奇怪的症狀,包括所謂的「他人之手症候群」(alien hand syndrome),這些人的手掌或手臂(通常是右手)似乎會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在某些案例中還會打主人或掐脖子。換句話說,腦很奇怪又奇妙(有時令人毛骨悚然),我們對腦所知甚少。懷特想知道,到底需要多少分量的腦就夠用。懷特的團隊將兔子麻醉,後來是狗,好移除牠們的一側大腦半球,有時是右腦,有時是左腦。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動物會恢復,帶著半顆腦過大致正常的生活,雖然有些小麻煩,但大多只是行動不順的問題。生命的火花似乎存在於剩餘半球的意識裡,仍然裹在動物的頭骨中。不過,梅約診所同時也是創傷醫院,而懷特是腦外科醫生。他一次又一次看著年輕的意外受害者,他們的頭骨遭重壓或刺穿,陷入昏迷,再也沒有醒來。如果你能夠只靠半顆腦活下去,那麼,你要怎麼解釋這些災難?懷特曾經用手拿著一顆孩童的腦。他曾經聽到家長帶著期盼,乞求答案問道:他們的寶貝何時會好起來?在那些憂心忡忡的問診當中,懷特只能緊閉薄脣;其實他認為復原無望。但是,你會告訴才剛陷入悲傷狀態的媽媽和爸爸嗎?或者,你就是等待,讓時間在接下來的幾天或幾週揭曉?有時候,懷特會和這些家長一起祈禱。手術後,他會到附近的天主教堂停留,也在那裡禱告。然而,對於神經系統受損的病人來說,他知道祈禱無法改變他們的結局。這種矛盾的情況使他苦惱:如果大腦半球切除術證實人可以只靠半個大腦活下來,那麼大腦受創後妨礙意識恢復的大敵似乎不是創傷本身,而是別的因素,是手術後才出現的東西。懷特懷疑罪魁禍首應該是脊髓組織的腫脹,這會讓創傷後通往腦部的血流受阻,但是他沒有把握如何精確地中斷這種效應。而答案將從不尋常之處冒出來─又是與狗有關。懷特來到梅約診所的好幾年前,診所就一直在研究分離腦部的主題。他們的目的在於分離出狗的腦(也就是把它移出頭顱,並維持活力),希望能創造出所謂的「模型」。分離出來的器官讓研究人員可以了解代謝率(器官消耗能量的速率)、血液如何在裡頭循環,以及其他因素,而不需要去分辨器官和身體的差別(身體有自己的循環模式和代謝情形)。如果外科醫生沒有從分離研究(並外推到人類)而來的資訊,可能會誤判某種器官維持穩定所需的血液量,在複雜的手術中,沒有餘地容許犯這類錯誤。懷特在一九五五年來到診所時,他的新同事還沒成功完成分離,他們每次嘗試時都會意外壓壞、割傷或損害組織。懷特已經以手術精湛聞名,他的大腦半球切除術堪稱藝術傑作。他很快就加入獸醫暨資深生理學家大衛.唐諾(David E. Donald)的實驗室。他們一起開始進行低溫實驗,並稱之為局部低溫腦灌流(localized hypothermic cerebral perfusion)。他們計畫利用冰凍來減緩傷害。進入深度凍結科學家不是最早考慮到冰凍的威力的人。尼爾.瓊斯(Neil R. Jones)在一九三一年寫出一個科幻故事《詹森衛星》(The Jameson Satellite),讓主角在死後特地被冷凍起來,期盼未來能掌握長生不老的關鍵。羅伯特.艾丁格(Robert Ettinger)寫了一本書《永生的期盼》(The Prospect of Immortality),因而獲得「人體冷凍技術之父」的稱號(人體冷凍技術的英文是cryonics,有時候會被誤以為是cryogenics,後者是指低溫學),他聲稱自己是受到《詹森衛星》的啟發,而且多年來已有一些懷抱希望的人接受冷凍保存。詹姆斯.貝德福德(James Bedford)博士曾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心理學教授,是第一位冰入冷凍庫的人;他在遺囑中保留一筆錢,用於購買鋼桶和液態氮。第二位是演員兼製作人的狄克.克萊爾(Dick Clair)(曾參與的節目有《瑪麗.泰勒.摩爾秀》〔The Mary Tyler Moore Show〕、《鮑勃.紐哈特秀》〔The Bob Newhart Show〕、《生命的真諦》〔TheFacts of Life〕及《媽媽的家庭》〔Mama’s Family〕等),他罹患愛滋病,希望將來有一天解藥出現時再甦醒過來。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生物從冰冷的墳墓成功復活。醫學上的低溫保存例子,目的比較溫和:並非要透過超低溫冷凍來進行時間旅行,而是想讓人體的生理時鐘變慢。我們感冒的時候,身體會發抖以產生熱。但是如果身體失溫過快,神經系統會開始停止作用。接著出現暈眩和定向力障礙,身體不再顫抖,並且,為了維持器官運作,所有能保持體溫的資源都轉往身體核心。我們的血液(與氧氣)循環減緩,然後再也無法產熱,心臟停止跳動。體溫過低是會致命的。歷史上有幾場戰役,讓成千上萬人死於嚴寒:迦太基名將漢尼拔(Hannibal)翻越阿爾卑斯山脈時,保守估計損失了兩萬人;拿破崙的軍隊從莫斯科撤退時死傷慘重。羅伯特.法爾肯.史考特(Robert Falcon Scott)在他一去不返的南極探險中,描述寒冷如何影響腦袋,造成混亂與遲緩。懷特需要逆轉這種自然過程,才能與寒冷化敵為友。局部灌流的目的,是要降低腦部的溫度,而不會影響身體的溫度。懷特和他的團隊剖開狗的胸膛,接觸到供應腦部的血管系統,使用冰冷的生理食鹽水讓這個系統產生休克;他們讓供應身體的血管系統保持溫暖。狗的腦進入低溫,然後「關機」─也就是說,顱內循環停止了。沒有血液,就沒有氧氣;沒有氧氣,腦細胞就會死亡。懷特假設,這是許多腦損傷的麻煩所在。不可挽回的傷害並非總是發生在脊髓損傷當下,通常在三到四小時之後才出現,由於發炎作用的關係─發炎是身體對損傷的反應,會把體液送往受傷部位。發炎的組織擠壓這個區域,阻礙運送血液到腦部的脊椎通道。如果缺乏充氧血三十秒,你會失去意識;一分鐘,使腦細胞死亡;三分鐘,造成腦部永久損傷;超過五分鐘,死亡迫在眉睫。但是在極低溫之下,情況改觀了。雖然灌注生理食鹽水會使狗的血液停止流動幾分鐘,在離開冷卻狀態之後,牠就恢復了。懷特的內心一陣激動。減緩腦部的代謝過程,會降低腦對氧的依賴。外科醫生可以為手術爭取到寶貴時間,而且如果在病人受傷之後馬上冷卻脊髓,這樣會暫緩腫脹,避免傷及神經和腦細胞。「我們完成了。我們做到了!」懷特回想起那個發現時刻,他第一次看到病人身上的實質效果:四肢麻痺的孩童或許可以得救,以及複雜手術能夠進行而不會造成腦傷。下一步,當然就是分離出整顆腦。對懷特來說,一個充滿機會的嶄新世界已經開啟。如果他可以發展出在體外替腦部冷卻和加溫的方法,這樣一來,身體和腦部幾乎像是分開存在的。如果他以人工的方式,從外部提供血液和氧氣給腦部,情況會怎樣呢?那麼他就能得到一顆在體外存活的腦。然而,這不會在梅約診所實現。唐諾和懷特對於結果很滿意,持續改善他們的靈長類灌流實驗。診所從這些實驗看出治療人類脊椎損傷的未來希望,認為這比追求分離腦部更重要。雖然實際外科應用比研究事項更重要,但是懷特從不認為自己只是外科醫生,甚或不認為他主要的職業是外科醫生。他是外科醫生科學家,而且他想要做更多。我們往往樂於享受突如其來的靈感、直覺和意外好運。歷史學家史蒂芬.強生(Steven Johnson)在《偉大創新的誕生》(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這本講述創新歷史的書裡,列出許多大家愛用的比喻,從「靈光一閃」到「腦力激盪」等等。可是,創新不會憑空掉下來。它們會從思緒的幽谷冒出,那裡有許多半成形的點子聚集,等著誕生。腦部冷卻實驗的流程並不是懷特的「靈光一閃」,而是透過梅約診所同事的協助之下逐漸演變出來的。由於上述的成功,這時懷特想要嘗試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儘管只是因為還沒有人做過。如果你一開始就深信做得到,那麼成功只是早晚的事了。懷特已經把問題在腦袋中翻來覆去盤算,從各個角度設想實驗。他打算把腦從它的保護殼取出,拆掉動脈和靜脈管路,盡可能以人工方式維持長期存活。德米科夫對於如何把腦分離出來的問題已經想出部分解決方案,他發現狗的腦(以及頭和前腳)可以依靠另一隻更大型的動物做為「維生系統」而存活下來。但是,他並沒有完成精細的工作,也就是把腦部整個移出來,讓血管系統和血流一直保持運作。更重要的是,狗從來不是人類的合理替代品;為了建立真正的模型,應該要在靈長類身上實行分離研究。※ 本文摘自《謙卑先生與屠夫醫生:實現首例恆河猴換頭手術,神經外科先驅羅伯.懷特對移植人類大腦的追求,以及靈魂移植的追尋》。《謙卑先生與屠夫醫生:實現首例恆河猴換頭手術,神經外科先驅羅伯.懷特對移植人類大腦的追求,以及靈魂移植的追尋》作者:布蘭迪•席萊斯 譯者:徐仕美出版社:麥田出版日期:2021/12/04
-
2022-02-01 性愛.性福教戰
93歲性治療師的12個性愛建議:性生活不應該到了某個年齡就結束
編按:高齡93歲(2022年)的「露絲博士」是美國最有名的性治療師,從80年代起,她在廣播到電視節目大方分享性知識,至今仍然持續活躍於媒體和社交網路。她提醒年齡、更年期都不是性的阻礙,甚至希望在安養院裡可以設計一間「約會室」,讓每個年齡的人都需要被愛撫和擁抱。在民風尚稱保守的1980年代,要在螢光幕前公開討論性愛話題、甚至直接講出性器官名稱,是大多數人無法想像的事。然而,這位露絲博士(Dr. Ruth)所主持的廣播與電視節目「Sexually speaking」從1980年代開始播出將近40年,每集吸引超過45萬名觀眾收看,她透過節目探討正確而健康的性觀念、鼓勵人們不再將性視為遮遮掩掩的禁忌話題,且出版了44本相關著作,可以說是美國最負盛名的性治療師與性教育專家。她笑說,自己可能是第一個公開在收音機裡說出「陰蒂」這個詞的人。身材嬌小、身高不到150公分的她,不僅大大影響了一代美國人對於性的觀念,甚至被稱為「性解放教母」,而直到年過90歲的現在,她仍然在第一線活躍。露絲以提供坦率而有趣、熱情開朗但尊重個人的建議聞名,她獨特的幽默感和談話魅力,讓她總能自然不扭捏地討論這些敏感話題。出生在猶太家庭的她說:「在我們的信仰和教育中,性從來不被認為是一種罪過或羞恥。」逃過納粹屠殺的孤兒 為別人做些事證明活下來的意義總是笑容可掬,看起來就像是鄰家奶奶的露絲,其實有著頗為坎坷的的童年經歷。1928年她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的猶太家庭,為了躲避納粹的追捕,父母在二戰時想盡辦法將這個唯一的孩子送到瑞士的兒童之家,自己卻難逃被屠殺的命運。她說:「我就是大屠殺下倖存的孤兒。」戰後她輾轉來到了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巴黎,甚至曾加入猶太地下組織擔任狙擊手學習射擊,因此差點被炸斷雙腿。她在1956年來到美國並定居曼哈頓,先後取得社會學與教育學的碩博士學位,然後接受了7年性治療師的專業培訓。1980年,她得到在紐約市一個廣播電台主持談論性教育的機會,這時她52歲。她曾在訪問時說:「那時我並不知道,自己對世界最大的貢獻,會是談論性高潮和勃起,但我的確明白自己必須為別人做些事情,好證明自己活下來有意義。」在她主持的廣播和電視節目中,她除了傳達正確的性知識——負責任及安全的性行為、如何防治性病傳播,破除種種錯誤觀念和迷思,也強調無須對性愛感到罪惡或羞恥:它不只帶來愉悅與快感,也是增加伴侶間信賴與親密感的絕佳方式之一。她不忌諱在大眾面前討論性愛話題,但當有人開玩笑地問她對於「人獸交」的看法,她沒有感到困窘或被冒犯,而是幽默地回答:「我不是獸醫,下一題。」輕鬆化解尷尬場面。孤獨盛行的現代 更需要面對面交流與親密感除了在公眾媒體上大方討論性愛話題,露絲也長年支持推動同志權益、尊重不同性向,「對我來說,只要2個成年人在他們的家裡保有隱私且彼此同意,任何事都沒有正常或不正常的分別。」她如此說。而在愛滋病還被視為世紀絕症的年代,她也公開鼓勵愛滋病患者勇敢接受治療,且不應受到歧視。「我們對這個疾病的了解可能還不夠,但每個人都必須受到尊重。」而隨著媒體使用習慣的改變,82歲時她也在年輕人愛用的推特上開了官方帳號(目前有超過10萬人追蹤),經常在推特上發表各種幽默語錄。比如她在黑色星期五購物週期間發的這條推文:「與其在漫長的隊伍裡等待結帳,不如多花點時間和你的伴侶待在床上!」在性知識不普及的年代,人們的疑問可能是前戲的進行方式、女性如何到達高潮,或是如何解決男性不舉等「技術層面」問題。這些疑問如今可能已經有了答案,但現代人面臨的問題卻可能在更根本的層次:如何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或人際聯繫。「這不僅是性方面的問題,而是在許多人的生活中,甚至沒有稱得上重要的其他人存在。」露絲認為,現在人習慣什麼事都透過3C產品進行,而忽略了面對面的交流,「我們花愈來愈少時間專注於彼此的關係,以及對方的需求、興趣是什麼,而是一直在看手機。」她也對於現代人因為過於忙碌而減少性愛頻率感到懷疑,「性愛是件美好的事,值得我們為它找出時間,在人生中保有更重要的位置。」90歲的幸福秘訣:保持健康、做喜歡的事許多人好奇,她為何能夠在90歲後的高齡,仍然保持充實而幸福的生活?露絲回答:首先她很幸運地擁有健康的身體,另外一個秘訣則是: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或是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她會和年輕人一起聽搖滾音樂會,看歌劇,也仍然持續在大學教書、演講。「雖然因為身體的老化,有些年輕時能輕鬆完成的事現在可能做不來了,但這並不表示我們無法再享受生活,當然——性愛也是。」露絲博士12個性愛實用建議以下則是露絲博士的12個關於性愛的實用建議:1. 我們不是複製人,不需要跟所有人在同時間、每週做相同次數的性愛,只要雙方都能夠適應接受就好。2. 其實在出門晚餐前做愛真的蠻不錯的。3. 不需嫉妒伴侶的性幻想對象,這是大錯特錯!當伴侶在一起多年之後,適度的幻想可以說是激發慾望的重要關鍵,但話說回來,這也不需要和對方分享就是了。4. 如果你總是在等待對方給予高潮快感,那麼你可能要經常失望或等待了。這需要透過彼此的互動和默契而達成。5. 你的性生活不應該因為到了某個年齡就結束。6. 男士們若想要擁有更好品質的精子,不妨多吃些核桃。7. 偶爾放下螢幕,去認識活生生的人。8. 美好的性愛體驗需要足夠的時間:包括結束後的親密擁抱和溫存。9. 擁有愉悅和活躍的性生活,有助於減輕更年期的症狀。10. 我希望在安養院裡可以設計一間「約會室」,可以像旅館一樣掛上「請勿打擾」的標誌,每個年齡的人都需要被愛撫和擁抱。11. 如果你喜歡自己的身體,你的伴侶也會有同樣的感受。12. 很累的時候就別做愛。對有了年紀的人來說,最佳的性愛時間可能是在一場充足的睡眠之後。資料來源/The Guardian、Banger.jp、marie claire原文:年齡、更年期都不是阻礙!93歲性治療師的12個性愛建議:孤獨時代愈需要親密感
-
2022-01-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為什麼莫德納疫苗在研發成功前不被看好?專家曝冠狀病毒疫苗難研發原因
不應該令人意外的是,大多數美國人這時候可能還把冠狀病毒視為別人家的事,就好像聽到南美洲的一場土石流,或非洲下撒哈拉的一場饑荒。只是一場悲慘的、孤立的事件,它的急迫性甚至比不上日常發生的瑣事─送小孩上學、完成老闆要求做的會議報告。公共衛生界的成員甚至表示,媒體報導的冠狀病毒疫情太過誇大。它們比較像是反覆播放的聳動災難片,反而讓人們忽略了全球衛生的真正挑戰。在二月二日,中國公布疫情的最新統計數字,總共有三百六十一人死亡和一萬七千二百零五個確診病例,推特上有人描述這個情勢為「可怕」。前疾管中心流行病學家喬爾‧塞拉尼基奧(Joel Selanikio)反駁說:「我無法了解『可怕』這個說法,想想本季光在美國就有超過一萬五千人死於流感,在中國人數可能還更多。」他寫道:「對中國每年二十五萬人死於交通意外和一百五十萬與菸草有關的死亡,要用什麼詞來形容?」二月三日天還沒亮就到辦公室工作的科貝特回應了塞拉尼基奧有欠思慮的推文說:「我的天……聚光燈一離開流感生物學家,他們就開始鬧脾氣。」她反脣相譏說:「這就像大家都認為『所有生命都重要』,除了病毒學家以外。是的,親愛的……所有呼吸道病毒都重要,所以冠狀病毒重要。」科貝特和葛拉漢知道,科學界還有一些人更具體地表達出對冠狀病毒疫苗展望的懷疑。例如,冠狀病毒可能演化以逃避免疫,或對刺突蛋白的中和抗體可能不足以預防嚴重的感染。畢竟,約一五%的普通感冒是由冠狀病毒造成,但現在還沒有預防它們的疫苗。人們可能反覆感染導致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雖然目前還不清楚這是因為免疫減退或病毒變異所致。小兒麻痺或麻疹的情況並非如此,自然感染這兩種病毒可提供數十年的免疫力。人體對付一種熟悉的病原體方法應該像這樣:一旦病毒侵入後,身體製造稱作漿細胞的特殊細胞。它們是抗體工廠,可以每秒產生多達兩千個抵抗疾病的分子。但這個過程在新陳代謝中的成本高昂,因此在感染消退後,漿細胞逐漸減少,循環的抗體也是如此。漿細胞通常生存幾天,最多幾個月。不過,這些細胞有一些仍存留於骨骸中數年,分泌少量的保護性抗體進入血液以防萬一。然後另一類免疫細胞是記憶B細胞(memory B cell),進入扁桃腺和淋巴結等地方,它們像守夜者那樣等候。記憶B細胞不分泌中和抗體,而是像小探針那樣附著在細胞膜外面。如果這些老記憶細胞再度偵測到病毒,它們就會再度活躍並製造另一波漿細胞。疫苗的成功取決於那些記憶細胞,但碰到冠狀病毒,一些人擔心我們的身體有失憶症。舉例來說,在一項研究中,曾染患SARS病毒者的記憶細胞在六年後暴露於相同的病毒下卻未能重新啟動。如果確實如此,這表示身體必須從頭開始由彈藥庫裡無數的抗體中選擇最佳抗體的程序。而冠狀病毒將永遠有機會避開作為身體第一道防線的抗體,並進入細胞。這時候身體唯一阻止它的方法,是透過更複雜、更警戒的殺手T細胞(killer T cell)來爆破自己的細胞。懷疑者說,想快速又簡單地製造出冠狀病毒疫苗只是白日夢,疫苗可能只有一些效果,幾個月後免疫力就會消失,然後我們必須從頭來過。葛拉漢真心認為獲得對冠狀病毒的免疫力已指日可待,藉助疫苗可能比自然免疫來得好。和呼吸道融合病毒一樣,早期對冠狀病毒的憂慮之一,是人的身體還沒有能力對自然感染產生中和抗體的反應。刺突易受影響的區域─鎖撬─只暴露很短的時間,然後刺突就轉變成融合後構造,這個工具似乎混淆了身體的防衛。但葛拉漢相信當刺突成功地被固定在融合前的結構時,人體可以學習如何長時間擊退病毒。證據正要出現,至少是其中一些證據。二月四日星期二,科貝特再三更新莫德納寄給她的包裹追蹤號碼─它的第一批疫苗,稱作mRNA 1273。不過,當它抵達時,快遞員一直等到科貝特下樓來出示她的身分證才願意把它卸到裝卸區。接下來,她召集數個同事,他們匆忙進入有一群獸醫和助理負責照管老鼠的地下室動物照顧室。科貝特和團隊抽取血液樣本,然後把不同劑量的疫苗注射到三組各十隻的老鼠身上,第四組則注射鹽水安慰劑,像科貝特這樣的老手可以一分鐘為一隻老鼠施打疫苗。這個階段的目標是證明疫苗可以刺激抗體的製造,這一步必須發生他們才能展開人體安全研究。完成這件事後,團隊將繼續試驗老鼠和猴子,以蒐集更強力的有效性證據,然後才能擴大人體研究和投入更多自願者和金錢。雖然今日藥物和疫苗在人體試驗前應該先做動物試驗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但這是出人意料相當晚近的發展。一直到一九三八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才要求公司在產品上市前必須先提出安全資料,但即使在當時該局仍未明確規範公司必須進行哪些試驗,而且對進行人體臨床試驗也沒有任何規範。在一九五八年的國會聽證中,一位名叫路易斯‧拉薩尼亞(LouisLasagna)的醫生抱怨食藥局鬆散的規範。「只因為省略對實驗動物做毒性試驗可以節省時間和金錢,而把人當作最先做毒性試驗的動物,這是應該被譴責的。」他如此表示。五年後,食藥局終於更新它的規範,建立公司和組織對人進行新產品試驗的一套正式程序。在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前,研究的贊助者必須提出試驗用新藥(IND)申請,提出基本動物毒性資料,證明藥物或疫苗用於人體可能安全,或者至少短期使用是安全的。試驗用新藥也包括公司製造程序的資訊、首次人體安全研究計畫書,以及為什麼公司認為產品有理由發揮效用。莫德納已把動物毒性試驗發包給合約實驗室,而國家衛生研究院則處理免疫性研究。二月十九日約中午,為科貝特工作的三名學生開始測試施打疫苗老鼠的刺突抗體。他們把血液樣本放進離心分離機以分離較濃的紅血球細胞和較輕的含抗體血清,然後準備有數十個孔的塑膠盤,每個孔的表面黏了刺突蛋白。他們把每隻老鼠的血清加入孔中,以人體的溫度培養約一個小時後把血清清洗掉。如果之前的血清裡含有刺突抗體,那些抗體現在將附著在還黏在盤子的刺突蛋白。為了確定這個程序是否發生,他們把一種特製的偵測抗體加入盤中。這種偵測抗體會附著在其他抗體上,並帶著一種會改變顏色的酶。團隊成員再次清洗盤子,沖掉任何未附著的抗體。最後他們加入一種觸發酶變色的化學劑,黃色愈鮮豔,就表示老鼠產生的附著在刺突的抗體愈多,這個在免疫實驗室的標準測試被稱作酵素結合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其中一位名叫辛西婭‧齊瓦沃(Cynthia Ziwawo)的學生回憶看到第一個盤子幾乎立即變黃,疫苗已促使老鼠製造出附著在刺突蛋白的抗體。沒有人知道這些抗體能不能中和病毒。要確定這一點必須把含抗體的血清放進裝了活細胞的培養皿,看它是否能阻止病毒感染。他們必須在未來幾個月在所有針對老鼠、猴子以及最終的人體上,進行數百次這種中和試驗。科貝特和她的團隊沒有在程序繁雜的生物安全等級三級實驗室裡進行所有這些活冠狀病毒試驗,而是決定做一些聽起來極其複雜、但在病毒學界已變得相當日常的事:創造一個假病毒。假病毒有一組包裝在蛋白外套裡的基因指令,蛋白外套上則覆蓋著冠狀病毒刺突。和真的冠狀病毒一樣,假病毒以它的一個刺突接合一個細胞,然後注入它的基因,但那些基因不會告訴細胞複製假病毒,而是告訴細胞製造螢光素酶,也就是讓水母發出綠光的酶。當研究人員後來把細胞切開並添加一種化學藥劑時,被感染的細胞就會亮起來。如果細胞沒有發出亮光,科貝特將知道假病毒沒有進入細胞,意味他們的老鼠已製造夠多的寶貴中和抗體,足以避免感染。不過,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不打算等大約一個月來讓假病毒中和化試驗完成,才要求食品藥物管理局准許展開人體試驗。食藥局只需要相信疫苗有希望,而且由莫德納自己做的研究有充分的資料顯示它沒有強烈毒性。葛拉漢在辦公室等待以便在當天晚上儘快看到酵素結合免疫吸附分析法的結果。在第二天二月二十日與莫德納的電話連絡中,他告訴團隊好消息:一切準備就緒。莫德納當天就向食藥局提出試驗用新藥申請。四天後,一輛卡車在黎明前從位於麻薩諸塞州諾伍德的公司工廠開出來,往西南穿過紐約市和費城,載著首批人體級mRNA 1273疫苗奔往國家衛生研究院。附在這批寶貴貨物上的是一具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追蹤器,和每隔幾分鐘記錄一次溫度的資料記錄器。和Novavax的疫苗只需要冷藏不同,mRNA疫苗如此脆弱以至於沒有保持冷凍就會開始腐壞,特別是在運送時更是如此。如果在路上任何時候車內的溫度升高超過莫德納的規格,該公司就必須放棄這批疫苗,蒙受巨大損失並從頭來過。班塞爾為整趟八小時的旅程忐忑不安。這是因為有前車之鑑:回顧二○一五年,莫德納正在準備它歷來第一次疫苗試驗,那是一支禽流感疫苗,而裝莫德納疫苗的盒子正好放置在卡車最熱的部分上方。等疫苗抵達邁阿密時,它已經烤壞了,莫德納不得不重製疫苗並再度出貨。第二批疫苗雖熬過旅程,但臨床試驗地點的冷凍櫃無法保持夠低的溫度。邁阿密的大挫敗讓這家新創不久的生物科技公司損失數十萬美元。這一次沒有出現差池。當天晚上,疫苗抵達國家衛生研究院,從卡車卸下後移入一個冷凍室保存。在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等候食藥局批准進行第一次人體試驗之際,科貝特和葛拉漢加緊進行距離完成還很遙遠的動物試驗。※ 本文摘自《疫苗戰爭:全球危機下Covid-19疫苗研發揭密,一場由科學家、企業、政府官員交織而成的權力遊戲與英雄史詩》。《疫苗戰爭:全球危機下Covid-19疫苗研發揭密,一場由科學家、企業、政府官員交織而成的權力遊戲與英雄史詩》作者:布蘭登・波瑞爾 譯者:吳國卿, 王惟芬, 高霈芬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02
-
2021-12-31 寵物.寵物故事
毛小孩,我很想你/幫我們畫下努比 俄男孩寄來油畫
今年春天,盼到了遠從俄羅斯寄來的油畫。去年偶然的機緣下,看到俄羅斯小男孩為了紀念他的狗,拾起畫筆為更多浪浪而發起的Kind Paintbrush;老公貼心地寫了信給他,沒想到幸運地收到回覆且幫我們畫好努比,我永遠的寶貝,好似冥冥之中你的安排,希望我們能夠將對你的愛,延續給更多需要幫助的毛孩們。沒有想到你會這麼快離開,2年前7月7日,接到獸醫告知你離開消息,那一刻我的心被撕裂了!看到你冰冷地躺在醫院,我不斷地自責,如果前一晚帶你回家,至少在你離開前我們可以陪伴你,但也想著你沒有承受太多病痛的折磨,腦海裡反覆出現有你在的日常與生活中的美好片段,止不住的淚水不斷潰堤。10年的日子,你就像我最親密的孩子,陪伴著我度過每一段不同的時光,回到家總是有你的陪伴和撒嬌,聽到你悅耳的叫聲,跟你說說話,抱抱你,是我每天回家最幸福的時刻。現在的我沒有一天不想起你,想到有你在的角落,走在我們一起散步的路上,往事歷歷,希望你在彩虹橋的那端能開心自在無憂地奔跑。更希望能夠延續對你的愛和俄羅斯小男孩之間的緣分,把更多真善美的善念,繼續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傳遞下去。感謝你,努比!你永遠是冬日裡最溫暖的太陽,在我們心中燦爛地微笑著。
-
2021-12-23 寵物.寵物故事
毛小孩,我很想你/強強離開12年 到處有牠影子
強強離開我們已12年,看到牠帥氣地坐在沙發上的照片,好像牠還在我們身邊,可愛的模樣至今難以忘懷。強強是先生抱回來的小浪犬,牠一直很安靜,過了二個月,我與先生在三樓談論著:「還不會叫,真令人擔心!」神奇的是,當下一樓傳來隱約的汪汪聲,我們趕緊衝下樓去,強強看到我們又叫了幾聲,好高興牠知道我們的想法,從那天起,強強成為我們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伴侶。有一天我們要去中興林場,本來不想帶牠去,但車門一開,牠就跳上車坐好,只好讓牠跟了,牠一路搖尾巴,好高興,但之後牠生病了,那是牠最後一次和我們一起去爬山。強強14歲那年開始不吃東西,帶牠去獸醫院住院,我們要離開時,牠哀號的聲音令人鼻酸、心痛。後來,牠已尿不出來,就在中秋節那天晚上,我們帶牠回家,牠躺在廚房的地上,無力地看著我們,小女兒把牠帶到房間,沒多久,牠奮力站起來後,再躺下去,就離開我們了。強強走了,小女兒好幾個晚上要我陪著才能入睡,大家都懷念會說夢話的強強、毛被剪短時站著睡覺且不理我們的強強,家裡到處都有牠的影子,當我們想念強強時,會到牠最愛的公園,跟牠說說話。強強雖然已經離開了,但牠是家人,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
2021-12-21 寵物.寵物故事
毛小孩,我很想你/不捨浪浪走了 我當動保志工
11年前,從動物愛心之友會認養一隻流浪狗,牠的體型孱弱、結紮截尾,身上有疤痕,在四目相投瞬間,看到牠的眼神而決定收養。牠的個性內向膽小,與其他狗相遇,只會聞一聞、搖一搖尾巴打招呼後就走,亦步亦趨跟隨主人,但老狗步履蹣跚,有時走遠牠沒跟上,回頭找時,總是乖乖坐在原地等;有一次過馬路時,被對向疾行摩托車迎面撞上,緊急送醫後,牠以堅強求生意志存活下來。牠是家人心中的開心果,不吠叫、不挑食,喜歡依偎抱抱,愛撒嬌、抓紙板磨指甲,躺在地板上四腳朝天翻身打滾,接受撫摸。離世前一個月,牠無精打采,無食欲,走沒幾步停住,趴在地上不動,帶到獸醫院診斷罹患淋巴腺癌已擴散,心肺衰竭不適合開刀,不忍心讓牠接受化療帶來疼痛,選擇居家灌食陪伴牠照顧到終。照顧期間,牠的健康每況愈下,已有心理準備牠遲早會離開,病逝當天清晨5點,病情急轉直下,將牠緊抱在懷裡,似乎迴光返照,想跟我道謝養育之恩,在噙淚磕頭後闔眼斷氣,家人雙手合十,在旁唸阿彌陀佛迴向,祈福牠到天堂做個快樂小天使,投胎轉世。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回憶過去相處時光,心碎感覺依然清晰,嘗試走出哀傷,我加入動物保護之家志工,保護流浪動物,把愛心傳遞下去。
-
2021-12-19 寵物.寵物疾病
糖尿病、關節炎和皮膚過敏 寵物名列前茅三大毛病
歲末年終,冬天感又增添不少,美國寵物食品協會獸醫師、劍橋動物醫院院長翁浚岳提醒,最近氣溫變冷,再加上耶誕佳節、春節假期即將到來,毛小孩容易因不當飲食導致疾病惡化,糖尿病、關節炎和皮膚過敏正是名列前茅的三大「毛」病。翁浚岳指出,狗狗罹患糖尿病、關節炎的成因不同,但共同的風險因子就是「過胖」。所幸,這些「毛」病都可以透過調整日常飲食、慎選處方飼料改善症狀。糖尿病-追蹤檢查 控制體重首先是糖尿病。翁浚岳指出,狗狗糖尿病和人一樣,分為第一型、第二型,其中因遺傳或是疾病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的第一型糖尿病較多見,較常出現在中小型犬雪納瑞、西施、臘腸、吉娃娃等品種,第二型則是因過度肥胖造成胰島素抗性所導致,這也是在貓咪身上最常出現的類型。但無論哪一種類型,可能都必須靠施打胰島素治療的方式來控制。狗狗罹患糖尿病的初期症狀不明顯,健康檢查時也難以用單一次血糖檢測判定,這時可以利用「果糖胺」檢測,因為果糖胺可以代表三周左右的平均血糖值,或檢查尿液是否出現尿糖的反應。此外主人可以觀察狗狗是否有三多-「吃多、喝多、尿多」現象,有時還會發現狗狗尿液附近出現螞蟻蹤跡時,就要小心狗狗可能已有糖尿病上身。狗狗一旦罹患糖尿病,就是主人挑戰的開始,除了藥物治療,狗狗需控制體重,避免與主人共食;另外可選擇低脂、高纖或是糖尿病專用的處方飼料,協助控制病情。關節炎-調整飲食 避免跳躍另一個「毛」病是關節炎,隨狗狗的年齡變老,關節會退化,過胖也會使得關節炎變得惡化。翁浚岳表示,狗狗罹患關節炎時會出現走路姿勢歪扭、不穩,活動力變差等症狀,就像「阿婆走路」。如狗狗已罹患關節炎,應避免從高處跳上跳下等動作,建議可選用含葡萄糖胺、魚油(Omega3)等成分的處方飼料,從日常飲食調整做起。在翁浚岳豐富的門診經驗當中,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隻23公斤「重量十足」的雪納瑞,因過度肥胖同時罹患糖尿病和關節炎,在他治療建議下好不容易減下5公斤。他提醒狗狗若罹患糖尿病,往後還容易有高血壓、腎臟病等共病,必須終其一生與其抗戰,最好從日常飲食就能節制,並且挑選相關病症專用的飼料保養。皮膚過敏-改善環境 慎選食物狗狗在冬季好發的「毛」病還有皮膚過敏問題。翁浚岳指出,誘發狗狗皮膚過敏原通常有三大原因,分別是外在環境變化,例如花粉等刺激;塵蟎、跳蚤等蟲害,以及食物過敏,導致狗狗皮膚不斷搔癢、起紅疹等外觀變化。要找到皮膚過敏原不容易,如導致狗狗過敏常見的過敏原來源就是食物,主人須運用「食物排除法」,逐一替換可能導致過敏的食物,觀察過敏現象是否再發生,同時選擇水解蛋白配方或低過敏原處方飼料,也有助於改善皮膚過敏。PFI美國寵物食物協會建議飼主,毛小孩若在飲食或行為發生異常時,首先還是需尋求專業獸醫師的諮詢,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時間;依據寵物不同的需求,為牠挑選有保證、信譽的品牌飼料商,慎選質與量。更多寵物健康資訊請上:PFI 粉絲團zh-tw.facebook.com/PFI.TWPFI 官方網站www.petfoodinstitute.org/Pet Food Institute 美國寵物食品協會 關心您的寵物健康
-
2021-12-17 寵物.寵物故事
大街上驚見狗狗走路「全身著火」 志工斥:魔鬼般的可怕劣行
美國喬治亞州發生一件駭人聽聞的寵物虐待案件,本月5日早上有路人看到一隻拉布拉多貴賓犬走在街上,最可怕的是牠全身上下被火團包覆,民眾趕緊幫忙將火撲滅,並將狗狗送醫。這隻拉布拉多貴賓名叫「威爾」(Will),幸好送醫搶救後沒有生命危險,獸醫說威爾最終能完全康復,不過中間會歷經艱辛的醫療過程,必須經過多次清創手術移除壞死的皮膚組織。負責救援威爾的非營利組織Dog Days Rescue持續在臉書粉專分享威爾的治療進度,他們不解是怎樣的人會做出這種殘忍的事,並形容這是可怕、魔鬼般的行為。他們還發現威爾身上有其他舊傷疤,顯然在被火燒之前,已經經歷一段被虐待的生活。所幸在事件過後三天,即使在鬼門關前走一遭,威爾首次搖了搖尾巴,也會親近工作人員,顯然牠擁有堅強的心靈,對人類仍存有信任。威爾預計還要住院至少4星期,動保組織為威爾的醫療費募款,截至周三已募得1.1萬美元(約新台幣33萬元)。警方已鎖定威爾的飼主,不過無法斷言兇手是他,全案仍在調查中。
-
2021-12-17 寵物.寵物故事
毛小孩,我很想你/度菇陪伴 住宿不寂寞
從未離開家的我,上了大學後,因從未與家人分開自己一人生活,每次回到宿舍那種孤單的感覺,心裡很難過,甚至無法專心看書。「度菇」她是我領養的蜜袋鼯,某天社群突然出現這個領養社團,就這樣我的宿舍多了一位室友。貼心懂事的她,偶爾會陪著我上課,她會躲在我的包包裡陪著我一起聽課,不吵不鬧,她懂得此時此刻是我的專注時間,不能打擾我,下課後,她自然的探出頭討摸摸,上課鐘聲響了,滿足的回到袋子裡,安靜無聲。她的可愛收服了老師與同學,順其自然成了老師的學生。回到宿舍,我在看書時,她就書桌上吃著她的晚餐,求學的日子裡,還好有妳的陪伴。她的到來,讓我求學生涯中,懂得照顧好自己且變得勇敢,因為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把她照顧好,我的生活因她變得精彩。某天半夜,她忽然從她的窩裡鑽到我的被窩裡,一直鑽一直鑽,我發覺異狀,拿起手機查了有急診的動物醫院,三更半夜騎機車邊看導航,從小巷鑽到大馬路,心急如焚的找獸醫。我知道妳是愛我的,才會在我的懷裡離開,已經很無力了,還是用盡全身的力量,爬到我懷裡,安詳的睡去。親愛的度菇,謝謝妳懂我,教會我照顧好身體,變得更勇敢,妳讓我看見隨手可得的幸福,相信妳永遠在我身邊陪著我,我永遠愛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