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0 該看哪科.牙科
搜尋
牙齒
共找到
728
筆 文章
-
-
2022-01-10 該看哪科.牙科
缺幾顆牙沒關係?缺牙和牙周病相互關係 牙醫:最怕導致這三種疾病
● 缺牙影響咀嚼功能及營養吸收● 嚴重缺牙,各項器官機能也會變差● 缺牙提高牙周病發病率,發炎易造成心血管疾病一名70歲長輩就醫時抱怨,食物常常咬不斷、牙齒鬆動沒力氣、無法啃喜愛的雞腳…,還沒張開嘴看診,已經可以料到長輩有缺牙情形,用儀器檢查後,口腔內的死角留有食物殘渣,且患有牙周病。保持「80/20」養牙防老老化是人體自然反應,但缺牙也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之一嗎?WaCare專家、牙醫師陳紀帆說,從小養成正確的護牙觀念,老了想要擁有一口好牙並非難事。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80歲以上的長者至少應該要有20顆保護生理需要的功能牙,達到「80/20」標準,其中不包含假牙,才能維持咀嚼功能以及營養吸收。缺牙會造成哪些問題?陳紀帆表示,最直接的影響是無法好好吃東西,久了容易引發營養失調,身體就會愈來愈虛弱,各項器官的機能也會變差。其次是發音及顏面上的變化,講話「漏風」、發音不標準,降低人際社交的自信;缺牙過久會導致雙頰逐漸萎縮凹陷,有礙面子美感。缺牙、牙周病是相互關係造成缺牙的原因,除了意外碰撞和嚴重齲齒需拔除之外,主要凶手就是牙周病,平時若忽略牙齒清潔,牙齒周圍組織容易因細菌感染讓牙齦與支撐牙齒的齒槽骨萎縮,漸漸地鬆動脫落。缺牙和牙周病是相互關係,當咬合面不平整時,兩側牙齒會往缺牙處傾倒,食物殘渣容易堆積,牙周病加劇。積極治療 找回咀嚼能力扣除智齒,成年人應有28顆牙,缺牙後會打破全口的平衡,提高牙周病的發病率。陳紀帆提醒,牙齒的健康影響老年生活品質,口腔衛生不只是牙齒問題,長期咬合不正會造成顳顎關節障礙、肩頸痠痛等。口中的細菌從牙周組織進入血管後,會引起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咀嚼功能會牽動大腦,缺牙易導致失智症或加速惡化。陳紀帆呼籲,千萬別抱持「缺幾顆牙沒關係」的心態,應積極治療找回原有的口腔咀嚼能力。重建缺牙區,可選擇固定式的牙橋及植牙、活動式假牙、植牙加上活動假牙的混和式,三種方式各有優缺點,可依個人需求、預算、體質多討論重建治療。即使戴上假牙,仍要注重最基本的清潔,牙刷搭配牙線有加乘效果,更要定期回診檢查密合度、舒適度,延長使用效益。.歡迎加入>>全銀運動
-
2022-01-03 名人.楊定一
楊定一/重建鼻呼吸,讓身心放鬆、得到修復
呼吸這個主題,是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光是呼吸的方式就決定了我們的壓力狀態,更別說對呼吸道和能量的影響。任何人都會認同鼻子是用來呼吸的,而嘴巴主要是用來進食。除非鼻腔通道阻塞或是需要增加通氣量的緊急狀況,才會藉由口腔的輔助來進行。然而,現代人用嘴呼吸的情形相當普遍。除了因為空氣汙染日益嚴重,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和鼻塞之外,我們為了應付快節奏的生活步調,無形中也急躁起來──說話快、進食快、情緒反應激烈。這更讓張嘴呼吸反客為主,成為許多人的呼吸常態。或許我們都以為自己只有在感冒、過敏、鼻塞時才會張開嘴巴呼吸,但只要觀察身邊的大人或小孩,就會發現許多人在發呆或做事時會不自覺地嘴唇微張、透過嘴巴呼吸。光是張開嘴巴呼吸,就已經足以刺激交感神經、讓身心進入壓力狀態。一個人就算只是坐著休息,如果不是鼻呼吸而是張嘴呼吸,都會發現自己的呼吸速度變快變淺,變成一種偏向過度換氣的胸式呼吸。為了牽就這種快節奏的呼吸,我們自然會將脖子往前伸,肩膀和胸廓往內縮。這不光讓身體肌肉緊繃、容易造成骨架和結構的錯位,而且還讓身體進入一種低效益的呼吸方式,讓人容易疲倦、焦躁與昏沉。張嘴呼吸,對呼吸道本身就有直接的影響。長時間張口,唾液蒸發快,牙齒與牙齦的粘膜失去保護而造出各種口腔問題;舌頭攤平在下顎而無力,也會影響說話和咀嚼能力;少了鼻子的過濾,張口吸入髒空氣容易傷害咽喉黏膜,讓扁桃組織長期發炎並腫脹,也會造成呼吸道的阻礙。幾百年前已有一些醫學和文化交流的記錄,指出鼻子呼吸的重要性。舉例來說,16世紀的荷蘭醫師勒維努(Lemnius Levinus)發現仰睡時張嘴呼吸會讓身心無法獲得真正的休息與修復。19世紀深入荒涼的美國西部為印地安原住民畫相的冒險家凱特林(George Catlin)也提到睡覺時用嘴巴呼吸和打呼,會讓人白天打不起精神、影響身體健康。近代也有愈來愈多的醫師開始留意到鼻子呼吸對睡眠品質、白天精神和健康的重要性。要找回鼻呼吸,方法其實很簡單。最簡單的練習就是盡量讓自己閉上嘴巴不說話,同時將舌頭往上顎頂著,這麼一來自然可以回到鼻呼吸。當然,現代人太依賴口語溝通,一開始可能需要安排禁語或安靜的時段來刻意練習。熟練了,自然發現自己不只呼吸變得平順,念頭少了,情緒也不容易起伏,甚至可能還會享受這難得的「小閉關」。用餐也是一個練習的機會。現代人性子急,進食快、邊吃邊說話……都會降低咀嚼肌肉群與舌頭的作用,長期下來口腔變形,更助長張口呼吸。我通常會提醒身邊的朋友,小口小口地吃,食物送進口腔後就專心細嚼慢嚥。不僅幫助消化,也從周邊肌肉的使用來幫助重建鼻子呼吸習慣。我也在《好睡》提過,可以用親膚的膠布貼住嘴巴,幫助自己睡著了也盡量保持鼻子呼吸。後來陸續有許多朋友跟我分享,他們用了睡眠膠帶後睡眠品質明顯得到改善、白天精神變好、不容易感冒,更別說打呼、呼吸中止這些問題也都減少甚至消失。從鼻子呼吸著手,是徹底調整體質的開始,也幫助我們隨時回到最輕鬆、最自然的生命狀態。
-
2021-12-30 新聞.健康知識+
過的是一種借來的生活 病毒到底算不算「活著」?
▌半活著「伯克並不打算宣稱這些生物體還活著,但這些生物相當活躍,它們算是『半活著』。」二○二○年春天,郊狼白天在舊金山的街道上漫步,一群山羊接管了威爾斯的某個小鎮,胡狼在特拉維夫的都會公園裡徘徊。而在威尼斯,有大批鸕鶿突然湧入運河裡追逐魚群,加拿大雁護送小雁沿著拉斯維加斯大道中間搖擺走著,路過關門中的萬寶龍鋼筆專賣店和芬迪手提包專賣店。由於某一種生物,也就是人類,閉門不出,讓生物界發生了一種奇特的擴張現象。這種幾十億人進入禁閉狀態長達幾個月的情況,被科學家稱為「人類停滯期」。對於幸運的人來說,最大的挑戰便是無聊;而對不幸的人來說,失業、飢餓和其他災難就在眼前。對於最不幸的人來說,得了這種病會讓他們發高燒、乾咳到發抖。某些病人在晚上抖得很厲害,以致牙齒發顫。有五分之四的患者在家中熬過了這場病,但有五分之一的人住進了醫院。某些人的肺部變成膿液和發炎肆虐下的荒蕪之地,幾十萬人死亡。紐約市的死亡情況,甚至必須靠挖土機在哈特島挖出長深溝,才有足夠地方掩埋大量棺材。這種新的肺炎於二○一九年底在中國武漢市首次發現。幾週內中國的研究人員便分離出將所有病例關聯在一起的微觀線索,也就是一種病毒。二月時,病毒學家正式將它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他們也分析了病毒基因並重建了突變紀錄史,追蹤到這種冠狀病毒可能起源於蝙蝠。許多感染人類的其他危險病毒也來自於蝙蝠,這種冠狀病毒以某種方式發展出適應性,讓自己可以在人體內部蓬勃發展。咳嗽或甚至大呼一口氣,就能把包含病毒的飛沫散布到空氣中,隨時準備好攻擊那些搭乘同一輛公車,共享同一張餐桌,或在同一座教堂祈禱的人,讓他們吸入病毒。這種病毒可以在門把、長椅或其他表面上存活幾小時或幾天之久。一旦人們以手沾到這些病毒,又不經意地擦眼睛或擦鼻子時,就會讓病毒展開進入「新宿主」的旅程。該病毒表面的蛋白質,可以抓附在呼吸道裡某些特定細胞表面的蛋白質上。病毒的膜可以打開這些細胞,把自己的基因倒入細胞內部。它們用的是和人類細胞建構蛋白質相同的遺傳密碼,結果細胞便會將病毒的基因當成自己的基因,為它們編碼蛋白質,讓細胞裡充滿可以進行新感染作業的病毒蛋白。它們還會阻止細胞進行自我維持所需的各種作業,因此細胞會乖乖聽話,不斷製造出新病毒。細胞製作出這種病毒基因的新拷貝後,便將它們包裹在布滿新蛋白的膜中。然後新病毒會聚集成氣泡狀,遷移到受感染細胞的邊緣後,溢出細胞,繼續把幾百萬個新病毒帶進呼吸道裡。對大多數病患來說,當病毒仍在鼻腔和咽喉中進行大量複製時,免疫系統就已得到人體「被入侵」的訊息。於是人體免疫系統開始進行防禦,學習如何使用抗體進行精準攻擊,阻止病毒繼續感染新細胞。不過這些病毒的基因本身懂得狡猾迴避的方法,懂得如何直接關閉被入侵細胞的警報系統。在某些人體內,在病毒大量繁殖向下入侵肺部的緊急狀況下,由於免疫系統發現已經無法以外科手術般的精準度攻擊病毒,只好改為「全面攻擊」。方法便是往各個方向噴出有毒化合物來對抗病毒。最後,病患慢慢淹死在自己的免疫系統所創造出來的毒海裡。如果新型冠狀病毒都讓病患快速變成重症狀態,這場戰鬥可能會容易一點。因為人們生重病時,可以立刻讓他們住進隔離病房。然而新型冠狀病毒卻是悄悄潛伏在宿主身上幾天,然後才出現最初症狀。受感染的人依舊過著日常生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繁殖病毒且呼出成團的感染雲。這些人可能在飯店吃午餐或在客服中心工作,也可能在太平洋航行的遊輪上扶著欄杆。一旦感染周圍的人後,某些宿主會出現感染症狀,但其他染病者並未出現症狀。感染到新冠肺炎的無症狀病人可能會離開武漢。某些人穿越整個中國,回到老家與家人一起慶祝農曆新年,飛機也把受感染的乘客載送到歐洲和其他地區。病毒也因散布繁殖而產生變異,出現了不同基因特徵標記的新譜系。科學家藉由這些變種病毒,重建了病毒在國家和城市間移動的途徑。有些國家的病情控制得很好,有些國家則由於貧窮的限制或有錢人的傲慢而飽受病毒摧殘。很難想像到會有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對人類世界造成嚴重打擊的事物。也很難想有什麼東西比病毒更會複製,在短短幾個月內,利用別的物種複製出成千上萬的自己。儘管如此,仍有許多科學家會說新型冠狀病毒「不算活著」,不該進入名為「生命」的私人俱樂部中。幾千年來,人們只能透過病毒造成的死亡和破壞來瞭解病毒。醫生為它們取了疾病的名稱,如天花、狂犬病和流行性感冒。十七世紀, 范雷文霍克用顯微鏡觀察水滴,發現了細菌和其他微小的奇特物種, 但他看不到身形更小的病毒。兩個世紀後,當科學家終於發現病毒時, 也並未真正認清它們。十九世紀末,歐洲少數幾位科學家研究了一種被稱為「菸草嵌紋病」的菸草作物疾病。它會使植株發育不良,葉面上也會覆蓋著斑點。科學家在水中搗爛了一片染病的葉子,然後把混合液體注入健康植株中,觀察到它們也會生病。但當他們在混合液中尋找病原體時,卻找不到細菌或真菌。因此它被認定一定是完全不同的東西。荷蘭科學家拜耶林克(Martinus Beijerinck)利用陶瓷過濾器,把染病菸草植株葉子搗碎的液體加以過濾。因為陶瓷的毛細孔很小,任何細菌都無法穿透,因此過濾後只剩下清澈的液體。他把這些清澈液體注射到新植株中,疾病也繼續傳染。拜耶林克得出結論,菸草植株裡面有一些「看不到」的東西在繁殖。一八九八年,他用一種古老的毒素名稱將這種東西命名為「病毒」(virus)。病毒學家繼續找到會導致狂犬病、流行性感冒、小兒麻痺症和許多其他可怕疾病的病毒。有些病毒會感染特定種類的動物,有些病毒只會感染植物。生物學家也發現了「噬菌體」,也就是只會感染細菌的病毒。最後,噬菌體就成為人類有史以來看到的第一種病毒。一九三○年代,工程師製造出威力強大的電子顯微鏡,引起世人對病毒世界的關注。透過電子顯微鏡可以看到噬菌體位於細菌宿主的上方,它們的身體看起來像是一種晶體,下半身鑲嵌了像腿一般的細線。其他病毒有的看起來像蛇,有的看起來像足球。新型冠狀病毒屬於冠狀病毒,以其表面蛋白質的冠狀突起而得名。它們會讓病毒學家想起日蝕時才可能見到的太陽外圍「日冕」暈光。在此同時,生化學家也將病毒分解為分子組成。他們從拜耶林克的菸草嵌紋病毒開始觀察,發現病毒具有與人類相同的胺基酸,可以組建蛋白質。但在這些蛋白質裡,生化學家找不到人類細胞用在代謝上的任何酶。亦即病毒根本不必進食或生長,舊病毒也不會生下新病毒,至少不會直接產生新病毒。被病毒寄附的宿主細胞是以自己的胺基酸、鹼和糖,接受病毒的指令來組裝病毒。也就是說新產生的病毒,都是宿主細胞本身分子的重新組合。對於尋找生命定義的生物學家來說,病毒確實令人頭疼。他們無法完全剔除病毒的存在,因為病毒顯然具有生命中的某些特徵,但又缺乏其他特徵。如果事實證明病毒是像「巴希比爾斯」或「放射性生物」這樣的海市蜃樓,就不必太過擔心。不過科學家對病毒的研究越多,就越能證明它們真實存在,然而病毒的本質也更令人困惑了。「當有人問我這種可以通過過濾器的病毒,到底是活的?還是死的?」英國病毒學家皮里埃(Norman Pirie)在一九三七年寫道:「我想唯一明智的答案就是『我不知道』。我們知道病毒能做很多事,也有很多事做不到,如果有某些委員會能將『生命』一詞做出定義的話,我會試試看病毒到底能不能符合定義。」皮里埃和其他病毒學家繼續研究病毒的分子本質。許多病毒的外殼是由蛋白質所製成,還有一些病毒具有脂質包膜。在病毒內部包含了基因束及將它們結合在一起的蛋白質,不過它們沒有自己的ATP 來協助反應。病毒外部帶有一層毛茸茸的糖霜狀蛋白,這些蛋白質通常精確地符合宿主細胞表面上的蛋白質。因此這種類似開鎖的方式是病毒感染的第一步,它必須像鎖的鑰匙一樣配合準確。這也就是為什麼病毒會對感染的物種具有選擇性,及為何它們入侵某些類型的細胞而跳過其他細胞的原因。一旦進入細胞後,病毒的外殼(或外膜)就會破裂,傳入病毒本身所帶的基因。如果基因的複製是生命的關鍵,那麼病毒當然應該算是活的。有些病毒的基因編碼為DNA,使用的是和我們遺傳相同的四個字母。被感染的細胞將會讀取該病毒的DNA,並生成RNA 分子,然後將其轉變為病毒的蛋白質。但皮里埃和其他病毒學家發現有許多病毒已簡化了這種轉化過程。一九三○年代,皮里埃發現菸草嵌紋病毒的基因不是DNA 而是RNA。後來的研究證明他是對的,而且發現許多其他病毒都使用RNA 作為基因,包括新型冠狀病毒也是。當這些RNA 病毒入侵細胞時,它們的基因就直接轉譯成蛋白質。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讓病毒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使人類生病。目前只有在病毒身上,才能找到這種特別的生化現象。無論病毒使用DNA 或RNA 來編碼基因,都只需要一點點病毒就能得逞。人類帶有兩萬個蛋白質編碼基因,使全球經濟陷入谷底的新型冠狀病毒只有二十九個。每當新型冠狀病毒入侵人體呼吸道中的某個細胞時,製造出來的幾百萬個新病毒全都來自這二十九個基因。通常形式都相同,不過偶爾也會有些錯誤發生。病毒的突變類似我們熟悉的其他生命形式。事實上,病毒的突變率遠高於人類、植物甚至細菌。我們的細胞內含有一組校對機制,負責檢查新的DNA 序列是否有錯,還會把大多數錯誤駁回,進行修復。大部分病毒不會進行任何校對,但特殊的新型冠狀病毒和其他冠狀病毒除外,它們帶有原始校對蛋白的基因。雖然它們的變異速度不如其他病毒,但它們突變的速度仍比人類快上幾千倍。這些突變可能會讓病毒失效,讓它們無法入侵其他細胞或綁架細胞的生產機制,還有許多突變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區別。也可能有一小部分突變,能讓該病毒比其他共同競爭細胞原料的病毒更具競爭優勢。例如這種突變可能加快複製所需時間,也可能使突變病毒在免疫系統的雷達上無法察覺,當然後面這些病毒都會得到天擇的青睞。對病毒的現代研究已證明病毒具有另一種重要的生命特徵:演化。例如它們可以發展出對病毒藥物的抗藥性,它們也能進化為從一種寄主物種擴散到另一個物種。在NASA 的生命定義中,演化帶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與會者喬伊斯認為病毒的演化,並不足以彌補它們不是「自我維持的化學系統」的事實。因為病毒是把自己寄託在寄主細胞的化學系統內,且只有在寄主細胞內部才能進化。「根據目前的有效定義,病毒並不能通過這一關。」喬伊斯在接受《天體生物學雜誌》(Astrobiology Magazine)採訪時宣布。 不過,病毒也有自己的捍衛者。從二○一一年開始,法國科學家福泰爾(Patrick Forterre)提出了一系列主張病毒「活著」的論點。他說:「至少在某些時刻是活著的。」對福泰爾而言,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徵。當病毒入侵時,被侵入的細胞等於有效成為病毒基因的延伸。福泰爾將這種細胞稱為病毒 胞。「正常細胞的夢想是產生兩個細胞,而病毒細胞的夢想是產生幾百個或更多的病毒細胞。」他在二○一六年寫道。 福泰爾並未贏得太多病毒學家的支持。有兩位學者羅培茲—賈西雅(Puri_cación López-García)和莫雷拉(David Moreira)稱他的論點「與邏輯無關」,其他人則把這種病毒胞的存在當作一種詩意的認可。不過病毒很快就無法如他所想像地那樣活著,當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建立現代分類系統時,他們斷然宣稱「病毒不是活生物體」。「因為它們過的是一種借來的生活。」一位委員會成員解釋。不過,這真的有點奇怪。人們可以把病毒逐出生命的殿堂,卻讓它們掛在自己家的門口,因為那裡擠滿了病毒。一公升海水裡所含的病毒數量,就比地球上所有人類都多,挖一勺汙泥裡的數量也大致一樣。如果我們能計算出地球上所有病毒的數量,病毒將遠遠超過每種基於細胞的生命加起來的總數,且可能多上十倍。病毒的多樣性也相當驚人。某些病毒學家估計,地球上可能有數兆種病毒。每當病毒學家發現新病毒時,通常都是還沒人發現過的病毒譜系。舉個例子,當鳥類學家發現一種新鳥類時,他們會感到相當興奮。現在請各位想像一下這種「首次發現新鳥種」的喜悅,這就是身為病毒學家的日常。我們是否可以把這些「生物多樣性」從生命裡排除?放棄這些病毒,意謂著我們必須低估病毒與生命生態網間的綿密纏繞情形。無論是殺死珊瑚礁,或消滅肺裡的假單胞菌來治療囊腫性纖維化,都是在一片屠殺中對抗獵食者。然而,病毒還會與許多宿主保持著和平的關係。健康人類的身體裡擁有幾兆病毒,也就是所謂的「病毒組」(virome)。大多數會感染人體這個「微生物組」裡的幾兆個細菌、真菌和其他單細胞。某些研究也顯示,病毒可以讓這些微生物組保持平衡,有助於維持人體健康。※ 本文摘自《生命的一百種定義:原來還可以這樣活著,探索生物與非生物的邊界》。《生命的一百種定義:原來還可以這樣活著,探索生物與非生物的邊界》作者:卡爾.齊默譯者:吳國慶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期:2021/09/01
-
2021-12-2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影響我的人生的病人故事 尋找病人心底深處的柔軟點
【編者按】本週是醫病平台首度邀請三位老、中、輕三代的醫師朋友,以他們行醫生涯中對病人的記憶寫出「一位或一群教我人生的病人」,同時在邀稿的信也表示,他們一定早就有這種病人在他們腦海裡,因此兩個週末之內就交稿是有可能的。想不到這三位醫師朋友都在兩三天內回信接受挑戰,並且也都如期交稿。因為這種正向的回應,也鼓勵了我們以「教我人生的醫師」為題,邀請到三位病人願意與我們分享他們的經驗,希望不久我們就可以刊登他們的文章。期待這類文章可以繼續在我們的園地陸續刊出,讓醫病雙方透過這些溫馨互動的真實故事瞭解對方,而改善台灣的醫病關係。如果她能,而我不能,我應該感到慚愧12月12日,星期天中午,天晴,氣溫大約4℃,但是有風,感覺像是0℃。我沿著平常的路線慢跑大約6英里(將近10公里),陪伴我的是新鮮冷洌的空氣,許多房子歡愉的聖誕節裝飾,以及耳機裡的有聲書。我的慢跑習慣已經有20年之久,但是如果沒有病人的榜樣,我大約也不會成為恆常慢跑的人。小時候,我總是全班50個學生當中跑的最慢的一個。這是一點也沒有誇張或喧染的事實。不是我沒有盡全力,而是真的一顆運動細胞都沒有。這樣吊車尾的體育成績跟著我的整個求學過程。醫學院畢業後,我在與東海大學隔著一條大馬路的台中榮總就職。東大校園幽靜廣闊,我幾度興起慢跑的念頭,但總是跑不到200公尺就氣喘吁吁,折返走路回家。大女兒上高中時,學校規定每個學生都要根據自己的體育嗜好與能力,參與一個運動項目。女兒也跟我一樣,完全沒有體育細胞。沒選上游泳隊或各種球類運動的學生一律放在田徑隊裡。田徑隊每週有三天是慢跑日,沿著鎮裡上坡下坡的路跑4英里。對我這個連半公里都跑不了的人,一口氣跑4英里真是不可思議。於是,我約女兒在一個週末出去慢跑,看看跑4英里是什麼感覺。令人喪氣的是,汗如雨下,心肺也運作到極至,女兒説我只跑了1.5英里。當下,我只好認命,慢跑是跟我無緣了。有一天,一個75歲的黑人婦女因為貧血來看診。她的背脊直挺,身材適中,看起來很健康。她告訴我她每天出門競走或慢跑7英里,風雨無阻,即使下雪天也無例外。她説她過去體重超過300磅(140公斤),她的醫師勸她為了健康一定要減重。就這樣,她十年如一日,75歲的她仍然天天慢跑;她對自己的恆心毅力感到自豪,我也由衷地佩服她堅持不移的意志。我心想,如果75歲的她能天天慢跑,而我卻不能,我應該感到慚愧。這是20年前的事了。恆常運動對健康的助益無庸贅述;我從一開始只能跑1英里到現在可以一口氣跑6英里,身體健康,少有任何病痛。每當我勸告病人運動的益處,我總是引述這個病人的例子,也分享自己親身的體驗。即將滿63歲的我,零處方的健康病史,都要拜這位病人的精神榜樣的激勵。尋找病人心底深處的柔軟點吉米剛剛成為我的病人時,情緒暴躁易怒;每次他來看病,我們的護士、秘書都很緊張,不知道他又要生什麼氣或發什麼牢騷。他因為咽喉疼痛診斷有第二期的舌癌。一開始他到著名的麻州眼耳鼻喉科醫院就診(Mass Eye and Ear Infirmary, MEEI),接受手術治療。主刀的醫師我也認識,是個很有經驗,手術技能很好的醫師。不幸的是,吉米在手術後不僅咽喉疼痛加劇,脖子下巴處也冒出腫大的淋巴結。仔細讀手術報告與病理報告,吉米有可能是這位外科醫師第一個用達文西機械手臂做手術的病人。不僅舌基部的腫瘤沒有完全切乾淨,在淋巴摘除術(neck dissection)的組織裡,病理科醫師連一顆淋巴結都沒有找到;也就是説外科醫師完全沒有摘除到任何淋巴結。我不知道外科醫師如何跟吉米解釋為什麼他的咽喉疼痛在手術後更加劇烈,但是可以了解吉米盛怒的緣由。每次他來看病,我總是讓他發洩他的怒氣,並且分析他的報怨;合理的、我的醫院應該改善的,我保證一定改善;不合理的,我也照實地宛轉解釋。他之後接受很辛苦、漫長的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我常常告訴我的護士及秘書,將我們自己放在吉米的處境裡,原諒、接納他爆發的脾氣。他從一隻憤怒的困獸,終於慢慢的變成馴良的羔羊。在所有的癌症治療當中,頭頸癌的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對病人而言是最艱難的。因為放療的部位影響唾液腺,不僅造成嚴重的口乾症,也會影響牙齒的健康。治療前,病人需要看牙科及口腔外科醫師,把一些蛀壞的牙齒都拔了才能開始治療。放療進入第三、四週過後,口腔黏膜發炎破損,疼痛不堪,需要嗎啡止痛藥,連水都無法下嚥,需要裝個胃管支持營養的需求。這個治療造成體重驟降是必然的結果。治療結束後,病人還要經歷漫長的復健的過程,從新學習如何吞嚥食物。所幸的是,多數頭頸癌的治癒率很高,但是,讀者可以想見,「It takes a village.」,一個大團隊醫護人員合作的照顧,才能治癒疾病、重建病人的生活。台灣常見的鼻咽癌多數與EBV病毒感染有關,其他部位的頭頸癌則與生活習性選擇相關,抽煙喝酒嚼檳榔是頭頸癌的常見危險致病因素。在美國也是如此(嚼檳榔除外),因此,好像是一群自食其果、活該的病人;少數病人甚至有毒品成癮的潛在問題,比較讓醫護人員避之而不及。很多年前,我的一位同事離職時,我自告奮勇地接手他的頭頸癌病人。幾個我們的護士、秘書認為很難纏的病人第一次來看我的診,好心的同事在我要進入診間時,問我,「等一下我來敲門『 拯救』你?」好像我是送入虎口的綿羊。不知道為什麼,我一點也沒有憂懼,我相信只要我用心聆聽,再難纏的病人心底深處都有一個可以交流的柔軟點。就這樣,這些我的同事視為困難的病人成為能信任我,接納醫療建議的好病人。吉米已經十多年都保持癌症緩解(remission),應該是治癒了。他現在熱心助人,成為一個很受醫護人員喜愛的好病人。我雖然因為離職的關係,老早就不是他的醫生了,吉米仍然偶而仍然透過臉書向我問好。照顧知書達理,模範生型的病人,是如沐春風的。照顧像吉米這樣的病人,卻是像牧羊人找回迷途的羔羊,心裡有著滿滿的感動。不管路多遠,我與你同行我的癌症行醫生涯,挫折、失落與悲傷,罄竹難書。我接下來要説的,是個歡喜的結局,也激勵人心的故事。第一次認識育皇,我肚子裡懷著我的第二個女兒。育皇即將出國留學,卻因為膝蓋久痛不癒,想説要在出國前專心把膝蓋的問題治好。沒想到晴天霹靂,他的膝痛原來是因為股骨骨癌癌所致。第一次在病房會診,育皇正處在「無法置信」、「憤怒」的心情歷程,對我愛理不理的。之後,育皇經歷化療、手術、化療。在最辛苦的化療期間,他整夜坐在病床上抱著彎盆,每幾分鐘就嘔吐一次。因為白血球降到極低點,感染發高燒,卻找不到感染源,除了抗生素之外,一個副作用很大的抗黴菌藥也用上去了。當天晚上,接到育皇的太太哽咽不已的電話,「育……皇……直發……抖,連……整個病……床……都在抖……」這是抗黴菌藥惡名昭彰的副作用。諾理,育皇的太太,日夜無休地守在病房作筆記,照顧育皇,堅毅的她,看著育皇無助地劇烈冷颤,終於崩潰,泣不成聲。這對恩愛的年輕夫婦所受的罪,真是很難想像的。幾個月下來,育皇變成我的親生弟弟一般,他的家人也成為我的家人,我不自主的與他們同悲同喜。總算,育皇完成了所有的療程,進入康復與追蹤的過程。三個月後,有一天中午,育皇與諾理來到我的辦公室告訴我壞消息。他的胸部X光有三顆小結節,高度懷疑是骨癌轉移病灶。我的第一反應是,「怎麼可能?」在這麼辛苦的治療過程後,短短三個月,癌症已經復發轉移。平時很會安慰鼓勵病人的我,什麼話也説不出來,只能默默地陪著他們坐了好一陣子。育皇是我第一個骨癌病人。以其他癌症轉移到肺部為例,治癒的機會是很小的。這是電腦網路前的年代。那天下午我去醫院的圖書館埋首蒐詢骨癌肺轉移的資料。原來,骨癌轉移到肺部的機率高達八成;適當治療,包括手術與化療,仍然有治癒的機會;有個報告詳述有個病人總計做了十四次肺結節摘除術!育皇前後總共做了四次肺部手術,當中穿插了多次化療,總算病情保持緩解了兩年。他決定完成他的留學夢,赴美修習博士學位。我也支持他的決定,認為他能擺脫癌症的陰影,展翅高飛。他在美國求學期間,繼續定期照胸部X光做追蹤。沒想到,兩年後,他的癌症再度在肺部副發。育皇休學回台灣治病。一年後,就又回到學校完成他的博士學位。他的學業成績創下學校的記錄。這樣的成就,我相信很大的原因是他的在死亡關卡幾度折返的癌症經驗,給了他常人無法想像的精神力量。他的指導教授寫了長達七頁的推薦信,希望育皇留校認職。他最後因為父母年邁,決定回台灣教書做研究。我初識育皇時,正懷著我家老二。如今我的小女兒三十三歲了,也剛剛當媽媽了。育皇也桃李滿天下,著作等身。當我感到窮途末路時,常常是病人的精神鼓舞,讓我奮力前行。當然不是每個病人都有像育皇這樣美滿的結局。至少,我想醫師的職責是,不管路多遠,我與你同行,同悲喜。
-
2021-12-29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缺牙「遇缺不補」 恐提高失智及吸入性肺炎風險
除了影響外觀,看起來顯老之外,長期缺牙還可能提高失智、吸入性肺炎風險,一項最新網路調查發現,國人缺牙率高於世界標準,約有兩成五受訪者「缺牙未補」,牙科醫師陳福樂提醒,民眾應重視牙齒健康,千萬不可「遇缺不補」,少了咀嚼力,就會形成健康阻力。敦南上境牙科診所醫師陳福樂表示,缺牙會直接影響咀嚼能力,當咀嚼能力下降,就會影響血液輸送至腦部,腦部循環變差,容易造成腦部退化。日本名古屋大學醫學研究所調查證實,放任缺牙而不處理,將提高阿茲海默症風險,約高出平均統計值三倍。陽明大學牙醫學院2019年研究顯示,常咀嚼固態食物,可刺激大腦,有助於預防失智。此外,許多缺牙長輩養成「吃軟、不吃硬」飲食習慣,在無法均衡攝取各種食物的情況下,以致營養不良。部分長者因咀嚼功能不佳,吞嚥困難,吃東西時,食物容易掉入氣管,輕者嗆到,嚴重則會引發吸入性肺炎。盡管缺牙嚴重影響健康,但許多民眾不以為意,衛福部2017年調查顯示,12歲以上國人平均每人缺4.1顆牙,其中65歲以上平均缺13.4顆牙,且超過三成並未理會,「遇缺不補」。陳福樂公布「國人牙齒概況與衛教認知調查」,結果發現,至少兩成五受訪者「缺牙」,而導致缺牙主因為「蛀牙」及「牙周病」。另超過五成民眾不知缺牙將提高失智、吸入性肺炎風險。「缺牙已經成為國人口腔健康中的最大危機。」陳福樂提醒,只要缺牙,即使是一顆,都應積極面對,透過植牙或傳統補牙方法,將空缺補起來,如果放任不管,缺牙附近的牙齒承受巨大壓力,容易搖晃、歪斜,提高崩壞風險。
-
2021-12-28 養生.人生智慧
人生最划算的投資!李偉文:如何不花大錢,得到健康的身體和最棒的朋友?
編按:老後如何過得快樂?身兼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等多重身分的李偉文,很早就開始規劃退休後的生活。他認為,美好的退休生活,最重要的不是準備大筆退休金,而是擁有不失能的身體,還有一群能夠互相照顧的好朋友。人生下半場的健康與友情存摺,該如何準備?幸福的老後生活,一定要花大錢才能實現嗎?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李偉文,身兼牙醫師、作家、廣播主持人等多重身分,也是許多人心中的樂活代表。甫過60歲的他,出席各種場合多穿著樸素的襯衫、長褲,全身上下沒有任何名貴飾物。閒暇時最熱衷的興趣,是閱讀好書、和親友一起參加野外活動。朋友曾開玩笑說,他是「錢賺最少的醫師」。李偉文笑稱,自己除了不愛賺錢,對吃、穿、玩等物質需求也「很隨便」。他觀察,同輩人對熟齡生活隱約有種焦慮,像是:一定要存好幾千萬才能退休、要到世界各地旅行、完成挑戰清單,日子才算是過得精彩⋯⋯等。其實,「想活出值得的人生,不一定要花很多錢、做很多別人覺得了不起的事情。」不花大錢的樂活,如何達成?閱讀是最平價的興趣 一本好書、一根蠟燭,創造生活中的美好時空走進李偉文的牙醫診所,首先印入視野的是一排又一排書架。童書、財金雜誌、文學小說、醫學保健、自然生態……,診所就是一座小型圖書館,所有書都歡迎借回家閱讀。熱愛閱讀的種子,自童年時即已種下。李偉文回憶,從小父母忙於工作和家務,年長多歲的哥哥、姐姐也另有玩伴。一個人在家中的閣樓上看書,是他最美好的童年印象之一。儘管平日行程繁忙,他仍維持每月40幾本書的閱讀量。演講途中、通勤路上,都可以是閱讀的時機。他尤其偏好紙本書。翻著紙頁,紛擾的世界會安靜下來,彷彿在閱讀者身邊畫下不受他人打擾的結界。更棒的是,這份幸福非常平價。花幾百塊錢買一本書,就能深度探索不同領域的知識。「人要有一件事,是可以做一輩子的。對我來說,這件事就是透過閱讀累積智慧,並分享給他人。」李偉文說若想讓這份幸福感更進階,不妨從改變環境開始。李偉文提到,國際公認快樂指數名列前茅的北歐國家,一般民眾的生活也沒有太多奢華的物質享受。平凡的日常,也可以自己創造美好的氛圍。例如寒冷的夜裡,點根蠟燭、播放喜歡的音樂,再泡杯熱咖啡或茶,靜靜讀一本好書,就是再理想不過的夜晚。「當我們不再追求別人羨慕的眼光,回到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才能獲得真正的喜悅。」李偉文在專欄中,如此寫下他對「美好生活」的定義。友誼讓老後生活變豐富!參加社團、當志工,不花錢交到最棒的朋友不過,就算不追求高價的物質享受,不少人仍擔心老後身體欠佳、子女也無力照顧,怎麼辦?李偉文認為,朋友是老後重要的安全網。就算健康有恙,大家也能互相照顧、協助彼此。對李偉文而言,創立荒野保護協會,是他這一生最划算的投資。當志工無法賺錢,但夥伴之間的革命情感,造就了多年來深厚的友誼。他笑說,參與公益團體還有「過濾」效果:「當志工要出錢出力,會來的都是熱情、正直、良善的人。不花一毛錢,就能交到最棒的朋友!」他強調,大家共同為一件有意義的事努力,是建立深刻友情的捷徑。「朋友在一起,如果只是喝咖啡聊是非,很快就會變成酒肉朋友。」目標可以依大家的志趣而定,例如關懷自然生態、幫助社會弱勢、推廣文化藝術……等。有付出、有學習,朋友的連結更緊密。共享的社群文化,也是維繫友情的關鍵。婚前,李偉文和太太就在家中舉辦讀書會。每個月找一日,請朋友們到家中聚會,一夥人從晚上聊到半夜。創辦荒野保護協會後,夫妻倆更幾乎每個週末都開放家中場地,歡迎大家來辦活動。不僅他們兩人,荒野的幹部也都樂於對朋友敞開家門。「我覺得要當一個人真正的朋友,就要認識他的家人。」李偉文回憶,他擔任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理事長的13年間,出外演講、辦活動,從來沒有住過任何旅館。不管到哪個縣市,都有夥伴接待。「有能力的人,當然可以自己建構一個有眾多僕役的城堡。但開放城堡,讓它成為一個大家都舒服的地方,生活更快樂。」參加社團,還能為朋友圈注入新的活水。李偉文引用前台大哲學系教授傅佩榮教授的觀點,朋友也分為「老幹新枝」。理想上,一年當中最常互動的10位朋友中,要有2、3位是認識時間超過年齡一半的老朋友,2、3位是最近幾年內認識的朋友。老朋友讓人自在,新朋友為人生帶來刺激。「荒野不斷有新人讓我認識,我就不用耗力氣去應酬了!」8年前,他和10多位朋友在台南買下一塊土地,預計在此建立適合老後共居的聚落。雖然目前尚未正式動工,但已朝著夢想踏出了重要的一步。他有信心地說,「好的人際支援,會讓你的老後開銷大幅降低!」不失能才能減少老後開銷 再懶也要運動,投資健康不吃虧此外,想擁有不花錢的快樂老後,不能少了對健康的投資。雖然熱愛自然活動,但李偉文坦言,他過往嫌麻煩,一直沒有積極運動的習慣。他曾認為自己不菸不酒、體重標準,又天天日行萬步,應該還算健康。沒想到5、6年前,太太要他做健康檢查,竟發現自己已在三高邊緣。一陣子後再測量,血壓、血糖不退反進,雙雙超標。他自我反省,雖然太太是營養師,在家吃飯大多營養均衡。但朋友當中老饕多,出門聚會難免飲食過量。再加上他又愛吃麻辣花生、甜食等零嘴,以中式喜餅為例,他一人就可以嗑掉半塊。無形之中,吃下了很多糖和油脂。他開始控制飲食,也嘗試規律運動。有位朋友告訴他,每天晚上看新聞、念經的時候,可試試在原地跑步。跑步不必幅度太大、也不受場地限制,隨時隨地想到就跑,3個月後就能擺脫中年男性常有的大肚楠。受到好友成功瘦身的刺激,他在診所擺了一台小型踏步機。看診閒暇踩上幾步,可鍛鍊小腿肌力,想同時看書、看電影也可以。在家沒事,他也會原地跑步,同時伸展雙臂、擴胸,達到2種運動的效果。每次運動幾分鐘,多次累積的時間就很可觀。不刻意的習慣,成功讓不愛運動的他進入「運動人生」!另外,身為牙醫師的他,也特別在意口腔健康和老年生活品質的關聯。近年的研究顯示,年長者保留的牙齒數和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有關。日本神經內科醫師長谷川嘉哉發現,牙齒咀嚼、咬合的動作,可促進腦部的血液循環,清除腦部代謝廢物,進而降低失智的風險。李偉文建議,已經缺牙的人,最好盡快處理。他自己就因從小愛吃糖、牙齒不好,已做了植牙。牙齒還算健康的人,則要注意口腔衛生,盡可能保留自然牙。平時可以嚼無糖口香糖,讓口腔做咀嚼運動。口腔部分神經和大腦神經相連,這個動作不只可提高大腦的血流量,也給神經多一點刺激。「我覺得人到熟年,不用太擔心錢的事。太刻意要賺更多錢,反而會搞得雞飛狗跳。以現有資源,做最好的運用就好。」李偉文說。一副健康的身體、一群好朋友,就是快樂老年最好的投資!原文:人生最划算的投資!李偉文:如何不花大錢,得到健康的身體和最棒的朋友?
-
2021-12-26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財務吃緊 預算中心:衛福部帶頭欠96億元醫療款項
全民健保財務困窘,但政府部門卻屢傳積欠健保醫療款項。立法院預算中心調查發現,截至去年底止,中央政府累計仍積欠達96點68億元,且欠款大戶集中在與健保署系出同源的疾管署與國健署,甚至是上級單位衛福部,應盡速償還。據健保署統計,至去年底中央機關委託健保署代辦業務的欠費清單中,以與健保署系出同源的衛福部疾管署最多,積欠66.62億元;國民健康署居次,也有21.21億元;就連衛福部本身,也欠8.05億元健保醫療款項排第三。此外,也負責國民相關保險業務的勞動部勞工保險局也欠0.8億元,海巡署則欠約2萬元。其中,衛福部欠費的委辦事項為兒童牙齒塗氟,疾管署是愛滋病醫療費用,國健署為預防保健費用,勞工局是職災醫療費用,海巡署則為海巡人員自行負擔費用。預算中心認為,中央機關公務預算積欠健保基金每年各項代辦的醫療費用金額龐鉅,不利於健保基金財務健全與資金調度,國健署與前一年相比積欠費用還攀高,行政院應督導相關單位盡速償還。
-
2021-12-26 新聞.元氣新聞
衛福部 欠健保醫療款60億
全民健保財務困窘,但政府部門卻屢傳積欠健保醫療款項。立法院預算中心調查,截至去年底,中央政府累計積欠達九十六點六八億元,且欠款大戶集中在與健保署系出同源的疾管署與國健署,甚至是上級單位衛福部,應盡速償還。至去年底中央機關委託健保署代辦業務的欠費清單中,以衛福部疾管署最多,積欠六十六點六二億元;國健署居次,也有廿一點二一億元;就連衛福部本身,也欠八點○五億元健保醫療款項排第三。此外,也負責國民相關保險業務的勞動部勞工保險局也欠○點八億元,海巡署則欠約二萬元。但截至今年十二月廿五日,各中央機關健保基金醫療費用欠款已降為六十點四七億元,包括疾管署五十點七四億元、國健署九點七一億元、衛福部心口司零點零二億元,海巡署及勞保局去年度均已沒有欠費。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欠費機關已提還款計畫,預計於二○二七年以前分年攤還完畢。疾管署欠費為愛滋病醫療費用、國健署則是四癌篩檢等預防保健費用、衛福部心口司則是兒童牙齒塗氟等經費。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說,為鼓勵民眾積極篩檢,造成公費補助費用上升,實際編列預算與運用有落差,導致積欠費用,目前「以新還舊」,不影響民眾權益。
-
2021-12-25 該看哪科.牙科
牙痛竟跟天冷有關 醫生曝喝完飲料少一個步驟會傷牙
寒流天冷,除了小心防範心血管疾病,刷牙漱口也容易引發敏感性牙齒或蛀牙酸痛。牙醫師建議,吃完酸性食物,最好先以清水漱口或喝白開水方式清潔口腔,不急著刷牙,而定期看牙醫才是牙齒保健之道。57歲的邱姓婦人日前發現牙齒多處發黃敏感,出現崩損及缺角,以為是鈣質流失導致牙齒問題,因此狂喝牛奶又補充鈣片,結果情況始終沒改善,求助醫師後,才知是敏感性牙齒找上門。天主教聖保祿醫院指出,醫師發現邱婦平時注重養生,常把蜂蜜檸檬、金桔檸檬和果醋當茶水喝,加上刷牙又急又快,導致牙齒多處琺瑯質嚴重磨損,出現敏感性牙齒症狀。聖保祿醫院牙科主任徐偉軒表示,牙齒琺瑯質被酸性液體浸潤會暫時軟化,此時以粗硬刷毛大力刷牙,很容易磨耗齒質,造成敏感性牙齒、蛀牙等問題。最近寒流天冷,刷牙漱口若用冰冷的水,就會特別有感。徐偉軒指出,市面上常見的酸性飲料包括檸檬水、果汁、果醋、碳酸飲料和氣泡水,其他含糖飲料或手搖飲,也是口腔牙齒遭受酸蝕的來源,甚至飲食調味用的醋酸和胃食道逆流的胃酸也是威脅。徐偉軒說,想喝酸性飲料又想保護牙齒其實很簡單,只要喝完飲料後,先用清水漱口或補充白開水,等數分鐘,待牙齒琺瑯質恢復堅硬,再溫柔的刷牙,這樣養生、口腹之慾都能兼顧。
-
2021-12-24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長時間看診肌肉緊繃 頸椎椎間盤突出半夜痛醒無法睡
「真的很不舒服,晚上睡覺一個翻身,就會因左手神經被壓迫,整個人痛到醒過來。」我曾問過有痛醒經驗的朋友和同學,還有人半夜都會痛到爬起來哭,沒想到「頸椎椎間盤突出」會如此不舒服。從事牙醫至今約30年,六年前,有一天左手突然麻麻的,感覺不太對勁,因平時看診長時間低頭,當下懷疑是頸椎椎間盤出了問題,就醫檢查後,確診是頸椎椎間盤突出,原因是職業傷害。壓迫神經 整晚無法好好睡「當時發病,常是整隻左手麻掉,感覺那已經不是自己的手。」晚上睡覺不論是平躺或側身,左手一直處在疼痛狀態,若一個翻身或姿勢改變,疼痛感就從左手一直延伸到後頸部,整個人會被痛醒,這是頸椎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所致,搞得整晚沒辦法好好睡覺。回想工作狀態,平時看診患者會躺在治療椅上,位置在我的左手側,我必須低頭、身體側一邊彎腰,左手拿著小鏡子,右手拿治療或修補牙齒的工具,雙手姿勢是「類似螃蟹的兩隻大螯」,同時向外又要向內,且左手位置較低、右手較高,長時間如此緊繃的姿勢,使全身肌肉處在不平衡的狀態。況且,每位患者看診時間長短不一,可能20、30分鐘都要維持一樣的姿勢,長期下來頸椎及腰椎承受莫大的壓力,難怪兩部位的椎間盤突出,是牙醫師最常見的職業傷害。避免惡化 復健治療吊脖子了解病因及症狀後,接受復健治療,包括頸部牽引(俗稱吊脖子),為避免病情惡化,也利用看診時的小空擋,讓背部貼著牆壁站立兩、三分鐘,讓頸椎保持平順姿勢。經一、兩個月復健治療,症狀才逐漸好轉。在復健中也學到,當背靠著牆壁,可在脖子與牆壁間的空檔,放一個軟墊或衛生紙盒,讓頸部向後伸展,訓練頸部力量,但必須在疼痛緩解後才開始訓練,也有人戴著脖圍撐住脖子,避免頸部往前傾,減輕頸椎壓力。常參加鐵人三項 延緩發作慶幸的是,為了調劑生活,在2011年至2015年間,我常參加鐵人三項賽事,包括游泳、騎腳踏車、跑步,雖然目標不是奪牌,但經過訓練,全身肌肉群的力量強度較強,比起沒有運動習慣的朋友,我的頸椎椎間盤突出已延後十年發生。雖然現在已沒參加鐵人三項賽事,但為了維持肌肉強度、體態,還是保持騎腳踏車、打高爾夫球等運動,有時上健身房進行核心訓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能上健身房,就改在家進行深蹲、彈力繩等訓練。用3C經常低頭 小心犯病疫情期間看電視、滑手機的時間增加,加上看診工作,日前又出現頸椎肌肉緊繃情形,感覺頸椎椎間盤突出可能又會復發,我想這是「牙醫的宿命」,但已有先前難忘的經驗,這次立刻休息,並多注意姿勢、提高警覺,症狀才不至於惡化。手機、筆電、平板電腦等3C產品盛行,大家常低頭姿勢不良,頸椎椎間盤突出已是一種常見疾病,建議一旦有手麻等症狀,應盡速就醫,避免愈來愈不舒服,無法好眠。醫學辭典/頸椎椎間盤突出頸椎椎間盤為每節頸椎間的軟骨組織,類似彈簧十分富有彈性,可以協助頸部轉動,當長時間使用電腦、低頭滑手機,頸部姿勢長時間不良,容易引起頸椎椎間盤壓力增加,當過度壓迫後,椎間盤就會受傷,失去彈簧的功能,一旦病情嚴重,椎間盤突出將壓迫神經,可能會出現痠、麻、痛、無力、感覺異常等五大症狀。「頸部牽引」是頸椎椎間盤突出治療方式,目的是讓被壓迫的椎間盤,不要再受到壓迫,突出部位會慢慢回來,不再壓迫神經,緩解不適症狀。平時每使用電腦、手機30分鐘,建議應從事頸部舒緩運動約一分鐘,即可遠離頸椎椎間盤突出困擾。(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鄭銘鎮小檔案現職:●極緻美學牙醫診所醫師學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牙醫學系經歷:●國立陽明大學牙醫校友總會會長●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台北市牙醫師公會常務理事
-
2021-12-23 該看哪科.牙科
餐後、睡前刷牙,為何還有口臭? 醫揭「6大症狀」小心是牙周病
明明每天餐後和睡前都會刷牙,為何還是有口臭?甚至刷牙時還會出現流血的狀況?小心牙周病找上門!牙醫師鍾文宸醫師提醒,罹患牙周病主要是因為忽略清潔的細節,最常見的是未正確刷牙、未使用牙線或牙間刷。這也讓許多牙周病患者常會有「為什麼我每天認真刷牙,還是會得牙周病呢?」的疑惑。刷牙刷太快或不使用牙線 都可能導致牙周病鍾文宸醫師解釋,牙周病的起因是細菌和食物殘渣裡的碳水化合物產生作用,附著在牙齒表面、牙齦與牙齒的溝槽形成牙菌斑,當口腔內充滿了細菌和牙菌斑,這些牙菌斑會分泌酸性物質侵蝕牙齒,造成蛀牙,甚至導致牙周病發生。初期牙周病症狀包含:刷牙流血、早上起床口腔有異味、平時口臭嚴重、牙齦萎縮等,通常出現牙齒搖晃或咀嚼無力等現象時,病況已經相當嚴重。鍾文宸醫師進一步說明,罹患牙周病的常見問題包含刷牙刷太快、沒有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清潔牙縫等,甚至覺得讓口腔內充滿牙膏產生的泡沫和清涼感,就算是認真刷過牙了,正確的口腔清潔方式是每次來回刷2到3顆牙,約10到20次,將牙齒的每一面都仔細刷過,再搭配牙線或牙間刷,將每個牙縫清潔乾淨。面對不同程度的牙周病 治療方式大不同當牙周病發生時,應該如何正確治療呢?鍾文宸醫師表示,牙周病依嚴重程度可大致分成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如牙齦有明顯腫脹感、刷牙時容易出血,此時就醫僅須導正患者的口腔清潔方式,並以超音波洗牙清潔牙結石,通常患者只要遵照正確的刷牙方式,都可以獲得良好的改善;罹患中度及重度牙周病時,牙菌斑已經嚴重侵襲破壞到牙根周圍的骨頭及牙周組織,必須進行第1階段治療,先上麻藥,再以非手術性的方式將牙齒及牙根表面的牙菌斑刮除,並且進行口腔清潔衛教。第1階段治療後會評估牙周病改善情況,針對特別嚴重的局部位置,則可能需進行第2階段的翻瓣手術,上麻藥後,將牙齦翻開,清除更深層的牙根表面的細菌及牙結石,若患者的骨頭被細菌破壞嚴重,還可能需要做牙周組織再生治療,以骨粉、再生因子、膠原蛋白等生物性材料,幫助患者重建骨頭與組織,過程需6到8個月。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的牙周病造成某些牙齒嚴重到無法治療,只得將損壞徹底的牙齒拔掉並進行植牙,預防感染嚴重的牙齒繼續留在口腔內破壞其他牙齒。鍾文宸醫師強調,上述療程都是為了避免病患喪失牙齒,牙周病不是短期內產生,只要民眾有出現任何初期症狀,應立即就醫,建立正確的口腔清潔習慣,其餘輔助工具如沖牙機、漱口水、電動牙刷等,都無法取代牙線和牙間刷。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牙周病不一定會痛? 牙齦發炎要小心!醫列「9典型症狀」別當耳邊風 ·口臭是牙周病主要徵兆! 飯後40分鐘就形成,這動作是牙菌斑大敵...舌苔積太多也不OK
-
2021-12-17 新聞.杏林.診間
一生懸命,用愛推動特照牙醫學!黃明裕:唐氏症兒子是我的初心
周六中午,酷熱的豔陽直曬,馬路上的柏油彷彿要溶化,牙醫師黃明裕帶著護理人員,頂著烈日,拖著三大箱沈重的醫療器材,走進新北市新莊區一處老公寓,為一位臥床多年的阿嬤治療牙齒。涔涔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襟,家屬直說不意思,黃明裕笑著說沒關係:「老人家有需要,我們不能放著不管。」忙完治療,黃明裕收拾好器材繼續趕路,這一天,他巡迴新莊、泰山、五股、八里,到不同的失能患者家看診,家屬不停致謝,他總是說沒什麼,並不忘叮嚀如何為失能家人清潔牙齒。身為台灣少見的「到宅牙醫」,推動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二十多年,這樣的場景已是日常,更是他一生的職志,從不以為苦。父親的淚拉回差點走偏的少年五十九歲的黃明裕,從小就是個豪邁不羈的孩子,被視為鄰里間的孩子王,父親是台鐵員工,媽媽是上班族,每逢寒暑假送他到福隆的阿公家,黃明裕還會跟著阿嬤在福隆車站賣便當,熱情爽朗的個性總能招來好生意。這份豪爽的性格,後來卻讓黃明裕差點走偏。他回憶說,少年時期叛逆又愛玩,高中只考上建中夜間部,白天沒事就到處「做怪」加「鬼混」,1970-1980年代龍蛇雜處的西門町冰果室、撞球間,都常有他的身影,「還有自以為是的義氣,有空就去幫同學打打架。」他邊說邊大笑,不忘自嘲:「年輕時真的很無聊!」荒唐的青春走過,黃明裕參加大學聯考落榜,親戚家小孩考上的卻是醫學院。放榜當下,父母沒說什麼,第二天一早,爸爸卻拎著行李帶著他和弟弟,先搭飛機到高雄,再包計程車直奔屏東四重溪。黃明裕知道自己闖禍了,爸爸不想讓他面對親朋好友的不停詢問,只能帶他從台灣最北端一路「逃」到最南端,躲開一切的關切壓力。「在四重溪三天,爸爸帶我爬山、看風景,沒有一句責難,只是不停安慰我,鼓勵我重新來過。」那三天,改變了黃明裕的一生,即使事隔四十年,憶起兩年前過世的父親,年近六旬的他依然哽咽到無法言語。進醫學院路見不平俠義熱情從四重溪回台北的隔日,黃明裕跟著爸爸到補習班報名重考,從此脫胎換骨,痛改前非,苦讀一年後,考進台北醫學院(台北醫學大學前身)牙醫系。大學期間,黃明裕依然不失愛玩熱情的性格,交了很多好朋友,也交了女朋友(後來成為他的妻子),骨子裡行俠仗義的性格慢慢甦醒,很喜歡幫助別人,看到不合理的事會挺身而出。例如有一回排隊買電影票時有黃牛插隊,黃明裕完全不管對方可能有黑道撐腰,立馬一個箭步衝上去開罵趕人,嚇得女朋友在旁哭了出來。「沒辦法,我就是不能忍受不公不義,路見不平一定要拔刀相助。」他說。醫學院畢業後,黃明裕和多數牙醫系畢業生一樣,退伍不久便走上開業的路,在台北天母開設牙醫診所,還曾出國進修植牙。「坦白說,精進技術是為了以後可以多賺一點,」黃明裕說,那時他就是「普通牙醫」,目標是開業、賺錢,再簡單不過。正當一切順利發展,人生起飛之際,老天爺卻送來一份特別的禮物。兒子誕生 上天送來的特殊禮物1994年,黃明裕的兒子黃于軒誕生,滿月後接受預防接種時,醫生認為「BABY怪怪的」,進一步檢查發現,活潑可愛的于軒竟是唐氏症寶寶。醫師的宣告如晴天霹靂,黃明裕夫妻傷心欲絕,不能接受,常自問:「為什麼偏偏是我們?」尤其是每當同學同儕談論自己小孩升學或其他才藝時,更會觸動夫妻倆的遺憾,「我們會覺得格格不入,只能默默走開…」黃明裕說。然而,生命自會找到出口,樂觀堅強的父母看見兒子最珍貴的一面。黃明裕慢慢發現,于軒遠比一般孩子天真,個性格外的溫柔貼心,「更重要的是,兒子帶領我,進入一個從來沒想過的世界」。黃明裕夫婦積極尋求早療和特教資源,他說,當時台灣有家長和教練推動唐寶寶游泳訓練,于軒加入後學得非常開心,愈游愈好,十二歲時甚至和其他隊員遠征愛爾蘭參加「唐氏症國際游泳錦標賽」。身為父母,黃明裕和妻子彷彿走出幽谷看到了光,逐漸領悟出于軒的人生有著無限可能。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為特殊需求者兒童看牙那幾年,于軒就讀小學的資源班,班上有智障、腦麻、自閉症等類似狀況的孩子,家長常分享特教資源,彼此關心,也讓黃明裕發現,「原來這些孩子都無法順利看牙醫,那就我來吧!」一個個特殊的孩子走進了黃明裕的診間。一般正常兒童原本就害怕看牙,這群孩子更因為認知與溝通問題,無法配合,常常會在診療椅上哭喊到聲嘶力竭,還有些孩子死不肯張開嘴巴或一開口便吐,一般牙醫不肯收治,以致於他們的牙齒問題愈拖愈嚴重。但黃明裕不放棄,他用土法煉鋼的方式學著幫孩子看牙,先連哄帶騙讓孩子坐上診療椅,再靠著家長和護理人員幫忙,每次給他們看牙總要花上比一般小孩多兩三倍的時間和精力。「我知道這很累,但我不是用牙醫的身分,而是用做爸爸的心情去面對。」黃明裕說,同為特殊兒童的家長,他深知對待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愛心和耐心,更要去理解他們。他舉例說,牙醫師任何一個小小動作或治療中產生的燈光、聲響刺激,在自閉症兒童眼中都可能是洪水猛獸,會令他們無法承擔。因此絕不能用強制壓迫的方式壓制,而是要先了解孩子的心裡感受,溫柔的安撫,取得孩子信任,建立安全感,放鬆孩子的壓力。「每個人都有權利享有好的醫療品質,特殊需求者兒童也不例外。」這是黃明裕的堅持。黃明裕的牙醫生涯從此轉向,他愈來愈關心特殊需求者兒童的口腔健康,還前往特教機構,幫特殊需求者兒童治療和清潔牙齒,同時訓練特殊需求者口腔衛教指導員,一起改善孩子的口腔問題。(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完整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1-12-1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顏面骨折常見5部位 醫師揭如何整形重建
年輕人喜歡騎摩托車出遊,但由於國內法令規定騎車須戴安全帽,所以降低了腦傷風險,但是,顏面外傷事故仍層出不窮。發生顏面外傷,除了交通事故外,職業傷害、運動傷害、打架等均可能為成因。顏面骨折診斷工具,除了使用傳統X光片外,在嚴重創傷時,以電腦斷層攝影為第一線診斷工具,不僅掃描速度快,影像可經由重組成為3D立體圖像,也有助於診斷及說明病情。另外,如果牽涉牙齒咬合問題時,全口牙齒X光片或錐狀射束電腦斷層掃描等檢查,對診斷也有莫大幫助。常見顏面骨折,分別為前額骨、鼻骨、上顎骨、眼眶骨、下顎骨等部位骨折。一、前額骨骨折:嚴重時可能發生氣腦或腦脊髓液外漏。二、鼻骨折:可能伴隨流鼻血、呼吸不順暢,造成鼻形扭曲變形。三、上顎骨骨折:可能會伴隨牙齒受傷,鼻竇空腔容易出血,斷裂亦可延伸至鄰近的顴骨,甚至眼眶等結構問題。四、眼眶骨骨折:眼眶為椎體結構,內有眼球,內壁和底部骨頭薄如蛋殼一樣,當眼眶骨發生骨折,可能造成眼眶容積變大,眼球位置往後縮或往下墜,造成兩眼沒在同一高度上而形成複視,或眼球活動受限。眼眶骨手術重建,可藉由3D列印模型塑造,內視鏡及術中導航系統協助更為精準的眼眶重建。五、下顎骨骨折:需使用齒列夾板及顎間固定術來協助咬合及固定,顳顎關節若是受傷,可能需要內視鏡輔助或開放性復位固定手術,協助恢復下顎及關節的完整性。發生顏面外傷,首重病人生命徵象的穩定,任何可能危及生命的傷害要先處理,之後再進行各項檢查評估,包含顱內狀況、視力及眼睛活動度、牙齒咬合、顏面神經功能、內外耳結構等。一般若無嚴重顱內創傷或危及生命安全,可考慮在受傷同一天進行骨折復位固定術,否則2至3天後軟組織會腫脹,需等一周腫脹消退後,才是較佳手術時機。預防勝於治療,但有時意外防不勝防,發生時切莫驚慌,讓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評估並進行後續的處理,才能將傷害降至最低。
-
2021-12-15 寵物.寵物故事
毛小孩,我很想你/Nike陪伴17年 因齒槽瘻管症告別
Nike出生1周即被抱進我家,我們視你為家人,列孫字輩之首,疼你愛你,給你充分的自由,家裡隨你追趕跑跳碰。你的生活幾乎都是我在照顧,我倆形影不離。我坐沙發,你就趴在我的腿上;我坐一半椅子,你就跳上另一半跟我擠;我吃東西時你坐在旁,眼神期盼能分享;我走到哪裡,你就跟到哪裡。時光飛逝,一晃眼17年,你算是「狗瑞」了。沒想到年初健檢,醫師說你有幾顆不太好的牙齒應拔掉,考慮到你的牙齒剩沒幾顆,請醫師盡量不要拔,讓它們自然脫落,未料這幾顆牙齒要了你的命,真是悔不當初。先是左上臼齒得了齒槽瘻管症,引發白血球和腎臟病指數飆高,身體大不如前,走路東倒西歪。經治療左臉頰傷口癒合了,左上犬齒也齒槽瘻管,膿液穿透鼻腔膜流入左鼻孔,治無可治,病入膏肓。看到你活得很辛苦,真令人心疼和不忍,我們不得不放手,希望讓你以比較自然、舒適的方式離開。你離去那天,我抱著你,你望著我,你以極微弱的聲音斷斷續續叫了十幾聲,像是在向我辭別,我淚水直流。或許是和爺爺道別的心願已了,接著你平靜地側躺著休息入睡,直到斷氣,安詳地離開。感謝你17年來陪伴我的退休生活,帶給我們家人非常多的歡笑和快樂,想念你,你依然在我們心中。
-
2021-12-08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尿病是口腔健康殺手 美國牙醫學會曝5大影響因素
糖尿病患者當血糖控制不佳時,不僅會造成眼睛、腎臟、神經、心臟血管病變,連口腔健康也有關聯!依據美國牙醫學會(ADA)表示,糖尿病會增加罹患口腔疾病和口腔中出現其他症狀的風險,約有五分之一的牙齒脫落病例與糖尿病有關。牙周病是糖尿病的第六大併發症,糖尿病影響口腔健康的5大因素包括……1.牙齦疾病日常刷牙或使用牙線時是否注意到牙齦出血的情況!?這可能是牙齦疾病的早期跡象,如果牙齦疾病持續惡化,支撐牙齒的骨骼崩壞,將進而導致牙齒脫落。早期牙齦疾病可以通過適當的方式逆轉,例如:按時刷牙、使用牙線、飲食注意….等。研究發現,如果血糖得不到控制,牙齦疾病會惡化,因此應注意血糖的控制情形。2.口乾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的唾液較少,因此經常會感到口乾舌燥,可通過喝水來對抗口乾,或是咀嚼無糖口香糖並吃健康、鬆脆的食物來促進唾液流動。由於糖尿病患者的唾液中含有過多的糖分,再加上用於沖走口腔殘餘食物的唾液分泌較少,就會容易導致蛀牙發生。3.口味的變化患有糖尿病時,食物的味道可能不及記憶中濃郁美味,建議在食物中嘗試不同口味、質地和香料,但切記不要在食物中添加過多的糖來增加風味,不僅會影響血糖和飲食均衡,還會導致蛀牙;如果糖尿病病友的嘴裡一直有難聞的味道,建議諮詢牙醫或醫生。4.感染糖尿病會影響免疫系統,使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糖尿病患者中常見一種稱為鵝口瘡(念珠菌病)的酵母菌感染。口腔內的酵母菌因唾液中含有較多的糖分而大肆生長,進而在舌頭和口腔內側覆蓋一層白膜。鵝口瘡在佩戴假牙的人群中更為常見,並且經常造成口腔中出現難聞的氣味,如果懷疑可能患有鵝口瘡或任何其他口腔感染,須盡速至牙醫診所就診。5.癒合緩慢當發現唇皰疹或口腔內的傷口遲遲未痊癒,這可能是糖尿病影響口腔的另一種方式,因為血糖控制不佳會使受傷無法正確快速癒合,當發現口腔周圍疾患沒有正常癒合,請盡速求診。參考資料來源:美國牙醫學會(ADA)
-
2021-12-01 癌症.頭頸癌
口腔癌要命 吸菸嚼檳榔須定期篩檢
近日氣溫驟降,有民眾嚼檳榔取暖,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證實,不管有無添加物,嚼檳榔都會致癌。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登記及衛福部死因資料統計,每年超過8千人罹患口腔癌、3千人死於口腔癌,其中9成是男性,發病時多為中壯年。國健署呼籲,民眾應拒絕菸酒、檳榔,並定期篩檢、及早治療,遠離口腔癌。檳榔含有檳榔素和檳榔鹼,會透過嚼食摩擦接觸及汁液刺激口腔黏膜而產生癌變,除了傷害牙齒、牙周病變,增加口腔、咽等部位罹癌風險,也會干擾脂肪及葡萄糖代謝,導致或加重高脂血症、第二型糖尿病和代謝症候群等。國健署補助30歲以上有吸菸或嚼檳榔習慣的民眾,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盡早找出癌前病變,加速治療阻斷癌症發生機會。根據全國口腔黏膜檢查資料發現,透過篩檢發現的口腔病變者,有75%(0至1期)屬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只要戒除嚼檳榔、吸菸習慣、搭配治療,可降低癌前病變轉化為惡性之風險,加上定期檢查更可降低26%死亡風險;未接受篩檢的口腔癌患者,有5成為晚期癌(3至4期)。近年國人口腔癌標準化發生與死亡率趨勢漸趨平緩,根據癌症發生與死亡資料顯示,30至49歲男性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自2009年每10萬人口之59.1人,降至2018年每10萬人口44.7人,降幅達24.4%。雖因新冠疫情趨緩,目前已有32萬名嚼檳榔或吸菸民眾接受篩檢。國健署呼籲,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而尚未篩檢的民眾,應定期至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若口腔黏膜出現持續2周無法癒合的潰瘍、不明白色或紅色的斑塊或嘴巴、舌頭活動受限制,甚至腫塊等破、斑、硬、凸、腫情形,應盡速就醫。
-
2021-11-30 癌症.頭頸癌
每年3000人死於口腔癌 亂吃這東西傷嘴又致癌
近日氣溫驟降,有民眾用嚼檳榔方式取暖,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證實,不管有無添加物,檳榔都會致癌,檳榔含有檳榔素(arecoline)和檳榔鹼(arecaidine),會透過嚼食摩擦(機械性)接觸及汁液(化學性)刺激口腔黏膜而產生癌變,除傷害牙齒、牙周病變,增加口腔、咽等部位罹癌風險,也會干擾脂肪及葡萄糖代謝,導致或加重高脂血症、第II型糖尿病和代謝症候群等。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福部死因資料顯示,每年超過8000人罹患口腔癌、3000多人死於口腔癌,其中9成是男性,發病時多為中壯年,一旦罹癌,對家庭生計影響甚大。國健署補助30歲以上有吸菸或嚼檳榔習慣的民眾,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儘早找出癌前病變,加速治療阻斷癌症發生機會。根據全國口腔黏膜檢查資料發現,透過篩檢發現之口腔病變者,有75%(0-1期)屬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只要戒除嚼檳榔、吸菸習慣、搭配治療,可降低癌前病變轉化為惡性之風險,加上定期檢查更可降低26%死亡風險,而未接受篩檢的口腔癌患者,則有5成為晚期癌(3-4期),由此可見定期篩檢之重要。根據癌症發生與死亡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人口腔癌標準化發生與死亡率趨勢漸趨平緩,其中30至49歲男性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自2009年每10萬人口之59.1人,降至2018年每10萬人口44.7人,降幅達24.4%。民眾應持續保持「拒絕檳榔、菸、酒」、「定期篩檢」、「即早治療」等習慣,遠離口腔癌的威脅。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已有32萬名嚼檳榔或吸菸民眾接受篩檢,國健署呼籲,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而尚未篩檢的民眾,請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若自己發現口腔黏膜出現持續2週無法癒合的潰瘍、不明白色或紅色的斑塊或是嘴巴、舌頭活動受限制、甚至腫塊等破、斑、硬、凸、腫情形,應儘速就醫,千萬別錯失早期治療良機。
-
2021-11-29 癌症.乳癌
原位癌沒症狀也不易察覺腫塊!觀察乳腺癌6徵兆,早期發現避免轉移
乳房由乳小葉組成,乳小葉產生母乳,而乳管則將乳汁輸送到乳頭。乳腺癌的0期是乳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沒有症狀,也不易察覺腫塊,通常需要藉由乳房攝影檢查術才能察覺,但如果沒進行治療,將會入侵周圍的組織,稱為浸潤性乳腺癌。 通常大多數乳腺癌被發現時,都已經是浸潤性的,癌細胞已經由乳小葉或乳管生長到周圍組織中;局部浸潤性乳腺癌僅在乳腺組織內擴散,而轉移性癌症已通過血液或淋巴轉移到其他部位,例如:肺,骨骼或肝臟。乳房檢查方式醫生可以進行一項或多項乳房檢查,檢查方式包括: 1.臨床乳房檢查:醫師觸診,感受有無腫塊,良性腫塊通常感覺與癌症腫塊不同,醫師可藉由檢查腫塊的大小和質地,並確定腫塊是否容易移動等,初步評估腫塊的屬性;但部分專家已不建議將臨床乳房檢查作為常規檢查的一部分,因為乳房X射線攝影檢查可以得出更準確的結果 2. 乳房X射線攝影:以低劑量的X射線檢查乳房,有助於檢測乳房腫瘤、囊腫…..等病灶,可早期發現是否罹患乳癌 3. 超音波檢查:可檢測腫塊是充滿液體的囊腫(非癌症),或是實心腫塊(良性囊腫或癌症),本檢查通常與乳房X射線攝影術一起使用,進行評估 4. 針抽吸細胞學檢查:以超音波進行病灶的定位與導引,無須進行麻醉,利用細針進行皮下穿刺,抽取病灶組織樣本,並進行病理組織、細胞學化驗 5. 粗針組織切片:此種採檢方式類似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但使用較粗的針,且須進行局部麻醉,抽取病灶組織樣本,並進行病理組織、細胞學化驗,可做為乳房腫瘤診斷的準則 6. 手術乳房活體採檢:在麻醉的情況下,切除腫塊或可疑異常組織,周圍健康的組織亦會做適度移除,所取得之組織,將進行病理學判斷 乳腺癌的症狀 早期的乳腺癌通常無感,而且當乳腺癌初發時,幾乎不具任何症狀,但隨著癌症進程,將導致乳房外觀的變化。 1. 乳房、乳房周圍或腋下區域出現腫塊或增厚現象 2. 乳房大小或形狀發生變化 3. 非哺乳期乳頭出現不明液體或壓痛,乳頭凹陷 4. 乳房皮膚凹凸不平,看起來像橘子皮 5. 乳房、乳暈或乳頭皮膚的外觀或感覺異常(例如:發熱、腫脹、發紅或鱗屑) 6. 乳房任何部位出現疼痛 若出現上述症狀,應盡速就醫,大多數情況下,不一定是癌症,但務必向醫師求診確認,以便儘早診斷和治療。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糖尿病是口腔健康殺手!?糖尿病影響口腔健康5大因素遵守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卻仍發生無預警猝死!原來是漏掉這關鍵....感恩節,準備吃大餐了嗎?當心感恩節大餐崩壞牙齒的健康!?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1-11-21 新聞.長期照護
北市跨域創新高齡營養友善服務 爺奶吃好、吃飽、呷百二
臺北市長者對於營養最大的困擾有哪些?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調查,這些「老大人」常見問題多為不清楚餐盤口訣、不了解優質蛋白質食物來源等。臺北市因此端出很多友善服務,期盼提醒長者與家屬多加注意老人家的營養。「牙口保健、我的餐盤」解決長者三大營養問題。為瞭解臺北市長者營養知能與健康飲食行為,臺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近年透過團體營養教育、社區篩檢及宣導活動,進行長者營養認知調查。結果發現,43%長者受口腔狀況影響進食;衛生局進一步為7,179名長者做營養風險篩檢發現,營養不良風險者占8.3%,而「水分攝取不足」、「經口攝取不足」與「蛋白質-熱量攝取不足」,則是困擾長者的三大營養問題。臺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主任張惠萍表示,老人家經口攝取食物不足,很多時候和牙齒不好有關。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因此與跨領域專家合作,像是與臺北市牙醫師公會合作邀牙醫師為民眾主講「牙口保健」,還製作「動嘴皮聰明吃—袋著走」夾鏈袋,讓長者時時刻刻都能注意口腔衛生習慣。臺北市長者對3C的接受度高,為提升長者對「我的餐盤」及「三好一巧」口訣的認識,也與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合作製作「食樂營養‧我的餐盤」健康操影片,運動時可記住口訣,並將影片放置於中心網站及YouTube,隨開隨看,幫助長者好記憶。另外,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也和「臺北e大」平台合作高齡飲食質地的線上微課程,希望長者和共餐據點備餐人員運用零碎時間也能吸受營養新知。拍攝健口操影片,協助改善長者吞嚥能力。為強化咀嚼吞嚥能力,衛生局也與語言治療師合作拍攝「健口操~邊玩邊練好食力」影片,利用長者兒時熟悉的風車、吹龍童玩,研發「吹出好食力風車」及動動嘴「強化好食肌吹龍」教具,還用小黃瓜、胡蘿蔔、魷魚絲、口香糖訓練長者使用口腔口輪匣肌和吞嚥能力,影片可在臺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網站及社群影音平台看得到。街頭巷尾常見的連鎖超市,是民眾採買食材的便利管道,臺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與連鎖超市(例如:全聯福利中心、台灣好農)合作創新課程,由社區營養師設計健康食材採購專區,鼓勵民眾選購健康食材,建立健康友善採購環境。也與台灣主婦聯盟試辦生活保健室,舉辦自我評核迷你營養評估、肌少症與衰弱症篩檢等活動,還邀請聯合醫院社區藥師於現場進行長者常見慢性病用藥注意事項說明。行動餐車開至偏鄉山區,增加青銀互動。行動餐車是時下常見的餐飲方式之一,提升營養也能增加青銀互動。臺北市與「職學國際青年發展中心—KM行動餐車」合作安排餐車至北市偏鄉山區示範DIY料理,餐車餐點製備人員皆為16-22歲的年輕朋友,於製作食材之際,連結關懷之情;也結合民間餐飲業者教長者如何在家做出好吃均衡的餐食。為培育未來營養師加入社區營養服務行列,臺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更結合大專院校營養科系學生辦理活動,像是請文化大學營養科學系學生至社區表演「容易咬軟質食」、「牙齦碎軟質食」戲劇;安排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學生至社區青銀合作料理DIY等。此外,為讓公共衛生領域學生了解社區營養資源,也和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班合作「公共衛生教育實習」課程,提供學生暑期實習機會,增加對衛生教育專業知能。營養衛教互動平台,照顧E化零距離。為提升營養不良高風險個案管理,臺北市在營養衛教互動平台設計線上簡易營養篩檢評估表,連結臺北市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整合式篩檢、共餐據點輔導、社區醫療群診所轉介等資源,提醒長者如何吃得更營養。疫情期間,長者可在家玩「我的餐盤」及「快問快答」互動遊戲,即時獲取營養新知,提供營養照顧E化服務零距離。市民可多利用臺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完善的營養照護服務,讓社區營養師帶您啟動健康營養幸福生活。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 廣告
-
2021-11-19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冬養生主補腎!中醫教你按摩穴位益氣活血、抵抗寒冷
立冬剛過,時序進入冬天,自然萬物閉藏,人體的新陳代謝趨緩、陽氣潛藏、陰氣轉盛,作息上建議調整為早睡晚起的生活形式,儲存能量,以備來年所需。所謂「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就是提醒冬天好好補益調養,來年才能健康不病。由於冬氣內應於「腎」,因此冬天就該補腎,腎氣足才能保健康、不衰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西醫整合科主任陳建宏表示,中醫五臟中「腎」這個臟腑掌管人體的泌尿、生殖、內分泌和腦等部分的功能,腎氣不足會出現容易疲累、四肢無力、牙齒鬆脫、髮白、骨鬆等症狀,女性也容易發生月經週期不規律、經血量少、經期短等體虛表現,下頜長痘、痤瘡、水腫、頻尿也可能是腎氣不足或腎的排毒不足所引起的。黑色入腎 益氣活血還能抵抗寒冷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腎對應於五色中的「黑色」,所以黑色食物對於腎有滋補修護的作用,陳建宏建議,可以多吃這些黑色食物。黑芝麻補肝腎,益精血,內含豐富鈣質又可助排便、治鬚髮早白;桑椹補益肝腎,滋陰補血;黑棗補虛補血、補脾胃;黑豆補腎,補而不躁,利水,消腫;黑木耳活血化瘀、通經脈。除了黑色食物,也可吃一點溫補的食物來補充熱量,特別是容易手腳冰冷的人,可趁此時候吃些溫性食材,像是麻油、薑、紅棗、桂圓、堅果、核桃等來暖和身體。陳建宏介紹2道用黑色食物入菜,適合補腎的粥品:1.黑芝麻粥黑芝麻與米飯一起熬煮,黑芝麻所含油脂補可讓幫助排便順暢,同時它還具有補腎、滋補、烏髮、通便、解毒等功效。本料理有補益肝腎、滋養五臟功效。2.核桃仁粥核桃仁與米飯一起熬煮,核桃仁具有補腎、溫肺、潤腸作用,對於腰膝痠軟、大便秘結有良好功效。本料理有補腎固精、溫肺定喘功效。早睡晚起 按摩穴位解決夜尿、手腳冰冷《黃帝內經》記載,「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冬天應該早睡晚起,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可以在早上8、9點太陽出來後再至屋外吸收陽氣,建議可從事太極拳、八段錦或走路等溫和運動。腎氣不足的人容易有畏寒、夜尿等問題,冬天從暖被中起身,也容易發生血管急速收縮、跌倒等意外。腳是人的第二心臟,容易畏寒的人,可於睡前溫水泡腳或穿襪子保暖;夜尿頻繁的人則建議晚餐後少喝水,睡前2小時更要避免飲水,同時可透過穴位按摩來舒緩。1.太溪穴位置:腳踝內側凸起骨頭,和阿基里斯腱中間的凹陷處。適用:腎虛、腎炎、腰背痠痛、足底痛、夜尿。2.關元穴位置:肚臍正下方4指幅寬處。適用:下腹部虛寒、腰痠、手腳冰冷、腹瀉、頻尿、月經不調。★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1-19 養生.聰明飲食
營養師認證「17種蔬菜」煮熟比生吃更營養! 沙拉最愛萵苣、紅蘿蔔、小黃瓜也在內
非常時期,要讓吃下的食物釋放更多的營養!那就要更掌握食材特性,你知道有些食物炒過比生吃更營養嗎?胡蘿蔔素加油脂 提升身體吸收率營養師高敏敏指出,胡蘿蔔素屬於脂溶性的營養素,如果和油脂一起烹調,可以讓營養更好釋放,以提升身體對胡蘿蔔素的吸收率;特別是顏色越深,胡蘿蔔素就越豐富。‧胡蘿蔔:β胡蘿蔔素/11274μg(推薦閱讀:胡蘿蔔不是蘿蔔類!胡蘿蔔、白蘿蔔誰的營養價值高? 營養師解答真相)‧紅肉蕃薯:β胡蘿蔔素/6285μg(推薦閱讀:蒸地瓜、烤地瓜哪一種營養多? 營養師告訴你答案) ‧菠菜:β胡蘿蔔素/3698μg ‧南瓜:β胡蘿蔔素/1981μg‧橘甜椒:β胡蘿蔔素/1231μg‧紅甜椒:β胡蘿蔔素/1072μg‧青椒:β胡蘿蔔素/269μg‧蘿蔓:β胡蘿蔔素/1166μg ‧大番茄:β胡蘿蔔素/1015μg‧青花菜:β胡蘿蔔素/359μg‧枸杞:β胡蘿蔔素/201μg‧紫菜:β胡蘿蔔素/154μg‧小黃瓜:β胡蘿蔔素/139μg‧玉米:β胡蘿蔔素/106μg‧結球萵苣:β胡蘿蔔素/64μg‧紫甘藍:β胡蘿蔔素/14μg‧茄子:β胡蘿蔔素/6μg(以上為每100g之食材β胡蘿蔔素之含量) 維生素A攝取量 男、女大不同每天應該吃多少呢?高敏敏說明,維生素A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男性600微克RE/日(=3600μg β-胡蘿蔔素);女性500微克RE/日(=3000μg β-胡蘿蔔素);而胡蘿蔔素吃進體內後,會轉換成維生素A,幫助保護眼睛視力、鞏固皮膚及黏膜組織健康、增強免疫力、促進骨骼及牙齒發育、預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所以,想要吃到更豐富的胡蘿蔔素,不妨把紅蘿蔔、小黃瓜、萵苣等,這些常拿來當沙拉的食物給炒過,不僅能吃到原本的營養,吸收率也會大大提升,發揮食物本身營養價值。 延伸閱讀: ·洗菜用小蘇打、鹽巴水小心愈洗愈糟糕! 營養師授「各類蔬果洗法」防農藥殘留 ·美公布「2021農藥殘留最多」12種蔬果 「先洗or先切」差很多:第一名嚇壞一票人
-
2021-11-16 該看哪科.牙科
牙醫解析/蛀牙後一定得抽神經?抽完神經有需要做假牙嗎?
「醫師,我的牙齒好痛!」李先生痛苦地說。「痛多久了?」「之前是吃東西時牙齒很敏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李先生摀著下顎說,「昨天開始痛得很厲害,整晚都沒辦法睡。」檢視過蛀牙後,醫師說:「你的蛀牙很深,已經進到牙隨腔,應該要抽神經喔。」蛀牙是非常普遍的狀況,根據調查,台灣5歲兒童的齲齒率高達65.43%,平均齲齒顆數達3.44顆 ,18歲以上成人齲齒率更高達87.99% 。贋復補綴專科方煥華牙醫師指出,如果蛀牙侷限在牙齒外層的牙釉質,患者通常只會感到輕微不適,牙科醫師的處理方法,是把遭受感染的區域清除乾淨後,以樹脂材料或者是陶瓷材料去做修補,就可以保留牙齒的神經跟大部分牙齒的結構。如果蛀牙已經攻入牙本質,甚至到達底下的牙髓腔時,患者的酸痛、敏感就會演變成抽痛,甚至是劇烈疼痛。這時大概都會建議進行根管治療,方煥華牙醫師解釋,根管治療的目標是把底下受感染的牙髓神經清潔乾淨,盡可能地保留牙齒的結構。「通常我都會做一個比喻,抽完神經的牙齒,其實就像是阿里山上那棵被雷擊過的神木,它的中央可能會空掉,保留下它外層的外殼,」方煥華牙醫師說,「僅留下外殼的牙齒會變得脆弱,所以在根管治療完成之後,通常會建議在外層的部分,使用牙冠去做修復會比較合適。」倘若蛀牙太厲害,使牙齒構造遭到嚴重破壞,大概就只能將牙齒移除,後續再考慮以植牙或牙橋來重建。固定式假牙的種類有哪些?修復牙齒的時候,牙醫師會評估牙齒缺損的狀況。如果缺損的範圍很小,只局限於牙冠,尚未影響到牙髓神經,而且大部分的牙齒結構都健康的情況下,方煥華牙醫師說,我們可能會建議用全陶瓷嵌體來進行修復,全陶瓷嵌體的好處是密合度跟外觀都可以得到不錯的水準,降低後續在邊緣出現二次蛀牙的問題。如果缺損的狀況比較嚴重,例如抽完神經的牙齒,基本上算是搶救下來的牙齒,我們會希望盡量把它留下來,所以會做一個保護裝置,像安全帽一樣,假少牙冠或牙根斷裂的機會。如果牙齒已經拔掉,缺了一個洞,該怎麼辦?「比較直觀的想法是搭一座橋,」方煥華牙醫師說,「想要搭起一座橋,跨過這個缺牙的區域,勢必需要前後兩個橋墩來支撐固定,所以老一輩常說,缺一顆牙要做三顆牙,就是這個意思。」如果缺牙的數目越來越多時,便需要比較多顆牙齒來當作橋墩,才能支撐起較長的牙橋。方煥華牙醫師比喻說明,「有點像我們請前後兩位同學,幫忙完成缺課同學要做的事情,當缺課的同學越多,便需要更多同學幫忙,才能把事情做完。」如果缺了牙,卻不想要去傷害其他的牙齒,就得考慮無中生有,也就是植牙。方煥華牙醫師說,我們經常稱植牙是「第三套牙齒」,因為乳牙是第一套,恆牙是第二套,植牙是第三套。植牙的好處是無中生有,如果不想傷害前後兩顆牙齒,或是前後兩顆牙齒的條件不好,不適合擔任牙橋的橋墩,就會考慮以植牙的方式去處理。常見假牙材質有哪些?固定式假牙的常見材質有幾種,包括全金屬、金屬燒瓷、全瓷等。方煥華牙醫師指出,近年來陶瓷類的材質的使用範圍越來越廣。金屬材料需要靠鑄造,因為製作的手法會比較繁複,工時通常都是1至2個禮拜以上。「全瓷材料可以藉由電腦去輔助,所以製作的效率跟經濟度都有較好的進步跟成果。」方煥華牙醫師說,「全瓷補綴物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讓牙齒的顏色與外型,比較接近自然牙。」全瓷牙冠之材料又分成陶瓷與二氧化鋯,陶瓷具有透光度,不過可能出現瓷崩、瓷裂等狀況;二氧化鋯的硬度高、耐用度高,立方體晶像結構也具有透光度,能夠提升擬真度。假牙製作流程全瓷牙冠有一個特色,就是製作過程中大部分是靠電腦去設計、切削,能夠提升精確度、縮短製作時程,不像傳統牙冠是用手工製作。製作假牙的第一步是印模,可以使用口腔托盤盛裝印模材料放入口內取模,也可以使用口內掃描機,透過掃描取得數位化的電子檔案。實體印模和數位印模都會送到牙體技術所,由牙體技術師進行後續製作。全瓷牙冠在電腦上設計完成後,會由電腦進行切削。傳統的陶瓷需要人工進行染色、燒結,目前也有預染型氧化鋯瓷塊,可先對照鄰牙挑選顏色後再進行切削,完工後的牙冠即具有擬真的漸層顏色與螢光效果,不需另行人工上色。最後,牙醫師會替患者安裝假牙,並確認咬合功能。預染型氧化鋯瓷塊的好處是,若在安裝假牙的過程中,牙醫師需要進行修磨、微調,也能維持逼真的顏色。若只於牙冠表層上色,經過修磨後,可能出現顏色落差。貼心小提醒台灣的蛀牙率很高,大家要確實做好牙齒保健,也要養成定期洗牙的習慣,一方面清除牙結石,一方面讓牙醫師檢查牙齒。早期蛀牙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可能不知不覺,方煥華牙醫師提醒,藉由定期檢查才能發現早期蛀牙,並及時治療!參考資料:1. 衛生福利部107年度「我國六歲以下兒童口腔健康調查工作計畫」期末報告書2. 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之口腔保健-口腔診療教材,衛生福利部原文:
-
2021-11-14 養生.人生智慧
他110歲生日愛吃甘蔗嚼花生米 全國最老鄰長生活規律
嘉義縣水上鄉全國最老鄰長黃德成,明天是他110歲農曆生日,他的兒女、孫姪今天齊聚一堂為他慶生,黃德成記憶好叫出眾人名字,還開心招呼大家喝茶,家人直言他生活規律勤走路,愛吃甘蔗、花生米,身體健康是全家人寶貝。「祝你生日快樂!」黃德成兒女、子孫、晚輩30多人,今天中午齊聚水上鄉三和村家中,席開三桌為他慶生,子女們拿出蛋糕開心唱歌,找他拍照、合影留念,他笑著比出「愛心」手勢,還不忘招呼訪客一起用餐,雖然有些重聽,但行為、舉止完全看不出來已高齡110歲。黃德成的兒子黃昆山說,父親身分證登記是民國2年,但他逢人都說「生肖屬鼠,跟中華民國同年,晚報戶口」,擔任水上鄉三和村第7鄰鄰長超過40年,是全台最老鄰長。黃昆山說,父親去年之前每天上午,都1人走路到百公尺外找鄰居聊天泡茶,下午也會外出散步,直到年初不明原因昏倒,送醫後醫師診斷,疑因百歲時爬樹摔傷腦部,建議住院手術,父親堅持不手術,因此現在都由家人陪同外出。黃的三女兒黃銀嬌說,父親個性樂觀、生活規律,每天固定時間用餐、散步、喝茶、午睡,對於來訪的人幾乎都認識,還能叫出對方的名字。「牙齒好很重要!」黃昆山說,父親多年前裝的假牙對他幫助很大,讓他能夠正常用餐,能吃喜歡的食物,因為喜歡吃甜,至今仍愛嚼甘蔗,家人將甘蔗切片供他嚼食,平時也愛吃花生米,人生豁達、凡事不計較,真的是家人的寶貝。
-
2021-11-10 該看哪科.牙科
每天都有刷牙+使用牙線,為什麼還是會蛀牙?專家:因為你做錯了這幾件事
你有發現嗎?明明天天刷牙,有時還會使用牙線,但為什麼還是會蛀牙呢?大樹藥局許利銘藥師表示,其實牙刷、牙膏、牙線都有不同的作用,而刷牙更不是一兩分鐘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即使每天都有做也常常做,沒有徹底的清潔牙齒,當然會有蛀牙啦,因此正確清潔口腔就很重要啦。 牙刷、牙膏的功用?怎樣清潔才算完成牙刷的功能很簡單,就是直接刷除牙齒表層的食物殘渣、汙垢等,而牙膏卻往往被認為只是幫助牙齒清潔,就像洗澡要用沐浴乳一樣,大樹藥局許利銘藥師說明,其實許多人對於牙膏都有錯誤的認知,雖然牙膏可以幫助清潔,但其實牙膏更大的功效是將對牙齒防護有益的成份附著在牙齒表層,譬如含氟牙膏可以幫助預防蛀牙,還有一些抗敏感、保護牙齦、預防牙周病的牙膏,而這些成份是需要時間停留在牙齒上才能產生保護力,像是含氟牙膏需要2-3分鐘,而其它成份可能需要5-6分鐘的停留,因此在刷牙時,花時間慢慢的兩顆牙、兩顆牙的刷乾淨,不僅是徹底的清潔牙齒表層,也是讓牙膏對牙齒有益的成份能夠更好的附著在牙齒上,達到保護口腔、預防蛀牙的效果。 牙線只能除牙縫殘渣?真正用途是這樣吃完飯後許多人習慣拿牙線來剔一剔牙縫中的食物殘渣,牙線的功用似乎也僅止於此,大樹藥局許利銘藥師解釋其實牙線不僅用來剔牙,其實更大的用途是將牙齒表面的殘渣與污物先大致刮除,所以正確的順序是先用牙線再刷牙,而使用時也需要注意,不要用一隻牙線棒或者一段牙線就刮整口牙齒,要避免汙物被帶到下一顆牙齒,牙線正確使用方法是清潔完一顆牙齒之後,應該再換一枝牙線棒或者換一段牙線做清潔。牙刷、牙膏、牙線看似平常的清潔,其實都有許多注意事情,大樹藥局許利銘藥師提醒民眾,日常潔牙看似簡單,卻有許多小細節,為什麼牙齒越刷問題越多、為什麼不斷清潔後還是蛀牙,其實都是清潔不夠徹底造成的,掌握工具正確的用法,好好的清潔牙齒才能幫助我們擁有一口好牙!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11-04 該看哪科.牙科
漱口水越辣效果越好?刷完牙不可使用?專家替你解密漱口水的使用迷思
漱口水曾經蔚為風行,到現在仍有許多人有使用漱口水的習慣,不過漱口水在選擇與使用時機上其實有很多迷思,到底漱口水該怎麼選擇跟使用呢?大樹藥局許利銘藥師表示,漱口水雖然有一定的清潔效果,但最主要是用於輔助口腔清潔而非主要清潔方式,同時漱口水的選擇也有諸多注意事項,並非越辣或者越刺激就是清潔效果越強。漱口水為什麼會辣?漱口水越辣越好?許多人在購買漱口水的時候,會希望挑選比較「辣」一點的,這樣用起來比較有感覺,似乎也比較有清潔口腔的效果,大樹藥局許利銘藥師指出,漱口水之所以會辣,主要來自於漱口水中所含的酒精成份,當然部分漱口水中含有薄荷可能也會使辣的感覺更多一點,而所謂越辣越好其實是錯誤的,漱口水含有的酒精大多是要幫助漱口水內的成份溶於其中,過多的酒精反而會對口腔黏膜造成刺激,加上使用漱口水時往往需含在嘴中數十秒,因此內含酒精成份對口腔的刺激,有時候甚至比喝酒還嚴重。手術後、口腔有潰爛、破皮、口腔內較乾或口腔內膜較敏感者,則不建議使用含有酒精的漱口水。而漱口水在購買時也須注意,一般漱口水中會含有克羅希西定或十六烷基氯化吡啶等殺菌消毒成份,而這兩種成份在於濃度上則須分別低於0.1%(克羅希西定)與0.045%(十六烷基氯化吡啶),若高於這個比例則屬於成藥類型漱口水,若需使用應先諮詢醫師或藥師。漱口水使用時機是?漱口水可以幫助清潔在刷牙與牙線處理不到的區域,那是不是在刷牙後馬上使用最好呢?其實關於這一點卻是眾說紛紜,大樹藥局許利銘藥師說明,目前其實尚未有一個徹底的定論,有些說法認為刷牙後立即使用漱口水,能幫助清潔更徹底,而另一派說法則認為漱口水會把刷牙後牙齒表層的含氟成份沖洗掉,反而不利於口腔健康。而比較好的方法則是將漱口水視同一種輔助清潔的工具,可以在嘴饞吃點小東西後想稍微清潔一下口腔,或者在外用餐後不便於馬上清潔口腔,這時候漱口水就是很好的清潔工具,可以快速方便的大致清潔一下口腔,待回家後再用牙刷與牙線徹底清潔口腔。使用上也需注意,一般六歲以下兒童是不建議使用漱口水,因為六歲以下孩童可能會在無意間吞下大量漱口水,而六歲至十二歲孩童則需大人在旁指導才可使用漱口水。大樹藥局許利銘藥師提醒,口腔要徹底清潔還是需要牙刷與牙線,再次強調漱口水屬於輔助清潔,切勿完全只依靠漱口水便認為有足夠的清潔效果,牙齒表層的汙垢、殘留物等,光靠漱口水是無法將其洗刷乾淨,需要牙刷、牙線等機械性的工具處理,有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才能幫助口腔乾淨清新唷!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大樹藥局 許利銘藥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11-03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影/小學生成低頭族 竹山秀傳發現脊椎側彎案例增多
小學四年級以上的孩子受到手機影響,逐漸成為低頭一族,甚至在X光檢查中,竹山秀傳醫院近來發現,甚至出現嚴重的「脊椎側彎」現象,小兒科醫師表示,低頭滑手機或其他姿勢不良,所導致的彎腰駝背比例增加,有趣的是女生還比男生多。竹山秀傳醫院指出,學童檢查就是要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近年來針對竹山、水里、信義地區的國中小學一、四、七年級,分別進行學童健康檢查,每年約11、12場,場次沒有減少,但學生數都在遞減,只是健檢中心發現最近幾年小四以上「脊椎側彎」的孩子越來越多,如果嚴重還需要到復健科矯正。可能是「低頭族」的因素。小兒科醫師高萬清說,每次校園學童健檢後,醫院來了很多就醫尋求改善的小患者,學童健檢做了20多年,除學童齲齒及視力外,近年出現不少脊椎側彎的情形,特別是「姿勢不良」的比例明顯有增加,以前是因為單側背書包造成的斜肩、但近幾年發現學裡常見低頭滑手機或其他姿勢不良,導致的彎腰駝背比例增加,女生還比男生多。家醫科醫師楊舜清說,學童健檢不但檢查口腔、牙齒檢查、眼耳鼻喉頭頸、胸腔、腹、脊椎四肢、泌尿生殖、皮膚、和心電圖檢測,但從X光檢查中發現的個案,其實不能算是脊椎側彎,正確來說應該是「姿勢不良」、「彎腰駝背」,因為比較嚴重了,所以要復健矯正,醫師最終還是會建議學生及家長要到復健科諮詢,由專業復健師提供正確的姿勢矯正。
-
2021-11-02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喝檸檬汁補充維生素C?醫:最好吃過早餐後再喝
喝檸檬汁養生,當心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病情惡化。一名70多歲男性日前上腹部疼痛,就醫檢查為罹患胃潰瘍,醫師問診發現,10年來,為了養生,他每天早上會空腹喝杯檸檬原汁補充維生素C,研判是患有胃潰瘍後,加上喝檸檬原汁,導致病情惡化。開業消化內科醫師方冠傑說,此名男性就醫時,主述上腹部疼痛,透過胃鏡檢查,確診罹患胃潰瘍,研判是隨著年齡增長,胃黏膜老化、免疫力降低,或遭幽門桿菌感染所致,再加上每天上午空腹喝約200至300cc檸檬原汁,導致胃潰瘍惡化,經藥物治療已緩解不適症狀。方冠傑指出,患者長期喝檸檬汁,除導致胃潰瘍惡化外,也已侵蝕牙齒琺瑯質,造成許多蛀牙,同時影響咀嚼食物功能,因無法嚼碎食物再吞,間接增加胃消化負擔,也易出現胃部不適,建議患者不要空腹喝檸檬原汁,最好是吃過早餐後再喝,降低胃的刺激,並尋求牙科治療蛀牙,讓胃恢復健康。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說,檸檬汁的酸度低於胃酸的酸度,常喝檸檬汁不至於直接傷胃,但在胃裡增加酸的東西,確實會加重胃潰瘍不適,且一旦食道括約肌鬆弛,這些酸的東西容易經食道逆流,導致原有胃食道逆流症狀惡化,而出現胸痛、胸悶、影響睡眠等不適。邱瀚模說,國內胃食道逆流盛行率為10%以上,患者達百萬人以上,雖然檸檬汁對身體的好處,未經醫學特別的證實,但在門診仍時常收治喝檸檬汁後,引發胃食道逆流症狀惡化的患者,年齡多為50歲以上,因此提醒患者不要再喝檸檬汁,因若症狀持續惡化,恐出現食道黏膜損傷、狹窄,甚至是吞嚥困難。邱瀚模指出,胃食道逆流多以藥物治療,並須搭配改變生活、飲食習慣,如下午2至3點後,不要再喝咖啡、吃甜食;晚餐不宜吃太多,吃飽後應外出散步,幫助消化;睡覺前3至4小時開始不要再進食;平時也應避免生活、工作壓力大,以防胃食道逆流症狀惡化。
-
2021-11-02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近40萬名長者肌肉量不足 專家:運動、營養缺一不可
有肌肉才有力量,避免老後失能或生活品質受影響,預防肌少症非常重要,根據最新亞洲共識,運動打底及營養介入必須雙管齊下。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說,運動應有氧及無氧運動並進;營養不可或缺,攝取蛋白質最重要,腎功能正常的人,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不低於1.2克的攝取量,可增加肌耐力,降低肌肉內脂肪。人體骨骼肌肉隨年齡增長而減少,年過四十,肌肉量以每十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彭莉甯說,從握力、走路速度、肌肉量等肌少症定義標準,常以65歲作為分界點,隨著年齡增長,80歲以上老年人的肌少症比率顯著增加。全台65歲以上長者約有400萬人,依亞洲長者肌少症盛行率10%推估,台灣有近40萬名長者為肌少症族群。彭莉甯指出,全球藥廠雖積極研發增加肌肉的藥物,但至今尚未成功,主要是肌少症4項指標,肌肉量、活動力、握力及體力,藥物須同時改善兩項以上,但目前研發藥物只能改善一項,例如某一種藥物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該藥物雖讓受試者增加肌肉量,但肌力卻未明顯增加。運動:有氧+無氧同時進行彭莉甯說,為提升及維持年長者肌肉量、生活品質及活動功能,現已形成由運動及營養介入的亞洲共識。在運動方面,應同時進行有氧及無氧運動,有氧運動包括快走等,以訓練心肺功能、加快新陳代謝;無氧運動則利用啞鈴、彈力帶、水瓶等,從事阻抗運動,進而訓練背部、大腿、手臂等肌群,以達到刺激肌肉生長、對抗肌肉老化。彭莉甯舉例,若一名65歲以上長者要從事運動,如果體力還可以負荷,建議一周運動3至5天,有氧運動為快走20至30分鐘,讓呼吸、心跳加快一些,而體力不佳者可以外出多走路,70歲以上長者可以在家扶著椅背原地踏步,並試著把腳稍為抬高,增加運動量。無氧運動可藉由舉啞鈴或水瓶來做阻抗運動,但應依個人肌力不同,選用適切重量的物品,如舉20次水瓶感覺很輕鬆,就可以再增加重量;彈力帶則依訓練不同肌群,採用不同運動方式,如將彈力帶套住雙腿,大腿再向外進行開合運動,此為訓練大腿外側的力量。飲食:均衡攝取,蛋白質很重要彭莉甯強調,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營養也不可或缺,其中以蛋白質最為重要,其用途為增加肌肉量,但年長者可能因牙齒咀嚼功能下降,咬不動肉類,或考量健康因素不願吃肉,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依國際研究指出,僅有三成長者的蛋白質攝取量,可達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不低於1.2克的標準。以營養補充品提高蛋白質含量,是否有助提升年長者肌肉量?彭莉甯表示,若飲食提高蛋白質攝取比例,可能影響腎功能及加重體內慢性發炎,因此攝取蛋白質應維持每人每天每公斤1.2克的標準,無需大幅提高,即可增加肌耐力,同時可降低肌肉內脂肪。彭莉甯舉例,如一名體重50公斤的65歲以上長者,每天需攝取蛋白質60克,依此規畫菜單,至少要攝取6份蛋白質,可分為早中晚餐各為兩份,如早餐喝一杯240㏄的豆漿或牛奶,搭配一顆荷包蛋,中餐吃一塊手掌大小的魚類,晚餐吃一盒裝豆腐,即達到一天所需的蛋白質,但建議多搭配肉類、海鮮等食材。彭莉甯說,如年長者常吃的皮蛋豆腐一份為3份蛋白質,2個凍豆腐或三角油豆腐為一份蛋白質,年長者應多了解食物蛋白質的含量搭配攝取;根據一項針對2000名長者攝取蛋白質的研究發現,蛋白質攝取愈接近足量,肌肉量減少的情況最少。營養補充品:運動後30分鐘內補充研究也發現,補充營養補充品也可增加肌肉量。彭莉甯說,白胺酸為負責肌肉生長的氨基酸,透過以白胺酸為基礎的營養補充品,臨床試驗發現肌肉量增加,但此營養補充品須在運動後30分鐘內補充,因運動後肌肉常有損傷,適時補充可達到修補肌肉及刺激肌肉生長。年長者肌肉流失可能與體內發炎有關,研究發現荔枝萃取物「寡酚」具抗氧化、抗發炎效果,可以阻止肌肉流失,增加肌肉生長及肌耐力,並降低肌肉內脂肪。彭莉甯指出,以荔枝萃取物「寡酚」為主要成分的營養補充品,可能對於代謝與肌肉有正向影響。彭莉甯提醒,年長者要增加肌肉量,維持肌肉健康,一定要先以運動打底,應同時進行有氧及無氧運動,再搭配均衡飲食,攝取足量蛋白質;而對攝食功能和吸收能力不好的長者,可補充含有白胺酸等成分的營養補充品,遠離肌少症威脅。2招防肌少症預防方法功效增肌運動1.有氧運動:一周運動3至5天,每次快走20至30分鐘;70歲以上長者在家扶椅背原地踏步2.無氧運動:利用啞鈴、彈力帶、水瓶等做阻力運動訓練心肺功能、加快新陳代謝、對抗肌肉老化飲食營養1.蛋白質:每天攝取蛋白質60克,亦即6份蛋白質,可早中晚各兩份,蛋白質食物包括豆漿、牛奶、蛋、豆腐、魚、肉、海鮮等2.營養補充品:補充含白胺酸、寡酚營養成分的營養補充品阻止肌肉流失,增加肌肉量>>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zpekzn3AXRWZH1Bf8
-
2021-10-31 新聞.杏林.診間
為1.5萬名愛滋受刑人看牙 醫奉獎得主黃常智的不平凡
立法院厚生會與本報合辦的第三十一屆醫療奉獻獎頒獎典禮,今天於圓山大飯店舉行。今參與頒獎典禮的聯合報社長游美月說,聯合報今年70歲了,作為一個70歲的媒體,只做兩件事情,一件事是盡媒體的天職,監督有權利的人,第二件事是關懷有需要的人,這是聯合報70年來非常堅持的兩條道路,未來70年仍會堅持走下去。游美月說,聯合報非常榮幸在31年前與厚生基金會一起合辦醫療奉獻獎,這獎與聯合報堅持關懷有需要的不謀而合,31年來聯合報記者從一開始發覺、採訪、傳遞,每一位醫護人員在台灣各角落默默付出的感人故事,透過報導傳遞醫護的愛心及大家的努力,希望經由熱誠的傳承,讓社會變得更好,希望與31年的醫奉獎一起走下去。游美月說,屏東縣龍泉牙醫診所負責人黃常智榮獲個人醫奉獎,他非常平凡卻又不平凡,於監獄醫療服務長達21年,如愛滋、具有攻擊性等受刑人,是其他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對象,他卻甘之如飴,秉持虔誠的態度、謙虛的愛心、堅持的理念及善心的信念,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偏鄉監獄服務醫療弱勢,讓受刑人重生不要被歧視。黃常智笑說,到監獄為愛滋受刑人治療牙齒,一般人來說,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就是太太,但他要謝謝太太的支持,不但沒有反對,還鼓勵他去做,讓他無後顧之憂,如果太太不同意,根本就做不成,今天這獎有一半要頒給太太。黃常智指出,在監獄為愛滋受刑人看牙21年,共有1萬5千人次,到現在還沒有感染愛滋,可說是一項奇蹟。黃說,愛滋病受刑人常被家人放棄,他就對受刑人說,出獄時到診所來,他就幫忙打理用餐、治裝、車資等,如此奉獻讓受刑人深受感動,今年疫情期間,更有受刑人透過他捐贈屏東國小學校口罩,讓社會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