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熬夜
共找到
901
筆 文章
-
-
2022-11-11 醫療.皮膚
黑眼圈都是熬夜造成的?這2因素影響更多!5招預防後天性黑眼圈
黑眼圈與何有關「黑眼圈」不是一個正式的醫學術語,業內稱之為「眶周色素沉著」,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面部美容問題。但其實「黑眼圈」真不都是熬夜熬出來的。黑眼圈主要由黑色素沉著引起,也可見於過敏性疾病。誘發黑眼圈的原因較多。過敏性疾病與黑眼圈關係密切,如特應性皮炎、接觸性皮炎、濕疹、過敏性鼻炎等;經常化眼妝、長期暴露在日光下、衰老、眼部卸妝不徹底等非疾病因素;皮膚內色素增多,如真皮色素細胞增多、表皮內色素沉著;皮膚鬆弛皺褶、眶隔脂肪膨出等形成眶下皮膚凸起,在非正面光照時形成陰影,都可造成黑眼圈。研究表明,是否有黑眼圈,遺傳的作用遠遠大於生活習慣。有個事實是,我們一生中都會有黑眼圈發生,不過是早晚和程度輕重的問題,而遺傳因素直接決定了身體對形成黑眼圈的損傷因素是否敏感,生活習慣和狀態也會加重這些損傷因素的影響。三種常見的黑眼圈.血管型黑眼圈:首要原因是熬夜。長期熬夜、過度用眼會讓眼周皮膚血液迴圈不好而形成黑眼圈。.色素沉著型黑眼圈:首要原因是黑色素過度沉積。日常不注意防曬、長期精神壓力過大或曾患皮炎等炎症都會導致眼周黑色素沉澱。.結構型黑眼圈:首要原因是眼周結構的改變。此種黑眼圈是由於衰老、暫時性的眼部水腫導致的黑眼圈。另外,很多人分不清臥蠶、眼袋和淚溝的區別,錯把眼袋當作臥蠶,沾沾自喜。通俗地說,臥蠶其實是比較發達的眼輪匝肌,可以想成是一條「瘦肉」。眼袋則是向外膨出的眼眶脂肪,可以想成是一塊「肥肉」。淚溝就可以當作是一根「筋」。因此,黑眼圈這件事,熬夜的影響只是其中之一,遺傳、自然衰老的影響更多。擦眼霜可以改善黑眼圈?含美白成分的眼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色素沉著型黑眼圈。含有咖啡因成分的眼霜也能加強眼部的細胞代謝,促進血液微循環,改善黑色素沉澱。含有甘草萃取物或維生素E的眼霜能緩解皮膚的發炎情況,也可以減少炎症導致的色素沉澱。也就是說,眼霜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的,但是無法解決所有類型的黑眼圈。血管型黑眼圈不能熱敷,可以冷敷並選用含有維A醇或者是咖啡因的眼霜。色素型黑眼圈需注意防曬,同時可以用一點含有美白功效的眼霜來淡化色斑。結構型黑眼圈可以通過醫美手段,如注射透明質酸、使用鐳射等來改善。5招預防黑眼圈對於黑眼圈還是要以預防為主,雖然先天性色素沉著、面部結構陰影以及衰老帶來的面部鬆弛等無法預防,但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預防後天性黑眼圈的形成。1.科學作息,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不過度用眼。2.不化濃妝。經常畫眼妝者,學會科學卸妝。3.調整日常飲食,保持營養均衡。4.多運動,避免學習、工作壓力過大,學會自我解壓。5.積極治療眼周皮膚疾病和代謝性疾病。(特約記者衣曉峰、通訊員劉思涵整理)
-
2022-11-10 養生.健康瘦身
有片|美容護膚又抗癌,中醫師不藏私最強配方抗老茶!
常常熬夜肝火旺盛?天天外食吃這麼油?肚子贅肉好難瘦?許多人由於不良生活作息和錯誤飲食而導致身體年齡大於實際年齡。想保持美好身材和外貌,就讓擁有百萬粉絲、說話幽默風趣的中醫師77老大,教你自製一款最強配方的美容聖品,適合上班族、外食族和三高族飲用。趕快點開影片瞧瞧!77老大要教大家製作的飲品就是洛神花茶。但是他的配方還加上了丹蔘、烏梅和甘草,功效不僅讓你氣色紅潤、皮膚Q彈保濕,還能降三高、血脂、膽固醇, 有助於心臟心血管問題以及抗癌。 這款抗老茶屬天然又溫和養生,冬天熱熱地喝,可以補氣抗氧化、促進消化幫助排便;夏天冰冰涼涼可以消暑開胃、生津解渴。一週喝二~三次來保養身體,更可使瘦身減肥的效果加倍。不過,77老大叮嚀腸胃敏感、低血壓腎功能不好、哺乳期和生理期的人,切記飯後和酌量飲用。想了解更多減脂健身健康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超簡單抗老茶、愈喝愈美麗!原始影片77老大 YT77老大 FB粉絲團77老大 IG延伸閱讀腰椎疼痛翻來覆去睡不著?物理治療師教你這麼做!由內而外自然變瘦變美!用九個關鍵食物保養這五大重點「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1-08 醫療.泌尿腎臟
台灣男人陰莖長度全球倒數第二! 醫:不用自卑很夠用了
英國針對86國男性陰莖調查發現,長度第1名是厄瓜多,平均長度為17.6公分,台灣則是倒數第2名,平均為10.8公分,比日本13.6、南韓13.1、中國13.01還低。男人陰莖短代表生殖能力拉警報嗎?茂盛醫院不孕科副院長陳忠義認為,陰莖短無關生殖能力,不用自卑陰莖不夠長,短小精悍也能兒孫滿堂、無損男性雄風。陰莖長度純屬視覺效果!夠用就好陳忠義說,台灣男性陰莖的長度雖然只達厄瓜多的3/5,兩者長度差距頗大,實就很夠用了,陰莖大小與天生遺傳、荷爾蒙濃度有關係。就生殖角度來看陰莖的長度,則沒有一定的標準值,而且關鍵要看「勃起」的長度,而非「原始」的長度。功能正常、沒有勃起障礙,就不能因為陰莖長度偏短就視為異常。陳忠義強調,性功能與生殖功能是兩件事,不能混為一談,「只要另一半得到滿足最重要,陰莖長度純屬視覺效果!」陰莖過長 不代表真的好陳忠義說明,英國有名年輕男子陰莖長達20多公分,卻到處求職碰避,只能穿特製內褲出門,還抱怨女生只看到他的「長」處,總遇不到真愛;一名墨西哥人擁有世界最長陰莖48公分,卻被判定是殘障。且陰莖過長易軟掉、勃起無法持久,有礙受孕。陳忠義舉例,一名身高180多公分男子因不孕求助,其陰莖僅一指節長度,約2公分,經染色體篩檢確定為異常,才找到夫妻倆不孕的主因。從此例可發現,陰莖長度與身高也沒有相關性。他提醒家長,近年男童體型較為肥胖,導致陰莖看起來較為短小,但也不排除有其他因素所致。由於,陰莖發育約在16歲就完成,家長要盡早帶孩子就醫檢查,等到青春期才發現就為時已晚。這些行為會讓陰莖長度縮短茂盛醫院執行長、醫師李俊逸提醒人夫,時常熬夜、抽菸、喝酒都有損男性雄風,根據統計,抽菸會讓陰莖長度縮短2公分,生活作息不正常、外食族、工作壓力大、身處高溫或汙染環境都有損精子的質與量,不可不慎。
-
2022-11-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冬後陽氣收陰氣盛!冬季熬夜更傷身 建議每天睡滿*小時
今天是「立冬」,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立冬之後,陽氣收、陰氣盛,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蘇柏璇表示,節氣與陰陽相關,人的生活作息調養受到節氣影響,中醫講求順應自然,立冬後適合早睡晚起、維持平穩情緒,作息的調整非常重要,可透過飲食、按摩,逐步適應。● 身體隨節氣變化 立冬後建議每天至少睡八小時蘇柏璇表示,節氣演變,人體代謝也會跟著變化,立冬後,氣溫較冷,白天的時間變得比較短、黑夜較長,人類睡眠的時間也跟著拉長,過去一天平均睡七小時,冬季一天平均會拉到八小時,冬季熬夜對於身體的影響更勝其他季節,如情緒浮躁、內分泌失調、經期紊亂、容易失眠等,建議冬季要相對於其他季節早睡,建議最好睡到八小時。冬季時氣血循環相對會受到影響,冬季精神也比較容易變差,特別是長者更為明顯,夜尿多、手腳冰冷。蘇柏璇表示,年紀大的人容易手腳冰冷,因此不建議劇烈運動,但白天可曬太陽或熱敷,晚上建議可以泡腳,但不要加重上半身熱敷,晚間腦部氣血循環太好,反而容易失眠,晚上應讓氣血循環往下走,不僅睡得好,也能加強末梢循環。● 立冬別亂補 手腳冰冷才「溫補」吃薑母鴨、燒酒雞立冬進補,許多人首選薑母鴨、燒酒雞,蘇柏璇表示,進補分為平補、溫補、涼補,立冬時常聽到溫補,溫補適合虛寒體質的民眾,女性大多屬虛寒體質,特徵如手腳冰冷、精神差,女性白帶呈水狀,進補時可多吃「薑」,比較熱性的食物,但不建議天天補,一周一次或二周一次,過度進補反而燥熱,導致便秘等。蘇柏璇表示,除了虛寒體質,還有一種「陽虛體質」,四肢掌心溫度低,如果一路涼到手肘、膝蓋,同時也相對於一般人怕冷,不只可以溫補,還建議平時可以多吃補氣、補血的飲品或食材,如黑芝麻、紅棗、桂圓等。平補適合所有人,只要均衡飲食即可;涼補則適合燥熱體質者,如頻長痘痘、口乾舌燥、便秘、女性白帶稠且有味道,可多吃白木耳蓮子湯、麥門冬等。蘇柏璇表示,冬天調理身體不是只有溫補一條路,應該要針對不同體質作調整。● 立冬按摩穴位 加速體質調整速度相較於年輕人,年長者調整體質速度較慢,立冬後可以強化腎經及任脈,按摩腎經的穴位包含太谿穴、湧泉穴,太谿穴位於腳踝的位置、湧泉穴則是位於腳底前三分之一的凹陷處;任脈穴位可加強關元穴、氣海穴,關元穴位於肚臍下方的三寸位置、氣海穴位於肚臍下方一寸半的位置。蘇柏璇表示,按摩穴位的時機,避免飯後或疲憊睡不好之際,應在精神好的時候,如一早起床,或中午休息時間,每次按摩大約3到5分鐘,使用指腹輕輕按壓,不要用力按到瘀青,輕壓就會有效果。他也提醒,按摩最好的時刻也是在精神好的時候,疲憊時按摩,身體反而無法承受外力,按完會更累。
-
2022-11-04 醫療.泌尿腎臟
菜花不只長在性器官!這些部位也可能染病,醫教你「自我檢查法」
年輕男女的性觀念較老一輩開放,可是一旦安全措施沒做好,感染性病的風險則大幅提高。1名18歲少女因私密處搔癢,分泌物多前往婦產科求診,檢驗後發現不只染上俗稱菜花的「尖形濕疣」,還驗出淋病等病菌,在醫師細問之下,女病患才痛哭坦言,男友不只和她發生關係,長期在外劈腿偷吃,自己卻不知如何拒絕男友求歡,因此染上性病。菜花潛伏期長短因人而異 與免疫力高低相關菜花是因人類乳突病毒引起的性病,多數是經由性行為感染;少數則是前往公廁、游泳池、溫泉大眾池等,皮膚有傷口或免疫力差時接觸患者分泌物進而感染。好發於男女生殖器、肛門等部位,感染後開始冒出小粒肉芽,初期不痛不癢,會逐漸增多長大。正和中醫診所黃慶雲醫師表示,中醫理論認為菜花是因濕熱邪毒進侵肝經,而肝的經絡正好行經陰部,進而在陰部結聚而引發的病症。感染菜花的潛伏期約半年至1年,有人甚至長達2年才發出病灶,黃慶雲醫師指出,潛伏期的長短實際上與個人免疫力有關,臨床上也遇過極少數5至10%的人免疫力功能較好,感染菜花後並無出現症狀,但很可能病毒已潛伏在體內「伺機而動」。中西醫治療菜花大不同 中醫首重調節免疫力抗復發西醫治療菜花採取雷射電燒、二氧化氮冷凍療法及外用藥膏,能治療肉眼看得見的病灶,但因皮膚受到破壞,故修復期長,加上可能潛藏一些小肉芽或皮下病灶,日後復發機率高。而中醫治療菜花主要從調節免疫功能著手,利用內服金銀花散、莪朮來達到清熱解毒、排毒、消疣作用,讓身體重新修復,再搭配外塗蒲公英、冇骨消的萃取液,幫助消除病灶源頭,降低復發機率。透過中藥外敷內用雙管齊下,通常治療7天就能看到突出物脫落,至於完全復原需視個人身體狀況而定。醫師揭菜花自我檢查方法 若出現以下症狀應就醫多數人對於染上菜花難以啟齒,該如何自我初步檢查呢?黃慶雲醫師說明,男性發病的部位常見生殖器的冠狀溝區、尿道口,陰莖根部以及肛門周圍;女性病灶則會出現在生殖器、陰道內外、尿道口等部位。起初會冒類似瘜肉,無痛癢感覺,逐漸愈長愈多,有的疣體碰觸到還可能出血,這時情況就比較嚴重了。其他能夠接觸到性器官部位,包括眼睛周圍、耳朵、嘴角甚至口腔內,都有可能感染菜花。菜花病毒本身的傳染力很強,夫妻或性伴侶都容易互相傳染,嚴重時甚至可能引起男性陰莖癌、女性子宮頸癌,不可輕忽。黃慶雲醫師提醒,若察覺或摸到生殖器或肛門部位有不明突起物,應就醫診治,一旦確診為菜花,務必與伴侶一同前往就醫,以免交叉傳染反覆發作;透過中醫治療好菜花,應注意衛生習慣,避免熬夜、酗酒導致免疫力降低,就能大幅降低菜花復發的可能性。★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11-02 醫療.心臟血管
睡到胸悶以為是甲狀腺惹禍!直到痛醒才發現心血管抽筋
27歲的游姓女子患有甲狀腺亢進,時常睡覺時感到胸悶心悸,以為是甲狀腺所致,直到近期睡到痛醒才進一步就醫,經檢查診斷竟有「心肌缺氧」,後續透過心導管心血管痙攣誘發檢查,發現游女睡覺時的不適源自「心血管痙攣」。心血管痙攣 嚴重時可能造成心衰竭或猝死部立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明佑表示,心血管痙攣常在休息或睡眠時,除了影響睡眠品質外,嚴重時也可能造成心肌梗塞與猝死,應提高警覺並就醫。洪明佑表示,心肌缺氧常見的機轉有二種,一是運動時因血液供給不及造成的供給缺氧,另一種是非運動時由心血管痙攣等原因引起的需求缺氧,近期全台溫度驟降,而天冷也容易誘發心肌缺氧。據國際醫療科學期刊(IJMS)研究顯示,台灣急性冠心症患者中,高達57%患者有心血管痙攣,顯示心血管痙攣與心肌缺氧具高度相關性。洪明佑表示,心血管痙攣也就是俗稱心血管抽筋,心血管平滑肌不正常收縮使血管全部或部分狹窄,使患者發生突發性心肌缺氧,若沒有事前預防或及時投藥,恐引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嚴重者恐心衰竭或猝死。心血管痙攣好發於40至70歲的族群洪明佑表示,心血管痙攣有二大特徵,第一是好發時間點在休息及睡眠期間,該症狀是與其他心血管疾病最明顯的差異;第二為血壓與心跳,不同於心血管阻塞造成的血壓升高與心跳加快,心血管痙攣發作時,患者的血壓通常偏低且心跳偏慢,因此民眾如有在休息或睡眠時感到以上症狀,都應盡速就醫檢查。洪明佑表示,心血管痙攣好發於40至70歲的族群,其中吸菸、喝酒、服用興奮劑藥物或甲狀腺亢進等,都會增加心血管痙攣風險。另外,已有證據顯示心血管痙攣是心血管阻塞和糖尿病的前兆,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避免心血管阻塞。洪明佑表示,心血管痙攣的成因非常多,避免吸菸、熬夜、焦慮、憂鬱、注意保暖,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
2022-11-02 醫療.精神.身心
一躺床就秒入睡是警訊!醫曝「4徵兆=睡眠不足」,睡前想吃東西是大忌
一躺床就能秒入睡?要小心可能是身體正在發出睡眠不足的訊號.....根據CNN報導,平時如果休息充足的人,並不會立即如睡,而是會需要 15 分鐘的時間才能進入睡眠。因此好入睡,其實反倒是身體累積了許多睡眠不足的狀態。接下來陳炯瑜醫師要來和大家分享,4個因為睡眠不足而引發的狀況,藉由觀察日常生活的微小徵兆,找出潛藏的失眠因子:一、睡前忍不住想吃東西大腦一旦感到能量不足,就會分泌飢餓素,這也是為什麼只要熬夜,大多人都會想配 #宵夜,但其實若有充足睡眠,就算是半夜覺得餓,也能克制充滿誘惑的宵夜。二、躺床一秒進入熟睡人在清醒時會分泌「腺苷」,是一種促進睡眠的傳導物,濃度越高就會導致疲勞感,所以如果可以秒睡,不代表睡眠品質好,更可能是太過疲勞的因素而導致!三、常忘記自己要做什麼大腦會暫存工作記憶,讓我們能夠同時處理多項事務,就像電腦桌面開啟多個視窗,不過只要睡眠不足,這個暫存功能就會失靈,讓你忘記該做的事,拉低生產效率。四、莫名感到煩躁,周遭一吵就無法專心如果大腦清醒程度低落,聽覺就會變得敏感,所以如果一直覺得被周遭聲音打擾,那可能就是因為睡眠不足。長期的睡眠不足,不只是白天工作時會精神不濟,更可能會增加腦中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從日常生活中留意以上4大細節,都是能為自己打造好眠體質的第一步。來源出處: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
-
2022-11-01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使用除濕機卻讓皮膚搔癢 醫曝過度除濕害異位性皮膚炎復發
季節交替,最近雨勢不斷,室內潮濕,許多人持續使用除濕機,但睡覺時,皮膚突劇烈搔癢,難以入眠,雙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鄒嘉倫表示,這一、兩周以來,門診收治許多異位性皮膚患者,其中不少係因過度除濕,皮膚乾燥,導致復發。鄒嘉倫說,異位性皮膚炎為慢性發炎性皮膚病,致病原因為免疫力失衡、第二型發炎反應活動過強。主要症狀為搔癢、紅腫、脫皮、發炎、滲出組織液,其中癢是患者最難忍受的困擾,夜裡睡眠品質變差,常一邊睡一邊抓,有些人以指甲搔抓皮膚,造成傷口出血,不幸感染發炎。為何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身處低溫、乾燥等環境時容易復發?鄒嘉倫表示,氣溫下降,環境又乾冷時,皮膚油脂、水分就難以維持在正常比率,過於乾燥時,就會引發搔癢感。治療上,輕度患者以塗抹藥膏、乳液為主,至於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則可考慮使用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照光治療、口服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還不滿30歲的機車行老闆陳先生為典型重症個案,念書時,症狀嚴重,皮膚乾裂,癢到睡不著,影響課業成績。工作後,皮膚狀況並未改善,每到冬天雙手皮膚乾裂,布滿傷口,一碰就痛。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程度指標(EASI)達23分,屬重度階段,符合申請健保生物製劑資格,經持續用藥,手掌、手腕、手肘等皮膚才逐漸恢復正常。鄒嘉倫說,生物製劑如同精準導彈,準確地抑制會引發第二型發炎反應的介白素-4、介白素-13,且副作用低、安全性高,不必定期抽血、監測肝腎功能。自今年8月起,健保放寬生物製劑給付對象,只要12歲以上青少年,或是成年的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均有機會申請健保生物製劑,而EASI分數則從20分下修至16分。鄒嘉倫強調,異位性皮膚炎看似小病,但如果未能妥善治療,惡化至中重症,還可能增加憂鬱、兒童肥胖、氣喘與鼻過敏、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與惡性腫瘤等共病風險。因此,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務必要聽從醫囑規律用藥,維持良好生活作息,減少菸酒、熬夜,以利長期穩控疾病,避免復發。
-
2022-10-31 醫療.皮膚
為什麼臉上痘痘一直長?醫授5步驟消除痘痘、避免毛孔粗大
臉部長痘痘、粉刺、毛囊炎的全臉痘痘位置,該怎麼消除才不會重複長痘痘?額頭長痘痘、下巴長痘痘、鼻子長痘痘、這些不停長青春痘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為什麼皮脂腺分泌會重複讓毛孔阻塞、甚至讓毛孔粗大越明顯?嘗試好多抗痘方法,透過無數抗痘成分保養,卻發現『長痘痘』、『皮膚發炎』、『毛孔粗大』的危機,全是人體皮膚上的皮脂腺增生,受到荷爾蒙及後天不良習慣、氣候、空汙環境刺激影響,導致皮脂分泌物和多重細菌種類同時組合而成,最後演變粉刺不停生長,痘痘不斷冒出。本篇文章,將告訴你,如何根據專業皮膚科醫師建議,快速『消除全面痘痘位置』,同時掌握真正有效『抗痘成分』,並合併後天養成的『抗痘方法』,與規律的『抗痘計畫』,就可以長效保持代謝循環,讓痘痘肌保養也能無負擔擁有光滑肌膚。長痘痘怎麼辦?為什麼臉上痘痘一直長?長痘痘(痤瘡)是常見的皮膚問題,根據西醫、中醫合併理論,導致痘痘長不停原因很多種,不同青春痘與痘痘位置表示不同的體內問題。一般而言,皮膚分泌作用,透過汗腺、皮脂線、角質異常及基因遺傳以及賀爾蒙失衡、壓力、甚至過於滋潤保養成分,都是易導致毛孔阻塞、讓臉上痘痘位置(額頭長痘痘、鼻子長痘痘、下巴痘痘)長滿的因素。為什麼痘痘長不停?痘痘一直好不了是毛孔阻塞嗎?痘痘生成原因與皮脂腺分背部痘痘、胸痘該怎麼辦泌油脂、老角質異常代謝相關。如果皮脂腺分泌過度發達、角質代謝過量,造成皮膚出現出油、毛孔堵塞、形成粉刺,演變成痘痘(青春痘、痤瘡)的發炎困擾,導致痘痘一直好不了,痘痘很久不消的真正原因。加上現代人過於忙碌、日常作息不正常、長期熬夜、睡眠不足、精神壓力大、飲食不健康,都成為新世代常態,就算勤用抗痘洗面乳,仍免不了全臉易長痘痘位置的機率。痘痘種類有哪些呢?如何分辨痘痘類型?不同痘痘位置有分別嗎?痘痘種類有很多,無論臉部的痘痘位置,痘痘都可以分別為兩大類,在細分下類別有五種小類別,一般分為「沒有發炎」與「紅腫發炎期」,在還未發炎時會稱作黑頭粉刺、白頭粉刺,若發炎期間則稱為「發炎型痘痘、閉鎖型痘痘、囊腫型痘痘」,參考分類:痘痘種類1.粉刺尚未發炎的痘痘,前身是由粉刺形成的,可以分類為「白頭粉刺、黑頭粉刺」類別。・黑頭粉刺・白頭粉刺 痘痘種類2.痘痘/青春痘(痤瘡)發炎痘痘的成因,受到角質堵塞,細菌感染連帶的發炎,毛孔產生變化,進而產生「發炎型痘痘、閉鎖型痘痘、囊腫型痘痘」。・發炎型痘痘、面皰(紅丘疹):常可見痘痘,典型的毛囊炎之一,未必會長出膿包。・閉鎖型痘痘(閉鎖性粉刺發炎):臉部出油脂質,覆蓋堆積於毛孔的毛囊端,外觀未必呈現泛紅、腫痛,不過觸摸可感受到明顯凸起腫脹現象。・囊腫型痘痘(大痘痘、膿包型痘痘):痘痘嚴重發炎,外形屬於長大顆痘痘,比小發炎型的痘痘還要大,發炎的痘痘位置較深層,易留痘疤、痘痕、痘印。痘痘怎麼消?如何抗痘?消除痘痘 5 步驟基本上,預防皮脂腺增生、長痘痘的困擾,每個抗痘保養習慣都是關鍵,市面常見抗痘洗面乳、抗痘凝膠、去角質與抗痘產品,但建議同時養成抗痘習慣,與健康飲食才可有效抗痘,可以參考下列建議方式抗痘步驟一|減少摩擦、溫和型清潔方式清潔肌膚時,建議不需選擇內含「香皂、肥皂、沐浴、水溶性清潔」產品,,大多香皂、肥皂產品含有“皂鹼“成份,易破壞皮膚酸鹼質,導致出油狀況可能會因此增加,而油脂正是造成痘痘的因素。因此建議一般清潔肌膚只需要透過「水」來產生溫和清潔,或選擇含有親脂性「酸」成分,(例:果酸、杏仁酸)上述酸類成分,即可獲得最適合溫和清潔、減少摩擦自然方式。抗痘步驟二|避免熬夜危肌作息不正常、熬夜、睡眠不足,對皮膚危害相當大,易產生油脂分泌過度旺盛,容易讓角質堆積,形成堵塞毛孔,陸續進階成為痘痘肌機率極大。不但導致毛孔粗大,臉部容易感到乾燥缺水,導致膠原蛋白流失,逐漸出現紋路痕跡的老化現象,因此熬夜作息,勢必完全避免掉才可達到完美抗痘方式。抗痘步驟三|不擠壓粉刺和痘痘習慣人最常見的常態行為,一旦發現臉上長痘痘或白頭、黑頭粉刺時,直覺反應將會立即動手擠壓這些擾人的「痤瘡與老廢角質堆積的粉刺」。一旦沒徹底消毒碰觸就將會導致傷口部位立即二度發炎(毛囊發炎),假如長期讓毛孔受到不正確的擠壓,毛孔粗大更會隨之而來。另外非常有機會留下麻煩的「永久性痘疤、痘印、」問題,要注意次行為容易讓「黑色素沈澱、膚色不均」困擾容易纏身,自行觸摸擠壓並非完全不行,建議消除要徹底全面,才可預防狀況變嚴重。抗痘步驟四|去角質成分許多人,深怕清潔不夠更重視去角質,因此不斷透過「卸妝棉、洗面潔顏片、磨砂膏」等粗糙用品,頻繁清潔肌膚,但皮膚若經常以物理去角質方式過度摩擦,易導致表皮層防護力降低。建議,清潔皮膚時,選擇溫和親膚的「果酸、杏仁酸」控痘成分,讓酸類成分完整滲透至毛孔內,代謝阻塞粉刺、暢通毛孔更新,維持穩定新陳代謝,消除痘痘機率,降低多處皮膚長痘痘位置增加。抗痘步驟五|減少高升糖飲食長期飲食調味過重太鹹、甜食、酒精、辛辣等,一旦飲食不正常,全是嚴重破壞人體內外與皮膚健康的兇手。高升糖飲食「升糖指數」,升糖指數為衡量糖份指標,對人體血糖值的直接影響,而高升糖指數食物,指的是吃下的食物立即讓血糖快速產生波動,刺激雄激素合成,最終導致皮脂腺分泌過盛,提高長痘痘(痤瘡)機率,建議以低升糖指數飲食方式為主,讓皮膚穩定維持健康狀態。抗痘成分有哪些?許多人認為,青春時期長痘痘、青春痘,達到成年時自然不再生長,這是沒有根據的,要明白易長痘痘因素是「皮脂分泌異常、導致代謝異常」。所以除了健康飲食、抗痘習慣,抗痘期合併抗痘成分,才可達到雙管齊下的「相輔相成」作用,可參考下列關鍵抗痘成分,挑選最適合本身的抗痘產品。1.杜鵑花酸(Azelaic Acid)2.茶樹精油(Tea tree oil)3.杏仁酸 (Mandelic acid) 4.維他命A酸 (Tretinoin)註:需經醫師診斷後開立口服或藥膏 5.水楊酸(salicylic acid) 6.維他命C(Vitamin C)7.菸鹼醯胺(Niacinamide) 8.益生菌(Probiotics)常見抗痘方法 Q&AQ1.透過口服A酸的「抗痘方式」真的是有效的嗎?治療囊腫類型痘痘,是可以透過口服A酸達到很好的效果。※貼心提醒!請務必提前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並依據您的專業醫師建議,訂定出最完整的治療抗痘計劃進行。Q2.皮膚如何產生痘痘?導致額頭長痘痘、鼻子長痘痘、下巴長痘痘,全面肌膚增生痘痘的原因,屬基因遺傳以及後天的荷爾蒙變化、另外日常習慣、飲食方式、細菌發炎、藥物濫用,或頻繁重複摩擦已經發炎粉刺的肌膚,都會影響痘痘肌膚產生這些痘痘位置。Q3.抗痘洗面乳、抗痘產品,沒效果怎麼辦?如果使用抗痘洗面乳、擦抗痘保養品,沒有明顯效果時,此時,若選擇濃度高一階的成分,則無法保證高濃度,對皮膚的耐受程度。建議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作諮詢,訂定適合自己膚質的抗痘計劃。Q4.痘痘貼原理是什麼?痘痘貼使用時機痘痘貼和美膚人工皮作用類似,可以維護小傷口,並吸收膿胞內組織液體,同時保護傷口不受刺激物質進入傷口。選擇痘痘貼時,手部的清潔與發炎痘痘傷口,需要洗淨才可預防細菌種類侵入,若有塗抹抗痘藥膏,必須待皮膚吸收藥膏較於乾燥時才可以貼上痘痘貼,保持黏著性。【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謝銘峻醫師】痘痘怎麼辦?臉上痘痘一直好不了!5招成功去除臉上「長痘痘位置」】
-
2022-10-28 癌症.乳癌
前主播張瑞玲51歲癌逝!自我檢查沒發現硬塊就沒事?乳癌5個常見迷思必知
27日傳出前主播、資深媒體人張瑞玲罹癌病逝,享年51歲。其臉書代理人代轉達她的遺言,「我沒有當逃兵,是醫生叫我放棄的!」坦言自己用盡所有治療方法仍無效。有媒體推測,張瑞玲可能罹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的乳癌,國內平均每卅六分鐘新增一名女性乳癌個案,七大風險族群應特別留意乳房硬塊等八大症狀,一旦出現,一定要就醫檢查。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登記顯示,每年逾一萬名以上的女性罹患乳癌,一○八年新增病例數為一萬四八五六位,相當於平均每卅六分鐘新增一名女性乳癌發生個案,大約七成乳癌發生在四十五至六十九歲的女性,但也不乏有更年輕的乳癌患者。【延伸閱讀】疾病百科/乳癌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指出,乳癌並不可怕,只要早期發現,透過正規治療,整體治癒率高達八成五,第○至一期個案還可高達九成五以上。但據國健署統計,乳癌死亡人數高居女性主要死亡癌症第三、四位,且標準化死亡率逐年成長。推測原因可能是國內女性對於乳癌篩檢不夠主動積極,除此之外,不少女性對乳癌認知不足,導致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乳癌高危險群: .一側曾得過乳癌。.30歲以上才生頭胎或未曾生育者。.初經早來(12歲以前)或晚停經(55歲未停)者。.中年或停經後肥胖者。.二等親內有人罹患乳癌者。.未曾哺乳者。.喜食高熱量、高脂肪食物者。乳癌的症狀:.乳房有腫塊但不會感覺疼痛。.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乳房有局部或全面性凹陷。.乳房皮膚紅腫或潰爛。.腋下淋巴腺紅腫。.在乳房附近或腋下的區域有腫塊或變厚。.乳房大小或形狀改變。.乳房、乳暈或乳頭顏色或皮膚感覺改變,如凹陷、皺摺或呈鱗片狀。乳癌防治基金會提醒,女性若注意乳房出現上述變化,應該就醫。乳癌篩檢:乳房攝影可用來偵測乳房鈣化點或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是目前證實最有效的篩檢工具,適合45歲以上無症狀婦女之乳癌篩檢。目前衛福部國健署提供45至69歲婦女,每兩年一次免費的乳房攝影檢查。40至44歲具二等親以內血親罹患乳癌婦女也納入篩檢對象。小於35歲的年輕女性,由於乳腺較發達,組織較緻密,脂肪含量較低,乳房攝影的影像相對不易判讀,敏感度偏低,因此建議加上高解析度超音波做為輔助診斷工具。如何預防乳癌:1. 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 : 規律的生活,少熬夜,少壓力2. 均衡飲食 : 多纖維,多蔬果,少油,少糖,少鹽3. 多運動 : 持之以恆適度的運動,維持理想的體重控制4. 愛自己 : 適當舒壓,避免太晚生育,了解乳癌家族史5. 好習慣 : 保持愉快的好心情,養成定期乳癌篩檢的習慣五個關於乳癌的常見迷思:迷思一:乳癌是中年後才會發生的癌症?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沈彥君表示,在臨床曾有年僅廿二歲罹患乳癌的個案。建議女性從廿歲開始可安排自我觸摸檢查,並搭配每一到二年一次乳房外科理學檢查及乳房超音波檢查。迷思二:胸部越大,罹患乳癌的機會越大?乳癌與乳房大小一點關係都沒有。沈彥君表示,臨床有人自認胸部太小,罹患乳癌機率低,一直未受接乳房檢查。直到四十五歲那年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健檢,醫師建議將已符合資格的國健署補助乳房X光攝影納入這次健檢行程,意外發現乳癌第一期。迷思三:乳癌跟家族遺傳有關,我沒有家族史,乳癌跟我無關?除了家族史,乳癌相關的危險因子很多,沈彥君表示,年齡越大乳癌發生率愈高、初經太早或停經太晚、肥胖、抽菸飲酒、未曾生育哺乳、超過卅歲才生第一胎、偏愛吃高油脂食物、日常生活長時間接觸環境荷爾蒙(化妝品、殺蟲劑、藥物、塑化劑)等,都可能使罹患乳癌的機率提高。有家族史的病患比率也並不如一般民眾想像的多。根據國外統計,乳癌病患其一等親(母女姊妹)有乳癌病史約佔一成三。迷思四:乳房檢查超痛,所以只要檢查過一次沒問題就不用再做了。沈彥君表示,乳房X光攝影為了要讓乳房檢查精準度提高,檢查過程中會造成些許不適,但不適感時間其實很短,才不到一分鐘。迷思五:自我檢查沒有發現硬塊,所以我的乳房很健康。乳癌依照病理分類,不只一種,不同的乳癌類型或是不同時期的乳癌症狀表現都會不太一樣。沈彥君表示,乳癌的表現不只有硬塊而已,還會出現如乳頭或周圍有皮疹或發紅、一邊或兩邊乳房大小或形狀產生變化、乳頭外觀出現如凹陷等變化、乳房不適或搔癢、乳房顏色改變、乳房短時間尺寸改變、乳頭皮膚脫皮、乳房增厚或腫脹等。沈彥君也提醒,如果乳房出現腫塊,也不用太過於驚慌,大部分的乳房腫塊常常是良性的變化,如乳房纖維瘤、乳房囊腫,但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安排相關影像檢查,才能夠清楚確定腫塊的性質為何。若檢查判定為良性,也務必依照建議做好後續追蹤檢查,因乳癌細胞在發展最初期時的影像外觀可能與一般良性腫塊的型態類似,後續追蹤的目的就是不要錯過任何可能的異常變化。根據張瑞玲臉書代理人公布的訊息是:「很遺憾地在這裡告訴大家,瑞玲暫時先離開我們,到無病無痛的天堂當天使去了…」,並傳達張瑞玲生前留下的遺言:「我不想裝堅強。罹癌很痛苦,手術、化療、放療、鏢靶、免疫療法,我都試了,我沒有當逃兵,是醫生叫我放棄的!」張瑞玲的堅強也讓人心疼,她留下遺囑外,張瑞玲也透露自己在生前已自行完成生前契約和靈骨塔等身後事的安排,並提及自己在最後這段時間,住在自己打造的空間,非常舒適,身旁有2隻貓女兒陪伴,還有一群好友,她也強調自己刻意和家人保持距離,「不表示我不在意他們,但這是讓彼此都舒服的做法。」參考資料:.乳癌防治基金會.北投健康學院
-
2022-10-26 養生.健康瘦身
有片|一週夏季排毒抗老攻略,5步照著做消腫減肥又漂亮!
台灣的夏季總是燠熱潮濕,人很容易感到頭暈、疲倦、身體沈重,熱毒累積在身體內,還會產生口臭腳臭、臉色蠟黃、出油、爆痘或身體水腫濕氣等惱人問題。擁有百萬粉絲的中醫師77老大對症下藥、設計了超簡單有效的一週夏季排毒攻略,讓你排毒抗老、消腫減肥又漂亮喔!趕快點開影片來看看!攻略第一步就是簡易輕斷食,一週裡適當讓腸胃道休息就是排毒最好的辦法。77老大的輕斷食法提供了四種菜單,只需一週兩天自由選擇調整晚餐內容。攻略二每天補足3000cc的水,不喜歡白水的人也可加入玉竹、黑豆或山渣。攻略三是每天各按摩兩分鐘的三大排毒神穴。攻略四是在一週裡飲用二~三次夏季排毒神茶,這款茶飲清熱排毒、保肝解暑,非常適合熬夜族、飲酒族、痘痘族、壓力大、濕氣重、熱氣重的人飲用。最後一步攻略是一週一定要運動兩次,每次半小時,透過運動流汗將體內毒素排出,改善氣血循環,這就是最好的排毒法。如實做到77老大的排毒抗老祕訣,只需實施兩週就能見到效果喔!想了解更多瘦身和健身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照表操課,年輕10歲so easy!原始影片77老大YT77老大粉絲團77老大IG延伸閱讀這5種習慣養成體重就降下來了,還能維持不復胖!釋放一天的緊繃與壓力,睡前9分鐘臉部放鬆瑜伽「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0-26 醫療.消化系統
胃食道逆流3成因 中醫師授必按穴位緩解症狀 護胃靠日常6件事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胃食道逆流的現象愈來愈普遍,不只影響生活品質,嚴重可能造成食道被胃酸過度刺激,引起食道病變,甚至演變成食道癌。中醫師吳宛容表示,西醫治療胃食道逆流常使用制酸劑及質子幫浦抑制劑,抑制胃酸分泌,只要一吃就會有成效,但停藥後有將近9成的復發率,導致患者反覆發作,必須長期藥物中和胃酸。然而長期服用,胃內酸鹼值失調,反而造成腸胃細菌過度生長,西藥制酸劑多半含有金屬離子,是中和胃酸的主要離子,民眾自行服用胃藥惟未遵照醫師指示常造成副作用,含鋁造成便秘、含鎂引發腹瀉、含鈉容易脹氣,含鈣導致鈣、鐵質流失等。 找出胃食道逆流成因 中醫對症下藥減少副作用 胃酸逆流絕對有原因,中醫治療的優勢在於找出真正成因,並減少服用西藥的副作用。吳宛容中醫師說明,中醫除了抑制胃酸,減緩不適感,也會同時調理肝氣,紓緩病患情緒,減緩壓力,另外能依據病患體質、狀況,找出真正成因,治標同時治本,有助於病人根治胃食道逆流。 壓力過大引起的胃酸逆流 門診上常見西藥吃很久才跑來看中醫,其中大宗是壓力引起的胃酸逆流,中醫處理壓力問題非常拿手,吳宛容中醫師認為, 這類型的患者因為肝氣鬱結引起肝胃失和,也就是自律神經失調影響腸胃消化液異常,多半會使用柴胡疏肝散與半夏瀉心湯治療,平時有可以多按揉合谷與太衝穴: 合谷穴:在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 太衝穴:腳的大拇指和第二指指縫間,往上1寸(約一個拇指橫寬)處 三餐不定時、過度偏食造成胃食道逆流 另外一種常見的類型就是吃的東西、時間不對,通常業務與胡亂減重的朋友為大宗,三餐不定時,過度偏食就很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狀況發生。吳宛容中醫師分享,很多人喜歡生酮飲食,攝取過多的油與蛋白質,導致胃排空時間拉長。食物、胃酸停留在胃的時間變多,導致「飲食停積」,就會影響下食道括約肌的張力,容易胃酸逆流。中醫常常使用保和丸與藿香正氣散治療,平時有可以多按揉足三里與中脘穴。 1.足三里:足三里穴位於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 2.中脘穴:找到胸口正中間的胸骨,沿著胸骨,向下找到最下端的突起-劍突,劍突與肚臍連線的中間,按壓有輕微的酸脹感就是「中脘穴」。 長期便祕、消化道無法排空反而逆流 長期便祕,身體水分代謝失調也是引起胃食道逆流的原因,中醫講究氣血水的平衡,腸與胃是同一個空腔,當空腔下部壓力過大,東西就會往上湧。通常有宿便、便秘的狀況,腸道無法排空,連帶就會向上擠壓到胃部,造成食物容易往上衝產生胃酸逆流,如果找出原因,應該要用緩瀉劑才對,而不是制酸劑,只要讓腸道暢通,胃酸逆流都能改善,中醫常常使用調胃承氣湯治療腸胃病就是這個道理。平時有可以多按揉上巨虛、天樞穴。 1.上巨虛:位於「足三里」穴位往下4指寬度的部位。 2.天樞:位於肚臍左右旁2寸,以手部食指、中指的力量,以順時針方向按揉即可。 先天腸胃功能不佳 西醫最怕的天生腸胃功能不好的民眾,長期胃痛找不出原因、天生脾胃虛弱,久病導致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吳宛容中醫師解釋,在中醫屬於脾虛胃弱或是氣虛血瘀,中醫常常使用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調養脾胃,平時可多按湧泉穴、脾俞穴。 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腳底中間凹陷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 脾俞穴:位於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肚臍對應的是第二腰椎,再向上摸三個椎體,下面旁開兩指處即是。 護胃法寶 1、飲食宜三餐正常、食量固定、不吃易生痰或促進胃酸分泌的食物 2、情緒宜穩定,要適當的抒發 3、少吃難消化的食物。如果吃飯後容易腹脹則應避開容易脹氣的食物 4、胃酸嚴重時避免咖啡、辛辣、燥熱、有刺激性的食物都暫時不要吃 5、盡量在晚上11點前就寢,因為熬夜容易傷肝陰,長期下來更會進一步傷胃陰,導致胃壁(胃黏膜)變薄,降低對胃酸的耐受度。 6、多吃富含膠質的食物:植物性膠質如地瓜葉、皇宮菜、黑木耳、白木耳、秋葵以增強胃壁。 【延伸閱讀】多汗、盜汗傻傻分不清? 美女中醫師分析報你知自律神經失調 呼吸也會胖!原來是壓力肥搞的鬼【資料來源】 健康醫療網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2-10-22 癌症.乳癌
乳癌年輕化 醫師提醒檢查正常後若出現6現象要就醫
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國內外許多知名人士都紛紛別上粉紅絲帶,一同倡議重視乳癌防治的重要,根據衛生福利部年初的公告資料顯示,台灣每36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且愈來愈年輕趨勢,若能早期偵測到乳癌,經治療後5年存活率可超過90%以上,因此呼籲女性朋友要定期接受乳房篩檢。高風險族群要當心桃園聯新國際醫院表示,乳癌主要與賀爾蒙的刺激相關,12歲之前初經、超過55歲才停經、未曾生育者、第1胎晚於35歲者等,或具乳癌家族病史、生活作息不正常者輪值大夜班、長期熬夜等、飲食不當者吸菸、飲酒、高脂、高熱量、運動量不足、肥胖、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者等為相對高風險族群。聯新醫院指出,每年篩檢發現的個案中,有超過60%為早期乳癌,能降低41%的乳癌死亡風險,並減少30%的晚期乳癌的發生率,其中經篩檢發現的零期乳癌,「治癒率」更是超過95%。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有助提升乳癌存活率乳癌並非絕症,一旦篩檢發現陽性的個案,尋求醫療專業處置與追蹤,能有助於提升乳癌存活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最佳選擇;聯新醫院說,現在新型的乳房攝影儀器已可大幅降低檢查的不適感,另建議婦女們可在經期結束1至2周內檢查,避免因賀爾蒙作用乳房較為漲痛造成的不適。2年1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聯新醫院提醒,45 歲以上未滿 70 歲婦女、40 歲以上未滿 45 歲且有家族史婦女,國民健康署提供每2年1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平時也可養成規律運動,減少攝取高脂、避免太晚生育等,並時常保持輕鬆的心情,都有助減低罹患乳癌的機率。聯新國際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建宏醫師提醒,乳房X光攝影檢查仍有其限制,即使檢查結果正常,在下次篩檢前,如發現身體有異狀如乳房腫塊、乳房皮膚異常凸起或凹陷、乳頭濕疹樣變化、潰爛或凹陷、乳頭帶血樣分泌、腋下或頸部淋巴結腫大等,應盡速就醫。
-
2022-10-18 醫療.耳鼻喉
失智症可控因素「聽損」佔近一成 專家籲電子耳補助空間仍大
據衛福部身障證明統計,累計至2022年6月國內罹患重度或極重度聽覺機能障礙者約為2萬754人,但使用人工電子耳植入人數,比例仍顯偏低。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聽力受損是造成失智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65歲以上長者並沒有人工電子耳的補助,在預防上仍有許多努力空間。周慶明指出,聽力就像隱形疾病一樣,不太明顯也不受政府關注,但根據WHO統計,全世界有15億人口有聽力障礙問題,11億年輕人長期處於娛樂噪音下,隨著人口老化,2050年將增加到25億人聽力障礙纏身。「聽力是造成失智重要的因素。」周慶明表示,在高度失智的重度病人中,有3%可用人工電子耳治療獲得一定程度改善,政府重視失智症,但健保治療只對18歲以下年輕人有補助,但65歲以上長者卻沒有補助,政府、醫界在這方面的預防還有努力空間。長庚醫院耳鼻喉部前耳科主任吳哲民說明,根據國際期刊《刺胳針》上的研究顯示,聽力是失智症治療中的最大的可控因素,占了8%~9%。吳哲明解釋,其中可能的機轉相當多,由於聽力是人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來源之一,當聽力受損,人就會更用力聽,大腦就專注處理能聽到淺薄的資訊,思考、解讀對方可能的含意,造成大腦部分區域活化程度不足,產生失智症風險;同時,聽損也會造成患者與社會脫節,社會刺激不足的狀況下,也容易產生失智症。根據衛福部統計,聽覺機能障礙者65歲以上佔七成,但接受人工電子耳聽力治療的比例仍低,顯見對於成人電子耳的社會補助政策出現缺口,現行補助年齡與聽損範圍標準限制,均影響成人重度聽損者的行動意願。吳哲民統計,在他近800例的個案追蹤研究發現,習語後失聰的成人植入者,術後聽知覺表現大部分有顯著改善,通常術後3至6個月即可看出成效,較學語前失聰兒童更快速。「醫師你是不是聽不到?」林口長庚耳鼻喉部喉科主任李立昂本身就是聽損患者,在上診時病患大聲吼聲時,他才驚覺自己聽損了,又正值新冠疫情期間,人人戴上口罩,連讀唇語的可能都失去,聽力便開始垂直下降,挫折感海嘯般襲來。李立昂表示,自己的聽損主要是先天家族遺傳史,加上後天長期熬夜、睡眠不足,造成身體長期處於缺氧、發炎狀態,讓聽力受損更加快速。在攻讀博士班時,火警演練的警報聲響起時,同學們都逃出教室,但李立昂因為「高頻聽損」沒辦法聽見這些警示音,這才讓他感到嚴重性,即使配戴助聽器語言辨析力僅剩2成外,也沒辦法補足他無法聽見高頻音的缺口,生命受到威脅。去年李立昂找到吳哲民進行電子耳手術治療,術後僅輕微頭暈外,聽力程度大幅進步,也恢復了自信,更以自己的經歷,幫助患者建立面對疾病的勇氣。吳哲民認為,台灣成人植入電子耳治療仍有相當大努力空間。他的一名病患張先生,30歲起就因為家族病史和耳鳴,聽力不斷下降,被迫辭去工作,在家休息,48歲那年選擇進行人工電子耳治療後,現在成為一名音響玩家。張先生認為,如果政府補助能讓原本就學有專精的聽損者重返職場為社會做出貢獻,會是相當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一項支出。但若只是因為聽力而無法發揮多年所學長才,就會是社會重大的損失。
-
2022-10-14 醫療.精神.身心
整晚熬夜隔天更健忘?唐鳳睡前必做4件事,利用睡眠強化記憶是關鍵
由於她每天早上大約七點起床,這意味她前一天必須十一點以前入睡,才能睡飽八小時。加上她睡前及醒後都會留給自己一點時間,因此她每天大約十點就上床,準備入睡。睡前必做4件事為了讓自己無論是在工作事務上或情緒上,都是在歸零的情況下進入睡眠,隔天睡醒後神清氣爽地迎接新的一天,唐鳳睡前一定會做下面這四件事:1、十點以後手機關機,不是轉靜音或是改震動,而是切實地關機。因為睡前的意志力比較薄弱,會讓人不斷無意識地滑手機,反而更容易拖延睡覺休息時間。2、睡前把所有email、待辦事項都清空,將所有該發布的稿子都發布到網際網路上。3、花半小時大量閱讀明天要使用到的資料或書籍,這些書籍主要是知識性,非小說類的文本或是論文,以陳述事實為主,她一頁通常以兩、三秒的速度看過,三十分鐘大約可以看六百頁。如果隔天工作需要閱讀較多資料,她就會多睡一小時。因為可以利用睡眠消化資料,隔天醒來時已經將前一天入睡時閱讀的資料,記在腦海中了。4、打坐二十分鐘,以釋放一天的壓力,包括開心與不開心的感覺都要一併釋放,才能讓自己隔天起床,不再惦記昨日的情緒,可以讓體內的情緒清零再出發,明天才會不拖泥帶水。這個習慣是從四、五歲時跟著父母學打坐所養成的。關於其中第三件事,也就是唐鳳所使用的睡眠記憶法,乍聽之下,一般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現代人壓力大,控制睡眠已不容易,更何況是在睡眠中消化睡前閱讀資料,唐鳳是怎麼辦到的?其實,不僅被腦神經醫師證實,睡眠有助於強化記憶力,日本心理諮商師及暢銷作家石井貴士在《1分鐘超強記憶法》這本書中也指出:「將短期記憶植入長期記憶的過程必不可少的,就是『睡眠』。」石井貴士指出,很多人熬夜一整晚苦讀,反而忘得更快,就是因為缺乏睡眠的關係。這是因為腦神經之間的「突觸」(synapse)在睡著後,容易互相連結,進行記憶整理。在睡眠過程中,短期記憶會自然植入長期記憶中,所以利用睡前閱讀,再經過一晚充足睡眠後,起床時,利用早上血清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再複習一次昨晚睡前的閱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睡對時間也很重要,石井貴士認為,想要增強記憶,晚上十點入睡,早上五點半起床最好。因此,他建議的三明治記憶法,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利用晚上睡前九十分鐘閱讀,然後晚上十點就寢,早上起床後的九十分鐘,再複習前晚的背誦。有睡夠,每天醒來就會多一些空間,可以裝得下新東西。睡前正確的閱讀,才能留下記憶至於唐鳳的睡眠記憶法,最主要的關鍵在於,睡前如何正確閱讀。唐鳳睡前的閱讀指的是,快速大量閱讀知識性的書籍。例如,明天開會要討論的資料,或是研究論文等。至於小說類或是詩集等內容,並不需要透過睡眠記憶法來消化或記憶。這是因為小說及詩集需要慢慢品嘗,特別是關於聲韻類的讀物,例如一首長詩,就不得不念出來或發出聲音,這時候的閱讀,需要的是緩慢咀嚼,不適合用快速大量閱讀的方式,因為每一個音可能都有許多意思,需要細細品味。那麼,為什麼睡眠記憶法適合睡前閱讀知識性書籍?唐鳳指出,由於知識性書籍只是描述,或是記錄事實性的東西,例如,大部分的論文、非小說的文本、教科書、歷史書籍等等,都屬於這個範疇。這類文本的每一段文字都是特定的意思,並沒有要我們讀出千百個意思,所以這個時候快速閱讀是比較適合的。要讓睡前的閱讀都能進入腦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閱讀這些知識性書籍時,必須一以貫之,不能分心打斷它,不要邊看邊評斷這段文字,或是試圖立即在腦海中形成自己的觀點,但這確實不容易。「難就難在不下判斷,」唐鳳表示,「如果你睡前看東西不停去打斷它,你實際上也沒有看幾頁進去,所以也就沒有什麼在睡眠裡學習的可能性。」這一套睡眠記憶法之所以成立,是因為唐鳳不打斷作者,但要做到完全不打斷,是需要練習的。為什麼閱讀時不要打斷作者?不要去邊讀邊下判斷?這是因為當我們閱讀時,中途可能碰到作者有一個論點,你並不同意,但是或許作者還沒有發展完他的論點,要到一個章節或一本書結束時,這個論點才成立。但如果我們一面閱讀,一面在腦海裡打斷作者,看了幾頁就忙著去評論,只會強化自己本來就有的成見,看愈多,只會愈加深自己的成見。邊看邊打斷作者的結果就是,你有你的看法,等到未來別人問你這個問題時,你還是會從自己的看法出發去回答。但是如果你閱讀這些知識性書籍時,能夠忍住不在腦海裡先批判,而是先把它充分內化或心智化,讓你的心裡有這本書或這個作者,當別人問你這個問題時,你就可以從文本的觀點以及自己形成的新觀點去回答,看事情也就變得比較全面。尤其是大部分知識性書籍,特別是篇幅多、事實性和描述性的書籍,通常論述背後都有個觀點,但如果你一字一句用自己本來的觀點去辯駁它,到最後這個觀點就沒辦法進入你腦中,成為你的一部分,也就無法透過睡眠強化你的閱讀記憶。「如果你不進入作者看事情的方式,而是記得自己本來的論點如何強化,等於當做是磨刀石來強化自己本來持有的論點。」唐鳳說,你跟一本書辯論,一定會辯贏,因為作者不在場,而「你容忍跟你本來立場不同觀點的能力愈大,你就愈有能力去理解複雜的論點。」所以唐鳳的睡眠記憶法,就是睡前閱讀知識性書籍,只專注快速閱讀,絕不停頓下來去批判。專心、不批判的大量閱讀,加上充分的睡眠時間,醒來後就不會覺得那本書的作者是作者,我是我,而會感覺到書裡的素材已經轉化成自己可以任意運用的知識,心智化或是內化成你的想法,而非向外尋求的東西,這是唐鳳覺得最大的不同。這是因為清醒時,我們往往會執著於某個特定的解決方法,或是某個特定的互動,以自己的觀點出發來看這一件事,但是在夢裡,這個自我比較弱,就可以用更多的角度來看同一件事。(本文摘錄自天下文化出版《唐鳳的破框思考力 : 關於工作、學習與行動的方法》)
-
2022-10-09 醫療.消化系統
胸口不適是胃病還是心臟病?醫授判斷依據:發作時機是關鍵
感覺像「心臟病發」?若只發生在飯後,要考慮腸胃問題。有人形容胃食道逆流(GERD)像「心臟病發」,因此很多病患先跑去心臟科就醫後,檢查沒問題,才輾轉到腸胃科。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內科主任蕭家仁說,「心臟不適大部分是運動後發生,若是只在飲食後才有胸口不適感,腸胃問題的比率較高。」「胃食道逆流算是一種文明病。」羅東聖母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王威迪說,此病與飲食習慣、生活作息、壓力大、熬夜、肥胖等脫不了關係。現代人生活緊湊、工作應酬繁多,大魚大肉加上酒杯文化,胃食道逆流的人不在少數,看了醫師吃藥後改善,但不久同樣狀況又發生。王威迪說,有別於早期年代,民眾經常農忙活動筋骨,腸胃蠕動佳,胃食道逆流較少發生;邁入現代社會後,辦公室文化讓人生活型態改變,尤其上班族久坐少動,使得腸胃蠕動慢,胃酸逆流、排便不順等腸胃問題隨之而來。久坐少動、吃飯太快,盛行率逐年上升。生活緊湊、吃飯速度快,也是胃食道逆流原因之一。蕭家仁表示,人體分泌的唾液為鹼性,可以中和胃酸,而吃飯速度太快,會使食物無法與唾液融合,食物在胃裡一塊塊的無法消化,增長停留時間。建議吃一個便當要花20至30分鐘,慢慢咀嚼吞嚥,可讓消化功能較順暢,減少胃酸逆流的機會。另外,吃飯速度太快,連帶空氣跟著下肚,也容易發生胃脹氣等問題。王威迪指出,台灣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逐年上升,高達15%至25%,即每四至五人就有一人深受其擾,且好發於30歲以上的成年人。蕭家仁說,也有部分病患是身體結構問題,因胃部凸出於橫膈上方,導致橫膈無法隔離胃酸逆流,就是所謂的橫膈疝氣。另外,年紀大身體機能退化、肥胖壓迫腸胃、穿太緊的衣服,都有可能發生胃食道逆流。壓力大,腸胃蠕動變慢,影響食物排空,胃酸增加。除了生理問題,心理問題也會影響胃食道逆流。情緒壓力大時,會讓腸胃蠕動變慢,造成胃酸變多、胃排空變慢。蕭家仁表示,情緒壓力是一種人體交感神經反應,身體將精力移去對抗壓力來源時,心血管持續努力工作,消化道吸收功能就會休息。感到壓力時,交感神經處於強勢,因此使得腸胃道靜止,食物排空就會變慢,留在胃裡胃酸增加、賁門鬆弛,進而造成胃食道逆流。當三道閘門都失效,可能出現慢性咳嗽、喉嚨異物感等非典型症狀。胃食道逆流可能出現典型與非典型症狀,蕭家仁說,典型症狀包括口腔有酸味、上腹脹、胸口灼熱;非典型症狀則因胃酸往上跑,導致非心因性胸痛;侵蝕喉嚨後導致慢性咳嗽、喉嚨異物感或疼痛;進入肺部導致氣喘或聲音沙啞;甚至造成牙齒酸蝕、牙齦發炎、耳朵痛。蕭家仁說,食道與胃之間,有一道「下食道括約肌(賁門)」的閘門;食道與咽喉間也有一道「上食道括約肌」的閘門;氣管與咽喉則有會厭作為閘門。若胃與食道間的閘門失效,則初步逆流即會發生,可能引發典型胃食道逆流症狀;若往上另兩道閘門也失效,則會出現非典型胃食道逆流症狀。王威迪說,食道與胃交接的「賁門」,平常處於緊縮狀態,僅在進食時才鬆開,吃東西太快會造成這個閘門鬆弛,而吃得快也代表當下情緒緊張,逆流症狀可能更嚴重。建議「情緒放輕鬆、吃慢一點」,如此能避免閘門鬆弛,胃酸逆流也會少一些。火燒心症狀最典型,晚上逆流易咳,可墊高枕頭。胃食道逆流的常見表現中,王威迪指出「火燒心」最為典型,胸骨或胃猶如被灼燒,嚴重者甚至會覺得喉嚨有異物感,「卡到像自己得了食道癌」。不過他說,只要沒抽菸、喝酒、吃檳榔的習慣,得食道癌的機會其實很低。除了火燒心,慢性咳嗽、噯氣、胃脹氣、反酸都是症狀之一。王威迪提到,因胃食道逆流造成的慢性咳嗽通常沒有痰,「晚上比較容易咳嗽,因為晚上會分泌較多胃酸」,可透過墊高枕頭減緩不適,以改善睡眠品質。「許多人會將噯氣與打嗝搞混」,王威迪說明,前者是氣體下不去,才會從嘴巴打出來,後者則是橫隔膜受不正常刺激,持續收縮而一直打嗝。噯氣也被認為是胃食道逆流的初期症狀之一。
-
2022-10-08 養生.抗老養生
無法熬夜、開始變胖…衰老徵兆你察覺到了嗎?做到5個堅持讓你老得慢
自古以來,大家對於「長壽」、「不老」的追尋從未停止過。有些人會花許多時間來保養,甚至花大把鈔票維持美貌。想要維持顏值不僅只是外在保養這麼簡單,要擁有健康,由內至外的散發光芒,更要讓自己老得慢,該怎麼做呢?4種變化 衰老的徵兆先來了解踏入歲月的衰老期,主要會表現在哪些方面:熬夜、睡太晚 身體就承受不了想起年輕時,熬夜的KTV、和朋友暢談一整夜,只要稍微補眠個4、5小時,就能在第二天精神奕奕地上班或上課。但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已大不如前,熬夜讓身體無法負荷,一旦晚睡,第二天就無精打采,看什麼都會變得厭世,這正是衰老的表現之一。運動能量減弱運動能力若不是從年輕就開始累積,會明顯感到因年齡增長帶來的苦澀感。體態開始不受控制男性、女性到了一定年齡,由於身體代謝力減弱,衰老與肥胖慢慢畫上等號。腸胃蠕動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弱,身體吸收脂肪的能力也會逐漸降低,體內堆積著脂肪,且未維持運動就容易變胖,當然老態感就隨之而來。記憶力衰退大腦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弱,大多會明顯感到近期的事情記不住,過去年輕的事情卻歷歷在目。堅持5個習慣 心態樂觀身心受益 該如何維持才能老得慢呢?以下5個習慣堅持下去,一起變年輕健康: 1.情緒穩定情緒穩定,是現代人最容易忽略的事情。由於生活忙碌、家庭帶來的煩惱、朋友之間的相處,都引來許多焦慮感。說到要年輕,就要從內心開始做起,延緩老化沒有偏方,維持健康的心態才有健康的身體,畢竟心理影響生理,樂觀對待日常才是最重要的。2.不抽菸、飲酒抽菸、喝酒會影響健康。即便面對工作或生活上的壓力,都要找到適合的發洩管道,吸菸、飲酒不是唯一的辦法。3.規律的運動習慣規律的運動能增強心肺功能、增強免疫力,是延緩老化的不二法門。4.合理飲食、規律排便許多人到了中年後,深受三高問題困擾,這和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聯。隨著年齡的增加,味蕾變得比較不敏銳,飲食上容易變得高鹽、高油。長期在飲食上不注重,會引起脂質代謝率異常,三高就悄悄來敲門,這樣衰老會更加快。所以平日裡要注重清淡飲食、規律排便,留給身體乾淨的修復空間。5.良好作息、少熬夜在工作上「時間就是金錢」,這樣的步調,讓許多人為了過更好的生活疲於奔命地忙碌著。一天就24小時,大部分時間如果都拿來工作,就意味著縮短了睡覺時間,睡眠品質也可能不好。長期熬夜、睡眠不足的人,容易導致肌膚暗沉、毛孔粗大等狀況出現。作息不規律還可能造成內分泌紊亂,加速老化。為自己制定一個一天工作多久的停損點是非常重要的,養成良好的作息,才能讓身體有喘息的時間,別為了賺錢沒好好保養身體,老了反而多數錢都拿來買藥吃,那才真叫得不償失。
-
2022-10-08 養生.抗老養生
寒露後晝夜溫差變大!居家泡腳按摩去寒氣 吃芝麻、山藥潤燥補脾胃
寒露在24個節氣是第17個節氣,每年大都在國曆十月8~9日,2022年寒露節氣時間:國曆2022年10月08日 15:12。從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都是屬於秋季。寒露是一個反應氣候變化特徵的節氣:寒露節氣後,熱氣漸漸退,而寒氣稍升,晝夜溫差開始變大,早晚會有感絲絲的寒意。從氣候來看,寒露時節秋意漸濃,氣爽風涼,乾燥少雨。寒露養生 特別留意脾胃狀況從中醫角度上來說,寒露時節和「燥」、「微寒」有關係,容易傷肺傷胃,所以最容易誘發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疾病,如感冒、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反覆性口瘡、大腸急燥症⋯;也容易有咽乾、鼻燥、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皮膚乾燥發癢,甚至毛髮脫落、大便秘結⋯等症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多吃養肺潤燥食物「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所以,此時節一定要注意滋陰潤燥、微溫陽,故在中國民間有「寒露吃芝麻」的風俗習慣乃因芝麻能潤燥,還有俗諺説:「芝麻綠豆糕,吃了不長包。」也是因芝麻和綠豆都具有排毒的功效。寒露時節亦可以多食用蜂蜜、粳米,或多吃山藥來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亦可多食白蘿蔔潤肺止咳,百合、貝母去痰止咳。並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因過食辛辣易傷陰精。吃西藥止癢常復發 中藥一起治皮膚和呼吸道有位長年皮膚癢的34歲女性,多年以來都是靠吃西藥來止癢,但她發現只要西藥一停就會發作,而且癢的程度不曾減低、越來越嚴重,後來她想再這樣吃下去恐怕自己的腎臟會出問題,決定改換中藥調理看看,她來診所經過望聞問切,我以清燥救肺湯加減調理一段時間,皮膚癢改善很多,終於擺脫了西藥的控制,還説吃中藥不但沒有嗜睡的副作用,還一併改善了她的咳嗽,真是太划算了。現在,她不管身體任何狀況都會來看中醫。其實,以中醫的觀點來說,這一點都不稀奇,因為肺開竅於鼻,肺主皮毛,而「燥」又傷肺,所以,要治療皮膚和呼吸道的問題,都可以從潤燥的方向去處理。而清燥救肺湯方中就是重用了桑葉來清肺絡中燥熱之邪,又用麥門冬來養陰潤肺⋯。泡腳、按摩進行居家經絡調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有云:「寒露,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時節已進入深秋,稍有寒氣,可以每天捏捏四肢末梢及泡腳並按摩穴位來強化身體的循環並保暖。1.捏「十二井」-手指與腳趾末梢捏十指和十趾末梢指甲兩邊2-3分處,即少商穴、商陽穴,關衝穴、少衝穴、少澤穴、隱白穴、大敦穴、厲兌穴、竅陰穴、至陰穴、若再加上中衝穴(在中指末端),和湧泉穴(足底中央處,以趾踡曲,在足掌中央凹陷處),合為十二井,是足三陽經、足三陰經、手三陽經、手三陰經的井穴。井穴是經脈的起源、氣血集中處,捏這些穴位可以增強十二條經絡的循環。一般建議每天兩次,每次捏36下,每次可捏一隻手指或腳趾。以小指來說,少衝穴和少澤穴一起捏,以大腳趾來說,大敦穴和隱白穴ㄧ起捏,左中衝穴可直接以左大拇指的指甲按壓,左湧泉穴以右大拇指指腹按壓,以此類推。2.泡腳按摩穴位寒為百病之源,除了添加衣服外,可以常用溫水泡腳,ㄧ天泡腳ㄧ次,ㄧ次泡十分鐘。可以一面泡腳一面按摩以下三大穴。(1) 公孫穴:位置在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前下方,可調理脾胃,脾胃屬土,土生金,肺屬金。(2) 然谷穴:足內側縁,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即公孫穴後一寸,此穴可瀉熱、消脹,治扁桃腺發炎、咽喉炎。(3) 三陰交:足內踝尖往上3寸(約四根手指寬)處。此穴功為肝脾腎三經之交會,所以補脾之重,間接可以補腎陽養腎陰,有氣血兩補之功。最後,還要避免熬夜,要早睡早起。此時節人們的汗液散失較快,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保暖,同時要避免劇烈運動和太過勞累以致於太耗散陰精,為寒冷的冬天做準備。
-
2022-10-03 醫療.泌尿腎臟
多汗不等於「腎虛」、女性也有「腎虧」…中醫教5正確方法養腎
總有某些人體質就是容易流汗,溫度稍高就揮汗如雨、衣服全濕,好像淋了一場雨。時間一長,總有同事、朋友開玩笑,「你腎虛吧?」,其中也不乏認真的提醒與關懷,「這樣流汗該補補腎了、這樣流汗是不是真的腎虛」 ?多汗並非一定是腎虛 從「這些」伴隨症狀來判斷如何分辨是否是腎虛引起的汗呢?中醫師吳宛容表示,腎虛主要症狀為心煩易怒、腰膝酸軟、兩腿無力、顴紅潮熱、盜汗、眩暈耳鳴、形體消瘦、失眠多夢、咽干、男子陽痿或陽強不倒、性慾亢進、遺精早泄、婦女經少、經閉、崩漏、不孕、尿短赤黃等。 從上述症狀可以看出,腎虛的確會導致出汗多,「但是容易出汗並不一定就說明是腎虛」。除環境因素外,中醫所說的盜汗與虛汗,一般由肺氣虛、心氣不足所引起,這種汗沒有明顯的酸臭味。那腎虛會不會產生多汗問題呢?答案是會的。吳宛容說明,腎虛引起的出汗常伴隨有其他症狀,如畏寒、夜尿頻多、腰膝酸軟、食慾下降等。 吳宛容強調,單純的多汗,只是人體對外界環境的一種反應,當勞動、運動、情緒激動、緊張等之後出汗都是很正常。有些人的汗孔發達,通常會分布在「腋下」以及「背部」為多,加上這兩處流汗比較容易有異味,會被旁人所觀察到,所以特別引人注目。其實,全身都有可能會冒汗,通常精神緊張或痛覺刺激時,會手心、腳心出汗;吃了某些刺激性食物會臉上冒汗等,這些都與個人體質有關,但是還不算是病態。 病態多汗須注意 與多種疾病相關所謂病態的汗包含甲狀腺分泌過多時,產生的「甲亢」現象,身體會反映出多汗、怕熱、體重減輕等信號;還有糖尿病患者,服用過量降血糖藥導致頭暈、低血糖,這時也會伴隨多汗;心臟病患者如果胸悶伴隨狂冒冷汗,這時可能是心絞痛引起的冒汗,心臟血液的供應不足,使心肌循環不佳、胸部出現持續幾分鐘的疼痛或壓迫感,此外,若疼痛還轉移到肩膀、手臂或後背,建議馬上前往醫院就診。  腎主生殖 醫:養好腎才能逆轉年齡許多人存有誤解,以為「腎虧」是專屬於男人的疾病,但其實很多女性也有「腎虧」的問題。吳宛容指出,腎臟精主生殖,如果精氣充足,女性的生殖系統就會健康,反之如果精氣不足,就會影響到女性的生育能力。以中醫的觀點來看,更年期是卵巢功能由旺盛狀態逐漸轉化至消失的一個過渡時期,起因於腎氣漸衰,腎精虧損,陰陽失調所致,此外,過度疲勞、房事過度,也會造成腎虛多汗,在中醫的調理常常使用六味地黃丸搭配清心蓮子飲來歛汗補腎。 吳宛容提醒,平時的生活作息一定要正常,充足的睡眠對於氣血的生化、腎精的保養起著重要作用。許多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有過分熬夜、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的經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有利於腎精的養護。平時也不可以憋尿,膀胱中貯存的尿液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刺激神經,產生排尿反射,這時一定要及時如廁,將小便排乾淨,否則,積存的小便會成為水濁之氣,侵害腎臟,也容易引起膀胱發炎。還有務必保持大便通暢,如果大便不暢,宿便停積,濁氣上攻,不僅使人心煩氣躁、胸悶氣促,而且會傷及腎氣,導致腰膝酸軟,神疲乏力。因此,保持大便通暢,也是養腎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避免大量飲用咖啡、酒精,以及不節制的飲食。飲食過飽則傷血耗氣,對腎氣也會造成損害,吳宛容建議,可以多用手掌搓揉「命門」,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熱後,再分別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膚,然後上下按摩腰部,直到皮膚有熱感。建議早晚各一次,每次約200下,「就能顧好你的腎,逆轉你的年齡」。 【延伸閱讀】新冠肺炎後遺症,嗅覺喪失好焦慮 中醫針灸助改善腰痛是腎虛? 中醫師教你五大穴位自救【資料來源】 健康醫療網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2-10-02 醫聲.罕見疾病
誤當痛風20年 他確診罕見疾病HAE:驚覺母親或因此病離世
手機、鑰匙、錢包⋯⋯,許多人出門前都會盤點該帶的物品,但對俊廷來說,最不能忘的是一盒救命針劑。今年37歲的他罹患罕見的「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若是發病,他必須緊急施打針劑,身體、臉部隨處的腫脹,怪異的外觀之外,一但腫脹發生在氣管,他就可能跟媽媽一樣,因喉頭腫脹而喪命,而媽媽至死之前,甚至都不知原因何在。呼吸道腫脹僅剩10% 因禍得福確診HAE從小開始,俊廷身體的不同部位會不定期腫脹,皮膚如吹了顆氣球,脹痛和發熱感之外,肥厚腫脹的眼睛、嘴唇,嚴重影響外觀,每次發作都是單側,這次左手腫,下次右腳腫,每回腫脹大約2到3天便會消去,期間日常生活不便,譬如難以穿戴手錶、手套、鞋子。因爲怎麼樣都檢查不出原因,俊廷索性將其視作小病,手指腫就當作過敏,腳腫就當作痛風。直到俊廷29歲那年,用畢晚餐,一直覺得喉嚨卡著異物,雖然講話不順暢,不過呼吸尚可,因此他不以為意直接就寢。隔天起床,俊廷發覺越來越喘不過氣,只好掛急診,醫師用內視鏡一看,發現他的呼吸道只剩10%可通過空氣,緊急進手術室氣切,情況危急到還來不及打麻醉,俊廷即因呼吸不到而暈厥。術後,俊廷喉嚨的腫脹消退,醫師仔細詢問病史,得知媽媽和妹妹都有類似的症狀,媽媽甚至更嚴重,腫的部位遍及臉和全身。醫師由此推測是遺傳疾病,於是全家人抽血檢測基因,最終確診為HAE,但對大家而言,反而鬆了口氣,纏身多年的詭異毛病終於找到頭緒。2家人得HAE 媽媽至死不知病因HAE是種罕見的補體缺陷的免疫不全疾病,發生率為五萬分之一,大多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而台灣又以第一型與第二型病患居多,但其中約有20%到25%患者為新突變,無法從家族史得知,意即每個都人可能無預警的發生。知識補帖/遺傳性血管性水腫 (HAE)簡介遺傳性血管性水腫是因血液中的一種蛋白質- C1抑制蛋白(C1 esterase inhibitor, C1-INH)缺乏或功能異常的免疫疾病,特徵是會重複發生血管性水腫,但沒有伴隨蕁麻疹或搔癢症,最常受到影響的部位是上呼吸道和腸胃道的皮膚或黏膜組織。雖然腫脹在未經治療的情況下,大約2到5天內會自動消退,但若發生在喉部可能會導致窒息。此症的遺傳模式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看更多其致病原理是當補體調節因子之一的C1抑制蛋白(C1-INH)發生功能缺陷,將影響人體免疫調節,增加血管滲透性,過量血管外積液阻塞血液或淋巴液的流動,引發四肢、面部、生殖器、腸胃道或呼吸道腫脹,時間持續2到5天,有別於過敏性水腫尋麻疹2天內完全消退。不同的發作位置帶來不同的後果。若為腹部,患者將出現噁心嘔吐、劇烈腹痛、積腹水的症狀,常被誤診為腹部急症,反覆接受不必要的腹腔手術;若為呼吸道,則有吞嚥困難、發音障礙,需要緊急插管或氣切,甚或窒息危及生命。俊廷的妹妹、媽媽剛好分別發生在腹部與喉頭,只是媽媽不似俊廷幸運,在一次喉頭腫脹中過世,死前都不知原因。預防勝於治療 降低發病不適和風險俊廷的一次發病,解答家族存在已久的困惑,而他的幸運之處不僅如此。目前台灣患者發病48分鐘內,可使用緩激肽通路調節劑皮下注射或血漿純化的濃縮C1酯酶抑制劑靜脈注射,緩解急性發作症狀,俊廷隨身攜帶的救命針劑即屬於前者,但注射時會產生嚴重疼痛感覺,「有病友急救時自己打那個針,痛到只打了一半,就趕快跑醫院看診」。然而,HAE發作僅60%為自發性,其餘與壓力、創傷、感染、雌激素、過度疲勞有關。俊廷侃侃而談地說,他大學時期課業繁重,作息不正常,時常熬夜、壓力大,水腫比過去來得頻繁,每2到3個月發作一次。「咬到舌頭也會腫耶」,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徐世達補充,一般人吃飯不小心咬到舌頭,過段時間傷口自然會好,可是對HAE病患而言,卻可能使喉頭跟著腫脹,性命被奪走。既有預防藥副作用多 曾有女病患拒吃過世病患每次腫脹都必須提心吊膽,即使逃過死劫,有些人也會因水腫破裂留疤,或是進行腹腔手術。為減少病人不適,降低發作風險,台灣多以雄激素作為短、長期預防藥物,病人可於牙科或外科手術前服用。「其實雄激素副作用多,會使女性第二性徵消失,也可能造成肝癌。」徐世達指出,雄激素會使毛髮與體重增加、月經不規則、乳房體積減小、高血壓及肝腫瘤,他分享,曾有女性病患無法接受賀爾蒙改變,不願服用藥物,又因病發來不及使用急救針,最後不幸離世。另一種預防藥,是同為急救藥的濃縮C1酯酶抑制劑靜脈注射,但因藥效較短,病患一週須注射2到3次。「靜脈注射風險大,連國外也不會長期使用。」徐世達解釋,除了注射不舒適感外,反覆穿刺血管,會使血管嚴重損傷,引起血管纖維化,或細菌侵入打針造成的傷口及靜脈本身,導致感染,因此一般都不太建議長期使用靜脈注射。長效預防新藥卡關 HAE病友籲儘速納保提升生活品質2018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一種單株抗體皮下注射新藥,對於預防疾病發作有明顯效果,徐世達說明,治療剛開始的前半年,病患須每2週施打一次新藥,穩定之後,每個月施打一次即可,大幅降低病患不適感,提升生活品質。不過,新藥一人一年藥價約900萬元,讓新藥自去年八月通過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擬訂會議後,至今仍處於藥價協商階段,尚未生效。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指出,近年健保因財務困難,更講求經濟成本效益,使罕藥給付日益艱困。不忍罕病友苦苦等待治療的機會,她強調,「評估罕藥納保,不能單看成本和存活年數,更要考量病患的生活品質。」陳莉茵也認為,台灣計算成本效益時,常參考國外數據,但台灣的罕見疾病不一定同為國外的罕見疾病,因此應要因地制宜,發展出自己的成本效益計算公式,對台灣病患才公平。「遺傳罕見疾病雖只降臨在少數人身上,卻是每個人都必須承擔的風險。」她表示,罕病絕非他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陳莉茵說,罕病的治療選擇實在稀缺,不給予治療往往就是致命。目前俊廷每天睡前都要吃一顆雄激素,且隨身攜帶救命針以備不時之需,病情尚屬穩定,去年更順利結婚生子,奔走成立病友聯誼會,對外提倡疾病診斷,對內分享照護方式。對於終身與HAE共存,俊廷雖抱持樂觀正向的心情,但不免偶爾擔心萬一發病,妻小將無所依,又或其他病患因不適而不願用藥,因此期待長效新藥儘速納保,讓全台已通報的32位病患,以及尚未確診的病患更安心。(看相關新聞:「30歲男腳腫誤診痛風20年 險死才發現得遺傳病」)
-
2022-09-29 失智.像極了失智
是健忘還是大腦開始退化?小心年輕型失智症
工作精明幹練的王小姐,45歲就升職當上部門經理,處理繁雜工作井然有序,樂於追求自我成長。但是最近熟悉的業務頻頻出錯,連應酬場合也會叫不出客戶的名字。同仁發現異狀,建議就診找出原因,結果醫師直言可能是失智症,王小姐很難接受,驚恐老年人疾病怎麼會提前找上門?●失智不是老人病 出現警訊要及早就醫別以為老年人才會失智!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全台近30萬已確診的失智人口中,其中有1萬4000多人屬於年輕型失智症。什麼是年輕型失智症?其症狀跟一般失智又有什麼相異之處?身心科醫師陳韋伶說,一般失智症發病年齡約在70至80歲,若早於65歲即稱為「年輕型失智症」;而認知功能衰退的症狀並沒有不同,一樣有精神症狀與個性行為改變,最大衝擊是生活多層面的影響。現代人工作繁忙、精神壓力過大,容易忽略年輕型失智症的發病警訊,可能因為病因複雜掛了許多科別,延遲確診時間。陳韋伶提醒,若個性、行為、工作能力與過去有明顯改變,留意可能是失智症徵兆,出現下列症狀要小心。【年輕型失智症的十大警訊】一、記憶衰退:跟健忘不太一樣,常會突然「斷電」忘記下一步要做什麼,到了會影響工作的程度。二、個性改變:原本溫和的個性變得易怒、不耐煩甚至多疑,自己也感覺到心情焦慮,但無法控制情緒。三、溝通困難:表達言不及義,包括書寫也出現問題,說話或書寫不如以往流暢,有人際溝通障礙。四、容易出錯:原本擅長的工作或熟悉的日常事務、活動已無法順利完成。五、時地混淆:因為認知功能開始衰退,不時會忘記時間、忘記自己在哪裡,頻繁出現迷路。六、判斷變差:做出錯誤或不合理的決定,例如採購數量、品項不對,或專案內容不合常理。七、社交退縮:語言表達能力減弱而減少與外界的互動,導致變得退縮、被動。八、被害妄想:常弄丟物品或擺回不正確的位置,因找不到而指責別人亂拿、丟竊。九、空間混淆:難以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的關係,無法判斷物體距離遠近,出現駕駛困難。十、決策障礙:無法訂定工作的策略與規劃,容易因注意力不集中而犯下判斷失準的錯誤。●不只阿茲海默症!失智症還有分類型失智症有很多種類型,65歲以上的失智症患者,主要是阿茲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症;65歲以下的年輕型失智症,除了阿茲海默症,可能因疾病、頭部創傷、意外事件缺氧而認知功能惡化。其他還包括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以及營養失調、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誘發病因,陳韋伶表示,要找出病因對症下藥,幫助患者和家屬預做準備,因應失智症帶來的生活影響。【失智症的類型與症狀】👉阿茲海默症:大腦神經細胞退化所造成的失智症,記憶明顯衰退,對人事時地物的辨別認知出現障礙。👉血管性失智症:因腦血管疾病所導致,主要表徵為動作及反應遲緩、身體平衡動作不佳等,合併精神症狀。👉路易氏體失智症:經常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行為,因多發系統萎縮,容易身體僵硬、走路不穩、重複跌倒。👉額顳葉型失智症:管控行為和情緒的額葉出現障礙,常出現焦慮緊張與憂鬱,早期症狀為情緒異常、人格改變。●年輕型失智症不易發現 記憶力大幅減退是警訊電影《我想念我自己》描述擔任大學教授的女主角因罹患阿茲海默症,逐漸失去工作與生活能力,劇情帶出年輕型失智症病程早中晚期的明顯變化。年輕型失智症因為發生年紀早,常被懷疑是更年期、壓力大,或其他心理因素,所以常忽略及早發現。失智症和記憶力高度相關,特別是短期記憶,一轉頭即忘了要做的事;在職場上,原本很熟悉的工作及技能變得常出錯,還有言語或書寫出現困難,都可能是年輕型失智症的表現症狀。陳韋伶叮嚀,65歲以下發生阿茲海默症,大多是因為基因、遺傳,若家族存在高風險遺傳因子,一定要維持健康生活習慣,降低罹病可能性。【如何預防失智症提早來報到】✅改變生活不良習慣:改善抽菸、熬夜等壞習慣,充足睡眠有助於修復過勞的大腦,同時代謝清除對大腦不利的有害物質。✅控制原本的疾病:中風患者要預防二次中風,避免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引發血管型失智症。✅釋放過多的壓力:長期過度用腦、精神壓力大,易累積β類澱粉蛋白影響記憶,提升失智症風險。✅建立規律運動:運動可以預防腦部的海馬迴萎縮,同時促進血液循環代謝掉β類澱粉蛋白。●失智症不可逆 積極治療可延緩退化失智症屬於持續性、漸進式的腦神經退化疾病,不單只有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會直接影響人際關係與生活自理能力,整個病程大約15至20年,最後因長期臥床、出現併發症而離開人世。但年輕型失智症的退化速度通常較快、症狀多樣化,且對藥物的反應較差;陳韋伶強調,一定要正視失智症問題,積極治療可延緩退化,加強社交互動、學習新事物,使大腦繼續活化。誰說年紀大才會失智?生活作息不正常、有抽菸和酗酒等習慣,就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失智症絕對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雖然無法治癒,但是可以用各種方式改善症狀,發現親友行為異常,應及早陪伴就醫獲得正確的診斷及治療,延緩病情惡化。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2-09-29 焦點.杏林.診間
一人顧35床,崩潰的一夜讓她懷疑是在救人還殺人?暴走女外科劉宗瑀,溫柔堅定地推動醫護勞動人權
今年五月,公視醫療喜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上映後,掀起熱烈討論。在劇中,藝人蔡淑臻飾演個性直來直往、放浪暴走的女外科醫師「小劉」,從醫學中心放逐到鄉村醫院,最終尋回濟世救人的初心。這齣戲正是改編自阮綜合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劉宗瑀的真人真事。人稱「小劉醫師」的劉宗瑀,在網路上寫著一篇篇關於醫護勞動人權、性教育、家庭育兒酸甜苦辣的文章,文筆犀利詼諧,穿插嘻笑怒罵,卻也反映出醫護人員面臨的真實處境,包括:面對生與死,該如何坦然釋懷?當工時過長、工作過勞、長期高壓,又不幸發生醫療糾紛時,該如何保持當初從醫的初心?人生的酸甜苦辣在醫院中活生生地上演,經由小劉醫師的妙筆生花,不但讓局外人得以一窺白色巨塔內爾虞我詐,更顯露出她對捍衛醫護勞動人權的堅定決心。想走外科,卻遭親友勸退在台灣,只要孩子會念書、功課好,難免會被逼念醫學系,劉宗瑀也不例外。第一年考上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的她,在母親的殷殷期盼下選擇重考,隔年考上長庚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劉宗瑀先在林口長庚、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之間往返見習三年,然後返回家鄉高雄,進入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擔任住院醫師。在接觸並瞭解各科內容後,她唯一感興趣的就是外科。不過,一開始她的外科之路走得不太順利,「所有人都勸退我說:『女生走外科,很辛苦又累!』」不敵週遭強烈反對聲音,劉宗瑀只好先到兒科待了一年,結果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處理小孩受傷的問題和安撫家長的情緒。兒科屬於內科,步調較緩慢,「我的個性比較急、沒耐性,外科給人的感覺很熱血,能激勵、感動人心,又可以看到病人有明顯進步,讓我更有成就感。」放不下外科夢的她還是決定轉換跑道,原本打算先做個三、四年,若真的不行再轉到其他科別,「至少我挑戰過了,不會覺得不甘心。」沒想到,這一待就是十幾年,直到今日。血汗外科,吃苦當吃補在外科世界,尤其又是某些血汗醫院中流傳著一句話:「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畜牲用。」不論男女,只要一進入外科全都得認命,把吃苦當吃補。實習期間,劉宗瑀是醫院外科裡的唯一位女醫師。在她之前的上一位女外科醫師早已是師字輩等級,兩人之間隔著二三十年的空窗期,可見女性外科醫師的稀有程度。她解釋,醫學臨床分科把「內外婦兒急」等性命相關的科別稱為「五大科」,工作壓力大、工時長,還需要輪流值班以應付緊急醫療狀況。其中,又以外科的男女醫師比例失衡最嚴重,還有醫護人員過勞、人力分配不均等問題,導致現今願意投身五大科的新血愈來愈少。醫學生畢業後,寧可選擇「三小科」(耳鼻喉、眼、皮膚),受訓過程不但輕鬆,將來還可以在外自行開業。然而,正所謂「外科虐我千百遍,我待外科如初戀。」雖然外科醫師工作時間超長,受訓過程慘無人道,甚至可能有過勞死等生命危險,但每年還是會有一些「想不開」的醫學生選擇踏上這條不歸路。劉宗瑀說,外科醫療現場判斷的緊急感與自己的個性能產生共鳴,老師和學長的個性也都是如此。「開刀房是極高壓的環境,醫生們常常會講些五四三的黃色笑話來放鬆心情。要講黃色笑話我也沒在怕的,甚至可以講得比他們更黃、更暴力!」直來直往的她哈哈大笑,每日混在一群男人堆中,即便被稱做「男人婆」她也毫不在意,因為她清楚,選擇自己真正有興趣的科別,才能走得長久。人力短缺,一人照顧35床然而回想起住院醫師受訓的那段日子,劉宗瑀只能以「慘烈」兩個字來形容。當時住院醫師尚未納入《勞基法》的適用對象,工作採責任制。平日白班結束後,緊接著就要輪值夜班,到了早上只能撐著眼皮繼續工作,每次值班就是連續兩天不用睡覺,而這樣的日子每個月要重複十多次。「休息是什麼?」劉宗瑀說,在住院醫師裡的字典裡,找不到這兩個字。台灣醫學教育人才養成本就不易,尤其外科醫師的培養過程更是漫長,除了要面對扎實嚴酷的醫學教育訓練,開刀久站、值班熬夜、過勞、高壓、高風險等問題,女性更要面臨生理痛、懷孕、水腫等不適。醫療環境的崩壞,不少當初懷著雄心壯志投入外科的學弟們,禁不住如此長期非人道的折磨,一個個陣亡倒下,提出辭呈。當時擔任總醫師的劉宗瑀,要負責各種排班與大小雜事的協調,面臨大票學弟們離職而突然空出來的班表,令她不得不向院方請求協助。然而院方卻決定以現有人力無限擴大負責所有的值班區域,尤其三間共35床的加護病房,原本由三位醫師照顧已頗為吃緊,竟然也縮減到一個人來承擔。負責任的她面對這樣不合理的要求,咬著牙扛了下來,甚至把人力最短缺那幾日加護病房班留給自己值。當時劉宗瑀正懷著第一胎,她白天上班,晚上值大夜照顧三間加護病房的病人,還要兼顧急診室的會診,時常能在深夜裡見到她挺著日益變大的肚子,不斷在不同大樓間來回地奔跑。 一開始,劉宗瑀覺得還能拼一下,但當孕期的不適一個接一個找上門,身心俱疲的她,終於也逼近了臨界點。崩潰的一夜,是救人還是殺人臨盆前兩個月,長期熬夜的她患了重感冒,為了寶寶健康又不敢亂吃藥,病況纏綿不絕,咳嗽一直都好不了。看診時「咳咳咳咳咳」,開刀時「咳咳咳咳咳」,嚴重時甚至一咳就漏尿,不論用產褥墊或成人紙尿布都沒有用,最後居然沒有乾淨的褲子可換穿。但她又不能請產假,總醫師也是臨床訓練的最後階段,只要考過專科醫師證照就能取得主治醫師資格,一旦請假超過兩個月,隔年就得重新受訓一年,之前的辛苦等於付諸流水。除了狂咳不止外,大腹便便的她晚上根本無法躺平睡覺,只能坐在值班室沙發休息。明明是酷暑如火的七月,她全身裹著厚重的衣物卻還是感覺冷得要死。值大夜班時一遇到緊急狀況,老公蜜蜂先生還必須牽著她的手、撐著她到急診室會診,因為她已經完全沒有力氣起身和走路。住進加護病房的病人原本就猶如一顆顆的未爆彈,偏偏在某個值班的夜晚一口氣爆炸開來,先是一名病人呼吸衰竭,又有一名病人血壓下降,當她正在進行急救時,手機響起,另一區的病人癲癇發作。・「小劉醫師三十床的阿公黑掉了!」「立刻On endo(插管)!」劉宗瑀才把喉頭鏡放入病人嘴巴,卻發現左移右挪都抬不起病人的下顎,猛然才想起原來是因為自己挺著大肚子。「幫我拉!」在護理師的幫助下終於順利將氧氣送入病人肺中。・「第二加護病房敗血性休克!」「CPR(心肺復甦術)!」嘴邊喊著,劉宗瑀直接跳上病床上雙手交叉準備心臟按摩,卻被肚子擋住不好施力,只能顫抖著被護理師拉下床,由她們輪流按壓……・護理師大口地喘氣、病床吱呀吱呀地哀嚎、生命監測儀器急促地提醒……混亂間一陣尖銳的手機鈴聲再度響起:「劉醫師,病人seizure(癲癇)!」對面的護理師喊道!「這裡在CPR沒空,先打抗癲癇藥,快死了再叫我!!!」劉宗瑀只能朝著話筒大吼。・・・「我的意識只剩下把工作反射性做完,完全忘記自己其實是個快生產的孕婦。」劉宗瑀回憶說,「從凌晨兩點忙到天亮交班後,護理師把渾身發抖的我架到旁邊的角落吸氧氣,比插管的阿公還要喘。」死死握著細細的氧氣鼻管,劉宗瑀像是抓著汪洋中的稻草,人來人往、嘈雜的急診室中,她只能聽見自己急促的呼吸聲……「再這樣下去,會有病人死的,而我跟肚子裡的小孩也……」恐懼加上喘不上氣,緊緊攫住劉宗瑀的心臟,恍惚間,她突然醒悟:「我怎麼把自己逼到這個地步?這根本不是在救人,而是在殺人!」不願當制度的幫兇,只能離去醫護人力不足,對病人生命安全來說是一大威脅。在醫療崩壞疾風下,醫師與護理人員仿如走到窮途末路。當天回家,劉宗瑀握著蜜蜂先生的手崩潰大哭:「我再也受不了了!我不要再值這種會死人的班、我不想要當這種會害死人的外科醫師!」那是她這輩子第一次說出:「我不要當外科醫師。」當初滿懷雄心壯志的熱情進入外科。受訓期間,師長們醫者仁心的風範,歷歷在目,結果卻是一個個陣亡離職,新進來的戰力又不能馬上派上用場。身陷不足人力的值班陷阱中,醫師被迫去謀殺這些病人……堂堂一個醫學中心,病人居然得快死了才找得到醫師,這樣真的是對的嗎?一週後,劉宗瑀將每晚的值班慘況呈報長官,換來了一番檢討與事後諸葛。她憤而拍桌起身,抗議醫院的值班人力安排簡直與殺人無異,卻無法扭轉院方態度,只換來冷冷一句:「這樣配置符合評鑑規範」。「如此高壓的工作環境,我實在無法再多撐一年。對我來說,專科醫師證照就像一面高牆,身懷六甲的我,想要跳過這面高牆,卻怎麼樣也跳不起來。」劉宗瑀苦笑著說。就這樣,在滿懷悲憤下,她遞出辭呈,跑去屏東當醫師。一個台灣,兩個醫療世界最近,公視播出《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改編自劉宗瑀的同名小說,正是描述她在屏東行醫寫照。她每天上下班的路線,都跟運豬車同進同出。「我以為屏東在高雄隔壁,相差不大。沒想到跨過高屏溪,城鄉醫療資源差距超乎想像,令我深受震撼,」劉宗瑀坦言。例如,曾有一名七、八十歲的病人求診,經檢查出是手部長出罕見的骨肉瘤。劉宗瑀對病人說,必須先做核磁共振檢查,再切片,然後做化療。但這一切都是按照教科書上教的流程,非常理想化。實際上,在醫療資源不足的屏東,光是做這些檢查和化療,必須分別跑兩、三家醫院,才能完成全部流程,病人很可能就此放棄追蹤與治療。如果病患有心要醫治,則得跨越高屏溪,到高雄的醫學中心或大醫院診治,搭火車轉公車或捷運,從早上排檢查,等到醫師看診,再回到屏東家中,已是晚上。她也曾遇過15、16歲的年輕人因車禍而嚴重外傷,送進急診室時心跳、血壓不穩定,還內出血,需要緊急開刀。但家屬一聽到要搭乘救護車轉到大醫院治療,就放棄了。「原來,我之前是過著多麼『醫療天龍國』的生活。原來,人的命真有貴賤之分,城鄉差距居然如此大不相同。」劉宗瑀感慨地說。那時深刻體會到離開了大城市,鄉下地方的生命力都很強。如果不是強悍的生命力,根本撐不下去!但由於往返屏東和高雄的路途遙遠,每天來回車程至少要三小時。有時半夜急診劉宗瑀被叫回去開刀,開車時精神渙散,醒來時發現自己竟然將車子開到人行道上,讓她嚇出一身冷汗。最後,她還是決定回到高雄市區的醫院工作。(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完整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2-09-29 醫療.消化系統
睡不好會增高脂肪肝風險 醫授如何好眠、逆轉脂肪肝首要方法
●睡眠效率差影響內分泌,增脂肪肝風險●改善睡眠品質、減重,逆轉脂肪肝●規律作息、調整生理時鐘,避免疾病上門全台約十分之一人口飽受慢性失眠所苦。根據最新研究顯示,若長期睡眠品質或效率不佳、久坐不動及不健康的睡眠行為,會增加罹患脂肪肝機率,如果改善睡眠品質,就能降低29%罹患脂肪肝的機率。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葉秉威表示,睡不好的人大多為肥胖者,多數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進而易有脂肪肝,因此想要有好眠、逆轉脂肪肝,首要作法是「減重」,至少要甩掉7%至10%體重。減重四對策 尤其要運動葉秉威進一步提出四大減重對策,建議少吃高油、高糖、高熱量食物;不要吃精緻澱粉類食物;尤其水果不可吃過量,因水果甜、含果糖是無形的熱量,吃多了會導致三酸甘油脂上升、血脂肪異常、罹患脂肪肝;更要多運動,從事快走、慢跑等有氧運動,一周運動五天共150分鐘,一次運動30分蹱,每次運動心跳達130下。一篇發表於臨床內分泌及代謝雜誌的中國研究,分析5011位罹患脂肪肝的中國成年人的睡眠行為,發現有不良睡眠習慣者,如晚睡、會打鼾、白天小睡超過30分鐘的族群,罹患脂肪肝風險顯著增加。研究發現,適度改善睡眠品質,能改善29%罹患脂肪肝的風險。內分泌失調 出現代謝異常北醫附醫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周百謙表示,長期睡眠品質不佳會造成內分泌失調,包含荷爾蒙、生長激素、胰島素、膽固醇運用等異常,出現代謝症候群。代謝出現異常,白天精神狀態變差,運動量下降、增加久坐不動的機率,陷入惡性循環。因此,睡眠效率不佳的確會增加罹患脂肪肝的風險。周百謙表示,褪黑激素在睡眠不足時會分泌異常,褪黑激素已被證實與胰島抗性有關,又與代謝症候群、肥胖有關,睡眠效率不佳會引發許多疾病。精神壓力大 也會造成失眠葉秉威指出,肥胖的人容易發生睡眠障礙,大多數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因肥胖而下咽空間窄易堵住呼吸道,造成二氧化碳的蓄積,因此很多肥胖者睡不好、人昏沉、精神差,易出現高血壓、血糖高、血脂高、脂肪肝等問題,必須減重改善這些症狀。此外,精神壓力大的人,也會有失眠、脂肪肝等困擾,建議應適度運動,才能讓身心放鬆。周百謙表示,睡眠品質與效率,可以從四大面向檢視:睡眠時間、睡眠連貫性、入睡時間、醒來後的精神。正常狀態下,睡眠約10到15分鐘內會睡著,每天至少睡8小時,而睡眠通常會一覺到天亮,睡起來後應該精神飽滿,才是睡眠效率佳。若有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顯示睡眠效率出現異常。長期晚睡 易影響內分泌影響睡眠品質,最常見的就是壓力以及睡眠呼吸中止症,周百謙指出,嚴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會使睡眠時身體缺氧機率大增,使身體的發炎指數增加,也是造成內分泌失調的原因之一。睡眠效率出現問題時,建議可以做睡眠檢查找出問題,再對症下藥改善。如果僅是普通的打鼾,或是鼻息肉影響睡眠品質,可以透過手術改善。周百謙說,如果睡眠效率並沒有異常,但長期晚睡,也會讓內分泌出現變化,腎上腺素無法規律分泌,長期紊亂也會增加代謝症候群,當身體時常感覺疲憊,建議可以調整生理時鐘,固定時間睡覺、起床,調整內分泌分泌的時間。
-
2022-09-17 醫療.眼部
關燈看手機更傷眼,易黃斑部病變!醫傳授7個好習慣對抗3C眼
科技的日新月異,讓我們生活離不開3C產品,卻也因此造成不少對眼睛的傷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門診中發現,有愈來愈多的年輕族群是因為用眼過度而出現眼睛痠澀、紅腫,且視力模糊的現象,「而中高年齡長者因為眼睛老化,不適情況會更嚴重。」3C眼主要形成原因,是長時間近距離使用3C產品,造成睫狀肌過度收縮導致痙攣,陳瑩山說:「當我們看向遠方時,睫狀肌並不費力,但是看近時必須仰賴其收縮;而接觸3C產品時,因距離更近、用眼時間長,有時還會因為少眨眼而讓眼睛受到壓力。」當然,眼睛同時也是接受光源的主要器官,3C產品的光線對於眼睛也會造成傷害。3C光線太強 易黃斑部病變陳瑩山進一步指出,過量光線對眼睛造成的傷害不小,像是直視手機時若光線照射太強,而且眨眼次數明顯減少就容易造成乾眼症;其次因為智慧型手機使用時必須靠得很近,時間一久,睫狀肌僵硬無法放鬆,也會導致假性近視增加。再者,當光線進入眼睛後,能量較高的藍光會由水晶體吸收,但長期累積就會造成蛋白質變性,令水晶體混濁,患者會覺得變暗,視力模糊,久而久之,近視度數就會增加。「更令人擔心的是,當強光經過瞳孔射入眼底,經年累月光線刺激,還會造成黃斑部的水腫發炎,進而增加黃斑部病變的風險。」陳瑩山提醒,「關燈看手機,就像一直用眼睛盯著太陽日出或日蝕,光線長驅直入黃斑部,更危險。」而且如果是在睡覺前用手機,又不開燈,當身體處於準備休息的狀態下,抵禦光線的能力會下降,光傷害也就相對增加。7個好習慣 對抗3C眼3C世代已經是趨勢,要完全不用幾乎不可能,最重要的還是要提前預防,加上養成保護眼睛的好習慣,陳瑩山提供幾個好方法,可降低3C眼的過度傷害。1.適度休息、偶爾熱敷每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平日可以偶爾搭配熱敷眼罩或直接用熱毛巾熱敷讓眼睛紓壓,但要避免使用時間過久或過熱。2.保持乾淨、定期檢查要經常保持眼部的乾爽清潔,最好不要常揉眼睛以避免感染;此外,也要定期接受視力檢查,若需矯正或配戴眼鏡時,要找合格的專業眼科醫師提供建議。3.生活規律、睡眠充足不要熬夜、作息要有規律,用眼過度除會造成雙眼痠腫麻痛外,連帶地也會影響頭痛,只有大腦跟眼睛同時放鬆,才能真正得到休息。4.光線充足、姿勢端正無論是看手機或電腦、電視等,光源都要充足,姿勢也得注意;距離最好也要掌握好,不要靠得太近、也不要彎腰駝背。5.多走出戶外、眼睛也要防曬假日可多安排戶外活動、多看遠方綠樹草地,可減少眼睛肌肉緊張;此外眼睛也要注意防曬,陽光強烈可配戴太陽眼鏡,或戴藍光眼鏡替眼睛防曬。6.多喝水、人工淚液非萬能若必須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也容易造成眼睛乾澀,建議除了多喝水,也可在室內放一杯水增加環境濕度;要提醒的是,許多人會定時點人工淚液讓眼睛維持濕潤,但無法完全取代眼淚,而且市面上的人工淚液多數含有防腐劑,不建議一天多次點用。7.營養蔬果不能少三餐營養均衡、多吃綠色蔬菜及黃色水果、每天一顆蛋等,都是最基本的護眼之道;平日也可多補充葉黃素,若是過度使用3C,則可偶爾使用蝦紅素來增強保護作用,兩者能達到互補合作與協同加強的效果。
-
2022-09-10 養生.聰明飲食
提神飲料、能量飲喝多易猝死?營養師指關鍵,4觀念健康喝!
許多民眾會以提神飲料、能量飲提神,也有不少人養成了每日都喝的習慣,甚至也有人一天喝到不只一罐。小心,過量恐怕有傷身、甚至猝死的疑慮。嫚嫚營養師指出關鍵,不單單只有咖啡因,提醒若真要喝也得要有4個觀念,健康的喝避免傷身。 提神飲料、能量飲常見成分,主要提神關鍵原來是咖啡因? 嫚嫚營養師指出,提神飲料常見成分如各類添加糖、咖啡因、維生素B群、牛磺酸、瓜拿納、人參等,最主要的提神成分廣泛來看為咖啡因,其為中樞神經刺激物,透過刺激中樞神經達提神效果,瓜拿納也一種是帶有咖啡因成分的萃取物。維生素B群則為輔酶,在營養均衡的情況下,可輔助醣類、蛋白質、脂質等代謝並轉換成能量。牛磺酸也有助提升能量,在不少海鮮類、肉類廣泛存在,一般而言不易缺乏,不過若是在運動等消耗體能的活動下就會流失的較快。而各類添加糖,也是種可快速被人體吸收利用的能量來源。人參也有助補氣、補充體力、能量等,不過一般而言相較其他成分來得少。 提神飲料、能量飲喝多易猝死?營養師指關鍵:真的別喝太多! 雖說從上述來看,除了各類添加糖以外,普遍而言都是有利於人體的成分,不過民眾也口耳相傳提神飲料別喝太多、喝多容易傷身,國內外也有許多因過量而死亡的新聞。對此嫚嫚營養師表示,確實飲用過量是有造成身體負擔的疑慮,最主要的關鍵也是在咖啡因。 咖啡因過量:咖啡因短時間內大量攝取,除了容易過度亢奮,也容易利尿、失眠、抽搐、血壓提升,嚴重則可能造成心悸、心律不整等問題,甚至導致休克、死亡。衛福部建議咖啡因一日攝取上限,成人則不宜超過300毫克,青少年則更少,孩童不建議攝取,但以常見約350毫升的提神飲料來看,就約有120毫克的咖啡因,約近成人上限的一半,一日喝一罐以上就近超標。若提神飲料是大罐的、或平時還有飲用其他如咖啡、茶等帶有咖啡因的飲品自然更加容易超標。 添加糖過量:提神飲料添加糖如汽水一般的滋味,且通常小罐,容易讓人一罐接一罐喝。關於添加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未成年人一日上限約為25克,不過350毫升的提神飲料就普遍就有40克左右,容易一罐就超標,這還沒算上其他飲食中的添加糖。糖類攝取過多除了容易肥胖、成癮之外,也不利心血管健康。 鈉過量:鈉也常在提神飲料中出現,現代人飲食普遍口味偏重,也有攝取過量的情況,容易形成高血壓、影響血管健康。再加上前述提到的咖啡因影響,更容易加重身體負擔。 身體狀況:成分方面雖有數值建議上限,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對咖啡因的耐受度不盡相同,像是需以提神飲料提神的族群,往往也是常需熬夜趕報告、打電動等作習不良、日夜顛倒的族群,身體狀況欠佳狀態下,傷身的可能性恐怕更高。上述這些成分因素、人為因素等都是需要留意之處。 防提神飲料、能量飲傷身,營養師教4觀念健康喝! 嫚嫚營養師表示,提神飲料也是可以健康安心的喝,關鍵就在保持良好習慣。首先自然不可過量,需留意自己的攝取上限,建議真的感覺自己需要提神再喝就好。若已有每天飲用的習慣,那麼至少提醒自己一天別超過一罐,以免咖啡因、添加糖攝取過量。喝提神飲料後,也建議避免再喝咖啡、茶等同樣帶有咖啡因的飲品。並且,喝的時候和咖啡一樣需避免配藥吃,以免加速代謝使得藥效不利,或出現藥物交互作用。也需要特別注意避免與酒精類飲品或在太相近的時間一同飲用,以免對心臟帶來過度的刺激,可能會引起心悸等不適症狀。平時也建議多喝水,以利帶謝提神飲料各類成分,並維持整體身體健康。 嫚嫚營養師也建議,提升精神方式其實很多,像是喝無糖咖啡、無糖綠茶、保持營養均衡、補充B群這些都是方法。若時常感到疲憊,也先檢視自己的生活作息、生活型態為佳,以利從根本調整。 《延伸閱讀》 .B群怎麼選/吃?一張圖看懂!營養師教這樣吃效果再提升! .台灣人「地表最不適合喝酒」!酒癮戒不掉可能是維他命B群不足?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9-07 醫療.皮膚
為什麼嘴角又冒出小水泡?醫師告訴你唇疱疹難預防原因
●唇疱疹為疱疹病毒引起,難預防、易復發●吃好、睡好、心情好,防止唇疱疹上身●避免罹患唇疱疹,異位性皮膚炎及濕疹患者注意皮膚保養「怎麼嘴角又冒出一顆顆小水泡?」看來唇疱疹又上身了。這種刺癢又疼痛的唇疱疹,讓不少人好困擾,經常反覆發作,尤其在熬夜、壓力大、火氣大之下,造成免疫力下降時,容易出現唇疱疹,嘴唇腫起一群小水泡。很難預防 正常病程約一周唇疱疹為感染單純疱疹病毒所引起,最常見的是第一型單純疱疹病毒。台北榮總皮膚科主任陳志強說,唇疱疹很難預防,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感染及復發,患者可能在小時候就曾經感染過,例如家長與孩子親嘴時就會傳染,感染後此病毒會躲在體內神經節「伺機而動」,當熬夜、打麻將、壓力大、沒睡好,抵抗力降低時,就容易復發。唇疱疹好發於上、下嘴唇及鼻翼周圍,當免疫力低下時,容易發作。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唇疱疹症狀為一群小水泡,感覺有點刺癢及疼痛,水泡約3至5天後會慢慢結痂,待結痂慢慢痊癒即可,正常病程約為一周。唇疱疹容易復發,一年復發次數在3次以內,算是正常,但一年復發次數超過3次以上,顯見身體免疫力不佳,需要多加注意。有皮膚炎 小心疱疹性濕疹治療唇疱疹,陳志強指出,出現早期症狀後,可在患處塗抹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增生,降低疼痛感,避免症狀惡化,也可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值得注意的是,患有慢性異位性皮膚炎及濕疹患者,若感染到引發唇疱疹的單純疱疹病毒,易引起疱疹性濕疹,病情嚴重時,恐引起次發性感染,危及生命。陳志強說,此時病毒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除臉部外,也可能擴及頸部等部位,患者應盡速就醫。陳志強曾收治一名濕疹患者,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後,造成全臉、頸部出現唇疱疹症狀,但患者卻讓非皮膚科醫師看診,醫師真的誤認是濕疹發作,給予類固醇藥物治療,沒想到病情快速惡化,經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患者才漸漸痊癒。搔抓破皮 嚴重恐致敗血症趙昭明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為皮膚角質細胞的絲聚蛋白基因突變,導致皮膚出現發炎反應,若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引發唇疱疹,病情嚴重時會有生命危險,但臨床上並不常見。去年趙昭明曾收治一名8歲異位性皮膚炎男童,整臉出現紅色丘疹及水泡,且搔癢,確診為感染唇疱疹,加上患有異位性皮膚炎,造成水泡大規模擴散,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身上常帶有金黃色葡萄球菌,一旦搔抓破皮,易引起次發性感染,嚴重時恐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而危及生命。要多喝水 洗臉溫度別太熱 趙昭明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平時需注意皮膚保養,加強皮膚保濕及防曬,洗澡或洗臉的水溫不要太熱,更要多喝水,一天喝水2000㏄,維持皮膚處於穩定狀態。若皮膚遭到細菌或病毒感染,如唇疱疹等引起皮膚搔癢時,應避免搔抓,以防症狀更加惡化。此外,陳志強強調,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的癌症患者、免疫低下患者,唇疱疹復發的機率會增加,務必提高警覺。
-
2022-09-03 焦點.健康知識+
想預防記憶力衰退?「走路」效果佳每天都能做到,多吃3種食物促進大腦健康
是不是覺得長越大,越感覺記憶力逐漸下降,雖然記憶力看不到也摸不著,但對生活影響非常大,想像一下,如果忘記另一半的生日、忘記與客戶的開會時間,甚至忘記所有珍貴的回憶,光想都覺得可怕。而久坐、熬夜、抽菸、喝酒等,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導致記憶力快速下降的一大原因,想活化大腦、避免忘東忘西,那你一定要將以下這幾點記起來。 每周運動3次,有助提升「情節記憶」根據最新國外研究表示,每周運動3次持續4個月,能有助於「情節記憶」能力。「情景記憶」是一種處理過去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的記憶,也是第1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的記憶。情節記憶是一種主觀記憶,能與過去的特定時間、地點等連結的情感,以及其他相關聯的知識連繫起來,是個可以被明確指出的記憶,將發生在過去特定時間和地點的個人經歷集合。例如:有個人記得他5歲生日時的場景與事件,這就是情節記憶,個人可時光倒流回溯發生在那個特定時間和地點的事件。 而這項研究中,也發現年齡在55至68歲之間運動,在運動時表現出最大程度的記憶力改善。其中運動也包含「走路」,千萬不要低估走路對身體健康帶來的好處,對許多人來說,走路是容易且自由的,能減輕壓力和增強幸福感,這些對大腦健康也很有益處。 有了規律運動的習慣,就能改善睡眠和情緒,進而影響心臟健康、體重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大腦和記憶力。 吃營養食物 吃對食物對於刺激腦細胞運動、增強記憶力也有很大的影響。如:藍莓、堅果、雞蛋等都是很好的食物。 ◎藍莓藍莓中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和大量多酚物質,具有強大抗氧化力,有助於活化腦細胞,並減少體內發炎的問題,要知道發炎是造成腦部斑塊堆積,引發阿茲海默症的關鍵因素。 ◎堅果根據《美國心髒病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心臟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和肥胖…等族群,大腦認知功能和一般人相比,退化得更快,而堅果中的優質脂肪ω-3脂肪酸,有助於改善心臟健康,避免大腦神經元功能逐漸喪失。 ◎雞蛋雞蛋中的維生素B6、B12和葉酸都是促進大腦健康的營養來源,其中,膽鹼是產生「乙酰膽鹼」的主要成分,這項神經遞質能幫助調節情緒和維持記憶,並且提升腦細胞交流效率。 最後提醒大家,記憶力差真的不是年長者的專利,要維持大腦的健康就該趁早開始,如果等到腦部開始退化,可就來不及囉! 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2-09-02 醫療.消化系統
大便有血?醫師傳授3招分辨:你是單純痔瘡、還是腸癌?
「一名30出頭的周姓年輕男子,在某科學園區擔任研發工程師,工作壓力不小、時常熬夜加班有內痔病史,一年多前,他突然因為持續兩個多月的腹痛向我求診,透過無痛大腸鏡檢查發現直腸處有惡性腫瘤,化驗結果為直腸癌二期,正值打拼奮鬥年紀的他當然無法接受,甚至驚訝不已,他告訴我一開始血便以為是痔瘡復發,就近跑去住家附近小診所拿塞劑處理,要不是腹痛難耐,恐怕還找不到真正元兇…..」 痔瘡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有許多痔瘡患者因為沒有症狀沒就醫不知自己有痔瘡,然而,隨著大腸癌年輕化,許多少年得痔的年輕人可別再痔瘡、腸癌傻傻分不清,除了有痔要伸(就醫),也要小心,像周姓男子這樣的個案下一個可能就是你。 痔瘡跟腸癌本來一點關係都沒有,痔瘡不是腫瘤,它是長在肛門附近的血管組織的一種病變,處理得當,跟痔和平共存相守到老也是沒問題。然而,痔瘡引起的出血,跟大腸癌症狀非常類似,導致兩者時常被患者甚至醫師誤判,臨床經驗來看,其實有以下幾個方法可做區別: 1. 血便型態痔瘡通常發生在肛門附近,受到糞便擠壓出血的顏色會是鮮紅色多;若是大腸癌,除非腫瘤位置靠近肛門口才會有鮮紅色的血便,但若不是肛門附近的腫瘤,腫瘤越往大腸內部出現的血便顏色則越暗紅。 2. 便血量與血液型態 痔瘡是靜脈血管的病變,當肛門用力導致痔瘡出血時,血量往往較大,嚴重起來會連續好幾天,用衛生紙一擦也有明顯的血跡,好比我們抽血打針,血管一旦受到注射外力被弄破卻沒有用棉花按住,就會造成明顯的血量。 如果是腸癌引起的血便,因為腫瘤與糞便混在一起,除了出血血量不大,也比較黏稠,類似我們表皮破皮出血,出血頻率多半時有時無,正因為如此,有不少痔瘡病人甚至醫師誤判斷是痔瘡復發,用外用藥膏或塞劑診治初期是有效(血便不見)而輕忽。 3. 疼痛症狀 痔瘡的疼痛只在肛門外部,人家常常說的坐立難安,正是形容痔瘡太大引起的不適;然而,腸癌除非腫瘤位置靠近肛門才會難以「坐」人,如果伴隨持續的腹痛,就千萬一定要往腸癌方向考慮,這是因為腸道被腫瘤阻塞,提醒一下,通常出現腹痛的腸癌,期數都不樂觀。 最後,要注意的是:有痔瘡不一定是大腸癌,沒有痔瘡也可能有大腸癌,當兩者並存時,除了用血便與疼痛做區別判斷外,沒有出血的痔瘡,也還是有大腸癌發生的風險喔,這種狀況多出現在大腸右側的腫瘤,這個部位多半是剛形成的水狀糞便,腫瘤出血容易包在糞便內不易看到,除非進行糞便潛血,或者用更精確的無痛內視鏡檢查才被揪出,總之,癌症要早期預防,還是定期透過正確工具檢查最好。 延伸閱讀: Novavax疫苗開打!它適合當第四劑嗎?為何專家說Novavax疫苗比莫德納、BNT安全?六都預約管道一次看
-
2022-08-27 養生.保健食品瘋
B群怎麼選/吃?一張圖看懂!營養師教這樣吃效果再提升
B群是民眾對於提神常會想到的營養,不過B群的作用也不單只有這樣,有時候看各種醫生也常會被提醒「你平常要補充B群喔。」,但B群也有不少種類,到底該怎麼吃?怎麼選?要吃哪一種?簡鈺樺營養師逐一解說! B群怎麼選/吃?一張圖看懂!不只營養品,食物也吃得到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B群為一種「輔酶」,主要的共通功能為輔助營養轉換成能量及代謝,常見可如維生素B1、B2、B3、B5、B6、B7、B9、B12等,這些不只在保健食品、營養品中吃得到,很多原型食物也可以攝取。 維生素B1:又稱硫胺,可維持神經正常、避免末梢神經發炎、防憂鬱、焦慮等。可從如糙米等未精緻的穀類、豬瘦肉、肝臟等食材中攝取。 維生素B2:又稱核黃素,多與皮膚黏膜相關,如嘴破、舌頭發炎、脂溢性皮膚炎等就多會建議補充B2。可從綠色蔬菜、牛奶、肉類、肝臟、腎臟等食材中攝取。 維生素B3:也是民眾常聽到的菸鹼素,主要功能為提供身體能量,若是缺乏可能引起食慾不振、腹瀉、舌炎、皮膚炎等,也有可能出現癡呆的情況。補充來源建議可選擇肉類、魚類、莢豆類等。 維生素B5:又稱泛酸,功能也包括輔助胺基酸、脂質、醣類等代謝,也與神經、腸胃道有關,缺乏可能出現腸胃道症狀、末梢神經炎等。多在蛋類、肉類、全穀類、莢豆類吃得到。 維生素B6:又稱吡哆醇,主要參與人體血紅素、神經傳導物質形成,缺乏者容易出現貧血、抽筋、皮膚炎、生長遲緩、神經性痙攣等。可從瘦肉類、莢豆類、酵母類、動物肝臟、腎臟、小麥胚芽等食物中攝取。 維生素B7:也稱生物素,主要參與了胺基酸、脂質、醣類等代謝,也和生長有密切關係,若缺乏容易生長遲緩,其它也可能出現倦怠、食慾不振、毛髮脫落等問題。可於蛋黃、核果類、肝臟中攝取。 維生素B9:即民眾常聽到的葉酸,是DNA合成必需的營養,因此多會鼓勵孕婦補充,以維持胎兒健康。而若缺乏也可能出現舌炎、腹瀉、體重減輕、巨球性貧血等。可於綠色蔬菜、柳橙、肝臟類食物中攝取。 維生素B12:又稱鈷胺,是紅血球生成必需營養,也維持神經髓鞘的完整性,缺乏者可能出現惡性貧血、神經受損等問題。比較特別的是,B12只存在於肉類、肝臟等動物性食物當中,因此常會聽到素食者較容易缺乏、出現貧血。 簡鈺樺營養師也表示,B群的種類多元,民眾若不想記這麼多或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吃哪一種,其實也可以詢問營養師、藥師、醫師等醫學相關專業人士,說明自己的需求,或是補充綜合B群一次補充。 B群進階攻略!這樣吃更好!營養師提醒:別B群又喝咖啡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B群的提神等作用感受上並非直接是因為B群產生能量,補充後也並非人人有感,因此有些民眾補充後沒太大感受,但相對若為需熬夜、加班、精神較弱者感受就會比較明顯。 不過也提醒,民眾常會認為補充B群就可以提神,其實如一開始所提到,B群僅是輔助,幫助蛋白質、醣類以及脂肪等轉換成能量,日常需要補充相關營養,輔助才幫得上忙,因此營養均衡自然還是飲食的最大前提。 若是民眾想要再更進一步發揮B群的作用,除了吃保健食品、營養品之外,在營養均衡的前提下也可以多增添相關食材在飲食當中,如此自然能攝取更多的相關營養。而B群為水溶性,不像脂溶性維生素會有累積於體內的風險,因此普遍較無攝取上限而中毒的問題,在一般情況下飲食與保健品搭配是不會有什麼健康問題的。 更進一步提神,也有很多人會吃B群再喝咖啡、茶、能量飲料等,對此簡鈺樺營養師則較不建議,因為會加強液體排出體外,此時就有可能會加速水溶性維生素代謝,導致消耗更快。 簡鈺樺營養師提醒,不論是提神或身體健康,最主要還是仰賴日常良好飲食、營養均衡的習慣,若有需要可再以保健食品、營養品作輔助,在良好的觀念之下更有助於養生、提振精神! 《延伸閱讀》 .提神吃什麼?營養師點名5食物:調節神經促進大腦血流 .台灣人「地表最不適合喝酒」!酒癮戒不掉可能是維他命B群不足?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