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2 失智.照顧喘息
搜尋
焦慮
共找到
2261
筆 文章
-
-
2021-02-02 名人.黃軒
打掃做家事其實很幸福?醫:別懷疑,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今年農歷過年,全球各地都會疫情管制。反正,哪裡都會去不了,可以好好做日常生活的家務事吧!研究人員發現做一些日常生活活動,本身也能夠提升你的幸福感呢。相不相信呢?這些日常生活的活動家務事就是 : 做飯、炒菜、洗碗、掃廁所、洗衣服、大掃除、整理擺飾、走路、爬梯、搬東西、除草、澆水...這是來自德國科學家團隊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Science Advances, 科學進展》, 研究者們記錄了參與者的日常生活活動習慣,比如說爬樓梯、打掃、倒垃圾,出門取快遞,這些日常的生活活動,也能夠提升幸福感。在做第一次研究時,研究人員招募了67名參與者,給他們戴上日常做家務事活動量的設備。根據統計數據, 這些參與者平均每周進行73.55分鐘的活動。其中67人中,有43人表示自己根本就不喜歡運動。研究者進一步發現,那些不愛運動者,只要他們在做日常生活的家務事後,也會很有「精神抖擻」的。也就是說 : 「日常生活在做家務事之後,身體更容易感覺精力旺盛。」 這是為什麼呢?日常生活的活動也能夠提升幸福感,這背後的機制與大腦灰質的“膝下前扣帶皮質(subgenu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Sg ACC )”有關。研究人員,又開始另一個類似的試驗,這次找來了83位參與者,統計他們的日常生活活動量的同時,也對他們大腦的灰質體積,進行了測量。這次參加者每周活動有138.53分鐘,有33人說自己不愛運動。分析結果顯示, 那些日常生活活動量與大腦灰質中的膝下扣帶回(sgACC)的體積存在,有明顯的相關性。大腦灰質的sgACC體積較大者日常家務活動量較大者,其大腦灰質的sgACC體積也更大。並且這種更高的sgACC量大腦結構,也減輕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因家務活動,而產生的【瞬間精力充沛的喚醒】。大腦灰質的sgACC體積較小者研究人員發現有趣的是, 那些大腦灰質的sgACC體積較小者,對家務事活動帶來的影響似乎【更加敏感】,這些人原本無動力懶洋洋的,如果在進行家務事活動持續一週後,就容易感到精力提升。同樣的,也更容易在家裡不動的時候,也更覺得「散散」的。憂鬱症和大腦sgACC容量在憂鬱症科學早已發現sgACC的大腦容量減少,這些憂鬱症發作的特徵就是身體活動減少和能量感覺減少,整天懶懶無力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些 sgACC的大腦容量低的人,去加強他們日常生活活動時,也會獲得更多的能量益處。所以,加強日常生活家務活動量,也是對憂鬱症有益的活動治療之一。持續做家務事一週持續做家務事活動一週,和運動活動量持續一週相比,一般民眾可能更容易實現。可以走樓梯,就不要坐電梯。你可以做飯、炒菜、洗碗、掃廁所、洗衣服、大掃除、整理擺飾、走路、爬梯、搬東西、除草、澆水...就是千萬不要坐在沙發按遙控器而已。使用WHO-5幸福指數(WBI)進行了評估, 那些「持續做家務事活動一週後」的人,精力較為充沛、有更高的幸福感、對生活的滿意度,他們表現得更樂觀,也更不焦慮。 大腦灰質sgACC體積較小者,對家務事活動的影響更敏感,更易啓動。 大腦灰質sgACC體積較大者。減輕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因家務活動,而產生的瞬間精力充沛的喚醒。過年,你幸福嗎?所以,過年到了,當你感覺到「散散」的時候,不如起身活動活動吧!喝喝水吃吃零食,敦促你的對象和自己,一起去做做家務事,例如大掃除,是一件幸福的事(信不信由你...)。但記得根據硏究的方法 : 要持續一個星期,幸福才會出現喔
-
2021-02-02 科別.骨科.復健
一張圖讓你春節打掃別犯下背痛 這情況最好看醫生
農曆春節即將來臨,到醫院就診的「春節痛痛症候群」患者也隨之增加,醫師表示,無論是春節前的大掃除,或者是年節期間戰方城、打遊戲追劇等,都可能造成下背疼痛,嚴重的可能會讓你動彈不得,預防的方法除了姿勢要正確,加強核心肌群的鍛鍊,也能避免傷害。安南醫院復健科醫師洪啟堯表示,根據統計數據顯示,高達8成5的成年人一輩子至少經歷過一次嚴重下背痛,常見危險因子包含抽菸、肥胖、年紀、女性、身心上吃重的工作、長時間久坐不動及身心症、焦慮、憂鬱症等心理因素。洪啟堯指出,超過8或下背痛病人屬非特異性下背痛,亦即疼痛本身並非特定疾病或結構異常所引起,許多人彎腰搬重後「閃到腰」就是這類型,通常是肌肉韌帶拉傷所造成,所幸疼痛來去都快,大多幾周內即可緩解,可使用熱敷、止痛藥來減緩不舒服,如疼痛減緩至可忍受程度可多走動幫助放鬆痙攣肌肉及加速復原,切忌勿長時間臥床。洪啟堯表示,下輩痛預防重於治療,不論是促進心肺耐力的有氧運動如步行、慢跑、游泳等,或針對軀幹之核心運動都可有效預防下背痛,重點是保持身體活動。另外,需搬重時避免直接彎腰而是彎髖及膝關節,要不憋氣挺直軀幹緊縮腹部肌群,讓負荷盡可能靠近身體中心。假若工作上須長時間坐或站,記得要時常變換姿勢如久站時前方可放置小矮凳讓雙腳可短暫輪流踩踏,而久坐時可頻繁變換坐姿或每25分鐘時就起身伸展走動。甚麼情況需要看醫生呢? 洪啟堯說,雖下背痛大多為良性,但有時也可能潛藏一些嚴重情形包含感染、腫瘤、骨折、脊髓壓迫或馬尾症候群。要注意地是如70歲以上長者如有新背痛發生、躺著甚至晚上休息時會痛醒、不明原因發燒或體重減輕、曾得過癌症、免疫功能異常或長期使用類固醇、老年人背痛前有跌倒或意外撞擊過、疼痛牽引至下肢或痠麻無力、伴隨大小便控制或性功能問題、疼痛超過4周沒好等以上狀況者,建議最好尋求復健科醫師診療為上。
-
2021-02-01 該看哪科.兒科
孩子常失控?大腦引擎強化法報你知
影片重點整理🔎0:53 什麼是過動症,比例大概多少呢?🔎1:15 診斷ADHD的徵兆是什麼呢?🔎3:02 在門診中遇到ADHD的比例高嗎?🔎4:40 在公眾場合失控是ADHD的警訊嗎?🔎6:18 如何掌握ADHD黃金治療期呢?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童,國內盛行率為5%至7%。不少父母頻繁替孩童轉學、更換環境,醫師卻指出,環境固然重要,但如能率先解決孩童生理上的困難,強化大腦「引擎」,孩童有機會自我克服,走平路、山路,甚至能上山下海。●治療ADHD優先穩定大腦剛上小學一年級的佑佑,上課難以專心、坐不住,父母陸續替佑佑找了實驗性小學、班級人數少的學校,四年內轉學五次,直到升上高年級,他開始拒絕上學,出現偷竊等偏差行為,改由在家自學,卻也未見成效。確診為ADHD的佑佑,經心理衡建的評估分析後,醫師了解疾病對他在學習與交友上的影響,經過一翻深聊,才發現每次的轉學都令他感到挫折,激起佑佑想改變的心,在優先處理他的情緒與偏差行為問題,輔以藥物治療後,佑佑狀況愈趨穩定,重回校園。「這是個解決根本,穩定孩童『大腦引擎』的好例子。」振興醫院兒童青少年暨婦女身心醫學科主任陳麗淇說,優先解決生理的困難,強化大腦引擎,孩童是有機會在同一所學校穩定就讀、甚至交到朋友。●大腦=車子引擎 強化引擎視年齡分階段治療陳麗淇解釋,ADHD是一種大腦神經發展性障礙,會影響大腦前額葉負責掌控專注力、情緒調節與組織力的區域。若將大腦比喻為車子引擎,當引擎不穩定時,連走平路都覺得吃力,父母總是想替孩童尋找平路練習,卻忽略到如果優先強化引擎,增加穩定度,日後無論是開平路、爬山路,甚至上山下海,孩童都有機會自己想辦法克服。強化大腦引擎的方式,不同階段有不同治療方法。陳麗淇表示,學齡前孩童會針對情緒行為及人際技巧進行引導;學齡後則會輔以藥物治療,評估孩童的情緒辨識、表達、社交互動或生活管理等技巧,適時安排團體治療或認知行為治療等。●ADHD有徵兆 親職訓練不可少親職訓練也是重要一環,一次給予孩童一個簡單的指令,集點、蓋章、計分獎勵制度等,讓他們得到讚美及回饋,或使用暫停隔離技巧,例如,在家中角落設置一個「冷靜區」,當孩童情緒失控時,由父母陪同到冷靜區冷靜,之後再一起討論原因及道理,建立與孩童的規範,協助進行情緒行為管理。不過,ADHD是否有徵兆?陳麗淇提醒,ADHD雖有一定的診斷標準,卻有可觀察的指標,當父母或老師已盡力調整環境,試圖改善孩童不專心與衝動行為,依然難以見效時,代表孩童確實存在調控困難,無法維持生理年齡上所需達到的標準,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建議進一步就醫。更多訊息加入LINE@搜尋《友愛寶貝大無畏》陳麗淇小檔案現職: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 兒童青少年暨婦女身心醫學科主任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教育部部定講師主治專長: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青少年情緒疾患、自閉症、發展遲緩)婦女精神醫學(產後憂鬱、經期前情緒低落)一般精神醫學 (憂鬱、焦慮、失眠、躁鬱症)學經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講師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臺灣精神科專科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 主治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研修醫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早療評估中心 臨床觀察員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 總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 住院醫師
-
2021-02-01 科別.皮膚
不只皮膚癢!醫:別把異位性皮膚炎當單純皮膚病
王先生是異位性皮膚炎的老病患,從5歲開始便反覆發作,發作時往往導致皮膚搔癢難耐。畢業之後從事美髮業,經常要替客人洗頭髮、染頭髮,頻繁接觸洗染用品讓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更加嚴重。當症狀加劇時,王先生曾使用口服類固醇,甚至注射類固醇進行治療。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顯鎰回憶,患者被轉診過來時,皮膚狀況非常差,全身嚴重發炎,還會糜爛、滲液,屬於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一問之下才知道患者竟曾使用偏方一段時間,雖然病情持續惡化,但密醫卻宣稱「皮膚在排毒」。邱顯鎰醫師強調,「當病情加重時,一定要盡快就醫,這不是排毒,是真的在惡化。」王先生依照醫師建議開始接受照光、口服藥等治療方式,後續也使用了生物製劑,邱顯鎰醫師說,「治療一段時間後,患者的狀況改善了,生活品質也進步很多,讓他感到相當開心。」搔癢難耐,身心都煎熬邱顯鎰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會反覆發作的慢性過敏性發炎疾病,患者的皮膚會乾燥、敏感、搔癢,而無可避免地持續抓癢,甚至抓到破皮流血。到了晚上,搔癢的狀況還可能加劇,嚴重干擾睡眠品質。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大多在嬰幼兒時期開始出現,約80%患者是在五歲以前發病,不過仍然有可能在任何年紀發生。邱顯鎰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最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有些患者在進入國中之後,病情會好轉,但也有部分患者的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會持續到成年甚至更加嚴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灶分布會隨著年齡而有所不同,孩童時期較常分布於頸部、四肢屈側;青少年和成年患者通常在臉部、頸部、前胸、背部較為嚴重。臨床上會將異位性皮膚炎區分為輕度、中度、重度。若僅有輕微的皮膚症狀,如輕度紅疹、皮膚乾燥、脫屑,無論面積大小,皆屬於「輕度」。若有嚴重發炎反應的皮膚症狀,如紅疹、丘疹、糜爛、苔癬化等,會依其分布面積及嚴重度做為EASI評估標準[1]。EASI評分0-6,屬於「輕度」。EASI評分7-19,屬於「中度」。EASI評分20-72,屬於「重度」。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嚴重程度來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像接力一般,循序漸進。 不只皮膚癢,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與心血管疾病高度相關邱顯鎰醫師說明,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後續常會出現氣喘、過敏性鼻炎,被稱為「過敏進行式」。因為持續搔癢及嚴重皮膚病灶,患者的課業、工作、社交、生活品質皆大受影響,也容易失眠,並出現焦慮、憂鬱等情緒障礙。除了過敏相關問題,有研究發現,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有較高機會出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2]。由於患者的皮膚會慢性發炎,而各種發炎因子可能對心血管健康[3]、血糖代謝造成負面影響,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有較高機率出現體重過重、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問題[4]。邱顯鎰醫師提醒,不要把異位性皮膚炎當成單純的皮膚病,患者務必積極與醫師密切配合,把病情控制穩定。接力治療,對抗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邱顯鎰醫師表示,目前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建議從幾個方向著手,包括「基礎治療」、「局部治療」、「全身系統性治療」,治療如同接力賽般,在不同的階段安排不同的棒次。「基礎治療」非常重要,可以幫助維持皮膚完整性、角質層含水量,患者必須規律使用保濕劑、補充水分,且盡量避免接觸刺激物。「局部治療」包括使用保濕劑、類固醇藥膏、免疫抑制劑藥膏。類固醇藥膏可以抑制發炎反應,但是要依照醫師指示使用,以減少副作用的發生。免疫抑制劑藥膏具有抗發炎及免疫抑制作用,較沒有類固醇藥品的相關副作用。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病灶面積較廣、較嚴重,可能會需要搭配「全身系統性治療」來控制病情。「全身系統性治療」包括照光治療、口服免疫抑制劑,以及近幾年開發出來的生物製劑。「患者對生物製劑較為陌生」,邱顯鎰醫師進一步解釋,「生物製劑是種單株抗體,可以用來抑制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體內過度活化的發炎因子、調節免疫系統。」根據研究,約半數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使用生物製劑16周後,病灶面積及嚴重程度改善達75% [5]。與傳統藥物相比較,生物製劑突破以往治療困境,治療成效好,且不用經過肝腎代謝,使用上較不受肝臟、腎臟功能的影響。目前健保對於生物製劑採有條件給付,當患者病情符合條件時,醫師便能提出申請,對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貼心小提醒邱顯鎰醫師叮嚀,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生活作息要規律、飲食要均衡,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也請遵守「四不」:不要抽菸、不要喝酒、不要熬夜、不要任意進補,以減少免疫失調的機率。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並非單純的皮膚疾病,嚴重搔癢除了會影響患者的課業、工作、社交、生活品質,還可能衍生焦慮、憂鬱、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種共病。患者與家屬要與醫師密切配合,學習正確的照護方式,積極且規律接受治療,才能穩定病情、提升生活品質!參考資料:1. How to Use EASI(2016) | Harmonising Outcome Measures for Eczema2. Strom MA, Fishbein AB, Paller AS, Silverberg JI. Association between atopic dermatitis an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U.S. children and adults. Br J Dermatol. 2016 Nov;175(5):920-929. doi: 10.1111/bjd.14697. Epub 2016 Aug 28. PMID: 27105659; PMCID: PMC5216180.3. Ascott A, Mulick A, Yu AM, et al. Atopic eczema and major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9;143(5):1821-1829. doi:10.1016/j.jaci.2018.11.0304. Kok WL, Yew YW, Thng TG. Comorbidities Associated with Severity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Young Adult Males: A National Cohort Study. Acta Derm Venereol. 2019 Jun 1;99(7):652-656. doi: 10.2340/00015555-3175. PMID: 30896778.5. Two Phase 3 Trials of Dupilumab versus Placebo in Atopic Dermatitis. N Engl J Med. 2016 Dec 15;375(24):2335-2348.原文:
-
2021-02-01 名人.黃達夫
黃達夫/美國人平均壽命下降 跟萊牛萊豬無關
不論是萊牛或萊豬,從來都不是食安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個人只是覺得台灣有更多更重要更值得全民關心,真正攸關全民健康的議題,如健保改革,卻因為政黨對立,而消耗了這麽多民意代表、政府官員的時間和精力,真相反而越來越不明。必須澄清錯誤的資訊我當然知道一扯上政治,就沒有理性討論的餘地。只是,最近有人說,美國人的平均壽命下降,是因為吃了20年萊牛萊豬的關係,這就未免太離譜了!全民健康是我長年關心的議題,我不希望錯誤的資訊誤導民眾,甚至導致錯誤的政策,因此,必須在此做個澄清。心臟病、癌症死亡率降低心臟病及癌症一直是美國死因的前兩位。因為,醫療的進步,從1980年至2014年中間,美國心臟病的死亡率下降一半,是所有疾病死亡率下降最多的。癌症則自1990年開始平均每年下降1.5%,2016年至2017年之間更下降了2.2%,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降幅。既然,美國兩大死因之首,心臟病及癌症的死亡率都減少,為什麼近三年美國人平均壽命卻下降呢?根據研究數據,相較於其他已開發國家,我們看到美國在凶殺致死率、鴉片類藥物過量致死率、自殺致死率及交通事故致死率等方面,都顯著的高出不少。凶殺、服藥、自殺等提高我們不難想像,凶殺案使用槍枝的應該是多數,在美國槍枝的擁有是基本人權,所以,槍枝的取得太容易,凶殺的死亡率就遠高於其他國家,死亡者也偏向是年輕人,就會拉下美國人的平均壽命。近幾十年來,在美國,上癮性止痛藥品的濫用已經是很大的問題,今天,鴉片類藥物過量致死率是1990年的十倍。再者是,自殺致死。美國槍枝的容易取得,也助長了美國的自殺率。另外,交通事故的意外死亡也是偏向年輕人,因而降低美國人的平均壽命。談到交通事故,當然跟飲酒過量有很大的關聯性,而酒精過量也造成不少肝臟疾病引起的高死亡率。對人生感到絶望引起綜觀上述死因,不論是凶殺、酒精、上癮藥品過量、交通事故或自殺致死,都與人的精神狀態有關,更直白地說,就是對人生感到絶望所引起的。當個人缺乏基本生活的資源,看不到更好的前途時,恐懼、焦慮在所難免,這些人吸菸、酗酒、吸毒、暴力的行為就變成日常。如今,美國從超過一個世紀平均壽命持續的延長,轉而開始下降,顯然是一個很大的警訊。這半個世紀以來,因為數位科技革命,經濟的全球化,國家政策的失當,造成貧富差距懸殊,中產階級逐漸消失,多數人民無法安居樂業,而陷入痛苦的深淵。應致力拉近貧富差距今天,曾經是全球最富強的美國,首當其衝。「川普現象」給了美國的菁英階級一個當頭棒喝。新任總統拜登任重道遠,必須大刀闊斧做出國家政策的巨大變革,致力拉近貧富差距,提升全民的身心健康,才能再度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美國夢。台灣政府也要超前部署,設法降低貧富差距所帶來的社會衝擊。
-
2021-01-31 名人.林頌凱
有「年節主婦症候群」別怕!上背痛、下背痛、肩肘痛...醫師建議這樣做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不管是大掃除、辦年貨、做年菜、拜拜等,都要比平常忙碌許多。這段時間筋骨痠痛、腰痠背痛、焦慮緊張、不安失眠的狀況會比平常更加頻繁出現,我們稱之為「年節主婦症候群」。年節主婦症候群的症狀還是以身體的疼痛痠麻為大宗,過年期間因為身體疼痛痠麻到醫院就診的比率甚至比平常高出三、四成。疼痛痠麻來自於骨骼、肌肉、關節和神經的勞損和發炎,過年期間生活作息不正常,如果加上情緒壓力,症狀會更明顯,有時候甚至連吃藥都沒辦法緩解。以身體的部位來看,較常見的有上背痛、下背痛、肩肘痛。上背痛:打掃天花板或燈具難免過度抬頭,如果加上不純熟的使力方式,就容易拉傷肌肉或在隔天落枕。相反的,如果長時間低頭整理東西或滑手機,則會導致後頸部和上背部的肌肉緊繃或筋膜發炎,嚴重時甚至會頭痛。預防方法就是注意動作和姿勢,尤其頸椎本來就長骨刺或椎間盤突出的人更要節制。打掃天花板或燈具時最好站在椅子或是梯子上,避免頭部過度後仰。低頭的時間不要太久,每隔30分鐘就要活動頸部或適度伸展。下背痛:不管打掃清洗或長時間站立做年菜,常在隔天發生下背痛,嚴重者甚至早上痛到下不了床。這可能是長時間彎腰造成下背部肌肉疲乏,也可能是施力方法錯誤或姿勢不良造成肌肉拉傷,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產生坐骨神經痛。建議拖地或吸塵時兩隻腳可以前弓後箭,工具選擇把手較長的吸塵器或拖把,以減少彎腰的幅度。洗浴缸或擦家具時,盡量蹲著避免長時間彎腰。搬移重物,身體更要靠近物體,蹲下搬起後才站起來,切忌彎腰搬舉重物。肩肘痛:清洗玻璃、拆卸窗戶時,會有手舉過頭或手臂過度外展的動作,這時很容易導致肩關節旋轉肌肌腱炎。一次採買過多年貨、用力刷洗物品,也容易造成二頭肌肌腱炎或網球肘。準備年菜時重覆的切剁,或是剝菜剝蝦動作都容易導致「媽媽手」及或手腕部位的肌腱炎。另外,手腕或手指過多的彎曲或抓握,甚至長時間打麻將,都可能導致腕隧道症候群,造成手掌部位的麻木,甚至肌肉無力。預防之道要避免一次提舉太重物品,寧可分成兩三次或請人幫忙。做家事時避免手舉過肩或手臂過度伸展,可以墊椅子或使用工具協助。不要單用某個關節的肌肉施力。例如清洗時可以用上臂與肩關節出力來減輕手肘的負荷,切菜時不要單用腕力,可加上手肘動作的幫助。若感覺不適時要馬上停止,並做適度的伸展運動,或先做其他事情。如果疼痛難耐又不能不做,不妨戴上護肘與護腕,避免進一步的傷害。所謂「年節主婦症候群」,不外乎姿勢不良與過度使用造成。注意維持良好姿勢,加上適度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就能有效避免疼痛痠麻的發生。適時伸展有助於軟組織的柔軟度及彈性,也可增加肌肉血液循環,避免受傷。此外,全家大小動員讓大掃除變成有趣親子活動,除了減輕主婦負擔,更可以帶來家庭和樂氣氛,這樣的過年就更完美了。作者個人網站請見:https://dr53-lin.com。
-
2021-01-28 科別.眼部
只是「不喝冷飲」飛蚊症竟幾乎好了!中醫師8個超簡單撇步,不治療就能改善飛蚊症
近幾年,學校推行使用電子白板之後,許多國小老師們也開始覺得眼睛不舒服。有位國小老師十分焦慮來到我的診間詢問:「醫生,我眼睛突然看見好幾隻蚊子飛來飛去,想要打又打不到。這種飛蚊症可以治療嗎?」我說:「『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這首白居易的詩句,其實就描述著他的飛蚊症。飛蚊症其實很常見,但大多需要詳細檢查評估。」造成飛蚊症的原因很多,一般看到眼前有些如黑絲、魚鈎、圓圈、雲朵、變形蟲,或黑或灰或透明等,都統稱為飛蚊症。但只要在視網膜之前有任何的雜質,大到足以被看見,就會產生飛蚊症。以現代醫學來說,飛蚊症可以區分為以下幾種:・理性:約佔1/5,數個飛蚊,大多40歲以下。・退化性:約佔3/4,1至2個飛蚊,通常40歲以上。・病理性:約有1/20,數量多,恐有失明危險。其下又可細分為:・玻璃體退化:玻璃體混濁、玻璃體牽扯・玻璃體出血・視網膜相關:周邊視網膜裂孔、格子狀退化・其他眼病: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葡萄膜炎等・全身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眼中風等最需要留意的是病理性飛蚊症,如可能是局部眼底視網膜破洞,產生出血而導致玻璃體混濁,或者視網膜受拉扯造成的視網膜裂孔,甚至是嚴重的眼病如:青光眼、視網膜剝離、視網膜出血等。此外,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例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眼中風、黃斑部病變等,都可能急性發作產生視網膜剝離,有失明的危險。但是傳統中醫沒有儀器可以檢查,詳細原因還是要經由眼科醫師散瞳檢查才能區分。特別叮嚀如果飛蚊症數量突然增加,合併閃光感、視野缺損、視力模糊等,即可能有更嚴重的問題需要治療,一定要至眼科散瞳檢查。中醫破解 飛蚊症中醫眼科治療飛蚊症,除了傳統的望聞問切四診之外,還可以從飛蚊的狀況型態來做區分為:透明飛蚊及灰黑色飛蚊。→虛證(透明飛蚊):服藥優於針灸透明的飛蚊,就中醫來說一般是虛證,有可能是細胞脫落,或玻璃體混濁,如果合併全身性或臟腑本身的虛損,可能是下面的情況造成:.氣虛:伴隨著精神狀況、早晚變化,或是用眼越久越多,以及全身性的疲倦、食欲不佳等症狀。.血虛:可能為中央透明、邊緣清楚,像是逗號或圓圈型,多會伴隨眼睛乾澀疲勞,以及全身性的血虛症狀。.勞損:一般會伴隨眼睛嚴重痠澀、視物模糊,或是像白色閃爍光線,以及頭暈昏沉、腰膝痠軟等全身勞損症狀。治療上,服藥效果會比針灸來得好。畢竟針灸能調動的是無形的氣,要從無形的氣轉換成人體需要的陰、血是非常困難的;且針灸治療大部分是在針灸當下才有治療,但疾病是持續在進展的,服藥才能讓治療的效果持續,不會因為沒針灸就沒效了。→實證(灰黑色飛蚊):需要從根本治療灰黑色的飛蚊從中醫角度來看,通常是實證,也有些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例如:.氣滯:通常會因為情緒、壓力或睡眠差而加重,會出現口乾、胸口脹悶、食欲差等症狀。.血瘀:一般會有外傷、手術史或是心血管相關疾病併發,也可能是頸部、脊椎、薦椎的傷,或是脊椎小錯位造成,通常伴隨有眼周腫脹、緊繃、疼痛感。.火熱:可能因為飲食上食用烤炸辛辣食物之後發作,或是長時間用眼、強光刺激後出現,通常眼睛本身容易有灼熱感、乾澀及眼乾口乾等症。.痰濁:一般飛蚊會在吃飽後加重,或是有頭昏悶、眼睛黏黏的感覺、眼眵(眼屎)較多、視物有如隔紗一般,及食欲差、排便軟黏。.濕熱:通常會有嚴重的眼睛黏滯,或是眼眵很多、反覆流眼油、眼睛血絲多、口苦口乾、身體煩熱等症狀。眼睛的許多症狀其實是五臟六腑、氣血陰陽、經絡、情緒等因素導致,一個人的症狀有可能有多重原因,也可能互相夾雜。從根本治療、截斷病勢,才能讓產生眼病的機制中斷或終止。預防飛蚊症,避免過食冷飲通常飛蚊症的患者,都非常焦慮且擔心,但過度焦慮擔心反而會讓身體緊繃,進而影響氣血通暢,加重飛蚊症的現象。從中醫眼科的角度來看,除了是身體本身的問題之外,更多是不良用眼習慣誘發或加重;或者也有些眼病初期症狀是從飛蚊症開始出現的。所以,維持良好的用眼習慣是很重要的事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喚醒身體自癒力的不二法門,包括晚上11點前睡覺不熬夜、情緒平穩勿過怒焦慮、戒菸、避免過食寒涼冰冷、辛辣、烤炸食物等。臨床上常常看見飛蚊症的患者喜歡喝冷飲,當戒除冷飲之後,飛蚊症也跟著減少了許多。飛蚊症並不是無法治療,即使是西醫眼科無法治療的生理性飛蚊症,也可以從中醫角度來整體思考,從改善眼部循環狀況,調整身體機能等方式調整。配合醫囑,調整用眼習慣與生活作息、飲食,才能加快治療效果。此外,平時可以多做伸展運動,幫助身體經脈通暢,更有機會讓身體的氣血來修復眼睛健康。Q:吃鳳梨可以治療飛蚊症?A:酵素無法進入眼底,飛蚊治療因人而異。曾有媒體報導,食用鳳梨可以治療飛蚊症,是否有效?以中醫角度來看,鳳梨的成分是否能進入眼底?不同條件下的飛蚊症是否能用同樣的方式治療?都有很大的疑點。鳳梨酵素是一種蛋白質,照理說,人體在吃入食物後,在胃中會因為蛋白水解酶的關係而被破壞成小分子,再分解成胜月太與胺基酸進入人體。所以,血中不太可能留下原本的鳳梨酵素。就算鳳梨酵素沒有被破壞掉留在血液中,到了視網膜也不能進入眼底。在視網膜存在著「血管視網膜障壁(blood-retinal barrier)」,並不是所有成分都能進入眼睛。血管視網膜障壁除了特定的分子會進入之外,剩下的都要藉由受器接合,才能通過這個屏障到達眼內。很可惜的是,並沒有可以接合鳳梨酵素的受器,所以鳳梨酵素也是無法進入。無論透明、灰黑色絲狀點狀,或黑色塊狀飛蚊,都需要經由合格的中醫師四診合參,並結合現代醫學儀器檢查、檢查報告,與生活習慣、飲食、作息等進行綜合評估,沒有萬用的治療方式。臨床上,排除掉眼底疾病後,有部分患者是身體缺乏營養素,所以補充蔬果之後,也能改善部分患者的視覺狀況。 治療時建議先找合格的眼科醫師進行眼底及眼部的檢查評估,再交由合格的中醫眼科醫師進行中醫的辨證與診察,依照個人的體質狀況分階段治療,才是最有保障且安全有效的方式!書籍介紹書名:眼癒力:中醫眼科診治照護,治療+保健一次看明白作者: 林佑彥出版社:原水出版日期:2020/09/24作者簡介/林佑彥中醫師.台中市祥峻中醫診所副院長2012年12月開始執業,眼病患者累計近3萬人;目前每週有超過150人因眼病前來就診。大多數的眼科疾病很難痊癒,尤其是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視神經萎縮這一類,但輔以中醫治療都有改善的案例,至於西醫棘手的乾眼症、眼睛過敏、結膜炎、角膜炎、部分飛蚊症皆有機會可以痊癒。延伸閱讀: 防疫保單大評比》染病賠1萬、隔離賠10萬!醫師解析:7家防疫保單怎麼挑?
-
2021-01-28 科別.消化系統
哪類人易患腸胃疾病?醫:一進門診就能看出特質
1959年,美國心臟病專家弗雷德曼 (M.Friedman)曾將人類性格分成兩 大類型,其中個性急躁、求好心切、衝勁十足的性格,被統稱為「A型性格」;反之,生性較為樂觀、個性隨和、生活悠閒 者,屬於「B型性格」。功能性腸胃病變 A型人格特質最常見在臨床上,有許多頑固性、反覆性的腹痛、腹瀉,甚至便祕的患者,經常輾轉流連在各大小醫院的門診間,接受一系列的檢查後,不但檢查不出異常,病況也時好時壞,而這可能是與患者的A型人格特質有關。腸胃內科醫師邱瀚模提及,這類病患只要一進門診,就能看出他們的個性特質──個性很急、似乎閒不下來,又總是打斷別人說話,推斷應該是都市化生活緊張,造成自律神經失調,使得腸胃道的功能失去正常,所導致的「功能性腸胃病變」。腸胃有問題 跟情緒壓力有關功能性腸胃病變就是所謂的腸胃失調,包括發生在食道的胃食道逆流、出現在胃 部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在大腸的大腸激躁症。邱瀚模解釋,由於腸胃道很敏 感,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尤其是生活作息與精神壓力等,這是因為腸胃道內 的神經受器與腦部的反應連結密切,當腦部分泌神經內分泌物質時,就會與腸胃產生共鳴。以大腸激躁症來說,經常會因為情緒壓力而出現不適症狀,主要表現則以腹痛、 腹脹為主,伴隨著腹瀉或便祕,有時會兩者交替出現,且症狀會持續多年。不過, 腹瀉型的患者以男性居多,女性通常以便祕型居多;很多病人不舒服的症狀,通常只會發生在白天,夜晚睡眠時、週六日或假期時不會出現,但等到假期結束前,就又開始有症狀了。高壓力行業最多見 年過50歲留意器質性疾病邱瀚模歸類,這類型患者的職業多半是競爭激烈的產業,或是工作緊湊、有時間壓力的行業,比如業務員、房屋仲介、銀行行員、老師或者是準備考試的學生族群等,如果沒有方法紓解壓力,症狀就會持續而無解,進而影響生活品質。不過,也有不少人因為症狀激烈,而誤以為是惡性腫瘤纏身,不斷做檢查來確認。邱瀚模表示,以大腸直腸癌來說,它的腸胃症狀不會因為壓力解除而消失,休息過後也不會好。若年紀仍輕,症狀會時好時壞或偶而會緩解,並且類似症狀已經 持續好幾年,通常都不太可能是癌症;然而,如果年齡超過50歲,就要特別留意, 視情況要做一次檢查,以排除一些器質性疾病。治療改善生活品質為主 找出壓力源才能治本在臨床治療上,通常是以症狀治療改善生活品質為主,讓腹瀉次數減少,或使患 者能順利解便,只要降低腹瀉次數,就能達到很好的紓緩效果,一旦症狀減輕,心情好了後,通常一陣子過後,症狀就會逐漸緩解。必要時,抗焦慮、抗憂鬱或止痙攣劑,也是醫師常會開立的藥物,以協助紓緩症狀。除藥物治療以外,還得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遵守簡單規律的生活作息,也要找出壓力的源頭、避免過度的壓力,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否則症狀仍然會反覆起伏不定。 邱瀚模也建議,運動能有效紓緩壓力, 平日最好多活動,有助釋放壓力,也能幫助腸胃蠕動正常。飯後不要躺下睡覺 養成細嚼慢嚥飲食習慣另一方面,也可採行能緩和消化不良症狀的簡單措施,包括不要在餐後躺下睡覺、少菸酒、少脂肪油膩食物、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等。對於脹氣嚴重的患者,可減少吃豆類、 乳製品、豆漿、地瓜、麵包與不容易消化 的食物(如糯米)等;要特別提醒的是,養成細嚼慢嚥的飲食習慣,也有助於病情的改善。由於許多消化不良的症狀,都只是暫時的生活壓力、食物或精神因素所引起,所以,平日試著放鬆心情、不把工作帶回家、增加日常活動的機會、避免不適應的 食物,再加上規律的生活作息,症狀通常都能獲得明顯改善。延伸閱讀: ·腸躁症會變大腸癌? 兩者差異比一比!醫警告「3情況」最好快就醫 ·癌從口入不是謠言,是真的! 吃飯時6個習慣超NG,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
2021-01-27 新聞.用藥停看聽
閃到腰、肩頸僵硬…過度服用肌肉鬆弛劑,小心「鬆」過頭!
「肌肉鬆弛劑」是醫療院所可能開立的藥物,不論是因運動所造成的骨骼肌肉痠痛、關節扭傷、肌腱發炎,或是工作或搬運過程中,因姿勢不良而閃到腰、拉傷挫傷,或是長期緊繃壓力大、久坐辦公、肩頸僵硬所引發的腰痠背痛等情形,都可能以肌肉鬆弛相關的藥物來緩解疼痛。 「肌肉鬆弛劑」顧名思義就是可以使肌肉放鬆的藥物,透過干擾神經肌肉末端的神經傳導,減輕肌肉緊張痙攣、過度反射所引起的疼痛、僵硬和緊繃不適,讓過度使用的肌肉得到休息。 在服用肌肉鬆弛劑之後,肌肉會呈現放鬆無力的狀態,精神上也容易產生疲倦嗜睡、視線模糊、反射運動能力下降及專注力降低的狀況;尤其年長者更容易因此發生跌倒的意外,所以在行動上一定要特別留意,不論是駕駛交通工具、搬重物或是操作精密機械,都不可掉以輕心。 在診斷病人酸痛的成因與部位後,醫師會開立不同的肌肉鬆弛劑,每一種肌肉鬆弛劑的機制、注意事項與副作用都不相同。以下為五種常見的肌肉鬆弛劑及藥物使用須知。 5種常見肌肉鬆弛劑 (1)Baclofen常用的中樞性肌肉鬆弛劑,結構近似於神經傳導物質GABA,能抑制脊髓反射,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得到鬆弛。因此,Baclofen的適應症限於脊髓和大腦疾病或損傷引起的肌肉痙攣。常見副作用有疲勞、短暫性昏睡、肌無力,可能有呼吸困難或頭暈的狀況。特別注意的是,長期連續使用Baclofen後,若突然停藥可能產生躁動不安、精神混亂、錯亂幻覺、譫妄甚至癲癇的情形,若有神經疾病相關病史者需特別小心。 (2)ChlorzoxazoneChlorzoxazone是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肌肉鬆弛劑,不會影響正常肌肉的功能,對腦幹也幾乎不產生作用,因此對精神、神經、呼吸、循環系統等正常生理機能的影響較少。主要可減輕骨骼肌痙攣、急性肌肉疼痛,對於肌肉緊張、神經肌肉異常收縮等都有幫助。服用這個藥物時,可能會導致排出橘紅色的尿液,此為正常現象不用太過擔心。 (3)TizanidineTizanidine是中樞型肌肉鬆弛劑,除了肌肉鬆弛的作用,亦有中樞鎮痛效果。主要抑制脊髓中樞的興奮型神經傳導物質NMDA的訊號,對於肌肉痙攣的疼痛及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痙攣的症狀都有幫助。需特別注意的是,Tizanidine可能造成低血壓、頭暈眼花的副作用,若同時使用其他降血壓的慢性病藥物,應主動告知醫師。 (4)MephenoxaloneMephenoxalone是藉由阻斷神經傳導及抑制骨骼肌肉反射的方式,進而達到放鬆肌肉並緩解痙攣的效果,主要可減緩由脊髓或肌肉痙攣引起的疼痛,針對大部分肌肉疼痛、僵硬不適的狀況都能有效緩解,恢復正常的生活機能。除了作為肌肉鬆弛劑,也有緩和神經、放鬆精神效果,能改善精神緊張、神經質、神經焦慮的症狀,可作為輕度抗焦慮及精神安定劑處方。需特別注意相關的交互作用,例如酒精、部分鎮靜安眠類藥物、抗組織胺藥物,可能會加重嗜睡、倦怠、無力等副作用,不可同時服用。服用後如有昏昏欲睡的情形,請勿駕駛或動用機械等。 (5)TolperisoneTolperisone主要用於緩解脊髓損傷、外傷術後、腦中風後遺症、腦性麻痺、多發性硬化症及其他疾病等引起的肌肉痙攣及緊張。此藥物有強烈的酸苦味,因此服用時務必要「整粒吞服」,若剝半或咬碎可能會造成舌頭痲痺的不適感,請服用者特別留意。 由於肌肉鬆弛藥品屬於「醫師處方藥物」,過量或長時間服用都有風險。尤其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有調整劑量之必要,與酒精、鎮靜安眠、抗憂鬱等藥物的交互作用也需要特別留意,千萬別因為想快速解決痠痛問題,而任意服用他人給予的藥品,才可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延伸閱讀》 .活動不多卻老腰痠背痛?恐怕是手機滑太久了,醫教3招放鬆身體救筋膜! .下床一踩地腳就痛?許嘉麟醫師簡單3招在家改善足底筋膜炎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1-27 科別.精神.身心
「繭居族」的憂愁與治療 醫師:勿輕忽應及早處置
吳姓大學生個性內向、慢熱,休學2年多,幾乎每天都待在家,作息日夜顛倒、鬱鬱寡歡,對復學或工作毫無想法,更排斥與人際互動,甚至與家人吵架,經前往醫院精神科就診,研判應為「繭居族」,醫院呼籲外界應正視此族群精神狀況,切莫輕忽。吳姓大學生本月經母親前往衛福部新營醫院就診,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周忻薇表示,吳員狀況類似於日本厚生勞動省所定義的「繭居族」(引きこもり));特徵是一個人拒絕就學、就業,不願參與社交活動,且幾乎沒有親近朋友,有超過6個月時間,都處於社交退縮生活型態中。周忻薇指出,「繭居族」,家人有時會誤將繭居視為是好吃懶做、不負責任,但實際上繭居族,往往承受了極大心理痛苦,對自己現況感到失望、挫折、罪惡卻無能為力,長期下來可能進一步發展出憂鬱症、社交焦慮症或其他心理問題。周忻薇說, 事實上要讓繭居族憑藉自己力量走回人群,是件非常困難的事,繭居行為背後涉及複雜心理因素與社會適應息息相關,一再拖延將會錯過重返學校或職場機會,讓繭居族更加灰心。因此,父母若發現孩子有繭居問題,應積極鼓勵孩子就醫,透過專業心理治療介入來幫助孩子處理當前困境。若孩子不願意,父母也可以先來接受衛教和諮詢,學習更適合互動方式來幫助孩子打開心門,增加後續接受治療意願。
-
2021-01-26 名人.好食課
滴雞精有功效嗎?營養師解密「總支鏈胺基酸」是關鍵
雞精是長久以來抗疲勞、提升免疫的保健飲品,滴雞精的醇韻口感更深受消費者喜歡!不過,從市場攤販自己滴煉到大品牌,市面上已經超過10家滴雞精品牌,這些滴雞精都有功效嗎?玲瑯滿目的滴雞精又該認明哪些成分呢?這次營養師就要來解密滴雞精的成分與功效,教你怎麼挑才對!滴雞精的支鏈胺基酸能對抗疲累滴雞精能對抗疲累疲勞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心因性的疲勞,又稱為中樞神經疲勞讓人感受到疲累。另外一種則是肌肉的疲累無力感。而目前滴雞精對這兩種疲勞都有功效,相關研究與學術基礎都與支鏈胺基酸有關。當腦部的色胺酸增加時會讓血清素升高,因此產生想睡覺與疲累感,而血液中的色胺酸與支鏈胺基酸會競爭進入腦部,因此血液中若有較多的支鏈胺基酸,可以降低進入腦部的色胺酸含量而有對抗中樞神經疲勞的功效!在肌肉疲勞方面,動物研究發現補充滴雞精的實驗動物中,肌肉和肝臟有較高的肝醣含量,而肝醣是運動時主要消耗的能量,因此具有較高的肝醣含量就可以提高運動表現。另外也同時發現補充滴雞精可以降低這些實驗動物在運動後血液乳酸的含量,因此可以降低肌肉疲勞感(連結),達到對抗肌肉疲勞的效果!滴雞精能幫助病人促進食慾與提振精神生病臥床的親友,是不是常常食慾不振或者精神不佳呢?其實是與發炎反應有關!生病通常伴隨著發炎,而這些發炎物質會進入腦部中就容易引起情緒低落、精神不振等等問題,連帶也使食慾降低。然而,生病的人需要補充足夠營養才能幫助身體修復!食慾低落的問題就可能會讓病情更加重!過去有些消費者的反應指出,喝滴雞精後感覺食慾有變好,所以病患若是可進食,未有特殊限制狀況下,可以攝取滴雞精來促進食慾,再加上滴雞精所含的支鏈胺基酸、肌肽等營養素可以提振精神,所以可以讓病人可以攝取足夠食物來補充營養!營養師推薦這樣挑滴雞精選滴雞精可認明「總支鏈胺基酸」與「游離胺基酸」含量過去研究都指出支鏈胺基酸是滴雞精的重要營養素,而在相關健康食品認證的指標成分上也是支鏈胺基酸,因此在購買滴雞精時可以認明總支鏈胺基酸含量。但市面上並非每一家業者都有標出總支鏈胺基酸含量,有些僅列出「游離胺基酸」或「單一支鏈胺基酸」,這並非代表「總支鏈胺基酸量」,因此建議要購買滴雞精先認明「總支鏈胺基酸」含量!備註:胺基酸有18種之多,而支鏈胺基酸為白胺酸、異白胺酸、纈胺酸這三種的總稱,因此總支鏈胺基酸應為這三種胺基酸的含量加總!總支鏈胺基酸(mg/100 ml)= 白胺酸 + 異白胺酸 + 纈胺酸不僅如此,但由於每個品牌的包裝容量不一,所在選購時不只是要看每百克含量,更是要看單包總含量,這樣才能確保買到的是總支鏈胺基酸含量最高的商品。紅羽土雞的風味、營養等綜合表現最佳現在消費者在購買時非常著重於「真材實料」和「風味」,而雞隻來源就是重點!2016年中興動科所的碩士論文做了雞種與風味、口感、營養價值的研究,結果發現用「土雞種」滴雞精的膠原蛋白高於白肉雞與蛋雞,膠原蛋白會影響入口的醇韻、黏稠口感,讓口感更「厚實」。這代表紅羽土雞與黑羽土雞的滴雞精口感會相對醇韻厚實,所以也可以挑選有標示膠原蛋白含量的商品。在風味方面,紅羽土雞與黑羽土雞滴出的滴雞精,鮮味、肉香味也高於其他雞種,這也可能是土雞滴出來的雞精更受消費者喜歡的原因(連結)。在營養方面,紅羽土雞所滴出來的游離胺基酸含量最高,且牛磺酸(taurine)、肌肽(carnosine)及甲肌肽 (anserine)等與抗疲勞有關營養成分的含量,也高於黑羽土雞、蛋雞等其他雞種。公雞與母雞滴出的品質也會有差異!2014年嘉義大學動科所的碩士論文以不同性別與週齡(13與56週齡)的紅羽土雞進行滴煉,結果發現週齡大的雞隻,感官品評接受度較高,精胺酸含量也較高。除此之外,公雞製成的滴雞精,所含的麩胺酸、甘胺酸含量更高,代表鮮味更好!除了雞種以外,有些商家的滴煉包含了內臟甚至是使用邊角料,這也會大大影響滴雞精的風味與品質,這也是消費者在購買時要注意的!有產銷履歷更安心產銷履歷是指食品原料、製作過程可被追溯的驗證系統,這也代表著品牌廠商可以完整掌握原料、加工、運送與販賣,可以給消費者更好的食安與品質保障。目前市面上也有著產銷履歷的滴雞精商品,消費者在購買時可以將具有產銷履歷標章,列為購買的原則之一!滴雞精適合誰喝呢?備孕、孕婦、產婦喝滴雞精能補充體力,舒緩壓力站在營養師的觀點,因為孕婦、產婦的生活型態改變、眾多壓力等,產婦可能又要兼顧餵母乳和半夜無法好好睡覺,因此需要有可以補充體力,對抗疲勞的營養品,所以營養師推薦孕婦、產婦可以補充滴雞精。另外,情緒與壓力也是懷孕是否成功的重點,過去有研究指出雞精類商品可以降低焦慮狀況,所以想要懷孕的新人們,也可能可以試著喝點滴雞精補充體力和舒緩壓力,放寬心來增加受孕機會!病患喝滴雞精能保養身體過去常會帶著雞湯去探望親友,希望可以透過雞湯來讓親友保養身體,但雞湯的營養素濃度較低,倒不如直接吃雞肉,且可能因為佔據了胃空間而降低攝取其他食物的機會。此時,滴雞精就是不錯的保養品,具有支鏈胺基酸、肌肽等營養素以外,又不會讓病人太飽而影響攝取營養的狀況!而滴雞精所含的支鏈胺基酸、肌肽等營養素,也有提振精神、促進食慾的效果,所以大病初癒、食慾不佳的病患親友,喝滴雞精是不錯的選擇!上班族喝滴雞精能對抗疲勞、對抗焦慮上班族的壓力、工時是疲勞的來源!滴雞精可以作為提振精神、補充體力的營養品。除此之外,過去有發現雞精的成分可以降低焦慮指數,但雞精的味道較為難以入口,此時可以喝喝看滴雞精,也有可能獲得同樣功效!這次的專欄,和大家介紹了滴雞精的營養價值與功效,也分享了挑選的要訣,接下來也即將進入過年採買年節禮品的時候,可以認明雞種和產銷履歷,並以總支鏈胺基酸作為購買標準,買到最有效的商品!【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滴雞精有功效嗎?市售品牌這麼多該怎麼挑?營養師解密「總支鏈胺基酸」是關鍵!】
-
2021-01-26 新聞.用藥停看聽
痠痛找上門,別過度服用肌肉鬆弛劑 小心「鬆」過頭!
「肌肉鬆弛劑」是醫療院所可能開立的藥物,不論是因運動所造成的骨骼肌肉痠痛、關節扭傷、肌腱發炎,或是工作或搬運過程中,因姿勢不良而閃到腰、拉傷挫傷,或是長期緊繃壓力大、久坐辦公、肩頸僵硬所引發的腰痠背痛等情形,都可能以肌肉鬆弛相關的藥物來緩解疼痛。為了讓民眾更了解肌肉鬆弛劑的作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邀請衛教藥師甘誼文為大家進一步說明。甘誼文藥師指出,「肌肉鬆弛劑」顧名思義就是可以使肌肉放鬆的藥物,透過干擾神經肌肉末端的神經傳導,減輕肌肉緊張痙攣、過度反射所引起的疼痛、僵硬和緊繃不適,讓過度使用的肌肉得到休息。在服用肌肉鬆弛劑之後,肌肉會呈現放鬆無力的狀態,精神上也容易產生疲倦嗜睡、視線模糊、反射運動能力下降及專注力降低的狀況;尤其年長者更容易因此發生跌倒的意外,所以在行動上一定要特別留意,不論是駕駛交通工具、搬重物或是操作精密機械,都不可掉以輕心。肌肉鬆弛劑種類多,藥師說副作用大不同 您以為肌肉鬆弛劑只有一種嗎?甘誼文藥師指出,在診斷病人酸痛的成因與部位後,醫師會開立不同的肌肉鬆弛劑,每一種肌肉鬆弛劑的機制、注意事項與副作用都不相同。以下五種常見的肌肉鬆弛劑,食藥署也為民眾做進一步說明:(1)Baclofen商品名之一: Befon 倍鬆常用的中樞性肌肉鬆弛劑,結構近似於神經傳導物質GABA,能抑制脊髓反射,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得到鬆弛。因此,Baclofen的適應症限於脊髓和大腦疾病或損傷引起的肌肉痙攣。常見副作用有疲勞、短暫性昏睡、肌無力,可能有呼吸困難或頭暈的狀況。特別注意的是,長期連續使用Baclofen後,若突然停藥可能產生躁動不安、精神混亂、錯亂幻覺、譫妄甚至癲癇的情形,若有神經疾病相關病史者需特別小心。(2)Chlorzoxazone商品名之一: Solaxin 舒肉筋新Chlorzoxazone是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肌肉鬆弛劑,不會影響正常肌肉的功能,對腦幹也幾乎不產生作用,因此對精神、神經、呼吸、循環系統等正常生理機能的影響較少。主要可減輕骨骼肌痙攣、急性肌肉疼痛,對於肌肉緊張、神經肌肉異常收縮等都有幫助。服用這個藥物時,可能會導致排出橘紅色的尿液,此為正常現象不用太過擔心。(3)Tizanidine商品名之一: Sirdalud 鬆得樂Tizanidine是中樞型肌肉鬆弛劑,除了肌肉鬆弛的作用,亦有中樞鎮痛效果。主要抑制脊髓中樞的興奮型神經傳導物質NMDA的訊號,對於肌肉痙攣的疼痛及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痙攣的症狀都有幫助。需特別注意的是,Tizanidine可能造成低血壓、頭暈眼花的副作用,若同時使用其他降血壓的慢性病藥物,應主動告知醫師。(4)Mephenoxalone商品名之一: Mephenoxalone 美飛舒肌Mephenoxalone是藉由阻斷神經傳導及抑制骨骼肌肉反射的方式,進而達到放鬆肌肉並緩解痙攣的效果,主要可減緩由脊髓或肌肉痙攣引起的疼痛,針對大部分肌肉疼痛、僵硬不適的狀況都能有效緩解,恢復正常的生活機能。除了作為肌肉鬆弛劑,也有緩和神經、放鬆精神效果,能改善精神緊張、神經質、神經焦慮的症狀,可作為輕度抗焦慮及精神安定劑處方。需特別注意相關的交互作用,例如酒精、部分鎮靜安眠類藥物、抗組織胺藥物,可能會加重嗜睡、倦怠、無力等副作用,不可同時服用。服用後如有昏昏欲睡的情形,請勿駕駛或動用機械等。(5)Tolperisone商品名之一: Userm悠縮莫Tolperisone主要用於緩解脊髓損傷、外傷術後、腦中風後遺症、腦性麻痺、多發性硬化症及其他疾病等引起的肌肉痙攣及緊張。此藥物有強烈的酸苦味,因此服用時務必要「整粒吞服」,若剝半或咬碎可能會造成舌頭痲痺的不適感,請服用者特別留意。食藥署也提醒民眾,肌肉鬆弛藥品屬於「醫師處方藥物」,過量或長時間服用都有風險。尤其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有調整劑量之必要,與酒精、鎮靜安眠、抗憂鬱等藥物的交互作用也需要特別留意,千萬別因為想快速解決痠痛問題,而任意服用他人給予的藥品,才可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01-25 名人.精華區
梁賡義/你們不孤單 向桃醫及醫護致敬
最近,接連出現的本土病例,特別是發生在醫院裡的醫護人員感染,一時間,空氣中瀰漫一股緊張的氛圍。對於疫情的恐懼,彷彿再次攫獲了我們不安的心,讓平靜的生活再起漣漪。抗疫 部立醫院責無旁貸這次事件是發生在衛福部桃園醫院,桃園醫院或許不像各大醫學中心那樣有名氣,也許部分民眾還是第一次聽過。不過,在疫情爆發的這一年來,桃園醫院一直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桃園醫院是距離國門最近的部立醫院,有地理上的便利性,加上全國的部立醫院都有共同的使命,就是協助政府處理緊急應變的重大事件。特別是這次的新冠疫情,部立醫院更是責無旁貸,一直站在疫情最前線,為國人守護健康。國衛院、桃醫 合作有默契目前全國五分之一的確診患者是送到桃園醫院進行隔離治療,其中承受的壓力與風險可想而知。然而,面對瞬息萬變的疫情,桃園醫院的醫護人員總是站在最前線,不輕易讓新冠病毒越雷池一步。誠如徐永年院長所說:「我們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這是身為部立醫院的一種使命,也是一種驕傲。國衛院與桃園醫院的角色有些相似,都是需要在國家遇到危難時挺身而出,成為國人對抗疫情的重要防線。此外,因為都隸屬於衛福部,雙方平時就保持著密切的交流。而彼此的合作默契,也在這次的疫情當中展現出來。舉個例子來說,為了找出新冠病毒的有效藥物,世界各國無不積極進行研發及測試,其中,原本用於治療風濕病的奎寧(HCQ)就是其中一種潛力藥物。建置新冠病毒分析支援平台去年3月,在指揮中心指示之下,由桃園醫院及其他部立醫院接下這項任務,進行奎寧對於新冠病毒的臨床試驗工作,並由國衛院與台灣特定疾病臨床試驗合作聯盟全力協助,4月開始收案,歷時兩個月順利完成臨床試驗。這是大家不分彼此,全體總動員的成果體現。桃園醫院不僅投入前端臨床治療工作,其他部分也有許多貢獻。因應這次的疫情,疫情指揮中心委託國衛院建置「新冠病毒篩檢及分析技術開發支援平台」,為建立一套標準化的作業流程與檢體品質,以供產學研加速進行檢驗、疫苗、藥物的開發工作。平台成立之初,病毒檢體數量有限,一度遇到瓶頸,所幸當時桃園醫院全力支持,提供技術平台將近三分之一的檢體數量,後續工作才得以順利推展。民眾送物資 患難見真情所謂「患難見真情」,這段日子以來,雖然看到一些令人焦慮的言語,也看到更多民眾將心中溫情化為具體行動,舉凡贈送食物、飲品、暖暖包、手繪卡片等,呈現一幅幅溫馨動人的畫面。儘管疫情尚未平息,平時除了做好個人防疫,我們也可以將心中的正能量,傳達給周遭每一個人。讓我們向這些站在第一線,不論是桃園醫院或全國各地醫護人員,致上誠摯的敬意與謝意。
-
2021-01-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柯文哲指疫苗將成政治攻防焦點 蘇揆:疫苗採購有把握
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表示,從今年3月起,疫苗將會成為台灣政治攻防焦點,柯甚至說,「中國大陸他說他免費要送你,台灣就陷入焦慮。」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對於相關疫苗的採購,都已經有把握,也已掌握相關數量。蘇貞昌今到桃園區農改場樹林分場視察,蘇貞昌表示,為了保護國人的健康,對於相關疫苗的採購,都已經有把握,而且也已經掌握相關的數量,國內疫苗的研發也都有相當進度,我們都予以支持,請國人放心。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專訪時指出,他個人預測,大概疫情要到8月才會有所停歇,柯文哲說,他看以色列已經約20%以上總人口都已經打了,他也認為目前只有打疫苗才能夠解除這種疫情對政治、經濟社會的影響。
-
2021-01-23 科別.泌尿腎臟
1晚小便10次站馬桶前就2滴 男人40要留意攝護腺肥大
65歲張先生去屆齡退休,工作漸漸交給年輕人,但白天覺得越來越疲倦,去年底突然發現晚上跑廁所次數增加,1個晚上曾經小便10次,等同躺床30分鐘就要起身,卻又常常站在馬桶前,小便出不來就是出不來,就只有2至3滴,僅有尿意但沒有尿液,接受解查才發現攝護腺肥大導致膀胱容積減少。攝護腺肥大40歲就漸漸開始 小便變慢夜尿越來越頻繁振興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楊景偉表示,攝護腺起初肥大時,剛開始會影響小便速度,臨床中曾有40多歲病患求診,原因發現自己小便開始不如以往,排不乾淨、流量變小,而部分攝護腺肥大患者,若沒有即時治療病況越來越嚴重,就有可能發展到晚上頻尿,個案張先生1晚小便10次,可以說幾乎沒有休息機會。楊景偉補充,膀胱收縮力降低,尿容積減少會引起夜間頻尿,男性最常見因攝護腺肥大,造成膀胱容積減少增加夜尿;同時,心理性原因例如憂鬱症或焦慮症,有時對膀胱裡尿液特別敏感,即使少量尿量仍要排空才能安心入睡,這是因情緒焦慮引起。症狀輕微先調整生活習慣 症狀嚴重可服藥或手術改善楊景偉建議,症狀輕微者建議從生活習慣調整開始,睡前4小時內儘量少喝水與攝取刺激性飲料、茶、咖啡、酒精、含水含糖過多的水果等,考慮以漱口代替喝水,養成睡前先將尿液排空的習慣,改善睡眠環境與平日緊張、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規律運動、減肥,對夜尿都有幫助。楊景偉補充,護腺肥大引起尿路阻塞可用交感神經抑制劑或合併第五型還原酶抑制劑治療,可改善夜尿症狀;夜間尿多症病患可用合成抗利尿激素治療,讓水份晚上留在體內,減少夜尿排出;有睡眠障礙者可服用短效的安眠藥來改善睡眠;至於嚴重的攝護腺肥大阻塞,需要透過手術治療,才能澈底改善臨床症狀。夜尿常被忽視 找對原因才能完整評估楊景偉醫師提醒,夜尿是容易被忽視的臨床症狀,治療方式應找到夜尿原因,針對可能面向完整評估,並以提升生活品質為目的,了解符合病患的期待,對症下藥避免因藥物引起不良副作用。★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1-23 醫聲.慢病防治
思覺失調/常聽到嘰嘰聲好像漏電,是幻聽還是耳鳴? 醫師教你如何分辨
在耳鳴門診中,常會聽見患者問道:「我的耳鳴已經很久了,很像蟬在叫,會是幻聽嗎?」、「我一直聽見嘰嘰聲,很像在漏電,是幻聽還是耳鳴?」所謂耳鳴和幻聽,都是人體聽到不屬於外界環境的聲響,該如何分辨?外耳、中耳 聽覺接收系統外耳和中耳負責收集及放大聲波,稱為「聽覺接收系統」。內耳耳蝸把聲波轉換成神經電波,經由聽神經傳到同側耳蝸神經核,接著在腦幹內發出聽覺神經路徑,向上延伸進入大腦,並不斷地交叉到對側,發揮抑制性調控功能,過濾掉雜亂或較不重要的電波訊息,稱為「聽覺傳遞過濾系統」。聽覺皮質位於大腦兩側顳葉,負責整合並解讀傳遞上來的電波訊息,產生聽覺,並跟儲存於大腦頂葉內的記憶聯結,使我們知道其中涵義,衍生思想或語言,稱為「聽覺解讀系統」。耳鳴會聽到沙沙、嗡嗡聲若聽覺接收系統發生狀況,例如耳垢阻塞、外耳炎或中耳炎,耳蝸接收不到環境中原有的基礎音量,聽覺傳遞過濾系統會自動啟動代償機制,聽毛細胞加強擺動,聽神經加強傳導,耳蝸神經核加強放電,腦幹聽覺路徑減少抑制效應,設法去強化已減弱的聽覺訊息,患者就會聽到雜亂無章、沒有特定頻率的「沙、沙」或「嗡、嗡」聲。若聽覺傳遞過濾系統本身發生了狀況,例如噪音傷害、聽神經退化或腦幹中風,造成某個音頻的聽力缺損,剩下健康的器官代償性地加強做工,並減少抑制效應,患者反而會聽到特定音頻的聲音,大多是高頻的「嘰、嘰」聲,很像鐵窗在磨擦,少部分是低頻的「嗯、嗯」聲,很像是馬達在運轉或汽車在怠速;最特殊的,莫過於跟心跳同步、搏動性的「咚、咚」聲,或很像血液在噴的「咻、咻」聲,其實都是該系統沒有把原本屬於人體內正常的聲響給過濾掉,甚至把它放大,稱為「體內聽覺症」。多數耳鳴 都可找到病因幻聽乃聽覺解讀系統出現了狀況,例如大腦萎縮(失智症或思覺失調症)、癲癇發作、中風或腫瘤壓迫,誤生有定義的聽覺,例如鈴噹聲、鐘聲、貓狗叫聲或言語交談聲。人體不會無緣無故聽見不存在於環境中的聲響,一定是身體某種病理變化影響到聽覺系統。隨著檢查儀器及技術的進步,大多數耳鳴均可以找到病因,只有在無法找到病因,疾病無法獲得治療前,患者持續焦慮,把生活壓力及過去負面經驗投射在耳鳴,大腦解讀系統也跟著加入代償行列,進而放大與扭曲耳鳴,成為「腦鳴」,使病症更加地複雜。旁人感受不到、極主觀症狀耳鳴和幻聽都是旁人感受不到、極度主觀的症狀,但兩者來源不同,有時被誤認「腦波控制」或「電波攻擊」,建議患者宜盡早就醫,早期找到病因並治療,才能減輕痛苦。
-
2021-01-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到8月?柯文哲:疫苗在3月將成台灣政治攻防焦點
近來疫情升溫,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專訪時指出,他個人預測,大概疫情要到8月才會有所停歇,但從三月起,疫苗將會成為台灣政治攻防焦點,柯甚至說,「中國大陸他說他免費要送你,台灣就陷入焦慮。」柯文哲下午在市府受訪時說,因為開始在模擬打疫苗的順序,比方說全台北市要分40幾個打的地方,要怎麼動線什麼開始在規畫,雖然衛生局長黃世傑認為不見得每個人都要打,「但我說不會吧、應該每個人都很想打」,不過,萬一2300萬人都要打, 這種大規模打疫苗還是要事先規畫。媒體追問,為何專訪時說疫苗到3月會變意識形態之爭?柯文哲說,是這樣,他看以色列已經約20%以上總人口都已經打了,不過,照這速度, 以色列會是全世界第一個脫離疫情的國家,所以,他也認為目前只有打疫苗才能夠解除這種疫情對政治、經濟社會的影響。柯文哲說,疫苗現在還是掌握在先進國家手中,所以,等到3月,因為當其他國家開始打時, 「我們這邊就有壓力了。」
-
2021-01-22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父愛囤物水果放到爛 精神科醫師兒也沒轍
父親去世後,家裡清出了一百多支牙膏,好幾箱衛生紙、兩百多瓶酒,但我一點都不覺得意外,對於父親來說,生活哲學就是「有備無患」,對於特價、買一送一,幾乎沒有抵抗力,只要便宜就買,連水果也是一樣。水果 是他最重要戰友小時候,常在父親叫賣的水果攤附近玩耍,看著他與客人討價還價,在水果表面噴水、整理快要壞掉的香蕉、蓮霧、芭樂,除賺錢餬口,水果應該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親密戰友。但父親退休後,水果卻成了家人的噩夢!他總是習慣在市場快收攤時搶便宜,此時主客易位,換成他是殺價這一方,一輩子的職業訓練,他常能以少少價錢買了一整堆賣相不佳的水果,開心地帶回家,這卻成了他與母親之間爭吵的導火線。水果放到爛 兩老常爭吵因為家裡人口簡單,只剩兩老,怎可能吃得完一大堆水果,往往香蕉放到發黑、軟爛,鳳梨流出湯汁,引來眾多小蒼蠅,兩個老人家經常為此吵架,連我也遭殃。若未順父意 就發飆生氣父親在世時,常打電話要我回家拿水果,如果沒順從他的意思,就發飆生氣,但回老家,看到一桌子快壞掉、不新鮮的水果,常忍不住說了幾句,「水果不是應該趁新鮮吃」,又會引來老爹的不高興。「吵架絕對不是好辦法。」做兒子當然瞭解父親的個性,從學理上來說,他應是典型的囤物癖患者,腦部前額葉或扣帶皮質等功能失調異常,以致於出現購物、囤積等的重複行為。不當蒐集 造成生活障礙囤物症(囤積症)已於2013年被納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和拔毛症等均為強迫疾病相關障礙,定義為「不當蒐集物品,且已造成生活障礙。」臨床觀察,絕大部分囤物症患者均有悲慘的童年,生活貧苦、家裡經濟狀況極差,父親也不例外,十歲時,他就沒了爸爸,無法繼續念書,只能在菜市場工作,一路苦過來,當然缺乏安全感,成年後,罹患分離焦慮創傷,養成囤物習慣,藉此抒發壓力。熱愛比價 拎回戰利品儘管兒子已經當了精神科醫師,收入還算不錯,但他還是依然故我,蒐集量販店的DM目錄,熱愛比價,只要發現當期牙膏、衛生紙、沙拉油等日常用品特別便宜,就大量採購,完全不管是否用得完。正因他囤物成性,且家裡總有一堆堆即將敗壞的水果,除了瀰漫一股酸味,且孳生果蠅,我母親當然難以忍受,不斷爭吵,但他還是常往菜市場跑,拎回一袋袋「戰利品」。我多次居中協調,甚至以精神科醫師身分來說教分析,提醒家父可否少買一點收攤前便宜水果,但就算給父親再多的零用錢,叮嚀他買些新鮮的、漂亮的水果,吃完再買,但成效有限,直到他生病臥床,無法外出,家裡這才少了水果的腐敗味,也沒了果蠅。思父 仍用他買的牙膏父親已經過世三年多,但家裡現在還用著他生前購買的牙膏、衛生紙,母親也懷念著那個就愛購買快壞掉的水果、廉價日用品,且會跟她吵半天的固執老公。醫學辭典/囤物症囤物症是強迫症的一種,常會反覆囤積相同物品。囤物症與腦部前額葉或扣帶皮質等功能失調有關,涉及到腦部運作區塊,驅使其強迫一直出現「囤積」的重複行為,需要藥物調整血清素,使腦部系統運作更加穩定。楊聰財小檔案現職:●楊聰才診所院長●三軍總醫院兼任主治醫師●國防醫學院兼任臨床教授學歷:●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專長:●精神醫學●公共衛生經歷:●台灣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國軍精神醫學中心(國軍北投醫院)中校醫療部主任●輔仁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
2021-01-21 科別.心臟血管
心臟二尖瓣脫垂怎麼辦!專家推薦三餐這樣吃
張媽媽原本是家庭主婦,專心在家裡照顧家人的生活起居,無奈經濟不景氣影響了張家的生計,她於是重回職場工作。家庭、工作蠟燭兩頭燒的日子過了不久,她開始覺得胸口悶悶痛痛的,呼吸時常感覺吸不到空氣,於是到醫院求診,經診斷為「二尖瓣脫垂」。醫師判斷這些不舒服的症狀是壓力太大所致,建議她學習好好釋放壓力、處理負面的情緒,同時施予適當藥物治療後,症狀才逐漸獲得改善。二尖瓣脫垂是先天疾病 女性發生率是男性2倍 根據統計,在台灣,二尖瓣脫垂的盛行率是2~7%,而女性的普遍率竟高達10%,其中常好發的族群為20~30歲的年輕女性及媽媽,是男性的2倍,至於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目前醫界尚未有定論。心臟內科醫師張書軒表示, 造成二尖瓣脫垂的原因與患者本身的心臟結構有關,是先天性的疾病,也因此沒有預防的方法。 不過,也不需要必太過憂慮。張書軒指出,9成5以上的患者終其一生維持在輕微的二尖瓣脫垂,會有些症狀上的不適,但並不會影響心臟的功能,只需要每 3年回診追蹤一次,而比較嚴重一點的患者會伴隨血液逆流的狀況,則大約1~2年回診一次。 此外,脫垂及逆流情形嚴重的患者,則有心臟擴大、衰竭的危機,甚至會合併其他疾病,譬如結締組織疾病、多囊症、肌肉異常疾病、甲狀腺病或心房中膈缺損等,此時就需要動手術,開刀修補脫垂的瓣膜。 胸痛、胸悶、呼吸不順暢是常見症狀 易合併自律神經失調 張書軒說明,二尖瓣脫垂最常見的症狀是胸痛、胸悶、感覺 呼吸不順暢、稍微運動就容易喘,有些人還有心律不整、心悸甚至失眠的情形產生,也會合併自律神經失調的身心症狀,例如會使人變得容易緊張、焦慮,甚至有突如其來的害怕,心臟跳動不舒服,睡不著,個性神經質、敏感的病患,在壓力大、熬夜、飲用刺激性飲料、生理期或過度疲勞時,尤其容易突然發作。 為什麼心臟結構異常會導致身心症狀?醫界目前尚未找到兩者的關聯,不過從文獻上發現,大多數患有二尖瓣脫垂的病人合併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例如胸痛伴隨呼吸不順或失眠才求醫而被發現。 治療二尖瓣脫垂藥物為主 視個別狀況對症下藥 二尖瓣脫垂不嚴重的患者,醫師會針對其身心狀況給予治療或生活型態改變的建議。張書軒提及,治療的藥物通常有兩類,一為使用抑制心悸症狀的乙型阻斷器,主要機制為作用於心臟的乙型交感神經之接受體,減少因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心悸、心律不整的症狀,由於此類藥品會誘發心臟衰弱及支氣管攣縮氣喘,所以患者有心臟衰弱或氣喘的病人應避免使用;另一類是低劑量的抗焦慮藥物,端視患者出現的身心狀況為何而開藥。 調整生活型態可改善 多吃情緒食物幫大忙 二尖瓣脫垂患者也可透過生活型態的改變減輕症狀,張書軒分享,均衡的飲食營養充足是維持大腦及神經功能正常的基本條件;另外,也可多吃維持情緒的食物: ●早餐:雜糧麵包、五穀饅頭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壓力大時,人體的維生素B群消耗量會增加,增加疲累感,因此適當補充能保持精力,或喝杯含鈣的牛奶能安撫興奮的神經。 ●午、晚餐:菜色愈多樣愈好,抗氧化的甜椒、蘆筍、南瓜能身體增加對抗自由基的能力。深綠色蔬菜,如綠花椰菜則是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也是不錯的選擇。 餐後水果不妨選擇含色胺酸的香蕉,能增加大腦血清素,安定情緒。芒果、番茄、芭樂、柑橘、奇異果等水果含豐富的維生素C、E,也有對抗壓力的效用。 ●下午茶點心:各類堅果如杏仁、南瓜子都含有大量色胺酸,並盡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茶、油炸食 物,因為會刺激交感神經,加重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此外,適度的運動可以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提升副交感神經的反應性,而且運動促進身體代謝功能,也刺激大腦分泌腦內啡,讓身心舒暢。因此,不論散步、健走、騎單車、打球、游泳或是跳舞,只要是自己有興趣的活動,就盡量持續去做;至於運動的頻率跟長度,可以依據「333」原則,每星期至少運動3天,每天至少 做30分鐘、運動時心跳達到130下。 張書軒補充,腦內啡有「快樂嗎啡」之稱,讓人產生幸福及愉悅感,血清素掌管「滿意」,含量不足,人們 會情緒低落。許多抗憂鬱藥物都是增加血清素含量,幫助憂鬱症提升快樂感。 另外,適當紓壓、保持樂觀心情 當壓力鋪天蓋地湧來,一定要找出自己最能釋 放壓力的情緒出口,不論靜坐、聽音樂、閱讀、 找人「倒垃圾」、接近大自然、泡澡等,都是不錯的方法。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責任編輯/Mei
-
2021-01-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部桃400多醫護隔離 專家籲建立心理諮詢管道
部桃傳出六名醫護人員染疫,427名醫護需隔離。雖然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長羅一鈞曾表示,前進指揮所下設七組,其中包含關懷組,將每天電訪關懷居家隔離的醫護。但專家指出,不應只是單向的聯繫,應設置雙向的諮詢專線,並在醫護內部成立互助團體,抒發情緒。中華心理衛生學會常務監事、台灣大學健管所兼任教授張玨表示,每個人都可能染疫,因此最基本的是給予正確的衛生觀念,做好個人防護,才不致引起恐慌。至於醫院本身應有自助團體,醫護同伴間可建立群組不論是抱怨、打氣,有支持的網絡非常重要。台師大衛教系特聘教授李思賢則表示,去年三月便曾對近一千八百位醫護人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四成醫護已出現過勞、近八成有重度焦慮症狀、四成五有憂鬱情況。其中,過勞原因與照護新冠肺炎病人、憂鬱與被烙印等因素有關。進一步分析則發現,醫護人員覺得被烙印與排擠時,會引發憂鬱,進一步導致過勞。當第一線醫護人員因為在醫院照顧病人,會被外送員、親戚與家人擔心是否從醫院帶回病毒而投以異樣眼光,參與共同活動時甚至會受到排擠與排斥,使醫護人員在忙碌工作之餘,沒有人際與情緒的支持系統。李思賢表示,在進行調查時,有許多醫護表示,為了家人著想,往往下班後不敢回家,因此就算遭遇挫折而無法有人可以傾吐。而現在發生院內感染事件,許多醫護被隔離,更需要情緒發洩的管道。因此他認為,除了媒體和民眾不應有惡意的歧視外,整個防疫體系的SOP一直都比較注重如何照顧病患以及預防疫情,但在心理健康的部分,也應有相關人員進入專家小組給予建議。而現在雖然前進指揮所有設立關懷組,李思賢認為,除了定期電訪外,也要有雙向諮詢和溝通的管道,醫護一旦覺得有需要找人聊聊,都可以諮詢。
-
2021-01-20 養生.心理學解密
拿到「高鐵半價」竟讓老人們覺得像上斷頭台!黃越綏:面對「老」這檔事,不是由你掌控
老得自在安心俗話說:少年不知老將至,而老了不期遇閻王;同樣的,事非經過,不知難也,唯有親身的體驗最真實。人在歲月中各有不同的角色扮演,在悲歡離合的戲碼中輪番上陣,不知何時憩腳。童年時,不曉得有多少次在夢囈中都渴望著變成大人的美夢,加上「只許大人放火,不准小孩點燭」的管教壓抑下,「轉大人」也象徵著個人對生活的實質權力掌控。好不容易熬到了成家立業,卻在家庭、職場兩頭燒,又開始羨慕起前輩退休後遊山玩水和含飴弄孫的自由自在,恨不得自己趕快變老,好提前退休。可是,以上這些情境都是人在困境或焦慮下的情緒投射罷了,因為與白日夢划拳終究是沒有輸贏的回合,生命的軌跡絕非一蹴可幾,更無法真正達到心想就事成。只是當你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才想通了一些人生哲理,而比較能學會放下時,卻在某年某月某日突然被迫收下一張「老已至」的通知單,才驚醒怎麼一轉眼工夫竟然已由稚髮變白鬚!更悲傷的是,自己居然也不願、不敢與鏡中的自己相認,只因情何以堪呀!儘管看遍了大自然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替換,也看盡了人生百態與因果循環,但唯一從未放在心上的一件事,可能就是終有一天我們不得不面對自己正在老去的事實,縱使整了形,還是逃不了。一向自信又充滿活力的我,在2012年因年齡已滿65歲,而拿到了政府頒發的乘公車免費、搭高鐵半價的優待證明時,倒也沒有特別歡欣或沉重的感想,因為一旦已有了「接受」的心理準備,各種負面或不安的情緒早就被理性跨越了。倒是我同齡的朋友們有著不同的反應。一位形容他的心情好像是被銬上了腳鐐的囚犯,正領取上斷頭台的名牌;另一位則形容她像是擺脫囚籠、手中多了張優待券、可以到處自由飛翔的鳥兒。不論如何,他們當下的內心也矛盾著,總覺得自己又不老,也有經濟能力承擔,幹嘛還要浪費這種社會資源呢?後來才發現,原來面對「老」這檔事,承認與否,居然並不是由你掌控。人到底是群聚的動物,在由不同性別、年齡、身分、背景共同組成的社會結構裡,老人就是其中一個具有明顯指標和定義的「族群」代表,它是每個人都必然要經過的驛站與關卡。事實上,抱持不服老、不願老、不知老的心態,都是人之常情且不足為奇,無法逃避的老化事實,正提醒著自己和生命拉距的時間正在縮短,這種無形的壓力對任何一位年長者而言,都是時時刻刻存在、不容忽視的威脅。因此,如果能在中年階段就已經為迎接老年而做好準備,或是邁入老年階段而已能在身心各方面均做好調適,自然而然地就能怡然自得地擁抱燦爛餘暉的生命,並融入大自然的定律中。曾有人喟嘆:男人的青春在口袋,而女人的青春在臉上。再糟的老頭只要身上有錢,進入風花雪月的場所,那些各個年紀足以當他孫女輩的鶯鶯燕燕們,無不左一聲大哥、右一聲親哥地叫不膩;而對於上了年紀的女性,則以「薄茶、冷酒、老女人」等稱呼來冷嘲熱諷。不過他們忽略了,其實在一些專門針對女性「服務」的場所裡,那些牛郎們也早已依樣畫葫蘆地尊這些年紀大的女恩客們一聲「姐」,來取代現實生活中應稱呼為「姨」或「嬤」的尷尬窘境。但,凡事到底真的假不了,而假的終究也騙不了,與其用金錢或買醉來逃避現實,不如學習如何正面看待老化對自己餘生的挑戰。況且在世代交替的浪潮裡,最不能缺乏的就是寶貴的經驗傳承,它不僅是個人資產,更是社會共同擁有的美好資源。因此,你我均應以勇敢、積極、樂觀、自在而不缺席的態度來共勉之!書籍介紹書名:黃越綏的解憂攻略:換角度看人生,轉個念心境開作者:黃越綏出版社:台灣商務出版日期:2019/11/01作者簡介/黃越綏是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也是著作等身的作家。專業婚姻與家庭諮商師,菲律賓大學公共行政(MPA)管理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東方民族基金會研究員、美國心理諮商協會(ACA)會員、美國婚姻家族治療協會(AAMFT)會員、美國(PAIRS)心理發展基金會講師,電視與電台節目主持人。早年即投入婦運、民運及社運活動,熱心公益,1995年成立「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並籌設收容中輟未婚媽媽及弱勢失依的兒童及少女的「麻二甲之家」,給予弱勢單親在生命的轉彎處有重生的力量。著有《婚姻是什麼?》、《再考一張父母執照》、《黃越綏的意外人生》、《婆媳學問大》、《母女江山》等作品。延伸閱讀: 電器不用也耗電,應該要拔插頭?》破解台灣人10大用電迷思
-
2021-01-20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劍橋女大生跳機身亡,異常行為元凶竟是抗生素?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記者哈根先生(Pat Hagan)在2020年12月29日的一則報導,某些抗生素的使用可能與自殺的念頭有關,真的是這樣嗎?英國近期有則新聞,是關於一位青春年華、活潑可愛的19歲劍橋大學女大生阿拉娜·庫特蘭(Alana Cutland),在2019年7月從馬達加斯加上空5,000英尺的輕型飛機上跳下,自殺身亡。攻讀生物自然科學的阿拉娜,當時正在該島進行實習研究,沒想到突然出現精神異常,表現偏執且變得孤僻。她的父母接到訊息後,非常擔心且立刻替她安排好了航班回家,當她自行開啟飛機門跳下時,這架小型飛機正將她送往主要機場。驗屍官湯姆·奧斯本(Tom Osborne)諮詢了曾在2013年報告過多喜黴素(Doxycycline)與精神症狀相關的三個罕見案例的精神科Healy醫師,懷疑該學生的死亡可能與她正在服用的抗生素多喜黴素相關。儘管此藥從未在任何藥物仿單上被提出有過自殺念頭或幻覺的副作用,他仍強烈懷疑此藥有產生思覺失調的副作用,因而寫信給英國國家藥品和保健產品監管局(MHRA),要求對多喜黴素這個抗生素重新進行評估審查。英國國家MHRA雖然已經開始調查該藥的安全性,但尚未做出結論,因果關係更待醫學界進一步釐清。多喜黴素(Doxycycline),除了可以治療青春痘,也可以用來治療各種類型的感染,像牙齒感染、肺部感染、以及性傳染性疾病。如果您正要去旅行,它還可以拿來預防瘧疾,用途相當廣泛。英國東約克郡赫爾市(Hull),貝基·古德溫小姐(Becky Goodwin)很清楚地記得她情緒到達最低點的那一刻。當天這位30歲的年輕媽媽才剛剛向36歲的丈夫湯姆(Tom)和他們7歲以及4歲的孩子們揮手說再見,因為他們要出去遛狗。才一轉頭,她就無緣無故的不知道為什麼,完全失控地哭了起來。接著,就上樓去洗手間,從櫃子裡拿出一把剪刀直接考慮自殺,了結生命,而且深深地相信丈夫和孩子們就算沒有了她,生活也會過得比現在更好。正要自殺的那一瞬間,房子外面信箱蓋一開一關的尖銳聲音,驚醒了她,阻止了自殺動作,瞬間將她拉回到了現實,因為剛好有個工讀生在樓下的信箱裡放了一張傳單。貝基(Becky)恰巧從電視上看到劍橋女大學生自殺案中驗屍官的懷疑,因此她自認為這都是因為她也服用了多喜黴素的關係。貝基從青春期開始就飽受嚴重痘痘的困擾,因此從三月份開始接受多喜黴素治療,但已在六月份停藥。其中她接受了十次心理治療,精神狀態雖有所改善,但並沒有完全復原。目前,沒有任何一位醫療人員確認她的狀況跟她服用的多喜黴素相關,只是貝基看到驗屍官對劍橋女大生之死的推測後,心中的警鈴大作,遂向記者吐露。 與此同時,來自英格蘭東北部的另一名匿名的25歲女孩,也認為她在服用多喜黴素後產生了自殺的念頭。她在2018年吃過家庭醫生開立的多喜黴素,皮膚狀況好轉不少。但她最近一年半以來的精神健康狀態卻盪到谷底,甚至常常想要自殺,多次致電自殺求助熱線(按:依原報導推估,她產生精神狀態前可能已經停藥)。當時接受驗屍官諮詢的精神科Healy醫師表示:“我個人知道四五個服用多喜黴素後感到焦慮的案例,症狀都在停藥後就獲得改善。我認為劍橋大學阿蘭娜同學,則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多數醫師認為多喜黴素是無礙的,但對於某些特定的人來說,它卻有可能需要注意。因此我認為這個藥物要有謹慎的警語提醒民眾有這個可能性,當正在服用這個藥物的民眾遭遇到精神狀況時,應該立即停藥。”從這幾個案例,我們可以像驗屍官一樣下結論嗎?其實還不行。美國喬治亞州奧古斯塔大學(Augusta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曾經針對抗生素與其精神異常副作用進行了大規模的研究。某些抗生素與急性思覺失調有關,而四環黴素類中的米諾環素(Minocycline)則反而可能改善一些思覺失調的症狀。他們先從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的不良事件通報系統中,收集了最近八年的數據,再以米諾環素為基準去比較各種抗生素產生思覺失調這項副作用的可能機率(odds ratio)。結果發現,23種抗生素中,思覺失調約佔所有被通報副作用的1.6%,多喜黴素則是0.9%(共91例)。可能機率比米諾環素高的抗生素依次有巨環類、氟喹諾酮類、頭孢菌素、四環黴素類以及盤尼西林類。若是依照美國Clinical.com的統計,從2008到2018年間,多喜黴素每年平均有七百萬次的處方來估計,多喜黴素被報告有類似思覺失調症狀的機率換算起來僅約為百萬分之一左右。然而這類藥物不良事件的通報資格不限醫師、病患,因此症狀歸類可能不盡精確,亦有可能高估或低估。奧古斯塔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精神異常有可能是抗生素治療罕見的副作用之一,值得留意並再確定。但絕對不是不可以使用的藥物,甚至在很多時候,還是第一線用藥,請大家務必了解,並聽從醫生指示服用。劍橋女大生真的是因為服用抗生素產生精神症狀而自殺嗎?因果關係仍待釐清。貝基與匿名女孩的自殺念頭,真的是服用多喜黴素導致的?還是因為嚴重痘痘所造成的憂鬱呢?則值得進一步探討。事實上,長期的研究顯示,嚴重的痘痘與憂鬱症甚至自殺傾向有相關。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口服A酸(isotretinoin)被認為有可能與痘痘病人的憂鬱與自殺傾向相關,在藥物仿單中也加註了相關警語。然而,口服A酸通常用在最嚴重的痘痘病人身上,究竟是這群病人因為嚴重的痘痘造成憂鬱甚至動了自殺的念頭,還是因為口服A酸造成這樣的反應?在科學上要確認因果關係,並不是單純依靠一兩個案例,或單一醫師意見就足夠。醫學研究者們經歷了十年的時間,使用了包括國家疾病資料庫、統合分析等研究方式整合了超過30個大小研究後,才確定還給口服A酸一個公道:口服A酸並不會增加憂鬱症的發生率,痤瘡的治療甚至有助於改善憂鬱的症狀。因此,貝基與匿名女孩的自殺念頭到底是藥物導致,還是嚴重痘痘所引發,或者是別的原因,有待進一步的科學驗證。至於為什麼抗生素會引起精神異常,也需要更深入的探討,個人認為,其中一個比較可能的原因,就是抗生素會殺死腸道內大量的益菌,所以給了壞菌增多坐大的機會,最後非常罕見的產生了精神異常。那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呢?第一是不自行濫用抗生素,第二是聽從醫師的指示服藥,第三加強患者及家屬的衛教,對抗生素副作用的認識以及副作用症狀的監測,以便早期識別和處理。用藥時一旦有任何的不適,則應立即告訴醫生。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1-01-18 失智.照顧喘息
心靈雞湯/需要幫助的,不是只有患者而已
我很享受當一位醫生。雖然每天的尾聲都很疲憊,事情總是做不完,而且遇到的人都是病人。但說真的,人們只要可以完整的活著就是奇蹟了。然而,身為醫生,我的工作幾乎都留在診間裡,或許偶爾在休息時會關心患者的狀況,但他們不會在餐桌邊陪我吃晚餐,不會來度過假日或週末,不會打電話詢問我的位置,或是請我幫忙遛狗。身為家庭成員照護者的情況就截然不同了。關係會緩慢、穩定而不可逆的改變,從夫妻或父女,變成護理師和患者。對許多人來說,家庭成員的照護伴隨著大量的焦慮和罪惡感。一方面,我們會覺得因為深愛對方,所以有義務這麼做;因為對方是父母、祖父母、伴侶或手足。另一方面,照護別人真的會令人精疲力竭。持續的將自己的一部分奉獻給其他人,意味著你無法為自己保留一點時間和空間。身為醫生,我們很了解燃燒殆盡的危險,我也曾經燃燒殆盡過,感覺自己來到臨界點,再也無法付出任何東西,再用上任何一點時間都太過沉重,就像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再一個「小請求」,再一句「你可以幫我個忙嗎?」,或是「我忘了拿藥」、「你可以帶我去廁所嗎?」都會讓人承受不了。照護者的壓力是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而隨著時間累積,照護家庭成員可能會帶來一定程度的恨意。就如同患病不是患者的錯,被需要也不是他們的錯。我們必須先照護好自己,雖然身為照護者所做的舉動似乎很偉大,但我們不是超級英雄。身為照護者很艱難,會帶來真正生理和心理疾病的風險。有許多人忽視了自己的需求,而讓自己的生理或心理健康出問題。每個杯子都有可能會滿溢,而就像飛機逃生安全指示說的:「先戴上自己的面罩再協助其他人。」這是個不錯的比喻,但面罩不該只是假裝,在自己不好時卻說「我很好」。憂鬱、焦慮和生理健康問題都可能影響照護者。不只是沒收錢的家庭照護者,連專業人士也可能會發生。在疾病面前,我們都很脆弱,且沒有人能對它免疫。那麼,該怎麼做?尋求幫助,越多越好,不要害怕開口求助。像我這樣的醫生不會傷害你,社工人員也可以在你有需求時幫助你。你只要承認自己需要幫助就好。問題在於,我們能取得什麼樣的幫助?該如何知道自己需要照護?有時候在住院或發生意外之前,都看不出問題。我們該如何請求協助?
-
2021-01-1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家有身心障礙子女的父母該如何面對 教養院的教養之路與您同行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身心障礙者的照顧」,分別由病人的母親寫出自己最初無法接受自己的女兒身心障礙的現實,後來透過兒童精神科醫師的耐心開導而改變態度,與我們分享她與家人如何「正向解決問題,往前邁進忘記煎熬」的心路歷程。接著當年開導她的這位兒童精神科醫師詳細地介紹自己的工作,並發自內心地對這位真誠努力的母親表示讚佩,而說出他期待所有養育和教育孩子的人,都能以這樣的態度,來幫助孩子在正向的環境中成長。最後我們邀請一位任職教養院院長多年的專業人員寫出她如何體悟到在全日型的照顧服務上,除了要把障礙者照顧好,還要學習如何支持家屬,陪伴他們一起面對照顧上的難題與分享照顧上的喜悅。家中有身心障礙家人,對於家庭來說是衝擊與挑戰,首先身心障礙者的父母面對障礙的子女,必然會經歷自我內心衝突調適的過程,恐懼、排斥、憤怒、沮喪到接受等身心煎熬的壓力,接踵而來的是要去面對如何照顧的問題,現實生活經濟面的問題,又當父母花太多心思於身心障礙子女身上,往往容易忽略其他子女的關心與照顧,產生另一個親子間關係的問題,手足間的情感矛盾等,因照顧產生的種種問題,造成家庭成員間極大的身心壓力,或父母年歲已高無法有多餘的體力再照顧身心障礙者子女,最終無奈的選擇讓身心障礙子女離開家,住進機構。身心障礙機構的設立,其初衷是為幫助需要照顧的身心障礙者,同時也期待能減輕家庭的負擔,讓身心障礙者在完善的專業服務下能獲得妥善的照顧,並有所成長與進步,使家庭成員有喘息與身心放鬆的機會,儲備能量接續長期的照顧責任。自己在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服務已20餘年,接觸許多家長將智能障礙的家人送到機構的過程,對家長來說那是一種矛盾且無奈的選擇,擔心送到機構會被欺負,擔心智能障礙的子女會吃不飽、穿不暖,然而又面對自己無力照顧的困境,或家庭經濟的重擔,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每次看到父母初次將障礙者子女送到機構要離去時,那依依不捨,兩行眼淚早已在臉龐滑下的情景,令人難過與心疼,因此總是輕輕的告訴家長,請他放心,我們會盡心的照顧。記得20多年前,一位自閉症的父親來到教養院,表示自閉症孩子的種種情緒行為,長期照顧下的壓力,母親已經患憂鬱症了,只好申請讓自閉症孩子到教養院接受教養,因爲自閉症的身心特質,對於環境、人的敏感度與固著性,以及高挑戰的情緒行為問題,父親非常擔心教養院無法接納,為了幫助孩子能適應環境的轉換,父親初期每天開車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來到教養院,陪著自閉症孩子在院區內走一走,雖然每次僅能停留15分鐘,但就這樣一天一天的增加停留的時間,到最後讓自閉症的孩子順利的住進教養院內,孩子住到教養院內,每天父親都會撥打電話詢問孩子的適應狀況,到星期五中午一定來接孩子回家,父親的愛與陪伴深深地感動著我,更加深我體悟到在全日型的照顧服務上,除了要把障礙者照顧好,還要學習如何支持家屬,陪伴他們一起面對照顧上的難題與分享照顧上的喜悅。自閉症孩子的父親曾對我說,他非常感謝我們,感謝教養院分擔他們照顧上的壓力,他和太太終於可以好好吃一頓飯,而太太的憂鬱症也改善了。智能障礙者離開家庭,不得已的被迫住進教養院,在不熟悉的環境中生活,相信在初期階段本身一定也是身心衝擊,雖然他們無法口語表達,但照顧者能從情緒、行為等察覺到智能障礙者的感受,可以感受到他們期待看見家人,期待回家,那是切不斷的親情。教養院的照顧者也因此常在智能障礙者的親情需求與家人照顧困境間來回擺盪,滿足家人照顧的困境,等於減少滿足智能障礙者的親情需求,而滿足智能障礙者親情的需求,卻出了難題給家屬,如何平衡確實讓教養院的工作人員花了很多時間討論,並研擬出多種策略,如設立Line的照護群組,便於照顧者能定期分享障礙者在教養院的生活點滴,另外藉由視訊的方式,增加障礙者與家人間的互動,讓彼此都能放心。成立家庭關懷機制,透過家庭訪視或電話聯繫,瞭解家庭狀況,視需求給予協助,如福利補助申請、心理支持等,當然也鼓勵家屬們定期帶障礙者的家人返家團聚,或來院內陪伴障礙者的家人。教養院的工作人員曾經分享有一位單親父親,因為照顧與經濟問題,原來一年僅會帶障礙孩子回家一晚,甚至無法帶他回家,經過溝通、陪伴與支持與父親個人的努力下終於克服困難,父親開始利用休假時間增加帶他的孩子回家的次數,雖然時間不多,但每次孩子返回院內,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院內焦慮的情形也降低了,我們將孩子的成長與改變分享給他的父親,父親說著:謝謝您們在困難的階段陪伴著我,並承諾只要有時間會多陪孩子。身心障礙者的照顧是家長一輩子的負擔與責任,而教養院在這漫長的教養照顧之路,與家長們同行。我常與家長們說,我們早已是家人了,現在教養院內所照顧的智能障礙者,有將近一半以上都住超過20年,原本青春有活力的智能障礙者,隨著年齡增長也已邁入中高齡,正步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老年期,近幾年,工作人員從與家長的互動中聽聞許多家長們的憂慮,擔憂自己逐年老邁致無力照顧的智能障礙老孩子,該如何是好啊?更憂愁當自己離世後,不懂事的老孩子又誰能照顧呢?智能障礙者與其父母雙老現象早已開始,老父母的焦慮不安之心,老孩子逐年老化健康的照顧議題,都考驗著教養院的工作人員,而教養院能做的就是把教養服務做好,穩定家長們的心,陪伴是心靈的良藥,告訴家長們,我們是家人,照顧路上您不孤單,成為他們另一個心靈上的支持力量。
-
2021-01-15 科別.泌尿腎臟
1小時排尿4次!間質性膀胱炎女性患病較男性高出15倍
35歲陳小姐自我要求高,事事要求完美,在金融業工作多年有憋尿習慣,曾患細菌性膀胱炎;近年飽受頻尿、膀胱痠痛的困擾,1小時最多跑6趟廁所,夜間也不得好眠。年底的業績壓力更讓她的症狀變本加厲,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品質,讓她苦不堪言,遂就醫檢查發現為間質性膀胱炎。陳小姐就診後吃了抗生素約一年仍未改善,遂轉院就醫做功能性檢查,經過2至3個月的治療後,從1小時要跑廁所4至6次,到現在已可爬山2小時。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間質性膀胱炎好發於30到60歲的女性,臨床上女性患病機率較男性高出15至20倍,頻尿、尿急、夜尿、下腹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當恥骨上膀胱區痠疼難耐、脹痛長達三個月以上,合併有頻尿、急尿感與夜尿次數增多等情形,建議至泌尿科接受進一步檢查。張雲筑說,間質性膀胱炎種種不適症狀來自於膀胱壁的慢性病變,包括黏膜層的損傷、組織中肥大細胞聚集、神經傳導途徑異常放大疼痛訊號。每當漲尿或憋尿時疼痛加倍,疼痛的位置在下腹部恥骨上方,排尿後疼痛會減輕,為緩解疼痛感只好常常跑廁所,但也相對帶來工作及生活上的不便。診斷部分,張雲筑表示,間質性膀胱炎需排除急性細菌性膀胱炎、尿路結石、膀胱腫瘤或膀胱過動症等泌尿道疾病,藉由系統性的問診與檢查,才能找出真正的病因;依自身門診觀察來看,每10名患者有5人罹患細菌性膀胱炎,3人有結石等問題,2人有間質性膀胱炎,其餘可能是有漏尿等情況的患者。張雲筑指出,間質性膀胱炎確切的病生理機轉仍未明朗,研究顯示可能與長期身心壓力、焦慮,或本身有過敏、免疫方面疾病相關,患者應盡量維持身心的平衡,過度緊張擔憂反而加重病情。治療方面,張雲筑表示,間質性膀胱炎的治療是多面向的,首先是生活習慣及飲食的調整,養成規律作息,避免刺激性或添加物過多的食品,減少咖啡因及酒精的攝取,調節身心壓力,並配合醫師用藥治療。張雲筑舉例,「膀胱水擴張」治療方法同時具有診斷及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效果,以內視鏡檢查膀胱是否有傷口,並將傷口擴張誘發癒合。張雲筑表示,倘傷口明顯則以膀胱藥物灌注治療或物理治療。病況嚴重的患者因膀胱反覆發炎結疤而嚴重萎縮,需考慮手術治療。張雲筑提醒,菸酒、吃炸物、甜食、醃漬物等會讓交感身經系統更不穩定,應盡量避免,可生活中可藉瑜伽、打坐等活動調節壓力;臨床上部分案例起初認為是細菌性膀胱炎而服用抗生素,發現沒有效果後才發現可能是間質性膀胱炎,通常這樣過程就拖了2至3年。張雲筑指出,間質性膀胱炎容易反覆發作,使患者身心俱疲產生惡性循環的症狀,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交行為、生活品質都會造成重大的影響。若因膀胱不能忍受,1小時上3至5次廁所,綜合上述症狀超過三個月並排除器質性病灶後,便可能是間質性膀胱炎,建議及早就醫治。
-
2021-01-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染疫醫護人員康復 二度感染防護力達83%
英國研究發現,罹患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後康復的醫護人員,大多至少有5個月能免於二度染疫,不過研究人員也警告,一些人身上可能仍帶有病毒,並傳染他人。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各國都在苦苦應付一波又一波的疫情,醫療人員是最容易暴露於COVID-19致病原SARS-Cov-2冠狀病毒的族群。法新社報導,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ublic HealthEngland)負責「Sarscov2免疫及再度感染評估」(Sarscov2 Immunity & REinfection EvaluatioN,SIREN)的研究人員在6614名受試者中查到44起可能再度感染的病例,這批受試者在去年6月到11月的5個月期間內採檢抗體都曾驗出陽性反應。報告作者在首度公開的研究報告中表示,上述研究結果顯示再次感染的防護力為83%。這份報告尚未經過同行評審。但研究人員也警告,雖然抗體可能能給予些許防護力,避免再度感染COVID-19,但研究下一階段的初期證據顯示部分的人體內病毒含量仍高,可能會持續傳染他人。據路透社報導,專家警告,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去年頭幾個月在第一波中感染的人,現在可能再度染病。英國列斯特大學(Leicester University)榮譽副教授、臨床病毒學家朱利安.鄧(Julian Tang,音譯)說,研究顯示自然感染的防護力「可與目前的COVID-19疫苗相比擬」,還說感染後所獲得的免疫力有可能會提升自然防護。「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去年12月刊登的研究發現,幾乎所有在牛津(Oxford)進行研究、曾驗出抗體陽性反應的醫護人員都具有至少6個月的防護力。朱利安.鄧表示,希望這些研究能讓「許多擔心二度感染COVID-19的醫療從業同仁減少焦慮感」。
-
2021-01-14 科別.泌尿腎臟
發生率隨年紀增加 為什麼寒夜頻如廁卻尿不出來?
65歲張先生去年底出現頻繁夜尿等問題,嚴重時一個晚上起身十幾次,站在馬桶前許久,就是尿不出來,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檢查發現,攝護腺肥大引起膀胱容積減少,加上退休引發的焦慮憂鬱,引發夜尿。振興醫院泌尿部醫師楊景偉表示,夜尿為主要睡眠期間醒來如廁,發生率隨年紀而增加,20至40歲發生率約二成,60至八80歲約六成,80歲以上約八成。在治療上,如症狀輕微,可先調整生活習慣,睡前四小時內少喝水或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飲料,養成睡前先將尿液排空的習慣。嚴重者則可考慮使用藥物,如攝護腺肥大引起尿路阻塞,可使用交感神經抑制劑或合併第五型還原酶抑制劑;夜間尿多,可用合成抗利尿激素,讓水分晚上留在體內;至於利尿劑引起的夜尿,可將利尿劑服用時間改為下午。若膀胱功能喪失、大量殘尿,就必須以導尿來改善問題;一旦攝護腺肥大阻塞、膀胱腫瘤、結石、尿道狹窄等問題,則透過手術治療,才能徹底改善。
-
2021-01-14 養生.心理學解密
工作遇挫折還能保有韌性 職場高成就者教你的3件事
試想一下,你的朋友因為最近太忙,不小心在工作上出了差錯,被客戶罵了一頓,當他和你傾訴這件難過的事時,你會怎麼回應?我們再把角色換一下,因為太忙而在工作上出差錯,被客戶罵了一頓的是你,你會怎麼對自己說話呢?也許在上述例子中你會發現,我們對朋友說話總是很溫暖、很友善、很激勵人心,但對自己卻嚴厲得很,這樣的嚴厲也許讓自己減少了犯錯的次數,卻讓你越來越沒自信了,總覺得自己不夠好,遇到挫折時也很容易陷入焦慮、憂慮的情緒之中。如果你的確是如此,「自我同情」(Self Compassion) 技巧可以幫助你找回自信。什麼是「自我同情」?自我同情從字面上解讀,大概就是對自己好一點,看起來一點都不難,但很多人卻難以做到,因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句話影響了不少人,對自己嚴厲似乎是很理所當然的事,不然怎麼進步,變成更好更強的人?其實,自我同情和縱容自己是不ㄧ樣的,自我同情不是忽視自己犯過的錯誤,或者讓自己擺爛而停滯不前,而是可以讓你以更客觀、更健康的眼光看待遇到的挫折和挑戰,不會陷入過度自責、自厭之中,讓你的情緒更有彈性,在遇到壓力和挫折時,更能夠良好的因應,當情緒健康了,工作效能、人際關係也會跟著改善。心理學家 Dr. Kristin Neff 將「自我同情」的元素分成以下三者:1. 對自己友善你遇到的挫折和失敗,有時不一定是你一個人的錯,工作上出錯,也許是雙方的溝通上出現了誤解;感情上的失敗,也許只是彼此不適合;失業了,也許是大環境變動所致,如果總把失敗歸因於「個人因素」,比如是自己太笨、太粗心、太無能,只會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中。用更客觀、同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失敗,就是對自己友善的第一步,你可以用平常對朋友說話的方式來對自己說話。2. 共同經驗有些挫敗經驗是大多數人都會經歷到的,比如說生涯的困擾、失戀,或職場常犯的錯,當你專注在「為什麼這些事發生在我身上」而忽略了很多人也有過和你同樣的經驗,就會容易過度苛責自己,也感到孤立無援。3. 正念正念的內涵在於,當腦中出現負面的思緒時,我們不用急於否定它、壓抑它,也不用將它過度誇大,把這些思緒當成不小心飛進你家裡的蛾,它並不會真的傷害你,你只要帶著開放、好奇且不批判的心態觀察著牠即可,它總會飛出去的,正念技巧能讓我們的情緒更有彈性。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個容易想太多、容易受傷、容易自我懷疑、容易陷入負面情緒的人,從以上三個面向開始練習「自我同情」,會讓你更能夠從容且自信地面對生活中各種不如意的時刻。 就像心理學家 Dr. Kristin Neff 曾在 TedTalk 中分享的:「學習善待自己,其實會增加努力的動機、增進親密關係、身心健康、以及生活滿意度。」參考資料:1.《Verywllmind》:Self-Compassion Exercises to Boost Your Happiness2.《Harvard Business Review》:Give Yourself a Break: The Power of Self-Compassion※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很多職場高成就者都懂得】工作中遇到挫折還能保有韌性的「心理學秘訣」
-
2021-01-14 科別.泌尿腎臟
寒夜起身上廁所真要命 分清夜尿類型對症下藥
寒冷的冬夜突然出現尿意,要起身上廁所真是一大「酷刑」。振興醫院泌尿部醫師楊景偉則表示,夜尿主要分為四類,可依據症狀改善生活習慣或以藥物、手術改善。65歲的張先生即將退休,從去年底開始突然產生頻繁夜尿問題,最嚴重時一個晚上起身十幾次,而且站在馬桶前許久,就是尿不出來,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檢查才發現是攝護腺肥大引起膀胱容積減少,加上退休引發的焦慮,引發夜尿。楊景偉表示,夜尿是指一個人在主要睡眠期間醒來去小便,發生率隨年紀而增加,20至40歲發生率約二成,60至八80歲約六成,80歲以上約八成。楊景偉說,夜尿可分為四類。一是「全日多尿」,也就是24小時的總排尿量超過體重(公斤)乘以40毫升,如60公斤男性每日排尿總量超過2400毫升,即診斷為全日多尿症,可能要考慮是否因糖尿病、尿崩症或多渴症引起。二是「夜間多尿」。一般來說,正常人整天的尿量主要發生在白天,夜間多尿定義為夜間排尿量總合大於全日總排尿量33%以上,原因為身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以致夜間多尿; 其次身體血液於夜間時回收至腎臟而導致夜尿過多,主要與系統性慢性疾病有關。另外,睡前喝太多水、飲料等液體,也會引起夜間多尿。三是因膀胱收縮力降低,導致「尿容積減少」;男性常見是因攝護腺肥大,女性則多因泌尿道感染導致。第四則是「睡眠障礙」引起夜尿。楊景偉表示,睡不好的人晚上常會起床排尿,精神性原因如焦慮症或憂鬱症引起睡眠問題而產生夜尿;心理性原因如有些人對膀胱裡尿液特別敏感,即使尿量一點仍必須把尿液排空才能安心入睡。而夜尿患者常合併兩種以上原因,以張先生為例,便是護腺肥大引起膀胱容積減少,合併憂鬱症引起。楊景偉表示,症狀輕微者可先從生活習慣調整,睡前四小時內少喝水或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飲料,並養成睡前先將尿液排空的習慣。嚴重者則可考慮使用藥物治療並對症下藥,如攝護腺肥大引起尿路阻塞,可使用用交感神經抑制劑或合併第五型還原酶抑制劑治療;夜間尿多症病患可用合成抗利尿激素治療,讓水份晚上留在體內;利尿劑引起的夜尿患者,可將利尿劑服用時間改為下午。若膀胱功能喪失、大量殘尿的病人則需以導尿來改善問題;嚴重的攝護腺肥大阻塞、膀胱腫瘤、結石、尿道狹窄等問題,則必須透過手術治療,才能徹底改善。